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睿涵

睿涵的《素问》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7-11 07:4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1-7-17 17:12 编辑

第四周本周任务:阴阳别论第七 灵兰秘典论第八一抄写原文
黄帝问曰: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
岐伯对曰: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
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所谓阴者,真脏也。见则败,败必死也。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别于阳者,知病处也;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别于阳者,知病忌时;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谨熟阴阳,无与众谋。
所谓阴阳者,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凡持真脉之脏脉者,肝至悬绝急,十八日死;心至悬绝,九日死;肺至悬绝,十二日死;肾至悬绝,七日死;脾至悬绝,四日死。
    曰: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其传为风消,其传为息贲者,死不治。    曰:三阳为病,发寒热,下为痈肿,及为痿厥腨肙。其传为索泽,其传为颓疝。
    曰:一阳发病,少气善咳善泄。其传为心掣,其传为隔。
    二阳一阴发病,主惊骇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风厥。二阴一阳发病,善胀心满善气。三阳三阴发病,为偏枯、痿易、四支不举。
    鼓一阳曰钩,鼓一阴曰毛,鼓阳胜急曰弦,鼓阳至而绝曰石,阴阳相过曰溜。
   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鸣。阴之所生,和本曰和。是故刚与刚,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淖则刚柔不和,经气乃绝。
   死阴之属,不过三日而死;生阳之属,不过四日而已。所谓生阳死阴者,肝之心谓之生阳,心之肺谓之死阴,肺之肾谓之重阴,肾之脾谓之辟阴,死不治。
    结阳者,肿四支。结阴者,便血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阴阳结斜,多阴少阳,曰石水,少腹肿;二阳结,谓之消;三阳结,谓之隔;三阴结,谓之水;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
    阴搏阳别,谓之有子。阴阳虚,肠辟死。阳加于阴,谓之汗。阴虚阳搏,谓之崩。三阴俱搏,二十日夜半,死。二阴俱搏,十三日夕阳时,死。一阴俱博,十日,死。三阳俱搏且鼓,三日,死。三阴三阳俱搏,心腹满,发尽,不得隐曲,五日,死。二阳俱搏,其病温。死不治,不过十日,死。
二查字正音
1.四经,指肝、心,肺,肾四脏。不言脾,因脾为孤脏,寄旺四委。从脉象讲指四时的正常脉象,即春脉弦,夏脉洪,秋脉浮,冬脉沉。
2.十二从:手足三阴三阳之十二经脉,从肺手太阴经起顺行到足厥阴肝经,与一年十二月相应,从,顺从。
3.十二月应十二脉:马无台;”应十二脉者,春应肝胆,夏应心与小肠,秋应肺与大肠,冬应肾与膀胱,而辰戌丑未之月,则合四经而兼之脾与胃也。
4.凡阳有五:指五脏之脉皆有胃气。阳,阳脉,有胃气之脉。五,五脏之脉。
5.五五二十五阳:五时各有五脏之正常脉象。高世栻:“肝脉应春,心脉动应夏,脾脉应长夏,肺脉应秋,肾脉应冬。春时,而肝、心、脾、肺、肾之脉,皆有微弦之胃脉,夏时。。。。。。皆有微钩之胃脉,长夏。。。。。。皆有微缓之胃脉。秋时。。。。。。皆有微毛之胃脉,冬时。。。。。。皆有微石之胃脉。是五五二十五阳。“
6.真脏:真脏脉,即五脏无胃气之脉。张介宾:”阴者,无阳之谓。无阳者,即无阳明之胃气,而本脏之阴脉独见,如但弦但钩之类,是为真脏,胃气败也,故必死。
7.胃脘之阳:脉之胃气源胃脘所生的阳气。
8.三阳在头,诊人迎脉可以测知三阳经病变。头,指人迎脉。
9.三阴在手:诊寸口脉可以测知三阴经病变。手,指两手的寸口脉。10贲
bēn
奔,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朝目标快跑。賁,金文“奔”的变形貝,财宝),表示人群疾速奔行,争夺财宝。籀文是“賁”的变形,用一个“止”代替三个“止”的“奔”,众人奔向财宝攴,持械打击),表示人群疾速奔行,奋不顾身争夺财宝,不惜撕打械斗。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奔”写成三个“屮”。造字本义:动词,突然发现的财宝,招致暴发的人群,奋不顾身,疾奔争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屮”写成“卉”,将篆文字形中的“貝”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贲”,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简化成“贝”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賁,飾也。从貝,卉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贲,文饰。字形采用“贝”作边旁,采用“卉”作声旁


11掣
chè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执持。,篆文厂,悬崖,借喻悬吊的石乐磬挈,执持),表示手拉乐磬,以便立即骤停振动的发音。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写成,并用“制”(约束、限定)代替篆文字形中的“厂”和“”。造字本义:动词,乐师敲击悬挂的乐磬后,用手拉住乐磬,使乐磬骤停振动和发音。

三翻译
黄帝问说:人有四经十二从,这是什么意思?
岐伯回答说:四经,是指肝心肺肾及其与四时相应的正常脉象,十二从是指与十二月相应顺次运行的十二经脉。
脉有阴脉和阳脉,知道什么是阳脉,就能知道什么是阴脉,知道什么是阴脉,也就能知道什么是阳脉。阳脉有五种,五时各有五脏的阳脉,所以五时配合五脏,共诖 十五种阳脉。所谓阴脉,就是五脏真精暴露,没有胃气的真脏脉。真脏脉出现证明胃气已经败坏,败象已见,必死。所谓阳脉,就浊有胃气之脉。能辨清阳脉, 就能知道病变部位;能辨别真脏脉,就可以断定死期。诊察三阳经脉在颈部的人迎穴,诊察三阴经脉在手鱼际之后的寸口,一般情况下,人迎与寸口的脉象是相应的。能辨别阳脉动,就能知道时令气候和疾病的宜忌;能辨别真脏脉,就能知道死期。临证时能谨慎而熟练地辨别阴脉与阳脉动,就不需与众人商议而疑惑不决。
    脉象的所谓阴阳,脉去为阴,脉来为阳;脉静为阴,脉动为阳;脉迟为阴,脉数为阳。凡持诊所见真脏脉,肝脉的形象与其他各脏之脉悬殊极大,或者来得弦急而硬,十八日当死;心的形象与其他各脏之脉悬殊极大,九日当死;肺脉的形象与其他各脏之脉悬殊极大,十二日当死;肾脉的形象与其他各脏之脉悬殊极大,七日当死;脾脉的形象与其他各脏之脉悬殊极大,四日当死。
    说:胃肠有病,可影响心脾,病人往往有隐情难告,女子会经闭;病久传变,或者是形体逐渐消瘦的风消证,或者是呼吸短促,气息上逆的息贲证,是不治的死证。
    说:太阳经发病,发热恶寒,或下部发生痈肿,或两足痿弱无力而逆冷,腿肚酸痛。病久传化,或为皮肤干燥不润泽,或变为阴囊肿大的颓疝。
    说:少阳经发病,气虚不足,容易咳嗽,及泄泻。病久传变,或为心虚掣痛,或为饮食不下,隔塞不通的隔证。
    阳明 与厥阴发病,其主要病状是惊骇,背痛,常常嗳气、呵欠,名叫风厥。少阴和少阳发病,腹部易胀,心下满闷,时常长出气。太阳和太阴发病,其表现为半身不遂的偏枯证,或者痿弱无力而变易常用,或者四肢不能举动。
    脉象鼓动指下,紧张而有力,如按弓弦,叫弦脉;稍无力,来时轻虚而浮,叫毛脉;来时有力,去时力衰,叫钩脉;有力而必须重按,轻按不足,叫石脉动;既非无力,双不过于有力,一来一去,脉象和缓,叫滑脉。
    阴阳失和,阴气争胜于内,阳气扰乱于外,以致汗出不止,四肢厥冷,下厥上逆,浮阳熏肺,发生喘鸣。阴气之所以能生化,是以阴阳之平和为根本。如果以刚与刚合,有阳无阴,不能生化,则阳气破散,阴气亦必随之消亡。阴阳紊乱,刚柔不和,十二经气就会衰绝。
     属于死阴的病,不过三日就要死;属于生阳的病,不过上天就会痊愈。所谓“生阳、死阴”是指:肝病传心,为木生火,母病传子,得其生气,叫生阳;心病传肺,为火克金,金被火烁,叫死阴;肺病传肾,少阴而传太阴,属无阳之侯,叫重阴;肾病传脾,水反侮土地,叫做辟阴,是不治的死证。
   邪气郁结于阳经,四肢就会浮肿瘤。邪气郁结于阴经,就会大更下血,初结一升,再结二升,三结三升。阴经阳经俱有邪气郁结,如果阴经郁结得多,阳经郁结得少,会发生石水,而现少腹肿胀;邪气郁结于足阳明和手阳明这二阳经,会有消渴证;邪气郁结于足太阳膀胱和手太阳小肠这三阳经,会发生上下不通的隔证;邪气郁结于足太阴脾、
手太阴肺这三阴经,多发水肿病;邪气郁结于厥阴和少阳这一阴一阳经,多患喉痹。
    阴脉搏动有力,与阳脉有明显的不同,是怀孕有子之兆。阴阳尺寸之脉俱虚而且患痢疾的,是死证。阳脉倍于阴脉,主汗出;阴脉而阳脉搏指,在妇人为血崩。肺脾三阴之脉,俱搏击于指下,大约到二十天半夜时死亡。心肾二阴之脉俱搏击于指下,大约到二十天半夜时死亡。心肾二阴之脉俱搏击于指下,大约到十三天傍晚时死亡。心包肝一阴之脉俱搏击于指下,大约十天就要死亡。膀胱小肠三阳之脉俱搏击于指下,而鼓动过甚的,三天就要死亡。三阴三阳之脉俱搏,心腹胀满,阴阳之气败泄已尽,二便不通,则五日死。胃大肠二阳之脉俱搏击于指下,如为温病,是不治之证,不过十日必死。
四心得
1.什么是真脏脉?真脏脉是在疾病危重期出现的无胃、无神、无根的脉象。是病邪深重,元气衰竭,胃气已败的征象,故又称“败脉”、“绝脉”、“死脉”、“怪脉”。《素问·玉机真藏论》记载:“真藏脉见,乃予之期日。……诸真藏脉见者,皆死不治也。”
真脏脉 脉学名词。 真脏(藏)脉

真脏脉是五脏真气败露的脉象。五脏的病发展到严重阶段时,由于该脏精气衰竭 ,胃气将绝,而各显现出特别的脉象,但均没有“胃、神、根”的脉气 ,尤其没有从容和缓之象。
其中,肝的真脏脉弦硬劲急,脉体的紧张度 很高,切按下去像触刀刃般绷紧;心的真脏脉坚硬而搏手;肺的真脏脉是大而空虚;肾的真脏脉是搏手若转索欲断或如以指弹石般的坚实;脾的真脏脉是软弱无力,快慢不匀(《素问·玉机真脏论》)。真脏脉的出现对诊断某些慢性病的预后具有一定临床意义,但由于中西医对脏腑的 概念有所不同,临症分析时,不宜生搬硬套。
无胃之脉
无胃的脉象以无冲和之意,应指坚搏为主要特征。如脉来弦急,如循刀刃称偃刀脉;脉来短小而坚搏,如循薏苡子为转豆脉;或急促而坚硬,如弹石称弹石脉等。临床提示邪盛正衰,胃气不能相从,心、肝、肾等脏气独现,是病情危重的征兆之一。

