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鱼儿 发表于 2018-2-28 10:24:32

回 铃兰 的帖子

铃兰:“虚而不屈、动而愈出”的动而愈出
      释义:(道的力量)越是推动…(      )越是涌出...
       心得:若用知行说事儿,先行。行动。动了、进入了才生真知,比如要干什么还没有 .. (2018-02-26 09:50) images/back.gif

是的,开始了就能发现越来越多的东西,动而愈出。

铃兰 发表于 2018-3-2 23:59:30

第七章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背下来了,背得不熟,坏处是,心里那个意思窝在心里,把手是碎的,碎字,不成词句。记住的东西的好处就是自下而上,那种连贯+得以上的那种轻松、明。前几章,还在串起来背,熟多了。)
一、初识
       这一章由天地的“不自生”,到圣人的“后其身”、“外其身”、“无私”之理(模仿老师的概括)。不自生-长生,后其身-身先,外其身-身存,无私-成私。对其内涵还不确定,有点模模糊糊、不能确定的影子。(读了很多遍。放松的。虚心弱志的)
二、字和句
*天:本来的意境是一个脑袋被画得很大的小人,本义是头。(体会一下,...领导位)
      意境2是人字上头顶一个口字,人头顶上的天边苍穹,本义是空间,引申为天空、太空(体会一下...没什么感觉呀...无限空间..没有阻碍...广袤无垠)
*地:1本义是物质。引申土地 大地 地表。2与天相对,轻清阳为天,重浊阴为地(对这个意境还有点说不清的感觉)

*天长地久:
   不知道在说什么呀。我的思维很浅很表面,嗯,呆在符号上了。
    看了看书,天长地久...有长就有短...有生有死..有始有终...在说天地的生命周期。

*不自生
    直译:不自己生自己。
   《列子 天瑞》
    ..有生不生,有化不化:有“生”和“不生”两种,有“化”和“不化”。(后面就要提到这两者了)(第一次读时,觉得迷糊、内容不确定,1不知道在哪里断,比如会把握 [有“生(主语)不生(谓语)”] 。2前后语句不能连贯起来把握。后来放松地读(虚其心),不带“我要读出个什么”(弱其志)的时候,就自然有了感觉,很简单,好像特节省,不带多一个字儿的)
    ..不生者能生生,不化者能化化:“不自生者"能生“生者/有生命的东西(?存疑)”,不化者能去运化推动“化者或者‘化的过程’”
    ..生者不能不生,化者不能不化:生者既然能生,就不能不生,否则就是违天命、逆天!---反着说呢,强调!凸显!正着说是“生者自然去生,该生则生”。化者能化,就不能不化,否则就是逆天,化者自然能化。(同学们分享中提到,现在有的小夫妻贪玩不生养孩子,就是生者不生,逆天)
   ..故常生常化:所以生生不息,运化不止。季节更迭、万物生息、人类子孙后代绵绵流长。
   ..常生常化者,无时不生,无时不化,阴阳尔,四时尔:对阴阳无感...阳,比如能看能听的植物发芽、开花结果、死亡,这是阳。看不见的,是什么看不见的力量推动着就是这样循环往复,这是阴的感觉。
   ..不生者疑独,不化者往复。往复,共际不可终;疑独,其道不可穷:
   疑:本义,用矢当标尺去测量时,不确定。原文是“比矢之长短而不定,为疑”,没有标尺、找不到标尺是疑,不可测量。
   疑独:找不到测量标尺去测量的东西叫疑独。比如,孤家寡人 没生同类,就一个。引申为本原。又比如我们每一个人,没有第二个,在我们人的感觉里“那个我就是疑独,我们会无意识地认为我是世界的本原,一切之源,自我中心”。从这里能看到恶,源于以人害天。
   不生者疑独,不生者,实指“不自生者”,不是“不生他”是“生他、不自生”(心得:我容易出的理解偏差是:“不生者”,不生:“不生他”的“不生”,其实是不自生)
    自生的含义:我是可以认识可以改造的,是自生的。比如身体细胞总是在新陈代谢,生了死了,又生。“自生者私”---?只管自己,管好自己。
    “自生和不自生,含着责任的有无,不同的责任感”老师说。责任的有无,有点迷糊。不是指平常说的有责任,没责任吧。(存疑)
   不自生:不自己生自己,生-生,常生常化;(疑独)不可测量、不可说;本原。

