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吕丽芳

吕丽芳的《素问》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9-30 22:40: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五周:
本周任务:举痛论第三十九、腹中论篇第四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30 22:54: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举痛论第三十九
1、查字:
鸡矢醴:
【别名】 牵牛妙酒、鸡醴饮、牵牛酒、鸡矢酒
【处方】 鸡矢。
【功效与作用】 一切肚腹、四肢发肿,不问水肿、气肿、湿肿。
【用法用量】 牵牛妙酒(《摄生众妙方》卷六)、鸡醴饮(《古今医鉴》卷六引刘同知方)、牵牛酒(《本草纲目》卷四十八引《积善堂经验方》)、鸡矢酒(《仙拈集》卷一)


。按:《圣济总录》本方用法:鸡屎(干者)为末。每用醇酒调一钱匕,食后、临卧服。《奇效良方》本方用法:鸡矢白半升,以好酒一斗渍七日,每服1盏,食后、临卧时温服。


《摄生众妙方》本方用法:用于鸡屎一升,锅内炒黄,以好酒三碗淬下,煮作一碗,滤去渣,令病人饮之。少顷腹中气大转动作鸣,大便利下,于脚膝及脐上下先作皱起,渐渐消


复。如利未尽,再服一剂。以田螺二枚,滚酒内绰熟,食之即止,后以温粥调理,安好如常。峨眉有一僧以此方治一人浮肿,一二日即愈,自能牵牛来谢,故名。




2、翻译:
  黄帝问道:我听说善于谈论天道的,必能应验于人事;善于谈论历史的,必能应合于今事;善于谈论人事的,必能结合自己的情况。这样,才能掌握事物的规律而不迷惑,了


解事物的要领极其透彻,这就是所谓明达事理的人。现在我想请教先生,将问诊所知,望诊所见,切脉所得的情况告诉我,使我有所体验,启发蒙昧,解除疑惑,你能告诉我吗?


  岐伯行二次大拜之礼后回答说:你要问的是哪些道理呢?


  黄帝说:我想听听人体的五脏突然作痛,是什么邪气造成的呢?


  岐伯回答说:人体经脉中的气血流行不止,如环无端,如果寒邪侵入了经脉,则经脉气血的循行迟滞,凝涩而不畅行;如果寒邪侵袭于经脉外面,则使经脉内气血虚少;如果


寒邪侵袭于经脉内部,则气血留止而不通,这二个原因都会导致突然产生疼痛。


  黄帝说:其疼痛有突然停止的,有疼得很剧烈而不停止的,有痛得很剧烈而不能按压的,有按压而疼痛停止的,有按压也不见缓解的,有疼痛跳动应手的,有心和背部相互牵


引而痛的,有胁肋和腹相互牵引而痛的,有腹痛牵引阴股的,有疼痛日久而成积聚的,有突然疼痛昏厥如死不知人事稍停片刻又清醒的,有痛而呕吐的,有腹痛而后泄泻的,有痛


而大便闭结不通的。以上这些疼痛的情况,其发病情形各不相同,如何加以区别呢?


  岐伯说:寒邪侵袭于脉外,则经脉受寒,经脉受寒则经脉收缩不伸,收缩不伸则屈曲拘急,因而牵引在外的细小脉络,内外引急,故突然发生疼痛。如果得到热气,则疼痛立


刻停止,假如再次感受寒邪,卫阳受损就会久痛不止。寒邪侵袭经脉之中,和人体本身的热气相互搏争,则经脉充满,脉满为实,不任压迫,故痛而不可按。寒邪停留于脉中,人


体本身的热气则随之而上,与寒邪相搏,使经脉充满,气血运行紊乱,故疼痛剧烈而不可触按。寒邪侵袭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以致血气凝涩而不散,细小的脉络拘急牵引,所


以疼痛;如果以手按揉,则血气散行,故按之疼痛停止。寒邪侵袭于侠脊脉,由于邪侵的部位较深,按揉难以达到病所,故按揉也无济于事。寒邪侵袭于冲脉之中,冲脉是从小腹


部的关元穴开始,循腹上行,如因寒气侵入则冲脉不通,脉不通则气因之鼓脉欲通,故腹痛而跳动应手。寒邪侵于足太阳膀胱经的背俞穴,则血脉流行滞涩,脉涩则血虚,血虚则


疼痛,因足太阳膀胱经的背俞穴与心相连,故心与背相引而痛,按揉能使热气来复,热气来复则寒邪消散,故疼痛即刻停止。寒邪侵袭于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循股阴入毛中,


环阴器抵少腹,布胁肋而属于肝,寒邪侵入于脉中,则血凝涩而脉紧急,故胁肋与少腹牵引作痛。寒厥之气客于阴股,寒邪上及小腹,血凝涩向下牵引,则小腹疼痛牵引阴股。寒


邪侵入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使络血凝涩不能流注于大经脉,血气留止不能畅行,故日久便可结成积聚。寒邪侵袭于五脏,迫使五脏之气逆而上行,以致脏气上越外泄,阴


气竭于内,阳气不得入,阴阳暂时相离,故突然疼痛昏死,不省人事;如果阳气复返,阴阳相接,则可以苏醒。寒邪侵袭于肠胃,迫使肠胃之气逆而上行,故出现疼痛而呕吐。寒


邪侵袭于小肠,小肠为受盛之腑,因寒而阳气不化,水谷不得停留,故泄泻而腹痛。如果是热邪留蓄于小肠,也可发生小肠中疼痛,由于内热伤津而唇焦口渴,粪便坚硬难以排出


,故腹痛而大便秘结不通。


  黄帝说:以上所说从问诊中可以了解,至于望诊可见又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五脏六腑在面部各有所属部位,望面部五色的变化就可以诊断疾病,如黄色赤色主热,白色主寒,青色黑色主痛,这都是通过望诊可以了解的。


  黄帝说:用手切诊而知病情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首先确定主病的经脉,然后以手循按,如果脉坚实的,是有邪气结聚;如果属气血留滞的,脉必充盛而高起;如果脉陷下的,是气血不足,多属阴证。这些都是可以


用手扪切按循而可得知的。


  黄帝说:好。我已知道许多疾病的发生,都是由气机失调引起的,暴怒则气上逆,大喜则气涣散,大悲则至气消,恐惧则气下沉,遇寒则气收敛,受热则气外泄,受惊则气紊


乱,过劳则气耗散,过虑则气郁结。这九种气的变化各不相同,会发生怎样的疾病呢?


  岐伯说:大怒会使肝气上逆,血随气逆,甚则吐血,或肝气乘脾发生飧泄,所以说是怒则气上。高兴时气和顺而志意畅达,营卫之气通利,但是大喜则会使气涣散。悲哀太过


会使心联系其它器官的经脉拘急,影响到肺使肺叶张大抬高,上焦随之闭塞不通,营卫之气得不到布散全身,热气郁闭于胸中,时间长了会转化为热,耗损肺气,所以说是悲则气


消。恐惧会使肾脏的精气下沉,精气下沉则升降不交,故上焦闭塞,上焦闭塞则气还归于下,气郁于下则下焦胀满,所以说是恐则气下。寒冷之气侵袭人体,会使肌肤腠理汗孔闭


密,阳气不能向外通行而收敛于内,所以说是寒则气收。火热之气能使人肌肤腠理汗孔开放,营卫通畅,汗液大量外出,致使气随津泄,所以说是热则气泄。受惊会使人心悸动无


所依附,神志无所归宿,心中疑虑不安,所以说是惊则气乱。劳役过度会使人气动喘息,汗出过多,喘则内气外越,汗出过多则外气耗散,内外之气皆泄越,所以说是劳则气耗。


过度思虑会使人精神过度集中,心有所存,神归一处,以致正气留结而不能正常运行,所以说是思则气结。


3、朗读已传至微盘


二、腹中论篇第四十
1、查字:
尻,读作kāo,基本字义:1. 屁股,脊骨的末端:~骨(坐骨);引申义特指肛门,是指人体的排遗器官。
痏:wěi 1.疮。 2.殴打人成创伤。 3.瘢痕(疤瘌)。4.痛声。
腨:shuàn,小腿肚子。
䀮:huāng 目不明。《玉篇•目部》:“䀮,目不明。”《集韻•唐韻》:“䀮,目不明也。”《素問•藏氣法時論》:“虚則目䀮䀮無所見,耳無所聞。”
胂:shèn 夹脊肉:“两胂之上”。


2、翻译:
  黄帝问道:有一种心下的腹部胀满的病,早晨吃了饭,晚上就不能再吃,这是什么病呢?


