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ylichan 发表于 2018-6-14 22:02:52


andylichan 发表于 2018-6-14 23:14:33

本帖最后由 andylichan 于 2018-6-15 23:58 编辑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译文:
   道生万物,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常无为,而却使万物生生不息。候王若能守住这样的道,万物将按照天道完成自我教化。道运天下,天生其变,物成其化,化而生性,性起而作。化而欲生人道之教,将以无名之朴镇之。天生其变,物成其化,化而生性,性起而作。作而守常,复归于无名之朴,将不欲生人道之教。合于天道,复归于静,守静笃,天下将自得其正。

德经
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不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译文:
   扔:(形声。字从手,从乃,乃亦声。“乃”意为“再度”、“重复”。“手”与“乃”联合起来表示“别人用手抛投过来的东西再度抛投出去”。)
      天德行于大道,无名无欲无为,行自然之教,府蓄万物,却不以德制约,这是天德;低下的德,总是以德制约别人教导天下,行有言之教,这是没有德的。上德不失常妄为,无为天下自定,没有什么可以为的,下德以人为制造出的德制宰制教导天下。以仁教化天下,互相亲仁,自觉遵守教化,而不强制教导。制定仁的标准规范,遵守仁的规范的为上义,进行宰制教导。义不能行之,则用礼教来约束,而没有人应和,则使劲强行而不断用礼制约。所以失去天道而后用德来治天下,失德后用仁治天下,失仁后用义治天下,义失去用礼。用礼者,人伦为规,天道忠信不能自成,而天下乱的开头。离奇大道,以人为之智识,道造化之花,事物之表面,而愚蠢开始。所以大丈夫要处道德之厚,不处无道之薄;处道德之实,不居道德之表面之花。故去人德取天德。

分享:
    1、自化,欲作。这段发现人真的作(一声),明明天生万物,跟着天的变化而化,守常,守静笃,这是一种自然之道。但是真正随着离道越来越远,人欲作,反其道而行之,人自乱。但虽知这理,但行中总是很难,我们对道在心中的体验太少,而从小到大输入的各种信念层出不穷,底部有着深深的不信,恐惧,因为道为何不知,倒是周围人作得很厉害,自己很难做到我独异于人,我独且鄙。
    2、德仁义礼。本篇从德——仁——义——礼一层层如何边乱,变愚的过程,似乎也正好解释了上面那个恐惧和不信之脉络,现如今甚至连礼都缺,离道太远,礼攘臂而扔之,慢慢的眼睛越来越小,能看的只有华,甚至还是碎片般的华。此段让我看到了离道有多远,乱为何,有多愚。但是似乎内部更信,没那么未知的恐惧,离道有近了。

道经总结(本月小结):
   进入德经,对道经有了更深的信。道经部分共三十六章,老子把人之性看得清清楚楚,把天之道说得明明白白。
   老子说到的各种人之乱象,人之所处,即使千年,发现和现在没啥两样,不守道,必如此,句句说到心坎上的感觉,所行所言所欲一一历数。比如尚贤、贵难得之货;比如自矜、自伐、自生,自是;比如宠辱若惊,比如追求五色、五音、口爽、甚至驰骋田猎;比如持而盈之,揣而锐之,逐利弃用;比如好以兵强天下,好像不这样显得自己多弱一样等等。在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冲击,面对这个时代和社会所纠结,痛苦、冲突、不明在这里都能找到答案,道德经用这样的方式带领我一步步的看到以人灭天之象,没有说教,没有评判,却实实在在完成了这个自省。
      不能用伪巧之智,不以人灭天,在原来天道如此之远时,老子仔仔细细的把道描述得清清楚楚。玄之又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什么叫在道,得道人为何样貌,当如何行道,如何守之等等,把人所疑惑的,不解的,一一解惑、在道之人独泊兮,儡儡兮,沌沌兮,昏昏、闷闷等等,那种独异于人的恐惧被解开,行道之心更加笃定。此为虽远却近了。

