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黑河女

黑河女的《素问》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 16: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一、 原文、翻译、查字、正音
黄帝问曰:太虚寥廓,五运回薄,盛衰不同,损益相从,愿闻平气,何如而名,何如而纪也?
岐伯对曰:昭乎哉问也;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水曰静顺。
帝曰:其不及奈何?
岐伯曰: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监,金曰从革,水曰涸流。
帝曰:太过何谓?
岐伯曰:木曰发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曰坚成,水曰流衍。
黄帝问道:太空广阔无垠,五运环转不息,由于它有太过与不及的差别,因而有损益盛衰的变化,我想请你先讲一讲五运中的平气是如何命名的?它又有哪些标志和表现?
岐伯回答说:得真高明啊!木的平气,具有敷布温和阳气的作用,可促使万物发生,所以叫做和;火的平气,具有鼓舞阳气上升的作用,能使万物繁茂明显,所以叫做升明;土的平气,具有旺盛的生化作用,可使万物充满完备,所以叫做备化;金的平气,具有收敛清肃的作用,能使万物宁静平定,所以叫做审平;水的平气,具有柔顺沉静的作用,能使万物静,所以叫做静顺。这就是五运平气的名称。
黄帝说:那么五运不及又怎样呢?
岐伯说:木运不及,不能正常地敷布温和的阳气,使万物弱,所以叫做委和;火运不及,不能使阳气上升而下伏,使万物不能繁荣明显,所以叫做伏明;土运不及,生化的作用减弱,使万物缩低下,所以叫做卑监;金运不及,收敛坚硬的作用衰减,使万物松脆,从而变革形态,所以叫做从革;水运不及,源流干涸,使万物不能潜藏,所以叫做涸流。这就是五运不及的名称。
黄帝说:五运太过又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木运太过,发生之力旺盛,使万物提早发育,所以叫做发生;火运太过,炎热之气过盛,使万物焦枯,所以叫做赫曦;土运太过,生化之力过盛,使万物充满丰厚,所以叫做敦阜;金运太过,收敛之气旺盛,使万物坚实成熟,所以叫做坚成;水运太过,水气流行满溢,使万物潜藏,所以叫做流行。这就是五运太过的名称。
帝曰:三气之纪,愿闻其候。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敷和之纪,木德周行,阳舒阴布,五化宣平。其气端,其性随,其用曲直,其化生荣,其类草木,其政发散,其候温和,其令风,其脏肝,肝其畏清;其主目,其谷麻,其果李,其实核,其应春,其虫毛,其畜犬,其色苍;其养筋,其病里急支满,其味酸,其音角,其物中坚,其数八。
黄帝说:对于平气、不及、太过的名称及表现我已经知道了,还想听听它们各自的物候。
岐伯说:你问得真详细啊!在木运平气,也就是敷和的年,木气的作用就可以周遍流行,通达四方,阳气得以舒畅,阴气得以布扬,使生、长、化、收、藏五气都能够宣畅和平。木气正直,它的性质柔和;它的功用表现为能曲能直,伸展自如它的生化之气,是使万物欣欣向荣;它在物类上属于草木;它的职权是发散;它的气候特点是温和;它的表现是风气;它与人体内的肝脏相应,肝木受清凉的金气克制,肝开窍于目;它在谷类是麻;它在果类是李;它在果实是核;与它相应的时令是春季;它在虫类是毛虫;它在畜类是犬;它在颜色是苍;它的精气充实营养筋;它的病变特点是腹部拘急,胸胁胀满;它在五味是酸;它在五音是角;它在物体是属于中坚的一类;它在五行成数是八。
升明之纪,正阳而治,德施周普,五化均衡。其气高,其性速,其用燔灼[fán zhuó],其化蕃茂,其类火,其政明曜,其候炎暑,其令热,其脏心,心其畏寒,其主舌,其谷麦,其果杏,其实络,其应夏,其虫羽,其畜马,其色赤;其养血,其病?瘈[chì],其味苦,其音征,其物脉,其数七。
在火运平气,也就是升明的年份,与南方相应的阳气旺盛,火气的作用就可以普及四方,无所不至,使生、长、化、收、藏五气都能够平衡发展。火气炎热上升,它的性质急速;它的功用表现为燃烧灼热;它的生化之气,是使万物繁荣茂盛;它在物类上属于火;它的职权是光明照耀;它的气候特点是炎暑;它的表现是热气;它与人体内的心脏相应,心火受寒水之气克制,舌为心之苗;它在谷类是麦;它在果类是杏;它在果实是络;与它相应的时令是夏季;它在虫类是羽虫;它在畜类是马;它在颜色是赤;它的精气充实营养血脉;它的病变特点是肌肉跳动,肢体抽搐;它在五味是苦;它在五音是徵;它在物体是属于脉络一类;它在五行成数是七。
备化之纪,气协天休,德流四政,五化齐修。其气平,其性顺,其用高下,其化丰满,其类土,其政安静,其候溽蒸,其令湿,其脏脾,脾其畏风;其主口,其谷稷,其果枣,其实肉,其应长夏,其虫倮,其畜牛,其色黄,其养肉,其病否,其味甘,其音宫,其物肤,其数五。
在土运平气,也就是备化的年份,天地之气协调和平,而能生万物,土气的作用流布四方,使生、长、化、收、藏五气都能均衡完善地发展。士气和平敦厚,它的性质柔顺;它的功用表现为可高可低;它的生化之气,是使万物熟丰满;它在物类上属于土;它的职权是安静;它的气候特点是湿热蒸腾;它的表现是湿气;它与人体内的脾脏相应,脾土受风木之气的克制,脾开窍于ロ;它在谷类是稷;它在果类是枣;它在果实是肉;与它相应的时令是长夏;它在虫类是保虫;它在畜类是牛;它在颜色是黄;它的精气充实营养肌肉;它的病变特点是窒塞不通;它在五味是甘;它在五音是宫;它在物体是属于皮肤肌肉一类;它在五行生数是五。
审平之纪,收而不争,杀而无犯,五化宣明。其气洁,其性刚,其用散落,其化坚敛,其类金,其政劲肃,其候清切,其令燥,其脏肺,肺其畏热;其主鼻,其谷稻,其果桃,其实壳,其应秋,其虫介,其畜鸡,其色白;其养皮毛,其病咳,其味辛,其音商,其物外坚,其数九。
在金运平气,也就是审平的年份,天地之气虽有收敛约的性质,但无剥夺残害的现象,使生、长、化、收、藏五气都能宣畅而清洁。金气洁白莹明,它的性质刚强锋利;它的功用表现为成熟坠落;它的生化之气,是使万物收敛坚实;它在物类上属于金;它的职权是坚劲清肃;它的气候特点是清凉而风急;它的表现是燥气;它与人体内的肺脏相应,肺气受火热之气的克制,肺开窍于鼻;它在谷类是稻它在果类是桃;它在果实是皮;与它相应的时令是秋季;它在虫类是介虫;它在畜类是鸡;它在颜色是白;它的精气充实营养皮毛;它的病变特点是咳嗽;它在五味是辛;它在五音是商;它在物体是属于坚硬外壳一类;它在五行成数是九。
静顺之纪,藏而勿害,治而善下,五化咸整。其气明,其性下,其用沃衍,其化凝坚,其类水,其政流演,其候凝肃,其令寒,其脏肾,肾其畏湿;其主二阴,其谷豆,其果栗,其实濡,其应冬,其虫鳞,其畜彘,其色黑,其养骨髓,其病厥,其味咸,其音羽,其物濡,其数六。
故生而勿杀,长而勿罚,化而勿制,收而勿害,藏而勿抑,是谓平气。
在水运平气,也就是静顺的年份,天地之气虽有潜藏的性质,但が不伤害万物,它平静而下行,使生、长、化、收、藏五气整齐,而无太过与不及的象发生。水气清净明澈,它的性质润泽下行;它的功用表现为灌溉满溢;它的生化之气,是使万物凝固坚硬;它在物类上属于水;它的职权是使水泉川流不息;它的的气候特点是严寒凛冽;它的表现是寒气;它与人体内的肾脏相应,肾水受土湿之气的克制,肾开窍于二阴;它在谷类是豆;它在果类是它在果实是浆汁与它相应的时令是冬季;它在虫类是鳞虫;它在畜类是猪;它在颜色是黑;它的精气充实营养骨髓;它的病变特点是手足清冷;它在五味是成;它在五音是羽它在物体是属于浆汁一类;它在五行成数是六。
总之,如果五运是平气,那么敷和的年份,是发生万物而不杀伤;升明的年份,是长养万物而不刑罚;备化的年份,是化育万物而不制止;审平的年份,是收敛万物而不残害;静顺的年份,是封藏万物而不压抑。这就是平气的物候特点。
委和之纪,是谓胜生,生气不政,化气乃扬,长气自平,收令乃早,凉雨时降,风云并兴,草木晚荣,苍干雕落,物秀而实,肤肉内充。其气敛,其用聚,其动繻[xū]泪拘缓,其发惊骇,其脏肝,其果枣李,其实核壳,其谷稷稻,其味辛酸,其色白苍,其畜犬鸡,其虫毛介,其主雾露凄沧,其声角商,其病摇动注恐,从金化也。少角与判商同,上角与正角同,上商与正商同。其病支废痈肿疮疡,其甘虫,邪伤肝也。上宫与正宫同。萧飋[sè]肃杀,则炎赫沸腾,眚于三,所谓覆也,其主飞蠹蛆雉。乃为雷廷。
在木运不及,也就是委和的年份,木的生气被金气所制约、战胜,所以又叫胜生。生气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土气失去应有的制约,于是化气旺盛播散。木不及不能生火,所以属于火的长气自然平静。金气胜木,所以属于金的收气提前到来,凉雨不时下降,风起云涌,屡有发生。生气不足,使草木生长権迟;收气早来,容易使草木凋落。万物生长虽晚,但因化气与收气旺盛,所以生化过程迅速而早熟,皮肤坚实。木衰金旺,所以委和之气含有收敛的特点,它的功用表现是收束不散:它可以使人体发生拘收缩,或松弛纵,甚至引起容易惊恐的症状;它与人体中的肝脏相应;它在果类是枣、李;它在果实是核、売;它在谷类是稷、稻它在五味是酸、辛:它在额色是白、苍;它在类是大、鸡:它在虫类是毛虫、介虫;它在气候表现是雾露寒冷;它在五音是角、商;它在病变的特点是摇动和恐惧。这些都是由于木运不及,金来克木,木气随从金气而变化的缘故。由于木气从金而化,所以它相当于半个金气。角、徴、宫、商、羽五音,代表五运。即:角代表木运,徴代表火运,宫代表土运,商代表金运,羽代表水运。运不及称为少,运太过称为太。木运不及,所以称为少角。木气从金而化,所以说少角相当于判商。判,就是半的意思。但若逢丁已、丁交年,丁年虽为木运不及,但已、亥为厥阴风木司天,不及的木气得到司天之气的扶助,于是便成为平气了。平气称为正,司天称为上。所以说委和之年,逢上角,其运气与正角相同;如若逢丁、丁西年,阳明燥金司天,那么木气就更加衰弱,以致木气完全顺从了金气,这时就等于是金运的平气了。所以说委和之年,逢上商,其运气与正商相同。在人体,可以发生四肢痿弱痈肿、疮、虫积等病证,这是由于金气伤害肝木的缘故;如果逢丁丑、丁未年,太阴湿土司天,土气旺盛,而木气不及不能克制它,这时就成为土运的平气,所以说上宫与正官相同。因此,委和的年份,由于金气太盛,起初呈现出一片萧瑟肃杀的景象,但随之而来的是,火热蒸腾之气的报复。这些胜气、复气,都是由于木气不及所引起的,所以灾害发生在与木气相应的东方。当火气来报复时,多发生飞虫、虫、蛆虫和維鸡。由于木气被郁,而火气来复,所以多发生雷霆。
伏明之纪,是为胜长。长气不宣,藏气反布,收气自政,化令乃衡,寒清数举,暑令乃薄,承化物生,生而不长,成实而稚,遇化已老,阳气屈服,蛰虫早藏。其气郁,其用暴,其动彰伏变易,其发痛,其脏心,其果栗桃,其实络濡[rú],其谷豆稻,其味苦咸,其色玄丹,其畜马彘[zhì],其虫羽鳞,其主冰雪霜寒,其声征羽,其病昏惑悲忘。从水化也。少征与少羽同,上商与正商同。邪伤心也。凝惨栗冽,则暴雨霖霪,眚于九,其主骤注,雷霆震惊,沉霒(音阴义同)淫雨。
火运不及,也就是伏明的年份,火的长气被水气所制约、战胜,所以又叫胜长。长气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水的藏气反而布满各个季节。由于火气不及,不能制约金,于是金的收气擅自行事。水气、金气旺盛,致使清凉寒冷的气候常常出现,而暑热之气就衰弱了。火不能生土,使土的化气不足,万物的生化处在停顿的状态,再加上金气收敛太过,以致万物虽生而不能长,在幼稚的情况下,便结成果实。当长夏到来,生化应该旺盛的时候,却已经衰老了。火运不及,阳气隐伏而不能伸展,蛰虫也过早藏伏。伏明之气郁而不舒,它的功用表现是暴急而不和缓;它的变化或明显或隐匿;在人体,可以引起寒冷疼痛等病证;定与人体中的心脏相应;它在果类是栗、桃;它在果实是筋络、浆汁;它在谷类是豆、稻;它在五味是苦、成;它在颜色是黑、赤;它在畜类是马、猪;它在虫类是羽、鳞虫;它在气候表现是冰雪霜寒;它在五音是徴、羽;它在病变的特点是神志乱、悲哀、健忘。这些都是由于火运不及,水来克火,火气随从水气而变化的缘故。由于火气从水而化,因而兼有水运的特性,所以说少徴相当于少羽;如若逢癸卯、癸年,阳明燥金司天,于是火气更加不能制约金气,这时便成为金运的平气,所以说胜长的年份,逢上商,其运气与正商相同。人体中所发生的疾病,是由于邪气伤害肝木的缘故。因此,在胜长的年份,起初呈现出阴凝惨淡、寒风凛、水气偏盛的景象,但随之而来的是,土湿之气的制约报复,出现暴雨淋不止。这些胜气、复气,都是由于火气不及所引起的,所以灾害发生在与火气相应的南方。当土气来报复时,可以发生暴雨如注、雷霆闪电或者阴雨连绵。
卑监之纪,是谓减化。化气不令,生政独彰,长气整,雨乃愆[qiān],收气平,风寒并兴,草木荣美,秀而不实成而秕也。其气散,其用静定,其动疡涌,分溃痈肿,其发濡滞,其脏脾,其果李栗,其实濡核,其谷豆麻,其味酸甘,其色苍黄,其畜牛犬,其虫倮毛,其主飘怒振发,其声宫角,其病流满否塞,从木化也。少宫与少角同,上宫与正宫同,上角与正角同,其病飧泄,邪伤脾也。振拉飘扬,则苍干散落,其眚四维,其主败折,虎狼清气乃用,生政乃辱。
土运不及,也就是卑监的年份,土的化气被木气所制约而减弱,所以又叫减化。化气不能正常发择作用,木的生气独旺,木能生火,所以火的长气尚可完整如常。由于土气不及,地气不能上升为云,于是雨水失调,不能及时下降。不能生金,所以金气平静。木旺土衰,水气失去制约,因而出现风寒并起,草木虽然繁华荣美,但却秀而不实,所结的果,仅是空売之类。由于木气过盛,所以卑监之气含有发散的特点,它的功用表现是镇静、安定;的变化可以使人体发生疮疡、流脓溃烂、痈肿,还可以出现水湿停留的病证;它与人体中的相应;它在果类是李、栗;它在果实是浆汁、核;它在谷类是豆、麻;它在味是的、甘;它在颜色是苍、黄;它在畜类是牛、犬;它在虫类是倮虫、毛虫;它在气候表是狂风怒号,使树木动摇;它在五音是宫、角;它在病变的特点是胀满痞塞不通这些都是由于土运不及,木来克土,土气随从木气而变化的缘故。由于土与而化,所以说少宫相当于少角;如若逢己丑、己未年,太阴湿土司天,虽然土运不及,但得到了司天之气相助,也可以成为平气,所以说卑监的年份,逢上官,其运气与正宫相同;如果逢己已、己两年,厥阴风木司天,由于土不及而木气,又遇风木司天,于是土气顺从了木气,而成为木运的平气,所以说,在卑监的年份、逢上角,就与正角相同。在人体,可以引起飧泄,这同样是由于邪气伤害了的缘故。在气候方面,表现出狂风怒号、草木动摇的景象,但随之而来的是草木干枯凋落。因为这些变化,都是由于土气不及所引起的,所以灾害发生在与气相应的中央,而散布到四方。木气太盛,就会有金气来制约报复它,金气肃系,所以多出现败坏折伤,好像遭到虎狼伤害那样凄惨。由于清冷的金气旺盛,所以木的生气就被抑制了。
从革之纪,是为折收。收气乃后,生气乃扬,长化合德,火政乃宣,庶类以蕃。其气扬,其用躁切,其动铿禁瞀[mào]厥,其发咳喘,其脏肺,其果李杏,其实壳络,其谷麻麦,其味苦辛,其色白丹,其畜鸡羊,其虫介羽,其主明曜炎烁,其声商征,其病嚏咳鼽衄[qiú nǜ],从火化也。少商与少征同,上商与正商同,上角与正角同,邪伤肺也。炎光赫烈,则冰雪霜雹,眚于七,其主鳞伏彘鼠,岁气早至,乃生大寒。
金运不及,也就是从革的年份,金的收气被火气所制约、折减,所以又叫折收。收气不能正常发挥作用,于是收成不能及时到来。金不能制约木气,使木的生气得以宣扬。火气盛而能生、以长气与化气相合,而发挥作用。火的职权是发布,于是万物生长旺盛。由于火旺金衰,木气失去制约,所以从革之气含有升扬发散的特点,它的功用表现是躁动急切;它的变化可以使人体发生咳嗽、失音、烦闷、气上逆以及喘息等病证;它与人体中的肺脏相应;它在果类是李、杏;它在果实是売、筋络;它在谷类是麻、麦;它在五味是苦、辛;它在颜色是白、赤;它在畜类是鸡、羊;它在虫类是介虫、羽虫;它在气候表现是晴朗炎热;在五音是商、徴;它在病变的特点是喷、咳嗽、鼻流清涕、衄血。这些都是由于金运不及,火来克金,金气随从火气而变化的缘故。由于金气从火而化,所以说少商相当于少徴;如若逢乙卵、乙年,阳明燥金司天,那么金运虽然不及,但得到司天之气的扶助,仍是平气,所以说从革的年份,逢上角,其运气与正角相。这时产生的病变,是由于邪气伤害肺金的缘故。由于金运不及,而火气气象。这些胜气、复气都是由于金气不及所引起的,所以灾害发生在与金气相应西方。当水气来报复时,鳞虫、猪、鼠之类的动物伏藏不动。寒冷之气提前到来于是气候严寒。
涸流之纪,是为反阳,藏令不举,化气乃昌,长气宣布,蛰虫不藏,土润水泉减,草木条茂,荣秀满盛。其气滞,其用渗泄,其动坚止,其发燥槁,其脏肾,其果枣杏,其实濡肉,其谷黍稷,其味甘咸,其色黅玄,其畜彘牛,其虫鳞倮,其主埃郁昏翳,其声羽宫,其病痿厥坚下,从土化也。少羽与少宫同,上宫与正宫同,其病癃闳[lóng hóng],邪伤肾也。埃昏骤雨,则振拉摧拔,眚于一,其主毛湿狐貉,变化不藏。
水运不及,也就是涸流的年份,水不能克制火气,于是阳气反而宣扬,所以又叫反阳。水的藏气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而土来制水,于是化气昌盛,火的长气也布散畅通,致使蛰虫不按时藏伏而活动,土地虽然湿润而水泉减少草木条达茂盛,万物秀丽丰满。水运不及而土气壅塞,所以涸流之气有滞塞的特点。它的功用表现是不能封藏而慢慢漏泄;它的变化可以使人体发生津液停滞不布,而成为干燥枯槁的病证;它与人体中的肾脏相应;它在果类是枣、杏它在果实是浆汁、肉;它在谷类是黍、稷;它在五味是甘、成;它在颜色是黄、黑;它在畜类是猪、牛;它在虫类是鳞虫、倮虫;它在气候表现是阴云蔽日,昏蒙不清;它在五音是羽宫;它在病变的特点是痿证、厥逆、二便不通。这些都是由于水运不及,来克水,水气随从土气而变化的缘故。由于水气从土而化,所以说少羽相当于少官:如若逢辛丑、辛未年太阴湿土司天,水气更衰,而土气圧盛,于是形成了土运的平气,所以说在涸流的年份,逢上宫,其运气与正宫相同。它的病变表现是,小便不畅或闭阻不通,这是由于伤害肾脏的缘故。水运不及而土湿之气太盛,所以涸流的年份,起初阴云蔽日,大丽骤然而降,但随之而来的,就会有风木之约报复它,于是出现大风飞扬,草木摇动折倒等气象。这些胜气、复气,都是于水运不及所引起的,所以灾害发生在与水气相应的北方。毛虫狐貉之类化的动物,出来活动而不潜。
故乘危而行,不速而至,暴疟无德,灾反及之,微者复微,甚者复甚,气之常也。
总之,在运气不及的年份,所胜和所不胜之气,就会乘虚而侵犯,并且喧宾主,好像不速之客,不请自来,暴虐而无道德。暴虐侵犯的结果,反而使自己受到损害,这是因为有胜气必有报复之气的缘故。凡是胜气轻微的,报复之气也轻微;胜气厉害的,报复之气也厉害。这种有胜气必有复气的情况,也是运气中的一个规律。
发生之纪,是为启陈。土疏泄,苍气达,阳和布化,阴气乃随,生气淳化,万物以荣。其化生,其气美,其政散,其令条舒,其动掉眩巅疾,其德鸣靡启坼,其变振拉摧拔,其谷麻稻,其畜鸡犬,其果李桃,其色青黄白,其味酸甘辛,其象春,其经足厥阴少阳,其脏肝脾,其虫毛介,其物中坚外坚,其病怒。太角与上商同。上征则其气逆,其病吐利。不务其德,则收气复,秋气劲切,甚则肃杀,清气大至,草木雕零,邪乃伤肝。
在木运太过,也就是发生的年份,阳气布散过盛,万物发生,有推陈出新的气象,所以叫做启陈。木盛克土,使土气疏松薄弱。自然界中的草木柔软而伸展,温暖的阳气布散到四面八方,阴气也跟随在阳气之后,而发挥作用,生气淳厚,万物因之欣欣向荣。它的生化作用是生,所以启陈之气秀美;它的职权是发散;它的表现是条畅舒展;它的变化可以引起人体震摇、颤动以及晕等顶部的疾患;它的特性是风和日暖,奢美华丽,推陈出新;它的异常变动是狂风振摇,把树木折断拔倒;它在谷类是麻、稻;它在畜类是鸡、犬;它在果类是李、桃;它在颜色是青、黄、白它在五味是酸、甘、辛;它与春季相应;它在人体经脉是与足厥阴肝经和足少阳胆经相应;它在内脏是与肝脏和脾脏相应;它在虫类是毛虫、介虫;它在物体是属于内有硬核,而外有坚壳一类;它引起的病变是容易发怒;木风之气太过,就会有金气来制约它,所以这时虽然不是阳明燥金司天,但其气与燥金司天相同,所以说太角与上商相同。如遇王子、王午、王寅、王申四年,少阴君火或少阳相火司天,致使火气上进在人体就会出现呕吐、泄泻。木气太过,金气来制约它,以致发生清凉急切的景象,甚至表现为肃杀之气,清凉的气候突然到来,草木凋零。引起人体的疾病,多是由于邪气伤害了肝胜的缘故。
赫曦之纪,是为蕃茂。阴气内化,阳气外荣,炎暑施化,物得以昌。其化长,其气高,其政动,其令明显,其动炎灼妄扰,其德喧暑郁蒸,其变炎烈沸腾,其谷麦豆,其畜羊彘,其果杏栗,其色赤白玄,其味苦辛咸,其象夏,其经手少阴太阳,手厥阴少阳,其脏心肺,其虫羽鳞,其物脉濡,其病笑疟疮疡血流狂妄目赤。上羽与正征同。其收齐,其病?,上征而收气后也。暴烈其政,藏气乃复,时见凝惨,甚则雨水,霜雹、切寒、邪伤心也。
在火运太过,也就是赫曦的年份,由于火的长气旺盛,因而使万物秀美茂盛,所以叫做蕃茂。阴气从内而退,阳气向外升腾,而显露出繁荣的景象。炎热酷暑发挥着蒸腾的作用,万物因而昌盛。它的生化作用是长,所以赫曦之气上炎高升;它的职权是活动不止;它的表现是声色显露于外;它的变化可以引起人体发热、手足躁扰不宁;它的特性是暑热郁蒸;它的异常变动是炎热异常,好像烈焰升腾;它在谷类是麦、豆;它在畜类是羊、猪;它在果类是杏、粟;它在颜色是赤、白、黑;它在五味是苦、辛、成;它与夏季相应;它在人体经脉是与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阳三焦经相应;它在内脏是与心脏和肺脏相应;它在虫类是羽虫、鳞虫;它在物体是属于脉络、浆汁一类;它引起的病变是喜笑无常、疟疾、疮疡、出血、发狂、目赤等;如果遇戊辰、戊戌两年,太阳寒水司天,火运太过,得到寒水之气的抑制,就成为火运的平气,所以说在赫曦的年份,逢上羽,运气就和正徴相同。火气既平,金不受克,所以收气能够正常发挥作用;火受水的克制,所以它引起的疾病是筋脉拘急、肢体抽搐、口噤不开;如遇子、戊午、戊寅、成申四年,少阴君火或少阳相火司天,本已火运太过,又有司天之气相助,火胜克制金气,于是金气受伤,收气便不能及时到来而延迟;火运太盛,肆行暴烈,就会有水气来制约报复它,致使不时出现阴寒凝结的惨淡气象,甚至发生雨水霜雹,剧烈寒冷等情况;引起人体的疾病,多是由于邪气损伤了心火的缘故。
敦阜之纪,是为广化。厚德清静,顺长以盈,至阴内实,物化充成。烟埃朦郁,见于厚土,大雨时行,湿气乃用,燥政乃辟。其化圆,其气丰,其政静,其令周备,其动濡积并稸,其德柔润重淖,其变震惊,飘骤崩溃,其谷稷麻,其畜牛犬,其果枣李,其色黅玄苍,其味甘咸酸,其象长夏,其经足太阴阳明,其脏脾肾,其虫倮毛,其物肌核,其病腹满,四支不举,大风迅至,邪伤脾也。
在土运太过,也就是敦阜的年份,由于化气旺盛,而布于四方所以叫做广化。土的特性浑厚而清静,能使万物顺应节气生长而形体充盈;土的精气充实于内,所以万物生化完整而内部充实;土运太过,湿土之气蒸腾如雾,笼罩在丘陵之上,大雨时常下降,使湿土过盛,而燥气退避。它的生化作用是圆满,所以敦阜之气丰厚充盈;它的职权是宁静;を的表现是周密完备;它的变化可以引起人体湿气停滞,而成为积聚之病;它的特性是柔和滋润;它的异常变动是雷霆震动、暴雨倾盆、山崩土溃;它在谷类是稷、麻;它在畜类是牛犬;它在果类是枣、李;它在颜色是黄、黑、青;它在五味是甘、成、酸;它与长夏季相应;它在人体经脉是与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相应;它在内脏是与脏和肾脏相应;它在虫类是倮虫、毛虫;它在物体是属于肌肤、核一类;它引起的病变是腹部胀满、四肢沉重不能举动;土湿之气太盛,就会有风木之气来制约报复它,所以大风迅速随之而来。所引起的疾病,多是因为邪气损伤了脾脏的缘故。
坚成之纪,是为收引。天气洁,地气明,阳气随阴治化,燥行其政,物以司成,收气繁布,化洽不终。其化成,其气削,其政肃,其令锐切,其动暴折疡疰[zhù],其德雾露萧飋,其变肃杀雕零,其谷稻黍,其畜鸡马,其果桃杏,其色白青丹,其味辛酸苦,其象秋,其经手太阴阳明,其脏肺肝,其虫介羽,其物壳络,其病喘喝,胸?仰息。上征与正商同。其生齐,其病咳。政暴变,则名木不荣,柔脆焦首,长气斯救,大火流炎,烁且至,蔓将槁,邪伤肺也。
在金运太过,也就是坚成的年份,由于收气旺盛,使万物过早地引退,所以叫做收引。天高气爽而清洁,地气清静而明朗,阳热之气跟随在阴气之后,而发挥作用。燥金之气行使职权,万物得以收成。由于收气到来过早,致使土的化气不能完成作用。它的生化作用是收成,所以坚成之气削伐;它的职权是清肃;它的表现是锐利而刚劲;它的变化可以使人体出现急暴的损伤,或者出现皮肤溃疡;它的特性是雾露浓重,秋风萧瑟;它的异常变动是出现肃杀凋零的景象;它在谷类是稻、黍;它在畜类是鸡、马;它在果类是桃、杏;它在颜色是白、青、赤;它在五味是辛、酸、苦;它与秋季相应;它在人体经脉是与手太阴肺经和手明大经相应;它在内脏是与肺脏和肝脏相应;它在虫类是介虫、羽虫;它在物体是属于売、脉络一类;它引起的病变是气喘胸闷,呼吸困难,甚至仰面呼吸;如超庚子、庚午、庚寅、庚申四年,少阴君火或少阳相火司天,那么金气虽然太过,但是受到司天之气的抑制,于是成为平气。所以说坚成的年份,逢上,其运气就和正商相同。由于金气被抑制,而不过分地克制木气,于是木的生气能够正常发挥作用。它引起的病变是咳嗽;如果金气太过,而暴虐多变,金胜克木,致使树木不能繁茂,柔软的草类也变得末梢枯焦。金气太盛,就会有火气来制约报复它,于是热之气流行,炎火烧灼,树木蔓藤都将枯槁。引起的疾病,多是因为邪气伤害了肺脏的缘故。
流衍之纪,是为封藏。寒司物化,天地严凝,藏政以布,长令不扬。其化凛,其气坚,其政谧,其令流注,其动漂泄沃涌,其德凝惨寒雰,其变冰雪霜雹,其谷豆稷,其畜彘牛,其果栗枣,其色黑丹黅,其味咸苦甘,其象冬,其经足少阴太阳,其脏肾心,其虫鳞倮,其物濡满,其病胀。上羽而长气不化也。政过则化气大举,而埃昏气交,大雨时降,邪伤肾也。
故曰:天恒其德,则所胜来复;政恒其理,则所胜同化,此之谓也。
在水运太过,也就是流衍的年份,由于藏气旺盛,使万物闭藏,所以叫做封藏。寒气主宰着万物的生化,天地间阴寒凝结,闭藏之气行使职权。水胜克火,使长气受到制约,而不得发扬。它的生化作用是寒气凛,所以流行之气坚凝;它的职权是宁静;它的表现是流动灌注;它的变化可以使人体腹泻如水流涌出;它的特性是阴寒凝结,惨淡冰冻;它的异常变动是冰雪霜雹;它在谷类是豆、稷;它在畜类是猪、牛;它在果类是栗、枣;它在颜色是黑、赤、黄;它在五味是成、苦、甘;它与冬季相应;它在人体经脉是与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阳膀脱经相应;它在内脏是与心脏和肾脏相应;它在虫类是鳞虫、倮虫;它在物体是属于浆汁肉一类;它引起的病变是胀满;如遇丙辰、丙戌两年,太阳寒水司天,水运太过,又得到司天之气的滋助,那么寒水之气更盛,水来克火,使火气更衰,于是长气不能够正常发挥作用。水气太盛,就会有土湿之气来制约报复它,于是化气大举,湿气弥漫于天地之间,大雨时常下降。引起的疾病,多是因为邪气损伤了肾脏的缘故。
所谓运气太过的年份,失去了正常的性质,暴虐无忌,而欺侮所胜之气,结果必定会有所不胜之气来制约报复它。如果五运正常地发挥作用,即使有胜气来侵犯,也可能与主岁的运气同化,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帝曰: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凉;地不满东南,右热而左温,其故何也?
岐伯曰:阴阳之气,高下之理,太少之异也。东南方,阳也,阳者,其精降于下,故右热而左温。西北方,阴也。阴者,其精奉于上,故左寒而右凉。是以地有高下,气有温凉。高者气寒,下者气热,故适寒凉者胀之,温热者疮,下之则胀已,汗之则疮已,此腠理开闭之常,太少之异耳。
帝曰:其于寿夭,何如?
岐伯曰: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降其人夭。
帝曰:善。其病也,治之奈何?
岐伯曰: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东南之气,收而温之,所谓同病异治也。故曰气寒气凉,治以寒凉,行水渍之;气温气热,治以温热,强其内守,必同其气,可使平也,假者反之。
黄帝说:西北方的阳气不足,所以北方寒而西方凉;东南方的阴气不足,所以南方热而东方温,这是什么缘故呢?
岐伯说:天气的阴阳,地势的高低,都有太过和不及的区别。东南方属于阳,阳的精气自上而下降,所以南方热而东方温;西北方属于阴,阴的精气自下而上奉,所以北方寒而西方凉。因此,地势有高有低,气候有温有凉,地势高的区域气候就寒凉,地势低的区域气候就温热。在西北寒凉的地方,人们多发生腹部胀满的病证,在东南方温热的地区,人们多发生疮疡之类的病证。腹部胀满,用泻下的方法治疗,就可以消除;疮疡病,用发汗的方法治疗,就可以痊愈。地域不同,人的肌肉皮肤之所以会有疏松与致密的差异,那是因为阴精与阳气各有太过与不及所造成的。
黄帝说:上面这些情况,对人的寿命长短有什么影响吗?
岐伯说:阴精上奉的地方,阳气固密而不容易外泄,所以在那些地区生活的人们多长寿;阳精所降的地方,阳气容易发泄而不固密,所以在那些地区生活的人们多短寿。
黄帝说讲得好。如果在不同的地区发生了疾病,应该怎样治疗呢?
歧伯说:西北方天气冷,发生的疾病多属于外寒里热证,所以治疗时应该散其外寒,而清其里热;东南方天气温热,发生的疾病多属于内寒证,所以治疗时应该收敛阳气,而温其内寒。即使是同一种疾病,由于地理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不同,治疗方法就应该有所差异,这就是所谓同病异治的道理。所以说,在天气寒冷的地方,病多为外寒内热,可以服用寒凉的药物清其内热,用药汤洗浴散其外寒;在天气温热的地方,病多为内寒,可以用温热的药物治疗,使阳气固守于内而不外泄。治疗的措施,必须与该地区的气候一致起来才能使人体正气平复。但这仅是就一般情况而言,临床上还必须注意别特殊情况,例如西北方的病人,有的外虽寒而内并无热,东南方的病人,有的外虽温热而内并不寒,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治疗方法就应当与上面所说的相反了。
帝曰:善。一州之气,生化寿夭不同,其故何也?
岐伯曰:高下之理,地势使然也。崇高则阴气治之,污下则阳气治之,阳胜者先天,阴胜者后天,此地理之常,生化之道也。
帝曰:其有寿夭乎?
岐伯曰:高者其气寿,下者其气夭,地之大小异也。小者小异,大者大异,故治病者,必明天道地理,阴阳更胜,气之先后,人之寿夭,生化之期,乃可以知人之形气矣。
黄帝说:很好。但是同属于一个地区,而人们的寿命长短也各不相同,这是什么缘故呢?岐伯说:这也是因为地理环境不同、地势高下有别所造成的。地势高的地方多寒,阴气偏盛,地势低的地方多热,阳气偏盛。阳热之气盛,时令气候与万物的生化,都提前到来,而阴寒之气盛,时令气候与万物的生化,都延迟到来,这是地势高下不一,使万物生化有迟有早的一般规律。黄帝说:生化迟早,与人们寿命长短有关系吗?岐伯说:地势高的地方,人的寿命较长;地势低的地方,人的寿命较短。地势高低相差的程度不一样,对人们寿命影响的大小也不同。高低差别小的,寿命长短的差别也小,高低差别大的,寿命长短的差别也大。因此,治疗疾病,必须懂得天道和地理,阴阳之气的多少,时令气候的先后,人们寿命的长短以及生化的时期,然后才能了解人的形体与阳气是否协调一致,从而判断疾病的性质,确定治疗措施。
帝曰:善。其岁有不病,而藏气不应不用者,何也?
岐伯曰:天气制之,气有所从也。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少阳司天,火气下临,肺气上从,白,起金用,草木眚,火见燔焠,革金且耗,大暑以行,咳嚏、鼽衄,鼻窒日疡,寒热胕肿。风行于地,尘沙飞扬,心痛胃脘痛,厥逆膈不通,其主暴速。
黄帝说:很好。有些年份,根据岁运推算应当发生某种疾病而不发生,五脏之气应当与岁运相应而不相应,这是为什么呢?
岐伯说:这是因为受着司天之气的制约,人体的五脏之气顺从司天之气而发生变化的缘故。黄帝说:希望详细地听一听其中的道理。
岐伯说:寅、申年,少阳相火司天,火气下临于地气,火能克金,所以人体中的肺脏受到制约,肺气顺从司天之气,金被火气所使用,进而克制木气,于是草木蒙受灾害。火热之气烧灼,清凉的金气被消耗,炎暑之气大规模流行。火盛伤肺,所以人们多发生咳嗽、喷嚏、流涕、衄血、鼻塞不利、口疮、寒热往来、浮肿等病证。少阳相火司天,则厥阴风木在泉,于是风气起于大地,尘沙飞扬,在人体可以发生心痛、胃脘痛、厥逆、胸膈不通等病证。由于风行急速,所以发病急暴,变化迅速。
阳明司天,燥气下临,肝气上从,苍起木用而立,土乃眚,凄沧数至,木伐草萎,胁痛目赤,掉振鼓栗,筋痿不能久立。
暴热至土乃暑,阳气郁发,小便变,寒热如疟,甚则心痛;火行于槁,流水不冰,蛰虫乃见。卯、酉年,阳明燥金司天,燥金下临地气,金能克木,所以人体中的肝胜受到制约,肝气顺从司天之气,木被金气所使用,进而克制土气,土因而蒙受灾害。金气旺盛,所以凄沧清冷之气时常发生。金盛克木,致使草木枯。在人体多发生胁痛、目赤、眩晕、震颤、战粟、筋痿不能久立等病证。阳明燥金司天,则少阴君火在泉,于是暴热流行于天,暑气蒸腾于地。在人体由于阳气郁结而发生疾病,可以出现小便不正常,寒热往来好像疟疾,严重的还会出现心痛等病证。火热之气流行于草木枯槁的冬季,流水不能结冰,蛰虫不藏反而出来活动。
太阳司天,寒气下临,心气上从,而火且明。丹起金乃眚,寒清时举,胜则水冰,火气高明,心热烦,溢干、善渴、鼽嚏、喜悲数欠,热气妄行,寒乃复,霜不时降,善忘,甚则心痛。土乃润,水丰衍,寒客至,沉阴化,湿气变物,水饮内稽,中满不食,皮𤸷qún(疒上君下巾)肉苛,筋脉不利,甚则胕肿,身后廱[yōng,堵塞]。
辰、戌年,太阳寒水司天,寒水之气下临于地气,水能克火,所以人体中的心脏受到制约,心气顺从司天之气,火被水气所使用,火气盛进而克制金气,因而肺金蒙受灾害。由于寒水之气过盛,所以寒冷的气候时常出现。寒气太盛,使水结成冰。火被水气所使用,而火气盛,于是发生心热、烦闷、咽喉干燥、时常口渴等病证;若因火旺而伤害肺金,就会发生鼻塞喷嚏、容易悲哀等病证;火气向上,寒气向下,相互牵引,还会出现呵欠连声的症状。火热之气安行,就会有寒水之气来报复它,所以发生寒霜不时下降;在人体中,寒水伤害心火,使心气虚而发生健忘,严重的还会发生心痛等病症。太阳寒水司天,则太阴湿土在泉,所以土气滋润,而水湿丰盛。太阴在泉,湿土之客气,加临于主气的终气寒水之上,水与湿相会,二气都属于阴,因而阴气深重,万物也因寒湿太重而发生变化。在人体可以发生水饮内停、腹中胀满、不能饮食、皮肤麻痹、肌肉不仁、筋不柔和、脉不通等病证,严重的还会发生浮,背部生痈肿。
厥阴司天,风气下临,脾气上从,而上且隆,黄起,水乃眚,土用革。体重,肌肉萎,食减口爽,风行太虚,云物摇动,目转耳鸣。火纵其暴,地乃暑,大热消烁,赤沃下,蛰虫数见,流水不冰,其发机速。
已、亥年,厥阴风木司天,风木之气下临于地气,木能克土,所以人体中的脾受到制约,脾气顺从司天之气,土被木气所使用,因而土湿之气变得厚实,土盛制水,使肾水蒙受灾害。木气旺盛,土气受到制约,所以脾土发生病变,人们多发生身体沉重,肌肉枯,食欲减退,口淡无味等病证。风木之气在天空中流行,浮云飘忽,万物摇动。在人体,可以发生目眩、耳鸣。厥阴风木司天,则少阳相火在泉,风火相煽,所以火气横行,地气暑热。在人体,火热消烁津液,而出现小便短赤,或热盛迫血,发生赤色血痢。因为火气温热,所以蛰虫当藏不藏,而出来活动,流水也不能结冰。风性善于运动变化,所以引起的疾病急骤,变化迅速。
少阴司天,热气下临,肺气上从,白起,金用,草木眚。喘呕、寒热、嚏鼽、衄、鼻窒、大暑流行,甚则疮疡燔灼,金烁石流。地乃燥清,凄沧数至,胁痛、善太息,肃杀行,草木变。
子、午年,少阴君火司天,火热之气下临于地气,火能克金,所以人体中的肺脏受到制约,肺气顺从司天之气,金被火气所使用,进而克制木气,于是草木蒙受灾害。火热盛而伤肺金,所以出现喘息、呕吐、恶寒、发热喷嚏、流涕、衄血、鼻塞等病证。暑热之气大规模流行,还会使人们发生疮疡、高热等症状;炎暑酷热极盛,好像能使金石熔化流动一样。少阴君火司天,则阳明燥金在泉,所以地气干燥清凉,凄沧之气时常出现。在人体,多发生胁肋疼痛,时常叹息等病证。由于肃杀之气流行,所以草木也发生变化。
太阴司天,湿气下临,肾气上从,黑起水变,埃冒云雨,胸中不利,阴萎气大衰,而不起不用,当其时,反腰脽痛,动转不便也,厥逆。地乃藏阴,大寒且至,蛰虫早附,心下痞痛,地烈冰坚,少腹痛,时害于食,乘金则止水增,味乃咸,行水减也。
丑、未年,太阴湿土司天,湿土之气下临于地气,土能克水,所以人体中的肾脏受到制约,肾气顺从司天之气,水被土气所使用,进而克制心火。水湿之气盛,所以阴云笼罩,雨水时常下降;水盛火衰,在人体多发生胸闷不舒,阳痿不举等阳气不足的病证。若遇湿土之气旺盛的时令,反而会使人腰椎疼痛,动转不便利,或者发生厥逆。太阴司天,则太阳寒水在泉,所以地气阴凝闭藏,严寒的气候提前到来,蛰虫也很早就开始藏伏。在人体,可以发生心下痞塞而疼痛。若寒气太盛,裂冰坚,在人体会发生少腹疼痛,时常妨得饮食。若水气顺从金气而变化,金能生水,使寒凝更加显著,所以井泉增长,水味变成,而江河流动之水少。
帝曰:岁有胎孕不育,治之不全,何气使然?
岐伯曰:六气五类,有相胜制也,同者盛之,异者衰之,此天地之道,生化之常也。
故厥阴司天,毛虫静,羽虫育,介虫不成;在泉,毛虫育,倮虫耗,羽虫不育。
少阴司天,羽虫静,介虫育,毛虫不成;在泉,羽虫育,介虫耗不育。
太阴司天,倮虫静,鳞虫育,羽虫不成;在泉,裸虫育,鳞虫不成。
少阳司天,羽虫静,毛虫育,倮虫不成;在泉,羽虫育,介虫耗,毛虫不育。
阳明司天,介虫静,羽虫育,介虫不成;在泉,介虫育,毛虫耗,羽虫不成。
太阳司天,鳞虫静,倮虫育;在泉,鳞虫耗,倮虫不育。
诸乘所不成之运,则甚也。故气主有所制,岁立有所生,地气制己胜,天气制胜己,天制色,地制形,五类衰盛,各随其气之所宜也。故有胎孕不育,治之不全,此气之常也。
所谓中根也,根于外者亦五,放生化之别,有五气,五味,五色,五类,五宜也。
黄帝说:在同一年份之中,各种不同的动物,有的能够受孕作胎而繁殖,有的却不能生育,这种生化不同的原因,究是什么呢?
岐伯说:六气和五行生化了五种不同的虫类,而运与气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果六气与五运相同,那么与运气相应的虫类,就会繁衍兴盛;如果六气和五行不同,相应的虫类就会出现衰退,这是自然界中万物生化的一般规律。所以逢已、亥年,厥阴风木司天,毛虫不受影响而安静,羽虫可以生育,介虫不能生成;若寅、申年,厥阴风木在泉,毛虫可以生育,倮虫遭到损耗,羽虫不能孕育。逢子、午年,少阴君火司天,羽虫不受影响而安静,介虫可以生育,毛虫不能生成;若卯、西年,少阴君火在泉,羽虫可以生育,介虫遭到损耗而不能孕育。逢丑、未年,太阴湿土司天,倮虫不受影响而安静,鳞虫可以生育,羽虫不能生成;若辰、成年,太阴湿土在泉,倮虫可以生育,鳞虫不能生成。逢寅、申年,少阳相火司天,羽虫不受影响而安静,毛虫可以生育,倮虫不能生成;若已、亥年,少阳相火在泉,羽虫可以生育,介虫遭到损耗,毛虫不能生成。逢卯、西年,阳明燥金司天,介虫不受影响而安静,羽虫可以生育,介虫不能生成;若子、午年,阳明燥金在泉,介虫可以生育,毛虫遭到损耗,羽虫不能生成。逢辰、年,太阳寒水司天,鳞虫不受影响而安静,倮虫可以生育;若丑、未年,太阳寒水在泉,鳞虫遭到损耗,倮虫不能生成。如果不能孕育生成的五运,再遇到不能孕育生成的六气,那么情况就会更加严重。所以说司天、在泉之气,对动物盛衰都有一定的影响,而各年的岁运,则是万物生化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泉之气能制约己所胜的岁运,司天之气能制约胜已的岁运。司天之气属于阳,所以能制约五色,在泉之气属于阴,因而能影响形质。五类动物的繁衍与衰退,各自随着运气的不同而变化。所以一年之中,各类动物有受孕作胎繁殖与不能生育等不同的生化表现,这都是由运气的一般规律所决定的况称为中根,也就是动物类生命的内在根源。在自然界中,那些无知觉的植物类它生命的根源,同样也是五运六气,而以皮壳作为存在的象征,叫做根于外,并且顺从五行的规律,产生臊、焦、香、腥、腐五气,酸、苦、甘、辛、五味,青赤黄、白、黑五色等,而分别为五类植物,各类按其五行属性,分别与五运六气相应。
帝曰:何谓也?
岐伯曰: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故各有制,各有胜,各有生,各有成,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同异,不足以言生化,此之谓也。
黄帝说:这是什么道理?
岐伯说:凡根于中的动物类,以神为生命的根本,它们的知觉运动,就是神的功能表现,叫做神机。所以说如果神败散而去,功能也就随之消失,动物也就死亡了;根于外的植物类,借助外界的六气而生存、成立,叫做气立。它们生、长、化、收、藏的生化过程,就是六气盛衰的表现,所以说如果六气停止,生化也就随之而断绝,植物的生命也就终止了。因此,五运六气对于自然界中的万物,有制约、消耗、发生、成熟等不同的作用。所谓不懂得各年五运与六气的相互加临的情况,以及六气对于万物不同的作用,就没有资格谈论万物的生化问题,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帝曰: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繁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然而五味所资,生化有薄厚,成熟有多少,终始不同,其故何也?
岐伯曰:地气制之也,非天不生,地不长也。
帝曰:愿闻其道。
岐伯曰:寒热燥湿不同其化也,故少阳在泉,寒毒不生,其味辛,其治苦酸,其谷苍丹。
阳明在泉,湿毒不生,其味酸,其气湿,其治辛苦甘,其谷丹素。
太阳在泉,热毒不生,其味苦,其治淡咸,其谷黅秬。
厥阴在泉,清毒不生,其味甘,其治酸苦,其谷苍赤,其气专,其味正。
少阴在泉,寒毒不生,其味辛,其治辛苦甘,其谷白丹。
太阴在泉,燥毒不生,其味咸,其气热,其治甘咸,其谷黅秬[jù] 。
化淳则咸守,气专则辛化而俱知。
黄帝说:气是万物的根本,有了气就开始有生化,气流动就能造就成形体,气敷布就有生命繁行,气到了极点事物就会发生变更。这个过程对于万物来说,都是一致的。然而,各种物类,虽然它们都是依赖五味来滋生的,但在生化上却有厚有薄,在成熟的程度上有多有少,无论开始和终结都各不相同,这是什么缘故呢?
岐伯说:这是因为受在泉之气制约的结果。所以说万物非天气而不能生,非地气而不能长。黄帝说:我想听听其中的道理。
岐伯说:寒、暑、燥、湿的气化作用,各不相同。所以少阳相火在泉的年份,寒毒之物不能生。火能克金,所以凡辛味之物都不能生。于它相应的滋味是苦味、酸味;它在谷物是属于青色和红色之类。阳明燥金在泉的年份,湿毒之物不能生。金能克木,所以凡酸味之物也和湿润之物一样不能生。与它相应的滋味是辛味、苦味、甘味;它在谷物是属于红色和白色之类。太阳寒水在泉的年份,热毒之物不能生。水能克火,所以凡苦味之物都不能生。与它相应的滋味是成味、淡味;它在谷物是属于上黄色和黑色之类。厥阴风木在泉的年份,清毒之物不能生。木能克土,所以凡甘味之物都不能生。与它相应的滋味是酸味、苦味;它在谷物是属于青色和红色之类。厥阴风木在泉,则少阳相火司天,上为少阳,下为厥阴,木火之气相合,气化专一,所以滋味纯正。少阴君火在泉的年份,寒毒之物不能生。火能克金,所以凡辛味之物都不能生。与它相应的滋味是辛味、苦味、甘味;它在谷物是属于白色和红色之类。太阴湿土在泉的年份,燥毒之物不能生。土能克水,所以凡味、气热之物都不能生。与它相应的滋味是甘味、成味;它在谷物是属于黄色和黑色之类。太阴属于土,在泉属于地,太阴在泉,正是土气居于地位,所以它的气化淳厚,足以制约水气,因而成味得以内藏而不外泄;又因为土气精专,而能生金,所以辛味也得以生化,金土之气共同主持时令。
故曰:补上下者从之,治上下者逆之,以所在寒热盛衰而调之。
故曰:上取下取,内取外取,以求其过;能毒者以厚药,不胜毒者以薄药,此之谓也。
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病在中,傍取之。
治热以寒,温而行之;治寒以热,凉而行之;治温以清,冷而行之;治清以温,热而行之。
故消之削之,吐之下之,补之泻之,久新同法。
所以说,要调补因为司天、在泉之气不及而造成的虚证,应该用顺从其气的方法治疗,如用辛味补肺、甘味补脾之类;要调治因为司天、在泉之气太过引起的实证,应该用逆其气的方法治疗,如用苦味治肺、酸味治脾之类。治法要以疾病所在部位和寒热盛衰的性质为根据。虽然有从上治、从下治、从内业与平与聊動号才确定适宜的治疗方法。还要根据病人的体质,对于能够耐受剧烈药物的人就给予气味厚而作用峻猛的药物;对于不能耐受剧烈药物的人,就给予气味薄而治疗,病在上的,从下部治疗;病在下的,从上部治疗;病在中央的,从四旁来治疗。治热病用寒性药,而采用温服法;治疗寒病用热性药,而采用凉服法;治疗温病用清凉药,而采用冷服法;治疗清冷的病用温性药,而采用热服法。如若疾病没有出现假象的,便不需用反治法,而用消法通积滞,用削法攻坚凝,用吐法涌出上焦之邪,用下法攻逐下焦之实,用补法治疗虚证,用泻法治疗实证。不论是久病还是新病,都应该遵循以上治疗法则。
帝曰:病在中而不实不坚,且聚且散,奈何?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无积者求其脏,虚则补之,药以祛之,食以随之,行水渍之,和其中外,可使毕已。
帝曰:有毒无毒,服有约乎?
岐伯曰: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无毒,固宜常制矣。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不尽,行复如法,必先岁气,无伐天和,无盛盛,无虚虚,而遗人天殃,无致邪,无失正,绝人长病。
黄帝说:若病在内部,不实也不坚硬,有时聚而成块,有时散而无形,这种病应当怎样治疗呢?
岐伯说:你问得真详尽啊!这种病如果是没有积滞的话,就应该从内脏来寻求病因,属于虚证的用补法,兼有邪气的,可以用药物驱逐它,随即用饮食辅助,调和胃气;或者用药汤洗浴法,祛除邪气,疏通经络,使内外调和,疾病就可以痊愈了。
黄帝说:作用峻猛的有毒药物与作用和平的无毒药物,在服用方法上有一定制度吗?
岐伯说:疾病有新久的不同,方剂有大小的区别,有毒的药物和无毒的药物,在应用方面,当然有一定的制度。凡用毒性大的药物治病,只能用到病邪去除十分之六,就应该停药;用一般毒性的药物治病,只能用到病邪去除十分之七,就应该停药;用毒性小的药物治病,只能用到病邪去除十分之八,就应该停药;即便是用没有毒性的药物治病,也只能用到去除病邪的十分之九,就应该停药。随后可以用五谷、肉类、果品、蔬菜等饮食物进行调养。这样就可以使正气逐渐恢复,邪气尽去。总之,用药不能过量,以免损伤人体的正气。假如病邪不能靠饮食调养而去除,那么还可以按照上面所说的给药方法,进行治疗。必须首先明确当年的运气,是太过还是不及,治疗时才不致违背天人相应的规律,而攻伐人体的和平之气。不要犯实证用补法,虚证用泻法的错误,那样会使实邪更盛,正气更虚,而给病人留下后患;用补法时不要招致邪气侵害,用泻法时不能损伤人体正气,否则就会断送病人的性命。
帝曰:其久病者,有气从不康,病去而瘠奈何?
岐伯曰:昭乎哉!圣人之问也,化不可代,时不可违。夫经络以通,血气以从,复其不足,与众齐同,养之和之,静以待时,谨守其气,无使倾移,其形乃彰,生气以长,命曰圣王。故大要曰无代化,无违时,必养必和,待其来复,此之谓也。
帝曰:善。
黄帝说:有久病的人,正气虽然已经调顺,却不能完全恢复健康;病邪虽然已经除去,身体仍然很瘦弱,这时应该怎么办呢?岐伯说:这是只有圣人才能提出来的问题啊!天地运气对万物的影响,是人力所不能代替的,四时阴阳的变迁,人们也是不能违背的。所以,病人只能注意适应天地四时的变化,使经络通畅,气血和顺,慢地恢复它的不足,要和正常人养生方法一样,静养精神,调和五脏,耐心地等待天时,谨慎地保护正气,不要使它泄漏耗损。这样,病人的形体自然就会日渐充实,生气也会一天ー天地增长起来,这就叫圣王调养之法。《大要)上所说:不要试图用人力代替天地变化的规律,不要违背四时阴阳的顺序必须静养精神,调和血脉,安心等待正气的恢复,就是这个意思。
黄帝说:讲得好。
二、心得
1、五运之气遵循五行之相生相克之理,平气时“生而勿杀、长而勿罚、化而勿制、收而勿害、藏而勿抑”,即使有胜气来侵犯,也会被主气所同化,太过和不及之时,所胜和所不胜之气就会不速而至,相互制约。
2、东南方,阳气自上而下,右热而左温,西北方,阴气自下而上,左寒而右凉,治病时要遵循地理气候规律,从而同病而异治。
3、五运六气对自然界万物都有制胜生成的作用,“根于中者,命曰神机,神去则机息;根于外者,命曰气立,气止则化绝。“气乃万物生化之根本,“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
4、天地对万物的生化人不可代,四时的次序,人不可违,养生只能顺应天地四时,“养其和”,待正气恢复。不能想着靠药完全把病治好,用药去邪也会损伤正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8 18: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六元正纪大论篇一、 原文、翻译、查字、正音
