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迪 发表于 2018-8-11 21:15:17

你已经很绵得老

木木 发表于 2018-8-15 12:58:34

本帖最后由 木木 于 2018-8-18 23:32 编辑

文————
第五十五章含德之厚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第五十六章知者不言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字————
比:《说文》密也。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校也。《周礼·天官》凡礼事,赞小宰,比官府之具。《注》比,校次也,使知善恶足否也。《仪礼·大射仪》遂比三耦。《注》比,校也。《齐语》比校民之有道者。
       又类也,方也。《礼·学记》比物丑类。《疏》谓以同类之事相比方,则学乃易成。《韩诗外传》高比,所以广德也。下比,所以挟行也。比于善,自进之阶。比于恶,自退之原。
       又《诗》有比体。《毛诗序》诗有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月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郑司农云:比者,比方于物,诸言如者,皆比词也。比之于兴,同依托外物,比显而兴隐。
       又比例。《礼·王制》必察小大之比以成之。《郑注》已行故事曰比。比,例也。《后汉·陈忠传》父宠在廷尉,上除汉法溢于甫刑者。未施行,宠免,后忠略依宠意,奏上二十三条,为决事比。《注》比,例也。
       又缀辑书史曰比。《前汉·儒林传》公孙弘比辑其义。《唐艺文志》玄宗命马怀素为修图书史,与褚无量整比。
       又谥法之一。《左传·昭二十八年》择善而从之曰比。《诗·大雅》王此大邦,克顺克比。《注》比,必里反。正义引服䖍云:比方损益古今之宜而从之也。
赤:《说文》南方色也。《尔雅》一染谓之縓,再染谓之竀,三染谓之纁。郑注:士冠礼云,朱则四入与。按,是四者皆赤类也。郑注易曰,朱深于赤。按,赤色至明。引申之,凡洞然昭著皆曰赤,如赤体谓不衣也,赤地谓不毛也。从大火。火者,南方之行。故赤为南方之色。从大者,言大明也。《玉篇》朱色也。《易·说卦》乾为大赤。《疏》取其盛阳之色也。《书·禹贡》厥贡惟土五色。《疏》天子社广五丈,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冒以黄土。《礼·曲礼》周人尚赤。《注》以建子之月为正,物萌色赤。
       又《书·康诰》若保赤子。《疏》子生而赤色,故言赤子。
       又《前汉·五行志》赤地千里。《注》空尽无物曰赤。
       又《韵会》裸裎曰赤体,见肉色也。
言:《说文》直言曰言,论难曰语。《周礼·大司乐注》发端曰言,答述曰语。《释名》言,宣也。宣彼此之意也。《易·乾卦》庸言之信。《书·汤誓》朕不食言。《传》言已出而反吞之也。《周礼·地官·大司徒》以乡八刑纠万民,七曰造言之刑。《注》譌言惑众也。《论语》寝不言。《注》自言曰言。《史记·商君传》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唐书·徐伯彦传》言者,德之柄也,行之主也,身之文也。
       又辞章也。《书·洪范》五事,一曰貌,二曰言。《疏》言者,道其语有辞章也。《礼·曲礼》士载言。《注》言,谓会同要盟之辞。
       又一句为一言。《左传·定四年》赵简子曰:夫子语我九言。《论语》一言以蔽之。
       又一字为一言。《战国策》臣请三言而已矣,曰海大鱼。《前汉·东方朔传》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
       又犹议也。《屈原·离骚》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又号令也。《周语》有不祀则修言。
       又助语辞。《易·师卦》田有禽利执言。《注》语辞也。

理解与体会————
       修之于身,修之于家,修之于乡,修之于邦,修之于天下,其德不可谓不厚。不拔不脱者,其德之厚,可与赤子相比方。赤子者,洞然昭著,德同于天地,而无死地,故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男女之事,而阳具自然勃起,为至精之象。终日号哭而不嘶哑,乃与万物同而无所争故。天人相合谓之和,知和谓之常德,知常德谓之明。增益人智为祥,气为人心所役使为强,生生之厚矣。强弩有末,物壮则老,强梁者不得其死。不道之行,应及早终止。
       知道之人,行不言,处无为;不知道之人,行言教,有以为。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反道与天为一,是谓玄同。可得而亲,可得而疏;可得而利,可得而害;可得而贵,可得而贱,皆人因人道有积,以人之道取强,皆割裂天人而不道。唯有尊奉天道,上德不德,才可有德而贵。
       撞到我了,反正每回写东西都撞得到。多么想撒丫子狂奔啊,往啊,一层又一层螺旋式发展的往啊,唉……不道早已。已。

