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陈慧Michelle

陈慧《道德经》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3-4-6 21: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3-4-6 22:45 编辑

2023.04.06星期四  第二周第5天。
第七章  天长地久
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一、查字:
长:長,甲骨文是象形字,像一个人头发飘散的样子。有的甲骨文像头发飘散、拄着拐杖的老年人,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发簪。有的甲骨文在头发飘散形象的基础上加“又”(抓),表示拄杖的老人。古代中国人认为须发是父母所赐,不能随意剔剪,因此年龄越大,须发越显眼,成为年老的象征。金文突出了人的头上飘飘的头发和拄杖的手。籀文头发发簪),强调头发。篆文在籀文的“人”里面加“手”造字本义:名词,头发飘飘的拄杖老人。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与“手”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长”,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長,久遠也。从兀,从匕。兀者,高遠意也。久則變化。亾聲。纼者,倒亾也。凡長之屬皆从長。仧,古文長。,亦古文長。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长,时空久远。字形采用“兀、匕”作边旁。兀,是高远的意思。匕,表示久则变化。字形采用“亡”作声旁。,是倒写的“亡”字。所
有与长相关的字,都采用“长”作边旁。仧,这是古文写法的“长”字。,这也是古文写法的“长”字。

久:“镹”是“久”的异体字。久,金文是指事字,字形在“人”的腿部位置加一捺指事符号,表示驻足等待。驻足等待容易感受时间的漫长。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停止行进,驻足等待。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当“久”从动词“驻足等待”引申出形容词“持续时间长”后,籀文再加“長”(时间长)另造“镹”代替,强调等待的时间长。古籍多以“久”代替“镹”。长途迁移为“千”,驻足等待为“久”。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久,以後灸之,象人兩脛後有距也。《周禮》曰:“久諸牆以觀其橈。”凡久之屬皆从久。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久,从背后作针灸。字形像两腿后面保持距离。《周礼》上说:“将木柄顶在两墙之间用微火烤之,并观察它的弯曲程序。”所有与久相关
的字,都采用“久”作边旁。

自:“自”是“鼻”的本字。自,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人的鼻子,有鼻梁、鼻翼。有的甲骨文突出鼻骨与鼻弯。金文略有变形,突出了两侧鼻翼。简体金文将两侧鼻翼连写成封闭的。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鼻子,位于脸部中央的呼吸器官。隶书进一步失去鼻形。在向他人表达“我”的时候,人们习惯于手指本人脸部(即头部正面)的中央位置,即鼻部位置,于是“自”(即鼻子)渐渐成了第一人称。当“自”的“鼻子”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像蛇信,感觉器官)另造“鼻”代替,表示“鼻”的嗅觉功能。古汉字中的人称来源,体现了古人的自我中心意识:脸部的正中央为“自”(鼻子,第一人称),脸部的下边为“而”(颌须,第二人称),身体的最下端为“之”(脚板,第三人称);借武器代称人,也体现了相同的自我中心意识:威猛的武器为“我”(大戌,第一人称),而只用于短程集发的弓弩为“尔”(排箭,第二人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自,鼻也。象鼻形。凡自之屬皆从自。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自,鼻子。字形像鼻骨与鼻弯的形状。所有与自相关的字,都采用“自”作边旁。


生:生,甲骨文是指事字,在草叶(屮)下面加一横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表示新芽破土而出。繁体甲骨文用“土”代替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写成会义字:屮,新芽土,地面),表示地面上有新芽冒出。金文、篆文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草木破土萌发。隶书将篆文上部的“屮”简化成,失去植物嫩叶萌发的形象。古籍常假借“生”代替“性”。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生,進也。象艸木生出土上。凡生之屬皆从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生,发育进展。象草从泥土上长出。所有与生相关的字,都采用“生”作边旁。


先:“先”是“兟”的本字。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迁”的本字,表示移动。先,甲骨文之,即“趾”,借代腿脚人,是“千”的省略,亦即“迁”的省略,移动),表示抢在他人之前到达。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抢在他人之前到达。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之”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儿”。古籍多以“先”代替“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先,前進也。从儿,从之。凡先之屬皆从先。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先,前进。字形采用“儿、之”会义。所有与先相关的字,都采用“先”作边旁。


存:才,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房柱房梁,借代居所。存,籀文“才”的变形,居所子,后代),表示表示定居生活,繁衍后代。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才”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安居乐业,传宗接代,世代延续。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才”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子”写成。“存”的本义是传宗接代,强调时间上能延续;“在”的本义是定居生活,强调空间上有支点。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存,恤問也。从子,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存,体恤而关切。字形采用“子”作边旁,采用“才”作声旁。


二、翻译
天长地久
人类头顶上方的太空苍穹,像是头发飘飘的拄杖老人,重浊的阴气下沉,停止行进驻足等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天地所以能时空久远的停止行进驻足等待,因为天地生万物,而不自生,所以天地是生命最长久的。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圣人遵循天道,以天为先以人为后,不以人道损天道,才能存身于天下。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正是因为圣人无为人道?而能成就圣王之功。
三、背诵
已上传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4-8 23:29: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3-4-8 23:34 编辑

2023.04.08星期六  第二周第7天。
第八章  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一、查字:
上:“丄”是“上”的异体字。上,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字形由两横构成,底端一横较长,顶端的一横较短。古人用一横代表混沌太初状态;用两横(二,由两个“一”组成,两横一样长)代表从混沌太初中分化出来的、相并列的天与地。古人调整表示天与地、等长的两横,以短横方向表示朝天、或朝地的方向。甲骨文将表示“天”的顶端横线写得较短,表示天、或朝天的方向;甲骨文将表示“地”的底端横线写成得较短,表示地、或朝地的方向。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为了在字形上区别于数目字“二”,在两横之间再加一竖指事符号,表示纵的方向。篆文承续繁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与地相对的天。隶书承续金文字形。籀文异体字“丄”综合两款金文字形,将金文字形顶端的短横的短横写成竖线。古籍多以“上”代替“丄”。“上”的本义为天,“下”的本义为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丄,高也。此古文上,指事也。凡丄之屬皆从丄。上,篆文丄。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丄,高处。此古文写法的“上”字,是指事字。所有与“丄”相关的字,都采用“丄”作字根。上,这是篆文写法的“丄”字。


善: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通“祥”,表示安祥。善,甲骨文羊,通“祥”双目,眼睛),表示眼神安祥温和,所谓“慈眉善目”。有的甲骨文双眼写成。有的甲骨文将一双眼睛写成。有的甲骨文将一双眼睛省略成一只眼睛。金文羊,即“祥”两个“言”),表示言语祥和亲切。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神态安祥,言语亲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羊”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两个“言”写成“艹”加“口”的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善,吉也。从誩,从羊。此與義美同意。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善,吉祥。字形采用“誩、羊”会义。“善”这个字,与“義”(义)、“美”同义。


若:”是“若”的本字;“若”是“喏”的本字;而“诺”是“喏”的异体字。,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长发柔顺的人,一手持梳(匕)、一手扶发(又),梳理头发,显示女子特有的柔顺形象特征。有的甲骨文将柔顺飘扬的头发形象写成“屮”状的,省去表示梳子的“匕”。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若”加“口”写成会义字:,整理长发的柔顺女子口,应答),表示女子顺从应答。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表示长发的“屮”写成“艸”,将金文字形中的双手“廾”简化一只手“又”,字形面目全非。造字本义:动词,女子顺从答应。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艸”写成草字头“艹”,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当“若”的“顺从答应”本义消失后,再加“口”另造“喏”代替;或再加“言”另造“诺”代替。当“若”从动词“像、有如、与……一致”引申出代词“如此,这样,这么,那么”后,俗体隶书加“人”另造“偌”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若,擇菜也。从艸右。右,手也。一曰杜若,香艸。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若,择捡菜蔬。字形采用“艸、右”会义,“右”表示与“手”有关。另一种说法认为,“若”是“杜若”,是一种香草。


水:水,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峭壁上落下的液滴。有的甲骨文像崎岖凹凸的岩壁两边液体向下流泻飞溅的样子。有的甲骨文像山涧。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崎岖岩壁的形象淡化为流动的曲线。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从山岩或峭壁上飞溅而下的山泉。隶书将篆文字形中表示岩壁的折线简化成一竖,将篆文字形中表示液滴的形状写成。俗体隶书将表示飞泉的四点草写连成两个折笔,山岩飞泉的象形特征由此消失。在甲骨文中,动态的流水一般写作纵向的,静止或漫流的水通常写作横向的(参见“昔”、“益”)。在造字时代,水流的源头叫“泉”;石壁上飞溅的山泉叫“水”;由山泉汇成的水叫“涧”;山涧在地面汇成的清流叫“溪”;众多小溪汇成的水流叫“川”;众多川流汇成的大川叫“河”,最大的河的叫“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水,凖也。北方之行。象眾水並流,中有微陽之气也。凡水之屬皆从水。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水,平度的标准。在五行中,水代表北方的属性。字形像众水同流,中间的一竖 | 表示藏在水中的微阳气息。所有与水相关的字,都采用
“水”作边旁。

居:“居”是“毓(育)”的异体字。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孕妇。毓,甲骨文女,孕妇水,产妇的羊水倒写的“,胎儿降生),表示胎儿伴随大量羊水排出母体。甲骨文异体字用“母”代替“女”,强调产子为母。甲骨文异体字将伴随羊水的胎儿省略成倒写的“子”。甲骨文异体字“居”写成“人”(母亲)与倒写的“子”(婴儿)会义。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尸”,误将甲骨文字形中倒字的“子”写成“古”,导致本义线索消失。在古人眼里,妇女生育后安安定定在家里“坐月子”,最能体现“住家过日子”的本质,因此“居”从“生育”的本义引申出“住家过日子”的含义,又因此用“居”代替本义为“住家生活”的“凥”。造字本义:动词,妇女生育坐月子,安安定定在家里过日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尸”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古”写成
附 “凥”的字源解说:几,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小凳子。凥,金文尸,坐着的人几,小凳子),表示坐在小凳子上。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坐在自家几凳上放松停歇,即呆在家里过日子,不在户外奔波。隶化后楷书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尸”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几”写成。由于“凥”与“居”在字形、字义上相近,古籍多假借“居”(生育子女)代替“凥”(休闲在家),而“凥”字偏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居,蹲也。从尸古者,居从古。踞,俗居从足。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居,蹲踞。字形采用“尸、古”会义,原因是蹲踞沿袭古代的习俗。踞,这是“居”的俗体字,采用“足”作边旁。


政: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征”的本字,表示出兵讨伐不义之地。政,甲骨文正,征伐不义之地攴,持械攻击),表示武力征服。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武力征服并用暴力统治。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政,正也。从攴,从正,正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政,以强力施行正义。字形采用“攴、正”会义,“正”也是声旁。


治:治,篆文水,洪汛台,通,土石堆筑的坝堤),表示筑堤防洪。造字本义:动词,开凿水道,修筑堤坝,疏水防洪。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台”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治,水。出東萊曲城陽丘山,南入海。从水,台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治,河川名。源于东莱郡曲城县的阳丘山,向南流入大海。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采用“台”作声旁。


事:“史”是“使”的本字;“吏”、“事”与“史”同源。史,甲骨文中,四方与他国毗邻、地处诸国之间的国家又,执、持),表示大使手持旌节护照,出使他国。远古时代以族旗或国旗为跨界出行的护照。简体甲骨文将国旗“中”简写成,导致字形晦涩。有的简体甲骨文则进一步将国旗“中”简化成。繁体金文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简体金文将“中”简化成。简体金文、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有的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大使手持旌节护照,出使邻国谈判,记录划定的国界,完成传之后世的历史文件。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中”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事,職也。从史,之省聲。,古文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事,当差。字形采用“史”作边旁,采用有所省略的“止”(屮)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事”字。