黄帝问曰:六化六变,胜复淫治,甘苦辛咸酸淡先后,余知之矣。夫五运之化,或从五气,或逆天气,或从天气而逆地气,或从地气而逆天气,或相得,或不相得,余未能明其事,欲通天之纪,从地之理,和其运,调其化,使上下合德,无相夺伦,天地升降,不失其宜,五运宣行,勿乖其政,调之正味,从逆奈何?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此天地之纲纪,变化之渊源,非圣帝熟能穷其至理欤!臣虽不敏,请陈其道,令终不灭,久而不易。
帝曰:愿夫子推而次之,从其类序,分其部主,别其宗司,昭其气数,明其正化,可得闻乎?
岐伯曰:先立其年,以明其气,金木水火土,运行之数;寒暑燥湿风火,临御之化,则天道可见,民气可调,阴阳卷舒,近而无惑,数之可数者,请遂言之。
黄帝问道:六气的正常生化和异常生化,胜气复气等淫邪致病及其主治原则,甘苦辛咸酸淡诸气味所化的情况,我已经知道了。关于五运主岁的气化,或与司天之气相顺,或与司天之气相逆,或与岁运之气相生,或与岁运司天相制,我还未能完全明了其中的道理。我想通晓司天在泉的道理,并据此以协调运气之所化,使上下之功德能相互应合,不致破坏正常的秩序,天地升降的正常规律,不失其宜,五运之气的布化运行,不致违背其应时的政令,根据运气的顺逆情况,调之以五味,应当怎样呢?
岐伯拜了两拜回答道:这个问题提的很高明啊!这是有关天气和地气问题的一个总纲,是万物变化的本源,若非圣明之帝,谁能够穷尽这些至理要道呢!我对这个问题虽然领会不深,愿意讲述其中的道理,使它永远不致灭绝,能长期流传而不被更改。
黄帝说:希望先生把这些道理进一步推演。使其更加条理,根据干支的属类和一般的顺序,分析司天在泉等所主的部位,分别每年主岁之气与各步之气,明了司天岁运所属之气与数,及正化邪化的变化情况等,可以听你进一步讲述吗?
岐伯说;首先要确立纪年的干支,以明了主岁之气与金木水火土五运值年之数,及寒暑燥湿风火六气司天在泉的气化,则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就可以被发现,人们可以根据这种规律调养身体,阴阳之气屈伸的道理,也句浅近易知,不被迷惑。关于它的一般礼数可以加以推数的,我尽量讲给你听。
帝曰:太阳之政奈何?
岐伯曰:辰戌之纪也。
太阳、太角、太阴、壬辰、壬戌、其运风,其化鸣紊启拆;其变振拉摧拔;其病眩掉目瞑。太角(初正)、少征、太宫、少商、太羽(终)。
太阳、太征、太阴、戊辰、戊戌同正征,其运热,其化喧暑郁燠;其变炎烈沸腾;其病热郁。太征、少宫、太商、少羽(终)、少角(初)。
太阳、太宫、太阴、甲辰岁会(同天符)、甲戌岁会(同天符),其运阴埃,其化柔润重泽;其变震惊飘骤;其病湿下重。太宫、少商、太羽(终)、太角(初),少征。
太阳、太商、太阴、庚辰、庚戌,其运凉,其化雾露萧飋;其变肃杀凋零;其病燥,背瞀胸满。太商、少羽(终)、少角(初)、太征、少宫。
太阳、太羽、太阴、丙辰天符、丙戌天符,其运寒,其化凝惨栗冽;其变冰雪霜雹;其病大寒留于溪谷。太羽(终)、太角(初)、少征、太宫、少商。
凡此太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天气肃、地气静。寒临太虚,阳气不令,水土合德,上应辰星镇星。其谷玄黅,其政肃,其令徐。寒政大举,泽无阳焰,则火发待时。少阳中治,时雨乃涯。止极雨散,还于太阴,云朝北极,湿化乃布,泽流万物。寒敷于上,雷动于下,寒湿之气,持于气交,民病寒湿发,肌肉萎,足萎不收,濡泻血溢。
初之气,地气迁,气乃大温,草乃早荣,民乃厉,温病乃作,身热、头痛、呕吐、肌腠疮疡。
二之气,大凉反至,民乃惨,草乃遇寒,火气遂抑,民病气郁中满,寒乃始。
三之气,天政布,寒气行,雨乃降,民病寒,反热中,痈疽注下,心热瞀闷,不治者死。
四之气,风湿交争,风化为雨,乃长、乃化、乃成、民病大热少气,肌肉萎、足萎、注下赤白。
五之气,阳复化,草乃长,乃化、乃成、民乃舒。
终之气,地气正,湿令行。阴凝太虚,埃昏郊野,民乃惨凄,寒风以至,反者孕乃死。
故岁宜苦以燥之温之,必折其郁气,先资其化源,抑其运气,扶其不胜,无使暴过而生其疾。食岁谷以全其真,避虚邪以安其正,适气同异,多少制之。同寒湿者燥热化,异寒湿者燥湿化,故同者多之,异者少之,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有假者反常,反是者病,所谓时也。
黄帝说:太阳寒水值年的施政情况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太阳寒水值年的施政在辰年与戌年。壬辰年、壬戌年。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丁壬为木运,壬为阳年,故运为太角。木运之气为风,其正常气化为风声紊乱,物体启开,其反常变化为大风震撼摧毁折拔,其致病为头目眩晕,视物不明。客运五步:初之运太角(客运与主运之气相同,气得正化),二之运少徽,三之运太宫,四之运少商,终之运太羽。主运五步与客运相同,起于太角,终于太羽。戊辰,戊戌年(运火虽太过,但为司天之寒水所克,则与火运平气相同)。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戊癸为火运,戊为阳年,故运为太徽。火运之气为热,其正常气化为温暑郁热,其反常变化为火炎沸腾,其致病为热邪郁滞。客运五步:初之运太徽,二之运少宫,三之运太商,四之运少羽,终之运太角。主运五步:初之运少角,二之运太徽,三之运少宫,四之运太商,终之运少羽。甲辰年、甲戌年(此二年既是岁会,又是同天符)。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甲已为土运,甲为阳年,故运为太宫。土运之气为阴雨,其正常气化为柔软厚重润泽,其反常变化为漂雨骤震撼惊骇,其致病为湿邪下重。客运五步:初之运太宫,二之运少商,三之运太羽,四之运少角,终之运太徽。主运五步:初之运太角,二之运少徽,三之运太宫,四之运少商,终之运太羽。庾辰年、庾戌年。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已庾为金运,庾为阳年,故运为太商。金运之气为凉,其正常气化为雾露萧戌,其反常变化为肃杀雕,其致病为津液干燥,胸背满闷。客运五步:初之运太商,二之运少羽,三之运太角,四之运少徽,终之运太宫。主运五步:初之运少角,二之运太徽,三之运少宫,四之运太商,终之运少羽。丙辰年,丙戌年(此二年均为天符)。太阳寒水司天,太阴湿土在泉。丙辛为水运,丙为阳年,故运为太羽。水运之气寒冷肃杀,其正常气话为寒风凛冽,凝剑凄惨,其反常变化为继冰雪霜雹,其致病为大寒流滞于筋肉关节空隙处。客运五步:初之运太羽,二之运少角,三之运太徽,四之运少宫,终之运太商。主运五步:初之运太角,二之运少徽,三之运太宫,四之运少商,终之运太羽。凡此辰戌太阳司天之政,其气太过,先天时而至,太阳寒水司天,其气肃历,太阴湿土在泉,其气沉静,寒水起气临于太空,阳气不得施令,水土二气相合,以为功德,上应于晨星与镇星之光较强。其在谷类,应于黑色与黄色者,其司天之政严肃,其在泉之令徐缓。由于寒水之政大起,阳气不得伸张,胡湖泽中不见阳热的气焰升腾,火气则需等到其相应之时,方能舒发。主气少阳居为三之气,因火气过胜,则应时之雨水穷尽不降,四之气,在泉用事,雨水止极而云散,气还于太阴主令之时,云会于北极雨府之处,湿气乃的布化,万物为之润泽,太阳寒气布于高空,少阴雷火动而在下,寒湿之气则持续于气交之中。人们易患寒湿病发作,肌肉痿弱,两足痿软不收,大便泄泻,血液外溢等症。
初之气,主气为厥阴风木,客气为少阳相火,上年在泉之气迁移退位,温气大行,草木繁荣较早,人们易患疫疠病,温热病发作,身热,头痛,呕吐,肌肤疮疡等病。二之气,主气为少阴君火,客气为阳明燥金,故凉气反而大行,阳气不得舒发,人们感到凄惨,草木因遇到寒凉之气,也不易生长,火气受到抑制,人们易患气郁不舒,腹中胀满等病,寒气开始发生。三之气,主气为少阳相火,客气为太阳寒水,司天之气布其政令,寒气大行,雨乃降下。人们易患寒病于外,热反病于内,痈疽,下利如注,心热烦闷等病,热郁于内,易伤心神,若不急治,病多死亡。四之气,主气为太阴湿土,客气为厥阴风木,风湿二气,交争于气交,湿得风气乃化为雨,万物乃得盛长、化育、成熟,人们易患大热少气,肌肉痿弱,两足痿软,下利赤白等病。五之气,主气为阳明燥金,客气为少阴君火,阳气重新施化,草木之类有得盛长、化育而成熟,人们感到舒畅无病。终之气,主气为太阳寒水,客气为太阴湿土,在泉之气,得其政令,湿气大行,阴寒之气凝集太空,尘埃昏暗,笼罩郊野,人们感到凄惨,若寒风骤至,则土气不胜,脾不得长养,所有妊娠,亦多主死而不能生。凡此太阳寒水司天之年,则火气郁而不行,宜食苦味以泻火,以燥治湿,以温治寒,必须折减其政郁之胜气,资助不胜之气,不要使运气太过而发生疾病,应当食用得岁气的谷类以保全真气,避免虚邪贼风以安定正气。根据中运与司天在泉阴阳五行之气的同异裁定药食性味的多少而制之,运与气寒湿相同者,其气微,可少用制其气之品。凡用寒性药品时,应避开寒气主令之时,用热性药品时,应避开热气主令之时,用凉性药品时,应避开凉气主令之时,用温性药品时,应避开温其主令之时,用饮食调养时,也应遵照这个原则,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若气候有反常变化时,就不必拘守这一原则,若不遵守这些规律,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就是说要根据四时气候变化的具体情况,决定治疗原则。
帝曰:善。阳明之政奈何?岐伯说:卯酉之纪也。
阳明、少角、少阴,清热胜复同,同正商,丁卯(岁会)、丁酉,其运风,清热。少角(初正)、太征、少宫、太商、少羽(终)。
阳明、少征、少阴、寒雨胜复同,同正商,癸卯(同岁会)、癸酉(同岁会),其运热,寒雨。少征、太宫、少商、太羽(终)、太角(初)。
阳明、少宫、少阴,风凉胜复同,己卯、己酉、其运雨风凉。少宫、太商、少羽(终)、少角(初)、太征。
阳明、少商、少阴,风凉胜复同,同正商,乙卯天符、乙酉岁会,太一天符,其运凉,热寒。少商、太羽(终)、太角(初)、少征、太宫。
阳明、少羽、少阴、雨风胜复同,辛卯少宫同,辛酉、辛卯、其运寒,雨风。少羽(终)、少角(初)、太征、太宫、太商。
凡此阳明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天气急,地气明,阳专其令,炎暑大行,物燥以坚,淳风乃治。风燥横运,流于气交,多阳少阴,云趋雨府,湿化乃敷,燥极而泽。其谷白丹,问谷命太者。其耗白甲品羽。金火合德,上应太白荧惑。其政切,其令暴,蛰虫乃见,流水不冰。民病咳、嗌塞,寒热发暴,振栗癃闷,清先而劲,毛虫乃死,热后而暴,介虫乃殃。其发躁,胜复之作,扰而大乱,清热之气,持于气交。
初之气,地气迁,阴始凝,气始肃,水乃冰,寒雨化。其病中热胀、面目浮肿、善眠、鼽衄、嚏欠、呕、小便黄赤、甚则淋。
二之气,阳乃布、民乃舒,物乃生荣。厉大至,民善暴死。
三之气,天政布,凉乃行,燥热交合,燥极而泽,民病寒热。
四之气,寒雨降,病暴仆、振栗谵妄,少气嗌干,引饮,及为心痛,痈肿疮疡,疟寒之疾,骨痿血便。
五之气,春令反行,草乃生荣,民气和。
终之气,阳气布,候反温,蛰虫来见,流水不冰。民乃康平,其病温。
故食岁谷以安其气,食间谷以去其邪,岁宜以咸,以苦,以辛、汗之、清之、散之。安其运气,无使受邪,折其郁气,资其化源。以寒热轻重少多其制,同热者多天化,同清者多地化,用凉远凉,用热远热,用寒远寒,用温远温,食宜同法。有假者反之,此其道也,反是者乱天地之经,扰阴阳之纪也。
黄帝说:好。阳明燥金值年的施政情况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阳明燥金施政在卯年与酉年。丁卯年(为岁会)、丁酉年。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丁壬为木运,丁为阴年,故运为少角。木运不及,则克我之金的清气乃为胜气,胜气之后,则我生之火的热来复,此二年胜负之气相同。由于木运不及,司天之燥金胜之,则金兼木化,反得其政,故同金运平气。凡次二年,运气为风,胜气为清,复气为热。客运五步:初之运少角(客运与主运之气相同,气得正化),二之运太徽,三之运少宫,四之运太商,终之运少羽。主运五步与客运相同,起于少角,终于少羽。癸卯年,癸酉年(此二年俱为同岁会)。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戌癸为火运,癸为阴年,故运少徽。火运不及,则克我之水的寒气乃为胜气,胜气之后,则我生之土的雨气来复,此二年胜负之气相同。由于火运不及,无力克金,司天之金气得政,故同金运平气。凡此二年,运气为热,胜气为寒,复气为雨。客运五步:初之运少徽,二之运太宫,三之运少商,四之运太羽,终之运少角。主运五步:初之运太角,二之运少徽,三之运太宫,四之运少商,终之运太羽。已卯年、已酉年。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甲已为土运,已为阴年,故运为少宫。土运不及,则克我之木的风气乃为胜气,胜气之后,则我生之金的凉气来复,此二年胜复之气相同。凡此二年,运气为雨,胜气为风,复气为凉。客运五步:初之运少宫,二之运太商,三之运少羽,四之运太角,终之运少徽。主运五步:初之运少角,二之运太徽,三之运少宫,四之运太商,终之运少羽。己卯年(为天符),已酉年(既是岁会,又是太一天符)。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已庾为金运,已为阴年,故运为少商。金运不及则克我之火的热气乃为胜气,胜气之后则生我之水的寒气来复,此二年胜负之气相同。金运虽不及,但得司天金气相助,故同金运平气。凡此二年,运气为凉,胜气为热,复气为寒。客运五步:初之运少商,二之运太羽,三之运少角,四之运太徽,终之运少宫。主运五步:初之运太角,二之运少徽,三之运太宫,四之运少商,终之运太羽。辛卯年、辛酉年。阳明燥金司天,少阴君火在泉。丙辛为水运,辛为阴年,故运少羽。水运不及,则克我之土的雨气乃为胜气,胜气之后,则我生之木的风气来复,此二年胜负之气相同。凡此二年,运气为寒,胜气为鱼,复气为风。客运五步:初之运少羽,二之运太角,三之运少徽,四之运太宫,终之运少商。主运五步:初之运少角,二之运太徽,三之运少宫,四之运少商,终之运少羽。凡此卯酉年阳明司天之政,其气不及,后天时而至,阳明燥金司天,其气急切,少阴君火在泉,其气盛明,金气不及,火气乘之,则阳气得专其令,炎暑之气大行,万物干燥而坚硬,金气不及则木无所谓,和风主治,风气与燥气相兼而流行与气交之内,使阳气多而阴气少,阳气盛极必衰,衰则阴气来复,当四之气主客二气,即太阴与太阳主令之时,云归于雨府,湿气敷布,干燥之气又变为润泽。其在谷类,应于白色与赤色者,间谷则为借间气太过而得成熟者,金气不及,火气乘之,损伤属金之白色甲虫类,待水气来复则损及属火之羽虫类,金气与火气相合,以为功德,上则应于太白星与荧惑星之光较强。其司天之政急切猝暴,其在泉之令,蛰虫不欲归藏,流水不得结冰。人们易患咳嗽,咽喉肿塞,寒热发作急暴,振动寒溧,大小便不通畅等病。如果燥金清凉之气早至而急切,则属木的毛虫类乃死,如在泉之热气后至而急暴,则属金的介虫类乃受灾殃。胜气与复气发作急暴,正常的气候,被扰乱而不定,司天之清气与在泉之热气,持续于气交之内。
初之气,主气为厥阴风木,客气为太阴湿土,上年在泉之气迁移退位,阳明司天燥金用事,阴气开始凝集,天气肃历,水乃结成冰,寒水之气化。其发病为内热胀满,满目浮肿,善眠,鼻塞衄血,喷嚏呵欠,呕吐,小便赤黄,甚则淋沥不通。二之气,主气为少阴君火,客气为少阳相火,二火用事,阳气乃布,人们感到舒适,万物开始生长繁荣。若疫疠大行时,人们容易猝暴死亡。三之气,主气为少阳相火,客气为阳明燥金,司天之政乃布,凉气乃行,客气之燥气与主气之热气相互交合,燥气急则湿气复而润泽,人们易患寒热之病。四之气,主气为太阴湿土,客气为太阳寒水,水土气化,寒雨降下。发病为猝然仆倒,振动战栗,谵言妄语,少气,咽喉干燥而引饮,以及心痛,痈肿疮疡,疟疾寒冷,古萎软,便血等病。五之气,主气为阳明燥金,客气为厥阴风木,秋行春令,草木又得生长而繁荣,人们也和平无病。终之气,主气为太阳寒水,客气为少阴君火,在泉之气用事,阳气敷布,气反湿暖,蛰虫现于外面,流水不得结冰,人们也健康平安,阳气盛则易发温病。因而在阳明司天之年,应当食用得岁气的谷类以安定正气,食用得间气的谷类,以去邪气,本年当用咸味、苦味、辛味的药物以汗之、清之、散之的方法进行治疗,安定其不胜之气的生化之源。根据寒热的轻重,决定方宜的多少,若中运与在泉之热气相同时,应多用与在司天凉气相同之品,若中运与司天之凉气相同时,应多用与在泉之热气相同之品。用凉药时,应避开寒气主令之时,用温药时,应避开温气主令之时,用饮食调养时,也应遵照这个原则,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若气候有反常的变化时,就不必拘守这一原则,这是指的自然变化之道,若违背了它,就会扰乱天地阴阳的自然规律。
帝曰:善。少阳之政奈何?
岐伯曰:寅申之纪也。
少阳、太角、厥阴、壬寅(同天符)、壬申(同天符)、其运风鼓,其化呜紊启拆,其变振拉摧拔,其病掉眩、支胁、惊骇。太角(
初正)、少征、太宫、少商、太羽(终)。
少阳、太征、厥阴、戊寅天符、戊申天符,其运暑,其化喧嚣郁懊,其变炎烈沸腾。其病上、热郁、血溢、血泄、心痛。太征、少宫、太商、少羽(终)、少角(初)。
少阳、太宫、厥阴、甲寅、甲申,其运阴雨,其化柔润重泽,其变震惊飘骤。其病体重,腑肿、痞饮。太宫、少商、太羽(终)、太角(初)、少征。
少阳、太商、厥阴、庚寅、庚申同正商,其运凉,其化雾露清切、其变肃杀凋零。其病肩背胸中。太商、少羽(终)、少角(初)、太征、少宫。
少阳、太羽、厥阴、丙寅、丙申,其运寒肃,其化凝惨栗冽,其变冰雪霜雹,其病寒,浮肿。太羽(终)、太角(初)、少征、太宫、少商。
凡此少阳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天气正,地气扰,风乃暴举,木偃沙飞,炎火乃流,阴行阳化,雨乃时应,火木同德,上应荧惑岁星。其谷丹苍,其政严,其令扰。故风热参布,云物沸腾。太阴横流,寒乃时至,凉雨并起。民病寒中,外发疮疡,内为泄满,故经人遇之,和而不争。往复之作,民病寒热,疟泄、聋瞑、呕吐、上怫、肿色变。
初之气,地气迁,风胜乃摇,寒乃去,候乃大温,草木早荣。寒来不杀,温病乃起,其病气怫于上,血溢目赤,咳逆头痛、血崩、胁满、肤腠中疮。
二之气,火反郁,白埃四起,云趋雨府,风不胜湿,雨乃零,民乃康。其病热郁于上,咳逆呕吐,疮发于中,胸嗌不利,头痛身热,昏愦脓疮。
三之气,天政布,炎暑至,少阳临上,雨乃涯。民病热中,聋瞑、血溢、脓疮、咳、呕、鼽、衄、渴、嚏欠、喉痹、目赤、善暴死。
四之气,凉乃至,炎暑间化,白露降。民气和平,其病满,身重。
五之气,阳乃去,寒乃来,雨乃降,气门乃闭,刚木早凋。民避寒邪,君子周密。
终之气,地气正,风乃至,万物反生,雾雾以行,其病关闭不禁,心痛,阳气不藏而咳。
抑其运气,赞所不胜。必折其郁气,先取化源,暴过不生,苛疾不起,故岁宜咸辛宜酸,渗之泄之,渍之发之,观气寒温以调其过。同风热者多寒化,异风热者少寒化,用热远热,用温远温,用寒远寒,用凉远凉,食宜同法,此其道也。有假者反之,反是者病之阶也。
黄帝说:好。少阳相火值年的施政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少阳相火施政在寅年与申年。壬寅年、壬申年(此二年俱为同天府)。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丁壬为木运,壬为阳年,故运为太角。木运之气为风气鼓动,其正常气化为风声紊乱,物体启开,其反常变化为大风震撼摧毁折拔,其致病为头目眩晕,两胁支撑,神魂惊骇。客运五步:初之运太角,(客运与主运之气相同,气得正化),二之运少徽,三之运太宫,四之运少商,终之运太羽。主运五步与客于相同,起于太角,终于太羽。戊寅年、戊申年(此二年俱为天符)。少阳相火司天,厥阳风木在泉。戊癸为火运,戊为阳年,故运为太徽。活运之气为暑热,其正常气化为火盛热郁,其反常变化为火炎沸腾,其致病为热郁于上,热甚迫血妄行则血溢泄,心痛。客运五步:初之运太徽,二之运少宫,三之运太商,四之运少羽,终之运太角。主运五步:初之运少角,二之运太徽,三之运少宫,四之运太商,终之运少羽。甲寅年、甲申年。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甲已为土运,甲为阳年,故运为太宫。土运之气为阴雨,其正常气化为柔软厚重润泽,其反常变化为风飘雨骤震撼惊骇,其致病为身重浮肿,水饮脾满。客运五步:初之运太宫,二之运少商,三之运太羽,四之运少角,终之运太徽。主运五步:初之运太角,二之运少徽,三之运太宫,四之运少商,终之运太羽。庾寅年、庾申年。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已庾为金运,庾为阳年,故运为太商。金运虽太过,但被司天相火所克,故同金运平气。金运之气为凉,其正常气化雾露清冷急切,其反常变化为肃杀凋零,其致病则发为肩背与胸中。客运五步:初之运太商,二之运少羽,三之运太角,四之运少徽,终之运太宫。主运五步:初之运少角,二之运太徽,三之运少宫,四之运太商,终之运少羽。丙寅年、丙申年。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丙辛味水运,丙为阳年,故运为太羽。水运之气为寒,其正常气化凝敛凄惨,寒风凛冽,其反常变化为冰雪霜雹,其致病为寒气浮肿。客运五步:初之运太羽,二之运少角,三之运太徽,四之运少官,终之运太商。主运五步:初之运太角,二之运少徽,三之运太宫,四之运少商,终之运太羽。凡此寅申少阳司天之政,其气太过,先天时而至,司天之气得其正化之位,厥阴风木在泉,其气扰动不宁,大风突然而起,草木卧倒,走石飞沙,少阳阳火之气为之流行,岁半之前,为君火相火与太阴湿土行令之时,阴气流行,阳气布化,雨乃应时而降,少阳司天为火,厥阴在泉为木,木火相生,故同为功德,上应于荧惑星与岁星之光较强。其在谷类应于赤色与青色者,其司天之政严厉,在泉之令扰动。所以司天之热与在泉之风相参而敷布,云雾沸腾,流动不定,太阴湿土之气横行气交,寒气有时而至,则凉雨并起。人们易患寒病于内,外部发生疮疡,内为泄泻胀满等病。。所以聪明圣智的人,遇到这种情况时,则调和而顺适之,不与之抗争。寒热之气,反复发作,人们易患疟疾,泄泻,耳聋,目瞑,呕吐,上部气郁胀肿而颜色改变等病。
初之气,主气为厥阴风木,客气为少阴君火,上年在泉之气,迁移退位,风气盛时则摇动不宁,主客二气木火相生,寒气乃去,气候大温,草木早期繁荣。有时寒气虽来但不能行其杀伐之令,温热病发生,其发病为气郁于上,血液外溢,目赤,咳嗽气逆,头痛,血崩,胁部胀满,皮肤肌腠生疮等。二之气,主气为少阴君火,客气为太阴湿土,火气反为湿土之气郁遏而不发,白色云埃四起,云气归于雨府,风气若不胜湿土之气,则雨水降下,人们身体安康。其发病为热郁于上部,咳嗽气逆,呕吐,疮疡发生于内部,胸中与咽喉不利,头痛身热,甚至昏愦不清,脓疮等。三之气,主气为少阳相火,客气亦为少阳相火,主客气同,司天之气施布政令,炎暑乃至,少阳相火上临,火气过甚,故雨水穷尽而不降。人们易患热病在内,耳聋目瞑,血外溢,脓疮,咳嗽,呕吐,鼻塞衄血,口渴,喷嚏呵欠,喉痹,目赤等病,往往突然死亡。四之气,主气为太阴湿土,客气为阳明燥金,阳明主令,凉气乃至,炎暑之气间时而化,败露降下,人们和平无殃,其发病为胀满身重。五之气,主气为阳明燥金,客气为太阳寒水,阳气乃去,寒气乃至,由于阳气敛藏,气门乃闭,刚硬的树木早为凋零,人们应避开寒邪,通晓养生之道者,居处周密,以避寒气。终之气,主气为太阳寒水,客气为厥阴风木,在泉之气得其正化之位,风气乃至,万物反而有生发之施,雾气流行。由于气机外泄,故其发病为应关闭者发而不能禁固,心痛,阳气不得收敛,咳嗽等。凡此少阳司天之年,必须抑制中运与司天的太过之气,赞助所不胜之气,折减其致郁的胜气,资助不胜之气的生化之源,则猝暴太过之气不能发生,重病可以不生。所以本岁当用咸味辛为及酸味药物,用渗泄水渍发散等方法进行治疗,观察气候的寒热变化,以调治其太过之邪之邪气,若中运遇太角、太徽与岁气风热不同之年,应多用寒化之品,若中运遇太宫、太商、太羽岁气风热不同之年,应少用寒化之品,用热性药品时应避开热气主令之时,用温性药品时,应避开温其主令之时,用寒性药品时,应避开寒气主令之时,用凉性药品时,应避开凉气主令之时,用饮食调养时,也应遵照这个原则,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若气候有反常变化时,就不必拘守这一原则,若不遵守这些规律,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帝曰:善。太阴之政奈何?
岐伯曰:丑未之纪也。
太阴、少角、太阳,清热胜复同,同正宫,丁丑、丁未、其运风、清热。少角(初正)、太征、少宫、太商、少羽(终)。
太阴、少征、太阳,寒雨胜复同,癸丑、癸未,其运热、寒雨。少征、太宫、少商、太羽(终)、太角。
太阴、少宫、太阳,风清胜复同,同正宫,己丑太一天符、己未太一天符,其运雨、风清。少宫、太商、少羽(终)、少角、(初)、太征。
太阴、少商、太阳,热寒胜复同,乙丑、乙未、其运凉、热。少商、太羽(终)、太角(初)、少征、太宫。
凡此太阴司天之政,气化运化运行后天。阴专其政,阳气退避,大风时起,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原野昏霿、白埃四起,云奔南极,寒雨数至,物成于差夏。民病寒湿,腹满,身(月真)愤胕肿,痞逆,寒厥拘急。湿寒合德,黄黑埃昏,流行气交,上应镇星辰星。其政肃,其令寂,其谷黔玄。故阴凝于上,寒积于下,寒水胜火则为冰雹;阳光不治,杀气乃行。故有余宜高,不及宜下,有余宜晚,不及宜早。土之利气之化也。民气亦从之,间谷命其太也。
初之气,地气迁,寒乃去,春气正,风乃来,生布万物以荣,民气条舒,风湿相薄,雨乃后。民病血溢,筋络拘强,关节不利,身重筋萎。
二之气,大火正,物承化,民乃和。其病温厉大行,远近咸若,湿蒸相薄,雨乃时降。
三之气,天政布,湿气降,地气腾,雨乃时降,寒乃随之,感于寒湿,则民病身重、腑肿、胸腹满。
四之气,畏火临、溽蒸化,地气腾,天气否隔,寒风晓暮,蒸热相薄,草木凝烟,湿化不流,则白露阴布,以成秋令。民病腠理热,血暴溢、疟、心腹满热、胪胀、甚则腑肿。
五之气,惨令已行,寒露下,霜乃早降、草木黄落、寒气及体,君子周密,民病皮腠。
终之气、寒大举、湿大化、霜乃积、阴乃凝、水坚冰、阳光不治。感于寒,则病人关节禁固,腰脽痛,寒湿推于气交而为疾也。
必折其郁气,而取化源,益其岁气,无使邪胜。食岁谷以全其真,食间谷以保其精。故岁宜以苦燥之温之。甚者发之泄之,不发不泄,则湿气外溢,肉溃皮折,而水血交流。必赞其阳火,令御甚寒,从气异同,少多其判也。同寒者以热化,同湿者以燥化;异者少之,同者多之。用凉远凉,用寒远寒,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假者反之,此其道也。反是者病也。
黄帝说:好。太阴湿土值年的施政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太阴湿土施政在丑年与未年。丁丑年、丁未年。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丁壬为木运,丁为阴年,故运为少角。木运不及,则克我之金的清气乃为胜气,清气之后,则我生之火的热来复,此二年胜负之气相同。木运不及,无力克土,司天之气得政,故同土运平气。凡次二年,运气为风,胜气为清,复气为热。客运五步:初之运少角(客运与主运之气相同,气得正化),二之运太徽,三之运少宫,四之运太商,终之运少羽。主运五步与客运相同,起于少角,终于少羽。癸丑年,癸未年。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戌癸为火运,癸为阴年,故运少徽。火运不及,则胜我之水的寒气乃为胜气,胜气之后,则我生之土的雨气来复,此二年胜负之气相同。凡此二年,运气为热,胜气为寒,复气为雨。客运五步:初之运少徽,二之运太宫,三之运少商,四之运太羽,终之运少角。主运五步:初之运太角,二之运少徽,三之运太宫,四之运少商,终之运太羽。已丑年、已未年(此二年俱为太已天符)。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甲已为土运,已为阴年,故运为少宫。土运不及,则克我之木的风气乃为胜气,胜气之后,则我生之金的清气来复,此二年胜复之气相同土运虽不及,但得司天土之助,故同土运平气。凡此二年,运气为雨,胜气为风,复气为清。客运五步:初之运少宫,二之运太商,三之运少羽,四之运太角,终之运少徽。主运五步:初之运少角,二之运太徽,三之运少宫,四之运太商,终之运少羽。乙丑年、乙未年。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已庾为金运,已为阴年,故运为少商。金运不及,则克我之火的热气乃为胜气,胜气之后则生我之水的寒气来复,此二年胜负之气相同。凡此二年,运气为凉,胜气为热,复气为寒。客运五步:初之运少商,二之运太羽,三之运少角,四之运太徽,终之运少宫。主运五步:初之运太角,二之运少徽,三之运太宫,四之运少商,终之运太羽。辛丑年、辛未年(此二年俱为同岁会)。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丙辛为水运,辛为阴年,故运少羽。水运不及,则克我之土的雨气乃为胜气,胜气之后,则我生之木的风气来复,此二年胜负之气相同。由于水运不及,司天之土气胜之,则土兼水化,反得其政,故同土运平气。凡此二年,运气为寒,胜气为鱼,复气为风。客运五步:初之运少羽,二之运太角,三之运少徽,四之运太宫,终之运少商。主运五步:初之运少角,二之运太徽,三之运少宫,四之运少商,终之运少羽。凡丑未太阴司天之政,其气不及,后天时而至,太阴司天太阳在泉,其气皆阴,故阴专其令,阳气退避,时常有大风兴起司天之气下降于地,司天之气下降于地,在泉之气上腾于天,原野雾气昏暗,白色云埃四起,云奔于南极雨府,由于太阴湿土与太阳寒水主令,故寒雨频频降下,万物成熟于夏末秋初。人们易患寒湿,腹部胀满,全身肿胀,浮肿,痞满气逆,寒气厥逆,筋脉拘急等病。湿气与寒气相合,以为功德,黄黑色尘埃昏暗,流行于气交之内,上则应于镇星与晨星之光较强。司天之政严肃,在泉之令寂静,其在谷类应于黄色与黑色者。由于司天之阴气凝集于上,在泉之寒气积聚于下,寒水之气胜于火气,则为冰雹,阳光不得施治,阴寒肃杀之气乃行。所以对于谷物的种,太过年应在高地,不及年应在低地,在过年应晚,不及年应早,这不仅要看土地条件是否有利,而且要根据气化的情况而定,人们对于养生之道,也必须适应这些情况,间谷则借间气之太过而得以成熟。
初之气,主气为厥阴风木,客气亦为厥阴风木,上年在泉之气,迁移退位,由于主客二气相同春出得气化之正,风气乃来生发之气布化,万物因而繁荣,人们感到条畅舒适,由于湿气为风气所迫,降雨较迟。人们易患血液外溢,筋络拘急强直,关节不利,身体沉重,筋脉痿软等病。二之气,主气为少阴君火,客气亦为少阳君火,主客二气相同,故火得气化之正,万物因而生化,人们也感到平和,其发病为温热与疫疠大行,远近的患者病皆相同。湿与热气相迫,雨水乃按时降下。三之气,主气为少阳相火,客气为太阴湿土,司天之气布化,湿气乃降,地气上升,雨水时常降下。寒气随之而来。四之气主气为太阴湿土,客气为少阳相火,相火加临于主气之上,湿热合化,地气上升,与天气否隔不通,早晚俱有寒风吹来,热气与寒气相迫,烟雾凝集于草木之上,湿化之气不得流动,则白露阴布。成为秋令。五之气,主气为阳明燥金,客气亦为阳明燥金,凄惨寒凉之气以行,寒露降下,霜乃早降,草木萎黄凋落,寒气侵及人体,善于养生的人们应居处周密,人们亦患皮肤与腠理等部位的疾病。终之气,主气为太阳寒水,客气亦为太阳寒水,寒气大起湿气大化,霜乃聚积,阴气凝结,水结成坚冰,阳光不得施治。感受寒邪,则人们易患关节强急,活动不灵,腰部与臀部疼痛等病,乃是由于寒湿之气相持于气交所致。凡此太阴司天之年,必须折减其致郁的邪气,而取气不胜之气的生化之源,补益不及的岁气,不使邪气过胜,食用得岁气的谷类以保全其真气,食用得间气的谷类以保养精气。所以本年宜用苦味的药物,用燥性以去湿,用温性以去寒,甚则用发泄的方法以去湿邪。如果不发不泄,湿气向外溢出,肌肉溃烂,皮肤破裂,则水血相交之属性的异同,以指定药物性味的多少,岁运与岁气相同为寒性的,用热性之品,相同的,多用调和之品,,用凉性药品时,应避开凉气主令之时,用寒性药品时,应避开寒气主令之时,用热性药品时应避开热气主令之时,用温性药品时,用饮食调养时,也应遵照这个原则,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若气候有反常变化时,就不必拘守这一原则,若不遵守这些规律,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帝曰:善。少阴之政奈何?
岐伯曰:子午之纪也。
少阴、大角、阳明、壬子、壬午、其运风鼓,其化呜紊启拆;其变振拉摧拔;其病支满。太角(初正),少征、太宫、少商、太羽(
终)。
太阴、太征、阳阴、戊子天符,戊午太一天符,其运炎暑,其化喧曜郁燠,其变炎烈沸腾,其病上热,血溢。太征、少宫、太商、少羽(终)、少角(初)。
少阴、太宫、阳明、甲子、甲午、其运阴雨,其化柔润时雨。其变震惊飘骤,其病中满身重。太宫、少商、太羽(终)、太角(初)、少征。
少阴、太商、阳明、庚子(同天符)、庚午(同天符)、同正商,其运凉劲,其化雾露萧飋;其变肃凋零。其病下清。太商、少羽(
终)、少角(初)、太征、少宫。
少阴、太羽、阳明、丙子岁会、丙午、其运寒、其化凝惨栗冽;其变冰雪霜雹,其病寒下。太羽(终)、太角(初)、少征、太宫、少商。
凡此少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先天,地气肃,天气明,寒交暑,热加燥,云驰雨府,湿化乃行,时雨乃降。金火合德,上应荧惑,太白。其政明,其令切,其谷丹白。水火寒热持于气交,而为病始也。热病生于上,清病生于下,寒热凌犯而争于中,民病咳喘,血溢血泄,鼽嚏目赤,眦疡,寒厥入胃,心痛、腰痛、腹大、嗌干、肿上。
初之气、地气迁、燥将去、寒乃始、蛰复藏水乃冰,霜复降,风乃至,阳气郁。民反周密,关节禁固,腰脽痛,炎暑将起,中外疮疡。
二之气,阳气布,风乃行,春气以正,万物应荣,寒气时至,民乃和。其病淋,目瞑目赤,气郁于上而热。
三之气,天政布,大火行,庶类蕃鲜,寒气时至。民病气厥心痛,寒热更作,咳喘目赤。
四之气,溽暑至,大雨时行,寒热互至。民病寒热,嗌干、黄瘅、鼽衄、饮发。
五之气,畏火临,暑反至,阳乃化,万物乃生,乃长荣,民乃康。其病温。
终之气,燥令行,余火内格,肿于上,咳喘,甚则血溢。寒气数举,则霿雾翳。病生皮腠,内含于胁,下连少腹而作寒中,地将易也。
必抑其运气,资其岁胜,折其郁发,先取化源,无使暴过而生其病也。食岁谷以全真气,食间谷以避虚邪,岁宜咸以软之,而调其上,甚则以苦发之;以酸收之,而安其下,甚则以苦泄之。适气同异而多少之,同天气者以寒清化;同地气者以温热化。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寒远寒,食宜同法。有假则反,此其道也,反是者病作矣。
黄帝说:好。少阴君火值年的施政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少阴君火施政在子年与午年。壬子年、壬午年。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丁壬为木运,壬为阳年,故运为太角。木运之气为风气鼓动,其正常气化为风声紊乱,物体启开,其反常变化为大风震撼摧毁折拔,其致病为胁下支撑胀满。客运五步:初之运太角(客运与主运之气相同,气得正化),二之运少徽,三之运太宫,四之运少商,终之运太羽。主运五步与客运相同,起于太角,终于太羽。戊子年(天符年)、戌午年(太一天符年)。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戊癸为火运,戊为阳年,故运为太徽。火运之气为火炎暑热,其正常气化为温暖光曜郁热,其反常变化为火炎沸腾,其致病为热在上部,血液外溢。客运五步:初之运太徽,二之运少宫,三之运太商,四之运少羽,终之运太角。主运五步:初之运少角,二之运太徽,三之运少宫,四之运太商,终之运少羽。甲子年、甲午年。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甲已为土运,甲为阳年,故运为太宫。土运之气为阴雨,其正常气化为柔软厚重润泽,其反常变化为风飘雨骤震撼惊骇,其致病为腹中胀满,肢体沉重。客运五步:初之运太宫,二之运少商,三之运太羽,四之运少角,终之运太徽。主运五步:初之运太角,二之运少徽,三之运太宫,四之运少商,终之运太羽。庾子年、庾午年。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已庾为金运,庾为阳年,故运为太商。金运虽太过,但被司天相火所克,故同金运平气。金运之气为凉,其正常气化雾露萧瑟,其反常变化为肃杀凋零,其致病则为清气在下。客运五步:初之运太商,二之运少羽,三之运太角,四之运少徽,终之运太宫。主运五步:初之运少角,二之运太徽,三之运少宫,四之运太商,终之运少羽。丙子年(岁会年)、丙午年。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丙辛味水运,丙为阳年,故运为太羽。水运之气为寒,其正常气化凝敛凄惨,寒风凛冽,其反常变化为冰雪霜雹,其致病为寒气在下。客运五步:初之运太羽,二之运少角,三之运太徽,四之运少官,终之运太商。主运五步:初之运太角,二之运少徽,三之运太宫,四之运少商,终之运太羽。凡此子午年少阴司天之政,其气太过,先天时而至,少阴司天,阳明在泉,在泉之气肃杀,司天之气光明,初之气,客气之寒,与上年终气少阳之暑相交,司天之热与在泉之燥气相加,云驰于雨府,湿化之气乃得流行,雨乃应时而降,金之燥气与火之热气相合,以为功德,上则荧惑星与太白星之光较强。司天之政光明,在泉之气急切,其在谷类应于赤色与白色者。水之寒气与火之热气相持于气交,为疾病发生的起因,热性病变发生在上部,凉性病变发生在下部,寒气与热气相互侵犯而争扰于中部,人们易患咳嗽气喘,血液上溢或下泄,鼻塞喷嚏,目赤,眼角疮徉,寒气厥逆入于胃部,心痛腰痛,腹部胀大,咽喉干燥,上部肿胀等病。
初之气,主气为厥阴风木,客气为太阳寒水,上年在泉之气迁移退位,少阳之暑气将要退去,寒冷之气始至,蛰虫重又归藏,水结为冰,霜又降下,主气之风受客气之影响而凛冽寒冷,阳气因而被郁,不得宣发,人们反而居处周密,以避寒气,易患关切强硬,活动不灵,腰部与臀部疼痛等病,初之气后,炎暑之气即将发生,可致内部与外部疮疡之病。二之气,主气为少阴君火,客气为厥阴风木,阳气乃得舒布,风气乃得流行;春气属于正化之令,万物亦当繁荣,寒气虽然有时而至,但因主客二气均属阳,所以人们仍然感到平和。其发病为小便淋沥,目视不清,两眼红赤,气郁于上部可发生热病。三之气,主气为少阳相火,客气为少阴君火,司天之气布化,主客二气皆为火,所以大火流行,万物蕃盛而鲜明,寒气有时而至。人们易患气厥逆而心痛,寒热交替发作,咳嗽气喘,目赤等病。四之气,主气为太阴湿土,客气亦为太阴湿土,暑湿俱至,大雨时常降下,寒热交互而至。人们易患寒热,咽喉干燥,黄疸,鼻塞,衄血,水饮发作等病。五之气,主气为阳明燥金,客气为少阳相火,少阳之烈火降临,暑气反而又至,阳热之气生化,万物又出现生长繁荣景象,人们感到安康,其发病为温病。终之气,主气为太阳寒水,客气为阳明燥金,燥气流行,由于燥金之收敛,使五之气的余火隔拒于内,不得外泄,则肿于上部,咳嗽气喘,甚则血液外溢。若寒气时常发起,则雾气弥漫,其为病多发生于皮肤,雅气居于胁部,向下连及少腹而发生内部寒冷的病,终之气之末,则在阳泉之气将要改变。凡此少阴司天之年,必须抑制其太过的运气,资助岁气所胜之气,折减其郁而发生疾病。食用得岁气的谷类以保全真气,食用得间气的谷类以避虚邪。本年宜用咸味以耎之,以调其上部,甚则用苦味以泄之。应根据中运与岁气的同异,而制定用多或用少,中运与司天之气同为热者用寒凉之品以化之,若中运与在泉之气同为凉者,用温热之品以化之,用热性药品时应避开热气主令之时,用温性药品时,应避开温其主令之时,用寒性药品时,应避开寒气主令之时,用凉性药品时,应避开凉气主令之时,用饮食调养时,也应遵照这个原则,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言。若气候有反常变化时,就不必拘守这一原则,若不遵守这些规律,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帝曰:善。厥阴之政奈何?
岐伯曰:己亥之纪也。
厥阴、少角、少阳,清热胜复同,同正角,丁巳天符、丁亥天符,其运风,清热。少角(初正)、太征、少宫、太商、少羽(终)。
厥阴、少征、少阳、寒雨胜复同,癸巳(同岁会)、癸亥(同岁会),其运热,寒雨。少征、太宫、少商、太羽(终)、太角(初)。
厥阴、少宫、少阳、风清胜复同,同正角,己巳,己亥,其运雨,风清。少宫、太商、少羽(终)、少角(初)、太征。
厥阴、少商、少阳、热寒胜复同,同正角,乙巳、乙亥、其运凉,热寒。少商、太羽(终)、太角(初)、少征、太宫。
厥阴、少羽、少阳、风雨胜复同,辛巳、辛亥、其运寒,雨风。少羽(终)、少角(初),太征、少宫、太商。
凡此厥阴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诺同正岁,气化运行同天,天气扰,地气正,风生高远,炎热从之,云趋雨府,湿化乃行,风火同德,上应岁星,荧惑。其政挠,其令速,其谷苍丹,间谷言太者。其耗文角品羽。风燥火热,胜复更作,蛰虫来见,流水不冰,热病行于下,风病行于上,风燥胜复,形于中。
初之气,寒始肃,杀气方至,民病寒于右之下。
二之气,寒不去,华雪水冰,杀气施化,霜乃降,名草上焦,寒雨数至。阳复化,民病热于中。
三之气,天政布,风乃时举。民病泣出,耳呜掉眩。
四之气,溽暑湿热相薄,争于左之上。民病黄瘅而为腑肿。
五之气,燥湿更胜,沉阴乃布,寒气及体,风雨乃行。
终之气,畏火司令,阳乃大化,蛰虫出现,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温厉。
必折其郁气,资其化源,赞其运气,无使邪胜。岁宜以辛调上,以咸调下,畏火之气,无妄犯之。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寒远寒,食宜同法。有假反常,此之道也。反是者病。
黄帝说:好。厥阴风木值年的施政情况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厥阴风木值年施政在巳年与亥年。丁巳年、丁亥年(此二年俱为天符年)。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丁壬为木运,丁为阴年,故运为少角。木运不及,则克我之金的清气乃为胜气,胜气之后,则我生之火的热来复,凡次二年,运气为风,胜气为清,复气为热。客运五步:初之运少角(客运与主运之气相同,气得正化),二之运太徽,三之运少宫,四之运太商,终之运少羽。主运五步与客运相同,起于少角,终于少羽。癸巳年,癸亥年(此二年俱为同岁会)。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戌癸为火运,癸为阴年,故运少徽。火运不及,则胜我之水的寒气乃为胜气,胜气之后,则我生之土的雨气来复,此二年胜负之气相同。凡此二年,运气为热,胜气为寒,复气为雨。客运五步:初之运少徽,二之运太宫,三之运少商,四之运太羽,终之运少角。主运五步:初之运太角,二之运少徽,三之运太宫,四之运少商,终之运太羽。已巳年、已亥年。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甲已为土运,已为阴年,故运为少宫。土运不及,则克我之木的风气乃为胜气,胜气之后,则我生之金的凉气来复,此二年胜复之气相同。由于土运不及,司天之木气胜之,则木兼土化,反得其政,故同土运平气。凡此二年,运气为雨,胜气为风,复气为清。客运五步:初之运少宫,二之运太商,三之运少羽,四之运太角,终之运少徽。主运五步:初之运少角,二之运太徽,三之运少宫,四之运太商,终之运少羽。乙巳年(为天符),已亥年(既是岁会,又是太一天符)。厥阴风木阳明燥金司天,少阳相火在泉。乙庾为金运,乙为阴年,故运为少商。金运不及则克我之火的热气乃为胜气,胜气之后则生我之水的寒气来复,此二年胜负之气相同。金运虽不及,无力克木,司天之木气反而得政,故同木运平气。凡此二年,运气为凉,胜气为热,复气为寒。客运五步:初之运少商,二之运太羽,三之运少角,四之运太徽,终之运少宫。主运五步:初之运太角,二之运少徽,三之运太宫,四之运少商,终之运太羽。辛巳年、辛亥年。厥阴风木司天,少阳相火在泉。丙辛为水运,辛为阴年,故运少羽。水运不及,则克我之土的雨气乃为胜气,胜气之后,则我生之木的风气来复,此二年胜负之气相同。凡此二年,运气为寒,胜气为鱼,复气为风。客运五步:初之运少羽,二之运太角,三之运少徽,四之运太宫,终之运少商。主运五步:初之运少角,二之运太徽,三之运少宫,四之运太商,终之运少羽。凡此巳亥年厥阴司天之政,其气不及,后天时而至。上述所谓同正角诸岁,其气化情况,中运与司天之气相同,均为木运平气。厥阴司天,少阳在泉,司天之气扰动,在泉之气正化,司天之风气,生于高远之处,在泉之炎热自下而从上,云归于雨府,湿化之气流行,司天之风气与在泉之火相合,以为功德,上则应于岁星与荧惑星之光较强。司天之政扰动,在泉之令迅速,其在谷类应于青色与赤色者,间谷则为借间气太过而得成熟者,易耗损具有纹角虫类及羽虫类动物。风气燥气,火气热气,互为胜复,交替发作,蛰虫出现,流水不能结冰,热病生于人之下部,风病生于人之上部,风气与燥气则互为胜复,见于人体中部。
初之气,主气为厥阴风木,客气为阴明燥金,寒气开始严厉,杀伐之气方来。人们易患寒病于右侧下方。二之气,主气为少阳君火,客气为太阳寒水,所以寒冷之气不去,雪花飘,水成冰,杀伐之气施化,霜乃降下,草类上部干燥,寒冷的雨水时常降下,若阳气来复则人们易患内部热症。三之气,主气为少阳相火,客气为厥阴风木,司天之政布化,大风时起,人们易患两目流泪,耳鸣,头目眩晕等病。四之气,主气为太阴湿土,客气为少阴君火,暑湿湿热之气交争于司天之左间,人们易患黄疸病,以至于浮肿。五之气,主气为阳明燥金,客气为太阴湿土,燥气与湿气互有胜负,阴寒沉降之气乃得布化,寒气侵及人体,风雨流行。终之气,主气为太阳寒水,客气为少阳相火,由于少阳之烈火主令,阳气大化,蛰虫出现,流水不得结冰,地中阳气发泄,草类生长,人们也感到舒适,其发病则为温热疫疠。凡此厥阴司天之年,必须折减其致郁之气,资助不胜之气的生化之源,赞助其不及的运气,不要使邪气太胜。本年宜用辛味以调治司天之风邪,用咸味以调治在泉之火邪,少阳相火,其性尤烈,不可轻易触犯,应当慎重调治。用温性药品时,应避开温其主令之时,用热性药品时应避开热气主令之时用凉性药品时,应避开凉气主令之时,用寒性药品时,应避开寒气主令之时,用饮食调养时,也应遵照这个原则,这仅是就一般情况而言。若气候有反常变化时,就不必拘守这一原则,这就是一般规律。若不遵守这些规律,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帝曰:善。夫子言可谓悉矣,然何以明其应乎?
岐伯曰:昭乎哉问也。夫六气者,行有次,止有位,故常以正月朔日平旦视之,睹其位而知其所在矣。运有余其致先,运不及其至后,此天之道,气之常也。运非有余,非不足,是谓正岁,其至当其时也。
帝曰:胜复之气,其常在也,灾眚时至,候也奈何?
岐伯曰:非气化者,是谓灾也。
帝曰:天地之数,终始奈何?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是明道也。数之始起于上,而终于下,岁半之前,天气主之,岁半之后,地气主之,上下交互,气交主之,岁纪华矣。故曰位明,气月可知乎,所谓气也。
帝曰:余司其事,则而行之,不合其数何也?
岐伯曰:气用有多少,化洽有盛衰,衰盛多有,同其化也。
黄帝说:好。先生讲的,可以说是很详尽了,然而怎样才能知道它适应或不应的?
岐伯说:你提的问题很高明啊!关于六气的问题,其运行有一定的次序,其终止有一定的方位,所以通常在正月初一日平旦时进行观察,根据六气主时所在的位置,就可以知道其气是应或不应。中运太过的,其气先时而至,中运不及的,其气后时而至,这是自然气象的一般规律和六气的正常情况。若中运既非太过亦非不及的平气,谓之“正岁”,其气正当其时而至。
黄帝说:胜气和复气是经常存在的,灾害的发生,怎样能够测知呢?
岐伯说:不属正常气化的,就属于灾害。
黄帝说:司天在泉之气的开始和终止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你问的很详细啊!这是属于阐明气象变化规律的问题。司天在泉之数,开始于司天,终止于在泉,岁半以前,司天主其气,岁半以前,司天主其气,岁半以后,在泉主其气,天气地气相交之处,气交主其气,作为一年气数的纲领,乃尽于此。所以说司天在泉所主之方位既然明白了,六气之应于十二月,可以知道吗?就是六气分主六步的气数。
