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小迪

小迪的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8 19:5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20-12-8 19:55 编辑

第八周第三天  12月8日

今天回答这个问题:
黄帝阴符经说: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乎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请问这里的“见”,是个什么具体操作?要点是什么?

五,交汇,贼,盗贼。人被万物盗,也盗万物,心里有万物,惦记着万物(见的具体操作),在盗与被盗之中显现出与万物的和合(见的要点),就像有些人看上就很亲切,愿意亲近。万物在人心、人身上的自然显现就是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9 19: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周第四天  12月9日

今天回答这个问题:黄帝阴符经说:“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什么是天地文理,什么是时物文理?哲和圣在这里是指什么?

什么是天地文理?就是后文所说的“律历”,是人与万物互盗过程中已得到的规律、道理,是态。
什么是时物文理?是后文所说的“是生万象”,有态也有势,突出进程性。
圣在这里指修炼而通的九窍,神明在九窍中化解万物之气,而生圣功。
哲在这里指对大千世界中正、动态的认识的心姿态,与天为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0 18:29:1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周第五天  12月10日

今天回答这个问题:黄帝阴符经说,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请问愚虞指什么?愚虞圣指什么?

我认为愚虞就是内心的好恶、疑惑,愚虞圣就是以好恶、疑惑为线索,发现九窍之邪,守住三要,而能通达,从情识转为神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1 21:36:1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周第六天  12月11日

经文中说: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请问奇期是什么?奇期圣是什么?

奇期是不可思议的建设工期。当五贼在心时,就会发生不可思议的建设工期,这就是大家所期待的圣功,圣功生就神明出,因此,奇期圣就是通过实现不可思议的建设工期作为修炼方法以致通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2 18: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20-12-12 19:46 编辑

第八周第七天  12月12日


经文中这几句话,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操作原则(方法论原则)?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其圣,我以不奇期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3 19: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小迪 于 2020-12-13 19:21 编辑

第九周第一天  12月13日

把黄帝阴符经缩写成不超过200字的短文。
所谓缩写,是在不损失文章基本要点和结构的前提下,减少文章字数



《圣人修炼之术》

观天道,执天行,尽。
见五贼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万化生身。
立天之道以定人。
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性有巧拙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三要以动静。

天生天杀,道之理。
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食时百骸理;动机万化安。知神与不神之神。
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神明出。  
  
心生死于物,机在目。
天无恩而大恩生。天至私,用至公。
禽之制在气,生死互根,恩害相生。
阴阳相推变化顺,制之至静。  
八卦甲子,神机鬼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4 21:49:2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周第二天  12月14日

拟定自己的作文题目和写作提纲

《圣人修炼之术》
一、真人与圣人的区别
二、修炼心法
1、观天道(阴符)
2、执天行(阳符)
3、尽(心姿态)
三、修炼之关键——盗机
1、天生天杀
2、万化安
3、盗机
四、修炼的具体方法
1、禽之制在炁
2、生死互根,恩害相生
3、阴阳相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5 22:34:0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周第三天  12月15日


