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陈慧Michelle

陈慧《道德经》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3-4-23 22: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3-4-23 23:00 编辑

2023.04.22星期六  第四周第7天。
第十六章  虚极静笃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一、查字:
致: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到达、抵达。致,金文至,到人,行者夂,倒写的“止”,脚趾),表示走到目的地。篆文省略金文字形中的“人”造字本义:动词,走到,到达。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至”写成,将篆文字形中倒写的“止”写成“反文旁”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致,送詣也。从夊,从至。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致,送到。字形采用“夂、至”会义。


守:守,甲骨文六,即“庐”的本字,房屋寸,手持器械)。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寸”。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持械护卫家园,御寇入侵。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守,守官也。从宀,从寸。寺府之事者。从寸。寸,法度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守,官吏的操行、节操。字形采用“宀、寸”会义。宀,表示官府的事。寸,表示法度。


笃:竹,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竹具、竹笼。篤,金文竹,竹笼馬,借代马嘴),表示给马嘴套上透气的竹笼,使马不能嚼食路边的野草,以此降低草料对马的诱惑,提高马匹的警觉与专注,以便更好地为主人服务。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给马嘴套上竹笼。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竹”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馬”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笃”,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馬”简化成“马”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篤,馬行頓遟。从馬,竹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笃,马匹行走迟缓。字形采用“马”作边旁,采用“竹”作声旁。


芸:“芸”是“蒷”的异体字。員,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鼎”的变形,表示古代祭祀礼器。蒷,金文艸,植物、香草員,即“鼎”,祭祀礼器),表示在鼎中焚烧的香草。篆文异体字用“云”代替金文字形中读音相近的“鼎”(勛),用“芸”代替“蒷”。造字本义:名词,古代常用于重大祭祀场合的名贵香草,有粗壮的木质主茎,羽叶金花,各部均有浓香,俗称“七里香”。隶书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艸”写成“卄,将篆文字形中的“云”写成。古籍多以“芸”代替“蒷”。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芸,艸也。似目宿。从艸,云聲。《淮南子》說:“芸艸可以死復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芸,一种香草,形状像目宿花。字形采用“艸”作边旁,采用“云”作声旁。《淮南子》上说:“芸草可以死而复生。”


归:歸,甲骨文,兵符,代表中央朝廷授权的军政权力方,方国、边境势力),表示边境方国依附中央,获得中央的军政授权。繁体甲骨文将“方”写成,并加“止”(即“趾”的本字,前行),表示顺服并前往中央受权。有的甲骨文将“止”写成似“爪”又似“帚”的。有的甲骨文误将本为“止”的与“方”所组成的,混写成了“帚”。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加“行”,表示与中央朝廷保持来往。有的金文加“口”(讲和),表示讲和调停。有的金文加“辵”(行进)。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兵符“和“行”的上半部,合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边境方国顺服中央朝廷,获得军政授权。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和“止”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帚”写成。楷书异体字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略写成,“止”字被省略成一横。《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归”,依据草书字形整体简化,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帚”简化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歸,女嫁也。从止,从婦省,聲。,籒文省。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归,女子出嫁。字形采用“止”和“帚”作边旁,采用“”作声旁。,这是籀文写法的“歸”字,省去了“”。


静:“浄”和“靜”是“瀞”的异体字;而“净”是“浄”的异体字。清,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纯洁、无污染。瀞,金文清,纯洁、无污染争,极力实现),表示极力使之纯洁、无污染。金文异体字“静”省去“水”。有的金文异体字将混合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将“青”写成,将“爭”写成。篆文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清除污染,使之纯洁。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青”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爭”写成。俗体楷书“静”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爭”简化成“争”。由于“静”与“净”的字音相同、字形字义相近,古籍常将二者相互通用。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靜,審也。从青,爭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静,自审内省。字形采用“青”作边旁,采用“争”作声旁。


复:“复”是“復”的本字。复,甲骨文南北两端各有瓮城的城邑夂,倒写的“止”,行走),表示往返于城门。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带瓮城的城邑写成,并用“人”代替“夂”。篆文综合甲骨文字形与金文字形,将甲骨文字形的城邑简写成表示两个瓮城的“吕”,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夂”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一点一横的。造字本义:动词,往返于城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瓮城“吕”简化成“日”,将篆文字形中的“夂”写成。当“复”的本义消失后,金文加“彳”(行,走动)另造“復”代替,强调“行走往返”的含义。古籍多以“復”代替“复”。《汉字简化方案》用“复”代替“復”,并用“复”(復)合并代替“複”。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复,行故道也。从夊,畗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复,走回头的老路。字形采用“夊”作边旁,采用省略“田”的“畗”字作声旁。


常:“裳”是“常”的异体字。尚,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崇尚的、流行的。常,金文尚,崇尚、流行巾,布),表示人们崇尚的服饰。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异体字“裳”用“衣”代替“巾”造字本义:名词,古代长期流行的服饰。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代称连体裙为“裳”,称长裙为“常”。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常,下帬也。从巾,尚聲。裳,常或从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常,下身穿的衣裙。字形采用“巾”作边旁,采用“尚”作声旁。裳,这是“常”的异体字,字形采用“衣”作边旁。


妄:亡,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假借代替“无”,表示缺乏、没有。妄,金文亡,即“无”,表示无知女,妇人),表示妇人之见无理无据。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女性普遍被剥夺教育权利,被鼓励以无知为德,也被普遍认为是无知、无理的弱者。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男尊女卑的男权社会对妇女的贬低,认为妇女没有见识,常常言行无理无据。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亡”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女”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妄,亂也。从女,亡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妄,无知无理,放纵乱来。字形采用“女”作边旁,采用“亡”作声旁。


凶:凶,篆文凵,像凹陷的坑乂,像交错的利刺),表示在陷阱里布满尖刺,以刺杀坠落的猎物。造字本义:名词,致命的陷阱。隶书承续篆文字形。“凶”是客观环境险恶;“兇”是人为的凶恶;由于字形、字义相近,古籍多以“凶”合并“兇”。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凶,惡也。象地穿交陷其中也。凡凶之屬皆从凶。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凶,恶难。字形像地面塌穿,而人交陷其中。所有与凶相关的字,都采用“凶”作边旁。


容:“容”与“冏”(“冏”也写作“冋”)同源,后分化。“㝐”是“容”的异体字。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简写,即“囧”的简写,表示窗洞。冏,甲骨文穴,岩穴囗,即“囧”的简写,窗洞),表示远古祖先在山洞、岩穴中挖孔凿窗,采光通风,以便寄居栖身。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当“冏”由“山洞中采光通风的窗口”引申出形容词“光明、灿亮”后,金文异体字将“穴”写成,突出了人造建筑的形象“宀”,将字形写成“容”,强调以岩穴为居所。有的金文异体字“容”误将表示窗洞的“囗”写成“,以致于字形呈现“宀、谷”会义的结构。籀文误将金文字形中表示窗洞的“囗”写成“厶”,以致于将“容”的字形写成“㝐”。篆文承续金文异体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栖身、藏身于洞穴。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穴”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窗洞“写成。古籍多以“容”代替“㝐”。作为动词表示“栖身洞穴”时,古籍以“容”代替“冏”。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容,盛也。从宀、谷。㝐,古文容从公。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容,装盛。字形采用“宀、谷”会义。㝐,这是古文写法的“容”字,字形采用“公”作声旁。


公: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共”的省略,表示集体拥有。公,甲骨文八,是“分”的本字口,即“共”的省略,集体拥有),表示平均分配集体所共同拥有的物品。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表示共有物品的“口”写成“厶”(私),表示与“私”相反。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平均分配部落或氏族集体所共同拥有的包括食物在内的所有物品、物用。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厶”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公,平分也。从八,从厶。八猶背也。韓非曰:背厶爲公。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公,平均分配。字形采用“八、厶”会义。八,犹如各各相背。韩非子说,与私相背,就是公。


王:甲骨文中“王”与“士”同源,后分化。“士”的金文字形与“王”的甲骨文字形一致。王,甲骨文字形像带手柄的宽刃巨斧。有的甲骨文在战斧(士)的基础上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王”是超级的“士”。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斧形的简化成“土”形,淡去了斧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的“玉”与篆文的“王”字形相似,区别在于:“玉”的三横疏密均匀,而“王”的三横上密下疏。造字本义:名词,最大的战斧,借代战场上所向无敌的统帅。隶化后楷书与篆文字形中的“玉”无异。在远古冷兵器时代,军人所使用的武器,代表军人的级别与地位:身在前线用小型战斧作战的叫“兵”;身在将帅身边使用大型战斧的高级警卫叫“士”;手持特大战斧的威猛将帅叫“王”。开创缔枝为巢时代的首领叫“帝”;文治天下的智慧首领叫“君”;头戴金冠的至上王者叫“皇”。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王,天下所歸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爲王。”
凡王之屬皆从王。李陽冰曰:“中畫近上。王者,則天之義。”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王,人心所向、天下归附和向往的英杰。董仲舒说“古代造字的方法,是在三道横画中间用竖笔连接,叫作‘王’字。三道横画,分别代表
天、地、人,而能够参悟、贯通这三者的人,就是王。”孔子也说“能以一贯三者为‘王’。”所有与王相关的字,都采用“王”作边旁。李阳冰说:“‘王’与‘玉’有微妙差异,‘王’字的三横中,中间一横比较靠近上面的一横,而‘玉’字的三横距离均匀。王之所为,就是天义。”


殁: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没”的省略,表示无、不存在。殁,篆文歹,死殳,即“没”的省略,无、不存在),表示死了、不存在了。造字本义:动词,死亡已久,不复存在人间。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歹”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殳”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歾,終也。从歹,㐱聲。殁,歾或从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歾,衰老终亡。字形采用“歹”作边旁,采用“㐱”作声旁。殁,这是“歾”的异体字,采用“”作声旁。


殆:台,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胎”的省略。殆,篆文歹,即“死”的省略台,即“胎”的省略),表示死胎。造字本义:动词,胎死腹中。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歹”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台”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殆,危也。从歺,台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殆,危险。字形采用“歹”作边旁,采用“台”作声旁。


二、翻译
致虚极,守静笃。
通达于大道无物至虚之境,抱一守神,内葆之而不荡。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以天道观万物,见万物同时一起循天运而生生不息,可以洞察到万物皆出于天运之机之机,皆入于天运之机。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如此纷繁的万物生出于道,化凭于道,死入于道,是以各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以天道治天下,使万物因任天运自化,万物任天运无所为而自化,自正于天道。在天下万物自正之后,其命皆能足全天年而不伤。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复天之命为常,知常才能绝弃伪巧不道的人智之治,才能洞见领会天道之治。
不知常,妄作凶。
不了解天道也就不懂得如何顺应天道,就会根据人为的想法,胡乱作为,祸殃从生。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圣人唯有通彻天道常理,才能容蓄天下万物。圣人秉承天道治天下,要以天之均容天下;行天道之大公于天下;王以天道治天下,以天道正天下;使天下复归于道;天下有道则天下无乱,故能长治久安;在这样永久的太平社会里,终生也不会出现危难。
三、背诵
已上传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4-23 22: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3-4-23 23:04 编辑

2023.04.23星期日  第四周第1天。
第十七章  皆谓自然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
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犹兮其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一、查字:
太:太,金文是指事字,字形在“大”字下面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大”的最高程度,极大、无限大。造字本义:形容词,的最高程度,特大,超大。隶书承续金文字形。
上:“丄”是“上”的异体字。上,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字形由两横构成,底端一横较长,顶端的一横较短。古人用一横代表混沌太初状态;用两横(二,由两个“一”组成,两横一样长)代表从混沌太初中分化出来的、相并列的天与地。古人调整表示天与地、等长的两横,以短横方向表示朝天、或朝地的方向。甲骨文将表示“天”的顶端横线写得较短,表示天、或朝天的方向;甲骨文将表示“地”的底端横线写成得较短,表示地、或朝地的方向。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为了在字形上区别于数目字“二”,在两横之间再加一竖指事符号,表示纵的方向。篆文承续繁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与地相对的天。隶书承续金文字形。籀文异体字“丄”综合两款金文字形,将金文字形顶端的短横的短横写成竖线。古籍多以“上”代替“丄”。“上”的本义为天,“下”的本义为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丄,高也。此古文上,指事也。凡丄之屬皆从丄。上,篆文丄。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丄,高处。此古文写法的“上”字,是指事字。所有与“丄”相关的字,都采用“丄”作字根。上,这是篆文写法的“丄”字。


下:“丅”是“下”的异体字。下,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字形由两横构成,顶端一横较长,底端的一横较短。古人用一横代表混沌太初状态;用两横(二,由两个“一”组成,两横一样长)代表从混沌太初中分化出来的、相并列的天与地。古人调整表示天与地、等长的两横,以短横方向表示朝天、或朝地的方向。甲骨文将表示“天”的顶端横线写得较短,表示天、或朝天的方向;甲骨文将表示“地”的底端横线写成得较短,表示地、或朝地的方向。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金文为区别于数目字“二”,在两横之间加一竖指事符号,以显示纵的方向。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与天相对的地。隶书承续金文字形。籀文异体字“丄”综合两款金文字形,将金文字形顶端的短横的短横写成竖线。古籍多以“下”代替“丅”。“上”的本义为天,“下”的本义为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丅,底也。指事。下,篆文丅。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丅,底部。这是指事字。下,篆文写法的“丅”字。  


之:之,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止”(即“趾”的本字,脚板)下面加一横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表示脚踏平地。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脚板形状简写成,省去甲骨文字形中的脚跟脚板形象,只保留三趾形状。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足履平地,徒步前往,到达某地。隶书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脚趾形状写成三点,以致“趾”形完全消失。俗体楷书将三点连写成一点一横折,局部简化字形。古汉字中的人称来源,体现了古人的自我中心意识:脸部的正中央为“自”(鼻子,第一人称),脸部的下边为“而”(颌须,第二人称),身体的最下端为“之”(脚板,第三人称);借武器代称人,也体现了相同的自我中心意识:威猛的武器为“我”(大戌,第一人称),而只用于短程集发的弓弩为“尔”(排箭,第二人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之,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凡之之屬皆从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之,长出。像植物过了发芽的阶段,枝茎日益茁壮,有所扩张。字形底部的指事符号“一”,代表地面。所有与之相关的字,都采用“之”
作边旁。

