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吕丽芳

吕丽芳的《管子》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2 22:17:5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八周
本周任务:山国轨第七十四、山权数第七十五、山至数第七十六、地数第七十七
一、山国轨第七十四
1、查字
繇:yáo,通“徭”。批徭役。
轨:此文引申为以会计的方式加以管制,以便生财。

2、翻译:
      齐桓公问管仲说:“请问关于国家统计管制财政工作。”管仲回答说:“土地有统计,人口有统计,需用有统计,乡里有统计,民事有统计,钱财有统计,县里有统计,国家有统计。不懂得财政统计方法而想要治理国家,是行不通的。”

      齐桓公说:“实行管理财政统计的方法应该怎么办?”回答说:“一个乡有土地多少?民生费用的标准是多少?粮食价格是多少?还有一个县的人口多少?土地多少?货币多少才合乎该县需要?粮价多高才合乎货币流通之数?计算全年供应民众口粮之后,余粮还有多少?还有一乡的女劳力全年进行纺织,其成品有多少?把成品按时价算出总值,供全年全部人口穿用后,余布有多少?还要区别各项统计项目,另外调查土地的情况。”

      桓公说:“什么叫区别各项统计项目,另外调查土地情况呢?”管仲回答说:“有生长莞蒲的沼泽地,有生长竹箭檀柘的山地,有低下潮湿的低洼地,有鱼鳖生长的水塘地。这四种土地,君主都善加管理和控制,就可以从财物上征税,而不必向人们征税。至于亩产十鼓的土地,君主不纳入统计来控制掌握,富民商人就会来控制。他们有充足的财力,不以务农为重,这 就是君主的失策了。”

      桓公说:“统计管制的计划怎样做?”管仲回答说:“不能暗地统计管制,下层富民商人就会制约政府。”桓公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呢?”管仲回答说:“一乡土地多少?需要口粮的人口有多少?一乡从事纺织的妇女有多少?可剩余的衣料有多少?认真巡视各州各里后,得到情况是:‘土地有多少,人口有多少,人口众多粮食不足的亏空有多少。’有的情况是:‘土地有多少,粮食剩余的量有多少。’必须调查得到标准数据。这叫整体统计。然后整合全国的统计情况来确定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对于统计出的那么土地收成超过口粮消费的农户,就郑重地将国家的货币寄放在他们那里。大户放得多,小户放得少。山田和中等田地的农户,是全年粮食产量不够口粮消费的,也要给予他们钱款,来满足其基本生活保障。次年,年景好,五谷丰登,就对拥有上等土地的农户说:‘我所给予你们的钱数有多少,乡中粮食的时价是多少,请将公币的七成折成粮食数量归还政府,其余三成还款。’这样粮价就会上涨,币值就会下跌。上等土地的余粮用来补充中等土地和山田的缺口,粮价因此上涨十倍。山田农户凭借君主给予的财物,来接济其不足的部分,也不至于过分损失。上等土地的余粮按照时令被国家掌握,使粮价因面上涨了十倍。妇女所生产的布帛,只要合于国家需用的,都先加以收购并订立契约。按乡市的粮价折算说:‘官府无钱,有粮。用粮食折价来收购。’通过粮食流通来给付契约,国家需用的布帛得到了解决。粮价又降回原来水平,贷放经过统筹发行的货币,囤积粮食,粮价又上涨十倍。通告豪门之家和财主们说:‘国君将要巡狩治军,每人各应出钱若干。’还通告邻近各县说:‘有存粮的都不准擅自处理。如果巡狩用粮不够,国君将为解决人马食用向民间借粮。’邻县四周粮价都受到影响,粮价又因而上涨十倍。国君再下令说:‘向富家借贷的钱款,都要以粮价为标准,以粮食折价偿还。’粮食的市价又会降下来,币值又要上升了。全国百都百县,其统计管理货币与粮食的交换,都可按此法行事,粮价因而上涨十倍。再利用粮食流通支付借款。国家货币的九成在官府,一成在民间,币值高而各种物资价格低,便收购物资而投放货币。货币投放在民间,物资都集中在官府,各种物资价格上涨十倍,府官便按照市价抛售物资,直到政府掌握的资产充足才停止。这样的国家统计理财工作,在未成形之前做布置,掌握其已成的物资,运用国家号令收放进退,不必向民间直接求索。这就叫国家的统计理财之道。”

      齐桓公问管仲说:“不征税而能满足国家需要,有什么办法吗?”管仲回答说:“统计理财工作做得及时,又能经营好自然资源,何必向民众征税呢?”齐桓公说:“什么叫经营好自然资源?”管仲回答说:“春天,人民种地与服徭役;夏天、秋天和冬天就要明令规定山泽的封禁和开放,民众要依令到山泽从事生产活动。这都是凭借时节控制市场,也是物价涨落、民间借以相互兼并的时节。君主一定要注意掌握这百姓在四时所需的东西。”

      齐桓公说:“什么叫百姓四时所需的东西?”管仲回答说:“春天,百姓将要使用的东西,君主已有储备了;夏天,百姓将要的东西,君主已有储备了;秋天,百姓将要使用的东西,君主已有储备了;冬天,百姓将要使用的东西,君主已有储备了。春天安排农事的时候就计算好:春天的夹衣、夏衣的单衣、竿子、篮子、绳子、畚箕、口袋、筐子、竹盒、捆绳等物品,需要使用多少天,使用的人有多少,没有钱财的农家都可以租借口袋、筐子、竹盒、绳子和公衣等工具器物。完工后归还公家,公衣折价偿还公家。因此劳力出自百姓,而使用的器物出自国家。春季最紧要的十天不误耕种,夏季最紧要的十天不误锄草,秋季最紧要的十天不误收获,冬季最紧要的二十天不误整治土地,这就是所谓的按照农时进行作业。”

      齐桓公说:“好。我想建立掌管统计管制的官职,该怎么办呢?”管仲回答说:“盐铁专营的收入,就足够建立掌管统计管制的官职了。”齐桓公说:“具体怎么做呢?”管仲回答说:“在龙夏地区,贷放黄金九千斤,可以用钱币换算黄金。富户用黄金,小户用钱币。从峱山周围至青丘的西塞丘地区,均是山田,只贷放钱币并按贫富分别调度。从寿陵周围往东至少沙一带,均是中等土地,用贷款来控制,富户用黄金,小户用钱币。这三个地区的粮食出产都已掌握起来,粮价就可以涨十倍。梁山、渭水、阳琐三地的牛马遍布齐国的山坡,请去区分一下牛马的岁口,验看一下它们的高壮程度,说:‘国家要建设军队,将为配备战车而征购你们的牛马,君主没有钱币,就用粮食按市价折算偿付给你。’牛马价格上涨,粮食价格下降。两地卖出粮食,粮价又回到原来的水平,牛马则落到国家手中。”

      管仲说:“请与民众确立罚款财物赎罪的规则,有田地的人要在田内修好田界,不可向外侵越壤土,侵越外面的任何土地都是要受罚缴纳罚款的。国家需要加鞍的马四千匹,齐国战车的马匹配备这样就可以解决,不必向民间求索。这也就免除按丘邑等单位向民众征课马匹的赋税了。”

      “国内粮价的高低涨落决定于国君,山林和库藏械器的价格涨落决定于国君,春秋冬夏的物价高低也决定于国君。巡行各地的农田,田地里种植的树木,称之为粮食之害。房屋四周应种桑树,种其他树的,都视为妨害女功。建筑宫室制造器械,不靠国家的山林就没有其他来源。这样之后君主就可以在山林之中确定三个等级的租税:树粗不足一握的为制栅栏的用材,树粗一把以上的为建筑用材,树粗三围以上是制造棺椁的上等木材;栅栏用材应收租税若干,建筑用材应收租税若干,棺椁用材应收租税若干。”

      管仲说:“用盐铁专营的收入来办理统计管制事业,可以经过囤积使粮价从一涨为十,君主得利九倍,民众照常衣食服徭役,下层安稳没有怨言。免除他们的田产赋税,从山林资源中收税。富户厚葬他们亲属的缴纳重税,贫户薄葬他们亲属的缴纳轻税;富户修建装饰自己房屋的要缴纳重税,贫户盖小房子的缴纳轻税。君主在国内设立统计管制制度,就像使用绳索一样控制民众的贫富,这就叫国家的统计管制工作。”

3、朗读已传至微盘

二、山权数第七十五
1、查字
埊:dì,古同“地”。
絤:xiàn,古同“线”。
2、翻译:
      齐桓公问管仲说:“请问轻重权变的方法。”管仲回答说:“天以天时权变,地以财货为权变,人以能力高低为权变,君主以发号施令为权变。失去对于天的权变的掌握,人、地的权变也无从掌握。”齐桓公说:“什么是不掌握天权,人、地之权就无从掌握?”管仲回答说:“商汤在位时有七年旱灾,夏禹在位时有五年水灾。百姓没有粮食吃以致有出卖儿女的。商汤用庄山的金属铸币,来赈济没有粮食吃而出卖儿女的百姓;夏禹用历山的金属铸币,来赈济没有粮食吃而出卖儿女的百姓。因此失去对于天的权变的掌握,人与地的权变也就全部失去了。故而成就王业的君主每年贮藏粮食总量的十分之三,三年多就相当于得到一整年的产粮。三十一年就能有相当于十一年产粮的储量。每年贮藏一小部分,不至于伤害民主,还能够鼓励农民努力进行农业生产。因此天灾毁坏土地生产,发生亢旱水涝灾害,百姓也不会有没于沟壑乞请援助的了。这就是掌握天地以对待天之权变的办法。”齐桓公说:“好。我想实行掌握三权的理财方法,应该怎么办?”管仲回答说:“梁山南坡所产用蒨茜所染的缯,还有东莱掖县出产的石币,是天下稀有的珍宝。”管仲接着说:“用这些东西换取粮食,每年储备一分,实行五年,国家的粮价就要比以前上涨十倍。”管仲接着说:“要铸钱立币,拿出两年的储备粮雇人开采国家的铜矿资源,在产铜的地区设立村落。物价水平与其他广大地区保持一致。商品价格高其他诸侯就来倾销物资,商品价格低物资会泄散外流,因此要与其他诸侯国价格一致。物资泄散外流,就等于本国失权;被别国倾销商品,就等于本国失策。国家不能防备天时水旱之变,民间就只能互相求得自备,准备平准之策又使民众私相奴役。这就是刑罚兴起和乱国的根本原因。这样财富均平就会变为不均平,富裕的民众就不如贫穷的好管理,富人买粮囤积,国家的积累贮藏就陷于空虚了。这就是失去天地人三种权变的表现。”齐桓公说:“掌握三权的理财方法是怎样的呢?”管仲回答说:“如果是丰收之年就贮藏粮食总量的一半;歉收之年也要贮藏一半。”齐桓公说:“歉收之年是要补助的,为什么也要贮藏一半呢?”管仲回答说:“歉收之年则粮价容易增高,一可为十,十可为百。用歉收之年的粮价掌握丰收之年的粮食,按照歉收之年的粮价,买一斤粮的钱在平时可以买上十斤粮;按照丰收之年的粮食总量,十斤可以省下九斤钱,国家就有九倍的赢利。然后再用‘轻重’之术策划丰收之年粮食的经营,三权都将由国君掌握。这就是所谓的国家通权达变。”

      齐桓公问管仲:“请问国家固定不变的理财规制。”管仲回答:“国家没有固定不变的理财规制,土地却有不同的产量。”桓公说:“什么叫国家没有固定不变的理财规制,土地却有不同的产量?”管仲回答:“上等土地百亩收税十石,中等土地百亩收税五石,下等土地百亩收税三石,其余的都属于荒地。一个农民一般种田百亩。在上述四类地区市场粮价或为一、或为十、或为三十和一百。精通从粮食这种商品流通中理财的国家,百亩地的收益可以赶上千亩地的收益。如此百乘国家的国力就能赶上千乘之国,千乘国家的国力就能赶上万乘之国。正因如此我说土地各有不同的产量,国家没有固定不变的理财规制。”齐桓公说:“好。如今想要成为大国,大国想要统一天下,不懂得理财之策的通权达变,是一定做不到的。”

      桓公说:“如今行权变之策要怎样做?”管仲回答说:“君主通晓以狭小国土获得广大国土收益的理财之术,就不致因为国土狭小而惧怕国土广大的;通晓调整物价高低获得最大收益的理财之术,就不会因为财物少而惧怕财物众多的。这乃是国家理财政策中的大事。”齐桓公说:“好。统一天下,治理海内,并永远享有美誉,有办法做到吗?”管仲回答说:“有。那就是:使经济统计工作掌握理财方法,使物价调节工作能平衡商品流通,在尚未成形之前就采取措施,在成事之后掌控结果。若能使财物一变为十,那么九成就可为国家所用。号令的缓急,取决于轻重之策的运用,如果可使财物一增为十,十增为一百,然后再把十成的收入对开,以半数的五分之四为储备,另外的半数则用来处理各项事务,由君主操控其开与合。”齐桓公说:“什么叫开与合?”管仲说:“君主不提倡仁,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不会有相互慰问之事的增加;君主不提倡慈孝,人们就怠慢双亲而轻于犯罪。这就是最大的祸乱。那么君主就要把国家理财收益中的十分之一,用来树表柱立高门以表彰仁孝,对于乡中的孝子都用财物来聘问,孝子的兄弟不论多少都免服兵役。由于树表柱立高门提倡仁与慈孝,社会财物将广为施散而轻贱下来。国家乘此轻贱之机运用理财之策掌握财物,十分之五的财物又聚拢在国家。再运用五成财物继续按照这样的办法行事,像日月一样循环往复运行。这便是长久持有天下的办法,称之为平准之道。”

      桓公问管仲说:“请问关于教化的理财方法。”管仲回答说:“百姓中精通农事的,为他设立黄金一斤的奖赏,值粮八石。百姓中善养牲畜的,为他设立黄金一斤的奖赏,值粮八石。百姓中精通园艺植树的,为他设立黄金一斤的奖赏,值粮八石。百姓中有善种瓜果蔬菜使其产量提高的,为他设立黄金一斤的奖赏,值粮八石。百姓中通晓时令,能预言‘今年将有灾害’的,预言‘某种作物将要歉收’或‘某种作物将要丰收’的,为他设立黄金一斤的奖赏,值粮八石。百姓中精通养蚕使蚕不生病的,都为他设立黄金一斤的奖赏,值粮八石。要认真听取这些人的讲授并把记录保存在官府,使他们不必服兵役。这是国家理财之策的一件大事。国家财用上下消费都很充足,各级积蓄都很充裕,以此为前提在四境之内设定贵贱的标准,政令的缓急,物资的投放或囤积,用理财之策来控制经济,任用五种有技艺的官。”齐桓公说:“什么叫任用五种有技艺的官?”管仲说:“懂‘诗’的可用来记述社会事物,懂‘天时’的可用来记述年景丰歉,懂‘春秋’的可用来记述国事的成败,懂‘行’的可以指导民众趋利避害,懂‘易’的可用来掌握吉凶与成败,懂‘卜’的可以预测凶吉与利害。百姓中凡有上述技艺者,都赏赐给一码地,一衿衣。这是使国君摆脱迷惑愚妄的方法。这六家,预见其天时,使人们能够预先早做预防,因此君主就不致错过时机,不会错行理财之策,万物就会财源兴盛不会失去财利;提前占卜他日得失,可以作为日后避害趋利的教导,‘诗’记述万物,人们言辞就不会出现差错;‘行’详述道路的情况,人们就不会违反礼义;‘易’掌握祸福凶吉,就不至于发生错乱。这就是所谓君主的权柄。”

      齐桓公问管仲说:“利用权柄的理财方法我已经明白了,要维护国家巩固该怎么办呢?”回答说:“有专能的人才都已授官使用,懂天时的人才都已授官使用,通晓得失规律、万物始终的人才,君上都已经授官使用了。剩下的按照规律管理。”齐桓公说:“什么叫按照规律管理?”管仲回答说:“粮食是人们生命的主宰,智慧是民众的辅助。民众智慧君主就会愚昧,民众富裕君主就会贫穷,民众贫穷君主就会富裕,这就叫事情有名实之差。国事的关键,全在于政策缓急得当;为君的道理,全在于设计法度得宜;人心的整治,全在于禁止邪恶产生。”桓公说:“什么叫设计法度得宜?什么叫禁止人心邪恶?”管仲回答说:“法度设计得宜,要注意量力行事;禁止人心邪恶,要注意惩前毖后。因此祸事就不会发生百姓也没有忧虑了。”齐桓公说:“再请谈一谈禁止人心邪恶。”管仲回答说:“晋国不忠于国君的臣子,想杀害君主,这是明目张胆地做坏事。犯这种罪行的各家一律不准任职事君。这就是晋国的不对了。齐国处理公开做坏事,则按照主从分别定罪。惩治坏人用刑罚,表彰好人用奖赏,以此来表示惩戒。这就是所谓的国戒。”

      齐桓公问管仲说:“轻重平准的方法都付诸施行以后,理财的政策是否就此结束呢?”管仲回答说:“不是,还有一招就是利用神怪,使其成为国家宝贝。”桓公说:“什么叫利用神怪,使其成为国家宝贝?”管仲回答说:“北郭有人掘城门之地挖到乌龟,这只乌龟就可以比得上数百里土地。”齐桓公说:“什么叫一只乌龟相当于百里土地呢?”管仲回答说:“北郭有人得到龟,让他把乌龟放在大盘里,君主请派出配备十乘马车的使臣,携带黄金百斤,到得龟人的家下令说:‘国君赏赐你,让你穿中大夫的官服。’还说:‘这是东海海神的后代,样子像龟,寄居在你的家里。赐给你可以穿中大夫的官服,终身享用,并用百斤黄金酬谢你。’如此一来这只龟就就变成无价的宝物将其收藏在大台,每天要用四头牛血祭它,定名为无价之宝。过四年征伐孤竹国,富户丁家所藏的粮食足够三军五个月的吃用,君主把丁家主人召来对他说:‘我这里有你储藏的粮食。’丁氏面向北再拜领命,送来粮食,不敢接受这个作为抵押的宝物。桓公便对丁氏说:‘我老了,儿子又不了解这个宝物的金贵。你一定要收下这个抵押品!’丁氏回家后,便改建房屋,铺设垫席,把龟收藏起来了。过了四年,兵伐孤竹国,宣布丁家粮食确实满足三军吃了五个月。您再确立一种利用贡龟的理财办法:确定文龟价值七千金,冉龟价值为四千金,子龟价值为一千金。凡用贡龟制度所得收入,相当两个齐国土地的收入。贡龟的使用:在国家危难的时候就把它作为宝物抵押出去,在国家安定的时候就让它在物资流通中起作用。”桓公说:“什么叫流通中的作用?”管仲回答说:“市场物价出现投机的现象,则国无理财之法而民无生活之路。因此善于治理天下的人,要掌握粮食、钱币两大投机对象以外的物资。”桓公说:“什么叫两个投机对象以外的物资?”管仲回答说:“万乘之国,不可以没有价值万金的库藏龟宝;千乘之国,不可以没有价值千金的库藏龟宝;百乘之国,不可以没有价值百金的库藏龟宝。利用这种储备的宝物,同国家政策号令的进退相结合,这就可以叫乘时调节市场的物价。”

3、朗读已传至微盘

三、山至数第七十六
1、查字
剚:zì,从事政务的人,官吏。
祏:shí,古代宗庙里藏神主的石匣。

2、翻译:
      齐桓公问管仲说:“有一个叫梁聚的对我讲:‘古时候少征收农业税而多征收工商业税,向民众收取赋税没有比这更容易的了。’梁聚的意见怎么样?”管仲回答说:“梁聚的话不对。少收农业税国家仓库就会空虚,多收工商业税兵器工具就会不足,其他诸侯国也就不能依赖齐国的纺织品,国家仓库空虚则官吏低贱没有俸禄。对外则纺织品不能输出于天下各国,对内则国家的官吏身份低贱。梁聚的话是错误的。国君掌握山川,山中能够产铜,可用铜铸造钱币,用钱币折算粮价来发放俸禄,因此国家的粮食全都囤积在君主手里,粮价就可以上涨十倍。农民晚睡早起,不用驱使就可以成十倍地增加产量。士兵只要有从前一半的粮食俸禄就可以为国君效命,农民又晚睡早起,努力耕作不止;那些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不必直接驱使百姓,而百姓不得不为其所驱使;不必直接让百姓贫乏,而百姓不得不为其所利用。因此使百姓没有不为他所驱使的。梁聚的意见是错误的。”桓公说:“好。”

      齐桓公又问管仲说:“有人教导我,要招揽贤能之士。他说:‘为什么不给予各种有才能的人官职呢?’”管仲回答说:“什么叫给予各种有才能的人官职?”桓公说:“让智者全部拿出智慧,谋士全部拿出谋略,百工全部拿出技巧。这样做就可以治国吗?”管仲回答说:“招揽贤士的言论是错误的。俸禄丰厚士人就不肯为国死难,币值低士人就轻视奖赏,各种货物不值钱士人就苟且偷生。国家有这三种怠惰现象,还有什么国计可言呢?粮食七成储藏在国家手中,三成在下面流通,谋士就可以穷尽他们的谋略,智士就可以穷尽他们的智慧,勇士也就不惜生命。招揽贤士的言论是错误的。不懂轻重之术的言论,是只能视为荒谬的说法。”