两章概括————
       含厚德同于赤子,则至精至和,知常德而通达明澈于道,这是……应该的。如何做到呢?行不言之教,挫解和同,不德而德。


木木 发表于 2018-8-22 21:53:08

本帖最后由 木木 于 2018-8-25 23:05 编辑

文——
第五十七章 以正治国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第五十八章 其政闷闷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字——
奇:渠宜切,并音琦。异也。《庄子·北游篇》万物一也。臭腐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仙经》人有三奇,精气神也。
       又秘也。《史记·陈平传》平凡六出奇计,其奇秘世莫得闻。
       又姓。
       又天神名。《淮南子·地形训》穷奇广莫,风之所生也。
       又四凶之一。《史记·五帝纪》 少皞氏有不才子,天下谓之穷奇。《注》穷奇,即共工氏。
       又兽名。《司马相如·上林赋》穷奇象犀。《注》状如牛,蝟毛,音如嗥狗,食人。
       又江神谓之奇相。《江记》帝女也。卒为江神。
       又并居宜切,音羁。一者,奇也。阳奇而阴偶。《易·系辞》阳卦奇,亦零数也。《又》归奇于扐以象闰。
       又只也。《礼·投壶》一算为奇。
       又余夫也。《韩非子·十过篇》遗有奇人者,使治城郭。
       又数奇,不偶也。《史记·李广传》大将军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独当单于。
       又奇拜,一拜也。《周礼·春官》大祝辨九拜,七曰奇拜。
       又奇车,奇邪不正之车。《礼·曲礼》国君不乘奇车。
       又 奇邪,诡异也。《周礼·地官》比长有罪,奇邪则相及。
忌:《说文》憎恶也。《增韵》嫉也。《诗·周南·小星笺》以色曰妒,以行曰忌。
       又《广韵》忌讳也。《周礼·春官·小史》诏王之忌讳。《疏》谓告往以先王之忌讳也。
       又《地官·诵训》掌道方慝,以诏辟忌。《注》不避其忌,则其方以为苟于言语也。
       又惮也。《左传·昭六年》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
       又怨也。《晋语》小人忌而不思。《注》怨也。
       又戒也。《书·吕刑》敬忌罔有择言在身。《注》忌之言戒也。
       又敬也。《左传·昭元年》非羁何忌。《注》言不敬羁客,当谁敬哉。
       又忌日,亲丧日也。《礼·祭义》君子有终身之丧,忌日之谓也。
讳:《说文》誋也。《广韵》避也。《玉篇》隐也,忌也。《春秋序》隐讳以辟患。《公羊传·闵元年》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战国策》罚不讳强大。《注》讳,犹避也。《史记·秦始皇纪》秦俗多忌讳之禁。
       又畏也。《史记·商君传》华阳、泾阳等击断无讳。
       又《增韵》护短曰讳。
       又生曰名,死曰讳。《左传·桓六年》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疏》自殷以往,未有讳法,讳始于周。《礼·檀弓》卒哭而讳。《疏》古者生不相讳,卒哭,乃有神讳也。
       又不讳,谓死也。《史记·商君传》公叔病,如有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后汉·桓荣传》如有不讳,无忧家室也。《注》死者人之常,故言不讳也。
弥:《说文》弛弓也。久长也。引伸之义曰大也、远也、益也、深也、满也、徧也、合也、缝也、竟也。
       又《玉篇》徧也。《周礼·春官·大祝》弥祀社稷祷。《注》弥,犹徧也。
       又《类篇》终也。《诗·大雅》诞弥厥曰。《传》弥,终也。
       又《广韵》益也。《论语》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又《广韵》长也,久也。
       又远也。《左传·哀二十三年》以肥之得备弥甥也。《注》弥,远也。
       又祲也。《周礼·春官·胝祲》掌十辉之法,七曰弥。《注》弥者,白虹弥天也。
       又弥缝,补阙也。《易·系辞》弥纶天地之道。《疏》弥,谓弥缝补合。《左传·僖二十六年》弥缝其阙。
       又弥弥,犹稍稍也。《前汉·韦贤传》弥弥其失。
       又弥龙,车饰。《史记·礼书》弥龙所以养威也。《注》索隐曰:谓金饰衡轭为龙。
贫:《说文》财分少也,谓财分而少也。合则见多,分则见少。富、备也、厚也,则贫者,不备、不厚之谓。《尔雅·释言》寠,贫也。《注》谓贫陋。《疏》贫者,无财也。《书·洪范》六极,四曰贫。《传》困于财。《诗·邶风》终寠且贫。《晋语》韩宣子忧贫,叔向贺之。
滋:《说文》水出牛饮山白陉谷。
       又霸水之别名。《水经注》霸陵县霸水,古曰滋水。
       又莳也,长也,益也。《书·泰誓》树德务滋。
       又液也。《礼·檀弓》必有草木之滋焉。
       又多也,蕃也。《左传·僖十五年》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
       又滋味也。《礼·月令》薄滋味,无致和。
       又浊也。《左传·哀八年》武城人拘鄫人之沤菅者曰:何故使我水滋。
昏:《说文》日冥也。《尔雅·释诂》昏,代也。《注》代明也。《疏》日入后二刻半为昏,昏来则明往,故云代明。《释名》昏,损也,阳精损减也。《周礼·秋官·司寤氏注》日入三刻为昏,不尽三刻为明。《淮南子·天文训》日至虞渊,是谓黄昏。至于蒙谷,是谓定昏。
       又《诗·邶风》宴尔新昏。《仪礼·士昏礼注》士娶妻之礼,以昏为期,因而名焉。必以昏者,阳往而阴来,日入三商为昏。
       又《左传·昭二十五年》昏媾、姻亚。《注》妻父曰昏,重昏为媾,婚父曰姻,两婿相谓曰亚。
       又《书·益稷》下民昏垫。《传》昏暓垫溺。
       又《书·盘庚》不昏作劳。《传》昏,强也。
       又《书·牧誓》昏弃厥肆祀弗答。《传》昏,乱也。《疏》昏閽于事必乱,故昏为乱也。
       又《左传·昭十九年》札瘥夭昏。《注》未名曰昏。《疏》子生三月父名之。未名之曰昏,谓未三月而死也。
闷:《说文》懣也。《易·乾卦》遁世无闷。
       又《集韵》莫奔切,音门。《老子·道德经》其政闷闷,其民淳淳。《战国策》瘨而殚闷旄不知人。
淳:清也,朴也。《张衡·思玄赋》何道真之淳粹兮。《注》不浇曰淳。
       又沃也。《周语》王乃淳濯飨醴。
       又大也。《班固·幽通赋》黎淳耀于高辛兮。
       又兵车之耦曰淳。《左传·襄十一年》郑伯赂晋侯,广车軘车淳十五乘。
       又咸也。《左传·襄二十五年》楚蔿掩为司马表淳卤。《注》淳卤,埆薄之地。《正义》淳卤,地薄,故表之,轻其赋税。
       又淳淳,流动貌。《庄子·则阳篇》祸福淳淳。
察:《说文》覆审也。《徐铉曰》祭祀必质明。明,察额。故从祭。《广韵》谛也,知也。《李陵·答苏武书》功大罪小,不蒙明察。
       又《增韵》考也,廉视也。《周礼·秋官·士师注》士,察也,义取察理狱讼之事也。
       又《唐书·百官志》监察御史,掌司六察。一察官人善恶,二察赋役不均,三察农桑不勤,仓廪耗减,四察妖猾盗贼,五察茂才异等,六察黠吏豪宗,兼并纵暴。
       又昭著也。《中庸》言其上下察也。
       又察察,洁清貌。《史记·屈原传》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
       又苛察也。《老子·道德经》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又《晋书·谢安传》弘以大纲,不存小察。
       又《正字通》偏见曰察。《庄子·天下篇》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
       又读作祭。《尚书大传》祭之为言察也。察者,至也,人事至然后祭。
缺:《说文》器破也。《玉篇》亏也,破也。《书·君牙》咸以正罔缺。
       又《史记·司马相如传》贯列缺之倒景兮。《注》列缺,天闪也。
       又《广雅》缺,去也。《篇海》少也,毁也,玷也。
极(極):《说文》栋也。《徐曰》极者屋脊之栋,今人谓高及甚为极,义出于此。       又天地未分以前曰太极。《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注》无称之称,不可得而名也。
       又皇极,大中也。《书·洪范》皇建其有极。《疏》人君为民之主,大自立其有中之道。
       又北辰曰北极,老人星曰南极。《书·舜典·正义》引《王蕃·浑天说》曰:北极出地三十六度,南极入地三十六度,而嵩高正当天之中极。
       又三极,三才也。《易·系辞》三极之道。《疏》谓天地人三才,至极之道也。
       又《尔雅·释地》东至于泰远,西至于邠国,南至于濮铅,北至于祝栗,谓之四极。
       又五极,五常之中正也。《书·吕刑》属于五极,咸中有庆。
       又六极,穷极恶事也。《书·洪范》威用六极:一曰凶短折,二曰疾,三曰忧,四曰贫,五曰恶,六曰弱。
       又四方上下,亦谓之六极。《庄子·天运篇》天有六极。
       又八极。《韵会》四极,方隅之极也。《淮南子·本经训》纪纲八极,经纬六合。
       又至也。《诗·周颂》立我烝民,莫非尔极。
       又取止也。《诗·大雅》匪疚匪棘,王国来极。
       又尽也。《易·系辞》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
       又放也。《仪礼·大射仪》赞设決,朱极三。《注》极,放也。以朱韦为之,所以韬指利放弦也。
       又《尔雅·释天》月在癸曰极。
       又国名。《春秋·隐二年》无骇帅师入极。
       又疲也。《世说》顾和谒王导,导小极对之疲睡。
复:《说文》往来也。《广韵》返也。《书·舜典》如五器卒乃复。《传》复,还也。《诗·小雅》言归思复。
       又《韵会》答也。《书·说命》说复于王。
       又《韵会》白也。《礼·曲礼》愿有复也。
       又《韵会》反命也。《周礼·天官》诸臣之复。《注》复,报也,反也。《疏》谓群臣受王命,使臣行之讫,反报于王也。
       又招魂曰复。《礼·檀弓》复尽爱之道也。《注》复谓招魂,庶几其精气之反。
       又兴复。《诸葛亮·出师表》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又姓。《正字通》元有复见心。
       又州名。《隋唐·地理志》后周置复州,大业初改曰沔州。
       又复陶,官名。《左传·襄三十年》使为君复陶。《注》复陶,衣服之官也。
       又衣名。《左传·昭十二年》王皮冠秦复陶。《注》秦所遗羽衣也。
       又并方六切,音福。《集韵》重也。《正韵》反覆也。《易·复卦》反复其道。《诗·小雅》顾我复我。《注》谓回转反复之也。
妖:《说文》地反物为妖也。《段注》:《左氏传》伯宗曰,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民反德为乱,乱则妖灾生。释例曰,此传地反物惟言妖耳。《书·洪范》五行传则妖孽祸痾眚祥六者,以积渐为义。按虫部云,衣服歌谣草木之怪谓之妖,禽兽虫蝗之怪谓之孽。此盖统言皆谓之妖,析言则妖孽异也。
       艳时,媚也。一曰异也,孽也。《左传·庄十四年》人弃常则妖兴。《前汉·五行志》杀不以时,有草妖。
       又妄闻之气,发于音声,有鼓妖。云风并其而杳冥为夜妖,言之不文,时则有诗妖。
迷:《说文》惑也。《易·坤卦》先迷后得。《书·舜典》烈风雷雨弗迷。《诗·小雅》俾民不迷。
固:《说文》四塞也。《段注》四塞者无罅漏之谓。《周礼·夏官·掌固》注云,固、国所依阻者也,国曰固,野曰险。按,凡坚牢曰固。又事之巳然者曰固,即故之假借字也。汉官掌故、唐官多作掌固。
       《徐锴曰》淮南子谓九州之险,为九州之塞也。《礼·礼运》城郭沟池以为固。《周礼·夏官·掌固》掌修城郭沟池树渠之固。《注》掌国所依阻者。城郭已下数事,皆是牢固之事也。《孟子》固国不以山谿之险。
       又《唐韵》坚也。《论语》学则不固。《诗·鲁颂》 式固尔猷,淮夷卒获。《礼·曲礼》将适舍求无固。《注》就馆不能无求于主人,执所欲,而必得之,非为客之义。
       又《广韵》再辞也。《书·大禹谟》禹拜稽首固辞。《礼·投壶》敢固以请。《注》固之言如故也,如故者,重辞也。
       又执一不通也。《论语》非敢为佞也,疾固也。《孟子》固哉,高叟之为诗也。
       又鄙陋也。《礼·曲礼》辍朝而顾君子谓之固。《注》谓鄙野不达礼也。
       又《哀公问》公曰:寡人固不固,焉得闻此言。《注》固,陋也。
       又本然之词。《孟子》天下固畏齐之强也。《又》固所愿也。
       又已然之词。《孟子》夫世禄,滕固行之矣。
       又《屈原·离骚》自前世而固然。
       又常然之词。《孟子》若固有之。
       又固守也。《论语》君子固穷。
廉:《说文》仄也。《段注》此与广为对文,谓逼仄也。廉之言敛也。堂之边曰廉。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堂边皆如其高。贾子曰廉远地则堂高、廉近地则堂卑是也。堂边有隅有棱,故曰廉。廉,隅也。又曰,廉,棱也。引伸之为清也、俭也、严利也。许以仄晐之。仄者,垠咢陖陗之谓。今之算法谓边曰廉,谓角曰隅。《仪礼·乡饮酒礼》设席于堂廉东上。《注》侧边曰廉。《前汉·贾谊传》廉远地则堂高。《注》廉,侧隅也。
       又《释名》敛也,自检敛也。
       又《玉篇》清也。《广韵》俭也。《周礼·天官·小宰》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注》既断以六事,又以廉为本。《疏》廉者,洁不滥浊也。
       又《玉篇》棱也。《书·皋陶谟》简而廉。《传》性简大而有廉隅。《礼·儒行》砥砺廉隅。
       又察也。《后汉·鲁恭传》袁安使仁恕掾肥亲往廉之。
       又《通典》官制有廉访使廉使。《正字通》今称臬司。
       又严利也。《礼·月令》其器廉以深。《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紾而搏廉。《注》廉,严利也。
直:《说文》正见也。《段注》左传曰,正直为正,正曲为直。其引申之义也。见之审则必能矫其枉,故曰正曲为直。《博雅》正也。《玉篇》不曲也。《易·坤卦》直其正也。《书·洪范》王道正直。
       又准当也。《礼·投壶》马各直其算。《史记·平准书》以白鹿皮为皮币,直四十万。
       又《增韵》当也。《仪礼·士冠礼》主人立于阼阶下,直东序西面。《疏》谓当堂上东序墙也。
       又伸也。《孟子》枉尺而直寻。
       又《玉篇》侍也。《晋书·羊祜传》悉统宿卫,入直殿中。
       又顺也。《诗·邶风》洵直且侯。
       又犹宜也。《诗·魏风》爰得我直。
       又犹但也。《孟子》直不百步耳。
       又犹故也。《史记·留侯世家》张良尝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
       又埋枉曰直。《韩愈·王仲舒墓志》公知制诰友人得罪公,独为直其冤。
       又直来,无事而来也。《公羊传·庄二十七年》直来曰来。
       又《礼·月令》田事既毕,先定准直,农乃不惑。《疏》准谓轻重平均,直谓绳墨得中也。

