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30|回复: 12

连潞琴《孙子兵法》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4 22:2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登录可以浏览更多内容,本论坛多数版面是加密空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lianluqin 于 2023-6-10 12:43 编辑

查字正音曲,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一截竹子被揉折成直角。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将竹子烧烤到发软,就可以用外力将竹子揉折出不同角度。篆文像一截竹子被揉成∪”形。造字本义:动词,将烧软的竹子揉折变形变弯,形成弧形框架


驷,sì,四,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三加一的和。駟,金文   (馬,善跑的力畜)  (四,三加一的和),表示四马拉车。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由四匹马驱动的马车。

罢,bà罷,篆文   (网,抓捕)  (能,有才的人,指官吏),表示抓捕官吏。造字本义:动词,抓捕位高权大的官吏。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网” 写成“四”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另造“ (四,即法网)  (去,除官革职)”的简化字“罢” 。在古代,网是广泛使用的捕具,可以用来捕鸟 、 、 ,捕猪 ,捕熊 ,捕鹿 ,捕童 ,捕妇 ,捕民 ,捕壮丁 ,捕百姓 ,捕异议人士 ,捕犯人 ,捕贪官污吏 。

萁,qí,其,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箕”的本字,表示竹篾编制的簸具。萁,篆文   (艸,植物)  (其,即“箕”,簸),表示装在簸箕中的植物,即野菜或蔬菜摘完嫩叶残留的茎秆。造字本义:名词,野菜或蔬菜摘完嫩叶后扔在簸箕中残留茎秆。

翻译:
计篇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孙子说:战争是一个国家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军民的生死,国家的存亡,是不能不慎重周密地观察、分析、研究的。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因此,必须通过敌我双方五个方面的分析,七种情况的比较,得到详情,来预测战争胜负的可能性。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道,指君主和民众目标相同,意志统一,可以同生共死,而不会惧怕危险。天,指昼夜、阴晴、寒暑、四季更替。地,指地势的高低,路程的远近,地势的险要、平坦与否,战场的广阔、狭窄,是生地还是死地等地理条件。将,指将领足智多谋,赏罚有信,对部下真心关爱,勇敢果断,军纪严明。法,指组织结构,责权划分,人员编制,管理制度,资源保障,物资调配。对这五个方面,将领都不能不做深刻了解。了解就能胜利,否则就不能胜利。所以,要通过对双方各种情况的考察分析,并据此加以比较,从而来预测战争胜负。哪一方的君主是有道明君,能得民心?哪一方的将领更有能力?哪一方占有天时地利?哪一方的法规、法令更能严格执行?哪一方资源更充足,装备更精良,兵员更广大?哪一方的士兵训练更有素,更有战斗力?哪一方的赏罚更公正严明?通过这些比较,我就知道了胜负。将领听从我的计策,任用他必胜,我就留下他;将领不听从我的计策,任用他必败,我就辞退他。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从了有利于克敌制胜的计策,还要创造一种势态,作为协助我方军事行动的外部条件。势,就是按照我方建立优势、掌握战争主动权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相应措施。用兵作战,就是诡诈。因此,有能力而装做没有能力,实际上要攻打而装做不攻打,欲攻打近处却装做攻打远处,攻打远处却装做攻打近处。对方贪利就用利益诱惑他,对方混乱就趁机攻取他,对方强大就要防备他,对方暴躁易怒就可以撩拨他怒而失去理智,对方自卑而谨慎就使他骄傲自大,对方体力充沛就使其劳累,对方内部亲密团结就挑拨离间,要攻打对方没有防备的地方,在对方没有料到的时机发动进攻。这些都是军事家克敌制胜的诀窍,不可先传泄于人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还未交战,“庙算”阶段便预测某方取胜,是基于它取胜的条件较多;还未交战,“庙算”阶段便预测某方不胜,是基于它取胜的条件较少。战略筹划周密胜算多,战略筹划不周密胜算小,更何况不做筹划。我们根据这些观察,谁胜谁负一清二楚。

作战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孙子说:大凡用兵作战,一般要动用战车一千辆,辎重车一千辆,集结全副武装的士兵十万人,还要千里迢迢运送军粮。这样国内外的各种费用开支,招待使节、策士的用度,维修作战器械的胶、漆等材料费用,保养战车、甲胄的支出等,每天都要耗费数额巨大的资金。做好了这些准备后,十万大军才能出动。
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也。
因此,军队作战就要力争速胜。旷日持久则军队必然疲惫,锐气受挫;强攻城池就会使兵力大量损耗;长期在外作战还必然会使国家财力承受很大的负担。如果军队疲惫,锐气受挫,兵力损折,军资耗尽,那么,别的诸侯国就会趁火打劫。到那时,即使再足智多谋的人,也无法挽回危局了。在实际作战中,只听说将领缺少高招难以速胜的,没有见过指挥高明巧于持久作战的。战争旷日持久而有利于国家的事,也从来没有过。因此,不完全了解用兵弊害的人,也就不可能真正认识到用兵的有利处。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于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力屈、财殚,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车罢马,甲胄矢弩。
善于用兵的人,兵员绝不多次征集,粮草也不多次运送。在国内征取一次之后,就应该设法从敌人那里求得补给,这样,军队的粮草供应就可满足作战需求了。国家由于兴兵而造成贫困的原因是长途运输。长途运输必然导致百姓贫穷。军队经过的地方物价必定高涨,物价上涨就会使百姓财物枯竭,物财枯竭,赋税和劳役必然加重。在战场上,军力耗尽,在国内财物枯竭,百姓的财产将因战争而损耗十分之七;国家的资财也会由于车辆的损坏,马匹的疲病,盔甲服装、箭羽弓弩、枪戟盾牌、车蔽大橹的制作和补充,辎重车辆的征集和调用,而损耗十分之六。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芑秆一石,当吾二十石。
所以,高明的将帅总是力求从敌人那里获得补给。从敌人那得到一钟粮食,就等于从本国运送二十钟粮食;消耗敌人的一石草料,相当于从本国运送二十石草料。
故杀敌者,怒也;取敌之利者,货也。故车战,得车十乘已上,赏其先得者,而更其旌旗,车杂而乘之,卒善而养之,是谓胜敌而益强。
将士之所以会奋勇杀敌,是因为他们有同仇敌忾之心;之所以勇于夺取敌人的军需物资,是因为能获得物质奖赏。所以,在车战中,凡是缴获敌人战车十辆以上的,就奖励最先缴获战车的人,而缴获的战车,要立即换上我方的旗帜,把缴获的战车混合编入自己的车阵之中。所俘虏的敌军士兵,要予以优待、抚慰,使他们有归顺之心,为我所用。这就是所谓的战胜敌人而更增强自己。
故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所以,作战最重要、最有利的方式是速战速决,最不宜的是旷日持久。真正懂得用兵之道、深知用兵利害的将帅,掌握着民众的生死,主宰着国家的安危。


心得:
1、计篇:
     庙算的重要性:作战、做事之前一定要有个预先的盘算,战前要做到心中有术,胸中有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兵者,诡道也。兵者,非日常之道,不能天真烂漫,慎兵重兵,要有兵道思维。

2、作战篇
     打仗就是打经济,打实力。兵贵速胜。
     从个人角度看内部战争对个人消耗甚大,时间长了能把人整个拖垮,拖废。人格和谐是多么地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17 11:26: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anluqin 于 2023-6-17 22:45 编辑

查字正音:

,篆文                               屯,向下扎根 頁,头),表示将头点地。造字本义:动词,比喻把头垂到地上,叩响头
,籀文   (“井”的变形,矿井)  (土,矿粉,指丹青等颜料)  (彡,光彩),表示用矿物颜料着色。有的籀文   (幵,即“研”的本字,研磨)  (彡,光彩),表示研磨有色矿石,制成丹青,用以着色。篆文 承续籀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着色加彩,以突出显示图案隶化后楷书 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幵” (研)写成“开” 。“”是用朱丹上彩,使物象赤化;“”是着色加彩,使图案从背景中显示出来。
篆文   弋,即“贰”的省略,一分为二  心,态度),表示分心,心态投机。造字本义:动词,不忠心,心存二两个或多个敬主