黄帝说:我负责这件事情,并按照这些原则去运用它,有时与实际的气数不完全符合,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说:岁气有太过不及的差别,四时主治的气化也有盛衰的不同,盛衰的多少与春、夏、长夏、秋、冬之气化相同。
帝曰:愿闻同化何如?
岐伯曰:风温春化同,热曛昏火夏化同,胜与复同,燥清烟露秋化同,云雨昏瞑埃长夏化同,寒气霜雪冰冬化同,此天地五运六气之化,更用盛衰之常也。
帝曰:五运行同天化者命曰天符,余知之矣。愿闻同地化者何谓也?
岐伯曰:太过而同天化者三,不及而同天化者亦三;太过而同地化者三,不及而同地化者亦三。此凡二十四岁也。
帝曰:愿闻其所谓也?
岐伯曰:甲辰甲戌太宫下加太阴,壬寅壬申太角下加厥阴,庚子庚午太商下加阳明,如是者三。
癸巳癸亥少征下加少阳,辛丑辛未少羽下加太阳,癸卯癸酉少征下加少阴,如是者三。
戊子戊午太征上临少阴,戊寅戊申太征上临少阳,丙辰丙戌太羽上临太阳,如是者三。
丁巳丁亥少角上临厥阴,乙卯乙酉少商上临阳明。己丑己未,少宫上临太阴。如是者三,除此二十四岁,则不加不临也。
帝曰:加者何谓?
岐伯曰:太过而加同天符,不及而加同岁会也。
黄帝说:同化是怎样的?
岐伯说:风温与春季之气化同,热曛昏火与夏季之气化同,胜气与复气的同化也是一样的,燥清烟露与秋季之气化同,这就是天地间五运六气之所以及运气互有胜衰的一般情况。
黄帝说:五运值年与司天之气同化的,叫作“天符”,我已经知道了。我想听听五运与在泉之气同化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岁运太过而与司天之气同化的有三,岁运不及而与司天之气同化的也有三,岁运太过而与在泉之气同化的有三,岁运不及而于在泉之气同化的也有三,属于这类情况的共有二十四年。
黄帝说:请你把上述情况进一步加以说明。
岐伯说:甲甲戌年中运太宫,为土运太过,下加太阴湿土在泉,壬寅壬申年中运太角,为木云太过,下加厥阴风木在泉,庾子庾午年中运太商,为进云太过,下加阳明燥金在泉,象这种情况的有三。癸巳癸亥年中运少徽,为火运不及,下加少阳相火在泉,辛丑辛未年中运少羽,为水运不及,下加太阳寒水在泉,癸卯癸酉年中运太徽,为火运太过,下加少阴君火在泉,象这种情况的也有三。戊子、戊午年中运太徽,为火运太过,上临少阴君火司天,戊寅戊申年中运太徽,为火运太过,上临少阳相火司天,丙辰丙戌年中运太羽,为水运太过,上临太阳寒水司天,象这种情况有三。丁巳丁亥年中运少角,为木云不及,上临厥阴风木司天,乙寅乙卯年中运少商,为进云不及,上临阳明燥金司天,已丑已未年中运少宫,为土运不及,上临太阴湿土司天,象这种情况的也有三。除此二十四年之外的,就是中运与司天在泉不加不临的年份。
黄帝说:加是什么意思呢?
岐伯说:岁运太过而与在泉相加的是“同天符”,岁运不及而与在泉相加的是“同岁会”。
帝曰:临者何谓?
岐伯曰:太过不及,皆曰天符,而变行有多少,病形有微甚,生死有早晏耳!
帝曰:夫子言用寒远寒,用热远热,余未知其然也。愿闻何谓远?
岐伯曰:热无犯热,寒无犯寒,从者和,逆者病,不可不敬畏而远之,所谓时兴六位也。
帝曰:温凉何如?
岐伯曰:司气以热,用热无犯,司气以寒,用寒无犯,司气以凉,用凉无犯,司气以温,用温无犯。间气同其主无犯,异其主则小犯之,是谓四畏,必谨察之。
帝曰:善。其犯者何如?
岐伯曰:天气反时,则可依则,及胜其主则可犯,以平为期,而不可过,是谓邪气反胜者。故曰:无失天信,无逆气宜,无翼其胜,无赞其复,是谓至治。
黄帝说:临是什么意思呢?
岐伯说:凡是岁运太过或不及于司天想临的,都叫做“天符”,由于运气变化有太过不及的不同,病情变化则有轻微与严重的差异,生死转归也有早晚的区别。
黄帝说:先生说“用寒远寒,用热远热”,我不明白其所以然,还想听听怎样叫做“远”。
岐伯说:用热性药品者不要触犯时之热,用寒性药品者,不要触犯主时之寒,适从这一原则时,就可以和平,违背这一原则时,就能导致疾病,所以对主时之气不可不畏而忌之,这就是所说的应时而起的六步之气的方位。
黄帝说:温凉之气,次于寒热,应当怎样呢?
岐伯说:主时之气为热的,用热性药品时不可触,主时之气为寒的,用寒性药品时不可触犯,主时之气为凉的,用凉性药品时不可触,主时之气为温的,用温性药品时不可触,间气与主气相同的,不可触犯,间气与主气不相的,可以稍稍犯之,由于寒热温凉四气,不可随意触犯,所以谓之“四畏”,必须谨慎地加以考察。
黄帝说:好。在什么情况下则可以触犯呢?
岐伯说:天气与主时之气相反的,可以主时之气为依据,客气胜过主气的,则可以触犯,以到达平衡协调为目的,而不可使之太过,这是指邪气胜过主气者而言。所以说不要误了气候的常识,不要违背了六气之所宜,不可帮助胜气,不可赞助复气,这才是最好的治疗原则。
帝曰:善。五运气行主岁之纪,其有常数乎?
岐伯曰:臣请次之。
甲子、甲午岁,上少阴火,中太宫土运,下阳明金。热化二,雨化五,燥化四,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苦热,下酸热,所谓药食宜也。
乙丑、乙未岁,上太阴土,中少商金运,下太阳水。热化寒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七宫。湿化五,清化四,寒化六,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热,中酸和,下甘热,所谓药食宜也。
丙寅、丙申岁,上少阳相火,中太羽水运,下厥阴木,火化二,寒化六,风化三,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咸温,下辛温,所谓药食宜也。
丁卯、丁酉岁,上阳明金,中少角木运,下少阴火。清化热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三宫,燥化九,风化三,热化七,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小温,中辛和,下咸寒,所谓药食宜也。
戊辰、戊戌岁,上太阳水,中太征火运,下太阴土,寒化六,热化七,湿化五,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温,中甘和,下甘温,所谓药食宜也。
己巳、己亥岁,上厥阴木,中少宫土运,下少阳相火,风化清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五宫,风化三,湿化五,火化七,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辛凉,中甘和,下咸寒,所谓药食宜也。
庚午、庚子岁,上少阴火,中太商金运,下阳明金,热化七,清化九,燥化九,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辛温,下酸温,所谓药食宜也。
辛未、辛丑岁,上太阴土,中少羽水运,下太阳水,雨化风化胜复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一宫,雨化五,寒化一,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热,中苦和,下苦热,所谓药食宜也。
壬申、壬寅岁,上少阳相火,中太角木运,下厥阴木。火化二,风化八,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咸寒,中酸和,下辛凉,所谓药食宜也。
癸酉、癸卯岁,上阳明金,中少征火运,下少阴火。寒化雨化胜负同,所谓邪气化日也。灾九宫,燥化九,热化二,所谓正化日也。其化上苦小温,中咸温,下咸寒,所谓药食宜也。
甲戌、甲辰岁,上太阳水,中太宫土运,下太阴土,寒化六,湿化五,正化日也。其化上苦热,中苦温,下苦温,药食宜也。
乙亥、乙巳岁,上厥阴木,中少商金运,下少阳相火,热化寒化胜负同,邪气化日也。灾七宫,风化八,清化四,火化二,正化度也。其化上辛凉,中酸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丁丑、丁未岁,上太阴土,中少角木运,下太阳水,清化热化胜负同,邪气化度也。灾三宫,雨化五,风化三,寒化一,正化度也。其化上苦温,中辛温,下甘热,药食宜也。
戊寅、戊申岁,上少阳相火,中太征火运,下厥阴木,火化七,风化三,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甘和下辛凉,药食宜也。
己卯、己酉岁,上阳明金,中少宫土运,下少阴火,风化清化胜负同,邪气化度也。灾五宫,清化九,雨化五,热化七,正化度也。其化上苦小温,中甘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庚辰、庚戌岁,上太阳水,中太商金运,下太阴土,寒化一,清化九,雨化五,正化度也。其化上苦热,中辛温,下甘热,药食宜也。
辛巳、辛亥岁,上厥阴木,中少羽水运,下少阳相火,雨化风化胜负同,邪气化度也。灾一宫,风化三,寒化一,火化七,正化度也。其化上辛凉,中苦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壬午、壬子岁,上少阴火,中太角木运,下阳明金,热化二,风化八,清化四,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酸凉,下酸温,药食宜也。
癸未、癸丑岁,上太阴土,中少征火运,下太阳水,寒化雨化胜负同,邪气化度也。灾九宫,雨化五,火化二,寒化一,正化度也。其化上苦温,中咸温,下甘热,药食宜也。
甲申、甲寅岁,上少阳相火,中太宫土运,下厥阴木,火化二,雨化五,风化八,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咸和,下辛凉,药食宜也。
乙酉、乙卯岁,上阳明金,中少商金运,下少阴火,热化寒化胜负同,邪气化度也。灾七宫,燥化四,清化四,热化二,正化度也。其化上苦小温,中苦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丙戌、丙辰岁,上太阳水,中太羽水运,下太阴土,寒化六,雨化五,正化度也。其化上苦热,中咸温,下甘热,药食宜也。
丁亥、丁巳岁,上厥阴木,中少角木运,下少阳相火,清化热化胜负同,邪气化度也。灾三宫,风化三,火化七,正化度也。其化上辛凉,中辛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戊子、戊午岁,上少阴火,中太征火运,下阳明金,热化七,清化九,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甘寒,下酸温,药食宜也。
己丑,己未岁,上太阴土,中少宫土运,下太阳水,风化清化胜负同,邪气化度也。灾五宫,雨化五,寒化一,正化度也。其化上苦热,中甘和,下甘热,药食宜也。
庚寅、庚申岁,上少阳相火,中太商金运,下厥阴木,火化七,清化九,风化三,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辛温,下辛凉,药食宜也。
辛卯、辛酉岁,上阳明金,中少羽水运,下少阴火,雨化风化胜负同,邪气化度也。灾一宫,清化九,寒化一,热化七,正化度也。其化上苦小温,中苦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壬辰、壬戌岁,上太阳水,中太角木运,下太阴土,寒化六,风化八,雨化五,正化度也。其化上苦温,中酸和,下甘温,药食宜也。
癸巳、癸亥,上厥阴木,中少征火运,下少阳相火,寒化雨化胜负同,邪气化度也。灾九宫,风化八,火化二,正化度也。其化上辛凉,中咸和,下咸寒,药食宜也。
凡此定期之纪,胜复正化,皆有常数,不可不察,故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此之谓也。
黄帝说:好。五运之气的运行与主岁之年,有一定的规律吗?
岐伯说:让我把它排列出来,讲给你听吧:
甲子年、甲午年:上为少阴君火司天;中为太宫土运太过;下为阳明燥金在泉。司天之气数为热化二,中运之气数为雨化五,在泉之气数为燥化四,凡不出现胜气的,就是所谓正化日。其气化致病时,司天热化所致宜用咸寒,中运雨化所致宜用苦热,在泉燥化所致宜用酸温,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乙丑年、乙未年:上为少阴浊土司天;中为少商金运不及;下为太阳寒水在泉。金运不及,则可出现热化的胜与寒化的复气,丑年与未年相同,凡出现胜气复气的,就是所谓邪化日。灾变发生在西方七宫。司天之气数为湿化五中,中运之气数为清化四,在泉之气数为寒化六,若不出现胜气复气的,就是所谓正化日。其气化致病时,司天湿化所致宜用苦热,中运清化所致宜用酸和,在泉寒化所致宜用甘热,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丙寅年、丙申年:上为少阳相火司天;中为太雨水运太过;下为厥阴风木在泉。司天之气数为热化二,中运之气数为寒化六,在泉之气数为风化三,凡不出现胜气复气的,就是所谓正化日。其气化致病时,司天热化所致宜用咸寒,中运寒化所致宜用咸湿,在泉风化所致宜用辛凉,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丁卯年(属岁会年)、丁酉年:上为阳明燥金司天;中为少角木云不及;下为少阴君火在泉。木云不及,则可出现清化的胜与热化的复气,卯年与酉年相同,凡出现胜气复气的,就是所谓邪化日。灾变发生在东方三宫。司天之气数为燥化九,中运之气数为风化三,在泉之气数为热化七,若不出现胜气复气的,就是所谓正化日。其气化致病时,司天燥化所致宜用苦小温,中运风化所致宜用辛和,在泉寒化所致宜用咸寒,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戊辰年、戊戌年:上为太阳寒水司天;中为太徽火云太过;下为太阴湿土在泉。司天之气数为寒化六,中运之气数为热化七,在泉之气数为湿化五,凡不出现胜气的,就是所谓正化日。其气化致病时,司天寒化所致宜用苦温,中运雨化所致宜用甘和,在泉燥化所致宜用甘温,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己巳年、己亥年:上为厥阴风木司天;中为少宫土运不及;下为少阳相火在泉。土运不及,则可出现风化的胜与清化的复气,巳年与亥年相同,凡出现胜气复气的,就是所谓邪化日。灾变发生在中央五宫。司天之气数为风化三,中运之气数为湿化五,在泉之气数为火化七,若不出现胜气复气的,就是所谓正化日。其气化致病时,司天湿化所致宜用辛凉,中运湿化所致宜用甘和,在泉寒化所致宜用咸寒,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庾午年、庾子年(二年俱为同天符):上为少阴君火司天;中为太商金运太过;下为阳明燥金在泉。司天之气数为热化七,中运之气数为清化九,在泉之气数为燥化九,凡不出现胜气的,就是所谓正化日。其气化致病时,司天热化所致宜用咸寒,中运清化所致宜用辛温,在泉燥化所致宜用酸温,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辛未年、辛丑年(二年俱为同岁会):上为太阴湿土司天;中为少羽水运不及;下为太阳寒水在泉。水运不及,则可出现雨化的胜与风化的复气,未年与丑年相同,凡出现胜气复气的,就是所谓邪化日。灾变发生在北方一宫。司天之气数为雨化五,中运之气数为寒化一,在泉之气数为寒化一,若不出现胜气复气的,就是所谓正化日。其气化致病时,司天热化所致宜用苦热,中运寒化所致宜用苦和,在泉寒化所致宜用甘热,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壬申年、壬寅年(二年俱为同岁会):上为少阳相火司天;中为太角木云太过;下为厥阴风木在泉。司天之气数为火化二,中运之气数为风化八,在泉之气数亦为风化八,凡不出现胜气的,就是所谓正化日。其气化致病时,司天火化所致宜用咸寒,中运风化所致宜用酸和,在泉风化所致宜用辛凉,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癸酉年、癸卯年(二年俱为同岁会):上为阳明燥金司天;中为少徽火云不及;下为少阳君火在泉。火云不及,则可出现寒化的胜与雨化的复气,酉年与卯年相同,凡出现胜气复气的,就是所谓邪化日。灾变发生在南方九宫。司天之气数为燥化九,中运之气数为热化二,在泉之气数为热化二,凡不出现胜气复气的,就是所谓正化日。其气化致病时,司天燥化所致宜用小温,中运热化所致宜用咸温,在泉寒化所致宜用咸寒,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甲戌年、甲辰年(二年既是岁会,又是同天符):上为太阳寒水司天;中为太宫土运太过;下为太阴湿土在泉。司天之气数为寒化六,中运之气数为湿化五,在泉之气数亦为湿化五,凡不出现胜气的,就是所谓正化日。其气化致病时,司天寒化所致宜用苦热,中运湿化所致宜用苦温,在泉湿化所致宜用苦温,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乙亥年、乙巳年:上为厥阴风木司天;中为少商金运不及;下为少阴相火在泉。金运不及,则可出现热化的胜与寒化的复气,亥年与巳年相同,凡出现胜气复气的,就是所谓邪化日。灾变发生在西方七宫。司天之气数为风化八,中运之气数为清化四,在泉之气数为火化二,凡不出现胜气复气的,就是所谓正化日。其气化致病时,司天热化所致宜用凉,中运清化所致宜用酸和,在泉火化所致宜用咸寒,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丙子年(为岁会年)、丙午年:上为少阴君火司天;中为太羽水运太过;下为阳明燥金在泉。司天之气数为热化二,中运之气数为寒化六,在泉之气数亦为清化四,凡不出现胜气的,就是所谓正化日。其气化致病时,司天热化所致宜用咸寒,中运寒化所致宜用咸温,在泉清化所致宜用酸温,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丁丑年、丁未年:上为太阴湿土司天;中为少角木云不及;下为太阳寒水在泉。木云不及,则可出现清化的胜与热化的复气,丑年与未年相同,凡出现胜气复气的,就是所谓邪化日。灾变发生在东方三宫。司天之气数为雨化五,中运之气数为风化三,在泉之气数为寒化一,若不出现胜气复气的,就是所谓正化日。其气化致病时,司天雨化所致宜用温苦,中运风化所致宜用辛和,在泉寒化所致宜用甘热,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戊寅年、戊申年(二年俱为天符年):上为少阳相火司天;中为太徽火运太过;下为厥阴风木在泉。司天之气数为火化七,中运之气数为火化七,在泉之气数为风化三,凡不出现胜气的,就是所谓正化日。其气化致病时,司天火化所致宜用咸寒,中运火化所致宜用甘和,在泉风化所致宜用辛凉,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已卯年、已酉年:上为阳明燥金司天;中为少宫土运不及;下为少阴君火在泉。土运不及,则可出现风化的胜与热化的复气,卯年与酉年相同,凡出现胜气复气的,就是所谓邪化日。灾变发生在中央五宫。司天之气数为清化九,中运之气数为雨化五,在泉之气数为热化七,若不出现胜气复气的,就是所谓正化日。其气化致病时,司天清化所致宜用小温,中运雨化所致宜用甘和,在泉热化所致宜用咸寒,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庾辰年、庾戌年:上为太阳寒水司天;中为太商金运太过;下为太阴湿土在泉。司天之气数为寒化一,中运之气数为清化九,在泉之气数为雨化五,凡不出现胜气的,就是所谓正化日。其气化致病时,司天寒化所致宜用苦热,中运清化所致宜用辛温,在泉雨化所致宜用甘热,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辛巳年、辛亥年:上为厥阴风木司天;中为少羽水运不及;下为少阳相火在泉。水运不及,则可出现雨化的胜与风化的复气,巳年与亥年相同,凡出现胜气复气的,就是所谓邪化日。灾变发生在北方一宫。司天之气数为风化三,中运之气数为寒化一,在泉之气数为火化七,若不出现胜气复气的,就是所谓正化日。其气化致病时,司天风化所致宜用辛凉,中运寒化所致宜用苦和,在泉火化所致宜用咸寒,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
壬午年、壬子年:上为少阴君火司天;中为太角木运太过;下为阳明燥金在泉。司天之气数为热化二,中运之气数为风化八,在泉之气数为清化四,凡不出现胜气的,就是所谓正化日。其气化致病时,司天热化所致宜用咸寒,中运风化所致宜用酸和,在泉清化所致宜用酸温,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癸未年、癸丑年:上为太阴湿土司天;中为少徽火云不及;下为太阳寒水在泉。火云不及,则可出现寒化的胜与雨化的复气,未年与丑年相同,凡出现胜气复气的,就是所谓邪化日。灾变发生在北方九宫。司天之气数为雨化五,中运之气数为火化二,在泉之气数为寒化一,若不出现胜气复气的,就是所谓正化日。其气化致病时,司天雨化所致宜用苦温,中运火化所致宜用咸温,在泉寒化所致宜用甘热,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甲申年、甲寅年:上为少少阳相火天;中为太宫土运太过;下为厥阴风木在泉。司天之气数为火化二,中运之气数为雨化五,在泉之气数为风化八,凡不出现胜气的,就是所谓正化日。其气化致病时,司天火化所致宜用咸寒,中运雨化所致宜用咸和,在泉风化所致宜用辛凉,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乙酉年(为太一天符年),乙卯年(为天符年):上为阳明燥金司天;中为少商金运不及;下为少阴君火在泉。金运不及,则可出现热化的胜与寒化的复气,酉年与卯年相同,凡出现胜气复气的,就是所谓邪化日。灾变发生在西方七宫。司天之气数为燥化四,中运之气数为清化四,在泉之气数为热化二,若不出现胜气复气的,就是所谓正化日。其气化致病时,司天燥化所致宜用苦小温,中运清化所致宜用酸和,在泉热化所致宜用咸寒,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丙戌年、丙辰年(二年俱为天符年):上为太阳寒水火天;中为太羽水运太过;下为太阴湿土在泉。司天之气数为寒化六,中运之气数为寒化六,在泉之气数为雨化五,凡不出现胜气的,就是所谓正化日。其气化致病时,司天寒化所致宜用苦热,中运寒化所致宜用咸温,在泉雨化所致宜用甘热,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丁亥年、丁巳年(二年俱为天符年):上为厥阴风木司天;中为少角木云不及;下为少阳相火在泉。木云不及,则可出现清化的胜与热化的复气,亥年与巳年相同,凡出现胜气复气的,就是所谓邪化日。灾变发生在东方三宫。司天之气数为风化三,中运之气数为风化三,在泉之气数为火化七,若不出现胜气复气的,就是所谓正化日。其气化致病时,司天风化所致宜用辛凉,中运风化所致宜用辛和,在泉火化所致宜用咸寒,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戊子年(为天符年)、戊午年(为太一天符年):上为少阴君火司天;中为太徽火运太过;下为阳明燥金在泉。司天之气数为热化七,中运之气数为热化七,在泉之气数为清化九,凡不出现胜气的,就是所谓正化日。其气化致病时,司天热化所致宜用咸寒,中运热化所致宜用甘和,在泉清化所致宜用酸温,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已丑年、已未年(二年俱为太一天符年):上为太阴湿土司天;中为少宫土运不及;下为太阳寒水在泉。土运不及,则可出现风化的胜与清化的复气,丑年与未年相同,凡出现胜气复气的,就是所谓邪化日。灾变发生在中央五宫。司天之气数为雨化五,中运之气数为雨化五,在泉之气数为寒化一,若不出现胜气复气的,就是所谓正化日。其气化致病时,司天雨化所致宜用苦热,中运雨化所致宜用甘和,在泉寒化所致宜用甘热,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庚寅年、庚申年:上为少阳相火司天;中为太商金运太过;下为厥阴风木在泉。司天之气数为火化七,中运之气数为清化九,在泉之气数为风化三,凡不出现胜气的,就是所谓正化日。其气化致病时,司天火化所致宜用咸寒,中运清化所致宜用辛温,在泉风化所致宜用辛凉,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辛卯年、辛酉年:上为阳明燥金司天;中为少羽水运不及;下为少阴君火在泉。水运不及,则可出现雨化的胜与风化的复气,卯年与酉年相同,凡出现胜气复气的,就是所谓邪化日。灾变发生在北方一宫。司天之气数为清化九,中运之气数为寒化一,在泉之气数为热化七,若不出现胜气复气的,就是所谓正化日。其气化致病时,司天清化所致宜用苦小温,中运寒化所致宜用苦和,在泉热化所致宜用咸寒,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壬辰年、壬戌年:上为太阳寒水司天;中为太角木运太过;下为太阴湿土在泉。司天之气数为寒化六,中运之气数为风化八,在泉之气数为雨化九,凡不出现胜气的,就是所谓正化日。其气化致病时,司天寒化所致宜用苦温,中运风化所致宜用酸和,在泉雨化所致宜用甘温,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癸巳年、癸亥年(二年俱为同岁会):上为厥阴风木司天;中为少徽火云不及;下为少阳相火在泉。火云不及,则可出现寒化的胜与雨化的复气,巳年与亥年相同,凡出现胜气复气的,就是所谓邪化日。灾变发生在南方九宫。司天之气数为风化八,中运之气数为火化二,在泉之气数为火化二,若不出现胜气复气的,就是所谓正化日。其气化致病时,司天风化所致宜用辛凉,中运火化所致宜用咸温,在泉火化所致宜用咸寒,这就是所谓适宜的药食性味。
凡此五运六气之定期值年,胜气复气及正化邪化的不同变化,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不可不加以考察。所以说,有关五运六气的问题,只要掌握了它的要领,一句话就可以结束,不能掌握它的要领,则漫无边际,就是这个意思。
帝曰:善。五运之气,亦复岁乎?
岐伯曰:郁极乃发,待时而作也。
帝曰:请问其所谓也。
岐伯曰:五常之气,太过不及,其发异也。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太过者暴,不及者徐,暴者为病甚,徐者为病持。
帝曰:太过不及其数何如?
岐伯曰:太过者其数成,不及者其数生,土常以生也。
黄帝说:好!五运六气也会有复气之年吗?
岐伯说:五运之气郁到极点,就要爆发,不过需要等待一定的时机才能发作。
黄帝说:请问其中的道理是什么呢?
岐伯说:五运之气的太过年和不及年,其复气的发作是不一样的。
黄帝说:我想请你详尽地讲讲。
岐伯说:太过者,发作急暴,不及者,发作徐缓,及暴者,致病严重,徐缓者,致病持续。
黄帝说:太过与不及的气化之数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气太过,其气化之数为五行的成数,气不及的,其气化之数为五行的生数,惟有土运,不管太过不及,其气化之数,皆为生数。
帝曰:其发也何如?
岐伯曰:土郁之发,岩谷震惊,雷殷气交,埃昏黄黑,化为白气,飘骤高深,击石飞空,洪水乃从,川流漫衍,田牧土驹。化气乃敷,善为时雨,始生始长,始化始成。故民病心腹胀,肠鸣而为数后,甚则心痛胁(月真),呕吐霍乱,饮发注下,胕肿身重。云奔雨府,霞拥朝阳,山泽埃昏,其乃发也。以其四气,云横天山,浮游生灭,怫之先兆。
金郁之发,天洁地明,风清气切,大凉乃举,草树浮烟,燥气以行,霿雾数起,杀气来至,草木苍干,金乃有声。故民病咳逆,心胁满引少腹,善暴痛,不可反侧,嗌干面尘,色恶。山泽焦枯,土凝霜卤,怫乃发也,其气五。夜零白露,林莽声凄,怫之兆也。
水郁之发,阳气乃避,阴气暴举,大寒乃至,川泽严凝,寒氛结为霜雪,甚则黄黑昏翳,流行气交,乃为霜杀,水乃见祥。故民病寒客心痛,腰脽痛,大关节不利,屈伸不便,善厥阴,痞坚,腹满。阳光不治,空积沉阴,白埃昏瞑,而乃发也。其气二火前后。太虚深玄,气犹麻散,微见而隐,色黑微黄,怫之先兆也。
木郁之发,太虚埃昏,云物以扰,大风乃至,屋发折木,木有变。故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通,食饮不下,甚则耳呜眩转,目不识人,善暴僵仆。太虚苍埃,天山一色,或气浊色黄黑郁若,横云不起雨,而乃发也。其气无常。长川草偃,柔叶呈阴,松吟高山,虎啸岩岫,怫之先兆也。
火郁之发,太虚肿翳,大明不彰,炎火行,大暑至,山泽燔燎,材木流津,广厦腾烟,土浮霜卤,止水乃减,蔓草焦黄,风行惑言,湿化乃后。故民病少氣,瘡瘍癰腫,脅腹胸背,面首四支,(月真)憤臚脹,瘍疿嘔逆,瘈瘲骨痛,節乃有動,注下溫瘧,腹中暴痛,血溢流注,精液乃少,目赤心熱,甚則瞀悶懊(忄农),善暴死。刻终大温,汗濡玄府,其乃发也。其气四。动复则静,阳极反阴,湿令乃化乃成,华发水凝,山川冰雪,焰阳午泽,怫之先兆也。
有怫之应而后报也,皆观其极而乃发也。木发无时,水随火也。谨候其时,病可与期,失时反岁,五气不行,生化收藏,政无恒也。
黄帝说:五气郁而发作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土气郁发而发作的情况是:山谷惊动,雷声震于气交,尘埃黄黑昏暗,湿气蒸发则化为白气,急风骤雨降于高山深谷,山崩石陷,撞击横飞,山洪暴发,大水随之而至,河流湖泊泛滥漫衍,土质破坏,水去之后,田土荒芜,只可牧畜而已。土郁发作,则土之化得以敷布,喜降应时之雨,万物开始生长化成。湿气过胜则使人体水湿的运化受到影响,所以人们易患心腹部胀满,呕吐霍乱,水饮发作,大便泄下如注,浮肿身重等病。云气奔向雨府,早霞应贯于朝阳之处,尘埃昏暗,山泽不清,这就是土郁开始发作的现象,发作时间多在四时之时。发现云雾横贯于天空与山谷,或骤或散,忽生忽灭,浮动不定,乃是土郁将发的先兆。
金气郁而发作是怎样的情况是:天气清爽,地气明净,风清凉,气急切,凉气大起,草木之上轻浮着云烟,燥所流行,时常有雾气弥漫,肃杀之气至,草木干枯凋落,发为秋声。燥气过胜则气化受到影响,所以人们易患咳嗽气逆,心与胁部胀满牵引少腹部,经常急剧疼痛,不能转动,咽喉干燥,面色如烟尘而难看等病。山泽干枯,地面凝聚着如霜一样的卤碱,这就是金郁开始发作的现象,发作时间多在五气之时。发现夜间降下白露,丛林深处风声凄凉,乃是金郁将发的先兆。
水气郁而发作是怎样的情况是:阳气退避,阴气骤起,大寒的气候乃至,川流湖泽,被严寒冻结,寒冷的雾气结为霜雪,甚则雾气黄黑昏暗遮避,流行于气交,而为霜雪肃杀之气,水乃预先发现某些征兆。所以人们易患寒气侵犯人体而心痛,腰部与臀部疼痛,大关切活动不灵,屈伸不便,多厥逆,腹部痞满坚硬等病。阳气不得主治,阴气聚积于空中,白埃昏暗,这就是水郁开始发作的现象,发作时间,多在君火与相火主时的前后。发现太空之气散乱如麻,深远昏暗,隐约可见,颜色黑微黄,乃是水郁发的先兆。
木气郁而发作是怎样的情况是:在空中尘埃昏暗,云物飘动,大风乃至,屋被刮坏,树木折断,草木之类发生变化。所以人们易患胃脘当心处疼痛,向上撑两胁,咽喉鬲塞不通,食饮难以咽下,甚则耳鸣,头目眩晕旋转,两眼辩不清人物,多突然僵直仆倒等病。太空中尘埃苍茫,天空和山脉同样颜色,或呈现浊气,色黄黑郁滞不散,云虽横于空中,而雨水不降,这就是木郁开始发作的现象,发作的时间不固定。发现平野中的草皆低垂不起,柔软的树叶子皆背面翻转向外,高山之松,被风吹作响,虎叫于山崖风峦之上,乃是木郁将发的先兆。
火气郁而发作是怎样的情况是:太空中有黄赤之气遮避,太阳光不甚明亮,火炎流行,大署乃至,高山湖泽似被火炎烧燎一样,木材流出液汁,广大的夏屋烟气升腾,地面上浮现出霜卤样物质,不流动的水减少,蔓草类焦枯干黄,风热炽盛,人们言语惑乱,湿之化气,乃后期而至。所以人们易患少气,疮疡痈肿,胁腹胸背,头面四肢,胀满而不舒适,生疮疡与痱子,呕逆,筋脉抽搐,骨节疼痛而抽动,泄泻不止,温疟,腹中急剧疼痛,血外溢流注不止,精液乃少,目赤,心中烦热,甚则昏晕烦闷懊惱等病,容易突然死亡。每日在百刻终尽之后,阳气来复,气候大温,汗湿汗孔,这就是火郁开始发作的现象,发作的时间,多在四气之时。事物动及则静,阳极则阴,热极之后,湿气乃化乃成。花开之时又见水结成冰,山川出现冰雪,则火乃被郁,而于午时,见有阳热之气生于湖中,乃是火郁将发的先兆。
五气之郁,必有先兆,而后乃发生报复之气,都是在郁极的时候,开始发作,木郁的发作,没有固定的时间,水郁的发作,在君、相二火主时的前后。细心的观察时令,发病的情况是可以预测的,失于正常的时令及岁气运行的规律,则五行之气运行错乱,生长化收藏的政令,也就不正常了。
帝曰:水发而雹雪,土发而飘骤,木发而毁折,金发而清明,火发而曛昧何气使然?
岐伯曰:气有多少,发有微甚。微者当其气,甚者兼其下,征其下气,而见可知也。
帝曰:善。五气之发不当位者何也?
岐伯曰:命其差。
帝曰:差有数乎?
岐伯曰:后皆三十度而有奇也。
帝曰:气至而先后者何?
岐伯曰:远太过则其至先,远不及则其至后,此后之常也。
帝曰:当时而至者何也?
岐伯曰:非太过非不及,则至当时,非是者害也。
黄帝说:水郁而发为冰雪霜雹,土郁而发为飘雨,木郁而发为毁坏断折,金郁清爽明净,火郁而发为热气黄赤昏暗,这是什么气造成的呢?
岐伯说:六气有太过不及的不同,发作时有轻微和严重的差别,发作轻微的,只限于本气,发作严重的,则兼见于其下承之气,则气发的情况就可以知道了。
黄帝说:好。五郁之气的发作,不在其应发之时,是什么道理呢?
岐伯说:这是属于时间上的差异。
黄帝说:这种差异,有日数吗?
岐伯说:差异都在应发时之后三十日有余。
黄帝说:主时之气,来时有先后的不同,是什么原因呢?岐伯说:岁运太过,气先时而至,岁运不及,气后时而至,这属于正常的气候。
黄帝说:岁运之气,正当应至之时而来的,属于什么呢?
岐伯说:没有太过和不及,则正当其时而至,不这样就要发生灾害。
帝曰:善。气有非时而化者何也?
岐伯曰:太过者当其时,不及者归其己胜也。
帝曰:四时之气,至有早晏高下左右,其候何如?
岐伯曰:行有逆顺,至有迟速,故太过者化先天,不及者化后天。
帝曰:愿闻其行何谓也?
岐伯曰:春气西行,夏气北行,秋气东行,冬气南行。故春气始于下,秋气始于上,夏气始于中。冬气始于标,春气始于左,秋气始于右,冬气始于后,夏气始于前,此四时正化之常。故至高之地,冬气常在,至下之地,春气常在。必谨察之。
帝曰:善。
黄帝问曰:五运六气之应见,六化之正,六变之纪何如?
岐伯对曰:夫六气正纪,有化有变,有胜有负,有用有病,不同其候,帝欲何乎?
黄帝说:好。气有非其时而有其化的,是什么道理呢?
岐伯说:太过者,其气化则正当其时;气不及的,其气化则归之于胜己者之所化。
黄帝说:四时之气,来时有早有晚高下左右的不同,怎样测知呢?
岐伯说:气的运行有逆有顺,气之来至有快有慢。所以气太过的,气化先于天时,气不及的,气化后于天时。
黄帝说:我想听听关于气的运行情况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春气生于东而西行,夏气生于南而北行,秋气生于西而东行,东气生于北而南行。所以春气自下而升于上,秋气自上而降于上,夏气万物生长,其气布化于中,冬气严于外表,而气始于标。春气在东,故始于左,秋气在西,故始于右,冬气在北,故始于后,夏气在南,故始于前。这就是四时正常气化的一般规律。所以高原地带,气候严寒,冬气常在,下洼地带,气候温和,春气常在,必须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仔细地加以考察。
黄帝说:好。
黄帝问道:五运六气变化应于所见的物象,其正常气化与反常的变化是怎样的呢?
岐伯回答说:关于六气正常与反常的变化,有气化,有变化,有胜气,有复气,有作用,有病气,各有不同的情况,你想了解哪一方面的呢?
帝曰:愿尽闻之。
岐伯曰:请遂言之。夫气之所至也,厥阴所至为和平,少阴所至为暄,太阴所至为埃溽,少阳所至为炎暑,阳明所至为清劲,太阳所至为寒氛,时化之常也。厥阴所至为风府,为兴启;少阴所至为火府,为舒荣;太阴所至为雨府,为员盈;少阳所至为热府,为行出;阳明所至为司杀府,为庚苍;太阳所至为寒府,为归藏;司化之常也。
厥阴所至,为生为风摇;少阴所至,为荣为形见;太阴所至,为化为云雨;少阳所至,为长为蕃鲜;阳明所至,为收为雾露;太阳所至,为藏为周密;气化之常也。厥阴所至,为风生,终为肃;少阴所至,为热生,中为寒;太阴所至,为湿生,终为注雨,少阳所至,为火生,终为蒸溽;阳明所至,为燥生,终为凉;太阳所至,为寒生,中为温,德化之常也。
厥阴所至为毛化,少阴所至为羽化,太阴所至为倮化,少阳所至为羽化,阳明所至为介化,太阳所至为鳞化,德化之常也。
厥阴所至为生化,少阴所至为荣化,太阴所至为濡化,少阳所至为茂化,阳明所至为坚化,太阳所至为藏化,布政之常也。
厥阴所至为飘怒太凉,少阴所至为太暄寒,太阴所至为雷霆骤注烈风,少阳所至为飘风燔燎霜凝,阳明所至为散落温,太阳所至为寒雪冰雹白埃,气变之常也。
厥阴所至为挠动,为迎随;少阴所至为高明焰,为曛;太阴所至为沉阴,为白埃,为晦瞑;少阳所至为光显,为彤云,为曛;阳明所至为烟埃,为霜,为劲切,为凄呜;太阳所至为刚固,为坚芒,为立,令行之常也。
厥阴所至为里急,少阴所至为疡眕身热,太阴所至为积饮否隔,少阳所至为嚏呕为疮疡,阳明所至为浮虚,太阳所至为屈伸不利,病之常也。
厥阴所至为支痛,少阴所至为惊惑,恶寒战栗,谵妄,太阴所至为积满,少阳所至惊躁,瞀昧暴病,阳明所至为鼽尻阴股膝髀腨(骨行)足病,太阳所至为腰痛,病之常也。
厥阴所至为緛戾,少阴所至为悲妄衄蔑,太阴所至为中满霍乱吐下,少阳所至为喉痹耳呜呕涌,阳明所至皴揭,太阳所至为寝汗痉,病之常也。
厥阴所至为胁痛、呕泄,少阴所至为语笑,太阴所至为重胕肿,少阳所至为暴注,?瘈,暴死,阳明所至为鼽嚏,太阳所至为流泄,禁止,病之常也。
凡此十二变者,报德以德,报化以化,报政以政,报令以令,气高则高,气下则下,气后则后,气前则前,气中则中,气外则外,位之常也。故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热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泄,甚则水闭胕肿,随气所在,以言其变耳。
黄帝说:我想听你详尽地讲讲。
岐伯说:我尽量讲给你听吧。关于六气之所至,厥阴风木之气至时,则为平和;少阴君火之气至时,则为温暖;太阴湿土之气至时,则为尘埃湿润;少阳相火之气至时,则为火炎暑热;阳明燥金之气至时,则为清凉刚劲;太阳寒水之气至时,则为寒冷气氛。这是四时正常气化的一般情况。
厥阴之气至,为风化之府,为物体破裂而开发;少阴之气至,为火化之府,为万物舒发繁荣;太阴之气至为雨化之府,为物体充盈圆满;少阳之气至为热化之府,为气化尽现于外;阳明之气至,为肃杀之府,为生发之气变更;太阳之气至,为寒化之府,,为阳气敛藏。这是六气司化的一般情况。
厥阴之气至,为万物发生,为和风飘荡;少阴之气至,为万物繁荣,为形象显现;太阴之气至,为万物化育,为湿化云雨;少阳之气至,为万物盛长,为蕃盛鲜明;阳明之气至为收敛,为雾露之气;太阳之气至为闭藏,为生机闭密。这是六气所化的一般情况。
厥阴之气至,,为风气发生,厥阴之下,金气承之,故气终则肃杀;少阴之气至,为热气发生,少阴之中见为太阳,故其中为寒化;太阴之气至,为湿气发生,太阴之下,风气承之,风来湿化,故终则大雨如注;少阳之气至,为火气发生,相火之下,水气承之,故气终为湿热交蒸;阳明之气至为燥气发生,其气终则为凉;太阳之气至,为寒气发生,太阳之中见为少阴,故其中温化。这是六气德化的一般情况。
厥阴之气至,为毛虫类化育;少阴之气至,为羽虫类化育;太阴之气至,为倮虫类化育;少阳之气至,为有羽民办昆类化育;阳明之气至,为介虫类化育;太阳之气至,为鳞虫类化育。这是气化功德的一般情况。
厥阴之气至则万物生发,故为生化;少阴之气至,则万物繁荣,故为荣化;太阴之气至则万物湿润,古为濡化;少阳之气至则万物茂盛,故为茂化;阳明之气至则万物坚实,故为坚化;太阳之气至则万物闭藏,故为藏化。这是六气施政的一般情况。
厥阴风木之气至,为旋风怒狂,风木亢盛则金气承而制之,其气大凉;少阴君火之气至,为气甚温暖,火气亢盛则阴精承而制之,其气寒冷;太阴湿土之气至为雷雨剧烈,湿土亢盛则风气承而制之,其气为狂风;少阳相火之气至,为旋风及火热X燎;火气亢盛则水气承而制之,其气为霜凝;阳明燥金之气至,为物体散落,金气亢盛则火气承而制之,其气温暖;太阳寒水之气至,为寒雪冰雹,寒水亢盛则土气承而制之,其气为白色尘埃。这是六气变常的一般情况。
厥阴风木之气至,为物体扰动,为随风往来;少阴君火之气至,为火焰高明,为空中有黄赤之气色;太阴湿土之气至,为阴气沉滞,为白色尘埃,为晦暗不明;少阳相火之气至,为虹电等光显,为赤色之云,为空中有黄赤之色;阳明燥金之气至,为烟尘,为霜冻,为刚劲急切,为凄惨之声;太阳寒水之气至,为坚硬,为锋利,为挺立。这是六气行令的一般情况。
厥阴风木之气至而致病,为腹中拘急;少阴君火之气至而致病,为疮疡皮疹身热;太阴湿土之气至而致病,为水饮积聚,阻塞不通;少阳相火之气至而致病,为喷嚏呕吐,为疮疡;阳明燥金之气至而致病,为皮肤气肿;太阳寒水之气至而致病,为关节屈伸不利。这是六气致病的一般情况。
厥阴之气至而致病,为肝气不舒,胁部支撑疼痛;少阴之气至而致病,为心神不宁,易惊而惑乱,恶寒战栗,谵言妄语;太阴之气至而致病,为脾气不运,蓄积胀满;少阳之气至而致病,为胆气被伤,易惊,躁动不安,昏晕闷昧,常突然发病;阳明之气至而致病,为胃足阳明之经脉不适,鼻塞,尻阴股膝胫足等处发病;太阳之气至而致病,为膀胱足太阳之经脉不适,发为腰痛。这是六气致病的一般情况。
厥阴之气至而致病,为胁痛,呕吐泻利;少阴之气至而致病,为多言善笑;太阴之气至而致病,为身重浮肿;少阳之气至而致病,为急剧泻利不止,肌肉抽搐;常突然死亡;阳明之气至而致病,为鼻塞喷嚏;太阳之气至而致病,为大便泻利,津液之窍道闭止不通。这是六气致病的一般情况。
凡此十二变者,六气作用为德者,那么万物以德回应它;六气作用为化者,那么万物以化回应它;六气作用为政者,那么万物以政回应它;六气作用为令者,那么万物以令回应它;气在上的则病位高;气在下的则病位低;气在中的则病位在中;气在外的则病位在外;这是六气致病之病位的一般情况。所以风气胜者则动而不宁,热气胜者则肿,燥气胜者则干,寒气胜者则虚浮,湿气胜者则湿泻,甚则水气闭滞而为浮肿。随着六气所在之处,以知其病变的情况。
帝曰:愿闻其用也。
岐伯曰:夫六气之用,各归不胜而为化,故太阴雨化,施于太阳;太阳寒化,施于少阴,少阴热化,施于阳明;阳明燥化,施于厥阴;厥阴风化,施于太阴,各命其所在以征之也。
帝曰:自得其位何如?
岐伯曰:自得其位常化也。
帝曰:愿闻所在也。
岐伯曰:命其位而方月可知也。
帝曰:六位之气盈虚何如?
岐伯曰:太少异也。太者之至徐而常,少者暴而亡。
黄帝说:我想听听六气的作用是怎样的。
岐伯说:关于六气的作用,各自归之于被我克之气而以为气化。所以太阴的雨化,作用于太阳;太阳的寒化,作用于少阴;少阴的热化,作用于阳明;阳明的燥化,作用于厥阴;厥阴的风化,作用于太阴。各随其所在的方位以显示其作用。
黄帝说:六气自得其本位的,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六气自得其本位的,是正常的气化。
黄帝说:我想听听六气本位的所在。
岐伯说:确立了六气所居的位置,就可以知道它所主的方隅和时间了。
黄帝说:岁气六步之位的太过不及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太过和不及是不相同的。太过之气,来时缓慢而时间持续较长,不及之气,来时燥急而容易消失。
帝曰:天地之气盈虚何如?
岐伯曰:天气不足,地气随之;地气不足,天气从之,运居其中而常先也。恶所不胜,归所同和,随运归从,而生其病也。故上胜则天气降而下,下胜则地气迁而上。多少而差其分,微者小差,甚者大差,甚则位易气交,易则大变生而病作矣。大要曰:甚纪五分,微纪七分,其差可见,此之谓也。
帝曰:善。论言热无犯热,寒无犯寒,余欲不远寒不远热奈何?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发表而不远热,攻里不远寒。
帝曰:不发不攻,而犯寒犯热何如?
岐伯曰:寒热内贼,其病益甚。
帝曰:愿闻无病者何如?
岐伯曰:无者生之,有者甚之。
黄帝说:司天与在泉之气的太过和不及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司天之气不足时,在泉之气随之上迁,在泉之气不足时,司天之气从之下降,岁运之气居于中间,若在泉之气上迁则运气先上迁,司天之气下降则运气先下降,所以岁运之气的迁降,常在司天在泉之先。岁运不胜司天在泉之气时则相恶,岁运与司天在泉之气相和时,则同归其化,随着岁运与司天在泉之气所归从,而发生各种不同的病变。所以司天之气太过时,则天气下降,在泉之气太过时,则地气上迁,上迁下降的多少,随着天地之气胜之多少,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气微则差异小,气甚则差异大,甚则可以改变气交的时位,气交时位改变时则有大的变化,疾病就要发作。《大要》上说:差异大的有五分,差异小的有七分,这种差异就表现出来了。就是这个意思。
黄帝说:好。前面论述过用热品时,不要触犯主时之热;用寒品时,不要触犯主寒之寒。我想不避热不避寒,应当怎样呢?
岐伯说:你问的很全面啊!发表时可以不避热,攻里时可以不避寒。黄帝说:不发表不攻里时而触犯了寒热会怎样呢?
岐伯说:若寒热之气伤害于内,他的病就更加严重了。
黄帝说:我想听听无病的人会怎样呢?
岐伯说:无病的人,能够生病,有病的人会更加严重。
帝曰:生者何如?
岐伯曰:不远热则热至,不远寒则寒至,寒至则坚否,腹满、痛急、下利之病生矣。热至则身热,吐下霍乱,痈疽疮疡、瞀【mào】郁、注下、?瘈[ chì ]、肿胀、呕、鼽衄、头痛、骨节变、肉痛、血溢、血泄、淋閟【】之病作矣。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时必顺之,犯者治以胜也。
黄帝问曰:妇人重身,毒之何如?
岐伯曰:有故无损,亦无殒也。
帝曰:愿闻其故何谓也?
岐伯曰:大积大聚,其可犯也,哀其太半而止,过者死。
黄帝说:生病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不避热时则热至,不避寒时则寒至。寒至则发生腹部坚硬痞闷胀满,疼痛急剧,下利等病;热至则发生身热,呕吐下利,霍乱,痈蛆疮疡,混冒郁闷泄下,肌肉抽动,筋脉抽搐,肿胀,呕吐,鼻塞衄血,头痛,骨节改变,肌肉疼痛,血外溢或下泄,小便淋沥,癃闭不通等病。黄
帝说:应当怎样治疗呢?
岐伯说:主时之气,必须顺从之,触犯了主时之气时,可用相胜之气的药品加以治疗。
黄帝问道:妇女怀孕,若用毒药攻伐时,会怎样呢?
岐伯回答说:只要有应攻伐的疾病存在,则母体不会受伤害,胎儿也不会受伤害。
黄帝说:我想听听这是什么道理呢?
岐伯说:身虽有妊,而有大积大聚这种病,是可以攻伐的,但是在积聚衰减一大半时,就要停止攻伐,攻伐太过了就要引起死亡。
帝曰:善。郁之甚者,治之奈何?
岐伯曰: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然调其气。过者折之,以其畏也,所谓泻之。
帝曰:假者何如?
岐伯曰:有假其气,则无禁也。所谓主气不足,客气胜也。
帝曰:至哉。圣人之道,天地大化,运行之节,临御之纪,阴阳之政,寒暑之令,非夫子孰能通之,请藏之灵兰之室,署曰六元正纪,非斋戒不敢示,慎传也。
黄帝说:好。郁病之严重者,应当怎样治疗呢?
岐伯说:肝木郁的,应当舒畅条达之;心火郁的,应当发散之。这样去调整五脏的气机,凡气太过的,就要折服其气,因为太过则畏折,就是所谓泻法。
黄帝说:假借之气致病,应当怎样治疗呢?
岐伯说:如果主气不足而有假借之气致病时,就不必要遵守“用寒远寒,用热远热”等禁忌法则了。这就是所谓主气不足,客气胜之而有非时之气的意思。
黄帝说:圣人的要道真伟大呀!关于天地的变化,运行的节律,运用的纲领,阴阳的治化,寒暑的号令,不是先生谁能通晓它!我想把它藏在灵兰室中,署名叫六元正纪,不经过洗心自戒,不敢随意将其展示,不是诚心实意的人,不可轻易传授给他。
二、心得
这一章讲与天地相交,使“上下合德”,具体是用天干定气,用地支定运,把运与气配合起来,推算各年气候疾病特点,所谓“天道可见”,从而根据这个天道来调和人的气机,非常系统精微的“观天之道”。一般情况,饮食用药的寒热凉温都要避开其气主令之时,气候有反常变化,就不必拘守这一原则。所谓“无失天信,无逆气宜,无翼其胜,无赞其复,是谓至治”,也就是不助长邪气、不助长复气,“以平为期”。所以掌握五运之气的变化,就可以预先调治,防患于未然。看来五运六气的基础天文知识不懂,不能感应这天候时令,养生也就失去了依据,谈何德交归焉?这是要补的功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15 20:32: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黑河女 于 2022-1-15 20:35 编辑