亲:辛,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刑罚。親,金文辛,受刑、受监見,探望),表示探监。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辛”写成“亲”,将金文字形中的“見”写成。在专制文化深入人心的古代,无论罪名虚实,一个人一旦被官府定罪入狱,就将终身背负耻辱,因此在古人看来,只有被血缘联系着的至近至密者,才可能探监慰问,不离不弃。造字本义:动词,探视狱中受监的家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亲”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見”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亲”,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見”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親,至也。从見,亲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亲,关系至近至密者。字形采用“见”作边旁,采用“亲”作声旁。


次:欠,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拟打喷嚏时发出的暴发声“哈欠”。次,甲骨文水,涶沫掩口打喷嚏),表示身体欠安打喷嚏,涶沫横飞。字形像一个人伸手遮掩自己的嘴巴打喷嚏,像飞溅的涶沫。简体甲骨文省去手形,将“欠”写成。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用“气”(呼吸)代替金文字形中的“口”,强调“次”由呼吸不畅的症状引起,并将金文字形中“口”加“人”构成的“欠”,写成“气”加“人”构成的造字本义:动词,身体欠安,打喷嚏。隶书则误将篆文字形中的“气”简化为“勹”,将篆文字形中的“欠”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次,不前,不精也。从欠,二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次,行旅中停滞不前,也表示物品的做工不精。字形采用“欠”作边旁,采用“二”作声旁。


誉:與,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擧”的省略,表示众人认同、推选。譽,金文與,即,众人认同、推选口,评说),表示众人评说,一致认同。篆文用“言”评论、评价)代替金文字形中的“口”评说)。造字本义:动词,众人评说,认同称赞。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誉”,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與”简化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譽,稱也。从言,與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誉,称赞。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與”作声旁。


畏:鬼,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巫师扮演的邪魔妖怪。畏,甲骨文爪,抓持田,是的省略,鬼面具),表示巫师手持面具化装。有的甲骨文卜,神杖头戴鬼面具的巫师),表示戴鬼面具的巫师手持神杖表演降神仪式。有的甲骨文将神杖“卜”写成。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诅楚文将“人”写成,将“卜”写成“爪”。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巫师头戴鬼面具,手执魔杖,表演逐鬼驱邪的舞蹈。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表示“鬼头”的“由”写成“田”,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导致“爪”形消失,“人”形淡化。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畏,惡也。从甶,虎省。鬼頭而虎爪,可畏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畏,厌恶。字形采用“甶”和省略式的“虎”会义。“畏”字像怪物长着鬼头,张着虎爪,形象可怖。


侮:侮,甲骨文又,抓住、控制人,冒犯者),表示依仗暴力对被控制的妇女进行欺辱伤害。金文省去甲骨文的“又”,以“每”代“女”。籀文写成“人、女”会义或“人、母”会义。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欺辱妇女,以暴力做违背妇女意愿的事。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侮,傷也。从人,每聲。㑄,古文从母。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侮,轻慢。字形采用“女”作边旁,采用“每”作声旁。㑄,这是古文写法的“侮”字,字形采用“母”作声旁。


信:“信”是“訫”的异体字。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内心、真情。信,金文言,说话心,内心真情),表示说真心话(是“心”的竖写)。金文异体字用“千”(数量巨大)代替“心”,表示用千言万语保证自己所说话语的真实可靠。有的金文异体字“㐰”用“人”代替“千”,用“口”代替“言”。篆文综合两款金文字形,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言”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许诺,发誓。隶化后楷书将籀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籀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古籍多以“信”代替“訫”和“㐰”。古籍常“诚信”并称,“诚”表示实现诺言,说到做到,侧重表达个人自律修养;“信”表示言而有衷,真诚可靠,侧重表达社交中的诺言责任。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信,誠也。从人,从言。會意。㐰,古文从言省。訫,古文信。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信,诚实不欺。字形采用“人、言”会义,是会义字。㐰,这是古文写法的“信”,采用有所省略的“言”作边旁。訫,这是古文写法的
“信”字。

足:甲骨文中“正”(即“征”的本字)与“足”同源,后被转注成两个字。足,甲骨文囗,村邑或部落止,行军),表示军队归邑。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止”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止”写成。因为“疋”(脚,名词)篆文的字形与“足”(凯旋归邑,动词)的篆文字形相似,后人习惯于以“足”字代替本义完全不同的“疋”字(“疋”的甲骨文字形像由大腿小腿及脚板构成的脚部)。造字本义:名词,出征得胜,凯旋归邑。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止”写成。古人称得胜凯旋为“足”,称征而无获为“乏”。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凡足之屬皆从足。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足,人的下肢,在人体的下部。字形采用“止、口”会义。所有与足相关的字,都采用“足”作边旁。


自:“自”是“鼻”的本字。自,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人的鼻子,有鼻梁、鼻翼。有的甲骨文突出鼻骨与鼻弯。金文略有变形,突出了两侧鼻翼。简体金文将两侧鼻翼连写成封闭的。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鼻子,位于脸部中央的呼吸器官。隶书进一步失去鼻形。在向他人表达“我”的时候,人们习惯于手指本人脸部(即头部正面)的中央位置,即鼻部位置,于是“自”(即鼻子)渐渐成了第一人称。当“自”的“鼻子”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像蛇信,感觉器官)另造“鼻”代替,表示“鼻”的嗅觉功能。古汉字中的人称来源,体现了古人的自我中心意识:脸部的正中央为“自”(鼻子,第一人称),脸部的下边为“而”(颌须,第二人称),身体的最下端为“之”(脚板,第三人称);借武器代称人,也体现了相同的自我中心意识:威猛的武器为“我”(大戌,第一人称),而只用于短程集发的弓弩为“尔”(排箭,第二人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自,鼻也。象鼻形。凡自之屬皆从自。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自,鼻子。字形像鼻骨与鼻弯的形状。所有与自相关的字,都采用“自”作边旁。


然:“然”是“燃”的本字。然,金文月,即“肉”,借代兽肉犬,猎犬,借代狩猎火,火堆,烧烤),表示烧烤猎物。在远古时代,烤制熟食是生存能力突破性的一大进步,所以“然”也表示“合理、正确”。有的金文将“火堆”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将猎获的动物烤熟了吃。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肰”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火”写成“四点底”。当“然”的“烧烤兽肉”本义消失后,后人再加“火”另造“燃”代替,强调“烧火”含义。古籍中表示动词“烧火”时,“然”与“燃”相通用。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然,燒也。从火,肰聲。䕼,或从艸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然,烧烤。字形采用“火”作边旁,采用“肰”声旁。䕼,这是“然”的异体字,采用“艸”作边旁,采用“難”作声旁。


二、翻译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
最好的统治是圣王以天道治天下,百姓也不会着意地去关注政治(天道);比太上等而下之,治理就有好坏之分,国家治理得好的君王,推行仁政,勤政爱民,百姓爱戴他称颂他。
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更等而下之的是,以人智治国,但是不施行仁政,以刑政治国,百姓就会畏惧这样的君王;再其次的就是君王残暴无道,对待百姓如仇寇,以暴治国,百姓也视君王如仇寇。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人智不足以尊崇,不足以奉为治国理政之道,奉天道治国,行不言之教。
犹兮其贵言。
圣人辅佐天道,不敢以人智妄作为,生怕悖逆天道,言天道之理,为贵言。
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奉天道治天下,使天下复返于大道,天下有道,万事咸宁,百姓都说:我们只是自然而然地在生活。
三、背诵
已上传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4-24 23: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3-4-24 23:14 编辑

2023.04.24星期一  第四周第2天。
今天的任务:
1、梳理把握一下:假如把17、16、15三章作为一个单元,14、13、12、11作为一个单元,这两个单元跟第十章是什么关系?
2、展开对本章细节的自由讨论和自由分享心得。
第十章 抱一无离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爱明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十一章 以无为用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牗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第十二章 去彼存此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辱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第十四章 执古之道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静以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第十六章 虚极静笃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第十七章 皆谓自然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背诵
已上传微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4-25 23:0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3-7-3 13:37 编辑

2023.04.25星期二  第五周第3天。
第十八章  仁义之伪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一、查字:
仁:”是“仁”的异体字。人,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普天之下不同身份地位的生活者。仁,甲骨文人,他人二,等同、相等,参见“均”、“齐”),表示人人相等,亦即等而视之,视人若已,将心比心,同情包容。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尸”。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尸”写成。有的籀文写成“千”(众多,代表众生)、“心”(慈爱)会义的结构,表示心怀众生,宽容博爱。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尊重人道,相信人性相通,视人若已,同情包容,尤指强势者对弱势者的厚道。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楷书异体字“忈”用“心”(慈爱)代替“单人旁”,强调以慈爱之心同等对待。古籍多以“仁”代替“忈”。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仁,親也。从人,从二。忎,古文仁从千心。,古文仁或从尸。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仁,亲爱。字形采用“人、二”会义。忎,这是古文写法的“仁”,字形采用“千、心”会义。,这是“仁”的古文异体字,字形采用
“尸”作边旁。

义:“義”是“儀”的本字。義,甲骨文羊,即“祥”的本字,祭祀占卜显示的吉兆我,有利齿的戌,威猛战具),表示吉兆之战。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异体字羊,即“祥”的本字,祥和弗,休战),表示休战和平,表达“道义”的另一层含义。造字本义:名词,出征前的隆重仪式,祭祀占卜,预测战争凶吉;如果神灵显示吉兆,则表明战争是仁道、公正的,神灵护佑的仁道之战。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羊”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我”写成。《汉字简化方案》另造指事字“义”,在“乂”(割、杀)上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杀得有理、杀得正当。当“義”的“仪式”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人”另造“儀”代替,表示程式庄严的典礼。古籍常“意义”并称,表示人类在各种事物寄托的精神观念价值;“意”,指个人的心思、想法,强调的是个体性和主观性;“義”,原指扬善惩恶的天意,后引申为公认的道德、真理、公认的文字内涵,强调的是普遍性和客观性;“意义”,指个人愿望与世间公理的结合统一。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義,己之威儀也。从我、羊。羛,《墨翟書》義从弗。魏郡有羛陽鄉,讀若錡。今屬鄴,本内黃北二十里。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义,我军威武的出征仪式。字形采用“我、羊”会义。羛,《墨翟书》上“義”字采用“弗”作边旁。魏郡有个地方叫“羛阳乡”,其“羛”
字读作“锜”。该地现属鄴县,本来在内黃县北边二十里的地方。

大:大,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张开双臂双腿、顶天立地的成年人。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顶天立地的成年人。隶书失去手形。在远古时代,人的体格出众被等同于能力出众,因此称能医病、能治邦的人为“大(念dài)夫”。“私”即“厶”,是头部朝下、尚未出生的神秘胎儿;“了”是刚出生的、性别确然可辨的幼婴;“子”是挥动两臂、两腿包裹在襁褓中、尚不能独立活动的幼儿;“大”是顶天立地的成年人;“人”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的劳动者。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大,天大,地大,人亦大。故大象人形。古文才也。凡大之屬皆从大。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大,天大,地大,人也大。所以“大”字像人的形象。大,这也是古文写法的“才”字。所有与大相关的字,都采用“大”作边旁。


废:發,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投射、攻击。廢,篆文广,半开放的简易建筑發,投枪发箭,代指战争),表示战争破坏建筑,使建筑不完整。造字本义:动词,战争杀戮,摧毁房舍。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發”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废”,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發”简化成“发”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廢,屋頓也。从广,發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废,房屋倒塌。字形采用“广”作边旁,采用“發”作声旁。


“知”是“智”的本字。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借代行猎、作战。知,甲骨文干,武器,借代行猎、作战口,谈论、传授矢,武器,借代行猎、作战),表示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在远古时代,弯弓使箭是成年人的基本常识和重要经验。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省去“干”,简化字形。当“知”的形容词含义“聪明、有战略”消失后,金文再加“曰”(说,传授)另造“智”代替,强调谈论和传授经验。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曰”写成“白”(说明),并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干”写成“亏”造字本义:动词,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隶书省去篆文字形中的“亏”,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白”写成“曰”。古人称精通行军作战为“智”,称清心净虑、洞察真相为“慧”;称醒来感知清晰为“觉”;称明心见性、发现自我为“悟”;称简单无我、自然率性为“禅”。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智,識詞也。从白,从亏,从知。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智,器物上可辨识的标志性文字。字形采用“白、亏、知”会义。


慧: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手持扫帚扫地。慧,篆文彗,持帚扫地心,欲念),表示为心除尘,比喻清心、净心。造字本义:形容词,拂去俗尘,清心净虑,洞察真相,明心见性。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人称精通行军作战为“智”,称清心净虑、洞察真相为“慧”;称醒来感知清晰为“觉”;称明心见性、发现自我为“悟”;称简单无我、自然率性为“禅”。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慧,儇也。从心,彗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慧,敏捷聪明。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彗”作声旁。


出:出,甲骨文彳,行军止,脚囗,城邑),表示离邑行军。有的甲骨文省去“彳”。有的甲骨文将“囗”(城邑)写成“凵”。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误将“凵”写成“山”造字本义:动词,离开城邑,行军远征。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止”、“山”混合连写,貌似“两山相连”,至此“出”的字形面目全非,离城远征的本义线索完全消失。在甲骨文中,“出”与“各”是反义词,脚趾背向城邑为“出”,表示离乡征战;脚趾朝向城邑为“各”,表示异族入侵。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出,進也。象艸木益滋,上出達也。凡出之屬皆从出。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出,长进。像草木渐渐滋生,向上生长出来。所有与出相关的字,都采用“出”作边旁。


伪:“爲”是“僞”和“撝”的本字。爲,甲骨文又,抓、牵象,大型力畜),表示驯兽师手牵大象,驯化大象的野性,使大象为主人服役,劳作载重。大象是陆地上最大型的力畜,在严重依赖体力的远古时代,驯化大象为主人服务,在古人看来是是一项无所不能的发明。有的甲骨文用“爪”(抓)代替“又”(抓),将“象”写成。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长鼻大口的“象”写成长鼻大耳的“象”。当“爲”引申出“人为的、不自然的”的形容词含义后,金文再加“人”另造“僞”代替,强调自然因素之外人为的主观意志因素。篆文调整金文字形结构的左右顺序,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象”写成不知所云的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人为,有意识地加工、做作。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爲”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伪”,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為”简化成“为”。当“爲”引申出“用手势指引、指导”的动词含义后,篆文再加“手”另造“ 撝”代替,强调手势的作用。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僞,詐也。从人,爲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伪,欺诈。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为”作声旁。


