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表于 2020-2-6 13:00:01

第79章 天道无亲——圣人执器


和大怨必有余怨;
抱怨以德安可以为善?
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admin 发表于 2020-2-6 19:39:12

*第80章 至治之极——圣人之治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人复结绳而用之。
至治之极。
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至老死不相往来。

admin 发表于 2020-2-6 19:49:58

*第81章 为而不争——圣人之道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已愈有;
既以与人,已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admin 发表于 2020-2-6 19:57:55

德经汇总

*第38章 上德不德——德(德之彼此)第39章 天清地宁——德之本(彼此之得失之辨,贵贱、上下、得失之辨)
第40章 道之动用——德本之故(彼此之得失与往反、损益)
*第41章 上士闻道——德之行(彼此之往反之辨)
第42章 负阴抱阳——德行之理(彼此之损益之辨,父母之德)
第43章 不言之教——德行之损
第44章 知足不辱——德行之功(实)与名
第45章 大成若缺——德行之成(亏己成道,非成人亏道)
第46章 天下有道——德行之果
第47章 不行而知——德行之技(不为之技)
第48章 为道日损——德技无事(不为之法)
第49章 圣无常心——德技之事(无事之事,德行之心)
*第50章 出生入死——德行之守(生死机辨)
第51章 尊道贵德——德守之根(生死之理、生长成熟)
第52章 天下有始——德守之始(死亡之救)
第53章 大道甚夷——德守夷径(死徒之径、盗跨不德)
*第54章 善建不拔——德守建抱(生徒之始,德守之修观)
第55章含德之厚——德之不守之失(精和之守)
第56章 知者不言——德之不守之分(不守之贵,玄同之守)
第57章 以正治国——德之不守之事(无事之守)
第58章 其政闷闷——德之不守之正奇(事失正奇,正奇之守)
*第59章 深根固柢——积德
*第60章 德交归焉——德合(天人之合)
第61章 以静为下——德合大小(大小之合)
第62章 坐进此道——德合宝保(宝保之合)
第63章 终无难矣——德合难易(难以之合)
第64章 慎终如始——德合始终(始终之合)
第65章 常知稽式——德合明愚(明愚之合,德合稽式)
第66章 不争之争——德合争罢(争罢之合)
第67章 我有三宝——天争之胜(天生人争)
*第68章 以德配天——圣人之器(德配天极)
第69章 哀兵必胜——圣人之兵
第70章 被褐怀玉-圣人披挂(被褐怀玉)
第71章 圣人不病——圣人之病(圣人之医)
第72章 民不畏威—圣人之威
第73章 天网恢恢——圣人之刑
第74章 民不畏死——圣人之罚(大匠之斫)
第75章贤于贵生——圣人之利(圣人之权)
第76章 强大处下——圣行之则(圣人生死)
*第77章 不欲见贤——天下之器(神器与人器)
第78章正言若反——圣人辨器
第79章天道无亲——圣人执器
*第80章 至治之极——圣人之治
*第81章 为而不争——圣人之道

admin 发表于 2020-2-6 20:23:24

道经汇总

第一章 可道非道——玄*
第二章 作而不辞——作辞之玄
第三章 圣人之治——尚治之玄
第四章 冲而用之——玄根
第五章 不如守中——玄关
第六章 谷神不死——玄关系统(玄关有无、有无之玄)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大有(大小之玄)*
第八章 上善若水——人行水性
第九章 功成事遂——人为水行
第十章 抱一不离——玄德
第11章 以无为用——有无之玄*
第12章 去彼取此——腹目之“玄”
第13章 宠辱若惊——宠辱之“玄”
第14章 执古之道 ——玄之本*
第15章 微妙玄通——玄人之容
第16章 虚极静笃——玄人之术
第17章 皆谓自然——玄人之功
第18章 仁义之伪 ——非玄之伪
第19章 见素抱朴——伪而返玄
第20章 而贵食母——非玄之沦
第21章 孔德之容——脱玄德反
第22章 圣人抱一——反玄之徒*
第23章 希言自然——反玄之教(修道谓教,希言道教)
第24章 企者不立——玄人之行*
第25章 道法自然——玄行原理
第26章 轻则失根——玄行之重静(重静之玄)
第27章 不贵其师——玄行要妙(重静要妙、师资之玄)
第28章 大制不割——玄行之机(要妙之要)
第29章 天下神器——玄行器败
第30章 物壮则老——玄行兵败
第31章 用兵贵右——玄行兵胜
第32章 道常无名——玄行至朴
第33章 不失其所——反朴归真
第34章 大道泛兮——玄行之大小(玄行之所)
第35章 往而不害——玄行之小
第36章 国之利器——玄行小术
第37章 道常无为——玄行自化

