吕丽芳 发表于 2021-6-19 12:38:26

吕丽芳的《素问》读书笔记

疏通文意,凭直觉和既有能力自然吸收。 具体要求:
1、查询生僻字,正音,抄写、熟读吟诵,用翻译的方式理通文意,每周简明心得。
2、最后大约八周按日布置作业,梳理一些主要信息。
3、每周2章(少数章节过长过短在进程中适当调整),分两段,本段素问50周。第一段完成以后,稍事休息,根据情况安排第二段灵枢的通读。
4、三次未完成即退出。

吕丽芳 发表于 2021-6-20 16:38:49

本帖最后由 吕丽芳 于 2021-6-20 16:41 编辑

第一周一、抄写原文:





吕丽芳 发表于 2021-6-20 17:39:08

本帖最后由 吕丽芳 于 2021-6-21 16:35 编辑

第一周: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二、查字正音
昔:名词,发生千年不遇罕见大洪荒的远古时代。“古” 是传说中难以追述的久远时代,“昔”是发生大洪荒的远古时代,“古”比“昔”更遥远。
神,天神引出万物者也。指天。
灵,是沟通天地万物的通神力量。指人。
幼:造字本义:形容词,年纪小而手脚细嫩无力。
徇:推测造字本义:动词,斩首巡行示众。引伸:动词,巡行、巡视、环绕、周遍。
敦,形容词:高标准自律的,厚道的,厚实的。这个状态在中医上讲,指肾精足的样子。离中虚坎中满——虚心实腹——使自己的心境放空,致虚守静;使肾气充满,气沉丹田。敏,心中极虚时就能出慧。成佛悟道都需要生理基础,心不虚达不到那个状态。
时:名词,太阳运行的节奏,季节。
世,三十年算作一世。
和:动词,言论、观点不同,但主调合拍,宗旨一致。
“和”示不同声音、不同观点因相合拍、相融合而产生共鸣,强调诸异而致同;“谐”表示相同的声音、相同的观点因一致而统一,强调诸同而大同。“和”的统一性比“谐”更为丰富。和,表示言论相呼应。
术数,占卜,计算,源于易经。数字分阴阳。和于术数,预测凶吉,做符合凶吉之事。
浆:名词,专为卧床的老幼或病人调制的流质营养食物。“需要的不多,想要的多”,妄,把不正常当正常。肾精是化元气的根本,“以耗散其真”,就是把元气耗散光了。持满,就是养护肾精。
恬:形容词,内心怡然甜美。淡:简单、平常,不强烈的。嗜欲:动词:深深执迷地爱好。肖:肖,骨肉相似也。从肉,小聲。不似其先,故曰“不肖”也。阳明脉:阳明脉就是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分布在身体的正面,从眼部下边的承泣穴开始向下走,一直到脚部的厉兑穴,贯穿全身。本经一侧45穴(左右两侧共90穴合天九之极,应土生金之意,胃属土,45属金,90属金,也可译为经络生穴位之观点),其中15穴分布于下肢的前外侧面,30穴在腹、胸部与头面部,胃经有两条主线和四条分线。三阳:太阳、阳明、少阳。手太阳小肠、手阳明大肠、手少阳三焦、足太阳膀胱、足阳明胃、足少阳胆;隆盛。隆,肌肉发力筋鼓起来的样子。盛,骨髓充盈,髓是精髓,是生命之本,也就是精气神的精。发堕,出现脱发谢顶。齿槁,牙齿没有了光泽、滋润。五八之前是灵眸皓齿。天寿过度。老天赋予他的信息和能量都超过了常人。气脉常通。用进废退。脉里走的是有形的物质,就是血,气脉常通就是指经脉常通,血通。局部血液循环不好,局部的温度就不够。敦敏的人就能感受到气的变化。却老。把老的时间推迟了。全形。不伤害身体。提挈天地。提是往上,挈是拉着淳德全道。淳,尽可能的不失真的去掌握天地变化规律。全,全面,思想行为都符合天地的变化。恚,心里充满了愤怒的状态。患,心里堵了一串,心有千千结。嗔,生气瞪大眼睛的状态。恚嗔,怒气刚开始。怒气到一定程度了,就是怒,是憋着的。怒气喷涌而出的时候,就是愤。恚嗔之心是因为有求于外界。
三、翻译
远古时代的黄帝,生来就是一个可以沟通天地万物的通神的人;二十岁弱冠就能说出很经典的话语;幼小时就围绕在很多优秀的人身边,见贤思齐;年长以后,以高标准自律以出慧。成年之后就接替炎帝以定天下。
黄帝把岐伯尊为天师,一天黄帝问岐伯:我听说那些上古的人,都能活上百年,而手作脚动都很灵活;我们现在的人,才年过半百动作就都不灵活了,是因为时空不同了,所以人们的能力都失去了吗?
岐伯回答黄帝说:上古的人,都是了解天道的人,他们效法天地阴阳,让自己的生活调和的与天地规律一致,吃的东西与所有饮品都是有节制的,不会因为某种利益而妄为,不妄为则可以虚心实腹,所以可以做到形神若一,享尽天年,度过百年然后无疾而终。我们现在的人则不是这样的,把酒当作营养食物一般的大肆饮用,把不正常的为某些利益而妄为当作是正常的生活,醉酒后还进行房事。因为自己不正常的欲望耗尽了自己的阴精,因为消耗过多而散尽了自己的真元。而且还不知道养护自己的肾精,不懂得按照天时的支行去养护自己的神,就知道去催动自己心神消耗自己的肾精,去图一进之快,与跟随天时所得之乐是违逆的,起居作息毫无规律,所以年半百就衰老了。
所以上古这些懂得跟随天时去养生的人在教导普通人的时候,总是会讲到对于这些虚邪贼风,要及时躲避;要做到内心恬然,不妄为。真元之气就会随神动而动,精神守持于内,这样疾病就不会找上门来。所以人们就可以做到心志清闲而少有欲望,内心安而不惧外物,哪怕去劳作也不会觉得疲倦。精气跟调和于神,于是各人都能满足自己的愿望。所以吃什么都觉得很美味,穿什么都会感到很满意,大家都喜欢自己的风俗习惯,无论社会地位的高低,都不想倾慕,各自都有自己愉快生活的一个态度与状态,这样的人们算得上是朴实无华了。所以别人比较执迷的一些爱好都不会引起他们的注目,淫邪的事物也不能祸乱他们的心志;愚人、智人、贤人,都有不同,但他们都不会被外界的事物撩动自己的心神,所以合于天道。所以他们都能够活过百岁且脚动手作都很灵活而不显衰老,是因为他们得(德)到了修身养心的方法,时常保持自己身心不被外邪所扰。
黄帝问说:人一旦年老,就不能生孩子,是因为身体精力衰竭了,还是自然规律就是这样呢?岐伯回答说:女孩子到了七岁,肾气开始旺盛,就开始换牙、头发也开始变得乌黑茂密。十四岁的时候,天癸产生、任脉畅通、太冲脉旺盛,这个三条件下,月事就来了,这个时候就已经有了生子的能力了。二十一岁时,肾气充满,真牙生出,牙齿就长全了。二十八岁时,筋骨强健有力,头发的生长达到最茂盛的阶段,此时身体最为强壮。三十五岁时,阳明经脉气血渐衰弱,面部开始憔悴,头发也开始脱落。四十二岁时,三阳经脉气血衰弱,面部憔悴无华,头发开始变白。四十九岁时,任脉气血虚弱,太冲脉的气血也衰少了,天葵枯竭,月经断绝,所以形体衰老,失去了生育能力。男子到了八岁,肾气充实起来,头发开始茂盛,乳齿也更换了。十六岁时,肾气旺盛,天癸产生,精气满溢而能外泻,两性交合,就能生育子女。二十四岁时,肾气充满,筋骨强健有力,真牙生长,牙齿长全。三十二岁时,筋骨丰隆盛实,肌肉亦丰满健壮。四十岁时,肾气衰退,头发开始脱落,牙齿开始枯槁。四十八岁时,上部阳气逐渐衰竭,面部憔悴无华,头发和两鬓花白。五十六岁时,肝气衰弱,筋的活动不能灵活自如。六十四岁时,天癸枯竭,精气少,肾脏衰,牙齿头发脱落,形体衰疲。肾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其他各脏腑的精气而加以贮藏,所以五脏的精气充盛,肾脏的精气才能盈满溢泻。五脏功能都以衰退,筋骨懈惰无力,天癸以竭。所以发鬓都变白,身体沉重,步伐不稳,也不能生育子女了。黄帝说:有的人年纪已老,仍能生育,是什麽道理呢?歧伯说:这是他天赋的精力超过常人,气血经脉保持畅通,肾气有余的缘故。这种人虽然有生育能力,但男子一般不超过六十四岁,女子一般不超过四十九岁,精气变枯竭了。黄帝说:掌握养生之道的人,年龄都可以达到一百岁左右,还能生育吗?歧伯说:掌握养生之道的人,能防止衰老而保全形体,虽然年高,也能生育子女。黄帝说:我听说上古时期有称为真人的人,掌握了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能够调节呼吸,吸收精纯的清气,超然独处,令精神守持于内,锻炼身体,使筋骨肌肉与整个身体达到高度的协调,所以他的寿命同于天地而没有终了的时候,这是他修道养生的结果。中古的时候,有称为至人的人,具有醇厚的道德,能全面地掌握养生之道,和调于阴阳四时的变化,离开世俗社会生活的干扰,积蓄精气,集中精神,使其远驰于广阔的天地自然之中,让视觉和听觉的注意力守持于八方之外,这是他延长寿命和强健身体的方法,这种人也可以归属真人的行列。其次有称为圣人的人,能够安处于天地自然的正常环境之中,顺从八风的活动规律,使自己的嗜欲同世俗社会相应,没有恼怒怨恨之情,行为不离开世俗的一般准则,穿着装饰普通纹采的衣服,举动也没有炫耀于世俗的地方,在外,他不使形体因为事物而劳累,在内,没有任何思想负担,以安静、愉快为目的,以悠然自得为满足,所以他的形体不益衰惫,精神不益耗散,寿命也可达到百岁左右。其次有称为贤人的人,能够依据天地的变化,日月的升降,星辰的位置,以顺从阴阳的消长和适应四时的变迁,追随上古真人,使生活符合养生之道,这样的人也能增益寿命,但有终结的时候。

