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陈慧Michelle

陈慧重读《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1-4-21 16: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1-4-21 23:47 编辑

第二周 11 20210421

今天的任务:

结合昨天的语句:
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

完成如下语句:
故心气一则欲不偟,欲不偟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故内以养志,外以知人。

1、查字,正音
故: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老旧的、已逝的。故,金文古,即“作古”的省略,老朽而自然死亡攴,持械攻击),表示持械击杀老人,有意结束垂死老人的生命(参见“殄”的本义解说)。暴殄是远古时代的野蛮传统之一:当遇到族群生存危机时,为了节约资源和保护新生代的生长,而杀死无法独立生活的老人。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人为结束老人垂死而痛苦的生命。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攴”写成反文旁“夂”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故,使爲之也。从攴,古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故,有意使它变成这样。字形采用“攴”作边旁,采用“古”作声旁。


心:心,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包形的内脏器官。金文在包形器官基础上增加动脉和静脉的入口管道形象,并在包形器官的内部增加一点表示血液的指事符号,整个字形像人体内包形的泵血器官。有的金文简化血管形状。有的金文省去表示血液的指事符号。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人体的泵血器官,从静脉接受血液并将其压入动脉从而维持血液在整个循环系统中的流动。隶书变形较大,至此,泵血器官的包形消失、血管形状消失。古人发现,心不仅是泵血器官,还是感知器官,具有直觉思维的能力。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心,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凡心之屬皆从心。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心,人的心脏,是属于土性的臟器,藏在身躯的中央位置。字形像泵血器官的形状。也有博学之士说,心是属火的臟器。所有与心相关的
字,都采用“心”作边旁。

气:气,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字形在表示天地的“二”的两横之间加一横指事符号,代表天地之间的汽流。金文为了使之区别于数目字“三”,将第一横写成折笔。为了有交区别于数目字“三”,有的金文甲骨文字形中表示天地的上下两横都写成折笔。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三横都写成了波浪线,字形由指事字变成了象形字,像汽流起伏的样子。造字本义:名词,易于在天地之间均匀扩散、飘逸的第三态物质,汽流。隶书有所变形。“气”是天地间容易飘逸、扩散的自然汽流;“氣”是人体内因肠胃消化食物而产生的气体。《汉字简化方案》用“气”合并“氣”。“乞”是“气”字减去中间一笔的特殊指事字:飘逸、扩散的汽流为“气”;短气为“乞”。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气,雲气也。象形。凡气之屬皆从气。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气,像流动的雲气。象形字。所有与气相关的字,都采用“气”作边旁。


一:,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抽象符号“一”既代表最为原始简单的起源,也代表最为丰富的浑沌整体。道家鼻主老子认为,“道立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说,混沌太初的存在整体是“一”;然后由太初混沌的“一”,分出天地“二”极;天地二极之间,又生出人这第“三”部分;天地人三者,衍化出宇宙万物。造字本义:数词,最小原始单位,最小的正整数。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远古中国的数字美学,充满了朴素鸿蒙的宇宙和地球起源想象:一,代替混沌太初的整体;二,上面的一横代表“天”,下面的一横代表“地”;,上下两横代表“天地”,中间的一横代表“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凡一之属皆从一。弌,古文一。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一,开天辟地之初、万物形成之始,道立于一体化的浑沌,然后造化分出天地,化成万物。所有与一相关的字,都采用“一”作边旁。弌,
这是古文写法的“一”。

则:“則”是“鍘”的本字。則,甲骨文鼎,经久的青铜器刀,刻镂),表示用刀在金属器皿上刻镂。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鼎”写成“貝”造字本义:动词,古人将法律条文及其他重要记录刻铸在青铜钟鼎上,以便久存流传。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刀”写成“立刀旁”。《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则”,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简化成“贝”。当“則”的“刻铸”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金”另造“鍘”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則,等畫物也。从刀,从貝。貝,古之物貨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则:均等划分财物。字形采用“刀、贝”会义。贝,是古代表示财物的符号。


欲:“慾”是“欲”的异体字。谷,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两座山岭之间高深空阔的沟壑。欲,金文谷,高深空阔的沟壑心,心中需求),表示内心的贪求如谷如壑。有的金文以“人”代“心”。 篆文用“欠”(叹气、不满)代替金文字形中的“心”,表示感叹不满足。造字本义:名词,如深谷大壑一样永远填不满的贪求心念。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谷”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欠”写成。楷书异体字“慾”加“心”,强调“心念”含义。古籍多以“欲”代替“慾”。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欲,貪欲也。从欠,谷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欲,贪欲也。字形采用“欠”作边旁,采用“谷”作声旁。


不:“不”是“帝”的特殊异体字。不,甲骨文是由“帝”的甲骨文字形减笔而来的特殊指事字。“帝”是“缔”的本字,甲骨文“帝”是指事字,字形在“木”(树)上端加一横指事符号,写成,上端的“才”(房柱房梁)表示以树为柱、以树为梁,即在树杈上构筑巢居;圆圈指事符号表示系束,即在树杈的框架上大量系束枝条,以构成树上栖居空间遮风挡雨的顶面、四个立面、底面。在没有锋利金属工具的巢居时代,不存在凿孔削榫的建筑技术,古人只能利用竹、藤、绳等柔韧材料来系扎、加固连结物。“帝”的简体甲骨文字形将树杈形状简化成倒三角形,将表示系束的圆圈指事符号简化成横写的“工”状。有的“帝”之甲骨文字形在顶端再加一横指事符号。巢居的发明,使先民摆脱了选择有限、进退不便的穴居困境,为生存赢得了空前广大的自由空间,使中国的史前文明革命性地跃进一大步;而最早缔枝为巢的部落首领,也由此被先民尊称为“帝”。将“帝”的甲骨文字形省去表示系束的“工”就成为“不”,即树杈未经缔结构造的原始树杈巢居,缺少防护的原始树居要面临风雨侵袭和坠落的危险,甲骨文中“帝”与“不”的造字思路,显示巢居时代的先民对原始树居不安全居住方式的否定态度。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未经缔结构造而直接使用的树杈上的原始巢居。隶化后楷书省去隶书字形中的倒三角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不,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凡不之屬皆从不。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不,鸟向上飞翔不降落。字形采用“一”作字根,“一”好比是天。字形像鸟在天上飞翔的样子。所有与不相关的字,都采用“不”作边旁。


偟:通"急迫;通"",恐惧、不安。1.;空闲。2.通""。急迫。3.通""。恐惧;不安。参见"偟偟"﹑"偟遽"。4.见"仿偟"。
志: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前往。志,金文之,前往心,思想),表示心之所向。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心之所向,即内心追求的目标。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之”写成“士”,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常假借“志”代替“誌”。《汉字简化方案》用“志”合并代替“誌”。现代汉语中常常“意志”并用,“意”与“志”,同属心理能量,区别在于:“意”为心念,可源于本能可出自观念,但都即兴而多变,故曰三心二意乃人之常情;“志”为最深刻的心念,是特别的“意”,多化于教育,具有强烈的理性、稳定性、长期性,故曰“有志者事竟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志,意也。从心,之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志,意愿。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之”作声旁。


意: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人的发声器官发出的声响。意,金文呈混合结构,音,声曰,说),表示言语所传达的心声。篆文音,声心,情感),表示言语包含的情感。造字本义:名词,心声,心念,心志。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意”为心念,即兴而多变,三心二意乃人之常情;“志”为理性化的心念,具有稳定性、长期性,故曰“有志者事竟成”。“意”,指个人的心思、想法,强调的是个体性和主观性;“义”,原指扬善惩恶的天意,后引申为公认的道德、真理、公认的文字内涵,强调的是普遍性和客观性;“意义”,指个人愿望与世间公理的结合。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意,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从心,从音。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意,志向。用心考察他人的言语就知道他人的志向。字形采用“心、音”会义。


衰:“衰”是“蓑”的本字。衰,金文衣领大量向下披垂的棕毛),字形像领口之下棕毛下垂的服装。棕片由数层棕丝天然网织而成,末端是棕毛,它质地轻飘,疏而不漏,耐潮耐湿;古人将棕毛朝下的棕片连缀成“棕衣”,亦即俗称的“蓑衣”;雨水打在棕衣上时被数层“棕网”遮挡,并顺着棕丝和棕毛下淌到地上,穿蓑人可保干爽不湿,加之棕衣轻便,人们可以穿蓑在雨中劳作。穿蓑传统在当代部分农村地区仍有保留。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表示“领口”;将金文分开书写的两个“毛”连写成,强调带棕毛的棕片被“连缀”成衣。篆文将籀文字形中的“领口”明确写成“衣”造字本义:名词,用耐潮、耐湿的棕片缝制的雨衣。有的隶书误将棕毛披垂的(似“冄”非“冄”)写成“口”加一横,导致“衰”的字形面目全非,“蓑衣”本义线索消失。有的楷书承续隶书字形;有的楷书承续隶书字形。当“衰”的“蓑衣”本义消失后,再加“卄”(草)另造“蓑”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衰,艸雨衣。秦謂之萆。从衣,象形。,古文衰。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衰,用草纺织的雨衣。这种雨衣在秦地叫作“萆”。字形采用“衣”作边旁,,像雨衣的样子。,这是古文写法的“衰”字。


思:思,篆文囟,脑心,心灵),表示脑和心的能力。篆文承续金文字形。古人发现,心不仅是泵血器官,还是感知器官,具有直觉思维的能力。造字本义:动词,用头脑考虑、用心灵感受。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囟”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自虑为“思”;念他为“想”。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思,容也。从心,囟聲。凡思之屬皆从思。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思,把人事放在头脑、心坎。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囟”作声旁。所有与思相关的字,都采用“思”作边旁。


理:里,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民居、作坊。理,篆文王,玉里,作坊),表示在作坊治玉。造字本义:动词,在作坊将山上挖来的璞石加工成美玉,使之成器,有形有款。隶化后楷书继承篆文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理,治玉也。从玉,里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理,加工玉石。字形采用“玉”作边旁,采用“里”作声旁。


大,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成年人。达,甲骨文彳,大道大,人),表示人来人往,四通无阻。有的甲骨文加“止”(行进)将“彳”写成“辵”,加强“通行”含义。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大”写成“竹”,同时加“羊”(徉),表示可以徜徉通行。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辵”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简体字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人在大道上通行无阻。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汉字简化方案》采用的简化字形“达”恢复简体篆文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逹,行不相遇也。从辵羍聲。《詩》曰:“挑兮達兮。”达,達或从大。或曰迭。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逹,行路而不相遇。字形采用“辵”作边旁,“羍”作声旁。《诗经》上有诗句唱道:“往来相见。”“达”,这是“達”的异体字,字形采
用“大”作边旁。有的说法认为,“达”即是“迭”。

矣:已,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发生了的。矣,金文已,发生了的矢,箭只),表示箭已射出。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箭已射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矣,語已詞也。从矢,以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矣,是一个表示话已说完的语气虚词。字形采用“矢”作边旁,采用“以”作声旁。


和:“和”是“龢”的简化异体字;“訸”是“和”的异体字。禾,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禾本植物,即空心的竹管或芦管。龢,甲骨文侖,即“龠”,吹奏排笛禾,竹管),表示吹奏竹管或芦管制成的排笛。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侖”写成“龠”,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禾”写成。简体金文“和”省去“龠”的中下部分,写成“口、禾”会义的结构,淡化乐器的意义,强调“开口表达不同观点”的意义,相当于将甲骨文字形写成,或将金文字形写成,或将篆文字形写成。篆文“和”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言论、观点不同,但主调合拍,宗旨一致。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禾”写成。金文异体字“訸”用“言”(说话)代替“口”(说话),进一步强调“言论观点不同,而总体思想协调一致”的含义。古籍多以“和”代“龢”与“訸”。现代汉语常“和谐”并用,“和”与“谐”近义而有所不同:“和”示不同声音、不同观点因相合拍、相融合而产生共鸣,强调诸异而致同;“谐”表示相同的声音、相同的观点因一致而统一,强调诸同而大同。“和”的统一性比“谐”更为丰富。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和,相譍也。从口,禾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和,言论相呼应。字形采用“口”作边旁,采用“禾”作声旁。


通:用,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可使器物。通,甲骨文辵,行进用,借代物用),表示物用来往,交流有无。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用”写成。篆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用”写成“甬”造字本义:动词,不同部落或聚邑彼此来往,交换物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通,達也。从辵,甬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通,直达。字形采用“辵”作边旁,“甬”作声旁。


乱:“𤔔”是“亂”的本字;而“𤔐”是“𤔔”的异体字。𤔔,金文上下两只手相配合,精细操作缠绕在织机上的交错丝线),表示两只手相互配合,精细操作,理顺交织在织机上的混乱丝线,以便持续纺织。当“𤔔”的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乙”(不打结的顺滑丝线)另造“亂”代替。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手工理顺织机上交错混杂的丝线。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𤔔”写成。俗体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由爪、糸、工、又所构成的“𤔔”省略成“爪”(抓持、操作),强调“手动”理顺混杂或打结的丝线。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爪”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双手“廾”。魏碑中的俗体楷书“乱”误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𤔔”当作“辭”的省略,并用“舌”代替简化“辭”,表示辩、讼双方所陈虚实难断,头绪混杂不清。古籍多以“亂”代替“𤔔”和“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乱”采用俗体楷书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亂,治也。从乙,乙,治之也;从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乱,理清混杂的丝线。字形采用“乙”作边旁,“乙”表示理清纷杂的丝绪。字形也采用“”作边旁。


烦:火,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烧烤。煩,篆文火,烧烤頁,头),比喻思虑过度,头脑发热如火烧。造字本义:形容词,因思想负担而焦燥不安。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烦”,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頁”简化成“页”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煩,熱頭痛也。从頁,从火。一曰焚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烦,因身体发热而头痛。字形采用“页、火”会义。另一种说法认为,声旁是省略了“林”的“焚”(即“火”)。


于:“于”是“竽”的本字。于,甲骨文((于,即“竽”,竹管吹奏乐器凹凸曲折),表示竽管乐音起伏迂回。在有柄的吹奏乐器“丂”(参见“号”、“可”)的手柄部位加一横,表示手握乐器;凹凸曲折的符号,表示乐音婉转起伏。简体甲骨文省去凹凸起伏的符号。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有所变形。造字本义:名词,婉转起伏的竽管乐音。隶书恢复简体金文字形。当“于”的“竹笛”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竹”另造“竽”代替。由于“于”(男女新婚仪式上必备的音乐演奏)与“於”(成双成对的鸟儿比翼齐飞)读音相同,而且含义存在内在关联,古人于是有时假借“于”代替“於”。《汉字简化方案》用“于”合并代替“於”。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于,於也,象气之舒亏。从丂,从一。一者,其气平之也。凡亏之屬皆從亏。今變隸作于。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于,即“於”,像气息的舒张与亏缺。字形采用“丂、一”会义。“一”代替气息平缓。所有与亏相关的字,都采用“亏”作边旁。现今
“於”简化写作“于”。

胸:匈,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古代中原人眼中的“凶人”,即北方以骑兵强悍、凶猛善战著称的胡人,浓密的胳腮胡子和胸毛为其容貌特征。胸,甲金篆隶字形资料暂缺,楷书月,即“肉”,借代身体匈,有着浓密胳腮胡子和颈腹之间的体毛的胡人),表示胡人体毛浓密的颈腹之间的部位。俗体楷书将半包围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推测造字本义:名词,体毛浓密的颈腹之间的大肌块部位。
中:中,甲骨文㫃,旗帜,借代国旗、国家㫃,旗帜,借代国旗、国家),表示南北方向两旗相连,即表示两国南北毗邻。有的甲骨文在两旗(两国)之间的二分位置,加一个圆点指事符号,表示国家的地理位置,处于南北两国之间;并在圆点指事符号两侧各加一点,代表东西方向的两面旗或两个国家;也就是说甲骨文字形表示南北东西四方周围与其他国家毗邻,或者说,国家位于南北东西的四面诸国之间。有的甲骨文省去表示东西方向两面旗的两点指事符号,并用“囗”(国家或疆域)代替圆点指事符号,表示两国之间的国家。简体甲骨文将字形下端的旗帜“㫃”省去。简体甲骨文“中”进一步将上端的旗帜“㫃”也省去,极大地简化字形,写成特殊指事字:一竖指事符号表示国土相连相邻;一圈指事符号表示国土所在位置。金文、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四方与他国毗邻、地处诸国之间的国家。隶书承续篆文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中,内也。从口。丨,上下通。,古文中。,籒文中。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中,事物的内部。字形采用“口”作字根。中间的一竖丨,表示上下贯通。,这是古文的“中”。,这是籒文的“中”。


内:内,甲骨文冂,门框入,由外而里),表示进门。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门框写成屋形。有的金文将屋形简写成“宀”。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宀”与“入”连写混合结构,字形严重变形。造字本义:动词,进门,回家。隶书继承篆文字形。古人称进门回家为“内”;称出门到郊野占星问卜为“外”。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内,入也。从冂,自外而入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内,进入。字形采用“冂”作边旁,表示从外面进到里面。


以:“㠯”是“以”的本字;“以”是“似”的本字。㠯,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字形是倒写的“巳”(新生儿),表示新生儿与父母相像。金文“㠯”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篆文“㠯”有所变形。当“㠯”的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在“巳”字基础上再加“人”另造会义字“以”代替:倒写的“巳”,新生儿人,母体),表示母婴通过脐带相连。造字先人发现,母子间之所以有遗传学上的精确相似,是因为连接母子的脐带发挥神秘作用。篆文“以”将甲骨文字形中“巳”和“人”相连的,分离成“㠯”和“人”造字本义:动词,母子脐带相连,形神特征相传。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㠯”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古籍多以“以”代替“㠯”。当“以”引申为虚词后,篆文再加“人”另造“似”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㠯,用也,从反巳。賈侍中說,巳,意巳實也。象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㠯,使用。字形采取反写“已”的方法来造字。贾侍中说,已,表示想法已落实。是个象形字。


养: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羊群。養,甲骨文羊,头上长角、温顺吉祥的食草动物攴,手持鞭子),表示在山地驱赶羊群。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羊,头上长角、温顺吉祥的食草动物食,喂饲料),表示圈羊喂草。造字本义:动词,放牧羊群。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养”,依据狂草字形中“食”字下部的“良”,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良”局部简化成两点,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食”简化成“介”。古代称放牛为“牧”,称放羊为“养”。后来“养”专指圈喂家畜家禽。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養,供養也。从食,羊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养,供养。字形采用“食”作边旁,采用“羊”作声旁。


志: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前往。志,金文之,前往心,思想),表示心之所向。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心之所向,即内心追求的目标。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之”写成“士”,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常假借“志”代替“誌”。《汉字简化方案》用“志”合并代替“誌”。现代汉语中常常“意志”并用,“意”与“志”,同属心理能量,区别在于:“意”为心念,可源于本能可出自观念,但都即兴而多变,故曰三心二意乃人之常情;“志”为最深刻的心念,是特别的“意”,多化于教育,具有强烈的理性、稳定性、长期性,故曰“有志者事竟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志,意也。从心,之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志,意愿。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之”作声旁。


外:外,甲骨文卜,占卜、占问内,穴居),表示远离居所占星问卜。金文以“夕”(月亮,借代星夜)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内”,表示在星夜占卜。有的金文将“夕”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在星夜的郊野占星问卜。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夕”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卜”写成。古人称进门回家为“内”;称出门到郊野占星问卜为“外”。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外,遠也。卜尚平旦,今夕卜,於事外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外,疏远。占卜的人平常喜欢在白天占卜,而今在夜晚占卜,这对于占卜之事来说就是例外了。


知:“知”是“智”的本字。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借代行猎、作战。知,甲骨文干,武器,借代行猎、作战口,谈论矢,武器,借代行猎、作战),表示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在远古时代,弯弓使箭是成年人的基本常识和重要经验。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省去“干”,简化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知”的形容词含义“聪明、有战略”消失后,金文再加“曰”(说,传授)另造“智”代替,强调谈论和传授经验。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知,詞也。从口,从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知,表达了解、明白时的措词。字形采用“口、矢”会义。


人:人,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是垂臂直立的动物形象。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突出了弯腰垂臂、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形象,像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造字本义:名词,躬身垂臂的劳作者,地球上唯一会创造文明符号、自觉进化的动物。隶书变形较大,弯腰垂臂的形象完全消失。“私”即“厶”,是头部朝下、尚未出生的神秘胎儿;“了”是刚出生的、性别确然可辨的幼婴;“子”是挥动两臂、两腿包裹在襁褓中、尚不能独立活动的幼儿;“大”是顶天立地的成年人;“人”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的劳动者。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人,天地之性最貴者也。此籒文。象臂脛之形。凡人之屬皆从人。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人,天地间品性最高贵的生物。这是籀文字形。字形像垂着手臂、挺着腿胫的形象。所有与人相关的字,都采用“人”作边旁。




2、翻译
所以心气抱神守一贪求的心念就不会扰乱心气。贪求心念不会扰乱心气内心追求的目标的心念就不会衰弱,内心追求的目标的心念不会衰弱则用心灵感受的美玉就能在大道通行无阻。美玉在大道上通行无阻就所有不同的言论、观点能交流,互相交换物用像在治理交错混杂的丝线一样,心中不会有因思想负担而焦燥不安。所以进门回家脐带相连供养内心追求的目标,在星夜的郊野占星问卜形神特征相传授行猎、作战经验的劳动者。


3、心得
有所欲,志存而思之。欲望产生了,能在心里存下来的,并且对它用直觉思维进行计算过的,它就是志了。只有心气集中了才能养志。心气抱神守一,人就不会纵欲过度,这样人的志意也不会衰弱了。志意不衰思气就理解通达了,不耗神耗五气。




4、背诵
已经发企业微信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22 14: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1-4-22 23:06 编辑

第二周 12 20210422

今天的任务:

结合昨天的语句:
故心气一则欲不偟,欲不偟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理达则和通,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故内以养志,外以知人。

完成如下语句:
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分识明矣。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志。知人气盛衰,而养其气志,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

1、查字,正音
养: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羊群。養,甲骨文羊,头上长角、温顺吉祥的食草动物攴,手持鞭子),表示在山地驱赶羊群。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羊,头上长角、温顺吉祥的食草动物食,喂饲料),表示圈羊喂草。造字本义:动词,放牧羊群。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养”,依据狂草字形中“食”字下部的“良”,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良”局部简化成两点,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食”简化成“介”。古代称放牛为“牧”,称放羊为“养”。后来“养”专指圈喂家畜家禽。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養,供養也。从食,羊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养,供养。字形采用“食”作边旁,采用“羊”作声旁。


志: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前往。志,金文之,前往心,思想),表示心之所向。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心之所向,即内心追求的目标。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之”写成“士”,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常假借“志”代替“誌”。《汉字简化方案》用“志”合并代替“誌”。现代汉语中常常“意志”并用,“意”与“志”,同属心理能量,区别在于:“意”为心念,可源于本能可出自观念,但都即兴而多变,故曰三心二意乃人之常情;“志”为最深刻的心念,是特别的“意”,多化于教育,具有强烈的理性、稳定性、长期性,故曰“有志者事竟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志,意也。从心,之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志,意愿。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之”作声旁。


则:“則”是“鍘”的本字。則,甲骨文鼎,经久的青铜器刀,刻镂),表示用刀在金属器皿上刻镂。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鼎”写成“貝”造字本义:动词,古人将法律条文及其他重要记录刻铸在青铜钟鼎上,以便久存流传。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刀”写成“立刀旁”。《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则”,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简化成“贝”。当“則”的“刻铸”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金”另造“鍘”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則,等畫物也。从刀,从貝。貝,古之物貨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则:均等划分财物。字形采用“刀、贝”会义。贝,是古代表示财物的符号。


心:心,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包形的内脏器官。金文在包形器官基础上增加动脉和静脉的入口管道形象,并在包形器官的内部增加一点表示血液的指事符号,整个字形像人体内包形的泵血器官。有的金文简化血管形状。有的金文省去表示血液的指事符号。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人体的泵血器官,从静脉接受血液并将其压入动脉从而维持血液在整个循环系统中的流动。隶书变形较大,至此,泵血器官的包形消失、血管形状消失。古人发现,心不仅是泵血器官,还是感知器官,具有直觉思维的能力。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心,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凡心之屬皆从心。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心,人的心脏,是属于土性的臟器,藏在身躯的中央位置。字形像泵血器官的形状。也有博学之士说,心是属火的臟器。所有与心相关的
字,都采用“心”作边旁。

通:用,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可使器物。通,甲骨文辵,行进用,借代物用),表示物用来往,交流有无。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用”写成。篆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用”写成“甬”造字本义:动词,不同部落或聚邑彼此来往,交换物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通,達也。从辵,甬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通,直达。字形采用“辵”作边旁,“甬”作声旁。


矣:已,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发生了的。矣,金文已,发生了的矢,箭只),表示箭已射出。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箭已射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矣,語已詞也。从矢,以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矣,是一个表示话已说完的语气虚词。字形采用“矢”作边旁,采用“以”作声旁。


知:“知”是“智”的本字。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借代行猎、作战。知,甲骨文干,武器,借代行猎、作战口,谈论矢,武器,借代行猎、作战),表示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在远古时代,弯弓使箭是成年人的基本常识和重要经验。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省去“干”,简化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知”的形容词含义“聪明、有战略”消失后,金文再加“曰”(说,传授)另造“智”代替,强调谈论和传授经验。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知,詞也。从口,从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知,表达了解、明白时的措词。字形采用“口、矢”会义。


人:人,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是垂臂直立的动物形象。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突出了弯腰垂臂、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形象,像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造字本义:名词,躬身垂臂的劳作者,地球上唯一会创造文明符号、自觉进化的动物。隶书变形较大,弯腰垂臂的形象完全消失。“私”即“厶”,是头部朝下、尚未出生的神秘胎儿;“了”是刚出生的、性别确然可辨的幼婴;“子”是挥动两臂、两腿包裹在襁褓中、尚不能独立活动的幼儿;“大”是顶天立地的成年人;“人”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的劳动者。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人,天地之性最貴者也。此籒文。象臂脛之形。凡人之屬皆从人。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人,天地间品性最高贵的生物。这是籀文字形。字形像垂着手臂、挺着腿胫的形象。所有与人相关的字,都采用“人”作边旁。