  岐伯回答说:这叫“鼓胀”病。


  黄帝说:如何治疗呢?


  岐伯说:可用鸡矢醴来治疗,一剂就能见效,两剂病就好了。


  黄帝说:这种病有时还会复发是为什么呢?


  岐伯说:这是因为饮食不节制,所以病有时复发。这种情况多是正当疾病将要痊愈时,而又复伤于饮食,使邪气复聚于腹中,因此鼓胀就会复发。


  黄帝说:有一种胸胁胀满的病,妨碍饮食,发病时先闻到腥臊的气味,鼻流清涕,先唾血,四肢清冷,头目眩晕,时常大小便出血,这种病叫什么名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岐伯说:这种病的名字叫“血枯”,得病的原因是在少年的时候患过大出血的病(包括:鼻出血、便血、吐血等),使内脏有所损伤,如果这样的人不知自我养护,在醉后肆


行房事,使肾气竭,肝血伤,所以月经闭止而不来(男子则无精液)。


  黄帝说:怎样治疗呢?用什么方法使其恢复呢?


  岐伯说:用四份乌贼骨,一份茜草,二药混合,用麻雀蛋浆调和做成药丸,大小如小豆,每次服五丸,饭前服药,用鲍鱼汁送服。这个方法可以通利肠道,补益损伤的肝脏。


  黄帝说:病有小腹坚硬盛满,按压上下左右都很坚硬像有根,这是什么病呢?可以治疗吗?


  岐伯说:病的名字叫“伏梁”。


  黄帝说:伏梁是怎样引发的呢?


  岐伯说:小腹腔内充满大量脓血,居于肠胃之外,不能治愈,诊治每因切按而致死。


  黄帝说:为什么会这样呢?


  岐伯说:伏梁病发的部位,在肚脐以下为小腹及二阴,切按则使脓血下出;在肚脐以上是胃脘部,切按则上迫胃脘,出横膈,使胃脘发生内痈。此为根深蒂固的久病,故难治


疗。一般地说,这种病生在脐上的为逆症,生在脐下的为顺症,不可切按,以防其夺命。关于本病的治法,在《刺法》中有所论述。


  黄帝说:有人身体臀部、大腿、小腿部位都发肿,且环绕脐部疼痛,这是什么病呢?


  岐伯说:病的名字也叫“伏梁”,这是由于受到风寒所致。风寒之气充溢于大肠而留着于肓膜,肓膜的根源在脐下气海穴,所以绕脐而痛。这种病不可用攻下的方法治疗,如


果误用攻下,就会发生小便涩滞不利的病。


  黄帝说:先生屡次说患“热中”、“消中”(即中消,发于胃部的消渴病)病的,不能吃肥甘厚腻的食物,也不能用芳香类药草和金石类药物,因为金石药物能使人发癫,芳


草药物能使人发狂。患热中、消中病的,多是富贵之人,现在如禁止他们吃肥甘厚味,则不适合他们的心理,不使用芳草、金石药物,又治不好他们的病,这种情况如何处理呢?


我愿意听听你的意见。


  岐伯说:芳草药物气多香窜,金石药物气多猛悍,这两类药物的性能都是急疾坚劲的,若非性情和缓的人,不可以服用这两类药物。


  黄帝说:富贵之人不可以服用这两类药物,是什么道理呢?


  岐伯说:因为这种人平素嗜食肥甘厚腻而生内热,热气本身是剽悍的,药物的性能也是这样,两者遇在一起,恐怕会损伤人的脾气,脾属木而恶土,所以服用这类药物,在甲


、乙日肝木主令时,病情就会更加严重。


  黄帝说:好。有人患胸肿、颈痛、胸腹胀满,这是什么病呢?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岐伯说:病名叫“厥逆”。


  黄帝说:怎样治疗呢?


  岐伯说:这种病如果用艾灸便会失音,用针刺、砭石就会发狂,必须等到阴阳之气上下相合,才能进行治疗。


  黄帝说:为什么呢?


  岐伯说:上本为阳,阳气又逆于上,重阳在上,则有余于上,若再用灸法,是以火助火,阳气更加亢盛耗损阴液,阴液不能滋养喉咙就会发生失音;若用砭石、针刺,阳气随


刺外泄会导致阳气亏虚,阳气无法滋养心神就会发狂;必须在阳气从上下降,阴气从下上升,阴阳二气交并以后再进行治疗,才可以获得痊愈。


  黄帝说:好。妇女怀孕且要生产是如何知道的呢?


  岐伯说:月经绝但不见有病脉,就可以诊为妊娠。


  黄帝说:有病发热而兼有疼痛,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说:阳脉是主热证的,外感发热是三阳受邪,故三阳脉动甚。若人迎之脉,一倍于寸口脉,是病在少阳;二倍于寸口,是病在太阳;三倍于寸口,是病在阳明,从阳明传入


于阴经。病在三阳则发热头痛,病在三阴则腹部胀满,所以病人有腹胀和头痛的症状。


3、朗读已传至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 13:56: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简明心得:
举痛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疾病好治,情绪难消;这个病治好了,另一个病又发生了。百病生于气!想到奶奶说我不生气,身体好得很,哪来的病,怎么会老(去世)。联想到我平时写字的时候,心归于平静,孩子的一举一动也都变得极为正常,生不出情绪来。
腹中论:给病人下药,不仅要关注病人的病理病机,还要关注病人的生活饮食习惯;胡锦要对症下药,更要对人下药。如此对中医的一人一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8 10:46: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六周:
本周任务: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风论篇第四十二痹论篇第四十三
第一部分:抄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9 10:47: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1、查字:
痏:wěi 针刺的次数。刺之三痏。——《素问·刺腰痛篇》

2、翻译:
  足太阳经脉发病使人腰痛,痛时牵引项脊尻背,好像担负着沉重的东西一样,治疗时应刺其合穴委中,即在委中穴处刺出其恶血。若在春季不要刺出其血。

  足少阳胆经发病使人腰痛,痛如用针刺于皮肤中,逐渐加重不能前后俯仰,并且不能左右回顾。治疗时应刺足少阳经小腿胫骨上端出血,即在膝盖外侧高骨突起处(的阳陵泉穴),如果在夏季则不要刺出其血。

  足阳明胃经发病而使人腰痛,腰部不能左右转动,如果转动则容易产生幻觉,并且容易悲伤。治疗时应刺足阳明胃经在小腿胫骨前的(足三里穴)三次,使其上下合顺,刺其出血,秋季则不要刺出其血。

  足少阴肾经发病使人腰痛,痛时牵引到脊椎的内侧。治疗时应刺足少阴肾经在内踝上(的复溜穴)两次,(刺其出血),若在春季则不要刺出其血,如果出血太多,就会导致肾气损伤而不易恢复。

  足厥阴肝经发病使人腰痛,腰部强急如张弓弩弦一样。治疗时应刺足厥阴肝经的穴位,其部位在腿肚和足跟之间鱼腹之外(的蠡沟穴),摸之有连续成串的结节,用针刺之。如果病人多言语或沉默抑郁不爽,可以针刺三次。