翻译:
谋攻篇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孙子说:大凡用兵的原则,使敌举国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敌国使之降服是次一等用兵策略;使敌全军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而取胜是次一等用兵策略;使敌全旅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敌旅而取胜是次一等用兵策略;使敌全卒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敌卒使之降服是次一等策略;使敌全伍不战而降是上策,击破敌伍而取胜是次一等策略。因此,百战百胜,并非好的用兵策略中最好的,不交战而使敌屈服,才是用兵策略中最好的。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因而,最好的用兵策略是以谋略胜敌,其次是以外交手段胜敌,再其次是通过野战交兵胜敌,最下等的是攻城。攻城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采取的(办法)。为了攻城,修造望楼车、车,准备各种攻城器械,三个月才能完成;堆积攻城的土丘,又需三个月才能完成。这时,将帅们已焦躁忿怒异常了,驱赶着士兵像蚂蚁一样去爬城,士卒伤亡三分之一而城还不能攻下,这便是攻城的灾害啊!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因此,善于用兵的人,使敌军屈服而不用野战交兵的办法,夺取敌城不用蚁附攻城的办法,消灭敌国而不采用长久用兵的办法。一定本着不诉诸兵刃就使敌完整地屈服的原则争横天下,做到军队不受挫而胜利可全得,这便是谋攻的原则。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根据用兵规律,有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歼灭敌人,有五倍于敌人的兵力就猛烈进攻敌人,有多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分割消灭敌人,有与敌相当的兵力则可以抗击,比敌人兵力少时就摆脱敌人,不如敌人兵力强大就避免与敌争锋。小股兵力如果顽固硬拼,就会被强大的对方俘获。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将帅,是国君的辅佐。辅佐得周密,国家就强盛;辅佐有疏漏,国家必然衰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君主对军队造成危害的情况有三个方面:不懂得军队不可以前进而命令他们前进,不懂得军队不可以后退而命令他们后退,这叫束缚、羁縻军队;不懂军中事务却干涉军中行政管理,那么,军士就会迷惑;不知军中权谋之变而参与军队指挥,那么将士就会疑虑。如果三军将士既迷惑又疑虑,诸侯乘机起而攻之的灾难就到来了。这就叫自乱其军而丧失了胜利。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预测胜负有五条:懂得什么条件下可以战,什么条件下不可以战的,胜;懂得众与寡的灵活运用的,胜;上下一心,同仇敌忾的,胜 以有准备之师击无准备之敌的,胜将领富于才能而君主又不从中干预牵制的,胜。这五条就是预知胜负的途径。


  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因此,可以说:了解敌方也了解自己,每一次战斗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对方但了解自己,胜负的机率各半;既不了解对方又不了解自己,每战必败。



形篇
    孙子曰: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孙子说:古代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先创造条件使自己处于不可战胜的地位,然后等待敌人能被我战胜的时机。做到不可战胜,关键在于自己创造充分的条件;可以战胜敌人,关键在于敌人出现可乘之隙。因而,善于作战的人,能做到自己不可战胜,不能使敌人一定被我战胜。所以说,胜利可以预测,但不可强求。

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竹简为:守则有余,攻则不足)。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己不可战胜的,为守;敌方出现了可胜之隙,为攻。守,应依靠自己不可战胜,力有裕如;攻,要针对敌方弱点、不足,举兵必克。善于防守的人,如同深藏于地底,使敌人无形可窥;善于进攻的人,如同神兵自九天而降,使敌措手不及。因而,既能有效地保全自己,又能获取全面的胜利。

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

预见胜利不超过一般人的见识,不算高明中最高明的经过力战而胜,天下人都说好,也不算好中最好的。就像举起秋毫不算力大,看见太阳、月亮不算眼明,听见雷霆不算耳聪一样。古代善战的人,总是取胜于容易战胜的敌人。因而,这些善战者的胜利,既没有智谋的名声,也没有勇武的功劳。他所进行的战争的胜利是不会有丝毫误差的,之所以没有误差,是因为他们所进行的战斗举动是必胜的,是战胜那已处于失败地位的敌人。善于作战的人,总是自己先立于不败之地,而不放过任何一个打败敌人的时机。因此,胜利之师是先具备必胜条件然后再去交战,失败之师总是先同敌人交战,然后期求从苦战中侥幸取胜。善于用兵的人,总是注意修明政治,确保治军法度,所以能成为战争胜负的主宰。


兵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用兵必须注意:一是土地幅员,二是军赋物资,三是部队兵员战斗实力,四是双方力量对比,五是胜负优劣。度产生于土地幅员的广狭,土地幅员决定军赋物资的多少,军赋物资的多少决定兵员的质量,兵员质量决定部队的战斗力,部队的战斗力决定胜负优劣。所以胜利之师如同以镒对铢,是以强大的军事实力取胜于弱小的敌方,败亡之师如同以铢对镒,是以弱小的军事实力对抗强大的敌方。
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
高明的人指挥部队作战,就像决开千仞之高的山涧积水一样,一泻万丈,无法抵挡,这就是“形”的威力啊。


心得:
《谋攻篇》心得:1、善战者,不战而屈人之兵。        2、君与将之间的信至关重要

《形篇》心得善守,在己之不可胜;善胜,在敌之可胜。(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19 16: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anluqin 于 2023-6-24 09:27 编辑

”是“”的本字。,甲骨文                               囗,城邑、方国 止,行军),表示征伐不义之邑。有的甲骨文 将表示方国的方框“囗” 写成实心点的指事符号 ,写成指事字。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 将指事符号由实心点 写成短横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行军征战,讨伐不义之地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止” 写成 。当“”的“征战”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行)另造“”代替。古人称不义的侵略为“”,称仗义的讨伐为“
”是“”的本字;“”是“”的异体字。,甲骨文   (大,成人)  (马,力畜),表示一个人 两腿跨坐在马 的背上。简体甲骨文 将马的形象 简化成 。金文 将甲骨文中表示“骑马”的字形 写成 ,误将甲骨文字形中因高度简化而严重变形的“马” 写成“于” ,并加“口” (“呵”的省略),表示骑行者吆喝催马。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骑马代步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大”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可” 写成 。俗体隶书 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大” 写成“立字头”的字形 。胡人以骑马代步,在古代的中原人看来,那是不可思议的交通方式,并从“”引申出“特别、不可思议”的含义。当“”的“骑马”动词本义消失后,篆文 再加“馬” 另造“”代替。作为形容词时,古籍多以“”代替“”。“”是抓持过多食物;“”是中原人罕见的骑马代步;“”是祭祀时牺牲专用的小公牛;“”是不正常的婴儿。
节,,金文 竹,竹子 即,就餐),表示竹制餐具,带结的一截竹子。像一些陶器(如缶)作为打击乐器一样,远古时代的竹碗也被作为打击乐器。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远古时代用于进餐盛具的竹碗,以竹结为天然碗底
,篆文   (埶,疑为“執”的误写,拘捕)  (力,强力),表示强力拘捕。造字本义:动词,强力押解犯人
,甲骨文 是象形字,字形像上有枝干 、下有根系 的一棵树。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扎根于土地的树隶书 淡去篆文字形中树枝的形象。树”表示植树,动词;“木”表示一棵树,名词。“木”是象形字,甲骨文 像一株树,上部是枝下部是根;“本”是指事字,金文 在树根部位加三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在地下的营养器官;“末”是指事字,金文 在树梢部位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尾端;;“未”是象形字,甲骨文 像树上枝桠重重,表示枝叶茂盛;“果”是象形字,甲骨文 像树上结满球状实籽;“朱”是指事字,甲骨文 在主杆部位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干;“林”是会义字,甲骨文 像树连树的样子;“森”是会义字,甲骨文 比“林”多一“木”,表示“森”为“大林”。