德经汇总

第38章 上德不德——德(德之彼此)*
第39章 天清地宁——德之本(彼此之得失之辨,贵贱、上下、得失之辨)
第40章 道之动用——德本之故(彼此之得失与往反、损益)
第41章 上士闻道——德之行(彼此之往反之辨)*
第42章 负阴抱阳——德行之理(彼此之损益之辨,父母之德)
第43章 不言之教——德行之损
第44章 知足不辱——德行之功(实)与名
第45章 大成若缺——德行之成(亏己成道,非成人亏道)
第46章 天下有道——德行之果
第47章 不行而知——德行之技(不为之技)
第48章 为道日损——德技无事(不为之法)
第49章 圣无常心——德技之事(无事之事,德行之心)
第50章 出生入死——德行之守(生死机辨)*
第51章 尊道贵德——德守之根(生死之理、生长成熟)
第52章 天下有始——德守之始(死亡之救)
第53章 大道甚夷——德守夷径(死徒之径、盗跨不德)
第54章 善建不拔——德守建抱(生徒之始,德守之修观)*
第55章含德之厚——德之不守之失(精和之守)
第56章 知者不言——德之不守之分(不守之贵,玄同之守)
第57章 以正治国——德之不守之事(无事之守)
第58章 其政闷闷——德之不守之正奇(事失正奇,正奇之守)
第59章 深根固柢——积德*
第60章 德交归焉——德合(天人之合)*
第61章 以静为下——德合大小(大小之合)
第62章 坐进此道——德合宝保(宝保之合)
第63章 终无难矣——德合难易(难以之合)
第64章 慎终如始——德合始终(始终之合)
第65章 常知稽式——德合明愚(明愚之合,德合稽式)
第66章 不争之争——德合争罢(争罢之合)
第67章 我有三宝——天争之胜(天生人争)
第68章 以德配天——圣人之器(德配天极)*
第69章 哀兵必胜——圣人之兵
第70章 被褐怀玉-圣人披挂(被褐怀玉)
第71章 圣人不病——圣人之病(圣人之医)
第72章 民不畏威—圣人之威
第73章 天网恢恢——圣人之刑
第74章 民不畏死——圣人之罚(大匠之斫)
第75章贤于贵生——圣人之利(圣人之权)
第76章 强大处下——圣行之则(圣人生死)
第77章 不欲见贤——天下之器(神器与人器)*
第78章正言若反——圣人辨器
第79章天道无亲——圣人执器
第80章 至治之极——圣人之治*
第81章 为而不争——圣人之道*




admin 发表于 2020-2-13 08:55:57

修订。展开图片和压缩包文件有少许不同

以压缩包为准







admin 发表于 2020-2-13 10:05:48

以根本末梳理道德经结构



       一、世界秩序

(一)玄

   《道德经》认为,天地世界的运行,是“道”所控制的,天下万类都按照“道”所“制定”的方式和规则运行。这个方式及其规则便是“玄”。“玄”是“絃”的本字。玄,甲骨文http://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05735560217.png是特殊指事字:是“丝”字http://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05735172379.png(成缕成股的丝线)的一半,表示非线缕,是单根的丝线。金文http://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05735676599.png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http://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05735462202.png在丝线http://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05735355773.png上端加丝线的结头形象http://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05735453765.png。造字本义:名词,缈忽而难以看清的单根丝线。隶化后楷书http://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05735842509.png将篆文字形中的丝线结头http://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05735453765.png写成一点一横的http://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05735307427.png,将篆文字形中的http://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05735355773.png写成http://www.vividict.com/Upload/2020/1/3/20200103105735384536.png。当“玄”的“丝线”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糸”另造“絃”代替。古籍多以“弦”代替“絃”。《说文解字》:玄,幽蔽而深远。黑中带赤的颜色叫“玄”。字形像幽暗而有物覆盖的样子。
       1、玄根
    “玄”为天地根,也为人的宗。
    《道德经》第一章讲,有无阴阳,都是“玄”所操作出来的结果,寻找“玄”,需要到有无所出之处开始。有无徼妙,都是“玄”操作的运行过程和结果。“玄”出之“无名”为天地之始,“玄”出之“有名”为万物之母。简单地说,玄这种操作,生出来“无名”,是生天地的始基,生出来的“有名”,是天下万类的孕育生产者。
   人必须要秉承“玄”操作的精髓才能成为正常人,不能用自己创造发明的各种方法来生活。秉持“玄”操作的人,在怎么做,做什么呢?这就是玄操作的“本”了。

