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270|回复: 91

吕丽芳的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1 06:51: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登录可以浏览更多内容,本论坛多数版面是加密空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经过这段时间的画卦,我越发觉得自己心里有很大的一股能量。我想唯有读书能化解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7 14:5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吕丽芳 于 2021-1-19 17:25 编辑

1.7原文抄录:
原始章第一:
夫道、德、仁、义、礼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存?)。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国立事。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正道章第二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求人之志章第三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禳(ráng)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
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恭俭谦约,所以自守。深计远虑,所以不穷。亲仁友直,所以扶颠。
近恕笃行,所以接人。任材使能,所以济物。殚恶(瘅恶)斥谗,所以止乱。
推古验今,所以不惑。先揆后度,所以应卒。设变致权,所以解结。
括囊顺会,所以无咎。橛橛梗梗,所以立功。孜孜淑淑,所以保终。

本德宗道章第四
夫志心笃行之术。
长莫长于博谋,安莫安于忍辱,先莫先于修德,乐莫乐于好善,
神莫神于至诚,明莫明于体物,吉莫吉于知足,苦莫苦于多愿,
悲莫悲于精散,病莫病于无常,短莫短于苟得,幽莫幽于贪鄙,
孤莫孤于自恃,危莫危于任疑,败莫败于多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8 15: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吕丽芳 于 2021-1-9 14:30 编辑

1.8 原文抄录:
第五章 遵义
以明示下者暗,有过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
以言取怨者祸,令与心乖者废,后令缪前者毁,
怒而无威者犯,好直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
慢其所敬者凶,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
近色远贤者昏,女谒公行者乱,私人以官者浮,
凌下取胜者侵,名不胜实者耗。
略己而责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弃。
以过弃功者损,群下外异者沦,既用不任者疏,
行赏吝色者沮,多许少与者怨,既迎而拒者乖。
薄施厚望者不报,贵而忘贱者不久。
念旧怨而弃新功者凶,用人不正者殆,强用人者不畜,为人择官者乱,失其所强者弱,决策于不仁者险,阴计外泄者败,厚敛薄施者凋。

战士贫,游士富者衰;货赂公行者昧;
闻善忽略,记过不忘者暴;所任不可信,所信不可任者浊。
牧人以德者集,绳人以刑者散。
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
赏不服人,罚不甘心者叛。赏及无功,罚及无罪者酷。
听谗而美,闻谏而仇者忘。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

第六章 安礼
怨在不舍小过,患在不预定谋。福在积善,祸在积恶。
饥在贱农,寒在堕织。安在得人,危在失事。
富在迎来,贫在弃时。上无常操,下多疑心。
轻上生罪,侮下无亲。近臣不重,远臣轻之。
自疑不信人,自信不疑人。枉士无正友,曲上无直下。危国无贤人,乱政无善人。爱人深者示贤急,乐得贤者养人厚。国将霸者士皆归,邦将亡者贤先避。

地薄者大物不产,水浅者大鱼不游,树秃者大禽不栖,林疏者大兽不居。
山峭者崩,泽满者溢。弃玉取石者盲,羊质虎皮者柔。
衣不举领者倒,走不视地者颠。柱弱者屋坏,辅弱者国倾。
足寒伤心,人怨伤国。(1.9)
山将崩者下先隳,国将衰者人先弊。
根枯枝朽,人困国残。与覆车同轨者倾,与亡国同事者灭。
见已生者慎将生,恶其迹者须避之。畏危者安,畏亡者存。

夫人之所行,有道则吉,无道则凶。吉者,百福所归;凶者,百祸所攻。
非其神圣,自然所钟。务善策者无恶事,无远虑者有近忧。
同志相得,同仁相忧,同恶相党,同爱相求,同美相妒,同智相谋,
同贵相害,同利相忌,同声相应,同气相感,同类相依,同义相亲,
同难相济,同道相成,同艺相规,同巧相胜:此乃数之所得,不可与理违。
释己而教人者逆,正己而化人者顺。
逆者难从,顺者易行,难从则乱,易行则理。
如此理身,理国、理家,可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0 19: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周 第一天(1.10):原文:
原始第一章:
夫道、德、仁、义、礼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存?)。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国立事。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查字:
五:“二”是特殊指事字,上面一横代表天,下面一横代表地。甲骨文在两横之间加一横表示“三”,代表天、地、人,万物之源。后来古人在天地“二”之间再加一个“二”,用两个“二”表示“四”。“五”也是特殊指事字,五”的甲骨文字形用一个叉号寓意天、地万物的交汇,以表示大于“四的正整数。有的甲骨文在字形(万物交汇)基础上加(天地之间),表示天地间交汇的万物。在造字时期的远古时代,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都曾是极限数。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金、木、水、火、土等宇宙的构成要素,代表天地间万物交汇构成元素的极限数,大于四,小于六。隶化后楷书“五”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道:“道”是“導”()的本字。道,甲骨文(行,四通的大路)(人,行者),表示一个人行走在路上。金文用“首”和“止”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人”,“首”表示动脑筋;“止”表示行走,表示且思且行。有的金文用“又”(抓)代替“止”(行走),表示牵拉引路。有的金文用由“爪”(抓)、“又”(抓)、“曰”(说明)构成的代替,强调“牵引、说明、向导”的含义。篆文综合金文字形,省去“又”和“曰”造字本义:动词,向导、带路,给不知方向的人引路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道”的“向导”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寸”另造“導”代替。在道家思想中,道”代表自然律,是道家世界观的核心“德”代表顺应自然律的法则,是道家方法论的核心。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道,所行道也。从辵,从首。一達謂之道。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道,人们所走的路。字形采用“辵、首”会义。直达的大路叫作“道”。


蹈:舀,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掏出舂好的米。蹈,篆文(足,脚跟)(舀,手持勺子从杵臼中掏出谷物),比喻脚跟跺土。造字本义:动词,舞者翘着双足跺地、踢土的动作。舞蹈是肢体运动的造型艺术,挥手作姿叫“舞”,辟腿跺踢叫“蹈”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蹈,踐也。从足,舀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蹈,践踏。字形采用“足”作边旁,采用“舀”作声旁。


由:“由”是“油”的本字。由,甲骨文(像液滴)(囗,几乎封闭的器皿),字形像一颗液滴从器皿上方滴落,表示通过器皿上方的小孔注油。有的甲骨文像液滴穿过器皿小孔的样子。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液滴写成一点,并加“入”,表示液滴滴入器皿内。篆文误将籀文字形中的写成“十”造字本义:动词,通过器皿的小孔将油滴入器皿之中。隶书承续篆文字形。当“由”的“注油”本义消失后,篆文加“水”另造“油”代替。

德: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得”的省略,表示获取、获得。德,甲骨文(彳,即“得”的省略,获取、获得)(直,正而不邪,正派),表示得之正直,获之坦荡。繁体甲骨文用“行”代替“彳”。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直”写成。繁体金文加“心”,强调“获之坦荡、问心无愧”的含义。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心”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正而不邪,行君子之道,即不狠不诈、不掠不盗、不强取苛求,坦然获得,无愧于心。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彳”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在道家思想中,“道”代表自然律,是道家世界观的核心;“德”代表顺应自然律的法则,是道家方法论的核心。古籍中“德”与“得”有时因同音而相互假借。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德,升也。从彳,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德,境界因善行而升华。字形采用“彳”作边旁,采用“”作声旁。


得:得,甲骨文(手,拾)(贝,最原始货币),表示拾贝。有的甲骨文加“彳”(行进),表示古代中原人长途跋涉到湖海之滨寻觅和拾捡贝壳。金文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籀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有的篆文加“彳”,同时误将籀文字形中的的“贝”写成“见”造字本义:动词,捡到贝壳,喜获财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远行拾获海贝为“得”远行深山采集有所收获为“遂”。
欲:“慾”是“欲”的异体字。谷,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两座山岭之间高深空阔的沟壑。欲,金文(谷,高深空阔的沟壑)(心,心中需求),表示内心的贪求如谷如壑。有的金文以“人”代“心”。 篆文用“欠”(叹气、不满)代替金文字形中的“心”,表示感叹不满足。造字本义:名词,如深谷大壑一样永远填不满的贪求心念。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谷”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欠”写成。楷书异体字“慾”加“心”,强调“心念”含义。古籍多以“欲”代替“慾”。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欲,貪欲也。从欠,谷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欲,贪欲也。字形采用“欠”作边旁,采用“谷”作声旁。



仁:人,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普天之下不同身份地位的生活者。仁,甲骨文(人)(二,等同、相等,参见“均”、“齐”),表示人人相等,亦即等而视之,视人若已,将心比心,同情包容。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尸”。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有的籀文将“人”写成“千”(众多,代表众生)、“心”(慈爱)会义,表示心怀众生,宽容博爱。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尊重人道,相信人性相通,视人若已,同情包容,尤指强势者对弱势者的厚道。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仁,親也。从人,从二。忎,古文仁从千心。,古文仁或从尸。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仁,亲爱。字形采用“人、二”会义。忎,这是古文写法的“仁”,字形采用“千、心”会义。,这是“仁”的古文异体字,字形采用
“尸”作边旁。