势篇
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
孙子说:治理大军团就象治理小部队一样有效,是依靠合理的组织、结构、编制;指挥大军团作战就象指挥小部队作战一样到位,是依靠明确、高效的信号指挥系统;整个部队与敌对抗而不会失败,是依靠正确运用“奇正”的变化:攻击敌军,如同用石头砸鸡蛋一样容易,关键在于以实击虚。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更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大凡作战,都是以正兵作正面交战,而用奇兵去出奇制胜。善于运用奇兵的人,其战法的变化就象天地运行一样无穷无尽,象江海一样永不枯竭。象日月运行一样,终而复始;与四季更迭一样,去而复来。宫、商、角、徵、羽不过五音,然而五音的组合变化,永远也听不完;红、黄、蓝、白、黑不过五色,但五种色调的组合变化,永远看不完;酸、甜、苦、辣、咸不过五味,而五种味道的组合变化,永远也尝不完。战争中军事实力的运用不过“奇”、“正”两种,而“奇”、“正”的组合变化,永远无穷无尽。奇正相生、相互转化,就好比圆环旋绕,无始无终,谁能穷尽呢。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彍弩,节如发机。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湍急的流水所以能漂动大石,是因为使它产生巨大冲击力的势能;猛禽搏击雀鸟,一举可致对手于死地,是因为它掌握了最有利于爆发冲击力的时空位置,节奏迅猛。所以善于作战的指挥者,他所造成的态势是险峻的,进攻的节奏是短促有力的。“势险”就如同满弓待发的弩那样蓄势,“节短”正如搏动弩机那样突然。旌旗纷纷,人马纭纭,双方混战,战场上事态万端,但自己的指挥、组织、阵脚不能乱;混混沌吨,迷迷蒙蒙,两军搅作一团,但胜利在我把握之中。双方交战,一方之乱,是因为对方治军更严整:一方怯懦,是因为对方更勇敢;一方弱小,是因为对方更强大。军队治理有序或者混乱,在于其组织编制;士兵勇敢或者胆怯,在于部队所营造的态势和声势;军力强大或者弱小,在于部队日常训练所造就的内在实力。

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善于调动敌军的人,向敌军展示一种或真或假的军情,敌军必然据此判断而跟从;给予敌军一点实际利益作为诱饵,敌军必然趋利而来,从而听我调动。一方面用这些办法调动敌军,一方面要严阵以待。所以,善战者追求形成有利的“势”,而不是苛求士兵,因而能选择人才去适应和利用已形成的“势”。善于创造有利“势”的将领,指挥部队作战就象转动木头和石头。木石的性情是处于平坦地势上就静止不动,处于陡峭的斜坡上就滚动,方形容易静止,圆形容易滚动。

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所以,善于指挥打仗的人所造就的“势”,就象让圆石从极高极陡的山上滚下来一样,来势凶猛。这就是所谓的“势”。

虚实篇
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
孙子说:凡先到战地而等待敌人的就从容、主动,后到战地而仓碎应战的就疲劳、被动。所以,善于指挥作战的人,能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能使敌人自己来上钩的,是以小利引诱的结果;能使敌人不能到达其预定地域的,是以各种方法阻碍的结果。所以,敌人休整得好,能设法使它疲劳;敌人给养充分,能设法使它饥饿;敌军驻扎安稳,能够使它移动。出兵要指向敌人无法救援的地方,行动要在敌人意料不到的方向。
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行军千里而不疲困的,是因为行进在没有敌人及其没有设防的地区。进攻必然得手的,是因为攻击敌人不注意防守或不易守往的地方;防守必然巩固的,是因为扼守敌人不敢攻或不易攻破的地方。所以,善于进攻的,能使敌人不知怎样防守;善于防御的,敌人不知道怎样进攻。微妙呀!微妙到看不出一点形迹;神奇呀!神奇到听不出一点声息。这样,就能主宰敌人的命运。

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
进时,敌人无法抵御的,是因为冲击敌人空虚的地方;退却时,敌人无法追及的,是因为退得迅速使敌人追赶不上。所以,我若求战,敌人即使坚守深沟高垒,也不得不出来与我交战,是由于进攻敌人所必救的地方;我若不想交战,即使地而守,敌人也无法和我交战,是因为我设法改变了敌人的进攻方向。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
所以,用示形的办法欺骗敌人,诱使其暴露企图,而自己不露形迹,使敌人捉摸不定,就能够做到自己兵力集中而使敌人兵力分散;我军兵力集中于一处,敌人兵力分散于十处,我就能以十倍于敌的兵力打击敌人,造成我众而敌寡的有利态势;能做到以众击寡,那未与我军直接交战的敌人就少了。我们所要进攻的地方使敌人不知道:不知道,它就要处处防备;敌人防备的地方越多,兵力越分散,这样,我所直接攻击的敌人就不多了。所以,注意防备前面,后面的兵力就薄弱;注意防备后面,前面的兵力就薄弱;注意防备左翼,右翼的兵力就薄弱;注意防备右翼,左翼的兵力就薄弱;处处防备,就处处兵力薄弱。敌人兵力所以少,是由于处处防备的结果;我方兵力所以多,是由于迫使敌人分兵防我的结果。

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以吾度之,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于胜败哉?故曰:胜可为也。敌虽众,可使无斗。
能预料同敌“交战的地点,能预料同敌人交战的时间,就是跋涉千里也可同敌人交战,如果既不能预料交战的地点,又下能预料交战的日期,就会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何况远到几十里,近的也有好几里呢!
依我分析,越国的兵虽多,对于决定战争胜败又有什么补益呢?所以说,胜利是可以争取到的。敌军虽多,也可以使具无法用全部力量与我交战。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智者不能谋。因形而错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
所以要认真分析判断,以求明了敌人作战计划的优劣长短;挑动敌人,以求了解其行动的规律;示形诱敌,以求摸清其所处地形的有利与不利;进行战斗侦察,以求探明敌人兵力部署的虚实强弱。所以,示形诱敌的方法运用到极妙的程度,能使人们看不出一点形迹,看不出一点形迹,即使有深藏的间谍,也无法探明我方的虚实,即使很高明的敌人,也想不出对付我的办法来。根据敌情而取胜,把胜利摆在众人面前,众人还是看不出来。人们只知道我是根据敌情变化取胜的,但是不知道我是怎样根据敌情变化取胜的。所以每次战胜,都不是重复老一套的方法,而是适应不同的情况,变化无穷。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用兵的规律像水,水流动的规律是避开高处而向低处奔流,用兵的规律是避开敌人坚实之处而攻击其虚弱的地方。水困地势的高下而制约其流向,作战则根据敌情而决定取胜的方针。所以,作战没有固定不变的方式方法,就像水流没有固定的形态一样;能依据敌情变化而取胜的,就称得上用兵如神了。

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用兵的规律就像自然现象一样,“五行”相生相克,四季依次交替,白天有短有长月亮有缺有圆,永远处于变化之中。

势篇心得
1、     善战者重分数、形名、奇正、虚实。
2、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奇正相生,循环无端。
3、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
4、     善战者,任势而已。任势者,战人如转木石,如转圆石与千仞之山。
虚实篇心得
1、     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2、     善战者,微至于无形,神至于无声,能为敌之司命。
3、     兵形象水,水无常形,兵无常势。善战者,因敌变化而取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30 10: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anluqin 于 2023-7-1 14:31 编辑