四、同学分享:昔在黄帝,生而神灵。一看到神灵两个字,就想到七术里也有神灵。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容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生而神灵,生来就俱有与天地人鬼沟通的能力。还不是书上翻译的生来就异常聪明聪明止于智,神灵,天人合一而慧弱而能言。徐老师的讲座里讲弱指弱冠,20岁以前,言也不是表面的说话,说的话由心声,不是打胡乱说,20岁以前就能立言,出口成章,我挺赞成这个解释的幼而徇齐。为什么20岁之前就能出口成章?查了齐字,育苗的地面上所有种子同时破土萌芽,小时候幼年的时间,在生而神灵的土壤上,徇师而学,心里的神气破土而出呀。同时,破土萌芽,全面发展呀,由生而神灵而发,徇齐而展,展长而敦敏,至成而登天敦下盘实,厚而笃行。敏,内心对细微变化的感受力。一个敦向下行定,有点人法地的感觉,无敦而向上成泡泡精敏就更不得了了样,世界变化的细微都在心上。造字,是孕妇对触摸反应强烈,孕妇反应强烈是因为肚里有宝宝,能够迅速做出反应,读出些虑深远则计谋成的感觉敦,还有一个意思是体罚的权威督促,和前面的幼而徇齐,徇师而齐也有连接,好好学习,接受师傅的教导,接受师尊的教导上古天真论题解中,本篇名言,行不欲离于世,举不欲观于俗。行为不脱离世俗,但举动又不仿效而保有自己独特风格,和老师常说的同流不合污有同样的意思样。一个俗字,又和管子里的顺应民俗有连接。俗,欲的省略。欲生情,人情之地,七情六欲弗学而能。顺应民俗就要耕民之人情之地,有情而有义。道不同不相为谋,看那种状态吧,情绪状态的不相为谋,其实是不想与自己的某部分谋,而割裂开向外投射而不谋之,用隔离来不隔离,亲热的很。夏虫不可与冰的状态,物种类的不能谋大道只有一条,不相为谋,不过可能是我要走这条道,他要走那条道,扯的心情烦躁吼出一声不相为谋,眼里只有他要走的那条道和我不同,而没有了人



