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李培香

李培香的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5 15:25:55 | 显示全部楼层
性有巧拙,可以藏伏
正音查字
”的字源解说                                                            我评站长的解说:                                                   
[url=]1分[/url]
[url=]2分[/url]
[url=]3分[/url]
[url=]4分[/url]
[url=]5分[/url]
                        

                    

                                            网友总评:                        
3.5分
                    

               

            

            
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天然萌发。性,金文心,欲求生,天然萌发),表示人类天然萌发的欲求。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名词,人类萌生于心的本能欲望,如食,色。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竖心旁”,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俗体楷书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竖心旁”简化成。古籍常借“生”代替“性”。

”的字源解说                                                            我评站长的解说:                                                   
[url=]1分[/url]
[url=]2分[/url]
[url=]3分[/url]
[url=]4分[/url]
[url=]5分[/url]
                        

                    

                                            网友总评:                        
2分
                    

               

            

            
“又”是“有”的本字。又,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手张开,有所抓持。当“又”的“持有”本义消失后,金文再加“肉”另造“有”代替,突出“手持肉食”的本义。远古时代肉食是生存资料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古人因此以“持肉”借代为“持有”。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手持肉食。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又”写成

”的字源解说                                                            我评站长的解说:                                                   
[url=]1分[/url]
[url=]2分[/url]
[url=]3分[/url]
[url=]4分[/url]
[url=]5分[/url]
                        

                    

                                            网友总评:                        
5分
                    

               

            

            
丂,既是声旁也是形旁,甲骨文像有握柄的吹管或号角。金文有所变形。古籍中有时以“丂”代“巧”。巧,篆文工,灵便多用的匠具丂,报警、传令的吹管或号角),表示富于智慧的匠具和号角。造字本义:名词,高度智慧所创造的劳动、通讯工具。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拙”的字源解说                                                            我评站长的解说:                                                   
[url=]1分[/url]
[url=]2分[/url]
[url=]3分[/url]
[url=]4分[/url]
[url=]5分[/url]
                        

                    

                                            网友总评:                        3.5分                    
               

            

            
出,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绌”的省略,表示漏洞、破绽。拙,篆文手,动作出,“绌”,漏洞、破绽),造字本义:形容词,手脚迟钝,不敏捷,易出差错。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手”简写成,失去五指形象;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可”的字源解说                                                            我评站长的解说:                                                   
[url=]1分[/url]
[url=]2分[/url]
[url=]3分[/url]
[url=]4分[/url]
[url=]5分[/url]
                        

                    

                                            网友总评:                        1.67分                    
               

            

            
“可”是“哥”、“謌”和“歌”的本字。口,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发声。可,甲骨文似竽的乐器口,发声),表示和着音乐唱歌。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古代男女以吹笙唱歌方式求偶。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竽形写成”丁“。当“可”的“吹笙唱歌”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可”,另造“哥”代替,表示对唱。当“哥”本义消失之后,金文再加“言”(倾诉)另造“謌”代替,或者篆文再加“欠”(撮口而吹),另造“歌”代替。

“以”的字源解说                                                            我评站长的解说:                                                   
[url=]1分[/url]
[url=]2分[/url]
[url=]3分[/url]
[url=]4分[/url]
[url=]5分[/url]
                        

                    

                                            网友总评:                        2分                    
               

            

            
“㠯”是“以”的本字;“以”是“似”的本字。㠯,甲骨文是特殊指事字,字形是倒写的“巳”(新生儿),表示新生儿与父母相像。金文“㠯”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篆文“㠯”有所变形。当“㠯”的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在“巳”字基础上再加“人”另造会义字“以”代替:倒写的“巳”,新生儿人,母体),表示母婴通过脐带相连。造字先人发现,母子间之所以有遗传学上的精确相似,是因为连接母子的脐带发挥神秘作用。篆文“以”将甲骨文字形中“巳”和“人”相连的,分离成“㠯”和“人”造字本义:动词,母子脐带相连,形神特征相传。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㠯”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古籍多以“以”代替“㠯”。当“以”引申为虚词后,篆文再加“人”另造“似”代替。 

“藏”的字源解说                                                            我评站长的解说:                                                   
[url=]1分[/url]
[url=]2分[/url]
[url=]3分[/url]
[url=]4分[/url]
[url=]5分[/url]
                        

                    

                                            网友总评:                        4.33分                    
               

            

            
“藏”字合并了“(zàng)”和“”。爿,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卧床。,甲骨文宀,房屋爿,卧床酉,陶罐、酒坛),表示把宝物珍藏在家中最私密的床底下的陶罐里。先秦隶书“臧,即“藏”的本字,躲藏、藏匿貝,珍宝),明确“隐藏珍宝”的含义。造字本义:名词,小心珍藏的传家宝。古籍多以“藏”代替“”和“”;而“”字和“”字被废弃。