迂,,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音高高低起伏的排笛。,金文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58.jpg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59.jpg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60.jpg走,跑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61.jpg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62.jpg于,音高高低起伏的竹笛),比喻曲折地奔跑行进。篆文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63.jpg将金文字形中的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64.jpg写成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65.jpg,将金文字形中的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66.jpg写成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67.jpg造字本义:动词,曲折地行进
”是“”的本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金文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68.png、篆文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69.png对甲骨文字形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70.jpg中表示聚焦视线的竖线指事符号的误写。甲骨文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71.jpg是指事字,字形在眼睛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72.png上方加一竖线指事符号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73.jpg表示目光聚焦视线,向正前方看。金文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74.png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短竖线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75.jpg写成“十”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76.png,并加一曲笔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77.png,表示去曲求正。有的金文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78.png“直”的字形上加“木”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79.png,表示木匠眯眼看木料,以便消除凸曲部分。篆文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80.png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正视,面对而不回避
”是“”的本字;“”是“”和“”的本字。,甲骨文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81.jpg”的变形,像腿脚弯曲、难以站立的人。金文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82.jpg在腿部位置加一点指事符号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83.jpg,表示因昏厥而难以站立。有的金文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84.jpg写成会义字: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85.jpg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86.png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87.jpg屰,“逆”的本字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88.png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89.jpg欠,叹息,借代呼吸),表示逆呼吸,即反呼吸、无呼吸。篆文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90.jpg将金文字形中的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91.jpg写成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92.jpg,将金文字形中的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93.jpg写成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94.jpg。当”的本义消失后,篆文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95.jpg再加“厂”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96.jpg“尸”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97.jpg的变形),表示短时间的“昏死”。当“”的本义弱化后,篆文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98.jpg再加“疒”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99.jpg(病变)另造”代替,强调“”为一种病症;或篆文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100.jpg再加“足”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101.jpg另造”代替,表示昏厥而难以站立。造字本义:动词,因昏厥僵直而跌倒
委,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农妇。,甲骨文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102.jpg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103.jpg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104.jpg女,农妇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105.jpg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106.jpg禾,庄稼),表示农妇负禾。推测古代收割场景,男人负责重活,执镰割稻,打谷脱粒,而女人则承担轻活,拾抱稻谷,后勤配合。金文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107.jpg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女”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108.jpg写成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109.jpg,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禾”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110.jpg写成不完整的“麦”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111.jpg(麦穗),将甲骨文字形的左右结构,调整成上下结构,表示农妇负麦。篆文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112.jpg“禾”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113.jpg代替金文字形中的“麦”file:///C:/Users/wbs/AppData/Local/Temp/ksohtml7436/wps114.jpg造字本义:动词,农妇低头弯腰,捆束田地里刚收割稻麦,驮在背上,送到打谷场
圮,读作,本意是塌坏;坍塌,引申义是断绝、隔绝;倾覆; 伤害。


军争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孙子说:用兵的原则,将领接受君命,从召集军队,安营扎寨,到开赴战场与敌对峙,没有比率先争得制胜的条件更难的事了。“军争”中最困难的地方就在于以迂回进军的方式实现更快到达预定战场的目的,把看似不利的条件变为有利的条件。所以,由于我迂回前进,又对敌诱之以利,使敌不知我意欲何去,因而出发虽后,却能先于敌人到达战地。能这么做,就是知道迂直之计的人。

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军争”有利,也有危险。带着全部辎重去争利,就会影响行军速度,不能先敌到达战地;丢下辎重轻装去争利,装备辎重就会损失。卷甲急进,白天黑夜不休息地急行军,奔跑百里去争利,则三军的将领有可能会被俘获。健壮的士兵能够先到战场,疲惫的士兵必然落后,只有十分之一的人马如期到达;强行军五十里去争利,先头部队的主将必然受挫,而军士一般仅有一半如期到达;强行军三十里去争利,一般只有三分之二的人马如期到达。这样,部队没有辎重就不能生存,没有粮食供应就不能生存,没有战备物资储备就无以生存。

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豫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所以不了解诸侯各国的图谋,就不要和他们结成联盟;不知道山林、险阻和沼泽的地形分布,不能行军;不使用向导,就不能掌握和利用有利的地形。所以,用兵是凭借施诡诈出奇兵而获胜的,根据是否有利于获胜决定行动,根据双方情势或分兵或集中为主要变化。按照战场形势的需要,部队行动迅速时,如狂风飞旋;行进从容时,如森林徐徐展开;攻城掠地时,如烈火迅猛;驻守防御时,如大山岿然;军情隐蔽时,如乌云蔽日;大军出动时,如雷霆万钧。夺取敌方的财物,掳掠百姓,应分兵行动。开拓疆土,分夺利益,应该分兵扼守要害。这些都应该权衡利弊,根据实际情况,相机行事。率先知道“迂直之计”的将获胜,这就是军争的原则。

《军政》曰:“言不相闻,故为之金鼓;视不相见,故为之旌旗。”夫金鼓旌旗者,所以一人之耳目也。人既专一,则勇者不得独进,怯者不得独退,此用众之法也。故夜战多金鼓,昼战多旌旗,所以变人之耳目也。
《军政》说:“在战场上用语言来指挥,听不清或听不见,所以设置了金鼓;用动作来指挥,看不清或看不见,所以用旌旗。金鼓、旌旗,是用来统一士兵的视听,统一作战行动的。既然士兵都服从统一指挥,那么勇敢的将士不会单独前进,胆怯的也不会独自退却。这就是指挥大军作战的方法。所以,夜间作战,要多处点火,频频击鼓;白天打仗要多处设置旌旗。这些是用来扰乱敌方的视听的。


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无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对于敌方三军,可以挫伤其锐气,可使丧失其士气,对于敌方的将帅,可以动摇他的决心,可使其丧失斗志。所以,敌人早朝初至,其气必盛;陈兵至中午,则人力困倦而气亦怠惰;待至日暮,人心思归,其气益衰。善于用兵的人,敌之气锐则避之,趁其士气衰竭时才发起猛攻。这就是正确运用士气的原则。用治理严整的我军来对付军政混乱的敌军,用我镇定平稳的军心来对付军心躁动的敌人。这是掌握并运用军心的方法。以我就近进入战场而待长途奔袭之敌;以我从容稳定对仓促疲劳之敌;以我饱食之师对饥饿之敌。这是懂得并利用治己之力以困敌人之力。不要去迎击旗帜整齐、部伍统一的军队,不要去攻击阵容整肃、士气饱满的军队,这是懂得战场上的随机应变。
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追。此用兵之法也。
[size=8.0000pt]窗体底端
所以,用兵的原则是:对占据高地、背倚丘陵之敌,不要作正面仰攻;对于假装败逃之敌,不要跟踪追击;敌人的精锐部队不要强攻;敌人的诱饵之兵,不要贪食;对正在向本土撤退的部队不要去阻截;对被包围的敌军,要预留缺口;对于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过分逼迫,这些都是用兵的基本原则。


九变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孙子说:凡是用兵的法则,主将受领国君的命令,征集兵员编成军队,在“圮地”上不要驻止,在“衢地”上应结交诸侯,在“绝地”上不可停留,遇到“围地”要巧出奇谋,陷入“死地”就要殊死奋战。有的道路不宜通过,有的敌军不宜攻击,有的城邑不宜攻占,有的地方不宜争夺,不合乎上述“九变”的,即使是国君的命令,也可以不执行。

故将通于九变之地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于九变之利者,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者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所以,将帅能通晓九变好处的,就懂得用兵了,将帅不通晓九变好处的,虽然知道地形情况,也不能得地利。指挥军队而不知道各种机变的方法,虽然知道“五利”,也不能充分发挥军队的战斗力。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所以,明智的将帅考虑问题,总是兼顾到利和害两个方面。在有利情况下考虑到不利的方面,事情就可以顺利进行;在不利情况下考虑到有利的方面,祸患就可以避免。能使诸侯屈服的,是用诸侯最害怕的事情去威胁它;能役使诸候的,是用危险的事情去困扰它;能使诸侯归附的,是用利益去引诱它。所以用兵的法则,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来打,而要依靠自己严阵以待,充分准备;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来进攻,而要依靠自己有使敌人无法攻破的充足力量和办法。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将帅有五种致命弱点:有勇无谋,只知死拼,就可能被敌诱杀;临阵畏怯,贪生怕死,就可能被敌俘虏;急躁易怒,一触即跳,就可能受敌凌辱而妄动;廉洁而爱好名声,过于自尊,就可能被敌侮辱而失去理智;溺爱民众,就可能被敌烦扰而陷于被动。这五点是将帅易犯的过失,是用兵的灾害。军队的覆灭、将帅的被杀,都是由于这五种致命弱点造成的,这是做将帅的人不可不充分注意的。


简明心得:
军争篇
1、        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诱之以利以迂其途,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军争之法先知迂直之计者胜。
2、        九变: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
3、        四治:治气:避锐击惰;治心: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治力: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治变: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
4、        八戒: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追。

九变篇
1、        上将治兵:知地利,通九变.
2、        智者之虑,杂于厉害。于利,务可信;于害,务可解。于诸侯,屈以害,役以业,趋以利。
3、        用兵之法,务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业。
4、        将之五危:必死必生,廉洁爱民、忿速者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7-7 11:3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anluqin 于 2023-7-8 07:28 编辑

