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AbyssLiu

刘佳珺的《管子》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9-11 21: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二周

封禅 第五十
正音查字:
鸱枭(chīxiāo):猫头鹰。

翻译:
齐桓公既已成就霸业,会合诸侯于葵丘,想要举行封禅天地的活动。管仲说:“古代举行封泰山祭天,禅梁父祭地典礼的帝王有七十二家,而我所能记得的只有十二家。古时候的无怀氏,他封泰山以祭天,禅云云山以祭地。后来虙羲也曾封泰山祭天,禅云云山祭地。神农氏封泰山祭天,禅云云山祭地。炎帝封泰山祭天,禅云云山祭地。黄帝封泰山祭天,禅亭亭山祭地。颛项封泰山祭天,禅云云山祭地。帝件封泰山祭天,禅云云山祭地。尧封泰山祭天,禅云云山祭地。舜封泰山祭天,禅云云山祭地。禹封泰山祭天,禅会稽山祭地。汤封泰山祭天,禅云云山祭地。周成王封泰山祭天,禅社首山祭地。他们都是受天命之后才举行的封禅典礼。”齐桓公说:“我向北讨伐山戎诸部,到过孤竹国。向西讨伐大夏,渡过流沙河,又缠束战马,悬钩兵车,登上了卑耳山。向南攻打至召陵,登上熊耳山,眺望长江、汉水。又曾三次召集诸侯之师会合征战,六次召集诸侯举行会盟。我一生九次会合诸侯,又有一次确定周天子的王位,诸侯中没有人敢违抗我。这与过去夏、商、周三代接受天命,也没有什么不同吧?”于是,管仲看到不能用言语说服桓公,就举出其他的一些事情做托辞,说:“古代帝王封禅时,一定要用部上的黍米,北里的谷物,用来作为装满祭器的供品。而且一定要用江淮之间的三棱灵茅垫地。还要有东海送来的比目鱼,西海送来的比翼鸟,然后还有不召自来的十五种奇物。现在凤凰、麒麟没来,祥瑞的嘉谷不生,而蓬蒿、藜莠一类的杂草反倒长得茂盛,鸱枭一类的恶鸟多次飞来,此时意欲封禅,恐怕不合适吧?”于是齐桓公便打消了封禅的想法。

心得:此篇说辞很有水平了,倒也在说一个感觉,何谓真正的帝王,天子,好像齐桓公虽称霸,却仍旧距离真正的帝王天子还有这不远的距离,上古时期三皇五帝,那是华夏民族起源的源头,如果从科学来看那时的人类社会文明刚刚萌芽,应当远不如现在,但是那时候的人确实真正通天接地的真人,人从猿猴变为人的时候,文明开始的那个时候,才是真正的人类发展的顶峰,至此之后,便是衰退,衰退至今,人已不再是人,机械化的科技文明,泯灭的是人的本性,能力,以及智慧。人类没落的科技鼎盛之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17 19: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三周

本帖最后由 AbyssLiu 于 2021-9-18 09:14 编辑

小问第五十一
查字:小”是“沙”的本字;“少”和“小”同源。小,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三(众多)颗细微的沙粒。金文突出沙粒形状。有的金文将中间的点写成长竖,将左边的点写成撇画,将右边的点写成捺画。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细微的沙粒。隶书略有变形。当“小”的“沙粒”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水”另造“沙”代替,表示水边的细沙。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小,物之微也。从八,丨見而分之。凡小之屬皆从小。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小,物体细微的特征。字形采用“八”作边旁,“丨”现而加细分。所有与小相关的字,都采用“小”作边旁。



“戠”是“識”和“幟”的本字。戠,金文戈,武器言,辨认),表示辨认武器。当“戠”作为单纯字件后,篆文再加“言”另造“”(识)代替,强调辨认指称。造字本义动词,辨认、指称武器的归属或来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识”,采用俗体隶书的字形,将正体楷书的“戠”简化成作为声旁的“只”,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識,常也。一曰知也。从言,戠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识,常情。一种说法认为,“识”是“知道”的意思。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戠”作声旁。


