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19|回复: 13

小迪《曾国藩家训》作业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6-16 11: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登录可以浏览更多内容,本论坛多数版面是加密空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24-6-22 20:03 编辑

第一周


一、第一封信:咸丰六年丙辰九月念九夜谕纪鸿儿
相关史实:
咸丰六年(1856年),石达开进攻江西,曾国藩坐困南昌,这时罗泽南卒于军营中,彭玉麟走千里杀入重围至南昌助守。9月2日,洪秀全与杨秀清内讧,史称天京事变,南昌解围。10月,曾国藩在长募勇组建吉字营入援江西。
曾国藩45岁,曾纪鸿8岁。
信:咸丰六年丙辰九月念九夜谕纪鸿儿
问题
先生的体会
我的体会
1、作者自己这样写,有些什么心情和期待,估计期待这封信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把我的不足提前告知儿子,少走弯路。长大后,要守规矩,对人对事要有底线。估计儿子要听。
没了解背景之前,会觉得作者这样写是对孩子的深切期望,担心“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要孩子发奋图强。但看了背景之后,那种强烈地要传承的感受弱了,就是孩子到8岁了,应该给他说说咱们家的家风是怎么样的,提醒孩子注意,仅此而已。
2、估计收信人读了这封信会啥体会,会有什么反应
前面有很多高山大河,是资源也是压力,要努力照做,说话要经大脑思考。
第一,我长大了,父亲会给我说这么重要的话了,有责任感了。第二,生在这个家里,就要跟大家一样,勤俭自持,习劳习苦,举止端庄,言不妄发。自然而然。
3、估计收信人之外的家中其他子女,会因此受到什么影响?
无感
第一,家里新增了一股力量,多了一根顶梁柱,有喜悦也有了竞争感。第二,自检与互检,有没有败坏家风
4、估计这封信对曾国藩太太会有什么影响
夫妻同心,协同进行家庭建设
丈夫明确提出任务了,要坚决完成任务,对孩子们要有威,好好培养孩子;自检,以身作则
5、估计这封信对曾国藩父母会有什么影响
反思自己的教育,觉得娃比自己做得好
放心;监督儿辈做好对孙辈的教育
6、把曾国藩家庭当成一个活着的像一个人一样的整体,会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全家人都动起来,往这个方向努力:孩子加强学习,向长辈学习;长辈再次总结并向晚辈输出。
接到一个新任务,立即就进入一个严肃的状态,不能懈怠
7、家外的邻居,会因为这封信,会受到什么影响
会看到这家孩子在行动上的变化,就会想到自家孩子也要有进步
8岁的孩子就开始说这么严肃的话题,我们也不能懈怠了,得紧起来。

二、第二封信:咸丰八年七月二十一日
咸丰八年(1858年)5月19日,李续宾、杨岳斌率水陆两军攻陷九江。7月13日,曾国藩接咸丰谕出办浙江军务,救援福建。十二月,作《爱民歌》以训湘军。
曾国藩47岁,曾纪泽19岁

信:咸丰八年七月二十一
问题
先生的体会
我的体会
1、作者自己这样写,有些什么心情和期待,估计期待这封信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学习要重方法,根据先人的指导,树立由内及外的威信,教儿子读书、做事、为人,而且要始终如一的这么干。对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态度,男人要能恩威并施的能力。儿子马上参加科举考试,相当于入职前的教导。
对做圣贤之事有所体会,要做圣贤就要学习,把自己的学习经验告诉给即将科考的20岁的儿子,如何读书读到身上,是立德之基,才能应对未来。不妄动不妄言,居敬笃行,以成大家。
2、估计收信人读了这封信会啥体会,会有什么反应
认清内(自己)外(社会)形势,清楚自己薄弱的地方,更能有的放矢
被父亲表扬“不轻出”,而更加居敬。谨记父亲的教导,好好学习好好作人,尤其是要做好“敬”,要立威。
3、估计收信人之外的家中其他子女,会因此受到什么影响?
一并跟进,哥哥成为了榜样
向哥哥学习,不乱跑乱动。
4、估计这封信对曾国藩太太会有什么影响
按照信里的内容,给孩子创造相应的条件,进行监督
不敢轻慢,大儿子即将科考,要给丈夫汇报教育成果的时候了
5、估计这封信对曾国藩父母会有什么影响
很欣慰
更生威严
6、把曾国藩家庭当成一个活着的像一个人一样的整体,会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在已有的轨道上稳步前进
动力更足,脚步更稳
7、家外的邻居,会因为这封信,会受到什么影响
和这家人打交道,潜移默化受到影响,思想更正
被吸引,被教化

三、第三封信:咸丰八年八月初三
信:咸丰八年八月初三
问题
先生的体会
我的体会
1、作者自己这样写,有些什么心情和期待,估计期待这封信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把自己对读书过程的体会,表达出来,让儿子知道这么个进程,促进儿子感受到。这无法直接表述,需要让儿子自己深入后才能感受到的。“涵泳”、“体察”同时也是生活之道、为官之道。并提醒儿子要有家族观念,是个整体。
快五十岁了,有了诸多感悟,恰好儿子说读四书无感,就把自己的体会进程说一说,引导儿子能进入这样的体会路径,就有所得。读书无感,也就是在为人处事上还没相应的体验。儿子大了有些事可以交给儿子做了,一是让儿子心里有四宅,二是要让儿子心里有国。这也是读书的目的。
2、估计收信人读了这封信会啥体会,会有什么反应
被提醒,有所感悟,有脱困之感。
知道如何读书读上身,“涵泳”、“体察”也是为人之道
3、估计收信人之外的家中其他子女,会因此受到什么影响?
以哥哥为榜样,照做,对哥哥更服气,哥哥表达的意思就是父亲的意思
父亲接二连三给哥哥写信,哥哥也担负了一些家务事,要接受哥哥的教导,要有长幼之序
4、估计这封信对曾国藩太太会有什么影响
有了给大儿子保驾护航的操作感,相信儿子可以挑大梁了
做好涵泳,把家人滋养好,让丈夫放心、安心
5、估计这封信对曾国藩父母会有什么影响
看到孙子可以做一些事了,开心放心。在儿子不在家的时候,更要起到监督作用。
监督家人,适时贡献自己的经验
6、把曾国藩家庭当成一个活着的像一个人一样的整体,会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就润了,活泼泼地
有血有肉,坚韧不拔
7、家外的邻居,会因为这封信,会受到什么影响
会受正向影响
以这家孩子表现出来的行为举止,反思这家人是怎么养孩子的

四、第四封信:咸丰八年八月二十日
信:咸丰八年八月二十日
问题
先生的体会
我的体会
1、作者自己这样写,有些什么心情和期待,估计期待这封信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希望孩子不流于形式,但把形式做到了,也能促进自己深入领会,领会诗、字神韵,而不是简单模仿。强调有始有终,有精气神。对长子寄予厚望,要求长子有责任有担当。
强调讲究诗的声调和字的墨色,就是说要得神和用神,但要操作,就得用礼的方式来进行,不断地践行就能通神接物。以自己的耻引孩子的荣。
2、估计收信人读了这封信会啥体会,会有什么反应
结果不重要,过程重要,中与不中都要继续学习,好的学习方法是精神相通。有光耀门楣的责任心,不敢懈怠。
即使不知道父亲为什么要强调诗的声调和字的墨色,只要是父亲说的就是照做,父亲遗憾的,自己就得替父亲弥补,才不辱长子之位。
3、估计收信人之外的家中其他子女,会因此受到什么影响?
一并受教。
也跟着讲究诗的声调和字的墨色,就打下了高行微言的基础
4、估计这封信对曾国藩太太会有什么影响
放心丈夫在外的安危,更理解丈夫工作学习生活上的用心
明确知道了丈夫的意图,能更好地以神传神、以神养神,安安稳稳承载着这个家庭,不慌不乱
5、估计这封信对曾国藩父母会有什么影响
感到欣慰,得到孩子的平安信息。长孙逐渐长成,可承担家族责任,以承家风,也很欣慰。
反思三耻之源,以正家风
6、把曾国藩家庭当成一个活着的像一个人一样的整体,会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立正了
很有精神,气足
7、家外的邻居,会因为这封信,会受到什么影响
精气神也被调动起来了
可能说不上来具体是什么,在听到隔壁传来的朗朗读书声,时而高声朗诵,时而密咏恬吟,仿佛跟这家人的什么连接起来了

五、第五封信:咸丰八年十月二十五日
信:咸丰八年十月二十五日
问题
先生的体会
我的体会
1、作者自己这样写,有些什么心情和期待,估计期待这封信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对儿子按自己的叮嘱学习,很感欣慰,值得表扬。指出不足的地方,继续提升。学习的内容是指导生活的,所以很重要,一再给予指导。强调学习也是对儿子即将入仕的指导,说某人把儿子的字拿回家,指出通过学问可以与人相交相知。
谈学习就是谈思维方式的建立,而思维方式就是生活的底色,有没有成就活得好不好,都跟思维有关。所以要好好谈学习之事。
谈练字进程,就是在谈智略计谋:对写字的认识,对写字的把握,对写好字的计谋。说谁谁把儿子的字拿回去给家里子弟看,其实就是在说字有传神之用。
于是就自然谈到了工作上的困难和家里事。虽然寥寥数语,但也传递了神定之功用。要做到乐育诸弟,必须有长兄之威。
2、估计收信人读了这封信会啥体会,会有什么反应
有了正确方向,加强改进不足的
思路渐渐打开,敢于用自己
3、估计收信人之外的家中其他子女,会因此受到什么影响?
看到哥哥得到父亲的表扬,就要向哥哥学习。对于父亲指出的哥哥不足之处,自己也要查漏补缺。也想把自己的学问寄给父亲看,让父亲点评。
守好自己的位置做好这个位置上应该做的事,服气
4、估计这封信对曾国藩太太会有什么影响
首先关心丈夫的身体,然后关心丈夫工作环境,而更加放心。知道了大儿子的水平,督促孩子们学习,达到丈夫的要求。
不因丈夫表扬儿子而喜悦,也不会因丈夫给儿子的学业不断加码而不满,明白丈夫在做什么,明白儿子在学习什么,立威
5、估计这封信对曾国藩父母会有什么影响
知道儿子的想法和工作情况,督促孩子们学习
祖辈之威更盛,维持家风以凝神
6、把曾国藩家庭当成一个活着的像一个人一样的整体,会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铸神炼魂
7、家外的邻居,会因为这封信,会受到什么影响
影响越来越大
染气得气,反思自家的建设情况

六、第六封信:咸丰八年十月二十九日
信:咸丰八年十月二十九日
问题
先生的体会
我的体会
1、作者自己这样写,有些什么心情和期待,估计期待这封信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坚持每天要做的事,要心系国家,有所建树,不留遗憾。忠君爱国,要成事。
有遗憾有期待有悲伤有欣慰,该做什么事依然要做,不受悲喜影响,人生来就是做事的,不走神,不偏执,向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2、估计收信人读了这封信会啥体会,会有什么反应
更要加强学和习,为国出征
坚定目标,不被情绪左右,更要珍惜时光
3、估计收信人之外的家中其他子女,会因此受到什么影响?
思考生死,何为死得其所
更加谨慎,不当废品
4、估计这封信对曾国藩太太会有什么影响
担心丈夫安危,时刻准备着丈夫战死后家里的安排
慎终如始,不因孩子大了而掉以轻心,家庭建设从来都没有懈怠的时候
5、估计这封信对曾国藩父母会有什么影响
悲痛,更希望孙子们学到更多的东西,而拥有智慧和才能,保家国平安
悲痛之下,受儿子的影响而不失方向,稳定家人,不妄动妄言,继续培养子孙
6、把曾国藩家庭当成一个活着的像一个人一样的整体,会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拧成一股绳
通透,不被情绪堵塞
7、家外的邻居,会因为这封信,会受到什么影响
明哲保身
思考家国关系

七、第七封信:咸丰八年十二月初三日
信:咸丰八年十二月初三日
问题
先生的体会
我的体会
1、作者自己这样写,有些什么心情和期待,估计期待这封信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亲家没落了,要求儿子担负起家庭建设的重任。同时也有如履薄冰之感,智慧不足,我们家也会没落。要有孝道,不光是对自己的父母要孝,还要对岳母有孝,并且要主动,都是一家人,分不开了。
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智慧不足,家庭就会没落,要让儿子也有这个意识。贺家女成了我们的媳妇,那就成一命运共同体,要吸取经验教训。同样的,该做的事要继续做,所以依然要讨论学问。
2、估计收信人读了这封信会啥体会,会有什么反应
得到父亲的肯定,要让家业兴旺
按父亲的要求继续做,得么父亲的肯定,说明自己做的方向是正确的,要继续认真用心。思考家运的运转的机制。
3、估计收信人之外的家中其他子女,会因此受到什么影响?
思考婚姻的意义,何为婚姻。学问不可丢,并且要掌握方法,要有分辨之心。
不要被情绪影响,认真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同时会对婚姻的本质进行思考。
4、估计这封信对曾国藩太太会有什么影响
重视对儿媳的引导
重视对儿媳的引导,婆婆要有婆婆的威与慈。
5、估计这封信对曾国藩父母会有什么影响
把好关
对儿子的表现满意,而被生
6、把曾国藩家庭当成一个活着的像一个人一样的整体,会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扩大格局,和(huo四声)得转
7、家外的邻居,会因为这封信,会受到什么影响
羡慕教育子女成功
思考家族与家族之间的关系




