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流水拨动琴弦 于 2025-3-21 16:54 编辑
3月16日-3月22日任务:
武韬之发启、文启、文伐
*发启*
原文: 文王在酆[fēng]召太公曰:“呜呼!商王虐极,罪杀不辜,公尚助予,忧民如何?” 太公曰:“王其修德以下贤,惠民以观天道。天道无殃,不可先倡;人道无灾,不可先谋。必见天殃,又见人灾,乃可以谋;必见其阳,又见其阴,乃知其心;必见其外,又见其内,乃知其意;必见其疏,又见其亲,乃知其情。 行其道,道可致也;从其门,门可入也;立其礼,礼可成也;争其强,强可胜也。 全胜不斗,大兵无创,与鬼神通。微哉!微哉!与人同病相救,同情相成,同恶相助,同好相趋,故无甲兵而胜,无冲机而攻,无沟堑而守。 大智不智,大谋不谋,大勇不勇,大利不利。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取天下者,若逐野兽,而天下皆有分肉之心;若同舟而济,济则皆同其利,败则皆同其害。然则皆有启之,无有闭之也。无取于民者,取民者也;无取于国者,取国者也;无取于天下者,取天下者也。无取民者,民利之;无取国者,国利之;无取天下者,天下利之。故道在不可见,事在不可闻,胜在不可知。微哉!微哉! 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 今彼殷商,众口相惑,纷纷渺渺,好色无极,此亡国之征也。吾观其野,草菅[jiān]胜谷;吾观其众,邪曲胜直;吾观其吏,暴虐残贼,败法乱刑,上下不觉。此亡国之时也。大明发而万物皆照,大义发而万物皆利,大兵发而万物皆服。大哉圣人之德!独闻独见,乐哉。”
查字: 发——發,攴,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持械打击。癹,甲骨文=(攴,手执标枪)+(步,助跑),表示在行猎或战斗中,手持标枪,双足飞奔,借助惯性力量投掷标枪,提高标枪对猎物或敌人的杀伤力。造字本义:动词,在奔跑追击中投掷标枪或射箭。 启——甲骨文=(户,小门、窗)+(又,抓持),表示伸手开门。造字本义:动词,守城卫兵为兵临城下的军队打开城门。 致——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到达、抵达。致,金文=(至,到)+(人,行者)+(夂,倒写的“止”,脚趾),表示走到目的地。造字本义:动词,走到,到达。 斗——鬥,甲骨文=(一个人向右伸出手)+(一个人向左伸出手),表示两人向对方出手、,相互搏击,打在一起。造字本义:动词,两相出手,搏击争强。 创——倉,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粮库。創,篆文=(倉,粮库)+(刀,斧),表示有想象力的木匠用刀斧巧妙建造圆柱形的粮仓。造字本义:动词,木匠用刀具砍、凿木料,巧建圆形粮仓。 独——蜀,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西北地域,四川古称。獨,篆文=(犬,猎狗,借代猎物、野兽)+(蜀,四川),表示蜀地野兽。造字本义:名词,一种活跃于蜀地的不合群的野生动物。