六:“六”是“宀”即“庐”的本字。六,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房屋的外形框架,有立墙、斜顶,表示房屋的空间维度:四壁加屋顶地板两面。有的甲骨文在突出了屋脊,像屋顶的烟囱(——参见“陸”)。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则将金文字形中的屋顶形象变形成费解的造字本义:名词,庐,由四面墙,以及屋顶、地面两面构成的房屋。隶书则将金文字形中的屋顶形象简化成一点一横。当“六”作为单纯数字之后,后人再加“盧”(器皿中装着兽肉)另造“廬”代替,表示生活栖息的空间。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六,《易》之數,陰變於六,正於八。从入,从八。凡六之屬皆从六。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六,《周易》常用的数,阴爻称为六,即阴爻的变数为六,阳爻的变数为八。字形采用“入、八”会义。所有与六相关的字, 都采用“六”
作边旁。

亲:辛,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刑罚。親,金文辛,受刑、受监見,探望),表示探监。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辛”写成“亲”,将金文字形中的“見”写成。在专制文化深入人心的古代,无论罪名虚实,一个人一旦被官府定罪入狱,就将终身背负耻辱,因此在古人看来,只有被血缘联系着的至近至密者,才可能探监慰问,不离不弃。造字本义:动词,探视狱中受监的家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亲”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見”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亲”,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見”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親,至也。从見,亲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亲,关系至近至密者。字形采用“见”作边旁,采用“亲”作声旁。


和:“咊”是“龢”的简化异体字;“和”是“咊”的异体字;“訸”也是“和”的异体字。禾,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禾本植物,即空心的竹管或芦管。龢,甲骨文侖,即“龠”,吹奏排笛禾,竹管),表示吹奏竹管或芦管制成的排笛。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侖”写成“龠”,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禾”写成。简体金文“和”省去“龠”的中下部分,写成“口、禾”会义的结构,淡化乐器的意义,强调“开口表达不同观点”的意义,相当于将甲骨文字形写成,或将金文字形写成,或将篆文字形写成。篆文“和”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言论、观点不同,但主调合拍,宗旨一致。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禾”写成。金文异体字“訸”用“言”(说话)代替“口”(说话),进一步强调“言论观点不同,而总体思想协调一致”的含义。古籍多以“和”代“龢”、“咊”与“訸”。现代汉语常“和谐”并用,“和”与“谐”近义而有所不同:“和”示不同声音、不同观点因相合拍、相融合而产生共鸣,强调诸异而致同;“谐”表示相同的声音、相同的观点因一致而统一,强调诸同而大同。“和”的统一性比“谐”更为丰富。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咊,相譍也。从口,禾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咊,言论相呼应。字形采用“口”作边旁,采用“禾”作声旁。


孝:老,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年长。孝,甲骨文是“老”的省略,长发的长者子,后代),字形像老人在上、小子在下,表示儿孙搀扶老人。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明确为“老”。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儿孙搀扶老人,服从和奉养父母、长辈。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老”简化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子”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孝,善于侍奉父母。字形采用省略了“匕”的“老”和“子”会义。这个字形是表示“子承老”。


慈:兹,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滋”的省略,表示渐生渐长。慈,金文兹,即“滋”的省略,渐生渐长心,本性),表示由本性滋生的深切关爱。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心”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父母、尤指母亲出于本能,无条件地、自然深切地怜爱亲生子女。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兹”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古籍常“慈悲、仁慈”并用,表示深沉宽厚的爱心:“慈”表示滋生于本性的、无条件的、自然深切的亲子之爱;“悲”表示怜悯他人、哀人之哀的同情之爱;“仁”表示包容众生、等而视之的理性大爱。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慈,愛也。从心,兹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慈,怜爱。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兹”作声旁。


国:“或”是“國”和“域”的本字;“国”和“囯”是“國”的异体字。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郭”的省略,表示外围护墙上有武力守卫的城邑。或,甲骨文戈,军事武力囗,即”的省略,城邑),表示有武力护卫的城邑、疆域。当“或”的“城邑、疆域”本义消失后,金文在城邑“囗”四周加边界指事符号,表示四周有明确军事边界的武力领地。有的金文用“囗”(城郭,武力守卫的护墙)代替表示边界的另造“國”代替,表示古代诸侯封地而建的、有武力守卫的相对独立的城邦。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楷书承续篆文字形。北齐的俗体楷书“国”另造会义字:囗,城郭“王”字加一点指事符号,代表最高统治者),表示帝王统治的领地。造字本义:名词,武力守卫的一方独立疆域,有独立军政体系的主权社会。《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国”采用北齐时代俗体楷书字形。古籍多以“國”合并代替“国”和“囯”。《汉字简化方案》用“国”合并代替“國”和“囯”。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國,邦也。从囗,从或。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国,诸候受封之地。字形采用“囗、或”会义。 


家:家,甲骨文宀,房屋豕,生猪),表示屋里养着一头大腹便便的生猪。猪是温顺、繁殖力旺盛的动物,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和脂肪来源,对古人来说圈养的生猪能提供食物安全感,因此蓄养生猪便成了定居生活的标志,直到现在还有少数保留古风的客家人在居所内圈养生猪。另外,对古代农户来说,生猪意味着一笔重要财产,将生猪养在居所范围内,也是对这笔肥胖财产的必要保护。有的甲骨文将猪形的“豕”简化成。金文突出了“豕”的尾巴形象。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蓄养生猪的稳定居所。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宝盖头”,将篆文字形中的“豕”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家,居也。从宀,豭省聲。,古文家。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家,居住的地方。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省略了“叚”的“豭”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家”字。


昏:“昬”是“昏”的异体字。昏,甲骨文氏,即、亦即,垂在地上日,太阳),表示太阳从空中垂落地上。有的甲骨文将“氏”写成“氐”(低垂),明确日落含义。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氐”写成“氏”造字本义:名词,太阳从天空坠向地平线、天地间光线变暗的傍晚。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氏”写成。隶书异体字“昬”用“民”(眠)代替“氏”(低),表示日落而眠。古籍多以“昏”代替“昬”。生活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形态中的远古中国先民,对日月运行及明暗变化特别敏感,他们以太阳为计时器,创造出丰富的时间概念:晨光微露为“曙”;月尽日出为“朝”;日上山岗为“早”;荷锄出工为“晨”;太阳升高为“晓”;日照天窗为“晌”;太阳西沉为“昏”;太阳落山为“暮”;太阳从山头完全落尽为“晚”;月亮初升为“夕”;月高人静为“夜”。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昏,日冥也。从日,氐省。氐者,下也。一曰民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昏,日落西山。由“日”、有所省略的“氐”构成。“氐”,是“下”的意思。有一种说法认为,“昏”字以“民”为声旁。


乱:“𤔔”是“亂”的本字;而“𤔐”是“𤔔”的异体字。𤔔,金文上下两只手相配合,精细操作缠绕在织机上的交错丝线),表示两只手相互配合,精细操作,理顺交织在织机上的混乱丝线,以便持续纺织。当“𤔔”的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乙”(不打结的顺滑丝线)另造“亂”代替。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手工理顺织机上交错混杂的丝线。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𤔔”写成。俗体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由爪、糸、工、又所构成的“𤔔”省略成“爪”(抓持、操作),强调“手动”理顺混杂或打结的丝线。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爪”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双手“廾”。魏碑中的俗体楷书“乱”误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𤔔”当作“辭”的省略,并用“舌”代替简化“辭”,表示辩、讼双方所陈虚实难断,头绪混杂不清。古籍多以“亂”代替“𤔔”和“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乱”采用俗体楷书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亂,治也。从乙,乙,治之也;从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乱,理清混杂的丝线。字形采用“乙”作边旁,“乙”表示理清纷杂的丝绪。字形也采用“”作边旁。


忠:中,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与四周等距离的核心位置。忠,金文中,核心位置心,感觉和思维器官),表示内心的中央,即心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位置。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中”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心”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把对方放在心中最核心、最重要的位置,出于道义而非出于个人回报地、自觉利他地、真诚专一地为之服务。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儒家提倡在处理社会关系时遵循“忠恕”之道,以达成封建时代农业大国的社会秩序和谐稳定——“忠”指充满敬意维护上级,用心专一;“恕”指推已及人,抱持同情同理之心包容下级。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忠,敬也。从心,中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忠,尊敬。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中”作声旁。


臣:“臣”是象形字,是“目”的变形。臣,甲骨文像一只眼睛向下看,表示俯首下视。有的甲骨文有所变形,突出了眼珠的球状。金文淡化了“目”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眼形写成,更深地淡化“目”形。造字本义:动词,俯首下视,屈服听命。隶书基本继承篆文字形,“目”形基本消失。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臣,牽也。事君也。象屈服之形。凡臣之屬皆从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臣,被牵拉。表示侍奉君王。字形像一个人屈服之形。所有与臣相关的字,都采用“臣”作边旁。






二、翻译
大道废,有仁义;
大道被废弃了,才有提倡仁义的需要;

智慧出,有大伪;
聪明智巧的现象出现了,伪诈才盛行一时;

六亲不和,有孝慈;
家庭出现了纠纷,才能显示出孝与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国家陷于混乱,才能见出忠臣。


三、背诵
已上传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4 10:3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3-6-4 11:41 编辑

2023.04.27星期四  第五周第5天。
第十九章  见素抱朴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一、查字:
绝:絕,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两缕丝线的中间各加一短横指事符号,表示将丝线割成两段。金文则在两组丝线之间加一把刀,明确表示用刀割断丝缕。籀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丝,丝线刀,割卩,人),表示用刀割断丝缕。造字本义:动词,将丝线切断。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糸”写成;误将篆文字形中由“刀”和“人”构成的“色”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绝”,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断”是将物体截成两段;“绝”是将丝线切成两段;“继”是将断丝相连接;“续”是传承祖业家宝。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絕,斷絲也。从糸,从刀,从卩。,古文絶。象不连體,絶二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绝,切断丝线。字形采用“糸、刀、卩”会义。,这是古文写法的“绝”,字形像丝线不连贯的形体,像切断了两束丝线。


圣:圣,甲骨文共,供奉土,土地),表示供奉、敬拜的土地神。在古人眼中,滋生万物的土地神奇而完美。有的甲骨文将“共”简化成“又”。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土”写成造字本义:名词,神奇完美的土地神。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古人称主天者为“神”,称主地者为“圣”。由于“圣”、“聖”本义相近,唐宋之后多以“圣”代替“聖”;《汉字简化方案》以“圣”合并代替“聖”。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圣,汝潁之閒,谓致力於地曰圣。从土,从又。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圣,汝河、颍水一带,人们将致力于土地的开发利用称作“圣”。字形采用“土、又”会义。


弃:其,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箕”的本字,表示箕筐,农用盛具。棄,甲骨文子,幼婴其,即“箕”,竹筐双手),表示双手持箕,将箕筐中的幼婴送出家门。远古时代有些先民出于生存环境的压力,被迫将病婴、女婴、或无力养育的婴儿装在箕筐里,送到确信有人经过的地方,让善心人收养。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子”写成倒写的形状,表示初生的婴儿。篆文则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其”写成。籀文简化字形,省去篆文字形中的“其”造字本义:动词,将幼婴装在箕筐里送出门外等人收养。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倒写的“子”写成,将篆文字形中双手持箕的形状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弃”,承续简体的篆文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棄,捐也。从廾推棄之,从,逆子也。弃,古文棄。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弃,遗弃婴儿。字形采用“廾”作边旁,表示双手推着箕筐将婴孩丢在有人过往的地方。字形也用作边旁。,是头朝下的孩子,表示被
遗弃的婴孩。弃,这是古文写法的“弃”。

民:“民”是“敃”的本字。民,甲骨文目,眼睛十,是“又”的变形,表示带手柄的利刃),表示用利刃刺瞎眼睛。金文“民”、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将甲骨文字形中带手柄的利刃写成锐器形状,同时省去了甲骨文字形中眼睛的瞳孔,写成,强调“民”是无瞳的瞎子。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目”写成,导致“目”形难辨。造字本义:动词,手持利器刺瞎战俘眼睛,使其无力逃跑,成为顺从的奴隶。隶书进一步变形。当“民”的“刺眼为奴”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攴”(持械打击)另造“敃”代替,强调以利器刺瞎眼睛。古籍多以“民”代替“敃”。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民,眾萌也。从古文之象。凡民之屬皆从民。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民,众氓。字形承袭古文的形象。所有与民相关的字,都采用“民”作边旁。


百:百,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字形在方向朝上的“口”(说话)、方向朝下的“口”(说话)重叠所构成的字形上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不停地说。有的甲骨文突出了向下的“口”。有的甲骨文将重叠的两个“口”写成。有的甲骨文将重叠的两个“口”写成“白”。简体甲骨文省去一横指事符号。金文、篆文承续变形的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不停地说话,说不完道不尽。隶书将篆文字形中两个“口”重叠构成的字形误写成“白”。“十”是打满了结的纪事绳子;“百”是不断地说(白);“千”是不断地走(迁);“厲”(万)是遍布山岩的蝎子;“億”(亿)是无限地憧憬。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百,十十也。从一白。數,十百爲一貫。相章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百,十个十的累加之和。字形由“一、白”构成。计数方法是,十个百为一贯。这样,各个数级相彰显。


倍:咅,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呸”的本字,表示唾弃、不接受。倍,篆文人,当事者咅,即“呸”的本字,唾弃),表示唾弃、背叛。造字本义:动词,唾弃、背叛。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咅”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倍,反也。从人,咅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倍,违反。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咅”作声旁。


巧:丂,既是声旁也是形旁,甲骨文像有握柄的吹管或号角。巧,篆文工,灵便多用的匠具丂,报警、传令的吹管或号角),表示富于智慧的匠具和号角。造字本义:名词,高度智慧所创造的劳动、通讯工具。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丂”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巧,技也。从工,丂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巧,善于做工的技能。字形采用“工”作边旁,采用“丂”作声旁。


文:文,繁体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众多线条交错形成的图案,表示古人刻画在岩石或兽骨上、用来传达意识的图画性符号,即最古老的象形汉字。简体甲骨文简化图案的线条,仅用四段交错的线条,高度概括出纷繁多样的表义图画的本质特征。远古祖先在易于长期保存的岩壁或龟甲兽骨上,刻画能表现事物形象特征的的线条、图案,用来记录战争、天象、祭祀等重大历史事件,以及重要的日常生活经验,以便传诸后世。如“麐”的甲骨文字形表示河流岸边高崖上的麋鹿岩画(文)。繁体金文在“文”字基础上加“彡”、,突出刻纹的形象。有的繁体金文写成会义字:心,想法、心思乂,“文”的简写,刻划图案), 强调“用象形图案表达心思”的含义。简体金文、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远古时代刻画在岩壁、甲骨上的图画性表义符号,即最早的象形汉字。隶化后楷书有所变形,纹案交错的形象被淡化。汉语中“文”和“书”都表示字体类型,但含义有所区别:“文”是用刀具刻划出来的图画性表义符号,具备较强的形象感;“书”是用软笔写出来的表义符号,通常规则而抽象。因此,有“甲骨文”、“金文”之名,没有“甲骨书”、“金书”之称;有“隶书”、“楷书”之说,没有“隶文”、“楷文”之谓;而篆体符号,既有用刀刻画的也有用笔描写的,所以既可称之“篆文”,也可称之“篆书”。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文,錯畫也。象交文。凡文之屬皆从文。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文,交错刻画的图案。字形象交叉的纹案。所有与文相关的字,都采用“文”作边旁。


