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兰 发表于 2018-5-18 18:53:11

吓我一跳,怎么和小迪的查字内容一样,看了看题头,是借用。就是当字典用的意思呗?
泰:你们理解为骄纵,不是通畅?泰:滑也。本义是又手捧水洗,去污驱邪。白云理解的泰对应了闭。你们肯定知道了

andylichan 发表于 2018-5-18 22:16:52

铃兰 发表于 2018-5-18 18:53
吓我一跳,怎么和小迪的查字内容一样,看了看题头,是借用。就是当字典用的意思呗?
泰:你们理解为骄纵, ...

自己查了字典,只是在书写的时候借用小迪的复制留存;P

小迪 发表于 2018-5-19 10:29:33

andylichan 发表于 2018-5-18 22:16
自己查了字典,只是在书写的时候借用小迪的复制留存

;P

小迪 发表于 2018-5-19 10:44:41

铃兰 发表于 2018-5-18 18:53
吓我一跳,怎么和小迪的查字内容一样,看了看题头,是借用。就是当字典用的意思呗?
泰:你们理解为骄纵, ...

我看过白云的理解,但这个我觉得更让我有贴近感,也不会影响白云的那种理解,都通

andylichan 发表于 2018-5-24 22:52:20

本帖最后由 andylichan 于 2018-5-26 12:27 编辑

第三十一章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夫乐杀人者,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丧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
言居上势,则以丧礼处之。
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
战胜,以丧礼处之

左:面向南时,东的一边,为阳。主生,主吉。与“右”相对。右:面向南时,西的一边,与“左”相对。主阴。主杀,主凶
夫(fú)【助】用于句首,有提示作用。
处(繁体字 处) chǔ形声。繁体字从虍(hū),从処(chǔ),処亦声。“処”意为“在茶几旁”。“虍”指虎皮,意为“保护”,引申为“安全”。“虍”与“処”联合起来表示“安享饮食”。本义:安享饮食。转义:安乐窝。
居:会意。字从尸从古。“尸”意为“身体不动”,“古”指“古代”。“尸”与“古”联合起来表示“自古以来未曾挪动身体”。本义:土著、土人、自古以来就住在本地的家族。

译文:
       战争,不祥之器,伤物害民,所有有道者不会安然于战争。君子在日常所居以左为贵,遵生生不息之道,而用兵战争之时,则以右为贵,杀之灭之。战争,不祥之器,非君子所用之器,不得已要用了,应以恬淡处之,以兵止兵,不以战争而狂热。胜利并不是美,而认为其美之者,是喜欢杀人。喜欢杀人的人,不可得志于天下。吉事崇尚左,以左为贵,丧事崇尚右,以右为贵。所以偏将军在左护军,上将军在右主杀敌。出军誓师祭天,以丧礼处之,杀人众多,代天悲哀泣之,战争胜利,以丧礼处之。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
候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令:lìngㄌㄧㄥˋ 根据隶定字形解释:形声。字从今从丶,今亦声。“今”意为“当面的”、“即时的”。“丶”音义同“主”,意为“进驻”、“入主”。“今”与“丶”联合起来表示“上级指示当面生效”、“受命者身心即刻起受上级指示约束”。本义:当面受命。引申义:(受)役使、(受)支配。

译文:
    道无物初始,无声无名,复归于朴,朴不自彰,不自矜,故虽小,天下不敢以之为臣。候王若能守住这个道,万物讲自己宾服。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人不去支配而自然均施于天下。万物初始就有道纪,万物既有道纪,人也将知道停止出离大道,知道停止才可以不危险。打个比方来说,道在天下,就像河流的源头对于江海。

分享:
   1、外部行为礼节对内部的保护与影响。经常会讨论,要不要以斗,对恶人要不要灭之,杀之,或者纠结该如何处。这一章似乎看到,以道生之,但不得已时,当用兵则用。但是用左右区分,外在以左右区分,在内部操作中起到了在不得已而用之时,在心里竖起一个隔离带,明白兵不详之器,不可迷失大道,用之应恬淡,丧礼处之,悲哀泣之,都是在用外在行为和礼节提醒用兵之凶,以战止战,不以兵强天下,知雄守雌。

