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小迪

况智迪的记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3-17 23:4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22-3-23 20:46 编辑

对第十课知觉种类(1)空间知觉的评课
因为要复制公屏信息而忘了做课堂笔记,就按自己的记忆进行评课,也是一次知觉的练习,知不知的知的练习。

课堂进程:
课程开始,让同学们自己定义什么是知觉,同学们的回答各有侧重,正好展示出了知觉的一个特征,有选择性。接着对知进行把握,指出知觉的重点在知上。引导出知行合一,实事求是,知觉是是的结论。——这个结论一下就把知觉行动引上了正道,知觉要怎么知才正确,就是知行合一,求是。
接着是同学的分享。同学分享的初心是寻找怎么才能做到像呼吸一样自然的不中断的内紧外松的答案。经过聚焦,发现着急是一个伪知。——伪知,以不知为知的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最后进入本课主题。先进行知觉的分类的介绍,然后着重讲解空间知觉。
首先强调了知觉的操作进程(选择、解释、组织、整体化)没有先后顺序,是同时发生的。
接着强调空间知觉的第一个重点:对世界客观认知的有限性,要认识空间一定是先切分再按时间顺序一块一块进行知,这样知的过程,势必会影响知的客观性。因此第二个重点就强调不使用人类发明的工具进行空间知觉的整体感知的练习。空间知觉要素有:长度、大小、开关、方位,如何进行整体感知,这个进程并不太好讲出来,但只要要求不能使用工具辅助,同学们一下就能对这个练习有了感觉,知道怎么做了,知道什么叫整体感知。在同学们心里也产生了一个知的进程,而有了经验。

不同:
我原本以为会整顿纪律,让大家有一些深刻地反思,但却那么轻描淡写地说了两句,还真只有两三句。再想,对于当事人(心里有事的人)来说,这几句已经足够了。确实要捂。
没认识知觉的操作进程(选择、解释、组织、整体化)没有先后顺序,以及空间知觉客观性的有限性,对整体感知的知有些模糊,而不能说出来。因而在我的课文里并没有涉及到这两个方面的内容。这是老师在培训师教案中特别强调对知觉进程的把握,明显我的把握不够精细。
欠缺对空间知觉练习的设计,不是忘了,是确实没能设计出来,不知道怎么练习,当时想到的看呀、测量呀,都觉得没意义,对应不上本期课程的重点。这个跟对知觉的进程把握不精细有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23 19:5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22-3-23 20:48 编辑

对第十一课《知觉种类(2)时间知觉》的教学设计法(第一版)

一、课文
时间是一个人造物,时间的存在必须依赖“活”,失去了活就失去了时间,而活就会动,那么时间知觉就有了持续性和相继性。持续性意味着不由人的意志而停止;相继性意味着态与态接连不断,前一个态势必引发下一个态的出现,而时间知觉就是不断地知态,形成相继。
要深刻体会时间知觉的这两个性,就需要在进程中进行,对进程的觉就是体会时间知觉的操作。
知觉主体:内紧外松才能获得进程感
知觉对象:事物的活动进程,以时间知觉对进程打包
知觉进程:不断地知道这个瞬间

二、课后练习
通过练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发生时间知觉的进程

三、课堂进程
1、总结空间知觉,强调整体性
2、空间知觉与时间知觉的关系:此时此刻与世界一起
3、同学分享
4、对同学的分享进行反馈
5、对时间知觉进行讲解:时间知觉是什么,有什么特性,操作进程及重点
6、课堂练习:对进程感的把握,感知从此时到此时发生了什么。
7、布置作业

四、编后感
不知道如何编写课文,不知道怎么描述时间知觉,思考了几天,内容丰富但没头绪,最终落笔只有200多字。想到整体感,我体验中的内容丰富是指碎片式的丰富,失去了整体感,所以觉得难,就会嫌弃这200多字。

师说:
从瞬时性到持续性
从同时性到相继性
这两个操作能把握住时间的基本特性
另一个点就是作为知觉的时间体验
所谓知觉的现在
所谓当下
当下的本体,己经无法被体验为时间
时间只是当下的特性之一
这样就从人造的时间性回归到人性
据此可以再整理一下。@况智迪(小迪)
当下,是具体的时空和运动
是正在撞进来中的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23 23:56:3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一课《知觉种类(2)时间知觉》的课文(第二版)