八、整体心得:
先生:首先任务是学习,学习搞好了,才有机会为国尽力,打铁还需自己身硬。第二,跟儿子说话,要有当父母的权威、有能力,孩子就会服气,就会按父母的想法去做,达到父母期望的成长。第三,要有家国情怀,思想上要有国家、有亲情,因此才不会被悲伤情绪影响,能继续做正确的事。第四,亲家就是亲人,要互相扶持。
我:对父子关系理解更深,写给曾纪泽的六封信都充分体现了火化木、木化火的进程。反思自家情况,火对木的要求太过粗糙,不具体,所以木生火也就生不太好。这一周每天提醒先生读一封信,然后帮他记录,觉得也是水克火的展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6-23 19:4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24-6-29 20:13 编辑

第二周:

咸丰八年十二月十三
咸丰八年十二月三十
咸丰九年三月初三
咸丰九年三月二十三
咸丰九年四月二十一
咸丰九年五月初四
咸丰九年六月十四

一、第一封信:咸丰八年十二月十三
信:咸丰八年十二月十三
问题
先生的体会
我的体会
1、作者自己这样写,有些什么心情和期待,估计期待这封信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对大儿子寄予厚望,不能丢曾家的颜面。对大儿子的指导非常具体,说明很用心,对儿子学业指导上不偷懒,亲力亲为。
这封信全是学习上的提点,有亲授的感觉。一位在外征战的父亲,能这么详细地给大儿子说如何做学问,可见非常用心,也非常期待大儿子学业有成。回想起我的父亲和先生在遇到文凭上的困难时,都会如此强调学业的重要性。现在人总是说不能把自己完成不了的任务投射给孩子,其实这就是父子之间的自然规律,父债子偿。
要大儿子把写的文章寄给父亲看,就是严格要求,不留漏洞,不给不服有空间滋生。
2、估计收信人读了这封信会啥体会,会有什么反应
勤奋读书,不敢偷懒取巧,不敢懈怠,父亲什么都了如指掌,更加钦佩。
得到父亲的具体指示,就按父亲的要求去做,认真执行,坚决完成任务,一心用于完成任务上,不偷奸耍滑。
信的最后一段是纯操作,就这么看我是看不懂的,父子之间交流肯定会出这样的情况,儿子听不懂父亲的指导是什么,这就是要操作起来,不能仅停留在头脑懂的层面,还要在身体上留下痕迹。
3、估计收信人之外的家中其他子女,会因此受到什么影响?
要学要做,以哥哥为榜样,先向哥哥靠拢,然后争取超越他。
父亲什么都懂什么都知道,不敢滥竽充数。同时也会觉得哥哥好厉害,向哥哥学习。
4、估计这封信对曾国藩太太会有什么影响
监督孩子的学习。看到孩子们都听丈夫的话,产出符合丈夫的要求,对丈夫更尊重。
孩子们都尊重父亲,都时刻为入世工作操练着,大儿子接下来的两年都会下场,离入世越来越近,母亲的心要放好,促进他们用好自己。
5、估计这封信对曾国藩父母会有什么影响
我们这个家的希望大大的,一定会兴旺,像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老人们是从社会又回到了家里,带着一生的经验去验收儿子、儿媳的做事成果,一件一件具体地检验,不能马虎。
6、把曾国藩家庭当成一个活着的像一个人一样的整体,会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有活力、有序
内紧外松,事一件一件认真做好
7、家外的邻居,会因为这封信,会受到什么影响
这家很严谨,难怪兴旺发达。
做事要认真仔细,不能马虎了事,家庭建设也是如此

二、第二封信:咸丰八年十二月三十
信:咸丰八年十二月三十
问题
先生的体会
我的体会
1、作者自己这样写,有些什么心情和期待,估计期待这封信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父亲担心儿子的近况,因其一个月未来信,父亲责问儿子。要求儿子重视情有亲疏,礼有尊卑,要根据这个来调整自己的行为,不可任性。责问儿子未严格完成父亲布置的学习任务,也是要让儿子重视,不可忽视。我家要向王家学习,父子同心其利断金。最后是进行学习的具体指导,把前面说的都落实在学习这个行动上。
对分清亲疏、尊卑、内外重视,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是人的社会的本质的展现。对大儿子没能及时汇报近况,感到担忧,担心大儿子走偏了,自己必须要把大儿子的心正回来,所以这次说话的语气要严厉一些。最后再次提出向王家学习,既是提出期望,又是具体要求。
2、估计收信人读了这封信会啥体会,会有什么反应
因为事情没做好,而心虚,审视自己不足的,进而一一改正。要明白亲疏有别,以礼制心。父亲说要向王家学习已经不止一两次了,心里要真正重视起来,努力实现父亲的目标。
心里有敬有畏,要明白改正的方向,做学问就是做人,不可偏废,不可妄为。
3、估计收信人之外的家中其他子女,会因此受到什么影响?
赶紧自检,有没有一一达到父亲的要求,没有有遗漏任务。要向王家学习,就要行动起来。
也意识做学问就是做人,不可偏废
4、估计这封信对曾国藩太太会有什么影响
也要自检,为什么大儿子会出现这些疏漏。
思考自己应该做什么事才能弥补系统出现的问题,
5、估计这封信对曾国藩父母会有什么影响
我们与王家的差距太大了,百年树人,一刻也不耽误,从现在开始,一旦发现错误就立刻改正
儿子能看到大孙子的这些错误,很可贵,家庭建设的疏漏就是容易在这些地方出现,一旦忽视,就会出现大错。
6、把曾国藩家庭当成一个活着的像一个人一样的整体,会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奋发图强
警觉慎行
7、家外的邻居,会因为这封信,会受到什么影响
是说不得我们家的差距有这么大,要求太低,太容易满足了。
教育孩子确实需要非常认真仔细。我现在才知道亲疏有别、内外有别,耽误了多少时间,幸好我家先生明白,但对孩子多少也有影响。不过现在也不晚,就如曾纪泽一样,只要用心细心,也能有返程的机会。


三、第三封信:咸丰九年三月初三
信:咸丰九年三月初三
问题
先生的体会
我的体会
1、作者自己这样写,有些什么心情和期待,估计期待这封信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希望儿子在学业上有所建树,向大家学习,继承家风。不管是字还是文章,都要去理解神和韵,先临摹入心后,才能通过形注入自己的神。说的是看书,但实际上是要儿子在各个方面都要坚持不懈,要有持久的精神,同时保持独立思考的精神,没有看过原文,就不要去看《经义述闻》的相关部分,以此为标准,包括画像也是。身体弱不是理由,也要进行磨炼,不能贪图安逸。
详细说明临摹的重要性,是在强调事实求是与独立思考,通过形的临摹而得其神,这是实事求是作用,熟悉后才能注入自己的神,以神传神,这是独立思考的作用,而这些不仅是在写字作文上有这样的精神,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这样的精神。因此,对看什么书、以什么步骤看书、怎么确定标准,都会有规定,这样才能培养出正确的思维。
让孩子来军营,也是一种学习,要强健身体。
2、估计收信人读了这封信会啥体会,会有什么反应
解惑,理解了临摹的意义,不可好高骛远,从基础踏实做起,勤加练习,在练习中去体会字和文的神韵。加强自己意志的磨炼。
踏实认真地做,不要乱想,专注于学习。即将结婚,进入人生的新阶段,但也只是多了一个任务,做好学问、做好人要持续不断地做下去。
3、估计收信人之外的家中其他子女,会因此受到什么影响?
按老父亲的要求办,不懂的问哥哥
哥哥可以去军营,很羡慕,所以要好好学习,争取也能去军营。
4、估计这封信对曾国藩太太会有什么影响
要把大儿子的婚事操持好,监督孩子们的学业,规范孩子们的言行举止
丈夫对孩子们的期待很高,孩子们也很听话,自然温柔贤良
5、估计这封信对曾国藩父母会有什么影响
看到儿子与孙子的能力,家族兴旺指日可待
儿子这样用心教导孩子,比较满意
6、把曾国藩家庭当成一个活着的像一个人一样的整体,会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无感
对意志进行磨炼
7、家外的邻居,会因为这封信,会受到什么影响
这个父亲很厉害,可以跟着学习。有能力的都在努力学习,我们没有能力的更要努力学习
人就要干人事,做好学问什么事都能干,而且都能干好


四、第四封信:咸丰九年三月二十三
信:咸丰九年三月二十三
问题
先生的体会
我的体会
1、作者自己这样写,有些什么心情和期待,估计期待这封信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孩子的字确实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而非常欣慰,还得到了同僚的赞美,更是觉得老夫教子有方。详细讲述赵孟頫的书法,一是要儿子明白其意,不生疑惑,二是表现出祖辈父辈确实在字上下过苦功夫,更能激励孩子。
对孩子写好字的殷殷期待溢于言表,不仅进行详细指导,而且用非常尊敬的语言告诉大儿子,从爷爷开始,就对习字下过苦功夫,把能吃下苦的精神传递给孩子,再次强调自己在写字上犯了错,所以就希望大儿子不要再犯相同的错误,因些当得到“同事”们的赞美时,会很的欣慰,目的是想传达父债子能偿的喜悦之情。
2、估计收信人读了这封信会啥体会,会有什么反应
得到父亲及其同僚的认可,很有成就感,更愿意听从父亲教导,继续下苦功夫。立志光耀门楣。
坚定信念,继承祖辈之志,撸起袖子加油干。
3、估计收信人之外的家中其他子女,会因此受到什么影响?
替哥哥开心,下定决心照父亲的要求做,你追我赶,齐心并进,互相监督学习。
更加佩服哥哥,以哥哥为表率。通过观察哥哥的行为,而知祖辈之志,不怀疑、不仿佛。
4、估计这封信对曾国藩太太会有什么影响
儿子被表扬,也非常开心。
做好曾家的媳妇,把曾家的精神揣摩清楚
5、估计这封信对曾国藩父母会有什么影响
感受到家风未坠,甚慰
看到了儿子努力修正家风的过程,而能促进家中其他子女的成长,让他们向哥哥学习
6、把曾国藩家庭当成一个活着的像一个人一样的整体,会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川流不息,连绵不绝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7、家外的邻居,会因为这封信,会受到什么影响
我们一家人都要向这家人学习,重视写字作文,加强意志力的磨练
学习的目标很具体,而入心入神


五、第五封信:咸丰九年四月二十一
信:咸丰九年四月二十一
问题
先生的体会
我的体会
1、作者自己这样写,有些什么心情和期待,估计期待这封信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对长子的要求越来越严,希望长子有独立思考能力,有辨别能力;还希望长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不要父亲催促,自己就要认真做好学问,勤于思考。对长子有不同的要求,因为长子肩负的责任不同。
当自己还是孩子时,父亲对自己也有如此的要求,对做学问非常重视,那么我当父亲时,也要把这个家风传递下去,让我的长子明白这是我们曾家的神,长子就要承担这样的职责
2、估计收信人读了这封信会啥体会,会有什么反应
按父亲的要求做好每件事,成为父亲期待的样子。
明确自己处于长子的位置,担负的责任不同,要守好职,完成父亲布置的任务
3、估计收信人之外的家中其他子女,会因此受到什么影响?
向哥哥学习
一方面向哥哥学习,一方面服从母亲的安排,做好母亲交办的事务。
4、估计这封信对曾国藩太太会有什么影响
好好照顾好一家人
因此明白长子需要自己提供什么材料(生活上的照顾),同时向丈夫学习,要清楚明白地向其他孩子们提供采购清单(对其他子女的管教)
5、估计这封信对曾国藩父母会有什么影响
看到家风能被一一传承,下一辈初有继承的感觉,传承有望
当儿子当好了父亲,那我们即使不在了,也能借由儿子的言行发挥作用
6、把曾国藩家庭当成一个活着的像一个人一样的整体,会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顺其自然
有立正的作用,不偏不斜
7、家外的邻居,会因为这封信,会受到什么影响
要求自家认真做事,勤于思考,思考适合自家发展的精神,然后延续下去
每家人有每家的传承,老曾这么苦心维持家风,那我们家的家风是什么,要研究清楚,然后维持好

六、第六封信:咸丰九年五月初四
信:咸丰九年五月初四
问题
先生的体会
我的体会
1、作者自己这样写,有些什么心情和期待,估计期待这封信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指出孩子的错误和不足,教授他学习的方法。孩子重视正确的方法,加强平时积累,而不陷入自责中。
实际上是批评大儿子作文很差,但是很讲策略,先说手抄词藻很重要,再说儿子乡试文章的问题,最后就指导如何做手抄。比仅说孩子做不好,更能入他的心,希望孩子接受批评的同时就知道改正的方法。
2、估计收信人读了这封信会啥体会,会有什么反应
明白自己的不足,加强积累,不滞留在错误中
直接入心,无情绪,按父亲的要求进行弥补
3、估计收信人之外的家中其他子女,会因此受到什么影响?
一起避免这种错误,采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少走弯路
有与哥哥竞争的动力,知道正确的做法而不走弯路
4、估计这封信对曾国藩太太会有什么影响
鼓励加提醒
鼓励大儿子按父亲的要求办,不心痛儿子。同时对其他子女严格要求,不允许对哥哥不尊敬
5、估计这封信对曾国藩父母会有什么影响
儿子当父亲当得不错,能够正确教育自己的孩子
儿子对大孙子的教导很不错,指出错误的同时让大孙子知道如何改正,对其他孙子也有警示作用,自己的威也出来了
6、把曾国藩家庭当成一个活着的像一个人一样的整体,会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继续努力
再接再厉
7、家外的邻居,会因为这封信,会受到什么影响
向这家父亲学习,把子女教育好,让家庭有精神可以延续下去
当父亲也要有智略计谋



