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july_zx

郑欣的《仪礼》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3-19 23: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uly_zx 于 2024-3-23 19:58 编辑

第十周(20240317-20240323)

聘礼第八

【查字正音】
旃(zhān):古代的一种赤色曲柄旗。
觌(dí):相见。
壝(wéi):堆土。
擸(liè):持,执。
裼(xī):袒开或脱去外衣,现出内衣或身体。
饔(yōng):割烹煎和之称。
饩(xì):古代祭祀或馈赠用的活牲畜。
扃(jiōng):抬鼎用的木杠。
鼏(
):鼎的盖子。
膷(xiāng):牛肉羹。
臐(
xūn):羊肉羹。
膮(
xiāo):猪肉羹。
醓(tǎn):肉酱的汁。
筥():竹器名,圆形。
簠(
):是中国古代祭祀和宴飨时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方形器具。
秅(chá):量词,古代计算禾束的单位,四百把为一秅。
醙(sōu):白酒。
chù):开始。
禳(ráng):除去灾凶的祭祀。
軷():古代对道路神的祭祀。
剡(yǎn):锐利,尖。
朌(bān):分赐,赐予。
廋(sōu):廋人,掌管车马的官名。

【翻译】
聘礼的礼仪。国君和三卿谋议聘问的事,于是任命卿为使者。卿(使者)再拜稽首辞让,国君不准许,于是退回原位。已经谋议出使之事,也同任命使者一样任命上介。宰命令司马任命众介,众介都接受命令,不推辞。
(以上为任命使者。)

宰开列礼品的清单,命令宰夫让众官吏准备。到出使的前一天傍晚,陈列礼物。使者穿上朝服,率领众介,傍晚拜见国君。馆人在寝门外铺幕。准备聘礼的人陈列礼物,兽皮,头朝北,以西边为上位。在两边的兽皮上放上进献的束帛及玄纁。马就面对北方,在马前的幕上放上束帛玄纁。使者面朝北,众介站在他的左边,以东边为上位。卿大夫在幕的东边,面朝西,以北边为上位。冢宰进入路门向国君报告准备情况。国君穿着朝服从路门的左边出来,面朝南。太史读簿书,核对礼物。冢宰拿着簿书向国君报告准备完毕,把簿书交给使者。使者接过礼单,把它交给上介。国君拱手行礼,进入路门。随行官吏把礼物装在车上,停放在寝门外。上介监视装车的人,把礼单收妥。
(以上为行前准备礼品。)

第二天,主宾穿朝服在祢庙陈列礼物。有司在室中铺席设几。祝先进入室中,主人跟随着进入。主人在右边,两次行拜礼。祝向祢祷告。主人又两次行拜礼。祝陈列礼物,把长一丈八尺的黑色、浅红色帛共十卷放在几的下边。祝和主人走出室。主人站在室门的东边。祝站在窗户西边。祝又走进室内取礼物,下堂,把束帛卷起放在竹器里,埋到西阶的东边。又在庙门外向行神陈列礼物。然后接受命令,上介陈列礼物也是如此。
(以上为临行前告庙。)

上介和众介等候在使者的门外。使者在车上插着旃旗,率领上介和众介在朝门接受命令。国君穿朝服面向南。卿大夫面朝西,以北为上位。国君派卿让使者进入。使者进入,众介随着进入,面朝北以东边为上位。国君拱手施礼,使者进前,上介站在使者的左侧,接续听命。贾人面朝西坐下,打开木匣,拿出圭玉、缫垂悬,不站起而交给冢宰。冢宰拿着圭,把缫折起,从国君的左边交给使者。使者接受圭,和冢宰面朝同一方向。把缫垂悬,接受使命。向上介陈述使命后,和上介面朝同一方向把圭、缫交给他。上介接受圭,折起缫,出门交给随行的贾人。众介不跟随出门。接受进献用的束帛和放在上面的璧,接受国君夫人的聘璋,进献用的黑色、浅红色束帛和放在上面的琮,都和受圭的礼仪相同。然后出行,在郊外住宿。把旃旗收起。
(以上为使者受命启程。)

如果路过邻国,到达边境时,使者派次介借道。次介拿着束帛到邻国的外朝,说:“请引导。”把束帛放在地上。邻国的下大夫拿着束帛进去报告,出来说“允许”,于是接受束帛。邻国按照礼节馈赠,给上宾(使者)杀好的牛羊豕三牲,路上用的粮食、草料。众介都得到馈赠,邻国的士引导他们走到国境。在邻国的国境上立誓词。使者面朝南,上介面朝西,众介面朝北,以东边为上位。史宣读誓词,司马拿着马鞭站在史的身后。
(以上为向过往国借路。)

没有进入所聘国的国境,演习一次行聘的礼仪,堆土为坛,画上台阶,帷幕在坛的北边,没有宫。穿朝服,没有立主人,没有拿玉。众介都参加演习,面朝北,以西边为上位。演习进献,士拿着庭实。演习进献国君夫人的聘礼也是如此。演习公事礼仪,不演习私事礼仪。
(以上为演习威仪。)

到达所聘国的国境,把旃旗系在车上,立誓不违犯礼仪。然后向守关的人通报。守关的人问明随从的有几个人,使者让介回答。所聘国的国君派士询问来聘的原因。于是让人引导来聘者入境。
(以上为入境。)

进入所聘国国境,收起旃旗,然后展视礼物。铺幕,使者穿朝服站在幕的东边,面朝西。介都面朝北,以东为上位。贾人面朝北,坐下擦拭圭,然后拿着圭展示它。上介面朝北查视,退回原位。贾人把圭退回匣中。陈列兽皮,头部朝北,以西边为上位。又擦拭璧,展示璧。和束帛一起放在左边的兽皮上。上介查视,退回。马则在幕的南边,马头朝北,在马前的幕上放上束帛。展示国君夫人的行聘进献礼物也是如此。贾人向上介报告,上介向主宾报告。有司展示众人的束帛,自己报告主宾。到达远郊,又展示一次行聘、进献的礼物,如同入境后所做的一样。到达馆舍,在贾人住的馆舍展示行聘、进献的礼物,如同入境后所做的一样。
(以上为核验礼品。)

使者到所聘国的近郊,让人系好旃旗。所聘国的国君派下大夫问“到哪儿去?”返回。所聘国的国君派卿穿朝服拿束帛慰劳来宾者。上介出门请问何事,进门报告主宾。主宾依礼辞谢。在馆舍门外迎接来慰劳的卿。两次行拜礼。来慰劳的人不回拜。主宾拱手行礼,先进入门内,在馆舍的门内接受慰劳品。来慰劳的人捧着礼物进入,面朝东向主宾表达自己国君的命令。主宾面朝北听取命令。转身稍后退,再拜稽首,接受礼物。来慰劳的人出门。主宾把礼物交给属下。出门迎请来慰劳的人,来慰劳的人依礼辞谢。主宾拱手行礼,先进门,来慰劳的人跟随他。在门内摆设四张麋鹿皮。主宾用束锦酬劳来慰劳的人。来慰劳的人再拜稽首,接受束锦。主宾为送上礼物再拜,稽首。来慰劳的人向拿糜鹿皮的人拱手行礼,然后出门。于是拿麋鹿皮的人退下,主宾送来慰劳的人,两次行拜礼。受聘国国君的夫人派下大夫来慰劳,拿着二个方竹簠,有黑色面子、浅红色里子的遮盖物,有盖子,里边装着枣和栗子。右手拿着枣,左手拿着栗子进前,主宾接受枣,大夫用双手把栗子交给主宾,主宾接受,如同接受来慰劳的卿的礼仪。招待下大夫的礼仪如同招待来慰劳的卿的礼仪。于是,来慰劳的下大夫为使者带路,进入国门。
(以上是在近郊慰劳使者。)

到达外朝,主国国君说:“敝先君之庙,已经打扫干净,等待您的到来。”使者说:“不必如此匆忙,等到您闲暇时再来吧。”大夫引导主宾等到馆舍,主国的卿到馆舍,主宾出迎,两次行拜礼。宰夫穿朝服设便宴。煮熟的牛羊豕三牲在西边,鼎九个,陪鼎三个。生的牛羊豕三牲在东边,鼎七个。堂上的饭食有八簋、六、两、八壶。西夹屋的饭食有六簋、四铏、两、六壶。门外的米、禾都是二十车。柴、草各四十车。上介是煮熟的牛羊豕三牲,在西边,鼎七个,陪鼎三个。堂上的饭食有六簋、四铏、两簠、六壶。门外的米、禾都是十车。柴、草二十车。众介都是煮熟的羊豕。
(以上是在馆舍向使者致礼。)

第二天,下大夫到馆舍迎接主宾。主宾穿皮弁服朝聘主国国君,到朝,主宾进入,有司在门外西边依次陈列礼物。卿做为上摈,大夫为承摈,士做为绍摈。摈是出门问事并传话的人。国君穿皮弁服,在大门内迎宾。大夫引主宾进入。主宾由门的左侧进入。主国国君两次行拜礼,主宾辞谢,不回拜。主国国君拱手行礼进入中门。每到一门一曲都拱手行礼。到庙门,主国国君拱手行礼进入,站立在中庭。主宾接近西塾站立。几、筵已经设好。上摈出来转达国君的命令。贾人面朝东坐下,打开木匣,取出圭玉,丝垫悬垂,把圭玉交给上介,不站起。上介不加穿袭衣,拿着圭,折起丝垫,交给主宾。主宾加穿袭衣,拿着圭。上摈进来告诉主宾,出来,辞谢圭玉。引主宾进入,主宾由门的左侧进入。介也都从门的左侧进入,面朝北,以西为上位。三次拱手行礼,到台阶,三次谦让。主国国君先登上二个台阶,主宾登堂,站在西楹柱的西边,面朝东,上摈退到中庭。主宾转达自己国君的“命令”,主国国君向左转身,面向北。上宾进前。主国国君对着堂上的横梁,两次行拜礼。主宾三次退避,背向西墙。主国国君独自加穿袭衣,在中堂与东楹之间接受圭玉。上摈退回,背向东塾站立。主宾下堂,介按与进门时相反的顺序出门。主宾出门。主国国君独自把玉交给太宰。主国国君露出裼衣,下堂站立。上摈出来请主宾。主宾露出裼衣,捧着束帛,上边放着璧,进献。上摈进去报告,出来接受。放在庭中的礼物:兽皮,众介右手拿着前足,左手拿着后足,兽毛在里边,两手相向拿着,进门陈设。使者由门的左边进入,拱手行礼,谦让,像原先一样。登堂转达自己国君的命令。拿兽皮的人打开兽皮。主国国君两次行拜礼接受礼物。接受兽皮的士在右边由客人的身后过到客人的左边。主宾出门。士对着主宾坐下,把兽皮折叠。国君独自把礼物交给太宰,兽皮如同进来时一样,兽皮头朝右向东。向主国国君的夫人行聘用璋,进献用琮。如同原初的礼仪。如果有话转达,就用束帛,如同进献的礼仪。上摈出来问主宾事情,主宾告诉他公事结束。
(以上是向国君和夫人聘问、献礼。)

使者捧着束锦请求私人拜见主国国君,上摈进内报告,出来辞谢,请求按礼招待主宾。主宾依礼辞谢,听从主国国君的命令。上摈进内报告国君主宾答应。宰夫撤去几,改设筵席。主国国君出门迎接主宾进入,拱手行礼谦让如同原先一样。主国国君登堂,在东墙的前端单独接受几。宰夫向内拂试几三次,拿着几的两端进前。国君面向东南,向下拂撢几三次,拂撢完毕,抖抖衣袖,拿着几的中间,进前,面向西。上摈报告主宾,主宾走到筵前接过几,面朝东等待国君为送上几行一次拜礼,主宾用几避闪。面朝北放下几,不下堂,在台阶上回拜两次拜礼,两次稽首礼。宰夫在觯中斟上甜洒,在觯中放上报甜洒的勺。小端在前。国君自己接过甜酒。主宾不下堂,行一次拜礼,进到筵前接受甜酒,回到原位。国君为送上甜酒行拜礼。宰夫进献笾、豆、干肉、肉酱,主宾登上筵席,上摈退下背朝东塾。主宾祭干肉肉酱,用柶祭甜酒三次。牵四匹马到庭中。主宾走下席位,面朝北,把柶和觯合在一起,拿着柶柄,坐下尝甜酒。国君用束帛酬谢。把柶插在觯中,面朝北,放在祭物的东边。上摈进前佐助赠送礼物。主宾下堂,为赠送礼物辞谢。国君走下一级台阶辞谢主宾下堂。主宾一步一台阶地登上堂,听从国君的命令。主宾为将接受的礼物下堂行拜礼。国君辞谢。主宾登堂,两次行拜礼,行稽首礼,面朝北,与东楹柱平齐接受礼物。主宾退回,面朝东等待。国君行一次拜礼,主宾下堂,国君两次行拜礼。主宾牵着左边的马出门。
上介接过主宾的礼物,跟随的人迎过来接过马,随后出门。
(以上是国君向使者致礼。)

使者私下拜见国君,要捧着束锦,二人牵着有装饰的四匹马,从门的右边进入,面朝北放下束锦,再拜稽首。摈者辞谢。主宾出门。摈者坐下拿取束锦,出门。有司二人牵着马跟随着出门,面朝西站立在东塾的南边。主宾依礼辞谢,听从命令。摈者右手牵着马进入中庭陈列。使者捧着束锦从门的左边进入,介都从门的左边进入,以西边为上位。国君拱手行礼如同初时一样。登堂,国君面朝北两次行拜礼。使者三次退避,转身向西,又转身向东,背向西墙站立。使者用衣袖向内撢拂束锦进前与东楹柱平齐,面朝北交给国君。接受马的士,由前边转身,从牵马人的身后到他的右边接过马。牵马的人由前边往西然后出门。使者下堂,在西阶的东边为送马行拜礼。国君辞谢。使者行拜礼,国君走下一级台阶辞谢。上摈说:“敝国国君跟随您走下台阶,将要行拜礼,请您登堂。”使者一步一级台阶登堂。国君面向西。使者在台阶上再拜稽首。国君稍退避。使者走下台阶出门。国君独自把束锦交给太宰,让人牵马出门。
(以上是使者私见国君。)

国君下堂站立。摈者出门问事。上介捧着束锦,士介四人都捧着玉锦束请求接见。摈者进门报告,出来说“允许”。上介捧着束锦,让二人帮助拿着两张鹿皮,都由门的右边进入,以东为上位,放下礼物,都行两次稽首礼。摈者辞谢。上介、众介按与进来相反的顺序出门。摈者拿着上介的束锦,士拿着士介的玉锦,有司二人举着鹿皮,跟随着拿束锦的摈者,出门,向上介请求接受。有司放下鹿皮,面朝南站立。拿玉锦的人面朝西,以北边为上位。摈者向上介请示接受。上介依礼辞谢。听从命令。上介和众介都进前接受束锦。上介捧着束锦、鹿皮先从门的左边进入,放下鹿皮。国君两次拜谢。上介用衣袖撢拂束锦,由鹿皮的西边进前,面朝北交给国君。退回原位,为献上束锦行两次稽首礼。上介出门。太宰由国君的左边接过束锦,有司二人坐下,举起鹿皮往东去。
(以上是上介私见国君。)

摈者又引导士介进入。士介由门的右边进入,放下玉锦,行两次稽首礼。摈者辞谢,士介按与进来时相反的顺序出门。摈者拿着士介之长的玉锦出来,依礼请求按客人的礼节接受。使者代为辞谢。国君两次回拜。摈者出门,站立在门的中间把国君的回拜告诉士介。士介都避开。主国的士三人,以东边为上位,坐下拿玉锦,站起。摈者走近国君。宰夫在中庭接过玉锦往东走。拿着玉锦的三个士依次跟随着。
(以上是士介私见国君。)