       2、玄本
    《道德经》第二章指出:作、生、为、功,是“玄”的基本动作和唯一的动作。“作”是说一直以行动为应对,随时准备着;“生”是说一直做好事,生生之事;“为”是说采取实际行动;“功”是说要做到位、准确、正确,稳准狠。
      为了保证这些动作的纯粹性,就要有与“作生为功”相对应的“四不”:不辞、不有、不恃、不居。
      “不辞”,是说不夸夸其谈,不胡思乱想,安静警觉的待命,不让任何力量,耗散在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启动的行动之外,保障每次出击都是齐装满员;
      “不有”,是说在生生的现场,不把零部件往口袋装,试图带回家做私活,更不把产品带回家,据为己有。在生生操作的每个瞬间,都保障所有精力和心思,用在生生这件事情上;
      “不恃”,是说要独立做事,心不要东倒西歪,这里靠一下那里靠一下,心的姿势要正,要灵活而锋利(柔),专心做事,有效做事;
      “不居”,是说,不要跑到隔壁房间偷懒歇凉,要在现场工作,做成了的事情,摆过了的姿势,虽然很美很有力量,但那是做前面那事情的,后面的事情不是这样来的,你要回到预备状态。
      如此玄着的“玄”,做了些什么呢?
    《道德经》第三章说,贤、货、可欲这三样东西是“玄”者“不尚”、“不贵”、“不见”的。不然便生“争”、“盗”和“心乱”。要做到这样,必须“虚心实腹”,“弱志强骨”。
      本体上这样玄着的“玄”,发挥出来的功能是什么呢?

       3、玄末
   “玄”这种操作由其根本末,构成一个完备的功能系统。
       这个功能系统的根,是道。根据道德经》第四章,在玄这个功能系统中,道这个根的功能地位是,万物之宗,作用是,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作用方式是,冲而用之,或不盈。状态是,湛兮,似或存。其来源,象帝之先。
       这个功能系统的本(体)其犹橐龠。《道德经》第五章所言,橐龠的运作状态是,虚而不曲,动而愈出;运作方式是,不言守中;运作准则是,不仁之至仁。
       这个功能系统的输出端,末,是一个门,玄牝之门。门内核心是不死谷神(玄根、玄牝·),门外则是天地,天地食其母(玄牝谷神),此门则为天地根。道德经第六章指出,此门功能特点是,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二)人玄

       玄的规则和方法程序,运转在人身上,是些什么样子呢?也就是说,世界的总秩序,是按照玄的规则组织起来的,那么生活在世界上的人,该怎么遵照这个规则来运行?首先,人是玄规则的产品,其次,这个产品一旦下线,就成为世界的一部分而独立运行,其运行必须遵守玄规则。所以,人的玄,其依据有两个,一个是人本身的构成,另一个是比人的构成更久远,却要主宰人的运行的道的、世界通行的玄。这两者构成“人玄之根”。其中世界通用的玄前面已经说过了,这里要说的是人的构成。
      
       1、人玄之根——人系统
       人应该是一个可以运行的相对独立的功能结构系统,也有其根本末。
       人根:至私而不自生,获得天长地久。道德经第七章指出,天地所以能长且久,是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人本:若水,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不争无尤。道德经第八章指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人末:功成名遂身退。道德经第九章指出,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2、人玄之本——得而德
      人自其根处得道,而有德,而成其玄之本。其本也有根本末。
      德根:人德之根,在于抱一不离。道德经第10章指出,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德本:人德之本,在于当无致用。道德经第11章指出: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也有其根本末。
            德本之根,在于为腹不为目。道德经第12章指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德本之本,在于以何为身。道德经第13章指出: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德本之末,在于有道纪。道德经第14章指出: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德末:有德之人所表现的功能和样貌,是玄运行于人的末。其有根本末:
            德末之根:微妙玄通,深不可识。道德经第15章说: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德末之本: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道德经第16章指出:夫物芸芸,各复归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德末之末:犹兮其贵言。道德经第17章说: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3、人玄之末—行
          这是玄行于人中时,人的行动及其功能表现。
          人的行动,有些时候看起来,是玄在其中的样子,实则是伪玄。伪玄有其根本末
          伪玄之根:大道废,人道出。道德经第18章说:大道废,仁义出;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伪玄之本:华、欲、见。道德经第19章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伪玄之末:阿、美、畏。道德经第20章说: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伪玄必反,否则不得其死。伪玄之反,有其根本末。
          反玄之根:孔德容道。道德经第21章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反玄之本:抱一、不争。道德经第22章说: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蔽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而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反玄之末:人信不足,有不真信。道德经第23章说: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真的玄行,也有其根本末。