刺法论篇第七十二
一、     原文、译文、查字、正音
黄帝问曰:升降不前,气交有变,即成暴郁,余已知之。何如预救生灵,可得却乎?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也!臣闻夫子言,既明天元,须穷刺法,可以折郁扶运,补弱全真,写盛蠲余,令除斯苦。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升之不前,即有期凶也。木欲升而天柱窒抑之,木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厥阴之井。火欲升而天蓬窒抑之,火欲发郁亦须待时,君火相火同刺包络之荧。土欲升而天冲窒抑之,土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太阴之俞。金欲升而天英窒抑之,金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手太阴之经。水欲升而天芮窒抑之,水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少阴之合。

黄帝问道:岁气的左右间气,不得升降,气交发生反常的变化,即可成为暴烈的邪气,我已经知道了。怎样进行预防,挽救人类的疾患,可以得到一种却退郁气的办法吗?

岐伯拜了两拜回答说:你提这个问题很高明啊!我听老师说,既明白了天地六元之气的变化,还必须深知刺法,它可以折减郁气,扶助运气,补助虚弱,保全真气,泻其盛气,除去余邪,使其消除此种疾苦。

黄帝说:我想听你详尽地讲讲。

岐伯说:气应升而不得升时,便有严重的凶灾。厥阴风木欲升为司天之左间,遇金气过胜,而天柱阻抑之,则木气郁,木之郁气欲发,必须等到木气当位之时,在人体则因当刺足厥阴之井大敦穴,以泻木郁。火欲升为司天之左间,遇水气过胜,而天蓬阻抑之,则火气郁,火之郁气欲发,必须等到火气当位之时,在人体则不管君火还是相火,同样应当刺心包络手厥阴之荥劳宫穴,以泻火郁。太阴湿土欲升为司天之左间,遇木气过胜,而天冲阻抑之,则土气郁,土气欲发,必须等到土气当位之时,在人体则应当刺足太阴之俞太白穴,以泻土郁。阳明燥金欲升为司天之左间,遇火气过胜,而天应阻抑之,则金气郁,金之郁气欲发,必须等到金气当位之时,在人体则应当刺手太阴之经经渠穴,以泻金郁,水之郁气欲发,必须等到土气当位时,在人体则应当刺足少阴之合阴谷,以泻水郁。


帝曰:升之不前,可以预备,愿闻其降,可能先防。

岐伯曰:既明其升,必达其降也。升降之道,皆可先治也。木欲降而地晶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郁发,散而可得位,降而郁发,暴如天间之待时也。降而不下,郁可速矣。降可折其所胜也。当刺手太阴之所出,刺手阳明之所入。火欲降而地玄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郁发,散而可矣。当折其所胜,可散其郁,当刺足少阴之所出,刺足太阳之所入。土欲降而地苍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胜,可散其郁,当刺足厥阴之所出,刺足少阳之所入。金欲降而地彤窒抑,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胜,可散其郁,当刺心包络所出,制手少阳所入也。水欲降而地阜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土,可散其郁,当刺足太阴之所出,刺足阳明之所入。

帝曰:五运之至有前后,与升降往来,有所承抑之,可得闻乎刺法?

岐伯曰:当取其化源也。是故太过取之,不及资之。太过取之,次抑其郁,取其运之化源,令折郁气。不及扶资,以扶运气,以避虚邪也。资取之法,令出《密语》。


黄帝说:岁气之间应升而不能升的,可以预防,我想听听岁气之间应降而不降的,是不是也可以事先防备。

岐伯说:既然明白气升的道理,也必然能通达气降的道理。间气升降不前所致的疾患,都可以预先调治。厥阴风木欲降为在泉之左间,遇金气过胜,而地白阻抑之,则木郁降而不得入,木被抑则发为郁气,待郁气散则木可降而得位,气应降而不得降之郁气发作,其晓烈程度和司天间气应升不升之郁气待时发作相同,应降不得降,能够很快地形成郁气,降则可以折减其胜气,在人体则应当针刺手太阴之井穴少商与手阳明之合穴曲池。火欲降为在泉之左间,遇水气过胜,而地玄与抑之,则火欲降而不得入,火被抑则发为郁气,待郁气散则火气可入,应当折减其胜气,可以散其郁气,在人体则应当针刺足少阴之井穴涌泉与足太阳之合穴委中。太阴湿土欲降为在泉之左间,遇木气过胜而地苍阻抑之,则土欲降而不能下,土被抑则发为郁气,待郁气散则土气可入,应当折减其胜气,可以散其郁气,在人体则应当刺足厥阴之井穴大敦与足少阳之合穴阳凌泉。阳明燥金欲降为在泉之左间,遇火气过胜而地彤阻抑之,则金欲降而不能下,金被抑则发为郁气,待郁气散金气可入,应当折减其胜气,可以散其郁气,在人体则应当针刺手厥阴心包络之井穴中冲与手少阳之合穴天井。太阳寒水欲降为在泉之左间,遇土气过胜而地阜阻抑之,则土欲降而不能下,水被抑则发为郁气,待郁气散则水气可入,应当折减其胜气,可以散其郁气,在人体则应当针刺足太阴之井穴隐白与足阳明之合穴足三里。

黄帝说:关于五运之太过不及,气至有先后,与天气升降往来,互有相承相抑的问题,我可以听听其至病时所运用的针刺法则吗?

岐伯说:应当取六气生化之源。所以气太过者取治之,气不足则资助之。太过取之,应椐其致郁之次第以抑其郁气,取治于运气生化之源,以折减其郁气。不及资之,是用以助运气之不足,避免虚邪之气。


黄帝问曰:升降之刺,以知其要。愿闻司天未得迁正,使司化之失其常政,即万化之或其皆妄,然与民为病,可得先除,欲济群生,愿闻其说。

岐伯稽首再拜曰:悉乎哉问也!言其至理,圣念慈悯,欲济群生,臣乃尽陈斯道,可申洞微。太阳复布,即厥阴不迁正,不迁正,气塞于止,当写足厥阴之所流。厥阴复布,少阴不迁正,不迁正,即气塞于上,当刺心包络脉之所流。少阴复布,太阴不迁正,不迁正,即气留于上,当刺足太阴之所流。太阴复布,少阳不迁正,不迁正,则气塞未通,当刺手少阳之所流。少阳复布,则阳明不迁正,不迁正,则气未通上,当刺手太阴之所流。阳明复布,太阳迁正,不迁正,则复塞其气,当刺足少阴之所流。

帝曰:迁正不前,以通其要。愿闻不退,欲折其余,无令过失,可得明乎?

岐伯曰:气过有余,复作布正,是名不退位也。使地气不得后化,新司天未可迁正,故复布化令如故也。巳亥之岁,天数有余,故厥阴不退位也,风行于上,木化布天,当刺足厥阴之所入。子午之岁,天数有余,故少阴不退位也,热行于上,火余化布天,当刺手厥阴之所入。丑未之岁,天数有余,故太阴不退位也,湿行于上,雨化布天,当刺足太阴之所入。寅申之岁,天数有余,故少阳不退位也,热行于上,火化布天,当刺手少阳所入。卯酉之岁,天数有余,故阳明不退位也,金行于上,燥化布天,当刺手太阴之所入。辰戌之岁,天数有余,故太阳不退位也,寒行于上,凛水化布天,当刺足少阴之所入。故天地气逆,化成民病,以法刺之,预可平疴。


黄帝问道:关于六气升降不前致病的刺法,以知其大要,我想再听听司天之气未能迁于正位,使司天之气化政令失常,也就是一切生化或都失于正常。这样则使百姓患病,可否使其预先解除,以救济人类,请你讲讲这个问题。

岐伯拜了两拜回答说:你问的很全面啊!谈到这些至理要言,体现了圣王仁慈怜悯之心,要拯救人类的疾苦,我一定详尽地来陈述这些道理,申明其深奥微妙的意义。若上年司天的太阳寒水,继续施布其政令,则厥阴风木,不能迁居于司天之正位,厥阴不迁正则气郁塞于上,应当泻足厥阴脉气所流的荥穴行间。若上年司天的厥阴风木,继续施布其政令,则少阳君火不能迁居于司天之正位,厥少阴迁正则气郁塞于上,应当针刺手厥阴心包络气所流的荥劳宫。若上年司天的少阴君火,继续施布其政令,则太阴湿土不能迁居于司天之正位,太阴不迁正则气留居于上,应当针刺足太阳阴脉气所流的荥穴大都。若上年司天的太阴湿土,继续施布其政令,则少阳相火不能迁居于司天之正位,少阳不迁正则气闭塞而不通,应当手少阳脉气所流的荥穴液门。若上年司天的少阳相火,继续施布其政令,则阳明燥金不能迁居于司天之正位,阳明不迁正则气又闭塞不通,应当针刺足少阳脉气所流的荥穴然谷。

黄帝说:关于岁气应迁正而不能迁正的,我已经通晓了它的要点,还想听听关于岁气不退位的问题,要想折减它的有余之气,不使其因太过而有失,你可以使我晓得吗?

岐伯说:若旧岁的岁气太过而有余,继续居于正位,施布其政令,名叫不退位。使在泉之气,也不能后退而行间气之化,新岁的司天之气不能迁居于正位,风气运行于上,木气布化于天,应当针刺厥阴的合穴曲泉。子年与午年,司天的气数有余,到了丑年与未年,则少阴君活之气,不得退位,热气运行于上,火的余气布化于天,应当针刺手厥阴的合穴曲泽。丑年与未年,司天的气数有余,到了寅年与申年,则太阴湿土之气,不得退位,湿气运行于上,雨气化布于天,应当针刺足太阴的合穴阴凌泉。卯年与酉年,司天的气数有余,到了辰年与戌年,则阳明燥金之气,不得退位,金气运行于上,燥气化布于天,应当针刺手太阴的合穴尺泽。感受年与戌年,司天的气数有余,到了巳年与亥年,则太阳寒水之气,不得退位,寒气运行于上,凛冽的水气化布于天,应当针刺足少阴穴阴谷。所以说司天在泉之气,出现异常变化,就要导致人们的疾病,按照前法进行针刺,可以预先平定将要发生的疾病。

黄帝问曰:刚柔二干,失守其位,使天运之气皆虚乎?与民为病,可得平乎?

岐伯曰:深乎哉问也!明其奥旨,天地迭移,三年化疫,是谓根之可见,必有逃门。

假令甲子刚柔失守,刚未正,柔孤而有亏,时序不令,即音律非从,如此三年,变大疫也。详其微甚。察其浅深,欲至而可刺,刺之当先补肾俞,次三日,可刺足太阴之所注。又有下位已卯不至,而甲子孤立者,次三年作土疠,其法补泻,一如甲子同法也。其刺以毕,又不须夜行及远行,令七日洁,清静斋戒,所有自来。肾有久痛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令无数。

假令丙寅刚柔失守,上刚干失守,下柔不可独主之,中水运非太过,不可执法而定之。布天有余,而失守上正,天地不合,即律吕音异,如此即天运失序,后三年变疫。详其微甚,差有大小,徐至即后三年,至甚即首三年,当先补心俞,次五日,可刺肾之所入。又有下位地甲子辛已柔不附刚,亦名失守,即地运皆虚,后三年变水疠,即刺法皆如此矣。其刺如毕,慎其大喜欲情于中,如不忌,即其气复散也,令静七日,心欲实,令少思。

假令庚辰刚柔失守,上位失守,下位无合,乙庚金运,故非相招,布天未退,中运胜来,上下相错,谓之失守,姑洗林钟,商音不应也。如此则天运化易,三年变大疫。详天数,差的微甚,微即微,三年至,甚即甚,三年至,当先补肝俞,次三日,可刺肺之所行。刺毕,可静神七日,慎勿大怒,怒必真气却散之。又或在下地甲子乙未失守者,即乙柔干,即上庚独治之,亦名失守者,即天运孤主之,三年变疠,名曰金疠,其至待时也。详其地数之等差,亦推其微甚,可知迟速耳。诸位乙庚失守,刺法同。肝欲平,即勿怒。

假令壬午刚柔失守,上壬未近正,下丁独然,即虽阳年,亏及不同,上下失守,相招其有期,差之微甚,各有其数也,律吕二角,失而不和,同音有日,微甚如见,三年大疫。当刺脾之俞,次三日,可刺肝之所出也。刺毕,静神七日,勿大醉歌乐,其气复散,又勿饱食,勿食生物,欲令脾实,气无滞饱,无久坐,食无太酸,无食一切生物,宜甘宜淡。又或地下甲子丁酉失守其位,未得中司,即气不当位,下不与壬奉合者,亦名失守,非名合德,故柔不附刚,即地运不合,三年变疠,其刺法亦如木疫之法。

假令戊申刚柔失守,戊癸虽火运,阳年不太过也,上失其刚,柔地独主,其气不正,故有邪干,迭移其位,差有浅深,欲至将合,音律先同,如此天运失时,三年之中火疫至矣,当刺肺之俞。刺毕,静神七日,勿大悲伤也。悲伤即肺动,而其气复散也。人欲实肺者,要在息气也。又或地下甲子癸亥失守者,即柔失守位也,即上失其刚也,即亦名戊癸不相合德者也,即运与地虚,后三年变疠,即名火疠。

是故立地五年,以明失守,以穷法刺,于是疫之与疠,即是上下刚柔之名也,穷归一体也。即刺疫法,只有五法。即总其诸位失守,故只归五行而统之也。

黄帝说:刚干与柔干,失守其司天在泉之位,能使司天与中运之气都虚吗?

