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我心飞翔

徐桂香的记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4-13 17:00: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四课
知觉种类(5)听知觉的教学设计
一、课文
听知觉是什么?是主要依赖听觉信息产生的知觉,也应该包含听空间知觉、听时间知觉、听运动知觉。
(一)听空间知觉
关于空间的感受,除了视觉之外还能从听觉器官获得,耳朵能提供声音的方向和声源远近的线索。视觉线索有单眼和双眼的区别,听觉线索也有单耳和双耳的区别。
(一)单耳线索
由单耳所获得的线索,虽不能有效地判断声源的方位,却能有效地判断声源的距离。平时我们往往以声音的强弱来判断声源的近远:强觉得近,弱觉得远。特别是熟悉的声音(如汽车、火车的声音),按其强弱来判断声源远近较为准确。
(二)双耳线索
对声源远近和方向定位,靠双耳的协同合作才能获得准确的判断。关于空间知觉的双耳线索主要有以下三种。
(1)双耳间时间差
从一侧来的声音,两耳感受声音刺激有时间上的差异(即一只耳朵早于另一只耳朵)。这种时间差是声源方向定位的主要线索,声源被定位于先接受到刺激的耳朵的一侧。人体头部近似球形,两耳间的距离约为15~18厘米,声音到达两耳的时差的最大值约为0.5毫秒。
双耳间强度差
声音的强度随传播远近而改变,即愈远愈弱。与声源同侧的耳朵获得的声音较强,对侧耳朵由于声波受头颅阻挡得到的声音较弱。这样,声源就被定位于较强的一侧。
(3)位相差
低频声音因波长较长,头颅的阻挡作用较小,两耳听到的强度差也较小。这时,判定方位主要靠两耳感受声音的位相差,即同一频率声波的波形的不同部位作用于两耳,因而内耳鼓膜所受声波的压力也就有了差别。虽然这种差别很小,但它是低频声源定位的主要线索。
高于3 000赫兹的声音,两耳强度差较大,易于定位。两耳感受刺激的强度差是高频声音方向定位的主要线索。声速为344米/秒,当声源从正中偏向3°时,刺激两耳的时间差仅为0.03毫秒,人便能感觉到声音偏向一侧。时间差越大,感到声音偏向侧面的角度越大。偏向身体左右两侧的声音,到达两耳强度差和时间差较大,易于辨别其方向;处于两耳轴线垂直平分面上的声音,到达两耳的强度差和时间差相等,难于分辨其方向。在听觉方向定位时,人经常转动身体和头部的位置,使两耳的距离差不断变化,以便精确地判断声音的方向。这样,即使是一只耳朵,借助头部和身体转动的线索也能够确定声音的方位。
(二)听时间知觉和听运动知觉

二、课后练习
利用单耳线索和双耳线索尝试通过听觉获得空间知觉,并体会自己是怎样通过听觉获得时间和运动知觉的。
三、课堂进程
1、对于劳动三要素的劳动成果,去体会它是怎么获得的 ,上周通过视知觉的练习有什么心得体会或者收获?
2、关于“得”的体会收获
3、听知觉也是知觉劳动成果之一。
4、学员分享。根据分享反馈。
5、从分享内容中选取素材,展开对听知觉的授课。
6、新课。用单耳线索和双耳线索体会听空间知觉。听觉和听时间知觉和听运动知觉
7、布置课后作业
四、编后感受
知道和老师实际上课会有很大差距,学习就是不断去“得”的过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14 22:51: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四课听知觉评课
一、课堂回顾
(一)回顾部分
1、今晚的课你想怎么开始,觉得应该怎么开始?以日常状态和用视知觉状态去面对物体的时候,内部是不是一样?这说明什么?
有两种知觉世界的方式→二
哪一种更有效更适合?
随时随地用视知觉练习时的状态生活,我和世界就成为一体了。就合一了。
阳谋:好好做练习。
        2、静态知觉(成果)要素:空间、时间、运动。
        视知觉、听知觉的练习目的:增加对知觉成果的经验——一体性。有元素(和),一体性(合)
    (二)学员分享。我和我做的事区分开。
    (三)新课:听知觉
     本周练习背景:关注知觉本身的合。
     用不同感觉通道,只用听觉信息建构知觉。单耳线索和双耳线索。整体性。
(四)布置作业
运用单耳线索知觉距离;运用双耳线索(时间差、强度差、相位差)获取方位知觉。说说你怎么通过单耳判定远近的?说说高频音源和低频音源下获得方位知觉,你的内在操作有没有不同?
     (重点强调):做练习的目标:调整我们内部状态,内部和合,一体感。

