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smile

张静的《礼记》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4 13: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mile 于 2020-11-27 16:30 编辑

《投壶》第四十 泛读,抄写,查字,心得

   投壶之礼:主人奉矢,司射奉中,使人执壶。主人请曰:“某有枉矢、哨壶,请以乐宾。”宾曰:“子有旨酒、嘉肴,某既赐矣,又重以乐,敢辞。”主人曰:“枉矢、哨壶不足辞也,敢固以请。”宾曰:“某既赐矣,又重以乐,敢固辞。”主人曰:“枉矢、哨壶不足辞也,敢固以请。”宾曰:“某固辞不得命,敢不敬从。”宾再拜受,主人般还,曰:“辟。”主人阼阶上拜送。宾般还,曰:“辟。”已拜,受矢,进即两楹间,退反位,揖宾就筵。
   司射进度壶,间以二矢半,反位,设中,东面,执八算,兴。请宾曰:“顺投为入,比投不释。胜饮不胜者,正爵既行,请为胜者立马,一马从二马。三马既立,请庆多马。”请主人亦如之。命弦者曰:“请奏《狸首》,间若一。”大师曰:“诺。”
   左右告矢具,请拾投。有入者,则司射坐而释一算焉。宾党于右,主党于左。
   卒投,司射执算曰:“左右卒投,请教。”二算为纯,一纯以取,一算为奇。遂以奇算告,曰:“某贤于某若干纯。”奇则曰“奇”,钧则曰“左右钧”。
   命酌,曰:“请行觞(shang一声)。”酌者曰:“诺。”当饮者皆跪,奉觞曰:“赐灌。”胜者跪曰:“敬养。”
   正爵既行,请立马。马各直其算。一马从二马,以庆。庆礼曰:“三马既备,请庆多马。”宾、主皆曰:“诺。”正爵既行,请彻马。
   算多少视其坐。筹,室中五扶,堂上七扶,庭中九扶。算长尺二寸。壶颈修七寸,腹修五寸,口径二寸半,容斗五升,壶中实小豆焉,为其矢之跃而出也。壶去席二矢半。矢,以柘(zhe四声)若棘,毋去其皮。
    鲁令弟子辞曰:“毋、毋敖、毋偝立、毋逾言,偝立逾言有常爵。”薛令弟子辞曰:“毋、毋敖、毋偝立、毋逾言,若是者浮。”
    司射、庭长及冠士立者,皆属宾党;乐人及使者、童子,皆属主党。
    鼓○□○○□□○□○○□半○□○□○○○□□○□○鲁 鼓,○□○○○□□○□○○□□○□○○□□○半○□○○ ○□□○薛鼓。取半以下为投壶礼,尽用之为射礼。
     鲁鼓○□○○□□○○半○□○○□○○○○□○□○,薛 鼓○□○○○○□○□○□○○○□○□○○□○半○□○□○ ○○○□○。

觞:shang一声,将酒器或酒杯放在热水中加温,盛满酒叫觞,不盛酒叫觯
偝:背向着
逾言:远距离与人说话


心得:
投壶作为娱乐,也能做到有礼有节,有所节制。礼,不止在学习工作中,也可以做到在娱乐中。想到现今社会随心所欲的娱乐环境,以及任性的娱乐环境,原来娱乐也是可以做到有礼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24 18: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mile 于 2020-11-28 17:44 编辑

