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965|回复: 72

刘佳珺的《管子》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20 10: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登录可以浏览更多内容,本论坛多数版面是加密空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读法:泛读——查生僻字、正音、朗读通顺、翻译。
进度计划:原则上每周一卷(四章)共计24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6-21 23:5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byssLiu 于 2021-6-22 11:03 编辑

牧民第一
正音查字:
1.牧 牧,甲骨文持械打击牛,力畜),表示鞭打驱赶牛羊。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调整了结构顺序。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牛”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攴”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放养牛群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牛”写成,牛角形象消失,将篆文字形中的“攴”写成“反文旁”古人称放牛为“牧”;称放羊为“养”。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牧,養牛人也。从攴,从牛。《詩》曰:“牧人乃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牧,饲养牛的人。字形采用“攴、牛”会义。《诗经》上有诗句唱道:“牧人于是进入梦乡。”


2.廪 㐭”是“”的本字;“”是“”的异体字;“”是“”的本字;而“(下部为“示”)”是“(下部为“禾”)”的异体字。㐭,甲骨文尖顶盖子两个土墩),表示在两个土墩上加一个尖顶顶盖的简陋茅屋。农人在远离家园的偏僻山间角落的田地里,盖简陋的茅屋,用来存放农具,或临时存放收割的谷物。有的甲骨文在茅屋的顶部加“屮”,强调用茅草、稻草遮盖屋顶。有的甲骨文将两个土墩写成,将“人”形的顶盖写成“大”字形的。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顶盖“大”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两个土墩围成的空间写成。当“㐭”字本义消失后,金文将“㐭”写成,同时再加“禾”(稻谷)另造“”代替,强调在简易茅屋临时存放收割的谷物。有的金文用“麦”代替“禾”,表示存放麦子。有的金文用“米”代替“禾”,表示存放粟米。有的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茅屋形状写成,同时再加“宀”(房屋),强调“㐭”的建筑性质。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㐭”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禾”写成。当“”的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广”(半开放的简易建筑)另造“”代替,表示存储谷物的简易建筑。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稟”写成。楷书异体字“误将“禾”写成“示”。造字本义:名词,盖在偏远山间、临时存放农具和谷物的简陋茅屋古籍多以“廩”代替“㐭”、“稟”、和“禀”和“廪”。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㐭,榖所振入。宗廟粢盛,倉黄㐭而取之,故谓之㐭。从入,回象屋形,中有户牗。凡㐭之属皆从㐭。廪,或从广,从禾。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㐭,五谷脱粒后收藏的粮仓。宗庙祭祀庆祝丰收,谷物仓黄时采收脱粒,所以将谷仓叫作㐭。字形采用“入、回”会义,“回”像谷仓的形
状,内中有窗口状的取谷槽。所有与㐭相关的字,都采用㐭作边旁。廪,这是㐭的异体字,字形采用“广、禾、㐭”会义。


3.维 隹,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隼”的省略,表示鹰隼。維,金文糸,系、绑隹,即“隼”的省略,凶猛的鹰隼攴,打击、驯化),表示在鹰隼脚上系绳,控制并驯化成助猎的猎鹰。简体金文省去“攴”。篆文将简体金文字形中的“糸”写成,将简体金文字形中的“隹”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用绳子系住鹰隼双足,驯养助猎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糸”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隹”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维”,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維,車蓋維也。从糸,隹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维,系车盖的绳子。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隹”作声旁。


4.省 ”是“眚”的异体字。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萌发。眚,甲骨文生,萌发目,眼睛),表示眼睛萌生异物。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当“眚”引申出名词“引人注目的过失、罪孽”之后,金文异体字“加“心”另造“”代替,表示在内心自我审察过失。篆文省去“心”,并将金文字形中的“生”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在内心反思过失,自察自警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生”写成。俗体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生”写成“少”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省,視也。从眉省,从屮。,古文从少,从囧。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省,视察。字形采用有所省略的“眉”、“屮”会义。,这是古文写法的“省”字,采用“少、囧”会义。


5.经 “巠”是“的本字。巠,金文的变形,表示在织机上精心布置众多纵线,以便横线穿织;三条纵线上的三点指事符号表示用功所在,“壬”(任)表示布置纵线是纺织中的重要能力。当“巠”作为单纯字件后,金文再加“糸”(丝)另造“經”代替,强调“布线”的工序。齐侯钟上的字形明确了“壬”的字形。有的金文字形写成:将“壬”的上面一横与织机形象的下面一横重叠,导致“壬”的字形模糊。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壬”字形因此消失。造字本义:动词,精心布置织机上的纵线,以便横线穿织有所依据。有的隶书承续金文字形;有的隶书承续篆文字形。《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经”,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至此“壬”的字形与织机上织线的形象“巛”都消失。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經,織也。从糸,巠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经,纺织。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巠”作声旁。


7.敬 “敬”是“警”和“儆”的本字。敬,金文口,说话干,武器),表示以武力威胁进行严重告诫,使之保持谨慎,谦卑恭肃,由衷尊重。有的金文加“攴”(持械打击),强调武力威胁。有的金文误将“干”写成形似“草头”的。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以武力威胁相告诫,使之谨慎、恭肃和尊重。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草头”,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敬”的本义“严重告戒,使之谨慎恭肃”消失后,篆文再加“言”另造“警”代替,或篆文再加“人”另造“儆”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敬,肅也。从攴、茍。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敬,态度恭肃。字形采用“攴”作边旁,采用“茍”作声旁。


8.恭 甲骨文中“龚”与“恭”通用。共,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供”的本字,表示敬奉。恭,甲骨文共,即“供”,供奉),表示敬奉神龙。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加“兄”(祝祷),突出崇拜主题。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廿”,省去“龙”,同时加“心”,突出诚心。造字本义:动词,虔敬地供奉神龙。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恭,肅也。从心,共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恭,态度肃敬。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共”作声旁。


9.旧 臼,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金文对甲骨文字形中“凵”的误写,表示作为鸟类巢穴的地面凹洞。舊,甲骨文高冠的鸟凵,地面凹洞),像一个有冠羽的猫头鹰栖息在巢穴中。有些鸟类不筑巢,选择土墙或土壁上原有小洞空为巢。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冠羽状的写成,并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土洞“凵”写成“臼”。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不筑巢的鸟类栖息在原本存在的土洞中。隶化后楷书依据草书字形将隶书字形中的“臼”简化成“旧”。《汉字简化方案》中简体楷“”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隹”形消失,“凵”形消失,即“”是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臼”的变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舊,舊畱也。从萑臼聲。鵂,舊或从鳥休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旧,保留旧的。字形采用“萑”作边旁,采用“臼”作声旁。鵂,有的“舊”采用“鸟”作边旁,用“休”作声旁。


10.菅 官,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绾”的省略,表示系结、盘绕。菅,篆文艸,野草官,即“绾”,系结、盘绕),表示结、盘绕的野草。造字本义:名词,叶长似茅、可用于编织的野草。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艸”写成“艹”,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菅,茅也。从艸,官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菅,茅草。字形采用“艸”作边旁,采用“官”作声旁。


11.璋 章,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彰”的省略,表示显眼的、突出的。璋,金文王,玉章,即“彰”),表示显眼的、突出的玉器。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名词,显眼的、突出的大型玉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璋,剡上爲圭,半圭爲璋。从玉、章聲。《禮》六幣,圭以馬,璋以皮,璧以帛,琮以錦,琥以繡,璜以黼。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璋,玉器上端削尖的是圭,圭折为半就是璋。字形采用“玉”作边旁 ,采用“章”作声旁。《周礼》上说:“有六种配套的礼物:圭玉用马
相配,璋玉用虎豹的皮相配,璧玉用帛相配,琮玉用锦相配,虎玉用绣相配,璜玉用黼相配。”


12.校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叉腿而立。校,甲骨文交,双腿木,桎梏),表示用桎梏连锁双脚,使双脚不能自由活动。金文将甲骨文的上下结构,调整成包围结构。篆文则调整成左右结构造字本义:名词,古代用来将两脚连锁的桎梏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校,木囚也。从木,交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校,木头作的囚车。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采用“交”作声旁。


13.右 的本字,的本字。,甲骨文为象形字,字形与相反,像一只手伸向左边,表示右手,即面朝南方时身体西边一侧的那只手。由于古人常用左、右两手的某些动作表示呼求、祷告,从原有的方位名词又演变出了相关的动词含义。于是金文在名词的基础再加祷告)另造代替,表示拱手祷告,祈求平安。造字本义:动词,拱手祷告,祈求神灵守护平安后来也演变成方位名词,于是再加另造代替,以区别于方位名词,强调人为的动作。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与“右”的情况同相,“左”的金文在方位名词的基础上再加“工”巧具、事功)另造代替,表示拱手祷告,呼求神助。当“左”也演变成方位名词后,再加“人”另造“佐”代替,以区别于方位名词“左”,强调人为的动作。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右,助也。从口,从又。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右,用口声援、用手相助。字形采用“口、又”会义。

14.绝
,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两缕丝线的中间各加一短横指事符号,表示将丝线割成两段。金文则在两组丝线之间加一把刀,明确表示用刀割断丝缕。籀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丝,丝线刀,割卩,人),表示用刀割断丝缕。造字本义:动词,将丝线切断。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误将篆文字形中由“刀”和“人”构成的写成色”。《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绝”,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断”是将物体截成两段;“绝”是将丝线切成两段;“继”是将断丝相连接;“续”是传承祖业家宝。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絕,斷絲也。从糸,从刀,从卩。,古文絶。象不连體,絶二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绝,切断丝线。字形采用“糸、刀、卩”会义。,这是古文写法的“绝”,字形像丝线不连贯的形体,像切断了两束丝线。


15.倾
”是“”的本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 ,金文人,当事人頁,是的省略,颈脖),表示向前倾斜着脖子,以便耳目接近关注目标。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匕”,将金文字形中的“頁”写成。当“”的“向前倾斜颈脖”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人”另造“”代替。造字本义:动词,前仰脖子,以便让自己的耳朵和眼睛尽可能接近所关注的目标对象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倾”,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頁”简化成“页”古籍多以“傾”代替“頃”。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傾,仄也。从人,从頃,頃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倾,歪着头。字形采用“人、顷”会义,“顷”也作声旁。


16.覆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往返、反转。,金文像罩盖復,往返、反转),表示将朝下的罩盖反转朝上。篆文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将朝下的罩盖反转朝上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罩盖状的写成“西”,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覆,覂也。一曰蓋也。从襾,復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覆,覆盖。一种说法认为“覆”是盖子。字形采用“襾”作边旁,采用“復”作声旁。


17.灭
烕,金文戌,代表战乱火,代表火灾),表示兵灾与火灾对生命的集体性摧毁。当烕”的“摧毁集体生命”本义消失后,篆文在“戌”(兵灾)、“火”(火灾)基础上,再加“水”(洪灾),另造“滅”代替,表示洪灾、火灾等“天灾”与兵灾等“人祸”对生命的集体性摧毁。造字本义:动词,战乱或洪灾、火灾摧毁全村或举家生命。《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灭”,误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的“戌、火”组合,拆解成“戊、一、火”的组合,并省去“水”和“戊”,写成“火”加“一”的指事字,表示“火灾”摧毁生命。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滅,盡也。从水,烕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灭,全毁,无一幸存。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采用“烕”作声旁。


18.礼
”是“”的本字。,甲骨文像许多打着绳结的玉串壴,有脚架的建鼓),表示击鼓献玉,敬奉神灵。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当“”作为单纯字件后,有的金文再加“示”(祭祀)另造“”,强调“”的“祭拜”含义;同时误将“玉串”和“建鼓”构成的金文,拆写成“曲”和“豆”,玉和鼓的形象消失。有的金文加“酉”(酒)另造“”代替,表示以美玉、美酒敬神。籀文“礼”综合将金文字形,采取金文字形中的“示”、金文字形中的“酉”(酒),并以“水”代替“酉”(酒),大大简化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击鼓奏乐,并用美玉美酒敬拜祖先和神灵。俗体隶书承续籀文字形,将籀文字形中的“示”写成,同时误将籀文字形中“水”(酒)写成“乙”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豊亦聲。,古文禮。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礼,履行敬拜活动。用来敬神致福的仪式。字形采用“示、豊”会义,“豊”也是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礼”。


19.义
義”是“儀”的本字。義,甲骨文羊,即“祥”,祭祀占卜显示的吉兆我,有利齿的戌,威猛战具),表示吉兆之战。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异体字羊,即“祥”,祥和弗,休战),表示休战和平,表达“道义”的另一层含义。造字本义:名词,出征前的隆重仪式,祭祀占卜,预测战争凶吉;如果神灵显示吉兆,则表明战争是仁道、公正的,神灵护佑的仁道之战。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另造指事字“义”,在“乂”(割、杀)上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杀得有理、杀得正当。当“義”的“仪式”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人”另造“儀”代替,表示程式庄严的典礼。“意”,指个人的心思、想法,强调的是个体性和主观性;“”,原指扬善惩恶的天意,后引申为公认的道德、真理、公认的文字内涵,强调的是普遍性和客观性;“意义”,指个人愿望与世间公理。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義,己之威儀也。从我、羊。羛,《墨翟書》義从弗。魏郡有羛陽鄉,讀若錡。今屬鄴,本内黃北二十里。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义,我军威武的出征仪式。字形采用“我、羊”会义。羛,《墨翟书》上“義”字采用“弗”作边旁。魏郡有个地方叫“羛阳乡”,其“羛”
字读作“锜”。该地现属鄴县,本来在内黃县北边二十里的地方。


20.廉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合并、连接。,金文广,开放式建筑兼,合并、连接),表示与主体建筑相连的开放式建筑空间。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将房屋主体与外部开放式空间相连接。隶书承续篆文字形。俗体隶书将两“禾”一“又”的简化成“兼”。俗体楷书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廉,庂也。从广,兼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廉,窄小的屋子。字形采用“广”作边旁,采用“兼”作声旁。


21.耻
耻”是“恥”的异体字。恥,金文耳,听心,感受)。在古人看来,耳朵和良心都是敏感的器官,能分辨是非。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耳听批评,内心羞愧。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恥,辱也。从心,耳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耻,羞辱。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耳”作声旁。


22.逾
”是“”、“”和“”的本字;“”是“”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众人整齐划桨渡河。,甲骨文舟,船“齊”的变形,即“济”的省略,渡河),表示众人整齐划桨,乘船渡河或航行。在山阻水隔、交通原始不便的远古时代,能乘船渡河或长途航行,是开心快意的幸事。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舟”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齊”写成。繁体金文将“齊”写成,即在“齐”字边上加“水”,明确“整齐划水、行舟渡河”的含义。当“”的“划水渡河”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辵”(行进)另造“”代替,表示跨越空间障碍。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辵”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俞”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越过,跨越空间障碍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将篆文字形中的“俞”写成古籍多以“逾”代替“踰”。当“俞”的本义消失后,金文加“心”另造“愉”代替;篆文加“水”另造“渝”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逾,進也。从辵俞聲。《周書》曰:“無敢昬逾。”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逾,跃进。字形采用“辵”作边旁,“俞”作声旁。《周书》上说:“不敢昏乱逾越。”

23.政.
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出兵讨伐不义之地。,甲骨文正,征伐不义之地攴,持械攻击),表示武力征服。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武力征服并用暴力统治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政,正也。从攴,从正,正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政,以强力施行正义。字形采用“攴、正”会义,“正”也是声旁。


24.兴 ,甲骨文不同方向的四只手凡,多柄夯具口,劳动号子),表示众人和着号子一齐举起多柄夯具夯地。有的甲骨文将夯具“凡”写成“井,突出沉重夯具的多柄特征。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夯具“凡”和“合写成造字本义:动词,众人喊着号子一齐使劲,用多柄夯地桩夯地隶书将篆文字形中下部的两只手“廾”连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兴”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上部的简化成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興,起也。从舁,从同。同力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兴,众人合力举起。字形采用“舁、同”会义。同,表示大家同心合力。


25.顺 川,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水流。,甲骨文川,水流見,即“頁”,头脑,借代思虑),表示思绪舒畅。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用“心”代替“頁”,表示心情舒畅。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形容词,心情舒畅,没有郁结。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顺”,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頁”简化成“页”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順,理也。从頁,从巛。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顺,梳理,使有序。字形采用“页、巛”会义。


26.民 ”是“”的本字。民,甲骨文目,眼睛十,是“又”的变形,表示带手柄的利刃),表示用利刃刺瞎眼睛。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将甲骨文字形中带手柄的利刃成锐器形状,同时省去了甲骨文字形中眼睛的瞳孔,写成,强调”是无瞳的瞎子。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目”写成,导致形难辨。造字本义:动词,手持利器刺瞎战俘眼睛,使其无力逃跑,成为顺从的奴隶隶书进一步变形。当“民”的“刺眼为奴”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攴”(持械打击)另造“敃”代替,强调以利器刺瞎眼睛。古籍多以“民”代替“敃”。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民,眾萌也。从古文之象。凡民之屬皆从民。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民,众氓。字形承袭古文的形象。所有与民相关的字,都采用“民”作边旁。


27.佚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消失不见。佚,篆文人,公民失,消失不见),表示消失不见的人。造字本义:名词,消失不见的人,即遁世隐居者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失”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佚,佚民也。从人,失聲。一曰佚,忽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佚,隐居遁世的人。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失”作声旁。另一种说法认为,“佚”是被人忽略、遗忘。


28.刑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井”形的木枷。刑,金文“井”中加一点,表示套在头上的木枷刀,刑具),表示戴着木枷受刑。有的金文省去“井”中的一点。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的“井”写成“开”造字本义:动词,用刀砍杀披枷戴锁的罪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刀”写成“立刀旁”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刑,剄也。从刀,幵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刑,割颈砍头。字形采用“刀”作边旁,采用“幵”作声旁。


29.罚 ,金文网,逮捕言,议论、观点人,臣子或士民),表示逮捕持不同政见的人士。有的金文将“网”简写成“四”。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网”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并误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刀”,强调使用刑械惩治不同政见者。造字本义:动词,逮捕因言获罪者,并施以轻刑惩治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网”简写成“四”,将篆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刀”写成“立刀旁”。《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罚”,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罰,辠之小者。从刀,从詈。未以刀有所贼,但持刀罵詈则應罰。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罚,对较轻罪行的处置。字形采用“刀、詈”会义。未曾持刀劫掠,但持刀威胁者则应当处罚。


30.杀 杀,甲骨文又,抓、逮毛,动物的尾巴,借代动物),表示逮住动物,进行屠宰。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字形复杂化,又,抓术,剥皮殳,持械攻击),强调将动物打死后剥皮。造字本义:动词,逮住动物屠宰,揭下毛皮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术”写成木” ,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杀”,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殳”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殺,戮也。从殳,杀聲。凡殺之屬皆从殺。,古文殺。,古文殺。,古文殺。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杀,屠戮。字形采用“殳”作边旁,采用“杀”作声旁。所有与杀相关的字,都采用“杀”作边旁。,这是古文写法的“杀”。,这是
古文写法的“杀”。,这是古文写法的“杀”。


31.戮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僇”的本字,表示头戴羽饰的老族长。戮,篆文翏,即“僇”,老族长戈,杀伐),表示杀死族长。造字本义:动词,杀死头戴羽饰的长者(即族长),表示部族灭绝,集体屠杀。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戮,殺也。从戈,翏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戮,屠杀。字形采用“戈”作边旁,采用“翏”作声旁。


32.繁 ,金文每,生育系,结绳计数),表示记录生育数量。篆文加“又”,强调结绳动作。造字本义:动词,大量生育,结绳计数。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糸”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敏”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繁,馬髦飾也。从糸,每聲。《春秋傳》曰:“可以稱旌緐乎。”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繁,马头鬣毛上的装饰物。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每”作声旁。《春秋左传》上说:“大概可以同马鬣上下垂的丝带相称吗?”


