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coffee024

清心《庄子》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3-2-18 20:55:21 | 显示全部楼层
译文
盗跖译文
     孔子是柳下季的朋友,柳下季的弟弟名为盗跖。盗跖的手下有九千人,在天下间横行霸道,侵凌诸侯各国。砸破人家的门户,掠夺人家牛马,掳劫人家妇女。贪图财物遗弃亲人,不顾念父母兄弟,不拜祖宗。他们所经过的城邑,大国的就闭关守城,小国的躲进城堡,民众为此深感痛苦。
     孔子对柳下季说:“做人父亲的,肯定能够教好他的孩子;为人兄长的,肯定能够教好他弟弟,如若不然那么父子兄弟的亲情就不足珍贵了。当今先生您可是世上的贤能之士,弟弟却是盗跖,是天下的祸害,而先生却不能规劝他,我私下替先生感到羞耻。我情愿替先生去说服他。”
    柳下季说:“先生说做人父亲的肯定教好他的孩子,做人兄长的肯定能教好他的弟弟,假如孩子不听从父亲的教诲,弟弟不接受兄长的劝说,即使像先生这么能言善辩,又能拿他怎么样呢?况且盗跖这个人,心思像涌泉一样源源不绝,,意气像风一样捉摸不定,强悍足以抵挡敌人,辩才足以掩饰过错。顺着他的心意他就高兴,违背他的心意他就发怒,轻易地用言语来侮辱别人。先生千万不要去。”
    孔子没听柳下季劝告,让颜回驾车,子贡坐在车的右边,前往会见盗跖。盗跖正在泰山的南面休整部下,切碎人肝炒来吃。孔子下车走上前,看见传命官,说:“鲁国人孔丘,听说将军高尚正义,恭敬地来拜见。”
     传令官入内通报。盗跖听到此事,大怒,眼睛瞪得像星星那样明亮,怒发冲冠,说:“这不就是鲁国的善于弄虚作假的孔丘吗?替我告诉他:‘你做花言造巧语,随意地称道文王、武王的道德,头戴装饰像树枝般的帽子,腰缠死牛胁的皮带,繁辞谬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议论辩说,无端制造是非,用以迷惑天下的君主,使天下的学士不能返归自然本性,虚伪地称说孝悌,而侥幸得到封侯富贵。你的罪恶严重应当加重惩处,快滚回去吧!不然,我要用你的肝当作午餐。”
     孔子再次请求通报接见,说:“我幸运地得到柳下季的介绍,希望到帐幕下拜见。”禀报人员再次通报,盗跖说:“让他到我面前来!”孔子小心翼翼地快步走进帐去,又远离坐席连退数步,向盗跖深深施礼。盗跖一见孔子大怒不已,伸开双腿,按着剑柄怒睁双眼,喊声犹如哺乳的母虎,说:“孔丘你上前来!你所说的话,合我的心意有你活的,不合你的心意你就等着一死。”
     孔子说:“我听说,凡是天下的人具有三种德性:天生高大,容貌漂亮,无人可比,无论少年、老年、贵人、贱人见了都欢喜,这是上等德性;才智可以收容天地,才能可以辨识各种事物,这是中等德性;勇猛果敢,聚集人马统率军队,这是下等德性。凡是具有了其中的一种德性,就足以南面称王了。如今将军兼备这三种德性,身高八尺二寸,满面红光,双目炯炯有神,嘴唇有如鲜红的丹砂,牙齿有如整齐的贝壳,声音像黄钟一样宏亮,可是名叫盗跖,我暗暗替将军感到羞耻,认为不应当有此恶名。将军要是有心听在下的劝谕,在下情愿往南出使吴国越国,往北出使齐国鲁国,往东出使宋国卫国,往西出使晋国楚国,让他们为将军造一座数百里的大城,建立十万户的封邑,推立将军为诸侯,为天下除旧布新,放下武器让士兵都休息,收养起他们的兄弟,供奉拜祭祖宗。这才是圣人智士的行为,也是天下人的愿望啊。”
        盗跖大怒说:“孔丘上前来!凡是可以用利禄来规劝、用言语来谏正的,都只能称作愚昧、浅陋的普通顺民。如今我身材高大魁梧面目英俊美好,人人见了都喜欢,这是我的父母给我留下的美德。你孔丘即使不当面吹捧我,我难道不知道吗?而且我听说,喜好当面夸奖别人的人,也好背地里诋毁别人。如今你把建造大城、汇聚众多百姓的意图告诉给我,这是用功利来诱惑我,而且是用对待普通顺民的态度来对待我,这怎么可以长久呢!城池最大的,莫过于整个天下。尧舜拥有天下,子孙却没有立锥之地;商汤与周武王立做天子,可是后代却遭灭绝,这不是因为他们贪求大利的缘故吗?”“况且我还听说,古时候禽兽多而人少,于是人们都在树上筑巢而居躲避野兽,白天拾取橡子,晚上住在树上,所以称他们叫做有巢氏之民。古时候人们不知道穿衣,夏天多多存积柴草,冬天就烧火取暖,所以称他们叫做懂得生存的人。到了神农时代,人民的居处是多么安静闲暇,行动是多么优游自得,人们只知道母亲,不知道父亲,跟麋鹿生活在一起,自己耕种自己吃,自己织布自己穿,没有相互伤害的心思,这就是道德鼎盛的时代。然而到了黄帝就不再具有这样的道德境界,跟蚩尤在涿鹿的郊野上争战,流血百里。尧舜称帝,设置百官,商汤放逐了他的君主,武王杀死了纣王。从此以后,世上总是依仗强权欺凌弱小,依仗势众侵害寡少。商汤、武王以来,就都是属于篡逆叛乱的人了。”“如今你研修文王、武王的治国方略,控制天下的舆论,一心想用你的主张传教后世子孙,穿着宽衣博带的儒式服装,说话与行动矫揉造作,用以迷惑天下的诸侯,而且一心想用这样的办法追求高官厚禄,要说大盗再没有比你大的了。天下为什么不叫你作盗丘,反而竟称我是盗跖呢?你用甜言蜜语说服了子路让他死心塌地地跟随你,使子路去掉了勇武的高冠,解除了长长的佩剑,受教于你的门下,天下人都说你孔子能够制止暴力禁止错误。可是后来,子路想要杀掉篡逆的卫君却不能成功,而且自身还在卫国东门上被剁成了肉酱,你使子路遭受到剁成肉酱的祸患,上无法保身,下无法做人,你的那套主张难道还有可贵之处吗?世上所尊崇的,莫过于黄帝,黄帝尚且不能保全德行,而征战于涿鹿的郊野,流血百里。唐尧不慈爱,虞舜不孝顺,大禹半身不遂,商汤放逐了他的君主,武王出兵征讨商纣,文王曾经被囚禁在羑里。这以上的六个人,都是世人所尊崇的,但是仔细评论起来,都是因为追求功利迷惑了真性而强迫自己违反了自然的禀赋,他们的做法实在是极为可耻的。“世人所称道的贤士,就如伯夷、叔齐。伯夷、叔齐辞让了孤竹国的君位,却饿死在首阳山,尸体都未能埋葬。鲍焦着意清高非议世事,竟抱着树木而死去。申徒狄多次进谏不被采纳,背着石块投河而死,尸体被鱼鳖吃掉。介子推算是最忠诚的了,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晋文公吃,文公返国后却背弃了他,介子推一怒之下逃出都城隐居山林,也抱着树木焚烧而死。尾生跟一女子在桥下约会,女子没有如期赴约,河水涌来尾生却不离去,竟抱着桥柱子而淹死。这以上的六个人,跟肢解了的狗、沉入河中的猪以及拿着瓢到处乞讨的乞丐相比没有什么不同,都是重视名节轻生赴死,不顾念生命根本和寿命的人。”“世人所称道的忠臣,没有超过王子比干和伍子胥的了。伍子胥被抛尸江中,比干被剖心而死,这两个人,世人都称作忠臣,然而最终被天下人讥笑。从上述事实看来,直到伍子胥、王子比干之流,都是不值得推崇的。”“你孔丘用来说服我的,假如告诉我关于鬼神的事,那我是不可能知道的;假如告诉我人世间实实在在的事,不过如此而已,都是我曾听闻的事。现在让我来告诉你人之常情,眼睛想要看到色彩,耳朵想要听到声音,嘴巴想要品尝滋味,志气想要满足、充沛。人生在世高寿为一百岁,中寿为八十岁,低寿为六十岁,除掉疾病、死丧、忧患的岁月,其中开口欢笑的时光,一月之中不过四、五天罢了。天与地是无穷尽的,人的死亡却是有时限的,拿有时限的生命托付给无穷尽的天地之间,迅速地消逝就像是千里良驹从缝隙中骤然驰去一样。凡是不能够使自己心境获得愉快而颐养寿命的人,都不能算是通晓大道的人。”“你孔丘所说的,全都是我想要废弃的,你赶快离开这里滚回去,不要再说了!你的那套主张,颠狂失性钻营奔逐,全都是巧诈、虚伪的东西,不可能用来保全真性,有什么好谈论的呢!”