   *后其身(而身先):以人为后(阳),以天为先、唯天道是循(阴)(心得:一开始迷糊,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物化的方式,就没感觉。看了书,知道始终是用天道人道的方式来体会,就有感觉了。但是我有个疑问,以人为后、以天为先,唯天道是循,似乎是对“后其身”的泛化,把“后其身”更具体的东西抹没了,不精准了。好像问题出在,我对“前后相随”的意境,感觉模糊。也许前后不只是个空间概念,前后还是一个心的内在姿态的概念,那是个什么状态,观察者,或者是能装能容。那这样“后其身”和“外其身”,我又要混。。。后面有了答案)
   *(后其身)而身先:领导者的感觉。率性者。(心得:偏差处:总把“身”物化,就没感觉。身,可能是意指、喻指人道)
    *外其身(而身存):表面理解是“在...之外”,外其身,人道外,出人道、在天道。书里说“人道不生,合于天道”,是谓外其身。---外其身,有“出人道”的动感。后其身,
    *(外其身)而身存:身存,存圣王之身于天下。好像也对应着实腹强骨。
   *邪:1不正也。2异常,妖异怪诞。3琅邪郡。4语气词,耶(取语气词,“非……邪?”)
   *私:1禾也。2自营为厶,背厶为公。古衹作厶,不作私。
   *无私: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无私邪:没有私,没有邪,不自生、不自化。为无为。--纠错:邪,语气词,ye,“非……邪?”(不正是…吗?破鼓重捶。春秋战国当时环境,礼坏乐崩…老子有气…)
      成其私:圣王之功。则无不治。
   (一开始我都把“邪”看作了语气词“耶”,忽然有个瞬间看清了,那个字和“耶”长得不一样,是邪。马大哈)

三、第七章释义: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因为天地是“不自生”的,不自生者,本原,像道那样无生无死似的,常生常化,无时不生无时不化,所以能长久地存在,能生万物、生生不息。----因为天地是这样的,天道是这样的呀,所以!圣人(还包括率内心多元自我的心师)那是.....后其身 外其身,(到这,我又迷失了...又掉进“物化”里去了)
      ----(续)所以圣人效法天地不自生,先天后身(人或我),因此能身先,即能率、能治、能成为天下的领导者、领导力,圣人身先,即通达此理在先,在万物之先。
       ----圣人外其身而身存,即圣人在人道之外、出人道、出自我中心、出私入天,而圣人之身存天下。
      ----(这)不是因为.....修改为:不正是因为其无私吗?反而成就了圣人之功。

四、第七章概括和心得
      第七章天长地久,由天地的“不自生而能长生之理”展开,圣人(心师率多元自我)效法天地之不自生之道,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无私而成私。
       不自生,隐含了自生是什么状态?自生者私,自生者的责任感,只对自己负责,私者没有资格没有能力管别人,无此尊位,对于自生者,独善其身是本位。(老师说的,有感)
   “后其身...”:在(“人或‘我’、自我中心、有欲”。)身后。身后是哪呢?观察者的位置。天道的位置。虚心实腹、弱志强骨的位置或状态。(参照物:观察者的位置“人或‘我’、自我中心、有欲”)
      “...而身先”,参照物:需要审虑、决策、行动时,要身先,要在身(我)之先,去率。
   “外其身而身存”:同理
   这样分辨下来,对观察者和领导者的感觉比较凸出...不自生、不自私的感觉....观察者在被观察者后面,无私地观,领导者在被领导者前面,率!有力量,不脱岗....观察者和领导者这样无私,不自生,其实是能长生,力量会一点点积累,这就是道德经天长地久这一章,给我的启示。 这种感觉我再沉淀下......