足:甲骨文中“正”(即“征”的本字)与“足”同源,后被转注成两个字。足,甲骨文囗,村邑或部落止,行军),表示军队归邑。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止”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止”写成。因为“疋”(脚,名词)篆文的字形与“足”(凯旋归邑,动词)的篆文字形相似,后人习惯于以“足”字代替本义完全不同的“疋”字(“疋”的甲骨文字形像由大腿小腿及脚板构成的脚部)。造字本义:名词,出征得胜,凯旋归邑。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止”写成。古人称得胜凯旋为“足”,称征而无获为“乏”。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凡足之屬皆从足。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足,人的下肢,在人体的下部。字形采用“止、口”会义。所有与足相关的字,都采用“足”作边旁。


见:見,甲骨文目,用眼看人,人类),表示人眼的动作。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目”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睁着眼睛看。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目”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见”,依据草书字形,将楷书字形中的“目”简化成下框“冂”。向前看为“见”,回头看为“艮”。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見,視也。从儿,从目。凡見之屬皆从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见,视,用眼看。字形采用“儿、目”会义。所有与见相关的字,都采用“见”作边旁。


素: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编绳子。素,金文来,麦子索,编绳),表示用麦杆编织。籀文省去金文字形中的“収”,同时加“糸”(编织),表示编织。篆文省去籀文字形中的“糸”造字本义:名词,以麦杆为原料的草料编织品。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来”写成形似“主”的,将篆文字形中的“糸”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素,白緻繒也。从糸、,取其澤也。凡素之屬皆从素。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素,未染色的白色原丝织成的丝品。字形采用“糸、”会义,表示润泽。所有与素相关的字,都采用“素”作边旁。


抱:包,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裹住。抱,篆文手,两臂包,裹),表示环臂包裹。造字本义:动词,用双臂将对方整个身体包揽。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简写成,失去五指形象,将篆文字形中的“包”简写成。“搂”,双方相拥;“抱”,将整个身体揽在双臂之间。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捊,引取也。从手,孚聲。抱,捊或从包。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捊,拉抱孩子。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孚”作声旁。抱,这是“捊”的异体字,采用“包”作声旁。


朴:卜,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手杖。朴,篆文木,树卜,手杖),表示制杖之木。造字本义:名词,榆科落叶乔木,制杖原料。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木”写成。《汉字简化方案》用“朴”合并代替“樸”。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朴,木皮也。从木,卜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朴,可入药的树皮。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采用“卜”作声旁。


少:“小”、“少”同源,后分化。少,甲骨文在指事字“小”(沙子)字上再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小”的相关特征。造字本义:形容词,规模小的,数量不多的。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为区别于“小”,将底部的一点写成撇“丿”。篆文承续金文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少,不多也。从小,丿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少,不多。字形采用“小”作边旁,采用“丿”作声旁。


私:厶,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篆文对“了”的倒写,表示未见天日、不知性别的临产胎儿。私,金文禾,借代粮食厶,未见天日、不知性别的临产胎儿),表示不公开的家藏粮食。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不公开的家藏粮食和财产。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禾”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厶”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私,禾也。从禾,厶聲。北道名禾主人曰私主人。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私,禾谷。字形采用“禾”作边旁,采用“厶”作声旁。北方习惯上叫禾谷主人为“私主人”。


寡:“寡”是“𡪍”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眔”的繁体,即“鳏”的本字,表示男子失去妻子而自哀流泪。𡪍,金文宀,房屋是“眔”的繁体,即“鳏”的本字,男子失去妻子而自哀流泪),表示男子失去妻子,独居空房;其中“頁”表示人头,两点表示泪滴。简体金文省去表示泪滴的两点,将繁体的“眔”简化成“頁”。篆文“寡”误将金文字形中表示泪滴的两点和“人”所构成的“流泪的人”,写成“分”,以致于误将金文字形中繁体的“眔”(即“鳏”的本字),写成“頁 + 分”的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失去配偶,独守空房,自哀自处。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宝盖头”,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俗体楷书“𡪍”承续繁体金文字形,将繁体金文字形中繁体的“眔”写成。古籍多以“寡”代替“𡪍”。古籍常“鳏寡孤独”并称,表示社会关系脆弱、没有依靠的弱势群体:“鳏”表示男子失去妻子而自悲自哀;“寡”表示失去配偶而独守空房;“孤”表示幼失双亲而独来独往;“独”表示疏离群体而自立自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寡,少也。从宀,从頒。頒,分賦也,故爲少。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寡,稀少。字形采用“宀、颁”会义。颁,表示分授田地房屋等资产,所以有“少”的意思。


学:爻,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教”的省略,表示训导孩子作算术。學,甲骨文爻,是“教”的省略,训导孩子作算术的简写,即”的本字,房屋),表示教训孩子练算习字的房舍。简体甲骨文将“爻”简写成“乂”。繁体甲骨文加双手,表示求知儿童在教师指教下双手持筹运算。金文加“子”(求知儿童),写成“教”、“庐”会义的结构。繁体金文加“攴”(持械击打,体罚),表示执教者体罚受教育者,作为提高教育效率的手段。篆文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古代专用于引导孩子领悟道理、教孩子算数习字的校舍。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子”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学”,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学字头”。古人称理论知识的训练为“学”,称生活实践的体验为“习”。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覺悟也。从教,从冖。冖,尚矇也,臼聲。學,篆文省。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觉悟。字形采用“教、冖”会义。其中“冖”表示尚处于蒙昧状态。采用“臼”作声旁。“學”,这是篆文写法的“”字,字形
省略了“攴”字。

忧: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特别多。忧,篆文心,思虑尤,特别多),表示思虑特别多。造字本义:动词,多思多虑, 放心不下。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竖心旁”,将篆文字形中的“尤”写成。“忧”与“憂”同义,《汉字简化方案》用“忧”字合并“憂”字。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忧,心動也。从心,尤聲。讀若祐。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忧,心动。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尤”作声旁。诗音像读“祐”。





二、翻译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抛弃仁义,人民可以恢复孝慈的天性;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也不没有了。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全是巧饰,作为治理社会病态的法则是不够的。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所以要使人们的思想认识有所归属,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三、背诵
已上传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4 16:2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3-6-4 11:56 编辑

2023.04.28星期五  第五周第6天。
第二十章  而贵食母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美之与恶,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
如婴儿之未孩;
儡儡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求食于母。
一、查字:
而:“而”是“耏”的本字。而,甲骨文口,嘴巴下垂的须发),表示垂在下巴的长须。简体甲骨文把“口”形简化成下唇的形状。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下巴形状简化成一横,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须束写成。有的金文有所变形,误将独体字拆写成上下两部分。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下巴上的胡须。隶书承续篆文字形。当“而”的“胡须”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彡”(毛发)另造“耏”代替。古汉字中的人称来源,体现了古人的自我中心意识:脸部的正中央为“自”(鼻子,第一人称),脸部的下边为“而”(颌须,第二人称),身体的最下端为“之”(脚板,第三人称);借武器代称人,也体现相同的自我中心意识:威猛的武器为“我”(大戌,第一人称),只用于短程集发的弓弩为“尔”(排箭,第二人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而,頰毛也。象毛之形。《周禮》曰:“作其鱗之而。”凡而之屬皆从而。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而,脸颊上的络腮胡子。字形像毛发之形。《周礼》上有句子说,“振作起它的麟和脸颊上的毛”。所有与而相关的字,都采用“而”作边
旁。

贵:貴,甲骨文双手,抓、捧土,故土),表示手捧着故土。繁体甲骨文增加“宁”(即“贮”,储宝的匣子),强调离乡或流亡的人将具有象征意义的泥土装进匣子,以示对故乡故国的崇敬与珍爱。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双手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匣子“宁”写成不知所云的“人”,并用“貝”(价值)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土”,强调故土在离乡或流亡者心中神圣而不可替代的“价值”。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收藏故土,以示对故乡故国的崇敬与珍爱。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臾”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貝”写成,篆文字形中的“爪”形消失,以致字形晦涩。《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贵”,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简化成“贝”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貴,物不賤也。从貝,臾聲。臾,古文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贵,货物价格不低贱。字形采用“贝”作边旁,采用“臾”作声旁。臾,古文写作“蕢”。


食:皀,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装在豆器里的香喷喷的白米饭。食,甲骨文朝下的,低头吃东西皀,装在豆器里的香喷喷的白米饭),表示低头吃饭。有的甲骨文省去表示热气的两点。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豆器中的白米饭“皀”写成。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豆器的脚部写成“匕”造字本义:动词,津津有味地进餐。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皀”写成形似“良”的。从甲骨文字形看,“即”是人在米饭旁边;“食”是口在米饭上面。在古代,用手直接抓吃粗食为“饭”;有吃有喝的正餐为“食”;山珍海味的高级享用为“餐”;神祇受用祭奉的贡品为“享”。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食,一米也。从皀,亼聲。或說亼皀也。凡食之屬皆从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食,一粒米。字形采用“皀”作边旁,采用“亼”作声旁。也有的人说,字形是由“亼、皀”会义。所有与食相关的字,都采用“食”作边
旁。

母:母,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女”的胸部位置加两点指事符号,表示妇女因生育而发达的两乳。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婴儿的生育、哺乳者。隶书有所变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母,牧也。从女,象褱子形。一曰象乳子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母,像养牛一样哺育子女。字形采用“女”作边旁,像怀抱孩子的样子。另一种说法认为,“母”的字形像给孩子喂奶的样子。


唯:隹,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维”的省略,表示 给鹰隼系足,驯养助猎。唯,甲骨文口,说话隹,即“维”的省略, 给鹰隼系足,驯养助猎),表示经过驯养的宠物鸟,学习跟着主人说话。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隹”省略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经过驯养的宠物鸟,学舌跟调,模仿主人说话。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隹”写成。“唯唯诺诺”表示一味顺从他人,没有主意:“唯”表示一味学舌跟调,没有自己的观点和语言;“诺”表示一味应承许让,没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由于“惟”与“唯”读音相同、字形相近、字义也相近,古籍中“惟”与“唯”常相互假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唯,諾也。从口,隹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唯,诺,答应。字形采用“口”作边旁,采用“隹”作声旁。

附三 网友宝泉峡谷的观点:
唯,不是人学鸟叫,而应是鸟学人言。


相:相,甲骨文木,树目,远眺),表示在高树上远眺。有的甲骨文写成左右结构。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古人爬上高树远眺侦察,预警放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木”写成。“目”在“木”上为“相”,表示观察瞭望;“目”在“性”(心)下为“省”,表示观照本心。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相,省視也。从目从木。《易》曰:“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詩》曰:“相鼠有皮。”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相,察看。字形采用“目、木”会义。《易经》上说:“地上最容易远眺观察的位置,莫过于在树上。”《诗经》上有诗句唱道:“注意看,
鼠有多厚的皮!”

几:几,篆文是象形字,字形像造型简单的小凳子。造字本义:名词,由三块木板简单拼凑成的极简小凳子。隶书承续篆文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几,踞几也。象形。《周禮》五几:玉几,雕几,彤几,几,素几。凡几之属皆从几。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几,半蹲着坐的矮凳。字形像矮凳的侧影。《周礼》上提到五几:坐面嵌玉的几,雕刻图案的几,丹饰的几,漆饰的几,朴素未修饰的木
几。所有与几相关的字,都采用“几”作边旁。

何:戈,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作战武器。何,甲骨文丮,伸手扶持的人横放的戈,武器),表示士卒肩扛戈戟武器,保持警戒。有的甲骨文将“戈”简写成。繁体甲骨文加“口”(盘问,呵斥),表示守关士卒肩扛戈戟,盘问路人。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将繁体甲骨文字形中由“口”(张口吆喝)、“丮”(肩扛手扶)所构成的,写成“欠”形的,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戈”写成“丁”,再加“口”,写成“可”,并以“可”为声旁,至此“何”的“戈”形消失,“武气”不再。简体金文将繁体金文字形中表示张口吆喝的省略成“人”。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守关的士卒肩扛戈戟,盘问过往行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可”写成。古籍常假借“荷”代替“何”,表示“扛着,担着,负担,负载”。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何,儋也。从人,可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何,挑担。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可”作声旁。


若:”是“若”的本字;“若”是“喏”的本字;而“诺”是“喏”的异体字。,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长发柔顺的人,一手持梳(匕)、一手扶发(又),梳理头发,显示女子特有的柔顺形象特征。有的甲骨文将柔顺飘扬的头发形象写成“屮”状的,省去表示梳子的“匕”。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若”加“口”写成会义字:,整理长发的柔顺女子口,应答),表示女子顺从应答。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表示长发的“屮”写成“艸”,将金文字形中的双手“廾”简化一只手“又”,字形面目全非。造字本义:动词,女子顺从答应。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艸”写成草字头“艹”,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当“若”的“顺从答应”本义消失后,再加“口”另造“喏”代替;或再加“言”另造“诺”代替。当“若”从动词“像、有如、与……一致”引申出代词“如此,这样,这么,那么”后,俗体隶书加“人”另造“偌”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若,擇菜也。从艸右。右,手也。一曰杜若,香艸。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若,择捡菜蔬。字形采用“艸、右”会义,“右”表示与“手”有关。另一种说法认为,“若”是“杜若”,是一种香草。


畏:鬼,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巫师扮演的邪魔妖怪。畏,甲骨文爪,抓持田,是的省略,鬼面具),表示巫师手持面具化装。有的甲骨文卜,神杖头戴鬼面具的巫师),表示戴鬼面具的巫师手持神杖表演降神仪式。有的甲骨文将神杖“卜”写成。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诅楚文将“人”写成,将“卜”写成“爪”。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巫师头戴鬼面具,手执魔杖,表演逐鬼驱邪的舞蹈。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表示“鬼头”的“由”写成“田”,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导致“爪”形消失,“人”形淡化。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畏,惡也。从甶,虎省。鬼頭而虎爪,可畏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畏,厌恶。字形采用“甶”和省略式的“虎”会义。“畏”字像怪物长着鬼头,张着虎爪,形象可怖。


