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木 发表于 2018-10-4 10:04:56

本帖最后由 木木 于 2018-10-5 16:44 编辑

文——
第六十九章 哀兵必胜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第七十章 被褐怀玉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字——


理解与体会——
       出兵打仗要一直对自己直说:我不敢主战,我只是卫道而守而应战;我不敢进而先之,只退而后之。这就是行军如无行,不主战而不推动战争,退守伺机而应,用兵而不拘兵阵之形。灾祸莫大于人之为主为先而失于道之静重,秉持人道失于慈、俭、不敢为天下先。所以用兵对阵,心怀天之慈德而不重人之生杀者胜。
       我之所言直陈天道,它不难明白,不难行;但对于天下大多数行于人道的人来说,不可知,不可行。我之所言以天道为宗,以人事天。唯有弃人之知,才能不蔽于人之道,而复归于天。不囿于人道而知天道者鲜矣,知天道而抱道不离者,方为天下贵。所以圣人以人观之若粗若鄙,其内心怀有天之慈德。
       不得了,了不得。撒子事情都是一件事,连打仗都学完了。好重哦,重。
两章概括——
       天之慈德,哀兵必胜,被褐怀玉。

月总结——
       这个月很忙,和之前的忙有点不同在于,我晓得我在忙什么,忙的感觉其实是力不从心。心是想干啥呢,心想还债负责,奔着一个好大好大的有去的,所以给我忙得哦。家里的氛围要好,我得多做些;公司的事要做好,我得多做些;学习的事不能松,得要多做些;好像有些什么事可以出点力,嗯,多做些……做是可以做,这时间只有这么多,搞啥呢这是。昨天吧,昨天,喊了声停,不道早已,自己已了一下,有用。效率提升。想起那什么,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嗯,稽式,与物反矣乃至大顺。无生无杀,天之慈德。



木木 发表于 2018-10-10 13:17:39

本帖最后由 木木 于 2018-10-12 21:06 编辑

文——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字——
尚:《说文》曾也。庶几也。从八向声。

病:《说文》疾加也。《玉篇》疾甚也。《释名》病,并也。并与正气在肤体中也。
       又《广韵》忧也。《礼·乐记》病不得其众也。《注》病,犹忧也。以不得众心为忧。
       又苦也。《书·吕刑》人极于病。《传》欲使恶人极于病苦,莫敢犯者。《左传·襄二十四年》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
       又恨也。《左传·文十八年》阎职曰:与刖其父,而弗能病者,何如。《注》言不以父刖为病恨。
       又困也。《礼·表记》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注》病谓罪咎之。《疏》谓不以己之所能使他人必能。若他人不能,则为困病。
       又辱也。《礼·儒行》今众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诟病。《注》诟病,犹耻辱也。
       又短也。《晋语》公曰:舅所病也。《注》病,短也。

狎:《说文》犬可习也。从犬甲声。《广韵》习也。《尔雅·释诂》狎,习也。
       又《释言》甲,狎也。《注》谓习狎。《礼·曲礼》贤者,狎而敬之。《注》狎,近也,习也。谓附而近之,习其所行也。《周语》未狎君政。
       又《玉篇》易也。《书·泰誓》狎侮五常。《传》轻狎五常之教。《疏》狎,惯忽之言,惯见而忽也。《左传·昭二十年》水懦弱,民狎而玩之。《注》狎,轻也。
       又更也。《左传·襄二十七年》且晋楚狎主诸侯之盟也久矣。《疏》更代主诸侯之盟也。

居:《说文》蹲也。从尸古者,居从古。踞,俗居从足。九魚切 《注》臣铉等曰:居从古者,言法古也。
       又《广韵》安也。《书·盘庚》奠厥攸居。《礼·王制》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居民,必參相得。
       又《书·舜典》五宅三居。《注》三居,谓周之夷服,镇服,蕃服也。
       又坐也。《论语·阳货》居,吾语女。
       又积也,蓄也。《书·皋陶谟》懋遷有無化居。《注》化,易也。谓交易其所居积也。
       又《史記·平准书》富商穀百数,废居,居邑。《徐廣註》废居,貯蓄之名。有所废,有所蓄,言乘時射利也。
       又止也。《礼·月令》季秋行春令,师兴不居。《疏》不休止也。
       又海鸟曰爰居。《鲁語》爰居止于鲁东门外。

