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837|回复: 52

兰兰的《礼记》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9 18: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登录可以浏览更多内容,本论坛多数版面是加密空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兰兰 于 2020-6-9 18:28 编辑

2020.6.9报名

一、关于前言
1、礼记成书、作者
    汉初礼崩乐坏,遂行礼制重建,礼记是当时代讲礼的众多课本之一,最初整理者戴德(大戴)、戴圣(小戴),后经郑玄做注以后而成定本,流传至今。
2、礼记的内容分类
    共计46篇,分类不一,学者自好。
3、礼记价值
    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对研究战国秦汉儒家(特别荀子)起源状态价值很大;四书中的《大学》、《中庸》出自此书。

二、关于内容
       《礼记》共四十九篇,以《曲礼》开始,以《丧服四制》结尾。其中《曲礼》、《檀弓》、《杂记》三篇分上下,因此实际只有四十六篇。《礼记》按照所述内容可分为四类:
      (1)记礼节条文,补他书所不备,如《曲礼》、《檀弓》、《玉藻》、《丧服小记》、《大传》、《少仪》、《杂记》、《丧大记》、《奔丧》、《投壶》等。
      (2)阐述周礼的意义,如《曾子问》、《礼运》、《礼器》、《郊特牲》、《内则》、《学记》、《乐记》、《祭法》、《祭义》、《祭统》、《经解》、《哀公问》、《仲尼燕居》、《孔子闲居》、《坊记》、《中庸》、《表记》、《缁衣》、《问丧》、《服问》、《间传》、《三年问》、《儒行》、《大学》、《丧服四制》等。
     (3)解释《仪礼》之专篇,如《冠义》、《昏义》、《乡饮酒义》、《射义》、《燕义》、《聘义》等。
     (4)专记某项制度和政令,如《王制》、《月令》、《文王世子》、《明堂位》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2 05: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兰兰 于 2020-6-12 19:53 编辑



第一周  2020.6.7--6.13

一、原文抄写:典礼第一第二,已上传至企业微信群微盘。

二、查字正音:

1、礼:豊”是“禮”的本字。豊,甲骨文(像许多打着绳结的玉串)(壴,有脚架的建鼓),表示击鼓献玉,敬奉祖先神灵。
2、俨:当事人对人对己标准苛刻,毫不放松。
3、从:两个人一前一后相随而行。
4、狎:发出“呷呷”的声音以引起狗的注意,使狗熟悉自己、亲近自己。
5、畏:畏,甲骨文(爪,抓持)(田,是“鬼”的省略,鬼面具),表示巫师手持面具化装。有的甲骨文(卜,神杖)(头戴鬼面具的巫师),表示戴鬼面具的巫师手持神杖表演降神仪式。
6、(亞,位居第二的)(心,意愿),表示不如愿的。
7、齐:“亝”是“齊”的异体字。齊,甲骨文是象形字,像三颗(大量)种子同时发芽。有的甲骨文像三颗(大量)刚冒出地面的胚芽。古籍多以“齊”代替“亝”。种子变成胚芽、生根发芽叫“屯”;大量种子同时萌芽叫“齐”。
8、祭:用牛羊等牺牲滴血的鲜肉敬供祖宗神灵。
9、贩:(貝,赢利)(反,转)。造字本义:动词,贱买倒卖,以谋利润。
10、卑:卑,金文(像古代有手柄的扇子)(又,抓持),表示打扇子。
11、尊:手捧酒坛,献礼祭拜。
12、慑:以极高威势小声发令,使对方畏惧。
13、弱:强弓已老旧。
14、冠:古代男子成年(20岁)礼,手持帽子戴在头上。
15、强:强,篆文(弘,声音大)(虫,爬行动物),表示动物的发出的巨大声音。
16、艾:采集、收割中草药。
17、耆:(老,老人)(旨,品味美食)。
18、传:古人利用驿车一站站转递信件及物品。
19、 耄:;“耄”指老人发长及膝,“耋”指老人长期静卧。
20、悼:(心,情意)(卓,即“掉”,失去)。
21、役:(人,士兵)(手持大锤),表示士兵持械守疆。
22、问:拘禁并审讯。
23、省:(生,萌发)(目,眼睛。
24、祀:用幼儿做活祭,敬神祛灾。
25、訾:(此,踩在脚下)(言,说话),表示用话语踩踏,即鄙视地责骂。
26、闇:(門,借代家园)(音,即“黯”),表示黯然神伤之家。造字本义:动词,黯然神伤地居丧悼念。
27、尸:名词,坐在祭位上、代替死者接受祭拜的死者亲属。屍”是已经死亡的人,“尸”是静坐代屍受祭的活人;古籍常以“尸”代替“屍”。
26、死:跪着对不舍的尸骸哭泣。
27、纯:自然、简单的原生状态。
28、辟:行刑杀人。
29、乡:主宾两人隔着餐桌的食物相向而坐,一同进餐。古籍中,本义为“相向而坐,亲密共餐”的“鄉”字,演变丰富而多向:一,着重表示相向、朝向、面对时,再加“向”(窗口朝着的方位)另造“嚮”字代替;二,着重表示亲密、亲近时,用简体的“卿”代替;三,着重表示慰劳、宴请时,另造“餉(饷)”代替;四,“鄉”字则表示名词的引申义“古代相互亲近、彼此宴请的氏族聚落”。
30、授:输送,传送。
31、昔:在甲骨文中,纵写的水 为山崖披挂而下的“岩泉”;横写的水为波涛汹涌的洪水;波涛的一半为静止而不流动的水,即冰。“古” 是传说中难以追述的久远时代,“昔”是发生大洪荒的远古时代,“古”比“昔”更遥远。
32、敛:僉,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力排众议,统一认识,执行命令。斂,金文(僉)(攴,持械打击),表示以行罚的权威强制统一认识,接受命令。
33、绥:捆绑女奴,阻止反抗。
34、庶:甲骨文(宀,房屋)(石,指石垒的灶)(火,炊火),表示在家炊煮。
35、商:远古凿岩而居、或穴居于大型溶洞的部族。夏人建立了最早的农业制度;商代开启了最早的贸易交流;周朝开始了最早的封建管理模式。
36、遗:金文(彳,前行)(貴,价值高的),表示持有价值的好东西前往赠送他人。
37、掬:表示用双手捧持谷物颗粒。
38、容:表示远古祖先在山洞、岩穴中挖孔凿窗,采光通风,以寄居栖身。
39、辱:(辰,手持石锄)(寸,持握),表示手持石锄,日出而作。
40、朝:太阳西沉为“昏”;太阳落山为“暮”;月亮初升为“夕”;月高人静为“夜 ”;安定入宿为“冥”;晨光微露为“曙”;太阳升高为“晓”;月尽日出为“朝”;日浴草木为“早”;荷锄出工为“晨”。  
41、让:讓,金文(言,许诺)(襄,佐助),表示诺、佐助。
42、孝:孝,甲骨文(是“老”的省略,长发长者)(子,后代),老人在上,小子在下。
43、吊:表示将人捆绑,并悬挂在空中。表示用布条或绳索悬系在脖子上结束生命。
44、讳:(言,话语)(韋,即“违”)会义,造字本义:名词,有违感情、道义的话题。
45、胄:(由,即“宙”,无限延伸的时间)(“肉”的变形,代表身体、生命),表示无限延续的后代生命。
46、丧:甲骨文(桑,养蚕的树)(众多“口”),表示桑树上众多蚕虫蚕食桑叶。
47、费:金文(弗,捆绑)(钱贝)(刀,割、解)。篆文省去“刀”。造字本义:动词,解开系扎的贝壳,购物开销。
48、仇:九,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挥臂攻击。仇,篆文(人)(九,“究”的省略,追究),表示追究对方。
49、粥:(米,粮食)(鬲,煮锅),表示将稻米放在三足的锅中烧煮。
50、跄:(足,脚)(倉,即“搶”),表示用脚撞地。步子不稳,脚在地上磕磕撞撞。
51、穆:(结籽下垂的庄稼)(彡,纷纷扬扬的样子),表示成熟的籽实脱壳后纷纷掉落。
52、皇:头戴金制闪光冠冕的帝王。使用特大战斧的威猛将帅叫“王”。
53、济:众人在同一船上喊着号子,以统一节奏发劲,整齐划桨,强渡激流。
54、僬:急促。
55、卒:卒,甲骨文字形(衣,服装)(爻,交错捆绑),在衣服上交错捆绑,也就是用绳索在裹尸布上交错捆绑,表示远古抛葬仪式前敛尸者给死者整理并固定衣着。
56、举:(余,简易建筑)(才,房柱、房梁)(两个人),表示众人将房梁托起,架在房柱上。
57、纳:(糸,缝)(内,里面),表示缝在里面。
58、诸:部落生火煮食,聚众漫谈。
59、侯:带着弓箭埋伏山崖,守候猎物。
60、官:放兵符的房屋。古人称拥有大权的军政要员为“官”;称辅佐大臣或帝王的家臣为“宦”;称辅佐一般官吏的私人高参为“僚”。 
61、宗:专门用于献祭崇拜祖先的祖庙。
   
三、本周心得:我是最后一个报名的,群里有时候说的不懂,就听着看着收着,自己查字。书昨天到了,见缝插针的看,内容很吸引人。先前的压力轻了些,生出来兴趣。这周做的最多的就是读和查字,这样的过程好像还挺安心的。查字时碰到有些字真吓人,不守礼后果很严重呀。曲礼第一第二的内容还没吃透,得多读多看。这些这字有魔力,挺喜欢的。这种喜欢,无疑给生活带来了乐趣。为生活开启了一扇门,雀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19 14:5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兰兰 于 2020-6-20 07:00 编辑



第二周  2020.6.14--6.20

一、原文抄写:檀弓第三第四,已上传至企业微信群微盘。


二、正音查字:



1、檀:(木,树)(亶,即“壇”,祭祀高台),表示祭坛上的焚祭之木。古人眼中的高贵神木,木质坚韧细致,色泽祥红而有暗香,多用于焚辉祭天。

2、弓:利用有弹性的弯拱和丝弦射箭或发弹的古代战械。
3、趋:庄稼成熟时迅速抢收。
4、丧:(桑,养蚕的树)(众多“口”),表示桑树上众多蚕虫蚕食桑叶。
5、犯:疯狗侵袭人。
6、隐:显”是身处社会焦点,引人注目;“隐”是为静心修道而远离人群,深居山野。
7、方:(像剔发刺字的犯人)(锁颈的枷械),表示被披枷流放的罪人。
8、葬:甲骨文(至,即“倒”的本字,倒下、躺下)(长草的地面,草地),表示卧尸草地之下。
9、宫:古人称单窗平房为“向”,称多窗的大型建筑为“宫”。
10、细:(囟,像线团)(糸,丝线),表示绕成团的丝线。
11、隆:山地降中有升,即因为雨水冲刷作用或地理运动作用,部分土地在下沉过程中造成四周或邻近的大面积土地抬升、突起,形成壮观的圆形或环形峰面。
12、拜:(麦,谷物)(手,持握),表示手持庄稼谷物,虔诚祭告天地神灵,祈祷好收成。
13、稽:(旨,品尝美食)(頁,头脑,省思、审察。
14、颡:频频磕头。
15、顺:(川,水流)(見,即“頁”,头脑,借代思虑),表示思绪舒畅。
16、殡:动词,葬礼环节之一,出葬前将棺柩停在正堂前,等远道奔丧的宾客与遗体作最后告别之后,盖棺加钉,抬往墓地埋葬。
17、忘:净心为“慧”,无心为“忘”。
18、慎:(心,态度)(真,贞人)。
19、殇:年少夭折而亡,父母默默哀伤。未成年就死了。
20、乘:(大,人)(木,树杈),像一个人爬上大树,站在树杈上远眺侦察
21、尚:(八,分,打开)(向,有朝阳窗户的房屋),表示开天窗。
22、牲:表示颈脖上套着绳索的活羊。
23、罪:(网,缉捕)(非,非法),表示缉凶。
24、父:远古时代利用工具进行体力劳动,对开创生活具有重大意义,受到特别尊重,因此“父”是古人对从事劳动的男子的尊称。
25、泣:在古籍中,动物高声呼叫为“号”;呼天抢地为“哭”;声泪倶下为“涕”;无声落泪为“泣”。
26、佐:拱手祷告,呼求神助。
27、弑:(杀)(式,套路、程序),表示按套路谋杀。
28、久:长途迁移为“千”,驻足等待为“久”。
29、勇:(用,使,操作)(戈,武器)。
30、绩:(糸,结绳记事)(責,即“債”,欠债),表示结绳记帐。
31、败:(貝,财宝)(攴,持械敲打),表示毁坏宝贝。
32、诔:(言,说话)(耒,耕耘),比喻全面、深刻地评述某人一生。
33、坐:(坐,跪跽着的人)(席子,垫子),表示跪跽在垫席上。
34、御:(人,驯马者)(丝,缰绳),表示用缰绳驯服和控制不羁的马。
35、饘:罈腌食品。
36、彼:立足之地为“此”,前往之地为“彼”。
37、忍:(刃,用刀切割)(心),心如刀割。
38、县:(木,木桩)(糸,用绳索悬吊)(首,人头),像木桩上悬挂着一颗人头。
39、厌:肉食性猛兽吃够猎物的兽肉后,对多余的兽肉失去兴趣。
40、加:竭力吹笙击鼓。
41、祥:巫师用羊羔献祭,察看神迹,祈求幸福。
42、除:屋舍门前的台阶。
43、废:战争杀戮,摧毁房舍。
44、业:(辛,刑具)(去,出门劳作),表示在严酷监督下劳作。
45、寡:(宀,房屋)(见,举目张望),表示独居空房,四顾无伴。
46、病:(人,患者)(水,汗液)(爿,木床)。古人称外伤为“疾”,称内患为“病”。
47、献:动词,用鼎锅熬煮猎物虎骨,用以敬神祭祀。古人称进贝为“贡”,称进虎为“献”。
48、奠:在新建筑的地基上洒酒祭奉地神与祖先,以求居所安定幸福。
49、哭:(向苍天高举两手的人)(两个口,表示不停地高声呼喊),表示向苍天伸冤或求助。
50、疏:(西,包囊)(疋,行走的脚),表示带着包囊离家而行。
51、阼:(阜,台阶)(乍,即“祚”,上天赐福),表示天子登基的专用台阶。
52、朽:(歺,枯骨,借代死亡)(丂,即“兮”,叹息),表示衰老枯萎,不久于世,自怜自叹。
53、敬:(口,说话)(干,武器)(人),表示以武力威胁进行严重告诫,使之保持谨慎,谦卑恭肃,由衷尊重。
54、贫:(宀,家)(分)。
55、告:(牛,牺牲品)(口,祝祷),表示献牲祭祀祝祷。
56、叔:古人称见多识广的部族首领为“伯”;称德高望众的居间调解裁断者为“仲”;称祭祀降神的男子为“叔”。
57、封:古人在帝王所赐的土地四周种植草木以标志所属的地界。
58、堂:(“尚”的省略,高级的、高雅的)(土,坛、宫殿),表示高雅的殿室。
59、赴:(走,奔跑,冲锋)(攴,持杖击打),表示手持器械冲向战场拼杀。
60、剥:(头朝下的“人”,被捆绑倒吊的人)(刀,剔割),表示用刀子剔割倒吊的活人。
61、缌:(糸,丝)(思,怀念),表示表达怀念的丝品。造字本义:名词,表达对逝者怀念的细麻衣,在葬后穿戴数月。
62、赐:(目,即“視”,下访、巡察)(易,改变、转换),表示巡察并作出所有权的改变。
63、遗:(彳,前行)(貴,价值高的),表示持有价值的好东西前往赠送他人。
64、庙:(广,开放性空间)(朝,祭拜),表示臣子朝拜帝王的地方。
65、往:(之,前行、投奔)(王,贤君),表示投奔贤君。
66、邻:(粦,“憐”,爱惜)(邑,村落)。
67、昆:昆,金文(日,太阳)(比,在一起的人们),表示在太阳下一起劳作的人们。


三、本周学习心得:
       这周读起来,没那么急,一切都还顺利。始终秉持一个宗旨:保证完成任务。这样也算有滋有味了。本周主要是讲关于丧礼的前后左右。以前怕,慎得慌。这周的学习,发现丧事是亲的升华阶段,是精神传承的重要结点。丧事没办好,礼没守好,那是要断根的。对死的误会渐渐的理清了一些。  查字真是件有意思的事,能洗去现代的扭曲。能窥见古人的生活场景,能体会到真。是现代的浮躁与虚妄的解药。本周心得: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22 06:56:0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兰兰 于 2020-6-27 13:11 编辑



2020.6.21--27


补上周作业:檀弓第四


一、抄写原文,已上传至群文件夹。


二、吟诵全篇,已上传至群文件夹。

三、查字正音:
1、嫡:(帝,最高权威)(口,说话),表示最高的话语权威。在封建大家庭的妻妾群中地位最高的合法妻子。
2、庶:(宀,房屋)(石,指石垒的灶)(火,炊火),表示在家炊煮。
3、及:(人)(又,抓),像一只手从背后抓住前面的人。赶上并抓住。
4、表:用动物毛皮制成的外衣。
5、辞:,既是声旁也是形旁,金文字形像纺织者手工整理纺织机上散乱或混杂无序的丝线,使丝线条理有序,便于纺织。辭,甲骨文,纺织者整理织机上的乱丝)(辛,刑具、司法),表示法官整理诉讼双方陈述的混乱案情,辨察真相,公正断案。
6、临:(像一个人在俯视)(零,雨水自上而下降落。)
7、遂:远行拾获海贝为“得”;远行深山采集有所收获为“遂”。(辵,行进)(又,抓)。
8、祖:祭奠先民,平分肉食。
9、殉:(旬,十,众多)(人,陪葬者),表示一墓葬多人。
10、加:在丰收庆典的颂神仪式上,竭力吹笙击鼓,狂欢礼赞。
11、奢:奢,金文(大)(者,烹煮)。籀文(大)(多,一人独享双份肉食),肉食数量大。。用大鼎熬汤为“奢”,一人独占两份肉食为“侈”。
12、俭:(人)(僉,即“斂”,约束、收束),表示自我约束。造字本义:动词,自我约束,不放纵。

13、示:动词,以牺牲的血肉为祭品,向天神祝祷求告,祈求显明奥秘和降福。
14、耻:(耳,听)(心,感受)。在古人看来,耳朵和良心都是敏感的器官,能分辨是非。
15、旷:(日,阳光、光线)(廣,空阔),表示充满光线,明亮而空阔。
16、望:(臣,向下看),挺立),表示登高远眺。
17、赦:(赤,火刑)(攴,持械执法)。
18、免:(像帽子)(人,人体),表示戴在头上的帽子。
19、息:古人称张口吐气为“呼”,称张口吞气为“吸”,称胎儿在娘胎里不用口鼻的呼吸为“息”。(自,鼻子)(心,胸)。
20、冢:(人,是“又”的变形)(坠亡的动物和人)。


四、本篇心得:
         这篇学着有点赶,紧的,抄完、读完、唱完、查完。对古人的殉葬之礼有了些许了解。礼是活的,由人定,但也是灵活的,重点在于心诚。终始不离人道。吟诵本篇时,发现永远是一个调,想要奔放的心初憋在文字里,算是在素里泡着。浮澡、急躁慢慢的安定下来。读的过程中脑海里总是冒出小叔和我家、我和同事间的事,比对着,亲疏远近,多少有点方向。这篇读起,像是在死地里酝酿活气一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6-27 10: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兰兰 于 2020-6-27 15:44 编辑


2020.6.21--27   
第三周  王制   月令

一、抄写原文:完成,已上传至群文件夹。

二、吟诵:完成,已上传至群文件夹。

三、正音查字:
1、王:最大的战斧,借代战场上所向无敌的统帅。在远古冷兵器时代,军人所使用的武器,代表军人的级别与地位:身在前线用小型战斧作战的叫“兵”;身在将帅身边使用大型战斧的高级警卫叫“士”;手持特大战斧的威猛将帅叫“王”。开创缔枝为巢时代的首领叫“帝”;文治天下的智慧首领叫“君”;头戴金冠的至上王者叫“皇”。
2、制:(木,树)(刀,刀剪),表示用刀具修剪树木的枝叶。为了让果树结出更好更多的果子,用刀具修剪果树的新梢,减省营养浪费
3、禄:(示,福份)(彔,用辘轳和水袋从井下汲水),表示福份如取之不尽的井水。
4、卿:主宾相向而坐,亲密共餐。
5、里:(田,畴亩)(土,借代地面、墙体,民居),表示赖以生存的住宅与田地。
6、差:(来,即“麦”,麦穗)(又,抓持)(工,巧具),表示手持麦穗在脱粒器上搓转。
7、帅:(双手挺剑)(巾,小旗),强调最高军官一手挺举利剑,一手执握令旗,指挥作战。
8、嗣:(子,子孙后代)(大,同辈中排行第一)(册,正式档案),表示在正式文书中记载有关长子的权力与地位。
9、聘:管角齐奏,大礼随行,前往娶亲。
10、伯:(白,雪色的)(人,人体),表示老人的头发雪白。古人称见多识广的部族首领为“伯”;称调解裁断的德高望众者为“仲”;称祭祀降神的男子为“叔”。
11、赐:(目,即“視”,下访、巡察)(易,改变、转换),表示巡察并作出所有权的改变。
12、监:(皿,水盆)(見,睁大眼睛看),表示盛水为镜,自我审视。
13、猎:(犬,捕捉野兽的狗)(巤,披着长毛的野兽),表示用狗追逐野兽。
14、征:(囗,城邑、方国)(止,即“趾”,借代行军),表示行军征战,讨伐不义之地。征”是为了纠正一方错误而动武、出于正义而兴师问罪,褒义;“伐”是为了解决利益冲突而进兵杀戮,中性。
15、乐:(丝,丝弦)(木,架子,琴枕),字形像木枕上系着丝弦的琴具。
16、疑:在十字路口不知所往。“疑”生于对外部的无知,致知即可释疑;“惑”生于内心的混乱,心乱生于贪欲——“四十不惑”,是指人到中年后能够看清自己真正的欲求而获得明智。
17、坚:(臤,管理、组织)(土,壁垒、护墙),表示发动和组织群众,加固壁垒或城墙。
18、孤:(子,幼儿)(瓜,单独、突兀的样子),表示单独无伴的孩子.
19、独:一种活跃于蜀地的不合群的野兽。
20、闲:(門,房门)(木,木屏),表示遮挡房门视线的木屏。
21、孟:(子,初生儿)(皿,接生浴盆),表示新生儿在浴盆里。古人称呼兄弟的长幼,以孟(伯)、仲、叔、季为序。
22、尾:(人,身体)(向下长的毛),表示人体臀部有毛的部位。长毛的会阴,男女性器官及肛门所在部位。
23、季:(结穗的“禾”,是“稚”的省略,幼稚)(子,小孩),表示幼子。
24、春:(林,林野)(日,太阳)(屯,像一颗种子,上部冒芽,下部生根。)
25、夏:(口,圆圈,代表天体、太阳)(页,动脑筋思考的人)。
26、秋:(像蟋蟀的昆虫)(火,借代灶台),表示天气转凉之后,喜欢藏身于散发热气的灶台缝隙的蟋蟀。