  解脉(足太阳膀胱经分散在腘窝部的分支)发病使人腰痛,痛时会牵引到肩部,眼睛视物不清,时常遗尿。治疗时应刺解脉,其部位在膝后大筋分肉间(委中穴)外侧的紫黑色横纹刺其出血,直到血色由紫变红才停止。解脉发病使人腰痛,好像有带子牵引一样,常好像腰部被折断一样,并且时常有恐惧的感觉。治疗时应刺解脉,在委中穴处有结滞如黍米者,刺之则有黑色血液射出,等到血色变红时即停止。

  同阴脉(足少阴肾经的别络)发病使人腰痛,痛时胀闷沉重,好像有小针在里面一样,病处突然肿胀。治疗时应刺同阴之脉,在外踝上绝骨之端(的阳辅穴)处,针三次。

  阳维脉发病使人腰痛,痛并立即肿胀。治疗时应刺阳维脉,穴位在阳维脉与足太阳膀胱经相合的小腿肚子上,距离足底一尺处(应为阳维脉与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阳交穴)。

  衡络脉(即带脉)发病使人腰痛,不可以前俯和后仰,后仰则恐怕跌倒,这种病大多因为用力举重伤及腰部,使横络阻绝不通,淤血留滞在里面。治疗时应刺郄阳(即足太阳膀胱经的浮郄穴)与大腿筋之间上行数寸处(的殷门穴),视其血络横居满者针刺二次,令其出血。

  会阴脉(即任脉)发病使人腰痛,痛则汗出不止,汗止则欲饮水,饮水后立即要小便。治疗时应刺直阳之脉(即足太阳膀胱经)上三次,其部位在阳蹻脉(金门穴)的上面,委中穴下面五寸(的承筋穴),视其血络盛满的地方刺其出血。

  飞阳脉(足太阳膀胱经的别络,今名飞扬络,连接足少阴肾经足与太阳膀胱经)发病使人腰痛,痛的时候令人烦恼,厉害时因恐惧而感到悲伤。治疗时应刺飞扬络在内踝上五寸的穴位(即筑宾穴),是足少阴肾经与阴维脉交会的地方。

  昌阳脉(昌阳,是足少阴肾经的腧穴名,又名复溜穴。昌阳脉指足少阴肾经在小腿部的一段)发病使人腰痛,疼痛牵引胸膺部,眼睛视物昏花,严重时腰背向后反折,舌卷短不能言语。治疗时应刺足大筋内侧二次,其穴位在内踝上足大筋的前面、足太阴脾经的后面,内踝上二寸处(的复溜穴)。

  散脉(读注:唐•王冰注为足太阴之别络;明•马莳认为王说无据,但找不到更好的解释;清•张志聪解释为冲脉,但与下文所述不合。查多数注家认为,本篇独未论足太阴,所以王说有其合理性。)发病使人腰痛而发热,热甚则生心烦,腰下好像有一块横木梗阻其中,严重的会发生遗尿。治疗时应刺散脉在膝前骨肉分间,经络的外侧,看到有青筋缠束的地方,即用针刺三次。

  肉里脉(足少阳胆经,有阳辅穴,又名分肉。肉里脉,为少阳所生,阳维脉气所发之处。)发病使人腰痛,痛得不能咳嗽,咳嗽则筋拘急挛缩。治疗时应刺肉里脉二次,其穴位在足太阳膀胱经的外前方,足少阳胆经绝骨穴(今名悬钟穴)后面(的阳辅穴)。

  腰痛挟脊背而痛,上连头部拘强不舒,眼睛昏花,好像要跌倒。治疗时应刺足太阳膀胱经的委中穴出血。腰痛时,感觉身体上部寒冷,应刺足太阳膀胱经和足阳明胃经(,以散阳分之阴邪);感觉身体上部发热,应刺足厥阴肝经(,以去阴中之风热);腰痛不能俯仰的,应刺足少阳胆经(,以转枢机关);若内热而喘促的,应刺足少阴肾经(,以壮水制火),并刺委中穴的血络出血。腰痛时,感觉上部寒冷,头项强急不能回顾的,应刺足阳明胃经;感觉上部火热的,应刺足太阴脾经;感觉内里发热兼有气喘的,应刺足少阴肾经。(读注:最后一句与本段中间的内容重复。)

  大便困难的,应刺足少阴肾经。少腹胀满的,应刺足厥阴肝经。腰痛犹如折断一样不可前后俯仰,不能上举的,应刺足太阳膀胱经。腰痛牵引脊骨内侧的,应刺足少阴肾经。

  腰痛时牵引小腹,引动胁骨下面也疼痛而不能后仰,治疗时应刺腰与臀部交连处,其部位在两髋骨间挟脊两旁的坚肉处(下髎穴)。针刺时以月亮的盈亏计算针刺的次数,针后会立即见效。取穴时用缪刺的方法,即左侧痛刺右侧的下髎穴、右侧痛刺左侧的下髎穴。

3、朗读已传至微盘

二、风论篇第四十二
1、查字:
䐜胀:(䐜,音嗔,起也)即气胀。《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浊气上升,则生䐜胀。《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胃病者,腹䐜胀。

2、翻译:
  黄帝问道:风邪侵犯人体,或引起“寒热”,或成为“热中”,或成为“寒中”,或引起“疠风”,或引起“偏枯”,或成为其他风证。由于病变表现不同,所以病名也不一样,甚至侵入到五脏六腑,我不知如何解释,愿听你谈谈其中的道理。

  岐伯说:风邪侵犯人体常常留滞于皮肤腠理之间,向内不能进一步侵入,向外不能宣泄排出,然而风邪行动迅速且变化多端,若使腠理开泄则阳气外泄而恶寒,若使腠理闭塞则阳气内郁而身热烦闷,恶寒则引起饮食减少,发热则会使肌肉消瘦,所以使人猝然寒颤而不能饮食,这种病称为“寒热”。

  风邪由足阳明胃经入胃,循经脉上行到目内眦,假如病人身体肥胖,腠理致密,则风邪不能向外发泄,稽留体内郁而化热,形成“热中”,症见目珠发黄。假如病人身体瘦弱,腠理疏松,则阳气外泄而感到畏寒,形成“寒中”,症见眼泪自出。

  风邪由足太阳膀胱经侵入,(因足太阳经脉主脉,所以风邪可)循行到各经脉中及其腧穴,散布在肌肉中间,与卫气相搏结,使卫气运行的道路不通利,所以邪气充胀肌肉而产生疮疡。若卫气凝涩而不能运行,则肌肤麻木不知痛痒,继续发展下去即为半身不遂的“偏枯”。

  疠风病(即麻风病)是因风伤荣气,搏而为热,热出于皮肤和肉之间,则肌脉外内之气不清,所以使鼻柱蚀坏而面色衰败,皮肤生疮疡溃烂。病因是风寒之邪侵入经脉稽留不去,病名叫“疠风”,如有寒热症状的则叫“寒热”。

  在春季或甲日、乙日感受风邪的,形成“肝风”;在夏季或丙日、丁日感受风邪的,形成“心风”;在长夏或戊日、己日感受风邪的,形成“脾风”;在秋季或庚日、辛日感受风邪的,形成“肺风”;在冬季或壬日、癸日感受风邪的,形成“肾风”。

  风邪侵入五脏六腑的俞穴,沿经脉内传,也可成为五脏六腑的风病,各俞穴是脏腑与外界相通的门户,若风邪从其血气衰弱场所入侵,(或左或右;偏着于一处,)则成为“偏风”(即偏枯)。风邪由风府穴上行入脑,就成为“脑风”;风邪侵入头部累及目系,就成为“目风”,两眼畏惧风寒;饮酒之后感受风邪,成为“漏风”;行房汗出时感受风邪,成为“内风”(也称纳风);刚洗过头时感受风邪成为“首风”;风邪久留不去,内犯肠胃,则形成“肠风”或“飧泄”;风邪停留于腠理,则成为“泄风”。