翻译
桓公问管仲说:“要做到治而不乱,明察而不受蒙蔽,该怎么办?”管仲回答说:“明确责任而后安排官职,就可以做到治而不乱,明察而不受蒙蔽了。”
桓公说:“请问怎样才能使国家富裕?”管子回答:“努力种地而顺应农时,国家就一定会富裕。”
桓公又问:“我要推行大仁大义,以利于天下,怎么办才行?”管子回答:“诛讨暴行而禁止作恶,使亡国复存,绝嗣得续,并且赦免没有罪过的人,那就是大仁大义了。”
桓公说:“我听说过,如果要诛讨暴行,禁止作恶,赦免无罪,必定要有战胜敌人的武器,攻取敌人的策略,然后才能做到诛讨暴行,禁止作恶,赦免无罪。”桓公说:“请问如何解决战胜敌人的武器问题?”管仲回答:“选用天下的豪杰之士,聚集天下的精良器材,招来天下的能工巧匠,就有战胜敌人的武器了。”
桓公说:“攻取敌人的策略是怎样的呢?”管仲答道:“毁坏敌人的装备,消散敌人的积蓄,夺取敌人的粮食,就没有防守坚固的城池了。”
桓公问:“那么如何吸引人才呢?”管仲回答:“嘉奖并且以礼招待他,厚待而不欺骗他,那么天下的豪杰之士就来了。”
柜公说:“怎样收集天下的精良器材呢?”管仲回答:“价值五的就给六,价值九的就给十,在价钱上不限定数字。”
桓公问:“怎样招请能工巧匠呢?”管仲回答;“给他们出三倍的工价,他们就不远千里而来了。”
桓公说:“我已明白克敌制胜的武器和攻取敌人的策略了,那么请问出兵偷袭敌人的城邑,要想行动预知先后,不失地利,应该怎么办呢?”管仲回答:“用钱收买情报,了解敌国地图。”
桓公说:“怎样才能做到野战必胜呢?”管仲答:“运用奇兵。”
桓公说:“我想全面了解天下的情况,该怎么办呢?”管仲回答:“细微处我不能知道,则天下就不能知道了。”
桓公说:“防守邦国,出战他国,都有可以预见的忧患。如果民众没有必死的决心,就不能和他们共赴守战的危难;民众若不坚决守信,就不能依靠他们对外侦查。依靠没有必死决心的民众而要求他们能守能攻,依靠不诚信的民众而要求他们对外侦查,这是用兵方面的三种愚昧表现。要使民众具备效死守信的品质,该怎么办呢?”
管仲回答:“要讲清楚三个根本条件。”
桓公说;“什么叫三个根本条件?”管子答道:“所谓三个根本条件,一是固,二是尊,三是质。”
桓公说:“这说的是什么意思呢?”管仲回答:“故国、父母、祖坟之所在,是固定他们的条件;田地、房产、爵禄,是尊重他们的条件;妻子、儿女,是人质的条件。这三个根本条件具备,然后增大他们的声成,激励他们的意志,民众就能慷慨赴死而不欺骗我们了。”
桓公就治民的问题向管仲请教。管仲回答:“大凡治理百姓的人,一定要了解百姓的疾苦,用仁德之心关怀他们,而不要靠刑罚恐吓他们,不要用暴力压制他们。只要注意这四点,就可以治理好百姓了。”
桓公说:“我知道这四条很好,民众太少,应怎么办呢?”管仲回答:“民众少,并非治国者应该担忧的问题。从前天子立于中央,地方千里,就凭这四条统治,为什么觉得不够呢?治理百姓,却不了解他们的疾苦,民众就多灾多难;不用仁德之心关怀他们,民众就多怨多恨;用刑罚恐吓他们,民众就多行欺诈;靠暴力压制他们,就会让离去的人不再返回,想来的人裹足不前。所以圣王治理百姓,不在乎政策多。”
桓公说:“好。不过,既然如此,又该怎样具体实施呢?”管仲回答:“守信而行仁,庄重而有礼,注意这四点,就可以实行。”
桓公说:“请说得更详尽一点。”管仲答道:“守信用,民众就信任国君;行仁政,民众就怀念国君;为人庄重,民众就敬畏国君;注重礼仪,民众就会赞美国君。古语道:丢掉性命也不食言,这就是信;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这就是仁;内心坚定,行为方正,这就是严;讲究诚信,温和谦让,这就是礼。”
桓公说:“太好了,那么治理百姓,首先要干什么?”管仲答道:“有时要先办实事,有时要先行政令,有时要先施恩德,有时要先讲宽厚。在狂风暴雨未曾危害民众,干旱灾祸不曾出现的时候,百川通畅,年谷丰熟,粮价低贱,禽兽与人一同吃粮食,人们没有疾病瘟疫。这时候,民众富有而骄傲。那么统治者应该大量收购丰年粮食,用以充实国家仓库,禁止在山林水泽采伐捕捞,这就是先办实事。用刑法约束人们,用礼乐劝诫人们,以消除淫风邪气,这就是先行政令。如果民众遇上狂风暴雨为害,遭受干旱灾祸之时,年谷不熟,饥荒年份粮价高涨,民众多疾病瘟疫。这个时候,人民穷困而疲惫。统治者应开放粮仓、山林和薮泽,为人民提供财物,后谈政事,先讲宽厚,以消除民众的疲困,这就是先施行德惠。在收粮的时候不掠夺百姓的财产,在施予的时候不失仁德。既富裕了国家又满足了百姓,这是圣王最大的政治。”桓公说:“好。”
桓公问管仲说:“我想成就霸业,依靠你们几位大臣的努力,已经称霸了。现在我又想成就王业,还可以吗?”管仲答道:“您应当召鲍叔牙来问一问。”鲍叔牙来到后,桓公又问了这个问题。鲍叔牙回答:“您可找宾胥无来问一问。”宾胥无快步走进来,桓公又问这个问题。宾胥无回答说:“古代成就王业的,都是有礼之君,其大臣又能敬事君主。而现在的情况却是只有大臣懂礼。”桓公逡巡而远远退却,几位大臣则慢慢上前。
桓公说:“从前,周王室的太王贤明,王季贤明,文王贤明,武王贤明。武王伐殷商获胜,七年后死了,周公旦辅佐成王治理天下,这样也只是控制了四海之内。现在我的儿子不如我,我又不如诸位。由此看来,我不能成就王业是必定的了。
桓公说:“我想制服民众,该怎么办?”管仲答道:“这不是人君该说的话。制服民众是容易的,但制服民众作为一种统治方法,不是统治天下的正道。您想要制服民众,只要派官吏逐条写好刑律,再奖励那些揭发罪犯的人,不断审查而严于诛杀,这样民众就可以制服了。尽管如此,制服民众的办法,终非统治天下的正道。它使民众怕您但不亲近您,灾祸很快就会涉及自身。即使能制服民众,也难以长久,人们只是不杀您罢了。您的江山也就岌岌可危了呀。”
桓公去视察马厩,他问负责养马的官吏:“马厩里什么工作最难?”养马的官吏没有回答。管仲回答说:“我也曾担任过养马的官,编次木材构筑围栏是最难的。如果先立弯曲的木材,曲木又要与曲木才能相配,那么用了曲木,直木就没有用处了。如果先用直木,直木又要与直木才能相配,那么用了直木,曲木也就没有用处了。”
桓公对管仲说:“我要讨伐不服从命令的大国,该怎么办?”管仲回答:“先要爱护国内的民众,然后才可以憎恶国外的不善者。先要安定卿大夫的家族,然后才可以加害相邻的敌国。因此先代明王一定要有所建树,然后才有所废弃;一定要先做兴利的事,然后才能做除害的事。”
桓公登上君位,下令血祭社神,举行酬谢神灵的祭祀。祝史凫和已疵献上祭肉,祈祷说:“请除掉国君苛烦的毛病和他那多虚少实的作风。”桓公不高兴,瞪眼看着祝史凫和已疵。凫和已疵又再斟酒祭祀说:“还请除掉君主似贤非贤的毛病。”恒公发怒,要杀祝火,但却忍住而没杀他们,将这件事告诉管仲。管仲因此看到柜公可以成就霸业。
桓公骑马,虎看见他竟躲了起来。桓公问管仲:“今天我骑马,虎见了我都不敢上前,这是什么原因?”管仲答道:“我猜想您是骑着杂毛色的马在盘旋,并且迎着太阳奔跑吧?”桓公说:“是的。”管仲答道:“这是骏的形象,驳是吃虎豹的,所以虎就迟疑了。”
楚国讨伐莒国,莒国国君派人向齐桓公求救。桓公准备去救援他,管仲说:“您不要去救。”桓公说:“为什么呢?”管仲答道:“我同莒国的使臣谈话,三次侮辱他的国君,他脸色都毫无变化。我让官员故意扣减他三吊钱的赠礼,那个使者就拼死力争。用这种人的莒国国君,看来也是个小人,请您不要去救他。”桓公果然没有出手援救,而莒国就灭亡了。
桓公春游,三月天在野外观赏。桓公说:“什么东西可以与君子之德相比呢?”隰朋答道:“粟粒,它身在甲胄(谷皮)之内,中间有圈城(外壳)维护,外面有尖锐的兵刃(谷芒),但仍不敢自恃强大,谦虚地自称为粟(谨慎)。这大概可以与君子之德相比吧。”管仲说:“禾苗,开始时柔柔顺顺,多像个孺子!到它壮大时,庄庄重重,多么像个武士!等到成熟时,油油然谦和地垂首向根,多么像个君子!天下有了它就安定,没有它就危险,所以叫作禾(和)。这可以同君子之德相比了。”桓公说:“好!”
桓公北伐孤竹国,在离卑耳溪十里的地方,突然停止前进,惊视前方,挽弓将射,但引而未发。他对左右随从说:“见到前面的人吗?”左右随从答道:“没有。”桓公说;“事情恐怕不会成功了吧?我真大惑不解了。刚才我看到一个人,身长一尺而模样齐全:戴着帽子,右手撩衣,跑在马前,速度很快。事情恐怕不会成功了吧?我真是大惑不解,怎会有这样的人呢?”管仲回答说:“我听说登山之神有叫俞儿的,身长一尺而人的模样齐全。当霸王之君将兴时,这种登山之神就会出现。他跑在马前很快,表示前方有道路。撩衣,表示前面有水。用右手撩衣,表示要从右边渡水。”到了卑耳溪,有引导渡水的向导说:“从左边渡水,水深没过头顶,从右边渡水,水深只到膝盖。若从右边渡水,完全可以成功。”桓公立刻拜管仲于马前说:“仲父的圣明居然到了这种程度,我实在是有罪很久了。”管仲答道:“我听说,圣人是在事情还没有形迹时就能预知。现在是事情已经有了形迹,然后我才知道的,因此我算不上圣明,只是善于接受圣人的教导罢了。”
桓公派管仲征招甯戚,甯戚回他说:“浩浩乎。”管仲不理解,到吃午饭时还在思考。一个婢女说:“公子在考虑什么?”管仲说:“不是你能明白的事。”婢女说:“您不要小看少年人,也不要看不起卑贱者。从前吴国与邢国打仗,邢国规定未脱乳齿的少年不得参军。有一位国子就拔掉他的乳齿,参了军,为邢国立了很多功劳。百里奚,本是秦国喂牛的,秦穆公提拔他当宰相,于是称霸诸侯。由此看来,贱者岂可轻视,少年岂可小看呢?”管仲说:“你说的也对。君主派我去征招甯戚,甯戚答复说:‘浩浩乎。’我不明白他的意思。”婢女说:“诗里有这样的句子:‘浩浩荡荡的水里,游着活泼自在的鱼,没有室家,让我到哪里安居呢?”甯戚大概是想要成家吧?”
桓公与管仲关着门密谋伐莒,还没行动,就已经满城风雨了。桓公怒对管仲说:“我同仲父关着门密谋伐莒,还没行动,外面的人就都知道了,这是什么原因呢?”管仲说:“国中一定有圣人。”桓公说:“是的,那天办事人员中有一个负责铺席吃饭并偷偷向上看的人,一定是他吧?”于是命他再次来办事,不要轮换。不久,东郭邮来了。桓公命礼宾官员请他上来,与他分级而立,问他说:“你是说出要伐莒的人吧?”东郭邮说:“对,是我。”桓公说:“我未曾说出伐莒而你说伐莒,是什么原因呢?”东郭邮答道:“我听说,君子善于谋划,小人善于推测,这是我推测出来的。”桓公说;“你是怎样推测的?”东郭邮说:“欣然喜乐,是听钟鼓演奏时的脸色。深沉清静,是居丧戴孝时的脸色。形貌清澈丰满而手足拇指都有动作,是将要发动战争的脸色。那天我看你们两位在台上,口开而不合,是在说‘莒’;举手比划,方向对着莒国。而且我看小国诸侯不肯服从的,也只有莒国。因此我说将会伐莒。”桓公说:“好啊,从细微动作猜中大略,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您请坐,我和您一起谋事。”
有一个人要见齐桓公,请求让他担任大官,领千钟的俸禄。桓公将这件事告诉管仲。管仲说:“您可以给他。”那个人听说这件事后,说:“我不做官了。”桓公问:“为什么?”他回答道:“我听说根据他人的意见来用人的,也会听信他人而弃置人,我不做这个官了。”

心得:明责而任用官员,则治而不乱,可明察而不受蒙蔽;顺应天时、重农则可富国;用金钱以聚精材,用礼遇以聚良才;以钱财谋取情报,出奇兵以制敌。
欲遍知天下,则小以无不识
固、尊、质,提示家为国之根,无家则无国,若百姓心中无家,那边不会有国,对家的建设与忠诚,是国成立的根本 。
国之核心的团队要纯粹,直木不可与曲木为伍。
君子者,外柔内坚,阴阳和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18 10:00:5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三周