二、不同之处
1、老师在本堂课反复强调练习的目标:调整内部状态,一体感,和合。练习的结果最终要成为一种生活习惯,日常化。在这个节点说和合更有整体性。
2、分享部分,贴的紧,也很有耐心,一点一点去清晰内部状态。我在听分享就把自己代入进去,也想起自己的不好,没有守住位置。
3、老师用回顾部分把课程前后串起来,新课只留很少的时间,更多是留给学员充分去练习。在练习当中去发现去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17 14:01: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未完成作业的检讨
当看到要写检讨时,心里冒出来的第一个念头是:不可能吧?是不是弄错了?于是去查了论坛没找到,就翻看了开课以来的聊天记录,关于作业的要求:没有全面完成作业,就要写检讨。这才老老实实决定去写检讨了。
这一系列的思想和行动反映的问题是:外部显示的是不熟悉班规,对执行者的不充分信任,内部则依然是对自己培训师这个位置的不在位。就是我从开始到现在也没能确信自己是培训师,自然言行就没有拿真正的培训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或者说想拿培训师的标准要求自己,那个我不行就蹦了出来。紧在“我不行”这个“痣”的位置。在这个“痣”的指挥下,人必定一事无成。
这一段时间里,不仅仅是培训师的作业,还有两年计划作业, 素问读书会作业都出现了未完成情况。这一段时间共同的心理运行特点就是:心不安静。外部世界的混乱和内部世界的混乱同步。
这时候的课题是:这样的情况下如何自处?如何与系统相处?这时候的志应该紧在哪里?这时候的紧志和作为培训师的紧志有没有共同性?
不论是培训师,还是护士,还是母亲,它们是不同的岗位,有不同的岗位职责,需要不同的岗位技能。但是它们都是属于我这个人的不同身份,只要我这个“人”功能良好,正常发挥作用,我就能适应不同岗位。我所要紧的志就是:好好做人,内松外紧,以致和合。
昨天看了翟志刚在神十三航天员见面会上说的一句话:最难的事是,把简单的事以高标准做十遍百遍千遍。和老师说的把练习做成身体的肌肉记忆异曲同工。好好做人,好好做练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20 12:49: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五课感知觉总结
一、课文
我们为了了解心理,走进心理这个家族而拜访各路大佬。感知觉作为元心理,而优先受到尊崇。对感知觉的拜访,使我们对劳动的三要素有了相对明晰的把握,对于“内松外紧”也有了相对充分的体验。从“和”到“合”你会有什么样的心得?
   感觉知觉是感应性心理现象,而感应是所有动物都具有的功能。仅仅只有感应机制,人类不足以成为人。人类还具有更加高级的心理机制,其中之一便是所谓的“反映”机制。反映的本质性含义在于,人可以对刺激作出反应,并以此种反应概括生物性的直接反应,使之成为信息(而不是生物性能量) ,从而形成对刺激的某种有意识的理解和把握。简而言之,反映,是以反应的形式表征原始的反应,从而脱离直接刺激物形成对“事物”的间接性把握。再简单一点,反映,是对反应的概括性再反应。     概念是用一个内在的“东西”取代了一类客在事物,并拟在内部进行进一步加工。概念形成是一个过程,概念可以用语词象征、也可以用其他符号象征,还可以用某种体验之类的象征。动态的概念是一种心理机能及其运行过程,静态的概念是一种内部存在。
      概念这种现象标志着人类存在一种高级心理机制的,那就是反映机制。感性认识(感觉和知觉等)通过象征和萃取,演化成为概念之后,这个感性材料便“离开”我们。随后,我们把从感性材料中萃取所获得的“东西”当成一个“实体”而持有。这样我们可以清楚的体认到概念思维等知性认识的抽象性和间接性。
   我们获得了概念这样的认识成果以后,我们便认定自己“知道了”,可以有所指地思考和言说了。通过对感性材料进行萃取、象征等操作,实现对事物进行分门别类的把握的能力。使得客在事物不再直接刺激我们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对这个客在事物有所掌握、理解和改造。这样的能力大大拓展了人类心理活动的能力范围,克服了时空限制,是人的心理具有了更大的独立性,从而使人超越了所有动物,成就了人类的智力。