分:“八”是“分”的本字。八,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由左右相背的两个方向的笔画组成,表示切分。当“八”的“切分”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刀”另造“分”代替,强调用刀具切割。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用刀将物体切成两部分或几部分。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八”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刀”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分,別也。从八,从刀,刀以分別物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分,切开。字形采用“八、刀”会义,执刀用来将物体切分开。


识:“戠”是“識”和“幟”的本字。戠,金文戈,武器言,辨认),表示辨认武器。当“戠”作为单纯字件后,篆文再加“言”另造“”(识)代替,强调辨认指称。造字本义动词,辨认、指称武器的归属或来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识”,采用俗体隶书的字形,将正体楷书的“戠”简化成作为声旁的“只”,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識,常也。一曰知也。从言,戠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识,常情。一种说法认为,“识”是“知道”的意思。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戠”作声旁。


明:明,甲骨文日,太阳月亮),表示白天与黑夜发光的两个天体(古人以为月亮在夜里发光)。有的甲骨文月亮囧,窗牖),表示月光透过窗户照亮夜里的房间。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日光或月光将空间照亮。“明”侧重表示日光充足;“朗”侧重表示月光充足。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朙,照也。从月,从囧。凡朙之屬皆从朙。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朙,日月照耀。字形由“月、囧”会义。所有与“朙”有关的字,都采用“朙”作边旁。


将:“将”与“酱”同源,后分化。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卧床。将,甲骨文爿,卧床两个“又”,两只手),表示双手忙碌,照顾卧床的老弱病伤者。金文省去双手,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爿”(床)写成“疒”,并加“酉”(酒),表示用美酒侍候“病人”。诅楚文在甲骨文字形基础上加“月”(肉),表示用香肉等高级食物侍候“病人”。篆文基本承续诅楚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用酒肉美食侍候卧床的老弱病伤者。楷书继承篆文字形。《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将”,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的简化成,将正体楷书的“月”写成“夕”。当“将”的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夕”(肉食)、加“鼎”(盛器)另造“酱”代替,表示放在盛器里的豆麦等食物加肉加酒后发酵成的糊状营养食品。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將,帥也。从寸,酱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将,军队最高统帅。字形采用“寸”作边旁,采用省略了“酉”的“酱”作声旁。


欲:“慾”是“欲”的异体字。谷,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两座山岭之间高深空阔的沟壑。欲,金文谷,高深空阔的沟壑心,心中需求),表示内心的贪求如谷如壑。有的金文以“人”代“心”。 篆文用“欠”(叹气、不满)代替金文字形中的“心”,表示感叹不满足。造字本义:名词,如深谷大壑一样永远填不满的贪求心念。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谷”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欠”写成。楷书异体字“慾”加“心”,强调“心念”含义。古籍多以“欲”代替“慾”。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欲,貪欲也。从欠,谷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欲,贪欲也。字形采用“欠”作边旁,采用“谷”作声旁。


用:“用”是“桶”的本字。用,甲骨文、金文字形极其多样丰富,绝大多数字形像某种器具。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止”(脚趾)的字形上加一竖指事符号,表示供人洗脚的水桶。有的甲骨文将“止”形写成。有的甲骨文将“止”形写成。有的甲骨文将“止”形写成。有的甲骨文写成有提手的桶形。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供人盛水洗脚的木桶。隶书对篆文字形进行较大变形,写成“冂”加“的三包围结构。当“用”的“木桶”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木”另造“桶”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用,可施行也。从卜,从中。衞宏說。凡用之屬皆从用。,古文用。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用,可以施行。字形采用“卜、中”会义。注:此论是旁引卫宏先生对“用”的本义说法。所有与用相关的字,都采用“用”作边旁。,这
是古文写法的“用”字。

之:之,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止”)下面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脚踏大地。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足履平地,徒步前往。隶书严重变形。楷书承续隶书字形,“止”形消失。古汉字中的人称来源,体现了古人的自我中心意识:脸部的正中央为“自”(鼻子,第一人称),脸部的下边为“而”(颌须,第二人称),身体的最下端为“之”(脚板,第三人称);同样,威猛的武器为“我”(大戌,第一人称),而只用于短程集发的弓弩为“尔”(排箭,第二人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之,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凡之之屬皆从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之,长出。像植物过了发芽的阶段,枝茎日益茁壮,有所扩张。字形底部的指事符号“一”,代表地面。所有与之相关的字,都采用“之”
作边旁。

于:“于”是“竽”的本字。于,甲骨文((于,即“竽”,竹管吹奏乐器凹凸曲折),表示竽管乐音起伏迂回。在有柄的吹奏乐器“丂”(参见“号”、“可”)的手柄部位加一横,表示手握乐器;凹凸曲折的符号,表示乐音婉转起伏。简体甲骨文省去凹凸起伏的符号。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有所变形。造字本义:名词,婉转起伏的竽管乐音。隶书恢复简体金文字形。当“于”的“竹笛”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竹”另造“竽”代替。由于“于”(男女新婚仪式上必备的音乐演奏)与“於”(成双成对的鸟儿比翼齐飞)读音相同,而且含义存在内在关联,古人于是有时假借“于”代替“於”。《汉字简化方案》用“于”合并代替“於”。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于,於也,象气之舒亏。从丂,从一。一者,其气平之也。凡亏之屬皆從亏。今變隸作于。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于,即“於”,像气息的舒张与亏缺。字形采用“丂、一”会义。“一”代替气息平缓。所有与亏相关的字,都采用“亏”作边旁。现今
“於”简化写作“于”。

必:“必”是“柲”的本字。必,金文是指事字,字形在戈的手柄两侧加两竖指事符号,表示戈柄的护层(参见“介”)。古人将多层柔韧的竹片缠在一起,作为锻锤、戈、矛等器械的手柄,以良好的韧性避免在使用巨大暴发力时折断手柄。在古人眼里,战场上枪械手柄的质量攸关性命,因此手柄的韧性是“必须”的保障。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将多层竹片缠在一起构成的戈、矛等器械的柔韧手柄。隶书变形,似乎成了“心”字加一撇的结构,篆文字形中的“戈”形消失。当“必”的“多层柔韧竹片构成的器械手柄”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木”(手柄)另造“柲”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必,分極也。从八、弋,弋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必,分成两极。字形采用“八、弋”会义,“弋”也是声旁。


先:“先”是“兟”的本字。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迁”的本字,表示移动。先,甲骨文之,即“趾”,借代腿脚人,是“千”的省略,亦即“迁”的省略,移动),表示抢在他人之前到达。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抢在他人之前到达。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之”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儿”。古籍多以“先”代替“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先,前進也。从儿,从之。凡先之屬皆从先。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先,前进。字形采用“儿、之”会义。所有与先相关的字,都采用“先”作边旁。


其:“其”是“箕”的本字。其,简体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有两个提手的盛具,盛具由竹篾交错编织而成,是“箕”的本字。简体金文、简体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繁体甲骨文加“廾”写成会义字:竹制盛具廾,双手持举),表示手持簸箕,在风中扬去谷物的皮壳,三点指事符号表示簸箕上方飘飞的皮壳糠屑。繁体金文误将繁体甲骨文字形中的“廾”连写成“丌”。有的繁体金文误将本该写成“廾”写成一横两点的。繁体篆文承续繁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竹篾编织成的开口簸箕,是农家的轻便盛具,可用于舂谷时颠簸扬糠。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竹框“、与“廾”字上部的一横所构成的,连写成,导致字形费解。当“其”的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筐”另造“箕”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箕,簸也。从竹、,象形,下其丌也。,古文箕省。其,籀文箕。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其,箕簸。字形采用“竹、”会义,象形,下部是箕脚丌。,古文的写法是“箕”省略“竹”。其,就是籀文写法的“箕”字。


气:气,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字形在表示天地的“二”的两横之间加一横指事符号,代表天地之间的汽流。金文为了使之区别于数目字“三”,将第一横写成折笔。为了有交区别于数目字“三”,有的金文甲骨文字形中表示天地的上下两横都写成折笔。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三横都写成了波浪线,字形由指事字变成了象形字,像汽流起伏的样子。造字本义:名词,易于在天地之间均匀扩散、飘逸的第三态物质,汽流。隶书有所变形。“气”是天地间容易飘逸、扩散的自然汽流;“氣”是人体内因肠胃消化食物而产生的气体。《汉字简化方案》用“气”合并“氣”。“乞”是“气”字减去中间一笔的特殊指事字:飘逸、扩散的汽流为“气”;短气为“乞”。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气,雲气也。象形。凡气之屬皆从气。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气,像流动的雲气。象形字。所有与气相关的字,都采用“气”作边旁。


盛:成,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用武力实现霸业。盛,甲骨文益,即“溢”的本字,满溢“成”的省略,用武力实现霸业),“溢之成”或“成而溢”,比喻帝业达到顶峰,国力兴旺,连带影响周边国家。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成”写成,并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益”写成“皿”。有的金文将“成”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成”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皿”写成造字本义:形容词,国力强大,帝业达到顶峰。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成”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皿”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盛,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从皿,成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盛,放在器皿中用以祭祀的黍稷。字形采用“皿”作边旁,采用“成”作声旁。


衰:“衰”是“蓑”的本字。衰,金文衣领大量向下披垂的棕毛),字形像领口之下棕毛下垂的服装。棕片由数层棕丝天然网织而成,末端是棕毛,它质地轻飘,疏而不漏,耐潮耐湿;古人将棕毛朝下的棕片连缀成“棕衣”,亦即俗称的“蓑衣”;雨水打在棕衣上时被数层“棕网”遮挡,并顺着棕丝和棕毛下淌到地上,穿蓑人可保干爽不湿,加之棕衣轻便,人们可以穿蓑在雨中劳作。穿蓑传统在当代部分农村地区仍有保留。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表示“领口”;将金文分开书写的两个“毛”连写成,强调带棕毛的棕片被“连缀”成衣。篆文将籀文字形中的“领口”明确写成“衣”造字本义:名词,用耐潮、耐湿的棕片缝制的雨衣。有的隶书误将棕毛披垂的(似“冄”非“冄”)写成“口”加一横,导致“衰”的字形面目全非,“蓑衣”本义线索消失。有的楷书承续隶书字形;有的楷书承续隶书字形。当“衰”的“蓑衣”本义消失后,再加“卄”(草)另造“蓑”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衰,艸雨衣。秦謂之萆。从衣,象形。,古文衰。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衰,用草纺织的雨衣。这种雨衣在秦地叫作“萆”。字形采用“衣”作边旁,,像雨衣的样子。,这是古文写法的“衰”字。


而:“而”是“耏”的本字。而,甲骨文口,嘴巴下垂的须发),表示垂在下巴的长须。简体甲骨文把“口”形简化成下唇的形状。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下巴形状简化成一横,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须束写成。有的金文有所变形,误将独体字拆写成上下两部分。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下巴上的胡须。隶书承续篆文字形。当“而”的“胡须”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彡”(毛发)另造“耏”代替。古汉字中的人称来源,体现了古人的自我中心意识:脸部的正中央为“自”(鼻子,第一人称),脸部的下边为“而”(颌须,第二人称),身体的最下端为“之”(脚板,第三人称);同样,威猛的武器为“我”(大戌,第一人称),而只用于短程集发的弓弩为“尔”(排箭,第二人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而,頰毛也。象毛之形。《周禮》曰:“作其鱗之而。”凡而之屬皆从而。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而,脸颊上的络腮胡子。字形像毛发之形。《周礼》上有句子说,“振作起它的麟和脸颊上的毛”。所有与而相关的字,都采用“而”作边
旁。

察:察,篆文宀,庙宇祭,祭祀),表示在庙宇进行的祭祀活动。造字本义:动词,审视、细究祭祀时显示的神迹。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祭”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察,覆也(一说“复审也”)。从宀、祭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察,屋檐向下覆盖(另一种说法是“反复审视”)。字形采用“宀”作边旁,“祭”作声旁。


所: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斫”的省略,表示刀斧砍、削。所,金文户,门窗,借代房屋斤,即“斫”的省略,用刀斧砍、削),表示伐木筑屋。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户”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斤”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木匠拉锯挥斧,造门筑屋。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户”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斤”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所,伐木聲也。从斤,戶聲。《诗》曰:“伐木所所。”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所,砍伐树木的声音。字形采用“斤”作边旁,采用“户”作声旁。《诗经》有诗句唱道:“挥斧伐木,所所传响。”


安:安,繁体甲骨文宀,新房女,流泪的新娘),表示新房中有新娘,别亲远嫁的新娘,忧伤落泪。古代出嫁的女子在婚礼上哭泣,既是不舍父母乡亲、担忧未知命运的个人真情,也是传统婚嫁礼俗的要求。简体甲骨文省去“三点水”(眼泪),将写成“女”。古代男子兴宅、娶亲,标志成家独立,获得家族事务的发言权,成为独立意义上的社会分子。因此在古代农业社会,盖新房、娶媳妇,是男子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两大任务,直接而深刻地影响到男子个人的心理状态,成则安居乐业,不成则内心焦虑不宁。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女”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男子建房娶亲成家,内心踏实过日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女”写成。古人称娶亲成家、专心度日为“安”;称生活富足、内心愉快安定为“寧”,“安”是“寧”的基础,“寧”是“安”的高级境界。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安,靜也。从女在宀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安,娴静。字形采用“宀、女”会义,表示女在屋下。


以:“㠯”是“以”的本字;“以”是“似”的本字。㠯,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字形是倒写的“巳”(新生儿),表示新生儿与父母相像。金文“㠯”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篆文“㠯”有所变形。当“㠯”的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在“巳”字基础上再加“人”另造会义字“以”代替:倒写的“巳”,新生儿人,母体),表示母婴通过脐带相连。造字先人发现,母子间之所以有遗传学上的精确相似,是因为连接母子的脐带发挥神秘作用。篆文“以”将甲骨文字形中“巳”和“人”相连的,分离成“㠯”和“人”造字本义:动词,母子脐带相连,形神特征相传。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㠯”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古籍多以“以”代替“㠯”。当“以”引申为虚词后,篆文再加“人”另造“似”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㠯,用也,从反巳。賈侍中說,巳,意巳實也。象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㠯,使用。字形采取反写“已”的方法来造字。贾侍中说,已,表示想法已落实。是个象形字。


能:“能”是“熊”的本字。能,甲骨文像大型动物,字形突出了它的大嘴和利爪造字本义:名词,体形庞大但善于爬树的熊。金文突出了圆头、大口利齿、利爪的特征。有的金文分离成四个字件。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熊头和大嘴写成“厶”和“月”。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能”的熊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火”另造“熊”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能,熊屬。足似鹿。从肉,㠯聲。能獸堅中,故稱賢能;而彊壯,稱能傑也。凡能之屬皆从能。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能,熊属。足形似鹿。字形采用“肉”作边旁,“㠯”作声旁。能(熊)是兽的中坚,因此称贤者为“能”;而强壮者,则称为“能杰”。所
有与能相关的字,都采用“能”作边旁。



2、翻译
圈养心之所向则能心气就会通达,通过以神观气来了解形形色色的人,做到心知并进行分类。将贪求心念施行徒步往前于人,必须先了解他所圈养的心之所向的目标。要想知道对方的心气是盛还是衰,而供养他的心之所向之气,审视细究其造门筑屋内心踏实过日子,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脐带连接其造门筑屋的能力。
3、心得
心气一则欲不偟则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理达则和通,内以养志,外以知人。养志能让心气畅通,能识人并且能将人以分类。
4、背诵
已经发企业微信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23 21: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1-4-23 23:04 编辑

第二周 13 20210423

今天的任务:
完成如下语句:
志不养,则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志失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神丧,则仿佛;仿佛,则参会不一。

在心得中说说神、志之间的关系


1、查字,正音
志: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前往。志,金文之,前往心,思想),表示心之所向。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心之所向,即内心追求的目标。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之”写成“士”,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常假借“志”代替“誌”。《汉字简化方案》用“志”合并代替“誌”。现代汉语中常常“意志”并用,“意”与“志”,同属心理能量,区别在于:“意”为心念,可源于本能可出自观念,但都即兴而多变,故曰三心二意乃人之常情;“志”为最深刻的心念,是特别的“意”,多化于教育,具有强烈的理性、稳定性、长期性,故曰“有志者事竟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志,意也。从心,之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志,意愿。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之”作声旁。


不:“不”是“帝”的特殊异体字。不,甲骨文是由“帝”的甲骨文字形减笔而来的特殊指事字。“帝”是“缔”的本字,甲骨文“帝”是指事字,字形在“木”(树)上端加一横指事符号,写成,上端的“才”(房柱房梁)表示以树为柱、以树为梁,即在树杈上构筑巢居;圆圈指事符号表示系束,即在树杈的框架上大量系束枝条,以构成树上栖居空间遮风挡雨的顶面、四个立面、底面。在没有锋利金属工具的巢居时代,不存在凿孔削榫的建筑技术,古人只能利用竹、藤、绳等柔韧材料来系扎、加固连结物。“帝”的简体甲骨文字形将树杈形状简化成倒三角形,将表示系束的圆圈指事符号简化成横写的“工”状。有的“帝”之甲骨文字形在顶端再加一横指事符号。巢居的发明,使先民摆脱了选择有限、进退不便的穴居困境,为生存赢得了空前广大的自由空间,使中国的史前文明革命性地跃进一大步;而最早缔枝为巢的部落首领,也由此被先民尊称为“帝”。将“帝”的甲骨文字形省去表示系束的“工”就成为“不”,即树杈未经缔结构造的原始树杈巢居,缺少防护的原始树居要面临风雨侵袭和坠落的危险,甲骨文中“帝”与“不”的造字思路,显示巢居时代的先民对原始树居不安全居住方式的否定态度。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未经缔结构造而直接使用的树杈上的原始巢居。隶化后楷书省去隶书字形中的倒三角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不,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凡不之屬皆从不。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不,鸟向上飞翔不降落。字形采用“一”作字根,“一”好比是天。字形像鸟在天上飞翔的样子。所有与不相关的字,都采用“不”作边旁。


养: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羊群。養,甲骨文羊,头上长角、温顺吉祥的食草动物攴,手持鞭子),表示在山地驱赶羊群。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羊,头上长角、温顺吉祥的食草动物食,喂饲料),表示圈羊喂草。造字本义:动词,放牧羊群。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养”,依据狂草字形中“食”字下部的“良”,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良”局部简化成两点,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食”简化成“介”。古代称放牛为“牧”,称放羊为“养”。后来“养”专指圈喂家畜家禽。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養,供養也。从食,羊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养,供养。字形采用“食”作边旁,采用“羊”作声旁。


则:“則”是“鍘”的本字。則,甲骨文鼎,经久的青铜器刀,刻镂),表示用刀在金属器皿上刻镂。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鼎”写成“貝”造字本义:动词,古人将法律条文及其他重要记录刻铸在青铜钟鼎上,以便久存流传。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刀”写成“立刀旁”。《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则”,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简化成“贝”。当“則”的“刻铸”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金”另造“鍘”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則,等畫物也。从刀,从貝。貝,古之物貨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则:均等划分财物。字形采用“刀、贝”会义。贝,是古代表示财物的符号。


心:心,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包形的内脏器官。金文在包形器官基础上增加动脉和静脉的入口管道形象,并在包形器官的内部增加一点表示血液的指事符号,整个字形像人体内包形的泵血器官。有的金文简化血管形状。有的金文省去表示血液的指事符号。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人体的泵血器官,从静脉接受血液并将其压入动脉从而维持血液在整个循环系统中的流动。隶书变形较大,至此,泵血器官的包形消失、血管形状消失。古人发现,心不仅是泵血器官,还是感知器官,具有直觉思维的能力。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心,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凡心之屬皆从心。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心,人的心脏,是属于土性的臟器,藏在身躯的中央位置。字形像泵血器官的形状。也有博学之士说,心是属火的臟器。所有与心相关的
字,都采用“心”作边旁。

气:气,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字形在表示天地的“二”的两横之间加一横指事符号,代表天地之间的汽流。金文为了使之区别于数目字“三”,将第一横写成折笔。为了有交区别于数目字“三”,有的金文甲骨文字形中表示天地的上下两横都写成折笔。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三横都写成了波浪线,字形由指事字变成了象形字,像汽流起伏的样子。造字本义:名词,易于在天地之间均匀扩散、飘逸的第三态物质,汽流。隶书有所变形。“气”是天地间容易飘逸、扩散的自然汽流;“氣”是人体内因肠胃消化食物而产生的气体。《汉字简化方案》用“气”合并“氣”。“乞”是“气”字减去中间一笔的特殊指事字:飘逸、扩散的汽流为“气”;短气为“乞”。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气,雲气也。象形。凡气之屬皆从气。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气,像流动的雲气。象形字。所有与气相关的字,都采用“气”作边旁。


固: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疑是篆文对金文字形中的字形的误写。固,金文盾甲束,缠绕、捆束),表示对盾甲进行某种加强。篆文将金文字形中加强型的盾写成“古”;也就是说“古”中的“十”其实是“甲”,“古”中的“口”,其实是捆束造字本义:动词,给盾甲捆扎或加层,使之牢不可破。隶书承续篆文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固,四塞也。从囗,古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固,四周阻塞不易进出。字形采用“囗”作边旁,“古”作声旁。


思:思,篆文囟,脑心,心灵),表示脑和心的能力。篆文承续金文字形。古人发现,心不仅是泵血器官,还是感知器官,具有直觉思维的能力。造字本义:动词,用头脑考虑、用心灵感受。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囟”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自虑为“思”;念他为“想”。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思,容也。从心,囟聲。凡思之屬皆从思。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思,把人事放在头脑、心坎。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囟”作声旁。所有与思相关的字,都采用“思”作边旁。


虑:吕,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侣”的本字,表示伴侣。慮,金文吕,代表伴侣心,担心),表示为伴侣担心。籀文虍,代表虎豹猛兽思,担心),表示对猛兽侵袭的担忧。篆文承续籀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忧患安全,担忧。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楷书将隶书字形中的“虎头”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虑”,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思”省略成“心”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慮,謀思也。从思,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虑,谋划、思考。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虍”作声旁。


达:大,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成年人。达,甲骨文彳,大道大,人),表示人来人往,四通无阻。有的甲骨文加“止”(行进)将“彳”写成“辵”,加强“通行”含义。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大”写成“竹”,同时加“羊”(徉),表示可以徜徉通行。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辵”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简体字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人在大道上通行无阻。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汉字简化方案》采用的简化字形“达”恢复简体篆文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逹,行不相遇也。从辵羍聲。《詩》曰:“挑兮達兮。”达,達或从大。或曰迭。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逹,行路而不相遇。字形采用“辵”作边旁,“羍”作声旁。《诗经》上有诗句唱道:“往来相见。”“达”,这是“達”的异体字,字形采
用“大”作边旁。有的说法认为,“达”即是“迭”。

意: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人的发声器官发出的声响。意,金文呈混合结构,音,声曰,说),表示言语所传达的心声。篆文音,声心,情感),表示言语包含的情感。造字本义:名词,心声,心念,心志。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意”为心念,即兴而多变,三心二意乃人之常情;“志”为理性化的心念,具有稳定性、长期性,故曰“有志者事竟成”。“意”,指个人的心思、想法,强调的是个体性和主观性;“义”,原指扬善惩恶的天意,后引申为公认的道德、真理、公认的文字内涵,强调的是普遍性和客观性;“意义”,指个人愿望与世间公理的结合。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意,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从心,从音。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意,志向。用心考察他人的言语就知道他人的志向。字形采用“心、音”会义。


实:實,金文宀,家伫物柜貝,钱财),表示家有宝贝。有的金文误将伫物柜与“貝”写成合“貫”,表示钱财万贯。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家境富裕,柜中藏贝。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实”,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头”。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實,富也。从宀,从貫。貫,貨貝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实,富裕。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贯”作声旁。贯,代表财货宝贝。


应:雁,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迁徙飞行时能息息相通、善于配合的大型候鸟天鹅。應,篆文疑为”的变形,息息相通、善于配合的候鸟心,意念),表示像大雁一样意念相通。造字本义:动词,彼此存在息息相通的共鸣,能默契地彼此配合,彼此影响。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雁”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应”,依据狂草字形对正体楷书字形进行整体简化,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雁”简写成“广”加三点的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心”简化成一横。光影的折射为“映”,强调客观性;对某一事物的反响为“应”,强调主观性。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應,當也。从心,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应,当,该。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作声旁。


对:對,甲骨文像两端带刃、一端刃上有齿的长柄大刀又,持握),表示手持大刀,是军中最高统帅“王”所使用的武器,“對”的甲骨文字形,像将王手持长柄大刀,与敌首相峙。有的甲骨文将两端带刃、刃上有齿的威武大刀简化成。金文将甲骨文双刃有齿的写成多齿多刺的,并将甲骨文中刀刃状的误写成“土”。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刀刃状误写成“口”;篆文异体字承续金文字形,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刀刃状误写成“土”造字本义:动词,两军示威僵持,临战抗衡。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对”,另造会义字,用“又”(抓持)代替正体楷书字形中表示长柄大刀的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對,譍無方也。从丵,从口,从寸。漢文帝以爲責對而爲言,多非誠對,故去其口以从士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对,回答问题不拘泥方法。字形采用“丵、口、寸”会义。汉文帝认为,在被责问的情况下回答问题,多半不是诚实的回答,所以去掉“对”
字的“口字边”,而采用“士”作边旁。

猛: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第一。猛,篆文犬,狗孟,第一),表示最好的狗。造字本义:名词,最高大健壮的狗。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犬”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孟”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猛,健犬也。从犬,孟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猛,健壮的狗。字形采用“犬”作边旁,“孟”作声旁。


失:失,金文在手“手”上加一捺指事符号,表示手未抓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手未抓牢而丢落。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失,縱也。从手,乙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失,放手、脱手而不能控制。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乙”作声旁。