无神之脉
无神之脉象以脉律无序,脉形散乱为主要特征。如脉在筋肉间连连数急,三五不调,止而复作,如雀啄食状,称雀啄脉;如屋漏残滴,良久一滴者,称屋漏脉;脉来乍疏乍密,如解乱绳状,称解索脉。主要由脾(胃)、肾阳气衰败所致,提示神气涣散,生命即将告终。


无根之脉
无根脉象以虚大无根或微弱不应指为主要特征。若浮数之极,至数不清,如釜中沸水,浮泛无根,称釜沸脉,为三阳热极,阴液枯竭之候;脉在皮肤,头定而尾摇,似有似无,如鱼在水中游动,称鱼翔脉;脉在皮肤,如虾游水,时而跃然而去,须臾又来,伴有急促躁动之象,称虾游脉。均为三阴寒极,亡阳于外,虚阳浮越的征象。
2.阳脉有五种,五种各有五脏的阳脉,所以五时配合五脏,共计二十五种阳脉。(有胃气之脉)辨别阳脉;------三阳经脉在颈部的人迎穴
阴脉就是五脏真精暴露,没有胃气的真脏脉。-----三阴经脉在手鱼际之后的寸口。一般情况下,人迎与寸口的脉象是相应的。
能辨明阳脉就能辨明病变部位。就可知道时令气候和疾病的宜忌。
能辨别真脏脉,就可以断定死期。
要求:临证明能谨慎而熟练地辨别阴脉与阳脉,就不需与众人商议而疑惑不决。
3.脉象的所谓阴阳,脉去为阴,脉来为阳;脉静为阴,脉动为阳;脉迟为阴,脉数为阳。原来,肝,心,肺,肾,脾各有一个脉,如果与其他各脏之脉悬殊极大,则不利。
4.脉象鼓动指下,紧张而有力,如按弓弦,叫弦脉。
稍无力,来时轻虚而浮,叫毛脉;来时有力,去时力衰,叫钩脉;有力而必须重按,轻按不卟叫石脉,
既非无力,又不过于有力,一来一去, 脉象和缓,叫滑脉。
5.阴阳失和,阴气争胜于内,阳气扰乱于外,以致汗出不止。四肢厥冷,下厥上逆,浮阳熏肺,发生喘鸣。阴阳紊乱,刚柔不和,十二经气就会衰绝。

五吟诵发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15 21:3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1-7-17 19:34 编辑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一抄写原文
   黄帝问曰:愿闻十二脏之相使,贵贱何如?   岐伯对曰:悉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至道在微,变化无穷,孰知其原?窘乎哉!瞿瞿,孰知其要?闵闵之当,孰者为良?恍惚之数,生于毫厘,毫厘之数,起于度量,千之万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制。
    黄帝曰:善哉!善哉!余闻精光之道,大圣之业。而宣明大道,非斋戒择吉日,不敢受也。
  黄帝乃择吉日良兆,而藏灵兰之室,以传保焉。
二查字正音。
1.膻
dàn
亶,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顫”的省略,表示发抖。膻,篆文月,即“肉”,借代身体亶,即“颤”的省略),表示身体上经常颤动的部位。造字本义:名词,心包所在的胸部中央位置,该部位对人的情绪反应敏感,喜怒哀乐时发生明显的颤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月”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亶”写成古籍常以“膻”假借形音相近的“羶”。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膻,肉膻也。从肉,亶聲。《詩》曰:“膻裼暴虎。”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膻,胸的中部肉颤。字形采用“肉”作边旁,采用“亶”作声旁。《诗经》有诗句唱道:“脱衣露膀,怒胸颤动,空手打虎。”


三翻译
   黄帝说:我希望听听十二脏器在体内的相互作用,有无主从的区别?
   岐伯回答说:问得真详细啊!让我说说吧。心就像君主,智慧是从心产生的。肺好像宰相,主一身之气,治理调节人体内外上下的活动由它完成。肝好比将军,谋虑是从它那来的。胆是清虚的脏器,具有决断的能力。膻中像内臣,心的喜乐,都由它传达。脾胃受纳水谷,好像仓库,五味转化为营养,由它产生。大肠主管输送,食物的消化、吸收、排泄过程在那里最后完成。小肠接受脾胃已经消化的食物后,进一步分清别浊。肾是精力的源泉,能产生技巧。三焦主疏通水道,周身行水的道路由它管理。膀胱是水液聚会的地方,经过气化作用,才能把尿排出体外。以上十二脏器的作用,不能失去协调。当然,君主是最主要的。心的功能正上,下边就能相安。依据这个道理来养生,就能长寿,终身不致有严重的疾病;根据这个道理来治理天下,国家就会繁荣昌盛。反之,如果君主昏庸,功能失常,那么十二官就出问题了。而各个脏器的活动一旦闭塞不通,失去联系,形体就会受到伤害,对于着重来说,这是最大的祸殃。这样治国,国家就有败亡的危险,要千万警惕啊!

     医学的道理极其微妙,变化没有穷尽,谁能了解它的本源呢?困难得很哪!形体日渐消瘦的人虽然很惊疑,谁能明白其中的原因呢?纵然对自己的身体非常担心,谁能知道如何才好?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都是从似有似无极其微小开始的,虽然极其微小,也是可以度量的,千倍万倍地增加,事物就一步步地增大,扩大到一定程度它的开关就明显了。疾病的发生发展也是这个道理,由极其隐患微逐渐发展而成。
      黄帝说:说得好!我听到了一番精纯明白的道理和圣人的事业。这些通达光明的道理,如不诚心诚意选择吉日,是不敢接受的。
     黄帝就选择了吉日良辰,把这些道理,保存在灵台兰室,如同宝物一般,让它传流下去。
四心得1.心就像君主------智慧从心产生的。
   肺好像宰相,主一身之气,治理调节人体内外上下的活动由它完成。
   肝好比将军,谋虑是从它那里来的。
   胆是清虚的脏器,具有决断的能力。
膻中像内臣,心的喜乐,都由它传达。
   脾胃受纳水欲,好像仓库,五味转化为营养,由它那产生。
   大肠主管输送,食物的消化,吸收排泄过程在那里最后完成。
   小肠接受脾胃已消化的食物后,进一步分清别浊。
   肾是精力的源泉,能产生技巧。
   三焦主疏通水道,周身行水的道路由它管理。
   膀胱是水液聚会的地方,经过气化作用,才能把尿排出体外。
   以上十二脏器的作用,不能失去协调。当然,君主是最主要的。心的功能正常,下边就相安。如治国。2.疾病的发生发展由极其隐微逐渐发展而成。
五吟诵发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18 09: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1-7-24 18:04 编辑

本周任务:
六节藏象论第九五脏生成篇第十
五脏别论第十一

六节藏象论第九
一抄原文

1黄帝问曰:余闻天以六六之节,以成一岁,地以九九制会,计人亦有三百六十五节以为天地,久矣。不知其所谓也?
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请遂言之。夫六六之节,九九制会者,所以正天之度,气之数也。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气数者,所以纪化生之用也。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行有分纪,周有道理。日行一度,月行十三度而有奇焉。故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积气余而盈闰矣。立端于始,表正于中,推余于终,而天度毕矣。
帝曰:余已闻天度矣,愿闻气数,何以合之?
岐伯曰:天以六六为节,地以九九制会。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复而终岁,三百六十日法也。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其气九州、九窍,皆通乎天气。故其生五,其气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则为九,九分为九野,九野为九脏,故形脏四,神脏五,合为九脏以应之也。
帝曰:余已闻六六九九之会也,夫子言积气盈闰,愿闻何谓气?请夫子发蒙解惑焉!
岐伯曰:此上帝所秘,先师传之也。
帝曰:请遂闻之。
岐伯曰: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六气谓之时,四时谓之岁。而各从其主治焉。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时立气布,如环无端,侯亦同法。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
帝曰:五运终始,如环无端,其太过不及何如?
岐伯曰:五气更立,各有所胜,盛虚之变,此其常也。
帝曰:平气何如?
岐伯曰:无过者也。
帝曰:太过不及奈何?
岐伯曰:再经有也。
帝曰:何谓所胜?
岐伯曰: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所谓得五行时之胜,各以其气命其脏。
帝曰:何以知其胜?
岐伯曰:求其至也,皆归始春。未至而至,此谓太过。则薄所不胜,而乘所胜也,命曰气淫。至而不至,此谓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薄之也,命曰气迫。所谓求其至者,气至之时也,谨候其时,气可与期。失时反候,五治不分,邪辟内生,工不能禁也。

帝曰:有不袭乎?
岐伯曰:苍天之气, 不得无常也。气之不袭,是谓非常,非常则变矣。
帝曰:非常而变,奈何?
岐伯曰:变至则病。所胜则微,所不胜则甚。因而重感于邪则死矣。故非其时则微,当其时则甚也。
帝曰:善!余闻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天地之运,阴阳之化,其于万物,孰少孰多,可得闻乎?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天至广不可度,地至大不可量,大神灵问,请陈其方。草生五色,五色之变,不可胜视;草生五味,五味之美,不可胜极。嗜欲不同,各有说所通。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i,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帝曰:脏象如何?
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处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肾者,主蛰,封藏于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太阴,通于冬气。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气血,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阴中之少阳,通于春气。脾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其华在唇四百,其充在肌,此至阴之类,通于土气。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出入者也。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故人迎一盛,病在少阳,二盛病在太阳,三盛病在阳明,四盛已上为格阳。寸口一盛,病在厥阴,二盛病在少阴,三盛病在太阴,四盛已上为关阴。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已上为关格,关格之脉赢,不能极于天地之精气,则死矣。
二查字正音
罷,篆文网,抓捕能,有才的人,指官吏),表示抓捕官吏。造字本义:动词,抓捕位高权大的官吏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另造四,即法网去,除官革职的简化字在古代,网是广泛使用的捕具,可以用来捕鸟,捕猪,捕熊,捕鹿,捕童,捕妇,捕民,捕壮丁,捕百姓,捕异议人士,捕犯人,捕贪官污吏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罷,遣有辠也。从网、能。言有賢能而入网,而貰遣之。《周禮》曰:“議能之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罢,放逐罪人。字形采用“网、能”会义,是说当有贤能的人犯罪落网时,免其死革其职而放逐他。《周礼》有记载说:“商议对贤能者犯罪
所用的刑法。”

2.期ji:周年。3.年之所加:指各年主客气加临情况。
4.
zhé
蟄,金文執,拘押、囚禁昆虫),造字本义:动词,动物在冬季将自己封藏起来,不吃不动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蛰”,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執”简化成“执”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蟄,藏也。从虫,執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蛰,昆虫隐藏冬眠。字形采用“虫”作边旁,“执”作声旁。


