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兰兰

兰兰的《素问》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9-18 23:25:5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兰兰 发表于 2021-9-18 23:23
2021.9.18
抄写原文:

接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25 15:47:32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9.25
本周任务:刺疟36、气厥37、咳论38
一、正音查字:
刺:用于戳插的尖利刀锋。
熇:放火烧城墙。
郄:山谷中的城邑。
淅:用水淘洗。
厥:逆呼吸,即反呼吸、无呼吸。

俞:众人整齐划桨渡河。
二、吟诵已完成。
三、翻译:
1、刺疟:
足太阳经的疟疾,使人腰痛头重,寒冷从脊背发起,先寒后热,热势很盛,热止汗出,不易痊愈,刺取委中穴出血。
足少阳经的疟疾,使人身体倦怠无力,恶寒发热都不重,讨厌见人,看见人心中就有恐惧感,发热时间比较长,汗出也多,刺取足少阳经。
足阳明经的疟疾,使人先感觉发冷,逐渐恶寒加剧,很久才发热,热退去便汗出,这种病人,喜欢日月亮光及火焰,看见它感到愉快,刺取足阳明经足背上的冲阳穴。
足太阴经的疟疾,使人郁郁不乐,时常叹息,不想吃东西,多寒多热,汗出,病发时易呕吐,吐后病势衰减,取治足太阴经。
足少阴经的疟疾,使人剧烈呕吐,寒热多发,热多寒少,常常喜欢紧闭门窗而居,这种病不易痊愈。
足厥阴经的疟疾,使人腰痛,小腹胀满,小便不利,似乎是癃闭病,实际不是癃闭,只是小便频数不爽,心中恐惧,内气不足,腹中郁滞不畅,刺足厥阴经。
肺疟,使人心里发冷,冷极则发热,热时易发惊惧,好像见到了什么可怕的事情,刺取手太阴、手阳明两经。
心疟,使人心烦得厉害,想喝凉水,反觉得寒多,不太热,刺取手少阴经。
肝疟,使人面色苍青,时常太息,形状如同死人,刺取足厥阴经出血。
脾疟,使人发冷,腹中痛,发热则肠中鸣响,肠鸣停止而汗出,刺取足太阴经。
肾疟,使人洒淅寒冷,腰脊疼痛,难以转侧,大便困难,目视眩动不明,手足冷,刺取足太阳,足少阴两经。
胃疟,使人发生黄疸,易饥饿,但又不能进食,进食就感到脘腹胀满膨大,取治足阳明、足太阴两经横行的络脉,刺出其血。
疟疾发作,身体正热时,刺足背上的动脉,刺开孔穴,出其血,马上热退身凉;疟疾则要发冷时,针刺手阳明、太阴和足阳明、太阴的腧穴。
疟病脉象满大而急,刺背部的腧穴,用中等针,靠近五胠俞各取一穴,根据病人的胖瘦,确定出血量。
疟病脉象满大而急,刺背部腧穴,取五胠俞、背俞各一穴,根据病人情况,刺之出血。
疟病脉象缓大而虚的,就应该用药治疗,不宜针刺。大凡治疗疟疾,应在病发前的一顿饭的时候,予以治疗,过了这个时候,就会失去时机。凡疟疾脉象沉伏不见的,急刺十指间出血,血出病必愈;若先见皮肤上出现像赤小豆样的出血点,应都用针刺去。上述十二种疟疾,其发作时间各不相同,观察病人的症状,从而了解病属哪一经脉。在发作前约一顿饭的时候给以针刺,刺一次病势衰减,刺两次就会显著好转,刺三次病即痊愈;如不痊愈,刺舌下两脉出血;再不痊愈,取委中血盛的经络,刺出其血,并刺项部以下挟脊两旁的经穴,一定会痊愈。舌下两脉,就是廉泉穴。
刺治疟疾,必先问明病人发作时最先感觉的部位,给以先刺。先发头痛头重的,就先刺头上及两额、两眉间出血。先发颈项脊背痛的,就先刺颈项和背部。先发腰脊痛的,就先刺委中出血。
刺治疟疾,必先问明病人发作时最先感觉的部位,给以先刺。先发头痛头重的,就先刺头上及两额、两眉间出血。先发颈项脊背痛的,就先刺颈项和背部。先发腰脊痛的,就先刺委中出血。先发手臂痛的,就先刺手少阴,手阳明十指间的孔穴。先发足胫痠痛的,就先刺足阳明十趾间出血。风疟,发作时汗出怕风,可刺三阳经背部的腧穴出血。小腿痠痛剧烈而按摩无效的,名叫胕髓病,可用镵针刺绝骨穴出血,其痛立止。身体稍感疼痛,刺至阴穴。凡刺诸阴经的井穴,皆不可出血,并应隔日一刺。疟疾口不渴而隔日发作的,刺足少阳经;温疟而汗不出的,用五十九刺的方法。
2、气厥:
黄帝问:五脏六腑的寒热互相转移的情况,是怎样的?
岐伯说:肾移寒于脾,则病浮肿和少气。脾移寒于肝,则病痈肿和筋挛。肝移寒于心,则病发狂和胸中隔塞。心移寒于肺,则为肺消,肺消的症状是饮一份水,排两份小便,是无法治疗的死证。肺移寒于肾,则为涌水,涌水的症状是腹部按之不太坚硬,但因水气滞留大肠,所以快走时肠中濯濯鸣响,如皮囊装水一样,这是水气之病。脾移热于肝,则病惊骇和鼻衄。肝移热于心,则是死证。心移热于肺,日久则为膈消。肺移热于肾,日久则为柔痓。肾移热于脾,日久传变痢疾,是无法治疗的死证。胞移热于膀胱,则病小便不利和尿血。膀胱移热于小肠,使肠道隔塞,大便不通,热气上行,以致口舌糜烂。小肠移热于大肠,则为伏瘕或痔疮。大肠移热于胃,则消谷善食而使人消瘦无力,病为食胃移热于胆,也病食。胆移热于脑,则鼻梁内感觉辛辣,成为鼻渊的症状,常流浊涕不止,日久可致鼻中流血,两目不明。以上诸证,皆是寒热之气厥逆引起的。
3、咳论:
黄帝问道:肺脏能使人咳嗽,为什么?
岐伯回答说:五脏六腑都能使人咳嗽,不只是肺脏能使人咳嗽。
黄帝道:希望听听具体情况。
岐伯说:皮毛主表,和肺是相配合的。皮毛受了寒气,寒气就会侵入肺脏。假若喝了冷水或者吃了冷东西,寒气入胃,从肺脉上注于肺,肺也会因此受寒。这样,内外的寒邪互相结合,留止在肺脏,就成为肺咳。至于五脏六腑的咳嗽,是五脏各在所主的时令受病,并不是肺在它所主之时受病,各自传给它的。人与天地相参应,五脏各在它所主的时令中受了寒邪,便能得病。若轻微的,就是咳嗽;严重的,寒气入里,就成为泻泄、腹痛。一般情况是在秋天肺先受邪,在春天肝先受邪,在夏天心先受邪,在季夏脾先受邪,在冬天肾先受邪。
黄帝问道:怎样来区别这些咳嗽呢?
岐伯说:肺咳的时候,感到心痛,喉中像有东西堵塞,严重的,咽喉肿痛闭塞。肝咳的症状,咳嗽的时候,两胁疼痛,严重的,不能行走,如果行走,两脚就会浮肿。脾咳的症状,咳嗽的时候,右胁痛,隐隐然痛牵肩背,严重的,不能活动,一活动,咳嗽就加重。肾咳的症状,咳嗽的时候,腰背互相牵扯作痛,严重的,就要咳出粘沫来。
黄帝问道:六腑咳嗽的症状怎样?又是怎么得病的呢?
岐伯说:五脏咳嗽,日久不愈,就要转移到六腑。脾咳不好,胃就要受病;胃咳的症状,咳而呕吐,厉害的时候,可呕出蛔虫。肝咳不好,胆就要受病;胆咳的症状,咳嗽起来,可吐出胆汁。肺咳不好,大肠就要受病;大肠咳的症状,咳嗽的时候,大便失禁。心咳不好,小肠就要受病;小肠咳的症状,咳嗽时要放屁,经常是咳嗽和放屁并作。肾咳不好,膀胱就要受病;膀胱咳的症状,咳嗽的时候,小便失禁。以上各种咳嗽,如果经久不愈,那么三焦就要受病;三焦咳的症状,是咳嗽的时候,肚肠胀满,不想吃东西。这些咳嗽,无论是哪一脏腑的病变,其寒邪都是聚合于胃,联属于肺,使人多吐稠痰,面目浮肿,气逆。