      桓公问管仲说:“从前周朝掌有天下,诸侯宾服,号令行于天下,然而最终权势被臣下篡夺。这是什么道理呢?”管仲回答说:“周天子分封土地而天下贡品送至周朝时,可以放在市场上自由买卖。这样,臣下利用黄金交易是一种策略,利用江阳之珠交易是一种策略,利用秦地明山所产的曾青交易是一种策略。这就是所谓的以少变多,以小变大,也同属于轻重之术的范围。”桓公说:“天下的理财方法金属于轻重之术么?”管仲说:“全国粮价上升十倍而其他物资价格尚低,大夫便对商人说:‘请替我卖出粮食而收购其他物资。’粮食价格为一,就有九倍盈利。粮价贵而其他物资价格低,这样,大夫就能掌握九成的国家财富。待粮价恢复原状,又把这九倍的物资成倍加价售出。货物倾销到民间,九成的货币又掌握在大夫手里,钱、粮的盈余就都归大夫了。这样就会使天子落到了客位,政令无常赋敛不时。这又会导致贩卖粮食的富商巨贾逃至外国,诸侯接纳他们让他们做官。商人与诸侯结聚朋党,操纵物价来包揽市场民用。如此,周天子就国内而言,大夫自谋私利而不肯尽忠;就国外而言,诸侯串通结聚朋党,贩卖粮食的富商巨贾外逃,因此天子就丧失了他的主权陷入被动。”桓公说:“讲得好。”

      齐桓公又问管仲说:“保证终身享有天下而无闪失,做到这样有办法吗?”管仲回答说:“办法是不要对天下人施舍,而是只在我国施舍。”桓公说:“这话是什么意思?”管仲回答说:“国内土地的大小和土壤的肥瘠是有定数的,全年粮食的消费和剩余也有定数。那些能守护国家的君主,其实只守好国家的粮食而已。也就是说,统计某县的土地有多大,某县的土地有多小,都必须储备财物货币,这样县州里就用储备的财物货币发放贷款。到大秋时节,粮价下降三分之一,国君便下令县州乡村各级官员向国家交纳粮食。这样粮食价格还能维持原有水平,同时国家把粮食贮藏起来,国内粮食就有三分二掌握在国家手里。第二年春天,粮价成倍上涨,就是这样的方法这是有定数的。夏天,便把粮食按市价出售,民众都接受君主提供的粮食来经营农事。到了大秋,存在农民手里的粮食有若干,君主就折合钱数来收取。民众说:‘没有钱币只能交纳粮食。’那么民众粮食收成的十分之三就又归于国库了。粮食价格的上涨,是随季节而变化的,因而国家收放举措,也要因时而动,各种举动无非有利国家的轻重之策。君主取用大夫的存粮,是通过流通手段;取用百姓的粮食,是通过季节价格的变化。囤积低价的粮食,再以高价卖出去,这符合轻重变化的定律。这样做,大夫之家自私自利的囤积,如何能达到目的呢?其他诸侯国的粮食价格是十,如果我们的粮价是二十,那么各诸侯国的粮食就流归我国;其他诸侯国的粮价是二十,我们的粮价是十,我们的粮食就流归各诸侯国了。因此善于治理天下的人,必须严守粮食高价流通政策,各诸侯国就无法泄散我国的粮食。粮食流向高价的地方,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我们国家并不是发生灾荒,而是利用货币来囤积粮食,使粮价加倍提高,因此各诸侯的粮食就来到我国了。这样我们藏一分就可以吸取各诸侯国粮食的一分。财利不致被外国所夺取,大夫也不能占有粮食过多。用开高价囤积低价粮食的手段,可以使国家长久保持拥有十个国家的财政收入。因此诸侯就会永久臣服,本国臣子也顺从轻重之策而尽其忠心。这就是用轻重之术驾驭天下的办法,谓之内理财方法的实效。”

      齐桓公问管仲说:“请问国家的会计之事。”管仲回答说:“国君失去了大夫,就等于没有随从;失去了百姓,就等于失去下层。因此要根据县的经济策略掌握大夫,要掌握一个县就要根据一个乡的经济策略,掌握一个乡,要根据一个家庭的经济策略,掌握一个家庭要根据一个人的经济策略。”齐桓公说:“会计的规则又是怎样的呢?”管仲回答说:“可以起到平衡经济的货币流通数量,在一个县必须适合该县土地的总量,在一个乡必须适合该乡土地的总量,在一个家必须适合一家人口用度的数量。因此,不及时掌握一个郡的经济情况,就等于孤立无援,不及时掌握一个乡的经济情况,就等于没有部属。”齐桓公说:“那具体应怎样做呢?”管仲回答道:“成王业的君主藏富于民,成霸业的君主藏富于大夫,败国亡家的君主则是把财富收藏在箱子里。”齐桓公说:“什么叫藏富于民?”管仲说:“请拿出栈台所存的钱币,散在城阳一带;拿出鹿台的钱币,散在济阴一带。国君对百姓下令说:‘百姓富君主不会穷,百姓穷君主不会富。因此国家不向百姓征收钱币,府库也不积累钱财,把财富都藏在百姓手里。’等到年景丰收,五谷丰登,粮价大降,比上一年降低一半,此时政府收购粮食,使粮食归于国库,钱币散在民间。国家的钱币都投在民间,币值下跌,粮价就上升一半。上一年的粮食有两分在下,下一年的粮食有两分在上,那么两年的粮食就有四分在上,则只有一分粮食在民间,粮价因而将上涨三倍。国家征收人头税,一年每人才收十钱。每家都向政府买粮,把每十亩地产粮食加价十钱,这样从一户中就可以得到相当于十户的赋税收入。这是通过粮食购销政策获得货币利益最大化而得到的。把国家所掌握的货币总量的一半再次贷放给百姓,国家掌握的粮食分为四份,使之三份在国家,一份在民间。重复实行这项政策。大夫据有封地,囤积粮食过抗君主,也请用会计的方法来剥夺他们。”齐桓公说:“什么叫用会计的方法来剥夺?”管仲回答说:“统计有四分之三的粮食掌握在国家手里时,就让百姓都来买国家的粮,按照君主之所藏尽量出卖。粮价就会互相影响而跌价十分之三。剩下的粮食以国家掌握的货币按跌落后的价格来收购,大夫就无法抬高粮价了。国君发放俸禄也用钱而不用粮,全部粮食就都被国家掌握起来。国君把其中十分之七的粮食拿出来,也就是留三成,货出七成,赈济没有收入的贫民,也是一种仁义的举动。五谷相互影响使粮价跌落,是对付大夫的一个办法;靠乡里市场管住粮价而充实国家,是另一个办法;散出粮食与物资,博得仁义之名,又平抑其他物资价格,也是一个办法。一切都要掌握时机而决定进退。因此说:成就王业者善于掌握时机,称为圣人的善于掌握变化。”齐桓公说:“好。”

      齐桓公问管仲说:“特告诉我说:‘天子的葬衣定为三百件,平时过于节俭了所以要用厚道葬方式散财于民,大夫也要照此而行。’这怎么样?”管仲说:“这不是法家的办法。大夫家修高高的坟头,建华美的墓室,这会侵夺农事和市场上的佣工,不是利国之道。百姓死后也不可用采帛作为覆棺之物,深埋地下。那些善于治国的人只需要掌握市场时机而采取有缓有急的措施就可以了。这叫运用国家的统计工作。”

      齐桓公问管仲说:“请问分夺国君权力的事是怎样出现的?”管仲回答说:“从宗亲开始。”齐桓公说:“什么叫从宗亲开始?”管仲回答说:“一国之君有弟兄十人,就得分封为十个邦国;有弟兄五人,就得分封为五个邦国。传三代之后彼此仅是同族同祖的关系而已,传十代以后,仅是祖宗牌位放在一起的疏远关系了。这些人争夺起来伏尸满地,争斗无休无止。轻重家们游走在这些邦国之间乘机谋利。因此说不可把土地封建给他人,不可把财富资源授予他人。财富资源的使用可以终而复始,与四时运动的起落响应。圣人总是用缓急不同的策略来掌握它,用政策的管控与疏放来控制它,用轻重理财之术来夺取它,用仁义之道来支配它,这样就能够与天地共长久。这才是成就王业的君主应掌握的大权。”

      齐桓公问管仲说:“请问关于货币的计算筹划。”管仲回答说:“先确定三夫一家为一生产单位,六里见方的土地向政府提供兵车一辆,出二十七人作为兵车士卒。至于货币的计算筹划,是以六里见方的土地为单位,搞清楚这些土地贫瘠各占多少,产粮数量多少,粮价高低多少,六里见方土地需要货币多少,粮价最贵时需要货币多少。因而所胃货币筹划,就是把方六里的货币需要量作为基准,以之推算全国需要的货币总量。使货币的数量与全国的土地数量相适应。这就叫作货币的计算筹划。”齐桓公说:“货币计算筹划的理财方法应如何应行?”管仲回答说:“士人俸禄用货币支付,大夫封邑租税也以货币支付,人夫、马匹等开支也以货币支付,这样,粮食就全部控制在国家手里,货币却散布流通在社会。令粮价上涨十倍,因为此法;其他物资因粮贵而降价十分之二,也是因为此法。皮革、筋角、羽毛、竹箭、器械及其他财物,如果是合乎国家器材制作规格和君主需用的,都必须要在文书上登记种类数目。国君的财货本来就是贮藏在各乡各州的。因而可以下令说:‘某月某日,若与国家有债务关系的,都可在本乡本州就近解决。’这就是说,雇用车马人夫运物送粮一天时间就可以办完。国家财政取决于粮食,令国家物资丰厚之策,正是货币计算筹划的作用。如今钱币贮藏在官府,而巧妙使用货币和操纵物价的都是商人。市场上币值上升则物价下降,币值下降则物价上升,粮价随时而体现高低变化。国君如能掌握好粮食、货币、黄金的平衡关系,天下的经济秩序就可以稳定运行。这就是控制天下的办法。”

      桓公问管仲说:“平准之法,轻重之术以及国家会计等事情,我都知道了。请问县的理财方法。”管仲回答说:“从狼牡到冯会的驿站,从龙夏以北到海庄,是禽兽牛羊生长的好地方,何不利用这个条件来贯彻国家理财之策呢?”齐桓公说:“什么是普遍施行理财之策?”管仲回答说:“依靠市场门口的书记之吏,记录会聚市场的牲畜数目。若是从事牧养的官员,照料牛马有病死逃亡的,就把他的俸禄从都级提升为县级。大夫不按时至乡村聚会牛马进行配种繁殖的,就叫目无礼仪,就禁止其参加春享秋尝的祭祀。一般百姓有此行为的就禁止其参加任何祭祀。冯会、龙夏一带牛羊的月价将比往日上涨十倍。这是从祭祀礼仪出发的,从山林无用之地取得收入,趋势把持其价值的政策,也就称之为普遍施行。”

      齐桓公问管仲说:“请问国内的地势问题。”管仲回答说:“有山地地区,有低洼多水的地区,有山陵平原各占一半的地区,有常年溢水为害的地区,有土壤漏失水分的地区。这是国家的五种地势,也是国君所忧虑的事情。山地地区常常贮备粮食产量的三分之一,低洼多水地区常控制占有粮食的三分之一,山陵平原对开的地区常掌握占有粮食的十分之三,被水泉伤害,常年溢水地区常掌握占有粮食的十分之二,土壤漏失水分的地区只能依靠买入其他诸侯国的粮食,发展手工业的精美木器生产来交换各诸侯国的粮食。这就是解决五种不良地势问题的办法。”

      齐桓公问管仲说:“现在海内统一,掌握天下诸侯,那么解决国家地势问题的政策就不需要了吗?”管仲回答说:“现今各诸侯国掌握天下各州的余财,来响应四时季节变化,实行把持价格的经济政策。使东西南北相补助,使用平准手段而加以调节。因此说:在诸侯分立条件下,则直接掌握物资贵贱来应对各诸侯国;在掌有天下的条件下,则利用货币掌握物价涨落,调整它们来获取利益而不过分,东西充足就调到别处,不足就有所禁止。成就王业的君主按时视察各乡各州的经济情况,故而百姓谋求财利不至于互相倾轧,生活极为稳定。国君则掌握大局奉行‘利出一孔’的政策,称为国家整体的经济统计谋算。”


3、朗读已传至微盘

四、地数第七十七
1、查字
咶:shì,古同“舐”,舔。
泲:jǐ,古水名。即济水。

2、翻译:
      桓公说:“以地利来理财的方法,可以讲给我听听吗?”管子回答说:“土地的东西相距为二万八千里,南北相距二万六千里。其中山脉八千里,江河八千里。出产铜矿的山为四百六十七座,产铁的矿山三千六百零九座,这些被人们分别用来种植粮食,开发并制造兵器、铸造钱币。善于利用资源,财用有余;不善于利用,则财用不足。自古以来封泰山、禅梁父的七十二代君王,他们的得失的规律,都在其中。这就是国家的财政。”

      桓公问:“为什么叫他们的得失之数都在其中?”管子回答说:“从前,夏桀霸有天下而财用不足;商汤只有方圆七十里的亳地却财用有余。并非天只为商汤降下粮食,亦非地只为商汤出产财物,而是因为伊尹善于从事流通,善于轻重权变,善于适时开发和收闭,及时调放与控制。他能通晓物价高低、政令缓急的策略并随时买贱卖贵获取利益。以前,黄帝曾问伯高说:‘我想将天下融为一家,有办法做到吗?’伯高回答:‘请除掉山上的莞草使树木丰茂,禽兽爪牙众多,我们小心地把山封起来,这样天下就可融为一家。’黄帝说:‘这个道理能讲得具体些吗?’伯高回答说:‘山的表面有丹砂,下面就有金矿;表面有磁石,下面就有铜矿;表面有陵石,下面就有铅、锡、红铜;表面有赤土,下面就有铁矿。这都是山上现出矿苗之象。如果山中出现矿苗,国君应该严密地封山而进行祭祀。离封地十里设一个祭坛,使乘车到此者下车而行,步行到此者快步而过。违反命令的,判处死罪,决不赦免。这样,人们就远离矿区不敢随便开采了。’黄帝制定这一禁令仅十年,当葛卢山发生山洪,金属矿石随之泄出,蚩尤就接管并控制了这一地区,开发矿藏制造出剑、铠、矛、戟,同年兼并了九个诸侯国。雍狐山山洪暴发,金属矿石随之而现,又被蚩尤接管控制,利用矿藏制造出雍狐之戟和芮地之戈,同年又兼并诸侯十二个。因此,黄帝大怒发兵,导致伏尸遍野。由此可见,开采矿藏是战争胜利的根本。”

      桓公管仲说:“请问天然的资源从何而来,地下的财利又在哪里?”管仲回答说:“山表面有赤土,下面就有铁矿;表面有铅,下面就有银矿。另一种说活是:‘山表面有铅,下面有鉒银;表面有丹砂,下面有鉒金;表面有磁石,下面有铜矿。’这都是山上现出矿苗之象。如果山上出现矿苗,国君要严密封山,禁止人们进入。有进入封山开采的,死罪不赦。有违令进入的,左脚进,砍掉左脚;右脚进,砍掉右脚。这样,人们就会远离禁地,不敢犯令了。这就是天地财利资源之所在。”桓公问管仲说:“因利用天地财利资源而建立大功、扬名天下的,有哪些人?”管子回答:“周文王、周武王。”桓公问:“这话怎么说?”管子答道:“玉出产于牛氏的边山,金出产自汝水、汉水西边的洼地,珍珠产自赤野的末光。这些宝物都距周都七千八百里,路远而难以得到。所以先王分别其价值高低而用之,以珠玉为上等货币,黄金为中等货币,刀币为下等货币。国家号令紧急,黄金就涨价;号令徐缓,金价就下跌。先王能做到权度号令的缓急,调节金价的高低,而控制下币和上币的用度的,那就是周文王和周武王了。”

      桓公问管仲说:“我想控制国内的资源而不让天下他国吸取,并且要利用天下各国的资源,这行吗?”管仲回答说:“行。水势汹涌则流速湍急,号令紧急则物价上升。先王注意把握号令的缓急,对内控制财利资源,对外还能取之于天下。”桓公接着问管仲说:“他们是怎么做的?”管子答道:“从前,周武王曾采用提高巨桥的粮食价格的办法。”桓公说:“具体做法如何?”管仲回答说:“武王设立一种名为重泉的兵役,下令说:‘百姓自家储粮一百鼓的,可以免除这一兵役。’百姓就尽其所有来收购并囤积粮食,以此逃避兵役,而使国内粮食价格上涨了二十倍,巨桥仓库中的粮食也贵了二十倍。武王用贵了二十倍的巨桥仓粮来购买丝帛,军队五年不向民间征收军衣。用贵了二十倍的巨桥仓粮来购买黄金百万斤,终身都不必向百姓征税。这就是平准调节的办法。”

      桓公问管仲说:“现在也可照此办理吗?”管子回答说:“可以。楚国有汝水、汉水所出产的黄金,齐国有渠展所出产的盐,燕国有辽东所煮的盐。这三者都可以像武王那样做。一个十口之家有十人吃盐,百口之家有百人吃盐。统计食盐的数量,每月成年男子近五升半,成年女子近三升半,小孩近二升半。将盐价每升提高半钱,每釜就增加五十钱;每升提高一钱,每釜就增加一百钱;每升提高十钱,每釜就增加千钱。君主若下令砍伐湿地柴草,下令取卤水煮盐,所征税额积少成多,可这三万钟。等阳春一到,就可以利用时机增加国库收入了。”桓公问:“什么叫利用时机增加国库收入?”管子说:“阳春的时节,耕种刚刚开始,命令百姓不得建筑墙垣,不得修缮坟墓,大夫不得营造宫室,不得建立台榭,北海的民众不得雇人煮盐,这样一来,盐价必然上涨四十倍。君主将这涨价四十倍的食盐,沿着黄河、济水流域,南运到梁国、赵国、宋国、卫国和濮阳等地出卖。由于没有盐,所食不美,人们就会浮肿,保卫国家,掌握盐最为重要。君主通过砍柴煮盐,以盐换取天下的财富,那么天下各国就无法损害我们了。”

      桓公问管仲说:“我想重农富国,专门发展农业使五谷丰登,可以吗?”管仲说:“不可。农富而粮食等财物众多,如果不善管理,财物就会流散于天下。粮食丰收,如果我国价低而别国价高,粮食就会被天下掠走,那么我国百姓就常被天下各国奴役了。善于治国的人,就像乘船渡海一样,要观察风向。天下各国粮价高我们就高,天下各国粮价低我们就低。如果天下各国粮价高而我们独低,财利就会被天下所掠取了。”

      桓公问管仲说:“值得注意的事就是这些吗?”管子回答说:“不是这样的。齐国是一个处在交通枢纽位置的国家,出入此地,四通八达,游客货商多经过这里。人们聚集到我国,吃我国的粮食,用我国的货币,同时,良马和黄金也就输入我国。只要我们的号令缓急有节,物价轻重得体,那么天下的宝物都将为我所用。善于治国的,可以使用本不是他自己所有的财物,可以役使本不是他所管辖的臣民。”


3、朗读已传至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2 22: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吕丽芳 于 2021-10-22 23:22 编辑

第十八周
本周任务:山国轨第七十四、山权数第七十五、山至数第七十六、地数第七十七
一、山国轨第七十四
1、查字
繇:yáo,通“徭”。批徭役。
轨:此文引申为以会计的方式加以管制,以便生财。

2、翻译:
      齐桓公问管仲说:“请问关于国家统计管制财政工作。”管仲回答说:“土地有统计,人口有统计,需用有统计,乡里有统计,民事有统计,钱财有统计,县里有统计,国家有统计。不懂得财政统计方法而想要治理国家,是行不通的。”

      齐桓公说:“实行管理财政统计的方法应该怎么办?”回答说:“一个乡有土地多少?民生费用的标准是多少?粮食价格是多少?还有一个县的人口多少?土地多少?货币多少才合乎该县需要?粮价多高才合乎货币流通之数?计算全年供应民众口粮之后,余粮还有多少?还有一乡的女劳力全年进行纺织,其成品有多少?把成品按时价算出总值,供全年全部人口穿用后,余布有多少?还要区别各项统计项目,另外调查土地的情况。”

      桓公说:“什么叫区别各项统计项目,另外调查土地情况呢?”管仲回答说:“有生长莞蒲的沼泽地,有生长竹箭檀柘的山地,有低下潮湿的低洼地,有鱼鳖生长的水塘地。这四种土地,君主都善加管理和控制,就可以从财物上征税,而不必向人们征税。至于亩产十鼓的土地,君主不纳入统计来控制掌握,富民商人就会来控制。他们有充足的财力,不以务农为重,这 就是君主的失策了。”