33.众 ”、“”、“”和“”,“㐺”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相随、同行。㐺,甲骨文从,相随从,相随),表示相随、同行的一群人。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从”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楷书异体字“乑”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第一个“人”写成,将第二个“人”写成,将第三个“人”写成楷书异体字“众”将正体楷书的左中右结构写成上下结构。造字本义:名词,合群生活的广大人群,百姓甲骨文异体字加“口”、或加“日”,表示蓝天红日之下合群生活的广大人群。篆文“眾”误将金文字形中的“日”写成“目”;楷书异体字“衆”则误将篆文字形中的“目”写成“血”古籍多以“衆”代替“乑”、“㐺”、“众”和“眾”。《汉字简化方案》用“众”代替“衆”。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眾,多也。从乑目,衆意。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众,人多。字形采用“乑、目”会义,众多的意思。


34.叛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分解、分裂。叛,篆文半,分裂反,违背),造字本义:动词,军队分裂,违抗中央政权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叛,半也。从半,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叛,分离。字形采用“半”作边旁,采用“反”作声旁。



35.错 昔,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措”的省略,表示放置。,篆文金,黄金或黄铜昔,即,放置),表示将金粉或金线嵌入器物表面凹槽,使器物两面产生金色文字、或线条或图案。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将金粉或金线置于器物表面的沟槽中,构成金色图文,装饰贵重器物。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错”,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金”简化成“钅”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錯,金涂也。从金,昔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错,用金粉涂沫。字形采用“金”作边旁,采用“昔”作声旁。


36.涸 涸,金文水,海水固,硬化、结晶),表示蒸发海水,使盐分结晶。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篆文异体字水,海水鹵,盐舟,海船,借代盐床),明确“晒盐、制盐”的含义。造字本义:动词,让盐床上的海水蒸发以使盐分结晶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涸,渴也。从水,固聲。讀若狐貈之貈。,涸亦从水鹵舟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涸,水源枯竭。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采用“固”作声旁。读音如同“狐貈”的“貈”。,“涸”字的或体也采用“从”作边旁, 采用
“鹵、舟”作声旁。


37.府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交接。府,金文屋顶,代房屋付,交接貝,财宝),表示交接财宝的房屋。有的金文用“入”(进账)代替“貝”,表示“府”是古代的财务管理处。篆文省去金文字形中的“貝”,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明确“府”的建筑含义。造字本义:名词,官方藏放财宝的建筑,国库。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官方存金储银的建筑为“府”,存放炮车、军用物资的建筑为“库”。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府,文書藏也。从广,付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府,文书储藏的地方。字形采用“广”作边旁,采用“付”作声旁。


38.原 “泉”是“原”的本字;而“原”是“源”的本字。泉,甲骨文穴,石洞水,涓涓细流),表示石洞里细流涓涓。有的甲骨文加“下”,表示水从山上的石洞向山下流。有的甲骨文省去“水”,将表示向下的水流省略成“下”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简写成。当“字的“出水的石洞”的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岩石、石洞)另造代替,强调山上的石洞水源。造字本义:名词,出水的石洞,水流的源头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的“水流源头”本义消失后,篆文又再加再造代替。在古籍中,“元”和“原”都有时空上起始、最初的意思:“元”侧重于抽象的、时间性的、整体性的起始;“原”侧重于个体的、空间性的、具象性的起始;因此表达“蒙昧太古”时,“元始”比“原始”更准确,但现代汉语以“原始”代替“元始”。古籍有时将“元”与“原”相互假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厵,水泉本也。从泉出厂下。原,篆文从泉。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厵,泉水的本源。字形采用“泉”作边旁,像泉水从石崖下流出。篆文字形灥,采用“泉”作边旁。


39.争 爭,金文爪,上面一只手又,中间一只手又,下面一只手),表示众人伸手抢夺同一物品。篆文将金文字形下部的两只手混合成造字本义:动词,竞相抢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爪”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俗体楷书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的“爪”简化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爭,引也。从、厂。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争,对拉。字形采用“、厂”会义。


40.官 官,甲骨文宀,房屋兵符、权印),表示放兵符的房屋。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名词,藏有朝廷所授权印的军政要地,政府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语中常“官宦”和“官僚”并称。古人称拥有大权的军政要员为“官”;称辅佐大臣或帝王的家臣为“宦”;称辅佐一般官吏的私人高参为“僚”。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官,吏,事君也。从宀,从猶眾也。此與師同意。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官,官吏,服务于君王的人。字形采用“宀、”会义。好像众多的样子。此个与“師”中的含义相同。


41.欺 其,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期”的省略,表示指望。欺,金文其,即“期”言,说话),表示作虚假期许。篆文以“欠”(感叹)代替金文字形中的“言”(说话),强调允诺期许时的强烈语气。造字本义:动词,以虚假承诺进行诈骗。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欺,詐欺也。从欠,其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欺,欺诈。字形采用“欠”作边旁,采用“其”作声旁。


42.授 受”是“授”的本字。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运输的船只。受,甲骨文两只手,表示运送与接收舟,两岸间运送货物的工具),表示用船只在两岸间传输运送。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当“受”的“输送”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手”另造“授”代替。造字本义:动词,输送,传送。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授,予也。从手,从受,受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授,给予。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受”作声旁,“受”也作声旁。


43.诈 乍,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有所作为。,金文言,说乍,),表示言语作为。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假报战功,冒领奖赏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诈”,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詐,欺也。从言,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诈,欺骗。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乍”作声旁。

44.家
家,甲骨文宀,房屋豕,生猪),表示屋里养着一头大腹便便的生猪。猪是温顺、繁殖力旺盛的动物,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和脂肪来源,对古人来说圈养的生猪能提供食物安全感,因此蓄养生猪便成了定居生活的标志,直到现在还有少数保留古风的客家人在居所内圈养生猪。另外,对古代农户来说,生猪意味着一笔重要财产,将生猪养在居所范围内,也是对这笔肥胖财产的必要保护。有的甲骨文将猪形的“豕”简化成。金文突出了“豕”的尾巴形象。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蓄养生猪的稳定居所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宝盖头”,将篆文字形中的“豕”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家,居也。从宀,豭省聲。,古文家。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家,居住的地方。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省略了“叚”的“豭”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家”字。


45.乡
卿”是“鄉(乡)”的同源异体字;而“鄉”是“嚮(向)”和“餉(饷)”的本字。鄉,甲骨文两个“欠”,两个相向而坐、张着嘴巴的人皀,食物),表示主宾两人隔着餐桌的食物相向而坐,一同进餐。简体甲骨文省去两个“口”,将表示张口吃饭的“欠”简写成“人”,字形由“鄉”变成了“卿”,表示在餐桌上相向而坐、亲密共餐的贵宾高朋。金文“卿”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总体承续甲骨文字形,但误将甲骨文字形中表示共同进餐的两个“欠”写成两个“邑”,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主宾相向而坐,亲密共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邑”写成“乡”,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即”写成“郎”。《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本为“即”字的“郎”——也就是说,简体的“乡”字,在甲骨文字形“鄉”中对应的只是一个“欠”,即张口吃饭的人,“相向共餐”的本义线索消失。古籍中,本义为“相向而坐,亲密共餐”的“鄉”字,演变丰富而多向:一,着重表示相向、朝向、面对时,再加“向”(窗口朝着的方位)另造“嚮”字代替;二,着重表示亲密、亲近时,用简体的“卿”代替;三,着重表示慰劳、宴请时,另造“餉(饷)”代替;四,“鄉”字则表示名词的引申义“古代相互亲近、彼此宴请的氏族聚落”。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鄉,國離邑,民所封鄉也。嗇夫別治。封圻之內六鄉,六鄉治之。从,皀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乡,与国都相距遥远之邑,是百姓开荒封建之乡,由乡官啬夫分别管理。国都四周划分成六个乡,由六个乡官管理。字形采用“”作边旁,
采用“皀”作声旁。


46.国
”是“”和“”的本字。“”和“”是“”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郭”的省略,表示外围护墙上有武力守卫的城邑,甲骨文戈,军事武力囗,即”的省略,城邑),表示有武力护卫的城邑、疆域。当“”的“城邑、疆域”本义消失后,金文在城邑“囗”四周加边界指事符号,表示四周有明确军事边界的武力领地。有的金文用“囗”(城郭,武力守卫的护墙)代替表示边界的另造“”代替,表示古代诸侯封地而建的、有武力守卫的相对独立的城邦。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楷书承续篆文字形。北齐的俗体楷书“国”另造会义字:囗,城郭“王”字加一点指事符号,代表最高统治者),表示帝王统治的领地。造字本义:名词,武力守卫的一方独立疆域,有独立军政体系的主权社会《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国”采用北齐时代俗体楷书字形。古籍多以“國”合并代替“国”和“囯”。《汉字简化方案》用“国”合并代替“國”和“囯”。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國,邦也。从囗,从或。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国,诸候受封之地。字形采用“囗、或”会义。


47.私
甲骨文“私”(厶)与“以”通用,像在胞衣中头朝下、尚未出生、不明性别不明模样的胎儿。篆文禾,代表粮食、财产厶,胎儿)。造字本义:名词,不知其详的胎儿或暗藏的家产。在共产平分的原始时代,人们对胎儿与个人所隐藏的粮食、财物,既好奇又无奈。“私”即“厶”,是头部朝下、尚未出生的神秘胎儿;“了”是刚出生的、性别确然可辨的幼婴;“子”是挥动两臂、两腿包裹在襁褓中、尚不能独立活动的幼儿;“大”是顶天立地的成年人;“人”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的劳动者。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私,禾也。从禾,厶聲。北道名禾主人曰私主人。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私,禾谷。字形采用“禾”作边旁,采用“厶”作声旁。北方习惯上叫禾谷主人为“私主人”。


48.亲
辛,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刑罚。親,金文辛,受刑、受监見,探望),表示探监。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辛”写成“亲”,将金文字形中的“見”写成。在专制文化深入人心的古代,无论罪名虚实,一个人一旦被官府定罪入狱,就将终身背负耻辱,因此在古人看来,只有被血缘联系着的至近至密者,才可能探监慰问,不离不弃。造字本义:动词,探视狱中受监的家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亲”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見”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亲”,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見”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親,至也。从見,亲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亲,关系至近至密者。字形采用“见”作边旁,采用“亲”作声旁。


49.辔
轡,甲骨文像在马笼头上有绳结,马笼头连着三条缰绳。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误将马笼头上的绳结写成。篆文又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车”造字本义:名词,连着马笼头的缰绳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辔”,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車”简化成“车”  补回   石鼓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轡,馬轡也。从絲,从軎。與連同意。《詩》曰:“六轡如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辔,驾马的缰绳。字形采用“絲、軎”会义。“辔”的造字构思与“連”的造字思想相同。《诗经》上有诗句唱道:“六条马缰紧凑得像一
绺丝线。”




翻译:凡是拥有封地,养育治理百姓的君主,务必要注重四时耕种、致力农事,掌管好贮藏粮食的谷仓。国家财富充足,则可以吸引远方的民众前来投奔自己,荒地大量开发、耕地充分种植,本国的民众自然长期停留安居;粮仓充实,生活富裕了,人们自然就能知道奉守礼节;衣食充足,人们自然就能珍惜荣耀,避免耻辱。君主个人的穿戴使用合乎法度,则六亲宗族之间就可以关系密切巩固;国家的礼义廉耻思维得到发扬,国家的法令就可以顺利贯彻实施;因此,减少国家犯罪现象和刑罚的关键,在于禁止奢侈、减少挥霍;巩固国家的要旨,在于整顿思维;训导教化民众的根本原则,在于明示鬼神之礼节以表尊重,循序祭祀山川以示敬奉,长拜宗庙祖先以表恭敬,侍奉宗亲故旧以示孝顺。不重视遵从天时,就不能增长生产、累积财富;不重视利用土地,就不会粮仓充实、储备丰盈。田野荒芜、耕地废弃,百姓将四处游荡而怠惰荒疏;君主没有节制、挥霍无度,百姓就胡作妄为、不守法度。君主不禁止奢侈之风,百姓就放纵私欲、淫荡不论;君主不堵塞奢侈、挥霍这两个祸根,犯罪就会大量增加,刑罚也会变得繁重。君主不重视尊敬鬼神之礼,小民将无从感悟尊卑;君主不敬奉山川祭祀,其威令就不能远播、达于民间;君主不恭敬宗庙祖先,老百姓就会犯上作乱;君主不恭顺宗亲故旧,孝悌之德就无法完备。总之,礼义廉耻思维得不到发扬,国家就会陷入灭亡。
以上为“国颂”内容。
维系一个国家的存在,有名为思维的四大准绳,断了一条,国家就会倾斜、失去平衡;断了两条,国家就面临危险;断了三条,国家就行将颠覆;断了四条,国家必然会灭亡。倾斜了还可以扶正,危险了还可以挽救,颠覆了仍然可以再起,灭亡了,那就不可收拾了。什么是这四维呢?一是礼,而是义,三是廉,四是耻。人有礼,就不会超越法度规范,破坏应守的规矩原则;人有义,就不会超越法度规范,破坏应守的规矩原则;人有义,就不会妄自求进,不遵循荐举之路;人有廉,就不会可刻意掩饰过错,贪慕虚名浮利;人有耻,就不会跟从坏人,与邪恶同流合污。所以,只要百姓能安分守己,不越出应守的规矩,为君者的地位就能确保安定;人民不妄自求进,就不会滋生浮巧奸诈,也无欺谋之事;不掩饰过错,品行就自然端正,节操就完美保全;不同流合污、趋从坏人,也就不会产生邪恶、发生坏事。
政令所以能够推行,在于顺应民心;政令所以废弛,在于违背民意。民众害怕忧劳,我就是他们得到安乐;民众害怕贫贱,我就使他们求得富贵;民众害怕危难,我就是他们生活安稳;民众害怕家族灭绝, 我就使他们生养繁育。能够使百姓得到安乐的人,百姓必然愿为他忧劳;能够使百姓求得富贵的人,百姓就愿意为其忍受贫贱;能够保全百姓生活安稳的人,百姓也愿意为其担当危难;能够保证百姓生养繁育的人,百姓也就不惜为其牺牲性命。所以,单靠刑法不足以使民众真正感到畏惧,仅凭杀戮也不足以使民众心悦诚服。因此刑法繁重太过泛滥,人心反而不知所惧,法令就更加不能有效推行;杀戮太多使得人心不服,为君者的地位就将危险。因此,顺从和满足百姓上述所说的四种愿望,疏远的人自然变得亲近;如果强加推行上述所说的四种百姓厌恶的政令,亲近的人也会判离。由此可见,明白“予民之于民就是取之于民”这个原则,是治国的法宝。
以上是“四顺”的内容。
将国家建立在公正稳固的基础上,把粮食积存在取之不尽的粮仓里,把财货贮藏在用之不竭的府库里,使政令下达在顺应民心的源头上,让百姓相安与其所擅长之处不争长短,要指明犯罪为必死的道路,也要敞开立功必赏的大门。不要强干办不到的事情,不要追求不应得的利益,不要占有不能持久的地位,不要做不可再做的事情。(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所谓把国家建立在公正稳固的基础上,就是把政权交给有仁义道德的人;所谓把粮食积存在取之不尽的粮仓里,就是要鼓励百姓辛勤务农,努力从事粮食生产;所谓把财货储藏在用之不竭的府库里,就是要让百姓发展副业,种植桑麻,饲养六畜;所谓把政令下达在顺应民心的源头上,就是要使推行的政令顺应民心,符合民意;所谓把民众用在无争议之位上,就是要尽其所长,各展其能;所谓向民众指出犯罪为必死之路,就是保证刑罚严厉且行之有效;所谓向民众敞开立功必赏的大门,就是奖赏功德要有信用,言出必行;所谓不强干办不到的事情,就是要度量民力,不可过分强行;所谓不追求的不到的利益,就是不强迫民众去做他们厌恶的事情,来满足不应有的欲求;所谓不占有不长久之位,就是不贪图一时侥幸而贸然进去,不顾将来;所谓不去做不可再做的事情,就是不要欺骗民众,强逞一时之能。这样,把政权交给有仁义道德之人,国家就能长治久安;努力从事粮食生产,百姓衣食就会充足;种植桑麻,饲养六畜,民众就可以生活富裕;能做到政令顺应民心,君主的威德命令就可以贯彻执行;使百姓各尽所长地自由生产,日常用品就能齐备;刑罚严厉,民众就不去干坏事;奖赏有信用,民众就不怕赴死就难;量民力而行事,就可以事无不成;不强迫民众去做厌恶的事情,欺诈作假的行为就不会发生;不贪图一时侥幸之功,民众就没有抱怨;不欺骗民众,民众就信赖并拥戴君主。
以上是“十一经”的内容。
若按照治理家族的方法来治理整个乡里,乡里不可能被治理好;若按照治理乡里的办法去治理诸侯国,诸侯国也没法被治理好;若按照治理诸侯国的格局去治理天下,天下也不可能得到治理。正确的做法是,按照治理家的方法去智利甲,按照治乡的办法去治乡,按照治国的要求去治国,按照治理天下的格局去统一天下。不要因为不同姓、不同族,就不听取关系疏远者的意见;不要因为不同乡,就不采纳关系疏远者的建议、办法;诸侯国不要因为不同国,就不听从远者的主张、良策。君主要广开言路、远近皆听,就像天地覆载万物般不分亲疏,哪里有任何偏私偏爱?要像日月普照宇宙般光明磊落,思德遍及一切,这才算得上是君主的气度。
统率民众的大纲大策,在于君主重视什么;号召民众的法门,要看君主提倡什么;引导民众走入什么样的路途,要看君主的好恶是什么。君主想要的东西,臣下就想法得到;君主喜欢吃的东西,臣下就想去尝试;君主所厌恶的事情,臣下就极力去隐藏规避。因此,作为君主,不要掩饰、遮盖你的过失,不要擅自更改你的法度;否则,贤能之人不会帮助你。君主若在室内讲话,就要使全室内的人都听到;若在堂上讲话,就要使满堂的人听见,这样凡事开诚布公,才能称得上是圣明的君主。须知单靠城郭沟渠,不一定能固守城池;仅有强大的武力装备,也不一定能抵御敌人;光凭地大物博、财富丰厚,不足以拥有百姓。只有有道的君主,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才可以避免灾祸的发生。
天下不怕没有贤能之臣,就怕没有君主去使用他们;天下不怕没有财富,怕是无人能管理分配他们。所以,通晓天时、把握时势的,可以任用为官长;没有私心、不营私利的,可以安排做官吏;通晓天时局势、善于公平用财的,而又能任用贤才为官吏的,就可以尽力拥戴奉其为君主了。处事迟钝的人,总是落后于形势;吝啬财务的人,往往失去亲信;偏信谗言、任用小人的人,也总是失掉贤能之士的辅佐。
以上是“六亲五法”的内容。