能:“能”是“熊”的本字。能,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突出了大型猛兽的大嘴和利爪。繁体甲骨文将兽嘴“口”写成,将兽爪写成三个“爪”和一个“止”构成的。金文将猛兽的头写成,将猛兽的大嘴写成“月”(长满利齿的大嘴)。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熊头和大嘴写成“以”和“月”构成的,将金文字形的熊爪写成造字本义:名词,熊,体形庞大但善于爬树游泳的食肉猛兽。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熊爪写成。俗体楷书将由两个“匕”构成的熊爪写成“长”。在远古中原没有狮子称霸的丛林中,既可上树,亦可下水的熊,堪称所向无敌的食肉猛兽,于是“能”由“食肉猛兽”的名词本义,引申出形容词义项“不可阻挡的、有行动力的”。当“能”的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火”(烧山)另造“熊”代替,表示凶猛可怖、常常不得不火攻捕猎的猛兽。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能,熊屬。足似鹿。从肉,㠯聲。能獸堅中,故稱賢能;而彊壯,稱能傑也。凡能之屬皆从能。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能,熊属。足形似鹿。字形采用“肉”作边旁,“㠯”作声旁。能(熊)是兽的中坚,因此称贤者为“能”;而强壮者,则称为“能杰”。所
有与能相关的字,都采用“能”作边旁。

时: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趾”的本字,表示行进。時,甲骨文止,行进日,太阳),表示太阳运行。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止”(趾)写成。籀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将籀文字形的上下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并加“寸”(抓持),表示力图抓住易逝的光阴。造字本义:名词,太阳运行的节奏,季节。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寺”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止”(趾)写成“土”。《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时”,依据草书字形删减字件“土”,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寺”简化成“寸”。四季为“时”;一天为“日”。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時,四時也。从日,寺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时,四季。字形采用“日”作边旁,采用“寺”作声旁。


尤:又,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假借为“有”,表示以手持肉。“尤”表面看指事字,其实是特殊会义字,由两个象形字“又”交叉而成。尤,甲骨文又,假借“有”,手持肉又,假借“有”,手持肉),表示一个接一个的“有”,意即拿得特别多。原始公社时代,人们均分各种利益,特别是均分肉食。人人所得相等叫“匀”;一人占有双份肉食叫“多”;一人独占多份食物叫“尤”。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变形较大,两个“又”形不明。造字本义:动词,一人独占多份食物,远超平均水平。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尤”是抓持过多食物;“奇”是中原人所罕见的胡人骑马代步;“特”是祭祀时牺牲专用的小公牛;“异”是不正常的婴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尤,異也。从乙,又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尤,特异。字形采用“乙”作边旁,采用“又”作声旁。


二、翻译
上善若水。
在圣人看来合乎道的方法和行为,就像水一样。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圣人以天道治天下,利万物而不争,天道所处,不物不形,不积不争,正是众人之所恶,正是因为圣人不弊于物,不积不争,所以才能上善若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圣人治天下,居于卑下之位,思想深邃难识,交往仁慈友爱,言语诚实无欺,为政善于治理,做事无所不能,行为择时而动。
夫唯不争,故无尤。
正因为他们与人无争,所以也不会招来任何灾难。
三、背诵
已上传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4-9 23: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3-4-9 23:49 编辑

2023.04.09星期日  第三周第1天。
第九章  功成事遂---人为水行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一、查字:
持:“寺”是“持”的本字。寺,金文之,止,不动又,手,表示持握),表示持守、维护、控制。有的金文以“寸”代替“又”。有的金文加“口”(邑),表示辅政官员聚集的地方。有的金文加“邑”(都邑),表示“寺”是设在都城供官员暂住的地方。秦代前后称都城接待官员的地方为“寺”;汉代开始亦将接待西来高僧的地方称为“寺”。当“寺”的“维护、持守”本义消失后,篆文加“手”另造“持”代替。造字本义:动词,保守,维护,控制。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简写成,失去五指形象;将篆文字形中的“寺”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持,握也。从手,寺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持,抓握。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寺”作声旁。


揣:耑,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缓慢、小心地行走。揣,篆文小心拄杖),造字本义:动词,用手仔细地度量。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揣,量也。从手,耑聲。度高曰揣。一曰捶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揣,度量。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耑”作声旁。揣度高度叫“揣”。一种说法认为,“揣”是“捶打”的意思。


锐:兑,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悦”的本字,表示得意、喜悦。銳,篆文金,金属兑,兑变),强调锋刃变利。造字本义:名词,金属烧锻磨砺后的锋刃。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金”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兑”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锐”,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金”简化成“钅”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銳,芒也。从金,兌聲。㓹,籒文銳从厂剡。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锐,锋尖。字形采用“金”作边旁,采用“兑”作声旁。㓹,这是籒文写法的“銳”,采用“厂、剡”会义。


保:抱,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用双臂搂着。保,甲骨文反抱,双手从背后搂着子,幼儿),表示反抱孩子,即用双手将孩子背在背上。背子求安,这是中国古代的养育传统,因为古代的幼儿除了野兽袭击、拐卖的威胁之外,还面临饥饿、虫害、水火等各种危险,父母外出或下地时,只有把孩子背在自己背上最安全。古人将小孩用背带兜住屁股背在肩上的传统一直沿续到现代。有的甲骨文写作“仔”,表示大人(父母)怀抱的幼儿。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误将搂孩子的手写成一撇。有的金文则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子”和搂抱孩子的“手”写成不知所云的。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将幼儿背在背上以免各种意外。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似“子”非“子”的写成“呆”,至此字形面目全非。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保,養也。从人,从省。,古文孚。,古文保。,古文保不省。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保,养护幼儿。字形采用“人”和省略了“爪”的“”会义。,这是古文写法的“孚”字。,这是古文写法的“保”字。,这也是
古文的“保”字,不省略“爪”。

金: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含”的本字,表示包含。金,金文两点,像沙粒即“今”的变形,是“含”的本字土,地矿),表示包含在泥沙中的矿粒。有的金文写成混合结构,表明颗粒形状的贵重矿物包含在泥沙中。有的金文将表示矿物颗粒的两点写成四点,突出金沙的“颗粒”形象。金文字形表明,造字时代的古人已经开始了在河床上淘金的职业。这种耐高温、抗腐蚀、具有最佳延展性的黄色矿物质,最终成为全球通行的货币标准。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一种藏于泥沙和冲积层中的粒状赤黄色贵重矿物,具有耐高温、抗腐蚀、易延展的诸多有利存储和加工的特性。隶书基本承续篆文字形。有的隶书将“今”省去一横,写成不知所云的,导致字形费解。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金,五色金也。黃爲之長。久薶不生衣,百鍊不輕,从革不違。西方之行。生於土,从土。左右注,象金在土中形;今聲。凡金之屬皆从
金。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金,五色(赤、青、黑、白、黄)金属的总称。黄金为五金之首。久埋地下也不会产生锈斑蚀痕,千锤百炼也不会损耗变轻,能顺从变形
而不背本性。在五行之中,金代表西方的属性。金生于土,字形采用“土”作边旁;“土”的左右两点,像金沙隐藏在土层中的样子;字形用“今”作声旁。所有与金相关的字,都采用“金”作边旁。

玉:玉,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一根丝绳串着四片宝石的薄片,丝绳上端为绳结。有的甲骨文简化成三片宝石和一根串绳,字形与“丰”字相似。金文、篆文省去上下两端的线头,字形与“君王”的“王”字相似。造字本义:名词,用丝绳串起来的珍玩宝石。隶书在“王”字上加一点指事符号,变成指事字,以区别于“王”。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䚡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尃以遠聞,智之方也;
不橈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象三玉之連。丨,其貫也。凡玉之屬皆从玉。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玉,最美的石头。玉有五品:润泽而温和,是仁人的比方;从外部观察纹理,可知内部真性,这是义士的比方;玉声舒展飞扬,传播而远
闻,是智士的比方;宁折不挠,是勇士的比方;锐廉而不奇巧,是廉洁之士的比方。字形像三块玉片的串连。丨,像玉串的贯绳。所有与玉相关的字,都采用“玉”作边旁。

满:,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均匀,平均。滿,篆文水,容器里的水㒼,均匀),表示水充斥每一处。造字本义:动词,容器内液体饱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㒼”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满”,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㒼”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滿,盈溢也。从水,㒼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满,液体达到器皿容量而外溢。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采用“㒼”作声旁。


堂:尚,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高级的、追崇的。堂,金文“尚”的省略,高级的、高雅的土,坛、宫殿),表示高雅的殿室。籀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明确了“尚”的字形。造字本义:名词,王宫内举行隆重仪式的大殿正厅。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尚”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堂,殿也。从土,尚聲。坣,古文堂。㙶,籀文堂,从高省。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堂,殿室,正屋。字形采用“土”作边旁,采用“尚”作声旁。坣,这是古文写法的“堂”字。㙶,这是籀文写法的“堂”字,采用有所省略
的“高”与“土”会义,采用有所省略的“尚”作声旁。

守:守,甲骨文六,即“庐”的本字,房屋寸,手持器械)。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寸”。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持械护卫家园,御寇入侵。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守,守官也。从宀,从寸。寺府之事者。从寸。寸,法度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守,官吏的操行、节操。字形采用“宀、寸”会义。宀,表示官府的事。寸,表示法度。


富:畐,既是声旁也是形旁,与“酉”同源,表示用酒篓滤糟打酒。富,金文宀,房屋畐,与“酉”同源,用酒篓滤糟打酒),表示家中有酒。远古时代粮食匮乏,酒品稀有,家中有酒是生活宽裕的标志。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酒坛形状写成由“一、口、田”构成的“畐”造字本义:形容词,家境殷实宽裕,有余粮酿酒。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宝盖头”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富,備也。一曰厚也。从宀,畐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富,所需皆备。另一种说法认为,“富”是家底厚实。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畐”作声旁。


贵:貴,甲骨文双手,抓、捧土,故土),像双手捧着泥土。有的甲骨文增加“宁”(即“贮”,存宝的匣子),强调离乡或流亡的人将具有象征性的泥土装进匣子,以示对故土的崇敬与珍爱。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双手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匣子“宁”写成不知所云的“人”,并用“貝”(价值)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土”,强调故土在离乡或流亡者心中的神圣“价值”。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收藏故土,以示对故乡故国的崇敬与珍爱。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臾”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貝”写成,篆文字形中的“爪”形消失,字形晦涩。《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贵”,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简化成“贝”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貴,物不賤也。从貝,臾聲。臾,古文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贵,货物价格不低贱。字形采用“贝”作边旁,采用“臾”作声旁。臾,古文写作“蕢”。


骄: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高。驕,甲骨文喬,高馬,力畜),表示马匹高大。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喬”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馬”写成造字本义:形容词,马匹高大。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馬”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喬”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骄”,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馬”简化成“马”,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喬”简写成“乔”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驕,馬高六尺爲驕。从馬,喬聲。《詩》曰:“我馬唯驕。”一曰野馬。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骄,马高六尺叫“骄”。字形采用“马”作边旁,“乔”作声旁。《诗经》上有诗句唱道:“我的马多么高骏。”还一种说法认为,“骄
是野马。

遗:貴,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价值高的。遺,金文彳,前行貴,价值高的),表示持有价值的好东西前往赠送他人。有的金文以“辵”(行进)代替“彳”,强调“前往”含义。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双手持贝,前往馈赠。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遗”,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貴”简化成“贵”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遺,亾也。从辵,貴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遗,丢失。字形采用“辵”作边旁,采用“贵”作声旁。


退:退,甲骨文豆,食器夂,倒写的“止”,即”的本字,脚板),脚趾朝着与食器相反的方向,表示离开进食的餐桌。有的甲骨文把食器“豆”写成空的“皿”,表示食物吃完。金文加“彳”(行),强调从餐桌走开。籀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食器“豆”写成“日”,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同时再加“止”。篆文省去籀文字形中的“止”造字本义:动词,餐毕下桌离席。隶书承续籀文字形。隶化后楷书将籀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将籀文字形中的“豆”和“夂”写成“艮”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退,郤也。一曰行遲也。从彳,从日,从夂。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退,却步。一种说法认为“退”是走得慢。字形采用“彳、日、夂”会义。


二、翻译
二、翻译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抓握下巴上的胡须,抓不住了,停止盛物,顺随回归到包裹在襁褓中的新生儿;用手仔细地度量而的锋刃,不能获得长发飘飘的柱杖老人的保护。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金玉满堂,太阳下山不能回家持械护卫家园,御寇入侵;家境殷实宽裕像马匹高大骄傲,自己给自己馈赠灾祸。
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也。