摈者出门问事,使者告诉说事情已完毕。摈者进门报告国君,国君出门送主宾。到大门内,国君问询主宾的国君居处如何,主宾回答。国君两次行拜礼。国君问候大夫,使者回答。国君问候主宾路途劳苦,使者再拜稽首。使者出大门,国君两次行拜礼送行,使者不回视。
(以上是私见完毕后,国君送使者。)

使者向大夫问卿先到馆舍酬劳的事。国君依礼辞谢。允许。主宾到馆舍。卿、大夫慰劳主宾,主宾不见。大夫放下雁,两次行拜礼,上介接受。慰劳上介,也是如此。
(以上是卿、大夫慰问使者。)

国君让卿穿韦弁服,馈赠主宾煮熟的牛羊豕各一具,未煮的牛羊豕各两具,活的牛羊豕各两具。上介问是何事,主宾穿朝服依礼辞谢。有司进到主宾馆舍的庙陈列。饪与腥。煮熟的牛羊豕,九个鼎,摆放在西阶前,陪鼎对着堂中间的堂边摆放,朝东,以北边为上位。上位的鼎与碑一齐,向南陈列,牛、羊、豕、鱼、腊、肠、臐同在一鼎,肤、鲜鱼、鲜腊摆在有横杠的鼎中,有鼎盖。膷、臐、膮三鼎,陪牛、羊、豕三鼎。未煮的牛、羊、豕三牲各两具,鼎十四只,没有鲜鱼、鲜腊,摆放在东阶前,朝西,向南陈列如同盛煮熟的牛羊豕的鼎。都是二列。堂上的饭食有八个豆,摆放在室门的西边,向西陈列。都分为二行并列,以东边为上位。东边上位的是腌韭菜,它的南边是肉酱。腌菜和肉酱交错摆放。八簋挨着它们向西摆放,黍的南边是稷,交错摆放。六个盛羹的小鼎挨着往西摆放,牛羹的西边是羊羹、豕羹,豕羹的南边是牛羹,牛羹往东是羊羹、豕羹。两簠挨着往西摆放。粱在北边。八个酒壶摆放在堂上的西墙边,以北边为上位,二个并排往南陈列。西夹屋有六个豆,设放在夹屋的西墙下,以北为上位。腌韭菜的东边是肉酱,交错摆放。六簋挨着它们往南摆放,黍的东边是稷,交错摆放。四铏挨着它们摆放,粱在西边,都是二排并列,向南陈列。六个酒壶以西边为上位,二个并列,向东陈列。东夹屋的饭食摆放也是如此,以西、北为上位,酒壶以东边为上位,向西陈列。醋、酱百罋在碑的东西两边摆放,十罋为一列,醋在东边。牛羊豕三牲各二具,陈列在门的西边,朝北,以东边为上位。牛的西边是羊、豕,豕的西边是牛、羊、豕。米一百筥,一筥五斗,摆放在中庭,十筥为一列,以北边为上位。黍、粱、稻都是二行,稷是四行。门外,米三十车,每车二百四十斗,摆放在门的东边,分为三列,向东陈列。禾三十车,每车六万四千斗,摆放在门的西边,向西陈列。柴、草各六十车。
(以上是卿奉命馈赠使者。)

使者穿着皮弁服,在外门的外边迎接大夫,两次行拜礼。大夫不回拜。拱手行礼进门,到庙门,主宾拱手行礼进入。大夫捧着束帛进入,三次揖手行礼,同时进入。到达台阶,主宾让大夫先上一级台阶,使者从后跟随,登堂,面朝北听候主国国君的命令。大夫面朝东转达国君的命令,使者下堂,在东阶的西边再拜稽首,拜谢馈赠饩也是如此。大夫辞谢,使者登堂再拜稽首,面朝在堂中的西边接受束帛。大夫下堂,出门。主宾下堂,把束帛交给家臣,出门迎接大夫。大夫依礼辞谢,答应。进门,拱手行礼谦让如初。使者先上一级台阶,大夫跟随着,登堂。庭上陈四匹马。使者下堂,从家臣手中接过束锦,大夫不下堂。使者捧着束锦面朝西,大夫面朝东。使者向大夫送上束锦。大夫致谢辞,面朝北与横梁齐,两次行拜礼,行稽首礼。在楹柱中间,面朝南接受束锦,退回,面朝东等待。使者为送上束锦两次行拜礼,行稽首礼。大夫下堂,牵着左边的马出庙门。使者送到大门的外边,两次行拜礼。第二天,使者到主国国君的大门外行拜礼,拜谢馈赠饔与饩,都是两次行拜礼,行稽首礼。
(以上是使者回赠卿。)

馈赠上介,杀了和活的牛羊豕各三具,煮熟的牛羊豕各一具,摆放在西边。鼎七个,羞鼎三个。未煮的牛羊豕台一具,在东边,鼎七个。堂上的饭食有六个豆。西夹屋也是如此,筥和罋数如同主宾。活的牛羊豕各一具。门外的米、禾数量视煮熟和未煮熟的牛羊豕的数量定,三牲有十车,柴、草二十车。凡是陈列的物品和顺序,如同上宾的一样。下大夫穿韦弁服,用束帛送上,上介穿韦弁服接受,如同主宾的礼仪。庭中陈列两匹马和束锦,士介四人,都赠活着的牛羊豕各一具,米一百筥,摆放在门外。宰夫穿着朝服,牵着牛送给士介,士介穿朝服,面朝北再拜稽首接受。没有傧协助。
(以上是馈赠上介等人礼物的情况。)

使者穿朝服拜访主国的卿。卿在祖庙中接受。下大夫为摈者。摈者出门问何事。卿在大门外迎接,两次行拜礼,使者不回拜。拱手行礼。大夫先进门,每个门每个转弯处都拱手行礼。到庙门,大夫拱手行礼进门。摈者请求命令。庭上摆设四张麋鹿皮。使者捧着束帛进门,三次拱手行礼,同时前行,到台阶,相互谦让。主宾登上一级台阶,大夫跟随,登堂。大夫面朝北听候命令,使者面朝东转达自己国君的命令。大夫下堂,在台阶的西边再拜稽首。使者辞谢。大夫登堂,再拜,稽首。面朝北,在堂中央的西边接受束锦。使者下堂,出门。大夫下堂,把束锦交给家臣。没有傧协助。
(以上是使者问候卿。)

摈者出门问何事,使者请求私人拜见卿,礼物同拜见国君的相同。使者奉着束锦,庭中陈列四匹马,从门的右边进入。
大夫辞谢。使者于是从门的左边进入。在庭中陈列,拱手谦让和原先相同。大夫登上一级台阶,使者跟随着。大夫面朝西,主宾表述拜见之辞,大夫回答,面朝北与横梁齐两次行拜礼。在楹柱间面朝南接受束锦,退回,面朝西站立。使者与横梁齐为送上束锦两次行拜礼,下堂,出门。大夫下堂,把束锦交给家臣。
(以上是使者私见大夫。)

摈者出门问是何事,上介单独请求私人拜见卿,拜见的礼物同拜见国君的相同。上介捧着束锦,二人帮着拿着两张鹿皮,从门的右边进入,放下束锦,两次行拜礼。大夫辞谢。摈者出门把束锦、皮送还上介。陈列庭实,上介捧着束锦进入,大夫拱手行礼谦让如同原先一样。上介登堂,大夫两次行拜礼接受。上介下堂拜谢,大夫下堂辞谢。上介登堂,为送上束锦两次行拜礼。摈者出门问何事,众介请求私人拜见卿,拜见的礼物同拜见国君的礼物相同,由门的右边进入,放下玉锦,都两次行拜礼。大夫辞谢,众介按与进来时相反的顺序出门。摈者拿着众介之长的玉锦出门,依礼请求接受,主宾代为辞谢。大夫回拜两次。摈者拿着众介之长的玉锦站立在门中,转达大夫的拜谢。士介都避开,家臣在中庭接受摈者手中的玉锦。士三人坐下拿众介的玉锦跟随他。摈者出门问何事。主宾出来,大夫在大门外送主宾,两次行拜礼,主宾不回头。摈者退回。大夫拜谢他屈尊帮助自己。
(以上是上介及众介私见卿。)

主国的下大夫曾经出使到过行聘国的,来行聘的人拿着礼物到下大夫那里,上介穿着朝服,三介,拜访下大夫,下大夫如同卿接受礼物的礼仪。来聘的人请求私人见面,如同主宾同卿私人见面的礼仪。
(以上是问候下大夫。)

如果主国大夫因故不能见面,主国国君让大夫各按自己的爵位相同的人代为接受,如同主人接受礼物的礼仪。代替的人不行拜礼。
(以上是代替大夫接受礼物的规定。)

拜访卿的当晚,主国国君夫人派下大夫穿韦弁服来行馈赠礼仪。堂上的笾豆有六个,摆放在室门的东边,以西为上位,两两并列,向东摆放。酒壶摆放在堂上东墙下,以北为上位,两两并列,向南摆放,稻米酒,黍米酒,高粱酒,三酒清、白各一壶。下大夫献上束帛,转达夫人的命令。使者如同接受饪腥的礼仪。在堂上陈列四匹马和束锦。上介是四豆、四笾、四壶,接受这些如同使者的礼仪。堂上陈列两匹马和束锦。第二天,使者到朝行拜谢礼。
(以上是国君夫人向使者等回礼。)

大夫馈赠给主宾活的牛、羊、豕各一具,米八筐。主宾迎出,两次行拜礼,大夫的贵臣牵着牛送给使者,主宾再拜稽首接受。大夫的贵臣退下,使者两次行拜礼送行。上介也是如此。众介都是羊豕各一具,米六筐,都是士牵着羊送上。
(以上是大夫向使者等馈赠礼物。)

主国国君对使者行一次食礼,两次飨礼。燕礼用熟禽,开始献的没有定数。使者和随介第二天到朝行拜礼。对上介行一食礼,一飨礼。如果国君不亲自献食,就派大夫各按自己的爵位,穿朝服献上食礼的酬谢礼物,如同送上饪腥的礼仪。没有傧。进献飨礼的酬谢礼物也是如此。主国的大夫对使者行一次食礼,一次飨礼。对上介或者一次食礼或者一次飨礼。如果不能亲自行飨礼,那么国君就让大夫献上酬谢的礼物,献上食礼的宥助的礼物。
(以上是国君和大夫宴请使者等的礼节。)

主国国君派卿穿皮弁服到使者的馆舍还玉圭。使者穿皮弁服,加穿袭衣,在外门外迎接,不行拜礼,引导大夫进门。大夫由西阶登堂,从西楹柱西边绕过往东到堂中,使者在碑的北面听取主国国君的命令,由西阶登堂,从大夫的左边过来,面朝南接受圭玉,退后背向右房站立。大夫下到中庭。使者由碑的北面下堂,面朝东,在东阶的东边把圭玉交给上介。上介出去问有何事,使者迎接。大夫送还璋玉,如同初进时一样。使者露出褐衣,迎接。大夫把一束纺丝送给使者,行聘礼用的璧、束帛、四张鹿皮,都按送还玉圭的礼仪送还。大夫出门,使者送行,不行拜礼。
(以上是卿奉命还玉和赠物。)

主国国君到馆舍拜见使者,使者避开,上介代使者听取国君的命令。向行聘国的国君行聘问进献礼,向国君夫人行聘问进献礼,拜访卿大夫,送使者回国,国君都两次行拜礼。国君退下,使者跟从,在朝门外请命。国君辞谢,使者退回。
(以上是国君前往宾馆送别使者。)

使者返回前在朝门外为国君赠送的四只禽鸟三次行拜礼。主国侍奉宾客的人听凭他行礼。然后启程,在主国的近郊住宿。主国国君派卿赠送束帛如同相见时送的礼物。使者在住处的门外接受,如同接受慰劳时的礼仪。没有傧。主国国君派下大夫馈赠上介、也是如此。派士馈赠众介,如同他们相见时的礼物。大夫亲自馈赠,如同他拜访时的礼物,没有傧。馈赠上介也是如此。派人馈赠众介,如同他拜访时的礼物。主国的士送他们到达国境。
(以上是卿大夫奉命向离去的使者等人赠物送别。)

使者回国到近郊,请郊人报告国君请求回命。穿上朝服,在车上插上旃旗,行禳祭后进入国都。然后入朝,把礼物陈列在朝堂,以西为上。使者的所聘国国君赠送的礼物,卿大夫赠送的礼物都陈列,上介是所聘国国君赠送的礼物陈列,其他介都不陈列。束帛各自放在他们的庭实上,兽皮在左边。国君面向南。卿让使者进入,使者拿着圭玉垂着丝垫,面朝北,上介拿着璋,丝垫折着,站在使者的左边。回复使命说:“按国君的命令向某国国君行聘礼,某国国君在他的某宫里接受礼物,某国国君两次行拜礼,把礼物进献给某国国君,某国国君两次行拜礼。”冢宰从国君左边接过圭玉。接过上介的璋,转达被行聘国国君的命令也是如此。主宾拿着被行聘国国君在近郊馈赠的礼物报告说:“某国国君让某子馈赠。”交给冢宰,拿着放有璧玉的束帛,报告也是如此。拿着被聘国国君初次赠给主宾的礼物,把赐予礼物的过程全部报告。国君说:“好,你不是善于出使四方吗?”使者把礼物交给上介,上介再拜稽首。国君回两次行拜礼。卿大夫赠予的礼物不报告。国君慰劳使者,使者再拜稽首。国君回两次拜礼。如果被聘国有进献之物,就说:“某国国君的馈赐,国君接受他的馈赐吗?”上介空手向国君报告被聘国国君的赐予,如同上宾的礼仪。国君慰劳他,再拜稽首。国君回拜。慰劳上介也是如此。国君命冢宰赐予使者礼物,使者再拜稽首。赐予介,介都再拜稽首。然后退出。皆都送使者到他的门外,然后退回,拱手行礼辞别使者,使者拜谢他们屈尊佐助自己。
(以上是使者复命。)

使者把礼物放在大门外,然后到祢庙,在室中摆设筵几,进献干肉、肉酱,陈放酒觞。在东阶上设席,进献干肉、肉酱,室老二献,士三献,主人(使者)自酢。一人举起酒爵,献给随从的人,酬谢随行的人都要谢遍,于是出庙门。上介到他的家庙也是如此。
(以上是使者告庙。)

行聘礼遇上主国国君去世,已经进入国境,就继续前行。不举行郊劳,不摆设筵、几,不用醴酒招待主宾。主人丧事结束,对使者行归礼,使者只接受杀了的和活的牛羊豕。不赠送纺丝素绢,不送束帛、鹿皮。使者返国住宿郊外不赠送礼物。遇上国君的夫人、世子去世,国君不接受礼物,派大夫在庙中接受礼物,其他和遇上国君去世相同。遇上主国国君去世,国君夫人去世、世子去世,就命大夫代主人穿素色长衣,戴练冠接受。
(以上是聘往国有大丧时行聘的仪节。)

行聘国国君如果在使者出发后去世,进入被聘国国境就继续进行下去。行聘国报丧的人没有到,就在巷门哭泣,在馆舍穿丧服。接受礼物,不接受飨礼、食礼。报丧的人到后,就穿丧服出去。只接受米谷之类的食物。使者归国,拿着圭玉在殡宫复命,从西阶登阶,不登堂。世子就其哭泣的位置,不哭。使者及介一一复命如同平时聘问回来。复命后,子、臣都哭。使者和介稍进灵枢,面朝北哭。出殡宫门,露出左臂,束起头发。入门时,从门的右边进入,站在东阶下自己的位置上边哭边跳。
(以上是出国行聘时国君去世的礼节。)

如果使者奉命行聘遇到自己的父亲或母亲去世,就在馆舍中哭泣,在居住处穿丧服,不参加飨礼、食礼。在归国时,让众介在前,自己穿丧服跟随着。
(以上是使者有私丧时的仪节。)