而:“而”是“耏”的本字。而,甲骨文口,嘴巴下垂的须发),表示垂在下巴的长须。简体甲骨文把“口”形简化成下唇的形状。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下巴形状简化成一横,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须束写成。有的金文有所变形,误将独体字拆写成上下两部分。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下巴上的胡须。隶书承续篆文字形。当“而”的“胡须”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彡”(毛发)另造“耏”代替。古汉字中的人称来源,体现了古人的自我中心意识:脸部的正中央为“自”(鼻子,第一人称),脸部的下边为“而”(颌须,第二人称),身体的最下端为“之”(脚板,第三人称);同样,威猛的武器为“我”(大戌,第一人称),而只用于短程集发的弓弩为“尔”(排箭,第二人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而,頰毛也。象毛之形。《周禮》曰:“作其鱗之而。”凡而之屬皆从而。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而,脸颊上的络腮胡子。字形像毛发之形。《周礼》上有句子说,“振作起它的麟和脸颊上的毛”。所有与而相关的字,都采用“而”作边
旁。

虚:“虚”是“墟”的本字。虚,金文的变形,虎头,借代老虎两个,表示虎爪土,地域),表示虎豹横行之地。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由“爪”和“土”合成的写成了“丘”造字本义:名词,虎豹横行、了无人烟的地方。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虚”的本义消失后,俗体楷书再加“土”另造“墟”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虚,大丘也。崐崘丘謂之崐崘虛。古者九夫爲井,四井爲邑,四邑爲丘。丘謂之虛。从丘,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虚,大山丘。崐仑丘也被称为崐仑虛。古代的行政区划法是,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也叫作“虛”。字形采用
“丘”作边旁,“虍”作声旁。

丧:桑,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养蚕的树。丧,甲骨文桑,养蚕的树众多“口”),表示桑树上众多蚕虫蚕食桑叶。造字本义:动词,满树蚕虫将桑树的叶子吃光。金文有所变形,将甲骨文字形中“桑”形写成,同时加“亡”,强调“消失”的含义。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犬”,“桑”形消失。隶书进一步变形,将篆文字形中的“犬”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亡”写成“衣字底”。《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丧”,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两个“口”简化成两点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喪,亾也。从哭从亾。會意。亾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丧,失去亲人。字形采用“哭、亡”会义。“亡”也是声旁。


其:“其”是“箕”的本字。其,简体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有两个提手的盛具,盛具由竹篾交错编织而成,是“箕”的本字。简体金文、简体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繁体甲骨文加“廾”写成会义字:竹制盛具廾,双手持举),表示手持簸箕,在风中扬去谷物的皮壳,三点指事符号表示簸箕上方飘飞的皮壳糠屑。繁体金文误将繁体甲骨文字形中的“廾”连写成“丌”。有的繁体金文误将本该写成“廾”写成一横两点的。繁体篆文承续繁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竹篾编织成的开口簸箕,是农家的轻便盛具,可用于舂谷时颠簸扬糠。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竹框“、与“廾”字上部的一横所构成的,连写成,导致字形费解。当“其”的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筐”另造“箕”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箕,簸也。从竹、,象形,下其丌也。,古文箕省。其,籀文箕。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其,箕簸。字形采用“竹、”会义,象形,下部是箕脚丌。,古文的写法是“箕”省略“竹”。其,就是籀文写法的“箕”字。


神:“申”、“电”、“神”本是同一个字,后分化。申,甲骨文像神秘的劈雳、不同方向开裂的闪电。古人认为打雷闪电是至高无上的天神在发怒。当“申”的“闪电”和“天神”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示”另造“神”代替:示,祭祀申,闪电),表示祭拜发出闪电的天公。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名词,古人祭拜的天公,万物的创造者和掌控者。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申”。在中医观念中,“精”是生命能量的最高级形式,用以化血化气养神,精气有限,精竭人枯;“神”来自于受孕时的父母“两精相搏”,是统领生命的天真魂灵,若不自觉持守,容易在后天耗散;“灵”是沟通天地万物的通神力量,比“神”更脆弱,要以静心与觉悟特别养护;“魂”是统领精神的神秘能量,也称“阳神”,主动,负责有意识状态下的情感、思想等心智活动;“魄”是统领肉体的神秘能量,也称“阴神”,主静,负责无意识状态下的感知、代谢等生理本能。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从示申。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神,天神,引出万物的存在。字形采用“示、申”会义。


矣:已,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发生了的。矣,金文已,发生了的矢,箭只),表示箭已射出。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箭已射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矣,語已詞也。从矢,以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矣,是一个表示话已说完的语气虚词。字形采用“矢”作边旁,采用“以”作声旁。


仿:“仿”是“彷”的异体字。方,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朝向。彷,甲骨文行,四通大道四个“止”,即四个“趾”,借代四双脚),表示在十字路口的四个相似路口来回踱步,无法确定正确的方向。简体甲骨文将“行”简化成“亍”,将四只脚简化成一只脚,并且加“方”,强调方向的迷惑。有的简体甲骨“彷”将四个“止”都省去。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简化成。当“彷”引申出“相似、近似”的含义后,篆文异体字“仿”用“人”代替“彳”,表示两人的形象相似或言行举止相似。造字本义:动词,两人的形象或言行举止相似。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彷”表示十字路口的四个路口相似;“仿”表示两人的言行举止相似;“髣”表示两人发型、容貌相似。古籍多以“仿”代替“彷”和“髣”。古籍也多以“仿佛”代替“彷彿”和“髣髴”。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仿,相似也。从人,方聲。,籀文仿从丙。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仿,相似。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方”作声旁。,这是籀文写法的“仿”字,字形采用“丙”作声旁。


佛:“佛”和“髴”是“彿”的异体字。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否定、不确定。彿,甲金篆隶字形暂缺,楷书彳,即“行”的省略,十字路口弗,不确定),表示叉路口与曾经的印象迥异不同,难以判断。“彿”的异体字篆文写作“佛”,用“人”(言行举止)代替“彳”(路口),表示言行举止之迥异不同。造字本义:动词,两人的言行举止迥异不同。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弗”写成。“佛”的异体字隶书写作“髴”,用“髟”(头发,借代容貌)代替“人”(言行举止),强调发型、容貌之迥异不同(古人留长发,因此发型成为容貌的重要特征之一)。“彿”表示叉路口与曾经的印象迥异不同;“佛”表示两人言行举止之迥异不同;“髴”表示两人发型、容貌之迥异不同。古籍多以“佛”代替“彿”和“髴”。古籍也多以“仿佛”代替“彷彿”和“髣髴”。汉语中常“仿佛”并用,“仿”强调二者之相似;“佛”强调二者之不同;“仿佛”一词偏指二者之相似。
附注:古印度的释迦牟尼创立了一种觉悟真理的和平宗教,信徒们将创始者释迦牟尼尊称为“圆满觉悟真理者”(现代梵语为Buddha),汉代中原人将古梵语中的“圆满觉悟真理者”音译为“佛陀”、“佛驮”、“浮陀”、或“复豆”,并根据古梵语的读音将“佛(fú)”异读为fó。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佛,見不審也。从人,弗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佛,看到却看不清楚。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弗”作声旁。


参:“參”是“曑”的异体字。曑,金文晶,三颗星,即叁宿星座㐱,须发飘逸的老人星相师),表示用仪器观测天象,用叁宿星座作导航坐标指南,是“㐱”(须发飘逸的老人)的变形。有的金文将“晶”写成。简体金文将“㐱”省略成“人”。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晶”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㐱”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博学的老者仰观星天,辨别方位。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晶”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㐱”写成。楷书异体字“參”将篆文字形中的“晶”简写成“厽”。古籍多以“參”代替“曑”。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曑,商星也。从晶,㐱聲。,参或省。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参,曑和商,都是星名。字形采用“晶”作边旁,采用“㐱”作声旁。,这是“参”的异体字,将三个“日”的“晶”省略成三个“口”。


会:“會”是“燴”的本字,“徻”是“會”的异体字。會,金文合,合并米,米饭,代主食),表示将菜肴与米饭主食同锅合煮。有的金文将食物“米”写成两团食物揉合状,进一步明确“合煮”的烹调法含义。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食物揉合状写成不知所云的,并误将金文字形下端的“口”写成“曰”造字本义:动词,把主食米饭和菜肴混合在一起烹煮。隶书基本承续篆文字形。《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会”,依据草书字形,对繁体楷书字形进行大幅度整体简化。当“會”的“合煮”本义消失后,后代楷书再加“火”(炊煮)另造“燴”代替,强调炊煮”的含义。表示本义时,古籍多以“燴”代替“會”。表示“相遇、聚集”以及相关引申义时,古籍多以“會”代替“徻”。《汉字简化方案》用“會”合并代替“徻”。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會,合也。从亼,从曾省。曾,益也。㣛,古文会如此。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会,集合。字形采用“亼”和省略了两点的“曾”会义。“曾”表示增益。㣛,古文写法的“会”就写成这样。


一:,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抽象符号“一”既代表最为原始简单的起源,也代表最为丰富的浑沌整体。道家鼻主老子认为,“道立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说,混沌太初的存在整体是“一”;然后由太初混沌的“一”,分出天地“二”极;天地二极之间,又生出人这第“三”部分;天地人三者,衍化出宇宙万物。造字本义:数词,最小原始单位,最小的正整数。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远古中国的数字美学,充满了朴素鸿蒙的宇宙和地球起源想象:一,代替混沌太初的整体;二,上面的一横代表“天”,下面的一横代表“地”;,上下两横代表“天地”,中间的一横代表“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凡一之属皆从一。弌,古文一。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一,开天辟地之初、万物形成之始,道立于一体化的浑沌,然后造化分出天地,化成万物。所有与一相关的字,都采用“一”作边旁。弌,
这是古文写法的“一”。



2、翻译
志得不到供养,则心气就不是牢不可破的;心气不是牢不可破的,则直觉思维和谋划思考就不能在大道上通行无阻;直觉思维和谋划思考不能在大道上通行无阻,则心之所向和心声就不坚实;心之所向和心声不坚实,则不能以最强壮的默契地彼此配合临战抗衡;不能以最强壮的默契地彼此配合临战抗衡,则内心追求的目标就不会放手抓不牢丢落而心气成了虎豹横行、了无人烟的地方;内心追求的目标丢落则神就消失了。神消失了则两人的言行举止相似却看不清楚不同之处,则没有办法理解事情,辨识不了看到的现象和事物的实质不同。


3、心得
说说神、志之间的关系
志不养,心气就不固,思虑就不能通达,志意就不实,就不应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这样心气就虚了,心空了神也就耗光了。神盛乃能养志。


4、背诵
已经发企业微信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24 20: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1-4-24 22:46 编辑

第二周 14 20210424

今天的任务:
联系第二章“养志法灵龟”全篇,完成这几句:
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

并在心得中修改和完善“心气枢纽性”图


1、查字,正音
养: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羊群。養,甲骨文羊,头上长角、温顺吉祥的食草动物攴,手持鞭子),表示在山地驱赶羊群。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羊,头上长角、温顺吉祥的食草动物食,喂饲料),表示圈羊喂草。造字本义:动词,放牧羊群。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养”,依据狂草字形中“食”字下部的“良”,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良”局部简化成两点,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食”简化成“介”。古代称放牛为“牧”,称放羊为“养”。后来“养”专指圈喂家畜家禽。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養,供養也。从食,羊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养,供养。字形采用“食”作边旁,采用“羊”作声旁。


志: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前往。志,金文之,前往心,思想),表示心之所向。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心之所向,即内心追求的目标。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之”写成“士”,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常假借“志”代替“誌”。《汉字简化方案》用“志”合并代替“誌”。现代汉语中常常“意志”并用,“意”与“志”,同属心理能量,区别在于:“意”为心念,可源于本能可出自观念,但都即兴而多变,故曰三心二意乃人之常情;“志”为最深刻的心念,是特别的“意”,多化于教育,具有强烈的理性、稳定性、长期性,故曰“有志者事竟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志,意也。从心,之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志,意愿。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之”作声旁。


之:之,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止”)下面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脚踏大地。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足履平地,徒步前往。隶书严重变形。楷书承续隶书字形,“止”形消失。古汉字中的人称来源,体现了古人的自我中心意识:脸部的正中央为“自”(鼻子,第一人称),脸部的下边为“而”(颌须,第二人称),身体的最下端为“之”(脚板,第三人称);同样,威猛的武器为“我”(大戌,第一人称),而只用于短程集发的弓弩为“尔”(排箭,第二人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之,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凡之之屬皆从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之,长出。像植物过了发芽的阶段,枝茎日益茁壮,有所扩张。字形底部的指事符号“一”,代表地面。所有与之相关的字,都采用“之”
作边旁。

始:司,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掌管。始,金文司,掌管),表示在母系时代,有神奇生育能力的妇女在中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有的金文又加厶,头朝下的胎儿或幼婴),强调生育能力;有的金文台,怀胎女,母)。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代表家族繁衍渊源的最先之母。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女”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人称天地初开、人类诞生之际为“元”;称代表家族繁衍渊源的太母为“始”。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始,女之初也。从女,台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始,女子的初生。字形采用“女”作边旁,采用“台”作声旁。


务:務,篆文矛,武器攴,持械攻击力,竭力),表示竭力攻击。造字本义:动词,战场上持械竭力搏杀。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攴”写成反“夂”,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务”,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務,趣也。从力,敄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务,为使命而奔忙。字形采用“力”作边旁,采用“敄”作声旁。


在:才,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房柱房梁。在,金文才,房柱房梁,借代居所土,田地),表示赖以生存的居所和田地。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才”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土”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有屋有地,定居生活。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才”写成,变形较大。“存”的本义是传宗接代,强调时间上能延续;“在”的本义是定居生活,强调空间上有支点。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在,存也。从土,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在,存于某处。字形采用“土”作边旁,采用“才”作声旁。


安:安,繁体甲骨文宀,新房女,流泪的新娘),表示新房中有新娘,别亲远嫁的新娘,忧伤落泪。古代出嫁的女子在婚礼上哭泣,既是不舍父母乡亲、担忧未知命运的个人真情,也是传统婚嫁礼俗的要求。简体甲骨文省去“三点水”(眼泪),将写成“女”。古代男子兴宅、娶亲,标志成家独立,获得家族事务的发言权,成为独立意义上的社会分子。因此在古代农业社会,盖新房、娶媳妇,是男子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两大任务,直接而深刻地影响到男子个人的心理状态,成则安居乐业,不成则内心焦虑不宁。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女”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男子建房娶亲成家,内心踏实过日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女”写成。古人称娶亲成家、专心度日为“安”;称生活富足、内心愉快安定为“寧”,“安”是“寧”的基础,“寧”是“安”的高级境界。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安,靜也。从女在宀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安,娴静。字形采用“宀、女”会义,表示女在屋下。


己:“己”是“纪”的本字。己,甲骨文像绳子系绕的样子。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在绳子上系圈、打结,用以记数和记事,或标明物品的归属者。当“己”的“结绳记事”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丝”另造“纪”代替。捆绑的绳子为“乙”* ,用绳子捆绑叫“己”(纪)。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己,中宮也。象萬物辟藏詘形也。己承戊,象人腹。凡己之屬皆从己。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己,定位在中央。像万物因回避而收藏在土中弯弯曲曲的形状。己继承戊,字形像人腹。所有与己相关的字,都采用“己”作边旁。


则:“則”是“鍘”的本字。則,甲骨文鼎,经久的青铜器刀,刻镂),表示用刀在金属器皿上刻镂。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鼎”写成“貝”造字本义:动词,古人将法律条文及其他重要记录刻铸在青铜钟鼎上,以便久存流传。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刀”写成“立刀旁”。《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则”,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简化成“贝”。当“則”的“刻铸”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金”另造“鍘”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則,等畫物也。从刀,从貝。貝,古之物貨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则:均等划分财物。字形采用“刀、贝”会义。贝,是古代表示财物的符号。


意: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人的发声器官发出的声响。意,金文呈混合结构,音,声曰,说),表示言语所传达的心声。篆文音,声心,情感),表示言语包含的情感。造字本义:名词,心声,心念,心志。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意”为心念,即兴而多变,三心二意乃人之常情;“志”为理性化的心念,具有稳定性、长期性,故曰“有志者事竟成”。“意”,指个人的心思、想法,强调的是个体性和主观性;“义”,原指扬善惩恶的天意,后引申为公认的道德、真理、公认的文字内涵,强调的是普遍性和客观性;“意义”,指个人愿望与世间公理的结合。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意,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从心,从音。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意,志向。用心考察他人的言语就知道他人的志向。字形采用“心、音”会义。


实:實,金文宀,家伫物柜貝,钱财),表示家有宝贝。有的金文误将伫物柜与“貝”写成合“貫”,表示钱财万贯。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家境富裕,柜中藏贝。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实”,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头”。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實,富也。从宀,从貫。貫,貨貝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实,富裕。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贯”作声旁。贯,代表财货宝贝。


坚: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賢”的本字,表示善于管理、组织。堅,古鈢字形臤,管理、组织土,壁垒、护墙),表示发动和组织群众,加固壁垒或城墙。篆文调整局部结构。造字本义:动词,加固壁垒或城堡等防御工事,使敌人攻而不克。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坚”,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臣”简化成两竖,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臤”简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堅,剛也。从臤,从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坚,刚硬。字形采用“臤、土”会义。


威:威,金文戌,刑具女,女子),表示对女子施刑。有的金文将“戌”简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封建时代对不守妇道的女子施刑,以警示妇女遵守妇道。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戌”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女”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威,姑也。从女,从戌。漢律曰:“婦告威姑。”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威,丈夫的母亲。字形采用“女、戌”会义。汉朝的律法中曾提及“妇人告发丈夫的母亲。”


势:埶(艺yì),疑为“執”(执zhí)的变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拘捕罪犯。勢,篆文埶,疑为“執”的误写,拘捕力,强力),表示强力拘捕。造字本义:动词,强力押解犯人。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势”,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埶”简写成“执”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勢,盛力權也。从力,埶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势,充满权与力。字形采用“力”作边旁,采用“埶”作声旁。


不:“不”是“帝”的特殊异体字。不,甲骨文是由“帝”的甲骨文字形减笔而来的特殊指事字。“帝”是“缔”的本字,甲骨文“帝”是指事字,字形在“木”(树)上端加一横指事符号,写成,上端的“才”(房柱房梁)表示以树为柱、以树为梁,即在树杈上构筑巢居;圆圈指事符号表示系束,即在树杈的框架上大量系束枝条,以构成树上栖居空间遮风挡雨的顶面、四个立面、底面。在没有锋利金属工具的巢居时代,不存在凿孔削榫的建筑技术,古人只能利用竹、藤、绳等柔韧材料来系扎、加固连结物。“帝”的简体甲骨文字形将树杈形状简化成倒三角形,将表示系束的圆圈指事符号简化成横写的“工”状。有的“帝”之甲骨文字形在顶端再加一横指事符号。巢居的发明,使先民摆脱了选择有限、进退不便的穴居困境,为生存赢得了空前广大的自由空间,使中国的史前文明革命性地跃进一大步;而最早缔枝为巢的部落首领,也由此被先民尊称为“帝”。将“帝”的甲骨文字形省去表示系束的“工”就成为“不”,即树杈未经缔结构造的原始树杈巢居,缺少防护的原始树居要面临风雨侵袭和坠落的危险,甲骨文中“帝”与“不”的造字思路,显示巢居时代的先民对原始树居不安全居住方式的否定态度。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未经缔结构造而直接使用的树杈上的原始巢居。隶化后楷书省去隶书字形中的倒三角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不,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凡不之屬皆从不。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不,鸟向上飞翔不降落。字形采用“一”作字根,“一”好比是天。字形像鸟在天上飞翔的样子。所有与不相关的字,都采用“不”作边旁。


分:“八”是“分”的本字。八,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由左右相背的两个方向的笔画组成,表示切分。当“八”的“切分”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刀”另造“分”代替,强调用刀具切割。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用刀将物体切成两部分或几部分。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八”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刀”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分,別也。从八,从刀,刀以分別物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分,切开。字形采用“八、刀”会义,执刀用来将物体切分开。


神:“申”、“电”、“神”本是同一个字,后分化。申,甲骨文像神秘的劈雳、不同方向开裂的闪电。古人认为打雷闪电是至高无上的天神在发怒。当“申”的“闪电”和“天神”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示”另造“神”代替:示,祭祀申,闪电),表示祭拜发出闪电的天公。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名词,古人祭拜的天公,万物的创造者和掌控者。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申”。在中医观念中,“精”是生命能量的最高级形式,用以化血化气养神,精气有限,精竭人枯;“神”来自于受孕时的父母“两精相搏”,是统领生命的天真魂灵,若不自觉持守,容易在后天耗散;“灵”是沟通天地万物的通神力量,比“神”更脆弱,要以静心与觉悟特别养护;“魂”是统领精神的神秘能量,也称“阳神”,主动,负责有意识状态下的情感、思想等心智活动;“魄”是统领肉体的神秘能量,也称“阴神”,主静,负责无意识状态下的感知、代谢等生理本能。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从示申。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神,天神,引出万物的存在。字形采用“示、申”会义。


明:明,甲骨文日,太阳月亮),表示白天与黑夜发光的两个天体(古人以为月亮在夜里发光)。有的甲骨文月亮囧,窗牖),表示月光透过窗户照亮夜里的房间。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日光或月光将空间照亮。“明”侧重表示日光充足;“朗”侧重表示月光充足。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朙,照也。从月,从囧。凡朙之屬皆从朙。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朙,日月照耀。字形由“月、囧”会义。所有与“朙”有关的字,都采用“朙”作边旁。


常:“裳”是“常”的异体字。尚,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崇尚的、流行的。常,金文尚,崇尚、流行巾,布),表示人们崇尚的服饰。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异体字“裳”用“衣”代替“巾”造字本义:名词,古代长期流行的服饰。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代称连体裙为“裳”,称长裙为“常”。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常,下帬也。从巾,尚聲。裳,常或从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常,下身穿的衣裙。字形采用“巾”作边旁,采用“尚”作声旁。裳,这是“常”的异体字,字形采用“衣”作边旁。


固: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疑是篆文对金文字形中的字形的误写。固,金文盾甲束,缠绕、捆束),表示对盾甲进行某种加强。篆文将金文字形中加强型的盾写成“古”;也就是说“古”中的“十”其实是“甲”,“古”中的“口”,其实是捆束造字本义:动词,给盾甲捆扎或加层,使之牢不可破。隶书承续篆文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固,四塞也。从囗,古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固,四周阻塞不易进出。字形采用“囗”作边旁,“古”作声旁。


守:守,甲骨文六,即“庐”的本字,房屋寸,手持器械)。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寸”。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持械护卫家园,御寇入侵。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守,守官也。从宀,从寸。寺府之事者。从寸。寸,法度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守,官吏的操行、节操。字形采用“宀、寸”会义。宀,表示官府的事。寸,表示法度。


乃:“乃”是“奶”的本字。乃,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女性胸部侧视时突出的乳峰。繁体甲骨文在乳峰上再加“人”,强调女性人类的体型特征。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形与乳峰形写成双乳峰形。篆文承续金文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女子的乳房。隶书有所变形,字形与“弓”相似。有的隶书为区别于“弓”的字形,强化甲骨文字形中的“人”的字形,表示女人的双乳。当“乃”的“乳房”本义消失后,隶书再加“女”另造“奶”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乃,曳詞之難也。象气之出難。凡乃之屬皆从乃。,古文乃。,籀文乃。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乃,说话措词迟钝。字形像语气出口很难的样子。所有与乃相关的字,都采用“乃”作边旁。,这是古文写法的“乃”字。,这是籀文写
法的“乃”字。

能:“能”是“熊”的本字。能,甲骨文像大型动物,字形突出了它的大嘴和利爪造字本义:名词,体形庞大但善于爬树的熊。金文突出了圆头、大口利齿、利爪的特征。有的金文分离成四个字件。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熊头和大嘴写成“厶”和“月”。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能”的熊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火”另造“熊”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能,熊屬。足似鹿。从肉,㠯聲。能獸堅中,故稱賢能;而彊壯,稱能傑也。凡能之屬皆从能。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能,熊属。足形似鹿。字形采用“肉”作边旁,“㠯”作声旁。能(熊)是兽的中坚,因此称贤者为“能”;而强壮者,则称为“能杰”。所
有与能相关的字,都采用“能”作边旁。

分:“八”是“分”的本字。八,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由左右相背的两个方向的笔画组成,表示切分。当“八”的“切分”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刀”另造“分”代替,强调用刀具切割。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用刀将物体切成两部分或几部分。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八”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刀”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分,別也。从八,从刀,刀以分別物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分,切开。字形采用“八、刀”会义,执刀用来将物体切分开。


之,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止”)下面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脚踏大地。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足履平地,徒步前往。隶书严重变形。楷书承续隶书字形,“止”形消失。古汉字中的人称来源,体现了古人的自我中心意识:脸部的正中央为“自”(鼻子,第一人称),脸部的下边为“而”(颌须,第二人称),身体的最下端为“之”(脚板,第三人称);同样,威猛的武器为“我”(大戌,第一人称),而只用于短程集发的弓弩为“尔”(排箭,第二人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之,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凡之之屬皆从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之,长出。像植物过了发芽的阶段,枝茎日益茁壮,有所扩张。字形底部的指事符号“一”,代表地面。所有与之相关的字,都采用“之”
作边旁。




2、翻译
供养内心追求的目标徒步前往繁衍渊源的太母,竭力在于用绳子捆绑内心踏实过日子,捆绑着内心踏实过日子,则内心追求的目标言语所传达的心声善于管理家中的宝贝;内心追求的目标言语所传达的心声善于管理家中的宝贝,则警示妇女遵守妇道强力押解犯人不能切分,天神如同日光或月光将空间照亮常使之牢不可破护卫家园,御寇入侵;女子的乳房能切分徒步前往。
3、心得
心气一,则欲不偟,欲不偟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思理达则和通,内以养志,外以知人。志意实坚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



4、背诵
已经发企业微信群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25 20:5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1-4-25 22:24 编辑