      孔子再行个礼就快步离开了,出了门上了车,几次都没有拿起马缰,两眼发呆什么也看不见,脸色如同死灰一样,扶着车前横木低下头去喘不过气来。
      回到鲁都东门外边,恰好遇上柳下季。柳下季说:“你几天没露面了,车马看上去像行了远路,莫非你去跟跖会面吗?”孔子昂起头对天叹气说:“是啊。”柳下季说:“跖可是像我以前说的那样违背你的意愿吗?”孔子说:“是的。我正是常言说的无病自灸了。跑去撩逗老虎的头,梳弄老虎的胡须,险些命丧虎口!”
       子张向满苟得问道:“为什么不培养德行呢?没有好的德行就不能取得别人的信赖,不能取得别人的信赖就不会得到任用,不能得到任用就不会得到利益。所以,从名誉的角度来观察,从利禄的角度来考虑,仁义果真重要。假如弃置名利,反求于心,那么士大夫的德行,也不可一日不修养啊!”
      满苟得说:“没有羞耻的人才会富有,骗取信任的人才会显贵。大凡获得名利最大的,几乎都是以无耻的行径而骗取信任所取得的。所以,从名誉的角度来观察,从利禄的角度来考虑,骗取信任果真重要。假如弃置名利,只在内心求得反思,那么士大夫的德行,也就只有保持他的天性了啊!”
      子张说:“当年桀与纣贵为天子,富有到占有天下,如今对地位卑贱的奴仆说,你的品行如同桀纣,那么他们定会惭愧不已,产生不服气的思想,这是因为桀纣的所作所为连地位卑贱的人也瞧不起。仲尼和墨翟穷困到跟普通百姓一样,如今对官居宰相地位的人说,你的品行如同仲尼和墨翟,那么他一定会除去傲气谦恭地说自己远远比不上,这是因为士大夫确实有可贵的品行。所以说,势大为天子,未必就尊贵;穷困为普通百姓,未必就卑贱;尊贵与卑贱的区别,在于德行的美丑。”
      满苟得说:“小的盗贼被拘捕,大的强盗却成了诸侯,只要在诸侯那里,方才存有仁义。当年齐桓公小白杀了兄长、娶了嫂嫂而管仲却做了他的臣子,田成子常杀了齐简公自立为国君而孔子却接受了他赠与的布帛。在言论上表示鄙视,在行动上却甘愿屈从,这就是说言语和行动的实情在胸中相互矛盾和斗争,岂不是言行矛盾吗!所以《书》上说过:谁坏谁好?成功的居于尊上之位,失败的沦为卑下之人。”
      子张说:“你不修养德行,就必将使亲疏没有伦理,在尊贵与卑贱之间失去规范和准则,在长上与幼小之间失去先后序列;这样一来五伦和六位,又拿什么加以区别呢?”
       满苟得说:“尧杀了亲生的长子,舜流放了同母的兄弟,亲疏之间还有伦常可言吗?商汤逐放夏桀,武王杀死商纣,贵贱之间还有准则可言吗?王季被立为嫡长子,周公杀了两个哥哥,长幼之间还有序列可言吗?儒家伪造名位等级之辞,墨家亲疏混同,‘五纪’和‘六位’的序列关系还有区别吗?“而且你正在争名,我正在逐利。名与利的实情,不合于天理,也不明于大道。我往日跟你在无约面前争论不休,他说:‘小人为财而死,君子为名献身。然而他们变换真情、更改本性的原因,是不同的;但在舍弃该做的事而不惜生命地追逐不该寻求的东西,那是同一样的。’所以说,不要像小人那样,要回过头来追寻你自己的天性;不要去做君子,而顺从自然的规律。或曲或直,要以你的自然天性为准则;观察四方,跟随四时变化而消长。或是或非,牢牢掌握循环变化的中枢;独自完成你的心意,跟随大道往返进退。不要拘泥于你的行为,不要成就于你的仁义;否则将会丧失你的真性。不要去追求那非你的自然本性所固有的富贵,不要为了成功而不惜献身,否则将会丧失你的自然本性。比干被剖心,伍子胥被挖眼,这是愚忠的祸害;直躬告发父亲偷羊,尾生与情人约会被水淹死,这是守信的祸患;鲍焦抱树而立、干枯而死,申生宁可自缢也不申辩委屈,这是清廉的毒害;孔子不能为母送终,匡子发誓不见父亲,这是仁义的过失。这些现象都是上世的传闻,当代的话题,以此来端正士大夫的言论,并严格要求他们的行为,所以深受灾殃,遭逢如此的祸患。”
     无足向知和问道:“人们终究没有谁不想树立名声并获取利禄的。那个人富有了人们就归附他,归附他也就屈从他,屈从他就会尊崇他。受到尊崇,就是人们用来延长寿命、安康体质、快乐心意的办法。如今难道你就没有这种追求名利的心愿吗?是你的才智不够用呢?还是虽知道而力量不能达到,还是你本来就追求正理而鄙视富贵呢?”
      知和说:“如今有这么一个贪鄙的人,就认为跟自己是同时生、同乡处,而且认为是超越了世俗的人了;其实这样的人内心专愚而无主心,用这样的办法去看待古往今来和是非的不同,只能是混同流俗而融合于世事。舍弃了贵重的生命,离开了最崇高的自然本性,而追求他一心想要追求的东西;这就是他们所说的延长寿命、安康体质、快乐心意的办法,不是跟事理相去太远吗!悲伤所造成的痛苦,愉快所带来的安适,对身体的影响自己不能看清;惊慌所造成的恐惧,欢欣所留下的喜悦,对于心灵的影响自己也不可能看清。知道一心去做自己想要去做的事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去做,所以尊贵如同天子,富裕到占有天下,却始终不能免于忧患。”
      无足说:“富贵对于人们来说,没有什么不利的,享尽天下的美好并拥有天下最大的权势,这是道德极高尚的人所不能得到的,也是贤达的人所不能赶上的;挟持他人的勇力用以显示自己的威势和强大力量,把握他人的智谋用以表露自己的明察,凭借他人的德行用以显示自己的贤良,虽然没有享受国家却也像君主一样威严。至于说到乐声、美色、滋味、权势对于人来说,不去用心学习而自然喜欢,身体不需要模仿早已习惯。欲念、厌恶、回避、俯就,本来就不需要师传,这是人的禀性。天下人即使都非议我,谁又能摆脱这一切呢?”
