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tingyu

潞琴听雨《素问》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7-31 22:30: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ingyu 于 2021-7-31 22:37 编辑

第六周简明心得体会
一、
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避寒,阴居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宦之形。恬淡之世,邪不能深入。治病惟移精变气,祝由而已。
当今之世,忧患缘于内,苦形伤于外,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贼风为伴,虚邪朝夕,内伤五脏骨髓,外伤孔窍皮肤,小病必甚,大病必死,祝由已不能治也。
古人,生活简单,不拘于物,心,恬淡虚无,身,即病也轻,祝由可也。
今人,起居优渥,人为物累,内,眷慕烦忧,外,杂病不止,小病易甚,大病则死,良医难为。况且今世之医师,言必称名,名冠千秋,治不知所本,言辞凿凿,神药累累,又加器械,治之,速死而已。

二、
治病要极,无失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
用之不惑,治之大则。
这对医者、师者,要求极高。言之极高,却又理所应当。
医者,不可能见百病之后,才能医百病。若要治病不惑,唯有学问通神,道德通神者可达。
通神,必有神,必守神,必舍神。今之世,能达此者,难上加难。吾,此刻,实不能至,然则,心向往之。

三、
本末为助,标本已得,邪气乃服
治之极于一。一者因问而得之。
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   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之谓也
这个古代中国“以来访者为中心”的身心治疗。

四、刺针必肃
病者,命也。医者,病者命之所系也,不可不慎。医者刺针,必庄、必肃、必谨。

五、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医道之一,在神!

第六周查字正音
胜:“胜”是“鮏”的异体字;而“腥”是“胜”的异体字。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性”的省略或假借,表示事物与生俱来的本质特征。鮏,甲骨文   (自,鼻,嗅、闻)  (鱼,水生动物),表示从生鱼嗅到的难闻气味。有的甲骨文 简化字形,用“生” (“性”的省略)代替“自” (鼻子、嗅觉),表示鱼类难闻的骚臊特性。篆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 写成 。篆文异体字“胜” 用“肉” (动物的有机组织)代替“鱼” ,强调野生动物发臊的普遍特性。有的篆文异体字“腥” 用近音的“星” (xīng)代替“生” (性 xìng )。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造字本义:形容词,鱼等野生动物发出的气味,粗浊呛鼻,恶臊难闻。“胜”被异体字“腥”代替之后,“胜”字中本该读“性”( xìng )的“生”,被误读成 shēng 。而《汉字简化方案》则用字形简单、字音相近的“胜”合并代替字义毫不相关的“勝”。

陵,甲骨文   (人,登山者)  (止,即“趾”,借代脚板)  (阜,盘山石阶),表示踏着石阶上行登山。有的甲骨文 省略“止” ,用“大” (成年人)代替“人” 。有的甲骨文 将“阜” 简化成齿状的 ,将登山者 写成一脚蹬地一脚高抬 的登山姿势。繁体甲骨文 加“又” (用手抓),表示手 、脚 并用,攀登陡直的山岩。金文 加“土” (山地),表示在石阶或土路上攀登;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大” 写成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止” 写成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攀登形象 上下重叠成“夌” ,导致字形费解。篆文 省去金文字形中的“土” ,将金文字形中的“阜”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夌”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拾阶而上,登上高山。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阜” 写成“左耳旁” ;将篆文字形中的“夌” 写成 。当“陵”的“登山”本义消失后,后人用同音字“凌”代替。

衣:衣,甲骨文   (入,插入)  (像有两袖、两襟互掩的上装),表示两臂插入两袖,穿起上装( 像两袖, 像两襟互掩的上装)。金文 、篆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两臂插入两袖、穿起上装。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入” 简化成一点一横的 。俗体隶书 变形较大,两袖两襟的形象 消失。

褐:曷,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葛”的省写,葛藤。褐,篆文   (衣,衣服)  (曷,即“葛”,葛藤),表示葛布制作的衣服。造字本义:名词,用葛布、麻布制作的粗布短衣。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

荐:存,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保护、照顾。荐,篆文   (艸,草)  (存,保护、照顾),表示垫在席子下面起保暖作用的草绒。造字本义:名词,席子下面保温保暖的草垫。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艸” 写成“草字头”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古籍有时将“荐”与“薦”相互假借。《汉字简化方案》用“荐”合并“薦”。
毒: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否定,拒绝。毒,篆文   (生,成长)  (毋,否定、拒绝),表示生命本能所拒绝的有害物质。有的篆文 加“甲” ,表示带甲壳的有毒昆虫。有的篆文 写成形声字,以“副” 为声旁,以“艸” 代“生” ,表示“有毒”的植物。造字本义:名词,一种含有危害生命的化学成份的野草。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生” 简化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毋” 简化成“母” 。

劳:勞,甲骨文   (两个“火”,即“炏”,是“炎”的异体字)  (褱,即“懷”,心存、心里装着),内心火烧不断,比喻充满焦虑忧烦。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炏” 写成 ,省去甲骨文字形中“褱”字 中的“水” (眼泪),将“褱” 简写成“衣” 。金文异体字 将“炏” 写成 ,同时用“心” (焦虑)代替本为“褱”的“衣” ,强调焦虑、操心的心理状态。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炏” 写成“” ,同时用“力” (体力)代替“心” (焦虑),强调付出巨大体力、心力的艰辛。造字本义:形容词,操心费力,身心负担沉重。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力”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劳”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炏” 连写成“草头” 。古籍常“劬劳”并用,“劬”强调耗体而佝曲;“劳”强调费心而神悴。

移:“移”是“迻”的异体字。移,篆文   (禾,庄稼)  (多,高于平均数),表示庄稼多而密集。造字本义:动词,将过于密集的禾苗分开并转植他处。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禾”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多” 写成 。篆文异体字“迻” 用“辵” (行进、迁徙)代替“禾” ,表示因人口过多而徙居。古籍多以“移”代替“迻”。
变,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戀”的本字,表示相恋双方纪录誓言、信守誓言。變,金文   (变,“戀”,誓言相爱)  (攴,打击、破坏),表示背信毁约。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违背誓言,中断恋情。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攴” 简化成“又” 。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变” ,依据草书字形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变” 简化成“亦” 。

气: 气,甲骨文 是特殊指事字,字形在表示天地的“二” 的两横之间加一横指事符号 ,代表天地之间的汽流。金文 为了使之区别于数目字“三”,将第一横写成折笔 。为了有交区别于数目字“三”,有的金文 甲骨文字形中表示天地的上下两横都写成折笔 。篆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三横都写成了波浪线,字形由指事字变成了象形字,像汽流起伏的样子。造字本义:名词,易于在天地之间均匀扩散、飘逸的第三态物质,汽流。隶书 有所变形。“气”是天地间容易飘逸、扩散的自然汽流;“氣”是人体内因肠胃消化食物而产生的气体。《汉字简化方案》用“气”合并“氣”。“乞”是“气”字减去中间一笔的特殊指事字:飘逸、扩散的汽流为“气”;短气为“乞”。

缘:彖,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动物的嘴,借代动物。緣,篆文   (糸,丝绳)  (彖,借代动物),表示用绳线捆绑动物。造字本义:动词,用绳线捆绑动物。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缘”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 简化成“纟”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 简化成 。
苦: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久远。苦,金文   (艸,植物)  (古,古老),表示古老的植物。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造字本义:名词,远古采集时代发现的味似黄连的荼草,捣烂涂抹病痛部位,可以清热解毒,是远古中药系统中的重要消炎药。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艸” 写成“艹” 。

临:品,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篆文 对金文字形 中的 (零)的误写;零,表示雨水自上而下降落。臨,金文   (像一个人在俯视)  (零,雨水自上而下降落),比喻目光自上而下打量。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零” 误写成“品” 。造字本义:动词,俯首察看。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临”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 简化成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 简化成 。临、摹、描、拓,是中国书画研习或复制的技法,“临”指现场对照着原作原本进行写、画,目的是训练观察与理解,“临写”与“背写、默写”相对;“摹”指凭借手对实体的触摸和实际感知,目的是精确判断形体,并以复制或仿造手段,塑造或雕刻出原样的实体(传统书论或和画论中常将平面制作的“描”,等同于立体造型的“摹”);“描”指看准底图或底字,在透明的纸上照样画写,目的是精准地重现底图原形;“拓”指将纸平铺在阴刻凹陷图文的金石上,用墨袋扑打或抹擦出白显的图文,目的是复制金石上的阴刻图文。“临摹”是偏义复词,词义偏指“临”;“描摹”是偏义复词,词义偏指“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5 16:56: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周抄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7 22: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周查字正音、翻译、心得