      桓公说:“统计管制的计划怎样做?”管仲回答说:“不能暗地统计管制,下层富民商人就会制约政府。”桓公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呢?”管仲回答说:“一乡土地多少?需要口粮的人口有多少?一乡从事纺织的妇女有多少?可剩余的衣料有多少?认真巡视各州各里后,得到情况是:‘土地有多少,人口有多少,人口众多粮食不足的亏空有多少。’有的情况是:‘土地有多少,粮食剩余的量有多少。’必须调查得到标准数据。这叫整体统计。然后整合全国的统计情况来确定流通中的货币总量。对于统计出的那么土地收成超过口粮消费的农户,就郑重地将国家的货币寄放在他们那里。大户放得多,小户放得少。山田和中等田地的农户,是全年粮食产量不够口粮消费的,也要给予他们钱款,来满足其基本生活保障。次年,年景好,五谷丰登,就对拥有上等土地的农户说:‘我所给予你们的钱数有多少,乡中粮食的时价是多少,请将公币的七成折成粮食数量归还政府,其余三成还款。’这样粮价就会上涨,币值就会下跌。上等土地的余粮用来补充中等土地和山田的缺口,粮价因此上涨十倍。山田农户凭借君主给予的财物,来接济其不足的部分,也不至于过分损失。上等土地的余粮按照时令被国家掌握,使粮价因面上涨了十倍。妇女所生产的布帛,只要合于国家需用的,都先加以收购并订立契约。按乡市的粮价折算说:‘官府无钱,有粮。用粮食折价来收购。’通过粮食流通来给付契约,国家需用的布帛得到了解决。粮价又降回原来水平,贷放经过统筹发行的货币,囤积粮食,粮价又上涨十倍。通告豪门之家和财主们说:‘国君将要巡狩治军,每人各应出钱若干。’还通告邻近各县说:‘有存粮的都不准擅自处理。如果巡狩用粮不够,国君将为解决人马食用向民间借粮。’邻县四周粮价都受到影响,粮价又因而上涨十倍。国君再下令说:‘向富家借贷的钱款,都要以粮价为标准,以粮食折价偿还。’粮食的市价又会降下来,币值又要上升了。全国百都百县,其统计管理货币与粮食的交换,都可按此法行事,粮价因而上涨十倍。再利用粮食流通支付借款。国家货币的九成在官府,一成在民间,币值高而各种物资价格低,便收购物资而投放货币。货币投放在民间,物资都集中在官府,各种物资价格上涨十倍,府官便按照市价抛售物资,直到政府掌握的资产充足才停止。这样的国家统计理财工作,在未成形之前做布置,掌握其已成的物资,运用国家号令收放进退,不必向民间直接求索。这就叫国家的统计理财之道。”

      齐桓公问管仲说:“不征税而能满足国家需要,有什么办法吗?”管仲回答说:“统计理财工作做得及时,又能经营好自然资源,何必向民众征税呢?”齐桓公说:“什么叫经营好自然资源?”管仲回答说:“春天,人民种地与服徭役;夏天、秋天和冬天就要明令规定山泽的封禁和开放,民众要依令到山泽从事生产活动。这都是凭借时节控制市场,也是物价涨落、民间借以相互兼并的时节。君主一定要注意掌握这百姓在四时所需的东西。”

      齐桓公说:“什么叫百姓四时所需的东西?”管仲回答说:“春天,百姓将要使用的东西,君主已有储备了;夏天,百姓将要的东西,君主已有储备了;秋天,百姓将要使用的东西,君主已有储备了;冬天,百姓将要使用的东西,君主已有储备了。春天安排农事的时候就计算好:春天的夹衣、夏衣的单衣、竿子、篮子、绳子、畚箕、口袋、筐子、竹盒、捆绳等物品,需要使用多少天,使用的人有多少,没有钱财的农家都可以租借口袋、筐子、竹盒、绳子和公衣等工具器物。完工后归还公家,公衣折价偿还公家。因此劳力出自百姓,而使用的器物出自国家。春季最紧要的十天不误耕种,夏季最紧要的十天不误锄草,秋季最紧要的十天不误收获,冬季最紧要的二十天不误整治土地,这就是所谓的按照农时进行作业。”

      齐桓公说:“好。我想建立掌管统计管制的官职,该怎么办呢?”管仲回答说:“盐铁专营的收入,就足够建立掌管统计管制的官职了。”齐桓公说:“具体怎么做呢?”管仲回答说:“在龙夏地区,贷放黄金九千斤,可以用钱币换算黄金。富户用黄金,小户用钱币。从峱山周围至青丘的西塞丘地区,均是山田,只贷放钱币并按贫富分别调度。从寿陵周围往东至少沙一带,均是中等土地,用贷款来控制,富户用黄金,小户用钱币。这三个地区的粮食出产都已掌握起来,粮价就可以涨十倍。梁山、渭水、阳琐三地的牛马遍布齐国的山坡,请去区分一下牛马的岁口,验看一下它们的高壮程度,说:‘国家要建设军队,将为配备战车而征购你们的牛马,君主没有钱币,就用粮食按市价折算偿付给你。’牛马价格上涨,粮食价格下降。两地卖出粮食,粮价又回到原来的水平,牛马则落到国家手中。”

      管仲说:“请与民众确立罚款财物赎罪的规则,有田地的人要在田内修好田界,不可向外侵越壤土,侵越外面的任何土地都是要受罚缴纳罚款的。国家需要加鞍的马四千匹,齐国战车的马匹配备这样就可以解决,不必向民间求索。这也就免除按丘邑等单位向民众征课马匹的赋税了。”

      “国内粮价的高低涨落决定于国君,山林和库藏械器的价格涨落决定于国君,春秋冬夏的物价高低也决定于国君。巡行各地的农田,田地里种植的树木,称之为粮食之害。房屋四周应种桑树,种其他树的,都视为妨害女功。建筑宫室制造器械,不靠国家的山林就没有其他来源。这样之后君主就可以在山林之中确定三个等级的租税:树粗不足一握的为制栅栏的用材,树粗一把以上的为建筑用材,树粗三围以上是制造棺椁的上等木材;栅栏用材应收租税若干,建筑用材应收租税若干,棺椁用材应收租税若干。”

      管仲说:“用盐铁专营的收入来办理统计管制事业,可以经过囤积使粮价从一涨为十,君主得利九倍,民众照常衣食服徭役,下层安稳没有怨言。免除他们的田产赋税,从山林资源中收税。富户厚葬他们亲属的缴纳重税,贫户薄葬他们亲属的缴纳轻税;富户修建装饰自己房屋的要缴纳重税,贫户盖小房子的缴纳轻税。君主在国内设立统计管制制度,就像使用绳索一样控制民众的贫富,这就叫国家的统计管制工作。”

3、朗读已传至微盘

二、山权数第七十五
1、查字
埊:dì,古同“地”。
絤:xiàn,古同“线”。
2、翻译:
      齐桓公问管仲说:“请问轻重权变的方法。”管仲回答说:“天以天时权变,地以财货为权变,人以能力高低为权变,君主以发号施令为权变。失去对于天的权变的掌握,人、地的权变也无从掌握。”齐桓公说:“什么是不掌握天权,人、地之权就无从掌握?”管仲回答说:“商汤在位时有七年旱灾,夏禹在位时有五年水灾。百姓没有粮食吃以致有出卖儿女的。商汤用庄山的金属铸币,来赈济没有粮食吃而出卖儿女的百姓;夏禹用历山的金属铸币,来赈济没有粮食吃而出卖儿女的百姓。因此失去对于天的权变的掌握,人与地的权变也就全部失去了。故而成就王业的君主每年贮藏粮食总量的十分之三,三年多就相当于得到一整年的产粮。三十一年就能有相当于十一年产粮的储量。每年贮藏一小部分,不至于伤害民主,还能够鼓励农民努力进行农业生产。因此天灾毁坏土地生产,发生亢旱水涝灾害,百姓也不会有没于沟壑乞请援助的了。这就是掌握天地以对待天之权变的办法。”齐桓公说:“好。我想实行掌握三权的理财方法,应该怎么办?”管仲回答说:“梁山南坡所产用蒨茜所染的缯,还有东莱掖县出产的石币,是天下稀有的珍宝。”管仲接着说:“用这些东西换取粮食,每年储备一分,实行五年,国家的粮价就要比以前上涨十倍。”管仲接着说:“要铸钱立币,拿出两年的储备粮雇人开采国家的铜矿资源,在产铜的地区设立村落。物价水平与其他广大地区保持一致。商品价格高其他诸侯就来倾销物资,商品价格低物资会泄散外流,因此要与其他诸侯国价格一致。物资泄散外流,就等于本国失权;被别国倾销商品,就等于本国失策。国家不能防备天时水旱之变,民间就只能互相求得自备,准备平准之策又使民众私相奴役。这就是刑罚兴起和乱国的根本原因。这样财富均平就会变为不均平,富裕的民众就不如贫穷的好管理,富人买粮囤积,国家的积累贮藏就陷于空虚了。这就是失去天地人三种权变的表现。”齐桓公说:“掌握三权的理财方法是怎样的呢?”管仲回答说:“如果是丰收之年就贮藏粮食总量的一半;歉收之年也要贮藏一半。”齐桓公说:“歉收之年是要补助的,为什么也要贮藏一半呢?”管仲回答说:“歉收之年则粮价容易增高,一可为十,十可为百。用歉收之年的粮价掌握丰收之年的粮食,按照歉收之年的粮价,买一斤粮的钱在平时可以买上十斤粮;按照丰收之年的粮食总量,十斤可以省下九斤钱,国家就有九倍的赢利。然后再用‘轻重’之术策划丰收之年粮食的经营,三权都将由国君掌握。这就是所谓的国家通权达变。”

      齐桓公问管仲:“请问国家固定不变的理财规制。”管仲回答:“国家没有固定不变的理财规制,土地却有不同的产量。”桓公说:“什么叫国家没有固定不变的理财规制,土地却有不同的产量?”管仲回答:“上等土地百亩收税十石,中等土地百亩收税五石,下等土地百亩收税三石,其余的都属于荒地。一个农民一般种田百亩。在上述四类地区市场粮价或为一、或为十、或为三十和一百。精通从粮食这种商品流通中理财的国家,百亩地的收益可以赶上千亩地的收益。如此百乘国家的国力就能赶上千乘之国,千乘国家的国力就能赶上万乘之国。正因如此我说土地各有不同的产量,国家没有固定不变的理财规制。”齐桓公说:“好。如今想要成为大国,大国想要统一天下,不懂得理财之策的通权达变,是一定做不到的。”

      桓公说:“如今行权变之策要怎样做?”管仲回答说:“君主通晓以狭小国土获得广大国土收益的理财之术,就不致因为国土狭小而惧怕国土广大的;通晓调整物价高低获得最大收益的理财之术,就不会因为财物少而惧怕财物众多的。这乃是国家理财政策中的大事。”齐桓公说:“好。统一天下,治理海内,并永远享有美誉,有办法做到吗?”管仲回答说:“有。那就是:使经济统计工作掌握理财方法,使物价调节工作能平衡商品流通,在尚未成形之前就采取措施,在成事之后掌控结果。若能使财物一变为十,那么九成就可为国家所用。号令的缓急,取决于轻重之策的运用,如果可使财物一增为十,十增为一百,然后再把十成的收入对开,以半数的五分之四为储备,另外的半数则用来处理各项事务,由君主操控其开与合。”齐桓公说:“什么叫开与合?”管仲说:“君主不提倡仁,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不会有相互慰问之事的增加;君主不提倡慈孝,人们就怠慢双亲而轻于犯罪。这就是最大的祸乱。那么君主就要把国家理财收益中的十分之一,用来树表柱立高门以表彰仁孝,对于乡中的孝子都用财物来聘问,孝子的兄弟不论多少都免服兵役。由于树表柱立高门提倡仁与慈孝,社会财物将广为施散而轻贱下来。国家乘此轻贱之机运用理财之策掌握财物,十分之五的财物又聚拢在国家。再运用五成财物继续按照这样的办法行事,像日月一样循环往复运行。这便是长久持有天下的办法,称之为平准之道。”

      桓公问管仲说:“请问关于教化的理财方法。”管仲回答说:“百姓中精通农事的,为他设立黄金一斤的奖赏,值粮八石。百姓中善养牲畜的,为他设立黄金一斤的奖赏,值粮八石。百姓中精通园艺植树的,为他设立黄金一斤的奖赏,值粮八石。百姓中有善种瓜果蔬菜使其产量提高的,为他设立黄金一斤的奖赏,值粮八石。百姓中通晓时令,能预言‘今年将有灾害’的,预言‘某种作物将要歉收’或‘某种作物将要丰收’的,为他设立黄金一斤的奖赏,值粮八石。百姓中精通养蚕使蚕不生病的,都为他设立黄金一斤的奖赏,值粮八石。要认真听取这些人的讲授并把记录保存在官府,使他们不必服兵役。这是国家理财之策的一件大事。国家财用上下消费都很充足,各级积蓄都很充裕,以此为前提在四境之内设定贵贱的标准,政令的缓急,物资的投放或囤积,用理财之策来控制经济,任用五种有技艺的官。”齐桓公说:“什么叫任用五种有技艺的官?”管仲说:“懂‘诗’的可用来记述社会事物,懂‘天时’的可用来记述年景丰歉,懂‘春秋’的可用来记述国事的成败,懂‘行’的可以指导民众趋利避害,懂‘易’的可用来掌握吉凶与成败,懂‘卜’的可以预测凶吉与利害。百姓中凡有上述技艺者,都赏赐给一码地,一衿衣。这是使国君摆脱迷惑愚妄的方法。这六家,预见其天时,使人们能够预先早做预防,因此君主就不致错过时机,不会错行理财之策,万物就会财源兴盛不会失去财利;提前占卜他日得失,可以作为日后避害趋利的教导,‘诗’记述万物,人们言辞就不会出现差错;‘行’详述道路的情况,人们就不会违反礼义;‘易’掌握祸福凶吉,就不至于发生错乱。这就是所谓君主的权柄。”

      齐桓公问管仲说:“利用权柄的理财方法我已经明白了,要维护国家巩固该怎么办呢?”回答说:“有专能的人才都已授官使用,懂天时的人才都已授官使用,通晓得失规律、万物始终的人才,君上都已经授官使用了。剩下的按照规律管理。”齐桓公说:“什么叫按照规律管理?”管仲回答说:“粮食是人们生命的主宰,智慧是民众的辅助。民众智慧君主就会愚昧,民众富裕君主就会贫穷,民众贫穷君主就会富裕,这就叫事情有名实之差。国事的关键,全在于政策缓急得当;为君的道理,全在于设计法度得宜;人心的整治,全在于禁止邪恶产生。”桓公说:“什么叫设计法度得宜?什么叫禁止人心邪恶?”管仲回答说:“法度设计得宜,要注意量力行事;禁止人心邪恶,要注意惩前毖后。因此祸事就不会发生百姓也没有忧虑了。”齐桓公说:“再请谈一谈禁止人心邪恶。”管仲回答说:“晋国不忠于国君的臣子,想杀害君主,这是明目张胆地做坏事。犯这种罪行的各家一律不准任职事君。这就是晋国的不对了。齐国处理公开做坏事,则按照主从分别定罪。惩治坏人用刑罚,表彰好人用奖赏,以此来表示惩戒。这就是所谓的国戒。”

      齐桓公问管仲说:“轻重平准的方法都付诸施行以后,理财的政策是否就此结束呢?”管仲回答说:“不是,还有一招就是利用神怪,使其成为国家宝贝。”桓公说:“什么叫利用神怪,使其成为国家宝贝?”管仲回答说:“北郭有人掘城门之地挖到乌龟,这只乌龟就可以比得上数百里土地。”齐桓公说:“什么叫一只乌龟相当于百里土地呢?”管仲回答说:“北郭有人得到龟,让他把乌龟放在大盘里,君主请派出配备十乘马车的使臣,携带黄金百斤,到得龟人的家下令说:‘国君赏赐你,让你穿中大夫的官服。’还说:‘这是东海海神的后代,样子像龟,寄居在你的家里。赐给你可以穿中大夫的官服,终身享用,并用百斤黄金酬谢你。’如此一来这只龟就就变成无价的宝物将其收藏在大台,每天要用四头牛血祭它,定名为无价之宝。过四年征伐孤竹国,富户丁家所藏的粮食足够三军五个月的吃用,君主把丁家主人召来对他说:‘我这里有你储藏的粮食。’丁氏面向北再拜领命,送来粮食,不敢接受这个作为抵押的宝物。桓公便对丁氏说:‘我老了,儿子又不了解这个宝物的金贵。你一定要收下这个抵押品!’丁氏回家后,便改建房屋,铺设垫席,把龟收藏起来了。过了四年,兵伐孤竹国,宣布丁家粮食确实满足三军吃了五个月。您再确立一种利用贡龟的理财办法:确定文龟价值七千金,冉龟价值为四千金,子龟价值为一千金。凡用贡龟制度所得收入,相当两个齐国土地的收入。贡龟的使用:在国家危难的时候就把它作为宝物抵押出去,在国家安定的时候就让它在物资流通中起作用。”桓公说:“什么叫流通中的作用?”管仲回答说:“市场物价出现投机的现象,则国无理财之法而民无生活之路。因此善于治理天下的人,要掌握粮食、钱币两大投机对象以外的物资。”桓公说:“什么叫两个投机对象以外的物资?”管仲回答说:“万乘之国,不可以没有价值万金的库藏龟宝;千乘之国,不可以没有价值千金的库藏龟宝;百乘之国,不可以没有价值百金的库藏龟宝。利用这种储备的宝物,同国家政策号令的进退相结合,这就可以叫乘时调节市场的物价。”

3、朗读已传至微盘

三、山至数第七十六
1、查字
剚:zì,从事政务的人,官吏。
祏:shí,古代宗庙里藏神主的石匣。

2、翻译:
      齐桓公问管仲说:“有一个叫梁聚的对我讲:‘古时候少征收农业税而多征收工商业税,向民众收取赋税没有比这更容易的了。’梁聚的意见怎么样?”管仲回答说:“梁聚的话不对。少收农业税国家仓库就会空虚,多收工商业税兵器工具就会不足,其他诸侯国也就不能依赖齐国的纺织品,国家仓库空虚则官吏低贱没有俸禄。对外则纺织品不能输出于天下各国,对内则国家的官吏身份低贱。梁聚的话是错误的。国君掌握山川,山中能够产铜,可用铜铸造钱币,用钱币折算粮价来发放俸禄,因此国家的粮食全都囤积在君主手里,粮价就可以上涨十倍。农民晚睡早起,不用驱使就可以成十倍地增加产量。士兵只要有从前一半的粮食俸禄就可以为国君效命,农民又晚睡早起,努力耕作不止;那些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不必直接驱使百姓,而百姓不得不为其所驱使;不必直接让百姓贫乏,而百姓不得不为其所利用。因此使百姓没有不为他所驱使的。梁聚的意见是错误的。”桓公说:“好。”

      齐桓公又问管仲说:“有人教导我,要招揽贤能之士。他说:‘为什么不给予各种有才能的人官职呢?’”管仲回答说:“什么叫给予各种有才能的人官职?”桓公说:“让智者全部拿出智慧,谋士全部拿出谋略,百工全部拿出技巧。这样做就可以治国吗?”管仲回答说:“招揽贤士的言论是错误的。俸禄丰厚士人就不肯为国死难,币值低士人就轻视奖赏,各种货物不值钱士人就苟且偷生。国家有这三种怠惰现象,还有什么国计可言呢?粮食七成储藏在国家手中,三成在下面流通,谋士就可以穷尽他们的谋略,智士就可以穷尽他们的智慧,勇士也就不惜生命。招揽贤士的言论是错误的。不懂轻重之术的言论,是只能视为荒谬的说法。”

      桓公问管仲说:“从前周朝掌有天下,诸侯宾服,号令行于天下,然而最终权势被臣下篡夺。这是什么道理呢?”管仲回答说:“周天子分封土地而天下贡品送至周朝时,可以放在市场上自由买卖。这样,臣下利用黄金交易是一种策略,利用江阳之珠交易是一种策略,利用秦地明山所产的曾青交易是一种策略。这就是所谓的以少变多,以小变大,也同属于轻重之术的范围。”桓公说:“天下的理财方法金属于轻重之术么?”管仲说:“全国粮价上升十倍而其他物资价格尚低,大夫便对商人说:‘请替我卖出粮食而收购其他物资。’粮食价格为一,就有九倍盈利。粮价贵而其他物资价格低,这样,大夫就能掌握九成的国家财富。待粮价恢复原状,又把这九倍的物资成倍加价售出。货物倾销到民间,九成的货币又掌握在大夫手里,钱、粮的盈余就都归大夫了。这样就会使天子落到了客位,政令无常赋敛不时。这又会导致贩卖粮食的富商巨贾逃至外国,诸侯接纳他们让他们做官。商人与诸侯结聚朋党,操纵物价来包揽市场民用。如此,周天子就国内而言,大夫自谋私利而不肯尽忠;就国外而言,诸侯串通结聚朋党,贩卖粮食的富商巨贾外逃,因此天子就丧失了他的主权陷入被动。”桓公说:“讲得好。”

      齐桓公又问管仲说:“保证终身享有天下而无闪失,做到这样有办法吗?”管仲回答说:“办法是不要对天下人施舍,而是只在我国施舍。”桓公说:“这话是什么意思?”管仲回答说:“国内土地的大小和土壤的肥瘠是有定数的,全年粮食的消费和剩余也有定数。那些能守护国家的君主,其实只守好国家的粮食而已。也就是说,统计某县的土地有多大,某县的土地有多小,都必须储备财物货币,这样县州里就用储备的财物货币发放贷款。到大秋时节,粮价下降三分之一,国君便下令县州乡村各级官员向国家交纳粮食。这样粮食价格还能维持原有水平,同时国家把粮食贮藏起来,国内粮食就有三分二掌握在国家手里。第二年春天,粮价成倍上涨,就是这样的方法这是有定数的。夏天,便把粮食按市价出售,民众都接受君主提供的粮食来经营农事。到了大秋,存在农民手里的粮食有若干,君主就折合钱数来收取。民众说:‘没有钱币只能交纳粮食。’那么民众粮食收成的十分之三就又归于国库了。粮食价格的上涨,是随季节而变化的,因而国家收放举措,也要因时而动,各种举动无非有利国家的轻重之策。君主取用大夫的存粮,是通过流通手段;取用百姓的粮食,是通过季节价格的变化。囤积低价的粮食,再以高价卖出去,这符合轻重变化的定律。这样做,大夫之家自私自利的囤积,如何能达到目的呢?其他诸侯国的粮食价格是十,如果我们的粮价是二十,那么各诸侯国的粮食就流归我国;其他诸侯国的粮价是二十,我们的粮价是十,我们的粮食就流归各诸侯国了。因此善于治理天下的人,必须严守粮食高价流通政策,各诸侯国就无法泄散我国的粮食。粮食流向高价的地方,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我们国家并不是发生灾荒,而是利用货币来囤积粮食,使粮价加倍提高,因此各诸侯的粮食就来到我国了。这样我们藏一分就可以吸取各诸侯国粮食的一分。财利不致被外国所夺取,大夫也不能占有粮食过多。用开高价囤积低价粮食的手段,可以使国家长久保持拥有十个国家的财政收入。因此诸侯就会永久臣服,本国臣子也顺从轻重之策而尽其忠心。这就是用轻重之术驾驭天下的办法,谓之内理财方法的实效。”

