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睿涵

睿涵的《素问》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25 20:31: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周任务: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一抄写原文
黄帝问曰:呜呼!远哉!天之道也,如迎浮云,若视察深渊。视深渊尚可测,迎浮云莫知其极。夫子数言谨奉天道,余闻而藏之。心私异之,不知其所谓也。愿夫子溢志尽言其事,令终不来,久而不绝。天之道可得闻乎?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明乎哉问!天之道也,此因天之序,盛衰之时也。

帝曰:愿闻天道六六之节,盛衰何也?岐伯曰:上下有位,左右有纪。故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治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此所谓气之标,盖南面而待也。故曰:因天之序,盛衰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谓也。
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本标不同,气应异象。
帝曰:其有至而至,有至而不至,有至而太过,何也?
岐伯曰:至而至者和;至而不至,来气不及也;未至而至,来气有余也。
帝曰:至而不至,未至而至,如何?
岐伯曰:应则顺,否则逆,逆则变生,变则病。
帝曰:善。请言其应。
岐伯曰:物生其应也,气脉其应也。
帝曰:善。愿闻地理之应六节气位,何如?
岐伯曰: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复行一步,土气治之;复行一步,金气治之;复行一步,水气治之;复行一步,木气治之;复行一步,君火治之。
相火之下,水气承之;水位之下,土气承之;土位之下,风气承之;风位之下,金气承之;金位之下,火气承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
帝曰:何也?
岐伯曰:亢则害,承乃制,制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
帝曰:盛衰何如?
岐伯曰: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邪则变甚,正则微。
帝曰:何谓当位?
岐伯曰:木运临卯,火运临午,土运临四季,金运临酉,水运临子,所谓岁会,气之平也。
帝曰:非位何如?
岐伯曰:岁不与会也。
帝曰:土运之岁,上见太阴;火运这岁,上见少阳、少阴;火运之岁,上见少阳、少阴;金运之岁,上见阳明;木运之岁,上见厥阴;水运之岁,上见太阳,奈何?
岐伯曰:天之与会也,故《天元册》曰天符。
帝曰:天符岁也,何如?
岐伯曰:太一天符之会也。
帝曰:其贵贱何如?
岐伯曰:天符为执法,岁会为行令,太一天符为贵人。
帝曰:邪之中也,奈何?
岐伯曰:中执法者,其病速而危;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中贵人者,其病暴而死。
帝曰:位之易也,何如?
岐伯曰:君位臣则顺,臣位君则逆。逆则其病近,其害速;顺则其病远,其害微。所谓二火也。
帝曰:善。愿闻其步,何如?
岐伯曰:所谓步者,六十度而有奇,故二十四步,积盈百刻而成日也。
帝曰:六气应五行之变,何如?
岐伯曰:位有终始,气有初中,上下不同,求之亦异也。
帝曰:求之奈何?
岐伯曰:天气始于甲,地气始于子,子甲相合,命曰:岁立。谨候其时,气可与期。
帝曰:愿闻其岁,六气始终,早晏何如?
岐伯曰:明乎哉问也!甲子之岁,初之气,天数始于水下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二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于七十五刻;三之气,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四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五之气,妈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六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于二十五刻。所谓初六,天之数也。
乙丑岁,初之气,天数始于二十六刻,终于一十二刻半;二这气,即始于一十二刻六分,终于水下百刻;三之气,始于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四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于七十五刻;五之气,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六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于五十刻。所谓六二,天之数也。

丙寅岁,初之气,天数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二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于二十五刻;三之气,始于二十六刻,终于一十二刻半;四之气,始于一十二刻六分,终于水下百刻;五之气,始于一刻,终于八十七刻半;六之气,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于七十五刻。所谓六三,天之数也。
丁卯岁,初之气,天数始于七十六刻,终于六十二刻半;二之气,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于是五十刻六分,终于五十刻;三之气,始于五十一刻,终于三十七刻半;四之气,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于二十五刻;五之气,始于是二十六刻,终于一十二刻凌晨;六之气,始于一十二刻六分,终于水下百刻。所谓六四,天之数也。次戊辰岁,初之气复始于一刻。常如是无已,周而复始。
帝曰;愿闻其岁候何如?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日行一周,天气始于一刻;日行再周,天气始于二十六刻;日行三周,天气始于五十一刻;日行四周,天气始于七十六刻;日行五周,天气复始于一刻,所谓一纪也。是故寅午戌岁会同,卯未亥岁气会同,辰申子岁气会同,巳酉丑岁气会同。终而复始。
帝曰:愿闻其用也。
岐伯曰;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气交。
帝曰:何谓气交?
岐伯曰: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故曰: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此之谓也。
帝曰:何谓初中?
岐伯曰:初凡三十度而奇,中气同法。
帝曰:初中何也?
岐伯曰:所分天地也。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初者地气也,中者天气也。
帝曰:其升降何如,天地之更用也。
岐伯曰:气之升降,天地之更用也。
帝曰:愿闻共用何如?
岐伯曰: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是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
帝曰:善。寒湿相遘,燥热相临,风火相值,其有闻乎?
岐伯曰:气有胜复,胜复之作,有德有化,有用有变,变则邪气居之。
帝曰:何谓邪乎?
岐伯曰:夫物之重从于化,物之极由乎变。变化之相薄,成败之所由也。故气有往复,用有迟速,四者之有,而化而变,风之来也。
帝曰:迟速往复,风所由生,而化而变,故因盛衰之变耳。成败倚伏游乎中,何也?
岐伯曰: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已,则变作矣。
帝曰:有期乎?
岐伯曰:不生不化,静之期也。
帝曰:不生化乎?
岐伯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小大,期有近远。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故曰:无形无患。此之谓也。
帝曰:善。有不生不化乎。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与道合同,惟真人也。

二查字正音
溢志尽言:尽情详细地讲。
天之道:天体运行变化的道理。
冯:[píng]:同“凭”。张介宾;“言地在太虚之中而不坠者果亦有所依凭否。”
三翻译
黄帝问道:哎呀!真是太深远了!天道运行的规律,就像仰望浮云,又像俯视深渊。视深渊还可以测量,而迎浮云却不能知道它的极点。夫子您常说要谨慎奉行天道,我听了以后,记在心里。但又有疑问,不知其所以然。希望您详细地讲一讲,使它永不泯灭,长久流传而不断绝。天道运行的规律,可以讲给我听吗?
岐伯恭敬地行了两次礼回答说:你问得很高明啊!天道运行的规律就是自然的变化所显示出来的时序和盛衰。
黄帝说:希望听听天道六六之节和时序盛衰的变化是怎么样的?
岐伯说:上下六步有一定的位置,左右升降有一定的次序。所以少阳的右面,由阳明掌管;阳明的右面,由太阳掌管;太阳的右面,由厥阴掌管;厥阴的右面,由少阴掌管;少阴的右面,由太阴掌管;太阴的右面,由少阳掌管。这是六气之标,是面向南方而确定的位置。所以说:根据天气变化的一定次序,时令有盛衰的不同,在日中之时,观看日光移影所确定的位置,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少阳的上面由火气掌管,它的中气是厥阴;阳明的上面由燥气掌管,它的中气是太阴;太阳的上面由寒气掌管,它的中气是少阴;厥阴的上面由风气掌管,它的中气是少阳;少阴的上面由热气掌管,它的中气是太阳;太阴的上面由湿气掌管,它的中气是阳明。以上所说的“上面”是三阴三阳的本气,本气的下面是中见之气,中气的下面是六气的标。因为六气的本标不同,所以它反映的现象也不是一致的。
黄帝问:六气有按时至的,有时至而气不至的,有先时而至的,这是什么道理?
岐伯说:按时而至的是和平之气;时至而气不至的是气之不及的,时未至而气先至的是气之有余。
黄帝问:时至而气不至的,时未至而气先至的,情况怎样呢?
岐伯说:时与气相应而来的则顺,否则为逆,逆则产生异常变化,异常变化能导致疾病。
黄帝说:讲得好。请谈谈相应的情况。
岐伯说:万物与生长变化是相适应的,大气与脉象变化是相适应的。
黄帝问:对。希望听听关于六气主时的位置是怎样的?
岐伯说:春分节之后是少阴君火的位置;君火之右,后退一步,是少阳相火主治的位置;再退一步,是太阴土气主治的位置;再退一步,是阳明金气主治的位置;再退一步,是太阳水气主治的位置;再退一步是厥阴木气主治的位置;再退一步,是少阴君火主治的位置。
相火主治之位的下面,有水气承袭制约;水气主治之位的下面,有土地气承袭制约;土气主治之位的下面,有风气承袭制约;风气主治之位的下面,有金气承袭制约;金气主治之位的下面,有火气承袭制约;君火主治之位的下面,有阴精承袭制约。
黄帝又问:这是为什么?
岐伯说:六气亢盛就会产生损害作用,所以要有承袭之气来制约它,有制约然后才能生化。如果亢盛无制,就会使生化之机败坏紊乱,产生病变。
黄帝问:自然输送的盛衰怎样?
岐伯说:不当其位的是邪气,恰当其位的是正常之气。邪气致病,病重多变化,正气致病,病多轻微。
黄帝问:什么叫当位?
岐伯说:例如木运遇卯年,火运遇午年,土运遇辰戊、丑、未年,金运遇酉年,水运遇子年,这就称为“岁会”,也属于“平气”。
黄帝问:不当其位的怎样?
岐伯说:就不是岁会。
黄帝问:土运主岁,司天是太阴;火运主岁,司天是少阳或少阴;金运主岁,司天是阳明;木运主岁,司天是厥阴;水运主岁,司天是太阳,这些是怎么分的?
岐伯说:这是司天与五运相会,所以《天元册》里称为“天符”。
黄帝问:既是天符又是岁会的怎样呢?
岐伯说:这叫太一天符的会合。
黄帝问:它们之间有什么贵践的分别吗?
岐伯说:天符好像执法,岁会好像行令,太一天符好像贵人。
黄帝问:邪气侵入而发病,三者有何区别?
岐伯说:中执法之邪,发病急而比较危险;中行令之邪,病势缓慢而病程较长;中贵人之邪,则发病急剧而很快会死亡。
黄帝问:六气的位置相互转移是怎样的?
岐伯说:君居臣位是顺的,臣居位是逆的。逆则发病急,危害大;顺则发病慢,危害小。所谓六气位置移易,是指君火与相火说的。
黄帝问曰:很对。希望听听六气的步位是什么?
岐伯说:所谓一步,就是六十日有零,所以二十四步之后,其奇零之数积满一百刻,就成为一日。
黄帝问:六气与五行相应的变化怎样?
岐伯说:因主时之六气的每一气位有始有终,每一气又有初气和中气的分别,又有天气和地气的分别,所以推求也就不一样了。
黄帝问:怎样推求呢?
岐伯说:天气以甲为开始,地气以子为开始,子与甲相互组合,称为岁立。谨慎地候察四时的变化,就可以推求六气始终早晚的时刻了。
黄帝说:希望听听每年六气始终的早晚怎样?
岐伯说:问得高明啊!甲子的年份,初气开始于水下一刻,终止于八十七刻凌晨;第二气开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止于七十五刻;第三气开始于七十六刻,终止于六十二刻半;第四气开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止于五十刻;第五气开始于五十一刻,终止于三十七刻半;第六气开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止于二十五刻。 就是六气第一周的始终的刻分数。
乙丑的年份,第一气开始于二十六刻,终止于十二刻半;第二气开始于十二刻六分,终止于水下百刻;第三气开始于一刻,终止于八十蕙刻半;第四气开始于八十七刻半;第六气开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止于五十刻。这是六气第二周的始终的刻分数。
  丙寅的年份,第一气开始于五十一刻,终止于三十七刻半;第二气开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止于二十五刻;第三气开始于二十六刻,终止于十二刻半;第四气开始于是十二刻六分,终止于水下百刻;第五气开始于一刻,终止于八十七刻半;第六气开始于八十七刻六分,终止于七十五刻。这是六气第三周的始终的刻分数。
  丁卯的年份,初气开始于于七十六刻,终止于六十二刻半;第二气开始于六十二刻六分,终止于五十刻;第三气开始于五十一刻,终止于三十七刻半;第四气开始于三十七刻六分,终止于二十五刻;第五气开始于二十六刻,终止于十二刻半;第六气开始于十二刻六分,终于水下百刻。这是六气第四周的始终的刻分数,分数。再次是戌辰年的初气,重新从水下一刻开始。总是循上述次序,周而复始地循环下去。
黄帝问道:希望听听一年六气终始变化的情况是怎样的?
岐伯说:问得真详细啊!太阳循行第一周,六气开始于一刻;太阳循行第二周,六气开始于十十六刻;太阳循行第三周,六气开始于五十一刻;太阳循行第四周,六气开始于七十六刻;太阳循行第五周,六气又从一刻开始,这是六气四周的循环,叫做一纪。所以寅年、午年、戊年,六气始终的时刻相同;卯年、未年、亥年,六气始终的时刻相同;辰年、申年、子年,六气始终的时刻相同;巳年、酉年、丑年,六气始终的时刻相同。总之,六气是循环不已,终而复始的。
黄帝说:我希望听您讲一讲六气的作用。
岐伯说:说到天,当推求于六气,说到地,当推求于主时之六位,说到时人体,当推求于天地气交之中。
黄帝问:什么叫做气交?
岐伯说:天气下降,地气上升,惠顾地气交之处,就是人类生活的地方。所以说:天枢的上面,是属于天气所主;天枢的下面,是属于地气所主;而气交的部分,人气随之而来,万物也由之化生。说的就是这个事。
黄帝又问:什么叫做初气、中气呢?
岐伯说:初气三十度胆零,中气也是这样。
黄帝又问:初气、中气,是什么?
岐伯说:这是用来分别天气与地气的根据。
黄帝说:我希望听个究竟。
岐伯说:初就是地气,中就是天气。
黄帝问:气的升降是怎样的?
岐伯说:地气上升,天气下降,这是天地之气的相互作用。
黄帝又问:希望听听它的作用如何?
岐伯说:升后而降,这是天的作用;降后又升,这是地的作用。天气下降,气就下流于大地;地气上升,气就蒸腾于天空。所以上下交相呼应,升降互为因果,变化就发生了。
黄帝说:讲得好!寒与淡相遇,燥与热相守,风与火相当,这些道理可以说说吗?
岐伯说:六气有胜有复,胜复的变化中,有根本与生化,有原因与变异,一旦有阳变异,就会招致邪气滞留。
黄帝问:什么是邪呢?
岐伯说:万物提重长都由于化,万物的终结都由于变。变与化相争是成长与毁败的根源。所以气有往有复,作用有慢有快,从往复快慢里,就会出现化与变的过程,这就是风气的由来。
黄帝问:慢快往复是风气产生的原因,由化至变的过程,是随着盛衰的变化而进行的。但是无论成败,其潜伏的因素都是从变化中来,这是为什么?
岐伯说:成败因素相互蕴伏是由于六气的运动地,运动不止,就会发生变化。
黄帝问:变化有停止的时候吗?
岐伯说:没有生,没有化,就是停止的时候。
黄帝问:有不生不化的时候吗?
岐伯说:凡动物类的呼吸提停止,那么生命也就会立即消灭;凡植物类的阴阳升降停止,那么则其活力也就立即萎颓。因此说没有出入,就不可能由生而长、而壮、而老、而死亡;没有升降,也就不能由生而长、而开花、而结实、而收藏。所以升降出入之气,凡是有形之物都具有。因此事物的器,是机生化的场所。形器瓦解分散,生化也就息灭了。因此任何具有形体的东西,没有不出不入、不升不降的,其间仅仅有生化的大小和时间早晚的分别而已。任何事物都存在升降出入,重要的是要保持正常,如果失常,就有灾害。所以说:除非是开形体的东西,才能免于灾患。
黄帝说:讲得好。那么有没有不生不化的人呢?
岐伯说:问得真详细啊!•能与自然规律相融合,而合其变化的,只胆真人。
黄帝说:说得好。

四心得
万物与生长变化是相适应的,大气与脉象变化是相适应的。时与气相应而来的则顺,否则为逆,逆则产生异常变化,异常变化能导致疾病。

五吟诵在微盘。
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一抄写原文
黄帝问曰:五运更治,上应天期,阴阳往复,寒暑迎随,真邪相薄,内外分离,六经波荡,五气倾移,太过不及,专胜兼并,愿言其始,而有常名,可得闻乎?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是明道也。此上帝所贵,先师传之,臣虽不敏,往闻其旨。
帝曰:余闻得其人不教,是谓失道;传非其人,慢泄天宝。余诚菲德,未足以受至道,然而众子哀其不终。愿夫子保于无穷,流于无极,余司其事,则而行之,奈何?
岐伯曰:请遂言之也。《上经》曰: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此之谓也。
帝曰:何谓也?
岐伯曰:本气位也。位天者,天文也。位地者,地理也。通于人气之变化者,人事也。故太过者,先天;不及者,后天。所谓治化而人应之也
帝曰:五运之化,太过何如?
岐伯曰: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减,体重,烦冤,肠鸣腹支满,上应岁星。甚则忽忽善怒,眩冒巅疾。化气不政,生气独治,云物飞动,草木不宁,甚而摇落,反胁痛而吐甚。冲阳绝者,死不治。上应太白星。
岁火太过,炎暑流行,肺金受邪。民病疟,少气咳喘,血溢、血泄、注下,嗌燥耳聋,中热肩背热。上应荧惑星。甚则胸中痛,胁支满,胁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身热肤痛,而为浸淫。收气不行,长气独明,雨冰霜寒。上应辰星。上临少阴少阳,火燔焫,冰泉涸,物焦槁。病反谵妄狂越,咳喘息鸣,下甚血溢泄不已。太渊绝者,死不治。上应荧惑星。
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上应镇星。甚则肌肉萎,足痿不收,行善瘛,脚下痛,饮发中满食减,四支不举。变生得位,脏气伏,化气独治之,泉涌河衍,涸泽生鱼,风雨大至,土崩溃,鳞见于陆。病腹满溏泄肠鸣,反下甚。而太谿绝者,死不治。上应岁星。
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民病两胁下少腹痛,目赤痛、眦疡,耳无所闻。肃杀而甚,则体重烦冤,胸痛引背,两胁满、且痛引少腹。上应太白星。甚则喘咳逆气,肩背痛,尻阴股膝髀腨筋足皆病。上应荧惑星。收气峻,生气下,草木敛,苍干凋陨。病反暴痛,胠胁不可反侧,咳逆甚而血溢。太冲绝者,死不治。上应太白星。
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热烦心,躁悸,阴厥上下中寒,谵妄心痛。寒气早至,上应辰星。甚则腹大胫肿,喘咳,寝汗出、憎风。大雨至,埃雾朦郁,上应镇星。上临太阳,则雨冰雪,霜不时降,湿气变物。病反腹满肠鸣,溏泄食不化,渴而妄冒。神门绝者,死不治。上应荧惑辰星。
帝曰:善。其不及如何?
岐伯日:悉乎哉间也!岁木不及,燥乃大行,生气失应,草木晚荣。肃杀而甚,则刚木降著,柔萎苍干。上应太白星。民病中清,胠胁痛,少腹痛,肠鸣溏泄。凉雨时至,上应太白星,其谷苍。上临阳明,生气失政,草木再荣,化气乃急。上应太白、镇星,其主苍早。复则炎暑流火,凝性燥,柔脆草木焦槁,下体再生,华实齐化。病寒热疮務廓胗痈痤。上应荧惑、太白,其谷白坚。白露早降,收杀气行,寒雨害物,虫食甘黄。脾土受邪,赤气垢化,心气晚治,上胜肺金,白气乃屈。其谷不成,咳而航。上应荧惑、大白星。
岁火不及,寒乃大行,长政不用,物荣而下。凝惨而甚,则阳气不化,乃折荣美,上应辰星。民病胸中痛,胁支满,两胁痛,膺背肩胛间及两臂内痛,郁冒朦昧,心痛暴瘖,胸腹大,胁下与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屈不能伸,髋髀如别?。上应荧惑,辰星,其谷丹。复则埃郁,大雨且至,黑气乃辱,病鹜溏、腹满,食饮不下,寒中肠鸣,泄注腹痛,暴挛痿痹,足不任身。上应镇星、辰星,玄谷不成。
岁土不及,风乃大行,化气不令,草木茂荣。飘扬而甚,秀而不实,上应岁星。民病飧泄霍乱,体重腹痛,筋骨繇复,肌肉润酸,善怒。藏气举事,蛰虫早附,咸病寒中,上应岁星,镇星,其谷黅。复则收政严峻,名木苍凋,胸胁暴痛,下引少腹,善太息。虫食甘黄,气客于脾,黅谷乃减,民食少失味。苍谷乃损。上应太白,岁星。上临厥阴,流水不冰,蛰虫来见,藏气不用,白乃不复,上应岁星,民乃康。
岁金不及,炎火乃行,生气乃用,长气专胜,庶物以茂,燥烁以行。上应荧惑星。民病肩背瞀重,鼽嚏血便注下。收气乃后,上应太白星,其谷坚芒①。复则寒雨暴至,乃零冰雹霜雪杀物,阴厥且格,阳反上行,头脑户痛,延及囟顶发热。上应辰星,丹谷不成。民病口疮,甚则心痛。
岁水不及,湿乃大行,长气反用,其化乃速,暑雨数至。上应镇星。民病腹满身重,濡泄,寒疡流水,腰股痛发,腘腨股膝不便,烦冤,足痿清厥,脚下痛,甚则跗肿。藏气不政,肾气不衡,上应辰星,其谷和。上临太阴,则大寒数举,蛰虫早藏,地积坚冰,阳光不治。民病寒疾于下,甚则腹满浮肿,上应镇星,其主黅谷。复则大风暴发,草偃木零,生长不鲜。面色时变,筋骨并辟,肉睏瘛,目视䀮䀮,物疏璺,肌肉胗发,气并鬲中,痛于心腹。黄气乃损,其谷不登,上应岁星。
帝曰:善。愿闻其时也。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木不及,春有鸣条律畅之化,则秋有雾露清凉之政;春有惨凄残贼之胜,则夏有炎暑燔烁之复。其眚东,其脏肝,其病内舍胠胁,外在关节
火不及,夏有炳明光显之化,则冬有严肃霜寒之政;夏有惨凄凝冽之胜,则不时有埃昏大雨之复。其眚南,其脏心,其病内舍膺胁,外在经络。
土不及,四维有埃云润泽之化,则春有鸣条鼓拆之政;四维发振拉飘腾之变,则秋有肃杀霖霪之复。其眚四维,其脏脾,其病内舍心腹,外在肌肉四支。
金不及,夏有光显郁蒸之令,则冬有严凝整肃之应;夏有炎烁幡燎之变,则秋有冰雹霜雪之复。其告西,其脏肺,其病内舍腐胁肩背,外在皮毛。
水不及,四维有湍润埃云之化,则不时有和风生发之应;四维发埃昏骤注之变,则不时有飘荡振拉之复。其告北,其脏肾,其病内舍腰脊骨髓,外在谿谷踹膝。
夫五运之政,犹权衡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化者应之,变者复之。此生长化收藏之理,气之常也。失常则天地四塞矣。故曰: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往复,寒暑彰其兆。此之谓也。
帝曰:夫子之言五气之变,四时之应,可谓悉矣。夫气之动乱,触遇而作,发无常会,卒然灾合,何以期之?
岐伯曰:夫气之动变,固不常在,而德化政令灾变,不同其候也。
帝曰:何谓也?
岐伯曰:东方生风,风生木。其德敷和,其化生荣,其政舒启,其令风,其变振发,其灾散落。
南方生热,热生火。其德彰显,其化蕃茂,其政明曜,其令热,其变销烁,其灾燔焫。
中央生湿,湿生土。其德溽蒸,其化丰备,其政安静,其令湿,其变骤注,其灾霖溃。
西方生燥,燥生金。其德清洁,其化紧敛,其政劲切,其令燥,其变肃杀,其灾苍陨。
北方生寒,寒生水。其德凄沧,其化清谧,其政凝肃,其令寒,其变溧冽,其灾冰雪霜雹。是以察其动也,有德有化,有政有令,有变有灾,而物由之,而人应之也。
帝曰:夫子之言岁候,其不及太过而上应五星。今夫德化政令,灾眚变易,非常而有也,卒然而动,其亦为之变乎。
岐伯曰:承天而行之,故无妄动,无不应也。卒然而动者,气之交变也,其不应焉。故曰:应常不应卒?。此之谓也。
帝曰:其应奈何?
岐伯曰:各从其气化也。
帝曰:其行之徐疾,逆顺何如?
岐伯曰:以道留久,逆守而小,是谓省下;以道而去,去而速来,曲而过之,是谓省遗过也;久留而环,或离或附,是谓议灾与其德也。应近则小,应远则大。芒而大倍常之一,其化甚;大常之二,其眚即发也;小常之一,其化减;小常之二,是谓临视,省下之过与其德也。德者福之,过者伐之。是以象之见也,高而远则小,下而近则大。故大则喜怒迩,小则祸福远。岁运太过,则运星北越;运气相得,则各行以道。故岁运太过,畏星失色而兼其母?,不及则色兼其所不胜。肖者瞿瞿,莫知其妙,闵闵之当,孰者为良?妄行无征,示畏侯王。
帝曰:其灾应,何如?
岐伯曰:亦各从其化也。故时至有盛衰,凌犯有逆顺,留守有多少,形见有善恶,宿属有胜负,征应有吉凶矣。
帝曰:其善恶,何谓也?
岐伯曰:有喜有怒,有忧有丧,有泽有燥。此象之常也。
必谨察之。
帝曰:六者高下,异乎?
岐伯曰:象见高下,其应一也,故人亦应之。
帝曰:善。其德化政令之动静损益,皆何如?
岐伯曰:夫德化政令灾变,不能相加也?。胜复盛衰,不能相多也。往来小大,不能相过也。用之升降,不能相无也。各从其动而复之耳。
帝曰:善。其德化政令之动静损益,皆何如?
岐伯曰:夫德化政令灾变,不能相加也?。胜复盛衰,不能相多也。往来小大,不能相过也。用之升降,不能相无也。各从其动而复之耳。
帝曰:其病生,何如?
岐伯曰;德化者,气之祥;政令者,气之章;变易者,复之纪;灾眚者,伤之始。气相胜者,和;不相胜者,病;重感于邪,则甚也。
帝日:善。所谓精光之论,大圣之业,宣明大道,通于无穷,究于无极也。余闻之,善言天者,必应于人;善言古者,必验于今;善言气者,必彰于物;善言应者,同天地之化;善言化言变者,通神明之理。非夫子孰能言至道欤?
乃择良兆而藏之灵室,每旦读之,命曰《气交变》。非斋戒不敢发,慎传也。
二查字正音
焫[ruò]——点燃;焚烧。 中医指用火烧针以刺激体表穴位。
繇[yáo]——通“摇”。
瞤[shùn]——跳动。
瞀[mào]——形声。从目,敄(wù)声。本义:眼睛昏花。
秬[jù]——黑色的黍子。古人用以酿酒。
璺[wèn]——陶瓷、玻璃等器具上的裂痕。  

三翻译

黄帝问:五运交替,与在天之六气相应,阴阳往来,寒暑变化相随,真气与邪气斗争,内外分离,六经的血气波动不安,五脏之气相互倾轧而转移,出现了太过或不及,一气独胜或二气相并,我希望知道它起始的原理和使人发病的一般常规,可否让我听听呢?
岐伯稽首拜了两拜说:问的很高明啊!这是应该明白的道理。这是上古帝王所珍贵的,也是前代医师传授下来的,我虽然不聪敏,但过去曾听老师讲过它的道理。
黄帝说:我听说遇到适当的人而不教,就会使学术失传,称为“失道”;传授给不适当的人,是轻视随便泄露宝贵的大道学术。我虽然德行不高,不足以接受宝贵的大道,但是我为百姓应疾病而夭亡,而不得终其天年而悲伤。希望夫子为了保全百姓的健康和学术的永远流传,传给我大道,我来主管其事,一定按规矩来做,怎么样?
岐伯说:让我详细地讲给你听吧。《上经》中说:研究医道的人,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他的学说才能保持长久,就是这个道理。
黄帝问:这是什么意思?
岐伯说:这里的根本是为了推求天、地、人三气的位置啊。求天位的,是天文;求地位的,是地理;通晓人气变化的,是人事。因而太过的气先天时而至;不及的气后天时而至。所以说,天地运动的变化有常有变,而人体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黄帝问:五运的气化,太过的情况怎样?
岐伯说:岁木之运太过,则风气流行,脾土受到侵害。人们多患泄泻,饮食减少,肢体沉重,烦闷抑郁,肠中鸣响,肚腹胀满,由于木气太过,在天上的木星显得光明。木气过于亢盛,甚至会突然发怒,头昏眼花,及头部病证。这是土气无权,不能行其政令,木气独盛的现象,使天上云物飞跑,地上的草木动摇不定,甚至枝叶坠落,病人会胁部疼痛,呕吐不止。若冲阳脉绝,是不治的死证。在天上相应的金星分外明光明,这显示木胜则金气制之。
岁火之运太过,则暑热流行,肺金受到伤害。人们多患疟疾,呼吸少气,咳嗽气喘,吐血衄血,二便下血,水泻如注,咽喉于燥,耳聋,胸中热,肩背热。在天上应火星显得格外光明。火热之气过于亢盛,在人体会有胸中疼痛,胁下胀满,胁痛,胸背肩胛间部疼痛,两臂内侧疼痛,身体肤痛,而发生浸淫疮。这是金气不行,火气独旺的现象,火气过旺,出现雨冰霜寒。在天上的水星格外光明。如果遇到少阴或少阳司天的年份,火热之气更加亢盛,有如火烧火烤,以致水源干涸,植物焦枯。人们发病,多见谵语妄动,发狂越常,咳嗽气喘,呼吸有声,火气甚于下部,则血从二便下泄不止。若太渊脉绝,是不治的死证。在天上相应的火星格外光明,这是火盛的标志。
岁土之运太过,则雨湿之气流行,肾水受到伤害。人们多病腹痛,四肢厥冷,情绪忧郁,身体沉重而烦闷。在天上相应的土星格外光明。重的见肌肉枯萎,两足痿弱不能行动,抽掣挛痛,脚跟痛,水饮之邪积于体内而脘腹胀满,饮食减少,四肢无力,不能举动,若遇土旺之时,水气无权行令,土气独旺,则湿令大行,因此泉水喷涌,河水高涨,本来干涸的池沼也会滋生鱼类了,若木气来复,风雨暴至,使堤岸崩溃,河水泛滥,陆地可出现鱼类。人们就会病肚腹胀满,大便溏泄,肠鸣,泄泻不止。若太谿脉绝,是不治的死证。水气受伤,木气来复,在天上应木星格外光明。
岁金之运太过,则燥气流行,肝木受到伤害。人们多病两胁下及少腹疼痛,目赤而痛,眼角溃烂,两耳听不到声音。燥金之气过于亢盛,就会身体沉重烦闷,胸部疼痛牵引背部,两胁胀满,而痛连少腹。在天上相应的金星格外光明。重的则发生喘息咳嗽,呼吸困难,肩背疼痛,尻、阴、股、膝、髀、腨、䯒、足等处疼痛的病症,在天上相应的火星格外光明。金气突然亢盛,木气被克,草木呈现收敛之象,枝叶干枯凋落。疾病多见胁肋急剧疼痛,胠胁痛不能转身,咳嗽气逆,甚至吐血衄血。太冲脉绝,是不治的死证。在天上相应的金星格外光明。
岁水之运太过,则寒气流行,心火受到伤害。人们多患发热,心悸,烦躁,四肢逆冷,全身发冷,谵语妄动,心痛。寒气先天时早至,在天上相应的水星格外光明。水邪过度亢盛则有腹水,足胫浮肿,气喘咳嗽,眠中汗出,怕风。水气盛,则大雨下降,尘雾迷蒙不清,在天上相应的土星格外光明。如遇太阳寒水司天,则冰雹雪霜不时下降,湿气大盛,物变其形。人们多患腹胀肠鸣,溏泻,食不化,渴而眩晕。如神门脉绝,是不治的死证。在天上相应的火星失明而水星光亮。
黄帝说:很好。五运不及怎样?
岐伯说:问得真详细啊!岁木之运不及,燥气就会旺盛流行,生气不能及时而来,草木不能当时升荣。肃杀之气亢盛,使刚硬的树木受刑而碎裂如劈,柔嫩的枝叶就会萎弱干枯。在天上相应的金星显得光明。人们多患中气虚寒,胠胁疼痛,少腹痛,腹中鸣响,大便溏泄。在气候方面,冷雨不时下降,在天上相应的金星光明,五谷中青色的谷物不能成熟。如遇阳明司天,金气抑木,木气不能行其政令,失去应有的生气,草木在夏秋再度繁荣,生化之气就显得峻急,因为燥土二气俱盛,在天上相应金、土二星光明,所以草木开花结实的过程非常急促,很早就凋谢。木气受克制,其子气火气来复,就会炎热如火,湿润的变为干燥,柔嫩脆弱的变为干枯焦槁,枝叶从根部重新生长,而致开花结实并见。在人体则热气郁于皮毛,多病寒热、疮疡、疿疹、痈痤。在天上相应金、火二星光明,在五谷则外强中干,秀而不实。白霜提前下降,肃杀之气流行,寒雨非时,损害万物,味甘色黄之物多为虫蛀。在人则脾土受邪,火气后起,心气亢盛较晚,火气克金,金气被抑制。谷物不能成熟,疾病多是咳嗽,鼻流清涕。在天上相应金心与火星光明。
岁火运之不及,寒气就旺盛流行,夏天生长之气不能行其政令,万物就会由茂盛走向零落。阴寒凝滞之气过盛,则阳气不能生化,万物的荣美就受到摧折,在天上相应水星光明。人们多病,胸中疼痛,胁部胀满,两胁疼痛,胸膺部、背部、肩胛之间及两臂内侧疼痛,抑郁眩晕,视物不清,心痛,突然失音,胸腹肿大,胁下与腰背相互牵引疼痛,重的则屈不能伸,髋骨与大腿之间不能活动自如。在天上相尖的火星失明,水星光明,赤色的谷类不能成熟。火被水抑制,其子气土气来复,于是土湿之气,上蒸为云,大雨将至,水气受到抑制,病见大便溏泄,腹中胀满,饮食不下,腹中寒冷鸣响,大便泄泻如注,腹中疼痛,突然拘挛、萎缩麻木、两足不能支撑身体。在天上相应的土星光明、水星失明,黑色谷物不能成熟。
岁土之运不及,风气因而大规模流行,土气失去生化能力,风气旺盛,则草木茂盛繁荣。但因过分飘扬,虽外秀而不能结实,在天上相应的木星光明。百姓的疾病多见泄泻,霍乱,身体沉重,腹中疼痛,筋骨动摇,肌肉跳动酸痛,易怒。寒水的藏气失制而旺盛,虫类提早伏藏在土中,在人都病寒泄中满,在天上相应木星光明、土星失色,黄色谷物不能成熟。土受木克,其子气金气来复,秋收之气当令,呈现严肃峻烈之气,大树也枝叶凋谢,人体则胸胁突然疼痛,连及少腹,长出气。凡味甘色黄的五谷被虫食蛀食,邪气客于脾土,黄色谷物减产,百姓食物减少,饮食失养。金气胜木,所以青色谷物受到损害,在天上相应的金星光亮、土星失明。如遇厥阴司天相火在泉,则流水不能结冰,本已冬眠的虫类,重新出现,寒水之气不能主事,金气也不能复盛,在天上相应木星光明,人们也就健康了。
岁金之运不及,火气就会流行,木气得行政令,生长之气专胜,万物因而茂盛,气候干燥炎热。在天上相应的火星光明。人们多患肩背闷重,鼻流清涕,喷嚏,大便下血,泄泻如注。秋收之气后于天时而至,在天上相应的金星失明,火星光明,白色的谷类不能及时成熟。金气被抑制,其子气水气来复,寒雨突然降下,以致降落冰雹霜雪,杀伐万物,人体阴寒之气厥逆而格拒,阳气反而上行,后头部疼,连及头顶,发热。在天上相应水星光明、火星失明,红色谷物不能成熟。人们多病口中生疮,甚至心痛。
岁水之运不及,湿气大规模流行,水不制火,火气反行其令,暑雨多降。在天上相应的土星光明。人们多患腹部胀满,身体困重,大便溏泄,阴性疮疡脓水稀薄,腰股疼痛,下肢关节活动不利,烦闷抑郁,两脚痿弱厥冷,脚底疼痛,甚至足背浮肿。这是由于冬藏之气不能行其政令,肾气不平衡,在天上相应的土星光明、水星失明,黑黍不能成熟。如遇太阴司天,寒气在泉,则大寒之气时时侵袭,虫类很早就伏藏冬眠,地上结成厚冰寒,阳气伏藏,不能发挥温暖作用。人们多患下半身的寒性病,甚至腹满浮肿,在天上相应的土星光明、火星失明,谷类黄色之稻成熟。水气被抑制,其子气木气来复,因而大风暴发,草类偃伏,树木凋零,生长之气不能发挥作用。人的面色时时改变,筋骨拘急疼痛,肌肉跳动抽掣,两眼昏花,视物不清,物体看上去像裂开的样子,肌肉发出风疹,若邪气进入胸膈之中,则心腹疼痛,这是木气太过,土气受伤,黄色的谷类没有收获,在天上相应的木星光明、土星失明。
黄帝说:很对。希望听听五气与四时相应的关系。
岐伯说:问得真详细啊!木运不及的,如果春天有和风使草木萌芽抽条的正常时令,那秋天也就有雾露润泽而凉爽的正常气候;如果春天反见寒冷惨凄霜冻残贼的秋天气候,那夏天就有炎热燔烧的气候。它的灾害发生在东方,在人体应在肝脏,其发病部位内在胠胁部,外在关节。
火运不及的,如果夏天有显明的正常气候,那冬天也就有严肃霜寒的正常时令;如果夏天反见萧条惨凄寒冷的冬天气候,那就时常会有尘埃昏蒙和倾盆大雨的情况。它的灾害发生在南方,在人体应在心脏,其发病部位内在胸胁部,外在经络。
土运不及的,如果辰、戌、丑、未月有尘土飘扬云雾润泽的正常时令,那春天就有风和鸟鸣,草木萌芽的正常气候;如果辰、戌、丑、未月有狂风拔倒树木的变化,那秋天也就有久雨不止的肃杀气象。它的灾害发生在四隅,在人体应在脾脏,其发病部位内在心腹,外在肌肉四肢。
金运不及的,如果夏天有明显湿气郁蒸的正常时令,那冬天也就有冰冻寒冷的正常气候;如果夏天出现有如烈火烧灼的炎热气候,那秋天就会有冰雹霜雪的反应。它的灾害发生在西方,在人体应在肺腑,其发病部位内在胸胁肩背,外在皮毛。
水运不及的,辰、戌、丑、未月有湿润埃云的正常气候,则时常有和风生发的正常反应;如果辰、戌、丑、未月出现尘埃迷暗,狂风暴雨的变化,则时时会有暴风骤起、吹断树木的反应。它的灾害发生在北方,在人体应在肾脏,其发病部位内在腰脊骨髓,外在谿谷踹膝。
五运之气的作用,好比权衡之器,太过的加以抑制,不及的加以辅助,正常的气化则和平地反应,反常的气化则必使其复原,这是万物生长化收藏的道理,是四时气候应有的规律。如果失去了这些规律,天地之气就闭塞不通了。所以说:天地的动静,受自然内在规律的控制;阴阳往来的变化,从四时寒暑来显示出征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黄帝说:夫子所讲的五气变化于四时气候的相应,可以说很详尽了。既然气的动乱是互相遇合而发生的,发作又没有一定的规律,突然相遇而发生灾害,怎样预知呢?
岐伯说:五气的变动,固然没有一定常规,然而它们的德、化、政、令和灾变,都是各自不相同的。
黄帝问:这是什么道理?
岐伯说:东方生风,风能使木气旺盛。木的特性是敷布和气,它的生化是滋生繁荣万物,它的职权是舒展阳气,宣通经络,它的表现是风,它的异常变化是狂风怒号,它的灾害是摧残散落。
南方生热,热能使火气旺盛。火的特性是光明显著,它的生化作用是使万物繁容茂盛,它的职权是明亮光耀,它的表现是热,它的异常变化是销烁煎熬,它的灾害作用是焚烧。
中央生湿,湿能使土气旺盛。土的特性是湿热滋润,它的生化作用是使万物充实丰满,它的职权是使万物安静,它的表现是湿,它的异常变化是暴雨骤降,它的灾害是久雨不止,土溃泥烂。
西方生燥,燥能使金气旺盛。金的特性是清洁,它的生化是万物紧缩收敛,它的职权是使万物锐急,它的表现是干燥,它的异常变化是肃杀,它的灾害是青干凋落。

北方生寒,寒能使水气旺盛。水的特性是寒冷,它的生化是使万物清净而安谧,它的职权是使万物凝固严整,它的表现是寒冷,它的异常变化是严寒冰冻,它的灾害是冰雹霜雪。所以观察它的运动,有特性、生化、权力、表现、变异、灾害,而万物与之相随,人也与之相应。
黄帝问:夫子讲过五运的不及太过,与天上的五星相应。现在五运的德、化、政、令、灾害、变异,并不是按常规发生,而是突然的变化,五运是否也随之变动呢?
岐伯说:五星是随天道的运动而运动的,所以它不会妄动,不存在不应的问题,突然而来的变动,是气候相交合所发生的偶然变化,与天道运行无关,所以五星不受影响。因此说:五心应常规,不应突变。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黄帝问:五星与天运正常相应的规律怎样呢?
岐伯说:各从其天运之气而变化。
黄帝问:五星运行的缓慢迅速、逆行顺行,情况是怎样的?
岐伯说:五星在它的轨道上运行,如久延而不进,或逆行留守,而光芒变小,就叫“省下”,好像察看所属分野的情况;若在其轨道上去而速回,或迂回而行的,称为“省遗过”,好像察看所属分野中的情况是否有遗漏和过错;若久延不进而回环旋转,似去似来的,称为“议灾”或“议德”,好像建议在其所属的分野中降灾和降幅。气候的变化近则小,变化远则大。光芒大于正常一倍的,气化亢盛;大两倍的,灾害即发。小于正常一倍的,气化衰减,小两倍的,称为“临视”,省察在下之过与德。有德的降福,有过的降灾。所以五星之象的显现,高而远的就小,低而近的就大。大则喜怒灾变的感应近,小则祸福降临的日期远。岁运太过的,主运之星就向北越出常道;运气相和,则五星各运行在正常的轨道上。所以岁运太过,被制之星就暗淡而兼见母星的颜色;岁运不及,那运星就兼见所不胜的颜色。顺从天地的人,看见了天道的微妙变化,而不知其理,心里非常忧惧,道理深远而适宜,但谁能明白它的好处呢?那些无知之人,妄行猜测,毫无征验,徒然用来恐吓侯王。
黄帝问:五星在灾害方面的应验,情况怎样?
岐伯说:也是各从岁运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岁时的更至有盛衰,运星的侵犯有逆顺,留守日期有长短,五星所见的形象有好坏,心宿所属有胜负,征验所应就有有吉有凶了。
黄帝问:星象的好坏怎样?
岐伯说:五星的形象有喜、怒、忧、丧、泽、燥的不同。这是星象变化所常见的,必须小心观察。
黄帝问:星象的喜、怒、忧、丧、泽、燥六种现象,与五星的高低有无关系?
岐伯说:五星的形象虽有高下的不同,但其应验是一致的,所以人体也与之相应。
黄帝说:讲得对。它们的德、化、政、令的动静损益,都是怎样的?
岐伯说:德、化、政、令与灾变都有一定的规律,不能彼此相加。胜盛则复盛,胜衰则复衰,不能随意增多。胜复往来的日数,多少相同,不能随便超越。五行阴阳的升降只有互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不会在没有对方的情况下单独存在。这些都是从运动中所产生而往复循环的。

黄帝问:它们对疾病发生有什么影响?
岐伯说:德、化是五气正常的吉祥征兆;政、令是五气的职权和表现形式;变易是产生胜气与复气的纲纪;灾祸是万物损伤的开始。大凡人气与岁气相应的,就和平无病;不相应的,就会生病;重复感受邪气病就言就严重了。
皇帝说,讲得好。这些都是所谓的精深高明的理论,圣人的伟大事业,阐扬医学的大道理,达到了无穷无际的境界。我听说:善于谈论天道的,必定能应验于人身;善于谈论古代的,必定能应验于现在;善于谈论气化的,必定能通晓万物;善于谈论感应的,就会与天地造化相统一;善于谈论化与变的,就会通达自然界变化莫测的道理。除非夫子,还有谁能够说清楚这些精深的道理呢?
于是选了一个好日子,把它藏在灵兰书室里,每天早晨取出来诵读,命名为《气交变》。不进行斋戒,就不敢随便打开,非常慎重的传于后世。

四心得
五运六气的太过不及,与自然界万物的灾害和人体发病的关系。气候的变化不一定必然造成疾病,更主要的是取决于正气能否胜邪。本篇名言“五运之政,犹权衡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化者应之,变者复之。此生长化收藏之理,气之常也。”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往复,寒暑彰其兆。”
五吟诵在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 10:5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2-1-1 14:00 编辑

