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玲 发表于 2018-5-15 11:00:06

先谈谈这段时间用《道德经》的体会吧先说说难处:1,不如守中,在现实生活中,不好操作,因为习性太重,总想喋喋不休的表明自己有多么不易。当然,这没批判,只是觉察继而警醒。
   2,好处就是当你把脑子或 注意力放到经上,别的东西就进不来了,这是一个大的发现,脑子有A了,那B就会少,或基本没有,因为位置是固定的。
   3,有种成就感,自己的脑子还是可以记住东西的,对自己满意感增强。
继续努力!
你做好自己,不给别人添麻烦,则周遭的人事物也不会麻烦到你,就如今天早上看2年计划群,看到你是否愿意当妈,才决定你是否能够轻松当妈一样的道理。
你自己内心承认,并接纳,则无内耗,能量守中,会做一些能做到的事情
   好了,言归正传
先抄写29章,五句话: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无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赢,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第30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逐句翻译: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君王不以道治天下,而已人智治天下,我看他好像完全停不下来的样子。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能够化育天下万物的神明之能,人不可能具有这样的造化之能。
为者败之,执着失之
   以人工之巧来代天之神化,而运化天下,万物必恶之。如败而不知道停下来,继续执人之道,那么必将会失去天下。
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这句主要讲天治与人治的区别
行随,嘘吹,强羸,载隳,是对天治与人治的区别或差别,如果人治天下,万物随之于人智之伪。   是以圣人与甚,去奢,去泰
同样的,甚,奢,泰民也是以人之道去治理天下,所以君王只有去甚去奢,泰,万物才能自成其天,生生不息,才不会人智妄为。
第三十章 物状则老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失道之后,继续发展下去,自然而然就会以人为强取天下。而有道的圣王,则不会以兵强天下,否则如果你今天征伐别国,那么明天,别人也会征伐你国。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所到之处,百姓为了躲避兵灾,外出逃荒,到处长满了杂草和荆棘。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等战事结束后,因为粮草的耗费和民力的消耗,以及百姓逃荒所导致的农业生产的荒废,天下到处都是饥荒。
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故圣王治天下,谨守天道,不敢以人之道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圣王若要成天下之功,不可以自雄于天,不可以自大自夸,不可以不行天道,不可以以兵用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知道事物的规律,不以人道治天,对于以人智治国的不道之治,应尽早终止。
   心得如下:
    各行各道,事物都有规律,春夏秋冬,日升日落,安于天命。是老师,就好好教书,是农民,就好好种地,是医生,就尽力治病救人,是商人,就取财有道,诚信经营,领导就尽职尽责做好领导,是下属就尽职尽责完成本职工作。
还有做人的本分,不要骄傲,自满,自以为是。
月总结
想到第二章的,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行随,嘘吹,强羸,载隳,事物都有两面,就如天地,日月一样,我们要做到曲则全,洼则盈,少则得,多则惑,各吃各的一口饭,最要紧是当下吃饭就尽力把饭吃好。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因为物壮则老,花开圆满了,就离花落不远了,最重要的是我们开花时,就尽情绽放,花落时,我们欣然接受。做好自己能做的,应做的,然后努力在道上行走。


