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涵 发表于 2022-4-3 22:09:37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2-4-4 20:30 编辑

4.3.今天问题:

29、经络篇第五十七讲述了经脉跟五脏相联通,色应五脏所主之色;络脉与经脉相通,阴脉色与经脉主色应,阳脉色则随四季变化。请你说说经脉色变的原理。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讲述了365个气穴的名称和分布,孙络和溪谷,邪入孙络和溪谷对营卫运行的影响机制和侵入脏腑的途径,部分疾病的治疗。请你说说什么是孙络和谿谷?
1经脉色变的原理:色有常色,络无常变也。
心主赤、肺主白,肝主青、脾主黄、肾主黑,都是其所属经脉的颜色相应。
2.孙络:最细小的络脉。孙络与三百六十穴相会,也与一岁相应。孙络可以疏散邪气,通畅营卫。
3.谿谷:肌肉的大会合处是谷,肌肉的小会合处是谿。分肉之间,谿谷会合之处,可以通行营卫,聚会宗气。
今天的谿谷,跟道德经中的谿谷,有什么关联没?今天的谿谷,跟道德经中的谿谷,有什么关联没?
今天的谿谷是肌肉的会合处,可以通行营卫,聚会宗气。道德经中的谿谷是天下的会合处,通行的是天道,聚会德。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故大制不割。
《黄帝内经》中的谿谷,是人体应天地的也就是《道德经》中谿谷,是人体取法天地的对应关系。(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睿涵 发表于 2022-4-4 20:30:23

4.4今天问题是:

30、气府论篇第五十九补充论述气穴论,叙述了手足三阳经脉、督脉、任脉、冲脉等经脉之气通达之处的腧穴数目和分布,请你说说,什么是腧穴?
骨空论第六十介绍了风邪所致各症的针刺治疗,任督二脉的巡行路线及其所主疾病,针灸治疗上气、下肢疼痛、水病的方法,寒热、犬吠、伤食等病的针刺。请你说说,什么是骨空?
腧穴:指各经脉之气通达交会之处,各经脉脉气所发者,也就是经脉之所达到的穴位。

骨空:人体周身骨节间均有孔(空),而腧穴多位于骨空之中。

睿涵 发表于 2022-4-5 20:49:29

4.5.今天问题:

31、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叙述了风水病的因症理及其57个腧穴,指出了治疗热病的59个腧穴,说明针刺深浅与四时的关联,请你说说,什么是水病,什么是热病?
   调经论篇第六十二讲述了经络与血气和脏腑之间的关系,以及治疗为啥要调理经络的道理,将梳理了针刺治疗脏腑经络寒热虚实的理症补泄。请你说说,“守经隧焉”是什么意思?

水病:人体水液的根本在肾,其标本在肺,肺肾两脏都能积聚水液而为病。肾是胃的关门,关门不通畅,水液就要聚集而生病了。水液上下泛滥于皮肤,所以形成浮肿。浮肿是水液积聚而生的病。
热病:伤于寒邪,寒气盛极,郁而发热是为热病。
守经隧焉:心藏神,肺藏气,肝藏血,脾藏肉,肾藏志,因而生成人的形体。而志意通达 ,与内部骨髓互相连系,而形成人的身体五脏。五脏之间相互联系的通道,都是出自经脉之间,从而运行血气。如果血气不调和,就会变化发生各种疾病。所以诊断治疗,要以经脉作为根据。

睿涵 发表于 2022-4-6 11:10:35

4.6.今天问题

32、缪刺论第六十三讲述了交错针刺法的原理,叙述了各经的脉络受邪后的症治,提出针刺次数的确定原则,讲述了尸厥的发生原理和治疗方法,请你说说缪刺和巨刺分别是什么?

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讲述了,因为五脏与四时相应,血气运行随四时变化,所以针刺必须顺应四时变化进行的原理,请你说说,误刺伤及五脏死亡的情形?

1一般的邪气侵入身体的次序:邪气侵入人体,必先侵入皮毛,滞留不去就进入孙脉,再滞留不去,就进入络脉,还是滞留不去,就进入经脉,向内牵连五脏,流散到肠胃,这时阴阳表里都爱到邪气侵袭,五脏受伤。这是邪气从皮毛侵入,最终影响到五脏的次序。这样,就要治疗经脉了。
邪气侵入人体----------皮毛------孙脉----------络脉--------进入经脉-------向内牵连五脏---------流散到肠胃。(治疗经脉)

2缪刺:现在,邪气从皮毛侵入进入孙脉,滞留不去,内外闭塞不通,邪气不能进入经脉,只流溢到大络之中,从百形成一些异常的疾病。邪气侵入大络后,从左边流窜到右边,从右边流窜到左边,或上或下,或左或右,与经脉相关联,流散到四肢。邪气流窜无一定之处,也不能进入经脉腧穴,这时候就应采取缪刺法。