七、第七封信:咸丰九年六月十四
信:咸丰九年六月十四
问题
先生的体会
我的体会
1、作者自己这样写,有些什么心情和期待,估计期待这封信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读书要读好书读明白书,希望儿子有辨别能力,读书如识人。希望大儿子有个规律的作息,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起是意志力的表现。
读书如识人,都要进行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然后独立思考,不能一概接受也不能一概排斥,这是做人的本分,在礼上的体现就是早起,夙兴夜寐,不失道。
2、估计收信人读了这封信会啥体会,会有什么反应
认为自己读书勤奋,希望得到父亲的表扬,结果自己缺乏辨别能力,缺乏常识,读错了书,而有正确目标。对父亲突然抽查是否早起的情况,而不敢懈怠,更加自律。
可能会惭愧,可能没有情绪,知道错了就改正,不可再这么莽撞,要多加辨别,读书如识人。
3、估计收信人之外的家中其他子女,会因此受到什么影响?
不明白的要多问,自己也要有辨识能力,吸取哥哥的教训,同时也重视早起早练。
有警示作用
4、估计这封信对曾国藩太太会有什么影响
一家人都要早起,使家里形成你争我赶的氛围
用丈夫对大儿子提的要求,去要求其他孩子们
5、估计这封信对曾国藩父母会有什么影响
看到儿子指出孙子的错误,更放心
慎终如始,不可大意
6、把曾国藩家庭当成一个活着的像一个人一样的整体,会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开启自查自纠、立行立改
像军人一样,随时保持警觉
7、家外的邻居,会因为这封信,会受到什么影响
要及时知道孩子的行为(包括学习),并及时指出,作为父母也不能偷懒
对孩子的教育要细心,这么听话的孩子也会犯错,如果没有及时觉察,可能孩子就会更错,浪费了生命。


八、整体心得:
1、先生:教育子女,希望家庭能延续,首先自己要有很强的能力,才能指导帮助孩子的成长;第二,学习是一个长期坚持积累的过程,不是一个具体的目标,活到老学到老;第三,要引导孩子分清事物轻重缓急,为与不为,这个很重要;第四,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让孩子接受批评和任务;第五,一个家的精神很重要,要让大家感受到精神气,自觉地去传递精神,自然而然形成家风。
2、我:这周开始有了母亲应该对金位的孩子们提采购清单的感受,上周心里只有长子,只关注丈夫与长子之间的互动;父亲在火位,是家里的领头人,他的一言一行都是指示,因而父亲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感觉就突显出来了,那么作为克火的水位,也必须得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当父亲的火不够旺不够正时,就得去做点什么让火旺起来,同样的也不能妄言妄行干扰了火的燃烧,即母亲必须得懂父亲的信(言),得把父亲撑起;对土位的感受还不是太多,好像有退居二线安享晚年之感,又觉得对金位和水位得做点什么,但能做点什么又很模糊。


师说:
说几句关于生克制化:
某个位置的自立,取决于两个方面的支持:一个是生位提供的资源,使其底部生发起来;一个是克位消耗提供的目标导航。这样就像是自体心理学讲的自信和自尊。
生位是自信的来源
克位是自尊的来源
两方面结合起来,对这个位的自助作用提供条件,一个位就立起来了
立起来的这个位,是要输出的。
这输出分两个方面,一个是为别人做供应者-生
一个是为别人做消费者——克
这就像我老父亲在他的作品中说的,人安身立命,人的生活归根到底两件事——供与销
生克制化,便是这么个简单至极的东西
再加上阴阳这个维度
再加上世间万物的种类特性(五行,本质也是阴阳)
就构成了阴阳五行这样一个三维系统
——可以分为两个子系统,一个是自立系统,一个是输出系统
自立和自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2 15: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24-7-6 17:14 编辑

第三周
咸丰九年八月十二日
咸丰九年九月二十四日
咸丰九年十月十四日
咸丰十年闰三月初四
咸丰十年四月初四
咸丰十年四月二十四
咸丰十年十月十六日


第一封信:咸丰九年八月十二日
问题
先生的体会
我的体会
1、作者自己这样写,有些什么心情和期待,估计期待这封信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希望孩子有独立的思考能力,要有坚持不懈的恒心,思维敏捷,能举一反三。对长子寄于厚望,希望长子成为下一辈的榜样,有所建树。
通过做学问这个途径,让孩子懂得对待学习要精益求精、对待生活要严谨、对待任务要坚决完成,不能遇到困难就退缩或是找帮助,自己要踏踏实实做起来。
2、估计收信人读了这封信会啥体会,会有什么反应
坚定信心,努力去做事,努力成为父亲希望的样子,作为老大,担有建设家庭的责任。
坚决完成任务,做学问、建立家庭都重要,都要严谨、仔细,做好事情让家庭增光。
3、估计收信人之外的家中其他子女,会因此受到什么影响?
觉得父亲重视哥哥,理解长幼有序,同时也感受到父亲的威严。学习哥哥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
从哥哥身上看到了坚决完成任务的精神,自己遇到困难或迷惑时,也要这样。看到哥哥新婚时期也要做学问,而从小知道做学问与生活是一致的,不分裂。
4、估计这封信对曾国藩太太会有什么影响
重视孩子们的学习和行为习惯的养成
教导好新媳妇,促进大儿子顺利进入婚姻生活,让儿媳融入家风。向丈夫学习,给长子以外的其他子女提出严格且仔细的要求,不留死角。让其他孩子明白家里将要有新人的意义。
5、估计这封信对曾国藩父母会有什么影响
当初的教育还行,家风得到了延续,儿子在信里反复提到自己对做学问的态度,意味着儿子很重视,且能执行到位
儿子对大孙子的细心教导做得很好,这样咱们家的家风才会有人发扬。如果在世的话,会给孙子们讲讲祖先的故事。
6、把曾国藩家庭当成一个活着的像一个人一样的整体,会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学习氛围更加浓厚
四肢都能接受头脑的指挥,且动作到位
7、家外的邻居,会因为这封信,会受到什么影响
重视学习,对子女们的整个教育,包括为人处事,都要重视,希望得到提高
老曾家通过做学问来教育孩子,那我们家也要细致地让儿子把家魂传承下去,那么我们自己就要对家魂有充分的认识,不能仅是喊喊口号。


第二封信:咸丰九年九月二十四日
问题
先生的体会
我的体会
1、作者自己这样写,有些什么心情和期待,估计期待这封信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作父亲的感觉身体渐老,家中儿女的事没有一一办理好,不得安心。为家里的事操心,希望儿女们成家立业。仍然很重视儿女的学习,提出检查儿子学习成果的要求。
向儿子安排家庭的大事,虽然大儿子只比大女儿大两岁,依然要求大儿子关注大女儿的婚事,甚至还要操持大女儿夫家的一些事。自己日渐衰老与安排好儿女的婚事,从来都是同时发生的,对家庭能够川流不息的期待就会更甚,儿女的婚事肯定会更加看重,为此全家都需要动起来,于是嘱咐大儿子要跟太太说一说自己的想法。接着又是说到做学问的事,即儿女婚事是大事,但做学问同样也是大事,是安身立命之本。最后安排生活上的琐事,是为了提醒儿子要注意齐家之本。
2、估计收信人读了这封信会啥体会,会有什么反应
看到自己的婚事能让父亲了去一桩心事,觉得自己长大了,可以担负家庭重担,承担家庭责任。
重视婚姻,婚姻不是一个人的大事,是全家人的大事,也是婚姻两家的大事,父亲要自己参与大妹妹的婚事,就意味着父亲开始交接工作了,不可马虎不可轻视,那么,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就要入心,要像父亲关心大家那样,把家里所有人都放在心里。
3、估计收信人之外的家中其他子女,会因此受到什么影响?
感受到父亲对所有子女的婚姻大事都很关注,要努力成为父亲希望的人。同时注重学习。
听父兄的安排,过好生活,守好位。
4、估计这封信对曾国藩太太会有什么影响
操持好儿女们的婚事,让儿女们迅速进入新的角色,建设好新家庭
孩子们陆续到了结婚的年纪,自己也要开始办交接工作了。
5、估计这封信对曾国藩父母会有什么影响
看到孙子成人、结婚,家族得到延续,非常开心
孩子们的婚事不可不重视,长孙是第二次结婚了,家族繁衍之责还未真正履行。
6、把曾国藩家庭当成一个活着的像一个人一样的整体,会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一代一代的传递
青黄不接之期,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两辈人要开始交接工作了
7、家外的邻居,会因为这封信,会受到什么影响
感受到了喜事连连、儿孙满堂的趋势
婚姻不是儿女情长,是履行家族繁衍之责;长幼有序,长就有长的责任,生下来就注定了。


第三封信:咸丰九年十月十四日
问题
先生的体会
我的体会
1、作者自己这样写,有些什么心情和期待,估计期待这封信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婚事办理完毕,了却一桩心事。希望儿媳快速进入角色,做出能让婆婆满意的事。家风就是稳重、有恒、早起,期待子女们能一一做到,尤其长子要带头做好。要想有所成就,必须要有恒心,弥补不足。强调给长子交待的学习任务要逐条汇报。
人之重在于有恒、有恒在于早起,早起在于举止从容。这是要给孩子们,包括新妇,传递的最重要的精神,而大儿子已经两次都没有回报任务的完成情况,这就是不重,需要特别重视。
2、估计收信人读了这封信会啥体会,会有什么反应
看到自己很多地方都没做好,作为家里的老大,要给弟弟妹妹树立榜样,要早起有恒,气势稳重。
反省,不能再犯此类错误,不能在我这里破坏了家风。
3、估计收信人之外的家中其他子女,会因此受到什么影响?
向哥哥学习,一起做到有恒早起,不妄不妄行
不敢懈怠,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4、估计这封信对曾国藩太太会有什么影响
准备交接女主人的工作,让儿媳承担家里的一些事务。散发神威,让孩子们都感受到人之重
反思自己有没有惯着孩子,而造成孩子的轻。
5、估计这封信对曾国藩父母会有什么影响
监督儿孙们有没有做到家风要求,有没有落实
庆幸自己当年的言传身教做得这么一代一代传下去。
6、把曾国藩家庭当成一个活着的像一个人一样的整体,会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有志者事竟成
心里响起警钟,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7、家外的邻居,会因为这封信,会受到什么影响
看到人家从高祖曾祖一辈传下来的精神,这是根,才会造就这么一个昌盛的家庭,所以学习很重要
不言之教才是最好的教育,老曾这么一封封信,传递的是字里行间的神,不是字本身的意思。一来一往之间,就规范了孩子的行为。

咸丰十年(1860年)2月,曾国藩破陈玉成于太湖。由于两江总督何桂清放弃常州而奔上海,导致苏州、常州失陷。4月,清廷命曾国藩马上赶赴江苏,并先行赏加兵部尚书衔,署两江总督。6月,实授两江总督,以钦差大臣身份督办江南军务。7月,命皖南军务归曾国藩督办。早在咸丰十年(1860年),曾国藩就提出“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可期永远之利”的主张。
第四封信:咸丰十年闰三月初四
问题
先生的体会
我的体会
1、作者自己这样写,有些什么心情和期待,估计期待这封信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希望长子有责任有担当,要把家建好,把老家照顾好。我们家的传家宝就是这八事,希望长子一一照做,执行到位了结果就好。学习的精益要点,希望长子能够掌握。
这一次很明确告诉长子在老家已是一家之主,就是要让长子意识到肩上的重任,这时再说祖训,就能给孩子指明方向,明白一家之主要以身作则成为表率,同时知道祖训的重要性,就如读书一样,在历史长河中可能会有误传和轻视,如果不尊祖训,也可能会出现误解和轻视
2、估计收信人读了这封信会啥体会,会有什么反应
按照祖训家法建设管理家庭,承担一家之主的责任。
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重了,真正成为一家之主,做好学问的同时,按祖传八事治家,其中就要做好待人接物的事。虽然成了老家的一家之主,仍然要及时向父亲写信汇报家里的情况,得父亲指示。
3、估计收信人之外的家中其他子女,会因此受到什么影响?
帮助哥哥分担家庭的事务,建设家庭,尊重哥哥的一切决定,落实家训家法
哥哥得父亲的指令承担起了家庭重任,家里的大事都由哥哥决定,家里的人情客往,也由哥哥在操持,所以要听哥哥的安排。
4、估计这封信对曾国藩太太会有什么影响
落实祖训
重视祭祀,重视土位的指导,丈夫强调把最好的器皿用于祭祀,就是丈夫对自己的要求,不能忽视祖训。
5、估计这封信对曾国藩父母会有什么影响
看到祖训得以落实,家族兴旺指日可待
儿子指导长孙执行治家八事,强调重视祭祀,很好,金位的孩子们也就会有出息
6、把曾国藩家庭当成一个活着的像一个人一样的整体,会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认真贯彻落实,家哪有不兴的道理
通神而踏实,目标明确
7、家外的邻居,会因为这封信,会受到什么影响
祭祀、尊老,是家庭的根本保证
重视祭祀重视祖训,得家魂指导