       又骨直,谓强毅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工人》骨直以立。
       又语发声。《史记·龟策传》神龟知吉凶,而骨直空枯。《正义曰》直,语发声也。
       又柄也。《礼·明堂位》玉豆雕篹。《注》篹,笾属,雕刻饰其直者也。《疏》雕镂其柄。
       又殖也。《扬子·太玄经》直,东方也,春也。质而未有文也。《注》直之言殖也。万物甲始出殖立,未有枝叶也。
——审:《说文》悉也。本作宷,从宀从采。《徐铉曰》宀,覆也。采,别也。能包覆而深别之也。《增韵》详也,熟究也。《书·说命》乃审厥象,俾以形旁,求于天下。《中庸》审问之。《礼·乐记》审声以知音,审音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
       又《礼·月令》审卦吉凶。《注》谓省录也。
       又《庄子·徐无鬼》水之守土也审,影之守人也审,物之守物也审。《注》郭象曰:无意,则止于分,所以为审。循本曰:言此理相守,未尝相离,如水之守土,影之守人,物之守物,审定而不移也。
       又凡鞫事曰审。《书·吕刑》其审克之。
       又束也。《周礼·地官·羽人》十羽为审。《注》古人征羽为旌旄之饰,弓箭之用。审,一束也。
肆:《说文》极陈也。《尔雅·释言》肆,力也。《疏》极力也。《左传·昭十二年》昔穆王欲肆其心,周行天下。《注》肆,极也。《周语》薮泽肆既。《注》肆,极也。既,尽也。
       又《玉篇》放也,恣也。《易·系辞》其事肆而隐。《疏》其辞放肆显露,而所论义理深而幽隐也。《左传·昭三十二年》伯父若肆大惠,复二文之业,弛周室之忧。《注》肆,展放也。《礼·表记》君子庄敬曰强,安肆曰偷。《注》肆,犹放恣也。
       又遂也。《书·舜典》肆类于上帝。《传》肆,遂也。
       又次也。《诗·小雅·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笺》襄,驾也。驾谓更其肆也。《疏》谓止舍处也。天有十二次,日月所止舍也。舍即肆也。在天为次,在地为辰,每辰为肆,是历其肆舍有七也。
       又陈也,列也。《书·牧誓》昏弃厥祀弗答。《传》昏,乱也。肆,陈也。《诗·大雅》肆筵设席。《注》肆者,陈设之意。
       又《古今注》肆,所以陈货鬻之物也。《周礼·地官·司市》掌以陈肆辨物而平市。《注》肆,谓陈物处。《前汉·刑法志》开市肆以通之。《注》师古曰:肆,列也。
       又《韵会》既刑,陈尸曰肆。《礼·月令》仲春之月,命有司省囹圄,去桎梏,毋肆掠。《注》肆,谓死刑暴尸也。《周礼·秋官·掌囚》凡杀人者,踣诸市,肆之三日。
       又《尔雅·释诂》肆,故也。《疏》肆之为故,语更端辞也。《又》肆,今也。《注》肆既为故,又为今,此义相反而兼通者。《书·大禹谟》肆予以尔众士,奏辞代罪。《传》肆,故也。《诗·大雅》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传》肆,故今也。
       又《博雅》伸也。《左传·僖三十年》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注》肆,申也。
       又《小尔雅》余也。
       又缓也。《书·舜典》眚灾肆赦。《传》肆,缓也,过而有害,当缓赦之。《左传·庄二十二年》肆大眚。《疏》肆,缓也。按,公羊传注:肆,跌也过度也。谷梁传注:肆,失也。三传异义。
       又《玉篇》量也。
       又大也。《书·梓材》越厥疆土,于先王肆。《传》能远拓其界壤,则于先王之道遂大。
       又长也。《诗·大雅》其诗孔硕,其风肆好。《传》肆,长也。
       又弃也。《扬雄·长杨赋》故平不肆险。安不忘危也。《注》服虔曰:肆,弃也。
       又《小尔雅》突也。《诗·大雅》是伐是肆。《传》肆,疾也。《笺》肆犯突也。《疏》肆为犯突,言犯师而冲突之。《左传·文十二年》若使轻者,肆为其可。《注》肆,暂往而退也。
光:《说文》明也。从火在人上,光明意也。《段注》明也。左传周内史释易观国之光曰:光,远而自他有耀者也。从火在儿上,灮。光明意也。说会意。目在儿上则为见,气在儿上则为欠,口在儿上则为兄,皆同意。《徐曰》光明意也。《易·需卦》有孚光亨。《程传》有孚则能光明而亨通。《正韵》辉光,明耀华彩也。
       又《集韵》太岁在辛曰重光。
       又谥法,能绍前业曰光。