《儒行》第四十一,精读,查字,抄写,翻译,心得
儒:金文大,成人水,汗),表示一个人腋下、腹背出汗。柔弱,对术士的称呼。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夫子之服,其儒服与?”孔子对曰:“丘少居鲁,衣逢掖之衣;长居宋,冠章甫之冠。丘闻之也,君子之学也博,其服也乡,丘不知儒服。”
鲁哀公问孔子说:“先生穿的衣服,是儒者的服装吧?”孔子回答说:“我年少时居住在鲁国,穿的是襟袖宽大的衣服;长大后住在宋国,戴的是殷人的章甫之冠。我听人们说:君子的学问要广博,穿衣服要入乡随俗,我可不知道儒服是什么样子的。”)
    哀公曰:“敢问儒行?”孔子对曰:“遽数之,不能终其物;悉数之,乃留更仆,未可终也。”
哀公又问道:“敢问儒者的德行有哪些。”孔子回答:“仓促地数说不能说完这些事,全部细细地数说又要花费很长时间,就是仆人换班伺候,也还是不能说完。”)
    哀公命席,孔子侍,曰:“儒有席上之珍以待聘,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
哀公命人设席,孔子陪侍,说:“儒者有如筵席上的宝玉,等待诸侯的聘用;早早晚晚努力学习,等待别人的询问;心怀忠信,等待别人的举荐;身体力行,等待别人的取用。儒者的自立就是这样的。”)
    ”儒有衣冠中,动作慎。其大让如慢,小让如伪;大则如威,小则如愧。其难进而易退也,粥粥若无能也。其容貌有如此者
粥粥:yu四声,柔弱专愚的样子
儒者的衣帽穿戴随众如常人,行为动作谨慎;在大事上的拒绝推辞令人觉得似乎是傲慢,在小事上的谦让推辞令人觉得似乎是虚伪;办大事时小心翼翼似乎是畏惧的样子,办小事时审慎恭谨似乎是愧疚的样子;他们难于争进而易于退让,柔弱谦卑的样子似乎是无能之人。儒者的容貌就是这样的。)
     “儒有居处齐难,其坐起恭敬,言必先信,行必中正;道涂不争险易之利,冬夏不争阴阳之和。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其备豫有如此者。
儒者平时居处庄重严肃,坐下站起都恭恭敬敬;说话一定先考虑诚信,做事一定公平持中;行于道路,不为了利己而与人争抢平易之地,躲避险阻;日常居住,不为了自己的舒适,冬天和人争抢温暖处,夏天和人争抢阴凉处;爱惜生命而等待时机,修养身体以备有所作为。儒者预防患害的准备就是这样的。)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立义以为土地;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难得而易禄也,易禄而难畜也。非时不见,不亦难得乎!非义不合,不亦难畜乎!先劳而后禄,不亦易禄乎!其近人有如此者。
(“儒者不以金玉为宝,而以忠信为宝;不祈望富有土地,而将树立道义视为自己的土地;不祈望多多积聚财富,而以多学文章技艺作为自己的财富;儒者很难得到,得到后却很容易以俸禄养起来,很容易以俸禄养起来但若与信义不合却又难以长期畜养。若非明君之时就不出现,这不是很难得到吗!如若君王不合道义,儒者就不会合作,这不是很难畜养吗!儒者都是先劳作而后受禄,这不是很容易以俸禄养起来的吗!儒者亲近人的情形就像上面所说的。”)
      “儒有委之以货财,淹之以乐好,见利不亏其义;劫之以众,沮之以兵,见死不更其守。鸷(zhi四声)虫攫搏,不程勇者,引重鼎,不程其力。往者不悔,来者不豫,过言不再,流言不极;不断其威,不习其谋。其特立有如此者。
鸷虫:猛禽凶兽
(“对于儒者,把金钱财物送给他,用玩乐的嗜好去沉溺他,面对利益诱惑他也不会遗弃道义;以人多势众来威胁他,用兵器武力来恐吓他,面对死亡他也不会改变操守;和猛兽凶禽搏斗,他不估量顾惜自己的勇敢;牵引重鼎,他不估量顾惜自己的力量;过去已经错过的事不后悔,将来还未到来的事也不预备;说过的错话就不会再说,流传的言语不会穷追;容貌举止可敬畏不失威严,直率说话,不预谋策划好才开口。儒者的特立独行就是这样的。”)
      ”儒者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其居处不淫,其饮食不溽(ru四声),其过失可微辨而不可面数也。其刚毅有如此者。
(“儒者可以亲近但不可以劫持,可以接近但不可以强迫,可以杀但不可以侮辱。儒者的居所不奢侈邪僻,饮食不丰厚隆盛,儒者的过错可以委婉地辨明但不可以当面指责。儒者的刚毅就是这样的。”)
     “儒有忠信以为甲胄,礼义以为干橹(lu三声);戴仁而行,抱义而处;虽有暴政,不更其所。其自立有如此者。
(“儒者把忠信当做甲胄,把礼义当做盾牌;头戴着仁出行,怀抱着义居处;虽然遇到暴政,也不改变自己的志意操守。儒者的自立就是这样的。”)
      ”儒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筚门圭窬(yu二声),蓬户瓮牖(you二声);易衣而出,并日而食;上答之不敢以疑,上不答不敢以谄。其仕有如此者。
(“儒者只有一亩见方的宅院,夯土筑成墙垣;用荆柴做成门,院墙上掏个圭形小门,用蓬草编成门户,墙壁上凿出瓮口一样的圆孔做窗牖;全家有一套见客的衣服出门才换上,两天只能吃一天的食物;提出建议得到君上的回答和任用,竭尽心力决不敢对君上有怀疑和贰心;提出建议得不到君上的回答和任用,静默不语而不敢谄媚求进。儒者做官入仕就是这样的。”)
      “儒有今人与居,古人与稽;今世行之,后世以为楷;适弗逢世,上弗援,下弗推,谗谄之民,有比党而危之者;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虽危,起居竟信其志,犹将不忘百姓之病也。其忧思有如此者。
(“儒者虽与今人一起生活,却和古人的意趣相合;他们在今世的行为,将成为后世的楷模;恰巧生不逢时,上不为君王伸以援手,下没有众人助以推手。谗毁谄媚的人结党构陷他,但也只能危害他的身体,却改变不了他的志向;即使处境危险,行事举动还要施展自己的抱负,还时刻不忘百姓的疾苦。儒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就是这样的。”)
      ”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幽居而不淫,上通而不困。礼之以和为贵,忠信之美,优游之法。举贤而容众,毁方而瓦合。其宽裕有如此者。
儒者虽然博学但不终止学习,踏实地实行而不知疲倦;虽身居幽隐之处也不邪僻放纵,通达于上受器重而不会困顿穷迫。遵循礼仪以和为贵,讲究忠信之美德,以和美柔软之方法,仰慕贤人又能包容众人,放弃了自己的方形而如合瓦般与众融为圆形。儒者的宽容大度就是这样的。)
      “儒有内称不辟亲,外举不辟怨,程功积事,推贤而进达之,不望其报,君得其志。苟利国家,不求富贵。其举贤援能有如此者。”
(“儒者推举人才时,对内不避讳自己的亲属,对外也不回避自己的仇家,根据计算考核的功效和累积的劳绩加以评估衡量,推举贤才,引荐任用,不期望得到对方的回报,只希望国君能如愿得志。只要能为国家谋利,不求富贵。儒者推举贤人,引用能人就是这样的。”)
     “儒有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爵位相先也,患难相死也;久相待也,远相致也。其任举有如此者。”
(“儒者之间,听到了有益的话就相互告知,见到了有益的事就相互传示;有爵位利益先让给朋友,有祸患灾难愿牺牲献身;朋友不被任用,就长久地等着他共同晋升,朋友在他国不能为仕,就设法把他招来一起任官。儒者任用举荐朋友就是这样的。”)
    “儒有澡身而浴德,陈言而伏,静而正之,上弗知也,粗而翘之,又不急为也;不临深而为高,不加少而为多;世治不轻,世乱不沮;同弗与,异弗非也。其特立独行有如此者。”
(“儒者常‘洗澡’,以道德沐浴身心,陈述自己的建议而伏听君命,安静地恪守正道,如果国君对自己的建言不理解,就稍加启发,并不急于实施推行;不在地位低的人面前炫耀,以显示自己的高大,不把自己原本小小的作用和成绩加以夸大吹嘘;治世虽然与群贤能相处并不自我轻视,乱世虽然无道也不废弃自己的气节志意;观点相同也不能不顾义理而相互阿谀结党,观点不同也不能不顾是非一概非议反对。儒者的特立独行就是这样的。”)
      “儒”有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慎静而尚宽,强毅以与人,博学以知服;近文章,砥厉廉隅;虽分国,如锱铢,不臣不仕。其规为有如此者。
(“儒者中有的上不臣于天子,下不事奉诸侯;谨慎安静而崇尚宽大,刚强坚毅而善与人交,博学而知敬服先代贤人;喜好学习文章,锻炼磨砺出刚正的品格;即使有国君将国土分封给他,他也视为锱铢小事并不看重,不称臣也不做官。儒者对自己的行为规范就是这样的。”)
     “儒有合志同方,营道同术;并立则乐,相下不厌;久不相见,闻流言不信。其行本方立义,同而进,不同而退。其交友有如此者。”
(“儒者的朋友,有的志意相合,为学之法也相同;有的经营道艺,艺术之路也一样;能与朋友在一起共事就感到快乐,交往时都谦逊地争为卑微,不怕居于底下;即使久不相见,听到了不利于对方的流言蜚语也不会相信。所作所为都本于方正,所立所言都根据道义,理念行为都相同就进而深交,理念行为不同就退而疏远。儒者的交友就是这样的。”)
    “温良者,仁之本也。敬慎者,仁之地也。宽裕者,仁之作也。孙接者,仁之能也。礼节者,仁之貌也。言谈者,仁之文也。歌乐者,仁之和也。分散者,仁之施也。儒者兼此而有之,犹且不敢言“仁”也。其尊让有如此者。
(“温厚善良,是仁的根本。恭敬谨慎,是仁的基础。宽容大度,是仁的动作。谦逊接物,是仁的能力。礼节仪态,是仁的外貌。言语谈吐,是仁的文采。歌舞喜乐,是仁的和悦。分财济贫,是仁的施恩。儒者都具备了这些美德,尚不敢说自己已合乎‘仁’的标准。儒者对物的尊敬、对人的谦让就是这样的。”)
    “儒有不陨获于贫贱,不充诎于富贵,不慁(hun四声)君王,不累长上,不闵有司,故曰‘儒’。今众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诟病。”
(“儒者不因贫贱困迫而失志,不因富贵欢喜而失节,不受国君的侮辱,不受上级的束缚,不受官员的吊篮,所以才称之为‘儒’。现在很多人称作‘儒’,却虚妄不实,所以‘儒’才被当做一个耻辱的名称。”)
   孔子至舍,哀公馆之,闻此言也,言加信,行加义,“终没吾世,不敢以儒为戏”。
孔子回到鲁国,鲁哀公接待他住进公馆,听了孔子的这番话,自己的言语更加讲信用,自己的行为更加符合道义,并说,“直到我离世,再不敢拿儒者开玩笑了”。)