亲:辛,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刑罚。親,金文(辛,受刑、受监)(見,探望),表示探监。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辛”写成“亲”,将金文字形中的“見”写成在专制文化深入人心的古代,无论罪名虚实,一个人一旦被官府定罪入狱,就将终身背负耻辱,因此在古人看来,只有被血缘联系着的至近至密者,才可能探监慰问,不离不弃。造字本义:动词,探视狱中受监的家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亲”,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見”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親,至也。从見,亲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亲,关系至近至密者。字形采用“见”作边旁,采用“亲”作声旁。


慈:兹,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草木渐生渐长。慈,金文(丝,疑为对“兹”的误写,渐生渐长)(心,情感),表示父母对子女生长的关爱。有的金文用“兹”代替“丝”。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父母、尤指母亲怜爱自己生养的幼稚弱小的子女。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慈,愛也。从心,兹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慈,怜爱。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兹”作声旁。


慧: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手持扫帚扫地。慧,篆文(彗,持帚扫地)(心,欲念),表示为心除尘,比喻清心、净心造字本义:形容词,拂去俗尘,清心净虑,洞察真相,明心见性。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人称精通行军作战为“智”,称清心净虑、洞察真相为“慧”;称醒来感知清晰为“觉”;称明心见性、发现自我为“悟”;称简单无我、自然率性为“禅”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慧,儇也。从心,彗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慧,敏捷聪明。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彗”作声旁。


恻:則,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側”的省略,表示旁侧、旁边。惻,金文(則,即“側”的省略)(心,悲伤),表示旁观、同情。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上下结构调整成左中右结构。造字本义:动词,旁观同情,暗自悲伤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則”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恻”,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則”简化成“则”。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惻,痛也。从心,則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恻,痛心。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则”作声旁。



隐:隱,籀文(穴,山崖、洞穴)(工,生产器具)(又,持守)(心,欲望),表示匿居深山,修行禁欲。篆文(阜,盘山石阶,代表高山)(爪,抓)(工,生产器具)(又,持守)(心,欲望),强调远居深山修行造字本义:动词,为逃避俗世的纷扰和贪欲的诱惑而匿居山崖洞穴,开荒生产,自给自足,修行禁欲,持守本心。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阜”写成“左耳旁”;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隐”,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工”,并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𢚩”简写成“急”“显”是身处社会焦点,引人注目;“隐”是为静心修道而远离人群,深居山野。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隱,蔽也。从,㥯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隐,蔽匿。字形采用“左耳旁”(阜)作边旁,采用“㥯”作声旁。



遂:遂,金文(辵,行进)(又,抓),手上几点指事符号,表示远行采集。有的金文字形复杂化。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表示采集的字形写成。造字本义:动词,上山采集。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远行拾获海贝为“得”;远行深山采集有所收获为“遂”。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遂,亾也。从辵,㒸聲。,古文遂。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遂,逃亡。字形采用“辵”作边旁,采用“㒸”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遂”字。


生:生,甲骨文是指事字,在草叶(屮)下面加一横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表示新芽破土而出。有的甲骨文用“土”代替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成为会义字:(屮,新芽)(土,地面),表示地面上有新芽冒出。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草木破土萌发。隶书将篆文上部的“屮”简化成,失去植物嫩叶萌发的形象。古籍常假借“生”代替“性”。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生,進也。象艸木生出土上。凡生之屬皆从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生,发育进展。象草从泥土上长出。所有与生相关的字,都采用“生”作边旁。



成:成,甲骨文(戊,大钺,战具)(囗,城邑),钺在城上,表示武力征服一邑一地。有的甲骨文将城邑“囗”写成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征战结束。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戌”写成。造字本义:动词,武力征服,称霸一方。隶化后楷书的“戌”形淡化。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成,就也。从戊,丁聲。,古文成从午。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成,实现,完成。字形采用“戊”作边旁,采用“丁”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成”,采用“午”作声旁。



义:“義”是“儀”的本字。義,甲骨文(羊,即“祥”,祭祀占卜显示的吉兆)(我,有利齿的戌,威猛战具),表示吉兆之战。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异体字(羊,即“祥”,祥和)(弗,休战),表示休战和平,表达“道义”的另一层含义。造字本义:名词,出征前的隆重仪式,祭祀占卜,预测战争凶吉;如果神灵显示吉兆,则表明战争是仁道、公正的,神灵护佑的仁道之战。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另造指事字“义”,在“乂”(割、杀)上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杀得有理、杀得正当。当“義”的“仪式”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人”另造“儀”代替,表示程式庄严的典礼。“意”,指个人的心思、想法,强调的是个体性和主观性;“義”,原指扬善惩恶的天意,后引申为公认的道德、真理、公认的文字内涵,强调的是普遍性和客观性;“意义”,指个人愿望与世间公理。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義,己之威儀也。从我、羊。羛,《墨翟書》義从弗。魏郡有羛陽鄉,讀若錡。今屬鄴,本内黃北二十里。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义,我军威武的出征仪式。字形采用“我、羊”会义。羛,《墨翟书》上“義”字采用“弗”作边旁。魏郡有个地方叫“羛阳乡”,其“羛”
字读作“锜”。该地现属鄴县,本来在内黃县北边二十里的地方。


宜:“宜”与“俎”同源,后分化。且,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俎”和“宜”的本字,表示祭祖杀牲平分肉食。宜,甲骨文(且,祭祖杀牲,平分肉食)(两个“夕”,两肉块),表示祭祖仪式上平分肉食。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且”的中间一横写成“等号”,强调“平分”。有的金文误将“且”写成“宀”。籀文、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祭祖杀牲,平分肉食。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且”。从甲骨文字形看,古人称平分肉食为宜”;称独享双份或数份肉食为多”;称堆积大量肉食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宐,所安也。从宀之下,一之上,多省聲。,古文宜。,亦古文宜。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宜,安居的所在。字形采用“宀、一”会义,表示在宀(房屋)之下、在一(地板)之上,由省略了一半的“多”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宜”字。,这也是古文写法的“宜”字。

赏:尚,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尊崇、追求。賞,金文(尚,尊崇、追求)(貝,钱财),表示赐予钱财,以激励对方崇尚某种价值。有的金文把“尚”简化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奖赐财物,以激励对方崇尚某种价值。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赏”,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简化成“贝”。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賞,賜有功也。从貝,尚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赏,奖赐有功的人。字形采用“贝”作边旁,采用“尚”作声旁。



善: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祥”。善,甲骨文(羊,即“祥”)(双目,眼睛),表示眼神安祥温和,所谓“慈眉善目”。有的甲骨文双眼写成。有的甲骨文将一双眼睛写成。有的甲骨文将一双眼睛省略成一只眼睛。金文(羊,即“祥”)(两个“言”),表示言语祥和亲切。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神态安祥,言语亲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两个“言”写成“卄”加“口”的。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善,吉也。从誩,从羊。此與義美同意。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善,吉祥。字形采用“誩、羊”会义。“善”这个字,与“義”(义)、“美”同义。



罚:罰,金文(网,逮捕)(言,议论、观点)(人,臣子或士民),表示逮捕持不同政见的人士。有的金文将“网”简写成“四”。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网”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并误将金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刀”,强调使用刑械惩治不同政见者。造字本义:动词,逮捕因言获罪者,并施以轻刑惩治。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网”简写成“四”,将篆文字形中的“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刀”写成“立刀旁”。《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罚”,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罰,辠之小者。从刀,从詈。未以刀有所贼,但持刀罵詈则應罰。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罚,对较轻罪行的处置。字形采用“刀、詈”会义。未曾持刀劫掠,但持刀威胁者则应当处罚。


恶:惡,篆文(亞,位居第二的)(心,意愿),表示不如愿的。造字本义:动词,内心无法接受的,反感的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心”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恶”,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亞”简化成“亚”。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惡,過也。从心,亞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恶,罪过。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亚”作声旁。



立:立,甲骨文是指事字,字形在一个人的脚底加一横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表示站在地上。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站着的人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站在地上。隶书基本承续篆文字形。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立,住也。从大立一之上。凡立之屬皆从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立,站住。采用“大”作边旁,在“大”的下面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立于“一”之上。所有与立相关的字,都采用“立”作边旁。