三翻译
黄帝问道:我听说天是以六个甲子日合成一年,地气是以九九之法与天相会通的,而人也有三百六十五节,与天地之数相合,这种说法已经很长时间了。但不知是什么道理。
    岐伯回答说:问得真高明啊!我就说说吧。六六之节和九九之法是确定天度和气数的。天度,是用来确定日月行程、迟速的标准;气数,是用来标明万物化生的循环周期的。天是阳,地是阴;日是阳,月是阴。日月运行有一定部位,万物化生的循环也有一定的规律。每昼夜日行周天一度,而月行十三度有余。所以有大月小月,合三百六十五天为一年,而余气积累,则产生了闰月。那么怎么计算呢?首先确定一年节气的开始,用圭表测量日影的长短变化,校正一年里的时令节气,然后再推算余闰,这样,天度就可全部计算出来了。

    黄帝道:我已听到关于天度的道理了,希望再听听气数是怎么与天度相配合的?
    岐伯说:天是以六六之数为节度,地是以九九之法与天相会通的。天有十个日干,代表十天,六个十干,叫做一个周甲,六个周甲成为一年,这是三百六十日的计算方法。从古以来,懂得天道的,都认为天是生命的本源,生命是本于阴阳的。无论地之九州还是人之九窍,都与天气相通。因为它们的生长禀受了自然界的五行和三阴三阳之气。天有三气,地有三气,人有三气,三三合而为九,在地分为九野,在人分为九脏,即四个形脏五个神脏,合为九脏,以与天的六六之数相应。

    黄帝说:我已知道了六六与九九相会通的道理,但夫子说积累余气成为闰月,那什么叫做气呢?请夫子启发我的愚昧,解除我的疑惑!
    岐伯说:这是上帝所隐秘,而由先师传给我的。
    黄帝道:希望讲给我听听。
    岐伯说:五天叫一侯,三侯成为一个节气;六个节气叫一时,四时叫一年。治病就应顺从其当旺之气。五行气运相互承袭,都有主治之时;到了年终之日,再从头开始循环。一年分立四时,四时分布节气,如圆环一样没有开端,五日一侯的推移,也是如此。所以说:不知道一年中当王之气的加临,节气的盛衰,虚实产生的原因,就不能当医生。

    黄帝道:五运终而复始,循环往复,像圆环一样没有开端,那么它的太过和不及如何呢?
    岐伯说:五行运气,更迭主时,各有其所胜,所以实虚的变化,这是正常的事情。
    黄帝问:平气是怎样的?
    岐伯说:没有太过,也没有不及。
    黄帝道:太过和不及的情况怎样?
    岐伯说:经书里有记载。
    黄帝问:什么叫做所胜?
    岐伯说:春胜长夏,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这是五行之气以时相胜的情况,而人的五脏就是根据这五行之气来命名的。
    黄帝说:怎样可以知道它们的所胜呢?
    岐伯说:推求脏气到来的时间,都以立春前为标准。如果时令未到而相应的脏气先到,就称为太过。太过就侵犯原来自己所不胜的气,而凌侮它所能胜的气,这叫“气淫”。如果时令已到而相应的脏气不到,就称为不及。不及则已所胜之气因无制约就要妄行,所生之气也因为无所养而要受病,所不胜之气也来相迫,这叫“气迫”。所谓求其至,就是在脏气来到时候,谨慎地观察与其相应的时令,看脏气是否与时令相合。假如脏气与时令不合,并且与五行这间的对应关系无从分辨,那就表时内里邪僻之气已经生成,这样,就连医生也无能为力了。

    黄帝问道:五行气运有不相承袭的情况吗?
    岐伯回答说:自然界的气运不能没有规律。气运失其承袭,就是反常,反常就要变而为害。
    黄帝道:反常变而为害又怎样呢?
    岐伯说:这会使人发生疾病。如属所胜,患病就轻;如属所不胜,患病就重。假若这个时候再感受了邪气,就会死亡。也就是说,五行气运的反常,在不当克我的时候,病比较轻,而在正值克我的时候,病就重了。

    黄帝道:说得好!我听说天地之气化合而成形体,又根据不同的形态变化来确定万物的名称,那么天地的气运和阴阳的变化,对于万物所起的作用,哪个大哪个小,可以听听吗?
    岐伯说:你问得很详细啊!天很广阔,不容易测度,地很博大,也难以测量,不过既然你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那么我就说说其中的道理吧。草有五种不同的颜色,这五色的变化,是看不尽的;草有五种不同的气味,这五味的美妙也是不能穷尽的。人的嗜欲不同,对于色味,是各有其不同嗜好的。天供给人们五气,地供给人们五味。五气由鼻吸入,贮藏在心肺,能使面色明润,声音洪亮;五味由口进入,藏在肠胃里,所藏的五味,来供养五脏之气。五气和化,就有生机,再加上津液的作用,神气就会旺盛起来。

    黄帝问道:人体内脏与其外在表现的关系如何?
    岐伯说:心是生命的根本,智慧的所在;其荣华表现在面部,其功用是充实血脉,是阳中之太阳,与夏气相应。肺是气的根本,是藏魄的所在;其荣华表现在毫毛,其功用是充实肌表,是阳中之太阴,与秋气相应。肾是真阴真阳蛰藏的地方,是封藏的根本,精气储藏的所在;其荣华表现于头发,其功用是充实骨髓,是阴中之太阴,与冬气相应。肝是四肢的根本,藏魂的所在;其荣华表现在爪甲,其功用是充实特劳特,可以生养血气,其味酸,其色苍青,是阴中之少阳,与春气相应。脾是水谷所藏的根本,是营气所生的地方;其荣华表现在口唇四周,其功用是充实肌肉,属于至阴一类,与长夏土气相应。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叫做器,能排泄水谷的糟粕,转化五味而主吸收、排泄。以上十一脏功能的发挥,都取决于胆的功能正常。

    人迎脉搏大一倍,病在少阳;大两倍,病在太阳;大三倍,病在阳明;大四倍以上为格阳于外。寸口脉搏大一倍,病在厥阴;大两倍,病在少阴;大三倍,病在太阴;大四倍以上称为关阴。若人迎脉与寸口脉都比常人大四倍,便为关格,关格之脉为阴阳亢极而不和,病人不能再汲取天之清气和地之水谷气了,必定死亡。
四心得
1.天是以六个甲子日合成一年,地气是以九九之法与天相会通的,而人也有三百六十五节,与天地之数相合。其道理:六六之节和九九之法,是确定天度和气数的。天度是用来确定日月行程、迟速的标准;气数 是用来标明万物化生的循环周期的。天度如何计算?首先确定一年节气的开始,用圭表测量日影的长短期变化,校正一年里的时令节气,然后再推算余闰,这样天度全部计算出来了。
2气数是怎么样与天度相配合默契的?天是以六六之数为节度,地是以九九之法与天相会通的。天有十个日干,代表十天,叫做一个周甲,六个周甲成为一年,这是三百六十日的计算方法。天有三气,地有三气,人有三气,三三合而为九,在地分为九野,在人分为九脏,即四个形脏五个神脏,合为九脏,以与在的六六之数相应。3.什么叫做气呢?五天叫一候,三候成为一个节气;六个节气叫一时,四时叫一年。治病就应顺从其当旺之气。五行气运相互承袭,都有主治这时;到了年终之日,再从头开始循环。一年分立四时,四时分布节气,如圆环一样没有开端,五日一候的推移,也是如此。不知道一年中当王之气的加临,节气的盛衰,虚实产生的原因,就不能当医生。
4.五行运气,更迭主时,各有其所胜,怕以实虚的变化,这是正常的事情。什么叫做所胜?怎么知道它们的所胜呢?
春胜长夏     长夏胜冬,冬胜夏,夏胜秋,秋胜春。这是五行之气以时相胜的情况,而人的五脏就是根据这五行之气来命名的。推求脏气到来的时间,都以立春前为标准。如果时令未到而相应的脏气先到,就称为太过。
5所谓求其至,就是在脏气来到的时候,谨慎地观察与其相应的时令,看脏气是否与时令霜合。假如脏气与时令不合,并且与五行之间的对应关系无从分辨,那就表明内里邪僻之气已经生成,这样,就连医生也无能力了。
6.天地的气运和阴阳的变化,对于万物所起的作用,哪个大哪个小?
天供给人们五气,地供给人们五味。五气由鼻吸入,贮藏在心肺,能使面色明润,声音洪亮:五味由口进入,藏在肠胃里,所藏的五味,来供养五脏之气。五气和化,就有生机,再加上津液的作用,神气就会旺盛起来。
7.人体内脏与其外的表现的关系如何?
心是生命的根本,智慧的所在;其荣华地表现在面部,其功用是充实血脉,是阳中之太阳,与夏气相应。
肺是气的根本,是藏魄的所在;其荣华表现在毫毛,其功用是充实肌表,是阳中之太阴,与秋气相应。
肾是真阴真阳蛰藏的地方,是封藏的根本,精气储藏的所在;其荣华表现于头发,其功用是充实骨髓,是阴中之太阴,与冬气相应。
肝是四肢的根本,藏魂的所在;其荣华表现在爪甲,其功用是充实筋力,可以生养血气,其味酸,其色苍青,是阴中之少阳,与春气相应。
脾是水谷所藏的根本,是营气所生的地方;其荣华表现在口唇四周,其功用是充实肌肉,属于至阴一类,与长夏土气相应。
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叫做器,能排泄水谷所藏的根本,转化五味而主吸收、排泄。
以上十一脏功能的发挥,都取决于胆的功能正常。
8.人迎脉,与寸口脉都比常人大四倍,便宜为关格,关格之脉为阴阳亢极而不和,病人不再能汲取天之清气和地之水谷气了,必定死亡。
本章阐述脏腑功能与四时的关系,讨论了脏象。     
五吟诵已经完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23 21:2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1-7-24 22:31 编辑

五脏生成篇第十

一抄写原文
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主肾也。肺之合皮也,其荣毛也,其主心也。肝之合筋也,其荣爪也,其主肺也。脾之合肉也,其荣辱也,其主肝也。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其主脾也。
是故多食咸,则脉凝泣而变色;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多食辛,则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则肉胝皺而唇揭;多食甘,则骨痛而发落。此五味之所伤也。故心欲苦,肺欲辛,肝欲酸,脾欲甘,肾欲咸。此五味之所合也。
五脏之气,故色见青如草兹者死,黄如枳实者死,黑如炲者死,赤如衃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见死也。
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如乌羽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生于心,如以缟裹朱;生于肺,如以缟裹红;生于肝,如以缟裹绀;生于脾,如以缟裹栝蒌实;生于肾,如以缟裹紫。此五脏所生之外荣也。
色味当五脏。白当肺、辛,赤当心、苦,青当肝、酸,黄当脾、甘,黑当肾、咸。故白当皮,赤当脉,青当筋,黄当肉,黑当骨。
诸脉者皆属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诸筋者皆属于节,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此四支八谿之朝夕也。
故人卧血归于肝。目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痹厥也。人有大谷十二分,小谿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此皆卫气之所留止,邪气之所客也,针石缘而去之。
诊病之始,五决为纪。欲知其始,先建其母。所谓五决者,五脉也。

是以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足少阴、巨阳,甚则入肾。徇蒙招尤,目冥耳聋,下实上虚,过在足少阳、厥阴,甚则入肝。腹满填胀,支鬲胠邪,下厥上冒,过在足太阴、阳明。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甚则入肺。心烦头痛,病在鬲中,过在手巨阳、少阴,甚则入心。
夫脉之小大滑涩浮沉,可以指别;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音,可以意识;五色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脉色,可以万全。赤,脉之至也,喘而坚,诊曰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名曰心痹,得之外疾思虑而心虚,故邪从之。白,脉之至也,喘而浮,上虚下实,惊,有积气在胸中,喘而虚,名曰肺痹,寒热,得之醉而使内也。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有积气在心下支胠,名曰肝痹,得之寒湿,与疝同法,腰痛足清头痛。黄,脉之至也,大而虚,有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支,汗出当风。黑,脉之至也,下坚而大,有积气在小腹与阴,名曰肾痹,得之沐浴清水而卧。凡相五色,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皆不死也,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

