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李培香

李培香的练习记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8-16 10: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评课
开始环节,老师从上周没上课这个话题引入,我们遇到事情通常的反应有两种,1、关注发生了什么事。2、关注我怎么了。有没有用感知觉的方法去认?要去认,要内外同时观察。内外同时观察就是主体感,我们平常遇到的困难就是没有主体感。
分享环节,苗苗分享的背叛和忠诚,一旦陷入,就不知道该如何走路了。和对于金钱的用也是这个主题。老师引导在卡住的地方,忍、认。忠是心中装着真实的,正的。诚这个地方没听清楚,我理解的就是安心的认这个真实。
后面环节,老师讲主体感和情绪。首先是要区分出什么状态是主体感,什么状态是情绪。练习是认感受,填表。
我的不同
主体感是以成事为目的的,这个地方我心里是段开的。
苗苗的卡点,我也是卡起的,卡在情绪里,不明。
练习上,我依然还只想到继续认,没有加入填表,有点不敢去接触情绪,怕失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17 2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十一课情绪与主体感观察(2)恐惧-焦虑与安宁-动荡感

一、课文
什么是情绪?情绪是以个人需要满足为中心而产生的。以自己的需要为中心,当外界刺激满足了自己的需要, 就会把这种感受认为喜悦;当不满足或者缺乏相应刺激, 就会把内部感受认为悲伤;当外界刺激被认为是一种侵犯, 会产生愤怒的情绪;当外界刺激被认为是一种威胁, 会产生恐惧的情绪。
什么是主体感?主体感在功能上体现为:
我是一个内聚的个体, 比如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是一个人,体现为时间的秩序-混乱感, 比如无论我多高、我的四肢和胸腔、腹腔等这些身体不同部位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我, 这是空间上的统整-破碎感;我作为世界的一部分, 我和世界是有联系的,一方面我要接受信息,接受世界的影响,表现为安宁-动荡感。 同时,我要输出对世界的影响,表现为活力-无力感。
外界的刺激进入心理世界都有被认为是是否满足个人需要和是否产生主体感的两种可能性,这取决于我们的感受动机是为了做事还是为了个人的舒服。
接下来要去一一体会它们的差别。这周先来体会恐惧-焦虑情绪体验和安宁-动荡感。
二、课程进程
1、上周认感受记录情绪,其中有感受动机这一项,大家来描述定义一下你体会到的感受动机?在情绪中自己的感受动机是怎样的?有主体感的时候感受动机是怎么样的?
2、这周我们要记录恐惧情绪和安宁,先听同学分享。
3、从分享中提取感受动机的部分,讲讲主体感的感受动机和情绪的感受动机;
4、练习记录恐惧情绪,重点体会感受动机部分,从情绪到主体感的进程。
5、课后练习
用感觉认认的操作程序,体会恐惧情绪填表, 说说从情绪到主体感的进程。
三、编后感
心里有事,不能安下心来,就只能在平时的练习体验中提取一些素材,做事不提前准备好,这是我要直面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24 23: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十一课 评课
开始部分,老师提出情绪我们一方面觉得它真的很不好,会失控,一方面又觉得不能没有情绪,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地方其实我确实很纠结。老师的结论是情绪是病态。在内部确定了一下,确实是这样。
回顾上周的练习情绪和主体感,在练习情绪时,加入主体感是和心理学不同的。让同学们体会加入主体感的必要性。
分享部分,小陈分享的愤怒和理性,不能用私心去维护尊严,方法不对。要用成事的心,用私心的动力,去做事。
后面部分,练习记录情绪,需要注意的部分,都是针对平时同学们练习中比较不清楚的点。
这周记录恐惧情绪,先记录恐惧,记录之后再来看动机,安宁和动荡感各是多少分。
我的不同
我心里对情绪是什么?是模糊不清的,感觉人不能没有情绪。
对于练习情绪为什么要加入主体感,我心里也是不明白的,老师说了之后才明白 ,心理学的局限性。
在听分享时,我的目的过于僵硬,会导致听不明白对方的真实感受。
对练习没有那么细致的体会,自己做的就比较粗糙。