使者进入被聘国国境后去世,聘问之事继续进行。主国国君为他提供丧敛、殡仪之物。上介代行使者的使命。主国国君来吊丧,上介充当主人。主国国君馈赠的祭奠、送葬的器物必合奠赠诸事之用。上介接受主国用使者的礼仪待己,没有辞谢。不参加飨礼、食礼。回国后,上介回复聘问使命,使者的灵枢停在大门外。上介回报完聘问使命,出大门,上介送使者的灵柩到主宾家。国君亲自吊丧,殡事结束。如果是大夫介去世,也是如此。如果是士介去世,为他提供棺木入敛,国君不吊。如果使者没有转达国君的命令就去世了,就用棺木收敛,抬到朝门外,上介转达国君的命令。如果介去世,回国回复使命,只有上介的灵柩抬到朝门外。如果介去世,即使是士介,使者回复完使命,跟随灵柩到介家,殡事结束,然后回自己家。
(以上是出聘时使者与上介死亡时的仪节。)

小聘作问。不进献加上璧玉的束帛。向主国大臣进献束锦和马,不向国君的夫人进献。主国国君不在庙中摆设筵几,不用酒招待主宾。私人见面不登堂。不到近郊慰劳主宾。主国对待主宾的礼仪,如同大聘时对待上介的礼仪,士三人做为介。
(以上是小聘的礼节。)

[记]
长时间没有盟会之类的事,就派使者聘问。如果有灾患,就急速聘问。用束帛放上书简转达国君的命令,百字以上就写在简策上,不到百字就写在一个板上。主国国君派内史和使者在庙门外宣读。使者将回国,主国国君派大夫用主宾的束帛到馆舍复命。第二天,主国国君将回复的书简送到宾馆,请使者早日送达。
(以上记因故终止聘问的仪节。)

已经接受出使的任命,出来去见冢宰,问出使几个月的费用。使者已经接受出使的任命,在陈列礼物和出发的那天,上朝站立的位置相同。出发开始,祭路神,卿大夫们在土堆旁祭酒和干肉,接着饮酒,为使者饯行。
(以上记使者受命将行的仪节。)


所用来朝见天子的圭玉和彩色缫都是九寸长,上部左右各削寸半,厚半寸,宽三寸。缫是红、白、青三种颜色相间成为六等,拜见诸侯,是红、绿二种颜色相间的缫,长八寸。朝见天子和拜见诸侯的缫玉都用上红下黑的帛做垫,系玉和垫子的带子是五色的丝带,长一尺。拜见大夫的礼物放在近郊。分行陈列,等使者到来,又把鹿皮和马交给使者。
(以上记朝聘所用玉器的形制。)

聘问的言词没有定则,但要谦逊而和悦。言词多就策祝,言词少则不能表达意思,言词如果足以表达意思,意思就达到了极至。遇有不能接受的礼遇时推辞说:“不合乎礼,岂敢接受?”如果主人仍坚持,则回答说:“不合乎礼,岂敢不推辞?”
(以上记修辞之节。)

卿在大夫的家庙中住宿,大夫在士的家庙中住宿,士在工商的家庙中住宿。掌管客馆的人为使者和士介三天准备一次洗发的水,五天准备一次洗澡的水。
(以上记宾下榻之处。)

便宴不用送上束帛转达国君的命令,来宾不行拜礼。沐浴后吃准备好的便宴,以示对国君赐食得尊重。
(以上记飨礼待宾。)

卿,由大夫迎候,接待;大夫,由士迎候接待;士,都有迎候接待的人。主宾到馆舍,主国国君派来迎候接待的人就把国君命令自己迎待的命令告诉主宾。又拿着礼物拜见主宾。主宾已经把聘问的公事办完,拿着礼物回报迎待的人。
(以上记迎宾者的级别与仪节。)

凡是圭、璋、壁、琮,只要是自己国家的国宝,就可以用作聘问的礼物。
(以上记聘玉。)

掌管设置顺序位子的宗人为主宾设置顺序位子。顺序位子用帷布做成,主宾的顺序位子在主国国君顺序位子稍后的地方。
(以上记使者在宗庙外的休息处。)

上介拿着圭,如同拿着重物,慎重地交给使者。使者进入朝门,仪容庄严。登堂时托举圭的手与胸平衡。将要把圭交给主国国君时审慎前行。交给国君时如同与人争接拿取,恭敬献上如同国君送时。国君转身把圭玉交给太宰,然后主宾退下。走下台阶,呼出一口长气,神态怡然。再三抬脚安定心神,然后快走,到达大门,神态正常。拿着圭玉,进入庙门,恭敬谨慎地捧着圭玉,如同怕失落它。到进献时,呼出一口长气,神态从容。众介面朝北,神态舒扬。私人拜见,容貌和敬。出门,如同大雁舒展翅膀,威仪自然地行走。进入大门以恭敬为主,登堂以谨慎为主。
(以上记宾、介聘享时的容貌。)

凡庭实都相随抬入,在左边的先抬入,鹿皮和马相互代换是可以的。使者的礼物,只有马牵出庙门,其余的都往东收藏在内府。玉多就有损于德性,束帛华美就掩没了礼的本意。主国馈赠主宾礼物,当着使者聘问的礼物而定。
(以上记在庭中陈设货币的事宜。)

凡是拿着圭玉,没有缫做玉垫的,拿圭玉的人要加穿袭衣。
(以上记藉玉的规定。)

聘享完毕,招待使者,主人不为使者到来行拜礼。盛放甜酒的酒尊放在东厢,瓦大一个,有丰。进献的是五条干肉条。祭用的半条横放在上边。祭甜酒时两次舀取,开始舀取祭一次,后来舀取祭二次。主人的庭实(马),就由主人牵着随着主宾出来。使者的士介迎上来,接过主宾牵着的马。
(以上记国君礼宾的仪物。)

已经拜访,如果使者有私人的礼物进献,奉献时要称转达君命,摈者进去报告,出来,依礼辞谢。使者面朝东坐下放下进献的礼物。再拜稽首。摈者面朝东坐下拿取进献的礼物,举着礼物进去报告,出来,依使者的礼节接受。使者辞谢。主国国君回拜两次。摈者站在门槛的外边把国君的回拜转告主宾,使者避开。摈者在中庭把礼物交给宰夫,如果双方是兄弟之国,就要馈赠国君夫人礼物。
(以上记私觌后的私献。)

如果国君因故不能见使者,就派大夫接受使者的聘享。大夫在堂下听命,由西阶登堂接受聘享,背向右房站立,使者下堂也跟着下堂。大夫不敢像君那样向宾行醴礼。
(以上记国君不能亲受 时的礼节。)

凡是接到使者礼物的卿大夫退朝后都到宾馆慰问使者,来不及脱下皮弁服。
(以上记卿大夫劳宾。)

赐予杀死的牛羊豕,只有煮熟的要祭。用蓍草占卜尸的人选,或昭或穆。大夫的臣下充当祝,祝说:“孝孙某某,孝子某某,进献美好的礼物给皇祖某甫、皇孝某子。”如同馈赠食物的礼仪。向大夫借祭器。祭毕,分赐肉给众人及廋人、巾车。
(以上记使者受饔而祭的礼节。)

行聘礼的当天送杀死和活的牛羊豕,第二天拜访大夫,第二天傍晚,国君夫人派人馈赠主宾礼物。在馈赠牛羊豕十天后送来粮米。宰夫开始送成双的雉、雁等,每天送上的雉、雁的数目同牛羊豕的数目相同。士介是隔一天送二只。凡是献雉、雁等,拿一双转达君命,其余的放在使者面前。进献煮熟的禽类和四时的鲜美食物,比照进献雉、雁的礼仪。
(以上记宾主行礼的仪节及禽献的等差。)

馈赠杀死和活的牛羊豕的那天,适合接受后,请求观瞻宗庙。主国派人迎接并引导使者等由便门进入。
(以上记使者参观宗庙。)

凡致送礼物的人各按自己的爵位穿朝服。
(以上记致礼者的爵服。)

士介没有杀好的牛羊豕等礼物,没有这些礼物的人,没有傧。
(以上记馈赠使者随员的礼数。)

使者要拜见大夫,大夫不敢推辞。国君在开始时已经为他推辞。
(以上记大夫不推辞的原因。)

凡是致送礼物,都用飨礼的笾、豆,里面放有食物。没有被馈赠杀好的牛羊豕的礼物的人,没有飨礼。
(以上记致飨与无飨。)

凡是大夫馈赠使者和上介粮食,大夫用黍、粱、稷,每筐五斛。
(以上记大夫向宾馈饩的数量。)

已经办完聘享公事,使者请求回国。凡是使者在外朝为主国的赐予行拜礼,都由迎接着向国君转达。
(以上记使者请归及拜赐。)

燕礼就让上介充当宾,使者则保持一种不专事敬、但又不失恭敬的身份。国君则让宰夫担任献主,代替自己向使者等献酒。
(以上记国君燕使者的礼节。)

如果使者只到主国,不再到他国聘问,就送重礼,并全部归还使者赠送给国君和夫人的礼物。
(以上记专聘时国君的加礼。)

赞者在拜谢使者聘享国君时说:“您奉国君之命前来问候寡君,寡君拜谢国君命您辱临于此。”赞者在拜谢使者聘享夫人时说:“您为了我们的社稷之主,前来问候夫人,拜谢您奉命屈尊来此。”赞者在拜谢使者问候大夫时说:您的国君赐物于寡君,又延及于各位大夫,拜谢您屈尊来此。”然后又拜送宾。
(以上记赞者代表国君拜谢四件事时用的辞令。)

使者在馆舍的堂上的两楹柱中间放下四张鹿皮和束帛,以示对馆主人的感谢。使者不致送,馆舍主人不行拜礼。
(以上记使者谢馆主人之礼。)

大夫奉命来聘问,没有犯法行为,如大夫行飨礼。有过失,就只送杀好的牛羊豕三牲。行飨礼,使者的上介充当介。有诸候后到,就对先到的客人不行飨礼、食物,把礼物送给他。
(以上记国君是否飨使者的事宜。)

只有在接受聘享等大聘时,有几和筵。
(以上记大聘设筵的事宜。)

十斗叫斛。十六斗叫籔。十籔叫秉。一车米二百四十斗。四秉叫筥。十筥叫稯。十稯叫秅。四百秉为一秅。
(以上记致饔饩的禾米之数。)

【朗读】
已上传微盘。

【简单心得】
多货,则伤于德。币美,则没礼。贿,在聘于贿。选择礼物要郑重,选择合适的礼物也可以有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28 17: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uly_zx 于 2024-3-30 18:49 编辑

第十一周(20240324-20240330)

公食大夫礼第九

【查字正音】
槃匜(pán yí):古代盥沐用具。匜,用以注水;槃,用以承水。
):醋。
醓(tǎn):肉酱。
臡():带骨的肉酱。
湆():肉汤。
镫(dèng):古代盛肉食的器皿。
擩():调拌,柔和。
胾():切成大块的肉。
鮨():切细的肉。
):小鸟名。
萑(huán):芦类植物,幼小时称为蒹,长成后称为萑。

【翻译】
主国国君用食礼招待来聘问的大夫的礼仪:国君派大夫到馆舍通知使者,请他去宗庙参加食礼。通知者的爵位与被通知者相当。副使出门问大夫来馆舍有何事,进门报告。使者辞谢三次后答应。于是使者出门,拜谢大夫屈尊前来。大夫不回拜,转达国君的命令。使者再拜稽首,接受国君的命令。大夫返回复命。使者送行,不行拜礼,于是跟随大夫前往。使者穿朝服在大门外就位,如同聘礼。
(以上是使者应邀,到大门外等待。)

国君就位。招待使者的器物都准备完毕。肉羹熟了。甸人陈列七个鼎,对着门,面向南,以西为上位,设置鼎杠、鼎盖,鼎盖用茅草,或者捆扎,或者编结。洗的摆放位置与飨礼相同。小臣在东堂下为国君摆放盛水的盘和匜。宰夫在户西摆放蒲筵,席上再设加席和小几。没有酒尊。漱口用的清酒、酌酒放在东房。凡是宰夫掌管的饮食器具、饭食都在东房。
(以上是陈设器具。)

国君如同使者一样穿朝服,在大门内迎接使者。大夫按国君的命令引使者进入,使者从门的左侧进入,国君两次行拜礼,使者避开,再拜稽首。国君拱手行礼进入,使者跟随着,到庙的庙门前,国君拱手行礼后先入。使者进门后,先后三次与国君拱手行礼。到达台阶,三次谦让,国君登上两级台阶后,使者登阶。大夫站在正堂的东边,面朝西,以北为上位。士站在门的东边,面朝北,以西边为上位。小臣在东堂下,面朝南,以西边为上位。宰在东夹屋北边堂下,面朝西以南边为上位。内宰属下的士在宰的东北方,面朝西以南边为上位。使者的随行人员在门的西边,面朝北以西边为上位。国君与梁齐,面向北,使者到达堂上,国君两次行拜礼,使者下堂,国君两次行拜礼。使者在西阶的东边,面朝北回拜。摈者辞谢使者回拜,使者仍行拜礼,国君走下一级台阶亲自辞谢。摈者辞谢说:“敝国国君跟随您下堂,将要行拜礼,您还请起身吧。”使者连步上台阶登堂,不行拜礼。国君命使者完成拜礼,使者在台阶上面朝北再拜稽首。
(以上是国君拜使者之至。)

士扛鼎,在门外去掉鼎盖,按顺序进入,在碑的南边摆放鼎,以西边为上位。鼎右的人抽出鼎杠,坐下把杠放在鼎的西边,南北方向放置。从鼎的西边出来。鼎左的人等着把鼎中的牲肉取出放在俎上。雍人拿着俎进来,把俎摆放在鼎的南边,旅人面朝南,把取食物的匕放在鼎上,退出。大夫站在洗的东南洗手,大夫们面朝西,以北为上位,依序进前洗手。退回的人和进前的人在洗的南边交错。洗手完毕,依次到碑的南边,鼎的北边,面朝南用匕取鼎中的牲肉。左人面朝西。鱼和腊物煮熟。载放牲体和腊物进前,肉皮朝上。鱼七条,纵放在俎上,鱼的右半朝下。肠胃七份,放在同一俎上。纹理精细的猎肋条肉七份。肠胃和肋条肉都横放在俎上,两边下垂。大夫已经用完匕,把匕放在鼎上。按与进前时相反的顺序退下,回到原位。
(以上是往俎上陈放鼎食。)

国君下堂洗手,准备设酱。使者随之下堂,国君辞谢。洗完手,国君拱手行礼一次,谦让一次,国君登堂,使者登堂。宰夫由东房出来,把用醋和的酱交给国君,国君亲自摆放它。使者辞谢,面朝北跪下移动醋酱,向东移动到当放的位置。国君站在东墙内,面向西,使者站在台阶的西边,正立不动。宰夫由东房进献豆六,摆放在酱的东边,以西边为上位。腌韭菜往东是肉汁酱,腌蒲根,腌蒲根的南边是带骨的麋肉酱,在西是腌韭菜花,带骨的鹿肉酱。士在豆的南边摆放俎,以西为上位。牛、羊、豕,鱼在牛的南边。腊、肠、胃依次往东。猪肋条肉单独一行。旅人拿匕,甸人抬鼎,顺次而出,放在对着门的地方。宰夫在俎的西边摆放六簋黍、稷,二二并列,以东北方为上位。黍对着牛俎,它的西边是稷,交错排完,往南陈设。煮肉汁,没有盐、菜拌和,放在瓦豆里。太宰右手拿着瓦豆,左手拿着盖,从庙门外进入,由东阶登上,走到台阶尽头,不登堂,把瓦豆交给国君,拿着盖子走下台阶,出门放下盖子,然后进门回到原位。国君把瓦豆放在酱的西边,使者辞谢,坐下往东移。宰夫在豆的西边摆放四只盛菜和羹的鼎,以东为上位。牛肉羹的西边是羊肉羹,羊肉羹的南边是猪肉羹,猪肉羹的东边是牛肉羹。把清酒斟在觯中,放在丰上。宰夫右手拿着觯,左手拿着丰,进前摆放在豆的东边。宰夫面朝东,坐下揭开簋的盖子,各仰放在簋的西边。佐助的人背向着东房,面朝南,报告国君正馔准备完毕。
(以上是为使者陈设正馔。)