翻译: 周文王在丰邑召见太公,对他说:“唉!商纣王暴虐到了极点,任意杀戮无辜之人,请您辅助我拯救天下民众,您看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君主应修养德性,礼贤下士,施恩惠于民众,以观察天道的吉凶。当天道还没有灾害征兆时,不可先倡导征讨。当人道没有出现祸乱时,不可先谋划兴师。必须看到既出现了天灾,又发生了人祸,才可以谋划兴师征伐;既看到他的公开言行,又了解他的秘密活动,才能知道他的真实想法;既看到他的外在表现,又了解他的内心情况,才能知道他的真实意图;既看到他疏远什么人,又了解他亲近什么人,才能知道他的真实情感。 实行吊民伐罪之道,政治理想就可以实现;遵循正确的路线,统一天下的目的就可以达到;建立适当的制度,就一定能获得成功;确立强大的优势地位,就可以战胜强大的敌人。取得全胜而不经过战斗,以大军临敌而没有伤亡,真可谓是用兵如神了。微妙啊!微妙啊!能与人同疾苦而相互救援,同情感而相互保全,同憎恶而相互帮助,同爱好而有共同追求。这样。就是没有军队也能取胜,没有冲车机弩也能进攻,没有沟垒也能防守。 真正的智慧不显现出智慧,真正的谋略不显现出谋略,真正的勇敢不显现出勇敢;真正的利益不显现出利益。为天下人谋利益的,天下人都欢迎他;使天下人都受害的,天下人都反对他。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所有人的天下。夺取天下,就象猎逐野兽一样,天下所有人都有分享兽肉的欲望;也象同坐一条船渡河一样,渡河成功,大家都达到了目的;失败了,大家都遭受灾难。这样做,天下人就都欢迎他,而不会反对他了。不从民众那里掠取利益,却能够从民众那里得到利益;不从别国那里掠夺利益,却能够从别国那里获得利益;不掠夺天下利益,却能够从天下获取利益。不掠取民众利益,民众拥护他,这是民众给予他利益;不掠取别国利益,别国归附他,这是别国给予他利益;不掠夺天下利益,天下拥护他,这是天下给予他利益。所以,这种方法使人看不见,这种事情使人听不到,这种胜利使人不可知。真是微妙啊!微妙啊! 鸷鸟将要发起袭击时,必先收翼低飞;猛兽将要搏斗时,必先贴耳伏地;圣贤将要行动时,必先向人表示自己的愚蠢迟钝。 现在的商朝,谣言四起,社会动乱不已,而纣王依然荒淫无度,这是国家覆亡的征兆,我观察他们的田地里,野草盖过了禾苗;我观察他们的大臣,奸邪之徒超过了忠直之士;我观察他们的官吏,暴虐残酷,违法乱纪。面对这种局面,他们朝廷上下依然执迷不悟。这是到了该灭亡的时候了。旭日当空则天下万物都能沐浴阳光,正义所至则天下万物都能得到利益,大军兴起则天下万物都会欣然归附。伟大啊!圣人的德化,独到的见地,无人能及,这才是最大的欢乐啊!”
*文启*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圣人何守?” 太公曰:“何忧何啬[sè],万物皆得;何啬何忧,万物皆遒[qiú]。政之所施,莫知其化;时之所在,莫知其移。圣人守此而万物化,何穷之有,终而复始。优而游之,展转求之;求而得之,不可不藏;既以藏之,不可不行;既以行之,勿复明之。夫天地不自明,故能长生;圣人不自明,故能名彰。 “古之圣人,聚人而为家,聚家而为国,聚国而为天下;分封贤人以为万国,命之曰大纪。陈其政教,顺其民俗;群曲化直,变于形容;万国不通,各乐其所;人爱其上,命之曰大定。呜呼!圣人务静之,贤人务正之,愚人不能正,故与人争;上劳则刑繁,刑繁则民忧,民忧则流亡。上下不安其生,累世不休,命之曰大失。 “天下之人如流水,障之则止,启之则行,静之则清。呜呼,神哉!圣人见其所始,则知其所终。” 文王曰:“静之奈何?” 太公曰:“天有常形,民有常生,与天下共其生而天下静矣。太上因之,其次化之。夫民化而从政,是以天无为而成事,民无与而自富,此圣人之德也。” 文王曰:“公言乃协予怀,夙夜念之不忘,以用为常。”
