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24-7-6 17:14 编辑
第三周 咸丰九年八月十二日 咸丰九年九月二十四日 咸丰九年十月十四日 咸丰十年闰三月初四 咸丰十年四月初四 咸丰十年四月二十四 咸丰十年十月十六日
第一封信:咸丰九年八月十二日 | | 先生的体会 | 我的体会 | 1、作者自己这样写,有些什么心情和期待,估计期待这封信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 希望孩子有独立的思考能力,要有坚持不懈的恒心,思维敏捷,能举一反三。对长子寄于厚望,希望长子成为下一辈的榜样,有所建树。 | 通过做学问这个途径,让孩子懂得对待学习要精益求精、对待生活要严谨、对待任务要坚决完成,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或是找帮助,自己要踏踏实实做起来。 | | 坚定信心,努力去做事,努力成为父亲希望的样子,作为老大,担有建设家庭的责任。 | 坚决完成任务,做学问、建立家庭都重要,都要严谨、仔细,做好事情让家庭增光。 | 3、估计收信人之外的家中其他子女,会因此受到什么影响? | 觉得父亲重视哥哥,理解长幼有序,同时也感受到父亲的威严。学习哥哥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 从哥哥身上看到了坚决完成任务的精神,自己遇到困难或迷惑时,也要这样。看到哥哥新婚时期也要做学问,而从小知道做学问与生活是一致的,不分裂。 | | | 教导好新媳妇,促进大儿子顺利进入婚姻生活,让儿媳融入家风。向丈夫学习,给长子以外的其他子女提出严格且仔细的要求,不留死角。让其他孩子明白家里将要有新人的意义。 | | 当初的教育还行,家风得到了延续,儿子在信里反复提到自己对做学问的态度,意味着儿子很重视,且能执行到位 | 儿子对大孙子的细心教导做得很好,这样咱们家的家风才会有人发扬。如果在世的话,会给孙子们讲讲祖先的故事。 | 6、把曾国藩家庭当成一个活着的像一个人一样的整体,会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 | | | 重视学习,对子女们的整个教育,包括为人处事,都要重视,希望得到提高 | 老曾家通过做学问来教育孩子,那我们家也要细致地让儿子把家魂传承下去,那么我们自己就要对家魂有充分的认识,不能仅是喊喊口号。 |
第二封信:咸丰九年九月二十四日 | | 先生的体会 | 我的体会 | 1、作者自己这样写,有些什么心情和期待,估计期待这封信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 作父亲的感觉身体渐老,家中儿女的事没有一一办理好,不得安心。为家里的事操心,希望儿女们成家立业。仍然很重视儿女的学习,提出检查儿子学习成果的要求。 | 向儿子安排家庭的大事,虽然大儿子只比大女儿大两岁,依然要求大儿子关注大女儿的婚事,甚至还要操持大女儿夫家的一些事。自己日渐衰老与安排好儿女的婚事,从来都是同时发生的,对家庭能够川流不息的期待就会更甚,对儿女的婚事肯定会更加看重,为此全家都需要动起来,于是嘱咐大儿子要跟太太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接着又是说到做学问的事,即儿女婚事是大事,但做学问同样也是大事,是安身立命之本。最后安排生活上的琐事,是为了提醒儿子要注意齐家之本。 | | 看到自己的婚事能让父亲了去一桩心事,觉得自己长大了,可以担负家庭重担,承担家庭责任。 | 重视婚姻,婚姻不是一个人的大事,是全家人的大事,也是婚姻两家的大事,父亲要自己参与大妹妹的婚事,就意味着父亲开始交接工作了,不可马虎不可轻视,那么,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就要入心,要像父亲关心大家那样,把家里所有人都放在心里。 | 3、估计收信人之外的家中其他子女,会因此受到什么影响? | 感受到父亲对所有子女的婚姻大事都很关注,要努力成为父亲希望的人。