国:“或”是“國”和“域”的本字。“国”和“囯”是“國”的异体字。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郭”的省略,表示外围护墙上有武力守卫的城邑。或,甲骨文(戈,军事武力)(囗,即“郭”的省略,城邑),表示有武力护卫的城邑、疆域。当“或”的“城邑、疆域”本义消失后,金文在城邑“囗”四周加边界指事符号表示四周有明确军事边界的武力领地。有的金文用“囗”(城郭,武力守卫的护墙)代替表示边界的另造“國”代替,表示古代诸侯封地而建的、有武力守卫的相对独立的城邦。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楷书承续篆文字形。北齐的俗体楷书“国”另造会义字:(囗,城郭)(“王”字加一点指事符号,代表最高统治者),表示帝王统治的领地。造字本义:名词,武力守卫的一方独立疆域,有独立军政体系的主权社会。《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国”采用北齐时代俗体楷书字形。古籍多以“國”合并代替“国”和“囯”。《汉字简化方案》用“国”合并代替“國”和“囯”。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國,邦也。从囗,从或。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国,诸候受封之地。字形采用“囗、或”会义。 



事:“吏”、“事”与“史”同源。史,甲骨文(中,是两军对峙的非军事地带)(又,执、持),表示手持旌节,出使发生争端的国界和谈是“中”的繁体甲骨文的简写。古远时代以族旗国旗为跨界出行的护照,中”的本义即两国使者各执国旗争端的国界会谈调停,折中求和。有的甲骨文将旗帜状的简化成“干”状,将简化成,导致字形晦涩。简体甲骨文则将进一步简化成“中”。繁体金文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简体金文、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有的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手持旌节,代表国家,出使和谈,记录划定的国界,完成传之后世的和平文件。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中”写成。古代称博学的文职官员为“史”,称行政管理官员为“吏”。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事,職也。从史,之省聲。,古文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事,当差。字形采用“史”作边旁,采用有所省略的“止”(屮)作声旁。,这是古文写法的“事”。



履:履,甲骨文(眉,眼眶上可以缩展的毛发)(止,即“趾”的本字,脚掌),表示因脚掌受到保护而眉开眼笑在物资匮乏的远古时代,平民大多穿木屐、草鞋或赤足而行,穿皮鞋是少数上流社会阶层的特权享受,舒适安全而经久。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眉”写成“頁”,并用“舟”(船形)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止”,表示用船形的鞋子保护脚板。有的金文用“足”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止”。有的金文将甲骨文写成,同时加“辵”(行进),表示穿鞋护脚的目的在于行走。籀文综合金文字形。有的籀文省略金文字形中的“頁”。篆文加“尸”(静坐的人),表示坐着穿鞋。有的篆文将“舟”写成造字本义:名词,远古时代皮革制作的船形鞋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并误将篆文字形中的由“舟”和“夂”构成的写成“复”。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履,足所依也。从尸,从彳,从夊,舟象履形。一曰尸聲。凡履之屬皆从履。,古文履,从頁从足。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履,脚在行路时所依赖的安全保护物,即鞋子。字形采用“尸、彳、夊、舟”会义。“舟”像鞋子的样子。另一种说法认为,“尸”是声
旁。所有与履相关的字,都采用“履”作边旁。,这是古文写法的“履”字,字形采用“頁、足”作边旁。


序:序,金文(厂,开放型建筑)(与“良”形似,像主屋朝向不同方向的回廊),表示进入主屋的不同方向的走廊,一种既可遮风蔽雨又可欣赏风景的附属建筑。有的金文误将多条走廊形状的写成“糸”和“丁”,回廊形象消失。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予”,并以“予”作为声旁。造字本义:名词,进入主屋的不同方向的走廊。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予”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序,東西牆也。从广,予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序,堂屋前的东西两侧门墙。字形采用“广”作边旁,采用“予”作声旁。


翻译:
“道、德、仁、义、礼”五种思想交汇合成一体。
所谓道,是做为人,用双脚去走的方向,道可以使得天地万物,不知道自己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只知道这个就是正道。
所谓德,能生人得到的,德可以使天下万物各自得到他们永远填不满的欲望。
所谓仁,是人们像亲人一样对待他人,有像母亲怜爱自己生养的幼稚子女一样慈爱之心,有拂去俗尘、清心净虑、洞察真相、明心见性的智慧之心,有旁观同情,暗自悲伤有同情之心,有静心修道、持守本心之心境。以这样的心境所收获到的是可以成为真正的顶天立地的人。
所谓义,是可以让人获得安居。以赐予钱财,来激励对方崇尚安祥与温和;以轻刑惩治内心无法接受的罪过。这样就可以使国家立,让国民安居乐业。
所谓礼,就像人们脚上穿的鞋可以保护脚一样,礼可以保护人们。在星月下通宵劳作,即使上床也睡而未眠。遵守礼制,就像是脚穿上了鞋一样,受到了保护,人们即使在这样繁重的劳动下,也可以产生并达成人与人之间的秩序。

心得:老师说这一段话有两个意思,一个是素的定义,一个是素的生成。道德仁义礼五者交汇就是一,一就是素。天地之间,人的原始样子。我猜想,也是原始章之所以称为原始的原因。
现在的我们,已经不素了,所以我们要坚守正道,读书积德,学着像亲人一样对待他人,在安居立业的基础上,守住礼这个人与人之间的阶级、秩序,这样可以让自己越来越素,也就是素的生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 15:49:4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周 第二天(1.11):
原文: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查字:
本:本,金文是指事字,字形在树的根部加三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在地下的营养器官。籀文在树的下方加倒三角,表示扎入地下的根系。篆文将根部的三点简写成一横。造字本义:名词,树的根部。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树枝形状简化成。“木”是象形字,甲骨文像一株树,上部是枝下部是根;“本”是指事字,金文在树根部位加三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在地下的营养器官;“末”是指事字,金文在树梢部位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尾端;“未”是象形字,甲骨文像树上枝桠重重,表示枝叶茂盛;“果”是象形字,甲骨文像树上结满球状实籽;“朱”是指事字,甲骨文在主杆部位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干;“林”是会义字,甲骨文像树连树的样子;“森”是会义字,甲骨文比“林”多一“木”,表示“森”为“大林”。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本,木下曰本。从木,一在其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本,树的下部叫“本”。字形采用“木”作边旁,指事符号“一”表示位置在树的下部。



翻译:道德仁义礼交汇而成的素,是想要成为真正的人的根本;缺一不可。
心得:今天在吟诵第一章的时候,反复的体会道德仁义礼五者,就感觉凡做人做事,若都能坚守道德,对人对事仁义守礼,人必是厉害的好人,事必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 17: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吕丽芳 于 2021-1-12 21:46 编辑

第一周 第三天(1.12):
原文: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术,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礼。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查字正音:
贤:“臤”是“賢”的本字。臤,甲骨文(臣,官吏)(又,抓持,掌握、管理),表示有管理才能的官吏。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当“臤”作为单纯字件后,金文再加“貝”(宝贵)另造“賢”代替,表示宝贵的、难得的人才。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具备出众的管理、执行才能的大臣。古人称男子善于管理组织为称女子心灵手巧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贤”,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臤”简化成,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简化成“贝”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賢,多才也。从貝,臤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贤,多才多能。字形采用“贝”作边旁,采用“臤”作声旁。


君:“尹”是“君”的本字。君,甲骨文(手执权杖)(口,命令),表示握权执政,管理事务。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手和权杖连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发号施令,执政治国。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人称开创缔枝为巢时代的首领为“帝”;称手持特大战斧的首领为“王”;称文治天下的智慧首领为“君”;称头戴金冠的至上王者为“皇”。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君,尊也。从尹,發號,故从口。,古文像君坐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君,天下至尊。字形采用“尹”作边旁,表示管理万千事务;因为发号施令,所以同时采用“口”作边旁。,这是古文的“君”字,像君
主端坐的样子。

明:明,甲骨文(日,太阳)(月亮),表示白天与黑夜发光的两个天体(古人以为月亮在夜里发光)。有的甲骨文(月亮)(囧,窗牖),表示月光透过窗户照亮夜里的房间。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日光或月光将空间照亮。“明”侧重表示日光充足;“朗”侧重表示月光充足。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朙,照也。从月,从囧。凡朙之屬皆从朙。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朙,日月照耀。字形由“月、囧”会义。所有与“朙”有关的字,都采用“朙”作边旁。


盛:成,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用武力实现霸业。盛,甲骨文(益,即“溢”的本字,满溢)(“成”的省略,用武力实现霸业),“溢之成”或“成而溢”,比喻帝业达到顶峰,国力兴旺,连带影响周边国家。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成”写成,并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益”写成“皿”。有的金文将“成”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成”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皿”写成造字本义:形容词,国力强大,帝业达到顶峰。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成”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皿”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盛,黍稷在器中以祀者也。从皿,成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盛,放在器皿中用以祭祀的黍稷。字形采用“皿”作边旁,采用“成”作声旁。



