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玲 发表于 2018-7-20 17:22:20

林溪 发表于 2018-7-18 17:07
第47章原文: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 ...

会越来越好!知识与文化是两个概念

林溪 发表于 2018-7-21 11:35:14

      第47章 、48章心得体会(体会二)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精神层次高的人,深知天人合一,物心一体的生命智慧》,其中这8个字:天人合一,物心一体,很是触动我。一下让我想到了《道德经》第47章中的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也更好更深地理解了为什么不出户,知天下,见天道。刚开始我理解只是思维的作用,通过经验阅历规律来判断外面的事情。天人合一,物心一体,看来就是通过自己本体感知就能知道外面的世界。
   而且最近亲身经历的一件事也很震动我。同学的父亲去世,丧事由她的大哥大嫂主办,她的大哥大嫂都是基督教徒
,家里第三层就是基督教堂,所以一切都按基督教的仪式来举办。那两天天气预报有中到大雨。出殡那天来了许多基督教徒,人都特别热情,而且会耐心给你讲教会的教义,说当你有困难的时候给主祷告,把它交给主,主会给你解决。我突然想到今天会有大雨,就说一会下雨了怎么办?她们说有教徒在教堂祷告,出殡完后才会下雨。我半信半疑,说祷告可能会起作用吧!没想她们立即而且很坚定不容置疑地对我说,主会管的,肯定事情完后才会下,这是没问题的!我有些怀疑到了第三层祈祷室,果真有几个人正在认真祷告。结果那天9点出殡,事情完后快12点才下的雨,真的象她们说的那样。这难道就是天人合一,物心一体!?还是只是巧合!?

林溪 发表于 2018-7-25 11:01:24

《道德经》第49章原文: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道德经》第50章原文: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人军不被甲兵;无所投其角,兕虎无所其用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两章概括:这2章老子主要讲了善和信以及生和死的观点。圣人以德为本,对善与不善,信与不信,没有分别心,同等对待。至于生与死,欲望过多,会快速走向死亡,清心寡欲,就能够健康长寿!
      体会: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读了这段话,感觉有些困惑。圣人对善与不善,诚信与不诚信的人同样对待,如川谷于江海,能容纳,能包容,以其无私成其大私,彰显了自己的德。但是对行善的与不行善的,诚信与不诚信的这些个体,是不是就不公平了!?对人很友善,也很诚信的人,你也同样对待我,无可厚非,但是对社会上恶劣残暴,不守诚信的人,你也友善,诚信。一个是善与信的人会心寒,也会影响他们的心态,下次我也投机取巧。另外,也许有的人会被你的大德感动,从此善与信。但也许会更放纵了这种恶与欲,反而有德的人会受到伤害。所以感觉这个需要度,具体情况具体对待,不能一味的善,一味的信。相比而言,我还是更喜欢孔子的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林溪 发表于 2018-8-4 20:57:37

   《道德经》第51章、第52章
       第五十一章   原文: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长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五十二章原文: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两章概括:第51.52章主要讲了道德和万物的关系:万物由道生,由德养,但却不占有,不居功,不主宰万物。道德为万物之母,天下万物的根本是道德,无论做什么一切都要遵循于大道。
       体会:见小曰明,守柔曰强。从细小处就可以见大的道,这叫明。守住柔弱便无不胜,这叫强。这两句话很触动我。
      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从个别的来看其全体,透过现象看到事情的本质。一滴水就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一叶而知天下秋,一群蚂蚁搬家就知道天气要发生变化,牛顿从树上掉落的苹果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从孩子的问题就可以发现这个家庭的问题,我们要有善于从细微处发现事物的本质,要开阔思维,眼光独到,以小见大,察已知人,察古知今,发现事物的规律与本质,未雨酬谋,防患于未然。
      柔弱胜刚强。老子认为柔弱处上,刚强处下。从大自然处就能验证:草木生的时候是柔的,死的时候是枯槁的。水是柔的,却可以水滴石穿。牙齿是硬的,舌头是柔软的,舌头还在,牙齿早早脱落。从一个家庭来说,一阴一阳谓之道,阳为夫,阴为妻,妻处在水位,要柔,要善于示弱,这个家庭就能平衡,就遵循了道,如果妻子也很强势,这个家庭就失去了平衡,阴与阳没有平衡,这个家就不能明,就容易出现问题。

张文玲 发表于 2018-8-4 22:09:37

看到了你的不容易及坚持,学习,工作,家庭三者的平衡需要很大的能量支持!

林溪 发表于 2018-8-11 16:00:11

       第53、54章分享
      第53章大道甚夷 原文: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第54章善建不拔 原文: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两章概括:第53章 老子从反面论述了违背道的表现。第54章 老子讲了用德来修身、治国、平天下。先修好身,才能把这种德扩大到一家、一乡、一邦,乃至天下。
       体会:这2章还是比较难懂的。体会比较深的有两句话: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我们要行走在大道之上,从长远来看比较平坦,而人们往往喜欢走小径,投机取巧。在单位里经常能感受到这样投机取巧的人。在工作上尽量少做,但给领导汇报的很多,各种手段讨好领导,把领导照顾的非常周到!领导家里有事时更是跑前跑后。但对同事特别是比他优秀的人会使用各种小手段打压,表面对你很好,背后会使些小伎梁,会给领导打小报告,故意背后使坏让你难看,汇报时把你的工作排到后面,一笔带过,把他的工作放在前面重点描述,很虚,投机取巧,有荣誉和别人争,有工作尽量推,但是在领导眼里却是个好员工。而遵循道的员工,清静踏实,工作努力,荣誉不争不抢,克制自己的私欲,这样的人往往却很迟亏。时间久了,付出得多,收获得少,积累了很多情绪,也往往会自暴自弃!所以我觉得社会这个大道这个大环境很重要,如果整个社会没有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提倡的价值观不遵循大道,没有大德,过分放纵欲望,对财富、名利过分追求,恃强凌弱,舍本逐末,一切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走在了邪路上,那么试问能有几人能真的做到有德、有善,行走在大道上!?