第三周 15 20210425

今天的任务:

实意法腾蛇。
实意者,气之虑也。


在心得中说说何谓实意,何为虑,何为气之虑?何为腾蛇。
并尝试亲自像腾蛇那么实意。


1、查字,正音
实:實,金文宀,家伫物柜貝,钱财),表示家有宝贝。有的金文误将伫物柜与“貝”写成合“貫”,表示钱财万贯。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家境富裕,柜中藏贝。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实”,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头”。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實,富也。从宀,从貫。貫,貨貝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实,富裕。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贯”作声旁。贯,代表财货宝贝。


意: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人的发声器官发出的声响。意,金文呈混合结构,音,声曰,说),表示言语所传达的心声。篆文音,声心,情感),表示言语包含的情感。造字本义:名词,心声,心念,心志。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意”为心念,即兴而多变,三心二意乃人之常情;“志”为理性化的心念,具有稳定性、长期性,故曰“有志者事竟成”。“意”,指个人的心思、想法,强调的是个体性和主观性;“义”,原指扬善惩恶的天意,后引申为公认的道德、真理、公认的文字内涵,强调的是普遍性和客观性;“意义”,指个人愿望与世间公理的结合。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意,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从心,从音。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意,志向。用心考察他人的言语就知道他人的志向。字形采用“心、音”会义。


法:“法”是“灋”的异体字。灋,金文去,离开住地,代表为生存所进行的各种生产、社会活动水,柔软、流动,无所抗拒又无坚不克的物质廌,轻盈灵巧的动物),表示古代参天察地的高人在野外活动时,从流水顺其自然的特性、麋鹿等动物的灵巧自由中,领悟到符合自然规律的生存之道。道家思想相信“上善若水”,认为水的特质代表了自然的本质精神。篆文将金文字形的混合结构,调整成上下结构。简体篆文“法”省去“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楷书异体字“法”承续简体篆文字形,将篆文字形中的“去”写成造字本义:名词,人类从水、鹿等自然中领悟并践行的生存之道,即暗合宇宙万物的本质精神、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最高行事准则。在道家思想观念中,“道”代表宇宙万物和谐运行的本质规律;“法”代表人类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最高行事准则。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法,今文省。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灋,刑法。量刑标准平得像水面一样,因此字形采用“水”作边旁;廌,是用来在疑犯中撞触不正直真犯的动物,判别出真犯后将其除灭,
所以字形也采用“去”作边旁。“法”,今天文字的写法省去“廌”。

螣蛇:螣蛇又称腾蛇,汉族民间传说中的一种能飞的蛇, [1]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有许多这方面的记载,称为“神兽”,有诸多代表意义。 螣蛇一词的典故出于《荀子·劝学》“螣蛇无足而飞,鼯鼠五技而穷”,指螣蛇虽然无足,却比多肢的鼯鼠更能腾云驾雾,游走空中,借此比喻凡人做事理当专心一致,最终必能取得成功。《尔雅·释鱼》中亦有提及“螣”即“螣蛇”,东晋郭璞为其作注,指螣蛇为“龙类也,能兴云雾而游其中”。
螣蛇多与神龟并称,因此被视为玄武的分身。在《后汉书·张衡传》中载张衡所作《思玄赋》,当中有“玄武缩于壳中兮,螣蛇蜿而自纠”之句。曹操著名诗作《龟虽寿》中亦有“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之句。在宋代宫殿仪仗制式中,有所谓的“真武队”,当中阵容就包括“金吾折冲都尉一员,仙童、真武、螣蛇、神龟旗各一”。然而,另有说法指螣蛇是五方神兽的独立一员,位居中央,色尚黄。

者:“者”是“煮”和“诸”的本字。者,甲骨文像木柴着火,火星喷溅火,火堆),表示古代部落燃烧篝火,用以煮食,聚众社交。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将底部的“火”写成“口”(言说),表示部落成员围绕火堆漫谈交流。有的金文将“口”写成“曰”,明确“者”的“言说”含义。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曰”写成“白”(说清楚),进一步强调“者”的“言说”主题。造字本义:动词,古代部落生火煮食,聚众漫谈。隶书将篆文字形中“木”形和“火星”模糊难辨的写成不知所云的,至此“者”的字形中“木”与“火星”形状完全消失。楷书则将隶书字形中的写成“土”加“撇”。当“者”的“生火煮食”本义消失后,再加“火”另造“煮”代替;当“者”的“聚众而谈”含义消失后,再加“言”另造“诸”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者,別事詞也。从白,聲。,古文旅字。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者,表示事物判断的代词。字形采用“白”作边旁,是声旁。,是古文的“旅”字。


气:气,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字形在表示天地的“二”的两横之间加一横指事符号,代表天地之间的汽流。金文为了使之区别于数目字“三”,将第一横写成折笔。为了有交区别于数目字“三”,有的金文甲骨文字形中表示天地的上下两横都写成折笔。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三横都写成了波浪线,字形由指事字变成了象形字,像汽流起伏的样子。造字本义:名词,易于在天地之间均匀扩散、飘逸的第三态物质,汽流。隶书有所变形。“气”是天地间容易飘逸、扩散的自然汽流;“氣”是人体内因肠胃消化食物而产生的气体。《汉字简化方案》用“气”合并“氣”。“乞”是“气”字减去中间一笔的特殊指事字:飘逸、扩散的汽流为“气”;短气为“乞”。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气,雲气也。象形。凡气之屬皆从气。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气,像流动的雲气。象形字。所有与气相关的字,都采用“气”作边旁。


之:之,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止”)下面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脚踏大地。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足履平地,徒步前往。隶书严重变形。楷书承续隶书字形,“止”形消失。古汉字中的人称来源,体现了古人的自我中心意识:脸部的正中央为“自”(鼻子,第一人称),脸部的下边为“而”(颌须,第二人称),身体的最下端为“之”(脚板,第三人称);同样,威猛的武器为“我”(大戌,第一人称),而只用于短程集发的弓弩为“尔”(排箭,第二人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之,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凡之之屬皆从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之,长出。像植物过了发芽的阶段,枝茎日益茁壮,有所扩张。字形底部的指事符号“一”,代表地面。所有与之相关的字,都采用“之”
作边旁。

虑:吕,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侣”的本字,表示伴侣。慮,金文吕,代表伴侣心,担心),表示为伴侣担心。籀文虍,代表虎豹猛兽思,担心),表示对猛兽侵袭的担忧。篆文承续籀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忧患安全,担忧。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楷书将隶书字形中的“虎头”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虑”,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思”省略成“心”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慮,謀思也。从思,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虑,谋划、思考。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虍”作声旁。


也:“它”与“虫”、“也”同源,都是“蛇”的本字,后分化。也,甲骨文像头尖、身长的蛇。有的甲骨文将蛇头写成“箭号”或棱形的“大头”。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大头”形状变形成变“大腹”。有的金文则在蛇的“大腹”部位加一竖指事符号,表示蛇腹中的吞噬物,强调蛇腹神奇的弹性与消化能力,突出“蛇吞象”的特性。造字本义:动词,蛇性贪婪,无所不吞。篆文在金文字形的基础上大大变形,淡化了蛇腹形象。隶书隐约还保留蛇头、蛇身的形象,有的隶书变形后蛇形尽失。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也,女陰也。象形。,秦刻石也字。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也,女阴。象形。,是秦代刻石的“也”字。



2、翻译
心志如同家境富裕柜中藏的宝贝,要效法凌空跃起的蛇。心志如同家境富裕柜中藏的宝贝的人,是流动的雲气足履平地徒步前往谋划思考。
3、心得
何为实意,何为虑,何为气之虑?何为螣蛇?
并尝试亲自像螣蛇那样实意。
实意:经常能调用和使用藏在家中柜子里的宝贝。
虑:心中装着忧患安全的担忧,对猛兽侵袭的担忧。
气之虑:保持着对猛兽侵袭的担忧,心为此而进行的谋划与思考。
螣蛇:“螣蛇无足而飞”蛇没有脚却可以腾云驾雾游走空中,是比喻做事理当专心一致,最终必能取得成功。对于心中的志保持着谋划与思考,这样志才得以立起来。
像螣蛇那样实意,如果全身的力量都集中在一起了,这个力量很大,心安静,思虑开始启动,有一种势在必得的感觉。



4、背诵
已经发企业微信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26 17: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1-4-26 23:48 编辑

第三周 16 20210426

今天的任务:

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则神明荣,虑深远则计谋成;神明荣则志不可乱,计谋成则功不可间。
意虑定则心遂安,则其所行不错,神自得矣,得则疑。
识气寄,奸邪得而倚之,诈谋得而惑之;言无由心矣。
故信心术,守真一而不化,待人意虑之交会,听之侯之也。



1、查字,正音
心:心,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包形的内脏器官。金文在包形器官基础上增加动脉和静脉的入口管道形象,并在包形器官的内部增加一点表示血液的指事符号,整个字形像人体内包形的泵血器官。有的金文简化血管形状。有的金文省去表示血液的指事符号。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人体的泵血器官,从静脉接受血液并将其压入动脉从而维持血液在整个循环系统中的流动。隶书变形较大,至此,泵血器官的包形消失、血管形状消失。古人发现,心不仅是泵血器官,还是感知器官,具有直觉思维的能力。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心,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凡心之屬皆从心。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心,人的心脏,是属于土性的臟器,藏在身躯的中央位置。字形像泵血器官的形状。也有博学之士说,心是属火的臟器。所有与心相关的
字,都采用“心”作边旁。

欲:“慾”是“欲”的异体字。谷,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两座山岭之间高深空阔的沟壑。欲,金文谷,高深空阔的沟壑心,心中需求),表示内心的贪求如谷如壑。有的金文以“人”代“心”。 篆文用“欠”(叹气、不满)代替金文字形中的“心”,表示感叹不满足。造字本义:名词,如深谷大壑一样永远填不满的贪求心念。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谷”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欠”写成。楷书异体字“慾”加“心”,强调“心念”含义。古籍多以“欲”代替“慾”。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欲,貪欲也。从欠,谷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欲,贪欲也。字形采用“欠”作边旁,采用“谷”作声旁。


安:安,繁体甲骨文宀,新房女,流泪的新娘),表示新房中有新娘,别亲远嫁的新娘,忧伤落泪。古代出嫁的女子在婚礼上哭泣,既是不舍父母乡亲、担忧未知命运的个人真情,也是传统婚嫁礼俗的要求。简体甲骨文省去“三点水”(眼泪),将写成“女”。古代男子兴宅、娶亲,标志成家独立,获得家族事务的发言权,成为独立意义上的社会分子。因此在古代农业社会,盖新房、娶媳妇,是男子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两大任务,直接而深刻地影响到男子个人的心理状态,成则安居乐业,不成则内心焦虑不宁。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女”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男子建房娶亲成家,内心踏实过日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女”写成。古人称娶亲成家、专心度日为“安”;称生活富足、内心愉快安定为“寧”,“安”是“寧”的基础,“寧”是“安”的高级境界。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安,靜也。从女在宀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安,娴静。字形采用“宀、女”会义,表示女在屋下。


静:“浄”和“靜”是“瀞”的异体字;而“净”是“浄”的异体字。清,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纯洁、无污染。瀞,金文清,纯洁、无污染争,极力实现),表示极力使之纯洁、无污染。金文异体字“静”省去“水”。有的金文异体字将混合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将“青”写成,将“爭”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清除污染,使之纯洁。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青”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爭”写成。俗体楷书“静”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爭”简化成“争”。由于“静”与“净”的字音相同、字形字义相近,古籍常将二者相互通用。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靜,審也。从青,爭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静,自审内省。字形采用“青”作边旁,采用“争”作声旁。


虑:吕,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侣”的本字,表示伴侣。慮,金文吕,代表伴侣心,担心),表示为伴侣担心。籀文虍,代表虎豹猛兽思,担心),表示对猛兽侵袭的担忧。篆文承续籀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忧患安全,担忧。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楷书将隶书字形中的“虎头”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虑”,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思”省略成“心”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慮,謀思也。从思,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虑,谋划、思考。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虍”作声旁。


深:罙,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探”的本字,表示伸手探穴。深,金文水,潭罙,即“探”,伸手探洞),表示探测潭底。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伸手或用工具探测潭底。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并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木”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深,水。出桂陽南平,西入營道。从水,罙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深,河川。源出桂阳南平,向西流入营道。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采用“罙”作声旁。


远:袁,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衣物。遠,甲骨文袁,衣物又,抓、持亍,即,行进),表示带上衣物行囊长途出行。简体甲骨文将“袁”简写成“衣”。金文加“止”(趾,脚板),并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袁”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辵”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袁”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带上衣物行囊长途出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将篆文字形中的“袁”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远”,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袁”简化成“元”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遠,遼也。从辵,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远,辽远。字形采用“辵”作边旁,采用“袁”作声旁。


则:“則”是“鍘”的本字。則,甲骨文鼎,经久的青铜器刀,刻镂),表示用刀在金属器皿上刻镂。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鼎”写成“貝”造字本义:动词,古人将法律条文及其他重要记录刻铸在青铜钟鼎上,以便久存流传。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刀”写成“立刀旁”。《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则”,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简化成“贝”。当“則”的“刻铸”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金”另造“鍘”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則,等畫物也。从刀,从貝。貝,古之物貨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则:均等划分财物。字形采用“刀、贝”会义。贝,是古代表示财物的符号。


神:“申”、“电”、“神”本是同一个字,后分化。申,甲骨文像神秘的劈雳、不同方向开裂的闪电。古人认为打雷闪电是至高无上的天神在发怒。当“申”的“闪电”和“天神”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示”另造“神”代替:示,祭祀申,闪电),表示祭拜发出闪电的天公。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名词,古人祭拜的天公,万物的创造者和掌控者。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申”。在中医观念中,“精”是生命能量的最高级形式,用以化血化气养神,精气有限,精竭人枯;“神”来自于受孕时的父母“两精相搏”,是统领生命的天真魂灵,若不自觉持守,容易在后天耗散;“灵”是沟通天地万物的通神力量,比“神”更脆弱,要以静心与觉悟特别养护;“魂”是统领精神的神秘能量,也称“阳神”,主动,负责有意识状态下的情感、思想等心智活动;“魄”是统领肉体的神秘能量,也称“阴神”,主静,负责无意识状态下的感知、代谢等生理本能。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从示申。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神,天神,引出万物的存在。字形采用“示、申”会义。


明:明,甲骨文日,太阳月亮),表示白天与黑夜发光的两个天体(古人以为月亮在夜里发光)。有的甲骨文月亮囧,窗牖),表示月光透过窗户照亮夜里的房间。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日光或月光将空间照亮。“明”侧重表示日光充足;“朗”侧重表示月光充足。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朙,照也。从月,从囧。凡朙之屬皆从朙。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朙,日月照耀。字形由“月、囧”会义。所有与“朙”有关的字,都采用“朙”作边旁。


荣:“燊”、“爃”是“榮”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熒”的本字,表示花丛密集的花蕊和花粉色彩明亮,眩人眼目。榮,篆文“”,即“熒”的本字,花蕊荧亮木,树),表示树木花开满枝,眩目荧亮。造字本义:动词,草木繁花绽放。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木”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荣”,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篆文异体字“燊”用“ 焱”代替“”。楷书异体字“爃”再加“火”,写成左右结构。古籍多以“榮”代替“燊”和“爃”。古籍常“荣华”并用,表示草木花开繁盛,也比喻地位出众,风光气派,引人称羡;“荣”多指木本开花;“华”多指草本开花。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榮,桐木也。从木,熒省聲。一曰屋梠之兩頭起者爲榮。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荣,桐木。字形采用“木”作边旁,用省略了“火”的“熒”作声旁。一种说法认为,“荣”是屋梠两头翘起的檐角。


计:十,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巨大数量。计,金文午,疑为对“十”的误写言,说话、商谈),表示大量的商谈。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十”造字本义:动词,众人七嘴八舌地商议、谋划。篆文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计”,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写成“讠”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計,會也。筭也。从言,从十。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计,合算,算数。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十”作声旁。


谋:某,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不确定。謀,金文言,商议某,不确定),表示为不确定的问题而商议。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因为对策略没把握而找人商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谋”,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謀,慮難曰謀。从言,某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谋,讨论、筹划如何解决困难叫“谋”。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某”作声旁。


成:成,甲骨文戊,大钺,战具囗,城邑),钺在城上,表示武力征服一邑一地。有的甲骨文将城邑“囗”写成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征战结束。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戌”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武力征服,称霸一方。隶化后楷书的“戌”形淡化。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成,就也。从戊,丁聲。,古文成从午。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成,实现,完成。字形采用“戊”作边旁,采用“丁”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成”,采用“午”作声旁。


志: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前往。志,金文之,前往心,思想),表示心之所向。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心之所向,即内心追求的目标。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之”写成“士”,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常假借“志”代替“誌”。《汉字简化方案》用“志”合并代替“誌”。现代汉语中常常“意志”并用,“意”与“志”,同属心理能量,区别在于:“意”为心念,可源于本能可出自观念,但都即兴而多变,故曰三心二意乃人之常情;“志”为最深刻的心念,是特别的“意”,多化于教育,具有强烈的理性、稳定性、长期性,故曰“有志者事竟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志,意也。从心,之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志,意愿。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之”作声旁。


不:“不”是“帝”的特殊异体字。不,甲骨文是由“帝”的甲骨文字形减笔而来的特殊指事字。“帝”是“缔”的本字,甲骨文“帝”是指事字,字形在“木”(树)上端加一横指事符号,写成,上端的“才”(房柱房梁)表示以树为柱、以树为梁,即在树杈上构筑巢居;圆圈指事符号表示系束,即在树杈的框架上大量系束枝条,以构成树上栖居空间遮风挡雨的顶面、四个立面、底面。在没有锋利金属工具的巢居时代,不存在凿孔削榫的建筑技术,古人只能利用竹、藤、绳等柔韧材料来系扎、加固连结物。“帝”的简体甲骨文字形将树杈形状简化成倒三角形,将表示系束的圆圈指事符号简化成横写的“工”状。有的“帝”之甲骨文字形在顶端再加一横指事符号。巢居的发明,使先民摆脱了选择有限、进退不便的穴居困境,为生存赢得了空前广大的自由空间,使中国的史前文明革命性地跃进一大步;而最早缔枝为巢的部落首领,也由此被先民尊称为“帝”。将“帝”的甲骨文字形省去表示系束的“工”就成为“不”,即树杈未经缔结构造的原始树杈巢居,缺少防护的原始树居要面临风雨侵袭和坠落的危险,甲骨文中“帝”与“不”的造字思路,显示巢居时代的先民对原始树居不安全居住方式的否定态度。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未经缔结构造而直接使用的树杈上的原始巢居。隶化后楷书省去隶书字形中的倒三角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不,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凡不之屬皆从不。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不,鸟向上飞翔不降落。字形采用“一”作字根,“一”好比是天。字形像鸟在天上飞翔的样子。所有与不相关的字,都采用“不”作边旁。


可:“可”是“哥”、“謌”和“歌”的本字。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发声。可,甲骨文似竽的乐器口,发声),表示和着音乐唱歌。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古代男女以吹笙唱歌方式求偶。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竽形写成”丁“。当“可”的“吹笙唱歌”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可”,另造“哥”代替,表示对唱。当“哥”本义消失之后,金文再加“言”(倾诉)另造“謌”代替,或者篆文再加“欠”(撮口而吹),另造“歌”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可,肎也。从口、丂,丂亦聲。凡可之屬皆从可。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可,肯,同意。字形采用“口、丂”会义,“丂”也是声旁。所有与可相关的字,都采用“可”作边旁。


乱:“𤔔”是“亂”的本字;而“𤔐”是“𤔔”的异体字。𤔔,金文上下两只手相配合,精细操作缠绕在织机上的交错丝线),表示两只手相互配合,精细操作,理顺交织在织机上的混乱丝线,以便持续纺织。当“𤔔”的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乙”(不打结的顺滑丝线)另造“亂”代替。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手工理顺织机上交错混杂的丝线。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𤔔”写成。俗体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由爪、糸、工、又所构成的“𤔔”省略成“爪”(抓持、操作),强调“手动”理顺混杂或打结的丝线。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爪”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双手“廾”。魏碑中的俗体楷书“乱”误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𤔔”当作“辭”的省略,并用“舌”代替简化“辭”,表示辩、讼双方所陈虚实难断,头绪混杂不清。古籍多以“亂”代替“𤔔”和“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乱”采用俗体楷书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亂,治也。从乙,乙,治之也;从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乱,理清混杂的丝线。字形采用“乙”作边旁,“乙”表示理清纷杂的丝绪。字形也采用“”作边旁。


功: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巧妙用力的器械。功,金文工,巧具力,使劲),表示利用器械,巧妙发力。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力”写成造字本义:动词,运用器械,巧妙发力,武术制敌。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力”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功,以勞定國也。从力,从工,工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功,费心费力,使国家安宁。字形采用“力、工”会义,“工”也作声旁。


间:“間”与“閒”同源,后分化。閒,金文門,借代家居“夕”或“月”),表示月明之夜,居家而无所事事。篆文、隶书承续金文字形。在生产力落后的远古农业时代,人们为求生存不得不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睡觉和劳作,是时间的两大形态,因此夜而不寐、醒而不作的月明之夜,就成了难得的放松自在的时光片断,在这个宝贵的时光片断里,可以无所事事而坦然。“当“閒”引申出形容词义项之后,俗体隶书用“日”代替“月”另造“間”代替,表示时光片断。造字本义:名词,月明之夜无所事事而坦然的时光片断。《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间”,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門”简化成“门”。古籍常以“閒”代替“間”。《汉字简化方案》用“間”合并代替“閒”。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閒,隙也。从门,从月。,古文閒。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间,缝隙。字形采用“门、月”会义。,这是古文写法的“閒”字。


意: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人的发声器官发出的声响。意,金文呈混合结构,音,声曰,说),表示言语所传达的心声。篆文音,声心,情感),表示言语包含的情感。造字本义:名词,心声,心念,心志。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意”为心念,即兴而多变,三心二意乃人之常情;“志”为理性化的心念,具有稳定性、长期性,故曰“有志者事竟成”。“意”,指个人的心思、想法,强调的是个体性和主观性;“义”,原指扬善惩恶的天意,后引申为公认的道德、真理、公认的文字内涵,强调的是普遍性和客观性;“意义”,指个人愿望与世间公理的结合。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意,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从心,从音。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意,志向。用心考察他人的言语就知道他人的志向。字形采用“心、音”会义。


定:定,甲骨文宀,房屋足,结束征战归邑),表示结束征战,消除暴乱,归家安生。远古男子为了觅食和战争,总是常常外出远行奔波,回归家园是身心踏实的歇息。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足”写成“正”。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结束征战,安居度日。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正”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定,安也。从宀,从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定,安生度日。字形采用“宀、正”会义。


遂:遂,金文辵,行进又,抓),手上几点指事符号,表示远行采集。有的金文字形复杂化。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表示采集的字形写成造字本义:动词,上山采集。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远行拾获海贝为“得”;远行深山采集有所收获为“遂”。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遂,亾也。从辵,㒸聲。,古文遂。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遂,逃亡。字形采用“辵”作边旁,采用“㒸”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遂”字。


其:“其”是“箕”的本字。其,简体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有两个提手的盛具,盛具由竹篾交错编织而成,是“箕”的本字。简体金文、简体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繁体甲骨文加“廾”写成会义字:竹制盛具廾,双手持举),表示手持簸箕,在风中扬去谷物的皮壳,三点指事符号表示簸箕上方飘飞的皮壳糠屑。繁体金文误将繁体甲骨文字形中的“廾”连写成“丌”。有的繁体金文误将本该写成“廾”写成一横两点的。繁体篆文承续繁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竹篾编织成的开口簸箕,是农家的轻便盛具,可用于舂谷时颠簸扬糠。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竹框“、与“廾”字上部的一横所构成的,连写成,导致字形费解。当“其”的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筐”另造“箕”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箕,簸也。从竹、,象形,下其丌也。,古文箕省。其,籀文箕。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其,箕簸。字形采用“竹、”会义,象形,下部是箕脚丌。,古文的写法是“箕”省略“竹”。其,就是籀文写法的“箕”字。


所: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斫”的省略,表示刀斧砍、削。所,金文户,门窗,借代房屋斤,即“斫”的省略,用刀斧砍、削),表示伐木筑屋。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户”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斤”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木匠拉锯挥斧,造门筑屋。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户”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斤”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所,伐木聲也。从斤,戶聲。《诗》曰:“伐木所所。”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所,砍伐树木的声音。字形采用“斤”作边旁,采用“户”作声旁。《诗经》有诗句唱道:“挥斧伐木,所所传响。”


行:行(háng),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十字路口形状的金文误写成正反两个“双人旁”,失去路口形象。造字本义:名词,纵横畅通的十字路口。隶书一定程度上恢复金文字形。从甲骨文、金文字形看,“行”的左右两边“彳”、“亍”,应该被称作“左行旁”、“右行旁”,而不是“双人旁”。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行,人之步趨也。从彳,从亍。凡行之屬皆从行。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行,人们在路上行走或小跑。字形采用“彳、亍”会义。所有与行相关的字,都采用“行”作边旁。


错:昔,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措”的省略,表示放置。錯,篆文金,黄金或黄铜昔,即,放置),表示将金粉或金线嵌入器物表面凹槽,使器物两面产生金色文字、或线条或图案。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将金粉或金线置于器物表面的沟槽中,构成金色图文,装饰贵重器物。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错”,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金”简化成“钅”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錯,金涂也。从金,昔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错,用金粉涂沫。字形采用“金”作边旁,采用“昔”作声旁。