处,甲骨文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png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3.png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5.png(倒写的“止”,由外归来)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6.png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8.png(人,当事者),表示回到家中,在家休息,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5.png是“止”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0.png的倒写,表示与出行相反。金文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2.png将甲骨文字形中倒写的“止”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5.png写成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4.png,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5.png写成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7.png。篆文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9.png将金文字形中倒写的“止”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4.png写成“夂”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1.png,用“几”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3.png(小凳子)代替金文字形中的“人”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7.png,表示归家人坐在家中的凳子上休息,享受居家时光。 造字本义:动词,驻足家中,坐几休息。隶化后楷书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5.png将篆文字形中的“夂”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1.png写成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7.png,将篆文字形中的“几”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3.png写成由“人”变形的“卜”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29.png。由于“处”(居家休息)的篆文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31.png字形与“處”(实施虎噬酷刑)的篆文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33.png下部字形完全相同,古人误将本义表示“居家休息”的“处”,与本义表示“实施虎噬酷刑”的“處”* 相混用。古人称深居闺中而未嫁的少女为“处女”或“处子”。《汉字简化方案》用“处”合并代替“處”。
絕,甲骨文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35.png是指事字,字形在两缕丝线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37.png的中间各加一短横指事符号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39.png,表示将丝线割成两段。金文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41.png则在两组丝线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43.png之间加一把刀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45.png,明确表示用刀割断丝缕。籀文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47.png承续金文字形。篆文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49.png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3.png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51.png(丝,丝线)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6.png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53.png(刀,割)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6.png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55.png(卩,人),表示用刀割断丝缕。造字本义:动词,将丝线切断。隶化后楷书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57.png将篆文字形中的“糸”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58.png写成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60.png;误将篆文字形中由“刀”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53.png和“人”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55.png构成的“色”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62.png写成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64.png。《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绝”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66.png,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60.png简化成“纟”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68.png。“断”是将物体截成两段;“绝”是将丝线切成两段;“继”是将断丝相连接;“续”是传承祖业家宝。
“溪”、“磎”、“豀”是“谿”的异体字。奚,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嗘”的省略,相当于拟声词“嘻”,拟低细而清晰活泼的声音,摹拟山沟清水在石壁、沙地上流淌时发出的“嘻嘻”声。谿,篆文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70.png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71.gif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73.png(奚,摹拟“嘻嘻”流水声)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74.gif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76.png(谷,山岭间的狭长洼地),表示山谷间“嘻嘻哗哗”作响的水流。造字本义:名词,山间石壁或沙床上“嘻嘻哗哗”流淌的水流。隶化后楷书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78.png将篆文字形中的“奚”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73.png写成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80.png,将篆文字形中的“谷”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76.png写成file:///C:/Users/%E6%BD%9E%E7%90%B4%E5%90%AC%E9%9B%A8/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82.png。俗体字用“水”或“石”代替“谷”另造“溪”或“磎”。古籍多以“溪”代替“谿”和“磎”。在造字时代,水流的源头叫“泉”;石壁上飞溅的山泉叫“水”;由山泉汇成的水叫“涧”;山涧在山脚汇成的清流叫“溪”;众多小溪汇成的水流叫“川”;众多川流汇成的大川叫“河”,最大的河的叫“江”。

骄:造字本义:形容词,马匹高大
不驯服的,傲气的,猛烈的。 骄傲 骄横 骄狂 骄气 骄躁 骄纵    骄阳 骄子    骄奢淫逸
不敢以其富贵士。——《史记 • 魏公子列传》
谏而无。——《礼记 • 少仪》
奢淫泆。——《左传 • 隐公三年》
泰奢侈。——《国语 • 晋语》
单于益。——《汉书 • 李广苏建传》
蹇数不奉法。——《汉书 • 淮南厉王传》
国王奢。——《后汉书 • 张衡传》
偃蹇而。——唐 • 柳宗元《柳河东集》

行军篇
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孙子说:凡军队行军作战和观察判断敌情,应该注意:在通过山地时要靠近有水草的谷地;驻止时,要选择“生地”,居高向阳;如果敌人占据高地,不要仰攻。这些是在山地行军作战的处置原则。横渡江河,要在离江河稍远的地方驻扎;如果敌军渡河前来进攻,不要在江河中迎击,而要乘它部分已渡、部分未渡半渡时予以攻击,这样比较有利;如果要与敌军交战,那就不要靠近江河迎击它;在江河地带驻扎,也要居高向阳,切勿在敌军下游低凹地驻扎或布阵。这些是在江河地带行军作战的处置原则。通过盐碱沼泽地带,要迅速离开,不宜停留;如在盐碱沼泽地带与敌军遭遇,那就要占领有水草而靠树林的地方。这些是在盐碱沼泽地带行军作战的处置原则。在平原地带驻军,要选择地势平坦的地方,最好背靠高处,前低后高。这些是平原地带行军作战的处置原则。以上四种“处军”原则的好处,是黄帝所以能够战胜“四帝”的重要原因。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军行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蘙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处也。
大凡驻军,总是喜好干燥的高地而厌恶潮湿低洼的地方,要求向阳,回避阴湿,驻扎在便于生活和地势高的地方,将士就不至于发生各种疾病,这是军队致胜的一个重要条件。丘陵、堤防驻军,必须驻扎在向阳的一面,并且要背靠着它。这些对于用兵有利的措置是得自地形的辅助的。河流上游下暴雨,看到水沫漂来,要等水势平稳以后再渡,以防山洪暴至。凡是遇到“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等地形,必须迅速避开而不要靠近。我远离它,让敌军去接近它;我面向它,让敌军去背靠它。军队在山川险阻、芦苇丛生的低洼地,草木繁茂的山林地区行动,必须仔细反复地搜索,因为这些都是容易隐藏伏兵和奸细的地方。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车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
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粟马肉食,军无悬缻,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敌军离我很近而仍保持镇静的,是倚仗它据有险要的地形;敌军离我很远而又来挑战的,是企图诱我前进;敌军之所以不居险要而居平地,定有它的好处和用意。树林里很多树木摇动的,是敌军向我袭来;在草丛中设有许多遮蔽物的,是敌人企图迷惑我;鸟儿突然飞起,是下面有伏兵;走兽受惊猛跑,是敌人大举来袭。飞尘高而尖的,是敌人战车向我开来;飞尘低而广的,是敌人步卒向我开来;飞尘分散而细长的,是敌人在打柴;飞尘少而时起时落的,是敌军察看地形,准备设营。敌方使者言词谦卑而实际上又在加紧战备的,是要向我进攻;敌方使者育词强硬而军队又向我进逼的,是准备撤退;敌战车先出并占据侧翼的,是布列阵势,准备作战;敌方没有预先约定而突然来请求议和的,其中必有阴谋;敌方急速奔走并展开兵车的,是期求与我交战;敌军半进半退的,可能是伪装混乱来引诱我。兵倚仗手中的兵器站立的,是饥饿缺粮;敌兵从井里打水而急于先饮的,是于渴缺水;敌人见利而不前进的,是由于疲劳过度。敌方营寨上有飞鸟停集的,说明营寨已空虚无人;敌营夜间有人惊呼的,说明敌军心里恐惧;敌营纷扰无秩序的,是其将帅没有威严;敌营旌旗乱动的,是其阵形混乱;敌官吏急躁易怒,是敌军过度困倦。敌人用粮食喂马,杀牲口吃,收起炊具,不返回营寨的,是“穷寇”;敌兵聚集一起私下低声议论,是其将领不得众心;再三犒赏士卒的。说明敌军已没有别的办法;一再重罚部属的,是敌军陷于困境;将帅先对士卒凶暴后又畏惧士卒的,说明其太不精明了;敌人借故派使者来谈判的,是想休兵息战。敌军盛怒前来,但久不接战,又不离去,必须谨慎观察其企图。

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打仗不在于兵力愈多愈好,只要不轻敌冒进,并能集中兵力,判明敌情,也就足以战胜敌人了。那种无深谋远虑而又轻敌妄动的人,势必成为敌人的俘虏。将帅在士卒尚未亲近依附时,就贸然处罚士卒,那士卒一定不服,这样就难以使用他们去打仗了;如果士卒对将帅已经亲近依附,仍不执行军纪军法,这样的军队也是不能打仗的。所以,要用“文”的手段即用政治道义教育士卒,用“武”的方法即用军纪军法来统一步调,这样的军队打起仗来就必定胜利。平素能认真执行命令、教育士卒,士卒就能养成服从的习惯;平素不认真执行命令、教育士卒,士卒就会养成不服从的习惯。平素所以能认真执行命令,是由于将帅与士卒相互取得信任的缘故。