  综上所述,风邪是引起各种疾病的首要因素,风邪侵入人体薄弱的地方就会发生变化,能够引起其它各种疾病,风邪致病没有一定常规,但其病因都是因为有风邪的入侵。

  黄帝问道:五脏风证的临床表现有何不同呢?希望你讲讲诊断要点和病态表现。

  岐伯回答道:肺风的症状,是多汗恶风,面色淡白,不时咳嗽气短,白天减轻,傍晚加重,诊察时要注意眉上部位,往往眉间可出现白色。心风的症状,是多汗恶风,唇舌焦躁,容易发怒,面色发红,病重则言语困难,诊察时要注意舌部,往往舌质可呈现红色。肝风的症状,是多汗恶风,常悲伤,面色微青,喉咙干燥,易发怒,有时厌恶女性,诊察时要注意目下,往往眼圈可发青色。脾风的症状,是多汗恶风,身体疲倦,四肢懒于活动,面色微微发黄,食欲不振,诊察时要注意鼻尖部,往往鼻尖可出现黄色。肾风的症状,是多汗恶风,面部浮肿,腰脊痛不能直立,面色灰黑如煤烟,小便不利,诊察时要注意面部两侧颧骨的部位,往往可出现黑色。

  胃风的症状,是颈部多汗,恶风,吞咽饮食困难,隔塞不通,腹部易胀满,受外寒则胃脘胀,吃了寒凉的食物则泄泻,诊察时可见形体瘦削而腹部胀大。

  “首风”的症状,是头痛,面部多汗,恶风,每当起风的前一日病情就加重,以至头痛得不敢离开室内,待到起风的当日,则头痛稍轻。“漏风”的症状,是汗多,经常需要多穿衣服,进食后立即出汗,甚至是自汗,喘息恶风,衣服常被汗浸湿,口干易渴,不能劳动。“泄风”的症状,是多汗,汗出湿衣,口中干燥,上半身汗出如水渍一样,不耐劳动,周身疼痛,感觉寒冷。

  黄帝道:讲得好!

3、朗读已传至微盘

三、痹论篇第四十三
痹证: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的病证。主要表现为肌肉、筋骨、关节等部位酸痛或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临床上具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的特点。痹证的发生,与体质的盛衰以及气候条件、生活环境有关。痹证初起,不难获愈,晚期病程缠绵。1、查字:


2、翻译:
  黄帝问道:痹病是怎样产生的呢?

  岐伯回答说:由风、寒、湿三种邪气混杂相合侵犯人体而形成“痹病”。痹病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风邪偏胜的叫“行痹”,寒邪偏胜的叫“痛痹”,湿邪偏胜的叫“着痹”。

  黄帝问道:痹病(按发病部位)又可分为五种,为什么呢?

  岐伯说:在冬天得病称为“骨痹”;在春天得病的称为“筋痹”;在夏天得病的称为“脉痹”;在长夏得病的称为“肌痹”;在秋天得病的称为“皮痹”。(合称五体痹。)

  黄帝问道:痹病的病邪又有内侵而累及五脏六腑的,是什么道理呢?

  岐伯说:五脏都有与其相合的五体,若病邪久留不除,五体痹就会内犯于相合的内脏。所以,骨痹日久不愈,再重复感受邪气,就会内舍于肾;筋痹日久不愈,再重复感受邪气,就会内舍于肝;脉痹日久不愈,再重复感受邪气,就会内舍于心;肌痹日久不愈,再重复感受邪气,就会内舍于脾;皮痹日久不愈,再重复感受邪气,就会内舍于肺。总之,这些痹证是各脏在所主季节里重复感受了风、寒、湿气所造成的。

  凡痹病侵入到五脏,症状各有不同:肺痹的症状是烦闷胀满,喘逆呕吐;心痹的症状是血脉不通畅,烦躁则心悸,突然气逆上壅而喘息,咽干,易叹息,厥阴上逆则引起恐惧;肝痹的症状是夜眠多惊,饮水多而小便频数,疼痛循肝经由上而下牵引少腹如怀孕之状;肾痹的症状是腹部易作胀,骨萎而足不能行,行步时臀部着地,脊柱曲屈畸行,高耸过头;脾痹的症状是四肢倦怠无力,咳嗽,呕吐清水,上腹部痞塞不通。

  大小肠痹的症状是频频饮水而小便困难,腹中肠鸣,时而发生完谷不化的泄泻。膀胱痹的症状是少腹膀胱部位按之疼痛,如同灌了热水似的,小便涩滞不爽,上部鼻流清涕。

  五脏精气,安静则精神内守,躁动则易于耗散。若饮食过量,肠胃就要受损。

  痹邪引起呼吸喘促,是痹发生在肺;痹邪引起忧伤思虑,是痹发生在心;痹邪引起遗尿,是痹发生在肾;痹邪引起疲乏衰竭,是痹发生在肝;痹邪引起肌肉瘦削,是痹发生在脾。总之,各种痹病日久不愈,病变就会进一步向内深入。其中风邪偏胜的容易痊愈。

  黄帝问道:患了痹病后,有的死亡,有的疼痛经久不愈,有的容易痊愈,这是什么缘故呢?

  岐伯说:痹邪内犯到五脏则死,痹邪稽留在筋骨间的则痛久难愈,痹邪停留在皮肤间的容易痊愈。

  黄帝问道:痹邪侵犯六腑是何原因呢?

  岐伯说:这也是以饮食不节、起居失度,为导致六腑痹症的根本原因。六腑也各有俞穴,风寒湿邪在外侵入六腑的俞穴,而内有饮食所伤与之相应,于是病邪就循着俞穴入里,留滞在相应的腑。

  黄帝问道:怎样用针刺治疗呢?

  岐伯说:五脏各有五输穴的输穴可取,六腑各有五输穴的合穴可取,循着经脉所行的部位,各有发病的征兆可察,根据病邪所在的部位,取相应的输穴或合穴进行针刺,病就可以痊愈了。

  黄帝问道:营卫之气亦能使人发生痹病吗?

  岐伯说:营气是水谷所化生的精气,它平和协调地运行于五脏,散布于六腑,然后汇入脉中,所以营气循着经脉上下运行,起到连贯五脏,联络六腑的作用。卫气是水谷所化生的悍气,它流动迅疾而滑利,不能进入脉中,所以循行于皮肤肌肉之间,熏蒸于肓膜之间,敷布于胸腹之内。若营卫之气的循行逆乱,就会生病,只要营卫之气顺从调和了,病就会痊愈。总的来说,营卫之气若不与风寒湿邪相合,则不会引起痹病。

  黄帝说:讲得好!痹病,有的疼痛,有的不痛,有的麻木不仁,有的表现为寒,有的表现为热,有的皮肤干燥,有的皮肤湿润,这是什么缘故呢?

  岐伯说:痛是寒气偏多,有寒所以才痛。不痛和麻木不仁的,系患病日久,病邪深入,营卫之气运行涩滞,致使经络中气血空虚,所以不痛;皮肤得不到营养,所以没有知觉。表现为寒象的,是由于机体阳气不足,阴气偏盛,阴气助长寒邪之势,所以表现为寒象。表现为热象的,是由于机体阳气偏盛,阴气不足,偏胜的阳气与偏胜的风邪相结合而侵犯阴气,所以出现热象。多汗而皮肤湿润的,是由于感受湿邪太甚,加之机体阳气不足,阴气偏盛,湿邪与偏盛的阴气相结合,所以汗出而皮肤湿润。

  黄帝问道:痹病而不甚疼痛是什么缘故呢?