功成名遂时就应该身退了,这个是大自然的规律。
三、背诵
已上传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4-10 23:5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3-4-11 00:00 编辑

2023 04 10 星期一,第三周第2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4-11 23:4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3-4-11 23:56 编辑

2023.04.11星期二  第三周第3天。
第十章  抱一无离---玄德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有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一、查字:
载:,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哉”的本字,表示临刑。載,金文,即”的本字,临刑幸,刑具),表示临刑。有的金文以“車”(囚车)代“幸”,表示将囚犯投入囚车游街示众。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古代年终施刑,将重罪犯投入囚车游行示众后行刑作活祭。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才”写成“十”,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車”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载”,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車”简化成“车”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載,椉也。从車,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载,搭乘车辆。字形采用“车”作边旁,采用“”作声旁。


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萦”的省略,表示缠绕。營,篆文,即“萦”的省略,缠绕、联结两个“口”,借代多窗、多屋),表示缠绕、联结,搭建大量房屋。造字本义:动词,古代部落用缠绕、联结草木的原始方法搭建很多房屋。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营”,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炏”简化成“草头”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營,帀居也。从宫,熒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营,匝居(即环形围绕互卫而居)。字形采用“吕”作边旁,采用省略了“火”的“熒”作声旁。


抱:包,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裹住。抱,篆文手,两臂包,裹),表示环臂包裹。造字本义:动词,用双臂将对方整个身体包揽。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简写成,失去五指形象,将篆文字形中的“包”简写成。“搂”,双方相拥;“抱”,将整个身体揽在双臂之间。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捊,引取也。从手,孚聲。抱,捊或从包。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捊,拉抱孩子。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孚”作声旁。抱,这是“捊”的异体字,采用“包”作声旁。


一:,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抽象符号“一”既代表最为原始简单的起源,也代表最为丰富的浑沌整体。道家鼻主老子认为,“道立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说,混沌太初的存在整体是“一”;然后由太初混沌的“一”,分出天地“二”极;天地二极之间,又生出人这第“三”部分;天地人三者,衍化出宇宙万物。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数词,最小原始单位,最小的正整数。远古中国的数字哲学,充满了朴素鸿蒙的宇宙和地球起源想象:一,代表混沌太初的整体;二,上面的一横代表“天”,下面的一横代表“地”;,上下两横代表“天地”,中间的一横代表“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凡一之属皆从一。弌,古文一。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一,开天辟地之初、万物形成之始,道立于一体化的浑沌,然后造化分出天地,化成万物。所有与一相关的字,都采用“一”作边旁。弌,
这是古文写法的“一”。

离:禽,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擒”的本字,表示捕鸟。離,甲骨文隹,飞鸟禽,即“擒”,捕鸟),表示用网罩抓捕飞鸟。简体甲骨文将“禽”简化为。繁体甲骨文再加“又”(抓捕),强调“擒捕”的含义。金文用“林”(树林)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隹”,表示在林中捕鸟,并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禽”写成。篆文用“屮”(草丛)代替金文字形中的“林”(树林),表示在草丛捕鸟。繁体篆文综合甲骨文字形和金文字形,加“隹”造字本义:动词,鸟儿落入猎人抓捕的网罩。简体隶书承续简体篆文结构,将篆文字形中的“屮”(草丛)简写成一点一横的,将篆文字形中的“禽”写成。繁体隶书承续繁体篆文结构。古籍多以“離”代替“离”。《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离”,采用简体隶书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離,黃倉庚也。鳴則蠶生。从隹,离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离,就是离黃,仓庚鸟。仓庚鸟鸣噪的季节,蠢虫就四处繁生了。字形采用“隹”作边旁,采用“离”作声旁。


专:“專”(专)是“轉”(转)的本字。專(专),甲骨文缠绕着丝线的纱锤与转轮,表示线结双手,抓持),表示转动纱轮。有的甲骨文简化纱轮形象,并将双手简化成一只手。有的甲骨文在纱轮形象上加一圆圈,强调纱轮的“圆圈”形状。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寸”。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手转纱轮纺纱。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专”,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專”整体简化成“专”。当“專”的“转动纱轮”本义消失后,再加“車”另造“轉”(转)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專,六寸簿也。从寸,叀聲。一曰專,紡專。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专,六寸厚的簿子。字形采用“寸”作边旁,采用“叀”作声旁。一种说法认为,“专”,是纺车上的纺砖。


致: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到达、抵达。致,金文至,到人,行者夂,倒写的“止”,脚趾),表示走到目的地。篆文省略金文字形中的“人”造字本义:动词,走到,到达。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至”写成,将篆文字形中倒写的“止”写成“反文旁”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致,送詣也。从夊,从至。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致,送到。字形采用“夂、至”会义。


柔:矛,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带锋的木枪。柔,篆文矛,带锋头的木枪)木,枪杆),表示矛枪的木柄。造字本义:名词,富有弹性、适宜作矛枪长柄的木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柔,木曲直也。从木,矛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柔,糅扳木条,使之由曲变直。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采用“矛”作声旁。


婴:“嬰”是“纓”的本字。嬰,甲骨文朋,玉串、贝串又,抓持女,女子),表示女子手持玉贝项圈装扮自己。金文省去“又”,并以“贝”代“玉”,明确项圈的“宝贝”含义。篆文以双贝代替金文的,强调用若干贝壳串成的贝串。在医疗保健条件简陋的古代,生育对母子都是一次严峻挑战,怀孕女子将贝串挂在脖子上,祈望平安生产。造字本义:动词,孕妇项挂贝串,祈求平安生产。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女”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婴”,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賏”简化成。当“嬰”的本义消失后,再加“丝”(串绳)另造“纓”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嬰,頸飾也。从女、賏。賏,其連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婴,妇女颈脖上的装饰品。字形采用“女、賏”会义。“賏”,表示将许多贝壳串连成贝链。


儿:“兒”是“倪”的本字。人,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区别于兽类、自觉进化的动物。兒,甲骨文只长出两颗门牙的嘴巴人,自觉进化的动物),表示刚长门牙的人,即幼童。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将门齿形状写成臼齿形状的,强调“兒”的“长牙换齿”年龄特征。篆文承续繁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长牙换齿阶段的幼孩。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臼”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汉字简化方案》的简体楷书,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臼”。当“兒”的“长牙幼孩”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人”另造“倪”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兒,孺子也。从儿,象小兒頭囟未合。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儿,幼童。字形采用“儿”作边旁,像小孩的头盖骨没有密合的样子。


涤:滌,篆文水,清洗條,树枝,木棒),表示在流动的河水中用木棒捣衣去污。造字本义:动词,在河里用木棒捣衣洗刷。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條”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简体楷书“涤”,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條”简化成“条”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滌,洒也。从水,條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涤,洒洗。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采用“条”作声旁。


除:余,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屋舍、旅馆。除,篆文阜,石阶余,简易屋舍),表示屋前台阶。造字本义:名词,屋舍门前的台阶。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阜”写成“左耳旁”,将篆文字形中的“余”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除,殿陛也。从,余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除,殿阶。字形采用“左耳旁”(阜)作边旁,采用“余”作声旁。


览: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俯视察看。覽,篆文監,俯视察看見,看到),表示俯视观看。造字本义:动词,居高临下轻松观看。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監”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見”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览”,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監”简化成,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見”写成“见”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覽,觀也。从見監,監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览,观看。字形采用“见、监”会义,同时“监”也作声旁。


疵: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訾”的省略,表示批评、非议。疵,古鈢字形疒,病征此,即“訾”,批评、非议),表示遭致非议的病征,即影响容貌美观的色斑或胎印。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有碍容貌美观的色斑或胎印。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疒”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此”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疵,病也。从疒,此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疵,病斑。字形采用“疒”作边旁,采用“此”作声旁。


爱:”是“愛”的本字。,金文欠,一个人张着嘴巴,表示呵气、或喃喃倾诉心,同情、疼惜),表示疼惜、呵护,倾诉柔情。简体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欠”写成。繁体篆文“愛”再加“夂”(倒写的“止”,行进),表示因疼惜对方而奔波。造字本义:动词,用心疼惜呵护,喃喃倾诉柔情,为之奔波辛劳。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欠”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夂”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爱”,采用行书字形,行书字形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心”和“夂”简化成“友”。楷书由“愛”简写成“爱”,不仅导致金文字形中的“欠”形(温柔的呢喃)消失,连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心”形也消失。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愛,行皃。从夊,㤅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爱,行走的样子。字形采用“夊”作边旁,采用“㤅”作声旁。


民:“民”是“敃”的本字。民,甲骨文目,眼睛十,是“又”的变形,表示带手柄的利刃),表示用利刃刺瞎眼睛。金文“民”、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将甲骨文字形中带手柄的利刃写成锐器形状,同时省去了甲骨文字形中眼睛的瞳孔,写成,强调“民”是无瞳的瞎子。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目”写成,导致“目”形难辨。造字本义:动词,手持利器刺瞎战俘眼睛,使其无力逃跑,成为顺从的奴隶。隶书进一步变形。当“民”的“刺眼为奴”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攴”(持械打击)另造“敃”代替,强调以利器刺瞎眼睛。古籍多以“民”代替“敃”。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民,眾萌也。从古文之象。凡民之屬皆从民。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民,众氓。字形承袭古文的形象。所有与民相关的字,都采用“民”作边旁。


治:治,篆文水,洪汛台,通,土石堆筑的坝堤),表示筑堤防洪。造字本义:动词,开凿水道,修筑堤坝,疏水防洪。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台”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治,水。出東萊曲城陽丘山,南入海。从水,台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治,河川名。源于东莱郡曲城县的阳丘山,向南流入大海。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采用“台”作声旁。


国:“或”是“國”和“域”的本字;“国”和“囯”是“國”的异体字。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郭”的省略,表示外围护墙上有武力守卫的城邑。或,甲骨文戈,军事武力囗,即”的省略,城邑),表示有武力护卫的城邑、疆域。当“或”的“城邑、疆域”本义消失后,金文在城邑“囗”四周加边界指事符号,表示四周有明确军事边界的武力领地。有的金文用“囗”(城郭,武力守卫的护墙)代替表示边界的另造“國”代替,表示古代诸侯封地而建的、有武力守卫的相对独立的城邦。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楷书承续篆文字形。北齐的俗体楷书“国”另造会义字:囗,城郭“王”字加一点指事符号,代表最高统治者),表示帝王统治的领地。造字本义:名词,武力守卫的一方独立疆域,有独立军政体系的主权社会。《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国”采用北齐时代俗体楷书字形。古籍多以“國”合并代替“国”和“囯”。《汉字简化方案》用“国”合并代替“國”和“囯”。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國,邦也。从囗,从或。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国,诸候受封之地。字形采用“囗、或”会义。 


开:開,金文門,户幵,像双手抽拉门栓),表示一双手将门栓抽出栓孔。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抽掉门栓,启动关闭的门。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幵”连写成“开”。《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开”,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門”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開,張也。从門,从幵。,古文。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开,开张大门。字形采用“门”作边旁,采用“幵”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开”字。


阖:盍,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合上盖子。闔,籀文双手宀,房屋,借代房门盍,合上盖子),表示手拉两扇门板,把敞开的门合上。篆文省去籀文字形中的双手,将籀文字形中的“宀”写成“门”,将籀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拉合两扇门板,关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阖”,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門”简化成“门”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闔,門扇也。一曰:閉也。从門、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阖,门扇。另一种说法认为,“阖”是关门的意思。字形采用“门”作边旁,采用“盍”作声旁。


雌:“鴜”是“雌”的异体字。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用脚踩。雌,金文此,踩在脚下隹,鸟),表示被雄鸟踩在脚下的鸟。造字本义:名词,交配时被踩在下面的鸟,母鸟。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异体字用“鳥”代替“隹”。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多以“雌”代替“鴜”。古人称阳性的鸟为“雄”;称阴性的鸟为“雌”。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雌,鳥母也。从隹,此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雌,小鸟之母。字形采用“隹”作边旁,采用“此”作声旁。