27、冬:结束一个结绳记事的主题。
28、营:古代部落用缠绕、联结草木的原始方法搭建很多房屋。
29、句:(丩,即“糾”,扭结)(口,说话)。
30、芒:(草,叶子)(亡,没有)。
31、祀:(子,幼儿)(像一个人张开双臂托举),表示托举幼儿做祭祀。

32、数:(双手,表示体罚)(人,代表受罚者)(目,代表脸)(言,表示责骂),表示列举孩子的错误,并加以体罚、教训。
33、仓:(合,加盖、封闭)(爿,筑版,借代墙,亦即“穑”,储藏谷物),表示古代用墙围筑的储藏谷物的封闭式建筑,无门无窗,上有顶盖,可以防潮、防盗、防虫鼠。
34、疏:(西,包囊)(疋,行走的脚),表示带着包囊离家而行。
35、食:(朝下的“口”,低头吃东西)(皀,装在豆器里的香喷喷的白米饭),表示低头吃饭。从甲骨文字形看,“即”是人在米饭旁边;“食”是口在米饭上面。在古代,用手直接抓吃粗食为“饭”;有吃有喝的正餐为“食”;山珍海味的高级享用为“餐”;神祇受用祭奉的贡品为“享”。
36、牢:(围栏)(牛),像牛被关在围栏里。
37、凶:(凵,像凹陷的坑)(乂,像交错的利刺),表示在陷阱里布满尖刺,以刺杀坠落的猎物。
38、害:(被系扎捆绑的舌头)(口,嘴巴),表示系扎捆绑舌头,以防人之口。
39、荐:(艸,草)(存,保护、照顾),表示垫在席子下面起保暖作用的草绒。
40、号:(口,吹)(像带吹嘴的吹奏乐器),表示吹奏管乐器,发出悠长的管声。
41、悖:两惑对立,理无出口。
42、审:古代中原人将西北少数民族俘虏关在密室。
43、淫:降雨过度,雨天连绵不尽。
44、鄙:(囗,村邑)(啬,设在田野的临时谷仓),表示粮仓之邑。垦荒种粮的农村边邑。
45、恤:(血,代表生命力的血液)(人,旁人)。
46、令:(朝下的“口”)(人,等候指示的下级),表示上级指示下级。
47、咸:(戌,大戈,杀戮武器)(囗,聚邑),表示对城邑进行毁灭性杀戮。毁邑屠城,全部消灭。古人称军队守城为,称毁邑屠城为”。

四、本周读书心得:
          这周很忙,还发现上周居然漏了一篇。突然觉得自己掉了好大一截,能追得上吗。除去工作,三一班的事务,生活上很多事也是必须做的,比如吃饭、睡觉、跟老公一起买家具、跟孩子互动。余下的时间就很少。熬夜,早起。还好,人没乱,也追上了。并没有狼吞虎咽,还是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的读,写。这样走下来,也并没有太吃力,因为心里是喜欢的。读完檀弓、王制、月令,真是长了见识。怎么熬也是值的。心被振撼着,惊叹,只有惊叹。檀弓的丧制才是人的本能。王制果然是王道,大小事务一目了然。坑蒙拐骗、造假作劣、歪门邪道,无处生根。月令算是天地人合一的通道,老天爷是咱爹妈,指导和保护着我们。听话,听爹妈的话,听君王的话,劳作、祭祀,生生不息。本周,大开眼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3 22:3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兰兰 于 2020-7-4 20:27 编辑

2020.7.3       第四周   曾子问第七

一、抄写原文:己上传至群文件夹。

二、吟诵:己上传至群文件夹。

三、翻译:
      曾子问:君薨而世子生,怎么办?孔子说:卿、大夫、士都跟着摄主到殡宫,脸朝北,站在西阶的南面。太祝身穿裨冕,执束帛,从西阶往上登,登上最高的台阶,但不跨进堂内,让在场的人都不要哭。然后,太祝长喊三声,向灵枢说:‘夫人某氏生了世子,特此察告。’说完登堂,把束帛放在灵枢东面的几案上,哭泣一阵,下堂。众主人、卿、大夫、士、妇女都开始哭泣,但不顿足,尽情地哭了一阵之后,都回到平常朝夕哭的位置。于是举行朝奠。礼毕,小宰走上堂,把放在几案上的束帛等祭品取下,埋在东西两阶之间。第三天,众主人、卿、大夫、士都来到殡宫,站在前天站的位置上,面向北。太宰、太宗、太祝都身裨冕。少师抱着世子和孝服,太祝走在前面,少师抱着世子跟在后面,太宰、宗人又跟在世子后面。进入殡宫的门,众人都停止哭泣。少师抱着世子从西阶登堂,走到灵枢前,面朝北而立。太祝则立在灵枢的东南角,长喊三声,向灵枢察告说:‘夫人某氏所生世子某,让执事陪同着,特来拜见。’然后少师便抱着世子向灵枢稽颗再拜,哭泣。太祝、太宰、宗人、众主人、卿、大夫、士都一齐哭,跺脚,跺脚三次为一节,共跺三节。众人都从西阶下堂,回到东边的原位,袒露左臂。少师抱着世子跺脚,妇女等人也跟着跺脚,也是跺三次为一节,跺够三节。然后让世子穿上孝服,拿着哭丧棒,举行朝奠。礼毕,走出殡宫,太宰命令太祝、太史把世子的名字遍告五祀及山川诸神。”  
    曾子问:“如果国君的灵枢已埋葬而世子出生,怎么办?”孔子说:“太宰、太宗跟着太祝到殡宫而告于父庙。到了三个月以后,又丢拜见父庙,并给世子取名,然后把世子的名字遍告社稷、宗庙及山川诸神。 孔子说:“诸侯去朝天子,一定要在祖庙和父庙设祭察告。然后穿上裨冕听朝,命令祝官史官告祭于社傻、宗庙、山川诸神。然后对留守的五大夫郑重交代一番才动身,出发之前,要举行祖道之祭,祈求旅途平安。祝官和史官必须在五日之内将告祭进行完毕,否则便是违礼。凡举行告祭,都以束帛为供品,返回时的告至也是如此。诸侯之间互访,也必须告祭于父庙。然后穿上朝服听朝,命令祝官、史官告祭于五庙和途经山川之神。同样也要对留守的五大夫郑重交代一番才动身,动身之前,举行祖道之祭,以祈求旅途平安。返回时,诸侯一定要亲自告祭于祖庙、称庙。然后命令祝官史官向出发前曾祭告过的众神举行告归之祭,然后入朝处理国政。

    曾子问道:“父母或两位近亲同月而死,怎么办?谁先谁后?”孔子答道:“葬,先埋恩轻的,后埋恩重的;祭奠,先祭恩重的,后祭恩轻的。这是正礼。从启殡到下葬这段时间,因忙于埋葬恩轻者,所以对恩重者暂不设朝夕奠。出葬时,灵枢经过大门外,孝子也不在此哭踊致哀,这是因为恩重者尚停枢殡宫。葬毕恩轻者回来后,为恩重者设奠,然后将恩重者的启殡日期告诉宾客,接着就为恩重者举行葬礼。至于葬后的虞祭,先祭恩重者,后祭恩轻者,才是正礼。”  孔子说:“宗子即使已经七十岁,也不能没有主妇。如果不是宗子,即使没有主妇也是可以的。”
 曾子问道:“将要为儿子举行冠礼,被邀请参加冠礼的宾客和助者手已经来到,并且已被以礼相迎让入庙内,这时候主人突然得到齐衰、大功亲属的死讯,怎么办呢?”孔子答道:“这要看是哪种亲属。如果死者是同姓亲属,就将冠礼停止;如果死者是异姓亲属,冠礼可继续进行,但要简化掉醴礼。礼毕,把行冠礼的各种陈设撤去,把场地再打扫一番,然后按照自己和死者的关系就位而哭。如果被邀请参加冠礼的宾和助手还没到,冠礼就废止。如果将要为儿子举行冠礼,但还没到选定的日期,主人忽然遇到了齐衰、大功、小功亲属的丧事,那就让儿子按照亲疏关系穿上相应的丧服,到时再加上丧冠。”曾子问:“加丧冠的人在除丧之后是否还要补行冠礼吗?”孔子说:“天子在太庙赐给未冠的诸侯、大夫冕服、弁服,他们在回去以后,设奠察告祖宗,然后就穿戴着受赐的冠服。在这种情况下,也只对冠者行醮礼,而不行醴礼。如果是父亲死后举行冠礼,那么,在冠礼后,要打扫庙堂,向父亲的神主行祭告之礼。祭告礼毕,前去拜见伯父、叔父,然后设宴酬谢参加冠礼的宾客。”
 曾子问:“祭祀在什么情况下才不进行旅酬呢?”孔子答道:“我听说,小祥的时候,主人改服练冠练服,但不举行旅酬,主人回敬宾的酒,宾接过来不饮而放下,不举杯,这是合礼的。从前,鲁昭公在小祥时就举行旅酬,不合乎礼的要求。鲁孝公在大祥时还不举行旅酬,也不合乎礼的要求。”  
    曾子问道:“自己正穿大功丧服,可以参加别家的馈奠吗?”孔子答道:“岂但大功可以,从斩衰以下的丧服都可以,这是礼!”曾子问道:“这样做,岂不是有点轻视自己的丧服而把别家的事看得过重了吗?”孔子答道:“不是这般说法。比如天子、诸侯死了,服斩衰的臣子为之操办馈奠;大夫死了,服齐衰的家臣为之张罗馈奠。士死了,服大功的朋友为之操办馈奠。如果遇上月朔之奠而人手不够.,还可以让服小功、绍麻的人来帮忙;如果人手还不够,就一人重复两次。
    曾子问道:“身有小功丧服,可以参加祭奠吗?”孔子答道:“不一定只有小功可以参加,自穿斩衰以下丧服的人都可以参加,这是礼仪。”曾子问道:“这样的话,不是有点轻视丧服而看重丧祭了吗?”孔子答道:“天子、诸侯的丧祭,不是穿斩衰丧服的人还没有资格参与。大夫的丧祭,不是穿齐衰丧服的人不能参与士的丧祭,因为士无臣下,所以才让兄弟大功以下者参与。”曾子又问道:“对于相识人的丧祭,自己身上正有丧服,可以参加吗?”孔子答道:“如果自身有丧服,那怕是最轻的练麻,连自家的丧祭都不可参与,哪里还谈得上参加他人的呢?”曾子又问道:“脱掉了丧服,可以参加他人的馈奠吗?”孔子说:“刚脱掉丧服就参加他人的馈奠,显得忘掉哀痛太快了,这不符合礼的规定。如果做他人馈奠时的傧相,还差不多。” 
 曾子问道:“婚礼已经进行到订婚之后,连亲迎的吉日都定了,如果忽然女方的父亲或母亲死了,那该怎么办呢?”孔子答道:“婿家应该派人去吊丧、如果是婿的父亲或母亲死,女方也应该派人到婿家吊丧。如果一方是丧父,另一方就以父亲的名义吊丧;如果一方是丧母,另一方就以母亲的名义吊丧;如果父母不在,就得以伯父、伯母的名义。从男方来说,在料理完葬事之后,由婿的伯父出面向女方致意说:‘某之子不幸遇到父或母之丧,居丧期间,不能和府上结为婚姻,特派我来致意。’女方答应了,但并不敢把女儿改嫁他人,这是正礼。婿除丧之后,女方父母派人到婿家敦请联姻,这时候如果婿还不迎娶,女方就可以把女儿改嫁他人,这也是正礼。如果女方的父或母死,男方也要这样。”
    曾子问道:“亲迎的那天,新娘已经上路,如果突然新郎的父亲或母亲去世,该怎么办?”孔子答道:“新娘要立即改换服装,穿上布做的深衣,用白绢束发,赶往夫家参加丧礼。如果是新娘已经上路,而新娘的父亲或母亲突然去世,新娘就应立即折回娘家奔丧。”曾子又问道:“如果新郎亲迎的那天,新娘还没来到,而新郎突然有齐衰、大功亲属去世,该怎么办?”孔子答道:“新郎不进大门,在外次改换服装。新娘则进入大门,在内次改换服装。然后各就其位而哭。”  曾子问道:“除丧之后不再补行婚礼了吗?”孔子答道:“拿祭礼来说,过了日期就不再补祭,这才合乎礼的规定。婚礼还没有祭礼重要,又有什么理由再补办一次呢!”孔子说:“嫁女的人家,一连三夜不熄火把,是因为念及骨肉就要分离了。娶媳妇的人家,一连三天不奏乐,是因为念及传宗接代、双亲日趋衰老。新娘进门三月,要备礼祭祀公婆的亡灵,祝词中称之为‘来做媳妇’。这样做了以后,才算是正式成为此家的媳妇。”
   曾子问道:“新娘没有到宗庙就死了,该怎么力?”孔子答道:“她的灵枢,出殡时不须朝见祖庙,她的神主也不附在祖姑神主之后,做丈夫的不须持丧棒,不须穿孝鞋,不须居丧次,归葬于她娘家的墓地,以表示她尚未成为男家的媳妇。”曾子又问道:“迎娶新娘的吉日已经商定而新娘突然去世,该怎么办?”孔子答道:“婿应该穿着齐衰孝服前去吊丧,新娘下葬后即可除去孝服。如果是丈夫突然死去,新娘也照此办理。”  曾子问道:“丧事有两个主人,庙里有两个神主,这是合礼的吗?”孔子答道:“天无二日,国无二王。宗庙天地之祭,最尊贵的神也只有一个。由此看来,恐怕难说是合理的。从前齐桓公屡次起兵南征北伐,做了个假神主随军同行。等到胜利归来,把假神主藏到祖庙。一个庙里同时有两个神主,就是从齐桓公开始的。一宗丧事而有两个丧主,起因于从前卫灵公来鲁国访何,碰上了执政大臣季桓子之丧,卫君请求吊唁,鲁哀公推辞不掉。于是哀公自为丧主。卫君入吊时”桓子的儿子康子站在门的右边,面朝北。哀公揖请卫君上堂,自己从东阶升堂,面西而立;卫君则从西阶升堂吊唁,哀公拜谢卫君之吊,起立,哭泣;与此同时,康子在丧主的位置上也向卫君拜谢并向灵枢叩头。当时的司仪也没加纠正,就好像这宗丧事是有两个丧主似的。现在丧事有两个丧主,是从季康子的违礼开始的。”
    曾子问道:“古时候出兵,必定要带着迁庙主同行吗?”孔子答道:“天子巡守,带着迁庙主同行,将迁庙主载于斋车,表示天子也有所尊敬。现在倒好,天子巡守,带着太祖以下七庙的神主同行,这就搞错了。在正常情况下,天子七庙、诸侯五庙都不会空着而没有神主。庙空着而没有神主,只有在天子驾崩、诸侯去世和出奔、在太祖庙里合祭群庙的所有神主的时候,才会庙空而无主。我听老聃说过:‘天子驾崩,国君去世,则由太祝把群庙的神主统统取来藏到太祖的庙里,这是礼当如此。等到下葬并且举行了卒哭之祭以后,再把群庙之主送回各自的庙里。国君逃难出奔,太宰就将群庙的神主取来同行,这也是礼当如此。诸侯在太祖庙里合祭群庙的神主,就让太祝把其余四庙的神主迎来。凡是迎送神主出庙入庙,一定要清道戒严。’这是老聃说的。”曾子又问道:“古时候出兵,如果没有迁庙之主可以同行,那将用什么神主呢?”孔子回答说:“用神主的命令。”曾子不懂,就又问道:“什么叫做神主的命令?”孔子答道:“天子、诸侯在出行之前,一定要以币帛皮圭作供品向祖庙父庙举行告祭,祭毕,就恭敬地将这些币圭捧出,装到斋车上带着同行。每到一个休息的地方,先祭奠这些币圭,然后才敢休息。回来以后,要在祖庙举行告至之祭。祭过之后,把这些作为‘主命’的币圭收集起来,藏到堂下的两阶之间,然后走出。这样做就是表示尊敬神主的命令。”
     子游问 :“为慈母挂孝,其规格就同为生母挂孝一样,礼是这样规定的吗?”孔子答道:“这不符合礼的规定。古时候,男孩子的教育,在外边有师傅,在家内有慈母,他们是奉君命教育孩子的,为什么为他们挂孝呢?从前,鲁昭公幼年丧母,有个慈母待他很好,等到这个慈母死了,昭公于心不忍,要为她挂孝。有人就向昭公报告说:‘按照古时的礼节,对慈母不须挂孝妥现在您要为之挂孝,那是违背古礼和扰乱国法。如果您坚持这样办,那么,我们将把此事记入史册以传之后世,恐怕还是不要这样办为好。’昭公辩解说:‘古时候天子也有平常戴着练冠表示为其生母挂孝的。’昭公不忍心不挂孝,于是就头戴练冠为慈母挂孝。为慈母挂孝,是从鲁昭公开始的。”
 曾子问道:“众多诸侯一同朝见天子,已经进入太庙的门,但未能把朝见之礼进行到底,不得不中途而废,这样的情况有几种?”孔子答道:“四种。”曾子说:“请问是哪四种?”孔子答道:“太庙失火,日食,王后去世,大雨淋湿衣服而有失仪容,在这四种情况下就停止行礼。如果所有诸侯都在场而发生日食,那就要跟随天子去救日,救的时候,哪一方的诸侯就穿哪一方颜色的衣服和拿着当方的武器;如果是太庙失火,也要跟随天子去救火,但在诸侯的穿衣和武器方面没有要求。”曾子又问道:“诸侯互相访问,主人已把客人礼让进门,但未能按程序行礼到底,不得不中途而废,这样的情况有几种?”孔子答道:“六种。”曾子说:“请问哪六种?”孔子答道:“天子驾崩,太庙失火,日食,王后去世,国君夫人去世,大雨淋湿衣服而造成仪容不整,遇到这六种情况,就得中止行礼。”曾子又问道:“天子宗庙之祭,天地之祭,七祀之祭,各项准备工作都已作好,这时如果天子突然驾崩,或者王后去世,该怎么办?”孔子答道:“祭祀停止进行。”曾子又问道:“如果正在祭祀的时候而发生了日食,或太庙失火,祭礼还要不要继续进行呢?”孔子答道:“在这种情况下,要简化程序,赶快进行。如果牺牲尚未杀,祭礼就停止。天子驾崩,灵枢未入殡宫之前,不举行五祀之祭,等到灵枢已迁入殡宫,然后举行祭祀。但祭祀的程序要简化,尸入席之后,吃了三口饭,此后就不再劝吃;主人酌酒请尸漱口,尸在漱过之后也不再回敬主人,程序到此就算结束。自启殡到葬后反哭期间,不可举行五祀之祭。葬后虽然可以进行,但也要简化程序,进行到主人向祝献酒就算结束。”
 曾子问道:“诸侯的祭祀社稷,所有的礼器已经摆设停当,这时忽然听到天子驾崩、王后去世、国君去世、国君夫人去世的噩耗,该怎么办?”孔子答道:“祭祀立刻停止。从初死到入殡,从启殡到反哭,这期间”祭与不祭,如何祭,都遵循天子在这种情况下的作法。”  曾子问道:“大夫的宗庙之祭,各种祭品都已准备妥当,但却不能进行到底,以至中途而废,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有哪些?”孔子答道:“原因有九。”曾子又问:“请问哪九种原因?”孔子答道:“天子驾崩,王后去世,国君去世,国君夫人去世,国君的太庙失火,日食,父母去世,祖父母、伯父母去世,堂兄弟去世,遇到这九种情况发生,祭祀就要停止。至于外族亲属去世,凡齐衰以下者,祭祀都可继续进行,但也应简化程序。具体地说,外丧属于齐衰亲属者,在祭祀时,尸入室内,吃了三口饭,便不再劝他继续吃,食毕,主人酌酒请尸漱口,尸漱过后便不再回敬,进行到这节目就应结束;外丧属于大功之亲的,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加上尸回敬主人酒的节目;外丧属于小功、绍麻之亲的,祭祀可以在此基础上继续进行到主人、主妇、宾长向尸献酒为止。在这个问题上,士和大夫所不同的是,即使有缌麻之亲在祭祀时去世,祭祀也应停止。但是,如果所祭的祖先与死者已经没有丧服关系,那么祭祀可以照常进行。”  曾子问道:“在居父母之丧期间,可以到别人家去吊丧吗?”孔子答道:“居父母之丧,到了小祥的时候,不和众人立在一起,不和众人一道走路。君子是通过礼来表达感情的,现在你自己正处在丧失父母的极大沉痛之中而到别人家去吊丧哭泣,这种哭泣岂不成为虚假的了吗?”
    曾子问道:“大夫、士正在为亲挂孝,到了可以除孝的时候了,而国君忽然去世,又须要为国君穿斩衰的孝服,在这种情况下,原有的孝服还除去不除去?”孔子答道:“如果是正在为国君穿孝服,就不敢再为自己的亲人穿孝服,因为为国君的孝服重于为私亲的孝服。明白了这一点,就知道原有的孝服是没有理由除掉的。于是乎就出现了大夫、士过了丧期还不能除去孝服的现象。等到为国君服丧期满,才可以为私亲举行小祥、大祥之祭,这是合乎礼的。”曾子又问道:“为父母所穿的孝服,永远不除可以吗?”孔子答道:“先王制定礼仪,错过了时间就不再举行,这是正理。先王并不是不能作出永远不除的规定,问题是人们是否都能做到。既然不能做到,那么还是规定个时限为好。所以君子错过了祭祀的时间就不再补行,这是合乎礼的。”  曾子问道:“国君死,灵枢已经停在殡宫,这时候臣子的父母突然去世,该怎么办?”孔子答道:“臣子应该回家料理父母的丧事,但每逢初一、十五举行殷奠时,要赶回国君的殡宫,至于朝夕之奠,可以不回去。”曾子又问:“国君的灵枢已经启殡,这时候臣子的父母突然去世,该怎么办?”孔子答道:“应该穿着为国君的孝服回家哭泣致哀,然后赶快折回为国君送葬。”曾子又问:“国君死,尚未停枢殡宫,这时候臣子的父母突然去世,该怎么办?”孔子答道:“臣子可以回家料理丧事,直到父母入殡,然后再回到国君的殡宫。家中初一、十五的殷奠,可以回去,至于朝夕奠,就不再回去。大夫家的朝夕奠,由室老代行;士家的朝夕奠,由子孙代行。大夫的正妻,每逢初一、十五的殷奠,也要到国君的殡宫去参加;至于朝夕奠,可以不去。”
     卑贱者不能为尊贵者作诔,晚辈不能为长辈作诔,这是礼的规定。虽然贵为天子,也要以天的名义为他作诔。诸侯互相作诔,不合礼。  曾子问道:”国君出国,带着棺材同行。如果国君真的死了,应当如何把概运回来呢?”孔子答道:“给执事人等提供殡服,孝子头戴麻弁绖,身穿齐衰,脚穿草鞋,手扶丧棒。灵枢从打坏西庙墙进入,从西阶抬上堂。如果死者是小敛后运回来的,孝子就头戴着免跟在灵枢后面,从大门进来,从东阶抬上堂,其礼数和生前一样。大夫、士死于境外者,其礼数和国君是一样的。”  曾子问道:“国君的灵枢已经出殡发引,这时候臣子突然得到父母去世的噩耗,该怎么办?”孔子回答:“那就要先把国君的灵枢送到墓地,下了棺就可以回自己家料理丧事,不必再等孝子封土、谢宾、谢乡人了。”曾子又问:“父母的灵枢已经出殡上路,这时候突然听到国君去世的噩耗,该怎么办?”孔子答道:‘先把父母的灵枢送到墓地,下棺之后,就连忙改换服装去奔国君之丧。” 曾子问道:“宗子的爵位是士,而庶子却是大夫,其祭礼该如何进行呢?”孔子答道:“用大夫的礼,备少牢祭于宗子之家,祝辞要说”孝子某代替介子进献供品祭祀。’如果宗子有罪,住在别的国家,而庶子爵为大夫,祭祀的时候,祝辞就要说:‘孝子某让介子某代行祭祀。’凡代替宗子主持的祭祀,就要简化程序,不厌祭,不旅酬,不祝福,不绥祭,祝词中不讲以某妃配食的话。主人向宾劝酒,宾取过酒杯放下,不举杯进行旅酬、祭的末了,也不向来宾分赠祭肉。庶子对来宾致辞说:‘宗兄(或宗弟、或宗子)现在他国,派我代行祭祀,并让我向诸位致意。  曾子问道:“宗子有罪逃到他国,没有爵位的庶子还留在国内,可以祭祀祖先吗?”孔子答道:“可以祭的。”曾子又问:“请问该怎样祭呢?”孔子答道:“庶子可以在朝着祖先墓地的方向上筑坟,一年四季按时祭祀。如果宗子己死,则可以先到祖先墓地把情况享告一番,然后在自己家中进行祭祀。因为宗子已经不在,所以祭祀就以自己的名义进行,但不得自称‘孝子’,直到身死为止。子游的学生中,有以庶子身份祭祖的,就是照此道理办事。如今庶子的祭祀,根本就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就成了胡闹乱来。”
 曾子问道:祭祀时非得有尸不可吗?像厌祭那样也可以吗?”孔子答道:“祭祀成年的死者,一定要有尸。尸必须以死者的孙辈充当。亲孙子如果幼小,充当尸时可以使人抱着。如果没有亲孙子,可以从同姓的孙子辈中挑选一个。祭未成年而死者,一定要采用厌祭,因为他们还没有成人。祭成年死者而无尸,那等于把他们当作未成年人来看待了。”孔子又说:“厌祭有两种,一是阴厌,一是阳厌。”曾子问道:“祭殇的礼数简单,什么叫阴厌、阳厌?”孔子答道;“宗子没有成年而死,其他庶子是不能作他的后嗣的。在为其祖庙而举行的丧祭时,用一条牛作牺牲。但因为他是未成年而死,所以不举肺祭,没有所俎,没有玄酒,最后也不报告养尸之礼完成。这就叫阴厌。凡其他未成年而死者,以及死而无后者,都祭于宗子之家,把祭品摆设在室内的西北角,把酒蹲设在东房。这就叫阳厌。” 
 曾子问道:“出葬已经发引”柩车已经上路,这时忽然日食,礼数有什么变化吗?或者没有任何变化呢?”孔子答道:“从前,我跟着老聃在巷党助人送葬,柩车也已上路,突然发生日食。老耽喊道:‘丘!把灵枢停下,靠着路的右边停放,都不要哭,静以待变。’等过后,柩车又继续前进。老耽说:‘按礼就应这样做。’葬毕返回,我就请教:‘柩车只能前进,不能后退。日蚀这种现象,谁也不知道要持续多久”与其在路旁等候,还不如继续前进呢。,老子说:‘诸侯去朝见天子,每天日出而行,傍晚太阳尚未落山就找个地方休息,并且祭奠随行的迁庙主。大夫出使,也是每天日出而行,太阳未落就找个地方休息。灵枢不可在天亮之前就出殡,也不可到天黑下来才止宿。披星戴月而赶路的,大概只有罪人和奔父母之丧的人吧。刚才日食,天空一片黑暗,我们怎么会知道天空就没有星星呢,那样岂不成了披星而行了吗?再说,君子行事依礼,总不能使别人的亲属有遇上灾祸的危险呀。’我听老子讲的这番话。”
 曾子问道:“奉国君之命出使他国,不幸而死于主国馆舍,礼书上说:‘死在公家的招待所可以招魂,死在私人的招待所就不招魂。可是使者所到之国,该国的接待部门总是要为使者安排住处的,这可以看作就是公家招待所了,那么,所谓‘死在私人的招待所就不招魂’怎么解释呢?”孔子答道:“这个问题提得好!住在卿、大夫、士之家叫做私人招待所。诸侯建的宾馆和国君指定的下榻处叫做公家招待所。所谓‘死在公家的招待所可以招魂”指的就是这些地方。” 
 曾子问道:“八岁到十一岁的孩子死后,在园子里挖个坑,坑的四周用砖砌上,然后用‘机’把尸体抬去下葬,这是由于路近的缘故。如果墓地较远,其葬法该怎样办呢?”孔子答道:“我听老子讲过:‘从前史佚有个儿子死了,年龄也是八到十一岁,墓地较远。召公对史佚说:“你干嘛不先在家里将尸体成敛入棺呢?”史佚说:“这是违礼的事,我怎么敢呢?”召公就在周公面前讲了此事,周公表态说:“这有什么不可以呢?”于是史佚就照召公说的做了。’埋葬下殇而在家成敛入棺,是从史佚开始的。”  曾子问道:“卿大夫将在国君的祭祀中作尸,已经接受邀请并斋戒了,这时突然有家门内齐衰之亲去世,该怎么办?”孔子答道:“要从家里出来,住在国君的公馆里等待祭祀,这才合礼。”孔子又说:“尸出门时,或戴弁,或戴冕,这要看他这个尸所代表的祖先是何身份而定;卿大夫士在路上遇到尸,都要下车致敬,而为尸者也须凭轼答礼。尸出行,一定有在前开道的人。”
    子夏问道:“居父母之丧,卒哭之后,就不可拒绝战争的征召,这是礼当如此呢?还是当初有关部门的权宜之计呢?”孔子答道:“居父母之丧,在夏代是在入殡之后就不再上班,在殷代是在下葬之后就不再上班,在周代是在卒哭之后就不再上班,目的就是为了要让孝子专心致志地守孝三年。古《记》上说:‘作为国君,不可强迫臣子抛开丧亲的哀痛;而孝子本人,也不可自己忘掉丧亲的哀痛。’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子夏又问道:“如此说来,战争的征召不可拒绝这件事是不合礼的吧?”孔子答道:“我听老子讲过:‘从前鲁公伯禽在卒哭之后就兴兵征伐,那是在特殊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现在的人,在居父母之丧期间为了私利而从事战争,我就不知了。”