心得:
儒行,儒是柔弱,儒行,看似柔弱的行为外表,内核却是刚毅自立不屈。
1、夙夜强学以待问,怀忠信以待举,力行以待取,其自立有如此者
不取捷径,而是以强学、忠信、身体力行等待别人的问津,以强内获得自立
2、儒有衣冠中,动作慎。其大让如慢,小让如伪;大则如威,小则如愧。其难进而易退也,粥粥若无能也。其容貌有如此者
儒行的外在看上去柔弱谨慎不争强,强大的内在不外显
3、爱其死以有待也,养其身以有为也
儒者爱惜自己的身体,也养护自己的身体。不为显强而伤害自己的身体
4、静而正之,上弗知也,粗而翘之,又不急为也
儒者守住自己的观点,有启发,但不强求。不为了显示自己,而咄咄逼人
5、不陨获于贫贱,不充诎于富贵
儒者不因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失去自己的操守。

初读《儒行》,无法理解儒者的行为,在查询“儒”的意思后,体会到“儒行”的意义,虽然以强学来丰富自己的内在,但不会处处彰显,而是以谦卑的姿态面对外界,不显强却内强,不临深为高却受人尊敬。想到生活中自己的言行,恰恰与之相反,不修内却外显强,有一些优势就临深为高。《儒行》这一章,有很具体的行为示范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1-30 13:2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mile 于 2020-12-12 17:45 编辑