明:“朙”是“明”的异体字;“眀”是“朙”的异体字。明,甲骨文日,太阳月,月亮),表示太阳和月亮发光照耀。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日”写成。籀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日光或月光将空间照亮。隶化后楷书将籀文字形中的“日”写成,将籀文字形中的“月”写成。甲骨文异体字“朙”月,月亮囧,窗牖),表示月光透过窗户照亮夜里黑暗房间的角落。“朙”的隶书异体字“眀”误将“囧”写成“目”。古籍多以“明”代替“朙”和“眀”。“明”侧重表示日光充足;“朗”侧重表示月光充足。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朙,照也。从月,从囧。凡朙之屬皆从朙。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朙,月光透过窗户照亮房间。字形由“月、囧”会义。所有与“朙”有关的字,都采用“朙”作边旁。


白:“白”是“皀”的异体字,或者说“白”是“皀”的甲骨文省去字底部的“匕”而形成的简写字形;同时“皀”也是“即”的本字。也就是说,“皀”省略“匕”形成“白”;“皀”加上“人”(卩)构成“即”。皀,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被盛满了的豆器顶部露出尖圆椎形的白米饭,表示炊熟的米饭已经装盛上桌,即将开饭。有的甲骨文将豆器简写成,将尖圆椎形的白米饭与豆器连写,弱化了豆器的象形。繁体甲骨文在豆器外围加上代表雾气的,表示满盛在豆器里的白米饭热气腾腾,香气扑鼻。当“皀”的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加“人”另造“即”代替。即,甲骨文表示一个人跪坐在白花花、香喷喷的米饭面前,准备马上进食。“即”的简体甲骨文将满盛白米饭的豆器略写成“白”,省去了豆器的支脚。食,甲骨文表示一个人低头朝下张开大口,对着香气扑鼻的白米饭尽情享用。“皀”的甲骨文简化异体字省去了豆器的支脚。金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篆文加一竖指事符号,表示豆器的白米饭热气向上飘散。在造字时代的先人眼里,新蒸出笼的大米饭,香得迷人,白得亮眼。造字本义:形容词,新蒸出笼的大米饭馨香迷人,明晰如雪的样子。隶书继承篆文字形。作为动词,古籍多以“即”代替“皀”;作为形容词,古籍多以“白”代替“皀”。“皀”的甲骨文本义,后来体现在篆文字形“粲”:,是“餐”的本字,进食米,米饭气,香气),表示餐桌上香喷喷、白灿灿的米饭。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白,西方色也。陰用事,物色白。从入合二。二,陰數。凡白之屬皆从白。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白,代表西天的颜色。吊丧办事时,物品都要贴上白纸,以祈灵魂安祥归西。字形采用“入、二”会义。二,是代表阴间的数。所有与白相
关的字,都采用“白”作边旁。
附三 字形演变线索分解:
(皀);    (即);    (食);   (白) 


四:“一”代表混沌太初。古人认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就是说,混沌太初分出天地“二”极,天地间生出人;“三”,即天地人,衍化出宇宙万物。“四”是特殊指事字,甲骨文的字形,表示其为“二”的两倍。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将金文字形中的横笔竖写,就成了;将(二,表示4是2的倍数)合写,就成了。有的金文的基础上再加“二”,强调“四”与“二”的倍数关系。篆文省去金文中的“二”造字本义:数词,两倍于二的正整数。楷书基本承续篆文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四,陰數也。象四分之形。凡四之屬皆从四。,古文四。亖,籒文四。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四,阴数。像四分的形状。所有与四相关的字,都采用“四”作边旁。,这是古文中的“四”。亖,这是籒文中的“四”。


达:大,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成年人。达,甲骨文彳,大道大,人),表示人来人往,四通无阻。有的甲骨文加“止”(行进)将“彳”写成“辵”,加强“通行”含义。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大”写成“竹”,同时加“羊”(徉),表示可以徜徉通行。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辵”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简体字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人在大道上通行无阻。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汉字简化方案》采用的简化字形“达”恢复简体篆文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逹,行不相遇也。从辵羍聲。《詩》曰:“挑兮達兮。”达,達或从大。或曰迭。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逹,行路而不相遇。字形采用“辵”作边旁,“羍”作声旁。《诗经》上有诗句唱道:“往来相见。”“达”,这是“達”的异体字,字形采
用“大”作边旁。有的说法认为,“达”即是“迭”。

生:生,甲骨文是指事字,在草叶(屮)下面加一横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表示新芽破土而出。繁体甲骨文用“土”代替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写成会义字:屮,新芽土,地面),表示地面上有新芽冒出。金文、篆文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草木破土萌发。隶书将篆文上部的“屮”简化成,失去植物嫩叶萌发的形象。古籍常假借“生”代替“性”。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生,進也。象艸木生出土上。凡生之屬皆从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生,发育进展。象草从泥土上长出。所有与生相关的字,都采用“生”作边旁。


畜:畜,甲骨文幺,丝、绳索囗,封闭的围栏艸,植物),表示用绳索将牛羊等动物系在栏圈内,并以草料饲养。有的甲骨文以“米”(谷物)代替“艸”,表示用谷物饲养驯化的动物。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由围栏“囗”和“米”所构成的字形写成“田”。有的金文误将“幺”(绳索)误写成“玄”。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用绳索将牛羊等驯化动物系在围栏里,用草料或谷物饲养,以备家庭对肉食的不时之需。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玄”写成。现代汉语中常“牲畜”并用,用以敬神的鲜活家畜叫“牲”;家庭饲养、储备的鲜活动物叫“畜”。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畜,田畜也。《淮南子》曰:“玄田爲畜。”,《魯郊禮》畜从田、从兹。兹,益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畜,耕田的力畜。《淮南子》上说:“玄、田会义即为‘畜’字”。,《鲁郊礼》上说,“畜”字由田、兹会义。兹,表示增加。


宰:宰,甲骨文宀,官府辛,刑具,借代司法),表示拥有司法权的官府。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古代掌握司法权力的官员。隶化后楷书“宰”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辛”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宰,辠人在屋下執事者。从宀,从辛。辛,辠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宰,有才能的罪人在屋下管理事务以赎罪。字形采用“宀、辛”会义。辛,表示有罪之人。


二、翻译
三、背诵
已上传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4-13 23:51:4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3-4-13 23:56 编辑

2023.04.13星期四  第三周第5天。
第十一章  以无为用---利用之玄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一、查字:
辐:畐,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副”的省略,表示辅助。輻,篆文車,借代轮子畐,即的省略,辅助),表示车轮的辅助配件。造字本义:名词,副轮,即轮毂与轮圈之间放射状排列的支柱圈,连接轮毂和轮圈,起辅助、支撑轮圈的作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辐”,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車”简化成“车”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輻,輪轑也。从車,畐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辐,车轮中连接车毂和车辋、均匀分布的木条。字形采用“车”作边旁,“畐”作声旁。


毂: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殼”即“壳”的本字,表示用皮革裹成的鼓。轂,篆文㱿,即“壳”的本字,鼓車,轮子),表示车轮上鼓形的部件。造字本义:名词,车轮中心穿轴承辐的部分,并在两端包裹车轴,因而鼓突而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毂”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車”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毂”,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車”简化成“车”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轂,輻所凑也。从車,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毂,车辐会集的部位。字形采用“车”作边旁,采用“”作声旁。


车:車,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某种器械两边各有一个轮子,中间是“甲”形的箱体,表示保护性的设备,人在箱体中可以避免受到攻击。推测最早的“車”是为战争发明的,用于步兵对阵中创造特殊的攻防优势:利用牛马等力畜强的大暴发力和持久的耐力,“车”可以快速进入和脱离敌方阵地,加上“车”的箱体提供某种“装甲”保护,手持戈戟的“车箱战士”可以居高临下攻击步兵,大大提高攻击威力和防御效果。到春秋战国时代,“车”在大型车战中已成为胜负关键。正是战争的强大驱动力使战车迅速进化成民用的运输、交通工具。有的甲骨文加轭具,表示依靠畜力拉动。有的甲骨文省略箱体也省略轭具,突出“车”的“转轮”特征。金文字形多样化,有的金文强调轭具;有的金文在甲骨文简体字形基础上继续简化,以一轮代两轮。籀文加“戈”,字形像两辆武装战车戈戟相接。篆文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有轮子、靠牛马驱动的战斗工具。隶书承续篆文字形。《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车”,利用草书字形整体简化,正体楷书字形中“田”所表示的“輪”形消失。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車,輿輪之緫名。夏后時奚仲所造。象形。凡車之屬皆从車。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车,是古代对舆、轮的总称,即对名词的“车箱”、动词的“转动”都叫“车”。据说车是夏后时代叫奚仲的人创造的。字形像车的形状。
 所有与车相关的字,都采用“车”作边旁。

用:“用”是“桶”的本字。用,甲骨文、金文字形极其多样丰富,绝大多数字形像某种器具。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止”(即“趾”的本字,借代脚板)的字形上加一竖指事符号,表示供人洗脚的水桶。有的甲骨文将“止”形写成。有的甲骨文将“止”形写成。有的甲骨文将“止”形写成。有的甲骨文写成有提手的桶形。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供人盛水洗脚的木桶。隶书对篆文字形进行较大变形,写成“冂”加“的三包围结构。当“用”的“木桶”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木”另造“桶”代替。由于洗脚是睡前卫生、保暖养生的日常必须,“用”从“洗脚木桶”的名词本义,引申出“行使、消费、施行”等动词含义,表示日常行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用,可施行也。从卜,从中。衞宏說。凡用之屬皆从用。,古文用。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用,可以施行。字形采用“卜、中”会义。此论是旁引卫宏先生对“用”的本义说法。所有与用相关的字,都采用“用”作边旁。
这是古文写法的“用”字。

埏:释义
1.用水和(huó)土;和泥。

埴:释义
1.黏土。

器:器,金文是个象形字,字形像纵横交错的经脉血管连接着两侧众多内脏。有的金文误将交错的经脉血管形状写成“犬”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由纵横交错经脉血管相连接的众多内脏组织。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犬”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器,皿也。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器,器皿。字形像器之口,是看家犬看守的容具。


凿:鑿,甲骨文辛,铁钎、钢锥持锤敲击),表示锤打钢锥,开钻硬物。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殳”写成,并在“辛”底部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在木石等板面材料上挖孔钻洞。篆文辛,铁钎、钢锥臼,石槽殳,持锤敲击金,金属),强调用金属利锥在石头上挖孔挖槽。造字本义:动词,捶打钢钻,在木石等材料上挖孔钻洞。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俗体楷书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将“臼”简化成“凵”。《汉字简化方案》用“删减法”,省去俗体楷书字形中的“殳”和“金”,将笔画繁复的“鑿”简化成“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鑿,穿木也。从金糳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凿,用锥或铲挖穿木头。字形采用“金”作边旁,用省略了“米”的“糳”作声旁。


户:户,甲骨文字形像一块有转轴的木板,是门的一半。一般房间的入口只有单扇门板,大厅的入口才有两扇门板。籀文有所变形,误将甲骨文“户”的上格断开写成,并加“木”,强调木质材料。篆文省去“木”。造字本义:名词,装在建筑出入口、可以开关的单扇门板。隶化后楷书将篆文不完整的小门上格淡化成一短横或一点。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户,護也。半門曰戶。象形。凡戶之屬皆从戶。㦿,古文户从木。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户,可开可关、用以保护家园的活动设置。半边门叫“户”。字形像半边的门板。所有与户相关的字,都采用“户”作边旁。㦿,这是古文写
法的“户”字,字形采用“木”作边旁。