第七周查字正音
耎:“需”是“濡”和“儒”的本字;“耎”是“需”的异体字;“偄”是“儒”的异体字。需,金文   (大,成人)  (水,汗),表示一个人腋下、腹背出汗。有的金文 误将“大”字 上部的 和“水” 写成了“雨” ,误将“大”字 下部的 写成了“天” 。篆文 则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天” 写成“而” ,导致字形面目全非。篆文异体字“耎” 写成“而 、大 ”会义的结构。造字本义:形容词,体虚盗汗,软弱无力。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而”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大” 写成 。古籍多以“儒”或“儒”代替“耎”和“偄”。

夺:雀,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小鸟。奪,金文   (衣)  (雀,小鸟)  (又,抓抢),表示抓抢用衣物捕获的鸟雀。在人与自然和谐的远古时代,鸟类对人类的警惕性低,容易徒手捕捉,因此古人用衣服就可以在田野或草丛捕捉小鸟。篆文 误将金文字形中的“衣” 写成“大” ,误将篆文字形中的“雀” 写成“隹” 。造字本义:动词,争抢捕捉到的鸟雀。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又” 写成“寸”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夺” ,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隹” 。
侯:“侯”是“候”的本字。侯,甲骨文   (厂,山崖)  (矢,箭),表示狩猎于山崖。金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箭矢形状 写成 。有的金文 加“人” ,强调猎人的狩猎行为。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带着弓箭埋伏山崖,守候猎物。俗体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人” 写成“单人旁” ,同时误将篆文字形中山崖的形状“厂” 写成“工” ,山崖形象消失。当“侯”的“设伏候猎”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人”另造“候”代替。

燔:“膰”和“燔”都是“ ”的异体字:“燔”作动词,强调烧烤全牲以祭祀,“膰”作名词,强调烤熟的祭祀的全牲。番,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用手直接抓食。 ,篆文   (炙,烤肉)  (番,用手抓食),表示可以抓食的烤熟的肉。篆文异体字 将“炙” 省略成“火” ,强调烧烤;有的篆文异体字 则将“炙 ”省略成“肉” ,强调熟肉。造字本义:动词,烤熟用于祭祀的全牲,祭祀之后参与祭典的人们可以直接用手抓食。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古籍多以“膰”或“燔”代替“ ”。

数:數,金文   (双手,表示体罚)  (人,代表受罚者)  (目,代表脸)  (言,表示责骂),表示列举孩子的错误,并加以体罚、教训。诅楚文   (双手,体罚)  (人,代表受罚者)  (今,即“吟”和“念”的本字,念念有词)  (女,妇人)  (攴,持械打击),表示对犯有过错的妇女念念有词地责骂,进行体罚。在男权占优势的社会,妇女是常常受罚的弱势群体。篆文 误将诅楚文的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列举过错,并加以惩罚。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数”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的“婁” 写成“娄” 。

苍:倉,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田间临时屯粮的尖顶圆形建筑。蒼,古鈢字形   (艸,稻草)  (倉,屯粮的尖顶小屋),表示尖顶小屋般的稻草。篆文 将古鈢字形中的 写成 。造字本义:名词,古代将脱粒后的稻草分组扎尾,中空撑开,有如尖圆仓顶地一个个簇立在田间,以便被不同方向的阳光晒干晒透。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艸” 写成“艹” 。《汉字简化方案》中简体楷书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 简写成“艹” ,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倉” 简写成“仓” 。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蒼,艸色也。从艸,倉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苍,草的颜色。字形采用“艸”作边旁,采用“仓”作声旁。
①本义,名词,圆锥形立在田间曝晒的稻草。  本义消失
②形容词:干枯而发白的。  苍白 苍黄 苍劲    苍老    苍凉 苍茫    苍龙 苍生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白居易《卖炭翁》
③形容词:草色,青白色。  苍苍    苍翠 苍郁    苍穹 苍天    苍山 苍松    苍蝇 苍鹰  /  穹苍 上苍
苍,草色也。——《说文》
苍,青也。——《广雅》
春为苍天。——《尔雅 • 释天》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诗 • 秦风 • 蒹葭》
彼苍者天。——《诗 • 秦风 • 黄鸟》
驾苍龙。——《礼记 • 月令孟春》
在色为苍。——《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
东方曰苍天。——《吕氏春秋 • 有始》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墨子 • 所染》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唐 • 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消:肖,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小。消,篆文   (水,河川)  (肖,小),表示水小。造字本义:名词,枯水期中大河变成的小河。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中医称固体食物从撑胃到变成流质的过程为“消”;称流质在肠里被吸收、合成养分的过程为“化”。
①本义,名词:大河干枯成的小河。  本义只见于古文
清人在消,驷介麃麃。——《诗 • 郑风 • 清人》
②动词:失尽,减少,不存在。  消沉 消化    消泯 消融 消散    消灭 消亡    消长 消退    消逝 消失    消息 消歇    消极 消磁 消音
/  冰消瓦解 烟消云散
消,减也。——《广雅》
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易 • 泰》
消,尽也。——《说文》
消息阴阳。——枚乘《七发》
心思消缩,齿发凋耗,常恐卒填沟壑,独遗恨于无穷也。——宋 • 曾巩《再乞登对状》
其间有户消落之家。——清 • 洪亮吉《治平篇》
③动词:除掉,去除。  消除 消减 消损 消解    消毒 消火 消防  /  撤消 打消 取消   
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孟子》
诏求隐学之士能消灾复异者。——《三国志 • 魏志》
热多则筋弛骨消。——《素问 • 皮部论》
④动词:度过,耗时。  消度 消遣    消暑 消夏    消闲 消夜
无酒能消夜,随僧早闭门。——唐 • 方干《冬夜泊僧舍》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辛弃疾《摸鱼儿词》
⑤动词:使用,耗费。  消费 消耗 消磨  /  不消说    不消三天
乐琴书以消忧。——《文选 • 陶潜 • 归去来辞》
那里消半碗饭时,那小官人命归泉世。——《警世通言》

期:“期”是“𣇳”的异体字;而“朞”和“稘”是“期”的异体字。其,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箕”的本字,建筑时装沙运土的竹制盛具。𣇳,金文   (日,时间、时日)  (其,即“箕”的本字,借代建筑时装沙运土的工具,借代建筑劳动),表示建筑所需工时。有的金文 将“日上其下”的结构,调整成“其上日下”的结构。当“𣇳”引申出“周而复始的循环时段”后,金文 将上下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并用“月” (三十天一轮的计时循环)代替“日” (时间),将“𣇳”写成“期”,表示以一定时间长度为一轮的循环。繁体金文 省去“月” ,加“丮” (“执”的本字,操持工具)、加“止” (“趾”的本字,借代脚板、借代下地)、加“人” (农夫),表示农人以季节为令、一年一轮种植各种农作物。篆文 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完成建筑预估所需的一轮工时。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其”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月” 写成 。楷书异体字“朞” 将左右结构调整成上下结构。篆文异体字“稘” 用“禾” (稻谷)代替“月” (三十天一轮的计时循环),表示稻谷一年一熟的种植周期。古籍多以“期”代替“𣇳”、“朞”和“稘”。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期,會也。从月,其聲。𣇳,古文期从日、丌。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期,两个时间点相重合。字形采用“月”作边旁,采用“其”作声旁。𣇳,这是古文写法的“期”字,字形采用“日、丌”会义。

纪:“己”是“紀”的本字。己,甲骨文 、金文 像丝绳缠绕绑扎的样子。当“己”的“结绳记事”本义消失后,篆文 在“己” 的基础上再加“丝” 另造“紀”代替,强调用丝绳打结作记号。造字本义:动词,在绳子上系圈、打结,用以记数和记事,标明物品的归属。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纪”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 简化成“纟” 。远古结绳纪事,后加“言”(语言、文字)另造“記”代替,表示言传或以文字载入。穿绳打结为“系”;结绳记事为“纪”;结束纪事的绳子为“十”。

保:抱,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用双臂搂着。保,甲骨文   (反抱,双手从背后搂着)  (子,幼儿),表示反抱孩子,即用双手将孩子背在背上。背子求安,这是中国古代的养育传统,因为古代的幼儿除了野兽袭击、拐卖的威胁之外,还面临饥饿、虫害、水火等各种危险,父母外出或下地时,只有把孩子背在自己背上最安全。古人将小孩用背带兜住屁股背在肩上的传统一直沿续到现代。有的甲骨文 写作“仔”,表示大人 (父母)怀抱的幼儿 。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 。有的金文 误将搂孩子的手写成一撇 。有的金文 则误将甲骨文字形 中的“子” 和搂抱孩子的“手” 写成不知所云的 。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 。造字本义:动词,将幼儿背在背上以免各种意外。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似“子”非“子”的 定形成“呆” ,至此字形面目全非。

闰:“閏”是“潤”的本字。門,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门板。閏,金文   (門,门板)  (王,玉石),表示门板上嵌玉装饰。篆文 承续金文字形。籀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玉” 写成 。造字本义:动词,在门板上添金嵌玉,精细装饰。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門” 写成 。《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闰” ,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門” 简化成“门” 。当“閏”引申出动词“添加、增色、加湿”之后,金文再加“水”另造“潤”代替,强调增色、加湿的含义。