二查字正音
1.凝泣se:凝结而不畅通。
2胝zhi,手足老茧。
3.
zhǐ枳
只,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啧啧”抱怨声。枳,篆文木,代果实,橘只,即“啧”,抱怨),表示“啧啧”抱怨奇酸难忍的橘子。造字本义:名词,一种灌木或小乔木的果实,据称为橘过江的变种,似橘而小,奇酸不可食用,入中药。俗称“枸橘”,亦称“臭橘”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中有时借“枳”作“轵”或“胑”或“疻”。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枳,木,似橘。从木,只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枳,一种树名,其果似橘而酸。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采用“只”作声旁。


三翻译
心脏的外合是血脉,它的外荣表现于面部的色泽,制约心脏的是肾。肺脏的外合是皮,它的外荣表现于毛,制约肺脏的是心。肝脏的外合是筋,它的外荣表现于爪甲,制约肝脏的是肺。脾脏的外合是肉,它的外荣表现于唇,制约脾脏的是肝。肾脏的外合是骨,它的外荣表现于发,制约肾脏的是脾。
    所以多吃咸的东西,会使血脉凝滞,而面色失去光泽;多吃苦的东西,会使皮肤干燥而毫毛脱落;多吃辣的东西,会使筋脉拘挛而爪甲枯槁;多吃酸的东西,会使肉坚厚而唇缩;多吃甜的东西,会使山骨骼疼痛而头发脱落。这些是饮食五味的偏嗜造成的伤害。所以心喜苦味,肺喜辛味,肝喜酸味,脾喜甘味,肾喜咸味。这就是五味和五脏的对应关系。
    五脏外荣于面上的气色,表现出青黑,颜色像死草一样,是死征;表现出黄色,像枳实一样,是死征;表现出黑色,像黑煤一样,是死征;表现出赤色,像败血凝结一样,是死征;表现出白色,像枯骨一样,是死征。这是从五种色泽来判断死证的情况。
    脸上的气色,如果青得像翠鸟的羽毛,是生色;红的像鸡冠,是生色;黄得像蟹腹,是生色;白得像猪油,是生色;黑得像乌鸦的羽毛,是生色。这是体现还有生气的五种色泽。凡是心脏有生气的色泽,就像白绢裹着硃砂一样;肺脏有生气的色泽,就像白绢裹着红色的东西一样;肝脏有生气的色泽,就像白绢裹着绀色的东西一样;脾脏有生气的色泽,就像白绢裹着栝楼实一样;肾脏有生气的色泽,就像白绢裹着紫色的东西一样。这些是五脏有生气的表现。
    五色、五味与五脏是相合的。白色合于肺脏和辛味,赤色合于心脏和苦味,青色合于肝脏和酸味,黄色合于脾脏和甜味,黑色合于肾脏和咸味。另外,白色合于皮,赤色合于脉,青色合于筋,黄色合于肉,黑色合于骨。
    人身的经脉,都上注于目;所有的精髓,都上注于脑;所有的筋,都注于骨节;所有的血液,都注于心;所有的气,都注于肺。气血经脉向四肢八谿灌注就像潮水周而复始。
    人在躺卧的时候,血就归于肝脏,血是营养四肢百骸的。所以目得了血就能看东西;足得了血就能行走;手掌得了血就能握物;手指得了血就能食物。刚睡起走到屋外,被风吹着,如果血凝结在肤表,就要发生痹证;如果凝涩在经脉里,就会血行迟滞;如果凝涩在足部上,就会发生下肢厥冷。这三种疾患,都是由于血液不能流回到孔窍,所以,发生痹厥等病。在人身上,有大谷十二处,小谿三百五十四处,那十二关还不在其内。这些都是卫气留止的地方,也是邪气容易留止的处所,如果受了邪气的侵袭,就赶紧用针刺或砭石去除。
    在开始诊病时,应当把五决作为纲纪。要想知道某病从哪脏发生,先要考察那一脏脉的胃气怎样。所说的五决,就是五脏之脉。
    所以巅顶头痛,属于下虚上实,病在足少阴、太阳两经,如病势加剧,就会传入肾脏。眼花摇头,发病急骤的,或者目暗耳聋,病程较长的,属于下实上虚,病在足少阳、厥阴两经,如病势加剧,就会转入肝脏。腹满胀起,胸膈胁脖胠间像撑拄一样,下体厥冷,上体眩晕,病在足太阴、阳明两经,咳嗽逆喘,胸中有病,病在手阳明、太阴两经,如病势加剧,就会传入肺脏。心烦头痛,胸中不适,病在手太阳、少阴两经,如病势加剧,就会传入心脏。
    脉象的小大滑涩浮沉,可以用手指分别出来;五脏的气象,可以从比类中去推求;察听从五脏反应出的音声,可以意会而分析;五色虽然精微,可以用眼来观察。在诊断中如果能够参合色、脉,就万无一失。如果脸上现出赤色,脉象躁数而又坚实,就是病气积聚在腹中,常常妨碍饮食,这种病叫做心痹,它致病的原因,是过于思虑伤了心气,所以病邪乘虚而入。如果脸上出现白色,同时脉象躁数而又浮大,上虚下实,这是病气积聚在胸中,喘而且虚惊,这种病叫肺痹,它致病的原因,是感受寒热,并在醉后入房。如果脸上出现青色,同时脉象长,并且左右弹指,这是病气积在心下,撑拄两胠,这种病叫肝痹,它致病的原因,是感受了寒湿,所以病理和疝气一样,并有腰痛、足冷、头痛等症状。如果脸上出现黄色,同时脉象大而虚,这是病气积在腹中,自觉有逆气,这种病叫厥疝,女子同样有这种情况,它致病的原因,是由于四肢过劳,出汗后被风侵袭。如果脸上出现黑色,同时下部脉坚而大,这是病气积在小腹和前阴,这种病叫肾痹,它致病的原因,是由凉水沐浴后就睡觉而得的。
    大凡观察五色,面黄目表,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的,都不是死的征像。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的,都是死的征象。

四心得
1.心脏的外合是血脉,它的外荣表现于面部的色泽,制约心脏的是肾。
   肺脏的外合是皮,它的外荣表现于毛,制约肺脏的是心。
   肝脏的外合是筋,它的外荣表现于爪甲,制约肝脏的是肺。
   脾脏的外合是肉,它的外荣表现于唇,制约脾脏的是肝。
   肾脏的外合是骨,它的外荣表现于发,制约肾脏的是脾。
2.多吃咸的东西,会使---血脉疑滞,而面色失去光泽;
   多吃苦的东西,会使皮肤干燥而毫毛脱落;
   多吃辣的东西,会使----筋脉拘挛而爪甲枯槁;
   多吃甜的东西,会使----骨骼疼痛而头发脱落。
这些是饮食五味的偏嗜造成的伤害。所以心喜苦味,肺喜辛味,肝喜酸味,脾喜甘味,肾喜咸味。这就是五味和五脏的对应关系。
3.五脏外荣于面上的气色,
  表现出青黑,颜色像死草一样,是死征
表现出黑色,像枳实一样,是死征
  表现出黑色,像黑煤一样,是死征
  表现出赤色,像败血凝结一样,是死征
  表现出白色,像枯骨一样,是死征。
这是从五种色泽来判断死证的情况。
4.脸上的气色,
如果青得翠鸟的羽毛,是生色。
红得像鸡冠,是生色;
黄得像蟹腹,是生色
白得像猪油,是生色
黑得像乌鸦的羽毛,是生色。
这是体现还有生气的五种色泽。
凡是心脏有生气的色泽,就像白绢裹着朱砂一样;
肺脏有生气的色泽,就像白绢裹着红色的东西一样;
肝脏有生气的色泽,就像白绢裹着绀色的东西一样
脾脏有生气的色泽,就像白绢裹着栝楼实一样
肾脏有生气的色泽,就像白绢裹着紫色的东西一样。这些是五脏有生气的表现。


5.五色五味与五脏是相合的。
白色合于肺脏和辛味,
赤色合于心脏和苦味,
青色合于肝脏和酸味,
黄 色合于脾脏和甜味
黑色合于肾脏和咸味。
白色合于皮,赤色合于脉,青色合于筋,黄色合于肉,黑色合于骨。         
6.人身的经脉,都上注于目;
  所有的精髓,都上注于脑;
   所有的筋,都注于骨节;
   所有的血液,都注于心;
  所有的气,都注于肺。
气血经脉动向四肢八奚灌注就像潮水周而复始。


7.人在躺卧的时候,血就归于肝脏,血是营养四肢百骸的。
目得了血能看东西
足得了血就能行坡度;
手掌得了血就能握物;
手指得血就能拿物。


刚睡起走到屋外,被风吹着,如果血凝结在肤表,就要发生痹证;
如果凝涩在经脉里,就会血行迟滞;
如果凝涩在足部上,就会发生下肢厥冷。
这三种疾患,都是由于血液不能流回到孔窍,所以发生痹厥等病。
人身上,有大谷十二处。
            小奚三百五十四处,那十二关还不在其内。这些都是卫气所留止的地方,也是邪气容易留止的处所,如果受了邪气的侵袭,就赶紧用针刺或砭石去除。


8.诊病时,五决作为纲纪。要想知道哪脏发生,先要考察那一脏脉的胃气怎样?所说的五决,就是五脏之脉。
9.脉象的小大滑涩浮沉,可以用手指分别出来
五脏的气象,可以从比类中去推求;察听反应出的音声,可以意会而分析。
  五色虽然精微,可以用眼来观察。在诊断中如果能够参合色、脉,就万无一失。   

             本章主人从五脏与五体、五味、五色、五脉的关系上阐述了诊色脉以察五脏的问题,以及色脉诊在临床上的具体应用。   
五吟诵已经完成。已经发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23 21:2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1-7-24 22:32 编辑

五脏别论篇第十一,
一抄写原文  黄帝问曰:余闻方士,或以脑髓为脏,或以肠胃为脏,或以为腑。敢问更相反,皆自谓是,不知其道,愿闻其说。
  岐伯对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夫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气所生也,其气象天,故泻而不藏,此受五脏浊气,名曰传化之腑。此不能久留,输泻者也。魄门亦为六腑,使水谷不得久藏。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
帝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
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六腑之大源也。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故五气入鼻,藏于肺,肺有病,而鼻为之不利也。凡治病,必察其下,适其脉,观其志意,与其病也。
  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二查字正音
1髓
suǐ
隓,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隨”的省略,表示跟从。髓,篆文隓,即“隨”),表示隨骨的东西。造字本义:名词,骨内腔隙中不进入全身流通代谢、起造血和免疫功能的胶状物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髓,骨中脂也。从骨,隓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髓,骨中胶脂。字形采用“骨”作边旁,采用“隓”作声旁。