牖:“牗”是“牖”的异体字。户,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小门。牗,篆文户内之木户内之木),表示聚居大家的各个小户在木板墙上凿出的木窗。有的篆文片,木块户,小门甫,即“辅”),表示户之辅助。造字本义:名词,远古一门数户的大家族内,各个小户在木板墙上凿出的小木窗,用以窥察公共大堂。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俗体楷书误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户甫”组成的合写成“庸”。古籍多以“牖”代替“牗”。远古中原以家族为单位聚居,一门一族,一门数户,一门数家;门立在坚固的砖泥墙上,各家由同一大门通过公共庭院,穿堂入户;一户数间,户内有室;各个小户的木板墙上凿有木窗牖,可以窥察公共大堂;大堂中央为天井,天井上方的屋顶留出的露天开口叫“窗”,也叫“天窗”。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牖,穿壁以木爲交窻也。从片、户、甫。譚長以爲“甫”上“日”也,非“户”也。牖所以見日。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牖,凿穿墙壁,用木棍交错做成窗棂。字形采用“片、户、甫”会义。谭长认为,“甫”字之上是“日”字,而不是“户”字,其字理在
于,窗牖是为房屋透光而设计。

室: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到”和“倒”的本字,表示倒卧、躺下。室,甲骨文宀,房屋至,躺下),表示倒卧睡觉的房屋。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宀,房屋两个连一起倒卧的人二,夫妻俩),用“二”强调夫妻共枕。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夫妻的卧房,即正屋。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至”写成。在古代,妻子住的屋子叫“室”,妾住的屋子叫“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室,實也。从宀,从至。至,所止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室,内室。字形采用“宀、至”会义。至,表示一天奔波后的停歇。


利:利,甲骨文禾,庄稼刀,带锋刃的切割工具),表示用刀收割庄稼,镰刀与庄稼之间的两点指事符号,表示振落的庄稼籽实。简体甲骨文省去两点。简体金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用快刀收割庄稼。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禾”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刀”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利,銛也。从刀。和然後利,从和省。《易》曰:“利者,義之和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利,铦,金属农具。字形采用“刀”作边旁。谐和而后各有所利,所以采用省略了“口”的“和”。《易经》上说:“利益,是道义相和的结
果。”

二、翻译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三十根车轮辐条一同安插到车轮中心有洞可以插车轮辐条,车轮才能制成,并且为车所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和泥制作陶器,为中空的陶器,因此可以用来做盛放东西的容器而使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在木头上穿出洞,制成门窗,建造成房子,正因为房子中间是空无的,房子才可以用来居住。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所以制造和使用器物,它有形质的部分,有物之利,而它无形的虚无部分才有器之用。
三、背诵
已上传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4-15 16:30: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3-4-15 17:09 编辑


2023.04.15星期六  第三周第7天。

第十二章  去彼存此---腹目之“玄”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民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一、查字:
五:“二”是特殊指事字,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甲骨文在两横之间加一横表示“三”,代表天、地、人,万物之源。后来古人在天地“二”之间再加一个“二”,用两个“二”表示“四”。“五”也是特殊指事字,“五”的甲骨文字形用一个叉号寓意天、地万物的交汇,以表示大于“四”的正整数。有的甲骨文在字形(万物交汇)基础上加(天地之间),表示天地间交汇的万物。在造字时期的远古时代,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都曾是极限数。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金、木、水、火、土等宇宙的构成要素,代表天地间万物交汇构成元素的极限数,大于四,小于六。隶化后楷书“五”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三:《阿拉伯数字,中国造 • 汉字“五”如何演变成阿拉伯数字“5”》*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五,五行也。从二,陰陽在天地閒交午也。凡五之屬皆从五。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五,金、木、水、火、土五行。依据“二”为字根,“二”表示天地两极,“乂”代表阴气和阳气交错,“五”表示阴阳两气在天地间交错。所有与五相关的字,都采用“五”作边旁。

色:色,甲骨文(站着的人)(㔾,跪着的人),表示两人一前一后,即两性亲密接触。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左右结构调整成上下结构:(人,体位在上)(㔾,“人”的变形,体位在下),明确一人在上、一人在下的性活动含义。有的金文表示一个人用手抓住另一个人。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两性交合。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误将篆文字形中的“㔾”写成“巴”。楷书异体字误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刀”。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色,顔气也。从人,从卪。凡色之屬皆从色。,古文。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色,脸上的颜色、气色。字形采用“人、卪”会义。所有与色相关的字,都采用“色”作边旁。,这是古文写法的“色”字。

令:“令”是“命”的本字。令,甲骨文(朝下的“口”)(㔾,即“人”,等候指示的下级),表示上级指示下级。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㔾”写成“卩”。造字本义:动词,上级向下级授命,作出权威性指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口”写成“人”加一点的,将篆文字形中的“㔾”写成反写的“厶”,至此“令”的“口”形和“人”形消失。当“令”的动词本义消失、成为常用名词后,金文再加“口”另造“命”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令,發號也。从亼、卪。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令,发号指挥。字形采用“亼、卪”会义。

目:目,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人的眼睛,中间的圆圈表示聚焦的黑瞳。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横写的“美目”写成“竖目”。造字本义:名词,人的眼睛。隶书承续篆文字形。将“目”的甲骨文竖写,则变为“臣”,表示俯首下视,屈服听命。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目,人眼。象形。重童子也。凡目之屬皆从目。,古文目。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目,人的眼睛。字形像眼睛的形状。突出了瞳子形象。所有与目相关的字,都采用“目”作边旁。,这是古文的“目”字。

盲:亡,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失去。盲,金文(亡,失去)(目,视力),表示失去视力。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失明,失去视力。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亡”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盲,目無牟子。从目,亡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盲,眼无眸子。字形采用“目”作边旁,采用“亡”作声旁。

音:“音”与“言”同源,后分化。音,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言”字上加几点指事符号,表示所言说的内涵,即“言”语里的心声。金文则将一点指事符号加在“言”字的“口”中,表示所言所诉。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说出的话,话语中包含的心声。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舌状写成“立”。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音,聲也。生於心,有節於外,謂之音。宮商角徵羽,聲;絲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从言,含一。凡音之屬皆从音。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音,人声。生于内心的相象,在外形成节奏旋律,称之为“音”。宮、商、角、徵、羽,表示的是五个声调;丝、竹、金、石、匏、土、革、木等不同质地乐器发出的,叫作“音”。字形采用“言”作边旁,像“言”中含“一”。所有与音相关的字,都采用“音”作边旁。

聋:龍,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听觉迟钝的大蛇。聾,甲骨文(耳,耳朵)(龍,巨蟒),表示巨蟒之耳。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并调整左右顺序。篆文改成上下结构,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形容词,蛇的听觉迟钝,对声音缺少反应。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聋”,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龍”简写成“龙”。古人称听觉敏锐为“聪”;称耳背迟听为“聩”;称完全失去听力为“聋”。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聾,無聞也。从耳,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聋,没有听力。字形采用“耳”作边旁,采用“龙”作声旁。

味:未,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将要但还没发生。味,篆文(口,吞咽)(未,还没发生),表示尝而未吞。造字本义:动词,正式进食之前品尝食物。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未”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味,滋味也。从口,未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味,滋味。字形采用“口”作边旁,“未”作声旁。

爽:爽,金文在一个人的两腋各加一个,其中的是“又”(抓)的简写,表示有手在腋下不断地抓搔。有的金文(噩,无法喘气)(曰,说话),强调笑得喘不过气、说不出话。篆文将简写成,明确了手形。造字本义:动词,胳肢窝被不断抓搔,又电又痒而暴笑。隶书继承篆文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爽,明也。从㸚,从大。,篆文爽。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爽,明朗。字形采用“㸚、大”会义。,这是篆文异体的“爽”字。

驰:馳,篆文(馬,善跑的力畜)(虫,蛇,也表示龙),表示如龙快马。造字本义:动词,策马飞奔,如御飞龙。隶书将篆文字形中“馬”的四足写成“四点底”,将篆文字形中的“馬”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也”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驰”,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馬”简化成“马”。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馳,大驅也。从馬,也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驰,极力驱马疾行。字形采用“马”作边旁,采用“也”作声旁。

骋:騁,篆文(馬)(甹,击鼓奏乐),造字本义:动词,奔驰的马蹄撞击地面发出击鼓般的声音。隶书将篆文字形中“马”的四足写成“四点底”。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骋”,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馬”简化成“马”。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騁,直馳也。从馬,甹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骋,径直奔驰。字形采用“马”作边旁,“甹”作声旁。

畋:田,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耕地、原野。畋,甲骨文(田,耕地、原野)(攴,持械攻击),表示在田地里驱赶或猎捕破坏庄稼的野兽。造字本义:动词,在田野捕猎。远古时代生态和谐,田野多鸟兽,为了保护庄稼,古人常常在田亩中行猎。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字形以“犬”(猎犬)代“攴”(持械攻击)。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的“攴”写成“反文旁”。古人称田间捕鸟为“毕”,称田间捕兽为“畋”。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畋,平田也。从攴、田。《周書》曰:“畋尒田。”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畋,平田耕种。字形由“攴、田”会义。《周书》上说:“好好种你的田。”

猎: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披着长毛的野兽。獵,金文(犬,捕捉野兽的狗)(巤,披着长毛的野兽),表示用狗追逐野兽。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用训练有素的狗辅助主人抓捕野兽。隶化后楷书“獵”将篆文字形中的“犬”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巤”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猎”,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巤”简化成“昔”。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獵,放獵逐禽也。从犬,巤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猎,放出猎犬追逐禽兽。字形采用“犬”作边旁,采用“巤”作声旁。

狂:㞷,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往”的本字,表示为目标吸引而奔行。狂,甲骨文(㞷,即“往”的本字,为目标吸引而奔行)(犬,狗),表示狗疾奔。金文调整左右顺序。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狗朝目标物疾速奔行。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犬”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㞷”简化为。楷书则误将隶书字形中的“㞷”简化为“王”。人跑为“走”,马跑为“驰”,狗跑为“狂”;人群齐跑为“奔”,马群齐跑为“骤”,狗群齐跑为“飙”。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狂,狾犬也。从犬,㞷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狂,疯狗。字形采用“犬”作边旁,“㞷”作声旁。

行:行(háng),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十字路口形状的金文误写成正反两个“双人旁”、,失去路口形象。造字本义:名词,纵横畅通的十字路口。隶书一定程度上恢复金文字形。从甲骨文、金文字形看,“行”的左右两边“彳”、“亍”,应该被称作“左行旁”、“右行旁”,而不是“双人旁”。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行,人之步趨也。从彳,从亍。凡行之屬皆从行。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行,人们在路上行走或小跑。字形采用“彳、亍”会义。所有与行相关的字,都采用“行”作边旁。

妨:方,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受刑发配边疆。妨,篆文(女,美色)(方,受刑发配边疆)。造字本义:动词,美色诱惑导致而犯罪。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女”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妨,害也。从女,方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妨,起破坏影响。字形采用“女”作边旁,采用“方”作声旁旁。

去:“去”是“却”的本字。去,甲骨文(大,人)(囗,聚邑),表示一个人跨步离开村邑。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囗”(村邑)写成开口的“凵”(楷书写成“厶”)。篆文异体字“”在“去”的字形基础上加“户”(门),强调“出门远行”。造字本义:动词,离开住地,前往他方。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大”简写成了“土”;将篆文字形中的“凵”写成“折”加“点”的“厶”,至此“去”的字形中“大”(人)形消失,“囗”(邑)形消失。当“去”引申出“使人离开、使人消失”的含义后,篆文再加“卩”(人)另造“却”代替。从本义看,“出”是离开本邑本营而他征;“去”是离开某一聚居区而至他乡。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去,人相違也。从大,凵聲。凡去之屬皆从去。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去,两人相背而行。字形采用“大”作边旁,采用“凵”作声旁。所有与去相关的字,都采用“去”作边旁。

彼:皮,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兽皮,借代羊皮。彼,篆文(彳,即“行”的省略,四通大道)(皮,兽皮、羊皮),表示羊皮上的大道,即古代用羊皮制作的舆图,借代远离中原的漫漫西域。造字本义:名词,远古时代用羊皮制作舆图的遥远西域。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彳”写成“双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皮”写成。古人称立足之地为“此”,称前往之地为“彼”。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彼,往有所加也。从彳,皮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彼,前往有益的地方。字形采用“彳”作边旁,采用“皮”作声旁。