岐伯说:你提这个问题很深奥啊!需要明白其奥妙的意义,司天在泉之气,逐年更迭迁移,若刚柔失守,其起被窒,三年左右,化而为疫,因此说,认识了它的根本所在,必定能有避去疫病的法门。

假如甲子年,刚柔失守,司天之刚气不得迁正,在泉之柔气也必孤立而亏虚,四时的气候,失去正常的秩序,响应的音律,不能相从,这样,在三年左右,就要便为较大的疫病。应审察其程度的微甚与浅深,当其将要发生而可刺之时,用针刺之,土疫易伤水脏,当先取背部之肾俞穴,以补肾水,隔三日,再次足太阴脉之所注太白穴,以泻土气。又有在泉之气卯不能迁正,而司天甲子阳刚之气,则孤立无配,三年左右,也可发作土疠病。其补泻方法,和上述甲子司天不得迁正致疫之法是一样的。针刺完毕,不可夜行或远行,七日内,务须洁净,素食养神。凡是原来肾脏有息,吸而不呼,连作七次,伸直颈项,用力咽气,要象咽很硬的东西那样,这样连作七遍,然后吞咽舌下的津液,不拘其数。

假如丙寅年,刚柔失守,司天之刚干失守其位,不得迁正,在泉之柔干不能独主其令由于司天之气不迁正,故丙虽阳干,则水运不为太过,不可拘执常法以论定。司天之气虽属有余,但不得迁正其位,天地上下,不相配合,阳律阴吕其音各异,这样,就是天气运行失去正常的秩序,其后三年左右,就要变为疫病。审察其程度的微甚和差异大小,徐缓的可在三年后发生疾病,严重的可在三年发生疫病,水疫易伤心火当其将要发生而可刺之时,用针刺之,土疫易伤水脏,当先取背部的心俞穴,以补心水,隔五日,再次肾足少阴脉气所入的阴谷穴,以泻肾水。又有在泉干支辛巳不能迁正附于上刚的,也叫做失守,就会使运与在泉之气都虚,其后三年左右,变成水疫,其补泻方法,也和上述司天不得迁正致疫之法是相同。针刺完毕,慎无大喜情动于中,如不加以禁忌,就会使气再度耗散,应使其安静七日,心要忠实,不可有过多的思念。

假如庾辰年,刚柔失守,司天之刚气不得迁正,在泉之位无所配合,乙庾为金运,刚柔失守,上下不能相招,上年阳明燥金司天之气不退,其在泉之火,来胜今年中运之金,司天在泉,其位相错,叫做失守使太商阳律之姑洗与少商阴吕之林钟,不能相应,这样,则天运变化失常,三年左右,就要便为较大的疫病。审察其天运变化规律,及差异微甚,差异甚的疫气甚,也在三年左右疫疠气至,金疫易伤肝木,当先取背部之肝俞穴,以补肝木,隔三日,再次肺手太阴脉所行的经渠穴,以泻肺金。针刺完毕,可安静神志七日,甚不可大怒,大怒则使真气散失。又或在泉干支乙未失守,不得迁正即下乙柔干不至,上庾刚干独治,也叫做失守,即司天与中运独治之年,,三年左右,变为疠气,名叫金疠,审察其在泉变化规律,推断其疠气之微甚,即可知道发病的迟速。凡是乙庾刚柔失位,其刺法都相同,肝应保持平和,不可发怒,以伤其气。

假如壬午年,刚柔失守,配司天之壬不得迁正,配在泉之丁,孤独无配,壬虽阳年,不得迁正,不得迁正则亏,不同于正常之气,上下失守,则其相应当有一定时间,其差异的微甚,各有一定之数,太角的阳律与少角的阴吕相失而不能配合,待上下得位之时,则律吕之音相同有日,根据其微甚的差异,三年左右便可发生较大的疫气,木疫易伤脾土,当先取背部之脾俞穴,以补脾土,隔三日,再次肝足厥阴脉气所出的大敦穴,以泻肝木。行刺完毕,安静神志七日,不可大醉及歌唱娱乐,使真气再度消散,也不要过饱或吃生的食物,要使脾气充实,不可滞塞饱满,不可久坐不动,食物不可太酸,不可吃一切生的食物,宜于食甘淡之味。又或在泉干支丁酉,不得迁正,失守其位,不能与中运司天之气相应,即下位不能奉合于上,也叫做失守,不能叫做合德,因而为柔不附刚,即在泉之气,与中运不合,三年便可变为疫疠,其针刺方法,与上述针刺木疫之法相同。

假如戊申年,刚柔失守,戊癸虽然是火运阳年,若刚柔失守,则阳年也不属火运太过,司天之气不得迁正,上失其刚,在泉之柔,独主无配,岁气不正,因而有邪气干扰,司天在泉之位,更迭便移,其差异有深浅,刚柔之位,将欲应合,阳律与阴吕必先应而同象这样天运失去正常时位的,在三年之中,火疫就要发生,火疫易伤肺金,应取背部之肺俞穴,以补肺金,针刺完毕,安静神志七日,且不可大悲伤,悲伤则动肺气,使真气再度消散,人们要使肺气充实,重要的方法是闭气养神。又或在泉干支癸亥失守,不得迁正,则司天之刚气无配,也叫做戊癸不能合德,也就是运与在泉之气俱虚,三年之后变为疠气,名叫火疠。

所以用五运之气,分立五年,以明刚柔失守之义,以尽针刺之法,于是可知疫与疠,就是根据上下刚柔失守而定名的,虽有二名,全归一体,就是刺疫疠方法,也只有上述五法,也就是汇总了诸刚柔之位失守的治法,全归之于五行而统之。

黄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梁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

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气可干,避其毒气,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邪干。气出于脑,即室先想心如日,欲将入于疫室。先想青气自肝而出,左行于东,化作林木;次想白气自肺而出,右行于西,化作戈甲;次想赤气自心而出,南行于上,化作焰明;次想黑气自肾而出,北行于下,化作水;次想黄气自脾而出,存于中央,化作土。五气护身之毕,以想头上如北斗之煌煌,然后可入于疫室。又一法,于春分之日,日未出而吐之。又一法,于雨水日后,三浴以药泄汗。又一法,小金丹方:辰砂二两,水磨雄黄一两,叶子雌黄一两,紫金半两,同入合中,外固,了地一尺筑地实,不用炉,不须药制,用火二十斤煅了也。七日终,候冷七日取,次日出合子埋药地中,七日取出,顺日研之三日,炼白沙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望东吸日华气一口,冰水一下丸,和气咽之,服十粒,无疫干也。

黄帝问曰:人虚即神游失守位,使鬼神外干,是致夭亡,何以全真?愿闻刺法。

岐伯稽首再拜曰:昭乎哉问也!谓神移失守,虽在其体,然不致死,或有邪干,故令夭寿。只如厥阴失守,天以虚,人气肝虚,感天重虚,即魂游于上,邪干,厥大气,身温犹可刺之,制其足少阳之所过,次刺肝之俞。人病心虚,又遇群相二火司天失守,感而三虚,遇火不及,黑尸鬼犯之,令人暴亡,可刺手少阳之所过,复刺心俞。人脾病,又遇太阴司天失守,感而三虚,又遇土不及,青尸鬼邪,犯之于人,令人暴亡,可刺足阳明之所过,复刺脾之俞。人肺病,遇阳明司天失守,感而三虚,又遇金不及,有赤尸鬼犯人,令人暴亡,可刺手阳明之所过,复刺肺俞。人肾病,又遇太阳司天失守,感而三虚,又遇水运不及之年,有黄尸鬼,干犯人正气,吸人神魂,致暴亡,可刺足太阳之所过,复刺肾俞。

黄帝说:我听说五疫发病,都可互相传染,不论大人与小儿,症状都象一样,若不用上法治疗,怎样能使它不至互相传染呢?

岐伯说:无疫发病而不受感染的,是由于正气充实于内,邪气不能触犯,还必须避其毒气,邪气自碧空而入,又从鼻孔而出,正气出自于脑,则邪气便不能干犯。所谓正气出之于脑,就是说,在屋内先要集中神思,觉得自心好象太阳一样光明。将要进入病室时,先想象有青气自肝脏发出,向左而运行于东方,化作繁荣的树木,以诱导肝气。其次想象有白气自肺脏发出,向右而运行于西方,化作干戈金甲,以诱导肺气。其次想象有赤气自心脏发出,向南而运行于上方,化作火焰光明,以诱导心气。其次想象有黑气自肾脏发出,向北而运行于下方,化作寒冷之水,以诱导肾气。其次想象有黄气自脾脏发出,留存于中央,化作黄土,以诱导脾气。有了五脏之气护身之后,还要想象头上有北斗星的光辉照耀,然后才可以进入病室。

黄帝问道:人体虚弱,就会使神志游离无主,失其常位,从而使邪气自外部干扰,因而导致不正常的死亡,怎样才能保全真气呢?我想听听关于针刺治疗的方法。

岐伯拜了两拜回答说:你提这个问题很高明啊!神志虽然游离无主,失其常位,但并没有离开形体,这样也不至于死亡,若再有邪气侵犯,因而便会造成短命而亡。例如厥阴司天不得迁正,失守其位,天气因虚,若人体肝气素虚,感受天气之虚邪谓之重虚,使神魂不得归藏而游离于上,泄气侵犯则大气厥逆,身体温暖,尚可以针刺救治,先刺足少阳脉气所过的原穴“丘墟”,再刺背部肝脏的俞穴“肝俞”,以补本脏之气。人体素病心气虚弱,又遇到君火相火司天不得迁正,失守其位,若脏气复伤,感受外邪,谓之三虚,遇到火不及时,水疫之邪侵犯,使人突然死亡,可以先刺手少阳脉气所过的原穴“阳池”再刺背部心脏的俞穴“心俞”,以补本脏之气。人体素病脾气虚弱,又遇到太阴司天不得迁正,失守其位,若脏气复伤,感受外邪,谓之三虚,遇到土不及时,木疫之邪侵犯,使人突然死亡,可以先刺足阳明脉气所过的原穴“冲阳”再刺背部脾脏的俞穴“脾俞”,以补本脏之气。人体素病肺气虚弱,遇到阳明司天不得迁正,失守其位,若脏气复伤,感受外邪,谓之“三虚”,又遇到金不及时,火疫之邪侵犯,使人突然死亡,可以先刺手阳明脉气所过的原穴“合谷”再刺背部肺脏的俞穴“肺俞”,以补本脏之气。人体素病肾气虚弱,又遇到太阳司天,不得迁正,失守其位,若脏气复伤,感受外邪,谓之“三虚”,又遇到水运不及之年,土疫之邪侵犯,伤及正气,人的神魂象被取去一样,致使突然死亡,可以先刺足太阳脉气所过的原穴“京骨”再刺背部肾脏的俞穴“肾俞”,以补本脏之气。

黄帝问曰:十二藏之相使,神失位,使神彩之不圆,恐邪干犯,治之可刺?愿闻其要。

岐伯稽首再拜曰:悉乎哉问也!至理道真宗,此非圣帝,焉穷斯源?是谓气神合道,契符上天。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可刺手少阴之源。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可刺手太阴之源。肝者,将军之官,谋虚出焉,可刺足厥阴之源。胆者,中正不官,决断出焉,可刺足少阳之源。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可刺心包络所流。脾为谏议之官,知周出焉,可刺脾之源。胃为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可刺胃之源。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可刺大肠之源。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可刺小肠之源。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刺其肾之源。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刺三焦之源。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刺膀胱之源。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是故刺法有全神养真之旨,亦法有修真之道,非治疾也。故要修养和神也。道贵常存,补神固根,精气不散,神守不分,然即神守而虽不去,亦能全真,人神不守,非达至真,至真之要,在乎天玄,神守天息,复入本元,命曰归宗。


黄帝问道:十二个脏器是相互为用的,若脏腑的神气,失守其位,就会使宰彩不能丰满,恐怕为邪气侵犯,可以用刺法治疗,我想听听关于针刺治疗的要点。

岐伯拜了两拜回答说:你问的真详尽啊!问及这些至要的道理,真正的宗旨,若不是圣明的帝王,岂能深究这些根源。这就是所谓精、气、神,合乎一定的自然规律,符合司天之气。心之职能比如君主,神明由此而出,可以刺手少阳脉的原穴“神门”。肺的职能,比如相傅,治理与调节的作用,由此而出,可以刺手太阴脉的原穴“太渊”。肝的职能,比如将军,深谋远虑,由此而出,可以刺足厥阴脉的原穴“太冲”。胆的职能,比如中正,临事决断,由此而出,可以刺足少阳脉的原穴“丘墟”。膻中的职能,比如臣使,欢喜快乐,由此而出,可以刺心包络脉所流的荥穴“劳宫”。脾的职能,比如谏议,智慧周密,由此而出,可以刺脾足太阴脉的原穴“太白”。胃的职能,比如仓廪,饮食五味,由此而出,可以刺足阳明脉的原穴“冲阳”。大肠的职能,比如传导,变化糟粕,由此而出,可以刺大肠手阳明脉的原穴“合谷”。小肠的职能,比如受盛,化生精微,由此而出,可以刺小肠太阳脉的原穴“腕骨”。肾的职能,比如作强,才能技巧,由此而出,可以刺肾足少阴脉的原穴“太溪”。三焦的职能,比如诀渎,水液隧道,由此而出,可以三焦少阳脉的原穴“阳池”。膀胱的职能,比如州都,为精液储藏之处通过气化,才能排出,可以刺膀胱足太阳脉的原穴“京骨”。以上这十二脏器的职能,不得相失,因此刺法有保全神气调养真元的意义,也具有修养真气的道理,并不只能单纯治疗疾病,所以一定要修养与调和神气。调养神气之道,贵在持之以恒,补养神气,巩固根本,使精气不能离散,神气内守而不得分离,只有神守不去,才能保全真气,若人神不守,就不能达到至真之道,至真的要领,在于天玄之气,神能守于天息,复入本元之气,叫作归宗。


二、心得六气当升不得升时,要通过针刺助郁气发散,六气当降不得降时,形成郁气的过程更快,要预防郁气所引起的疾病,就要泻其制约郁气的亢胜之气,助郁气发散。五运太过和不及之年上一年岁气有余而不退位,继续发挥主持气化的作用,使得当年的司天、在泉之气不能迁居在正位上时,万物生化失去正常规律,人也会生病。运气失常,司天在泉之气被阻滞三年左右就会变成疫病。想到现在的新冠的发生也是有根源的,不是外在的病毒侵入这么简单。疫病流行的时候,“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要预防,就得使正气充实。用脑中意念默想正气充实的过程真的很神奇,西方心理学只是给了个命名叫心理暗示,这里却说出了详细的作用机制。


本病论篇第七十三
一、 原文、译文、查字、正音

黄帝问曰:天元九窒,余已知之。愿闻气交,何名失守?

岐伯曰:谓其上下升降,迁正退位,各有经论。上下各有不前,故名失守也。是故气交失易位,气交乃变,变易非常,即四失序,万化不安,变民病也。

帝曰:升降不前,愿闻其故?气交有变,何以明知?

岐伯曰:昭乎哉问,明乎道矣!气交有变,是谓天地机。但欲降而不得降者,地窒刑之。又有五运太过而先天而至者,即交不前,但欲升而不得其升,中运抑之。但欲降而不得其降,中运抑之。于是有升之不前降之不下者,有降之不下升而至天者,有升降俱不前,作如此之分别,即气交之变。变之有异,常各各不同,灾有微甚者也。

黄帝说:关于天元之气窒抑的情况,我已经知道了,还想听听气交变化,怎样叫失守呢?

岐伯说:说的是司天在泉的迁正退位与左右间气升降的问题,司天在泉的迁正退位,各有经文论述之,左右间气各有升降不前的反常现象,所以叫做失守。由于气交失守,不能移易其时位,气交就要发生非常的变化,也就是四时节令失去正常的秩序,万物生化不得平安,人类就要发生疾病。

黄帝说:关于升降不前的问题,我想听听它的原因,气交发生变化,怎样才能晓得呢?

岐伯说:你提的问题很高明啊!必须明白其中的道理。气交所以发生一定的变化,乃是天地运转固有的机理,气欲降而不得降的,是由于地之五气窒抑相胜所致。又有五运之气太过,先天时而至,使气交升降不前,也是受中运的阻抑,但欲降而不得降,也是受中运的阻抑。于是有升之不前的,有降之不下的,有降之不下而升者至天的,有升降俱不得前进的,作出这样分别,乃是由于在气交的各种变化之中,异常的变化,各不相同,因此,发生的灾害也就有轻有重了。


帝曰:愿闻气交遇会胜抑之由,变成民病,轻重何如?

岐伯曰:胜相会,抑伏使然。是故辰戌之岁,木气升之,主逢天柱,胜而不前,又遇庚戌,金运先天,中运胜之,忽然不前,木运升天,金乃抑之,升而不前,即清生风少,肃杀于春,露霜复降,草木乃萎。民病温疫早发,咽嗌乃干,四肢满,肢节皆痛,久而化郁,即大风摧拉,折陨鸣紊。民病卒中偏痹,手足不仁。

是故巳亥之岁,君火升天,主窒天蓬,胜之不前,又厥阴未迁正,则少阴未得升天,水运以至其中者,君火欲升,而中水运抑之,升之不前,即清寒复作,冷生旦暮。民病伏阳,而内生烦热,心神惊悸,寒热间作,日久成郁,即暴热乃至,赤风瞳翳,化疫,温疠暖作,赤气彰而化火疫,皆烦而燥渴,渴甚,治之以泄之可止。

是故子午之岁,太阴升天,主窒天冲,胜之不前,又或遇壬子,木运先天而至者,中木运抑之也,升天不前,即风埃四起,时举埃昏,雨湿不化。民病风厥涎潮,偏痹不随,胀满,久而伏郁,即黄埃化疫也。民病夭亡,脸肢府黄疸满闭。湿令弗布,雨化乃微。

是故丑未之年,少阳升天,主窒天蓬,胜之不前,又或遇太阴未迁正者,即少阴未升天也,水运以至者,升天不前,即寒冰反布,凛冽如冬,水复涸,冰再结,暄暖乍作,冷夏布之,寒暄不时。民病伏阳在内,烦热生中,心神惊骇,寒热间争,以久成郁,即暴热乃生,赤风气肿翳,化成疫疠[lì],乃化作伏热内烦,痹而生厥,甚则血溢。

是故寅申之年,阳明升天,主窒天英,胜之不前,又或遇戊申戊寅,火运先天而至,金欲升天,火运抑之,升之不前,即时雨不降,西风数举,咸卤燥生。民病上热喘嗽,血溢,久而化郁,即白埃翳雾,清生杀气,民病胁满,悲伤,寒鼽嚏,嗌干,手坼皮肤燥。

是故卯酉之年,太阳升天,主窒天芮,胜之不前,又遇阳明未迁正者,即太阳未升天也,土运以至,水欲升天,土运抑之,升之不前,即湿而热蒸,寒生两间。民病注下,食不及化,久而成郁,冷来客热,冰雹卒至。民病厥逆而哕[yuě],热生于内,气痹于外,足胫酸疼,反生心悸,懊热,暴烦而复厥。

黄帝说:我想听听关于气交相遇相会相胜相抑的原因,变而为疾,其病情轻重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气交有胜气相会时,就可以抑伏而使气交有变。因此在辰戌之年,厥阴风木应从上年在泉的右间,升为本年司天的左间,若遇到天柱金气过胜,是木气升之不前。又若遇到庾戌之年,金运之气先天时而至,中运之胜气,乃使木气忽然升之不前。木气欲升天,金气抑制之,升而不前,则发生清凉之气,风气反而减少,肃杀之气行于春季,露霜再次降下,草木因而枯萎。人们易患温疫早发,咽喉干燥,两胁胀满,肢节皆痛等病。木气不升,久而化为郁气,郁及则发,就要出现大风摧拉折损,鸣声紊乱。人们易患卒中,半生麻痹,手足不仁等病。

因此在巳亥之年,少阴君火应从上年在泉的右间,升为本年司天的左间,若遇到天蓬水气过胜,是君火升之不前。又若遇到厥阴司天,未得迁居正位,则少阴君火也就不能升于司天的左间,这是由于水运在中间阻抑所致。少阴君火欲升司天的左间,受到水运的阻抑,而升之不前,则清凉寒冷的气候再度发作,早晚都有冷气发生。人们易患阳气伏郁于内,而升烦热,心神惊悸,寒热交作等病。君火不升,久而化为郁气,郁及则发,就要出现暴热发作,火热之风气聚积覆盖于上,化为疫气,温疠逢温暖之时乃作,由于火气暴露化为火疫,则可发生心烦而躁动口渴等症,渴甚的,可以泻其火热,则诸症可止。

因此在子午年,太阴湿土应从上年在泉的右间,升为本年司天的左间,若遇到天冲木气过胜,是土气升之不前。又若遇到壬子年,木运之气先天时而至,中运之胜气,土气升天则风土埃尘昏暗,雨湿之气不得布化。人们易患风厥,涎液上涌,半生麻痹不随,腹部胀满等病。土气不升,久而化为郁气,郁及则发,就要发生土气尘埃化为疫病,人们容易患猝然死亡,易患面部四肢六腑胀满闭塞黄疸等病,湿气不能布化,雨水就要减少。

因此在丑未年,少阳相火应从上年在泉的右间,升为本年司天的左间,若遇到天蓬水气过胜,是少阳相火升之不前。又或遇到太阴司天,未得迁居正位,则少阴相火也就不能升于司天的左间,这是由于水运以至而阻抑所致。少阳之气欲升司天的左间,受到水运的阻抑而升之不前,则寒冷的雾露反而布化,气候凛冽如似冬季,河水又干涸,冰冻再次凝结,突然出现温暖的气候,接着就有寒气的布化,忽冷忽热,发作不时。人们易患阳气阳气伏郁在内,烦热升于心中,,心神惊骇,寒热交作等病。相火不繁荣昌盛,久而化为郁气,郁及则发,就要出现暴热之气,风火之气聚积覆盖于上,化为疫气,变为伏热内烦,肢体麻痹而厥逆,甚时发生血液外溢的病变。

因此在寅申年,阳明燥金应从上年在泉的右间,升为本年司天的左间,若遇到天英火气过胜,是金气升之不前。又若遇到戊申戊寅年,中运之火则先天时而至,金气欲升之为司天之左间,中运之火阻抑之,金气升之不前,则应时之雨不得降下,西风频作,土地干燥,咸卤发生。人们易患,气喘咳嗽,血液外溢等病。燥气不升,久而化为郁气,郁及则发,就要发生白色埃雾笼罩天空,清冷而肃杀之气,人们易患胁下胀满,喜悲伤,伤寒鼻塞喷嚏,咽喉干燥,手部坼裂,皮肤干燥等病。

因此在卯酉年,太阳寒水应从上年在泉的右间,升为本年司天的左间,若遇到天芮土气过胜,是太阳寒水升之不前。又或遇到阳明司天,未得迁居正位,则太阳寒水也就不能升于司天的左间,土运应时以至。寒水之气欲升司天的左间,受到土运的阻抑,而升之不前,则湿热相蒸,寒气发生于天地之间。人们易患泄泻如注,食谷不化等病。寒水不升,久而化为郁气,郁及则发,冷气又胜过客热之气,冰雹突然降下。人们易患厥逆呃逆,热病生于内,阳气痹于外,足胫痠疼,烦恼而发生心悸懊侬烦热,暴烦而又厥逆等病。


黄帝曰:升之不前,余已尽知其旨。愿闻降之不下,可得明乎?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是之谓天地微旨,可以尽陈斯道。所谓升已必降也,至天三年,次岁必降,降而入地,始为左间也。如此升降往来,命之六纪也。

是故丑未之岁,厥阴降地,主窒地晶,胜而不前,又或遇少阴未退位,即厥阴未降下,金运以至中,金运承之,降之未下,抑之变郁,木欲降下,金运承之,降而不下,苍埃远见,白气承之,风举埃昏,清燥行杀,霜露复下,肃杀布令,久而不降,抑之化郁,即作风燥相伏,暄而反清,草木萌动,杀霜乃下,蛰虫未见,惧清伤藏。

是故寅申之岁,少阴降地,主窒地玄,胜之不入,又或遇丙申丙寅,水运太过,先天而至,君火欲降,水运承之,降而不下,即彤云才见,黑气反生,暄暖如舒,寒常布雪,凛冽复作,天云惨凄,久而不降,伏之化郁,寒胜复热,赤风化疫。民病面赤、心烦、头痛、目眩也,赤气彰而温病欲作也。

是故卯酉之岁,太阴降地,主窒地苍,胜之不入,又或少阳未退位者,即太阴未得降也,或木运以至,木运承之,降而不下,即黄云见而青霞彰,郁蒸作而大风,雾翳埃胜,折陨乃作,久而不降也,伏之化郁,天埃黄气,地布湿蒸。民病四肢不举、昏眩、肢节痛、腹满填臆。

是故辰戌之岁,少阳降地,主窒地玄,胜之不入,又或遇水运太过,先天而至也,水运承之,降而不下,即彤云才见,黑气反生,暄暖欲生,冷气卒至,甚则冰雹也,久而不降,伏之化郁,冰气复热,赤风化疫。民病面赤、心烦、头痛、目眩也,赤气彰而热病欲作也。

是故巳亥之岁,阳明降地,主窒地彤,用而不入,又或遇太阳未退位,即阳明未得降,即火运以至之,火运承之不下,即天清而肃,赤气乃彰,暄热反作。民皆错倦,夜卧不安,咽乾引饮,懊热内烦,天清朝暮,暄还复作,久而不降,伏之化郁,天清薄寒,远生白气。民病掉眩,手足直而不仁,两胁作痛,满目然。

是故子午之年,太阳降地,主窒地阜胜之,降而不入,又或遇土运太过,先天而至,土运承之,降而不入,即天彰黑气,暝暗凄惨,才施黄埃而布湿,寒化令气,蒸湿复令,久而不降,伏之化郁。民病大厥,四肢重怠,阴痿少力,天布沉阴,蒸湿间作。


黄帝说:六气升之不前的问题,我已经完全明白了它的意义。还想听听关于六气降之不下的问题,可以让我明白吗?

岐伯说:你问的很全面啊!这其中讲的是天气与地其变化的精妙意义,我可以全面来讲述其道理。简言之,就是说六气上升之后,必然还要下降。六气中的每一气,上升至天,居时三年,至火年即第四年,必然下降入地,成为地之左间,又在之居时三年。这样一升一降,一往一来,共为六年,叫做六纪。因此,丑未之年,厥阴风木应从上年司天的右间,降为本年在泉的左间,若遇到地白金气过胜,则厥阴风木降之不前。又或遇到少阴司天,不得退位,则厥阴风木也就不能降于在泉的左间,居中的金运则应时而至。金运居于司天之下而承其气,则厥阴风木,降之不下,则青色的尘埃远见于上,白气承之干下,大风时起,尘埃昏暗,清燥之气行杀令,霜露再次降下,肃杀之气施布其令。若木气日久不降,其气被抑则化为郁气,就会发生风气与燥气伏郁,气才温暖而反见清冷,草木虽已萌芽生长,严寒霜冻又至,蛰虫不能出现,人们也惧怕这种清凉之气要伤害脏气。

因此在寅申年,少阳君火应从上年在泉的右间,降为本年在泉的左间,若遇到地玄火气过胜,则少阴君火不得降入地下。又或遇到丙申丙寅年,则水运太过,先天时而至。少阴君火欲降,水运居中承之,使君火不得降下,则赤色之云气始现,黑色云气反生,温暖的气候使万物舒适,又有寒雪降下,严寒发作,天云凄凉。少阴君火久伏而不降,则化为郁气,郁久必发,所以寒气过胜之后,又有热气发火,火风化为疫气,则人们易患面赤心烦,头痛目眩等病,火气暴露之后,温病就要发作。

因此在卯酉年,太阴湿土应从上年司天的右间,升为本年在泉的左间,若遇到地苍木气过胜,是太阴湿土不得降入地下。又或遇到少阳司天,不得退位,则太阴湿土不得降入在泉的左间,或木运应时以至。木运居于司天之下而承其气,太阴湿土降之不下,则出现黄云而又有青色云霞显露,云气郁蒸而大风发作,雾气遮蔽,尘埃过胜,草木为之折损。若太阴湿土日久不降,伏而不布则化为郁气,天空出现尘埃黄气,地上湿气郁蒸,人们易患四肢不能举动,头晕眩,肢节疼痛,腹胀胸满等病。

因此在辰戌年,少阳相火应从上年司天的右间,降为本年在泉的左间,若遇到地玄火气过胜,则少阳相火不得降入地下。又或遇到水运太过,则先天时而至。水运居中承之,相火欲降而不得降下,则赤色云气始见,黑色云气反而发生,温暖的之气才欲发生,冷气又突然而至,甚至降下冰雹。若少阳相火日久不得降下,伏而不布则化为郁气,冷气之后随又生热,火风之气化为疫气,则人们易患面赤心烦,头痛目眩等病,火气暴露之后,温病就要发作。

因此在巳亥年,阳明燥金应从上年司天的右间,升为本年在泉的左间,若遇到地彤火气过胜,则阳明燥金不得降入地下。又或遇到太阳司天不得退位,则阳明燥金不得降入在泉的左间,或火运应时以至。火运居于司天之下而承其气,阳明燥金降之不下,则天气清冷而肃降,火气显露则温热发作。人们感到昏沉困倦,夜卧不安,易患咽喉干燥,口渴引饮,懊侬烦热等病,早晚有大凉之气,而湿热之气却又发作。若阳明燥金日久不降,伏而不布则化为郁气,天空清凉而寒冷,远处有白气发生。人们易患眩晕,手足强直,麻木不仁,两胁作痛,双目视物不清等病。

因此在子午年,太阳寒水应从上年司天的右间,降为本年在泉的左间,若遇到地阜土气过则太阳寒水不得降入地下。又或遇到土运太过,则先天时而至。土运居中承之,太阳寒水欲降而不得降下,则天空暴露黑气,昏暗凄惨,才出现黄色尘埃,而又湿气弥漫,寒气布化之后,又出现热化与湿化之令。若太阳寒水日久不得降下,伏而不布则化为郁气,则人们易患大厥,四肢沉重卷怠,阴萎少力等病,天气阴沉,热气与湿气交替发作。

帝曰:升降不前,晰知其宗,愿闻迁正,可得明乎?

岐伯曰:正司中位,是谓迁正位。司天不得其迁正者,即前司天,以过交司之日,即遇司天太过有余日也,即仍旧治天数,新司天未得迁正也。厥阴不迁正,即风暄不时,花卉萎瘁[cuì]。民病淋溲[sōu],目系转,转筋,喜怒,小便赤。风欲令而寒由不去,温暄不正,春正失时。少阴不迁正,即冷气不退,春冷后寒,暄暖不时。民病寒热,四肢烦痛,腰脊强直。木气虽有余,而位不过于君火也。太阴不迁正,即云雨失令,万物枯焦,当生不发。民病手足肢节肿满,大腹水肿,填臆不食,飧泄胁满,四肢不举。雨化欲令,热犹治之,温煦于气,亢而不泽。少阳不迁正,即炎灼弗令,苗莠不荣,酷暑于秋,肃杀晚至,霜露不时。民病痎[jiē]疟,骨热,心悸,惊骇,甚时血溢。阳明不迁正,则暑化于前,肃杀于后,草木反荣。民病寒热,鼽嚏,皮毛折,爪甲枯焦;甚则喘嗽息高,悲伤不乐。热化乃布,燥化未令,即清劲未行,肺金复病。阳明不迁正,即冬清反寒,易令于春,杀霜在前,寒冰于后,阳光复治,凛冽不作,民病温疠至,喉闭嗌干,烦躁而渴,喘息而有音也。寒化待燥,犹治天气,过失序,与民作灾。

黄帝说;关于间气升降的问题,我已经完全明白了它的意义。还想听听关于六气迁正的问题,可以使我明白吗?

岐伯说:值年的岁气,迁居于一年的中位,叫做迁正位。司天之气不得迁居于正位,就是上年司天之气超过了交司之日。也就是上年司天之气太过,其值时有余日,乃旧治理着本年的司天之数,所以使新司天不得迁正。风木温暖之气不能应时施化,则花卉枯萎,人们易患淋病,目系转,转筋,善怒,小便赤等病。风气欲施其令而寒气不退,温暖的气候不得正时,则失去正常的春令。子午年,苦上年厥阴不退位,则本年少阴不得迁正,冷气不退,春天先冷而后又寒,温暖之气不能应时施化。人们易患寒热,四肢烦痛,腰脊强直等病。上年厥阴木之气虽有余,但其不退位的情况,不能超过主气二之气君火当令之时。丑未年,若上年少阴不退位,则本年太阴不得迁正,雨水不能及时,万物枯焦,应当生长发育的不能生发。人们易患手足肢节肿满,大腹水肿,胸满不食,飧泄胁满,四肢不能举动等病。雨气欲布其令,但由于少阴君火仍居天位而治之,所以温暖之气化亢盛而缺少雨泽。寅申年,若上年太阴不退位,则本年少阳不得迁正,炎热的气候不得施布其令,植物的苗莠不能繁荣,少阳之气晚治,则酷暑见之于秋季,肃杀之气亦必晚至,霜露不得应时而降。人们易患寒热,鼻塞喷嚏,皮毛脆折,爪甲枯焦,甚则喘咳上气,悲伤不乐等病。由于热化之令继续施布,燥令不行,也就是清冷急切之气不行,肺金又要患病。辰戌年,若上年阳明不退位,则本年太阳不得迁正,致使冬季寒冷之令,反而改行于春季,肃杀霜冻之气在前,严寒冰雪之气在后,若阳光之气复得而治,则凛冽之气不得发作,雰待时而现。人们易患温疫发作,喉闭咽干,烦躁口渴,喘息有音等病。太阳寒化之令,须待燥气过后,才能司天主治,若燥气过期不退,时令失去正常规律,对人们就会发生灾害。

帝曰:迁正早晚,以命其旨,愿闻退位,可得明哉?

岐伯曰:所谓不退者,即天数未终,即天数有余,名曰复布政,故名曰再治天也。即天令如故,而不退位也。厥阴不退位,即大风早举,时雨不降,湿令不化,民病温疫,疵废,风生,皆肢节痛,头目痛,伏热内烦,咽喉干引饮。少阴不退位,即温生春冬,蛰虫早至,草木发生,民病膈热,咽干,血溢,惊骇,小便赤涩,丹瘤,疮疡留毒。太阴不退位,而取寒暑不时,埃昏布作,湿令不去,民病四肢少力,食饮不下,泄注淋满,足胫寒,阴痿,闭塞,失溺,小便数。少阳不退位,即热生于春,暑乃后化,冬温不冻,流水不冰,蛰虫出见,民病少气,寒热更作,便血,上热,小腹坚满,小便赤沃,甚则血溢。阳明不退位,即春生清冷,草木晚荣,寒热间作。民病呕吐,暴注,食饮不下,大便干燥,四肢不举,目瞑掉眩。太阳不退位,即春寒夏作,冷雹乃降,沉阴昏翳,二之气寒犹不去。民病痹厥,阴痿,失溺,腰膝皆痛,温疠晚发。

帝曰:天岁早晚,余已知之。愿闻地数,可得闻乎?

岐伯曰:地下迁正、升天及退位不前之法,即地土产化,万物失时之化也。

黄帝说:对于迁正早晚的问题,你已将它的意义告知了我,还想听听有关退位的情况,可以使我明白吗?

岐伯说:所谓不退位,就是指司天之数不尽,也就是司天之数有余,名叫复布政,所以也叫再治天,是由于司天之数有余,依然如故而不得退位的缘故。厥阴风木不退位时,则大风早起,时雨不得降下,温令不能施化,人们易患温暖,斑疵偏废,风病发生,普遍出现肢节痛,头目痛,伏热在内而心烦,咽喉干燥,口渴引饮等病。少阴君火不退位时,则温暖之气发生于春冬季节,蛰虫早期出现,草木提前发芽生长,人们易患隔热咽干,血液外溢,惊骇,小便赤涩,丹瘤诊疮疡等病。太阴湿土不退位时,则寒冷与暑热不时发生于春季,尘埃昏暗弥布天空,湿令不去,人们易患四肢少力,饮食不下,泄泻如注,小便淋沥,腹满,足胫寒冷,阴萎,大便闭塞,小便失禁或小便频数等病。少阳相火不退位时,则炎热的气候发生于春季,由于暑热在后期布化,故冬季温暖而不冻,流水不冰,蛰虫出现,人们易患少气,寒热交替发作,便血,上部发热,小腹坚硬而胀满,小便赤,甚则血液外溢等病。阳明燥金不退位时,则春天发生清冷之气,草木繁荣推迟,寒气与热气相间发作。人们易患呕吐,暴发泄泻,饮食不下,大便干燥,四肢不能举动,头目眩晕等病。太阳寒水不退位时,则春季又发生寒冷的气候,冰雹降下,阴沉之气昏暗覆盖,至二之气时,寒气尚未退去,人们易患寒痹厥逆,阴痿不用,小便失禁,腰膝皆痛等病,温疠之发作较晚。

黄帝说:岁气司天的早晚,我已经知道了。还想听听在泉之数,你可以告知我吗?

岐伯说:地之三气,每年有一气迁正,一气升天,一气退位,其不得前进,便应于土地的生化,使万物的生化失于正常的时令。

帝曰:余闻天地二甲子,十干十二支,上下经纬天地,数有迭移,失守其位,可得昭乎?

岐伯曰:失之迭位者,谓虽得岁正,未得正位之司,即四时不节,即生大疫。

假令甲子阳年,土运太窒,如癸亥天数有余者,年虽交得甲子,厥阴犹尚治天,地已迁正,阳明在泉,去岁少阳以作右间,即厥阴之地阳明,故不相和奉者也。癸巳相会,土运太过,虚反受木胜,故非太过也。何以言土运太过,况黄钟不应太窒,木即胜而金还复,金既复而少阴如至,即木胜如火而金复微,如此则甲已失守,后三年化成土疫,晚至丁卯,早至丙寅,土疫至也,大小善恶,推其天地,详乎太乙。又只如甲子年,如甲至子而合,应交司而治天,即下己卯未迁正,而戊寅少阳未退位者,亦甲已下有合也,即土运非太过,而木乃乘虚而胜土也,金次又行复胜之,即反邪化也。阴阳天地殊异尔,故其大小善恶,一如天地之法旨也。

假令丙寅阳年太过,如乙丑天数有余者,虽交得丙寅,太阴尚治天也,地已迁正,厥阴司地,去岁太阳以作右间,即天太阴而地厥阴,故地不奉天化也。乙辛相会,水运太虚,反受土胜,故非太过,即太簇之管,太羽不应,土胜而雨化,木复即风,此者丙辛失守其会,后三年化成水疫,晚至己巳,早至戊辰,甚即速,微即徐,水疫至也,大小善恶,推其天地数乃太乙游宫。又只如丙寅年,丙至寅且合,应交司而治天,即辛巳未得迁正,而庚辰太阳未退位者,亦丙辛不合德也,即水运亦小虚而小胜,或有复,后三年化疠,名曰水疠,其状如水疫。治法如前。

假令庚辰阳年太过,如己卯天数有余者,虽交得庚辰年也,阳明犹尚治天,地已迁正,太阴司地,去岁少阴以作右间,即天阳明而地太阴也,故地不奉天也。乙巳相会,金运太虚,反受火胜,故非太过也,即姑洗之管,太商不应,火胜热化,水复寒刑,此乙庚失守,其后三年化成金疫也,速至壬午,徐至癸未,金疫至也,大小善恶,推本年天数及太乙也。又只如庚辰,如庚至辰,且应交司而治天,即下乙未得迁正者,即地甲午少阴未退位者,且乙良不合德也,即下乙未柔干失刚,亦金运小虚也,有小胜或无复,且三年化疠,名曰金疠,其状如金疫也。治法如前。

假令壬午阳年太过,如辛巳天数有余者,虽交得壬午年也,厥阴犹尚治天,地已迁正,阳明在泉,去岁丙申少阳以作右间,即天厥阴而地阳明,故地不奉天者也。丁辛相合会,木运太虚,反受金胜,故非太过也,即蕤宾之管,太角不应,金行燥胜,火化热复,甚即速,微即徐。疫至大小善恶,推疫至之年天数及太乙。又只如壬至午,且应交司而治之,即下丁酉未得迁正者,即地下丙申少阳未得退位者,见丁壬不合德也,即丁柔干失赐,亦木运小虚也,有小胜小复,后三年化疠,名曰木疠,其状如风疫也。治法如前。

假令戊申阳年太过,如丁未天数太过者,虽交得戊申年也。太阴犹尚司天,地已迁正,厥阴在泉,去岁壬戌太阳以退位作右间,即天丁未,地癸亥,故地不奉天化也。丁癸相会,火运太虚,反受水胜,故非太过也,即夷则之管,上太徵不应,此戊癸失守其会,后三年化疫也,速至庚戌,大小善恶,推疫至之年天数及太乙,又只如戊申,如戊至申,且应交司治天,即下癸亥未得迁正者,即地下壬戌太阳未退者,见戊癸亥未合德也,即下癸柔干失刚,见火运小虚,有小胜或无复也,后三年化疠,名曰火疠也。治法如前。治之法,可寒之泄之。

黄帝说:我听说天地二甲子,十干与十二支配和。司天在泉,上下相合而主治天地之气,其数能互相更移,有时失守其位,你可以使我明白吗?