吕丽芳 发表于 2021-6-22 22:39:33

本帖最后由 吕丽芳 于 2021-6-24 05:55 编辑

五、上古天真论篇第一,简明心得:
上古时候的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其实就是给我们描述了一个养育孩子的参考标准,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神灵具在的,表现在对万物自然的反应更灵敏。反而是我们做家长的,以自我的意识去要求他们。弱冠(二十岁之前)年龄就能出口成章,而现在好多家长(包括我在内)一直在要求孩子考分要高,分数成了称量一个孩子学成与否的标准。于是现在就有了很多有知识没文化的人。幼年时间,是一个孩子应该围绕在智者、老者的身边,见贤思齐的阶段。突然想到自己看电视剧也好,或者自我感觉也好,看到一代人有一些成就之后,对下一代人就不大认同,感觉老者一去,下一代就不堪重用了。我的理解就是成长的年龄段里没有智者、老者、长者的陪伴,不去看齐他们的见和识,拿自己做例子,就是不把自己的父母看在眼里,感觉他们的一些认识都是落后的,不如自己学到的先进。这么做的结果就是学到的一些东西都华而不实,最后要的是掘了自己的祖坟,不认自己的祖宗了。学了第一篇,要做的就是,首先是要跟自己家里的长者学习,把他们的一些认识先学到,做到徇齐。再者,就是跟随天地的运行规律去做事,以真至圣贤做为自己的先师。“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第一步先做到法则天地、分别四时。去提升自己的觉感悟认识知。

吕丽芳 发表于 2021-6-24 05:39:00

本帖最后由 吕丽芳 于 2021-6-24 05:56 编辑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一、查字:
发陈:发,生发,气往上走。在春天放风筝,风小一点也放得起来。这时太阳回归,大地回暖,地上涌动出一股生气。陈,是过去攒下来的东西,多年的积攒。冬天要闭藏,要养精蓄锐,留到春天生发。另一方面,攒了多年的旧病,到了春天也会发,所以春天容易产生流感,也是精神病高发的季节。“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俗语“冬天进补,开春打虎”。
荣,植物从枯萎的状态重新回到绿色的状态,春天的颜色定为青;人的毛孔开放,脸开始舒张,气血从内脏向四肢、头面、末稍奔涌,人就显得荣光焕发。
夜卧早起。黄昏以后,叫人定,是晚上9点到11点,亥时。春夏可以睡得晚一点,但不能超过11点;秋冬要早点,9点多,“早睡晚起,必待日光”,而立春这一天一到,就要改起早起。

天气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ú)中日中日昳(yì)晡(bū)时日入黄昏人定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时间23-1点1-3点3-5点5-7点7-9点9-11点11-13点13-15点15-17点17-19点19-21点21-23点
夜,舍也。天下休舍也。从夕,亦省聲。夜卧早起。古人的早指寅时,3-5点;夜,大概在晚上7点。点卯,旧时官厅在卯时(5-7点)查点到班人员。这里的早起是相对于冬天来说的,冬天晚起,“必待日光”,大概是7点左右。到了春天,尽管没有日光,但生气出来了,就可以早起了。
蕃,描写的是加倍,层层叠叠的样子。秀,植物怀孕了,春华秋实之间就是夏秀,孕育,植物开始长果实的状态。秀才,怀着才的人,满腹经纶。
天地气交。这时,地气蒸发上天成云,然后又下降成雨,形成了交流。春雨贵如油,难得下场雨,是因为“天地俱生”,不容易形成云。到了夏天,这个交流就开始了。万物华实。开花、结果的植物都有。华英成秀。华是开花的状态。英,央是最高点,花的最高点是花蕊。所以老百姓最怕夏天不热,种下的麦子灌不了浆,抽不了穗,就成不了实结不了果。痎疟:痎,动词,严重肺病引起一发不止的恶性咳嗽。疟,名词,一种忽寒忽热、对病人折腾不休的风寒病。此谓容平。复习:春三月,此谓发陈;夏三月,此谓蕃秀。容平:容,从容不迫;平,平和。容的前提是,春生了、夏长了,到了秋就该收了。在秋天,健康的人是从容平和、不急不躁的状态,容平;不健康的人是悲,树叶纷纷落下,自己没有收成,或者愁,(愁,秋天的心情),错过春天播种的季节,错过了夏天生长的季节,错过了天时还努力耕种,只有一个结果,就是愁。宁,寧,这个字从上到下:房子、心、器皿、人丁,代表中国大团圆的思想,回归的状态叫宁。鸡犬不宁,就是指鸡狗不回窝。人到了晚上就要回家。使志安宁,到了秋天,就要收心了,收敛锋芒,把心神收回来(宁),心安而不惧。
收敛神气。秋天是养收,一是收获春夏的成果,二是把放散在外面的阳气、能量收回来,另外把心神心思收回来。神是气的最高境界,人的肉身是精,去动作、运化是气,最后诞生的思想、情绪、情感是神。
飧泄,本病是清气不升、肝郁脾虚所致。临床表现有大便泄泻清稀,并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完谷不化),肠鸣腹痛,脉弦缓等。
闭藏,闭,字面意思是把门窗关起来;藏,一是藏自己的身体,另外是藏自己的意志和心神,心藏神.