衰:“衰”是“蓑”的本字。衰,金文(衣领)(大量向下披垂的棕毛),字形像领口之下棕毛下垂的服装。棕片由数层棕丝天然网织而成,末端是棕毛,它质地轻飘,疏而不漏,耐潮耐湿;古人将棕毛朝下的棕片连缀成“棕衣”,亦即俗称的“蓑衣”;雨水打在棕衣上时被数层“棕网”遮挡,并顺着棕丝和棕毛下淌到地上,穿蓑人可保干爽不湿,加之棕衣轻便,人们可以穿蓑在雨中劳作。穿蓑传统在当代部分农村地区仍有保留。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表示“领口”;将金文分开书写的两个“毛”连写成,强调带棕毛的棕片被“连缀”成衣。篆文将籀文字形中的“领口”明确写成“衣”造字本义:名词,用耐潮、耐湿的棕片缝制的雨衣。有的隶书误将棕毛披垂的(似“冄”非“冄”)写成“口”加一横,导致“衰”的字形面目全非,“蓑衣”本义线索消失。有的楷书承续隶书字形;有的楷书承续隶书字形。当“衰”的“蓑衣”本义消失后,再加“卄”(草)另造“蓑”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衰,艸雨衣。秦謂之萆。从衣,象形。,古文衰。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衰,用草纺织的雨衣。这种雨衣在秦地叫作“萆”。字形采用“衣”作边旁,,像雨衣的样子。,这是古文写法的“衰”字。



通:用,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可使器物。通,甲骨文(辵,行进)(用,借代物用),表示物用来往,交流有无。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用”写成。篆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用”写成“甬”造字本义:动词,不同部落或聚邑彼此来往,交换物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通,達也。从辵,甬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通,直达。字形采用“辵”作边旁,“甬”作声旁。


审:“宷”是“審”的本字;“审”是“審”的异体字。釆,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番”的本字,表示古代西北少数民族。宷,金文(宀,密室)(米,是“釆”误写,即“番”,古西北少数民族),表示古代中原人将西北少数民族俘虏关在密室。当“宷”的本义消失后,金文加“口”(问讯),或金文加“曰”(说明),明确“审讯”的含义。篆文“審”省去金文字形中的“口”(问讯)或“曰”(说明),同时用“番”(古西北少数民族)代替金文字形中的“釆”造字本义:动词,古代中原人将敌对的西北少数民族俘虏关在密室,问讯、详细盘查,以获取详细敌情。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审”,用既作声旁也作形旁的“申”(申明)代替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番”,表示要被问讯者自我申明。古籍多以“審”代替“宷”。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宷,悉也。知宷諦也。从宀、从釆。審,篆文宷从番。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宷,知悉。详知详察。字形采用“宀、釆”会义。“審”,这是篆文写法的“宷”字,采用“番”作声旁 。


治:治,篆文(水,洪汛)(台,通“臺”,土石堆筑的坝堤),表示筑堤防洪造字本义:动词,开凿水道,修筑堤坝,疏水防洪。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台”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治,水。出東萊曲城陽丘山,南入海。从水,台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治,河川名。源于东莱郡曲城县的阳丘山,向南流入大海。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采用“台”作声旁。


势:埶(艺yì),疑为“執”(执zhí)的变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拘捕罪犯。勢,篆文(埶,疑为“執”的误写,拘捕)(力,强力),表示强力拘捕造字本义:动词,强力押解犯人。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势”,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埶”简写成“执”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勢,盛力權也。从力,埶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势,充满权与力。字形采用“力”作边旁,采用“埶”作声旁。


达:,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成年人。达,甲骨文(彳,大道)(大,人),表示人来人往,四通无阻。有的甲骨文加“止”(行进)将“彳”写成“辵”,加强“通行”含义。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大”写成“竹”,同时加“羊”(徉),表示可以徜徉通行。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辵”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简体字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形容词,人在大道上通行无阻。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汉字简化方案》采用的简化字形“达”恢复简体篆文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逹,行不相遇也。从辵羍聲。《詩》曰:“挑兮達兮。”达,達或从大。或曰迭。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逹,行路而不相遇。字形采用“辵”作边旁,“羍”作声旁。《诗经》上有诗句唱道:“往来相见。”“达”,这是“達”的异体字,字形采
用“大”作边旁。有的说法认为,“达”即是“迭”。

就:又,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手”相关的动作,抓持、托举。就,金文(又,用手抓持、托举)(京,高层建筑),手在屋顶忙碌,表示高层建筑封顶完工。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尤”,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建成超高建筑物。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就,高也。从京,从尤。尤,異於凡也。,籒文就。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就,往高楼去。字形采用“京、尤”会义。尤,表示异于一般。,这是籀文写法的“就”。


潜:,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吸气。潛,古鈢字形(水)(欠,吸气)(曰,吐气),表示吸气后在水下慢慢吐气。篆文增加一个“欠”(吸气),并将金文字形中的“欠”写成“兂”,用两个“欠”强调“吸足气”。造字本义:动词,吸足气没入水下,靠憋气和缓缓吐气维持呼吸平衡。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俗体楷书依据类推简化规,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潛,涉水也。一曰藏也。一曰漢水爲潛。从水,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潜,徒步过河。一种说法认为,“潜”是藏身水底。另一说法认为,汉水被称为“潜”。字形采用“水”作边旁,采用“朁”作声旁。



原文: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术,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礼。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同同

翻译:多才多能的人、以及管理万千事务而发号施令的这些人们,都知道如何使国力强大,成就帝业达到顶峰,同时也知道如何能使帝业衰败;审视治乱的形势,对于离开还是投身于这项帝业也都有自己的判断。所以他们可以在时机不成熟时,远离是非,隐居深藏,等待着,但同时也会坚守住道,以等待时机的到来。心得: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损之兑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为之辞。当其难易,而后为之谋;因自然之道以为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3 16:3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吕丽芳 于 2021-1-14 15:21 编辑

第一周 第四天(1.13):
原文:
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查字:
时: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趾”的本字,表示行进。時,甲骨文(止,行进)(日,太阳),表示太阳运行。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止”(趾)写成。籀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将籀文字形的上下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并加“寸”(抓持),表示力图抓住易逝的光阴。造字本义:名词,太阳运行的节奏,季节。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寺”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止”(趾)写成“土”。《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时”,依据草书字形删减字件“土”,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寺”简化成“寸”。四季为“时”;一天为“日”。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時,四時也。从日,寺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时,四季。字形采用“日”作边旁,采用“寺”作声旁。


极:及,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抓住。极,篆文(木,械具)(及,抓住),表示起控制作用的器械。造字本义:名词,绑在马背或驴背上的木架子,方便载物或插、挂物件。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籍有时假借“极”代替同音的“極”。《汉字简化方案》用“极”合并简化“極”。


其:“其”是“箕”的本字。其,简体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有两个提手的盛具,盛具由竹篾交错编织而成,是“箕”的本字。简体金文、简体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繁体甲骨文加“廾”写成会义字:(竹制盛具)(廾,双手持举),表示手持簸箕,在风中扬去谷物的皮壳,三点指事符号表示簸箕上方飘飞的皮壳糠屑。繁体金文误将繁体甲骨文字形中的“廾”连写成“丌”。有的繁体金文误将本该写成“廾”写成一横两点的。繁体篆文承续繁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竹篾编织成的开口簸箕,是农家的轻便盛具,可用于舂谷时颠簸扬糠。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竹框“、与“廾”字上部的一横所构成的,连写成,导致字形费解。当“其”的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筐”另造“箕”代替。

没:没,金文(水,河川)(回,即“洄”,漩窝)。造字本义:动词,被漩窝卷入水底淹毙。籀文省去“水”加“又”(手),表示被淹于漩窝中的人挥手挣扎。篆文将金文与籀文的字形相结合。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漩窝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没,沈也。从水,从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没,下沉。字形采用“水、”会义。

翻译:
如果能够按照道的运行规律行动,抓住时机,就能建功立业位极人臣。如果遇不到这样的时机,就把自己沉没在人群中。
心得:结合上一句“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就是黄帝阴符经讲的:食其时,动其机,万化安。如其不遇,继续潜居抱道。
这里一直在讲时机,这个时机不是随便一个人就抓住的,这个人身上需要“道德仁义礼一体”,需要达到素的一个状态,才能在时机到来的时候,准确抓住并能位极人臣建功立业。

师说:
分享一下,我对素书第一章的一些理解:
第一章是定义素的。素是质从形中生出的“区域",质自形生,质聚为体。
所谓生生者,阴阳相胜而已
道德仁义礼五者“群胜”“群殴”,所生之体,为一
身体、本体、集体、个体、整体......
所以素书,是讲体的
从质讲起
从质的诞生讲起
体,可以从结构上讲
结构上讲,体由道德仁义礼构成
体呀可以从进程上讲
道德仁义礼的进程分别是:
道:蹈,所由
德:得,得所欲
仁:亲,心(慈惠恻隐),遂生成
义:宜,赏罚立
礼:履,兴寐,成序
体的总体进程:
明通审达
体也可以从功能上讲(功能体)
道德仁义礼的功能
总体功能:绝代之功与没身而已
素书讲体,体是有生命的。
体的生:道足高
体的命:名重于后代
一、组织体(素质,集体)
   1、结构体
    素
    五者
   2、进程体
    五者进程:道德仁义礼的进程
    总进程:明通审达
   3、功能体(时与机)
   五者功能:道德仁义礼的功能
   总的功能:绝代之功与没身而已
二、组织生命
    组织之生:道足高
    组织之命:名重于后代