荒:“巟”是“荒”的本字。亡,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死亡、毁灭。巟,金文亡,死亡,毁灭川,代洪水),表示洪水毁灭家园。当“巟”作为单纯字件后,金文再加“艸”(野草),另造“荒”代替,强调洪灾之后了无人烟,田地长草。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洪水泛滥,家毁人亡,田园荒废。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艸”写成“卄”,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因为洪灾或战争的毁灭性破坏,田园草盛人稀,叫做“荒”;因为庄稼地辍耕,草盛禾稀叫“芜”。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荒,蕪也。从艸,巟聲。一曰艸淹地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荒,芜,不长草。字形采用“艸”作边旁,采用“巟”作声旁。一种说法认为,“荒”是野草长满了田地。


未:未,甲骨文屮,草木枝叶木,树),表示树木“枝桠重叠”,枝叶茂盛。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夏季果树枝叶正茂,还没结果。隶书淡化树梢的枝叶形象。“木”是象形字,甲骨文像一株树,上部是枝下部是根;“本”是指事字,金文在树根部位加三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在地下的营养器官;“末”是指事字,金文在树梢部位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尾端;“未”是会义字,甲骨文表示树上枝桠重叠,显示枝叶茂盛;“果”是象形字,甲骨文像树上结满球状实籽;“朱”是指事字,甲骨文在主杆部位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干;“林”是会义字,甲骨文像树连树的样子;“森”是会义字,甲骨文比“林”多一“木”,表示“森”为“大林”。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未,味也。六月,滋味也。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也。凡未之屬皆从未。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未,即“味”。六月,是最富于滋味的时候。五行之中,木大于未。字形像树上枝叶重叠的样子。所有与未相关的字,都采用“未”作边旁。


央:“央”是“殃”的本字。央,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剔发刺字的罪犯颈脖位置加一个上框指事符号,表示被处以绞刑。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同时省去罪犯头部的一横指事符号,将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在城邑中心地带搭台立架,将剔发罪犯处以绞刑。隶书严重变形,将篆文字形中的枷形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大”写成“六”,至此“央”的人形消失,枷形消失。楷书恢复“大”形。当“央”的“施刑”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歹”(死)另造“殃”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央,中央也。从大在冂之内。大,人也。央㫄同意。一曰久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央,中央。字形采用“大”作边旁,像“大”在“冂”之内。“大”,即站立的“人”。“央”与“㫄”(旁)同一意思。一种说法认为,
“央”是“久”的意思。

众:“乑”、“众”、“眾”和“衆”,“㐺”的异体字。从,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相随、同行。㐺,甲骨文从,相随从,相随),表示相随、同行的一群人。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从”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楷书异体字“乑”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第一个“人”写成,将第二个“人”写成,将第三个“人”写成。楷书异体字“众”将正体楷书的左中右结构写成上下结构。造字本义:名词,合群生活的广大人群,百姓。甲骨文异体字加“口”、或加“日”,表示蓝天红日之下合群生活的广大人群。篆文“眾”误将金文字形中的“日”写成“目”;楷书异体字“衆”则误将篆文字形中的“目”写成“血”。古籍多以“衆”代替“乑”、“㐺”、“众”和“眾”。《汉字简化方案》用“众”代替“衆”。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眾,多也。从乑目,衆意。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众,人多。字形采用“乑、目”会义,众多的意思。


熙:巸,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子嬉母怀,和悦愉快。熙,篆文巸,子嬉母怀,和悦愉快火,热焰),表示孩童和悦愉快地承受火或光的温和热量。造字本义:动词,孩童在温和的火光旁或温和的阳光下嬉戏。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巸”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火”写成“四点底”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熙,燥也。从火,巸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熙,烤干。字形采用“火”作边旁,采用“巸”作声旁。


享:“享”是“亯”的异体字;而“亨”是“享”的异体字。向,既是声旁也是形旁,篆文字形像通风采光的朝阳窗口,借代世人居住的阳宅;倒写的“向”表示先祖灵魂居住的阴宅,借代先祖之灵。亯,甲骨文亭,可遮风挡雨的简易建筑囗,平台、祭台),表示筑有亭子的祭台,即建在国都祭祀先王的祖庙。有的甲骨文将尖顶的亭子写成,表示多层亭楼的祖庙。有的甲骨文将祭台写成柱状形,表示搭建祖庙的高台。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金文异体字在祭台“囗”中加一点指事符号,将“囗”写成“甘”(品尝美味),表示神灵和先祖受用祭品。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多层亭楼写成“人”加“口”组成的,将金文字形中的“甘”写成“曰”。篆文异体字“享”用倒写的“向”(阴宅,借代先祖之灵)代替“甘”(先祖受用祭品),强调在祖庙摆放祭品,供奉先祖之灵。造字本义:动词,在祖庙摆放祭品,供神灵祖先受用。隶书将篆文字形中表示亭子的字形写成,误将篆文字形中倒写的“向”写成“子”。俗体隶书则误将篆文字形中倒写的“向”写成“了”,形成“享”的同源字“亨”,专指由动词“神灵祖先受用祭祀供品”引申出的形容词“受神灵祖先保佑赐福而通达兴隆的”。古人称用手直接抓吃粗食为“饭”;称有吃有喝的正餐为“食”;称山珍海味的高级享用为“餐”;称神灵祖先受用祭祀供品的满足为“享”。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亯,獻也。从高省,曰象進孰物形。《孝經》曰:“祭則鬼亯之。”凡亯之屬皆从亯。,篆文亯。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亯,献祭。字形采用有所省略的“高”作边旁,字形下部的“曰”,像是进献的熟肉等食物的形状。《孝经》上提到:“后人献祭,鬼神
欣享。”所有与亯相关的字,都采用“亯”作边旁。,这是篆文写法的“亯”字。

牢:牢,甲骨文围栏),像牛被关在围栏里。造字本义:名词,圈养牛羊牲畜的围栏。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在牛栏门口加一横,表示将牛锁在牛栏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牢,閑,養牛馬圈也。从牛,冬省。取其四周帀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牢,闲,饲养牛马的圈槽。字形采用“牛”和省略了两点的“冬”会义。用“冬”省作边旁,是取其四周封闭的意思。


如: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女性,人类的雌性。如,甲骨文口,应答女,女性),表示女子应答。包容、顺从的“随性”是女性突出的性格特征之一,在男权时代被视为女性的美德。有的甲骨文以“每”代“女”,表示“如”的“母性”特征。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传统妇女唯唯诺诺,包容顺随。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女”写成。“如”由“包容顺随”引申出“往、到”含义,古人称可以到达无限将来的永恒之神为“如来”。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如,从隨也。从女,从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如,依从顺随。字形采用“女、口”会义。


春:屯,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种籽萌芽扎根。萅,甲骨文林,林野日,太阳屯,像一颗种子,上部冒芽,下部生根),表示经过了万物凋零的冬季,阳光回归,大地升温,地里的种子苏醒破壳,扎根生长,广阔林野,遍布新绿。有的甲骨文将“林”改成“艸”,表示严冬过后,大地回温时野草重新发芽吐绿。有的甲骨文将“艸”写成四个“丰”,表示春风带来漫漫丰草。金文将字形简化成“草”、“屯”、“日”三形会义:艸,绿草屯,生根发芽日,暖阳),表示暖阳暖风催生遍地绿草。篆文、隶书承续金文字形。有的隶书将“草+屯”的连写成,字体严重变形,至此“艸”形消失,“屯”形消失。造字本义:动词,严冬之后,风和日暖,使草木的种子生根发芽。古人根据四季的特征与节奏,总结出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养生之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萅,推也。从艸屯,从日,艸春时生也。会意,屯亦声…今隶作春字,亦作芚。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春,催生。字形由“艸、屯、日”构成,表示草在春天生发。“萅”是会义字,同时“屯”也是声旁…现在隶书写作“春”,也写作
“芚”。

登:豆,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盛器。登,繁体甲骨文两个“止”,双脚豆,盛器収,两手),表示双手捧着装满祭品的豆器走上祭台,“豆”中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豆器内盛满食物。简体甲骨文省去双手“収”。金文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籀文、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手捧装满丰收粮食的盛器,走上祭台敬献神灵。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双“止”写成“癶”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登,上車也。从癶、豆。象登車形。,籀文登,从収。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登,上车。字形采用“癶、豆”会义。像踏板登车的样子。,这是籀文写法的“登”字,字形采用“収”作边旁。


台:“台”是“胎”的本字。台,金文厶,倒写的”)女,母亲),表示母亲所怀的孩子。有的金文误将“女”“口”,表示胞胎。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胎,胎胞。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台”的“胎胞”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月”(肉)另造“胎”代替。《汉字简化方案》用“台”合并代替笔画繁复的“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台,說也。从口,㠯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台,喜悦。字形采用“口”作边旁,采用“㠯”作声旁。


泊:白,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颜色浅显明晰、透明无色。泊,甲骨文水,流动液体白,颜色浅显明晰、透明无色),表示水质纯净透明。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水”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白”写成。造字本义:形容词,水清而透明,纯净无杂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白”写成。由于字形、字音相近,古籍多假借“泊”(bó 水清而透明)代替“洦” (pò 河道纵横的湖泽群水网区域)。《汉字简化方案》用“泊”合并代替“洦” 。
兆:兆,甲骨文八,一撇一捺八,一撇一捺),表示一组笔画符号。古代巫师在祭祀占卜的现场获得“通神”能力后,写下旁人看不懂的神秘“天书”符号,传达“神意”,预示吉凶。有的甲骨文将一组笔画符号写成左右结构。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最外边的两组画符写成“人”和“匕”。籀文在甲骨文字形基础上有所变形。篆文加“卜”,强调卜问。造字本义:动词,通神巫师写下天书,预示吉凶。隶书承续金文字形,“八”形、“卜”形消失。俗体楷书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北”简写成四点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兆,灼龜坼也。从卜、兆,象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兆,被灼灸的龟甲的裂痕。字形采用“卜、兆”会义,像龟甲的裂纹。


儡:畾,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靁”的省略,表示雷同。儡,篆文人,木偶畾,即“靁”的省略,雷同),表示雷同木偶人。造字本义:名词,没有个性、没有表情、千篇一律、受人操控的木偶人。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儡,相敗也。从人,畾聲。讀若雷。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儡,相破坏。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畾”作声旁。读音像读“雷”字。


余:余,甲骨文尖圆屋顶才,房柱和横梁),表示单柱尖顶的简易建筑。有的甲骨文将尖圆屋顶写成“宀”,明确“余”与“建筑”的关联。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在房柱(才)两侧加两点指事符号,表示用三角支撑方式加固房柱。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单柱、无壁的尖顶茅屋,一种最简易的建筑,用于存放一般农资、杂物。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才”字加两点的字形写成“未”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余,語之舒也。从八,舍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余,表示语气舒缓的助词。字形采用“八”作边旁,采用省略了“口”的“舍”作声旁。


遗:貴,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价值高的。遺,金文彳,前行貴,价值高的),表示持有价值的好东西前往赠送他人。有的金文以“辵”(行进)代替“彳”,强调“前往”含义。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双手持贝,前往馈赠。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遗”,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貴”简化成“贵”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遺,亾也。从辵,貴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遗,丢失。字形采用“辵”作边旁,采用“贵”作声旁。


沌:屯,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聚集,集结。沌,甲骨文水,河川屯,聚集,集结),表示洪水淹积不退。造字本义:形容词,原始洪荒的时代,大水淹积住地,世界水茫茫一片,不分天地南北。隶书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
昭:“詔”是“昭”的异体字。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召令。昭,金文召,召令跪着的人,代表群臣日,普照四方的太阳),表示如日照四方一样召令群臣。有的金文有的省去“日”。篆文在金文字形基础上省去“人”造字本义:动词,像太阳普照四方一样,皇帝召令天下,彰显皇天恩威。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召”写成。当“昭”的“召令”本义消失后,以“言”代“日”,另造“詔”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昭,日明也。从日,召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昭,太阳朗照大地。字形采用“日”作边旁,采用“召”作形旁。


昏:“昬”是“昏”的异体字。昏,甲骨文氏,即、亦即,垂在地上日,太阳),表示太阳从空中垂落地上。有的甲骨文将“氏”写成“氐”(低垂),明确日落含义。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氐”写成“氏”造字本义:名词,太阳从天空坠向地平线、天地间光线变暗的傍晚。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氏”写成。隶书异体字“昬”用“民”(眠)代替“氏”(低),表示日落而眠。古籍多以“昏”代替“昬”。生活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形态中的远古中国先民,对日月运行及明暗变化特别敏感,他们以太阳为计时器,创造出丰富的时间概念:晨光微露为“曙”;月尽日出为“朝”;日上山岗为“早”;荷锄出工为“晨”;太阳升高为“晓”;日照天窗为“晌”;太阳西沉为“昏”;太阳落山为“暮”;太阳从山头完全落尽为“晚”;月亮初升为“夕”;月高人静为“夜”。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昏,日冥也。从日,氐省。氐者,下也。一曰民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昏,日落西山。由“日”、有所省略的“氐”构成。“氐”,是“下”的意思。有一种说法认为,“昏”字以“民”为声旁。


察:察,篆文宀,庙宇祭,祭祀),表示在庙宇进行的祭祀活动。造字本义:动词,审视、细究祭祀时显示的神迹。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祭”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察,覆也。一说“复审也”。从宀、祭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察,屋檐向下覆盖。另一种说法是“反复审视”。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祭”作声旁。


闷:門,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关闭房间的设备。悶,篆文門,关闭心,情绪),表示情绪封闭,得不到释放。造字本义:动词,情绪无法交流、释放而不快。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闷”,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的“門”简化成“门”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悶,懣也。从心,門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闷,心懑。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门”作声旁。


澹:詹,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瞻”的省略,表示远眺预警。澹,金文水,水域詹,即“瞻”的省略,远眺预警),表示远眺中的水面。籀文、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远眺中的水面平静无浪。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詹”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澹,水摇也。从水,詹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澹,水波摇荡。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采用“詹”作声旁。


海:每,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毓”的本字,表示妇女孕育后代。海,金文水,河川每,即“毓”的本字,孕育),表示孕育百川的高山水体。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水”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每”写成造字本义:名词,孕育百川的高山水体,众多河流的发源地,通常指中国西部陆地上源于高原冰川的大池大湖。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每”写成。中国古人的水体等级概念中,“池”是超大的潭;“湖”是超大的池;“海”是超大的湖;“洋”是超大的海。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海,天池也。以納百川者。从水,每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海,天然大湖。赖以广纳百川的大池。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采用“每”作声旁。