二、翻译:
春季的三个月,是要生发的,气往上走的,要推陈出新。天地自然,都富有生气,万物显得欣欣向荣。此时,人们应该在九点睡觉,五点左右起床,披散开头发,解开衣带,使形体舒缓,放宽步子,在庭院中漫步,使精神愉快,胸怀开畅,保持万物的生机。不要滥行杀伐,多施与,少敛夺,多奖励,少惩罚,这是适应春季的时令,以修养生之气的。春天是顺应天地之气,养护肝胆目的季节。春节做了违背自然之道的事情后,就会伤害肝胆目这个系统。木生火,夏天属火,如果木没生好火,夏天就长不起来,热乎不起来,供着茁壮成长的气血不够。夏季的三个月,是从立夏到立秋的三个,这三个月的植物是层层叠叠的就来了,而且一个个的开始结果,自然界万物繁茂秀美的时令。此时,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相交,植物开花结实,长势旺盛,人们应该晚点睡觉,早点起床,不要厌恶夏天的阳光,没有阳光植物都不结果,何况是人,情志应保持愉快,不要发怒,使春天开的那些花,都能结出果实,使皮肤心情地去呼吸,通泄自如,精神外向,对外界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如果违逆夏三月的自然生成规律,就会伤了自己的心气、心神。到了秋天会得一种叫痎疟的病。秋属肺金,夏天得不到养生,秋天肺就会出问题。秋季的三个月,应该是从容平和的三个月,自然界景象因万物成熟而平定收敛。此时,天高风急,地气清肃,人应该七点以后就该睡了,5点左右起床,同鸡的活动时间相仿,以保持神志的安宁,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季从容平和、不急不躁的特征,把心神收回来,多做一些深呼吸的动,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这就是适应秋令的特点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如果违逆了秋收之气,就会伤及肺脏,肺金生肾水,供给冬藏之气的条件就不足,冬天就要发生飧泄病。冬天的三个月,这个季节是收回自己的神与气的时候,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当此时节,水寒成冰,大地龟裂,人应该早睡(七点)晚起(七点,等待太阳升起),等到阳光照耀时起床才好,不要轻易地扰动阳气,妄事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安静自若,好像有个人的隐秘,严守而不外泄,又像得到的渴望得到的东西,把他密藏起来一样;要守避寒冷,求取温暖,不要使皮肤开泄而令阳气不断地损失,这是适应冬季的气候而保养人体闭藏机能的方法。违逆了冬令的闭藏之气,就要损伤肾脏,使提供给春生之气的条件不足,春天就会发生痿厥之疾。天气,是清净光明的,蕴藏其德,运行不止,由于天不暴露自己的的光明德泽,所以永远保持他内蕴的力量而不会下泄如果天气阴霾晦暗,就会出现日月昏暗,阴霾邪气侵害山川。阳气闭塞不通,大地昏蒙不明,云雾弥漫,日色无光,相应的雨露不能下降。天地之气不交,万物的生命就不能绵延。生命不能绵延,自然界高大的树木也会死亡。恶劣的气候不消散,风雨无时,雨露当降而不降,草木不得滋润,生机郁塞,茂盛的禾苗也会枯槁不荣。贼风频频而至,暴雨不时而作,天地四时的变化失去了秩序,违背了正常的规律,致使万物的生命未及一半就夭折了。只有圣人能适应自然变化,注重养生之道,所以身无大病,因不背离自然万物得发展规律,而生机不会竭绝。违逆了春生之气,少阳就不会生发,以致肝气内郁而发生病变。违逆了夏长之气,太阳就不能盛长,以致心气内虚。违逆了秋收之气,太阴就不能收敛,以致肺热叶焦而胀满。违逆了冬藏之气,少阴就不能潜藏,以致肾气不蓄,出现注泻等疾病。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命的根本,所以圣人在春夏季节保养阳气以是应生长的需要,在秋冬季节保养阴气以适应收藏的需要,顺从了生命发展的根本规律,就能与万物一样,在生、长、收、藏的生命过程中运动发展。如果违逆了这个规律,就会牋伐生命力,破坏真元之气。因此,阴阳四时是万物的终结,是盛衰存亡的根本,违逆了它,就会产生灾害,顺从了它,就不会发生重病,这样变可谓懂得了养生之道。对于养生之道,圣人能够加以实行,愚人则时常有所违背。顺从阴阳的消长,就能生存,违逆了就会死亡。顺从了它,就会正常,违逆了它,就会乖乱。相反,如背道而行,就会使机体与自然环境相格拒。所以圣人不等病已经发生再去治疗,而是治疗在疾病发生之前,如同不等到乱事已经发生再去治理,而是治理在它发生之前。如果疾病已发生,然后再去治疗,乱子已经形成,然后再去治理,那就如同临渴而掘井,战乱发生了再去制造兵器,那不是太晚了吗?
三、录音已发微盘
四、徐老师讲:春天如何养生。
①“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从养生的角度来看,五菜为疏,肝主疏泄。消化中化,是把食物化成自己的气血和能量。男人一胖,性能力不好,元气不足;女人胖了不排卵,俗话:“母鸡肥了不下蛋”。化,靠的是胆、三焦,胆是绿色的,所以春天是吃蔬菜最好的季节。冬笋滋阴,搭配猪肉最香,补肾。春笋补肝,油焖、盐水煮、锡纸包着烤,去其寒。②味道。肝属木,有曲有直,曲的功能是藏血,直的功能是疏泄。酸的东西一般都有止血的功能,酸的东西一般都涩,涩就收敛。酸能鼓舞肺,肺能生津,望梅止渴。肺在五行里属金,金克木。所以该在秋天吃酸的东西,秋天是拈酸吃醋的季节。甜是一年四季都该吃的,属土,运化万物。用酸的时候,肝是收敛,曲的,比如心酸,委屈了,心和酸是对应的;用辛辣的时候,肝就舒展了。所以,健康人在春季要吃辣的。酸辣的度,由肝的情况来确定。
夏天饮食。出汗会流失盐分,要多喝热水喝汤,加点盐。夏天的阳气往体表走,自然在夏天胃口不好,越是这个时候越要吃热性的东西,“冬吃萝卜,夏吃姜”,温暖肠胃,少吃水生的鱼类、海鲜,(紫苏叶、芥末、姜是热性),睡觉要盖肚子。