地形篇
孙子曰: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有远者。我可以往,彼可以来,曰通;通形者,先居高阳,利粮道,以战则利。可以往,难以返,曰挂;挂形者,敌无备,出而胜之;敌若有备,出而不胜,难以返,不利。我出而不利,彼出而不利,曰支;支形者,敌虽利我,我无出也;引而去之,令敌半出而击之,利。隘形者,我先居之,必盈之以待敌;若敌先居之,盈而勿从,不盈而从之。险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阳以待敌;若敌先居之,引而去之,勿从也。远形者,势均,难以挑战,战而不利。凡此六者,地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孙子说:地形有通、挂、支、隘、险、远等六类。我们可以去,敌人可以来的地域叫做通;在通形地域,应抢先占据地势高而向阳的地方,并保持粮道畅通,这样与敌交战就有利。可以前进,不易返回的地域叫做挂;在挂形地域,敌军如无防备,就要突然出击战胜它;如果敌有防备,我出击不能取胜,就难以返回,于我不利。凡是我出击不利,敌出击也不利的地方,叫做支;在支形地区,敌人虽然以利诱我,也不要出击;最好是带领部队假装离去,诱使敌军前出一半时,我突然发起攻击,这样有利。在隘形地,我若先敌占据,就要用重兵堵塞隘口,等待敌人来攻;如果敌军已先我占据隘口,并以重兵据守,那就不要进击,若敌人没有用重兵据守隘口,就迅速攻取它。在险形地区,如我先敌占领,要占据地势高而向阳的地方侍击敌人;如果敌人已先占领,那就主动撤退,不要进攻它。在远形地区,双方势均力敌,不宜挑战,勉强求战,于我不利。以上六点,是关于利用地形的原则;这是将帅的重要责任,是不可不认真考虑研究的。

故兵有走者,有弛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弛,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
军队失败的情况有走、弛、陷、崩、乱、北等六种。这六种情况,都不是由于天灾造成的,而是由于将帅的过失所致。在敌我条件相当的情况下,如果攻击十倍于我的敌人,因而失败的,叫做走。土卒强悍,将吏懦弱,因而失败的,叫做弛。将吏本领高强,士卒怯弱,因而失败的,叫做陷。部将怨怒而不服从指挥,遇到敌人忿然擅自出战,主将又不了解他的能力而加以控制,因而失败的,叫做崩。主将软弱而又缺乏威严,训练教育不明,吏卒无所遵循,布阵杂乱无章,因而失败的,叫做乱。主将不能正确判断敌情,以少击多,以弱击强,又没有精锐部队为骨干,因而失败的,叫做北。以上六种情况,必然导致军队的失败;这是将帅的重大责任,是不可不认真考虑研究的。

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故战道必胜,主曰无战,必战可也;战道不胜,主曰必战,无战可也。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地形是用兵的辅助条件。正确判明敌情,制定取胜计划,研究地形的险易,计算道路的远近,这些都是将帅的职责。懂得这些道理去指导作战的,就必然胜利,不懂得这些道理去指挥作战的,就必然失败。所以,如果根据战场实情确有必胜把握,即使国君命令不要打,也可以坚决地打;如果根据战场实情不能取胜,即使国君命令打,也可以不打。作为一个将帅,应该进不贪求战胜的功名,退不回避罪责,只求国家和军队得以保全,符合于国君的根本利益,这样的将帅才算是国家最宝贵的人材。

视卒如婴儿,故可与之赴深溪;视卒如爱子,故可与之俱死。厚而不能使,爱而不能令,乱而不能治,譬若骄子,不可用也。
将帅对士卒能像对待婴儿一样体贴,士卒就可以跟随将帅赴汤蹈火;将帅对士卒能像对待自己的“爱子”一样,士卒就可以与将帅同生共死。但是,对士卒如果过分厚养而不能使用,一味溺爱而不能驱使,违犯了纪律也不能严肃处理,这样的军队,就好比“骄子”一样,也是不能用来打仗的。

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敌之不可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而不知吾卒之不可以击,胜之半也;知敌之可击,知吾卒之可以击,而不知地形之不可以战,胜之半也。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只了解我军能打,而不了解敌军不可以打,取胜的可能性只有一半;只了解敌军可以打,而不了解我军不能打,取胜的可能性也只有一半;了解敌军可以打,也了解我军能打,而不了解地形条件不可以打,取胜的把握仍然只有一半。所以,真正懂得用兵的将帅,他行动起来,目的明确而不迷误,他所采取的措施变化无穷而不呆板。所以说:了解敌方,了解我方,就能必胜不败;了解天时,了解地利,胜利就不可穷尽了。

行军篇心得:
1、处军:好高恶下,贵阳贱阴,养生处实。处军原则:占地形之利,使我方制人而不制于人。
2、相敌:将帅相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以便掌握敌人的行为意图,战略部署、士卒心理、官兵关系,通过知彼而因势利导,因敌制胜。
3、兵并非多多益善,足以并力、料敌、取人就够了。
4、善用亲罚
5、 重素行之令

地形篇
1、将军要熟知通、挂、支、隘、险、远六种不同地形下所应采取的战术原则。
2、将要知天文晓地理通人和。
3、上将转圆无死地:动而不迷,举而不穷,进不求名,退不避罪,为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7-14 08:2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anluqin 于 2023-7-14 18:09 编辑


造字本义:动词,反叉两腿站立。
衢,造字本义:名词,多得令人目瞪口呆的岔路口


箕,造字本义:名词,竹篾编织成的开口簸箕,是农家的轻便盛具,可用于舂谷时颠簸扬糠


轸,造字本义:名词,车辆后部保护车箱的防撞横杠

翼,造字本义,在肩背上系人工翅膀,助跑试飞

箕(ji)、壁、翼、軫


九地篇
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诸侯自战其地,为散地。入人之地不深者,为轻地。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行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孙子说:按用兵的规律,战地可分为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等九类。诸侯在自己的领地上与敌作战,这样的地区叫做散地;进入敌境不深的地区,叫做轻地;我先占领对我有利,敌先占领对敌有利的地区,叫做争地;我军可以去,敌军可以来的地区,叫做交地;敌我和其它诸侯国接壤的地区,先到就可以结交诸侯国并取得多数支援的,叫做衢地;深入敌境,越过许多敌人城邑的地区,叫做重地;山林、险阻、沼泽等道路难行的地区,叫做圮地;进入的道路狭隘,退出的道路迂远,敌人以少数兵力能击败我众多兵力的地区,叫做围地;迅速奋战则能生存,不迅速奋战就会被消灭的地区,叫做死地。因此,在散地不宜作战;在轻地不可停留;遇争地应先敌占领,如敌人已先占领,不可强攻;在交地,军队部署应互相连接,防敌阻绝;在衢地则应结交邻国;在重地则应夺取物资,就地补给;在圮地则应迅速通过;陷入围地则应巧设奇谋;在死地要迅猛奋战,死里求生。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敢问:“敌众整而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古时善于指挥打仗的人,能够使敌人前后部队无法相顾及,主力与小部队不能相依靠,官兵不能相救援,上下隔断,不能收拢,士卒溃散,不能聚集,即使聚集也很不整齐。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也要坚持有利就行动,不利就停止的原则。试问:“如果敌军众多而且阵势齐整地向我进攻,该如何对付它呢?”回答是:“先夺取敌人的要害之处,这样,敌人就会被迫听任我的摆布了。”用兵之理,贵在神速,乘敌人措手不及的时机,走敌人意料不到的道路,攻击敌人不加戒备的地方。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
凡是进入敌国作战的原则:深入敌境则军心专一,敌军无法胜我;在富饶地区夺取粮秣,使全军得到充足的给养;注意保养士卒的体力,勿使疲劳,提高士气,积蓄力量;部署兵力,巧设计谋,使敌人无法揣测我之企图。