本周任务:
第二十八周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一抄写原文
黄帝问曰:太虚寥廓,五运回薄,衰盛不同,损益相从,愿闻平气,何如而名?何如而纪也?
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水曰静顺。
帝曰:其不及奈何?
岐伯曰: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监,金曰从革,水曰涸流。
帝曰:太过何谓?
岐伯曰:木曰发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曰坚成,水曰流衍。
帝曰:三气之纪,愿闻其候。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敷和之纪,木德周行,阳舒阴布,五化宣平。其气端,其性随,其用曲直,其化生荣,其类草木,其政发散,其候温和,其令风,其脏肝,肝其畏清,其主目,其谷麻,其果要,其实核,其应春,其虫毛,其畜犬,其色仓,其养筋,其病里急支满,其味酸,其音角,其物中坚,其数八。

升明之纪,正阳而治,德施周普,五化均衡。其气高,其性速,其用燔灼,其化蕃茂,其类火,其正明曜,其候炎暑,其令热,其脏心,心其畏寒,其主舌,其谷麦,其果杏,其实络,其应夏,其虫羽,其畜马,其色赤,其养血,其病瞤瘛,其味苦,其音徵,其物脉,其数七。
备化之纪,气协天休,德流四政,五化齐修。其气平,其性顺,其用高下,其化丰满,其类土,其政安静,其候溽蒸,其令湿,其脏脾,脾其畏风,其主口,其谷稷,其果枣,其实肉,其应水夏,其虫倮,其畜牛,其色黄,其养肉,其病否,其味甘,其音宫,其物肤,其数五。
审平之纪,收而不争,杀而无犯,五化宣明。其气洁,其性刚,其用散落,其化坚敛,其类金,其政劲肃,其候清切,其令燥,其脏肺,肺其畏热,其主鼻,其谷稻,其果桃,其实壳,其应秋,其虫介,其畜鸡,其色白,其养皮毛,其病咳,其味辛,其音商,其物外坚,其数九。
静顺之纪,藏而勿害,治而善下,五化咸整。其气明,其性下,其用沃衍,其化凝坚,其类水,其政流演,其候凝肃穆,其令寒,其脏肾,肾其畏湿,其主二阴,其谷虫,其果栗,其实濡,其应冬,其虫麟,其畜彘,其色黑,其养骨髓,其病厥,其味咸,其音羽,其物濡,其数六。
故生而勿杀,长而勿罚,化而勿制,收而勿害,藏而勿抑。是谓平气。
委和之纪,是谓胜生。生气不政,化气乃扬,长气自平,收令乃早。凉雨时降,风云并兴,草木晚荣,苍干凋落,物秀而实,肤肉内充。其气敛,其用聚,其动緛戾拘缓,其发惊驴,其脏肝,其果枣要,其实核壳,其谷稷稻,其味酸辛,其色白苍,其畜犬鸡,其虫毛介,其主雾露凄沧,其声角商,其病摇动注恐,从金化也。少角与判商同,上角与正角同,上商与正商同,其病支废,痈肿疮疡,其甘虫,邪伤肝也。上宫与正宫同。萧飋肃杀,则炎赫沸腾,眚于三,所谓复也,。其主飞橐蛆雉,乃为雷霆。

伏明之纪,是谓胜长。长气不宣,脏气反布,收气自政,化令乃衡。寒清数举,暑令乃薄,承化物生,生而不长,成实而稚,遇化已老。阳气屈伏,蛰虫早茂。其气郁,其用暴,其动彰伏变易。其发痛,其脏心,其果栗桃,其实络濡,其谷豆稻,其味苦咸,其色玄丹,其畜马彘,其虫羽鳞,其主冰雪霜寒,其声徵羽,其病昏惑悲忘,从水化也。少徵与少羽同,上商与正商同,邪伤心也。凝惨凛冽,则暴雨霖霪,眚于九。其主骤注雷霆震惊,沉霒淫雨。

卑监之纪,是谓减化。化气不令,生政独彰,长气整,雨乃愆,收气平,风寒并兴,草木荣美,秀而不实,成而粃也。其气散,其用静定,其动疡涌分溃痈肿,其发濡滞,其脏脾,其果李栗,其实濡核,其谷豆麻,其味酸甘,其色苍黄,其畜牛犬,其虫倮毛,其主飘怒振发,其声宫角,其病留满否塞,从木化也。少宫与少角痛,上宫与正宫同,上角与正角同,其病飧泄,邪伤脾也。振拉飘扬,则苍干散落,其眚四维。其主败折虎狼,清气乃用,生政乃辱。

从革之纪,是谓折收。收气乃后,生气乃扬,长化合德,火政乃宣,庶类以蕃。其气扬,其用扬,其用燥切,其动铿禁瞀厥,其发可是,其脏肺,其果李杏,其实壳络,其谷麻麦,其味苦辛,其色白丹,其畜鸡羊,其虫介羽,其主明曜炎烁,其声商徵,其病嚏咳鼽衄,从火化也。少商与少徵同,上商与正商同,上角与正角同,邪伤肺也。炎光赫烈,则冰雪霜雹,眚于其。其主鳞伏彘鼠。岁气早至,乃生大寒。

涸流之纪,是谓反阳。藏令不举,化气乃昌,长气宣布,蛰虫不藏,土润水泉减,草木条茂,荣秀满盛。其气滞,其用渗泄,其动坚止,其发燥槁,其脏肾,其果枣杏;其实濡肉,其谷黍稷,其味甘咸,其色黅玄,其畜彘牛,其虫鳞倮,其主埃郁昏翳,其声羽宫,其病痿厥坚下,从土化也。少羽与少宫同,上宫与正宫同,其病癃闭,邪伤肾也。埃昏骤雨,则振拉摧拔,眚于一。其主毛显狐狢,变化不藏。

故乘危而行,不速而至,暴虐无德,灾反及之。微者反微,甚者复甚,气之常也。

发生之纪,是谓启東攴。土疏泄,苍气达,阳和布化,阴气乃随,生气淳化,万物以荣。其化生,其气美,其政散,其令条舒。其动掉眩巅疾,其德鸣靡启坼,其变振拉摧拔,其谷麻稻,其畜鸡犬,其果李桃,其色青黄白,其味酸甘辛,其象春,其经足厥阴少阳,其脏肝脾,其虫毛介,其物中见外坚,其病怒。太角与上商同上徵则其气逆,其病吐利。不务其德,则收气复,秋气劲切,甚则肃杀,清气大至,草木凋零,邪乃伤肝。

赫曦之纪,是谓蕃茂。阴气内化,阳气外荣,炎暑施化,物得以昌。其化长,其气高,其政动,其令鸣显,其动炎灼妄扰,其德暄暑郁蒸,其变炎烈沸腾,其谷脉豆,其畜羊彘,其果杏栗,其色赤白玄,其味苦辛咸,其象夏,其经手少阴太阳,手厥阴少阳,其脏心肺,其虫羽鳞,其物脉濡。其病笑疟疮疡血流狂妄目赤。上羽与正徵同,其收齐,其病痓,上徵而收气后也。暴烈其政,藏其乃复,时间凝惨,甚则雨水霜雹切寒,邪伤心也。

敦阜之纪,是谓广化。厚德清静,顺长以盈,至阴内实,物化充成,烟埃朦郁,见于厚土,大雨时行,湿气乃用,燥政乃辟,其化圆,其气丰,其政静,其令周备。其动濡积并稸,其德柔润重淖,其变震惊飘骤崩溃。其谷稷麻,其畜牛犬,其果枣李,其色黅玄苍,其味甘咸酸,其象长夏,其经足太阴阳明,其脏脾肾,其虫倮毛,其物肌核。其病腹满,四支不举,大风迅至,邪伤脾也。

坚成之纪,是谓收引。天气洁,地气明,阳气随阴治化,燥行其政,物以司成,收气繁布,化洽不终。其化成,其气削,其政肃,其令锐切,其动暴折疡疰,其德雾露萧飋,其变肃杀凋零,其谷稻黍,其畜鸡马,其果桃杏,其色白青丹,其味辛酸苦,其象秋,其经手太阴阳明,其脏肺肝,其虫介羽,其物壳络,其病喘喝,胸凭仰息。上徵与正商同。其声齐,其病咳。政暴变,则名木不荣,柔脆焦首,长气斯救,大火流,炎烁且至,蔓将槁,邪伤肺也。

流衍之纪,是谓封藏。寒司物化,天地严凝,藏政以布,长令不扬。其化凛,其气坚,其政谧,其令流注,其动漂泄沃涌,其德凝惨寒雰,其变冰雪霜雹,其谷豆稷,其畜彘牛,其果栗枣,其色黑丹黅,其味咸苦甘,其象冬,其经足少阴太阳,其脏肾心,其虫麟倮,其物濡满,其病胀。上羽而长气不化也。政过则化气大举,而埃昏气交,大雨时降,邪伤肾也。

故曰:不恒其德,则所胜来复,政恒其理,则所胜同化。此之谓也。

帝曰: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凉;地不满东南,右热而左温。其故何也?

岐伯曰:阴阳之气,高下之理,太少之异也。东南方,阳也,阳者其精降于下,故右热而左温;西北方,阴也,阴者其经奉于上,故左寒而右凉。是以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故适寒凉者胀,之温热者疮。下之则胀已,汗之则疮已。此腠理开闭之常,太少之异耳。

帝曰:其余寿夭何如?

岐伯曰: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

帝曰:善。其病也,治之奈何?

岐伯曰: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故曰:气寒气凉,治以寒凉,行水渍之;气温气热,治以温热,强其内守,必同其气,可使平也。假者反之。

帝曰:善。一州之气,生化寿夭不同,其故何也?

岐伯曰:高下之理,地势使然也。崇高则阴气治之,洿下则阳气治之。阳胜者先天,阴胜者后天。此地理之常,生化之道也。

帝曰:其有寿夭乎?

岐伯曰: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地址小大异也,小者小异,大者大异。故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阴阳更胜,气之先后,人之寿夭,生化之期,乃可以知人之形气矣。

帝曰:善。其岁有不病,而脏气不应不用者,何也?

岐伯曰:天气制之,气有所从也。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少阳司天,火气下临,肺气上从,白起金用,草木眚,火见燔焫,革金且耗,大暑以行。咳嚏鼽衄鼻窒,口疡,寒热胕肿。风行于地,尘沙飞扬。心痛胃脘痛,厥逆鬲不通,其主暴速。

阳明司天,燥气下临,肝气上从,苍起木用而立,土乃眚,凄沧数至,木伐草萎。胁痛目赤,掉振鼓慄,筋痿不能久立。暴热至,土乃暑,阳气郁发,小便变,寒热如疟,甚则心痛。火行于槁,流水不冰,蛰虫乃见。

太阳司天,寒气下临,心气上从,而火且明,丹起,金乃眚,寒清时举,胜则水冰,火气高明。心热烦,嗌干善渴,鼽嚏,喜悲数欠。热气妄行,寒乃复,霜不时降,善忘,甚则心痛。土乃润,水丰衍,寒客至,沉阴化,湿气变物,水饮内稸,中满不食,皮疒帬,肉苛,筋脉不利,甚则胕肿,身后痈。

厥阴司天,风气下临,脾气上从,而土且隆,黄起,水乃眚,土用革。体重,肌肉萎,食减口爽。风行太虚,云雾摇动,目转耳鸣。火纵其暴,地乃暑,大热消烁,赤沃下。蛰虫数见,流水不冰,其发机速。

少阴司天,热气下临,肺气上从,白起金用,草木眚。喘呕寒热,嚏鼽衄鼻窒。大暑流行,甚则疮疡燔灼,金烁石流。地乃燥清,凄沧数至。胁痛,善太息。肃杀行,草木变。
太阴司天,湿气下临,肾气上从,黑起水变,火乃眚,埃冒云雨。胸中不利,阴痿气大衰,而不起不用。当其时,反腰脽痛,动转不便也,厥逆。地乃藏阴,大寒且至,蛰虫早附,心下否痛。地裂冰坚。少腹痛,时害于食。乘金则止水增,味乃咸,行水减也。

帝曰:岁有胎孕不育,治之不全,何气使然?

岐伯曰:六气五类,有相胜制也。同者盛之,异者衰之。此天地之道,生化之常也。故厥阴司天,毛虫静,羽虫育,介虫不成;在泉,毛虫育,倮虫耗,羽虫不育。少阴司天,羽虫静,介虫育,毛虫不成;在泉,羽虫育,介虫耗不育。太阴司天,倮虫静,鳞虫育,羽虫不成;在泉,倮虫育,鳞虫不成。少阳司天,羽虫静,毛虫育,倮虫不成;在泉,羽虫育,介虫耗,毛虫不育。阳明司天,介虫静,羽虫育,介虫不成;在泉,介虫育,毛虫耗,羽虫不成。太阳司天,鳞虫静,倮虫育;在泉,鳞虫耗,倮虫不育。诸乘所不成之运,则甚也。故其主有所制,岁立有所生。地气制己胜,天气制胜己;天制色,地制形。五类衰盛,各随其气之所宜也,故有胎孕不育,治之不全,此气之常也,所谓中根也。根于外者亦五,故生化之别,有五气、五色、五类、五宜也。

帝曰:何谓也?

岐伯曰: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故各有制,各有胜,各有生,各有成。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同异,不足以言生化。此之谓也。

帝曰: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其政一也。然而五味所资,生化有薄厚,成熟有少多,终始不同,其故何也?

岐伯曰:地气制之也,非天不生,地不长也。

帝曰:愿闻其道。

岐伯曰:寒热燥湿,不同其化也。故少阳在泉,寒毒不生,其味辛,其治苦酸,其谷苍丹。阳明在泉,湿毒不生,其味酸,其气湿,其治辛苦甘,其谷丹素。太阳在泉,热毒不生,其味苦,其治淡咸,其谷黅秬。厥阴在泉,清毒不生,其味甘,其治酸苦,其谷苍赤。其气专,其味正。少阴在泉,寒毒不生,其味辛,其治辛苦甘,其谷白丹。太阴在泉,燥毒不生,其味咸,其气热,其治甘咸,其谷黅秬。化淳则咸守,气专则辛化而俱治。

故曰:补上下者从之,治上下者逆之,以所在寒热盛衰而调之。故曰:上取下取,内取外取,以求其过。能毒者以厚药,不胜毒者以薄药,此之谓也。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傍取之。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治温以清,冷而行之,治清以温,热而行之。故消之削之,吐之下之,补之泄之,久新同法。

帝曰:病在中而不实不坚,且聚且散,奈何?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无积者求其藏,虚则补之,药以祛之,食以随之,行水渍之,和其中外,可使毕已。

帝曰:有毒无毒,服有约乎?
岐伯曰: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无毒,固宜常制矣。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不尽,行复如法,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无盛盛,无虚虚而遗人夭殃;无致邪,无失正,绝人长命。

帝曰:其久病者,有气从不康,病去而瘠,奈何?

岐伯曰:昭乎哉圣人之问也!化不可代,时不可违。夫经络以通,血气以从,复其不足,与众齐同,养之和之,静以待时,谨守其气,无使倾移,其形乃彰,生气以长,命曰圣王。故《大要》曰:无代化,无违时,必养必和,待其来复。此之谓也。

帝曰:善。

二查字正音
瞤[shùn] 古同“瞬”,眨眼。 [rún]:1.(眼皮)跳动。 2.(肌肉)抽缩跳动。

     燔[fán]  造字本义:动词,阳光闪烁跃动着照亮物体,令视觉印象格外深刻。


灼[zhuó造字本义:动词,古代冶金铸器的方法之一,将勺子放在炉火里烘烧以熔化金属


fān】
造字本义:名词,中国西北边境地区广大的荒芜草地。

[yào]
造字本义:动词,阳光闪烁跃动着照亮物体,令视觉印象格外深刻。


赫[hè】造字本义:形容词,红彤彤一大片

[fù]:造字本义:名词,拾级而上的盘山石阶。
萧飋【sè 】:肃杀。金气胜木,一片萧条的景象。
緛【ruǎn】戾拘缓:緛戾,拘挛收缩。拘缓,收缩或弛缓无力。
瘛【chì】造字本义:形容词,因中枢神经受损,意识突然消失,脸部及四肢失控性拿走僵直或抽动。
三翻译:
黄帝问:宇宙太虚深远广阔无边,五运循环不息。其中有盛衰的不同,随之而人体也有损益的差别,希望听听五运中的平气,是怎样命名的?怎样确定其标志的?
岐伯回答说:问得真有高明啊!木的平气,是敷布和柔,称为“敷和”;火的平气,是上升而光明,称为“升明”;土的平气,是广布生化,称为“备化”;金的平气,是清静平和,称为“审平”;水的平气,是静穆顺达,称为“静顺”。

黄帝问:不及怎样?
岐伯说:如果不及,木就委曲无阳和之气,称为“委和”;火就伏藏而无光明,称为“伏明”;土就低下而缺乏生化之气,称为“卑监”;金就可因可革而无坚硬之气,称为“从革”;水就干涸而无湿润之气,称为“涸流”。
黄帝问:太过怎样?
岐伯说:如果太过,木就会发生过早,称为“发生”;火就会炎势太盛,称为“赫曦”;土就会过于高厚,称为“敦阜”;金就会过于刚硬,称为“坚成”;水就会满溢外流,称为“流衍”。

黄帝说:以上平气、太过和不及三气的标志,希望听听怎样候察。
岐伯说:问得全面啊!敷和的标志,木的德性敷布畅达于四方上下,阳气舒畅,阴气散布,五行的气化都发挥其正常的功能。其气正直,其性顺从万物,其作用如树木枝干的曲直自由伸展,其生化能使万物繁荣,其属类是草木,其职能是发散,其气候是温和,其职能的表现是风,应于人的内脏是肝,肝畏惧清凉的肺金之气,肝关联于眼目,在谷类是麻,果类是李,其果实是核仁,所应的时令是春,在虫类是毛虫,在畜类是犬,在颜色是苍,其所充养的是筋,其发病则为里急而胀满,其在五味是酸,在五音是角,在物体来说是属于中坚,其在河图成数是八。
升明的标志,南方火运正常行令,其德性普及四方,五行气化平衡。其气上升,其性急速,其作用是燃烧,其生化能使万物繁荣茂盛,其属类是火,其职能是光明显耀,其气候炎暑,其职能的表现是热,应于人体内脏是心,心畏惧寒冷的水气,心关联着舌,其在谷类是麦,果类是杏,其在果实是丝络,所应的时令是夏,在虫类是鱼虫,在畜类是马,其在颜色是赤,其所充养的是血,其发病则为肌肉跳动,身体抽搐,其在五味是苦,在五音是徵,在物体属于络脉一类,其在河图成数是七。

备化的标志,天地气化协调和平,其德性流布于四方,五行气化都能均衡完善地进行。其气和平,其性和顺,其作用能高能下,其生化能使万物成熟丰满,其属类是土,其职能是使万物安静,其气候是湿热交蒸,其职能的表现是湿,应于人体内脏是脾,脾畏惧风,脾关联着口,其在谷类是稷,果类是枣,其在果实是果肉,其所应的时令是长夏,在虫类是倮虫,在畜类是牛,在颜色是黄,其充养是肉,其发病为痞塞,在五味是甘,在五音是宫,在物体是属于肌肤一类,在河图成数是五。

审平的标志,金的气化收敛而无剥夺,肃杀而残害,五行的气化都能宣畅清明。审平之气洁净,其性刚强,其作用是使万物成熟散落,其生化能使万物结实收敛,其属类是金,其职能是清劲严肃,其气候清凉急切,其职能的表现是燥,应于人体的内脏是肺;肺畏火热,肺关联着鼻,其在谷类是稻,果类是桃,所充实的是外壳,其所应的时令是秋,在虫类是介虫,在畜类是鸡,在颜色是白,其充养的皮毛,其发病为咳嗽,在五味是辛勤,在五音是商,在物体是属于外壳坚硬的一类,在河图成数是九。

静顺的标志,藏气能藏纳而无害于万物,其生化平顺而下行,五行的气化都能完整。其气明静,其性向下,其作用为水流灌溉,其生化为凝固坚硬,其属类为水,其职能是流动不息,其气候是严寒肃静,其职能的表现是寒,就应于人体的内脏是肾,肾怕湿土,,肾关联着二阴,在谷类是豆,果类是栗,在果实是液汁,其所应的是时令是冬,在虫类是鳞虫,在畜类是猪,其颜色是黑,其充养的是骨髓,其发病则厥逆,在五味是咸,在五音是羽,在物体是属于液体一类,在河图成数是六。

所以万物发生时而不杀伤。成长时而不惩罚,化育时而不制止,收敛时而不残废害,藏储时而不抑制。这就叫做平气。

委和的标志,称为胜生。生气不能发挥作用,土之化气于是发扬播散,火之长气自然平静,收令于是提早到来。凉雨不时下降,风云交相交换,草木繁荣晚于时令,并且易于干枯凋落,万物早秀早熟,皮肉充实。其气收敛,其作用聚集,在人体的变动是筋络拘挛或软弱无力,或者易于惊骇,其应于内脏为肝,在果类是枣、李,在果实中是核和壳,在谷类是稷和稻,在五味是酸和辛,在颜色是白而苍,在畜类是犬和鸡,在虫类是毛虫介虫,所主的气候是雾露寒冷,在声音为角和商,其病变为摇动和恐惧,这是木运不及而从金化的缘故。所以少角等同于半商,上角与正角相同,上商与正商相同,其发病为四肢痿弱、痈肿、疮疡、生虫等病,这是因为邪气伤肝。这时上宫与正宫相同。木受金克,起初是一片萧瑟肃杀的景象,但随之则为火势炎炎,其灾害应于东方,这是由于金气克木,火气前来报复。当火气来复,属火的飞虫、蠹虫、蛆虫和雉鸡应之而出,木郁至极,就会震发而为雷霆。

伏明的标志,称为胜长。火的长气不得发扬,水的藏气反而乘机布散,金的收气也自行职权,土的化气平定而不能发展,寒冷之气常现,著热之气衰减,万物虽承土的化气耳僧,但因火运不足,生而不能成长,虽能结实,然而幼小,及至长夏生化的时候,已经衰老了。由于阳气伏藏,所以蛰虫很早就蜇藏起来了。火气郁结,所以当其发用时,必然横暴,其变动每隐现多变,五一定之规。其发病为疼痛,其应于内脏为心,其在果类为栗和桃,其在果实是丝络和液汁,在谷类为豆和稻,在五味为苦和咸,在颜色为玄和丹,在畜类为马和猪,在虫类是羽虫鳞虫,在气候主冰、雪、霜、寒,在声音为徵、羽,其病变为混乱糊涂,悲哀易忘,这是火运不及而从水化的缘故。所以少徵和少羽相同,上商与正商相同,这是邪气伤心所致。火运衰弱,所以阴凝惨淡、焊缝凛冽,随之而暴雨淋漓不止,其灾害应于南方。所以伏明暴雨下注,雷霆震惊,乌云蔽日,阴雨连绵。

卑监的标志,称为减化。土的化气不得行其政令,而木的生气独旺,长气自能完整如常,雨水过期不降,收气平定,风寒并起,草木随繁荣美丽,但秀而不能成实,所成的只是秕子一类不饱满的东西。其气散漫,其作用不足而过于静定,其变动为病发疮疡溃烂、痈肿,并发展为水气不行的水肿,其所应的内脏是脾,在果类是李和栗,所充实的是液汁和核仁,在谷类是豆和麻,在五味是酸、甘,在颜色是苍、黄,在畜类是牛和犬,在虫类是倮虫和毛虫,其所主的气候是大风刮其,树木动摇,有摧折之势,在声音为宫、角,其发病为胀满否塞不通,这是土运不及而从木化的缘故。所以少宫和少角相同,上宫和正宫相同,上角和正角相同,其发病为泄泻,这是邪气伤脾所致。土衰木胜,所以见风势振动,树木摧折飘扬,随之而草木干枯凋落,其灾害应于中宫而通于四方。其所败坏折伤,有如虎狼之势,清冷之气发生作用,生气呗抑制而不能行使职能。

从革的标志,称为折收。金气收气后于天时而至,生气得以张扬,火之长气和土之化气合而相得,火的职能得以施行,万物繁茂。其气发扬,其作用是急躁,其变动为咳嗽失音、胸闷气逆,发展为咳嗽气喘,其所应的内脏是肺,在果类为李和杏,在果实是外壳和丝络,在谷类是麻和麦,在五味是苦与辛,在颜色为白和丹,在畜类为鸡和羊,在虫类是介虫羽虫,其所主德气候是晴朗炎热,在声音为商、徵,其病变为喷嚏、咳嗽、鼻塞流涕、衄血,这是金运不及而从火化的缘故。所以少商和少徵相同,上商和正商相同,上角和正角相同,其病变是由于邪气伤肺。金衰火旺,所以火势炎热,火气过盛则水气来复,随之见冰雪霜雹,其灾害应于西方。其所主德鳞虫之伏藏,猪、鼠之阴沉,冬藏之气提早而至,于是发生大寒。

涸流的标志,称为反阳。水之藏气衰弱,不能行使其封藏的职能,土之化气因而昌盛,火之长气乘机宣行而布于四方,蛰虫不按时伏藏,土润泽而泉水减少,草木条达繁茂,万物繁荣秀丽而丰满。藏气不得流畅,其作用为暗中渗泄,其变动为癥结不动,发病为干燥枯槁,其应内脏为肾,在果类为枣、杏,在果实是汁液和肉,在谷类是黍和稷,在五味是甘、咸,在颜色是黄、黑,在畜类是猪、牛,在虫类是鳞虫和倮虫,其所主的气候,是尘土飞扬,天空昏暗,在声音为羽、宫,其病变为痿厥和下部癥结,这是水运不及而从土化的缘故。所以少羽和少宫相同,上宫与正宫相同,其病见大小便不畅或闭塞不通,这是邪气伤肾所致。水运不及,所以尘埃昏蔽,或骤然下雨,但木气来复,随之反见大风振动,树木到拔,其灾害应于北方,毛虫像狐狢之类应之而出,变化而不潜藏。

所以五运有不及之时,所胜与所不胜之气,就乘其衰弱而行令,好像不速之客,不招自来,暴虐而毫无道德,灾害必然反加到自己身上,这是子来报复的关系。暴虐轻微的受到的报复就轻,严重的受到的报复也严重,这是运气中的常规。

发生的标志,称为启陈。土气因木气太过而疏松发泄,草木之青气条达,阳气温和布化于四方,阴气随从阳气,生气浮厚,化生万物,万物因之欣欣向荣。其运化为生发,其气秀美,其职能为散布,气表现为舒展畅达,其在人体的变动是颤摇、眩晕、巅顶部疾病,其性能是和风四布,推陈出新,若变化则为狂风振摇,树木摧折,其在谷类为麻、稻,在畜类是鸡、犬,在果实为李、桃,在颜色为青、黄、白,在五味为酸、甘、辛,其象征为春天,其在人体的经脉是足厥阴、足少阳,在内脏为肝、脾,在虫类为毛虫介虫,在物体属内外坚硬,其病变则为怒。这时太角与上商同。若遇上徵少阴君火司天,火性上逆,木旺克土,故病发气逆、吐泻。若木气太过,不守自己的品行而去侮土,则金之收气来复,以致发生秋令劲急的景象,甚则有肃杀之气,突然气候清凉,草木凋零,邪气会损伤肝脏。

赫曦的标志,称为蕃茂。阴气从内而化,阳气发扬在外,炎暑的气候施行,万物得以昌盛。其生化之气为成长,火气上升,其职能是活动,其表现为显露声色,其变动能使人身烧灼发热,神志缭乱不宁,其性能是暑热郁蒸,其变化则为炎热如烈火喧腾,其在谷类为麦、豆,在畜类为羊、猪,在果类为杏、栗,在颜色为赤、白、黑,在五味为苦、辛、咸,其象征为夏天,在人体的经脉是手少阴、手太阳和手厥阴、手少阳,在内脏为心、肺,在虫类为羽虫麟虫,在物体属脉络和津液,在人体的病变主笑、疟疾、疮疡、失血、发狂、目赤。赫曦与上羽和正徵相同,收令得以正常施行,在人发病为痓,逢上徵则收气不能及时施行。由于火运暴烈,水之藏气来复,以致时见阴凝惨淡的景象,甚至雨水霜雹,极为寒冷,病变多是邪气伤心。

敦阜的标志,称为广化。其德性敦厚而清静,使万物顺时令生长乃至充盈,土的至阴之气内实,万物就能生化而成形,土运太过,则见土气蒸腾如烟,朦胧笼罩于山陵之上,大雨时常降下,湿气主事,燥气隐退。其运化圆满,其气丰盛,其职能主安静,其表现是周密详备,其变动在人体则湿气积聚,其性能使万物柔润光泽,其变化则为雷霆振动、暴雨骤至、山崩土溃,在谷类为稷、麻,在畜类为牛、犬,在果类为枣、李,在颜色为黄、黑、青,在五味是咸、酸,其象征为长夏,在人体的经脉是足太阴、足阳明,在内脏是脾、肾,在虫类是倮虫毛虫,在物体属于肌肉和果核一类。其病变为腹满,四肢举动不便,土运太过,木气来复,所以大风迅速而来,疾病多为邪气伤脾。

坚成的标志,称为收引。天气洁净,地气明朗,阳气随着阴气的职能而生化,燥金之气行使职权,因而万物都成熟,但秋收之气频繁四布,长夏的化气未能尽终其职能。其生化是提早收成,其气是削伐,其职权是肃杀凋零,其表现是尖锐急切,其在人体之变动为突然折伤和疮疡、皮肤病,其性能是散布雾露秋风,其变化则为肃杀凋零的景象,在谷类是稻、黍,在畜类是鸡、马,在果类是桃、杏,它的颜色是白、青、丹,它化生的五味是辛、酸、苦,其象征为秋天,在人体上相应的经脉是手太阴、手阳明,在内脏是肺和肝,其在虫类是介虫羽虫,生成物体是属于皮壳和丝络一类,其病变大都为气喘有声,呼吸困难。这时上徵与正商相同。金气被抑制,则木气不受克制,生气就能与长、化、收、藏之气齐同,而正常行令,其病变为咳嗽。金运太过,行使职权过分暴虐,各种树木枯槁不荣,草类柔软脆弱,焦首干死,但继火之长气来复,所以炎热的天气又流行,蔓草被炙烤,渐至枯槁,病变多为邪气伤肺。

流衍的标志,称为封藏。水寒之气掌管万物的变化,天地间严寒阴凝,闭藏之气行使职权,火的生长之气不能发扬。其生化为凛冽,其气为坚凝,其职权我安静,它的表现是流动灌注,其在人体的变动则祸为吐涎沫,或为下泻,其性能是阴凝惨淡的寒冷雾气,其气候的变化为冰雪霜雹,在谷类为豆、稷,在畜类是猪、牛,在果类为栗、枣,其颜色是黑、丹与黄,化生的五味是咸、苦、甘,其象征为冬天,在人体相应的经脉是足少阴、足太阳,在内脏是肾和辛,在虫类为鳞虫倮虫,生成物体属充满液汁的一类,其病变是胀。流衍逢上羽,火的生长之气更不能布化。如果水运太过,则土之化气来复,而水土交争,大雨不时下降,病变多为邪气伤肾。

所以说:不能保持正常的性能,横施暴虐,而欺侮被我所胜者,但结果必有胜我者前来报复,若行使政令平和,即使所胜之气来侵,也能同化。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黄帝问:天气不足于西北,北方寒,西方凉;地气不满于东南,南方热,东方温。这是什么缘故?

岐伯说:天气的阴阳,地理的高下,都随着四方疆域的大小而有不同。东南方属阳,阳的精气自上而下降,则南方热而东方温;西北方属阴,阴的精气自下而上承,则西方凉而北方寒。所以地势有高低,气候有温凉,地势高的气候就寒,地势低的气候就热,所以往西北寒凉地方去就容易有胀病,旺东南温热的地方去就容易有疮疡。胀满,用通利药可治愈,疮疡,用发汗药可治愈。这是气候和地理影响人体腠理开闭的一般情况,在治疗上根据病情大小的不同而变化就可以了。

黄帝问:它与人的寿命长短有什么关系?

岐伯说:阴精上承的地方,腠理致密,其人多长寿;阳精下降的地方,腠理开发,其人多夭折。

黄帝说:说得好。但人有了病,应该怎样治疗呢?

岐伯说:西北方气候寒冷,应该散外寒清里热;东南方气候温热,应该收敛阳气温内寒。这就是同样的病证而治法不同的道理。所以说:气候寒凉的地方,多内热,可以用寒凉药治疗,并可用汤水浸渍;气候温热的地方,多内寒,可用温热药治疗,又必加强内守,不使真阳外泄,治法必须与当地的气候统一,这样可使气机平和。如果有真假寒热之病,又该用相反的方法治疗。

黄帝说:说得好。但同是一个地区的气候,而生化寿夭,各有不同,这是什么原因?

岐伯说:这是地势的高下不同导致的。地势高的地方多寒,属于阴气所治;地势低下的地方多热,属于阳气所治。阳气太过,四时气候就来得早;阴气太过,四时气候就来得晚。这就是地理高下与生化迟早关系的一般规律。

黄帝又说:那么它与寿夭也有关系吗?

岐伯说:地势高的地方,因为寒收则元气内守而多寿;地势低的地方,因为热散则元气外泄而多夭。地域差异的大小跟这种差别成正比关系,地域差异小寿夭的差别就小,地域差异大寿夭的差别就大。所以治病必须懂得天道和地理,阴阳的交胜,气候的先后,人的寿命长短,生化的时期,然后才可以了解人的形体和气机啊。

黄帝说:说得好。一岁之中,当病而不病,脏气当相应而不相应,当发用而不发用,是什么道理呢?

岐伯道:这是由于司天之气制约着,人体五脏之气顺从天气的缘故。

黄帝说:希望详细听听。

岐伯说:少阳相火司天之年,火气下临,弥漫于大地,人身肺气上从天气,燥金之气起而用事,草木受灾,炎热如烧灼,金气因之变革,而且消耗,火气太过,暑热流行,病变有咳嗽,喷嚏,鼻涕,衄血,鼻塞,口疮,寒热,浮肿。厥阴在泉,风气流行于地,尘土飞扬。病变为心痛,胃脘痛,厥逆,胸膈不通,病变急暴快速。

阳明司天之年,燥气下临于地,人身肝气上从天气,风木之气起而用事,土气必受灾害,凄沧清冷之气常常到来,草木被克伐枯萎。人体发病为胁痛,目赤,眩晕,动摇,战栗,筋脉痿弱,不能久立。阳明司天则少阴君火在泉,故突然热至,地上暑热蒸腾,阳气郁结于内而发病,尿色改变,寒热往来如疟疾,重则发生心痛。火气流行于草木枯槁之时,流水不能结冰,蛰虫反而外见不藏。

太阳司天之年,寒水之气下临于地,人身心气上从天气。火气显明,火热之气起而用事,金气必然受伤,寒冷之气时时出现,寒气太过则水结成冰,由于火气被迫而上从天气,所以发病为心热烦闷,咽喉干燥,常口渴,鼻涕,喷嚏,易于悲哀,时常打呵欠。热气妄行于上,所以寒气报复于下,寒霜不时下降,水气凌心,则神气伤,发病为善忘,重的至心痛。太阳司天则太阴湿土在泉,土能制水,所以土气滋润,水流丰沛,寒水之客气加临,火为沉阴所化,万物因寒湿而发生变化,在人体的病变则为水饮内停,腹满,不能饮食,皮肤麻痹,肌肉不仁,筋脉不利,甚至浮肿,背部生痈。

厥阴司天之年,风木之气下临于大地,人身脾气上从天气,土气隆胜,湿土之气起而用事,水气受损,土从木化,受其克制,其功用发生变易。人体发病为身体沉重,肌肉枯萎,饮食减少,口爽无味。风气运行宇宙之间,云气与草木为之动摇,在人体之病变为目眩,耳鸣。厥阴司天,少阳相火在泉,火气横行,大地一片暑热,在人体则见大热,消烁阴液,多见赤痢赤带。本该蛰居的虫类不藏而常见于外,流水不能成冰,其所发之病急速。

少阴君火司天之年,火热之气下临于大地,人身肺气上从天气,燥金之气起而用事,则草木受灾。发病多为气喘,呕吐,寒热,喷嚏,鼻涕,衄血,鼻塞不通。暑热流行,甚至病发疮疡,高热,暑热酷热,大有金熔石化之势。少阴司天则阳明燥气在泉,清燥之气行地,则寒凉之气常至,在病变多为胁痛,好出长气,肃杀之气行令,草木性质就要变化了。
太阴司天之年,湿气下临于大地,人身肾气上从天气,寒水之气起而用事,火气受损,寒水畏湿土二从土化,土气上冒而为云雨。人体发病为胸中不通利,阴痿,阳气大衰,阳不能举而失去作用。在土旺之时则感腰臀部疼痛,转到不便,厥逆。太阴司天,太阳寒水在泉,故地气阴凝闭藏,大寒降至,蛰虫很早就蛰伏,发病多为心下痞塞疼痛。若寒气太过则土地冻裂,冰冻坚硬,病发为小腹痛,常常影响进食。水气上乘金气,水得金生,寒凝更著,所以井水增加,水味变咸,这是由于河中流水减少的缘故。

黄帝问:每年有的虫类能够胎孕繁殖,有的不能生育,这生化的不同情况,究竟是什么气导致的呢?

岐伯说:六气和五行所化的五种虫类,是相胜相克的。若六气与运气相同,则生物就会繁盛;若六气与运气不相同,则生物就会减衰。这是天地孕育的道理,生化的自然规律。所以厥阴司天的时候,毛虫不受影响而安静,羽虫可以生育,介虫不能生成;若厥阴在泉,毛虫可以生育,倮虫遭到损耗,羽虫也就不育。少阴司天的时候,羽虫不受影响而安静,介虫可以生育,毛虫不能生成;若少阴在泉,倮虫可以生育,介虫遭到损耗,不得生育。太阴司天的时候,倮虫不受影响而安静,鳞虫可以生育,羽虫不能生成;太阴在泉,倮虫可以生育,鳞虫虽育而不能生成。少阳司天的时候,羽虫不受影响而安静,羽虫可以生育,介虫不能生成;阳明在泉,介虫可以生育,毛虫遭到耗损,羽虫不能生成。太阳司天的时候,鳞虫不受影响而安静,倮虫可以生育;太阳在泉,鳞虫遭到耗损,倮虫不能生育。凡是遭到克制而不能成长的气运,就更严重了。所以六气所主各有所胜,而岁运所立,各有气生化的作用。在泉之气,制约己所胜者;司天之气,制约胜己者;司天之气制色,在泉之气制形。五种虫类的繁衍和衰微,都是适应者六气耳产生的,所以有胎孕和不育的分别,这不是治化的不全,而是运气的一种正常现象,因此叫做“中根“。中根以外的六气,也是根据五行而施化,所以生化之气不齐,而有臊、焦、香、腥、腐五气,酸、苦、辛、咸、甘五味,青、黄、赤、白、黑五色,毛、羽、倮、鳞、介五类分别,它们在万物之中各得其所宜。

黄帝问:这是什么道理呢?

岐伯说:生物的生命,其根源藏于内的,叫做神机,如果神离去了,则生化的技能也就停止。凡生命根源于外的,叫做气立,假如在外的六气歇止,那么生化也就随之断绝了。所以说运各有制约,各有相胜,各有所生,各有所成。所以说:设若不知道岁运和六气的加临,以及六气的同异,就不能晓得生化。就是这个道理。

黄帝问:气形成就能生化,气分散就能造就物体的形质,气敷布就可繁殖,气终了万物之象变发生变化,一切物质都是如此。然而五味所禀受之气,在生化上有厚有薄,在成熟上有少有多,其结果与开始也不同,这是什么缘故呢?

岐伯说:这是由于在泉之气所控制,所以生化上有厚薄多少的差异,所以气生化,非天气则不生,非地气则不长。

黄帝说:希望听听其中的道理。

岐伯说:寒、热、燥、湿的气化各不相同。所以少阳相火在泉的时候,寒毒之物不能生长,金从火化,所以味辛,其主治之味是苦、酸,谷类颜色是苍色和丹色。阳明燥金在泉的时候,湿毒治物不能生长,木从金化,所以味酸,其气温,其主治之味是辛、苦、甘,谷类颜色是丹色和素色。太阳寒水在泉的时候,热毒之物不能生长,火从水化,所以味苦,其主治之味是淡、咸、谷类颜色是黄色和黑色。厥阴风木在泉的时候,清毒之物不能生长,土从木化,所以味甘,其主治之味是酸、苦,谷类颜色是青色和红色。厥阴司天则少阳在泉,木火相生,则气化专一,其味纯正。少阴君火在泉的时候,寒毒之物是白色和红色。太阴湿土在泉的时候,燥毒之物不能生长,水从土化,所以味咸,其气热,其主治之味是甘、咸,谷类颜色是黄色和黑色。太阴在泉,而其气化淳厚,土能制水,所以咸味得以内守,土居土味,而能生金,其气专精,所以辛味也得以生化,能与湿土同治。

所以说:因司天、在泉之气不及而引起的疾病应该用补法,补就要顺其气耳补;因司天在泉之气太过而引起的疾病应该用逆治法,逆治就要逆其气而治,都要根据病情的寒热盛衰来调治。所以说:无论用上取、下取、内取、外取之法,总要先找着病气的所在,再治疗。身体强壮能耐受毒药的就给以性味厚的药,身体柔弱而不能耐受毒药的,就给以性味薄的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若病气反其常候,病在上而治其下;病在下而治其上;病在中而治其左右。治热证用寒药,英爱温服;治寒证用热药,应该凉服;治温证用凉药,应该冷服;治清证用温药,应该热服。病人虚实不同,制方就不同,所以或用消法,或用削法,或用吐法,或用下法,或用补法,或用泻法,无论久病新病,都得遵从这一点。

黄帝问:若病在里面,不实也不坚硬,有时聚而有形,有时散而无形,这种病怎样治疗呢?

岐伯说:你问得真详尽啊!这种病如果没有积滞的话,就从内脏李寻求病因,如虚就用补法,用药以祛邪,随用饮食加以滋养,用热汤以浴渍肌表,使其内外调和,这样可以使病完全治愈。

黄帝问:有毒的药和无毒的药,服法也有什么规定吗?

岐伯说:病有新久,处方有大小,药物有毒无毒,固然有它的常规。凡用大毒之药,病去十分之六,不可再服;用平常的毒药,病去十分之七,不可再服;用小毒之药,病去十分之八,不可再服;用无毒的药,病去十分之九,也不必再服。以后用骨肉果菜,饮食调养,就可使病气都去掉了,但不可吃得过多而损伤了正气。如果邪气未尽,还可再按上法服药,一定得先知道岁气的偏胜,千万不能攻伐天真的冲和之气。不要使实者更实,不要使徐哲更虚,而给患者留下后患。总之,一方面要注意不能使邪气更胜,另一方面要注意不能使正气丧失,以免断送人的生命。

黄帝问:那久病的人,有时气顺,而身体并不健康;病虽去了,而身体仍然瘦弱,又怎么办呢?