同时注重学习。 | | | 操持好儿女们的婚事,让儿女们迅速进入新的角色,建设好新家庭 | 孩子们陆续到了结婚的年纪,自己也要开始办交接工作了。 | | | 孩子们的婚事不可不重视,长孙是第二次结婚了,家族繁衍之责还未真正履行。 | 6、把曾国藩家庭当成一个活着的像一个人一样的整体,会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 | 青黄不接之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两辈人要开始交接工作了 | | | 婚姻不是儿女情长,是履行家族繁衍之责;长幼有序,长就有长的责任,生下来就注定了。 |
第三封信:咸丰九年十月十四日 | | 先生的体会 | 我的体会 | 1、作者自己这样写,有些什么心情和期待,估计期待这封信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 婚事办理完毕,了却一桩心事。希望儿媳快速进入角色,做出能让婆婆满意的事。家风就是稳重、有恒、早起,期待子女们能一一做到,尤其长子要带头做好。要想有所成就,必须要有恒心,弥补不足。强调给长子交待的学习任务要逐条汇报。 | 人之重在于有恒、有恒在于早起,早起在于举止从容。这是要给孩子们,包括新妇,传递的最重要的精神,而大儿子已经两次都没有回报任务的完成情况,这就是不重,需要特别重视。 | | 看到自己很多地方都没做好,作为家里的老大,要给弟弟妹妹树立榜样,要早起有恒,气势稳重。 | | 3、估计收信人之外的家中其他子女,会因此受到什么影响? | | | | 准备交接女主人的工作,让儿媳承担家里的一些事务。散发神威,让孩子们都感受到人之重 | | | | 庆幸自己当年的言传身教做得好,能这么一代一代传下去。 | 6、把曾国藩家庭当成一个活着的像一个人一样的整体,会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 | | | 看到人家从高祖曾祖一辈传下来的精神,这是根,才会造就这么一个昌盛的家庭,所以学习很重要 | 不言之教才是最好的教育,老曾这么一封封信,传递的是字里行间的神,不是字本身的意思。一来一往之间,就规范了孩子的行为。 |
咸丰十年(1860年)2月,曾国藩破陈玉成于太湖。由于两江总督何桂清放弃常州而奔上海,导致苏州、常州失陷。4月,清廷命曾国藩马上赶赴江苏,并先行赏加兵部尚书衔,署两江总督。6月,实授两江总督,以钦差大臣身份督办江南军务。7月,命皖南军务归曾国藩督办。早在咸丰十年(1860年),曾国藩就提出“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可期永远之利”的主张。 第四封信:咸丰十年闰三月初四 | | 先生的体会 | 我的体会 | 1、作者自己这样写,有些什么心情和期待,估计期待这封信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 希望长子有责任有担当,要把家建好,把老家照顾好。我们家的传家宝就是这八事,希望长子一一照做,执行到位了结果就好。学习的精益要点,希望长子能够掌握。 | 这一次很明确告诉长子在老家已是一家之主,就是要让长子意识到肩上的重任,这时再说祖训,就能给孩子指明方向,明白一家之主要以身作则成为表率,同时知道祖训的重要性,就如读书一样,在历史长河中可能会有误传和轻视,如果不尊祖训,也可能会出现误解和轻视 | | | 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重了,真正成为一家之主,做好学问的同时,按祖传八事治家,其中就要做好待人接物的事。虽然成了老家的一家之主,仍然要及时向父亲写信汇报家里的情况,得父亲指示。 | 3、估计收信人之外的家中其他子女,会因此受到什么影响? | 帮助哥哥分担家庭的事务,建设家庭,尊重哥哥的一切决定,落实家训家法 | 哥哥得父亲的指令承担起了家庭重任,家里的大事都由哥哥决定,家里的人情客往,也由哥哥在操持,所以要听哥哥的安排。 | | | 重视祭祀,重视土位的指导,丈夫强调把最好的器皿用于祭祀,就是丈夫对自己的要求,不能忽视祖训。 | | | 儿子指导长孙执行治家八事,强调重视祭祀,很好,金位的孩子们也就会有出息 | 6、把曾国藩家庭当成一个活着的像一个人一样的整体,会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 | | | | |