七臣七主第五十二
查字:
植:同“置”。放下,搁置。
虞:揣度,考虑。

翻译
有人以平心静气的态度,来评论七种君主的过失,得出“六过一是”的结论,以此为自己鉴戒,了解自己的得失。又以此衡量七种臣子,也得出“六过一是”的结论。这种办法真好啊,做事成功得快。
能以礼法自我约束的君主,顺应时势、遵守事理而以为常道,遍听远近的情况以保持明察。政事均能得其要领而处置慎重则法令稳定,赏罚坚决则百姓服从法度。对百姓不用戒备而用德行去亲和,那么百姓就能返归朴素。
滥施恩惠的君主,用丰厚的赏赐耗尽府库的积蓄,赦免奸邪,放纵过失,因而破坏法度。府库空虚则君主的权威衰微,法度败坏则奸邪犯法之门大开。所以说:施惠太过反而会导致失败。
侵害法度行事的君主,所喜好和所厌恶的都违反法度以致伤害自己,喜欢对不知晓的事妄加决断以堵塞聪明,喜欢对人窥伺而暗中观察,做事无常,又喜欢颁布法令,令人无所适从。不觉悟就会使国家丧失权势。
荒怠的君主,眼睛迷恋五色,耳朵沉迷于五音,不考虑左右亲近大臣的建议,不听取谏官之言,则臣下就会肆意而行无所顾忌,以致国家大权旁落。不觉悟的话,所不愿看到的事就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劳碌的君主,不明确本分和职责,上下互相干犯,臣下与君主同道,都发挥威权。刑法愈加峭急严酷,繁多而且苛刻。去掉这些刑罚则国家混乱,施行这些刑罚则十分危险,对后世能有什么好处呢?
以威严刑罚震慑臣民的君主,责罚严厉而不宽放,臣下震恐愤怒:不知所措,则民众就会反思先代君主行政之理。不觉悟则法度将日益衰弱,国家就会不稳固。
亡国的君主常出于私心去质疑臣下,所以对臣下无所取信,全以己意治理政事,以致事务繁多,事务繁多则昏乱,昏乱就无论缓急都办不了了。不觉悟就会出现他所认为不好的事,耗尽余力之后就会滥用刑罚。
所以君主度事之宜而行就会安定,官吏就会严肃而恭敬,百姓就会淳朴和睦,百官之中没有邪吏,朝廷之上没有奸臣,群下没有侵夺之事,世上也就没有受刑罚的人。

所以一个人的好坏,关键在心志;一个国家的存亡,关键在国君。天下的得失,取决于君主一人。君主重视农业,则百姓喜好开垦荒地。君主喜好财货,则人民多去经商。君主喜好宫室,则工匠追求精巧。君主爱好彩饰,则女工就讲求华丽。楚王喜好细腰而美女节食,吴王喜欢剑术而国士不怕死。死亡和节食是天下人都厌恶的,为什么人们愿意这么做呢?是因为追随君主的欲望,更何况愉乐音声的俗尚呢?
如果男人不耕田,女人不染布,工匠的技巧致力于无用的器物,而希望土地上生长嘉苗,仓库充满粮食,是不可能的。土地不能生长嘉苗则人民穷困,人民穷困则怨气滋生,怨气滋生则政令不能推行。一旦强敌发起攻战,即使有善于策谋的人也难以保全国家。何以验证这种结果呢?回答是:古时的夏桀、商纣就是如此。他们诛杀贤良忠臣,亲近馋传贼人而宠幸女人,喜好杀伐而鄙夷真勇,喜欢富有而不怜恤穷人,驰聘田猎没有休止,演奏音乐不知满足,华屋美食不能使他晏安,上千辆马车不够他乘坐。能歌善舞的歌舞伎三千人,钟石丝竹之音乐不绝于耳。百姓疲敞不堪,官员不为君主致死效劳,最终无人拥护,人人都有反心。遇到周武王,便成了周王的俘虏。这就是迷恋于物质享受而失去人情,偷安于淫乐而忘了后患的结果啊。所以财物的安排使用没有节制,国家就会败亡。举事不合时宜,必定会遭受灾害。
国家的仓库不是无缘无故空虚的,商人官员不是无缘无故败坏的,法令不是无缘无故混乱的,国家不是无缘无故覆灭的。时节有春秋,年景有败凶,政令有缓急。政令有缓急,所以物价有高低。年景有败凶,所以百姓有时有余粮,有时又不够。时节有春秋,所以谷物有贵有贱,若国家不注意调节过高或过低的物价,游商就能获取十倍甚至于百倍的利益。百姓不耕田,贫富不均齐,皆由不注意调节物价产生。城池不能固守,兵士不能听用,皆是从此开始的。大凡亡国败家的并不是没有土地,而是因为他们所从事的对农业生产没有功效。大凡凶灾雷旱之年,并不是没有雨露,而是因为干旱与降雨不合时节。乱世的政事烦苛,并不是没有法令,而是因为所责罚与赏赐的皆与其人的实际不相符。暴君与昏君,并非没有心腹之臣,而是因为他所任用和免除的不符合用人之道。

所以贤明的君主有六务四禁。六务是什么呢?一是节约财物,二是贤人辅佐,三是确立法度,四是刑罚坚决,五是遵循天时,六是注重地利。四禁是什么呢?春天不要杀伐,不要挖掘隔断大的丘陵,不焚烧大泽,不砍伐大树,不挖掘大山,不放大火,不诛杀大臣,不征收谷赋。夏天不要拦截水流,疏通大河,不填塞山谷,不大兴土木,不射杀鸟兽。秋天不要赦过、免罪、缓刑。冬天不要封官赏禄,损害收藏的五谷。所以春政不禁则万物不能生长,夏政不禁则五谷不能成熟,秋政不禁则不能制服奸邪,冬政不禁则地气不能保藏。四者均被违反,阴阳就不能协调,风雨就不合时令,洪水淹没州邑,大风吹坏房屋大树,大火焚地烧草,天上冬天打雷,地上冬天震动。草木夏天衰枯而秋天茂盛,该蛰伏的虫子不冬藏入土,该死去的却活了,该蛰伏的却鸣叫起来;草泽多蟒螣蛤蟆,山野多蚊虫。六畜不繁衍,人民多短命而死;国家贫弱法令混乱,逆反之气生于下。所以说:楼台亭榭相望,是亡国的廊庑;驰马游车充斥国内,是招致贼寇的车马;用珠宝装饰的箭和剑,是杀生的斧刃;绘有彩色花纹的衣服和丝带,是焚烧功业的窑灶。贤明的君王知晓这些道理,所以能够远离这些东西而不接近。若能舍弃这些东西而取用以下法律政令,人君之道就完备了。


所谓法,就是用来提倡功德威慑暴行的。所谓律,就是用来确定职分制止争斗的。所谓令,就是用来命令人民管理事务的。法律政令是治理人民的规矩准绳。假如矩不正,不能求方。绳子不伸直,不能求直。法律政令是君臣共同建立的,权势是君主所独有的。所以君主失去权势则国家有危险,官吏失去坚守的法令则国家混乱。罪罚由官吏决断则国家能得到治理,权势由君主掌握则君主有威严,百姓信任制定的法令则相互亲近。所以贤明的君主明于法而慎于权,上下各有职分。

大凡私弊的兴起,必然由君主开始。君主若好道德之政,则品行端正的人就会来到君主面前。君主若好私利,毁谤吹捧的人就会在君主左右。君主多所宠爱而好赏赐,却不根据功劳的大小,则贤能之士不肯为其效力。君主多次颁布严酷的刑罚却不能查明罪行,则奸邪的人不能制止。贤明的君王知晓这些道理,所以颁布坚决实施的政令,建立必然要制服罪行的刑罚,所以百姓知道必须要做的,必须要避免的,挥之即去,招之即来,就像从高处扔重物,在地上开沟引水。所以法令不繁琐而官吏也不辛劳,百姓也不违犯禁令。所以故旧百姓对君主就没有怨恨了。

守法度的大臣严格依照法律和罪名断案,没有毁谤或吹捧的行为。所以君主守法则君位安稳,臣子守法就贿赂止息而人民也没有奸邪的行为。这样做太好了!依照刑名断案,审判清晰了然。
虚伪的大臣靠克制亲贵来猎取虚名,漠视爵禄以显示清高。大臣好名就没有实才,清高则君主不能驾驭。所以《记》说:“臣下好名无实则君主没有权势,若失去辔头,那怎么控制马呢?”
枉法行事的大臣暗中进行窥伺以损坏法令,喜好狡诈背理而徇私情。所以私道大行而法度受到侵害,刑法繁多而奸邪不能禁止,君主因此严加诛责则尽失民心。
谄媚的大臣多造钟鼓,多饰美女来迷惑君主的心志。君主被蒙蔽,虽在危亡之际却不知道,而谏官也空拿俸禄不进谏,所以谄臣为君主贵重而法臣被冷落,这就叫暗中孤立君主。
愚蠢昏庸的大臣严刑峻法而自以为能干,横征暴敛而自以为为君主效忠,致使自己被人憎恶而君主也受到毁谤。所以《记》说:“愚忠等于谗贼。”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奸邪馋佞的大臣,以极切之辞陈述人情来惊动君主,开列罪党与之为仇。除掉仇敌就要加罪于无辜之人,既杀无辜则与之居处者皆是其仇敌之类。所以好说他人之恶来强化自身,从而使君主丧失亲近的大臣。
乱国之臣自己虚伪地辞去功禄,却公然为他的下属请求丰厚赏赐,私下里是诽议朝政的头领,表面上却佯装为极善之人。以诽议朝政猎取名声,以此来损害君主威信而众人不能察觉,就是暗地里攻击君主。