理解与体会——
       正以治国,奇以用兵,无事以取天下。我如何得知这道理呢?以此:天人相分而有割制,割制而生避忌,避忌愈多,则民愈贫;天下相争以己为正,则国家昏乱;重人轻天,以人之伎巧为尊,不道之事物愈出;无道不治而以法令治之,盗贼愈多。故圣人云:我不以人道治国,百姓承天运化;我虚极静笃,百姓尊天而正;我不以人事天,百姓得天府养而丰;我无人欲,百姓天德长足而敦实温厚。
       塞其兑,闭其门,为政以天,百姓得天滋养而淳厚朴实;开其兑,济其事,为政以人,百姓失天而缺德。祸福相依,反复无极,因其无正。一旦割裂天人,正即反为奇,善即反为妖。人先于天则迷,而这时日已久。所以圣人以天道治理天下,而不使人脱离于天;以天道为正,而不以人害天;以天德正天下,而不以人德枉天下;以天德普于天下,而不以人德自彰于天下。
       这两章又来了,读的时候好多好多好多好多感受,“嗯嗯对”,写的时候啊那个词穷。查了好多好多的字,又玩儿了好久好久的拼图。总是不想写。不对,是在动笔的这一刹那,好像把那些感受都换了个地儿埋起来了。也不对,不是深埋,是盖了点儿土。不知道是她危险还是我危险,好像得盖上点儿,那么隐隐约约的就可以。虽然同在一片天地中,但我们还是俩,还是别那么近,朦朦胧胧隐隐约约在身边能知道气息就挺好的。嗯,是在这样的境况中。 犹豫了一阵,想起那句“见了便做做了便放下了了有何不了”,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既有也没有。“先迷失道,后顺得常”,莫乱蹦。

两章概括——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以天道治天下,天下自化、自正、自富、自朴。人先于天,则失天德,以致祸福相依,永无其极。应知雄守雌。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黑雪无痕 发表于 2018-8-25 23:17:56