第五封信:咸丰十年四月初四
问题
先生的体会
我的体会
1、作者自己这样写,有些什么心情和期待,估计期待这封信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希望长子为人圆滑,举止稳重,少言慎言,也是自己在官场里打滚的体悟,也反映出自身遇到的困境,所以经验教训通过做学问之事让长子接受到。
在军务繁忙之际,体会到了重、圆的重要性,想到家里的长子,就以做学问之事向长子传达如何做到“重”和“圆”,训诂学也是做人的学问。
2、估计收信人读了这封信会啥体会,会有什么反应
通过学问进行做人做事的一个练习、感知,看到世界本来的样子,不要戴滤镜
实事求是,读书不迷信,用真心读书,这样就可以做到父亲说的重和圆
3、估计收信人之外的家中其他子女,会因此受到什么影响?
多做学问,正确认识社会,通过哥哥的言行习得重和圆
在生活中看到哥哥的重和圆,而能重和圆
4、估计这封信对曾国藩太太会有什么影响
理解丈夫的不易和良苦用心
也要重和圆,做好家里女主人的职责,守好位,守好家
5、估计这封信对曾国藩父母会有什么影响
时代背景不同,重和圆的具体不一样,儿子能点出来,很欣慰
儿子看到了关键点,治家八事就是在训练重和圆,而儿子如此强调,应该是在工作中有所感叹,自己在这个家里还得作为定海神针继续稳着
6、把曾国藩家庭当成一个活着的像一个人一样的整体,会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适应适宜
一步一个脚印,踏实稳重
7、家外的邻居,会因为这封信,会受到什么影响
感受到智商和情商分不开
听话听音,不能以讹传讹,在根上做事


第六封信:咸丰十年四月二十四
问题
先生的体会
我的体会
1、作者自己这样写,有些什么心情和期待,估计期待这封信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希望长子能够有真学实才和八面玲珑,对儿子的寄望很高,尤其在战事紧张之时,更希望家族能繁衍下去,就需要更强的能力。想把自己这种波澜不惊、视死如归的状态传递给长子,这样长子才能在危急中不乱分寸。
写作写字做人,都要珠圆玉润,即使战事紧张,生活依然坦荡,怎么能做到这样,就是积德,听长辈讲,以及自己经历的反思,如一次又一次的作文写字
2、估计收信人读了这封信会啥体会,会有什么反应
以父亲为榜样,尽自己所能,担起家庭的责任,活成父亲希望的样子,不被恐惧影响,心中有信念,就不被荣衰影响。
担心父亲的同时,也知道自己要把家里安排好,学问也要做好,不论发生什么事,该做的事就要做好,生活照常进行
3、估计收信人之外的家中其他子女,会因此受到什么影响?
关心前方战事,担心父亲安危,相信父亲能掌控大局。家训需要不断领悟内化与彰显。
看到哥哥的严肃,大概知道父亲所处的情况不太好,此时就不要给母亲和哥哥添麻烦
4、估计这封信对曾国藩太太会有什么影响
非常笃定地相信能够化险为夷,时刻不忘促进孩子们理解家训
一方面担心丈夫,另一方面更要把家里事处理好,把孩子们培养好,不让丈夫分心
5、估计这封信对曾国藩父母会有什么影响
担心前方战况,担心儿子安危,同时置生死于度外,更加专注于教育后代
儿子有这样的心态很好,没有落下家庭建设事业,这样才会后继有人
6、把曾国藩家庭当成一个活着的像一个人一样的整体,会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将门虎子
照常生活,顺其自然
7、家外的邻居,会因为这封信,会受到什么影响
为国之重,为己之轻
不能因工作而影响家庭建设、教导孩子学习,不是单指成绩的高低,而是要通过学习达到珠圆玉润的心境


第七封信:咸丰十年十月十六日
问题
先生的体会
我的体会
1、作者自己这样写,有些什么心情和期待,估计期待这封信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给两个孩子说,要亲历亲为进行调查研究,掌握来龙去脉,方可决策。希望两个孩子相信心里的知识重于傍身的钱财。
这封信同时写给两个孩子,是收到了小儿子的拟连珠体寿文,就同时给两个孩子说一说自己的工作情况,让两个孩子把心放回心窝里,而能安心学习。再次指出大儿子的“轻”,而且是在和小儿子同一封信里,是希望大儿子和小儿子之间发生克制作用,而促使两个孩子都能更好地成长。强调家里不需要积钱和买田,要求孩子自力更生。再交待一些待人接物的具体安排,让两个孩子对此都能有所了解。
2、估计收信人读了这封信会啥体会,会有什么反应
改正自己的缺点,要像父亲那样有心细心,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这样才能重、圆、润。
大儿子感到汗颜,说话走路时刻留心,弟弟得到表扬,自己也不能差了去。小儿子更有动力去追赶哥哥,对自己要求更高,做学问要仔细认真,不能马虎。
3、估计收信人之外的家中其他子女,会因此受到什么影响?
用重、圆、润要求自己
盯着两个儿子有没有重起来,有没有认真细致
4、估计这封信对曾国藩太太会有什么影响
督促孩子们学习父亲的品质。和丈夫一条心,不受困于钱财。
两个儿子一个被批评一个被表扬,要注意两个孩子之间的动静,及时进行引导,不可违了长幼之序。注意家里的开支,不可养孩子们的安逸之心。
5、估计这封信对曾国藩父母会有什么影响
家族的精神得到了传递,更相信孩子们有能力为国分忧
兄弟俩之间可以良性竞争,但不能越位脱位,长孙依然是长孙,如果长孙气馁,就要支持长孙。
6、把曾国藩家庭当成一个活着的像一个人一样的整体,会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气势小成
用手揉按,疏通堵住的气血
7、家外的邻居,会因为这封信,会受到什么影响
培养独立思考、独立行动的能力,不受钱财的干扰。
意识到:1、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工作情况,孩子就会有更多的学习机会。2、实事求是地对孩子们展现不同态度,能促进互相影响。3、不积钱不买田,让孩子们自立更生,同时也能培养孩子们的信心,不依赖就更自由。

整体心得:
1、先生的:这一周读书,像刚开始开车一样,不能远视前方,只能看眼前的一段路,还会低头看档位等,无法对读完7封信后作出一个整体心得。
2、我的:比上周来说,能更深入体会作者写信的心境,不再习惯性地把作者当成老师看,而是一个有工作、常年在外的父亲看,当遇到工作上的困难、接到家人们的来信,这个父亲会想给孩子们说些什么?当这样的去体会时,就慢慢感受到说的不只是如何做学问,而是通过做学问告诉孩子们如何做人。于是,再体会家里的生克制化,就会有感觉了,活起来了。上周觉得在土位的体会不多,这周一到土位上去体会时,会感觉责任更重,即使看到儿子当父亲当得不错,很细致很精准地指导孩子们,但是一刻也不能停止,还想着家里哪里还需要完善,还帐之事刻不容缓。
这一周先生读这本书明显感觉到吃力了,就是开始觉得不知道怎么回答问题写心得,说来说去都是那些话。我在把老师的话读给他听,也想方设法引导他体会,但效果不大。先生可以对书的内容进行总结,但不能把自己投进去,不能以一个父亲的身份向另一位父亲交流育儿经验,而是以平凡仰望伟大地隔离。这让我第一次很深刻地意识到我们家也很缺父性,不是以前认为的那样。找回父亲的工作任重道远。

聊录:
陈刚 7-2 08:17:35
克的原始意思:肩扛、杀人剔肉祭天以祈福

王巧云 7-2 08:17:53
看到克的古意,想到火克金,有种感觉父亲教育子女是在替天行道,
订正子女的错误

陈刚 7-2 08:18:38
修改错误、雕刻、兜底
这就像一个物品的所有者,对这个物品行使所有权
自从有了所有者,这个物品有了归属
不再是无主财产
自从被人所有,就被要求和束缚
自从被人所有,你就不需要为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独自承担责任
比如城市楼房,窗户上掉东西砸了人
房主人就要承担责任
自己家养的狗咬了人,狗主人要承担责任
为了自己的物品不伤害别人和不被自己的组织管在门外
所有者需要约束和塑造自己的所有物

王巧云 7-2 08:24:17
是不是说,子女不听话,父亲就要代子女受过,子不教,父之过

陈刚 7-2 08:24:37
被所有物,对所有者反过来也对所有者构成约束
革命时期打破坛坛罐罐,好轻装上路
家里有妻儿老小的人,做事跟单身汉不同

陈刚 7-2 08:26:21
@王巧云  这是自然

陈刚 7-2 08:27:09
因为对某个东西行使着所有权,有些事儿就飞做不可
这是制
所以克制是一对
克者对被克者的作用是克,被克者对克者的作用是制
在家庭中,父亲火位,对次子女及其他晚辈的作用是克
金位次子女及其他晚辈,对火位父亲的作用是制
曾国藩的小儿子、儿媳、女儿、孙子等,是家中金位
与曾国藩之间的作用是克制
我们的第三个提问,估计收信人以外的家中其他子女,会因此受到什么影响?
其基本内容便是克制
这封信,家中其他子女不一定能亲自看到
但是这封信对长子的要求,会引起长子基于父子之间生化作用的变化
信中专门对金位人事项作出的指示,会直接作用于金位人
这个直接作用是火克金
曾国藩的某些状态变化,对长子的某些要求和态度变化,可能是来自于金位人的制的
长子和金位之间是克制关系
金克木
长子能力不足处事不当,其后果是由金位人承担的
相反,其福利也是金位人享用的
长子对父亲指示的态度和执行情况,也受到金位人的期待的深刻(克)作用
用图整理一下
蓝色大箭头是生化,红色小箭头是克制
家庭关系需要用生克制化去理解,我们一般的理解是过于简陋随意
无法描述和把握家庭
还受到母亲的生化作用的深刻影响
还受到长子和老人之间克制作用的深刻影响
第二个问题的回答,是在探讨长子位在父亲有行动时,产生的运动和变化;第三个问题是探讨,金位在父亲有行动时,产生的运动和变化。
每一个位,在一个具体刺激下的反应,都受自己与家中其他四个位置的生克制化的深刻影响
@王巧云  子女不听话,一般说来会造成某些方面直接和长期的损失
这个损失,总的来说是家庭承受的,而家庭的总的代表是居于土位老人,根基是居于水位的母亲,执行者是居于火位的父亲  
这三个位在各自的总的职责中承受孩子不听话造成的直接和长远损害
这还不算完,每一次不听话的直接后果,会有后果的直接承担者
这个直接承担的分派,便是按照生克制化来的
生在一个组织中,没什么自由可言。你自己不恰当的自由会到来这个家庭深重的苦难
没有死角的
空间上没有死角,时间上从古至今到遥远的未来
成为祖宗债,要子子孙孙来还的
生而为人,有家的人,要立志不为子孙欠债
还要立志,心悦诚服任劳任怨偿还祖宗债
未还之债,所欠之债,统统以自己生活的各种痛苦的形式保存
我们有痛苦艰难,显示我们有债
自杀之人,是拒不认账死不还账,老赖,是一笔巨大的新债
自杀不只是指真的自杀
包括懒惰、回避、自我攻击、自病、为逃避责任而攻击他人,等等所有消极怠工
这就彻底否定了“病”的正常性
所以,人都有病耻感
因为生病而感觉的羞耻
这是符合自然的反应
人们也会因为自己一直在做事,而感觉到轻松和内心安静——临床上为此“发明”了一种治疗技术,转移注意力
长子木,克,老人土
意思是说,老人是长子的所有物,长子要承担老人的所有权益和老人带来的负担
拼爷爷,而不是拼爹
在爷爷-父亲-长子,这样一个链条上,父亲是过渡性的
帮助爷爷和长子之间实现传承
爷爷的各种资源,是长子可以完整运用的
归长子所有
如此长子便可以在爷爷这片土地上自由生长,便可以作为兄弟姐妹、媳妇、晚辈的好工长,带领大家奔赴
这就像种庄稼,爷爷是土,母亲是水,父亲是农夫,长子是播到地里的种子
金位人是禾苗
克制的线路:父亲-金位人-长子-老人-母亲-父亲-金位人....如此循环的所有权关系
生化的路线则是:父亲-老人-金位人-母亲-长子-父亲-老人......如此循环的产业链关系
所以我父亲在他晚年的时候,把家庭的关系归结为,产供销
这是一个公有制的生产系统
所有权是循环的,没有资本家
购销关系也是循环的,也就是产品分配也是公有制的分配方式——按需
这种公有制,跟犹太人搞得苏联式公有制,是有区别的
所以我的观点是,共产主义在华夏大地上,数千年前就早已实现。
这话题就大了,按住不表
概括一下:一个家庭,是按照生克制化的规则,运行着的神威系统。
读曾国藩的信,如果能够在这个频道中去理解,会获得不同的收获
读每一封信的那七个问题,试图引导进入这个频道。