     知和说:“睿智的人做事,总是依从百姓的心思而行动,不敢违背他们自然形成的原则,所以,内心充实而不会跟人争夺,无所作为因而也就没有贪求之心。内德不足,因而贪求不已,争夺四方财物却不自认为是贪婪;内德充实有余,因而就能辞却外物,舍弃天下也不自认为清廉。廉洁与贪婪的实质,并不取决于外物的迫使,应该转回头来察看一下各自的禀赋。身处天子之位却不用显贵傲视他人,富裕到拥有天下却不用财富戏弄他人。估量富贵造成的危害,考虑富贵至极而必反的道理,就认为它有害于自然本性,所以拒绝而不接受,并不是要用它来求取名声与荣耀。尧、舜做天子时推让帝位,并非行仁政于天下,而是不想让富贵危害自然本性;善卷与许由能够得到帝王之位却辞让不受,也不是虚情假意的谢绝禅让,而是不想因为治理天下危害自己的生命。这些人都能趋就其利,辞避其害,而人们称誉他们是贤明的人,可见天下的贤名就可以自然而然的归到他们身上,但他们并不是有心要去建立自己的名誉。”
     无足说:“假如一定要固守名声,劳苦身形、谢绝美食、俭省给养以维持生命,那么这一定是个长期疾病困乏而没有死去的人。”
     知和说:“适如性分就是幸福,超出性分便是祸害,事物莫不是这样,而财物有余就危害更严重了。如今富有的人,耳朵谋求钟鼓、箫笛的乐声,嘴巴满足于肉食、佳酿的美味,因而触发了他的欲念,遗忘了他的正当事业,真可说是心志迷乱极了;深深地陷入了自负盛气之中,像背着沉重的东西爬行在山坡上,真可说是痛苦极了;贪求财物而招惹怨恨,贪求权势而耗尽心力,安静闲居就沉溺于嗜欲,体态丰腴光润就会血气滞塞不通,可以说是生病了;为了贪图富有追求私利,获取的财物堆得像齐耳的高墙也不知满足,而且以此自夸而不舍弃,真可说是羞辱极了;财物囤积却不舍得使用,一心积聚而不停止,唯恐失去钱财而满腹的焦心与烦恼,却仍想增加更多财物,真可说是忧愁极了;在家内总担忧窃贼的伤害,在外面总害怕寇盗的行抢残杀,在院内密布防盗的塔楼和射箭的孔道,在外不敢独自行走,真可说是畏惧极了。以上的六种情况,是天下最大的祸害,人们全都遗忘不知明察,等到祸患来临,想要倾家荡产保全性命,只求返归贫穷求得一日的安宁也不可能。所以,从名声的角度来观察却看不见,从利益的角度来探求却得不到,心中念念不忘而不惜牺牲形体去争夺名利,岂不是太糊涂了吗!”
     
说剑 译文
     当年赵文王喜好剑术,三千多名剑客蜂拥而至门下,他们在赵文王面前日夜相互比试剑术,每年死伤百余人,但赵文王喜爱剑术从不觉得厌倦。就这样过了三年,国力日益衰退,各国诸侯都在谋算怎样攻打赵国。
     太子悝十分担忧,招募左右近侍说:“谁能够说服赵王停止比试剑术,赠予他千金。”左右近侍说:“只有庄子能够担当此任。”
     太子于是派使者带着一千两金子奉送给庄子。庄子没有接受,就和使者一同来见太子。说:“太子有什么事情教导我,为什么要送给我一千两金子?”太子说:“我听说先生通达圣智,恭恭敬敬地奉送一千两金子,作为随从的费用。可是先生不肯接受,我还敢说什么呢?”
      庄子说:“我听说太子想要任用我,是想断绝赵王对剑术的嗜好。往上,我劝说赵王,违反了赵王的意旨;往下,也不合太子的心愿;我的身体将要受刑而死,我还用得着什么金子呢?假使,在上我说服了国王,在下也合乎太子的心愿,我想在赵国要求什么不行呢?”太子说:“是这样。父王的心目中,只有那些剑客。”庄子说:“好的,我也善于运用剑术。”
       太子说:“不过父王所见到的击剑人,全都头发蓬乱、髻毛突出、帽子低垂,帽缨粗实,穿着后幅较短的上衣,瞪大眼睛而且语声艰涩,大王竟喜欢见到这样打扮的人。如今先生假如穿儒服去会见赵王,事情一定会弄糟。”庄子说:“请让我准备剑士的服装。”
      三天以后剑士的服装裁制完毕,于是面见太子。太子就跟庄子一道拜见赵王,赵王解下利剑等待着庄子。 庄子进入殿门不依礼节趋行,见到赵王也不行跪拜之礼。赵王问庄子:“你想用何术教导我,为什么先让太子向我举荐呢?”庄子说:“臣听说大王喜好剑术,所以就凭着我的剑术来参见大王。”赵王说:“你的剑术能够怎样遏阻剑手、战胜对方呢?”庄子说:“我的剑术,十步之内可杀一人,行走千里也无人阻挡。”赵王听了后非常高兴,说:“那天下就没有人是你的对手了!”
      庄子说:“那善于使剑的人,先示人以玄虚莫测,再用锋利的剑展示剑术,有所感应才发动攻击,却常常先击中对手。我愿意找机会和大王试剑。”赵王说:“先生且先回馆舍休息休息,我将安排好击剑比武的盛会再请先生出面比武。”
     赵王于是用七天时间让剑士们比武较量,死伤了六十多人,从中挑选出五六人,让他们拿着剑在殿下等候,这才去召唤庄子。赵王对庄子说:“今天请先生与剑士比剑。”庄子说:“我已经盼望很久了。”赵王说:“先生所习惯使用的宝剑,长短怎么样?”庄子说:“我的剑术长短都适应。不过我有三种剑,任凭大王选用,请让我先作些说明然后再行比试。” 赵文王说:“我愿意听听这三种剑。”庄子说:“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平民剑。”
      赵文王问:“天子剑是什么样的呢?”庄子说:“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作为剑锋,以齐国的泰山作为剑刃,以晋国、卫国作为剑背,以周国、宋国作为剑环,以韩国、魏国作为剑把,用四境包围着,用四时裹着,用渤海环绕着,用恒山缠束着,用五行生克之道来运剑,用刑罚和道德之理来论断,开合符合阴阳变化,用春夏持守着,用秋冬运行着。这种剑,向前伸直而无所阻挡,向上高举没有什么能遮拦,向下刺去没有什么能承受,四方挥动没有物体能靠近,在上说,它可以拔开浮云;在下说,可以穿过根基。这种剑一旦使用,就可以匡正诸侯、威仪天下。这便是天子之剑。”
     赵文王迷茫一片,若有所失,就问:“那诸侯之剑是什么样的呢?”庄子说:“那诸侯之剑,用智勇之士作为剑锋,用清廉之士作为剑刃,用贤良之士作为剑背,用忠圣之士作为剑环,用豪杰之士作为剑把。这口剑,向前伸直也无所阻挡,向上高举也没有什么能遮拦,向下刺去也没有什么能承受,四方挥动也没有什么物体能靠近,在上说,它效法圆形的天空,顺从日月星辰三光;在下说,它效法方形的大地,来顺应春夏秋冬四时;居中则顺和民意,来安定四方。这种剑一旦使用,就如同雷霆的震动,四境之内,无不顺服的,都听从君王的命令了。这便是诸侯之剑。”
     赵文王又问:“那平民之剑是什么样的呢?”庄子说:“那平民之剑,剑士者蓬散着头发,倒梳着鬓毛,帽子低倾,帽缨盘结在下巴下面,穿着后身短小的衣服,瞪着眼睛,语声艰涩;在人前互相砍杀,向上可以斩断脖颈,向下可以砍开肝肺。这种平民之剑,和斗鸡没有什么差别,顷刻间性命就断绝。这对于国家并没有什么用处。现在大王享有天子之位,可是喜好平民之剑。我私下里为大王鄙视这种做法。”
       赵文王于是牵着庄子来到殿上。主管膳食的人献上食物,赵王绕着坐席走了三圈。庄子说:“大王安坐下来定定心气,有关剑术之事我已启奏完毕。”于是赵文王三月不出宫门,剑士们都在自己的居处自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2-18 21: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渔父 译文
     孔子到缁帷树林里游赏,坐在长有许多杏树的土坛上休息。弟子们在一旁读书,孔子在弹琴唱歌。歌曲还未奏完一半,有个渔夫下船走了过来,他的胡须和眉毛全都白了,披着头发扬起衣袖,沿着河岸而上,来到一处高而平的地方便停下脚步,左手按着膝盖,右手托起下巴,听孔子弹琴吟唱。一曲完毕渔父用手招唤子贡、子路两个人过来,两人一起回答了他的问话。
     渔父指着孔子说:“他是做什么的?”子路回答说:“他是鲁国的君子。”渔父问孔子的姓氏。子路回答:“姓孔”。渔父说:“孔氏从事什么行业呢?”子路没有应声,子贡说:“孔氏这个人,本性敬奉忠信,亲身实践仁义,修治礼乐规范,泽定人伦关系,对上来说竭尽忠心于国君,对下而言施行教化于百姓,打算用这样的办法造福于天下。这就是孔氏所从事的事业。”渔父又问道:“他是拥有国土的君主吗?”子贡说:“不是”。渔父接着问道:“是王侯的辅臣吗?”子贡说:“也不是”。渔父于是笑了笑往回走,边走边说道:“孔氏讲仁真可说是仁了,不过恐怕不能保全自己;煞费苦心劳累身体会危害他天性的。唉呀!他离大道的距离太远了!”