“伏”的字源解说                                                            我评站长的解说:                                                   
[url=]1分[/url]
[url=]2分[/url]
[url=]3分[/url]
[url=]4分[/url]
[url=]5分[/url]
                        

                    

                                            网友总评:                        0分                    
               

            

            
伏,甲骨文大,成年人,猎手犬,猎犬),表示猎手与猎犬。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大”写成“人”,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狗的形象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猎手带着猎狗,趴卧隐蔽,伺机出击猎物。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5 16: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性有巧拙,可以藏伏
释义:萌生于心的本能欲望,有高度智慧所创造的劳动工具一样灵巧的,也有手脚迟钝,易出差错的,可以小心珍藏,像猎手带着猎狗,趴卧隐蔽,伺机出击猎物一样运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6 20:32:28 | 显示全部楼层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的字源解说                                                            我评站长的解说:                                                   
[url=]1分[/url]
[url=]2分[/url]
[url=]3分[/url]
[url=]4分[/url]
[url=]5分[/url]
                        

                    

                                            网友总评:                        
3分
                    

               

            

            
九,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由“厷”(即“肱”,大臂)与“又”(抓、掏)混合组成,表示伸出手掏摸、探究,力求确定内部情况。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淡化了金文字形中的手形“又”造字本义:动词,伸手往洞里掏摸、试探,以求确定情况。隶书承续篆文字形。当“九”的“掏摸、力求确定情况”的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穴”(未知空间)另造“究”代替。

”的字源解说                                                            我评站长的解说:                                                   
[url=]1分[/url]
[url=]2分[/url]
[url=]3分[/url]
[url=]4分[/url]
[url=]5分[/url]
                        

                    

                                            网友总评:                        
0分
                    

               

            

            
敫,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徼”的省略,表示循行。竅,篆文穴,洞敫,即”的省略,循行),表示洞穴可循行。造字本义:动词,洞穴贯通可循行。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穴”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敫”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窍”,用既表音也表义的“巧”(灵活)代替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敫”,强调“窍”的灵活奇妙。  

”的字源解说                                                            我评站长的解说:                                                   
[url=]1分[/url]
[url=]2分[/url]
[url=]3分[/url]
[url=]4分[/url]
[url=]5分[/url]
                        

                    

                                            网友总评:                        
3分
                    

               

            

            
之,甲骨文是指事字,在“止”)下面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脚踏大地。造字本义:动词,足履平地,徒步前往。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隶书严重变形。楷书承续隶书字形,“止”形消失。古汉字中的人称来源,体现了古人的自我中心意识:脸部的正中央为“自”(鼻子,第一人称),脸部的下边为“而”(颌须,第二人称),身体的最下端为“之”(脚板,第三人称);同样,威猛的武器为“我”(大戌,第一人称),而只用于短程集发的弓弩为“尔”(排箭,第二人称)。

”的字源解说                                                            我评站长的解说:                                                   
[url=]1分[/url]
[url=]2分[/url]
[url=]3分[/url]
[url=]4分[/url]
[url=]5分[/url]
                        

                    

                                            网友总评:                        
0分
                    

               

            

            
“琊”和“邪”是“玡”的异体字。牙,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讶”的省略,表示惊诧无语。玡,甲金篆隶字形暂缺,楷书王,玉,即,玉砌回廊牙,即),表示美得令人惊讶的玉砌回廊。楷书异体字“琊”加“双耳旁”(邑,借代宫殿),强调宫殿区内的玉砌廷廊。楷书异体字“邪”(篆文)省去“琊”字中的“王”(玉)。造字本义:名词,宫殿区内令人惊艳的玉砌回廊。古籍多以“琊”代替“玡”。“琅”和“瑯”(郎)是宫殿区内用冰清玉洁的白色大理石砌成的廷廊;“玡”和“琊”(邪)是宫殿区内令人惊艳的玉砌回廊。因此古籍中“琅玡”也写作“琅琊”,或写作“琅邪”,或写作“瑯琊”,或写作“瑯邪”。

”的字源解说                                                            我评站长的解说:                                                   
[url=]1分[/url]
[url=]2分[/url]
[url=]3分[/url]
[url=]4分[/url]
[url=]5分[/url]
                        

                    

                                            网友总评:                        
0分
                    

               

            