第三十二课情绪与主体感观察(3)悲痛-抑郁与活力-无力感


一、课文
情绪与主体感,在主观体验和对人身心资源得组织功能上,高度接近。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大多数人们生活在情绪得世界之中,而无法放弃。所以我们的练习重点,在于从直接体验中区分出情绪和主体感。  在前面两周的练习中显示出来的情况,符合大多数人的状态——受情绪主宰的心,无法“叛变投敌”,练习带来的首要成果在于,练习程序导致人心出现离开“情绪心”的严重趋势,导致人心疲劳、恐慌和濒死,甚至出现应急性身心反应。进入一种广义上的垂死挣扎状态,这样人就会变得很奇怪。在这种情形下,最简单的感觉认操作就显得若即若离甚至成为自己的入侵者,“不会做”了。

  怎么样在练习中直接进入直接性,在和情绪的交手中怎么做到“动于九天之上”“藏于就地之下”,依然是核心的课题。解决这个课题的办法和方案依旧那么简单,坚持感觉认。接下来这一周,我们继续练习这个功夫,所使用的练习材料是情绪中的“悲痛-抑郁”和主体感中“活力-无力感”。
  需要温习两个知识点:
  一、关于:“悲痛-抑郁”和“活力-无力感”

这是课程的新知识
  二、感受观察中的动机确认要点上面是抄写的老师的课文内容。
二、课堂进程
1、回顾上周的认恐惧的练习,让大家说说恐惧和动荡感有什么不同?直接认情绪,认了之后有变化么?从情绪到安宁-主体性的进程是怎样的?
2、下周我们要认的情绪是“悲痛-抑郁”和“活力-无力感”,先听同学分享。
3、结合关于认情绪的主题进行反馈。
4、讲述“悲痛-抑郁”和“活力-无力感”。练习步骤,强调重点:认感受。
5、布置课后作业

三、课后练习
运用感觉认的操作观察“悲痛-抑郁”和“活力-无力感”的体验结构,并从体验上区分它们的动机。

编后感

看了老师的课文之后,从自己的练习经验和体会上编写课堂进程,站在有上说话,心是定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26 21:46:58 | 显示全部楼层
评课
开始部分,老师从练习说起,同学们普遍的都没有用感觉认的方法去做情绪记录。
对动机的描述不准确。老师带同学们一起体会了两个不同的场景,并让我们觉知自己的动机,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找动机有点感觉了。
分享部分,链路琴因有回音,我们大家一起等了十几分钟,这个过程中,老师让我们体会自己的动机,这样做了之后心由着急转变成安静了。
老师在分享的过程中,直接用了感觉认的方法,去认链路琴的伤,重的情绪。把所有的内容都认清楚之后,来区分哪是情绪,哪是主体感。在情绪中是乱的,浑浊不清的。主体感是安静的有活力的。
后面部分,认真阅读课文,对感受动机的确认的要点。自己完善练习表。
我的不同
同学们很多都没有用感觉认的方式去练习,我没有看出来,我作为学生,我以为我是用的感觉认,今天发现我其实也没有用感觉认在练习。就是自己跑了,还不自知。
我找到的动机也比较浮于表面。不是真正的动机。
自己做不到,就不可能教会别人。
分享的过程中,好多地方,我都会觉得自己被卡住了,不知该往哪儿去的感觉,自己的身体感受也常常跑出来,就有一种混乱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30 22: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十三课情绪与主体感观察(4)“愤怒-敌意”和“秩序-混乱感”

一、课文
依然用感觉认的方式去认愤怒-敌意这个情绪,认清楚了之后在来填表。
愤怒情绪,是将导致不满足的刺激因素分辨为“侵犯”时的体验。持续深刻的愤怒发展为敌意。在主体感中已完成事情为目标,体会到的就是秩序-混乱感。这个在练习中去体会。
练习记录表:
事件主观体验生理唤醒
(认身体的受)
感性行为
(表情、腔调变化等)
感受动机
(我想干什么)
感受动机调整为“主体性”动机
(分辨比例;纯情绪,纯主体性的)
对“愤怒-敌意”或“秩序-混乱感”评分(1-10分)描述“愤怒-敌意”和“秩序-混乱感”的体验结构,并从体验上区分它们的动机
性质(一个词或短语)紧张度、强度、快感度、复杂程度、确定度(1-10分评分)