黄帝问道:治疗的方法怎样?
岐伯说:治疗五脏的咳嗽,要取腧穴;治疗六腑的咳嗽,要取合穴;凡是由于咳嗽而致浮肿的,要取经穴。
黄帝说:好。
四、心得:
1、刺疟:这一篇讲的是针刺的穴位,没有实操过所以不懂。只能是字面的读读而已。倒是学到了背上的五个腧穴:魄户、神堂、魂门、意舍、志室。小时侯在家里都是这样称呼的,户堂门舍室,想不到在人身上也是这样的,而且刚好跟魄神魂意志想对应,中国文化真是强大,又一次看到了对人对国的信。
2、气厥:气走反了,逆了,循序一圈,就是死症了。
3、咳论:二娃咳嗽是老毛病了,这样看来,跟脾胃关系甚大。
五、原文抄写见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9-25 15:51: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9.25
原文抄写: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 12:37: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10.2
抄写原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0-2 13:29:30 | 显示全部楼层
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 14: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10.2
本周任务: 举痛论39、腹中论40
一、抄写原文已完成。
二、正音查字:
举:众人合力,用手托起重物。
炅:火光燎亮如日。
腹:表示反复多次孕育婴儿的妇女之躯。
肓:心脏和膈膜之间的部位,古代中医认为,一旦病侵这个部位,生命则无法挽救。
三、吟诵已完成。
四、翻译:
1、举痛论:
黄帝问道:我听说善于谈论天道的,必能从人事上验证天道;善于谈论往古的,必能把过去与现在结合起来;善于谈论他人的,必能结合自己。这样,对于医学道理,才可无所疑惑,而得其真理,才算真正明白。现在我要问您的是那言而可知,视而可见,扪而可得的诊法,使自己有所体验,启发蒙昧,解除疑惑,能够听听吗?
岐伯回答说:你要问哪些道理?
黄帝问:我希望听听五脏突然作痛,是什么邪气造成的呢?
岐伯回答说:人身经脉中的气血周流全身,循环不息。寒气侵入经脉,经血就会留滞,凝涩而不畅通。假如寒邪侵袭在经脉之外,血液就会减少;若侵入脉中,则脉气不通,就会突然作痛。


黄帝说:有的疼痛忽然自止;有的剧痛而不能止;有的痛得厉害,不可揉按;有的揉按痛就可止住;有的虽然揉按,也没有效果;有的痛处跳动应手;有的痛时心与背牵引作痛;有的胁肋和小腹牵引作痛;有的腹痛牵引大腿内侧;有的疼痛日久不愈而成小肠气;有的忽然痛得昏死不知人事,过一会儿才苏醒;有的疼痛而且呕吐;有的腹痛而且泄泻;有的疼痛而且胸闷不舒。所有这些疼痛,表现各不相同,怎样区别呢?


岐伯说:寒气侵犯于脉外,则脉受寒,脉受寒就收缩,收缩则脉屈曲拘急不舒,屈曲拘急不舒因而牵引在外的细小脉络,就会忽然发生疼痛。但只要得热,疼痛就会停止。因而再感受寒气,疼痛就会很久不好了。


寒气侵犯到经脉之中,与经脉中的热气相互捕结,就会经脉满盛,满盛则实,所以痛得不能按。寒气停留,热气跟随而来,冷热相搏,则经脉充溢满大,气血混乱,就会痛得厉害不能触按。


寒气侵入肠胃之间,膜原之下,不能散开,细小的脉络因之绷急牵引而痛,以手揉按,则血气可以散行,所以按之疼痛就停止。


寒气侵入了督脉,因病位较深,即使重按也不能达到病所,所以按之也无作用。


寒气侵入到冲脉,冲脉从关元穴起,循腹上行。所以冲脉的血气不得流通,那么邪气就聚集此处而不通畅,不通畅所以触诊腹部就会应手而痛。


寒气侵入到背腧脉,则血脉流行凝涩,血脉凝涩则血虚,血虚则疼痛。因为背腧上注于心,所以互相牵引作痛,用手按之则热气积聚,热气到达病所,疼痛就可停止。


寒气侵入到厥阴脉,厥阴脉连络阴器,并系于肝。寒气侵入脉中,血涩不得流畅,脉道紧急,所以胁肋与少腹互相牵引而作痛。


寒气逆行侵入到阴股,气血不和累及少腹,阴股之血凝涩,在下相引,所以腹痛连于阴股。


寒气侵入到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脉凝涩,不能贯注到大经脉里去,因而血气停留,不得畅通,这样日久就成小肠气了。


寒气侵入到五脏,则厥逆之气上壅,阴气竭绝,阳气郁遏不通,所以忽然痛死,不知人事;如果阳气恢复,仍然可以苏醒。


寒气侵入肠胃,厥逆之气上行,所以发生腹痛并且呕吐。


寒气侵入到小肠,小肠失其受盛作用,水谷不得停留,所以就后泄而腹痛了。


热气蓄留于小肠,肠中要发生疼痛,并且发热干渴,大便坚硬不得出,所以就疼痛而大便不通了。


黄帝说:以上病情,是从问诊中可以了解的。那么通过望诊可以了解病情又如何?
岐伯说:五脏六腑,在面部各有自己所属的部位,观察面部的五色,黄色和赤色为热,白色为寒,青色和黑色为痛,这就是所谓的视而可见的。