心得:(P2-6)得天道的君主,便能顺天道来管理人民,这个法家的法,是真正的道法自然的法。君主敬畏鬼神宗祖天地,而立法,此法已然是天道之法,以此建立的四维,便是真正的传承天道以治理民众,如此治理的民众,便是经由君主的立法通了天道的,如此的国家,必然昌盛繁荣。所以要成为一国之君必须有那个德行,君主有君主的德行,才能匹配知悉天的道义;宰相有宰相的德行,才能正确知晓君主传递的消息,来获得君主传承的天道;臣子有臣子的德行,才能匹配获知宰相向下传递的君主的道义,从而如此层层传递,最终将天道正确传递给人民。德不配位,必有灾祸。在这里有了深刻的国家层面的体会,成为君主的人没有可以匹配君主位置的德行,必然会扭曲天道,向下传递错误的信息。同样没有宰相的德行,却拥有了宰相的位置,就不能正确传达君主的意思,扭曲了君主的传递的道义,如此下去,民生凋敝,毁在了自我中心的扭曲传承中。这样感觉法家,真正的“法”,是天之“法度”。之所以法家治理的秦朝灭亡,那是错误的传承了原本的天之法,而变成了自我中心之法,成了暴政。老师所说的军事化管理,这个军事化的本质,也是天地不仁的军事化,而非人伪。
“知予之为取者”这句话绝了,这句话才是真正的国家层面的盛神五龙五行生克,环环相扣。道知的君主治理的国家一篇道知的气象,人民获得的是统治者传递的天道,践行的也是天道,向外做功散发的也是天道,君主在这样弥漫着天道盛神五龙之气的国家中,取材治理,建设国家,训练军队,全是在一派盛神五龙之气的环绕中,损兑内外所得所施所取皆为天赐,成了一个生克良性循环,这个轮回,就在这句话里了。“知予之为取者”。真正的天生之国之运转。读来人都热血沸腾。



心得(P7-12):神州大地,神州,神(天道),为君者将公正,不偏不坦。治理国家,格局需到位。这样想来有一个冲动,《七术》中的五气,志思神心德。天道为神,则君为德,法令为志,臣为思,民为心。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心生德(民生君),神克德(天克民,民皆有之,无论各朝各代,只有朝代更迭,没有人民更迭,人民可推翻王朝,而无王朝推翻人民,真正克民的不是国,而是天),德生志(君主行驶神谕(天道)而定法令,法令便是国家运转的指导性材料,神之落地的方向性导向,志(法令),以此为指导便可分威散势,内外损兑,安民治国平天下),志生思(好的法令治理下的国家,贤能之士便能各尽其所长,辅佐君主,治理国家),德克思(君主的德行,决定君主是否能“如地如天,何私何亲?”不分亲疏,选贤举能,如月如日,如此便可运用贤臣各司其职的治理国家。),思克心(臣子克人民,落实政策管理人民的直接对象就是官员,官员的品行能力,直接影响人民的生活,影响民心是否顺应),志克神(法令是天道的传承,法令若扭曲则天道传承扭曲,君主不能向下传递天道,而毁损国家治理,人民也无法接受天道的治理,最终逆民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6-22 11:07: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牧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6-23 15:5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byssLiu 于 2021-6-23 15:59 编辑

形势第二
正音查字:
1.沈 ”是“”的异体字。chén),甲骨文川,河水倒写的“牛”,头朝下的牛),表示将牛投河来祭奉水神,以求河川安顺无患。有的甲骨文用羊代替牛,表示将牛羊等畜投河来祭奉水神。金文水,河川冘,即“方”,流放重刑罪犯),表示用死刑犯代替牲畜祭奉河神。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将牛羊牲畜或死刑犯投入河湖作活祭,祈求免于水患。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楷书异体字“沉”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冘”写成“冗”。作为动词,古籍多以“沉”代替“沈”;而“沈”只作为姓氏地名使用。
“沈”合并“瀋”之后,“沈”不读它原有读音 chén ,而转读被合并字“瀋”的读音 shěn ,这是合并过程发生的“变读”现象。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沈(chén),陵上滈水也。从水,冘聲。一曰濁黕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沈(chén),山巅上的洼地积水。字形采用“水”作边旁,“冘”作声旁。一种说法认为,“沈”是污浊的秽物。


2.蛟 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交缠。蛟,篆文虫,蛇交,交缠、盘缠),表示交缠、盘绕的大蛇。造字本义:名词,经常以身体交缠姿势盘踞的大蟒蛇。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虫”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交”写成古人常常将大蟒蛇视同呼风唤雨、兴风作浪的神龙。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蛟,龍之屬也。池魚滿三千六百,蛟來爲之長,能率魚飛。置笱水中,卽蛟去。从虫,交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蛟,龙属。池鱼满三千六百,蛟来作水中王,能带领鱼群飞。如果在水中投放鱼笼,那么蛟就会离开这片水域。字形采用“虫”作边旁,
采用“交”作声旁。


3.幽 幺,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微小。幽,甲骨文两个,微小火,火光),表示火光微弱。有的甲骨文火”写成。金文火”写成形状与相似的。篆文承续金文字形,并将形似火”写成标准的造字本义:形容词,火光极为微弱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火”写成“山”光线充足为显”,火光微弱为“幽”。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幽,隱也。从山中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幽,隐而不现。字形采用“山”和山中的会义,也是声旁。


4.徒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泥地。徒,甲骨文尘埃飞扬的土路止,即“趾”,脚板),表示光着脚在泥地上行走。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简写成土”,并加“彳”(行走)。有的金文将“”结构的写成“结构的,强调行走”含义。篆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异体字调整成“结构。造字本义:动词,赤脚走路隶书承续金文字形赤脚走路为徒”,穿鞋走路为“履”。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徒,步行也。从辵,土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徒,步行。字形采用“辵”作边旁,“土”作声旁。


5.衔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手持玉圭礼器祭祀颂神,祈求国泰民安。街,甲骨文行,四通的大道“吉”的简写,手持玉圭礼器祭祀颂神),表示为都城国庙的大型祭祀活动而修建的四通大道。金文用“止”(即“,借代行走)代替甲骨文字形中字形不明的简写吉”,表示祭祀活动期间游人在四通大道上漫步行走。有的金文代替止”,强调游人可以自由步行徜徉的世俗安祥环境。篆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简写的写成两个造字本义:名词,远古时代为方便都城国庙的大型祭祀活动而修建的四通大道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行”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街,四通道也。从行,圭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街,四通八达的大道。字形采用“行”作边旁,“圭”作声旁。


6.蜀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会吐丝的蚕虫。蜀,甲骨文目,看虫,蚕),表示关注蚕虫。相传远古时代蚕丛氏在桑丛养蚕,发明复杂的治丝技术,并在远离中原的西南地区建立古蜀国。有的甲骨文将虫形的写成,同时加,强调瞪大眼睛的人与蚕虫的关系。有的甲骨文将眼睛“目”写成眼眉,将蚕虫写成,突出成虫的蚕的多足。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虫形“虫”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蚕丛氏密切关注蚕虫生长、吐丝、结茧的过程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目”和“人”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虫”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蜀,葵中蠶也。从虫,上目象蜀頭形,中象其身蜎蜎。《詩》曰:“蜎蜎者蜀。”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蜀,葵中蚕虫。字形采用“虫”作边旁,字形上部的“目”像蜀头形,中段像它的身子蜎蜎。《诗经》上有诗句唱道:“身子蜎蜎弯曲的是
蜀虫。”


7.济 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动作一致,节奏相同。濟,金文水,渡河“齊”的变形,相等,统一),表示动作统一划水渡河。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齊”写成造字本义:动词,众人在同一船上喊着号子,以统一节奏发劲,整齐划桨,强渡激流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齊”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济,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齊”简化成“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濟,水。出常山房子贊皇山,東入泜。从水,齊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济,河川名。源于常山郡房子县的赞皇山,向东流入泜河。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采用“齐”作声旁。


8.殷 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殸”的省略,表示击磬奏乐。殷,甲骨文殷殳,即“殸”,击磬奏乐身,怀胎妇女),表示击磬奏乐,以怡悦孕妇。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有的金文加“冖”,表示在宫中殿内演奏音乐。繁体金文加磬石(双结绳结下面的表示悬石),明确王宫为孕妇击磬奏乐的含义。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身”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王宫为王后王妃孕妇长时间地演奏悠缓祥和的音乐,安神保胎。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身”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殷,作樂之盛稱殷。从,从殳。《易》曰:“殷薦之上帝。”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殷,举行盛大的乐舞庆典叫作“殷”。字形采用“、殳”会义。《易经》上说:“乐舞盛大,敬献上帝。”


9.纣 紂,甲骨文又,用手抓糸,丝、绳),表示手抓绳子捆绑。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寸”。造字本义:名词,用来将车辕绑在马轭上的皮带。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纣”,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紂,馬緧也。从糸,肘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纣,套车时拴在驾辕后面横木上的皮带。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省略了“月”的“肘”作声旁。


10.斫 斫,甲骨文岩石斤,斧又,手)。有的甲骨文省去“又”。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的“石”写成,将“斤”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石匠挥斧凿石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斫,擊也。从斤,石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斫,用刀斧砍击。字形采用“斤”作边旁,“石”作声旁。


11.隰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富于水分。,篆文阜,山地,即“濕”,富于水分),表示富于水分的山地,湿地。造字本义:名词,低湿之地。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隰,阪下溼也。从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隰,山坡下低湿的地方。字形采用“阜”作边旁,采用“”作声旁。


12.隈  “㟪”和“嵔”是“隈”的异体字。畏,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偎”的省略,表示小孩依倚大人怀抱。隈,篆文阜,山岩畏,即“偎”,依倚),表示山岩两相依偎,形成山隅,是古代山民筑屋定居的良址选择。造字本义:名词,相互依偎成山隅的山岩。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阜”写成“双耳旁”,将篆文字形中的“畏”写成楷书异体字“㟪”用“山”代替“阜”(双耳旁),表示相互依偎的山岩。古籍多以“隈”代替“㟪”和“嵔”。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隈,水曲,隩也。从,畏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隈,水边弯曲的地方,岸边山隩。字形采用“阜”作边旁,采用“畏”作声旁。


15.谨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和“”的本字,表示受刑、受难。,金文言,说话堇,即“熯”的本字,受刑、受难,杀身之祸),表示避免祸从口出。在专制的朝廷说错话可能招致杀头之祸。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堇”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古代臣子在皇帝面前小心说话,以免招致灾祸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言”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堇”简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谨”,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謹,愼也。从言,堇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谨,慎重。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堇”作声旁。


16.矜 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吟”的本字,表示呻吟。矜,籀文吊,慰问受难者今,即“吟”),表示为他人的死难悲伤、怜悯,低语呻吟安慰。有的籀文用“令”(怜)代替“今”,表示怜悯。篆文误将籀文字形中的“吊”写成“矛”造字本义:动词,对他人的死难悲伤、怜悯,谨慎低语安慰。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矛”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今”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矜,矛柄也。从矛,今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矜,矛的手柄。字形采用“矛”作边旁,采用“今”作声旁


17.予 ,甲骨文像梭子头部像连着丝线的梭子),表示上下两个织布梭子相交接的样子。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带着纬线的梭子在经线中来回穿行,不断地给出丝线隶书变形较大,篆文字形中两梭相接的形象消失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予,推予也。象相予之形。凡予之屬皆从予。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予,将东西推托给人。字形像用手托付他人的样子。所有与予相关的字,都采用“予”作边旁。


18.配 配,甲骨文酉,酒坛人,酿酒师三点指事符号,代表酿酒师往酒坛里投放发酵剂料),表示酿酒师调放剂料。有的甲骨文省去三点指事符号。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右耳旁”,篆文则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已”造字本义:动词,根据酒坛内酒米、酒水的容量比例,调放酒曲,发酵制酒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配,酒色也。从酉,己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配,(控制)酒的成色。字形采用“酉”作边旁,采用“已”作声旁。


19.稚 禾,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穉”的省略,表示较晚萌发的幼苗。稚,篆文禾,即“穉”,较晚萌发的幼苗隹,鸟雀),表示较晚出生的鸟雀。造字本义:名词,较晚破壳出生的鸟雀,也多作“穉”的假借,表示较晚萌发的谷物幼苗。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多假借“稚”代替同音的“穉”和“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稺,幼禾也。从禾,屖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稺,幼小的稻禾。字形采用“禾”作边旁,采用“屖”作声旁。


20.殃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绞刑。殃,篆文歹,残骨,借代活剐央,绞刑),表示施行活剐或绞刑。造字本义:动词,活剐或绞死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歺”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央”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殃,咎也。从歺,央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殃,神降的惩罚。字形采用“歺”作边旁,采用“央”作声旁。


21.狡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互换、相接替。狡,篆文犬,野兽交,互换、相接替),表示兽群轮番交替攻击猎物。造字本义:动词,形体较小、没有力量优势的豺狼等兽群,采用疲劳战术,对大型猎物进行接力式的轮番交替攻击,使大型猎物最终疲乏而完全失去战斗力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犬”写成“反犬旁”,将篆文字形中的“交”写成汉语中常“狡猾”并用,“狡”指野兽凭借疲劳战术以小搏大;“猾”指野兽形体溜滑,善于避开捕捉和攻击。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狡,少狗也。从犬,交聲。匃奴地有狡犬,巨口而黑身。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狡,少壮的狗。字形采用“犬”作边旁,采用“交”作声旁。匃奴之地有狡犬,大口而浑身黝黑。