国君两次行拜礼,拱手请使者进食。使者下堂行拜谢。国君辞谢。使者登堂,再拜稽首。使者登上席位,坐下取腌韭菜,一一浸入到肉酱里,在腌韭菜和肉酱两豆之间祭。佐助的人面朝东坐下取黄米饭,放在左手中,一一取过,又取小米饭,一一取过,放回右手。站起来交给使者,使者祭饭。把牛羊豕三牲的肺切断,佐助的人逐一取过来,一一交给使者。使者站起来接受,坐下祭,使者擦手,用角制祭勺舀取放在上位的小鼎中的菜,逐一浸入其他三个小鼎中。在上位盛有牛肉羹的小鼎和盛有羊肉羹的小鼎之间祭。在上豆之间祭清酒。鱼、腊、酱、湆不祭。
(以上是使者祭正馔。)

宰夫把小米饭递给国君,国君把它放在肉羹汁的西边,使者面朝北辞谢,坐下往西移放。国君和使者都回到原位。宰夫进献稻米饭,放在小米饭的西边。士进献各种美味食物,都有大块的肉放在上面,食器上有盖,像太宰那样拿着豆。先进献的人返回门外拿取,再由门进入,从西阶登堂,先进献的人一人登堂,把食物放在稻米饭的南边,黄米和小米饭的西边,主宾可中间往来。偏西的一旁摆放四列美味食物,以西北为上位。牛肉羹的东边是羊肉羹,羊肉羹的东边是猪肉羹、烤牛肉。烤牛肉的南边是肉酱,往西是牛肉块、肉酱、牛鮨。牛鮨的南边是烤羊肉,往东是羊肉块、肉酱。烤猪肉,烤猪肉的南边是肉酱,往西是猪肉块、芥菜酱、鱼脍。进献食物的众人走完台阶,不登堂,交给先进献的人,拿着盖走下台阶,出门。佐助的人背向着东房,向国君报告,各种美味食物都准备完毕。
(以上是为使者设加馔。)

佐助的人按国君的命令让使者登堂就席。使者在席的未端坐下取粱米,就手取稻米饭,在酱和肉羹汁中间祭。佐助的人面朝北坐下,遍取美味食物中的大肉块,站起来,一一交给主宾。使者一一接受,一次同时祭。使者下堂拜谢,国君辞谢。使者登堂,两次行拜礼,行稽首礼。国君再次回拜。
(以上是使者祭加馔。)

使者面朝北,在正馔和加馔之间坐下,左手抱着盛有粱米的篮,右手拿着盛有肉羹汁的小鼎,下堂。国君辞谢,使者面朝西坐下,把拿着的食物放在台阶西边,面朝东回答,面朝西坐下拿取放下的食物。一步两级台阶地登堂,面朝北把食物放回原来的位置,下堂辞谢国君。国君允许,使者登堂,国君拱手行礼,退到东厢,摈者退回,背对东塾站立。使者坐下,于是把加席卷起,国君不辞谢。使者就肉汁羹和酱吃三口饭。宰夫拿着斟有浆饮的觯和承托觯的丰进前,使者擦手,站起来接受。宰夫把丰摆放在稻米饭的西边。陈设庭实。使者坐下祭,然后饮尽觯中浆饮,把觯放在托盘上。
(以上是使者三饭。)

国君接受宰夫送上的束帛,用来酬谢主宾,面向西站立。使者走下筵席,面朝北。摈者进前辅佐国君送上礼物。使者下堂辞谢礼物,登堂,听从国君的命令,下堂拜谢。国君辞谢。使者登堂,再拜稽首,接受礼物。对着东楹柱,面朝北,退回到西楹柱的西边,面朝东站立。国君行一次拜礼,使者下堂,国君两次行拜礼。随行人员在使者前出门。使者面朝北拱手行礼,拿着庭实出门。国君下堂站立,副使接过使者手中的礼物,随行人员从有司手中接过兽皮。
(以上是国君用束帛侑使者。)

使者再次从门的左边进入,在屋檐的尽头,面朝北,再拜稽首。国君辞谢,拱手行礼、谦让同开始时一样,登堂。使者再拜稽首,国君回拜两次。使者下堂辞谢国君同开始时一样。使者登堂,国君拱手行礼退到东厢。使者吃完黍、稷饭,三次饮浆漱口。不用酱和肉汁羹。
使者擦手站起,面朝北坐下取粱米饭和酱下堂,面朝西坐下放在台阶的西边。面朝东两次行拜礼,行稽首礼。国君下堂,两次行拜礼。副使先行出门,接着使者出门。国君送到大门内,两次行拜礼。到使者不再回头,国君再转身回去
(以上是使者卒食,出门。)

有司把俎上的三牲全部收起来,送到馆舍。鱼腊等细小食物可以不送。
(以上为归俎于使者。)

次日,使者穿着朝服到国君的大门外拜谢赏赐,拜谢食礼和酬礼,都是两次行拜礼,行稽首礼。讶者在门口负责向国君传话。
(以上是使者向国君拜谢。)

如果来聘问的是上大夫,食礼规格是:八豆,八簋,六铏,九俎,鱼和腊物都是二个俎,鱼、肠胃、纹理精细的猪肋条肉的数目因官爵不同而不同,或者九,或者十一。下大夫或者是七,或者是九,美味食物东西向排列,不超过四列。上大夫,美味食物二十个豆,比下大夫多出的种类是:雉、兔、鹑、鴽。
(以上是款待上大夫的设食规格。)

如果国君不能亲自主持食礼,就派大夫各按爵位穿朝服把食礼的酬谢礼物送上。腌菜、肉酱等放在瓦器里,陈放在楹柱外,两两并列,往北陈放,黍稷饭等放在筐里,陈放在楹柱内,在两楹柱间,两两并列,往南陈放。美味食物放在碑的北边,庭实陈放在碑的南边。牛、羊、豕陈放在门内西边,以东为上位。使者穿朝服接受,如接受饔的礼仪。没有摈。第二天,使者穿朝服在国君大门外拜谢国君的赏赐。讶者在门口传话。
(以上是国君不能参加食礼时的变通方法。)

大夫用食礼招待使者,自己亲自通知,邀请。在大门外迎接使者,为使者到来行拜礼,都如食礼一样行拜礼。大夫下堂洗手,接过酱、肉羹汁,酬谢的礼物——束锦,都是由东阶下堂接受。授者登上一级台阶,使者停止不动。使者拿着粱米饭和肉羹汁,到西墙的前端。主人辞谢,使者返回席位。使者卷起加席,主人辞谢,使者按原样摆设加席。使者辞谢主人的礼的礼物,走下一级台阶。主人跟随着。使者接受束锦,再拜稽首。主人送上束锦也是再拜稽首。使者向主人辞谢,走下一级台阶。主人跟随着。食礼结束,大夫在西墙前端撤去食物。使者面朝东两次行拜礼,下堂出门。其他都如同国君用食礼招待来聘大夫的礼仪。如果大夫不能亲自主持食礼,那么,国君就派爵位相同的大夫穿朝服把礼物送上。使者在堂上接受礼物,没有摈协助。
(以上是大夫相食之礼。)

[记]
不提前通知来宾。到行礼之日再通知,不提前去召请,通知后即跟着来。国君不向宾授漆几。不设阼席,因为国君不坐。
(以上记食礼不同于常礼处。)

在门外东边烹煮食物。
(以上记烹食处。)

司宫准备几和一丈六尺长的蒲草编的筵,筵用墨色布作边,筵上加八尺长的细苇编的席,席用黑色帛作边,筵、席都从末端卷起。宰夫铺设筵席,出自东房。
(以上记筵席。)

使者乘坐的车,在大门外的西边,使者就位时面朝北站立。
(以上记车及宾的位置。)

盛羹的小鼎中放的菜各不相同:牛肉羹放豆叶,羊肉羹放苦荼,猪肉羹放薇菜,都有调味的佐料。
(以上记铏中之菜。)

赞礼者洗手后,随执俎者登堂。
(以上记赞礼者上堂。)

盛稻粱的簠,临食用时再设,先在房内去掉篮盖,再用巾盖好。
(以上记


凡吃烤肉的,都不用酱,因为已加过盐。
(以上记烤肉的使用方法。)

上大夫用的席是:蒲席上加芦席。席边缘缀的布帛,都和夏大夫一样用纯色。
(以上记上大夫筵席与下大夫同。)

上摈站在堂下赞礼。在堂上的赞礼者是下大夫。
(以上记摈者。)

上大夫为使者行食礼,有各种美味食用。有清酒、浊酒;只用羞酒可以了。向国君拜谢赐食和赠以劝食之束帛时,都是行再拜稽首之礼。
(以上记庶羞及侑币。)

【朗读】
已上传微盘。

【简单心得】
食礼只吃饭食,不酬酢,且只有宾一人吃饭,行食礼全程国君都站着。食礼饭食丰盛,但主人不做陪,只提供服务,且只为宾一人服务,有全心全意服务之意,这与如今款待宾客方式差异还挺大。劝食用币帛,这个暂不理解用意。




觐礼第十


【查字正音】
韣(dú):弓袋。
缫(sāo):冕旈的绳子。
瘗(yì):埋葬;埋藏。

【翻译】
朝觐的礼仪。当诸侯抵达王城的近郊时,天子派人穿皮弁服,用璧去慰劳。诸侯也穿皮弁服在帷宫门外迎接,两次行拜礼,使者不回拜,拿着璧玉前行,诸侯三次拱手行礼。到台阶前,使者不谦让,先登坛。诸侯登坛听取天子的命令,下坛再拜稽首,然后登坛接受璧玉。使者向左转身站立,诸侯送还璧玉,使者接受。诸侯下坛,再拜稽首,然后使者出。诸侯于是阻止使者离去,使者于是又进入。诸侯和使者相互谦让登坛。诸侯先登坛,把几交给使者。诸侯为送上几行拜礼。使者放下几,回拜。诸侯用束帛、四匹马做礼物送给使者表示敬意,使者两次行拜礼接受。诸侯为送上礼物两次行拜礼。使者下坛,牵着左边的马出门。诸侯送到门外,两次行拜礼。诸侯于是随使者到朝。
(以上是王派使者郊劳。)

天子赐给诸侯馆舍。使者说:“伯父,您顺命到天子的地方朝觐,天子赐给伯父馆舍。”诸侯再拜稽首。把束帛和四匹马送给使者表示敬意。
(以上是王赐馆舍。)

天子派大夫通告说:“某天,伯父依循朝觐旧典朝拜。”诸侯再拜稽首,接受觐见的日期。
(以上是通知觐见的日期。)

众诸侯在朝觐的前一天,都在文王庙门外接受天子赐予的馆舍。同姓诸侯面朝西以北为上位;异姓诸侯面朝东以北为上位。
(以上记王赐诸侯馆舍。)

诸侯穿裨衣,戴冕冠,到祢庙放下礼物。乘坐墨车,车上载有交龙图饰的旗,张挂龙旗的弓、盛弓的套子,带着有丝垫的圭玉去朝觐天子。天子在室的门、窗中间摆设绣有斧状图案的屏风,屏风左右是玉几。天子穿着衮衣,戴着冕冠,背向屏风站立。啬夫把诸侯的话传给上摈,上摈报告给天子。天子说:“不是别人,是伯父为朝觐而来,我嘉奖他。让伯父进来,我接待他。”诸侯从门的右边进入,跪着放置圭玉,再拜稽首。上摈向天子报告。诸侯跪下拿取圭玉,登堂表述来意。天子接受他的圭玉。诸侯下堂,在西阶东边面朝北再拜稽首。摈者延请他说:“请登堂。”诸侯登堂再拜稽首,然后出门。
(以上是诸侯觐见天子。)

三次进献都用束帛放上璧玉,庭实只用进献国所出产的物品。诸侯捧着束帛,有甲素旳书着国名的一匹马在前,其余九匹马随在后边,陈列在中庭,以西为上位,诸侯放下礼物,再拜稽首。摈者说:“天子将接受礼物。”诸侯登堂表述来意。天子抚摸圭玉。诸侯由西阶下堂,面朝东把礼物交给太宰。在西阶前再拜稽首。诸侯牵着一匹马出来,交给天子的人,九匹马跟随着出来。三次进献完毕。
(以上是三享。)

然后,诸侯在庙门的东边袒露右臂,由门的右边进入,面朝北站立,告诉上摈转告天子:“自己要报告自己所做之事并听从天子处理。”上摈把诸侯的话报告给天子。天子对诸侯说:“伯父没做有过失的事,回去用心治理、安定你的邦国。”诸侯再拜稽首,出来。由屏风的南边到门的西边,穿好上衣,然后从门的左边进入,面朝北站立。天子慰劳他。诸侯再拜稽首。上摈延请诸侯说:“请登堂。”诸侯登堂再拜稽首,下堂出去。
(以上是诸侯请罪与天子慰劳。)

天子赐给诸侯车辆和礼服。诸侯到大门外迎接,再拜稽首。车先摆放,以西为上位,驾车的四匹马挨着车从东陈列。贵重的赏赐不计数,陈列在车的南边。三公捧着装有命服的箱子,天子的诏书放在箱上,由西阶登堂,面朝东,太史在他的右边。诸侯登堂,面朝西站立。太史宣读天子诏书。诸侯下堂,在东西阶之间,面朝北再拜稽首。登堂再拜稽首。太史把诏书放在命服上,诸侯接受。使者出去。诸侯送行,两次行拜礼。送礼物给使者表达敬意,送给赐予命服的三公的是束帛和四匹马。送给太史的礼物也是如此。
(以上是天子赐以车服。)

对同姓大国国君,就称“伯父”;对异姓大国国君,就称“伯舅”。对同姓小国国君,就称“叔父”;对异姓小国国君就称“叔舅”。行过飨礼、食礼、燕礼后,诸侯才归国。
(以上是天子对诸侯的称谓和款待的礼节。)

诸侯到天子的地方朝觐,要在国门外方圆三百步壝土为宫墙,有四个门。用土筑坛,方圆九十六尺,高四尺,把上下四方神明的像放在坛上。上下四方神明的像是木制的。四尺见方,涂六种颜色;东方青色,南方赤色,西方白色,北方黑色,上方玄色,下方黄色。用六种玉装饰:上为圭;下为璧;南方璋;西方琥;北方璜;东方圭。上介都捧着他的国君的旗,树在宫中,以左边为上位。公、侯、伯、子、男,都靠近他的旗子站立。摈者四次传命,天子乘坐龙马驾的车,车上载着太常旗,旗上画有日月升龙、降龙的图案。出王城门,在南门外礼拜太阳,返回来在坛上祭祀上下四方神明,在南门外礼拜太阳,在北门外礼拜月亮和江、河、淮、济四水,在西门外礼拜山川丘陵。
(以上记会同之礼。)

祭天,积柴焚烧;祭山、丘陵,要到高处;祭川要向水中投入祭物;祭地要埋牲、玉。
(以上是会同及巡狩之礼。)

[记]
为天子准备的左右玉几,要等天子入席后再陈设在东夹室前。诸侯驾乘的金路、象路等车不得进入王门。将圭放在地上时,下面要垫托板。
(以上杂记觐礼的仪节及礼义。)

【朗读】
已上传微盘。

【简单心得】
觐礼是诸侯秋天朝见天子之礼。四方诸侯朝见天子的时间有讲究:应四时。朝见的名称也不同:春“朝”、夏“宗”、秋“觐”、冬“遇”。春朝是图谋天下事,秋觐是比邦国之功,夏宗是陈天下之谟,冬遇是协诸侯之虑。觐礼篇中记有诸侯向天子请罪之节,当是秋觐比功之意。其中的春朝让我想到了党在每年春季的“两会”,各地代表进京共商国事。王派使者在郊外慰劳诸侯,即使是在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礼节也没有偏废,足以见古人对礼的重视,也从另一个侧面反应出古人对天道的敬畏之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5 21:28: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uly_zx 于 2024-4-6 18:37 编辑