《大学》第四十二  重点精读,抄写,查字,翻译,心得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明明德:“章明己之光明之德”,使自己光明正大的德行更加彰明
亲:新;止:截止。
努力广博地学习,是为了彰显光明的品德,为了让人去除旧污点、变换新面貌,为了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知道应达到的境界后才有确定的志向,确定了志向后才能心态宁静,心态宁静后才能情性安和,情性安和后才能思虑评审,思虑评审后才能处事得宜、至于美善。万物都有本有末,凡事都有终有始,能知道事物的本与末,始与终,就接近于明白事物发展之“道”了。)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格物:探究事物的原理
古代有想要彰显自己的光明之德推广到天下的,就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要先管好自己的家庭;要管好自己的家庭,就要先修养自身的品德;要修养自身的品德,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内心;要端正自己的内心,就要先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就要先学习获得知识;要学习获得知识,就要先探究事物的道理。事物的道理得到探究后才能获得真知,获得真知而后才使意念真诚,意念真诚而后才使内心端正,内心端正而后才做到自身的修养,修养自身而后才能管好自己的家庭,管好自己的家庭而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而后才能做到天下太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从天子到庶人,都把修养自身作为根本。如果修身这个根本没有做好,要治理好国家那是不可能的。应该重视的却被忽略,应该忽略的却被重视,没有这样的事理!这就是知道根本,这就是至高无上的智慧。)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yan三声)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厌然:躲避隐藏的样子
所谓使意念真诚,就是不要自己骗自己。犹如厌恶恶臭,犹如喜好美色,这就叫做获得自我的满足,所以君子在独处时一定要很谨慎!小人在闲居独处时做不好的事情,没有什么坏事不干,见到君子后就掩藏躲避、掩盖藏匿做过的坏事,宣传夸耀自己做过的善事。岂不知在别人眼中看着他,就如同看清他的肺肝一样,他这样做又有什么益处呢!这就叫做内心有真实的想法,外表上一定会表现出来的。所以君子在独处时一定要很谨慎。曾子说过:“虽独处,其实也有很多眼睛在看着你,很多手在指着你,多么严厉,多么敬畏啊!”财富可以装饰屋室,道德可以润饰身心,心胸宽广,身体自然安适,所以君子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诗》云:“瞻彼淇澳,菉(lu四声)竹猗猗(yi三声)。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xian四声)兮,赫兮喧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 “如切如磋”者,道学也。“如琢如磨”者,自修也。“瑟兮兮”者,恂(xun二声)栗也。“赫兮喧兮”者,威仪也。“有斐君子,终不可諠兮”者,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也。《诗》云:“於戏,前王不忘!”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康诰》曰:“克明德。”《大甲》曰:“顾緹天之明命。”《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诰》曰:“作新民。”《诗》曰:“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诗》云:“邦畿千里,惟民所止。”《诗》云:“緡(min二声)蛮黄鸟,止于丘隅。”子曰:“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诗》云:“穆穆文王,於缉熙敬止!”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无情者不得尽其辞,大畏民志。此谓知本。
(《诗经》上说:“看那淇水湾湾,绿绿竹林郁郁葱葱。有位文雅的君子,好像是经过修治切磋的象牙,好像是经过雕琢打磨的美玉。庄严而威武,显赫而有威仪。这样文雅的君子,让人始终难忘记!”“好像是经过切磋的象牙”,是说君子研究学问;“好像是经过雕琢打磨的美玉”,是说君子自身的修养。“庄严而威武”,是说君子的神态严峻而笃实;“显赫而有威仪”,是说君子外表显耀仪容威严。“这样文雅的君子,让人始终难忘记”,是说君子的盛道至善至美,人民永不能忘。《诗经》上又说“呜呼!先王的美德永永远远不能忘!”君子尊重贤人,亲爱亲人,小人则享受快乐,收获利益,因此先王离世后没人能忘怀。《康诰》上说:“文王能彰显光明的德行。”《太甲》上说:“要念念不忘上天赋予你的显明的使命。”《尧典》上说:“帝尧能够彰明崇高的道德。”都是说要彰显自己的德行。商汤的盘铭说:“如果有一日能自我更新,就能日日都自我更新,每日都自我更新。”《康诰》上说:“日日自新做新民。”《诗经》上说:“周虽是旧国,但已领受了新天命、有了新国运。”所以,君子改革更新无不竭尽全力。《诗经》上说:“国都辖地方圆千里,都是人民居住之地。”《诗经》上又说:“緜緜蛮蛮的小小黄鸟,停在弯弯山丘的一角。”孔子说:“该停止的时候,知道应该停止在哪里,怎么可以人还不如鸟呢?”《诗经》上说:“庄严肃穆的文王啊,知道恭敬光明的地方。”做国君的,要做到仁德境界;做臣子德,要做到恭敬的境界;做儿女的,要做到孝顺的境界;做父母的,要做到慈爱的境界;与国人交往,要做到诚信的境界。孔子说:“审理诉讼,我和别人的想法都是一样的,一定是要不再有诉讼才好!”让想隐瞒实情的人不能编荒狡辩申说,使民心大大地敬畏服从。这就叫知道事物的根本。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zhi四声),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所谓要修养自身德行就是要端正内心:自身如果有愤怒怨恨,内心就不能端正;自身如果有畏惧恐慌,内心就不能端正;自身如果有喜好欢乐,内心就不能端正;自身如果有忧患烦愁,内心就不能端正。心思不能专注于要做的事情,虽然也在看,却是看不到;虽然也在听,却是听不清;虽然也在吃,却是吃了还不知道什么滋味。这就是说,修养自身德行就是要端正内心。)
        所谓齐其家在修其身者: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之其所贱恶而辟焉,之其所畏敬而辟焉,之其所哀矜而辟焉,之其所敖惰而辟焉。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故谚有之曰:“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所谓管好家要先修养好自身的德行:就是说人们对自己所亲爱的人会偏向喜爱,对自己所厌恶的人会偏向厌恶,对自己所敬畏的人会偏向敬畏,对自己所怜悯的人会偏向怜悯,对自己所傲视怠慢的人会偏向傲视怠慢。所以,喜好一个人也能知道他的缺点,厌恶一个人也能知道他的优点,这样的人天下很少!所以谚语说:“对于自己的孩子,没有人还知道孩子有缺点;对于自己的庄稼,总觉得禾苗长得还不够壮硕。”这就叫不进行自身德行的修养就不能管好自己的家。)
       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fen四声)事,一人定国。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所谓治理好国家要先管好自己的家,是说自己的家人如果不能教导好,却能教导好别人的事是没有的。所以君子不出家门就能教化国家:在家中的行孝,可用于侍奉君主;在家中的行悌,可用于侍奉尊长;在家中行慈爱,可用于对待百姓。《康诰》上说:“爱护民众如同爱护婴儿。”只要诚心地追求,即使不能完全合乎要求,但也不会相差很远。没有谁先学会了养育子女然后才出嫁的!一个人君的家庭讲仁爱,整个国家就都讲仁爱;人君的家庭讲礼让,整个国家就都讲礼让;人君一个人贪狠暴戾,一个国家就混乱动荡。事情的关键就是这样的。这就是所说的,一句话可以坏大事,一个人可以定国家。尧、舜用仁爱统率天下,那百姓也跟着学仁爱;桀、纣用残暴统率天下,那百姓也跟着学残暴。国君的政令如果和自己的喜好正相反,那民众是不会服从的。所以君子要自己做善事,才能要求别人做善事;自己不做坏事,才能要求别人不做坏事。如果自己没有忠恕之心,没有做善行,而要晓喻别人有忠恕之心、做善行,这是从来都没有过的事。所以要治理好国家,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诗经》上说:“桃花盛开美艳艳,枝叶繁密而茂盛。这个女子嫁人了,全家欢喜和乐融融。”全家欢喜和乐融融,然后才能教导国人。《诗经》上说:“兄弟和睦。”兄弟和睦,然后才能教导国人。《诗经》上说:“他的仪态仪容无差错,正是四方诸国的领袖和榜样。”自己作为父亲、作为儿子、作为哥哥、作为弟弟,都足以被人效法,而后人们就会效法他。这就叫做要治理国家,首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
       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絜(xie二声)矩之道也。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此之谓絜矩之道。《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诗》云:“节彼南山,维石岩岩。赫赫师尹,民具尔瞻。”有国者不可以不慎,辟则为天下僇(lu四声)矣。《诗》云:“殷之未丧师,克配上帝。仪监于殷,峻命不易。”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
所谓平定天下要先治理好国家:国君尊敬老人,国人就会兴起孝顺之风;国君尊重长者,国人救会兴起敬顺长者之风;国君抚恤孤弱之人,国人也就不会背离抛弃他们,因此,君子要推行“絜矩之道”。厌恶自己的上级对付自己的行为,就不会以此对待自己的上级;厌恶前面的人对付自己的行为,就不会以此对付后面的人;厌恶后面的人对待自己的行为,就不会以此对待自己前面的人;厌恶自己右边的人对付自己的行为,就不会以此对待自己左边的人;厌恶自己左边的人对付自己的行为,就不会以此对待自己右边的人。这就叫做“絜矩之道”。《诗经》上说:“快快乐乐的君子啊,是百姓的父母。”百姓所喜欢的就喜好,百姓所厌恶的就厌恶,这样的君王就是百姓的父母。《诗经》上说:“那巍峨的南山,山崖高大险峻。显赫的师尹啊,万民都在瞻仰他。”统治国家的君王不可不谨慎,如若邪僻将被天下共诛讨。《诗经》上说:“殷商还没丧失民心时,德行还能与上帝相配。应该借鉴殷商灭亡的教训,永保天命真是不容易。”说的就是,得民众就能得国家,失民众就会失国家。)
     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舅犯曰:“亡人无以为宝,仁亲以为宝。”
所以,君子首先要谨慎地修养德行。有了好德行才会有民众,有了民众才会有国土,有了国土才会有财富,有了财富才有国家的支出使用。德行是本,财富是末。如果轻本重末,就会争夺百姓的财与利。所以国君聚敛财富,民心就会离散;国君分散财富,民心就会违抗国君、讲出违背情理的话报复;如果国君拂逆民心,聚敛财货不走正道,那么民心叛离,也会使财货不正常的散出。《康诰》上说:“天命不可能永远不变!”这是说行善就能得到,不行善就会失去。《楚书》上说:“楚国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当做宝贝的,只把善良当做宝贝。”舅犯说:“流亡在外的人没有什么可以当做宝贝的,只把对仁道的亲爱当做宝贝。”)
     《秦誓》曰:“若有一介臣,断断兮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焉。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不啻(chi四声)若自其口出。实能容之,以能保我子孙黎民,尚亦有利哉!人之有技,媢(mao四声)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通。实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日殆哉!”唯仁人放流之,屏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秦誓》上说:“若有一位臣子,诚诚恳恳,没有其他的技能,但心胸宽广,能够容下他人。别人有技能,他就像自己拥有一样;别人有俊才美德,他会喜欢人家。不仅是口头上称赞,而是真心的包容与喜欢。这就能保护我的后世子孙与百姓,真正有利于国家!相反,也有一种人,别人有技能,他就嫉妒厌烦;别人有俊才美德,他就加以阻扰贬抑,不让国君知道人家,就是不能容纳人家,这样我的后世子孙与百姓就得不到保护,国家就会危险!”只有仁义之人才能将这种嫉妒贤良的人驱逐他们、流放他们,把他们扔到四夷的荒野去,不让他们居住在中国。这就是说,只有仁人才能爱护贤良之臣,才能痛恨不善的恶人。看见了贤良之人而不能举荐,举荐后而不能在自己之前得到任用,这就是怠慢;看见了不善的恶人而不能黢退,黢退后又不能将他们驱逐流放到远方,这就是过错。喜好众人所厌恶的恶人,厌恶众人所喜欢的好人,这就叫拂逆人的善良的本性,灾祸就会降临到他身上。所以君子有治国的大道,必须行忠信才能得到,如果自身骄纵就会失去。)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生产财富有道可循。就是生产财富的人多,消费财富的人少,生产经营要快捷,消费耗用要缓慢,那么财富就会经常充裕富足。仁德之君将财富分散以此赢得名声;而不仁之君则不惜败坏自身而发财。没有君上爱好仁德而臣下却不讲义气的却办不成事情的,也不会不把国家府库的财富当做自己的财富加。以爱护的。孟献子说:“拥有车马的初为大夫的人家,就不考虑算计家里养鸡喂猪获利;可以伐冰存储用于祭祀的卿大夫之家,就不畜养牛羊;有百乘兵车的有采邑的卿大夫之家,就不要豢养聚敛财富的臣下。如果是豢养一帮聚敛财富的臣下,还不如养一帮强盗呢。”这就是说,国家不应该以牟取财富利益为利,而应当以道义为利。作为一国之长,国家领袖却想着如何聚敛财富,一定出自小人的引诱。国君是要让国家好,而由小人来治理国家,那就要闹到灾害并至的地步。这样,即使有好人强人来帮助也没办法帮助啦!这也就是说,国家不应该以牟取财富利益为利,而应当以道义为利。)







《大学》心得:
  •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止”,截止。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然而,做人做事在于知道能到达的境界,然后确定志向、目标,之后才能心态宁静。结合“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看待事物,用一个全貌的眼光去看待,清楚来龙去脉,明白能够达到的境界,才能安定的朝着目标去达成
  •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通过搞清事物的规律,明自己的内心,让自己的心获得伦理上刻骨的真知,实质在于“格心”。
  • 修身是根本。修身在修心,修心在意诚和正心,身有愤怒、畏惧、喜乐、忧患,内心都不能专注、端正。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齐家在于修身,修身在于“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这也就心正不偏;治国在于齐家,齐家在于教导好自己的家人;平天下在于治国,治国在“絜矩之道”,使上下左右方正无恶。
  • 生财之道:生财之道在于道义,而不是牟取财富利益为道。生产多于消费,则财富就会充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2 17: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精读心得