取:取,甲骨文(耳,听觉器官,耳朵)(又,用手抓),表示手持割下的耳朵。古代战争中,士兵割下死敌的耳朵作为评价战绩的依据。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耳”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割下死敌的耳朵,以示战功。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耳”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取,捕取也。从又,从耳。《周禮》:“獲者取左耳。”《司馬法》曰:“載獻聝。”聝者,耳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取,捕杀。字形采用“又、耳”会义。《周礼》上说:“获胜者割下敌人的左耳。”《司马法》上说:“载献聝。”聝,就是耳朵。

此: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趾”的本字,表示脚趾。此,甲骨文(人)(止,“趾”,脚),表示双脚站立的所在。有的甲骨文写成左右结构。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言说者所指称的其站立的位置。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人称自己所立之地为“此”,称前往之地为“彼”。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此,止也。从止,从匕。匕,相比次也。凡此之屬皆从此。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此,脚趾踩着的地方。字形采用“止、匕”会义。匕,表示相并列。所有与此相关的字,都采用“此”作边旁。






二、翻译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
万物的形貌外观,以及这些形貌外观给人们带来的视觉感觉,会使人的眼睛被万物之有所蒙蔽,不复能见于大道;迷恋于丝竹之乐,却失去了对自然天籁之音的聆听,耳朵被音乐所蒙蔽;

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美食带给食客的口腔刺激,从而使人的味觉麻痹之后,就会丧失自然而然的恬淡甘洌之味;策马飞奔,如御飞龙,径直奔驰,在田间捕猎,是以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人深陷万物之弊,想复反天道则愈难。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圣人为天之道不为人之道,所以去人之道,存天道好用大道之无。







三、背诵
已上传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4-16 23:3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3-6-5 12:39 编辑

2023.04.16星期日  第四周第1天。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一、查字:
宠:龍,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巨蟒。寵,甲骨文宀,房屋张着大口的巨蟒),表示豢蟒的房屋。古人称蛇为小龙,视为与龙同类的崇拜对象;认为家中养一条大蛇,可以带来吉祥平安和福气。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虫”(蛇)写成“龙”。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把蛇养在家中。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宠”,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龍”简化成“龙”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寵,尊居也。从宀,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宠,尊贵的居所。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龙”作声旁。



辱:“辰”是“”的异体字;而“辰”是“䢅”、“振”和“辱”的本字;而“辱”又是“耨”的本字。,甲骨文,是“石”的简写,借代石器是“丮”的简写,即“执”的本字,双手持握),表示手执石器,进行原始的劳作生产;其中“是“石”的简写、是“丮”(执,双手抓持)的简写。简体甲骨文将“石”简写成,将“丮”简写成。甲骨文异体字用“又”(单手抓持)代替“丮”(执,双手抓持)。当“辰”的“手持石器、砍斫挖凿”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又”(抓持)另造“辱”代替、或甲骨文加双手“廾”另造“䢅”代替、或金文再加“手”另造“振”代替,强调手持石器的劳作的含义。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辰”写成。有的金文将“又”写成“寸”,强调“持握”的含义。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辰”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石器时代的先民手持石器,伐木锄草,垦田耕作,辛勤忙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辰”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寸”写成。当“辱”的“垦田耕作”本义消失后,俗体楷书再加“耒”(翻土耕地)另造“耨”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辱,恥也。从寸在辰下。失耕時,於封畺上戮之也。辰者,農之時也。故房星爲辰,田候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辱,蒙恥。字形采用“寸”作边旁,表示“寸”(法“在“辰”(农时)下,意思是,有人错过农耕时机,人们就在封土上羞辱他。“辰”代
表农历三月,是农耕时令。也因此房星叫“辰星”,代表开春耕田的征候。


惊: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警”的省略,表示警觉。驚,篆文敬,即“警”的省略,警觉危险馬,马匹),表示马受刺激高度警觉。造字本义:动词,马遇警情,扬起前蹄,恐惧畏前。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敬”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馬”写成。《汉字简化方案》用“心”形、“京”声的“惊”代替“驚”。“驚”是马警觉危险、举足不前;“駭”是马遇警而嘶鸣。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驚,馬駭也。从馬,敬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惊,马遇警而嘶鸣。字形采用“马”作边旁,采用“敬”作声旁。



患:串,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从内部连贯在一起。患,金文宀,房屋像疼痛皱眉的病人双手),表示为家中的病人按摩、抚慰。籀文门,代表室内卄,皱眉的形象心,忧虑),表示古人因某种可怕的疾病躺在家里痛苦皱眉。篆文另造会义兼形声的字形:串,从内部连贯在一起心,忧虑),表示家人生病,亲人同感忧虑。造字本义:动词,生病卧床,居家疗养,亲人忧虑。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患,憂也。从心上貫吅,吅亦聲。,古文从關省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患,忧虑。字形采用“心”作边旁,心上一竖贯穿“吅”,“吅”同时也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患”字,采用有所省略的 “關”作声
旁。


可:“可”是“哥”的本字;而“哥”是“謌”和“歌”的本字。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发声。可,甲骨文似竽的乐器口,发声),表示和着音乐唱歌。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竽形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古代男女以吹笙唱歌方式求偶。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竽形写成”丁“。当“可”的“吹笙唱歌”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可”另造“哥”代替,表示对唱。当“哥”本义消失之后,金文再加“言”(倾诉)另造“謌”代替,或者篆文再加“欠”(撮口而吹)另造“歌”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可,肎也。从口、丂,丂亦聲。凡可之屬皆从可。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可,肯,同意。字形采用“口、丂”会义,“丂”也是声旁。所有与可相关的字,都采用“可”作边旁。



寄:奇,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倚”的省略,表示倚靠。寄,篆文宀,住房,代居住奇,即的省略,表示倚靠),表示倚靠而居。造字本义:动词,倚靠他人而居,即借住在他人家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奇”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寄,託也。从宀,奇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寄,讬付。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奇”作声旁。



爱:”是“愛”的本字。,金文欠,一个人张着嘴巴,表示呵气、或喃喃倾诉心,同情、疼惜),表示疼惜、呵护,倾诉柔情。简体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欠”写成。繁体篆文“愛”再加“夂”(倒写的“止”,行进),表示因疼惜对方而奔波。造字本义:动词,用心疼惜呵护,喃喃倾诉柔情,为之奔波辛劳。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欠”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夂”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爱”,采用行书字形,行书字形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心”和“夂”简化成“友”。楷书由“愛”简写成“爱”,不仅导致金文字形中的“欠”形(温柔的呢喃)消失,连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心”形也消失。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愛,行皃。从夊,㤅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爱,行走的样子。字形采用“夊”作边旁,采用“㤅”作声旁。



托:“乇”是“托”的本字。乇,甲骨文是象形字,是方向朝上的“力”,表示手向上用力托举。篆文为了将字形区别于“七”,在手臂顶端另加一撇指事符号。当“乇”成为单纯字件后,楷书再加“手”另造“托”代替,强调手的动作。造字本义:动词,用手掌向上用力托举物品,使之高过头顶。古籍多以“托”代替“乇”。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乇,艸葉也。从垂穗,上貫一,下有根。象形。凡乇之屬皆从乇。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乇,草叶。字形上部的像下垂的穗子,竖笔像上穿于表示地面的“一”,表示地下有根。“乇”是象形字。所有与“乇”相关的字,都采用
“乇”作边旁。



二、翻译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所以,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三、背诵
已上传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4-19 23:37: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3-6-5 12:56 编辑

2023.04.18星期三  第四周第4天。
第十四章  执古之道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一、查字:
视:示,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祭告。視,甲骨文示,祭告目,看),表示祭告而且察看。金文调整成左右结构,并将“目”写成“見”,将写成。籀文写成目、示会义,表示察看征兆。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向神祭告时仔细察看显示的征兆。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示”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見”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视”,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見”简化成“见”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視,瞻也。从見,示聲。𥄚,古文視。眡,亦古文視。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視,远眺。字形采用“见”作边旁,采用“示”作声旁。𥄚,这是古文写法的“视”。“眡”,这也是古文写法的“视”。


见:見,甲骨文目,用眼看人,人类),表示人眼的动作。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目”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睁着眼睛看。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目”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见”,依据草书字形,将楷书字形中的“目”简化成下框“冂”。向前看为“见”,回头看为“艮”。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見,視也。从儿,从目。凡見之屬皆从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见,视,用眼看。字形采用“儿、目”会义。所有与见相关的字,都采用“见”作边旁。


夷:“夷”是“㹫”的本字;“𢓡”、“恞”是“㹫”的异体字。乙,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用绳子捆绑。夷,甲骨文矢,箭只,借代捕猎箭头向上的“乙”,即向上拉的绳子),表示设陷下套捕猎,字形表示向上悬吊的绳套。猎人在猎物行进路线的平坦的地段,设陷下套,猎物触发装置时,绳套自动收紧,勒住猎物的颈部或脚部,并悬吊到空中,使猎物失去挣扎的地面支点。平坦地段,猎物的警惕性相对降低,同时也方便猎人设陷下套。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矢”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向上悬吊的绳套简写成“乙”。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猎人在猎物行进路线的平坦的地段,设陷下套捕猎。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矢”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乙”写成。当“夷”的捕猎本义消失后,俗体楷书再加“反犬旁”(狩猎)另造“㹫”代替,强调“捕猎”的含义。篆文异体字“𢓡”加“彳”(即“行”的省略,通道),表示在猎物行进路线的平坦的地段设陷下套。楷书异体字“恞”加“竖心旁”(情绪),表示因下套收获猎物而惊喜。篆文“痍”表示误入猎人设置的陷阱或圈套而受伤。古籍多以“夷”代替“㹫”、“𢓡”和“恞”。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夷,平也。从大,从弓。東方之人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夷,平坦。字形采用“大、弓”会义。夷又指位居中国东边的狩猎民族。


听: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欣”的省略,表示开心。听( yǐn),篆文口,嘴巴斤,即,开心),表示张嘴大笑。造字本义:动词,因开心而张嘴大笑。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斤”写成。《汉字简化方案》用字形简单的同音字形“听”( yǐn)合并代替字形复杂的“聽”(tīng)。当“听”合并“聽”之后,“听”不再读它原有读音 yǐn ,而转读被合并字“聽”的读音 tīng ,这是合并简化过程常见的“变读”现象。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听,笑皃。从口,斤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听,张口大笑的样子。字形采用“口”作边旁,采用“斤”作声旁。


闻:門,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房屋入口处可开关的双户。聞,甲骨文像一个人举起一只手在耳边夸张的大耳朵),表示举掌在耳边,以增强对声音信号的捕捉。金文有所变形,突出了耳朵形象。篆文“聞”另造会义兼形声的字形:門,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双户耳,耳朵),表示竖起耳朵在门里听门外的动静。造字本义:动词,竖起耳朵,用心注意地听。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耳”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闻”,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門”简写成“门”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聞,知聞也。从耳,門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闻,听说,了解。字形采用“耳”作边旁,采用“门”作声旁。


希:“希”是“絺”的本字。巾,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布帛。希,篆文爻,交织状巾,布帛),表示古代手工纺织的布帛。造字本义:名词,古代专门为帝王权贵精工纺织的经线宽疏、轻软透气的细葛布。隶化后楷书承续篆文字形。当“希”的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糸”(丝织物)另造“絺”代替。
搏: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缚”的本字,表示捆绑。搏,甲骨文假借“尃”。尃,甲骨文像线绕在纺砖上又,抓),表示抓住并捆绑。搏,金文字形多样化,都强调武力拼杀、绑获对手:金文字形十,盾尃,“缚”),表示武力拼杀,捆绑俘虏;有的金文将“盾”形的写成;有的金文以“干”代替“盾”;有的金文则以“戈”代替“干”。当后人将金文字形的误写成“博”后,篆文在甲骨文字形基础上再加“手”另造“搏”代替。造字本义:动词,武力拼杀,捆绑俘获敌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搏,索持也。一曰至也。从手,尃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搏,捆绑俘获。一种说法认为,“搏”是“至”的意思。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尃”作声旁。


微:”是“微”的本字。,甲骨文長,长发的老人手执棍杖),表示老人拄杖而行。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繁体金文“微”加“辵”(行进),强调行进。篆文大体综合了金文“的字形,将金文字形中的老人形象“長”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老人拄杖缓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彳”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多以“微”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微,隱行也。从彳,聲。《春秋傳》曰:“白公其徒微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微,隐藏身份,悄悄行进。字形采用“彳”作边旁,采用“”作声旁。《春秋传》上说:“白公的门徒将他的尸体隐匿在山上。”