第五封信:咸丰十年四月初四 | | 先生的体会 | 我的体会 | 1、作者自己这样写,有些什么心情和期待,估计期待这封信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 希望长子为人圆滑,举止稳重,少言慎言,也是自己在官场里打滚的体悟,也反映出自身遇到的困境,所以经验教训通过做学问之事让长子接受到。 | 在军务繁忙之际,体会到了重、圆的重要性,想到家里的长子,就以做学问之事向长子传达如何做到“重”和“圆”,训诂学也是做人的学问。 | | 通过学问进行做人做事的一个练习、感知,看到世界本来的样子,不要戴滤镜 | 实事求是,读书不迷信,用真心读书,这样就可以做到父亲说的重和圆 | 3、估计收信人之外的家中其他子女,会因此受到什么影响? | | | | | | | 时代背景不同,重和圆的具体不一样,儿子能点出来,很欣慰 | 儿子看到了关键点,治家八事就是在训练重和圆,而儿子如此强调,应该是在工作中有所感叹,自己在这个家里还得作为定海神针继续稳着 | 6、把曾国藩家庭当成一个活着的像一个人一样的整体,会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 | | | | |
第六封信:咸丰十年四月二十四 | | 先生的体会 | 我的体会 | 1、作者自己这样写,有些什么心情和期待,估计期待这封信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 希望长子能够有真学实才和八面玲珑,对儿子的寄望很高,尤其在战事紧张之时,更希望家族能繁衍下去,就需要更强的能力。想把自己这种波澜不惊、视死如归的状态传递给长子,这样长子才能在危急中不乱分寸。 | 写作写字做人,都要珠圆玉润,即使战事紧张,生活依然坦荡,怎么能做到这样,就是积德,听长辈讲,以及自己经历的反思,如一次又一次的作文写字 | | 以父亲为榜样,尽自己所能,担起家庭的责任,活成父亲希望的样子,不被恐惧影响,心中有信念,就不被荣衰影响。 | 担心父亲的同时,也知道自己要把家里安排好,学问也要做好,不论发生什么事,该做的事就要做好,生活照常进行 | 3、估计收信人之外的家中其他子女,会因此受到什么影响? | 关心前方战事,担心父亲安危,相信父亲能掌控大局。家训需要不断领悟内化与彰显。 | 看到哥哥的严肃,大概知道父亲所处的情况不太好,此时就不要给母亲和哥哥添麻烦 | | 非常笃定地相信能够化险为夷,时刻不忘促进孩子们理解家训 | 一方面担心丈夫,另一方面更要把家里事处理好,把孩子们培养好,不让丈夫分心 | | 担心前方战况,担心儿子安危,同时置生死于度外,更加专注于教育后代 | 儿子有这样的心态很好,没有落下家庭建设事业,这样才会后继有人 | 6、把曾国藩家庭当成一个活着的像一个人一样的整体,会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 | | | | 不能因工作而影响家庭建设、教导孩子学习,不是单指成绩的高低,而是要通过学习达到珠圆玉润的心境 |
第七封信:咸丰十年十月十六日 | | 先生的体会 | 我的体会 | 1、作者自己这样写,有些什么心情和期待,估计期待这封信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 给两个孩子说,要亲历亲为进行调查研究,掌握来龙去脉,方可决策。希望两个孩子相信心里的知识重于傍身的钱财。 | 这封信同时写给两个孩子,是收到了小儿子的拟连珠体寿文,就同时给两个孩子说一说自己的工作情况,让两个孩子把心放回心窝里,而能安心学习。再次指出大儿子的“轻”,而且是在和小儿子同一封信里,是希望大儿子和小儿子之间发生克制作用,而促使两个孩子都能更好地成长。