第十二周(20240331-20240405)

丧服第十一


【查字正音】
苴绖(jū dié):丧服中麻布制的无顶冠与腰带。亦指居丧。
蕡(fén):大麻籽,其色粗恶,故用之。
搹(è):以手握物时的围长。
苫(shān):古代居丧时,孝子睡的草垫子。
歠(chuò):饮。
髽(zhuā):代妇女服丧时用麻扎成的发髻。
枲(xǐ):大麻的雄株,只开雄花,不结果实,称“枲麻”。
藨蒯(biāo kuǎi):都是草名,比菅草细,茎可以编绳、席,做鞋等。
牉(pàn)合:两半相合为一体。
縓(quán):红色。
袧(gōu):古代丧服裳幅两侧作褶裥﹑中央不打褶裥之称。

【翻译】
丧服。把粗麻布斩裁做成上衰下裳,用粗麻做成麻带,用黑色竹子做成孝杖,用黑麻编成绞带。用六升布做丧冠,用枲麻做冠带,用菅草编成草鞋。
《传》说:斩是什么?是丧服不缝边。苴绖,是用结籽的麻做成的麻带,系在头上的麻带的长短为九寸。麻根放在左耳上边,从额前绕到项后,再回到左耳上边,把麻尾与麻根相接,麻根搭在麻尾上,根朝外。把斩衰的头带裁去五分之一就是斩衰的腰带。齐衰的头带和斩衰的腰带长短相同。把齐衰的头带裁去五分之一就是齐衰的腰带。大功的头带和齐衰的腰带长短相同,把大功的头带裁去五分之一就是大功的腰带。小功的头带与大功的腰带的长短相同。把小功的头带裁去五分之一就是小功的腰带。缌麻的头带和小功的腰带长短相同,把缌麻的头带裁去五分之一就是缌麻的腰带。父亲去世,用竹子做孝杖,母亲去世,用桐木做孝杖。孝杖的高度与孝者胸部平齐,都是根部在下。孝杖是什么?是爵位。没有爵位而拿孝杖的是什么人?是假借孝杖尊其为丧主。不是丧主而拿着孝杖的是什么人?是为扶持病体。少年男子为什么不用孝杖?那是他不会因丧事累病。未成年的女子为什么不用孝杖?也因为她们不会因丧事累病。绞带就是绳带。丧冠用一条绳子作系冠的带子,从前额绕到项后相交,再到耳旁,最后结在颐下。丧冠的褶皱缝在右边。丧冠用六升布做成,冠的前后两头在冠带下,向外反折缝在冠带上,六升布是把麻用水洗濯没有加灰染制,然后织成的。衰服是三升布制成。菅屦是用菅草编的草鞋,编完后把余头向外结。孝子居住在倚庐,睡草苫,枕土块,昼夜哭泣没有定时,喝粥,早晨一溢米,晚上一溢米。睡觉不脱绖带。已经举行过虞祭礼,把倚庐上的草苫略事修剪,原置于地上的楣两端也可用柱子支撑起来,睡觉可以有席子,吃粗米饭,喝水,早晨哭一次,晚上哭一次,就可以了。
十三日举行练祭后,住在倚庐外面的室中,开始吃菜、果,吃素食,哭泣没有定时。
(以上各节为斩衰。)

儿子为父亲服斩衰。
《传》说:为什么为父亲服斩衰?因为父亲是家中至尊的人。
诸侯为天子服斩衰。
《传》说:天子是天下至尊的人。
臣为国君服斩衰。
《传》说:国君是国中至尊的人。
父亲为嫡长子服斩衰。
《传》说:为什么三年呢?因为嫡长子是承继在上的先祖的正体,又将把宗庙主的重任传给他。如果父亲是庶子,不可以为自己的嫡长子服斩衰三年,因为庶子的嫡长子不继承祖父。

做为大宗的继承人为被继承的人服斩衰。
《传》说:为大宗之后,死者并非其父母,为什么也要服三年之丧呢?接受祭祀宗庙重任的的人,必须为授己重任的人服斩衰。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做为他的继承人呢?同一大宗的就可以做他的继承人。什么样的人可以做某人的继承人?某人嫡妻所生的次子以下及妾所生的子。做为某人的继承人,为某人的祖父母、妻子、妻子的父母、兄弟、兄弟的子,做为某人的继承人,为这些人服丧,如同某人的亲子一样。
妻子为丈夫服斩衰。
《传》说:丈夫是妻子至尊的人。
妾为夫君服斩衰。
《传》说:夫君是妾至尊的人。

在家未嫁的女子为父亲服斩衰,用布把头发束起,用竹制的簪子插在头上,麻发合结的丧髻露出。服斩衰三年。
《传》说:束发的布六升。束发露出发髻后垂下的布长是六寸。丧礼竹制的簪子长一尺,吉礼的簪子是一尺二寸。女子已出嫁,被夫家休回父亲家的,为父亲服斩衰三年。公卿、大夫的家臣,为他们的主人服丧,带是布带,鞋是绳子编结的。
《传》说:除公卿、大夫的家相、邑宰贵臣外,其余的都是众家臣。君是指有封地的公卿、大夫。众家臣拿着孝杖,不是早晚都到哭泣的位置上哭泣。近臣,君穿什么样的丧服就随着穿什么样的。绳屦是用绳编结的鞋。
(以上是斩衰三年。)

齐衰,用粗布制成上衣和下裳,缝衣边。用牡麻做头绖和腰带。丧冠用七升布做系冠的带子。垂下做冠缨。用桐木做孝杖。布带,粗草鞋。服丧三年。
《传》说:齐是什么?指丧服缝边。牡麻是不结子的麻。牡麻头绖,麻根放在右边,搭在麻尾上。丧冠用粗加人工的布制成。粗屦是用藨蒯草编成的鞋。
如果父亲健在,母丧则只需服一年之丧,如果父亲去世后,母亲又去世,为母亲服齐衰三年。为继母服丧如同为生母。
《传》说:为继母服丧为什么如同为生母?继母和父亲婚配,和亲生母亲相同,所以孝子不敢两样对待。
为慈母服丧如同为生母。
《传》说:慈母是什么人?旧传说:失去儿子的妾,妾的儿子失去母亲,父亲命令妾说:“你把他做为儿子。”命令儿子说:“你把她做为母亲。”如果是这样,那么活着时就要供养她,终她的一生都如同生母般待她,死去就为她服丧三年如同为生母,这是尊重父亲的命令。
嫡母为自己的长子服齐衰。
《传》说:为什么嫡母为长子服丧三年?父亲不因自己是父亲降低对承继宗庙正体的长子的丧服,母亲也不敢降低。
(以上是齐衰三年。)

用粗布制作齐衰衣裳,缝衣边。用牡麻做头和腰的麻带。丧冠用布做冠缨,用桐木做孝杖,布带,草鞋,服丧一年。
《传》说:有人问:“戴什么冠?”回答说:“齐衰、大功,戴的冠和它的丧服的上衣的升数相应。缌麻、小功,戴的丧冠和它的丧服的上衣升数相应。布带的边饰,齐衰以下的要看它的丧冠的升数。”
父亲在世,为去世的母亲服齐衰一年。
《传》说:为什么服丧一年?儿子屈于父亲的至尊。至尊的父亲在世,儿子不敢伸张自己对母亲的尊爱。父亲必须三年后才可娶妻,通达儿子痛伤失母的心情。
为妻子服齐衰一年。
《传》说:为妻子服齐衰为什么一年?妻子是最亲近的人。
被休弃的妻子的儿子在父亲去世后,遇母丧,为母服齐衰一年。
《传》说:被休弃的妻子的儿子为母亲服齐衰一年,就不为外祖父母服丧。传说:断绝宗族关系不服丧服,母亲和儿子是至亲相连。被休弃的妻子的儿子做为父亲的继承人,就不为被休弃的母亲服丧服。《传》说:和至尊的人为一体,不敢为自己被休逐的母亲服丧。
父亲去世后,继母改嫁,跟从她的,要为她服齐衰一期,报答她的抚育之恩。
《传》说:为什么服丧一年?敬重她始终抚育自己。
(以上各节是齐衰杖期。)

不用孝杖,穿麻鞋,为祖父母服丧一年。
《传》说:为什么服丧一年?因为祖父母是最尊贵的人。
为伯父、伯母、叔父、叔母服丧一年。
》说:为什么为伯父、叔父服丧一年?因为他们与尊贵的父亲是一体的。可是为什么为兄弟的儿子也服丧一年呢?因为自己是旁系尊贵的人,不足以以尊贵加于己,所以为兄弟的儿子服丧一年,是报答他为自己服丧。父子是一体的,夫妻是一体的,昆弟是一体的,所以父尊如首,子卑如足,夫妻是两半相合,兄弟四体相连。所以兄弟的情义不分彼此,然而要分彼此,是为避儿子对父亲的亲情。儿子对父亲没有亲情,就不成为儿子。所以有东宫、有西宫、有南宫、有北宫,分开居住而有共同的财产,各宫用度有余就交予宗子,用度不足请宗子资助。为什么为伯母、叔母也要服丧一年?因为她与伯父、叔父婚配而有母名,所以为她服丧服。
大夫的嫡子为妻子。
《传》说:为什么服丧一年呢?父亲不敢因自己尊贵降低对嫡媳的丧服,儿子也不敢降。为什么不用孝杖?父亲在世,为妻子服丧就不用孝杖。
为兄弟,为嫡长子以外的其他儿子,为兄弟的儿子。
《传》说:为什么服丧一年呢?为回报他。

大夫的庶子为作为嫡长子的兄和弟。
《传》说:为什么服丧一年呢?父亲不敢因己之尊而降低对承继主体的嫡长子的丧服,庶子也不敢降。
为嫡孙。
《传》说:为什么服丧一年呢?祖不敢因自己之尊降低对嫡孙的丧服。有嫡子在世,不立嫡孙,孙媳妇也是如此。
做为大宗继承人的人为自己的生身父母服丧,回报他们。
《传》说:为什么服丧一年呢?不能两次服斩衰。为什么不能两次服斩衰呢?在大宗主持祭礼宗庙重任的人,在他的小宗要降低丧服。“做为别人的继承人”,谁的继承人?是大宗的继承人。什么叫大宗的继承人?大宗是宗族的至尊正统。禽兽知道母亲而不知道父亲。郊外的野人不懂礼,说:“父母算什么呢?”而城都里的人都知道尊崇父亲。大夫及学士都知道尊崇祖父。诸侯,尊崇到他的太祖。天子尊崇到他始祖的渊源。尊贵的人尊崇宗统往上推及久远;卑微的人尊崇宗统往下推到近前。大宗是至尊正统。大宗是收合族人,别亲疏、序昭穆的,不可以断绝。所以族人让不是嫡子的人做大宗的继承。嫡子不能做大宗的继承人。

女子已经嫁人的为她的父母、兄弟中做为父亲继承人的,服丧一年。
《传》说:为什么为父亲服丧一年呢?因为妇人不能两次服斩衰。妇人为什么不能两次服斩衰?因为妇人有三从之义,没有自专自用的道理,所以,没出嫁时服从父亲的,已经出嫁服从丈夫的,丈夫死了服从儿子的。所以,父亲是儿子的上天,丈夫是妻子的上天。妇人不能二次服斩衰,如同说不能有二个天。妇人不能有二个尊长。为兄弟中做父亲继承人的人服丧,为什么也一期呢?妇人虽然出嫁在外,必须有归属的宗,叫做小宗,因此服丧一年。

为和自己共同生活过的继父服丧一年。
《传》说:为什么服丧一年呢?传说:丈夫死去,妻子年轻,孩子年幼,又没有可为知服大功之丧的亲人,孩子随着母亲嫁人,所嫁的人也没有可服大功之丧的亲属;所嫁的人用他的钱财为孩子建筑宫室、宗庙,每年按时让他祭祀父祖。妻子不敢参与祭祀。像这样就是做继父的道理了。共同生活就要服齐衰一年,分开生活就服齐衰三月。一定是曾经共同生活,然后分开生活,才能分开生活;没有共同生活过,就不算是分开生活。

为丈夫的国君。
《传》说:为什么服丧一年呢?随从丈夫而服丧。
为姑母、姐妹、女儿已经嫁人而没有祭主的人服丧,姑母、姐妹回报服丧一年。
《传》说:无主是说她没有祭祀的主人。为什么服丧一年呢?因为她没有祭祀主的缘故。
为国君的父亲、母亲、妻子、长子、祖父母。
《传》说:为什么服丧一年呢?随丈夫服丧。父亲、母亲、长子、国君服斩衰。国君的妻子是小君。父亲去世,然后做为祖父继承人的人服斩衰。
国君的妾为国君的嫡妻。
《传》说:为什么服丧一年呢?妾事奉嫡妻和妇人事奉公婆相同。
  
妇人为公婆。
《传》说:为什么服丧一年呢?随从丈夫服丧。
为丈夫的兄弟的子女。
《传》说:为什么服丧一年呢?为回报他。
诸侯的妾,大夫的妾为自己的儿子。
《传》说:为什么服丧一年呢?妾不能和国君同为一体,所以妾可以为自己的儿子服完丧服。
女子为祖父母。
《传》说:为什么服丧一年呢?不敢降低对自己祖父母的丧服。

大夫的儿子为伯父母、叔父母、子、兄弟、兄弟的儿子、姑、姐妹、女子没有祭祀主的,为大夫命妇的人,只有子女不回报。
《传》说:大夫,是指做大夫的那个男子。命妇,是那个做为大夫妻子的女人。无主,是指命妇没有祭祀的主人。为什么说“只有子女不回报”呢?女子已嫁人为自己的父母服丧一年,所以说不回报。其余的都回报。为什么服丧一年呢?父亲不降低丧服,儿子也不敢降低。大夫为什么不降低对命妇的丧服呢?丈夫在朝中尊贵,妻子在家中尊贵。

大夫为祖父母、嫡孙为士的服丧。
《传》说:为什么服丧一年呢?大夫不敢降低对祖与嫡的丧服。
诸侯的妾,以及士的妾为她们的父母服丧。
《传》说:为什么服丧一年呢?妾不能和夫君同体,所以能够为她们的父母服完丧期。
(以上各节为齐衰不杖期。)

用粗布制成上衣、下裳,缝衣边。头上和腰上用牡麻做麻带,三个月后脱掉不再换轻服,这是失国之君为所寄居国的国君服丧。
《传》说:寄公是什么人呢?是失去国土的国君。为什么为所寄居国的国君服齐衰三月呢?这是说和庶民相同。

同族中的男女为宗子、宗子的母亲、妻子服丧。
《传》说:为什么服齐衰三月呢?是尊重祖先。尊重祖先所以敬重宗子。敬重宗子是尊重祖先的准则。宗子的母亲在世,就不为宗子的妻子服丧。
  
为旧时的国君、国君的母亲和妻子。
《传》说:为旧时的国君,说的是谁呢?是指年老、废疾不再为官的人。为什么服齐衰三月呢?是说和庶民相同。国君的母亲、妻子是小君,服丧三月。
  
庶民为国君;大夫离开本国到他国,他的妻子、长子为旧时的国君服丧。
《传》说:为什么服齐衰三月呢?对大夫的妻子来说,她与庶民相同。对长子来说,他没有离开本国。
  
为不共同生活的继父,为曾祖父母。
《传》说:为什么服齐衰三月呢?小功,是为兄弟服的丧服。不敢用为兄弟服的丧服为至尊的人服丧。
  
大夫为宗子。
《传》说:为什么服齐衰三月呢?大夫不敢降低对宗子的丧服。
  
为过去的国君。
《传》说:大夫为过去的国君,为什么服齐衰三月呢?大夫离开国君,在郊待放,国君让他的长子打扫他的宗庙,所以大夫为国君服齐衰三月,是自认与庶民相同。为什么还称他为大夫呢?是说他因与国君的主张不同而离开国君,还没有断绝俸禄。
  