陈刚 7-6 10:29:19
曾国藩对自己没做好的事情的表述,显示他的追求的坚定性
确定性
如果是不满意自己的话,会对孩子发脾气
——我们常见的表达型态,父母对孩子学习状态不好,但我们的意识里便没有意识到自己年少的时候也没学好,而直接责骂孩子学习不好
所谓投射
曾国藩的这个反应方式,见到了自己也见到了孩子,所以他不是发脾气
不是对自己不满意,而是发现这事儿的实际进展,儿子跟老子一样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11 15:4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24-7-13 19:47 编辑

第四周

咸丰十年十一月初四
咸丰十年十二月二十四
咸丰十一年正月初四
咸丰十一年正月十四
咸丰十一年正月二十四
咸丰十一年二月十四
咸丰十一年三月十三

第一封信:咸丰十年十一月初四日
问题
先生的体会
我的体会
1作者自己的体会
虽军务繁忙,但仍非常挂念家中老小。也担心孩子们的安危,特别希望孩子们不忘家训,行为要端,举止要重,少言慎言,时刻牢记。向孩子们展示父亲的大局观,通盘考虑的思维的方式,而能尽在掌握中。
先说收到家里寄来的东西等长家里短的小事,后说国家大事,一大一小其实本质是一样的,希望两个儿子体会到。再次要求大儿子重,要做到早起,就是过来之人传授经验:不要和父亲一个的路子,必须得改正过来,不是父亲不重儿子就可以继续不重,我在努力改正,儿子也要努力改正,不能再把问题遗留下去。最后教孩子们向叔父问好,也是希望儿子们大事小事都能做好,在小事谈大事。
2、收信人的体会
对行军作战有一定的了解,知道父亲军务繁忙。父亲要求的,要一一完备、改进、提高。
没有任何借口偷懒,感受到了父亲的坚定。坚定通过写字输出,就是刚劲之气。
3、对收信人之外的其他子女的影响
感受到父亲工作很辛苦,且用心尽力。遵照父亲的要求做好份内之事。谨遵家训,早起为第一要义。
对男性尊敬,而能更柔。
4、对曾国藩太太的作用
自认为关心丈夫较少,应该更加关心丈夫。做好家中事务,照顾好老小,让丈夫更放心。
坚定且柔顺,不需要和男人们一争高下,保家卫国之事由男人们来做,相夫教子操持家务是女人们的职责,做出来给媳妇和女儿们看。
5、对曾国藩父母的作用
相信儿子能够把工作做好,而且平安
孙子们渐渐长大,曾家的遗留问题依然存在,看到儿子如此坚定地追求改正,会觉得放心一点,所以对小孙子会更加看重,不能再犯。
6、曾国藩家庭整体,像一个活人一样的整体,能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尽在掌握之中
视野开阔,形端体正
7、家外邻居,会收到什么影响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各归各位,各自履行各自的职责,家庭就能建设好


第二封信:咸丰十年十二月二十四
问题
先生的体会
我的体会
1作者自己的体会
要求孩子注重身体,指出庸医跟识人、做事、交友是一致的,要有辨识能力。加强身体锻炼,身体好了才能读书报国。虽然说的是走路稳重,还是指的是慎言慎行。不要犯父亲当年同样的错误。
不赞成长子一有病就吃药的方式,一方面是现在庸医确实很多,另一方面也是长子不重之表现,一有不良感受就依赖医生,而不从自身状态与天时去调整饮食作息等生活习惯,就无法辨别良庸之别,也就会将生命轻易地交给了别人。叮嘱饭后三千步,只是让长子通过这个方式去感受到见理的路径。所以最后就要再说长子有没有走路略重否、说话略钝否,一一点过
2、收信人的体会
知道这是父亲的经验之谈,自己也要加强学习,能够识医、识人、识友,要有辨别能力。找到让身体能够强健的日常养生的方式,而不是依赖医药,让父亲少惦记。
深刻体会父亲为什么一再强调重。感受到父亲对生命的敬重,身体出现不良感受,也不能轻易找医生开药,跟读不懂书有疑惑时一样,进行圈点,而不是动不动就问人。
3、对收信人之外的其他子女的影响
向哥哥学习,曾家的精神要学透理解透,让父亲少操心。
看到哥哥天天饭后三千步,又早起,说话没有以前那样冲口而出,也会跟着重一些,遇到问题要向内看。
4、对曾国藩太太的作用
让前方的丈夫来关心儿子的身体,会自责,要更加关注孩子们的身体健康,与社会圈子的发展,而不是出了问题才知道。
生命之重,不能轻易交给他人来掌握,对金位的孩子们也要如此要求,包括儿媳妇。丈夫在外打仗,身体的保重尤其重要,与其担心,不如一起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来养生。
5、对曾国藩父母的作用
非常欣慰儿子能把曾家祖辈切实地贯彻落实下来
健身强志,是家族发展的根本,儿子这样做是正确的。
6、曾国藩家庭整体,像一个活人一样的整体,能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认真地落到实处
健身强志缺一不可
7、家外邻居,会收到什么影响
踏实做人,认真做事,就能把家庭建设好
认识到:神要有精为载体,文弱书生是病态,不是常态

咸丰十一年(1861年)95日,湘军攻陷安庆。925日,曾国藩移住安庆。1220日,加太子太保衔,奉旨督办四省(苏、皖、浙、赣)军务,其巡抚、提镇以下悉归节制。同月,在安庆创办内军械所。年底,定三路军进军之策:“以围攻金陵属之国荃,而以浙事属左宗棠,苏事属李鸿章,于是东南肃清之局定矣。”

第三封信:咸丰十一年正月初四
问题
先生的体会
我的体会
1作者自己的体会
强调精神气,要内化神,而不要在乎形,神通了形也就通了。
当父母的最不能接受孩子撒谎,哪怕只是一个误会或是没把时间说清楚,也会追究,因为撒谎就意味着孩子对父母不尊敬、不接受父母交办的任务。而父母追究到底的行,就是对孩子的教,所谓言传身教,必须如此细致,以行气为上。所以一直对长子学业要求很高且细致,就是希望通过这条路径让孩子成保证完成任务的人之根本。
2、收信人的体会
看到自己老是强调了点,而忽略了片,要扩大格局,在神上有所把握。
对父母交办的事情不能丝毫马虎,要如实且详细地交待,不能让事务繁重的父亲担心,是作儿子的基本孝行。自己虽然已经结婚,但还未完全成人,只要有父亲在,就需要按父亲的意志办事,建设共同的事业。
3、对收信人之外的其他子女的影响
真正理解家训中的神韵,理解祖辈为什么会制定这些家训,早起对人的精神培养有什么作用
看哥哥如何完成父亲交待的事情,就知道自己该如何事。
4、对曾国藩太太的作用
更理解曾家的家训,要监督落实
家族建设不能丝毫马虎,长子对父母的态度是其他孩子对父母态度的示范,要慎重,不可心疼与松懈,行气为上,“对仗”工整,都是做人的标准。
5、对曾国藩父母的作用
守正、散威
慎终如始,恩威并重
6、曾国藩家庭整体,像一个活人一样的整体,能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渊远流长
齐心协力共同建设好家园
7、家外邻居,会收到什么影响
家庭建设从点滴开始,积少成多
小心以人为大、以卑为尊乱了人伦之序


第四封信:咸丰十一年正月十四
问题
先生的体会
我的体会
1作者自己的体会
要求儿子理解文章、字的内在精神
长子23岁,虽然一直对长子有很细致的要求,但是有些短处已经成型,由父亲从外部安排来促进,好像也没有太大的作用了,虽然唠叨依旧,要求依旧,但长子不自己痛下功夫就不会有什么改变。而生命之重就是自己能在短处痛下工夫,用长处教导弟弟,关心母亲。
2、收信人的体会
反思自己每每只看到表面,不够深入其神其意。父亲一直不厌其烦地进行教导,我也应该下定决心深入其中。
父亲明确说我的长处在于看书写字,可以教导弟弟,但短处在于作诗,如果我自己不痛下功夫的话,就不会有所变化,犹如当头棒喝。
3、对收信人之外的其他子女的影响
兄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提点,共同建设
向哥哥学习,父亲对他的赞赏有加。哥哥比我们厉害这么多,都依然努力作诗,我们也不能懈怠,向哥哥看齐。
4、对曾国藩太太的作用
创造氛围,让家风得到延展,让媳妇和小一点的孩子都严格遵守
长子确实长大了,但对长子的教导依然要进行,不能躺平,何况家里还有那么多孩子,一旦躺平,都会躺平,丈夫这样要求长子是正确的,按丈夫的要求来做。
5、对曾国藩父母的作用
孩子再大也是孩子,对孩子的教育一刻都不能放松
孩子再大也是孩子,对孩子的教育一刻都不能放松
6、曾国藩家庭整体,像一个活人一样的整体,能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打起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
7、家外邻居,会收到什么影响
不管富贵贫穷是官还是民,都应该按自己家里的路持续走下去
会感受到家庭建设或是对子女的教育,一刻都不能放松,孩子再大也是孩子,即使接受孩子有些短处已经成型,但也要有所教导,不能放弃。


第五封信:咸丰十一年正月二十四
问题
先生的体会
我的体会
1作者自己的体会
全局尽在掌握之中,但也有点身心乏力,希望儿子有个全方位的认知、有全盘意识、有运筹帷幄的能力。
本次详细讲述战事,是希望长子将信送澄叔看时,有一家之主、有男人的格局和澄叔交流,以扩大长子视野和胸襟。在做学问的要求上仍然细致有力,让长子看到父亲的坚定追求。长子虽结婚,但家里的钱财开支,尤其是人情往来,还是得由父亲说了算,长子照办才合礼数。
2、收信人的体会
理解读书和健康的重要性,担心父亲的安稳。琢磨战事,怎么御敌制胜。
不敢自恃大过父亲,必须按父亲说的做。父亲战事如此繁忙,对我的学习情况仍细致如微地进行指导,不敢不认真努力啊。
3、对收信人之外的其他子女的影响
向哥哥学习,照父亲的要求做,让父亲少操心。
得知父亲对战事的描述而感受到父亲的从容与大气,自然就会向父亲学习。再看到哥哥听父亲的安排去给澄叔送信和写信答谢冯树堂先生,会觉得就应该这么做。
4、对曾国藩太太的作用
操持好家里,让丈夫安心前方作战,解除丈夫的后顾之忧
对丈夫放心,为儿子长成大人自豪,家里有这样两个男人感到安心,对金位的孩子的照顾也就会更加细心与坚定
5、对曾国藩父母的作用
儿子在人伦秩序的把握上很决定,老人家的位置也就因此更重要了
6、曾国藩家庭整体,像一个活人一样的整体,能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笃行
7、家外邻居,会收到什么影响
也要为国家出力
父子的秩序很重要,不是说孩子大了,就要一切听孩子的,父子永远就是父子,儿子就是要听父亲的话。


第六封信:咸丰十一年二月十四
问题
先生的体会
我的体会
1作者自己的体会
得知家中平安,想到家里的事,就给两个儿子说要把家里下首的竹子重新让其茂盛起来,以恢复父亲在世时的景观。这也就给两个儿子强调祖父精神的重要性,以孝得神,得到的神就有劳和谦。
2、收信人的体会
赶紧去把竹子种起来,恢复成祖父在世时的样子;给父亲买好茶叶寄去。不敢忘记家训:劳和谦。
3、对收信人之外的其他子女的影响
一起种竹子,回想祖父在世时的情景
4、对曾国藩太太的作用
安排回想祖父在世时的情景,给孩子们指导,讲讲过去的故事
5、对曾国藩父母的作用
孩子们继承我们做得对的地方、改正我们做得不对的地方,就是孝顺
6、曾国藩家庭整体,像一个活人一样的整体,能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7、家外邻居,会收到什么影响
要有孝道不是一句话,而是返回到父母的背景时代里反复研磨才能得到父母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


第七封信:咸丰十一年三月十三
问题
先生的体会
我的体会
1作者自己的体会
战事紧张,身处险境,如有不测,得把家训准确地传递下去,把自己的意志彰显出来,以能让子子孙孙永保家风。
2、收信人的体会
父亲身处险境,要随时做好当一家之主的准备,把家担起来。
3、对收信人之外的其他子女的影响
紧张,但同时也更有责任感,要为家出力
4、对曾国藩太太的作用
不管发生什么事,丈夫会不会出意外,都要按丈夫说的来执行,这是几辈人的宝贵经验,家族才能延续下去
5、对曾国藩父母的作用
家魂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传递下去
6、曾国藩家庭整体,像一个活人一样的整体,能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虽紧但不乱
7、家外邻居,会收到什么影响
唏嘘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更迭

整体心得:
1、先生的心得:
2、我的心得:开始读信时,对老曾反复且细致地布置学习任务,心里是很烦躁的,回想起以前父亲也是不断要求我读书、要我考证,真的是不服气的,不懂父亲的意思。读到这周,慢慢意识到读书的态度就是做人的态度,读书的思维就是做人的心德结构的展示,再读关于做学问方面的要求时,就不烦躁了。
曾纪泽在咸丰十一年时,有23岁了,但曾国藩仍然非常细致地要求曾纪泽做好每一件事,连什么时候到家的都要说清楚,而且要求曾纪泽一一汇报。我们一直觉得孩子大了管不了了,但在老曾家就还能管。这时就会觉得人伦之序的确很重要,所以土位的重要性就显现出来了。于是这周在回答第五个问题时,就比前两周更有体会一些。
于是,对父亲的威势就更加具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15 19:3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24-7-15 20:28 编辑