岐伯说:你问得真高明啊!天地万物的生化,人是不能代替的,四时的气序,人是不可违反的。因此只有顺应天地四时的气化,使经络畅通,气血和顺,慢慢来恢复它的不足,使与正常人一样,或补养,或调和,要静待时机,谨慎地守护正气,不要使它耗损,这样,病人的形体才会强壮,生气也会一天一天地增长起来,这才是圣王之道。所以《大要》说:不要以人力来代替天地的气化,不要违反四时的运行,必须静养,必须安和,等待正气的恢复。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黄帝说:说得好。

四心得
天地万物的生化,人是不能代替的,四时的气序,人是不可违反的。因此只有顺应天地四时的气化,使经络畅通,气血和顺,慢慢来恢复它的不足,使与正常人一样,或补养,或调和,要静待时机,谨慎地守护正气,不要使它耗损,这样,病人的形体才会强壮,生气也会一天一天地增长起一来 。这才是圣五之道。治病,养病,不要以人力来代替天地的气化,不要违反四时的运行,必须静养,必须安和,等待正气的恢复。

五吟诵发到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8 18: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2-1-8 18:28 编辑

本周任务

第二十九周 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一抄写原文
1黄帝问曰:六化六变,胜复淫治,甘苦辛咸,酸淡先后,余知之矣。夫五运之化,或从天气,或逆天气;或从天气,而逆地气;或从地气,而逆天气;或相得,或不相得,余未能明其事。欲通天之纪,从地之理,和其运,调其化,使上下合德,无相夺伦,天地升降,不失其宜,五运宣行,勿乖其政,调之正味,从逆奈何?
2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此天地之纲纪,变化之渊源,非圣帝孰能穷其至理欤!臣虽不敏,请陈其道,令终不灭,久而不易。
帝曰:愿夫子推而次之,从其类序,分其部主,别其宗司,昭其气数,明其正化,可得闻乎?
岐伯曰:先立其年,以明其气,金木水火土,运行之数,寒暑燥湿风火,临御之化,则天道可见,民气可调,阴阳卷舒,近而无惑。数之可数者,请遂言之。
3帝曰:太阳之政,奈何?
岐伯曰:辰戌之纪也。
太阳   太角   太阴    壬辰   壬戌   其运风,其化鸣紊启拆,其变振拉摧拔,其病眩掉目瞑。
太角   初正    少徵   太宫    少商  太羽 终
太阳   太徵    太阴   戊辰   戊戌   同正徵 。其运,其化暄暑郁燠,其变炎烈沸腾,其病热郁。
太徵   少宫   太商    少羽终    少角初
太阳   太宫   太阴    甲辰岁会同天符   甲戌岁会同天符
其运阴埃,其化柔润重泽,其变震惊飘骤,其病湿下重。
太宫   少商   太羽终    太角初   少徵
太阳   太商   太阴    庚辰     庚戌。其运凉,其化雾露萧飋,其变肃杀凋零,其病燥、背瞀、胸满。
太商  少羽 终   少角初   太徵  少宫
太阳  太羽    太阴    丙辰天符   丙戌天符  。其运寒,其化凝惨凛冽,其变冰雪霜雹,其病大寒留于谿谷。
太羽终   太角初   少徵   太宫   少商

4凡此太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天气肃,地气静,寒临太虚,阳气不令,水土合德,上应辰星、镇星。其谷玄黅,其政肃穆,其令徐。寒政大举,泽无阳焰,则火发待时。少阳中治,时雨乃涯,此极雨散,还于太阴,云朝北极,湿化乃布,泽流万物。寒敷于上,雷动于下,寒湿这,持于气交。民病寒湿,发肌肉萎,足痿不收,濡泻血溢。
初之气,地气迁,气乃大温,草乃早荣,民乃厉,温病乃作,身热头痛呕吐,肌腠疮疡。
二之气大凉反至,民乃惨,草乃遇寒,火气遂抑,民病气郁中滞,寒乃始。
三之气,天政布,寒气行,雨乃降。民病寒、反热中,痈疽注下,心热瞀决,不治者,死。
四之气,风湿交争,风化为雨,乃长乃化乃成。民病大热少气,肌肉萎,足痿,注下赤白。
五之气,阳复化,草乃长,乃化乃成,民乃舒。
终之气,地气正,湿令行,阴凝太虚,埃昏郊野,民乃惨凄,寒风以至,反者孕乃死。
故岁宜苦以燥之温之,必折其郁气,先资其化源,抑其运气,扶其不胜,无使暴过,而生其疾。食岁谷,以全其直;避虚邪,以安其正。适气同异,多少制之。同寒湿者燥热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有假者反常,反是者病。所谓时也。
5帝曰:善。阳明之政,奈何?
岐伯曰:卯酉之纪也。
阳明  少角  少阴  清热胜复同,同正商。丁卯岁会  丁酉,其运风清热。
少角初正  太徵  少宫  太商  少羽终   
阳明  少徵   少阴  寒雨胜复同,同正商。癸卯同岁会  癸酉同岁会  其运热寒雨。
少徵   太宫   少商   太羽终  太角初   
阳明   少宫   少阴   风凉胜复同。己卯  己酉 其运雨风凉
少宫  太商  少羽终   少角初  太徵
阳明   少商  少阴   热寒胜复同,同正商。乙卯天符  乙酉岁会,太一天符。其运凉热寒。
少商   太羽终  太角初 少徵  太宫
阳明  少羽  少阴  雨风胜复同,辛卯少宫同。辛酉辛卯   其运寒雨风。
少羽 终 少角初   太徵  太宫  太商
6凡此阳明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天气急,地气明,阳专其令,炎暑大行。物燥以坚,淳风乃治。风燥横运,流于气交。多阳少阴,云趋雨府,湿化乃敷,燥极而泽。其谷白丹青,间谷命太者,其耗白甲品羽,金火合德,上应太白荧惑。其政切,其令暴。蛰虫乃见,流水不冰。民病咳嗌塞,寒热发,暴振慄癃閟。清先而劲,毛虫乃死;热后而暴,介虫乃殃。其发燥,胜复之作,扰而大乱,清热之气,持于气交。
初之气,地气迁,阴始凝,气始肃穆,水乃冰,寒雨化。其病中热胀,面目浮肿,善眠,鼽衄,嚏欠,呕,小便黄赤,甚则淋。
二之气,阳乃布,民乃舒,物乃生荣。厉大至,民善暴死。三之气,天政布,凉乃行,燥热交合,燥极而泽,民病寒热。
四之,寒雨降,病暴仆,振栗谵妄,少气,嗌于引饮,及为心痛,痈肿疮疡,疟寒之疾,骨痿血便。
五之气,阳气布,候反温,蛰虫来见,流水不冰,民乃康平,其病温。
故食岁谷,以安其气;食间谷,以去其邪。岁宜以咸以苦以辛,汗之、清之、散之,安其运气,无使受邪;折其郁气,资其化。以寒热轻重,少多其制。同热者,多天化;同清者,多地化。用凉远凉,用热远热,用寒远寒,用温远温,食宜同法。有假者反之,此其道也。反是者,乱天地之经,扰阴阳之纪也。
7帝曰:善。少阳之政,奈何?
岐伯曰:寅申之纪也。
少阳   太角   厥阴   壬寅同天符   壬申同天符    其运风鼓,其化鸣紊启坼,其变振拉摧拔,其病掉眩、支胁、惊骇。
太角初正    少徵  太宫   少商   太羽终
少阳    太徵   厥阴   戊寅天符    戊申天。其运暑,其化暄嚣郁燠,其变炎烈沸腾,其病上热郁,血溢、血泄、心痛。
太徵    少宫    太商   少羽终  少角初  
太阳    太宫    厥阴   甲寅   甲申   其运阴雨,其化柔润重泽,其变震惊飘骤,其病体重、胕肿、痞饮。
太宫   少商    厥阴   庚寅   庚申   同正商   其运凉,其化雾露清切,其变肃杀凋零,其病肩背胸中。
太商   少羽终    少角初   太徵  少宫
少阳   太羽    厥阴   丙寅   丙申   其运寒肃穆,其化凝惨凛冽,其变冰雪霜雹,其病寒浮肿。
太羽终   太角初   少徵  太宫   少商

8凡此少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天气正,地气扰,风乃暴举,木偃沙飞。炎火乃流,阴行阳化,雨乃时应,火木同德,上应荧惑岁星。其谷凡苍,其政严,其令扰。故风热参布,云物沸腾,太阴横流,寒乃时至,凉雨并起。民病寒中,外发疮疡,内为泄满。故圣人遇这,和而不争。往复之作,民病寒热疟泄,聋瞑呕吐,上怫肿色变。
初之气,地气迁,风胜乃摇,寒乃去,候乃大温,草木早荣。寒来不杀,温病乃起。其病气怫于上,血溢目赤,咳逆头痛,血崩胁满,肤腠中疮。
二之气,火反郁,白埃四起,云趋雨府,风不胜湿,雨乃零,民乃康。其病热郁于上,咳逆呕吐,疮发于中,胸嗌不利,头痛身热,昏愦脓疮。
三之气,天政布,炎暑至,少阳临上,雨乃涯。民病热中,聋瞑血溢,脓疮咳呕,鼽衄渴嚏欠,喉痹目赤,善暴死。
四之气,凉乃至,炎暑间化,白露降,民气和平,其病满身重。
五之气,阳乃去,寒乃来,雨乃降,气门乃闭,刚木早凋,民避寒邪,君子周密。
终之气,地气正,风乃珐,万物反生,霿雾以行。其病关闭不禁,心痛,阳气不藏而咳。
抑其运气,赞所不胜,必折其郁气,先取化源,暴过不生,苛疾不起。故岁宜咸宜辛宜酸,渗之泄之,渍之发之,观气寒温,以调其过。同风热者,多寒化;异风热者,少寒化。用热远热,用温远温,用寒远寒,用凉远凉。食宜同法,此其道也。有假者反之,反是者,病之阶也。
善。太阴之政,奈何?
岐伯曰:丑未之纪也。
太阴  少角   太阳   清热胜复同,同正宫。丁丑  丁未  其运风清热。
少角初正   太徵  少宫   太商   少羽终   
太阴   少徵   太阳   寒雨胜复同   癸丑   癸未   其运热寒雨。
少徵  太宫   少商   太羽终  太角初
太阴   少宫   太阳   风清胜复同,同正宫。己丑太一天府    己未太一天府  其运雨风清。
少宫   太商   少羽终   少角初   太徵
太阴   少商   太阳   热寒胜复同。乙丑  乙未   其运凉热寒。
少商   太羽终   太角初   少徵   太宫
太阴   少羽   太阳   雨风胜复同,同正宫。辛丑同岁会   辛未同岁会   其运寒雨风。
少羽终   少角初   太徵   少宫   太商
9凡此太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阴专其政,阳气退避,大风时起,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原野昏霿,白埃四起,去奔南极,寒雨数至,物成于差夏。民病寒湿,腹满,身䐜愤,胕肿痞逆,寒厥拘急。湿寒合德,黄黑埃昏,流行气交,上应镇星辰星。其政肃穆,其令寂,其谷黅玄。故阴凝于上,寒积于下。寒水胜炎,则为冰雹。阳光不治,杀气乃行。故有余宜高,不及宜下;有余宜晚,不及宜早。土之利,气之化也,民气亦从之,间谷命其太也。
初之气,地气迁,寒乃去,春气正,风乃来。生布万物以荣,民气条舒,风湿相薄,雨乃后。民病血溢,筋络拘强,关节不利,身重筋痿。
二之气,大火正,物承化,民乃和。其病温厉大行,远近咸若。湿蒸相薄,雨乃时降。
三之气,天政布,湿气降,地气腾,雨乃时降,寒乃随之。感于寒湿,则民病身重胕肿,胸腹满。
四之气,畏火临,溽蒸化,地气腾,天气否隔,寒风晓暮,蒸热相薄,草木凝烟,湿化不流,则白露阴布,以成秋令。民病腠理热,血暴溢疟,心腹满热,胪胀,甚则胕肿。
五之气,惨令已行,寒露下,霜乃早降,草木黄落,寒气及体,君子周密,民病皮腠。
终之气,寒大举,湿大化,霜乃积,阴乃凝,水坚冰,阳光不治。感于寒,则病人关节禁固,腰脽痛,寒湿持于气交而为疾也。
必折其郁气,而取化源。益其岁气,无使邪胜,食岁谷,以全其真;食间谷,以保其精。故岁宜以苦燥之温之,甚者发之泄之。不发不泄,则湿气外溢,肉溃皮拆而水血交流。必赞其阳火,令御甚寒,从气异同,少多其判也。同寒者,以热化;同湿者,以燥化。异者少之,同者多之。用凉远凉,用寒远寒,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假者反之,此其道也。反是者,病也。
帝曰:善。少阴之政,奈何?
岐伯曰:子午之纪也。
少阴   太角   阳明   壬子   壬午   其运风鼓,其化鸣紊启拆,其变振拉摧拔,其病支满。
太角初正   少徵   太宫   少商   太羽终
少阴  太徵  阳明   戌子天符   戊午太一天符   其运炎暑,其化暄曜郁燠,其变炎烈沸腾,其病上热血溢。
太徵   少宫   太商  少羽终   少角初
少阴   太宫   阳明   甲子   甲午   其运阴雨,其化柔润时雨,其变震惊飘骤,其病中满身重。
太宫  少商   太羽终   太角初   少徵
少阴   太商   阳明   庚子同天符   庚午同天符   同正商其运凉劲,其化雾露萧飋   ,其变肃杀凋零,其病下清。
太商   少羽终   少角初   太徵   少宫
少阴   太羽   阳明   丙子岁会   丙午   其运寒,其化凝惨凛冽,其变冰雪霜雹,其病寒下。
太羽终   太角初   少徵   太宫   少商
10凡此少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地气肃,天气明,寒交暑,热加燥,云驰雨府,湿化乃行,时雨乃降,金火合德,上应荧惑太白。其政明,其令切,其谷丹白。水火寒热持于气交而为病始也。热病生于上,清病生于下,寒热凌犯而争于中,民病咳喘,血溢血泄,鼽嚏,目赤,眦疡,寒厥入胃,心痛,腰痛,腹大,嗌干肿上。
  初之气,地气迁,燥将去,寒乃始,蛰复藏,水乃冰,霜复降,风乃至,阳气郁,民反周密,关节禁固,腰脽痛,炎暑将起,中外疮疡。
  二之气,阳气布,风乃行,春气以正,万物应荣,寒气时至,民乃和,其病淋,目瞑目赤,气郁于上而热。
  三之气,天政布,大火行,庶类蕃鲜,寒气时至。民病气厥心痛,寒热更作,咳喘目赤。
  四之气,溽暑至,大雨时行,寒热互至。民病寒热,嗌干,黄瘅,鼽衄,饮发。
  五之气,畏火临,暑反至,阳乃化,万物乃生乃长荣,民乃康,其病温。
  终之气,燥令行,余火内格,肿于上,咳喘,甚则血溢。寒气数举,则霿雾翳,病生皮腠,内舍于胁,下连少腹而作寒中,地将易也。
  必抑其运气,资其岁胜,折其郁发,先取化源,无使暴过而生其病也。食岁谷以全真气,食间谷以辟虚邪。岁宜咸以之,而调其上,甚则以苦发之,以酸收之,而安其下,甚则以苦泄之。适气同异而多少之,同天气者以寒清化,同地气者以温热化,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寒远寒,食宜同法。有假则反,此其道也,反是者病作矣。
帝曰:善。厥阴之政奈何?
 岐伯曰:巳亥之纪也。
  厥阴 少角 少阳,清热胜复同,同正角。丁巳天符,丁亥天符,其运风清热。
  少角初正 太徵 少宫 太商 少羽 终
  厥阴 少徵 少阳,寒雨胜复同,癸巳同岁会 癸亥风岁会,其运热寒雨。
  少徵 太宫 少商 太羽终 太角 初
  厥阴 少宫 少阳,风清胜复同,同正角。己巳 己亥,其运雨风清。
  少宫 太商 少羽终 少角初 太徵
  厥阴 少商 少阳,寒热胜复同,同正角。乙巳 乙亥,其运凉热寒。
  少商 太羽终 太角初 少徵 太宫
  厥阴 少羽 少阳,雨风胜复同,辛巳 辛亥,其运寒雨风。
  少羽终   少角初 太徵 少宫 太商
11凡此厥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诸同正岁,气化运行同天,天气扰,地气正,风生高远,炎热从之,云趋雨府,湿化乃行,风火同德,上应岁星荧惑。其政挠,其令速,其谷苍丹,间谷言太者,其耗文角品羽。风燥火热,胜复更作,蛰虫来见,流水不冰,热病行于下,风病行于上,风燥胜复形于中。
  初之气,寒始肃,杀气方至,民病寒于右之下。
  二之气,寒不去,华雪水冰,杀气施化,霜乃降,名草上焦,寒雨数至,阳复化,民病热于中。
  三之气,天政布,风乃时举,民病泣出耳鸣掉眩。
  四之气,溽暑湿热相薄,争于左之上,民病黄疸而为胕肿。
  五之气,燥湿更胜,沉阴乃布,寒气及体,风雨乃行。
  终之气,畏火司令,阳乃大化,蛰虫出见,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温厉。
  必折其郁气,资其化源,赞其运气,无使邪胜,岁宜以辛调上,以咸调下,畏火之气,无妄犯之,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寒远寒,食宜同法。有假反常,此之道也,反是者病。
12帝曰:善。夫子言可谓悉矣,然何以明其应乎? 岐伯曰:昭乎哉问也!夫六气者,行有次,止有位,故常以正月朔日平旦视之,睹其位,而知其所在矣。运有余,其至先;运不及,其至后。此天之道,气之常也。运非有余非不足,是谓正岁,其至当其时也。
 帝曰:胜复之气,其常在也,灾眚时至,候也奈何?
 岐伯曰:非气化者,是谓灾也。
13 帝曰:天地之数,终始奈何?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是明道也。数之始,起于上而终于下,岁半之前,天气主之,岁半之后,地气主之,上下交互,气交主之,岁纪毕矣。故曰位明,气月可知乎,所谓气也。
 帝曰:余司其事,则而行之,不合其数,何也?
 岐伯曰:气用有多少,化洽有盛衰,衰盛多少,同其化也。
 帝曰:愿闻同化,何如?
 岐伯曰:风温,春化同;热曛昏火,夏化同;胜与复同,燥清烟露,秋化同;云雨昏暝,埃长夏化同;寒气霜雪冰,冬化同。此天地五运六气之化,更用盛衰之常也。
14帝曰:五运行同天化者,命曰天符,余知之矣。愿闻同地化者何谓也? 岐伯曰:太过而同天化者三,不及而同天化者亦三,太过而同地化者三,不及而同地化者亦三,此凡二十四岁也。
 帝曰:愿闻其所谓也。
 岐伯曰:甲辰、甲戌、太宫下加太阴,壬寅、壬申、太角下加厥阴,庚子、庚午、太商下加阳明,如是者三。癸巳、癸亥、少徵下加少阳,辛丑辛未少羽下加太阳,癸卯癸酉少徵下加少阴,如是者三。戊子戊午太徵上临少阴,戊寅戊申太徵上临少阳,丙辰丙戌太羽上临太阳,如是者三。丁巳丁亥少角上临厥阴,乙卯乙酉少商上临阳明,己丑己未少宫上临太阴,如是者三。除此二十四岁,则不加不临也。
 帝曰:加者何谓?
 岐伯曰:太过而加同天符,不及而加同岁会也。
 帝曰:临者何谓?
 岐伯曰:太过不及,皆曰天符,而变行有多少,病形有微甚,生死有早晏耳。
15帝曰:夫子言用寒远寒,用热远热,余未知其然也,愿闻何谓远? 岐伯曰:热无犯热,寒无犯寒,从者和,逆者病,不可不敬畏而远之,所谓时与六位也。
 帝曰:温凉何如?
 岐伯曰:司气以热,用热无犯,司气以寒,用寒无犯,司气以凉,用凉无犯,司气以温,用温无犯,间气同其主无犯,异其主则小犯之,是谓四畏,必谨察之。
 帝曰:善。其犯者何如?
 岐伯曰:天气反时,则可依时,及胜其主则可犯,以平为期,而不可过,是谓邪气反胜者。故曰:无失天信,无逆气宜,无翼其胜,无赞其复,是谓至治。
16 帝曰:善。五运气行主岁之纪,其有常数乎?
 岐伯曰:臣请次之。
 甲子 甲午岁
  上少阴火,中太宫土运,下阳明金,热化二,雨化五,燥化四,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苦热,下酸热,所谓药食宜也。
 乙丑 乙未岁
  上太阴土,中少商金运,下太阳水,热化寒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七宫。湿化五,清化四,寒化六,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热,中酸和,下甘热,所谓药食宜也。
17丙寅 丙申岁
  上少阳相火,中太羽水运,下厥阴木。火化二,寒化六,风化三,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咸温下辛温,所谓药食宜也。
 丁卯岁会 丁酉岁
  上阳明金,中少角木运,下少阴火,清化热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三宫。燥化九,风化三,热化七,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小温,中辛和,下咸寒,所谓药食宜也。
18戊辰戊戌岁
  上太阳水,中太徵火运,下太阴土。寒化六,热化七,湿化五,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温,中甘和,下甘温,所谓药食宜也。
  己巳 己亥岁
  上厥阴木,中少宫土运,下少阳相火,风化清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五宫。风化三,湿化五,火化七,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辛凉,中甘和,下咸寒,所谓药食宜也。
19 庚午同天符 庚子岁同天符
  上少阴火,中太商金运,下阳明金,热化七,清化九,燥化九,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辛温,下酸温,所谓药食宜也。  
  辛未同岁会 辛丑岁同岁会
  上太阴土,中少羽水运,下太阳水,雨化风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一宫。雨化五,寒化一,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热,中苦和,下苦热,所谓药食宜也。
20壬申同天符 壬寅岁同天符
  上少阳相火,中太角木运,下厥阴木,火化二,风化八,所谓正化日也。其化土咸寒,中酸和,下辛凉,所谓药食宜也。
 癸酉同岁会 癸卯岁同岁会
  上阳明金,中少徵火运,下少阴火,寒化雨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九宫。燥化九,热化二,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小温,中咸温,下咸寒,所谓药食宜也。
21甲戌岁会同天符 甲辰岁会同天符
  上太阳水,中太宫土运,下太阴土,寒化六,湿化五,正化日也。其化上苦热,中苦温,下苦温,药食宜也。  
  乙亥 乙巳岁
  上厥阴木,中少商金运,下少阳相火,热化寒化胜复同,邪气化日也。灾七宫。风化八,清化四,火化二,正化度也。其化上辛凉,中酸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22 丙子岁会 丙午岁
  上少阴火,中太羽水运,下阳明金,热化二,寒化六,清化四,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咸热,下酸温,药食宜也。 丁丑 丁未岁
  上太阴土,中少角木运,下太阳水,清化热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三宫。雨化五,风化三,寒化一,正化度也。其化上苦温,中辛温,下甘热,药食宜也。
23. 戊寅 戊申岁天符
  上少阳相火,中太徵火运,下厥阴木,火化七,风化三,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甘和,下辛凉,药食宜也。
 己卯太一天符 己酉岁天符
  上阳明金,中少宫土运,下少阴火,风化清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五宫。清化九,雨化五,热化七,正化度也,其化上苦小温,中甘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24庚辰 庚戌岁
  上太阳水,中太商金运,下太阴土。寒化一,清化九,雨化五,正化度也。其化上苦热,中辛温,下甘热,药食宜也。
 辛巳 辛亥岁
  上厥阴木,中少羽水运,下少阳相火,雨化风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一宫。风化三,寒化一,火化七,正化度也。其化上辛凉,中苦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26壬午 壬子岁
  上少阴火,中太角木运,下阳明金。热化二,风化八,清化四,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酸凉,下酸温,药食宜也。 癸未 癸丑岁
  上太阴土,中少徵火运,下太阳水,寒化雨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九宫。雨化五,火化二,寒化一,正化度也。其化上苦温,中咸温,下甘热,药食宜也。
27甲申 甲寅岁
  上少阳相火,中太宫土运,下厥阴木。火化二,雨化五,风化八,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咸和,下辛凉,药食宜也。  
  乙酉太一天符 乙卯岁 天符
  上阳明金,中少商金运,下少阴火,热化寒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七宫。燥化四,清化四,热化二,正化度也。其化上苦小温,中苦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28丙戌天符 丙辰岁天符
  上太阳水,中太羽水运,下太阴土。寒化六,雨化五,正化度也。其化上苦热,中咸温,下甘热,药食宜也。
 丁亥天符 丁巳岁天符
  上厥阴木,中少角木运,下少阳相火,清化热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三宫。风化三,火化七,正化度也。其化上辛凉,中辛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29戊子天符 戊午岁太一天符
  上少阴火,中太徵火运,下阳明金。热化七,清化九,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甘寒,下酸温,药食宜也。  
  己丑太一天符 己未岁太一天符
  上太阴土,中少宫土运,下太阳水,风化清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五宫。雨化五,寒化一,正化度也。其化上苦热,中甘和,下甘热,药食宜也。
30 庚寅 庚申岁
  上少阳相火,中太商金运,下厥阴木。火化七,清化九,风化三,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辛温,下辛凉,药食宜也。 
  辛卯 辛酉岁
  上阳明金,中少羽水运,下少阴火,雨化风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一宫。清化九,寒化一,热化七,正化度也。其化上苦小温,中苦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31壬辰 壬戌岁
  上太阳水,中太角木运,下太阴土。寒化六,风化八,雨化五,正化度也。其化上苦温,中酸和,下甘温,药食宜也。  
  癸巳同岁会   癸亥岁同岁会
  上厥阴木,中少徵火运,下少阳相火,寒化雨化胜复同,邪气化度也。灾九宫。风化八,火化二,正化度也。其化上辛凉,中咸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32凡此定期之纪,胜复正化,皆有常数,不可不察。故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此之谓也。
33 帝曰:善。五运之气,亦复岁乎? 
   岐伯曰:郁极乃发,待时而作者也。
 帝曰:请问其所谓也?
 岐伯曰:五常之气,太过不及,其发异也。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太过者暴,不及者徐,暴者为病甚,徐者为病持。
 帝曰:太过不及,其数何如?
 岐伯曰:太过者其数成,不及者其数生,土常以生也。
34帝曰:其发也何如?
 岐伯曰:土郁之发,岩谷震惊,雷殷气交,埃昏黄黑,化为白气,飘骤高深,击石飞空,洪水乃从,川流漫衍,田牧土驹。化气乃敷,善为时雨,始生始长,始化始成。故民病心腹胀,肠鸣而为数后,甚则心痛胁䐜;,呕吐霍乱,饮发注下,胕肿身重。云奔雨府,霞拥朝阳,山泽埃昏。其乃发也,以其四气。云横天山,浮游生灭,怫之先兆。
35金郁之发,天洁地明,风清气切,大凉乃举,草树浮烟,燥气以行,霿雾数起,杀气来至,草木苍干,金乃有声。故民病咳逆,心胁满,引少腹善暴痛,不可反侧,嗌干面尘色恶。山泽焦枯,土凝霜卤,怫乃发也,其气五。夜零白露,林莽声凄,怫之兆也。
36水郁之发,阳气乃辟,阴气暴举,大寒乃至,川泽严凝,寒雰结为霜雪,甚则黄黑昏翳,流行气交,乃为霜杀,水乃见祥。故民病寒客心痛,腰脽痛,大关节不利,屈伸不便,善厥逆,痞坚腹满。阳光不治,空积沉阴,白埃昏暝,而乃发也,其气二火前后。太虚深玄,气犹麻散,微见而隐,色黑微黄,怫之先兆也。
37木郁之发,太虚埃昏,云物以扰,大风乃至,屋发折木,木有变。故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鬲咽不通,食饮不下,甚则耳鸣眩转,目不识人,善暴僵仆。太虚苍埃,天山一色,或气浊色,黄黑郁若,横云不起,雨而乃发也,其气无常。长川草偃,柔叶呈阴,松吟高山,虎啸岩岫,怫之先兆也。
38 火郁之发,太虚肿翳,大明不彰,炎火行,大暑至,山泽燔燎,材木流津,广厦腾烟,土浮霜卤,止水乃减,蔓草焦黄,风行惑言,湿化乃后。故民病少气,疮疡痈肿,胁腹胸背,面首四肢䐜愤,胪胀,疡痱,呕逆,瘛瘲骨痛,节乃有动,注下温疟,腹中暴痛,血溢流注,精液乃少,目赤心热,甚则瞀闷懊憹,善暴死。刻终大温,汗濡玄府,其乃发也,其气四。动复则静,阳极反阴,湿令乃化乃成。华发水凝,山川冰雪,焰阳午泽,怫之先兆也。有怫之应而后报也,皆观其极而乃发也,木发无时,水随火也。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岁,五气不行,生化收藏,政无恒也。
39帝曰:水发而雹雪,土发而飘骤,木发而毁折,金发而清明,火发而曛昧,何气使然? 岐伯曰:气有多少,发有微甚,微者当其气,甚者兼其下,徵其下气而见可知也。
 帝曰:善。五气之发,不当位者何也?
 岐伯曰:命其差。
 帝曰:差有数乎?
 岐伯曰:后皆三十度而有奇也。
40帝曰:气至而先后者何?
 岐伯曰:运太过则其至先。运不及则其至后,此候之常也。
 帝曰:当时而至者何也?
 岐伯曰:非太过,非不及,则至当时,非是者眚也。
 帝曰:善。气有非时而化者,何也?
 岐伯曰:太过者,当其时;不及者,归其己胜也。
41帝曰:四时之气,至有早晏高下左右,其候何如?
 岐伯曰:行有逆顺,至有迟速,故太过者化先天,不及者化后天。
 帝曰:愿闻其行何谓也?
 岐伯曰:春气西行,夏气北行,秋气东行,冬气南行。故春气始于下,秋气始于上,夏气始于中,冬气始于标,春气始于左,秋气始于右,冬气始于后,夏气始于前,此四时正化之常。故至高之地,冬气常在,至下之地,春气常在。必谨察之。
 帝曰:善。
42黄帝问曰:五运六气之应见,六化之正,六变之纪,何如? 岐伯对曰:夫六气正纪,有化有变,有胜有复,有用有病,不同其候,帝欲何乎?
 帝曰:愿尽闻之。
 岐伯曰:请遂言之。
43夫气之所至也,厥阴所至为和平,少阴所至为暄,太阴所至为埃溽,少阳所至为炎暑,阳明所至为清劲,太阳所至为寒雰,时化之常也。
44厥阴所至为风府,为璺启;少阴所至为火府,为舒荣;太阴所至为雨府,为员盈;少阳所至为热府,为行出;阳明所至为司杀府,为庚苍;太阳所至为寒府,为归藏;司化之常也。
45厥阴所至为风生,终为肃;少阴所至为热生,中为寒;太阴所至为湿生,终为注雨;少阳所至为火生,终为蒸溽;阳明所至为燥生,终为凉;太阳所至为寒生,中为温;德化之常也。
46厥阴所至为毛化,少阴所至为羽化,太阴所至为倮化,少阳所至羽化,阳明所至为介化,太阳所至为鳞化,德化之常也。
47厥阴所至为生化,少阴所至为荣化,太阴所至为濡化,少阳所至为茂化,阳明所至为坚化,太阳所至为藏化,布政之常也。
48厥阴所至,为飘怒,大凉;少阴所至,为大暄,寒;太阴所至,为雷霆骤注,烈风;少阳所至,为飘风燔燎,霜凝;阳明所至,为散落,温;太阳所至,为寒雪冰雹,白埃。气变之常也。
49 厥阴所至为挠动,为迎随;少阴所至为高明,焰为曛;太阴所至为沉阴,为白埃,为晦暝;少阳所至为光显,为彤云,为曛;阳明所至为烟埃,为霜,为劲切,为凄鸣;太阳所至为刚固,为坚芒,为立;令行之常也。
50厥阴所至为里急;少阴所至为疡胗身热;太阴所至为积饮否隔;少阳所至为嚏呕,为疮疡;阳明所至为浮虚;太阳所至为屈伸不利;病之常也。
51厥阴所至为支痛;少阴所至为惊惑,恶寒,战慄,谵妄;太阴所至为稸满,少阳所至为惊躁,瞀昧,暴病;阳明所至为鼽,尻阴膝髀腨䯒;足病;太阳所至为腰痛;病之常也。
52厥阴所至为緛戾;少阴所至为悲妄衄衊;太阴所至为中满霍乱吐下;少阳所至为喉痹,耳鸣呕涌;阳明所至皴揭;太阳所至为寝汗,痉;病之常也。
  
53 厥阴所至为胁痛呕泄,少阴所至为语笑,太阴所至为重胕肿,少阳所至为暴注、瞤瘛、暴死,阳明所至为鼽嚏,太阳所至为流泄禁止,病之常也。
  
  54凡此十二变者,报德以德,报化以化,报政以政,报令以令,气高则高,气下则下,气后则后,气前则前,气中则中,气外则外,位之常也。故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泄,甚则水闭胕肿,随气所在,以言其变耳。
  
  55帝曰:愿闻其用也。 岐伯曰:夫六气之用,各归不胜而为化。故太阴雨化,施于太阳;太阳寒化,施于少阴;少阴热化,施于阳明;阳明燥化,施于厥阴;厥阴风化,施于太阴。各命其所在以徵之也。
 帝曰:自得其位,何如?
 岐伯曰:自得其位,常化也。
 帝曰:愿闻所在也。
 岐伯曰:命其位,而方月可知也。
56 帝曰:六位之气,盈虚何如?
  岐伯曰:太少异也,太者之至,徐而常;少者,暴而亡。
 帝曰:天地之气,盈虚何如?
 岐伯曰:天气不足,地气随之;地气不足,天气从之;运居其中,而常先也。恶所不胜,归所同和,随运归从,而生其病也。故上胜,则天气降而下;下胜,则地气迁而上。胜多少而差其分,微者小差,甚者大差,甚则位易气交,易则大变生,而病作矣。《大要》曰:甚纪五分,微纪七分,其差可见,此之谓也。
  57  帝曰:善。论言热无犯热,寒无犯寒。余欲不远热,不远热奈何?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发表不远热,攻里不远寒。
 帝曰:不发不攻而犯寒犯热,何如?
 岐伯曰:寒热内贼,其病益甚。
 帝曰:愿闻无病者何如?
 岐伯曰:无者生之,有者甚之。
 帝曰:生者何如?
 岐伯曰:不远热则热至,不远寒则寒至。寒至则坚否腹满,痛急下利之病生矣。热至则身热,吐下霍乱,痈疽疮疡,瞀郁注下,瞤瘛肿胀,呕,鼽衄头痛,骨节变,肉痛,血溢血泄,淋閟之病生矣。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时必顺之,犯者治以胜也。
  
58黄帝问曰:妇人重身,毒之何如? 岐伯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
 帝曰:愿闻其故何谓也?
 岐伯曰:大积大聚,其可犯也,衰其大半而止,过者死。
59帝曰:善。郁之甚者治之奈何?
 岐伯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然调其气,过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谓泻之。
 帝曰:假者何如?
 岐伯曰:有假其气,则无禁也。所谓主气不足,客气胜也。
60帝曰:至哉圣人之道!天地大化,运行之节,临御之纪,阴阳之政,寒暑之令,非夫子孰能通之!请藏之灵兰之室,署曰《六元正纪》,非斋戒不敢示,慎传也。
二查字正音
霿[méng]——天色昏暗。
瞀[mào]——心绪纷乱。
怫[fú]——形容忧愁或愤怒。
胪[lú]胀——腹部发胀。
瘛疭[chì zòng]——为手脚痉挛、口斜眼歪的症状。
雰[fēn]——“雰”是“氛”的异体字。名词,缤纷飘散的云气或雾霭。
三翻译
黄帝问:六气的正常生化和异常生化,胜气、复气、邪气、平治的关系,与甘苦辛咸酸淡等味的先后生化道理,我已经知道了。至于五行主岁的运化,有时与司天之气相从,有时与司天之气相逆,有时与司天之气相从而与地气相逆,有时与地气相从而与司天之气相逆,或者互相适应,或者不相适应,我还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要通晓司天、在泉之气的规律和原理,调和五运之气化,使之上下功能协作,不互相冲突,天地之气的升降不致相失,五运之气能宣畅运行,不背离其职权,用适宜的五味来调和气化的从与逆,应该怎样?
岐伯行礼再拜,回答说:问题真高明啊!这是天地之气生化的纲领,是万物变化的根源,如果不是圣帝,谁能穷究这些高深的道理呢!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讲述它的道理,使它永久不致湮灭,永存而不改变。

黄帝说:请夫子进一步推求排列,依从它的分类和次序,分别六气司天在泉及左右间气的部位和所主之气,详细阐明五行气化之数和法则,这些问题可以听听吗?
岐伯说;首先要确立年岁的干支,以明确主岁之气,金木水火土五行运行之数,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司天在泉加临的气化,如此则自然天道就可以了解,人们的病气就可以调和,阴阳卷舒平衡,由近及远而不致迷惑。这是可以推算的气运之数,请让我尽可能谈谈。

黄帝说:太阳司天之年,运气情况如何?
岐伯说:是以辰戍来标志的年份。
辰戍年是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若逢岁运是木运太过,便是壬辰、壬戍两个年份。其运主风,风运正常则风声和缓,万物萌动,草木繁荣;若风运异常,则狂风大作,摧折树木,其发疾病是两目昏花,眩晕振掉。
木运主岁,主运与客运都起于太角,终于太羽。
若逢火运太过,便是戊辰、戊戌两个年份。这两年虽火运太过,但正值太阳寒水司天,太过之火运受司天寒水之气的制约,所以其气运相当于火运平气之年。其运主热,如火运正常则气候温和,渐至暑热熏蒸;如火运异常,则火热炎炽,如沸水蒸腾,其发病,多属热郁。
岁运为火运太过,客运起于太徵,终于太角,而主运起于少角,终于少羽。
若逢土运太过之年,便是甲辰、甲戌两个年份。天干甲己属土,地支辰戌亦属土,故此两年均为岁会。其运主阴雨。土运正常则风调雨顺,万物润泽;如土运异常,则雷声大作,狂风暴雨,其发病多为湿气甚于下部而肢体重坠。
岁运为土运太过,客运起于太宫,终于太徵,而主运起于太角,终于太羽。
若逢金运太过之年,便是庚辰、庚戌两个年份。岁运是金,其运为凉,金运正常,是雾露降下,秋风萧瑟;异常是肃杀流行,草木凋零,其发病多为燥病,背部烦闷,胸中胀满。
岁运为金运太过,客运起于太商,终于太宫,而主运起于少角,终于少羽。
若逢水运太过之年,便是丙辰、丙戌两个年份。因司天与中运相同,故均为天符。岁运是水,故其运是寒,水运正常,则水凉凝惨,气候严寒;若水运异常,则为冰雪霜雹,其发病则为大寒之气留滞在肢节谿谷。
岁运为水运太过,客运起于太羽,终于太商,而主运起于太角,终于太羽。

凡此辰年、戌年太阳司天之政,其气太过,先天时而至,太阳寒水司天,其气肃历,太阴湿土在泉,其气沉静,寒水之气临于太空,阳气不得施令,水土二气相合,以为功德,上应于水星与土星之光较强。其在谷类,应于黑色与黄色者生长良好,其司天之政严肃,其在泉之令徐缓。由于寒水之政大起,阳气不得伸张,故湖泽中不见阳热的气焰升腾,火气则需等到其相应之时方能舒发。主气少阳居为三之气,因火气过胜,则应时之雨水穷尽不降;四之气在泉用事,雨水止极而云散,气还于太阴主令之时,云会于北极雨府之处,湿气乃得布化,万物为之润泽,太阳寒气布于高空,少阴雷火动而在下,寒湿之气则持续于气交之中。人们易患寒湿证,病发肌肉痿弱、两足痿软不收、大便泄泻、血液外溢等症。
初之气,主气为厥阴风木,客气为少阳相火,上年在泉之气迁移退位,温气大行,草木繁荣较早。人们易患时疫疠病,温热病发作,病发身热、头痛、呕吐、肌肤疮疡等症。
二之气,主气为少阴君火,客气为阳明燥金,故凉气反而大行,阳气不得舒发,人们感到凄惨,草木因遇到寒凉之气,也不易生长,火气受到抑制。人们易患肝气郁而不舒,腹中胀满等病,寒气开始发生。
三之气,主气为少阳相火,客气为太阳寒水,司天之气布其政令,寒气大行,雨乃降下。人们易患寒病于外、热聚于内的病证,病发痈疽、下痢如注、心热、烦闷等病症,热郁于内易伤心神,若不及时治疗病多死亡。
四之气,主气为太阴湿土,客气为厥阴风木,风湿二气,交争于气交,湿得风气乃化为雨,万物乃得盛长、化育、成熟。人们易患大热、少气、肌肉痿弱、两足痿软、下痢赤白等病。五之气,主气为阳明燥金,客气为少阴君火,阳气重新施化,草木之类又得盛长、化育而成熟,人们感到舒畅无病。
终之气,主气为太阳寒水,客气为太阴湿土,在泉之气,得其政令,湿气大行,阴寒之气凝集太空,尘埃昏暗,笼罩郊野。人们感到凄惨,若寒风骤至,则土气不胜,脾不得长养,此时妊娠多流产。
凡此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则火气郁而不行,必须折减其政郁之胜气,资助不胜之气,不要使运气太过而发生疾病,应当食用得岁气的谷类以保全真气,避免虚邪贼风以安定正气,宜食苦味以泻火,以燥治湿,以温治寒。根据年运与司天在泉阴阳五行之气的同异裁定药食性味的多少而制之,运与气寒湿相同者燥热,其气强,可多用制其气之品;运与气寒湿不同者燥湿,其气微,可少用制其气之品。凡用寒性药品时,应避开寒气主令之时;用凉性药品时,应避开凉气主令之时;用温性药品时,应避开温气主令之时;用热性药品时,应避开热气主令之时,用饮食调养时,也应遵照这个原则,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若气候有反常变化时,就不必拘守这一原则。若不遵守上述这些规律,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就是说要根据四时气候变化的具体情况,决定治疗原则。

黄帝说:好。阳明燥金值年的施政情况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阳明燥金施政在卯年与酉年。
丁卯年,为岁会;丁酉年。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丁壬为木运,丁为阴年,故运为少角。木运不及,则克我之金的清气乃为胜气,胜气之后,则我生之火的热来复,此二年胜复之气相同。由于木运不及,司天之燥金胜之,则金兼木化,反得其政,故同金运平气。凡此二年,运气为风,胜气为清,复气为热。客运五步:初之运少角,二之运太徵,三之运少宫,四之运太商,终之运少羽。主运五步与客运相同,起于少角,终于少羽。客运与主运之气相同,气得正化。
癸卯年、癸酉年,此二年俱为同岁会。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戌癸为火运,癸为阴年,故运少徵。火运不及,则克我之水的寒气乃为胜气,胜气之后,则我生之土的雨气来复,此二年胜复之气相同。由于火运不及,无力克金,司天之金气得政,故同金运平气。凡此二年,运气为热,胜气为寒,复气为雨。客运五步:初之运少徵,二之运太宫,三之运少商,四之运太羽,终之运少角。主运五步:初之运太角,二之运少徵,三之运太宫,四之运少商,终之运太羽。
己卯年、己酉年。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甲已为土运,已为阴年,故运为少宫。土运不及,则克我之木的风气乃为胜气,胜气之后,则我生之金的凉气来复,此二年胜复之气相同。凡此二年,运气为雨,胜气为风,复气为凉。客运五步:初之运少宫,二之运太商,三之运少羽,四之运太角,终之运少徵。主运五步:初之运少角,二之运太徵,三之运少宫,四之运太商,终之运少羽。
己卯年,为天符;已酉年,既是岁会,又是太一天符。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已庚为金运,已为阴年,故运为少商。金运不及则克我之火的热气乃为胜气,胜气之后则生我之水的寒气来复,此二年胜复之气相同。金运虽不及,但得司天金气相助,故同金运平气。凡此二年,运气为凉,胜气为热,复气为寒。客运五步:初之运少商,二之运太羽,三之运少角,四之运太徵,终之运少宫。主运五步:初之运太角,二之运少徵,三之运太宫,四之运少商,终之运太羽。
辛卯年、辛酉年。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丙辛为水运,辛为阴年,故运少羽。水运不及,则克我之土的雨气乃为胜气,胜气之后,则我生之木的风气来复,此二年胜复之气相同。辛卯、辛酉二年,少羽同少宫。凡此二年,运气为寒,胜气为雨,复气为风。客运五步:初之运少羽,二之运太角,三之运少徵,四之运太宫,终之运少商。主运五步:初之运少角,二之运太徵,三之运少宫,四之运少商,终之运少羽。

凡此卯酉年阳明司天之政,其气不及,后天时而至,阳明燥金司天,其气急切;少阴君火在泉,其气盛明,金气不及,火气乘之,则阳气得专其令,炎暑之气大行,万物干燥而坚硬,金气不及则木无所畏,和风主治,风气与燥气相兼而流行于气交之内,使阳气多而阴气少,阳气盛极必衰,衰则阴气来复,当四之气主客二气,即太阴与太阳主令之时,云归于雨府,湿气敷布,干燥之气又变为润泽。其在谷类,应于白色与赤色者生长良好,间谷则为借间气太过而得成熟者,金气不及,火气乘之,损伤属金之白色甲虫类,待水气来复则损及属火之羽虫类,金气与火气相合,以为功德,上则应于金星与火星之光较强。其司天之政急切,其在泉之令急暴,蛰虫不欲归藏,流水不得结冰。人们易患咳嗽,咽喉肿塞,寒热发作急暴,振动寒溧,大小便不通畅等病。如果燥金清凉之气早至而急切,则属木的毛虫类乃死,如在泉之热气后至而急暴,则属金的介虫类乃受灾殃。胜气与复气发作急暴,正常的气候,被扰乱而不定,司天之清气与在泉之热气,持续于气交之内。
初之气,主气为厥阴风木,客气为太阴湿土,上年在泉之气迁移退位,阳明司天燥金用事,阴气开始凝集,天气肃历,水乃结成冰,寒水之气化。其发病为内热胀满,满面浮肿,善眠,鼻塞,衄血,喷嚏,呵欠,呕吐,小便赤黄甚则淋沥不通。
二之气,主气为少阴君火,客气为少阳相火,二火用事,阳气乃布,人们感到舒适,万物开始生长繁荣。若疫疠大行时,人们容易猝暴死亡。
三之气,主气为少阳相火,客气为阳明燥金,司天之政乃布,凉气乃行,客气之燥气与主气之热气相互交合,燥气急则湿气复而润泽。人们易患寒热证。
四之气,主气为太阴湿土,客气为太阳寒水,水土气化,寒雨降下。发病为猝然仆倒,振动战栗,谵言妄语,少气,咽喉干燥的引饮,以及心痛,痈肿,疮疡,发为寒冷的疟疾,骨萎软,便血等病症。
五之气,主气为阳明燥金,客气为厥阴风木,秋行春令,草木又得生长而繁荣。人们和平无病。
终之气,主气为太阳寒水,客气为少阴君火,在泉之气用事,阳气敷布,气反湿暖,蛰虫现于外面,流水不得结冰。人们健康平安,阳气盛则易发温病。
因而在阳明司天之年,应当食用得岁气的谷类以安定正气,食用得间气的谷类,以去邪气,本年当用咸味、苦味、辛味的药物以汗之、清之、散之的方法进行治疗,安定其不胜之气的生化之源,不要使其受邪,折损其郁气,资生其化源。根据寒热的轻重,决定方宜的多少,若年运与在泉之热气相同时,应多用与在司天凉气相同之品;若年运与司天之凉气相同时,应多用与在泉之热气相同之品。用凉药时,应避开凉气主令之时;用热药时,应避开热气主令之时;用寒药时,应避开寒气主令之时;用温药时,应避开温气主令之时,用饮食调养时,也应遵照这个原则,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若气候有反常的变化时,就不必拘守这一原则,这是自然变化之道。若违背了上述原则,就会扰乱天地阴阳的自然规律。