张文玲 发表于 2018-5-20 22:06:20

   还是同样的感叹,时光飞逝。尤其今天下午突然有种感受,觉得自己可能老了,为什么呢?今天在饭店吃饭,看餐巾纸上的字,突然需拿到远处才能看清,难道我花眼了,一句俗语涌上心头,花不花,四十五,自已真真切切已进入中年。回想这四十五年的历程,悲喜交加,苦乐参半,大的动荡没有,但日常的烦恼却不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都不是名牌,但也算很正规的走了下来,再加上后来的上班,结婚,生子,创业,学心理学,开工作室算是我的第二次创业,扪心自问,我一个平头老百姓,能走到今天,也算是平平安安,但是心里总是不开心,究其原因,是自己的攀比心太重,总感觉自己有多么的不幸,还好学了心理学,学了传统文化,知道了,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知道了人生在世,各吃一碗饭。各从其欲,明白了夫唯不争,故无尤,以前的所谓烦恼,只是自己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看到别人有什么,自己也必有什么,活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里。五色令人目盲,五味令人口爽,五音令人耳聋,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每个人都不是完人,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扬长避短,而不是一味拿自己的短处去与别人的长处去攀比,什么是幸福生活?什么是成功人生?什么又是完美命运?呵呵,没有固定答案,只有做为一个人,能自己照顾自己,不给别人找麻烦,不让别人替你操心,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做一些利人的事情,足矣!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有自知之明。曲则全,汪则直,凹则盈,蔽则新,少则得,多则获,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所要学习,修行的就是常能看到有的一面,如一朵漂亮的玫瑰花,但花上有刺,我们是去看花,还是看刺,还是两者兼而有之,月有圆缺,人有悲欢,我们总有一体两面的观点去看周围的人事物,因为有俗人的闷,才有我的察,或有我的闷,才显得俗人的察,呵呵!
       好了,言归正传,开始抄写本周的经文:
    第31章,夫惟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LIN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2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后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逐句翻译:
    31章:夫惟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兵器是不吉利的东西,大家都讨厌它,所以懂得规律的人都不用它。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古人认为,左为阳,右阴,阳代表生,阴代表杀,君子平时以左边为贵,作战时却以右边为贵。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兵器是不吉利的东西,不是君子所使用的,不得已才用它。最好漠然处之。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
即便战胜了也不应赞美,如果赞美,这就是以杀人为快乐,而以杀人为快乐者,是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的。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在日常生活中,吉庆事以左边为上,凶丧事以右边为上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在打仗时,副将军居于左边,而主将居于右边,这是说要用办理丧事的礼节去处理战争的事。
杀气之众,以哀悲菻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战争杀人众多,要带着悲痛的心情去参加战争,即便战胜了也要用办理凶丧事的礼节去处理它。





sxwxzho 发表于 2018-5-21 17:46:37

张文玲 发表于 2018-5-15 11:00
先谈谈这段时间用《道德经》的体会吧先说说难处:1,不如守中,在现实生活中,不好操作,因为习性太重, ...

“开花时,就尽情绽放,花落时,我们欣然接受。”对这句话很有感觉,好好思,努力做!:victory:

张文玲 发表于 2018-5-22 16:30:19

第32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
圣人或君王与道为一,退身合道,无身无名,退身去名,与道合一,叫朴,不可以天人颠倒。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侯王若能笃守天人相合,与道为一,万物才能自正。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只有阴阳相合,才能天降雨露,而老百姓了能自然而然的与万物和谐相处。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道生万物的开始,就已有了天道伦常,万物纲纪,既已有天道伦常,万物尊崇自然纲纪,才是最好的秩序。君主罢人复天,万物就会恢复自然秩序和最好的生存状态,天下才不会出现昏乱,才会长久的太平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地江海
打个比方来说,道之在天下,就如同川谷这于江海,就如河流如失去了源头,那它就会枯竭。

心得:
   感觉这两课背下来很难,为什么呢?第一,31课,讲用兵之道,兵器对我们来说很遥远,故没有切实体会,最大的感受,就是打仗就会劳民伤财,伤敌3000,自损800,最好能以和平方式解决冲突,或者说把冲突解决在萌芽状态。
第二,有关左右,在我看来,世界万物都有阴阳,都有左右,左不好,右不好,那什么是最适中呢?就是中,中庸之道,并非投机取巧,实则是大智慧。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保持觉察,知道自己当前的位置在哪里?适时,适地调整自己。
第三, 道理都懂,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起来很难,如32章所说,天地相合,以降甘露,但大多数情况下,天不为天,地不为地,怎么会有甘露呢?所以,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道理懂,但做不到,也就是我们的情感到了不了,情绪没解决,道理只是个空架子,起不了作用,怎么办?先理解情绪,喜怒忧思悲恐惊,这是正常的,每个人都会有,但我们怎么面对它他,解决它们,则需要不断的学习,也就是道,道就是规律,规律就是每个人之所以为人应尽的本份,如子女道,父母道,等等,无名,虽说很小,但也有,如我们做为女人的道,如果我们每个人能守住本份,万物将自宾,则家庭会温馨,夫为夫,妻为妻,天地相合,那这个家就是一个好的磁场,则子为子的位置,我们每个人都如家庭中的一个小溪,都是为了家庭这个大海服务的。

sxwxzho 发表于 2018-5-24 22:41:43

张文玲 发表于 2018-5-22 16:30
第32章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
圣人或君王与道为一,退身合道,无身无名,退身去名,与道合 ...