查字: 文——文,繁体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众多线条、交错形成的图案,表示古人刻画在岩石或兽骨上、用来传达意识的图画性符号,即最古老的象形汉字。简体甲骨文简化图案的线条,仅用四段交错的线条,高度概括出纷繁多样的表义图画的本质特征。远古祖先在易于长期保存的岩壁或龟甲兽骨上,刻画能表现事物形象特征的的线条、图案,用来记录战争、天象、祭祀等重大历史事件,以及重要的日常生活经验,以便传诸后世。造字本义:名词,远古时代刻画在岩壁、甲骨上的图画性表义符号,即最早的象形汉字。 启——甲骨文=(户,小门、窗)+(又,抓持),表示伸手开门。造字本义:动词,守城卫兵为兵临城下的军队打开城门。 啬——“嗇”是“穡”的本字。嗇,甲骨文=(不完整的“來”,即没有根部的“麦”,被收割的稻麦等庄稼)+(只有两面墙的简易通风建筑),表示农人在田野建筑只有两面墙的简易通风粮仓,暂时存放收割的谷物。造字本义:动词,在田野建筑简易粮仓暂时存放收割的稻麦谷物。 遒——酉,发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酒”的本字,表示粮食加工成的令人兴奋的饮料。遒,篆文=(辵,行进)+(酉,“酒”),表示酒后兴奋而行。造字本义:形容词,喝过酒后步履矫健。 移——“迻”是“移”的异体字。移,篆文=(禾,庄稼)+(多,高于平均数),表示庄稼多而密集。造字本义:动词,将过于密集的禾苗分开并转植他处。 展——新石器时代就有古人用玉器祭祀的风俗,但金缕玉衣的葬俗,目前可考的只有汉代文物,属于皇帝及功勋重臣才能享受的最高规格丧葬殓服:玉片四角穿小孔,用金丝串缀成衣,玉衣从头到脚全身完全贴合覆盖;殓装时将玉衣的脸盖、头盖、双袖、裤管完全平铺打开,将遗体置于其上,再将逐一系合,通体玉封。古人相信瑞玉有净化和护身功能,相信玉衣可使尸身不腐。造字本义:动词,古代玉敛帝王时,将立体的玉衣置于棺椁打开平铺,遗体入棺后再玉衣的脸盖、头盖、袖管、裤管沿遗体紧贴系合。
翻译: 文王问太公说:“圣人治理天下应遵循什么原则?” 太公答道:“无需忧虑什么,也无需制止什么,天下万物就能各得其所;不去制止什么,也不去忧虑什么,天下万物就会繁荣滋长。政令的推行,要使民众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就象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自然推移那样。圣人遵循这一原则,则天下万物就会被潜移默化,周而复始,永无穷尽。这种从容悠闲无为而治的政治,君主必须反复探求。既已探求到了,就不可不藏于心中;既已藏于心中,就不可不贯彻执行;既已贯彻执行,就不必将其中的奥秘明告世人,而做出贪天之功的行为。天地从来不居功,所以天地才能长久地统治万物,让万物生生不息;圣人不炫耀自己的英明,而自能成就辉煌的功业。 “古代圣人把人们聚集起来组成家庭,把许多家庭聚集起来组成国家,把许多国家聚集起来组成天下。分封贤人为各国诸侯,把这一切叫做治理国家的纲纪。宣传弘扬教化,顺应民俗民情,移风易俗,把邪僻转化为正直,各国的习俗虽然不同,但能使民众安居乐业,人人尊敬爱戴君主,这就叫做天下大定。唉!圣人致力于清静无为,贤君致力于端正身心,愚昧的君主不能端正身心,所以会与民众抗争。君主政令烦多,就会导致刑罚繁苛,刑罚繁苛就会造成民众忧俱;民众忧惧,就会流散逃亡。上下不安生业,社会长期动乱不休,这就叫做政治大失。 天下人心的向背如同流水,阻塞它就停止,如果合理地引导它就会正常运行,使它安静就清彻。唉!真是神妙啊!圣人知道只要用道治天下,天下一定能被治理好。” 文王问:“怎样才能使天下安静呢?” 太公答道:“天有正常的自然秩序,民众有正常的生存法则。君主能同民众共安生业,建立一套有利于所有人生存的统治秩序,天下就会安静。所以说最好的政治是顺应民心进行治理,其次是宣扬政教以感化民众。民众被感化就会服从政令,所以,天道无为而能生长万物,民众无需施舍就能丰衣足食,这就是圣人的德治。” 文王说:“您的话深合我意,我将朝思夕念,时刻不忘,把它作为治理天下的根本原则。” *文伐*