大学,博学,近道的学习,要知道本末终始,也要知道,在至善的地方止步,然后才能心神安定,思虑周全。这样的学习才能彰显品德。

格物,知至,意诚,心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明明德)。格物在于弄清事物的规律,到现场去劳动,通过自己的参与获得真知、规律,之后才能确定自己的意念,使意念诚实。所谓意念诚实,就是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喜恶,不被喜恶牵着走,所以需要“慎独”。意诚带来心正,心有喜怒哀惧,便不能正,这就是常说的心不在焉,心不在焉则不能听不能视,不知其味。心无偏好,人也要保持中立,偏好的能看到缺点,讨厌的能看到优点,人偏好的都是自身具备的,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看不到缺点;人厌恶的都是缺失想要的,就像种的庄稼,一直认为长势不够壮硕,急切的盼望果实。这就是修身,知道喜好厌恶,也知道喜好的不足,厌恶的美好,保持客观中正的态度。

治国在于齐家,教育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能延伸到国家。教育自己的子女比教育别人更具说服力。“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意诚心正,即使不知道怎么做,也离仁爱不远了。治国在于“絜矩之道”,厌恶别人的行为,就不能同样的方式对待在同一尊卑的他人,上下左右前后都无恶,天下也就太平了。

君子有德才有人心,有人心才能有国土,有国土才能有财富,这是从本到末的顺序。对待财富的道是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产快速,消耗缓慢。国家应以道为利,以财为末。

《大学》中最大的心得在于格物致知,意诚心正,不以自己的喜恶而不客观,看待事物多看一下阳的背面,阴的背面。修身修的就是中正的能力,而修身的前提需要心在,心不在则看不见听不到食不知味,心在身正,即修身。君子有絜矩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上下左右前后太平,则天下太平。

第二个心得是关于财,现在的社会,把财作为追求目标,有财并挥金如土,用刺激挥金如土来获得财,完全悖逆了根本,忘了根本,整个社会在目标上追逐名利,脱离了最根本的追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3 22: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mile 于 2020-12-18 15:28 编辑

《冠义》普通精读,抄写,查字,翻译,心得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以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君臣正,父子亲,长幼和,而后礼义立。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故曰:“冠者,礼之始也。”是故古者圣王重冠。
人之所以成为人,是因为有礼义。礼义的起始,在于使体态举止庄严端正,使神色表情得体恰当,使言语辞令顺畅合宜。体态举止庄严端正,神色表情得体恰当,言语辞令顺畅合宜,然后礼义就算齐备了。以此使君臣关系正确,父子情感亲善、长幼相处和睦。君臣关系正确,父子情感亲善,长幼相处和睦,然后礼义就算确定了。因此,举行了加冠礼之后,服装就完备了,服装完备之后,才能体态举止庄严端正,才能神色表情得体恰当,才能言谈辞令顺畅合宜。所以说:“冠礼,是一切礼的开始。”因此,古代圣王都重视冠礼。)
  古者冠礼筮日、筮宾,所以敬冠事。敬冠事所以重礼,重礼所以为国本也。
古代举行冠礼时,要先占筮以决定行礼的吉日与主持行礼的贵宾,这是因为对冠礼敬重认真。对冠礼敬重认真就会重视礼仪礼制,重视礼仪礼制乃是国家的根本。)
  故冠于阼,以著代也。醮于客位,三加弥尊,加有成也。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见于母,母拜之;见于兄弟,兄弟拜之;成人而与为礼也。玄冠、玄端,奠挚于君,遂以挚见于乡大夫、乡先生,以成人见也。
所以,冠礼在阼阶上举行,表明成年后的受冠者继承,取代父亲的意义。在户西客位上向宾客酌酒,三次所加之冠,一次比一次更尊贵,加冠并加字,表示受冠者成年了。加冠后就取字,这是走上成人之路的标志。然后去见母亲,母亲要向他行拜礼;去见兄弟,兄弟也要向他行拜礼;这是因为他已经成人了,要向他行成人之礼。戴着黑色的礼冠、穿着黑色的礼服,面见国君,将见面的礼物放在地上拜见国君,然后带着见面的礼物去拜见卿大夫、卿先生,都以成人之礼拜见。)
  成人之者,将责成人礼焉也。责成人礼焉者,将者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礼行焉。将责四者之行于人,其礼可不重与?
对于已成年的人,将要以成人之礼要求他。所谓以成人之礼要求他,就是要求他按照为人子、为人人之弟、为人臣下、为人晚辈的礼节行事。将要求受冠者以这四方面的礼节待人处事,冠礼怎能不得到重视?
  故孝、弟、忠、顺之行行立,而后可以为人,可以为人而后可以治人也。故圣王重礼。故曰:“冠者,礼之始也,嘉事之重者也。”
所以,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忠诚君王、顺从长辈的行为做到了,然后才算可以做人;可以做人,然后才能够治理人。所以圣王重视礼。因此说:“冠礼,是礼的开始,是嘉礼中最重要的。”)
  是故古者重冠。重冠故行之于庙,行之于庙者,所以尊重事。尊重事而不敢擅重事,不敢擅重事,所以自卑而尊先祖也。
所以,古代重视冠礼。因为重视冠礼,所以冠礼是在宗庙举行的;之所以在宗庙举行,是因为要表示对冠礼的尊崇重视。对冠礼的尊崇重视,表示重要的事务不敢擅自做主。重要的事务不敢擅自做主,所以冠礼要在宗庙举行,这是表示谦卑而尊敬祖先。)

心得: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冠礼作为成人礼,是众礼之始,人有一个人样,是从体态举止庄严端正,神色表情得体恰当,言语辞令顺畅合宜开始的。外在的体貌有礼,然后孝弟忠顺,之后就可以为人了。古代对成人的标准以修身来定义,就像头悬一根绳子一样,把这个人拎起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4 22: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mile 于 2020-12-15 21:45 编辑