岐伯说:失其更移之正位的,就是说虽然已得岁时之正位,但是未得司正位之气,就会四时不节,发生大疫。

假如甲子年,本为阳年,而土运受到抑塞,如果上年癸亥年,司天的气数太过而有余,在时间上随已交得甲子年,但厥阴风木仍居于司天之位,本年地气已经迁正,阳明在泉,去年在泉之少阳,已退为本年在泉的右间,这样,去年司天之厥阴不退位在上,本年在泉之阳明已迁正在下,因此二者不相奉和。由于在上之癸与在下之乙反而相会,则本应太过的土运,却变虚而为木气胜,所以就不是太过了,况且应于土运之黄种阳年不应受到抑塞,今木气既胜,则土之子金气来复,金气来复,若少阴君火随之而至,则木之胜气随从君火之气,故金之复气乃微,这样,上甲与下已失守其位,其后三年则化成土疫,晚至丁卯年,早在丙寅年,土疫就要发作,发作的大小和善恶,可以根据当年司天在泉之气的盛衰及太乙游宫的情况去推断。又如甲子年,在上的甲与子相结合,交于司天已治天之位,崦在下的已卯未得迁正,上年戊寅在泉至少阳不得退位,也属上甲与下已未能合德,也就是土运不酸太过,而木气也要乘虚克土,土之子金气又有复气,以反其邪气之化。司天在泉,阴阳属性不同,其变为疫疠之气的大小善恶,和司天在泉失守其位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

假如丙寅年,本为阳年太过,如果上年乙丑年司天的气数太过而有余,在时间上虽已交得丙寅年,但太阴湿土仍居于司天之位,本年地气已经迁正,厥阴在泉,去年在泉之少阳,已退为本年在泉的右间,这样,去年司天之太阴不退位在上,本年在泉之厥阴已迁正在下,因此,在泉的厥阴不能奉和于司天的气化。由于在上的乙与在下的辛反而相会,则本应太过的水运,却变虚而为土气所胜,所以就不是太过了,也就是太簇之律管,不应太羽之音。土胜而雨气施化,水之子来复为风化,这样,上丙与下辛失守其位而不得相会,其后三年则化成水疫,晚至已巳年,早在戊辰年,水疫甚者发作迅速,水疫微者发作徐缓,水疫发作的大小善恶,可以根据当年司天在泉之气的盛衰及太乙游宫的情况去推断。又如丙寅年,在上的丙与寅相合,交于司天已治天之位,而在下的辛巳未得迁正,上年庾辰在泉至少阳不得退位,也属于上丙与下辛未能合德,便使水运小虚而有小的胜气,或有小的复气,其后三年化而为疠,名叫水疫,其症状如水疫,治法同前。

假如庚辰年,本为阳年太过,如果上年已卯年司天的气数太过而有余,在时间上虽已交得庚辰年,但阳明燥金仍居于司天之位,本年地气已经迁正,太阴在泉,去年在泉的少阴已退为本年在泉的右间,这样,去年司天之阳明不退位在上,本年在泉之太阴已迁正在下,因此,在泉的太阴不能奉和于司天的气化。由于在上的己与在下的乙相会,则本应太过的金运,却变虚而为火气所胜,所以就不是太过了,也就是姑洗之律管,不应太商之音。火之胜气热化,则金之子水气来复,寒而制热,这样上庚与下乙失守其位而不得相会,其后三年化成金疫,迅速的至壬午年,徐缓的至癸未年,金疫就要发作,发作的大小善恶,可以根据当年司天之气的盛衰及太一游宫的情况去推断。又如庚辰年,在上的庚与辰相合,交于司天以治天之位,而在下的乙未未得迁正,也就是上年甲午在泉的少阴未得退位,也属于上庚与下乙未能合德,也就是下乙的柔干失于与上庚刚干的配合,使金运小虚而小有胜气,或虽有胜气而无复气,其后三年化为疫疠,名叫金疠,治法同前。

假如壬午年,本为阳年太过,如果上年辛巳年司天的气数太过而有余,在时间上虽已交得壬午年,但厥阴风木仍居于司天之位,本年地气已经迁正,太扬在泉,去年丙申在泉的少阳已退为本年在泉的右间,这样,去年司天之厥阴不退位在上,本年在泉之阳明已迁正在下,因此,在泉的阳明不能奉和于司天的气化。由于在上的辛与在下的丁相会,则本应太过的木运,却变虚而为金气所胜,所以就不是太过了,也就是蕤宾之律管,不应太角之音。金气行而燥气胜,木之子火气来复则热化,其后化成木疫,疫甚的发作迅速,疫微的发作徐缓,木疫发作的大小善恶,可以根据当年司天在泉之数的盛衰及太乙游宫的情况去推断。又如壬午年,在上的壬与午相合,交于司天已治天之位,而在下的丁酉未得迁正,也就是上年甲午在泉至少阴未不得退位,也属于上庾与下乙未能合德,也就是下丁的干失与上壬刚干的配合,也可以使木运小虚,并有小的胜气与小的复气,其后三年化而为疠,名叫木疫,其症状与风疫相似,治法同前。

假如戊申年,本为阳年太过,如果上年丁未年司天的气数太过而有余,在时间上虽已交得戊申年,但太阴湿土仍居于司天之位,本年地气已经迁正,厥阴在泉,去年戊申在泉的太阳已经退为本年在泉的右间,这样,去年丁未司天之太阴不退位而仍在上,本年癸亥在泉之厥阴已迁正在下,因此在泉的厥阴不能奉和于司天的气化。由于在上的丁与在下的癸相会,则本应太过的火运,却变虚而为水气所胜,所以就不是太过了,也就是夷则之律管,不应太徽之音。这样上戊与下癸失守其位而不得相会,其后三年化而为疫,迅速的至庾戌年便要发作,发作的大小善恶,可以根据当年司天之气的盛衰及太乙游宫的情况去推断。又如戊申年,在上的戊与申相会,且应交于司天已治天之位,而在下的癸亥未得迁正,也就是上年壬戌在泉至少阴未不得退位,属于上戌与下癸未能合德,即下癸的柔干失与戊壬刚干的配合,使火运小虚,有小胜气,或虽有胜气而无复气,其后三年化而为疠,名叫火疠,治法同前,其治法可以用寒法与泄法。

黄帝曰:人气不足,天气如虚,人神失守,神光不聚,邪鬼干人,致有夭亡,可得闻乎?

岐伯曰:人之五藏,一藏不足,又会天虚,感邪之至也。人忧愁思虑即伤心,又或遇少阴司天,天数不及,太阴作接间至,即谓天虚也,此即人气天气同虚也。又遇惊而夺精,汗出于心,因而三虚,神明失守。心为群主之官,神明出焉,神失守位,即神游上丹田,在帝太一帝群泥丸宫一下。神既失守,神光不聚,却遇火不及之岁,有黑尸鬼见之,令人暴亡。

人饮食、劳倦即伤脾,又或遇太阴司天,天数不及,即少阳作接间至,即谓之虚也,此即人气虚而天气虚也。又遇饮食饱甚,汗出于胃,醉饱行房,汗出于脾,因而三虚,脾神失守,脾为谏议之官,智周出焉。神既失守,神光失位而不聚也,却遇土不及之年,或已年或甲年失守,或太阴天虚,青尸鬼见之,令人卒亡。

人久坐湿地,强力入水即伤肾,肾为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因而三虚,肾神失守,神志失位,神光不聚,却遇水不及之年,或辛不会符,或丙年失守,或太阳司天虚,有黄尸鬼至,见之令人暴亡。

人或恚怒,气逆上而不下,即伤肝也。又遇厥阴司天,天数不及,即少阴作接间至,是谓天虚也,此谓天虚人虚也。又遇疾走恐惧,汗出于肝。肝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神位失守,神光不聚,又遇木不及年,或丁年不符,或壬年失守,或厥阴司天虚也,有白尸鬼见之,令人暴亡也。

已上五失守者,天虚而人虚也,神游失守其位,即有五尸鬼干人,令人暴亡也,谓之曰尸厥。人犯五神易位,即神光不圆也。非但尸鬼,即一切邪犯者,皆是神失守位故也。此谓得守者生,失守者死。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黄帝说:人的正气不足,天气如不正常,则神志失守,神光不得聚敛,邪气伤人,导致暴亡,我可以听听这是什么道理吗?

岐伯说:人的五脏,只要有一脏不足,有遇上岁气不及,就要感受邪气。人若过度忧愁思虑就要伤心,又或遇少阴司天之年,天气不及,则间气太阴接之而至,这就是所谓天虚,也就是人气与天气同虚。又遇因惊而劫夺精气,汗出而伤心之液,因而形成三虚,则神明失守。心为一身之君主,神明由此而出,神明失守其位,则游离于丹田,也就是泥丸宫下,神既失守而不得聚敛,却又遇到火运不及之年,必有水疫之邪气发病,使人突然死亡。

人若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就要伤脾,又或遇太阴司天之年,天气不及,则间气少阳接之而至,这就是所谓天虚,也就是人气虚与天气虚。又遇饮食过饱,汗出伤胃之液,或醉饱行房,汗出伤脾之液,因而形成三虚,则脾之神志失守。脾的职能比之于议,智谋周密自此而出,神既失守其位而不得聚敛,却又遇土运不及之年,必有土疫疠之邪气发病,使人突然死亡。

人若久坐湿地,或强力劳动而又入水则必伤肾脏。肾的职能是作强,一切技巧都由此而出,由于人虚加以天气虚,因而形成三虚,使肾的神志失守,神志失守其位而不得聚敛,却又遇水运不及之年,必有土疫雅气发病,使人突然死亡。

人有时候忿怒,气上逆而不下,就要伤肝。又或遇厥阴司天,天气不及,则间气少阴接之而至,这就是所谓天虚,也就是天虚与人虚。又或遇急走恐惧,则汗出而伤肝之液。肝的职能,比之于将军,人的谋虑自此而出,神志失守其位而不聚敛,又遇木运不及之年,或丁年上丁与下壬不相符合,或上壬与下丁失守其位,或厥阴司天天气不及,必有金疫邪气发病,使人突然死亡。

上述五种失守其位,乃是由于天气虚与人气虚,致使神志游离失守其位,便会有五疫之邪伤人,使人突然死亡,名叫尸厥。人犯了五脏神志易位,就会使神光不圆,不但是疫邪,一切邪气伤人,都是由于神志失守其位的缘故。所以说,神志内守的就可以生,神志失守的就要死亡,的神者就会安康,失神者就要死亡。

二、心得
运气失常是人体产生疾病的根本原因。十二脏腑密切关联,相互为用,任一功能失调,就会导致人体虚弱,神移失守,虽在其体,还不致死,但若遇气运失常,就容易被外来虚邪侵犯,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所以养生之道,贵在精神内守,调养正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 21:39:25 | 显示全部楼层
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一、原文、译文、查字、正音黄帝问曰:五气交合,盈虚更作,余知之矣。六气分治,司天地者,其至何如?
岐伯再拜对曰:明乎哉问也。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
帝曰:愿闻上合昭昭,下合冥冥奈何?
岐伯曰:此道之所主,工之所疑也。
帝曰:愿闻其道也。
岐伯曰:厥阴司天,其化以风;少阴司天,其化以热;太阴司天,其化以湿;少阳司天,其化以火;阳明司天,其化以燥;太阳司天,其化以寒,以所临脏位,命其病者也。
帝曰:地化奈何?
岐伯曰:司天同候,间气皆然。
黄帝问道:五运相互交和主岁,太过不及交替为用,我已经知道了。六气分治一年中,主管司天在泉,其气来时是怎样的?
岐伯再拜而回答说:问的多么英明啊!这是自然变化的基本规律,人体的机能活动是与天地变化相适应的。
黄帝道:人体与司天在泉之气相适应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这是受自然规律所主宰的,是一般医生疑惑难明的。
黄帝道:我要知道它的道理。
岐伯说:厥阴司天,气从风化;少阴司天,气从热化;太阴司天,气从湿化;少阳司天,气从火化;阳明司天,气从燥化;太阳司天,气从寒化。根据客气所临的脏位,来确定其疾病。
黄帝道:在泉之气的气化是怎样的?
岐伯说:与司天同一规律,间气也是如此。

帝曰:间气何谓?
岐伯曰:司左右者是谓间气也。
帝曰:何以异之?
岐伯曰:主岁者纪岁,间气者纪步也。
帝曰:善。岁主奈何?
岐伯曰:厥阴司天为风化,在泉为酸化,司气为苍化,间气为动化。少阴司天为热化,在泉为苦化,不司气化,居气为灼化。太阴司天为湿化,在泉为甘化,司气为黅化,间气为柔化。少阳司天为火化,在泉为苦化,司气为丹化,间气为明化。阳明司天为燥化,在泉为辛化,司气为素化,间气为清化。太阳司天为寒化,在泉为咸化,司气为玄化,间气为藏化。故治病者,必明六化分治,五味五色所生,五藏所宜,乃可以言盈虚病生之绪也。

黄帝道:间气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分司在司天和在泉之左右的,就叫做间气。
黄帝道:与司天在泉有何分别?
岐伯说:司天在泉主岁之气,主管一年的气化,间气之气,主一步(六十日多)的气化。
黄帝道:很对!一岁之中气化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厥阴司天为风化,在泉为酸化,岁运为苍化,间气为动化;少阴司天年为热化,在泉为苦化,岁运不司气化,间气为灼化;太阴司天为湿化,在泉为甘化,间气为柔化;少阳司天为火化,在泉为苦化,岁运为丹化,间气为明化;阳明司天为燥化,在泉为辛化,岁运为素化,间气为清化;太阳司天为寒化,在泉为咸化,岁运为玄化,间气为藏化。所以作为一个治病的医生,必须明了六气所司的气化,以及五味、五色的产生与五脏之所宜,然后才可以对气化的太过、不及和疾病发生的关系有了头绪。

帝曰:厥阴在泉,而酸化先,余知之矣。风化之行也何如?
岐伯曰:风行于地,所谓本也,余气同法。本乎天者,天之气也;本乎地者,地之气也。天地合气,六节分而万物化生矣。故曰:谨候气宜,无失病机,此之谓也。
帝曰:其主病何如?
岐伯曰:司岁备物,则无遗主矣。
帝曰:先岁物何也?
岐伯曰:天地之专精也。
帝曰:司气者何如?
岐伯曰:司气者主岁同然,有余不足也。

黄帝道:厥阴在泉而从酸化,我早就知道了。风的气化运行又怎样呢?
岐伯说:风气行于地,这是本于地之气而为风化,其他火湿燥寒诸气也是这样。因为本属于天的,是天之气,本属于地的,是地之气,天地之气相互通化合,六节之气分而后万物才能生化。所以说:要谨慎地察侯气宜,不可贻误病机。就是这个意思。
黄帝道:主治疾病的药物怎样?
岐伯说:根据岁气来采备其所生化的药物,则药物就不会有所遗略了。
黄帝道:为什么要采备岁气所生化的药物?
岐伯说:因其能得天地精专之气,故气全而力厚。
黄帝说:司岁运的药物怎样?
岐伯说:司岁运的药物与主岁的药物相同,然而有太过不及的区别。


帝曰:非司岁物何谓也?
岐伯曰:散也,故质同而升等也。气味有薄厚,性用有躁静,治保有多少,力化有浅深,此之谓也。
帝曰:岁主脏害何谓?
岐伯曰:以所不胜命之,则其要也。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上淫于下,所胜平之;外淫于内,所胜治之。
帝曰:善。平气何如?
岐伯曰: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正者正治,反者反治。

黄帝说:不属司岁之气生化的药物,又怎样呢?
岐伯说:其气散而不专。所以非司岁和司岁的药物相较,形质虽同,却有等级上的差别,气味有厚薄之分,性能有躁静之别,疗效有多少的不同,药力所及也有浅深之异。就是这个道理。
黄帝说:主岁之气伤害五脏,应当怎样来说明?
岐伯说:以脏气所不胜之气来说明,就是这个问题的要领。
黄帝说:治疗的方法怎样?
岐伯说:司天之气淫胜于下的,以其所胜之气来平调之;在泉之气淫胜于内的,以其所胜之气来治疗之。
黄帝说:很好。负气平和之年怎样呢?
岐伯说:仔细观察阴阳病变之所在,来加以调整,达到平衡为目的。正病用正治法,反病用反治法。

帝曰:夫子言察阴阳所在而调之,论言人迎与寸口相应,若引绳,小大齐等,命曰平。阴之所在寸口,何如?
岐伯曰:视岁南北可知之矣。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北政之岁,少阴在泉,则寸口不应;厥阴在泉,则右不应;太阴在泉,则左不应;南政之岁,少阴司天,则寸口不应;厥阴司天,则右不应;太阴司天,则左不应;诸不应者反其诊则见矣。
帝曰:尺候何如?
岐伯曰:北政之岁,三阴在下,则寸不应,三阴在上,则尺不应。南政之岁,三阴在天,则寸不应,三阴在泉,则尺不应,左右同。故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此之谓也。

黄帝说:先生说观察阴阳之所在来调治,医论中说人迎和寸口脉相应,象牵引绳索一样大小相等的,称为平脉。那么阴脉所在寸口应该怎样?
岐伯说:看主岁是南政还是北政,就可以知道了。黄帝说:请你详尽地讲给我听。
岐伯说:北政的年份,少阴在泉,则寸口不应;厥阴在泉,则右脉不应;太阴在泉,则左脉不应。南政的年份,少阴司天,则寸口不应;厥阴司天,则右脉不应;太阴司天,则左脉不应。凡是寸口脉不应的,尺寸倒候或复其手就可以见了。
黄帝说:尺部之候怎样?
岐伯说:北政的年份,三阴在泉,则寸部不应;三阴司天,则尺部不应。南政的年份,三阴司天,则寸部不应;三阴在泉,则尺部不应。左右脉是相同的。所以说:能掌握其要领的,用很少的语言就可以介绍完了,如果不知其要领,就会茫无头绪。就是这个道理。


帝曰:善。天地之气,内淫而病何如?
岐伯曰:岁厥阴在泉,风淫所胜,则地气不明,平野昧,草乃早秀。民病洒洒振寒,善伸数欠,心痛支满,两胁里急,饮食不下,膈咽不通,食则呕,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
岁少阴在泉,热淫所胜,则焰浮川泽,阴处反明。民病腹中常呜,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寒热皮肤痛、目瞑齿痛、(出页)肿、恶寒发热如疟,少腹中痛、腹大、蛰虫不藏。
岁太阴在泉,草乃早荣,湿淫所胜,则埃昏岩谷,黄反见黑,至阴之交。民病饮积心痛,耳聋,浑浑焞[tūn]焞,溢肿喉痹,阴病血见,少腹痛肿,不得小便,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腰似折,髀不可以回,腘如结,腨如别。
岁少阳在泉,火淫所胜,则焰明郊野,寒热更至。民病注泄赤白,少腹痛,溺赤,甚则血便,少阴同候。
岁阳明在泉,燥淫所胜,则雾雾清瞑。民病喜呕,呕有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反侧,甚则嗌干,面尘,身无膏泽,足外反热。
岁太阳在泉,寒淫所胜,则凝肃惨栗。民病少腹控睪引腰脊,上冲心痛,血见嗌痛,颔肿。
帝曰:善。治之奈何?
岐伯曰:诸气在泉,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火淫于内,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发之;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苦下之;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泻之,以辛润之,以苦坚之。

黄帝道:很对。司天在泉之气,淫胜于内而发病的情况是怎样的?
岐伯说:厥阴在泉之年,风气淫盛,则地气不明,原野昏暗不清,草类提早结实。人们多病洒洒然振栗恶寒,时喜伸腰呵欠,心痛而有撑满感,两侧胁里拘急不舒,饮食不下,胸膈咽部不利,食入则呕吐,腹胀,多嗳气,得大便或转矢气后觉得轻快好像病情衰减,全身沉重。
少阴在泉之年,热气淫盛,川泽中阳气蒸腾,阴处反觉清明。人们多病腹中时常鸣响,逆气上冲胸脘,气喘不能久立,寒热,皮肤痛,眼模糊,齿痛,目下肿,恶寒发热如疟状,少腹疼痛,腹部胀大。气候温热,虫类迟不伏藏。
太阴在泉之年,草类提早开花,湿气淫盛,则崦谷之间昏暗浑浊,黄色见于水位,与至阴之气色相交合。人们多病饮邪积聚,心痛,耳聋,头目不清,咽喉肿胀,喉痹,阴病而有出血症状,少腹肿痛,小便不通,气上冲头痛,眼如脱出,项部似拔,腰象折断,大腿不能转动,膝弯结滞不灵,小腿肚好像裂开样。
少阳在泉之年,火气淫盛,则郊野烟明,时寒时热。人们多病泄泻如注,下痢赤白,少腹痛,小便赤色,甚则血便。其余症候与少阴在泉之年相同。
阳明在泉之年,燥气淫盛,则雾气清冷昏暗。人们多病喜呕,呕吐苦水,常叹息,心胁部疼痛不能转侧,甚至咽喉干,面暗如蒙尘,身体干枯而不润泽,足外侧反热。
太阳在泉之年,寒气淫盛,则天地间凝肃惨栗。人们多病少腹疼痛牵引睾丸、腰脊,向上冲心而痛,出血,咽喉痛,颔部肿。
黄帝道:讲得好。怎样治疗呢?
岐伯说:凡是在泉之气,风气太过而侵淫体内的,主治用辛凉,辅佐用苦味,用甘味来缓和肝木,用辛味来散其风邪;热气太过而侵淫体内的,主治用咸寒,辅佐用甘苦,以酸味收敛阴气,用苦药来发泄热邪;湿气太过而侵淫体内的,主治用苦热,辅佐用酸淡,用苦味药以燥湿,用淡味药以渗泄湿邪;火气太过而侵淫体内的,主治用咸冷,辅佐用苦辛,以酸味药收敛阴气,以苦味药发泄火邪;燥气太过而侵淫体内的,主治用苦温,辅助用甘辛,以苦味泄下;寒气太过而侵淫体内的,主治用甘热,辅助用苦辛,用成以泻水,用辛味以温润,以苦味来巩固阳气。


帝曰:善。天气之变何如?
岐伯曰:厥阴司天,风淫所胜,则太虚埃昏,云物以扰,寒生春气,流水不冰。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肢两胁,膈咽不通,饮食不下,舌本强,食则呕,冷泄腹胀,溏泄瘕水闭,蛰虫不去病本于脾。冲阳绝,死不治。
少阴司天,热淫所胜,怫热至,火行其政。民病胸中烦热,溢干、右胠满、皮肤痛,寒热咳喘,大雨且至、唾血血泄、鼽衄、嚏呕、溺色变,甚则疮疡胕肿、肩背臂臑及缺盆中痛,心痛肺(月真),腹大满,膨膨而喘咳,病本于肺,尺泽绝,死不治。
太阴司天,湿淫所胜,则沉阴且布,雨变枯槁,胕肿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不得,腰脊头项痛、时眩、大便难,阴气不用,饥不欲食,咳唾则有血,心如悬。病本于肾,太溪绝,死不治。
少阳司天,火淫所胜,则温气流行,金政不平。民病头痛,发热恶寒而疟,热上皮肤痛,色变黄赤,传而为水,身面胕肿、腹满仰息、泄注赤白、疮疡、咳唾血、烦心,胸中热,甚则鼽衄,病本于肺。天府绝,死不治。
阳明司天,燥淫所胜,则木乃晚荣,草乃晚生,筋骨内变。民病左胠胁痛,寒清于中,感而疟,大凉革候,咳、腹中呜,注泄鹜溏,名木敛生,菀于下,草焦上首,心胁暴痛,不可反侧,嗌干面尘腰痛,丈夫?疝,妇人少腹痛,目昧眦,疡疮痤痈,蛰虫来见,病本于肝。太冲绝,死不治。
太阳司天,寒淫所胜,则寒气反至,水且冰,血变于中,发为痈疡。民病厥心痛,呕血、血泄、鼽衄,善悲,时眩仆。运火炎烈,雨暴乃雹。胸腹满、手热肘挛,掖肿、心淡淡大动,胸胁胃脘不安、面赤目黄、善噫嗌干,甚则色炲,渴而欲饮,病本于心。神门绝,死不治。
所谓动气,知其脏也。


黄帝道:对。司天之气的变化又怎样呢?
岐伯说:厥阴司天,风气淫胜,则天空尘埃昏暗,云物扰动不宁,寒季行春令,流水不能结冰,蛰虫不去潜伏。人们多病胃脘,心部疼痛,上撑两胁,咽膈不通利,饮食不下,舌本强硬,食则呕吐,冷泻,腹胀,便溏泄,瘕,小便不通,病的根本在脾脏。如冲阳脉绝,多属不治的死症。
少阴司天,热气淫胜,则天气郁热,君火行其政令,热极则大雨将至。人们多病胸中烦热,咽喉干燥,右胁上胀满,皮肤疼痛,寒热,咳喘,唾血,便血,衄血,鼻塞流涕,喷嚏,呕吐,小便为色,甚则疮疡,浮肿,肩、背、臂、臑以及缺盆等处疼痛,心痛,肺胀,腹胀满,胸部胀满,气喘咳嗽,病的根本在肺脏。如尺泽脉绝,多属不治的症。
太阴司天,湿气淫胜,则天气阴沉,乌云满布,雨多反使草木枯槁。人们多病浮肿,骨痛阴痹,阴痹之病按之不知痛处,腰脊头项疼痛,时时眩晕,大便困难,阳痿,饥饿而不欲进食,咳唾则有血,心悸如悬,病的根本在肾脏。如太溪脉绝,多属不治的死症。
少阳司天,火气淫胜,则温热之气流行,秋金之令不平。人们多病头痛,发热恶寒而发疟疾,热气在上,皮肤疼痛,色变黄赤,传于里则变为水病,身面浮肿,腹胀满,仰面喘息,泄泻暴注,赤白下痢,疮疡,咳嗽吐血,心烦,胸中热,甚至鼻流涕出血,病的根本在肺脏。如天腑脉绝,多属不治的死症。
阳明司天,燥气淫胜,则树木繁荣推迟,草类生长较晚。筋骨发生变化,大凉之气使天气反常,树木生发之气被抑制而郁伏于下,草类的花叶均现焦枯,应该蛰伏的虫类反而出动。人们多病在肤胁疼痛,寒凉清肃之气感受之后则为疟疾,咳嗽,腹中鸣响,暴注泄泻,大便稀溏,心胁突然剧痛,不能转侧,咽喉干燥,面色如蒙尘,腰痛,男子癫疝,妇女少腹疼痛,眼目昏昧不明,眼角疼痛,疮疡痈痤,病的根本在肝脏。如太冲脉绝,多属不治的死症。
太阳司天,寒气淫胜,则寒气非时而至,水多结冰,如遇戊癸火运炎烈,则有暴雨冰雹。人们多病血脉变化于内,发生痈疡,厥逆心痛,呕血,便血,衄血,备塞流涕,善悲,时常眩晕仆倒,胸腹满,手热,肘臂挛急,腋部肿,心悸甚,胸胁胃脘不舒,面赤目黄,善嗳气,咽喉干燥,甚至面黑如炲,口渴欲饮,病的根本在心脏。如神门脉绝,多属不治的死症。
所以说,由脉气的搏动,可以测知其脏气的存亡。

帝曰:善。治之奈何?
岐伯曰:司天之气,风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泻之。热淫所胜,平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湿上甚而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而止。火淫所胜,平以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发之,以酸复之。热淫同。燥淫所胜,平以苦湿,佐以酸辛,以苦下之。寒淫所胜,平以辛热,佐以甘苦,以咸泻之。
帝曰:善。邪气反胜,治之奈何?
岐伯曰:风司于地,清反胜之,治以酸温,佐以苦甘,以辛平之。热司于地,寒反胜之,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平之。湿司于地,热反胜之,治以苦冷,佐以咸甘以苦平之。。火司于地,寒反胜之,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平之。燥司于地,热反胜之,治以平寒,佐以苦甘,以酸平之,以和为利。寒司于地,热反胜之,治以咸冷,佐以甘辛,以苦平之。
帝曰:其司天邪胜何如?
岐伯曰:风化于天,清反胜之,治以酸温,佐以甘苦。热化于天,寒反胜之,治以甘温,佐以苦酸辛。湿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苦寒,佐以苦酸。火化于天,寒反胜之,治以甘热,佐以苦辛。燥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辛寒,佐以苦甘。寒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咸冷,佐以苦辛。

黄帝说:对。怎样治疗呢?
岐伯说:司天之气,风气淫胜,治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味缓其急,以酸味泻其邪;,热气淫胜,治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味收敛阴气;湿气淫胜,治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味药燥湿,以淡味泄湿邪如湿邪甚于上部而有热,治以苦味温性之药,佐以甘心,汗解法恢复其常态而止;火气淫胜,治以咸冷,佐以苦甘,以酸味收敛阴气,以苦味药发泄火邪,以酸味药复其真气,热淫与火淫所胜相同;燥气淫胜,治以苦温,佐以酸辛,以苦味下其燥结;寒气淫胜,治以辛热,佐以苦甘,以咸味药泄其寒邪。
黄帝:对!本气不足而邪气反胜所致之病,应当怎样治疗?
岐伯说:风气在泉,而反被清气胜的,治以酸温,佐以苦甘,以辛味药平之;热气在泉,而寒气反胜的,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味药平之;湿气在泉,而热气反胜的,治以苦冷,佐以咸甘,以苦味药平之;或握在泉,而寒气反胜的,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以咸味药平之;燥气在泉,而热气反胜的,治以平寒,佐以苦甘,以酸味之药平之;以冷热平和为方制所宜;寒气在泉,而热气反胜的,治以咸冷,佐以甘心,以苦味药平之。
黄帝问道:司天之气被邪气反胜所致之病,应当怎样治疗?
岐伯说:风气司天而清凉之气反胜的,治用酸温,佐以甘苦;热气司天而寒水之气反胜的,治用甘温,佐以苦酸辛;湿气司天而热气反胜的,治用苦寒,佐以苦酸;火气司天而寒气反胜的,治用甘热,佐以苦辛;燥气司天而热气反胜的,治用辛寒,佐以苦甘;寒气司天而热气反胜的,治用咸冷,佐以苦辛。

帝曰:六气相胜奈何?
岐伯曰:厥阴之胜,耳呜头眩,愦愦欲吐,胃膈如寒。大风数虫不滋。胠胁气并,化而为热,小便黄赤,胃脘当心而痛,上肢两胁,肠呜飧泄,少腹痛,注下赤白,甚则呕吐,膈咽不通。
少阴之胜,心下热,善饥,齐下反动,气游三焦。炎暑至,木乃津,草乃萎。呕逆躁烦、腹满痛、溏泄,传为赤沃。
太阴之胜,火气内郁,疮疡于中,流散于外,病在胠胁,甚则心痛,热格,头痛、喉痹、项强。独胜则湿气内郁,寒迫下焦,痛留顶,互引眉间,胃满。雨数至,燥化乃见。少腹满,腰脽重强,内不便,善注泄,足下温,头重,足胫胕肿,饮发于中,胕肿于上。
少阳之胜,热客于胃,烦心、心痛、目赤,欲呕、呕酸、善饥、耳痛、溺赤、善惊、谵妄。暴热消烁,草萎水涸,介虫乃屈。少腹痛,下沃赤白。
阳明之胜,清发于中,左胠胁痛、溏泄、内为嗌塞、外发(疒颓)疝。大凉肃杀,华英改容,毛虫乃殃。胸中不便,嗌塞而咳。
太阳之胜,凝栗且至,非时水冰,羽乃后化。痔疟发,寒厥入胃则内生心痛,阴中乃疡,隐曲不利,互引阴股,筋肉拘苛,血脉凝泣,络满色变,或为血泄,皮肤否肿,腹满食减,热反上行,头项囱顶脑户中痛,目如脱;寒入下焦,传为濡泻。

黄帝道:六气偏胜引起人体发病等情况是怎样的?
岐伯说:厥阴风气偏胜,发为耳鸣头眩,胃中翻腾混乱而欲吐,胃脘横鬲处寒冷;大风屡起,倮虫不能滋生,人们多病胠胁气滞,化而成热,则小便黄赤,胃脘当心处疼痛,上支两胁,肠鸣飧泄,少腹疼痛,利下赤白,病甚则呕吐,咽膈之间阁塞不通。
少阴热气偏胜,则病心下热,常觉饥饿,脐下有动气上逆,热气游走三焦;炎暑到来,树木因之流津,草类因之枯萎,人们病呕逆,烦躁,胜部胀满而痛,大便溏泻,传变变成血痢。
太阴热湿偏胜,火气郁于内则蕴藏酿成疮疡,流散在外则病生于胠胁,甚则心痛,热气阻格在上部,所以发生头痛,喉痹,项强;单纯由于湿气偏胜而内郁,寒迫下焦,痛于头顶,牵引至眉间,胃中满闷;多雨之后,湿化之象方始出现,少腹满胀,腰臀部重而强直,妨碍入房,时时泄泻如注,足下温暖,头部沉重,足胫浮肿,水饮发于内而浮肿见于上部。
少阳火气偏胜,热气客于胃,烦心,心痛,目赤,欲呕,呕酸,易饥饿,耳痛,小便赤色,易惊,谵妄;暴热之气消烁津液,草萎枯,水干涸,介虫屈伏,人们少腹疼痛,下痢赤白。
阳明燥金偏胜,则清凉之气发于内,左胠胁疼痛,大便溏泄,内则咽喉窒塞,外为臑疝;大凉肃杀之气施布,草木之花叶改色,有毛的虫类死亡,人们病胸中不舒,咽喉窒塞而咳嗽。
太阳寒气偏胜,凝潥之气时至,有非时之冰冻,羽类之虫延迟生化。发病为痔疮,疟疾,寒气入胃则生心病,阴部生疮疡,房事不利,连及两股内侧,筋肉拘急麻木,血脉凝滞,络脉郁滞充盈而色变,或为便血,皮肤因气血否塞而肿,腹中痞满,饮食减少,热气上逆,而头项巅顶脑户等处疼痛,目珠疼如脱出,寒气入于下焦,传变成为水泻。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厥阴之胜,治以甘清,佐以苦辛,以酸泻之。少阴之胜,治以辛寒,佐以苦咸,以甘泻之,太阴之胜,治以咸热,佐以辛甘,以苦泻之。少阳之胜,治以辛寒,佐以甘咸,以甘泻之。阳明之胜,治以酸温,佐以辛甘,以苦泄之。太阳之胜,治以甘热,佐以辛酸,以咸泻之。
帝曰:六气之复何如?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厥阴之复,少腹坚满,里急暴痛。偃木虫不荣。厥心痛,汗发呕吐,饮食不入,入而复出,筋骨掉眩清厥,甚则入脾,食痹而吐。冲阳绝,死不治。
少阴之复,燠热内作,烦燥鼽嚏,少腹绞痛,火见燔炲,嗌燥,分注时止,气动于左,上行于右,咳、皮肤痛、暴喑、心痛、郁冒不知人,乃洒淅恶寒振栗,谵妄,寒已而热,渴而欲饮,少气骨痿,隔肠不便,外为浮肿,哕噫。赤气后化,流水不冰,热气大行,介虫不复。病痱胗疮疡、痈疽痤痔,甚则入,肺,咳而鼻渊。天府绝,死不治。
太阴之复,湿度乃举,体重中满,食饮不化,阴气上厥,胸中不便,饮发于中,咳喘有声。大雨时行,鳞见于陆,头顶痛重,而掉瘈尤甚,呕而密默,唾吐清液,甚则入肾窍,泻无度。太溪绝,死不治。
少阳之复,大热将至,枯燥燔热,介虫乃耗。惊瘈咳衄,心热烦燥,便数憎风,厥气上行,面如浮埃,目乃瞤[rún]瘈;火气内发,上为口糜、呕逆、血溢、血泄,发而为疟,恶寒鼓栗,寒极反热,溢络焦槁,渴引水浆,色变黄赤,少气脉萎,化而为水,传为胕肿,甚则入肺,咳而血泄。尺泽绝,死不治。
阳明之复,清气大举,森木苍干,毛虫乃厉。病生胠胁,气归于左,善太息,甚则心痛,否满腹胀而泄,呕苦咳哕烦心,病在膈中,头痛,甚则入肝,惊骇筋挛。太冲绝,死不治。
太阳之复,厥气上行,水凝雨冰,羽虫乃死。心胃生寒,胸膈不利,心痛否满,头痛善悲,时眩仆食减,腰脽反痛,屈伸不便,地裂冰坚,阳光不治,少腹控睪,引腰脊,上冲心,唾出清水,及为哕噫,甚则入心,善忘善悲。神门绝,死不治。

黄帝说:怎样治疗?
岐伯说:厥阴风气偏胜致病,治用甘清,佐以苦辛,用酸味泻其胜气;少阴热气偏胜致病,治用辛寒,佐以苦咸,用甘味泻其胜气;太阴湿气偏胜致病,治用咸热,佐以辛甘,用苦味泻其胜气;少阳火气偏胜致病,治用辛寒,佐以甘咸,用甘味泻其胜气;阳明燥气偏胜致病,治用酸温,佐以辛甘,用苦味泻其胜气;太阳寒气偏胜致病,治用苦热,佐以辛酸,用咸味泻其胜气。
黄帝说:六气报复引起人体发病等情况是怎样的?
岐伯说:问得真详细啊!厥阴风气之复,则发为少腹部坚满,腹胁之内拘急暴痛,树木倒卧,尘沙飞扬,倮虫不得繁荣;发生厥心痛,多汗,呕吐,饮食不下,或食入后又吐出,筋骨抽痛,眩晕,手足逆冷,甚至风邪入脾,食入痹阻不能消化,必吐出而后已。如果冲阳脉绝,多属不治的死症。
少阴火气之复,则懊侬烦热从内部发生,烦躁,鼻塞流涕,喷嚏,少腹绞痛;火势盛而燔的,咽喉干燥,大便时泄时止,动气生于左腹部而向上逆行于右侧,咳嗽,皮肤痛,突然失音,心痛,昏迷不省人事,继则洒淅恶寒,振栗寒战,谵语妄动,寒罢而发热,口渴欲饮水,少气,骨软萎弱,肠道梗塞而大便不通,肌肤浮肿,呃逆,嗳气;少阴火热之气后化,因此流水不会结冰,热气流行过甚,介虫不蛰伏,病多牖疹,疮疡,痈疽,痤,痔等外症,甚至热邪入肺,咳嗽,鼻渊。如果天腑脉绝,多属不治的死症
太阴湿气之复,则湿气变化而大行,于是发生身体沉重,胸腹满闷,饮食不消化,阴气上逆,胸中不爽,水饮生于内,咳喘有声;大雨时常下降,洪水淹没了田地,鱼类游行于陆地,人们病友头顶痛而重,抽痛瘛疭更加厉害,呕吐,神情默默,口吐清水,甚则湿邪入肾,泄泻频甚而不止。如果太溪脉绝,多属不治的死症。
少阳热气之复,则大热将至,干燥灼热,介虫亦死亡。病多惊恐瘛疭,咳嗽,衄血,心热烦躁,小便频数,怕风,厥逆之气上行,面色如蒙浮尘,眼睛因而瞤动不宁,火气内生则上为口糜,呕逆,吐血,便血,发为疟疾,则恶寒鼓栗,寒极转热,咽喉部干槁,渴而善饮,小便变为黄赤,少气,脉萎弱,气蒸热化则为水病,传变成为浮肿,甚则邪气入肺,咳嗽,便血。如果尺泽脉绝,多属不治的死症。
阳明燥气之复,则清肃之气大行,树木苍老干枯,兽类因之多发生疫病。人们的疾病生于胠胁,燥气偏于左侧,善于叹息,甚则心痛痞满,腹胀而泄泻,呕吐苦水,咳嗽,呃逆,烦心,病在膈中,头痛,甚则邪气入肝,惊骇,筋挛。如果太冲脉绝,多属不治的死症。
太阳寒气之复,则寒气上行,水结成雨与冰雹,禽类因此死亡。人们的病是心胃生寒气,胸膈不宽,心痛痞满,头痛,容易伤悲,时常眩仆,纳食减少,腰臀部疼痛,屈伸不便,地裂坼,冰厚而坚,阳光不温暖,少腹痛牵引睾丸并连腰脊,逆气上冲于心,以致唾出清水或呃逆嗳气,甚则邪气入心,善忘善悲。如果神门脉绝,多属不治的死症。

帝曰:善。治之奈何?
岐伯曰:厥阴之复,治以酸寒,佐以甘辛,以酸泻之,以甘缓之。少阴之复,治以咸寒,佐以苦辛,以甘泻之,以酸收之,辛苦发之,以咸软之。太阴之复,治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泻之,燥之、泄之。少阳之复,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咸软之,以酸收之,辛苦发之;发不远热,无犯温凉。少阴同法。阳明之复,治以辛温,佐以苦甘,以苦泄之,以苦下之,以酸补之。太阳之复,治以咸热,佐以甘辛,以苦坚之。治诸胜复,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散者收之,抑者散之,燥者润之,急者缓之,坚者软之,脆者坚之,衰者补之,强者泻之,各安其气,必清必静,则病气衰去,归其所宗,此治之大体也。
帝曰:善。气之上下何谓也?
岐伯曰:身半以上其气三矣,天之分也,天气主之;身半以下,其气三矣,地之分也,地气主之。以名命气,以气命处,而言其病半,所谓天枢也。故上胜而下俱病者,以地名之;下胜而上俱病者,以天名之。所谓胜至,报气屈伏而未发也。复至则不以天地异名,皆如复气为法也。

黄帝说:讲得好。怎样治疗呢?
岐伯说:厥阴复气所致的病,治用酸寒,佐以甘辛,以酸泻其邪,以甘缓其急;少阴复气所致的病,治用成寒,佐以苦辛,以甘泻其邪,以酸味收敛,辛苦发散,以成耍坚;太阴复气所致的病,治用苦热,佐以酸辛,以苦泻其邪、燥其湿、渗其湿;少阳复气所致的病,治用成冷,佐以苦辛,以咸味哭坚,以酸味收敛,以辛苦发汗,发汗之药不必避忌热天,但不要触犯温凉的药物,少阴复气所致的病,用发汗药物时与此法相同;阳明复气所致的病,治用辛温,佐以苦甘,以苦味渗泄,以苦味通下,以酸味补虚;太阳复气所致的病,治用咸热,佐以甘辛,以苦味坚其脆弱。凡治各种胜气复气所致之病,寒的用热,热的用寒,温的用清,清的用温,气散的用收敛,气抑的用发散,燥的使用润泽,急的使用缓和,坚硬的使用柔软,脆弱的使用坚固,衰弱的补,亢盛的泻。用各种方法安定正气,使其清静安宁,于是病气衰退,各归其类属,自然无偏胜之害。这是治疗上的基本方法。
黄帝道:对。气有上下之分,是什么意思?
岐伯说:身半以上,其气有三,是人身应天的部分,所以是司天之气所主持的;身半以下,其气亦有三,是人身应地的部分,所以是在泉之所主持的。用上下来指明它的胜气和复气,用气来指明人身部位而说明疾病。“半”就是指天枢。所以上部的三气胜而下部的三气都病的,以地气之名来命名人身受病的脏气;下部的三气胜而上部的三气都病的,以天气之名来命名人身受病的脏气。以上所说,是指胜气已经到来,而复气尚屈伏未发者而言;若复气已经到来,则不能以司天在泉之名以区别之,当以复气的情况为准则。