原文: 文王问太公曰:“文伐之法奈何?” 太公曰:“凡文伐有十二节:一曰,因其所喜,以顺其志,彼将生骄,必有好[hào]事,苟能因之,必能去之。二曰,亲其所爱,以分其威。一人两心,其中必衰。廷无忠臣,社稷必危。三曰,阴赂[lù]左右,得情甚深,身内情外,国将生害。四曰,辅其淫乐,以广其志,厚赂珠玉,娱以美人。卑辞委听,顺命而合。彼将不争,奸节乃定。五曰,严其忠臣,而薄其赂,稽留其使,勿听其事。亟为置代,遗以诚事。亲而信之,其君将复合之,苟能严之,国乃可谋。六曰,收其内,间其外,才臣外相,敌国内侵,国鲜不亡。七曰,欲锢其心,必厚赂之;收其左右忠爱,阴示以利;令之轻业,而蓄积空虚。 八曰,赂以重宝,因与之谋,谋而利之,利之必信,是谓重[zhòng]亲;重亲之积,必为我用,有国而外,其地大败。九曰,尊之以名,无难其身;示以大势,从之必信,致其大尊;先为之荣,微饰圣人,国乃大偷。十曰,下之必信,以得其情;承意应事,如与同生;既以得之,乃微收之;时及将至,若天丧之。十一曰,塞之以道。人臣无不重贵与富,恶死与咎。阴示大尊,而微输重宝,收其豪杰。内积甚厚,而外为乏。阴纳智士,使图其计;纳勇士,使高其气。富贵甚足,而常有繁滋。徒党已具,是谓塞之。有国而塞,安能有国?十二曰,养其乱臣以迷之,进美女淫声以惑之,遗良犬马以劳之,时与大势以诱之,上察而与天下图之。十二节备,乃成武事。所谓上察天,下察地,征已见,乃伐之。”
查字: 伐——伐,甲骨文=(人,受刑者)+(戈,击杀武器),表示用戈戟砍杀人的颈项。造字本义:动词,武力杀戮。 赂——各,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絡”的省略,表示拢络。賂,篆文=(貝,钱财)+(各,即“络”的省略,拢络),用钱财拢络人。造字本义:动词,用钱财拢络、收买他人。 业——業,金文=(辛,刑具)+(去,出门劳作),表示在严酷监督下劳作。有的金文省去“口”,加“大”(人),表示众多劳作的人。造字本义:动词,奴仆在严酷管理下艰辛劳作。 重——東,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行囊。重,甲骨文=(人,旅者)+(束,是“東”的简写,行囊),表示旅人背负行囊旅行。有的甲骨文将左右结构写成混合结构,像行囊落在了旅人的脚跟位置,强调脚跟所感受到的行囊的下沉份量。金文画出了旅人和行囊之间的背带,画出了脚板,强调行囊对脚板的作用力。金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有的金文加“土”,表示背负装土的筐子,双脚感受到的负担大。造字本义:动词,肩扛背驮的沉甸甸的行囊远行。 迷——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眯”的省略,表示看不清。迷,篆文=(辵,行进)+(米,即“眯”的省略,半睁眼睛,看不清),表示看不清前路。造字本义:动词,辨不清前进的方向。 惑——或,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不确定。惑,金文=(或,不确定)+(心)。造字本义:形容词,心乱,不明确。“疑”生于对外部的无知,致知即可释疑;“惑”生于内心的混乱,心乱则生于贪欲——“四十不惑”是指人到中年,能够看清自己真正的欲求而得明智。