andylichan 发表于 2018-6-22 21:22:14


andylichan 发表于 2018-6-23 16:47:10

本帖最后由 andylichan 于 2018-6-23 20:56 编辑

第三十九章天清地宁
昔之得一者: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其致之一也。
天无以清将恐裂;
地无以宁将恐废;
神无以灵将恐歇;
谷无以盈将恐竭;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
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是以候王自谓孤、寡、不榖。
此其以贱为本也,非乎?故致数舆无舆。
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字词解释:
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认为乾卦“四德”意味着阳气始生万物,物生而通顺,能使万物和谐,并且坚固而得其终。元亨利贞,谓之四德。元者,万物之始;亨者,万物之长;利者,万物之遂;贞者,万物之成。”这里说的是自然万物生成的全过程。此过程同时也是贞下起元、周而复始的运动,故又可以解为春、夏、秋、冬。“元”相当于春时万物之发生,“亨”相当于夏时万物之长养,“利”相当于秋时万物之成熟,“贞”相当于冬时万物之收藏。
译文:
    过去得道之物:天得道而清扬;地得道而稳固安宁;神(天地造化之良能)得道而有造化之为;宇宙虚空造出万物得道而能源源不断的从虚空中生出;万物得道而能按照道的本始设定持存而生;候王得道而能通正教化天下能成天下。天地神谷万物候王都是得道之本始设定。天不以清阳之气恐怕天就将要裂开,地无沉浊之气而无安宁恐怕就将要崩废了;造化之良能无造化之为恐怕造化就将停止;万物之源的谷没有了源源不断的供给恐怕将枯竭;万物不能持续生出,恐怕就要灭绝;候王不能藏养万物,不能使万物各得其所,无以贵(亨—长)高(利——收),恐怕就无法统治。
   所以贵(亨通显达而贵)以贱(道藏而不显)为本,高(因贵而高)以下(德:贱视之以下)为基础。所以候王自称自己为孤寡不榖(无父无母无生)。候王这样自称是以贱为本,不是吗?故应废除以乘舆的规格来彰显尊贵,不以稀少的美玉来彰显的其德,绝弃自彰其贵,自彰其德的文礼之节,恢复自然之朴,以道为本,以德为贵。

第四十章 道之动用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
从失道到得道,反于道的过程是道的动,弱(致虚极柔弱之至,无所有无所执,不高不贵不强,又小又柔又弱)者道之用(生生之根,不息之源,无穷之本,无有之本)(无(弱)之以为用(道之用))。天下万物源头是有,有生于无。

分享:
贱、下、贵、高、反、弱。发现这几组字,在我的内部秩序中,全部有褒贬,意思的理解出入极大。这样的理解为反于道,守于道设置了一层层的墙。

得一则生,不得一则灭。道理看似简单,行却总那么难,难在那?一难,难在不显,难在道的无形无状,不显而贱下,人总是追求贵高而舍贱下,却不知贵高只是元、亨、利、贞万物从生到终,周而复始过程中的亨利显达的部分,贱下才是根本。知其雄守其雌,知其荣守其辱。抱一不离,不自彰自显,有无德行,不是靠外在的礼制规格而显,得一,天下贞,万物各得其所,自然亨利显达而贵高。是以守道不离,得一。
二难,难在要弱,虽然前面道篇有提到弱,但是对强弱心里依然难转,弱,无所有无所执,不显不高不贵不强,又小又柔又弱,却是道生生不息之根。依然因为道之用,道之无,而人执于物才觉得安,故到处找道,什么都往车上装,美玉,石头,都装,越多越好,扔掉,全部扔掉,回到弱,回到无,不舍,不肯,不敢。故自胜者强,敢于丢掉各种被装进去,根深蒂固的执物之有,习惯而成的结构,能而反于道,致虚极守静笃才强。