《昏义》第四十四  抄写查字,翻译,心得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入揖让而升,听命于庙,所以敬慎、重正昏礼也。
婚礼,是要用以结合成两姓家族之好,对上得以祭祀宗庙祖先,对下得以传宗接代延续子嗣,所以君子重视它。因此婚礼中的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五项仪节,都由女方主人在宗庙设置坐席、几案,然后亲自在庙门外拜迎接男方使者,进入宗庙后,拱手作揖行礼,引导来宾升堂,并在庙堂上聆听使者转达男方的意见,这样做事为了表示敬谨、审慎、郑重、正规的对待婚礼。)
  父亲醮子而命之迎,男先于女也。子承命以迎,主人筵几于庙,而拜迎于门外。婿执雁入,揖让升堂,再拜奠雁,盖亲受之于父母也。降出,御妇车,而婿授緌,御轮三周,先俟于门外。妇至,婿揖妇以入,共牢而食,合卺(jin三声)而酳(yin四声),所以合体、同尊卑,以亲之也。
男方的父亲向儿子敬酒,然后吩咐儿子亲自去迎娶,这是表示由男方先相迎于前,女方而后相随。儿子秉承父命去迎亲,女方主人在宗庙设置坐席、几案,然后亲自在庙门外拜迎。婿拿着见面礼鹅进入庙门,拱手作揖行礼相让登堂上,放下鹅,两次行拜礼,这是表示他亲自从女方父母手中迎受新妇。婿下堂,出门,驾驶新妇乘坐的车,然后把登车的绳索递交给新妇让她挽持着登车,再驾着车子让车轮转三圈,然后将车子交给车夫驾驶,自乘车先行回到自己家门外等候。新妇到达,婿拱手作揖行礼请新妇入门,新人一起吃饭,同吃一组牲牢,然后,饮酒漱口。这是用同一个瓜剖成两半的酒具,两人各持一瓢盛酒而饮。这是表示夫妇从此合为一体、同尊卑,相亲相爱。)
   敬慎重正而后亲之,礼之大体而所以成男女之别,而立夫妇之义也。男女有别,而后夫妇有义;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
婚礼,敬谨、审慎、郑重、正规,然后夫妇相亲相爱,这是礼的要点,用以认定男女有别,而确保夫妇之间的道义。男女有别,而后确保夫妇之间有道义;夫妇之间有道义,而后父子之间就能亲和;父子之间能亲和,而后才有正确的君臣关系。所以说:“婚礼,是礼的根本。”)
   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乡、射,此礼之大体也。
礼,以冠礼为始,以婚礼为根本,以丧礼、祭礼为最隆重,以朝礼、聘礼为最尊贵,以乡饮酒礼和乡射礼最为和谐,这是礼的主要内容。)
  夙兴,妇沐浴以俟见。质明,赞见妇于舅姑。妇执笲(fan二声),枣、栗,段迶以见。赞醴妇,妇祭脯、醢,祭醴,成妇礼也。舅姑入室,妇以特豚馈,明妇顺也。厥明,舅姑共飨妇以一献之礼,奠酬,舅姑先降自西阶,妇降自阼阶,以著代也。
成婚后第二天一早起床,新妇沐浴以候拜见公婆。天刚亮时,赞者带领新妇去拜见公婆。新妇带着盛放枣子、栗子、干肉的竹筐拜见公婆。赞者代表公婆向新妇进醴酒,新妇用肉条、肉酱行祭食礼,用醴酒行祭食礼,完成了为人媳妇之礼。公婆回到室中,新妇进献一只煮熟的小猪,这是用以表明新妇顺从公婆的心意。第三天早上,公婆一起招待新妇,行一献之礼,新妇再次拿到公婆酬答的酒后,放在食物的左侧不再饮用,然后,公婆从西边客阶先下堂,新妇则从东边阼阶下堂,这是用以显示新妇此后将接替婆婆料理家务。)
   成妇礼,明妇顺,又申之以著代,所以重责妇顺焉也。妇顺者,顺于舅姑,和于室人,而后当于夫,以成丝麻、布帛之事,以审守委积、盖藏。是故妇顺备而后内和理,内和理而后家可长久也,故圣王重之。
完成为人媳妇之礼,表明媳妇顺从公婆的心意,又显示了媳妇此后将接替婆婆料理家务,这都是为了特别强调为人媳妇要顺从。所谓媳妇顺从,指顺从公婆,使家人关系和谐,而后才能称丈夫的心意,完成纺丝、制麻、织造布帛的工作,据以严格地保守住家庭的财物、粮食。所以媳妇具备了顺从的德行,而后家庭就能和谐有条理;家庭和谐有条理,而后家就可以长长久久绵延不绝,所以圣王特别重视妇顺之德。)
   是以古者妇人先嫁三月,祖庙未毁,教于公宫,祖庙既毁,教于宗室,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教成,祭之,牲用鱼,芼之以蘋、藻,所以成妇顺也。
所以古代妇人在出嫁前三个月,如果高祖之庙还没迁毁,就在国君的宫室教育她;如果高祖之庙已经迁毁,就在宗子的宫室教育她。教她学习为人媳妇应具备的德行、为人媳妇应说的辞令,为人媳妇应持有的容貌举止、为人媳妇应该做的事功。教育完成后,就祭告祖先,祭牲用鱼,用蘋、藻调和羹汤,这是为了使她养成为妇顺从的品行。)
  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天下内和而家理。天子立六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听天下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教,故外和而国治。故曰:“天子听男教,后听女顺;天子理阳道,后治阴德;天子听外治,后听内治。教顺成俗,外内和顺,国家理治,此之谓盛德。”
古代的天子,在王后下面设立六宫,置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管理天下的家政、家务,以彰显妇女顺从的德行,所以使得天下所有的家庭都能内部和谐而治理有方。天子设立六官、置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管理天下的政事,政务,以明确天下男子的政教,因此政治和睦而国家安定。所以说:天子负责对男子教化,王后负责令女子顺从;天子治理阳刚之道,王后治理阴柔之德;天子负责王宫之外的国政、国务,王后负责王宫之内的家政、家务。男子受到良好的教化,女子养成顺从的品行,全国形成良好风俗;王宫之外和睦,王宫之内和顺,国家治理德井井有条,这就是天子与王后伟大的德行。)
  是故男教不修,阳事不得,讁见于天,月为之食。是故日食则天子素服而修六官之职,荡天下之阳事;月食则后素服而修六宫之职,荡天下之阴事。故天子之与后,犹日之与月,阴之与阳,相须而后成者也。天子修男教,父道也;后修女顺,母道也。故曰:“天子之与后,犹父之与母也。”故为天王服斩衰,服父之义也;为后服资衰,服母之义也。
所以男子的教化如果不修治完善,阳刚之事就不能办好;上天所显现得谴责就是日蚀;妇女的顺服之道如果不修治完善,阴柔之事就不能办好;上天所显现得谴责,就是月蚀。所以如果发生日蚀,天子就穿上纯白的衣服,并检讨改进六官的职事,对天下阳事中的污秽加以清除;如果发生月蚀,王后就穿上纯白的衣服,并检讨改进六宫的职事,对天下阴事中的污秽加以清除。所以天子与王后,就如同太阳与月亮,阴与阳,彼此互相依存辅佐才能成功。天子负责男子的教化,属于为父之道;王后负责教育妇女顺从,属于为母之道。所以说:“天子与王后,如果父亲和母亲。”因此,为天子服丧要服斩衰,类似为父亲服丧的意义;为王后服丧要服齐衰,类似为母亲服丧的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6 14:36: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mile 于 2020-12-17 15:40 编辑

