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iying 于 2025-3-21 22:42 编辑
第五周 3月16日-3月22日任务:
武韬之发启十三
文启十四
文伐十五

武韬
发启第十三
【原文(正音)】 文王在酆[fēng]召太公曰:“呜呼!商王虐极,罪杀不辜,公尚助予,忧民如何?” 太公曰:“王其修德以下贤,惠民以观天道。天道无殃,不可先倡;人道无灾,不可先谋。必见天殃,又见人灾,乃可以谋;必见其阳,又见其阴,乃知其心;必见其外,又见其内,乃知其意;必见其疏,又见其亲,乃知其情。 行其道,道可致也;从其门,门可入也;立其礼,礼可成也;争其强,强可胜也。 全胜不斗,大兵无创,与鬼神通。微哉!微哉!与人同病相救,同情相成,同恶相助,同好相趋,故无甲兵而胜,无冲机而攻,无沟堑而守。 大智不智,大谋不谋,大勇不勇,大利不利。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取天下者,若逐野兽,而天下皆有分肉之心;若同舟而济,济则皆同其利,败则皆同其害。然则皆有启之,无有闭之也。无取于民者,取民者也;无取于国者,取国者也;无取于天下者,取天下者也。无取民者,民利之;无取国者,国利之;无取天下者,天下利之。故道在不可见,事在不可闻,胜在不可知。微哉!微哉! 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 今彼殷商,众口相惑,纷纷渺渺,好色无极,此亡国之征也。吾观其野,草菅[jiā胜谷;吾观其众,邪曲胜直;吾观其吏,暴虐残贼,败法乱刑,上下不觉。此亡国之时也。大明发而万物皆照,大义发而万物皆利,大兵发而万物皆服。大哉圣人之德!独闻独见,乐哉。”
【查字】 虐,甲骨文  (人) (张着大口的老虎),表示猛虎残噬活人。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 写成 。有的金文 将“人” 置于虎头 与虎爪 之间,强调虎爪的“残虐”。籀文 则将“人” 置于虎头 与虎口 之间,强调猛虎“吞噬”活人。篆文 字形像“人” 在虎爪 下。造字本义:动词,猛虎残噬活人。
辜: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疑是籀文对“士” 的误写,表示大砍斧。辜,诅楚文  (字形像“古”,疑是后人对“士”的误写,大砍斧) (辛,借代犯罪受刑的人),表示死罪犯人施行斩刑。籀文  (死,死刑) (字形像“古”,实为“士”,大砍刀),强调“辜”执行的是“死刑”。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用大斧对重罪犯执行砍头或腰斩极刑。
央,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绞刑。殃,篆文  (歹,残骨,借代活剐) (央,绞刑),表示施行活剐或绞刑。造字本义:动词,活剐或绞死。
或,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不确定。惑,金文    ( 或,不确定)   ( 心)。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造字本义:形容词,心乱,不明确。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疑”生于对外部的无知,致知即可释疑;“惑”生于内心的混乱,心乱则生于贪欲——“四十不惑”是指人到中年,能够看清自己真正的欲求而得明智。
“服”——抓捕战俘或罪犯,强制上木枷。动词:被迫接受,心甘情愿地认同。 勇:金文  (用,使,操作) (戈,武器),用,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使、操作表示英武之士,敢打敢拼,无所畏惧。表示农业时代在家庭里起关键作用的大力壮丁,敢做敢担。