翻译:山势高峻而久不崩颓,就有人到那里烹羊设祭以飨山神;渊水幽深而久不枯竭,就有人到那里投石沉玉以求神佑。天不改换它的常规,地不变更它的法则春夏秋冬不错乱顺序,从古到今都是这样。蛟龙依靠秘潭深渊,才可以树立神威;虎豹凭借深山幽谷,才可以施展威力;风吹雨打,没有固定的方向,谁也不会去埋怨它。位高的君主能发号施令,位卑的百姓能忘掉卑贱屈辱;人们有的长寿、有的短命,有的贫穷、有的富贵,凡此种种,都不是无缘无故形成的。
臣下能奉行命令,是由于君主地位的尊严;臣下能接受指示,是鉴于君臣名分的作用。君主不过分扰民,民众就会自己去做事;手执祭器不说话,朝政也会清净修明。鸿鹄发出锵锵的鸣声,百姓会齐声赞美;周文王时人才济济,殷遗民也会被感化。对于没有根据的言论,不必听从;对于像是燕雀聚集之类的小事,连行道者也不屑一顾。用牛羊玉器来供奉鬼神,不一定得到鬼神的保佑;君主的功业靠平时积累才有根基,何必使用珍贵的祭品!后羿射箭之道,不在射箭的表面动作;造父驾车之术,不在驾车的表面动作;奚仲造车的技巧,也不在木料的砍削上。招来远方的人,单靠使者是没有用的;亲近国内的人,光说空话也无济于事;只有内心认真行德的君主,才能够独得治国的功效。
平原上的低地,怎么能够算作高?大山上的沟渠,怎么能够算作深?称赞那些有过错的人,这样的人不可委以重任。谋虑远大、见识高超的人,可以同他共图大事;思虑民生,忧心国事的人,可以同他共行治国之道。对于那种贪图速效而只顾眼前利益的人,让他走开了就不要再召他回来;所举之物长大,远处也能见到;裁断气度伟大的人,信服依赖他的人就多;人格美好的人,永远受到人们的怀念。容易得到的东西,是靠不住的;轻易的承诺,是信不得的。过于谨小慎微、拘泥于小节,不能成就大事;就好比挑食的人,不能使身体肥壮一样,能言永远有价值之言的人,能与天地并立。从三仞高的悬崖上跳下来,人是很难做到的,但猴子却能毫不在乎的跳下来喝水。所以说,骄傲自大、独断专行,乃是行事的祸患。人们不会因为一时不走路。就把马丢掉,谁能够做到只给人们好处而不像人们索取,他就能与天地一样伟大无私了。
懒惰的人总是做事拖延落后,不分心的人才能凝聚精气。凝神者精气聚于内,懒散者气散于耳目感官。内聚者自我圆足,流于感官者不能自主。所以,黎明是要戒惕,不能荒忽,后来放松警惕而骄狂者必定遭殃。邪气侵袭到一个人体内,其正色就要衰退。君主不像君主的样子,臣子当然就不像臣子;父亲不像父亲的样子,儿子当然就不像儿子。在高位者不按照他的身份办事,下级就会超越应守的规范;上下不和,政令就无法推行。主人衣冠不端正,宾客就不会严肃;为政者的举动不合乎仪式,政策法令就不容易贯彻。一方面亲和臣民,另一方面要有威严,才算具备了为君之道。君主不能让臣民安乐,臣民也就不会为君主分忧;君主不能使臣民生长繁息,臣民也就不会为君主牺牲性命。君主给予臣民的恩德,不能确实兑现;臣民对待君主,也就不会全力以赴地付出。所说的“道”只有一个,运用起来却各有不同,能成就的事情也就不一样。有的人懂得道而好用之持家,他便是治家的人才;有的人懂得到而好用之治乡,他便是一乡的人才;有的人懂得道的好用之治国,他便是一国的人才;有的人懂得道而能够用之治理天下,他便是全天下的人才;有的人懂得道而能有之使万物各得其所,那他便是经天纬地般的伟大了。道决定前往,没人可以返回;道要前来,没有什么可舍其离去。道之所在,自身就应该与之同化。凡是能够始终保持强盛的,就是因为顺从了天道;凡是能够使危亡者安存,就是因为顺从了人心。违背天的法则,虽然暂时丰盈圆满,但最终都必然枯竭;上下不和,虽然暂时能够安定,最终也必然走向危亡。想要称王于天下却违背天道而行,就不可能一统天下而得王道。把握而遵行天道,凡是成就则自然而然、宛如天成;违反或背弃了天道,即使暂时能取得成功也不能保持长久。已经符合天道而成就其事的,往往是不知不觉而水到渠成;已经成功了,又不居其功,往往又能自然而然的轻易放下。大而化之,运于无形,这就是天道。对于当今之世有疑惑的人,可以考察古人的经验;对于未来不甚了解的人,可以查阅往事记录。万事万物的本性,内容虽各有不同,但总是同归一理,从古到今都是一样的。
用新砍伐的木材做房屋的栋梁,使得房子因为屋梁裂变、弯曲而倒塌了,这是自己咎由自取的过失,谁也没法怨恨木材;小孩子因为顽皮把房屋瓦片拆下来玩耍,就算慈母也忍不住要用棍子去打他。顺应天道做事做到极致,疏远的人都回来亲近;做事违背自然而加以人为干预,哪怕近亲也难免产生怨恨。万物给予人们的,是没有远近亲疏之分的。高明灵巧的人用来就有余裕,而愚昧笨拙的人用起来就总是显得不足。人有功德且顺应天道去做事,天也会来帮助他;反之,人虽建立了功勋但违反天道去做事,天也会违背他的意愿。得到天的帮助,即使本来弱小的也可以变得强大;遭到上天的离弃,就算取得成功也可能变为失败。顺应天道的人,可以取得她想要的成效,违背天道的人就要招致灾祸,而且无法再次得到挽救。
乌鸦般的交情,看上去再好,也不会真的亲近;没有重复再打一次的绳结,看似坚固,也一定会松脱散开。所以,道在实际的运用中,贵在稳固。不要去结交不可信赖的人,不要勉强能力不够的人去做办不到的事,不要把道理告诉不明事理的人。与不可信赖的人交往,勉强办不到的人做事,与不明事理的人讲道理,这些都叫做劳而无功。现成的人情做成的交情,几乎等于不亲;轻易的喜爱下帮忙做点事,那关系也几乎就是不牢固;顺手的施舍积的那点德,几乎等于得不到回报。只有在内心里认真行善施德,四面八方的人才会真心归附。唯我独尊、独断专横的国家,必然疲于奔命而或是多端;而独断专横的国家,其君主也必然是位卑人鄙而没有威望。女子自己做媒主动去议婚的,一定会被视同丑陋而没人信任。尚未见面就已经显得亲近的人,久别而难忘的人,才值得去投奔。太阳和月亮也有不明亮的时候,那不是因为天有所改变;高山也有隐没看不见的时候,那也不是地有所改变。 那样说出来却没法兑现的言语就不应该说;那种做一次而不可再做的事就不应该做。不可兑现的言语、不可重复的行为,都是君主大忌。

心得:德配位,守规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6-25 16: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byssLiu 于 2021-6-25 16:17 编辑

权修第三
正音查字:
1.乘 乘,甲骨文大,人木,树杈),像一个人爬上大树,站在树杈上远眺侦察(参见“相”)。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鄂舟车节上的字形双脚几,小凳子),像是一个人的左脚、右脚站在凳子上,强调借着垫脚的凳子,登上大树、车辆或其他高处。籀文基本承续鄂舟车节上的字形。篆文综合了金文、籀文的两款字形,字形由此变得晦涩:金文的被简化成不知所云的;于是金文被篆文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爬上大树、车辆或其他高处隶书则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正体楷书承续隶书字形。俗体楷书将正体楷书的写成,至此”字中形消失,形消失,字形面目全非。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乘,覆也。从入、桀。桀,黠也。军法曰乘。,古文乘从几。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乘,遮顶。字形采用“入、桀”会义。桀,狡猾。虚实不定以迷惑敌人的军法叫作“乘”。,这是古文写法的“乘”字,字形采用“几”作
边旁。


2.民无取:民众没有动力。取 取,甲骨文耳,听觉器官,耳朵又,用手抓),表示手持割下的耳朵。古代战争中,士兵割下死敌的耳朵作为评价战绩的依据。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耳”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割下死敌的耳朵,以示战功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耳”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取,捕取也。从又,从耳。《周禮》:“獲者取左耳。”《司馬法》曰:“載獻聝。”聝者,耳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取,捕杀。字形采用“又、耳”会义。《周礼》上说:“获胜者割下敌人的左耳。”《司马法》上说:“载献聝。”聝,就是耳朵。


2.舟舆:指权贵乘坐的舟船与车马。舆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众人合力抬举。輿,甲骨文舁,众人合力抬举不完整的),表示众人合力抬举没有轮子的车,即车厢。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不完整的“車”写成完整的“車”。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在车辆不通、道路崎岖的山区,由体力旺盛、脚力强健的山民手抬肩扛载物或载人的车厢,代替车轮和拉车的力畜。隶书将篆文字形下面的两只手“廾”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舆”,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車”简化成“车”。“车”是利用轮子快速移动的运输、交通工具,可以载物、也可以载人;“舆”是众人肩扛的车,用于车辆不通的崎岖山路,可以载物、也可以载人;“轿”是高级的舆,不载物、只载人,是所谓高贵、高傲者才能乘坐的舆,即由两人或四人或八人肩抬的坐椅或包厢。古籍有时用“舆”代替“车”,有时也用“舆”表示“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輿,車輿也。从車,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舆,车舆。字形采用“车”作边旁,采用“舁”作声旁。


3.榭 射,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武力、军事。榭,篆文木,房屋射,武力、军事),表示谈兵武论的房屋。造字本义:名词,古代王侯建在高台上用以练习射箭和谈兵论武的木屋。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榭,臺有屋也。从木,䠶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榭,建有木屋的高台。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采用“䠶”作声旁。


4.畜:容留,留住,一说饲养、养活。
5.征 正”是“征”的本字。正,甲骨文囗,城邑、方国止,即“趾”,借代行军),表示行军征战,讨伐不义之地。当“正”的“征战”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彳”(即“行”,行军)另造“征”代替,强调部队为讨伐不义之地而远途行军。繁体甲骨文加表示朝庭派兵的“师”、加“二”相等),表示兴师讨伐“等同于”天子之旨意。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表示城邑的“囗”简化成一横指事符号,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中央朝庭派兵长途行军,讨伐不义之地。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异体字“用“辵”代替“彳”。古籍多以“征”代替“”。“征”是为了纠正一方错误而动武、出于正义而兴师问罪,褒义;“伐”是为了解决利益冲突而进兵杀戮,中性。《汉字简化方案》用笔画简单的“征”合并笔画复杂的同音字“徵”。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正行也。从辵,正聲。,征或从彳。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为正义展开的行军。字形采用“辵”作边旁,“正”作声旁。,“征”的篆文异体字采用“彳”作边旁。

6.信:兑现

7.化:感化

8.振
“辰”是“”的异体字;而“辰”是“䢅”、“振”和“辱”的本字。,甲骨文,是“石”的简写,借代石器是“丮”的简写,即“执”的本字,双手持握),表示手执石器,进行原始的劳作生产;其中“是“石”的简写、是“丮”(执,双手抓持)的简写。简体甲骨文将“石”简写成,将“丮”简写成。甲骨文异体字用“又”(单手抓持)代替“丮”(执,双手抓持)。当“辰”的“手持石器、砍斫挖凿”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又”(抓持)另造“辱”代替、或甲骨文加双手“廾”另造“䢅”代替、或金文再加“手”另造“振”代替,强调手持石器的劳作的含义。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辰”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石器时代的先民手持石器,伐木锄草,垦田耕作,辛勤忙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写成“提手旁”,将篆文字形中的“辰”写成。作为动词,古籍多以“辱”或“振”代替“䢅”;作为名词,古籍多以“晨”代替“䢅”。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振,舉救也。从手,辰聲。一曰奮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振,托举救援陷落者。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辰”作声旁。一种说法认为,“振”是“奋起”的意思。

9.积:通“绩”,功劳,功绩。

10.幸:苟且偷生。

11.用,用命,小明

12.班
班,金文两块玉),表示用刀将玉块切成两半。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用刀具分割玉石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刀”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班,分瑞玉。从玨,从刀。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班,将作为信物的瑞玉切分成两半。字形采用“玨、刀”会义。

13.机 枢机,要领
,既是形旁也是声旁,表示凳子。机,篆文木,树几,凳子),表示做凳子的树木。造字本义:名词,做凳子的条木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用机”合并简化“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机,机木。从木,几声。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机,作凳子的条木。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采用“几”作声旁。

14.奚:何,怎么
謑”是“奚”的异体字。糸,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系”的省略,表示捆绑。奚,甲骨文爪,抓糸,捆绑),像一只手曳着一个颈上套着绳索的人战俘或奴隶),欺弄嘲笑。甲骨文异体字用“女”代替“人”,表示欺弄女奴。造字本义:动词,曳着套索的奴隶,进行拷问,欺弄嘲笑。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手爪横写。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异体字“謑”加“言”(说话),强调对奴隶或俘虏戏弄嘲笑。古籍多以“奚”代替“謑”。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奚,大腹也。从亣,省聲。,籀文系字。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奚,大肚子。字形采用“大”作边旁,采用省略了“糸”的“”作声旁。,这是籀文写法的“系”字

15.筮
”是“”的异体字,而“”是“”的异体字。,金文竹,竹签巫,巫师的法器廾,双手),表示巫师手持法器和竹签占卜。有的金文将“巫”写成。篆文异体字“在金文字形基础上加两个“,强调手持法器祭祀的巫师,口中不住地念念有词。造字本义:动词,手持法器,用竹签卜卦命运凶吉,口中不停地念念有词。隶化后楷书省去篆文字形中的双手“廾”,将篆文字形中的“竹”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简写成“巫”。古籍多以“筮”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易》卦用蓍也。从竹,从,古文巫字。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易经》卜卦用的蓍草。字形采用“竹、”。,是古文写法的“巫”字。

16.恃,依靠
寺,既是声旁也是形旁,即“持”,表示拥有。恃,古鈢心,心理寺,即“持”的省略,拥有),表示内心有所操持。篆文承续古鈢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心里有所依仗。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竖心旁”,将篆文字形中的“寺”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恃,賴也。从心,寺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恃,信赖。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寺”作声旁。