      齐桓公问管仲说:“请问国家的会计之事。”管仲回答说:“国君失去了大夫,就等于没有随从;失去了百姓,就等于失去下层。因此要根据县的经济策略掌握大夫,要掌握一个县就要根据一个乡的经济策略,掌握一个乡,要根据一个家庭的经济策略,掌握一个家庭要根据一个人的经济策略。”齐桓公说:“会计的规则又是怎样的呢?”管仲回答说:“可以起到平衡经济的货币流通数量,在一个县必须适合该县土地的总量,在一个乡必须适合该乡土地的总量,在一个家必须适合一家人口用度的数量。因此,不及时掌握一个郡的经济情况,就等于孤立无援,不及时掌握一个乡的经济情况,就等于没有部属。”齐桓公说:“那具体应怎样做呢?”管仲回答道:“成王业的君主藏富于民,成霸业的君主藏富于大夫,败国亡家的君主则是把财富收藏在箱子里。”齐桓公说:“什么叫藏富于民?”管仲说:“请拿出栈台所存的钱币,散在城阳一带;拿出鹿台的钱币,散在济阴一带。国君对百姓下令说:‘百姓富君主不会穷,百姓穷君主不会富。因此国家不向百姓征收钱币,府库也不积累钱财,把财富都藏在百姓手里。’等到年景丰收,五谷丰登,粮价大降,比上一年降低一半,此时政府收购粮食,使粮食归于国库,钱币散在民间。国家的钱币都投在民间,币值下跌,粮价就上升一半。上一年的粮食有两分在下,下一年的粮食有两分在上,那么两年的粮食就有四分在上,则只有一分粮食在民间,粮价因而将上涨三倍。国家征收人头税,一年每人才收十钱。每家都向政府买粮,把每十亩地产粮食加价十钱,这样从一户中就可以得到相当于十户的赋税收入。这是通过粮食购销政策获得货币利益最大化而得到的。把国家所掌握的货币总量的一半再次贷放给百姓,国家掌握的粮食分为四份,使之三份在国家,一份在民间。重复实行这项政策。大夫据有封地,囤积粮食过抗君主,也请用会计的方法来剥夺他们。”齐桓公说:“什么叫用会计的方法来剥夺?”管仲回答说:“统计有四分之三的粮食掌握在国家手里时,就让百姓都来买国家的粮,按照君主之所藏尽量出卖。粮价就会互相影响而跌价十分之三。剩下的粮食以国家掌握的货币按跌落后的价格来收购,大夫就无法抬高粮价了。国君发放俸禄也用钱而不用粮,全部粮食就都被国家掌握起来。国君把其中十分之七的粮食拿出来,也就是留三成,货出七成,赈济没有收入的贫民,也是一种仁义的举动。五谷相互影响使粮价跌落,是对付大夫的一个办法;靠乡里市场管住粮价而充实国家,是另一个办法;散出粮食与物资,博得仁义之名,又平抑其他物资价格,也是一个办法。一切都要掌握时机而决定进退。因此说:成就王业者善于掌握时机,称为圣人的善于掌握变化。”齐桓公说:“好。”

      齐桓公问管仲说:“特告诉我说:‘天子的葬衣定为三百件,平时过于节俭了所以要用厚道葬方式散财于民,大夫也要照此而行。’这怎么样?”管仲说:“这不是法家的办法。大夫家修高高的坟头,建华美的墓室,这会侵夺农事和市场上的佣工,不是利国之道。百姓死后也不可用采帛作为覆棺之物,深埋地下。那些善于治国的人只需要掌握市场时机而采取有缓有急的措施就可以了。这叫运用国家的统计工作。”

      齐桓公问管仲说:“请问分夺国君权力的事是怎样出现的?”管仲回答说:“从宗亲开始。”齐桓公说:“什么叫从宗亲开始?”管仲回答说:“一国之君有弟兄十人,就得分封为十个邦国;有弟兄五人,就得分封为五个邦国。传三代之后彼此仅是同族同祖的关系而已,传十代以后,仅是祖宗牌位放在一起的疏远关系了。这些人争夺起来伏尸满地,争斗无休无止。轻重家们游走在这些邦国之间乘机谋利。因此说不可把土地封建给他人,不可把财富资源授予他人。财富资源的使用可以终而复始,与四时运动的起落响应。圣人总是用缓急不同的策略来掌握它,用政策的管控与疏放来控制它,用轻重理财之术来夺取它,用仁义之道来支配它,这样就能够与天地共长久。这才是成就王业的君主应掌握的大权。”

      齐桓公问管仲说:“请问关于货币的计算筹划。”管仲回答说:“先确定三夫一家为一生产单位,六里见方的土地向政府提供兵车一辆,出二十七人作为兵车士卒。至于货币的计算筹划,是以六里见方的土地为单位,搞清楚这些土地贫瘠各占多少,产粮数量多少,粮价高低多少,六里见方土地需要货币多少,粮价最贵时需要货币多少。因而所胃货币筹划,就是把方六里的货币需要量作为基准,以之推算全国需要的货币总量。使货币的数量与全国的土地数量相适应。这就叫作货币的计算筹划。”齐桓公说:“货币计算筹划的理财方法应如何应行?”管仲回答说:“士人俸禄用货币支付,大夫封邑租税也以货币支付,人夫、马匹等开支也以货币支付,这样,粮食就全部控制在国家手里,货币却散布流通在社会。令粮价上涨十倍,因为此法;其他物资因粮贵而降价十分之二,也是因为此法。皮革、筋角、羽毛、竹箭、器械及其他财物,如果是合乎国家器材制作规格和君主需用的,都必须要在文书上登记种类数目。国君的财货本来就是贮藏在各乡各州的。因而可以下令说:‘某月某日,若与国家有债务关系的,都可在本乡本州就近解决。’这就是说,雇用车马人夫运物送粮一天时间就可以办完。国家财政取决于粮食,令国家物资丰厚之策,正是货币计算筹划的作用。如今钱币贮藏在官府,而巧妙使用货币和操纵物价的都是商人。市场上币值上升则物价下降,币值下降则物价上升,粮价随时而体现高低变化。国君如能掌握好粮食、货币、黄金的平衡关系,天下的经济秩序就可以稳定运行。这就是控制天下的办法。”

      桓公问管仲说:“平准之法,轻重之术以及国家会计等事情,我都知道了。请问县的理财方法。”管仲回答说:“从狼牡到冯会的驿站,从龙夏以北到海庄,是禽兽牛羊生长的好地方,何不利用这个条件来贯彻国家理财之策呢?”齐桓公说:“什么是普遍施行理财之策?”管仲回答说:“依靠市场门口的书记之吏,记录会聚市场的牲畜数目。若是从事牧养的官员,照料牛马有病死逃亡的,就把他的俸禄从都级提升为县级。大夫不按时至乡村聚会牛马进行配种繁殖的,就叫目无礼仪,就禁止其参加春享秋尝的祭祀。一般百姓有此行为的就禁止其参加任何祭祀。冯会、龙夏一带牛羊的月价将比往日上涨十倍。这是从祭祀礼仪出发的,从山林无用之地取得收入,趋势把持其价值的政策,也就称之为普遍施行。”

      齐桓公问管仲说:“请问国内的地势问题。”管仲回答说:“有山地地区,有低洼多水的地区,有山陵平原各占一半的地区,有常年溢水为害的地区,有土壤漏失水分的地区。这是国家的五种地势,也是国君所忧虑的事情。山地地区常常贮备粮食产量的三分之一,低洼多水地区常控制占有粮食的三分之一,山陵平原对开的地区常掌握占有粮食的十分之三,被水泉伤害,常年溢水地区常掌握占有粮食的十分之二,土壤漏失水分的地区只能依靠买入其他诸侯国的粮食,发展手工业的精美木器生产来交换各诸侯国的粮食。这就是解决五种不良地势问题的办法。”

      齐桓公问管仲说:“现在海内统一,掌握天下诸侯,那么解决国家地势问题的政策就不需要了吗?”管仲回答说:“现今各诸侯国掌握天下各州的余财,来响应四时季节变化,实行把持价格的经济政策。使东西南北相补助,使用平准手段而加以调节。因此说:在诸侯分立条件下,则直接掌握物资贵贱来应对各诸侯国;在掌有天下的条件下,则利用货币掌握物价涨落,调整它们来获取利益而不过分,东西充足就调到别处,不足就有所禁止。成就王业的君主按时视察各乡各州的经济情况,故而百姓谋求财利不至于互相倾轧,生活极为稳定。国君则掌握大局奉行‘利出一孔’的政策,称为国家整体的经济统计谋算。”


3、朗读已传至微盘

四、地数第七十七
1、查字
咶:shì,古同“舐”,舔。
泲:jǐ,古水名。即济水。

2、翻译:
      桓公说:“以地利来理财的方法,可以讲给我听听吗?”管子回答说:“土地的东西相距为二万八千里,南北相距二万六千里。其中山脉八千里,江河八千里。出产铜矿的山为四百六十七座,产铁的矿山三千六百零九座,这些被人们分别用来种植粮食,开发并制造兵器、铸造钱币。善于利用资源,财用有余;不善于利用,则财用不足。自古以来封泰山、禅梁父的七十二代君王,他们的得失的规律,都在其中。这就是国家的财政。”

      桓公问:“为什么叫他们的得失之数都在其中?”管子回答说:“从前,夏桀霸有天下而财用不足;商汤只有方圆七十里的亳地却财用有余。并非天只为商汤降下粮食,亦非地只为商汤出产财物,而是因为伊尹善于从事流通,善于轻重权变,善于适时开发和收闭,及时调放与控制。他能通晓物价高低、政令缓急的策略并随时买贱卖贵获取利益。以前,黄帝曾问伯高说:‘我想将天下融为一家,有办法做到吗?’伯高回答:‘请除掉山上的莞草使树木丰茂,禽兽爪牙众多,我们小心地把山封起来,这样天下就可融为一家。’黄帝说:‘这个道理能讲得具体些吗?’伯高回答说:‘山的表面有丹砂,下面就有金矿;表面有磁石,下面就有铜矿;表面有陵石,下面就有铅、锡、红铜;表面有赤土,下面就有铁矿。这都是山上现出矿苗之象。如果山中出现矿苗,国君应该严密地封山而进行祭祀。离封地十里设一个祭坛,使乘车到此者下车而行,步行到此者快步而过。违反命令的,判处死罪,决不赦免。这样,人们就远离矿区不敢随便开采了。’黄帝制定这一禁令仅十年,当葛卢山发生山洪,金属矿石随之泄出,蚩尤就接管并控制了这一地区,开发矿藏制造出剑、铠、矛、戟,同年兼并了九个诸侯国。雍狐山山洪暴发,金属矿石随之而现,又被蚩尤接管控制,利用矿藏制造出雍狐之戟和芮地之戈,同年又兼并诸侯十二个。因此,黄帝大怒发兵,导致伏尸遍野。由此可见,开采矿藏是战争胜利的根本。”

      桓公管仲说:“请问天然的资源从何而来,地下的财利又在哪里?”管仲回答说:“山表面有赤土,下面就有铁矿;表面有铅,下面就有银矿。另一种说活是:‘山表面有铅,下面有鉒银;表面有丹砂,下面有鉒金;表面有磁石,下面有铜矿。’这都是山上现出矿苗之象。如果山上出现矿苗,国君要严密封山,禁止人们进入。有进入封山开采的,死罪不赦。有违令进入的,左脚进,砍掉左脚;右脚进,砍掉右脚。这样,人们就会远离禁地,不敢犯令了。这就是天地财利资源之所在。”桓公问管仲说:“因利用天地财利资源而建立大功、扬名天下的,有哪些人?”管子回答:“周文王、周武王。”桓公问:“这话怎么说?”管子答道:“玉出产于牛氏的边山,金出产自汝水、汉水西边的洼地,珍珠产自赤野的末光。这些宝物都距周都七千八百里,路远而难以得到。所以先王分别其价值高低而用之,以珠玉为上等货币,黄金为中等货币,刀币为下等货币。国家号令紧急,黄金就涨价;号令徐缓,金价就下跌。先王能做到权度号令的缓急,调节金价的高低,而控制下币和上币的用度的,那就是周文王和周武王了。”

      桓公问管仲说:“我想控制国内的资源而不让天下他国吸取,并且要利用天下各国的资源,这行吗?”管仲回答说:“行。水势汹涌则流速湍急,号令紧急则物价上升。先王注意把握号令的缓急,对内控制财利资源,对外还能取之于天下。”桓公接着问管仲说:“他们是怎么做的?”管子答道:“从前,周武王曾采用提高巨桥的粮食价格的办法。”桓公说:“具体做法如何?”管仲回答说:“武王设立一种名为重泉的兵役,下令说:‘百姓自家储粮一百鼓的,可以免除这一兵役。’百姓就尽其所有来收购并囤积粮食,以此逃避兵役,而使国内粮食价格上涨了二十倍,巨桥仓库中的粮食也贵了二十倍。武王用贵了二十倍的巨桥仓粮来购买丝帛,军队五年不向民间征收军衣。用贵了二十倍的巨桥仓粮来购买黄金百万斤,终身都不必向百姓征税。这就是平准调节的办法。”

      桓公问管仲说:“现在也可照此办理吗?”管子回答说:“可以。楚国有汝水、汉水所出产的黄金,齐国有渠展所出产的盐,燕国有辽东所煮的盐。这三者都可以像武王那样做。一个十口之家有十人吃盐,百口之家有百人吃盐。统计食盐的数量,每月成年男子近五升半,成年女子近三升半,小孩近二升半。将盐价每升提高半钱,每釜就增加五十钱;每升提高一钱,每釜就增加一百钱;每升提高十钱,每釜就增加千钱。君主若下令砍伐湿地柴草,下令取卤水煮盐,所征税额积少成多,可这三万钟。等阳春一到,就可以利用时机增加国库收入了。”桓公问:“什么叫利用时机增加国库收入?”管子说:“阳春的时节,耕种刚刚开始,命令百姓不得建筑墙垣,不得修缮坟墓,大夫不得营造宫室,不得建立台榭,北海的民众不得雇人煮盐,这样一来,盐价必然上涨四十倍。君主将这涨价四十倍的食盐,沿着黄河、济水流域,南运到梁国、赵国、宋国、卫国和濮阳等地出卖。由于没有盐,所食不美,人们就会浮肿,保卫国家,掌握盐最为重要。君主通过砍柴煮盐,以盐换取天下的财富,那么天下各国就无法损害我们了。”

      桓公问管仲说:“我想重农富国,专门发展农业使五谷丰登,可以吗?”管仲说:“不可。农富而粮食等财物众多,如果不善管理,财物就会流散于天下。粮食丰收,如果我国价低而别国价高,粮食就会被天下掠走,那么我国百姓就常被天下各国奴役了。善于治国的人,就像乘船渡海一样,要观察风向。天下各国粮价高我们就高,天下各国粮价低我们就低。如果天下各国粮价高而我们独低,财利就会被天下所掠取了。”

      桓公问管仲说:“值得注意的事就是这些吗?”管子回答说:“不是这样的。齐国是一个处在交通枢纽位置的国家,出入此地,四通八达,游客货商多经过这里。人们聚集到我国,吃我国的粮食,用我国的货币,同时,良马和黄金也就输入我国。只要我们的号令缓急有节,物价轻重得体,那么天下的宝物都将为我所用。善于治国的,可以使用本不是他自己所有的财物,可以役使本不是他所管辖的臣民。”


3、朗读已传至微盘
简明心得:
1、山国轨:本章讲的是关于国家的统计管制工作。看这一篇仿佛看到了自己马马虎虎的样子。统计管制工作繁琐却为重要。想到现在自己也是管理一个小家,统计也是不可少的,不可再马虎草率了。认真做好统计与财物的管理,把一己私欲放归到自己的心里,不可外放。
2、山权数:权,造字本义:名词,手杖所代表的决策、支配的资格,影响环境的势力。“天以时为权,地以财为权,人以力为权,君以令为权。失天之权,则人地之权亡”。天权失也就无所谓人权与地权了。就像缺少天时,地利与人和就显得为不足道了。
3、山至数:看这一章看到了齐桓公对管仲的恭敬与桓公心胸的宽广;齐桓公不会因为管仲总是反驳他而觉得有损颜面,反而是很虚心的接受管仲的建议,于是才能把齐国治理的那么好。反观自己,找不足。
4、地数:管仲不仅对本国的经济发生了解的很透彻,也对其他国家,包括邻国和对战国,也都了解的很是透彻。也只有胸有万物,才视万物为草芥,所以帮助齐桓公治理齐国事物才会那么得心应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9 15: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九周:
本周任务:揆度第七十八、国准第七十九、轻重甲第八十
一、揆度第七十八
1、查字:
幨:chan4,衣襟。
寅:通“引”。引荐。
碈,即珉,美石。礝和碈都是像玉的石头。

2、翻译:
       齐桓公问管仲:“自燧人氏时期以来的经济大计可否讲给我听一听?”管仲回答道:“自燧人氏时期以来,没有不以轻重权变治理天下的。共工治国之时,水占天下十分之七,陆地占十分之三,共工便利用这个天然形成的地理形势来控制天下。到了黄帝当政,他封禁山林,限制器物制造,火烧山林,破毁荒地,焚烧草木茂盛的沼泽,驱逐禽兽,实际上是以此控制那些富裕之人,然后天下可以供他驱使。到了尧、舜统治时期,之所以天下得以统一,是因为他们在北方取胜禺氏的玉,在南方江、汉的珍珠为贵,他们追捕禽兽的时候,让大夫也参与其中的环节。”齐桓公问:“这是什么意思?”管仲回答道:“他们命诸侯准备入朝为官的儿子,必须穿裘制成的服饰,上大夫的衣袖需以豹皮镶边,中大夫的衣襟需以豹皮制作。因此,大夫们用他们的邑属粮食与财物来购买虎豹之皮。所以山林中的猎人追捕禽兽的时候,就好像追捕父母的仇人一样,因此君主只要穿戴朝服端坐于朝堂,禽兽在外自会被制服,大夫已经散出了财物,数以万计的民众便得到了其中的利益。这是尧、舜治理天下的权变之术。”

       齐桓公问道:“事名二、正名五而天下治。什么叫做事名二?”管仲答道:“天道为阳,地道为阴。这就是事名二。”“什么叫正名五?”管仲答道:“权、衡、规、矩、准,这些就是正名五。它表现在色彩上,是青、黄、白、黑、赤。它表现在声音上,是宫、商、羽、徵、角。它表现在味道上,是酸、辛、咸、苦、甘。事名二、正名五,君主用它作为治理天下的方法。味道可用来控制民众的口舌;声音可用来控制民众的耳朵;色彩可用来控制民众的眼睛。君主如果失去事名二、正名五,就会使他的国家灭亡;大夫如果失去事名二、正名五,就会使他的权势消逝;百姓如果失去事名二、正名五,就会使人的家庭败落。这是国家最重要的治理手段,称之为‘国机’。”

       轻重家的法则说:“自称自己能当司马却不能胜任司马之个职位的人,应该杀了他血祭战鼓。自称能治理好农事却无法做到的人,应该杀了他来血祭社神。自称自己可以担当官都却不能胜任官都的人,应该断了他的双足令他守门。”所以没有人敢在君主面前大言不惭地自称自己有能力而混得高官厚禄。所以使不论是互相保举引荐的官都一类的高官,还是守门击柝这样的小官,不能胜任的都要被剥夺官爵,依法处置。

       齐桓公问管子:“请谈谈‘大准’。”管子回答道:“‘大准’就是天下众国都能够制衡我们而我们不能自主、这就是‘大准’。”齐桓公问:“这是什么意思?”管子回答道:“假如如今天下各国举兵进犯我们,臣子中有能够谋划指挥战车兵马打退敌方建立功勋的,也要割土地分封给他。然而这是全天下在替君主的大臣十里土地,天下只要有异动,就又分封给君主的商人二十里土地。君主的商人本身并不是富有的,是邻国让他们富有起来。邻国每有动乱,就会再次使君主的商人更加富裕。这样,贫穷的人越发贫穷,富有的人越发富有,这就是‘大准’的方式。”齐桓公问:“这是什么意思?”管子回答说:“假如如今天下各国举兵进犯我们,民众丢掉他们的农耕工具,而拿着兵器外出参战,这样国家的土地就得不到耕种。这不能算是天灾,这是人祸。君主早上下令而晚上便要求准备齐全,民众只能纷纷将他们的财物和粮食大肆出售,低价卖掉。商人买下这些东西并囤积着,这样国家财力的十分之一就控制在商人手中。战事结束之后,民众返回继续耕种,万物价格恢复正常,商人趁此出售他们囤积的财物,于是国家的货币有一半归商人持有。如此一来,币值将又上涨十分之三,物品价值又下跌十分之三。商人在这两个十分之三之间买卖以获取差价盈利,国家的财力都在商人的掌控之中,而君主却束手无策。富人奴役贫民,国君却袖手旁观。这就是轻重权变的‘大准’。”