吕丽芳 发表于 2021-6-24 06:26:18

本帖最后由 吕丽芳 于 2021-6-25 06:20 编辑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五、简明心得:
第二章是四气调神大论,四气我以为就是四个季节,但这个季节不应该只单单指一年四季,包括一天中的四季。所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天对应四季,也应该让自己的身体调节并遵守四季的变化。
春天首先是夜卧早起,9点之后、11点之前入睡。早上5点左右起床。春天是一个万物以荣、以使志生的阶段,对于孩子的养育方面,就应该多鼓励他们有自己的想法,生而勿杀、赏而勿罚。有自己的志气,就多生发。
夏天天长夜短,就可以睡的晚一点,但也不能晚过11点,11-1点是三焦经当令,三焦主运化,吃进身体里的谷水要运化成精气才能被人体利用吸收。夏三月,天地气交、万物华实,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万物华实,当然也包括,我跟我的家人们,这个季节是一个公开去爱他们的时节,继续鼓励孩子们,让在春天生出来的志向,开花,就是所谓的华英成秀,这样到了秋天,才会有结果。逆之则伤心,从孩子志生、志长这个方面来说的话,春天,志生,到了夏天得不到生长,会伤心的吧。
秋天开始要把夏天生发在外的气收回了。首先就是早卧早起。把夏天的夜卧改为早卧,这是收的一步,把夏天的使气得泄改为使志安宁,所谓安宁,女子有家为安,心归于家为宁。把在外活动的想法与行动都收回,就是收敛神气了吧。这个时候是无外其志了。把自己的志也放回心里去,收着,不外露。

冬天是一年中,天最短夜最长的一个季节,上天就是要提示我们应该多睡觉,于是经书就告诉我们早卧晚起,七点天黑就可以准备睡觉了,次日七点日出才起床。乌龟为什么可以长寿,我想跟他们冬眠是有关系的。这时的志,就不仅要收起来了,还要藏,若伏若匿。一切待得来年春天。
一年四季的活动跟随天地变化,就是“法则天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了吧。

吕丽芳 发表于 2021-6-27 15:23:24

第二周:
抄写:

吕丽芳 发表于 2021-6-27 15:30:29

本帖最后由 吕丽芳 于 2021-7-2 05:35 编辑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1、查字:
六合,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指上下和四方,泛指天地或宇宙。六合是对宇宙万物相互关联节点的最优化定义:古代有三阴三阳六爻,用以解释万物之间的关系;现代有六度分割法,说明万物之间最少只需六个节点便可链接......
九州,又名汉地、中土、神州、十二州,最早出现先秦时期典籍《尚书·禹贡》中,是中国汉族先民自古以来的民族地域概念。自战国以来九州即成为古代中国的代称,而自汉朝起成为汉族地区的代称,又称为“汉地九州”。
汉族先民自古就将汉族原居地划分为九个区域,即所谓的“九州”。根据《尚书·禹贡》的记载,九州顺序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尔雅》中有幽州与营州,没有青州和梁州。《周礼》中有幽州与并州,没有徐州和梁州。
九窍:口、双耳、双鼻孔、双目,这七窍;再加上前后阴,称为九阴。
抟:tuán,本意是指凭借,也指把东西揉弄成球形,也有鸟类向高空盘旋飞翔的意思。
抟,圜也。——《说文》。《韵会》引《说文》:“抟,以手圜之也。”
緛,ruǎn,表缩短。
薄厥(báo jué),病证名。厥证之一。是指由于精神刺激,可使阳气急亢,血随气逆,致使血液郁积于头部,发生卒然昏厥的病症。《普济方·薄厥》:“黄芪汤。治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则伤肝,血菀胸中,使人薄厥,甚则呕血、烦闷者。”
皶,汉语文字,读作皶(zhā),古同“齇”。