看了你的体会,想到了陈老师说过:不懂就学,会了就做。8个字看着简单,实际操作却好难。。

张文玲 发表于 2018-5-28 11:59:30

《道德经》
第三十三章:抄写: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第三十四章: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翻译:
第33章: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够认识别人的人是聪明的,能够既认识到别人,也能认识到自己的人是明智的。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能够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的,既能战胜别人同时也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是强大的,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能够任万物因天运而自然,禀天而成,圣人无为而天下富
天道至静,而人欲好动,君王以虚静睚外,终日行不离大道,能够守天道之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天下唯有不失去道这个水源,才能长久地安定太平
辅万物而常自然,不妄为,虚无恬淡,入于无为之境,是为不亡。
第34章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大道周流无穷,圣人只要能够退身全道,就可以把握它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
万物依赖道而生,但是道不会以言教它们应该怎样去做,而是行不言之教,任万物自然而然生生不息。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
道虽衣养万物,但从不会因此而已万物的主宰自居,自命为万物之主。无欲有,欲得,欲宰万物,常无欲则无身,道无身,虽至大,而不以身自见。不自见,故可名为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正因为万物皆归附于自然之教,而道却不会以万物之主自居,对它们进行宰制。万物称成之,大道皆能无所不蓄,故可名为大。
是以圣人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圣人自始至终都要做到不以身自见自大,才能退身全道,成圣功之至大,是谓故能成其大

浅显心得
读这两章,琅琅上口,好像很好理解,因为诸如自知之明这类的词语日常生活中常用。
但读过两章,感觉那个窗口大了,原来只知自知者明,不知胜人者有力,不知自胜者更强。层层递近关系,有个感受就是人只有搞定自己了,才有可能去搞定外面的人事物,把自己捋清了,才有可能与外面的人事物的关系和谐。智,只是急中生智,不带心,而明,则是内省,觉察,如16章,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只有达到前面几个境界,才能达到明这个层次,这就想到在日常生活中的话的多少,静,戒,定,慧,而非智。知道何为常,天道,人道,常四季更替,潮涨潮落,自然规律,行天道,顺势而为,无为而为。
还有这个志,与前面第3章的,弱其志的志的区别,同样的字,不同的意思,就会表达完全相反的意思。此章的志,虚静自处,恬淡虚无。3章的志则是妄为虚巧之志。

sxwxzho 发表于 2018-6-3 00:05:11

张文玲 发表于 2018-5-28 11:59
《道德经》
第三十三章:抄写: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 ...

层层递进、明是内省觉察,这样的理解很有感觉,学习了,还要再去体会一下

admin 发表于 2018-6-3 00:22:57

民志和圣志

sxwxzho 发表于 2018-6-3 10:29:18

admin 发表于 2018-6-3 00:22
民志和圣志

看到老师的点评瞬间眼前一亮的感觉!嗯,就是这个,但自己总结不出来:L

张文玲 发表于 2018-6-5 19:41:48

第35章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逐句翻译: 执大象,指圣人不自为大,而成所道之大。
天下往: 圣人能执大道,不失道于天下,百姓就会自然而然地前来归往。
往而不害,安平泰。以人 害天,以人助天,则失道于天下,则百姓生活会安乐富足,万事皆兴,百业皆旺
乐与饵,过客止。指儒家的礼乐,饵,指法家的赏罚。这些都是人所立之道,如果君王以人助天,则前来归附的百姓就会停止继续前来归往。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指圣人体道用道,与道为一,感无所感,察无所察。无形,故不足见,无声,故不足闻,无之以为用。
第36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查看完整版本: 张文玲(竹子)的读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