       管子说:“君主控制住经济的根本,那么民众就无法把握其末端。君主控制了开端,那么民众就无法把握其结尾。在流通中的财物,就让它们在关市上交税。粮食中的财富,就守住春秋两季的价格变动。物品中的财富,就定好价格规定让它们施行。这样,物资只要有变动就可以有相应的措施应对。所以,预先占领物资流通的渠道,商人就无计可施;守住物资由上至下的流通过程,商人就不得操纵经济而失去了高额的利润。于是君主把握好四方价格的高低,国家就没有投机的商贾,价格高低相当,这就是国家经济平衡。用这种方法来控制经济,那么财力将都能回归到君主手中。”

       管子说:“善于管理商业的人,应该由政府设立肆长调控经济,那么市场就无人问津,市场空闲那么无利可图的百姓就会充实到农田中从事农耕,从事农耕的人员充足那么人民的财产就充足,人民的财产充足那么君主就能收到源源不断的税赋。如今却不是如此,商人抬高物价而君主任其抬高物价,物价一旦上涨就无法降低;商人降低物价而君主任其降低物价,物价一旦降低就无法上涨。天下善于管理经济的君主却不是如此,商人抬高物价君主就会降低物价,商人降低物价君主就抬高物价,这是削减多余的部分以补不足的方法。所以凡是不能调控人民财利的君主,不可以实现天下大治。不能明察经济终始的君主,不可以把经济管理到最好。调整价格高低以控制经济,可收获二十倍于国家年度财政的经济效益。国家管控盐铁,可收获二十倍于国家年度财政的经济效益。国家经营锡金,可收获二十倍于国家年度财政的经济效益。这五种官办经济的获益,足以使国家不用向百姓收缴钱财。”

       齐桓公问管子:“轻重权变之术什么时候可以终止?”管子回答道:“就好像四季变换,没有终止之期。国家有忧患的时候,就运用轻重权变粮食价格来调控财用,积蓄收存盈余以备奖赏之需。天下归服,海内一统,这时就要使那些有诚信讲仁义的人士富起来。因此,人民就不会重视礼让,就不会再有行为不合规矩的人。轻重权就麻烦了之术,在诸侯不安定的时候可以用于支持发动战争,在诸侯都臣服归顺的时候可以用来推广仁义之道。”
管子说:“如果要一年的耕种可供五年食用,就按五倍价格出售粮食。要一年的耕种可供六年食用,就按六倍的价格出售粮食。按照这种做法,两年的耕种可供十一年食用,就按六倍的价格出售粮食。按照这种做法,两年的耕种可供十一年食用。只有可以从富人那儿夺取财富,可以给穷人施予财富,才可以治理好天下。而且如果天下的人都可以遵循并实践轻重之道,那么天下就可以统一了。对待天下的人,就是要让他们被调配却感受不到被调配,被利用却感受不到被利用。所以善于治理天下的君主,不需要说出驱使的命令,可以使百姓不得不被驱使;不需要说出利用的命令,可以使百姓不得不被利用。”

       管子说:“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就好像黄金和秤砣相平衡的关系一样。如果秤砣加重,那么黄金就会随之倾侧。所以用权变来治理国家,国力就昌盛,用常规方法来治理国家,国力就要衰微。如今粮食在我国价格较高,在天下价格较低,那么诸侯国的粮食自己就会纷纷流入我国,就好像水从上往下流一样。所以价格高财物就会聚集,价格低财物就会散去。是轻重之术让财物随价格高低而聚集或散去的。我们及时掌握经济动态并采取不同措施应对,天下就会为我们所用。物品囤积价格就较高,物品发售价格就较低,散布得也就更多。钱币的价值高那么民众就拼命追求其中利益,钱币的价值低民众就把它弃而不用,所以钱币的价值高低需要调整到合乎平衡的数目为止。”

       齐桓公问:“粮食,是人民维持生命的物品。货币,是物资流通的渠道。号令,是控制经济增长缓急的手段。号令比钱财重要,国家社稷比亲戚重要。为什么有这种说法?”管子回答道:“假如城池被攻破摧毁,那么社稷就无人祭祀,朝臣都将殉难无人存活。亲人死后,却没有殉葬的子女。这就是国家社稷比亲戚重要的道理。所以如果空有城池没有人,那就叫守废墟。如果有人但是没有兵器也没粮食,那就叫和灾祸相伴。”

       齐桓公问管子:“我听说以海内珍贵的物产为货币加以利用的方法有七种,可以跟我说说吗?”管子回答道:“利用阴山的礝和碈为货币,为是一种方法。利用燕国紫山的白金为货币,这是一种方法。利用发国、朝鲜国的有花纹的兽皮为货币,这是一种方法。利用汝水、汉水右岸要道上的黄金为货币,这是一种方法。利用江阳的珍珠为货币,这是一种方法。利用秦国明山的曾青为货币,这是一种方法。利用禺氏边山的玉为货币,这是一种方法。这就是所谓用少数控制多数,用狭小控制广大,天下的管理之道,都在于轻重权变之术。”

       齐桓公问管子:“阴山的马具备驾乘能力的有上千匹。马的官价为一匹一万钱,金的官价为一斤一万钱。我有贮藏的黄金一千斤,该怎么办呢?”管子回答道:“请您告诉那么需要纳税的人,都用黄金来代替钱币交税,我们就有了四万黄金。这样就可以利用差价把一倍的黄金变为四倍。我们不用捏制泥坯、鼓动风炉来冶炼黄金,像这样让黄金价值上涨四倍,就可以得到黄金。珍珠采集于赤野的末光,黄金挖掘于汝水汉水右侧的要道,玉产自禺氏的边山。这些地方都距离周有七千八百里,路途遥远,到达艰难,所以先王会考虑它们的贵重程度并据此分别加以利用,把珠玉作为上等的货币,把黄金定作中等的货币,把刀、布定为下等的货币。先王调整中等货币的价值,来控制下等和上等货币的使用。百乘之国,以中间位置作为标准建立市场,东西南北各有五十里远。假如第一天决定计划,第二天装载完货物,第三天出境,第五天就可以回来。百乘之国与邻国的贸易,货物价格不超过五天就可以确定下来。百乘之国有耕田一万顷,有家一万户,有人口十万人,有能耕田的青壮男子一万人,有战国一百乘,有马四百匹。千乘之国,以中间位置作为标准建立市场,东西南北各有一百五十多里远。假如两天决定计划,三天装载完货物,第五天出镜,第十天就可以回来。千乘之国与邻国的贸易,货物价格不超过十天就可以确定下来。千乘之国有耕田十万顷,有家十万户,有人口百万人,有能耕田的青壮男子十万人,有战国一千乘,有马四千匹。万乘之国,以中间位置作为标准建立市场,东西南北各有五百里远。假如三天决定计划,五天装载完货物,第十天出境,第二十天就可以回来。万乘之国与邻国的贸易,货物价格不超过二十天就可以确定下来。万乘之国有耕田百万顷,有家百万户,有人口千万人,有能耕男的青壮男子百万人,有战国一万乘,有马四万匹。”

       管子说:“单身的男人叫鳏,单身的女人叫寡,老了却没有子女的人叫独。君主应该查明如果有家庭子弟战死,父母成为‘独’,他们去世时君主就该负责安葬:葬衣三套,棺木三寸厚,乡里官吏监督办理丧事,安葬于公墓。假如死者是没有弟兄的独生子,君主在他们的父母活着时应该赐予他们匹马日耕所及面积的土地。这样,双亲牺牲自己的儿子为国出征就不会痛苦。君主应常年在城邑巡视,如果有劳动力和大家一样但是房屋比其他人好的,一定是良民,是努力耕作的人,应当用干肉两束,酒一石赏赐他们。身强力壮但是却终日游荡不作为的人,老人应该责备他们,是壮丁的就要发配去边关戍守。百姓没有基本资产的,应该贷给他们土地。这样一来,百事昌盛,国家没有留着力气不用和游手好闲之人。这些都是国家治理的方法。”

       上等农民可以养活五口人,中等农民可以养活四口人,下等农民可以养活三口人。上等妇女可以制作五个人的衣物,中等妇女可以制作四个人的衣物,下等妇女可以制作三个人的衣物。农民有日常耕种的作业,妇女有日常纺织的事务。一个农民不耕种,百姓中就会有因此受饿的人。一个妇女不纺织,百姓中就会有因此受寒的人。饥饿、寒冷,都是源于农桑耕织的疏忽,所以先王从一开始就重视劳作。收获是播种的两倍,百姓就会因为没有稠粥喝而卖掉他们的子女。收获是播种的三倍,百姓才可以负担起饮食所需。收获是播种的四倍,那么就可以周济乡里。收获是播种的五倍,那么就可以让粮食在市场上远近流通,死后可以得到安葬。如果收藏达不到播种的两倍,君主又不停索取赋税,这样的话各种盗贼现象就会层出不穷,财产货物的流失就无法制止。用刑法惩戒,就会对国内人民造成伤害。物价的高低不进行调节,那么没有食物的百姓就无法得到治理,奴隶就不听使唤。君主失去他的民众,父亲失去他的子女,这就是亡国的方式。
管子说:“《神农之道》说:‘一种粮食歉收,就减少了一种粮食,粮食的价格就会涨十倍。两种粮食歉收,就减少了两种粮食,粮食的价格就会涨二十倍。’平衡价格,疏通市场,以多补少,没有粮食的人就给他们陈粮食,没有种子的人就贷给他们新粮食作种子,这样就不会有获利十倍的富商,也没有借高利贷的人了。”

3、朗读已传微盘

二、国准第七十九
1、查字:
菹zu3丘:茅草繁茂的山丘。

2、翻译:
       齐桓公问管子:“国家平准的政策可以说给我听听吗?”管子回答道:“国家的平准政策,应该根据当时的情况来确立具体办法。”齐桓公问:“怎样叫根据当时的情况确立具体办法?”管子回答道:“黄帝统治时期,注意谨慎地封禁山林。虞帝统治时期,竭尽水泽,伐尽山林。夏朝时期,烧毁草丛,焚尽丰沛的水泽,不增加富人的利益。殷商时期,诸侯不准私自圈养牛马,不准用各种制造精妙的器物营利。周朝时,使有能力的人做官来筹备财物。这五家平准的方法不一样,但是最后的作用都一致。”齐桓公问:“那么这五家的做法,应该效法哪一家才好?”管子回答说:“烧毁山林,破坏草丛,焚尽丰沛水泽,是因为禽兽太多国家无法独得其利。砍光山地,竭尽水泽,是因为国君垄断山泽之利的智慧不够。烧毁草丛,焚尽沼泽,不增加百姓的利益,收起兵器,封闭百姓的智能,是因为要加强自己的财富垄断。诸侯不能圈养牛马,不可以用各种制造精妙的器物营利,是说那些过于精巧的器物可以蛊惑统一民心。用人来管理人民,没收兵戈刀刃,崇尚仁义,是在用天道控制民众来使自身安定。五家的平准方法不一样,但是作用是一样的。”

       齐桓公说:“如今当政的统治者,应该确立哪种制度才可以呢?”管子回答道:“请借鉴五家的所有内容,但是不要全部照搬。”齐桓公问:“这是什么意思?”管子回答:“设立祭坛封禁山川水泽,建造器械来驭使万物,使天下人都获利而要注重操控经济,伐尽山林竭尽水泽,使利益圆转流通。从山里挖出黄金来制造钱币,依靠青草丛生的山丘,并排建立蓄养牛马的圈栏,从而使人民富饶。杂草丛生的土地,并不适合五谷生长,却是圈养麋鹿、牛马的好地方,春天让它们繁殖,秋天就杀了那些老了的牲畜,发行钱币来控制粮食流通。这些都是用没有用的土壤来弥补百姓需求所缺,这就是五家的方法都采用而没有全部照搬。”

       齐桓公问:“五代的君王已经穷尽了天下的平准政策,后来的君王有没有什么可以说给我听听的?”管子回答道:“注重调查而思路不混乱,万变不离其宗。时机到了就要有所作为,时机过去了就无法追回。君王治理天下的方法不可以预测。这就是五家平准的政策。”

3、朗读已传微盘

三、轻重甲第八十
1、查字:
剚:zì。用刀刺入
匡䡔chi2:弯曲至极。
囿:yòu,侑,促进。

2、翻译:
       桓公说:“物价调控的轻重之术有固定的方法吗?”管仲回答说:“没有固定招数。货物一动措施就要跟上,听到消息就要及时利用。所以,治理国家而不能吸引天下的财富,招引天下的人民,国家就难以生存。”桓公说:“什么叫吸引天下的财富?”管仲回答说:“从前夏桀在位时,女乐有三万人,端门的歌乐,都城各条大路上都能听到,这些女乐都穿着华丽的衣服。伊尹便从毫地无事可做的妇女中挑选出擅长编织华美织锦的人,令其纺织,一纯织物可以从夏桀那里换来一百钟粮食。桀的国家是天子之国,但他不肯为天下大事忧劳,只追求女乐钟鼓享乐,所以伊尹便夺取得了他的粮食,操纵了他的市场流通。这就叫作吸取天下的财富。”桓公说:“何谓招引天下的人民?”管仲回答说:“请在每个州设一个主管官吏,在每个里贮备五窖存粮。对那种纳不起税的穷苦人家给予长期借贷,对那种无处埋葬死者的穷苦人家给予安葬费用。如此,饥饿的人有饭吃,挨东的人有衣穿,死人得到安葬,穷者得到救济,那么,天下人归附我们就会象流水一样。这就叫作招引天下的人民。所以,圣明君主善于利用不属于自己所有的财富,善于役使不属于自己的人民,他只需要发出号召,就能使万民亲附。”桓公说:“好。”

       齐桓公问管仲说:“商汤仅用七十里的毫地就兼并了桀的天下,其原因何在呢?”管仲回答说:“桀冬天不在河上架桥,夏天不安排渡河的筏子,来观赏人们受冻和受淹的情况。他让母虎在街市上乱跑,来观赏人们惊骇的情景。商汤则不是如此。广泛种植和收贮蔬菜和粮食,饥饿的人给饭吃,挨冻的人给衣穿,贫困的人给予救济。天下百姓归附商场如流水,这就是夏桀丧失天下的原因。”桓公说:“夏桀做了什么使得商汤达到这种目的呢?”管仲说:“女华,是桀所宠爱的妃子,汤用千金去贿赂她;曲逆,是桀所亲近的大臣,汤也用千金去贿赂他。内部有女华的暗中相助,外则有曲逆公开相助,内外相配合,汤就得成为天子。这是商汤成功的策略。”

       齐桓公说:“轻重权变之术和国家平准的政策,我都已经了解了,请问用兵的方法是什么样的?”管仲回答说:“五种经济上的商战方式相当于用兵。”桓公说:“这话是什么意思?”管仲回答说:“平衡之战,平准之战,流通之战,权变之战,权势之战。这就是所谓的五种可以运用的商战方法。”桓公说:“好。”

       齐桓公想赏赐那些战死沙场之人的后代,说:“我们国家是处于交通要道的国家,是依靠其他地方提供粮食的国家,是虎狼野兽聚集的地方。如今每次打仗,将士死伤留下的孤儿,为国舍弃头颅的人的子孙,依靠持戟打仗生存的战俘,我都无法给予他们什么抚恤,这该怎么办?”管仲回答说:“我们国家的豪族,升官、有封地,有食邑生活的人,国君若对这些人的财物进行控制,物价就可以上涨,不控制他们的财物,物价就会下跌,君主要是掌握了他们的财物,物价就可以上涨,不掌握他们的财物,物价就会下跌。所以升官、有封地、有食邑的人、富有的囤积财物的商人,积蓄余食收藏余财的家族,这些人都是我国的富豪。所以,请国君穿上丧服去乡里的公署,朝见功臣、世家、为官、有封地和食邑之人、有余食贮存余财囤积的家族,说:‘城防太过脆弱易受到攻击,没有储备易受到围困。天下诸国都有动乱,唯独齐国不参与其中。诸位大夫有存粮的,希望不要私自处理,还请让国家以官价从你们这儿收购。’和他们签订契约。贮藏的数量,不可以随意增减。贫困的人民听说后就会赶来购买这些粮食,贮藏的粮食源源不断,对远道而来的穷人不排挤,这样国家的粮食价格就会因此而上涨四十倍。请君主拿出这四十倍价格的粮食来救济孤寡,收留贫困病弱之人,看望年老贫穷而无子的人,使他们不用再卖身为奴而得以供养,不用让他们再死于沟无人葬埋。这样一来,将士都会争先奔赴战场站在前列,不苟且偷生而能为国效力,愿意为国捐躯的死士超过半数。这是什么原因呢?将士并不是喜欢战争而轻视死亡,是轻重权方糖的计谋让他们成为这样。”

       齐桓公说:“皮、干、筋、角的征收繁重。因为给百姓施加的赋税过于繁重,市场上皮、干、筋、角的价格昂贵,这不是治理国家的办法。”管仲回答说:“请下令修建高桥,在小丘上围筑栅栏,让东西南北各不相见。”齐桓公说:“好的。”

       按照这样做了一年之后,皮、干、筋、角的征收减少一半。百姓的赋税重担减少了一半。齐桓公召见管仲询问道:“这是什么原因?”管仲回答说:“桥和山丘都平坦的时候,夫妻两人拉着单服车,可以很轻松地走上百里路。如今高筑大桥,圈起山丘,东西南北互不相见。天气只要有点小雨,十个人的力量也不能推车上桥上山。只要广阔的水泽有积雨,十个人的力量也无法通过。没有牛马的力量不可能抵达目的地,牛马疲累至极而相继死于通往目的地的路上,皮、干、筋、角白送给人也没有人要,牛马的价格也必然上涨百倍。天下人听说后,一定会驱使他们的牛马潮涌而至齐国来卖。所以,修筑高架、围栏小丘,以此来获得天下诸国的牛马,而人民的赋税就会减少。《道若秘》所说:‘产生财物的地方,不如汇聚的地方财物多。’”

       齐桓公说:“我们的弓箭大多弯曲至极不好用,而又从百姓那里征收繁重的赋税来奉养那些制造弯曲弓箭的工匠们,这是什么原因?”管仲回答说:“鹅鸭的窝离人近,{昆鸟}鸡、鹄和大鸨则离人远。有射猎鹄的人家,请您擦拭好玉壁以之礼聘。”齐桓公说:“好。”

       按照这样做了一年,国家的弓箭供应充足没有短缺,缮工也不再惶急奔走。使用了三个月的弓箭解开检查,也不会弯曲至极了。齐桓公召见管仲询问说:“这是什么原因呢?”管仲回答说:“射猎鹄鹃鸡的人家,您用玉壁礼聘他们。居住在水泽地的百姓听说后,就会翻山越岭去远处射猎,没有十钧的弓弩,没有棐檠就不可以矫正。所以,使用三个月后的弓箭解下弓衣,而弓弩并没有弯曲碍用的,这是什么导致的呢?这是因为这些射鸟的人家已经熟悉修缮弓弩的工作了。”

       齐桓公说:“我想要按民众房屋的数量来征税。”管仲回答说:“不行,这样做是逼着老百姓拆毁自己盖好的房屋。”“那我就按人头数来征税。”管仲回答说:“不行,那样做是逼着老百姓收闭情欲,减少生育。”“那我就按各种牲畜的数量征税。”管仲回答说:“不行,那样做是逼着老百姓杀掉牲畜。”“那我就按各种树木的数量征税。”管仲回答说:“不行,那样做是逼着老百姓砍掉树林。”“那么,我该怎么来征税呢。”管仲回答说:“请君主向鬼神征税。”桓公勃然变色,说:“百姓的房屋、牲畜、树木尚且不能征税,鬼神怎么可以征它们的税!”管子回答文章:“做事合宜,因势利导,这样做事就有利;筹划灵活,可以促进事情做得很大。真正的王者顺势而行,真正的圣人谋划精微,处理任何事情全都得宜。”桓公问:“那要如何做?”管子回答:“过去尧的五更、五官现在都得不到祭祀。君主就征求意见给这些有功却得不到祭祀的鬼神设立祭奠,祭祀尧的五官,春天献上芳香珍贵的兰花,秋天培封它们坟墓,加固它们的蕃蓠,用高原产的鱼作为献祭的干肉,用稀罕的娃娃鱼作享神的佳肴。这样一来,水泽中鱼的税金将高出平常百倍,就用不着征收房屋、粮食、口钱等诸多税项了。这就叫设立鬼神的祭祀,推行礼义教化。这样做,国家已经富足,为什么还要求之于百姓呢?”