  岐伯说:痹病,发生在骨则身重;发生在脉则血凝涩而不畅;发生在筋则曲屈不能伸;发生在肌肉则麻木不仁;发生在皮肤则寒冷。如果有这五种情况,就不甚疼痛。凡痹病一类疾患,遇寒则筋脉拘急,遇热则筋脉弛缓。

  黄帝道:讲得好!

3、朗读已传至微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9 23:20: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心得:
刺腰痛:本章说明了不同原因引起腰痛不同,治法也不尽相同
风论:风为百病之长
痹论:痹论的产生、成长和治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4 11:20: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周任务:
第十七周  痿论篇第四十四 阙病论篇第四十五  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6 22:54: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痿论
1、查字:
躄, bì,书面用语,表示仆倒或腿瘸。

2、翻译:
  黄帝问道:五脏都能使人发生痿病,是什么道理呢?

  岐伯回答说:肺主全身皮毛,心主全身血脉,肝主全身筋膜,脾主全身肌肉,肾主全身骨髓。所以肺脏感受了热邪,灼伤津液,肺叶枯焦,就会皮肤干燥、汗毛焦枯,热邪不去就会发病为四肢痿软无力的“痿躄”;心脏感受了热邪,可使下部的气血上逆,气血上逆就会引起肢体的血脉空虚,血脉空虚就会发病为“脉痿”,使膝踝关节不能屈伸,小腿软弱不能站立行走;肝脏感受了热邪,可使胆汁外溢而口苦,筋膜失养而干枯,以至筋脉挛缩拘急,就会发病为“筋痿”;脾脏感受了热邪,则灼耗胃中津液而口渴,肌肉失养而麻木不仁,就会发病为不知痛痒的“肉痿”;肾脏感受了热邪,灼伤肾精,就会使髓减骨枯,腰脊不能举动,就会发病为“骨痿”。

  黄帝问道:痿病是怎样引起的?

  岐伯说:肺是诸脏之长,又是心脏的华盖。遇有失意的事情,或个人要求得不到满足,则使肺气郁而不畅,于是出现喘息有声,进而气郁化热,使肺叶枯焦(,精气因此而不能敷布于周身)。所以说:“五脏都是因为肺热叶焦(得不到营养),而变生痿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悲哀过度,就会因气机郁结而使心包络隔绝不通,心包络隔绝不通则导致阳气在内妄动,逼迫心血下崩,于是屡次小便出血。所以《本病》中说:“大经脉空虚,发生肌痹,进一步传变为脉痿。”

  如果无穷尽地胡思乱想而欲望又不能达到,或意念受外界影响而惑乱,房事不加节制,这些都可致使宗筋(即阴茎)弛缓,形成筋痿(即阳痿),甚至变生为遗精。所以《下经》中说:“筋痿,发生于肝,是由于房事太过(内伤精气所致)。”

  有的人日渐感受湿邪侵渍,导致了湿邪痹阻而肌肉麻木不仁,最终则发展为肉痿。所以《下经》中说:“肉痿,是久居湿地引起的。”

  如果长途跋涉,劳累太甚,又逢炎热天气而口渴,于是阳气化热内扰,内扰的邪热侵入肾脏,肾为水脏,如果水不胜火,灼耗阴精,就会骨枯髓空,致使两足不能支持身体,形成骨痿。所以《下经》中说:“骨痿,是由于大热所致。”

  黄帝问道:用什么办法鉴别五种痿病呢?

  岐伯说:肺有热的痿病,面色白而毛发衰败;心有热的痿病,面色红而浅表血络充盈显现;肝有热的痿病,面色青而爪甲枯槁;脾有热的痿病,面色黄而肌肉蠕动;肾有热的痿病,面色黑而牙齿枯槁。

  黄帝道:先生以上所说是合宜的。医书中说:“治痿,应独取阳明。”这是什么道理呢?

  岐伯说:足阳明胃经是五脏六腑营养的源泉,能濡养宗筋,宗筋主管约束骨节,使关节运动灵活。冲脉为十二经气血汇聚之处,输送气血以渗透灌溉分肉肌腠,与足阳明胃经会合于宗筋。三阴三阳十二经脉都总汇于宗筋,再会合于足阳明经的气街穴(即气冲穴),故阳明经是它们的统领。诸经又都连属于带脉,系络于督脉。所以阳明经气血不足则宗筋失养而弛缓,带脉也不能收引诸脉,就使两足痿弱不用了。

  黄帝问道:怎样治疗呢?

  岐伯说:(首先应根据痿病的部位选取阳明经的穴位,同时还要兼取各脏腑的五输穴,)调补各经五输穴的荥穴,疏通各经五输穴的输穴,以调机体之虚实和气血之逆顺;无论筋、脉、骨、肉的病变,只要在其所合之脏当旺的月份进行治疗,病就会痊愈。

  黄帝道:说得好!

3、朗读已传微盘


二、厥论
1、查字:
泾溲:泾溲,指小便。《素问.调经论》:“形有余则腹胀,泾溲不利。”一说泾指大便。《素问.调经论》王冰注:“泾,大便。溲,小便也。”一说泾指月经。《素问.调经论》林亿等注:“按杨上善云,痉,有本作经,妇人月经也。”

2、翻译:
  黄帝问道:厥证有寒有热,是怎样形成的呢?

  岐伯答道:阳气从人体下部开始衰竭就发病为“寒厥”,阴气从人体下部开始衰竭就发病为“热厥”。

  黄帝问道:热厥证的发热,一般从足底开始,这是什么道理呢?

  岐伯答道:阳经之气循行于足五趾的外侧端,汇集于足底而聚汇到足心,所以若阴经之气衰竭于下而阳经之气偏胜,就会导致足底发热。

  黄帝问道:寒厥证的感觉寒冷,一般从足五趾渐至膝部,这是什么道理呢?

  岐伯答道:阴经之气起于足五趾的内侧端,汇集于膝下后,上聚于膝部。所以若阳经之气衰竭于下而阴经之气偏胜,就会导致从足五趾至膝部的厥冷,这种厥冷,不是由于外寒的侵入,而是由于体内的阳虚所致。

  黄帝问道:寒厥证是损耗了何种精气而形成的呢?

  岐伯说:前阴是许多经脉聚汇之处,也是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脉汇合之处。一般来说,人体在春夏季节是阳气偏多而阴气偏少,秋冬季节是阴气偏盛而阳气偏衰。患有寒厥证的人,是因为自恃体质强壮,在秋冬阳气偏衰的季节纵欲过度使肾中精气耗损,导致肾向脾胃争夺精气,即使这样也不能使肾精恢复,肾失于固摄造成精气向下溢出,阴寒邪气就从足向上逆行。阴寒之邪气停聚于中焦,使胃的阳气虚衰,不能化生水谷营养经络,以致阳气日益亏损,阴寒之邪气独胜于内,所以手足感觉寒冷。

  黄帝问道:热厥证是怎样形成的呢?

  岐伯答道:酒入于胃(,由于酒性剽悍径行于皮肤络脉),所以使络脉中血液充满,而体内经脉反而空虚。脾的功能是主管输送胃中的津液营养,(若饮酒过度,)脾无所输送则阴津亏虚,阴津亏虚使剽悍的酒热之气乘虚入扰于内,则导致胃气不和,胃气不和则阴精化生无源而枯竭,阴精枯竭就不能营养四肢。这种人必然是经常酒醉或者饱食太过之后行房纵欲,致使酒食之气郁居于脾中不得宣散,酒气与谷气相搏结酝酿成热,热盛于中焦,进而波及周身,因有内热而小便色赤。酒性是剽悍浓烈的,肾的精气必受其损伤而日益虚衰,(阴虚则阳胜,)形成阳气独盛于内的局面,所以手足发热。

  黄帝问道:厥证有的使人腹部胀满,有的使人猝然不知人事,或者半天,甚至长达一天时间才能苏醒,这是什么道理呢?