翻译: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军队不可以没有统帅;领土广阔,田野不可以没有官吏;百姓众多,官吏不可以没有统领的长官;掌握着百姓的命运,朝廷不可以没有政令。地域广阔而国家却很贫穷,是因为土地没有得到充分开辟;百姓众多而兵力却很薄弱,是因为民众没有得到战争的激励;百姓众多而兵力却很薄弱,是因为民众没有得到战争的激励。所以,不禁止经营奢侈品的工商业过分发达,土地就得不到广泛而充分的开辟;赏罚不严明可信,民众就得不到督促。土地没有开辟,民众缺乏激励,对外就不能抵御敌人,对内就不能固守国土。所以说;空有万乘之国的名号,却没有千乘之国的实力,还想君主的权力不被看轻削弱,那是不可能的。
土地得到开垦而国家依然贫穷,那是权贵阶层的的马车过于豪华、楼台亭阁修建的太多的缘故;赏罚严明而信实,但兵力依然很薄弱,那是因为轻易就兴师动众、使民力过度劳逸的缘故。因为车船太过于豪华,楼榭亭台过多,就会使得赋税繁重;轻易就去兴师动众,使民众过度疲劳,就造成民力枯竭。赋税繁重则民众怨恨朝廷,民力枯竭则政令无法推行。民众怨恨自己的国君,发出的政令不能很好执行,到如此境地而想要祈求敌国不来侵略或图谋自己,那是不可能的。
要争夺治理天下,必须爱惜使用本国力量;想要治理好国家,必须珍惜国内民众的财力物力;想要治理好民众,不敢轻易动用民力不使之虚耗殆尽。人君不能养活好自己的民众,人们就要外逃而无法阻止;没有办法管理好民众,即使他们留下来也不能很好地为国效力。远方的人们来投奔而不走,是因为能有效地养育他们;人口众多又齐心协力就能够统一号令,是因为有效的管理了他们。见到人们做好事,表示喜欢,就要有实际的奖赏;见到人们做坏事,表示厌恶,就要有具体的惩罚。对所见的喜欢或厌恶之事,真正做到赏功罚过了,见过的人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见到那些未曾见过的好事和坏事,人们又怎敢去任意做呢?如果见到人们做好事,喜欢而没有实际的奖赏;见到人们做坏事,厌恶却没有具体的惩罚。赏功罚过,对自己见到的都不能使亲身经历的人如实兑现,那么想要人们做或不做那些自己喜欢或厌恶的事,是不可能的。君主能够给予更多地关怀和利益,民众就会亲近君主;明确了是非和礼节,民众就能得到教化。在上位的要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来引导民众,制定法规制度加以约束,用奖赏加以鼓励善举,用刑罚加以威慑恶行,如此百姓就愿意做好事积德行善,暴乱也就不会有机会发生了。
土地生产财富受到时令的限制,百姓付出劳力有疲倦的时候,然而人君的欲望却是无穷无尽的。以有时节限制的土地和气力有限的百姓,来供养欲望无穷无尽的君主,这中间若没有一个合理的节制和限度,那么在上下之间就会彼此怨恨。于是就出现了臣弑其君、子杀其父的现象。因此,对民众征收财务有限度,使用耗费民力也有节制,即使国家很弱小也一定能安宁;相反,对百姓征敛无度,耗费民力又毫无节制,即使国家很强大也一定会面临危亡。土地没有开垦,等于不是自己的土地;民众没有被管理,等于不是自己的民众。凡是人君治理民众、养活百姓,对于按功劳业绩给予俸禄奖赏的问题,不可以不审慎从事、认真处理。功绩多的俸禄奖赏就多,功绩少的俸禄奖赏就少,没有功绩的就不给予俸禄奖赏。如果有功绩而没有俸禄奖赏,人们就会离心背德;功绩多而俸禄奖赏少,人们就不会尽心尽力努力工作;功绩少儿俸禄奖赏多,人们就会想法子弄虚作假;没有功绩而空得俸禄奖赏,人们就会贪图侥幸而苟且偷生。但凡有离心背德,不尽心尽力、弄虚作假、贪图侥幸及苟且偷生这几种情况,办大事是不会成功,对敌作战也不会尽全力。所以说,考察每个人的能力,然后再授予其官职,按照功绩的等级赐予俸禄奖赏,这才是用人的关键。
农田与市场往往会争夺劳力,民家之用与官府国库往往会争夺财务,货币与粮食往往会争夺贵贱,地方上与朝廷之间往往争夺治理权限。所以想让田野不积满杂草,就应把农业放在首位;想让官府不累积大量财货,就应吧财富藏于民间,让私家农户的积累占先;集市上没有店铺林立或货物成行排列,就需要做到私家用度可以自给自足;想使朝廷上不必召集众人议事,就需要做到分权到乡、各司其职、治理有效。因此田野无杂草,官府无积货,市场不必店铺林立,朝廷不必时常召集百官议事,这些都是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人的本性并没有什么不同,所以人性民情以及老百姓的想法,都可以被了解和掌握。了解到他们喜欢什么和厌恶什么,就可以知道他们的长处和短处;观察到他们同什么样的人交往,就能判断他们是好人还是坏人。把握住这两点,就可以掌握他们的才干并能够为我所用,对民众也就能进行有效管理了。
地域的守卫在于城池的防御工事,城池的守卫在于是军队,军队的守卫取决于人,人的守卫在于稻谷。因此,土地没有开辟,则城池无法固守。君主自身尚不能治理,如何能治理别人?不能治理别人,如何能治理家族呢?家族都不能治理,如何能治理乡里?乡里都不能直立,如何能治理国家?国家都不能治理,如何能治理天下?天下以国为本;国,以乡为本,乡以家为本,家以人为本;人以身为本;身以顺应万物修身养性之大道为根本。所以,君主不重视农业,就无法禁止以奢侈品为务的工商业;不禁止制造奢侈品的工商业,人们就会延误农时、怠慢农事而轻视土地收入;在轻视土地利益的情况下,还指望田野开辟、仓廪充实,那是不可能的。
商人在朝中掌权,就会将行贿受贿的风气代入上层;妇人参与政治,就会使得赏功罚过毫无可信之言;男女没有界限,民众就不懂得廉耻,这时希望百姓为国家安于患难,甘冒危险,士兵为国家献身,死于名节,不可能获得。朝廷不加以整顿,贵贱无别,长幼不分,制度规矩不明确,衣服佩戴没有等级,君臣上下都超越应守的规范,若这样还想让百姓遵从君主,安守法令,那是办不到的。君主好搞阴谋欺诈,臣下和百官就会横征暴敛,役使人民只贪图眼前利益或偷取一时之快慰,致使百姓增怨生恨,在这种情况下,还要求民众亲近君主,那是办不到的。拥有土地而不注重农业生产,治理国家而不能使民众统一和服从,在这种情况下,还指望国家不发生危难、不走向灭亡,那是不可能的。
君主形若依靠求神问卜,好用巫医,这样鬼神就会屡次作怪,频繁作祟。所以一国之君,功业不成,名声不显,将造成以下三种祸患:一财富不平均;二普遍贫穷;三有因贫穷而无法生活的人。一年的打算,莫过于种植五谷;十年的打算,莫过于种植树木;终身的打算,莫过于教育培养人才。种谷物就是一种一年收获,种树木,就是一种十年才有收成;培育人才,就是一种百年才有收获。如果我们培育人才,便会获得奇效,这是称王天下的必经之门。
凡是治理民众的人,应该使得男子没有邪避的行为,女子没有淫乱的事情。男子不行邪避之事,要靠教育;女子不行淫乱之事,要靠训导。教育训导成为社会习俗,刑法就会减少,这是自然规律。凡是治理民众的人,都想要民众走正道。民众走正道,就不能不禁止微小的邪恶。因为微小的邪恶是大的邪恶产生的根源。微小的邪恶不禁止,而想要大的邪恶不去危害国家,这是不可能的。凡是治理民众的人,想要使得民众守礼;百姓要有礼,因此小的礼节就必须要重视,小的礼节不重视不推行,而要求百姓遵守大礼,这是不可能的。凡是治理民众的人,想要百姓重视廉洁。想要百姓重视廉洁,小的廉洁就不可以不修整培养,小的廉洁不重视,而要求百姓重视大的廉洁,那是不可能的。治理民众的人,想要百姓有羞耻心,要求百姓知耻,小的耻就不能不去整顿,不整顿小耻,而要求百姓知大耻,那是不可能的。但凡君主治理民众,要要求百姓谨守小礼、奉行小义、勤修小廉、整顿小耻、禁绝小恶,这些都是教育民众的方法。民众能够做到谨小礼、行小义、修小廉、整顿小耻并禁绝小恶,这些是治国的根本。
凡是治理民众的人,想要民众服从统治;想要民众服从统治,就不能不重视法度。法度,是保持朝廷得以建立权威的。要保证朝廷得以建立权威,就不可不重视爵位和服饰的等级制度。如果把爵位授予不义之人,百姓就会轻视爵位;百姓一旦轻视爵位,君主就不会被尊重;君主不被尊重丢了威信,法令就不会被执行。法令,是用来鞭策民众出力的。想要御驶民众出力,就不能不重视俸禄奖赏。俸禄奖赏给没有功绩的人,民众就会轻视俸禄奖赏;民众轻视俸禄奖赏,上位者就没有能够勉励民众的了。上位者无法勉励民众,政令就不能推行。法令,是用来发挥民众才能的。想要发挥民众才能,授受官职就不能不慎重审度。授受官职不审度,民众就会背离君主的统治;民众背离君主的统治,国情民意就不能上通下达;国情民意不能上通下达,民众就会怨恨君主;民众怨恨君主,法令就不能推行。法令,是决定百姓生死的。决定百姓生死,刑罚就不能不仔细审度;刑罚不仔细审度,就会有避重就轻或避轻就重之意;有避重就轻或避轻就重之意,就会滥杀无辜而赦免有罪之人;滥杀无辜而赦免有罪之人,国家就难免要被乱臣贼子发难和谋逆篡夺,因此轻视爵位制度、轻视俸禄奖赏、民众逃离统治。乱臣贼子发难,这就是国家败亡之道。

心得:仿佛一个精细仪器的内部操作,环环相扣,是权修给我最大的感觉。读的时候会联想到读本经时老师比喻的那个流水线上的关键枢纽,法令制度,是把控枢纽的关键,枢纽得以把控,流水线就可以运转,同时流水线顺利运转,枢纽也不会卡住受损,就可以顺滑的转动,继续调控流水线的运转。很是绝妙,从上到下从下到上,每一个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非常精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6-26 20:28:58 | 显示全部楼层
立政第四
正音查字
1.壅 雍,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堵塞。壅,甲金篆字形暂缺,隶书雍,堵塞),表示用泥土堵塞。推测造字本义:动词,用土堵塞、堆填。楷书将隶书字形中的“广”简写成一点一横的
2.捐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包裹在襁褓中的幼婴。捐,篆文手,抛肙,裹在襁褓中的幼婴),表示弃婴。造字本义:动词,将幼婴裹在襁褓中抛弃在缺乏计划生育能力的古代,人们有时不得不将无力的抚养的婴儿裹在襁褓中遗弃。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简写,失去五指形象,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捐,棄也。从手,肙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捐,抛弃。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肙”作声旁。


3.瓠 葫芦类瓜菜
4.闾 吕,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侣”的省略,表示相伴。閭,篆文吕,即“侣”),表示相邻住户的共同的巷门。造字本义:名词,相邻住户共同的里巷大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闾”,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門”简化成“门”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閭,里門也。从門,呂聲。《周禮》:“五家爲比,五比爲閭。”閭,侶也,二十五家相群侶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闾,里巷的门。字形采用“门”作边旁,采用“吕”作声旁。《周礼》上说:“五家成为一比,五比成为一闾。”闾,伴侣,二十五家相互群
居成为伴侣。”


5.闬 干,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原始木制武器。閈,金文干,武器),表示武力守门。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武力守门,防备侵扰。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闬”,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門”简化成“门”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閈,門也。从門,干聲。汝南平輿里門曰閈。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闬,里巷的门。字形采用“门”作边旁,采用“干”作声旁。汝南郡平舆县将里巷的门叫作“闬”。