黄帝说:通过触诊了解病情是怎样的?
岐伯说:要看他主病的脉象。坚实的、有淤血以及经脉陷下,都可用手触切而得知。


黄帝说:说得好!我听说各种疾病是由于气的逆乱而发生的。如暴怒则气上逆,大喜则气涣散,悲哀则气消散,恐惧则气下陷,遇寒则气收聚,受热则气外泄,过惊则气混乱,过劳则气耗损,思虑则气郁结。这九种气的变化各不相同,都能导致什么病呢?
岐伯说:大怒则气上逆,严重的,可以引起呕血和飧泄,所以说是“气上逆”。高兴气就和顺,情志畅达,营卫之气通利,所以说是“气缓”。悲哀过甚则心系绷急,肺叶胀起,上焦不通,营卫之气不得布散,热气在内不散,所以说是“气消”。恐惧就会使精气衰退,精气下衰就要使上焦闭塞,上焦不通,还于下焦,气郁下焦,就会胀满,所以说是“气下”。寒冷之气,能使腠理密闭,营卫之气不得流行,所以说是“气收”。热则腠理开泄,营卫之气大通,汗大出,所以说是“气泄”。过惊则心无依靠,神气不能归心,心中疑虑不定,所以说是“气乱”。过劳则喘息汗出,里外都发越消耗,所以说是“气耗”。忧思过多那么心气凝滞,精神偏滞,不能畅行周身,气就会留滞而不能运行,所以说是“气结”。
2、腹中论:
黄帝问:有人患心腹胀满,早上进食,晚上便不能再进食,这是什么病?
岐伯回答说:病名为鼓胀。
黄帝问:怎么治疗呢?
岐伯说:用鸡矢醴治疗,一剂就可见效,两剂就能治愈。
黄帝说:这种病有时会复发,是什么原因?
岐伯说:这是由于饮食没有节制,所以时时发病。这种病虽在表面上看要好了,但又饮食不节,病气就会再次聚集腹中而复发。


黄帝说:有人患胸胁支撑胀满,妨碍饮食,发作之前,先闻到腥臊气味,口泛清水,先见吐血,逐渐四肢寒冷,眼花,时常大小便出血;这是什么病?怎么得的?
岐伯说:病名为血枯。是由于年轻时曾大出血;或醉酒后肆行房事,使精气耗竭,肝脏损伤,所以月经量少,甚至停经。
黄帝说:怎么治疗呢?用什么方法使其恢复健康?
岐伯说:用四份乌贼骨,一份藘茹,二药混合,用麻雀卵和制成丸,如小豆大小。于饭前服五丸,用鲍鱼汤送服,以有益于胁肋和补益受伤的肝脏。


黄帝说:有一种病小腹盛满,上下左右四周按之有明显的根底,这是什么病?能否治疗?
岐伯说:病名叫伏梁。
黄帝说:因为什么引起的?


岐伯说:小腹肿包裹着大量脓血,停聚在肠胃之外,这种病不易治疗;诊治时每因切按过重而引起死亡。
黄帝说:为什么会这样呢?
岐伯说:这种病如果生在下腹部,则靠近阴部,重按必然使脓血从下部穿溃排出,向上则靠近胃脘,会使脓血穿出横膈,使胃脘生内痈。这是慢性病,难于治愈。病位在脐以上的属危重的逆证,在脐以下的属预后较好的顺证,总之不可按摩以求疾病立即消除。具体的论述记载在《刺法》中。


黄帝说:有的人髀、股、胫部位都肿,而且绕脐疼痛,这是什么病?
岐伯说:病名叫伏梁,是平素感受风寒之邪引起的。邪气充溢大肠,滞留附着于肓膜,肓的原穴位于脐下,所以绕脐疼痛。不可用攻下法,误用会发生小便涩滞的病变。


黄帝说:夫子多次说热中、消中的病人,不能吃肥甘厚味,也不能服用芳香的草药和矿石类药物,因为矿石类药物能使人发癫,芳香类草药会使人发狂。患热中、消中病的,多是富贵之人,现在不准吃肥甘厚味,这不合乎他们的心愿,禁忌芳香和金石药物,这病又不能治愈,希望听听其中的道理。
岐伯回答说:芳香草药之性多辛窜,金石药物之性多峻猛,这两类药物之气都急猛、刚劲,所以不是性情和缓的人,不能服用这两类药物。
黄帝问:不可以服用这两类药的原因是什么?
岐伯说:内热的性质慓悍,药物的性质也是这样,内热遇药热,恐怕要损伤脾气。脾属土而恶木乘,服用这类药物的病人,到肝木主令的甲日和乙日时,病情就更加严重了。


黄帝说:讲得对。有人患膺肿、颈病、胸满、腹胀,这是什么病?怎么引起的?
岐伯说:病名叫厥逆。
黄帝问:怎样治疗?
岐伯说:用灸法则能引起失音,用针刺则能引起发狂。须待阴阳之气交合,才能治疗。
黄帝说:为什么这样呢?
岐伯说:阳气逆于上,上部阳有余,再用灸法,是以火济火,阳盛入阴则为失音;若用针刺,则阳气随刺而外泄致虚,阳气虚则发狂。必须待阴阳之气交合,而后治疗,才可以痊愈。