二、课程进程
1、同学们这周练习有没有用感觉认的方法去做啊?用感觉认的方法和之前没用时的区别是什么?贴近真实。认了之后,悲痛的动机和主体感的动机有什么不同?接下来我们要记录的情绪是愤怒-敌意和秩序-混乱感,我们依然用感觉认的方法去认。
2、同学分享
3、结合情绪和主体感这个主题进行反馈。
4、讲解秩序感和愤怒
5、讲解练习步骤,强调重点:用感觉认的方法去做练习。
6、布置课后作业

三、课后练习
运用感觉认的操作观察“愤怒-敌意”和“秩序-混乱感”的体验结构,并从体验上区分它们的动机。

编后感
站在自己的体会和视角上,根据自己比较有感觉的点去展开,跟着感觉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7 23:45:21 | 显示全部楼层
9月7日
评课
开始部分,直接性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本质。直接性关乎生死存亡,不直接去做,就只能直接死去。我们这三周的练习,就是试图去接触这个直接性。
主体感与情绪都是感性活动,是人活着的根本,情绪与主体感转换的枢纽是动机。动机是人行动的蓝图。心安静就能读懂动机,实现修改。
分享部分,出现有杂音的问题,老师让同学们用主体感来听。
老师一直都是安静的罩着整个场。
后面部分,老师讲解秩序感-混乱感,这样一个向度的主体感,可以统一叫秩序感;在情绪上是愤怒。以同学分享的内容来进行讲解,我知道自己生气了,生气是不对的,隐约感觉到,这里有一条界线,这是第一个层次,区分出了情绪和主体感;第二层是区分出了秩序能被破坏的程度,又加深一点;第三层是这条线区分出了我和我们,也就是公和私,是基于维护的是我的,还是系统目标。把情绪和主体感区分分出来,调整的核心在动机的区分和更换上,知之真切笃实处即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知——知行不二。
课后练习 运用推荐程序分辨秩序感和愤怒,指出他们的动机有什么不同?要做到具体:有程度,有指标,具体保护我的什么不被侵犯。具体了动机就清晰了。
我的不同
我没有总的从情绪练习来入手,还是比较局限。知道动机很重要,但心中还是不够明确,动机是关键。
分享的过程中如果是我,我就会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有杂音又处理不好,又有同学说听不清楚,我就会很无力。
愤怒和主体感直接的分界线,我没有体会清楚,也就讲不清楚。
第三十四课 情绪与主体感观察(5)愉悦-满足与统整-破碎感的上法
一、课文
愉悦是通常说的正性情绪,这是基本情绪中唯一的正性情绪,而其他三种都被称为负性情绪。这种说法虽然有些片面之处——忽略情绪的功能的全面性,但也指出了这两类情绪的重大区别——情绪意义(主题)的不同。这一点要引起注意。
主观体验
愉悦是一种有信心有意义的意识状态,能够自觉处理问题和享受生活乐趣;伴随满足感受,进而更能理解和处理各种事情;自身与环境的的联系感受更清晰、亲切;超越感受和自由感,觉得自己的存在是轻快、活跃、主动的-自身处在最优的、摆脱束缚的状态。
愉悦情绪是一组层次极为丰富的情绪,这些复杂层次可以理解为,基本上是由两个成分的比例决定的:一个是生理层面的感受,另一个是心理层面的体认。靠近生理感受的愉悦情绪主要指感官之乐,不管是视觉的、听觉的、皮肤觉的还是动觉、味觉和嗅觉的感官之乐,它们都基本上是以生理体验为主要内容的愉悦情绪,意识只在底层心理机制上参与,不经过特殊训练无法分辨这种底层意识。可乐(快乐)也比较靠近这个层次。以心理体验主导的愉悦情绪,是愉悦情绪的主体,按照兴奋、宽慰、惊奇、自豪、欣慰、崇敬、感激、幸灾乐祸的顺序,主观性心理体认的比例越来越高。这两个极端,分别显示着情绪的生物动力性和主观认知性(或者叫做上行和下行)。靠下端的情绪,更接近婴儿的情绪,靠上端的情绪,更接近成年人的情绪。

满足情绪之所以还是情绪,是因为他的认知性取向仍然局限在自我中心上,感知范围依然狭小,并且“刚刚”从“不满足”的恐惧那边转移过来,而又从来没有去过反方向,具有随时回到这种恐惧的可能性。最重要的是,满足情绪包含了一个“双手抱着某种对象的动作”,从根本上是分裂的、控制的、自私和对抗的。
课后作业
运用上周推荐的程序进行对愉悦-满足与统整-破碎感进行主体感和情绪的动机识别。