      子贡回来,把跟渔父的谈话告诉孔子。孔子推开身边的琴站起身来说:“恐怕是位圣人吧!”于是走下杏坛寻找渔父,来到湖泽岸边,渔父正操起船浆撑船而去,回头看见孔子,转过身来面对孔子站着。孔子连连后退,拜了又拜向前靠近。
     渔夫问道:“你是有什么事找我吗?”孔子说:“刚才先生只说了个开头就走了,我如此浅陋而不能理解先生之言,就私下在此等待,希望有幸能听到先生的教诲,以便最终能对我有所帮助。”
      渔夫说:“唉!你真是太好学了。”孔子再次行礼站起来,说:“我从小就立志求学,直到现在,已经六十九岁了,还没听过至上的教诲,哪敢不虚心呢?”
     渔父说:“同类相互依从,同声相互应和,这本是自然的道理。请让我说明我所悟得的道理来分析你的行为。你所做的是人事。天子、诸侯、大夫、庶民,这四种人能够各守职分,也就是社会治理的理想境界,倘若偏离了自己的位置,社会动乱也就没有比这再大的了。官吏处理好各自的职权,人民安排好各自的事情,这就不会凌乱了。所以,田地荒芜、居室破漏,衣服和食物不充足,赋税不能按时缴纳,妻子侍妾不能和睦,老少失去尊卑的序列,这是普通百姓的忧虑。能力不能胜任职守,本职事务不能妥善处理,行为不清廉,属下玩忽怠惰,对国家和人民没有功劳美誉,不能保持爵位和俸禄,这是大夫的忧虑。朝廷上没有忠臣,国家混乱,工艺技术不精巧,敬献的贡品不好,春秋朝觐天子时礼无伦次,不顺服天子,这是诸侯的忧虑。阴阳不和谐,寒暑变化不合时令,以致伤害万物的生长,诸侯暴乱,随意侵扰征战,以致残害百姓,礼乐不合节度,财物穷尽匮乏,人伦关系未能整顿,百姓淫乱,这是天子和主管大臣的忧虑。如今你上无君主诸侯和主管官吏的权势,下无大臣掌管事务的官职,却擅自修治礼乐,择定人伦关系,从而教化百姓,不是太多事了吗!“而且人有八种毛病,事有四种祸患,不可不清醒明察。不是自己职分以内的事也兜着去做,叫做总(管事太多);没人理会而去强进忠言,叫做巧佞;通过揣度别人的心意而说出一些迎合的话,叫做谄媚;不辨是非而言说,叫做阿谀;喜欢说别人的坏话,叫做谗言;离间故交挑拨亲友,叫做陷害;称誉奸诈虚伪的人而败坏有道德的人,叫做邪恶;不分善人和恶人,善恶都予容纳且和言悦色地对待,暗中引出别人心中的欲念,叫做阴险。有这八种毛病的人,对外会惑乱他人,对内则伤害自身,因而有道德修养的人不和他们交往,圣明的君主不以他们为臣。所谓四患:喜欢经营大事,改变常规,用以谋取功名,称作贪多;自恃聪明专行独断,侵害他人刚愎自用,称作贪婪;知过不改,听到劝说却越错越多,称作执拗;别人赞同自己就肯定,如果不赞同自己,即使是好也认为不好,称作自负。这就是四种祸患。能够清除八种毛病,不再推行四种祸患,方才可以教育。”
      孔子听完,又惊又愧,行了两次礼后站起来,说:“我在鲁国两次被驱逐,在卫国没有存身之处,在宋国连呆过的树都被砍掉,在陈、蔡两国之间被围困过。我也不知道犯了什么过错,竟受到这四次羞辱?”
      渔夫凄怆地变色说:“你真是太难醒悟了。有个害怕自己的身影、厌恶自己的足迹,总想摆脱它跑动的人,迈步子越快而足迹就越多,跑得越快而身影越不离身,他自认为还是跑的太慢了,便猛跑不停,直到断气力竭死了。他不懂得待在阴暗的地方就能使影子消失掉,处在静止状态就能不会有足迹,他也太过愚蠢了!你审察仁义的区分,察明事物异同的界限,观察动静的变化,把握接受和给予的分寸,控制好恶的情感,调和高兴和恼怒的节度,你几乎不能免除祸患了。你要谨慎地修养你的身心,慎重地保存你的真性,把身外之物还给别人,那就没有什么牵累了。现在你不去修养身反而去苛求他人,不也是追求外物吗?”
      孔子羞愧地问:“请问什么叫做真?”
      渔父回答:“所谓真,就是心性精诚达到极点。不精纯不诚实,就不能感动人。所以,勉强啼哭的人虽然外表悲痛其实并不哀伤,勉强发怒的人虽然外表严厉其实并不威严,勉强亲热的人虽然笑容满面其实并不和善。真正的悲痛没有哭声而哀伤,真正的怒气未曾发作而威严,真正的亲热未曾含笑却很和善。真心的情感在心中并不外露,而精神则流露在外,这就是真情可贵的原因。把真用于人伦关系,侍奉双亲就会慈善孝顺,辅助国君就会忠贞不渝,饮酒就会舒心乐意,居丧就会悲痛哀伤。忠贞以建功为主旨,饮酒以欢乐为主旨,居丧以致哀为主旨,侍奉双亲以安适为主旨。功业与成就目的在于达到圆满美好,因而不必拘于任何形迹;侍奉双亲目的在于达到安适,因而不必考虑使用什么方法;饮酒目的在于达到欢乐,没有必要选用就餐的器具;居丧目的在于致以哀伤,不必过问规范礼仪。礼仪,是世俗人设制出来的;纯真,却是禀受于自然,出于自然而不可改变。所以圣哲的人总是效法自然看重本真,不受世俗的拘系。愚昧的人则刚好与此相反。他们不能效法自然而忧虑不能与世人相合,不知道珍惜真情本性,而是随从世俗变化,因此总是不知满足。可惜啊,你过早地被虚伪的世俗熏染而很晚才听闻大道。”
      孔子又行了两次礼后站起来说:“今天我能够遇上你,好像天赐良机。先生如果不以教诲我为耻,就请把我当作学生亲身教诲我,我冒昧请问先生住处在哪里,好让继续接受学业直至最终学完大道。”
      渔夫说:“我听过,与能够迷途知返的人一齐前进,就跟他达到美妙的境界;不能迷途知返的人,不会懂得大道,慎勿与其一同前往,这样自身才避免祸害。你努力吧,我要离开你了,我要离开你了。”于是就撑船走了,沿着芦苇水径缓缓飘逝。
      颜渊掉转车头,子路递过拉着上车的绳索,孔子看定渔父离去的方向头也不回,直到水波平定,听不到桨声然后才敢坐上车。
     子路依傍着车子而问道:“我当弟子很久了,从来没见过先生对人如此谦恭尊敬。天子也好,诸侯也好,见到先生历来都是平等相待,先生还免不了流露出傲慢的神情。如今渔夫撑浆背身站立,可先生却把腰弯得像折磬一样,听了渔夫的话一再行礼后再作回答,可不是太过分了吗?弟子们都要抱怨显示了,一个捕鱼的人怎么能够获得如此敬重呢?”