强调家里不需要积钱和买田,要求孩子自力更生。再交待一些待人接物的具体安排,让两个孩子对此都能有所了解。 | | 改正自己的缺点,要像父亲那样有心细心,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这样才能重、圆、润。 | 大儿子感到汗颜,说话走路时刻留心,弟弟得到表扬,自己也不能差了去。小儿子更有动力去追赶哥哥,对自己要求更高,做学问要仔细认真,不能马虎。 | 3、估计收信人之外的家中其他子女,会因此受到什么影响? | | | | 督促孩子们学习父亲的品质。和丈夫一条心,不受困于钱财。 | 两个儿子一个被批评一个被表扬,要注意两个孩子之间的动静,及时进行引导,不可违了长幼之序。注意家里的开支,不可养孩子们的安逸之心。 | | | 兄弟俩之间可以良性竞争,但不能越位脱位,长孙依然是长孙,如果长孙气馁,就要支持长孙。 | 6、把曾国藩家庭当成一个活着的像一个人一样的整体,会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 | | | | 意识到:1、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工作情况,孩子就会有更多的学习机会。2、实事求是地对孩子们展现不同态度,能促进互相影响。3、不积钱不买田,让孩子们自立更生,同时也能培养孩子们的信心,不依赖就更自由。 |
整体心得: 1、先生的:这一周读书,像刚开始开车一样,不能远视前方,只能看眼前的一段路,还会低头看档位等,无法对读完7封信后作出一个整体心得。 2、我的:比上周来说,能更深入体会作者写信的心境,不再习惯性地把作者当成老师看,而是一个有工作、常年在外的父亲看,当遇到工作上的困难、接到家人们的来信,这个父亲会想给孩子们说些什么?当这样的去体会时,就慢慢感受到说的不只是如何做学问,而是通过做学问告诉孩子们如何做人。于是,再体会家里的生克制化,就会有感觉了,活起来了。上周觉得在土位的体会不多,这周一到土位上去体会时,会感觉责任更重,即使看到儿子当父亲当得不错,很细致很精准地指导孩子们,但是一刻也不能停止,还想着家里哪里还需要完善,还帐之事刻不容缓。 这一周先生读这本书明显感觉到吃力了,就是开始觉得不知道怎么回答问题写心得,说来说去都是那些话。我在把老师的话读给他听,也想方设法引导他体会,但效果不大。先生可以对书的内容进行总结,但不能把自己投进去,不能以一个父亲的身份向另一位父亲交流育儿经验,而是以平凡仰望伟大地隔离。这让我第一次很深刻地意识到我们家也很缺父性,不是以前认为的那样。找回父亲的工作任重道远。
聊录: 陈刚 7-2 08:17:35 克的原始意思:肩扛、杀人剔肉祭天以祈福
王巧云 7-2 08:17:53 看到克的古意,想到火克金,有种感觉父亲教育子女是在替天行道, 订正子女的错误
陈刚 7-2 08:18:38 嗯 修改错误、雕刻、兜底 这就像一个物品的所有者,对这个物品行使所有权 自从有了所有者,这个物品有了归属 不再是无主财产 自从被人所有,就被要求和束缚 自从被人所有,你就不需要为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独自承担责任 比如城市楼房,窗户上掉东西砸了人 房主人就要承担责任 自己家养的狗咬了人,狗主人要承担责任 为了自己的物品不伤害别人和不被自己的组织管在门外 所有者需要约束和塑造自己的所有物
王巧云 7-2 08:24:17 是不是说,子女不听话,父亲就要代子女受过,子不教,父之过
陈刚 7-2 08:24:37 被所有物,对所有者反过来也对所有者构成约束 革命时期打破坛坛罐罐,好轻装上路 家里有妻儿老小的人,做事跟单身汉不同
陈刚 7-2 08:26:21 @王巧云 这是自然