【译文】 周文王在丰邑召见太公,对他说:“唉!商纣王暴虐到了极点,任意杀戮无辜之人,请您辅助我拯救天下民众,您看该怎么办?” 太公答道:“君主应修养德性,礼贤下士,施恩惠于民众,以观察天道的吉凶。当天道还没有灾害征兆时,不可先倡导征讨。当人道没有出现祸乱时,不可先谋划兴师。必须看到既出现了天灾,又发生了人祸,才可以谋划兴师征伐;既看到他的公开言行,又了解他的秘密活动,才能知道他的真实想法;既看到他的外在表现,又了解他的内心情况,才能知道他的真实意图;既看到他疏远什么人,又了解他亲近什么人,才能知道他的真实情感。 实行吊民伐罪之道,政治理想就可以实现;遵循正确的路线,统一天下的目的就可以达到;建立适当的制度,就一定能获得成功;确立强大的优势地位,就可以战胜强大的敌人。 取得全胜而不经过战斗,以大军临敌而没有伤亡,真可谓是用兵如神了。微妙啊!微妙啊!能与人同疾苦而相互救援,同情感而相互保全,同憎恶而相互帮助,同爱好而有共同追求。这样。就是没有军队也能取胜,没有冲车机弩也能进攻,没有沟垒也能防守。 真正的智慧不显现出智慧,真正的谋略不显现出谋略,真正的勇敢不显现出勇敢;真正的利益不显现出利益。为天下人谋利益的,天下人都欢迎他;使天下人都受害的,天下人都反对他。天下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所有人的天下。夺取天下,就象猎逐野兽一样,天下所有人都有分享兽肉的欲望;也象同坐一条船渡河一样,渡河成功,大家都达到了目的;失败了,大家都遭受灾难。这样做,天下人就都欢迎他,而不会反对他了。不从民众那里掠取利益,却能够从民众那里得到利益;不从别国那里掠夺利益,却能够从别国那里获得利益;不掠夺天下利益,却能够从天下获取利益。不掠取民众利益,民众拥护他,这是民众给予他利益;不掠取别国利益,别国归附他,这是别国给予他利益;不掠夺天下利益,天下拥护他,这是天下给予他利益。所以,这种方法使人看不见,这种事情使人听不到,这种胜利使人不可知。真是微妙啊!微妙啊! 鸷鸟将要发起袭击时,必先收翼低飞;猛兽将要搏斗时,必先贴耳伏地;圣贤将要行动时,必先向人表示自己的愚蠢迟钝。 现在的商朝,谣言四起,社会动乱不已,而纣王依然荒淫无度,这是国家覆亡的征兆,我观察他们的田地里,野草盖过了禾苗;我观察他们的大臣,奸邪之徒超过了忠直之士;我观察他们的官吏,暴虐残酷,违法乱纪。面对这种局面,他们朝廷上下依然执迷不悟。这是到了该灭亡的时候了。旭日当空则天下万物都能沐浴阳光,正义所至则天下万物都能得到利益,大军兴起则天下万物都会欣然归附。伟大啊!圣人的德化,独到的见地,无人能及,这才是最大的欢乐啊!”
【行心心得】 既看到他的公开言行,又了解他的秘密活动,才能知道他的真实想法;既看到他的外在表现,又了解他的内心情况,才能知道他的真实意图;既看到他疏远什么人,又了解他亲近什么人,才能知道他的真实情感。 实行吊民伐罪之道,政治理想就可以实现;遵循正确的路线,统一天下的目的就可以达到;建立适当的制度,就一定能获得成功;确立强大的优势地位,就可以战胜强大的敌人。 取得全胜而不经过战斗,以大军临敌而没有伤亡,真可谓是用兵如神了。微妙啊!微妙啊!能与人同疾苦而相互救援,同情感而相互保全,同憎恶而相互帮助,同爱好而有共同追求。这样。就是没有军队也能取胜,没有冲车机弩也能进攻,没有沟垒也能防守。 真正的智慧不显现出智慧,真正的谋略不显现出谋略,真正的勇敢不显现出勇敢;真正的利益不显现出利益。
这段话特别有感触,也觉得境界很高,感觉自己差得太远了,做了还能不留痕迹,基本跟人的欲望相背离,人做了之后总是想要得到认可肯定,所以做了就要放下,就忘掉,不去牵挂
文启第十四