四、正音查字:
裨:古代祭祀、朝拜时标志大臣次等官阶的礼服。
冕:古代官员有旒的礼帽。
帛:白,无色巾,绸布),表示白色的绸布。
馈:前往赠送美食。
奠:酉,酒丌,基),表示新建筑开工立基时洒酒祭神。
缌:糸,丝思,怀念),表示表达怀念的丝品。造字本义:名词,表达对逝者怀念的细麻衣,在葬后穿戴数月。
亲:辛,受刑、受监見,探望),表示探监。
醮:酉,即“酒”焦,即“”,烤牲祭祀),表示用酒祭祀。
醴:“禮”的本字,表示用玉石珍宝敬拜祖先神灵。醴,金文酉,即“酒”豊,即“禮”),表示用美酒祭拜祖先神灵。
斩:車,车裂斤,即,砍头),表示砍头或车裂极刑。
齐:古籍多以“齊”代替“亝”。种子变成胚芽、生根发芽叫“屯”;大量种子同时萌芽叫“齐”。
厌:肉食性猛兽吃够猎物的兽肉后,对多余的兽肉失去兴趣
祭:滴血的肉块“夕”又,抓持),表示手持滴血的鲜肉。有的甲骨文加“示”(敬神),强调向神祈祷的含义。
慈:丝,疑为对“兹”的误写,渐生渐长心,情感)。
诔:誄,篆文言,说话耒,耕耘),比喻全面、深刻地评述某人一生。造字本义:动词,祭悼时全面、深刻地整理、评述某人的一生功德
俎:祭祖杀牲,平分肉食。
肵:古代祭祀时盛装心、舌的器具,
庙:广,开放性空间朝,祭拜),表示臣子朝拜帝王的地方。皇宫里朝拜和祭奉的大殿
      
五、心本周心得:

       这周爸爸来了,生活显得更忙碌。但心是落地的。感觉三头六臂都不够用,熬夜,又是死熬。牢牢抓着的什么,越来越小,越来越紧,却像是空的。不过是一场热火朝天的生活罢了。爸爸住我家,我心里多了点什么,总是劲足足的,干啥都稳当。
        跟爸爸外出同行,总是一不小心就冲到老前面去了,爸走得慢,我总是十万火急,心里有个急切回家的心。不断提醒自己跟着爸稍后点,爸在前面。一次次停下来放慢脚步,跟着爸,随行。真的就能慢下来,不差我那急吼吼赶出来的几分钟。家里把礼放进去,一切都显得温和起来。本周读的是曾子问,说的是婚与嫁 、君与臣、亲与疏之间的丧祭礼仪,其实说的也是世界在人心中的高低贵贱孰轻孰重的分寸与尺度,想到安礼。礼,真的只能是安。安礼,大概就是安放好了五脏六腑的位置与连接。也就安放好了一切。世界是在礼中进入极静或极动状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10 06:4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兰兰 于 2020-7-11 20:56 编辑

2020.7.10    第五周    文王世子第八+礼运第九


一、原文抄写:已上传至群文件


二、吟诵:已上传至群文件


三、翻译:
     
1、文王世子:
        周文王之为世子,朝见父亲每日三次。鸡初鸣而衣服,至于父亲寝门外,问内竖小臣:”父亲今日是否安康?“内竖说:”安。“文王乃喜。到了中午又去,也是这样问安;到晚上再去,也是这样问安。若父亲有饮食起居不安,内竖就会告诉文王。文王色忧,连走路都不能正常迈步。王季的饮食恢复如初,然后文王的神态才能恢复正常。食上,文王一定要亲自察看饭菜的冷热,食下,文王一定要问吃了多少。同时交待掌厨的官员:“吃剩的饭菜不要再端上去。”听到对方回答“是”,文王才放心地离开。武王做太子时,就以文王做太子时的行为为榜样,不敢虚假。文王有疾,武王不脱冠衣不解带地昼夜侍养。文王吃饭少,武王也就吃饭少;文王吃饭增多,武王也就随着增多。这样十二天以后,文王的病就好了。
      文王问武王道:“你做的什么梦?”武王答道:,”我梦见天帝给我九龄。”文王说:“你认为这个梦是什么意思呢?”武王说:“西方还有九国尚未归顺,君王您大概最终要收复他们。”文王说:“非也。古代把年也叫做龄,齿也是龄。我的寿限是一百,你是九十,我给你三年。”于是,文王活到九十七岁,而武王活到九十三岁。
     成王年幼,不能即位履行天子职务,周公辅助,代行天子职权。周公把教育太子的规定,要求自己的儿子伯禽在陪伴成王时首先做到,目的就是要让成王懂得父子、君臣、长幼之道。成王有过,周公就痛打伯禽。所以示成王世子之道也。此《文王之为世子》。
    凡教育太子及太学生,一定要因时制宜。春夏二季教手执干戈的武舞,秋冬二季教手执羽龠的文舞,地点都是在东序。小乐正负责教执干舞,太胥帮助他;篱师负责教执戈舞,篱师帮助他。胥则在旁击奏南夷之乐。春季诵读诗章,夏季练习为诗章谱曲,这两项都由太师来教。秋冬在瞽宗学礼,由主管礼的官员来教。冬季读典,由精通典籍的官员来教。教礼是在瞽宗,学书是在上庠。凡是祭祀、养老乞言和合语的礼节,都由小乐正在东序教太子及太学生。太乐正教他们手执干戚的武舞。合语、养老乞言的礼节,都由太乐正传授其义理,由大司成评说,地点也在东序。凡在大司成身旁陪坐,与大司成之间要有三席的距离。可以向大司成发问,间毕则退回靠墙的位置。大司成的话还没有讲完,不可发问。

    每季开学,都要向先师行释奠礼。春季的释奠由春季的主讲教师主持,夏、秋、冬三季也是这样。凡是诸侯根据天子命令始建的学校,一定要对先圣先师行释奠礼,而且祭品要比平常贵重,用束帛。凡行释奠礼,必有音乐、舞蹈的联合演出;如果碰上国家有战争灾荒,那就只行释奠礼,取消演出。凡天子视学时的大规模音乐、舞蹈演出的次日,天子一定要接着举行养老之礼。
   凡是在郊学中考评学生,一定要把出类拔萃的人才举荐上来。有的因品德优异而被录取,有的因才能卓绝而被选拔,有的因善于辞令而被录用。对于有一技之长的手艺人,也在训话中加以劝勉,促其上进,以待下次考评。对于有一技之长的人,如果三个问题他有一个回答得好,就按照曲艺系列晋升其等级,并称之谓“郊人”“郊人”的待遇低于选士、俊士,他们不能进入国家最高学府,也不能在乡饮酒礼中充当宾、介。诸侯国刚开始建立学校,对新制成的礼乐之器要杀牲祭之,并涂以牲血,祭时要用束帛。然后举行释菜礼,此后没有歌舞演出,也用不着分发舞具。礼毕,在东序招待来宾,用一献之礼,没有槟相,没有合语。以上为《教世子》节。
    夏商周三代的国君在教育太子时,一定要用礼乐。乐,可以修内;礼,可以修外。礼乐互相渗透于心,表现于外,其结果就能使太子和顺,养成外貌恭敬而又有温文尔雅的气质。设立太傅、少傅来培养太子,目的是要让他知道父子、君臣的关系该如何相处。太傅的责任是把父子、君臣之道讲说明白并且身体力行做出榜样,少傅的责任是把太傅所讲的、所做的给太子仔细分析使之领会。太傅、少傅、师、保,他们时时刻刻都在太子左右,形影不离,所以他们讲的内容太子都能够明白,而太子的美德也就容易培养成功。师的责任,是把古人的行事说给太子听,并分析其善恶得失,使太子懂得择善而从。保的责任,是谨言慎行,以身作则,以此来影响太子,从而使太子的一言一行都合乎规范。古《记》上说:“虞夏商周四代,有师、保、疑、承作为太子的辅佐。设立四辅及三公之官,不一定全套都设,有合适的人选则设,否则就不设,宁缺勿滥。”这话的意思是说设官必须任能。君子说:“太子的道德非常重要,太子的道德养成了,负责教育太子的师保也会被人尊重;负责教育太子的师保受人尊重,则百官正直;百官正直,就会国家大治。这是指太子有朝一日为君而言的。”仲尼说:“从前周公代替成王处理国事,治理天下,教育太子,要求自己的儿子伯禽在陪伴成王时做到,这是为了使成王养成好的品德。听人说:‘作臣子的,如果牺牲自己但却能为国君带来好处,这样的事就值得做。’何况仅仅是暂时改变一下身份就能使国君从中受益呢?周公自然是乐于这样做的。”所以,懂得了如何做人的儿子,然后才可以做人的父亲;懂得了如何做人的臣子,然后才可以做人们的国君;懂得了如何侍奉他人,然后才能使唤他人。成王年幼,不能即位,把他作为太子来培养,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所以周公才把教育太子的一套规定搬了出来,要求本来不是太子的伯禽遵守,让伯禽整天和成王在一起,就是想叫成王懂得父子、君臣、长幼的道理。国君和太子的关系,从血缘来讲是父亲,从尊卑来讲是国君,既有为父之亲,又有为君之尊,然后才能统治天下,由此可见,培养太子不可不慎重。做一件事情而能同时得到三个好的结果,只有太子一人而已,这是指太子在太学里不摆架子,不自命不凡,而是按年龄大小来和同学们叙礼之事而言。所以,太子在太学中按年龄大小与众叙礼,国人看到后,说:“太子是我们未来的国君却与我们按年龄叙礼’,如此谦让是为什么呢?”回答是:“太子有父在就礼当如此。”于是众人也就懂得父子之道了。这是第一个好结果。第二个,有人会问:“太子是我们未来的国君却与我们按年龄叙礼,如此谦让是为什么呢?”回答是:“有国君在的时候就礼当如此。”于是众人也就明白君臣之义了。第三个,还有人会问:“太子是我们未来的国君却与我们按年龄叙礼,如此谦让是为什么呢?”回答是:“年幼者应当尊敬年长者。”于是众人也就明白长幼之间的礼节了。所以说,父在,:太子就是儿子;君在,太子就是臣子,一太子具有儿子和臣子的双重身份,所以他既要尊敬国君,也要热爱父亲。所以要教育他如何处理好父子关系,如何处理好君臣关系‘,如可处理好长幼关系。父子、君臣、’长幼的关系处理得好,一然后国家才可以得到治理。古人有这样一句话:“乐正负责太子的学业精进,太师负责太子的道德培养,造就二个德业卓绝的领袖,天下便会得到太平。”《周公践阼》。
     庶子的政务是管理国君的族人,用孝悌、睦友、慈爱的伦理教育他们,使他们明白父子关系的含义,长幼之间的礼节。国君的族人朝见国君,如果是在内朝,则面向东,以北为上位;朝臣中如有地位尊贵者,其位置顺序也只按照年龄辈分排列,由庶子负责安排,即令是贵为上卿,其位置也要在父兄之后。如果是在外朝,那就要以官爵的高低排列位置,由司士具体负责。如果是在宗庙之中,位置的排列如同外朝,根据爵位的高低和官职的不同,由宗人负责给他们分派差使。但是,祭祀中的登堂分食祭品、向尸献酒、饮奠解,这些事一定要由国君的嫡长子来做。遇到国君的丧事,则按照丧服的精粗排列顺序,即令是国君族人的丧事,也照此办理,由孝子领头,其后按亲疏关系逐个往下排。如果是国君与族人宴饮,就要由异姓的人作宾,由膳宰代理主人,以便酬醉尽礼。至于席位的座次,国君对其父辈兄辈,还要按辈分年龄来排。合族聚餐的活动,按照族人与国君的亲疏关系,每隔一世则递降一等。族人如果随军外出,要守卫在行主旁边。国君如果有出国活动,庶子留守国内,就要派公族中没有职事的人守卫宫庭,派公族中的嫡子守卫太祖之庙,派诸父辈守卫路寝,派诸子辈守卫亲庙,派诸孙辈守卫燕寝。同一高祖的子孙,只要高祖的神主尚未迁出,即使有的族人已沦为平民,遇到举行冠礼、娶妻,一定要向国君察告,有丧事也要讣告,到了小祥、大祥之祭,也要察告。族人之间的互相往来,应该吊唁的不去吊唁,应该戴免的不戴免,有关官员将给予处罚。至于吊丧赠送车马、币帛、衣服、珠玉,皆有正。
    公族有死罪,则交付甸人将其绞死。国君的族人如果犯有刑罪,则或针刺或刀割,也告于甸人由其执行。国君的族人犯罪,不适用宫刑,这是为了不绝其后。案件判决之后,有关官吏向国君请示,如果所犯是死罪,就说:“族人某某所犯之罪属于大辟。”如果所犯是刑罪,就说:“族人某某所犯之罪属于小辟。”国君说:“饶了他吧。”有关官吏则回答:“法不容恕。”国君又说:“饶了他吧。”有关官吏也照旧回答:“法不容恕。”等到国君第三次求情,有关官员就不再回答,径自走出,将犯人交付甸人行刑。国君又派人追来,传命说:“即令有罪,也一定要赦免他。”有关官员回答说:“已经来不及了。”行刑之后,报告国君。国君为其改穿素服,取消盛馔,并依照与死者亲疏关系应有的礼数,为之改变日常生活。但因其有辱祖宗,所以不为之穿孝,而亲哭之于异姓之庙。
    国君的族人可以在内朝朝见,这表示族人内部的亲。族人中即使有地位高贵者也得按辈分叙礼,这是表示父子之情重于爵位贵贱。在外朝朝见以官位高低为序,这是为了表示对异姓的亲近。宗庙之中,按爵位高低安排位置,这是表示尊崇有德之人。宗人按照官职分派差使,这是表示尊重贤人。登堂分食祭品、饮奠的工作由嫡长子来做,这是表示尊祖敬宗。丧事以丧服的轻重为序,这是为了避免亲疏关系乱套。国君同族人一道宴饮,其席位按辈分年龄排列,这样一来,孝的道理就体现出来了。合族聚餐,每隔一代,递降一等,这表示对待亲疏是有区别的。作战时由族人守卫行主,这表示孝敬祖先的深切。由嫡子们守卫太庙,这是表示尊重宗室,而君臣之道也可从而得到体现。由诸父诸兄守卫路寝,子辈孙辈守卫燕寝,谦让之道也就体现出来了。彼此是同一个高祖的子孙,祖庙的神主尚未迁出,那么大家就都是五服以内的亲属,即令有的人沦为平民,在加冠、娶亲的时候也要向国君察告,死了也一定要讣告,这是表示不忘记亲属。有的族人与国君的血亲关系还没有超过五服而已沦为平民,这表示国君卑视无能之人。对族人的丧事,吊唁、哭临、赠送财物、赠送车马,这体现了同族人的互相关心和帮助。古时候,只要庶子之官能够胜任其职,国家就会井然有序;国家井然有序,民众也就争着趋向礼义了。国君的族人犯罪,尽管有亲属关系,国君也不因此而干扰司法部门的公正执行法令,以此表明公族犯法,与庶民同罪。在隐蔽之处行刑,这是为了不使国人联想到族人自相残杀。对犯了死罪的族人,不去吊唁,不为之穿孝,哭于异姓之庙,这是因为他有辱祖宗,所以疏远他。但又为之改穿素服,住在室外,不听音乐,这只是表示个人的哀悼,骨肉之亲的感情尚存。公族犯罪,不适用于宫刑,这是为了不绝其后代。
      天子视察太学这一天,天刚亮就擂起集合的鼓声,好让学生们迅速起床。学生们到齐之后,等待天子驾临,于是命令有关官员开始行事,举行常规的礼仪,祭奠先圣先师。有关官员把这些事情做完后向天子报告,天子这才动身到举行养老典礼的会场。天子来到东序,亲自释奠于先老,然后就安排三老、五更、群老的席位。天子亲自检查肴馔酒醴,过问孝敬老人的各种美味是否齐备。当这一切就绪之后,于是奏乐迎接三老、五更、群老。三老、五更、群老进门后先即位于西阶下,天子献酒,行孝养老人之礼。礼毕,贵宾登堂入席,由乐队登堂歌唱《清庙》。歌毕,贵宾们自由发言,谈感想,以成就天子养老乞言之礼。贵宾的发言,都是围绕着父子、君臣、长幼之道,以印证《清庙》之歌的深刻涵义,这是养老礼中最重要的环节。堂下管乐队奏着《象》曲,舞蹈队跳着《大武》的舞蹈,挑选大批的学生从事演奏,以表达周之灭商,是天命神授,文王、武王有德当兴。明确了君臣之位、贵贱之等,上下的关系就容易处理了。等到有关官员报告演奏完毕,天子就命令与会的公侯伯子男诸侯及百官:“你们回去后也要在东序举行养老之礼。”天子以这句仁及天下的话结束了这场养老之礼。所以,圣人的记录养老之事,是从大处着眼,爱老敬老,以典礼的形式进行,极尽其孝养的能事,不仅记述的都合乎义理,而且末了还体现了天子的大恩大德。因此,古人举行一次大的典礼,众人可以从中看出他的无德不备。古时的君子,举行大的典礼,从头到尾都极其谨慎,这样一来,众人怎会不理解其意义呢。《说命》中说:“思念终和始常在于学习。”
    《世子之记》上说:作为太子,应于一早一晚到父王路寝门外,向内竖问道:“父王今天身体好吗?”内竖回答:“今天很好。”听到这种回答,太子才面有喜色。父王如有身体不适,内竖就应向太子报告,太子就面有忧色,表情失常。等到内竖报告说国王已经康复,然后太子的一切也才恢复正常。早晚的饭菜端上来时,太子一定要察看饭菜的凉热是否合适;饭菜撤下来时,太子要问父王吃得怎样。父王的饭菜,一定要知道下顿该进什么,向掌厨的官员交代清楚,然后才离开。如果内竖报告父王患病较重,太子就要亲自斋戒祈祷,穿戴玄冠玄端,精心侍养。厨房送来的饭菜,一定要仔细检查;治病的药,一定要自己先尝一尝。父王如果能够较多进食,则太子也能随着多吃;父王如果进食较少,则太子也不可能吃饱。只有到了父王一切恢复正常之日,太子才能一切恢复正常。