铃兰 发表于 2018-3-3 23:26:13

一、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背得不熟)
二、字、词
   *利:1易利者,义之和也。2吉也,宜也
   *几:近也《尔雅》。接近、达到。
*尤:1异也。2甚也,过也。3怨也〈广韵〉(无尤:取无怨)
*渊:漩涡
   *信:诚也(说文)。古文信,言必由衷之意。
   *治:1古同“乱”。2水名。3理也(动词:化治絲枲)。4治理,管理,统治(取治理、管理、统治之意)
   *能:1熊属,足似鹿,能兽坚中(坚中:骨筋实也)2善也(广韵)。3胜任也(增韵)4动词,能够 会完成 会作。(取胜任、会作之意)
   *仁:亲
   *与善仁:不知道与怎么把握,我感觉像是人与人交待(存疑)
   *善:从言从羊,羊咩咩叫...吉也 大也 良也 佳也 。白云:指圣人善为天道,不是单纯指人伦意义上的善良(善:取“合道”之意,合道,合天道)
   
三、释义
*上善若水:我的思维过程:上中下的上善,最好的什么就像水一样。还不如不翻译。最好的善,若水。看了看老师的翻译:最合道的......(比“最好的”把握得精准)方法和行为。哦,这好像是要串起来能悟到的。我又忘记串起来整体地把握了。---对了,我又忘记看白云先生的解读了...上一周后面一章我就忘了...这样的好处是,能发现自己的原有的理解内容和内部过程...同学们的讨论暂时也没时间看了,先把握后再看了...
*水利万物而不争:白云说,“水利万物”不是按“利他”来理解的,若按利他来解,水利他、也害他,水灾。这个水也不是现实中的水,那怎么体会呢,现在又要以水喻道呀?---这个“利”不是利已利他这个层面上的?那怎么体会呢?撞到我们人心了!....水利万物,不只包含了我们理解的那个利已利他的利,也包括了害,因为害也是利,洪水过后也会有利...重建...也就是说,水利万物是不带人的自我中心的,就是运化。

   上善,最合道的方法和行为,就像水一样。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之意,并不是我们人关心的利他、利已那种层面上的,是水利化、运化万物之意;水这样的状态,是合道状态、合天道状态,但是在人的眼里,水就处在了人所恶之地---为什么呢?因为人心唯我,自我中心,恶之源,逆天;还有天道所处,不物不形,不积不争,正是众人所恶,所以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几乎在道。
   不居人道,而居天道,是至善之地(居善地),心像渊,虚静自处(心善渊),给予天下至善至仁(与善仁),立天道至真之言、原天地至美之真言(言善信),行合天道之治(政善治),做事情合天道、不以人为中心(事善能),在合适的时间行动、做合适之事(动善时)。因为不争,所以没有可怨的。
四、第八章概括和心得
       以水喻道,讲述圣人治天下的用心、做事方法。啊!这章里说了,居善地,原来在内是指,心居天道、不居人道---让心回家!心回天道,人道也会顺起来,真实的需要会得到满足。心居天道,心虚自处,建设出和谐的内部氛围;言真言,口业善;行合道事,学习和生活一体,不能用学习逃避生活。动善时: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比如睡觉就不看手机,工作就不干私活。
五、第七、八章概括
      这两章天长地久和上善若水,人,效法天地不自生、水利万物而不争,以天入天的用心、做事方法。不自生(后其身、外其身、心无私),水利万物而不争(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通过读经、琢磨字句之意,好像有触摸着“道”在怎样做的感觉,捋心的感觉,洗水的感觉。
六、读书过程的观察
   看白云,看老师,看大家的理解,看字典,---自我体验的成分在增加。之前拿过来就用,成为我的意思,我成了搬运工。
   因为时间安排得不好,用 心 去体会的使用很不充分。时间安排得不好,不,准确地说是,时间安排出来了一些,尽管少,但是因为躲,绕,觉得难,觉得麻烦。。。
计划:
   诵读、巩固背诵。
    一周结束,不再习惯性的休息两三天