小迪 发表于 2018-8-11 23:47:15

这周有月总结哦!

林溪 发表于 2018-8-12 22:15:35

      第47—54章月总结
       一、不出户,知天下。
      不出户,向内求,知天下,不为而成很是触动我。这让我想起了著名诗人鲁米的一句话:宇宙中的一切都在你体内,向内寻求一切的答案。很多时候特别是我们遇到不顺的事情时,我们都喜欢外归因,因为他的原因,因为环境的原因,所以导致了我的失败,而他是无法改变的,环境也是苛刻的,所以我只能自暴自弃。如果我们向内求,以身观身,修身养性,行于大道,以德而为,就能不行而知,何愁不能成功!?
       二、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学习知识会积累越来越多,学习道你的欲望、贪念会越来越少,所以能够做到清静无为。静而能定,定而能生慧,当你拥有人生的智慧,有足够高的格局,能看清得失,能顺其自然,看似许多事情无所作为实际上却是遵循道的大作为!
       三、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圣人能够以百姓的心声作为自己的心声,能从老百姓的利益出发。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在与陌生人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或者在单位,在家庭中,我们能否做到换位思考,能否以别人的心为心!?我不能做到,大多数的时候我都以自我为中心的,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看到自己的委屈,自己的得失,没有关注的别人需要、别人的感受,往往沟而不通,最后关系很僵,得不偿失。
      四、守柔曰强。老子用水比喻了这种柔,水虽柔,却滴水石穿,海纳百川,柔的博大,柔的坚韧,柔得包容!在身边的人,往往真正的强者都气定神闲,从容不迫,不轻易发怒,水来土淹,兵来将挡,有原则,有底气,柔得很有智慧,也很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而那些时常愤怒的人,很张扬看似很强大的人,其实内心很脆弱,因为这样的人他往往缺少人生的智慧,只能用愤怒来守护自己!所以做人如水,智慧如水,守柔曰强!

林溪 发表于 2018-8-16 10:13:14

    《道德经》第55章、第56章分享
   
      第55章原文: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嘎,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第56章原文:知者不言,言者不和。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2章总体概括:55章讲了厚德的人,有一颗赤子之心,无我、无欲、无为。56章接着55章,要想达到赤子的状态,只有不断去修炼,去修德,要谦虚、委曲、柔弱、和气、自然而为。
   体会:读了这两章,如何修德达到厚德,成为赤子一样的状态:不贪不嗔不痴,无我无相无执,不分亲疏、不分利害、不分贵贱,感觉很难,是老子一种理想的状态。还有一种感受老子提倡的致虚极、守静笃,在这种环境下修行修道,能否达到无欲无求的状态!?自己觉得:老师主张避世,但是如果没有经历过复杂过就不知道什么是简单,没有经过历炼磨难只一味简单单纯那是愚蠢。世间一切困苦都是修行的道场,我们需要纷纷尘世中,在事上磨炼,不断去体验,去体悟,心才能开出智慧的花,才能有觉性,才能修心养性,萃取出本心真正美好的品质!

林溪 发表于 2018-8-25 16:56:18

         第57章、第58章分享

      第57章以正治国原文: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第58章其政闷闷原文: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两章总体概括:57章老子继续阐述了无为而治的观点。统治者无为、好静、无事、无欲,人民自然纯朴自化,国家自然走上正道富裕强盛。58章老子继续说明无为而治的好处,然后又阐述了任何事情都在不断发展变化,福祸相依的辩证法思想。
      体会: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读到这两句话,内心有很大的触动。祸与福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古代的寓言故事: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失去了一匹马,反而躲过了一场灾难。所以遇到不好的事情特别是有损失的事情,心要宽,眼光要长远,说不定是件好事呢!
    在我的职场工作中,我遇到一位曾经对我很有成见的领导,经常和我过不去,什么脏活累活得罪人的活全都指派给我,我特别气愤但无可耐何,有一段时间自暴自弃,上班无精打采,只是应付。读了一段时间道德经后,老子的道德经辩证法让我番然醒悟,事情都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不可能老与这位领导共事,我有能力了也可能跳到别的岗位,与其生气,不如静下心来争气。所以我暗暗的努力,学习,不再与领导抗争,对抗,他派给我什么工作,我都积极去干,动脑子,用智慧,琢磨每件事情如何处理,增长自己的才识。每次领导让我难看时,我都从消极的地方看到积极的意义。当我自己心态改变后,慢慢地,我发现领导对我态度也改变了。在自己处在低谷的时候,收获了很多,一是静下心来了不再浮躁学习到了很多的东西,业务上的为人处事上的,格局大了。另外我也看清身边的同事谁是真正的朋友,分清了良莠,知道以后如何与他们相处。所以回头想想还真是感激这位领导,只有在低谷的时候,才能看清自己,也才能看清朋友,只有困境才能更好的磨砺自己!福祸相依,黑暗意味着黎明的到来,要努力,当然得意了也不要忘形!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林溪的读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