自:“自”是“鼻”的本字。自,甲骨文像人的鼻子,有鼻梁、鼻翼。有的甲骨文突出鼻骨与鼻弯。金文略有变形,突出了两侧鼻翼。有的金文将两侧鼻翼连写成封闭的。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鼻子,位于脸部中央的呼吸器官。隶书进一步失去鼻形。在向他人表达“我”的时候,人们习惯于手指本人脸部(即头部正面)的中央位置,即鼻部位置,于是“自”(即鼻子)渐渐成了第一人称。当“自”的“鼻子”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像蛇信,感觉器官)另造“鼻”代替,表示“鼻”的嗅觉功能。古汉字中的人称来源,体现了古人的自我中心意识:脸部的正中央为“自”(鼻子,第一人称),脸部的下边为“而”(颌须,第二人称),身体的最下端为“之”(脚板,第三人称);同样,威猛的武器为“我”(大戌,第一人称),而只用于短程集发的弓弩为“尔”(排箭,第二人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自,鼻也。象鼻形。凡自之屬皆从自。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自,鼻子。字形像鼻骨与鼻弯的形状。所有与自相关的字,都采用“自”作边旁。


得:得,甲骨文手,拾贝,最原始货币),表示拾贝。有的甲骨文加“彳”(行进),表示古代中原人长途跋涉到湖海之滨寻觅和拾捡贝壳。金文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籀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有的篆文加“彳”,同时误将籀文字形中的的“贝”写成“见”造字本义:动词,捡到贝壳,喜获财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远行拾获海贝为“得”;远行深山采集有所收获为“遂”。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得,行有所得也。从彳,㝵聲。䙷,古文省彳。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得,远行探索而有所获。字形采用“彳”作边旁,采用“㝵”作声旁。䙷,这是古文写法的“得”字,省略了“彳”。


矣:已,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发生了的。矣,金文已,发生了的矢,箭只),表示箭已射出。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箭已射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矣,語已詞也。从矢,以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矣,是一个表示话已说完的语气虚词。字形采用“矢”作边旁,采用“以”作声旁。


疑:疑,甲骨文像一个拄着手杖的人发傻地张大嘴巴,困惑而不知所向的样子。有的甲骨文加“彳”(十字路口),强调在十字路口迷路含义。金文牛,可能是之误写,迎面而来的人困惑地张着大嘴的人“彳”的误写止,行进),表示迷路者向迎面而来的行人问路。篆文误将金文中张大的嘴巴写成“匕”,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大”(人)写成“矢”,并以“子”代替“牛”(“屰”之误写),表示小孩迷路。造字本义:动词,在十字路口不知所往。“疑”生于对外部的无知,致知即可释疑;“惑”生于内心的混乱,心乱生于贪欲——“四十不惑”,是指人到中年后能够看清自己真正的欲求而获得明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疑,惑也。从子止匕,矢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疑,迷惑而不知所从。字形采用“子、止、匕”作边旁,采用“矢”作声旁。


识:“戠”是“識”和“幟”的本字。戠,金文戈,武器言,辨认),表示辨认武器。当“戠”作为单纯字件后,篆文再加“言”另造“”(识)代替,强调辨认指称。造字本义动词,辨认、指称武器的归属或来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识”,采用俗体隶书的字形,将正体楷书的“戠”简化成作为声旁的“只”,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識,常也。一曰知也。从言,戠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识,常情。一种说法认为,“识”是“知道”的意思。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戠”作声旁。


气:气,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字形在表示天地的“二”的两横之间加一横指事符号,代表天地之间的汽流。金文为了使之区别于数目字“三”,将第一横写成折笔。为了有交区别于数目字“三”,有的金文甲骨文字形中表示天地的上下两横都写成折笔。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三横都写成了波浪线,字形由指事字变成了象形字,像汽流起伏的样子。造字本义:名词,易于在天地之间均匀扩散、飘逸的第三态物质,汽流。隶书有所变形。“气”是天地间容易飘逸、扩散的自然汽流;“氣”是人体内因肠胃消化食物而产生的气体。《汉字简化方案》用“气”合并“氣”。“乞”是“气”字减去中间一笔的特殊指事字:飘逸、扩散的汽流为“气”;短气为“乞”。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气,雲气也。象形。凡气之屬皆从气。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气,像流动的雲气。象形字。所有与气相关的字,都采用“气”作边旁。


寄:奇,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倚”的省略,表示倚靠。寄,篆文宀,住房,代居住奇,即的省略,表示倚靠),表示倚靠而居。造字本义:动词,倚靠他人而居,即借住在他人家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奇”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寄,託也。从宀,奇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寄,讬付。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奇”作声旁。


奸:干,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武器。奸,金文干,武器,代表侵略每,妇女),表示入侵者强暴妇女。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每”写成“女”,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入侵者强暴被俘女子。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干”写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楷书异体字将“奸”写成“姧”。《汉字简化方案》用“奸”合并含义相近的“姦”。  
  
:“”合并“”之后,“”不读它原有读音 ɡān ,而转读被合并字“姦”的读音 jiān ,这是合并简化过程发生的“变读”现象。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奸,犯婬也。从女,从干,干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奸,犯奸淫的罪恶。字形采用“女、干”会义,“干”也作声旁。


邪:“琊”和“邪”是“玡”的异体字。牙,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讶”的省略,表示惊诧无语。玡,甲金篆隶字形暂缺,楷书王,玉,即,玉砌回廊牙,即),表示美得令人惊讶的玉砌回廊。楷书异体字“琊”加“双耳旁”(邑,借代宫殿),强调宫殿区内的玉砌廷廊。楷书异体字“邪”(篆文)省去“琊”字中的“王”(玉)。造字本义:名词,宫殿区内令人惊艳的玉砌回廊。古籍多以“琊”代替“玡”。“琅”和“瑯”(郎)是宫殿区内用冰清玉洁的白色大理石砌成的廷廊;“玡”和“琊”(邪)是宫殿区内令人惊艳的玉砌回廊。因此古籍中“琅玡”也写作“琅琊”,或写作“琅邪”,或写作“瑯琊”,或写作“瑯邪”。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邪,琅邪郡。从邑,牙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邪,琅邪郡。字形采用“邑”作边旁,采用“牙”作声旁。


而:“而”是“耏”的本字。而,甲骨文口,嘴巴下垂的须发),表示垂在下巴的长须。简体甲骨文把“口”形简化成下唇的形状。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下巴形状简化成一横,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须束写成。有的金文有所变形,误将独体字拆写成上下两部分。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下巴上的胡须。隶书承续篆文字形。当“而”的“胡须”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彡”(毛发)另造“耏”代替。古汉字中的人称来源,体现了古人的自我中心意识:脸部的正中央为“自”(鼻子,第一人称),脸部的下边为“而”(颌须,第二人称),身体的最下端为“之”(脚板,第三人称);同样,威猛的武器为“我”(大戌,第一人称),而只用于短程集发的弓弩为“尔”(排箭,第二人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而,頰毛也。象毛之形。《周禮》曰:“作其鱗之而。”凡而之屬皆从而。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而,脸颊上的络腮胡子。字形像毛发之形。《周礼》上有句子说,“振作起它的麟和脸颊上的毛”。所有与而相关的字,都采用“而”作边
旁。

倚:奇,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椅”的省略,表示可靠背的坐具。倚,篆文奇,即“椅”,靠背的坐具),表示以人为椅,即半靠半坐地斜站。造字本义:动词,臀部和背部顶在支撑物上,双脚或单脚屈膝着地,以似站似坐的姿势斜立。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俗体楷书恢复篆文字形,把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倚,依也。从人,奇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倚,依靠某物。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奇”作声旁。


之:之,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止”)下面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脚踏大地。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足履平地,徒步前往。隶书严重变形。楷书承续隶书字形,“止”形消失。古汉字中的人称来源,体现了古人的自我中心意识:脸部的正中央为“自”(鼻子,第一人称),脸部的下边为“而”(颌须,第二人称),身体的最下端为“之”(脚板,第三人称);同样,威猛的武器为“我”(大戌,第一人称),而只用于短程集发的弓弩为“尔”(排箭,第二人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之,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凡之之屬皆从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之,长出。像植物过了发芽的阶段,枝茎日益茁壮,有所扩张。字形底部的指事符号“一”,代表地面。所有与之相关的字,都采用“之”
作边旁。

诈:乍,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作”的本字,表示有所作为。詐,金文言,说乍,),表示言语作为。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假报战功,冒领奖赏。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诈”,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詐,欺也。从言,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诈,欺骗。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乍”作声旁。


惑:或,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不确定。惑,金文或,不确定)。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心乱,不明确。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疑”生于对外部的无知,致知即可释疑;“惑”生于内心的混乱,心乱则生于贪欲——“四十不惑”是指人到中年,能够看清自己真正的欲求而得明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惑,亂也。从心,或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惑,内心迷乱。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或”作声旁。


言:言,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舌的舌尖位置加一短横指事符号,表示舌头发出的动作。简体甲骨文省去短横指事符号,将舌形写成。金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鼓舌说话。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舌形写成。晚期隶书把舌形的简化成三横加“口”的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言,直言曰言,論難曰語。从口,䇂聲。凡言之屬皆从言。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言,直说叫“言”,论争辩驳叫“语”。字形采用“口”作边旁,采用“䇂”作声旁。所有与言相差的字,都采用“言”作边旁。


无:无,篆文是指事字,字形在表示“秃头”的“兀”字上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全秃,强调“兀”的程度。造字本义:形容词,头顶全秃,没有头发。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兀”写成。“兀”是秃顶;“无”是全秃,完全光头。古籍多以“無”代替“无”。《汉字简化方案》用“无”合并代替“無”。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无,奇字无,通于元者。王育说,天屈西北为无。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无,这是一个奇字,是“元”的撇画向上贯通而产生的奇字。王育说,天穹向西北弓屈叫作“无”。


由:“由”是“油”的本字。由,甲骨文像液滴囗,封闭的器皿),字形像一颗液滴从器皿上方滴落,表示通过器皿上方的小孔注油。有的甲骨文像液滴穿过器皿小孔的样子。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液滴写成一点,并加“入”,表示液滴滴入器皿内。篆文误将籀文字形中的写成“十”造字本义:动词,通过器皿的小孔将油滴入器皿之中。隶书承续篆文字形。当“由”的“注油”本义消失后,篆文加“水”另造“油”代替。
故: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老旧的、已逝的。故,金文古,即“作古”的省略,老朽而自然死亡攴,持械攻击),表示持械击杀老人,有意结束垂死老人的生命(参见“殄”的本义解说)。暴殄是远古时代的野蛮传统之一:当遇到族群生存危机时,为了节约资源和保护新生代的生长,而杀死无法独立生活的老人。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人为结束老人垂死而痛苦的生命。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攴”写成反文旁“夂”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故,使爲之也。从攴,古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故,有意使它变成这样。字形采用“攴”作边旁,采用“古”作声旁。


信:“訫”是“信”的异体字。信,简体金文人,当事人口,说话),表示开口许诺。繁体金文千,巨量言,说话),表示用千言万语保证。籀文承续简体金文字形。篆文基本承续繁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许诺,发誓。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言”写成。金文异体字“”写成“言”、“心”会义,言心,说真心话,真诚可靠,是横写的“心”。古籍多以“信”代替“訫”。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信,誠也。从人,从言。會意。㐰,古文从言省。訫,古文信。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信,诚实不欺。字形采用“人、言”会义,是会义字。㐰,这是古文写法的“信”,采用有所省略的“言”作边旁。訫,这是古文写法的
“信”字。

术:“术”是“朮”的异体字;而“秫”和“”是“术”的异体字。又,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用手抓持。朮,甲骨文又,用手抓八,分,剥离),表示一手抓茎杆,一手剥茎皮(参见)。篆文把甲骨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叉”,表示将剥皮的卷刃刀夹在手指上或套在手指上。隶化后楷书“朮”将篆文字形中“又”加“八”所构成的“术”简写成似“木”非“木”的。楷书异体字“术”误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写成“木”,以致字形面目全非。造字本义:名词,可以剥下枝茎上的青皮、用来绞绳或编篮的植物。古籍多以“秫”和“”代替“朮”和“术”。《汉字简化方案》用“术”合并代替“術”。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秫,稷之黏者。从禾,术。象形。术,秫或省禾。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秫,有黏性粟米。字形采用“禾、术”会义。象形。术,这是“秫”的异体字,省去了“禾”。


守:守,甲骨文六,即“庐”的本字,房屋寸,手持器械)。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寸”。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持械护卫家园,御寇入侵。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守,守官也。从宀,从寸。寺府之事者。从寸。寸,法度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守,官吏的操行、节操。字形采用“宀、寸”会义。宀,表示官府的事。寸,表示法度。


真:“真”与“貞”同源,后分化。真,甲骨文人,巫师鼎,祭祀神器),表示用神鼎祭祀占卜的巫师。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巫师)写成“卜”(神杖),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卜”写成“匕”,将金文字形中的“鼎”写成。篆文则将金文字形中的“鼎”写成造字本义:名词,占卜如验的贞人,贞卜高人。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匕”写成“十”,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具”,至此字形面目全非。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眞,僊人變形而登天也。从匕,从目,从乚,八所乘载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真:长生不死的人变形升天。字形采用“匕、目、乚、八”会义,“八”表示仙人升天所乘坐的东西。


一:,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抽象符号“一”既代表最为原始简单的起源,也代表最为丰富的浑沌整体。道家鼻主老子认为,“道立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说,混沌太初的存在整体是“一”;然后由太初混沌的“一”,分出天地“二”极;天地二极之间,又生出人这第“三”部分;天地人三者,衍化出宇宙万物。造字本义:数词,最小原始单位,最小的正整数。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远古中国的数字美学,充满了朴素鸿蒙的宇宙和地球起源想象:一,代替混沌太初的整体;二,上面的一横代表“天”,下面的一横代表“地”;,上下两横代表“天地”,中间的一横代表“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凡一之属皆从一。弌,古文一。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一,开天辟地之初、万物形成之始,道立于一体化的浑沌,然后造化分出天地,化成万物。所有与一相关的字,都采用“一”作边旁。弌,
这是古文写法的“一”。

化:化,甲骨文一个头朝上站立的”)一个头朝下入土的”),表示由生到死的改变。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头朝下的“人”写成“匕”。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由昂首挺立到向下入土,即自然死亡。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中医称固体食物从撑胃到变成流质的过程为“消”;称流质在肠道被吸收、合成养分的过程为“化”。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化,教行也。从匕,从人,匕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化,教化施行。字形采用“人、匕”会义。


待:待,金文彳,前行寺,持),表示有所持而前往。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持礼前往,表达敬意。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待,竢也。从彳,寺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待,等着。字形采用“彳”作边旁,“寺”作声旁。


人:人,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是垂臂直立的动物形象。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突出了弯腰垂臂、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形象,像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造字本义:名词,躬身垂臂的劳作者,地球上唯一会创造文明符号、自觉进化的动物。隶书变形较大,弯腰垂臂的形象完全消失。“私”即“厶”,是头部朝下、尚未出生的神秘胎儿;“了”是刚出生的、性别确然可辨的幼婴;“子”是挥动两臂、两腿包裹在襁褓中、尚不能独立活动的幼儿;“大”是顶天立地的成年人;“人”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的劳动者。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人,天地之性最貴者也。此籒文。象臂脛之形。凡人之屬皆从人。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人,天地间品性最高贵的生物。这是籀文字形。字形像垂着手臂、挺着腿胫的形象。所有与人相关的字,都采用“人”作边旁。


交:交,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一个人左右两腿错立。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反叉两腿站立。隶书变形,成为“六”、“乂”组合,没了“人”影。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交,交脛也。从大,象交形。凡交之屬皆从交。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交,交叉小腿而立。字形采用“大”作边旁,像两腿交叉的样子。所有与交相关的字,都采用“交”作边旁。


会:“會”是“燴”的本字,“徻”是“會”的异体字。會,金文合,合并米,米饭,代主食),表示将菜肴与米饭主食同锅合煮。有的金文将食物“米”写成两团食物揉合状,进一步明确“合煮”的烹调法含义。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食物揉合状写成不知所云的,并误将金文字形下端的“口”写成“曰”造字本义:动词,把主食米饭和菜肴混合在一起烹煮。隶书基本承续篆文字形。《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会”,依据草书字形,对繁体楷书字形进行大幅度整体简化。当“會”的“合煮”本义消失后,后代楷书再加“火”(炊煮)另造“燴”代替,强调炊煮”的含义。表示本义时,古籍多以“燴”代替“會”。表示“相遇、聚集”以及相关引申义时,古籍多以“會”代替“徻”。《汉字简化方案》用“會”合并代替“徻”。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會,合也。从亼,从曾省。曾,益也。㣛,古文会如此。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会,集合。字形采用“亼”和省略了两点的“曾”会义。“曾”表示增益。㣛,古文写法的“会”就写成这样。


听: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欣”的省略,表示开心。听( yǐn),篆文口,嘴巴斤,即,开心),表示张嘴大笑。造字本义:动词,因开心而张嘴大笑。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斤”写成。《汉字简化方案》用字形简单的同音字形“听”( yǐn)合并代替字形复杂的“聽”(tīng)。当“听”合并“聽”之后,“听”不再读它原有读音 yǐn ,而转读被合并字“聽”的读音 tīng ,这是合并简化过程常见的“变读”现象。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听,笑皃。从口,斤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听,张口大笑的样子。字形采用“口”作边旁,采用“斤”作声旁。


侯:“侯”是“候”的本字。侯,甲骨文厂,山崖矢,箭),表示狩猎于山崖。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箭矢形状写成。有的金文加“人”,强调猎人的狩猎行为。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带着弓箭埋伏山崖,守候猎物。俗体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同时误将篆文字形中山崖的形状“厂”写成“工”,山崖形象消失。当“侯”的“设伏候猎”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人”另造“候”代替。
也:“它”与“虫”、“也”同源,都是“蛇”的本字,后分化。也,甲骨文像头尖、身长的蛇。有的甲骨文将蛇头写成“箭号”或棱形的“大头”。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大头”形状变形成变“大腹”。有的金文则在蛇的“大腹”部位加一竖指事符号,表示蛇腹中的吞噬物,强调蛇腹神奇的弹性与消化能力,突出“蛇吞象”的特性。造字本义:动词,蛇性贪婪,无所不吞。篆文在金文字形的基础上大大变形,淡化了蛇腹形象。隶书隐约还保留蛇头、蛇身的形象,有的隶书变形后蛇形尽失。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也,女陰也。象形。,秦刻石也字。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也,女阴。象形。,是秦代刻石的“也”字。




2、翻译
心清除污染纯洁,贪求的心念踏实过日子;谋思的心念要去探测辽远的潭底;心清除污染踏实的过日子则天公将空间照亮草木繁花绽放;谋划思考深远则所商议筹划不确定的问题就可以实现;天公将空间照亮草木繁花绽放则内心追求的目标就不可能是交错混杂的丝线;商议、谋划没把握的事得以实现则运用器械,巧妙发力不可能出现缝隙。心念安生度日则心收获踏实过日子;所做的事也就不会出错;神又回归到心,收获了精力集中。
辨认心气借住在他人家里,奸邪得知了就会要依靠过来,谋划内心的混乱来假报战功冒领奖赏;鼓舌说话无经过心。
所以,许诺发誓诚于心术,持械护卫家园占卜如验的贞人和万物形成之始而不改变,待人的心志与谋划思考交叉集合,开心足履平地徒步前往带着弓箭埋伏山崖无所不吞。
3、心得
思的操作
心安静---神明荣---志不乱
虑深远---计谋远---功不可间
思的两种情况
意虑定---心遂安---所行不错---神得凝
识气寄---奸邪倚---诈谋惑---言无由心
得出的结论
信心术---守真一---意虑交会---听之侯之
心安静思虑就能深远,计谋就能成。
信心术,真正的心术抱神于心,不暴露。



4、背诵
已经发企业微信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27 18:47: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1-4-27 22:56 编辑

第三周 17 20210427

今天的任务:
适当联系昨天内容,完成下述语句
昨天内容:
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则神明荣,虑深远则计谋成;神明荣则志不可乱,计谋成则功不可间。
意虑定则心遂安,则其所行不错,神自得矣,得则疑。
识气寄,奸邪得而倚之,诈谋得而惑之;言无由心矣。
故信心术,守真一而不化,待人意虑之交会,听之侯之也。

计谋者,存亡之枢机。虑不会,则听不审矣。侯之不得,计谋失矣。则意无所信,虚而无实。故计谋之虑,务在实意,实意必从心术起。

1、查字,正音
计:十,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巨大数量。计,金文午,疑为对“十”的误写言,说话、商谈),表示大量的商谈。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十”造字本义:动词,众人七嘴八舌地商议、谋划。篆文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计”,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写成“讠”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計,會也。筭也。从言,从十。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计,合算,算数。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十”作声旁。


谋:某,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不确定。謀,金文言,商议某,不确定),表示为不确定的问题而商议。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因为对策略没把握而找人商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谋”,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謀,慮難曰謀。从言,某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谋,讨论、筹划如何解决困难叫“谋”。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某”作声旁。


者:“者”是“煮”和“诸”的本字。者,甲骨文像木柴着火,火星喷溅火,火堆),表示古代部落燃烧篝火,用以煮食,聚众社交。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将底部的“火”写成“口”(言说),表示部落成员围绕火堆漫谈交流。有的金文将“口”写成“曰”,明确“者”的“言说”含义。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曰”写成“白”(说清楚),进一步强调“者”的“言说”主题。造字本义:动词,古代部落生火煮食,聚众漫谈。隶书将篆文字形中“木”形和“火星”模糊难辨的写成不知所云的,至此“者”的字形中“木”与“火星”形状完全消失。楷书则将隶书字形中的写成“土”加“撇”。当“者”的“生火煮食”本义消失后,再加“火”另造“煮”代替;当“者”的“聚众而谈”含义消失后,再加“言”另造“诸”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者,別事詞也。从白,聲。,古文旅字。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者,表示事物判断的代词。字形采用“白”作边旁,是声旁。,是古文的“旅”字。


存:才,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房柱房梁,借代居所。存,籀文“才”的变形,居所子,后代),表示表示定居生活,繁衍后代。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才”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安居乐业,传宗接代,世代延续。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才”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子”写成。“存”的本义是传宗接代,强调时间上能延续;“在”的本义是定居生活,强调空间上有支点。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存,恤問也。从子,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存,体恤而关切。字形采用“子”作边旁,采用“才”作声旁。


亡:亡,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人”的手部位置加一竖指事符号,表示手持盾、甲之类的护具作掩护。有的甲骨文将误将反写的“人”写成“匕”。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表示盾甲的一竖指事符号写成折笔的,强调盾甲的抵挡、护卫作用。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战败的士兵手举盾甲逃命。隶书承续篆文字形。晚期隶书变形,将“人”形写成一点一横的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亡,逃也。从入,从∟。凡亡之屬皆从亡。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亡,逃跑。字形采用“入、∟”会义。所有与亡相关的字,都采用“亡”作边旁。


之:之,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止”)下面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脚踏大地。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足履平地,徒步前往。隶书严重变形。楷书承续隶书字形,“止”形消失。古汉字中的人称来源,体现了古人的自我中心意识:脸部的正中央为“自”(鼻子,第一人称),脸部的下边为“而”(颌须,第二人称),身体的最下端为“之”(脚板,第三人称);同样,威猛的武器为“我”(大戌,第一人称),而只用于短程集发的弓弩为“尔”(排箭,第二人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之,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凡之之屬皆从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之,长出。像植物过了发芽的阶段,枝茎日益茁壮,有所扩张。字形底部的指事符号“一”,代表地面。所有与之相关的字,都采用“之”
作边旁。

枢:區,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周围有护墙保护的聚居地。樞,篆文木,门轴區,比喻确保门轴运转的凹槽),表示门轴之槽。造字本义:名词,古代建筑中扣住木板门轴两端的臼槽。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枢”,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區”简化成“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樞,戶樞也。从木,區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枢,门轴的槽。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采用“区”作声旁。


机:几,既是形旁也是声旁,表示凳子。机,篆文木,树几,凳子),表示做凳子的树木。造字本义:名词,做凳子的条木。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用“机”合并简化“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机,机木。从木,几声。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机,作凳子的条木。字形采用“木”作边旁,采用“几”作声旁。


虑:吕,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侣”的本字,表示伴侣。慮,金文吕,代表伴侣心,担心),表示为伴侣担心。籀文虍,代表虎豹猛兽思,担心),表示对猛兽侵袭的担忧。篆文承续籀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忧患安全,担忧。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楷书将隶书字形中的“虎头”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虑”,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思”省略成“心”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慮,謀思也。从思,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虑,谋划、思考。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虍”作声旁。


不:“不”是“帝”的特殊异体字。不,甲骨文是由“帝”的甲骨文字形减笔而来的特殊指事字。“帝”是“缔”的本字,甲骨文“帝”是指事字,字形在“木”(树)上端加一横指事符号,写成,上端的“才”(房柱房梁)表示以树为柱、以树为梁,即在树杈上构筑巢居;圆圈指事符号表示系束,即在树杈的框架上大量系束枝条,以构成树上栖居空间遮风挡雨的顶面、四个立面、底面。在没有锋利金属工具的巢居时代,不存在凿孔削榫的建筑技术,古人只能利用竹、藤、绳等柔韧材料来系扎、加固连结物。“帝”的简体甲骨文字形将树杈形状简化成倒三角形,将表示系束的圆圈指事符号简化成横写的“工”状。有的“帝”之甲骨文字形在顶端再加一横指事符号。巢居的发明,使先民摆脱了选择有限、进退不便的穴居困境,为生存赢得了空前广大的自由空间,使中国的史前文明革命性地跃进一大步;而最早缔枝为巢的部落首领,也由此被先民尊称为“帝”。将“帝”的甲骨文字形省去表示系束的“工”就成为“不”,即树杈未经缔结构造的原始树杈巢居,缺少防护的原始树居要面临风雨侵袭和坠落的危险,甲骨文中“帝”与“不”的造字思路,显示巢居时代的先民对原始树居不安全居住方式的否定态度。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未经缔结构造而直接使用的树杈上的原始巢居。隶化后楷书省去隶书字形中的倒三角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不,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凡不之屬皆从不。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不,鸟向上飞翔不降落。字形采用“一”作字根,“一”好比是天。字形像鸟在天上飞翔的样子。所有与不相关的字,都采用“不”作边旁。