  岐伯答道:阴气偏盛在上部,就会使阳气虚衰在下部,阳气下虚则使水谷不化而引起腹部胀满;阳气偏盛在上部,就会使下部的阴气向上逆行,邪气上逆造成阳气紊乱,导致突然不省人事。

  黄帝道:对!希望听听六经厥证的病态表现。

  岐伯说:足太阳膀胱经发生厥证,上为头部肿胀沉重,下为两足不能行走,发作时眩晕昏扑。足阳明胃经发生厥证,可出现癫疾,奔跑呼叫,腹部胀满不得安卧,面部赤热,神志模糊,出现幻觉,胡言乱语。足少阳胆经发生厥证,可见到突然性耳聋,面颊肿而发热,两胁疼痛,小腿不能运动。足太阴脾经发生厥证,可见到腹部胀满,大便不爽,不思饮食,食则呕吐,不能安卧。足少阴肾经发生厥证,可出现口干,小便色赤,腹胀满,心痛。足厥阴肝经发生厥证,可见到小腹肿痛,腹胀满,大小便不利,喜欢采取屈膝的体位睡卧,阴囊萎缩而肿,小腿内侧发热。厥证的治则是:实证用泻法,虚症用补法,不实不虚的,取发病经脉的穴位。

  足太阴脾经发生厥逆,则小腿拘挛,心痛连及腹部,当取发病的本经腧穴治疗。足少阴肾经发生厥逆,则腹部虚满、呕逆、下泄清水,当取发病的本经腧穴治疗。足厥阴肝经发生厥逆,则筋挛、腰痛,小便不通,胡言乱语,要治它主病之经。如太阴、少阴、厥阴同时厥逆,人会大小便不通,且手足逆冷,上至肘膝,三天后人就会死亡。

  足太阳膀胱经发生厥逆,身体僵直跌倒,呕血,容易鼻出血,当取发病的本经腧穴治疗。足少阳胆经发生厥逆,关节活动不灵,关节不利,腰部不能活动,颈项不能回顾,如果伴发肠痈者为不可治的危证,如若再发惊厥就会死亡。足阳明胃经发生厥逆,喘促咳嗽,身发热,容易惊骇,鼻出血,呕血。

  手太阴肺经发生厥逆,胸中虚满而咳嗽,常常呕吐涎沫,当取发病的本经腧穴治疗。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阴心经发生厥逆,心痛连及咽喉,如果出现身体发热者死,不可治。手太阳小肠经发生厥逆,耳聋,流泪,颈项不能回顾,腰不能前后俯仰,当取发病的本经腧穴治疗。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发生厥逆,发为喉部痹塞,咽部肿痛,颈项强直,当取发病的本经腧穴治疗。

3、朗读已传至微盘


三、病能论
1、查字:
麋衔:读音是mí xián,意思即鹿衔草,出自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草四·薇衔》。

2、翻译:
  黄帝问道:有患胃脘痈肿病的,应当如何诊断呢?

  岐伯回答说:诊断这种病,应当先诊其胃脉,他的脉搏必然沉细,沉细主胃气上逆,上逆则人迎脉过盛,过盛则有热。人迎属于胃脉,胃气逆则跳动过盛,说明热气聚集于胃口而不得散发,所以胃脘发生痈肿。

  黄帝说:好。有人睡卧不能安宁的,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说:五脏有所伤及,要等到损伤恢复,精神有所寄托,睡卧才能安宁,所以一般人不能测知他是什么病。

  黄帝说:人不能仰卧的是什么原因呢?

  岐伯说:肺居胸上,为五脏六腑的华盖,如果肺脏为邪气所犯,邪气盛于内则肺的脉络胀大,肺气不利,呼吸急促,故不能仰卧。在《奇恒阴阳》中有这方面的论述。

  黄帝说:有患厥病的,诊得右脉沉而紧,左脉浮而迟,不知主病在何处?

  岐伯说:如果在冬天诊察其脉象,右脉本来应当沉紧,这是和四时相应的正常脉象;左脉浮迟,则是逆四时的反常脉象。左脉(出现冬季浮迟的逆四时反常脉象)主要的病症在肾脏,次要的病症在肺脏,所以当有腰痛的症状。

  黄帝说:为什么这样说呢?

  岐伯说:足少阴肾经贯肾络于肺,现于冬季肾脉部位诊得了浮迟的肺脉,是肾气不足的表现,肾虚当主腰痛的病症。

  黄帝说:好。有患颈项痈肿病的,或用砭石治疗,或用针灸治疗,都能治好,用同病异治的方法道理何在呢?

  岐伯说:这是因为病名虽同而程度有所不同的缘故。颈项痈肿属于气滞不行的,宜用针刺开导以除去其病。若是气盛壅滞而血液结聚的,宜用砭石以泻其淤血。这就是所谓同病异治的方法。

  黄帝说:有患怒狂病的,这种病是怎样发生的呢?

  岐伯说:由于阳气而生。

  黄帝说:阳气怎么能使人发狂呢?

  岐伯说:阳气因为受到突然强烈的刺激,郁而不畅,气厥而上逆,因而使人善怒发狂,由于此病为阳气厥逆所生,故名“阳厥”。

  黄帝说:怎样知道是阳气受病呢?

  岐伯说:在正常的情况下,阳明经的正常脉象是常动不休,太阳经、少阳经的正常脉象是不甚搏动,现在不甚搏动的太阳经、少阳经脉也搏动的大而急疾,这是病生于阳经的征象。

  黄帝说:如何治疗呢?

  岐伯说:病人减少饮食就可以好了。因为饮食经过脾的运化,能够助长阳气,所以减少病人的饮食,使过盛的阳气得以衰少,病就可以痊愈。同时,可以用生铁屑煎水服之,因为生铁屑有降气开结的作用。

  黄帝说:好。有患全身发热,腰体懈怠无力,汗出多得像洗澡一样,怕风,呼吸短而不畅,这是什么病呢?

  岐伯说:病名叫“酒风”。

  黄帝说:如何治疗呢?

  岐伯说:用泽泻和白术各十分,麋衔(即鹿衔草)五分,混合后研磨为末,每次服三指撮,在饭前服下。

  所谓深按而得细脉的,其脉在指下细小如针,必须仔细地按摩切循。凡脉气聚而不散的是坚脉,搏击手指下的是大脉。《上经》是论述人体功能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下经》是论述疾病变化的。《金匮》是论述疾病诊断决定死生的。《揆度》是论述脉搏以诊断疾病的。《奇恒》是论述特殊疾病的。所谓奇病,就是不受四时季节的影响而死亡的疾病。所谓恒病,就是随着四时气候的变化死亡的疾病。所谓揆,是说切按脉搏,以推求疾病的所在及其病理。所谓度,是从切脉得其病处,并结合四时气候的变化进行判断,以知道疾病的轻重宜忌。

3、朗读已传至微盘痿论

四、简明心得:
痿论:
足阳明胃经是五脏六腑营养的源泉,能濡养宗筋,宗筋主管约束骨节,使关节运动灵活。所以,养生首选应该养脾胃。
厥论:
醉酒后睡觉就是晕过去了,毫无休息可言。
病能论:
最近越发的感觉到气的重要性了;或许很多病都是因为一口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2 22:52: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八周:

本周任务: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2 22:54:3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奇病论篇第四十七
1、查字:
瘖,汉语词汇。有音无字曰瘖,音字俱无曰痖。同“喑”。

癃,病名。
①淋症的古称。《素问.奇病论》:“有癃者,一日数十溲。”《素问.骨空论》:“督脉为病,癃,痔,遗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淋闭叙论》:“淋,古谓之癃。”。
②指小便不利,属癃闭之轻者。《类证治裁.闭癃遗溺》:“闭者小便不通,癃者小便不利。”
③罢癃病。见《史记.平原君列传》。罢,音义同疲;罢癃指慢性、顽固性小便不利。一说罢癃病为背疾,腰曲而背隆高;一说为躄,指足不能行之疾。


2、翻译:
  黄帝问道:有的妇女在怀孕九个月时,出现不能说话的症状,这是什么缘故呢?