第七周译文
黄帝问曰:诊脉之法何如?
岐伯对曰:诊脉在清晨,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此时诊,可诊出有病之脉。
切脉之动静,同时观病者两目之精明,察面之红黄青白黑五色,观五藏有之余或不足,六腑之强弱,身形之盛衰,以此互为参考,辨明病者死生。
脉者,血汇聚之府也。脉长则气顺,脉短则气病,脉数则烦心,脉大则病加重,上部寸脉搏动有力是病气塞于胸高,下盛部尺脉搏动有力则气胀于腹,代脉则气衰,脉细则气少,脉涩则心痛,脉象浑浑而至如涌泉,出而不返,病加重比较危险,脉来绵绵似有似无,脉去如弦断者,死。
眼目精明、面之五色,是精气的外在表现。赤应如白裹朱,白里透红,不应该如赭石,红得发紫;白应如鹅羽般光洁,不应如盐白而晦暗;青应如苍壁般润泽,不应青中发蓝;黄应如罗裹雄黄,不应该如黄土;黑应如重漆黑而明润,不应如地苍色那样黑而枯暗。五色真元精微之气,化作色相,表现于外,无有藏蓄,真气脱也,其寿不久也。夫目之精明者,视万物、别白黑,审短长。若长短不分,黑白不辨,如是则精衰矣。
五藏者,藏精守内也。腹气盛,脏气满,声如室中言者,是中气被湿邪阻滞;言而微,终日复言者,此气被夺也;衣被不整,言语善恶,不避亲疏者,此神明之乱也;脾胃不藏五谷,大便失禁,小便不止者,是膀胱不能闭藏。五脏得守者生,失守者死。
夫五府者,身之强也。头者,精明之府,头下倾,视深陷,精神将颓矣;背者,胸中之府,背曲肩随,府将坏矣;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膝者,筋之府,屈伸不能,行步曲背低头,筋将惫矣;骨者,髓之府,不能久立,行则摇摆,骨将惫矣。五府得强则生,失强则死。
岐伯曰:反四时者,有余为精,不足为消。应太过,不足为精;应不足,有余为消。阴阳不相应,病名曰关格。(这句话理解起来有矛盾,不翻译)
帝曰:脉四时之变动奈何?诊脉而知病之所在奈何?诊脉而知病之所变奈何?诊脉而知病忽在内奈何?诊脉知病忽在外奈何?请问此五者,可得闻乎?
岐伯曰:请吾言此五者与天地运转的关系。万物之外,六合之内,天地之变,阴阳之应,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四时之变,脉与之相应,春脉中规圆滑流畅,夏脉中矩洪大方正,秋脉中衡清平虚浮,冬脉中权沉伏下垂。是故冬至一阳生,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一阴生。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
阴阳有时,与脉期合,期至不合,诊脉而知病之所分,分之有期,故知死时。微妙在脉,不可不察,察之有纪,从阴阳始,始之有经,从五行生,生之有度,四时为宜,补泻勿失,与天地如一。得一之情,以知死生。是故声合五音,色合五行(青木赤火黄土白金黑水),脉合阴阳。
是知阴盛则梦涉大水恐惧,阳盛则梦大火灼烧,阴阳俱盛则梦相杀毁伤;上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堕;甚饱则梦予,甚饥则梦取;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哭;短虫多则梦聚众,长虫多则相击毁伤。
是故持脉有道,虚静为保。春日脉浮,如鱼之游在波;夏脉在肤,充盈无若夏之万物;秋脉微沉于肤下,如蛰虫将入穴;冬脉深入在骨,蛰虫周密在内,君子居室。故曰:知脉如何者,按而纪之,知脉之外现者,要追根溯源。此六者,持脉大法也。
心脉搏坚而长,当病舌卷不能言;当脉渐软而散,营卫之气循环一周,病自愈。肺脉搏坚而长,当病唾血;其软而散者,当病盗汗,汗出如漏,到此地步不能再用发散之法治疗了。肝脉搏坚而长,面色不青,当病坠伤或搏击受伤,因血淤积于胁下,令人喘逆;其脉软而散,面色有光泽,当病溢饮。溢饮者,改因渴而多饮暴饮,而水气易入肌皮之内肠胃之外也。胃脉搏坚而长,面色红赤,当病如折髀,其脉软而散者,当病食痹。脾脉搏坚而长,面色发黄,当病少气;其脉软而散,面色不泽者,当病足胫浮肿,若水肿之状。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而赤者,当病腰痛如折;其软而散者,当病精血虚少,至今身体不能恢复健康。
帝曰:诊得心脉绷急,此为何病?病形何如?
岐伯曰:病名心疝,少腹部位当有症状。
帝曰:何以言之?
岐伯曰:心脏属阳,小肠为心之使,小肠位在少腹,故曰少腹当有症状出现。
帝曰:诊得胃脉,病形何如?
岐伯曰:胃脉实则胀,虚则泄。
帝曰:病之成因及变化何如?
岐伯曰:风邪成寒热;热邪为消中;气逆为巅疾;久风为飧泄;脉风成为疠。病之变化,不可胜数。
帝曰:诸痈肿筋挛骨痛,诸病因何而生?
岐伯曰:此寒气聚集,八风侵袭而变也。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此四时之病,以五行相胜之法治之,愈也。
帝曰:有故病从五脏发动,伤及脉色,如此,何以知其病之新病之故?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其脉小,而色不夺者,新病也;若脉不夺,其色夺者,此久病也;脉与五色俱夺者,此久病也;脉与五色俱不夺者,新病也。肝与肾脉并至,其色苍赤,当病毁伤,不见血,已见血,必肿,为湿气或水气所伤。
尺部脉两旁,季胁也,尺外以候察肾,尺里以候察腹。关部脉,左外以候察肝,内以候察鬲;右外以候察胃,内以候察脾。上附上寸部脉,右外以候察肺,内以候察胸中;左外以候察心,内以候察膻中。前以候察前,后以候察后。上竟上者,以候察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以候察少腹、腰、股、膝、胫、足之病。
脉象洪大者,阴不足,阳有余,为热中也。来疾去徐,上实下虚,为厥逆癫疾;来徐去疾,上虚下实,为恶风也,故中恶风者,阳气先受病。有脉俱沉细数者,少阴厥也。沉细数散者,寒热也。浮而散者,为眩仆病。
诸浮脉而不躁者,病皆在阳,则为热,其有躁者,病在手三阳经。诸脉细而沉者,皆在阴,则为骨痛,其有静者,在病足三阴经。数脉而有间歇的,病在阳之脉也,泄及便脓血。诸有过之脉,切之涩者,阳气有余也;滑者,阴气有余也。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阴阳有余则无汗而寒。推脉于外,而脉气内而不外者,有心腹积聚在内也;推脉于内,外而不内,身有热也;推而于上,上而不下,腰足清也;推而于下,下而不上,头项痛也。按之至骨,脉气少者,腰脊痛而身有痹也。
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黄帝问曰:平人脉象何如?
岐伯对曰:人一呼脉再动,一吸脉亦再动,呼吸定息脉五动,加以太息,命曰平人。平人者不病者。常以不病之平调病人,医治不病,故为病人平息,以调之为法。
人一呼脉一动,一吸脉一动,曰气虚。人一呼脉三动,一吸脉三动,脉躁,尺部发热热曰病温;尺部不热,脉滑,曰病风。脉涩曰痹。人一呼脉四动以上曰死,脉断绝不至,曰死;脉象忽快忽慢者,死。
平人正常的脉气来源于胃,胃气,是平人脉息的正常之气。人脉无胃气曰逆,逆者死。
春脉,弦中带有冲和的胃气,叫做平脉;弦多胃气少,就是肝病;但见弦脉胃气,就要死亡;若虽有胃气,而兼见毛脉,等到秋天就要生病;倘若脉太甚,就会立即生病。春天是脏真之气散发于肝,肝脏是藏筋膜之气的。
夏脉,钩中带有冲和的胃气,叫做平脉,如果钩多而胃气少,就是心脏有病;如果但见钩脉胃气,就要死亡;若虽有胃气,而兼见石脉,预测等到冬天就要生病的;倘若石脉太甚,就会立即生病的,夏天是脏真之气通于心,心是藏血脉之气的。
长夏脉微软弱而有胃气,叫做平脉,假如弱多而冲和的胃气少,就是脾脏有病;假如但见弱脉而无冲和的胃气,就要死亡;若软弱脉中,兼见石脉,预测到了冬天就要生病;倘若石脉太甚,就会立即生病。长夏的脏真之气濡润于脾,脾是藏主肌肉之气的。
秋脉,微毛而有冲和之象的,叫做平脉,如果毛多胃气少,主肺脏有病;假如但见毛脉而无胃气,就会死亡;若毛脉中兼见弦脉,预测等到春至就会生病;倘若弦极了,就会立即生病。秋时脏真之气高藏于肺,肺脏是主藏皮毛之气的。
冬时的脉象,沉石而有冲和之象的,叫做平脉,如果石多而冲和的胃气少,就主肾脏有病;如果但见石脉而无胃气,就要死亡;若沉石脉中兼见钩象,预测延至夏天就要生病;倘若钩脉太甚了,就会立即生病。冬时脏真之气下藏于肾,肾脏是主藏骨髓之气的。
胃经的大络,叫做虚里。出于左乳下,贯隔而上络于肺,其脉搏动应衣,这是脉的宗气。倘若跳动极剧,并且极快,这是病在膻中的征象;若见跳动时止,位置横移的,主病有积块;倘若脉绝不至,就要死亡。如果乳下虚里处脉搏跳动剧烈振衣,是宗气外泄的现象。
如何诊寸口的太过与不及呢?寸口脉应指而短,其病头痛。应指而长,其病足胫痛。应指短促迫疾,有上无下,主肩背痛。应指沉坚的,其病在中。应指浮盛的,其病在表。应指沉弱,主寒热及疝瘕积聚小腹痛。应指沉紧并有横斜的形状,主胁下、腹中有横积作痛。应指沉喘,病发寒热。脉象盛滑而紧的,病是比较重了,是六腑有病;脉象小实而坚的,病是比较重了,是五脏有病。脉来小弱而涩的,主久病;脉来浮滑而疾的,主新病。脉来绷急的,主病疝瘕小腹作痛。脉来滑利,主病风。脉来涩滞,主病痹。脉来缓滑,其病热中。脉来盛紧的,主病腹胀。脉顺阴阳,病易痊愈;否则,病就不易好了。脉与四时相应为顺,即使患病,亦无其他危险;如脉与四时相反,病就难以痊愈了。
臂多见弦脉,是由于失血。尺肤缓而脉来涩,主倦怠无力,喜卧。尺肤热而脉来盛,主大脱血。尺肤涩,脉来滑,主多汗。尺肤寒,脉来细,主大便泄泻。尺肤粗,脉气常显热者,主热在里。
肝之真脏脉出现,至庚辛日死;心之真脏脉出现,至壬癸日死;脾之真脏脉出现,至甲乙日死;肺之真脏脉出现,至丙丁日死;肾之真脏脉出现,至戊己日死。这就是真脏脉出现死亡的日期。
颈部脉非正常搏动,并见喘咳症状,主水病。眼泡浮肿如蚕眠后之状,也是水病。小便颜色黄赤,喜卧,是黄疸病;食后仍觉得饥,是胃疸病。面部浮肿为风,足胫肿为水。目珠发黄的,是黄疸。妇人两手少阴脉动甚的,是怀孕的表征。
脉有逆四时的,就是当其时不出现真脏脉形,却反见它脏的脉,如春夏的脉反见瘦小,秋冬的脉反见浮大,这就叫做逆四时。风热的脉应该躁,反见沉静;泄泻脱血的病,脉应该虚,反见实脉;病在内的,脉应实而反见虚;病在外的,脉应浮滑,反见涩坚,这样,病全难治,是因为违反了四时。
人的生命以水谷为根本,所以断绝了水谷,就会死亡。脉没有胃气,也要死亡的。什么是无胃气,就是仅见真脏脉,而没有冲和胃气的脉,所说的脉无冲和胃气,就是肝脉不见弦象,肾脉不见石象。
少阳主正月二月,这时的脉来,是乍密乍疏,乍短乍长的;阳明主三月四月,这时的脉来,是浮大而短;太阳主五月六月,这时的脉来,是洪大而长。
正常心脉来时,像一颗颗珠子,连续不断地流转,属于正常,这叫平脉。如果心脏有病,脉就显出非常急数,带有微曲之象,这叫病脉。如果脉来前曲后居,如执带钩一样,全无和缓之意,这是死脉。
正常肺脉来时,轻浮虚软,像吹榆叶一样,这是平脉,秋季是以胃气为本。假如脉来上下,像摩鸡和羽毛一样,毛中含有坚劲之意,这是病脉。假如脉来旭草浮在水上,像风吹毛动,像这样的轻浮,就是死脉。
正常肝脉来时,像举着竿子,那竿子末梢显得长软,这是平脉,春季是以胃气为本。假如脉来满指滑实,像抚摩长竿一样,这是病脉。假如脉来急而有劲,像新张弓似的,这是死脉。
正常脾脉来时,和柔相附有神,像鸡爪落地一样,是缓缓的,这是平脉,长夏季节是以胃气为本的。假如脉来充实而数,像鸡的往来急走,就是病脉;假如脉来如雀啄、如鸟跃跳之数,如屋漏水一样地点滴无伦,如水溜之速,这是死脉。
正常肾脉来时,连绵小坚圆滑,按之其坚如石,这是平脉,冬时是以胃气为本的。假如脉来形如牵引葛藤,按之更坚,这是病脉。假如脉来像解索一般,数而散乱,又像弹石一样,促而坚硬,这是死脉。