心得:节用、贤佐、法度、必诛、天时、地宜。为君治国,当重农业,控物价,守时节,合乎天道,奉行法律政令以治理人民,法之威严,不可儿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18 14:35:0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三周

本帖最后由 AbyssLiu 于 2021-9-18 14:36 编辑

禁藏第五十三
查字:
1.萩(qiū):古书中指一种蒿类植物。
2.造:通“灶”。
3.成必:通“诚必”。诚实坚定,民众信任。

翻译:
把禁止的谋划深藏在腹心之内,可以避祸于万里之外。能以自己之状制伏他人的,只有那些以己察彼的人。冬天不往大盆里放冰,并不是吝惜冰;夏天不烤火,并不是吝惜火,而是因为这些对身体不适宜。明君不建华丽的宫股,并非喜欢狭小的房屋;不听钟鼓之音,并非讨厌音乐,而是因为这些会伤害农业生产,妨碍教化推行。所以君主首先严格要求自己、然后再要求别人;官吏也应先严格要求自己,然后再治理他人;百姓也要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而放弃工商业等末业。
要将百姓安置在他们乐于居住的地方,使他们从事有利于自身的工作,奖励他们认为好的事情,惩罚他们厌恶的行为,保证他们的余财不受侵犯,致力于让他们不受刑罚。做到百姓不受刑罚,必须做到有罪必罚;百姓有受刑的,正是没有坚持有罪必罚造成的。从有刑罚到不需刑罚,就能使法律变得简易,人民得到保全。从不施刑罚到大施刑罚,就会使刑法变得烦琐而罪犯增多。所以先易者后难,先难者后易,万事都是如此。贤明的君主懂得这个道理,所以行刑坚决而绝不宽赦,行赏坚决而绝不拖延,并不是因为君主喜欢赏赐和乐于杀人,而是以此为百姓兴利除害。对于扶养老弱人群,保全养活万民来说,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
不废弃法度才能治理好国家。法,是天下的仪表,是用来分辨疑难、判明是非的,是与百姓性命攸关的东西。所以贤明的君主对法非常慎重,不会为了亲戚权贵而更改法律,官吏也不敢利用长官权威破坏法令,百姓也不敢用珠宝贿赂触犯禁令。君主把法令看得比亲贵更尊严,官吏把执行法令看得比对待师长更恭敬,百姓把接受政教看得比祭祖更神圣。这样,法虽然制定出来,实际上并不需要动用;刑罚虽然设立,实际上并不需要执行。赏功却又不公正,即使赏的官位再高,肯效力的人也很少;赦罪却不一视同仁,即使恩德再大,不赞成的人也很多;办事而不合时宜,即使用尽力量,也难以成功;断案不合法度,即使杀人再多,暴乱也制止不住。秉公办事,刑罚即使重,下面也没有怨气;按私心行事,赏赐即使多,战士也不会欢欣。执法不公道,民众不会顺从;措施
不得当,民众就不能成事。因此不研习法律,不完善法律,应当叫作愚人。
因此,圣明的君主行事,能简化宫室,节省车驾,以此充实国家储备,这样,国家定能富裕,地位定能尊贵;能俭省衣服,抛弃玩好之物,来发展农业生产,这样,他的财用定能丰足,身心定能安宁;能摆脱无益的事情、无效的开支,而开展通币行礼的外交活动,那么盟国必定众多而邦交必定亲睦。至于一般的君主,大多追求物质享受,为此费力劳心,国家为此弄得困顿不堪,财用不足,严重的可致亡国,较轻的也危害自身。人的常情是;满足了要求就高兴,遇上讨厌的事情就忧愁,这是不论贵贱都同样的。对接近的东西不能不追求,对远离的东西不能不遗忘,人情都是如此。然而每个人的好恶不同,各自追求想要的东西,结局的安危则不一样,于是一个人贤与不肖也就表现出来了。物有多寡,人的欲望不能与之吻合;事有成败,人的意愿不能同它一致;行有进退,人的力量不能跟它匹配。所以为人处世要保持适中,生活享受要有节制。宫室足以躲避燥湿,饮食足以调和血气,衣服足以适应寒热,礼伙足以区别贵贱,游乐足以抒发欢情,棺椁足以收敛朽骨,葬服足以包裹朽肉,坟墓足以作标记就行了。不作无补之功,不做无益之事,因而心意安定而不为气情所惑。气情不惑则耳聪目明,丰衣足食;耳聪目明,丰衣足食,就不会互相侵夺,互相怨怒,上下就会相亲相爱,刀兵也就没有用武之地了。所以,克制自身,遵行礼义,节俭恭敬,即使无福,灾祸也不会降临;骄傲奢侈,背离法度,违反常理,即使无祸,幸福也不会来临。因此,君子一方面要从违背常理的人身上吸取教训,警戒自己,另一方面又要从努力不够的人身上获得借鉴,反省自身。所以说:荣誉不会凭空出现,忧患不会无故发生。幸福不挑选人家,灾祸也不会自动找到某人头上。讲的就是这个意思。能用自己的见闻考察反思,事理就一定会明了。
因此大凡治乱的情况,都是从上面开始。所以善于治国者会运用“害”来约束人们,运用“利”来引导人们。能正确运用利害关系,就能增加财富,减少过失。常人的情感,见到利益没有不追求的,见到危害没有不想躲避的。商人做买卖,一天赶两天的路,夜以继日,迢迢千里也不觉得远,是因为利在前面。渔夫下海,海深万勿,迎着波浪,逆着水流,冒险航行百里,昼夜都不上岸,是因为利在水中。因此,利之所在,即便是千仞高山,人们也愿意上;即使在深渊之下,人们也愿意进去。所以善于治国者掌握利的源泉所在,那么人民就自然美慕而甘心接受,无需推动也会前往,无需引导也会跟随,不烦民也不扰民,而人民自会富裕。就像鸟儿孵卵一样,无形无声,只见小鸟破壳而生。治国的根本,以掌握天时为经,深得民心为纪,法令好比网署的大纲,官吏好比网和署,居民组织好比队列,赏罚好比指挥进退的金鼓。整治的农具就像武器,耕作农事就像进攻作战,挥舞大锄小锄就像挥舞剑载,披上羡衣就像穿上凯甲,斗签就像盾牌。因此,农具完备就如同武器完备,农事熟习就如同作战熟练了。
正当春季三月,点燃香蒿熏烤房间灶台,更换火木,淘井换水,以此消除春天滋生的毒气。举行春祭,祈祷长寿,以鱼为供品,用糵制酒,互相宴请,以此密切亲戚联系。不屠杀牲畜,不打碎禽卵,不砍伐树木,不损害花朵,不损伤嫩笋,以此养护万物生长。帮助鳏夫寡妇,赈济孤儿和没有后代的老人,贷放种籽给无种的农户,救济无力纳税的人家,以此劝勉贫弱之民。发布五项政令,赦免罪行轻微的犯人,释放关押的人,调解纠纷,以此促进按时完成农事,促进粮食生产。夏天奖赏具备五常之德的人,增加其爵禄,升迁其官职,礼敬孝顺友爱之人,免除贤者的力役,以此鼓励人们努力工作。秋天执行五刑,处决罪大恶极之人,以此禁止淫邪,根除盗贼。冬天收藏五谷,聚积万物,以此收纳民众的贡税。一年四季的工作安排齐全,人民的生产效益就能百倍于前。这样,春天仁慈,夏天忠厚,秋天严峻,冬天收藏,顺应天时,符合地利,合乎人和,因而风调雨顺,五谷丰收,草木繁茂,六畜兴旺,国富民强,人民富裕,法令畅通,内无烦民扰民的政治,外无强敌入侵的祸患。
举措合宜国家才能和谐,不违农时国家才能富裕,不失法度国家才能治理好。因此国家不是无缘无故富起来的,人民不是无缘无故治理好的。没有治理好却国家昌盛,没有动乱却国家灭亡,那是从古至今不曾有过的。所以说,国家中多勇于私斗者,军队就弱;官吏中多奸诈私巧者,法度就乱;民众中多营私取利者,国家就穷。因此施恩必须广泛厚重,人民才会以死报效;赏罚必须信实坚决,人民才会坚信不移。善于治理人民的君主,不是依靠城郭,而是依靠什、伍的组织管理。伍中没有非本伍的人,人没有不住在本里的,里中没有非本里的人家。这样逃亡者就无处藏身,迁徙者也无处容身了,不必强求,人们就接受约束,不用召唤,人们就自动前来。这样人们就没有逃亡的念头,官吏没有戒备、追捕的烦恼。这样君主的命令可以贯彻于民间,民心也可由君主掌握。用法制来管理人民,就像陶工处理黏土,冶工处理金属一样。掌握了利害的所在,人民的选择,就像火避湿就干,水避高就低一样明白。
百姓赖以生活的,是衣和食。食物赖以生产的,是水和土。所以富民是有要领的,养民是有标准的,标准就是一个人有三十亩地就可以保证全年生活。年成有好有坏,平均亩产一石,则每人有三十石粮食。瓜果蔬菜相当于十石粮食,糠皮瘪谷和畜产相当于十石粮食,那么每人就有五十石粮食。而布帛麻丝及其他副业杂项收入,尚未计算在内。这样,国家就有积蓄,人民也有余粮。钧,是用来计算多少的;权衡,是用来测定轻重的;户籍田册,是用来了解贫富差距的。所以善于治国的人,一定要先知晓田地的情况,才能知晓民众的生活情况,田地充足,人民才能富足。
凡是拥有天下的人,用争取人心的方法征伐他国的可成帝业,见其于事有失而讨伐的可成王业,见其政令有失而讨伐的可成霸业。而谋攻敌国的计谋有五种:第一,探明敌国国君宠爱的大臣,设法削弱其威权。使其怀有二心,敌国的力量必然衰退。大臣不为君效力,敌国便处于危亡的边缘了。第二,探明敌国国君私下憎恶的大臣,而后用重金贿赂他,如此则可深入了解敌国的情况。臣子身在国内而情报外泄,就可得知其国的情势。第三,听说敌国的国君喜欢纵情声色,就要想方设法让他心志荒废。给敌国国君赠送乐队和美人,从内部蒙蔽他;又送给他谄媚的侍臣和华丽的宝马,从外部蒙蔽他。内外交蔽,就可促成他失败。第四,一定要与敌国密切结交,好像与他同一个族姓一样。暗中派辨士帮他出谋划策,又派勇士投奔敌国,助长其骄傲轻敌的气势。又派人到别国,唆使别国与之背弃盟约,断绝使者往来,让他们反目成仇,这样就必然发生争斗。两国相争,我方就能乘人之危。第五,深察敌国谋略的得失,结交其忠臣,离间其下属,使其内部互不信任,人心涣散。君臣既已离心离德,就无法号令,最终必将自相残杀。忠臣被杀以后,就可以夺取他的政权。此五者便是谋攻敌国之道。