反与往。反在理解上总是方向上有点反,这一章,将往返以区别。道德仁义礼,逐次失道为往,礼义仁德道,逐次复道为反。

andylichan 发表于 2018-6-30 15:17:13


andylichan 发表于 2018-6-30 19:57:53

本帖最后由 andylichan 于 2018-6-30 22:09 编辑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
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译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有时候知道有时候有忘记,下士闻道会哄然而笑。不被下士哄然而笑的就不是这种的道。古书里写有:要明白道就要去体会道之无物无象,道之惚恍;行道要反,往前进就像往后退一样,反向复道;平坦大道,却像丝结那样浑然一体,没有一条具体可见可行的路。上德如同川谷之江海;知其白守其黑,复归无极,不显露任何变化与特性;施常德教行于天下而认为自己不足,不去说教;不得已建德治天下也要偷偷摸摸的行不言之教,若盗天之道,非己之功;返璞归真,反于道,像变浑浊一样,分不清。最大的区域没有边界,天下神器不自生自成,待天下功成之后而成;天下神器统御天下,行不言之教,虽大音而希声;真正的大因无形而无界而大;道无形无界,不自生而成,无音声,无状,像隐形一样无迹可察,而无法命名。只有道,才善于施为并成就一切,能衣养万物自生自成。

第四十二章 负阴抱阳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而王孙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译文:
道生元气,元气生阴阳二气,冲气与阴阳二气合为三,三起相合生万物。道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主生,冲气合阴阳二气,为造物之机。生万物道杀则万物负阳而抱阴,主杀。人所恶的都是不生不长,不够强大,而王公则以此为称孤寡不榖,不自生不自化。所以万物损掉外在荣华,却是有益的,增益其外在荣华,却物壮则老,反而损。人之所教导的、

分享:
1、退反大道。道非人人皆以为的道,往往被愚智不知之人不笑的就不是道了。道隐于无边无形无状,无言无生,不自成。白若辱、广若不足、建若偷,真若渝。在人智世界,一切似乎需要了了分明 ,修行路上,一路所追寻的明,进,了然,其实已经离道越来越远。现在回想人生这一路上,包括后来的心理学学习,甚至跺脚,一路使劲追随,找着什么,以为道总有个什么,一直的前冲,猛进,总想要了了分明于什么,总觉得该有个什么。殊不知,道之无形无状,浑浊不可分,不彰不显,反才是道,道在自己所恶之处,人心死,道心活,即在于此吧。

2、损益之辨。物壮则老,物极必反,人往往追求越壮越好,越强越好,反,在人为的角度看来以为损,实为益。万物总有一个周期循环,窄化眼界,只看到自己之私的损益,殊不知脱离大道的损益,终将反噬自己,损而益,益而损。天之规律如此,人所教强梁,守其雄,为教父,必不得其死。就像现如今,房子吵得轰轰烈烈,看上去一派繁荣,得之以为益,未得之以为损,殊不知,此为强梁,益之将损了。

andylichan 发表于 2018-7-5 21:57:21



andylichan 发表于 2018-7-5 22:47:30

本帖最后由 andylichan 于 2018-7-7 22:55 编辑

第四十三章不言之教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译文:
天下再坚硬的事物,也是阴阳二气所化,而道之虚漠之冲和之气,皆为调和阴阳二气指挥者,再坚硬的东西,都如同驰骋于无物。无有,至柔之柔,无形无状,在最坚硬没有缝隙的东西里面,驰骋于里面,万物一体,天人不分。我所以知道道之所为,无为之益,损之而益。道从来不会告诉万物如何生活,万物自然而然的生生不息,道从来不刻意增益万物,万物才能尽其天年,天下这样的人太少。

