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莫雪萍 于 2019-4-19 18:39 编辑
第一章第二周
本章要点: 查字: 素:造字本义:名词,以麦杆为原料的草编工艺品。 白话版《说文解字》:素,未染色的白色原丝织成的丝品。 原:造字本义:名词,出水的石洞,水流的源头。“元”和“原”都有时空上起始、最初的意思:“元”* 侧重于混沌、整体的起始;“原”侧重于个体、具象的起始。 始:造字本义:名词,代表家族繁衍渊源的最先之母。古人称天地初开、人类诞生之际为“元”;称代表家族繁衍渊源的太母为“始”。 素:本来的样子。天地初开,人类诞生之际,繁衍渊源的最先之母。
重点句: 1、夫欲为人之本,道、德、仁、义、礼五者不可无一焉。 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是为人之本,也是治人之本。 2、时至而行;得机而动;不遇没身; 时: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趾”的本字,表示行进。時,甲骨文(止,行进) (日,太阳),表示太阳运行。造字本义:名词,太阳运行的节奏,季节。篆文 将籀文字形的上下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并加“寸” (抓持),表示力图抓住易逝的光阴。白话版《说文解字》: 时,四季。字形采用“日”作边旁,采用“寺”作声旁。 至:“至”是“到”和“倒”的本字。至,甲骨文 是指事字,字形在倒写的“交”* 下面加一横指事符号 ,表示地板或床铺,“交” 表示站立的人,倒写的“交” 表示倒卧的人,所以“至”的整个字形 表示一个人倒在床上,叉腿而卧。对远古狩猎时代整日奔波的男子来说,回到家中就意味着可以安全躺下、放松休息。造字本义:动词,回到家里,躺下休息。白话版《说文解字》:至,鸟从高处飞落到地面。字形用“一”作边旁,“一”好像地面。字形像鸟从高处飞落到地面。“不”,是鸟飞向高处;而“至”,则是鸟从高处飞下来。所有与至相关的字,都采用“至”作边旁。 ,这是古文写法的“至”。 而:“而”是“耏”的本字。而,甲骨文 像下巴 (口)下长着茂密长须 。造字本义:名词,下巴上的胡须。古汉字中的人称来源,体现了古人的自我中心意识:脸部的正中央为“自”(鼻子,第一人称),脸部的下边为“而”(颌须,第二人称),身体的最下端为“之”(脚板,第三人称);同样,威猛的武器为“我”(大戌,第一人称),而只用于短程集发的弓弩为“尔”(排箭,第二人称)。 白话版《说文解字》:而,脸颊上的络腮胡子。字形像毛发之形。《周礼》上有句子说,“振作起它的麟和脸颊上的毛” 。所有与而相关的字,都采用“而”作边旁。 行:行(háng),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造字本义:名词,纵横畅通的十字路口。白话版《说文解字》:行,人们在路上行走或小跑。字形采用“彳、亍”会义。所有与行相关的字,都采用“行”作边旁。 时至而行:成年男子抓住太阳运行的节奏,奔波了一整日,回到家中,躺下放松休息。这种状态就如生长在下巴上的胡须,站在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顺畅。 得:得,甲骨文 (手,拾) (贝,最原始货币),表示拾贝。有的甲骨文 加“彳” (行进),表示古代中原人长途跋涉到湖海之滨寻觅和拾捡贝壳。造字本义:动词,捡到贝壳,喜获财富。远行拾获海贝为“得”;远行深山采集有所收获为“遂”。白话版《说文解字》:得,远行探索而有所获。字形采用“彳”作边旁,采用“ ”作声旁。 ,这是古文写法的“得”字,省略了“彳”。 机:“幾”是“機”的本字。幾,金文 (丝,绳线、弓弦) (矢,箭只) (戈,武器),表示控制搭箭的弓弦的扣板。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矢” (箭)写成“人” 。当“幾”的“扣板”本义消失后,篆文 再加“木” 另造“機”代替,强调扣板的木质特征。造字本义:名词,弩弓上控制发射的扣板。《汉字简化方案》用“机”合并简化“機”。 