翻译: 文王问太公说:“文伐的方法该怎样?” 太公答道:“文伐的方法有十二种。 一是,依照敌人的喜好,顺从他随志愿。这样,他就会滋长骄傲情绪,而肯定去做邪恶的事情。如果我再因势利导,就必定能把他除掉; 二是,亲近拉拢敌君的近臣,以分化敌国的力量。敌国近臣如怀有二心,必然降低忠诚程度。敌国朝中没有忠臣,他的国家必定面临危亡; 三是,暗中贿赂收买敌君大臣,和他建立深厚交情。这些人身居国内而心向外国,敌国就必将发生祸害; 四是,助长敌国君主的放纵享乐,扩大他的荒淫欲望,用大量珠宝贿赂他,赠送美女讨好他。言辞卑下,曲意听从,顺从他的命令,迎合他的心意。这样,他就忘记与我斗争,而放肆地发展自己的邪恶行为了; 五是,故意尊敬敌国的忠臣,送给他微薄的礼物,与他出任使者前来交涉时,故意加以拖延,而对所交涉的问题不予答复,极力促使敌君改派使者,然后再诚心解决所交涉的问题,向他表示亲近以取得他的信任,从而使敌国君弥合与我国的关系。这样用不同的态度对待敌国的大臣,就能够离间敌国君臣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谋取敌国了; 六是,收买敌国君主的大臣,离间敌君在朝外的大臣,使其有才干的大臣里通外国,造成敌国内部自相混乱,这样敌国就很少有不灭亡的; 七是,要使敌国君主对我深信不疑,就必须赠送大量礼物加以贿赂,同时收买他左右亲近大臣,暗中给他们好处,使其君臣忽视生产,造成财粮匮乏,国库空虚; 八是,用贵重的财宝贿赂敌国君主,进而乘机与他同谋别国,所图谋的又对他有利。他得到利益后必然信任我们,这就密切了敌国与我的关系。关系越密切,敌国就必然会被我所利用。他自己有国而被外国利用,最终必遭惨败。 九是,用煊赫的名号来恭维敌国的国君,不让他身临危难,给他以势倾天下的感觉,顺从他的意志以博取他的信任。使他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先夸耀他的功绩。再恭维他德比圣人,这样他必然会狂妄自大而荒废政事了。 十是,对敌君要假意卑微屈从,这样必然获得他的信任人从而获得他的内情。秉承他的意志顺从他的要求,就象兄弟一般亲密。获得他的信任之后,就可以微妙地加以控制利用。一旦时机成熟,就可以象得到神助似地轻而易举把它消灭。 十一是,用各种方法闭塞敌国君主的视听,凡是臣民没有不爱好富贵,厌恶死亡和灾祸的。暗中许诺尊贵的官位,秘密赠送大量财宝,来收买敌国的英雄豪杰。自己国内积蓄充实,但外表却装作贫乏。暗中收纳敌国的智谋之士。使他与自己图谋大计;秘密结交敌国勇士,借以提高我方士气。要尽量满足这些人取得富贵的欲望,并不断使之滋长蔓延。这样,敌国的豪杰、智士就转而成为我的党徒。这就叫闭塞敌国君主的视听。敌国君主虽然还拥有国家,但视听己被闭塞,还怎么能维持他的统治呢? 十二是,扶植敌国的奸臣,以迷乱其君主的心智;进献美女淫乐,以迷惑其君主的意志;送给良犬骏马,使其沉溺犬马声色以疲惫身体;经常报以有利的形势,以使他高枕无忧。然后观察有利的时机,而与天下人共谋夺取他的国家。 以上十二种方法正确运用之后,就可以采取军事行动了。这就是所谓上上要观察敌国是不是已经失道失去了民心,下要观察敌国国内是不是已经足够混乱,国力是不是已经被削弱了。如果上下两方面的条件都显示敌国已经出现亡国的征兆,就可以兴兵讨伐了。”
简要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