【原文(正音)】 文王问太公曰:“圣人何守?” 太公曰:“何忧何啬[sè],万物皆得;何啬何忧,万物皆遒[qiú]。政之所施,莫知其化;时之所在,莫知其移。圣人守此而万物化,何穷之有,终而复始。优而游之,展转求之;求而得之,不可不藏;既以藏之,不可不行;既以行之,勿复明之。夫天地不自明,故能长生;圣人不自明,故能名彰。 “古之圣人,聚人而为家,聚家而为国,聚国而为天下;分封贤人以为万国,命之曰大纪。陈其政教,顺其民俗;群曲化直,变于形容;万国不通,各乐其所;人爱其上,命之曰大定。呜呼!圣人务静之,贤人务正之,愚人不能正,故与人争;上劳则刑繁,刑繁则民忧,民忧则流亡。上下不安其生,累世不休,命之曰大失。 “天下之人如流水,障之则止,启之则行,静之则清。呜呼,神哉!圣人见其所始,则知其所终。” 文王曰:“静之奈何?” 太公曰:“天有常形,民有常生,与天下共其生而天下静矣。太上因之,其次化之。夫民化而从政,是以天无为而成事,民无与而自富,此圣人之德也。” 文王曰:“公言乃协予怀,夙夜念之不忘,以用为常。”
【查字】 守,甲骨文  (六,即“庐”的本字,房屋) (又,抓持),表示手持器械,护卫家园。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六” 写成“宀”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 写成“寸”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持械护卫家园,御寇入侵。
啬[sè]遒[qiú]
嗇,甲骨文  (不完整的“來”,即没有根部的“麦”,被收割的稻麦等庄稼) (只有两面墙的简易通风建筑),表示农人在田野建筑只有两面墙的简易通风粮仓,暂时存放收割的谷物。有的甲骨文 用两个不完整的“禾” (稻堆)代替不完整的“來” (麦堆)。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不完整的“來” 写成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双墙简易建筑 写成 。篆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不完整的“來” 写成完整的“來” ,将甲骨文字形中尖顶双墙的简易建筑 写成 ,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两面土墙 写成“回” 。造字本义:动词,在田野建筑简易粮仓暂时存放收割的稻麦谷物。
清,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纯洁、无污染。瀞,金文  (清,纯洁、无污染) (争,极力实现),表示极力使之纯洁、无污染。金文异体字“静” 省去“水” 。有的金文异体字 将混合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将“青” 写成 ,将“爭” 写成 。篆文 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清除污染,使之纯洁。
繁”。造字本义:动词,部落或家族大量生育人口,生生不息。
聚,金文  (取,获得、强求) (众,百姓),表示强取于民。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强取于民众,即强权向百姓征敛财物。
障,篆文  (阜,盘山石阶,借代高山) (章,即“彰”的省略,突出、明显),表示从地面上突出的山岩。造字本义:名词,突出、险要、阻隔交通的山峰、山脉。
【译文】
文王问太公说:“圣人治理天下应遵循什么原则?” 太公答道:“无需忧虑什么,也无需制止什么,天下万物就能各得其所;不去制止什么,也不去忧虑什么,天下万物就会繁荣滋长。政令的推行,要使民众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就象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自然推移那样。圣人遵循这一原则,则天下万物就会被潜移默化,周而复始,永无穷尽。这种从容悠闲无为而治的政治,君主必须反复探求。既已探求到了,就不可不藏于心中;既已藏于心中,就不可不贯彻执行;既已贯彻执行,就不必将其中的奥秘明告世人,而做出贪天之功的行为。