第七周简明心得:
1、脉象精微,脉象万千
本周两章论述各脉各象,脉之大小、长短、动静、虚实、急缓、搏坚、耎散、滑涩、数疏、规矩权衡、弦钩毛石……合阴阳,从四时,什么浮如鱼游在波,泛如万物有余,下如蛰虫将去,沉入君子居室,什么累累连珠,辟辟弹石、厌厌落榆,什么循鸡羽、揭长杆、张新弓、鸡践地、鸟之距、屋之漏、水之流……
感觉古人切个脉,能切出一朵花儿一个世界来。有洁净精微洗心之感。
心不静,神不守,切不出脉来。持脉之道,虚静为保!怪不得徐文兵说会切脉的人是通神的。不通神,真切不出来啊!
2、阴阳解梦说
      阴盛则梦大水,阳盛则梦大火。阴阳具盛则梦相杀毁伤。上盛梦飞,盛胜梦堕,饱梦予,饥梦取……四千多年,中国人就是这样解梦的,比弗洛伊德的“梦是欲望的满足”荣格的“梦具有补偿意识功能”早了多少年啊。关键我们这不但合阴阳,还合身心啊。弗洛伊德《梦的解析》是20世纪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这话西方人说说也就罢了,中国人也这样说简直就是在啪啪啪打自己无知的脸啊!
中国古人咋这么智慧呢?
估计那时候的人真的是生而神灵,长而敦敏,成而通天,不然解释不通啊,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12 11:19: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周抄写
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14 22: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周查字正音、翻译

查字正音
眩:玄,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飘忽难辨的细丝。眩,篆文   (目,眼光)  (玄,细丝),造字本义:动词,表示目光飘忽,视象不清。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

胠:去,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阹”的省略,表示猎人围猎禽兽的山坳地形。胠,篆文   (月,即“肉”,借代身体器官)  (去,即“阹”,山坳地形),比喻身体凹藏的器官。造字本义:名词,凹夹的腋部。隶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

“去”是“却”的本字。去,甲骨文   (大,人)  (囗,聚邑),表示一个人跨步离开村邑。金文 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囗” (村邑)写成“凵” (厶)。篆文异体字“ ” 在“去”的字形 基础上加“户” (门),强调“出门远行”。造字本义:动词,离开住地,前往他方。隶化后楷书 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大” 简写成了“土” ;将篆文字形中的“凵” 写成“折”加“点”的“厶” ,至此“去”的字形中“大”(人)形消失,“囗”(邑)形消失。当“去”引申出“使人离开、使人消失”的含义后,篆文 再加“卩” (人)另造“却”代替。从本义看,“出”是离开本邑本营而他征;“去”是离开某一聚居区而至他乡。

瞀:敄,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務”的本字,表示极力而为。瞀,篆文   (敄,即“務”,极力)  (目,看),表示极力看清。造字本义:动词,因眼患疾病,视力不清,而极力看清楚。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敄” 写成 。

处:“处”是“ ”和“ ”的异体字。 ,金文   (人,归家者)  (几,凳子),表示坐在凳子休息,享受居家时光。凳子 上加一横指事符号 ,表示坐在凳子上休息。篆文“ ”:   (夂,倒写的“止”)  (几,凳子),表示驻足家中,坐几休息。造字本义:动词,驻足家中,坐几休息。由于“处”(居家休息)的篆文 字形与“處”(实施虎噬酷刑)的篆文 下部字形完全相同,古人误将本义表示“居家休息”的“处”,与本义表示“实施虎噬酷刑”的“處” * 相混用。隶化后楷书 取金文字形“ ”中的“单人旁” ,写成“卜”形 ;取篆文字形“ ”中的“夂” ,写成 。古籍多以“處”代替“处”;而“ ”和“ ”偏废。《汉字简化方案》用“处”合并代替“處”。