     孔子的伏身在车前的横木上叹息说:“子路你实在是难以教化啊!你沉湎于礼义已经很久了,可是粗野卑下的心态时至今日也未能除去。上前来,我对你说!大凡遇到长辈而不恭敬,就是失礼;见到贤人而不尊重,就是不仁。渔夫倘若不是一个道德修养臻于完善的人,也就不能使人自感谦卑低下,对人谦恭卑下却不至精至诚,定然不能保持本真,所以也就常常伤害身体。真是可惜啊!一个人要是不仁,祸患就再大不过了,然而你却偏偏有这种毛病。况且大道,是万物产生的根源,万物失去了道就会死亡,获得了道便能生存,做事违背它就要失败,顺从它就能成功。所以大道之所在,圣人就尊崇。如今渔父对于大道,可以说是得到了,我怎么能不尊敬他呢?”
     
列御寇 译文
    列御寇到齐国去,走到中途又折了回来,遇上伯昏瞀人。伯昏瞀人问道:“什么事情让你又折了回来?”列御寇说:“我感到惊恐不安。”伯昏瞀人又问:“什么原因使你惊惶不安?”列御寇说:“我曾在十家卖浆的店子里饮浆,其中有五家先赠送给我。”伯昏瞀人说:“像这样的事,你怎么会惊惶不安呢?”
    列御寇说:“真诚积聚于胸中,就会外泄为光仪,用来对外压服人心,使人们对自己的敬重超过了老人,从而招致祸患。卖浆人只不过是做些小本的饮食买卖,没有多少赢余,获利微薄,权势轻微,还如此待我,更何况是万乘的国君呢?国君身体为国家损耗,才智为政事消耗,他们会把重任托付给我并要我建功效力。我正因为这个缘故才惊惶不已。”伯昏瞀人说:“你的观察与分析妙啊!你就等着吧,人们会归附你的!”
    没过多久,伯昏瞀人前去看望列御寇,见门外摆满了拜访者的鞋子。伯昏瞀人面朝北方站着,竖着拐杖撑住下巴,站了一会儿,一句话没有就出去了。接待客人的人告诉列御寇,列御寇提着鞋子,光着脚就跑了出来,赶到门口,说:“先生既然来了,为什么还不发药石之言以针砭我呢?”伯昏瞀人说:“算了算了,我本来就告诉你说人们会归附你,果真归附你了。不是你能使人归附你,而是你不能使人不归附你。你何必这样讨人欢喜而显现得与众不同呢?你以表异感动他人,他人亦必定以欢愉摇撼你的本性,这又没有什么益处。跟你交游的人,又不能把这番道理告诉你。他们机巧的言论,全是毒害人的。没有人能够觉悟,大家是多么亲昵相爱啊!有技巧的人不免辛劳,有智慧的人常要忧虑,只有悟道的圣人无所希求,吃饱了饭随处遨游,像不受缆索牵绊飘忽在水中的船只一样,这才是心境虚无而自由遨游的人。”
      郑国有个名叫缓的人在裘氏地方读书,只用了三年就成了儒生,像河水滋润沿岸的土地一样施惠乡里,泽及三族,并且使他的弟弟成为墨家的学人。不久,兄弟二人就用儒墨学说相互争辩,缓的父亲帮助弟弟翟。过了十年缓辩论失败愤而自杀,他的父亲梦见他说:“让你的儿子成为墨家,还是我的功劳。怎么不看看我的坟墓,墓上的秋天的柏树而结出了果实!”
      造物者成就人,不是成就他的才智和能力而是赋予人们的自然本性。缓的弟弟具备了墨家的禀赋因而能使他成为墨家学人。缓总认为自己独能使弟弟成为墨者,从而托梦怨斥父亲,就跟齐人自以为有造泉之功,而去揪打饮水的人一样,不知道泉水是天然形成的。看来如今社会上的人差不多都是像缓这样贪天之功以为己有的人。自以为有德,有德行的人却并不知道自己有德,更何况是有道的人啊!这样的人,古时候称他们是逃避自然规律而受到刑戮。圣哲的人安于自然,却不安于人为自是;普通人习惯于人为自是,却不安于自然之理。
      庄子说:“了解道容易,了解道而不去谈论却很困难。了解了道却不讲说,这是合乎自然无为的天道;了解了道而说出来,就是合乎有为的人道。古时候的至人,能够合于天道而不是人道。”
      朱泙漫向支离益学习屠龙的手艺,耗尽了千金家产,三年学成却没有地方施展他的手艺。
     圣人把必然的事视为不必去做的事,所以不起交争;众人把必不可行的事情视为必须去做的事,所以纷争风起,顺从交争之心,那就必有贪求的行为。依恃交争之心,就必然自取灭亡。
     普通人的心智,离不开以礼物相馈赠,以竹简相问讯,把精神消耗在短浅琐碎的小事上,还幻想着兼通大道和万物,调和有形之物与虚无之道。像这样是为宇宙间的有形之物所迷惑,劳累形体不识未有天地之前的混茫境界,而安处于虚寂无有的地方。水四处并流而不拘形迹,出于自然而随时变化。可悲啊!你只用心于琐碎小事,却不知道那种极端宁静的境界。
      宋国有个叫做曹商的人,为宋君偃出使秦国。他前往秦国的时候,得到宋王赠与的数辆车子;秦王十分高兴,又加赐车辆一百乘。曹商回到宋国,见了庄子说:“身居偏僻狭窄的里巷,贫困到自己的编织麻鞋,脖颈干瘪面色饥黄,这是我不如别人的地方;一旦有机会使大国的国君省悟而随从的车辆达到百乘之多,这又是我超过他人之处。”
     庄子说:“听说秦王有病召请属下的医生,能破出脓疮溃散疖子的人可获得车辆一乘,舔治痔疮的人可获得车辆五乘,凡是疗治的部位越是低下,所能获得的车辆就越多。你难道给秦王舔过痔疮吗,怎么获奖的车辆如此之多呢?你走开吧!”
 鲁哀公向颜阖问道:“我想把仲尼任命为大臣,国家可以治理好吗?”
    颜阖说:“危险了,实在是危险啊!孔子正热心雕琢文饰,追求华丽的辞章,把荒谬之言当做正旨,矫饰自然性情以夸示于民众,而不知自己没有信实的品行,他不依自然天道,而以自己的心神为主宰,怎么能领导人民呢!孔子果真适合你吗?或者他真能养育人民吗?如果出于误用,也就无话可说了。现在让人民背离朴实而学类伪,这不是教化人民的办法,为后世着想,不如尽早放弃这个打算。孔子是很难治理好国家的。”布施政教而不忘其功,这不是天然的布施,连做买卖的商人都瞧不起这种行为,即使有什么事情必须与他交往,内心也是瞧不起的。施加皮肉之刑的,不外乎是金属或木质的刑具;给内心世界带来惩罚的,则是自身心计较和忧愁后悔。小人受到皮肉之刑,是用刑具加以拷问;小人内心受到惩罚,则是受凝结于内心的阴阳二气造成的侵害。能够免于内外刑辱的,只有真人才可做到。
     孔子说:“人心比山川还要险恶,要了解它比探知天理还要困难。自然界尚有春夏秋冬和早晚变化的一定周期,人却貌容忠厚而情感内敛。有的人貌似老实却内心骄溢,有的人貌似长者而内心却不像,有的人外似急狂而内心通达事理。,有的人外貌坚刚而内心绵弱,有的人表面舒缓而内心焦躁。所以人们追求仁义急如干渴,他抛弃仁义急如避火。因此君子总是让他到远处来观察他是否忠诚,让他近身来观察他是否恭敬,让他处理繁难的事务来观察他的才能,向他突然提问来观察他的心智,与他紧急期约来观察他的信用,把财物托付给他来观察他的廉洁,告诉他危难的处境来观察他的节操,让他喝醉来观察他的仪态,使男女杂处来观察他的色态。观察这九种征验,那些内外不符的人也就能被发现了。”
       正考父首次被任命为士的时候,谦虚的躬着背,再次任命为大夫的时候,便深深地弯着腰,第三次任命为卿的时候,更谦恭地俯下身子,总是让开大道顺着墙根快步急走,态度如此谦下谁还敢干出不轨之事!如果是凡夫俗子,首次任命为士就会自高自大,再次任命为大夫就会在车上忘形的手舞足蹈,第三次任命为卿就会直呼伯父和叔父的名字了,像这样的俗人,谁还能比得上成为唐尧、许由呢?