2、礼运第九
      以前孔子参加蜡祭,担任宾。祭事结束后,出游到阙上,长叹。大概是叹鲁国吧,言偃在旁边问:“您为何感叹呢?”孔子说:“大道之行也,跟夏商周三代的英明圣王,我都没能遇见,却也有志于此啊!”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拔道德高尚的人,推举有才能的人。讲求信用,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它达到和睦。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得到善终,青壮年人充分施展其才能,少年儿童有使他们成长的条件和措施。老而无妻者、老而无夫者、少而无父者、老而无子者,都能供养他们。男人有职份,女人有夫家。财物,人们厌恶它被扔在地上,但不一定都藏在自己家里。力气,人们恨它不从自己身上使出来,但不一定是为了自己。因此奸诈之心都闭塞而不产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出现,因此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如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人们只敬爱自己的父母,只疼爱自己的子女,货力为己。天子诸侯把父子相传、兄弟相传作为礼制。城外护城河作为防守设施。礼义作为准则。用礼义正君臣,使父子关系纯厚,使兄弟关系和睦,使夫妻关系和谐,用礼义来建立制度,户籍,按照礼义把有勇有谋的人当作贤者。以功为己,奸诈之心由此产生,战乱兴起。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公因此成为三代诸王中的杰出人物从中选拔出来的。这六位杰出人物,在礼义上没有不认真对待的。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果有不遵循礼义的人,在位的就会被罢免,老百姓把这当作祸害。是谓小康。
     言偃又问道:“礼果真就是这样的紧要吗?”孔子说:“礼,是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诗经》上说:‘相鼠有体,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礼,一定是源出于天,效法于地,参验于鬼神,贯彻于丧礼、祭礼、射礼、乡饮酒礼、冠礼、婚礼、觑礼、聘礼之中。所以圣人用礼来昭示天下,而天下国家才有可能步入正轨。”言堰又问道:“老师把礼讲得这般要紧,可以讲得更详细点吗?”孔子曰:“我曾想研究一下夏代的礼,所以特地跑到祀国考察,但因年代久远,留下的文献太少,只得到了一种叫《夏时》的书。我又想研究一下殷代的礼,所以特地跑到宋国去考察,留下的文献也很少,只得到了一种叫《坤乾》的书。我就根据这两种书谈谈吧。上古礼的产生,是从饮食开始的,那时的人们尚未发明陶器,他们把谷物、小猪放在烧热的石头上焙烤,挖个小坑当酒杯,双手捧起来喝,用土拎成的鼓褪,垒个小土台子就当鼓,在他们看来,用自己的这种生活方式来表达对于鬼神的敬意,好像也是可以的。这便有了最原始的祭礼。等到他们死的时候,其家属就上到屋顶向北方高喊:‘喂―,亲人某某你回来吧!’招魂之后,就把生稻生米含在死者口中,到了送葬的时候,又用草叶包着熟食作为祭品送他上路。就这样向天上招魂”在地下埋葬,肉体入之于地,灵魂升之于天。所以死人头皆朝北,北向是阴;活人都面向南,南方是阳。现在实行的这些礼仪都是古代传下来的。在上古先王之时,没有宫室一类建筑,冬天就住在土垒的洞穴里,夏天就住在棍棒搭成的巢里;那时候还不懂得熟食,生吃草木之实和鸟兽之肉,喝鸟兽的血,连肉带毛的生吞;那时候还不知道麻丝可以织布作衣,就披上鸟羽兽皮当衣服。后来有圣人出世,才懂得火的种种作用,于是用模型铸造金属器皿,和合泥土烧制砖瓦,用来建造台榭宫室门窗;又用火来焙、来烧、来煮、来烤,酿造甜酒和醋浆。又利用丝麻,织成布帛,用来供养活人,料理死者,用来祭祀鬼神和上帝。凡此种种,也都是沿袭上古的作法。因为重视上古老祖宗的习见习闻,所以在祭祀的时候,玄酒摆在室内,醴zhan摆在门旁,粢醍摆在堂上,澄酒摆在堂下,同时要陈列牺牲,备齐鼎俎,安排各种乐器,精心拟制飨神之辞和神佑之辞,用以迎接天神和祖宗的降临。通过祭祀中的种种礼仪,或表示规范君臣的关系,或表示加深父子的感情,或表示和睦兄弟,或表示上下均可得到神惠,或表示夫妇各有自己应处的地位。这样的祭祀就叫承受上天的赐福。拟定祝辞中的种种美称,设置玄酒以祭神,先将牲的血毛献进,再将生肉载于俎上进献,再将半生不熟的排骨肉献上。主人主妇亲践蒲席,用粗布蒙上酒蹲,身穿祭服,献过醴酒zhan酒,又献烤肉烤肝。国君与夫人向神交替进献,使祖先的灵魂感到宽慰,这就叫子孙的精神和祖先的灵魂在冥冥之中相会。祭祀进行到向今人献食时,就把方才献神的生肉、半生不熟的肉放在镬里合煮,直到煮熟,然后区别犬采牛羊的不同部位,放到该放的容器里,以招待来宾和自家兄弟。祝的祝辞要表达主人对神的孝敬之意,神的保佑之辞也充溢着对子孙的爱护之心,这就叫大吉大利。这就是礼的大致情况。”
     孔子说:“真是可悲啊!我考察周代的礼,发现经过幽、厉之乱,已被破坏得差不多了。就目前来说,只有鲁国还差强人意。但是,鲁国举行的郊天禘祖,也不合乎礼的规定,鲁是周公的封国,竟然也如此数典忘祖,说明周礼真是衰败了。祀国国君郊天禘禹,宋国国君郊契,因为他们是天子的嫡系后裔,一所以才可以奉行郊禘。所以只有天子才可以祭天地,诸侯只能祭祀自己国土内的社神与傻神。“祝辞和暇辞不敢改变其传统格式,这就叫大福大祥。祝辞和报辞,本当藏于宗庙,而今却藏于宗伯太祝和巫官史官之家,这是不合礼的,这说明其中有鬼,这就叫阴谋之国。zhan斝是天子用以献尸的酒器,而今竟然一般诸侯也用,这不合礼,这叫作僭越之君。冕弁是国君的礼服,兵器甲青是国君的武备,而今却藏于大夫之家,这就叫威胁国君。大夫竟然也百官具备,祭器不用外借,八音齐备,这不合礼,这叫混乱之国。在国君那里任职叫做臣,在大夫家里任职叫做仆。臣仆如果遇到父母之丧,或者是刚结过婚,至少应该一年不派差使。在居丧期间带孝上班,或是仍和家仆杂居一起,没上没下,也不合礼,这就叫做君臣共有国家。天子有土地可以封其子孙为诸侯,诸侯有国家可以封其子孙为大夫,大夫有采地可以养活其子孙。这就叫制度。所以天子到诸侯之国去,一定要下榻在诸侯的祖庙,但如果住进时无视礼簿上所载诸侯国的忌讳,那就叫做夫子违法乱纪。诸侯如果不是由于探病吊丧而随便进入诸臣之家,那就叫君臣互相戏谑。所以说,礼是国君治理国家的最有力的工具,有了它才好区别嫌疑,明察幽隐,敬事鬼神,订立制度,赏罚得当,总而言之,有了它才好治理国家,维护君权。所以,国政如果不以礼为准绳就会导致君权动摇,君权动摇就会导致大臣背叛,小臣偷窃。这时候尽管用严刑峻罚来挽救,但因风俗凋弊,由此而引起法令无常,法令无常自然又引发礼仪乱套,礼仪乱套就让士人无法做事。刑罚严峻加上风俗败坏,老百姓就不会归心了。这就叫有疵病之国。
    “所以,礼实在是国君借以安身立命的法宝。所以礼一定源出于天,依据天道而颁降政令。有的礼是源出于地,依据地道而颁降社祭的政令。有的礼是源出于鬼神―列祖列宗、山川之神、五祀之神,因此而产生了体现仁义的宗庙之礼,祭祀提供建设资料的山川之祭,祭祀据以建立制度的五祀之祭。所以圣人是上参于天,下验于地,又考察了鬼神,以此来制订政令。圣王能处理好天地鬼神的存在次第,礼的次序也就有了;能知天地鬼神的爱好所在,民众的治理也就好办了。天生时,地生财,人,父母生他,老师教他,这四条,如果国君能够正确利用,就能够立于不出过错之地。“所以,作为国君,应是人们效法的榜样,而不是效法他人的;应是人们乐于供养,而不是供养他人的;应是人们服侍的对象,而不是服侍他人的。所以,如果国君效法他人就说明国君犯有过错,国君一身而供养全体国民肯定其力不足,国君如果服侍他人就意味着丢掉了国君的宝座。所以,百姓都是效法国君以达到自我管理,供养国君以达到自我安定,服侍国君以达到抬高自己。举国上下都明白了这个礼,上下名分确定,就会人人都乐于为国牺牲而耻于苟且偷生。国君要重用有智、有勇、有仁的人,但要注意取其长而避其短。对于有智的人要谨防其诈伪,对于有勇的人要避免其感情冲动,对于有仁的人要警惕其贪婪。国家有了外患,国君与国共存亡,这是理所当然的;大夫为保卫国君宗庙而死,这是职责所在,也是正当的。所以圣人能够使整个天下像是一个家庭,全体国民像是一个人,并不是凭着主观臆想,而是凭着了解人情,洞晓人义,明白人利,熟知人患,然后才能做到。
   “什么叫做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这七种不学就会的感情就是人情。什么叫做人义?父亲慈爱,儿子孝敬,兄长友爱,幼弟恭顺,丈夫守寒,妻子听从,长者惠下,幼者顺上,君主仁慈,臣子忠诚,这十种人际关系准则就叫人义。讲究信用,维持和睦,这叫做人利。你争我夺,互相残杀,这叫做人患。圣人要想疏导人的七情,维护十种人际关系准则,崇尚谦让,避免争夺,除了礼以外,没有更好的办法。饮食男女,是人的最大欲望所在。死亡贫苦,是人的最大厌恶所在。这最大欲望和最大厌恶,构成了人心日夜思虑的两件大事。每人都把心思藏在肚子里,深不可测。美好或丑恶的念头都深藏在心,从外表来看谁也看不出来,要想彻底搞清楚,除了礼之外恐怕也没有别的办法。“人是感于天覆地载之德、阴阳二气交合、形体和精灵结合、吸收五行的精华而生。所以天持阳气,垂示日月星辰的光芒;地持阴气,借山河为孔穴而吞吐呼吸。分布五行于四季,四季顺序分明,日行循轨,月亮才会按时出现。所以每月的前十五天,月亮由月牙变成满月,后十五天,又由满月变成月牙。五行的运转,此去彼来,轮流作主。五行四季十二月,依次交替为本始。五声六律十二管,依次交替为宫声‘五味六和十二食,依次交替为主味。五色六章十二衣,依次交替为主色。所以说,人是天地的心灵,是由五行构成的万物之首,是懂得何时应吃何味为好、何时应听何声为好、何时应穿何种颜色之衣为好的一种生者。
    “所以圣人制作法则,一定要取法天地以为根本,取法阴阳以为大端,取法四时以为关键,取法日星以为纲纪,取法月之圆缺以为区分,取法大地以山川为徒属,取法五行以为主体,把礼义当作耕地的工具,把人情当作田地,连‘四灵’也成了家畜。因为以天地为根本,所以万物都能包罗;以阴阳为大端,所以人情可以察觉;以四时为关键,所以农时不失,事功易成;以日星为纲纪,所以做事的顺序便于安排;以月之圆缺为区限,所以每月干啥都有‘条不紊;以山川为徒属,所以人人皆有职守;以五行为主体,所
以事事皆可终而复始;把礼义作为耕具,所以事事才能办得成功;把人情当作田地,所以圣人就是田地的主人;把‘四灵’作为家畜,所以饮食有所取材。“什么叫做四灵?麟、凤、龟、龙,它们是四类动物之王,被叫做四灵。所以,如果龙已成为家畜,那么它的鳞族部下也就尾随而来;如果凤已成为家畜,那么它的羽族部下也就纷然而至;如果麟已成为家畜,那么它的毛族部下也就乖乖归顺;如果龟已成为家畜,那就可用以占卜,预先察知人情。所以先王秉持菩草和龟甲,安排祭祀,座增降神,宣读祝辞和锻辞,设立种种制度。于是国人皆彬彬有礼,百官各治其事,百事都有规章,凡所行礼,皆有次序。
。“先王担心礼教不能普及于下民,所以在南郊祭上帝,借以昭示天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又祭土神于国内,借以昭示大地为人类生存提供的种种便利;又祭祖于庙,借以昭示凡我族人均应相爱;又祭祀山川,借以昭示要礼敬冥冥之中的鬼神;又举行五祀之祭,借以昭示各种制度来源于此。所以,一天子在宗庙中,有宗祝相助;在朝中,有三公辅佐;在太学中,有三老给提建议;在天子的身边,前有掌理神事的巫,后有负责记录言行的史,负责占卜的官员、负责奏乐、负责规谏的官员,尸都在天子的左右,天子居中,心里没有任何杂念,只须惜守至正之道就行了。所以,祭天于南郊,天上的众神就会各司其职;祭地于国,地上的种种资源就都可利用;祭祖于庙,孝慈之道就会得到推行;举行五祀之祭,各种法则制度就会得到遵守。由此看来,祭天、祭地、祭祖、祭山川、祭五祀,都是借助于礼而昭示其含义的。“因此,礼必定源出于太一,太一一分为二,在上者为天,在下者为地’,天又转变为阳,地又转变为阴,阳气变为春夏,阴气变为秋冬,于是有了四季,于是有了鬼神。圣人制礼,皆据此而颁降政令,这是取法于天的。礼一定是源出于太一和天,其次效法于地,其次效法五祀,其次效法四时,而且合乎每月行令的准则。礼在人事上也叫做义,具体表现为财货、精力、辞让、饮食、冠婚、丧祭、射乡、朝聘等项礼仪。所以说,礼义这个东西,是做人的头等大事。人们用礼来讲究信用,维持和睦,使彼此团结得就像肌肤相接、筋骨相连一样。人们把礼作为养生送死和敬事鬼神的头等大事,把礼作为贯彻天理、理顺人情的重要渠道。所以只有圣人才知道礼是须臾不可或缺的,因此,凡是国亡家破身败的人,一定是由于他先抛开了礼,才落得如此下场。
    “所以,礼对于人来说,好比是酿酒要用的曲,君子德厚,酿成的酒也便醇厚,小人德薄,酿成的酒也便寡味。所以圣王牢持礼、义这两件工具,用来治理人情。打比方来讲,人情好比田地,圣王好比田主,圣王用礼来耕耘,用陈说义理当作下种,用讲解教导当作除草,用施行仁爱当作收获,用备乐置酒当作农夫的搞劳。可以这样说,礼是义的制度化。有些礼的条文,拿义的标准去衡量无一不合,但先王并无明文规定,这也不妨因时制宜而自我作古。义是区分是非的标准,衡量仁爱的尺度。符合标准,符合仁爱,谁做到这两条谁就强大。仁是义的基础,又是贯通天理人情的具体表现,谁能做到仁谁就会被人尊敬。所以,治国而不用礼,就好比耕田而不用农具梦制礼而不源本于义,就好比耕地而不卞种;有了义而不进行讲解教育,就好比下种而不除草;有了讲解教育而不和仁爱结合,就好比虽然除草而不去收获;和仁爱结合了而不备乐置酒搞劳农夫,就好比虽然颗粒归仓而不让食用;备乐置酒搞劳农夫了而没有达到自然而然的境界,就好比饭也吃了但身体却不强健。四肢健全,肌肤丰满,这是一个人的身体强健。父子情笃,兄弟和睦,夫妇和谐,这是一个家庭的身体强健。大臣守法,小臣廉洁,百官各守其职而同心协力,君臣互相勉励匡正,这可以看作是一个国家的身体强健。天子把道德当作车辆,把音乐当作驾车者,诸侯礼尚往来,大夫按照法度排列次序,士人根据信用互相考察,百姓根据睦邻的原则维持关系,这可以看作是整个天下的身体强健。一个人的身体强健,一个家庭的身体强健,一个国家的身体强健,整个天下的身体强健,这些合在一起就叫做大顺。大顺,它是用来养生、送死、敬事鬼神的永恒法则。达到了大顺,即令是日理万机也不会有一事耽搁,两件事一齐进行也不会互相妨碍,行为虽然细小也不至于有什么闪失,尽管深奥却可以理解,尽管严密却不乏通道,既互相关连而又彼此独立,循规运动而不互相排斥,这便是顺的最高境界。由此看来,明白了顺的重要性,才能时时警惕,守住高位。礼的最大特点就是讲究区别,礼数该少的就不能增加,礼数该多的也不能减少,只有这样,才能维系人情,和合上下而各安其位。
    “所以圣王顺着天时、地利、人情而制礼,不使惯于山居者徙居水旁,不使惯于居住河洲者迁居平原,这样,人们就会安居乐业。使用水、火、金、木和饮食,都要因时制宜。男婚女嫁,应当及时;颁爵晋级,应当依据德行。使用百姓要趁农闲,不夺农时,所以就没有水旱蝗螟之灾,也没有凶荒妖孽作祟。这就造成天不吝惜其道,地不吝惜其宝,人不吝惜其情的太平盛世。于是天降甘露,地涌甘泉,山中出现现成的器皿和车辆,大河中出现龙马负图,凤凰、麒麟、神龟、蛟龙四灵毕至,或栖息在郊外的草泽,或畜养在宫中的水池,至于尾随四灵而来的其他鸟兽更是遍地作巢,与人类友好相处,它们产的卵,人们低头就可以看到,它们怀的胎,人们伸手就可以摸到。这没有别的原因,只是由于先王能够通过制礼而把种种天理人情加以制度化,又通过诚信以达到顺应天理人情的缘故。此顺之实也。”