黄帝说:讲得对!怎样诊知妇女怀孕并且将要分娩呢?
岐伯说:身体不适,似乎有病,却切不到有病脉。


黄帝说:发热兼有疼痛,是什么原因?
岐伯说:发热病都见阳脉,因而三阳脉盛大而搏动较甚。人迎脉比寸口脉大一倍为病在少阳,大两倍为病在太阳,大三倍为病在阳明,传入三阴。病邪由阳入阴,则病在头与腹部,就会出现腹胀而头痛。
黄帝说:讲得对!
五、心得:
1、举痛论:诛痛皆因寒而起。寒气侵入不同的经络就会产生不同的症结。百病生于气。
2、腹中论:要治病,先得把阴阳搞清楚才行,否则会起反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9 06:01: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10.9
抄写原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9 06:26:49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10.9
本周任务:刺腰痛41、风论42、痹论43
一、吟诵已完成
二、抄写原文见上。
三、正音查字:
刺:用于戳插的尖利刀锋。
尻:脊骨的末端。
营:古代部落用缠绕、联结草木的原始方法搭建很多房屋。
卫:在城邑东西两侧出警巡逻。
濡:一个人腋下腹背出汗。
痹:身体或局部器官因神经受伤、被抑制而麻木无觉
四、翻译:
1、刺腰痛:
足太阳经脉发生病变使人腰痛证见,疼痛牵引到颈项脊背和臀部,背部如负重物,刺取太阳经正经上的委中穴,使其出血,但春天勿刺出血。
足少阳经脉病变使人腰痛时证见,痛如用针刺入皮肤一样,痛感顺脉下行,不能你俯仰和转腰顾盼,刺取少阳经循行经过的胫骨上端出血,即刺成骨在膝外侧的突起部位,但夏季勿刺出血,出血太多,就不能痊愈了。
足阳明经脉病变使人腰痛时证见,不能转腰回头,勉强回头好像看到什么,容易悲伤,刺取阳明经在小腿前的穴位三次,并配合上下的穴位,要刺出血,但秋天勿刺出血,出血太多,就不能痊愈了。
足少阴经脉病变使人腰痛时证见,疼痛牵引脊骨内侧,刺取少阴经在足踝之上的复溜穴两次,但春天勿刺出血,出血太多,就不能痊愈了。
足厥阴经脉病变使人腰痛时证见,腰部似拉开的弓弩般地拘急,刺取厥阴经,取腿肚与足跟之间鱼腹状突出处外侧,摸上去有串珠样硬结,在此针刺,这种病常使人沉默寡言而精神不爽慧,应针刺三次。
解脉病变使人腰痛时证见,疼痛牵引到肩部,两眼视物不清,有时遗尿,刺取解脉在膝弯筋肉分界处委中穴外侧横见的血脉,使其出血,特血色由紫黑变红才停止。
解脉病变使人腰痛时证见,痛如牵挽腰带,常有折断腰的感觉,易受恐惧,刺取解脉,在委中穴寻找有黍米样结滞的血络,刺后有黑色血液射出,待血色变红为止。
同阴之脉使人腰痛时证见,痛如小锤梗塞腰中,经脉怒胀肿起,在外踝上绝骨部位刺同阴之脉三次。
阳维脉使人腰痛时证见,痛处经脉怒胀肿起,刺阳维脉,取阳维脉和太阳经在腿肚下端会合处离地一尺左右的承山穴。
横络之脉使人腰痛时证见,不能俯仰,后仰则恐怕跌倒,得病原因是用力举重伤及腰部,使横络之脉阻绝不通,淤血留滞其中,在委阳穴处和位于委中穴上数寸两筋之间的殷门穴处刺横络之脉,视血络横居盛满者刺两次,使之出血。
会阴之脉使人腰痛证见,疼痛发时汗出淋漓,汗止则口渴欲饮水,饮水后又要小便,刺取直阳之脉上的穴位三次,在蹻上郄下五寸的承筋穴,视血络充盈者,刺之使出血。
飞阳之脉使人腰痛时证见,痛处经脉突然怒张肿张,痛甚则悲伤恐惧,刺取飞扬之脉,在内踝上五寸,足少阴经之前与阴维脉交会之处。
昌阳之脉使人腰痛时证见,疼痛牵引胸膺,两眼视物昏花,严重的腰背向后反折,不能前屈,舌头卷缩,不能言语,刺取筋内侧的复溜穴两次,在内踝之上,大筋之前,足太阴经之后,踝上二寸左右处。
散脉使人腰痛,证见发热,热重则烦躁不安,腰下好像有根横木阻塞其中,严重的会遗尿,针刺散脉,在膝前缘骨与肉之间部位,横络外侧的束状脉,刺三次。
肉里之脉使人腰痛时证见,痛时不敢咳嗽,咳嗽则筋挛缩拘急,刺治肉里之脉两次,在足太阳经的外侧,足少阳经绝骨穴的后面。
腰痛沿脊柱两侧作痛上及头部,颈项拘急不舒,两目昏花,好像要跌倒,刺治足太阳经的委中穴出血。腰痛时疼处怕冷的,刺治足太阳、阳明两经;腰痛时痛处发热的,刺治足厥阴经;不能俯仰的,刺治足少阳经;肺内有热而喘促的,刺治足少阴经,并刺委中穴处的血络出血。
腰痛时痛处寒冷,不能转侧顾盼的,刺治足阳明经;痛处发热的,刺治足太阴经;肺内有热而喘促的,刺治足少阴经。兼有大便困难的,刺治足少阴经。兼少腹胀满的,刺治足厥阴经。腰痛如折,不能俯仰,不能举动的,刺治足太阳经;疼痛牵掣脊柱内缘的,刺治足少阴经。
腰痛牵掣小腹和胁下,不能后仰的,可刺腰尻的下髎穴,穴在两髁骨肌肉群的上方。根据月亮的盈亏计算针刺的次数,针出病愈。左病取右侧腧穴,右病取左侧腧穴。
2、风论:
黄帝问道:风邪伤害人体,有的发为寒热,有的发为内热,有的发为内寒,有的成为疠风,有的成为偏枯,全由风邪引起。但病情不一样,病名也不相同。有的侵入内部,达到五脏六腑之间。我不了解这其中的道理,希望听您谈谈。
岐伯回答说:风气侵入了皮肤里面,既不能在内部流通,又不能向外部疏泄。风行动最快,变化多端。腠理开张的时候,会使人觉得寒冷;腠理关闭的时候,会使人觉得发热烦闷。寒冷时就会饮食减退,发热时就会肌肉消瘦。所以使人突然寒冷而不想吃东西,病名叫做寒热。


风气从阳明经入胃,循着经脉上行一直到目内眦。如果是胖人,风邪就不易向外发散,稽留体内,成为内热,出现眼珠发黄;如果是瘦人,阳气容易向外发泄而寒冷,就会成为内寒,而不时流泪。


风气从太阳经脉侵入人体,流行于各经腧穴,散布在分肉之间,和卫气纠缠在一起。这样,气道不通畅,肌肉就会肿起而成为疮疡。如因卫气有所凝滞,运行不畅,那么肌肉就会麻木不仁。疠风,是营气有热,血气不清,所以致使鼻柱损伤,面色变坏,皮肤溃烂。因为风寒久留在经脉里而不能去,所以叫做疠风,有的又称寒热。


在春季甲乙日伤风的,是肝风;在夏季丙丁日伤风的,是心风;在季夏戊己日伤风的,是脾风;在秋季庚辛日中风的,是肺风;在冬季壬癸日中风的,是肾风。


风邪侵入到五脏六腑的腧穴,就变成了五脏六腑的风,无论是络、经、脏、腑,只要风邪从其门户入侵,就成为偏风。风邪侵入后,从风府沿经脉上行至脑,就成为脑风;风入头中的目系,就成为目风;睡觉着凉,并且醉后感受风邪,就成为漏风;入房时汗出,感受风邪,就成为内风;刚洗完头,感受风邪,就成为首风;风邪久留肌腠,伤及脾胃,就成为肠风飧泄;外在腠理之间的,就成为泄风。所以风是引起各种疾病的主要因素。它的变化极多,而且变生其他疾病时,没有一定的规律,但是致病的原因,归根到底来自风气的侵入。


黄帝说:五脏风的症状,都有哪些不同?希望听听诊察的要点和病态表现。


岐伯说:肺风的症状是多汗怕风,面色白,时而咳嗽气短。白天较轻,傍晚较重。诊察时要注意眉上部位,色白即是。


心风的症状是多汗怕风,形体干瘦,经常发怒,面色红。病重时,说话不爽快。诊察要注意口舌,当见赤色。


肝风的症状是多汗怕风,易悲伤。面色微青,咽喉干燥,容易发怒,不时厌恶女人。诊察时要注意目下,当见青色。


脾风的症状是多汗怕风,身体疲倦,四肢不愿意活动。面色微黄,不想吃东西。诊察时要注意鼻上,当见黄色。


肾风的症状是多汗怕风,面部浮肿,腰脊疼痛,不能长时间站立。面色黑得像烟煤,小便不通畅。诊察时要注意面颊,当见黑色。


胃风的症状是颈部多汗怕风,食饮不下,膈部痞塞不通,腹满闷。衣服穿少了,腹部就容易胀满,吃了凉东西,就要泄泻。诊察时要注意病人形瘦腹大的特点。


头风的症状是头面部多汗怕风,在风气将发的前一天,就感到很痛苦,头痛得厉害,不愿到外面去。到了风胜那天,头痛的情况,反而会减轻。


漏风的症状是有的汗出得多,不能穿单薄的衣服。一吃饭就出汗,甚至全身汗出喘息、怕风。衣裳总是湿漉漉的,口干易渴,受不了劳累。


内风的症状是多汗,汗出多了,沾湿衣裳。口中干燥,禁受不了劳累,周身疼痛并且怕冷。
黄帝说:说得好!
3、痹论:
黄帝问道:痹病是怎样发生的?
岐伯回答说:风、寒、湿三气混杂在一起入侵人体而形成痹证。风偏重的,叫行痹;寒偏重的,叫痛痹;湿偏重的,叫著痹。