大夫为有士身份的曾祖父母,如同众人。
《传》说:为什么服齐衰三月呢?大夫不敢降低对自己的曾祖的丧服。

已经嫁给大夫的女子,没有出嫁的女子为曾祖父母。
《传》说:出嫁的,是嫁给大夫。没有出嫁的,是已成人而没有出嫁。为什么服齐衰三月?不敢降低对自己的曾祖的丧服。
(以上各节为齐衰三月。)

大功,用粗略加工的布制作上衣和下裳。头绖和腰带是牡麻做的麻带。直到丧事结束只此一服,不换丧服。为未成年而死的儿子、女儿服长殇、中殇。
《传》说:为什么服大功呢?因为他们没有成年。为什么不更换丧服呢?成年人去世,仪制繁多,未成年人去世,仪制简单,所以,未成年的死者的丧事的麻绖不绞带而垂下,由于没有成人。年龄十九至十六为长殇,十五至十二为中殇,十一至八为下殇,不满八岁以下的都是无服之殇。无服之殇,用一日的哭泣代替活着时一月的时间。用一日代替一月的殇,哀伤而没有丧服。所以儿子出生三个月,父亲就给他取名,如果死了就哭他;没有取名就死了则不哭。

为叔父的长殇、中殇,姑、姐妹的长殇、中殇,兄弟的长殇、中殇,丈夫的兄弟的儿子、女儿的长殇、中殇,嫡孙的长殇、中殇,大夫的庶子力他的嫡兄弟的长殇、中殇,诸侯为他的嫡子的长殇、中殇,大夫为他的嫡子的长殇、中殇。如果是长殇,都是九个月,头绖有系带;是中殇,七个月,头绖没有系带。
(以上各节为殇大功。)

大功,用粗略加工的布做上衣和下裳,用牡麻做头绖缨带,布带,三个月后改换丧服,换上小功服的上衣。葛布做的绖、带,九个月后丧期结束脱掉。
《传》说:大功丧服的布是九升。小功丧服的布是十一升。

为已嫁人的姑母、姐妹、女儿服丧。
《传》说:为什么服大功呢?因为出嫁了。

为伯父、叔父的儿子;做为本宗叔、伯的继承人的人为他的兄弟。
《传》说:为什么服大功呢?做为别人的继承人降低自己兄弟的丧服。

为庶子,为嫡子的妻子。
《传》说:为什么服大功呢?不降低嫡系的丧服。

已嫁人的女子为众兄弟,为侄子、侄女,这是回报。
《传》说,侄是什么人呢?称我姑母的,我称他(她)为

为丈夫的祖父母、伯父母、叔父母。
《传》说:为什么服大功呢?随从丈夫服丧。为丈夫的兄弟为什么没有丧服呢?妻子的尊卑,随丈夫的辈分而定,如果丈夫属于父辈,则妻子属于母辈;如果丈夫属于儿子辈,则妻子属于媳妇辈。如果称丈夫之弟的妻子为“媳妇”,那么丈夫之兄的妻“嫂子”,也可称为母亲吗?所以,名分是人伦道理中最重要的,可以不慎重吗?

大夫为做为士的伯父母、叔父母、儿子、兄弟、兄弟的儿子。
《传》说:为什么服大功呢?尊卑不同,大夫尊于士。尊卑相同,同为大夫,就可以服本亲服丧。
  
国君的庶兄弟,大夫的庶子为母亲、妻子、兄弟。
《传》说:为什么服大功呢?被先君余留的尊严所压抑,不能超过大功。大夫的庶子随着大夫降低丧服。父亲不敢降低的,儿子也不敢降低。
  
都为自己的伯父、叔父的儿子做大夫的;为丈夫的兄弟的已嫁人的女儿;大夫的妾为国君的庶子;女子已经出嫁,没有出嫁的,为伯父母、叔父母、姑母、姐妹。
《传》说:已出嫁是她嫁给了大夫。没有出嫁,是已成人没有出嫁。  

大夫,大夫的妻子、大夫的儿子、国君的兄弟为嫁给大夫的姑母,姐妹,女儿;国君为嫁给国君的姑母、姐妹、女儿。
《传》说:为什么服大功呢?尊卑相同。尊卑相同就能够服自己本亲的丧服。诸侯的儿子称公子,公子不能立祖庙祭祀亡父。公子的儿子称公孙,公孙不能立祖庙祭祀诸侯。这是自身卑微,有别于尊贵者。如果公子的子孙有被封为国君的,就世世尊这个人为祖,立祖庙祭祀他,不祭祀公子为太祖,这是自身尊贵的人有别于卑微的人。由于这个缘故,开始被封为君的人不把父亲、伯父、叔父、兄弟做为臣下,始封君的儿子不把伯父、叔父做为臣下,而把兄弟做为臣下,始封君的孙子把伯父、叔父、兄弟都做为臣下。所以,国君为之服丧的,儿子也不敢不服;国君不为之服丧的,儿子也不敢服。
(以上各节为成人大功。)

用细疏的麻布制作上衣和下裳,头绖、腰带是牡麻做的,下葬后就除掉丧服。
《传》说:为什么服细疏麻布的丧服呢?是用小功的繐布做的。
诸侯的大夫为天子。
《传》说:为什么服繐衰呢?诸侯的大夫按时被天子接见。
(以上为
繐衰。

小功,用熟麻布制作上衣和下裳。用洗涤、漂白过的麻做带和绖。服丧五个月,叔父的下殇,嫡孙的下殇,兄弟的下殇,大夫庶子为嫡兄弟的下殇,为姑母、姐妹、女儿的下殇,做为别人继承人的人为他的兄弟、伯父、叔父的儿子的下殇。
《传》说:有人问“为什么没见中殇?”大功的殇,中殇比本应服的丧服降一等;小功的殇,中殇比本应服的丧服降二等。
  
为丈夫的叔父的长殇;兄弟的儿子、女儿,丈夫的兄弟的儿子、女儿的下殇;为姪男、姪女,庶孙男女的长殇;大夫、诸侯的兄弟,大夫的儿子,为他的兄弟、庶子、姑母、姐妹、女儿的长殇;大夫的妾为庶子的长殇。
(以上各节为小殇小功。)

小功,用熟麻布制做上衣和下裳,用牡麻做头绖和腰带。三个月后换上用葛布做的头绖、腰带,服完五个月的丧期。为堂曾祖父母、堂祖父母,这是回报。为堂祖兄弟,堂姐妹,孙女已经嫁人的,做为别人的继承人的人为他的已经嫁人的姐妹,为外祖父母。
《传》说:为什么服小功呢?因为至尊的母亲而为外祖父母提高丧服的等级。
  
姐妹的儿子、女儿为姨母回报。
《传》说:为什么服小功呢?因为母亲的名分而提高丧服的等级。为女系的亲属服丧都是缌麻。
  
妇人和丈夫的姑母、姐妹、丈夫的兄弟的媳妇之间,互相回报。
《传》说:兄、弟的妻子娣妇、姒妇,以姒妇为长。为什么服小功呢?因为在居室中相互交往,而产生出小功的亲情。

大夫、大夫的儿子,诸侯的兄弟为堂兄弟、庶孙,姑母、姐妹、女儿嫁给士的;大夫的妾为大夫的庶子、女儿嫁给士的;庶子的媳妇;妾的儿子为父亲嫡妻的父母、姨母。
《传》说:为什么服小功呢?父亲的嫡妻在就不敢不随从服丧,父亲的嫡妻不在,就不服丧。
  
大夫和诸侯的嫡妻所生的儿子为慈爱自己的庶母。
《传》说:君子子是嫡妻的儿子。为什么为庶母服小功呢?因她慈爱自己而提高丧服等级。
(以上各节为成人小功。)
 
缌麻,服丧三个月。
《传》说:缌是十五升去掉一半,捶治麻丝,不捶治织成的麻布,叫做缌。
为族曾祖父母,族祖父母,族伯父、母、叔父、母、同高祖的兄弟;为庶孙的妻子,为庶孙的中殇:从祖的姑母、姐妹已经嫁人的,相互回报;从祖父、从祖的兄弟的长殇;为外孙;从父兄弟的儿子的下殇,丈夫的叔父的中殇、下殇;为姨母的长殇,回报。
庶子做为父亲的继承人,为自己的母亲。
《传》说:为什么服缌麻呢?传说:庶子做为父亲的继承人与至尊的父亲为一体,不敢为做为父亲的妾的母亲服本服。可是为什么服缌麻呢?是缘由先人在世时哀伤臣仆死在家中的,为他服缌麻三个月,不举行祭礼,因此做父亲继承人的庶子为自己的母亲服缌麻。
  
士人为庶母。
《传》说:为什么服缌麻呢?因为母亲的名分而为她服丧。大夫以上的人,为庶母没有丧服。

为贵臣、贵妾。
《传》说:为什么服缌麻呢?因为他(她)尊贵。

为乳母。
《传》说:为什么服缌麻呢?因她用乳汁喂养自己,有母亲的名分。
  
为从祖的兄弟的儿子,为曾孙,为父亲的姑母,为姨母的儿子。
《传》说:为什么服缌麻呢?因为有兄弟的名分。

为外甥。
《传》说:外甥是什么人?称呼我舅父的,我称他为外甥。为什么服缌麻呢?是回报他。
  
为女婿。
《传》说:为什么服缌麻呢?是回报他。
  
为妻子的父母。
《传》说:为什么服缌麻呢?随从妻子服丧。

为姑母的儿子。
《传》说:为什么服缌麻呢?这是回报他。
  
为舅父。
《传》说:为什么服缌麻呢?随从母亲服丧。
  
为舅父的儿子。
《传》说:为什么服缌麻呢?随从母亲服丧。
  
为丈夫的姑母、姐妹的长殇;为丈夫的诸祖父母,这是回报。妾的儿子为父亲嫡妻的兄弟。
《传》说:为什么服缌麻呢?随从父亲的嫡妻服丧。
  
为伯叔父的儿子的长殇,兄弟的孙子的长殇。为丈夫的堂兄弟的妻子。
《传》说:为什么服缌麻呢?因为娣姒相互交往,而产生出亲情,故服缌麻。长殇、中殇降一等。下殇降二等。齐衰的中殇比本服降一等,大功的中殇比本服降二等。
(以上各节为缌麻。

[记]
国君的妾所生的儿子为他的生母,带用练熟的布做成的丧冠,缌麻的头绖、腰带,用十五升小功布做的衣裳相连的深衣,浅绛色的边饰。
为自己的妻子服丧,戴浅绛色的丧冠、葛布做的绖、带,用十五升小功布做的衣裳相连的深衣,浅降色的边饰。二者都是下葬以后就去掉丧服。《传》说:为什么不在五种丧服里面呢?国君不为之服丧的,儿子也不敢为之服丧。国君为之服丧的,儿子也不敢不为之服丧。
  
大夫、国君的族亲,大夫的儿子,对兄弟降一等丧服。作为大宗继承人的人,对族亲降一等丧服,这是回报。对被继承的大宗的族亲的儿子服丧,如同为被继承人的儿子一样。
  
兄弟都在他邦,提高一等丧服。父母早年去世,和兄弟共同生活,兄或弟去世,提高一等丧服。
《传》说:怎样才能亦为兄弟?《传》说:小功、缌麻和无丧服的“兄弟”,提高一等丧服。
  
朋友都在他邦,(朋友)家中有丧事,应代他做主人,该袒臂时袒臂,用冕代替丧冠。朋友归来就停止代替。
为朋友服丧,服吊服,加上澡麻做的首绖、腰带。
  
公、士大夫为兄弟服丧,室老随公、士大夫服丧,降一等丧服。
丈夫为他的兄弟服丧,妻子降一等丧服。
  
做为别人继承人的庶子,对自己的外祖父母、姨母、舅父,没有丧服。不是继承人的,同众人一样。
  
宗子是孤儿,又未成年,去世后族人为他服大功丧服或小功丧服,都是三个月。五服之内的亲属,服丧的月数和众人一样。
  
棺物毁败,改葬棺墓,取缌麻。
  
童子,只有做为父亲的继承人,才服缌服。
《传》说:不作为继承人,不服缌服。
  
凡是妾为自己的兄弟服丧,和众人一样。
  
命妇去世,大夫吊丧,穿锡衰。大夫去世,命妇吊丧,也穿锡衰。
《传》说:锡是什么呢?是用锡洗治滑易的麻布。锡是十五升去掉一半的布,不捶治、洗涤麻丝,织成布后再洗涤使之滑易的布,叫做锡。

已经嫁人的女子,为她的父母;媳妇为公婆;丧事的簪子有簪头,插在丧髻上。哭毕,女子把簪子折去簪头,用丝绢束起头发。
《传》说:簪子有簪头的,是丧事的簪子有簪头。丧事的簪子是用栉木做的。折掉簪子的簪头,是折掉吉事的簪子的簪头。吉事的簪子是象骨做的。为什么说女子折掉簪子的簪头而不说是妇人?终守女儿孝道,不忘父母恩情。
  
国君的妾为国君的嫡妻,国君的长子,丧事的簪子有簪头,用布束起头发。
  
凡是丧服的上衣,布边向外缝。丧服的下裳,布边向里缝。每边有三个褶裥,如果缝缉衣边,下裳向里缝,上衰向外缝。负比适宽出一寸。适,宽四寸,从上衰肩旁出来。衰,长六寸,宽四寸。上衣的腰带以下的部分长一尺。遮掩下裳裳边的衣襟长二尺五寸。衣袖和衣边缝合。衣袖从肩上到腋下宽二尺二寸。袖口一尺二寸。
  
斩衰的布三升或三升半,丧冠六升。用斩衰的丧冠的布制作改换后的轻丧丧服的布,轻丧丧冠的布七升。
齐衰的布四升,丧冠七升。用齐衰的丧冠的布制做改换轻丧丧服的布,轻丧丧冠的布八升。繐衰四升半布,丧冠八升布。大功八升或九升布。小功十升或十一升布。
(以上各节记丧服用布的规格等。)

【朗读】
已上传微盘。

【简单心得】
《丧服》让我对五服有了新的认识。其一,代表人与人的等级,即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其二,代表家族中的不同辈分,以自己为中心,向上推算到高祖那一带人,就是五服;其三,表示亲疏远近的五类丧服。以上三种都是对人与人之间血缘亲疏关系的界定。这一点儿对我有些启发,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有界定标准的,是要讲远近亲疏的,亲疏的判定也不只局限于血缘。最典型的例子,家庭中的丈夫和妻子,没有血缘关系,但在共同的家庭建设中建立起了同志相得的亲情,所以有夫妻恩;再比如,养父母与养子之间,没有血缘关系,但养父母对于养子有养育之恩;再比如君和臣,没有血缘关系,但有君臣之恩。想起了一首歌《念亲恩》,“常在心里问何日报,亲恩应该报应该惜取孝道。”《丧服》篇,“父子一体也,夫妻一体也,昆弟一体也,故父子首足也,夫妻牉和也,昆弟四体也。”丧服的服也可理解为符合,阴符去符合阳符,臣符合君,妻符合夫,子符合父,后代符合祖宗(祭祀)等等,阴阳和合之道。《丧服》用丧服教化人,上行下效,前行后效,认祖归宗,祭祀不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7 09:5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uly_zx 于 2024-4-13 21:57 编辑

第十三周(20240407-20240413)

本周任务:整理丧服的规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16 16:0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uly_zx 于 2024-4-19 14:48 编辑

第十四周(20240414-20240420)