下功夫查证字义,感受隐约而真实。

木木 发表于 2018-8-30 13:09:44

本帖最后由 木木 于 2018-8-31 23:58 编辑

文————
第五十九章深根固柢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为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
第六十章德交归焉
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字————
莫:《说文》日且冥也。从日在茻中。
      《韵会》无也,勿也,不可也。《易·系辞》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
       又定也。《诗·大雅》监观四方,求民之莫。
       又谋也。《诗·小雅》秩秩大猷,圣人莫之。
       又《博雅》强也。《论语》文莫吾犹人也。《晋书·乐肇·论语驳曰》燕齐谓勉强为文莫。《淮南子·缪称训》犹未之莫与。《注》莫,勉之也。
       又削也。《管子·制分篇》屠牛垣,朝解九牛而刀可莫铁。
       又《博雅》莫莫,茂也。《诗·周南》维叶莫莫。《注》莫莫,茂密之貌。
       又《庄子·逍遥游》广莫之野。《注》莫,大也。
啬:《说文》从来从(从上至下一点一横一个回字)。来者,(一点一横一个回)而藏之,故田夫谓之啬夫。《玉篇》爱也,悭贪也。《易·说卦传》为吝啬。
       又《老子·道德经》治人事天莫若啬。《注》啬者,有余不尽用之意。
       又《史记·仓公传》脉啬而不属。
       又官名。《书·胤征》啬夫驰。《注》啬夫,主币之官。
服:《说文》用也。一曰车右骑所以舟旋。《五经文字》《石经》变舟作月。《易·系辞》服牛乘马。《疏》服用其牛。《诗·郑风》两服上襄。《笺》两服,中央夹辕者。《疏》马在内两服者,马之上驾也。
       又《广韵》衣服。《易·讼卦》以讼受服。《书·舜典》车服以庸。
       又慑服也。《易·豫卦》刑罚清而民服。《书·舜典》四罪而天下咸服。《疏》天下皆服从之。
       又五服。《书·益稷》弼成五服。《传》侯甸绥要荒服也,服五百里。
       又《周官》六服群辟。《疏》周礼九服。此惟言六服者,夷、镇、蕃三服在九州之外,故惟举六服。《周礼·夏官·职方氏》乃辨九服之邦国。按:侯、甸、男、采、卫、蛮、夷、镇、蕃,九服也。
       又行也。《书·说命》旨哉说乃言惟服。《传》美其所言,皆可服行。
       又《管子·权修篇》上身服以先之。《注》服,行也。
       又职也。《书·旅獒》无替厥服。《传》使无废其职。
       又思也。《诗·周南》寤寐思服。《传》服,思之也。《庄子·田子方》吾服女也甚忘。《注》服者,思存之谓也。
       又治也。《诗·周南》服之无斁。《笺》服,整也。乃能整治之,无厌倦。
       又盛矢器也。《诗·小雅》象弭鱼服。《笺》矢服也。按,《周礼·夏官·司弓矢》作箙。郑注云:盛矢器也。
       又事也。《诗·大雅》昭哉嗣服。《传》服,事也。
       又习也。《前汉·晁错传》服其水土。《注》服,习也。
深:《说文》水出桂阳南平,西入营道。
       又邃也。《增韵》深者,浅之对。《诗·邶风》深则厉,浅则揭。
       又深微也。《易·系辞》惟深也能通天下之志。
       又藏也。《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必深其爪。
       又衣名。《礼·深衣疏》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
鬼:《说文》人所归为鬼。从人,象鬼头。鬼阴气贼害。从厶。《段注》郭注引尸子,古者谓死人为归人。神阳鬼阴,阳公阴私。《《左传》子产曰,鬼有所归,乃不为厉。《礼运》曰,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尔雅·释诂》鬼之为言归也。《诗·小雅》为鬼为蜮。《礼·礼运》列于鬼神。《注》鬼者精魂所归。《列子·天瑞篇》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归也。归其真宅。
       又《易·既济》 高宗伐鬼方。《诗·大雅》覃及鬼方。《传》鬼方,远方也。
神:《说文》天神,引出万物者也。《徐曰》申即引也,天主降气,以感万物,故言引出万物。
       又《皇极经世》天之神栖乎日,人之神栖乎目。
       又神明。《书·大禹谟》乃圣乃神。《孔传》圣无所不通,神妙无方。《易·系辞》阴阳不测之谓神。《王弼云》神也者,变化之极,妙万物而为言,不可以形诘。《孟子》生而不可知之谓神。
       又鬼神。阳魂为神,阴魄为鬼。气之伸者为神,屈者为鬼。
       又谥法。《史记》民无能名曰神。
圣(聖):《说文》通也。《段注》《传》云,人有通圣者,有不能者。《周礼》六德教万民,智仁圣义忠和。《注》圣通而先识。《易·乾卦》圣人作而万物睹。《书·洪范》睿作圣。凡一事精通、亦得谓之圣。从耳。圣从耳者,谓其耳顺。《传》于事无不通之谓圣。《礼·礼运·三代之英疏》万人曰杰,倍杰曰圣。《孟子》大而化之之谓圣。《风俗通》圣者,声也。闻声知情,故曰圣也。
       又《谥法》称善赋简曰圣,敬宾厚礼曰圣。
交: 《说文》交胫也。从大,象交形。
       《小尔雅》俱也。《广韵》共也,合也。《易·泰卦》上下交,而其志同也。
       又友也。《易·系辞》上交不谄,下交不渎。《礼·郊特牲》为人臣者无外交,不敢二君也。
       又交交,鸟飞貌。《诗·秦风》交交黄鸟。
       又交加,参错也。《前汉·刘向传》章交公车。
       又州名,南越地,汉置交州。《书·尧典》申命义叔宅南交。《蔡传》南交,南方交趾地。
       又衣领也。《扬子·方言》衿谓之交。

理解与体会————
       治人事天,无不同于收谷入仓。收谷入仓,就是早些被抓捕归道。抓捕归道,就是重新积德。重新积德,就没什么不能肩负。没什么不能肩负,就无人能知其所负之极限。所负无极,就可以这样的德行持治邦国。治国以母,就可以长久。这就是扎根于道不拔不脱而长安常明之道。
       治大国,若烹煮小鱼。道临天下,鬼不胜神。不只是鬼不胜神,神胜而不伤人。不只是神不伤人,圣人也不伤人。天人两不相伤,合德而归于道。
       几个字很有感,啬、服、克、极、根柢、鬼神、交。遵从,敬畏。