            
“三”是特殊指事字。古人认为“道立于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说,混沌太初的存在整体是“一”;然后由太初混沌的“一”,分出天地“二”极;天地二极“二”之间,又生出人这第“三”部分;天地人三者,衍化出宇宙万物。三,上面的一横代表“天”,下面的一横代表“地”,中间的一横代表“人”。造字本义:名词,衍生万物的天、地、人。一,代替混沌太初的整体;二,上面的一横代表“天”,下面的一横代表“地”;三,上下两横代表“天地”,中间的一横代表“人”。
“要”的字源解说                                                            我评站长的解说:                                                   
[url=]1分[/url]
[url=]2分[/url]
[url=]3分[/url]
[url=]4分[/url]
[url=]5分[/url]
                        

                    

                                            网友总评:                        4分                    
               

            

            
妟,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晏”的本字,表示在晴天丽日伴女游玩。要,甲骨文妟,在晴天丽日伴女游玩双手,表示邀请),表示邀约女伴游玩。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妟”写成,强调受邀女子的美目。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妟”写成“交”,表示女子姿势的优美。造字本义:动词,邀女游玩,讨其欢心。隶书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有的隶书则将简化成“西”,以致字形面目全非。

“动”的字源解说                                                            我评站长的解说:                                                   
[url=]1分[/url]
[url=]2分[/url]
[url=]3分[/url]
[url=]4分[/url]
[url=]5分[/url]
                        

                    

                                            网友总评:                        1分                    
               

            

            
动(動),金文被刺瞎眼睛的男奴重,大包袱),表示男奴负重驮物。有的金文辵,行进重,包袱),突出负重行进的“运输”主题。篆文重,包袱),强调使用体力。造字本义:动词,使用体力,负重劳作。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动”,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重”简化成“云”

“静”的字源解说                                                            我评站长的解说:                                                   
[url=]1分[/url]
[url=]2分[/url]
[url=]3分[/url]
[url=]4分[/url]
[url=]5分[/url]
                        

                    

                                            网友总评:                        0分                    
               

            

            
“浄”和“靜”是“瀞”的异体字;而“净”是“浄”的异体字。清,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纯洁、无污染。瀞,金文清,纯洁、无污染争,极力实现),表示极力使之纯洁、无污染。金文异体字“静”省去“水”。有的金文异体字将混合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将“青”写成,将“爭”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清除污染,使之纯洁。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青”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爭”写成。俗体楷书“静”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爭”简化成“争”。由于“静”与“净”的字音相同、字形字义相近,古籍常将二者相互通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6 20:42: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洞穴贯穿可循行,伸手在里面掏摸、试探,以求确定,足履平地,徒步前往那美得令人惊讶的玉砌回廊。有屋有地,定居生活,危机来临,吹起响亮的号角,紧急呼叫天、地、人。和着音乐唱歌来求得配偶,母子脐带相连,形神特征相传,负重劳作,极力清除污染,使之纯洁。  人的感觉通道(九窍)通往(之)的妖艳妩媚的大千世界(邪),收到的核心要素是天地人信息(三要),可以通过九窍的动与静“开关”(可以动静),调制信息摄取和加工。老师的解释比较有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7 18:25:12 | 显示全部楼层
火生与木,祸发必克,奸生与国,动时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的字源解说

我评站长的解说:
[url=]1分[/url]
[url=]2分[/url]
[url=]3分[/url]
[url=]4分[/url]
[url=]5分[/url]


网友总评:
5分




火,甲骨文字形与“山”相似,像地面上的三(多)股腾腾热焰。有的甲骨文简化了两侧的焰苗,并将火堆主焰写成“人”形,字形与篆文的“山”相似。造字本义:名词,物体燃烧时产生的光焰。墙盘中“幽”字局部的“火”承续甲骨文字形。令鼎中“炎”字局部的“火”在三峰焰形的基础上加两点指事符号,表示热焰周围闪烁的星光。拍庶父簋中“庶'”字局部的“火”将三峰的焰形简化成“人”形的一峰形状,将表示闪烁星光的两点指事符号写成撇和捺,至此,“火”的字形与“山”的字形才明显区别开来。篆文承续金文字形。在上下结构的汉字中作偏旁时,“火”被写成“四点底”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火,燬也。南方之行,炎而上。象形。凡火之屬皆从火。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火,可以烧毁一切的东西。五行之中,火代表南方属性,火光熊熊气势向上。字形像火的形象。所有与火相关的字,都采用“火”作边旁。
”的字源解说

我评站长的解说:
[url=]1分[/url]
[url=]2分[/url]
[url=]3分[/url]
[url=]4分[/url]
[url=]5分[/url]