心得:最感慨的莫过于谋攻敌国之道。每一项计谋皆是顺着君王之欲来行,而断绝这一危害的本质便是严于律己,遵循法令。如今社会的根源的腐朽便是资本侵入政治后对下层官员的谋攻。如果不能严于律己,何以治民?法令存在的意义成了虚设,想尽一切办法钻法令的空子,如此之下便是国之陌路。这样想来打破社会主义制度,引入资本到核心的统治层面。轻农业重商业,大批量农民迁入城市,曾经的这些做法便是一大败笔。看起当今的国家治理,开始重视农业发展,整顿资本干涉的那些关键领域,譬如教育、譬如网络,同时对帝国主义,开始从道德的层面发起攻击,如此行为开始扭转这一局面,符合了管子时代的治国方针,是希望之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18 14:45:4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三周

入国第五十四

查字:
1.殊:死
2.厉:病

翻译:
主持国政应四处巡视,交错普遍地施行九种惠民的政教。一是老老,二是慈幼,三是恤孤,四是养疾,五是合独,六是问疾,七是通穷,八是振困,九是接绝。
所谓老老,是说城邑和国都都有掌老之官。老人七十岁以上的,免除一个儿子的征役,每三个月有一次官府馈赠的肉。八十以上的,免除两个儿子的征役,每月都有官府馈赠的肉。九十以上的,免除全家的征役,每日都有官府馈赠的酒肉。这些人死后,官府供给棺材椁木。平日里要劝化他们的子弟,准备的饭菜要精致,询问老人的欲求,了解老人的嗜好。这就是老老。
所谓慈幼,是说城邑和国都都有掌幼之官。士民有了孩子,因为孩子年幼柔弱,无力抚养而受到拖累的。如果有三个幼孩则免除妇女的征役,有四个幼孩则全家免除征役,有五个幼孩则国家提供保姆。官府发给两个人份额的食物,直到幼孩长大能生活自理为止。这就是慈幼。     
所谓恤孤,是议城品和国都都有掌孤之官。士民去世,导致孩子孤幼,无父母或其他人养育,不能自力更生的,把他们分配给乡党、朋友、故人抚养。养一个孤幼孩童,免除一个儿子的征役。养两个孤幼孩童,免除两个儿子的征役。养三个孤幼孩童的,免除全家征役。掌孤之官应经常询问情况,必须了解孤幼的饮食温饱、身体肥瘦情况,要关爱怜恤他们。这就是恤孤。     
所谓养疾,是说城邑和国都都有掌养疾之官。耳聋、目盲、哑巴,跛足、半身不遂、两手相拱而不能伸展的,不能自力更生的,官府就把他们收养在疾馆中,给他们提供衣食,直到他们去世为止。这就是养疾。     
所谓合独,是说城邑和国都都有掌媒之官。男人无妻称为鳏,女人无夫称为寡,让鳏寡结合,给予他们农田、房舍,让他们成家,三年之后能够承担国家职役。这就是合独。
所谓问疾,是说城邑和国都都有掌病之官。士民生病了,掌病之官就以君上旨意慰问。九十以上的,每日一问。八十以上的,两日一问。七十以上的,三日一问。其他庶民,五日一问。疾病严重则告知君上,君上亲自慰问。掌病之官巡行国中,专门做慰问病人的工作。这就是问病。
所谓通穷,是说城邑和国都都有通穷之官。如果有穷困夫妇居没有居所,穷宾客断了粮食,与他们同住一个乡党的,告知通穷之官的有赏,不告知通穷之官的受罚。这就是通穷。
所谓振困,到了凶年,士民生病,死丧很多。就要放松刑罚,赦免罪人,开仓放粮食给他们吃。这就是振困。
所谓接绝,士民因为国君之事而死的,死于战事的,让他们的朋友故人从国君处拿钱物来祭祀他们。这就是接绝。

心得:这好像大同社会的治理,人人合而为家,家合而为国。鳏寡孤独废弃者皆有所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23 10: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四周

本帖最后由 AbyssLiu 于 2021-9-25 22:39 编辑

九守第五十五
翻译
人君居位,应当安定从容而沉静,柔和克制而保持镇定,平心静气等待着。
以上是“主位”的内容。
眼睛贵在能见,耳朵贵在能听,心贵在有智慧。用天下人的眼晴来看,就没有看不到的;用天下人的耳朵来听,就没有听不到的;用天下人的心来思考,就没有不能了解的。集中大家的力量办事,聪明就不会受到蒙蔽了。
以上是“主明”的内容。
听取情况的方法是;不要一下子就拒绝,不要一下子就同意。轻率同意就有失原则,轻率拒绝则容易闭塞。要像高山一样,让人看不到顶;又像深渊一样,让人觉得深不可测。公正冷静是神明之德的极点。
以上是“主听”的内容。
行赏贵在诚信,用刑贵在坚决。在耳目所见的地方推行刑赏时既诚信又坚决,那么耳目所不见的地方也能被潜移默化。诚,能够通畅天地,通于神明,必能发现奸伪之徒。
以上是“主赏”的内容。
一是天上的,二是地上的,三是人间的,四方上下,左右前后,不明白的地方在哪里呢?
以上是“主问”的内容。
心不包办九窍的事,九窍自然能办好。君主不包办大臣的事,大臣自然能做好工作。为善的,人君给予赏赐;为非的,人君给予刑罚。根据臣民的作为,人君相应地给予赏罚,政务就不会烦劳。圣人因势利导,所以能掌控好。因势利导来治理,故而国运长久。
以上是“主因”的内容。
人主不可不谨慎周密。人主不谨慎周密,那么群臣在下面就会发生混乱。寂静地不透露出端绪,内外不串通消息,人们怎么会产生怨气呢?传话的开关不开,那说好说歹都没有源头了。
以上是“主周”的内容。
一是看得远,二是听得远,三是明察秋毫。清楚地了解到千里之外、隐微之中的情况,就能洞察奸恶。奸恶被洞察,变乱就能被阻止了。
以上是“主参”的内容。
依据名称来考察内容,依据内容来定名称。名称内容互相促进,又互相说明。名称与内容相当就能治理好,不相当就会混乱。名称源于内容,内容源于德,德源于理,理生于智,智源于“当”。
以上是“督名”的内容。

查字
动:通洞,洞察之意。
心得:人君居位:1.中正安定,待神往来;2.善用天下人,集中人民的力量办事情。这个理念是早期毛泽东时代的理念的体现,集中力量办事情,人民当家做主人;3.神明之德:公正冷静,以待之;4.赏刑之根本在于诚;5.心不包办,以赏刑为准绳,因势利导,无为而治;6.为君者,谨慎周密不可乱言;7.明察秋毫;8.德位相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23 10:42:5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四周