2、翻译:
黄帝说:自古以来,都以通于天地的变化规律为生命的根本,而天地的变化又以阴阳为本。天地之间,宇宙之内,大如九州之域,小如人的九窍、五脏、十二节,都与天地变化的气息相通。天地的变化衍生出木火土金水五行,阴阳之气又依盛衰消长而各分为三。如果经常违背阴阳五行的变化规律,那麽邪气就会伤害人体。因此,适应这个规律是寿命得以延续的根本。
苍天之气清净,人的志向和思意就相应地调节起来比较平和,顺应天地的变化,阳气就不会虚耗,虽有贼风邪气,也不能加害于人,这是适应四时阴阳变化的结果。所以圣人能够聚精会神、专心致志,以顺应天地变化之气,而通于自己的心神。如果违逆了适应天地变化的原则,就会内使九窍不通,外无法使肌肉若一,卫气涣散不固,这是由于人们不去适应天地变化而导致的,称为自伤,自身阳气会因此而受到削弱。
人身的阳气,可以比作天和太阳,假若阳气失去了正常的位次而不能发挥其重要作用,人就会减损寿命或夭折,生命机能亦暗弱不足。所以天体的正常运行,是因太阳的光明普照而显现出来,而人的阳气也应在上在外,并起到保护身体,抵御外邪的作用。
若伤于寒邪,阳气就会像门轴在门臼中运转一样活动于体内,起居猝急,扰动阳气,易使心神外越,无法固守于心。
若伤于暑邪,则汗多烦躁,多喝且喘,身体安静下来却多言多语,身体高热,则像碳火烧灼一样,一经出汗,热邪就能散去。若伤于湿邪,头部像有物蒙裹一样沉重,若湿热相兼而不得排除,则大筋短缩小筋弛纵,短缩的造成拘挛,弛纵的造成痿弱。若受了风邪,可致浮肿。以上四种邪气维系缠绵不离,相互更代伤人,就会使阳气枯竭。
在人体烦劳过度时,阳气就会亢盛而外张,是阴精逐渐耗竭。如此多次重复,阳愈盛而阴愈亏,到夏季暑热之时,便易使人发生煎厥病,发作的时候眼睛昏蒙看不见东西,耳朵闭塞听不到声音,混乱之时就像都城崩毁,急流奔泻一样不可收拾。
人的阳气,在大怒时就会上逆,血随气生而淤积于上,与身体其他部位阻隔不通,则会阳气急亢,血随气逆,致使血液郁积于头部,发生卒然昏厥。若伤及诸筋,使筋弛纵不收,而不能随意运动。经常半身出汗,可以演变为半身不遂。出汗的时候,遇到湿邪阻遏就容易发生小的疮疮和痱子。经常吃肥肉精米厚味,足以导致发生疔疮,患病很容易,就像以空的容器接收东西一样。在劳动出汗时遇到风寒之邪,迫聚于皮腠形成粉刺,郁积化热而成疮疖。
人的阳气,阳气精纯则能使精神慧爽,柔弱则能使诸筋柔韧。汗孔的开闭调节失常,寒气就会随之侵入,损伤阳气,以致筋失所养,造成身体俯曲不伸。寒气深陷脉中,留连肌和肉腠理之间,气血不通而郁积,久而成为疮瘘。从腧穴侵入的寒气内传而迫及五脏,损伤神志,就会出现恐惧和惊骇的症象。由于寒气的稽留,营气不能顺利地运行,阻逆于肌肉和腠理之间,就会发生痈肿。汗出不止的时候,形体与阳气都受到一定的消弱,若风寒内侵,俞穴闭阻,就会发生风疟。风是引起各种疾病的起始原因,而只要人体保持精神的安定和劳逸适度、神清气定等养生的原则,那麽,肌肉腠理就会密闭而有抗拒外邪的能力,虽有大风苛毒的侵染,也不能伤害,这正是循着时序的变化规律保养生气的结果。
所以病久不愈,邪留体内,则会内传并进一步演变,到了上下不通、阴阳阻隔的时候,虽有良医,也无能为力了。所以阳气蓄积,郁阻不通时,也会致死。对于这种阳气蓄积,阻隔不通者,应采用通泻的方法治疗,如不迅速正确施治,而被粗疏的医生所误,就会导致死亡。
所以人身的阳气,白天主司体表:清晨的时候,阳气开始活跃,并趋向于外,中午时,阳气达到最旺盛的阶段,太阳偏西时,体表的阳气逐渐虚少,汗孔也开始闭合。所以到了晚上,阳气收敛拒守于内,这时不要扰动筋骨,也不要接近雾露。如果违反了一天之内这三个时间的阳气活动规律,形体被邪气侵扰则困乏而衰薄。
歧伯说:阴是藏精于内部不断地扶持阳气的;阳是卫护于外使体表固密的。如果阴不胜阳,阳气亢盛,就使血脉流动迫促,若再受热邪,阳气更盛就会发为狂症。如果阳不胜阴,阴气亢盛,就会使五脏之气不调,以致九窍不通。所以圣人使阴阳平衡,无所片胜,从而达到筋脉调和,骨髓坚固,血气畅顺。这样,则会内外调和,邪气不能侵害,耳目聪明,气机正常运行。
风邪侵犯人体,伤及阳气,并逐步侵入内脏,阴精也就日渐消亡,这是由于邪气伤肝所致。若饮食过饱,阻碍升降之机,会发生筋脉弛纵、肠澼及疥疮等病症。若饮酒过量,会造成气机上逆。若过度用力,会损伤肾气,腰部脊骨也会受到损伤。
大凡阴阳的关键,以阳气的致密最为重要。阳气致密,阴气就能固守于内。阴阳二者不协调,就像一年之中,只有春天而没有秋天,只有冬天而没有夏天一样。因此,阴阳的协调配合,相互为用,是维持正常生理状态的最高标准。所以阳气亢盛,不能固密,阴气就会竭绝。阴气和平,阳气固密,人的精神才会正常。如果阴阳分离决绝,人的精气就会随之而竭绝。
雾露风寒之邪的侵犯,会发生寒热。春天伤于风邪,留而不去,会发生急骤的泄泻。夏天伤于暑邪,到秋天会发生疟疾病。秋天伤于湿邪,邪气上逆,会发生咳嗽,并且可能发展为痿厥病。冬天伤于寒气,到来年的春天,就要发生温病。四时的邪气,交替伤害人的五脏。
阴精的产生,来源于饮食五味。储藏阴精的五脏,也会因五味而受伤。过食酸味,会使肝气淫溢而亢盛,从而导致脾气的衰竭。过食咸味,咸入心而伤肾,会使骨骼损伤,肌肉短缩,心气抑郁。甘味入脾而泄肾,过食甜味,会使心气满闷,气逆作喘,颜面发黑,肾气失于平衡。过食苦味,会使脾气过燥而不濡润,从而使胃气滞。过食辛味,会使筋脉败坏,发生弛纵,精神受损。因此谨慎地调和五味,会使骨骼强健,筋脉柔和,气血通畅,腠理致密,这样,骨气就精强有力。所以重视养生之道,并且依照正确的方法加以实行,就会长期保有天赋的生命力。

3、录音已发微盘

4、简明心得:这一篇翻译早在周日早上就已写好了,但是心得却一直拖到现在;每天都有读,但是读的时候,有种感觉“哇,书上讲的好对呀,我身上确实就有这样的毛病;哇~阴阳变化这么厉害,若阴阳之气不能平均,还真是不好;看到最后,哦,原来都是平时吃的不对了!”之后就没有之后了;然后看到老师的聊录,猛然一惊,这不就是打着学习的旗号来装死吗?阳不卫外、阴不营内,就是如今的状态,调理阴阳就是目前应该做的。怎么做?“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这不仅是说身也在说心。还有家里这个小系统。阳(丈夫)以卫外,阴(妻子)以营内。调和于五味(除了吃的五味,还有生活中的五味)。