黄帝说:好。少阳相火值年的施政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少阳相火施政在寅年与申年。
壬寅年、壬申年,此二年俱为同天府。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丁壬为木运,壬为阳年,故运为太角。木运之气为风气鼓动,其正常气化为和风吹拂、万物鸣响、草木萌芽、绽放生机,其反常变化为大风震撼、摧毁、折拔,其致病为肢体振颤,头晕眩目,两胁支满,神魂惊骇。客运五步:初之运太角,二之运少徵,三之运太宫,四之运少商,终之运太羽。主运五步与客于相同,起于太角,终于太羽。客运与主运之气相同,气得正化。
戊寅年、戊申年,此二年俱为天符。少阳相火司天,厥阳风木在泉。戊癸为火运,戊为阳年,故运为太徵。火运之气为暑热,其正常气化为火盛热郁,其反常变化为火炎沸腾,其致病为热郁于上,热甚迫血妄行则血溢、血泄,心痛。客运五步:初之运太徵,二之运少宫,三之运太商,四之运少羽,终之运太角。主运五步:初之运少角,二之运太徵,三之运少宫,四之运太商,终之运少羽。
甲寅年、甲申年。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甲已为土运,甲为阳年,故运为太宫。土运之气为阴雨,其正常气化为柔软、厚重、润泽,其反常变化为风飘、雨骤、震撼、惊骇,其致病为身重浮肿,水饮痞满。客运五步:初之运太宫,二之运少商,三之运太羽,四之运少角,终之运太徵。主运五步:初之运太角,二之运少徵,三之运太宫,四之运少商,终之运太羽。
庚寅年、庚申年。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已庚为金运,庚为阳年,故运为太商。金运虽太过,但被司天相火所克,故同金运平气。金运之气为凉,其正常气化雾露、清冷、急切,其反常变化为肃杀、凋零,其致病则发为肩背与胸中。客运五步:初之运太商,二之运少羽,三之运太角,四之运少徵,终之运太宫。主运五步:初之运少角,二之运太徵,三之运少宫,四之运太商,终之运少羽。
丙寅年、丙申年。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丙辛为水运,丙为阳年,故运为太羽。水运之气为寒肃,其正常气化凝敛凄惨,寒风凛冽,其反常变化为冰雪霜雹,其致病为寒证,浮肿。客运五步:初之运太羽,二之运少角,三之运太徵,四之运少官,终之运太商。主运五步:初之运太角,二之运少徵,三之运太宫,四之运少商,终之运太羽。

凡此寅申少阳司天之政,其气太过,先天时而至,司天之气得其正化之位,厥阴风木在泉,其气扰动不宁,大风突然而起,草木卧倒,走石飞沙,少阳相火之气为之流行,岁半之前,为君火相火与太阴湿土行令之时,阴气流行,阳气布化,雨乃应时而降,少阳司天为火,厥阴在泉为木,木火相生,故同为功德,上应于火星与木星之光较强。其在谷类应于赤色与青色者生长旺盛,其司天之政严厉,在泉之令扰动。所以司天之热与在泉之风相参而敷布,云雾沸腾,流动不定,太阴湿土之气横行气交,寒气有时而至,则凉雨并起。人们易患寒病于内(里寒证),病发外部发生疮疡、内为泄泻胀满等病症,所以聪明圣智的人,遇到这种情况时,则调和而顺适之,不与之抗争。寒热之气,反复发作,人们易患寒热证,病发疟疾、泄泻、耳聋、目瞑、呕吐、胸部气郁胀肿而颜色改变等病症。
初之气,主气为厥阴风木,客气为少阴君火,上年在泉之气,迁移退位,风气盛时则摇动不宁,主客二气木火相生,寒气乃去,气候大温,草木提早繁荣。有时寒气虽来但不能行其杀伐之令,温热病发生,其易患气郁于上焦证,病发为血液外溢、目赤、咳嗽、气逆、头痛、血崩、胁部胀满、皮肤肌腠生疮等症。
二之气,主气为少阴君火,客气为太阴湿土,火气反为湿土之气郁遏而不发,白色云埃四起,云气归于雨府,风气若不胜湿土之气,则雨水降下,人们身体安康。其易患热郁于上焦证,发病为咳嗽、气逆、呕吐、疮疡发生于内部、胸中与咽喉不利、头痛身热、昏愦不清、脓疮等症。
三之气,主气为少阳相火,客气亦为少阳相火,主客气同,司天之气施布政令,炎暑乃至,少阳相火上临,火气过甚,故雨水穷尽而不降。人们易患热病在内(里热证),病发耳聋、目瞑、血外溢、脓疮、咳嗽、呕吐、鼻塞、衄血、口渴、喷嚏、呵欠、喉痹、目赤等病症,往往突然死亡。
四之气,主气为太阴湿土,客气为阳明燥金,阳明主令,凉气乃至,炎暑之气间时而化,白露降下,人们和平无殃。其发病为胀满、身重等症。
五之气,主气为阳明燥金,客气为太阳寒水,阳气乃去,寒气乃至,由于阳气敛藏,气门乃闭,刚硬的树木提早凋零。人们应避开寒邪,通晓养生之道者居处周密,以避寒气。
终之气,主气为太阳寒水,客气为厥阴风木,在泉之气得其正化之位,风气乃至,万物反而有生发之施,雾气流行。由于气机外泄,故其发病为应关闭者发而不能禁固、心痛、阳气不得收敛而咳嗽等症。
凡此少阳司天之年,必须抑制年运与司天的太过之气,赞助所不胜之气,折减其致郁的胜气,资助不胜之气的生化之源,则猝暴太过之气不能发生,重病可以不生。所以本岁当用咸味、辛味、酸味药物,用渗泄之法以清火;用浸渍之法以发汗。观察气候的寒热变化,以调治其太过之邪的邪气,若年运遇太角、太徵与岁气风热不同之年,应多用寒化之品;若年运遇太宫、太商、太羽与岁气风热不同之年,应少用寒化之品。用热性药品时,应避开热气主令之时;用温性药品时,应避开温气主令之时;用寒性药品时,应避开寒气主令之时;用凉性药品时,应避开凉气主令之时,用饮食调养时,也应遵照这个原则,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若气候有反常变化时,就不必拘守这一原则。若不遵守上述这些规律,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黄帝说:好。太阴湿土值年的施政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太阴湿土施政在丑年与未年。
丁丑年、丁未年。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丁壬为木运,丁为阴年,故运为少角。木运不及,则克我之金的清气乃为胜气,清气之后,则我生之火的热来复,此二年胜复之气相同。木运不及,无力克土,司天之气得政,故同土运平气。凡此二年,运气为风,胜气为清,复气为热。客运五步:初之运少角,二之运太徵,三之运少宫,四之运太商,终之运少羽。主运五步与客运相同,起于少角,终于少羽。客运与主运之气相同,气得正化。
癸丑年,癸未年。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戌癸为火运,癸为阴年,故运少徵。火运不及,则胜我之水的寒气乃为胜气,胜气之后,则我生之土的雨气来复,此二年胜复之气相同。凡此二年,运气为热,胜气为寒,复气为雨。客运五步:初之运少徵,二之运太宫,三之运少商,四之运太羽,终之运少角。主运五步:初之运太角,二之运少徵,三之运太宫,四之运少商,终之运太羽。
已丑年、已未年,此二年俱为太一天符。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甲已为土运,已为阴年,故运为少宫。土运不及,则克我之木的风气乃为胜气,胜气之后,则我生之金的清气来复,此二年胜复之气相同。土运虽不及,但得司天土之助,故同土运平气。凡此二年,运气为雨,胜气为风,复气为清。客运五步:初之运少宫,二之运太商,三之运少羽,四之运太角,终之运少徵。主运五步:初之运少角,二之运太徵,三之运少宫,四之运太商,终之运少羽。
乙丑年、乙未年。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乙庚为金运,乙为阴年,故运为少商。金运不及,则克我之火的热气乃为胜气,胜气之后则生我之水的寒气来复,此二年胜复之气相同。凡此二年,运气为凉,胜气为热,复气为寒。客运五步:初之运少商,二之运太羽,三之运少角,四之运太徵,终之运少宫。主运五步:初之运太角,二之运少徵,三之运太宫,四之运少商,终之运太羽。
辛丑年、辛未年,此二年俱为同岁会。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丙辛为水运,辛为阴年,故运少羽。水运不及,则克我之土的雨气乃为胜气,胜气之后,则我生之木的风气来复,此二年胜复之气相同。由于水运不及,司天之土气胜之,则土兼水化,反得其政,故同土运平气。凡此二年,运气为寒,胜气为雨,复气为风。客运五步:初之运少羽,二之运太角,三之运少徵,四之运太宫,终之运少商。主运五步:初之运少角,二之运太徵,三之运少宫,四之运少商,终之运少羽。

凡丑未太阴司天之政,其气不及,后天时而至,太阴司天太阳在泉,其气皆阴,故阴专其令,阳气退避,时常有大风兴起,司天之气下降于地,在泉之气上腾于天,原野雾气昏暗,白色云埃四起,云奔于南极雨府,由于太阴湿土与太阳寒水主令,故寒雨频频降下,万物成熟于夏末秋初。人们易患寒湿证,病发腹部胀满、全身肿胀、浮肿、痞满气逆、寒气厥逆、筋脉拘急等症。湿气与寒气相合以为功德,黄黑色尘埃昏暗,流行于气交之内,上则应于土星与水星之光较强。司天之政严肃,在泉之令寂静,其在谷类应于黄色与黑色者生长旺盛。由于司天之阴气凝集于上,在泉之寒气积聚于下,寒水之气胜于火气,则为冰雹,阳光不得施治,阴寒肃杀之气乃行。所以对于谷物的种植,太过之年应在高地,不及之年应在低地,在太过之年应晚,不及之年应早,这不仅要看土地条件是否有利,而且要根据气化的情况而定,人们对于养生之道,也必须适应这些情况,间谷则借间气太过而得以成熟。
初之气,主气为厥阴风木,客气亦为厥阴风木,上年在泉之气,迁移退位,由于主客二气相同寒气乃去,春气得气化之正,风气乃来,生发之气布化,万物因而繁荣,人们感到条畅舒适,由于湿气为风气所迫,降雨较迟。人们易患血液外溢,筋络拘急强直,关节不利,身体沉重,筋脉痿软等病症。
二之气,主气为少阴君火,客气亦为少阴君火,主客二气相同,故火得气化之正,万物因而生化,人们也感到平和。其发病为温病、疫疠大流行,远近的患者病皆相同。湿与热气相迫,雨水乃按时降下。
三之气,主气为少阳相火,客气为太阴湿土,司天之气布化,湿气乃降,地气上升,雨水应时降下,寒气随之而来。
四之气主气为太阴湿土,客气为少阳相火,相火加临于主气之上,湿热合化,地气上升,与天气阻隔不通,早晚俱有寒风吹来,热气与寒气相迫,烟雾凝集于草木之上,湿化之气不得流动,则白露阴布,成为秋令。人们易患腠理发热、血暴溢、疟疾、心腹满热、腹胀,甚则浮肿等病症。
五之气,主气为阳明燥金,客气亦为阳明燥金,凄惨寒凉之气以行,寒露降下,严霜提早降临,草木萎黄凋落,寒气侵及人体,善于养生的人们居处周密,人们易患皮肤腠理的病症。
终之气,主气为太阳寒水,客气亦为太阳寒水,寒气大起,湿气大化,霜乃聚积,阴气凝结,水结成坚冰,阳光不得施治。感受到寒邪,则人们易患关节强急而活动不灵、腰部与臀部疼痛等病症,这是由于寒湿之气相持于气交所致。
凡此太阴司天之年,必须折减其致郁的邪气,而取气不胜之气的生化之源,补益不及的岁气,不使邪气过胜。食用得岁气的谷类以保全其真气,食用得间气的谷类以保养精气。所以本年宜用苦味的药物,用燥性以去湿,用温性以去寒,甚则用发泄的方法以去湿邪。如果不发不泄,湿气向外溢出,则病发肌肉溃烂、皮肤破裂等症,而使水血交流。本年必须扶持其阳火,以令防御大寒,根据从气相交之属性的异同,以指定药物性味的多少,年运与岁气相同为寒性的,用热性之品;年运与岁气相同为湿性的,用燥性之品,异者少之,同者多之。用凉性药品时,应避开凉气主令之时;用寒性药品时,应避开寒气主令之时;用温性药品时,应避开温气主令之时;用热性药品时,应避开热气主令之时,用饮食调养时,也应遵照这个原则,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若气候有反常变化时,就不必拘守这一原则。若不遵守上述这些规律,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黄帝说:好。少阴君火值年的施政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少阴君火施政在子年与午年。
壬子年、壬午年。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丁壬为木运,壬为阳年,故运为太角。木运之气为风气鼓动,其正常气化为和风吹拂、万物鸣响、草木萌芽、绽放生机,其反常变化为大风震撼、摧毁、折拔,其致病为胁下支撑胀满。客运五步:初之运太角,二之运少徵,三之运太宫,四之运少商,终之运太羽。主运五步与客运相同,起于太角,终于太羽。客运与主运之气相同,气得正化。
戊子年,为天符年;戌午年,为太一天符年。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戊癸为火运,戊为阳年,故运为太徵。火运之气为火炎暑热,其正常气化为温暖、光曜、郁热,其反常变化为火炎沸腾,其致病为热在上部,血液外溢。客运五步:初之运太徵,二之运少宫,三之运太商,四之运少羽,终之运太角。主运五步:初之运少角,二之运太徵,三之运少宫,四之运太商,终之运少羽。
甲子年、甲午年。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甲已为土运,甲为阳年,故运为太宫。土运之气为阴雨,其正常气化为柔软、厚重、润泽,时常下雨,其反常变化为风飘雨骤、震撼惊骇,其致病为腹中胀满,肢体沉重。客运五步:初之运太宫,二之运少商,三之运太羽,四之运少角,终之运太徵。主运五步:初之运太角,二之运少徵,三之运太宫,四之运少商,终之运太羽。
庚子年、庚午年,此二年俱为同天府年。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乙庚为金运,庚为阳年,故运为太商。金运虽太过,但被司天相火所克,故同金运平气。金运之气为凉,其正常气化雾露萧瑟,其反常变化为肃杀凋零,其致病则为清气在下。客运五步:初之运太商,二之运少羽,三之运太角,四之运少徵,终之运太宫。主运五步:初之运少角,二之运太徵,三之运少宫,四之运太商,终之运少羽。
丙子年,为岁会年;丙午年。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丙辛味水运,丙为阳年,故运为太羽。水运之气为寒,其正常气化凝敛凄惨,寒风凛冽,其反常变化为冰雪霜雹,其致病为寒气在下。客运五步:初之运太羽,二之运少角,三之运太徵,四之运少官,终之运太商。主运五步:初之运太角,二之运少徵,三之运太宫,四之运少商,终之运太羽。

凡此子午年少阴司天之政,其气太过,先天时而至,少阴司天,阳明在泉,在泉之气肃杀,司天之气光明,初之气,客气之寒,与上年终气少阳之暑相交,司天之热与在泉之燥气相加,云驰于雨府,湿化之气乃得流行,雨乃应时而降,金之燥气与火之热气相合,以为功德,上则火星与金星之光较强。司天之政光明,在泉之气急切,其在谷类应于赤色与白色者。水之寒气与火之热气相持于气交,为疾病发生的起因,热性病变发生在上部,凉性病变发生在下部,寒气与热气相互侵犯而争扰于中部,人们易患咳嗽,气喘,血液上溢或下泄,鼻塞,喷嚏,目赤,眼角疮疡,寒气厥逆入于胃部,心痛,腰痛,腹部胀大,咽喉干燥,上部肿胀等病症。
初之气,主气为厥阴风木,客气为太阳寒水,上年在泉之气迁移退位,少阳之暑气将要退去,寒冷之气始至,蛰虫重又归藏,水结为冰,霜又降下,主气之风受客气之影响而凛冽寒冷,阳气因而被郁不得宣发。人们反而居处周密,以避寒气,易患关节强硬、活动不灵、腰部与臀部疼痛等病症。初之气后,炎暑之气即将发生,可致内部与外部疮疡的病症。
二之气,主气为少阴君火,客气为厥阴风木,阳气乃得舒布,风气乃得流行;春气属于正化之令,万物亦当繁荣,寒气虽然有时而至,但因主客二气均属阳,所以人们仍然感到平和。其发病为小便淋沥,目视不清,两眼红赤等症,气郁于上部可发生热病。
三之气,主气为少阳相火,客气为少阴君火,司天之气布化,主客二气皆为火,所以大火流行,万物繁盛而鲜明,寒气有时而至。人们易患气厥逆而心痛的病症,寒热交替发作之时,则易患咳嗽、气喘、目赤等病症。
四之气,主气为太阴湿土,客气亦为太阴湿土,暑湿俱至,大雨时常降下,寒热交互而至。人们易患寒热证,病发咽喉干燥、黄疸、鼻塞、衄血、水饮发作等病症。
五之气,主气为阳明燥金,客气为少阳相火,少阳之烈火降临,暑气反而又至,阳热之气生化,万物又出现生长繁荣景象,人们感到安康。其发病为温病。
终之气,主气为太阳寒水,客气为阳明燥金,燥气流行,由于燥金之收敛,使五之气的余火隔拒于内,不得外泄,易患肿于上部、咳嗽、气喘,甚则血液外溢等病症。若寒气时常发起,则雾气弥漫,其病多发于皮肤,如果邪气居于胁部,向下连及少腹,就发生内部寒冷的病症。终之气之末,在泉之气将要改变。
凡此少阴司天之年,必须抑制其太过的运气,资助岁气所胜之气,折减其郁,先取化源,不要使其太过而发生疾病。食用得岁气的谷类以保全真气,食用得间气的谷类以避虚邪。本年宜用咸味药物以软化之而调其上部,甚则用苦味以发之;以酸味收之而安其下部,甚则以苦泄之。应根据年运与岁气的同异,而制定用多或用少,年运与司天之气同为热者用寒凉之品以化之;若年运与在泉之气同为凉者,用温热之品以化之。用热性药品时应避开热气主令之时,用凉性药品时应避开凉气主令之时,用温性药品时应避开温气主令之时,用寒性药品时应避开寒气主令之时,用饮食调养时,也应遵照这个原则,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若气候有反常变化时,就不必拘守这一原则。若不遵守上述这些规律,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黄帝说:好。厥阴风木值年的施政情况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厥阴风木值年施政在巳年与亥年。
丁巳年、丁亥年,此二年俱为天符年。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丁壬为木运,丁为阴年,故运为少角。木运不及,则克我之金的清气乃为胜气,胜气之后,则我生之火的热来复。凡此二年,运气为风,胜气为清,复气为热。客运五步:初之运少角,二之运太徵,三之运少宫,四之运太商,终之运少羽。主运五步与客运相同,起于少角,终于少羽。客运与主运之气相同,气得正化。
癸巳年、癸亥年,此二年俱为同岁会。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戌癸为火运,癸为阴年,故运少徵。火运不及,则胜我之水的寒气乃为胜气,胜气之后,则我生之土的雨气来复,此二年胜复之气相同。凡此二年,运气为热,胜气为寒,复气为雨。客运五步:初之运少徵,二之运太宫,三之运少商,四之运太羽,终之运少角。主运五步:初之运太角,二之运少徵,三之运太宫,四之运少商,终之运太羽。
已巳年、已亥年。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甲已为土运,已为阴年,故运为少宫。土运不及,则克我之木的风气乃为胜气,胜气之后,则我生之金的凉气来复,此二年胜复之气相同。由于土运不及,司天之木气胜之,则木兼土化,反得其政,故同土运平气。凡此二年,运气为雨,胜气为风,复气为清。客运五步:初之运少宫,二之运太商,三之运少羽,四之运太角,终之运少徵。主运五步:初之运少角,二之运太徵,三之运少宫,四之运太商,终之运少羽。
己巳、已亥年。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甲己为土运,己为阴年,故运为少商。土运不及则生我之火的热气乃为胜气,胜气之后则我克之水的寒气来复,此二年胜复之气相同。土运虽不及,无力克木,司天之木气反而得政,故同木运平气。凡此二年,运气为凉,胜气为热,复气为寒。客运五步:初之运少商,二之运太羽,三之运少角,四之运太徵,终之运少宫。主运五步:初之运太角,二之运少徵,三之运太宫,四之运少商,终之运太羽。
辛巳年、辛亥年。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丙辛为水运,辛为阴年,故运少羽。水运不及,则克我之土的雨气乃为胜气,胜气之后,则我生之木的风气来复,此二年胜复之气相同。凡此二年,运气为寒,胜气为雨,复气为风。客运五步:初之运少羽,二之运太角,三之运少徵,四之运太宫,终之运少商。主运五步:初之运少角,二之运太徵,三之运少宫,四之运太商,终之运少羽。

凡此巳亥年厥阴司天之政,其气不及,后天时而至。上述所说的同正角诸年,其气化情况,年运与司天之气相同,均为木运平气。厥阴司天,少阳在泉,司天之气扰动,在泉之气正化,司天之风气,生于高远之处,在泉之炎热自下而从上,云归于雨府,湿化之气流行,司天之风气与在泉之火相合,以为功德,上则应于木星与火星之光较强。司天之政扰动,在泉之令迅速,其在谷类应于青色与赤色者生长旺盛,间谷则为借间气太过而得成熟者,易耗损有纹的角虫和颜色淡的羽虫。风气燥气,火气热气,互为胜复,交替发作,蛰虫出现,流水不能结冰,热病容易发生在下半年,风病容易发生在上半年,风气与燥气交会发作则见于年中。
初之气,主气为厥阴风木,客气为阴明燥金,寒气开始严厉,杀伐之气方来。人们易患寒病于右侧下方。
二之气,主气为少阳君火,客气为太阳寒水,所以寒冷之气不去,雪花飘,水成冰,杀伐之气施化,霜乃降下,草类上部干燥,寒冷的雨水时常降下,阳气来复。人们易患里热证。
三之气,主气为少阳相火,客气为厥阴风木,司天之政布化,大风时起。人们易患两目流泪、耳鸣、抽搐、头晕目眩等病症。
四之气,主气为太阴湿土,客气为少阴君火,暑湿、湿热之气交争于司天之左间。人们易患黄疸病而为浮肿。
五之气,主气为阳明燥金,客气为太阴湿土,燥气与湿气互有胜负,阴寒沉降之气乃得布化,寒气侵及人体,风雨流行。
终之气,主气为太阳寒水,客气为少阳相火,由于少阳之烈火主令,阳气大化,蛰虫出现,流水不得结冰,地中阳气发泄,草类生长,人们也感到舒适,其发病则为温病、疫疠。
凡此厥阴司天之年,必须折减其致郁之气,资助不胜之气的生化之源,赞助其不及的运气,不要使邪气太胜。本年宜用辛味以调治司天之风邪,用咸味以调治在泉之火邪,少阳相火其性尤烈,不可轻易触犯,应当慎重调治。用温性药品时,应避开温气主令之时;用热性药品时,应避开热气主令之时;用凉性药品时,应避开凉气主令之时;用寒性药品时,应避开寒气主令之时,用饮食调养时,也应遵照这个原则,这仅是就一般情况而言。若气候有反常变化时,就不必拘守这一原则。这就是一般规律,若不遵守上述这些规律,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黄帝说:好。先生讲的,可以说是很详尽了,然而怎样才能知道它适应或不应呢?
岐伯说:你提的问题很高明啊!关于六气的问题,其运行有一定的次序,其终止有一定的方位,所以通常在正月初一日寅时(3-5时)进行观察,根据六气主时所在的位置,就可以知道其气是应或不应。年运太过的,其气先时而至,年运不及的,其气后时而至,这是自然气象的一般规律和六气的正常情况。若年运既非太过亦非不及的平气,谓之“正岁”,其气正当其时而至。
黄帝说:胜气和复气是经常存在的,灾害的发生,怎样能够测知呢?
岐伯说:不属正常气化的,就属于灾害。

黄帝说:司天、在泉之气的开始和终止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你问的很详细啊!这是关于气象变化规律应该知晓的问题。司天在泉之数,开始于司天,终止于在泉,岁半以前,司天主其气;岁半以后,在泉主其气;天气地气相交之时,气交主其气,作为一年气数的纲领,乃尽于此。所以说:“司天在泉所主的方位既然明白了,那么六气所应于十二月就可以知晓了。”这就是六气分主六步的气数。
黄帝说:我负责这件事情,并按照这些原则去运用它,有时与实际的气数不完全符合,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说:岁气有太过不及的差别,四时主治的气化也有盛衰的不同,盛衰的多少与春、夏、长夏、秋、冬之气化相同。
黄帝说:我愿你讲一下同化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风温与春季之气化同,热曛昏火与夏季之气化同,胜气与复气的同化也是一样的,燥清烟露与秋季之气化同,云雨昏暝埃与长夏之气化同,寒气霜雪冰与冬季之气化同,这就是天地间五运六气之所以与运气互有胜衰的一般情况。

黄帝说:五运值年与司天之气同化的,叫作“天符”,我已经知道了。我想听听五运与在泉之气同化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年运太过而与司天之气同化的有三,年运不及而与司天之气同化的也有三;年运太过而与在泉之气同化的有三,年运不及而于在泉之气同化的也有三,属于这类情况的共有二十四年。
黄帝说:请你把上述情况进一步加以说明。
岐伯说:甲辰、甲戌年,年运太宫,为土运太过,下加太阴湿土在泉;壬寅、壬申年,年运太角,为木运太过,下加厥阴风木在泉;庚子、庚午年,年运太商,为金运太过,下加阳明燥金在泉,像这类太过而同地化的情况有以上三种。癸巳、癸亥年,年运少徵,为火运不及,下加少阳相火在泉;辛丑、辛未年,年运少羽,为水运不及,下加太阳寒水在泉;癸卯、癸酉年,年运少徵,为火运不及,下半年加临少阴君火在泉,像这类不及而同地化的情况有以上三种。戊子、戊午年,年运太徵,为火运太过,上临少阴君火司天;戊寅、戊申年,年运太徵,为火运太过,上临少阳相火司天;丙辰、丙戌年,年运太羽,为水运太过,上临太阳寒水司天,像这类太过而同天化的情况有以上三种。丁巳、丁亥年,年运少角,为木运不及,上临厥阴风木司天;乙寅、乙卯年,年运少商,为金运不及,上临阳明燥金司天;已丑、已未年,年运少宫,为土运不及,上临太阴湿土司天,像这类不及而同天化的情况有三种。除此二十四年之外的,就是年运与司天、在泉不加不临的年份。
黄帝说:“加”是什么意思呢?
岐伯说:年运太过而与在泉相加的六年,是与天符相同;年运不及而与在泉相加的六年,是与岁会相同。
黄帝说:“临”是什么意思呢?
岐伯说:年运太过或年运不及,与司天相临,这十二年都是天符。然而年运有太过不及的不同,所以病情变化则有轻微与严重的差异,生死转归也有早晚的区别。

黄帝说:先生说“用寒远寒,用热远热”,我不明白其所以然,还想听听怎样叫做“远”呢?
岐伯说:用热性药品者不要触犯主时令之热,用寒性药品者不要触犯主时令之寒,适从这一原则就可以和平,违背这一原则就能导致疾病,所以对主时令之气不可不敬畏而有所忌惮,这就是所说的应时令而兴起的六步之气的方位。
黄帝说:温凉之气,应当怎样呢?
岐伯说:主时令之气为热的,用热性药品时不可触犯;主时令之气为寒的,用寒性药品时不可触犯;主时令之气为凉的,用凉性药品时不可触犯;主时令之气为温的,用温性药品时不可触犯。间气与主气相同的,不可触犯;间气与主气不相同的,可以稍稍犯之。由于寒热温凉四气,不可随意触犯,所以谓之“四畏”,必须谨慎地加以观察。
黄帝说:好。在什么情况下则可以触犯呢?
岐伯说:天气与主时令之气相反的,可以主时令之气为依据,客气胜过主气的,则可以触犯,以达到平衡协调为目的,而不可使之太过,这是指邪气胜过主气者而言。所以说:“不要误失了天气的信候,不要违逆了六气的相宜,不可帮助胜气,不可赞助复气,这才是最好的治疗原则。”

黄帝说:好。五运之气的运行与主岁之年,有一定的规律吗?
岐伯说:让我把它排列出来,讲给你听吧:
甲子年、甲午年:上为少阴君火司天;中为太宫土运太过;下为阳明燥金在泉。司天之气为热化,五运生数为二,表示不及;年运之气为雨化,五运生数为五,表示常生;在泉之气为燥化,五运生数为四,表示不及。凡土运之年,均为上临下加之气无胜无复,都是所谓正化日(正气所化之日)。其气化致病时,司天热化所致宜用咸寒,年运雨化所致宜用苦热,在泉燥化所致宜用酸温(读注:明•马莳认为应为苦温),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乙丑年、乙未年:上为少阴浊土司天;中为少商金运不及;下为太阳寒水在泉。金运不及,则可出现热化的胜气与寒化的复气,丑年与未年相同。凡年运不及之年,如果出现胜气复气的,就是所谓邪化日(邪气所化之日)。灾变在于卦象的西方七宫(指兑宫,金运不及,为热寒胜复,故主灾害)。司天之气为湿化,五运生数为五,表示常生;年运之气为清化,五运生数为四,表示不及;在泉之气为寒化,五运成数为六,表示太过。凡乙丑、乙未二年虽为年运不及,但如果遇到以上情况(湿化五,清化四,寒化六),就不出现胜气复气,都是所谓正化日。其气化致病时,司天湿化所致宜用苦热,年运清化所致宜用酸和,在泉寒化所致宜用甘热,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丙寅年、丙申年(读注:前人研究此二年并不相同):上为少阳相火司天;中为太羽水运太过;下为厥阴风木在泉。司天之气为热化,五运生数为二,表示不及;年运之气为寒化,五运成数为六,表示太过;在泉之气为风化,五运生数为三,表示不及。凡年运太过之年,均无胜气复气,都是所谓正化日。其气化致病时,司天热化所致宜用咸寒,年运寒化所致宜用咸温,在泉风化所致宜用辛温,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丁卯年,属岁会年;丁酉年:上为阳明燥金司天;中为少角木运不及;下为少阴君火在泉。木运不及,则可出现清化的胜气与热化的复气。卯年与酉年相同,凡出现胜气复气的,就是所谓邪化日。灾变的卦象在东方三宫(震位,天冲司灾之方)。司天之气为燥化,五运成数为九,表示太过;年运之气为风化,五运生数为三,表示不及;在泉之气为热化,五运成数为七,表示太过。凡丁卯、丁酉二年虽为年运不及,但如果遇到以上情况(燥化九,风化三,热化七),则不出现胜气复气,都是所谓正化日。其气化致病时,司天燥化所致宜用苦小温,年运风化所致宜用辛和,在泉热化所致宜用咸寒,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戊辰年、戊戌年:上为太阳寒水司天;中为太徵火运太过;下为太阴湿土在泉。司天之气为寒化,五运成数为六,表示太过;年运之气为热化,五运成数为七,表示太过;在泉之气为湿化,五运生数为五,表示常生。凡年运太过之年,均无胜气复气,都是所谓正化日。其气化致病时,司天寒化所致宜用苦温,年运热化所致宜用甘和,在泉湿化所致宜用甘温,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己巳年、己亥年:上为厥阴风木司天;中为少宫土运不及;下为少阳相火在泉。土运不及,则可出现风化的胜气与清化的复气,巳年与亥年相同,凡出现胜气复气的,就是所谓邪化日。灾变的卦象在中央五宫(中宫,其眚四维)。司天之气为风化,五运生数为三,表示不及;年运之气为湿化,五运生数为五,表示常生;在泉之气为火化,五运成数为七,表示太过。凡己巳、己亥二年虽为年运不及,但如果遇到以上情况(风化三,湿化五,火化七),就不出现胜气复气,都是所谓正化日。其气化致病时,司天风化所致宜用辛凉,年运湿化所致宜用甘和,在泉火化所致宜用咸寒,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庚午年、庚子年,二年俱为同天符:上为少阴君火司天;中为太商金运太过;下为阳明燥金在泉。司天之气为热化,五运成数为七,表示太过;年运之气为清化,五运成数为九,表示太过;在泉之数为燥化,五运成数为九,表示太过。凡年运太过之年,均无胜气复气,都是所谓正化日。其气化致病时,司天热化所致宜用咸寒,年运清化所致宜用辛温,在泉燥化所致宜用酸温,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辛未年、辛丑年,二年俱为同岁会:上为太阴湿土司天;中为少羽水运不及;下为太阳寒水在泉。水运不及,则可出现雨化的胜气与风化的复气。未年与丑年相同,凡出现胜气复气的,就是所谓邪化日。灾变的卦象在北方一宫(坎位)。司天之气为雨化,五运生数为五,表示常生;年运和在泉之气均为寒化,五运生数为一,表示不及。凡辛未、辛丑二年虽为年运不及,但如果遇到以上情况(雨化五,寒化一),就不出现胜气复气,都是所谓正化日。其气化致病时,司天雨化所致宜用苦热,年运寒化所致宜用苦和,在泉寒化所致宜用苦热,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壬申年、壬寅年,二年俱为同天符:上为少阳相火司天;中为太角木运太过;下为厥阴风木在泉。司天之气为火化,五运生数为二,表示不及;年运和在泉之气均为风化,五运成数为八,表示太过。凡年运太过之年,均无胜气复气,都是所谓正化日。其气化致病时,司天火化所致宜用咸寒,年运风化所致宜用酸和,在泉风化所致宜用辛凉,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癸酉年、癸卯年,二年俱为同岁会:上为阳明燥金司天;中为少徵火运不及;下为少阳君火在泉。火运不及,则可出现寒化的胜气与雨化的复气。酉年与卯年相同,凡出现胜气复气的,就是所谓邪化日。灾变发生在南方九宫(离位)。司天之气为燥化,五运成数为九,表示太过;年运和在泉之气均为热化,五运生数为二,表示不及。凡癸酉、癸卯二年虽为年运不及,但如果遇到以上情况(燥化九,熱化二),就不出现胜气复气,都是所谓正化日。其气化致病时,司天燥化所致宜用小温,年运热化所致宜用咸温,在泉寒化所致宜用咸寒,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甲戌年、甲辰年,二年既是岁会,又是同天符:上为太阳寒水司天;中为太宫土运太过;下为太阴湿土在泉。司天之气为寒化,五运成数为六,表示太过;年运和在泉之气均为湿化,五运生数为五,表示常生。凡年运太过之年,均无胜气复气,都是所谓正化日。其气化致病时,司天寒化所致宜用苦热,年运湿化所致宜用苦温,在泉湿化所致宜用苦温,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乙亥年、乙巳年:上为厥阴风木司天;中为少商金运不及;下为少阳相火在泉。金运不及,则可出现热化的胜气与寒化的复气,亥年与巳年相同,凡出现胜气复气的,就是所谓邪化日。灾变的卦象在西方七宫。司天之气为风化,五运成数为八,表示太过;年运之气为清化,五运生数为四,表示不及;在泉之气为火化,五运生数为二,表示不及。凡乙亥、乙巳二年虽为年运不及,但如果遇到以上情况(风化八,清化四,火化二),就不出现胜气复气,都是所谓正化度(度,指时度。读注:经文从此处起将正化日改为正化度,意思相同)。其气化致病时,司天风化所致宜用辛凉,年运清化所致宜用酸和,在泉火化所致宜用咸寒,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丙子年,为岁会年;丙午年:上为少阴君火司天;中为太羽水运太过;下为阳明燥金在泉。司天之气为热化,五运生数为二,表示不及;年运之气为寒化,五运成数为六,表示太过;在泉之气为清化,五运生数为四,表示不及。凡年运太过之年,均无胜气复气,都是所谓正化度。其气化致病时,司天热化所致宜用咸寒,年运寒化所致宜用咸热,在泉清化所致宜用酸温,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丁丑年、丁未年:上为太阴湿土司天;中为少角木运不及;下为太阳寒水在泉。木运不及,则可出现清化的胜气与热化的复气,丑年与未年相同。年运不及,凡出现胜气复气的,就是所谓邪化度。灾变发生在东方三宫。司天之气为雨化,五运生数为五,表示常生;年运之气为风化,五运生数为三,表示不及;在泉之气为寒化,五运生数为一,表示不及。丁丑、丁未二年虽然年运不及,但如果遇到上述情况(雨化五,风化三,寒化一),均不出现胜气复气,都是所谓正化度。其气化致病时,司天雨化所致宜用苦温,年运风化所致宜用辛温,在泉寒化所致宜用甘热,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戊寅年、戊申年,二年俱为天符年:上为少阳相火司天;中为太徵火运太过;下为厥阴风木在泉。司天和年运之气均为火化,五运成数为七,表示太过;在泉之气为风化,五运生数为三,表示不及。凡年运太过之年,均无胜气复气,都是所谓正化度。其气化致病时,司天火化所致宜用咸寒,年运火化所致宜用甘和,在泉风化所致宜用辛凉,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已卯年、已酉年:上为阳明燥金司天;中为少宫土运不及;下为少阴君火在泉。土运不及,则可出现风化的胜气与清化的复气,卯年与酉年相同。年运不及,凡出现胜气复气的,就是所谓邪化度。灾变的卦象在中央五宫。司天之气为清化,五运成数为九,表示太过;年运之气为雨化,五运生数为五,表示常生;在泉之气为热化,五运成数七,表示太过。凡已卯、已酉二年虽然年运不及,但如果遇到上述情况(清化九,雨化五,热化七),均不出现胜气复气,都是所谓正化度。其气化致病时,司天清化所致宜用苦小温,年运雨化所致宜用甘和,在泉热化所致宜用咸寒,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庚辰年、庚戌年:上为太阳寒水司天;中为太商金运太过;下为太阴湿土在泉。司天之气为寒化,五运生数为一,表示不及;年运之气为清化,五运成数为九,表示太过;在泉之气为雨化,五运生数为五,表示常生。凡年运太过之年,均无胜气复气,都是所谓正化度。其气化致病时,司天寒化所致宜用苦热,年运清化所致宜用辛温,在泉雨化所致宜用甘热,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辛巳年、辛亥年:上为厥阴风木司天;中为少羽水运不及;下为少阳相火在泉。水运不及,则可出现雨化的胜气与风化的复气,巳年与亥年相同。年运不及,凡出现胜气复气的,就是所谓邪化度。灾变的卦象在北方一宫。司天之气为风化,五运生数为三,表示不及;年运之气为寒化,五运生数为一,表示不及;在泉之气为火化,五运成数为七,表示太过。凡辛巳、辛亥二年虽然年运不及,但如果遇到上述情况(风化三,寒化一,火化七),均不出现胜气复气,都是所谓正化度。其气化致病时,司天风化所致宜用辛凉,年运寒化所致宜用苦和,在泉火化所致宜用咸寒,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壬午年、壬子年:上为少阴君火司天;中为太角木运太过;下为阳明燥金在泉。司天之气为热化,五运生数为二,表示不及;年运之气为风化,五运成数为八,表示太过;在泉之气为清化,五运生数为四,表示不及。凡年运太过之年,均无胜气复气,都是所谓正化度。其气化致病时,司天热化所致宜用咸寒,年运风化所致宜用酸凉,在泉清化所致宜用酸温,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癸未年、癸丑年:上为太阴湿土司天;中为少徵火运不及;下为太阳寒水在泉。火运不及,则可出现寒化的胜气与雨化的复气,未年与丑年相同。年运不及,凡出现胜气复气的,就是所谓邪化度。灾变的卦象在北方九宫。司天之气为雨化,五运生数为五,表示常生;年运之气为火化,五运生数为二,表示不及;在泉之气为寒化,五运生数为一,表示不及。凡癸未、癸丑二年虽然年运不及,但如果遇到上述情况(雨化五,火化二,寒化一),均不出现胜气复气,都是所谓正化度。其气化致病时,司天雨化所致宜用苦温,年运火化所致宜用咸温,在泉寒化所致宜用甘热,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甲申年、甲寅年:上为少阳相火司天;中为太宫土运太过;下为厥阴风木在泉。司天之气为火化,五运生数为二,表示不及;年运之气为雨化,五运生数为五,表示常生;在泉之气为风化,五运成数为八,表示太过。凡年运太过之年,均无胜气复气,都是所谓正化度。其气化致病时,司天火化所致宜用咸寒,年运雨化所致宜用咸和,在泉风化所致宜用辛凉,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乙酉年,为太一天符年;乙卯年,为天符年:上为阳明燥金司天;中为少商金运不及;下为少阴君火在泉。金运不及,则可出现热化的胜气与寒化的复气,酉年与卯年相同。年运不及,凡出现胜气复气的,就是所谓邪化度。灾变的卦象在西方七宫。司天之气为燥化,五运生数为四,表示不及;年运之气为清化,五运生数为四,表示不及;在泉之气为热化,五运生数为二,表示不及。凡乙酉、乙卯二年虽然年运不及,但如果遇到上述情况(燥化四,清化四,热化二),均不出现胜气复气,都是所谓正化度。其气化致病时,司天燥化所致宜用苦小温,年运清化所致宜用苦和,在泉热化所致宜用咸寒,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丙戌年、丙辰年,二年俱为天符年:上为太阳寒水司天;中为太羽水运太过;下为太阴湿土在泉。司天和年运之气均为寒化,五运成数为六,表示太过;在泉之气为雨化,五运生数五,表示常生。凡年运太过之年,均无胜气复气,都是所谓正化度。其气化致病时,司天寒化所致宜用苦热,年运寒化所致宜用咸温,在泉雨化所致宜用甘热,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丁亥年、丁巳年,二年俱为天符年:上为厥阴风木司天;中为少角木运不及;下为少阳相火在泉。木运不及,则可出现清化的胜气与热化的复气,亥年与巳年相同。年运不及,凡出现胜气复气的,就是所谓邪化度。灾变的卦象在东方三宫。司天和年运之气均为风化,五运生数为三,表示不及;在泉之气为火化,五运成数为七,表示太过。凡丁亥、丁巳二年虽然年运不及,但如果遇到上述情况(风化三,火化七),均不出现胜气复气,都是所谓正化度。其气化致病时,司天风化所致宜用辛凉,年运风化所致宜用辛和,在泉火化所致宜用咸寒,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戊子年,为天符年;戊午年,为太一天符年:上为少阴君火司天;中为太徵火运太过;下为阳明燥金在泉。司天和年运之气均为热化,五运成数为七,表示太过;在泉之气为清化,五运成数为九,表示太过。凡年运太过之年,均无胜气复气,都是所谓正化度。其气化致病时,司天热化所致宜用咸寒,年运热化所致宜用甘寒,在泉清化所致宜用酸温,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已丑年、已未年,二年俱为太一天符年:上为太阴湿土司天;中为少宫土运不及;下为太阳寒水在泉。土运不及,则可出现风化的胜气与清化的复气,丑年与未年相同。年运不及,凡出现胜气复气的,就是所谓邪化度。灾变的卦象在中央五宫。司天和年运之气均为雨化,五运生数为五,表示常生;在泉之气为寒化,五运生数为一,表示不及。凡已丑、已未二年虽然年运不及,但如果遇到上述情况(雨化五,寒化一),均不出现胜气复气,都是所谓正化度。其气化致病时,司天雨化所致宜用苦热,年运雨化所致宜用甘和,在泉寒化所致宜用甘热,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庚寅年、庚申年:上为少阳相火司天;中为太商金运太过;下为厥阴风木在泉。司天之气为火化,五运成数为七,表示太过;年运之气为清化,五运成数为九,表示太过;在泉之气为风化,五运生数为三,表示不及。凡年运太过之年,均无胜气复气,都是所谓正化度。其气化致病时,司天火化所致宜用咸寒,年运清化所致宜用辛温,在泉风化所致宜用辛凉,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辛卯年、辛酉年:上为阳明燥金司天;中为少羽水运不及;下为少阴君火在泉。水运不及,则可出现雨化的胜气与风化的复气,卯年与酉年相同。年运不及,凡出现胜气复气的,就是所谓邪化度。灾变的卦象在北方一宫。司天之气为清化,五运成数为九,表示太过;年运之气为寒化,五运生数为一,表示不及;在泉之气为热化,五运成数为七,表示太过。凡辛卯、辛酉二年虽然年运不及,但如果遇到上述情况(清化九,寒化一,热化七),均不出现胜气复气,都是所谓正化度。其气化致病时,司天清化所致宜用苦小温,年运寒化所致宜用苦和,在泉热化所致宜用咸寒,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壬辰年、壬戌年:上为太阳寒水司天;中为太角木运太过;下为太阴湿土在泉。司天之气为寒化,五运成数为六,表示太过;年运之气为风化,五运成数为八,表示太过;在泉之气为雨化,五运生数为五,表示常生。凡年运太过之年,均无胜气复气,都是所谓正化度。其气化致病时,司天寒化所致宜用苦温,年运风化所致宜用酸和,在泉雨化所致宜用甘温,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癸巳年、癸亥年,二年俱为同岁会:上为厥阴风木司天;中为少徵火运不及;下为少阳相火在泉。火运不及,则可出现寒化的胜气与雨化的复气,巳年与亥年相同。年运不及,凡出现胜气复气的,就是所谓邪化度。灾变的卦象在南方九宫。司天之气为风化,五运成数为八,表示太过;年运和在泉之气均为火化,五运生数为二,表示不及。凡癸巳、癸亥二年虽然年运不及,但如果遇到上述情况(风化八,火化二),均不出现胜气复气,都是所谓正化度。其气化致病时,司天风化所致宜用辛凉,年运火化所致宜用咸和,在泉火化所致宜用咸寒,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凡此五运六气之定期值年,胜气复气及正化邪化的不同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不可不加以考察。所以说,有关五运六气的问题,只要掌握了它的要领,一句话就可以结束,不能掌握它的要领,则漫无边际,就是这个意思。