處:虎,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肉食性猛兽。處,金文   (虍,虎头,借代虎豹等肉食性猛兽)  (撒腿奔跑的人)  (匕,虎爪),表示老虎追猎奔跑的人。推测远古时代将死敌或死刑犯投入虎穴,或把饿虎放进牢狱,囚虎同牢,让饿虎追逐并暴食死敌或死刑犯(——参见“眈”、参见“戏”),以此泄恨。有的金文 误将“爪” 写成“几” 。有的金文 用“女” 代替撒腿奔跑的人 (其中 是“人”的变形, 是“止”的简写),表示让饿虎暴食女犯。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爪” 写成“几” 。造字本义:动词,远古极刑,让饿虎追逐并暴食死敌或死刑犯。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几” 写成 。俗体楷书 将正体楷书字形下端的“处” 连写成 。由于“处”(居家休息)的篆文字形“处 与“處”(实施虎噬酷刑)的篆文 下部字形完全相同,古人误将本义表示“居家休息”的“处” * ,与本义表示“实施虎噬酷刑”的“處”相混用。古籍多以“處”代替“处”;而“ ”和“ ”偏废。《汉字简化方案》用“处”合并代替“”。
①本义,动词:远古饿虎食囚的极刑。  本义消失
②动词:治死罪,判死刑。  處决 處死 處刑 處治  /  判處   
③动词:惩罚,打击。  處罚  /  论處
议罪处罚。——《汉书 • 师丹传》
④动词:治理,料理,对待,面对,应付。  處变 處乱 處世    處方 處分    處理 處置    處变不惊 處之泰然   
德以处事。——《左传 • 文公十八年》
何以处我?——《礼记 • 檀弓下》
臣愚不能处也。——《汉书 • 谷永传》
处分适兄意,那得吾自专!——汉乐府《孔雀东南飞》

候:“侯”是“候”的本字。侯,甲骨文   (厂,山崖)  (矢,箭),表示在山崖间行猎。当“侯”的“山崖行猎”本义消失后,篆文 再加“人” 另造“候”代替。造字本义:动词,持弓带箭在山崖间埋伏守等猎物。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


翻译
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
黄帝问道:春时的脉象如弦,怎样才算弦?
岐伯回答说:春脉主应肝脏,属东方之木。在这个季节里,万物开始生长,因此脉气来时,软弱轻虚而滑,端直而长,所以叫做弦,假如违反了这种现象,就是病脉。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说:其脉气来实而有力,这叫做太过,主病在外;如脉来不实而微弱,这叫做不及,主病在里。
黄帝道:春脉太过与不及,发生的病变怎样?
过会使人记忆力衰退,精神恍惚,头昏而两目视物眩转,而发生巅顶疾病;其不及会使人胸部作痛,牵连背部,往下则两侧胁助部位胀满。
帝曰:善。夏脉如钩,何如而钩?
岐伯说:夏脉主应心脏,属南方之火,在这个季节里,万物生长茂盛,因此脉气来时充盛,去时轻微,犹如钩之形象,所以叫做钩脉,假如违反了这种现象,就是病脉。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说:其脉气来盛去亦盛,这叫做太过,主病在外;如脉气来时不盛,去时反充盛有余,这叫做不及,主病在里。
帝曰:夏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说:太过会使人身体发热,皮肤痛,热邪侵淫成疮;不及会使人心虚作烦,上部出现咳嗽涎沫,下部出现失气下泄。
帝曰:善。秋脉如浮,何如而浮?
岐伯说:秋脉主应肺脏,属西方之金,在这个季节里,万物收成,因此脉气来时轻虚以浮,来急去散,所以叫做浮。假如违反了这种现象,就是病脉。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说:其脉气来浮软而中央坚,两旁虚,这叫做太过,主病在外;其脉气来浮软而微,这叫做不及,主病在里。
黄帝道:秋脉太过于不及,发生的病变怎样?
岐伯说:太过会使人气逆,背部作痛,郁闷而不舒畅;其不及会使人呼吸短气,咳嗽气喘,其上逆而出血,喉间有喘息声音。
帝曰:善。冬脉如营,何如而营?
岐伯说:冬脉主应肾脏,属北方之水,在这个季节里,万物闭藏,因此脉气来时沉而濡,所以叫做营。假如违反了这种现象,就是病脉。
帝曰:何如而反?
岐伯说:其脉来如弹石一般坚硬,这叫做太过,主病在外;如脉去虚数,这叫做不及,主病在里。
帝曰:冬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说:太过会使人精神不振,身体懈怠,脊骨疼痛,气短,懒于说话;不及则使人心如悬,如同腹中饥饿之状,季胁下空软部位清冷,脊骨作痛,少腹胀满,小便变色。
帝曰:善。
黄帝道:春夏秋冬四时的脉象,有逆有从,其变化各异,但独未论及脾脉,究竟脾脉主何时令?
岐伯说:脾脉属土,位居中央为孤脏,以灌溉四旁。
黄帝道:脾脉的正常与异常可以得见吗?
岐伯说:正常的脾脉不可能见到,有病的脾脉是可以见到的。
黄帝道:有病的脾脉怎样?
岐伯说:其来如水之流散,这叫做太过,主病在外;其来尖锐如鸟之喙,这叫做不及,主病在中。
黄帝道:先生说脾为孤脏,位居中央属土,以灌溉四旁,他的太过和不及各发生什麽病变?
岐伯说:太过会使人四肢不能举动,不及则使人九窍不通,名叫重强。
帝瞿然而起,再拜而稽首曰:善。吾得脉之大要,天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至数之要,迫近以微,着之玉版,藏之脏腑,每旦读之,名曰玉机。
黄帝惊悟,肃然起立,行跪拜礼后说:好!我懂得诊脉的要领了,这是天下极其重要的道理。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阐述的道理都是一致的,总的精神在于一个“神”字。神的功用运转不息,向前而不能回却,倘若回而不转,就失掉它的生机了。极其重要的道理,往往迹象不显而尽于微妙,把它著录在玉版上面,藏于脏腑,每早诵读,称它《玉机》。
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病之且死,必先传行,至其所不胜,病乃死。此言气之逆行也,故死。
五脏疾病的传变,是受病气于其所生之脏,传于其所胜之脏,病气留舍于生我之脏,死于胜我之脏。当病到将要死的时候,必先传行至克己之脏,病者乃死,这是病气的逆行。肝受病气于心脏,而又传行于脾脏,其病气留舍于肾脏,传到肺脏而死。心受病气于脾脏,其病气留舍于肝脏,传到肝脏而死。肺受病气于肾脏,传行于肝脏,病气留舍于脾脏,传到心脏而死。以一日一夜划分为五个阶段,分属五脏,就可以推测死后的早晚时间。
黄帝道:五脏是相通连的,病气的转移,都有一定的次序。假如五脏有病,则各传其所胜;若不能掌握治病的时机,那麽长则三个月、六个月,短则三天、六天,传遍五脏就 死了,这是相克的顺传次序。所以说能外症的,可以知道病从何经而来;能辨别里症的的,可以知道病的死生日期,这就是说,知道某脏病气传之其所不胜之脏而死。
是故风者,百病之长也。风寒感人,使人毫毛直竖,皮肤闭而发热,在这个时候,可用发汗的方法治疗;至风寒入于经络,发生麻痹不仁或肿痛等症状,此时可用汤熨(热敷)及火罐、艾炙、针刺等方法来祛散。如果不及时治疗,病气内传于肺,叫做肺痹,咳嗽上气。不及时治,肺传之于肝,病名为肝厥,发生胁痛、吐食的症状,在这个时候,可用按摩、针刺等方法;如不及时治疗,就会传行于脾,叫做脾风,生黄疸,腹中热,烦心,小便黄色等症状,在这个时候,可用按摩、药物或汤沐浴等方法;如再不治,就会传行于肾,叫做疝瘕,少腹烦热疼痛,小便色白而混浊,又叫做盅病,在这个时候,可用按摩、或用药物;如再不治,病就由肾传心,发生筋脉牵引拘挛,叫做瘛病,在这个时候,可用灸法,或用药物;如再不治,十日之后,当要死亡。倘若病邪由肾传心,心又复反传于肺脏,发为寒热,发当三日即死,这是疾病传行的一般次序。
假如骤然发病,就不必根据这个相传的次序而治。有些病不依这个次序传变的,如忧、恐、悲、喜、怒情志之病,病邪就不能依照这个次序相传,因而使人生大病了。如过喜伤心,克它的肾气就会因而乘之;过怒伤肝,克它的肺气就会因而乘之;过思伤脾,克它的肝气就会因而乘之;过恐伤肾,可他的脾气就会因而乘之;过忧伤肺,克它的心气就会因而乘之。这是疾病不因次传变的规律。所以病虽有五,及其传化,就有五五二十五变。所谓传化,就是相乘的名称。
大骨软弱,大肉瘦削,胸中气满,呼吸困难,呼吸时身体振动,为期六个月就要死亡。见了真脏脉,就可以预知死日。
大骨软弱,大肉瘦削,胸中气满,呼吸困难,胸中疼痛,牵引肩项,为期一个月就要死亡.见了真脏脉,就可以预知死日.
大骨软弱,大肉瘦削,胸中气满,呼吸困难,脱肉破,真脏脉现,十个月之内就要死亡。。
大骨软弱,大肉瘦削,两肩下垂,骨髓内消,动作衰颓,真脏脉未出现,为期一年死亡,若见到真脏脉,就可以预知死日。
大骨软弱,大肉瘦削,胸中气满,腹中痛,心中气郁不舒,肩项身上俱热,破腘脱肉,目眶下陷,真脏脉出现,精脱目不见人,立即死亡;如尚能见人,是精未全脱,到了它所不声胜之时,便死亡了。
如果正气暴虚,外邪陡然中神,仓卒获病,五脏气机闭塞,周身脉道不通,气不往来,譬如从高堕下,或落水淹溺一样,猝然的病变,就无法预测死期了。其脉息绝而不至,或跳动异常疾数,一呼脉来五、六至,虽然形肉不脱,真脏不见,仍然要死亡的。
肝脏之真脏脉至,中外劲急,如象按在刀口上一样的锋利,或如按在琴弦上一样硬直,面部显青白颜色而不润泽,毫毛枯焦乃死。肺脏的真脏脉至,大而空虚,好象毛羽着人皮肤一般地轻虚,面部显白赤。颜色而不润泽,毫毛枯焦,就要死亡。肾脏的真脏脉至,搏手若索欲断,或如以指弹石一样坚实,面部显黑黄颜色而不润泽,毫毛枯焦,就要死亡。脾脏的真脏脉至,软弱无力,快慢不匀,面部显黄青颜色而不润泽,毫毛枯焦,就要死亡。凡是见到五脏真脏脉,皆为不治的死侯。
黄帝曰:见真脏曰死,何也?
岐伯曰:五脏的营养,都赖于胃腑水谷之精微,因此胃是五脏的根本。故五脏之脏脉气,不能自行到达于手太阴寸口,必须赖借胃气,才能达于手太阴。所以五脏之气能够在其所主之时,出现于手太阴寸口,就是有了胃气。如果邪气胜,必定使精气衰。所以病气严重时,胃气就不能与五脏之气一起到达手太阴,而为某一脏真脏脉象单独出现,真脏独见,是邪气胜而脏气伤,所以说是要死亡的。
帝曰:善。
黄帝道:大凡治病,必先诊察形体盛衰,气之强弱,色之润枯,脉之虚实,病之新久,然后及时治疗,不能错过时机。病人形七相称,是可治之症;面色光润鲜明,病亦易愈;脉搏与四时相适应,亦为可治;有病之脉,弱而流利,是有胃气的现象,病亦易治,必须抓紧时间,进行治疗。形气不相称,此谓难治;面色枯槁,没有光泽,病亦难愈;脉实而坚,病必加重;脉与四时相逆,为不可治。必须审察这四种难治之证,清楚地告诉病家。
所谓脉与四时相逆,是春见到肺脉,夏见到肾脉,秋见到心脉,冬见到脾脉,其脉皆悬绝无根,或沉涩不起,这就叫做逆四时。
如五脏脉气不能随着时令表现于外,在春夏的时令,反见沉涩的脉象,秋冬的时令,反见浮大的脉象,这也叫做逆四时。
热病脉宜洪大而反静;泄泻脉应小而反大;脱血脉应虚而反实;病在中而脉不实坚;病在外而脉反坚实。这些都是症脉相反,皆为难治。