       齐桓公说:“天下的国家之中没有比越国更强大的。如今我想要北伐孤竹,泠支国,又害怕越国的人来袭,有办法对待这种情况吗?”管子回答道:“请您遏止住原山的水流,让大夫修建沼池,命令百姓以跳水游泳为乐,这样越国人哪里还敢来犯?”齐桓国问:“具体该怎么做呢?”管子回答道:“请您命令下属修筑堤坝来阻塞三川,修建圆形池子,修建能行驶大船的池子。这么大面积的池子设有深渊,共十仞深,您命令说:‘预备千金来赏赐可以在其中自由游行的人。’”还没用到千金,齐国百姓的游泳能力就胜于越国了。齐桓公最终还是北伐了孤竹国、令支国,越国人果然来袭,堵塞淄水的拐弯处水淹齐国。管子有善游泳的兵士五万人,在淄水拐弯处待战,最后大败了越国军队。这就是水战的预谋。

       齐国北边的草泽被焚烧,火光照到朝堂。管子入朝恭喜齐桓公道:“我们的田野会得到开垦,农民一定会有百倍的获利。”这年果然租税到九月就征收完毕,粮食又丰美。齐桓公召见管子问道:“这是什么原因?”管子回答道:“无论万乘之国还是千乘之国,做饭都不能没有柴火。如今北方的草泽被烧毁,柴草无法得到接续,于是农民就贮存柴草来卖,一束的价格翻了十倍。这样一来,春天能顺利耕种,夏天就能保证锄草。这就是九月就可以收完租税的原因。”

       齐桓公担忧北边城郭的百姓贫苦,召见管子问道:“北边城郭的百姓们,都是依靠织蒲席、编草鞋为生的人,他们种菜园来获取基本收益,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种情况?”管子回答道:“请您下令拥有百钟粮食的家庭不得从事编织草鞋的劳作;拥有千种粮食的家庭不得种菜园;离集市三百步的家族不可以种植葵菜。如此,失业的贫民就可以得到资助,那么北边城郭里的百姓就可以从编织的劳作和园地的种植当中获取利益。于是就有十倍于往日的利润。”

       管子说:“据有独特自然资源的国家有三个,而齐国就在其中。”齐桓公问:“这种说法可以说来听听吗?”管子回答道:“楚国有汝水、汉水的黄金,而齐国有渠展的盐,燕国有辽东的煮盐,这些都是据有独特自然资源的国家。而楚国有黄金,相当于齐国有蔷石。如果有经营不当,使用不好的情况,天下就会轻视这些物品。如果让我贮藏有楚国的黄金,我可以让农民不再耕地就可以有饭吃,妇女不再纺织就可以有衣服穿。如今齐国有渠展的盐,请您下令采伐枯草和木柴,点燃烈火煮盐,征收这些盐并囤积起来。”齐桓公说:“好。”

       十月刚开始征收,到了来年正月,已经征收了三万六千种盐。齐桓公召见管子问道:“怎么使用这些盐?”管子回答道:“孟春已到,农事都该开始运作了。大夫不能修缮坟墓,整修房屋,建造台榭,修筑墙垣。北海的民众不能召集雇工煮盐。如此,盐的价格必定因而上涨十倍。”齐桓公说:“好。那应该怎么施行呢?”管子回答道:“请您下令把盐卖到梁国、赵国、卫国、濮阳。那些地区的盐都需要从外地购入,全国都没有盐那么人民就会浮肿。处于守卫防御状态的国家,更需要用盐。”齐桓公说:“好。”
      于是下令把盐卖到这些国家,收获黄金一万一千多斤。齐桓公召见管子问道:“可以用这些黄金做什么呢?”管子回答道:“请您下令让朝贺献礼、缴纳赋税的人都使用黄金,金价就会因而上涨百倍。运用黄金的价值来折准万物,那么天下的财物都会归于君主。所以这就是所谓的财物像河海舀水一样源源不断,如同增加筹码一样获得利润。这就是据有独特自然资源的国家成就的事业。”

       管子说:“万乘之国,必定有身家万金的商人。千乘之国,必定有身家千金的商人。百乘之国,必定有身家百金的商人。这些人不是君主所能依赖的人,而是君主需要操控的人。所以作为君主如果不谨慎发布号令,那么一国之中会出现两个君主。”齐桓公问:“什么叫一国之中有两个君王?”管子回答道:“如今君主按照常规征收赋税,万物的价格就会下降一半,这些钱都流入商人囊中,这就是一个国家有两个君王。所以商人利用这种弊端,等待民众缴纳赋税低价抛售物品的时候。贫穷的人失去财物,会更加贫穷。农民失去粮食,会更加财力枯竭。所以作为君主不能严格控制山林、水泽、草地,就不可以胜任天下的君王。”齐桓公问:“这话是什么意思?”管子回答道:“山林、水泽、草地,是柴草的来源地,牲畜的放养地。所以让民众从中获取物品,使他们依靠这些来缴纳赋税,依靠这些得到供给。对人民的爱护,要像弟弟对待兄长,儿子对待父亲一样,这样就可以互通有无以相互支持。所以请您从您的散钱当中拿出一些来,发放暂存到邑里。阳春,到了养蚕采桑的日子,请您给他们提供口粮和养蚕的器皿等本钱。如此,国家得丝多则蚕丝赋税的征收就可以减少一半。而且如果四方的百姓不来归附,那么就要根据六时来调整。春天翻土反草,接下来收获麦子,接下来播种壅土,接下来种麻,接下来锄杂草,接下来大雨将至,就锄草培土。根据这六时来调整农事,大量财物就会流入国都。关于治理国家的人一向会根据轻重权变之术来掌控财产储备,所以假如有事故出现就不会慌乱,这样就可以成为天下的君王。”

       管子说:“一个农民不耕作,有些人民就会因此挨饿;一个妇女不纺织,有些人民就会因此受寒。所以如果收益是本钱的两倍,就不会有卖子女的人。收益是本钱的三倍,就可以衣食充足。收益是本钱的四倍,就可以按规定缴纳税收。收益是本钱的五倍,就可以让财物远近流通,人民死后可以得到安葬。如今得不到本钱两倍的收益,但是君主又不停征收赋税,这就使各种盗贼现象层出不穷,财产的流失不可制止。如果用刑法处置这类事件,就会伤害民众。粮食价格上涨三倍,乡里就会有人因为求取粮食而盗窃。粮食价格上涨两倍,里中就会有人因为求取粮食而盗窃。粮食价格上涨一倍,家里就会有人因为求取粮食而盗窃。如今从事着亏本的事务,却吃四十倍价格的粮食,又要求人口不流失,那是不可能的。况且君主如果早上下令征收赋税,下午就要求万事俱备,有财力的人会贡献出财力,没有的人就只能贩卖他们的衣服鞋子,农民只能出售他们的粮食,以三分之一的价格卖掉。这些都是因为君主早上下了过头的命令,致使布帛流失到天下各处。君主不停地征收赋税,人民无法供给,就逃亡到山林栖息。战士们回家看不到亲人,家族失散夫妇不能相会。人民在国内逃亡,将士在国外藏匿,这样的话不用打仗,国家就会从内部开始伤败。”

       管子说:“如今治理国家拥有土地管理人民的人,一定要把握四季农事,控制国库存粮。国家财产多那么就会有人远道而来依附,土地得以开垦那么人民就会留下来居住,粮仓充实那么百姓就会知道礼节,衣服食物充足那么百姓就会懂得荣辱。如今君主亲自耕种开垦田地,翻土锄草,收获粮食,百姓的口粮,有人均一定量耕地的保障,然而街巷里还是有饥民,这是为什么?因为有人囤积粮。如今君主铸造钱币,民众之间流通交易,人均有几百或几十的钱币,然而还是有人卖儿卖女,这是为什么?因为财物被人兼并。所以作为君主如果不能让囤积的财物得以流通,协调价格高低,分散被兼并的财产,即使君主加强农业督促耕作,不停开垦和制造钱币,人民仍然不会富足。”

       齐桓公问管子道:“如今我想要调整物价高低,分散被兼并的钱财,流通囤积的财物。如果不这样做,那么世间就会不停地发生兼并之事,囤积货物贮藏财力的现象就会不止息,贫贱、鳏寡、孤独的人和老人都无以为生。流通囤积的财物是不是有门道,分散被兼并的货物是不是有一定的方法?”管子回答道:“只有善于轻重权变之术的专家才可以流通货物。请您下令召见他们。”齐桓公说:“好。”

       动用五乘车马,从淳于国国都的下原迎来癸乙。齐桓公于一驾马车内进行问询,自己和癸乙、管子、甯戚四人一起就座。齐桓公说:“请谈谈轻重权变之术。”癸乙说:“给百姓施加过重的赋税会使人口流失,多次欺侮诸侯就会失去他们的支持。”管子马上就问道:“假如我们不对人民征收赋税,那用什么来供应军需?不对人民征收赋税的话,用什么来防备邻国?”癸乙说:“只有用心巧妙地谋划才可以。用心巧妙地谋划那么货物就得以流通,货物得以流通那么商品市场就得以正常运转,商品市场得以正常运转那么物价就会下跌,物价下跌那么财产就能得以利用。知道财产可以得用却不加以利用,就会被天下掠夺。被天下掠夺,就是国家最大的灾难。”齐桓公问:“请谈谈用心巧妙地利用财物的问题。”癸乙说:“有富余的财务却没有富余的车马,就让卿大夫和诸侯对其加以斥责。自己家里富足,却不把钱财取出接济没有官职的人,就让大夫对其加以斥责。如此,货物就得以流通,货物得以流通那么商品就得以正常运转,商品市场得以正常运转那么物价就会下跌,物价下跌那么财产就能得以利用。所以知道这一轻重权变之术的三个计策的人就可以治理天下,不知道这一轻重权变之术的三个计策的人就无法治理天下。所以要用号令申明政策,根据轻重缓急来实施,百姓就会像流水一样归附于我们。这就是轻重权变之术。”

       齐桓公问管子:“如今国家有将士十万,还有柴草和蔬菜的费用,这些要每天消耗十里肥沃田地的收益。战争一发动,就要每天消耗一千斤黄金的费用。长此以往该如何应付?”管子回答道:“粮食官价每釜四十,黄金官价每斤四千。粮食官价每釜四十,那么一钟就是四百,十钟四千,二十钟就是八千。黄金官价每斤四千,那么两斤就是八千。这样一来,每个农民每年耕作一百亩田地,这一百亩田地的收获,不过二十钟粮食,每个农民的劳作只值两斤黄金的价格罢了。所以粮食价格上涨,黄金价格就下跌,黄金价格上涨,粮食价格就下跌,二者不是平衡存在的。所以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会抬高粮食的价格,一釜四百,那么一钟就是四千,十钟四万,二十钟八万。黄金的官价四千,那么十斤黄金就是四万,二十斤就是八万。所以,君主要发号施令:每个农民的劳作应相当于二十斤黄金的价值。这样一来,无论土地大小,无论国家贫富,只要精通发号施令,运用轻重权变之术就可以了。”

       管子说:“咚咚击敲,士兵情绪高昂。镗镗鸣钟,士兵出击迅速。击鼓指挥战士,虽然死伤众多,但仍前赴后继没有止息。人们这样做是因为可以满足口腹之欲,可以手握大量钱财,不是因为看重为父母报仇,而是厚禄重赏的作用。所以君主在朝堂,假如不授予爵位俸禄,大臣就不会忠诚。合军征战时,假如不施以奖赏,将士就不会为国家冲锋陷阵。所以,朝堂上的大臣受制于爵禄,军中的将士受制于赏赐。所以使得父亲不会不舍得儿子,兄长不会不舍得弟弟,妻子不会不舍得丈夫,只有加以厚禄重赏才可以办到。这样君主就可以不征战远方就能威慑偏远地区的人民,不用涉险山野就可以使有地势优势的城邑臣服,发兵像雷霆一般气势凌厉,行动如风雨一般迅猛,独出独入于各个地区,没有什么可以阻挡。”

       齐桓公说:“四夷不臣服于我,我怕他们会施行悖逆于我的政治而伤害到我。我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有没有解决的办法?”管子回答道:“吴、越不来朝见,就请用两地盛产的珍珠和象牙作为货币。发国和朝鲜不来朝见,就请用两地盛产的有花纹的兽皮、去掉兽毛的兽皮制成的衣服作为货币。禺氏不来朝见,就请用当地盛产的白璧作为货币。昆仑各国不来朝见,就请用当地盛产的美玉作为货币。握在手中看不见,含在嘴里看不见,但是价值千金的珍珠,这样一来八千里外的吴、越就会来朝拜。一张豹皮,可以用来做衣袖和衣襟,价值千金,这样一来八千里外的发国、朝鲜也会来朝拜。抱在怀里但是又看不见,夹在腑窝也看不见,但是价值千金的是白璧,这样一来八千里外的禺氏也会来朝拜。作为簪子和耳饰材料、价值千金的是美玉,这样一来八千里外的昆仑各国就会来朝拜。假如财物没有管理者,事务没有办理者,远近各国没有加以利用,那么四夷就不会臣服朝拜。”

3、朗读已传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30 22:14: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简明心得:
揆度:所谓失准其实就是国君没能力,阴阳不平,不能权衡利弊、循规蹈矩。
国准:“好讥而不乱,亟变而不变,时至则为,过则去。”
轻重甲:一个国家的政治农业经济军事,都在轻重的权衡之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5 14:27:1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周:
本周任务:轻重乙第八十一、轻重丁第八十三

一、轻重乙第八十一
1、查字:
蒭:同刍。chú。象形兼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又(手)从草,表示以手取草。俗作刍。本义:割草。刍,刈草也。象包束草之形。——《说文》。按,象断草包束以饮马牛者也。

2、翻译:
      齐桓公问:“让天下物价的涨落稳定不变可以实现吗?”管子回答道:“永远不可能实现。”齐桓公问:“不可能实现的理由,可以说给我听听吗?”管子回答道:“国土东西向有二万八千里广,南北向有二万六千里广。天子在中间立都,诸侯国环绕在四面,四面都距离中心一万多里,百姓缴纳赋税也要走一万多里。所以有的人花了百倍的气力也走不到国都,有的人花了十倍的气力也走不到,有的人则转眼即能走到。所以偏远地区的民众就渐渐被疏远,对君上也心怀怨恨。边境的诸侯收纳对君主有不满的民众,对他们厚待有加,并且拒绝朝拜。这是天子自己堵塞了流通的渠道。粮食投机商离开,就可以称霸天下了吧?”齐桓公问:“那么应该怎么做呢?”管子回答道:“请您在天下四方设定土地划分的制度,天子处在中央,土地方圆千里,较大的诸侯拥有三百多里土地,较小的诸侯大约拥有一百多里的土地,靠海的子爵和男爵大约拥有七十里土地。这样一来,驱使他们就好像胸驱使手臂,手臂驱使手指一样容易了。这样,诸侯国土小不能与天子争民,天子可以推测事情缓急来调节盈缺,虽然财物在民间君主也不必为此担忧。海水出盐可以不停歇,山地产金矿和木材可以无止息。草木按时令生长,器物随时间消耗,卤水所得的盐也日渐消耗,周而复始,和天地共存,这就是所谓的设立土地划分制度。”
      武王曾经问癸度:“诸侯百姓进贡的财物不丰厚,说明他们不亲附于君主。左右大臣不富足,说明君主给大臣的支持不够。所以假如不想按户征收粮食税,却又能供得起左右大臣的用度,要怎么做到呢?”癸度回答道:“我们是地处交通要道的国家,是远方进贡的通道,是游客和善积蓄的商贾的必经之地,是财物的必经之途。所以假如向我国输入粮食,就要使用我国的货币,这样一来黄金就会大量外流。所以请您提高黄金价格,降低粮食价格,调节万物来加以利用,这样,国家的经济政策才可以成功施行。所以要谨慎施行不要失了分寸,不要允许人民擅自治理。”武王问:“那具体该如何操作?”癸度说:“黄金产自汝水、汉水的右边要道,珍珠产自赤野的末光,玉产自禺氏的边山,这些地区都和周王都相距七千八百多里。路途遥远,抵达不易,所以先王审度他们的价值,把珠玉定为上等货币,黄金定为中等货币,刀布定为下等货币。先王善于调整中等货币的价格,来控制下等和上等货币的使用,天下的财用就可以保证充足了。”
      齐桓公说:“衡告诉我:一个农民耕作,必定要具备一把耜、一把大锄、一把镰、一把耨、一个椎、一把小镰刀,然后才可以进行农业耕作。一个车匠必须有一把斤、一把锯、一个缸、一把钻、一个凿、一把独头斧、一个车轴,然后才可以造车。一个妇女必须有一把刀、一把锥子、一根针、一根长针,然后才可以做女工。请下令砍伐山木烧炭,鼓动风炉炼铁,这样就可以不用收敛赋税也能财用充足了。”管子答道:“不可以这样做。假如让囚徒奴隶去做这些事,那么他们就会逃亡而失去控制。发动百姓去做这些事,那么百姓就会怨恨君主。边境发动战事,那么百姓就会心怀怨恨不愿作战。这样还没有见到烧山林铸铁的收益,国家内部已先败落了。所以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不如让百姓自己去估量铁器产量,计算盈利,百姓从中获取十分之七的利益,君主获得十分之三。又运用轻重权变之术加以整合,用价格高低控制局面,这样一来,民众就会努力劳作而任由君主操控。”
      齐桓公说:“请问利用土地经营的方法。”管子回答道:“靠近河水有沃土的诸侯国,是亩产一千钟的诸侯国。地处山地常积水的诸侯国是山地的诸侯国。靠近河边有沃土的诸侯国通常不比在山地的诸侯国富有,这是有无预备所决定的。”齐桓公问:“这话如何解释?”管子回答道:“靠近河水土地肥沃的诸侯国,是亩产千钟的诸侯国,粮食产量大却不加以管理,所以并不能实际据有。地处山地的诸侯国,就会贮藏粗粮和蔬菜,这就是所谓的有所预备。”齐桓公问:“利用土地经营的方法就是这些了吗?”管子回答道:“不是的。过去的狄国是亩产千钟的诸侯国,所以十钟粮食只值一锱黄金。程地的周国是地处山地的诸侯国,所以半钟粮食就值一锱黄金。所以狄国用十钟粮食也不能供应军需,程地周国用半钟粮食就足够供应军需。有的国家十钟不够,有的国家半钟富余,这是是否精通轻重权衡之术所决定的。国家有十年的粮食积蓄,但是百姓的食用却不够,都依靠他们的工作来求取君王的俸禄。君王有山川河海的财富,但是百姓的用度却不够,都依靠他们的工作来换取君王的钱财。所以常规赋税是君王所应得的,但是额外的赋税是君王强行征收的。亡国之君废弃他所应得的赋税而求取他强行征收的,所以百姓都怨恨君王,政令不能施行。对于民众而言,强取豪夺他们就会愤怒,给予就会欢喜。民众常情本来就如此。先王知道这个情况,所以只对民众显示给予的形态,而掩藏剥夺的实质。粮食是主宰百姓生命的必需品,黄金刀布是百姓流通交易的货币。先王善于通过控制流通交易的货币,来掌握主宰生命的必需品,这样,民众的力量就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了。”
      管子说:“雨量达到五尺,粮食丰收,国君就会受到轻视。粮食与人口数量相适应的国家必定会灭亡,因为依赖粮食自给的人口众多。所以能抵抗霜露的树木,不会受制于天;家庭条件富足的人,不愿服从于君主。所以君主要先剥夺然后给予,抬高物价然后降低,让将士感受到欢喜后随之激励起他们奋勇杀敌之心,这样天下就可以兴盛了。”
      齐桓公问:“加强农业生产节约财政用度,可以使国家长治久安吗?”管子回答道:“可以使经济更胜于以往,但是不足以让国家长治久安。过去纪氏强调农业生产节约财政用度,粮食丰收却不能管理,导致粮食四散到天下各处。这样一来,纪氏虽然强调农业生产节约财政用度,刚好让百姓的粮食尽数散尽而不能管理,被天下掠取,因此国家灭亡而自己无处安身。所以加强农业生产节约财政用度可以使经济胜于以往,却不足以使国家长治久安。善于治理国家的人,天下物价低的时候我就抬高物价,天下粮价低的时候我就抬高粮价,天下商品有余的时候我则供不应求,使天下的货币、粮食、商品都掌握在我手中,这样才可以让天下臣服朝拜。”
      齐桓公问:“我想要不死一兵一卒,不动一刀一枪就得到两座大城,有什么办法吗?”管子回答道:“齐国冬季有十二条河流干涸,汶水、洙水在冬季三成河道淤成湿地,请下令让百姓九月种下麦子,夏至日收获,那时季节性降雨还没下,有利于农业生产。”齐桓公说:“好。”
      下令让百姓九月种下麦子,次年夏至日收获。计算所收割的庄稼,一次收获所积蓄的产量相当于两座大城的税收。所以这就是所谓的善于利用天时和辨别地利,来得到城邑的方法。
      管子进入朝堂对齐桓公说:“全年的赋税有四万二千金,请您在一天内把这些金预先许诺奖赏给将士们。”齐桓公说:“好。”
      于是下令准备旗鼓,在泰舟原野与将士会合。齐桓公站立在高坛上,甯戚、鲍叔牙、隰朋、易牙、宾须无都并肩站立于一旁。管子手持鼓艳对将士们拱手行礼,说道:”谁能冲锋陷阵冲破敌众,就赏赐他一百金。”问了多遍也没有人回应。有一个人持剑走向前,问道:“敌众有多少人?”管子说:“敌众有一千人。”“一千人的敌众,我可以冲破。”于是赏赐给他一百金。
      管子又说:“交战的时候谁可以捕获对方的士兵长,就赏赐他一百金,”有人问道:“是多少士兵的士兵长呢?”管子说:“一千人的士兵长。”“一千人的士兵长,我可以捕获。”于是赏赐给他一百金。
      管子又问:“谁可以听旌旗的号令,取到敌方将军的首级,就赏赐给他一千金。”并且申明可以攻破敌方千人壁垒的,就赏赐给每人一千金。其余说可以在壁垒外斩下一人首级的,就赏赐每人十金。
      一天内预先许诺奖赏完毕,四万二千金已经全部支出。齐桓公忧虑地叹息道:“我该怎么记下这些受赏的人以问责呢?”管子回答道:“您别担心。就让将士们在外争光,他们的声名就会在国内传开,乡党增光,父母荣显,家里妻儿也将分享功德。这样一来,将士必定会争相求取功名报答君王的恩德,没有背叛的想法。我国兴兵发起攻击,击破敌军,兼并他们的土地,就不止是四万二千金的获利了。”五位大臣说:“真是妙计。”齐桓公说:“好。”于是他告诚大将:“对于你们下属的一百人的士兵长,一定要用正式的礼节对待。对于一千人的士兵长,送行时一定要行拜礼,送下两级台阶。对于有父母的战士,一定要给他们四石酒、四鼎肉。对于没有父母的战士,一定要给他们的妻儿三石酒、三鼎肉。”施行这样的教化半年以后,父亲教导儿子,兄长教导弟弟,妻子劝谏丈夫,说:“被国家以如此优厚的待遇寄予厚望,却不为国家冲锋陷阵,怎么还能有脸返回家乡!”
      齐桓公在军队练兵结束后发兵攻打莱国,在莒地的必市里交战。战鼓还没敲响,战旗还没见到,兵力多少都还不知道,莱国人已经大败而逃了。于是击破敌军,兼并土地,俘虏他们的大将。这样,不用割地分封,不用出资奖赏,就击破了莱国军队,兼并了莱国土地,擒住莱国君主。这就是预先许诺奖赏的计策。
      齐桓公问:“曲防之战中,很多百姓都借钱来供应军需。我想要给他们偿还贷款,应该怎么做?”管子回答道:“请您下令,让持有一百张借券的商人富贾自备一匹马供驾车使用,没有马的就向公家求购。这样一来,马的价格就会因而上涨,可以涨到本钱的一百倍。国家的马匹不需要离开畜牧的食槽,曲防之战的贷款就足够偿还了。”
      齐桓公问管子说:“崇弟、蒋弟和丁、惠都是功臣世家,今年粮食歉收,我连一斗一升的赋税都不能从他们那儿收到。扣除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高低不平的山地中所不能被利用的土地,那些土地我连一斗一升的赋税都收不到。还要扣除这种情况:分布在靠近封疆边界宽达十五里的平地上的农田,被强人私占耕种,而人民自然形成了村落。我不能从他们那儿得到一斗一升的赋税。如此,在我的国家,我实际操控的收入却不到五分之二,那么我国纵然有万乘之国的称号,却连千乘之国的财用都没有。以这样的形势与天子并肩而立和诸侯争夺积蒿的财用,有什么办法吗?”管子说:“只有借助于政治号令来征赋税才可以做到。”齐桓公问:“具体该如何实施?”管子回答道:“请您发令征发兵役并登记农民贮存的粮食数量,家里有十钟粮食的不用参与,家里有百钟粮食的不用参与,家里有千钟粮食的不用参与。本该服兵役却不用去的人就缴纳存粮百分之一、千分之十,那么粮仓里的粮食总量就都在君主的掌握中了。君主审度粮食储备量,下令说:‘国家贫弱,财用不足,请让我们按官价收购你们的粮食,都按粮食储备量出售,不可以随意增减。’您根据支付的钱币总数来决定需要囤积的粮食量,使国家没有借贷的券契需要偿还。这样国家积蓄收藏的全部粮食就都归于君主。这样,国家在九州当中就可以无敌,边境没有忧患。”齐桓公问:“让军队放弃打仗而回归务农,粮食就没有可用之处了。”管子说:“天下有战事的时候,那么囤积的粮食就足以预备供给军粮。天下没有战事的时候,就把粮食赏赐给贫民。这样一来,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高低不平的山地就都会得以开垦耕种。这就叫借号令来征收赋税。”
      管子说:“滕国、鲁国的粮食一釜定价百金,那么就让我国的粮食年釜定价千金。滕国、鲁国的粮食四散流入我国,就好像水流流向深谷一样,不是因为当年收成不好而百姓受饥。用号令晓谕各国,用缓急引导粮食流通,于是各国的粮食就可以像流水一样源源不断地归入我国。”
      齐桓公说;“我想要减少正式商贾的财利,来帮助农民的农业生产,有什么办法吗?”管子回答道:“粮食价格上涨万物价格就下跌,粮食价格下跌万物价格就上涨,两者不会保持平衡。所以想要减少正式商贾的收益,来帮助农民的农业生产,就请您把粮食每釜的价格抬高为三百钱。这样一来,田野就能得到充分开垦,农民就会努力操作农事。”齐桓公说:“那有办法拾高粮食的价格吗?”管子回答道:“请您下令让卿诸侯、大夫修筑围墙围出一块区域来贮藏粮食,让卿诸侯贮藏一千钟,命大夫贮藏五百钟,中大夫贮藏一百钟,商贾贮藏五十钟。于是对内就有了国家粮食储备,对外就可以帮助农民从事农耕。”齐桓公说:“好。”下令让卿诸侯和大夫修筑贮藏粮食的墙垣。农民开垦土地种植粮食,以三倍的价格出售。这样正式商贾失去收益,农民有百倍的获利。
      齐桓公问管子:“物价政策可以保持不变吗?”管子回答道:“物价政策不能保持不变。物价政策,就是让商品的价格有高有低,不能够常年固定。”齐桓公问:“那么物价政策的常数不可以整齐划一吗?”管子回答道:“不可以整齐划一。整齐划一就会让物价变化静止,静止了就会让物价有常数,有常数的话物价的高低就会一致,物价高低一致那么万物就不能以流通获得并被加以利用。”齐桓公问:“那么该怎么把握时机?”管子回答道:“一年有四个获得收益的时机,分属春、夏、秋、冬四季。春天,农事开始兴起,请您让农民按照什伍编制互相为保贷款买铁铧,这就是春季的时机。夏天到来,收获丝絮的工作开始,这就是夏季的时机。秋天到来,粮食全部收获,这就是秋季的时机。冬天在室内工作,妇女从事纺线织布的劳作,这就是冬季的时机。所以说一年有四个获得收益的时机,分属春、夏、秋、冬四季。已经知晓四个时机的次序,就可以发号施令,让物价高低有十倍百倍的差异。所以物价就不会一成不变,所以说物价政策不能保持不变。”齐桓公问:“皮、干、筋、角、竹箭、羽毛、兽牙、皮革不足,有什么办法解决吗?”管子说:“只能通过使物价有屈伸不固定的方法来解决。”齐桓公说:“具体该如何施行?”管子回答道:“请您下令,为从诸侯国远道而来的商贾设立客舍,给带一车货的提供饮食,给带三车货的提供牲口饲料,给带五车货的提供仆役,这样一来天下的商贾都会像流水一样涌向齐国。”