四、正音查字:
竖:(臤,管理)(壴,“樹”),表示将物体立起。
节:(竹,竹子)(即,就餐),表示竹制餐具,带结的一截竹子。
宰:(宀,官府)(辛,刑具,借代司法),表示拥有司法权的官府。
加:竭力吹笙击鼓。

世:三十。
阼:天子登基的专用台阶。
践:(足,征伐)(戔,戈戟相加,武力相残),表示武力征伐。
同:多柄夯具叫“凡”;众人喊着统一的号子、用“凡”夯地叫“同”。众人在兴桩夯地时用号子统一用力节奏。
运:古人在兵灾或天灾打击下,用车辆装载家当,远途迁徙转移。
康:风中扬糠,优选白米。

郊:城邑与乡野交界的地带。
顺:(川,水流)(見,即“頁”,头脑,借代思虑),表示思绪舒畅。
丰:封地四周作为地界标志的草木,长势旺盛,枝叶茂密。
体:(身,身子)(豊,盛器中的珍品),比喻分布在身子里的诸多重要器官。
实:家有宝贝。


五、本周心得:
        这周读起来,没那么吃力,过了一道门坎似的。文王世子,简直是用道德仁义礼熏陶出来的,素。礼运,用车辆装载礼体这个家当,远途迁移。这是通天彻地的术。对我刺激最大的是这段:君者所明也,非明人者也;君者所养也,非养人者也;君者所事也,非事人者也。明道养道事道。故君明人则有过,养人则不足,事人则失位。用人之知,去其诈;用人之勇,去其怒;用人之仁,去其贪。爸爸住我家,体会到爸爸的礼,文化人。农村里出来的文化人,说话做事有理有据,一条条一句句,稳稳当当,有条不紊。爸爸知礼有节,从不情绪激动大发雷庭、不骂人不说脏话,总是深入浅出的以理服人。从爸爸身上我看到了礼。从书上读到的句子,义译,没有切身体会,理上知道了。罩了个礼的大罩子罩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16 21:4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兰兰 于 2020-7-18 10:06 编辑

2020.7.16

第六周   礼器

一、抄写原文:己上传至群文件夹。

二、吟诵:己上传至群文件夹。

三、翻译:
     礼这个活器,是大备的根源。大备,德盛也。礼能够消除邪恶,增进本质之美,用到人身上则无所不正,用到做事上则无所不成。礼对于人来说,就好比竹箭的外表青皮,又好比松柏的内部实心。普天之下,只有竹箭和松柏有此大节,所以才一年四季从头到尾总是郁郁葱葱,枝叶永不凋落。君子有礼,也恰是如此,他不仅能与外部的人和谐相处,而且能与内部的人相亲相爱。所以人们无不归心于他的仁慈,连鬼神也乐于享用德者的祭品。先王之立礼也,有内部的本质也有外部的文饰。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礼也者,合于天时,设于地财,顺于鬼神,合于人心,理万物者也。四时各有不同的生物,土地各有不同的出产,五官各有不同的功能,万物各有不同的用途。所以,不到节令的动植物,不是当地的土特产,君子是不会用来作为祭品的,鬼神也是拒绝享用的。住在山里,却以水里产的鱼鳖作为礼品;住在水边,却以山里产的鹿永作为礼品。这样的作法,君子认为是不知礼。所以,一定要按照本国物产的多少,来确定其行礼用财的基本原则。礼品的多少,要看国土的大小;礼品的薄厚,要看年成的好坏。所以即令遇到灾荒之年,民众也不恐惧,究其原因,就是由于君上制定礼时很有分寸。
      先王在制礼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要合乎天时,其次是合乎伦理,再其次是区别对象而不同对待,再其次是合乎人情,最后是要与身份相称。尧传位给舜,舜传位给禹,那是禅让的时代;而商汤放逐夏柴,周武王讨伐殷封王,那是革命的时代。这就是时天时。《诗经》上说:“周文王兴建丰邑,并非急于实现自己的愿望,而是追念祖先的功业,显示自己的孝心。”意思是说,迫于形势,不得不这样做。对天神地祗的祭祀,对列祖列宗的祭祀,其中体现有父子之道和君臣之义。这就是个顺的问题。’社稷之祭,山川之祭,鬼神之祭,祭的对象不同,礼数也随之不同。这就是个体的问题。某家有了丧祭之事,理应有一笔相当的开销,而作为亲朋好友也应该对丧家有所赠,这便是个宜的间题。大夫、士的祭祀,虽然只用一只羊羔或一头小猪作供品,但到末了,每个助祭的人都可得到一份祭肉;而天子、诸侯的祭祀,尽管是以牛、羊、猪三牲作为供品,但到末了,也还是每人一份祭肉,不会有什么剩余。这就叫做与身份相称。诸侯可以拥有龟,并以为珍宝;可以拥有圭,并以为祥瑞。而大夫之家就不得这样,不得把大门建成宫阀形式。这也是讲的合乎身份问题。   

     礼节有时是以多为贵。例如,天子的宗庙是七所,诸侯则是五所,大夫则是三所,士则是一所。又如,天子的饭食可以有二十六道菜,公爵则只有十六道,诸侯则只有十二道,上大夫八道,下大夫六道。又如,诸侯亲自出访,可以带七个随从,主国馈赠七牢;而诸侯的卿出访,只可以带五个随从,主国馈赠五牢。又如,天子的坐垫是五层,而诸侯只是三层,大夫只是两层。又如,天子去世,七个月以后才下葬,葬时,茵和抗木各用五重,翣用八个;而诸侯则五个月以后即下葬,葬时,茵和抗木各用三重,翣用六个;大夫则三月而葬,茵和抗木各用两重,翣用四个。这都是以多为贵的例子。
     礼在有的时候是以少为贵。例如,天子出巡,没有副手。天子祭天,仅用一头牛。天子驾临诸侯,诸侯也仅用一头牛犊款待。又如,诸侯互相朝聘,只用郁鬯献宾,不设大盘小碗的菜肴;而大夫来聘,主国在招待时,不仅要有酒,而且要备菜肴。又如,天子进食,吃一口就说饱了,须劝才继续进食;而诸侯进食,吃两口说饱了;大夫和士进食,吃三口说饱了;至于体力劳动者进食就没有这般斯文,啥时候吃饱,啥时候算数。又如,天子祭天所用的大格,只用一圈缨作为马饰,而干一般事的,就用五圈缨作为马饰。又如,圭璋是最贵重的玉,可以单独作为礼品进献;而琥璜是次于圭璋的玉,不可以单独作为礼品进献,而必须在以酒酬宾时附带进献。鬼神比人尊贵,但祭祀时却只使用一层席子。又如诸侯临朝,大夫人数少,国君就逐个地与之行礼作揖,而士的人数众多,国君就对他们集体作一个揖。这都是以少为贵的例子。   
    礼在有的时候是以大为贵。宫室的规模,器皿的尺寸,棺撑的厚薄,坟头的大小,这些都是大者为贵。但是,礼在某些时候又是以小为贵。宗庙之祭,尊者献尸用较小的爵,贱者献尸用较大的散;尸入之后,尸尊,举起奠解;主人卑,举起角杯而饮。诸侯中的子爵男爵在宴饮宾客时,击是最大的酒器却放在门外,壶是较大的酒器就放在门内,瓦WU最小,是国君和客人所用,放在堂上。这都是以小为贵的礼节。
    礼在有的时候是以高为贵。天子的堂高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又如,只有天子、诸侯的大门有高大的台门,大夫、士则绝对不可。这都是以高为贵的例子。礼在有的时候又是以低为贵。天子祭天,祭礼并不在高坛上举行,而是在坛下扫地而祭。天子、诸侯的酒杯不用托盘,大夫的酒杯则用托盘,士的酒杯要用高脚托盘。这是以低为贵的礼节。
    礼在有的时候是以文饰为贵。天子穿的龙袍有九种图案,诸侯的祭服只能有七种、五种或三种图案,大夫只能有一种黑青相间的张形图案,至于士穿的衣服,没有任何图案,只是上身玄衣,下身浅绛色之裳而已。天子头戴的冕,有用朱、绿二色编织的丝绳用来穿玉,垂十二条,而诸侯之冕仅垂九条,上大夫七条,下大夫五条,士三条。这是以文饰为贵的例子。礼在有的时候又是以朴素为贵。例如,祭天时天子所穿的大裘不外露,在父亲的面前不须装模作样,天子所用的大圭不加任何雕琢,作为上等祭品的肉汁不加任何调料,祭天用的大格朴素无华,上面只铺一层蒲席,牛形的酒尊是用粗布覆盖,勺子也只用本色的木头来做。这是以朴素为贵的礼节。
     孔子说:“礼,不可以不加以审察。礼有种种不同,该减少的不能增加,该增加的也不能减少。”说的就是这个意思:礼要注意相称。礼之所以有以多、大、高、文为贵者,原因就在于它是存心向外界炫耀的。王者的道德发扬,普及万物,统领的事情又千头万绪,无所不包,像这样,能不以多、大、高、文为贵吗?所以君子就乐于向外界炫耀。礼之所以有以少、小、下、素为贵者,原因就在于它是存心表示内在之德的。内在之德所具有的密致精微程度,遍观天下所有之物,没有一件可以与之匹配的,这样的话,能不以少、小、下、素为贵吗?所以君子就格外注意内心的修养。古代的圣人,既注重内心的修养,也乐于对外的炫耀,有时候以少、小、下、素为贵,有时候又以多、大、高、文为贵。所以先王在制礼时,该少的不能让多,该多的不能让少,追求的目标就在于一个相称。由此看来,大夫以上的贵族用太牢作为祭品,与身份相称,这就叫合礼;士用太牢作为祭品,与身份不相称,这就叫盗窃。管仲身为大夫,却使用镂花镶玉的篡,系着朱红的帽带,住室斗拱上雕刻着山形图案,梁上的短柱刻着水草,君子认为这是过分,膺用了天子诸侯之礼。齐国的晏子也是大夫,他祭祀祖先时用的猪蹄膀太小,连一平碗也不到,穿戴着洗过的旧衣帽就去朝君,君子认为这是小气,不合乎大夫的身份。由此看来,君子行礼,不可不慎。因为礼是规范人们生活的纲纪,如果纲纪散乱,那么人们的生活也就乱套了。孔子说:‘作为一个知礼的人,打仗则必胜,祭祀则必定得到保佑。’就是因为他深刻领会了礼与身份相称的道理。”   

     君子日:“祭祀的本意在于思亲,不在于祈福;祭祀都有一定的时间,不能提前;祭祀用的礼器玉帛都有一定的规’格,不能一味追求高大;举行冠礼、婚礼,察告祖先是应该的,但也不须为此而另行祭祀;祭祀所用的牺牲不可全都追求肥大,供品也不可全都追求数量。”孔子说:“臧文仲怎么能说是懂礼的人呢?夏父弗綦颠倒了宗庙祭祀的顺序,他作为四朝元老也不加阻止。而且在灶神面前举行播柴之祭也是不合礼的。须知灶神是一位发明了炊器的老妇,在祭灶神时,只要把供品放在盆里、酒放入瓶内就行了。”
所谓礼,就好比是人的身体。身体如有缺陷,君子就把他叫做残疾人。礼如果用得不当,就好比人体有残疾一样。礼有时以大、以多为贵,有时以小、以少为贵,有时以高、以文为贵,有时以素、以下为贵。以大、以多为贵者就不可随便减少,以小、以少为贵者就不可随便增加,以高、以文为贵者就不可随便遮掩,以素、”以下为贵者就不可随便装饰和加高。所以,虽然礼的纲要有三百条,礼的细则有三千,但它们追求的都是一个诚字。这就像人要进屋,没有不是从门而入一样。君子对于礼的态度,有时候是通过贵少、贵小、贵下、贵素而表达其诚,有时候是通过贵多、贵大、贵高、贵文而表达其诚。君子在具体行礼的时候,有时是放任感情毫不掩饰,有时是情感服从理智,有时是不分贵贱,上下一样,有时是按顺序递减礼数,有时是取物于上而普施于下,有时是根据推理而提高规格,有时是效法天地而文饰至极,有时是效法天地而文饰有限,有时是自上顺之于下的。  
      夏商周三代的礼都贯穿着一个诚字,民众共同遵循。从形式上看,有的尚黑,有的尚白,夏代开始创立,殷代有所因循。例如,在祭祀过程中,在夏代尸始终是立着的,在殷代则始终是坐着的,周代的尸也是始终坐着,而且凡助祭者都可以告诉尸如何保持威仪和劝尸饮食,并无固定的人选,这种礼数是从殷代学来的,其至诚之道是一样的。不过,周代有六尸依次互相劝酒的仪式,.这是殷代所没有的。所以曾子说:“周礼的六尸互相劝酒,就好像众人凑钱喝酒一样。”君子曰:用接近现代人情的东西作祭品,并非最高贵的祭品。例如祭祀至高无上的天是用牲血为祭品,合祭列祖列宗是用生肉,祭祀社稷是用半生不熟的肉,祭祀小的神鬼是用熟肉。熟肉是接近现代人情的祭品,但并不高贵’。最高贵的倒是牲血。所以君子对于礼,并非一时冲动来表达自己的敬意,而是有所效法于古人。所以两国国君相见,宾主都要各自安排七个随从传话,不然的话就显得太简单了;客人要三次向主人表示不敢当,主人要三次礼让客人先入,然后才登堂,不然的话就显得太急促了。所以,鲁国人将要祭上帝,就一定先告祭于宗庙;晋国人将要祭黄河,就一定先祭恶池;齐国人将要祭泰山,就一定要先祭配林。祭天祭祖,祭前的三个月就要精心饲养牺牲,祭前的十日,要先进行七天的初步斋戒,接着再进行三天严格的斋戒,然后才举行祭祀,真是谨慎到顶点了。所以,行礼时必有司仪指导,乐师必有扶持引路的人,故曰:礼也者,物之致也。      
       礼也者,反本、修古,不忘其初者也。例如,凶丧之事,用不着谁来教导,人们悲从中来,自然会号眺大哭;朝廷宴飨群臣,钟鸣鼎食,参加者自然无不快乐。这是回归天性的例子。又如,现在的人们都把饮用甜酒作为美妙的享受,但在祭神时却以清水一杯为贵;今人使用的快刀非常适用,但在分割牲体时偏要用迟钝的莺刀;今人的坐垫,下面一层蒲席,上面再加一层竹席,坐着多么舒服,而祭天时却仅仅铺上一层庄稼秆就当席子。这是遵守传统、以原始为贵的例子。所以先王在制礼的时候,一定是考虑到了人的回归本性和遵循传统这两个因素,所以后人才可以效法和便于学习。君子说:“如果内心没有体验,观察事物就不会明白。要想把事物观察明白而不借助于礼,就不可能达到目的。”所以,不按礼来办事,就不能赢得人们的尊敬;不按礼来说话,就不能取得人们的信任。一所以有这么一句老话:礼是一切事物的准则。所以从前的先王在制礼时,就依据事物固有的特性而赋以意义。所以举行祭祀一定顺着天时,啥时候祭啥神绝不错乱;举行朝日、夕月之祭,一定仿照日出于东和月升于西;祭天是至高无上之祭,那就必定凭借本来就高的圆丘;祭地是至卑无二之祭,那就必定凭借本来就低的方泽。所以就风调雨顺,君子都勤勉不倦的报答神功。所以古昔先王在将要举行祭祀时,崇尚有道德的人,尊重有道艺的人,任用有才能的人,选拔这些贤人放到助祭的位置上,斋戒之前还要聚众宣誓,以诫不恭。然后才在圆丘上祭天,在方泽中祭地,登上泰山播柴向天报告成功,在南郊选择吉地祭祀天帝。因为播柴向天报告成功,所以凤凰来仪,龟龙毕至;因为祭天帝于南郊,所以风调雨顺,冷热按时。这样,圣人只要在临朝时南面而立,天下即大治也。
      天道至教,圣人至德。宗庙堂上,罍尊陈设在东阶,牺尊、象尊陈设在西阶;堂下,悬鼓设在两阶之间的西边,应鼓设在东边。国君站在阼阶上,而其夫人站在西房中。这好比太阳升于东方,月亮升于西方。这象征天与地的不同,所以夫妇的位置才会这样。国君从东阶走到西阶用牺尊、象尊酌酒,其夫人则从西房走到东阶用罍尊酌酒。堂上的礼仪象征着阴阳交互,堂下的鼓乐也此起彼应,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景象啊!
      礼也者,反其所自生;乐也者,乐其所自成。因此,先王通过制礼以节事,修乐以道志。由于礼乐有这等来历,所以观察一个国家的礼乐就可以了解到这个国家的治乱。蘧伯玉说:“君子之人达。”他们只要观察到了器物,就可以推知工匠的巧拙;只要观察到了人的外部表现,就可以推知它的愚智。所以说:君子对于用来与人交往的礼乐是无不谨慎的。
      太庙之内敬矣。国君亲自把牺牲牵入太庙,大夫协助拿着杀牲告神的玉帛紧跟其后。接着,国君又亲自制祭,夫人献上盎齐之酒。接着,国君又亲自馈熟,夫人再次献酒。在这个行礼过程中,卿大夫紧跟着国君,而命妇紧跟着夫人。说到他们的神情,那是毫不搀假的恭敬,那是专心致志的忠诚,又是那样地迫不及待地想让祖先享用供品。牵牲入庙时,先在庭中告祭于神;进献生血生肉时,又在室中告祭于神;进献熟肉时,又在堂上告祭于神。三次告祭都不在同一地方,这就意味着求神而又不知神所在的确切位置。先设正祭于堂,又设祭于庙门之外,就好像是在询问:“神是在那边呢?还是在这边呢?”一献之礼是不够讲究的,三献之礼就有点看头了,五献之礼就礼数更加详备,至于七献之礼,那真是神乎其神了。     
     大飨的祭品是那样的丰盛,贡品是那样的众多,恐怕只有天子才能有那样的排场吧!牛肉、羊肉、猪肉、鱼肉、干肉,包罗了普天之下的美味佳肴;笾、豆中盛放的祭品,山珍海味,瓜果李枣,都是四季风调雨顺的产物。四方诸侯的贡金,表示他们的服从天子;诸侯给天子的见面礼,是束帛加璧,表示他们对天子美德的尊敬。诸侯贡品的排列,宝龟放在前列,因为龟能预知未来。其次是黄金,因为它能照见人情。其次是丹砂、油漆、蚕丝、棉絮、大竹、小竹这些日常用品,这表示普天之下的物产都是供给天子使用的。其余的贡品没有固定的品种,原则上是你这个诸侯国有什么土特产你就贡献什么,这表示再遥远的东西天子也能得到。大飨礼毕,来宾走出庙门时,奏起送宾的乐曲《陕夏》,以显示礼数的隆重。天子亲自在南郊祭天,这是无比的尊敬。宗庙之祭,视死如生,这是无比的仁爱。丧礼,孝子哭天号地,痛不欲生,一切发自内心,这是无比的真诚。为死者准备服装,明器,虽然明知无济于事,但也仍然尽力准备,这也表现了莫大的爱心。聘问所用的礼品,多寡都要合乎规格,这是无比的合理。所以,君子如果要观察什么叫仁义,只要观察一下礼这个根本性的东西就行了。
      君子说:“甘味是五味的根本,在此基础上可以调和出百味。白色是五色的根本,在此基础上可以绘出五彩。这个道理明白了,你就知道忠信是礼的根本,只有忠信之人,才可以学礼。如果不是忠信之人,礼也不会跟着你。由此看来,礼固然重要,而得到忠信之人更重要。”孔子说:“即令把《诗经》三百篇背得滚瓜烂熟,如果没有学过礼,就连简单的一献之礼也承担不了。懂得了一献之礼,如果不进一步学习,就未必能承担大飨之礼。懂得了大飨之礼,如果不再继续学习,就未必能承担大旅之礼。懂得了大旅之礼,未必就能担当祭天之礼。不要轻率地议论礼。”   
     子路当季桓子家的总管。过去季氏举行岁时的祭祖,总是天不亮就开始,忙活一天还没完,天色已黑,还得点起火把继续干。因为拖的时间太长,即令是身体强壮、敬心十足的人,也被搞得疲惫不堪。因此,许多执事的人都东倒西歪、左倚右靠地来应付差使,这实在是对祖先的大不恭敬。后来有一天,子路参与季氏祭祖,举行室内正祭时,室内室外的人在门口交接祭品;举行堂上侯尸时,堂上堂下的人在阶前交接撰具。天亮开始祭祀,到了傍晚就行礼完毕。孔子听说了这件事后,说:“谁能说仲由不懂礼呢!”
  