黄帝说:好!五运六气也会有复气之年吗?
岐伯说:五运之气郁到极点,就要爆发,不过需要等待一定的时机才能发作。
黄帝说:请问其中的道理是什么呢?
岐伯说:五运之气的太过年和不及年,其复气的发作是不一样的。
黄帝说:我想请你详尽地讲讲。
岐伯说:太过者发作急暴,不及者发作徐缓,急暴者致病严重,徐缓者致病持续。
黄帝说:太过与不及的气化之数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气太过,其气化之数为五行的成数;气不及的,其气化之数为五行的生数;惟有土运,不管太过不及,其气化之数,皆为生数。

黄帝说:五气郁而发作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土气郁而发作的情况是:山谷惊动,雷声震于气交,尘埃黄黑昏暗,湿气蒸发则化为白气,急风骤雨降于高山深谷,山崩石陷,撞击横飞,山洪暴发,大水随之而至,河流湖泊泛滥漫衍,土质破坏,水去之后,田土荒芜,只可牧畜而已。土郁发作,则土之化得以敷布,喜降应时之雨,万物开始生长化成。湿气过胜则使人体水湿的运化受到影响,所以人们易患心腹部胀满,肠鸣增多,甚则心痛,胁部胀满,呕吐,霍乱,水饮发作,大便泄下如注,浮肿,身重等病症。云气奔向雨府,早霞应贯于朝阳之处,尘埃昏暗,山泽不清,这就是土郁开始发作的现象,发作时间多在四之气主时的时候。发现云雾横贯于天空与山谷,或骤或散,忽生忽灭,浮动不定,乃是土郁将发的先兆。

金气郁而发作的情况是:天气清爽,地气明净,风清凉,气急切,凉气大起,草木之上轻浮着云烟,燥气流行,时常有雾气弥漫,肃杀之气至,草木干枯凋落,发为秋声。燥气过胜则气化受到影响,所以人们易患咳嗽,气逆,心与胁部胀满牵引到小腹部,经常急剧疼痛,不能转动,咽喉干燥,面色如烟尘而难看等病症。山泽干枯,地面凝聚着如霜一样的卤碱,这就是金郁开始发作的现象,发作时间多在五之气主时的时候。发现夜间降下白露,丛林深处风声凄凉,乃是金郁将发的先兆。

水气郁而发作的情况是:阳气退避,阴气骤起,大寒的气候乃至,川流湖泽被严寒冻结,寒冷的雾气结为霜雪,甚则雾气黄黑昏暗遮避,流行于气交,而为霜雪肃杀之气,水乃预先发现某些征兆。所以人们易患寒气侵犯人体而心痛,腰部与臀部疼痛,大关节活动不灵,屈伸不便,善厥逆,痞坚,腹满等病。阳气不得主治,阴气聚积于空中,白埃昏暗,这就是水郁开始发作的现象,发作时间,多在君火与相火即二之气主时的前后。发现太空之气散乱如麻,深远昏暗,隐约可见,颜色黑微黄,乃是水郁发的先兆。

木气郁而发作的情况是:在空中尘埃昏暗,云雾飘动,大风乃至,房屋被掀顶,树木被折断,草木之类发生变化。所以人们易患胃脘当心下处疼痛,向上撑两胁,咽噎阻隔不通,食饮难以咽下,甚则耳鸣,头目眩晕旋转,两眼辩不清人物,善突然僵直仆倒,等病。太空中尘埃苍茫,天空和山脉同样颜色,或呈现浊气,色黄黑郁滞不散,云虽横于空中,而雨水不降,这就是木郁开始发作的现象,发作的时间不固定。发现平野中的草皆低垂不起,柔软的树叶子皆背面翻转向外,高山之松被风吹作响,虎啸于山崖风峦之上,乃是木郁将发的先兆。

火气郁而发作的情况是:太空中有黄赤之气遮避,太阳光不甚明亮,火炎流行,大暑乃至,高山湖泽似被火炎烧燎一样,木材流出液汁,高大的厅堂烟气升腾,地面上浮现出霜卤样物质,不流动的水减少,蔓草类焦枯干黄,风热炽盛使人们言语惑乱,湿之化气乃后期而至。所以人们易患少气,疮疡,痈肿,胁、腹、胸背、头面、四肢等部位胀满而溢,腹胀,疡痱,呕逆,筋脉抽搐,骨节疼痛而抽动,泄泻不止,温疟,腹中急剧疼痛,血外溢流注不止,精液减少,目赤,心中烦热,甚则昏晕、烦闷、懊恼等病症,容易突然死亡。每昼夜的百刻终尽之时,阳气来复体温大升,汗湿汗孔,这就是火郁开始发作的现象,发作的时间,多在四之气的时候。事物动极则静,阳极则阴,热极之后,湿气乃化乃成,花开之时又见水结成冰,山川出现冰雪,则火乃被郁于午时,见有阳热之气生于湖中,乃是火郁将发的先兆。五气之郁,必有先兆,而后乃发生报复之气,都是在郁极的时候,开始发作。木郁的发作,没有固定的时间;水郁的发作,在君、相二火主时的前后。细心的观察时令,发病的情况是可以预测的,失于正常的时令及岁气运行的规律,则五行之气运行错乱,生长化收藏的政令,也就不正常了。

黄帝说:水郁而发为冰雪霜雹,土郁而发为飘雨,木郁而发为毁坏断折,金郁清爽明净,火郁而发为热气黄赤昏暗,这是什么气造成的呢?
岐伯说:六气有太过不及的不同,发作时有轻微和严重的差别,发作轻微的只限于本气,发作严重的则兼见于其下承之气,由此气发的情况就可以知道了。
黄帝说:好。五郁之气的发作,不在其应发之时,是什么道理呢?
岐伯说:这是属于时间上的差异。
黄帝说:这种差异,有日数吗?
岐伯说:差异都在应发时之后三十日有余。

黄帝说:主时之气,来时有先后的不同,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说:年运太过,气先时而至;年运不及,气后时而至,这属于正常的气候。
黄帝说:年运之气,正当应至之时而来的,属于什么呢?
岐伯说:没有太过和不及,则正当其时而至,不这样就要发生灾害。
黄帝说:好。气有非其时而有其化的,是什么道理呢?
岐伯说:太过者,其气化则正当其时;气不及的,其气化则归之于胜己者之所化。

黄帝说:四时之气,来时有早晚、高下、左右的不同,怎样测知呢?
岐伯说:气的运行有逆有顺,气之来至有快有慢。所以气太过的,气化先于天时;气不及的,气化后于天时。
黄帝说:我想听听关于气的运行情况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春气生于东而西行,夏气生于南而北行,秋气生于西而东行,冬气生于北而南行。所以春气自下而升于上,秋气自上而降于下,夏气万物生长其热气布化于里,冬气冰冻封藏其寒气端始于表;春气在东故始于左,秋气在西故始于右,冬气在北故始于后,夏气在南故始于前,这就是四时正常气化的一般规律。所以,高原地带,气候严寒,冬气常在;低洼地带(盆地),气候温和,春气常在,必须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仔细地加以考察。
黄帝说:好。

黄帝问道:五运六气变化应于所见的物象,其正常气化与反常的变化是怎样的呢?
岐伯回答说:关于六气正常与反常的变化,有气化,有变化;有胜气,有复气;有作用,有病气,各有不同的情况,你想了解哪一方面的呢?
黄帝说:我想听你全面详尽地讲讲。
岐伯说:我尽量讲给你听吧。

关于六气之所至,厥阴风木之气至时,则为平和;少阴君火之气至时,则为温暖;太阴湿土之气至时,则为尘埃湿润;少阳相火之气至时,则为火炎暑热;阳明燥金之气至时,则为清凉刚劲;太阳寒水之气至时,则为寒冷气氛。这是四时正常气化的一般情况。

厥阴之气至,为风化之府,为物体破裂而开发;少阴之气至,为火化之府,为万物舒发繁荣;太阴之气至为雨化之府,为物体充盈圆满;少阳之气至为热化之府,为气化尽现于外;阳明之气至,为清化之府,为生发之气变更;太阳之气至,为寒化之府,为阳气敛藏。这是六气司化的一般情况。

厥阴之气至,为万物发生,为和风飘荡;少阴之气至,为万物繁荣,为形象显现;太阴之气至,为万物化育,为湿化云雨;少阳之气至,为万物盛长,为繁盛鲜明;阳明之气至,为收敛,为雾露之气;太阳之气至,为闭藏,为生机闭密。这是六气所化的一般情况。

厥阴之气至,为风气发生,厥阴之下,金气承之,故气终则肃杀;少阴之气至,为热气发生,少阴之中见为太阳,故其中为寒化;太阴之气至,为湿气发生,太阴之下,风气承之,风来湿化,故终则大雨如注;少阳之气至,为火气发生,相火之下,水气承之,故气终为湿热交蒸;阳明之气至,为燥气发生,其气终为金气大凉;太阳之气至,为寒气发生,太阳之中见为少阴,故其中温化。这是六气德化的一般情况。

厥阴之气至,为毛虫类化育;少阴之气至,为翮虫类化育;太阴之气至,为倮虫类化育;少阳之气至,为羽虫类化育;阳明之气至,为介虫类化育;太阳之气至,为鳞虫类化育。这是气化功德的一般情况。

厥阴之气至则万物生发,故为生化;少阴之气至则万物繁荣,故为荣化;太阴之气至则万物湿润,故为濡化;少阳之气至则万物茂盛,故为茂化;阳明之气至则万物坚实,故为坚化;太阳之气至则万物闭藏,故为藏化。这是六气施政的一般情况。

厥阴风木之气至而太过,则为旋风怒狂,风木亢盛则金气承而制之,其气转为大凉;少阴君火之气至而太过,则为气非常炎热,火气亢盛则阴精承而制之,其气转为寒冷;太阴湿土之气至而太过,则为雷雨剧烈,湿土亢盛则风气承而制之,其气转为狂风;少阳相火之气至而太过,则为旋风及火热燔燎,火气亢盛则水气承而制之,其气转为霜凝;阳明燥金之气至而太过,则为万物散落,金气亢盛则火气承而制之,其气转为温暖;太阳寒水之气至而太过,则为寒雪冰雹,寒水亢盛则土气承而制之,其气转为白色尘埃。这是六气反常变化的一般情况。

厥阴风木之气至而太过,为物体扰动,为随风往来;少阴君火之气至而太过,为火焰高明,为空中有黄赤之气色;太阴湿土之气至而太过,为阴气沉滞,为白色尘埃,为晦暗不明;少阳相火之气至而太过,为虹、电等光显,为赤色之云,为空中有黄赤之色;阳明燥金之气至而太过,为烟尘,为霜冻,为刚劲急切,为凄惨之声;太阳寒水之气至而太过,为坚硬,为锋利,为挺立。这是六气行令的一般情况。

厥阴风木之气至而致病,为腹中拘急;少阴君火之气至而致病,为疮疡、皮疹、身热;太阴湿土之气至而致病,为水饮积聚、阻塞不通;少阳相火之气至而致病,为喷嚏、呕吐、疮疡;阳明燥金之气至而致病,为皮肤虛肿;太阳寒水之气至而致病,为关节屈伸不利。这是六气致病的一般情况。

厥阴风木之气至而致病,为肝气不舒,胁部支撑疼痛;少阴君火之气至而致病,为心神不宁,易惊而惑乱,恶寒,战栗,谵言妄语;太阴湿土之气至而致病,为脾气不运,蓄积胀满;少阳相火之气至而致病,为胆气被伤,易惊,躁动不安,昏晕闷昧,常突然发病;阳明燥金之气至而致病,为胃足阳明之经脉不适,鼻塞,臀部、阴部、大腿、膝、小腿、足等处发病;太阳寒水之气至而致病,为膀胱足太阳之经脉不适,发为腰痛。这是六气致病的一般情况。

厥阴风木之气至而致病,为緛戾;少阴君火之气至而致病,为善悲,妄语,鼻出血,目眵;太阴湿土之气至而致病,为中满,霍乱,吐下;少阳相火之气至而致病,为喉痹,耳鸣,呕涌;阳明燥金之气至而致病,为皴揭;太阳寒水之气至而致病,为睡觉时发汗、痉挛。这是六气致病的一般情况。

厥阴风木之气至而致病,为胁痛,呕吐泻利;少阴君火之气至而致病,为多言,善笑;太阴湿土之气至而致病,为身重,浮肿;少阳相火之气至而致病,为急剧泻利不止,肌肉抽搐,常突然死亡;阳明燥金之气至而致病,为鼻塞,喷嚏;太阳寒水之气至而致病,为大便泻利,津液之窍道闭止不通。这是六气致病的一般情况。

凡此十二变者,六气作用为德者,那么万物以德回应它;六气作用为化者,那么万物以化回应它;六气作用为政者,那么万物以政回应它;六气作用为令者,那么万物以令回应它;气在上的则病位高;气在下的则病位低;气在中的则病位在中;气在外的则病位在外;这是六气致病之病位的一般情况。所以风气胜者则动而不宁,热气胜者则肿,燥气胜者则干,寒气胜者则虚浮,湿气胜者则外泄,甚则水气闭滞而为浮肿,这是随着六气所在之处,以知其病变的情况。

黄帝说:我想听听六气的作用是怎样的。
岐伯说:关于六气的作用,各自归之于被我克之气而以为气化。所以太阴的雨化,作用于太阳;太阳的寒化,作用于少阴;少阴的热化,作用于阳明;阳明的燥化,作用于厥阴;厥阴的风化,作用于太阴。各随其所在的方位以显示其作用。
黄帝说:六气自得其本位的,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六气自得其本位的,是正常的气化。
黄帝说:我想听听六气本位的所在。
岐伯说:确立了六气所居的位置,就可以知道它所主的方隅和时间了。

黄帝说:岁气六步之位的太过不及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太过和不及是不相同的。太过之气,来时缓慢而时间持续较长;不及之气,来时燥急而容易消失。
黄帝说:司天与在泉之气的太过和不及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司天之气不足时,在泉之气随之上迁;在泉之气不足时,司天之气从之下降;年运之气居于中间,若在泉之气上迁则运气先上迁,司天之气下降则运气先下降,所以年运之气的迁降,常在司天、在泉之先。年运不胜司天在泉之气时则相恶,年运与司天在泉之气相和时,则同归其化,随着年运与司天在泉之气所归从,而发生各种不同的病变。所以司天之气太过时,则天气下降;在泉之气太过时,则地气上迁,上迁下降的多少,随着天地之气胜之多少,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气微则差异小,气甚则差异大,甚则可以改变气交的时位,气交时位改变时则有大的变化,疾病就要发作。《大要》上说:“差异大的有五分,差异小的有七分,这种差异就表现出来了。”就是这个意思。

黄帝说:讲得好。经论中说过,用热药不要触犯热时,用寒药不要触犯寒时。我想要不避寒,不避热,怎样做呢?
岐伯说:问得真全面啊!发表不避热,攻里不避寒。
黄帝问:既不是发表也不是攻里,触犯了主时的寒与热,会怎么样呢?
岐伯说:寒与热会伤脏腑,病情就严重了。
黄帝说:希望听听无病的人,怎么样呢?
岐伯说:无病的人会生病,有病的人会加重。
黄帝问:生病的情况,怎么样?
岐伯说:不避热者热病就到来,不避寒者寒病就到来。寒病到来,则腹部胀满,坚硬痞塞,急剧疼痛,下利等病就发生了。热病到来,则发热,呕吐,泄泻,霍乱,痈疽疮疡,烦闷郁冒,泄泻,身体抽动,肿胀,呕吐鼻塞流涕,鼻出血,头痛,骨节改变,肌肉疼痛,血外溢,便血,小便淅沥不畅或癃闭不通等病就此产生了。
黄帝问:怎样治疗呢?
岐伯说:必须顺从四时寒热温凉的时序,违反四时禁忌而生病的,治以相克制的药物。

黄帝问道:妇人怀孕,如果用峻猛的药物,会怎样呢?
岐伯说:有病而应用,既不会损伤胎儿,亦不会伤害母体。
黄帝说:希望听听其中的道理,是怎样的?
岐伯说:对大积大聚的病,可以使用峻猛的药物,但必须在病邪衰减大半时即停药,如用过分了就会死亡。

黄帝说:讲得好。五气抑郁过甚的,怎样治疗?
岐伯说:木气抑郁的应该疏泄条达,火气抑郁的应该散去火热,土气抑郁的应该夺去壅滞之邪,金气抑郁的应该宣泄疏利,水气抑郁的应该驱逐水邪。这就是调畅气机。凡太过的应折其势,用其畏惧的相制之品来折之,这也就是所谓泻法。
黄帝问:对假借的气怎样?
岐伯说:若有假借之气,则不必依照热无犯热,寒无犯寒的禁忌。所谓假借之气,就是主气不足,客气胜的异常情况。

黄帝说:圣人的学问真是高深至极啊!天地的伟大变化,六气运行的规律,相互加临的纲纪,阴阳的作用,寒暑的影响,如果不是夫子您,还有谁能够通晓呢!让我把它藏在灵兰书室里,署名叫《六元正纪》。不是经斋戒沐浴,不敢示人,要谨慎地传授。
四心得本篇主要内容包括:总论六十年气化的一般规律,以及六气所致的自然万物的变化,人们的疾病和治法宜忌等,未人要适应气候变化而保持健康。合道则吉。
天热不要用热药,天寒不要用寒药。顺从这一规委则身体和平,违逆这一律则身体生病,不可不敬畏谨慎而远离它,这就是所说的主气与客气。
五吟诵已经发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5 13:5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2-1-15 20:58 编辑

第三十周  附录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本病论篇第七十三。
一抄写原文
黄帝问曰:升降不前,气交有变,即成暴郁,余已知之。如何预救生灵,可得却乎?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臣闻夫子言,既明天元,须穷刺法,可以折郁扶运,补弱全真泻盛蠲余,令除斯苦。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升之不前,即有甚凶也。木欲升而天柱窒抑之,木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厥阴之井。火欲升而天蓬窒抑之,火欲发郁,亦须待时,君火相火同刺包络之荥。土欲升而天冲窒抑之,土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太阴之俞。金欲升而天英窒抑之,金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手太阴之经。水欲升而天芮窒抑之,水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少阴之合。

帝曰:升之不前,可以预备,愿闻其降,可以先防。
岐伯曰:既明其升,必达其降也。升降之道,皆可先治也。木欲降而地皛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郁发,散而可得位,降而郁发,暴如天间之待时也。降而不下,郁可速矣,降可折其所胜也。当刺手太阴之所出,刺手阳明之所入。火欲降,而地玄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郁发,散而可得位,降而郁发,暴如天间之待时也。降而不下,参院可速矣,降可折其所胜也。当刺手太阴之所出,刺手阳明之所入。火欲降,而地玄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所胜,可散其郁,当刺足少阴之所出,刺足太阳之所入。土欲降而地苍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胜,可散其郁,当刺足厥阴之所出,刺足少阳这所入。金欲降而地彤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胜,可散其郁,当刺心包络所出,刺手少阳所入也。水欲降而地阜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胜,可散其郁,当刺足太阴之所出,刺足阳明之所入。

帝曰:五运之至有前后,与升降往来,有所承抑之,可得闻乎刺法?
岐伯曰:当取其化源也。是故太过取之,不及资之。太过取之,次抑其郁,取其运之化源,令折郁气;不及资之,以扶运气,以避虚邪也。资取之法,令出《密语》。

黄帝部一;升降之刺,以知其要。愿闻司天未得迁正,使司化之失其常政,即万化之或其皆妄,然与民为病,可得先除,欲济群生,愿闻其说。
岐伯稽首再拜曰:升降之刺,以知其要。愿闻司天未得迁正,使司化之失其常政,即万化之或其皆妄,然与民为病,可得先除,欲济群生,愿闻其说。

岐伯稽首再拜曰:悉乎哉问!言其至理,圣念慈悯,欲济群生,臣乃尽陈斯首,可申洞微。太阳复布,即厥阴不迁正,不迁正,气塞于上,当泻足厥阴之所流。厥阴复布,少阴不迁正,不迁正,即气寒于上,当刺心包络脉之所流。少阴复布,太阴不迁正,不迁正,即气留于上,当刺足太阴之所流。太阴复布,少阳不迁正,不迁正,则气塞未通,当刺手少阳之所流。少阳复布,则阳明不迁正,不迁正,则气未通上,当刺太阴之所流。阳明复布,太阳不迁正,不迁正,则复塞其气,当刺足少阴之所流。

帝曰:迁正不前,以通其要。愿闻不退,欲折其余,无令过失,可得明乎?
岐伯曰:气过不余,复作布正,是名不退位也。使地气不得后化。新司天未可迁正,故复布化令如故也。巳亥之岁,天数有余,故厥阴不退位也,风行于上,木化布天,当刺足厥阴之所入。子午之岁,天数有余,故少阴不退位也,热行于上,火余化布天,当刺手厥阴之所入。丑未之岁,天数有余,故太阴不退位也,湿行于上,雨化布天,当刺足太阴之所入。寅申之岁,天数有余,故少阳不退位也,热行于上,火化布天,当刺手少阳之所入。卯酉之岁,天数有余,故阳明不退位也,金行于上,燥化布天,当刺手太阴这实质性入。辰戌之岁,天数有余,故太阳不退位也,寒行于上,凛水化布天,当刺足少阴之所入。故天地气逆,化成民病,以法刺之,预可平疴。

黄帝问曰:刚柔二干,失守其位,使天运之气皆虚乎?与民为病,可得平乎?
岐伯曰:深乎哉问!明其奥旨,天地迭移,三年化疫,是谓根之可见,必有逃门。

假令甲子,刚柔失守,刚未正,柔孤而有亏,时序不令,即音律非从,如年,变大疫也。详其微甚,察其浅深,欲至而可刺,刺之当先补肾俞,次三日,可刺足太阴之所注。又有下位卯不至,而甲子孤立者,次三年作土疠,其法补泻,一如甲子同法也。其刺以毕,又不须夜行及远行,令七日洁,清净斋戒,所有自来。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而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令无数。

假令丙寅,刚柔失守,上刚干失守,下柔不可独主之,中水运非太过,不可执法而定之。布天有余,而失守上正,天地不合,即律吕音异,如此即天运失序,后三年变疫。详其微甚,差有大小,徐至即后三年,至甚即首三年,当先补心俞,次五日,可刺肾之所入。又有下位地甲子,辛巳柔不附参。其刺如毕,慎其大喜欲情于中,如不忌,即其气复散也,令静七日,心欲实,令少思。

假令庚辰,刚柔失守,上位失守,下位无合,乙庚金运,故非相招,布天未退,中运胜来,上下相错,谓之失守,姑洗林钟,商音不应也,如此则天运化易,三年变大疫。详其天数差有微甚,微即微,三年至,甚即甚,三年至,当先补肝俞,次三日,可刺之所行。刺毕,可静神七日,慎勿大怒,怒必真气却散之。又或在下地甲子乙未失守者,即乙柔干,即上庚独治之,亦名失守者,即天运孤主之,三年变疠,名曰金疠,其至待时也。详其地数之等差,亦推其微甚,可知迟速耳。诸位乙庚失守,刺法同。肝欲平,即勿怒。

假令壬午,刚柔失守,上壬未迁正,下丁独然,即虽阳年,亏及不同,上下失守,相招其有期,差之微甚,各有其数也,律吕二角,失而不和,同音有日,微甚如见,三年大疫,当刺脾之俞,次三日:可刺肝之所出也。刺毕,静神七日,勿大醉歌乐,其气复散,又勿饱食,勿食生物,欲令脾令,气无滞饱,无久坐,食无太酸,无食一切生物,宜甘宜淡。又或地下甲子,西酉失守其位,未得中司,即气不当位,下不与壬奉合者,亦名失守,非名合德,故柔不附刚,即地运不合,三年变疠。其刺法亦如木疫之法。

假令戊申,刚柔失守,戊癸虽火运,阳年不太过也,上失其刚,柔地独主,其气不正,故有邪干,迭移其位,差有浅深,欲至将合,音律先同,如此天运失时,三年之中,火疫至矣,当刺肺之俞。刺毕,静神七日,勿大悲伤也,悲伤即肺动,而真气复散也。人欲实肺者,要在息气也。又或地下甲子,癸亥失守者,即柔失守位也,即上失其刚也。即亦名戊癸不相合德者也,即运与地虚,后三年变疠,即名火疠。

是故立地五年,以明失守,以穷法刺,于是疫之与疠,即是上下刚柔之名也,穷归一体也。即刺疫法,只有五法,即总其诸位失守,故只归五行而统之也。

黄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
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邪干。气出于脑,即室先想心如日。欲将入于疫室,先想青气自肝而出,左行于东,化作林木;次想白气自肺而出,右行于西,化作戈甲;次想赤气自心而出,南行于上,化作焰明;次想黑气自肾而出,北行于下,化作水;次想黄气自脾而出,存于中央,化作土。五气护身之毕,以想头上如北斗之煌煌,然后可入于疫室。

又一法,于春分之日,日未出而吐之。又一法,于雨水日后,三浴以药泄汗。又一法,小金丹方:辰砂二两,水磨雄黄一两,叶子雌黄一两,紫金半两,同入合中,外固了地,一尺筑地实,不用炉,不须药制,用火二十斤煅之也,七日终,候冷七日取,次日出合子,埋药地中,七日取出,顺日研之三日,炼白沙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望东吸日华气一口,冰水下一丸,和气咽之。服十粒,无疫干也。

黄帝问曰:人虚即神游失守位,使鬼神外干,是致夭亡,何以全真?愿闻刺法。
岐伯稽首再拜曰:昭乎哉问!谓神移失守,虽在其体,然不致死,或有邪干,故令夭寿。只如厥阴失守,天以虚,人气肝虚,感天重虚,即魂游于上,邪干,厥大气,向温犹可刺之,刺其足少阳之所过,次刺肝之俞。人病心虚,又遇君相二火司天失守,感而三虚,遇火不及,黑尸鬼犯之,令人暴亡,可刺手少阳之所过,复刺心俞。人脾病,又遇太阴司天失守,感而三虚,又遇土不及,青尸鬼邪犯之于人,令人暴亡,可刺足阳明之所过,复刺脾之俞。人肺病,遇阳明司天失守,感而三虚,又遇金不及,有赤尸鬼犯人,令人暴亡,可刺手阳明之所过,复刺肺俞。人肾病,又遇太阳司天失守,感而三虚,又遇水运不及之年,有黄尸鬼干犯人正气,吸人神魂,致暴亡,可刺足太阳之所过,复刺肾俞。

黄帝问曰:十二脏之相使,神失位,使神彩之不圆,恐邪干犯,治这可刺?愿闻其要。
岐伯稽首再拜曰:悉乎哉,问至理,道真宗,此非圣帝,焉究斯源!是谓气神合道,契符上天。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可刺手少阴之源。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可刺手太阴之源。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可刺足厥阴之源。胆者,中正之官司,决断出焉,可刺足少阳之源。膻中者,臣使之官,可刺脾之源。胃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可刺胃之源。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可刺大肠之源。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可刺小肠之源。肾者,作强之官,会巧出焉,刺其肾之源。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刺三焦之源。膀胱者,州都之官,精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刺膀胱之源。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是故刺法有全神养真之旨,亦法有修真之道,非治疾也。故要修养和神也,道贵常存,补神固根,精气不散,神守不分,然即神守而虽不大去,亦能全真,人神不守,非达至真。至真之要,在乎天玄,神守天息,复入本元,命曰归宗。

二查字正音

蠲[juān] 积存(多见于早期白话)。
荥[yíng] 湿地依稀可见的零星小水洼。
三翻译:
黄帝问说:应升而不能升,就降而不能降,气之升降交通异常,就要成为暴烈的郁气,这我已经知道了。怎样能预先拯求百姓,能使郁气退却呢?
岐伯行礼拜,回答说:问得真高明啊!我听老师说过,既懂得天元之道,还要穷究刺法,就可以折服郁气,使气运升降正常,补助虚弱而保全真气,泻其盛气以被祛除余邪,便能消除这疾病之苦。

黄帝说:希望详细说说升降的道理。
岐伯说:应该升而不能升,就会有世大的凶险。厥阴风木,就众在泉右间,上升为司天左间,而在天的金气过阻滞压抑它,木要疏发被阻郁之气,但要等到它当位之时才能发病,可以刺足厥阴经的井穴大敦以疏泻木气之郁。少阴君火应该上升,而在天的水气阻抑它,火要疏发被阴郁之气,也要等到它当位之时才能发病,君火相火都可以刺手厥阴心包络经的荥穴劳宫以疏泻火气之郁。太阴湿土就个升,而在天的木气过胜阻抑它,金要疏发被阴郁之气,也要等到它当位之时才能发病,可以刺手太阴经的经穴经渠以疏泻金气之。也要等到它当位之时才能发病,可以刺手太阴经的经穴经渠以疏泻金气之郁。太阳寒水应该上升,而在天的土气过胜抑阻它,水要疏发被阻郁之气,也要等到它当位之时才能发病,可以刺足少阴经的合穴阴谷以疏泻水气之郁。

黄帝说:应升而不能升,既然可以预先防备,希望听听应降而不能降,事先防止的方法。
岐伯说:既然已经知道了升的道理,必然也可以通达其降的情况。升和降中出现的问题,都可以预先防治。厥阴风木应该从司天之右间下降到在泉之左间,而在地之金气阻窒压抑它,使它欲降而不得入,木受阻抑,必使郁滞之疏发消散,才降入在泉之左间的位置,应降而不能降所产生的郁滞,为害也和司天之间气应升而不能升需要等到复位之时才能消除。应该降而不能降,郁滞将很快形成,要使它下降,可以折服胜它的金气。当刺手太阴经的所出少商穴,刺手阳明经之所入曲池穴。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应该从司天右间下降为在泉左间,而在地的水气阻窒压抑它,使它欲降而不得入,火受阻抑,必使郁滞之气疏发消散,才得降入在泉之左间的位置,当折服胜它的水气,可以散火气之郁,当刺足少阴之所出涌泉穴,刺足太阳之所入委中穴。太阴湿土,应该从司天右间降入在泉左间,而在地的木气阻窒压抑,使它欲降而不得入,土受阻抑,必使郁滞之气疏发消散,才可降入在泉左间的位置,当折服胜它的木气,可散土气之郁,当刺足厥阴经之所出大敦穴,刺足少阳经之所入阳陵泉穴。阳明燥金应该从怀天右间降入在泉左间,而在地的火气阻窒压抑,使它欲降而不得入,金被阻抑,必使郁滞之气疏发消散,才可降入在泉左间的位置,就该折服胜它的火气,以散金气之郁,当刺心包络手厥阴经之所出中冲穴,刺手少阳经之所入天井穴。太阳寒碜水应该从司天右间降入在泉左间,而地的土气阻窒压抑,使它欲降而不得入,水受阻抑,必使郁滞之气疏发消散,才可降入在泉左间的位置,应该折服土气,就可以散水气之郁,当刺足太阴经之所出隐白穴,刺足阳明经之所入三里穴。

黄帝说:五运之气的到来,有先有后,它与天气的升降入一类,必有承接或抑阻的关系,可以让我听听对此的刺法吗?
岐伯说:就当取治它气化的本源。所以气太过的要疏泻,气不及的要资补。太过用泻法,就是按照升降的次序,抑制其郁滞的发作,取法于五运气化的本源,来折服郁滞之气,不及的要资补,就是扶植运气,以避免虚邪。以上资补和疏泻的方法,出于《玄珠密语》一书。

黄帝问说:升降的刺法,已经知其大要。希望再听听关于司天未能迁正,而使气化政令失上,万物的生化失去正常规律而妄行, 样人们就要发病,能否预先消除它,以帮助人们,希望听听这个问题。
岐伯行礼拜了两拜,回答说:问得真详尽啊!说得很有道理,足见圣君胸怀仁慈怜悯之心,要拯救人们,我一定详尽地陈述这些道理,申明其深奥微妙的意义。如果上年司天的太阳寒水这气继续布政司令,厥阴风木就不能迁正,厥阴不能迁正,则木气郁塞于上部,京九当泻足厥阴经的荥穴行间。上年厥阴风木继续布政司令,少阴君火就不能迁正,少阴不能迁正,则火气滞留于上部,应当刺手厥阴心包经的荥穴劳宫。上年少阴君火继续布政司令,太阴湿土就不能迁正,太阴不能迁正,则土气稽留于上部,应当刺足太阴脾经的荥穴大都。上年太阴湿土继续布政司令,少阳相火就不能迁正,少阳不能迁正,则火气阻塞不通,应当刺手少阳经的荥穴液门。上年少阳相火继续布政司令,阳明燥金就不能迁正,阳明不能迁正,则金气不能通于上部,应该刺手太阴经的荥穴鱼际。上年阳明燥金继续布政司令,太阳寒水就不能迁正,太阳不能迁正,则和上年主气的终气太阳寒水双重郁塞,应当刺足少阴经的荥穴然谷。

黄帝说:应该迁正而不能迁正,已经通晓它的要点了。希望再听听不退位的问题,要折服它的有余之气,不使它产生过失,能否说明呢?
岐伯说:上年司天之气太过有余,继续布政司令,这就叫不退位。使在泉的地气,也不能退居右间。新司天不能迁正,所以上年司天仍旧布政司令。如巳年亥年司天气数有余,所以到子年午年,厥阴风木不退位,风气仍行于上,木的生化之气仍然布散于天,应当刺足厥阴的合穴曲泉。子年午年司天气数有余,所以到丑年未年,少阴君火不退位,热气仍行于上,火的余气仍然布散于天,应当刺手厥阴心包络经的合穴阴陵泉。寅年申年司天气数有余,所以到卯年酉年,少阳相火不退位,热气仍行于上,火热之气仍然布散于天,应当刺足太阴脾经的合穴阴陵泉。寅年申年司天气数有余,所以到卯年酉年,少阳相火不退位,热气仍行于上,火热之气仍然布散于天,应当刺手少阳三焦经的合穴天井。于上,燥金之气仍然布散于天,应当刺手太阴肺经的合穴尺泽。辰年戌冽的寒水之气出现逆象,就会形成人们的疾病,按以上方法针刺,可以预先平定将发之病。

黄帝问:刚干和柔干失守,能使司天、在泉和中运之气都虚吗?给百姓造成的疾病,能否平定呢?
岐伯说:提的问题真深啊!必须明白它的奥妙含义,司天在泉之气逐年更迭迁移,三年左右可造成时疫流行,如果能够找到变化的根源,就必定有避免的方法门路。

假发甲子司天之年,刚柔失守,司天之气未能迁正,正泉之气就孤立而虚,四时气候顺序不按节令到来,就像音律不能相应一样,这样三年之后,就要变成大疫。详尽审察其程序的微与甚、浅与深,在它将发之前,可以针刺预防,针刺时,应先补足太阳膀胱经的肾俞穴,过三天,再刺足太阴经之所注太白穴。又有在泉之气己卯不能迁正,而司天甲子孤立的,过三年之后,可发生土疠,补泻的方法,完全与甲子司天失净,斋戒备素食,使有所由来的疫邪不能乘虚袭人。肾胆慢性久病的人,可以在寅时,面对南方,精神清静,排除乱念,以意念屏住气息,连续七次,伸颈用力咽气,使之顺下,像咽很硬的东西一样,这样七遍之后,再把舌下的津液咽下去,不拘其数。

假如丙寅司天之年,刚柔失守,司天之气未能迁正,在泉之气也不能独主其令,丙年虽属水运太过,但上下失守,就不是太过了,不能拘执能独主其令,丙年虽属水运太过,但上下失守,就不是太过了,不能拘执定法,以太过论治。阳年司天虽属有余,但则柔失守而不能迁正,天地上下就不能相合,正如律吕不协调而发音各异,这样自然界气候就失去正常时序,三年之后,就会变为疫疠。详细审察它程度的微与甚及差异的大与小,徐缓到来的就在三年后发生疾疠,急骤到来的头三年就发生疫疠,应当补足太阳膀胱经的心俞穴,过五天,再刺肾经之所入阴谷穴。又在泉之气,辛巳不能随着司天而迁正,也叫失守,就使在泉之气与运气都虚,三年之后变成水疠,刺法也同丙寅失守一样。针刺结束,当避免内心过喜极欲,如果不注意,就会使气再被耗散,让受刺者静养殖七天,内心要充实,减少思虑。

假如庚辰司天之年,刚柔失守,司天之气失守,在泉之气不能相合,乙庚是金运,刚柔失守,所以上下不相呼应,上年司天的阳明燥金未退,在泉之火胜今年中运之金,上下胜复相错,叫做失守,使太商阳律之姑洗与少商阴吕之林钏不能相应,这样天运变化异常,三年之后变为大疫。审察其天运的变化规律和相差的微与甚,凡相差轻微的疫情也轻微,三年之后发生,相差严重的商情也严重,也是三年之后发生,应当先补足太阳膀胱经的肝俞穴,过三天,可刺经的所行经渠穴。针刺结整,要宁静精神七天,慎勿大怒,若发怒真气必然耗散。又或在泉之气,乙未不能迁正,就是说乙未失守,即下乙柔干不至,而上位庚辰独自司天,也叫失守,即司天与中运单独主治之年,三年之后,变生疫疠,叫做金疠,它的发生要等到一定时候。审察在泉之气变化的差等,也能推断病气的微与甚,可以知道发病的迟与速。凡是乙庚之年上下失守的,刺法都相同。肝喜欢平和,勿要发怒。

假如壬午司天之年,刚柔失守,属壬之司天不能迁正,属丁之在泉单独迁正,虽然是阳年,而阳年太过阴年不及的规律就不适用了,上位下位失守,总会有相应的时候,因为差异的微甚,各有一定的之数,太角的阳律和少角的阴吕,相失而不和,待上下得位之时,则律吕之音相同有日,如见其微甚,三年之后,要有大疫流行,京戏当先刺足太阳膀胱经的脾俞穴补之,过三天,可再刺足厥阴肝经之所出大敦穴。针刺结束,宁静精神七天,不能大醉或歌舞取乐,否则正气又被耗散,又不能吃得太饱,不能吃生东西,要想使脾气充实,不至气机郁滞饱满,不能久坐,不要吃过酸之物,不要吃一切生东西,要吃甘淡的食物。又或在泉之气相合,也叫做的失守,不能称为合德,因柔不依附于刚,二者不相应,就是在泉之气与中运不合,三年之后,变为疫疠。刺法完全和壬午司天失守预防木疫一样。

假如戊申司天之年,刚柔失守,虽然戊癸年是火运阳年,如刚柔失守,那么阳年也不属太过了,司天刚干失守,在泉柔干独主,气候不正中,所以有邪气干扰,司天在泉眼之气位置更迭变移,相差的程度有浅与深,等到刚柔将合之时,阳律与阴吕必先应而同,如此天运失正常时位,三年之内火疫就要发生,应先刺足太阳膀胱经的肺俞穴。针刺结束,宁静精神七天,不要太悲伤,悲伤肺气就会被扰动,而真气又被耗散。要想使肺充实,关键在于调息养气。又或在泉之气甲子,癸亥失守,就是柔干失守不能迁正,就是在泉之气不能上合司天之气。也就称为戊癸不相合德,使运气与在泉之气空虚,三年之后变为疫疠,就叫火疠。

因此运用五行来分立五年,以说明刚柔失守,以穷穷针刺之法,于是可以知道疫和疠,就是从上下刚干柔干失守来定名的,疫与疠本性是一样的。就是针刺防疫法,只有五种方未能,也就是汇总了诸刚柔之位失守的治法,所以只把这些归入五行来统摄治疗。

黄帝问说:我听说五疫到来,都相互传染,不论大人小孩,病状都是一样的,未病之前给予治疗,有什么方法能使人不相传染呢?
岐伯曰:要使人们不相传染,一方面要正气充实于内,邪气就不能侵犯;另一方面要避免疫毒,使它从鼻孔而来,仍从鼻孔而去,所以只要正气出于脑,外邪就不能侵犯了。所谓正气出于脑,就是在进入病室之前,先想象心像太阳一样。将要进入病室时,先想象有一股青气从肝脏发出,向左运行到东方,化作繁茂的树林;其次想象有一股白气从脏发出,向右运行到西方,化作兵戈金甲;其次想象有一股红气从心脏发出,向上运行到南方,化作火焰光明;其次想象有一股黑气从肾脏发出,向下运行到北方,化作寒冷之水;再其次想象有一股黄气从脾脏发出,存留于中央,化作生化万物之土。有了五脏护身之气想毕,再想象头上如北斗星一样的煌煌之光,然后进入疫病之室。

又有一种方法,是在春分这一天,太阳未出之时,用吐法。又有一法,在雨水节后,用药汤沐浴三次,以药力出汗。又有一法,用小金丹方:辰砂二两,水磨雄黄一两,叶子雌黄一两,紫金半两,一同放在盒中,外面封固,在地上挖一尺深筑成地穴,不用炉子,也没有制法上的限定,只要燃料二十斤锻炼,到七天,等冷却,七天后拿出地穴,第二天从盒子中拿出来,把药埋在地中,再过七天拿出来,天天研,研三天,用熬过的白沙蜜做成梧桐子大的丸药。每天早晨面向东方,吸日华之气一口,再用冰水送服一丸,连气一同咽下去。服十粒,就没有疫邪侵袭了。

黄帝部大放送:人体虚弱精神运行就失其本位,使邪气自外侵袭,这样致人夭亡,怎么能保全真气?希望听听救治的刺法。
岐伯行礼,拜了两拜回答说:问得真高明啊!精神游离失守,虽然身体上有所表现,然而不至于死亡,如果再有外邪侵袭,便宜能使它夭折寿命。例如厥阴风木司天失守,而天运空虚,若人的肝气也虚,人体之虚,再感受天之虚,就成重虚,使魂不藏而游于上,再有外邪侵犯侵犯,发生大气厥逆,身体温暖的,还可针刺救治,先刺足少阳经所经过的原穴丘墟,再刺足太阳膀胱经的肝俞穴。人平素心气虚弱,又遇到君火或相火司天失守,再感受外邪,便成三虚,遇到火运不及的年份,水邪侵犯,使人猝死,先刺少阳经所过的原穴阳池,再刺足太阳膀胱经的心俞穴。人平素脾气虚弱,又遇到太阴湿土司天失守,再感受外邪,便宜成三虚,又遇土运不及的年份,风邪侵犯,使人猝死,先刺足阳明经所过的原穴冲阳,再刺足太阳膀胱经的脾俞穴。人平素肺气虚弱,遇到阳明燥金司天失守,再感受外邪,便宜成三虚,又遇金运不及的年份,火邪侵犯,使人猝死,先刺手阳明经所过的原穴合谷,再刺足太阳膀胱经的肺俞穴。人平素肾气虚弱,又遇到太阳寒水司天失守,再感受外邪,便成三虚,又遇水运不及的年份,有湿邪侵犯,损伤正气,吸食人的神魂,致使突然死亡,先刺足太阳经所过的原穴京骨,再刺足太阳膀胱经的肾俞穴。