士丧礼第十二

【查字正音】
幠(hū):覆盖。
扱(chā):古同“插”,刺入;插入。
稽颡(qǐ sǎng):古代的一种礼节,屈膝下跪,双手朝前,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 后世称为“五体投地”。
襚(suì):赠给死者衣物。
赤巠(chēng):赤色。
垼(yì):指用土坯临时搭成的灶。
綪(zhēng):通“狰”,屈曲,此指衣服太多,一行摆不下,需转行时,以前行末端的方向为首端,向相反方向摆。
鬠(kuò):束发。
纋(yōu):簪子中央用以固定发髻的部分。
纩(kuàng):新丝绵。
幎(mì):同“幂”,遮盖东西的巾类。
檡(shì):软柿子,似柿而小。
褖(tuàn)衣:士的礼服,黑色,边缘镶有红色的边。
絇(qú):古时鞋上的装饰物。
纯(zhǔn):鞋上的装饰物。
綦(qí):鞋带。
繘(jú):井上汲水的绳索。
挋(zhèn):擦拭身上的水,使之干。
渜濯(nuǎn zhuó):给尸体洗浴过的温水。
揃(jiǎn):理顺胡须。
鬊(shùn):乱发。
靲(qín):竹篾织的索带。
赬(chēng):赤色。
紞(dǎn):缝在被端的丝带,用以识别前后。
笫(zǐ):床上竹编的席,亦为床的代称:笫子。床笫。
鬄(tì):通“剔”,割裂牲体。
胉(bó):胁骨。
簟(diàn):竹席。
髺(kuò):除去笄、绩,挽束头发。
髽(zhuā):麻发合结。
侇(yí):安放。
褶(zhě):上衣。
紟(jīn):单被。
毼(hé):白色的毛布,引申为白色。
縢(téng):边缘,此指豆的边缘的纹饰。
肂(sì):埋棺的坎穴。
鱄(zhuān):鱼名。
鲋(fù):鲫鱼。
鬐(qí):鱼的脊鳍。
楚焞(tūn):灼龟用的荆木枝条。

【翻译】
士丧礼。死者须命终于正寝之室,用一条被子盖住死者尸体。以一人为其招魂,招魂者拿着死者的爵弁服,将其上衣和下裳缀连在一起,再搭在左肩上,并插其领于带间以固定;登上东面屋翼,站在屋脊中央向北用死者的衣服招魂,喊道:“哎—某人回来!”连喊三次。进而将衣服从前面扔下,屋翼下面一人用衣箱接住,从东阶上堂用衣服盖住尸体。招魂之人从西面屋翼的北边下来。
(以上为招魂。)

用角质祭勺启开死者上下牙齿,用矮几拘正死者双足,用干肉、肉酱、甜酒祭奠死者。从东阶上堂,将祭品置放在尸体东面,又于堂上陈设帷幕,围隔尸体。
(以上是楔齿、缀足、奠、帷堂。)

然后向国君报丧。丧主站在西阶东面,向南嘱咐报丧者,并拜送之。如果有宾客来吊唁,丧主与此时行拜礼。
(以上是向国君报丧。)

丧主进屋,坐在尸床之东。丧主之兄弟、堂兄弟皆面向西站在丧主之后。丧主之妻妾面向东坐于床西,与男人们夹床而对。大功以上亲属(如死者父兄姑姊妹等)在内室。小功以下亲属,其妇人在户外向北而坐,其男子在堂下向北而立,都朝向尸床。
(以上是尸体在室时主人以下亲属的哭位。)

国君派人来吊唁,有司要将帷幕开合处向上揭起。丧主到寝门外迎接,见宾而不哭;丧主先进门向北站在右边。吊者进门,从西阶上堂,向东而站。丧主进入中庭,吊者向丧主传达君命。致命毕,丧主可以开始哭泣,跪拜时以额触地,并三番顿足而哭。吊唁的宾客出来,丧主到大门外拜送。
(以上是国君派士吊唁。)

国君派禭者来赠送助丧的衣被时,有司也要将帷幕的开合处向上揭起。丧主出迎的仪节与迎接国君派来吊唁的人一样。禭者左手执衣领,右手执腰,入门上堂,传达国君命令。丧主像迎接国君派来吊唁的人那样行拜礼。禭者入内将衣衾盖在尸体上,然后出门。丧主像送别国君派来的吊唁者那样,到外门之外拜而送之。只有奉君命来吊禭的,丧主才出而迎、送,从西阶上、下堂。借此机会拜谢其他宾客,若有大夫来吊唁,要一一拜谢。丧主在西阶下即位,面向东而立,只是哭,不顿足。邀请大夫入门后,即使大夫尚未谦辞,也不必等待,而是迅速入内,回到尸床旁。
(以上是国君派人致送助丧的衣被。)

大功以上的亲属赠送助丧的衣被,不必使人传命于丧主,直接将衣被陈列房中。众兄弟赠送的助丧衣被,须使人到内室告诸丧主。丧主在内室确定位置拜谢,并将衣衾放在尸体东边的床上。朋友赠送的助丧衣被,要亲自送进来。丧主拜谢,并和先前一样置放衣被。丧主退堂,只哭不顿足。有司撤去衣衾,一如禭者左执领、右执腰,将衣衾拿回房中。
(以上是亲友致送助丧的衣被。)

依照死者身份为其建旗。倘是没有建旗资格的不命之士,则用长一尺、宽三寸黑色布一块,长二尺、宽三寸赤色布一块,并将其联结起来。死者的名字写在赤色的布上:“某氏某人之柩”。用三尺长的竹竿作旗竿,将其置于西阶上的屋檐下。
(以上是建旗旌。)

甸人在两阶之间偏西处挖坎,在中庭的西墙下用土块垒灶,灶口向东。用清水洗净新盆、盘、瓶、无足之敦和悬挂于架的瓦鬲,放于西阶下候用。
(以上是陈设沐浴、饭含等的器具。)

死者穿的衣服陈列于房中,衣领向西,自南至北排列,以南首为尊,不转行。贴身之衣裳用帷幕之布。束发的笄是用桑木制成,长四寸,中间宽,两头窄。饭含时盖在死者面部的布巾,场合款都是一幅,正对着口的地方不挖孔。裹头的练帛宽二尺,长五尺,末端撕开以打结。塞两耳用白色的新丝绵。蒙面,外用黑布,内里用红布,一尺二寸见方;中间填入棉絮,四角有打结用的绳带。握手外用黑色布,里用橙色布,长一尺二寸,宽五寸,中间手握部分一寸见方,也以棉絮充入其中,并打上结。待在拇指上的扳指,用质地优良的王棘木,或绎棘木制作,有打结用的丝带,拉弦用的指套用棉絮制作,套在两个指头上。套尸体,上身用黑布套,宽度上下一致,长与手齐;下身用红布套,宽度必上身的窄。先从死者的足部往上套,然后再从头部往下套另一个尸套。死者穿生时所衣之服三套:戴爵弁时穿的纯衣浅黄裳,戴皮弁时穿的白布衣素裳;有红色镶边的黑衣裳。三套衣服的外面用黑带系束,脚上穿浅红色的皮袜,竹制笏板。若是在夏天,就穿白色葛屦;若是在冬天,则穿白色皮屦。而鞋带、鞋头饰和鞋的周边皆用黑布,鞋带系于脚后跟上。其他众多亲属及庶兄弟赠送的衣物只陈放在房中,不用。
(以上是在房中陈放敛尸用的衣服等。)

饭含用的三枚贝壳放在笲内。盛放一豆稻米于篚内。盛放用粗葛布制成的洗头巾一条、浴身巾两条于笲。盛放梳子于箪内。盛放浴后所穿之衣于箱子中。以上诸物皆陈设于西墙下,自南而北排列,以南首为尊。
(以上是陈设沐浴、饭含的器物。)

管人汲水于井,不解去井绳,将其萦绕于手。夏祝用盆向南淘米于堂上。管人登上台阶,不上堂,从夏祝那里接过淘米水,用鬲在以土块垒成的炉灶上煮着。夏祝又盛米于废敦之中,并将其置于盛贝壳的竹器之北。倘若国君赐士用冰以寒尸,可用承尸之盘盛之。死者生前之小臣侍从入室,用管人所煮之淘米水结死者洗头。丧主和众兄弟等都到户外向北而立,等候着。于是死者生前侍从给死者洗头、梳头,用巾拭干;又用浴巾洗尸身,用浴衣拭干。将洗过的水及梳、巾、浴衣等一并扔于甸人所掘之坎中。然后和往日一样为其修剪指甲、头发、胡须等。接着用丝带束发,插上发笄,穿上贴身内衣。完了主人入室就位。
(以上是为死者沐浴。)

商祝入室依次置放送终之服:爵弁服,皮弁服,红色镶边的黑衣裳。丧主出室,面朝南,袒露左臂,把左袖插在右腋下之带内;在盆里洗手、洗贝壳,进而捧拿贝壳而入室。宰则洗角制祭勺,然后放于废敦所盛之米上,执废敦从主人而入。商祝拿着巾跟着入室,于窗户北面撤去枕头,铺好布巾,撤去祭勺,从主人手里接过贝壳,置放于尸体西边。主人由尸足之北转而西,上床向东而坐。商祝又从宰手里接过米,陈放在贝壳的北边。宰随从主人立于床西,在主人右侧。主人用左手往死者嘴的右侧放米三次,继放一个贝壳。于死者嘴的左侧和中间也照此处理。又放米,及满乃止。然后主人穿好衣服,返回尸东之位。
(以上是饭含。)

商祝先用巾蒙住尸面,次用新丝绵塞住死者双耳,再将蒙面之巾系好;继而系上屦带,于脚背处将两屦系在一起。接着为死者穿上三套衣服,贴身之衣不算在三套之内。系好大带,插笏板于带之右侧。又套上右手大拇指套,并用握手丝带将其联结于臂腕,于手背上打好结。用“冒”套好尸体,盖上衣被。然后将布巾、浴巾、祭勺、修剪而得之乱发、指甲等统统埋于坎中。
(以上是为死者穿衣。)

悬挂器物的横木,要先斫削好再凿上眼。甸人将横木置放于中庭南侧三分之一处。夏祝在西墙下用二鬲将饭尸余米煮成粥。用粗布塞住鬲口,用竹蔑系上鬲,将其悬挂于横木上;又用苇席盖住重,自北而南,其右端在上而向西,直至将横木完全盖住,用竹蔑系好。周祝取铭插挂于横木上。
(以上是设置悬挂物的横木。)

次日黎明,将小殓衣服陈列于房中,衣领向南,按照自西而东,又自东而西的顺序排列;用布收束衣服:横者三幅,竖者一幅,宽均一幅,于末端撕开并打结。被子其面用黑布,其里用红布,没有识记。衣衾按先爵弁服和皮弁服,次散衣的次序陈列,共计十九套。其余的继续陈列,但并不都用。
(以上是陈放小敛用的衣服。)

陈设干肉、肉酱、甜酒等于东堂之下。覆盖祭品用的小功之布盛放于竹器之中,竹器置于陈设干肉、肉酱、甜酒的东边,又在其东边陈放盥洗用的盆和巾。
(以上是陈放小敛用的祭品及盥器。)

斩衰之绖有二:首绖宽九寸,麻根向下,在左侧;腰绖小于首绖五分之一,其下垂部分长三尺。齐衰之绖亦有二,首绖麻根向右,在上部;腰绖下垂部分亦长三尺。斩衰之绖和齐衰之绖皆陈设于东坫之南。妇人之腰绖与男子有异,要于麻根处打结,陈列于东房。
(以上是陈放小敛用的绖带。)

床席和覆尸之衾陈设于西坫之南边。于西堂下设盥洗之具,和于东堂下所设一样。
(以上是陈设竹席、衾被等。)

放一只鼎于正寝门外,其位置当在东侧之堂屋的偏南处,鼎的正面向西。鼎里放一只猪,猪分解成两前肢与两后肢,去掉四蹄,加上两肋和肺,计为七体。陈设贯鼎耳之横木和覆鼎之幂,幂的末端向西。无饰之俎放在鼎的西边,顺西置放;上放匕一只,其柄向东。
(以上是陈放鼎及食物。)

士洗手,以两人一排立于西阶的下面。在户内布席,席分两层,下铺一层莞草编的席,上铺一层细苇席。商祝铺绞衾、散衣、爵弁服和皮弁服于席上。铺爵弁服和皮弁服时不可颠倒错位,其中最好的要铺在最里边。士迁尸于铺好的服上,返回西阶下原位。有司在两楹柁之间设床席,设席情况和在户内设时一样,继放枕头一只。小殓完毕,撤去帷幕,丧主向西按着死者哭踊,不计时;主妇则向东,哭踊亦如丧主。丧主进而挽束头发,袒露左臂,众主人着絻于房中。妇人则在室中用麻束发成髻。士于尸之左右抬起尸体,丧主家之男女分别捧着死者之头与足,安放尸体于堂上,盖上覆尸柩之衣被。继而男女按室中东西之位哭踊,不计数。丧主由尸足北转而于西阶下堂。众主人随丧主下堂,即位于东阶上面。妇人也随之下堂,向西立于东阶上。丧主开始拜谢宾客,凡是大夫,要一一拜之,士共三拜即可;接着于东阶下向西之位哭踊,于东墙穿衣戴绖,回到东阶下西面位。
(以上是小敛迁尸以及挽发等仪节。)

于是举行奠祭。抬鼎二士洗手后出门。其在右边抬鼎之上以右手兼执匕,并仰其匕;其在左边抬鼎之士以左手横持俎;两人抬鼎入门,将鼎置放于阼阶前面,鼎之正面朝西,俎之正面朝北。右边抬鼎之士又以左手执匕,右手袖出抬鼎之横木交于左手一并执持着;又取下覆鼎之幂置于鼎北边,继放上抬鼎之横木,持立不坐。接着用匕将牲体从鼎中取出,左边抬鼎之士接过牲体而置于俎上。首先放两后肢于俎之东西两端,其次是两前肢,又次是两肋,最后是脊肺放于俎之正中间,凡此均须盖好。
骨分本末,故陈设时当让本向前,然后执俎而待。夏祝和诸执奠事者洗手,夏祝先执醴酒上堂,诸执事随从夏祝,端拿载有酒、干肉、肉酱之俎从东阶上堂。男子哭踊,甸人撤下空鼎,有司执巾立于东阶下待祝设奠。设奠于尸体之东边,夏祝执拿醴酒面北而立,以西为上。执事置放豆,又置俎于豆的东边,然后立于俎的北边,亦以西为上。夏祝继而置醴酒于豆的南边,又从有司手里接过巾盖在祭品上,由尸体脚边至西阶而下堂。妇人哭踊,设奠者由重的南边而返其门东之位。男子哭踊。宾客出门,丧主到门外拜送。
孝子及众亲属轮流哭,不用官为之哭。
(以上为奠祭。)

小敛之后,如还有赠送衣物的,就让傧者传命。傧者出请之辞为:“孤某使某请事”;入告之辞为:“某使某腏”。丧主于东阶下之位等着。这时傧者出门传告来宾:“孤某须矣”。并引领来宾进门。来宾进入中庭,向北传达送衣主人的使命。丧主叩首拜谢。来宾从西阶上堂,直至绕过尸体脚后,向西置放衣物,其礼仪和在室中一样,继而仍由尸足北转而西降自西阶,出门。丧主出门拜送。如有朋友亲自来赠送衣物,其礼仪和前面一样,不过朋友要于西阶向东北方哭踊三次,方可出去;这时丧主不哭踊。赠送衣物者既送衣,就必定送裳,其拿衣服的方式和前面一样。撤衣者撤衣之方式亦如此。从西阶上堂和下堂,端拿衣物于东边收藏起来,以待大殓。小殓日之夜,于中庭点着大烛。
(以上是小敛后致送衣服的仪节。)

次日天明,熄灭大烛。将衣衾陈设于房中,衣领朝南,先是自西向东排,继是自东往西排。有绞一,单被一,棉被二。国君赠送的衣服,包括爵弁服、皮弁服、散衣,加上死者僚友赠送的衣服,一共三十套。而绞、单被、棉被等不算在三十套之内。凡此衣服不一定都用。东堂下陈设之祭物:两只瓦甒,均都装着甜醴酒;角质酒觯,木质的勺;白色的豆两个,分别盛着未经切碎的腌菹菜、蜗肉酱;笾两个,没有缘饰,底部垫着布巾,上面放着栗,没有拣选,肉干四条。奠祭用的席在祭品的北侧,大敛用的席则在东侧。在西阶之上挖埋棺的坎穴,其深度以能见到棺与盖之际的木榫为准。放下棺木时,主人不哭,以免影响安放。吊起棺木时用窆车,棺盖仍放在堂下。干煎的黍和稷各两筐,以及鱼和干肉,陈设于西枯的南边。又陈放三只鼎于门外,以北为上。其中,一只鼎盛放一只猪,一只鼎盛放鳡鱼或鲫鱼九条,一只鼎盛放风干兔子的左半部,去髀,其他还有匕、俎等的陈设,都和小殓时一样。执烛者在祭席的东边等候着。
(以上是陈设大敛用品及殡具。)