四、正音查字:
器:纵横交错经脉血管相连接的众多内脏组织。
备:预存在箭筒里的箭支。
文:用刀具刻划出来的图画性表义符号,具备较强的形象感。
义:仁道、公正、吉兆之战。
设:布署兵力,指挥战斗。谋划战斗。
官:拥有大权的军政要员为官、辅佐大臣或帝王的家臣为宦、辅佐一般官吏的私人高参为僚。

甘:用口舌品尝食物的美味。
白:新蒸出笼的大米饭馨香迷人,明晰如雪的样子。白,西方色也。陰用事,物色白。从入合二。二,陰數。凡白之屬皆从白。
献:用鼎锅熬煮猎物虎骨,用以敬神祭祀。古人称进贝为“贡”,称进虎为“献。
受:用船只往返两岸,为隔岸的人运送物品。
质:武力劫持绑架人员作抵押,以求赎金。
察:在庙宇进行的祭祀活动。

五、本周心得:

          人体本身就是一个活的礼器,却成不了礼的样子。老公昨晚讲了很多话,一句一句的合起来大概说的是,什么是德性,不粗暴、礼让。以退为进,他身上有守礼的踪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23 21: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兰兰 于 2020-7-25 14:27 编辑

2020.7.23
  
第七周    郊特牲


一、抄写原文:已传至群文件夹


二、吟诵:已传至群文件夹


三、翻译:
     天子南郊祭天只用一头小公牛,祭祀社稷则要用太牢牛、羊、豕三牲。天子适诸侯,诸侯用一头牛犊招待天子。诸侯适天子,天子赐之礼太牢,贵诚之义也。所以,天子不会食用怀孕的牲畜,祭祀天帝时也不会用怀孕的牲畜。
天子南郊祭天所乘的大路车,驾车之马的五彩颈饰、腹饰只用一圈,而先路车驾车之马的五彩颈饰、腹饰各用三圈;次路车驾车之马的五彩颈饰、腹饰各用五圈。天子在南郊祭天时用牲血为祭品,祫祭先祖时用生的牲肉,而祭祀社稷之神和五祀之神时用在热汤中煮至半熟的牲肉,祭祀鬼神的小祭祀时才用熟肉,这是说明对至为崇敬的天神并不以食用的美味为 贵,而是以气味浓郁为贵。诸侯朝见天子及互相聘问,宴席上酬酢献的是郁鬯香酒,献的就是郁鬯的香气。天子设宴招待来朝的各国诸侯,首先端上的是香料干肉条,也是以其香气为贵。诸侯互访,主国国君设宴执行来宾,如果宾、主都是诸侯,则宾、主酬酢献酒,都坐在三重席上;如果来宾是代表诸侯的卿,主君先行三献之礼,当来宾的介向主君回敬献酒时,主君就要把自己的三 重席改为单席,与介的坐席相同。这叫做降低自己尊贵的等级来迁就卑者的身份。
  春天举行飨礼和礿祭时,要演奏音乐,而秋天举行食礼和尝祭时,不演奏音乐,这合乎阴阳之义。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因此,春天举行的礿祭而秋天举行尝祭,春天 用飨礼招待孤子,秋天用食礼执行耆老。举行食礼的尝祭时不能演奏音乐。凡饮,养阳气也,所以要演奏音乐;食礼,养阴气也,所以不演奏音乐。凡是音乐,都属阳。鼎和俎的数目是奇数,笾和豆的数目是偶数,因为鼎、俎是盛放牲体的,牲体是动物,属于阳类,而笾、豆中盛放的多是植物,植物属于阴类,这合乎阴阳之义。笾、豆中盛放的食品,都是水和土中 所生长的。祭品不敢用人常吃的美味,不敢以品种的繁多为贵,因为祭品的意义在于用以与神明交接。
  天子宴飨来朝的诸侯,当宾客进入庙门时,乐队奏起《肆夏》,来表示和悦和尊敬。天子酌酒敬诸侯,诸侯饮毕又回敬天子,天子饮毕后音乐也恰好停止。孔子曾多次赞叹这种美好的礼仪。主、宾相 互敬酒酬酢一轮,宾放下酒爵不再饮,然后乐工就登阶上堂唱歌,意在颂扬主、宾的德行。歌唱者在堂上,笙、管乐手在堂下,这表示以人声歌唱为贵。乐,由阳而产生,礼,由阴而制定,阴阳和谐 协调,万物各得其所。
  诸侯朝聘进贡的物品没有规定,这是要区别不同土地所适宜生产的物品,根据距离天子的远近来制定各国朝聘的次数和贡品。陈设贡品,龟放在最前列,因为龟能预知吉凶休咎。其次是铜钟,放在前 、后贡物的中间位置,因为铜钟起着调和协同的作用。陈列虎豹之皮,是表示天子能够镇服四方之威猛者。陈列束帛加璧,是表示天子之德让诸侯归服。庭中摆设照明火炬一百个,僭用天子之庭的火炬数目,这是从齐桓公开始的。大夫僭用诸侯之礼奏《肆夏》迎宾,这是从晋国大夫赵文子开始的。
  国君到他国朝觐,大夫为随从,私下晋见他国国君这是不符合礼仪的。大夫手持玉珪出使他国,是要证明自己的诚信。不敢私下晋见他国国君,是为了表示对自己国君的尊敬。如果大夫竟然也准备陈 列在庭中的礼品去私下晋见,那还怎么能像诸侯之庭呢?作为臣子,不能背着国君有个人的外交,表示不敢对国君有贰心。大夫宴飨国君,这是不合礼仪的。大夫的势力过强,国君可以杀掉他,义也,这从鲁国“三桓”开始的。天子没有作客的礼仪,因为天下没有人敢当天子的主人。国君到臣子家里去,臣子要请国君从主人走的阼阶升堂,而不敢以房室的主人自居。觐礼是诸侯朝见天子之礼,天子是不应下堂接见诸侯的。 下堂接见诸侯,那是天子的失礼,这从周夷王以后才有的。诸侯在庭中四面都悬挂钟磬乐器,祭天的牺牲用白色的公牛,击奏玉磬,让舞队手持着带金饰的红色盾牌,戴着冕,舞《大武》,乘着大路车,这都是诸侯僭用天子之礼的行为。大夫家的大门前筑 起了高台,门内又设了屏风;堂侧建起了放置空酒爵的土台;穿的中衣衣领上镶着红边,还绣着斧形的纹饰,这都是大夫僭用诸侯之礼的行为。所以,天子的势力衰微,诸侯就僭越天子;大夫的势力 强大,诸侯就受到威胁。诸侯之间相互尊崇;大夫之间不通过国君私下互访,拿着财货送礼往来;贵族们为了私利相互贿赂,这样一来天下的礼制就全乱了套。本来诸侯不能设天子的祖庙,大夫不能设诸侯的祖庙,但现在有把国君的祖庙设到大夫自家里的,这是不合礼仪的,这种事是从鲁国的三桓开始的。天子要保存前代两个王朝的后裔,这是尊重前朝的贤者。但这种特殊的礼遇只适用于前两个朝代。诸侯不敢将已失国而寄寓在本国的国君当作自己的臣子,但这仅限于寄居的国君本人而不包括其子孙 ,所以古时候寄居他国的诸侯没有继承人。
  国君视朝时面朝南方,这是面对着阳的意思;臣子上朝要面向北方,这是面对国君的意思。大夫的家臣不能再对大夫行稽首叩拜之礼,这不是尊重家臣,而是由于稽首叩拜已是大夫拜君之礼,因此不 能再让家臣稽首拜大夫,以避免大夫成了国之正君。大夫有所进献国君,不亲自前去,而是派家臣去送;国君对大夫有赏赐,大夫也不用上朝去当面拜谢,这是为了避免国君再向自己行答拜之礼。乡里夫举行驱除疾疫恶鬼的祭祀,孔子穿着朝服站在家庙阼阶上,慰问、关照庙室之神。
  孔子说:“举行射礼时有音乐来伴奏,射者是怎么听着与射箭相配的音乐的啊,是怎样知道音乐与自己射箭的仪态仪容相配的啊!”孔子说:“作为士,国君让他参加射礼,如果他不会射箭也不能说 自己不会,而要托辞说自己生病不能去,因为男孩子生下来门口就悬挂着弓,含义就是男子天生就会挽弓射箭的。”
  孔子说:“祭前致斋三天,一天举行祭祀,即使这样还害怕不够诚敬。而今却在斋戒的前两天击鼓,这是怎么回事呢?”
  孔子说:“该在王宫库门外举行的绎祭弄到库门内去祭,该在庙门外西边设祭求神弄到东边去求,该设在东方的朝市偏设到西方,这些都是失礼。”
  社祭是祭祀土地神,土是阴气之主,祭祀时国君面朝南立于社坛的北墙下,表示面对着阴。社祭总是用甲日,甲是纪日的初始日,用甲日是表示对社祭的重视。天子为天下百姓所立的太社,一定要承 受霜露风雨的浸润,以贯通天地之气。所以亡国之社要盖上屋顶屏蔽起来,不让它接受天上的阳气。为被灭之国殷盖的亳社,三面封闭,唯在北墙上开个小窗,使它绝阳通阴,只通阴明。祭社,是尊 崇土地神。大地承载万物,上天垂示星象,世间的财物都取之于地,伦理规范都效法于天,所以要尊敬上天而亲爱大地,所以要教育人们好好地报答大地。家里的土地神是中霤,祭土地就是祭中霤; 国家的土地神是社,祭土地就是祭社,这都表示土地是立家、立国的根本。因此,唯有当里中举行社祭时,里中才会家家户户全体参加,人人出力。唯有为了社祭,各地丘、乘的民众都参与分摊,心 甘情愿地拿黍稷。这是为报答土地的恩情,返还自己初始的本性。
  仲春二月取火去焚烧田野的杂草。然后陈列清点车马器械,检阅统计士卒数目,国君亲自在社坛前誓师,然后开始操练军队。指挥队伍时而向左,时面向右,时而坐下,时而起立,以观察军队的服从 与应变。然后派人去驱赶禽兽向士卒展示,令士卒羡慕猎获之利,以观察士卒能遵纪、不违令。这样做就能令士卒服从,不使其贪图私利。所以,经过这样训练的士卒,攻能克,在祭祀中能得到神的 赐福。天子到四方巡察,先要燔柴告天。郊外祭天,迎接最长白日的到来,为了最隆重、最盛大地报答上天,祭祀之礼以日为主。郊祭的地方选择在南郊,因为南方是阳位。清扫地面而举行祭祀,体现了质 朴自然。祭祀使用陶土制作的器具和葫芦,象征着天地自然之性。祭天在南郊举行,所以也叫做“郊祭”。祭天的牺牲用赤色的牛犊,是因为周代崇尚赤色。以牛犊为牺牲,是因为看重牛犊的“诚” 。南郊祭天选择辛日,是因为周代的最初的郊祭是辛日,是冬至日。占卜郊祭的日期,天子要先到祖庙禀告,再到父庙里灼龟占卜,这是表示尊敬始祖而亲近父亲。占卜的当天,天子立于泽宫,挑选 一起参加祭天典礼的人,亲自聆听有司宣布祭天礼仪的规定,表示听从教诲与劝谏。
  天子从泽宫回来,在王宫的外门库门内重申誓命,告诫百官听从;又在太庙内重申命令,告诫百姓。郊祭当天,天子穿着皮弁服听取有关官员报告郊祭的准备情况,这是教导百姓要尊敬君上。这一天 ,有丧事的人家不能哭,也不能穿丧服,百姓都走出门去扫除道路,并把新土铺在路面上,乡间的百姓在田头点亮火炬照明,这些都不用发布命令,百姓都自觉地按照上级的意图去做。祭天的当日, 天子内穿大裘、外披绣有日、月、星辰等图案的衮服,表示效法上天。头戴着冕,冕的前端垂着五彩绳串的十二条玉珠,是效法天之大数十二。乘坐没有装饰的素车,是表示以质朴为贵。车上的旗帜 有十二根飘带,旗上画有龙的纹饰并绣着日月图案,这也是效法天象。上天显现出日、月、星辰的天象,圣人懂得学习它、效法它,郊祭就是要彰显天道。祭天所用的帝牛,如果占卜结果说不吉,就 要用稷牛来代替。祭天所有的帝牛,一定要在清洁的牛舍里饲养三个月,而稷牛只要是完整的就可以,这也是区别祭祀天神和人鬼的不同万物本源于上天,人本源于祖宗,这就是祭天时要让始祖配祭上天的道理。郊天之祭,就是最隆重、最盛大地回报本始、返回本始。
  天子的大蜡祭,所祭有八神。从伊耆氏开始有了蜡祭。所谓蜡,就是索求的意思。周历每年的十二月,要聚集万物、索求其神灵加以祭飨。蜡祭所祭祀的神灵,主要是祭“先啬”,再要祭主管家事的 “司啬”,再要祭“百种”,以报答稼穑收获之功。还要祭飨田官之神“农”、田舍之神“邮表畷”及禽兽之神,这就体现了仁至义尽。古代的君子,只要使用了就一定要报答。迎来猫神,因为猫吃 掉了危害作物的田鼠,迎来虎神,因为虎吃掉了危害农田的野猪,所以要把它们迎接来加以祭祀。还要祭祀堤防之神“坊”和沟渠之神“水庸”,也是因为它们才有功于农事。蜡祭的祝辞说:“土壤 回到大地上,水流回到壑谷中,昆虫不再危害庄稼,草木回到薮泽生长。”
  天子戴着皮弁、穿着素服参加蜡祭。穿着素服,是为老去的万物送终。腰系葛带,手执榛杖,比丧礼常规等级稍减。蜡祭,这就体现了仁至义尽。农夫参加蜡祭,身穿黄衣、头戴黄冠,让他们饮酒宴 乐得到休息。在田野劳作的农夫,头戴黄冠,黄色是草野之色,秋季草木黄落,因而采用黄色。大罗氏是负责为天子掌管鸟兽的官,诸侯进贡的鸟兽由他管理。进贡鸟兽的使者戴着草笠而来,这是表示对农夫的尊重。大罗氏将鹿和女子交给使者,让他们转交诸侯,并给诸侯带话。告诫诸侯说: “喜好田猎、沉湎女色,就一定会亡国。天子只种植瓜果供食用,不收敛久藏之种,不藏储财物与民争利。”蜡祭八神,要记录四方年成的丰歉。如果四方风不调、雨不顺,收成不好,就不举行蜡祭,来节约百姓之财。四方哪一方风调雨顺年成好,哪一方就举行蜡祭,通过蜡祭聚会宴饮,让百姓去除疲惫, 享受丰收之乐。蜡祭之后,就把谷物收藏起来,让百姓得到休息。所以蜡祭以后,君子就不再大兴土木征调民众了。祭祀常设的用于荐献的豆中盛放的腌菜,是水草的和美之气生成的;而肉酱,是陆地所产的兽肉制成的。祭祀最后为尸进献的漱口后所用食物的豆,其中盛放的腌菜是陆地生产,相配的肉酱却是水中 的物产。笾、豆中盛放的祭品,都是水中或土中所长。祭品不敢用人所常吃的美味,而以品种的繁多为贵,这是表示与神明相交、敬奉神明的意义,不是为了品尝味道。
  祭祀先王的供品,虽然可以吃,但不是人们爱吃的。祭祀时所穿的衮服,所戴的冕,所乘用的大路,可以陈列,看着威严、豪华,但不能平常就老是穿着、老是乘用的。《大武》之舞,气势雄壮,但 不是供平常娱乐的。宗庙,威严壮观,但不是供平常居住的。宗庙祭祀所用的器具,虽然是可以使用,但不是供日常生活方便拿来用的。所以,用于和神明交往的物事,与人们日常安乐适意的物事是 不可等同的。酒醴虽然甜美,但祭祀时却以玄酒和明水作为上品,这是看重它是五味的根本。织品上的黼黻图案及刺绣纹饰虽然华美,但祭祀时却特别看重粗布,这是表示要返回到女工织品的初始。人们平常用着 蒲席加竹席的坐垫,坐着很安适,但祭庙祭天时却要使用蒲草、秸秆编织的席子,这是因为祭祀的对象是神明。祭祀的大羹肉汤不加任何调料,这是看重它原本的味道。天子祭天所用的大圭不加雕饰 ,这是看重它的质实纯朴。天子的乘车,涂刷着红漆、雕刻着高高低低的纹饰,但祭天时却乘用毫无雕饰的车辆,这是看重它的朴素。以上都是珍视物事的质朴纯真的本质而已,所以说,凡是用于与 神明交接的物事,和百姓享用安乐舒适的物事是全然不同的。在礼制中也只有这样崇尚质朴的安排才是适宜的。祭祀器具鼎、俎的数目是奇数,而笾、豆的数目是偶数,这其中包含着阴阳的意义。黄目,用黄金刻镂成眼目之形为饰,是用来盛放郁鬯的上等酒樽。黄,依五行为中央之方色,目,是身体精气中显 现清明的器官,称作黄目,是说把郁鬯斟入其中,而能让清明透澈于外。
  祭天,地扫干净即可举行祭祀,看重的是质朴。以醋调制的肉酱虽然味美,而祭礼陈列祭品却把大盐放在肉酱的前面,看重的是大盐乃天然的物产。百姓平常切肉用锋利的割刀,但祭礼分割牲体时仍 讲究使用古时并不那么锋利的鸾刀,那是看重它的意义。因为切割时銮铃之声和悦,牲肉应声割断,要的就是这种和谐。
  冠礼的意义,冠礼三次加冠,第一次加的冠,是缁布冠。远古时,人们以白布为冠,到时斋戒时把它染成黑色的。古代的冠是否有緌,孔子说:“冠有緌我没有听说过。不过,冠戴坏了,丢弃不用是 可以的。”在阼阶之上为嫡子加冠,这是要明确嫡子的继承人的地位。在客位对冠者行醮礼,这是对冠者已是成人的尊重。三次加冠,越来越尊贵,这是希望冠者的德行、志向要与之相称。加冠后为 冠者取字,以后就要以字相称,因为名是父母所取要予以尊敬,非师、长不能呼叫。周代常用的冠,叫“委貌”;殷代常用的冠,叫“章甫”;夏代常用的冠,叫“毋追”。斋戒和祭祀所戴的礼冠, 周代叫“弁”,殷代叫“冔”,夏代叫“收”。三代又都用皮弁和腰间有褶子的白缯裙裳。没有大夫的冠礼,只有大夫的婚礼。因为,古时候要到五十岁才能受爵为大夫,而冠礼是在二十岁举行的, 所以大夫怎么能有冠礼呢?诸侯有冠礼是夏代末期的事。天子的长子,也是士,也行士冠礼。天下没有生下来就尊贵的人。诸侯的长子继位为诸侯,是让他们效法自己的先贤。将官爵授予人,要按着 德行的高下分等级。人死了给予谥号,这是现在的做法。古时候,活着的时候没有爵位,死后也没有谥号。
  礼之所以可贵,贵在它的内在崇高的意义。如果失去了内在的崇高意义,只会摆摆笾豆、点点数的仪节,那是祝、史们干的事。所以说,礼的仪节是容易学会的,而其深刻的意义难以理解。真正懂得 礼的深刻意义并且恭敬地遵守执行,那么天子就可以治理天下了。
  天地交配,而万物诞生兴发。婚礼,是自一世乃至万世的起始,是繁衍后代子孙的开端。娶异姓女子为妻,这是为了依附原本没有关系的家族、增强与异姓的联系。附远厚别也。男方向女方致送聘礼要诚心诚意,不要说礼物不好之类的谦辞。要告诫新妇为人须正直诚信。诚信,是用以侍奉人的根本;诚信,是为妇的德行。夫妇一旦同牢而食,同吃同喝了,那妇人就是夫家的 人了,终身不能变改,所以丈夫死了就不再改嫁。结婚之日,男子亲到女家迎娶,表示男先于女,是男刚女柔的意思。这就和天先于地、君先于臣的道理是一样的。迎亲时,男子捧着礼物交给女家,以宾、主之道与新妇相见,这样表示恭敬、要彰明男妇之别。男女有别,然后才有父子之亲;父子相亲,然后才有君臣之义;君臣有义,然后制定礼仪;制定了礼仪 ,然后万物相宜、各安其所。如果男女无别,父子无义,那就与禽兽一样了。
  出门上车,新郎亲手把上车用的引绳交给新娘帮助登车,再亲自驾车,让车子走上一段,表示亲自为新娘做了事。自己对别人的亲爱之举,就能得到别人对自己亲爱。尊敬人并亲爱人,把这种尊敬与 亲爱推而广之,先王就是凭借这一点得到天下的。从女家大门出来之后,男人就走在前面,男人带领着女人,女人跟随着男人,夫妇关系的道理与准则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妇人,就是跟从别人的人; 年幼时跟从父兄,出嫁后跟从丈夫,丈夫死了跟从儿子。夫,就是丈夫的意思。丈夫,就是用智慧领导别人的人。新郎迎亲要身着祭服,斋戒沐浴,禀告祖先和天地,这是将婚姻夫妇之道看作与鬼神祭祀一样地虔敬。婚后妻子就也是社稷之主、一家之主了,要继承祖先,繁衍后代,因此怎么能不虔诚地致以敬意 呢?成亲的当晚,夫妇方在新房里同牢而吃,共食一器中的牲肉,表示夫妇是尊卑相同的。因此,妇人没有爵位,妇女都依从丈夫的爵位,座次席位也以丈夫的辈分和年龄来排定。
  远古时,食器都用陶器和葫芦,因为是崇尚天然。夏、商、周三代开始有夫妇共牢食用牲肉之礼,而器具则沿用了陶器、葫芦。成亲次日的黎明,新娘盥洗后拜见公婆,向公婆进献食品。公婆吃完后,把剩下的食物赐给新妇,显示对她的恩典。礼毕,公婆先从西阶下堂,然后新妇从阼阶下堂,这表示从此家事授给新妇管理了 。婚礼不奏乐,因为结婚属于阴,而乐属于阳。举行婚礼,也不庆贺,因为结婚意味着新老兴衰代谢,新一代兴起,老一代衰落。
  有虞氏的祭祀,崇尚腥气。祭祀时用鲜血、生肉、半熟的肉,这是用腥气来敬神。殷人的祭祀,崇尚声音,在未宰杀牺牲之前,就先奏乐。乐曲奏过三章停止后,才出门迎牲。乐曲的呼号,就是用来 召唤天地之间的鬼神的。周人的祭祀,崇尚香气,祭祀开始时用鬯酒浇泼在地上,让它的香气召神降临。用煮过的郁金草调配鬯酒,把它浇泼在地上,让它的香气渗入地下,达于渊泉。舀酒酌酒浇泼 地上,用的是玉质的圭、璋做柄的勺子,这是使用玉的润清之气。把酒浇泼在地上降神后,然后出门迎牲,这是为了先致气于阴,给地下的神灵送上香气。杀牲之后,把香蒿配着黍稷焚烧,让烟气弥 漫于墙屋之间,然后为尸酌酒置于席上,将香蒿、黍稷和牺牲的油脂混在一起燔烧,这是让阳气上腾,招致神灵到来。凡是祭祀,都要谨慎地做好这些礼节。人死后,其灵魂归于上天,这是阳;形体 归于地下,这是阴,所以祭祀时要阴阳神灵兼顾,既要到天上去求阳,也要到地下去求阴。殷人是先到天上去求阳的,周人是先到地下去求阴的。祭祀,杀牲时,祝要用币在室中告祭于神;杀牲后,尸坐在堂上受飨;牵牲入庙时,要用币在庭中告祭于神;杀牲后献上牲首,要放在室中北墙下。正祭时,祝致辞于神主,广求众神而祭,祝致辞祭 祀于庙门之外。因为不知道神到底在哪里:是在那里吗?是在这里吗?或者是在离人更远的地方呢?在庙门之外设祭,大概是到远方去求索神灵而祭吧?
  “祊”说的是“倞”,“倞”是求索的意思;“肵”说的是“肵俎”,就是敬的意思。祝辞中所说的“富”,就是福的意思。把牺牲的牲首进献于室,因为牲首为牲体这正。“相”,就是劝侑尸飨食 。“嘏”,是赐福,是尸将神灵享用过的福胙给予主人,祈祝福禄长久,福禄广大。“尸”,就是神主。祭祀时进献的毛、血,是要向神报告所用牺牲内里美善,外观完整。报告牺牲内里美善,外观 完整,是以牲体内外皆善为贵。用牲血祭神,因为血是牺牲的精气,证明其气之盛。而用肺、肝、心来祭神,是看重它们是生发生气的器官。用黍稷加肺祭祀,用五齐加明水祭祀,以饮食飨神灵,这 是为了报答阴气。将香蒿和牲的肠间脂肪燃烧,升牲首于堂,以香气歆神灵,这是为了报答阳气。用承接的露水滤清五齐,让初成的浊酒清高明洁。所谓滤清,就是让酒变得清新。之所以把承接的露 水称为“明水”,是由于主人明洁清亮,此明水才能得到,才能造成。
  国君在祭祀时要两次行拜礼再稽首,袒露左臂亲自切割分解牲体,这是表示对神灵的最高的尊敬。最高的尊敬,就意味着顺从。跪拜是表示顺从;稽首磕头,是表示最最顺从;袒露左臂,是表示完全 彻底地顺从。祭于祖庙时,自称“孝孙”,祭于父庙时自称“孝子”,这是嫡系子孙以伦理的名义来称呼的。诸侯和卿大夫在祭祀祖父以上的祖先时自称“曾孙某”,这是以国家的名义自称的。祭祀中的相,辅助 礼仪的施行,要由主人自己致敬神灵,完美地表达对神灵的敬意,而尸是代表神灵的,无需谦让。祭祀时,无论是进献生鲜的牲肉、肢解切割后的牲体、半熟的牲肉、还是煮熟的牲肉,哪里还能知道 神灵究竟享用了什么?这只是主人完美地表达对祖先、对神灵的敬意而已。
  把尸迎入室内之后,举起斝、角酒具行礼致敬,祝要提示主人安排尸坐下。在古代,尸无事时都站立着,只有在饮食时才坐下。尸,是神灵的象征;祝,传达神灵的指令。祭祀用的醴酒要用茅草加以过滤,酒色清明再加调和,才能明酌敬神。盎齐、醍齐、沈齐三齐为“醆酒”,比较清明,无需过滤,只加清酒即可饮用;郁鬯酒要兑盎齐,就像事酒、清酒与盎齐都与昔 酒兑在一起一样。
  祭祀,有的是为了祈求福样,有的是为了报答恩典,有的是为了消弭兵灾祸疾。
  斋服,穿着是玄色,玄衣、玄裳、玄冠,因为黑色是幽阴之色,鬼神处于幽阴之地,因此穿着玄服思念处于幽阴之地的亲人。所以,君子如果专心致志地斋戒三日,一定能够见到自己要祭的神灵。