会:“會”是“燴”的本字,“徻”是“會”的异体字。會,金文合,合并米,米饭,代主食),表示将菜肴与米饭主食同锅合煮。有的金文将食物“米”写成两团食物揉合状,进一步明确“合煮”的烹调法含义。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食物揉合状写成不知所云的,并误将金文字形下端的“口”写成“曰”造字本义:动词,把主食米饭和菜肴混合在一起烹煮。隶书基本承续篆文字形。《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会”,依据草书字形,对繁体楷书字形进行大幅度整体简化。当“會”的“合煮”本义消失后,后代楷书再加“火”(炊煮)另造“燴”代替,强调炊煮”的含义。表示本义时,古籍多以“燴”代替“會”。表示“相遇、聚集”以及相关引申义时,古籍多以“會”代替“徻”。《汉字简化方案》用“會”合并代替“徻”。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會,合也。从亼,从曾省。曾,益也。㣛,古文会如此。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会,集合。字形采用“亼”和省略了两点的“曾”会义。“曾”表示增益。㣛,古文写法的“会”就写成这样。


听: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欣”的省略,表示开心。听( yǐn),篆文口,嘴巴斤,即,开心),表示张嘴大笑。造字本义:动词,因开心而张嘴大笑。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斤”写成。《汉字简化方案》用字形简单的同音字形“听”( yǐn)合并代替字形复杂的“聽”(tīng)。当“听”合并“聽”之后,“听”不再读它原有读音 yǐn ,而转读被合并字“聽”的读音 tīng ,这是合并简化过程常见的“变读”现象。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听,笑皃。从口,斤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听,张口大笑的样子。字形采用“口”作边旁,采用“斤”作声旁。


审:“宷”是“審”的本字;“审”是“審”的异体字。釆,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番”的本字,表示古代西北少数民族。宷,金文宀,密室米,是“釆”误写,即“番”,古西北少数民族),表示古代中原人将西北少数民族俘虏关在密室。当“宷”的本义消失后,金文加“口”(问讯),或金文加“曰”(说明),明确“审讯”的含义。篆文“審”省去金文字形中的“口”(问讯)或“曰”(说明),同时用“番”(古西北少数民族)代替金文字形中的“釆”造字本义:动词,古代中原人将敌对的西北少数民族俘虏关在密室,问讯、详细盘查,以获取详细敌情。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审”,用既作声旁也作形旁的“申”(申明)代替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番”,表示要被问讯者自我申明。古籍多以“審”代替“宷”。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宷,悉也。知宷諦也。从宀、从釆。審,篆文宷从番。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宷,知悉。详知详察。字形采用“宀、釆”会义。“審”,这是篆文写法的“宷”字,采用“番”作声旁 。


侯:“侯”是“候”的本字。侯,甲骨文厂,山崖矢,箭),表示狩猎于山崖。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箭矢形状写成。有的金文加“人”,强调猎人的狩猎行为。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带着弓箭埋伏山崖,守候猎物。俗体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同时误将篆文字形中山崖的形状“厂”写成“工”,山崖形象消失。当“侯”的“设伏候猎”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人”另造“候”代替。
得:得,甲骨文手,拾贝,最原始货币),表示拾贝。有的甲骨文加“彳”(行进),表示古代中原人长途跋涉到湖海之滨寻觅和拾捡贝壳。金文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籀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有的篆文加“彳”,同时误将籀文字形中的的“贝”写成“见”造字本义:动词,捡到贝壳,喜获财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远行拾获海贝为“得”;远行深山采集有所收获为“遂”。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得,行有所得也。从彳,㝵聲。䙷,古文省彳。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得,远行探索而有所获。字形采用“彳”作边旁,采用“㝵”作声旁。䙷,这是古文写法的“得”字,省略了“彳”。


失:失,金文在手“手”上加一捺指事符号,表示手未抓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手未抓牢而丢落。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失,縱也。从手,乙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失,放手、脱手而不能控制。字形采用“手”作边旁,采用“乙”作声旁。


意: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人的发声器官发出的声响。意,金文呈混合结构,音,声曰,说),表示言语所传达的心声。篆文音,声心,情感),表示言语包含的情感。造字本义:名词,心声,心念,心志。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意”为心念,即兴而多变,三心二意乃人之常情;“志”为理性化的心念,具有稳定性、长期性,故曰“有志者事竟成”。“意”,指个人的心思、想法,强调的是个体性和主观性;“义”,原指扬善惩恶的天意,后引申为公认的道德、真理、公认的文字内涵,强调的是普遍性和客观性;“意义”,指个人愿望与世间公理的结合。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意,志也。从心察言而知意也。从心,从音。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意,志向。用心考察他人的言语就知道他人的志向。字形采用“心、音”会义。


无:无,篆文是指事字,字形在表示“秃头”的“兀”字上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全秃,强调“兀”的程度。造字本义:形容词,头顶全秃,没有头发。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兀”写成。“兀”是秃顶;“无”是全秃,完全光头。古籍多以“無”代替“无”。《汉字简化方案》用“无”合并代替“無”。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无,奇字无,通于元者。王育说,天屈西北为无。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无,这是一个奇字,是“元”的撇画向上贯通而产生的奇字。王育说,天穹向西北弓屈叫作“无”。


所: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刀斧砍、削。,金文户,门窗,借代房屋斤,即“斫”的省略,用刀斧砍、削),表示伐木筑屋。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户”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斤”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木匠拉锯挥斧,造门筑屋。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户”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斤”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所,伐木聲也。从斤,戶聲。《诗》曰:“伐木所所。”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所,砍伐树木的声音。字形采用“斤”作边旁,采用“户”作声旁。《诗经》有诗句唱道:“挥斧伐木,所所传响。”


信:”是“”的异体字。信,简体金文人,当事人口,说话),表示开口许诺。繁体金文千,巨量言,说话),表示用千言万语保证。籀文承续简体金文字形。篆文基本承续繁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许诺,发誓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言”写成。金文异体字“”写成“言”、“心”会义,言心,说真心话,真诚可靠,是横写的“心”古籍多以“信”代替“訫”。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信,誠也。从人,从言。會意。㐰,古文从言省。訫,古文信。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信,诚实不欺。字形采用“人、言”会义,是会义字。㐰,这是古文写法的“信”,采用有所省略的“言”作边旁。訫,这是古文写法的
“信”字。

虚:”是“”的本字。,金文的变形,虎头,借代老虎两个,表示虎爪土,地域),表示虎豹横行之地。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由“爪”和“土”合成的写成了“丘”造字本义:名词,虎豹横行、了无人烟的地方。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虚”的本义消失后,俗体楷书再加“土”另造“墟”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虚,大丘也。崐崘丘謂之崐崘虛。古者九夫爲井,四井爲邑,四邑爲丘。丘謂之虛。从丘,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虚,大山丘。崐仑丘也被称为崐仑虛。古代的行政区划法是,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也叫作“虛”。字形采用
“丘”作边旁,“虍”作声旁。

而:的本字。,甲骨文口,嘴巴下垂的须发),表示垂在下巴的长须。简体甲骨文“口”形简化成下唇的形状。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下巴形状简化成一横,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须束写成。有的金文有所变形,误将独体字拆写成上下两部分。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下巴上的胡须隶书承续文字形。当“而”的“胡须”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彡”(毛发)另造“耏”代替。古汉字中的人称来源,体现了古人的自我中心意识:脸部的正中央为“自”(鼻子,第一人称),脸部的下边为“而”(颌须,第二人称),身体的最下端为“之”(脚板,第三人称);同样,威猛的武器为“我”(大戌,第一人称),而只用于短程集发的弓弩为“尔”(排箭,第二人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而,頰毛也。象毛之形。《周禮》曰:“作其鱗之而。”凡而之屬皆从而。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而,脸颊上的络腮胡子。字形像毛发之形。《周礼》上有句子说,“振作起它的麟和脸颊上的毛”。所有与而相关的字,都采用“而”作边
旁。

实:,金文宀,家伫物柜貝,钱财),表示家有宝贝。有的金文误将伫物柜与“貝”写成合“貫”,表示钱财万贯。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家境富裕,柜中藏贝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实”,依据草书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头”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實,富也。从宀,从貫。貫,貨貝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实,富裕。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贯”作声旁。贯,代表财货宝贝。


故: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老旧的、已逝的。故,金文古,即“作古”的省略,老朽而自然死亡攴,持械攻击),表示持械击杀老人,有意结束垂死老人的生命(参见“殄”的本义解说)。暴殄是远古时代的野蛮传统之一:当遇到族群生存危机时,为了节约资源和保护新生代的生长,而杀死无法独立生活的老人。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人为结束老人垂死而痛苦的生命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攴”写成反文旁“夂”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故,使爲之也。从攴,古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故,有意使它变成这样。字形采用“攴”作边旁,采用“古”作声旁。


务:務,篆文矛,武器攴,持械攻击力,竭力),表示竭力攻击。造字本义:动词,战场上持械竭力搏杀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攴”写成反“夂”,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务”,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務,趣也。从力,敄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务,为使命而奔忙。字形采用“力”作边旁,采用“敄”作声旁。


在:,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房柱房梁。在,金文才,房柱房梁,借代居所土,田地),表示赖以生存的居所和田地。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才”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土”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有屋有地,定居生活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变形较大。存”的本义是传宗接代,强调时间上能延续;“在”的本义是定居生活,强调空间上有支点。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在,存也。从土,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在,存于某处。字形采用“土”作边旁,采用“才”作声旁。


必:“必”是“的本字。,金文是指事字,字形在戈的手柄两侧加两竖指事符号,表示戈柄的护(参见“介”)古人将多层柔韧的竹片缠在一起,作为锻锤、戈、矛等器械的手柄,以良好的韧性避免在使用巨大暴发力时折断手柄。在古人眼里,战场上枪械手柄的质量攸关性命,因此手柄的韧性是必须的保障。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将多层竹片缠在一起构成的戈、矛等器械的柔韧手柄。隶书变形,似乎成了字加一撇的结构,篆文字形中的形消失。当多层柔韧竹片构成的器械手柄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手柄)另造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必,分極也。从八、弋,弋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必,分成两极。字形采用“八、弋”会义,“弋”也是声旁。


从:从”是“從”的本字。从,甲骨文人,行路者人,行路者),像两个人一前一后相随而行。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两人在路上相随而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为区别于字形几乎相同的“比”的字,繁体甲骨文再加“彳”(即“行”,通道),表示在通道上两两相随。有的繁体甲骨文再加“止”(即“趾”,脚板、走路),表示跟随他人走路。繁体金文则综合两款甲骨文字形,再加“辵”(彳 止)写成“從”,强调在路上跟随。经过演变,“从”侧重于表示心思、语言等方面抽象的跟随、保持一致;“從”侧重于表示走路时地理空间上跟随、跟进。古籍多以“從”代替“从”。《现代汉语简化方案》用“从”合并代替“從”。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从,相聽也。从二人。凡从之屬皆从从。隨行也。从辵从,从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从,彼此都听对方的。字形采用两个“人”会义。所有与从相关的字,都采用“从”作边旁。


心:心,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包形的内脏器官。金文在包形器官基础上增加动脉和静脉的入口管道形象,并在包形器官的内部增加一点表示血液的指事符号,整个字形像人体内包形的泵血器官。有的金文简化血管形状。有的金文省去表示血液的指事符号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人体的泵血器官,从静脉接受血液并将其压入动脉从而维持血液在整个循环系统中的流动隶书变形较大,至此,泵血器官的包形消失、血管形状消失。古人发现,心不仅是泵血器官,还是感知器官,具有直觉思维的能力。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心,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博士說以爲火藏。凡心之屬皆从心。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心,人的心脏,是属于土性的臟器,藏在身躯的中央位置。字形像泵血器官的形状。也有博学之士说,心是属火的臟器。所有与心相关的
字,都采用“心”作边旁。

术:”的异体字;而“”和“”是“”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用手抓持。,甲骨文又,用手抓八,分,剥离),表示一手抓茎杆,一手剥茎皮(参见)。篆文把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表示将剥皮的卷刃刀夹在手指上或套在手指上。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所构成的“简写成似。楷书异体字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写成,以致字形面目全非。造字本义:名词,可以剥下枝茎上的青皮、用来绞绳或编篮的植物古籍多以秫”和“”代替“朮”和“术”。《汉字简化方案》用“术”合并代替“術”。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秫,稷之黏者。从禾,术。象形。术,秫或省禾。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秫,有黏性粟米。字形采用“禾、术”会义。象形。术,这是“秫”的异体字,省去了“禾”。


起:,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婴孩。起,金文走,步行巳,幼儿),表示幼儿行走。籀文、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婴儿学习站立、行走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走”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巳”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起,能立也。从走,巳聲。,古文起,从辵。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起,能独自站立。字形采用“走”作边旁,采用“已”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起”字,采用“辵”作边旁。






2、翻译
计谋是徒步前往传宗接代世代延续或逃命的关键机要;心里的谋划思考的不能集合,则开心张口大笑而不能详细盘查以获取详细敌情。带着弓箭埋伏山崖守侯猎物不得,手未抓牢计谋而丢落。那么心志没有造门筑屋的许诺,虎豹横行了无人烟的地方没有宝贝。所以计谋的谋划,竭力把心志藏在柜中,把心志藏在柜中必须相随心术而行。
3、心得
虑深远则计谋成,虑不会则听不审候之不得,计谋失,意无所信,虚而无实。计谋之虑在于实意,实意必须从心术而起,心术就是心安静。




4、背诵
已经发企业微信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28 17:5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1-4-28 23:27 编辑

第三周 18 20210428

今天的任务:

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定志。虑之庆虚,待神往来。
以观天地开辟,知万物所造化,见阴阴之终始,原人事之政理。

1、查字,正音
无:,篆文是指事字,字形在表示“秃头”的“兀”字上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全秃,强调“兀”的程度。造字本义:形容词,头顶全秃,没有头发。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兀”写成。“兀”是秃顶;“无”是全秃,完全光头。古籍多以“無”代替“无”。《汉字简化方案》用“无”合并代替“無”。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无,奇字无,通于元者。王育说,天屈西北为无。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无,这是一个奇字,是“元”的撇画向上贯通而产生的奇字。王育说,天穹向西北弓屈叫作“无”。


为:”是“”和“”的本字;“”是“”的异体字。,甲骨文又,抓、牵象,大型力畜),表示驯兽师手牵大象,驯化大象的野性,使大象为主人服役,劳作载重。大象是陆地上最大型的力畜,在严重依赖体力的远古时代,驯化大象为主人服务,在古人看来是是一项无所不能的发明。有的甲骨文用“爪”(抓)代替“又”(抓),将“象”写成。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长鼻大口的“象”写成长鼻大耳的“象”。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象”写成不知所云的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人工引导驯服大象,使大象掌握超越自然本能的劳动技能,变成听命于主人的劳动力。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爪”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象”写成。俗体楷书“為”将正体楷书字形中一撇三点的“爪”简化成一点。《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为”,依据草书字形整体简化。当“爲”引申出“用手势指引、指导”的动词含义后,篆文再加“手”另造“撝”代替,强调手势的作用;当“爲”引申出“不自然、不真实”的形容词含义后,金文再加“人”另造“僞”代替,强调自然因素之外人类主观意志的因素。古籍多以“爲”代替“為”。现代汉语将“爲”和“為”都简化成“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爲,母猴也。其爲禽好爪。爪,母猴象也。下腹爲母猴形。王育曰:“爪,象形也。”,古文为,象兩母猴相對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为,弥猴。作为走兽的弥猴喜欢用它的爪子。爪,就是弥猴的形象特征所在。“为”的篆文字形下部像弥猴的形状。王育说:“爪的字形,
像弥猴的爪形”。,这是古文写法的“为”字,像两只弥猴相对的样子。

而:的本字。,甲骨文口,嘴巴下垂的须发),表示垂在下巴的长须。简体甲骨文“口”形简化成下唇的形状。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下巴形状简化成一横,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须束写成。有的金文有所变形,误将独体字拆写成上下两部分。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下巴上的胡须隶书承续文字形。当“而”的“胡须”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彡”(毛发)另造“耏”代替。古汉字中的人称来源,体现了古人的自我中心意识:脸部的正中央为“自”(鼻子,第一人称),脸部的下边为“而”(颌须,第二人称),身体的最下端为“之”(脚板,第三人称);同样,威猛的武器为“我”(大戌,第一人称),而只用于短程集发的弓弩为“尔”(排箭,第二人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而,頰毛也。象毛之形。《周禮》曰:“作其鱗之而。”凡而之屬皆从而。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而,脸颊上的络腮胡子。字形像毛发之形。《周礼》上有句子说,“振作起它的麟和脸颊上的毛”。所有与而相关的字,都采用“而”作边
旁。

求:”是“”和“”的本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抓、揪。,甲骨文十,即“又”的变形,用手抓、揪倒写的“毛”,借代毛皮大衣),表示手抓毛皮大衣,即穿着毛皮大衣。在生存环境恶劣的远古冬季,毛皮外衣是日常生活最重要的必须品,它对于抵御寒冷、维持生存意义重大。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倒写的“毛”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穿上毛皮外衣。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将篆文字形中倒写的“毛”写成“水”。当“”引申出名词“毛皮外衣”之后,金文再加“衣”另造“”代替,表示穿上毛皮外衣。当“”再次引成名词“毛皮外衣”之后,篆文用“人”代替“衣”另造“”代替,表示人类穿戴皮制衣帽的保暖行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裘,皮衣也……求,古文省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裘,兽皮制的保暖外衣……求,这是古文写法的“裘”字,字形省略了“衣”。


安:安,繁体甲骨文宀,新房女,流泪的新娘),表示新房中有新娘,别亲远嫁的新娘,忧伤落泪。古代出嫁的女子在婚礼上哭泣,既是不舍父母乡亲、担忧未知命运的个人真情,也是传统婚嫁礼俗的要求。简体甲骨文省去“三点水”(眼泪),将写成“女”。古代男子兴宅、娶亲,标志成家独立,获得家族事务的发言权,成为独立意义上的社会分子。因此在古代农业社会,盖新房、娶媳妇,是男子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两大任务,直接而深刻地影响到男子个人的心理状态,成则安居乐业,不成则内心焦虑不宁。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女”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男子建房娶亲成家,内心踏实过日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女”写成。古人称娶亲成家、专心度日为“安”;称生活富足、内心愉快安定为“寧”,“安”是“寧”的基础,“寧”是“安”的高级境界。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安,靜也。从女在宀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安,娴静。字形采用“宀、女”会义,表示女在屋下。


静:”和“”是“”的异体字;而“”是“”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纯洁、无污染。,金文清,纯洁、无污染争,极力实现),表示极力使之纯洁、无污染。金文异体字“静”省去“水”。有的金文异体字将混合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将“青”写成,将“爭”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清除污染,使之纯洁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青”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爭”写成俗体楷书“静”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由于“静”与“净”的字音相同、字形字义相近,古籍常将二者相互通用。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靜,審也。从青,爭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静,自审内省。字形采用“青”作边旁,采用“争”作声旁。


五:”是特殊指事字,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甲骨文在两横之间加一横表示“”,代表天、地、人,万物之源。后来古人在天地“”之间再加一个“”,用两个“”表示“”。“”也是特殊指事字,“”的甲骨文字形用一个叉号寓意天、地万物的交汇,以表示大于“”的正整数。有的甲骨文在字形万物交汇)基础上加天地之间),表示天地间交汇的万物。在造字时期的远古时代,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都曾是极限数。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金、木、水、火、土等宇宙的构成要素,代表天地间万物交汇构成元素的极限数,大于四,小于六。隶化后楷书“五”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五,五行也。从二,陰陽在天地閒交午也。凡五之屬皆从五。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五,金、木、水、火、土五行。依据“二”为字根,“二”表示天地两极,“乂”代表阴气和阳气交错,“五”表示阴阳两气在天地间交错。
所有与五相关的字,都采用“五”作边旁。

脏:藏,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隐匿。臟,甲金篆隶字形资料暂缺,印刷体楷书月,即“肉”,借代生理组织藏,隐匿),表示内藏于胸腔、腹腔的生理组织。简化字以字形简单的声旁“庄”代替正体楷书字形中字形复杂的“藏”。推测造字本义:名词,隐藏在胸腔、腹腔内部的组织器官,古人将它们分为心、肝、脾、肺、肾五大器官。古籍多以“脏”代替“臟”。由于读音与含义相近,《汉字简化方案》中用“臟”()代替“髒”。
和:”是“”的简化异体字;“”是“”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禾本植物,即空心的竹管或芦管。,甲骨文侖,即“龠”,吹奏排笛禾,竹管),表示吹奏竹管或芦管制成的排笛。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侖”写成“龠”,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禾”写成。简体金文“和”省去“龠”的中下部分,写成“口、禾”会义的结构,淡化乐器的意义,强调“开口表达不同观点”的意义,相当于将甲骨文字形写成,或将金文字形写成,或将篆文字形写成。篆文“和”承续简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言论、观点不同,但主调合拍,宗旨一致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禾”写成金文异体字“訸”用“言”(说话)代替“口”(说话),进一步强调“言论观点不同,而总体思想协调一致”的含义。古籍多以“和”代“龢”与“訸”。现代汉语常“和谐”并用,“和”与“谐”近义而有所不同:“和”示不同声音、不同观点因相合拍、相融合而产生共鸣,强调诸异而致同;“谐”表示相同的声音、相同的观点因一致而统一,强调诸同而大同。“和”的统一性比“谐”更为丰富。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和,相譍也。从口,禾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和,言论相呼应。字形采用“口”作边旁,采用“禾”作声旁。


通:用,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可使器物。,甲骨文辵,行进用,借代物用),表示物用来往,交流有无。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用”写成。篆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用”写成“甬”造字本义:动词,不同部落或聚邑彼此来往,交换物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通,達也。从辵,甬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通,直达。字形采用“辵”作边旁,“甬”作声旁。


六:的本字。,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房屋的外形框架,有立墙、斜顶,表示房屋的空间维度:四壁加屋顶地板两面。有的甲骨文在突出了屋脊,像屋顶的烟囱(——参见”)。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则将金文字形中的屋顶形象变形成费解的造字本义:名词,庐,由四面墙,以及屋顶、地面两面构成的房屋隶书则将金文字形中的屋顶形象简化成一点一横当“六”作为单纯数字之后,后人再加“盧”(器皿中装着兽肉)另造“廬”代替,表示生活栖息的空间。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六,《易》之數,陰變於六,正於八。从入,从八。凡六之屬皆从六。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六,《周易》常用的数,阴爻称为六,即阴爻的变数为六,阳爻的变数为八。字形采用“入、八”会义。所有与六相关的字, 都采用“六”
作边旁。

腑:府,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国库。腑,甲金篆隶字形暂缺,楷书月,“肉”,代组织器官府,国库),表示身体的器官库。推测造字本义:名词,中医思想中储存安放胃、胆、膀胱、三焦、大小肠等诸多器官的体腔,也常泛指内脏器官。
精:青,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倩”的省略,表示好看的、漂亮的。精,金文米,稻粟青,“倩”,漂亮),表示特别好看的大米。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经过筛选的上等稻米,粒长而均匀、晶白而莹润、高级而漂亮。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精”是经过筛选的上等稻米;“粗”是未经筛糠去碎的糙米。在中医观念中,“精”是生命能量的最高级形式,用以化血化气养神,精气有限,精竭人枯;“神”来自于受孕时的父母“两精相搏”,是统领生命的天真魂灵,若不自觉持守,容易在后天耗散。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精,擇也。从米,青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精,优选品。字形采用“米”作边旁,采用“青”作声旁。


神:本是同一个字,后分化。,甲骨文像神秘的劈雳、不同方向开裂的闪电。古人认为打雷闪电是至高无上的天神在发怒。当“”的“闪电”和“天神”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示”另造代替:示,祭祀申,闪电),表示祭拜发出闪电的天公。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名词,古人祭拜的天公,万物的创造者和掌控者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申”在中医观念中,“是生命能量的最高级形式,用以化血化气养神,精气有限,精竭人枯;来自于受孕时的父母两精相搏,是统领生命的天真魂灵,若不自觉持守,容易在后天耗散;是沟通天地万物的通神力量,比更脆弱,要以静心与觉悟特别养护;是统领精神的神秘能量,也称阳神,主动,负责有意识状态下的情感、思想等心智活动;是统领肉体的神秘能量,也称阴神”,主静,负责无意识状态下的感知、代谢等生理本能。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从示申。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神,天神,引出万物的存在。字形采用“示、申”会义。


魂:云,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空中流动、变幻的气流。魂,篆文云,气流,处于流动、变幻状态鬼,指支配心灵的神秘能量),表示如云气般神秘的能量。造字本义:名词,人体内的神秘能量,为生命最重要的元素,统领精神;但这种能量如云气般流动而不可捉摸,一旦失守则飘散于人体之外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云”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鬼”写成。俗体楷书鬼”简写成古人认为,肉体是“的泊处,当肉体死亡,便不复存在;但可以在肉体死后云游。在古代中医观念中,是统领生命的天真能量,来自于父母奇妙的两精相搏,需要后天观照持守;是沟通天地万物的通神力量,比更脆弱,要以静心与觉悟特别养护;是统领精神的神秘能量,也称阳神,主动,负责有意识状态下的情感、思想等心智活动;是统领肉体的神秘能量,也称阴神”,主静,负责无意识状态下的感知、代谢等生理本能。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魂,陽气也。从鬼,云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魂,人的天生阳气。字形采用“鬼”作边旁,采用“云”作声旁。


魄:,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停靠。,篆文白,即的省略,停靠鬼,指支配肉体的神秘能量),表示泊魂所在。造字本义:名词,支配肉体、并依附肉体而存在的神秘性静态能量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白”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鬼”写成古人认为,肉体是“魄”的泊处,当肉体死亡,“魄”便不复存在;但“魂”可以在肉体死后“云游”。在古代中医观念中,“神”是统领生命的天真能量,来自于父母奇妙的“两精相搏”,需要后天观照持守;“灵”是沟通天地万物的通神力量,比“神”更脆弱,要以静心与觉悟特别养护;“魂”是统领精神的神秘能量,也称“阳神”,主动,负责有意识状态下的情感、思想等心智活动;“魄”是统领肉体的神秘能量,也称“阴神”,主静,负责无意识状态下的感知、代谢等生理本能。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魄,陰神也。从鬼,白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魄,阴神,即人的天生阴气。字形采用“鬼”作边旁,采用“白”作声旁。