时间是一个人造物,时间的存在必须依赖“活”,失去了活就失去了时间,而活就会动。因为活,而使时间这个人造物具有了人性,成为人的一种知觉,一种让世界闯进来的知的方式。
世界是运动着的,人也是运动着的,当人要客观完整地去感知这个世界,就需要持续的关注,因而,时间知觉具体持续性,由若干个瞬时知觉连接而成。同时,世界的运动不会影响人的活动停止,当人关注到世界时,才会产生时间知觉,时间并不因人的意志而停止,知与不知同时发生,因而,时间知觉又具有相继性,能感知的都是当下那一刻世界的样子,不能知前也不能知后,当下接着一个当下。当下,是具体的时空和运动。
要深刻体会时间知觉的这两个性,就需要在进程中进行,对进程的觉就是体会时间知觉的操作。
时间知觉主体:内紧外松才能获得进程感
时间知觉对象:事物的活动进程,以时间知觉对事物的活动进程打包
时间知觉进程:不断地知道每一个瞬间,同时感知到,相继发生了下一个瞬间,由若干个瞬间大构成持续的进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25 23:45: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22-3-25 23:48 编辑

第十一课知觉种类(2)时间知觉的评课

一、课程进程
(一)五个课前问题——在同学们的心里建立起了空间,对空间了有质感,确认空间知觉是一个心理活动现象。
1、什么是空间?不以标准仅凭感觉来回答
2、从回答开始到现在,此时此刻你的状态是个什么状态?
3、能想起那些与空间有关的俗语?
4、什么是空间知觉?定义是什么?——经过梳理,对空间有种把握或有种不把握
5、空间和具体的尺寸的关系是远还是近?没啥关系。——空间涉及到两个方面,人和事。
(二)空间知觉的功能:底气,尊严,身份,地位、位置感、威势、威严——很意外又很真实地从空间知觉体到了自尊水平
(三)有了空间后要活动,引导出时间知觉这个主题
(四)同学分享——同与时的失和,承认失和也是一种信任,咨询中很容易排斥失和,越排斥越失和
(五)反馈——各种各样的反馈,表示累的、听不进去的占大多数,而老师见后却是笑声不断,并不给予解释
(六)怎么练习时间知觉——直接说怎么练习,而不是先讲述说时间有什么特征,时间知觉又有什么进程,从操作部分“倒”着说,又再说具体的练习方法,让我更有操作感

二、不同
1、对空间知觉的总结不够深入,在流程上也没法写清楚,只说总结,可怎么总结呢,完全可以把总结变成提问,大家心里就装下了空间。
2、从来没意识到空间知觉与自尊水平有关,虽然在门槛那里转过,但就是没一脚迈出来。这种现象出现过好多次,就差那么点点就意识化了。
3、如果我来与子君谈话,还是这个分享内容,我会觉得自己的空间小了,有点装不下,可能追着子君这里看看,那里看看,然后不明不白。但当我睡着了,知道自己睡着也知道老师在和子君谈话时,却觉得空间扩容了。这个扩容的体会让我意识到自己的固着,以为紧紧和人贴在一起才是在一起,只关注关系而无法关注到人与环境等空间内的其他,而失和,所以才会出现这句“参与其实就是信任”让大家都特别有触动的话。
4、练习。这个部分直接体现出在备课时我并没有认识清楚时间知觉。练习少了。必须得多练习,不能只是想。这是听完课的感受,完全是学员的状态,不是师的状态,确实对时间知觉认识得太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29 13:03:04 | 显示全部楼层
修订知觉种类(2)时间知觉教学方案


最近几课都有点就差临门一脚的感觉,方案总体没问题,就是在自己心里细节上是恍惚的,不精准,没有大量练习,这个恍惚感依然存在,方案就没法在细节上落实。
所以以前的所有练习,都需要在生活中实实在在地去做,教学方案才能实现真正的修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29 17:5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22-3-29 17:57 编辑

对第十二课知觉种类(3)运动知觉的教学设计

一、课文
(一)运动是什么?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疑为篆文对金文“車”的误写。,金文车,有轮子交通、装载工具人,逃亡者“走”的繁体金文字形,奔逃),表示利用车辆逃亡或迁徙。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車”写成“軍”,将金文字形中的省略成“辵”造字本义:动词,古人在兵灾或天灾打击下,用车辆装载家当,远途迁徙转移
动(動),金文被刺瞎眼睛的男奴重,大包袱),表示男奴负重驮物。有的金文辵,行进重,包袱),突出负重行进的“运输”主题。篆文重,包袱),强调使用体力。造字本义:动词,使用体力,负重劳作