补:

第六封信:咸丰十一年二月十四
问题
先生的体会
我的体会
1作者自己的体会
惦记家中平安,告诉孩子前方战局,思念家乡的茶叶。要有竹子的气节,恢复祖辈的精神。然后要特别要记住劳和谦,并在生活中实践。
得知家中平安,想到家里的事,就给两个儿子说要把家里下首的竹子重新让其茂盛起来,以恢复父亲在世时的景观。这也就给两个儿子强调祖父精神的重要性,以孝得神,得到的神就有劳和谦。
2、收信人的体会
担心父亲的安危,父亲交待的任务赶紧落实。谨记祖辈的教诲,要有竹子一样的气节。
赶紧去把竹子种起来,恢复成祖父在世时的样子;给父亲买好茶叶寄去。不敢忘记家训:劳和谦。
3、对收信人之外的其他子女的影响
同收信人的体会
一起种竹子,回想祖父在世时的情景
4、对曾国藩太太的作用
不折不扣延续家风
安排回想祖父在世时的情景,给孩子们指导,讲讲过去的故事
5、对曾国藩父母的作用
继续这样干下去,老板凳要端正,是家里的标准,而更加慎重
孩子们继承我们做得对的地方、改正我们做得不对的地方,就是孝顺
6、曾国藩家庭整体,像一个活人一样的整体,能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成为竹子,神形皆备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7、家外邻居,会收到什么影响
家风孝道要用行动来延续和发扬
要有孝道不是一句话,而是返回到父母的背景时代里反复研磨才能得到父母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


第七封信:咸丰十一年三月十三
问题
先生的体会
我的体会
1作者自己的体会
同右
战事紧张,身处险境,如有不测,得把家训准确地传递下去,把自己的意志彰显出来,以能让子子孙孙永保家风。
2、收信人的体会
谨遵父亲教诲,把家训落实到位,随时作好当一家之主的准备,让父亲没有后顾之忧
父亲身处险境,要随时做好当一家之主的准备,把家担起来。
3、对收信人之外的其他子女的影响
紧张,但同时也更有责任感,要为家出力
4、对曾国藩太太的作用
不管发生什么事,丈夫会不会出意外,都要按丈夫说的来执行,这是几辈人的宝贵经验,家族才能延续下去
5、对曾国藩父母的作用
家魂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传递下去
6、曾国藩家庭整体,像一个活人一样的整体,能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虽紧但不乱
7、家外邻居,会收到什么影响
唏嘘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更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15 20:2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24-7-17 19:37 编辑

第五周

咸丰十一年四月初四日
咸丰十一年六月二十四日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四日
咸丰十一年七月二十四日
咸丰十一年八月二十四日
咸丰十一年九月初四日
咸丰十一年九月二十四日

第一封信:咸丰十一年四月初四日
问题
先生的体会
我的体会
1作者自己的体会
要让孩子有全局观,不要计一城池之得失,把握关键,掌控全局。要早起要劳动,谨记家训。
虽然与上一封信只隔了半个多月,但战事已经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没有当时的紧张了,所以需要给孩子说一说情况,让家人放心。历来以奇用兵,转旋之机就在奇上,给大儿子讲讲相关情况,可以让大儿子有所体会。而有奇就有正,有阴就有阳,所以要给儿子说说早起和种蔬的重要性,是要保证完成的任务。
2、收信人的体会
明白时局的关键点,能切中要害。踏实地做事做人,家庭就多兴旺
一方面,随着父亲描述的战况进行思考,并向家人报平安。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早起和种蔬的重要性,是实实在在要做好的事。一圆一方、一虚一实,心里就有变化。
3、对收信人之外的其他子女的影响
得知父亲平安而安心,同时也会关注转旋之机。在哥哥的带领下早起,并体会父亲为什么会说早起之家和蔬菜茂盛之家类多兴旺。
当这样关注时,就会去做相关的事。
4、对曾国藩太太的作用
丈夫的威,推动着自己要去把丈夫指令落实下去;丈夫的具体要求(如早起和种蔬菜)又能让自己静下来
5、对曾国藩父母的作用
以儿子的动生自己的静,以自己的静制孩子们的妄动
6、曾国藩家庭整体,像一个活人一样的整体,能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动静结合
7、家外邻居,会收到什么影响
人生一定会有如意不如意而上下起伏,但能用坚定的追求以彰志气,家庭的发展就不会上下起伏

第二封信:咸丰十一年六月二十四日
问题
先生的体会
我的体会
1作者自己的体会
再次强调家风:早起、劳动、勤俭。希望家风能一直坚持下去。把学习形成日常,如吃饭一样。
这次隔了2个多月给大儿子写信,就要说得详细一点。大儿子是他这一辈的老大,所以要带着他去熟悉怎么当一家之主,所以大事小事都要给他讲一讲,让他心里有家里所有人,并且知道怎么去安排布置家务事,包括怎么照顾老父亲。上次说到要种蔬菜,这次就说说具体怎么种,对基础设施怎么建议。种蔬菜这事就能一点一点入孩子的心。
2、收信人的体会
认真仔细落实家训
对父亲、叔父、母亲和所有的兄弟姐妹都要放在心里。种蔬菜和做学问是一样的,都要细致用心,才能做好。
3、对收信人之外的其他子女的影响
被哥哥教导,而有长兄如父之感。当哥哥细致入微地照顾大家时,也潜移默化地学到了。父亲的精神就通过哥哥传递到我们身上。
4、对曾国藩太太的作用
长儿被丈夫教导得越来越好,家中有主而心不乱,被长子化了
5、对曾国藩父母的作用
把长孙的成长看到心里,会更加重视对长孙的教导,同时促进其他孙辈对长孙服气
6、曾国藩家庭整体,像一个活人一样的整体,能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井井有条
7、家外邻居,会收到什么影响
孩子要成长也是需要教导的,怎么关心家人是要做给孩子看的,不是孩子大了自然就会了,那个自然在于父母有没有言传身教到位。

第三封信:咸丰十一年七月十四日
问题
先生的体会
我的体会
1作者自己的体会
大儿子的字写得不错,很欣慰。大儿子的字得徐柳臣先生的赞赏,要给儿子说,但同时也要提醒儿子别自满,还有提高的空间,该继续练习的地方依然不能放松。
2、收信人的体会
继续努力,不能放松
3、对收信人之外的其他子女的影响
学习没有捷径,只有不断努力
4、对曾国藩太太的作用
大儿子写的字受到徐柳臣先生的认可,被化了,就会引导其他孩子向哥哥学习
5、对曾国藩父母的作用
长孙日渐成材,儿子对家庭建设的志向坚定不移,我们也要努力
6、曾国藩家庭整体,像一个活人一样的整体,能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固若金汤
7、家外邻居,会收到什么影响
对家庭建设的志向必须坚定,一代又一代人都要坚守

第四封信:咸丰十一年七月二十四日
问题
先生的体会
我的体会
1作者自己的体会
离上封信只有10天,目的就是强调大儿子修身,以防大儿子因上封信骄傲,在“看读写作”四个方面成为大儿子的抓 手,安定下来,“逐日无间”,而能有所成。再报平安,已得转旋之机,化险为夷。
2、收信人的体会
老老实实学习,认认真真守家
3、对收信人之外的其他子女的影响
切不可骄傲,重“迟重”
4、对曾国藩太太的作用
反思自己有没有迟重,对丈夫的照顾是否妥帖
5、对曾国藩父母的作用
儿子临深履薄的态度很好,大家都要如此,不可懈怠。早起是阳,临深履薄是阴。
6、曾国藩家庭整体,像一个活人一样的整体,能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用行为推动精神的形成
7、家外邻居,会收到什么影响
日常琐碎是家庭建设的主要阵地

第五封信:咸丰十一年八月二十四日
问题
先生的体会
我的体会
1作者自己的体会
对家中事一一嘱咐,有让大儿子去执行的,也有说给大儿子听的,有丧喜大事,也有戒奢侈少制衣、通报健康与否的小事,目的在于让大儿子心中有人有事,照顾好一家老小。
2、收信人的体会
父亲交办的事得一一做好。父亲不在家,那我就是家中的顶梁柱,要负责对弟弟妹妹的管教,要多与澄叔沟通,让澄叔知晓父亲的心意。
3、对收信人之外的其他子女的影响
听哥哥的话,敬听父训。
4、对曾国藩太太的作用
大儿子长大了,成家了,家里的大事也要慢慢交给大儿子去做,其他孩子的成长,也可以让大儿子来教导,自己就起监督作用。
5、对曾国藩父母的作用
儿子对长孙写信写得多,是希望长孙及早能承担起建设家的重任,我们就要适时给长孙进行任务的调整,不至于过紧,也不至于过松。
6、曾国藩家庭整体,像一个活人一样的整体,能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不管大事小事,每件事都必须认真做好
7、家外邻居,会收到什么影响
处乱世尤以戒奢侈为要义,不能铺张浪费,不被人情世故裹挟,但也不能不顾人情世故,还要留意才行

第六封信:咸丰十一年九月初四日
问题
先生的体会
我的体会
1作者自己的体会
给孩子和弟弟讲“时物文理哲”,做学问就是在培养认识世界的思维:以前“物最初,器次之,事又次之。三者既具,而后有文词”,现在“人事多而器物少,乃势所必然”,因此,仿照《尔雅》简单讲人事而知文字之原,希望儿子能够完成。同时也希望弟弟也重视这样的分类摘抄方法
2、收信人的体会
对做学问更有目标,要知文词之原,而不被人事所绊,标准是“日知月无忘”
3、对收信人之外的其他子女的影响
做学问的目的是要知文词之原
4、对曾国藩太太的作用
人事为末,器为本,物为根。根本末俱在为文词之全貌,不可偏于一处
5、对曾国藩父母的作用
三代人组成的家庭也呈现出根本末的状态
6、曾国藩家庭整体,像一个活人一样的整体,能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更有整体性
7、家外邻居,会收到什么影响
知原才知整体、知系统,才能全面而正确地认识世界,否则都是盲人摸象

第七封信:咸丰十一年九月二十四日
问题
先生的体会
我的体会
1作者自己的体会
(二十四日的信多日常琐碎)对做学问一事一向严谨,不会受任何事情影响,让大儿子不敢懈怠,随时接受考核。再说勤俭的要求,即使嫁大女儿,也不能铺张浪费,这个家风必须一直保持下去。再次提醒迟重。
2、收信人的体会
随时接受父亲的考核,还会被父亲拿去跟他的同僚考评,就需要更加努力,不能让父亲丢脸。在妹妹的婚事上,父亲都如此节俭,那就没有什么事更有借口奢侈了,对勤俭更加重视。如此也是迟重之展现。
3、对收信人之外的其他子女的影响
勤俭、迟重越来越入心
4、对曾国藩太太的作用
坚持勤俭之家风
5、对曾国藩父母的作用
放心了,儿子能在孙辈们的婚礼上如此节俭,不怕失了官威,那这个家在乱世里也能保存下来
6、曾国藩家庭整体,像一个活人一样的整体,能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生根深扎于土地
7、家外邻居,会收到什么影响
没有任何借口可以奢侈一把,迟重不是在所谓的关键时候才需要的,而是任何时候都需要迟重,这是人的安身之本。

整体心得:
1、先生的心得:
2、我的心得:父母的职责就是唠叨,嫌自己的父母唠叨,是因为自己做得还不够好;而我们当父母时不唠叨,是因为不完全在父母位上,有私心。要去掉私心,就要以“迟重”至静。以水克火时,也可以唠叨,有理的唠叨就会有作用,父亲就被找回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22 14:3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24-7-27 22:14 编辑

第六周

咸丰十一年十月二十四
咸丰十一年十二月十四
同治元年正月十四
同治元年二月十四
同治元年三月十四
同治元年四月初四
同治元年四月二十四日

第一封信:咸丰十一年十月二十四
问题
先生的体会
我的体会
1作者自己的体会
离上封信有一个月之久了,得给长子说唠叨一下,初四接到长子的信,虽然已经过了20天,但也要进行回复和指导,要求儿子事事回禀,我也得做到事事有回应,这就是无言之教,直接把家风做进孩子的心里。
2、收信人的体会
父亲隔了这么久才写信来,可能工作繁忙,那更要事事做到位,才能让父亲放心去工作,不会过于牵挂自己。
3、对收信人之外的其他子女的影响
每次收到父亲的信,就能看到家里的氛围有所变化,不敢好逸恶劳,时时刻刻记得是曾家的人,不能丢曾家的脸
4、对曾国藩太太的作用
丈夫又来写信来考核长子的学问了,反省自己这段时间有没有做好份内工作,有没有把家里的人都照顾好,有没有解除丈夫的后顾之忧
5、对曾国藩父母的作用
儿子长年在外,要替儿子把这个家看好。儿子看重长孙的学问,我们也要对长孙的学问进行监督,以促进长孙成为家里的顶梁柱
6、曾国藩家庭整体,像一个活人一样的整体,能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检查系统有没有漏洞,发现漏洞就要打补丁
7、家外邻居,会收到什么影响
当父亲的,即使长年在外,也是可以把关照家庭,对家里人进行考核;而当母亲的,要夫唱妇随,做好执行