帝曰:胜复之动,时有常乎?气有必乎?
岐伯曰:时有常位,而气无必也。
帝曰:愿闻其道也。
岐伯曰:初气终三气,天气主之,胜之常也;四气尽终气,地气主之,复之常也。有胜则复,无胜则否。
帝曰:善。复已而胜何如?
岐伯曰:胜至而复,无常数也,衰乃止耳。复已而胜,不复则害,此伤生也。
帝曰:复而反病何也?
岐伯曰:居非其位,不相得也。大复其胜,则主胜之,故反病也,所谓火燥热也。
帝曰:治之何如?
岐伯曰:夫气之胜也,微者随之,甚者制之;气之复也,和者平之,暴者夺之。皆随胜气,安其屈伏,无问其数,以平为期,此其道也。
帝曰:善。客主之胜复奈何?
岐伯曰:客主之气,胜而无负也。帝曰:其逆从何如?岐伯曰:主胜逆,客胜从,天之道也。

黄帝说:胜复之气的运动,有一定的时候吗?到时候是否一定有胜复之气呢?
岐伯说:四时有一定的常位,而胜复之气的有无,却不是必然的。
黄帝说:请问是何道理?
岐伯说:初之气至三之气,司天之气所主,是胜气常见的时位;四之气到终之气,是在泉气之所主,是复气常见的时位。有胜气才有复气,没有胜气就没有复气。
黄帝道:对。复气已退而又有胜气发生,是怎样的?
岐伯说:有胜气就会有复气,没有一定的次数限制,气衰减才会停止。因之复气之后又有胜气发生,而胜气之后没有相应的复气发生,就会有灾害,这是由于生机被伤的缘故。
黄帝说:复气反而致病,又是什么道理呢?
岐伯说:复气所至之时,不是它时令的正位,与主时之气不相融洽。所以大复其胜,而反被主时之气所胜,因此反而致病。这是指火、燥、热三气来说的。
黄帝说:治疗之法怎样?
岐伯说:六气之胜所致的,轻微的随顺它,严重的制止它;复气所致的,和缓的平调它,暴烈的削弱它。都宜随着胜气来治疗其被抑伏之气,不论其次数多少,总以达到和平为目的。这是治疗的一般规律。
黄帝道:对。客气与主气的胜复是怎样的?
岐伯说:客气与主气二者之间,只有胜没有复。
黄帝道:其逆与顺怎样区别?岐伯说:主气胜是逆,客气胜是顺,这是自然规律。


帝曰:其生病何如?
岐伯曰:厥阴司天,客胜则耳呜掉眩,甚则咳,主胜则胸胁痛,舌难以言。
少阴司天,客胜则鼽、嚏、颈项强、肩背瞀热、头痛、少气,发热、耳聋、目瞑,甚则胕肿、血溢、疮疡、咳喘。主胜则心热烦躁,甚则胁痛支满。
太阴司天,客胜则首面胕肿,呼吸气喘。主胜则胸腹满,食已而瞀。
少阳司天,客胜则丹胗外发,及为丹熛、疮疡、呕逆、喉痹、头痛、溢肿、耳聋、血溢、内为瘈瘲[zòng]。主胜则胸满、咳、仰息,甚而有血,手热。
阳明司天,清复内余,则咳、衄、嗌塞、心鬲中热,咳不止,而白血出者死。

太阳司天,客胜则胸中不利,出清涕,感寒则咳,主胜则喉嗌中鸣。
厥阴在泉,客胜则大关节不利,内为痉强拘瘈,外为不便;主胜则筋骨繇[yáo]并,腰腹时痛。
少阴在泉,客胜则腰痛,尻股膝髀腨(骨行)足痛,瞀热以酸,胕肿不能久立,溲便变。主胜则厥气上行,心痛发热,鬲中,众痹皆作,发于胠胁,魄汗不藏,四逆而起。
太阴在泉,客胜则足痿下重,便溲不时;湿客下焦,发而濡泻及为肿隐曲之疾。主胜则寒气逆满,食饮不下,甚则为疝。
少阳在泉,客胜则腰腹痛而反恶寒,甚则下白溺白;主胜则热反上行,而客于心,心痛发热,格中而呕,少阴同候。
阳明在泉,客胜则清气动下,少腹坚满,而数便泻。主胜则腰重腹痛,少腹生寒,下为鹜溏,则寒厥于肠,上冲胸中,甚则喘,不能久立。
太阳在泉,寒复内余,则腰尻痛,屈伸不利,股胫足膝中痛。

黄帝说:客气与主气相胜所致之病是怎样的?
岐伯说:厥阴司天,客气胜则病耳鸣,振掉,眩晕,甚至咳嗽;主气胜则病胸胁疼痛,舌强难以说话。
少阴司天,客气胜则病鼻塞流涕,喷嚏,颈项强硬,肩背部闷热,头痛,神疲无力,发热,耳聋,视物不清,甚至浮肿,出血,疮疡,咳嗽气喘;主气胜则心热烦躁,甚则胁痛,支撑胀满。
太阴司天,客气胜则病头面浮肿,呼吸气喘;主气胜则病胸腹满,食后胸腹闷乱。
少阳司天,客气胜则病赤疹发于皮肤,以及赤游丹毒,疮疡,呕吐气逆,喉痹,头痛,咽喉肿,耳聋,血溢,内症为瘛疭;主气胜则病胸满,咳嗽仰息,甚至咳而有血,两手发热。
阳明司天,清气复胜而有余于内,则病咳嗽,衄血,咽喉窒塞,心鬲中热,咳嗽不止,出现吐白血就会死亡。
太阳司天,客气胜则病胸闷不畅,流清涕,感寒就咳嗽;主气胜则病咽喉中鸣响。
厥阴在泉,客气胜就患大关节不利,在内就发生痉挛僵直抽搐,在外就发生动作不便的现象;主气胜就患筋骨摇动强直,腰腹经常疼痛。
少阴在泉,客气胜就患腰痛,尻、股、膝、髀、腨、胻、足等部位都不舒服,无规律地灼热而酸,浮肿不能久立,二便变色;主气胜就患逆气上冲,心痛生热,膈部诸痹都可出现,病发于胠胁,汗多不藏,四肢因之而致厥冷。
太阴在泉,客气胜,就发生足痿之病,下肢沉重,二便不能正常,湿留下焦,就发为濡泻以及浮肿隐曲之疾;主气胜就会寒气上逆、痞满,饮食不多,甚至发生疝痛之病。
少阳在泉,客气胜就患腰腹痛,恶寒,甚至二便色白;主气胜就会热反上行而侵犯到心部、心痛生热,格拒于中,呕吐,其他各种症候与少阴在泉所致者相同。
阳明在泉,客气胜则清凉之气扰动于下,少腹坚满,屡次便泻;主气胜就患腰重腹痛,少腹部生寒气,在下大便溏泻,寒气逆于肠胃,上冲胸中,甚则气喘不能久立。
太阳在泉,寒复内余,就会腰、尻疼痛,屈伸感到不便,股、胫、足、膝中疼痛。


帝曰:善。治之奈何?
岐伯曰: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折之,不足补之,佐以所利,和以所宜,必安其主客,适其寒温,同者逆之,异者从之。
帝曰:治寒以热,治热以寒,气相得者逆之,不相得者从之,余以知之矣。其于正味何如?
岐伯曰:木位之主,其泻以酸,其补以辛;火位之主,其泻以甘,其补以咸;土位之主,其泻以苦,其补以甘;金味之主,其补以酸;水位之主,其泻以咸,其补以苦。厥阴之客,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甘缓之,少阴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收之;太阴之客,以甘补之,以苦泻之,以甘缓之。少阳之客,以咸补之,以甘泻之,以咸软之。阳明之客,以酸补之,以辛泻之,以苦泄之;太阳之客,以苦补之,以咸泻之,以苦坚之,以辛润之,开发腠理,致津液通气也。

黄帝道:应该如何治疗?
岐伯说:上冲的抑之使下,陷下的举之使升,有余的泄其实,不足的补其虚,再佐以有利的药物,调以恰当的饮食,使主客之气平和,而适和其寒温。客主同气的,是胜气偏甚,可逆而折之;若客主异气的,当视其偏强偏弱之气从而调之。
黄帝道:治寒用热,治热用寒,主客气相同的用逆治,相反的用从治,我已经懂得了。然而对于五行补泄的正味来说又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厥阴风木主气所致的,就用酸味泄之,用辛味补之;少阴君火与少阳相火所致的,就用甘味泄之,用咸味补之;太阴湿土主气所致的,就用苦味泄之,用甘味补之;阳明燥金主气所致的,就用辛味泄之,用酸味补之;太阳寒水主气所致的,就用咸味泄之,用苦味补之。厥阴客气为病,补用辛味,泄用酸味,缓用甘味;少阴客气为病,补用咸味,泄用甘味,收用咸味;太阴客气为病,补用甘味,泄用苦味,缓用甘味;少阳客气为病,补用咸味,泄用甘味,软坚用咸味;阳明客气为病,补用酸味,泄用辛味,泄下用苦味;太阳客气为病,补用苦味,泄用咸味,坚用苦味,润用辛味。这都是为了疏通腠理,引致津液,宣通阳气啊。

帝曰:善。愿闻阴阳之三也。何谓?
岐伯曰:气有多少异用也。
帝曰:阳明何谓也?
岐伯曰:两阳合明也。
帝曰:厥阴何也?
岐伯曰:两阴交尽也。
帝曰:气有多少,病有盛衰,治有缓急,方有大小,愿闻其约奈何?
岐伯曰:气有高下,病有远近,证有中外,治有轻重,适其至所为故也。大要也,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君二臣三,奇之制也;君二臣六,偶之制也。故曰:近者奇之,远者偶之;汗者不以奇,下者不以偶;补上治上制以缓,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厚,缓则气味薄,适其至所,此之谓也。病所远而中道气味之者,贪而过之,无越其制度也。是故平气之道,近而奇偶,制小其服也;远而奇偶,制大其服也;大则数少,小则数多,多则九之,少则二之。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

黄帝道:听说阴阳各有三,这是什么道理?
岐伯说:这是因为阴阳之气有多有少,它的功用也各不相同。
黄帝道:阳明是什么意思?
岐伯说:太阳、少阳二阳合明,所以称为阳明。
黄帝道:厥阴是什么意思?
岐伯说:太阴、少阴之气交尽,所以称为厥阴。
黄帝道:气有多少的不同,病有盛衰的不同,治法有应缓应急的不同,处方有大小的不同,希望听听划分它们的依据是什么。
岐伯说:邪气有高下之别,病有远近之分,症状表现,有在里在外之异,所以治法就需要有轻有重,总而言之,以药力达到病所为准则。《大要》说:君药一味,臣药二味,是奇方之法;君药二味,臣药四味,是偶方之法;君药二味,臣药三味,是奇方之法;君药二味,臣药六味,是偶方之法。病在近所用奇方,病在远所用偶方;发汗之剂不用奇方,攻下之剂不用偶方;补上部、治上部的方制宜缓,补下部、治下部的方制宜急;气味迅急的药物其味多厚,性缓的药物其味多薄,方制用药要恰到病处,就是指此而言。如果病所远,而在中道药的气味就已缺乏,就当考虑食前或食后服药,以使药力达到病所,不要违背这个规定。所以平调病气的规律是:如病所近,不论用奇方或偶方,其制方服量要小;如病所远,不论用奇方或偶方,其制方服量要大。方制大的,是药的味数少而量重;方制小的,是药的味数多而量轻。味数多的可至九味,味数少的仅用到二味。用奇方而病不去,就用偶方,这叫做重方;用偶方而病仍不去,就用反佐之药以顺其病情来治疗,这就属于反用寒、热、温、凉的药来治疗了。


帝曰:善。病生于本,余知之矣。生于标者,治之奈何?
岐伯曰:病反其本,得标之病,治反其本,得标之方。
帝曰:善。六气之胜,何以候之?
岐伯曰:乘其至也;清气大来,燥之胜也,风木受邪,肝病生焉;热气大来,火之胜也,金燥受邪,肺病生焉;寒气大来,水之胜也,火热受邪,心病生焉;湿气大来,土之胜也,寒水受邪,肾病生焉;风气大来,木之胜也,土湿受邪脾病生焉。所谓感邪而生病也。乘年之虚,则邪甚也。失时之和亦邪甚也。遇月之空,亦邪甚也。重感于邪,则病危矣。有胜之气,其来必复也。
帝曰:其脉至何如?
岐伯曰:厥阴之至其脉弦,少阴之至其脉钩,太阴之至其脉沉,少阳之至大而浮,阳明之至短而涩,太阳之至大而长。至而和则平,至而甚则病,至而反者病,至而不至者病,未至而至者病。阴阳易者危。
帝曰:六气标本所从不同奈何?
岐伯曰:气有从本者,有从标本者,有不从标本者也。


黄帝道:病生于本的,我已经明白了。病生于标的怎样治疗呢?
岐伯说:与本病相反的,就可知道这是标病。在治疗时不从本病着眼,那就明白了治标的方法。
黄帝道:六气的胜气,怎样诊察呢?
岐伯说:这要趁六气到来的时候观察。清肃之气大来,是燥气之胜,燥胜则风木受邪,肝病就发生了。热气大来,是火气之胜,火偏胜则金燥受邪,肺病就发生了。寒气大来,是水气之胜,水偏胜则火热受邪,心病就发生了。湿气大来,是土气之胜,土偏胜则寒水受邪,肾病就发生了。风气大来,是木气之胜,木胜则上湿受邪,脾病就发生了。这些都是所谓感邪而生病的。如果正当岁气不足之年,则邪气更甚;如主时之气不和也使邪气更甚;遇月廓空的时候也使邪气更甚。以上三种情况,如果再感受邪气,病就很危险了。凡是有了胜气,相继而来的必定是报复之气。
黄帝道:六气到来时,脉的体象如何?
岐伯说:厥阴之气到来,其脉就应表现为弦;少阴之气到来,其脉应表现为钩;太阴之气到来,其脉应表现为沉;少阳之气到来,其脉应表现为大而浮;阳明之气到来,其脉应表现为短而涩;太阳之气到来,其脉应表现为大而长。气至而脉和是正常的,气至而脉太盛的是病,气至而脉相反的是病,气至而脉不至的是病,气未至而脉已至的是病,若阴阳之气变易而脉象交错的就很危险了。
黄帝道:六气的标本,变化不同,是什么原因?
岐伯说:六气有从本化的,有从标本的,有不从标本的。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少阳太阴从本,少阴太阳从本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从乎中也。故从本者化生于本,从标本者有标本之化,从中者以中气为化也。
帝曰:脉从而病反者,其诊何如?
岐伯曰:脉至而从,按之不鼓,诸阳皆然。
帝曰:诸阴之反,其脉何如?
岐伯曰:脉至而从,按之鼓甚而盛也。是故百病之起有生于本者,有生于标者,有生于中气者,有取本而得者,有取标而得者,有取中气而得者,有取标本而得者,有逆取而得者,有从取而得者。逆,正顺也,若顺,逆也。故曰:知标与本,用之不殆,明知逆顺,正行无问,此之谓也。不知是者,不足以言诊,足以乱经。故大要曰:粗工嘻嘻,以为可知,言热末已,寒病复始,同气异形,迷诊乱经,此之谓也。夫标本之道要而博,小而大,可以言一而知百病之害,言标与本,易而无损,察本与标,气可令调,明知胜复,为万民式,天之道毕矣。


黄帝道:我希望全面了解这个道理。
岐伯说:少阳太阴从本化,少阴太阳既从本又从标,阳明厥阴不从标本而从其中气。从本的,是因为病邪生于本气。从标从本的,是因为病的发生有从本的,也有从标的。从中气的,是因为病的发生基于中气。
黄帝道:脉象从而病相反的,如何诊断呢?
岐伯说:脉至与症状相一致,但按之不鼓动而无力的,这就不是真正阳病,各种阳证阳脉都是这样。
黄帝道:凡是阴证而相反的,其脉象怎样?
岐伯说:脉至与病症相一致,但按之鼓指而极盛的,这就不是正阴病。所以各种疾病的起始,有发生于本气的,有发生于标气的,有发生于中气的。在治疗上有治其本气而得愈的;有治其标气而得愈的,有治其中气而得愈的,也有标气本气兼治而得愈的。有逆其势而治愈的,有从其情而治愈的。逆,是逆病之情,在治疗上是正治顺治。若顺治,表面虽似顺,其实却是逆。所以说:知道标与本,在临证时,就能没有危害,明白逆治顺治的道理,就尽管施行治疗而无须询问,就是这个意思。不知道这些道理,就不能谈诊断,却足以扰乱经气。所以《大要》上说:庸医沾沾自喜,以为所有病症都已知道了,但一结合临证,他谈论热证尚未终了,寒病征象又开始显现出来了,他不懂得同是一气而所生病变不同,于是心中迷惑,诊断不清,扰乱了经气,就是这个意思。标本的道理,简要而应用极广,从小可以及大,通过一个例子可以明白一切病的变化。所以明白了标与本,就容易治疗而不会发生损害;观察属本还是属标,就可使病气调和。明确懂得六气胜复的道理,就可以作为一般医生的榜样,同时对于天地变化之道也就完全了解了。

帝曰:胜复之变,早晏何如?
岐伯曰:夫所胜者胜至已病,病已愠[yùn]愠而复已萌也。夫所复者,胜尽而起,得位而甚,胜有微甚,复有少多,胜和而和,胜虚而虚,天之常也。
帝曰:胜复之作,动不当位,或后时而至,其故何也?
岐伯曰:夫气之生与其化衰盛异也。寒暑温凉盛衰之用,其在四维,故阳之动始于温,盛于暑;阴之动始于清,盛于寒;春夏秋冬各差其分。故大要曰:彼春之暖;为夏之暑;彼秋之忿,为冬之怒。谨按四维,斥候皆归,其终可见,其始可知,此之谓也。
帝曰:差有数乎?
岐伯曰:又凡三十度也。
帝曰:其脉应皆何如?
岐伯曰:差同正法,待时而去也。脉要曰:春不沉,夏不弦,冬不涩,秋不数,是谓四塞。沉甚曰病,弦甚曰病,涩甚曰病,数甚曰病,参见曰病,复见曰病,未去而去曰病,去而不去曰病,反者死。故曰气之相守司也,如权衡之不得相失也。夫阴阳之气清净,则生化治,动则苛疾起,此之谓也。

黄帝道:胜气、复气的变动,有早有晚,情况怎样?
岐伯说:所谓胜气,胜气到来时人已经病了,而病气蓄积的时候,复气就已经萌发了。那复气,在胜气终了时它乘机而起,得其时位,就会加剧。胜气或轻或重,复气有少有多,胜气平和,复气也就平和,胜气虚,复气也虚,这是天气变化的常规。
黄帝道:胜复的发作,有时并不恰合它的时位,有的后于时位而来,这是什么缘故?
岐伯说:这是因为六气的发生变化,都有衰和盛的不同。寒暑温凉盛衰的作用,表现就在四维。所以阳气的发动,开始于温暖而极盛于暑热,阴气的发动,开始于清凉而极盛于寒冽,春夏秋冬的气候,各有差别。所以《大要》上说:春天的温暖,发展而为夏天的暑热,秋天的清肃,发展而为冬天的凛冽。谨慎按照四维的变化,侦察其气候的回归,这样,可以见到气的终了,可以知晓气的开始。就是这个意思。
黄帝道:四时气候的变迁,它的差别有常数吗?
岐伯说:大概是三十天的光景。
黄帝道:其脉的相应,都是什么?
岐伯说:差分之脉见于脉象,与正常的相同,只不过在判断时,将所差的时数去掉而已。《脉要》说:春脉毫无沉象,夏脉毫无弦象,冬脉毫无涩象,秋脉毫无数象,叫做四时之气闭塞。沉而太过的是病脉,弦而太过的是病脉,涩而太过的是病脉,数而太过的是病脉,脉气乱而参差的是病脉,气已去而脉复见的是病脉,气未去而脉先去的是病脉,气去而脉不去的是病脉,脉与气相反的是死脉。所以说四时之气相互联系,各有其职,就像秤砣与秤杆一样,缺一不可。阴阳之气,清静时就会生化安宁,变动时就会产生疾病,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帝曰:幽明何如?
岐伯曰:两阴交尽故曰幽,两阳合明故曰明。幽明之配,寒暑之异也。
帝曰:分至何如?
岐伯曰:气至之谓至,气分之谓分。至则气同,分则气异,所谓天地之正纪也。
帝曰:夫子言春秋气始于前,冬夏气始于后,余已知之矣。然六气往复,主岁不常也,其补泻奈何?
岐伯曰:上下所主,随其攸利,正其味,则其要也。左右同法。大要曰:少阳之主,先甘后咸;阳明之主,先辛后酸;太阳之主,先咸后苦;厥阴之主,先酸后辛;少阴之主,先甘后咸;太阴之主,先苦后甘。佐以所利,资以所生,是谓得气。

帝曰:善。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经言盛者泻之,虚则补之,余锡以方士,而方士用之尚未能十全,余欲令要道必行,桴[fú]鼓相应,犹拔刺雪汗,工巧神圣,可得闻乎?
岐伯曰:审察病机,无失气宜,此之谓也。

黄帝道:什么是幽明?
岐伯说:两阴之气都尽就称做幽;两阳之气相合就称为明。幽明的配合,成为寒暑的不同。
黄帝道:分至是什么原因?
岐伯说:气来叫做至,气去叫做分,气至之时其气是相同的,气分之时其气是不相同的,这就是天地的一般规律。
黄帝道:你说春秋之气开始于前,冬夏之气开始于后,这我已经知晓了。但是六气往复运动,主岁之气又变换无常,其补泄的方法应怎样?
岐伯说:司天在泉,上下都有所主,应该随其所利而用补泄,考虑适宜的药物就是治疗的要点。左右间气的治法与此相同。《大要》说:少阳主岁,先用甘药,后用咸药;阳明主岁,先用辛药,后用酸药;太阳主岁,先用咸药,后用苦药;厥阴主岁,先用酸药,后用辛药;少阴主岁,先用甘药,后用咸药;太阴主岁,先用苦药,后用甘药。辅以有利的药物,资助其生化之机,这样就算是适应了六气。
黄帝道:大凡各种疾病,都生于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的化与变,医书里说,盛就应该泄,虚就应该补。我把这些方法教给医生,而医生运用后还不能收到十全十美的效果。我想使这些重要的理论得到普遍的运用,能够收到桴鼓相应的效果,好像拔除棘刺、洗雪污浊一样,使一般医生能够达到工巧神圣的程度,可以讲给我听吗?
岐伯说:仔细观察疾病的法则,不违背调和六气的原则,就可以达到这个目的。


帝曰:愿闻病机何如?
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mào]瘈,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胀腹大,皆属于热;诸燥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故大要曰: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
帝曰:善。五味阴阳之用何如?
岐伯曰: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咸味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六者或收或散,或缓或急,或燥或润或软或坚,以所利而行之,调其气使其平也。
帝曰:非调气而得者,治之奈何?有毒无毒,何先何后,愿闻其道。
岐伯曰:有毒无毒,所治为主,适大小为制也。


黄帝道:希望听您说说病机是什么。
岐伯说:凡是风病而发生的颤动眩晕,都属于肝;凡是寒病而发生的筋脉拘急,都属于肾;凡是气病而发生的烦满郁闷,都属于肺;凡是湿病而发生的浮肿胀满,都属于脾;凡是热病而发生的视物昏花,肢体抽搐,都属于火;凡是疼痛、搔痒、疮疡,都属于心;凡是厥逆,二便不通或失禁,都属于下焦;凡是患喘逆呕吐,都属于上焦;凡是口噤不开,寒战、口齿叩击,都属于火;凡是痉病颈项强急,都属于湿;凡是气逆上冲,都属于火;凡是胀满腹大,都属于热;凡是躁动不安,发狂而举动失常的,都属于火;凡是突然发生强直的症状,都是属于风邪;凡是病而有声如肠鸣,在触诊时,发现如鼓音的,都属于热;凡是浮肿、疼痛、酸楚,惊骇不安,都属于火;凡是转筋挛急,排出的水液浑浊,都属于热;凡是排出的水液感觉清亮、寒冷,都属于寒;凡是呕吐酸水,或者突然急泄而有窘迫的感觉,都属于热。因此《大要》说:要谨慎地注意病机,了解各种症状的所属,有五行之邪要加以推求,没有五行之气也要加以推求,如果是盛要看为什么盛,如果是虚要看为什么虚。一定得先分析五气中何气所胜,五脏中何脏受病,疏通其血气,使其调和畅通,而归于平和,这就是所谓疾病的机理。
黄帝道:药物五味、阴阳的作用是怎样的?
岐伯说:辛、甘味的药性是发散的,属阳;酸、苦味的药性是涌泄的,属于阴;咸味的药性也是涌泄的,所以属阴;淡味的药性是渗泄的,所以也属阳;这六种性味的药物,其作用有的是收敛,有的是发散,有的是缓和,有的是迅急,有的是干燥,有的是濡润,有的是柔软,有的是坚实,要根据它们的不同作用来使用,从而调和其气,使之归于平和。
黄帝道:有病不是调气所能治好的,应该怎样治疗?有毒的药和无毒的药,哪种先用,哪种后用?希望听听这些道理。
岐伯说:用有毒的药,或用无毒的药,要以能治病为准则,然后根据病情来决定剂量的大小。

帝曰:请言其制?
岐伯曰: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微者逆之,甚者从之,坚者削之,客者除之,劳者温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燥者濡之,急者缓之,散者收之,损者温之,逸者行之,惊者平之,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开之发之,适事为故。
帝曰:何谓逆从?
岐伯曰:逆者正治,从者反治,从少从多,观其事也。
帝曰:反治何谓?
岐伯曰:热因寒用,寒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其始则同,其终则异,可使破积,可使溃坚,可使气和,可使必已。
帝曰:善。气调而得者何如?
岐伯曰:逆之从之,逆而从之,从而逆之,疏气令调,则其道也。


黄帝道:请你讲讲方制。
岐伯说:君药一味,臣药二味,这是小剂的组成;君药一味,臣药三味,佐药五味,这是中剂的组成;君药一味,臣药三味,佐药九味,这是大剂的组成。病属于寒的,要用热药;病属于热的,要用寒药。病轻的,就逆着病情来治疗;病重的,就顺着病情来治疗;病邪坚实的,就减少它;病邪停留在体内的,就驱除它;病属劳倦所致的,就温养它;病属气血郁结的,就加以舒散;病邪滞留的,就加以攻击;病属枯燥的,就加以滋润;病属急剧的,就加以缓解;病属气血耗散的,就加以收敛;病属虚损的,就加以补益;病属安逸停滞的,要使其畅通;病属惊怯的,要使之平静。或升或降,或用按摩,或用洗浴,或迫邪外出,或截邪发作,或用开泄,或用发散,都以适合病情为佳。

黄帝道:什么叫做逆从?
岐伯说:逆就是正治法,从就是反治法,所用从治药的应多应少,要观察病情来确定。
黄帝道:反治怎么讲呢?
岐伯说:以热治热,服药宜凉,以寒治寒,服药宜温,补药治中满,攻药治下泄。要制伏其主病,但必先找出致病的原因。反治之法,开始时药性与病情之寒热似乎相同,但是它所得的结果却并不一样,可以用来破除积滞,可以用来消散坚块,可以用来调和气血,可使疾病得到痊愈。
黄帝道:有六气调和而得病的,应怎样治?
岐伯说:或用逆治,或用从治,或主药逆治而佐药从治,或主药从治而佐药逆治,疏通气机,使之调和,这是治疗的正道。

帝曰:善。病之中外何如?
岐伯曰:从内之外者,调其内,从外之内者,治其外;从内之外而盛于外者,先调其内而后治其外,从外之内而盛于内者,先治其外而后调其内;中外不相及,则治主病。
帝曰:善。火热复,恶寒发热,有如疟状,或一日发,或间数日发,其故何也?
岐伯曰:胜复之气,会遇之时,有多少也。阴气多而阳气少,则其发日远;阳气多而阴气少,则其发日近。此胜复相薄,盛衰之节,疟亦同法。
帝曰:论言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而方士不能废绳墨而更其道也。有病热者寒之而热,有病寒者热之而寒,二者皆在,新病复起,奈何治?
岐伯曰: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所谓求其属也。
帝曰:善。服寒而反热,服热而反寒,其故何也?
岐伯曰:治其王气是以反也。

黄帝道:说得好!病有内外相互影响的,怎样治疗?
岐伯说:病从内生而后至于外的,应先调治其内;病从外生而后至于内的,应先调治其外;病从内生,影响到外部而偏重于外部的,先调治它的内部,而后治其外部;病从外生,影响到内部而偏重于内部的,先调治它的外部然后调治它的内部;既不从内,又不从外,内外没有联系的,就治疗它的主要病症。
黄帝道:讲得好!火热之气来复,就使人恶寒发热,好像疟疾的症状,有的一天一发,有的间隔数天一发,这是什么缘故?
岐伯说:这是胜复之气相遇的时候有多有少的缘故。阴气多而阳气少,那么发作的间隔日数就长;阳气多而阴气少,那么发作的间隔日数就少。这是胜气与复气相互逼迫,盛衰互为节制的道理。疟疾的原理也是同样。
黄帝道:论中曾说,治寒病用热药,治热病用寒药,医生不能废除这个规矩而变更治疗方法。但是有些热病服寒药而更热的,有些寒病服热药而更寒的,这寒热两种病俱在,反又引起新病,应该怎么治呢?
岐伯说:凡是用寒药而反热的,应该滋阴,用热药而反寒的,应该补阳,这就是求其属类的治疗之法。
黄帝道:服寒药而反热,服热药而反寒,这是什么缘故?
岐伯说:只治其偏亢之气,所以有相反的结果。

帝曰:不治王而然者何也?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不治五味属也。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攻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帝曰:善。方制君臣,何谓也?
岐伯曰: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非上下三品之谓也。
帝曰:三品何谓?岐伯曰:所以明善恶之殊贯也。
帝曰:善。病之中外何如?
岐伯曰:调气之方,必别阴阳,定其中外,各守其乡。内者内治,外者外治,微者调之,其次平之,盛者夺之,汗者下之,寒热温凉,衰之以属,随其攸利,谨道如法,万举万全,气血正平,长有天命。
帝曰:善。

黄帝道:有的不是治了偏亢之气也出现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
岐伯说:问得真细致啊!这是不治偏嗜五味的一类。五味入胃以后,各归其所喜的脏器,所以酸味先入肝,苦味先入心,甘味先入脾,辛味先入肺,咸味先入肾,积之日久,便能增加各该脏之气,这是五味入胃后所起气化作用的一般规律。脏气增长日久而形成过胜,这是导致相反的原因。
黄帝道:制方有君臣的分别,是什么道理呢?
岐伯说:主治疾病的药味就是君,辅佐君药的就是臣,供应臣药的就是使,不是上中下三品的意思。
黄帝道:三品是什么意思?
岐伯说:所谓三品,是用来说明药性有无毒的。
黄帝道:对病的内在外在都该怎样治疗?
岐伯说:调治病气的方法,必须分别阴阳,确定其属内属外,各按其病之所在,在内的治其内,在外的治其外,病轻的调理它,较重的平治它,病势盛的就攻夺它。或用汗法,或用下法,这要分辨病邪的寒、热、温、凉,根据病气的所属使之消退,这要随其所利。谨慎地遵从如上的法则,就会万治万全,使气血平和,确保天年。
黄帝说:讲得好。
二、心得

六气运行会带来那些变化?此乃“天地之大纪,人神之通应”也。“治病者,必明六化分治,五味五色所生,五脏所宜”,如此才知道疾病特点及治疗和用药的规律。1、要根据气候特点来采集相应的药物,同样的东西不在那个气候采集,气散而不专,“质同而异等”,药力也有深浅。想起前一段时间买的艾蒿和婆婆在端午节前采的艾蒿那个味道就不一样,因为所采时令不同。2、治疗疾病要遵循病机理论,掌握各种病症归属。治疗原则,以平为期,疏其气血,人体正气清静安宁,则病气自然衰退,阴阳气血通畅条达,各有所归。想到《道德经》里的“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3、药物也有阴阳。用药讲究君臣配伍。根据药物性味来使用,调理气机,使得阴阳归于和谐平衡。从五运六气到人之气血到药物形状,看到的是一个精妙的系统,这个系统之根本在阴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1-29 20: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著至教论篇第七十五一、 原文、译文、查字、正音、
黄帝坐明堂召雷公而问之曰:子知医之道乎?
雷公对曰:诵而颇能解,解而未能别,别而未能明,明而未能彰,足以治群僚,不足至侯王。愿得受树天之度,四时阴阳合之,别星辰与日月光,以彰经衡,后世益明,上通神农,著至教,疑于二皇。
黄帝坐在明堂里,召来雷公向他问道,您懂得医学道理吗?
雷公回答说,我虽然诵读了一些医书,但还不能很好地去解释,即使可以作一些粗浅的解释,但不能辨别清楚,即使能作一些辨别,但还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即使能明白一些道理,但还不能很好运用于临床,所以我的医术只能用来治疗一般官员的疾病,不能用它来治疗候王的疾病。希望您教授我树立天的度数,结合四时阴阳的变化,测知日月星辰光影的知识,从而阐明医学理论,让后世更加明确无误,可以上通于神农,这实在是至真至确的教化,简直可以同二皇的功德相比拟
帝曰:善。无失之,此皆阴阳表里,上下雌雄相输应也。而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以教众庶,亦不疑殆,医道论篇,可传后世,可以为宝。
雷公曰:请受道讽诵用解。
黄帝说,讲得好!不要忘失了,这些都是阴阳、表里、上下、雌雄相互联系相互应合的道理。从医学上说,必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只有这样才能长久流传,并用来教导众人,才不致产生疑惑,将这些内容写成医学论著,传于后世,成为一份宝贵财富。
雷公说,请让我接受这些医学理论,以便诵读理解。
帝曰:子不闻阴阳传乎?
曰:不知。
曰:夫三阳天为业。上下无常,合而病至,偏害阴阳。
雷公曰:三阳莫当,请闻其解。
帝曰:三阳独至者,是三阳并至,并至如风雨,上为巅疾,下为漏病。外无期,内无正,不中经纪,诊无上下以书别。
黄帝说,您没有听说《阴阳传》这部著作吗?
雷公回答说,不知道。
黄帝说,三阳在人体就象自然界天的作用一样,护卫人身上下,如果上下运行失去常规,那末内外之邪就会相合伤害人体,从而产生疾病,以致伤害人身阴阳之气。
雷公问道,三阳莫当这句话怎么样解释?
黄帝说,所谓三阳独至,就是指的三阳之气合并而至。三阳之气合并而至时,其势就象风雨一样迅疾,向上侵袭人体头部,就形成头部疾病;向下侵袭人体下部,就造成二便失禁的病证。它所引起的病理变化,外无一定的脉色可察,内无特定的征像可辨,其病变又没有固定的规律可循,所以诊断时不能确定病位属上还是属下,并将它记录下来加以辨别。
雷公曰:臣治疏愈,说意而已。
帝曰:三阳者至阳也,积并则为惊,病起疾风,至如礔(石历),九窍皆塞,阳气滂溢,干嗌喉塞。并于阴则上下无常,薄为肠澼,此谓三阳直心,坐不得起卧者,便身全三阳之病。且以知天下,何以别阴阳,应四时,合之五行。
雷公说,我在治疗这类疾病时,常常取不到很好的疗效,请您解释一下其中的原因,以消除我的疑虑。
黄帝说,三阳之气相合并后,阳气极盛,并积在一起就使人产生惊惧,病起时象风一样迅速,病来时如霹雳一样猛烈,九窍闭塞不通,阳气过盛而满溢,于是病表现为咽干喉塞。如果阳气内并于阴,就会使上下失常,下迫肠道则形成肠?。若三阳之气直冲于心,就会使病人坐下就不能起来,卧下便感觉全身沉重。这就是三阳合并所产生的疾病。从这里说明知道天与人相应的关系,分别四时与阴阳相应五行相合的意义。
雷公曰:阳言不别,阴言不理,请起受解,以为至道。
帝曰:子若受传,不知合至道以惑师教,语子至道之要。病伤五脏,筋骨以消,子言不明不别,是世主学尽矣。肾且绝,惋惋日暮,从容不出,人事不殷。
雷公说:你通俗地讲解我尚不能辨别;你隐晦地讲述我就更不能理解。请你再作详解,以便使我领会这一至深的道理。
黄帝说:你接受老师的传授,如果不懂得将之与高深重要的理论相结合的话,就不能全面领会老师的教导而产生疑惑,我现在就告诉你高深理论的要点。如果人患病伤及了五脏,筋骨就会日渐瘦削,如果像你说的那样不明不白,世上的医学就要失传了。例如肾脉将绝,则表现为整天惊恐不安,日暮尤甚,全身无力,即使闲暇无事,也不愿出户,懒于应酬人事。
二、心得
1、为医者当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作为心理工作者更是如此。2、太阳经气在人体的功能类似于天上阳气作用,主管各条阳经之气。
示从容论篇第七十六一、 原文、译文、查字、正音
黄帝燕坐,召雷公而问之曰:汝受术诵书者,若能览观杂学,及于比类,通合道理,为余言子所长,五脏六腑,胆胃大小肠,脾胞膀胱,脑髓涕唾,哭泣悲哀,水所从行,此皆人之所生,治之过失,子务明之,可以十全,即不能知,为世所怨。
雷公曰:臣请诵脉经上下篇,甚众多矣。别异比类,犹未能以十全,又安足以明之?
黄帝闲坐,召唤雷公并向他问道:你学习医术,诵读医书,似能博览医学以外的其他著作,并且能取类比象,把医学道理融会贯通,以测知病情,请给我说说学习体会吧!如五脏、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脾、胞、膀胱、脑髓、涕唾、哭泣、悲哀、水液运行等等。这些都是人体所赖以生存的,而且是在临床治疗中容易出现失误的,你务必明了这些道理,这样临证治疗时才可能十不失一;如果不能了解这些道理,便会由于失治误治而被人们所抱怨。
  雷公回答说:我诵读《脉经·上下篇》已有多次,但关于鉴别异同,取类比象,还不能尽善尽美,又怎样能够完全明白呢!
  帝曰:子别试通五脏之过,六腑之所不和,针石之败,毒药所宜,汤液滋味,具言其状,悉言以对,请问不知。
雷公曰:肝虚、肾虚、脾虚皆令人体重烦冤,当投毒药,刺灸砭石汤液,或已或不已,愿闻其解。
黄帝说:你既在《脉经·上下篇》之外还别有所习,那么就请根据你所知道的内容,试述五脏的病变,六腑的不和,针石的禁忌,毒药的适宜,汤液的滋味等,要具体地描述其情状,尽量地告诉我,如有不明白的请问我。
  雷公问:肝虚、肾虚、脾虚,都能使人身体困重而心中烦闷,这类病证按说应该用毒药、刺灸、砭石、汤液来治疗,结果却有的有效,有的无效,我希望能了解一下其中的原因。
  帝曰:公何年之长,而问之少,余真问以自谬也。吾问子窈冥,子言上下篇以对,何也?夫脾虚浮似肺,肾小浮似脾,肝急沉散似肾,此皆工之所时乱也,然从客得之。若夫三脏土木水参居,此童子之所知,问之何也?
  雷公曰:于此有人,头痛、筋挛、骨重,怯然少气,哕、噫、腹满、时惊不嗜卧,此何脏之发也?脉浮而弦,切之石坚,不知其解,复问所以三脏者,以知其比类也。
黄帝道:你的年龄这样大,问的问题确怎么这么幼稚?或者是我提的问题可能不太适当吧。我问的是《脉经·上下篇》以外的较深的道理,你却用《脉经·上下篇》的内容来回答,是什么缘故?脾病脉虚浮而像肺脉。肾病脉小浮而像脾脉。肝病脉搏急沉而散像肾脉,这是一般医生常常容易搞错的,但依照正确的法则,还是可以辨别清楚的。至于肝脾肾三脏分属木土水,部位相近,都在膈下腹里,这些连小孩子都知道的问题,你问它是什么意思?
  雷公回答说:譬如有个病人,头痛,筋脉拘挛,骨节沉重,虚怯少气,哕噫腹满,经常惊恐,不想睡觉,这是哪一脏有病呢?他的脉象浮取而弦。重按则坚如石,我不了解其中的道理,请再问用三脏之脉怎样比类?
  帝曰:夫从容之谓也,夫年长则求之于腑,年少则求之于经,年壮则求之于脏。今子所言,皆失八风菀热,五脏消烁,传邪相受。夫浮而弦者,是肾不足也;沉而石者,是肾气内着也;怯然少气者,是水道不行,形气消索也。咳嗽烦冤者,是肾气之逆也。一人之气,病在一脏也。若言三脏俱行,不在法也。
  雷公曰:于此有人,四肢解堕,喘咳血泄,而愚诊之以为伤肺,切脉浮大而紧,愚不敢治。粗工下砭石,病愈,多出血,血止身轻,此何物也?
黄帝说:这就需要从容详细地分析。一般来说,年长的人常过度饮食,所以应从六腑来衡量;年少的人多劳于体力,所以应从经络来探求;年壮的人多嗜欲伤情,所以应从五脏去诊察。现今你所谈的与这三条都不相符。八风郁而化热。五脏消铄内伤,这是外邪内传而发病的。所以脉浮取而弦者,为肾气不足;重按而石坚者,为肾气内着而不行;虚怯少气者,是水津不能输布。以致形体消损,气息怯弱;咳嗽烦闷,是肾气上逆的缘故。这是人受邪的情况,其病变部位在于肾脏,如果认为肝脾肾三脏俱病,是不合医理和临床实际的。
雷公又问:有一病人,四肢怠惰无力。喘息咳嗽,肠风下血,我去诊察,以为是伤肺,切其脉浮大而紧,我不敢治疗,面某个医术粗劣、平庸的医生却用砭石治疗,病人出了‘更多的血。血止后全身轻快而病愈,这是什么病呢?
帝曰:子所能治,知亦众多,与此病失矣。譬以鸿飞、亦冲于天。夫经人之治病,循法守度,援物比类,化之冥冥,循上及下,何必守圣。今夫脉浮大虚者,是脾气之外绝,去胃外归阳明也。夫二火不胜三水,是以脉乱而无常也。四支解堕,此脾精之不行也。喘咳者,是水气并阳明也。血泄者,脉急血无所行也。若夫以为伤肺者,由失以狂也。不引比类,是知不明也。夫伤肺者,脾气不守,胃气不清,经气不为使,真脏坏决,经脉傍绝,五脏漏泄,不衄则呕,此二者不相类也。譬如天之无形,地之无理,白与黑相去远矣。是失我过矣,以子知之,故不告子,明引比类从容,是以名曰诊轻,是谓至道也。
黄帝说:你所能治的和知道的病已很多了,然而对此病来说,是你错了。譬如鸿雁,亦会飞至高空。然而圣人治病,是遵循医理法度的,引物比类,从而达到神妙莫测的境界,察上便知以下,不必拘泥一经。现见脉象浮大而虚,是脾气外绝,不能为胃行其津液,以致津液独归于阳明。阳明不胜太阴,因此脉乱而失其常。四肢怠惰无力,是脾精不能输布的关系。喘息咳嗽,是水气并于阳明的原故。大便出血,是脉气并急,血不行于脉道的缘故。假使认为是伤肺的病,就好像失志狂言一样。由于不能援物比类。因此了解得不够明彻。伤肺之病。是因为脾气不足。胃气不清,肺经之气失却应有的功能,肺脏虚损败坏,经脉失去宣发肃降输布精气的作用,五脏的精气漏泄,不是衄血,便是呕血,这是两种病不相类同之处。譬如天之无像可求,地之无方可理,黑白相差甚远。这是我的错误,以为你已经知道了,所以没有告诉你。这里明确引用并比类《从容》的内容,因此称为诊法的法度,因为它们确是至善之道的缘故啊。
二、心得
这篇可以说是以案例分析的形式讲为医当学识渊博,运用取类比象的方法,融会贯通,才能灵活又正确应用理论诊治疾病。具体来说,分析病例时应从容不迫、沉着细致地观察病人,如果仅仅只取其一如脉象来诊断,就不全面。黄公的问题会让我想到咨询中只是单从认知或者情绪等一方面去对来访者进行工作,而没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化。“圣人治病,循法守度,援物比类,化之冥冥,循上及下,何必守经。”总之,诊察要全面,分析时要周密,应用时要灵活。
经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一、 原文、译文、查字、正音
黄帝曰:呜呼远哉!闵闵乎若视深渊,若迎浮云,视深渊尚可测,迎浮云莫知其际,圣人之术,为万民式,论裁志意,必有法则,循经守数,按循医事,为万民副。故事有五过四德,汝知之乎?
雷公避席再拜曰:臣年幼小,蒙愚以惑,不闻五过与四德,比类形名,虚引其经,心无所对。
黄帝说:啊!真是辽远幽深啊!研究医学的道理就好像在俯视幽深的渊谷,好像在仰视天空的浮云。俯视渊谷尚可测量其深度,仰视浮云,却不能测知其边际。圣人的医术,可作为百姓依循的法式,即是裁度病人的志意,也必有一定的法则。他们依照自然的规律来研究医学的理论,从而给百姓帮助。早先有五过与四德的说法,你知道吗?
雷公起坐再拜后回答说:我年少识浅,天资愚笨,见闻不广,没有听说过五过与四德的说法。虽然知道比类形名,亦只是虚引经义,并未明了其远大博深的道理,难以回答你所提出的问题。
  帝曰: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贪,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医工诊之,不在脏腑,不变躯形,诊之而疑,不知病名,身体日减,气虚无精,病深无气,洒洒然时惊。病深者,以其外耗于卫,内夺于荣。良工所失,不知病情,此亦治之一过也。
黄帝说:在没有给病人诊治之前,必须询问患者的职业和政治地位的变迁。如果以前地位高而后失势,病人虽然不中外邪,疾病也会由内而生,这种病叫"脱营"。或者是以前富裕而以后破产贫困发病的,这种病叫"失精"。这些病都是由于五脏之中的邪气郁结,病势兼并而日趋深重。医生在诊病时,如果病位不在脏腑,躯体形态都没有明显变化,医生容易产生疑惑,不能确定是属何病,但患者的身体日渐瘦削,气虚精竭,病势深重,阳气消散,洒洒然恶寒,时常惊骇不安。这种病势之所以会逐渐深重,是因为情志郁结,外则耗损了卫气,内则劫夺了营血的缘故。若遇到这些疾病,即或是医术很高的医生,若不问清病人的有关情况,就无法明白致病的原由,也就无法治愈这类疾病,这是临床诊治疾病的第一种易犯的过失。
  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精气竭绝,形体毁沮。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愚医治之,不知补泻,不知病情,精华日脱,邪气乃并,此治之二过也。
凡是诊察病人,必须先要问他饮食起居和周围环境情况。突然的欢乐,或突然的痛苦,或先欢乐而后痛苦,都能耗伤精气,使精气衰竭,形体败坏。暴怒可以伤阴气,暴喜可以伤阳气,阴阳有伤,则厥逆之气上行,充满经脉,而神气离散形体。学识粗浅的医生诊治这些疾病时,不知是用补法还是用泻法,也不了解病情,以致病人五脏的精气日渐耗脱,邪气乘虚侵袭,这是诊疗上的第二种易犯的过失。
  善为脉者,必以比类、奇恒,从容知之,为工而不知道,此诊之不足贵,此治之三过也。
善于诊脉的医生,必然能够别异比类,分析奇恒,细致深入地掌握脉象的变化。作为医生而不懂得这个道理,他的诊疗技术就不能算高明。这是诊治上的第三种易犯的过失。
诊有三常,必问贵贱,封君败伤,及欲侯王?故贵脱势,虽不中邪,精神内伤,身必败亡。始富后贫,虽不伤邪,皮焦筋屈,痿躄为挛,医不能严,不能动神,外为柔弱,乱至失常,病不能移,则医事不行,此治之四过也。
诊察疾病时,对病人的贫贱、富贵、苦乐三种情况,必须加以注意,首先是要问明病人在社会的地位贵贱,其次要了解他是否遭遇到地位的变迁和挫折,再是有无升官发财的妄想。因为原来高官显爵的人,一旦脱势,虽然没有被外邪所伤,而精神上却已先伤,从而使身体败坏,甚至死亡。原来富有后来贫穷的人,虽无外邪侵袭,也会发生皮毛枯憔,筋脉拘急,发为痿蹙,或为拘挛。对这些疾病,如果医生没有严谨的治学精神,就不能说服病人遵从医嘱,而表现得柔弱无能,举止失措,从而导致治疗失败,疾病不除,这是第四种易犯的过失。
  凡诊者,必知终始,有知余绪,切脉问名,当合男女。离绝菀结,忧恐喜怒,五脏空虚,血气离守,工不能知,何术之语。尝富大伤,斩筋绝脉,身体复行,令泽不息,故伤败结,留薄归阳,脓积寒热。粗工治之,亟刺阴阳,身体解散,四支转筋,死日有期,医不能明,不问所发,惟言死日,亦为粗心,此治之五过也。
凡是诊察疾病,必须了解发病的原因和发病后的经过情况,并掌握疾病的相关情况。在切脉诊病时,应参合男女的生理特点和病理差异。若出现了生离死别,情怀郁结,忧愁恐惧喜怒等情志变化,都会使五脏空虚,气血离散,如果医生不知道这些,还谈什么诊疗技术呢?原来富有的人,由于失去了财势而使身心受到大的伤害,以致筋脉消损衰绝,却仍勉强劳作,以致津液不能滋生,所以形体伤败,气血内结,郁而从阳化热,使肌肉腐烂而生痈脓,亦可产生寒热病。草率的医生治疗时,总是针刺阴阳经脉,使气血更加消散,病人的身体不能自如运动,四肢拘挛转筋,死期也就为期不远了。所以,医生不能明辨病情,不问疾病发生的原由,只看到疾病的预后不良,这只能是一个草率的医生,这是诊治上的第五种易犯的过失。
  凡此五者,皆受术不通,人事不明也。故曰:圣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五脏六腑,雌雄表里。刺灸砭石,毒药所主,从容人事,以明经道,贵贱贪富,各异品理,问年少长勇惧之理审于分部,知病本始,八正九候,诊必副矣。
以上所述的五种过失,都是由于学术不精通,又不懂人情世故,所以说,有修养的医生在诊治疾病时,必须知道自然界的变化,四时寒暑的变迁规律,五脏六腑相互间的相互关系,然后才能施用刺灸、砭石、毒药的治疗方法;更须依照病人的具体情况,掌握诊治的常规。了解贵贱贫富、体质强弱、年龄长幼、个性勇怯,再审察疾病的部位,就可以知疾病的根本原因,结合八正时节、三部九候之脉象,只有如此,才能准确无误地诊治疾病。
治病之道,气内为宝,循求其理,求之不得,过在表里,守数据治,无失俞理,能行此术,终身不殆。不知俞理,五脏菀热,痈发六腑。诊病不审,是谓失常,谨守此治,与经相明。上经下经,揆度阴阳,奇恒五中,决以明堂,审于始终,可以横行。
  治病的关键,以人体脏气内守为贵,来寻求邪正变化的机理。假若五脏的变化不大,其病变的部位当在阴阳表里之间,治疗时应循经守则,不能搞错取穴的理法,能够这样来治疗,就可避免医疗上的过错。若不知取穴的理法,妄用刺灸,会使五脏郁热不散,痈疡发于六腑。诊病不能审慎详密,这叫做失常,谨守这些常规来治疗,自然会和经旨相符。根据《上经》、《下经》、《揆度》、《阴阳》、《奇恒》等经典,再结合观察病人的面部的方法来了解疾病的终始,就可以得心应手地行医,普救众生于天下了。
二、心得
医生在诊断疾病时容易出现的五种过失:
病人若“尝贵后贱”导致“脱营”,“尝富后贫”引起“失精”,诊断疾病之前若不了解就无法诊断,导致病人病情日益加重,“外耗于卫,内夺于荣”,此为一过;
不知病人“饮食居处,暴乐暴苦,始乐后苦”,不知喜怒哀乐等情绪因素与疾病的相互关系,不能明确诊断,从而“不知补泄”,“精华日脱,邪气乃并”,此为二过。
诊脉却不懂将病人脉象分类归纳,与正常脉象比较,不能“从容知之”,此为三过;
诊有三常:贵贱、贫富、苦乐,“医不能严,不能动神,外为柔弱,乱至失常,病不能移”,此为四过;
“凡诊者,必知终始,有知余绪,切脉问名,当合男女”,不了解而不明,做出误判,此之五过。
五过之根源在于“受术不通,人事不明”。
针对这五种过失,黄帝提出“八正九侯”的诊治之法,知“天地阴阳,四时五纪,五脏六腑,雌雄表里,刺灸砭石、毒药所主,从容人事、贵贱贫富,“问年少长、勇怯之理”,“审于分部,知病本始”,如此诊断才是全面的。
治病之关键,在保护人体正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5 10:3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征四失论篇第七十八一、原文、译文、查字、正音
黄帝在明堂,雷公侍坐。
黄帝曰:夫子所通书,受事众多矣。试言得失之意,所以得之,所以失之。
雷公对曰:循经受业,皆言十全,其时有过失者,请闻其事解也。
帝曰:子年少,智未及邪,将言以杂合耶。夫经脉十二、络脉三百六十五,此皆人之所明知,工之所循用也。所以不十全者。精神不专,志意不理,外内相失,故时疑殆。
黄帝坐在明堂,雷公侍坐于旁。
黄帝说:先生所通晓的医书和所从事的医疗工作,已经是很多的了,你试谈谈对医疗上的成功与失败的看法,为什么能成功,为什么会失败。
雷公说:我遵循医经学习医术,书上都说可以得到十全的效果,但在医疗中有时还是有过失的,请问这应该怎样解释呢?
黄帝说:这是由于年岁轻智力不足,考虑不及呢?还是对众人的学说缺乏分析呢?经脉有十二,络脉有三百六十五,这是人们所知道的,也是医生所遵循应用的。治病所以不能收到十全的疗效,是由于精神不能专一,志意不够条理,不能将外在的脉证与内在的病情综合一起分析,所以时常发生疑惑和危殆。
诊不知阴阳逆从之理,此治之一失矣。
受师不卒,妄作杂术,谬言为道,更名自功,妄用砭石、后遗身咎,此治之二失也。
不适贫富贵贱之居,坐之薄厚,形之寒温,不适饮食之宜,不别人之勇怯,不知比类,足以自乱,不足以自明,此治之三失也。
诊病不问其始,忧患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妄言作名,为粗所穷,此治之四失也。
是以世人之语者,驰千里之外,不明尺寸之论,诊无人事,治数之道,从容之葆。坐持寸口,诊不中五脉,百病所起,始以自怨,遗师其咎,是故治不能循理,弃术于市,妄治时愈,愚心自得。呜呼,窈窈冥冥,孰知其道。道之大者,拟于天地,配于四海,汝不知道之谕,受以明为晦。
  