天地从来不居功,所以天地才能长久地统治万物,让万物生生不息;圣人不炫耀自己的英明,而自能成就辉煌的功业。 “古代圣人把人们聚集起来组成家庭,把许多家庭聚集起来组成国家,把许多国家聚集起来组成天下。分封贤人为各国诸侯,把这一切叫做治理国家的纲纪。宣传弘扬教化,顺应民俗民情,移风易俗,把邪僻转化为正直,各国的习俗虽然不同,但能使民众安居乐业,人人尊敬爱戴君主,这就叫做天下大定。唉!圣人致力于清静无为,贤君致力于端正身心,愚昧的君主不能端正身心,所以会与民众抗争。君主政令烦多,就会导致刑罚繁苛,刑罚繁苛就会造成民众忧俱;民众忧惧,就会流散逃亡。上下不安生业,社会长期动乱不休,这就叫做政治大失。 天下人心的向背如同流水,阻塞它就停止,如果合理地引导它就会正常运行,使它安静就清彻。唉!真是神妙啊!圣人知道只要用道治天下,天下一定能被治理好。” 文王问:“怎样才能使天下安静呢?” 太公答道:“天有正常的自然秩序,民众有正常的生存法则。君主能同民众共安生业,建立一套有利于所有人生存的统治秩序,天下就会安静。所以说最好的政治是顺应民心进行治理,其次是宣扬政教以感化民众。民众被感化就会服从政令,所以,天道无为而能生长万物,民众无需施舍就能丰衣足食,这就是圣人的德治。” 文王说:“您的话深合我意,我将朝思夕念,时刻不忘,把它作为治理天下的根本原则。”
【行心心得】
感觉自己还是停留在知道了的层面,怎么行出来,还不会怎么运用在生活工作中,所以也就不敢写下什么
文伐第十五
【原文(正音)】 文王问太公曰:“文伐之法奈何?” 太公曰:“凡文伐有十二节: 一曰,因其所喜,以顺其志,彼将生骄,必有好[hào]事,苟能因之,必能去之。 二曰,亲其所爱,以分其威。一人两心,其中必衰。廷无忠臣,社稷必危。 三曰,阴赂[lù]左右,得情甚深,身内情外,国将生害。 四曰,辅其淫乐,以广其志,厚赂珠玉,娱以美人。卑辞委听,顺命而合。彼将不争,奸节乃定。 五曰,严其忠臣,而薄其赂,稽留其使,勿听其事。亟为置代,遗以诚事。亲而信之,其君将复合之,苟能严之,国乃可谋。 六曰,收其内,间其外,才臣外相,敌国内侵,国鲜不亡。 七曰,欲锢其心,必厚赂之;收其左右忠爱,阴示以利;令之轻业,而蓄积空虚。 八曰,赂以重宝,因与之谋,谋而利之,利之必信,是谓重[zhòng]亲;重亲之积,必为我用,有国而外,其地大败。 九曰,尊之以名,无难其身;示以大势,从之必信,致其大尊;先为之荣,微饰圣人,国乃大偷。 十曰,下之必信,以得其情;承意应事,如与同生;既以得之,乃微收之;时及将至,若天丧之。 十一曰,塞之以道。人臣无不重贵与富,恶死与咎。阴示大尊,而微输重宝,收其豪杰。内积甚厚,而外为乏。阴纳智士,使图其计;纳勇士,使高其气。富贵甚足,而常有繁滋。徒党已具,是谓塞之。有国而塞,安能有国? 十二曰,养其乱臣以迷之,进美女淫声以惑之,遗良犬马以劳之,时与大势以诱之,上察而与天下图之。 十二节备,乃成武事。所谓上察天,下察地,征已见,乃伐之。”
【查字】 驕,甲骨文  (喬,高) (馬,力畜),表示马匹高大。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喬” 写成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馬” 写成 。造字本义:形容词,马匹高大。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馬”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喬”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骄”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馬” 简化成“马”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喬” 简写成“乔”