黄帝问说:人体十二脏腑之间相互为用,任何一脏神气失位,则使神彩不能丰满,容易受外邪侵犯,可否用刺法凋治呢?希望听听其要点。
岐伯行礼拜了两拜,回答说:真全面啊!求问至理,陈说真道,如果不是圣明君主,怎能深究这些根源!这是说精气神的活动,符合天道自然的规律。心犹如君主一样的器官,精神活动从此发出,可刺手少阴经的原穴神门。肺犹如宰相一样的器官,治理调节周身,可刺手太阴以的原穴太渊。肝犹如将军一样的器官,深谋远虑从此发出,可刺足厥阴经的原穴太冲。胆犹如中正之官,决定判断从此发出,可刺足少阳经的原穴丘墟。膻中犹如臣使之官,喜乐从此发出,可刺心包络经的荥穴劳宫。脾犹如谏议之官,智慧周密从此发出,可刺足太阴经的原穴太白。胃犹如传导之官,变化糟粕从此发出,可刺大肠经的原穴谷。小肠犹如受盛之官,技巧比此发出,可刺肾经的原穴太溪。三焦犹如疏通隧道之官,水道从此而出,可刺三焦经的原穴阳池。膀胱犹如州都之官,能够存储水液,气化则小便从此而出,可刺膀胱经的原穴京骨。以上十二个脏器,相互之间不能失调。所以刺法有保全精神、调养真气的作用,也就是有修养真气的产量,并不只是用来治病的。所以说要修养真气、调和精神,贵在持之以恒,才能补神固本,精气不耗散,神气内守而不分离,只有神守不离,也才能保全真气,若人的神气失守,就达不到至真之道了。至真之道的关键,在于保养人身之精,神气内守,天息常存,回复本元,就叫归宗。
三心得
五运升降往来失常是疫疠产生的根源。预防的原则:既强调“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又要“避其毒气。要修养真气、调和精神,贵在持之以恒,才能补神固本,精气不耗散,神气内守而不分离,只有神守不离,也才能保全真气,若人的神气失守,就达不到至真之道了。至真之道的关键,在于保养人身之精,神气内守,天息常存,回复本元,就叫归宗。-------------守四时,养精神,心舍神心安静,做事合道,才可养好生。
四吟诵已经发微盘。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
一抄写原文
黄帝问曰:天元九窒,余已知之,愿闻气交,何名失守?
岐伯曰:谓其上下升降,迁正退位,各有经论,上下各有不前,故名失守也。是故气交失易位,气交乃变,变易非常,即四时失序,万化不安,变民病也。
帝曰;升降不前,愿闻其故,气交有变,何以明知?
岐伯曰:昭乎问哉!明乎道矣。互气交有变,是为天地机,但欲降而不得降者,地窒刑之。又有五运太过,而先天而至者,即交不前,但欲升而不得其升,中运抑之,但欲而不得其降,中运抑之。于是有升之不前,降之不下者,有降之不下,升而至天者,有升降俱不前,作如此之分别,即气交之变。变之有异,常各各不同,,灾有微甚者也。

帝曰:愿闻气交遇会胜抑之由,变成民病,轻重何如?
岐伯曰:胜相会,抑伏使然。是故辰戌之水,木气升之,主逢天柱,胜而不前,又遇庚戌,金运先天,中运胜之,忽然不前。木运升天,金乃抑之,升而不前,即清升风少,肃杀于春,露霜复降,草木乃萎。民病温疫早发,咽嗌乃干,四肢满,肢节皆痛,久而化郁,即大风摧拉,折陨鸣紊。民病卒中偏痹,手足不仁。

是故巳亥之岁,君火升天,主窒天蓬,胜之不前。又厥阴未迁正,则少阴为得升天,水运以至其中者,君火欲升,而中水运抑之,升之不前,即清寒复作,冷生旦暮。民病伏阳,而内生烦热,心神惊悸,寒热间作,日久成郁,即暴热乃至,赤风肿翳,化疫。温疠暖作,赤气彰而化火疫。皆烦而躁渴,渴甚,治之以泄之可止。

是故子午之岁,太阴升天,主窒天冲,胜之不前;又或遇壬子,木运先天而至者,中木运抑之也。升天不前,即风埃四起,时举埃昏,雨湿不化。民病风厥涎潮,偏痹不随,胀满。久而伏郁,即黄埃化疫也。民病夭亡,脸肢府黄疸满闭。湿令弗布,雨化乃微。

是故丑未之年,少阳升天,主窒天蓬,胜之不前;又或遇太阴未迁正者,即少阳为升天也,水运以至者,升天不前,即寒雰反布,凛冽如东,水复涸,冰再结,暄暖乍作,冷复布之,寒暄不时。民病伏阳在内,烦热生中,心神惊骇,寒热间争。以久成郁,即暴热乃生,赤风肿翳,化成疫疠,乃化作伏热内烦,痹而生厥,甚则血溢。

是故寅申之年,阳明升天,主窒天英,胜之不前;又或遇戊申戊寅,火运先天而至。今欲升天,火运抑之,升之不前,即时雨不降,西风数举,咸卤燥生。民病上热,喘嗽,血溢,久而化郁,即白埃翳雾,清生杀气。民病胁满,悲伤,寒鼽嚏,嗌干,手拆皮肤燥。

是故卯酉之年,太阳升天,主窒天芮,胜之不前;又遇阳明未迁正者,即太阳未升天也,土运以至,水欲升天,土运抑之,升之不前,即湿而热蒸,寒生两间。民病注下,食不及化。久而成郁,冷来客热,冰雹卒至。民病厥逆而哕,热生于内,气痹于外,足胫痠疼,反生心悸,懊热,暴烦而复厥。

黄帝曰:升之不前,余已尽知其旨,愿闻降至不下,可得明乎?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是之谓天地微旨,可以尽陈斯道。所谓升已必降也。至天三年,次岁必降,降而入地,始未左间也。如此升降往来,命之六纪也。

是故丑未之岁,厥阴降地,主窒地皛,胜而不前;又或遇少阴未退位,即厥阴未降下,金运以至中,金运承之,降之未下,抑之变郁,木欲降下,金承之,降而不下,苍埃远见,白气承之,风举埃昏,清燥行杀,霜露复下,肃杀布令。久而不降,抑之化郁,即作风燥相伏,暄而反清,草木萌动,杀霜乃下,蛰虫未见,惧清伤脏。

是故寅申之岁,少阴降地,少阴降地,主窒地玄,胜之不入;又或遇丙申丙寅,水运太过,先天而至,君火欲降,水运承之,降而不下,即彤云才见,黑气反生,暄暖如舒,寒常布雪,凛冽复作,天运惨凄。久而不降,伏之化郁,寒胜复热,赤风化疫。民病面赤、心烦、头痛、目眩也。赤气彰而温病欲作也。

是故卯酉之岁,太阴降地,主窒地苍,胜之不入;又或少阳未退位者,即太阴未得降也,或木运以至,木运承之,降而不下,即黄云见而青霞彰,郁蒸作而大风,雾翳埃胜,折损乃作。久而不降也,伏之化郁,天埃黄气,地布湿蒸。民病四肢不举,昏眩,肢节痛,腹满填臆。

是故辰戌之岁,少阳降地,主窒地玄,胜之不入;又或遇水运太过,先天而至也,水运承之,降而不下,即彤云才见,黑气反生,暄暖欲生,冷气卒至,甚即冰雹也。久而不降,伏之化郁,冷气复热,赤风化疫。民病面赤、心烦、头痛、目眩也。赤气彰而热病欲作也。

是故巳亥之岁,阳明降地,主窒地彤,胜而不入,又或遇太阳未退位,即阳明未得降,即火运以至之,火运承之,降而不下,即天清而肃,赤气乃彰,暄热反作。民皆昏倦,夜卧不安,咽干引饮,懊热内烦。大清朝暮,暄还复作;久而不降,伏之化郁,天清薄寒,远生白气。民病掉眩,手足直而不仁,两胁作痛,满目目巟目巟。

是故子午之年,太阳降地,主窒地阜胜之,降而不入;又或遇土运太过,先天而至,土运承之,降而不下,即天彰黑气,暝暗凄惨,才施黄埃而布湿,寒化令气,蒸湿复令。久而不降,伏之化郁。民病大厥,四肢重怠,阴萎少力。天布沉阴,蒸湿间作。

帝曰:升降不前,晰知其宗,愿闻迁正,可得明乎?
岐伯曰:正斯中位,是谓迁正位,司天不得其迁正者,即前司天,以过交司之日,即遇司天太过有余日也,即仍旧治天数,新司天未得迁正也。

厥阴不迁正,即风暄不时,花卉萎瘁。民病淋溲,目系转,转筋,喜怒,小便赤。风欲令而寒由不去,温暄不正,春正失时。
少阴不迁正,即冷气不退,春冷后寒,暄暖不时。民病寒热,四肢烦痛,腰脊强直。木气虽有余,位不过于君火也。
太阴不迁正,即云雨失令,万物枯焦,当生不发。民病手足肢节肿满,大腹水肿,填臆不食,飧泄胁满,四肢不举。雨化欲令,热犹治之,温煦于气,亢而不泽。
少阳不迁正,即炎灼弗令,苗莠不荣,酷暑于秋,肃杀晚至,霜露不时。民病痎疟,骨热,心悸,惊骇,甚时血溢。
阳明不迁正,则暑化于前,肃杀于后,草木反荣。民病寒热,鼽嚏,皮毛折,爪甲枯焦,甚则喘嗽息高,悲伤不乐。热化乃布,燥化未令,即清劲未行,肺金复病。
太阳不迁正,即冬清反寒,易令于春,杀霜再前,寒冰于后,阳光复治,凛冽不作,雰云待时。民病温疠至,喉闭嗌干,烦躁而渴,喘息而有音也。寒化待燥,犹治天气,过失序,与民作灾。

帝曰:迁正早晚,以命其旨,愿闻退位,可得明哉?
岐伯曰:所谓不退者,即天数未终,即天数有余,名曰复布政,故名曰再治天也,即天令如故,而不退位也。

厥阴不退位,即大风早举,时雨不降,湿令不化。民病温疫,疵废,风生,皆肢节痛,头目痛,伏热内烦,咽喉干引饮。
少阴不退位,即温生春冬,蛰虫早至,草木发生。民病膈热,咽干,血溢,惊骇,小便赤涩,丹瘤疹疮疡留毒。
太阴不退位,而取寒暑不时,埃昏布作,湿令不去。民病四肢少力,食饮不下,泄注,淋满,足胫寒,阴萎,闭塞,失溺,小便数。
少阳不退位,即热生于春,暑乃后化,冬温不冻,流水不冰,蛰虫出见。民病少气,寒热更作,便血,上热,小腹坚满,小便赤沃,甚则血溢。
阳明不退位,即春生清冷,草木晚荣,寒热间作。民病呕吐,暴注,食饮不下,大便干燥,四肢不举,目瞑掉眩。
太阳不退位,即春寒复作,冷雹乃降,沉阴昏翳,二之气寒犹不去。民病痹厥,阴痿,失溺,腰膝皆痛,温疠晚发。

帝曰:天岁早晚,余以知之,愿闻地数,可得闻乎?
岐伯曰:地下迁正、升天及退位不前之法,即地土产化,万物失时之化也。

帝曰:余闻天地二甲子,十干十二支,上下经纬天地,数有迭移,失守其位,可得昭乎?
岐伯曰:失之迭位者,谓虽得岁正,未得正位之司,即四时不解,即生大疫。注《玄珠密语》云:阳年三十年,初六年天刑,计有太过二十四年,除此六年,皆作太过之用。令不然之旨,今言迭支迭位,皆可作其不及也。

假令甲子阳年,土运太窒,如癸亥天数有余者,年虽交得甲子,厥阴犹尚治天,地已迁正,阳明在泉,去岁少阳以作右间,即厥阴之地阳明,故不相和奉者也。癸巳相会,土运太过,虚反受木胜,故非太过也,何以言土运太过?况黄钟不应太窒,木既胜而金还复,金既复而少阴如至,即木胜如火而金复微,如此则甲己失守,后三年化成土疫,晚至丁卯,早至丙寅,土疫至也。大小善恶,推其天地,详乎太乙。又只如甲子年,如甲至子而合,应交司而治天,即下己卯未迁正,而戊寅少阳未退位者,亦甲己下又合也,即土运非太过,而木乃乘虚而胜土也,金次又行复胜之,即反邪化也。阴阳天地殊异尔,故其大小善恶,一如天地之法旨也。

假令丙寅阳年太过,如乙丑天数有余者,虽交得丙寅,太阴尚治天也。地已迁正,厥阴司地,去岁太阳以作右间,即天太阴而地厥阴,故地不奉天化也。乙辛相会,水运太虚,反受土胜,故非太过,即太簇之管,太羽不应,土胜而雨化,木复即风,此者丙辛失守其会,后三年化成水疫,晚至己巳,早至戊辰,甚即速,微即徐,水疫至也。大小善恶,推其天地数及太乙游宫。又只如丙寅年,丙之寅且合,应交司而治天,即辛巳未得迁正,而庚辰太阳未退位者,亦丙辛不合德也,即水运亦小虚而小胜,或有复,后三年化疠,名曰水疠,其状如水疫。治法如前。

假令庚辰阳年太过,如己卯天数有余者,虽交得庚辰年也,阳明犹尚治天,地已迁正,太阴司地,去岁少阴以作右间,即天阳明而地太阴也,故地不奉天也。乙巳相会,金运太虚,反受火胜,故非太过也,即姑洗之管,太商不应,火胜热化,水复寒刑,此乙庚失守,其收三年化成金疫也,速至壬午,徐至癸未,金疫至也。大小善恶,推本年天数及太乙也。又只如庚辰,如庚至辰,且应交司而治天,即下乙未未得迁正者,即地甲午少阴未退位者,且乙庚不合德也,即下乙未柔干失刚,亦金运小虚也,有小胜或无复,后三年化疠,名曰金疠,其状如金疫也。治法如前。

假令壬午阳年太过,如辛巳天数有余者,虽交得壬午年也,厥阴犹尚治天,地已迁正,阳明在泉,去岁丙申少阳以作右间,即天厥阴而地阳明,故地不奉天者也。丁辛相合会,木运太虚,反受金胜,故非太过也,即蕤宾之管,太角不应,金行燥胜,火化热复,甚即速,微即徐。疫至大小善恶,推疫至之年天数及太乙。又只如壬午,如壬至午,且应交司而治之,即下丁酉未得迁正者,即地下丙申少阳未得退位者,见丁壬不合德也,即丁柔干失刚,亦木运小虚也,有小胜小复,后三年化疠,名曰木疠,其状如风疫也。治法如前。

假令戊申阳年太过,如丁未天数太过者,虽交得戊申年也,太阴犹尚司天,地已迁正,厥阴在泉,去岁壬戌太阳以退位作右间,即天丁未,地癸亥,故地不奉天化也。丁癸相会,火运太虚,反受水胜,故非太过也,即夷则之管,上太徵不应,此戊癸守其会,后三年化疫也,速至庚戌。大小善恶,推疫至之年天数及太乙。又只如戊申,如戊至申,且应交司而治天,即下癸亥未得迁正者,即地下壬戌太阳未退位者,见戊癸未合德也,即下癸柔干失刚,见火运小虚,有小胜或无复也,后三年化疠,名曰火疠也。治法如前,治之法可寒至泄之。

黄帝曰:人气不足,天气如虚,人神失守,神光不聚,邪鬼干人,致又夭亡,可得闻乎?
岐伯曰:人致五脏,一脏不足,又会天虚,感邪之至也。人忧愁思虑即伤心,又或遇少阴司天,天数不及,太阴作接间至,即谓天虚也,此即人气天气同虚也。又遇惊而夺精,汗出于心,因而三虚,神明失守。心胃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神失守位,即神游上丹田,在帝太一帝君泥丸宫下。神既失守,神光不聚,却遇火不及之岁,有黑尸鬼见之,令人暴亡。

人饮食、劳倦即伤脾,又或遇太阴司天,天数不及,即少阳作接间至,即谓之虚也,此即人气虚而天气虚也。又遇饮食饱甚,汗出于危,醉饱行房,汗出于皮,因而三虚,脾神失守。脾位谏议之官,智周出焉。神既失守,神光失位而不聚也,却遇土不及之年,或己年或甲年失守,或太阴天虚,青尸鬼见之,令人卒亡。

人久坐湿地,强力入水即伤肾。肾为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因而三虚,肾神失守,神志失位,神光不聚,却遇水不及之年,或辛不会符,或丙年失守,或太阳司天虚,有黄尸鬼至,见之令人暴亡。

人或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即伤肝也。又遇厥阴司天,天数不及,即少阴作接间至,是谓天虚也,此谓天虚人虚也。又遇疾走恐惧,汗出于肝。肝未将军之官,谋虑出焉。神未失守,神光不聚,又遇木不及年,或丁年不符,或壬年失守,或厥阴司天虚也,有白尸鬼见之,令人暴亡也。

已上五失守者,天虚而人虚也,神游失守其位,即有五尸鬼干人,令人暴亡也,谓之曰尸厥。人犯五神易位,即神光不圆也。非但尸鬼,即一切邪犯者,皆是神失守位故也。此谓得守者生,失守者死。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二查字正音:
寒雰【fēn】:寒冷的雾露。
皛【xiǎo】话说得极为透彻明白。
三翻译:
黄帝问:天元之气窒抑,我已经知道了,希望听听天地的气交变化,什么叫失守?
岐伯说:凡是上下升降,迁正退位,各有固定规律,上下不得前进,升降失常,这就叫失守。所以天地之气的交替,失去正常的易位规律,气交就发生异常变化,气交有异常变化,就是四时失去正常秩序,万物得到生化不能平安,人们就要生病了。
黄帝问:升和降不能前进,希望听听其中的缘故,天地气交发生变化,怎样能明白知道呢?
岐伯说:问得真高明啊!能够明白大道了。天地之气的交替有变化,这是天地运行的机理,只是要降而不得降的,是地窒克伐。又有五运太过,而其气候限于天时而至的,气交就不能前进,要升的不能升,使因为中运抑制它,或者要降的不能降,也是因为中运抑制它。于是有的升之不前,有的降至不下,有的降至不下,升而至天的,有的升降都不前的,能作出这样的区别,就可以了解气交的变化。异常的变化,常各个不相同,灾害也就有轻有重了。

黄帝说:希望听听天地气交相遇相会相克相抑的原因,灾变导致人们疾病,病情轻重怎样?
岐伯说:气交遇到胜气相会使,就要折伏成郁了。所以辰戌之岁,厥阴木气当从在泉之右间,上升未司天之左间,如遇到在天的金气过胜,木气不能前进。又遇到庚戌之年,金运之气先于天时而至,金胜克木,木气忽然不能前进。木气本来是要上升的,却碰道在天的金气和中见金运的抑制,木气不能上升和前进,就发生清凉之气,风反而减小,春天出现秋令肃杀之气,又降下霜露,使草木枯萎。人们易患温疫早发,咽喉干燥,四肢胀满,肢节尽痛,但木郁既久,必定化郁为通,出现大风劲吹,拔倒树木,声音紊乱。人们多病猝中,半身麻痹,手足不仁。

所以巳亥之年,少阴君火应从在泉之右间,上升为司天之左间,若遇到在天的水气过胜,火气不能前进。又厥阴木气未得迁正中位,那么少阴庚不能上升,再因水运在中,君火要升,受到再中水运的抑制,而升之不前,因此气候仍然清冷,早晚更甚。人们多病阳气遏伏,内热烦闷,心神惊悸,寒热交作,日久成郁,一旦开通,气候陡然变热,风火之气聚积覆盖于大地之上,容易化成疫疠。大凡温病疫疠,都是因暖而作,赤色之气显著,就化成火疫。病者都出现心烦,燥冬口渴,渴得厉害,用清泄的方法治疗,诸证可止。

所以子午之年,太阴湿土当从在泉之右间,上升为司天之左间,如遇到在天木气过胜,土气不能前进;又遇到壬子木运太过,其气先于天时而至,则土被木克制,阻窒不前,就要风尘四起,天昏地暗,雨湿之气不能布散。人们要升风厥、涎潮、半身不遂、胀满等病。土气久郁,郁极则发,黄埃之气就要化成疫疠。人们多病夭折,头脸四肢发黄,成为黄疸,六腑胀满闭塞。湿令不能布化,雨水很少下降。

所以丑未之年,少阳相火当由在泉之右间,上升为司天之左间,若遇到在天水气过胜,火气不能前进;又若遇到去年未能退位的少阴,以致太阴不能迁正就位,少阳也就无从升天,若逢水运抑制,也不能升天而迁金,这时反见寒霜冷雨,凛冽如冬,河水干涸,或再次结冰,有时忽然天暑地热,马上又寒冷布散,寒暖不时。人们多病火或在内,心中烦热,惊骇不安寒热叫做。郁久必复,气候转为暴热,风火之气聚积覆盖于上,变生疫疠,于是变成伏热心中烦躁,四肢麻痹而厥冷,严重则出血。

所以寅申之年,阳明燥金应从在泉之右间,上升为司天之左间,若遇到在天火气过胜,近期不能前进;又若遇到戊申戊寅年,火运太过,其气限于天时而至。金被火可,虽欲上升,仍然不能前进,时雨就不能下降,西风时时到来,大地出现咸卤白霜,燥气也产生了。人们多病上焦有热,气喘咳嗽,甚至出血,当久郁忽然开通之时,白埃之气飞扬,如烟如雾,清凉肃杀之气产生。人们多病胸胁满闷,易于悲伤,闭塞流涕,喷嚏,咽喉干燥,两手皲裂,皮肤干燥。

所以卯酉之年,太阳寒水应从在泉之右间,上升为司天之左间,若遇到在天土气过胜,水气不能前进;又若遇到阳明未得迁正主司中位,就使调养无从上升,若土运已到,寒水要升,受了土运的抑制,也就不能前进,于是湿气与热气互相蒸郁,寒气生于左右间气之位。人们多病暴泄如注,饮食来不及消化。但久郁忽然开通之时,冷气胜过热气,比昂包突然下降。人们多生厥气上逆而呃逆,热气生于内,阳气厥于外,足胫酸痛,反见心悸懊热,暴烦而有厥逆。

黄帝说:胜之不前,我已经完全懂得它的道理了,希望听听降至不下,能明白地告诉我吗?
岐伯说:问得真详细啊!这是天地间极精微的道理,可以把这道理全部陈说。上升以后,必然要下降,到升天三年以后,下一年必定下降,下降入地,开始成为地之左间。又在地三年,这样升降往来,共为六年,所以就命名为“六气之纪”。

所以丑未之年,厥阴风木当从司天右间,下降为在泉左间,若遇到在地的金气,木气受制而不能前进;又或遇到少阴未退位,厥阴就无从下降,而在中的金运已至,因金运下承,导致降而不下,阻抑于中,久之变而成郁,由于木欲下降,金运相承,使它不能下降,远处见到青色的尘埃,白色之气相承接,风吹尘埃而天昏地暗,清凉秋燥行肃杀之令,霜和露又下降,肃杀气候行令。木气久而不降,郁抑日久,就要化成燥气,伏郁风内,该温暖而反见清冷,草木该发芽,可使严霜又至,蛰虫也未见出现,人们也惧怕清冷之气伤害内脏。

所以寅申之年,少阴君火当从司天右间,下降为在泉左间,若遇到在地的水气,使火受水制而不能前进;又或遇到丙申丙寅,水运之气太过,限于天时而至,少阴君火要下降,遇水运相克,不能下降,火气刚刚出现,水气反而到来,本来气候温暖,可是却冷的时常下雪,凛冽寒风又起,天空阴云惨淡凄凉。少阴君火久伏而不降,则化为郁气,郁伏已久,一旦开通,寒极生热,风火化成疫疠。人们多病面赤、心烦、头痛、目眩。火气过分彰显,是温热病降发的征兆。

所以卯酉之年,太阴湿土当从司天右间,下降为在泉左间,若遇到在地的木气,使土受木制而不能前进;又或少阳相火未能退位,太阴不能下降,或者木运到来,抑制太阴湿土,欲降不下,于是黄云出现,青霞彰显,郁滞熏蒸而成大风,尘埃飞扬如雾,甚至折损草木。如果久不得入地,郁伏既久,则天上有黄色埃气,地下湿气熏蒸。人们多患四肢不能抬举,头目昏眩,肢节疼痛,胸腹胀满。

所以辰戌之年,少阳相火当从司天右间,下降为在泉左间,若遇到在地的水气,或受水制而不能前进;又或遇到水运太过,先于天时而至,水运相承,相火便不能入地,这样,彤云刚刚出现,水气反而到来,本来是要温暖的,可使冷气突然到来,甚至结成冰雹。久而不能下降,伏久必定化郁为通,冷气变为然气,火气化成疫疠。人们易患面赤、心烦、头痛、目眩等病。火气彰显,热病就要发生了。

所以巳亥之年,阳明燥金当从司天右间,下降为在泉左间,若遇到在地的火气,金受火制而不能前进,又或遇到太阳未退位,就使阳明无从下降,或遇火运已至,因火运相乘,金气不能下降入地,这时本应天清气爽,可是反而火气昭彰,炎热异常。人们皆感到昏倦,夜卧不宁,咽喉干燥,口渴引饮,闷热内心烦躁。本来应朝暮清凉,却出现暄暖;如果久不得降,则伏久将要化郁为通,那时天气清凉,凉风阵阵,远处出现白气。人们多患掉眩,手足强直,麻木无知,两胁作痛,两眼视物不清。

所以子午之年,调养寒水应从司天右间,降未在泉左间,若遇到在地的土气,水受土制,太阳不能降而入地;又或遇到土运太过,先于天时而至,土运承制,太阳不能入地,天地之间布满寒水之气,昏暗惨淡,忽然黄埃飞扬,湿气弥漫,本来是汉化之气当里给你,现在却是蒸湿当令。久而不降,伏久郁化为通。人们多患大厥,四肢沉重倦怠,阴痿少力。天气阴沉,时常湿气蒸发。

黄帝说:升与降不能前进,已经清楚地知道它的宗旨了,希望听听迁正的道理,可以明白告诉我吗?
岐伯说:正司天地的中位,叫做迁正位,司天不得迁于正位的,是因为前年的司天已过了新旧之交得大寒日,就是司天太过的余日,仍旧治理者天气,这样新司天就不能迁正了。

厥阴不能迁居正位,就是风木温暖之气不能按时行令,花草枯槁。人们易患小便淋痛不利,目系转,转筋,易发怒,小便赤。风木要行令而寒气不去,所以气候温暖不正常,失去春天正常的时令。

少阴君火不能迁居正位,则冷气不退,春天先冷后寒,温暖气候不能按时到来。人们易患发热恶寒,四肢烦痛,腰脊强直。厥阴风木之气虽然太过,留恋在位不退,但不会超过君火当令之时。

太阴不能迁入正位,云雨就不能及时布散,万物干枯憔悴,当生长却不能发育。人们易患手足肢节肿满,大腹水肿,心胸月真胀,不欲饮食,泄泻,胁满,四肢不能抬举。本当太阴湿土行令,而少阴君火仍旧主司热令,所以气候温暖,干旱无雨。

少阳不能迁如正位,则炎热的气候不能行令,苗莠出,却不能繁荣,秋天出现酷暑,肃杀之气晚至,霜露不能及时下降。人们易患疟疾,故热,心悸,惊骇,甚则时见出血。阳明不能迁入正位,炎热气候行于前,肃杀之气后至,草木反见繁荣。人们易患寒热往来,鼻流清涕,喷嚏,毫毛枯折,爪甲枯悴,甚则气喘咳嗽,呼吸抬肩,悲伤不乐。炎热气候仍旧布散,燥气未能行令,就是清肃的气候未来,肺金受病。

太阳不能迁入正位,则冬时寒冷的气候反见于春天,肃杀的霜露下降于前,坚冰凝结于后,如果阳气重新行令,则凛冽的寒气不会发生,雰云待时而出现。人们发生温病疫疠,喉闭嗌干,烦躁而渴,喘息有音。太阳寒水之气,要等到燥金之气退去,才能司其气化之令,若燥气过期不去,则时序失常,就会带给人们灾害。

黄帝说:迁正早晚的道理,我已明白,希望听听退位的问题,可以说明吗?
岐伯说:所谓不退位,就使司天之数未终,也就是天数有余,名叫复布政,也叫再司天,就是天令一如过去,而不退位。

厥阴不退位,就会大风早气,时雨不能下降,湿令不能施化发用。人们易患温疫,黑斑,肢体偏废,风病,都有肢节痛,头目痛,热伏于内烦躁,咽喉发干口渴引饮。
少阴不退位,即春冬气候温暖异常,蛰虫早出活动,草木提前发芽生长。人们易患胸膈郁热,咽干,出血,惊骇,小便赤涩,丹瘤疹疮疡瘤毒。
太阴不退位,寒冷与暑热不时发生,尘埃昏蒙弥漫天空,太阴湿土之令不退去。人们易患四肢少力,饮食不下,大便泄泻,小便淋沥,腹满,足胫寒冷,阴痿,大便不通,尿失禁,小便频数。
少阳不退位,春天出现炎热的天气,暑热滞留不去,冬天温暖不上冻,流水不能结冰,蛰虫出现。人们易患少气气,寒热往来,便血,上部发热,小腹坚硬胀满,小便赤,甚则出血。
阳明不退位,春天气候清凉,草木繁荣推后,气候寒热相间。人们易患呕吐,泄泻如注,或饮食不下,或大便干燥,四肢不能抬举,头目眩晕。
太阳不退位,春季寒冷气候又至,冰雹降下,阴沉之气昏暗覆盖,至二之气时寒气仍未退去。人们易患痹证厥冷,阴痿,小便失禁,腰膝疼痛,温病疫疠晚发。

黄帝说:司天之气的早晚,我已经知道了,希望听听在泉之数,可以让我听听吗?
岐伯说:地下迁正、升天及退位不能如时前进,可应于大地上物产变化,使万物失去正常时令的生化。
黄帝说:我听说天地二甲子,十干与十二支,上下相合,经纬天地之气,其数相互之间有更移的,有失守其位的,可以说明吗?
岐伯说:失去更移之正位,则虽得当岁之正位,而未能得其司正位之气,就使得四时节令变化失序,降发生大疫疠了。注《玄珠密语》上说过:阳年三十年,除去六年天刑,计有二十四个太过年,除此六年,皆是太过的。若不然的话,是因为刚柔迭失其位,岁是太过有余,亦当作为不及。

假如甲子阳年,土运太过而抑制,如癸亥年司天之数有余,年虽一交得甲子,可使去年司天之厥阴尚未退位,今年在泉的阳明已经迁正,去年在泉之少阳已退作在泉右间,就是去年的厥阴仍再司天的位置,在泉之阳明已迁正,所以上下不能相合了。癸巳相会,虽使土运太过,但其气已虚,反受木克,所以就不是太过,怎么能说土运太过呢?况且六律之太宫的黄钟不应太窒,木既胜土,则土制子金比来报复,金既来报复而少阴司天忽至,则木反助火克金,故金的报复力必微,如此则甲己失守,其后三年化成土疫,最迟再丁卯年,最早再丙寅年,土疫就要发生。其大小轻重和预后善恶,就要察看当年司天在泉之气的盛衰和北极星所指的月令了。又如甲子年,在上的甲与子合,相应司天之位,再下的阳明己卯未能迁正在泉,去年戊寅的少阳未曾退位,也就形成甲己与在下之戊寅相合,土运就不是太过,而木乃乘虚克土,它所生的金又行复胜,即反化成病邪。在上的司天与在下的在泉,阴阳属性不同,所以产生疫疠的大小与善恶,和司天在泉的变化是一样的。

假如丙寅阳年太过,如去年乙丑年司天之数有余,今年虽交得丙寅,而去年司天之太阴尚未退位。但今年在泉的厥阴已经迁正,就是去年在泉之太阳已经退位而作地之右间,形成司天太阴、司地厥阴的局面,所以地下不能承奉天令所化。如上乙下辛相会,水运太虚,反受土克,故不能算阳土太过,即如太簇与太羽音律不能相应,土胜而雨化,木来相应则化为风,这是丙辛失守其会,后三年化成水疫,最迟到己巳年,最早到戊辰年,甚者其至速,微者其至迟,水疫就要发生。其大小与善恶,要根据司天在泉的气数及北斗所指的月令来推算。又如丙寅年,丙与寅合,少阳应作司天,即辛巳厥阴未得迁正在泉,庚辰太阳未能退位,那上位司天之病不能得下位在泉之辛,使水运小虚而有小胜小复,以后三年化为疫疠,名为水疠,病状如水疫。治法同前。

假如庚辰年阳年太过,如去年己卯司天之数有余,今年虽交的庚辰,阳明还在司天,下面的太阴已经迁正在泉,去年在泉之己卯少阴退位,己作地之右间,就成为司天阳明而司地太阴,所以司地不能承奉天令所化。上乙下巳相会,金运太虚,反受火克,故不能算阳土太过,即如姑洗与太商不能相应,火胜水复,气候当先热后寒,这是乙庚失守,其后三年当化成金疫最快在壬午年,最慢在癸未年,金疫就要发生。其病的大小与善恶,要根据本年年司天在泉的气数及北斗所指之月令而定。又如庚辰应时迁正司天,而下乙未未得迁正在泉,去年甲午少阴未得退位,那么上位司天便孤立,乙庚不能合德,即在下乙未柔干不能合刚,亦金运小虚,有小胜或无复,后三年化成疫疠,名未金疠,其症状与金疫相似。治法同前。

假如壬午年阳年太过,如去年辛巳司天之数有余,今天虽交得壬午,但厥阴尚再司天,下面的阳明已迁正在泉,去年在泉之丙申少阳已作地之右间,成为司天厥阴而司天阳明,所以地不能承奉天令所化。如上丁下辛相会合,木运太虚,反受金克,故不能算阳土太过,即如蕤宾与太角不能相应,近期行令而燥生,火化热气之复,丁壬不能合德,气候三年化成木疫,严重的其至快,轻微的其至慢。疫至大小与善恶,当看疫至治年的天数与北斗所指的月令。又如壬午应时迁正司天,而下位丁酉未得迁正在泉,去年再泉之丙申少阳未得退位,那么上位司天便孤立,上下不能合德,这就是丁柔干不能合刚,木运亦小虚,有小胜,也有小复,其后三年化成疫疠,名未木疠,病状如风疫。治法同前。

假如戊申年阳年太过,如去年丁未司天之数有余,今年虽交得戊申,太阴犹尚司天,下面的厥阴已迁正在泉,去年在泉之壬戌太阳,已退位作地之右间,就成为司天丁未,司地癸亥,所以地不能承奉天令所化。上丁下癸相会,火运太虚,反受水克,故不能算作阳土太过,即如夷则与太徵不能相应,这是戊癸失守其会,后三年将化为疫疠,最快在庚戌年。其疫大小与善恶,要看疫至之年的天数和北斗所指的月令。又如戊申应时迁正司天,而下面癸亥未得迁正在泉,壬戌太阳未得退位,那么上位司天便孤立,不能与在泉合德,这是下癸柔干不能合刚,火运稍衰,或有小胜,或无复,其候三年化成疫疠,名为火疠。治法同前,治疗的方法可用寒发泄法。

黄帝说:人体正气不足,天气又虚,神气失守,神光不聚,病邪伤人,致有夭亡,可以听听吗?
岐伯说:人的五脏,如果有一脏不足,再遇到天虚,感受的邪气就会深入。人过度忧愁思虑,就会损伤心脏,又如遇到少阴司天而天数不足,太阴作为接替的主司,这样就叫天虚,也就是人气合天气都虚。如果再遇到惊吓损伤心精,汗出伤其心液,便成为三虚,以致神明失守。心使君主之官,神明出于此,神明失守其位,也就是神明游离于上丹田泥丸宫之下。神明既失其位,神光不能聚集,却遇到火运不及的年份,则水疫至邪致病,使人猝然死亡。

人饮食不解、劳倦过度则伤脾脏,又遇太阴司天,天数不足,少阳作司天的左间来代表,这就叫虚,就是人气虚天气也虚。又遇到饮食过饱,伤胃出汗,或者酒醉行房,出汗伤脾,因而形成三虚,以致脾神失守。脾是谏议之官,智慧周密由此而出。脾神既失其位,神光失位而不能聚集,又遇虽土不及之年,或遇己年或甲年失守,或太阴司天天数不足,变有木疫至邪为病,使人猝死。

人久居潮湿之地,或强力入水作也,就会伤肾。肾使作强直官,伎巧由此而出。今有三虚,肾肾失守,神志失位,神光不聚,却遇到水运不及之年,或者辛不会合,或者逢丙年失守,或者太阳司天不及,就有土疫至邪致病,使人猝死。

人如愤怒,气上逆而不能下降,就会损伤肝脏。又遇到厥阴司天,天数不足,即少阴作司天左间来代替,这叫天虚,成为天人两虚。又如奔跑恐惧,汗出伤肝。肝使将军之官,谋虑由此而出。精神失守,神明不聚,又遇到木运不及之年,或丁年不相会合,或壬年失守,或厥阴司天不及,就有金疫至邪致病,使人猝死。

以上五种失守其位的,因为天虚和人虚,使精神游散,失于守藏,就有五种病邪侵袭,使人猝死,这叫尸厥。人或患了五脏之神失其常位,就会神光不圆满了。不止疫邪为患,就是一切邪气侵袭,都是由于精神不守的缘故。这就是所说的,精神能够守藏则生存,不能守藏则死亡。得神的就会昌盛,失神的就要死亡。
四心得
人五脏,如果有一脏不足,再遇到天虚感受的邪气就会深入。比如人过度忧愁思虑,就会损伤心脏,又遇到少阴司天而天数不足,太阴作为接替的主司,这亲友就叫天虚,-------人气和天气都虚。如果再遇到惊呈而损伤心精,法出伤其心液,便宜成为三虚,以致神明失守。
非时的天气,正气的虚弱,精神的失守--------疫疠为病必须要有的三个条件。而其中最主要的条件,是精与神失守,它不但是疫邪发病的决定因素,同时也是产生一切严重疾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心是君主之官,神明出于此,神明失守其位,也就是神明游离于上凡田泥丸宫之下。
人不止疫邪为患,就是一切邪气侵袭,都是由于精神不守的缘故。这就是所说的,精神能够守藏则生存,不能守藏则死亡。得神的就会昌盛,失神的就要死亡。-----------精神能够守藏很重要。

五吟诵发到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 00:15: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2-1-22 11:19 编辑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一抄写原文
黄帝问曰:五气交合,盈虚更作,余知之矣。六气分治,司天地者,其至何如?
岐伯再拜厨房就很难过:明乎哉问也!天地之大幻,人神之通应也。
帝曰:愿闻上合昭昭,下合冥冥,奈何?
岐伯曰:此道所主,工之所疑也。


帝曰:愿闻其道也。
岐伯曰:厥阴司天,其化以风;少阴司天,其化以热;太阴司天,其化以湿;少阳司天,其化以火;阳明司天,其化以燥;太阳司天,其化以寒。以所临脏位,命其病者也。

帝曰:地化奈何?
岐伯曰:司天同候,间气皆然。
帝曰:间气何谓?
岐伯曰:司左右者,是谓间气也。
帝曰:何以异之?
岐伯曰:主岁者纪岁,间气者纪步也。

帝曰:善。岁主奈何?
岐伯曰:厥阴司天为风化,在泉为酸化,司气为苍化,间气为动化。少阴司天为热化,在泉为苦化,不司气化,居气为灼化。太阴司天为湿化,在泉为甘化,不司气化,居气为灼化。太阴司天为湿化,在泉为甘化,司气为黅化,间气为柔化。少阳司天为火化,在泉为苦化,司气为丹化,间气为明化。阳明司天为燥化,在泉为辛化,司气为素化,间气为清化。司天为寒化,在泉为咸化,司气为玄化,间气为藏化。故治病者,必明六化分治,五味五色所生,五脏所宜,乃可以言盈虚,病生之绪也。

帝曰:厥阴在泉而酸化先,余知之矣。风化之行也,何如?
岐伯曰:风行于地,所谓本也,余气同法。本乎天者,天之气也;本乎地者,地之气也。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矣。故曰:谨候气宜,无失病机。此之谓也。

帝曰:其主病,何如?
岐伯曰:司岁备物,则无遗主矣。
帝曰:先岁物,何也?
岐伯曰:天地之专精也。
帝曰:司气者,何如?
岐伯曰:司气者主岁同,然有余不足也。
帝曰:非司岁物,何谓也?
岐伯曰:散也,故质同而异等也。气味有薄厚,性用有躁静,治保有多少,力化有浅深。此之谓也。

帝曰:岁主脏害,何谓?
岐伯曰:以所不胜命令之,则其要也。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上淫于下,所胜平之;外淫于内,所胜治之。
帝曰:善。平气何如?
岐伯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正者正治,正者反治。

帝曰:夫子言察阴阳所在,而调之,论言大迎与寸口,相应若引绳,大小齐等,命曰平。阴之所在寸口,何如?
岐伯曰:视岁南北,可知之矣。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北政之岁,少阴在泉,则寸口不应;厥阴在泉,则右不应;太阴在泉,则左不应。南政之岁,少阴司天,则寸口不应;厥阴司天,则右不应;太阴司天,则左不应。诸不应者,反其诊,则见矣。
帝曰:尺候如何?
岐伯曰:北政之,三阴在下,则寸不应;三阴在上,则尺不应。南政之岁,三阴在天,则寸不应;三阴在泉,则尺不应。左右同。故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如其要,流散无穷。此之谓也。

帝曰:善。天地之气,内淫而病,何如?
岐伯曰:岁厥阴在泉,风淫所胜,则地气不明,平野味,革乃早秀。民病洒洒振寒,善伸数欠,心痛支满,两胁里急,饮食不下,鬲咽不通,食则呕,腹胀善噫 ,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

岁少阴在泉,热淫所胜,则焰浮川泽,阴处反明。民病腹中肠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寒热,皮肤痛,目瞑,齿痛,【zhuō 】出页)肿,恶寒发热如疟,少腹中痛,腹大。蛰虫不藏。

岁太阴在泉,草乃早荣,湿淫所胜,则埃昏岩谷,黄反见黑,至阴之交,民病饮积,心痛,耳聋,浑浑焞焞,嗌肿喉痹,阴病血见,少腹痛肿,不得小便,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腰似折,髀不可以回,腘如结,腨如别。

岁少阳在泉,火淫所胜,则焰明郊野,寒热更至。民病注泄赤白,少腹痛,溺赤,甚则便血。少阴同候。

岁阳明在泉,燥淫所胜,则霿雾清瞑。民病喜哎,呕有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反侧,甚则嗌干面尘,向雁过留声膏泽,足外反热。

岁太阳在泉,寒淫所胜,则凝肃穆惨慄。民病少腹控睾、引腰脊,上冲心痛,血见,嗌痛颔肿。

帝曰:善。治之奈何?
岐伯曰:诸气在泉,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火淫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

帝曰:善。天气之变,何如?
岐伯曰:厥阴司天,风淫所胜,则太虚埃昏,云物以扰,寒生春气,流水不冰,蛰虫不去。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去两胁,鬲咽不通,饮食不下,舌本强,食则哎,冷泄腹胀,溏泄,瘕,水闭,病本于脾。冲阳绝,死不治。

少阴司天,热淫所胜,怫热,大雨且至,火行其政。民病胸中烦热,嗌干,右胠满,皮肤痛,寒热咳喘,唾血血泄,鼽衄嚏呕,溺色变,甚则疮疡胕肿,肩背臂臑,及缺盆中痛,心痛,肺䐜,腹大满,膨膨而咳喘,病本于肺。尺泽绝,死不治。

太阴司天,湿淫所胜,则沉阴且布,雨变枯槁。胕肿,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不得,腰脊头项痛,时眩,大便难,阴气不用,饥不欲食,咳唾则有血,心如悬,病本于肾。太谿绝,死不治。

少阳司天,火淫所胜,则温气流行,金政不平。民病头痛,发热严寒而疟,热上,皮肤痛,色变黄赤,传而为水,身面胕肿,腹满仰息,泄注赤白,疮疡,咳唾血,烦心,胸中中热,甚则鼽衄,病本于肺。天府绝,死不治。

阳明司天,燥淫所胜,则木乃晚荣,草乃晚生。盘骨内变,大凉革候,名木敛,生菀于下,草焦上首,蛰虫来见。民病左胠胁痛,寒清于中,感而虐,咳,腹中鸣,注泄瞀溏,心胁暴痛,不可反侧,嗌干,面尘,腰痛,丈夫頽疝,妇人少腹痛,目昧眦疡,疮痤痈,病本于肝。大冲绝,死不治。

太阳司天,寒淫所胜,则寒气反至,水且冰,运火炎烈,雨暴乃雹。民病血变于中,发为痈疡,厥心痛,呕血,血泄,鼽衄,善悲,时眩仆,胸腹满,手热,肘挛,掖肿,心澹澹大动,胸胁胃脘不安,而赤目黄,善悲,时眩仆,胸腹满,手热,肘挛,掖肿,心澹澹大动,胸胁胃脘不安,面赤目黄,善噫 ,嗌干,甚则色炲,渴而欲饮,病本于心。神门绝,死不治。所谓动气,知其脏也。

帝曰:善。治之奈何?
岐伯曰:司天之气,风淫所胜,平之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泄之。热淫所胜,平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湿淫所胜,平以苦有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湿上甚而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而止。火淫所胜,平以咸冷,佐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而止。火淫所胜,平以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以酸复之,热淫同。燥淫所胜,平以苦温,佐以酸辛,以苦下之。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佐以甘苦,以咸泻之。

帝曰:善。邪气反胜,治之奈何?
岐伯曰:风司于地,清反胜之,治以酸温,佐以苦甘,以辛平之。热司于地,寒反胜之,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平之。湿司于地,热反胜之,治以苦冷,佐以咸甘,以苦平之。火司于地,寒反胜之,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平之。燥司于地,热反胜之,治以平寒,佐以苦甘,以酸平之,以和为利。寒司于地,热反胜之,治以咸冷,佐以甘辛,以苦平之。

帝曰:其司天邪胜,何如?
岐伯曰:风化于天,清反胜之,治以酸温,佐以甘苦。热化于天,寒反胜之,治以甘温,佐以苦酸辛。湿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苦寒,佐以苦酸。火化于天,寒反胜之,治以甘热,佐以苦辛。燥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辛寒,佐以苦甘。寒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咸冷,

帝曰:六气相胜,奈何?
岐伯曰:厥阴之胜,耳鸣头眩,愦愦欲吐,胃鬲如寒,大风数举,倮虫不滋,胠胁气并,化而为热,小便黄赤,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肠鸣,飧泄,少腹痛,注下赤白,甚则呕吐,鬲咽不通。

少阴之胜,心下热,善饥,脐下反动,气游三焦。炎暑至,木乃津,草乃萎。呕逆烦燥,腹满痛,溏泄,传为赤沃。

太阴之胜,火气内郁,疮疡于中,流散于外,病在胠胁,甚则心痛,热格,头痛,喉痹,项强,独胜则湿气内郁,寒迫下焦,痛留顶,互引眉间,胃满。雨数至,湿化乃见,少腹满,腰脽重强,内不便,善注泄,足下温,头重,足胫胕肿,饮发于中,胕肿于上。

少阳之胜,热客于胃,烦心心痛,目赤欲呕,呕酸善饥,耳痛溺赤,善惊谵妄,暴热消烁,草萎水涸,介虫乃屈,少腹痛,下沃赤白。

阳明之胜,清发于中,左胠胁痛,溏泄,内为嗌塞,外发㿗疝。大凉肃杀,,华英改容,毛虫乃殃,胸中不便,嗌塞而咳。

太阳之胜,凝溧且至,非时水冰,羽乃后化。痔疟发,寒厥入胃,则内生心痛,阴中乃疡,隐曲不利,互引阴股,筋肉拘苛,血脉凝泣,络满色变,或为血泄,皮肤否肿,腹满食减,热反上行,头项囟顶,脑户中痛,目如脱,寒入下焦,传为濡泻。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厥阴之胜,治以甘清,佐以苦辛,以酸泻之。少阴之胜,治以辛寒,佐以苦咸,以甘泻之。太阴之胜,治以咸热,佐以辛甘,以苦泻之。少阳之胜,治以辛寒,佐以甘咸,以甘泻之。阳明之胜,治以酸温,佐以辛甘,以苦泻之。太阳之胜,治以甘热,佐以辛酸,以咸泻之。

帝曰:六气之复,何如?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厥阴之复,少腹坚满,里急暴痛。偃木飞沙,倮虫不荣。厥心痛,汗发呕吐,饮食不入,入而复出,筋骨掉眩,清厥,甚则入脾,食痹而吐。冲阳绝,死不治。

少阴之复,燠热内作,烦躁鼽嚏,少腹绞痛,火见燔焫,嗌燥,分注时止,气动于左,上行于右,咳,皮肤痛,暴瘖心痛,郁冒不知人,乃洒淅恶寒,振慄谵妄,寒已而热渴而欲饮,少气骨痿,隔肠不便,外为浮肿,哕噫。赤气后化,流水丶不冰,热气大行,介虫不复。病疿胗疮疡,痈疽痤痔。甚则入肺,咳而鼻渊。天府绝,死不治。

大阴之复,湿变乃举,体重中满,食饮不化,阴气上厥,胸中不便,饮发于中,咳喘有声。大雨时行,鳞见于陆。头顶痛食,而掉瘛尤甚,呕而密默,唾吐清液,甚则入肾,窍泻无度。太谿绝,死不治。

少阳之复 ,大热将至,枯燥烦爇,介虫乃耗,惊瘛咳衄,心热烦燥,便数憎风,厥气上行,而如浮埃,目乃瞤瘛,火气内发,上为口糜呕逆,血溢血泄,发而为疟,恶寒鼓慄,寒极反热,嗌络焦槁,渴引水浆,色变黄赤,少气脉萎,化而为水,传为胕肿,甚则入肺,咳而血泄.尺泽绝,死不治.