本帖最后由 AbyssLiu 于 2021-9-25 22:40 编辑

桓公问第五十六
翻译
齐桓公问管子说:“我常想拥有天下而不失去,得到天下而不亡失,做到这样有办法吗?”回答说:“不急于开创,时机到了就顺势而为。不以自己的个人好恶妨碍公正,体察民众所厌恶的,用来作为自己的鉴戒。黄帝建立明台听取议论,是为了彰显那些贤者。尧在衢室询问,是为了从下层听取民意。舜设立告善的旌旗,君主就不被蒙蔽。禹在朝堂设立谏鼓,是以备讯问上告。汤王在总街建有厅堂,是为了观察非议。武王设立灵台的报告制度,是为了引进贤者。这就是古来圣明帝王拥有天下而不失去的原因。”桓公说:“我想效仿他们,应当取什么名字?”回答说:“名叫‘喷室之议’。说的是:法度简而易行,刑罚审慎而无人犯罪,政事简约易从,征税少而能满足需求。敢于指责君主过错的人,是为正直之士,要吸收到喷室之议中来。有司、执事都将此作为自己职责,而无所遗忘。请让东郭牙来办理此事,此人能在君主面前为正事而力争。”桓公说:“好。”

查字衢:四通八达的道路。

心得:“啧室之议”。居高位者一大问题,就在于言与听,如何能广听言论不被蒙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居于庙堂却能掌握天下之事,如此才能利国利民,守职不废。似乎除了设立堂室,还应有些其他什么,来帮助君主,居庙堂而知天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24 21:31:5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四周

本帖最后由 AbyssLiu 于 2021-9-25 22:42 编辑

度地第五十七

翻译
从前,桓公问管仲说:“寡人请问勘察地形建立国都,应该怎么样才行?”管仲回答说:“据我所知,能成就王霸之业的人,是天子圣人。圣人建立国都,必定是在岗原深厚的地方选择土壤肥沃之处,靠着山,左右有河流和湖泊,在都城内修建排水的沟渠网,让水流顺着流入大河。利用天地所生的物资,养育人民并藩蓄六畜。天下的人,都归附他的德行,感激他的道义,这样再划分区域断定城制。不够为州的称为遂,不够为遂的称为里。因此,百家为里,十里为遂,十遂为州,十州为都,十都为霸,不如霸国领土大的其他诸侯国,直接归天子统领。天子有一万左右的诸侯国,其中分为公侯伯子男,天子处在中央。这就是利用天然的稳固地形,征集全国的土地财利,里面建城,城外修郭,郭外修土壕,地势高就挖沟,地势低就修堤,称之为‘金城’。城墙上种上荆棘,使它们错杂相交,用来加固城墙。每年都不停地增修,每季度也不停地增修,造福子孙后代。这是万世无穷之利,也是君主的保障。大臣在城中工作以效忠君主,人君据此而统治天下。因而国都是天下百姓的根本,国都建设是宰相的责任,也是所有大臣的义务。因此,善于治国的,必须先清除五害,人们才能终身免除祸害而父慈子孝。”
桓公说:“愿闻五害的内容。”管仲回答说:“水是一害,旱是一害,风雾冰雹霜冻是一害,瘟疫是一害,虫灾是一害,这就叫做五害。五害之中,水害最大。五害除掉了,人民才能治理好。”桓公说:“愿闻水害的内容。”管仲回答说:“水有大小,又有远近。出于山,流入海的水,称为‘经水’。从其他河流分流出来的,流入大河和海洋的,称为‘枝水’。山间沟谷,有时有水,有时没水的,称为‘谷水’。出于其他山沟,流入大河和海洋的,称为‘川水’。从地下出水而不外流的,称为‘渊水’。这五种水,可以顺应流势引导它们,也可以顺应流势拦截控制。但往往时隔不久就会有危害。”桓公说:“水可以被拦截,使得它流向东西南北,甚至是高地吗?”管仲回答说;“可以。水性是从高往低处走就快,甚至能漂起石头;如果从下往上走,就停留不前。所以,把上游水位抬高,用瓦器接水往下走,瓦器斜向下,每尺有十分之三的斜度,这样水最多可以走四十九里远。水道弯曲就可以流得远了,靠水的落差形成的势能推动水流。水性是行到曲处就退却,曲处一满,后水就会推前水。地势低下就会走得平稳,地势高就会停顿退却,水积聚于曲处冲荡导致损毁,导致水流激荡跳跃,激荡跳跃导致前后相排,前后相排导致打旋,打旋导致集中,集中导致泥沙沉淀,泥沙沉淀导致堵塞,堵塞导致水流改道,改道就要控制,不控制水流就会妄行,妄行导致伤人,伤人导致穷困,穷困导致法度被轻慢,法度被轻慢就难以治理,难以治理就不孝顺,不孝顺就可能犯上作乱了。因此,五害之类,与杀人伤人一样,都会导致灾祸。懂得防备这五害,人君就能合德于天地。”
桓公说:“请问如何防备五害?”管仲回答说:“消除五害,从水害开始。要设置水官,派熟悉水性的人负责:大夫和大夫佐各一名,每个部门按比例配置足够数量的校长、官佐等官员。挑选水佐佑各一人,任命为都匠水工。派他们巡视水道、城郭、堤坝、河川、沟渠、水池、官府、官舍及州中,凡是应当修缮的地方,配给足够的劳动力。发布命令说;每年秋后,要普查人口,检查户口土地,核实人口数量,统计男女老少数量。不能服役的就免役,久病不能劳作的作为病人处理,能少量劳动的算半个劳动力。普查之后,确定各地应当服兵役的甲士,将名籍上报于都邑大夫。都邑大夫下去巡视,看到人数有余或不足的,就将甲士派遣给水官。水官就把确定的甲士作为征兵之数,同三老、里有司、伍长等官员巡视乡里,并与被征者的父母协同查定。查看治水工作的准备情况要安排在冬闲时,每十家要准备土筐、锹、夹板、木夯等六件,一辆土车,两辆防雨车,食器每人两套。好好保存在乡里,用来补充所损坏丢失的。之后令水官与都匠和三老、乡里有司、伍长时常巡视。通常每月初一开始去查看,留取完好的、坚实的,修补损坏的、老旧的,淘汰质量差的。冬闲时,要常令甲士轮流采集薪柴,堆积在水边。州大夫要同时领导此事,不得拖延。积累薪柴,要在农事忙完之后;修筑堤坝,要在春耕尚未开始时。此时天气晴和,白日较长,从这些条件看来,好处很大。因而要常在未出事之时准备器具并利用好,这样水害就能制住,而不会产生破坏。这就是有备而无患。”
桓公说:“应当什么时候开工呢?”管子回答说:“春天,三月份,天干地燥,水流清冽的时候。山河干涸,天气转暖,寒气渐消,万物活动。旧年农事已结束,新年农事尚未开始,新生的草木嫩芽可以食用。寒热调和,日夜均分。均分之后,夜晚越来越短,白昼越来越长,有利于开展土石工程建设,堤土也会越来越坚实。派甲士在河边修筑大堤,堤坝底部要宽,顶部要窄,顺着河流修筑。不长草的地方,要用袋子装土筑提水流大的地方修堤,水流小的地方修防,使堤防围绕水流四周,以防伤害庄稼。堤防每年都要进行修补,还要种上荆棘等灌木,用以加固堤土,夹杂着种些柏杨等高大树木,防止洪水决堤。民众能从中获得益处,称之为流动的脂膏。让贫农去守护堤坝,划分好界限,使得堤坝不被破坏。到了夏季三个月,天地变化强烈,大暑到来,万物生长茂盛,要做好农田的除草工作。政令不要干扰农业生产,征发劳役的时间也不可过长。不利于开展土工修堤工作,因为那会妨碍农业生产,白白耗责一半的钱,工程也完不成。到了秋天的三个月,山川百泉涌水,雨水降落,山洪流出,入海之水直与海水相激,雨水集中,天地凝滞,应当抓紧秋收,使所有粮食归仓。收一日粮食,能养百日。民众无论男女,都在田间劳动。这时不利于开展土石工程建设,因为土地一天天潮湿,土壤松软难以修成,耗费了十分之六的功夫,工程也不能完成。到了冬天的三个月,天地闭合收敛,大雨停止,大寒开始到来,万物实熟,应当修补房舍缝隙,修缮边防城池,修理城郭道路,调节度量衡,清理狱中罪犯,积蒿草料粮食。君主举行娱乐庆祝活动,祭祀神明。这样一年之事才结束了。提拔功臣,赏赐贤人,惩罚罪人,按次序升迁有关职务官吏。这时不利于开展土石工程建设,消耗十分之七的功夫,土壤冷冻坚硬而不能成。白昼越来越短,夜晚越来越长,有利于在室内劳作,室外哪怕是堂上也不利于劳作。四季工作安排得当,四害就治好了。”
桓公说:“寡人愚笨,不知四害怎么治好,怎么办?”管仲回答说:“如果冬天做土工,散发了地藏,则夏天多暴雨,秋天多霖雨。春天如果不掩埋枯骨,还砍伐枯木,则夏天有大旱。夏天有大露,多瘴气,落在百草上,人们采来食用,就会受伤,民众多生疾病而不停止。这样民众就会恐慌。君主应派出各部门官吏,会同三老、里有司、伍长,到乡里巡查,命各家各户烧烟驱疫,地里、院里的井都要盖上,防止毒气沾染到餐具,防止饮水伤人。还要防止虫灾毁坏庄稼。大凡天灾发生,君子谨慎防范,十有八九不会死人。大寒大暑、大风大雨,来得不合时令,就称为‘四刑’。有的遇上就死了,有的则有幸不死,君子虽然努力防范,还是会伤人。因此,官吏要做好教育训导,三老、里有司、伍长,都要作好表率。这防治五害的工作做好了,民众就没有更多要求了,因为愿望得到了满足。因此,每到冬天,要训练三老、里有司、伍长们,有功者受赏,有过者受罚,这样五害就不能为祸,国君的法令也无人来犯。这样的政绩民众可以轻易见到,也就不会勾结为党了。”
桓公说:“一年之中十二个月,开展土石工程建设,有一定的时令季节,时机不对则做不好,应该怎么准备?”管仲回答说:“要经常派治水官吏在冬闲时去巡视堤防,需要治理的,就整理文书呈报给都己大夫,都邑大夫通常在春季少事的时节来治理。河堤修好之后,要经常巡视。堤坝毁坏了,又遇到大雨,则各处保护各处。需要治理的,就抓紧治理,配给徒隶。遇到大雨时,覆盖需要保护的堤坝。冲大水时,需要掩堵就进行掩堵。一年到头堤坝都不被破坏,保持原样,这就是所谓的,平时做好准备,祸患从哪里来呢?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浊水常常夹带泥土,水流自行容易堵塞,江、河都是这样的。所以要常年加高堤坝,使其不被淹没。春冬从河内取土,秋夏从河外取土。浊水来了,也不会破坏。”桓公说:“好。仲父对寡人说的话很全面,但寡人能做什么呢?快替我把这些教给我左右的大臣吧。”
查字
趣(cù):赶快;从速。