          玄行之根:无馀食赘形。道德经第24章说: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玄行之本:大逝远反。道德经第25章说:可以为天下母者,“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法地而行,有其根本末:
            法根:轻重静躁之玄。道德经第26章说: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城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法本:袭明之体。道德经第27章说: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法末:用朴散之器而为官长。道德经第28章说: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豀。为天下豀,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智不割。
         玄行之末,是玄行于人中,人秉持天下神器,所做出来的效果。道德经第29章说: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有其根本末。
             行末之根:兵。道德经第30章说: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过后,必有凶年。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第31章说: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居上势则以丧礼处之。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行末之本:朴。道德经第32章说: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侯王如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第33章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行末之末:乃玄行表现出来的功能结构的样貌。有其根本末:
                  行末之末之根:大。道德经第34章说: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是以圣人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行末之末之本:小。道德经第35章说: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行末之末之末:微明(国之利器)。道德经第36章说:将欲歙(xi)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三)物玄

          玄行于人中,则人去奢去甚去泰,不自生而生生万物。玄行于物中,物会如何呢?道德经说,万物自化自正。玄人与物是什么关系呢?玄人以无名之朴,镇化之欲作。道德经第37章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二、人的生活

       人能不能与世界秩序反其道而行之,而获得自由?能,也不能。说能,是因为在天下失道之时,人需要秉天道而行,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说不能,是人不能逆天道而行,不道早已,不得其死。人只需要心有天道,依天理而行。这就要获得天道,秉持天理。人所获得的天道天理,寄存于人中,便是德。素书说,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所以人的生活,是必然要以德为中心的生活。以德配天,合符者生,不合符者亡。

       (一) 德
      在世界秩序中,人能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从而获得自由呢?
      能,也不能。当世界失道,人应该抱道不离,反世界而行;当天下有道,人也应该善建不拔。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人就只有秉天道而行,不道早已,不得其死。人之于天下,惟有替天行道。所以必须要得道。道得于人者,为德。素书说: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不知其所欲。德有根本末。
       德根:彼此。人要有上德。上德不德,而宗道。道德经第38章说: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德本:得一。道德经第39章说: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榖。此其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德末:反弱。道德经第40章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二)圣人

            圣人,乃有德之人,为士。往返于道德之间,闻道、明道、进道、夷道,而有上德、广德、建德,质真。道德经第41章说: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有其根本末。
            圣根:圣人之根,在于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第42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为孤寡不榖,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圣根有其根本末