      最大的祸害莫过于有意培养德行而且心上长眼,用有眼之心去思虑,就会败坏真性。招惹凶祸的官能有心、耳、眼、口、鼻五种,内心私欲则是最主要的。什么叫做内心私欲呢?所谓内心私欲,就是自以为是,而诋毁自己所不喜欢的。
       困厄窘迫源于八端,顺利通达由三者所致,有六者是危害聚集之所。貌美、多髯、高大、魁梧、健壮、艳丽、勇武、果敢,八项长处远远胜过他人,就要因此招致困厄。因循顺应、俯仰随人、困厄怯弱而又态度谦下,三种情况都能遇事通达。智能通于外物会伤身,勇猛躁动必多怨恨,倡导仁义必多责难。者六者是危害产生之源。通晓生命实情的人心胸开阔,通晓智能的人心地渺小,通晓万事万物命数的人随顺自然的运化,通晓部分事物命数的人安于自己的遭遇。
       有个人去拜见宋王,宋王赐给他车马十乘,他依仗这些车马向庄子炫耀。庄子说:“河边有一户贫穷靠编织苇席为生的人家,他的儿子潜入深渊,得到一枚价值千金的珍珠,父亲对儿子说:‘拿过石块来锤坏这颗宝珠!价值千金的宝珠,必定出自深深的潭底黑龙的下巴下面,你能轻易地获得这样的宝珠,一定是遇到龙在打盹儿。倘若黑龙醒过来,你还想活着回来吗?’现如今宋国危机深重,远不只是九重深渊;而宋王的凶残,也远不只是黑龙那样。你能从宋王那里获得十乘车马,也一定是遇上宋王打盹儿了。倘若宋王一旦醒过来,你也就必将粉身碎骨了”。
     有人来聘请庄子做官。庄子答复他的使者说:“你见过那准备用作祭祀的牛牲吗?用织有花纹的锦绣披着,给它吃草料和豆子,等到牵着进入太庙杀掉用于祭祀,就是想要做个没人看顾的小牛,难道还可能吗?”
     庄子快要死了,弟子们打算厚葬他。庄子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太阳和月亮为连璧,把星星当作珍珠,把万物当作陪葬品。我的丧葬用品难道还不齐备吗?还有比这更好的么!” 弟子们说:“我们担心乌鸦和老鹰吃掉你尸体!” 庄子说:“遗体放地上要被乌鸦和老鹰吃,埋在地下要被蝼蛄和蚂蚁吃,你们把我从乌鸦老鹰那里夺过来给蝼蛄蚂蚁,为什么这样偏心呢!
      用偏心夺彼此以示公平,这样的公平才是不公平;用不足以征验的东西来征验,结果其征验还是没有征验。自以为明达的人只能为外物所役使,唯任自然天性的人无往而不应验。自以为明达不如唯任自然天性,这是本来如此的,然而愚昧的人还总是自恃偏见而沉溺于世俗和人事,他们的功劳都炫耀于外,这不是太可悲了吗!

天下 译文
     天下专研方术的人很多,都认为自己的学问达到了顶峰。古代以来所说的道术,究竟存在于哪里呢?回答说:“无所不在。”问:“神圣是从何处降临的?明王又是从何处来的呢?”回答说:“神圣自有其由来,王业自有其成因,都渊源于唯一的道。”
     不离道的根本,称为天人。不离道的精纯,称为神人。不离道的本真,称为至人。以自然为宗主宰,以道德为根本,以大道为出入的门径,能够预示变化而随物变化的人,称为圣人。以仁爱布施恩惠,以正义调理事物,以礼文节制行为,以音乐调和性情,表现温和慈爱的人,称为君子。以法度来判别,以名号为标志,以比较为验证,以考核来判断,等级之数像一二三四那样明白,百官以此为序列职位,以耕作为常务,以衣食为首位,繁殖牲畜,充实仓廪,关心老弱孤寡,使其皆有所养,这是人们生存的常理。
      古代的圣人的道德是很完备的啊!与自然化为一体,效法自然,养育万物,,调和天下,泽及百姓,以天道为根本,以法度为末节,东西南北上下六合无所不通,大小粗细的道术运行无所不在。古时候的道术和法规制度,很多还保存在传世的史书中。保存《诗》《书》《礼》《乐》中的,邹鲁一带的学者和缙绅先生们大都知晓。《诗》用来表达情志,《书》用来记载政事,《礼》用来规范行为。《乐》用来表达性情的调和,《易》用来说明阴阳变化,《春秋》表达了不同的名分。古代道术其散布于天下并在国内实行,百家之学还常常引用它。
      天下大乱,贤能与圣明的标准不能明察,道德规范不能统一,天下的学者多是各得一偏而自以为是。就像耳口鼻都有它的知觉功能,而不能相互通用。就像百家众技一样,都有所长,适时方有所用。即使如此,但不完备又不普遍,是看问题片面的人。他们分割天地的完美,离析万物的常理,分割古人的完美道德,很少具备天地的纯美,不能相称于神明的包容。因此得到者,内足以滋身养性而成为圣人,出而经世也足以成为明王,幽暗不明,郁结不发,天下的人各自尽所欲而自以为方术。可悲啊!百家皆各尽迷途而不知返,也就不能合于大道了!后世的学者,不幸在于不能看到天地的纯美,不能看到古人道德的全貌,道术将要为天下所割裂。
      不以奢侈教育后世,不浪费万物,不炫耀礼文法度,用俭约自我匡正,来防备世人的急难,古代的道术存在于这方面的。墨翟、禽滑厘听到这种治学风气就喜欢它。墨家做得太过分,对人的自然欲望节制得也太过分。提倡《非乐》,让人民《节用》,活着不唱歌奏乐,死了也不用衣冠厚葬。墨子主张兼爱、互利,反对战争,他的学说是不诉诸怨怒的;他又好学而博闻,主张大不异的尚同,与先王的礼法不相同,主张毁弃古代的礼乐制度。黄帝有《咸池》之乐,尧有《大章》之乐,舜有《大韶》之乐,禹有《大夏》之乐,汤有《大蓡》之乐,文王有《辟雍》之乐,武王、周公作《武》乐。古代的丧礼,贵贱有不同的仪法,上下有等级的差别,天子的棺椁七层,诸侯五层,大夫三层,士两层。现在墨子独自主张活着不唱歌奏乐,死了也不用衣冠厚葬,只用3寸厚的桐木棺而没有椁,作为通行天下的标准。以此来教导人,恐怕不是爱人之道;将这些由自己去实行,实在是不爱惜自己。这些评论并不是有意抨击墨子的学说,即使这样,想歌唱时却反对歌唱,应该哭泣而反对哭泣,想奏乐时却反对奏乐,这合乎人情常理吗?生前辛勤劳苦,死了要简单薄葬,这种主张太苛刻了。使人忧劳,使人悲苦,实行起来是很困难的,恐怕他的学说不能成为圣人之道,违反了天下人的心愿,天下人是不堪忍受的。墨子虽然独自能实行其学说,但对天下的人却无可奈何!背离了天下的人,也就远离了王道。
     墨子称道说:“从前禹堵塞洪水,疏异长江、黄河而沟通四夷九州,著名的大河有三百条,支流三千条,小河无数。禹亲自持筐操铲劳作,汇合天下的河川,辛苦得腿肚子没有肉,连腿上的汗毛都磨光了,风里来雨里去,终于安定了天下。禹是大圣人,为了天下人使形体劳累到这般地步。”从而使后世的墨者,多用兽皮粗布为衣,穿着木屐草鞋,白天黑夜都不休息,以自苦为准则,并说:“不能这样,就不是禹之道,不足以称为墨者。”
     后世墨家学人相里勤和他的弟子五侯之流,南方的墨家苦获、已齿,还有邓陵子一派的人,都口诵《墨经》,但是解释不同,相互指责对方不是正统的墨家。他们用“坚白”、“同异”之类的辩论彼此争辩相互诋毁,用奇数偶数不会一致的言辞相互应答,把本派的巨子看作是圣人,全都乐意敬重他为领袖,希望能成为墨家学派的后继人,而且至今各派之间仍争论不休。
      墨翟、禽滑厘的用意是很好的,具体做法却太过分。这将使后世的墨者,以极端劳苦的方式互相竞进。这种做法乱国有余,治国不足。尽管如此,墨子还是真心爱天下的,这样的人实在是难以求得,即使辛苦得形容枯槁也不舍弃自己的主张,真是有才之士啊!