网友总评:
4分




生,甲骨文是指事字,在草叶(屮)下面加一横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表示新芽破土而出。有的甲骨文用“土”代替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成为会义字:屮,新芽土,地面),表示地面上有新芽冒出。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草木破土萌发。隶书将篆文上部的“屮”简化成,失去植物嫩叶萌发的形象。古籍常假借“生”代替“性”。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生,進也。象艸木生出土上。凡生之屬皆从生。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生,发育进展。象草从泥土上长出。所有与生相关的字,都采用“生”作边旁
”的字源解说

我评站长的解说:
[url=]1分[/url]
[url=]2分[/url]
[url=]3分[/url]
[url=]4分[/url]
[url=]5分[/url]


网友总评:
1分




“于”是“竽”的本字。于,甲骨文((于,即“竽”,竹管吹奏乐器凹凸曲折),表示竽管乐音起伏迂回。在有柄的吹奏乐器“丂”(参见“号”、“可”)的手柄部位加一横,表示手握乐器;凹凸曲折的符号,表示乐音婉转起伏。简体甲骨文省去凹凸起伏的符号。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有所变形。造字本义:名词,婉转起伏的竽管乐音。隶书恢复简体金文字形。当“于”的“竹笛”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竹”另造“竽”代替。由于“于”(男女新婚仪式上必备的音乐演奏)与“於”(成双成对的鸟儿比翼齐飞)读音相同,而且含义存在内在关联,古人于是有时假借“于”代替“於”。《汉字简化方案》用“于”合并代替“於”。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于,於也,象气之舒亏。从丂,从一。一者,其气平之也。凡亏之屬皆從亏。今變隸作于。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于,即“於”,像气息的舒张与亏缺。字形采用“丂、一”会义。“一”代替气息平缓。所有与亏相关的字,都采用“亏”作边旁。现今
“於”简化写作“于”。
”的字源解说

我评站长的解说:
[url=]1分[/url]
[url=]2分[/url]
[url=]3分[/url]
[url=]4分[/url]
[url=]5分[/url]


网友总评:
3分




木,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上有枝干、下有根系的一棵树。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扎根于土地的树。隶书淡去篆文字形中树枝的形象。“树”表示植树,动词;“木”表示一棵树,名词。“木”是象形字,甲骨文像一株树,上部是枝下部是根;“本”是指事字,金文在树根部位加三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在地下的营养器官;“末”是指事字,金文在树梢部位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尾端;;“未”是象形字,甲骨文像树上枝桠重重,表示枝叶茂盛;“果”是象形字,甲骨文像树上结满球状实籽;“朱”是指事字,甲骨文在主杆部位加一点指事符号,表示树干;“林”是会义字,甲骨文像树连树的样子;“森”是会义字,甲骨文比“林”多一“木”,表示“森”为“大林”。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木,冒也。冒地而生。東方之行。从屮,下象其根。凡木之屬皆从木。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木,冒突。冒地而生。五行之中,东方属木。字形采用“屮”作边旁,下部象它的根。所有与木相关的字,都采用“木”作边旁。
”的字源解说

我评站长的解说:
[url=]1分[/url]
[url=]2分[/url]
[url=]3分[/url]
[url=]4分[/url]
[url=]5分[/url]


网友总评:
0分




禍,甲骨文像大块骨头上刻有很多符号。有的甲骨文写作“占”,表示祭祀占卜时显示的凶兆。有的甲骨文加“犬”(猎),表示用来刻写的骨头来自猎物。金文省去甲骨文的“犬”,将写成,加“示”,强调“祸”的凶兆与祭祀占卜的关系。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骨”写成“咼”造字本义:动词,神因人的过犯而降下死难。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祸”,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咼”简化成“呙”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禍,害也,神不福也。从示,咼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禍,灾害,表示神灵不予保祐。字形采用“示”作边旁,采用“咼”作声旁
”的字源解说

我评站长的解说:
[url=]1分[/url]
[url=]2分[/url]
[url=]3分[/url]
[url=]4分[/url]
[url=]5分[/url]


网友总评:
3.67分




“髪”是“”的异体字。犮,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跋”的本字,表示狗突然拔腿奔跑。,金文犮,即,拔腿奔跑首,顶部长有长毛的人的头部),表示人拔腿奔跑时头上飞扬的长毛。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犬的奔跑形象明确写成“犮”),强调“”与“跋”的关系。篆文异体字“髪”髟,长毛犬,是的误写),强调人急奔时头上飞扬的“长毛”。造字本义:名词,人或动物头上的长毛。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误写的“犬”恢复成“犮”(跋)。《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发”,依据草书字形大幅简化,省去正体楷书字形中的“髟”,“长毛”的本义线索消失。古籍多以“髪”代替“”。《汉字简化方案》用“发(髪)”合并代替读音相近、但字形与含义毫不相关的“發”。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髪,根也。从髟,犮聲。[img=13,14][/img],髪或从首。[img][/img],古文。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发,根部。字形采用“髟”作边旁,采用“犮”作声旁。[img=13,14][/img],这是“髪”的异体字,字形采用“首”作边旁。[img][/img],这是古文写法的“髪”