提交不少于一半(1500字)的初稿

《圣人修炼之术》
看到这个题目,你大概会产生这些想法:
哇,圣人是多不得了的人啊!现代社会还有吗?
修炼!听起来很神秘,总会联想到在某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住着一位正修炼的神仙。
圣人的修炼之术会不会就像一本武林秘籍,只要晓得了心法,人人都能成为高手?
其实这些想法都可以在一篇叫做《黄帝阴符经》的短小文章里找到相应的解释。这篇文章有人说黄帝所著,有人说是战国时的苏秦所著,近代学者多认为其成书于南北朝。不管是谁写的,都成书于1000多年前,而1000多年前的文章对现代社会还有指导意义吗?假如真的可以按书中所述修炼成为圣人,那么在现代社会里圣人具有什么特征?换句话说,圣人在现代社会有怎样的超乎常人的本领?
在《黄帝内经》里对真人和圣人如此描述,“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从这个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古时,圣人并不是我们认为的那么了不起,与真人相比,圣人在只能“处天地之和”而非真人“提挈天地”;真人是“把握阴阳,独立守神”,而圣人却是“从八风之理,精神不散”。再细看圣人的特征: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形体不敝,精神不散。每一句都是现代人所向往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按《黄帝内经》的说法,圣人可以活到百岁。
圣人这样的精神状态可以说是最健康的心理状态,具有这样的心理状态,精神足而不被浪费,意志定而思虑达,那么不管是家庭建设还是事业的发展,都会取得成功。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在生活中也有零星的体会。那我们为什么不去了解一下《黄帝阴符经》里所讲述的圣人修炼之术呢?
既然我们在生活中了有零星体会,说明我们作为华夏子孙,多多少少都接受到了老祖宗一辈又一辈传下来精神品质,那么圣人的修炼之术会不会就是一句心法,琢磨透了就能成为圣人了呢?
《黄帝阴符经》开篇第一句是“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观,像猫头鹰的大眼睛猛禽瞪大锐利的眼睛警觉察看。“天之道”简单来说就是天地规则,比如四季的运行“寒来暑往”,比如“云腾致雨,露结为霜”,比如应天时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等等。“观天之道”的意思,就是指像猛禽捕食那像瞪大眼睛非常敏锐、警觉地精确捕捉天地规则,天地规则能够时刻进入观者的心里,成为看不见的最高指示,这就是《黄帝阴符经》的阴符,是这篇文章的主角。说到这里,我们就会有些诧异,我们日常生活哪里与这些天地规则相关,下雨就带伞,天寒就多穿衣,似乎这样的指示并不能指导全部生活内容。是的,天之道肯定不是只有这么小部分的内容,所以,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操作,明白了观的操作就能真正地与“天之道”相连。
首先,观者以什么心姿态开展观的?《黄帝阴符经》在下篇里有几句互相对应的话:“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期其圣,我以不期其圣。”这里就提到了“人”和“我”两个观察的位置。“人”是处于对象化观察的位置,就是人和天地是分开的,这样去观察天地,就只能以人的标准去理解、辨析,人就成了天地的中心,人的标准一旦出错,观察到的天之道可能就不真,或者有遗漏,或者仅是一个片断失去了进程性。而“我”是与天地一体的,如《道德经》所说“天大,地大,人亦大”,人与天地同频,天地有多大,我有多大;天地动,我也动;天地静,我也静。因此,第二个观的要点就是观的范围,而决定这个范围的关键在于人心,人心大而通透,天之道就能附体。如果人心装着情绪装着委屈,那天之道就进不来,就无法得到天神的最高最正确的指示。
观清楚了天道,拿到了阴符,就像兵符一样,拿到了一半,只要合上另一半就可以调动军队打仗了,这另一半就是“执天之行”。也可以说,“观天之道”是政委,“执天之行”是军长,两部分合力就能打造出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虎狼之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6 19:47:1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周第四天  12月16日