固:,既是声旁也是形旁,疑是篆文对金文字形中的字形的误写。,金文盾甲束,缠绕、捆束),表示对盾甲进行某种加强。篆文将金文字形中加强型的盾写成“古”;也就是说“古”中的“十”其实是“甲”,“古”中的“口”,其实是捆束造字本义:动词,给盾甲捆扎或加层,使之牢不可破。隶书承续篆文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固,四塞也。从囗,古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固,四周阻塞不易进出。字形采用“囗”作边旁,“古”作声旁。


守:守,甲骨文六,即“庐”的本字,房屋寸,手持器械)。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寸”。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持械护卫家园,御寇入侵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守,守官也。从宀,从寸。寺府之事者。从寸。寸,法度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守,官吏的操行、节操。字形采用“宀、寸”会义。宀,表示官府的事。寸,表示法度。


不:的特殊异体字。不,甲骨文是由“帝”的甲骨文字形减笔而来的特殊指事字。“帝”是“缔”的本字,甲骨文“帝”是指事字,字形在“木”(树)上端加一横指事符号,写成,上端的“才”(房柱房梁)表示以树为柱、以树为梁,即在树杈上构筑巢居;圆圈指事符号表示系束,即在树杈的框架上大量系束枝条,以构成树上栖居空间遮风挡雨的顶面、四个立面、底面。在没有锋利金属工具的巢居时代,不存在凿孔削榫的建筑技术,古人只能利用竹、藤、绳等柔韧材料来系扎、加固连结物。“帝”的简体甲骨文字形将树杈形状简化成倒三角形,将表示系束的圆圈指事符号简化成横写的“工”状。有的“帝”之甲骨文字形在顶端再加一横指事符号。巢居的发明,使先民摆脱了选择有限、进退不便的穴居困境,为生存赢得了空前广大的自由空间,使中国的史前文明革命性地跃进一大步;而最早缔枝为巢的部落首领,也由此被先民尊称为“帝”。将“帝”的甲骨文字形省去表示系束的“工”就成为“不”,即树杈未经缔结构造的原始树杈巢居,缺少防护的原始树居要面临风雨侵袭和坠落的危险,甲骨文中“帝”与“不”的造字思路,显示巢居时代的先民对原始树居不安全居住方式的否定态度。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未经缔结构造而直接使用的树杈上的原始巢居。隶化后楷书省去隶书字形中的倒三角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不,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凡不之屬皆从不。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不,鸟向上飞翔不降落。字形采用“一”作字根,“一”好比是天。字形像鸟在天上飞翔的样子。所有与不相关的字,都采用“不”作边旁。


动:动(動),金文被刺瞎眼睛的男奴重,大包袱),表示男奴负重驮物。有的金文辵,行进重,包袱),突出负重行进的运输主题。篆文重,包袱),强调使用体力。造字本义:动词,使用体力,负重劳作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动”,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重”简化成“云”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動,作也。从力,重聲。,古文动从辵。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动,起身作事。字形采用“力”作边旁,采用“重”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动”,采用“辵”作边旁。


乃:的本字。,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女性胸部侧视时突出的乳峰。繁体甲骨文在乳峰上再加,强调女性人类的体型特征。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形与乳峰形写成双乳峰形篆文承续金文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女子的乳房隶书有所变形,字形与”相似。有的隶书为区别于“”的字形,强化甲骨文字形中的“人”的字形,表示女人的双乳当“乃”的“乳房”本义消失后,隶书再加“女”另造“奶”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乃,曳詞之難也。象气之出難。凡乃之屬皆从乃。,古文乃。,籀文乃。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乃,说话措词迟钝。字形像语气出口很难的样子。所有与乃相关的字,都采用“乃”作边旁。,这是古文写法的“乃”字。,这是籀文写
法的“乃”字。

能:的本字。,甲骨文像大型动物,字形突出了它的大嘴和利爪造字本义:名词,体形庞大但善于爬树的熊金文突出了圆头、大口利齿、利爪的特征。有的金文分离成四个字件。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熊头和大嘴写成“月”。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能”的熊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火”另造“熊”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能,熊屬。足似鹿。从肉,㠯聲。能獸堅中,故稱賢能;而彊壯,稱能傑也。凡能之屬皆从能。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能,熊属。足形似鹿。字形采用“肉”作边旁,“㠯”作声旁。能(熊)是兽的中坚,因此称贤者为“能”;而强壮者,则称为“能杰”。所
有与能相关的字,都采用“能”作边旁。

内:内,甲骨文冂,门框入,由外而里),表示进门。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门框写成屋形。有的金文将屋形简写成“宀”。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宀”与“连写混合结构,字形严重变形。造字本义:动词,进门,回家隶书继承篆文字形。古人称进门回家为“内”;称出门到郊野占星问卜为“外”。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内,入也。从冂,自外而入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内,进入。字形采用“冂”作边旁,表示从外面进到里面。


视:示,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祭告。視,甲骨文示,祭告目,看),表示祭告而且察看。金文调整成左右结构,并将“目”写成“見”写成。籀文写成目、示会义,表示察看征兆。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向神祭告时仔细察看显示的征兆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示”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見”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视”,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見”简化成“见”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視,瞻也。从見,示聲。𥄚,古文視。眡,亦古文視。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視,远眺。字形采用“见”作边旁,采用“示”作声旁。𥄚,这是古文写法的“视”。“眡”,这也是古文写法的“视”。


反:反”是“扳”的本字。反,甲骨文厂,石崖又,抓),表示攀岩、攀崖。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彳,行进),突出登山主题。籀文、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攀岩翻山。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反”的本义消失后,再加“手”另造“扳”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反,覆也。从又,厂反形。,古文反。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反,翻转手掌。字形采用“又、厂”会义,“厂”像手掌翻转的样子。,这是古文写法的“反”。


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开心。yǐn),篆文口,嘴巴斤,即,开心),表示张嘴大笑。造字本义:动词,因开心而张嘴大笑。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斤”写成。《汉字简化方案》用字形简单的同音字形“听”( yǐn)合并代替字形复杂的“聽”(tīng)。当“听”合并“聽”之后,“听”不再读它原有读音 yǐn ,而转读被合并字“聽”的读音 tīng ,这是合并简化过程常见的“变读”现象。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听,笑皃。从口,斤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听,张口大笑的样子。字形采用“口”作边旁,采用“斤”作声旁。


定:定,甲骨文宀,房屋足,结束征战归邑),表示结束征战,消除暴乱,归家安生。远古男子为了觅食和战争,总是常常外出远行奔波,回归家园是身心踏实的歇息。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足”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结束征战,安居度日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定,安也。从宀,从正。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定,安生度日。字形采用“宀、正”会义。


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前往。志,金文之,前往心,思想),表示心之所向。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心之所向,即内心追求的目标。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之”写成“士”,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常假借“志”代替“誌”。《汉字简化方案》用“志”合并代替“誌”。现代汉语中常常“意志”并用,“意”与“志”,同属心理能量,区别在于:“意”为心念,可源于本能可出自观念,但都即兴而多变,故曰三心二意乃人之常情;“志”为最深刻的心念,是特别的“意”,多化于教育,具有强烈的理性、稳定性、长期性,故曰“有志者事竟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志,意也。从心,之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志,意愿。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之”作声旁。


之:之,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下面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脚踏大地。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足履平地,徒步前往隶书严重变形。楷书承续隶书字形,“形消失。古汉字中的人称来源,体现了古人的自我中心意识:脸部的正中央为自”(鼻子,第一人称),脸部的下边为“而”(颌须,第二人称),身体的最下端为“之”(脚板,第三人称);同样,威猛的武器为“我”(大戌,第一人称),而只用于短程集发的弓弩为“尔”(排箭,第二人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之,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凡之之屬皆从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之,长出。像植物过了发芽的阶段,枝茎日益茁壮,有所扩张。字形底部的指事符号“一”,代表地面。所有与之相关的字,都采用“之”
作边旁。

太:太,金文在“”字下面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大”的最高程度,极大、无限大。籀文加两点造字本义:形容词,的最高程度,特大,超大。隶书恢复金文字形。
虚:”是“”的本字。,金文的变形,虎头,借代老虎两个,表示虎爪土,地域),表示虎豹横行之地。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由“爪”和“土”合成的写成了“丘”造字本义:名词,虎豹横行、了无人烟的地方。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虚”的本义消失后,俗体楷书再加“土”另造“墟”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虚,大丘也。崐崘丘謂之崐崘虛。古者九夫爲井,四井爲邑,四邑爲丘。丘謂之虛。从丘,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虚,大山丘。崐仑丘也被称为崐仑虛。古代的行政区划法是,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丘”也叫作“虛”。字形采用
“丘”作边旁,“虍”作声旁。

待:待,金文彳,前行寺,持),表示有所持而前往。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持礼前往,表达敬意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待,竢也。从彳,寺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待,等着。字形采用“彳”作边旁,“寺”作声旁。


往:㞷”是“往”的本字。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至高无上的统治者,贤明之君。往,甲骨文之,前行、投奔王,贤君),表示投奔贤君。有的甲骨文将“王”写成。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止”简写成类似“屮”形的。有的金文将“王”写成。当“㞷”成为单纯字件后,金文再加“彳”(前行)另造“往”代替,表示朝某地“前行投奔”。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一心一意投奔贤明之君,归附安乐之国。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由“止”与“王”合写的“㞷”简写成“主”。古籍多以“往”代替“㞷”。时间逝去为“往”;远古时代为“昔”。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往,之也。从彳,㞷聲。迬,古文从辵。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往,去,到……去。字形采用“彳”作边旁,采用“㞷”作声旁。迬,古文字形采用“辵”作边旁。


来:”的本字。來,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叶子对生的麦子,顶部的一撇像麦穗。有的甲骨文略有变形,误将表示麦茎的中间一竖穿透表示麦穗的一横。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加“彳”(行,迁移)、加“止”(脚趾,借代行走、移动),强调麦子由异域“引进”中原。麦子是从南欧及西亚引进的作物品种,产量大大高于黍、粟等本土作物,古人将这种优良作物命名为“來”——外来的。篆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但误将甲骨文字形中对生的麦叶写成“从”造字本义:名词,麦子,从外域引进的作物。隶书基本承续篆文字形,将“从”简化成两点一横,至此麦形完全消失。当“來”的“麦子”名词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夂”(倒写的“止”,脚,表示迁徙,引进)另造“麥”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來,周所受瑞麥來麰。一來二峰,象芒朿之形。天所來也,故爲行來之來。《詩》曰:“詒我來麰。”凡來之屬皆从來。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来,周代先人所接受的西域瑞麦。一支來麦有二支麦峰(指篆文“來”字形中的),象麦子的芒刺形状。它是上天送来的宝贵礼物,所以称
这种庄稼为“行来”的“来”。《诗经》上有诗句唱道:“诒我來麰。”所有与来相关的字,都采用“来”作边旁。

以:㠯”是“以”的本字;“以”是“似”的本字。㠯,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字形是倒写的“巳”(新生儿),表示新生儿与父母相像。金文“㠯”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篆文“㠯”有所变形。当“㠯”的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在“巳”字基础上再加“人”另造会义字“以”代替:倒写的“巳”,新生儿人,母体),表示母婴通过脐带相连。造字先人发现,母子间之所以有遗传学上的精确相似,是因为连接母子的脐带发挥神秘作用。篆文“以”将甲骨文字形中“巳”和“人”相连的,分离成“㠯”和“人”造字本义:动词,母子脐带相连,形神特征相传。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㠯”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古籍多以“以”代替“㠯”。当“以”引申为虚词后,篆文再加“人”另造“似”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㠯,用也,从反巳。賈侍中說,巳,意巳實也。象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㠯,使用。字形采取反写“已”的方法来造字。贾侍中说,已,表示想法已落实。是个象形字。


观:的本字。,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长着两只大眼的大鸟,两只大眼之上是夸张醒目的眉羽,整个字形像类似猫头鹰的大眼睛猛禽。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当雚”的“大眼睛猛禽瞪大眼睛察看”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見”另造“觀”代替,强调猛禽夸张的大眼“无所不见”的洞察力。造字本义:动词,猫头鹰瞪大锐利的眼睛警觉察看。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观”,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雚”简写成“又”,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見”简写成“见”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觀,諦視也。从見,雚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观,审谛察看。字形采用“见”作边旁,采用“雚”作声旁。


天:天,甲骨文口,即“日”的简写,太阳大,成年人),表示人的头顶上方、日月星辰所在的太空。有的甲骨文将“大”写成“夫”。有的甲骨文用“上”代替“日”:上,与地相对的空间大,成年人),表示在人的头顶之上的太空。有的甲骨文将“上”和“大”混写。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简体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上”简写成“一”。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人类头顶上方的太空苍穹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大”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天,顚也。至高無上,从一、大。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天,头顶。至高无上,字形由“一、大”构成。


地:地,金文字形与“坠”同源。地,金文阜,用于抛葬的山崖倒写的“人”,被抛葬的死者被捆绑的“人”,表示包裹尸体又,抓持,抛掷土,深坑),表示远古时代用于抛葬的深谷深坑。客家方言至今仍称“墓”为“地”,称“扫墓”为“告地”。籀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彖”(猪)。有的籀文山,山岩水,水泽土,土壤),表示由山水田园构成的广大空间。篆文土,墓穴也,即“它”,虫蛇),表示虫蛇赖以穴居的墓穴。造字本义:名词,从抛葬到土葬过渡的远古时代的简单墓穴。晚期隶书将早期隶书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地,元气初分,輕清陽爲天,重濁陰爲地。萬物所陳列也。从土,也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地,宇宙间浑沌的元气初分之时,轻清的阳气上升为天,重浊的阴气下沉为地。地是万物陈列的所在。字形采用“土”作边旁,采用“也”作
声旁。

开:開,金文門,户幵,像双手抽拉门栓),表示一双手将门栓抽出栓孔。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抽掉门栓,启动关闭的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连写成开”。《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开”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門”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開,張也。从門,从幵。,古文。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开,开张大门。字形采用“门”作边旁,采用“幵”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开”字。


辟:”是“”的本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刑具。,甲骨文人,跪着人口,宣读判决辛,刑具),表示宣读官方的死亡判决,并行刑斩首。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辛”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和“口”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辛”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宣读官方的死亡判决,行刑砍头。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辛”写成。当“辟”的“砍头”本义消失后,篆文加“刀”另造“劈”代替。古籍常假借“辟”代替“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辟,法也。从卩,从辛,節制其辠也;从口,用法者也。凡辟之屬皆从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辟,刑法。字形采用“卩、辛”作边旁,表示节制人们的犯罪意念;用“口”作边旁,表示执法者。所有与辟相关的字,都采用“辟”作
边旁。

知:知”是“智”的本字。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借代行猎、作战。知,甲骨文干,武器,借代行猎、作战口,谈论矢,武器,借代行猎、作战),表示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在远古时代,弯弓使箭是成年人的基本常识和重要经验。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省去“干”,简化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知”的形容词含义“聪明、有战略”消失后,金文再加“曰”(说,传授)另造“智”代替,强调谈论和传授经验。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知,詞也。从口,从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知,表达了解、明白时的措词。字形采用“口、矢”会义。


万:“万”是民间代替笔画繁复字形“萬”的俗体字。“万”是特殊指事字,是特殊指事字“”的孪生字。千,甲骨文在“人”的小腿部位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不停地行走位移,当“千”引申出数词“一百的十倍数”后,字形由“迁”字代替。万,甲骨文在“人”的头顶位置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超越“千”(迁)的极限,即在造字时代的中原祖先眼里,向东有海涯,向西却有无尽的路途,西域之西,还有遥远的西域。据古籍记载,“万”姓为周代天子对进贡匈奴的赐姓。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永远走不到头的旷远西域。楷书承续金文字形。大约秦汉时期民间用“万”引申出数词含义,代替“萬”表示一千的十倍数。“十”是打满了结的纪事绳子;“百”是不断地说(白);“千”是不断地走(迁);“万”是走不到头的旷远西域;“億”是无限地憧憬(亿)。《汉字简化方案》用“万”合并代替笔画繁复的“萬”。
物: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刎”的本字,表示用刀宰杀,刀刃溅血。物,甲骨文牛,头部长角、体型粗壮的力畜勿,血溅刀刃),表示用刀杀牛。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刀”和三点血滴连写成“勿”。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杀牛。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牛”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勿”写成。在中国古代传说中,地上的一切都是神牛下凡造成的,所以用“牛”指代“物”,用“牛”指代一切。杀牛为“物”,解牛为“半”。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物,萬物也。牛爲大物;天地之数,起於牽牛,故从牛,勿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物,万物。牛为大物;天地万物之数,起于牵牛,因此字形采用“牛”作边旁,“勿”作声旁。


所: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刀斧砍、削。,金文户,门窗,借代房屋斤,即“斫”的省略,用刀斧砍、削),表示伐木筑屋。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户”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斤”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木匠拉锯挥斧,造门筑屋。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户”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斤”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所,伐木聲也。从斤,戶聲。《诗》曰:“伐木所所。”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所,砍伐树木的声音。字形采用“斤”作边旁,采用“户”作声旁。《诗经》有诗句唱道:“挥斧伐木,所所传响。”


造:,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祭祀祝祷,祈求顺心顺愿。艁,金文舟,代表器物、交通工具等告,祝祷祈愿),表示为造船祈愿。有的金文加“,扩大的含义,表示筑屋、建船。有的金文(前行)代替。有的金文省去金文字形中的。籀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在铸器、做船时祝祷,祈愿进展顺利,器物坚固耐用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走字底,将篆文字形中的告”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造,就也。从辵,告聲。譚長說:造,上士也。艁,古文造从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造,作成。字形采用“辵”作边旁,“告”作声旁。谭长说,拥有制造技术的人,属于上士阶层。艁,这是古文写法的“造”,字形采用
“舟”作边旁。

化:化,甲骨文一个头朝上站立的一个头朝下入土的),表示由生到死的改变。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头朝下的“人”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由昂首挺立到向下入土,即自然死亡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中医称固体食物从撑胃到变成流质的过程为消”;称流质在肠道被吸收、合成养分的过程为“化”。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化,教行也。从匕,从人,匕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化,教化施行。字形采用“人、匕”会义。


见:見,甲骨文目,用眼看人,人类),表示人眼的动作。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睁着眼睛看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见”,依据草书字形,局部简化。向前看为见”,回头看为“艮”。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見,視也。从儿,从目。凡見之屬皆从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见,视,看。字形采用“儿、目”会义。所有与见相关的字,都采用“见”作边旁。


阴:,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天空多云、没有阳光、有雨情。金文阜,山地侌,天空多云、没有阳光),表示山地背阳、缺少阳光的北坡。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阜”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名词,山地背阳的潮湿北坡。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阜”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用“(与相对,表示没有阳光)代替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天空多云而没有阳光)另造会义字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陰,闇也。水之南、山之北也。从,侌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阴,昏暗无光。阴坡,在河川南面、山岭北面。字形采用“左耳旁”(阜)作边旁,采用“侌”作声旁。


阳:昜,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暘”的本字,表示日光照耀。陽,甲骨文阜,山地昜,即“暘”,日光照射),表示受光的山坡。金文在甲骨文中“昜”(日光照射)的字形上加“彡”(光影),表示日光照射物体产生的投影。造字本义:名词,山地受光的南坡。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阜”写成“左耳旁”。《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阳”,以“日”代正体楷书的“易”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陽,高、明也。从,昜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阳,高而亮。字形采用“左耳旁”(阜)作边旁,采用“昜”作声旁。


终:的本字。,甲骨文为象形字,像在纪事的绳子的两端打结(参见),表示记录终结。有的甲骨文将实心的绳结写成空心的小圈,突出终结形象。金文将两端的绳结移到中间。当终结本义消失后,有的金文写成会义字:终结日,时间),表示一个纪时周期的结束,即年终的季节。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两个绳结相连成直线,写成与相似的字形。有的籀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省去籀文字形中的,同时加(冰),突出年终下霜结冰的季候特征。当终结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结绳)另造代替。造字本义:动词,一个结绳纪事主题的完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终”,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古人根据四季的特征与节奏,总结出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养生之道:生,长,收,藏。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終,絿絲也。从糸,冬聲。,古文终字。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终,将丝线缠紧。字形采用“糸”作边旁,采用“冬”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终”字。


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掌管。始,金文司,掌管),表示在母系时代,有神奇生育能力的妇女在中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有的金文又加厶,头朝下的胎儿或幼婴),强调生育能力;有的金文台,怀胎女,母)。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代表家族繁衍渊源的最先之母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女”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人称天地初开、人类诞生之际为元”;称代表家族繁衍渊源的太母为“始”。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始,女之初也。从女,台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始,女子的初生。字形采用“女”作边旁,采用“台”作声旁。


原:“泉”是“原”的本字;而“原”是“源”的本字。泉,甲骨文穴,石洞水,涓涓细流),表示石洞里细流涓涓。有的甲骨文加“下”,表示水从山上的石洞向山下流。有的甲骨文省去“水”,将表示向下的水流省略成“下”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简写成。当“字的“出水的石洞”的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岩石、石洞)另造代替,强调山上的石洞水源。造字本义:名词,出水的石洞,水流的源头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的“水流源头”本义消失后,篆文又再加再造代替。在古籍中,“元”和“原”都有时空上起始、最初的意思:“元”侧重于抽象的、时间性的、整体性的起始;“原”侧重于个体的、空间性的、具象性的起始;因此表达“蒙昧太古”时,“元始”比“原始”更准确,但现代汉语以“原始”代替“元始”。古籍有时将“元”与“原”相互假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厵,水泉本也。从泉出厂下。原,篆文从泉。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厵,泉水的本源。字形采用“泉”作边旁,像泉水从石崖下流出。篆文字形灥,采用“泉”作边旁。


人:人,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是垂臂直立的动物形象。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突出了弯腰垂臂、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形象,像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造字本义:名词,躬身垂臂的劳作者,地球上唯一会创造文明符号、自觉进化的动物隶书变形较大,弯腰垂臂的形象完全消失。“私厶”,是头部朝下、尚未出生的神秘胎儿;“了”是刚出生的、性别确然可辨的幼婴;“子”是挥动两臂、两腿包裹在襁褓中、尚不能独立活动的幼儿;“大”是顶天立地的成年人;“人”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的劳动者。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人,天地之性最貴者也。此籒文。象臂脛之形。凡人之屬皆从人。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人,天地间品性最高贵的生物。这是籀文字形。字形像垂着手臂、挺着腿胫的形象。所有与人相关的字,都采用“人”作边旁。


事:”是“使”的本字;“”、“”与“”同源。,甲骨文中,四方与他国毗邻、地处诸国之间的国家又,执、持),表示大使手持旌节护照,出使他国。远古时代以族旗或国旗为跨界出行的护照。简体甲骨文将国旗“中”简写成,导致字形晦涩。有的简体甲骨文则进一步将国旗“中”简化成。繁体金文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简体金文将“中”简化成。简体金文、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有的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大使手持旌节护照,出使邻国谈判,记录划定的国界,完成传之后世的历史文件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中”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事,職也。从史,之省聲。,古文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事,当差。字形采用“史”作边旁,采用有所省略的“止”(屮)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事”字。


政: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出兵讨伐不义之地。,甲骨文正,征伐不义之地攴,持械攻击),表示武力征服。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武力征服并用暴力统治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政,正也。从攴,从正,正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政,以强力施行正义。字形采用“攴、正”会义,“正”也是声旁。


理:,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民居、作坊。理,篆文王,玉里,作坊),表示在作坊治玉。造字本义:动词,在作坊将山上挖来的璞石加工成美玉,使之成器,有形有款隶化后楷书继承篆文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理,治玉也。从玉,里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理,加工玉石。字形采用“玉”作边旁,采用“里”作声旁。






2、翻译
不要人工引导驯服大象使大象掌握超越自然本能的劳动技能而穿上毛皮外衣保暖;内心清除污染让隐藏在胸腔、腹腔内部的金木水火土器官踏实过日子;观点不同但主调合拍宗旨一致的不同器官库来往交换空间维度;生命能量、统领生命的天真魂灵、阳神(统领精神的神秘能量)、阴神(统领肉体的神秘能量)四者牢不可破持械护卫家园御寇入侵不负重劳作;就能进门回家向神祭告时仔细察看显示的征兆、因攀岩翻山开心而张嘴大笑、内心追求结束征战安居度日的目标。
对猛兽侵袭的担忧而徒步前往最大的了无人烟的地方,持礼前往对天公表达敬意一心一意投奔贤明之君归附安乐之国并从外域引进的作物。母子脐带相连形神特征相传像猫头鹰瞪大锐利的眼睛警觉察看太空苍穹和大地开张的门宣读官方的死亡判决行刑砍头,谈论和传授祈愿万物伐木筑屋的改变进展顺利,睁着眼睛看山地背阳的潮湿北坡和受光的南坡徒步前往终结后的家族繁衍的诞生;躬身垂臂的劳作者手持旌节护照徒步前往邻国谈判的源头是武力征服并用暴力统治、治理。
3、心得
心术:本着无为之道,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内视、反听、定志。用心去看,用心去听,回归自己原始的内部状态,则神能往来。





4、背诵
已经发企业微信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29 21: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1-4-29 23:16 编辑