运动,就是带着家底(空间知觉)活着(时间知觉),是世界的存在形式。

(二)运动知觉
运动知觉,是对客体或者客体的部分在空间上的位置变化以及位置变化速度的知觉。位置属于空间知觉,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叫做位置变化,这是两次空间知觉的复合感受;两个位置变化之间所经历的持续性(时间间隔的长短)跟位置变化的量(距离或者叫做深度知觉)的比较关系,便是速度。
所以,运动知觉,是更加复杂的、更加统合的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

(三)运动知觉的机制
在这个世界,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与静止,运动速度的快与慢,都是相对而言。人在观察某一物体的运动还是静止,必须依靠另一个物体作比较,不然无法获得运动知觉。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所观察到的实际上都是相对运动和相对静止。这个用来比较的物体就是运动感知觉的参考系。
在生活实践中,人们形成了一个基本的运动知觉经验:知觉的对象是活动的,而背景是静止的。这样的相互关系为我们提供了物体运动变化的许多信息。
1、出现位移的时候,往往倾向于把知觉对象看做运动的,而背景当成静止的,不管实际上怎么样;
2、一个小物体在大背景中运动,比起一个大物体在小背景中运动看起来要慢的多;
3、一个物体通过较为单一的背景时看起来显得慢,而通过一个多样化的背景时,由于提供了多个参考点而看起来显得快;
4、靠在一起的两个物体同时发生位移,较小的物体容易被看成运动的;
5、明暗不同的物体,发生位移的时候,较暗的物体容易被看作运动的;
6、被注视的物体容易被看作运动的,不被注视、模糊不清的部分容易被看成静止的背景。
运动知觉的机制,涉及到运动知觉的信息来源、内在知觉动机(指令信号)、阈限。

(四)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
运动知觉可分为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
1、真动知觉是物体本身,真实的在空间发生着跟背景相对的运动的知觉。尽管事物总是在运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运动都能被人知觉到。有些运动太慢我们无法看清;有些运动太快我们也看不出来。
2、似动知觉是指一定条件下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的物体看成了运动的,或者客观上不连续的位移看成是连续运动的。似动知觉主要有下述形式:
(1)魏特默发现的Φ现象:两条线短相继呈现,如果时间间隔低于0.03秒,看到的是同时出现;长于1秒,看到的是相继出现;0.06秒左右的时候看到的是A向B运动。他的这个实验数据跟空间距离有关。这种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条件下,并未运动的物体产生了运动知觉的现象,称为Φ现象。这是电影原理。这是基于视觉后像的结果。
(2)自主运动现象:在黑暗之处注视静止光点一段时间之后,光点会古怪的运动起来,这种现象是自主运动。自主运动源于感受器的工作原理和缺乏参照背景的作用。
(3)诱导运动:由于周围物体在运动,是本来禁止的物体看起来也在运动了,这就是诱导运动。这是因为在没有更多的参照物的情况下,两个物体中的一个在运动,我们可能把它们中的任何一个知觉为运动的。这是一种“错觉”现象。
(4)运动后效:大多数运动都会产生一种朝相反方向的运动后效。典型的情况是,当我们注视瀑布一会,将视线移动到旁边的悬崖时,悬崖看起来像是在向上运动。也叫做瀑布效应。快速旋转的风扇等也能直觉到这种现象。

二、课后练习
通过运动知觉的练习,说说运动知觉是什么。

三、课堂进程
1、总结时间知觉:知觉到现在的当下,认识世界的方式。提问:时间是什么,时间测量是什么,时间知觉是什么,经过一周的时间知觉练习后有什么感受。
2、运动知觉是更加复杂的、更加统合的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是对知觉的知觉。
3、同学分享
4、对同学的分享进行反馈
5、对运动知觉进行讲解:运动知觉是什么,运动知觉的机制是什么,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
6、课堂练习:在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中分辨知觉对象与背景
7、布置作业

四、编后感
编写课文和课堂进程是谋略的两条线:编写课文是创造环境条件形成整体氛围,把学员囊括进来;编写进程是在演习。而上课是真实操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2 16:46:1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二课知觉种类(3)运动知觉的评课