原始章第一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
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
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
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
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
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贤人君子,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故潜居抱道,以待其时。
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
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盛衰之道,成败之数,治乱之势,去就之理。这是机
机相会了,为时至
机会
时至而行,得机而动
“时机-行动”
这样写,是想表达时机与行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他们不是分离的
是一个“体”,跟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的体,一个意思
道德仁义礼的整体,就是“时机-行动”的整体。两个“体”是同一个体
没有单独的时,没有单独的机,更没有单独的时机和单独的行动。
这是五者,动词的五的含义
所以,我认为这一章最重要的字是“体”、“一体”
一体和体差一个“一”字
这个一,什么意思
我认为挺重要的
理解这个“一”,第二章有这个用法
信足以一异
本章第一句话,我是这样断句的: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也有人这样断句: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
后一种短句方式刻意把五和一,两个数词放一起
容易忽略五的动词含义
前一种断句,把五和一两个字的动词含义强调出来
给大家一个关于怎么认字的建议:
汉字是象形文字,象形文字什么意思?形生质为素
象形是什么意思呢?
这样理解的话,象形文字,是不是可以叫做素文字?
生文字
相胜文字
体文字?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感觉到了?象形文字实际上蕴含着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中国古人人自己没有给他起名字。因为大家都这么思维的,所以不用对这种思维方式命名
我们现代人使用汉字,是按照西文来运用的
而不是象形来使用的
也就是说,我们不会象形了
这种象形文字的使用方式,后世西化中国人,起了个名字,叫做类象思维
我们选用的经典,都是很早的,那时的人们使用类象思维交流的
写经典也是使用的类象思维
我们为什么感觉到古代经典读不懂?
思维方式跟古人不同
用现在更落后的逻辑思维方式,无法通达更高级的类型思维
就像动物的思维方式,无法通达人类思维一样
所以,要查字
并且是查象形字典
通过查阅象形字典,可以促使我们下意识回归“类象思维”
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文
不光是查询不太明白的字
相反,要查询自己非常明白的字
怎么办,这么多字?根据语意,选择最重要的字
这是我们经典阅读进度这么慢的原因
——大家不可囫囵吞枣,否则一无所获。
甚至,用西化汉语思维去理解经文,可能引起严重误解,以至于中毒
避免这种误解甚至中毒的有效方法:
1、查象形字典
2、反复吟诵

少些莫名其妙的思虑,特别是发散性思虑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这句话是有深刻内涵的
这也是我们这么重视吟诵的原因
吟诵,日本人把它叫做素读
就是相胜读,象形读,阴阳读、体读
一句话,中国读
读素书,特别要素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4 17:15:3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周 第五天(1.14):
原文: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查字:
是:“是”是“昰”的异体字。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趾”的本字,表示脚趾。昰,金文(日,太阳)(又,即“手”的变形)(止,即“趾”,脚),表示太阳直射,时至夏至,人们手脚并用进入夏季农忙。有的金文弱化“又”的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又”简化成一横,将金文字形中由“又”和“止”构成的简化成“正”,表示太阳在头顶正上方夏至是夏历法则中的重要节令:夏至即入夏农忙的恰当起始日。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正”写成。隶书异体字将“正”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夏至,太阳当头,适宜农务。古籍多以“是”代替“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是,直也。从日、正。凡是之屬皆从是。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是,太阳直射。字形由“日、正”会义。所有与是相关的字,都采用“是”作边旁。


以:“㠯”是“以”的本字;“以”是“似”的本字。㠯,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字形是倒写的“巳”(新生儿),表示新生儿与父母相像。金文“㠯”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篆文“㠯”有所变形。当“㠯”的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在“巳”字基础上再加“人”另造会义字“以”代替:(倒写的“巳”,新生儿)(人,母体),表示母婴通过脐带相连。造字先人发现,母子间之所以有遗传学上的精确相似,是因为连接母子的脐带发挥神秘作用。篆文“以”将甲骨文字形中“巳”和“人”相连的,分离成“㠯”和“人”造字本义:动词,母子脐带相连,形神特征相传。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㠯”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古籍多以“以”代替“㠯”。当“以”引申为虚词后,篆文再加“人”另造“似”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㠯,用也,从反巳。賈侍中說,巳,意巳實也。象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㠯,使用。字形采取反写“已”的方法来造字。贾侍中说,已,表示想法已落实。是个象形字。


足:甲骨文中“正”(即“征”的本字)与“足”本是同一个字,后被转注成两个字。足,甲骨文(囗,村邑或部落)(止,行军),表示军队归邑。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因为“疋”(脚,名词)篆文的字形”(凯旋归邑,动词)的篆文字形相似,后人习惯于以“足”字代替本义完全不同的“疋”,“疋”的甲骨文字形像由大腿小腿、脚板构成的脚部。造字本义:名词,出征得胜,凯旋归邑。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人称得胜凯旋为“足”,称征而无获为“乏”。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凡足之屬皆从足。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足,人的下肢,在人体的下部。字形采用“止、口”会义。所有与足相关的字,都采用“足”作边旁。


高:高”、“京”、“亭”的甲骨文与金文字形相近,疑为同源。高,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环形城墙上的多层塔楼用于瞭望预警的多层尖顶塔楼,下方的“口”像城墙的门拱。简体甲骨文把多层的尖顶塔楼简化成、或、或。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多层的尖顶塔楼形象简化成造字本义:名词,瞭望预警的多层楼台。楷书承续金文字形。简体楷书承续篆文字形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高,崇也。象臺觀高之形。从冂口。與倉、舍同意。凡高之屬皆从高。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高,崇高。字形像台观建筑高耸的样子。字形采用“冂”作边旁。囗,与“仓”、“舍”字形下部的“囗”意思相同。所有与高相关的字,都
采用“高”作边旁。

名:名,甲骨文(口,叫喊)(夕,黄昏、冥暮),表示天黑时呼叫孩子回家。金文将甲骨文的左右结构改成上下结构。有的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夕”写成月牙形的;有的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夕”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日落天黑,父母招唤孩子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夕”写成。古代有一定文化背景的男子,在成年后为自己的“名”作近义的“注解”补充或“说明”,叫作“字”;大部分底层百姓有“名”无“字”。在古代,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在口头上的称呼叫作“名”,有如今日之“小名”与“昵称”,用于日常非正式社交场合,为贱称;子女成年后为其设计的书面称呼叫“字”,有如今日之“大名”与“户籍名”,用于各种文件和正式社交场合,为尊称;“名”与“字”是同一对象的两个称呼,“字”是对“名”的解释或补充;今人所说的“名字”,相当于古人所说“字”。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名,自命也。从口,从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見,故以口自名。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名,自称。字形采用“口、夕”会义。夕,天黑。天黑了人们不相见,所以用嘴向别人说自己的名。


重:東,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行囊。重,甲骨文(人,旅者)(束,是“東”的简写,行囊),表示旅人背负行囊旅行。有的甲骨文将左右结构写成混合结构,像行囊落在了旅人的脚跟位置,强调脚跟所感受到的行囊的下沉份量。金文画出了旅人和行囊之间的背带,画出了脚板强调行囊对脚板的作用力。金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有的金文加“土”表示背负装土的筐子,双脚感受到的负担大。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肩扛背驮的沉甸甸的行囊。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人”和“東”构成的简化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导致“人”形、“東”形消失。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重,厚也。从壬,東聲。凡重之屬皆从重。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重,厚重。字形采用“壬”作边旁,采用“東”作声旁。所有与重相关的字,都采用“重”作边旁。


后:“司”与“后”本同源,后分化。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嘴巴,发音、说话的器官。后,甲骨文(卜,权杖)(口,嘴巴,借代号令、命令),表示发号施令的最高权力者。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卜辞中有的甲骨文以“毓”代“后”表示生育能力强的妇女。有的甲骨文将“后”成“反司”,以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掌权者“司”。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生殖崇拜的母系氏族时代发号施令的女王。隶书继承篆文字形。《汉字简化方案》用“后”合并代替“後”。在生殖崇拜的母系时代,社会最高权力者为智慧而生殖力强的妇女“后”;进入父系社会后,最高权力掌握在能征善战的男性手里,“后”的地位由女王下降为第一女性。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后,繼體君也。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故⺁之。从一口,發令者,君后也。凡后之屬皆从后。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后,继承王位的君主象人之形。发布号令通告天下四方,所以广布。字形采用“一、口”会义,发号施令者,就是君王之后。所有与后
相关的字,都采用“后”作边旁。