”的字源解说
我评站长的解说:
[url=]1分[/url]
[url=]2分[/url]
[url=]3分[/url]
[url=]4分[/url]
[url=]5分[/url]


网友总评:
2分




“必”是“柲”的本字。必,金文是指事字,字形在戈的手柄两侧加两竖指事符号,表示戈柄的护层(参见“介”)。古人将多层柔韧的竹片缠在一起,作为锻锤、戈、矛等器械的手柄,以良好的韧性避免在使用巨大暴发力时折断手柄。在古人眼里,战场上枪械手柄的质量攸关性命,因此手柄的韧性是“必须”的保障。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将多层竹片缠在一起构成的戈、矛等器械的柔韧手柄。隶书变形,似乎成了“心”字加一撇的结构,篆文字形中的“戈”形消失。当“必”的“多层柔韧竹片构成的器械手柄”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木”(手柄)另造“柲”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必,分極也。从八、弋,弋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必,分成两极。字形采用“八、弋”会义,“弋”也是声旁。
”的字源解说

我评站长的解说:
[url=]1分[/url]
[url=]2分[/url]
[url=]3分[/url]
[url=]4分[/url]
[url=]5分[/url]


网友总评:
0分




“克”是“剋”的本字。克,甲骨文张着大口惨叫是“人”的变形,像身体蜷缩的人),表示人因遭受剔肉酷刑而惨叫。有的甲骨文在蜷缩的“人”形上方加血滴,强调酷刑的血腥。远古人类将天灾理解成神对人类的惩罚,并以牺牲个体活人的残酷祭天方式,表示对天神的妥协。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血滴形状写成“人”,将蜷曲的“人”形写成“尸”。籀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尸”误写成。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古人杀人剔肉祭天,祈求消除天灾。隶书写成“十”、“口”、“人”的组合。当“克”的“杀人祭天”本义消失后,楷书再加“刀”另造“剋”代替。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克,肩也。象屋下刻木之形。凡克之屬皆从克。[img=13,14][/img],古文克。[img=12,14][/img],亦古文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克,用肩扛。字形也像人在屋下凿刻的样子。所有与克相关的字,都采用“克”作边旁。[img=13,14][/img],这是古文写法的“克”。[img=12,14][/img],这也是古文写法
的“克”。

”的字源解说
我评站长的解说:
[url=]1分[/url]
[url=]2分[/url]
[url=]3分[/url]
[url=]4分[/url]
[url=]5分[/url]


网友总评:
0分




干,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武器。奸,金文干,武器,代表侵略每,妇女),表示入侵者强暴妇女。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每”写成“女”,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入侵者强暴被俘女子。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干”写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楷书异体字将“奸”写成“姧”。《汉字简化方案》用“奸”合并含义相近的“姦”。  
  
:“”合并“”之后,“”不读它原有读音 ɡān ,而转读被合并字“姦”的读音 jiān ,这是合并简化过程发生的“变读”现象。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奸,犯婬也。从女,从干,干亦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奸,犯奸淫的罪恶。字形采用“女、干”会义,“干”也作声旁。


”的字源解说
我评站长的解说:
[url=]1分[/url]
[url=]2分[/url]
[url=]3分[/url]
[url=]4分[/url]
[url=]5分[/url]


网友总评:
4.33分



“或”是“國”和“域”的本字。“国”和“囯”是“國”的异体字。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郭”的省略,表示外围护墙上有武力守卫的城邑。或,甲骨文戈,军事武力囗,即”的省略,城邑),表示有武力护卫的城邑、疆域。当“或”的“城邑、疆域”本义消失后,金文在城邑“囗”四周加边界指事符号,表示四周有明确军事边界的武力领地。有的金文用“囗”(城郭,武力守卫的护墙)代替表示边界的另造“國”代替,表示古代诸侯封地而建的、有武力守卫的相对独立的城邦。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楷书承续篆文字形。北齐的俗体楷书“国”另造会义字:囗,城郭“王”字加一点指事符号,代表最高统治者),表示帝王统治的领地。造字本义:名词,武力守卫的一方独立疆域,有独立军政体系的主权社会。《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国”采用北齐时代俗体楷书字形。古籍多以“”合并代替“国”和“囯”。《汉字简化方案》用“国”合并代替“國”和“囯”。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國,邦也。从囗,从或。

”的字源解说
我评站长的解说:
[url=]1分[/url]
[url=]2分[/url]
[url=]3分[/url]
[url=]4分[/url]
[url=]5分[/url]