陈刚 7-2 08:27:09 因为对某个东西行使着所有权,有些事儿就飞做不可 这是制 所以克制是一对 克者对被克者的作用是克,被克者对克者的作用是制 在家庭中,父亲火位,对次子女及其他晚辈的作用是克 金位次子女及其他晚辈,对火位父亲的作用是制 曾国藩的小儿子、儿媳、女儿、孙子等,是家中金位 与曾国藩之间的作用是克制 我们的第三个提问,估计收信人以外的家中其他子女,会因此受到什么影响? 其基本内容便是克制 这封信,家中其他子女不一定能亲自看到 但是这封信对长子的要求,会引起长子基于父子之间生化作用的变化 信中专门对金位人事项作出的指示,会直接作用于金位人 这个直接作用是火克金 曾国藩的某些状态变化,对长子的某些要求和态度变化,可能是来自于金位人的制的 长子和金位之间是克制关系 金克木 长子能力不足处事不当,其后果是由金位人承担的 相反,其福利也是金位人享用的 长子对父亲指示的态度和执行情况,也受到金位人的期待的深刻(克)作用 用图整理一下 蓝色大箭头是生化,红色小箭头是克制 家庭关系需要用生克制化去理解,我们一般的理解是过于简陋随意 无法描述和把握家庭 还受到母亲的生化作用的深刻影响 还受到长子和老人之间克制作用的深刻影响 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是在探讨长子位在父亲有行动时,产生的运动和变化;第三个问题是探讨,金位在父亲有行动时,产生的运动和变化。 每一个位,在一个具体刺激下的反应,都受自己与家中其他四个位置的生克制化的深刻影响 @王巧云 子女不听话,一般说来会造成某些方面直接和长期的损失 这个损失,总的来说是家庭承受的,而家庭的总的代表是居于土位老人,根基是居于水位的母亲,执行者是居于火位的父亲 这三个位在各自的总的职责中承受孩子不听话造成的直接和长远损害 这还不算完,每一次不听话的直接后果,会有后果的直接承担者 这个直接承担的分派,便是按照生克制化来的 生在一个组织中,没什么自由可言。你自己不恰当的自由会到来这个家庭深重的苦难 没有死角的 空间上没有死角,时间上从古至今到遥远的未来 成为祖宗债,要子子孙孙来还的 生而为人,有家的人,要立志不为子孙欠债 还要立志,心悦诚服任劳任怨偿还祖宗债 未还之债,所欠之债,统统以自己生活的各种痛苦的形式保存 我们有痛苦艰难,显示我们有债 自杀之人,是拒不认账死不还账,老赖,是一笔巨大的新债 自杀不只是指真的自杀 包括懒惰、回避、自我攻击、自病、为逃避责任而攻击他人,等等所有消极怠工 这就彻底否定了“病”的正常性 所以,人都有病耻感 因为生病而感觉的羞耻 这是符合自然的反应 人们也会因为自己一直在做事,而感觉到轻松和内心安静——临床上为此“发明”了一种治疗技术,转移注意力 长子木,克,老人土 意思是说,老人是长子的所有物,长子要承担老人的所有权益和老人带来的负担 拼爷爷,而不是拼爹 在爷爷-父亲-长子,这样一个链条上,父亲是过渡性的 帮助爷爷和长子之间实现传承 爷爷的各种资源,是长子可以完整运用的 归长子所有 如此长子便可以在爷爷这片土地上自由生长,便可以作为兄弟姐妹、媳妇、晚辈的好工长,带领大家奔赴 这就像种庄稼,爷爷是土,母亲是水,父亲是农夫,长子是播到地里的种子 金位人是禾苗 克制的线路:父亲-金位人-长子-老人-母亲-父亲-金位人....如此循环的所有权关系 生化的路线则是:父亲-老人-金位人-母亲-长子-父亲-老人......如此循环的产业链关系 所以我父亲在他晚年的时候,把家庭的关系归结为,产供销 这是一个公有制的生产系统 所有权是循环的,没有资本家 购销关系也是循环的,也就是产品分配也是公有制的分配方式——按需 这种公有制,跟犹太人搞得苏联式公有制,是有区别的 所以我的观点是,共产主义在华夏大地上,数千年前就早已实现。 这话题就大了,按住不表 概括一下:一个家庭,是按照生克制化的规则,运行着的神威系统。 读曾国藩的信,如果能够在这个频道中去理解,会获得不同的收获 读每一封信的那七个问题,试图引导进入这个频道。
陈刚 7-6 10:29:19 曾国藩对自己没做好的事情的表述,显示他的追求的坚定性 确定性 如果是不满意自己的话,会对孩子发脾气 ——我们常见的表达型态,父母对孩子学习状态不好,但我们的意识里便没有意识到自己年少的时候也没学好,而直接责骂孩子学习不好 所谓投射 曾国藩的这个反应方式,见到了自己也见到了孩子,所以他不是发脾气 不是对自己不满意,而是发现这事儿的实际进展,儿子跟老子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