      不被世俗所累,不用外物掩饰自己,不苛求他人,顺从别人不违逆众人,希望天下安宁以保全人民的性命,别人和自己的奉养只要求填饱肚子就足够了,以这种观点表白自己的内心,古时的道术有这方面的内容。宋钘、尹文听到这种治学风气就喜欢。制作像华山那样上下均平的帽子来表达自己的意向,应接万物以抛弃偏见为先。表现人内心的潜在意识,称之为心的行动。以柔和态度迎合别人的欢心,用来调和海内,请求大家把合欢之心作为主导思想。受到欺侮不以为是耻辱,以解脱人们的争斗;禁绝互相攻伐,停止战事用兵,平息社会战乱。他们怀抱这种主张周游天下,向上劝说君主,向下教育人民,即使天下的人并不赞同,他们依然强劝不停,不肯背弃自己的主张。所以说,虽然遭到周围所有人的厌烦,但还是要弘扬自己的学说。
      即使这样,但他们为别人求益太多,为自己谋虑得太少。他们说:“我们请求只需五升米的饭就够了。”恐怕不仅宋、尹两位先生吃不饱,连弟子们也常处于饥饿中,可是他们仍然不忘为天下人谋虑。他们日日夜夜不知道停息,还说:“我哪里是为了求得苟且偷生呢!”多么高大的救世之士啊!说:“君子对人事不苛求挑剔,不使自身被外物的役使。”认为对天下没有益处的,明白它不如停止不做。他们把禁止攻伐停止战争做为对外的活动,把节制情欲当作内心的修养。他们的所作所为,无论小大精粗,及其所作所为也不过如此罢了。
      公正而不结党,平允而无偏私,空虚而无主见,随物变化而不生己见,不用思虑,不求智谋,对万物不作主观好恶的选择,随万物一起发展变化。这是古代道术的内涵之一。彭蒙、田骈、慎到对这种道术很喜欢,以齐同万物为首要,说:“天能覆盖万物却不能承载,地能承载万物却不能覆盖,大道能包容万物却不能分辨。”知道万物都有所能,有所不能,所以说:“选择则不周遍,教导则有所不及,顺从大道则无所遗漏。”
     所以慎到抛弃智慧去除己见而随任于不得已,听任于事物的自然发展,把这个作为大道的规律,他说:“强求知其所不知,就会为知所迫而受到损伤。”随物顺情,不任职事,而讥笑天下推崇贤人;放任不羁不拘形迹,而非议天下的大圣。随物宛转,与万物推移变化;抛弃了是非,才可以免于刑罚。不依赖智巧谋虑,不瞻前顾后,巍然独立。推动而往前走,拖着才前进,像飘风的往返,像羽毛的飞旋,像磨石的转动,保全自身而不受责难,动静适度而无过失,未曾有罪。这是什么原因?没有知觉的东西,就不会有标榜自己的忧患,不会有运用智谋的牵累,动静合于自然之理,所以终生不会受到毁誉。所以说:“达到像没有知觉的东西就行了,不需要圣贤,土块不会失于道。”当世的贤圣相互嘲笑他说:“慎到的学说,对活人没有用而只适用于死人,当然被人看作怪异了。”
      田骈也是这样,受学于彭蒙,得到不教之教。彭蒙的老师说:“古时候得道的人,达到了无所谓是非的境界。他们的道术像风吹过一样迅速,怎么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呢?”常常违反人意,不受人们所尊敬,仍不免要求大家随物变化。他们所说的道并不是直正的道,所肯定的东西不免于有错误。彭蒙、田骈、慎到他们不通晓大道。虽然如此,但他们还是曾经听闻过大道的概略的。
       以无形无为的道是极其精微,以有形有为的万物为粗鄙,有积蓄是不足的,恬谈无为,独自与自然融为一体。古代的道术有这方面的内容,关尹、老聃对这种道术很喜欢,他们的学说建立在“常无”与“常有”的基础上,以太一为核心,以柔弱谦下为外表形式, 以空虚不毁伤万物为内在实德。
       关尹说:“自己不存私意,有形之物各自彰显。动如流水一样清澈自然,静如平镜一般空明虚灵,反应如回响一样应声而作,随声而灭;恍恍惚惚如无有,寂静如清虚。与万物大同则和谐,欲多得者必有厚失。未曾争先而常常跟在别人后面。”
      老聃说:“知道事物的雄强,而持守雌柔,愿成为汇聚众流的沟壑;知道事物的明亮,持守暗昧,愿成为容纳万物的山谷。”人人都争先,自己独自居后,说“宁愿承受天下的垢辱”;人人求取实在的东西,自己独自守着虚无,没有积蓄,所以感到富余,充足的样子好像很富馀。他立身行事,从容不迫而不耗费精神,自己无所作为,而嘲笑天下的智巧之人;人人都追求福利,自己独自甘愿委曲求全,说“暂且可以免于祸患”;以深玄为根本,以俭约为纲纪,说“刚强就容易毁坏,锐利的易于挫折”。常常宽容待物,从不侵削别人,可以说达到了顶点。关尹、老聃啊!真是古代的博大容物而得真道的人啊!