黄帝道:我听说根据虚实的病情可以预决死生,希望告诉我其中道理!
岐伯说:五实死,五虚亦死。
帝曰:愿闻五实五虚?
岐伯说:脉盛是心受邪盛,皮热是肺受邪盛,腹胀是脾受邪盛,二便不通是肾受邪盛,闷瞀是肝受邪盛,这叫做五实。脉细是心气不足,皮寒是肺气不足,气少是肝气不足,泄利前后是肾气不足,饮食不入是脾气不足,这叫做五虚。
帝曰:其时有生者何也?
黄帝道:五实、五虚,有时亦有痊愈的,又是什麽道理?
岐伯说:能够吃些粥浆,慢慢地胃气恢复,大便泄泻停止,则虚者也可以痊愈。如若原来身热无汗的,而现在得汗,大便不通的,而现在大便通利了,则实者也可以痊愈。这就是据虚实而决断死生的道理。


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黄帝问道:我听先生讲了九针道理后,觉得丰富广博,不可尽述。我想了解其中的主要道理,以嘱咐子孙,传于后世,铭心刻骨,永志不忘,并严守誓言,不敢妄泄。如何使这些道理符合于天体运行的规律,有始有终,上应于日月星辰周历天度之标志,下符合四时五行阴阳盛衰的变化,人是怎样适应这些自然规律的呢?希望你讲解这方面的道理。
岐伯回答说:问得好啊!这是天地间至为深奥的道理。
黄帝道:我愿闻天地的至数,与人的形体气血相通,以决断死生,是怎样一回事?
  岐伯说:天地的至数,开始于一,终止于九。一奇数为阳,代表天,二偶数为阴代表地,人生天地之间,故以三代表人;天地人合而为三,三三为九,以应九野之数。所以人有三部,每部各有三侯,可以用它来决断死生,处治百病,从而调治虚实,祛除病邪。
  黄帝道:什麽叫做三部呢?
  岐伯说:有下部,有中部,有上部。每部各有三侯,所谓三侯,是以天、地、人来代表的。必须有老师当面指导,方能懂得部侯准确之处。上部天,即两额太阳脉处动脉;上部地,即两颊大迎穴处动脉;上部人,即耳前耳门穴处动脉;中部天,即两手太阴气口、经渠穴处动脉;中部地,即两手阴明经合谷处动脉;中部人,即两手少阴经神门处动脉;下部天,即足厥阴经五里穴或太冲穴处动脉;下部地,即足少阴经太溪穴处动脉;下部人,即足太阴经箕门穴处动脉。故而下部之可以天候肝脏之病变,下部之地可以侯肾脏之病变,下部之人可以侯脾胃之病变。
  黄帝道:中部之侯怎样?
  岐伯说:中部亦有天、地、人三侯。中部之天可以侯肺脏之病变,肿不之地可以侯胸中之病变。中部之人可以侯心脏之病变。
  黄帝道:上部之侯又怎样?
  岐伯说:上布也有天、地、人三侯。上部之天可以侯头角之病变,上部之地可以侯口齿之病变,上部之人可以侯耳目之病变。三部之中,各有天、各有地、各有人。三侯为天,三侯为地,三侯为人,三三相乘,合为九侯。脉之九侯,以应地之九野,以应人之九脏。所以人有肝、肺、心、脾、肾五神脏和膀胱、胃、大肠、小肠四形脏,合为九脏。若五脏以败,必见神色枯槁,枯槁者是病情危重,乃至死亡征象。
  黄帝道:诊察的方法怎样?
  岐伯说:必先度量病人的身形肥瘦,了解它的正气虚实,实证用泻法,虚症用补法。但必先去除血脉中的凝滞,而后调补气血的不足,不论治疗什麽病都是以达到气血平调为准则。
  黄帝道:怎样决断死生?
  岐伯说:形体盛,脉反细,气短,呼吸困难,危险;如形体瘦弱,脉反大,胸中喘满而多气的是死亡之症。一般而论;形体与脉一致的主生;若脉来三五不调者主病,三部九侯之脉与疾病完全不相适应的,主死;上下左右之脉,相应鼓指如春杵捣谷,参差不齐,病必严重;若见上下之脉相差甚大,而又息数错乱不可计数的,是死亡征候;中部之脉虽然独自调匀,而与其他众脏不相协调的,也是死侯;目内陷的为正气衰竭现象,也是死侯。
  黄帝道:怎样知道病的部位呢?
  岐伯说:从诊察九侯脉的异常变化,就能知病变部位。九侯之中,有一部独小,或独大,或独疾,或独迟,或独热,或独寒,或独陷下(沉伏),均是有病的现象。以左手加于病人的左足上,距离内踝五寸处按着,以右手指在病人足内踝上弹之,医者之左手即有振动的感觉,如其振动的范围超过五寸以上,蠕蠕而动,为正常现象;如其振动急剧而大,应手快速而浑乱不清的,为病态;若振动微弱,应手迟缓,应为病态;如若振动不能上及五寸,用较大的力量弹之,仍没有反应,是为死侯。身体极度消瘦,体弱不能行动,是死亡之征。中部之脉或快或慢,无规律,为气脉败乱之兆,亦为死征。如脉代而钩,为病在络脉。九侯之脉,应相互适应,上下如一,不应该有参差。如九侯之中有一侯不一致,则病必危险。所谓不一致,就是九侯之间,脉动的不相适应。诊察病邪所在之脏腑,以知死生的时间。临症诊察,必先知道正常之脉,然后才能知道有病之脉;若见到真脉脉象,胜己的时间,就要死亡。足太阳经脉气绝,则两足不能屈伸,死亡之时,必目睛上视。
  黄帝道:冬为阴,夏为阳,脉象与之相应如何?
  岐伯说:九侯脉象,沉细悬绝者,为阴,主冬令,死于阴气极盛之夜半;如脉盛大躁动喘而疾数的,为阳,主夏令,所以死于阳气旺盛之日中;寒热交作的病,死于阴阳交会的平旦之时;热中及热病,死于日中阳极之时;病风死于傍晚阳衰之时;病水死于夜半阴极之时。其脉象忽疏忽数,忽迟忽急,乃脾气内绝,死于辰(7:00-9:00)戌(19:00-21:00)丑(1:00——3:00)未(13:00-15:00)之时,也就是平旦、日中、日夕、夜半、日乘四季的时候;若形坏肉脱,虽九侯协调,犹是死亡的征象;假使七诊之脉虽然出现,而九侯都顺于四时的,就不一定是死侯。所说不死的病,指新感风病,或月经之病,虽见类似七诊之病脉,而实不相同,所以说不是死侯。若七诊出现、其脉侯有败坏现象的,这是死征,死的时候,必发呃逆等证侯。所以治病之时,必须详细询问他的起病情形和现在症状,然后按各部分,切其脉搏,以观察其经络的浮沉,以及上下逆顺。如其脉来流利的,不病;脉来迟缓的,是病;脉不往来的,是死侯;久病肉脱,皮肤干枯着于筋骨的,亦是死侯。
  黄帝道:那些可治的病,应怎样治疗呢?
  岐伯说:病在经的,刺其经;病在孙络的,刺其孙络使它出血;血病而有身痛症状的,则治其经与络。若病邪留在大络,则用右病刺左、左病刺右的缪刺法治之。若邪气久留不移,当于四肢八溪之间、骨节交会之处刺之。上实下虚,当切按气脉,而探索气脉络郁结的所在,刺出其血,以通其气。如目上视的,是太阳经气不足。目上视而又定直不动的,是太阳经气已绝。这是判断死生的要诀,不可不认真研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14 22:19: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周简明心得
一、
五脏病气传变之次:五脏受气于其所生,传之于其所胜,气舍于其所生,死于其所不胜。
五脏通,传有次。治之,勿失其时,无后其时。失时后时,传至其所不胜,死。
忧恐悲喜怒,令人卒病,传化不以次,亦不必治于传。
二、
必指而导之,乃以为真
师者,难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17 11:56: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周抄写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17 11:58: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周抄写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1 22:34:1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周正查字音、翻译简明心得
第九周正查字音:
恚,异体字: 㤬,拼音huì,从圭从心,
一般为佛教用语,含义为
①怨也。见[说文]。
②怒也。[后汉刘宽传]夫人欲使宽令~。
③心狠也。见[字汇][案玉篇亦云恨怒也]。
④~目。谓谷实怒开也。[管子地员]其种櫑葛赨茎黄秀~目。