铃兰 发表于 2018-3-7 22:35:09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昨晚上课,红梅说铃兰这个问题提的真好。----红梅没说之前,我心里就有点“为而居”的苗头,怎么呢?有点洋洋自得。。。红梅说了,我也感受到这句话有点让我的心忍不住要去抓一把,要居上面....知道不应该但是有点身不由已。。。
      今天回顾到这个细节,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我觉得老师不乱表扬同学们是这样的。目的是不见可欲,安在事实、安在现场里。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今天在做...的时候,起了一个念头, 清醒地知道这个念头,然后感觉到这念头起来之后---到付之于行动,确实有一个决定者的!这样的停留,面对,在心里确认着,我,需要这样做吗?....心里有了答案,不是克制,是让看着心里、看着,灰尘慢慢消散,真,善的,正的,露出来,我并不想那样做了,心里变得好安静,心里冒出来“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之前这个念头一起,十有八九就控制不住地要去做那个什么)

      写了这两个小分享,为而不恃,没有“为而恃之”的感觉。我有为而恃之的内部习惯,警惕!
3-9
  吃过晚饭,去厨房时看见盘子里的榛子仁,1心里就想伸手拿----2刚吃了晚饭,根本不是饿。3看到了这两样,清清明明地,微笑了一下,不再想吃了。有主体感的心。我的生活应该由这颗心来做主。我应该想办法让她,多出现,现在只是瞬间。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说不好。在我真正用心的时候会出现。我对这颗心的感觉熟一点了。现在。。。其实还是有些晃。就像调频一样。调到了,我有感觉。现在很靠近它了

铃兰 发表于 2018-3-9 22:22:47

第九章功成身退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背得不熟)
一、    字和句
1、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持:握也。执也。又把持也。
盈:满。
已:终止
(句)持着“成就、地位、权利、荣誉、能力”,手里心里满满的 ,不如停下,放下。
白云:持人道、积人德之满。(视角在人道天道上,大而全。我的视角在具体的人、事、物上,具体了就不见整体)
2、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揣:zhui1锤打。
锐:芒也。利也,锐利。精也,精锐,勇猛、急速、坚决。细小也
(句)体会字面的意境:揣(锤打)一块铁,能磨出锋利的尖儿,就有了极端。。。这样有用,但是这样也会有失。。。传递的意境是:一条道上跑到黑
白云:尊奉人道、以人道为贵(揣)、积人德(锐之),不能长保,长远不了。(体会的位置是在人道、人德上体会)
3、    富贵而骄,自遗(留也)其咎(病也)
二、    经文理解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持人道、积人德之满,(容易生骄奢自满)不如停下,放下,去持天道。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尊奉人之道、以人道为贵,使之流行于天下人心,不能长保和长远(这就是揣而锐之)。
 怎么呢?
 金玉满堂,就是贵难得之货(外)、就是尚贤(“财多才多”和“财才多的人”)(内),贵这些、尚这些,别人不争、自己也在争,必然莫之能守,守不住。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以贵货而富,以尚贤(已身)而贵,并以此骄傲自满,必将给自己留下灾祸。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当身心掉进功、名、私里面,要警惕,从里面退出来,退到“做事情现场”里去,此身不退。或者是退到“虚心弱志、实腹强骨”里...退到天道里。
三、概括和心得
       概括:第9章讲了“功成身退之道”,去人道、行天道的具体展现。也展开讲了了功成名遂所表现的姿态: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偏向一极的感觉)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心得:“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富贵而矣,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像指示语.....悄悄种进心田....
  对功成身退有个迷惑:功成-身退,那,功没成的时候,身在哪?身在现场,是不是不能退?....琢磨...心在摸索....两个世界(人道、天道)里来回串一串门。不退:以人之身、替天行道,身不能退。退是指功与名是天之功名,不是人的,从功与名里退出来。
  苗苗小结:退:不争天之功,不以天功为自功。不退:行天道,做天道之事。(我的感觉有些复杂:这话框架足够大,也标定了底,以天道为尊。同时觉得大而难以捕捉,怕成空话(那时我自以为对的感觉很强烈)。小娟说,这话的提醒作用还真的蛮大,时刻给自己敲警钟。----让我发现娟有感觉。我没在感觉里。然后我也觉得有感觉了。