厌:《说文》笮也。《徐曰》笮,镇也。压也。一曰伏也。《左传·昭二十六年》将以厌众。《前汉·杜邺传》折冲厌难。《注》厌者,压也。镇压寇难,使之销靡也。
       又《正韵》顺从貌。《荀子·儒效篇》天下厌然犹一也。
       又《增韵》禳也,当也。《史记·高祖纪》于是因东游以厌之。
       又合也。《周礼·春官巾车》王后厌翟。《注》次其羽,使相迫也。
       又损也。《左传·文二年》及晋处父盟以厌之。《注》厌犹损也。
       又《仪礼·乡饮酒礼》宾厌介入门左。《注》推手曰揖,引手曰厌。《疏》引手曰厌者,以手向身引之。
       又《广韵》恶梦也。

理解和体会——
       知天道,不知人道,以天道为尊,积天之德。不知天道,知人道,尊人而废天,恶疾啊。圣人不病,因为他以行人道为病,弃人入天。只有弃人入天,为雌不离,才能不害不病。
       圣人不以武以怒为威,不争以积天德,民为天德所养而自然无畏。圣人不轻亵万物于天地之和,不损弃万物于天地之生。以其无损不压,万物得全自然而生生不息。所以,圣人不以己为道、不以人为道,而不离于天。身天下而慈德普,无厌弃故成大爱,不以己身为贵。所以圣人以德立威,去人德、积天德。      
       病病,是以不病。病、病……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我才搞了一架,今天一直在想那是个啥。哎哟真是不晓得是个啥,就是,不晓得自己在哪里哦。似乎在天人之间……飘忽飘忽的。

两章概括——
       知人道、积人德——病——病病——不病——不离天道,无狎无厌——大威,不厌


发表于 2018-10-14 12:58:46

木木 发表于 2018-10-10 13:17
文——
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查字义你一直坚持得很好,赞

木木 发表于 2018-10-15 12:39:58

本帖最后由 木木 于 2018-10-19 23:21 编辑

文——
第七十三章 天网恢恢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理解与体会——
       舍慈且勇,勇于敢为,则天道灭之;慈故能勇,勇于不敢为,则天道生之。勇于敢为以利天下,则害;勇于不敢为以害天下,则利。欲以人之施为而利天下者,天之所恶,何故?人不与天争天,为之以天,则人德不生,万物得天德府养而天下功成;物循天道而得天生养,悖逆天道则挫解和同,天道不言而应之以利或害;人之所为,或循天或逆天,天道皆应之,非由人召唤而来;天道寂静默然,天下万物生于道,亦归于道,皆因天道谋划而成。天道广漠,不争不言,容蓄万物而从未有能出离天道者。
       民本自得天成全而无所畏惧,为何要以死来让人恐惧?有以奇治国,自主生杀,而使民畏死的人,我将替天行道,杀了他。这样,谁还敢为奇?天地之间有管生杀者,天道。若以人代天而杀,这是技艺拙劣的人四处乱砍。这技艺拙劣之人主管万物之生杀,必然导致天下大乱,从而殃及自身。
       唉……唉……唉……民不畏死……代大匠斫…… 啊啊啊啊……

两章概括——
      勇于敢-杀-以利为害,勇于不敢-活-以害为利。天网恢恢,疏而不失——天之道。
       民不畏死-以死惧之而为奇-吾得执而杀之。代司杀者杀-伤其手——人之道。

铃兰 发表于 2018-10-21 18:38:28

概括得超清晰!