3、朗读已传至微盘

二、轻重丁第八十三
1、查字:
粖:yù。余粖(馀粖),指吃不完的饲料。

2、翻译:
      齐桓公说:“我想要西去朝拜天子,但是献礼不够,该怎么办呢?”管子回答道:“请您下令在阴里筑城,修筑三重城墙九重城门,让王匠刻原石制成石璧,直径一尺的售价一万,直径八寸的售价八千,直径七寸的售价七千,珪售价四千,瑗售价五百。”玉璧已制成,管子西进朝见天子说:“我国的国君,想要率领诸侯来朝拜先王宗庙,敬观周王室的礼仪。请您下令让天下诸侯都来朝拜先王宗庙,来学习周王室的礼仪,而且必须用彤弓、石璧来当作贺礼。不用彤弓、石壁作为贺礼的诸侯,就不能来朝见。”天子说:“好。”于是号令天下。天下的诸侯都载着黄金、珠玉、粮食、有纹样的布匹、泉币来到齐国收购石璧。石璧流通往各国,各国的财物都流入齐国。这样齐国就可以八年都不用征收赋税。这就是在阴里所做的谋划。
      以上是石壁谋。
      齐桓公问:“天子的供奉不足,号令让各国缴纳赋税,但各诸侯国不服从、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管子回答道:“长江、淮河之间,有一种青茅长有三条脊茎,直通到根部,名叫菁茅。请让天子派官吏圈住并封锁菁茅的产地来加以保护。天子封禅泰山、梁父山,向天下诸侯号令:‘各位随天子封禅泰山、梁父山的诸侯,都请务必抱着一束菁茅作为祭坛的衬垫。不服从命令的,就不允许随从前往封禅。’”天子以此命令诸侯,于是诸侯就载着黄金,争相奔走囤积菁茅。江淮地区的菁茅因而涨价十倍,价格可达一束百金。天子在朝中三日不用离开座位,天下的黄全就像流水一样流入周王室。因此周天子就可以七年不用迫使诸侯献礼,这就是利用菁茅的计策。
      以上是菁茅谋。
      齐桓公说:“我事务繁多,想让税官向我国的富豪商贾和放贷款的人征收赋税,来接济我国的贫民,以便农民不放弃他们的农事。这样的反向有利于小民的事情有办法吗?”管子回答道:“只能用号令才可以。”齐桓公问:“具体要怎么实施?”管子回答道:“请您让宾胥无去南方,让隰朋去北方,让甯戚去东方,让鲍叔牙去西方。四位大臣的行程确定后,请让我下令,对他们四人说:‘请你们帮我们的君主视察四方放贷的情况,负债的百姓有几千家,把这些情况报告给我。’”
      鲍叔牙去西方,回来后报告道:“西方的百姓,在济水沿岸背靠黄河,居住在水草繁茂的沼泽地。他们从事渔猎并用柴火蒸熟食物。那里的放贷者,多的放贷一千钟,少的放贷六七百钟。放贷时规定每钟粮食收取一钟利息。那里负债的家庭有九百多家。”    宾胥无去南方,回来后报告道:“南方的百姓,居住在高山深谷中,居住地地势高低起伏。他们上山砍伐树木制作车轮车轴,下山采集杯栗以及狩猎,以此为生。那里的放贷者,多的放贷千万钱,少的放贷六七百万钱。放贷时规定收取百分之五十的利息。那里负债的家庭有八百多家。”
      甯戚去东方,回来后报告道:“东方的百姓,沿山而居背靠大海,住在盐碱地,上山砍伐树木制作车辐,打鱼捕猎,织葛布制衣,以此为生。那里的放贷者,主要是丁氏、惠氏、高子、国子,多的放贷五千钟,少的放贷三千钟。放贷时规定每钟粮食收取五釜利息。那里负债的家庭有八九百家。”
      隰朋去北方,回来后报告道:“北方的百姓,居住在沼泽地,背靠大海,煮水取盐,在济水上筑鱼梁捕鱼。他们以砍柴为生。那里的放贷者,多的放贷千万钱,少的放贷六七百万钱。放贷时规定收取百分之二十的利息。那里负债的家庭有九百多家。”
      总计放贷者贷出货币三千万钱,贷出粮食三千多万钟,负债的家庭有三万家。
      四个人已汇报完毕,管子说:“没想到我们君主的百姓,相当于一个国家有五个君主在征税。这样想要国家不贫困,军队不贫弱、怎么可能呢!”齐桓公问:“有没有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管子说:“只能用反哺小民利益的号令来解决了。请您下令让进贡的人,都要用织有镰枝兰鼓花纹的美锦,那么美锦的价格就会因此比成本价上涨十倍。您在栈台囤积的带花纹的绵帛价格也会因此上涨十倍。请您下令召集放贷人,您摆设酒席,让太宰敬酒。您摄衣起立问道:‘我的事务繁多,就命令税官征收赋税,听说各位都在向我的贫民们放贷,使他们能够完成上缴赋税的政令,我有美锦,一纯价值泉币万钱,我愿用这些美锦来偿还我贫穷子民们的贷款和利息,让他们没有债务的负担。’放贷人都叩头即地道:‘您如此为百姓忧虑,请让我们再拜将债券献上朝堂。’您就说:不行。请往使我国贫困的百姓能够有资金在春天开始耕种,夏天得以锄草。我感激诸位而不能让你们获得荣宠,要是你们不接受,我就会心有不安。’因此放贷人就会说:‘那请让我们再拜后接受。’这样,国家拿出花纹锦帛不到三千纯,就可以偿还四方贷款和利息,使百姓没有债务负担。四方的百姓听说后,父亲教育他的儿子,兄长教育他的弟弟,都会说:‘开垦农田耕作,是国家当务之急,怎么可以不拓展耕地呢!君主都为我们如此忧虑了啊!’这就是所谓的改变现状的平准政策。”   
      齐桓公问:“齐国西部常有涝灾,百姓受饥挨饿,齐国东部劳力众多,粮食价格低廉。我想要用东部的贱价粮食来改变西部的昂贵粮价,该如何做到?”管子回答道:“如今齐国西部的粮食每釜价值一百钱,那么每8就价值二十钱。齐国东部的粮食每釜价值十钱,那么每8就价值二钱。请您下令让每人缴纳赋税三十钱,允许用粮食来完税。这样一来,齐国西部的人民只要缴纳三斗粮食就可以完税,而东部的人民要缴纳三釜才可完税,那么东部卖每釜十钱的粮食就全部被纳入国家的粮仓内。西部的饥民得到粮食,受寒的百姓得到衣物,没有粮食的百姓国家以囤粮安抚,没有种子的百姓国家以新粮安抚,这样一来,东部、西部就可以得到互补,远近的粮价就可以得到平衡。”
      齐桓公说:“平衡的理财方法我已经知道了,请谈谈国家的平准政策。”管子回答道:“孟春将至,沟渠堵塞不畅,谿谷上游的水受阻冲出池塘水库而泛滥,对内损坏房屋,破坏墙垣,对外损伤田野,残害庄稼,所以君主要严格防止抛售泉币黄金的行为,并且一旦发现就检举揭发。盛夏将至、帷盖衣幕不足,就要严格防止抛售泉币布帛的行为,一旦发现就检举揭发。入秋以后,盔甲兵器需要修缮,弓弩要换弦,要严格防止抛售丝麻的行为,一旦发现就检举揭发。入冬以后,战事就开始发生,粮食供应不足,黄金的赏赐不足,就要严格防止抛售粮食和黄金的行为,一旦发现就检举揭发。把控好了抛售的环节,富商巨贾就不可以像以往一样获利。这就是国家的平准政策。”       龙在马谓水的北面和牛山的北面打斗。管子进入朝堂对齐桓公报告道:“天上派使者降临您的郊野,请您让大夫身着黑色衣袖的衣服,左右大臣都身穿玄色礼服,对上天使者呼唤。天下人听闻了就会说:‘齐桓公真是神奇啊,天上都派遣使者降临他的郊野。’不用发兵,就有八国诸侯前来朝拜。这就是借助天的威信来撼动天下的方法。所以智慧的君主会驾驭鬼神,而愚笨的君主只会听信鬼神。”
      齐桓公求神完毕。管子进入朝堂向齐桓公报告道:“地震灾害来袭,预兆国家将发生哀恸之事。风暴灾害来袭,预兆国家将会出现天枪星,国君将会被捕受辱。国家出现彗星,一定会发生流血事件。比如浮丘之战,彗星曾出现,所以必须征服天下的仇敌。如今彗星出现在了齐国的分野,请您下令朝见功臣世家,号令全国:‘彗星出现,我恐怕要征服天下的仇敌了。请有粮食、布帛、美锦的人,都不要随意买卖这些物品。国家即将发生大事,请让国家用官价收购你们的物资。’功臣之家、人民百姓就都来贡献他们的粮食、布帛、美锦、金钱,缴纳这些财物,来辅佐国君完成战事。这就是所谓的依靠天灾来获得民间财用的惜财之道。”    齐桓公说:“大夫大多数都把财物藏于家中不拿出来,即使粮食腐坏也不拿来发放。”管子说:“请您下令召见城阳大夫并向他问罪。”齐桓公问:“为什么?”管子回答道:“城阳大夫的爱宠都身穿华贵的衣服,家中的鹅鸭都有剩余的粥吃,每天享受钟鼓之声,吹着笙箎之乐,却不接纳同族之人。叔伯、父母、远房和近亲兄弟都没有衣物御寒,忍饥挨饿没有食物。责问他:‘你这样的人想要对我尽忠,这可能吗?所以你不要再见我了。’然后革除他的职位,禁闭他不让他出门。功臣之家就都会开始争相发放他们囤积的物资,贡献出他们的钱财,给予他们远房和近亲的兄弟。觉得这样做还不够,就会又收纳国内的贫苦、病弱、孤独、衰老之人和不能自食其力的百姓,都供养他们。所以您推行仁义,功臣之家就会兄弟和睦,骨肉亲昵,国家没有饥民。这就是所谓的曲线治理的办法。”
      齐桓公说:“峥丘之战之时,许多百姓都借贷,背负债务和利息供给军需,缴纳国家的赋税。我想要恢复百姓的本业,该怎样做才能使百姓受惠?”管子回答道:“只有曲线治理的办法可以办到。”齐柜公说:“好。”下令左右各州:“标榜放贷者的家庭,用白色粉刷他们的家门,并加高他们巷子的门。”州长拿着簿册通报乡师说:“君主将派遣使者前来。”齐桓公派出八位使者用玉璧慰问放贷者,说是给他们作购盐买菜之用。放贷者都叩头至地说:“我们怎么能够得到如此厚待?”使者说:“君主有令:我听说《诗》有言‘和乐平易的君子,犹如百姓的父母’。我进行了峥丘之战。我听说你们放贷给我国的贫民,让他们可以有钱供给我军军需,以满足国家的赋税。这让我的子民春天得以耕种,夏天得以锄草,还能供给赋税,这都是你们的功劳。因此用玉璧来慰问你们,供你们购盐买菜所用。你们就相当于百姓的父母呀。”放贷者于是都折毁借券,削除契约,发放囤粮,散出财物,来救济贫弱病困的百姓,分发从前囤积的资产,因此国内丰衣足食。这是峥丘之谋。这就是曲线治理的办法。
      齐桓公问:“四方郊野的人民贫困,商贾却富有。我想要减少商贾的收益,来增益四方郊野的人民,应该如何做到?”管子回答道:“请您下令疏通濩洛的水道,引向康庄畅通的河道。”齐柜公说:“好。”
      施行命令不到一年,郊野上的人民就变得生活殷实,越发富足,商贾越来越贫穷。齐桓公召见管子问道:“这是什么原理?”管子回答道:“疏通濩洛的水道,引向康庄畅通的河道,那么屠户、酒家的油水都充满水流,大蛇飞鸟都会聚集在此,适合黄昏时在此饮酒。这是一种水上享受的乐事。商人带着货物,来到这里卖东西和买东西都如有神助非常顺利,市井尚未散尽,就委托或舍弃他们的摊位,去射杀大蛇。年轻人和小孩子,就申请拿到弹弓弹丸在水上嬉戏,弹射飞鸟到暮色降临。所以商人低价卖出、高价收购货物。四方郊野的百姓就出售他们低价买到的货物,他们怎么会不变得富有呢!商人又怎么会不变得贫穷呢!”齐桓公说:“好。”   齐桓公说:“五方的百姓大多衣服破败鞋履穿洞,我想要让布帛、丝絮的价格降低,有什么办法吗?”管子说:“请您下令把路旁树枝都砍掉,让路边没有一点树荫。”齐桓公说:“好”
      施行命令不到一年,五方的百姓大都衣服布帛鞋履完备。齐桓公召见管子问道:“这是什么原理?”管子回答道:“路旁的树枝还没砍光的时候,五方的百姓,男女相好交往的时候来到集市,等到集市散场,就在树下相见,谈笑聊天一天都不回家。壮年男女,拉着推着丰子,在树下相见,嬉戏笑闹跳舞游戏,一天都不回家,父兄在树下相见,互相议论谈天,一天都不回家。因此田地得不到开垦,五谷得不到播种,麻桑得不到栽种,蚕丝得不到收拾。一家之内就有三种不回家的情形,那么有帛、丝絮的价格怎么会不贵呢?”齐桓公说:“好。”
      齐桓公说;“粮食售价低,我恐怕粮食会流向其他诸侯国。我想要让百姓贮藏粮食,有什么办法吗?”管子说:“今日我经过集市的时候,看到有两家新建起了粮仓。请您用玉壁来慰问这两家。”齐桓公说:“好。”
      施行命令半年后,民众听说这件事,舍弃他们的本业,建造粮仓贮藏粮食的人超过了半数。齐桓公问管子:“这是什么缘故?”管子说:“修建粮仓的两家人,您用玉壁慰问他们,声名彰显全国,国内没有没听说的。这两家人没有功劳却可以名显百姓,功成名就,既充实了他们的粮仓,又可以获得君王的好感,一举两得名利双收,百姓怎么会不这么照做呢?”   齐桓公问管子:“请问成就王者之业者从一开始就运用理财之策全部掌握国家经济控制权的方法,可以说给我听听吗?”管子说:“正月上旬,开始播种稻谷。夏至一百天后开始播种黍秫。九月收获果实,开始播种大麦。”
      管子问齐桓公:“请问齐国方圆多少里?”齐桓公说:“方圆五百里。”管子说:“阴雍长城之地,占去齐国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不是适合根食生长的土地。海庄、龙夏,占去了齐国土地的四分之一。潮沙环绕,遮盖的土地占了五分之一,不是适合粮食生长的土地。那么我们不就是些依赖他人的寄食的人吗?”齐桓公焦急地起身道:“那该怎么办?”管子回答道:“用言辞号令来操控适应经济,可以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方法。您专用货币来收税,那么商人就会操纵国家的经济动向。您专用粮食来收税,那么地主就会操纵作为国家基础的粮食。您用言辞号令,让左右四方的财物流通起来,由国家来操控。”“物品的生产,我已经了解。物品的出售,我已经知晓。物品的价格,我已经掌握。”管子说:“长城的南边是鲁国,长城的北边是齐国。两国交战,鲁国多次战败;鲁国内乱君主被杀,两位重臣叔牙、庆父篡权;而我国得到的都是孤立突出的土地。所以这些地方,山地还是未开垦的山地,水地还是未开垦的沼泽,木柴草丛生长的地方依旧是盐碱地。”
      齐桓公说:“对于寄食之主和不适合粮食生长的土地的问题,有解决的办法吗?”管子回答道:“要控制商品的三个源头。”齐桓公问:“什么是商品的三个源头?”管子回答道:“您想要控制布匹,那就收麻税,麻就会涨价十倍,布匹就会涨价五十倍,这就是理财的办法。您把丝织品的赋税借丝茧的赋税加以征收。要在丝茧未成之前就加以控制,收丝茧税而控制丝织品,其价就上涨二十倍。这样一来,就可以替代粮食的赋税而运转。因此,征收布匹为赋税就要从糸上着手,征收粮食为赋税就要从控制种桑养茧的山地着手,征收六畜为赋税就要从控制放牧的郊野上着手。要借助物品的流通过程来治理国家,就要善于运用言辞号令。”齐桓公说:“好。”    管子说:“让国家统一赋税,官吏协助控制万两布匹,同时协助让麻作为赋税物品价格上涨四十倍,布帛价格就会上涨五十倍。您让昂贵的布帛成为和诸侯国商人交易的商品,这样一来齐国收益就会比以往上涨二十倍。因此,运用轻重权变之术买卖粮食、控制六畜,就可以让货物借助四时囤积。善于治理国家的君主,能够控制国家的财产。用价格高低来调节市场,用政令的轻重缓急加以引导,收益一可以变为百。不用向百姓征收赋税,国家的物资就像河海一样取之不尽,源源不断。这就是所说的控制财物来掌控天下。”齐桓公问:“那么无可以变成有吗?贫可以变为富吗?”管子回答道:“物品的生产没有成形的时候,成就王霸之业的君主就控制住它们来建立功业。所以让税官来向百姓索取物资,那么人的因素就会变得重要。但是用轻重的方法来求取物资,物价就会上涨。”齐桓公问:“这话怎么解释?”管子回答道:“全国统一物价就没有差价利润获取,全国有十种价格那么差价利润就会达到百倍。我们就用轻重缓急来控制价格,就好像左手递到右手,右手递到左手一样容易,内外流通,终身都不会有失误。王霸之业不是依靠向人征收物资,而是依靠向物品生产流通过程索取利润,四时的价格高低,只要用号令掌握轻重缓急就好。源泉有枯竭的时候,鬼神有歇息的时候。控制物品的生产流通却可以让利益没有竭尽,这就是所谓的财源的根本。”