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深入则拘,不得已则斗。是故其兵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
把部队置于无路可走的境地,死也不会败退;既然士卒死都不怕,就会尽力作战了。士卒深陷危地,就无所畏惧;无路可走,军心就能稳固;拂人敌国,军心就不会涣散;迫不得已就会拼死战斗。因此,这样的军队不待修整,都懂得戒备,不待筑励,都会竭尽全力战斗,不待约束,都能亲近相助,不待申令,都会信守纪律。禁止迷信,消除部队的疑虑,即使战死也不退避。

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令发之日,士卒坐者涕沾襟。偃卧者涕交颐。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
我军士卒舍弃多余的财物,并不是厌恶财物;不怕牺牲生命,并不是他们不想长寿。当作战命令下达的时候,士卒们坐着的泪水沾湿了衣襟,躺着的则泪流面颊。把军队置于无路可走的绝境,就会像专诸、曹刿那样的勇敢了。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所以,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能使部队像“率然”一样。所谓“率然”,乃是常山的一种蛇,打它的头,尾巴就来救应,打它的尾,头就来救应,打它的中部,头尾都来救应。试问:“可以使军队像率然一样吗?”回答是:“可以。”吴国人与越国人虽然互相仇视,可是,当他们同船渡河时,如遇大风,也能互相救援,犹如一个人的左右手一样。因此,想用系住马匹、埋起车轮的办法来稳定军队,那是靠不住的。要使全军齐心奋勇,在于组织指挥得法;要使强弱都能各尽其力,在于恰当地利用地形。所以,善于用兵的人,提挚三军就像使用一人那样容易,这是由于把士卒置于不得已的境地而造成的。

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易其事,革其谋,使人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人不得虑。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焚舟破釜,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
统率军队这种事情,要镇静以求深思,严正而有条理。能蒙蔽士卒的耳目,使他们对军事计划毫无所知;战法经常变化,计谋不断更新,使人们不能识破;驻军常改变驻地,进军迂回绕道,使人们无法推断行动意图。将帅赋予军队任务,要像登高而抽去梯子一样,使他们有进无退。率领军队深入诸侯国土,要像击发弯机射出箭一样,使其一往直前。烧掉船只,砸烂军锅,表示必死决心;像驱赶羊群一样,赶过去,赶过来,使他们不知道到底要到哪里去。聚集全军上卒,投置于危险的境地,使他们拚死奋战,这便是将军的责任。

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达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衢地,吾将固其结;重地,吾将继其食;圮地,吾将进其涂;围地,“吾将塞其阙;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根据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行动方针,适应情况,伸缩进返,掌握士卒在不同情况下的心理状态。这些,都是将帅不能不认真考察和仔细研究的。深入敌国作战的规律是:进入敌境越深,士卒就越专心一致,进入得浅,士卒就容易逃散。离开本国,越过邻国进入敌国作战的地区,叫做绝地;四通八达的地区叫衢地;进入敌境深的地区叫重地;进入敌境浅的地区叫轻地;后险前狭的地区叫围地;无处可走的地区叫死地。因此,在散地,我就要使军队专心一致;在轻地,我就要使部队相连接;遇争地,就要迅速前出到它的后面;逢交地,我就要谨慎防守;在衢地,就要巩固与诸侯国的结盟;人重地,就要保证军队粮食的不断供应;经纪地,就要迅速通过;陷入围地,就要堵塞缺口;到了死地,就要显示死战的决心。士卒的心理状态,被包围就会协力抵御,迫不得已就会拼死战斗,陷于危险的境地,就会听从指挥。

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
不了解列国诸侯计谋的,不能与它们结交;不熟悉山林、险阻、沼泽等地形的,不能行军;不使用向导的,不能得地利。对于“九地”的利害,有一样不了解,就不能算是霸王的军队。霸王的军队,攻伐大国,可使其军民来不及动员、集聚;威力加在敌人头上,可使其无法与别国结交。因此,不必争着和别的诸侯国结交,也不必在别的诸侯国培植自己的权势,只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把威力加之于敌,就可以拔取其城邑,毁灭其国家。

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利,勿告以害。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
施行超出法定的奖赏,颁发打破常规的号令,指挥全军之众加同使唤一个人一样。驱使士卒执行任务,而不告诉他们意图;只告知他们有利的一面,而不告诉他们有什么危害。把士卒投入危地才能保存,使士卒陷入死地然后才能得生。士卒陷于危险的境地,然后才能力争胜利。

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所以,指挥作战,在于假装顺从敌人意图,一旦有机可乘,便集中兵力指向敌人一点。这样,即使长驱千里,也可擒杀敌将。这就是所谓巧妙能成大事的意思。因此,当决定战争行动的时候,就要封锁关口,销毁通行符证,停止与敌国的使节往来,在庙堂上反复计议,研究决定作战大计。一旦发现敌人有隙可乘,就要迅速乘机而入。首先要夺取敌人最关紧要的地方,而不要同敌人约期交战。实施计划要随着敌情的变化而不断加以改变,以求战争的胜利。所以,战争开始要像处女一样沉静,不露声色,使敌放松戒备,战争展开之后,要像脱兔一样迅速行动,使敌人来不及抵抗。


火攻篇
孙子曰: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孙子说:火攻有五种目标:一是焚烧敌军的人马,二是焚烧敌军的粮草积聚,三是焚烧敌军的辎重,四是焚烧敌军的仓库,五是焚烧敌军的运输设施。实施火攻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发火器材必须经常准备好。发火还要选择有利的时候,起火要选准有利的日期。所谓有利的时候,指的是天气干燥;所谓有利的日期,指月亮运行到“箕”、“壁”、“翼”、“轸”4个星宿的位置,凡是月亮运行到这4个星宿位置时,就是起风的日子。

凡火攻,必因五火之变而应之。火发于内,则早应之于外。火发兵静者,待而勿攻,极其火力,可从而从之,不可从而止。火可发于外,无待于内,以时发之。火发上风,无攻下风。昼风久,夜风止。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凡用火攻,必须根据上述五种火攻所造成的情况变化,适时地运用兵力加以策应。从敌人内部放火,就要及早派兵从外面策应。火已烧起,而敌军仍能保持镇静的,要观察等待,不要马上进攻,等火势烧到最旺的时候,视情况可以进攻就进攻,不可以进攻就停止。火也可以从外面放,那就不必等待内应,只要时机和条件成熟就可以放火。火发于上凤,不可从下风进攻。白天风刮久了,夜晚风就会停止。军队必须懂得五种火攻方法的变化运用,等候具备条件,然后实施火攻。

故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水可以绝,不可以夺。
用火来辅助进攻的,明显地容易取胜;用水来辅助进攻的,攻势可以加强。水可以断绝敌人的联系,却不能烧毁敌人的蓄积。

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命曰费留。故曰:明主虑之,良将修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凡打了胜仗,攻取了土地、城池,而不能够巩固胜利,是危险的,这就叫做“费留”。因此明智的国君一定要慎重地考虑这个问题,优秀的将帅必须认真处理这个问题。不是对国家有利,就不要采取军事行动,没有取胜的把握,就不要随便用兵,不到危急紧迫之时,就不要轻易开战。国君不可凭一时的恼怒而兴兵打仗,将帅不可凭一时的怨愤而与敌交战。符合国家利益就行动,不符合国家利益就停止。恼怒可以重新欢喜,怨愤可以重新高兴,国亡了就不能再存,人死了不能再活。所以明智的国君对战争问题一定要慎重,良好的将帅对战争问题一定要警惕,这是安定国家和保全军队的关键!