6.薮 水浅草茂的沼泽
7.秎 握禾割乂
8.硚 土质瘠薄。
翻译:国家之所以能治理乱局稳定兴旺,取决于三个根本原则:依靠杀戮刑罚是不足够的。国之所以能够转危为安,取决于四个条件,只依靠内外城郭的险要地势是不够的。国家之所以能有贫弱变为富强,取决于五个条件,只采用减轻租税,减少赋敛的办法是不行的。这就是说,治理国家有“三本”,安定国家有“四固”,富国强兵有“五事”。五事,就是五项纲领性措施。
君主需要慎重处理的问题有三个:一是大臣的德行与地位不相称,二是大臣的功劳与俸禄不相称,三是大臣的能力与官职不相称。以上这三个根本问题,正是国家治与乱的根源所在。所以一个国家里,对于德行义举没能显示与朝廷的人,不可授予尊崇的爵位;对于功勋业绩没有表现于邦国的人,不可以给予优厚的俸禄;对于主持政事没能取信于民众的人,就不能任命为显官要职。所以德行深厚而所授爵位地下卑微,就叫做用人不当;德行浅薄,而所授爵位尊崇高贵,就叫做用人错误。宁可对君子有过错,不可对小人有过失。因为,对君子有过错,招来的怨恨较浅;而对小人有失误,则带来的祸害很深。因此,在一个国家里,如果有这种德行义举未能彰显于朝廷但能身居高位的人,那么,贤良的大臣就不会积极奋进争取得到重用;如果有功劳不著称于邦国,但却享有重赏厚禄的人,那么勤奋的大臣就得不到鼓舞勉励而努力付出;同样朝中如果有主持政事未能取信于民众但却做了大官和要职的人,那么有才干有能力的大臣就不会主动发挥作用为国出力。只有把这三个根本问题都慎重妥善解决好了,臣下才不敢枉自谋求高官厚禄;如果对着三个根本问题不严加审查谨慎处理,奸佞弄臣就会主动与君主接近,君侧的专宠小人就会控制权威滥发施令。这样,在上层清明的政治遭到破坏,君主耳目被闭塞;在下层的政令就不会通行,正确的治理被抛弃,干坏事的人一天天躲起来,邪恶之事就日益增长。然而若能审慎处理好这三个,君主左右那些受到宠幸的小臣就不敢妄自专权,道路上也就看不到胡乱被抓捕羁押的犯人,与官吏疏远的普通百姓、卑微小民也不会遭受冤狱之害,孤寡无亲的人也都没有不白之冤和难言之隐了。这样就可以说,刑法减省,政务精简,甚至朝廷都无须召集群臣议论政事了。
以上是“三本”。
君主需要谨慎对待的问题有四个:一是德行没有大道仁者的地步,不可以授予国家大权;二是对于见到贤能之人而不能让位的人,不可以授予尊贵的爵位;三是对于掌握刑罚在执行时回避亲贵的人,不可以让他统帅军队去带兵;四是对于那种不重视农业,不注重开发地利,而又轻易征收赋税的人,不可以任命他为地方长官。这四条巩固国家安危的原则是维系国之安定的根本。应该说,卿相如果得不到民众的拥护,是国家的危险;大臣之间不能协力同心,是国家的危险;军中统帅没有威望而不足以令人畏惧,是国家的危险。因此,只有提倡道德而能真正做到仁爱的人,才可以胜任国事而得到众人的拥护;只有见到贤能者,能够推举礼让的人,才能是大臣们同心协力;只有掌握刑罚执行时不避亲贵的人,才能够使得国家的威严广传四邦而威震邻敌;只有重视农业、注重开发地利,而不轻易课取赋税,才能使民众安心农事爱惜自己的产业。
以上是“四固”。
君主必须注意解决的问题有五个:一是山林沼泽不能免于大火,致使草木不能繁殖生长,国家就会贫穷;二是沟渠不能全线通畅,致使堤坝中的水漫溢成灾,国家就会贫穷;三是田野里没有种植桑麻,五谷杂粮的种植没有因地制宜,国家就会贫穷;四是农民家里没有饲养六畜,各类蔬菜瓜果种植也不齐全,国家就会贫穷;五是工匠争相刻意追求雕木镂金,女红也只是广求花彩文饰之美,国家就会贫穷。也就是说,山泽能够防止火灾,草木得到繁殖成长,国家就会富庶充足;使得沟渠全线通畅,堤坝中的水安稳而没有漫溢,国家就会富裕充盈;发展桑麻使其遍布田野,五谷种植也能够因地制宜,国家就会富裕充足;各户农家都饲养六畜,蔬菜瓜果能齐备俱全,国家就会富足充裕;工匠不过分雕琢,女红也不苛求彩饰,国家就会富足昌盛。
以上是“五事”。
把国家划分为五个乡,每个乡各设乡师;再把乡划分为五个州,每州各设州长;再把州划分成十个里,每里各设里尉;再把里划分为十个游,每游各设游宗;再把游划为十家为一什,五家为一伍,什和伍也都各设什长和伍长。要修筑好围墙,堵塞缺口漏洞,统一道路。要小心看管里门,注意钥匙和门锁,钥匙由里尉收藏保管。每个闾设置一名“闾有司”,任命其按时开闭里门。闾有司还要负责观察出入的行人,向里尉报告情况。凡进出不遵守时间、穿戴不合时宜、家眷亲属朋辈同济以及其它人中有行为异常者,闾有司一旦发现,就要随时上报。如果问题出在本里家族的子弟、臣妾、属役或宾客身上,那么,里尉要警戒游宗,游宗要警告什长或伍长,什长或伍长则要训告家族长老,只给予警戒和警告而已,不必上报。初犯、再犯可以宽恕,犯第三次就不能赦免了。凡是发现有孝悌、忠信、贤良和优秀的人才,如果是出在本里家族的子弟、臣妾、仆役和宾客,那么,就要逐级由什长或伍长上报游宗,游宗上报里尉,里尉上报州长,州长再汇总上报于乡师,最后由乡师登记举荐到士师那里。凡是责罚与犯罪有牵连的人,问题若出在家属的,则应连带责及于家长;若问题出在家长的,应连带责及于什长或伍长;问题若出在什长或伍长,则连带游宗;若出在游宗,则连带里尉;若出在里尉,则连带州长;若出在州长,则连带乡师;若出在乡师,则连带士师。每年三个月一上报,六个月一汇总,十二个月来一次登记举报。凡是推举贤才的都不可以越级,使用能臣也不可以兼职;惩罚有罪之人,不单独处罚犯罪者自身一人,必须彻查其上司或从犯党羽;赏赐有功之人,也不知赏给立功者本人,必须顾及上司或左右侍从。
正月初起,国君要亲自处理朝政,评定爵位赏赐,考核官吏政绩,供需连用五天时间。腊月末,国君要亲临朝政,审议论定惩罚、定罪、判刑、处死诸事,也是连用五天时间,正月初一日,百官聚首在朝,国君向全国颁布政法命令。五乡乡师和五属大夫都从太史手中领受法令典册,都要在国君面前学习法令熟悉条文。当太史宣布法令之后,把正本地册存入太府,副本交国君以便稽考。五乡乡师出朝以后,就直接到乡办事处召集本乡所属官吏,直至游宗,都得同来领受法令。法令公布完毕后,要及时回报朝廷,然后才能回到住处;法令没有公布,回复报告没有交回,不敢到住处休息;否则,就叫做“滞留君令”,那是必定处死之罪,不容宽赦。五属大夫,都是乘车入朝的,但 出朝以后也不能到住处休息,必须立即出发。回到都邑的当天,就在祖庙召集所属官员属吏,一同来受法令。法令公布传达后,,马上便派遣使者回报,向地方传达政令的日期、早晚。法令已经公布完毕,使者也已经派遣出去,然后才能回到住所休息;法令没有公布完毕,或者使者没有派出去,不能回到住所休息;否则,也叫“滞留君令”,必处死罪,不容宽赦。检查法令文件的实施情况,如有与太府所存正本不符合的地方,多出来的部分就叫专制,属于妄添君令,却少了的部分叫做亏令,属于擅减君令,都是必处死罪,不容宽赦。君主这个岁首颁布的法令,即所谓首宪,在法令公布以后,各地就可以遵照执行了。
以上是“首宪”。
国家大凡将要兴办大事,赏罚的律令法规一定先行发出。这就是说,事情将要举办,有关赏罚的办法和规定就必须明示于前。主持办事的人,必须要严格掌握法令以实行赏罚,在检查工作和总结办事情况向君主上报的时候,也必须报告执行赏罚律令的实际情况。如果办事有不符合法令规定的地方,即使取得一定成效,也叫专制,属于妄改君令,必处死罪,不容宽赦。这个君主关于举事的赏罚律令,即所谓首事,此律令发布执行后,就可以办事了。
以上是“首事”。
制定防火的律令法规,禁止在山泽林薮之处堆积枯草;对自然资源的出产地区,要按时封禁和开放;使民众有充足的房屋建筑用材和贮备足够的柴草,这是虞师的职责。排泄积涝,疏通沟渠,修整堤坝,加固设施以保持蓄水池的安全,做到雨水即使过多也无害五谷;年景即使干旱,也有收成,这是司空的职责。观测地势高低,观察和分析土质肥瘠,查明土地宜于何种农作物的生长,明定农民应召服役的日期,对农民生产、服役的先后顺序,按时令季节做好全面安排;使五谷、桑麻等农作物的种植,各何其时,这是司田的职责。巡行视察乡里,查看房屋,观察树木、庄稼的生长情形,检查六畜的饲养状况,并能适时作出全面合理的安排;做到劝勉百姓,是他们努力耕作而不偷闲,怀恋家园田产而不轻易背井离乡、别弃故土,这是乡师的职责。考核和评定各种工匠的技术高下,审定和明确各个季节的作业项目,辨别产品质量的优劣,倡导产品完备和精锐,统一监督管理五乡,按时做出全面安排;使那种刻木、镂金、竞逐文采之类的奢侈品工艺,不敢在各乡作业或制造,这是工师的职责。
以上是“省官”。
按照爵位的高低制定穿用服饰的等级差别,根据俸禄的多少规定享用财务花费的数量标准。饮食有一定的标准,衣着有一定的制度,所住房屋设施有一定的限额,六畜和仆役有一定的数目,乘坐的车船和陈设的器物也有一定的限制。生活在世的时候,在乘车、戴帽、职位、俸禄、田宅等方面,都有所分配的级别;人死离世的时候,在棺木、衣被、坟墓等方面也都有所规定。即使是出身高贵,如没有一定的爵位,也不敢穿戴享用相应的服饰;即使有万贯家财,没有一定的俸禄,也不能做相当的花费。天子衣服的花纹样式有明确规定,夫人不能穿着平常的服饰祭祀宗庙。将军大夫穿朝服,一般官吏穿命服,而一般的办事人员——士,只能在衣带和衣服的边缘上做出标志。平民百姓不敢穿杂有纹彩的衣服,工匠、商贩等百工,不得穿羔羊皮和貂皮制成的衣服。受过刑罚和正在服刑役的人,不能带冠冕,也不能备辇和坐车。
以上是“服制”。
倡导废止军需战备的主张占据优势,国中即便有险要的地势也不能固守了;提倡仁慈、泛爱的主张占据上风,士兵们也不肯再去厮杀打仗和勇猛作战了。主张要保全自身和珍爱生命的观念占据优势,那么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廉洁和知耻之风就不好在建立了。若私立异说,清高自负、各显高明的主张占取上风,那么君主的政令就无法有效得到推行了。而倾向拉帮结派、结党营私的习尚占据优势,那好人、坏人就不容易分清楚了。倡导追求金玉财货的主张若占据上风,那么官员可能会随意贩卖官爵,私自赏赐职位给出身卑微之人,导致爵赏服制滥留到下层。提倡观赏游玩、寻欢作乐的风气占据优势,奸邪阴险、诈伪欺世之辈就会攀附权贵、窃居高位。若凭借请托拜竭、私人保举可以求得官爵的情形占据上风,那么用人标准就不会正确。那些阿谀奉承、逢迎谄媚、文过饰非之人的主张占据优势,花言巧语、献媚取宠的奸佞之徒就会得到任用,干一些邪恶之事。
以上是“九败”。
听到征召就立即前来集合,被派遣就立即前往,老百姓抛舍自我,而把君主心中所想的作为自己的心愿,这是事实教化所期望达到的。起初还看不出迹象最后则出现了不可比拟的成效,君主一人指挥之事,臣民万人随从,这是进行训导所期望达到的结果。君主不加命令而民众主动办事,君主不加派遣而臣下自动前往,不用君主在上面激励劝勉,而民众就能自己主动尽心竭力,这是树立风尚所期望达到的境界。君主的好恶爱憎还只在心里蕴蓄,百姓就已经化为行动;刑罚还未实行,而民众已感到惊恐畏惧;奖赏还未颁发,百姓已得到勉励和鼓舞,这是提倡诚信所期望达到的效果。做事不产生恶果而妨害他人,事成之后便不会遭到失败,而得到的成果也没有人能够争夺,这是遵行自然法则和天道规律所期望能达到的境界。行事则成,有求必得,君主所希望的和要求的,不论大事小事都能实现,这是兴事举业所期望达到的成果。有令便行,有禁则止,凡是律法威令所及和风尚习俗所能影响到的地方,百姓服从君主,就像四肢百骸以及身体所有器官服从内心的支配一样,这是为政者治理国家所期望达到的效果。
以上是“七劝”。
心得:读来两个感觉,很矛盾,一方面觉得这种层层细致的法令在牢牢地从各个环节把控着不偏移,但是又觉得这是对君主极大地要求,如果君主德不配位,不能奉天命,选的臣民也不能奉君民,那这细致入微的法令就是毁灭这个国家的根本,人民将惶惶不可终日。读起来我的感觉是很冲突的,以至于没有什么豁然开朗的喜悦,也没有极端的排斥,整个处在一个思考卡住的状态里。思索这样细密的操作,究竟该如何不毁于人手,真正传递天道。同时还想到墨家的兼爱非攻,不知为何,但是对墨家思想并不是非常熟悉,只是读立政各项法令时时不时闪现在我脑海。我不确定法家如此治国,是否真的可行,感觉是看似现实苛刻的详细,却又有一种理想主义的幻想。好像是否能成,取决于人了,对为君者,为臣者的要求必须到位,才能成功,稍微哪个环节有失偏颇,而没有被发现,感觉就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6-28 00: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周
乘马第五
翻译:凡是营建都市和大城镇,不把它建立在大山脚下,也必须建在大河的近旁。地势之高,不可接近于干旱地区,以便保证水源的充足;地势之低,不可接近于有积水的水潦,以便省去修筑堤防和渠道的功夫。要依靠天然资源,要凭借地势之利,所以,城郭的构筑和建造,不必拘泥于规矩完全合乎方圆的要求;道路的铺设和修建,也不必拘泥于准绳完全合乎平直的要求。
以上是“立国”。
能做到“无为而治”的君主,可以成就帝业;施政有道,为政而不为政务所累、无须过度操劳和事事干预的君主,可以成就王业;为政尽心尽力,谦虚而不自视高贵、自命不凡的君主,可以成就霸业。不自以为尊贵和高人一等,是作为君主的准则;尊贵而不超越应守的名分规矩和等级法度,是做臣子的准则。
以上是“大数”。
土地是治理国家政事的根本,朝廷是等级礼仪法则的体现,市场是商品供求和流通的地方,黄金是计算衡量财用尺度的工具,一个诸侯国拥有兵车千辆,是军事储备的制度规定。这五个方面,其道理是可以理解的,实行起来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土地是治理政事的根本,所以,土地可以用来调整政事。土地不能公平划一折算、管理不能和谐协调,政策措施就不正确,政事活动也无法公正合理。没有公正合理的政策措施,生产活动就无法有效管理。春秋冬夏是阴阳的推移,农时长短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白天和黑夜的更替是阴阳的变化。那么阴阳的运动是正常的,即使有时失常,多的不能减少,少的也无法增加。天时,非人力所能损益。那么可以用来调整政事的只有土地,所以对土地不可不加以整顿。整顿土地,其实际可耕的数字一定要进行核证。长的要核正,短的要核正,小的要核正,大的要核正,长短小大都要核正准确。土地不核正准确,官府就无法治理;官府无法治理,农事就办不好;农事办不好,物资就不会丰富。因此,怎样知道物资丰富呢?回答是:农事搞得好。怎样看出农事搞得好呢?回答是:物资丰富。一旦物资丰富,农事搞得好,就可以少求助于天时了,掌握起来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以上是“阴阳”。
朝廷是等级制度和礼仪法规的体现。所以朝廷官职爵位安排的正确,臣民才不会怨恨;臣民不会怨恨,就不会作乱,这样之后,体现着公正的等级制度和礼仪法规才可以建立。如果官职爵位安排的不公平正确,等级制度和礼仪法规就不可能得到合理体现。所以,一国之人不可能都尊贵;都尊贵了,事情办不好,对国家也不利。正因为事情办不成,对国家也不利,假使没有少数人位处尊贵,民众是不能靠自己管理自己的。所以,分清明辨爵位排列的高低,人们才知道先后次序的礼仪法规和尊贵卑贱的等级制度,这样管理起来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以上是“爵位”。
市场是货物价值得到体现的地方,所以,各种货品物资价格低廉,各种商业就不能获得超常的高利;各种商业无法从中谋取暴利,各项生尝试也就能都得到发展;各项生产事业得到平稳发展,各项物资需求就都能得到适度的满足,百业并兴,各种社会需求也就可以调节了。这就是说,任何事业总是产生于谋划和周密考虑,成功与尽心竭力的努力,失败于轻忽怠慢和骄傲。不谋则不能产生,不努力着不能成功,不骄傲轻慢则不致失败。所以说,通过市场,可以了解社会的治乱兴亡,可以通晓社会物资和财富的多寡,只是不能通过它创造或改变物资和财富的多寡而已,这些是掌握和办理起来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以上是“务市事”。
黄金是计量各种财政用度的工具。辨明了黄金可以作为财用工具的道理,就可以用来测知国家何时奢侈和何时俭省,懂得了何时奢侈与何时俭省,各项用度就能得到适度的满足和调节。国家用度过少,对举办各项事业不利;过多,对商品资源不利。因为,国家用度过少,黄金不被重视作为生产资金投入而价格低廉,金价低会挫伤生产积极性则各项事业就因财货短缺不好办,故对各项事业不利;国家用度过多则使黄金价格抬高,金价高则商品货物得到大量生产而使其低贱,故此不能物尽其用而造成浪费,所以对货物资源生产不利。等到各种商品物资消耗殆尽,才知道不足,这是不懂得国家用度须有一个适当用量的缘故;等到各项事业完成后,才发觉商品资源过剩,这是不懂得国家用度要有一个适度耗用限额的缘故。不懂得适当用量,不知道适度限额,都不行,而要懂得这些原则。这是有规律可循的。
天下各地之事,如同驾马驭牛,马车和牛车所能装在及负担的轻重都有一定的限度。有了三十里的实际行程作为参照,一天可行的里程的远近也就心中有数了。因此,知道一个诸侯国可以出兵车千辆这样一个标准,就可以推算出其军备规模的大小,也可以用来计算其军需负担的轻重了。军需赋税征收重了,然后再来消减,那是不了解民众的负担能力;军需赋税征收轻了,然后再来加重增收,那是不了解国家实际的军备需要。不了解民众的承受及负担能力,不了解国家的军备需要,都行不通。而要掌握它们,这是有规律可循的。
对于不生五谷的荒地和不长树木的秃山,将一百亩折合成为一亩可以耕种的土地。干涸的沼泽,也是一百亩折合成一亩。草木不生的光秃枯地,也是一百亩折合一亩。荆棘丛生人们无法进入的野地荒山,也是一百亩当一亩。沼泽地,人们可以带上镰刀和绳索进去采伐用材的,九亩当一亩。丘陵地带,其树木可以当生产材料,可以做车轴,而且人们带上刀斧就可以进去采伐的,也是九亩相当于一亩。高峻山岭,其树木可以做棺材,可以做车辕,而且人们戴上刀斧就可以进去采伐的,十亩折合成一亩。江河水流,百姓可以下网捕鱼的,五亩折合成一亩。森林,其树木可以做棺椁,可以做车辕,而且刀斧能进入采伐的,也是五亩折合成一亩。胡泽水泊,可以下网捕鱼,也是五亩折合成为一亩。这些方法就叫做“地均”:即按照可耕面积的实数对土地进行公平折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6-28 15: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周
乘马第五
翻译:凡是营建都市和大城镇,不把它建立在大山脚下,也必须建在大河的近旁。地势之高,不可接近于干旱地区,以便保证水源的充足;地势之低,不可接近于有积水的水潦,以便省去修筑堤防和渠道的功夫。要依靠天然资源,要凭借地势之利,所以,城郭的构筑和建造,不必拘泥于规矩完全合乎方圆的要求;道路的铺设和修建,也不必拘泥于准绳完全合乎平直的要求。
以上是“立国”。
能做到“无为而治”的君主,可以成就帝业;施政有道,为政而不为政务所累、无须过度操劳和事事干预的君主,可以成就王业;为政尽心尽力,谦虚而不自视高贵、自命不凡的君主,可以成就霸业。不自以为尊贵和高人一等,是作为君主的准则;尊贵而不超越应守的名分规矩和等级法度,是做臣子的准则。
以上是“大数”。
土地是治理国家政事的根本,朝廷是等级礼仪法则的体现,市场是商品供求和流通的地方,黄金是计算衡量财用尺度的工具,一个诸侯国拥有兵车千辆,是军事储备的制度规定。这五个方面,其道理是可以理解的,实行起来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土地是治理政事的根本,所以,土地可以用来调整政事。土地不能公平划一折算、管理不能和谐协调,政策措施就不正确,政事活动也无法公正合理。没有公正合理的政策措施,生产活动就无法有效管理。春秋冬夏是阴阳的推移,农时长短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白天和黑夜的更替是阴阳的变化。那么阴阳的运动是正常的,即使有时失常,多的不能减少,少的也无法增加。天时,非人力所能损益。那么可以用来调整政事的只有土地,所以对土地不可不加以整顿。整顿土地,其实际可耕的数字一定要进行核证。长的要核正,短的要核正,小的要核正,大的要核正,长短小大都要核正准确。土地不核正准确,官府就无法治理;官府无法治理,农事就办不好;农事办不好,物资就不会丰富。因此,怎样知道物资丰富呢?回答是:农事搞得好。怎样看出农事搞得好呢?回答是:物资丰富。一旦物资丰富,农事搞得好,就可以少求助于天时了,掌握起来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以上是“阴阳”。
朝廷是等级制度和礼仪法规的体现。所以朝廷官职爵位安排的正确,臣民才不会怨恨;臣民不会怨恨,就不会作乱,这样之后,体现着公正的等级制度和礼仪法规才可以建立。如果官职爵位安排的不公平正确,等级制度和礼仪法规就不可能得到合理体现。所以,一国之人不可能都尊贵;都尊贵了,事情办不好,对国家也不利。正因为事情办不成,对国家也不利,假使没有少数人位处尊贵,民众是不能靠自己管理自己的。所以,分清明辨爵位排列的高低,人们才知道先后次序的礼仪法规和尊贵卑贱的等级制度,这样管理起来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以上是“爵位”。
市场是货物价值得到体现的地方,所以,各种货品物资价格低廉,各种商业就不能获得超常的高利;各种商业无法从中谋取暴利,各项生尝试也就能都得到发展;各项生产事业得到平稳发展,各项物资需求就都能得到适度的满足,百业并兴,各种社会需求也就可以调节了。这就是说,任何事业总是产生于谋划和周密考虑,成功与尽心竭力的努力,失败于轻忽怠慢和骄傲。不谋则不能产生,不努力着不能成功,不骄傲轻慢则不致失败。所以说,通过市场,可以了解社会的治乱兴亡,可以通晓社会物资和财富的多寡,只是不能通过它创造或改变物资和财富的多寡而已,这些是掌握和办理起来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以上是“务市事”。
黄金是计量各种财政用度的工具。辨明了黄金可以作为财用工具的道理,就可以用来测知国家何时奢侈和何时俭省,懂得了何时奢侈与何时俭省,各项用度就能得到适度的满足和调节。国家用度过少,对举办各项事业不利;过多,对商品资源不利。因为,国家用度过少,黄金不被重视作为生产资金投入而价格低廉,金价低会挫伤生产积极性则各项事业就因财货短缺不好办,故对各项事业不利;国家用度过多则使黄金价格抬高,金价高则商品货物得到大量生产而使其低贱,故此不能物尽其用而造成浪费,所以对货物资源生产不利。等到各种商品物资消耗殆尽,才知道不足,这是不懂得国家用度须有一个适当用量的缘故;等到各项事业完成后,才发觉商品资源过剩,这是不懂得国家用度要有一个适度耗用限额的缘故。不懂得适当用量,不知道适度限额,都不行,而要懂得这些原则。这是有规律可循的。
天下各地之事,如同驾马驭牛,马车和牛车所能装在及负担的轻重都有一定的限度。有了三十里的实际行程作为参照,一天可行的里程的远近也就心中有数了。因此,知道一个诸侯国可以出兵车千辆这样一个标准,就可以推算出其军备规模的大小,也可以用来计算其军需负担的轻重了。军需赋税征收重了,然后再来消减,那是不了解民众的负担能力;军需赋税征收轻了,然后再来加重增收,那是不了解国家实际的军备需要。不了解民众的承受及负担能力,不了解国家的军备需要,都行不通。而要掌握它们,这是有规律可循的。
对于不生五谷的荒地和不长树木的秃山,将一百亩折合成为一亩可以耕种的土地。干涸的沼泽,也是一百亩折合成一亩。草木不生的光秃枯地,也是一百亩折合一亩。荆棘丛生人们无法进入的野地荒山,也是一百亩当一亩。沼泽地,人们可以带上镰刀和绳索进去采伐用材的,九亩当一亩。丘陵地带,其树木可以当生产材料,可以做车轴,而且人们带上刀斧就可以进去采伐的,也是九亩相当于一亩。高峻山岭,其树木可以做棺材,可以做车辕,而且人们戴上刀斧就可以进去采伐的,十亩折合成一亩。江河水流,百姓可以下网捕鱼的,五亩折合成一亩。森林,其树木可以做棺椁,可以做车辕,而且刀斧能进入采伐的,也是五亩折合成一亩。胡泽水泊,可以下网捕鱼,也是五亩折合成为一亩。这些方法就叫做“地均”:即按照可耕面积的实数对土地进行公平折算。方圆六里的区域称作暴,五暴命名为聚。聚中要有集市,没有集市则无法交易通有无,人们就缺乏,日常用品。五聚叫做某乡,四乡称为方;以上这些是行政管辖组织制度。行政编制一经建立,就需要建立地方居民组织:把五家编为一伍,十家编为一连,五连编为一暴,五暴编为一长,称它作某乡;四乡命名为都,以上这是居民管辖组织制度。居民编制一经建立,就需要建立生产管理组织:四聚组成一离,五离组成一制,五制组成一田,二田组成一夫,三夫组成一家,以上这是生产管理的组织制度。生产管理组织一经建立,就需要组织军事装备:六里见方的地区出兵车一乘,一乘匹配四匹马,一匹马跟随穿戴铠的兵士七人、手持盾牌的兵士五人,一乘则共有铠甲兵士二十八人、盾牌手二十人,还配备民夫三十人,负责兵车的后勤工作,以上这就是军事装备的制度。
六里见方的土地出一辆车,一里见方是九个农夫的田地。一镒黄金是供应百辆兵车的人马一宿的费用。倘若没有黄金可以用丝绢代替,细绢三十三制折合为黄金一镒。倘若没有丝绢可以用葛布代替,一百匹希薄葛布折合为黄金一镒,一镒黄金即共百乘兵车使用一宿的费用。这样,征收布匹的地方,合六步土地征粮一斗,这是中等年成的税率。应该有集市,没有集市则民用缺乏。六里见方的地域,称为社;有居民的邑,名为央。也要征收关税和市场税。按黄金百镒为一箧来算,货物一谷笼算作十箧。集市的商人如果达到三十人,从正月到十二月年收黄金一镒,就是合理征税了。每年的春分公布税率,立夏按月核实,秋天统计总的征税情况,还要统计经营商业民众的人数增减。
三年大修整理一次田埂,五年大修整理一次田界,十年进行一次田地重新规划,这些都应成为常规做法或例行政务。十刃高的地方见了水,不会发生大涝;五尺高的地方见水,不会有大旱。十一仞高的地方见了水,涝灾出现,就应减免原先税额的十分之二三;十二仞见水,则减免十分之三四;十四仞见水,则减免十分之四;十五仞见水,则减免一半,相当于比照山地税额的做法。五尺见水的土地,也减轻赋税的十分之一;四尺见水的土地则减免十分之三,三尺见水的土地则减免十分之二,二尺见水的土地则减十分之一;而一尺见水的土地,就相当于沼泽地的税率了。
从国都城门以外,到全国四方边境以内的所有地区,成年男子按照两犁耕地的的定额,未成年男子按一犁耕地的定额,一律要为朝廷宫室服劳役三天。正月就指令农民开始耕作,到公田服役从事耕种。从冰雪融化开始春耕时起,直到夏耘锄草结束。那些见多识广、学问渊博、断事精明的士,凡是没有成为君主官员的,都要去服役,而且还不能接受政府颁赐。那些熟悉物价高低贵贱,并每天在集市上交易的商人,凡不是官商的,也要服劳役,不能接受政府颁赐。对于讲求器物样式、功能,参加集市交易的手工业者,凡不是官家工匠的,也要服劳役而不能接受颁赐。至于不能直接承担劳役而出工的人们,就看他们所差的实际数字,缴纳补偿劳逸的粮食。
常理告诉我们:要做到公平地分配土地、公平折算地租,可以使民众知晓自己出力的本分。并让民众把握时令。民知时令早晚,便会珍惜时光的不足、了解饥寒的切身威胁。这样,他们就会晚睡早起,父子兄弟全家关心农事不忘劳动。人人不知疲倦、不辞辛劳的干活。不公平折算地租、把土地分配下去的害处,就是地利不能充分被利用,人力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不把农时告诉他们,农民就不知道要掌握季节、抓紧农事;不教他们如何做农事,农民就不会干活很有成效。实行了与农民分取财富的制度,农民就切实看到有生产所得、有租税所征了;再明确征收标准和分配比例,农民就会尽心尽力了。于是,不必督促驱赶,父子兄弟都会来关心生产、不忘劳动的。
以上是“士农工商”。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就是因为他善于使民各守其分。圣人不擅长分民,就同普通百姓一样了。自己总是管不好自己,怎么能够算作圣人呢?所以,国家有事就取用于民,无事就藏富于民,只有圣人才善于把产业寄托交付于民众。人的本性若入于邪僻则将愚昧不明,如能帮助他们防范邪恶干扰,民众则将善良正行。在上的君主怎么做,在下的臣民就会加倍跟从效仿,你做一分,他们就会两倍作为回报。
以上是“圣人”。
时令,对于农耕等各项事业来说是非常宝贵的,不能把他收藏贮存起来,使之停留等待。所以说:今天不及时进行生产,明天就没有货物财富。过去的时光一旦消失就一去不复返了。
以上是“失时”。
八十里见方的上等土地,可以负担供给一座上万户人口的城市和四座上千户人口的城镇。百里见方的中等土地,可以负担供给一座上万户人口的城市和四座上千户人口的城镇。一百二十里见方的下等土地,可以负担一座上万户人口的城市和四座上千户人口的城镇。因此,八十里见方的上等土地与一百二十里见方的下等土地的地区财政收入,都相当于一百里见方的中等土地的地区收入。
以上是“地里”。