  岐伯回答说:这是因为胞宫中的络脉被胎儿压迫,阻绝不通所致。

  黄帝说:为什么这样说呢?

  岐伯说:胞宫的络脉系于肾脏,而足少阴肾经贯肾上系于舌本,今胞宫的络脉受阻,肾经亦不能上通于舌,舌本失养,故不能言语。

  黄帝说:如何治疗呢?

  岐伯说:不需要治疗,待至十月分娩之后,胞络通,声音就会自然恢复。《刺法》上说:“正气不足的不可用泻法,邪气有余的不可用补法,以免因误治而造成疾病。”所谓“无损不足”,就是怀孕九月而身体瘦弱的,不可再用针石治疗以伤其正气。所谓“无益有余”,就是说腹中已经怀孕而又妄用泻法,用泻法则精气耗伤,使胎儿不得保全,胎死腹中后着而不去,独擅腹中,反而给治成疾病了。

  黄帝说:有病,胁下胀满,气逆喘促,二三年不好的,是什么疾病呢?

  岐伯说:病名叫“息积”。这种病在胁下而不在胃,所以不妨碍饮食,治疗时切不可用艾灸和针刺,必须用导引法疏通气血,并结合药物调治,若单靠药物也是不能治愈的。

  黄帝说:人有身体臀部、大腿、小腿都肿胀,并且环绕肚脐周围疼痛,这是什么疾病呢?

  岐伯说:病名叫“伏梁”。这是由于风邪久留于体内所致。邪气流溢于大肠,而流着于肓膜,因为肓膜的起源在肚脐下部,所以环绕脐部作痛。这种病不可用按摩方法治疗,否则就会造成小便涩滞不利的疾病。(读注:“伏梁”首见篇第四十,此处所论与之无异。)

  黄帝说:人有尺肤脉搏动数疾,筋脉拘急外现的,这是什么病呢?

  岐伯说:这就是所谓“疹筋”,此人腹部必然拘急,如果面部见到或白或黑的颜色,病情则更加严重。

  黄帝说:有人患头痛已经多年不愈这是怎么得的?叫做什么病呢?

  岐伯说:此人当受过严重的寒邪侵犯,寒气向内侵入骨髓,脑为髓海,寒气由骨髓上逆于脑,所以使人头痛,齿为骨之余,故牙齿也痛,病由寒邪上逆所致,所以病名叫做“厥逆”。

  黄帝说:好。

  黄帝说:有患口中发甜的,病名叫什么?是怎样得的呢?

  岐伯说:这是由于五味的精气向上泛溢所致,病名叫“脾瘅”。五味入于口,贮藏于胃,脾再将精气输送全身,所以脾失运化,津液停留在脾,致使脾气向上泛溢,就会使人口中发甜,这是由于过食肥甘美味所引起的疾病。患这种病的人,必然经常吃甘美而肥腻的食物,肥腻能使人生内热,甘味能使人胃脘满胀,所以脾运失常,脾热上溢,日久就会转化成“消渴”。本病可用兰草治疗,以排除蓄积郁热之气。

  黄帝说:有病口中发苦的,这是什么病?是怎样得的呢?

  岐伯说:病名叫“胆瘅”。肝为将军之官,主谋虑,胆为中正之官,主决断,诸谋虑取决于胆,咽部为之外使。患者因屡次谋略而不能决断,情绪苦闷,遂使胆失却正常的功能,胆汁循经上泛,所以口中发苦。治疗时应取胆经的募穴(日月穴)和俞穴(背部的胆俞穴),这种治法,记载于《阴阳十二官相使》中。

  黄帝说:有患“癃”(即淋症)者,一天要解数十次小便,这是正气不足的现象。同时又有身热如炭火,咽喉与胸膺之间有格塞不通的感觉,人迎脉躁动急数,呼吸喘促,肺气上逆,这又是邪气有余的现象。手太阴肺经的(寸口)脉象微细如头发,这也是正气不足的表现。这种病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叫做什么病呢?

  岐伯说:此病根在脾脏,热邪炽盛的表现在胃,症状却偏重在肺,病的名字叫做“厥”(读注:篇第四十五,专论“厥”,无此症候。结合上文,应定名为“癃厥”为是。),属于不能治的死症。这就是所谓“五有余、二不足”的证候。

  黄帝说:什么叫“五有余、二不足”呢?

  岐伯说:所谓“五有余”就是(身热如炭、咽喉与胸膺之间格塞不通、人迎脉躁动急数、呼吸喘促,肺气上逆)五种病气有余的证侯。所谓“二不足”,就是(患癃厥而一日数十溲,脉微细如发)两种正气不足的证候。现在患者外见五有余,内见二不足,这种病既不能依有余而攻其表,又不能从不足而补其里,所以说是必死无疑了。

  黄帝说:人出生以后就患有癫痫病的,病的名字叫什么?是怎样得的呢?

  岐伯说:病的名字叫“胎病”,这种病是胎儿在母腹中得的。由于其母曾受到很大的惊恐,邪气逆于上而不下,精气与邪气相争并聚不散,影响胎儿故生下来就患癫痫病。

  黄帝说:面目浮肿,像有水状,切按脉搏大而且紧,身体没有痛处,形体也不消瘦,但不能吃饭,或者吃的很少,这种病叫什么呢?

  岐伯说:这种病发生在肾脏,名叫“肾风”。肾风病人到了不能吃饭,常常惊恐的阶段,如若反复惊悸,导致心气不能恢复而神气消亡,就为死症。

  黄帝说:说得好!

3、朗读已传至微盘

4、简明心得:
孕妇怀胎九个月会有不能说话的情况,是因为胞宫的络脉受胎儿压迫,肾经不能上通于舌,舌本失养而不能说话。而治的方法也是十月生产,自然恢复。就是所谓“无损不足,无益有余”看到这里想到了平时照顾孩子,就不会顾及孩子的“有余或不足”。

二、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1、查字:
瘕,病证名。医家多有阐述。如《诸病源候论.瘕病候》:“瘕病者,由寒温不适,饮食不消,与藏气相搏,积在腹内,结块瘕痛,随气移动是也。言其虚假不牢,故谓之为瘕也。”《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症瘕痃癖痞源流》:“瘕者假也,假血成形,腹中虽硬,其实聚散无常也,亦往往见于脐上。其原由寒暖失宜,饮食少节,脏腑之气先虚,又复多所劳伤,外而感受风寒,停蓄于内,是故正虚邪实,正不能胜邪,邪遂挟其力,反假游行之血,相聚相结,而成颗块,推之而动,按之而走。故名曰瘕。”《罗氏会约医镜》:“瘕者得之伤血,肋间有块如石,按之痛引少腹,去来无常,肚硬而胀,食减餐泥,假物成形,如血鳖之类。……治宜调养脾胃,磨积消疳,奏效迟缓。”古代瘕病名目繁多,有食瘕、鳖瘕、虫瘕、蛲瘕、虙瘕、血瘕、酒瘕、谷瘕、水瘕、青瘕、燥瘕、黄瘕、脂瘕、狐瘕、肠覃、石瘕等。

