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书》是一本什么样的书?
很多人一说到谋士和策士,就会想到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就会想到魏蜀吴三国谋士策士如云的盛况,进而以为,三国时期,是中国韬略之术的巅峰。实际上并非如此。
中国历史上,韬略之术的巅峰,在秦汉和先秦。真正的谋圣,也是出在秦汉和先秦。比如姜太公,比如张良,比如鬼谷子,他们才是真正的谋圣。至于诸葛亮这些后来的贤才,于大道可能未曾得一皮毛。他们只是天分高一些,但并未得道。
在武庙七十二子中,姜太公排第一,张良排第二。张良为什么会如此神乎其神呢?原因就是黄石公传道给张良,把《素书》传给了他。张良对《素书》之道也只能掌握和运用其中的一两成,就已经可以辅佐刘邦平定天下了。可见素书之道,有多么的深不可测。
本书一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原始章,开明宗义阐述本书主旨,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道儒法兵,四家并举。第一章是本书的总纲,提纲挈领地阐述大道之理。后面的几章,则分别更具体地,针对道德仁义礼五方面,加以阐述。
之前讲《道德经》时,很多同学问,请问具体应该怎么操作?《道德经》中并不是讲的不具体,比如致虚极守静笃,这是非常具体的操作方法。再比如执大象,天下往。这也是非常具体的操作方法。只是这样说,好像依然还是显得不够具体,还能不能更具体些呢?
《素书》相比《道德经》,是一本在操作层面上更加具体的书,每句经文,都非常具体非常强烈地导向经世致用之能。并且每一句,都能把道理说的极其透彻。
学习本书的目的是什么?
学习本书的目的,书中有两处写的非常明确。
第一处: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这段经文是说,学习本书的最高目的,是为了辅佐圣王,成为帝王师,成为像张良那样的人,治国安民,造福天下,名重于后代。
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张良那样的人,那对于普通人来说,学习本书的意义又在哪里呢?我们来看第二段经文。
第二处:此乃数之所得,不可与理违。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逆者难从,顺者易行,难从则乱,易行则理。如此理身、理家、理国,可也。
这段经文是说,对于普通人来说,不管是治身,还是治家,还是治业,道理和治国都是相通的。只要掌握了书中的道理,无论是理身理家还是理业,都可以无往不利。张良只是掌握了本书的十之一二,就已经能够改天换地。那对于普通人来说,哪怕学习掌握了本书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甚至是万分之一,也已经能成为自己领域里中的一方人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