察,篆文  (宀,庙宇) (祭,祭祀),表示在庙宇进行的祭祀活动。造字本义:动词,审视、细究祭祀时显示的神迹。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宀”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祭” 写成 。
【译文】 文王问太公说:“文伐的方法该怎样?” 太公答道:“文伐的方法有十二种。 一是,依照敌人的喜好,顺从他随志愿。这样,他就会滋长骄傲情绪,而肯定去做邪恶的事情。如果我再因势利导,就必定能把他除掉; 二是,亲近拉拢敌君的近臣,以分化敌国的力量。敌国近臣如怀有二心,必然降低忠诚程度。敌国朝中没有忠臣,他的国家必定面临危亡; 三是,暗中贿赂收买敌君大臣,和他建立深厚交情。这些人身居国内而心向外国,敌国就必将发生祸害; 四是,助长敌国君主的放纵享乐,扩大他的荒淫欲望,用大量珠宝贿赂他,赠送美女讨好他。言辞卑下,曲意听从,顺从他的命令,迎合他的心意。这样,他就忘记与我斗争,而放肆地发展自己的邪恶行为了; 五是,故意尊敬敌国的忠臣,送给他微薄的礼物,与他出任使者前来交涉时,故意加以拖延,而对所交涉的问题不予答复,极力促使敌君改派使者,然后再诚心解决所交涉的问题,向他表示亲近以取得他的信任,从而使敌国君弥合与我国的关系。这样用不同的态度对待敌国的大臣,就能够离间敌国君臣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谋取敌国了; 六是,收买敌国君主的大臣,离间敌君在朝外的大臣,使其有才干的大臣里通外国,造成敌国内部自相混乱,这样敌国就很少有不灭亡的; 七是,要使敌国君主对我深信不疑,就必须赠送大量礼物加以贿赂,同时收买他左右亲近大臣,暗中给他们好处,使其君臣忽视生产,造成财粮匮乏,国库空虚; 八是,用贵重的财宝贿赂敌国君主,进而乘机与他同谋别国,所图谋的又对他有利。他得到利益后必然信任我们,这就密切了敌国与我的关系。关系越密切,敌国就必然会被我所利用。他自己有国而被外国利用,最终必遭惨败。 九是,用煊赫的名号来恭维敌国的国君,不让他身临危难,给他以势倾天下的感觉,顺从他的意志以博取他的信任。使他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先夸耀他的功绩。再恭维他德比圣人,这样他必然会狂妄自大而荒废政事了。 十是,对敌君要假意卑微屈从,这样必然获得他的信任人从而获得他的内情。秉承他的意志顺从他的要求,就象兄弟一般亲密。获得他的信任之后,就可以微妙地加以控制利用。一旦时机成熟,就可以象得到神助似地轻而易举把它消灭。 十一是,用各种方法闭塞敌国君主的视听,凡是臣民没有不爱好富贵,厌恶死亡和灾祸的。暗中许诺尊贵的官位,秘密赠送大量财宝,来收买敌国的英雄豪杰。自己国内积蓄充实,但外表却装作贫乏。暗中收纳敌国的智谋之士。使他与自己图谋大计;秘密结交敌国勇士,借以提高我方士气。要尽量满足这些人取得富贵的欲望,并不断使之滋长蔓延。这样,敌国的豪杰、智士就转而成为我的党徒。这就叫闭塞敌国君主的视听。敌国君主虽然还拥有国家,但视听己被闭塞,还怎么能维持他的统治呢? 十二是,扶植敌国的奸臣,以迷乱其君主的心智;进献美女淫乐,以迷惑其君主的意志;送给良犬骏马,使其沉溺犬马声色以疲惫身体;经常报以有利的形势,以使他高枕无忧。然后观察有利的时机,而与天下人共谋夺取他的国家。 以上十二种方法正确运用之后,就可以采取军事行动了。这就是所谓上上要观察敌国是不是已经失道失去了民心,下要观察敌国国内是不是已经足够混乱,国力是不是已经被削弱了。如果上下两方面的条件都显示敌国已经出现亡国的征兆,就可以兴兵讨伐了。”
【行心心得】
前天晚上,我跟先生说了一下我的课程设计,刚开始说的时候,挺好的,可是我后面说我再加上10几分钟的正念冥想,这样就更好了,然后先生就反对,说孩子不愿意呢,我说我会营造这个氛围的嘛,而且我也会提前说正念冥想有什么好处,让他们了解啊,然后先生又反对,我就里面走开了,不想和他说话了,我觉得自己只听到了他的音,没听到他的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