邪气侵入人体----皮毛------孙脉------滞留不去,内外闭塞不通,邪气不能进入经脉,只流溢到大络----------形成异常的疾病。(其气无常处,不入于经俞,命曰缪刺)

3巨刺:邪气侵入经脉,左边经气较盛,则右边经脉先病,右边经气较盛则左边经脉先病,也有左右转移变易的,左边疼痛未止,而右边经脉已经开始有病,像这亲友就必须用巨刺法。一定要刺中其经脉,因为它不是络脉的病变。(巨刺与缪刺都是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其不同点在于巨刺刺大经,而缪刺刺大络)

4针刺五脏,误中心脏一天就会死亡,其变动为嗳气;误中肝脏五天就会死亡,其变动多语;误中肺脏三就会死亡,其变动为咳嗽;误中肾脏六天就会死亡,其变动为喷嚏和呵欠;误中脾脏十天就会死亡,其变动为吞咽。刺伤了人的五脏,必致死亡,其变动的征象则随所伤之脏而有不同变化,可以据此来测知死亡的日期。

睿涵 发表于 2022-4-7 23:40:17

4.7.标本病传论第六十五讲述疾病的标本关系和疾病的传变,请你说说处理标本关系的原则?
    天元纪大论第六十六论述五运六气的基本法则,请你说说什么是节、制?

处理标本关系的原则:谨察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要谨慎地观察病情的轻重,根据具体病情而进行治疗,病轻的可以标本兼治,病重的就要根据病情,或治本或治标。
什么是节、制?
节:天以六为节,周天气者,六期为一备
制:地以五为制,终地纪者,五岁为一周。

睿涵 发表于 2022-4-8 22:07:29

4.8.今天的问题是
34、五运行大论第六十七讲述五蕴学说,是理解阴阳大衍小衍学说中的小衍的重要文献,请你说说什么是五运六气?
六微旨大论第六十八精细地讲述了六气,请你说说“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是什么意思?

五运:木、火、土、金、水五运。就是把一年分为五个阶段,推算每个阶段的气候特征,五个阶段相当于春、夏、长夏、秋、冬五季。五运从大寒节算起,每运主七十三日零五刻,合计三百六十五日零二十五刻。
五运的规律。土运统领甲乙,金运统领乙、庚,水运统领丙、辛。木运统领丁壬。火运统领戊,癸。子午两年是少阴司天;丑未两年是太阴司天;寅申两年是少阳司天;卯,酉两是阳明司天;辰戌两年是太阳司天;巳亥两年厥阴司天。
六气:1.厥阴风木,2.少阴君火,3.太阴湿土,4.少阳相火,5.阳明燥金,6.太阳寒水
司天管上半年,在泉管下半年。一年六个阶段每个阶段60多天,准确地说是60日87刻半。六气也从大寒算起,每四个节气为一个阶段,四乘以六,共二十四个节气,刚好一年365天。一年的六个阶段是:第一阶段:1.厥阴风木,大寒到春分(约1月21日~3月21日);第二阶段:2.少阴君火,春分到小满(约3月21日~5月21日);第三阶段:3.太阴湿土,小满到大暑(约5月21日~7月23日);第四阶段:4.少阳相火,大暑到秋分(约7月23日~9月23日);第五阶段:5.阳明燥金秋分到小雪(约9月23日~11月23日);第六阶段:6.太阳寒水,小雪到大寒(约11月23日~1月21日)。

请你说说“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是什么意思?
凡动物类的呼吸停止其生命也就会立即消来;凡植物类的阴阳升降不止,那么则其活力也就立即萎颓。因此说没有出入,就不可能由生、而壮、而老、而死亡;没有升降,也就不能由生而长,而开花、而结实、而收藏。所以升降出入之报,凡是有形之物都具有。


睿涵 发表于 2022-4-9 23:12:40

4.9.35、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阐述了气运的变化有常有变,判定后期会具体会发生什么只能依靠对变量的确认,而不能依靠固定标准,病与非病不取决于条件变化,取决于正邪相胜。请你说说什么是“气交变”
气交变:由于气化相交发生了异常变化而形成的,这种变化,就称为“气交变。”
五运更治,上应天期,阴阳往复,寒暑迎随,真邪相薄,内外分离,六经波荡,五气倾移,太过不及,专胜兼并。五运之政,犹权衡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化者应之,变者复之。此生长化收藏之理,气之常。失常则天地四塞矣。故曰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往复,寒暑彰其兆。夫气之动变,固不常在,而德化政令灾变,不同其候也。
气相胜者,和:不相胜者,病;重感于邪,则甚也。
五常政大论第七十讲述了五气有平、太过、不及的变化,四方有地势高下阴阳的差别,及其对自然万物和人的影响。还论述了治责在临床上的应用。请你说说什么叫“五常政”?其主要内容是啥?
五常政,指五运正常的政令。
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水曰静顺。