代: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系绳、可循环利用的箭。代,篆文(人,士兵)(弋,系绳、可循环利用的箭),比喻士兵轮替戍边。造字本义:动词,军队轮替戍边。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代,更也。从人,弋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代,更替。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弋”作声旁。


原文:是以其道足高,而名重于后代。
逐字译:夏至,太阳当头,适宜农务;母子脐带相连,形神特征相传;他们的给不知方向的人引路,出征得胜,凯旋归邑,瞭望预警的多层楼台。我下巴上的胡须也代表是我自己,我怎么看待我自己像肩扛背驮的沉甸甸的行囊一样沉重,婉转起伏的竽管乐音,生殖崇拜的母系氏族时代发号施令的女王,循环更替。
意译:所以贤人君子的道足够高,可以给不知方向的人指引道路;他们的名声也被后世所重。
心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5 20:3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吕丽芳 于 2021-1-15 22:49 编辑

第一周 第六天:(1.15)
原文: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查字:
足:甲骨文中“正”(即“征”的本字)与“足”本是同一个字,后被转注成两个字。足,甲骨文(囗,村邑或部落)(止,行军),表示军队归邑。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因为“疋”(脚,名词)篆文的字形与“足”(凯旋归邑,动词)的篆文字形相似,后人习惯于以“足”字代替本义完全不同的“疋”字,“疋”的甲骨文字形像由大腿小腿、脚板构成的脚部。造字本义:名词,出征得胜,凯旋归邑。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人称得胜凯旋为“足”,称征而无获为“乏”。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凡足之屬皆从足。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足,人的下肢,在人体的下部。字形采用“止、口”会义。所有与足相关的字,都采用“足”作边旁。



以:“㠯”是“以”的本字;“以”是“似”的本字。㠯,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字形是倒写的“巳”(新生儿),表示新生儿与父母相像。金文“㠯”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篆文“㠯”有所变形。当“㠯”的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在“巳”字基础上再加“人”另造会义字“以”代替:(倒写的“巳”,新生儿)(人,母体),表示母婴通过脐带相连。造字先人发现,母子间之所以有遗传学上的精确相似,是因为连接母子的脐带发挥神秘作用。篆文“以”将甲骨文字形中“巳”和“人”相连的,分离成“㠯”和“人”造字本义:动词,母子脐带相连,形神特征相传。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㠯”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古籍多以“以”代替“㠯”。当“以”引申为虚词后,篆文再加“人”另造“似”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㠯,用也,从反巳。賈侍中說,巳,意巳實也。象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㠯,使用。字形采取反写“已”的方法来造字。贾侍中说,已,表示想法已落实。是个象形字。



怀:“褱”是“懷”的本字。褱,金文(衣,胸襟)(眔,流泪),表示将哭泣流泪的孩子抱在胸前,以示爱护与安慰。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当“褱”作为单纯字件后,篆文再加“心”(慰藉)另造“懷”代替,强调大人慰藉伤心的幼儿。造字本义:动词,父母将伤心哭泣的幼儿抱在胸前加以安慰。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俗体楷书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怀”,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褱”简写成“不”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懷,念思也。从心,褱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怀,内心挂念。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褱”作声旁。



远:袁,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衣物。遠,甲骨文(袁,衣物)(又,抓、持)(亍,即“彳”,行进),表示带上衣物行囊长途出行。有的甲骨文将“袁”简写成“衣”。金文加“止”(趾,脚板),并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袁”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辵”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袁”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带上衣物行囊长途出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将篆文字形中的“袁”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远”,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袁”简化成“元”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遠,遼也。从辵,袁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远,辽远。字形采用“辵”作边旁,采用“袁”作声旁。



信:“訫”是“信”的异体字。信,简体金文(人,当事人)(口,说话),表示开口许诺。繁体金文(千,巨量)(言,说话),表示用千言万语保证。籀文承续简体金文字形。篆文基本承续繁体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许诺,发誓。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言”写成。金文异体字“”写成“言”、“心”会义,言心,说真心话,真诚可靠,是横写的“心”。古籍多以“信”代替“訫”。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信,誠也。从人,从言。會意。㐰,古文从言省。訫,古文信。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信,诚实不欺。字形采用“人、言”会义,是会义字。㐰,这是古文写法的“信”,采用有所省略的“言”作边旁。訫,这是古文写法的
“信”字。


一:一,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抽象符号“一”既代表最为简单的起源,也代表最为丰富的浑沌整体。造字本义:数词,最小原始单位,最小的正整数。古人认为“道立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说,混沌太初的存在整体是一”;然后由太初混沌的“一”,分出天地“二”极;天地二极之间,又生出人这第“三”部分;天地人三者,衍化出宇宙万物。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代替混沌太初的整体;二,上面的一横代表“天”,下面的一横代表“地”;三,上下两横代表“天地”,中间的一横代表“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凡一之属皆从一。弌,古文一。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一,开天辟地之初、万物形成之始,道立于一体化的浑沌,然后造化分出天地,化成万物。所有与一相关的字,都采用“一”作边旁。弌,
这是古文写法的“一”。


异: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胎儿。异,篆文(巳,胎儿)(双手抱持),表示手抱婴儿。造字本义:动词,送养或遗弃不正常的婴儿。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由于“异”和“異”字形相似、字义相近,古籍常常将“异”和“異”相互假借。《汉字简化方案》用“异”合并代替“異”。“尤”是抓持过多食物;“奇”是中原人所罕见的骑马代步;“特”是祭祀时牺牲专用的小公牛;“异”是不正常的婴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异,舉也。从廾,㠯聲。《虞書》曰:“岳曰:异哉!”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异,推举。字形采用“廾”作边旁,采用“㠯”作声旁。《虞书》上说:“诸侯长说,推举他吧!”


义:“義”是“儀”的本字。義,甲骨文(羊,即“祥”,祭祀占卜显示的吉兆)(我,有利齿的戌,威猛战具),表示吉兆之战。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异体字(羊,即“祥”,祥和)(弗,休战),表示休战和平,表达“道义”的另一层含义。造字本义:名词,出征前的隆重仪式,祭祀占卜,预测战争凶吉;如果神灵显示吉兆,则表明战争是仁道、公正的,神灵护佑的仁道之战。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另造指事字“义”,在“乂”(割、杀)上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杀得有理、杀得正当。当“義”的“仪式”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人”另造“儀”代替,表示程式庄严的典礼。“意”,指个人的心思、想法,强调的是个体性和主观性;“義”,原指扬善惩恶的天意,后引申为公认的道德、真理、公认的文字内涵,强调的是普遍性和客观性;“意义”,指个人愿望与世间公理。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義,己之威儀也。从我、羊。羛,《墨翟書》義从弗。魏郡有羛陽鄉,讀若錡。今屬鄴,本内黃北二十里。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义,我军威武的出征仪式。字形采用“我、羊”会义。羛,《墨翟书》上“義”字采用“弗”作边旁。魏郡有个地方叫“羛阳乡”,其“羛”
字读作“锜”。该地现属鄴县,本来在内黃县北边二十里的地方。

得:得,甲骨文(手,拾)(贝,最原始货币),表示拾贝。有的甲骨文加“彳”(行进),表示古代中原人长途跋涉到湖海之滨寻觅和拾捡贝壳。金文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籀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有的篆文加“彳”,同时误将籀文字形中的的“贝”写成“见”造字本义:动词,捡到贝壳,喜获财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远行拾获海贝为“得”;远行深山采集有所收获为“遂”。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得,行有所得也。从彳,㝵聲。䙷,古文省彳。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得,远行探索而有所获。字形采用“彳”作边旁,采用“㝵”作声旁。䙷,这是古文写法的“得”字,省略了“彳”。


众:“乑”、“众”、“眾”和“衆”,“㐺”的异体字。从,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相随、同行。㐺,甲骨文(从,相随)(从,相随),表示相随、同行的一群人。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从”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楷书异体字“乑”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第一个“人”写成,将第二个“人”写成,将第三个“人”写成。楷书异体字“众”将正体楷书的左中右结构写成上下结构。造字本义:名词,合群生活的广大人群,百姓。甲骨文异体字加“口”、或加“日”,表示蓝天红日之下合群生活的广大人群。篆文“眾”误将金文字形中的“日”写成“目”;楷书异体字“衆”则误将篆文字形中的“目”写成“血”。古籍多以“衆”代替“乑”、“㐺”、“众”和“眾”。《汉字简化方案》用“众”代替“衆”。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眾,多也。从乑目,衆意。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众,人多。字形采用“乑、目”会义,众多的意思。


才:“才”是“材”的本字。才,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房柱与房梁的象形,像树杈,即远古简易建筑中的房柱,像房柱上架着的横木,即横梁。有的甲骨文与金文字形中的树杈模糊成实心点。有的金文将实心点写成一撇。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立柱架梁,开始建屋。隶化后楷书继承篆文字形。甲骨文字形表示帝王之才。当“才”的“梁柱”含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木”另造“材”代替。在房架(才)之上加尖圆的屋顶,就是远古简易的独柱式房屋(余)。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才,艸木之初也。从丨上貫一,將生枝葉。一,地也。凡才之属皆从才。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才,草木初生的样子。字形由“丨、一”构成,“丨”像草木之茎贯穿地面,将生而未生枝叶;“一”表示地面。所有与才相关的字,都采
用“才”作边旁。