黄帝道:痹病分为五种,都是什么?
岐伯说:在冬天得病的叫骨痹;在春天得病的叫筋痹;在夏天得病的叫脉痹;在季夏得病的叫肌痹;在秋天得病的叫皮痹。


黄帝道:痹病的病邪有内藏于五脏六腑的,这是什么气使它这样的呢?
岐伯说:五脏都有外合的筋、脉、肉、皮、骨,病邪久留在体表下去,就会侵入它所相应的内脏。所以骨痹不愈,又感受了邪气,就内藏于肾;筋痹不愈,又感受了邪气,就内藏于肝;脉痹不愈,又感受了邪气,就内藏于心;肌痹不愈,又感受了邪气,就内藏于脾;皮痹不愈,又感受了邪气,就内藏于肺。所谓的痹病,是在五脏所主季节里感受风、寒、湿三气所形成的。


凡痹病侵入到五脏,肺痹的症状,是烦闷,喘息而呕。心痹的症状,是血脉不通,心烦而且心跳,暴气上冲而喘,咽喉干燥,经常嗳气。逆气上乘于心,就令人惊恐。肝痹的症状,是夜间睡眠多惊,好饮水,小便次数多,上引少腹,膨满像怀孕一样。肾痹的症状,是浑身肿胀,胀得能坐而不能行,能低头而不能迎头,好像用尾骨着地,又好像颈骨下倾、脊骨上耸一样。脾痹的症状,是四肢倦怠无力,咳嗽,呕吐清汁,胸部痞塞。肠痹的症状,是常常喝水而小便困难,中气上逆,喘而急迫,有时要发生飧泄。胞痹的症状,是手按小腹、膀胱,内有痛感,且腹中觉热,好像浇了热水一样,小便涩滞,上部鼻流清涕。


五脏的阴气,安静时就精神内藏,躁动时就易于耗散。假如饮食过多了,肠胃就要受伤。气失其平和而喘息迫促,那么风寒湿的痹气就容易凝聚在肺;气失其平和而忧愁思虑,那么风寒湿的痹气就容易凝聚在心;气失其平和而遗尿,那么风寒湿的痹气就容易凝聚在肾;气失其平和而疲乏口渴,那么风寒湿的痹气就容易凝聚在肝;气失其平和而过饥伤胃,那么风寒湿的痹气就容易凝聚在脾。各种痹病日久不愈,会越来越往人体的内部发展。如果属于风气较胜的,那么病人就比较容易痊愈。


黄帝问:痹病时有会死的,有疼痛很久不好的,有很快就好的,这是什么缘故?
岐伯说:痹病侵入五脏的,就会死亡;缠绵在筋骨里的,疼痛就会长久不好;如果邪气只留在皮肤里的,那就容易好。


黄帝道:痹病有的侵入到六腑,是什么情况?
岐伯说:这是由于饮食不节,居处失宜,成为腑痹的根本原因。六腑各有腧穴,风、寒、湿三气从外侵袭了一定的腧穴,而又内伤饮食,外内相应,病邪就循着腧穴而入,各自潜留在本腑。


黄帝道:用针刺治疗痹证应怎样?
岐伯说:五脏有输穴,六腑有合穴,循着经脉所属的部分,各有发生疾病的部位,只要在各发生疾病的地方进行治疗,病就会痊愈的。


黄帝道:营气、卫气也与风、寒、湿三气相合而成痹病吗?
岐伯说:营气是水谷所化成的精气。它调和于五脏,散布在六腑,然后进入脉中,循着经脉的道路上下,贯通五脏、联络六腑。卫气是水谷所化生的悍气,悍气急滑,不能进入脉中,所以只循行皮肤之中,分肉之间,上熏蒸于肓膜,下散布于胸腹。如果卫气不顺着脉外循行,就会生病,但只要其气顺行,病就会好。总之,卫气是不与风、寒、湿三气相合的,所以不能发生痹病。


黄帝道:说得好!痹病有痛的,有麻木的,并有寒、热、燥、湿等不同情况,是什么原因?
岐伯说:痛的是寒气偏多,有寒气就疼痛。麻木不痛的,那是病程日久,病邪深入,营卫运行迟滞,但经络有时还能疏通,所以不痛;皮肤得不到营养,所以麻木不仁。寒多的,是阳气少,阴气多,阴气加剧了风寒湿的痹气,所以寒多;热多的,是阳气多,阴气少,病气过强,阳为阴迫,所以是痹热。多汗出而沾湿的,是感受湿气太甚。阳气不足,阴气有余,阴气和湿气相感,所以出汗多而沾湿了。


黄帝道:痹病有不痛的,这是什么缘故?
岐伯说:痹在骨的则身重,痹在脉的则血凝滞而不流畅,痹在筋的则屈而不伸,痹在肌肉的则麻木不仁,痹在皮肤的则寒凉。所以有这五种症状的,就不会有疼痛。大凡痹病之类,遇到寒气就挛急,遇到热气就弛缓。
黄帝说:说得好!


五、心得:
1、刺腰痛:腰疼在我这里的牢固认识就是劳累或是受寒引起,读了这篇才知道,原来腰跟足三阴三阳经是息息相关的。平时要多活动,脚下不受寒。
2、风论:风邪伤人,见于无形,却也是有形的。适时避风很有必要。营气是护内的,卫气是护外的。营卫之气不能伤。
3、痹论:平日所说的风湿看来其实是风寒湿。风寒湿一旦入内,不予以处理,就会进一步损伤五脏六腑。这就提醒着我,防患于未然,受寒了一定及时处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2 19:54: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10.22
抄写原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3 16: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兰兰 于 2021-10-23 19:42 编辑

2021.10.23
第17+18周
痿论44、厥论45、病能论46、奇病论47、大奇论48
一、抄写原文见。
二、吟诵已上传。
三、正音查字:
痿:疾病+植物茎叶等器官垂落。
躄:人被斫足而无法行走。
荥:湿地依稀可见的零星小水洼。
厥:逆呼吸,即反呼吸、无呼吸。
能:态,疾病的状态。
脘:胃腔。
痈:因堵塞而发病。
奇:骑马代步。
四、翻译:

1、痿论:
黄帝问道:五脏都能使人发生痿弱的病,是什么原因?
岐伯说:肺主管全身的皮毛,心主管全身的血脉,肝主管全身的筋膜,脾主管全身的肌肉,肾主管全身的骨髓。所以肺脏有热,肺叶就会枯萎,皮毛也呈现虚弱急薄的状态,严重的,就发生痿躄的病。心脏有热,下行之脉就会逆而上行,以致上盛下虚,下虚就形成脉痿,关节像折断了一样,不能互相联系,足胫弛缓不能走路。肝脏有热,可使胆汁上泛而见口苦,筋膜失去营养而干枯,筋膜一干枯,筋就会拘急而挛缩,发生筋痿。脾脏有热,可使胃内津液干燥,口渴,肌肉麻痹不仁,发为肉瘘。肾脏有热,则精液耗竭,腰脊不能活动,骨枯髓减,发为骨痿。
黄帝问:痿证是怎样发生的呢?
岐伯说:肺是五脏之长,又是心脏的华盖。遇到不如意的事,或欲望不能满足,心火烁肺,肺伤后喘喝有声,因此肺热液涸,肺叶焦枯。所以说五脏是由于肺热叶焦,得不到充养,发为痿躄病,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悲哀太过,就会损伤心包络,包络受阻,心包络受阻则阳气乘机在内里扰动,致使心下崩损,常常尿血。所以《本病》说:大的经脉空虚,发为脉痹,最后变为脉痿。思虑无穷,愿望又不能实现,意志总驰游在外,或房劳过伤,致使众筋弛缓,就发为筋痿,以致导致遗精、白带等病。所以《下经》说:筋痿病生于肝,是由于入房过度引起的。感受湿邪,在水中劳作,内有湿热留连,外居潮湿之地,肌肉为湿所困,以致麻木不仁,就成为肉痿。所以《下经》说:肉痿病是久居湿地引起的。有的因为远行劳累,又遇到大热天气,感到口渴,渴就是内部的阳气亏乏,阳气亏乏于是虚热就侵入到肾脏。肾属水脏,现在水不能胜火热,就会骨枯髓空,以致两足不能支持身体,发为骨痿。所以《下经》说:骨痿病,是由于大热所引起的。
黄帝问道:怎样分别五痿证呢?
岐伯回答说:肺脏有热的,面色白而毛发败坏;心脏有热的,面色红而孙络浮见;肝脏有热的,面色青而爪甲干燥;脾脏有热的,面色黄而肌肉痿软;肾脏有热的,面色黑而牙齿枯槁。
黄帝问:你以上所说是可取的。但医书上说,治疗痿证,应该独取阳明,是什么道理?
岐伯说:阳明是五脏六腑的源泉,能够润养众筋,众筋的功能,是约束骨肉,使关节滑利。冲脉是经脉的源泉,它能渗透灌溉分肉肌腠,与阳明合于众筋。阴经阳经都在众筋处相聚,再复合于气街,阳明是它们的首领,都连属于带脉,而系络于督脉。所以阳明经脉不足,那么众筋就要弛缓,带脉不能收引,所以足部痿弱不堪运用了。
黄帝问:那么怎样治疗呢?
岐伯回答说:用补荥气和通输气的办法,调虚实,和逆顺。无论筋、脉、骨、肉,各在其当旺的月份,进行治疗,病就会好的。
黄帝说:说得好!
2、厥论:
黄帝问:厥证有属寒属热的情况,是怎样形成的?
岐伯回答说:阳气衰竭于下,成为寒厥;阴气衰竭于下,成为热厥。
黄帝问:热厥证发热,一定从足底开始,这是什么道理?
岐伯回答说:阳经之气循行于足五趾的外侧端,汇集于足底而聚汇到足心;所以如果阳经之气偏胜,就会足底发热。
黄帝问:寒厥证的厥冷,一定从足五趾渐至膝部,这是什么道理?
岐伯回答说:阴经之气起于足五趾的内侧端,汇集于膝下后,上聚于膝部,所以阴经之气偏胜,就会从足五趾至膝部寒冷。这种寒冷,不是外寒侵入,而是内部阳虚所致。
黄帝问:寒厥是怎样形成的?
岐伯回答说:前阴是众筋聚集的地方,也是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的会合之处。春夏阳气多而阴气少,秋冬阴气盛而阳气衰。患 寒厥的人,自恃身体壮实,在秋冬阳气已衰的季节,房事不节,在下的阴气,向上浮越,与阳气相争,使阳气不能内藏,精气漏泄,阴寒之气从而上逆。寒邪之气,潜居在里,阳气随之虚衰,不能渗透营运于经络之中。阳气一天天地受到损害,只有阴气存在,所以手足寒冷。
黄帝问:热厥是怎样形成的?
岐伯回答说:酒进入胃中,由于酒性慓悍直接循行于皮肤络脉,所以使络脉中血液充满,经脉反而空虚。脾是主管输送胃中津液的。若饮酒过度,脾无所输送则阴液亏损,阴液亏损则酒热的阳气乘虚而入,酒阳之气侵入,导致胃气不和,胃气不和则阴精化生无源而枯竭,阴精枯竭就不能营养四肢。这种人必然是经常酒醉或饱食之后行房,酒食之气郁聚于脾中,不能宣散,酒气与谷气相搏结,热盛于中焦,波及周身,因有内热而小便色赤。酒性慓悍浓烈,肾气虚衰,而阳气独盛于内,所以手足发热。
黄帝问:有的厥证使人腹部胀满,有的使人突然不知人事,或者半天,甚至长达一天时间才能苏醒,这是为什么?
岐伯回答说:下部的阴气充盛于上,下部就空虚,下部气虚则水谷不化而致腹部胀满;阳气偏盛于上,则下部的阴气也并聚于上,而致邪气逆乱,逆乱则扰乱阳气,阳气逆乱就不省人事了。
黄帝说:说得好!希望听听六经厥证的症状表现。
岐伯说:太阳经的厥证,可见头面肿、头沉重,足不能行走,发作时眼花跌倒。阳明经的厥证,可见疯癫,奔跑呼叫,腹部胀满不得安卧,面部赤热,精神障碍,出现幻视,胡言乱语。少阳经的厥证,可见突然耳聋,面颊肿而发热,胁肋疼痛,小腿不能运动。太阴经的厥证,可见腹部胀满,大便不爽,不思饮食,食则呕吐,不能安卧。少阴经的厥证,可见口干,小便色赤,腹胀满,心疼痛。厥阴经的厥证,可见少腹肿痛,腹胀满,二便不利,喜欢屈膝而睡,前阴萎缩,小腿内侧发热。治疗厥证: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虚实不明显的,从本经取穴治疗。
足太阴经的经气厥逆,小腿拘急痉挛,心痛牵引腹部,取本经主病的腧穴治疗。足少阴经的经气厥逆,腹部虚满,呕逆,大便清稀,取本经主病的腧穴治疗。足厥阴经的经气厥逆,腰部拘挛疼痛,腹部虚满,小便不通,胡言乱语,取本经主病的腧穴治疗。足三阴经都发生厥逆,则二便不通,病人手足寒冷,三天死亡。足太阳经的经气厥逆,身体僵直跌倒,呕血,鼻易出血,取本经主病的腧穴治疗。足少阳经的经气厥逆,关节活动不灵。关节不利则腰部不能活动,颈项不能回顾,如果伴发肠痈,就为不可治的危证,如发惊厥,就会死亡。足阳明经的经气厥逆,喘促咳嗽,身体发热,易惊骇,鼻出血,呕血。
手太阴经的经气厥逆,胸中虚满而咳嗽,常常呕吐涎沫,取本经主病的腧穴治疗。手厥阴和手少阴经的经气厥逆,心痛牵引咽喉,身体发热,是不可治的死证。手太阳经的经气厥逆,耳聋流泪,颈项不能回顾,腰不能前后俯仰,取本经主病的腧穴治疗。手阳明经和手少阳经的经气厥逆,发为喉痹,咽部肿痛,颈项强直,取本经主病的腧穴治疗。
3、病能论:
黄帝问:病人患胃脘痈的,怎样诊断呢?
岐伯回答说:诊断这种病,应当诊察他的胃脉,其脉象应当沉而细,沉细是因为胃气上逆,上逆则人迎脉过盛,过盛则有热。人迎脉属于胃经之脉,气逆脉盛,是热气聚结胃口而不得疏散,所以胃脘发生痈肿。
黄帝说:很对。有人睡眠不安宁,这是什么缘故?
岐伯说:这是因为五脏损伤,或情志过于偏颇,所以睡眠不安宁。人若不能消除这两种原因,便不能断绝卧不安的病。
黄帝问:人不能仰卧,是什么缘故?
岐伯说:肺脏为五脏的华盖。肺内邪气充盛,则脉络胀大,肺的脉络胀大,就不能仰卧。在《奇恒阴阳》中有这方面的论述。
黄帝问:有患气逆的,诊得右手脉象沉而紧,左手浮而迟,不知主要病变在何处?
岐伯说:在冬天诊脉,右脉本来应当沉紧,这与四时相应;左手脉象浮而迟,这与四时相违背。此脉出现在左手,主要病变在肾脏,与肺也颇有关系,当见腰痛。
黄帝说:为什么这样说呢?
岐伯说:足少阴脉贯串肾脏,连络肺脏。如今反诊得浮而迟的肺脉,说明肾有病变,腰为肾之府,所以出现腰痛。
黄帝说:很对!患颈部痈肿的病人,有的用砭石治疗,有的用针灸治疗,而都能痊愈,道理何在?
岐伯回答说:这是由于病名相同,而病变的机理不同的缘故。由于气郁停滞而成的痈肿,宜采用针刺的方法开导消除它,由于气滞血淤而成的痈肿,宜用砭石来泻其淤血。这就是所谓“同病异治”。
黄帝问:有患发怒狂躁的,这种病是怎么产生的?
岐伯说:由于阳气逆乱。
黄帝问:阳气逆乱为何使人发狂?
岐伯说:阳气因突然受到精神挫折,内心苦闷一时难解,则气郁化火而而上逆,所以容易发怒,病名叫做“阳厥”。