三翻译
黄帝问道:我从方士那儿听说,有的把脑髓叫做脏,有的把肠和胃叫做脏,但又有把肠胃叫做腑的。他们的意见不同,却都自以为是,我不知到底谁说得正确,希望听你讲一下。
    岐伯回答说:脑、髓、骨、脉、胆和女子胞,这六者,是感受地气而生的,都能藏精血,像地之厚能盛载万物那样,它们的作用,是藏精气以濡养机体而不泄于体外,这叫做“奇恒之腑”。像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这五者,是感受天气而生的,它们的作用,像天之健运行不息一样,所以是泻而不藏,它们受纳五脏的浊气,叫做“传化之腑”。就是叫它们受纳水谷浊气以后,不能久停体内,经过分化,要把精华和糟粕分别输送和排出的。加上“魄门”,算是“六腑”,它的作用,同样是使糟粕不能长久留存在体内。五脏是藏精而不泻的,所以虽然常常充满,却不像肠胃那样,要由水谷充实它。六腑是要把食物消化、吸收、输泻出去,所以虽然常常是充实的,却不能像五脏那样被充满。水谷入口以后,胃里强实,肠子却是空的;等到食物下去,肠中就会充实,而胃里又空了,所以说六腑是“实而不满”的。
    黄帝问道:诊察气口之脉,为什么能够知道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之气呢?
    岐伯说:胃是水谷之海,六腑的源泉。凡是五味入口后,都存留在胃里,经过脾的运化,来营养脏腑血气。气口属于手太阴肺经,而肺经主朝百脉,所以五脏六腑之气,都来源于胃,而其变化则表现在气口脉上。五气入鼻,进入肺里,而肺一有了病,鼻的功能也就差了。凡是在治疗疾病时,首先要问明病人的二便,辨清脉象,观察他的情志以及病证如何。
    如果病人为了鬼神迷信所束缚,就无须向他说明医学理论;如果病人厌恶针石,就无须向他说明针石技巧;如果病人不同意治疗,病一定治不好,即使治疗也不会有效果。

  四心得1.脑,髓,骨,脉,胆和女子胞,这六者,是感受地气而生的,都能藏精血,像地之厚能盛载万物那样,它们的作用,是藏精气以养机体而不泄于体外,这叫做奇恒之腑。
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这五者,是感受天气而生的,它们的作用,像天之健运行不息一样,所以是泻而不藏,它们受纳五脏的浊气,叫做,传化之腑。
2.五气入鼻,进入肺里,而肺一有了病,鼻的功能也就差了。
治疗疾病时,首先要问明病人的二便宜,辨清脉象,观察他的情志以及病证如何。、
如果病人不同意治疗,病一定治不好,即使治疗也不会有效果。
     本篇主要讨论了奇恒之腑和五脏六腑的功能特点及区别。
  五吟诵已经完成。已经上传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25 08:0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1-7-31 22:36 编辑

本周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一抄写原文
  黄帝问曰: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   岐伯对曰:地势使然也。故东方之域,天地之所始生也,鱼盐之地。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皆安其处,美其食。鱼者使人热中,盐者胜血。故其民皆黑色疏理,其病皆为痈疡。其治宜砭石,故砭石者,亦从东方来。
   西方者,金玉之域,沙石之处,天地之所收引也。其民陵居而多风,水土刚强。其民不衣而褐荐,华食而脂肥,故邪不能伤其形体,其病生于内。其治宜毒药,故毒药者,亦从西方来。
   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故灸焫者,亦从北方来。
   南方者,天地之所长养,阳之所盛处也。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民嗜酸而食腐,故其民皆致理而赤色,其病挛痹。其治宜微针,故九针者,亦从南方来。
   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原则办事qiao足乔,故导引按足乔者,亦从中央出也。
   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
二查字正音
1痈.
yōng
雝,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壅”的省略,表示堵塞。癰,篆文疒,疾病雝,即“壅”),表示因堵塞而发病。造字本义:动词,受损伤的皮肤或皮下组织因代谢不畅、瘀血堵塞而肿胀生脓。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疒”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雝”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痈”,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雝”简化成“用”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癰,腫也。从疒,雝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痈,肿胀。字形采用“疒”作边旁,采用“雝”作声旁。

2.疡
yáng
昜,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湯”的省略,表示浓液。瘍,金文疒,病昜,“汤”的省略,浓液),表示病疽化浓。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病患的局部肌体组织溃烂,腐败流脓。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疡”,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昜”简化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瘍,頭創也。从疒,昜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疡,头疮。字形采用“疒”作边旁,采用“昜”作声旁。

3.
shì
耆”是“嗜”的本字。耆,金文老,老人甘,享受美食),造字本义:名词,保持一生的口味。“耆”作为单纯字件后,篆文再加“口”,另造“嗜”代替。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嗜,嗜欲,喜之也。从口,耆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嗜,食欲,终生喜好的口味。字形采用“口”作边旁,“耆”作声旁。

4
biān
砭,籀文石,石针人,人体),表示用石针刺激人体。篆文石,石针乏,疲惫或微恙),表示用石针扎穴解乏。造字本义:动词,用特制的石器或玉器刮擦、按揉身体穴位,以舒通筋络、消除疲劳或微恙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代用金属丝刺入穴位叫针”,用石制或玉制工具刮擦、按揉穴位叫“砭”。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砭,以石刺病也。从石,乏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砭,用石针刺戳穴位以通脉治病。字形采用“石”作边旁,采用“乏”作声旁。





5.盐者胜血:盐味咸,咸能入血,多食则伤血。
6.域
或”是“域”和“國”的本字。“域”是“域域”的异体字。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郭”的省略,表示外围护墙上有武力守卫的城邑。或,甲骨文戈,武力囗,城邑),表示武力保卫的城邑、疆域。当“或”的“城邑、疆域”本义消失后,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并加“土”(领地)另造“域域”代替,强调有军队守护的独立领地。有的金文“域域”将象形字的写成“土”,并加“八”(分界),强调领土分界。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误将金文字形中“土”加“界”的字形写成“”。篆文异体字在金文字形基础上省去“八”造字本义:名词,武力守卫的一方疆土,城邦、国度。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多以“域”代替“域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域,或,或从土。旣从口从一矣。又从土。是爲後起之俗字。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域,即“或”,“或”的异体字采用“土字边”。“或”本已由“囗、一”构成,“域”字再加“土”。“域”这是后起的俗体字。


7.褐
曷,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写,葛藤。,篆文衣,衣服曷,即,葛藤),表示葛布制作的衣服。造字本义:名词,用葛布、麻布制作的粗布短衣。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褐,編枲韤。一曰粗衣。从衣,曷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褐,用粗麻纺织的襪子。另一种说法认为,“褐”是用兽毛或粗麻织的衣服。字形采用“衣”作边旁,采用“曷”作声旁。


8.荐
jiàn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保护、照顾。荐,篆文艸,草存,保护、照顾),表示垫在席子下面起保暖作用的草绒。造字本义:名词,席子下面保温保暖的草垫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艸”写成“草字头”,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有时将“荐”与“薦”相互假借。《汉字简化方案》用“荐”合并“薦”。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荐,薦蓆也。从艸,存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荐,垫在席子下面的草绒。字形采用“艸”作边旁,采用“存”作声旁。

9.
liè
“冽”是“洌”的异体字。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烈”的省略,表示程度深。洌,篆文水,泉水列,即“烈”的省略),表示捞泉水清凉,感觉强烈。造字本义:形容词,泉水清凉,沁人心脾。隶书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楷书异体字“冽”用“两点水”(冰字边代替“三点水”,以强调“洌”的“凉”义。古籍多“冽”代替“洌”。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洌,水清也。从水,列聲。《易》曰:“井洌寒泉,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洌,水清凉。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采用“列”作声旁。《易经》上说过:“井水清澈,泉水寒凉,可以喝。”


10灸焫:一种治疗方法,即用艾灼烧皮肤。
11
“畁”是“痹”的本字。畀,甲骨文像箭矢的箭簇上包着一个小囊,表示箭头带毒液的毒箭,目的是使中箭的敌人或野兽身体中毒,肢体麻木、失去行动能力。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矢”写成。有的金文将“矢”形写成“大”。籀文误将金文的独体字结构拆写成上下结构,并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大”写成“丌”。篆文将籀文字形上部表示包囊的“囟”(“西”的变形)写成“由”,至此甲骨文字形中的“矢”形、囊形尽失。当“畁”的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疒”(疾病)另造“痹”代替,字形中的“畀”是“畁”的误写。造字本义:形容词,身体或局部器官因神经受伤、被抑制而麻木无觉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痹,溼病也。从疒,畀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痹,风湿病。字形采用“疒”作边旁,采用“畀”作声旁。



12痿
wěi
委,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萎”的省略,表示干枯萎缩。痿,篆文疒,疾病委,即“萎”),表示组织或器官由于疾病而萎缩。造字本义:动词,由于神经系受损或失调,身体组织或器官出现萎缩,失去正常生理功能。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常假借“委”代替“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痿,痹也。从疒,委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痿,麻痹无感觉。字形采用“疒”作边旁,采用“委”作声旁。


13厥
jué
”是“”的本字;“”是“”的本字。,金文屰,即“逆”的本字欠,叹息,借代呼吸),表示逆呼吸,即反呼吸、无呼吸。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屰”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欠”写成。当“”作为单纯字件后,籀文加“尸”(人体)另造“”代替,强调呼吸骤停的人体健康症状。篆文误将籀文字形中的“尸”简化成“厂”。造字本义:形容词,昏晕,中医认为是突然气闭昏晕或四肢僵直;西医称休克,认为大脑一时性缺血、缺氧引起的短暂的意识丧失。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欮”写成。当“厥”的本义弱化后,篆文再加“疒”(病变)另造“瘚”代替,强调“厥”为一种病症。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厥,發石也。从厂,欮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厥,发射石块。字形采用“厂”作边旁,采用“欮”作声旁。