瘛:(音赤)恝,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神态淡然、不经心。瘛,篆文   (疒,疾病)  (恝,淡然、不经心),表示神志失常的疾病。造字本义:形容词,因中枢神经受损,意识突然消失,脸部及四肢失控性拿走僵直或抽动。“瘛”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急症,俗称“抽风”。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篆文字形中的 写成 。

薤:“㕢”是“餐”和“䪥”的本字;而“䪥”又派生出“韰”、“薤”和“瀣”三个异体字。㕢,甲骨文   (又,抓持)  (歺,残骨,借代切割成块的带骨的兽肉)  (貝,贝类海产),表示手持兽肉和海贝进餐。有的甲骨文 在“歺” 和“貝” 之间加“两点水” (酱汁),表示去除海产食品腥味的葱蒜酱汁佐料。简体甲骨文 省去“又” 和“貝” ,表示醮汁 的兽肉 。金文 省去甲骨文字形中的“水” (酱汁)和“貝” (海产)。篆文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貝” 写成 。当“㕢”的本义消失后,篆文 再加“韭” (韮菜,借代葱属植物)另造“䪥”代替,强调酱汁佐料的葱蒜韮菜材料。篆文异体字“韰” 省去“貝” 。隶化后楷书 将籀文字形中的 写成 ,将籀文字形中的“韭” 写成 。楷书异体字“薤” 则增加“草头” (植物),强调“薤”的蔬菜属性。造字本义:名词,进食海产食品时去腥调味的葱蒜酱汁佐料。古籍多以“餐”或“瀣”代替“㕢”和“䪥”、“韰”、“薤”。

第九周翻译: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黄帝问道:人们的居住环境、活动、安静、勇敢、怯懦有所不同,其经脉血气也随着变化吗?
  岐伯回答说:人在惊恐、忿怒、劳累、活动或安静的情况下,静脉血气都要受到影响而发生变化。所以夜间远行劳累,就会扰动肾气,使肾气不能闭藏而外泄,则气喘出于肾脏,其偏胜之气,就会侵犯肺脏。若因坠堕而受到恐吓,就会扰动肝气,而喘出于肝,其偏胜之气就会侵犯脾脏。或有所惊恐,惊则神越气乱,扰动肺气,喘出于肺,其偏胜之气就会侵犯心脏。渡水而跌仆,跌仆伤骨,肾主骨,水湿之气通于肾,致肾气和骨气受到扰动,气喘于肾和骨。在这种情况下,身体强盛的人,气血畅行,不会出现什麽病变;怯弱的人,气血留滞,就会发生病变。所以说:诊察疾病,观察病人的勇怯及骨骼、肌肉、皮肤的变化,便能了解病情,并以此作为诊病的方法。
  在饮食过饱的时候,则食气蒸发而汗出于胃。惊则神气浮越,则心气受伤而汗出于心。负重而远行的时候,则骨劳气越,肾气受伤而汗出于肾。疾走而恐惧的时候,由于疾走伤筋,恐惧伤魂,则肝气受伤而汗出于肝。劳力过度的时候,由于脾主肌肉四肢,则脾气受伤而汗出于脾。春、夏、秋、冬四季阴阳的变化都有其常度,人在这些变化中所发生疾病,就是因为对身体的劳用过度所致,这是通常的道理。
      五谷入胃,其所化生的一部分精微之气输散到肝脏,再由肝将此精微之气滋养于筋。五谷入胃,其所化生的精微之气,注入于心,再由心将此精气滋养于血脉。血气流行在经脉之中,到达于肺,肺又将血气输送到全身百脉中去,最后把精气输送到皮毛。皮毛和经脉的精气汇合,又还流归入于脉,脉中精微之气,通过不断变化,周流于四脏。这些正常的生理活动,都要取决于气血阴阳的平衡。气血阴阳平衡,则表现在气口的脉搏变化上,气口的脉搏,可以判断疾病的死生。
水液入胃以后,游溢布散其精气,上行输送与脾,经脾对精微的布散转输,上归于肺,肺气运行,通调水道,下输于膀胱。如此则水精四布,外而布散于皮毛,内而灌输于五脏之经脉,并能合于四时寒暑的变易和五脏阴阳的变化。作出适当的调节,这就是经脉的正常生理现象。

  太阳经脉偏盛,则发生厥逆、喘息、虚气上逆等症状,这是阴不足而阳有余,表里两经俱当用泻法,取足太阳经的束骨穴和足少阴经的太溪穴。阳明经脉偏盛,是太阳、少阳之气重并于阳明,当用泻阳补阴的治疗方法,当泻足阳明经的陷谷穴,补太阴经的太白穴。少阳经脉偏盛,是厥气上逆,所以阳蹻脉前的少阳劢猝然盛大,当取足少阳经的临泣穴。少阳经脉偏盛而独至,就是少阳太过。太阴经脉鼓搏有力,应当细心的审查是否真脏脉至,若五脏之脉均气少,胃气又不平和,这是足太阴脾太过的缘过,应当用补阳泻阴的治疗方法,补足阳明之陷谷穴,泻足太阴之太白穴。二阴经脉独盛,是少阴厥气上逆,而阳气并越于上,心、肝、脾、肺四脏受其影响,四脏之脉争张于外,病的根源在于肾,应治其表里的经络,泻足太阳经的经穴昆仑、络穴飞扬,补足少阴的经穴复溜,络穴大钟。一阴经脉偏盛,是厥阴所主,出现真气虚弱,心中痠痛不适的症状,厥气留于经脉与正气相搏而发为白汗,应该注意饮食调养和药物的治疗,如用针刺,当取决阴经下部的太冲穴,以泄其邪。
  黄帝说:太阳经的脉象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其脉象似三阳之气浮盛于外,所以脉浮。
  黄帝说:少阳经的脉象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其脉象似一阳之初生,滑而不实。
  黄帝说:阳明经的脉象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其脉象大而浮。太阴经的脉象搏动,虽沉伏而指下仍搏击有力;少阴经的脉象搏动,是沉而不浮。