《乡饮酒义》抄写,查字,翻译,心得:
  乡饮酒之义:主人拜迎宾于庠门之外,入,三揖而后至阶,三让 而后升,所以致尊让也。盥洗,扬觯,所以致洁也。拜至,拜洗, 拜受,拜送,拜既,所以致敬也。尊让洁敬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 也。君子尊让则不争,洁敬则不慢,不慢不争,则远于斗辨矣;不斗 辨则无暴乱之祸矣。斯君子之所以免于人祸也,故圣人制之以道。
乡饮酒的礼仪是这样:主人在乡学门外拜迎宾客,宾客进门之 后,作揖三次然后到阶下,彼此推让三次然后升阶,这样做都是为 了表示尊敬谦让的意思。洗手洗杯,然后举杯饮酒,这是为了表示 清洁。宾客到了而主人拜迎,主人洗爵而宾客拜谢,主人献酒而宾 客拜受,宾客接受了而主人在阼上拜送,宾客干杯而拜,这样是为 了表达敬意。彼此尊重、谦让、洁净、恭敬,这是君子相互交往的原 则。君子能尊重谦让,就不会发生争斗;能洁净恭敬,就不会出现 怠慢;不怠慢不争斗,就不会有争讼的事;没有争讼的事,也就没有 强暴作乱的祸害了。这是君子避免祸害的方法,所以圣人用礼来 加以制约。)
   乡人、士、君子,尊于房中之间,宾主共之也。尊有玄 酒,贵其质也。羞出自东房,主人共之也。洗当于东荣,主人之 所以自洁,而以事宾也。
乡大夫、州长、里正及卿、大夫、士等人行乡饮酒礼时,酒樽放 在房户之间,表示这是宾主共用的。樽里盛着水,是以质朴为贵。 菜肴从东房端出来,表示是由主人供具的。在东边房檐下放个 “洗”,是主人自己洁净用的,表示敬事宾客。)
  宾主,象天地也;介僎,象阴阳也;三宾,象三光也;让之三 也,象月之三日而成魄也;四面之坐,象四时也。天地严凝之 气,始于西南,而盛于西北,此天地之尊严气也,此天地之义气也。 天地温厚之气,始于东北,而盛于东南,此天地之盛德气也,此天地 之仁气也。
宾与主,象征天与地;介与僎,象征阴与阳;宾,介僎及众宾客, 象征日月星三光;彼此推让三次,象征月朔后三天而月始见光明; 四面对着坐,象征着春夏秋冬四时。天地间严肃寒凝的气,从西南 方开始,到西北方最为强盛,这是天地间尊贵威严的气,是天地间 的义气。天地间温和敦厚的气,从东北方开始,到东南方最为强 盛,这是天地间盛明道德的气,是天地间的仁气。)
  主人者尊宾,故坐宾于西北,而坐介于西南以辅宾。宾者,接 人以义者也,故坐于西北。主人者,接人以德厚者也,故坐于东南。 而坐僎于东北,以辅主人也。仁义接,宾主有事,俎豆有数曰圣, 圣立而将之以敬曰礼,礼以体长幼曰德。德也者,得于身也。故 曰:古之学术道者,将以得身也。是故圣人务焉。
主人尊敬宾客。所以把宾客的位置安排在西北方,而把介的 位置安排在西南方,以辅助宾客。宾客是用义来待人的,所以坐在 西北。主人是用仁德敦厚来待人的,所以坐在东南方。而把僎安 排在东北方,以辅助主人。仁义交接,宾主各安其所,而且待客的 俎豆符合数目,这就叫做圣明。既圣明,又恭敬,这就叫做礼。用 礼来作规范,使长幼身体力行,这就叫德。所谓德,就是自身的行 为都合于礼义。所以说:古代学习道艺的人,就是要使心身有所 得。因此,圣人都努力去实行。)
  祭荐,祭酒,敬礼也。哜肺,尝礼也。啐酒,成礼也。于席末,言是席之正,非专为饮食也,为行礼也。此所以贵礼而贱 财也。卒觯,致实于西阶上,言是席之上,非专为饮食也,此先礼 而后财之义也。先礼而后财,则民作敬让而不争矣。
宾在席上祭主人所献的菜肴与酒,这是向主人表示敬意的礼 仪。尝一下肺,是表示接受主人所献菜肴的礼仪。尝一口酒,是表 示成就主人献酢的礼仪。移到席的末位,是说此席的真正意义不 只是为饮食,而是为了行礼,这是重礼仪而轻财物的表现。在西阶 上干杯,也是说此席的意义不只是为饮食。这都是表示先礼仪而 后财物的意思。能够做到先礼仪而后财物,那么人民中就会兴起 一种恭敬谦让的风气,也就不会发生互相争夺的事了。)
    乡饮酒之礼:六十者坐,五十者立侍,以听政役,所以明尊长 也。六十者三豆,七十者四豆,八十者五豆,九十者六豆,所以明养 老也。民知尊长养老,而后乃能入孝弟。民入孝弟,出尊长养老, 而后成教,成教而后国可安也。君子之所谓孝者,非家至而日见之 也;合诸乡射,教之乡饮酒之礼,而孝弟之行立矣。孔子曰:“吾观 于乡,而知王道之易易也。”
乡饮酒的礼仪是:六十岁以上的人坐着,而五十岁的人则站着 侍候,听候差使,这是为了表明对长辈的尊重。六十岁的人三盘 菜,七十岁的人四盘,八十岁的人五盘,九十岁的人六盘,这是为了 表明对老人的奉养。人民懂得尊敬奉养老人,然后才能在家孝顺 父母,善事兄长。人民能在家中孝顺父母,善事兄长,在外尊敬奉 养老人,而后教化才能成功。教化成功了,然后国家才能得到安 定。君子所说的孝,并不是挨家挨户去宣扬,也不是要每天召来加 以戒谕;而只要在乡饮酒和射的时候把人们集合起来,教导他们乡 饮酒的礼仪就行了,这样孝顺悌爱的德行就建立了。孔子说:“我 参观过乡饮酒的礼仪,就知道王者的教化是很容易推行的。”)
    主人亲速宾及介,而众宾自从之。至于门外,主人拜宾及 介,而众宾自入。贵贱之义别矣。三揖至于阶,三让以宾升,拜 至、献酬,辞让之节繁。及介,省矣。至于众宾升受,坐祭、立饮, 不酢而降。隆杀之义辨矣。
主人亲自到宾及介的家中敦请,而其他的众宾则先到宾家的 门外,等着跟随宾一同前往。到了主人门外,主人拜迎宾及介,而 揖请其他的宾客进去。这样做贵贱就分得很清楚了。宾主彼此三 揖然后走到阶前,互相推让三次然后主人引导宾登阶。拜迎、揖让 宾的来到,又酌酒献宾,宾又回敬主人,辞让的礼节十分繁富。至 主人与介之间,礼节就减省了许多。至于其他众宾,只是登阶接受 献爵,坐着行祭,站着喝酒,不必回敬主人就可下阶。从这些不同 的做法来看,礼的繁富与省减就分得很清楚了。)
    工入,升歌三终,主人献之;笙入三终,主人献之;间歌三终,合乐三终。工告乐备,遂出。一人扬觯,乃立司正焉。 知其能合乐而不流。宾酬主人,主人酬介,介酬众宾,少长以齿,终 于沃洗者焉。知其能弟长而无遗矣。降,说屦升坐,修爵无数, 饮酒之节,朝不废朝,莫不废夕。宾出,主人拜送,节文终遂焉。 知其能安燕而不乱也。
乐正进来,登堂唱了三首诗歌,主人献酒给他;吹笙的人进来, 在堂下吹奏了三支曲子,主人也献酒给他;乐正与吹笙的又轮流交 替地各演奏了三首诗歌;然后一唱一吹配合起来各演奏了三首诗 歌。于是,乐正就报告主宾,乐歌已经演奏完备,自己就退下堂来。 这时主人身边管事的人对宾举杯,表示开始旅酬,于是就设立司 正。由此可知,乡饮酒能使大家和谐欢乐而又不放肆失礼。宾先 向主人劝酒,主人又向介劝酒,介又向众宾客劝酒,按年龄的长幼 顺序饮酒,直到侍候宾主盥洗的人为止。由此可知,乡饮酒时,不 论年纪长幼都不会遗漏。撤俎之后都走下堂来,脱掉鞋子,然后再 登堂就坐,这时就开始无算爵,彼此劝酒,不计杯数。饮酒的限度 要以早上不耽误早朝、晚上不耽误治事为准。饮酒结束,宾离去, 主人拜送。至此,所有的礼仪都全部完成了。由此可知,乡饮酒可 以使大家平安燕乐而不发生任何混乱。)
    贵贱明,隆杀辨,和乐而不流,弟长而无遗,安燕而不乱,此五 行者,足以正身安国矣。彼国安而天下安,故曰:“吾观于乡,而 知王道之易易也。”
贵贱分明了,礼的繁富和省减清楚了,和谐欢乐而又不放肆失 礼,不论长幼都不会遗漏,平安燕乐而不发生混乱,这五种行为,足 以规范身心而安定国家。国家安定了,天下才能安定。所以孔子 说:“我参观了乡饮酒的礼仪,就知道王者的教化是很容易推行 的。”)
   乡饮酒之义:立宾以象天,立主以象地,设介僎以象日月,立三 宾以象三光。古之制礼也,经之以天地,纪之以日月,参之以三光, 政教之本也。
乡饮酒的意义是:设立宾以象征天的崇高,设立主以象征地的 低卑,设立陪客、观礼者以象征日月,设立三位长宾以象征三大辰。 古代制定礼法,以天地来经营它,以日月来总理它,以三大辰来辅 助它,这些是政治与教化的根本。)
   亨狗于东方,祖阳气之发于东方也。洗之在阼,其水在洗 东,祖天地之左海也。尊有玄酒,教民不忘本也。
在堂的东方烹煮狗肉,是效法阳气起于东方。“洗”放在阼阶 上,所用的水摆在“洗”的东边,这是效法天地的东方是海。酒樽里 盛着水,是教导人民不要忘了本源。 )
    宾必南乡。东方者春,春之为言蠢也,产万物者圣也。南方 者夏,夏之为言假也,养之,长之,假之,仁也。西方者秋,秋之为 言愁也,愁之以时之,守义者也。北方者冬,冬之言中也,中者藏也。是以天子之立也,左圣,乡仁,右义,偝藏也。介必东乡, 介宾主也。主人必居东方,东方者春,春之为言蠢也,产万物者也; 主人者造之,产万物者也。月者三日则成魄,三月则成时,是以礼 有三让,建国必立三卿。三宾者,政教之本,礼之大参也。
宾一定要面向南坐。东方就是春天的位置,所谓春就是活动 生长的意思,化育万物,是因为生气通达的原故。南方就是夏天的 位置,所谓夏就是大的意思,供养万物,生长万物,繁盛万物,这就 是仁。西方是秋天的位置,所谓秋就是收敛的意思,依时节杀戮来 收敛,目的是为了守义。北方是冬天的位置,所谓冬就是终了的意 思,庄稼收割完毕就要收藏。所以天子站立时,都是左傍着“圣”, 面向着“仁”,右靠着“义”,背依着“藏”。介一定要面向东坐,在宾 主之间通达情意。主人一定要坐在东方,东方是春天的位置,所谓 春天就是活动生长的意思,是化育万物的。作主人的就这个位置, 是因为他也是生产万物以奉宾的。月朔后三日,然后阴暗的部分 才开始恢复光明,三个月就成为一季,所以礼有推让三次的规定, 建国也一定要设立三个卿位。乡饮酒时设立三位长宾,也是这个 意思。这是政治教化的根本,也是礼的最大依据。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7 16:3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射义》抄写,查字,翻译,心得:
  古者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礼;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 乡饮酒礼。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 明长幼之序也。
古代诸侯举行射礼,一定先举行燕礼;卿、大夫、士举行乡射 礼,一定先举行乡饮酒礼。燕礼这一礼节,是用来明确君臣之间的 名分的;乡饮酒这一礼节,是用来明确长幼次序的。)
   故射者,进退周还必中礼。内志正,外体直,然后持弓矢审 固。持弓矢审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观德行矣。
射箭的人,前进、后退、转身一定要合乎礼仪的要求。思想纯 正,身体挺直,然后拿起弓矢,目光专注箭靶。拿起弓矢,目光专注 箭靶,然后才能谈到射中。这样在射箭过程中就可以观察到人的 道德品性了。)
   其节:天子以《驺虞》为节,诸侯以《狸首》为节,卿大夫以 《采蘋》为节,士以《采繁》为节。《驺虞》者,乐官备也;《狸首》 者,乐会时也;《采蘋》者,乐循法也;《采繁》者,乐不失职也。 是故天子以备官为节,诸侯以时会天子为节,卿大夫以循法为节, 士以不失职为节。
射箭时的音乐节拍是:天子射时,用《驺虞》为节拍;诸侯射时, 用《狸首》为节拍;卿大夫射时,用《采蘋》为节拍;士射时,用《采蘩》 作为节拍。《驺虞》歌颂百官齐备,《狸首》歌颂诸侯按时朝见天子, 《采蘋》歌颂遵循法度,《采蘩》歌颂不荒废本职工作。所以天子用 齐备百官的歌曲为节拍,诸侯用按时朝会天子的歌曲为节拍,卿、 大夫用遵循法度的歌曲为节拍,士用不荒废本职工作的歌曲为节拍。 )