课堂进程
1、回顾情绪的练习,扣住感觉认的方法,说说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直接去认。
2、说说这周我们要练习的情绪主题。
3、同学分享,既要贴着同学的心,自己的目标也要明确。
4、根据我们的练习情绪和主体感,来进行反馈。
5、讲述愉悦-满足与统整-破碎感
6、布置课后练习。

编后感
快12点了,作业还没完成,心里比较着急,匆匆按照之前编写时的方法,以不受到处罚为目标,快速编写完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14 23: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评课
开始部分,老师用没有做表格这事让同学们说说应该怎么处理,由此引出在主体感中会自己根据自己知道的去做,而在情绪中就会纠结你说了做,怎么就没做。
在主体感中人就是统整的,是活在当下的,如果我们从生下来到现在就一直都是以感觉认在生活,那我们就是真人。
分享部分,木木分享卡在情绪中,老师引导木木认清楚跑的部分,在老师的影响下,木木身心的实情慢慢的呈现出来,整个过程中,老师就像是一盏灯,让不清晰的部分都清晰起来。
后面部分,这周情绪和主体感的观察就接近尾声了,这周我们就要开始梳理从主体感到情绪这中间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愉悦情绪是一种满足情绪,但它也是以自己的感受为中心的,比如我心心念念的人,终于被我搞到手了,我也高兴不了多久。
回忆体会只有在主体感中,人的状态是最佳状态。
我的不同
感觉自己不够稳,所以做不到安心的去说自己没做的事。
分享中也是一样,就是因为我不稳,所以大脑就在想,接下来要怎么做,这样自己就离开了现场。
后面也是同样的问题,我不了解愉悦情绪啊,这不行啊,大脑开始高速运转,就像木木一样一下就跑没影了。

第35课 情绪与主体感的总结一、课文:
从情绪到主体感,从主体感到情绪的过程,在主体感中人是全方位接收信息的,当只关注自己的某个感受时,知觉范围就变得狭隘,这个时候就有了情绪。
主体感和情绪的观察练习目的在于让大家实际运用一次感觉认的工作方式,并适当追求对感性(直接性)生活的经验积累。关键点实际运用感觉认的方法,直接去做。

二、课堂进程
1、上周布置的练习观察从情绪到主体感的进程,大家做了几次?你来描述一下这个进程?
2、我们总体回顾一下,我们观察情绪的方法是什么?是直接驻在感受的念处,对就是直接去做。我们这周要做的就是对情绪观察进行总结,先听分享。
3、分享。反馈扣住情绪和主体感这个主题。
4、总结:讲讲情绪与主体感的内部运作关系,结构,进程,功能。
三、课后练习 对情绪与主体感的内部运作关系进行总结。

四、编后感


心中装着老师提示的重点,站在自己有的练习体验上,目标是清晰的,体会上还是不够细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20 22:3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培香 于 2022-9-21 22:08 编辑

评课
老师是在上课之前就提前说明要做总结,上课后就直接开始总结。
总结的过程中,老师会在同学总结完之后,让同学保持状态下来之后继续体会。
中间老师喊停休息,又有一位同学分享后,老师让其他同学课后自己组织分享。
后面老师讲述总结时的要点,内部立功,外部立事。直接性,直接去认感受,直接去做事。方法论,做的具体步骤。
我的不同
没有想到要同学们直接在课堂上总结,对于总结的意义,自己心里还不明确。
对于同学们的总结超出规定时间长的,会有不知道该如何控制的感觉。
对没有分享完,后面的同学要如何安排,我在想加一节总结课,但又怕同学们有意见。就是自己的心没有罩场 ,没有以怎样把总结这件事让所有的同学都做好,相互促进为目标,而是以自己的感受为中心。
第三十六课 意志概述课程编写