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黄帝问道:结合人体五脏之气的具体情况,取法四时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作为救治疾病的法则,怎样是从?怎样是逆呢?我想了解治法中的从逆和得失是怎麽一会事。
  岐伯回答说: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配合时令气候,有衰旺盛克的变化,从这些变化中可以测知疾病的死生,分析治疗的成败,并能确定五脏之气的盛衰、疾病轻重的时间,以及死生的日期。
  黄帝说:我想听你详尽地讲一讲。
岐伯说:肝属木、旺于春,肝与胆为表里,春天是足厥阴肝和足少阳胆主治的时间,甲乙属木,足少阳胆主甲木,足厥阴肝主乙木,所以肝胆旺日为甲乙;肝在志为怒,怒则气急,甘味能缓急,故宜急食甘以缓之。心属火,旺于夏,心与小肠为表里,夏天是手少阴和手太阳小肠主治的时间;丙丁属火,手少阴心主丁火,手太阳小肠主丙火,所以心与小肠的旺日为丙丁;心在志为喜,喜则气缓,心气过缓则心气虚而散,酸味能收敛,故宜急食酸以收之。脾属土,旺于长夏(六月),脾与胃为表里,长夏是足太阴脾和足阳明胃主治的时间;戊已属土,足太阴脾主已土,足阳明胃主戊土,所以脾与胃的旺日为戊已;脾性恶湿,湿盛则伤脾,苦味能燥湿,故宜急食苦以燥之。肺属金,旺于秋;肺与大肠为表里,秋天是手太阴肺和手阳明大肠主治的时间;庚辛属金,手太阴肺主辛金,手阳明大肠主庚金,所以肺与大肠的旺日为庚辛;肺主气,其性清肃,若气上逆则肺病,苦味能泄,故宜急食苦以泄之。肾属水,旺于冬,肾与膀胱为表里,冬天是足少阴肾与足太阴膀胱主治的时间;壬癸属水,足少阴肾主癸水,足太阳膀胱主壬水,所以肾与膀胱的旺日为壬癸;肾为水脏,喜润而恶燥,故宜急食辛以润之。如此可以开发腠理,运行津液,宜通五脏之气。
  肝脏有病,在夏季当愈,若至夏季不愈,到秋季病情就要加重;如秋季不死,至冬季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来年春季,病即好转。因风气通于肝,故肝并最禁忌受风。有肝病的人,愈于丙丁日;如果丙丁日不愈,到庚辛日病就加重;如果庚辛日不死,到壬癸日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了甲乙日病即好转。患肝病的人,在早晨的时候精神清爽,傍晚的时候病就加重。到半夜时便安静下来。肝木性喜条达而恶抑郁,故肝病急用辛味以散之,若需要补以辛味补之,若需要泻,以酸味泻之。
  心脏有病,愈于长夏;若至长夏不愈,到了冬季病情就会加重;如果在冬季不死,到了明年的春季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了夏季病即好转。心有病的人应禁忌温热食物,衣服也不能穿的太暖。有心病的人,愈于戊已日;如果戊已日不愈,到壬癸日病就加重;如果在壬癸日不死,到甲已日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丙丁日病即好转。心脏有病的人,在中午的时候神情爽慧,半夜时病就加重,早晨时便安静了。心病欲柔软,宜急食咸味以软之,需要补则以咸味补之,以肝味泻之。
  脾脏有病,愈于秋季;若至秋季不愈,到春季病就加重;如果在春季不死,到夏季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长夏的时间病即好转。脾病应禁忌吃温热性食物即饮食过饱、居湿地、穿湿衣等。脾有病的人,愈于庚辛日;如果在庚辛日不愈,到甲已日加重;如果在甲已日不死,到丙丁日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了戊已日病即好转。脾有病的人,在午后的时间精神清爽,日出时病就加重,傍晚是便安静了。脾脏病需要缓和,甘能缓中,故宜急食甘味以缓之,需要泻则用苦味药泻脾,以甘味补脾。
  肺脏有病,愈于冬季;若至冬季不愈,到夏季病就加重;如果在夏季不死,至长夏时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了秋季病即好转。肺有病应禁忌寒冷饮食及穿的太单薄。肺有病的人,愈于壬癸日;如果在壬癸日不愈,到丙丁日病就加重;如果在丙丁日不死,到戊已日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了庚辛日,病即好转。肺有病的人,傍晚的时候精神爽慧,到午时病就加重,到半夜时变安静了。肺气欲收敛,宜急食酸味以收敛,需要补的,用酸味补肺,需要泻的,用辛味泻肺。
  肾脏有病,愈于春季;若至春季不愈,到长夏时病就加重;如果在长夏不死,到秋季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冬季病即好转。肾病禁食炙过热的食物和穿经火烘烤过的衣服。肾有病的人,愈于甲已日;如果在甲已日不愈,到戊已日病就加重;如果在戊已日不死,到庚辛日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壬癸日病即好转。肾有病的人,在半夜的时候精神爽慧,在一日当中辰、戌、丑、未四个时辰病情加重,在傍晚时便安静了。肾主必藏,其气欲坚,需要补的,宜急食苦味以坚之,用苦味补之,需要泻的,用咸味泻之。
  凡是邪气侵袭人体,都是以胜相加,病至其所生之时而愈,至其所不胜之时而甚,至其所生之时而病情稳定不变,至其自旺之时病情好转。但必须先明确五脏之平脉,然后始能推测疾病的轻重时间及死生的日期。
  肝脏有病,则两肋下疼痛牵引少腹,使人多怒,这是肝气实的症状;如果肝气虚,则出现两目昏花而视物不明,两耳也听不见声音,多恐惧,好象有人要逮捕他一样。治疗时,取用厥阴肝经和少阳胆经的经穴。如肝气上逆,则头痛、耳聋而听觉失灵、颊肿,应取厥阴、少阳经脉,刺出其血。
  心脏有病,则出现胸中痛,肋部支撑胀满,肋下痛,胸膺部、背部及肩胛间疼痛,两臂内侧疼痛,这是心实的症状。心虚,则出现胸腹部胀大,肋下和腰部牵引作痛。治疗时,取少阴心经和太阳小肠经的经穴,并刺舌下之脉以出其血。如病情有变化,与初起不同,刺委中穴出血。
  脾脏有病,则出现身体沉重,易饥,肌肉痿软无力,两足弛缓不收,行走时容易抽搐,脚下疼痛,这是脾实的症状;脾虚则腹部胀满,肠鸣,泄下而食物不化。治疗时,取太阴脾经、阳明胃经和少阴肾经的经穴,刺出其血。
  肺脏有病,则喘咳气逆,肩背部疼痛,出汗,尻、阴、股、膝、髀骨、足等部皆疼痛,这是肺实的症状;如果肺虚,就出现少气,呼吸困难而难于接续,耳聋,咽干。治疗时,取太阴肺经的经穴,更取足太阳经的外侧及足厥阴内侧,即少阴肾经的经穴,刺出其血。
  肾脏有病,则腹部胀大,胫部浮肿,气喘,咳嗽,身体沉重,睡后出汗,恶风,这是肾实的症状;如果肾虚,就会出现胸中疼痛,大腹和小腹疼痛,四肢厥冷,心中不乐。治疗时,取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刺出其血。
  肝合青色,宜食甘味,粳米、牛肉、枣、葵菜都是属于味甘的。心合赤色,宜食酸味,小豆、犬肉、李、韭都是属于酸味的。肺合白色,宜食苦味,小麦、羊肉、杏、薤都是属于苦味的。脾合黄色,宜食咸味,大豆、猪肉、栗、藿都是属于咸味的。肾合黑色,宜食辛味,黄黍、鸡肉、桃、葱都是属于辛味的。五味的功用:辛味能发散,酸味能收敛,甘味能缓急,苦味能坚燥,咸味能坚。
  凡毒药都是可用来攻逐病邪,五谷用以充养五脏之气,五果帮助五谷以营养人体,五畜用以补益五脏,五菜用以充养脏腑,气味和合而服食,可以补益精气。这五类食物,各有辛、酸、甘、苦、咸的不同气味,各有利于某一脏气,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等,在运用的时候,要根据春、夏、秋、冬四时和五脏之气的偏盛偏衰及苦欲等具体情况,各随其所宜而用之。

第九周简明心得
1、凡人之惊恐恚劳动静,脉皆为之变。故诊病,需观人勇怯皮肤骨肉,知其情,以为诊。
2、春夏秋冬,四时阴阳,过汗则病。
3、邪气客于身,以胜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胜而肾,至于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诊先定五脏之脉,乃可知间甚之时,死生之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8-28 11:24: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周抄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5-22 08:09 , Processed in 1.072427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