阳明之复,清气大举,森木苍干,毛虫乃厉。病生胠胁,气归于左,善太息,甚则心痛否满,腹胀而泄,呕苦,咳哕,烦心,病在鬲中,头痛,甚则入肝,惊骇筋挛。太冲绝,死不治。

太阳之复,厥气上行,水凝雨冰,羽虫乃死,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否满,头痛善悲,时眩仆,食减,腰脽反痛,屈伸不便,地裂冰坚,阳光不治,少腹控睾,引腰脊,上冲心,唾出清水,及为哕噫,甚则入心,善忘善悲。神门绝,死不治。

帝曰:善。治之奈何?
岐伯曰:厥阴之复,治以酸寒,佐以甘辛,以酸泻之,以甘缓之。少阴之复,治以咸寒,佐以苦辛,以甘泻之,以酸收之,辛苦发之,以咸软之。太阴之复,治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泻之,燥之,泄之。少阳之复,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咸软之,以酸收之,辛苦发之。发不远热,无犯温凉。少阴同法,阳明之复,治以辛温,佐以苦甘,以苦泄之,以苦下之,以酸补之。太阳之复,治以咸热,佐以甘辛,以苦坚之。治诸胜复,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散者收之,抑者散之,燥者润之,急者缓之,坚者软之,脆者坚之,衰补之,强者泻之。各安其气,必清必静,则病气衰去,归其所宗。此治之大体也。

帝曰:善。气之上下,何谓也?
岐伯曰:身半以上,其气三矣,天之分也,天气主之;身半以下,其气三矣,地之分也,地气主之。以名命气,以气命处,而言其病。半,所谓天枢也。故上胜而下俱病者,以地名之;下胜而上俱病者,以天名之。所谓胜至,报气屈伏而未发也。复至则不以天地异名,皆如复气为法也。

帝曰:胜复之动,时有常乎?气有必乎?
岐伯曰“:时有常位,而气无必也。
帝曰:愿闻其道也。
岐伯曰:初气终三气,天气主之,胜之常也。四气尽终气,地气主之,复之常也。有胜则复,无胜则否。
帝曰:善。复已而胜,何如?
岐伯曰:胜至则复,无常数也,衰乃止耳。复已而胜,不复则害,此伤生也。

帝曰:复而反病,何也?
岐伯曰:居非其位,不相得也。大复相胜,则主胜之,故反病也。所谓火燥热也。
帝曰:治之何也?
岐伯曰:夫气之胜也,微者随之,甚则制之。气之复也,和者平之,暴者夺之。皆随胜气,安其屈伏,无问其数,以平为期。此其道也。

帝曰:治之何如?
岐伯曰:夫气之胜也,微者随之,甚则制之。气之复也,和者平之,暴者夺之。皆随胜气,安其屈伏,无问其数,以平为期。此其道也。

帝曰:善。客主之胜复,奈何?
岐伯曰:客主之气,胜而无复也。
帝曰:其逆从,何如?
岐伯曰:主胜逆,客胜从,天之道也。

帝曰:其生病,何如?
岐伯曰: 厥阴司天,客胜则耳鸣掉眩,甚则咳;主胜则胸胁痛,舌难以言。少阴司天,客胜则鼽嚏,颈项强,肩背瞀热,头痛少气,发热,耳聋目瞑,甚则帝曰:善。气之上下,何谓也?
岐伯曰:身半以上,其气三矣,天之分也,天气主之;身半以下,其气三矣,地之分也,地气主之。以名命气,以气命处,而言其病。半,所谓天枢也。故上胜而下俱病者,以地名之;下胜而上俱病者,以天名之。所谓胜至,报气屈伏而未发也。复至则不以天地异名,皆如复气为法也。

帝曰:胜复之动,时有常乎?气有必乎?
岐伯曰“:时有常位,而气无必也。
帝曰:愿闻其道也。
岐伯曰:初气终三气,天气主之,胜之常也。四气尽终气,地气主之,复之常也。有胜则复,无胜则否。
帝曰:善。复已而胜,何如?
岐伯曰:胜至则复,无常数也,衰乃止耳。复已而胜,不复则害,此伤生也。
帝曰:善。气之上下,何谓也?
岐伯曰:身半以上,其气三矣,天之分也,天气主之;身半以下,其气三矣,地之分也,地气主之。以名命气,以气命处,而言其病。半,所谓天枢也。故上胜而下俱病者,以地名之;下胜而上俱病者,以天名之。所谓胜至,报气屈伏而未发也。复至则不以天地异名,皆如复气为法也。

帝曰:胜复之动,时有常乎?气有必乎?
岐伯曰“:时有常位,而气无必也。
帝曰:愿闻其道也。
岐伯曰:初气终三气,天气主之,胜之常也。四气尽终气,地气主之,复之常也。有胜则复,无胜则否。
帝曰:善。复已而胜,何如?
岐伯曰:胜至则复,无常数也,衰乃止耳。复已而胜,不复则害,此伤生也。

帝曰:复而反病,何也?
岐伯曰:居非其位,不相得也。大复其胜,则主胜之,,故反病也。所谓火燥热也。
帝曰:治之何如?
岐伯曰:夫气之胜也,微者随之,甚则制之。气之复也,和者平之,暴者夺之。皆随胜气,安其屈伏,无问其数,以平为期。此其道也。

帝曰:善。客主之胜复,奈何?
岐伯曰:客主之气,胜而无复也。
帝曰:其逆从,何如?
岐伯曰:主胜逆,客胜从,天之道也。

帝曰:其生病,何如?
岐伯曰:厥阴司天,客胜则耳鸣掉眩,甚则咳;主胜则胸胁痛,舌难以言。少阴司天,客胜则胸胁痛,舌难以言 。少阴司天,客胜则鼽嚏,颈项强,肩背瞀热,头痛少气,发热,耳聋目螟,甚则胕肿血溢;疮疡咳喘;主胜则心热烦燥,甚则胁痛支满。
太阴司天,客胜则首面胕肿,呼吸气喘;主胜则胸腹满,食已而瞀。
少阳司天,客胜则丹胗外发,及为丹熛疮疡,呕逆喉痹,头痛嗌肿,耳聋血溢,内为瘛疭;主胜则胸满,咳,仰息,甚而有血,手热。
阳明司天,清复内余,则咳衄嗌塞,心鬲中热,咳不止,面白血出者死。
太阳司天,客胜则胸中不利,出清涕,感寒则咳;主胜则喉嗌中鸣。
厥阴在泉,客胜则大关节不利,内为痉强拘瘛,外为不便;主胜则筋骨繇并,腰腹时痛。
少阴在泉,客胜则腰痛,尻股膝髀腨(骨行)足痛,瞀热以酸,胕肿不能久立,溲便变。主胜则厥气上行,心痛发热,鬲中,众痹皆作,发于胠胁,魄汗不藏,四逆而起。
太阴在泉,客胜则足痿下重,便溲不时;湿客下焦,发而濡泻及为肿隐曲之疾。主胜则寒气逆满,食饮不下,甚则为疝。
少阳在泉,客胜则腰腹痛而反恶寒,甚则下白溺白;主胜则热反上行,而客于心,心痛发热,格中而呕,少阴同候。
阳明在泉,客胜则清气动下,少腹坚满,而数便泻。主胜则腰重腹痛,少腹生寒,下为鹜溏,则寒厥于肠,上冲胸中,甚则喘,不能久立。
太阳在泉,寒复内余,则腰尻痛,屈伸不利,股胫足膝中痛。
帝曰:善。治之奈何?
岐伯曰: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折之,不足补之,佐以所利,和以所宜,必安其主客,适其寒温,同者逆之,异者从之。
帝曰:治寒以热,治热以寒,气相得者逆之,不相得者从之,余以知之矣。其于正味何如?
岐伯曰:木位之主,其泻以酸,其补以辛;火位之主,其泻以甘,其补以咸;土位之主,其泻以苦,其补以甘;金味之主,其补以酸;水位之主,其泻以咸,其补以苦。厥阴之客,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甘缓之,少阴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收之;太阴之客,以甘补之,以苦泻之,以甘缓之。少阳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软之。阳明之客,以酸补之,以辛泻之,以苦泄之;太阳之客,以苦补之,以咸泻之,以苦坚之,以辛润之,开发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帝曰:善。愿闻阴阳之三也。何谓?
岐伯曰:气有多少异用也。
帝曰:阳明何谓也?
岐伯曰:两阳合明也。
帝曰:厥阴何也?
岐伯曰:两阴交尽也。
帝曰:气有多少,病有盛衰,治有缓急,方有大小,愿闻其约奈何?
岐伯曰: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中外,治有轻重,适其至所为故也。大要也,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故曰:近者奇之,远者偶之;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厚,缓则气味薄,适其至所,此之谓也。病所远而中道气味之者,贪而过之,无越其制度也。是故平气之道,近而奇偶,制小其服也;远而奇偶,制大其服也;大则数少,小则数多,多则九之,少则二之。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
帝曰:善。病生于本,余知之矣。生于标者,治之奈何?
岐伯曰:病反其本,得标之病,治反其本,得标之方。
帝曰:善。六气之胜,何以候之?
岐伯曰:乘其至也;清气大来,燥之胜也,风木受邪,肝病生焉;热气大来,火之胜也,金燥受邪,肺病生焉;寒气大来,水之胜也,火热受邪,心病生焉;湿气大来,土之胜也,寒水受邪,肾病生焉;风气大来,木之胜也,土湿受邪脾病生焉。所谓感邪而生病也。乘年之虚,则邪甚也。失时之和亦邪甚也。遇月之空,亦邪甚也。重感于邪,则病危矣。有胜之气,其来必复也。
帝曰:其脉至何如?
岐伯曰:厥阴之至其脉弦,少阴之至其脉钩,太阴之至其脉沉,少阳之至大而浮,阳明之至短而涩,太阳之至大而长。至而和则平,至而甚则病,至而反者病,至而不至者病,未至而至者病。阴阳易者危。
帝曰:六气标本所从不同奈何?
岐伯曰:气有从本者,有从标本者,有不从标本者也。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故从本者化生于本,从标本者有标本之化,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
帝曰:脉从而病反者,其诊何如?
岐伯曰:脉至而从,按之不鼓,诸阳皆然。
帝曰:诸阴之反,其脉何如?
岐伯曰:脉至而从,按之鼓甚而盛也。
是故百病之起有生于本者,有生于标者,有生于中气者,有取本而得者,有取标而得者,有取中气而得者,有取标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逆,正顺也,若顺,逆也。故曰:知标与本,用之不殆,明知逆顺,正行无问,此之谓也。不知是者,不足以言诊,足以乱经。故大要曰:粗工嘻嘻,以为可知,言热末已,寒病复始,同气异形,迷诊乱经,此之谓也。夫标本之道要而博,小而大,可以言一而知百病之害,言标与本,易而无损,察本与标,气可令调,明知胜复,为万民式,天之道毕矣。
帝曰:胜复之变,早晏何如?
岐伯曰:夫所胜者胜至已病,病已愠愠而复已萌也。夫所复者,胜尽而起,得位而甚,胜有微甚,复有少多,胜和而和,胜虚而虚,天之常也。
帝曰:胜复之作,动不当位,或后时而至,其故何也?
岐伯曰:夫气之生与其化衰盛异也。寒暑温凉盛衰之用,其在四维,故阳之动始于温,盛于暑;阴之动始于清,盛于寒;春夏秋冬各差其分。故大要曰: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谨按四维,斥候皆归,其终可见,其始可知,此之谓也。
帝曰:差有数乎?
岐伯曰:又凡三十度也。
帝曰:其脉应皆何如?
岐伯曰:差同正法,待时而去也。脉要曰:春不沉,夏不弦,冬不涩,秋不数,是谓四塞。沉甚曰病,弦甚曰病,涩甚曰病,数甚曰病,参见曰病,复见曰病,未去而去曰病,去而不去曰病,反者死。故曰气之相守司也,如权衡之不得相失也。夫阴阳之气清净,则生化治,动则苛疾起,此之谓也。
帝曰:幽明何如?
岐伯曰:两阴交尽故曰幽,两阳合明故曰明。幽明之配,寒暑之异也。
帝曰:分至何如?
岐伯曰:气至之谓至,气分之谓分。至则气同,分则气异,所谓天地之正纪也。
帝曰:夫子言春秋气始于前,冬夏气始于后,余已知之矣。然六气往复,主岁不常也,其补泻奈何?
岐伯曰:上下所主,随其攸利,正其味,则其要也。左右同法。大要曰:少阳之主,先甘后咸;阳明之主,先辛后酸;太阳之主,先咸后苦;厥阴之主,先酸后辛;少阴之主,先甘后咸;太阴之主,先苦后甘。佐以所利,资以所生,是谓得气。
帝曰:善。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经言盛者泻之,虚则补之,余锡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桴鼓相应,犹拔刺雪汗,工巧神圣,可得闻乎?
岐伯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也。
帝曰:愿闻病机何如?
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燥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
帝曰:善。五味阴阳之用何如?
岐伯曰: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软或坚,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
帝曰:非调气而得者,治之奈何?有毒无毒,何先何后,愿闻其道。
岐伯曰:有毒无毒,所治为主,适大小为制也。
帝曰:请言其制?
岐伯曰: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
帝曰:何谓逆从?
岐伯曰: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
帝曰:反治何谓?
岐伯曰: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
帝曰:善。气调而得者何如?
岐伯曰:逆之从之,逆而从之,从而逆之,疏气令调,则其道也。
帝曰:善。病之中外何如?
岐伯曰:从内之外者,调其内,从外之内者,治其外;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中外不相及,则治主病。
帝曰:善。火热复,恶寒发热,有如疟状,或一日发,或间数日发,其故何也?
岐伯曰:胜复之气,会遇之时,有多少也。阴气多而阳气少,则其发日远;阳气多而阴气少,则其发日近。此胜复相薄,盛衰之节,疟亦同法。
帝曰:论言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而方士不能废绳墨而更其道也。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复起,奈何治?
岐伯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
帝曰:善。服寒而反热,服热而反寒,其故何也?
岐伯曰:治其王气是以反也。
帝曰:不治王而然者何也?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不治五味属也。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攻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帝曰:善。方制君臣,何谓也?
岐伯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非上下三品之谓也。
帝曰:三品何谓?岐伯曰:所以明善恶之殊贯也。
帝曰:善。病之中外何如?
岐伯曰: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定其中外,各守其乡。内者内治,外者外治,微者调之,其次平之,盛者夺之,汗者下之,寒热温凉,衰之以属,随其攸利,谨道如法,万举万全,气血正平,长有天命。
帝曰:善。
二查字正音
1五气:在五运的基础上产生的风、火、湿、燥、寒五种气候的变化。
2.盈虚更作:五运的太过 、不及,相互交替。
3.六气分治:指风、寒、湿、热、燥、火之气分时主治。
4天地之大纪:天地变化的基本规律。
5.人神之通应:人体与天地变化是相适应的。神,指自然现象。
6.昭昭:明亮。
7冥冥:玄远。
8所临脏位:六气下临所应之脏器。如初之气是厥阴风木之位,也就是肝脏起适应活动的脏位。客气加临于主气就等于客气加临于人体的内脏,从而对内脏发生影响。
9司气:指五运之气。张介宾:‘司气,言五运之气也。木运司气,故色化青苍,丁壬年是也。”
10居气:即间气。新校正:“少阴不曰间气,而云居气者,盖称君火无所不居,不当间之也。
11气宜:六气所宜出现的时令。
12主病:主治疾病的药物。
13司岁备物:根据司岁之气,采备药物。、
14专精:即精专,精粹。张介宾:“岁物者,得天地精专之化,气全力厚。”
15治保有多少:张志聪“谓治病保真之药食,或宜多用,或宜少用也。”保,保养真气。
16正者正治,反者反治:王冰:“阴病阳不病,阳病阴不病,是为正病,则正治之,谓以寒治热,以热治寒也。阴位已见阳脉,阳位已见阴脉,是为反病,则反治之,谓以寒治寒,以热治热也。17愠愠[yǔn]郁结不舒的样子。
三翻译
黄帝问道:五运之气交相配合,太过不及互相更替,这些道理我已经知道了。那么六气分时主治,其司天、在泉之气到来时所起的变化又怎样?
岐伯拜了再拜说:问得多么清楚啊!这是天地变化的基本规律,也是人体与天地变化相适应的规律。
黄帝问道:我希望听听它怎样能上合于昭明的天道,下合于玄远的地气?
岐伯说:这是医学理论中的主要部分,也是一般医生所不太理解的。

黄帝说:希望听听它的道理。
岐伯说:厥阴司天,气从风化;少阴司天,气从热化;太阴司天,气从湿化;少阳司天,气从火化;阳明司天,气从燥化;太阳司天,气从寒化。根据客气所临的脏位,来确定其疾病名称。

黄帝问:在泉的气化是怎样的?
岐伯说:与司天是同一规律,间气也都是如此。
黄帝部在;什么叫间气呢?
岐伯说:分司在司天和在泉之左右的,就叫间气。
黄帝问:与司天在泉有何分别?
岐伯说:司天在泉主岁之气,主管一年的气化,间气,主一步(六十日)的气化。

黄帝说:很对。一岁的主气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厥阴司天为风化,在泉为酸化,岁运为苍化,间气为动化。少阴司天为热化,在泉为苦化,岁运不司为气化,间气为灼化。太阴司天为湿化,在泉为甘化,岁运黅化,间气为柔化。少阳司天为火化,在泉为湿化,在泉为苦化,岁运为丹化,间气为明化。阳明司天为燥化,在泉为辛化,岁运为素化,间气为清化。太阳司天为寒化,在泉为咸化,岁运为玄化,间气为藏化。所以治病的医生,必须明白六气所司的气化,五味、五色的产生与五脏的宜忌,然后才可以对气化的虚实和疾病发生的关系找到头绪。

黄帝说:厥阴在泉而从酸化,我以前就知道了。风的气化运行又怎样呢?
岐伯说:风气行于地,这是本于地之气而为风化,其他五气也是这样。因为本属于天的,是天之气;本属于地的,是地之气。天地之气相互化合,就有六节之气的划分而后万物才能化生。所以说:要谨慎地察候六气适宜的时令,不可违反病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黄帝问:那些主治疾病的药物怎样?
岐伯说:根据司岁之气来采备药物,就不会有遗漏了。
黄帝说:采备岁气所生化的药物,这是为什么?
岐伯说:因其能得到天地精专之气,有好的效果。
黄帝问:司岁运的药物怎样?
岐伯说:司岁运的药物与主岁的药物相同,然而有有余和不足的区别。
黄帝问:不属司岁之气生化的药物,是什么情况呢?
岐伯说:其气分散而不精专,所以形质虽然相同,却有等级品质的差别。具体说来,气味有厚与薄的分别,性能有动与静的差异,用量有多与少的不同,药力也有浅与深的区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黄帝问:主岁之气,伤害五脏,怎样理解?
岐伯说:以脏气所不胜之气来说明,就是它的要领。
黄帝问:怎样治疗?
岐伯说:司天之气偏胜而淫于下的,以其所胜之气来治疗;在泉之气偏胜而淫于内的,以其所胜之气来治疗。
黄帝说:对。岁气平和之年而患病的,怎样治疗呢?
岐伯说:仔细观察三阴三阳司天在泉的病变所在,来调整,以恢复平和为目的。正病用正治法,反病用反治法。

黄帝说:夫子说观察阴阳之所在来调治,医经中说人迎和寸口脉相应,像牵引绳索一样大小相等的,叫做平脉。那么阴之所在,在寸口听脉象应该怎样?
岐伯说:看主岁的是南政还是北政,就可以推知了。
黄帝说:希望详尽听听。
岐伯说:北政之年,少阴在泉,则寸口脉沉伏而不应于指;厥阴在泉,则右寸脉沉伏,不应于指;太阴在泉,则左寸脉沉伏,不应于指。南政之年,少阴司天,则寸口脉沉伏,不应于指;厥阴司天,则右寸口脉沉伏,不应于指;太阴司天,则左寸口脉沉伏,不应于指。凡是寸口脉不应的,尺寸倒候或复其手就可以诊见了。
黄帝说:尺部的脉候怎样?
岐伯说:北政之年,三阴三泉,则寸口不应;三阴司天,则尺部不应。南政之年,三阴司天,则寸口不就在;三阴在泉,则尺部不应。左右脉是相同的。所以说:能掌握其要领的,一句话就可以说完了,如果不知其要领,就会茫无头绪。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黄帝说:很对。司天在泉之气,向内侵入人体而发病,是怎样的?
岐伯说:厥阴在泉之年,风气淫盛,则地气不明,原野错暗,草类提早秀穗。人们多病洒洒然恶寒发冷,常常伸展肢体呵欠,心痛,感觉撑满,两胁里拘急不舒,饮食不下,胸膈咽喉不利,食入即吐腹胀,嗳气,得大便或排气后好像病情退去一样轻快,全身沉重。

少阴在泉之年,热气淫盛,河川湖泽中阳气蒸腾,阴处反觉光明。人们多病腹中时时鸣响,逆气上冲胸脘,气喘,不能久立,恶寒发热,皮肤疼痛,视物模糊,齿痛,项肿,寒热往来如疟,少腹疼痛,腹部胀大。气候温热,蛰虫不伏藏。

太阴在泉之年,草类提早开花,湿气淫盛,则岩谷中昏暗浑浊,黄色见到于水位,这是水湿与至阴土气相交合。人们多病痰饮积聚,心痛,耳聋,头目不清,咽喉肿胀,喉痹,阴病出血,少腹肿痛,小便不通,气逆上冲头痛,疼得眼如脱出,项部似拔,腰像拆断,髀骨不能转动,膝弯好似凝结了,小腿肚好像要裂开一样。

少阳在泉之年,火气淫盛,则郊野光焰明照,寒热交替而至。人们多病泄泻如注,下痢赤白,少腹疼痛,小便赤色,甚则血便宜。其余症候与少阴在泉之年相同。

阳明在泉之年,燥气淫盛,则雾气清冷,迷蒙昏暗。 人们多病呕吐,呕吐苦水,经常长叹息,心胁部疼痛,不能转侧重,甚至咽喉干燥,面如蒙尘,身体干枯,无光泽,足外侧反热。

太阳在泉之年,寒气淫盛,则天地间有凝肃惨栗之象。人们多病少腹疼痛,牵引睾丸、腰脊,向上冲心而痛,出血,咽喉疼痛,下巴肿。


黄帝说:对。怎样治疗呢
岐伯说:凡是在泉之气,风气太过而侵入体内,主治用辛凉药,辅佐用苦药,用甘味来缓和肝木,用辛味来疏散风邪之。热气太过而侵入体内的,主治用咸寒药,辅佐用甘苦药,以酸味收敛阴气,用苦药来发泄热邪。湿气太过而侵入体内的,主治用苦热药,辅佐用酸淡药,用苦味药来燥湿,用淡味药来渗泄湿邪。火气太过侵入体内的,主治用咸冷药来燥湿,辅佐用苦辛药,以酸味药收敛阴气,以苦味药发泄火邪。燥气太过而侵入体内的,主治用苦温药,辅佐用甘辛药,以苦味泄下。寒气太过而侵入体内,主治用甘热药,辅佐用苦辛药,用咸味泻水寒,用辛味来温润,以苦味来巩固阳气。

黄帝说:对!司天之气的变化,又怎样呢?
岐伯说:厥阴司天,风气淫胜,则天空尘埃满布,昏暗不清,云物为风鼓荡而以扰动不宁,寒天行春令,流水不能结冰,蛰虫不潜伏。人们多病胃脘心口疼痛,上撑两胁,咽痛不通利,饮食不下,舌根强硬,食则呕吐,腹胀,大便溏泄,气聚成瘕,小便不通,病根在脾脏。若冲阳脉绝,是不治的死证。

太阴司天,湿气淫胜,则天空阴之气满布,雨水过多,反使草木枯槁。人们多病浮肿,骨痛阴痹。阴痹证见,按之不如痛处,腰脊头项疼痛,时时眩晕,大便困难,阳痿,饥饿却不欲进食,咳唾则有血,心悸不安,有如悬空,病根在肾脏。若太谿脉绝,死不治。

少阳司天,火淫所胜,则温热之气流行,秋令失其清肃。人们多病头痛,发热严寒如疟,热气在上,皮肤疼痛,尿色变为黄赤,传变为水病,身面浮肿,腹胀满,仰面呼吸,泄泻暴注,赤白下痢,疮疡,咳嗽吐血,心烦,胸中热,甚则鼻流涕、出血,病根在肺脏。若天府脉绝,是不治的死证。

阳明司天,燥淫所胜,则树木繁荣延迟,百草萌生较晚。人的筋骨发生病变,大凉之气改变了气候,树木枝叶枯敛,生发之气被抑于下,草的花叶焦枯,蛰虫反而外出活动。人们多病左胠胁疼痛,寒凉之气侵入,感而为虐,咳嗽,腹中鸣响,暴注泄泻,心胁突然疼痛,不能转侧,咽喉干燥,面如蒙尘,腰痛,丈夫頽疝,妇人少腹疼痛,两目昏昧不明,眼角生疡,疮疡痈痤,病根在肝 脏。若太冲脉绝,是不治的死证。

太阳司天,寒淫所胜,寒气非时而至,水结成冰,如遇戊癸火运炎烈,就有暴雨冰雹。人们多病血液变化于内,发生痈疡,厥逆心痛,呕血,便血,鼽血,鼻塞流涕,易悲伤,时常眩晕仆倒,胸腹胀满,手热,肘臂挛急,掖部肿,心悸不安,胸胁胃脘不舒,面赤目黄,善嗳气,咽喉干燥,甚至面黑如炲,口渴欲饮,病根在心脏。若神门脉绝,是不治的死证。所以说,由脉气的搏动,可以测知其脏气的存亡。

黄帝说,对。怎样治疗呢?
岐伯说:司天之气,风气淫胜,治以辛凉药,佐以苦甘药,以甘味缓其急,以酸味泻其邪。热气淫胜,治以咸寒药,辅佐以苦甘药,以酸味药收收敛阴气。湿气淫胜,治以苦热药,佐以酸辛药,以苦味药燥湿,以淡味药泻湿邪。湿邪甚于上部而有热,治以苦味温性之药,佐以甘辛药,以汗出复常而止。火气淫胜,治以咸冷药,佐以苦甘药。以酸味药收敛阴气,以苦味药发泄火邪以酸味药复其真气。热淫所胜,与此相同。燥气淫胜,治以苦温药,佐以酸辛药,以苦味下其燥结。寒气淫胜,治以辛热药,佐以甘苦药,以咸味药泻其寒邪。

黄帝:对。邪气反胜所致之病,怎么治疗?
岐伯说:风气在泉,而清金之气反胜的,治以酸温药治疗,辅佐以苦甘药,以辛味药平调之。热气在泉,而水寒之气反胜的,治以甘热药,辅佐以苦辛药,以咸味药平调之。湿气在泉,火热之气反胜的,用苦冷药治疗,辅佐以咸甘药,以苦味药平调之。火气在泉,水寒气反胜的,用甘热药治疗,辅佐以苦辛药,以咸味之药平调之。燥气在泉,而火热之气反胜的,用平寒药治疗,辅佐以苦甘药,以酸味之药平调之,以药性平和为方制准则。寒气在泉,而火热之气反胜的,用咸冷药治疗,辅佐以甘辛药,以苦味药平调之。

黄帝问:司天之气被邪气反胜的,怎么治疗?
岐伯说:风气司天而清凉之气反胜的,用酸温药,辅佐以甘苦药。热气司天而寒水之气反胜的。用甘温药治疗,辅佐以苦酸辛药。湿气司天而热气反胜的,用苦寒药治疗,辅佐以苦酸药。火气司天而寒气反胜的,用甘热药,辅佐以苦辛药。燥气司天而热气反胜的,用辛寒药治疗,辅佐以苦甘药。寒气司天而热气反胜的,用咸冷药治疗,辅佐以苦辛药。

黄帝问:六气相胜,情况怎样?
岐伯说:厥阴风气偏胜,证见耳鸣头眩,胃中烦乱欲吐,胃脘膈膜处寒冷,大风时起,倮虫不能孳生,人们多病胠胁气聚,化而成热,小便黄赤,胃脘当心处疼痛,向上两胁,肠鸣飧泄,少腹疼痛,下痢赤白,病甚则呕吐,咽膈之间隔塞不通。

少阴热气偏胜,证见心下热,易饥饿,脐下有气动感,热气游走三焦。炎暑到来,树木流津,草类枯萎。人们病呕逆,烦燥,腹部胀满疼痛,大便溏泄,传变成为血痢。

太阴湿气偏胜,火气郁结于内,则成为疮疡,流散在外,则病生胠胁,甚则心痛,热气阻格在上部,发生头痛,喉痹,颈项强硬,单纯由于湿气偏胜而内郁,寒迫下焦,疼痛集中于头顶,牵引至眉间,胃中满闷。多次下雨之后,湿化开始出现,少腹胀满,腰臀沉而强直,影响房事,时常泄泻如注,足下温暖,头部沉重,足胫浮肿,水饮发于内而上部出现浮肿。

少阳火气偏胜,热气侵略者入胃中,证见烦心,心痛,两目红赤,欲呕,呕酸,易饥,耳痛小便红赤,易惊,谵妄,暴热之气消烁万物,草木萎枯,河水干涸,介虫屈伏不动,人们少腹疼痛,下痢赤白。

阳明燥气偏胜,则清凉之气发于内,左胠胁疼痛,大便溏泄,内侧为咽喉窒塞,外发疝病。大凉之气肃杀,,草木之花枯萎,毛虫类死亡,人们多病胸中不适,咽喉阻塞而咳嗽。

太阳寒气偏胜,凝肃凛冽之气就要到来,不该结冰而结冻,羽虫生化延迟。发为痔疮,疟疾,寒气入胃则生心痛,阴部生疮疡,房事不利,连及两股内侧,筋肉拘急麻木,血脉凝滞,络脉盈满变色,或便血,皮肤疼痛眼珠疼如脱出,腹中胀满,饮食减少,热气上逆,而头项巅顶,脑户中疼痛,眼珠疼如脱出,寒气侵入下焦,传变为水泻。

黄帝问:怎么治疗?
岐伯说:厥阴风气偏胜致病,用甘清药治疗,辅佐以苦辛药,用酸味泻其胜气。少阴热气偏胜致病,用辛寒药治疗,辅佐以苦咸药,用甘味药泻其胜气。太阴湿气偏胜致病,用 咸热药治疗,辅佐以辛甘药,用苦味药泻其胜气。少阳火气偏胜,用辛寒药治疗,辅佐以甘咸药,用甘味药泻其胜气。阳明燥气偏胜致病,用酸温药治疗,辅佐以辛甘药,用苦味药泻其胜气。太阳寒气偏胜,用(甘热)苦热药治疗,辅佐以辛酸药,用咸味药泻之其胜气。

黄帝问:六气报复,发病情况怎样?
岐伯说:问得真详细啊!厥阴之复,病见少腹坚满,,腹胁之内拘急暴病。树木吹倒,沙尘飞扬,倮虫不能荣。发生厥心痛,汗出,呕吐,饮食不下,或食入即吐,筋骨抽痛,眩晕,甚至风邪入脾,食入痹阻而吐出。如果冲阳脉绝,是不治的死证。

少阴火气之复,则烦热从内部发生,烦躁,鼻塞流涕,少腹绞痛,火现于外,身热如焚,咽喉干燥,大小便时泄时止,左腹部有动气感,而且向上逆行到右侧,咳嗽,皮肤疼痛,突然失音,心痛,昏迷不醒人事,继则洒淅恶寒,振慄战抖,谵语妄动,寒退而发热,渴欲饮水,,少气骨软痿弱,肠道梗阻,大便不通,肌肤浮肿,呃逆,嗳气。少阴火热之气后化,流水不能结冰,热气流行过度,介虫不潜伏。病多痱疹,疮疡,痈疽,痤,痔。甚至热邪入肺,咳嗽,鼻渊。如果天府脉绝,是不治的死证。

太阴湿气之复,则湿气病变于是发生,身体沉重,胸腹满闷,饮食不消化,阴气上逆,胸中不快,水饮生于内,咳喘有声。大雨时常下降,鱼类游行于陆地。人们多病头顶疼痛而沉重,头部掉摇抽掣尤其严重,呕吐,神情默默,口吐清水,甚则湿邪入肾,泄泻不止。如果太谿脉绝,是不治的死证。

少阳热气之复 ,则大热将要到来,干燥烦热,介虫被消耗,病多惊恐瘛疭,咳嗽,衄血,心热烦燥,小便频数,恶风,逆气上行,面如蒙尘,眼睛因而瞤动不宁,火气发于内,则上为口腔糜烂,呕逆,吐血便血,发为疟疾,证见恶寒鼓慄,寒极转热,咽喉干燥,口渴欲饮,小便黄赤,少气,筋脉萎弱,气蒸热化而为水病,传变为胕肿,甚则邪气入肺,咳嗽,便血。.如果尺泽脉绝,是不治的死证。.

阳明燥气之复,清肃之气流行,林中树木苍老干枯,兽类多发生疫病。人们的疾病多发在胠胁,燥气偏聚左侧,喜长出气,甚则心痛痦满,腹胀而泄泻,呕吐苦水,咳嗽。呃逆,心烦,病在膈中,头痛,甚则邪气入肝,惊骇,筋挛。如果太冲脉绝,是不治的死证。

太阳寒气之复,则寒气上行,雨水凝结成冰雹,禽类因此死亡,人们多患胃生寒气,胸膈不舒,心痛痞满,头痛,易悲伤,时常眩晕仆倒,饮减少,腰臀疼痛,屈伸不利,大地冻裂,冰厚而坚,阳光不能发挥温暖的作用,少腹痛牵引睾丸,并连腰脊,逆气上冲于心口,唾出清水,及呃逆,嗳气,甚则邪气入心,易忘易悲。如果神门脉绝,是不治的死证。

黄帝说:对。怎样治疗呢?
岐伯说:厥阴复气所致的病,用酸寒药治疗,辅佐以甘辛药,以酸味药泻其邪,以甘味药缓其急。少阴复气所致的病,用咸寒药治疗,辅佐以苦辛药,以甘味药泻其邪,以酸味药收敛,辛苦味药发散,以咸味药软坚。太阴复气所致的病,用苦热药治疗,辅佐以酸辛,以苦味药泻其邪,燥湿,渗湿。少阳复气所致的病,用咸冷药治疗,辅佐以苦辛,以咸味药软坚,以酸味药收敛,以辛苦药发汗。发汗之药不必避讳热天,但不要用温凉之药。少阴复气所致的病,用发汗药时与此法相同。阳明复气所致的病,用辛温药治疗,辅佐以苦甘药,以苦味药渗泄,以苦味药攻下,以酸味药补虚。太阳复气所致的病,用咸热药治疗,辅佐以甘辛药,以苦味药坚其脆弱。治疗各种胜气复气所致之病,寒病用热药,热病用寒药,温病用凉药;凉病用温药,元气耗散的用收敛药,气机抑郁的用发散药,干燥的用滋润药,气急的用缓和药,坚硬的用柔软药,脆弱的用坚固药,衰弱的补虚,亢盛的泻邪。使用各种方法安定正气,使其清静安宁,这样病气就能衰退,余气各归其类属,没有偏胜之害。这是治疗上的基本方法。

黄帝说:对。人体之气有上下之分,是指什么说的?
岐伯说:身半以上,其气有三,是人身应天的部分,是由司天之气主持的;身半以下,其气也有三,是人身应地的部分,是由在泉之气主持的。用上下来指明它的胜气和复气,用六气来指明人身部位而说明疾病。“半”,是指天枢而言。所以上部三气胜而下部三气都病的,以地气之名来命名人身受病的脏气;下部三气胜而上部三气都病的,以天气之名来命名人身受病的脏气。以上所说的是指胜气已经到来,而报复之气还处于屈伏未发的状态说的。如果报复之气已经到来,就不能以司天在泉之名来区别了,都应以复气的情况为准则。

黄帝问:胜复之气的变动,有一定的时间吗?气的来与不来有一定的规律吗?
岐伯说“:四时有一定的常位,而胜复之气的来与不来,却不是必然的。
黄帝说:希望听听其中的道理。
岐伯说:初之气至三之气,是司天之气所主,是胜气常见的时位。四之气到终之气,是在泉之气所主,是复气常见的时位。有胜气才有复气,没有胜气就没有复气。
黄帝说:对。复气已退去而胜气又到来的情况,是怎样的?
岐伯说:有胜气就会有复气,没有一定的规律,直到气衰才停止。复气衰退后又有胜气到来,如果没有复气发生,就会有灾害,这是万物生要被伤害的缘故。

黄帝问:复气至反致病,是什么道理呢?
岐伯说:复气到来的时候,不是它时令的正位,与主时之气不相合。复气如果大复其胜气,则复气本身就虚,而反被主时之气所胜,因此反而致病。这是指火、燥、热三气来说的。,
黄帝问:怎样治疗呢?
岐伯说:六气之胜所致之疾病,轻微的随顺之,严重的制止之。复气所致之疾病,和缓的平调之,暴烈的削弱之。都应根据胜气,来使其抑伏之气安定,不论用药次数多少,以达到和平为目的。这是治疗的法则。

黄帝说:对。客气与主气的胜复,怎样?
岐伯说:客气与主气二者之间,只有胜没有复。
黄帝问:其逆与顺,怎样区别?
岐伯说:主气胜是逆,客气胜是顺,这是天道自然的常规。

黄帝问:其导致的疾病是怎样的?
岐伯说:厥阴司天,客气胜则耳鸣,振掉,眩晕,甚至咳嗽 话。主气胜则胸胁疼痛,舌强难以说话。少阴司天,客气胜则鼻塞流涕,喷嚏,颈项强硬,肩背部发热,头痛,少气,发热,耳聋,目昏,甚至浮肿,溢血,疮疡,咳嗽气喘;主气胜则心热烦燥,甚则胁痛,支撑胀满。
太阴司天,客气胜则头面浮肿,呼吸气喘;主气胜则胸腹满,食后精神昏乱。
少阳司天,客气胜
四心得1医学理论中的主要部分:人体怎样能上合于昭明的天道,下合于玄远的地气。
2.六气分时主治,其司天、在泉之气到来时所起的变化。这些是天地变化的基本规律,也是人体与天变化相适应的规律。
3根据客气所临的脏位,来确定其疾病的名称。
4司天在泉主岁之气,主管一年的气化,间气,主一步(六十日)的气化。
5天地之气相互化合,就有六节之气的划分而后万物才能化生。所以说:要谨慎地察候六气适宜的时令,不可违反病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五吟诵已经发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8 20:0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2-1-29 23:22 编辑

第三十二周 著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著至教论篇第七十五
一抄写原文
黄帝坐明堂召雷公而问之曰:子知医之道乎?
雷公对曰:诵而颇能解,解而未能别,别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彰,足以治群僚,不足至侯王。愿得受树天之度,四时阴阳合之,别星辰与日月光,以彰经衡,后世益明,上通神农,著至教,疑于二皇。
帝曰:善。无失之,此皆阴阳表里,上下雌雄相输应也。而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以教众庶,亦不疑殆,医道论篇,可传后世,可以为宝。
雷公曰:请受道讽诵用解。
帝曰:子不闻阴阳传乎?
曰:不知。
曰:夫三阳天为业。上下无常,合而病至,偏害阴阳。
雷公曰:三阳莫当,请闻其解。
帝曰:三阳独至者,是三阳并至,并至如风雨,上为巅疾,下为漏病。外无期,内无正,不中经纪,诊无上下以书别。
雷公曰:臣治疏愈,说意而已。
帝曰:三阳者至阳也,积并则为惊,病起疾风,至如礔(石历),九窍皆塞,阳气滂溢,干嗌喉塞。并于阴则上下无常,薄为肠澼,此谓三阳直心,坐不得起卧者,便身全三阳之病。且以知天下,何以别阴阳,应四时,合之五行。
雷公曰:阳言不别,阴言不理,请起受解,以为至道。
帝曰:子若受传,不知合至道以惑师教,语子至道之要。病伤五脏,筋骨以消.子言不明不别,是世主学尽矣。肾且绝,惋惋日暮,从容不出,人事不殷。
二查字正音
滂溢:水涌貌。
礔砺[pīlī]:即霹雳。