四、读书过程:
  我必须说实话,读书一月半了,我还是嫌查字典麻烦,不好查,繁体字、循环解释、字源资源不足......不那么容易..........我想要容易,想要现成的,并不真想下真功夫...好了,我明白了。在现在的资料的基础,自我体验验证+多种工具使用,能完成理解和体会的过程。我还明白了第二个,这个嫌麻烦,不是问题,不体会这个麻烦是问题。不体会它就是麻烦,就是障碍。(我还没有买字典,依靠“汉典”网站,先看“说文解字”、再看康熙字典;先把字源,在古代的基本含义落实。)

铃兰 发表于 2018-3-9 22:53:29

第十章 抱一无离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一、字和句
1、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载:承也。  营:围绕而居。魂也。 营魄:魂魄。  离:散也。达也。近-离。远-别。
      体会方法:看到老师发的解放军海军方队精神抖擞、整齐化一、内心坚定、等待命令的样子…有感觉!-----看到了它的反面:垮塞塞的、懒、装死、退缩。。。长短相形!
2、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专:音tuan,聚也。(抟:圆也。以手圆之。又专tuan也)  柔:木曲直也。曲者可直,直者可曲曰柔。又草木新生曰柔。柔,刚之反。
       专气致柔,小孩子们,纯洁无暇天真无邪。。。看着他们的样子圆润融通、柔软,不紧不绷,纯素不染,像一团柔和之气。。。回想女儿说话的印象,从心底里顺溜流淌出来的话语,像山谷里流淌着的清澈的小溪。。。那天浪无痕的分享,声音那样柔和清澈。。。专气致柔。
3、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览:观也。以我观物曰览。引申之使物观我亦为览。  疵:病也。又短也。(过失 缺点)
       因玄览而涤除,涤除人之道,比如为而恃之,比如动恶时,言恶、事恶
4、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5、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阖:门扇也,门扉也。闭也。通“合”。 (合:三口相同是为合,十口相传是为古。引介为几会合之称。同也。聚也。会也。)
  雌:鸟母也。牝也。
6、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7、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8、疑问:“无离、无疵”的“无”,就是没有。“无为、无知”的“无”是“无名有名,同出异名,同谓之玄”之“无”
      老师和同学们讨论了“能。。。。。乎?”,我没有发现,反问句,强调“一定能做到”,听话照做!

二、经文理解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提振精神、整肃身心,笃守天道、天地良心,能做到抱道不离吗?!做不到吗?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聚会起精气达到柔和,能做到像婴儿那样圆融柔软、纯素不染吗?做不到吗?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涤荡去除那些人之道里的诟病,玄览天下、以无观无、以有观有,能做到“不以奇欲当道”吗?做不到吗?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以天道爱民治国,能做到“为无为”吗?做不到吗?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人道不生(不以人、“我”为尊),则天道门开,人在道里,行天道。天门阖(合),指闭人道、守天道。---简言之,天门开阖,人行天道、守天道,-----------这样做,人,能做到像道那样生、养育万物吗(雌、玄牝)?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人入天,与天为一,故能知周万物,明白四达,蔽无所蔽,能做到知无、知有(无知)吗?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这就是天道,生天地万物,养天地万物,生而不居为已有,有作为而不恃功,因是天道之功。万物宗于道,万物(包括心理内部的多元自我)自有道的力量道的信息,所以人呀,处于领导位的人,要辅万物成为应该成为的样子,而不主宰和代劳。这就是行天道,有玄德也。