简明心得
九地篇:
1、     九地之战:散地无战,轻地无止,争地无攻,交地无绝,衢地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2、     寻间速间:以爱诱敌,乘敌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
3、     不得已之战: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使三军如一人,投之于险,不得已也,然后能为胜败。

火攻篇
1、     以火佐攻者明。行火有因,烟火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
2、     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
3、     戒慎:不可怒而兴师。怒可以复喜,亡国不可复存,死者不可复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7-14 17:5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anluqin 于 2023-7-22 23:39 编辑

间,“間”与“閒”同源,后分化。閒,金文門,借代家居“夕”或“月”),表示月明之夜,居家而无所事事。篆文、隶书承续金文字形。在生产力落后的远古农业时代,人们为求生存不得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睡觉和劳作,是时间的两大形态,因此夜而不寐、醒而不作的月明之夜,就成了难得的放松自在的时光片断,在这个宝贵的时光片断里,可以无所事事而坦然。“当“閒”引申出形容词义项之后,俗体隶书用“日”代替“月”另造“間”代替,表示时光片断。造字本义:名词,月明之夜无所事事而坦然的时光片断。《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间”,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門”简化成“门”。古籍常以“閒”代替“間”。《汉字简化方案》用“間”合并代替“閒”。

因,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甲骨文“(xí)的省略;甲骨文“”是“𠩛”的本字,而“𠩛”是“席”的本字。,甲骨文囗,是的省略,是“𠩛”即“席”的本字大,成人,休息者),表示成人在席上坐卧休息。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大”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坐或躺在席子上,以阻隔或减缓地面湿气对身体健康的损害


怠,台,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殆”的省略,表示死、完结。怠,金文尸,死者厶,幼儿心,悲痛),表示幼儿早亡,心灰意冷。篆文台,即“殆”的省略,完结心,想法,动机),表示动机完结。造字本义:形容词,动机消失,行为懒惰


诳,狂,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无理智的、发疯的。誑,篆文言,说话狂,无理智的),表示说无理智的话,说疯话。造字本义:动词,说疯狂无理的话

用间篇
孙子曰: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而爱爵禄百金,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胜之主也。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孙子说:凡兴兵十万,千里征战,百姓的耗费,国家的开支,每天要花费千金,全国上下动荡不安,民众服徭役,疲惫于道路,不能从事耕作的有七十万家。战争双方相持数年,是为了胜于一旦,如果吝啬爵禄和金钱不重用间谍,以致不能了解敌人情况而遭受失败,那就太“不仁”了。这样的将帅,不是军队的好将帅,不是国君的好助手;这样的国君,不是能打胜仗的好国君。英明的国君,良好的将帅,之所以一出兵就能战胜敌人,成功地超出众人之上的,其重要原因,在于他事先了解敌情。而要事先了解敌情,不可用迷信鬼神和占卜等方法去取得,不可用过去相似的事情作类比也不可用观察日月星辰运行位置去验证,一定要从了解敌情的人那里去获得。



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纪,人君之宝也。因间者,因其乡人而用之。内间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生间者,反报也。
使用间谍有五种: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五种间谍同时都使用起来,便敌人莫测高深而无从应付,这是神妙的道理,是国君制胜敌人的法宝。所谓因间,是指利用敌国乡里的普通人做间谍。所谓内间,是指收买敌国的官吏做间谍。所谓反间,是指收买或利用敌方派来的间谍为我效力。所谓死间,是指故意散布虚假情况,让我方间谍知道而传给敌方,敌人上当后往往将其处死。所谓生间,是指派往敌方侦察后能活着回报敌情的。

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
所以军队人事中,没有比间谍再亲信的,奖赏没有比间谍更优厚的,事情没有比用间更机密的。不是才智过人的将帅不能使用间谍;不是仁慈慷慨的将帅也不能使用间谍;不是用心精细、手段巧妙的将帅不能取得间谍的真实情报。微妙啊!微妙啊!真是无处不可使用问谍呀!

间事未发,而先闻者,间与所告者皆死。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必索敌人之间来间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用也。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五间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于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
用间的计谋尚未施行,就被泄露出去,间谍和知道机密的人都要处死。凡是要攻击的敌方军队,要攻的敌人城邑,要斩杀的敌方人员,必须预先了解那些守城将帅、左右亲信、掌管传达、通报的官员、负责守门的官吏以及门客幕僚的姓名,命令我方间谍一定要侦察清楚。必须搜索出敌方派来侦察我方的间谍,以便依据情况进行重金收买、优礼款待,要经过诱导交给任务,然后放他回去,这样,反间就可以为我所用了。从反间那里得知敌人情况之后,所以乡间、内间就可得以使用了。因从反间那里得知敌人情况,所以散布给死间的虚假情况就可以传给敌人。因从反间那里得知敌人情况,所以生间就可遵照预定的期限,回来报告敌情。五种间谍使用之事,国君都必须懂得,其中的关键在于会用反间。所以,对反间不可不给予优厚的待遇。

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
从前商朝的兴起,是由于重用了在夏为臣的伊尹;周朝的兴起,是由于重用了在殷为官的姜子牙。所以,明智的国君、贤能的将帅,能用极有智谋的人做间谍,一定能成就大的功业。这是用兵作战的重要一着,整个军队都要依靠间谍提供情报而采取行动。



简明心得:
1、知己知彼百战百胜。知彼为战之首要条件。使用间谍善用间谍是知敌情的的第一要事。不善用间谍,不知敌情者,不配为将。
2、三军之事,用间使间为上,无所不用间也。
3、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7-24 20: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anluqin 于 2023-7-27 22:28 编辑

计篇
战争是国家大事,事关国家的生死存亡,战前一定要对敌我双方进行庙算对战争的胜负进行预判,不打无准备之战。站前通过五事七计的庙算可以预知战争的胜负。

1、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2、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3、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事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作战篇
战争是军备竞赛,也是经济竞赛,战争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巨大,对国计民生影响深远。战线拉得很长,时间拖得很久,很容易将国家拖垮。因此兵贵神速,贵胜,不贵久。善战者,善用敌方资源,以最小的本国消耗支出换取最大的胜利。

1、        兵贵胜,不贵久。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
2、        不尽知用兵之害者,则不能尽知用兵之利。
3、        因粮于敌。


谋攻篇
战争的最高境界是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战争以谋攻为上,兵攻为下。

1、        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2、        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3、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展业,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形篇
战争要想立于不败之地,首先要具备不可战胜的军事实力(守),不给别人战胜的机会;其次不能失却敌方可以战胜的战机,要抓住战机,高维打击、速战速决、一击命中(攻)。   

1、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
2、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
3、        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

势篇
善战者善于造势,用势,以势取胜。

1、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2、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是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彍弩,节如发机。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混混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
3、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


虚实篇
善战若水,无常势无常形,虚虚实实,因敌而化,因敌致胜。

1、 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2、 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胡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
3、 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化而取胜者为之神。


军争篇
军争以制人而不制于人为大原则,行军中要善用迂直,争取先机,顺利到达预定战场。

1、 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2、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掠乡分众,廓地分利,悬权而动。
3、 先知迂直之计者胜,此军争之法也。


九变篇
将品:识天时,晓地理,通九变,明自己。

1、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
2、 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故用兵之法,勿恃其不来,视吾有以待也,勿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3、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虏也,忿速可侮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

行军篇
行军中处军以占据不同地形下的有利地位以致人而不致于人,相敌是通过敌军呈现出来的表象而看清其实质。处军与相敌是将帅的必备素养。
1、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
2、兵非益多,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己。
3、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以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
地形篇
将之通:不同地形条件下的战术原则;将之慎:将兵之败,不可不慎,不可不戒。
1、 故兵有走者,有驰者,有陷者,有崩者,有乱者、有北者,凡此六者,非天之灾,将之过也。
2、 进不求名,退不避罪,为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
3、 故知兵者,动而不迷,举而不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7-28 20:41: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地篇
依主客形式和深入敌方的程度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1    兵之情主诉乘人之不及犹不渝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2    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
3     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火攻篇
以火助攻者明。火攻的种类、天时、准备条件以及具体实施火攻时可能产生的情况及其应对之法。

1    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辎,四曰火库,五曰火队。行火必有因,烟火必素具。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时者,天之燥也;日者,月在箕、壁、翼、轸也。凡此四宿者,风起之日也。
2     夫战胜攻取,而不修其功者凶。
3     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7-29 17:49: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lianluqin 于 2023-7-29 18:11 编辑

用间篇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若要了解敌情,用间获取最真实可靠的信息至关重要。明君贤将要灵活善用五间。五间即因、内、反、死、生间。

1、        不知敌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人之将也,非主治佐也,非胜之主也。
2、        先知者,不可取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之于人,知敌之情者也。
3、        五间俱起,莫知其道,是谓神迹,人君之宝也。
4、        故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
5、        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12-22 17:19 , Processed in 1.139434 second(s), 16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