               圣根之根:有其根本末
                  圣根之根之根:不言无为。道德经第43章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圣根之根之本:知足知止。道德经第44章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圣根之根之末:亏己成道。道德经第45章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呐。噪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圣根之本:常足。道德经第46章说: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圣人之本有其根本末:
                  圣根之本之根:不行、不见、不为。道德经第47章说: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圣根之本之本:无事。道德经第48章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圣根之本之末:无常心。道德经第49章说: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之在天下,歙歙(xi)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圣根之末:圣人之末乃出生入死,即生死。道德经第50章说: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路行不遇兕(si)虎,入军不被甲兵。兕(si)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有其根本末:
                  圣根之末之根:玄德。有其根本末:
                     圣根之末之根之根(玄德之根):不有不恃不宰。道德经第51章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圣根之末之根之本(玄德之本):袭常。道德经第 52章说: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圣根之末之根之末(玄德之末):不道夸。道德经第53章说: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圣根之末之本:抱建而知天下。有其根本末。
                        圣根之末之本之根:修观。道德经第54章说: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丰;修之于邦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圣跟之末之本之本:不壮之壮。道德经第55章说: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shi),猛兽不据,攫(jue)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和而朘(juan),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嘎,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圣根之末之本之末:玄同之守。道德经第56章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圣根之末之末:无事之事。有其根本末:
                        圣根之末之末之根:无事。道德经第57章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圣根之末之末之本:正奇。道德经第58章说: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谜,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gui),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圣根之末之末之末:积德。道德经第59章说:治人事天,莫若啬。夫为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圣本:天人合一。道德经第60章说: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有其根本末
                  圣本之根:以静为下。道德经第61章说:大国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人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
                  圣本之本:坐进此道。道德经第62章说: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圣本之末:三无无难事。道德经第63章说: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有其根本末:
                      圣本之末之根:慎终如始。道德经第64章说: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pan),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圣本之末之本:明愚。道德经第65章说: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如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圣本之末之末:争罢。道德经第66章说: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为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言下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道德经第67章说: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圣末:不争之德,以德配天。道德经第68章说: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为配天古之极。有其根本末
                圣末之根:兵。道德经第69章说: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rǎng)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圣末之本:披挂。圣人表现出来的样子是,被褐怀玉。道德经第70章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he)而怀玉。有其根本末:
                   圣末之本之根:不病。道德经第71章说:知,不知,尚也。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圣末之本之本:有威。道德经第72章说: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xia)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圣末之本之末:刑与被刑。道德经第73章说: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悟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chan)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圣末之末:大匠斫。不可替大匠斫。道德经第74章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大匠斫(zhuo).夫代大匠斫(zhuo)者,希有不伤其手矣。有其根本末:
                   圣末之末之根:权。道德经第75章说: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之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圣末之末之本:生死。道德经第76章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弱,其死也枯槁(gao)。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圣末之末之末:天下神器。道德经第77章说: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盗,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有其根本末:
                      圣末之末之末之根(天下神器之根):正言。道德经第78章说:天下莫柔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圣末之末之末之本(天下神器之本):执契。道德经第79章说:和大怨必有余怨;抱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圣末之末之末之末(天下神器之末):至治。道德经第80章说: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至老死不相往来
            
      (三)圣道
       圣人有德,而宗道。圣道,乃圣道之间的关联;同时也是为圣、成圣之道。道德经第81章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admin 发表于 2020-2-20 20:29:10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道德经》第二轮学习心得

   阅读最经典的华夏文献,真的是一种缘份。知道《道德经》,向往《道德经》,甚至在日常用语中一直都在引用《道德经》,真的直面《道德经》还是用了大半辈子的时间。第一轮阅读《道德经》,用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却读的云山雾罩的,获得了无数星星点点的感动,却无论如何也不能获得整体性的把握。跟好多人一样,就觉得古人不会写文章,颠三倒四的。嘿嘿,我想,是古人写作技术不发达吧,没有学过现代高级的写作技巧,说个话向儿童一样颠三倒四。这人类的进步,看起来是真实不虚的!可是那些精妙的思想确实很吸引人,对祖先的某种“落后”的遗憾,无法阻止我再次阅读《道德经》。

   第二轮读完,震撼至极,羞愧至极!《道德经》的写作结构之精妙,表达效率之高,思想之深刻,岂是现代写作所能企及半分!《道德经》用短短五千言所阐述的思想,用现代“先进”的写作思维和技术,已经有过注疏如山,却还有“百家争鸣”,这分明是倒退,是数典忘祖。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向祖宗学习,作未来祖宗,得从对待古人的态度开始。

       我们所有的思考,所有的奋斗,所有的喜悦和幸福,所有的遗憾和痛苦,归结起来,都是在提出一个问题:人应该怎么生活,才能生活得好?西方人把求解这个问题的出路,导向了三个碎片问答: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那里去?这三个问题,已经成了世界的共识,认为这是人的终极问题,以前我也这样认为。第二轮读完《道德经》之后,我认为这三个问题,很无聊。

       体会这三个问题,像一个初来乍到的人深夜行足,还有点精神失常,智力低下,经常忘记自己是谁,记不得自己从哪里来,搞不清自己要到哪里去,神神叨叨的提醒自己。好比儿时那个“一个鸡娃三毛钱”的故事中的小孩,肯定回答不了“人怎么才能生活得好”的问题。《道德经》的思维方式,回答起这个问题来,跟这种蝇营狗苟的思考,完全是另外一种风景。
页: 1 2 3 4 5 6 7 8 [9]
查看完整版本: 老梦重读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