三、概括和心得
      啊!终于被反复敲到了!!!抱道不离!经文,是指示语,跟着读、跟着体会,就是天门开阖,心里在模拟着载营魄抱一、专气致柔、明白四达。。。播散种子。。。或者是把种子上面的污垢磨去。3-11现在就直接做
      增加了自省的力量!有参照物了!
      第10章阐明了人如何去人道、行天道、守天道(全天道)的做法:载营魄抱一(抱道无离),专气致柔,涤除玄览,以天道爱民治国,天门开阖、行道守道,明白四达。。。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

四、读的书过程
    1、每章标题是把手。之前故意忽略,觉得标了就不全了,包不住,然后没有标题,却散了,忘。包不住是因为把手不是真把手!哦耶!---是不是要居功自傲呀,要离(道)。嗯。回到,找到真把手。自己去找。体会中冒出来的。
    2、图片、视频、生活场景,-----生活真实的场景,来体会经文。能找到感觉,找到活生生、真实的感觉。这也说明,道为天地万物之宗,道生天地万物,我们的生活在道里,只要打开心扉去观察去体会。
    3、经文里居然有语气。语气传递的意思值得领悟,整体地领悟。

sxwxzho 发表于 2018-3-9 23:21:01

回 铃兰 的帖子

铃兰:第十章 抱一无离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 (2018-03-09 22:53) images/back.gif

好认真的学习笔记,体会,并且能坚持每一课都这样做,可见有常人没有的毅力和钻研精神,以后会常来地盘请教的!你真棒!

铃兰 发表于 2018-3-15 22:43:11

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8-3-17 23:11 编辑

第11章 以无为宗用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一、 字与句1、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辐:车轮上的辐条毂gu3:轮之正中为毂,空其中,轴所贯也。(30根辐条固定在毂的孔里)   车:车轮之总名。古者曰车,声如居,言行所以居人也。黄帝作车,引重致远。大车以载。   用:动词-可施行。可用,使用。名词:用处、功用、功能。在这个语境中,动词的用(可施行)那个动感、连续性,更贴切。(对“用”存疑)(疑问)    车是车轮还是车?古字里这两个意思都有。这两个结果,体会“无”的地方不一样呀。从“三十辐共一毂”所指来看,指的是车轮。如果是指车,光有车轮还不行,还要有轴、车架、构建出空间...-----“当其无”,如果是车轮,那就体会轮毂上插辐条的孔(空,无)。从白云微信号里的解读是车轮,毂提供30个接口。2、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埏:shan1用水和黏土。埏揉、反复捶击黏土。Yan2八方之地也。地际也。墓道。(汉字是画面、是场景,动态静态都包含其中,还能引申...汉字本身就像个大大的容 器,以有形之字,承载无形之意境,之道)   埴:黏土。3、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户:半门曰户。室之口也。堂之口曰门。内曰户,外曰门。一扉曰户,两扉曰门。   牖:穿壁以木为交窗也。交窗者,以木横直为之。4、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利:(本义)从刀从禾,以刀断禾之意。言割中节也。利者,义之和也。又吉也,宜也。又私利也。滑密也。利犹贪也。利谓便好也。(疑惑)    这一句,我最初体会到的是有无相生,有形的物生出了空间,空间又被人用了,“无”为我用。但是,回头看白云先生的解读,有无、利用,有-利,无-用,怎么也明白不了了。“利”和“用”在我感觉里完全黑了。   “利”在指什么?“用”在指什么?“有车之用、有器之用、有室之用”和“无之以为用”里面的“用”一样吗?放到前面那三个场景里去体会......我们作车辐条...轮毂...和黏土、揉黏土...凿木头作户作窗...这是对有形的东西做功.....“动词的利”,用刀断禾之意就是要切切割割、连连接接...就是要以我们所需去对有形的物体做功,取其利(名词的利),要它们给我们用处、用途、好处、便利。    老师说:“利:通达、传导、影响、推动、促进...”,“用,本也,宗也。”读了,似懂非懂。给把握了一下方向。    看有无,利用.....看了小迪的分享,像大海里有了锚. 原来有无、利用在我外面,现在在我里面了。小迪说“...想到了器,我的有,不够利”“我的无,根基不稳”
二、全文理解   30根辐条装在一个轮毂上,轮毂上有孔,辐条插进去,车轮就能用了。和黏土做陶器,做出空间来,就能作为器皿装东西。凿木头作门窗,盖房子,盖出里面的空间,就可以当房屋供人居住了。所以,有形有质的东西可切可断、连接。可以通达、堵塞,可以影响可以促进(动词:利)...简言之就是可操作......同时也有用途、有功能的(名词:利),能做到这样是为什么呢?因为,无形无质的空间却是其本、其宗(用)。(待修改)
三、概括   1、辐条插轮毂之孔、制成车轮,用泥制陶之空间、盖房子使用房子之空间,这是物之利,即:有形有质之物,制造出空间提供出各式各样的功能用途,房子的空间是可以遮风挡雨的空间、轮毂的空间正好牢靠不松地安插上辐条...这是物之利,利物,物可利,利得好/不好,利得善,合道的利。合道的使用。   这里面的“无之以为用”在哪里?其空间(无),是物利的宗,物利的本,源。这个本、源、宗的感觉,就是用的感觉    2、“有无和利用”,我觉得和我没什么关系呀.....唉....(这是在说我的有)    说到空间,还是有感觉的。心的空间大小,氛围怎么样。。。这是无之用。然后心里装下各种有形有质物带给我的感受。。。还有心地的感觉。。。      3、给自己提问:学以致用之用什么?    用是应用、是实践,就是生活本身,就是道本身。这个用就是无之以为用的用。