黄帝问:怎么知道的呢?
岐伯说:正常人阳明经脉搏动明显,而太阳、少阳经脉搏动不明显,本不当搏动明显的脉,反而搏动得盛大急疾,这就是阳厥的证候。
黄帝问:如何治疗?
岐伯说:禁止饮食,即可痊愈。因为饮食物经过脾阴的运化,能够助长阳气,所以禁止饮食,便会痊愈。再用生铁落煎水给他服,因为生铁落有降气开结的作用。
黄帝说:很对!有人患周身发热,四肢倦怠,汗出如洗浴状,怕风,呼吸气短,这是什么病?
岐伯回答说:病名叫酒风。
黄帝问:如何治疗?
岐伯说:用泽泻和白术各十份,糜衔五份,合研为末,每次服三指撮的量,在饭前服下。
所谓沉伏而细小的脉,其就应指细小如针;推之按之,脉气聚而不散的是坚脉,阴阳搏击于指下的是大脉,《上经》是论述人体生命之气与自然的统一关系的;《下经》是论述疾病变化的;《金匮》是论述诊断疾病的预测生死的;《揆度》是阐述切脉方法的;《奇恒》是论述特殊疾病的。所谓奇病,就是患者死亡与四时不相应;所谓常病,就是患者死亡与四时相应。所谓揆,就是说通过切脉以推求疾病的所在及其病机;所谓度,就是指把切脉获得的病理资料,结合四时逆顺,分析治法、死生。
4、奇病论:
黄帝问:有的妇女怀孕九月,不能说话,这是什么原因?
岐伯回答说:这是因为胞宫的络脉阻塞不通所致。
黄帝问:为什么这样说?
岐伯说:胞宫的络脉连系肾脏,而足少阴肾脉贯串肾而上系舌根,所以胞宫络脉被阻,就不能说话了。
黄帝问:怎么治疗呢?
岐伯说:不用治疗,等到十月分娩后,自然就能恢复。《刺法》上说:不要损伤不足的正气、补益有余的邪气,而造成新的病变。所谓不要损伤不足的正气,就是身体羸弱消瘦的,不要用针石治疗;所谓不能补益有余,是指腹中有孕而妄用攻下,结果只会使精气耗散而反增疾病。所以说错误治疗会造成新的病变。
黄帝问:患有胁下胀满,气上逆,二三年不好的,是什么病?
岐伯说:病名叫息积。这种病不妨碍饮食,不可用艾灸、针刺治疗,应长期用导引服用药物,单纯用药物是不能治愈的。
黄帝问:有的人髀、股、胫部都肿胀,而且绕脐疼痛,是什么病?
岐伯说:病名叫做伏梁,这是平素感受风寒而致。风寒之气充溢大肠,滞留附着于肓膜,肓之原穴在脐下,所以绕脐疼痛。不可用攻下方法,误用攻下,会发生小便涩滞的病变。
黄帝问:有的人尺脉急数,筋脉拘急而显露,这是什么病?
岐伯说:这就是所谓的疹筋。此人腹部必然拘急,如果面部显现白色或黑色,则病情严重。
黄帝问:有人患头痛几年不愈,这病是怎么得的?叫什么病?
岐伯说:病人应曾感受大寒,寒邪内侵骨髓,髓主要集中于脑,寒邪上逆于脑,所以使人头痛,牙齿也痛,病名叫厥逆。
黄帝说:对!
黄帝问:有的人口中有甜味,病名是什么?怎样得的?
岐伯说:这是由于五味的精气向上泛滥所致,病名叫脾瘅。饮食入口,贮藏在胃中,经脾转输其精气,今脾运失健,津液滞留在脾,迫使胃中的五味精气上泛,所以使人口中有甜味。这种病大都是过食肥甘厚味所致的,这种病人,一定是常吃甘美而肥腻的食品。肥厚食物可使人内热,甜食可使人中焦胀满,所以精气上泛,日久会转为消渴病。用兰草进行治疗,以祛除郁积日久的邪热之气。
黄帝问:有的人口发苦,病名叫什么?怎样得的病?
岐伯说:病名叫胆瘅。肝为将军之官主谋虑,胆为中正之官主决断,肝谋虑后还取决于胆之决断,咽部又受肝胆支配。这种病人,因经常谋虑而不决,导致胆气不足,胆汁向上泛溢,于是口中发苦。治疗应针刺胆募穴和胆腧穴,治疗方法记载在《阴阳十二官相使》之中。
黄帝说:有患小便不利的,一天小便几十次,这是正气不足。如果身热如火炭,颈部和胸膺之间如有物阻隔不通,人迎脉躁动急大,呼吸喘促,肺气上逆,这是邪气有余。如果寸口脉微细如发丝,这也是正气不足。病在哪里?叫什么病?
岐伯说:病在太阴脾脏,热邪炽盛于胃,影响到肺,病名叫厥,是不治的死证。这就是所谓五有余、二不足的病证。
黄帝问:什么叫五有余、二不足呢?
岐伯说:所谓五有余就是五种病气有余;二不足就是两种正气不足。现在外表有五种有余,内里有两种不足,这种病既不能从表治,又不能从里治,所以必死无疑。
黄帝问:有的婴儿生下来就患癫痫,病名叫什么?怎样得的?
岐伯说:病名叫做胎病。这种病是胎儿在母腹中时,由于其母受到大的惊吓,气逆上而不下行,精随气逆,所以使婴儿生下来就患有癫痫。
黄帝问:有人浮肿像有水状,切其脉大而紧,身无痛处,形体不消瘦,不能饮食,或吃得很少,这叫什么病?
岐伯说:这种病发于肾脏,名叫肾风。肾风病,如果不能饮食,经常惊悸不已,心气衰竭,就要死了。
黄帝说:对!
5、大奇论:
肝脉盛满、肾脉盛满、肺脉盛满的都为实证,即发生痈肿的征象。肺脉壅塞,喘息则两胠部胀满;肝脉壅塞,则两胠部胀满,眠中易惊骇,小便不通;肾脉壅塞,则从胫下到小腹部胀满,两胫肿胀不同,大小不一,脾部和胫部肿大,跛行,易发半身不遂。
心脉满大,是体内热盛,会出现癫痫抽搐及筋脉拘挛;肝脉小而急,是肝脏虚寒,也会出现癫痫抽搐和筋脉拘挛;如果肝脉急疾而乱,或受到惊吓后脉搏一时摸不到,好像失音一样,这是受惊气逆的现象,不治就会痊愈。肾脉小而紧、肝小而紧、心小而紧,不能鼓击于指下,是气血凝聚,都能发为瘕病。
肾脉、肝脉并见沉脉的是石水证;并见浮脉的是风水证;并见虚象的是死证,并见小弦之象的是将要发惊。肾脉大而沉紧,或肝脉大而沉紧的,都是疝气病。心脉搏动滑利急疾的是心疝;肺脉搏动见沉象的是肺疝。膀胱和小肠脉紧的是瘕病;肺和脾脉紧的是疝病;心和肾脉紧的是痫厥;胃和大肠脉紧的是惊骇。
脾脉外浮但又见沉象的是痢疾,日久能自愈。肝脉见小而缓脉象的是痢疾,易治。肾脉见小搏而沉的是痢疾便血。血蓄于外,身体发热的是死证。心、肝二脏的痢疾也见便血,如二脏同病,木火相生,可以治愈。如果脉见小而沉涩的痢疾,兼有身热不退的,为死证,高热七天就会死亡。
胃脉沉涩,或者外浮而大,心脉小而坚紧,皆为气血阻隔不通,半身不遂的征象。若男子偏瘫在左侧,女子偏瘫在右侧,而说话不受影响、舌转灵活的,可以治疗,约经三十天就能痊愈。如果男子偏瘫在右,女子偏瘫在左,说话发不出声音的,三年才能恢复;如果不满二十岁的患者,三年即会死。脉来搏指有力,并见衄血、身热的,是死证,如脉见浮如悬钩之象,才是衄血病应有的脉象。脉来似水流般湍急的,病名叫暴厥。暴厥病人不省人事,不能言语。脉来似有数象,是突然受惊所致,三四日即可自愈。
脉来如水波,浮荡分合不定,这种浮合脉如同数脉,一呼一吸之间搏动十次以上,这是经脉之气不足的现象,从微微显现这种脉象,大约九十日就要死亡。脉来如燃薪之火,或明或灭,其形不定,这是心脏精气脱失的现象,在秋尽冬初草枯之时就要死亡。脉来如散落的树叶,这是肝脏精气亏虚的现象,到秋天树木落叶时就会死亡。脉来去不定,如省亲的客人一样往返不居,省客脉,时而闭塞不至,时而应指有力,这是肾脏精气不足的现象,到初夏枣花开落的时节就会死亡。脉来如泥丸滚动,虽有圆象,但不柔软,这是胃腑精气不足的现象,到春季榆树上结桂榆英的时节就会死亡。脉来长而坚硬,如长枝条横于指下,这是胆腑精气不足的现象,到秋天稻禾成熟的时节就会死亡。脉来如弦线紧而细,这是胞的精气不足的现象,如患者胡言乱语,到下霜时节就会死亡;若没有多言之证,尚可治疗。脉来如绞滤漆汁般四面流散,这种绞漆脉,左右旁流,从微微显现这种脉象,经过三十日就要死亡。脉来如泉水外涌,浮而有力,鼓动于肌肉之中,这是太阳经脉的精气不足的现象,可见呼吸气短,在尝到时韭菜花的时节就会死亡。
脉来如垮塌的松土虚软无力,重按即无,这是肌肉的精气不足的现象,如面部先出现五色中的黑色,到春天白藤发芽的时节就会死亡。脉来如悬雍垂一样,上大下小,这种悬雍脉,轻按浮取感觉虚大,这是十二腧穴的精气不足的现象,到水凝成冰的时节就会死亡。脉来如仰放着的刀,浮取脉小而急,重按脉大而坚,此为五脏郁热,寒热交并于肾,这样的病人不能坐起,到立春时节就会死亡。脉来如弹丸,滑不著手,滑不著手即按之不得,这是大肠精气不足的现象,在枣树生叶之时就会死亡。脉来如草木之花般轻浮软弱,病人易惊恐,不喜坐卧,行走和站立时常听见异常声音,这是小肠的精气不足的现象,在深秋时节就会死亡。