一、课程回顾
(一)提出5个问题以加固同学们的志——学且习,促进同学们在生活中使用,避免学习两张皮
(二)提问:你怎么概括这种活法的根本操作——提示同时观察内外,确定接近心理。
(三)回顾上周做的时间和时间知觉——“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不二”
我们能够说出持续性、顺序性,是我们脑子偏了一下,直接感觉没有持续性和顺序性。时间知觉从本质上来讲,不是在知觉时间,是知觉到的当下或现在,当下或现在不是个时间概念。
(四)引题:
知觉到的当下里没有平常说的时间,它的全部内容概括起来就是:运动(劳动、活动)
世界就是运动,运动就是世界。运动是世界的存在形势。
(五)同学分享及同学反馈——师生的对话也是运动,各有内外;同学们的反馈不同,因为参照系不同
(六)讲解本课主题
1、什么是运动?——强调了运,运动是有志、有目标、有动机的,在志的作用下生出了力,最终产生位置变化。
物理学的描述(物体或者物体的部分在空间上的位置变化以及位置变化的方向与速度)是动,把运给省略了。
反人类活动,不是运动,因为没有志。
2、运动知觉,要注意知觉运动的志——紧着的志,松着的让动撞进来,下意识就能知道这个运。
3、练习:只需要内紧外松,让动的信息撞进来,运在动的信息里头,自然就知道了运。心一紧就成人了,人就知道运动。
4、对运动作个分类,就更清晰一点
自主运动——心动;诱导运动——错觉;用似动现象——体会运、志;真动知觉——知觉的背景
能清晰地感知到运的特点。
再次提出劳动的三要素:主体是运;对象:感觉信号;进程中的主体和对象的势。
(七)课后练习:体会似动知觉的知觉真实性,主要依靠什么什么形成的?(知运)体会真动知觉并说说在运动知觉中,你是如何保持“内紧外松”姿态的?(知背景)

二、不同
无论是从框架上,还是从进程的细节上,都与老师有很大的不同。但这次不同我有一个与以前不同的体会,我对运动知觉的认识,就只能设计出这样的课,要想到达老师的水平,就得多练多练。找到老师的不同,就是显示出练习的不足,那么就要老老实实地做练习。
本课最大的不同,就是对“运”的认识,虽说一直在讲志,讲内紧外松,但换一个场景换一个对象,就打回原型,所以就能理解这节课开始,总结之前,老师还加了一个固志的环节,如果自己的志不固,就不可能意识到还需要固志,也就更不可能去做固志的操作。回头看,好像操作很“简单”,就是意识、明确志的状态,志就固了,也就是“我知道”。练习就是练习“我知道”。

三、对方案的修订
到这节课,我才算是把时间知觉弄明白了,知行不二。回头再看时间知觉与运动知觉的课文,发现以自己目前的水平,还是以心理学的理论让自己定下来,虽然偏,但指着一个方向想,不乱,还能撞到南墙而回头,而能内紧外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5 22: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知觉观察(4)视知觉的教学设计

一、课文
根据知觉所主要依靠的感觉材料来自何种感觉通道,知觉还可以区分为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机体知觉等等。而他们所获得知觉,都包含着空间、时间和运动的要素。
人们最重要也是认知心理学重点研究的范围是视知觉和听知觉。

视知觉在心理学中是一种将到达眼睛的可见光信息进行解释,并利用其来计划或行动的能力。包含视空间知觉、视时间知觉、视运动知觉。

(一)视空间知觉
1、影响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有:
物体重叠(即远物被近物遮挡,出现远近层次);
线条透视现象(即同样宽窄线条在不同距离、出现远窄近宽的知觉);
空气透视(即空气厚度因远近不同,而产生对物体知觉的纹理清晰度差异);
运动视差(即人在运动时.周围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对运动速度不同,近物显快、远物显慢);
明暗阴影(即明亮部分显得近,阴暗部分显得远);
水晶体的调节(即看近物水晶体较凸,看远物水晶体扁平)。
2、双眼线索有:
(1)双眼视轴辐合作用(即看远近不同物体,视轴的辐合角度大小不同);
(2)双眼视差(即立体图形或物体的左、右不同部位,在左、右眼视网膜成象有差异,双眼视差提供了物体的深度信息,产生立体知觉)。
(二)视运动知觉,如似动现象。
劳动三要素
视知觉对象:视觉——外松
视知觉进程:主体“看到”对象的信号,对信号进行翻译,得出一个空间、时间、运动的知。