课文
什么是意志?
意:心中的声音。意者,气之虑也。是我所接收到的真实信息。像有同学说过的天线宝宝,就是在不间断的接收信息。
志:心之所向。是心的目标。志是欲的使者,首先要做到的是心气一,心气一则欲不徨。要先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所以养志之始,务在安己。自己的心是安的,这样才能心气一。
前面我们观察情绪和主体感,找到了转化的枢机,认命,动机,感者的出场,我们的心就安了,我们这周要来认意志,方法依然是用感觉认来观察,我们直接去观察,在做事的时候,我的意志,也就是我的志向,意志比志向范围更大,更坚定。我们直接认意志的进程。
课堂进程
1、讲讲我们前面学习的内容,从感知觉--认概念、现象、心、真理,到观察情绪和主体感,枢纽是动机,动机和意志之间是什么关系?我们来体会一下,在做事时,那个要把事情做成做好,这个指令是谁发出的?意志,对接下来我们就要来观察意志了。
2、先听分享,结合这节课的主题意志进行反馈。
3、讲讲什么是意志,说练习的方法,依然是用感觉认的方法观察意志。
强调1、直接性。2、认的内部状态。
4、布置课后练习

课后作业:用感觉认的方法观察意志的进程。
编后感
昨天写了一部分,想着今天观察一下意志,今天也确实观察了,但局限在自己的认识中。看了老师的课件后,原来动机和意志是这样连着的。那就承认自己目前是这样子的,就是要多学习,这样学的动力就出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27 21:41: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评课
老师从总结的收获开始说起,情绪和主体感的观察,和情绪聚焦的不同就是人多了。情绪到主体感的关键是动机,那动机是什么?怎么一看到它,就会从情绪中出来,就有主体感了呢?有没有想过,去观察这个动机。同学们都没有想过,说明我们的状态是迷迷糊糊,不求甚解的。动机是谁派出去的,是意志,意志就是心,我们之前练习感觉认,认概念,现象,受,心,真理。是认过心的。
王巧云同学的分享,老师依然是用罩场的状态在进行的,既倾听引导了王巧云同学,又把意志的部分专门提出来,从动机这个地方,进去之后,公与私都展现出来,利于害也展现出来,那个主体感,领导就回来了。
意志,志是最核心的目标,意是围绕着目标生出的各种想法。
意志练习的做法,可以直接用感觉认去做,就是驻住了,然后不断的加人。也可以用聚焦的方法,老师的帖子上有。
我的不同
我不清楚动机和意志是什么关系,意志就是心,我好像也是模糊的,就是上课时老师说的模模糊糊,不求甚解的。就是有一颗着急要离开的心。
分享的过程中,我自己的感受出来后,就总想去观察自己,而不去听同学分享的内容,发现之后就以我是老师的身份去听,那个评判的心就总是会出来,总的来说还是呆不住,痣,痔太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9-27 22: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李培香 于 2022-9-27 22:41 编辑

第三十七课意志观察(2)意志过程

一、课文
人把自己的生命资源通过意志调度,来执行特定的任务,这个过程的主要体验便是动机和主体感。如果调度系统出错,便产生出围绕自己的生命运用,从而产生出制造情绪的动机。所谓动机的”机“便是意志。意志的工作过程大约是:

  首先是,基于包括自己在内的系统的属性及其运动的作用,人总是该做点什么的。这种想要做点什么的动力,是所谓的“欲”。有的人把这样定义的欲,称之为作意。意思是,将要起身的“意”。

  其次是,欲需要经过主体化加工,才能确立欲对事物的特定性执取。

  意志的上述运行过程,有的作者把它描述为作意、执取、动机、行为和意志五个环节。以前我们也是用这组概念来描述意志过程。可以把这个描述作为外部描述,与我们现在的描述配合成对使用,成为这样几个观察环节:欲-作意、主体化(德化)-执取、意虑-动机、心摄(九窍十二舍)-行为、神覆-意志监控。
二、课堂进程
1、经过一周的练习,大家来定义一下什么是意志?主体感下的意志和情绪下的意志有什么不同?这周我们来讲意志的过程,看看在分享中有没有这个素材。
2、同学分享
3、根据我们现在学习的意志来反馈分享。
4、讲述意志的过程:欲-作意、主体化(德化)-执取、意虑-动机、心摄(九窍十二舍)-行为、神覆-意志监控。
5、布置课后作业


三、课后练习
用感觉认的方式来认意志的:欲-作意、主体化(德化)-执取、意虑-动机、心摄(九窍十二舍)-行为、神覆-意志监控。

编后感
看着老师写的意志的过程,和经典是对应的,每一点我都有感觉,又觉得自己讲不清楚,就是自己要脱离自己的体会去讲,就是站在无上说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5-17 09:50 , Processed in 1.071137 second(s), 12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