       寂寞虚静而不落形迹,变化而没有常规,死死生生,与天地同体并存,与自然一起变化运动!茫然何往,忽然何去,包罗万物,不知归属,这是古代道术的内涵之一。庄子对这种道术很喜欢,以虚远不可捉模的理论,广大不可测度的言论,不着边际的言辞,放纵发挥而不拘执,不持一端之见来显明自己的学说。认为天下人沉湎于物欲而不知觉醒,不能用端庄而诚实的言词来谈论,而应该用无首无尾的话来推衍事物的情理,借重先哲时贤之言来使人相信,以寄寓之言拓展胸臆与事理。独自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视万物,不拘泥于是非,与世俗相处。他的书虽然奇伟却宛转连缀无伤于物,言辞虽然变化多端却奇异引人入胜。他内心充实而思想奔放,上与造物者同游,下与忘却死生不分终始的人为友。他论述道的根本的阐述,博大而通达,深广而畅达;他对于大道的本原的阐述,可以说是条达而上,直至于宗。虽然如此,他能顺应大道的变化以解除物累,他的玄虚妙理是没有穷境的,他的学说始终不离大道的本宗,茫然暗昧,未能穷尽他的妙理。
       惠施懂多种方术,他所藏之书作能装五车,他讲的道理错综驳杂,他的言辞也不合大道。他观察分析事理,说:“达到没有外部的无限大,叫做大一,达到没有内部的无限小,叫做小一。没有厚度的东西,不能积累起来的,却可大到千里。天和地一样低,山与泽一样平。太阳刚正中就偏斜,万物刚出生就走向死亡。大同与小同的差异,叫做‘小同异’。万物全同全异,这叫做‘大同异’。南方没有穷尽而又有穷尽,今天到越国去而昨天已经到达了。封闭的连环是可解开的。我知道天下的中央,在燕国的北方,也可以在越国的南方。广泛地热爱万物,因为天地万物是一个整体。”
惠施把这些当作最大的真理,显示于天下而让那些善辩的人知晓,天下的辩者都愿意和他争论。蛋有毛,鸡有三脚,楚国的郢城包容天下,大狗可以是羊,马有蛋,蛤蟆有尾巴,火是不热的,山是有嘴的,车轮碾不着地面的,眼睛看不到物的,伸长手指而指的长度不是人所能到达的,所能到达的也决不是尽头;乌龟比蛇长,曲尺不能画出绝对的方,圆规不能画出绝对的圆,卯眼是不能完全围住榫头,飞鸟的影子未曾移动过,箭头疾飞在每一个瞬间即使静止又是运动的,狗不是犬,黄马、骊牛加起来有三个,白狗是黑的,孤驹不曾有母亲,一尺长的木棍,每一天截去它的一半,一万年也截取不尽。辩者们用这些论题和惠施相辩论,终身辩论不完。
桓团、公孙龙都是辩者一类的人,蒙蔽人的心智,改变人的看法,能辩胜别人的口舌,而不能从心底里折服人,这是辩者的局限。惠施每天以自己的智慧与人辩论,独与与天下的辩者共同创造怪论,这就是他们大概的概况。
然而惠施的口辩,自以为最高明,说:“天地是多么伟大啊!”但惠施虽存雄心却不了解道术。南方有一个奇人叫黄缭,问天地为什么不坠落、不塌陷以及风雨雷霆形成的原因。惠施不谦虚地回应,不加思索地对答,广泛陈说万物起灭的原因。说个不停,话多而不止,还以为说得少,又把许多的奇谈怪论加进去。把违反人情的事情当做是实在的东西,想要通过辩胜别人取得名声,因而和众人不和睦,轻视内德的修养,追求对外物的分析,他所走的道路是狭隘而偏曲的。从天地自然的大道来看惠施的才能,他就像一只蚊子、一只牛虻的徒劳之功罢了。对于万物有什么用处!他充当一家之言还算可以,若用来说明珍贵的大道,就危险了!惠施不能够安于大道,分散心思追逐于万物而不厌烦,最终以善辩成名。可惜呀!惠施的才能,放荡而不能得道,追逐万物而不能返归本真。这就和用声音来止灭回响,以形体与影子竞走一样,可悲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2-18 21: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offee024 于 2023-2-18 22:00 编辑

盗跖 读后感:
    ”不能说其志意、养其寿命者,皆非通道者也。“    ”无为小人,反殉而天;无为君子,从天之理。若枉若直,相而天极。面观四方,与时消息。若是若非,执而圆机。独成而意,与道徘徊。无转而行,无成而义,将失而所为。无赴而富,无殉而成,将弃而天“
    “平为福,有余为害者,物莫不然,而财其甚者也。“
     重真性
说剑 读后感:
    天子剑顺天人合,诸侯剑以人治为主,庶人剑就是纯粹单个的人力较量。三剑格局不同,能起到的作用也就不同。
渔父 读后感:
    人有八疵,事有四患,不可不察也。
     贵真。”真者,精诚之至也。“
列御寇 读后感:
     ”夫造物 者之报人也,不报其人而报其人之天,彼故使彼。“
    ”圣人安其所安, 不安其所不安;众人安其所不安,不安其所安。“
天下   读后感:

    ”古之人其备乎!“
   ”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 将为天下裂。”
    “天下大乱,贤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2-19 19:32:27 | 显示全部楼层
1 逍遥游 中心思想
   对比小与大,自我和外物。用鲲鹏之大对比蜩与学鸠,用尧对比许由。肩吾对比连叔,惠子对大瓠对比庄子对大瓠等等。
2齐物论  中心思想
   通过各种发声的比较。对比地籁,人籁,天籁,引出关于内外,有无、是非。说明发言者的言论不是判断是非的标准。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例证有:天籁、地籁和人籁;狙公喂猴“朝三暮四”;齧缺与王倪的对话;周庄梦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2-20 22: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3 养生主 中心思想
   “缘督以为经“”:顺应自然的中虚之道为养生常法,可保全自然本性。
    例证:庖丁解牛:“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秦失吊老聃:“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谓之遁天之刑。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古者谓是帝之县解。”

4 人世间  中心思想
     如何自全:“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例证:颜回请行,之卫,孔子对他的教导。
               叶公子将使于齐,向孔子请教自保之道。
              颜阖问蘧伯玉如何傅卫灵公太子。
               栎社树
                南伯子綦游商丘,见大木。
               支离疏终享天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2-21 16: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5 德充符 中心思想
   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德和形两者相较,德更重要。
     例证:王骀(兀者)对比孔子;申徒嘉(兀者)对比子产;叔山无趾对比孔子;哀骀它;
6 大宗师  中心思想
    称颂宗师大道:“赍万物而 不为义,泽及万世而不为仁,长于上古而不为老,覆载天地、刻雕众 形而不为巧。”
    “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例证:女偊;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子桑户、孟子反、子琴张三人相与友;孟孙才丧母;颜回坐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2-22 22: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7 应帝王 中心思想
   “明王之治:功盖天下而似不自己,化贷万物而民弗恃。有莫举名,使物自喜。 立乎不测,而游于无有者也。”
    例证:蒲衣子讲述的虞氏和泰氏;狂士接舆提到的圣人治理天下;老聃说的明王之治;反例:儵与忽给混沌开窍。
8 骈拇 中心思想
   痛斥仁义之弊,重回率真的自然之道
   例证:离朱、师旷;伯夷和盗跖之死的比较;
9 马蹄 中心思想
   人本自然,圣人提倡仁义礼乐,反到伤了人的自然本性
   例证:伯乐治马;陶者治埴;匠人治木;圣人毁道德以为仁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2-23 21:56:49 | 显示全部楼层
10 胠箧 中心论点: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排除仁义,毁弃智巧,天下才能保全天赋德行。
11 在宥 中心论点:天下人不扰乱自然本性,不改变自然德性,不需要人为治理。自然无为的德性才能长治久安。
                             黄帝开始用仁义扰乱人心,天下自此开始日渐衰落。
12 天地 中心论点:圣人治世:任人自治,无心于物,无心于太难,忘掉自己,顺其自然本性行事,才能于天道混为一体。
13 天道 中心论点:为君实行无为之道,让天下万物自治自化,为臣实行有为之道,尽其天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2-24 13: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14 天运 中心论点:天道运转无常,要遵循自然天理的变化而不为物欲所滞塞。
15 刻意 中心论点:恬淡寂漠、虚无无为,是天地的准则和道德的根本。虚无恬淡才合于自然本性,纯净而不混杂,虚静专一而不随物变化,恬淡而无为,依乎天理而运行,这就是修身养神之道。
16 缮性 中心论点:俗学不能养性,人虽有知,无所用之,此之谓至一。
17 秋水 中心论点: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2-26 17: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乐 中心论点:至乐无乐,至誉无誉。天无为以之清,地无为以之宁,故两无为相合,万物皆化。死生为昼夜,万物皆出于机,皆入于机。
达生 中心论点:形全精复,与天为一。形精不亏,是谓能移;精而又精,反以相天。
山木 中心论点:材与不材,似之而非,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田子方 中心论点:为人真,人貌而天虚,缘而葆真,清而容物。物无道,正容以悟之,使人之意也消。至人之于德,不修而物不能离焉,若天之自高,地之自厚,日月之自明,夫何修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5-17 11:17 , Processed in 1.099200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