吕丽芳 发表于 2021-7-2 06:10:07

金匮真言论篇四
1、查字:
金匮,古代皇室储藏最金贵的经书的柜子。
八风,是八个方向来的风,东西南北,以及它们的夹角: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不同方向吹来的风带来的能量不一样,东风,生发的,鼓舞的;西风,凛冽,属金,肺,属金,金克木,(“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肝,代表东方,代表动物是苍龙;北风,北风一来就是寒流来了,冰冷;南风起来的时候,热气就会起来。进一步分析,风对脏腑有影响,东风起来的时候,肝胆之气会旺,木克土,就会让脾胃弱。四面的夹角,东南风、西南风等,带着两种能量来。(徐老师的解释)
经有五风。当外面气的变化影响到身体内五脏的气机的变化,就会起内风。正常的健康人,里面有个内环境,不管外面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人是恒温动物,调整这个小气候靠的是我们的阴阳平衡,心是火,肾是水,冷的时候心火会旺点,热的时候肾水会分布一些,让我们的温度降下来。不正常的人,外面有风吹草动,里面就有呼应,比如要变开时的关节痛。这个五风就是说外面的气候变化会触动人五脏气机的变强或变弱,这种变化就会产生一种不正常的气的流动,我们姑且称为内风。《灵柩 九宫八风》更详细论述了这八个风。风从南方来,叫大弱风;从西南方来,叫谋风;从西方来,叫刚风;从西北方来,叫折风;从北方来叫大刚风;从东北方来,叫凶风;从东方来,叫婴儿风;从东南方来,叫弱风。
胜,胜的甲骨文,像手臂驾驭船舵,控制船的前行。表示驾驭能力。
五脏六腑。腑,传化物而不藏;脏,藏精气而不泻。肝、心、脾、肺、肾,是脏;胃、小肠、大肠、膀胱、胆,还有胰腺,胰腺是包括在中医的三焦里面,都属于腑。三焦对应心包、胆对应肝、小肠对应心、大肠对应肺、膀胱对应肾。
鼽衄(qiú nǜ):鼽,鼻塞流清涕,这是一个常见的感冒症状,春天受风或受寒以后,鼻塞流涕;衄,是鼻子出血。
胁是指一片,肋是指肋条。胸胁保护的都是我们最重要的脏器:肝心脾肺肾。
洞泄。洞,洞见,意识底层开了一个洞。洞泄,一泻千里,哗啦一下全出来了。拉到最后,肛门脱垂,中气都下泄了。中气下泄有些人表现胃下垂,有些人肾下垂。中气不足,对肾的固定、牵引的力量就弱。还有人表现子宫下垂。都有长期腹泻的历史。
痹,没有感觉,就是说冬天容易四肢没感觉,痹住了。厥,“四肢厥逆”,气血倒流,“热深厥亦深”。
颈项都是“页”旁,这个“页”在这儿同谢音,代表头颅。中国人描述头颅上面的这些部位的,都带着这个“页”字,如颜,颜指的是印堂,说这个人印堂发亮,看这人“颜”有色。印堂发亮就是说,督脉的气很旺。
平旦。旦,就是日头跃出地平线的那个样子。但它前面加个平,是太阳还没出来。平旦就是指凌晨,天刚蒙蒙亮,太阳将出还没出的那个时间段,具体时间春夏秋冬不一样。
日中,午时。阳气最旺。相当于二十四节气的夏至。        
合夜,相当于夜半子时。晚上六点至半夜十二点,是阴中之阳。半夜是三更天,四更天是丑时,三点到五点。人熟睡的时候,是凌晨一点至三点。        
鸡鸣,早上四、五点。接近平旦。        
针石。针,是针刺。灸是艾灸。石是砭石。“针砭时弊”。
“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的上半部是阳,背的下半部是阴。而背的上半部里面对应里面有三个脏:心、心胞和肺。肺跟心相比,肺就属阴,心就属阳。阴阳是个关系,离开了关系无法说阴阳。        
腹为阴,里面有三个脏:肾,叫足少阴肾,藏精的。肝是藏血的,女性来例假,肝既藏血还要定期往出放。男人的肾藏精,也会定期放点。所以肝和肾是阴也有阳。肝在五行里面属于木,有往上的生发之性,跟肾相比,肝就是阴中之阳。肾主水,水曰润下,往下流,所以肾跟肝比是阴中之阴。阴中之至阴,脾也。脾属于收,就是把六腑消化转化成那种营养统统纳入囊中,包括那些半消化没消化东西。
稷,在土地长的所有我们能吃的这种粮食,我们称之为百谷,“稷”就是代表百谷的那个神,这是广义的稷。狭义的“稷”就单指小米,粟,小米对补益脾胃功能是最好的。
荧惑星就是火星。
镇星就是土星。
西方,“中”是指中原地区,那么西方就是以中原地区往西,相当于现在甘肃、西域、新疆、青海这一带。西方的主要的颜色,能跟它产生和谐共振的颜色,是白色。东方青龙,西方白虎,青龙、白虎跟星象有关系:二月二龙抬头,是指东方的代表青龙的那个星座,刚刚露头儿。
黑色,黑色还有好多其它的名字,皂,穿青挂皂;玄,玄铁;乌,乌云蔽日。对应了五脏中的那个沉静的、内敛的、含而不露的那个脏,肾。
辰星是水星。
一逆一从:
脉,包括里面的藏府,是跟四季“和”呢,还是“谐”呢?“从”,是叫“谐”。《四气调神大论》里边说过,脉象是跟四季变化不一样的。正常人的脉,在春天浮起来,在夏天洪大,在秋天毛,就开始往里收了,在冬天是石、沉,就像石头进水一样,沉下去。这就是从。通过号脉看人的体内气血的生、长、收、藏的变化,是不是跟外界那个天地的变化是合拍的。