飂:翏,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鷚”的省略,表示鸣声似百灵的鸣禽。飂,篆文風,气流翏,即“鷚”,鸣禽),表示风声如鹨。造字本义:动词,长风疾吹,风声如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風”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翏”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飂,高風也。从風,翏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飂,高风。字形采用“风”作边旁,采用“翏”作声旁。


止:“止”是“趾”的本字。止,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一幅脚掌剪影,像脚趾头张开的脚掌形状,以三趾代五趾。有的甲骨文简化为线描。金文变形较大,淡化脚掌形象,突出三趾叉开的形状。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张开脚趾的脚掌,站立并支撑身体、或支撑身体行走的器官。隶化后楷书略有变形。当“止”的“脚趾”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足”另造“趾”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止,下基也。象艸木出有址,故以止爲足。凡止之屬皆从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止,事物的底基。像草木长出地面有根茎的基址一样,所以古人用“止”表示“足”。所有与止相关的字,都采用“止”作边旁。


顽:“頑”是“忨”的异体字。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浑沌、初始的。忨,金文元,混沌的、初始的心,本性),表示未受教化之前儿童初始的心性,即天真任性、好奇游戏。篆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异体字“頑”用“頁”(头)代替“心”,表示儿童天真无知、敢想敢干的头脑。造字本义:形容词,儿童天真无知而任性,充满游戏感。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顽”,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頁”简化成“页”。“忨”表示儿童天真任性、好奇游戏的心性;“”表示儿童天真无知、敢想敢干的头脑。古籍多以“”代替“忨”。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頑,頭也。从頁,元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顽,很难劈开的木头。字形采用“页”作边旁,采用“元”作声旁。


鄙:“啚”是“鄙”的本字。邑,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村镇。啚,甲骨文囗,村邑啬,设在田野的临时谷仓),表示粮仓之邑。有的甲骨文颠倒上下结构。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谷仓“啬”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㐭”。当“啚”的“粮仓之邑”本义消失后,篆文加“邑”(村落)另造“鄙”代替,强调“村落”的含义。造字本义:名词,垦荒种粮的边邑农村。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啚”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邑”写成“双耳旁”。古籍多以“鄙”代替“啚”。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鄙,五酇爲鄙。从邑,啚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鄙,五百家叫“鄙”。字形采用“邑”作边旁,采用“啚”作声旁。


异: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胎儿。异,篆文巳,胎儿双手抱持),表示手抱婴儿。造字本义:动词,送养或遗弃不正常的婴儿。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由于“异”和“異”字形相似、字义相近,古籍常常将“异”和“異”相互假借。《汉字简化方案》用“异”合并代替“異”。“尤”是抓持过多食物;“奇”是中原人所罕见的骑马代步;“特”是祭祀时牺牲专用的小公牛;“异”是不正常的婴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异,舉也。从廾,㠯聲。《虞書》曰:“岳曰:异哉!”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异,推举。字形采用“廾”作边旁,采用“㠯”作声旁。《虞书》上说:“诸侯长说,推举他吧!”






二、翻译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应诺和呵斥,相距有多远?
美之与恶,相去若何?
美好和丑恶,又想差多少?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人们所畏惧的,不能不畏惧。
荒兮,其未央哉!
这风气从远古以来就是如此,好像没有尽头的样子。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
众人熙熙攘攘、兴高采列,如同去参加盛大的宴席,如同春天里登台眺望美景;而我却独自淡泊宁静,无动于衷。
如婴儿之未孩;
混混沌沌啊,如同婴儿还不会发出嘻笑声。
儡儡兮,若无所归。
疲倦闲散啊,好像浪子还没有归宿。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众人都有所剩余,而我却像什么也不足。我真是只有一颗愚人的心啊!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众人光辉自炫,唯独我迷迷糊糊;众人都那么严厉苛刻,唯独我这样淳厚宽宏。
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恍惚啊,像大海汹涌;恍惚啊,像飘泊无处停留。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世人都精明灵巧有本领,唯独我愚昧而笨拙。
我独异于人,而贵求食于母。
我唯独与人不同的,关键在于得到了“道”。



三、背诵
已上传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4 16:27: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3-6-4 12:18 编辑

2023.04.30星期日  第六周第1天。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一、查字:
孔:孔,金文是指事字,字形在少年“子”的头部加一道弧线指事符号,代表扎束成辫的头发。古人认为头发是父母和上天所赐,不轻易剪除,并以不同发型代表人生不同阶段。男孩成年时要束发系辫。篆文则将金文字形中表示发辫的指事符号写成“乙”,并与头部分离。造字本义:动词,古代男子在成年礼上束发系辫,以标志成年。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子”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乙”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孔,通也。从乚,从子。乚,請子之候鳥也。乚至而得子,嘉美之也。古人名嘉字子孔。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孔,通道。字形采用“乙、子”会义。乙,是祈得子女、随季节而迁徙的鸟。乙鸟到,祈求者就会得到子女,使生活嘉美。据说古人有叫
“嘉”的,字就取“子孔”。

容:“容”与“冏”(“冏”也写作“冋”)同源,后分化。“㝐”是“容”的异体字。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简写,即“囧”的简写,表示窗洞。冏,甲骨文穴,岩穴囗,即“囧”的简写,窗洞),表示远古祖先在山洞、岩穴中挖孔凿窗,采光通风,以便寄居栖身。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当“冏”由“山洞中采光通风的窗口”引申出形容词“光明、灿亮”后,金文异体字将“穴”写成,突出了人造建筑的形象“宀”,将字形写成“容”,强调以岩穴为居所。有的金文异体字“容”误将表示窗洞的“囗”写成“,以致于字形呈现“宀、谷”会义的结构。籀文误将金文字形中表示窗洞的“囗”写成“厶”,以致于将“容”的字形写成“㝐”。篆文承续金文异体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栖身、藏身于洞穴。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穴”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窗洞“写成。古籍多以“容”代替“㝐”。作为动词表示“栖身洞穴”时,古籍以“容”代替“冏”。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容,盛也。从宀、谷。㝐,古文容从公。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容,装盛。字形采用“宀、谷”会义。㝐,这是古文写法的“容”字,字形采用“公”作声旁。


惟:隹,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唯”的省略,表示绝对、别无选择。惟,金文唯,绝对、别无选择心,意愿),表示唯一意愿。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唯”省略成“隹”造字本义:动词,遵循一愿,舍此不从。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竖心旁”,将篆文字形中的“隹”写成。由于“惟”与“唯”读音相同、字形相近、字义也相近,古籍中“惟”与“唯”常相互假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惟,凡思也。从心,隹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惟,全部心思专注于此。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隹”作声旁。


从:“从”是“從”的本字。从,甲骨文人,行路者人,行路者),像两个人一前一后相随而行。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两人在路上相随而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为区别于字形几乎相同的“比”的字,繁体甲骨文再加“彳”(即“行”,通道),表示在通道上两两相随。有的繁体甲骨文再加“止”(即“趾”,脚板、走路),表示跟随他人走路。繁体金文则综合两款甲骨文字形,再加“辵”(彳 止)写成“從”,强调在路上跟随。经过演变,“从”侧重于表示心思、语言等方面抽象的跟随、保持一致;“從”侧重于表示走路时地理空间上跟随、跟进。古籍多以“從”代替“从”。《现代汉语简化方案》用“从”合并代替“從”。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从,相聽也。从二人。凡从之屬皆从从。隨行也。从辵从,从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从,彼此都听对方的。字形采用两个“人”会义。所有与从相关的字,都采用“从”作边旁。


恍:“恍”是“愰”的异体字。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光亮闪烁不定。愰,甲金篆隶字形资料暂缺,楷书心,意念晃,光亮闪烁不定),比喻意念晃动不定。楷书异体字“恍”将“晃”省略成“光”。推测造字本义:形容词,意念忽明忽暗,心神迷离不定。古籍多以“恍”代替“愰”。
惚:忽,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突然、意外。惚,甲金篆隶字形资料暂缺,楷书心,意念忽,突然、意外),表示心念不确定。造字本义:形容词,神志迷离不定,心念若有若无。汉语中常常“恍惚”并用,“恍”表示精神不济,抓不住注意力,意念时有时无;“惚”表示神志完全涣散,失去自我意念。“惚”是更深的“恍”。
象:“𤉢”和“𤊱”是“象”的异体字。象,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长鼻、大口、大耳、形体超大的动物。简体甲骨文省去耳朵形象。金文基本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长鼻、大口的形状简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动物身躯、四肢、尾巴简写成。有的金文描画出长鼻、长牙、大耳的剪影。篆文将金文字形中大象的长鼻、大口的形状写成长鼻、大口、大耳的,将金文字形中表示动物身躯、四肢、尾巴的写成。在古人眼里,陆地上的万千生命中,象的体形最为庞大而且优美,鼻子曲长动感,富于视觉震撼力,遂以大象借代世间万物之形。造字本义:名词,鼻子超长、体形超大的食草动物。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长鼻、大口、大耳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表示动物身躯、四肢、尾巴的写成。楷书异体字“𤉢”将篆文字形中表示身躯、四肢、尾巴的写成。楷书异体字“𤊱”将篆文字形中表示长鼻、大口、大耳的写成。古籍多以“象”代替“𤉢”和“𤊱”。
窈:幼,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黝”的省略,表示青黑色。窈,篆文穴,石洞幼,即,青黑色),表示洞穴深邃而幽暗。造字本义:形容词,洞穴深邃幽暗,神秘莫测。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窈,深遠也。从穴,幼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窈,深远。字形采用“穴”作边旁,采用“幼”作声旁。


冥:宀,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房屋。冥,甲骨文宀,房屋,指阴宅、地宫双手持,意即仿造阳间建筑),表示模仿阳间宫室建造的地宫,供帝王或集权者在长眠中延续阳间生活。古人为建皇陵开山凿石,常挖得很深,因此“冥”有“阴森幽暗”的引申含义。金文将甲骨文的“宝盖头”(宀)写成“秃宝盖”(冖),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日”,用“大”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双手。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供帝王或集权者死后延续阳间生活的地宫、阴宅,俗称阴间、地府。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六”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冥,幽也。从日,从六,冖聲。日數十。十六日而月始虧幽也。凡冥之屬皆从冥。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冥,幽暗。字形采用“日、六”会义,采用“冖”作声旁。计算日期以每十天为一轮。每月农历十六日之后月亮始亏缺变暗。所有与冥相关的
字,都采用“冥”作边旁。

精:青,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倩”的省略,表示好看的、漂亮的。精,金文米,稻、粟等粮食青,即“倩”的省略,漂亮),表示特别好看的大米。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经过筛选的上等稻米,粒长而均匀、晶白而莹润、高级而漂亮。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青”写成。“精”是谷子舂捣加工后经过筛选的上等稻米;“粗”是谷子舂捣加工后尚未吹粉去粹、勉强可以食用的杂米;“糙”是初步舂捣加工后尚未筛去糠尘、食之难以下咽的杂米。在中医观念中,“精”是生命能量的最高级形式,用以化血化气养神,精气有限,精竭人枯;“神”来自于受孕时的父母“两精相搏”,是统领生命的天真魂灵,若不自觉持守,容易在后天耗散。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精,擇也。从米,青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精,优选品。字形采用“米”作边旁,采用“青”作声旁。


真:“真”与“貞”同源,后分化。真,甲骨文人,巫师鼎,祭祀神器),表示用神鼎祭祀占卜的巫师。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巫师)写成“卜”(神杖),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卜”写成“匕”,将金文字形中的“鼎”写成。篆文则将金文字形中的“鼎”写成造字本义:名词,占卜如验的贞人,贞卜高人。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匕”写成“十”,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具”,至此字形面目全非。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眞,僊人變形而登天也。从匕,从目,从乚,八所乘载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真:长生不死的人变形升天。字形采用“匕、目、乚、八”会义,“八”表示仙人升天所乘坐的东西。


今:“今”是“亼”的异体字;而“今”是“吟”的本字。亼,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字形将“口”(张开的嘴巴)上下颠倒,表示朝下张嘴,即俯首低吟、饮食、或居高临下发话命令的状态。当“亼”的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异体字在倒写的“口”下方,再加一横指事符号另造“今”代替,表示俯首低吟。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短横指事符号写成折笔。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低头吟语。隶化后楷书略有变形。当“今”的“低吟”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口”另造“吟”代替;或加“口”另造“含”代替;或加“心”另造“念”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今,是時也。从亼从乁。乁,古文及。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今,此时此刻。字形采用“亼、乁”会义。乁,这是古文写法的“及”。


古: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言说。古,简体甲骨文口,言说十,极多),表示无数代先人口口相传的久远时代。繁体甲骨文再加一个“口”(言说),强调“古”的“口口相传”含义。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由一竖表示的“十”写成一竖加一点的“十”。有的金文将一竖加一点的“十”写成一竖一横的“十”。有的金文将“口”写成“曰”(言说),强调“古”与“言说”的关系。繁体金文在“古”的字形基础上加“三十”,极力强调传说年代之漫长。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在漫长的过去岁月中被一代代传说的久远时代。隶书承续篆文字形。古籍中常“古昔”并称,“古”是传说中难以追述的久远时代,“昔”是发生大洪荒的远古时代,“古”比“昔”更遥远。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古,故也。从十、口。識前言者也。凡古之屬皆从古。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古,故旧。字形采用“十、口”会义。表示能记忆先人圣语的人。所有与古相关的字,都采用“古”作边旁。


阅:兑,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悦”的省略,表示使愉快、讨好。閱,篆文門,房门兑,即”的省略,讨好),表示讨好人的门面。造字本义:名词,古代望族人家将得意家史刻写在大门正面,供人观看。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兑”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阅”,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的“門”简化成“门”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閱,具數於門中也。从門,說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阅,将家庭功名尽数记载于大门的门板,以便浏览。字形采用“门”作边旁,采用省略了“言”的“说”作声旁。


甫:“甫”是“莆”和“圃”的本字。从甲骨文字形看,“苗”是培植在田地里的成片的花草;“邦”是种植在地界上高大茂盛的草木;“甫”是培植在田地里的单株花草。有的甲骨文屮,植物皿,陶盆),表示盆栽植物。有的甲骨文将陶盆写成,表示陶盆里装有培植泥土。有的甲骨文将装土的陶盆写成,强调用于盆栽的陶盆有两个提耳;并加“止”(趾,行进),强调“甫”可以“位移”的盆景。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以“用”(桶)代替陶盆“皿”,表示以桶代替陶罐,栽培花草。有的金文以“父”代“屮”,表示男子从事盆栽工艺。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盆栽花草,观赏盆景。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屮”错误地写成。至此,“甫”字的“屮”形、“田”形完全消失。当“甫”的“盆栽花草”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囗”(围栅)另造“圃”代替。古人尊称持斧伐木的力士为“父”,尊称种植花草的智农为“甫”。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甫,男子美稱也。从用、父,父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字形采用“用、父”会义,“父”也是声旁。