夏祝撤下小殓时所设的盥洗器具,并改设于门外,进门后从东阶上堂。这时男子顿足而哭,夏祝又撤去覆盖小殓奠之布巾,交于执事者,并示其于东阶下等候。继而撤去祭席,夏祝先取下醴酒向北而立,其余的祭物先设者先撤,后设者后撤,均由尸足北转而于西阶下堂。这时妇人顿足而哭,接着将所撤下之祭物改设于西庭的西南,即庭之西边,陈设的次第和在堂上设时一样。执甜醴酒的夏祝和在奠于尸东时一样,向北而立,以西为上。诸执事立于豆的北边,向南而以东为上。夏祝和诸执事陈设醴酒、豆俎完毕,一并到东边之新馔处以待事。
(以上是撤除小敛的祭品。)

于是,为大敛而在堂上陈设帷幕。妇人向东立于尸体之西侧。丧主及众主人从西阶上堂,绕过尸体之足到东边,朝西而袒露左臂。士洗手,其站之位置和小殓时一样。有司铺席,亦和小殓时一样。商祝在席上铺绞、单被、棉被,最好的铺在最上面。铺国君赠送的衣衾不能颠倒错位。此时倘有大夫来吊唁,则使有司告以方殓,主人不便出迎拜宾。士二人抬起尸体自堂上两楹间至东阶放在已铺好的衣被上,返回西阶下原位。这时丧主又哭踊,但不计数。大殓完毕,撤下帷幕。丧主抚尸而号哭,和小殓时一样,主妇也如此。
(以上是大敛。)

丧主和众主人将尸体抬起放到棺中,这时男女顿足而哭,不计数,和小殓时一样。接着盖上棺盖。丧主下堂,叩拜大夫中之后至者,随即向北察看埋棺之坎。众主人返回东阶下之位。妇人则返回东阶上之位。继而于棺的首尾、左右各陈放一筐煎炒过的黍稷,覆木料于棺上并涂上泥。这时男女又顿足而哭,不计数。俟涂泥完毕,周祝取铭置于殡。丧主返回东阶下原位,顿足而哭,然后穿好左衣袖。
(以上是殡。)

于是为大敛设祭席。执烛者从东阶登堂,周祝执巾和执席者亦跟着上堂;于室中西南隅朝东设祭席。周祝返回堂下,和执事一起端拿东边所设祭物。士洗手,抬鼎进门,鼎正面朝西,以北为上,和小殓时一样。载鱼于俎上,鱼头向左,鱼脊向前,每列三条,计三列九条。载兽之俎其本向前。夏祝端拿甜醴酒先上堂,和小殓时一样,诸执事端拿酒、豆、笾、俎随着从东阶上堂。男子顿足而哭,甸人撤去空鼎。此时夏祝和诸执事由东楹之西入室,夏祝执甜醴酒面北而立。诸执事设豆:肉酱在右边,肉酱的南边是栗,栗的东边是干肉。豚俎在两豆的东边,鱼俎又在豚俎的东边。兽俎特别设于豚、鱼二俎的北边,甜醴酒在笾的南边。用巾覆盖豆、俎,和小殓时一样。陈设结束,诸执事先出室,立于室户的西边,以西为上。夏祝随之出室,关上门;进而先于诸执事由西楹柱的西边经西阶下堂。
妇人顿足而哭。夏祝和诸执事继而从重的南边东行。此时男子又顿足而哭。
(以上是陈设大敛的祭席。)

宾客退出时,妇人顿足而哭。丧主到门外拜送,返回后即和小功以上的同族兄弟一起面北而哭殡。继而同兄弟出室,丧主又到门外拜送。众主人出门,停止哭声,皆向西于东边而立。丧主关上门,向众主人行拱手礼,并各就斩衰、倚庐、齐衰,垩室诸丧居。
(以上是大敛完毕送宾及亲属。)

国君如果有对士的恩赐,那就是亲临大敛了。丧主闻讯,要先铺好绞、被、衣等,以俟国君驾至。丧主到外门之外迎接,见到国君御车之马头,即停止哭泣;返回门内,向北于右边而立,和众主人一起袒露左臂。男巫止步于庙门之外,丧祝代替巫为国君先导。小臣二人执戈先行,男巫、丧祝二人随后而行。俟丧祝为国君祭过门神后,国君入门,丧主回避。国君从东阶升堂,向西而立。丧祝背靠东房之墙向南而立,丧主立于中庭。国君向尸而哭。丧主亦哭,并向尸叩首,起来又哭踊,随之出门外等候。国君命丧主返回续行大殓之事,丧主返回中庭原位。国君又命丧主升堂,丧主由西阶上堂,立于西楹柱的东边向北视殓。国君继命公、卿、大夫上堂,立于丧主之西视殓,以东为上。于是开始大殓。大殓结束,公、卿、大夫等后上堂者先下堂,返回原先位置;接着丧主下堂,行至门外。国君又命丧主返回上堂,丧主遵命回到中庭。国君坐于尸床,用手轻抚尸体之胸口。丧主叩首拜尸,起来后又顿足而哭,随后再次向门外走去。国君再次命丧主返回,丧主受命回到中庭原位;众主人回避,于堂下之东墙向南而立。国君下堂,向西命丧主抚尸。丧主从西阶上堂,由尸足绕至东边,向西抚尸,但不与国君所抚之处相同。继而顿足而哭。主妇向东抚尸、顿足而哭,和丧主一样。把尸体装殓入棺,盖上棺盖;丧主下堂,行至门外。国君又命丧主返回,丧主从左边入门,察看涂泥于棺。国君登堂就位,众主人返回中庭原位。涂泥结束,丧主行至门外;国君再命丧主返回。丧主从右边入门,诸执事从西阶上堂设奠。国君候机顿足而哭,丧主跟着顿足而哭。设奠结束,丧主行至门外,哭者止哭。国君出门,庙中哭声又起。丧主回避,不哭。国君登上御车凭轼。国君随从乘上副车,丧主哭,拜送国君及随从。然后穿好衣服,入门就位;众主人亦随即穿好衣服。丧主又拜谢晚来吊唁之大夫,旋即按规定三番顿足而哭。宾客辞行,丧主拜送之。
(以上是国君亲临大敛的仪节。)

第三天,丧主与亲属开始正式服丧,应该有丧杖的要执持丧杖。此时可以出门拜谢国君的吊唁,顺便拜谢中宾客,不必拜谢他们赠送助丧衣物,因为那不是送给自己的。
(以上是成服。)

既殡之后,男子妇人于每日早晚哭于殡宫,不避子卯忌日。妇人即位于堂,以南为上,哭。亲者与众兄弟向西就位于门外,以北为上;甥婿外孙、从母之子等向西就位于门外众兄弟之南,以南为上;宾客又向西就位于甥婿外孙等之南,以北为上。门外东边的来宾向北就位,以西为上;门外西边的宾客向北就位,以东为上;站在西边的宾客向东就位,以北为上。丧主就位,然后开门。这时妇人捶胸示哀,但不哭。丧主拜谢宾客,先西面拜,次南面拜,最后东面拜,每面三拜;随后右转入门而哭。妇人顿足而哭。丧主于堂下东墙之最北端向西就位。众兄弟皆就位,其位次与在门外时的位次相同。卿大夫于丧主的南边就位。诸公于门东稍靠前的地方就位。异国之贵宾于门西稍靠前的地方就位。倘若身份地位相同,丧主须先叩拜他国的贵宾。凡是卿大夫,丧主须就其位一一叩拜。撤大殓之宿奠者于门外洗手,执烛先入,从东阶上堂。男子哭踊。夏祝端拿甜醴酒,面北而立;诸执事或取酒立于夏祝之东侧,或取豆、笾、俎面南而立,以西为上。夏祝取醴先出门下堂,诸执事执酒、豆、笾、俎依次出来,从西阶下堂。妇人哭踊。继而陈设祭物于堂下东面墙的西南,与西边的屋翼对齐。夏祝执拿醴酒面北而立,以西为上;执豆者朝西置放豆,然后向南立于豆的北边。执笾、俎者置放笾、俎后,立于设豆者的西边,以东为上。执酒者置放酒后,返回原位。这时,夏祝置放醴酒于西边后,先行离开,从丧主的北边行至朝奠之馔处,众执事亦跟着前往。于是设朝奠,夏祝执拿醴酒,诸执事执拿酒、干肉、肉酱等从东阶上堂。这时,男子顿足而哭,入于室内。祭席之设和先前一样,亦先豆次笾次酒次醴,但因无菹无栗,故不设巾。诸执事设完席后出室,立于户的西边,以西为上。夏祝随即灭烛出室,并关上门,从西阶先行下堂,诸执事跟着下堂。妇人顿足而哭。设奠者由重的南边东行。男子顿足而哭。宾客出室,妇人又顿足而哭,丧主拜送宾客。众主人出室,妇人顿足而哭。出门,停止哭泣。宾客,众主人众兄弟都回到门外东边原位。丧主关上门,拜送宾客。然后向众主人拱手拜谢,并回到各自的丧居。
(以上是朝夕哭奠。)

每月初一之日,设祭奠和大殓时一样,用一只猪,加上鱼和风干的兔子,并陈设三只鼎。东边陈设的祭物也和大殓时相同。朔月之奠和大殓所不同者在于,大殓奠有笾,而此奠无笾,大殓奠无黍稷,而此奠有黍稷。黍稷装在瓦敦之中,盖上敦盖,置放在大殓奠时笾的位置上。丧主叩拜宾客,和朝夕哭时拜宾之礼一样,完毕,撤去昨日之宿奠。接着抬鼎入门,把牲体从鼎中升出,和大殓奠时一样。用匕载牲体于俎上后,放匕于鼎中,又置俎于适当的位置。用匕载俎者随即从反向退出。甸人则撤去三只空鼎。室中陈设祭品的秩序为:先醴酒,次菹,次肉酱,次黍稷,最后是俎。室中所设祭物的位置为:盛肉酱之豆在北边,盛菹之豆在南边,豚俎置于两豆的东边,鱼俎又在豚俎的东边,兽俎则别置放在豚俎和鱼俎的北边,盛黍稷的瓦敦放在大殓时笾之位。启开敦盖,置放在敦的南边。醴酒的位置和大殓时相同。夏祝立于其南,执豆者立于其北,共同举巾把所设之奠盖好,然后退堂。丧主及丧者家中男女各因时而哭,其礼仪都和朝夕哭时一样。月半之时所设祭席亦和朝夕奠一样,无牲俎。如收到新熟的五谷和鲜果,其祭席就要和朔月奠一样,有牲俎。撤去朔奠时要先取下醴酒,其余的祭品先设者先撤,后设者后撤。撤敦时其盖不必再盖上,敦之足朝前,退堂出室的秩序和升堂入室时一样。祭席陈设在室外东墙下西南,其次序位置和在室中陈设时一样。
(以上是朔月奠及荐新。)

用卜筮的方法择定死者的安葬处后,由冢人测度墓地。先掘挖四边的土,置于四边之外;继掘挖中央之士,置于中央之南。行毕朝哭之礼仪,丧主和众主人皆来到此葬居之所,向北站在其所掘之土的南边,除去首绖和腰绖。宰在丧主的右边。筮者向东抽出蓍草筒,和蓍草一并用手拿着,朝南接受丧主之命。宰传达丧主之命说:“哀子某人,为其父某甫筮葬居。今谋以此处作死者幽冥之居,葬居始得,不知其后或有艰难乎?”筮宅之人应诺,不重述宰所传达丧主之命,右转向北,于葬居中央的南边卜筮。这时卦者在筮者的左边。筮宅完毕,执卦者据之写好卦,筮者拿着卦交于宰看。宰接过卦看毕,还于筮者。筮者又和其随从一起占筮,完毕,上前告于宰和丧主:“占筮的结果为吉。”丧主及众主人系上首绖、腰绖,哭而不顿足。倘若所筮结果非吉,则当另外择地而筮,其仪式和前面相同。丧主及众主人回去后,向北于殡的前面哭而不顿足。
(以上是筮择墓地。)

匠人垛好棺椁之木料,丧主于殡门外东边向西拜谢工匠,然后循“井椁”之南而西而北而东周绕而详视之,继而返回殡门外东边位,哭而不顿足。妇人哭于堂上。做明器之木材放在殡门外边,向西自北至南,又自南至北屈而陈之。丧主一一视之,然后和前面一样,返回原位哭而不顿足。献素、献成之时,丧主亦如上一一察看,返回原位哭而不顿足。
(以上是检视椁木等。)

占卜落葬日期的那天,行朝哭礼之后,丧主和众主人都回到殡门外之位。卜人先设龟甲于门外西塾,龟头向南,龟甲下有卜席。用于灼龟的荆焞与燋置于一处,皆在龟甲的东边。族长临视卜事,并和宗人穿着吉服向东立于门外西边,以南为上,占者三人于族长、宗人的南边而立,以北为上。卜人和执燋者、布席者皆立于西塾内之西。关上东门,主妇立于门内,卜席设干门橛的西边、门槛的外边。宗人告诉丧主已准备就绪。丧主朝北取下首绖,用左手抱着。族长莅临视卜,向西于门东边就位。卜人于西塾抱龟执燋而行向门外,先陈设龟甲,龟头朝西,后置燋于龟甲的北边。宗人接过卜人所给龟甲,显示给族长看。族长接过龟甲察看,然后还给宗人。宗人又还龟甲于卜人,稍退而接受族长之命。族长命之曰:“哀子某,来日某,卜葬其父某甫。魂神之升降不知是否近于咎悔?”宗人应诺,但不重述族长之命;回到门外西边就于席位向西而坐;告龟以所卜之事,起立;将龟甲交给卜人,背靠着东边门扉而立。卜人坐下,用荆焞烧灼龟甲,起立。宗人接过龟甲,显示给族长看。族长接过龟甲察看后,还给宗人。宗人随即将龟甲交给占者,稍退后向东而立。占者三人又共同占卜,完毕,不放下龟甲,捧龟径告于族长和丧主:“占卜的结果为:‘葬日吉。’”随后占者将龟交给卜人,并将占的结果告诉主妇。主妇哭。宗人再将占之结果告诉公卿大夫,并派人告于死者生前僚友之未来者。卜人撤去龟甲。宗人告诉族长和丧主卜葬事毕。丧主和众主人系上首绖、腰绖,入门于殡前哭,其礼和筮宅后于殡前哭一样。宾客出来,丧主拜送。倘若卜葬非吉,则须另择日而卜之,其仪式和首卜一样。
(以上是卜葬日。)

【朗诵】
已上传微盘。

【简单心得】
人乃天之子,承接天恩天威,天生天杀是生命的两个面,一朝一夕,一阴一阳。丧乃天杀,天威如此,丧礼开头的招魂仪节就像父母召唤孩子回家吃饭一样,“天晚了,回来吧,吃饱穿暖,该休息了!”,本该如此。助丧送衣被大概也是源于此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21 10:3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uly_zx 于 2024-4-26 23:04 编辑

第十五周(20240421-20240427)

用树形图整理士丧礼的流程。





《士丧礼》中士阶层可以得到向国君报丧、国君的视丧、赐丧、抚尸之礼,从礼的繁缛程度、礼仪规范以及器用的数量规模,都能看出对士阶层的尊敬,同时也是对天理的敬和替天行道治天下的人的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5-2 18:55 , Processed in 1.097418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