致: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到达、抵达。致,金文至,到人,行者夂,倒写的“止”,脚趾),表示走到目的地。篆文省略金文字形中的“人”造字本义:动词,走到,到达。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至”写成,将篆文字形中倒写的“止”写成“反文旁”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致,送詣也。从夊,从至。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致,送到。字形采用“夂、至”会义。


诘:吉,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祭神。詰,篆文言,说吉,祭祀),表示祭祀时发问。造字本义:动词,叩问神灵。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吉”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诘”,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詰,問也。从言,吉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诘,责问。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吉”作声旁。


皦:“敫”是“皦”和“檄”的本字。敫,篆文白,说明方,犯人攴,持械打击),表示张榜告明所缉拿的罪犯。古代官府在闹市张贴巨大白榜,白底黑字告明所追拿的罪犯的特征,有关犯人的信息,醒目清楚。当“敫”的“醒目清楚”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白”另造“皦”代替。造字本义:形容词,醒目清楚,令人印象深刻的。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皦,玉石之白也。从白,敫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皦,玉石的洁白晶莹。字形采用“白”作边旁,采用“敫”作声旁。


昧:未,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果树枝叶正茂、但还没结果。昧,金文未,枝叶茂盛日,阳光),表示茂盛的枝叶遮蔽阳光。篆文调整成左右结构。造字本义:动词,草木遮蔽阳光而使之黑暗,使看不见。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未”简写成。金文异体字用“心”代替“日”,表示心灵被遮蔽,即内心不明智,黑暗昏惑。未见世面为“蒙”;内心黑暗为“昧”;缺乏心智为“愚”;无知且迟钝为“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昧,爽,旦明也。从日,未聲。一曰闇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昧,即“爽”,表示日出后天地敞亮。字形采用“日”作边旁,采用“未”作声旁。有一种说法认为,“昧”是“闇”,关门不见天日。


绳:黽,既是声旁也是形旁,疑是“蛇”的变形。繩,篆文糸,麻线黽,疑为“蛇”字的变形),表示蛇形缠绕的麻线。造字本义:名词,蛇形的带状柔韧织物,用麻线或其它纤维交织缠绕而成,比线粗比索细。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绳”,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黽”简化成“黾”。合线为“绳”,分线为“纱”。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繩,索也。从糸,蠅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绳,麻索。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省略了“虫”的“蠅”作声旁。


状: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壮”的省略,表示硕大、强健。状,篆文爿,即“壮”的省略犬,狗),表示狗硕大、强健的样子。造字本义:名词,壮硕的狗。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状”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狀,犬形也。从犬,爿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状,犬的外形。字形采用“犬”作边旁,“爿”作声旁。


惚:忽,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突然、意外。惚,甲金篆隶字形资料暂缺,楷书心,意念忽,突然、意外),表示心念不确定。造字本义:形容词,神志迷离不定,心念若有若无。汉语中常常“恍惚”并用,“恍”表示精神不济,抓不住注意力,意念时有时无;“惚”表示神志完全涣散,失去自我意念。“惚”是更深的“恍”。
恍:“恍”是“愰”的异体字。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光亮闪烁不定。愰,甲金篆隶字形资料暂缺,楷书心,意念晃,光亮闪烁不定),比喻意念晃动不定。楷书异体字“恍”将“晃”省略成“光”。推测造字本义:形容词,意念忽明忽暗,心神迷离不定。古籍多以“恍”代替“愰”。
迎: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仰视。迎,篆文辵,行进卬,仰视),表示上前仰视接客。造字本义:动词,仰面上前接待,以示敬重和热情。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将篆文字形中的“卬”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迎,逢也。从辵,卬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迎,相逢也。字形采用“辵”作边旁,采用“卬”作声旁。


首:首,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动物有发、有眼、有嘴的动物头部。有的甲骨文画出了有发、有耳、有眼、有嘴的人头形象。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竖发写成发和眉,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头形象简化成“目”。有的金文用鹿角代替动物头部的毛发,表示鹿类的头部。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发与眉写成。有的篆文“省去发形“巛”。造字本义:名词,人和动物的头部。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发与眉简化成类似的“草头”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首,同,古文也。巛象髪,謂之鬊,鬊卽巛也。凡之屬皆从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首,与是同一个字。首,是古文写法的“”字。巛象头发,也叫作“鬊”,“鬊”也就是“巛”。所有与相关的字,都采用
边旁。

随: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墮”的省略,表示坠崖。隨,篆文辵,行进隋,是的异体字,抛崖天葬),表示跟进入葬,即活体陪葬。造字本义:动词,生者跟着死者陪葬。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隋”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随”,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工”,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隨,从也。从辵,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随,跟从。字形采用“辵”作边旁,省略了“土”的“”作声旁。


后:“司”与“后”本同源,后分化。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嘴巴,发音、说话的器官。后,甲骨文卜,权杖口,嘴巴,借代号令、命令),表示发号施令的最高权力者。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卜”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卜”写成造字本义:名词,生殖崇拜的母系氏族时代发号施令的女王。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卜”写成。《汉字简化方案》用“后”合并代替同音不同义的“後”。在生殖崇拜的母系时代,社会最高权力者为智慧而生殖力强的妇女“后”;进入父系社会后,最高权力掌握在能征善战的男性手里,“后”的地位由女王下降为第一女性。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后,繼體君也。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故之。从一口,發令者,君后也。凡后之屬皆从后。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后,继承王位的君主。象人之形。发布号令通告天下四方,所以广布。字形采用“一、口”会义,发号施令者,就是君王之后。所有与后
相关的字,都采用“后”作边旁。

御:御,甲骨文人,驯马者丝,缰绳),表示用缰绳驯服和控制不羁的马。有的甲骨文加“攴”(持械击打),表示驯马服役。有的甲骨文加“彳”(行进),强调驯马是为了长距离的行进移动。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丝”(缰绳)写成“午”。有的金文将“人”形写成“卩”,“人”形模糊;同时加“辵”(行进),强调驾马骑行。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驯服马匹,握缰骑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禦”是对“御”的比喻,含义全然不同,但古籍中多假借“御”代替“禦”,或将“禦”与“御”相混用。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御,使馬也。从彳,从卸。馭,古文御从又从馬。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御,驾驭马匹。字形采用“彳、卸”会义。“驭”,古文的“御”采用“又、马”会义。


今:“今”是“亼”的异体字;而“今”是“吟”的本字。亼,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字形将“口”(张开的嘴巴)上下颠倒,表示朝下张嘴,即俯首低吟、饮食、或居高临下发话命令的状态。当“亼”的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异体字在倒写的“口”下方,再加一横指事符号另造“今”代替,表示俯首低吟。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短横指事符号写成折笔。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低头吟语。隶化后楷书略有变形。当“今”的“低吟”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口”另造“吟”代替;或加“口”另造“含”代替;或加“心”另造“念”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今,是時也。从亼从乁。乁,古文及。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今,此时此刻。字形采用“亼、乁”会义。乁,这是古文写法的“及”。


古: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言说。古,简体甲骨文口,言说十,极多),表示无数代先人口口相传的久远时代。繁体甲骨文再加一个“口”(言说),强调“古”的“口口相传”含义。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由一竖表示的“十”写成一竖加一点的“十”。有的金文将一竖加一点的“十”写成一竖一横的“十”。有的金文将“口”写成“曰”(言说),强调“古”与“言说”的关系。繁体金文在“古”的字形基础上加“三十”,极力强调传说年代之漫长。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在漫长的过去岁月中被一代代传说的久远时代。隶书承续篆文字形。古籍中常“古昔”并称,“古”是传说中难以追述的久远时代,“昔”是发生大洪荒的远古时代,“古”比“昔”更遥远。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古,故也。从十、口。識前言者也。凡古之屬皆从古。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古,故旧。字形采用“十、口”会义。表示能记忆先人圣语的人。所有与古相关的字,都采用“古”作边旁。


始:“㚸”是“始”的异体字;“媤”是“㚸”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姒”的本字,表示生育与帝王形神相似的男婴、而受宠荣升的宠妃。始,金文即“姒”的本字,生育男婴而荣升的宠妃口,发话、指令),表示发号施令的宠妃。篆文误将金文的“、口”结构,写成“女、台”的结构。造字本义:名词,为帝王首生男婴、获得后宫话语权的宠妃。隶化后楷书将金文字形中的“女”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台”写成。“始”的金文异体字用“卜”(权杖)代替“口”(发话、指令),强调有权之姒。有的金文综合两款金文字形。金文繁体异体字写成“,即“姒”的本字,生育男婴而荣升的宠妃司,发号施令、管理)”的会义结构,强调“发号施令”的特殊女性角色。简体金文异体字省去“厶”,写成“女、司”会义的“㚸”。楷书异体字“媤”用“思”(有想法、有头脑)代替“司”(管理),表示有头脑、能力出众的女子。古籍多以“司”代替“㚸”,以“思”代替“媤”。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始,女之初也。从女,台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始,最初的女人。字形采用“女”作边旁,采用“台”作声旁。







二、翻译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博之不得,名曰微。
看它看不见,把它叫做“夷”;听它听不到,把它叫做“希”;摸它摸不到,把它叫做“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这三者的形状无从追究,它们原本就浑然而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它的上面既不显得光明亮堂;它的下面也不显得阴暗晦涩。
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无头无绪、延绵不绝却又不可称名,一切运动都又回复到无形无象的状态。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这就是没有形状的形状,不见物体的形象,这就是“惚恍”。
迎之不见其道,随之不见其后。
迎着它,看不见它的前头,跟着它,也看不见它的后头。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不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能认识、了解宇宙的初始,这就叫做认识“道”的规律。



三、背诵
已上传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4-21 23:2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3-4-21 23:45 编辑

2023.04.21星期五  第三周第6天。
第十五章  微妙玄通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一、查字:
用,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可使器物。通,甲骨文辵,行进用,借代物用),表示物用来往,交流有无。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用”写成。篆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用”写成“甬”造字本义:动词,不同部落或聚邑彼此来往,交换物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通,達也。从辵,甬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通,直达。字形采用“辵”作边旁,“甬”作声旁。


识:“戠”是“識”和“幟”的本字。戠,金文戈,武器言,辨认),表示辨认武器。当“戠”作为单纯字件后,篆文再加“言”另造“”(识)代替,强调辨认指称。造字本义动词,辨认、指称武器的归属或来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识”,采用俗体隶书的字形,将正体楷书的“戠”简化成作为声旁的“只”,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識,常也。一曰知也。从言,戠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识,常情。一种说法认为,“识”是“知道”的意思。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戠”作声旁。


豫:予,既是形旁也是声旁,是“舒”的省略,表示安适的、徐缓的。豫,篆文予,即“舒”的省略,安适的、徐缓的象,陆地上身体最庞大的动物),表示大象安适、徐缓地度步。籀文将篆文字形中的“予”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象”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大象从容缓慢地度步。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予”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象”写成古籍常“犹豫”并用,表示反应迟缓,无力决断:“犹”表示宠物醉酒,神志不清,反应迟缓,强调失去决断力;“豫”表示大象从容度步,强调动作节奏缓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豫,象之大者。賈侍中說:不害於物。从象予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豫,是特大的象。贾侍中说:象对各种动物无害。字形采用“象”作边旁,采用“予”作声旁。


冬:“冬”是“终”的本字。冬,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纪事的绳子的两端打结各加一点指事符号(参见“系”),表示记录终结。有的甲骨文将实心的绳结写成空心的小圈,突出“终结”形象。金文将两端的绳结移到中间。当的“终结”本义消失后,有的金文写成会义字:冬,终结日,时间),表示一个纪时周期的结束,即年终的季节。籀文将金文字形“冬”中的两个绳结相连成直线,写成与“牢”相似的字形。有的籀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省去籀文字形中的“日”,同时加“仌”(冰),突出年终下霜结冰的季候特征。造字本义:动词,结束一个结绳记事的主题。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牢”简写成“夂”,并将篆文字形中的“冰”简写成两点。当“冬”的“终结”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纟”(结绳)另造“终”代替。古人根据四季的特征与节奏,总结出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养生之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冬,四時盡也。从仌,从夂。夂,古文终字。,古文冬从日。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冬,四个时令的终结。字形采用“仌、夂”会义。夂,这是古文写法的“终”字。,这是古文写法的“冬”字,字形采用“日”作边旁。