3、朗读已传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6 23:33: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简明心得:
轻重乙:天下的物价涨跌,就像是天地的运动变化一样并行不止。
轻重丁:本章的轻重重点在于济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7 16:11: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吕丽芳 于 2021-11-11 16:18 编辑

第二十一周:
本周任务:轻重戊第八十四、轻重己第八十五、轻重庚第八十六
一、轻重戊第八十四
1、查字:
韘:shè,通“渫”。疏浚。


2、翻译:
      齐桓公问管子:“轻重权变之术要怎么实施?”管子回答道:“自从伏羲治国以来,没有不用轻重权变之术就能成为君王的。”桓公问:“怎么说?”管子回答道:“伏羲开始治理国家,造乾坤六法来迎合阴阳,作九九算法来迎合天道,天下得以教化。神农开始治理国家,在淇山南面种植五谷,九州百姓开始知道粮食耕作,天下得以教化。黄帝开始治理国家,钻木取火,来煮熟荤腥,百姓食用,再也没有发生食物中毒,天下得以教化。黄帝称王以后,砍伐山林枯竭水泽。虞称王以后,烧毁大量荒草地,斩杀群害,为百姓谋划,修筑土地社庙,用木头建造闾巷,让民知晓礼节。那时,百姓都没有怨怒不服从的,天下人得到教化。夏王朝时,在外开凿二十条河道,疏浚十七条大河,疏通三江,开凿五湖,疏导江、河、淮、济四条大河入海,度量九州的地势高低,治理九州大泽,百姓才开始知晓建造城郭、门闾、房屋,天下得以教化。殷王朝时期,设立祭祀之礼,驯服牛马驾驶运输重物来与民为利,天下得以教化。周王朝时,推行六法,调和阴阳,天下得到教化。”齐桓公说:“但是当下时代的君王,要如何作为呢?”管子回答道:“兼用五家的方法但是不需要穷尽。”齐桓公问:“什么意思?”管子回答道:“帝王治理天下的方法已经很完备了,不可以再随意添加内容。您只要遵照仁义来办就好。”齐桓公问:“君王要如何施行仁义?”管子回答道:“天子幼小孱弱,诸侯国却十分高傲强大,聘礼贡品都不缴纳。您应该削弱这些强权国家,使没有子嗣的国家得以延续,率领诸侯复兴周王室的统治。”齐桓公说:“好。”


      齐桓公问:“鲁国的南梁对于齐国来说,多产千钟细粮,于齐国的高粱米来说就像蜂蜇一样不利,但又与齐联系紧密如唇齿相依。如今我想要攻下鲁国的南梁,应该怎么做才好?”管子回答道:“鲁国南梁的百姓,习俗是纺织绨。您穿绨衣,让左右大臣也穿绨衣,百姓就也会跟着穿。您下令让齐国禁止纺织绨,那么大家就都得靠鲁国南梁的绨,那么鲁国南梁的百姓就都会放下农事来纺织绨了。”齐桓公说:“好。”于是在泰山以南制作绨服,十天后人人都穿上了绨服。管子告诉鲁国南梁的商人:“你帮我们运来一千匹绨,我们就赏赐你三百斤黄金。多运来十倍,那就每十匹赏赐金三十斤。”于是鲁国南梁地区不用收缴赋税,就可以财用充足了。鲁国南梁的封君听说后,就让他们的百姓都去纺织绨。十三个月以后,管子派人到鲁国南梁去。鲁国南梁城里的百姓,道路上人多走路扬起尘土,十步之外都看不到对方,摩肩接踵,车毂交错,车辆密集。管子说:“鲁国南梁可以攻下了。”齐桓公问:“怎么做到?”管子回答道:“您应该穿上帛制的衣服,率领百姓脱下绨服。关闭城关,禁止和鲁国南梁流通来往。”齐桓公说:“好。”十个月过后,管子派人去鲁国南梁。鲁国南梁的百姓都成了饥民,正常很快就能征收的赋税也缴纳不上来了。鲁国南梁的封君就下令让那儿的百姓放弃织绨改为务农。但是粮食不是三个月就可以收获的。鲁国南梁的百姓以每釜千钱的价格购入粮食,齐国以每釜十钱的出售粮食。二十四个月过后,鲁国南梁的百姓有十分之六都归附齐国。三年过后,鲁国南梁的封君请求臣服于齐国。


      齐桓公问管子:“百姓饥饿却没有食物,受寒却没有御寒的衣物,应该缴纳的赋税额度没有办法缴纳给国家,房屋破陋无人修缮,墙垣败坏无人修筑,这该如何解决?”管子回答道:“请砍光路旁树木的树枝。”齐桓公说:“好。”下令让司空砍光道路两旁的树枝。司空受命把路边的树枝修剪稀疏。那年,百姓都有了衣服穿,努力给田地施肥,应缴纳的赋税都得以供给国家,破漏的房屋也得以修缮,败坏的墙垣得以修筑。齐桓公召见管子问:“这是什么缘故?”管子回答道:“齐国,原来是东夷莱人的国家。一棵树下休息着百乘车马,是因为之前没有砍掉树枝。众多的鸟聚集在树上,壮年男子都怀揣弹丸手持弹弓等在树下,整天不回家。父老乡亲抚着树枝谈天说地,整天不回家。市集内的人也犯懒,整日不回家。如今我们砍掉了道路两旁的树枝,太阳下就没有一尺一寸的阴凉地,出门的人都怕长时间日晒,路人疾走,父老乡亲回到家中从事生产,壮年男子都回到家中努力工作。那些百姓,我解决了他们‘三不归’的问题,用这个办法让百姓的财用众多不可计量。”


      齐桓公问管子:“莱国、莒国以茈草和田地并重互补,该怎么制服他们?”管子回答道:“莱国、莒国的山地生产茈草。您就率领未经训练的士兵,用庄山的黄金铸造成金币,抬高莱国的茈草价格。”莱国的君主听说后,对左右大臣说道:“金币,是人们所珍重的物品。茈草,是我们国家的特产。用我们国家的特产,来换取尽齐国的珍宝,那么齐国就可以被我们吞并了。”莱国人就放弃他们的农业来生产茈草。管子随即就让隰朋恢复务农。两年后,齐桓公停止收购茈草,莱国、莒国的粮食收购价格为每釜三百七十钱,齐国出售的粮食是十钱,梁国、莒国的百姓有十分之七都降服于齐国。二十八个月以后,莱国、莒国的君主就请求臣服了。


      齐桓公问管子:“楚国,是华山之东的强国,那里的人民熟知战斗之道。兴兵讨伐楚国,恐怕能力不足,兵士败于楚国,又不能为周天子建功立业。这该怎么办?”管子回答道:“那就用战斗之道来对付他们。”齐桓公问:“这怎么说?”管子回答道:“您高价收购他们的鹿。”齐桓公就围起了方圆百里的土地,让人去楚国购买活鹿。楚国的活鹿原价一只八万钱。管子就让齐桓公通过百姓调整物价高低,贮藏了十分之六的粮食。让左司马伯公率领未经训练的士兵在庄山铸造金币。让中大夫王邑载着二千万钱币,去楚国求购活鹿。


      楚王听说后,告诉他的宰相:“那些金币,是人民所珍重的,是国家所存储的,是贤明君主赏赐有功之人的物品。禽兽,是人们的祸害,是贤明君主所放弃驱逐的。如今齐国用他们珍重的宝物来购买我国的群害,这是楚国的福分,这是上天要把齐国送给楚国。你告诉我的百姓,速速求取活鹿,来换尽齐国的财宝。”楚国的百姓就都放弃农业来捕捉活鹿。管子告诉楚国的商人:“你们为我运来活鹿,运来二十只我就赏赐给你们一百斤黄金。运来十倍活鹿,那就赏赐一千斤黄金。这样一来楚国就不用对百姓征收赋税,财用也能够充足了。”楚国的男子在外奔波狩猎,女子在路上奔波接应。隰朋就让齐国百姓贮藏五倍的粮食。楚国靠活鹿贮藏了五倍钱币。管子说:“楚国可以攻下了。”齐桓公问:“怎么做?”管子回答道:“楚国收获的钱有五倍,他们的国君肯定自鸣得意地开始从事农业生产。五倍的钱币,是楚国的强势之处。”齐桓公说:“好。”于是下令让人关闭城关,不和楚国通商。楚王果然自鸣得意地开始从事农业生产。但是粮食不是三个月就可以收获的,楚国的粮价达到每釜四百钱。齐国于是让人载着着粮食去芊地南部,楚国人有十分之四都降服于齐国。三年后楚国臣服。


      齐桓公问管子:“代国所出特产,有什么?”管子回答道:“代国所出的特产,是狐白之皮。请您高价收购它们。”管子说:“狐白之皮对应阴阳变化,六个月才能见到一次。您高价收购它们,代国人就会忘了获得它们的艰难,只会为它们被高价收购而欢喜,必定会成群结队地去求取。这样一来,齐国不必出资,代国的民众就会离开他们的国都居住在山林之中。离枝国听说了,必定会入侵代国北部。离枝国入侵代国北部,代国就必定会归顺于齐国。希望您能下令让齐人载着金钱前去收购狐白之皮。”齐桓公说:“好的。”


      随即命令中大夫王师北率领人载着金钱运送到代谷,求购狐白之皮。代王听说后,就告诉他的宰相:“代国之所以比离枝国弱,就是因为没有金钱。如今齐国用金钱求购狐白之皮,是代国的福气。你赶紧命令百姓求取狐白之皮,来换取齐国的金币,我将用这些钱来招致离枝国的人民。”代国的人果然就离开他们的国都,居住山林之中,求取狐白之皮。二十四个月的所获也不够制成一件狐白裘。离枝国听说后,就想要入侵代国北部。代王听说之后,非常惊恐,就率领他的士兵退守代谷。离枝国于是攻入代国北部,代王随即率领他的士兵们,自愿投靠齐国。齐国没有损失一枚钱币,只是能使三年,代国就臣服了。


      齐桓公问管子:“我想要控制衡山国的办法,该怎么办?”管子回答道:“您就令人高价收购衡山国的器械来转卖,燕国、代国一定会跟随您购买。秦国、赵国听说后,必定和您争抢,衡山国的器械的价格一定会翻一番。天下各国都争相购买,衡山国的器械一定会涨价十倍以上。”齐桓公说:“好。”


      于是命令人去衡山国求购器械,不敢讲论价格高低。齐国在衡山国置办器械十个月之后,燕国、代国听说了,果真就令人前去衡山国求购器械。燕国、代国置办三个月之后,秦国听说了,也果真就令人去衡山国求购器械。衡山国的国君告诉他的宰相说:“天下各国争购我国的器械,让器械的购买价格上涨二十倍以上。”衡山国的百姓放弃了农业,修习制造器械的方法。齐国随即命令隰朋通过漕运向赵国购买粮食。赵国粮价十五钱一石,隰朋用五十钱一石来购买。天下各国听说后,都载着粮食前往齐国。齐国置办器械花了十七个月,置办粮食花了五个月,随即闭关不和衡山国通商往来。燕国、代国、秦国、赵国于是也把使者召唤回国,衡山国的器械卖光后,鲁国攻占衡山国南部,齐国攻占衡山国北部。衡山国内思量没有器械来对付两个敌国,于是就把国家奉上归顺了齐国。


3、阅读已传至微盘


二、轻重己第八十五
1、查字:
鈶:sì,耒端。
惢:ruǐ,古代的一种祭祀。


2、翻译:
      洁净的精神生出心,心生出规,规生出矩,矩生出方正,方正生出历法,历法生出四季,历法生出四季,四季生出万物。圣明的君主依靠这些来治理国家,这是普遍的道理。
      
      从冬至日开始,总共历经四十六日,冬天结束春天开始。天子向东离开国都四十六里,设祭坛,身穿青色衣服头戴青色礼冠,插上玉笏,佩戴玉监,朝见诸侯卿大夫列士,巡视百姓,号称祭日,用鱼作为牺牲。发号施令道:“养生而不要杀生,赏赐而不要施罚,有罪的下狱之人不审断,等待冬天再处置。”教导百姓烟熏房屋,钻燧取火,涂补灶台,淘净水井,用这些来使百姓安乐长寿。耜、耒、耨,锄头、镰刀、铧,辅以锄柄、锤子、辋、绳子、缰绳,这些用来从事春耕夏耘农事活动的器械必须准备好。教导百姓制作酒和食物,用来孝敬父母。人如果生而没有父母,被称作孤儿。没有妻子也没有子女的,被称作鳏夫。没有丈夫也没有子女的,被称作寡妇。这三种人都有房舍收留,可以做事的、不可以做事的像所承诺的一样能够得以谋生糊口而没有被遗弃。多做事的有功,少做事的有罪,所以路上没有了行乞的人。路上有行乞的人,那就是宰相的罪过。这就是天子在春天颁布的政令。


      从冬至日开始,历经九十二日,就是春至。天子向东离开国都九十二里设祭坛,朝见诸侯卿大夫列士,巡视百姓,号称祭星。十天之内,房屋里没有闲居的女子,路上没有闲散的行人。假如不从事耕作,就被称作贼人。下怨地,上恨天的人,被称作不肯任人驱使的人。在里中是末等人,在军队中是后列人,被称作役夫。这三种不肯勤勉耕作的人,就让他们为主管服劳役。这是天子在春天颁布的政令。


      从春至日开始,历经四十六日,春天结束夏天开始。天子身穿黄色衣服,静坐于宫中,朝见诸侯卿大夫列士,巡视百姓,发号施令道:“不要聚集民众,不要燃烧大火,不要斩断粗木、责罚大臣,不要砍伐大山,不要毁坏沼泽。毁灭这几种事物对国家会有所损害。”这是天子在夏天颁布的禁令。


      从春至日开始,历经九十二日,就是夏至,麦子成熟。天子在太庙宗祠祭祀,盛放麦子作为祭品。麦子,是粮食的起始。祖宗,是家族的起始。同族的人互相致敬,不同族的人席地而坐。都备齐祭品乐器之后,出宗庙祭祀母系先祖。这是天子之所以重视起始而祭祀祖先的方式。


      从夏至日开始,历经四十六日,夏天结束秋天开始,黍成熟。天子祭祀太祖,盛放黍作为祭品。黍,是粮食中的优质产物。太祖,是国家所重视的。立大功的位列太祖庙,立小功的位列小祖庙,没有立功的不设宗庙祭祀。参祭者有功的都按拉次站着举行昭明大节的宴礼,没有立功的只能在外观礼。祭祖是按功勋祭祀的,不是按亲疏远近祭祀的。这是天子分辨贵贱而奖赏立功之人的方式。


      从夏至日开始,历经九十二日,就是秋至日。秋天到来禾苗成熟。天子祭祀商星,向西离开国都一百三十八里设祭坛,身穿白色衣服头戴白色礼冠,插上玉笏,佩戴锡监,吹动埙篪的风孔,击打金石,朝见诸侯卿大夫列士,巡视百姓,号称祭月,用猪作为祭品。发号施令,惩罚而不嘉奖,剥夺而不授予。降罪于受牢狱之罚的人,坚决诛杀不姑息。全年的犯罪,禁止赦免。牛马开始兴旺繁殖,遍布原野。这是天子在秋天实施的计划。


      从秋至日开始,历经四十六日,秋天结束冬天开始。天子身穿黑色衣服头戴黑色礼冠静坐于宫中,朝见诸侯卿大夫列士,巡视百姓,发号施令道:“不要燃烧大火,不要砍伐大山,不要阻塞大水,不要触犯天上的雷神。”这是天子在冬天颁布的禁令。


      从秋至日开始,历经九十二日,天子向北离开国都九十二里设祭坛,身穿黑色衣服头戴黑色礼冠,朝见诸侯卿大夫列士,号称发动徭役。督促山里的人民砍伐树木,预备器械。督促草泽里的人民收取雚苇用作柴草,备足积蓄。发动徭役三个月之后,百姓都能用他们所有的物品,来换取没有的物品,这就是所谓用三个月的积蓄来进行大规模商品流通。


      但凡督促耕作却不耕作的,百姓生活就不会好。这是不耕作的危害。需要锄草却不锄草,杂草丛生田园荒芜,百姓只能勉强维持生计。这是不锄草的危害。应该收获却不收获,假如风雨大作,那么粮食就会减产,百姓就会四散飘零。这是不收获的危害。应当贮藏却不贮藏,雾气大起,应该死亡的却得以生存,应该蛰伏的却在鸣叫。这是不贮藏的危害。张开的耜可当作弩,挥动的锄头可当作剑戟,翻掘的车辋可当作长柄戟,披戴的蓑衣可当作大盾牌。这样耕种的器械齐备,那么作战的装备也就预备齐全了。


3、阅读已传至微盘


三、轻重庚第八十六(亡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3 22:05: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简明心得:
轻重戊:商战
轻重丁:清神生心,心生规,规生矩,矩生方,方生正,正生历,历生四时,四时生万物。圣人因而理之,道遍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9 16:47: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二周 管子树形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2 15:49:5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三周:
第一天天的问题:你怎么样总体性的概括管子的思想体系?
答:昨天一直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一是感觉一说到体系,这个问题就很大,但其实对于管子这本书,我读到的东西都很片面,或者说一开始我就没有从管子的思想体系上面去思考问题,每次的简明心得也都是从每一章中摘抄出有不同理解的句子,来谈下自己的看法。所以其实有点不敢回答这个问题,慢慢地就拖到了晚上,结果就给忘记了。
到了今天,我就不想再从思想体系上面去回答这个问题了,我就说说我从这本书中读到了什么。
我从这本书要读到的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道、德、理、法。
道,就是天道。包括为君者,颁布政令应考虑时节;为民者,种田种地也应该参照四时运行。在天道的指导下,向内应该先修(休养生息、修理内政、修整军队),对外应该先礼后兵。
德者,人之所得。百姓安居乐业、繁衍生息,国内一片蒸蒸日上的景象,他国才有可能来朝。相反,若自己国内的情况都要捉襟见肘,还要兴兵讨伐他国;或者为了兴兵讨伐而使得自己的臣民过着捉襟见肘的日子;那么讨伐的结果将必败。
理,造字本义:动词,在作坊将山上挖来的璞石加工成美玉,使之成器,有形有款。所以理,我所理解的就是,在有道有德的前提下,国家就需要去治理。
法,法是最后一个,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所以我把治排在最后。治理一个国家,就需要有法,内要有政法、军法、商法。外还要在自己休养生息的时候,与他国去制订或者商订外交法。法是最基础的,也是最难的,既要承天道、积人德,还要有未来期望的去做。事无巨细。

第二天的问题:你怎么样评论管子的思想体系:
承天道、积德、做人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5-3 10:13 , Processed in 1.080132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