      这章可以体会,为何我们传统会有很多特殊的礼节礼数,对方位的区分,似乎都是在用此规范我们的外在行为,以时刻提醒人偏道后当回来,在内部心理结构中为人心不偏道竖起提示牌。而如今,礼节尽失,人心内部结构早已没有隔离带,混杂一团,复归之路才显得如此艰难。
      2、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道常无名,不可见,天下都不敢以之为臣,自然万物自有其运行之规律。对于江海是看不到川谷,但是却由川谷源源不断的以生之,就像道源源不断生天下。人若能守之,则一切自然纲常。但是往往因为道常无名,就像川谷和江海,川谷小,朴小,人总是会以为自己的能力强大,一切都可由自己掌控,忘记道之所在,不知止,做着做着就自彰自矜自强自骄了。
      3、人在强兵之胜,或以强而胜的时候,很容易产生一种自以为是,自骄自矜的心,自我膨胀是我们经常出现的状态,以为自己可以掌控天下,可以改变万物。因此礼制的约束往往在这时候产生作用,分清左右,莫膨胀昏头。而因为道常无名,人往往忘记道之所在,忘记抱道不离。这章更进一步对前面道之微妙玄通,道之沌沌兮,那种小有更深的体会。人在道中,如何就身在其中而不知,把天之功占为己有,不守道纪,还以为自己多了不起,只知子,不知母,因而食子不食母。
   4、那天和同事聊起现在的医疗和学校,看到阶层的争斗,有关系有权力的所享受的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都是普通百姓不可求的。殊不知道常无名,朴虽小,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守家道,守人根,守正本,教育之根本,身体之根本便能守住,便不贵求于外。如老师之说,家长不能偷懒,把责任推到外面的机构。

andylichan 发表于 2018-5-24 22:57:21


andylichan 发表于 2018-5-31 20:44:37


andylichan 发表于 2018-5-31 22:35:34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译文:
知人之智巧,知人之所能为,知人能御物,是谓知人者智,自知人智之局限,知人智不及天道,则明。胜者有力以雄天下,知其雄守其雌,能战胜自己丢弃掉一切邪僻伪巧,天人合一以道自佐,则强。知天之足,顺应万物自然,则富,能笃守大道,强行天道者有志。不失其源头则能生生不息而长久,绝弃以人助天之妄为而能抱道不离,则可保身、全生、养亲尽年而寿。

1、寿,shou,从後从灸从之。引伸为长久。
2、亡:(会意。小篆字从入,从乚。“入”是人字。乚(yǐn)隐蔽。合起来表示人到隐蔽处。本义:逃离,出走)
3、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4、富:(形声。从宀(miān),表示与房屋宫室有关。畐(fú)声。声符亦兼表字义。“畐”本像人腹满之形,合“宀”为之,以示富人安居宫室,丰于饮馔之义。本义:财产多,富裕)“畐”,本象形,是“腹”字的初文,上象人首,“田”象腹部之形。腹中的“十”符,表示充满之义,则“畐”有腹满义。“福”“富”互训,以明家富则有福。

andylichan 发表于 2018-5-31 22:35:34

本帖最后由 andylichan 于 2018-6-2 00:13 编辑

第三十三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译文:
知人之智巧,知人之所能为,知人能御物,是谓知人者智,自知人智之局限,知人智不及天道,则明。胜者有力以雄天下,知其雄守其雌,能战胜自己丢弃掉一切邪僻伪巧,天人合一以道自佐,则强。知天之足,顺应万物自然,则富,能笃守大道,强行天道者有志。不失其源头则能生生不息而长久,绝弃以人助天之妄为而能抱道不离,则可保身、全生、养亲尽年而寿。