两章概括————
       深根固柢——天人合一。








木木 发表于 2018-9-4 00:01:02

本帖最后由 木木 于 2018-9-8 23:39 编辑

文——第六十一章以静为下大国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所欲,大者宜为下。第六十二章坐进此道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字——流:《说文》水行也。《尔雅·释言》流,覃也。《疏》谓水之流,必相延及。《诗·大雅》如川之流。       又《尔雅·释诂》流,择也,求也。《诗·周南》如川之流。       又下也。《诗·豳风》七月流火。       又流漫无节制也。《礼·乐记》乐胜则流。       又《书·禹贡》二百里流。《礼·王制》千里之外曰采,曰流。       又放也。《书·舜典》流宥五刑。       又视不端谛曰流。《左传·成六年》郑伯视流而行速。       又走也。《战国策》楚襄王流淹于城阳。《注》谓走而自匿。       又《周礼·冬官·玉人注》鼻勺曰流,凡流皆为龙口。       又《前汉·食货志》朱提银重八两为一流。       又流布也。《易·谦卦》地道变盈而流谦。       又流转也。《礼·仲尼燕居》周流无不徧。以:《说文》用也。从反巳。《段注》用也。用者,可施行也。巳主乎止,反巳主乎行,故形相反。贾侍中说,己意巳实也。象形。己者,我也。意者,志也。己意巳实,谓人意巳坚实见诸施行也。凡人意不实则不见诸施行。吾意巳坚实则或自行之或用人行之。       为也。《论语》视其所以。       又因也。《诗·邶风》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左传·昭十三年》我之不共,鲁故之以。《注》以鲁故也。《列子·周穆王篇》宋人执而问其以。       又用也。《论语》不使大臣怨乎不以。       又《左传·僖二十六年》凡师能左右之曰以。《易·师卦》能以众正。       又《诗·周颂》侯疆侯以。《注》疆民有余力来助者,以闲民转移执事者。       又同已。《孟子》无以,则王乎。静:《说文》审也。《注》徐锴曰:丹青,明审也。《段注》采色详审得其宜谓之静。考工记言画繢之事是也,分布五色,疏密有章。则虽绚烂之极,而无淟涊不鲜,是曰静。人心审度得宜,一言一事必求理义之必然,则虽繁劳之极而无纷乱,亦曰静。       又《增韵》动之对也。《易·坤卦》至静而德方。       又《书·尧典》静言庸违。《传》静,谋也。       又《诗·邶风》静言思之。《传》静,安。       又《郑风》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又《诗·邶风》静女其姝。《传》静,贞静也。       又《广韵》息也。《礼·月令》百官静事毋刑。       又《韵会》澄也。       又》广韵》和也。下:亥雅切,并遐上声。在下之下,对上之称,《易·乾·文言》本乎地者亲下。       又《说文》底也。《玉篇》后也。       又贱也。       又《仪礼·士相见礼》始见于君,执摯至下。《郑注》下谓君所。《贾疏》不言所而言下者,凡臣视袷已下,故言下也。       又并亥驾切,遐去声。《正韵》降也,自上而下也。《易·屯卦》以贵下贱。《诗序》君能下下。       又《尔雅·释诂》下,落也。《邢疏》下者,自上而落也。草曰零,木曰落。       又去也。《周礼·夏官·司士》岁登,下其损益之数。而:《说文》颊毛也。       又《玉篇》语助也。《诗·齐风》俟我于著乎而。       又《书·洪范》而康而色。《传》汝当安汝颜色。       又《诗·小雅》垂带而厉。《笺》而亦如也。       又《诗·大雅》子岂不知而作。《笺》而,犹与也。       又《礼·檀弓》而曰然。《注》而,犹乃也。       又《韵会》因辞,因是之谓。《论语》学而时习之。       又《韵会》抑辞,抑又之辞也。《论语》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       又《韵会》发端之辞也。       又奴登切,音能。《易·屯卦》宜建侯而不宁。《释文》郑读而曰能,能犹安也。奥:《说文》宛也。室之西南隅。       室西南隅,人所安息也。《礼·曲礼》为人子者,居不主奥。《礼运》人情以为田,故人以为奥也。       又五祀之祭。《饶双峰曰》五祀,先设主席,而祭于其所,亲之也。后迎尸而祭于奥,尊之也。       又官职。《东观汉记》桓帝时,初置秘书监,宜掌秘奥。       又积聚。《周语》野无奥草。       又烹和也。《荀子·大略篇》泔之伤人,不若奥之。
理解与体会——       大国如水下行,为天下谷,容天下之川流。母恒常用静胜公,以静为下。故大国为小国之下,可以取小国;小国为大国之下,可以取大国。故或先下以取,或因下而取。大国欲容小国而畜人,小国欲入大国而谋事。两者各得其所期愿,大者当为下。       道,万物之所安息。善人之所皈依,不善人之所执持。美言可易得尊贵,美行可使人增益其所能。之于不善,何弃之有?故居道之华,不如处其实,坐进此道。古圣缘何以坐道为贵?不欲执持大道而同于道,何来可欲之大罪?故以道为贵。       是觉得理解容易些,但翻译还是不容易。哦,翻译起来是有个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感觉,字字不敢随便写,磨来磨去、磨来磨去……那可是费劲。
两章概括——       大者以静为下而畜人,小者为上而事人。兼而畜人,不可以人为贵,而应以道为贵,坐进此道。

月度总结——
       这个月读下来,有种背了个药房的感觉,分分钟可以给自己开个处方,摸出一剂神药……也是醉了。醉是醉,还是多管用的……唉。这一唉,结合生活,体会到个啥~ 负阴抱阳是这个意思吧……负、抱……全都是我的……