四、读书心路    早晨几分钟也能安静地读、或查字了,心静了,时间也变长了似的。。。经过慌乱(勤),观察慌乱,改进。

铃兰 发表于 2018-3-17 23:08:37

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8-3-17 23:53 编辑

第12章 为腹不为目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一、字与句色:颜气也。颜者两眉之间也,心达于气。引申为凡有形可见之称。五色,青黄赤白黑也。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五音:宫商角徵羽。盲:目无眸子。茫者,目形存,而无能见也。聋:无闻也。笼也,如在蒙笼之内,不可察也。(挺有意思,聋---笼)味:滋味也。五味:金辛、木酸、水咸、火苦、土甘爽:明也。大,其中隙缝光也。(朝旦之时,半昧半明,故谓之早昧爽)爽德,明德。   爽,差也,失也,失口之用,故谓之爽。过也。(惟事其爽侮)。败也(楚人谓羹败曰爽)“口爽”:口舌失去辨味的能力畋:平田也,通田和佃。治田谓之畋,耕种(今人以营田求食谓之畋食。孙权自十数年以来,大畋江北)   取禽兽也。本义是打猎(畋犬、畋游、畋渔)田:陈也。列也。十,阡陌之制也。驰:大驱也。较大而疾。骋:直驰也。极也。狂:(疯、病)犬也。病也。躁也。(狂也肆、狂也荡)。心不能(宝盖头、下面一个番字)得失之地,则谓之狂行:人之步趋也。步,行也。适也,行也,去也。巡行、行列、行事、德行妨:害也,害者,伤也。经文里“行妨”:行,受到了害、妨碍腹:一曰身中。坤为腹,能包藏含容,故为腹也。厚也。富也。地区前部、中部内部(腹地、腹背受敌、腹城、腹民)内心(腹诽而心谤)容纳(巴蛇腹象,足 “卖见” 厥大)“卖见”是一个字   在经文里“为腹不为目”与“实腹强骨”是一个意思,是指人守天道的质朴之腹(肾水坚实)。骨是指笃守天道之骨(精髓充实)
二、经文理解   过分地追求、迷恋华美的衣服、风景、物件,就会蒙住人的眼睛,而看不到其他。奇欲也。   总沉迷在音乐里,也会遮蔽人的耳朵,听不到其他,就像耳聋了一样。奇欲也。    贪享美食美味,也会让人的口味变得麻痹,比如喝不了白水,非饮料不喝,也吃不了清淡的饭菜,品尝不到粮食本来的纯素清淡的味道。奇欲也。   策马驰骋、打猎,令人心发狂。奇欲也。不善,不合道,恶欲也。    贪恋难得之物,令人行为不善,喜欢什么就会琢磨着怎么得到,就开了行贿受贿的口子。   .....所以一个领导者(和我们自己)要“为腹、不为目”,“为腹”,即守天道之质朴之腹(肾水充实),“为目”,即被“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口味吃到的这些表相、这些可欲”所迷惑,所陷,一言概之:蔽于物,“为目”,就会目盲、耳盲、口爽、心发狂、行妨....这就是人之奇欲之道......所以去“为目”、取“为腹”,守天道、去人之奇欲。