木木 发表于 2018-10-24 00:41:49

啊啊啊,读不进去,抄经抄到理解了处方的笔迹……

木木 发表于 2018-10-24 23:54:59

本帖最后由 木木 于 2018-10-26 22:21 编辑

文——
第七十五章 贤于贵生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第七十六章 强大处下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理解与体会——
       民之所以饥,是因为君王为人道而重税赋,民重负而饥;民之所以难以治理,是因为君王以人代天设规立范,民为之所束缚而难于治理;民之所以轻死,是因为君王重生生之厚,民为其所扰不得其生而轻死。所以唯有不以人之有为而济生者,是真正的以天下苍生之生为贵。
       人之生得全天德滋养,骨弱筋柔而握固,人之死则德亡,僵硬不可曲;草木与人同理,得天滋养生而柔脆,死则枯萎干硬。所以,刚强为向死之徒,柔弱为向生之徒。所以说,以人道为贵,乐积好斗而兵强天下则速亡。积人德而刚强,为下;积天德而柔弱,为上。
       撞得我!那个,就差那么一点儿,那一溜溜哦,到不了坐不住抱不稳当。但是当我不想这些的时候,似乎,其实还行……哎呀脑子都要坏掉了。人事物,周遭的一切,演给我看哦。

两章概括——
       好积人德者,因其所好所施所为之多,而致其国民不聊生。积人德而刚强,死之徒。唯有尊天道重天德,不以人代天,不好施为者,柔弱而得全其生。

coofox 发表于 2018-10-28 11:06:15

你的文字总是这么情感饱满

木木 发表于 2018-11-1 22:41:57

本帖最后由 木木 于 2018-11-3 00:08 编辑

文——
第七十七章 不欲见贤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第七十八章 正言若反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字——
受:《说文》相付也。
      《玉篇》得也。《易·既济》实受其福。《诗·大雅》受天之祜。
       又承也。《李适之法观禅师铭》孰承最上,密受居多。
       又盛也。《杜甫詩》野航恰受两三人。
       又容纳也。《论语》君子不可以小知,而可大受也。
垢:《说文》浊也。从土后声。
       尘滓也。《左传·宣十五年》国君含垢,天之道也。《韩非子·大体篇》不洗垢,而察难知。《莊子·大宗師》仿偟乎尘垢之外。
       又國名。《华严经》国名无垢,琉璃为地。

理解与体会——
       天道,不是和装弦张弓一样吗?高的一端往下压,低的一端往上抬;有余的损掉,不足的补上。天道,折损人德有余而天德不足之人,补全人德不足而天德不亏之人。人道则相反。谁能积天德有余而奉天下呢?唯有秉行天道之人。所以,圣人以天道为政,行自然之教,不行人道;成就天下而不居功,退身全道;不尚人之贤能,而尊天道。
       天下万物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而坚强者与之相敌则莫能胜于水,因水无常形,简无可简、变无可变。天道柔弱胜人道坚强,天下人都知道,但都不行道。所以圣人说:容一国之尘垢,处众人之所恶者,可以称为一国之主;承天之无为而为,不欲生生之厚者,德普以配天,可以说是天下王。天道之言与人道之言相反。
       两章抄了读读了抄,读了不晓得好多遍,每天都觉得脑壳要读坏了,在生活里头坏掉了。不是,要坏掉要好起来,不晓得啥是啥。合在事上感觉对头,但是打得厉害了搞不成事。没搞好像又搞了,搞了好像又没搞,是是非非上蹿下跳,哎哟弄不明白。其实吧,是觉得很多事没做到位,天啊人的心头烦,一烦了就更没得心思做,差不多是这样吧。啊它真的很难啊,莫不知莫能行,让我再叹息一哈。

两章概括——
       损有余而补不足,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不欲见贤;柔弱而无以易之,受国之垢,受国不祥。

月总结——
       这个月和上个月不一样,在哪里呢?在于,又读出一块二面黄。翻来覆去,覆去翻来……很久都没有这种读不下去的感觉了,啊……但是这个二面黄倒是对言语挺熟悉的。生活里面就麻烦了,对着那些化身傻傻分不清楚。崩溃。