网友总评:
5分



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趾”的本字,表示行进。時,甲骨文止,行进日,太阳),表示太阳运行。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止”(趾)写成。籀文承续金文字形。篆文将籀文字形的上下结构调整成左右结构,并加“寸”(抓持),表示力图抓住易逝的光阴。造字本义:名词,太阳运行的节奏,季节。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寺”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止”(趾)写成“土”。《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时”,依据草书字形删减字件“土”,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寺”简化成“寸”。四季为“时”;一天为“日”。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時,四時也。从日,寺聲。

”的字源解说
我评站长的解说:
[url=]1分[/url]
[url=]2分[/url]
[url=]3分[/url]
[url=]4分[/url]
[url=]5分[/url]


网友总评:
0分



貴,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匮”的省略,表示竹筐。潰,篆文貴,“匮“的省略,竹筐),表示竹筐漏水。造字本义:动词,以筐盛水,水全漏。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臾”误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溃”,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貴”简化成“贵”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潰,漏也。从水,貴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的字源解说
我评站长的解说:
[url=]1分[/url]
[url=]2分[/url]
[url=]3分[/url]
[url=]4分[/url]
[url=]5分[/url]


网友总评:
4分



“知”是“智”的本字。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借代行猎、作战。知,甲骨文干,武器,借代行猎、作战口,谈论矢,武器,借代行猎、作战),表示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在远古时代,弯弓使箭是成年人的基本常识和重要经验。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省去“干”,简化字形。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知”的形容词含义“聪明、有战略”消失后,金文再加“曰”(说,传授)另造“智”代替,强调谈论和传授经验。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知,詞也。从口,从矢。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知,表达了解、明白时的措词。字形采用“口、矢”会义。
”的字源解说
我评站长的解说:
[url=]1分[/url]
[url=]2分[/url]
[url=]3分[/url]
[url=]4分[/url]
[url=]5分[/url]


网友总评:
3分



之,甲骨文是指事字,在“止”)下面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脚踏大地。造字本义:动词,足履平地,徒步前往。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隶书严重变形。楷书承续隶书字形,“止”形消失。古汉字中的人称来源,体现了古人的自我中心意识:脸部的正中央为“自”(鼻子,第一人称),脸部的下边为“而”(颌须,第二人称),身体的最下端为“之”(脚板,第三人称);同样,威猛的武器为“我”(大戌,第一人称),而只用于短程集发的弓弩为“尔”(排箭,第二人称)。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之,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凡之之屬皆从之。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之,长出。像植物过了发芽的阶段,枝茎日益茁壮,有所扩张。字形底部的指事符号“一”,代表地面。所有与之相关的字,都采用“之”
作边旁。
”的字源解说

我评站长的解说:
[url=]1分[/url]
[url=]2分[/url]
[url=]3分[/url]
[url=]4分[/url]
[url=]5分[/url]


网友总评:
4分




攸,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悠”的省略,表示小心。修,金文攸,即“悠”,小心二,疑为“彡”的简写,光彩),表示小心翼翼地着彩上色。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二”写成“彡”造字本义:动词,小心翼翼地着彩上色,装饰美化。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由于“脩”字与“修”字的读音相同、且字形相近,古籍常将“修”字与“脩”字相互假借。《汉字简化方案》用“修”字合并代替“脩”字。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修,飾也。从彡,攸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修,装饰美化。字形采用“彡”作边旁,采用“攸”作声旁
”的字源解说

我评站长的解说:
[url=]1分[/url]
[url=]2分[/url]
[url=]3分[/url]
[url=]4分[/url]
[url=]5分[/url]


网友总评:
3分




“鍊”是“煉”的异体字。柬,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練”的省略,表示反复操作以求品质的改变。煉,篆文火,燃烧柬,即,反复操作以求品质的改变),表示烧熔金属使之质变。造字本义:动词,用烈火冶金提纯。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炼”,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柬”简化成。《汉字简化方案》用“煉”合并“鍊”。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煉,鑠治金也。从火,柬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炼,烁冶金属。字形采用“火”作边旁,采用“柬”作声旁。
”的字源解说

我评站长的解说:
[url=]1分[/url]
[url=]2分[/url]
[url=]3分[/url]
[url=]4分[/url]
[url=]5分[/url]


网友总评:
2分




胃,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喟”的省略,表示深深地叹息、感慨。謂,金文言,说话胃,即喟”,深深地叹息、感慨),表示感慨、喟叹着说话。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感慨、喟叹着不发不快的评论。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言”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胃”简写成。《汉字简化方案》中的简体楷书“谓”,依据类推简化规则,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言”简化成“讠”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謂,報也。从言,胃聲。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谓,报告。字形采用“言”作边旁,采用“胃”作声旁。
”的字源解说