心得:古人的智慧,在度地中展现的淋漓尽致。这里在提示一个思考的向度,类似兵家常谈的 天时地利人和,天地人时令四维一体的把控,便可真的治国图强,国泰民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25 22:39:0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四周

本帖最后由 AbyssLiu 于 2021-9-25 22:48 编辑

地员第五十八
翻译
管仲治理天下,规定地深七尺为一施。有沟渠灌溉的田地,每年都轮换耕种、五谷无不相宜。这里种植五谷,植根深厚,收获丰实,这里种树适合种杭树、棆树、甘棠树、松树,种草适合种荆棘。见到这种土,称之为五施之土,即土深三十五尺与地下泉水相接。这种地的呼号之音相当于“角”,水呈青色,居民强壮。赤垆土,疏落坚硬而肥沃,种植五谷都可以。这里产的麻白,布黄,种草适合种白茅和雚,种树适合种赤棠。见到这种土,称之为四施之土,即土深二十八尺与地下泉水相接。这种地的呼号之音相当于“商”,这里的水白而甘甜,居民长寿。黄唐土,不适合种作物,只适合种黍秫。应当排除积水,修建围墙篱笆,因为土地潮湿,容易毁坏,难以建城筑墙。种草应当种植忝秫和茅,种树应当种櫄、扰、桑。见到这种土,称之为三施之土,即土深二十一尺与地下泉水相接。这里的土地呼号之声相当于“宫”,水黄而有臭味。土地容易流失。斥埴土,适合种植大豆和麦子。种草适合萯和雚,种树适合杞树。见到这种土,称之为再施之土,即土深十四尺就与地下泉水相接。其呼号之声相当于“羽”,这里的泉水是咸的。这里的水容易流失。黑埴土,适合种稻麦。种草适合萍蓨,种树适合白棠。见到这种土,称之为一施之土,即土深七尺与地下泉水相接。其呼声相当于“微”,这里的水又黑又苦。
凡是听“微”音,犹如尾巴上翘的猪,像猪发觉受惊而大叫。凡是听“羽”音,如荒野马叫。凡是听“宫”音,如地窖牛鸣。凡是听“商”音,如离群的羊叫。凡是听“角”音,如鸡鸣树上,音调清澈而快疾。计算五音,开始,先假定基数为“一”,分为三等,经四次推演以合九九之数,如此得到黄钟小素的音调,即为宫声。三分再加一分,成为一百零八,即为“微”声。一百零八再减三分之一,即成“商”声。七十二再加三分之一,得九十六,成为“羽”声。九十六减去三分之一,即成为“角”声。
介于丘陵和低洼之地的沃土,土深六施,即地下四十二尺与水相接。狭隘之地旁,土深七施,即地下四十九尺与水相接。高出狭隘之地的土地,土深八施,即地下五十六尺与水相接。高大的土丘,土深九施,即地下六十三尺与水相接。缓坡的丘陵,土深十施,即地下七十尺与水相接。环形的丘陵,土深十一施,即地下七十七尺与水相接。山形曼延而长的土丘山地,土深十二施,即地下八十四尺与水相接。山丘上的小丘,土深十三施,即地下九十一尺与水相接。付山白土,土深十四施,即地下九十八尺与水相接。平地上的丘陵,土深十五施,即地下一百零五尺与水相接。东方之山,土深十六施,即地下一百一十二尺与水相接。青龙所居之地,泥沙相续,无泉水。赤壤势山,土深十七施,即地下一百一十九尺与水相接,下面有青商,没有泉水。低矮山白壤,土深十八施,即地下一百二十六尺与水相接,下面有石头骈密,没有泉水。光秃秃的山,土深十九施,即地下一百三十三尺与水相接,下面有灰土,没有泉水。高陵土山,土深二十施,即地下一百四十尺与水相接。山上有悬泉的地方,土壤潮湿不干,所生的草是茅和走,所生之木是樠木,凿地二尺即可见泉水。山上有重叠的山峦,所生之草为鱼肠和藐,树木为柳树,雷地三尺即可见泉水。山上有甘泉的地方,所生之草为当归和菖蒲,所生之树为杨树,凿地五尺即可见泉水。山的侧面,所生之草为芩和蔷,所生之树为极,雷地十四尺即可见到泉水。山的侧面,所生之草为葛和萎,树木为区榆,凿地二十一尺即可见到泉水。
大凡草木与土地结合,各有相应的草木生成。或高或低,各有相应的草和土。荷叶的生长地域低于菱,菱的地域低于莞,莞的地域低于蒲,蒲的地域低于苇,苇的地域低于雚,雚的地域低于萎,萎的地域低于荓,荓的地域低于萧,萧的地域低于薜,薜的地域低于蓷,蓷的地域低于茅。这些草物,分十二个等次,各有其位。