三翻译
1.黄帝问道:医生治病,一样的病,而治法不同,但都痊愈了,这是什么道理?
  岐伯答说:这是地理因素造成的。东方地区,气候像生发的春季,是出产鱼盐的地方。由于靠近海边,当地居民,喜欢吃鱼盐一类的东西,习惯于他们居住的地方,觉得吃得好。但是鱼性热,吃多了,使人肠胃内热, 盐吃多了,会伤血。所以当地的百姓,大都皮肤色黑,肌理疏松,多生痈疡一类的病。在治疗上,适合用砭石,所以砭石疗法,来自东方。
2.西方地区,出产金玉,是少漠地带,气候像收敛的秋季。那里的百姓都是依山而居,多风沙,水土地性质刚强。当地居民不穿丝绵,多使用毛布和草席;喜欢吃肥美,容易使人发胖的食物,所以外邪不易犯害他们的向躯体,他们的疾病是由饮食、情志内因造成的,容易生内脏疾病,治疗上,就需用药物,所以药物疗法,来自西方。
3.北方地区,气候像闭藏的冬季。地势高,人们住在山上,周围环境是寒风席卷冰冻的大地。当地居民,习惯于住在野地里,吃牛羊乳汁。这样,内脏就会受寒,容易生发胀满病。治疗上,应该使用灸焫,所以灸焫疗法,来自北方。
4.南方地区,气候像长养万物的夏季,是阳气盛大的地方。地势低洼,水土卑湿,雾露聚集多。当地百姓,喜欢吃酸类和腐臭的食品,所以当地人的皮肤致密色红,容易发生拘挛湿痹等病。治疗上,应该项使用微针,所以微针疗法,来自南方。
5.中央地区,地势必平坦多温,是自然界中物种和数量最为丰富的地方。那里食物的种类很多,人们不感觉烦劳,多生发痿厥寒热等病。在治疗上,应该使用按足乔的方法,所以导引按足乔疗法,来自中央地区。
6.高明的医生综合各种疗法,针对病情,采取恰当的治疗,所以疗法尽管不同,疾病却都能痊愈,这是由于了解病情,掌握了治病大法的原因啊!
四心得
1.高明的医生综合各种疗法,针对病情,采取恰当的治疗,所以疗法尽管不同,疾病却都能痊愈,这是由于了解病情,掌握了治病大法的原因啊。2.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居住在东南西北中不同地方的人,由于受自然环境及生活条件的影响,形成生理上,病理上不同的特点,因而发生的疾病各异,在治疗时必须采取不同的方法,才能做到因地,因人制宜。
五吟诵。已经发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25 16: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1-7-31 22:42 编辑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一抄写原文1.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已。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岐伯对曰: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宦之形。此恬惔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变气,祝由而已。当今之世不然。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已也。    帝曰:善。余欲临病人,观死生,决嫌疑,欲知其要,如日月光,可得闻乎?
    岐伯曰:色脉者,上帝之所贵也,先师之所传也。上古使僦贷季,理色脉而通神明,合之金木水火土地,四时、八风、六合,不离其常,变化相移,以观其妙,以知其要。欲知其要,则色脉是矣。色以应日,脉以应月,常求其要,则其要要,则色脉是矣。色以应日,脉以应月,常求其要,则其要也。夫色之变化,以应四时之脉。此上帝之所贵,以合于神明也。所以远死而近生,生道以长,命曰圣王。中古之治病,至而治之。汤液十日,以去八风五痹之病,十日不已,治以草苏草荄之枝。本末为助,标本已得,邪气乃服。暮世之治病也则不然。治不本四时,不知日月,不审逆从,病形已成,乃欲微针治其外,汤液治其内,粗工兇兇,以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复起。
    帝曰:愿闻要道。
    岐伯曰:治之要极,无失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逆从倒行,标本不得,亡神失身。去故就新,乃得真人。
    帝曰:余闻其要于夫子矣。夫子言不离色脉,此余之所知也。
    岐伯曰:治之极于一。
    帝曰:何谓一?
    岐伯曰:一者因问而得之。
    帝曰:奈何?
    岐伯曰: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二查字正音
1兇
xiōng
凶,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险恶、危险。兇,甲骨文凶,险恶、危险),表示恶人凶相狠态,令人害怕。造字本义:动词,待人凶狠,令人害怕。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凶”是客观环境险恶;“兇”是人为的凶恶;由于字形、字义相近,古籍多以“凶”合并“兇”。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兇,擾恐也。从人在凶下。《春秋傳》曰:“曹人兇戄。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兇,宣扰惊恐。字形采用“人”作边旁,像人落在陷阱下面。《春秋传》上说,“曹国人恐惧。


2.
yǒu
“牗”是“牖”的异体字。户,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小门。牗,篆文户内之木户内之木),表示聚居大家的各个小户在木板墙上凿出的木窗。有的篆文片,木块户,小门甫,即“辅”),表示户之辅助。造字本义:名词,远古一门数户的大家族内,各个小户在木板墙上凿出的小木窗,用以窥察公共大堂。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俗体楷书误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户甫”组成的合写成“庸”古籍多以“牖”代替“牗”。远古中原以家族为单位聚居,一门一族,一门数户,一门数家;门立在坚固的砖泥墙上,各家由同一大门通过公共庭院,穿堂入户;一户数间,户内有室;各个小户的木板墙上凿有木窗牖,可以窥察公共大堂;大堂中央为天井,天井上方的屋顶留出的露天开口叫“窗”,也叫“天窗”。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牖,穿壁以木爲交窻也。从片、户、甫。譚長以爲“甫”上“日”也,非“户”也。牖所以見日。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牖,凿穿墙壁,用木棍交错做成窗棂。字形采用“片、户、甫”会义。谭长认为,“甫”字之上是“日”字,而不是“户”字,其字理在于,
窗牖是为房屋透光而设计。
3
“睠”是“眷”的异体字;而“婘”是“睠”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卷”的本字,表示缠绕。眷,篆文,即“卷”,缠绕目,眼光),表示目光缠绕。造字本义:动词,用缠绕的目光深情地、依恋地看。隶书将篆文的写成。楷书异体字“睠”用“卷”代替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楷书异体字“婘”用“女”代替“目”,表示女子目光充满眷恋,惹人疼惜怜爱。古籍多以“眷”代替“睠”和婘”。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眷,顧也。从目,聲。《詩》曰:“乃眷西顧。”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眷,依依不舍地回头看。字形采用“目”作边旁,“”作声旁。《诗经》上有诗句唱道:“……于是回首,深情西望。”

4宦
huàn
,甲骨文宀,家室臣,官吏),表示家臣。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宀”,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臣”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臣”写成造字本义:名词,辅佐大臣或帝王的家臣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汉语中常“官宦”和“官僚”并称。古人称拥有大权的军政要员为“官”;称辅佐大臣或帝王的家臣为“宦”;称辅佐一般官吏的私人高参为“僚”。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宦,仕也。从宀,从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宦,做官。字形采用“宀、臣”会义。



3.僦jiu

三翻译
1.黄帝问道:我听说古时治病,只是转变病人的思想精神,用“祝由”的方法就可以治愈。现在治病,用药物从内治,用针石从外治,结果还是有好有不好的,这是什么道理呢?
     岐伯答说:古时候,人们穴居野外,周围都禽兽,靠活动来驱寒,住在阴凉地方来避暑。在内心没有爱慕的累赘,在外没有奔走求取官宦的形役。这是恬淡的时代,外邪不易侵犯人体。因此既不需要“毒药治其内”,也不需要“针石治其外”,所以只是改变精神状态,断绝病根就够了。现在就不同了。人们心里经常为忧虑所苦,形体经常被劳累所伤,再加上违背四时的气候和寒热的变化,这样,贼船风虚邪早晚不断侵袭,就会内犯五脏骨髓,外伤孔窍肌肤,所以小病会发展成为重病,而大病就会病危或死亡,因此,仅依靠祝由是不能把病治好的。
2.黄帝说:很好!我希望遇到病人,能够观察疾病的轻重,决断疾病的疑似,掌握其要领时,心中就像有日月一样光明,可以让我听听吗?
   岐伯回答说:对色和脉的诊察,是上帝所重视,先师所传授的。上古时候,有位名医叫僦贷季,他研究色和脉道理,通达神明,能联系金木水火土,四时八风六合,不脱离脉诊法的正常规律,并能从相互变化当中,观察它的奥妙,了解它的要领,所以要想了解诊病的要领,那就是察色与脉。气色就像太阳一样有阴有晴,而脉息像月亮一样有盈有亏,经常注意气色明晦,脉息虚实的差异,这就是诊法的要领导。总之,它合于神明。掌握了这样的诊法,就可以避免死亡而生命安全,生命延长了,人们要称颂为圣王啊!中古时候的医生治病,疾病发生了才加以治疗。先用汤液十天,祛除风痹病邪,如果十天病还没好,再用草药治疗。另外,医生和病人也要相互配合,这样,病邪才会被驱除。后世医生治病就不这样了。治病不根据四时的变化,不了解色、脉的重要,不辨别色、脉的顺逆,等到疾病已经形成了,才想起用汤液治内,微针治外,还大肆吹嘘,自以为能够治愈,结果,原来的疾病没好,又添上了新病。
      黄帝说:我希望听到有关治疗的根本道理。
      岐伯说:治病最重要的,在于不误用色诊脉诊。使用色脉诊法,没有疑虑,是诊治的最大原则。如果把病情的顺逆搞颠倒了,处理疾病时又不能取得病人的配合,这样,就会使病人的神气消亡,身体受到损害。所以医生一定要去掉旧习的简陋知识,钻研崭新的色脉学问,努力进取,就可以达到上古真人的水平。
    黄帝说:我从您那儿听说了治疗的根本法则。您这番话的要领是治疗不能丢弃气色和脉象的诊察,这我已经知道了。
   岐伯说:这个关键就是问诊。
   黄帝说:怎么去做呢?
   岐伯说:关好门窗,向病人详细地询问病情,使他愿意如实地主诉病情。经过问诊并参考色脉以后,即可作出判断:如果病人面色光华,脉息和平,这叫“得神”,预后良好,如果病人面色无华,脉不应时,这叫“失神,预后不佳。
    黄帝说:说得好。
四心得1.移精变气:运用某种疗法,转变病人精神,改变其气血紊乱的病理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移精变气所强调的是精神意识对于生理机能的重要影响,心对身的调控作用,其养生意义 已经为我们祖先千百年的实践所证明。
五吟诵。已经发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28 16:4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1-7-31 22:51 编辑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一抄写原文   黄帝问曰:为五谷汤及醪醴奈何?
   岐伯对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坚。
   帝曰:何以然?
   岐伯曰:此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时,故能至坚也。
   帝曰:上古圣人作汤液醪醴,为而不用,何也?
   岐伯曰: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者,以为备耳,夫上古作汤液,故为而弗服也。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气时至,服之万全。
   帝曰:今之世不必已,何也?
  岐伯曰:当今之世,必齐毒药攻其中,鑱石针艾治其外也。
帝曰:形弊血尽而功不立者何?
  岐伯曰:神不使也。
帝曰:何谓神不使?
  岐伯曰: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收。何者?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帝曰:夫病之始生也,极微极精,必先入结于肤。今良工皆称曰逆,则针石不能治,良药不能及也。今良工皆得其法,守其数,亲戚兄弟远近,音声日闻于耳,五色日见于目,而病不愈者,亦何暇不早乎?
  岐伯曰: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此之谓也。
  帝曰:其有不从毫毛而生,五脏阳以竭也。津液充郭,其魄独居,孤精于内,气耗于外,形不可与衣相保,此四极急而动中。是气拒于内,而形施于外。治之柰何?
   岐伯曰:平治于权衡。去宛陈莝,微动四极,温衣,缪刺其处,以复其形。开鬼门,洁净府,精以时服。五阳已布,疏涤五脏,故精自生,形自盛,骨肉相保,巨气乃平。
  帝曰:善。
二查字正音1.醪
láo
翏,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寥”的省略,表示稀少。醪,篆文酉,即酒翏,即“寥”),表示少糟的米酒。造字本义:名词,少糟的米酒。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醪,汁滓酒也。从酉,翏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醪,汁和渣相混合的酒。字形采用“酉”作边旁,字形采用“翏”作声旁。


2.
lǐ醴
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禮”的本字,表示用玉石珍宝敬拜祖先神灵。醴,金文酉,即“酒”豊,即“禮”),表示用美酒祭拜祖先神灵。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名词,用以祭拜祖先神灵的美酒。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醴,酒一宿孰也。从酉,豊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醴,酒酿一晚上就成了。字形采用“酉”作边旁,字形采用“豊”作声旁。