睿涵 发表于 2022-4-10 23:43:50

36、六元正纪大论第七十一讲述了六十年气化的一般规律,六气所致的自然变化、人的疾病及其治宜,指出五运六气的胜复、郁发的自然现象及其所致疾病的症治。请你说说“六元正纪”是啥意思?
六元:即六气。风、寒、暑(热)、湿、燥、火为三阴三阳之本元,故称“六元”。正纪:五运和六气相配合,恰好三十年为一纪,六十年为一周。六十年气化的一般规律,以及六气所致的自然万物的变化。
刺法论第七十二论述运气失常而导致的疠疫原理,并提出防治方法,主要内容:五运升降往来失常是疠疫根源,疠疫流行可预可防。讨论了十二脏腑的功能与发病机制与刺法。请你说说疠疫预防原则“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和“避其毒气”。

1正气充实于内,邪气就不能侵犯.---------人真体虚弱精神运行就失其本位,使邪气自外侵袭,容易染疫症.五运和六气不相配合时,运用针灸来保全真气.
2避免疫毒,使它从鼻孔而来,仍能从鼻孔而去.---- 同时精神要正,不被害怕,恐惧所包围,身体真气自然得保,邪气疫毒无法入侵身体.

睿涵 发表于 2022-4-11 23:31:51

4.11今天的问题是:

37、本病论第七十三讲述疫病。指出疠疫为病必然三个条件齐备,非时天气、正气虚弱、精神失守,其中最重要的是精神失守。请你说说,精神失守是个什么情况?
人之五脏,一脏不足,又会天虚,感邪之至也。1人忧悉思虑即伤心又或遇少阴司天,天数不及,太阴作接间至,即谓天虚也,此即人气天气同虚也。又遇惊而夺精,汗出于心,因而三虚,神明失守。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神失守位,即神游上丹田,在帝太一帝君泥丸宫下。神既失守,神光不聚。
2人饮食、劳倦即伤脾,又或遇太阴司天,天数不及,即少阳作接间至,即谓之虚也,此即人气虚而天气虚也。又遇饮食饱甚,汗出于胃,醉饱行房,汗出于脾,因而三虚,脾神失守。脾为谏议之官,智周出焉。神既失守,神光失位而不聚也。
3人久坐湿地,强力入水即伤肾。肾为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因而三虚,肾神失守,神志失位,神光不聚。
4人或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即伤肝也。又遇厥阴司天,天数不及,即少阴作接间至,是谓天虚也,此谓天虚人虚也。又遇疾走恐惧,汗出于肝。肝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神位失守,神光不聚。
人犯五神易位,即神光不圆也。非但尸鬼,即一节邪犯者,皆是神失守位故也。此谓得守者生,失守者死。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至真要大论第七十四讲述六气司天和在泉,有正化、胜复的变化,以及其所引起的病症诊治。请你说说是“本乎天者天之气,本乎地者地之气,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是怎么回事?
厥阴司天,其化以风;
少阴司天,其化以热;
太阴司天,其化以湿;
少阳司天,其化以火;
阳明司天,其化以燥;
太阳司天,其化以寒。
厥阴司天为风化,在泉为酸化,司气为苍化,间气为动化。少
少阴司天为热化,在泉为苦化,不司气化,居气为灼化。
太阴司天为湿化,在泉为甘化,司气为化,间气为柔化。
少阳司天为火化,在泉为苦化,司气为丹化,间气为明化。
阳明司天为燥化,在泉为辛化,司气为素化,间气为清化。
司天为寒化,在泉为咸化,司气为玄化,间气为藏化。
六气之在天,即为天之气,六气之在地,即为地之气。上下之痊不同,而气化之本则一。天地之气相互化合,就有六节之气的划分而后万物才能化生。

睿涵 发表于 2022-4-12 21:33:39

38、著至教论篇第七十五讲述了黄帝圣人关于如何学医的一些观点,包括学医以诵、理、别、明、彰为基本方法,指出完整缺缺地把握医学之道,必须通晓天文、地理、人事,并且论述了三阳在人体的作用和三阳独至的发病情况。请你说说,什么是诵、理、别、明、彰?
诵读-----诵读医书。
理-----理解医书所讲的内容。
别--------观察天运的尺度,结合四时阴阳,以辨清星辰日月的奥妙(分析辨别)。
明-------明白医学中的道理。
彰------------在临症时能够自由运用。

示从容论第七十六以脉象症状为例讨论了 诊断病情的分析方法,具体说明了肾虚、肝虚、脾虚之脉的诊法,分析了神兵的脉症,对失血病在脾、肺做了比较。请你说说诊病时怎么样才能做到,引物类比、从容分析

诊病时怎么样才能做到,引物类比、从容分析
1要遵循法度,引物比类,并将规矩法度与变化多端的病情结合起来,察上可以及下,何改拘于经脉呢? 2夫从容之谓也。----- 脾脉虚浮如肺脉,肾脉小浮像脾脉,肝脉急沉而散似肾脉,这些都是一般医工时常搞乱的,然而如能从容沉着,细致分析,还是可以辨别的。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查看完整版本: 睿涵的《素问》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