众:“乑”、“众”、“眾”和“衆”,“㐺”的异体字。从,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相随、同行。㐺,甲骨文从,相随从,相随),表示相随、同行的一群人。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从”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楷书异体字“乑”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第一个“人”写成,将第二个“人”写成,将第三个“人”写成。楷书异体字“众”将正体楷书的左中右结构写成上下结构。造字本义:名词,合群生活的广大人群,百姓。甲骨文异体字加“口”、或加“日”,表示蓝天红日之下合群生活的广大人群。篆文“眾”误将金文字形中的“日”写成“目”;楷书异体字“衆”则误将篆文字形中的“目”写成“血”。古籍多以“衆”代替“乑”、“㐺”、“众”和“眾”。《汉字简化方案》用“众”代替“衆”。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眾,多也。从乑目,衆意。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众,人多。字形采用“乑、目”会义,众多的意思。






二、翻译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大德的形态,是由道所决定的。“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固定实体。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形象。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啊,其中却有实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啊,其中却有精质;这精质是最真实的,这精质是可以信验的。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从当今上溯到古代,它的名字永远不能废除,依据它,才能观察万物的初始。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我怎么才能知道万物开始的情况呢?是从“道”认识的。


三、背诵
已上传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4 16: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3-6-4 12:48 编辑

2023.05.02星期二  第六周第3天。
第二十二章  圣人抱一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一、查字:
曲:曲,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一截竹子被揉折成直角。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将竹子烧烤到发软,就可以用外力将竹子揉折出不同角度。篆文像一截竹子被揉成“∪”形。造字本义:动词,将烧软的竹子揉折变形变弯,形成弧形框架。隶书“曲”误将篆文字形中“”形的竹管简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曲,象器曲受物之形。或說曲,蠶薄也。凡曲之屬皆从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曲,像器具凹曲以承载物品的形状。有的解释说,“曲”,是养蚕薄。所有与曲相关的字,都采用“曲”作边旁。


全:“仝”是“全”的异体字。全,金文入,放进下,下葬卯,钩住、连缀),表示古人用金线将玉片卯连拼缀成衣(史称“金缕玉衣”),将尸身整体包裹后下葬,以达到对帝王尸身完整、彻底保护的目的。籀文入,放进“玉”的变形,玉石,古人眼中驱邪辟佑的通灵宝物化,死亡又,持有),表示帝王死后持玉入葬。有的籀文省去“化”,并用“廾”代替“又”,强调为入葬死者穿着完整玉衣的精细手工。有的籀文用“卯”(钩住、连住)代替金文字形中的“下”(下葬),强调将玉片卯连拼缀成衣。简体篆文省去籀文字形中的“化”、“卯”、双手“廾”,字形简化成“入、玉”会义的简单结构,表示帝王穿着和身的玉衣入葬。造字本义:名词,古代为帝王量身打造的、完整包裹通体尸身的金缕玉衣。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入”写成“人”。篆文异体字“仝”用“工”代替“玉”,强调葬玉制作之精工;并以“工”作为声旁,将“仝”读作tóng。古籍多以“全”代替“仝”。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仝,完也。从入,从工。全,篆文仝从玉。纯玉曰全。,古文仝。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仝,完整。字形采用“入、工”会义。全,这也是篆文写法的“仝”字,采用“玉”作边旁。纯粹的玉叫作“全”。,这是古文写法
的“仝”字。

枉:,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狂”的省略,表示疯乱、不正常。枉,金文木,树,即“狂”的省略,病态),表示树木颠狂,即扭曲生长。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形容词,树枝弯曲,造型夸张,病态生长。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木”写成,并省去篆文字形中的“止”,误将(出头的“王”)写成“王”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枉,衺曲也。从木,㞷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枉,树木苍老弯曲。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采用“㞷”作声旁。


直:“直”是“值”的本字。十,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金文、篆文对甲骨文字形中表示聚焦视线的竖线指事符号的误写。直,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眼睛上方加一竖线指事符号,表示目光聚焦视线,向正前方看。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短竖线写成“十”,并加一曲笔,表示去曲求正。有的金文在“直”的字形上加“木”,表示木匠眯眼看木料,以便消除凸曲部分。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正视,面对而不回避。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目”和折笔所构成的连写成。当“直”的“正视前方”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人”另造“值”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直,正見也。从∟,从十,从目。,古文直。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直,正视。字形采用“∟、十、目”会义。,这是古文写法的“直”字。


洼:“漥”和“窪”是“洼”的异体字。圭,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蛙”的省略,表示善于跳跃和泅水、呱呱叫的两栖动物。洼,篆文水,积水圭,即“蛙”),表示有蛙的积水。低凹处易积水,长期积水的地方则蚊飞蛙鸣。造字本义:名词,山间积水有蛙的低凹地。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三点水”。异体字“漥”和“窪”加“穴”(洞穴),表示洞穴或地面凹坑里的积水。《汉字简化方案》用“洼”代替“漥”和“窪”。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洼,深池也。从水,圭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洼,深池。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采用“圭”作声旁。


盈:“夃”和“盈”是“盈”的异体字。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溢”的本字,表示器皿中水满外流。盈,甲骨文两个人益,即“溢”),表示两人进入浴缸后,缸内的水满出。有的甲骨文用“止”(趾,双脚)代替“人”,强调人站在装满水的浴缸里。有的甲骨文用“太”(即“汰”,淘洗)代替“止”(趾,双脚)。金文综合甲骨文和甲骨文两款字形,并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误写成“乃”,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止”写成“夂”。篆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异体字“夃”省去“皿”造字本义:动词,人进浴缸,缸水满溢。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俗体楷书误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夂”(止)写成“乂”。而印刷体楷书又误将俗体楷书字形中的“乂”写成“又”(用手抓),以致字形费解。楷书异体字“夃”省去“皿”。楷书异体字“盈盈”将“又”写成“夂”。古籍多以“盈”代替“夃”和“盈”。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盈,滿器也。从皿、夃。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盈,液体装满盛器。字形采用“皿、夃”会义。


敝:“㡀”是“敝”的本字;“敝”是“弊”的本字。㡀,甲骨文(“敝”字局部)是指事字,字形在“巾”(用布帛制作的系佩衣饰)字上加表示碎片的四点指事符号,表示将布帛衣物撕扯成碎片。当“㡀”成为单纯字件后,甲骨文再加“攴”(持械击打)另造“敝”代替,强调人为破坏布帛衣物。简体甲骨文将“㡀”简写成。金文加“十”(“又”的简写,用手抓),将甲骨文字形中的“㡀”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攴”写成。篆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将布帛衣物撕碎扯烂,人为破坏衣物。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攴”写成“反文旁”。当“敝”从动词“人为破坏衣物”引申出形容词含义“衣物陈旧破败”之后,隶书再加“廾”(用双手抓)另造“弊”代替,强调“人为破坏”的含义。作形容词时,古籍多以“敝”代替“㡀”和“弊”。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敝,帗也。一曰敗衣。从攴,从㡀,㡀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敝,拔扯巾帛。另一种说法认为,“敝”是毁坏衣物的意思。字形采用“攴、㡀”会义,同时“㡀”也作声旁。


新:“辛”是“新”的本字;而“新”又是“薪”的本字。辛,甲骨文像刀斧的锋刃木,原木),表示加刃于木,即用刀斧劈柴。有的甲骨文将“木”形省略成半个“木”的字形“屮”,表示“不完整的木”,即一小段木头。当“辛”的“劈柴”动词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斤”(斧子)另造“新”代替,强调用刀斧劈开原木。有的甲骨文将“辛”字中的“木”简化成“屮”。原木的表皮通常灰暗而多褶皱,而劈开后木心所呈现的,却白晳而平滑,并且富于清新宜人的自然气息,因此“新”从“劈柴”的动词本义引申出“开辟性的、前所未有的”形容词含义。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辛”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斤”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辛”写成“亲”,将金文字形中的“斤”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用锋利的刀斧将原木劈成两半,备作柴薪。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亲”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斤”写成。当“新”的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卄”(草木)另造“薪”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新,取木也。从斤,亲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新,劈柴,将木头劈成散材。字形采用“斤”作边旁,采用“亲”作声旁。


少:“小”、“少”同源,后分化。少,甲骨文在指事字“小”(沙子)字上再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小”的相关特征。造字本义:形容词,规模小的,数量不多的。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为区别于“小”,将底部的一点写成撇“丿”。篆文承续金文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少,不多也。从小,丿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少,不多。字形采用“小”作边旁,采用“丿”作声旁。


得:“䙷”是“得”的本字。䙷,甲骨文手,捡拾贝,最原始货币),表示捡拾贝壳。当“䙷”的本义消失后,繁体甲骨文再加“彳”(行进)另造“得”代替,强调古代中原人长途跋涉到湖海之滨寻觅和拾捡贝壳。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貝”写成“目”,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持有)写成“攴”(持械打击)。篆文则误将金文字形中的“目”写成“見”,误将金文字形中的“攴”写成“寸”造字本义:动词,捡到贝壳,喜获财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彳”写成“双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䙷”写成,“貝”形消失。古籍多以“得”代替“䙷”。远行拾获海贝为“得”;远行深山采集有所收获为“遂”。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得,行有所得也。从彳,㝵聲。䙷,古文省彳。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得,远行而有所收获。字形采用“彳”作边旁,采用“㝵”作声旁。䙷,这是古文写法的“得”字,省略了“彳”。


多:多,甲骨文夕,肉块夕,肉块),表示两份肉食。在物质匮乏的原始共产平分时代,人们均分物用,尤其均分对生存影响重大的肉食,一人独占双份或数份肉食,就是“超额”的破例。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一人独占双份、数份肉食。隶书承续篆文字形。平分肉食为“宜”;独享双份肉食为“多”;堆积大量肉食为“叠”。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多,重也。从重夕。夕者,相繹也,故爲多。重夕爲多,重日爲曡。凡多之屬皆从多。,古文多字。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多,重复、双份。字形采用“重夕”会义。夕,表示相演绎,所以变成多。重叠“夕”字叫“多”;重叠“日”字叫“曡”。所有与多相
关的字,都采用“多”作边旁。,这是古文写法的“多”。

惑:或,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不确定。惑,金文或,不确定)。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心乱,不明确。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疑”生于对外部的无知,致知即可释疑;“惑”生于内心的混乱,心乱则生于贪欲——“四十不惑”是指人到中年,能够看清自己真正的欲求而得明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惑,亂也。从心,或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惑,内心迷乱。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或”作声旁。


抱:包,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裹住。抱,篆文手,两臂包,裹),表示环臂包裹。造字本义:动词,用双臂将对方整个身体包揽。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简写成,失去五指形象,将篆文字形中的“包”简写成。“搂”,双方相拥;“抱”,将整个身体揽在双臂之间。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捊,引取也。从手,孚聲。抱,捊或从包。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捊,拉抱孩子。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孚”作声旁。抱,这是“捊”的异体字,采用“包”作声旁。


式:式,籀文弋,干,武器工,生产、劳动器具),表示武器或工具。古代的先民们生活的主要内容是劳动、打仗,因此劳动工具与武器的使用方法至关重要。篆文将籀文字形中的“工”写成。承续籀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工具、武器的使用套路。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弋”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式,法也。从工,弋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式,法则、程序。字形采用“工”作边旁,采用“弋”作声旁。


见:見,甲骨文目,用眼看人,人类),表示人眼的动作。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目”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睁着眼睛看。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目”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见”,依据草书字形,将楷书字形中的“目”简化成下框“冂”。向前看为“见”,回头看为“艮”。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見,視也。从儿,从目。凡見之屬皆从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见,视,用眼看。字形采用“儿、目”会义。所有与见相关的字,都采用“见”作边旁。


彰:“章”是“彰”的本字。章,金文辛,带木柄的刻刀囗,木、石的圆形横截面),表示用刻刀在圆形的木、石横截面上刻划姓名或标识性的文字,沾上红色印泥后,可以印在高级文件或书画作品的结尾位置,作为个人特有地位或身份的醒目标识。有的金文在圆圈内加一横指事符号,将圆形的写成“日”,表示在圆形的木、石横截面上刻划图文。有的金文加“又”(抓持),强调手持刻刀在或圆或方的木、石截面上刻划姓名、称号等文字。当“章”的动词本义“刻印标识身份”消失后,金文再加“彡”(印泥的醒目红彩)另造“彰”代替。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在圆柱形的木、石截面上刻划姓名、称号等文字,沾上红色印泥,印在高级文件或书画作品的结尾位置,在白纸黑墨的文件背景上,以红色印痕突显个人的姓名或身份。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彰,文彰也。从彡,从章,章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彰,彩色的纹案鲜明夺目。字形采用“彡、章”会义,“章”也是声旁。


伐:伐,甲骨文人,受刑者戈,击杀武器),表示用戈戟砍杀人的颈项。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武力杀戮。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戈”写成。“征”是为了纠正一方错误而动武、出于正义而兴师问罪,多褒义;“伐”是为了解决利益冲突而进兵杀戮,多中性。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伐,擊也。从人持戈。一曰敗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伐,击杀。字形采用“人、戈”会义,像人手持戈。一种说法认为,“伐”是“毁坏”的意思。


功: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巧妙用力的器械。功,金文工,巧具力,使劲),表示利用器械,巧妙发力。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力”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运用器械,巧妙发力,武术制敌。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力”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功,以勞定國也。从力,从工,工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功,费心费力,使国家安宁。字形采用“力、工”会义,“工”也作声旁。


矜: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吟”的本字,表示呻吟。矜,籀文吊,慰问受难者今,即“吟”),表示为他人的死难悲伤、怜悯,低语呻吟安慰。有的籀文用“令”(怜)代替“今”,表示怜悯。篆文误将籀文字形中的“吊”写成“矛”造字本义:动词,对他人的死难悲伤、怜悯,谨慎低语安慰。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矛”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今”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矜,矛柄也。从矛,今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矜,矛的手柄。字形采用“矛”作边旁,采用“今”作声旁。


诚:成,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实现、达到。誠,金文成,实现、达到“言”的简写,承诺),表示实现承诺。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在“成”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实现诺言,践行承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言”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成”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诚”,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古籍常“诚信”并称,“诚”表示实现诺言,说到做到,侧重表达个人自律修养;“信”表示言而有衷,真诚可靠,侧重表达社交中的诺言责任。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誠,信也。从言,成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诚,说实话。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成”作声旁。