木木 发表于 2018-9-12 23:34:31

本帖最后由 木木 于 2018-9-15 20:12 编辑

文——
第六十三章终无难矣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第六十四章慎终如始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字——
味:《说文》滋味也。《段注》滋言多也。 《玉篇》五味,金辛木酸水咸火苦土甘。《礼·王制》五味异和。
       又《老子·道德经》味无味。《列子·天瑞篇》有味者,有味味者。《后汉·郎顗传》含味经籍。
       又五味,药名。《抱朴子·仙药篇》移门子服五味子十六年,色如玉女。
易:《说文》蜥易,蝘蜓,守宫也。象形。秘书说:日月为易,象阴阳也。《易·系辞》易者,象也。《疏》《易》卦者,为万物之形象。《又》生生之谓易。《注》阴阳转易,以成化生。《疏》阴阳变转。《周礼·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注》易者,揲蓍变易之数,可占者也。《孔颖达·周易正义》夫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朱子·周易本义》《易》,书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画,有交易、变易之义,故谓之《易》。
       又《易·乾卦》不易乎世。《注》不为世所移易也。
       又《易·系辞》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公羊传·宣十二年》交易为言。《注》交易,犹往来也。
       又《书·尧典》平在朔易。《传》谓岁改易。
       又《礼·祭典》易抱龟南面。《疏》占易之官也。
       又《史记·项羽纪》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注》正义曰:开张易旧处。
图:《说文》画计难也。从囗从啚。啚,难意也。《注》徐锴曰:规画之也。故从囗。啚者,吝啬难之意也。《段注》左传曰,咨难为谋,画计难者、谋之而苦其难也。国语曰,夫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后履之。谓先规画其事之始终曲折,历历可见,出于万全,而后行之也。故引伸之义谓绘画为图。聘礼曰,君与卿图事。释诂曰,图,谋也。小雅传曰,虑、图皆谋也。从囗,规画之意。从啚,啚、逗,难意也。说从啚之意,啚者,啬也。啬者,爱涩也,慎难之意。
       又《尔雅·释诂》谋也。《书·太甲》慎乃俭德,惟怀永图。
       又《君牙》思其难,以图其易,民乃宁。
       又《周礼·秋官·大行人》春朝诸侯而图天子之事。《注》王者春见诸侯,则图其事之可否也。
       又度也。《诗·小雅》是究是图,亶其然乎。《论语》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又除治也。《左传·隐元年》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又计也。《周礼·秋官·小司寇》孟冬祀司民,献民数于王,王拜受之,以图国用,而进退之。
       又河图。《易·系辞》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孔安国曰》河图者,伏羲氏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通鉴》汉光武帝读河图会昌符曰:赤刘之九会命岱宗。《春秋纬》河图有九篇。又版图。《周礼·天官·宫正》为之版以待。《释名》版,名籍。图,地图也。
       又《地官·大司徒》以天下土地之图,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
       又《夏官·职方氏》掌天下之图,以掌天下之地。《注》图若今司空郡国与地图也。《史记·酂侯世家》沛公至咸阳,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具知天下阸塞户口多少强弱处。
       又图谶,占验之书也。《后汉·光武纪》李通以图谶说帝。《又》中元元年,宣布图谶于天下。
       又图象。《周礼·秋官·司约》小约剂书于丹图。《注》小约剂万民约也。丹图,雕器簠簋之属有图象者也。《何晏·景福殿赋》图象,古昔以当箴规。《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图画天地,品类群生。
       又浮图,佛教也。
       又寺塔亦曰浮图。杜甫有和高适登慈恩寺浮图诗。
       又《王君玉·国老谈苑》李允则守雄州,出库钱建浮图。监司劾奏,真宗使密谕之。允则曰:非留心释氏,实为边地起望楼耳。《韩愈·王仲舒墓志》禁僧道,不得于境内立浮图,以其诳丐渔利,夺编氓之产也。
慎:《说文》谨也。从心真声。《段注》谨也。谨者,慎也。未有不诚而能谨者,故其字从真。

理解与体会——
       无为、无事、无味而为,虚静而为。不易、不小之事,应于化生之时图谋之,于细微之时履行之。天下难事,必定自其化生之初始态而起;天下大事,亦必由其细微之时而兴。圣贤之人始终为于机处而不为于大,故能成大。轻言许诺者必定不真而无信,行事不重根本、枢机者必定多患。所以圣贤之人始终为于化、生之处,故终无难事。
       事物平静时易掌握,未作时易图谋;事物大而易破时易裂解,细小时易分离。应为之于未作未有,治之于未散未乱。大树生于毫末,高台起于累土,千里始于足下。为于其壮大者必颓败,执于其果者必不得。圣贤之人不妄为故无败,不妄执故无不得。人做事,常在几乎快要达成之时落败。始终如一谨慎诚心,则终无败事。所以圣贤之人不欲可欲而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不学人之伪学而学不学,复众人之过;以此辅助万物成其自然而不敢妄施妄为。
       这两章我自己理解和翻译,与白云先生的翻译,差步数,好多步数,哈哈。那个翻译一看就觉得很有道理,能装进来,装起来又觉得有点什么模模糊糊鼓鼓囊囊的好像不安定,哈哈哈。哎呀我的天呐。
两章概括——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犹难之,终无难。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sxwxzho 发表于 2018-9-16 23:22:49

木木 发表于 2018-9-12 23:34
文——
第六十三章终无难矣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 ...

精细的解字、严谨的学习态度令人佩服!

木木 发表于 2018-9-17 13:13:36

本帖最后由 木木 于 2018-9-22 23:55 编辑

文——
第六十五章 常知稽式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第六十六章 不争之争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字——
多:《说文》重也。从重夕。夕者,相绎也,故为多。重夕为多,重日为叠。凡多之属皆从多。《段注》緟也。緟者,增益也,故为多。多者胜少者,故引伸为胜之称。战功曰多。言胜于人也。从緟夕。会意。夕者,相绎也,故为多。相绎者,相引于无穷也。抽丝曰绎。夕绎叠韵。
       《尔雅·释诂》众也。《诗·小雅》谋夫孔多。《增韵》不少也。《易·谦卦象传》君子以裒多益寡。《礼·表记》取数多者,仁也。
       又胜也。《礼·檀弓》曾子曰:多矣乎予出祖者。《注》曾子闻子游丧事有进无退之言,以为胜于已之所说出祖也。《史记·高帝纪》臣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又刻求也。《左传·僖七年》后之人将求多于汝,汝必不免。
       又称美也。《前汉·袁盎传》诸公闻之皆多盎。《后汉·冯异传》诸将皆言愿属大树将军,帝以此多之。
       又战功曰多,见《周礼·夏官·司勋》。
       又荒俗呼父为阿多。《唐书·德宗纪》正元六年,回纥可汗谢其次相曰:惟仰食于阿多。
贼:《说文》败也。从戈则声。昨则切。《段注》败也。败者,毁也。毁者,缺也。《左传》周公作誓命曰,毁则为贼。又叔向曰,杀人不忌为贼。从戈,则声,此云则声。贝部又云败贼皆从贝会意。
       《玉篇》劫人也。《书·舜典》寇贼奸宄。《传》杀人曰贼。
       又《诗·大雅》不僭不贼。《注》贼,伤害也。
       又《周礼·夏官·大司马》贼贤害民,则伐之。《疏》贼虐。
       又害苗之虫。《诗·小雅》去其螟螣,及其蟊贼。《传》食节曰贼。《陆玑疏》贼似桃李中蠹虫,赤头身长而细耳。
稽:《说文》留止也。《段注》留止也。玄应书引留止曰稽,高注战国策曰。留其曰、稽留其曰也。凡稽留则有审慎求详之意,故为稽考。禹会诸侯于会稽。稽,计也。稽考则求其同异,故说尚书稽古为同天。稽,同也,如流求也之例。       考也,计也议也,合也,治也。《书·尧典》曰若稽古帝尧。《易·系辞》于稽其类。《注》考也。《礼·缁衣》行必稽其所敝。《注》犹考也,议也。
       又《儒行》古人与稽。《注》稽犹合也。古人与合,则不合于今人也。《周礼·天官·小宰》听师田以简稽。《注》简,阅也。稽,计也,合也。合计其士之卒伍,阅其兵器,为之要簿也。《前汉·贾谊传》妇姑不相说,则反唇而相稽。《注》相与计较也。
       又留止也。《说文徐注》禾之曲止也,尤者异也。有所异处,必稽考之,即迟留也。《前汉·食货志》蓄积余赢,以稽市物。《注》稽,贮滞也。《后汉·马援传》何足久稽天下士。
       又至也。《庄子·逍遥游》大浸稽天而不溺。
       又滑稽。《史记·樗里子传》滑稽多智。《注》滑,乱也。稽,同也。辩捷之人,言非若是,言是若非,能乱同异也。一云酒器,可转注,吐酒不已,俳优之人,词不穷竭,如滑稽之吐酒不已。
王:《说文》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为王。”凡王之属皆从王。李阳冰曰,:中画近上。王者,则天之义。“
       《广韵》大也,君也,天下所法。《正韵》主也,天下归往谓之王。《易·坤卦》或从王事。
       又《随卦》王用享于西山。《书·洪范》无偏无党,王道荡荡。《诗·小雅》宜君宜王。《注》君,诸侯也。王,天子也。按,秦汉以下,凡诸侯皆称王,天子伯叔兄弟分封于外者亦曰王。
       又诸侯世见曰王。《诗·商颂》莫敢不来王。《笺》世见曰王。
       又凡尊称亦曰王。《尔雅·释诂》父之考为王父,父之妣为王母。