二、课后作业
体会概念的内部存在性。说一说概念的映象和概念与知觉关系
三、课堂进程
1、把感知觉练习以来的心得体会感想等打一个包分享。
2、感知觉练习与和合有什么要分享的。
3、感知觉材料获得之后的再加工成果—概念。人区别于其他生物的分水岭。
4、学员分享并反馈
5、从分享材料提取素材,进行感知觉总结,形成概念印象,感知觉与概念的关系 。
6、布置练习
四、编后感受
有了进程感。就是到了哪个阶段就要做什么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26 10:46: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五课评课
一、课堂回顾
(一)前部分回顾
1、提问感知觉这个单元结束了,此时此刻啥状态?此时很自然会出现的念头是:我得到啥了?总结是必要的活儿。有两种方式:由心和由理(脑)。
2、感知觉这个单元你多知道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内外区别,内紧外松,辨明真假。
内外区分:可以把(区分)内外做成日常练习模式,在特别困难或特别重要的情境下,用内外作为坐标向度,描述当前的事实,把所有事实要素分为内外两部分,仅仅分完就会发生很重要的变化或领悟。
辨别真假:处在这个特别的时代,世界上所有的信息都有可能是错的,我们在活动中获得的信息,要在内心里停留一会,用自己的主体性去辨别一下。
3、我们这几个月学习的东西,可以统一概括为(和我们的初心相联系):我们好像开始真正知道什么是心理。心理——精神生活本体,人的本质。
4、我们作总结的时候做点什么就能避免非此即彼?
“新姑娘不要哭,转个弯弯就是你的屋”——知道回家的路。总结时找到过去与未来连接的路,这是总结最基本的任务。
5、明确本堂课目标:梳理总结,打包:找到感知觉与思维之间联系的路,做个路书。

(二)学员分享
情志导致身体的异常变化,肾阳不足,过度消耗。
感知觉——元心理(元--万物之源;原--一物之源),做好感知觉,在源头下功夫。
(三)感知觉总结
1、总结小点:补足知觉家族。
另一种划分方法:社会知觉和物知觉。
社会知觉,以人为对象,不管什么层次的人,都有特定的习性(生物和心理)。
物知觉:以物为对象。
2、知觉总结怎么做?
描述框架
(1)结构、进程、功能。
(2)根、本、末。根,决定知觉能否发生,往哪个方向发生;末,因为有这个知觉,就有相应的输出;本,因为有这些结构元素、构造相互关联,决定事物是此不是彼。
(3)开、阖、枢。开,开放出来看得到往外输出的部分;阖,看不见内部运转的;枢,开、阖之间的枢纽,连接部。
(4)劳动三要素、
3、总结知觉带上感觉。描述知觉要有背景意识。
4、总结的结论:可用两个概念
(1)觉观。观天之道,执天之行。
(2)罩场。知,道就好。
5、把感知觉与元心理联系。
(四)新课内容
总结最基本的目标:把前后单元连接起来。感知觉和思维之间的接口就是——概念。概念就在感知觉的现场。
举例:这是苹果。这(苹果具体的知觉信息,在身上的体验,一个位置);苹果(代表的体验在另一个位置,不是知觉本身,在“这”之前存在于数据库,记忆里,是概念)。
自上而下的知觉:从概念出发获得知觉。(触媒,催化剂)
     自下而上的知觉:知觉借助概念来表达。
概念是存在的并且能发挥作用。
(五)布置作业

二、不同之处
1、对于感知觉的总结如何去做,心里没有具体的规划蓝图。总结的目标是什么,重点是什么,怎么总结 ,老师都带领学员一项一项贴着体会去把握。
2、总结是两个阶段之间的连接,是路书,而概念是接口 ,这样前后衔接,整体感就出来了,就一个不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27 20:29: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组织感知觉答辩的设计