鉴:“監”是“鑑(鍳)”的本字。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看到。監,甲骨文(皿,水盆)(见,看到),表示以水为镜反观自己。当“監”的“以水为镜反观自己”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金”(铜)另造“鑑”代替,表示用铜镜来观照影像。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上下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造字本义:动词,人俯首在一盆静止的水面上反观自己的影像。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鉴”,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化成

古:古,甲骨文(口,言说)(十,极多),表示无数代先人口口相传的久远时代。有的甲骨文在“古”的字形基础上再加一个“口”,强调“古”的“传说”含义。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明确的“十”。有的金文写成明确的“十”。有的金文将“口”写成“曰”(言说),强调“古”与“言说”的关系。有的金文在“古”的字形基础上加“三十”,极力强调传说年代之漫长。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在漫长的过去岁月中被一代代传说的久远时代。隶书承续篆文字形。“古”是传说中难以追述的久远时代,“昔”是发生大洪荒的远古时代,“古”比“昔”更遥远。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古,故也。从十、口。識前言者也。凡古之屬皆从古。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古,故旧。字形采用“十、口”会义。表示能记忆先人圣语的人。所有与古相关的字,都采用“古”作边旁。


明:明,甲骨文(日,太阳)(月亮),表示白天与黑夜发光的两个天体(古人以为月亮在夜里发光)。有的甲骨文(月亮)(囧,窗牖),表示月光透过窗户照亮夜里的房间。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日光或月光将空间照亮。“明”侧重表示日光充足;“朗”侧重表示月光充足。

照:“照”是“炤”的异体字。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招”的本字,表示款待客人。炤,金文(火,火把)(攴,持举)(召,即“招”,招呼,招待),表示手举火把,招待客人。有的金文省去“攴”,将“召”写成,将“火”写成,同时加两点指事符号,表示火光闪烁。籀文异体字“照”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同时加“日”,表示日光投射,带来光明。造字本义:动词,日光投射大地,使视野明亮。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左右结构调整成上下结构,同时将篆文字形中的“火”写成“四点底”。古籍多以“照”代替“炤”。

下:“下”是特殊指事字,字形由两横构成,顶端一横较长,底端的一横较短。古人用代表混沌太初状态;用(二,由两个“一”组成,两横一样长)代表从混沌太初中分化出来的、相并列的天与地。古人调整表示天与地、等长的两横,以短横方向表示朝天、或朝地的方向。甲骨文将表示“天”的北端横线写得较短,表示天、或朝天的方向;甲骨文将表示“地”的南端横线写成得较短,表示地、或朝地的方向。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金文为区别于数目字“二”,在两横之间加一竖指事符号,以显示纵的方向。籀文省去短横。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与天相对的地。隶书承续金文字形。“上”的本义为天,“下”的本义为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底也。指事。下,篆文。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底部。“下”是指事字。下,篆文写作“”。  


俊: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幼儿蹒跚学步,天真可爱。俊,篆文(人,成人)(夋,幼儿学步,天真可爱),表示健康漂亮,单纯可爱造字本义:形容词,健康漂亮,单纯可爱。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单人旁”,将篆文字形中的“夋”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俊,材千人也。从人,夋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俊,才智胜过千人。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夋”作声旁。


行:行(háng),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十字路口形状的金文误写成正反两个“双人旁”,失去路口形象。造字本义:名词,纵横畅通的十字路口。隶书一定程度上恢复金文字形。从甲骨文、金文字形看,“行”的左右两边“彳”、“亍”,应该被称作“左行旁”、“右行旁”,而不是“双人旁”。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行,人之步趨也。从彳,从亍。凡行之屬皆从行。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行,人们在路上行走或小跑。字形采用“彳、亍”会义。所有与行相关的字,都采用“行”作边旁。


仪:“義(义)”是“儀(仪)”的本字。義,甲骨文(羊,祥,吉兆)(我,武器,借代战争),表示吉兆之战。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当“義”的“仪式”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人”另造“儀”代替,表示程式庄严的典礼。造字本义:名词,出征前的隆重仪式,祭祀占卜,预测战争凶吉;如果神灵显示吉兆,则表明战争是仁道、公正的,为神灵福佑的。《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仪”,依据类推简化规则,以“义”代替“義”,“乂”表示杀戮,“乂”加一点,表示公正顺天的战争。

表:表,甲骨文是象形字,像兽毛朝外的皮衣,像衣服外部披着兽毛。篆文写成会义结构:(衣,服装)(毛,动物的毛发),强调“表”的“毛皮”材质。造字本义:名词,用动物毛皮制成的外衣隶化后楷书误将篆文字形中“衣”的上部和“毛”所构成的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衣”的下部写成,以致兽“毛”形状完全消失。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表,上衣也。从衣,从毛。古者衣裘,以毛為表。  


智:“知”是“智”的本字。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借代行猎、作战。知,甲骨文(干,武器,借代行猎、作战)(口,谈论、传授)(矢,武器,借代行猎、作战),表示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在远古时代,弯弓使箭是成年人的基本常识和重要经验。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省去“干”,简化字形。当“知”的形容词含义“聪明、有战略”消失后,金文再加“曰”(说,传授)另造“智”代替,强调谈论和传授经验。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曰”写成“白”(说明),并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干”写成“亏”。造字本义:动词,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隶书省去篆文字形中的“亏”,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白”写成“曰”古人称精通行军作战为“智”,称清心净虑、洞察真相为“慧”;称醒来感知清晰为“觉”;称明心见性、发现自我为“悟”;称简单无我、自然率性为“禅”。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智,識詞也。从白,从亏,从知。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智,器物上可辨识的标志性文字。字形采用“白、亏、知”会义。



决:“决”是“決”的异体字。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玦”的本字,表示中断、分别。决,篆文(水,洪水)(夬,即“玦”,中断),表示洪水将堤岸冲出口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水”写成“三点水”,将篆文字形中的“夬”写成。楷书异体字“决”,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三点水”简写成“两点水”造字本义:动词,大水冲裂堤岸。古籍多以“决”代替“決”。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決,行流也。从水,从夬。廬江有決水,出於大別山。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决,在洪汛期打开水坝,让洪水畅通。字形采用“水、夬”会义。庐江有決水河,源出于大別山。


嫌:兼,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同时拥有。嫌,篆文(女,妻妾)(兼,同时拥有),表示同时拥有众多妻妾。在男尊女卑、一夫多妻的封建时代,男子在两性关系上处于优越的支配地位。造字本义:动词,妻妾成群的男子对妻妾不满、挑剔。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女”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嫌,不平於心也。一曰疑也。从女,兼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嫌,内心不平静。另一种说法认为,“嫌”是“猜疑”的意思。字形采用“女”作边旁,采用“兼”作声旁。


疑:疑,甲骨文像一个拄着手杖的人发傻地张大嘴巴,困惑而不知所向的样子。有的甲骨文加“彳”(十字路口),强调在十字路口迷路含义。金文(牛,可能是“屰”之误写,迎面而来的人)(困惑地张着大嘴的人)(“彳”的误写)(止,行进),表示迷路者向迎面而来的行人问路。篆文误将金文中张大的嘴巴写成“匕”,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大”(人)写成“矢”,并以“子”代替“牛”(“屰”之误写),表示小孩迷路。造字本义:动词,在十字路口不知所往疑”生于对外部的无知,致知即可释疑;“惑”生于内心的混乱,心乱生于贪欲——四十不惑”,是指人到中年后能够看清自己真正的欲求而获得明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疑,惑也。从子止匕,矢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疑,迷惑而不知所从。字形采用“子、止、匕”作边旁,采用“矢”作声旁。


使:“史”是“使”的本字;“吏”、“事”与“史”同源。史,甲骨文(中,两军对峙的非军事地带)(又,执、持),表示手持旌节,出使发生争端的国界和谈。是“中”的繁体甲骨文的简写。古远时代以族旗国旗为跨界出行的护照,“中”的本义即两国使者各执国旗争端的国界会谈调停,折中求和。有的甲骨文将旗帜状的简化成“干”状,将简化成,导致字形晦涩。简体甲骨文则将进一步简化成“中”。繁体金文承续繁体甲骨文字形。简体金文、篆文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当“史”的“出使”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人”(受派遣官员)另造“使”代替。造字本义:动词,手持旌节,代表国家,奉命前往和谈,记录划定的国界,完成传之后世的和平文件。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使,伶也。从人,吏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使,摆布,命令。字形采用“人”作边旁,采用“吏”作声旁。