五、读书心得:
1、痿论:五脏受热则生痿。有过了的意思,像是脏腑受的气过了,就会生痿。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白淫。想多了,就容易生病。
2、厥论:阳气衰于下,寒厥;阴气衰于下,热厥。且都是从足下开始的。它们都是从内部不足开始的。寒厥,有一种是内部阳虚所致,有一种是阳气日损阴气独在,故手足为之寒。我特别怕冷,寒厥,得养阳。热厥多与不当饮酒和房事有关。厥是逆,逆了气人就不好。
3、病能论:气郁则生热。不通则生痈。有病怒狂者,我有点,我妈我姐都有点,因阳气暴折而难决,故善怒。生铁落煎水服。想起外公早逝。阳厥跟家庭息息相关。《上经》是论述人体生命之气与自然的统一关系的,很想读读。
4、奇病论:娃娃们吃的通常都是甘美而肥厚的食品,我这做母亲的得注意了,家里菜尽量素些。孕妇应保持中正平和之心,否则会动了胎气,致先天性疾病。
5、大奇论:脉象像是过山车,所得之病也像过山车一样激进不稳。后面从脉象说到死期,跟自然界中的很多植物的生息是同步的,邪冲破了正,没了整体的那个一托着,也就只能随着自然界中的某物而死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5-14 20:33 , Processed in 1.089084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