3.薪
xīn
的本字;而的本字辛,甲骨文像刀刃木,原木),表示加刃于木,即用刀斧劈柴。当“辛”的“劈柴”动词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斤”(斧子)另造“新”代替,强调用刀斧劈开原木。有的甲骨文将“辛”字中的“木”简化成“屮”。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当“新”的名词义项消失后,金文再加“艸”(草料)另造“薪”代替,表示劈柴或割草,预备炊煮的草木燃料。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劈柴或割草,预备炊煮的草木燃料。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艸”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新”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薪,蕘也。从艸,新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薪,烧火用的草料。字形采用“艸”作边旁,采用“新”作声旁。


三翻译
  黄帝问道:怎样用五谷来制作汤液和醪醴呢?
  岐伯答说:用稻米来酝酿,用稻杆做燃料。因为稻米之气完备,而稻秆则很坚硬。
   黄帝说:这是什么道理?
  岐伯说:稻谷得天地和气,生长在高低适宜的地方,所以得气最完备,又在适当的季节收割,所以稻秆最坚实。
  黄帝说:上古时代的医生,制成了汤液醪醴,只是供给祭祀宾客之用,而不用它煎药,这是什么道理?
  岐伯说:上古医生制成了汤液醪醴,是以备万一的,所以制成了,并不急于用。到了中古时代,社会上讲究养生的少了,外邪乘虚经常侵害人体,但只要吃些汤液醪醴,病也就会好的。
  黄帝说:现在人有了病,虽然也吃些汤液醪醴,而病不一定都好,这是什么道理呢?
  岐伯说:现在有病,必定要内服药物,外用鑱石针艾,然后病才能治好。
  黄帝说:病人形体衰败,气血竭尽,治疗不见功效,这是什么原因?
   岐伯说:这是因为病人的精神,已经不能发挥应有作用了。
   黄帝说:什么叫做精神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呢?
   岐伯说:针石治病,只是引导血气而已,主要还在于病人的精神志意。如果病人的神气已经衰微,病人的志意已经散乱,那病是不会好的。而现在病人正是到了精神败坏、神气涣散,荣卫不能恢复的地步了。为什么病会发展得这样重呢?主要是由于情欲太过,又让忧患萦心,不能停止,以致精气衰败,荣血枯涩,卫气消失,所以神气就离开人体,而疾病也就不能痊愈了。
   黄帝说:病在初起的时候,是极其轻浅而隐蔽的,病邪只是潜留在皮肤里。现在,医生一看,说是病情严重,结果针石不能奏效,汤药也不管用了。现在的医生都能掌握医道的法度,遵守医道的具体技术,与病人的关系像父母兄弟一样近,每天都能听到病人声音的变化,每天都能看到病人五色的改变,可是病却没有治好,是不是没有提早治疗的缘故呢?
   岐伯说:病人是本,医生是标,二者必须相得;病人和医生不能相互配合,病邪就不能驱除。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啊!
   黄帝说:有的病并不先从体表发生,而是五脏的阳气衰竭。以致水气充满于皮肤,而阴气独盛,阴气独居于内,则阳气更消耗子于外,形体浮肿,原来的衣服不能穿了,四肢肿急,影响内脏。这是阴气格拒于内,而水气弛张于外。对这种病怎么治疗呢?
   岐伯说:要平复水气。根据病情衡量轻重,去淤血,消积水,叫病人轻微地活动四肢,穿温暖的衣服,使阳气渐渐传布,然后用缪刺方法,使他的形体恢复起来。再使汗液畅达,小便通利,使阴精归于平复。待五脏阳气输布了,五脏郁积荡涤了,那么精气自然会产生,形体自然会强盛,骨骼和肌肉也就会相辅相成,正气自然就恢复了。
   黄帝说:讲得很好。
四心得1.汤液醪醴,都是由五谷制成的酒类,基中清稀淡薄的叫做汤液,稠浊味厚的叫做醪醴。
2.稻谷得天地和气,生长在高低适宜的地方,所以得气最完备,所以用来制作汤液和醪醴。
3.上古医生制成汤液醪醴是为了以备万一。到了中古时代,社会上讲究养生的少了,外邪乘虚经常侵害人体,但只要吃些汤液醪醴,病就会好。
现在人有了病,必定要内服药物,外用鑱石针艾,然后病才能治好。
五吟诵,已经发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28 17:25: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1-7-31 22:54 编辑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一抄写原文1黄帝问曰:余闻揆度、奇恒,所指不同,用之奈何?
  岐伯对曰:揆度者,度病之浅深也;奇恒者,言奇病也。请言道之至数,五色脉变,揆度奇恒,道在于一。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机。至数之要,迫近以微,著之玉版,命曰合《玉机》。
  容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其色见浅者,汤液主治,十日已。其见人者,必齐主治,二十一日已。其见大深者,醪酒主治,百日已。色夭面脱,不治,百日尽已。脉短气绝,死;病温虚甚,死。  色见上下左右,各在其要。上为逆,下为从。女子右为逆,左为从;男子左为逆,右为从。易,重阳死,重阴死。阴阳反他。治在权衡相夺,奇恒事也,揆度事也。
   搏脉,痹躄(bi),寒热之交。脉孤为消气,虚泄为夺血。孤为逆,虚为从。行奇恒之法,以太阴始。行所不胜曰逆,逆则死;行所胜曰从,从则活。八风四时之胜,终而复始,逆行一过,不复可数。论要毕矣。
二查字正音1.揆
kuí
的本字。,甲骨文是个指事字:纵横交错的乂”形指事符号表示东西与南北方向。有的甲骨文在“乂”形符号的四个方位上各加一短横指事符号,表示用仪器测量方位。有的甲骨文将表示方位的短横指事符号误写成“又”。金文进一步突出了四个“又”的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籀文误将篆文字形上部的个“又”写成两个“止”,误将篆文字形下部的两个“又”误成“矢”,变成会义结构。当“癸”的本义消失后,籀文再加“手”另造“揆”代替,强调手工测量。造字本义:动词,用仪器手工测量精确方位。篆文将籀文字形中“癸”的上部误写成两个“止”,将下部误写成“矢”。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揆,葵也。从手,癸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揆,度量。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癸”作声旁。


2.
héng恒
亙”是“恒”的本字。亙,甲骨文二,代表天地两极夕,即“月”,借代天体星辰),表示天地宇宙,日月星辰,千古如斯,永续恒久。当“亙”的“永恒”本义消失后,金文加“心”另造“恒”代替,表示心志的永久稳定。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形容词,心志如日月一般永久不变。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亙”被“亘”合并后,“亘”行“亙”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恆,常也。从心,从舟,在二之閒上下。心以舟施,恆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恒,常久不变。字形采用“心、舟”会义,表示一切在二之间。以舟施心,这就是恒心。




三翻译
1.黄帝问:我听说揆度和奇恒,这两种方法各有所指,怎样联系起来运用呢?
  岐伯回答说:揆度是度量疾病的深浅;奇恒是辨别那些异乎寻常的疾病。请让我说说诊病的至理,就是要注意五色和脉象的变化,至于揆度和奇恒,它们的要点都在于把握决定人体生命活动的气血神机的运转。人体的气血神机,是永远运转而不回折的,如果回折不运转了,就会失去生机。这个道理虽然浅近,却关乎微妙的神机,应该刻录在玉版上,可以与《玉机真脏论》合参。
     面容颜色变化学,表现在上下左右不同的部位,应分别察看它的深浅和顺逆的要领。色见浅的,病轻,可用五谷汤液调理,十天痊愈。色见深的,病重,必须服用药剂治疗,二十一天才可恢复。如果其色过深,病情更重,必须用药酒治疗,一百天左右才能痊愈。如神色天晦,面容瘦削,就不能治愈,到百天就会死。此外,脉气短促而阳气虚脱的,必死;温热病而阴血虚极的,也必死。
    面色的变化表见于上下左右,必须观察其要点。病色向上移的为逆,向下移的为顺。女子病色左右侧的为逆,在左侧的为顺;男子病色在左侧的为逆,在右侧的为顺。如果病色颠倒,就是重阳、重阴,重阳、重阴主死。如果出现阴阳相反,应衡量病情,采用适当治法,使阴阳恢复平和,这就在于比较正常与异常,揣度疾病的浅深。
   脉象搏击于指下,或为痹证,或为躄证,或为寒热之气相交为病。脉见孤绝,是阳气损耗;脉见虚弱,而又有泄泻,为阴血损伤。脉见孤绝,为逆,预后不良;脉见虚弱,为顺,预后较好。诊脉时运用奇恒之法,从手太阴经之寸口脉动来研究。如出现为主令的四时、五行所克制的脉象,为逆,预后不良;如出现克制主令的四时五行的脉象,为从,预后良好。至于八风、四时之间的相互胜复,则循环无端,终而复始,假如四时气候失常,就不能用常理来推断了。这就是揆度、奇恒的全部要点。
四心得1.诊断首先要辨别正常和反常情况,再进一步分别轻重浅深,而给以适当的治疗。再有,根据病色出现的部位,以及脉与四时的关系,,作了详细的分析,来说明“揆度奇恒”的运用,。
五吟诵,已经发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28 20: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睿涵 于 2021-7-31 22:59 编辑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一抄写原文 黄帝问曰:诊要何如?
岐伯对曰:正月二月,天气始方,地气始发,人气在肝。三月四月,天气正方,地气定发,人气在脾。五月六月,天气盛、地气高,人气在头。七月八月,阴气始杀,人气在肺。九月十月,阴气始冰,地气始闭,人气在心。十一月十二月,冰复,地气合,人气在肾。
   故春刺散俞,及与分理,血出而止,甚者传气,间者环也。夏刺络俞,见血而止,尽气闭环,痛病必下。秋刺皮肤,循理,上下同法,神变而止。冬刺俞窍于分理,甚者直下,间者散下。
   春夏秋冬,各有所刺,法其所在。
    春刺夏分,脉乱气微,入淫骨髓,病不能愈,令人不嗜食,又且少气。春刺秋分,筋挛逆气,环为咳嗽,病不愈,令人时惊,又且哭。春刺冬分,邪气著脏,令人胀,病不愈,又且欲言语。
    夏刺春分,病不愈,令人解堕。夏刺秋分,病不愈,令人心中欲无言,惕惕如人将捕之。夏刺冬分,病不愈,令人少气,时欲怒。    秋刺春分,病不已,令人惕然欲有所为,起而忘之。秋刺夏分,病不已,令人益嗜酒卧,又且善梦。秋刺冬分,病不已,令人洒洒时寒。
    冬刺春分,病不已,令人欲卧不能眠,眠而有见。冬刺夏分,病不愈,气上,发为诸痹。冬刺秋分,病不已,令人善渴。
    凡刺胸腹者,必避五脏。中心者,环死;中脾者,五日死;中肾者,七日死;中肺者,五日死;中鬲者,皆为伤中,其病虽愈,不过一岁必死。刺避五脏者,知逆从也。所谓从者,鬲与脾肾之处,不知者反之。刺胸腹者,必以布憿ji著之,乃从单布上刺,刺之不愈复刺。刺针必肃,刺肿摇针,经刺勿摇篮。此刺之道也。
     帝曰:愿闻十二经脉之终奈何?
    岐伯曰:太阳之脉,其终也,载眼、反折、瘛,其色白,绝汗乃出,出则死矣。少阳终者,耳聋,百节皆纵,目睘qiong绝系,绝系一日半,死。其死也,色先青白,乃死矣。阳明终者,口耳动作,善惊,妄言,色黄,其上下经盛,不仁,则终矣。少阴终者,面黑,齿长而垢,腹胀闭,上下不通而终矣,不逆则上下不通,不通则面黑,皮毛焦而终矣。厥阴终者,中热嗌干,善溺心烦,甚则舌卷,卵上缩而终矣。此十二经之所败也。
二查字正音1.刺
“朿”是“棘”、“茦”、“刺”、“莿”的本字。朿,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一棵树上长满尖刺,像荆棘。有的甲骨文淡化树形。有的甲骨文将荆棘的尖刺形状简化成横写的“工”形。有的甲骨文突出荆棘丛生的形象,树形完全消失。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横“工”写成“冂”。当“朿”的“荆刺”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另造“刺”代替,表示荆棘一样的尖刀。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朿”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刀”写成造字本义:名词,用于戳插的尖利刀锋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朿”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刀”写成古籍多以“刺”代替“朿”、“棘”、“茦”和“莿”。现代汉语中作为姓氏使用的“朿”(读 )是“喇”的别字。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刺,君殺大夫曰刺。刺,直傷也。从刀,从朿,朿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刺,君王杀死大夫叫“刺”。刺,就是直接杀害生命。字形采用“刀、朿”会义,“朿”也是声旁。