九州的土地,有九十种。每种土都有固定的特性,也有其等级次序。所有土壤中最上等的,是五种粟土。这五种土,或赤色,或青色,或白色,或黑色,或黄色。五种粟土各有特征。五种粟土的特性,泥深而不黏,干燥而不贫瘠,不陷阻车轮,不污手脚。种植谷物,宜于大重、细重,白茎白穗,无不合适。五种粟土,无论在小丘还是高山,在水边还是平原,在阴面还是阳面,都适合种植桐树和柞树,并且长得茂盛高大。榆树、柳树、橜树、桑树、柘树、栎树、槐树、杨树,各种木材都茂盛,长得又快又大,枝条又长又直。这里的沼泽池塘则多鱼类。这里放牧则适宜牛羊。地里和山边,都适宜种植竹箭、楸树、槽树和檀树。五种香味的植物可生长,包括薜荔、白芷、糜芜、椒树和兰花。五种香味植物的效益,可以使人少生病,不易衰老,男女都长得好看,民众心灵手巧。这地方的泉水呈黄白色,这地方的人性情都平和厚重。五粟之土,干燥而不坚硬,湿润而不散脱,无论土地高低,都经常保持湿润。这就是粟土。
粟土之下,是五种沃土。五种沃土,颜色或赤,或青,或黄,或白,或黑。五土五色,各有区别。五种沃土的性状,坚实、细密且多孔,便于虫类聚集并藏身其中。坚密而不干白,底下保持湿润。种植谷物,宜于大苗、细苗,赤茎黑穗,禾秆长大。五种沃土,无论在小丘还是高山,在丘陵还是山冈,或者是边角之地,丘陵的阳面,不论左右,适宜种植各种树木,如桐柞、扶、槱以及白梓。种植梅、杏、桃、李,则花儿繁盛,树枝茂密。种棘、棠、槐、杨、榆、桑、杞、材等树木就长得又快又大,枝条直长。在阴面,则种山楂和梨树,阳面则可种各种麻,无论高低,无论哪里。这里产的麻,大的像箭竹和芦苇,又大又长又美,细的就像雚和细薪,又顺又多,行列分明。大麻疏美没有瑕疵节点,小麻条理分明,积聚起来贮藏,如练丝一般。这里还生长五种带香味的农作物,兰花、揭车、藤芜、藁本、白芷。这里的沼泽池塘多产鱼,放牧则多适宜牛羊。泉水白而青,这里的人民坚韧有干劲,少有疥疮瘙痒之病,从不头痛。五沃之土,干燥而不裂,潮湿而不散脱,无论高低,都经常保持湿润。这就是沃土。
位土之下是五种蘟土。五种蘟土的性状是黑土上长有黑苔,色青细密而肥沃,粉解的样子像草木灰一样。蘑土适宜种植福葛,赤茎黄穗。鬼目草,叶如紫菀。用这种土来种植果木,比前三种土要差十分之二。这就是蘟土。
蘟土之下是五种壤土。五种壤土的性状,粉解的样子就像草木落下的皮叶,柔土中含有刚硬的土壤。适合种植大水肠、小水肠两种稻,赤茎黄穗。这种土性能忍耐,无论水旱,都适宜种植。用这种土来种植果木,比前三种土要差十分之二。这就是壤土。
壤土之下是五种浮土。五种浮土的性状,土粒像米粒一样硬实,因为保有水分,不散脱也不干裂。适合种植忍蘟,叶子像雚叶,因为长着狐毛一样的茸毛。黄茎黑茎黑穗,粟粒很大,无不适宜。栽种果木,比前三种土要差十分之二。
上等土壤一共三十种,可种植十二种谷物。
中土首先有五种怷土。五种怷土的性状,像仓中积米一样坚硬,常处湿润状态。适合种植大稷、细稷,赤茎黄穗。这种土性能忍耐,无论水旱,其粟如美麻一般。栽种果木,比前三种土差十分之三。
怸土之下是五种绰土。五种绰土的性状;强力而坚硬。适合种植大邯郸、细邯郸,茎叶如扶棟一样,粟粒粗大。栽种果木,比前三种土差十分之三。
垆土之下是五种壏土。五种壏土的性状,粉解的样子如米糠般脆薄。适合种植大荔、细荔,青茎黄穗。栽种果木,比前三种土差十分之三。
壏土之下是五种剽土。五种剩土的性状;土质白如粉且土质脆。适合种植大柜、细柜,黑茎青穗。栽种果木,比前三种土差十分之四。
剽土之下是五种沙土。五种沙土的性状,像粟粒、尘屑一样粗糙。适合种植大黄、细黄,有白茎青穗和枝蔓。栽种果木,比前三种土差十分之四
沙土之下是五种塥土。五种塥土的性状,像蜗牛一样堆积成一团,不耐水旱。适合种植大樛杞、小樛杞,黑茎黑穗。栽种果木,比前三种土差十分之四。
中等土壤一共三十种,可种植十二种谷物。
土首先有五种犹土。五种犹土的性状,像粪一样。可种植大黍、小黍、白茎黑穗。栽种果木,比前三种土差十分之五。
犹土之下是五种红土。五种红土的性状,如鼠肝一样。可种植名为青梁的谷物,黑茎黑穗。栽种果木,比前三种土差十分之五。
红土之下是五种殖土。五种殖土的性状,雨水多就疏松,干旱则又贫瘠。可种植雁膳,粒为黑色,种植名为朱跗的黄黍,粒为黄色。栽种果木,比前三种土差十分之六。
殖土之下是五种瘠薄的觳土。五种觳土的性状,是空疏且不耐水旱。可种植大豆、小豆,粒为白色。栽种果木,比前三种土差十分之六。
觳土之下是五种高高的凫土。五种凫土的性状,是坚实但还不像枯骨。可种植旱稻,如黑鹅、马夫。栽种果木,比前三种土差十分之七。
凫土之下是五种海边的盐卤地的桀土。五种桀土的性状,是又咸又苦,是最下等的土壤。可种白稻,长得又长又狭。栽种果木,比前三种土差十分之七。
下土一共三十种,能种植十二种谷物。
土类一共九十种,可种谷物三十六种。



查字
怸 shù:细密。               
垆lú: 黑色的土壤。

心得:读地员,深深为古人对自然的体会连接所折服。五行自然沟通相连,与人也相连,根正叶茂盛。不禁悲哀,今天的人,哪里还有根,脚不落地,丢了自然,失了根,没了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29 17: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五周

本帖最后由 AbyssLiu 于 2021-10-2 21:05 编辑

弟子职第五十九

查字:拚:fèn。扫除。弁,biàn。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置于前端。拚,篆文(手,打击)(弁,置于前端),表示在前端打击。造字本义:动词,在前端打击。
揲:yè。指接在簸箕底部向前延伸的板。

翻译:
先生施教,弟子要学习。谦恭虚心,所学才能彻底。见到善就跟着做、听到义就服膺力行。性情温柔孝悌,不要骄傲,不恃勇力。心志不虚伪邪魅,行为必然正直。外出、居家都有常规,一定要接近有德之人。容貌神色保持整齐,内心一定要合乎规范。早起晚睡,衣带整饬。早晚学习,小心翼翼。从不懈怠,这是学习的准则。
少年学生的本分,是晚睡早起。早起打扫坐席前部而后洗漱,做事要恭敬谨慎。提着衣襟为先生准备盥洗用具,先生便起来洗漱。先生洗完后就撤掉盥具,再洒扫屋室摆好席子,先生便坐入讲席。弟子进进出出都要恭恭敬敬,像接待宾客一样。端正地面向老师坐着,容颜神色不得有改变。接受先生讲课的次序,从年长的同学开始。第一遍这样进行,此后则不必。第一次诵读要站起来,此后则不必。
凡是言行,都要牢记以中作为准则。古来成大事者,都是从中开始的。后到的同学入席,若地方太狭窄时同学要起身,以便他就坐。若有宾客到来,弟子应当快速起身。宾客有所求不可推脱,一边接应一边行走,趋步向前听命。即使来宾要找的人不在,也必须回来告知来宾。然后回到座位继续学习,如有疑问,则拱手提出问题。老师下课走出,学生要全部起立。
就餐之时,先生准备吃饭了,弟子就把饭菜餐具送上。挽起衣袖,洗漱完毕,再跪坐着给先生献饭菜。摆好饭菜和酱,位置不可错乱无章。一般摆放食物的次序,在放鸟兽鱼鳖等肉食之前,要先放蔬菜羹汤。羹汤与肉要相间排列,肉放在酱的前面,席面要摆成正方形状。最后上饭,左右放置酒和漱口水。告诉先生餐具放置完后就退下,在一旁拱手站立。
通常是三碗饭两斗酒,左边准备添饭器具,右边准备勺子。轮流添上酒饭,注意那些将要吃完餐具里酒饭的师长。若有数人同时吃完则以年龄先后添饭,如此反复。如果添饭器具有尺长的柄,则不必跪着,这是添饭加菜之法。先生吃完后,弟子就撤下餐具。然后赶紧为先生送上洗漱之具,再打扫席前,收好祭品。先生吩咐之后,弟子再开始进食。按年龄坐好,入席要尽量靠前。吃饭必须用手捧食,汤羹不能用手拿。可把手放在膝盖上,不能将手肘压在席上。吃完吃饱之后,用手擦净嘴边。抖动衣襟,清扫坐席,吃完就起身,提起衣服退开。马上又还向席,撤去餐具,就像给宾客撤餐具一样。撤掉餐具并将其收藏好,再回来垂手站立。
洒扫的做法,先将水装在盆里,把衣袖挽到手肘处。在堂上用手挥洒,在室内则握手细洒。拿着畚箕使箕舌对着自身,将扫把放在里面。进入屋内站立,仪容不得差错。拿起扫把就放下畚箕,让它靠着门侧。打扫的规矩,必须从西南角开始。动身俯仰、进退的时候,不得触动到其他东西。从前往后退着打扫,最后把垃圾聚集在门口。收垃圾时用手排进去,让箕舌面对自己。然后用扫把堵住春箕。此时先生如果出来做事,就起身告辞。再蹲下将畚箕拿起来,带出去倒掉。洒扫完毕,回来站着,这样才合乎规矩,晚饭时仍要如此。
黄昏时要点火炬,弟子要执火炬坐在屋子的角落。摆放柴束的方法,是横放在所坐之地。要注意烛烬的长短,对火炬进行接续,火炬排列曲直如方阵。柴束之间要留一柴束的空间。燃烧的灰烬落下,要用碗盛装火绪余灰。右手拿着火炬,左手来修整烛烬。一人疲倦了则由另一人及时接替,轮番交坐,不得背向老师。最后将灰烬装起来,拿出去倒了。
先生要休息,弟子则起身服侍。恭敬地准备好枕席,问老师足朝何处。第一次要问清楚,此后则不必。先生已经休息,弟子则各自找同学好友。相互切磋,增进各自所学的义理。周而复始,这就是做弟子的规矩。

心得:读弟子职,越发明白古人对学问的重视,尊师守礼,方才能虔心修学。想来当今的师生关系,越发没了礼,社会鼓吹着所谓的师生平等,这个平等,该好好审视,如此平等之下的学生,已经是失了德。想来最糟糕的那个年代——甲午海战之后一直到解放战争之前,清末民初,那时候社会动荡混乱成那个样子,学堂求学的学生都不敢丢了对老师的礼与尊。而如今呢,想来可怕。如今的社会越来越丢失求学之根本德行,从这个失去弟子职开始,所以教出来的学生也越来越丢失了自己的民族根气。记得我们儿时求学,周总理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听到后会让人心生敬意的,如果谁说自己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小伙伴都要对他刮目相看。而当今时代,再提起这句话,还有多少学生青年会有这种热血沸腾?甚至可能更多地是嘲讽与鄙视。这是当代青年的可悲之处,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可怕之处,这个可怕之处,从学生丢失对老师的礼开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5-3 09:28 , Processed in 1.127784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