2、翻译:
黄帝问道:自然界有八风,人的经脉病变又有五风的说法,这是怎么回事呢?歧伯答说:自然界的八风是外部的致病邪气,他侵犯经脉,产生经脉的风病,风邪还会继续经脉而侵害五脏,使五脏发生病变。一年的四个季节,有相克的关系,比如春胜长夏,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某个季节出现了克制它的季节气候,这就是所谓四时相胜。
东风生于春季,病多发生在肝,肝的经气输注于颈项。南风生于夏季,病多发生于心,心的经气输注于胸胁。西风生于秋季,病多发生在肺,肺的经气输注于肩背。北风生于冬季,病多发生在肾,肾的经气输注于腰股。夏季和中央的方位属于土,病多发生在脾,脾的经气输注于脊。所以春季邪气伤人,多病在头部:夏季邪气伤人,多病在心:秋季邪气伤人,多病在肩背:冬季邪气伤人,多病在四肢。春天多发生鼽衄,夏天多发生在胸胁方面的疾患,夏季多发生腹泄等里寒证,秋天多发生风疟,冬天多发生痹厥。若冬天不进行按脐等扰动阳气的活动,来年春天就不会发生鼽衄和颈项部位的疾病,夏天就不会发生胸胁的疾患,夏季就不会发生腹泄一类的里寒病,秋天就不会发生风疟病,冬天也不会发生痹厥、飨泄、汗出过多等病症。精,是人体的根本,所以阴精内藏而不妄泄,春天就不会得温热病。夏暑阳盛,如果不能排汗散热,到秋天就会酿成风疟病。这是诊察普通人四时发病的一般律。
所以说:阴阳之中,还各有阴阳。白昼属阳,平旦到中午,为阳中之阳。中午到黄昏,则束阳中之阴。黑夜属阴,合夜到鸡鸣,为阴中之阴。鸡鸣到平旦,则属阴中之阳。人的情况也与此相应。就人体阴阳而论,外部属阳,内部属阴。就身体的部位来分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从脏腑的阴阳划分来说,则脏属阴,腑属阳,肝、心、脾、肺、肾五脏都属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都属阳。了解阴阳之中复有阴阳的道理是什麽呢?这是要分析四时疾病的在阴在阳,以作为治疗的依据,如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都要根据疾病的部位来施用针刺和贬石的疗法。此外,背为阳,阳中之阳为心,阳中之阴为肺。腹为阴,阴中之阴为肾,阴中之阳为肝,阴中的至阴为脾。以上这些都是人体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互联系又相互对应的例证,所以人与自然界的阴阳是相应的。
黄帝说:五脏除与四时相应外,它们各自还有相类的事物可以归纳起来吗吗?歧伯说:有。比如东方青色,与肝相通,肝开窍于目,经气内藏于肝,发病常表现为惊骇,在五味为酸,与草木同类,在五蓄为鸡,在五谷为麦,与四时中的春季相应,在天体为岁星,春天阳气上升,所以其气在头,在五音为角,其成数为八,因肝主筋。此外,在嗅味为臊。南方赤色,与心相通,心开窍于耳,经气内藏与心,在五味为苦,与火同类,在五畜为羊,在五谷为黍,与四时中的夏季相应,在天体为荧惑星,他的疾病多发生在脉和五脏,在五音为徵,其成数为七。此外,在嗅味为焦。中央黄色,与脾相通,脾开窍于口,经气内藏于脾,在五味为甘,与土同类,在五畜为牛,在五谷为稷,与四时中的夏相应,在天体为镇星,他的疾病多发生在舌根和肌肉,在五音为宫,其生数为五。此外,在嗅味为香。西方白色,与肺相通,肺开窍于鼻,经气内藏于肺,在五味为辛,与金同类,在五畜为马,在五谷为稻,与四时中的秋季相应,在天体为太白星,他的疾病多发生在背部和皮毛,在五音为商,其成数为九。此外,在嗅味为腥。北方黑色,与肾相同,肾开窍于前后二阴,经气内藏于肾,在五味为咸,与水同类,在五畜为猪,在五谷为豆,与四时中的冬季相应,在天体为辰星,他的疾病多发生在溪和骨,在五音为羽,其成数为六。此外,其嗅味为腐。所以善于诊脉的医生,能够谨慎细心地审查五脏六腑的变化,了解其顺逆的情况,把阴阳、表里、雌雄的对应和联系,纲目分明地加以归纳,并把这些精深的道理,深深地记在心中。这些理论,至为宝贵,对于那些不是真心实意地学习而又不具备一定条件的人,切勿轻易传授,这才是爱护和珍视这门学问的正确态度。

3、朗读已传到微盘

4、心得:
黄帝内经第一章讲,上古真人都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读了生气通天和金匮真言这两章之后发现,天道的阴阳、术数,真的不只是说的那般简单而已;真的要去做,像老师说的要服天气、传精神、通神明,要能通到自己心里去,把自己沉下去。生气通天讲了何为阴阳,阴阳失衡会如何。而金匮真言则讲了阴阳天气与身内五脏的具体关系,还有如何做可以守住这份阴阳的平衡。最后还讲了五脏的方向、色、开窍、味道、类象、畜、谷、对应星宿、对应的音与数,病在哪里、臭如何。对于“对应星宿、对应的音与数”尚不知如何调,但至少知道五脏对应的味,该吃哪些谷、畜,喜欢什么颜色。这都是在说我们平时该如何做。突然想到了读的管子八九章的感觉,题解里说幼官讲的是玄官图,其实就是种历法;那种古老的历法不仅会告诉你春夏秋冬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还会告诉你到时候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我奶奶每年都会买一本日历,那本日历上就有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但是现在的我们已经对这个视而不见了,有手机嘛,手机可以告诉我今天几号星期几,手机可以告诉我天气如何,手机还能告诉我该穿些什么~慢慢的失去了自己的觉、感、悟,更别提修、习、行了。目前的重中之重,就是找回自己的觉、感、悟,去做。去调和,调和身体,调和锅碗瓢勺里的五味,以及生活中的五味。


吕丽芳 发表于 2021-7-7 06:31:01

第三周:阴阳应象大论篇、阴阳离合论;
抄写: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吕丽芳的《素问》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