四、正音查字:
郊:城邑与乡野交界的地带。
特:专门用来在盛大庙会上祭神的小公牛。
牲:用于祭祀的鲜活全牛全羊等动物。
适:古代诸侯国按最高人才标准精选出的贡士,遵令往赴中央朝廷。
就:手在屋顶忙碌,表示高层建筑封顶完工。

厚:表示凿岩为墓,建造地下的享堂。
别:刀,屠刀像多关节的骨头,表示用刀剔骨。
尸:古代的祭悼传统,让活人坐在祭位上,以代表死者,接受人们的吊唁。
飨:主人设宴款待宾客,主宾相向而坐,一同进餐。
阼:天子登基的专用台阶。
尊:动词,手捧酒坛,献礼祭拜。
成:武力征服,称霸一方。
帅:双手挺剑巾,小旗),强调最高军官一手挺举利剑,一手执握令旗,指挥作战。

五、本周心得:
       这周读原文的次数最多,很顺口。熟读似乎胜过一切的翻译。初读时,看不懂,怎么看怎么不懂,打瞌睡,困得不行。直到现在仍然不太能理解,为啥要取“郊特牲”这样的名字。浅浅的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了祭祀的讲究。社,所以神地之道也。地载万物,天垂象,取财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祭祀中的种种细节都是源自于天地,源自于人对天地的虔诚。阴阳、饮食。这么美的酒文化,现在被弄得面目全非。神不是虚妄出来的仙,而是天地之灵气,臣服天地的心。对,尸,的理解 ,简直是颠覆三观。代替死者的神,很有必要的存在。弄到现代,死人都怕得不得了,更谈不上尸了。拜神拜神,拜的原来是天地、 祖宗,哪里是什么妖魔鬼怪。郊特牲,大概说的是,真真的拜神。拜真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31 06:54: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兰兰 于 2020-7-31 07:03 编辑