三、概括和心得   (经文)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第12章:传道于生活里的衣食住行用,用“不合道的生活方式”,来说明“怎么做是合道的生活”。不合道:尚财贵货、沉迷、过分追求,就会让我们“蔽于物”,目盲、耳聋、口爽、行妨而不自知。老子称之为“为目”的生活。    合道的生活则是“为腹”,腹不是字面上的肚子,(腹:一曰身中。坤为腹,能包藏含容,故为腹也)实其腹,是指守天道的质朴之腹,白云先生说对应人身的肾水充实。    心得:这样捋下来的感觉是……一,看见自己的“僵的…动不了…不灵……”   就是没有老师、没有同学们的灵,我就没有拐棍…好像自己是个瘫子…二,看到自己奇欲所在。观察者的位置。今天下午后才午睡,醒了和丈夫去马路边的菜市场,还有点睡眼惺忪的感觉,思维还没有特别活跃起来…看着炸的丸子、炖的鱼、烧饼摊的烧饼、漂亮娇嫩的小草莓…我嘴里就想吃…馋…我并不觉得饿……我心里笑了…体会着这感觉…这就是我的奇欲,我为目不为腹了。

铃兰 发表于 2018-3-18 11:00:21

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8-3-18 11:04 编辑

铃兰:心是利,志是利,腹是用,骨是用--------我反着呢,过不来珑夫心理:你忘了原文,独自瞎想。滑思铃兰:对实腹和强骨没有感觉。虚心弱志不是要无吗?珑夫心理:滑思是一个神经症现象,甚至是精神病性现象,性质上类似于妄想。确切的精神病学名词叫思维奔逸,裸奔类似铃兰:因为没有真实体会到那个地方,然后又想过去,就现抓材料。没有奔逸,就是抓自己靠近的沾边的。现在我还没有明白。别溜我了----------   对“虚其心 实其腹 弱其志 强其骨”这段经文,我一直是糊涂着的,顾不上。当时不能每天文火慢炖、就最后一晚恶补,我发现那篇书我都没读,现在反复读了读:作者对实腹和强骨的解读,能把我从“有形的肚子和骨头”上分离出来,而是在“笃守天道之腹(质朴之腹)之骨(精髓)”上来把握,这一点明了了。还能从人身体行气血上理解,实腹在指肾水充实,强骨指精髓坚实。   心志--为有,因为心指人道之心、之志---人之奇欲之心之志。故心志为“有”。   虚心弱志--为无,因为虚心弱志是为,“为之以无”,故虚心实腹为“无”   我在理解“心是利、志是利,腹是用、骨是用”时,把“心”与“虚心”、“志”与“弱志”,混在了一起,互相替代了。   那我又发现心与志,腹与骨的差别,我还不清楚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查看完整版本: 铃兰的读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