第四十四章 知足不辱
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译文:
名是你,还是有名后构成的“自我”之身,那个是你,都不是你,那么和你有什么关系呢,又何亲只有呢?以有名之身,行有为之事,天下之事,为而执之,无有穷尽之多。以有名之身,行有为之事,既不可能都得,也不可能都失去,失道则亡,不正为病。一裂为万,道之亏,穿梭于万物碎细物的杂多乱亡之间,分好恶,分彼此,有是非,爱所以成。故爱之甚比大大耗损道,爱之甚,藏之厚,道亏尽必亡。道之不亏为全,一之不裂为足。知道这个道理,就不会御累于物,而是以道御物,是万物自来归附于自己。物为君,己为臣,物为上,己为下,此谓大辱,失道而不可御物。明万物为一,又知万物之名。不亏道,对万物静待其归附自己,不动不燥,不欲不为,不厚不薄,从一开始就不离道,而止离道,则不会危险。知足道不亏,知止,道不离,则天下可长久。


andylichan 发表于 2018-7-5 23:40:44

本帖最后由 andylichan 于 2018-7-7 23:40 编辑

反。
       闺蜜群里,讨论田大姐怎么做到宠辱以下。因为前天对孩子学习的事很不满意,强梁之,至坚之,在对孩子暴怒以后,因自己不得法,而大哭,我家先生立马和我对立起来,说我嫌弃孩子也就让他觉得在嫌弃他,终于明晰为什么每次教育孩子都会给孩子带来天塌地陷的感觉。看似奇怪的逻辑,但是仔细想着,也许是这样的,嫌弃人家祖坟嘛,所做一切的教育努力,不过是想弃之,大哭是因为本不可能,而无力。反省后,说到应该信任和欣赏,如何做到信任和欣赏时,又觉得自己哪里是空的。当闺蜜说,努力用外部方法填补那个缺自然是空的,回到道本身,就不存在怎么做,自然就能做。就像田大姐那样,只要家里每个人都在,都活得好好的。没有那么多外在的表征与定义。原来所谓怎么做,不需要去往前找,只需要反,反回来就到道了。这一下生出了一种希望感,感觉自己能做到了。之前不过是甚爱必大费。
      今天讨论经典背诵,有教育者说不赞成经典背诵,说到应该从阅读中找底层代码,这是精英思维。和闺蜜的辨析中发现,中华经典每一句皆为底层代码,那里需要去辨析,做就行了,做出来就是人。做不出来,做不好那就是什么就是什么。我们的经典教育以天道育人。而所谓从故事中找底层代码,不过是现在已经习以为常的西方思维方式,以人为天,分出人的三六九等,再用故事教导你,用脑和逻辑来分析出底层代码,何为精英人,何为底层人,形成人的认知,做得最好也不过是在人智层面。而我们现在流行即为这样的思维模式,这的确是退化了。道越离越远,而回来的路,就是反。从经典中学道,明道,行道。这一刻对白云的华夷之辨有了更透彻的理解,合于天道不言之教与以人灭天以妄为常。
       无有入无间。当知道反道,复道时,会发现不要在去填空,道为根,扎实稳定在哪里,有希望,即使现在还不明,但至少可信可明的一点,归根守道,就自然知行。吾何以知众甫之壮哉?以此。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而不是追着空问,我当如何,我该如何,必须要这样,或者必须要那样,不是那样的规范条款,绝学无忧。       反省自己,对孩子说的太多,整天叨叨叨的,这样那是教育,不过是自己偷懒,我说了,你就要懂,要做,要让我省心,你累着我了。家风,家教,不做即空谈,孩子也学会叨叨叨的说一堆做不到的理由,或者自己做了的理由,借口甚多。仔细的观察孩子,孩子的所有一切不过是父母在道与不在道的集中体现,益之而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放不下那颗对失控的恐惧之心,不信天,只信人的救世主之心。

小迪 发表于 2018-7-9 09:57:50

andylichan 发表于 2018-7-5 23:40
反。
       闺蜜群里,讨论田大姐怎么做到宠辱以下。因为前天对孩子学习的事很不满意,强梁之,至坚之, ...

我最近也在思考这个,以前确实是自己太懒了,不是什么自由与爱,那些只是懒的借口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查看完整版本: 苗苗的读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