《圣人修炼之术》
看到这个题目,你大概会产生这些想法:
哇,圣人是多不得了的人啊!现代社会还有吗?
修炼!听起来很神秘,总会联想到在某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住着一位正修炼的神仙。
圣人的修炼之术会不会就像一本武林秘籍,只要晓得了心法,人人都能成为高手?
其实这些想法都可以在一篇叫做《黄帝阴符经》的短小文章里找到相应的解释。这篇文章有人说黄帝所著,有人说是战国时的苏秦所著,近代学者多认为其成书于南北朝。不管是谁写的,都成书于1000多年前,我们可能会有疑问,这1000多年前的文章对现代社会还有指导意义吗?假如真的可以按书中所述修炼成为圣人,那么在现代社会里圣人具有什么特征?换句话说,圣人在现代社会有怎样的超乎常人的本领?那我们就来读一读这篇文章。
在《黄帝内经》里对真人和圣人如此描述,“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从这个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古时,圣人并不是我们认为的那么了不起,与真人相比,圣人在只能“处天地之和”而非真人“提挈天地”;真人是“把握阴阳,独立守神”,而圣人却是“从八风之理,精神不散”。再细看圣人的特征: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形体不敝,精神不散。每一句都是现代人所向往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按《黄帝内经》的说法,圣人可以活到百岁。
圣人这样的精神状态可以说是最健康的心理状态,精神足而不浪费,意志定而思虑达,那么不管是家庭建设还是事业的发展,都会取得成功,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在生活中也有零星的体会,这说明我们作为华夏子孙,多多少少都接受到了老祖宗一辈又一辈传下来精神品质,那么圣人的修炼之术会不会就是一句心法,琢磨透了就能成为圣人了呢?
《黄帝阴符经》开篇第一句是“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观,像猫头鹰的大眼睛猛禽瞪大锐利的眼睛警觉察看。“天之道”简单来说就是天地规则,比如四季的运行“寒来暑往”,比如“云腾致雨,露结为霜”,比如应天时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等等。“观天之道”的意思,就是指像猛禽捕食那像瞪大眼睛非常敏锐、警觉地精确捕捉天地规则,天地规则能够时刻进入观者的心里,成为看不见的最高指示,这就是《黄帝阴符经》的阴符,是这篇文章的主角。说到这里,我们就会有些诧异,我们日常生活哪里与这些天地规则相关,下雨就带伞,天寒就多穿衣,似乎这样的指示并不能指导全部生活内容。是的,天之道肯定不是只有这么小部分的内容,所以,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操作,明白了观的操作就能真正地与“天之道”相连。
首先,观者以什么心姿态开展观的?《黄帝阴符经》在下篇里有几句互相对应的话:“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期其圣,我以不期其圣。”这里就提到了“人”和“我”两个观察的位置。“人”是处于对象化观察的位置,就是人和天地是分开的,这样去观察天地,就只能以人的标准去理解、辨析,人就成了天地的中心,人的标准一旦出错,观察到的天之道可能就不真,或者有遗漏,或者仅是一个片断失去了进程性。而“我”是与天地一体的,如《道德经》所说“天大,地大,人亦大”,人与天地同频,天地有多大,我有多大;天地动,我也动;天地静,我也静。因此,第二个观的要点就是观的范围,而决定这个范围的关键在于人心,人心大而通透,天之道就能附体。如果人心装着情绪装着委屈,那天之道就进不来,就无法得到天神的最高最正确的指示。天能让万物生也能杀万物,“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得不到天神指示,违背天道,就会遭受天杀天谴。
观清楚了天道,拿到了阴符,就像兵符一样,拿到了一半,只要合上另一半就可以调动军队打仗了,这另一半就是“执天之行”。也可以说,“观天之道”是政委,“执天之行”是军长,两部分合力就能打造出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虎狼之师。
“执天之行”又怎么操作呢?
《黄帝阴符经》提出了一个概念:五贼,“天有五贼,见之者昌”。在中篇里有一句话与这个概念相对应:“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天地之厚,让万物盗食而万物生;万物之丰足,让人盗食而与天地万物相联;人之性,让万物盗食而天清地宁。天地、万物、人三盗充足平衡,天地人三才就能安定踏实和谐统一。五贼就是在三盗中产生的可以描述天道运行的五种元素,当看见了这五种元素,并在你的心里有所反应时,那么你能跟随五贼的运行轨迹而让你的精神状态兴盛昌明。当人把天的引导确定、确立在大地之上,人就能安居度日,所以《黄帝阴符经》说“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天和人像恋人一样相亲相合,就能使数量众多的变化转化为安定坚实的基石。你看这是多么强大的力量啊,人心稳就能通神化物而万事万物皆顺。这是“执天之行”的根,理解了这个根,就知道其本。执的甲骨文就像一个人的双手被锁在木枷里,表示紧紧抓住、牢牢握持。执的是什么呢?是“天之行”。“天之行”是可以供人执的使用的“兵器”,《黄帝阴符经》对此的解释是“日月有数,大小有定”;《道德经》的解释是“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素书》的解释是“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如果还要再具体说明“天之行”是什么,就是德、信、义、才、明,明就是至诚而知神与不神之神,这就是“执天之行”的末。
那么,有没有什么标准能够实行真正的观和执,对“观天之道”和“执天之行”进行监督检查呢?答案是“尽矣!”尽,极致而静净敬。
《黄帝阴符经》说“天性,人也;人心,机也”,所谓的天性是人心里生出来,所以人心是认识万事万物的关键。因此“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人心有巧拙,既能通神,也能通万物之气,还能通奸佞邪气,所以“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人心的尽就是观和执的保障。那么又如何做到尽呢?“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也就明白了,“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就是成为圣人的修炼心法,简单粗暴地解释就是阴符阳符相推至尽。但是不是对心法多多少少有些体会了,然而还是不知道具体怎么操作?别着急,《黄帝阴符经》在下篇中讲得很清楚。
《黄帝阴符经》在题目里有个阴字,这对于我们华夏子孙来说并不陌生,有阴就有阳,阴阳是一对,也是我们华夏文化的关键,是构成万事万物的基本元素,“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也就是说“观天之道”与“执天之行”要相推相胜,就能圣功生、神明出。那么有没有现存的阴阳相胜之术呢?有!八卦、甲子。
《周易·系辞下》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此为八卦。
六十年为一个甲子。用十干和十二支相配(如甲子、乙丑、丙寅、丁卯…),六十年轮一遍,周而复始。由其衍生出来的《黄帝内经》之五运六气理论及四柱命理学理论,展示出了在预测、诊断、治疗人体疾病方面博大精深的学问。此为甲子。
从这两段简单的介绍中就能看出,八卦、甲子都是把人置于天地之间,食天时而天人合发,而制之至静之道。
大家可能又会说八卦、甲子都很难弄懂,其实是因为我们不明白“天之至私,用之至公”,天不会偏向于谁,生养万物也“以万物为刍狗”(《道德经》),不合道就天杀,不存在任何侥幸,即为私;但把天道装进人心这只桶里(用的造字本义为木桶)就能为天下服务,“四边威势无不为”(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而为公。于是我们就能深刻地理解“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上互推互胜,人心就能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得到“阴阳相胜之术”。
1000多年前的文章能流传至今,必定精深微妙,要把圣人修炼之术理解透彻,必须反复学习、操练,而至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7 22: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九周第五天  12月17日