第二封信:咸丰十一年十二月十四
问题
先生的体会
我的体会
1作者自己的体会
接近两个月没给长子写信了,从弟弟信中得知二女儿要出嫁,把自己的想法说给长子听,以培养长子成为一家之主。最近战事紧张,自己的担子重、责任大,就影响了接家人来营的计划,即便如此,也要把调整后的初步计划说给大儿子听,让他心里有所准备。并把如何安排小儿子参考的要求和收藏遗念衣的要求安排给大儿子去做,也是在教长子如何担起家庭责任
2、收信人的体会
除了做学问以外,家里的每件事都要像父亲那样细致认真地做好,作为长子,要担起长子相应的责任,要把妹妹们的婚事安排好,要把弟弟参考的事安排好,要把遗念衣收藏好。这些事也很重要
3、对收信人之外的其他子女的影响
哥哥越来越有一家之主的气势了,要相信哥哥能把这些事安排好
4、对曾国藩太太的作用
长子毕竟年轻会有考虑不周的时候,既要给机会又要进行提点。对女儿们的婚事和小儿子的考试问题要按丈夫说的来办。把家里安排好了,才能让丈夫放心接长子去军营。
5、对曾国藩父母的作用
一辈带着一辈人逐渐成长,看到了自己当年的模样
6、曾国藩家庭整体,像一个活人一样的整体,能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新旧交替稳步进行
7、家外邻居,会收到什么影响
孩子能否承担起责任,在于上一辈能否不多不少地担起责任,能否正志笃行

同治元年(1862年)1月31日,曾国藩奉旨任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曾国荃补授浙江按察使。二月十四日,左宗棠率军由江西入浙江。四月,李鸿章率军抵上海。五月,曾国荃率军进驻雨花台,会同彭玉麟的水师围攻天京。六月,洪秀全命令各地太平军回援天京,太平军集结二十万人兵力,十月起大战湘军四十多天,未能取胜。

第三封信:同治元年正月十四
问题
先生的体会
我的体会
1作者自己的体会
长子在性格、质性上已经有了明确的展现,既要顺势而为,又不能固步自封,不接受与自己质性不同的人与物,尤其是境界大气雄骏的诗词,更要多读,多研究,以能扩充自己,所以要给长子强调一下,和孩子们一起作诗和答,也是促进互相影响。再次说到王氏父子,是要让长子完成父亲的志向,书香门第的建设是需要几代人的努力。最后说工作上的情况,也是借机传达自己对工作的观念,以帮助孩子入世。
2、收信人的体会
父亲这封信的并不长,但非常重要,很深沉,涉及到了都是我内心深处的东西,要对自己有所了解、认识,去感受父亲说的五言与七言的区别,仔细研读八家的诗集,以深刻了解父亲说的开拓心胸、扩充气魄、穷极变态之意。父亲再次说到王氏父子,父亲之志不敢违背。父亲最后提到工作上的事,感受到父亲的工作态度。
3、对收信人之外的其他子女的影响
父亲每月都要给哥哥写信,哥哥是家中的长子,长幼有序,以长为尊,听哥哥的话
4、对曾国藩太太的作用
长子虽长但气势不够雄伟,还需要多让长子得到锤炼。丈夫公务繁忙,仍然坚定地对长子进行全面的教导,要把丈夫的观念落实到位
5、对曾国藩父母的作用
人不可不心胸开阔,儿子对长孙这一点很重视,做得好,我们对小孙子这个方面要关注到位
6、曾国藩家庭整体,像一个活人一样的整体,能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扩大且充实
7、家外邻居,会收到什么影响
长幼有序,且要名实相符、德位相配,长子就要具备长子的德性

第四封信:同治元年二月十四
问题
先生的体会
我的体会
1作者自己的体会
引领长子(23岁)思考:如何做到“资父事君,曰严与敬。孝当竭力,忠则尽命”;当身上的责任大于自己认为的德性时,如何转危为安。即便如此,家里常态依然要保持,小儿子赶考也要按部就班地进行。
2、收信人的体会
如果我是父亲,我会怎么做,跟父亲的做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3、对收信人之外的其他子女的影响
把日常生活过好,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4、对曾国藩太太的作用
丈夫对长子在工作上的指导不能参言,这是他们男人之间的事。对其他孩子还要好好指导,形成对长子的支持
5、对曾国藩父母的作用
工作和生活都是一体的,只是阶段不同,工作所在的比重不同。儿子把握的时机很好,在长孙在老家当家时进行指点、影响,就能为长孙实际进入工作时作好准备。而我们也要作好我们这个阶段的事,重心又要重新放回到家里来,教育好儿媳和孙子们。
6、曾国藩家庭整体,像一个活人一样的整体,能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资父事君,曰严与敬。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临深履薄,夙兴温凊。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7、家外邻居,会收到什么影响
要让家族繁衍下去,上一代人要教,下一代人要学,才能“渊澄取映”,实现家魂构建的蓝图。

第五封信:同治元年三月十四
问题
先生的体会
我的体会
1作者自己的体会
长子在家操办了几件大事,给予慰问,并指出这也并不真的辛苦,是人之常情也是常事,看得到的是文人学者们的风采,是阳面,看不到的是各家各户的家常琐事,是阴面,这样才构成一个真实的人。讲这些是希望长子阴阳相胜,在这个过程中心好好地放在心窝里。
再给长子说说父母的身体状况,说说战事,再说嫁女的事。这些依然是培养长子持家的能力。
最后再让长子把信给弟弟看,以接受弟弟的检验。
2、收信人的体会
不敢叫苦,不敢轻浮,只能扎扎实实把事办好
3、对收信人之外的其他子女的影响
配合哥哥一起把家里的事做好,关心父母的身体,不让父母操心
4、对曾国藩太太的作用
操办好孩子们的婚事,不铺张浪费,照顾好自己的身体,不让丈夫担忧
5、对曾国藩父母的作用
长孙已有一家之主的风范,但仍不能放松,把一家人都关照到,及时发现问题,促进家庭发展
6、曾国藩家庭整体,像一个活人一样的整体,能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更落地
7、家外邻居,会收到什么影响
没有任何理由厌烦家庭琐事,就是通过处理好家庭琐事来积德,人才越来越灵活、智慧

第六封信:同治元年四月初四
问题
先生的体会
我的体会
1作者自己的体会
看到长子在处理完家务事的同时,能坚持学习,给予肯定,但也要给儿子强调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要持之以恒,保持警觉、精进的状态,并以战事为例,在节节胜利的情况下,也要稳慎图之,不敢骄矜。这是我们家的一贯要求,做人要勤劳、有恒。最后说一说自己的身体情况,一方面让长子注意父母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也是在提醒长子不能懈怠,父亲在前线如此殚精竭虑睡不好觉,你们在安稳的后方都要努力学习,把家搞好。
2、收信人的体会
被父亲肯定感到高兴,更加坚定要勤劳的志,不敢骄矜。
3、对收信人之外的其他子女的影响
知道勤劳不仅是做学问,还包括处理家务家,即做人就应该要勤劳,如父亲、兄长一样。
4、对曾国藩太太的作用
不可懈怠,保持家风
5、对曾国藩父母的作用
欣慰的同时,思考咱们家这样发展下去有没有问题,仅勤劳就够了吗?
6、曾国藩家庭整体,像一个活人一样的整体,能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任劳任愿
7、家外邻居,会收到什么影响
不管什么家庭都需要持之以恒地去实现家庭的目标,稳慎图之

第七封信:同治元年四月二十四日
问题
先生的体会
我的体会
1作者自己的体会
信的内容好似写给长子一人的,说了长子写字的问题,也指出了解决方法,但想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因立志有恒而厚重,因此这封信也需要给小儿子看看,写上小儿子的名字,就能让小儿子重视厚重二字的真正含义。只要立了正志,没有什么问题是解决不了的。
2、收信人的体会
说话之轻,被父亲三番五次地教训过,到现在有轻,是因字轻。父亲说字轻与身体轻相关,建议临摹颜体字的《郭家庙》和柳体字的《琅琊碑》、《玄秘塔》,否则字轻也会让身体更轻,因为志不重。
3、对收信人之外的其他子女的影响
志轻身体也会轻
4、对曾国藩太太的作用
男女志向不同也同,都是为了建设好家庭,但具体做法上就是有所不同,所以要夫唱妇随,不敢自作主张。
5、对曾国藩父母的作用
我们家的志过重而成痣,所以思也重,不够轻盈灵活,长孙身体轻,志应该和合,而不应该自以为重
6、曾国藩家庭整体,像一个活人一样的整体,能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志重思轻心虚
7、家外邻居,会收到什么影响
身心一体,劳动人民的智慧就在于做事,要把事做好做成,就需要智慧,也能培养智慧。做好学问能改变气质,也是因为志重

整体心得:
看了群里了讨论,再体会这一周信的内容,会感受不能埋头苦干,还需要判断上级指令是否合理,需要有一个检验环节,所以组织里就是需要不断地抵巇和忤合,抵巇和忤合都是为了组织健康发展。但抵巇和忤合是对组织的建设性行为,并不是反对父母的借口。
当父母反复提点同一个问题时,作为孩子的我们要认真思考父母为什么要反复提同一个问题,即使这个问题不合理,不符合时代的背景,那又怎么去顺父母的心;作为父母的我们要思考孩子为什么不听话,为什么不能执行下去,是家风哪里出了问题。不管处于哪个位置,建设家庭的志不可轻,其表现就是不断思考,临深履薄,一刻也不能懈怠。
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从来都需要认真思考。千字文上说“学优登仕,摄职从政”,可老曾却让孩子们不必当官,读好书就行。这就是一个怎么“听话”的练习,老曾读了那么多书,自己还当着大官,向孩子们说不必当官,肯定有特别的意义,这就需要我们“若枉若直,相而天极;面观四方,与时消息”,才能促进我们有效建设家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7-28 10: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24-7-30 22:02 编辑

第七周

同治元年五月十四
同治元年五月二十四日
同治元年五月二十七日
同治元年七月十四
同治元年八月初四
同治元年闰八月二十四
同治元年九月十四

第一封信:同治元年五月十四日
问题
先生的体会
我的体会
1作者自己的体会
苦口婆心给长子说如何学习才能把文章写好。对长子做学问一事一直放心不下,一步一步进行耐心的指导。这样就能了却自己的一桩心愿,没有时间好好做学问,希望长子能继承下去。提到战事,就大致给长子说说,让家人放心。
2、收信人的体会
要把作文作好,才能了却父亲的心愿,坚定地按父亲的要求来做,细读、抄记、模仿,三者皆不可少。
3、对收信人之外的其他子女的影响
要想把事情做好做成,就得立志坚定,一步一个脚印,才会有质的变化
4、对曾国藩太太的作用
丈夫已经说过几次了,长子不能按丈夫的要求静下心来细读、抄记、模仿,与长子还没能完全接受任务有关。这需要让长子好好理解丈夫布置这个任务,明白完成父亲的任务的责任。
5、对曾国藩父母的作用
儿子已经多次提出让长孙注意提高作文水平的事,也多次细心地指导过,但长孙的进步并没有让儿子满意,思考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6、曾国藩家庭整体,像一个活人一样的整体,能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互相制约生成,而推陈出新
7、家外邻居,会收到什么影响
当父亲一次又一次给孩子安排同一个任务,孩子都没能完成,就需要反思,看结构中哪一环出了问题。

第二封信:同治元年五月二十四日
问题
先生的体会
我的体会
1作者自己的体会
女婿学坏,也要教育,但嘱咐长子家里大小内外都要礼貌相对,因当人所有坏处都被显现出来时,人就没有了羞耻,而会甘与正人为仇,这样就无法再有好的教育效果。同时也再次给长子说,世家子弟钱不可多、衣不可多,就是这个原因。这样跟长子说,既能教育长子知道为人处世的原则,又能让长子安心,父亲将会接手这个问题。最后再说说工作情况,让家人放心。
2、收信人的体会
大妹夫就让父亲去调教,自己专心读书,像平时一样对待大妹夫就好。有父亲在,什么事都能处理好
3、对收信人之外的其他子女的影响
做好自己的份内事就好,其他的不用操心
4、对曾国藩太太的作用
放心不下大女儿,但丈夫要教育大女婿,会放心一点。对大女儿也要做点什么,让她有方法去应对当下的困难
5、对曾国藩父母的作用
大孙子遇人不淑,成了家庭建设的一个巨大考验,大家得好好应对这个考验,不然就会对家庭带来灾祸
6、曾国藩家庭整体,像一个活人一样的整体,能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出现病痛,但还有希望
7、家外邻居,会收到什么影响
怎么教育女儿是个大问题,要把女儿养成大女人,而不是无法克火小女人