疝,病名。指内脏凸出或因寒袭而致引痛之类的病证。《素问.长刺节论》:“病在少腹,腹痛不得大小便,病名曰疝。得之寒,刺少腹两股间……”
①腹股沟斜疝:如《儒门事亲》:“狐疝……卧则入小腹,行立则出小腹入囊中”;《疡医大全》:“血疝者,状如黄瓜,在于小腹两傍。”
②指男女外生殖器,包括睾丸、附睾、精索等疾病。如《诸病源候论》:“疝者痛也”。《圣济总录》沿其说,认为:“疝者痛也,邪气聚于阴,致阴器肿大而痛者。”《医学入门》:“疝有睾丸痛者,有连少腹痛者。”《疡医大全》:“寒疝者,筋挛卵缩……结硬如石,阴茎不举,或控睾丸而痛。”
③指阴囊疾病,包括阴囊象皮肿,睾丸鞘膜积水等。《外科正宗》:“又有一种水疝,皮色光亮,无热无红,肿痛,有时内有聚水。”《儒门事亲》:“(疒^颓)疝,其状阴囊肿缒,如升如斗,不痒不痛者是也。
④指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膀胱炎、前列腺炎等。如《儒门事亲》:“筋疝……或茎中痛,痛极则痒,或挺纵不收,或白物如精,随溲而下。”
⑤指腹腔肿物,或指子宫膀胱疾病。如《诸病源候论》:“腹中脐下有积聚,名曰腑疝”等。
⑥指肠道之功能紊乱所引起的肠痉挛及某些部分性肠梗阻。如《诸病源候论》:“腹中气乍满,心下尽痛,气积如臂,名曰癥疝;”“腹中痛,在脐旁,名曰盘疝;”“小腹与阴相引而痛,大便难,名曰狼疝”等。

2、翻译:
  肝经、肾经、肺经胀满者,其脉搏必实,当即发为浮肿。肺的脉象壅滞,则喘息而两胁胀满。肺的脉象壅滞,则两胁胀满,睡卧时惊惕不安,小便不利。肾的脉象壅滞,则从胁下至小腹部胀满,两侧小腿粗细不同,患侧从臀部至小腿或肿大、或短缩(跛),容易得“偏枯”。

  心的脉象满、大,(是心经热盛,耗劫肝阴,心神被伤,筋脉失养,故)发生癫痫、抽搐及筋脉拘挛等症。肝的脉象小、急,(是肝血虚而寒滞肝脉,血不养心,筋脉不利,故)发生癫痫、抽搐和筋脉拘挛。肝的脉象急疾而暴乱,是由于受到了突然的惊吓,如果按不到脉搏或突然出现失音的,(这是因惊吓一时气逆而致脉气不通)不需治疗,待其气通即可恢复。肾、肝、心三脏的脉象均小、急、沉(不鼓),(是气血积聚在腹中的脉象,)皆当发为“瘕”。

  肾和肝的脉象,均见沉脉,为“石水”;均见浮脉,为“风水”;均见虚脉,为死症;均见小、弦,将要发生惊厥。

  肾和肝的脉象,大、急、沉,均为“疝”。心的脉象搏动急疾流利(滑、急),为“心疝”;肺的脉象沉而搏击于指下,为“肺疝”。

  太阳经的脉象急疾,(是受寒血凝,发)为“瘕”;太阴经的脉象急疾,(是受寒气聚,发)为“疝”;少阴经的脉象急疾,(是邪乘心肾,发)为“痫厥”;阳明经的脉象急疾,(是木邪乘胃,发)为“惊厥”。

  脾的脉象见沉而又有向外鼓动之象,是痢疾患者,(为里邪出表的脉象)日久必然自愈。肝的脉象小、缓,是痢疾患者,(邪气较轻,)容易治愈。肾的脉象小、搏、沉,是痢疾患者伴有便血的,若血热发烧(,是邪热有余,真阴伤败),为预后不良的死症。心、肝二脏的脉象都有病,又是痢疾患者伴有便血的,如果是两脏顺证的可以治疗;若其脉都出现小、沉、涩的痢疾患者,兼有发烧症状,预后多不良,如连续发烧七天以上则死。

  胃的脉象沉而应指涩,或者浮而应指大,以及心脉象小、坚、急,都属气血隔塞不通,当病偏枯半身不遂。若男子发病在左侧,女子发病在右侧,说话正常,舌体转动灵活,可以治疗,经过三十天可以痊愈。若男子发病在右侧,女子发病在左侧,不能发出声音的,需要三年才能痊愈;如果患者年龄不满二十岁,此为禀赋不足,不出三年就要死亡。

  脉来搏指有力,病见“血衄”,身体发热,(为真阴脱败的)死证;若是脉来悬、钩、浮的,则是失血的常见脉象。脉来喘急,突然昏厥,病名叫“暴厥”,暴厥发病时不能言语。脉来如数,得之突然受到惊吓,经过三四天就会自行恢复。脉来浮、合,像(热盛时的)数脉一样急疾,一呼一吸跳动十次以上,这是十二经脉的气均已不足的现象,从开始见到这种脉象起,在第九日与第十日之间就要死亡。

  脉来如薪火燃烧一样盛大,这是心脏的精气已经虚失,至野草干枯的时候(指秋末冬初)就要死亡。脉来如散落的树叶,浮泛无根,这是肝脏精气虚极,至树木落叶的时候(指深秋)就要死亡。脉来如省客(访客),省客的脉象是指:初来时脉搏充盈、旋即鼓动而去、时有时无,这是肾脏的精气不足,在枣树的花开花落时节(指初夏,火旺水败),就会死亡。

  脉来如泥丸,坚强短涩,这是胃的精气不足,在榆荚枯落的时候(指春末夏初)就要死亡。脉来如有横木在指下,长而坚硬,这是胆的精气不足,到稻谷成熟的时候(指秋天,金旺木败),就要死亡。脉来紧急如弦、细小如缕,是胞脉的精气不足,若患者反多言语,是真阴亏损而虚阳外现,在下霜时(指农历九月初秋时节,阳气虚败),就会死亡;若患者静而不言,则可以治疗。

  脉来如交漆,交漆(交,同绞)的脉象是指:犹如绞漆的左右旁流,无中通一贯之象,是循中而上的冲任脉绝的脉象,所以从开始见到这种脉象起三十日就会死亡。脉来如泉水上涌,浮而有力,鼓动于肌肉中,这是足太阳膀胱的精气不足,症状是呼吸气短,到品尝韭菜花的时候(指长夏)就要死亡。脉来如倾颓的腐士(,虚大无力),重按则无,这是肌气(脾脏)精气不足,若五色诊先见到黑色(,是土败水侮的现象),到开白色花的蓬蘽发芽的时候(指初春,木旺土衰),就要死亡。

  脉至如悬雍,悬雍的脉象是指:浮短孤悬、有上无下、浮取揣摩则愈觉其大、按之益大、与筋骨相离,这是十二俞的精气不足,(十二俞均属太阳膀胱经,)故在结冰的时候(指冬季,阴盛阳绝,)就要死亡。脉来如偃刀,偃刀的脉象是指:浮取小、急;重按坚、大、急,这是五脏郁热,寒热交并于肾脏,如果这样的病人不能坐起,至立春(阳盛阴衰)时就要死亡。脉来如弹丸滑利,按之不直手,不直手(直,同值)的脉象是指:重按不可得(无根),这是大肠的精气不足,在枣树叶生的时候(指初夏枣树的叶已发、花开前的时节,火旺金衰,)就要死亡。脉来如草木之花(,轻浮柔弱),其人易发惊恐,坐卧不宁,不论行走或站立时都要偷听别人的谈话(心神不宁),这是小肠的精气不足,到晚秋的时候(阴盛阳衰的)就要死亡。

3、朗读已传至微盘

4、简明心得:
本篇讲脉象,虽看的云里雾里的,但也有清楚的地方。就是五脏六府的病症肯定是因与自然不合不协而导致的,所以,病重还是转轻也跟时节有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5-14 22:58 , Processed in 1.102698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