二、课后练习
比较单眼知觉与双眼知觉的不同,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视知觉

三、课堂进程
1、总结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整体体会,现在与以前有什么不同。再重点对运动的运进行体会:背景
2、知觉以感觉通道分类:视知觉、听知觉、嗅知觉、味知觉、机体知觉等等。
3、同学分享
4、对同学的分享进行反馈
5、讲解视知觉,强调:内紧的是什么,外松的是什么,内外一致
6、课堂练习:对比单眼知觉与双眼知觉的不同,体会内紧外松
7、布置课后作业

四、编后感
定在“内紧外松”上,对课堂练习的设计就有了感觉,有一个贯穿整节课的线索:不断接近心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10 23:4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22-4-10 23:44 编辑

对第十二课知觉种类(4)视知觉评课

一、课程回顾
(一)对感知觉以来的总结:
(1)按劳动三要素进行梳理:努力折腾劳动者,内紧外松。格物致知就是说劳动过程。缺一要素,劳动成果没有折腾。——这个整体感一下就出来了,把劳动三要素紧紧地串连在一起了。
(2)接着进行提问:
1、这几个月练习下来,你折腾来折腾去,你得到个啥?——引导同学样回答这个问题,就能让同学们有所得,而内有功。
内在有功,就能成事。成不了事就是没有功。有功就是在巧具上发力,事就成了。
每次知觉练习得到的就是劳动成果。
2、每一次练习得到的是什么样的东西?——在回答过程中获得的感,结合已有的经验,夯实了心术。
感本身就是混合体。感,心是咸的,还是咸上有心——是一个体。一次一次的感铺成了心术,心的通道。每一次知觉所获得的具体感知觉,就是一个德的微元。
每一次知觉,是你的心与外部信息转换后合起来成了的一杯盐水。这就是心理。心理就是由外界得来的感代表的。
3、我们每一次得到的知觉成果是什么样的?是心理的一个体、一个质、元心理
我们的心理活动都是由元心理发展出来的,心理和物理真有区别。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4、从劳动三要素这个视角来看
劳动者:内紧外松;劳动进程:格物致知;劳动成果:得
(3)修改课程进程,是为了体现劳动成果:具体可操作,顺利这个得就可以去找材料:视、听材料
引导同学们琢磨劳动成果怎么得到的
(二)同学分享:没什么好说的
没什么好说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子人格,今天押到前面来了;那么重视尊严却不在乎现在的尊严;分享就是扔包袱;“我现在都没有尊严,我未来怎么会有尊严,于是我拼命的让现在的我没有尊严”参话头——特别典型的一个心理现象
(三)同学们反馈
反映一个质的、一个体的、一个感的客观结构
“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我们要严格地管理自己,重视每一次的得,要认真习得每一次得的操作进程,成为我们的功。所以我们有必要知道怎么加工感觉信息,而变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得,最后积起了我们的内部结构。
(四)对视知觉进行讲解
视知觉,就是我们要去发现我们是怎么样地把感觉信息怎么加工怎么组织就变成了我们的知觉
练习怎么做:就来看看视觉材料跟组织加工过程有关的信息,带着任务做一周的练习
1、跟视知觉有关的概念
练习方向:用视觉知觉的时候,到底要知觉什么,怎么知觉的
2、两类线索:单眼、双眼线索
体现一下知觉的获得当中,我们这个主体怎么就把那些信号知觉成了那些东西——意识内部的加工过程
第二个练习:用两、三个单眼或双眼线索获得空间知觉
操作要点:获得空间知觉;确认我在判定获得的那些东西就是视觉信息:光线、色片;我是怎么把它加工成知觉成果的
布置课后练习:你去尝试通过视觉获得时间知觉和空间知觉,体会你自己是怎么样通过视觉获得时间和运动知觉的
(五)以打包结束
懂就是心里面发芽,可以移栽了

二、不同
1、在总结部分,我想到的是对知觉部分进行总结,在我的体会里,空间知觉、运动知觉、时间知觉是密不可分的,可以放到一起作一个比较,从而更好地获得进程感。没有想到从劳动三要素这个方向去考虑。当老师这么一说出来后,一下就觉得完整了。
也因为没重视劳动三要素,没发现一直没对劳动成果折腾过,所以在设计本课时,教学目标就不在于劳动成果的得上,还是强调劳动主体的内紧外松。
2、对于同学分享的结果的态度不同。这几周同学的分享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一定需要现场解决问题,清楚、细致的表达就是在进入心理,“我”对“我的”的知觉,一样需要内紧外松,看似劳动主体与劳动对象都是内部的,但劳动进程的格物致知让“我”对“我的”有了内外之分,而有所得。以前由于对得的不重视,而造成外已经成了事内却没立功,生生削去了一半的得。
3、同样的,因为对劳动成果的忽略,设计课后练习的目标就有不同,固着在了内紧外松上。因而对单眼、双眼线索的理解就不同,对如何获得知觉的关键环节的体会就会不足。
4、忽略打包所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4-12 15:40:51 | 显示全部楼层
知觉种类(5)听知觉的教学设计