第三封信:同治元年五月二十七日
问题
先生的体会
我的体会
1作者自己的体会
二儿子15岁,县试名列榜首,让父亲深感欣慰,可以对二儿子进行赞赏,但是二儿子在省城里,对考试相关的事还需要叮嘱,尤其是不要外出游玩,要在家里静坐,和之前对大儿子的叮嘱一样,不可生嬉戏之心,常守俭朴之风,是惜福之道,但照例要花的钱不可吝啬。嘱咐二儿子今年不必参加乡试,要珍惜自己,不可鲁莽
2、收信人的体会
得到父亲的称赞,很开心,但不能因开心而忘了分寸,听父亲的话,常守俭朴之风,稳扎稳打
3、对收信人之外的其他子女的影响
谨守俭朴之道,慎独守静
4、对曾国藩太太的作用
孩子们渐渐长大,女儿们也相继出嫁,对孩子们的教育将有所不同,但根本不变
5、对曾国藩父母的作用
随着孩子们的长大,家族日渐庞大,更要对家里的情况进行细心地管理,丝毫不能出现差错
6、曾国藩家庭整体,像一个活人一样的整体,能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惜福守静
7、家外邻居,会收到什么影响
勤俭节约,自力更生

第四封信:同治元年七月十四
问题
先生的体会
我的体会
1作者自己的体会
虽然五宅平安,但要操心的事情多,得一一安排好,让长子执行就行了。长子的精力还是要放在读书上,要洁身自好,胸襟潇洒,不被功名䘵位所牵绊。
2、收信人的体会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3、对收信人之外的其他子女的影响
要惜福,洁身自好
4、对曾国藩太太的作用
丈夫把很多事都安排好,还有四弟和管家帮忙,自己就把家务事做好就行,教育好儿媳,不让男人们分心
5、对曾国藩父母的作用
儿子一直能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好,把读书放在第一位,勤俭持家,很是欣慰。孙子们也长得挺好,都在认真努力地读书,上门来祝贺小孙子的人不少,为曾家添光了。
6、曾国藩家庭整体,像一个活人一样的整体,能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紧在一起
7、家外邻居,会收到什么影响
努力读书是好事,但读了书是为了更好地用自己

第五封信:同治元年八月初四
问题
先生的体会
我的体会
1作者自己的体会
战事已趋平稳,军中传染病多,但皇上不准请假回乡,生病的同僚也只能上奏折陈情,颇感遗憾、无奈。再给长子强调读书一事,自己无法把做学问与打仗当成一件事来做,总因打仗耽误了做学问,遗憾之心无以言表。
2、收信人的体会
读书是最重要的事
3、对收信人之外的其他子女的影响
认真读书,对父亲被皇上要求不能请假回乡,而对功名䘵位更加觉得无趣
4、对曾国藩太太的作用
专心做好份内事
5、对曾国藩父母的作用
读书很重要,读书才能让家族兴旺
6、曾国藩家庭整体,像一个活人一样的整体,能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专心读书而不能落地
7、家外邻居,会收到什么影响
读书是为了给社会作贡献,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更好,光读书不做事,要不得

第六封信:同治元年闰八月二十四
问题
先生的体会
我的体会
1作者自己的体会
军中的疫情还很严重,颇为忧心;换了工作搭档,希望以后工作顺利;自己的身体又开始出现问题。整个感觉挺无奈的。
2、收信人的体会
更觉得功名䘵位无趣,要把书读好
3、对收信人之外的其他子女的影响
担忧父亲,但又无能为力
4、对曾国藩太太的作用
担忧丈夫,但觉得需要把家守好,勤俭节约,以能把家支撑起
5、对曾国藩父母的作用
很矛盾,读书好就是要出仕,但是在官场上,尤其在乱世里,风险太大
6、曾国藩家庭整体,像一个活人一样的整体,能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无奈无力,不得不为之
7、家外邻居,会收到什么影响
完全承担起责任,搞清楚为谁服务的问题,就自由了

第七封信:同治元年九月十四
问题
先生的体会
我的体会
1作者自己的体会
担心自己的安危,忧虑名誉受损,还承担着大局的责任,虽是报平安,但也不平安,前途未卜,似有不甘
2、收信人的体会
跟着战事变化而心情起伏,对在当下乱世如何保全自己会有更多的思考
3、对收信人之外的其他子女的影响
担惊受怕
4、对曾国藩太太的作用
担心丈夫,也有不甘
5、对曾国藩父母的作用
思考我们的家风如此,能度过这次危机吗,有需要调整的吗
6、曾国藩家庭整体,像一个活人一样的整体,能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紧张
7、家外邻居,会收到什么影响
老百姓的生活,因不脱离现场,而更加洒脱。胸襟宽阔不是学来的,是做出来的。


整体心得:
之前回答七个问题时,总是按“标准答案”来回答,当老师提到思考老曾家为什么都短命时,就发现老曾把钱看得很紧,稍大的开支都是他在军中寄,连给管家买点衣服,都由他安排,事确实多,操劳多。另外,读他的信会让人觉得当官没意思,在家做学问最有意思,会让孩子们觉得社会不好,但又不得不去社会,如老曾一样,那么就会让孩子们内在冲突多。
于是就会想象,这个时候,曾国藩的父母在世,会不会对此有所反思,而对家风进行调整?一直对土生金、土制木没有太多的质的体会,如果老人家还在,这样的调整是不是就是土生金、土制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4 22:4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24-8-4 22:41 编辑

第八周
同治元年十月初四
同治元年十月十四
同治元年十月二十四
同治元年十一月初四
同治元年十一月二十四
同治元年十二月十四
同治二年正月二十四


问题
同治元年十月初四
同治元年十月十四
同治元年十月二十四
同治元年十一月初四
同治元年十一月二十四
同治元年十二月十四
同治二年正月二十四
1作者自己的体会
刚刚经历了太平军大举反攻,凶险起伏,因忧惧太过而出现身体问题,而更加关注家里的情况,希望自己的身体能因见到儿子而有所好转,也希望长子因来军营而增长见识、学问,对小儿子及其他家族里的其他孩子进行安排,总之希望后继有人,家族能繁衍下去。
战局仍未平定,心里依然忧惧,身体问题也没有好转,即使如此,也要先讲讲学习的事,这很重要,这是祖辈得出来的经验,但谈完学习之事,更是思念孩子,急切希望孩子们来营看望自己。
处军情之危,弟弟生病,心情忧郁,急切地盼望着孩子们来营相聚,即使如此,也要查问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特别关注长子有没有厚、迟,长子以后是家里的顶梁柱,更需要严格要求。顺便询问大女婿有没有安分守己,叫长子来营时可以把他带过来,在他身边进行调教。
在指导长子作诗的时候,是作者心情最舒畅的时候,好像谈论诗,人的生命力就更强,能与情绪对抗,所以再次强调持重。
弟弟生病去世,伤痛,让长子安排好弟弟的后事,听从澄叔的意见,必恭必悫。如何抵抗悲痛,写字。也是发扬老曾家的精神,而后继有人。
读书学习重于行葬礼,先谈读书学习,再谈季叔的葬礼,以及季叔的待遇。最后说说渐渐平定的战事,没有了前段时间的惶恐
世守礼义,不可打破。应当告诫女儿们忍耐顺受,以能耐劳忍气为要。做官司也是如此。
2、收信人的体会
惶恐不安,担心父亲,也担心自己的未来,面对乱世有无力之感,无法应对,只能埋头读书。父亲叫自己去军营,就好好准备。
关注父亲的身体,关注学习,关注自己如何去大营。不关注局势。
积极准备去大营看父亲,对父亲的要求牢记在心,严格要求自己,见着父亲时,能让父亲宽心。
读书能让人心境平稳 ,要多读书,按父亲的指点进行学习
季叔去世,深感悲痛,如何排解,写字。
读书非常重要。关注季叔的待遇。战事渐稳而放下心来。
把人和礼分开,只守礼,不认人
3、对收信人之外的其他子女的影响
父亲和长兄都惶恐不安,也会跟着不安,能做的事就只能维持原样,谨守本分。
思念父亲,小心做人,不敢妄言妄为
帮长兄做好去大营的准备,把自己对父亲的关怀,让兄长带去
好好读书,不妄为
悲痛,担忧同在军营里的父亲,配合做好季叔的后事
好好读书,领略文章之精华
忍耐顺受,世守礼义
4、对曾国藩太太的作用
不安,担心丈夫的身体,也担心长子在中途中的安危,但也不能不让长子去,长子去了之后能安慰到丈夫。总之不管怎么做,都无济于事。
关注丈夫的身体,关注长子去营看望丈夫的相关事宜。不关注家族整体状况
做好长子去大营的准备,把家里事安排好,做自己该做的事,把大家安稳住
专心做好家务事,把儿媳们管好
做好季叔的后事
继续操持家务,战事渐稳,担忧丈夫的心就可以放回心窝里了
耐劳忍气
5、对曾国藩父母的作用
兢兢业业做好事,守到职,就能拨云见日
学习很重要,在乱世更重要,能稳人心
三个儿子在战场上,得把孙子们养好,让他们专心读书
读书是我们家的致用法宝
又少了一个儿子,孙子们得有能继承家族的能力,家庭建设不敢轻慢
读书确实很重要,不论什么时候就要强调读书
礼义一定要遵守,不可坏了规矩,这是曾家的家训
6、曾国藩家庭整体,像一个活人一样的整体,能收到这封信什么影响
不安中的固守
去大营看望老曾是当下最重要的事
等待时机,不敢妄动
认真读书
因悲痛而更加固执死板
耳边徘徊一个声音:读书
耐劳忍气,死守礼义
7、家外邻居,会收到什么影响
不会一劳永逸,人生总会在安危中起起伏伏,但如何获得吉祥,不是什么都不做地等待结果,任由事情地发展,而是要见机行事,即为又无为。
学习的目的是能做好事做成事,不能知行两分,进行二选一。当家庭于风险之中、处于乱世之中,知行合一更显重要,涉及到存亡的关键。
读书要读到身上,不能死读书
战事紧张,也不忘读书,但读书的目的是为了积德而吉祥,不仅是用来平复情绪,让自己如意。
葬礼是调人神的机会
专心读书可以传承,也可能断了传承,那个机要把握好
礼义是人的社会自然形成的,不能抛开人来讲礼义,那这样的礼义就不合理

整体心得:
我们先生已经彻底放弃读书写体会了,想方法把老师在群里的内容转发给他看,或者把自己读书心得讲给他听,可能也有些作用,至少不能坐实半途而废,这也是弥漫在我家的一种威。
在老师的提点下,深深感受到家里弥漫着的威(家魂),一封信里先说什么事后说什么事,在什么背景下谈什么事,都是家魂的影响。之前,一直把对太太的体会想象成了在水位上该怎么做,而不是对这家人的这位太太有什么作用。这一周体会下来,觉得这家的太太好像做不了什么事,什么事都被老曾做了,而水性不足。百度了一下,看到的情况是这家太太天天忙于劳作纺线,“火旺得水,方成相济”,这家的火是旺,但没能得水,而无法齐心协力强渡激流。
对于读书要读上身的体会更深刻,不能弱化了读书积德的功能,从而使人做事的功能弱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8-8 16: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刚 6-30 08:43:23
静是进入自己内部,通过内置的“标准(神)”系统,在到达之后评定正误

陈刚 6-30 08:44:03
信,在通达以后,通过所信对象的“标准”系统来评定正邪

陈刚 6-30 08:44:16
一个在内,一个在外

陈刚 6-30 08:45:03
正信和迷信在这里区分

陈刚 6-30 08:45:27
正知和邪知也在这里分野

陈刚 6-30 08:45:46
通过静,比较安全

陈刚 6-30 08:46:06
通过信作为唯一依据,容易被“洗脑 ”

陈刚 6-30 08:46:34
静,是一种结果

陈刚 6-30 08:46:49
决定这种结果的进程包括:安徐正

陈刚 6-30 08:47:49
安:心里少事,停下停下一些令然担忧的思绪——我是安全的

陈刚 6-30 08:48:37
徐:在安下来之后,内部动作慢一点,一个一个的理清楚——把事情一件一件做完

陈刚 6-30 08:50:22
正:追求思考的正确性,并且知道,正确性的标准来源于自然规律。而自然规律的早就写在特定的地方,正,就是要认真跟这个地方连接接通,让这个地方流出来的信息来检查正邪。

陈刚 6-30 08:50:33
到这时,人就完全安静了

陈刚 6-30 08:51:18
也就是神威的通道完全流出来了

陈刚 6-30 08:51:21
留出来

陈刚 6-30 08:52:25
神威,是“自然”的“生活”方式

陈刚 6-30 08:52:54
自然的规律就自然而然的发挥作用了

陈刚 6-30 08:54:03
现代社会,人们用视觉、听觉等感知通道,已经很难进入自然状态了

陈刚 6-30 08:54:13
换句话说,听不懂、看不见

陈刚 6-30 08:55:25
只能依靠机体觉——也就是疼痛、热、痒痒、饥饿等躯体本身的反应,来同自然打交道

陈刚 6-30 08:55:36
所以我们普遍感知到各种痛苦

陈刚 6-30 08:56:16
也就是,被迫静下来

陈刚 6-30 08:57:08
所以我们一定要设法主动让自己静下来,不然我们读书无用,听人教会无用

陈刚 6-30 08:57:16
教诲

陈刚 6-30 08:57:30
看到别人的灾祸与痛苦也无用

陈刚 6-30 08:57:37
示范也无用

陈刚 6-30 08:58:47
我们要先静下来

陈刚 6-30 08:58:57
主动静下来的方法——安徐正静

陈刚 6-30 09:01:23
接近自然,接近神威

陈刚 6-30 09:01:31
见到真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9-8 09:01 , Processed in 1.138322 second(s), 16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