我评站长的解说:
[url=]1分[/url]
[url=]2分[/url]
[url=]3分[/url]
[url=]4分[/url]
[url=]5分[/url]


网友总评:
0分




圣,甲骨文共,供奉土,土地),表示供奉、敬拜的土地神。在古人眼中,滋生万物的土地神奇而完美。有的甲骨文将“共”简化成“又”。篆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甲骨文字形中的写成“土”造字本义:名词,神奇完美的土地神。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古人称主天者为“神”,称主地者为“圣”。由于“圣”、“聖”本义相近,唐宋之后多以“圣”代替“聖”;《汉字简化方案》以“圣”合并“聖”。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圣,汝潁之閒,谓致力於地曰圣。从土,从又。

附二 白话版《说文解字》:
圣,汝河、颍水一带,人们将致力于土地的开发利用称作“圣”。字形采用“土、又”会义。
”的字源解说

我评站长的解说:
[url=]1分[/url]
[url=]2分[/url]
[url=]3分[/url]
[url=]4分[/url]
[url=]5分[/url]


网友总评:
3.5分




人,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是垂臂直立的动物形象。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突出了弯腰垂臂、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形象,像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造字本义:名词,躬身垂臂的劳作者,地球上唯一会创造文明符号、自觉进化的动物。隶书变形较大,弯腰垂臂的形象完全消失。“私”即“厶”,是头部朝下、尚未出生的神秘胎儿;“了”是刚出生的、性别确然可辨的幼婴;“子”是挥动两臂、两腿包裹在襁褓中、尚不能独立活动的幼儿;“大”是顶天立地的成年人;“人”是双手采摘或在地里忙活的劳动者。


附一 文言版《説文解字》:
人,天地之性最貴者也。此籒文。象臂脛之形。凡人之屬皆从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7 18:59:35 | 显示全部楼层
火生与木,祸发必克,奸生与国,动时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释义:,物体燃烧时产生的光焰,草木破土萌发,婉转起伏的竽管乐音,扎根于土地的树。神因人的过犯而降下死难,人或动物头上的长毛,将多层竹片缠在一起构成的戈、矛等器械的柔韧手柄,古人杀人剔肉祭天,祈求消除天灾。入侵者强暴被俘女子,草木破土萌发,婉转起伏的竽管乐音,武力守卫的一方独立疆域,有独立军政体系的主权社会。使用体力,负重劳作,太阳运行的节奏,季节,将多层竹片缠在一起构成的戈、矛等器械的柔韧手柄,以筐盛水,水全漏。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足履平地,徒步前往,小心翼翼地着彩上色,装饰美化,用烈火冶金提纯。喟叹着说,足履平地,徒步前往,神奇完美的土地神,躬身垂臂的劳作者,地球上唯一会创造文明符号、自觉进化的动物。
我翻译后的理解:火在树木上燃烧,一旦发生就如神降下死难一样。入侵者强暴被俘女子,这样的人总是出现在一个国家中,这样的事情引起混乱时,这个国家就会像用水框盛水那样全漏掉。知道这些去用心去做的人是圣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8 17:57: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复习整理上篇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9 20:48: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磨上篇,观天之道,天道和人之间是什么关系?这个问题是在第一系统里呆着提出的。在第二系统中,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人和天道就是一体的。五贼就是物的交互影响。天地人的杀机,都在人的心里。人心,机也。当心里接的都是天道,做的事自然是天人合发的。人的本性有巧拙之分,是可以隐藏的。有人心来选择是动是静。火生与木,奸生与国,一有苗头,立刻除之(想起疫情开始时的中国),能做到这样的就是圣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0 17:24: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一、查字正音
1、道——“道”是“導”(导)的本字。道,甲骨文行,四通的大路人,行者),表示一个人行走在路上。金文用“首”和“止”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人”,“首”表示动脑筋;“止”表示行走,表示且思且行。有的金文用“又”(抓)代替“止”(行走),表示牵拉引路。有的金文用由“爪”)、“又”(抓)、“曰”(说明)构成的代替,强调“牵引、说明、向导”的含义。篆文综合金文字形,省去“又”和“曰”造字本义:动词,向导、带路,给不知方向的人引路。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辵”写成“走之底””;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当“道”的“向导”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寸”另造“導”代替。在道家思想中,“道”代表自然律,是道家世界观的核心;“德”代表顺应自然律的法则,是道家方法论的核心。