2.俞
“俞”是“”、“”和“”的本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众人整齐划桨渡河。,甲骨文舟,船是“齊”的变形,即“”的省略,渡河),表示众人整齐划桨,乘船渡河或航行。在山阻水隔、交通原始不便的远古时代,能乘船渡河或长途航行,是开心快意的幸事。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舟”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齊”写成。繁体金文将“齊”写成,即在“齐”字边上加“水”,明确“整齐划水、行舟渡河”的含义。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舟”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齊”写成。造字本义:动词,众人整齐划桨,乘船渡河,或在河流上快意航行。隶化后楷书则误将篆文字形中的“舟”写成“月”,将篆文字形中的“齊”写成——即楷书字形“俞”中的“月”源于隶书字形对篆文字形中“舟”的变形,而楷书字形“俞”中的“人、一、刀”构成的,则源于隶书对篆文字形中“”(濟)的变形,“俞”就是划舟济川济海。当“俞”的本义消失后,再加“水”另造“渝”、加“辵”另造“逾”、加“心”另造“愉”代替。
-----------------------------------------------------------------------------------------------------------------------------------------------------
  “”的字形演变图示 “”:(甲骨文)(金文)(篆文)(楷书); 
”:(甲骨文)(金文)(金文)(篆文)(楷书)。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兪,空中木爲舟也。从亼,从舟,从,水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俞,将木头中间挖空做成独木舟。字形采用“亼、舟、 ”三形会义。,表示水流。


3.惕
易,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将一个器皿中的液体注入另一个器皿。惕,金文易,浇注金属熔液谨慎),表示小心浇注锡液。篆文写成左右结构。篆文异体字犬,代表狩猎火,烧山心,谨慎),表示狩猎、炼山的时候要特别小心。造字本义:动词,小心谨慎地将金属熔液注入模子。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惕,敬也。从心,易聲。悐,或从狄。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惕,警备。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易”作声旁。悐,这是“惕”的异体字,字形采用“狄”作声旁。


4.
shì嗜
耆”是“嗜”的本字。耆,金文老,老人甘,享受美食),造字本义:名词,保持一生的口味。“耆”作为单纯字件后,篆文再加“口”,另造“嗜”代替。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嗜,嗜欲,喜之也。从口,耆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嗜,食欲,终生喜好的口味。字形采用“口”作边旁,“耆”作声旁。


5.诸
zhū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参与其中的人。,篆文言,谈论者,参与其中的人),表示参与其中的众人自由谈论。造字本义:动词,众多人自由发问讨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者”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诸”,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諸,辯也。从言,者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诸,辩论。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者”作声旁。


6,痹
“畁”是“痹”的本字。畀,甲骨文像箭矢的箭簇上包着一个小囊,表示箭头带毒液的毒箭,目的是使中箭的敌人或野兽身体中毒,肢体麻木、失去行动能力。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矢”写成。有的金文将“矢”形写成“大”。籀文误将金文的独体字结构拆写成上下结构,并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大”写成“丌”。篆文将籀文字形上部表示包囊的“囟”(“西”的变形)写成“由”,至此甲骨文字形中的“矢”形、囊形尽失。当“畁”的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疒”(疾病)另造“痹”代替,字形中的“畀”是“畁”的误写。造字本义:形容词,身体或局部器官因神经受伤、被抑制而麻木无觉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痹,溼病也。从疒,畀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痹,风湿病。字形采用“疒”作边旁,采用“畀”作声旁。


7
lì鬲
“鬲”是“䰛”的本字。“鬲”是象形字,甲骨文像三足的盛器。有的甲骨文简化字形。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上部表示盛器的分离成“一”和“口”,将金文字形下部表示三足的写成。造字本义:名词,金属或陶制的、类似鼎状的古代炊具,用于烧煮或烹炒的锅,圆口,三足,三足倒椎形而中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异体字加“瓦”,表示“鬲”为陶瓦之器。古籍多以“鬲”代替“䰛”。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鬲,鼎屬,實五觳,斗二升曰觳。象腹交文,三足。凡鬲之屬皆从鬲。䰛,鬲或从瓦。㽁,漢令鬲,从瓦,厤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鬲,鼎类的炊具,可装五斛食物,一斗二升为一斛。字形像是器腹画着交叉的纹案,三足而立。所有与“鬲”相关的字,都采用“鬲”作边
旁。“䰛”,这是“鬲”的异体字,采用“瓦”作边旁。“㽁”,这是见于汉朝法令中的“鬲”字,采用“瓦”作边旁,采用“历”作声旁。


8.垢
gòu
勾,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沟”的省略,表示排污通道。垢,籀文土,污泥勾,即“沟”的省略,排污通道),表示水沟里的污泥。古人用污泥抹对方的脸以示羞辱。篆文异体字“垢”误将籀文字形中的“勾”写成读音相近的“后”造字本义:名词,水沟里的又脏又臭的污泥。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垢,濁也。从土,后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垢,污秽物。字形采用“土”作边旁,采用“后”作声旁。


9.噫
意,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拟“意”的声音。噫,金文口,叹息意,拟声),拟“意”的叹息声。造字本义:叹词,表示发出“意”的声音,叹息、呼告等语气。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噫,飽食息也。从口,意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噫,饱食之后胃气发出的声音。字形采用“口”作边旁,采用“意”作声旁。



三翻译

1黄帝问:诊病的要领是什么?
  岐伯回答说:正月、二月,天气开始升发,地气开始萌动,这时人气在肝。三月、四月,天气正当方盛,地气正在发育而万物华茂而欲结实,这时人气在脾。五月、六月,天气盛极,地气升高,这时人气在头问。七月,八月,阴气开始肃杀,这时人气在肺。九月、十月,阴气渐盛,开始结冰,地气开始闭藏,这时人气在心。十一月、十二月,冰冻增厚,地气闭密,这时人气在肾。
  所以春天刺经脉分散的腧穴,刺及分肉腠理,出血而止,病重的针刺后,其气传布才能痊愈,较轻的,候经气循环一周,就可以出针。夏天刺孙络的腧穴,出血而止,邪气除去,用手指按闭针孔,痛病必消除。秋天刺皮肤,针刺时顺着肌肉之分理,不论上下,用同样的方法,观察病人神色,转变而止。冬天深刺腧窍,到达分理之间,病重的,直刺深入;较轻的,可上下左右分散而刺。
    春夏秋冬,各有适宜的刺法,须根据气之所在,来确定针刺部位。
    如果春天误刺了夏天的部位,可使脉乱而气微弱,邪气就会深入,浸淫于骨髓之间,病就不能愈,使人不思饮食,而且少气。春天误刺了秋天的部位,发为筋挛,因误刺而邪气环周于肺,又发为咳嗽,病不能愈,使人时惊惕,且悲哭。春天误刺了冬天的部位,邪气深入内脏,使人胀满,病不能食不果愈,而且使人多言多语。
     夏天误刺了春天的部位,病不能愈,使人筋力倦怠。夏天误刺了秋天的部们,病不能愈,使人心中不欲言,惕恂然好像有人来抓捕自己似的。夏天误刺了冬天的部位,病不能愈,使人气虚,时常发怒。
     秋天 误刺了春天的部位,病不能愈,使人惕然不宁,想要做事,一会儿又忘了。秋天 误刺了夏天的部位,病不能愈,使人嗜睡,而且多梦。秋天误刺了冬天的部位,病不能愈,使人时时发冷。
     冬天误刺了春天的部位,病不能愈,使人欲睡又不能安眠,即便得眠,又梦境纷纭。冬天误刺了夏天的部位,病不能愈,脉气上逆,邪气闭阻于脉,发为诸痹。冬天误刺了秋天的部位,病不能愈,使人常常口渴。
     凡针刺胸腹部,必须避开五脏。误中心脏,经气环身一周就会死;误中脾脏,五日就会死;误中肾脏,七日就会死;误中肺脏,五日就会死;误中膈膜的,皆为伤中,虽然当时表面上看疾病痊愈了,但不过一年其人必死。针刺时避开五脏的关键,在于要知道下针的逆从。所谓从,就是要明白膈和脾肾的具体部位,不知道的人不能避开,就会刺伤五脏,那就是逆。凡针刺胸腹时,应先用布像裹腿一样缠绕胸腹,然后从单布上针刺,如果刺之而不愈,可以再刺。在针刺时,必须安静严肃,如刺脓肿病,可以用摇针手法以出脓备,如刺经脉病,就不要摇针。这是刺法的一般法则。
     黄帝说:希望听听十二经气绝的临终表现是怎么样的?
     岐伯回答说;太阳经脉气绝的临终表现是,两目上视,身背反张,手足抽搐,面色发白,出绝汗,绝汗一出,就要死了。少阳经脉气绝的临终表现是,耳聋,周身骨节松懈,两目直视如惊,眼睛不转动,一日半就要死了,临死时,面色先现青白色,就要死了。阳明经脉气绝的临终表现是,口眼歪斜动,时发惊惕,言语失常,面色失常,面色发黄,其经脉上下所过之处,出现盛躁之证,由盛躁而麻木不仁,就要死了。少阴经,脉气绝的临终表现是,面色灰黑,牙龈收缩而牙齿似乎变长,并满积污垢,腹部胀闭,上下不相通,就要死了。太阴经脉气绝的临终表现是,腹胀闭塞,不得喘息,常欲嗳气,并且呕吐,呕则气上逆,气上逆则面红赤,如气不上逆,则上下不通, 不通则面色灰黑,皮毛憔悴而死了。厥阴经脉气绝的临终表现是,病人胸中发热,咽喉干燥,小便失禁,心胸烦躁,渐至舌郑,睾丸上缩,便要死了。这就是十二经脉气败绝的表现。
四心得1.诊要,诊治疾病的要道。经终,十二经脉之气终绝。一阐明诊察要道与天地人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与针刺方法的关系。
二是具体论述十二经脉终绝的临终表现。
春夏秋冬,各有所刺,法其所在。


五吟诵。已经发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5-14 12:07 , Processed in 1.115526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