正音查字:
1.大数:重要方略。即成就帝业、王业、霸业的重要方针政策。意同大计或大局。
2.义:仪法。此处指贵贱尊卑的等级原则。
3.正:匡正,纠正
4.准:古代商品交换的固定用语,给商品定价。
5.虑:考虑,谋划
6.傲 “敖”是“遨”和“傲”的本字;“慠”是“傲”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边境。,金文出,出游方,边境攴,手持器械),表示手持自卫器械越境出游。有的金文用“疑”(迷路)代替“出”,表示越境出游者遇到的方向困难。有的金文误将“出”写成“屮”。篆文承续金文字形。当“”的“豪放不羁地越境出游”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人”(旅游者)另造“”代替,强调出境旅游者的自由不羁。造字本义:形容词,得意放纵,自由不羁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敖”写成。俗体楷书(颜真卿)将篆文字形中的“敖”写成,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出”写成三横一竖的。有的俗体楷书则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出”写成“土”形的楷书异体字“慠”用“竖心旁”(态度)代替“单人旁”(旅游者),强调得意放纵的态度。《汉字简化方案》用“傲”合并代替“慠”。古籍常“倨傲”并用,表示违反行为规范,举止放纵不羁,“倨”表示面对长辈上级或客人,随意坐卧而不起立,强调社交的态度散淡不恭;“傲”表示无所不往、无所敬畏,不入乡随俗,强调行止放纵不羁。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傲,倨也。从人,敖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傲,倨傲不逊。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敖”作声旁。  

7.任
任,甲骨文工,巧人,远古的手工业者),表示能工巧匠。金文在“工”的握柄上加圆点指事符号,写成“壬”,表示善于巧用器具,有办事能力。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聪明能干,精于办事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任,符也。从人,壬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任,委任状。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壬”作声旁。

8.樊:
”是“”的本字;而“”是“”的本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 ”(即“扳”)的省略, 表示反抓。,金文林,山地丛生的树木两个相反的“又”,即两个“反”的省略,反抓),表示两手反抓山上的树枝,以使身体向上移动。有的金文将两只反向的手交叉重叠,写成“井”状的。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井”写成“爻”。当“”的“攀登”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两只反向的手另造“”代替。造字本义:动词,反抓山上的树枝向上攀登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双手连写成“大当“樊”的“攀登”本义也消失后,篆文再加“手”另造“攀”代替。古籍多以“攀”代替“棥”和“樊”。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樊,鷙(騺)不行也。从,从棥,棥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樊,被羁绊而不能行走。字形采用“、棥”会义;“棥”也作声旁。

9.缠,当做 纆,两股的绳。

10.罟,网的总称。




心得:1.立国都要顺应天地来选址,而非人为过分要求。2.无为的本质是内部真正的有为。3.顺应天时,根据地以正政事,这是将人的管理与天地真正的挂钩了,第一个连通天地和国家的齿轮建立在这里了——地者,政之本也。由地扣政事,到农事,到物资——政事连通天地与国民。 读到后面脑壳都痛,如此密密麻麻的政令,要如何环环相扣牢牢紧锁住道知,看起来政令已经很严密的去尽可能做了,成败的关键就在于人了。齿轮已经安好,守着齿轮的人如果出了问题,那就全败。读起焦虑烦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6-29 13: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byssLiu 于 2021-6-30 13:17 编辑

七法第六
翻译:
正确的主张不能采用,错误的主张不能废除,有功劳而不予赏赐,有罪过而不加以惩罚:像这样而能管理好黎明百姓的,向来没有过。正确的意见一定会采用,错误地主张将坚决废止,有功记必定奖赏,有罪则必须惩处:像这样就可以治理好民众了吗?还不能。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客观的形势条件以及军事力量装备等具体设施都具备后,并且树立正确、废除错误、有功必赏、有罪必罚上述四方面都做到了,那就可以管理好民众了。不能管理好民众,反而能使国家军队强大,这样的事情从来没有过;但是,即使能够管理好民众而不懂得治军的方法,仍然做不到强大。不能够使国家军队强大反而能够每战必胜敌国,这样的事情从来没有过;但是,即使能够使军队强大而不明白是战胜敌国的方法和道理,仍然不能获得胜利。军队没有必胜敌国的把握而不能取得匡正天下的实力和名分,仍然是行不通的。所以说:治民要有条件和设施,治军要有战略和方法,战胜敌国要有道理和筹划,匡正天下要有实力和名分。
查字:
1.四者:“立是”“废非”“赏有功”“诛有罪”
2.数:方法,原则,策略

翻译:
七法就是:寻求规律、了解现象、掌握标准、施行教化、善于权衡、把握思想和精于运算。天地万物的元气,寒来暑往的协调以及水土的性质,人类、鸟兽、草木的生长繁衍,事物虽然不多,却都秉有元气、寒暑和水土的品性,形成各自的内在规则,这就叫做规律。事物的外部形态、名称、存在年代事件、彼此间的相似、类属、先后关系以及所处的状态等等,叫做象状。度量衡中的 尺寸、绳墨、规矩、衡石、斗斛、角量等等,叫做标准。使百姓性情人格上有所渐进、随顺温和、慢慢浸润、持久培育、互相适应、养成习惯等等,叫做教化。斟酌使用权力上的给予与剥夺、危险与平易、有利于有害、困难与容易、开放与封闭、死亡与生存等等,叫做权衡。培养百姓待人接物上老实本分、中心诚恳、宽容厚道、博施助人、大度容忍、宽恕谦让等等,叫做心术。辨别运用刚与柔、轻与重、大与小、实与虚、远与近、多与少等计策,叫做筹划。
查字:
1.决塞:疏通或堵塞,开导或禁止,引申为对事物的判别、权衡。
2.心术:心理活动,心意动向,意向性质。一说谓思想品行
3.计数:计算方法,运筹谋划
4.根:探究,追究 艮,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跟”(足底)的省略。跟,篆文木,树艮,即“跟”,脚底),表示树的脚跟,比喻树木长在地下、使之“站稳”的部分。造字本义:名词,比喻草木长在地下、使树木牢牢挺立的营养器官。隶书简化了“艮”的字形,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根,木株也。从木,艮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根,树的地株。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采用“艮”作声旁。

5.渐:慢慢变化。
“漸”是“壍”的本字;而“塹”是“壍”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砍断、劈开。漸,古匋文斬,砍断、劈开水,水流),表示持续的水流在漫长地质年代里缓慢地、逐步地侵蚀地表,最终开山劈地,深凿出河床、沟谷。篆文将古匋文字形的上下结构调整成左中右结构。造字本义:动词,河流在漫长地质年代里缓慢地、逐步地侵蚀切割地表,改变河道,远汇大海。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斬”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渐”依据类推简化规,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斬”简化成“斩”。当“漸”的本义“河流侵蚀地表,改变河道”消失之后,篆文异体字“壍”再加“土”(地表)另造“壍”代替,强调水流切割地表。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漸,水。出丹陽黟南蠻中,東入海。从水,斬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渐,河川。源出丹阳黟南蛮中,向东流入东海。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采用“斩”作声旁。


翻译:不明白事物的法则规律,却想要发号施令,就好比把测定日影的标杆插在转动的陶轮上来确定方向,如同摇动竹竿的根部而妄想固定他的末端一样。不明白事物的象状,却想量才用人,就好比把长材截短、短材接长来用。不明做事的法度规范、行为标准,而想要管理民众、统一民众,就好比用左手写字,却让右手去阻止一样。不明于教化之道,而想要移风易俗、夺民向善,就好比早上刚制造好车轮,晚上就要乘车一样,只能是欲速不达。运用权力而不善于权衡,却去市群众或调遣发动民众,就如同叫江川河水倒流一样。不明应禁止什么、倡导什么,却像对人们发号施令,就好比背对着靶子射箭却希望一发即中一样。不了解运筹谋划,却想要办大事,就好比没有舟楫船桨却想要渡过急流险滩一样。所以说:立法定制,不了解法则规律不行;量才用人,不了解具体情形不行;治理民众、统一群众,不了解规范法度、行为标准不行;移风易俗、导民向善,不施行教化进程不行;指挥发动群众、驱使调遣民众,不善于权衡不行;发号施令要贯彻执行,不了解民众的思想动向不行;举办大师想要成功,不精于运筹谋划不行。
以上是“四伤”的内容。
查字:
1.揉:使直木弯曲 “揉”是“煣”的异体字。柔,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软而有弹性。煣,篆文火,烘烤柔,软而有弹性),表示用文火烘烤生湿的竹木,使之热胀变得软而有弹性。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火”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柔”写成。楷书异体字“揉”用“手”代替“火”,强调手工在塑形过程中的作用。造字本义:动词,烘烤生湿竹木,使之变软而有弹性,并以手工将其弯曲或拉直,再冷却定型。用火烤使变软叫“煣”;用手搓使变软叫“揉”。古籍多以“揉”代替“煣”。
2.错:着手

翻译:
朝廷中的各种坏人、邪恶势力当政,就会损害君主的权威;奸官污吏掌权,就会破坏国家的法治律令;百姓中的奸邪小民得势,就会败坏风俗和教化;盗贼逞强,就会伤害国内民众的生命及财产利益。君主的权威受到损害,朝中大权就会下移而落入佞臣手中;国家的法制遭到破坏,财富就会通过贿赂往上流入奸吏手中,不良现象就会充斥朝廷;风俗教化遭到破坏,臣民就不会和睦相处、团结一致;国内民众被伤害,百姓就不能安居乐业。君威下移,大权旁落,君主政令就无法推行;财富上流,贿赂横行,官民道德和朝廷风尚就遭到破坏;臣民不能和睦相处、团结一致,任何事情都会做不成;百姓得不到安居乐业,游走经商的人和无业游民就会增多,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就会被迫离散;末业游民增多、务本农民离散,土地就得不到开垦、耕种;土地无人种植,则六畜就不能繁育;六畜不得繁育,则国家贫困、财用不足;国家贫困,财用不足,则兵力薄弱、士气不振而军队衰弱、将士不勇,就会战不能胜、守不能固;战不能胜、守不能固,国家就不能安定了。所以说,国家法规律令不严明,就会坏人当政、奸邪得势;所授官爵制度不严格,奸官污吏就会掌权擅政;符籍制度管理不严明,奸邪小民就会趁机得势;刑罚法律执行不严格,盗贼就会逞强。国家的四种根本制度:常令、官爵、符籍、刑罚都遭到破坏,君主的权力就会分散,若不加重视、严肃处理,政权就会出现危机。君权分散,忠诚正直、敢说真话的人就不能进谏;忠诚正直之臣及敢说真话的人不肯进谏,国家的真实情况君主就无法完全掌握。
查字:
1.百匿:即众慝。奸邪罪恶。匿 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喏”的本字,表示答应。金文匚,围墙,表示躲藏“若”,即“喏”,表示应答),表示藏而不应。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明确“应答”含义。造字本义:动词,藏身躲避,不回应。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匿,亡也。从匚,若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匿,逃亡。字形采用“匚”作边旁,采用“若”作声旁。

2.辑 和睦顺从。
咠,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拱手行礼、问候。,篆文車,车辆咠,即,行礼),表示两车相遇,相互揖让。造字本义:动词,两车交汇时互相调整车位,礼貌让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辑”,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車”简化成“车”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輯,車和輯也。从車,咠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辑,车辆相互和气让行。字形采用“车”作边旁,采用“咠”作声旁。

2.符
付,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府”的省略,表示官署。符,篆文竹,借代竹片,轻便、易于直劈二分的材料付,即“府”,官署),表示有官署标记的竹片。造字本义:名词,一种竹制的核验信物,即,古人将刻有特殊图文的竹片剖成两半,一半留在上级,一半留在下级,作为朝廷或官署封爵、置官、命使和调遣兵将时双方核验的凭证,以双方所持竹片图文是否相吻合来检验持符者的身份真假。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符,信也。漢制以竹,長六寸,分而相合。从竹,付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符,朝庭授权的信物。朝中信物,汉代的制式是以竹为材,长六寸,切分后可以准确相合。字形采用“竹”作边旁,采用“付”作声旁。



翻译:

继位在世的君主,真实的是实情,所亲近的是亲属,所爱惜的是属下臣民,所看重的是爵位俸禄。亡国的君主,则不是这样,它最看重的不是实际;最亲近的,不是亲属;最爱惜的,不是属下臣民;最倚重诊视的,不是管轶爵禄。不要为贵重的珍宝而去损害自己的命令,所以说,命令比宝物更珍贵。不要为了所爱的亲属而危害自己的国家政权,所以说,国家政权比至爱亲属更值得亲近。不要为了保护爱惜属下臣民而违背自己的法律,所以说,法律比属下臣民更值得保护、爱惜。不要为了倚重珍视爵位俸禄而分散自己的威信和权势,所以说,权威比爵禄更为重要。君主如果不懂得这四条道理,权力就会丧失,终将回到一无所有的境地。所以说:治理民众如同治理水患,要防患于未然;养育民众如同精心喂养六畜,要培养训练出养其千日、用其一时的能力;适用民众如同精心选用百草树木,要取其所长、避其所短,适时并且恰如其分。君主自己以身作则能够按理依道行事,那么群臣就会俯首受教、真心服从,严格遵行政令;百官就会严肃法纪、断事谨慎,严格执行法律,谁也不敢徇私枉法了。在论功行赏的时候,不能违背法令的规定。君主的宠臣亲信、左右侍从、豪门大族、显赫权贵、朝廷大臣们,不得凭其位高、特权而枉自加功;关系疏远、地位低微、仕途困顿而没有名望的人物,不得因其位卑、名贱而埋没其功劳。这样,有罪受罚的人,也就不会怨恨君主;喜欢得到赏赐的人,也不会滋生妄心而贪得无厌。于是,临阵对敌的士兵,都将舍生忘死,安赴国难,力争为立国功受奖赏了。这就是治理军队的根本原则和统帅士兵的重要方法。
以上是“百匿”的内容。
治军用兵的方法如下:注意积聚财富,从而使财富的数量无可抗衡、天下无敌;挑选工匠,考究其军事技能,从而使工匠的技术无可抗衡、天下无敌;制造武器装备,从而使兵器、军备皆无可抗衡、天下无敌;选拔士卒,从而士兵的素质无可抗衡、天下无敌;促进军队的管理教育,从而使管教水平无可抗衡、天下无敌;抓紧军事训练,从而使训练工作无可抗衡、天下无敌;调查各国军事情况,掌握各国情报信息,从而使情报工作水平无可抗衡、天下无敌;把握作战时机和运用策略,从而在出兵决策方面无可抗衡、天下无敌。这就是说,军队还未调出国境,而保证这八个方面无可匹敌的条件就已具备,如此,方能统一天下。要想征服天下,如果财力方面不能领先于天下不能征服天下;财力数量能超过天下,而工匠技能不能领先于天下也不能征服天下;工匠技能可以超过天下,而武器质量、装备设施不能领先与天下也不能征服天下;武器装备能超过天下,而士卒的素质不能领先于天下也不能征服天下;士卒实力能超过天下,而军队管理水平不能领先于天下也不能征服天下;军队管教工作能超过天下,而军事训练水平不能领先于天下也不能征服天下;武艺超强、训练水平可以超过天下,而不能掌握各国的军事情报,也不能征服天下;掌握了各国的军事情报,而不懂得把握战机和运用策略也不能征服天下。所以,把握时机和运用策略是用兵作战的关键。建立大功、匡正天下,其首要之事是把握战机;其次是有效运用作战计划和布阵谋略。
王道所以废弃,天下人还没人敢对王位存非分之心,是因为做王的人行为正确。武器的收藏掌握在天子手里,是天子尊贵的规制。所以,武器制作精良,士兵经过选拔,这样军队克敌时战士就有了取胜的信心。掌握了各国军事情报,善于把握战机、精心运用策略,这样军队就可以任意而行、所向无敌了。对于友好的国家,要给予特殊的专门扶持;对于敌对的国家,要给予特别的打击、惩罚,这样就能发令必行、言禁必止,从而能号令天下了,因此,圣明的君主都非常重视用兵策略。战胜一个国家,从而使更多地国家臣服,天下各国就会畏惧;扶植少数国家立业,从而让多数国家看到仁德盛行,天下各国都会感怀归附;讨伐惩处有不义之罪的诸侯小国,奖励赏赐辅佐有功的国家,天下各国也都跟着服从了。因此,要汇聚天下最精良的物材,考察挑选各种工匠制作的精锐兵器;春秋两季进行比试校验,选择最精良锐利的列为上等;制成的武器,不经检查试用,不能使用,不经测试、验收合格,不能入库。在汇聚招罗天下的英雄豪杰,拥有天下最勇猛的将士。这样,一旦投入作战就可以做到,举兵矫健如飞鸟突起,动兵迅猛如雷电疾驰,发病狂放如风雨盖地,前方无人能阻挡拦截,后面也无人能偷暗算,单独出击没有谁能抵抗,来去自如,如入无人之境,谁也不能加以限制。但是,成就功勋、创立功业,一定要合乎天理与正义,不合天理的战争不能征服天下,不合正义的战争不能战胜敌人。因此贤明智慧的君主,总是立于不败之地于情于理获取必胜,这样才能统一天下而无人敢抗拒阻挡。
以上是“为兵之数”的内容。
查字:
1.审御:善于把握
2.怀 褱”是“懷”的本字。褱,金文衣,胸襟眔,流泪),表示将哭泣流泪的孩子抱在胸前,以示爱护与安慰。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当“褱”作为单纯字件后,篆文再加“心”慰藉)另造“懷”代替,强调大人慰藉伤心的幼儿。造字本义:动词,父母将伤心哭泣的幼儿抱在胸前加以安慰。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俗体楷书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怀”,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褱”简写成“不”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懷,念思也。从心,褱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怀,内心挂念。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褱”作声旁。


3.圹
翻译:

至于军队利用时机出兵进攻,其出战原则应该是不要丧失有利的季节气候,不要放弃有利的地形、地物,所需的人员、装备、军需物资等其总数的多少,关键在于须经过精确的计算。所以,凡是出兵讨伐攻占的原则,一定要先在国内未出兵前就制定周密的计划和谋略,然后再举兵出境。若事前没有确定好计划就举兵出境,这样攻伐出战就必然自取失败。因此,已摆开阵势却不能确定要交战,已包围了城镇却不能确定要进攻,夺得了阵地却不能坚守巩固,这三种情况中出现了一种,就可能要招致军队败亡。所以,事前不明了敌人的治军情况,不能贸然出兵进攻;不了解敌方的军事情报,不能对敌宣战;不熟知敌人将帅的领兵才能及军事素养,不能抢先采取军事行动、结营扎寨;不知道敌人士卒的本事武艺,不能率先列阵布兵。因此,只有保证用大部队去攻击小股兵力,用安定的强国去攻击内乱的弱国,以军需富足旺盛的军队去攻击军需匮乏疲弱的军队,以善于用兵的强势能干将帅攻击不懂用兵的弱势无能将帅,以训练有素、精挑细选的精干士卒去攻打临时征集、溃不成军的乌合之众,才能十战十胜、百战百胜
所以,倘若战士没有准备,军队有没有主事的统帅,那就不可能预先掌握敌情及早洞察先机;田野没有开垦,土地没有政府专门的官吏管理,国家军队就没法积蓄粮草、储备物资;官府没有固定的常规制度可依,工匠老是抱怨上级管理不善,那么,造出来的武器就不会精良;朝廷政令不修,奖惩赏罚便不会分明;奖惩赏罚不分明,民众就会心存侥幸而偷生逃命。因此,预先掌握敌情、洞察先机,才能够独行无敌、所向披靡;积蓄足够的粮草物资,才能够打持久战而不匮乏疲弱;武器装备锐利精良,打起仗来才能减低损坏、连续进攻不受挫而最终能够取胜;赏罚严明,人们才不会心存侥幸而偷生逃命;而人们都不想着侥幸偷生,勇士也就得到激励、奋力向前了。所以,用兵的规律,就要一定要明细详审战场的场形地利,要反复研究交战时的天文气象,要准确计算军需物资和粮草储备,要严格训练士兵、选拔勇士,要全面掌握敌国情报和了解普天之下的局势,要认真谨慎地把握好战机、运用好策略,而所有这些,正是主持军事者的职能。
军队出动,犹如同风雨席卷一般的行进速度,就不怕路途的遥远;有如同飞鸟高翔一般的轻灵举动,就不怕有山河险要的阻挡;有如同雷鸣电闪一般的进攻威力,就能独行天下、所向披靡;有如同水害旱灾一般的摧毁力量,就能即可攻克敌国、防守我方城镇;有如同金城铜墙铁壁一般的防守设施和固若金汤的防御能力,就能够安定国家,繁育人口;有如同人的身体一般的协调统一、无懈可击的政权体制,就能够发布号令,严明法制了。这是因为:风雨席卷一般的行进,就是够神速;飞鸟高翔一般的灵活,就是够轻捷;雷鸣电闪一般的进击,就是是对方来不及布阵就溃不成军;水害旱灾一般的摧毁效果,就是使得敌军土地无收、耕种无获;固若金城一般的防守,就是指用财货收买敌人、设置间谍;形同一体、上下同心的政权体制,就是摒弃异端邪说和禁止奢侈浮夸的风气。而行军不怕路途遥远,因此就能够震慑偏僻遥远地区的民众;行军不怕山河险阻,因而能够征服依靠天险固守的敌国;独行无敌、所向披靡,就必然能够使命必达、令行禁止。攻克敌对抗衡之国,防护我方城镇,不用依靠盟国的援助。军队的令旗指向哪里,哪里就得听从;安定宗庙,繁育儿女,天下各国都不敢来伤害,然后就可以保有国家、巩固政权了;制定好法律、建立好体制,发号施令,天下无人不来响应,然后就可以治理民众和统一天下了。
以上是“选陈”的内容。
查字:
1.雕:鵰”是“雕”的异体字。周,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彫”的省略,表示刻画、切割。雕,金文周,即“彫”,刻、割鸟,猛禽),表示爪、喙锋利如刀。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异体字“鵰”用“鳥”代替“隹”造字本义:名词,大型猛禽,具有利爪利喙,善于捕捉啄食动物。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多以“雕”代替“鵰”。古籍有时用“雕”代替“彫”和“琱”。《汉字简化方案》用“雕”合并“彫”和“琱”。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雕,鷻也。从隹,周聲。鵰,籀文雕从鳥。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雕,大雕。字形采用“隹”作边旁,采用“周”作声旁。“鵰”,这是籀文写法的“雕”字,字形采用“鸟”作边旁。

2.选陈:即“算阵”。谋划攻占之事。

心得:层层相扣,由上到下,每个环节在脑海中运筹帷幄,然后层层向下落实,每个环节向下分出两支,未完成的状态,和完成的状态,然后以此影响后续步骤的落实。从国家到人民,从人民到国家。精妙绝伦的机械化感觉了。如果一个国家如此环环相扣,步步到位,那一定是国富民安,长久留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6-30 13:55:40 | 显示全部楼层
版法第七
查字:
1.植  直,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端正、不弯曲。植,篆文木,树苗直,端正、不弯曲),表示将树苗直立地栽在地上。篆文异体字用“置”(放置、摆放)代替“直”,表示将幼苗竖立摆放。造字本义:动词,栽种树苗。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木”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直”写成。“树”的本义与“植”的引申义,都有“栽种木本幼苗”的意思,不同之处在于:“树”表示一系列动作,包含“栽种木本幼苗”、并“对木苗的成长加以管理和塑形”,系列动作指向追求幼苗的最终生长结果;“植”的“栽种”引申义,表示一个简单动作,只有“栽种草木幼苗”的意思,强调“竖立”的动作,并不强调动作的结果与影响。汉语中常“种植”并用,表示栽培植物,“种”表示把植物的种子埋在土里,让它在一定的湿度和湿度下生根、萌发、生长;“植”表示把草本或木本的幼苗,移位并直立栽到新的土里。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植,戶植也。从木,直聲。㯰,或从置。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植,门轴。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采用“直”作声旁。㯰,这是“植”的异体字,字形采用“置”作边旁。


2.嗣 子,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后代。嗣,甲骨文子,子孙后代大,同辈中排行第一册,正式档案),表示在正式文书中记载有关长子的权力与地位。繁体甲骨文加“口”(说话),表示册封的“命令”含义。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大”写成。篆文在金文字形基础上将甲骨文中“人”与“口”写成“司”。 造字本义:动词,帝王册封长子为王位继承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司”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嗣,諸侯嗣國也。从冊,从口,司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嗣,诸侯嗣国。字形采用“冊、口”会义,采用“司”作声旁。


3.饬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飾”的省略,表示装扮、修饰。飭,篆文,即“飾”力,努力),表示努力修饰。造字本义:动词,努力修整、整治,使之完备完善。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饬”,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食”简化成“饣”古籍常假借“饬”代替“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飭,致堅也。从人,从力,食聲。讀若敕。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饬,努力整治,使之坚实。字形采用“人、力”作边旁,采用“食”作声旁。读音像读“敕”。


翻译:凡君主要做好治国大事,首先要端正他的心志;其实是不违背人心的客观规律和风来雨到的自然天时,再次处理好与远近高下各类人的关系,使其各得其所;这三个方面的问题都解决了,国君便可以保有他的政权和国家。人君不以一己之喜而滥赏,也不以一己之怒而滥杀。如果是凭一己之喜而赏,凭一己之怒而杀,民众就会向外背离。怀有背叛之心的人,一旦在外结成党羽,祸乱就会开始萌芽滋生。一旦激起了群众的公愤,就会寡不敌众,没法图谋应付。兴办自己所喜欢的事情,一定要预计到事情的结局;废除自己所厌恶的事情,一定要考虑到事情的后果。用赏赐加冕敦厚恭敬之人,使其得到表彰和赞扬;用优厚的俸禄增加有功之人的财富,以此使其得到鼓舞和激励;用尊贵的爵位来提升有名望的贤才,以此使其尽得声望和美誉。广施仁爱,全面爱护抚恤各地臣民而没有任何遗弃,这才能称得上是君主的胸怀,一定要先行教育驯化,使万民都趋向好的风尚;然后经常给予实惠利益引导,民众就会积极担当起应尽的职责和义务。

查字:
1.苦 竭尽,过度使用民力,劳逸百姓过度
2.卒 通“啐”,呵斥。卒,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猝”的省略,表示突然。啐,篆文口,吐口水卒,“猝”,突然),表示突然吐口水。造字本义:动词,向无防备的人吐口水,突然袭击。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啐,惊也。从口,卒声。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啐,受惊。字形采用“口”作边旁,采用“卒”作声旁。

3.宥
”是“”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手持肉食。,甲骨文田,借代庄园卉,百草),表示种植花草蔬菜的庄园。有的甲骨文日,像中间有隔墙的封闭式墙垣两个“林”,茂密丛林),表示有围墙的茂密丛林。金文“囿”用“囗”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日”,用“有”(手持肉食)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丛林(虫鸟百兽栖息之地),表示可供游猎的大林园。“囿”的金文异体字写作“宥”,用“宀”(房屋、建筑)代替“囗”(墙垣),强调庄园的“居所”含义。有的金文将“有”简写成“又”。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古代专为帝王游猎而建的、草木茂盛禽兽繁生的庄园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有”写成在本义上,古籍多以“囿”代替“宥”。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宥,寬也。从宀,有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宥,宽待。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有”作声旁。

4.革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除灭。革,金文是“克”的变形两个“爪”,双手),表示手持工具除去兽皮上的兽毛。有的金文与双手形状连写。籀文突出双手形状。篆文误将金文字形的双手形状连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持刀剔除兽皮的兽毛隶书承续篆文字形。皮”,是剥人的体表软组织;“革”,是剥去野兽的皮。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革,獸皮治去其毛,革更之。象古文革之形。凡革之屬皆从革。,古文革从三十。三十年爲一世,而道更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革,将兽皮上的兽毛脱去,对兽皮加工美化处理。篆文字形像古文的“革”的形状。所有与革相关的字,都采用“革”作边旁。,这是古
文写法的“革”字,采用“三、十”会义。三十年为一世,而世道也将为之一变。





翻译:争取民众人力物力,要比照一下自己设身处地来考虑;朝廷兴办大事,要根据实际力量来做。要详细斟酌国家的财政用度和民力,慎重的对待施惠和酬报,明察事物的分量与劳力的使用限度,反复衡量轻重利害。所以,君主用财于民不可以吝啬,征用民力不可以过度。用财吝啬就会引起悖逆,民众难免生出逆反之心;征用民众过度,民众则疲劳不堪。民众生活困苦、生存权得不到满足,政令便将遭到轻慢而无效;民众整日苦于劳役之灾,政令就无法贯彻通行。施惠和酬报不得当,奖赏无从施行,祸乱就将开始发生;祸乱已发生滋长而人君上不觉悟,民众就将自谋生路、意图造反了。制度公平,法律公正,执行起来明确严谨;有罪当杀的,不予宽赦;执行杀戮并守信用,一定言出法随、说到做到,民众就会被镇服而心生恐惧。权威既已明示于众,法令就不必一再颁行和重申。对于怠惰的人,要通过教育。训斥,使其感到羞愧、知耻;对于有过错失误的人进行责罚,要通过处罚惩戒予以警告;对于犯死罪的人,要通过杀戮予以集体震慑。君主依法治国之心坚定而不动摇,乖戾邪僻的人就自然会内心恐惧。乖戾邪僻的行为都有了改进和变化,一旦法令颁布下去,民众就会遵照执行、顺令而动了。君主应该效法上天,对万事万物都普施德泽;模仿母地厚土,对万物没有私亲偏心、凡事皆大公无私;要做到与日月同参、合天地而为三,与四季时序并列、合而为伍。欲使得众人喜悦,君主需爱心与施惠俱行;欲取得民众拥护爱戴,君主须破除和废弃偏私之心;要招揽远方诸侯各国的人们归附,在于修治好国内的政事;要避免祸乱的发生,在于消除民怨。想要长治久安,准备有长远的计划,在于任用贤能之人;想要巩固君主的地位,安享尊贵高位,就在于与民众共同分享利益。

心得:君主内外损兑,恪守天地,至私至公。真正能做到换苍天之心悯万物一视同仁和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则国顺民安,的民心。君主的德行,如此之重要,在这个德行的守护之下,才能立法度审政令,治民治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5-2 23:27 , Processed in 1.267014 second(s), 16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