2、盗——盗,甲骨文次,贪欲舟,过河越界),表示因贪越界劫掠。金文加“水”、加“火”,并误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舟”写成“皿”。篆文省去金文字形中的“火”,将金文字形中的简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出于贪欲,过河越界,劫物掠货。说文解字:
盗,偷偷地将好东西窃为已有。

3、理——里,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民居、作坊。理,篆文王,玉里,作坊),表示在作坊治玉。造字本义:动词,在作坊将山上挖来的璞石加工成美玉,使之成器,有形有款。说文解字:
理,加工玉石。

4、宜——“宜”与“俎”同源,后分化。且,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俎”和“宜”的本字,表示祭祖杀牲,平分肉食。宜,甲骨文且,祭祖杀牲,平分肉食两个“夕”,两肉块),表示祭祖仪式上平分肉食。金文基本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将“且”的中间一横写成“等号”,强调“平分”。有的金文误将“且”写成“宀”。籀文、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祭祖杀牲,平分肉食。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且”。从甲骨文字形看,古人称平分肉食为“宜”;称独享双份或数份肉食为“多”;称堆积大量肉食为“叠”。说文解字:宜,安居的所在。
5、安——安,繁体甲骨文宀,新房女,流泪的新娘),表示新房中有新娘,别亲远嫁的新娘,忧伤落泪。古代出嫁的女子在婚礼上哭泣,既是不舍父母乡亲、担忧未知命运的个人真情,也是传统婚嫁礼俗的要求。简体甲骨文省去“三点水”(眼泪),将写成“女”。古代男子兴宅、娶亲,标志成家独立,获得家族事务的发言权,成为独立意义上的社会分子。因此在古代农业社会,盖新房、娶媳妇,是男子一生中至关重要的两大任务,直接而深刻地影响到男子个人的心理状态,成则安居乐业,不成则内心焦虑不宁。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女”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男子建房娶亲成家,内心踏实过日子。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宀”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女”写成。古人称娶亲成家、专心度日为“安”;称生活富足、内心愉快安定为“寧”,“安”是“寧”的基础,“寧”是“安”的高级境界。
6、才——“才”是“材”的本字。才,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房柱与房梁的象形,像树杈,即远古简易建筑中的房柱,像房柱上架着的横木,即横梁。有的甲骨文与金文字形中的树杈模糊成实心点。有的金文将实心点写成一撇。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立柱架梁,开始建屋
7、既,“旡”是“既”的本字。旡,甲骨文转向背后的“口”既,跪坐着的人),表示吃饱饭后,掉过头,嘴背着面前的餐桌。当“旡”作为单纯字件后,甲骨文再加“食”另造“既”代替。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吃饱打嗝,转身离席,与相反
8、万——“万”是民间代替笔画繁复字形“萬”的俗体字。“万”是特殊指事字,是特殊指事字“千”的孪生字。千,甲骨文在“人”的小腿部位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不停地行走位移,当“千”引申出数词“一百的十倍数”后,字形由“迁”字代替。万,甲骨文在“人”的头顶位置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超越“千”(迁)的极限,即在造字时代的中原祖先眼里,向东有海涯,向西却有无尽的路途,西域之西,还有遥远的西域。据古籍记载,“万”姓为周代天子对进贡匈奴的赐姓。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造字本义:名词,永远走不到头的旷远西域。楷书承续金文字形。大约秦汉时期民间用“万”引申出数词含义,代替“萬”表示一千的十倍数。“十”是打满了结的纪事绳子;“百”是不断地说(白);“千”是不断地走(迁);“万”是走不到头的旷远西域;“億”是无限地憧憬(亿)。《汉字简化方案》用“万”合并代替笔画繁复的“萬”。

9、地——地,金文字形与“坠”同源。地,金文阜,用于抛葬的山崖倒写的“人”,被抛葬的死者被捆绑的“人”,表示包裹尸体又,抓持,抛掷土,深坑),表示远古时代用于抛葬的深谷深坑。客家方言至今仍称“墓”为“地”,称“扫墓”为“告地”。籀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彖”(猪)。有的籀文山,山岩水,水泽土,土壤),表示由山水田园构成的广大空间。篆文土,墓穴也,即“它”,虫蛇),表示虫蛇赖以穴居的墓穴。造字本义:名词,从抛葬到土葬过渡的远古时代的简单墓穴。说文解字:
地,宇宙间浑沌的元气初分之时,轻清的阳气上升为天,重浊的阴气下沉为地。地是万物陈列的所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0-30 19: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释义:人类头顶上方的太空苍穹能生物,也能杀物,这就是天之道的纹理。万物靠获取天地能量成长,人靠获取万物的能量成长,万物又要获取人的能量来成长。天地,万物,人都吃饱打嗝,转身离席。天地人就都内心踏实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4-29 08:12 , Processed in 1.145961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