归:歸,甲骨文,兵符,代表中央朝廷授权的军政权力方,方国、边境势力),表示边境方国依附中央,获得中央的军政授权。繁体甲骨文将“方”写成,并加“止”(即“趾”的本字,前行),表示顺服并前往中央受权。有的甲骨文将“止”写成似“爪”又似“帚”的。有的甲骨文误将本为“止”的与“方”所组成的,混写成了“帚”。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加“行”,表示与中央朝廷保持来往。有的金文加“口”(讲和),表示讲和调停。有的金文加“辵”(行进)。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兵符“和“行”的上半部,合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边境方国顺服中央朝廷,获得军政授权。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和“止”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帚”写成。楷书异体字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略写成,“止”字被省略成一横。《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归”,依据草书字形整体简化,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帚”简化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歸,女嫁也。从止,从婦省,聲。,籒文省。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归,女子出嫁。字形采用“止”和“帚”作边旁,采用“”作声旁。,这是籀文写法的“歸”字,省去了“”。






二、翻译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直伸;低洼便会充盈,陈旧便会更新;少取便会获得,贪多便会迷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所以有道的人坚守这一原则作为天下事理的范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不自我表扬,反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能是非彰明;不自夸耀,反能得有功劳;不自我矜持,所以才能长久。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古时所谓“委曲便会保全”的话,怎么会是空话呢?它实实在在能够达到。



三、背诵
已上传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4 16:28: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3-6-4 15:14 编辑

2023.05.04星期四  第六周第5天。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一、查字:
希:“希”是“絺”的本字。巾,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布帛。希,篆文爻,交织状巾,布帛),表示古代手工纺织的布帛。造字本义:名词,古代专门为帝王权贵精工纺织的经线宽疏、轻软透气的细葛布。隶化后楷书承续篆文字形。当“希”的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糸”(丝织物)另造“絺”代替。
言:言,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舌”的上端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鼓舌说话。有的甲骨文在“言”的字形基础上再加一横指事符号。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舌”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鼓舌说话。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舌”写成。俗体隶书变化较大,将篆文字形中的“舌”简写成。有的俗体隶书则将篆文字形中的“舌”大幅简化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大幅简化成三横,字形遂面目全非。古人称鼓舌说话为“言”;称两相会面长谈为“语”。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言,直言曰言,論難曰語。从口,䇂聲。凡言之屬皆从言。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言,直说叫“言”,论争辩驳叫“语”。字形采用“口”作边旁,采用“䇂”作声旁。所有与言相关的字,都采用“言”作边旁。


飘:“旚”是“飄”的异体字。票,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火苗飞舞摇曳。飄,篆文票,火苗飞舞摇曳風,气流),表示在风中飞舞摇曳。篆文异体字“旚”用“(旗帜)代替“風”,表示旗帜在风中飘扬。造字本义:动词,旗帜在风中飘扬。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票”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風”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飘”,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風”简写成“风”。古籍多以“飄”代替“旚”。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飄,回風也。从風,票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飘,回旋的风。字形采用“风”作边旁,采用“票”作声旁。


风:凡,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鳳”的省略,表示传说中形似孔雀的大鹏鸟。風,籀文凡,即的省略,大鹏云,气流气,流动的空气),表示大鹏飞翔所依赖的空中气流。简体籀文将“云”简化成一横,将横向流动的“气”写成向上蒸气。篆文将籀文字形中的“凡”写成,并误将籀文字形中三竖构成的、像“气”又像“虫”的字形写成“虫”造字本义:名词,使鸟类得以飞翔的气流。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凡”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虫”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风”,依据草书字形,将草写的“云”简化成“乂”。甲骨文卜辞中有时假借“鳳”代替“風”。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風,八風也。東方曰明庶風,東南曰清明風,南方曰景風,西南曰涼風,西方曰閶闔風,西北曰不周風,北方曰廣莫風,東北曰融風。風動
蟲生。故蟲八日而化。从虫,凡聲。凡風之屬皆从風。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风,八方的风。東方的风叫“明庶风”,东南的风叫“清明风”,南方的风叫“景风”,西南的风叫“涼风”,西方的叫“闾阖风”,西北
的风叫“周风”,北方的叫“广漠风”,东北的叫“融风”。风动虫生。所以说虫生八日而化。字形采用“虫”作边旁,采用“凡”作声旁。所有与风相关的字,都采用“风”作边旁。

终:“冬”是“终”的本字。冬,甲骨文为象形字,像在纪事的绳子的两端打结(参见“系”),表示记录终结。有的甲骨文将实心的绳结写成空心的小圈,突出“终结”形象。金文将两端的绳结移到中间。当的“终结”本义消失后,有的金文写成会义字:终结日,时间),表示一个纪时周期的结束,即年终的季节。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两个绳结相连成直线,写成与“牢”相似的字形。有的籀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省去籀文字形中的“日”,同时加“仌”(冰),突出年终下霜结冰的季候特征。当“”的“终结”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纟”(结绳)另造“终”代替。造字本义:动词,一个结绳纪事主题的完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终”,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古人根据四季的特征与节奏,总结出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养生之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終,絿絲也。从糸,冬聲。,古文终字。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终,将丝线缠紧。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冬”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终”字。


朝:朝,繁体甲骨文茻,深密的草丛日,太阳夕,晓月),表示东边的太阳还隐藏在远处的山巅草木丛中,西边的晓月还没有落尽,天色微明但还没有大亮。简体甲骨文将四个“屮”的“茻”简化成两个“屮”的(草丛)。甲骨文异体字用“木”(树丛)代替草丛。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夕”当作“水”而写成似“水”似“川”的。有的金文将似“水”似“川”的字形写成明确的“川”。篆文则误将金文字形中的“早”写成“倝”;同时又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川”写成“舟”,导致字形复杂化。造字本义:名词,晓月尚未落尽、太阳欲出而未出的大清早,即黎明之后、天亮之前的时段。隶书恢复简体甲骨文字形的结构,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早”简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夕”写成“月”。金文异体字“早”省去简体甲骨文字形中的“夕”,把简体甲骨文字形中的草丛省略成“屮”,即把“朝”省略成“早”,表示晓月落尽,日上山岗,天已放亮。“早”是“朝”的特殊异体字。中国远古政治家选择每天日出时分举行君臣议事晨会,称为“上朝”,这个“天人合一”的政治设计,深藏“皇帝如天子,君临如日出”的教化用意。生活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形态中的远古中国先民,对日月运行及明暗变化特别敏感,他们以太阳为计时器,创造出丰富的时间概念:晨光微露为“曙”;月尽日出为“朝”;日上山岗为“早”;荷锄出工为“晨”;太阳升高为“晓”;日照天窗为“晌”;太阳西沉为“昏”;太阳落山为“暮”;太阳从山头完全落尽为“晚”;月亮初升为“夕”;月高人静为“夜”。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朝,旦也。从倝,舟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朝,天亮。字形采用“倝”作边旁,采用“舟”作声旁。


骤:聚,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会集。驟,篆文馬,善于奔跑的力畜聚,会集),表示众马会集。造字本义:动词,万马齐奔,蹄声铺天盖地。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馬”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聚”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骤”,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馬”简化成“马”。众人齐跑为“奔”;众犬齐跑为“猋”;众马齐奔为“骤”;众鸟雨中齐飞为“霍”;众鸟齐栖为“集”;众车齐发为“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驟,馬疾步也。从馬,聚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骤,马疾步奔行。字形采用“马”作边旁,采用“聚”作声旁。


失:失,金文在手“手”上加一捺指事符号,表示手未抓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手未抓牢而丢落。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失,縱也。从手,乙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失,放手、脱手而不能控制。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乙”作声旁。


同:同,甲骨文凡,众人夯地的多柄夯桩口,劳动号子),表示夯地的号子。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略有变形。造字本义:动词,众人在兴桩夯地时用号子统一用力节奏。隶书继承篆文字形。多柄夯具叫“凡”;众人喊着统一的号子、用“凡”夯地叫“同”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同,合會也。从,从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同,会合。字形采用“、口”会义。


事:“史”是“使”的本字;“吏”、“事”与“史”同源。史,甲骨文中,四方与他国毗邻、地处诸国之间的国家又,执、持),表示大使手持旌节护照,出使他国。远古时代以族旗或国旗为跨界出行的护照。简体甲骨文将国旗“中”简写成,导致字形晦涩。有的简体甲骨文则进一步将国旗“中”简化成。繁体金文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简体金文将“中”简化成。简体金文、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有的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大使手持旌节护照,出使邻国谈判,记录划定的国界,完成传之后世的历史文件。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中”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事,職也。从史,之省聲。,古文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事,当差。字形采用“史”作边旁,采用有所省略的“止”(屮)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事”字。






二、翻译
希言自然。
不言政令不扰民是合乎于自然的。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狂风刮不了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孰为此者?天地。
谁使它这样的呢?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天地的狂暴尚且不能长久,更何况是人呢?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所以,从事于道的就同于道,从事于德的就同于德,从事于失的人就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同于道的人,道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德的人,德也乐于得到他;同于失的人,失也乐于得到他。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统治者的诚信不足,就会有人不信任。


三、背诵
已上传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5-11 2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3-6-4 15:28 编辑

2023.05.06星期六  第六周第7天。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玄人之行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一、查字:
跂:“歧”是“跂”的异体字。支,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分开、分叉。跂,篆文足,脚支,分叉),表示脚趾叉开。造字本义:动词,脚趾叉开,露出脚丫叉。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足”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支”写成楷书异体字“歧”用“止”(趾)代替“足”(脚),强调叉开的是脚趾。古籍多以“歧”代替“跂”。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跂,足多指也。从足,支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跂,脚趾上叉生脚趾。字形采用“足”作边旁,采用“支”作声旁。


立:
跨:,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放大。跨,篆文足,双腿夸,放大)。造字本义:动词,迈开大步越过障碍物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跨,渡也。从足,夸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跨,越过。字形采用“足”作边旁,采用“夸”作声旁。


彰:的本字。,金文辛,带木柄的刻刀囗,木、石的圆形横截面),表示用刻刀在圆形的木、石横截面上刻划姓名或标识性的文字,沾上红色印泥后,可以印在高级文件或书画作品的结尾位置,作为个人特有地位或身份的醒目标识。有的金文在圆圈内加一横指事符号,将圆形的写成,表示在圆形的木、石横截面上刻划图文。有的金文(抓持),强调手持刻刀在或圆或方的木、石截面上刻划姓名、称号等文字。当的动词本义“刻印标识身份”消失后,金文再加“(印泥的醒目红彩)另造”代替。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在圆柱形的木、石截面上刻划姓名、称号等文字,沾上红色印泥,印在高级文件或书画作品的结尾位置,在白纸黑墨的文件背景上,以红色印痕突显个人的姓名或身份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彰,文彰也。从彡,从章,章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彰,彩色的纹案鲜明夺目。字形采用“彡、章”会义,“章”也是声旁。


伐:伐,甲骨文人,受刑者戈,击杀武器),表示用戈戟砍杀人的颈项。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武力杀戮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戈”写成征”是为了纠正一方错误而动武、出于正义而兴师问罪,多褒义;“伐”是为了解决利益冲突而进兵杀戮,多中性。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伐,擊也。从人持戈。一曰敗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伐,击杀。字形采用“人、戈”会义,像人手持戈。一种说法认为,“伐”是“毁坏”的意思。


矜: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吟”的本字,表示呻吟。矜,籀文吊,慰问受难者今,即“吟”),表示为他人的死难悲伤、怜悯,低语呻吟安慰。有的籀文用“令”(怜)代替“今”,表示怜悯。篆文误将籀文字形中的“吊”写成“矛”造字本义:动词,对他人的死难悲伤、怜悯,谨慎低语安慰。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矛”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今”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矜,矛柄也。从矛,今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矜,矛的手柄。字形采用“矛”作边旁,采用“今”作声旁。


余,甲骨文尖圆屋顶才,房柱和横梁),表示单柱尖顶的简易建筑。有的甲骨文将尖圆屋顶写成“宀”,明确“余”与“建筑”的关联。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在房柱(才)两侧加两点指事符号,表示用三角支撑方式加固房柱。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单柱、无壁的尖顶茅屋,一种最简易的建筑,用于存放一般农资、杂物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才”字加两点的字形写成“未”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余,語之舒也。从八,舍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余,表示语气舒缓的助词。字形采用“八”作边旁,采用省略了“口”的“舍”作声旁。


食:皀,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装在豆器里的香喷喷的白米饭。食,甲骨文朝下的,低头吃东西皀,装在豆器里的香喷喷的白米饭),表示低头吃饭。有的甲骨文省去表示热气的两点。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豆器中的白米饭写成。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豆器的脚部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津津有味地进餐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皀”写成形似“良”的从甲骨文字形看,“即”是人在米饭旁边;“食”是口在米饭上面。在古代,用手直接抓吃粗食为“饭”;有吃有喝的正餐为“食”;山珍海味的高级享用为“餐”;神祇受用祭奉的贡品为“享”。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食,一米也。从皀,亼聲。或說亼皀也。凡食之屬皆从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食,一粒米。字形采用“皀”作边旁,采用“亼”作声旁。也有的人说,字形是由“亼、皀”会义。所有与食相关的字,都采用“食”作边
旁。

赘:”是“”的本字。,篆文,即的省略,出游作为货币的贝壳),表示出游用的货币。远古以贝壳为货币,出行时要带大量沉重的贝壳作为游资。造字本义:动词,带着沉重的贝壳出游。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敖”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貝”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赘”,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简化成“贝”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贅,以物質錢。从敖、貝。敖者,猶放;貝,當復取之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赘,用物品作抵押换钱。字形采用“敖、贝”会义。敖,好比说存放;贝,表示押主将再来用钱赎回。


形:井,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矿井。形,籀文的变形,矿井土,矿粉,指丹青等颜料彡,光彩),表示用矿物颜料着色。有的籀文幵,即的本字,研磨彡,光彩),表示研磨有色矿石,制成丹青,用以着色。篆文承续籀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着色加彩,以突出显示图案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研)写成彤”是用朱丹上彩,使物象赤化;“形”是着色加彩,使图案从背景中显示出来。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形,象形也。从彡,幵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形,描画,使其象物之形。字形采用“彡”作边旁,采用“幵”作声旁。







二、翻译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
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今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只能说是剩饭赘瘤。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



三、背诵
已上传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5-6 06:40 , Processed in 1.257211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