《圣人修炼之术》
第二版
看到这个题目,你大概会产生这些想法:
哇,圣人是多不得了的人啊!现代社会还有吗?
修炼!听起来很神秘,总会联想到在某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住着一位正修炼的神仙。
圣人的修炼之术会不会就像一本武林秘籍,只要晓得了心法,人人都能成为高手?
其实这些想法都可以在一篇叫做《黄帝阴符经》的短小文章里找到相应的解释,那我们就来读一读这篇文章。
在《黄帝内经》里对真人和圣人如此描述,“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从这个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古时,圣人并不是我们认为的那么了不起,与真人相比,圣人在只能“处天地之和”而非真人“提挈天地”;真人是“把握阴阳,独立守神”,而圣人却是“从八风之理,精神不散”。再细看圣人的特征: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形体不敝,精神不散。每一句都是现代人所向往的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按《黄帝内经》的说法,圣人可以活到百岁。
圣人这样的精神状态可以说是最健康的心理状态,精神足而不浪费,意志定而思虑达,那么不管是家庭建设还是事业的发展,都会取得成功,这是毋庸置疑的,也是我们在生活中有所体会的,我们作为华夏子孙,多多少少都接受到了老祖宗一辈又一辈传下来精神品质。《黄帝阴符经》上篇最后一句话“知之修炼,谓之圣人”,这说明人是可以能过修炼成为圣人的。那么圣人的修炼之术会不会就是一句心法,琢磨透了就能成为圣人了呢?
《黄帝阴符经》开篇第一句是“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观,像猫头鹰的大眼睛猛禽瞪大锐利的眼睛警觉察看。“天之道”简单来说就是天地规则,比如四季的运行“寒来暑往”,比如“云腾致雨,露结为霜”,比如应天时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等等。“观天之道”的意思,就是指像猛禽捕食那像瞪大眼睛非常敏锐、警觉地精确捕捉天地规则,天地规则能够时刻进入观者的心里,成为看不见的最高指示,这就是《黄帝阴符经》的阴符,是这篇文章的主角。说到这里,我们就会有些诧异,我们日常生活哪里与这些天地规则相关,下雨就带伞,天寒就多穿衣,似乎这样的指示并不能指导全部生活内容。是的,天之道肯定不是只有这么小部分的内容,所以,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操作,明白了观的操作就能真正地与“天之道”相连。
首先,观者以什么心姿态开展观的?《黄帝阴符经》在下篇里有几句互相对应的话:“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期其圣,我以不期其圣。”这里就提到了“人”和“我”两个观察的位置。“人”是处于对象化观察的位置,就是人和天地是分开的,这样去观察天地,就只能以人的标准去理解、辨析,人就成了天地的中心,人的标准一旦出错,观察到的天之道可能就不真,或者有遗漏,或者仅是一个片断失去了进程性。而“我”是与天地一体的,如《道德经》所说“天大,地大,人亦大”,人与天地同频,天地有多大,我有多大;天地动,我也动;天地静,我也静。因此,第二个观的要点就是观的范围,而决定这个范围的关键在于人心,人心大而通透,天之道就能附体。如果人心装着情绪装着委屈,那天之道就进不到心里来,就无法得到天神的最高最正确的指示。天能让万物生也能杀万物,“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得不到天神指示,违背天道,就会遭受天杀天谴。最后,把握观的进程,“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意思就是人们回到在头部中正的鼻子的位置(人体内外之气的关键通道),保持正确的姿态,随着天道的指引清除污染,所以,这就是天地万物生长、死亡的规律;天生天杀把人们赶进道这条河里洗澡,所以背阳的北坡与受光的南坡相交相融生出高耸的山。再说直白一点,“观天之道”是一个持续的、动态的过程,如呼吸一样,不可停,不需要有意为之,每一次呼吸都实现体内的一次变化。
观清楚了天道,拿到了阴符,就像兵符一样,拿到了一半,只要合上另一半就可以调动军队打仗了,这另一半就是“执天之行”。也可以说,“观天之道”是政委,“执天之行”是军长,两部分合力就能打造出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虎狼之师。