守:守,甲骨文(六,即“庐”的本字,房屋)(寸,手持器械)。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又”写成“寸”。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持械护卫家园,御寇入侵。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守,守官也。从宀,从寸。寺府之事者。从寸。寸,法度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守,官吏的操行、节操。字形采用“宀、寸”会义。宀,表示官府的事。寸,表示法度。


约:約,金文(糸,系、束)(刀,即“勺”的变形,食具,代表进食),表示束缚进食行为。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刀”写成“勺”造字本义:动词,限制进食,省吃俭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糸”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约”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糹”简化成“纟”

廉:兼,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合并、连接。廉,金文(广,开放式建筑)(兼,合并、连接),表示与主体建筑相连的开放式空间。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将房屋主体与外部开放式空间相连接。隶书承续篆文字形。俗体隶书将两“禾”一“又”的简化成“兼”。俗体楷书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廉,庂也。从广,兼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廉,窄小的屋子。字形采用“广”作边旁,采用“兼”作声旁。


分:“八”是“分”的本字。八,甲骨文表示切分。当“八”的“切分”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刀”另造“分”代替。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用刀将物体切成两部分或几部分。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分,別也。从八,从刀,刀以分別物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分,切开。字形采用“八、刀”会义,执刀用来将物体切分开。


财:才,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建筑房屋的栋梁,代表有用之物。財,篆文(貝,宝物,金钱)(才,有用之物),表示宝物、金钱和重要的有用之物。造字本义:名词,金钱及有价值的重要物品。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财”,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貝”简化成“贝”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財,人所寶也。从貝,才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财,人们当作宝贝珍藏的东西。字形采用“贝”作边旁,采用“才”作声旁。


豪:高,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野兽身上的尖锐长毛。豪,篆文(高,……尖锐长毛)(豕,猪),表示搏斗时会竖起尖锐长毛的野猪造字本义:名词,穴居啮齿类动物,全身黑色,藏身洞穴,昼伏夜出;遭受威胁时会竖起其分布在粗硬毛发中的箭刺;也称“箭猪”。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省略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豪,豕,鬣如筆管者,出南郡。从彖,高聲。豪,籀文从豕。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豪,猪,身上的鬣毛粗硬如毛管,出于南郡。字形采用“彖”作边旁,“高”作声旁。豪,籀文字形采用“豕”作边旁。


原文: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
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
逐字译:
有德的人得胜凯旋可以让人内心有所挂念的长途出行学习;诚实不欺的领导者得胜凯旋可以让人们像进入太初的整体世界一样推举他;讲道义的人得胜凯旋可以获很多人的支持;有才能的人得胜凯旋在漫长的过去岁月中被一代代传说的久远时代里反观自己;总能站在日光的照射下的人得胜凯旋,同样也可以照拂的他人;同时拥有这五种德行的都是有过人才智的人。
经常可以行走在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的人得胜凯旋,可以用手势指引他人用动物毛皮制成的外衣。精通行军作战的有智慧的人得胜凯旋,可以像洪汛期打开水坝让洪水畅通一样, 冲去人内心的不平静和迷惑而不知所从。诚实不欺人的人得胜凯旋,手持旌节,代表国家,奉命前往和谈,也能持械护卫家园,御寇入侵。将房屋主体与外部开放式空间相连接,得胜凯旋,可以手持旌节,代表国家,奉命前往和谈,切开人们当作宝贝珍藏的东西。脚趾踩着的地方是劳动者徒步前往昼伏夜出所达到的。
心得:德厚之人能罩的地方更大,人更多;一个人信义昭著的人,可以让所有不同的声音达成一致;一个正义、仁道、公正的人,会有很多拥护他的人来投;一个人才能卓越是因为他比较懂得借鉴前人的经验;这里明感觉理解的还有偏颇,我这里借老师的指点,以大学里的明德来理解,这里明为止于至善,可以止于至善的人有能力照拂的人范围也比较广。这些都是人中之俊杰。
这里行足,理解为行的远,也是经验丰富的一种说法,老人常说“我走的路比你吃的咸都多”,就是行足,这样的人可以为表率,也就是可以向他学习。一个智慧超群的人可以让有疑惑的人心里通畅,也就是可以解决别人的难题。一个人从来不做不守信的事的人,跟别人打交道,别人也一样会守约。一个将房屋主体与外部开放式空间相连接的人,就是能够把以私为公的人,这样的人,就是会把自己珍视的东西分给需要的人。这些都是人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16 22:20: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周 第七天(1.16)

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茍免,见利而不茍得,此人之杰也。

查字:

守:造字本义:动词,持械护卫家园,御寇入侵。
附一文言版《説文解字》:守,守官也。从宀,从寸。寺府之事者。从寸。寸,法度也。
附二白话版《说文解字》:守,官吏的操行、节操。字形采用“宀、寸”会义。宀,表示官府的事。寸,表示法度。

职:造字本义:动词,古代基层官员听取民意并作记录。
附一文言版《説文解字》:職,記微也。从耳,戠聲。
附二白话版《说文解字》:职,记号,标识(注:“微”疑是“徽”的误写)。字形采用“耳”作边旁,采用“戠”作声旁。

不:造字本义:名词,未经缔结构造而直接使用的树杈上的原始巢居。
附一文言版《説文解字》:不,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凡不之屬皆从不。
附二白话版《说文解字》:不,鸟向上飞翔不降落。字形采用“一”作字根,“一”好比是天。字形像鸟在天上飞翔的样子。所有与不相关的字,都采用“不”作边旁。

废:造字本义:动词,战争杀戮,摧毁房舍。
附一文言版《説文解字》:廢,屋頓也。从广,發聲。
附二白话版《说文解字》:废,房屋倒塌。字形采用“广”作边旁,采用“發”作声旁。

处:造字本义:动词,驻足家中,坐几休息。
义:造字本义:名词,出征前的隆重仪式,祭祀占卜,预测战争凶吉;如果神灵显示吉兆,则表明战争是仁道、公正的,神灵护佑的仁道之战。
回:造字本义:动词,以圈状的轨迹不断旋转、扩展。

见:造字本义:动词,睁着眼睛看。向前看为“见”,回头看为“艮”。
附一文言版《説文解字》:見,視也。从儿,从目。凡見之屬皆从見。
附二白话版《说文解字》:见,视,看。字形采用“儿、目”会义。所有与见相关的字,都采用“见”作边旁。

嫌:造字本义:动词,妻妾成群的男子对妻妾不满、挑剔。
附一文言版《説文解字》:嫌,不平於心也。一曰疑也。从女,兼聲。
附二白话版《说文解字》:嫌,内心不平静。另一种说法认为,“嫌”是“猜疑”的意思。字形采用“女”作边旁,采用“兼”作声旁。

苟:造字本义:名词,中国特有的伞形科藁本植物,果实表面棕褐色或暗棕色,粗糙有皱纹,体轻质硬,果柄易折断,果球表面的芒刺容易粘附人或家畜的毛发,以便四处传播。
附一文言版《説文解字》:苟,艸也。从艸,句聲。
附二白话版《说文解字》:苟,一种草。字形采用“艸”作边旁,采用“句”作声旁。

免:造字本义:名词,有角饰的高级帽子。当“免”的“帽子”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冃”(帽)另造“冕”代替。

利:造字本义:动词,用快刀收割庄稼

得:造字本义:动词,捡到贝壳,喜获财富

此:造字本义:名词,言说者所指称的其站立的位置。

翻译:护卫家园者,持械御寇入侵,基层官员听取民意并作记录,直接使用树杈上的原始巢居,防止战争杀戮,摧毁房舍。(用好手中的权力,保护好自己的家园不让入侵者破坏)
驻足家中,坐几休息,预测战争凶吉;如果神灵显示吉兆,则表明战争是仁道、公正的,神灵护佑的仁道之战;不以圈状的轨迹不断旋转、扩展。
(在正义的、公正的道路上不回头)
看到妻妾成群的男子对妻妾不满、挑剔,就住在树杈上的原始巢居里,不像表面长有芒刺容易粘附人或家畜的毛发的果球一样,粘附别人有角饰的高级帽子。
(看到别人内心不平静,而不随便离开,免于自己被伤害)
看到别人用快刀收割庄稼,长了胡须的自己不会随便觉得是自己捡到贝壳,喜获财富。

站在这个位置上的躬身垂臂的劳作者徒步前行,就像猛烈的山火过后傲然复生的树木一样,他们都是经历乱世战火洗礼的英雄。

心得:本章的内容感觉理解起来很吃力,每次都需要在同学们翻译的基础上去理解;就是因为自己不素,心里掺杂了很多的欲望,蒙蔽了自己纯素的心。
本章的内容让我感觉到自己需要清理掉的东西太多了,需要学习的东西也太多了。就是要把自己拆卸开来清理干净以后,再按照道德仁义礼把自己拼装起来,这样我或许也会被称为俊、豪、杰这样的人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12-22 22:14 , Processed in 1.168531 second(s), 16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