2020.7.31

     第八周    内则

一、抄写原文:已发至群文件夹

二、熟读:已 发至群文件夹

三、翻译:
    天子命掌管生死的官员降德于众兆民。子事父母,鸡初鸣就都起床洗手手脸、漱口、梳头、用布帛盖上头发,插上发笄,系上发带,整理假发做的留海,戴上帽子,系好帽带,穿上玄端衣裳,系上蔽膝,系上大带,把笏板插入带间。身上左右佩上常用之物。左边佩的是手帕、小刀、磨石、小锥棍和金隧。右边佩的是射箭用的指套皮套,笔管和刀鞘,大锥棍和木隧。打好绑腿,穿好鞋子,系好鞋带。媳妇侍奉公婆,如同儿子侍奉父母一样。也是鸡叫头遍的时候,就都起床洗手洗脸漱口,然后梳头,用布帛束发作髻,插上笄子,用一条丝带束住头根而垂其末于髻后,穿上玄色绢衣,系上大带。身上左右佩带的东西,左边和男子一样,右边则佩带针、笔管、线、丝绵、大锥棍、木隧六样东西。其中的针、笔管、线和丝绵都装在一个小袋子里。发上系条五彩丝绳,系好鞋带。作儿子的,作媳妇的,就应这样梳洗干净穿戴整齐地到父母或公婆那里去请安。到了父母公婆的卧室,要柔声细气地问暖问寒;如果他们身上疼痛或疥癣作痒,就要恭敬按摩爬搔患处。他们出入走动时,有时要走在他们前边,有时要走在他们后边,并且恭敬地或拉住手,或搀住胳膊。请他们洗手时,年龄小点的捧着脸盆在下面接水,年龄大点地手执匡器从上方往他们手上浇水,洗过之后递给他们擦手巾。然后问他们想吃什么,恭恭敬敬地进上,和颜悦色的应承。厚粥、稀粥、酒、甜酒、菜肉羹、豆子、麦子、子、稻、黍、粱、林,这些食品任其选择。在烹调的时候,还要加上枣子、栗子、糖稀、蜂蜜使其甘甜,用新鲜的或干燥的董、宣、白榆浸泡在粉芡汤里使其柔滑,用油脂拌和使其香美。一定要等到父母舅姑都品尝过以后才可告退。
    子女尚未成年者,在鸡叫头遍时,也都起床洗手漱口,然后梳头,用细帛束发作髻,戴上用假发做的刘海,把头发扎成总角式样,身上都用带子系个香囊。在天色微明时去向父母请安,问他们早点都吃了点什么,喝了点什么。如果父母已经用过早点,就可以告退;如果尚未用过,那就帮助哥嫂张罗安排。家中所有的人,不论男女上下,在鸡叫头遍的时候,都要起来洗手漱口,穿戴整齐,把枕席收起来,洒水扫地,室内、堂上、庭中都要打扫,铺设坐席,各人做自己分内的事。还没有上学的小孩子可以早睡晚起,随他高兴,吃饭也没有固定的时间。儿子有命士以上爵位者,要和父亲住在不同的小院里。天刚明的时候到父母那里去请早安,献上好吃的东西表示孝敬。太阳出来以后才可向父母告退,然后各人干各自分内的事。太阳落了以后,还要到父母那里去请晚安,也要带上好吃的东西献上。早晨起来以后,父母公婆如果将要坐下休息,儿子媳妇就要捧着席子请示朝哪边铺;他们如果要更换卧处,子辈中的年长者要捧着卧席请示脚朝哪头,再由子辈中的年少者移动坐榻,由家子家妇侍坐。这时候,侍者搬来几案让父母公婆依凭,然后为他们整理内务,将大席和贴身的竹席收起来,把被子悬挂起来,把枕头放进箱子,把贴身竹席收藏起来。父母公婆的衣服、被子、覃席、枕头、几案,不得随便移动地方,以免用时还要费神寻找;他们的手杖、鞋子,更要敬而远之,不可乱动;他们饮食用的器皿,不是吃他们剩下的饭就不敢用;他们的日常饮食之物,不是他们吃剩下的谁也不敢触动。如果是父母健在,他们每天的早饭晚饭,要由儿子和儿媳们帮助吃他们剩下的饭。既吃就要吃净,不可再有剩余。如果是父亲去世而母亲健在,每天的早饭晚饭,就由长子在旁照料,而母亲吃剩下的,由弟弟和弟媳们来吃,也要同样吃净,不再剩余。美味可口和易于消化的食品,如果父母吃不完,由小孩子们把它吃掉。
    在父母公婆跟前,他们如果有事召唤,要先用“唯”答应,然后恭敬地回话。在父母公婆跟前,进退拐弯都要态度庄重,升降堂阶和出入门户都要俯身而行。在父母公婆跟前,不敢打饱嗝,不敢打喷嚏、咳嗽,不敢打呵欠、伸懒腰,不敢东倒西歪左靠右倚,不敢斜视,不敢吐唾沫、摸鼻涕。在他们跟前,感到寒冷也不敢加衣,身上发痒也不敢抓挠。在他们跟前,不是为长者干重活,不敢脱衣露臂;不是涉水,不敢撩起衣服。发现父母脸上有口水和鼻涕,要及时帮助擦掉。他们的冠带脏了,就蘸着灰汁洗涤;他们的衣裳脏了,就蘸着灰汁洗灌;他们的衣裳有裂口,就穿针引线把它缝好补好。每隔五天就烧些热水让他们洗澡,每隔三天让他们洗一次头。这期间,如果脸脏了,就烧热淘米水让他们洗脸;如果脚脏了,就烧点热水让他们洗脚。年少的侍奉年长的,卑贱者侍奉尊贵者,也要按照儿子媳妇侍奉父母公婆的礼节去做。
   男子不讲应该由女人关心和从事的事,女子不讲应该由男人关心和力、理的事。如果不是举行祭祀和办理丧事,男女之间不能用手传递东西。如果必须传递东西,那么女方要用一个竹筐来承接。如果没有竹筐,就要由递东西的人坐下把东西放在地上,然后由接东西的人坐下把东西从地上取走。男女不在同一口井上汲水,不同用一间浴室洗澡,不互相通用一床寝席,不互相讨借东西,不能男女衣裳混着穿。闺门内讲的不可传之于外,闺门外讲的不可传之于内。男子进入内宅,不可以嘘声示意,也不可用手指指点点,免得使人感到鬼鬼祟祟。夜晚行路要点燃火把,没有火把就不要外出。女子出门,要以物遮面,如果是夜晚行路,也要点燃火把,否则便不外出,免得人们说三道四。走路,男人靠右边走,女人靠左边走。做儿子做媳妇的,如果想要有个孝敬的美名,就必须对于父母公婆的旨意,一不要违背,二不要懈怠。父母公婆如果叫他们吃东西,虽然做儿子做媳妇的不喜欢吃,也要少尝一些,等到父母公婆察觉以后说声不爱吃也就算了,这才住口。父母公婆赐给他们衣服,虽不想穿也要暂时穿上,等到父母公婆发话说收起来吧,才能脱下。父母公婆交待他们要办的事,中途可能会叫他人代替来作,自己虽然不想让人代替,但也要姑且交给代替者来做,等到代替者把事情办糟之后,自己再心平气和地从头收拾。当儿子媳妇在辛勤劳作时,做父母公婆的很心疼他们,就一定要劝说他们别赶得那么紧,而且宁可让他们多休息几次。如果儿子和媳妇不孝敬公婆,也用不着生气埋怨,可以先教育他们。如果教育了也不管用,那就可以责罚他们;如果责罚还不管用,那就把儿子赶出家门,把媳妇休回娘家。即令如此,也不对人明言其过,免得家丑外扬。
     父母有了过失,做儿子的要低声下气、和颜悦色地劝谏。劝谏如果不起作用,做儿子的就应更加恭敬更加孝顺,等到他们高兴的时候再次劝谏。再次劝谏也可能招致父母的不高兴,但是与其让父母得罪于乡党州间宁可自己犯颜苦谏。如果犯颜苦谏招致父母大怒,把自己打得皮破血流,那也不敢生气埋怨,而是更加恭敬更加孝顺。父母有十分宠爱的贱妾及庶子、庶孙,即令父母去世,做儿子的也要终身敬重他们。儿子如果有两个妾,父母喜欢其中的一个,而儿子喜欢的则是另一个,那么,无论是在穿戴饮食方面,或是在干活方面,儿子喜欢的那一个都不敢攀比父母喜欢的那一个,即令是父母去世了也仍旧如此。儿子认为自己的妻子蛮好,但是父母看着不顺眼,那就应当休掉。儿子认为自己的妻子差劲,但是父母说:“这个媳妇很会侍候我们。”那么儿子就要以夫妇之礼相待,终身不变。父母虽然去世了,儿子将做好事,想到这会给父母带来美名,就一定果敢地去做;如果是将做坏事,想到这会使父母跟着丢人,那就一定敛手不敢去做。公公去世,婆婆就要把主持家务的事传给家妇。每逢祭祀或招待宾客,虽然婆婆此时已经放权,但家妇每事还要请示婆婆,不敢专断。而介妇遇事则要向家妇请示,不可直接请示婆婆。公婆使唤家妇,家妇不可懈怠,也不可自恃地位特殊而对介妇不友爱和无礼。公婆如果使唤介妇,介妇也不可忘乎所以,不敢和家妇攀比,不敢和家妇并肩而行、并肩而坐,不敢像家妇那样有权发号施令。不管是家妇、介妇,如果公婆没有发话让他们回自己的住室,她们就得一直在左右侍候,不敢告退。媳妇们有事想办,不论大事小事都一定要先请示公婆。当儿子当媳妇的,不能有属于自己的财货、牲畜、器物,不敢私自借出东西,不敢私自给人东西。媳妇如果得到娘家亲友馈赠的饮食、衣服、布帛、佩巾、香草,在接受了以后要献给公婆;公婆接受了,媳妇就感到高兴,如同自己刚接受了亲友的馈赠一样,如果公婆把东西又转赐给自己,那就要推辞;实在推辞不了,就要像重新受到公婆赏赐那样地接受下来,收藏好,以备家里缺乏时再献。媳妇如果要向娘家亲友赠送什么东西,就要先向公婆察明原因,公婆拿出东西来赏赐自己,然后自己才可以送人。一家的嫡子、庶子应该敬重全族的宗子、宗妇。即令嫡子、庶子地位高贵富有钱财,也不敢以此进入宗子之家去炫耀。即令是车马随从众多,也必须把他们安顿在宗子家的大门之外,自己只带少量的随从进入。自己的子弟如果被赐与器物、衣服、裘袅、车马,那就要从中挑选上等的献给宗子,然后自己才敢服用那些次等的。如果所献之物超过了宗子的爵位级别,宗子不得享用,那就不敢把这类物品带进宗子之门,否则,岂不成了以自己的富贵凌驾于宗子之上了吗!如果自己富裕,可以准备二只牺牲,挑选好的一只献给宗子,在宗子祭祖时,小宗夫妇都斋戒助祭于宗子之家,等到宗子祭祖完毕,然后才敢回家祭祀自己的父祖。
       吃饭所用的谷物有六种:黍、稷、稻、粱、白黍、黄粱,每种还有熟获、生获的区别。加馔时的膳食有:牛肉羹、羊肉羹、猪肉羹、烤牛肉,这四种食物,排成一行,放在最北边。接着往南的一行是肉酱、大块牛肉、肉酱、切细的牛肉,再接着往南的一行是烤羊肉、大块羊肉、肉酱、大块猪肉,再接着往南的一行是肉酱、大块猪肉、芥子酱、切细的鱼肉。以上四行,每行四豆,这是招待下大夫之礼。如果再加上野鸡、兔子、鹤鹑、鹤雀这四种干肉,那就是招待上大夫之礼了。
      饮料有六种:一是重醋,即清糟兼有的甜酒。这种重醋,有用稻酿制的,有用黍酿制的,有用粱酿制的。二是稀粥,有时就以稀粥为醴,例如用黍煮的稀粥。三是浆,四是水,五是梅浆,六是凉粥。
      酒有两大类:清酒和白酒。
      进献的笾豆中所盛的食物是:大豆糗饵、米饼米yi 四声。
      国君燕食的饭谱是:蚌蛤酱、菰米、野鸡羹这三种配合着吃,麦饭、肉羹、鸡羹这三样配合着吃,大米饭、犬羹、兔羹这三样配合着吃。上述诸羹都要加入用佐料和米屑调制的汤,但不加寥菜。在煮小猪的时候,用苦菜把它包起来,去其腥味,在猪腹里塞入寥菜。在煮鸡时,加入酿酱,一在鸡腹中塞入寥菜。在煮鱼时,要加入鱼子酱,在鱼腹中塞入寥菜。在煮鳖时,要加入酿酱,在鳖腹中塞入寥菜。吃肉干时,配以蚁酱。吃肉羹时,配以兔肉酱。吃糜肉切片时,配以鱼肉酱。吃鱼切片时,配以芥子酱。吃生糜肉时,配以酿酱。吃桃干、梅干时,配以大盐。调和食物的温热凉寒,要根据食物的种类来决定。凡是饭食一类,要像春天那样的温;凡是羹食一类,要像夏天那样的热;凡是酱类,要像秋天那样的凉;凡是饮料一类,要像冬天那样的寒。凡调味,春季可以让酸味多些,夏季可以让苦味多些,秋季可以让辛味多些,冬季可以让咸味多些。但无论哪个季节,都要同时加些枣栗怡蜜,使其甘甜;再加些粉芡汤和蔬菜,使其柔滑。主食和肉类的搭配也要注意使二者气味相成,具体地说就是:牛肉配稻,羊肉配黍,猪肉配樱,狗肉配粱,鹅配麦子,鱼配雕菰。春天适合吃小羊小猪,用牛油来烹调;夏天适合吃干雉干鱼,用狗油来烹调;秋天适合吃小牛小鹿,用猪油来烹调;冬天适合吃鱼鹅,用羊油来烹调。国君燕食所用的美味有:牛肉干、鹿脯、野猪脯、康脯、璋脯,其中的糜、鹿、野猪、璋子不但可以制脯,而且可以切成薄片生吃。难羹、兔羹都搀有蔬菜。还有雀、鹤、蝉、蜂、木耳、菱角、积俱、枣子、栗子、棒子、柿子、瓜类、桃子、李子、梅子、杏子、山喳、梨子、姜、桂等,总共三十一种。大夫的日常午饭、晚饭,如果有脍就不能有脯,如果有脯就不能有脍。士的日常午饭、晚饭,可以有肉羹和大肉块,但只能有一份,不得重设。百姓中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非肉不饱,所以他们的午饭、晚饭必须见肉。调和细切的鱼肉,春季用葱,秋季用芥子酱。调和细切的大肉片,春季用韭菜,秋季用寥菜。凝固的脂肪用葱来调味,油用燕来调味。牛羊猪三牲要搀入食茱萸,用醋来调味,其他动物用梅酱调味。鹑羹、鸡羹、蒸驾,都要用寥菜搀和。纺药可以蒸吃,小鸟可以烧吃,野鸡可以或蒸或烧或作羹来吃,,这三种动物的调味品只用萝,不用寥菜。不食幼鳖,吃狼肉要去掉它的肠子,吃狗肉要去掉狗肾,吃狸要去掉它的正脊,吃兔肉要去掉屁股,吃狐要扔掉狐头,吃鱼要扔掉肠子,吃鳖要去掉肛门。因为这些部位都对人体有害。吃肉要剔骨去筋,所以叫做“脱”。吃鱼要刮去鳞片,所以叫做“作”。枣子易沾尘土,吃时要擦净,所以叫做“新”。栗子好生虫,吃时要挑捡,所以叫做“选”。桃子多毛,吃时要拭去其毛,所以叫做“掸”。吃山喳、梨子时要去掉其核,所以叫做“钻”。牛经常夜里鸣叫的,它的肉一定恶臭;羊毛稀少而且有的毛纠结在一起的,它的肉一定擅味重;狗的大腿内侧无毛而且走动急躁的,它的肉一定有躁味;鸟的羽毛暗淡无色而且叫声沙哑的,它的肉一定会有腐朽的臭味;猪的眼老是向着远处看而且上下睫毛相交的,它的肉一定腥味重;马是黑色脊背而且前腿有杂色毛的,它的肉一定如缕姑般臭。尾巴不足一手握长的小鸟,不能吃。鹅尾、天鹅和猫头鹰的胁侧薄肉、鸭尾、鸡肝、鹅肾、鸭的脾脏和小肠、鹿胃,这些部位都对人体有害,所以不能吃。
     凡是把生肉切碎搀菜煮吃时,不管是哪种牲肉,切得较细的就叫脍,切得较粗的就叫轩。还有一种说法:糜肉、鹿肉、鱼肉切得较粗,那叫范;糜肉切得较细,那叫辟鸡;野猪肉切得较粗,那叫轩;兔肉切得较细,那叫宛脾。不管粗切细切,都要把葱和燕切碎,和肉拌在一起浸到醋里,使肉变软。羹和饭是人们的主食,上自诸侯,下至老百姓,一般情况下,在这方面没啥差别。大夫不到一定的年龄,就没有常置左右备食的美味。大夫到了七十岁,就可以有存放秩膳的阁架了。天子的这种阁架,左夹室五个,右夹室五个,总共十个。公、侯、伯的阁架有五个,皆置于房中。大夫的阁架是三个,也在房中。士的地位卑下,房内只有一个存放食品的土台子,叫站,不叫阁。
     凡是招待老人的宴会,有虞氏用燕礼,夏后氏用飨礼,殷人用食礼,周人遵循古制而三礼兼用。五十岁的老人就可以参加在乡学中举行的敬老宴,六十岁的老人就可以参加在王宫小学中举行的敬老宴,七十岁的老人就可以参加在大学中举行的敬老宴。从天子到诸侯都适用这条规定。人到了八十岁精力已衰,在拜受君命时,只要跪下去连叩两次头就可以了。盲人行动不便,也可照此办理。九十岁的老人越发体衰,可以让他人代替自己拜受君命。五十岁以上的老人,可以不吃粗粮而吃细粮;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没有肉就吃不饱,所以要常备有肉;七十岁以上的老人饿得快,每顿饭要多做一份,以备零食;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要常吃珍美的食品;九十岁以上的老人,其住室中经常存有食品,无论他走到哪里,随身都备有饮食。人到了六十岁,做子女的就要为其准备需要一年时间才能做好的丧葬用品;人到了七十岁,就要为其准备需要一季时间才能做好的丧葬用品;人到了八十岁,就要为其准备需要一个月时间才能做好的丧葬用品;人到了九十岁,就要为其准备需要一天时间才能做好的丧葬用品;只有绞、纷、袅、冒,这些东西做得快,所以死后再做也不迟。人到了五十岁就开始衰老,到了六十岁饭没有肉就吃不饱,到了七十岁没有丝绵就会感到身上不暖,到了八十岁没有人暖被窝就睡不暖和,到了九十岁即令有人暖被也睡不暖和了。五十岁以后可以拄杖于家,六十岁以后可以拄杖于乡,七十岁以后可以拄杖于国都,八十岁以后可以拄杖上朝,九十岁以后,天子若有事询问,就应派人到他家请教,还要带上好吃的。大夫到了七十岁,就可以不在朝里侍候;八十以后,天子要每月派人前去问安;九十岁以后,天子每天要派人送去食品。平民到了五十岁就不服劳役,六十以后就不服兵役,七十以后就不再参与应酬宾客的活动,八十以后就连祭祀丧葬这类重要的事也不参与了。五十以后得到封爵,六十以后不亲自向别人请教,七十以后就告老退休,遇到丧事只要身穿孝服就行,其他礼数全免。夏、商、周三代的敬老宴,都要依据户籍来核实参加宴会老人的年龄。家有八十岁以上老人者,可以豁免家中一名成员的劳役;家有九十岁以上老人者,可以豁免全家成员的劳役。盲人的待遇同此。只要父母健在,儿子年龄再大也只能立侍在旁,不敢坐下。有虞氏在上库设宴款待国老,在下库设宴款待庶老。夏后氏在东序设宴款待国老,在西序设宴款待庶老。殷人在右学设宴款待国老,在左学设宴款待庶老。周人在东郊设宴款待国老,在虞痒设宴款待庶老。虞库在王城的西郊。有虞氏的时代,祭祀时头戴叫做“皇”的冠,养老时穿深衣。夏代,祭祀时头戴叫做“收”的冠,养老时穿燕衣。殷人祭祀时头戴叫做“辱”的冠,养老时穿编衣。周人祭祀时戴冕,养老时穿玄衣。耳目也者。曾子说:“孝子的养老,首先在于使父母内心快乐,不违背他们的旨意;其次才是言行循礼,使他们听起来高兴,看起来快乐,使他们起居安适,在饮食方面尽心侍候周到,直到孝子死而后已。所谓“终身”孝敬父母,不是说终父母的一生,而是终孝子自己的一生。所以,虽然父母已经去世,但他们生前所爱的,自己也要爱;他们生前所敬的,自己也要敬;就是对他们喜欢的犬马也都是如此对待,更何况对他们爱敬的人呢!”
     凡举行养老之礼,五帝时着重于效法他们,以为榜样;三王时除了有效法的含义以外,还在养老典礼上请他们训话。五帝时着重于效法他们,为了颐养他时的身心,就没有设下“乞言”这个节目,只是把他们的优良德行记载下来,成为敦厚之史。三王养老也效法老人们的德行,但在养老典礼临近结束时要请他们训话,留下宝贵意见,但这样做也不是硬性强迫,而是随老人们的自觉自愿。三王也要把老人的善言厚德记录下来,成为敦厚之史。
     八珍之一的淳熬,其做法是用稻米做成核把,把煎过的肉酱摊在橄把上,再浇上油,这就是淳熬。八珍之二的淳母,其做法类似淳熬,只不过是用黍米粉作饼,把煎过的肉酱摊在饼上,再浇上油,就成了淳母。八珍之三是炮豚,八珍之四是炮羊。炮的制作过程是,先取来小猪或母羊,宰杀后淘净内脏,把枣子塞进腹腔内,用芦苇编成的箔把它裹起来,外面再涂上一层搀有草桔的泥巴,然后放在火上烤,等到把泥巴烤干,将泥巴剥掉,然后把手洗净,把皮肉表面上的一层薄膜搓掉。然后再取来稻米粉,加水拌成稀粥,敷在小猪身上,放在小鼎中用油来煎,小鼎中的油一定要淹掉小猪。然后搞来大锅,烧开其中的水,将盛有小猪或羊脯的小鼎置于锅内,注意不要让水面超过小鼎的高度,以免进水。这样连续加热,三天三夜不停火,将肉取出时就非常之烂,吃的时候再用醋和肉酱来调味。捣珍是八珍之五,其做法是:以牛肉、羊肉、糜肉、鹿肉、璋肉作原料,一定要取其嫩美的里脊部分,牛肉一份,羊肉、糜肉、鹿肉、璋肉也各取同样的一等份,将它们搅拌在一起,反复捶打,去掉筋键,煮熟以后出锅,去掉肉膜,吃时再用醋和肉酱调味就行了。渍是八珍之六,其做法是:一定要以新鲜牛肉作原料,切得薄薄的,切时一定要切断肉的纹理,然后浸泡到美酒里面,大约过上十二天就算成了,吃的时候再用醋、肉酱、梅浆来调味。熬是八珍之七,其作法是:先把牛肉捶捣一下,去掉薄膜和筋腿,然后取来编好的芦箔,把牛肉摊在上面,先洒上桂屑姜末,再洒上盐,然后用火烘干烤熟,就可以吃了。用羊肉或糜、鹿、璋肉也可以制熬,其方法和用牛肉制熬一样。如果不喜欢吃干肉,也可以用水泡软,以肉酱煎着吃;如果喜欢吃干肉,那么捶捣一下就可以吃了。肝臀是八珍之八,其做法是:取一副狗肝,用它的肠脂把肝包起来,再用肉酱拌和湿润,放在火上烤,等到脂肪烤焦,肝也就熟了,吃时可以不用寥菜。掺食的做法是:取牛、羊、猪之肉各一等份,切碎,与稻米粉揉拌到一起,米粉与肉的比例是二比一,捏成糕的模样,用油来炸,出锅就成了。取稻米粉加水调和,再加入切碎的牛羊猪的胸间脂肪,一起制成厚粥。
     礼,始于严谨的夫妇之礼。建造宫室,要严格区别内外。男子居外,女子居内。宫殿深邃,宫门重重,门外有阁人把守,后宫有寺人掌管。男不入内,女不出外。男女不使用共同的衣架。做妻子的不敢把自己的衣服挂在丈夫的衣架上,不敢把自己的衣服存放到丈夫的衣箱里,不敢和丈夫在同一间浴室洗澡。丈夫若不在家,妻子就要把丈夫的枕头收到箱子里,覃席也收起来,丈夫的其他用器也都收藏妥当。年少的侍奉年长的,卑贱者侍奉尊贵者,也都应如此。按照夫妇之礼,只有夫妻到了七十岁,两口子才能不避嫌地一直同居共寝,否则就要与妾轮流侍夜。所以妾即使年老,只要尚未年满五十,就必须每五天轮流一次侍夜。轮到哪一位侍夜,就要像臣之朝君那样,齐其心志,洁净内外,穿上合乎身份的礼服,梳好头发,系上香囊,穿好鞋子,毕恭毕敬地前去。即使是受到主人宠爱的埠妾,她的衣服和饮食也不敢恃宠乱来,以至于超过身份高于她的女人。不论是国君还是卿大夫士,如果正妻不在家,那么轮到正妻侍夜的那一夜,妾也不敢前往夫寝代替正妻侍夜。   
     妻将生产,到了临产的月份,就要由燕寝搬到侧室待产,这期间,丈夫要派人一天两次去问候。到了临产的时刻,丈夫要亲自前去问候。这时候妻子因为衣饰不整,不敢露面,就派贴身的女师穿戴整齐回答丈夫。孩子生下以后,丈夫还要一天两次地派人去问候。如果妻子生产时适逢丈夫斋戒,丈夫就不到侧室去间候。孩子生下以后,如果是男孩子,就在侧室门左挂一张木弓作为标志;如果是女孩子,就在侧室门右挂一条佩巾作为标志。到了第三天才抱新生儿出来。如果是男孩,就行射礼;如果是女孩,就免了。国君的嫡长子出生,要报告国君,以太牢之礼迎接嫡长子的诞生,由膳宰之官负责安排。第三天,卜选一位抱新生儿的士,被选中的士要在前一天就斋戒,穿上朝服,在路寝门外等候,把新生儿接过来抱着。此后,射人用桑木之弓射出六支蓬草之箭,一箭射天,表示将来敬事夭神;一箭射地,表示将来敬事地抵;四箭分射东西南北,表示将来威服四方。然后保母把新生儿接过来抱着,膳宰便开始以一献之礼向抱子的士敬洒,并赐给他五匹帛作为酬谢。还要从士之妻、大夫之妾当中卜选一个乳汁多的,让她来作新生儿的奶娘。凡举行迎接新生儿诞生的仪式,一定要在三天之内选个吉日。所用的牢具,天子的家子是太牢,庶人的家子是一只小猪,士的家子也是一只小猪,诸侯的家子也是太牢。如果不是家子,牢具的规格都要分别降低一等。幼儿出生后,要在宫中单独打扫一处房子供他居住。要从国君的众妾和傅母中,挑选出性情宽厚、慈惠、温良、恭敬、谨慎而少言的,做幼儿的老师,其次做幼儿的慈母,再其次做幼儿的保母,奶娘则光管喂奶而已,这些人统统和幼儿同居一室。他人无事,不得前往,以免惊动幼儿。幼儿出生的第三个月之末,要选择一个吉日为幼儿剪发。但按规矩不能把胎发全部剪掉,要留下一部分,男的留个“角”,女的留个“羁”,或者男的留左边,女的留右边。这一天,妻子要带着幼儿拜见幼儿之父。如果是大夫以上之家,夫妇都要另制新衣;自命士以下,虽不另制新衣,但也要把旧衣洗得干干净净再穿。男男女女都要一早起身,洗头洗澡,穿上礼服。为夫妇准备的膳食,比照每月初一的膳食规格。丈夫进入正寝的门,从昨阶登堂,站在昨阶上,面向西;妻由侧室来到夫的正寝,升自北阶、抱着幼儿从东房出来,在西阶上当循而立,面向东。这时,女师站在妻侧稍前,帮助传话说:“儿的母亲某氏,今天将恭敬地携带小儿拜见其父。”丈夫回答说:“你要教导小儿恭敬地遵循正道。”父亲拉着小儿的右手,含着笑给小儿取了个名。妻子回答说:“我会铭记此名的深刻含义,努力使儿将来有所成就。”说罢,就转身向左把小儿递给教师。教师将小儿之名遍告诸妇、诸母,命名仪式结束,妻子就走回丈夫的燕寝。丈夫把小儿的名告诉给宰,宰又转告给同姓的父兄子弟,同时在简策上写上“某年某月某日某生”,然后收藏起来。宰又将小儿之名与生辰上报间史,间史登记为两份,一份存放到间府,另一份逐级上报,最后报告给州史。州史又报告给州长,州长则命令存放到州府。丈夫也返回燕寝,与妻子同食,如同平时夫妇常礼一样。
      国君的太子出生,到了三月之末命名之日,国君要洗头洗澡,穿上朝服,夫人也一样,都立在昨阶上,面向西。幼儿由世妇抱着,升自西阶,立在西阶上,面向东。等到国君为幼儿命名之后,世妇才抱着幼儿退下。如果是太子的同母弟出生,则由夫人抱着在正寝拜见国君,国君抚摸着幼儿的头,含着笑为他命名。命名的礼节基本上与太子相同,只是没有国君和夫人的对答之辞。为儿子取名,不要用日月为名,不要以国名为名,不要以身上的暗疾为名。大夫和士的儿子取名,不敢与太子同名。大夫、士的妾将要生子,到了临产的月份,丈夫要每天派人去问候一次。孩子生下以后,到了第三个月的末尾,也要选个吉日,大家都洗漱整洁,而且前一天就斋戒,妾抱幼儿与夫相见于内寝,丈夫用妾刚嫁来时的礼节对待她。丈夫吃过以后,把食物撤下,让她一个人吃剩下的食物,以示优待。然后就由她来侍候丈夫过夜。国君的妾生子,要到侧室去生。到了孩子生下满三个月的那天,幼儿的母亲要洗头洗澡,穿上礼服,由摈者抱着幼儿一道去拜见国君。国君如果对此妾有所偏爱,就亲自为幼儿取名;如果是非所宠爱之妾所生之子,就由有关官员取名。老百姓的家中可能没有侧室作为产房,而是夫妻二人同寝,在这种情况下,妻子到了该分娩的时候,丈夫就要从寝室避开,随便找个房间住下。至于待产期间丈夫每天派人前去问候,以及满三个月后的抱子见父,其礼数都和士大夫一样。

      凡是幼儿的祖父健在,那么到了三月之末,要举行幼儿拜见祖父之礼,祖父也要给幼儿取名,拜见的礼节就和子见父一样,只是没有应对之辞罢了。为国君之子喂奶的士妻或大夫之妾,三年以后可以回家。回家之前,国君在公宫接见她们,并且有所赏赐以表慰劳。大夫之子有乳母喂养,士的妻地位卑贱,自己生的只能自己喂养。由命士以上及大夫之子,通常是生下以后满三个月才父子相见,但也有的是生下十日以后即相见。幼儿如果是家子,那是正统,父子相见之礼就在夫妻未食之前相见,父亲还要拉住幼儿的右手;如果幼儿是嫡子、庶子,并非正统,父子相见之礼就在夫妻(或妾)进食之后相见,见面时父亲只须抚摸幼儿的头。
      幼儿会自己吃饭了,就要教他使用右手。幼儿会说话了,就要教他们学习答话,男孩用“唯”,女孩用“俞”。身上带的荷包,男孩的以皮革制成,表示长大将从事勇武之事;女孩的以丝帛制成,表示长大将从事女红之事。到了六岁,要教他识数和辨认东南西北。到了七岁,开始教以男女有别,男孩和女孩,坐不同席,吃饭也不同席、到了八岁,出门进门,坐桌吃饭,一定要让长者在前,开始让他们懂得敬让长者的道理。到了九岁,要教他们知道朔望和会用干支记日。到了十岁,女孩就要留在家里,而男孩则要离开家跟着外边的老师学习,在外边的小学里住宿,学习识字和算术。这时候穿的衣裤都不用帛来做,以防止奢侈之心产生;此前所教的规矩,还要遵循勿怠。早晚学习洒扫进退的礼节,勤习简策,学习以诚待人。到了十三岁,开始学习乐器,诵读诗歌,学习舞《勺》。到了十五岁,要学习舞《象》,学习射箭和驾车。到了二十岁,举行加冠礼,表示已是成人了,就要开始学习五礼。这时候可以穿皮衣,穿帛制之衣,舞《大夏》之舞。要笃行孝J涕,广泛地学习各种知识,但尚不足以教育他人,要努力地积累德行,但尚不足以为人师表。到了三十岁,娶妻成家,开始受田服役,要广泛讨教,学无常师,对朋友谦逊,其志尚远大者始与之交往。到了四十岁,开始做官,出谋划策都要醉酌再三,如果君臣道合则就职任事,否则就离开。到了五十岁,受命为大夫,参与邦国大事。到了七十岁,年老体衰,就该告老退休。凡男子行拜礼,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女孩子长到十岁就不能像男孩子那样外出,必须呆在家里由女师教她们如何说话才算柔婉,如何打扮才算贞静,如何举动才算听从,还要教她们绩麻缥丝,织布织增,编织丝带等女红之事,以供制作衣服。还要让她们观摩祭祀活动,传递酒浆、笾豆、范酿等祭品祭器,按照礼节规定帮助长者安放祭品。到了十五岁,举行笄礼,表示已进入成年。到了二十岁,可以出嫁;如有特殊原因,可推迟到二十三岁才嫁。如果是明媒正娶,六礼齐备,那就是与丈夫平等的正妻;如果是无媒自通,六礼不备,那就是贱妾。凡是女子行拜礼,右手在上,左手在下。

四、正音查字:
冢:表示包裹、处理人或动物坠亡的遗体。古人直接用土掩埋死者的大土堆,即没有墓碑的最简易的坟地,通常凸出于平地。
宰:表示拥有司法权的官府。
兆:古代巫师在祭祀占卜的现场获得“通神”能力后,写下神秘的“天书”符号,传达“神意”,预示吉凶。
舅:前朝留下的老臣。妇称夫之父曰舅。妻之父为外舅。
姑:年长的女性,婆婆,即丈夫的母亲。
馔:比喻精心安排肉食品。
菰:一种真菌,是担子菌的子实体,即从地面或朽木长出的状如孤零零小伞的部分,为真菌的生殖器官。

笄:表示心思细密的女子使用的竹制饰品。古代为发育成熟的十五六岁的少女举行成年礼,将长发挽起,并用竹簪固定成型。


五、本周读书心得:
       本篇内则讲生活起居之礼、与父母公婆相处之礼、饮食之礼、养老之礼、新生之礼。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个字:孝。这一篇,孝得具体、孝得实在、孝得合天理。学习了,慢慢在生活中践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4-19 21:59 , Processed in 1.162250 second(s), 15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