1、寿,shou,从後从灸从之。引伸为长久。
2、亡:(会意。小篆字从入,从乚。“入”是人字。乚(yǐn)隐蔽。合起来表示人到隐蔽处。本义:逃离,出走)
3、死: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4、富:(形声。从宀(miān),表示与房屋宫室有关。畐(fú)声。声符亦兼表字义。“畐”本像人腹满之形,合“宀”为之,以示富人安居宫室,丰于饮馔之义。本义:财产多,富裕)“畐”,本象形,是“腹”字的初文,上象人首,“田”象腹部之形。腹中的“十”符,表示充满之义,则“畐”有腹满义。“福”“富”互训,以明家富则有福。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为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是以圣人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译文:
大道周流无穷,无所不在,泛于天下,可以把握他。万物依赖道行不言之教,自然而然生生不息,功成不称自己有功。衣养了万物而不以万物主宰自居,无宰万物之欲,不自见,可名为小。万物皆归于道,而不以万物之主自居,大道无所不蓄,可名为大。所以圣人自始至终不自见自大,退身全道,成天之大,故能成其大。

分享:
1、自知、自胜、强行。一直以来离道甚远,现在慢慢学习归道,虽然如板命般不断的挣扎,逃跑,迷失,纠结,反复。如老师说,读书是看自己磨掉了什么,自知、自胜。强行如指令般,明白复道归道之路——自知,需要勇气绝弃自己的惯性——自胜,需要有志抱道不离——强行。
2、死而不亡。死在道上还是死在床上。
3、终不自为大。终字特别有感,在日常,总是常欲有,欲得,欲主宰,成一件事后,就往往担心没被人看到,自见自矜,邀功自居。即使有时候会发现而警醒,自谦,但是“终”却很难,这必要做到抱道不离。为何会食于子,食于物,在于此吧。无法做到恃之以生而不辞。




andylichan 发表于 2018-6-7 23:33:28

本帖最后由 andylichan 于 2018-6-9 00:04 编辑

第三十五章 往而不害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乐与饵,过客止。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译文:
“既:”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像一个人坐在食器(皀)前扭头的样子,表示吃饱了。本意即吃完饭,引申为尽、完。
执大道,则天下都归往。归往而不以人智为害,则天下自然安宁平和通泰。恩宠贿赂引诱,则停止归附。道之出口,无物无味,察无所察,感无所感,淡然无味,大象无形,视之不足见,大音希声,听之不可闻,无物,执用而不可穷尽。

第三十六章 国之利器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译文:
歙:吸气或通过呼吸吸入。缩鼻也。从欠,翕声。——《说文》。字亦作噏。
夺:会意。金文字形,上面象振翅欲飞的鸟,下面是手(又、寸),其意思是:这只振翅欲飞的鸟,眼看着就要从手中失脱掉。本义:丧失。夺,手持隹失之也。——《说文》
将欲事物收缩,必固使他扩张;将欲事物衰弱,必固使他强大。将欲事物调废,必固使他兴盛,将欲使事物消亡,必然要使他演化到无法再演化。这是无法触到感知到的,无极之象,能明无极之道。无极胜有极。就像鱼不可以脱离渊,有道之人执而用之则为国之利器,不可见不可听不可用。


分享:
1、道之出口。淡无味,无形,无声,无物。人总是生活在眼耳鼻舌身意世界里,依赖习惯,一旦离开,在无味无形无声无物就无法呆住,必须紧紧抓住不放,殊不知,道之出口既是如此。因为这样的待不住,致虚极守静笃便难实现。
2、柔弱胜刚强:物壮则老,盛极必衰,这是自然道理。天下神器,不可为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3、今天在和朋友们讨论孩子背经典的状态,强为之,知其雄却守不住雌,因此在行上变成了强为之,国之利器以示人,再教育与引导上,在做事上,都是实心强志,追求有极为用,守不住道之出口,不信有焉,信不足焉。不信道之自然,不明道之无极,故脱离道,宠辱若惊,执取功利。我不自信,故食子之信,执者失之。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查看完整版本: 苗苗的读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