白话版《说文解字》: 機,控制发射的扣板叫“機”。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采用“幾”作声旁。 动:动(動),金文 (被刺瞎眼睛的男奴) (重,大包袱),表示男奴负重驮物。有的金文 (辵,行进) (重,包袱),突出负重行进的“运输”主题。篆文 (重,包袱) (力),强调使用体力。造字本义:动词,使用体力,负重劳作。白话版《说文解字》:动,起身作事。字形采用“力”作边旁,采用“重”作声旁。 ,这是古文写法的“动”,采用“辵”作边旁。 得机而动:长途跋涉到湖海之滨寻觅和拾捡贝壳,捡到贝壳,获得财富。这种财富就像是弩弓上控制发射的扣板一样,它使人用劳力负重劳作。 不:“不”是“帝”的特殊异体字。不,甲骨文 是由“帝”的甲骨文字形 减笔而来的特殊指事字。“帝” *是“缔”的本字,甲骨文“帝” 是指事字,字形在“木” (树)上端加一横指事符号 ,写成 ,上端的“才” (房柱房梁)表示以树为柱、以树为梁,即在树杈上构筑巢居;圆圈指事符号 表示系束,即在树杈的框架上大量系束枝条,以构成树上栖居空间遮风挡雨的顶面、四个立面、底面。在没有锋利金属工具的巢居时代,不存在凿孔削榫的建筑技术,古人只能利用竹、藤、绳等柔韧材料来系扎、加固连结物。巢居的发明,使先民摆脱了选择有限、进退不便的穴居困境,为生存赢得了空前广大的自由空间,使中国的史前文明革命性地跃进一大步;而最早缔枝为巢的部落首领,也由此被先民尊称为“帝”。将“帝”的甲骨文字形 省去表示系束的“工” 就成为“不” ,即树杈未经缔结构造的原始树杈巢居,缺少防护的原始树居要面临风雨侵袭和坠落的危险,甲骨文中“帝”与“不”的造字思路,显示巢居时代的先民对原始树居不安全居住方式的否定态度。造字本义:名词,未经缔结构造而直接使用的树杈上的原始巢居。白话版《说文解字》:不,鸟向上飞翔不降落。字形采用“一”作字根,“一”好比是天。字形像鸟在天上飞翔的样子。所有与不相关的字,都采用“不”作边旁。 遇:寓,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古代贵族娱乐休闲的居所。遇,金文 (寓,居所) (辵,前行),造字本义:动词,客人未经邀约而到访。古人称路途相见为“遭”* ;称未经邀约的到访为“遇”;称在地界上相见为“逢”* ;称意外相见为“邂”* 。 白话版《说文解字》:遇,意外相逢。字形采用“辵”作边旁,采用“禺”作声旁。 没:没,金文 (水,河川) (回,即“洄”,漩窝),造字本义:动词,被漩窝卷入水底淹毙。白话版《说文解字》:没,下沉。字形采用“水、 ”会义。 身:“身”与“孕”本同源,后分化。身,甲骨文 (腹部隆起的人) (被包裹在里面的“子”,即胎儿),表示妇女腹部隆起,怀胎孕子。有的甲骨文 用“女” 代替“人” ,强调妇女怀孕。造字本义:动词,妇女腹部隆起,怀胎孕子。在甲骨文里,半圆在“人”的前部为“身”(孕) ;半圆在“人”的后部为“臀” ;半圆在“又”(手臂)的下方为“肱” 。 白话版《说文解字》:身,躯体。像人的身体。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厂”作声旁。所有与身相关的字,都采用“身”作边旁。 不遇没身:原始的巢居,不应该有客人未经邀约而到访,始终处在漩窝深处,这是孕育新生命到胎儿出生的过程。 总体:时至而行:蹈道;得机而动:蹈道;不遇没身:蹈道。 哇,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心得与故事: 不论是看白云先生的导读,还是看群里老师和同学的讨论,总是这里卡那里卡,云里雾里,然后又有一些东西在心里漂浮,等到自己查字翻译的时候,也是卡卡卡,好像只有片段,看不到整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当抽出本章的重点句,以字所描述的场景,深入到现场后,好像又有一些东西是共性的,就是那种自然而然生长出来的东西,就像老师说的事无事为无为那种感觉,是我们所循的蹈?道?那些道道就自己浮了一些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