木木 发表于 2018-11-7 12:50:30

本帖最后由 木木 于 2018-11-10 17:53 编辑

文——
第七十九章天道无亲
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第八十章至治之极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字——
和:《说文》相应也。《广韵》順也,谐也,不坚不柔也。《书·尧典》协和万邦。       又《舜典》律和声。《易·乾卦》保合太和。《中庸》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又《书·尧典》乃命义和。《註》义氏,和氏,主历象授时之官。       又《诗·小雅》和鸞雝雝。《传》在轼曰和,在鑣曰鸞。《疏》和,亦铃也,以其与鸞相应和,故载见曰和铃央央是也。《广韵》本作鉌。       又《尔雅·释乐》大笙谓之巢,小笙谓之和。《注》和,十三簧。       又《周礼·夏官·大司马》以旌为左右和之门。《注》军门曰和,今谓之垒门,立两旌以为之。《战国策》与秦交和而舍。       又《谥法》不刚不柔曰和。怨:《说文》恚也。《广韵》恨也。《增韵》仇也,讎也。       又《集韵》於袁切,音鸳。讎也,恚也。《礼·儒行》外举不避怨。《前汉·黥布传》恐仇怨妄诬之。《史记·始皇纪》母家有仇怨,竝阬之。皆平声读。或作惌。       又《字汇补》委陨切,音恽。与蕴同。《荀子·哀公篇》富有天下而无怨财,布施天下而不病贫。《注》怨读为蕰言无畜私财。契:《说文》約也。《段注》约取缠束之义。《易·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礼·曲礼》献粟者执右契。《注》两书一契,同而別之。       又合也。《周礼·天官》宰夫掌官契以治藏。《前汉·高帝纪》帝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唐书·玄宗纪》木契铜鱼起兵。
       又神合也。《神仙传》魏伯阳作参同契二卷。
       又忧苦也。《诗·小雅》契契寤叹。
       又灼龟具。《诗·大雅》爰契我注。《注》契,所以然火而灼之者也。
       又怯也。《周礼·冬官考工記·輈人》马不契需。《注》契,怯。需,懦也。
彻:《说文》通也。《论语》盍彻乎。《注》周法,什一而税,谓之彻。彻,通也,为天下之通法。
       又《广韵》彻,达也。《左传·成十六年》养由基蹲甲而射之,彻七札焉。《注》发达七札也。
       又《集韵》彻,道也。
       又剥取也。《诗·豳风》彻彼桑土。
       又治也。《诗·大雅》彻田为粮。《传》彻,治也。
       又去也。《仪礼·士冠礼》彻筮席。《左传·宣十二年》军卫不彻警也。《周礼·天官·膳夫》卒食以乐,彻于造。《疏》天子食终彻器之時,作乐以彻之。
       又毀也。《诗·小雅》彻我墙屋。《笺》彻,毀我达屋也。
       又《扬子·方言》彻,列也。《蔡邕·独断》群臣异姓有功封者,称曰彻侯,避武帝讳,改曰通侯,或曰列侯也。

理解与体会——
       有得必有失,既有得失必生怨怼。得者愈得愈欲得,失者愈失愈欲得,得得相争无可终日。如若以不追索应对其怨恨,心中必有余怨。以好争之人德停战而以之为德,怎么可以为善?所以,圣人执天德之债券,而不责求于人。有天德之人,德配天地,胜人不伤;无天德之人,居人德,伤人不胜。天道非人道,无亲不仁,恒以天德善人。
       天下若要长久,应拆分国邦而保持小国寡民。让天下之人,有聚人力制造之巧器而不用,民不伤不厌而重死而不离家奔走以追逐或争斗,有舟车而无需乘坐,有甲兵而不需陈兵布阵。让人们重回天道结绳记事,而非以人智描绘涂抹。如此便是到了治之极。这样,民不因上税之饥而甘其食、美其服,安居乐业,以天伦为乐。于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而民各安其所,至老死亦不需往来。
       这两章,我读起来感觉维度有点不同。天道无亲,位置似乎更高了,可以把之前的道理都放进来。至治之极,这个这个……有序而不需要说序,无序而真正有序,合于天伦真是太美了。

两章概括——
       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至治之极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木木的读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