一、发布任务
1、发布总结答辩任务及要求:每场总时1小时,演讲20-30分钟,提问答辩不少于3个,到场人数不少于20人。
2、由班长组织接龙总结答辩时间

二、总结提示
1、总结描述框架:结构、进程、功能;根本末;开阖枢;劳动三要素
2、总结知觉的时候,注意知觉背景。
3、归总:两个概念:
觉观:观天之道,执天之行;
罩场:知道就好
4、把感知觉操作与元心理联系一下
二、总结答辩进程
(一)准备阶段:
1、关注群内学员信息,适当引导。
2、演讲同学发布自己的演讲信息,邀约观众。
3、在演讲开始前一周,在论坛提交演讲提纲。
(二)答辩阶段:
1、演讲同学
演讲的同学进行20-30分钟左右的关于感知觉的总结演讲
不少于3位同学提问
关注演讲的进程,对于演讲中出现的问题适当反馈。
三、整理总结
答辩结束后,整理修改,提交感知觉总结。

四、编写后感受
从收到总结演讲任务之后,人就松懈下来,没有考虑还要组织答辩。一方面显示进程的断裂,一方面是内松外松了。借鉴参考同学的作业,回顾以往答辩经验,就有了一点思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4 22:59: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对感知觉总结答辩评课
我虽然每场都参加了,听的也算认真,但是却没有及时记录心得体会。那个“痔”在自己不知怎么去做总结上。听完了报告,自己的报告还没有着落。这样的一个状态别说培训师了,连学生也没做好。
这样就把课程所学得到的收获和听同学报告总结得到的经验都滑调了。就又成了掰苞米的猴子。
老师布置的罩场练习每天在做,让心不散。让没有答辩任务的学员也始终有任务,不离感知觉的主题。

下周课程设计
对学员的要求:至少参加两场总结报告会,至少提一个问题,并及时记录心得体会。
对培训师的要求:每场讲座都要参加,适当点评,了解学员的学习情况。
3、布置练习:继续罩场练习,并总结。

三、编后感受
做的不好,就像学习好的同学学习。听报告是最好的学习。及时记录心得体会,是下周任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1 23:49: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对答辩第二周评课
对于用罩场识别志痔痣这个任务之前没有发现,或者是发现了直接忽视,就以为没有这个作业。这恰恰是被痔拐跑了。
对于规则的讨论和主持人是热场还是越位,看出来我处理问题和看问题都不是罩场状态。站在一个自以为正确的位置,没有关注到这个场里的全部因素。


第三周的课程设计  1、继续每日罩场练习,提示关注罩场练习引起的变化; 2、继续每日精神早操练习,重点识别志痔痣。 3、继续听同学汇报,至少听两场,并提问和写自己的心得。

编后感
还是有这些事情有人操心,自己就是跟着走的依靠心理,所以编写的也是能简则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1 23:58: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培训师,给大家一个近期目标:
3年计划的前2年,本期结束以后,希望改成多人参加的教学活动,大家可以琢磨改成什么样子,才能既协调多位讲师,又保障学员感受和效果

分课题征讲师,每个讲师带一个阶段课题内容,负责讲课和答疑部分。组建微信群,由优秀学员作为群主,负责征集问题,答疑。

自己可以担负和胜任什么样的角色
希望自己能胜任讲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5-18 22:01: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周答辩评课
1、本周四位同学进行答辩。老师对沙子讲座的评价是:沙子的报告显示,练习确实做了,并确有成放。林云的讲座之后,老师对对象和对象化做了辨析:有两层意思:
一个是“无中生有”,在感知觉中,先是无对象的。对象是世界撞进来以后,加工出来的。一个是,对象不同于对象化。对象是全息运动的,对象化是固化静止的(内在)。
对于罩场,老师提示:抬头看路,低头拉车,气定神闲,云淡风轻,才是内紧外松。老师会针对同学分享的罩场内容,提出问题,对于志痔痣的不同,一一识破。通过提出四种不同的罩场状态,提示多看其他同学分享,找到正确的练习方式。


不同之处:
我虽然一直在做罩场报告,但罩不住居多。心不安静。看同学的分享,不能做到去清晰辨析志痔痣。



第四周答辩周设计
继续答辩活动,围绕答辩进行讨论
更多关注学员状态,及时给予引导。
每周至少参加两位学员的讲座,至少提问一次


编后感受:
对于下周的作业,老师不再安排罩场打卡报告。我确实也不知道要布置什么样的练习会促进学员对感知觉的更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5-5 16:35 , Processed in 1.073814 second(s), 12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