三翻译。
黄帝坐于明堂,召见雷公问道:你懂得医学的道理吗?
雷公回答说:我诵读医书不能完全理解,有的虽能粗浅的理解,但不能分析辨别,有的虽能分析辨别,但不能深入了解其精奥,有的虽能了解其精奥,但不能加以阐发和应用。所以我的知识,只足以治疗一般官吏的病,不足以治疗侯王之疾。我很希望你能给我关于树立天之度数,如何合之四时阴阳,测日月星辰之光等方面的知识,以进一步阐发其道理,使后世更加明了,可以上通于神农,并让这些精确的道理得到发扬,其功可以拟二皇。
黄帝说:好。不要忘掉,这些都是阴阳表里上下雌雄相互应和的道理,就医学而言,必须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知人事,才能长久流传下去,用以教导群众,也不致发生疑惑,只有这样的医学论篇,才能传于后世,而作为宝贵的遗产。
雷公说:请把这些道理传授给我,以便背诵和理解。
黄帝说:你没听说过有《阴阳传》这部书吗?
雷公说:不知道。
黄帝说:三阳之气,主护卫人一身之表,以适应天气的变化,若人之上下经脉的循行失其常度,则内外之邪相合而病至,必使阴阳有所偏盛而为害。
雷公说:“三阳莫当”这句话,应当怎样理解?
黄帝说:所谓三阳独至,实为三阳之气合并而至,并至则阳气过盛,其病来疾如风雨,犯于上则发为头癫部疾病,犯于下则发为大小便失禁的漏病。由于这种病变化无常,外无明显的气色变化等症状可察,内无一定的征象可以预期,其病又不符合于一般的发病规律,所以在诊断时,也就无法记录分辨其病变的属上属下。
雷公说:我治疗这类病,很少治愈,请你详尽解释一下,以解除我的疑惑。
黄帝说:三阳是及盛之阳,若三阳之气积并而至,则发而为惊,病起讯如疾风,病至猛如霹雳,九窍皆因之闭塞,因阳气滂渍盈溢,而咽干喉塞。若并于阴,则为盛阳之气内薄于脏,病亦上下无常,如果迫于下,则发为肠澼。若三阳之气直冲心膈,使人坐而不得起,卧下觉得舒适,这是三阳积并而至之病。由此而知,欲通晓人与天地相应的关系,必须知道如何辨别阴阳,极其上应于四时,下合地之五行等道理。
雷公说:对这些道理,明显的讲,我不能辨别,讲隐晦的,我更不能理解,请你再解释一下其中的精微,使我能更好地领会这一深奥的道理。
黄帝说:你受老师的传授,若不知与至道相合,反而会对老师的传授产生疑惑,我现在告诉你知道的要点。若人患病伤及了五脏,筋骨日渐瘦削,如果像你所说的那样不能辨别,世上的医学岂不失传了吗?例如肾气将绝,则终日心中惋惋不安,欲静处不欲外出,更不欲频繁的人事往来。
四心得 1本篇阐述了学医以诵、解、别、明、彰为不二的入道法门。指 出完整准确地把握医学之道,必须具备通晓天文、地理、人事的知识结构,才能对医学。并且论述了三阳在人体的作用和三阳独至的发病情况。
2诵而颇能解,解而未能别,别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彰。-----诵:读书。解:粗解其义。别:能分辨其是非为“别”。明:能深入理解其精微为“明”。彰:能阐发其义理并应用为”彰“。
3得道者,应该上能天文,下通地理 ,中通人事,医学业才可以长久存在。
五吟诵已经发微盘。

示从容主论篇第七十六
一抄写原文
黄帝燕坐,召雷公而问之曰:汝受术诵书者,若能览观杂学,及于比类,通合道理,为余言子所长,五脏六腑,胆胃大小肠,脾胞膀胱,脑髓涕唾,哭泣悲哀,水所从行,此皆人之所生,治之过失,子务明之,可以十全,即不能知,为世所怨。
雷公曰:臣请诵脉经上下篇,甚众多矣。别异比类,犹未能以十全,又安足以明之?
帝曰:子别试通五脏之过,六腑之所不和,针石之败,毒药所宜,汤液滋味,具言其状,悉言以对,请问不知。
雷公曰:肝虚、肾虚、脾虚皆令人体重烦冤,当投毒药,刺灸砭石汤液,或已或不已,愿闻其解。
帝曰:公何年之长,而问之少,余真问以自谬也。吾问子窈冥,子言上下篇以对,何也?夫脾虚浮似肺,肾小浮似脾,肝急沉散似肾,此皆工之所时乱也,然从客得之。若夫三脏土木水参居,此童子之所知,问之何也?
雷公曰:于此有人,头痛、筋挛、骨重,怯然少气,哕、噫、腹满、时惊不嗜卧,此何脏之发也?脉浮而弦,切之石坚,不知其解,复问所以三脏者,以知其比类也。
帝曰:夫从容之谓也,夫年长则求之于腑,年少则求之于经,年壮则求之于脏。今子所言,皆失八风菀热,五脏消烁,传邪相受。夫浮而弦者,是肾不足也;沉而石者,是肾气内着也;怯然少气者,是水道不行,形气消索也。咳嗽烦冤者,是肾气之逆也。一人之气,病在一脏也。若言三脏俱行,不在法也。
雷公曰:于此有人,四肢解堕,喘咳血泄,而愚诊之以为伤肺,切脉浮大而紧,愚不敢治。粗工下砭石,病愈,多出血,血止身轻,此何物也?
帝曰:子所能治,知亦众多,与此病失矣。譬以鸿飞、亦冲于天。夫经人之治病,循法守度,援物比类,化之冥冥,循上及下,何必守圣。今夫脉浮大虚者,是脾气之 外绝,去胃外归阳明也。夫二火不胜三水,是以脉乱而无常也。四支解堕,此脾精之不行也。喘咳者,是水气并阳明也。血泄者,脉急血无所行也。若夫以为伤肺 者,由失以狂也。不引比类,是知不明也。夫伤肺者,脾气不守,胃气不清,经气不为使,真脏坏决,经脉傍绝,五脏漏泄,不衄则呕,此二者不相类也。譬如天之 无形,地之无理,白与黑相去远矣。是失我过矣,以子知之,故不告子,明引比类从容,是以名曰诊轻,是谓至道也。
二查字正音
1燕坐:安闲地坐着。燕,安闲。
2杂学:医学以外的各种学问。
3比类:排比分类。张介宾:“比类者,比异别类以测病情也。”
4[yǎo]冥:《庄子。在宥》:“至道之精,窈窈冥冥。”吴崐:“窈冥者,义理玄妙,非书传之陈言也。”窈,《说文》“深远也”。
5从容得之:诊断时若能从容不迫,沉着仔细地观察病情,就能从纷繁复杂的疾病表象中,找到疾病的本质。从容,舒缓,不急迫。
三翻译
黄帝安坐,召唤雷公问道:你是学习医术,诵读医书的,或能广阅览群书,并能取象比类,贯通融会医学的道理。对我谈谈你的专长吧。五脏六腑、胆、胃、大小肠、脾、胞、膀胱、服髓、涕唾,哭泣悲哀,皆五液所从运行,这一切都是人体赖以生存,治疗中易于产生过失的,你务必明了,治病时就方可十全,若不能通晓,就不免要出差错,而为世人抱怨。
雷公回答说:我诵读过《脉经》上、下篇以外,但对辨别异同,取象比类,还不能十全,又怎能说完全明白呢。
黄帝说:你试试以你所通晓的理论,来解释五脏之所病,六腑之所不和,针石治疗之所败,毒药治疗之所宜,以及汤液滋味等方面的内容,并具体说明其症状,详细地作出回答,如果有不知道的地方,请提出来问我。
雷公说:肝虚、肾虚,脾虚都能使人身体沉重和烦冤,当施以毒药、刺灸、砭石、汤液等方法治疗后,有的治愈,有的不愈,想知道这应如何解释。
黄帝说:你已经年长了,为什么提的问题这么幼稚呢?这是由于你的发问而招来的错误回答。我本来想问你比较深奥的道理,而你却从《脉经》上、下篇的内容来回答我,是什么缘故呢?脾脉本宜微软,今病而现虚浮,与肺脉相似,肾脉本应微沉,与肾脉相似,这些都是医生时常所易于混乱的,然而如能从容不迫地去诊视,还是可以分辨清楚的。至于脾、肝、肾三脏,分属于土、木、水,三者均居膈下,部位相近,这是小孩子都知道的,你问它有什么意义呢?
雷公说:在此有这样的病人,头痛,筋脉拘挛,骨节沉重,畏怯少气,哕噫腹满,时常惊骇,不欲卧,这是哪一脏所发生的病呢?其脉象浮而弦,重按则坚硬如石,我不知应如何解释,故再问三脏,以求能知如何比类辨析。
黄帝说:这应从容进行分析。一般的说,老年人的病,应从六腑来探求;少年的病,应从经络来探求;壮年的病,应从五脏来探求。现在你只讲脉证,不谈致病的根由,如外而八风之郁热,内而五脏的消烁,以及邪传相受的次第等,这样就失去了对疾病全面理解。脉浮而弦的,是肾气不足。脉沉而坚硬如石的,是肾气内著而不行。畏怯少气的,是因为水道不行,而行气消散。咳嗽烦闷的,是肾气上逆所致。这是一人之气,其病在肾一脏,如果说是三脏俱病,是不符合诊病的法则的。
雷公问:在此有这样的病人,四肢懈怠无力,气喘咳嗽而血泄,我诊断了一下,以为是伤肺,诊其脉浮大而紧,我未敢治疗,一个粗律的医生治之以砭石,病愈,但出血多,血止以后,身体觉得轻快,这是什么病呢?
黄帝说:你所能治的和能知道的病,已经是很多的了,但对这个病的诊断却错了。医学的道理是非常深奥的,好比鸿雁的飞翔,虽亦能上冲于天,却得不到浩渺长空的边际。所以圣人治病,遵循法度,引物比类,掌握变化于冥冥莫测之中,察上可以及下,不一定拘泥于常法。令见脉浮大而虚,这是脾气外绝,去胃而外归于阳明经。由于二火不能胜三水,所以脉乱而无常。四肢懈怠无力,是脾精不能输布的缘故。气喘咳嗽,是水气泛滥于胃所致。血泄,是由于脉急而血行失其长度。假如把本病诊断为伤肺,是错误的狂言。诊病不能引物比类,是知之不明。如果肺气受伤。则脾气不能内守,致胃气不清,经气也不为其所使,肺脏损坏,则治节不通,致经脉有所偏绝,五脏之气俱漏泄,不衄血则呕血,病在肺在脾,二者是不相类同的。如果不能辨别,就如天之无形可求,地之无位可理,黑白不分,未免相距太远了。这个失误是我的过错,我以为你已经知道了,所以没有告诉你,由于诊病必须明晓引物比类,以求符合从容篇的说法,所以叫做真经,这是至真至确的道理所在。

四心得1明引比类、从容,是以名曰诊经,是谓至道也。-----以后要懂得引物比类,从容分析的法则,这是诊治的根据,是最高明的道理。

五吟诵已经发微盘。

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一抄写原文
黄帝曰:呜呼远哉!闵闵乎若视深渊,若迎浮云,视深渊尚可测,迎浮云莫知其际,圣人之术,为万民式,论裁志意,必有法则,循经守数,按循医事,为万民副。故事有五过四德,汝知之乎?
  雷公避席再拜曰:臣年幼小,蒙愚以惑,不闻五过与四德,比类形名,虚引其经,心无所对。
  帝曰: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贪,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医工诊之,不在脏腑,不变躯形,诊之而疑,不知病名,身体日减,气虚无精,病深无气,洒洒然时惊。病深者,以其外耗于卫,内夺于荣。良工所失,不知病情,此亦治之一过也。
  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愚医治之,不知补泻,不知病情,精华日脱,邪气乃并,此治之二过也。
  善为脉者,必以比类、奇恒,从容知之,为工而不知道,此诊之不足贵,此治之三过也。
诊有三常,必问贵贱,封君败伤,及欲侯王?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始富后贫,虽不伤邪,皮焦筋屈,痿躄为挛,医不能严,不能动神,外为柔弱,乱至失常,病不能移,则医事不行,此治之四过也。
  凡诊者,必知终始,有知余绪,切脉问名,当合男女。离绝菀结,忧恐喜怒,五脏空虚,血气离守,工不能知,何术之语。尝富大伤,斩筋绝脉,身体复行,令泽不 息,故伤败结,留薄归阳,脓积寒热。粗工治之,亟刺阴阳,身体解散,四支转筋,死日有期,医不能明,不问所发,惟言死日,亦为粗心,此治之五过也。
  凡此五者,皆受术不通,人事不明也。
  故曰:圣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五脏六腑,雌雄表里。刺灸砭石,毒药所主,从容人事,以明经道,贵贱贪富,各异品理,问年少长勇惧之理审于分 部,知病本始,八正九候,诊必副矣。治病之道,气内为宝,循求其理,求之不得,过在表里。守数据治,无失俞理,能行此术,终身不殆。不知俞理,五脏菀热, 痈发六腑。诊病不审,是谓失常,谨守此治,与经相明。上经下经,揆度阴阳,奇恒五中,决以明堂,审于始终,可以横行。
二查字正音
循经守数:遵守常规和法则。
为万民副:为众人谋福利。副:辅助。引申为谋福利。
蒙愚以惑:愚笨而又不明事理。
洒洒然:恶寒貌。
躄【bì】:足痿弱不能行走。
乱至失常:诊治上失去常法。乱,反训为“治”。
病不能移:病患不能除去。
三翻译
黄帝说:深远啊!道之远大幽深,好象视探深渊,又好象迎看浮云,但渊虽深,尚可以测量,迎看浮云,却不到其边际。圣人的医术,是万民学习的榜样,论栽人的志意,必有法则,因循遵守医学的常规和法则,审查医事,为万民的辅助,所以医事有五过和四德,你知道吗?
雷公离开席位再拜回答说:我年幼小,蒙昧无知,不曾听说过五过和四德,虽然也能从病的症状和名目上来比类,但只是虚引经义而已,心理还不明白不能回答。
黄帝说:在未诊病前,应问病人的生活情况,如果是先贵后贱,虽然没有感受外邪,也会病从内生,这种病叫“脱营”。如果是先富后贫,发病叫做“失精”,由于五脏之气留连不运,积并而为病。医生诊察这种病,病的初期,由于病不在脏腑,形体也无改变,医生常诊而疑之,不知是什么病。日久则身体逐渐消瘦,气虚而精无以生,病势深重则真气被耗,阳气日虚,因洒洒恶寒而心怯时惊,其所以病势日益深重,是因为在外耗损了卫气,在内劫夺了营血。这种病即便是技术高明的医生,若不问明病人的情况,不知其致病的原因,更不能治愈,这是诊治上的第一个过失。
凡欲诊治疾病时,一定要问病人的饮食和居住环境,以及是否有精神上的突然欢乐,突然忧苦,或先乐后苦等情况,因为突然苦乐都能损伤精气,使精气遏绝,形体败坏。暴怒则伤阴,暴喜则伤阳,阴阳俱伤,则使人气厥逆而上行,充满于经脉,而神亦浮越,去离于形体。技术低劣的医生,在诊治这种疾病时,既不能恰当地运用泻治法,又不了解病情,致使精气日渐耗散,邪气得以积并,这是诊治上的第二个过失。
善于诊脉的医生,必将病之奇恒,比类辨别,从容分析,得知其病情,如果医生不懂得这个道理,他的诊治技术就没有什么可贵之处,这是诊病上的第三个过失。
诊病时须注意三种情况,即必须问其社会地位的贵贱,及是否曾有被削爵失势之事,以及是否有欲作侯王的妄想。因为原来地位高贵,失势以后,其情志必抑郁不伸,这种人,虽然未中外邪,但由于精神已经内伤,身体必然败亡。先富后贫的人,虽未伤于邪气,也会发生皮毛憔枯,筋脉拘屈,足痿弱拘挛不能行走。对这类病人,医生如果不能严肃地对其开导,不能动其思想改变其精神面貌,而一味的对其柔弱顺从,任其发展下去,则必然乱之而失常,致病不能变动,医治也不发生效果,这是诊治上的第四个过失。
凡诊治 疾病,必须了解其发病初期和现在的病情,又要知其病之本末,在诊脉问证时,应结合男女在生理及脉证上的特点。如因亲爱之人分离而怀念不绝,致情志郁结难解,及忧恐喜怒等,都可使五脏空虚,血气离守,医生如不知道这些道理,还有什么诊治技术可言。尝富之人,一旦失去财势,必大伤其心神,致筋脉严重损伤,形体虽然依能够行动,但津液已不再滋生了。若旧伤败结,致血气留聚不散,郁而化热,归于阳分,久则成脓,脓血蓄积,使人寒热交作。粗律的医生治疗这种病,由于他不了解病系劳伤脓积,而多次刺其阴阳经脉,使其气血更虚,致身体懈散,四肢转筋,死期已不远了,医生对此既不能明辩,又不问其发病原因,只是说病已危重,这是粗律的医生,此为诊治上的第五个过失。
上述的五种过失,都是由于医生的学术不精,人情事理不明所造成的。
所以说:圣人治病,必知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四时寒暑的规律,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经脉之阴阳表里,刺灸、砭石、毒药治病之所宜,能周密祥审人情事理,骒有诊治之常道,从病人的贵贱贫富,区分其体制裁及发病的各自特点,问其年龄之长幼,知其性情勇怯之理,审察病色出现的部位,以知其病之本始,并结合四时八风正气及三部九侯脉象进行分析,所以他的诊疗技术是全备的。治病的道理,应重视病人元气的强弱,从其元气的强弱变化中,探求其病,如果求之不得,其病便是在阴阳表里之间。治病时应遵守气血多少及针刺深浅等常规,不要失去取穴的理法,能这样来进行医疗,则终生可不发生差错。如果不知取穴的理法,而妄施针石,可使五脏积热,痈发于六脏。若诊病不能祥审周密,便是失常,若能遵守这些诊治法则,自会与经旨相明,能通晓《上经》、《下经》之义,及如何揆测度量阴阳的变化,诊察奇恒之疾和五脏之病,而取决于明堂之色,审知疾病的始终等道理,便可随心所欲而遍行于天下。
四心得1五种过失都是由于所学医术不精深,又不懂得贵贱贫富、苦乐人事的缘故。
2高明的医生治病,必须知道天地阴阳,四时经络,五脏六腑的相互关系,经脉的阴阳表里,刺灸、砭石、毒药所治疗的主要病证。
联系人事的变迁,掌握诊治 的常规。
贵践贫富及各自不同的体质,询问年龄的少长,分析个性的勇怯,再审察疾病的所属部分,就可在以知道疾病的根本原因。
然后参考八正的时节,九候的脉象,那么诊治就一定精确了。
3治病之道,气内为宝,循求其理。----治病的关键,在于深察病人元气的强弱,来寻求邪正变化的机理。

五吟诵已经发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2 23: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2-2-4 18:10 编辑

徵四失论篇第七十八
一抄写原文
黄帝在明堂,雷公侍坐。黄帝曰:夫子所通书受事,众多矣。试言得失之意,所以得之,所以失之。
雷公对曰:循经受业,皆言十全,其时有过失者,请闻其事解也。
帝曰:子年少智未及邪?将言以杂合耶?夫经脉十二,络脉三百六十意不理,外内相失,故时疑殆。诊不知阴阳逆从之理。此治之一失也。

受师不卒,妄作杂术,谬言为道,更名自功,妄用砭石,后遗身咎。此治之二失也。
不适贫富贵贱之居,坐之薄厚,形之寒温,不适饮食之宜,不别人之勇怯,不知比类,足以自乱,不足自明。此治之三失也。
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妄言作名,为粗所穷。此治之四失也。

是以世人之语者,驰千里之外,不明尺寸之论,诊无人事。治数之道,从容之葆,坐持寸口,诊不中五脉,百病所起,始以自怨,遗师其咎。是故治不能循理,弃术于市,妄治时愈,愚心自得。呜呼!窈窈冥冥,孰知其道?道之大者,拟于天地,配于四海,汝不知道之谕,受以明为晦。
二查字正音
[yǎo]1.深远。
三翻译
黄帝坐明堂里,雷公在一旁侍坐。黄帝说:你研读医书接受医业已经很多了,试谈谈对治病成功失败的看法,治愈的原因,没有治愈的原因。
雷公回答说:我在研习医经接受医业当中,听说可以得到十全的疗效,但常常还是没有治好的,希望听听其中的说法。
黄帝道:你是因为年轻智力不够呢,还是由于杂合各家学说,缺乏一以贯之的独立见解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脉,这是人人都明白了解的,也是医工们所遵循使用的。之所以不能得到十全的疗效,是由于精神不能集中,思想不加分析,又不能把外在的症状和内在的病机结合起来,因此时常产生疑问和困难。在诊治上,不懂得阴阳逆从的道理。这是治疗工作中的第一个失败原因。

从师学习尚未毕业,就胡乱地搞起庞杂的疗法,还荒谬地说是真理,或窃取别人成果而冠以己名,乱用砭石,结果给自己造成了罪过.这是治疗工作中第二个失败原因.

不理解贫富贵贱的状况,居处环境的好坏,形体的寒温,不理解适宜的饮食,不能区别性格的勇怯,不知道比类的分析方法.像这样,足以搞乱自己的头脑,而不能有清楚的认识.这是治疗工作中第三个失败原因.

诊断疾病,不问发病的原因,是由于精神刺激,饮食不节制,生活起居违
背常规,还是由于中毒?不先把这些问题搞清楚,就贸然诊察病人的脉息,怎能诊断出什么病呢?信口胡说,编造病名,就会因技术低劣,而陷于困境.这是治疗工作中第四个失败原因.

有些医生说起话来,夸大到千里之外,却不明白尺寸诊法,论治疾病,也不考虑人事.诊病技术的原则,医生的从容和缓是最宝贵的,仅知 诊察察寸口,不能精确地诊察五脏之脉,就不知道百病发生的原因.医疗上出了问题,开始自怨所学不精,继则归罪于老师教得不好.所以治病如果不能遵循医学道理,就不会为人所信任,任意乱治,偶尔有治好的,就夸耀己功.唉!医学的道理是微妙高深的,有谁能够了解其中的道理?医学理论的远大,能和天地相比,能和四海相配,你不了解医理,即使 名师传授明白的道理,也依然糊涂.
四,心得:本篇是讨论医生临证中易犯的四种过失,所以提出来做惩戒。
1精神不能集中,思想上不加分析,又不能把外在症状和内在的病机结合起来,因此时常料生疑问和困难。在诊治上,不懂得阴阳逆从的道理。-----这是治疗工作中的第一个失败原因。
2从师学习尚未毕业,就胡乱地搞起庞杂的疗法。
3不理解贫富贵践的状况,居处环境的好坏,形体的寒温,不理解适宜的饮食,不能区别性格的勇怯,不知道取象比类的分析方法。---------像这样足以搞乱自己的头脑,而不能清楚的认识。
4诊断疾病,不问发病 的原因,是由于精神刺激,饮食不节制,生活违背常规,还是中毒?不搞清问题,贸然诊脉。
5治病不能遵循医学道理,就不会为人所信任,任意乱治,偶尔有治好的,就夸耀己功。------医生不仅要懂得诊病技术的原则,医生的从容和缓是定贵的。所有的事如行医一样。
五吟诵已经发微 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6 13: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2-2-12 22:11 编辑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一抄写原文
孟春始至,黄帝燕坐,临观八极,正八风之气,而问雷公曰:阴阳之类,经脉之道,五中所主,何脏最贵?
雷公对曰:春,甲乙青,中主肝,治七十二日,是脉之主时,臣以其脏最贵。
帝曰:却念《上下经》,阴阳从容,子所言贵,最其下也。

雷公致斋七日,旦复侍坐。
帝曰“三阳为经,二阳为维,一阳为游部,此知五脏终始。三阴为表,二阴为里,一阴至绝作朔晦,却具合以正其理。
雷公曰:受业未能明。

帝曰:所谓三阳者,太阳为经,三阳脉至手太阴,弦浮而不沉,决以度,察以心,合之阴阳之论。所谓二阳者,阳明也,至手太阴,弦而沉急,不鼓炅至,以病皆死。一阳者,少阳也,至手太阴,上连人迎,弦急悬不绝,此少阳之病也,专阴则死。
三阴者,六经之所主也,交于太阴,伏鼓不浮,上空志心。二阴至肺,其气归膀胱,外连脾胃。一阴独至,经绝,气浮不鼓,钩而滑。
此六脉者,乍阴乍阳,交属相并,缪通五脏,合于阴阳。先至为主,后致为客。

雷公曰:臣悉尽意,受传经脉,颂得《从容》之道,以合《从容》,不知阴阳,不知雌雄。
帝曰:三阳这父,二阳为卫,一阳为纪;三阴为母,二阴为雌,一阴为独使。溓水。秋三月之病,三阳俱起,不治自己。阴阳交合者,立不能坐,坐不能起。三阳独至,期在石水。二阴独至,期在盛水。


二阳一阴,阳明主病,不胜一阴,脉软而动,外窍皆沉,三阳一阴,太阳脉胜,一阴不能止,内乱五脏,外为惊骇。二阴二阳,病在肺,少阴脉沉,胜肺伤脾,外伤四肢。二阴二阳皆交至,病在肾,骂詈妄行,巅疾为狂。二阴一阳,病出于肾,阴气客游于心脘,下空窍堤,闭塞不通,四支别离。一阴一阳代绝,此阴气至心,上下无常,出入不知,喉咽干燥,病在土脾。二阳三阴,至阴皆在,阴不过阳,阳气不能止阴,阴阳并绝,浮为血瘕,沉为脓付胕。阴阳皆壮,下至阴阳。上全昭昭,下合冥冥,诊决死之期,遂合岁首。

雷公曰:请问短期。
黄帝不应。
雷公复问。
黄帝曰:在经论中。
雷公曰:请闻短期。
黄帝曰:冬一月之病,病合于阳者,至春正月,脉有死征,皆归出春。冬三月之病,在理已尽,草与柳叶皆杀,春阴阳皆绝,期在孟春。春三月之病,曰阳杀,阴阳皆绝,期在草干。夏三月之病,至阴不过十日。阴阳交,期在
二查字正音
孟春始至:立春这天。孟春,农历正月。
溓【lián】水:指冬初水始凝结成薄冰之时。
三翻译:
在立春这天,黄帝安闲地坐着,观看八方的远景,侯察八风的方向,问雷公说:根据阴阳的分类方法和经脉理论和经脉理论,配合五脏主时,你认为哪一脏最贵?
雷公回答说:春季属甲乙木,其色青,五脏中主肝,肝旺于春季七十二日,也是肝脉之主令之时,我以为肝脏为最贵。
黄帝说:我依据《上下经》,阴阳比类分析的理论,你认为最宝贵的,却是其中最贱下也。


雷公斋戒了七天,早晨又侍坐于黄帝旁边。
黄帝说:三阳为经纶,二阳为维系,一阳为游部,由此就可以知道五脏之气运行的终始。三阴为表,二阴为里,一阴为阴气的终结,又是阳气的开始,有如朔晦的交界,都符合于天地阴阳终始的道理。
雷公说:我接受这一学说,但还不明白其道理。

黄帝说:所谓三阳是指太阳,其脉至于手太阴寸口,见弦浮不同的脉象,应当根据常度来判断,用心体察,并参合阴阳理论,来确定预后。所谓二阳就是阳明,其脉至于手太阴寸口,见弦至于手太阴寸口,上连人迎,见弦急悬而不绝,这是少阳经的病脉,如铜陵有阴而无阳的脉象,是死证。
三阴手太阴肺经为六经之主,其气交于太阴寸口,脉象沉伏鼓动不浮,为心志空虚之征。二阴是少阴,其脉至于肺,其气归于膀胱,外与脾胃相连。一阴是厥阴,其脉独至于太阴寸口,经气已绝,故脉气浮而不鼓,脉歇脚如钩而滑。
以上六种脉象,忽阴忽阳,相互交错,会聚于寸口,都和五脏相通,与阴阳相合。这种脉象,先见于寸口的为主,后见于寸口的为客。

雷公说:我已经完全理解了您的意思,把您传授的经脉理论,自己诵读的《从容》之道,合乎您的《从容》之论,但还不明白其中阴阳雌雄的意义。
黄帝说:三阳如高尊之父,二阳如外卫,一阳如枢纽;三阴如养育之母,二阴如雌性之内守,一阴如外交使者,能交通阴阳。

二阳一阴是阳明主病,二阳不胜一阴,则阳明脉软而动,九窍之气都沉滞不利。三阳一阴为病,则太阳脉胜,一阴肝气不能制止太阳寒水之气,故内乱五脏,外发惊骇。二阴二阳则病在肺,少阴脉沉,少阴之气胜肺伤脾,在外伤及四肢。二阴二阳交互为患,其病在肾,骂詈妄行,巅疾狂乱。二阴一阳,其病出于肾,阴气上逆于心胸胃脘,并使下部孔窍如被堤坝阻隔一亲友闭塞不通,四肢之间好像分离一样不能使用。一阴一阳为病,其脉代绝,这是厥阴之气上至于心,病所或在上或在下,而无定处常,饮食无味,二便失司,喉咽干燥,病在脾土。二阳三阴为病,包括至阴脾土在内,阴气不能至于阳,阳气不能达于阴,阴阳隔绝,浮为血瘕,阴沉于里则外成脓肿。若阴阳都亢盛,则病变趋向于下,病在男女生殖器。上合天道,下合地理,决断病者死生日期,同时还要结合参考一年之中何气为首。

雷公说:请问如何判定疾病的死亡日期。
黄帝没有回答。
雷公又问。
黄帝说:在医经论中有说明。
雷公又说:请问如何判定疾病的死亡日期。
黄帝说:冬季三月的病,如病性属阳的,则春季正月见脉有死征,死期在春夏之交。冬季三月的病,根据天人之理本应痊愈了,可是草和柳叶都枯死了,到春天阴阳之气都竭绝,那么其死期就在初春。春季三月的病,名为阳杀。阴阳之气都竭绝,死期在秋天草木枯干之时。夏季三月的病,名为阳杀。阴阳之气都竭绝,死期在秋天草木枯干之时。夏季三月的病,若不痊愈,死期在至阴后不超过十日。若脉见阴阳交错,死期在初冬强求薄冰之时。秋季三月的病,如三阳都有起色,不治也会自愈。如是阴阳交错合而为病,则立而不能坐,坐而不能起。如三阳脉独于,死期在冰结如石的严冬之时。二阴脉独至,则独阴无阳,死期在正月雨水节。

四心得:
三阳为父,二阳为卫,一阳为纪;三阴为母,二阴为雌,一阴独使。
三阳为经纶,二阳为维系,一阳为游部,此知五脏终始。三阴为表,二阴为里,一阴至绝作朔晦,却具合以正其理。
用阴阳类比的方法来讲人体内的三阴三阳的关系。讲各脏器间阴阳的变化生成病,病在哪里,症状如何。一开始只能看到平面,不知它讲的是什么.当把这篇的文字看成动的阴和阳的气,似乎好理解一些。这时候想到易经。似乎看到这个阴和阳两股力量在身体中的运行,上上下下,上不去下不来,阳和阴到了不该到的地方,大小不合适,造成病。阴阳要平衡,才合适,身体里面的各脏器才待的舒服,精血才能充分运行,才能养好生。

五吟诵已经发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13 16: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2-2-19 22:54 编辑

第三十五周作业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一抄写原文
雷公请问:气之多少,何者为逆?何者为从。
黄帝答曰:阳从左,阴从右,老从上,少从下。是以春夏归阳为生,归秋冬为死。反之,则归秋冬为生。是以气多少,逆皆为厥。
问曰:有余者厥耶?
答曰:一上不下,寒厥到膝,少者秋冬死,老者秋冬生。气上不下,头痛巅疾,求阳不得,求阴不审,五部隔无征,若居旷野,若伏空室,绵绵乎属不满日。

是以少气之厥,令人妄梦,其极至迷。三阳绝,三阴微,是为少气。是以肺气虚,则使人梦见白物,见人斩血藉藉;得其时,则梦见兵战。肾气虚,则使人梦见舟你舩溺人;得其时,则梦伏水中,若有畏恐。肝气虚,则梦见菌香生草;得其时,则梦伏树下,不敢起。心气虚,则梦求火阳物;得其时,则梦燔灼。脾气虚,则梦饮食不足;得其时,则梦筑垣盖屋子。此皆五脏气虚,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合之五诊,调之阴阳,以在经脉。
诊有十度,度人脉度、脏度、肉度、筋度、俞度。阴阳气尽,人病自具。脉动无常,散阴颇阳。脉脱不具,诊无常行。诊必上下,度民君卿。受师不卒,使术不明。不察逆从,是为妄行。持雌失雄,弃阴附阳。不知并合,诊故不明。传之后世,反论自章。
至阴虚,天气绝;至阳盛,地气不足。阴阳并交,至人之所行。阴阳并交者,阳气先至,阴气后至。是以圣人持诊之道,先后阴阳而持之,《奇恒之势》乃六十首,诊合微之事,追阴阳之变,章五中之情。其中之论,取虚实之要,定五度之事,知此乃足以诊。是以切阴不得阳,诊消亡。得阳不得阴,守学不湛,知左不知右,知右不知左,知上不知下,知先不知后,故治不八。知丑知善,知病知不病,知高知下,知坐知起,知行知止,用之有纪,诊道乃具,万世不殆。
起所有余,知所不足。度事上下,脉一因格。是以形弱气虚,死。形气有余,脉气不足,死。脉气有余,形气不足,生。是以诊有大方,坐起有常,出入有行,以转神明。必清必净,上观下观,司八正邪,别五中部,按脉动静,循尺滑涩,寒温之意,视其大小,合之病能,逆从以得,复知病名,诊可十全,不失人情。故诊之,或视息视意,故不失条理,道甚明察,故能长久。不知此道,失经绝理,亡言妄期,此谓失道。
二查字正音
舩[chuán] 同“船”,船只的意思,在《史记•佞幸传》里的示例为“邓通以濯舩为黄头郞。”。

三翻译
雷公请问:气的盛衰,什么是逆?什么是顺?
黄帝回答说:阳气从左而右,阴气从右而左,老年之气从上而下少年之气从下而上。因此春夏之病见阳证阳脉,归属于阳,为顺为生;若见阴证阴脉,归属秋冬之阴,为逆为死。反过来,秋冬之病见阴证阴脉,归属于阴,为顺为生。所以不论气盛或气衰,逆则都属厥。
雷公又问:气有余也能成厥吗?
黄帝回答说:阳气一上而不下,则足部厥冷之气至膝,少年在秋冬出一曲此证则死,而老年在秋冬见此证却可生。阳气上而不下,会发生头痛巅顶疾患,这种厥病,说它属阳,不见阳证,说它属阴,也不见阴证,五脏之气隔绝,没有显著征象可察,好像置身旷野,伏居空室,无所见闻,而病势绵绵一息,生命已不满一天了。
所以,气虚之厥,使人乱梦纷纭,厥逆至极,则梦多离奇迷乱。三阳之脉悬绝,三阴之脉细微,就是少气之侯。所以肺气虚则梦见白色的东西,或梦见人被杀流血,尸体狼籍;当金旺之时,则梦见交兵作战。肾气虚则梦见舟船淹死人;当水旺之时,则梦见自己潜伏水中,好像有恐惧的事。脚气虚则梦见菌香草木;当木旺之时,则梦见自己潜伏树下不敢志来。心气虚则梦见救火灾和阳性事物;当火旺之时,则梦见大火燔烧。脾气则梦见饮食不足;在土旺之时,则梦见筑垣盖屋。这些都是五脏气虚,阳气有余,阴气不足所致辞。参合五脏见证,调其阴阳,审察十二经脉。

诊法有十度,可用来衡量病人。具体是脉度、脏度、肉度、筋度、俞度。诊察其阴阳虚实,对病情就可以有全面地了解。脉息之动失去常规,或偏阴或偏阳,或搏动并不明显,所以诊法也没有固定的常规。诊时必须兼取上部的人迎和下部的趺阳,又必须考虑病人地位的高低,是普通百姓还是达官贵人。如果从师不能毕业,不明了医术,临证不能辨别顺逆。不是补阴伐阳,就是补阳耗阴。不知道综合上下内外,诊断就不会明确。这样的诊断方法,传给后人,错误的诊断就会暴露出来。
至阴虚,则阳气绝而不降;至阳盛,则阴气微而不升。能使阴阳融合交通,这是高明医生的本事。阴阳之气融合交通,是阳气先至,阴气后至。所以高明医生治病,诊脉要掌握阴阳的先后,参考《奇恒之势》六十首,综合从各种细微诊察所得的情况,推究阴阳的变化,搞清楚五脏的病情。参合其中的原则和虚实的纲要,再用五度加以判断。知道了这些,才可以诊病。所只诊察其阴分而不能了解其阳分,这没有达到诊察目的;只了解其阳分而不能了解其阴分,说明所学的医道还不精淀粉 。知其左而不知其右,知其右而不知其左,知其上而不知其下,知其先而不知其后,这种治疗就不能长久。既了解不好的,也要了解好的;既了解其有病的,也要了解无病的,既了解高,也要了解下;既了解坐,也要了解起;既了解行,也要了解止。运用起来有纲纪,有条不紊,诊法才算全备,而永远不会有危险。
举其有余,就知道其不足。考虑到病人的上下各部,诊脉的原理就可因此而穷究。因此,形弱气虚的,主死;形气太盛,脉气不足的,也主死。脉气太盛,形气不足的,主生。所以诊病有一定的大法,医生应该坐起有准则,举动有规律,头脑灵活。而且一定要内心虚静地,观察上下,分别四时八节,观察邪气中于五脏的何部,诊察脉象动静,循摸尺肤滑涩寒温的根况;视其大小便的变化,参合病态,从而知道是逆是顺又知道了病名,就可以十不失一,也不会违背人情。所以诊病的时候,察其呼吸、看其精神,都不失去条理,医量极高明了,所以能长久取得疗效。不知这些道理,违反医学原理,乱谈病情,乱下结论,这 叫违反医道。四心得
1诊法有十度,可用来衡量病人。具体是脉度、脏度、肉度、筋度、腧度。诊察其阴阳虚实,对病情就可以有全面地了解。脉动无常,诊时必须兼取上部的人迎和下部的趺阳,又必须考虑病人地位的高低,是普通百姓还是达官贵人。
2.阴阳并交,至人之所行。阴阳并并者,阳气先至,阴气后至。是以圣人持诊之道,先后阴阳而持之,《奇恒之势》乃六十首,诊合微之事,追阴阳之变,章五中之情。其中之论,取虚实之要,定五度之事,知此乃足以诊。
3.起所有余,知所不足。度事上下,脉事因格。是以诊有大方,坐起有常,出入有行,以转神明。必清必净,上观下观,司八正邪,别五中部,按脉动静,循尺滑涩,寒温之意,视其大不,合之病能,逆从以得,复知病名,诊可十全,不失人情。---------合道
五吟诵已经发微盘。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
一抄写原文
黄帝在明堂,雷公请曰:臣受业传之,行教以经论,从容形法,阴阳刺灸,汤药所滋。行治有贤不肖,未必能十全。若先言悲哀喜怒,燥湿寒暑,阴阳妇女,请问其所以然者,卑贱富贵,人之形体所从,群下通使,临事以适道术,谨闻命矣。请部有毚愚仆漏之问,不在经者,欲闻其状。
帝曰:大矣。

公请问:哭泣而涕泪皆出者,若出而少涕,其故何也?
帝曰:在经有也。
复问:不知水所从生?涕所从出也?
帝曰:若问此者,无益于治也,工之所知,道这所生也。夫心者,五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华色者,其荣也。是以人有德也,则气和于目;有亡,忧知于色。是以悲哀则泣下,泣下水所由生。水宗者,积水也。积水者,至阴也。至阴者,肾之精也。宗精之水,所以不出者,是精持之也,辅之裹之,故水不行也。

夫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水火相感,神志俱悲,是以目之水生也。故谚言曰:心悲名曰志悲。志与心情,共凑于目也,是以俱悲则神气传于心精,上不传于志而志独悲,故泣出也。泣涕者,脑也,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脑渗为涕。志者,骨之主也,是以水流而涕从之者,其行类也。夫涕之与泣者,譬如人之兄弟,急则俱死,生则俱生,其志以早悲,是以涕泣俱出而横行也。夫人涕泣俱出而相从者,所属之类也。
雷公曰:大矣。
请问:人哭泣而泪不出者,若出而少,涕不从之,何也?
帝曰:夫泣不出者,哭不悲也。不泣者,神不慈也。神不慈,则志不悲,阴阳相持,泣安能独来。夫志悲者,惋,惋则冲阴,冲阴则志去目,志去,则神不守精,精神去目,涕泣出也。且子独不育不念夫经言乎,厥则目无所见。夫人厥则阳气并于上,阴气并于下。阳并于上,则火独光也;阴并于下,则足寒,足寒则胀也。夫一水不胜五火,故目眦盲。
是以冲风,泣下而不止。夫风之中目也,阳气内守于精,是火灾气燔目,故见风则泣下也。有以比之,夫火疾风生,乃能雨,此之类也。


二查字正音
[chán]愚仆漏之问:自谦提一些愚昧简陋的问题。
三翻译
黄帝在明堂里,雷公请问说:我接受了您传授的医道,再教给我的学生,教授的内容是经典理论,包括从容形法,阴阳刺灸,汤药所滋等内容。然而他们在临证时,因智有贤愚之别,所以未必能有十全之效。如果先告诉他们,在临证时要注意病人的悲哀喜怒,气候的燥湿寒暑,以及阴阳妇女等方面的问题,等他们提问所以然的道理时,再给他们讲述卑贱富贵及人之形体的适从等,使他们通晓这些理论,把学到的道术运用到临证中,这些在过去我已经听您讲过了。现在我还有一些很浅陋的问题,在经典中没有答案,希望听您解释。
黄帝说:你谈的问题真是重要啊。

雷公请问说:有哭泣而涕泪皆出,或泪出而很少有鼻涕的,是什么道理?
黄帝说:在医经中有纪载。
雷公又问:眼泪是怎样产生的?鼻涕是从哪里出来的?
黄帝说:你这些问题,对治疗没有什么意义,但也是医生应该知道的,因为它也是建立医学理论的基础。心为五脏之专精,两目是它的外窍,光华色泽是它的外荣。所以人有得意之事,则和悦之情显露于两目;而有所失意,则忧愁之情表现于面色。因此悲哀落泪,流下的泪是由水产生的。水的来源,是体内积聚的水液。积聚的水液,是至阴。所谓至阴者,就是肾藏之精。来源于肾精的水液,平时所以不出,是由于肾精的持守。精能辅助、裹藏水,所以泪水不至于外流。

水的精气是志,火的精气是神,水火相互交感,神志悲哀,因而泪水就出来了。所以谚语说:心悲叫做志悲。因为肾志与心精,同时上凑于目,所以心肾俱悲,则神气传于心精,而不传于肾志,肾志独悲,水失去精的约制,故而泪水就出来了。泣涕源于出脑,脑属阴,髓充于骨孔并且茂于脑,所以脑髓渗漏而成涕。肾志是骨之主,所以水流而涕从之者,其行类也。夫涕之与泣者,譬如人之兄弟,急则俱死,生则俱生,其志泪水出而鼻涕也随之而来之而出,,是因为涕泪是同类的关系。涕之与泪,好比兄弟,危难则同死,安乐则共生,若肾志先悲,则涕泪同出而横流。涕泪所以俱出而相随,是由于涕泪同属水类的缘故。
雷公说:道理真是博大!
雷公请问:有人哭泣而没有眼泪流出,或虽出而少,而且涕不随之而出的,是什么道理?
黄帝说:哭而没有眼泪,是内心并不悲伤。不出眼泪,是心神没有被感动,神不感动,则志亦不悲,心神与肾志相持守而不能相互交感,眼泪怎么会独自流出呢?志悲,都是由于内心凄惨,凄惨之意冲动于脑,则肾志去目,肾志去目,则神不能保守精,精和神都离开了眼目,眼泪和鼻涕就出来了。再说你没有读过或没有记住医经中的话吗?气厥则眼目一无所见。当人在气厥之时,阳气积并于上部,阴气积并于下部。阳气积并于上,则上部亢热;阴气积并于下,则足冷,足冷则发胀。因为一水不胜五火,所以眼目就看不见了。
所以迎风就会流泪不止。因为风邪中于目,阳气内守于精,也就是火气燔目,所以遇到风吹就会流泪了。打个比方说:火热急甚而风生,风生而有雨,这是这一类。

四心得
本篇主要说明哭泣涕泪之机理。这些都关系到阴阳水火神志的变化。
1医生不仅要懂得如何医治病人,还要知道眼泪鼻涕产生的机理,因为它也是建立医学理论的基础。
2.夫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水火相感,神志俱悲,是以目之水生也。故谚语曰:心悲名曰志悲。
3.夫人厥则阳气并于上,阴气并于下。阳并于上,则火独光也;阴并于下,则足寒,足寒则胀也。夫一水不胜五火,故目眦盲。---------阴阳
4迎风就会流泪不止,是因为风邪中于目,阳气内守于精,也就是火气燔目,所以遇到风吹就会流泪了。
五吟诵已经发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26 23:5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2-2-27 00:00 编辑

作业file:///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图0.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5-14 10:26 , Processed in 1.132876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