第三周 19 20210429
今天的任务:
结合昨天语句:
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反听、定志。虑之庆虚,待神往来。
以观天地开辟,知万物所造化,见阴阴之终始,原人事之政理。
完成如下语句:
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而见天道;不见而命,不行而至;是谓道和。
以通神明,应于无方,而神宿矣。
并依据本章内容,在心得中说明,神明与神的区别和联系。
1、查字,正音
不:的特殊异体字。不,甲骨文是由“帝”的甲骨文字形减笔而来的特殊指事字。“帝”是“缔”的本字,甲骨文“帝”是指事字,字形在“木”(树)上端加一横指事符号,写成,上端的“才”(房柱房梁)表示以树为柱、以树为梁,即在树杈上构筑巢居;圆圈指事符号表示系束,即在树杈的框架上大量系束枝条,以构成树上栖居空间遮风挡雨的顶面、四个立面、底面。在没有锋利金属工具的巢居时代,不存在凿孔削榫的建筑技术,古人只能利用竹、藤、绳等柔韧材料来系扎、加固连结物。“帝”的简体甲骨文字形将树杈形状简化成倒三角形,将表示系束的圆圈指事符号简化成横写的“工”状。有的“帝”之甲骨文字形在顶端再加一横指事符号。巢居的发明,使先民摆a脱了选择有限、进退不便的穴居困境,为生存赢得了空前广大的自由空间,使中国的史前文明革命性地跃进一大步;而最早缔枝为巢的部落首领,也由此被先民尊称为“帝”。将“帝”的甲骨文字形省去表示系束的“工”就成为“不”,即树杈未经缔结构造的原始树杈巢居,缺少防护的原始树居要面临风雨侵袭和坠落的危险,甲骨文中“帝”与“不”的造字思路,显示巢居时代的先民对原始树居不安全居住方式的否定态度。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未经缔结构造而直接使用的树杈上的原始巢居。隶化后楷书省去隶书字形中的倒三角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不,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凡不之屬皆从不。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不,鸟向上飞翔不降落。字形采用“一”作字根,“一”好比是天。字形像鸟在天上飞翔的样子。所有与不相关的字,都采用“不”作边旁。


出:出,甲骨文彳,行军止,脚囗,城邑),表示离邑行军。有的甲骨文省去。有的甲骨文(城邑)写成。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误将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离开城邑,行军远征。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混合连写,貌似两山相连,至此,的字形面目全非,离城远征的本义线索完全消失。在甲骨文中,是反义词,脚趾背向城邑,表示离乡征战;脚趾朝向城邑,表示异族入侵。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出,進也。象艸木益滋,上出達也。凡出之屬皆从出。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出,长进。像草木渐渐滋生,向上生长出来。所有与出相关的字,都采用“出”作边旁。


户:户,甲骨文字形像一块有转轴的木板,是门的一半。一般房间的入口只有单扇门板,大厅的入口才有两扇门板。籀文有所变形,误将甲骨文户”的上格断开写成,并加,强调木质材料。篆文省去”。造字本义:名词,装在建筑出入口、可以开关的单扇门板隶化后楷书将篆文不完整的小门上格淡化成一短横或一点。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户,護也。半門曰戶。象形。凡戶之屬皆从戶。㦿,古文户从木。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户,可开可关、用以保护家园的活动设置。半边门叫“户”。字形像半边的门板。所有与户相关的字,都采用“户”作边旁。㦿,这是古文写
法的“户”字,字形采用“木”作边旁。

而:的本字。,甲骨文口,嘴巴下垂的须发),表示垂在下巴的长须。简体甲骨文“口”形简化成下唇的形状。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下巴形状简化成一横,将甲骨文字形中的须束写成。有的金文有所变形,误将独体字拆写成上下两部分。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下巴上的胡须隶书承续文字形。当“而”的“胡须”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彡”(毛发)另造“耏”代替。古汉字中的人称来源,体现了古人的自我中心意识:脸部的正中央为“自”(鼻子,第一人称),脸部的下边为“而”(颌须,第二人称),身体的最下端为“之”(脚板,第三人称);同样,威猛的武器为“我”(大戌,第一人称),而只用于短程集发的弓弩为“尔”(排箭,第二人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而,頰毛也。象毛之形。《周禮》曰:“作其鱗之而。”凡而之屬皆从而。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而,脸颊上的络腮胡子。字形像毛发之形。《周礼》上有句子说,“振作起它的麟和脸颊上的毛”。所有与而相关的字,都采用“而”作边
旁。

知:知”是“智”的本字。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借代行猎、作战。知,甲骨文干,武器,借代行猎、作战口,谈论矢,武器,借代行猎、作战),表示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在远古时代,弯弓使箭是成年人的基本常识和重要经验。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省去“干”,简化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知”的形容词含义“聪明、有战略”消失后,金文再加“曰”(说,传授)另造“智”代替,强调谈论和传授经验。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知,詞也。从口,从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知,表达了解、明白时的措词。字形采用“口、矢”会义。


天:天,甲骨文口,即“日”的简写,太阳大,成年人),表示人的头顶上方、日月星辰所在的太空。有的甲骨文将“大”写成“夫”。有的甲骨文用“上”代替“日”:上,与地相对的空间大,成年人),表示在人的头顶之上的太空。有的甲骨文将“上”和“大”混写。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简体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上”简写成“一”。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人类头顶上方的太空苍穹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大”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天,顚也。至高無上,从一、大。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天,头顶。至高无上,字形由“一、大”构成。


下:“下”是特殊指事字,字形由两横构成,顶端一横较长,底端的一横较短。古人用代表混沌太初状态;用(二,由两个“一”组成,两横一样长)代表从混沌太初中分化出来的、相并列的天与地。古人调整表示天与地、等长的两横,以短横方向表示朝天、或朝地的方向。甲骨文将表示“天”的北端横线写得较短,表示天、或朝天的方向;甲骨文将表示“地”的南端横线写成得较短,表示地、或朝地的方向。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金文为区别于数目字“二”,在两横之间加一竖指事符号,以显示纵的方向。籀文省去短横。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与天相对的地。隶书承续金文字形。“上”的本义为天,“下”的本义为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底也。指事。下,篆文。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底部。“下”是指事字。下,篆文写作“”。  


窥:,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观摩、见习。窺,篆文穴,孔洞规,观摩、见习)。造字本义:动词,通过洞孔或缝隙偷看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窥”,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規”简化成“规”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窺,小視也。从穴,規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窥,从小的孔隙中偷看。字形采用“穴”作边旁,采用“规”作声旁。


牖:“牗”是“牖”的异体字。户,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小门。牗,篆文户内之木户内之木),表示聚居大家的各个小户在木板墙上凿出的木窗。有的篆文片,木块户,小门甫,即“辅”),表示户之辅助。造字本义:名词,远古一门数户的大家族内,各个小户在木板墙上凿出的小木窗,用以窥察公共大堂。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俗体楷书误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户甫”组成的合写成“庸”古籍多以“牖”代替“牗”。远古中原以家族为单位聚居,一门一族,一门数户,一门数家;门立在坚固的砖泥墙上,各家由同一大门通过公共庭院,穿堂入户;一户数间,户内有室;各个小户的木板墙上凿有木窗牖,可以窥察公共大堂;大堂中央为天井,天井上方的屋顶留出的露天开口叫“窗”,也叫“天窗”。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牖,穿壁以木爲交窻也。从片、户、甫。譚長以爲“甫”上“日”也,非“户”也。牖所以見日。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牖,凿穿墙壁,用木棍交错做成窗棂。字形采用“片、户、甫”会义。谭长认为,“甫”字之上是“日”字,而不是“户”字,其字理在于,
窗牖是为房屋透光而设计。

见:見,甲骨文目,用眼看人,人类),表示人眼的动作。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睁着眼睛看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见”,依据草书字形,局部简化。向前看为见”,回头看为“艮”。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見,視也。从儿,从目。凡見之屬皆从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见,视,看。字形采用“儿、目”会义。所有与见相关的字,都采用“见”作边旁。


道:道”是“導”(导)的本字。道,甲骨文行,四通的大路人,行者),表示一个人行走在路上。金文用“首”和“止”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人”,“首”表示动脑筋;“止”表示行走,表示且思且行。有的金文用“又”(抓)代替“止”(行走),表示牵拉引路。有的金文用由“爪”)、“又”(抓)、“曰”(说明)构成的代替,强调“牵引、说明、向导”的含义。篆文综合金文字形,省去“又”和“曰”造字本义:动词,向导、带路,给不知方向的人引路。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道”的“向导”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寸”另造“導”代替。在道家思想中,“道”代表自然律,是道家世界观的核心;“德”代表顺应自然律的法则,是道家方法论的核心。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道,所行道也。从辵,从首。一達謂之道。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道,人们所走的路。字形采用“辵、首”会义。直达的大路叫作“道”。


命:令”与“命”同源,后分化。令,甲骨文朝下的“口”人,等候指示的下级),表示上级指示下级。当“令”成为常规名词后,金文再加“口”另造“命”,代替“令”的本义动词功能,强调“开口发令”。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上级向下级开口发话,作出权威性指示。隶书误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耳旁”的“卩”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命,使也。从口,从令。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命,使令。字形采用“口、令”会义。


行:háng),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十字路口形状的金文误写成正反两个双人旁,失去路口形象。造字本义:名词,纵横畅通的十字路口隶书一定程度上恢复金文字形。从甲骨文、金文字形看,行”的左右两边“彳”、“亍”,应该被称作“左行旁”、“右行旁”,而不是“双人旁”。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行,人之步趨也。从彳,从亍。凡行之屬皆从行。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行,人们在路上行走或小跑。字形采用“彳、亍”会义。所有与行相关的字,都采用“行”作边旁。


至:的本字。,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倒写的“交”下面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地板或床铺,表示站立的人,倒写的表示倒卧的人,所以至”的整个字形表示一个人倒在床上,叉腿而卧。对远古狩猎时代整日奔波的男子来说,回到家中就意味着可以安全躺下、放松休息。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用“土”代替表示地面的一横指事符号,明确了“地板”(地铺)的含义。籀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回到家里,躺下休息。隶书将篆文字形中倒写的“交”写成不知云的。当“至”的“到家”本义消失后,再加“人”另造“到”代替。篆文的“到”误将“人”写成“刀”。当“到”的“到家”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人”另造“倒”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至,鳥飛从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猶地也。象形。不,上去;而至,下來也。凡至之屬皆从至。,古文至。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至,鸟从高处飞落到地面。字形用“一”作边旁,“一”好像地面。字形像鸟从高处飞落到地面。“不”,是鸟飞向高处;而“至”,则是鸟
从高处飞下来。所有与至相关的字,都采用“至”作边旁。,这是古文写法的“至”。

是:“是”是“昰”的异体字。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趾”的本字,表示脚趾。昰,金文日,太阳又,即“手”的变形止,即“趾”,脚),表示太阳直射,时至夏至,人们手脚并用进入夏季农忙。有的金文弱化“又”的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又”简化成一横,将金文字形中由“又”和“止”构成的简化成“正”,表示太阳在头顶正上方。夏至是夏历法则中的重要节令:夏至即入夏农忙的恰当起始日。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正”写成。隶书异体字将“正”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夏至,太阳当头,适宜农务。古籍多以“是”代替“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是,直也。从日、正。凡是之屬皆从是。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是,太阳直射。字形由“日、正”会义。所有与是相关的字,都采用“是”作边旁。


谓:,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深深地叹息、感慨。,金文言,说话胃,即喟”,深深地叹息、感慨),表示感慨、喟叹着说话。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感慨、喟叹着不发不快的评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言”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胃”简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谓”,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謂,報也。从言,胃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谓,报告。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胃”作声旁。


以:㠯”是“以”的本字;“以”是“似”的本字。㠯,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字形是倒写的“巳”(新生儿),表示新生儿与父母相像。金文“㠯”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篆文“㠯”有所变形。当“㠯”的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在“巳”字基础上再加“人”另造会义字“以”代替:倒写的“巳”,新生儿人,母体),表示母婴通过脐带相连。造字先人发现,母子间之所以有遗传学上的精确相似,是因为连接母子的脐带发挥神秘作用。篆文“以”将甲骨文字形中“巳”和“人”相连的,分离成“㠯”和“人”造字本义:动词,母子脐带相连,形神特征相传。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㠯”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古籍多以“以”代替“㠯”。当“以”引申为虚词后,篆文再加“人”另造“似”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㠯,用也,从反巳。賈侍中說,巳,意巳實也。象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㠯,使用。字形采取反写“已”的方法来造字。贾侍中说,已,表示想法已落实。是个象形字。


通:用,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可使器物。通,甲骨文辵,行进用,借代物用),表示物用来往,交流有无。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用”写成。篆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用”写成“甬”造字本义:动词,不同部落或聚邑彼此来往,交换物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通,達也。从辵,甬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通,直达。字形采用“辵”作边旁,“甬”作声旁。


神:“申”、“电”、“神”本是同一个字,后分化。申,甲骨文像神秘的劈雳、不同方向开裂的闪电。古人认为打雷闪电是至高无上的天神在发怒。当“申”的“闪电”和“天神”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示”另造“神”代替:示,祭祀申,闪电),表示祭拜发出闪电的天公。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名词,古人祭拜的天公,万物的创造者和掌控者。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申”。在中医观念中,“精”是生命能量的最高级形式,用以化血化气养神,精气有限,精竭人枯;“神”来自于受孕时的父母“两精相搏”,是统领生命的天真魂灵,若不自觉持守,容易在后天耗散;“灵”是沟通天地万物的通神力量,比“神”更脆弱,要以静心与觉悟特别养护;“魂”是统领精神的神秘能量,也称“阳神”,主动,负责有意识状态下的情感、思想等心智活动;“魄”是统领肉体的神秘能量,也称“阴神”,主静,负责无意识状态下的感知、代谢等生理本能。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从示申。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神,天神,引出万物的存在。字形采用“示、申”会义。


明:明,甲骨文日,太阳月亮),表示白天与黑夜发光的两个天体(古人以为月亮在夜里发光)。有的甲骨文月亮囧,窗牖),表示月光透过窗户照亮夜里的房间。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日光或月光将空间照亮。“明”侧重表示日光充足;“朗”侧重表示月光充足。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朙,照也。从月,从囧。凡朙之屬皆从朙。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朙,日月照耀。字形由“月、囧”会义。所有与“朙”有关的字,都采用“朙”作边旁。


应:雁,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迁徙飞行时能息息相通、善于配合的大型候鸟天鹅。應,篆文疑为”的变形,息息相通、善于配合的候鸟心,意念),表示像大雁一样意念相通。造字本义:动词,彼此存在息息相通的共鸣,能默契地彼此配合,彼此影响。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雁”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应”,依据狂草字形对正体楷书字形进行整体简化,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雁”简写成“广”加三点的字形,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心”简化成一横。光影的折射为“映”,强调客观性;对某一事物的反响为“应”,强调主观性。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應,當也。从心,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应,当,该。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作声旁。


于:“于”是“竽”的本字。于,甲骨文((于,即“竽”,竹管吹奏乐器凹凸曲折),表示竽管乐音起伏迂回。在有柄的吹奏乐器“丂”(参见“号”、“可”)的手柄部位加一横,表示手握乐器;凹凸曲折的符号,表示乐音婉转起伏。简体甲骨文省去凹凸起伏的符号。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有所变形。造字本义:名词,婉转起伏的竽管乐音。隶书恢复简体金文字形。当“于”的“竹笛”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竹”另造“竽”代替。由于“于”(男女新婚仪式上必备的音乐演奏)与“於”(成双成对的鸟儿比翼齐飞)读音相同,而且含义存在内在关联,古人于是有时假借“于”代替“於”。《汉字简化方案》用“于”合并代替“於”。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于,於也,象气之舒亏。从丂,从一。一者,其气平之也。凡亏之屬皆從亏。今變隸作于。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于,即“於”,像气息的舒张与亏缺。字形采用“丂、一”会义。“一”代替气息平缓。所有与亏相关的字,都采用“亏”作边旁。现今
“於”简化写作“于”。

无:无,篆文是指事字,字形在表示“秃头”的“兀”字上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全秃,强调“兀”的程度。造字本义:形容词,头顶全秃,没有头发。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兀”写成。“兀”是秃顶;“无”是全秃,完全光头。古籍多以“無”代替“无”。《汉字简化方案》用“无”合并代替“無”。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无,奇字无,通于元者。王育说,天屈西北为无。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无,这是一个奇字,是“元”的撇画向上贯通而产生的奇字。王育说,天穹向西北弓屈叫作“无”。


方:“方”是“放”、“旁”的本字。方,甲骨文像剔发刺字的犯人锁颈的枷械),表示被披枷流放的罪人。简体甲骨文将指事字简化成。有的简体甲骨文将枷形简化成一横指事符号。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简体金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枷形简化成造字本义:动词,将罪犯剔发刺字,流放边疆。隶书变形,导致“人”形消失,枷形消失。当“方”的“流放犯人”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凡”(方形木枷)另造“旁”代替;或加“攴”(打击)另造“放”代替,表示刑罚驱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方,併船也。象兩舟省、緫頭形。凡方之屬皆从方。汸,方或从水。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方,相并的两只船。字形下部像两个“舟”字省略合并成的样子,字形上部像两只船总缆在一起的样子。所有与方相关的字,都采用“方”作
边旁。“汸”,“方”的异体字采用“水”作边旁。   

宿:宿,甲骨文人,休息者席子),表示人睡在席子上。有的甲骨文再加“宀”(房屋),强调在家睡觉。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卧席形象写成形象不明的造字本义:动词,在屋里卧席过夜。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由于“宿”与“夙”音相同、义相近,古籍中常将“夙敌”、“夙根”、“夙愿”等词语写成“宿敌”、“宿根”、“宿愿”等词语。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宿,止也。从宀,聲。,古文夙。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宿,停下住歇。字形采用“宀”作边旁,采用“”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夙”字。


矣:已,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发生了的。矣,金文已,发生了的矢,箭只),表示箭已射出。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箭已射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矣,語已詞也。从矢,以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矣,是一个表示话已说完的语气虚词。字形采用“矢”作边旁,采用“以”作声旁。


2、翻译
不离开家门而能谈论和传授太空苍穹及大地的经验;不通过小门上的洞孔或缝隙用以窥察公共大堂而睁着眼睛看头顶上方太空苍穹的自然律;没有睁着眼睛看见过而能做出权威性指示,没有在路上行走或小跑而能回到家里躺下休息,这就是道知。
天神以母子脐带相连形神特征相传将空间照亮让不同部落或聚邑彼此来往交换物用,彼此息息相通的共鸣,能默契地彼此配合、彼此影响,没有界线,而神就可以在心里卧席过夜。
3、心得
并依据本章内容,在心得中说明,神明与神的区别和联系
神处到最旺盛的状态,体物察物,通透明澈这就是神明,是一个无所不能的状态。心安静则神明荣,意虑定则心遂安,则其所行不错,神自得则凝。虑之太虚,待神往来。道知的状态则能以通神明,应于无方,而神宿矣。
4、背诵
已经发企业微信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30 17:45: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陈慧Michelle 于 2021-4-30 22:07 编辑

第三周 20 20210430

今天的任务:
分威法伏熊
分威者,神之覆也。

在心得中谈谈假装伏熊分威的体会


1、查字,正音
分:“八”是“分”的本字。八,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由左右相背的两个方向的笔画组成,表示切分。当“八”的“切分”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刀”另造“分”代替,强调用刀具切割。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用刀将物体切成两部分或几部分。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八”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刀”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分,別也。从八,从刀,刀以分別物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分,切开。字形采用“八、刀”会义,执刀用来将物体切分开。


威:威,金文戌,刑具女,女子),表示对女子施刑。有的金文将“戌”简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封建时代对不守妇道的女子施刑,以警示妇女遵守妇道。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戌”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女”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威,姑也。从女,从戌。漢律曰:“婦告威姑。”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威,丈夫的母亲。字形采用“女、戌”会义。汉朝的律法中曾提及“妇人告发丈夫的母亲。”


法:“法”是“灋”的异体字。灋,金文去,离开住地,代表为生存所进行的各种生产、社会活动水,柔软、流动,无所抗拒又无坚不克的物质廌,轻盈灵巧的动物),表示古代参天察地的高人在野外活动时,从流水顺其自然的特性、麋鹿等动物的灵巧自由中,领悟到符合自然规律的生存之道。道家思想相信“上善若水”,认为水的特质代表了自然的本质精神。篆文将金文字形的混合结构,调整成上下结构。简体篆文“法”省去“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楷书异体字“法”承续简体篆文字形,将篆文字形中的“去”写成造字本义:名词,人类从水、鹿等自然中领悟并践行的生存之道,即暗合宇宙万物的本质精神、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最高行事准则。在道家思想观念中,“道”代表宇宙万物和谐运行的本质规律;“法”代表人类天人合一、顺其自然的最高行事准则。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法,今文省。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灋,刑法。量刑标准平得像水面一样,因此字形采用“水”作边旁;廌,是用来在疑犯中撞触不正直真犯的动物,判别出真犯后将其除灭,
所以字形也采用“去”作边旁。“法”,今天文字的写法省去“廌”。

伏:伏,甲骨文大,成年人,猎手犬,猎犬),表示猎手与猎犬。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大”写成“人”,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狗的形象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猎手带着猎狗,趴卧隐蔽,伺机出击猎物。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伏,司也。从人,从犬。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伏,伺机行猎。字形采用“人、犬”会义。


熊:“能”是“熊”的本字。能,甲骨文字形像大型动物,字形突出了它的大嘴和大爪。有的甲骨文突出猛兽的大嘴和四只利爪。金文写成造字本义:名词,头大尾小的冬眠哺乳动物,脚掌粗短,能直立行走也能爬树。当“能”的“熊”本义消失后,诅楚文加“火”另造“熊”代替,表示大火可怖如猛兽;然而古人仍用“熊”表示猛兽的“能”,以至于出现“熊”既表示猛兽“能”、又表示“可怖的大火”的复杂用字现象。篆文基本承续诅楚文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熊,獸似豕。山居,冬蟄。从能,炎省聲。凡熊之屬皆从熊。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熊,似猪的野兽。山居,冬眠。字形采用“能”作边旁,省略了“火”的“炎”作声旁。所有与熊相关的字,都采用“熊”作边旁。


者:“者”是“煮”和“诸”的本字。者,甲骨文像木柴着火,火星喷溅火,火堆),表示古代部落燃烧篝火,用以煮食,聚众社交。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将底部的“火”写成“口”(言说),表示部落成员围绕火堆漫谈交流。有的金文将“口”写成“曰”,明确“者”的“言说”含义。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曰”写成“白”(说清楚),进一步强调“者”的“言说”主题。造字本义:动词,古代部落生火煮食,聚众漫谈。隶书将篆文字形中“木”形和“火星”模糊难辨的写成不知所云的,至此“者”的字形中“木”与“火星”形状完全消失。楷书则将隶书字形中的写成“土”加“撇”。当“者”的“生火煮食”本义消失后,再加“火”另造“煮”代替;当“者”的“聚众而谈”含义消失后,再加“言”另造“诸”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者,別事詞也。从白,聲。,古文旅字。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者,表示事物判断的代词。字形采用“白”作边旁,是声旁。,是古文的“旅”字。


神:“申”、“电”、“神”本是同一个字,后分化。申,甲骨文像神秘的劈雳、不同方向开裂的闪电。古人认为打雷闪电是至高无上的天神在发怒。当“申”的“闪电”和“天神”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示”另造“神”代替:示,祭祀申,闪电),表示祭拜发出闪电的天公。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名词,古人祭拜的天公,万物的创造者和掌控者。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误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申”。在中医观念中,“精”是生命能量的最高级形式,用以化血化气养神,精气有限,精竭人枯;“神”来自于受孕时的父母“两精相搏”,是统领生命的天真魂灵,若不自觉持守,容易在后天耗散;“灵”是沟通天地万物的通神力量,比“神”更脆弱,要以静心与觉悟特别养护;“魂”是统领精神的神秘能量,也称“阳神”,主动,负责有意识状态下的情感、思想等心智活动;“魄”是统领肉体的神秘能量,也称“阴神”,主静,负责无意识状态下的感知、代谢等生理本能。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神,天神,引出萬物者也。从示申。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神,天神,引出万物的存在。字形采用“示、申”会义。


之:之,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止”)下面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脚踏大地。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足履平地,徒步前往。隶书严重变形。楷书承续隶书字形,“止”形消失。古汉字中的人称来源,体现了古人的自我中心意识:脸部的正中央为“自”(鼻子,第一人称),脸部的下边为“而”(颌须,第二人称),身体的最下端为“之”(脚板,第三人称);同样,威猛的武器为“我”(大戌,第一人称),而只用于短程集发的弓弩为“尔”(排箭,第二人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之,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凡之之屬皆从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之,长出。像植物过了发芽的阶段,枝茎日益茁壮,有所扩张。字形底部的指事符号“一”,代表地面。所有与之相关的字,都采用“之”
作边旁。

覆:復,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往返、反转。覆,金文像罩盖復,往返、反转),表示将朝下的罩盖反转朝上。篆文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将朝下的罩盖反转朝上。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罩盖状的写成“西”,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覆,覂也。一曰蓋也。从襾,復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覆,覆盖。一种说法认为“覆”是盖子。字形采用“襾”作边旁,采用“復”作声旁。


也:“它”与“虫”、“也”同源,都是“蛇”的本字,后分化。也,甲骨文像头尖、身长的蛇。有的甲骨文将蛇头写成“箭号”或棱形的“大头”。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大头”形状变形成变“大腹”。有的金文则在蛇的“大腹”部位加一竖指事符号,表示蛇腹中的吞噬物,强调蛇腹神奇的弹性与消化能力,突出“蛇吞象”的特性。造字本义:动词,蛇性贪婪,无所不吞。篆文在金文字形的基础上大大变形,淡化了蛇腹形象。隶书隐约还保留蛇头、蛇身的形象,有的隶书变形后蛇形尽失。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也,女陰也。象形。,秦刻石也字。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也,女阴。象形。,是秦代刻石的“也”字。




2、翻译
强大的力量和令人敬畏的气势要施用时效法熊袭击前必先趴卧隐藏伺机出击。
强大的力量和令人敬畏的气势要施用时,神覆盖包裹住所关注的事物上,。
3、心得
在心得中谈谈假装伏熊分威的体会。
熊在受到威胁或遇到危险时,打斗起来非常凶猛,准备伏击的熊,先伏身藏起来,再出击。伏身时,神宿于心,积蓄了要奋发的威势,随时进攻。


4、背诵
已经发企业微信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4-18 09:03 , Processed in 1.459304 second(s), 12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