理解与体会——
       上古有道之人,不用道来让百姓知道,而是让他们归道而质朴。百姓之所以难治,皆因其人智繁华。所以以人智治国,国将毁败;不以人智而以天道治国,国家将安定祥和。知以人道治国不可为,以天道治国不可违者,得到了治理天下的常法。守常法,听令于天者,有玄德。与广袤天地合其德之德,深矣;复归天道之道,远矣;行道积德,与物之出反矣;慎终如始,乃至朴初浑然,之大顺。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之王,因为它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故能容百谷而为王。所以圣人欲以百姓为贵,则行不言之教;欲教化百姓,则以身后之,退身而全道。所以圣人居王位而行无为之治,百姓并不觉得负重;教化百姓行不言之教,百姓不会想要推翻他。这样,天下万物各得其所,百姓荐举、拥戴君王而不厌。圣人不与天争功,百姓皆注其耳目,故天下莫能与之相争。
       相当简单,说来说去就那么简单的几个字。哈哈,可以么,问问自己,不晓得。今天一天经历了几个漩涡,转来转去,算是拼命吧,不和大大小小的漩涡缠,守住那个渊。守住了么,又问问,还是不晓得。做自己的事,其他的看情况吧,再看看。

两章概括——
       不言、无为,绝学,深远反,乃至大顺;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木木 发表于 2018-9-27 23:57:00

本帖最后由 木木 于 2018-9-30 15:53 编辑

文——
第六十七章我有三宝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第六十八章以德配天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字——

肖:《说文》骨肉相似也。从肉小声。不似其先,故曰“不肖”也。《玉篇》似也。《书·说命》说筑传岭之野,惟肖。《传》肖,似也。

       又《礼·中庸》夫妇之不肖。《扬子·方言》肖,法也。西楚梁益之闲曰肖。《注》肖者,似也。《博雅》肖,类也。
       又小也。《扬子·方言》赵肖,小也。
保:《说文》养也。《增韵》抱也。《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礼·文王世子》入则有保,出则有师。《前汉·宣帝纪》尝有阿保之功。《注》阿,倚也。保,养也。《贾谊传》保者,保其身体。
       安也。《周礼·天官》以八统诏王驭万民,五曰保庸。《注》保庸,安有功者。       又恃也,守也。
       又《礼·月令》四鄙入保。《注》小城曰保。
       又都邑之城曰保。
       又任也。《周礼·地官·大司徒》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注》保犹任也。
       又全之也,佑也。《书·召诰》天迪格保。《注》格正夏命而保佑之。
       又《诗·小雅》天保定尔,亦孔之固。
       又《史记·乐布传》穷困赁佣于齐,为酒家保。《注》酒家作保佣也。
俭:《说文》约也。《段注》约者,缠束也。俭者,不敢放侈之意。《礼·檀弓》国奢示之以俭,国俭示之以礼。
       又《王制》祭,丰年不奢,凶年不俭。《左传·庄二十四年》俭德之共也。
       又少也,岁歉也。
配:《说文》酒色也。
       又《玉篇》匹也,媲也,对也,当也,合也。《易·系辞》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书·君牙》对扬文武之光命追配于前人。
       又夫妇曰配偶。《易·蒙卦·纳妇吉传》妇者,配己而成德者也。《诗·大雅》天立厥配,受命既固。
       又《增韵》侑也。《易·豫卦》先王以作乐崇德殷荐于上帝,以配祖考。《礼·杂记》男子祔于王父则配。
       又《礼·礼器》齐人将有事于泰山,必先有事于配林。《注》配林,林名。
       又《韵会》流刑隶也。《王溥·五代会要》晋天福三年,左街从人韩延嗣徒二年半,刺面,配华州,发运务。或曰唐虽有配流岭南之文,然配法刺面,当始于此。

理解与体会——
       天下都说天道大而不似物。也正因为大,才不似物。似物,时间长了就不大了。我有三个法宝,执持而保其不小。第一个是慈,第二个是俭,第三个是不敢为天下先。慈,以天德畜养天下,故有救万物之大勇。俭,尊天道而不放侈人意,故能天德广大。不敢为天下先,不以人助天,故能天德常足而天下长久。现在,离天德而勇于施人德;不循天道教化而广施人道之教;不以天德为先而以己之下德为先,天下必灭亡。慈,天德常足,复天道之战则必胜,事天道之守则长久。天道坏则以慈而战而复天,得以复天则以慈守之而固。
       善事道者,尚天德之慈爱,不尚人德之勇武;善战者,复天之正义而非人之私欲,不怒;善用人者,行不言之教而不善人之师;这即是君王不争之天德,无为之大用,即是上古圣人所极之合天之德。
       读到现在,读到现在感觉很呵呵,拖着个不得行的我,是有点儿负重前行的感觉。

两章概括——
       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保道大——(不武、不怒、不与、为之下)不争之德、用人之力、配天古之极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木木的读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