诊病不知阴阳逆从的道理,这是治病失败的第一个原因。
随师学习没有卒业,学术未精,乱用杂术,以错误为真理,变易其说,而自以为功,乱施砭石,给自己遗留下过错,这是治病失败的第二个原因。
治病不能适宜于病人的贫富贵贱生活特点、居处环境的好坏、形体的寒温,不能适合饮食之所宜,不区别个性的勇怯,不知道用比类异同的方法进行分析,这种作法,只能扰乱自己的思想,不足以自明,这是治病失败的第三个原因。
诊病时不问病人开始发病的情况,及是否曾有过忧患等精神上的刺激,饮食是否失于节制,生活起居是否超越正常规律,或者是否曾伤于毒,如果诊病时不首先问清楚这些情况,便仓促去诊视寸口。怎能诊中病情,只能是乱言病名,使病为这种粗律治疗的作风所困,这是治病失败的第四个原因。
所以社会上的一些医生,虽学道于千里之外,但却不明白尺寸的道理,诊治疾病,不知参考人事。更不知诊病之道应以能作到比类从容为最宝贵的道理,只知诊察寸口。这种作法,既诊不中五脏之脉,更不知疾病的起因,开始埋怨自己的学术不精,继而归罪于老师传授不明。所以治病如果不能遵循医理,必为群众所不信任,乱治中偶然治愈疾病,不知是侥幸,反自鸣得意。啊!医道之精微深奥,有谁能彻底了解其中的道理?!医道之大,可以比拟于天地,配于四海,你若不能通晓道之教谕,则所接受之道理,虽很明白,必反成暗晦不明。
二、心得
医疗不能收到十全的疗效,在于“精神不专、志意不理、外内相失”,此谓失神而不能转圆,无法接物,内外不合,故相失。不懂阴阳平衡和逆法从法,而诊断不明,此一之失;学业不精而乱用学说,乱用针灸砭石,此二之失;不能考虑病人的生活背景和个体特点,不懂用比类异同的方法分析病情,而导致诊断紊乱,此三之失。不问病人发病始末仓促切诊,此四之失。治病不懂医道,不循医理,即使治疗疾病也只是偶然治愈。作为心理工作者同样如此,神在不在非常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9 10:27: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一、原文、译文、查字、正音
  孟春始至,黄帝燕坐临观八极,正八风之气,而问雷公曰:阴阳之类,经脉之道,五中所主,何脏最贵。
雷公对曰:春甲乙青,中主肝,治七十二日,是脉之主时,臣以其脏最贵。
立春这一天,黄帝安闲地坐着,一边极目观看八方的景色,伺察着八风所至的方向,一边对着雷公说:按照阴阳分类方法和经脉的循行道理,以及五脏和季节相配的关系来看,你认为哪一脏最重要?
 雷公回答说:春季为四季之首,属甲乙木,色青,五脏中主肝,肝木之气旺于春季七十二日,也是肝脉当令的时候,我认为肝脏是最主要的。
  帝曰:却念上下经,阴阳从容,子所言贵,最其下也。
  雷公至斋七日,旦复侍坐。帝曰:三阳为经,二阳为维,一阳为游部,此知五脏终始。三阳为表,二阴为里,一阴至绝,作朔晦,却具合以正其理。
雷公曰:受业未能明?
朔晦,朔日和晦日。旧历每月初一日和最末一日
黄帝说道:根据我刚刚读过的《上下经》中的"阴阳"、"从容"篇,你认为最重要的,实际上却是最不重要的。
 雷公斋戒了七日后,早晨又侍坐于黄帝的身旁。黄帝说道:三阳为经纶,二阳为维系,一阳为游部。三阳是指足太阳膀胱经,其经脉最大,上通头顶,沿着背部下行,因其直行而统率全身的阳气,所以称为“经”;二阳是指足阳明胃经,因其经脉维络人身体前面的胸腹部,所以称为“维”;一阳就是足少阳胆经,因其出入于太阳和阳明这两条经脉之间,所以称为“游部”。懂得这些,就可以知道五脏之气运行的终始了。三阴为表,二阴为里,一阴为阴气之最终,也是阳气的开始。三阴即太阴经,太阴经属于肺,肺有主管皮肤毫毛的功能,所以又把三阴称为“表”;二阴即足少阴肾经,肾主管骨,肾气藏在内部,所以又把二阴称为“里”;一阴即厥阴经,厥阴经是阴气尽而阳气复生的地方,就好像月亮晦朔交接由暗变明一样。人身阴阳经脉的循环交接是有一定规律和次序的,这与自然界阴阳之气的消长变化规律是相符合的。
  雷公说道:我学了半天还没学明白。
  帝曰:所谓三阳者,太阳为经。三阳脉至手太阴,弦浮而不沉,决以度,察以心,合之阴阳之论。
  所谓二阳者阳明也,至手太阴,弦而沉急不鼓,炅至以病皆死。
  一阳者少阳也,至手太阴上连人迎,弦急悬不绝,此少阳之病也,专阴则死。
  三阴者,六经之所主也。交于太阴,伏鼓不浮,上空志心。
  二阴至肺,其气归膀胱,外连脾胃。
  一阴独至,经绝气浮,不鼓,钩而滑。
此六脉者,乍阴乍阳,交属相并,缪[liǎo]通五脏,合于阴阳。先至为主,后至为客。
黄帝说:三阳就是太阳经。太阳经的脉气显现于手太阴肺经的寸口部位,正常的太阳经脉象应是洪大的,如果出现弦浮不沉的脉象,就要用四时气候变化的规律来分析,并用心体察,再依据阴阳的理论来确定诊断。二阳就是阳明经。阳明经的脉气也显现于手太阴肺经的寸口脉,阳明经的正常脉象应该是浮大而短的,如果出现弦而沉急、应指无力的脉象,同时出现发热症状的,说明热邪耗伤了津液,这种病有死亡的危险。一阳是足少阳经。足少阳经的脉气也显现在手太阴肺经的寸口部位和颈部的人迎脉处,少阳经的正常脉象应该是微弦而和调的,如果出现弦急并且悬而不断的脉象,这是少阳经脉有病的脉象。如果脉象表现为纯阴无阳,例如弦急搏动异常剧烈而毫无和缓的征象,这是预兆死亡的脉象。
三阴是太阴经,包括手太阴肺经和足太阴脾经;肺主管全身之气且朝会百脉,脾主管消化吸收和输送饮食精华,所以说阴经是人身六经之主。太阴经的脉气也显现在手太阴肺经的寸口部位。正常的太阴经脉象应该是轻浮而和缓的,如果出现沉伏、应指有力但不轻浮的脉象,这是脾肺病变影响到心、使心气空虚而所形成的。二阴是少阴经,少阴经的经脉之气也显现于手太阴肺经的寸口部位,足少阴肾经和膀胱经互为表里,肾气影响着膀胱的气化排尿功能,同时还影响着脾胃的升降功能。一阴是厥阴经,厥阴经的脉气也显现于手太阴肺经的寸口部位。正常的厥阴脉象应该是弦长而软滑的,如果厥阴经脉之气浮散到脉外而经脉中
气虚,则不能出现弦长而滑的脉象,往往见到仅仅弦而软滑的脉象以上所说的六种脉象,或阳脏出现阴脉,或阴脏出现阳脉,互相交叉、错综复杂交并在一起,和五脏相通而表现于气口部位,如果用阴阳的理论来分析,则先出现的脉象为主,后出现的脉象为客(次)。
  雷公曰:臣悉尽意,受传经脉,颂得从容之道以合从容,不知阴阳,不知雌雄?
  帝曰:三阳为父,二阳为卫,一阳为纪;三阴为母,二阴为雌,一阴为独使。
  二阳一阴,阳明主病,不胜一阴,软而动,九窍皆沉。
  三阳一阴,太阳脉胜,一阴不为止,内乱五脏,外为惊骇。
  二阴二阳病在肺,少阴脉沉,胜肺伤脾,外伤四支。
二阴二阳皆交至,病在肾,骂詈[lì]妄行,巅疾为狂。
二阴一阳,病出于肾。阴气客游于心脘,下空窍堤,闭塞不通,四肢别离。
一阴一阳代绝,此阴气至心,上下无常,出入不知,喉咽于燥,病在土脾。
  二阳三阴,至阴皆在,阴不过阳,阳气不能止阴,阴阳并绝,浮为血瘕[jiǎ],沉为脓附。阴阳皆壮,下至阴阳,上合昭昭,下合冥冥,诊决死生之期,遂含岁首。
雷公说:我已经完全明白您的意思了。您传授的有关经脉的理论,以及我读过的《从容》一书中的道理,与您今天所讲的都是相吻合的,但我还是不清楚阴阳与雌雄的含义。
黄帝说:太阳经是六经之首,它的地位就像父亲那样尊贵;阳明经的作用就好像是一个护卫;少阳经在中间,就好像是一个枢纽;太阴经输送精华,营养全身,其作用就像是母亲;少阴经主里,就像雌性那样内守家中;厥阴经为阴尽阳生之处,能沟通人体的阴阳之气,其作用就像是一个使者。
二阳是阳明胃,一阴是厥阴肝,胃在五行中属于土,肝在五行中属于木,所以两脏合病,往往是肝气过于亢盛而侵犯胃,表现为胃的症状为主,脉象软而动;九窍因阳明胃有病而失于营养,因而九窍皆不通利;
三阳是太阳膀胱,一阴是厥阴肝,膀胱在五行中属于水,木虽能生火,而水能制火,因而肝和膀胱合病时,多表现为膀胱脉象偏亢,肝脏不能制约亢盛的膀胱之气,进而在内部则扰乱五脏的功能,在外部则表现为惊恐不安的症状。
二阴是少阴心,二阳是阳明大肠,如果心火亢盛,损伤了肺的功能,就会进一步波及与肺有表里关系的大肠。肾脉是沉的,如果肾中阴寒之气过于亢盛,就会影响肺与脾的功能,脾脏有主管四肢的功能,因而脾有病则损伤外在的四肢。如果胃和肾合病,胃火亢盛损伤了肾脏,可见到病人精神失常,行动不合常理,随便骂人,癫疾发狂。如果肾和三焦两经合病,多是病出于肾。阴气向上逆行会影响到心,在下部则影响小腹和膀胱,会而引起大小便不通利的症状。三焦是阳气通行的道路,三焦有病则阳气不能通达。
到四肢,四肢就会失去正常的功能,就像离开了身体似的。如果肝胆两经合病,则木气过于元盛,而影响到属于土的脾脏,出现代绝的脉象。脾不能输送分布食物营养,心脏又会受到损伤。肝胆与风性相通,故其发生的病变往往症状多变,或在上部,或在下部,没有固定之处;或表现为饮食无味,大小便失禁等症状;或表现为咽喉干燥,这是由于脾的经脉受到影响的缘故。如果脾胃和肺三者合病,则脾胃不能消化吸收饮食物,肺有病变则气的运行受到影响,出现阴气和阳气不能互相交通,甚至阴气和阳气互相隔绝。阴气沉于内就会形成“血瘦”病;阳气外浮就会形成脓肿溃烂;如果阴气和阳气都过于亢盛,就会使男女病人的下部发生病变。总之,在诊断疾病时,必须上察天时,下观地理,如此才能判断病人的生死之时,也才能懂得在一年之中是以哪一种气候为首,在人体五脏之中是以哪一脏器最为珍贵了。
  雷公曰:请问短期,黄帝不应。雷公复问,黄帝曰:在经论中。雷公曰:请问短期?
黄帝曰:冬三月之病,病合于阳者,至春正月,脉有死证,皆归出春。冬三月之病,在理已尽,草与柳叶皆杀,春阴阳皆,绝期在孟春。
  春三月之病曰阳杀,阴阳皆绝,期在草干。
  夏三月之病,至阴不过十日,阴阳交,期在溓[liǎn]水。
秋三月之病,三阳俱起,不治自己。阴阳交合者,立不能坐,坐不能起。三阳独至,期在石水。二阴独至,期在盛水。
雷公说:请问为什么有的疾病会在短期内死亡?黄帝没有回答。雷公再问。黄帝说:在古代医学经典中有说明。
雷公又说:我想听您谈谈短期内就会死亡的疾病。
黄帝说:冬天三个月是人体阴气偏盛的季节,如果此时病人的症状都表现为阳气偏盛,那么到了春天正月,阳气逐渐旺盛病证也将逐渐加重;如果此时病人的脉象有死征,那么到了春尽夏天到来之时,阳气更加旺盛病人就要死亡。在冬季三个月里,如果病人的症状和脉搏中已经表现出死亡的征象,那么这种病人往往到第二年春天草与柳树发芽的时候就会死亡。春天的三个月阳气初生,此时病变往往损伤阳气,因而叫做“阳杀”。如果阴阳气都衰竭了,那么往往在枯草还没有全部返青的时候就要死亡。夏天三个月是阳气最旺盛的季节,如果病人表现出一派阴气极度衰竭的症状和脉象,那么不过十天就会死亡。如果阴阳脉交错出现,即阴脉出现在阳位,阳脉出现在阴位,则其死期在秋季水清静的时候。
秋天三个月是阴气逐渐旺盛的季节,三阴经气不足的病变,在此时往往能不经治疗自行痊愈。如果阴气和阳气交互为病,就必然表现出阴气和阳气偏盛偏衰的现象:如果阳气亢盛,阴气衰弱,就会出现能站立而不能坐下的症状;如果阴气亢盛,阳气衰弱,就会出现可以坐下而不能站立的症状。如果三阴脉一并出现而无阳脉的表现,那么死期就在冰冻如坚石的时候。如果三阳脉一起出现而没有阴脉的表现,那么死期在夏季雨水多的时候。
二、心得
人体阴阳经脉的循环交接与自然界的阴阳之气消长变化规律是相符的。诊断疾病时必须上察天时下观地理,根据阴阳五行理论、人体内脏和四时关系来诊断疾病及生死之期。
  
                             三阳
  
          三阴
三阳
经纶
足太阳膀胱经
上通头顶,沿着背部下行,因其直行而统率全身的阳气
三阴
太阴经(肺)
肺主皮毛
二阳
维系
足阳明胃经
经脉维络人身体前面的胸腹部
二阴
足少阴肾经
肾主管骨,肾气藏在内部,
一阳
游部
足少阳胆经
出入于太阳和阳明这两条经脉之间
一阴
厥阴经
厥阴经是阴气尽而阳气复生的地方,就好像月亮晦朔交接由暗变明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19 10: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方盛衰论篇第八十方,比较衡量的意思。盛衰,指阴阳气血的多少。
本文主要从“厥”和“梦”来探讨阴阳之气虚实强弱的变化。作者认为,要想诊断疾病,就必须运用五个法度(即脉度、脏度、肉度、筋度、俞度)作标准对病情进行衡量。
一、 原文、译文、查字、正音雷公请问:气之多少,何者为逆,何者为从?

黄帝答曰:阳从左,阴从右,老从上,少从下,是以春夏归阳为生,归秋冬为死,反之则归秋冬为生,是以气多少,逆皆为厥。

”是“”的本字;“”是“”的本字。,金文                                (屰,即“逆”的本字)  (欠,叹息,借代呼吸),表示逆呼吸,即反呼吸、无呼吸。篆文 将金文字形中的“屰” 写成 ,将金文字形中的“欠” 写成 。当“”作为单纯字件后,籀文 加“尸” (人体)另造“”代替,强调呼吸骤停的人体健康症状。篆文 误将籀文字形中的“尸” 简化成“厂” 。造字本义:形容词,昏晕,中医认为是突然气闭昏晕或四肢僵直;西医称休克,认为大脑一时性缺血、缺氧引起的短暂的意识丧失。隶化后楷书 将篆文字形中的“欮” 写成 。当“厥”的本义弱化后,篆文 再加“疒” (病变)另造“瘚”代替,强调“厥”为一种病症。

问曰:有余者厥耶?

答曰:一上不下,寒厥到膝,少者秋冬死,老者秋冬生,气上不下,头痛巅疾,求阳不得,求阴不审,五部隔无征,若居旷野,若伏空室,绵绵乎属不满日。是以少气之厥,令人妄梦,其极至迷。三阳绝,三阴微,是为少气。

是以肺气虚,则使人梦见白物,见人斩血借借。得其时则梦见兵战。肾气虚,则使人梦见舟船溺人,得其时则梦伏水中,若有畏恐。肝气虚,则梦见菌香生草,得其时则梦伏树下不敢起。心气虚,则梦救火阳物,得其时则梦燔灼。脾气虚,则梦饮食不足,得其时则梦筑垣盖屋。此皆五脏气虚,阳气有余,阴气不 足,合之五诊,调之阴阳,以在《经脉》。


雷公请问道:气的盛衰,哪一种是逆?哪一种是顺?

黄帝回答道:阳气主升,其气从左而右;阴气主降,其气从右而左。与此相反就为逆。老年之气先衰于下,因而老年人气从上而下为顺;少年之气先盛于下,其气从下而上为顺。与此相反就为逆。春夏时阳气旺盛,如果春夏之病见阳证阳脉,一阳归阳,则为顺为生,若见阴证阴脉,如秋冬之令,则为逆为死。反过来说,秋冬之病见阴证阴脉,以阴归阴,则为顺为生。所以不论气盛或气衰,只要是气的运行不顺畅而逆行,都会形成“厥”病。

雷公又问:气亢盛有余也能成为厥吗?

黄帝答道:阳气向上逆行而不下降,则下部的阳气偏虚,阴阳两气不相顺接,则足部厥冷至膝,少年在秋冬见此病则死,而老年在秋冬见病却不一定会死亡。这是因为老年人下部阴虚往往是正常生理衰退的迹象,而少年本该下部阳气旺盛,现在出现这种症状,说明其阳气衰弱到了极点。阳气上逆而不下降,则上实下虚,为头痛癫顶疾患,这种厥病,看起来好像是阳症,但又不是阳症,说它属于阴症,又诊查不出阴症的证据;说是五脏之气隔绝,又没有明显的体变改变可以验证,病人的自我感觉好象置身于旷野,又好像是居住在空室里,视物不清,对细微的东西,即使全神贯注也仍然看不清楚,病势缠绵不息,视其生命,一不满一天了。
所以,气虚损不足引起的厥病,使人噩梦纷纭,严重的甚至产生神志迷乱的现象。三阳经的脉象悬绝,三阴经的脉象细微,就是少气形成厥病的脉象特征。
肺气虚,就会使人在做梦的时候梦见白色的物体;或者梦见杀人流血,血肉狼籍的场面;到了肺气旺盛的秋季,就会梦见两军交战。

肾气虚,就会使人在做梦的时候梦见舟船翻入水中;有人被淹死;到了肾气旺盛的冬季,就会梦见自己潜入水中,似乎遇见了很让人害怕的事情。
肝气虚,就会使人在做梦的时候梦见菌香和生草;到了肝气旺盛的春季,就会梦见自己伏在树下不敢起来。
心气虚,就会使人在做梦的时候梦见救火的情景和属火的事物,如太阳、雷电;到了心气旺盛的夏季,就会梦见大火在燃烧。
脾气虚,就会使人在做梦的时候梦见饮食不够;到了脾气旺盛的长夏季节,就会梦见砌墙盖房。
上述这些症状都是由于五脏气虚引起的,确切地说,就是阳气亢盛有余而阴气虚损不足产生的现象。此时,应该结合五脏病变可能出现的其他症状来调整病人的阴阳,这在经脉篇中有详细论述。
诊有十度,度人、脉度、脏度、肉度、筋度、俞度。阴阳气尽,人病自具。脉动无常,散阴颇阳,脉脱不具,于无常行,诊必上下,度民君卿,受师不卒,使术不明,不察逆从,是为妄行,持雌失雄,弃阴附阳,不知并合,诊故不明,传之后世,反论自章。

至阴虚,天气绝;至阳盛,地气不足。阴阳并交,至人之所行。阴阳并交者,阳气先至,阴气后至。是以经人持诊之道,先后阴阳而持之,奇恒之势,乃六十首,诊合微之事,追阴阳之变,章五中之情,其中之论,圣虚实之要,定五度之事,知此乃足以诊。是以切阴不得阳,诊消亡;得阳不得阴,守学不湛。知左不知右,知右不知左,知上不知下,知先不知后,故治不久。知丑知善,知病知不病,知高知下,知坐知起,知行知止,用之有纪,诊道乃具,万世不殆。

起所有余,知所不足,度事上下,脉事因格。是以形弱气虚死,形气有余,脉气不足死;脉气有余,形气不足生。是以诊有大方,坐起有常,出入有行,以转神明,必清必净,上观下观,司八正邪,别五中部,按脉动静,循尺滑涩寒温之意,视其大小,合之病能,逆从以得,复知病名,诊可十全,不失人情,故诊之或视息视意,故不失条理,道甚明察,故能长久。不知此道,失经绝理,亡言妄期,此谓失道。

在诊断疾病时,有五种法度可以用来衡量病人的情况,即:脉度、脏度、肉度、筋度、俞度。如果将五者再分阴阳则为十度,那么对病情就自然能获得全面正确的了解。脉象的变化是没有固定状态的,阴阳会发生散乱而偏盛偏衰的变化,但被脉象显露出来的却往往并不完全,所以在诊断时就不能仅仅依靠通常的诊断方法,而必须从各方面进行仔细地观察。在诊断时,还必须了解病人的社会地位高下,是平民百姓还是君王贵族,地位不同往往体质、饮食、劳逸等都不相同,就会对疾病产生不同的影响。如果从师学医未能毕业,其医术就不会精明,而医术不精明则不能分辨疾病的逆从关系,就会给诊断和治疗疾病造成混乱,往往只抓住一点,而不顾其余;或者抓住了阳的方面而忽略了阴的方面;或者看到了阴的方面而丢弃了阳的方面。不知道全面掌握病情,就不能把各方面的情况加以综合分析,诊断也就不可能正确。这样的方法如果流传到后世,其错误的地方一定会暴露无疑。

天地之气上下交通、相互为用。地气虚,则天气就要断绝;天气过于亢盛,则地气虚微而不上升。人体贵在阴阳之气的沟通,这是“圣人”所奉行的养生之道。所谓阴阳之气沟通,是指阳气先行,阴气作为后盾尾随而至。所以高明的医生治病时,在诊脉时必定先分清阴阳的先后,并参考《奇恒之势》六十首,辨明其正常还是异常。诊断疾病是非常精细微妙的事情,要探索阴阳的病理变化,明确五脏的情况,领会其中的道理,抓住虚实的要领,并要根据五种法度来进行衡量判断。只有明白了上述道理,才能为病人正确诊断疾病。只了解阴而不了解阳,那么诊法就消亡了;只了解阳而不了解阴,则表明其所学的医术是不高明的;只知左而不知右,只知右而不知左,只知上而不知下,只知下而不知上,这种医道是不可能维持长久的。作为一个医生,既要知道坏的也要知道好的,既要知道病理现象也要知道生理状况,既要知道高也要知道下,既要知道坐也要了解起;既要知道行也要知道止。做到了上述这些,诊断的方法和步骤才能算是比较完备了,也才会长久不出差错。

病人表现出亢盛有余症状时,就应考虑其虚损不足的另一方面。应检查病人全身上下的各个部位,参照脉象情况,深人探求疾病的根源。如果表现出形体衰弱,而且正气虚微的,就有可能导致死亡;如果病人形体和气力都有余,而脉象表现为虚弱不足的,这是脉证相逆,说明病人的内部神气已经消亡,仍然有死亡的危险。如果病人脉象充实,虽然形体和气力衰弱,但其内部神气充足,仍有生机而不会死亡。诊断疾病时,要有一定的大法,医生应落落大方,起坐有规矩,一举一动都要有修养,并且头脑要清醒,不要受其他念头的干扰,要仔细观察病人上下各个部位,并要掌握四时八节气候因素对疾病可能产生的影响,观察区别邪气侵人了身体五脏的哪一个部位,要切按脉搏的跳动,触摸尺肤的滑涩寒温,并视其大小便的改变,参合各种病态表现,了解病情是顺是逆,也就可以知道病名了。如此诊病就会比较完备,十不失一,又不会违背人情;在诊察病人时,或察看其呼吸,或观察其精神状态,也都能按部就班而不失条理了。因为医术精湛,自然会诊治高明,长久不出医疗事故。如果不懂得这些道理,违反常规和原则盲目诊断,乱下结论,就是违背治病救人的方法和道德的。
二、心得气的运行为常则顺,不常则逆。自己本身有些气虚,读这一章特别有切身体会。立春之后阳气上升,再加上前几天在家生气而不能出,头痛了几天,五脏之气隔绝,“若居旷野,若伏空室”。腊月里有一段时间做梦总是自己在水里,现在想来很可能是肾气虚。诊断疾病时要根据脉、脏、肉、筋、俞的阴阳虚实,才能做出正确诊断。“诊有大方,坐起有常,出入有行,以转神明,必清必净,上观下观,司八正邪,别五中部,按脉动静,循尺滑涩寒温之意,视其大小,合之病能,逆从以得,复知病名,诊可十全。”医生诊治时从内到外都是有道有序的状态,内部有序,外部才得以从容,这种状态同样适用于咨询师。

解精微论篇第八十一一、 原文、译文、查字、正音黄帝在明堂,雷公请曰:臣授业传之,行教以经论,从容形法,阴阳刺灸,汤液所滋,行治有贤不肖,未必能十全。若先言悲哀喜怒,燥湿寒暑,阴阳妇女,请问其所以然者。卑贱富贵,人之形体所从,群下通使,临事以适道术,谨闻命矣。请问有毚chán愚仆漏之问,不在经者,欲闻其状。
帝曰:大矣。
公请问:哭泣而泪不出者,若出而少涕,其故何也?
帝曰:在经有也。
复问:不知水所从生,涕所从出也。
帝曰:若问此者,无益于治也。工之所知,道之所生也。夫心者,五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华色者其荣也。是以人有德也,则气和于目,有亡,忧知于色。是以悲哀则泣下,泣下水所由生。水宗者,积水也,积水者,至阴也。至阴者,肾之精也。宗精之水所以不出者,是精持之也,辅之裹之,故水不行也。夫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水火相感,神志俱悲,是以目之水生也。故谚曰:心悲名曰志悲,志与心精共凑于目也。是以俱悲则神气传于心,精上不传于志,而志独悲,故泣出也。泣涕者,脑也,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脑渗为涕。志者骨之主也,是以水流而涕从之者,其行类也。夫涕之与泣者,譬如人之兄弟,急则俱死,生则俱生,其志以早悲,是以涕泣俱出而横行也。夫人涕泣俱出而相从者,所属之类也。
雷公曰:大矣。请问人哭泣而泪不出者,若出而少,涕不从之何也?
帝曰:夫泣不出者,哭不悲也。不泣者,神不慈也。神不慈,则志不悲,阴阳相持,泣安能独来。夫志悲者惋,惋则冲阴,冲阴则志去目,志去则神不守精,精神去目,涕泣出也。且子独不诵不念夫经言乎?厥则目无所见。夫人厥则阳气并于上,阴气并于下,阳并于上则火独光也;阴并于下则足寒,足寒则胀也。夫一水不胜五火,故目眦盲。是以冲风,泣下而不止。夫风之中目也,阳气内守于精。是火气燔目,故见风则泣下也。有以比之,夫火疾风生,乃能雨,此之类也。


黄帝坐在明堂中,雷公向黄帝请教说:我接受您传授给我的医道,再教给我的学生。我教的内容都是医学经典的内容,如《从容)、《形法)、《阴》、《刺灸》、《汤液》、《药滋》等。但这些学生当中,有聪明的也有愚笨的,掌握医术的程度也有高低的区别,他们在治疗疾病时,有的有效但却不能取得十全的疗效。我首先教给学生悲哀喜怒等精神情绪因素、燥湿寒暑阴阳等气候因素对疾病的影响,以及女性的生理病理特点等方面的理论,然后再提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至于病人的卑贱富贵、人的形体胖瘦和体质强弱等方面的问题,则具体结合病人进行讲解,以便他们对理论和实践全面了解。以上这些内容我都曾聆听过您的教海。现在我还有一些粗浅愚陋的问题,因在经典医术中找不到,所以想请您再解释一下。
黄帝说:你提的问题太大了。

雷公问道:有的人在哭泣时眼泪和鼻涕一起流出,或流眼泪而很少流鼻涕,这是什么原因呢?
黄帝说:这在医学经典中有记载。
雷公又问:鼻涕和眼泪都是水液,我不知道眼泪是从哪里生成的呢?鼻涕又是从哪里出来的呢?
黄帝说:你问的这些问题,虽然对治疗没有什么帮助,但作为医生应该知道,因为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心脏是人体五脏六腑的主宰,眼睛则是心脏之神气外现的孔窍,面部的光华色泽则是心脏功能的外在表现。所以,如果一个人健康愉快,那么两眼就表现为和悦有神:如果一个人有病痛和忧愁,也能从面部的气色上反映出来。所以,悲哀时眼泪就会流出来,流出的眼泪是由水产生的。这些水的来源是体内蓄积的水液,蓄水之处在至阴。至阴就是肾脏所藏的阴精,也就是说水是由阴精转化来的。来源于阴精的水液,平时之所以不排出是由于肾脏的制约作用,肾中阴精固摄着它、裹藏着它,因而泪水不会自行流出。水之精和肾之“志”相对应;火之精与心之“神”相对应,水火互相感应,心肾互相影响。神、志都悲哀,泪水就会流出来了。俗话说:心悲叫志悲。心神和肾志的功能都反映在眼上,心肾同时悲伤时,心的功能就会受到影响,心和肾之间的平衡遭到破坏,肾脏固摄制约阴精的功能也会减弱,阴精便化生成水液从眼中流出。鼻涕属于“脑”,脑为髓聚积之处,属于阴,髓充满在骨空中,脑髓中的水渗出就形成鼻涕。
骨驻是全身骨键的主管,因此当眼泪流出时鼻涕也就随着流出。眼泪与鼻涕是同类物质,好比兄弟一样,危急时则一起去死,安乐时就共同生存。如果肾志悲哀,失其固摄制约作用,鼻涕眼泪就会一起洒出来。人的眼泪和鼻涕之所以常常相随而出,是由于它们都属于水的缘故。
雷公说:这些理论太深爽博大了!再请问:有人哭泣时没有眼泪流出,或者即使有眼泪也很少,且鼻涕也不随着一起流出来,这是为什么呢?
黄帝说:哭泣时没有眼泪的人,是因为并不感到悲伤。不悲伤,心神就没有被触动,心脏的功能正常也就不会影响到肾的功能,肾仍然具有固摄制约阴精的功能,因而眼泪就不会流出。志悲的人必定感到抑郁,抑郁就会使阴气上冲于脑,神志即离开眼睛,眼睛失去神志的控制,则鼻涕和眼泪流出。你没有读过医经上的话吗?医经上说:气逆就会使眼睛一无所见。一个人因气逆而患厥病时,阳气聚集在上部,则上部阳气过分亢盛,如火气上炎;阴气聚集在下部,则发生足冷并且发胀的症状。人的眼晴由水的精气凝结而成,如果五脏的阳气一起上逆,导致“一水不能胜五火”,就会发生目盲不能视物。临风流泪不止,是因为风邪侵入目中所造成的,因为本来阳气就亢盛于上部,遇风吹后,如同火势被风吹更加旺盛起来一样,因而就会临风侧泪流不止。这就好像自然界中火热过极就要生风,疾风过后往往要下雨一样。
二、心得眼泪鼻涕再平常不过的生理现象,却同样与人的精神心理息息相关,再次体会到中医的系统和精微处。1、“夫心者,五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黄帝阴符经》说“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目为心与外物联结处,机关所在,“人有德也,则气和于目“。志悲,肾不固,则泪出。2、每次特别紧张或者烦躁的时候看到东西却好像没有看到一样,原来是神志离目,则目无所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5 21:43:4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十六周  按照把握,将素问的81章整理成几个有限的单元,给每个单元起个名字并做成树形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3-5 21:48: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七周 本周任务:
调整和修正分组,定稿自己对《素问》的单元划分(不打乱原书篇章顺序)。概括每个单元的中心论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5-15 06:59 , Processed in 1.137315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