“执天之行”又怎么操作呢?
《黄帝阴符经》提出了一个概念:五贼,“天有五贼,见之者昌”。在中篇里有一句话与这个概念相对应:“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天地之厚,让万物盗食而万物生;万物之丰足,让人盗食而与天地万物相联;人之性,让万物盗食而天清地宁。天地、万物、人三盗充足平衡,天地人三才就能安定踏实和谐统一。五贼就是在三盗中产生的可以描述天道运行的五种元素,当看见了这五种元素,并在你的心里有所反应时,那么你能跟随五贼的运行轨迹而让你的精神状态兴盛昌明。当人把天的引导确定、确立在大地之上,人就能安居度日,所以《黄帝阴符经》说“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天和人像恋人一样相亲相合,就能使数量众多的变化转化为安定坚实的基石。你看这是多么强大的力量啊,人心稳就能通神化物而万事万物皆顺。这是“执天之行”的根,理解了这个根,就知道其本。执的甲骨文就像一个人的双手被锁在木枷里,表示紧紧抓住、牢牢握持。执的是什么呢?是“天之行”。“天之行”是可以供人执的使用的“兵器”,《黄帝阴符经》对此的解释是“日月有数,大小有定”;《道德经》的解释是“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素书》的解释是“明于盛衰之道,通乎成败之数,审乎治乱之势,达乎去就之理”。如果还要再具体说明“天之行”是什么,就是德、信、义、才、明,明就是至诚而知神与不神之神,这就是“执天之行”的末。
那么,有没有什么标准能够实行真正的观和执,而对“观天之道”和“执天之行”进行监督检查呢?答案是“尽矣!”尽,极致而静净敬。
《黄帝阴符经》说天性,人也;人心,机也”,所谓的天性是人心里生出来,所以人心是认识万事万物的关键。因此“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人心有巧拙,既能通神,也能通万物之气,还能通奸佞邪气,所以“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人心的尽就是观和执的保障。那么又如何做到尽呢?“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也就明白了,“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就是成为圣人的修炼心法,简单粗暴地解释就是阴符阳符相推至尽。但是不是对心法多多少少有些体会了,然而还是不知道具体怎么操作?别着急,《黄帝阴符经》在下篇中讲得很清楚。
《黄帝阴符经》在题目里有个阴字,这对于我们华夏子孙来说并不陌生,有阴就有阳,阴阳是一对,也是我们华夏文化的关键,是构成万事万物的基本元素,“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也就是说“观天之道”与“执天之行”要相推相胜,就能圣功生、神明出。那么有没有现存的阴阳相胜之术呢?有!八卦、甲子。
《周易·系辞下》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此为八卦。
六十年为一个甲子。用十干和十二支相配(如甲子、乙丑、丙寅、丁卯),六十年轮一遍,周而复始。由其衍生出来的《黄帝内经》之五运六气理论及四柱命理学理论,展示出了在预测、诊断、治疗人体疾病方面博大精深的学问。此为甲子。
从这两段简单的介绍中就能看出,八卦、甲子都是把人置于天地之间,食天时而天人合发,而制之至静之道。
大家可能又会说八卦、甲子都很难弄懂,其实是因为我们不明白“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的道理,天不会偏向于谁,生养万物也“以万物为刍狗”(《道德经》),不合道就天杀,不存在任何侥幸,即为私;但把天道装进人心这只桶里(用的造字本义为木桶)就能为天下服务,“四边威势无不为”(鬼谷子《本经阴符七术》),而为公。于是我们就能深刻地理解“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上互推互胜,人心就能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得到“阴阳相胜之术”。
1000多年前的文章能流传至今,必定精深微妙,要把圣人修炼之术理解透彻,必须反复学习、操练,而至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5-6 06:59 , Processed in 1.063505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