涉:涉,甲骨文步,行走川,河),表示徒步淌水过河。有的甲骨文将“川”简化成。金文在甲骨文字形的基础上再加“水”,强调“涉”是渡河。篆文字形表示行走在“水”中。有的篆文省去一个“水”,简化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徒步淌水过河。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三点水”。古代称徒步爬山为“歴”(历),称徒步过河为“涉”。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徒行厲水也。从沝,从步。涉,篆文从水。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涉,徒步穿行河流。字形采用“沝、步”会义。涉,这是篆文异体字,采用“水、步”会义。


川:川,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弯弯曲曲的河道中流动的水。有的甲骨文将表示流水的多点弯曲虚线简写成三点。简体甲骨文将三点构成的弯曲虚线简化成弯曲的实线。金文、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山谷间由山涧、溪流汇成的湍急小河。隶化后楷书将篆文的三道弯曲弧线,写成三道直的竖线。川是山谷间陡峭地带窄浅的湍急水流,河是开阔地带深广的舒缓水流(即,川是较小的河,是河的上游;河是较大的川,是川的下游)。在造字时代,水流的源头叫“泉”;石壁上飞溅的山泉叫“水”;由山泉汇成的水叫“涧”;山涧在地面汇成的清流叫“溪”;众多小溪汇成的水流叫“川”;众多川流汇成的大川叫“河”,最大的河的叫“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川,貫穿通流水也。《虞書》曰:“濬巛,距川。”言深巛之水會爲川也。凡川之屬皆从川。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川,在千山万壑间贯穿流通的河。《虞书》上说:“濬川,即距川。”意思说深沟的水会合成川。所有与川相关的字,都采用“川”作边旁。


四:“一”代表混沌太初。古人认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就是说,混沌太初分出天地“二”极,天地间生出人;“三”,即天地人,衍化出宇宙万物。“四”是特殊指事字,甲骨文的字形,表示其为“二”的两倍。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将金文字形中的横笔竖写,就成了;将(二,表示4是2的倍数)合写,就成了。有的金文的基础上再加“二”,强调“四”与“二”的倍数关系。篆文省去金文中的“二”造字本义:数词,两倍于二的正整数。楷书基本承续篆文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四,陰數也。象四分之形。凡四之屬皆从四。,古文四。亖,籒文四。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四,阴数。像四分的形状。所有与四相关的字,都采用“四”作边旁。,这是古文中的“四”。亖,这是籒文中的“四”。


邻:“隣”是“鄰”的异体字。粦,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憐”(怜)的省略,表示爱惜、爱护。鄰,篆文粦,即“憐”的省略,爱惜邑,村落),表示村中户户相怜。造字本义:动词,小村落挨家相连的若干住户,相互关照、相互保护。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粦”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邑”写成“双耳旁”。《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邻”,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粦”简化成“令”。楷书异体字误将表示村落之“邑”的“右耳旁”,写成表示高山之“阜”的“左耳旁”。古籍多以“鄰”代替“隣”。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鄰,五家爲鄰。从邑,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邻,五户相连叫“邻”。字形采用“邑”作边旁,采用“粦”作声旁。


俨:嚴,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标准苛刻的、难通融的。儼,篆文人,当事者嚴,标准苛刻的),表示当事人对人对己标准苛刻,毫不放松。造字本义:动词,严于律己,保持恭敬庄重的姿态。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俨”,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嚴”简写成“严”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儼,昂頭也。从人,嚴聲。一曰好皃。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俨,高昂着头。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嚴”作声旁。另一种说法认为,“俨”是仪态漂亮好看的意思。


客:各,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来犯。客,甲骨文宀,居住夂,是“止”的倒写,与“到家”相反,即进入他乡人,旅人),表示进入他乡,暂居他乡。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夂人”写成“各”,明确“客”为“外来人”的含义。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旅居他乡。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客,寄也。从宀,各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客,寄居他人家里。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各”作声旁。


涣:奐,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換”的本字,表示交递、易手。渙,篆文水,水流,即“換”的本字,交换、传递),表示水流交换,比喻水流不断会合又分散。造字本义:动词,水流不断会合又分散,呈网状四处漫流。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奂”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渙,流散也。从水,奐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涣,水向四处流散。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采用“奂”作声旁。


冰:仌,简体金文的“冰”是特殊指事字——竖写的“水”甲骨文像自上而下、在山岩上流泻的山泉;横写的“水”甲骨文(灾)像汹涌泛滥的洪水;冰,金文字形“仌”是汹涌波涛的一半,表示与“波涛汹涌”相反,意即“水凝滞而不流动”。繁体金文将波涛状的一半简写成两点,同时加“水”,强调“冰”由液态的“水”凝固而成。篆文“仌”误将金文字形中的两道折笔写成两个“人”形,冰棱形象消失。篆文异体字将金文字形中的“水”写成造字本义:名词,水因低温而凝结成静态的固体。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冰,水堅也。从仌,从水。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冰,水凝固变硬。字形由“仌、水”会义。


释:釋,甲骨文又,左边方向朝外的手幸,用镣铐锁拷罪犯又,右边方向朝外的手),表示解除囚犯的枷锁。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幸”写成“睪”,用“釆”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双手。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睪”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解除囚犯的枷锁,使获自由。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釆”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睪”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简体楷书“释”,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睪”写成。现代汉语中常“诠释”并用,词义偏指“诠”:“释”表示解析,分项阐明,强调最终的“明了”的效果;“诠”表示全面、透彻地解释,也就是说“诠”是详尽的“释”,强调学术阐述的“规范性”和“完整性”。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釋,解也。从釆;釆,取其分別物也。从睪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释,解开。字形采用“釆”作边旁。釆,是取其分辨区别事物的意思。字形采用“睪”作声旁


敦:“惇”是“敦”的异体字。享,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谆”的省略,表示恳切而耐心劝戒。敦,金文享,即“谆”攴,持械打击),表示恳切劝戒和体罚。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恳切耐心地劝戒勉励,并以体罚的权威督促。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攴”写成“反文旁”。当“敦”引申出形容词“高标准自律的、厚道的”之后,篆文异体字“惇”用“心”(性情)代替“攴”,强调“性情敦厚”的含义。现代汉语多以“敦”代替“惇”。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敦,怒也。詆也。一曰誰何也。从攴,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敦,恼怒;诋毁。另一种说法认为,“敦”是诉问的意思。字形采用“攴”作边旁,采用“”作声旁。


朴:卜,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手杖。朴,篆文木,树卜,手杖),表示制杖之木。造字本义:名词,榆科落叶乔木,制杖原料。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木”写成。《汉字简化方案》用“朴”合并代替“樸”。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朴,木皮也。从木,卜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朴,可入药的树皮。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采用“卜”作声旁。


旷: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空阔。曠,篆文日,阳光、光线廣,空阔),表示充满光线,明亮而空阔。造字本义:形容词,空阔而明亮。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廣”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旷”,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廣”简化成“广”。“空”强调内部结构了无一物;“旷”强调视野的开阔明亮。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曠,明也。从日,廣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旷,开阔明亮。字形采用“日”作边旁,采用“广”作声旁。


谷:”是“”的本字;“”是“”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豁口、山口。,甲骨文重“八”,即多重切分口,山口),表示多重切分大山的系列山口。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名词,由多重切分大山的山口所构成的U形狭长低洼地带。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人多定居于有水源保障的河谷;作为农作物的“穀”也多产于山谷、河谷,榖在谷中,由此古人常常假借同音的“谷”代替“榖”。当“谷”被假借为“穀”之后,楷书加“山”另造“峪”代替。楷书异体字“硲”用“石”(岩崖)代替“山”,表示山岩沟谷。《汉字简化方案》用“谷”代替“榖”。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谷,泉出通川爲谷。从水半見,出於口。凡谷之屬皆从谷。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谷,泉水出隙,汇入河川,群山夹水的地形称作“谷”。字形采用“水”作边旁,像河水半隐半现地出於山口。所有与谷相关的字,都采
用“谷”作边旁。  

浑:軍,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晕”的省略,表示模糊不清。渾,篆文水,河川軍,即“晕”的省略,模糊不清),表示河水混浊不清。造字本义:形容词,河水浊而不清。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浑”,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軍”简化成“军”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渾,侵混流聲也。从水,軍聲。一曰洿下皃。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浑,两河渐渐混合涌流的声音。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采用“军”作声旁。一种说法认为,“浑”像河水浊滞慢流的样子。


浊:蜀,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以四川为代表的西南、西北地区。濁,金文水,河川蜀,西南、西北地区),表示西南、西北地区的河川。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名词,蜀水,源于楚、湘地区的多泥沙的河流。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浊”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蜀”简化成“虫”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濁,水。出齊郡厲嬀山,東北入鉅定。从水,蜀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浊,河川。源出齐郡厉妫山,向东北汇入钜定河。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采用“蜀”作声旁。


徐:余,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简易建筑。徐,篆文彳,即“行”,旅行余,沿途简易茅店),表示旅行中歇宿茅店。造字本义:动词,且住且行,旅程从容。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彳”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余”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徐,安行也。从彳,余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徐,安稳缓行。字形采用“彳”作边旁,采用“余”作声旁。


静:“浄”和“靜”是“瀞”的异体字;而“净”是“浄”的异体字。清,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纯洁、无污染。瀞,金文清,纯洁、无污染争,极力实现),表示极力使之纯洁、无污染。金文异体字“静”省去“水”。有的金文异体字将混合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将“青”写成,将“爭”写成。篆文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清除污染,使之纯洁。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青”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爭”写成。俗体楷书“静”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爭”简化成“争”。由于“静”与“净”的字音相同、字形字义相近,古籍常将二者相互通用。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靜,審也。从青,爭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静,自审内省。字形采用“青”作边旁,采用“争”作声旁。


清:青,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倩”的省略,表示美丽、漂亮。清,金文水,水体青,即“倩”的省略,美丽、漂亮),表示水体透澈漂亮。有的金文将“青”写成。有的金文将“青”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青”写成造字本义:形容词,水无杂滓,澄澈明丽。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青”写成。丽水为“清”,丽日为“晴”;美目为“睛”,美意为“情”;好话为“请”,好米为“精”。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清,朖也。澂水之皃。从水,靑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清,明朗。水澄澈的样子。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采用“靑”作声旁。


保:抱,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用双臂搂着。保,甲骨文反抱,双手从背后搂着子,幼儿),表示反抱孩子,即用双手将孩子背在背上。背子求安,这是中国古代的养育传统,因为古代的幼儿除了野兽袭击、拐卖的威胁之外,还面临饥饿、虫害、水火等各种危险,父母外出或下地时,只有把孩子背在自己背上最安全。古人将小孩用背带兜住屁股背在肩上的传统一直沿续到现代。有的甲骨文写作“仔”,表示大人(父母)怀抱的幼儿。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误将搂孩子的手写成一撇。有的金文则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子”和搂抱孩子的“手”写成不知所云的。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将幼儿背在背上以免各种意外。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似“子”非“子”的写成“呆”,至此字形面目全非。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保,養也。从人,从省。,古文孚。,古文保。,古文保不省。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保,养护幼儿。字形采用“人”和省略了“爪”的“”会义。,这是古文写法的“孚”字。,这是古文写法的“保”字。,这也是
古文的“保”字,不省略“爪”。

蔽:敝,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扯破布帛。蔽,篆文艸,草木敝,扯破),表示扯下树枝草叶。造字本义:动词,扯下树枝草叶作为伪装加以遮盖隐藏。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艸”写成“草头”,将篆文字形中的“敝”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蔽,蔽蔽,小艸也。从艸,敝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蔽,细细密密地覆盖,是密集的小草。字形采用“艸”作边旁,采用“敝”作声旁。


二、翻译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三、背诵
已上传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5-6 18:15 , Processed in 1.229835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