一、课文
听知觉是什么?是主要依赖听觉信息产生的知觉,也应该包含听空间知觉、听时间知觉、听运动知觉。
相较于视知觉,听知觉似乎更容易入心。越来越退化的人们,其退化的典型现象之一便是能看不能听,比如看事比听话更容易些。
(一)听空间知觉
关于空间的感受,除了视觉之外还能从听觉器官获得,耳朵能提供声音的方向和声源远近的线索。视觉线索有单眼和双眼的区别,听觉线索也有单耳和双耳的区别。
(1)单耳线索
由单耳所获得的线索,虽不能有效地判断声源的方位,能有效地判断声源的距离。平时我们往往以声音的强弱来判断声源的近远:强觉得近,弱觉得远。特别是熟悉的声音(如汽车、火车的声音),按其强弱来判断声源远近较为准确。
(2)双耳线索
对声源远近和方向定位,靠双耳的协同合作才能获得准确的判断。关于空间知觉的双耳线索主要有以下三种。
1、双耳间时间差。从一侧来的声音,两耳感受声音刺激有时间上的差异(即一只耳朵早于另一只耳朵)。这种时间差是声源方向定位的主要线索,声源被定位于先接受到刺激的耳朵的一侧。人体头部近似球形,两耳间的距离约为15~18厘米,声音到达两耳的时差的最大值约为0.5毫秒。
2、双耳间强度差。声音的强度随传播远近而改变,即愈远愈弱。与声源同侧的耳朵获得的声音较强,对侧耳朵由于声波受头颅阻挡得到的声音较弱。这样,声源就被定位于较强的一侧。
3、位相差。低频声音因波长较长,头颅的阻挡作用较小,两耳听到的强度差也较小。这时,判定方位主要靠两耳感受声音的位相差,即同一频率声波的波形的不同部位作用于两耳,因而内耳鼓膜所受声波的压力也就有了差别。虽然这种差别很小,但它是低频声源定位的主要线索。
高于3 00赫兹的声音,两耳强度差较大,易于定位。两耳感受刺激的强度差是高频声音方向定位的主要线索。声速为344米/秒,当声源从正中偏向3'时,刺激两耳的时间差仅为0.03毫秒,人便能感觉到声音偏向一侧。时间差越大,感到声音偏向侧面的角度越大。偏向身体左右两侧的声音,到达两耳强度差和时间差较大,易于辨别其方向;处于两耳轴线垂直平分面上的声音,到达两耳的强度差和时间差相等,难于分辨其方向。在听觉方向定位时,人经常转动身体和头部的位置,使两耳的距离差不断变化,以便精确地判断声音的方向。这样,即使是一只耳朵,借助头部和身体转动的线索也能够确定声音的方位。
(二)听时间知觉和听运动知觉
与视知觉一样,在心理学上的描述比较欠缺。但我们能够确信我们是能通过听觉获得时间和运动知觉的,并有不少的经验。
利用单耳和双耳线索进行练习,确定自己是怎么通过听觉获得时间和运动知觉的。

二、课后练习
你去尝试通过听觉获得空间知觉,体会你自己是怎么样通过听觉获得时间和运动知觉的

三、课堂进程
1、总结视空间知觉、视时间知觉、视运动知觉。视知觉的内在机制是怎么样的?练习后有没有什么不同?得到了什么?
2、为什么日常生活中,相较于视知觉,听知觉似乎更容易入心,但又很困难,比如听同学的分享?
3、同学分享
4、结合听知觉这个主题,对同学的分享进行反馈
5、利用同学们反馈出的点,对听知觉进行讲解。重点解构人们能看不能听的现象。
6、讲解听知觉单耳和双耳线索,指出练习方向。
7、布置课后作业

四、编后感
有了上节课的提示,这节课的编写就要容易很多。就跟进行知觉练习一样,不是真没经验,真不知道如何获取时间知觉、运动知觉的,而是自己心里没装事,心里空间小了,总把“不会”放在心里占空间,所以就不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5-2 15:32 , Processed in 1.102773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