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素心 于 2019-4-21 13:31 编辑
《素书》原始章第一
要点概括:
一、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
1、 道、德是天道,仁、义、礼是人道,天人两道本为一道,本为一体。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平定天下,治国安民。道德仁义礼是为人之本,也是治人之本。
2、 道德仁义礼
(1)道——蹈(就像人走路一样自然而然)
(2) 德——得(食于母,神能,府万物,舍万物,蓄万物)
(3)仁——亲(像母亲一样慈惠恻隐)
(4)义——宜(赏善罚恶)
(5)礼——履(脚在行路时所依赖的安全保护物——鞋子,规范)
二、贤人君子明可通道,进可成道,退可保身传道。
贤人君子要立功,需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
1、 盛衰之道:大道推动阴阳,阴阳周期,推动天文周期;天文周期,推动气候周期;气候周期,推动地理周期;地理周期,推动人文周期;人文周期,推动朝代兴替,也就是盛衰周期。(天下——房子,圣人治国,打扫房子,扫帚——道。盛衰皆本于道,世有道则盛,世无道则衰。)
2、 成败之数:运数,命数和气数。天数:盛衰周期。命数:天数因统万物。气数:事物由生到死之间的一气流变。时不至,则运数不至,运数不至,则以人力逆天数,勉强为之,则将功败身亡。
3、 治乱之势:守而安之,救而正之。治,有道者的力量;乱,无道者的力量。
4、 去就之理:就职和不就职。
心得:
五层宇宙系统:
道——天——地——人——物
韬略之术:韬,知道以明物;略,行道以转物。把要认知的对象,装入自己的心里。从外部和整体,对更低层级的事物,进行一览无余的洞察,并对它们迎刃而解般操控和改变。
掌握韬略之术的五个阶段(韬略的通用法则和普遍原理):
1、 解除物蔽,方能治物。
2、 解除人蔽,方能治人。
3、 解除地蔽,才能治世。
4、 解除天蔽,人与大道想通,才能提挈天地。
5、 离形去知,与道混冥为一体。
这是白云先生《素书》教程中讲到的韬略的通用法则和普遍原理,除物蔽,除人蔽,除地蔽,除天蔽,最后离形去知,与道混冥为一体,说到底就是要合道。解蔽,跳到更高层级,站在外部看问题,寻找更高的认知体系,让自己的神智与更高的原理和法则相合。像我这种心智这么低级的人具体怎么做呢?比如如何修身?先从早睡早起做起吧。习惯晚睡,几十年都不合道,身体越来越差。知道要早睡早起,但做不到。读着经文,决定每天观察自己。规定自己到点上床睡觉(礼,定规则?),但躺下,睡不着。各种牵绊,工作上的,学习上的,女儿父母……被物役使?赏善罚恶?自己怎么罚自己?想到“仁,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慈,装着那个不想睡的自己,看着她……突然想哭!多么不容易的自己!哎!又掉进情绪里,不知人,不知自己!好晕!一种自己揪着自己的头发想把自己拎起来的感觉!
琢磨吟诵调: 古文读法:字分:虚、实、入;音分:平、重、长 文是最难把握的,难在体会它的“气”。唱歌追求“美”,吟诵追求“真”,“吟诵就像说话一样”,“读对就能吟对。”,先要诵读,读对是第一步。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夫”、“者”、“也”,虚字长音,下面“道者”,“德者”,“仁者”,“义者”、“履者”都加了虚字“者”,如果把《素书》比作一位老者,感觉他是循循善诱。“德”,“一”两个入声字,顿挫,强调。“道、德是天道,仁、义、礼是人道,天人两道本为一道,本为一体。”,“德”,“一”的凸显,我的理解,“一体”的“一”不用说,“德”,这是联系天人两道的“机”,想到了《道德经》的“重积德则无不克”。“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一句有六个入声字,顿挫之感非常强烈,体会到了警醒之义,德之重要!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欲为/人之本,还是:欲/为人/之本,一直在体会,联系上下文,要成为“贤人君子”,觉得是强调“人之本”,觉得要用第一种读法。 “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第一句用了“于”这个虚字,后面三句都用了“乎”,“乎”的声母的开口度要比“于”大,读起来的感觉,“明”了“盛衰之道”,难,做到了这一点,后面的“成败之数”,“治乱之势”,“去就之理”就容易了,后面的三个“乎”有一气而下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