   故明乎其节之志,以不失其事,则功成而德行立。德行立则无 暴乱之祸矣,功成则国安。故曰:射者,所以观盛德也。
明确各自伴射歌曲的思想意义,从而不荒废各自的职事,这样 就能达到成就功业和确立好的品德行为。各种人都确立好的品德 行为,就不会有暴虐作乱的种种灾祸发生,成就功业就可以使国家 安定。所以说:举行射礼,可以用来观察美好的德行。 )
   是故,古者天子以射选诸侯、卿、大夫、士。射者,男子之事也,因而饰之以礼乐也。故事之尽礼乐而可数为以立德行者, 莫若射。故圣王务焉。
因此,古代天子利用射箭来考察诸侯、卿、大夫、士的德行。射 箭这件事,是每一个男子都应该从事的,并用乐曲来配合修饰它。 能与礼乐相配合,又可以不断反复地进行,从而确立好的品德行为 的,没有比射箭更好的了。所以,圣明的君主一定致力于射这件事。 )
   是故,古者天子之制:诸侯岁献贡士于天子,天子试之于射 宫。其容体比于礼,其节比于乐,而中多者,得与于祭;其容体不 比于礼,其节不比于乐,而中少者,不得与于祭。数与于祭,而君有 庆;数不与于祭,而君有让。数有庆而益地,数有让而削地。故曰: 射者,射为诸侯也。是以诸侯君臣尽志于射,以习礼乐。夫君臣习 礼乐而以流亡者,未之有也。
因此,古代天子规定:诸侯每年要向天子报告和进奉祭祀物 品,还向天子推荐人才,天子在射宫对他们进行考核。如果仪态合 乎礼仪,发射的快慢合于乐曲的节拍,射中的次数又多的人,获得 参加祭祀的资格;如果仪态不合乎礼仪,发射的快慢不合于乐曲的 节拍,而中靶的次数又少的人,不能参加祭祀。推荐的士,多次参 加祭祀的,君主就获得褒奖;推荐的士,多次不能参加祭祀的,君主 要受到责罚。多次受到褒奖的就增加封地,多次受到责罚的就削 减封地。所以说:射箭这件事,它是有关诸侯的赏罚。因为如此, 所以诸侯君臣们尽心于习射,藉以练习并熟悉礼仪和乐曲。国君 大臣都能很好地学习礼乐,却因此遭到放逐灭国的,从来没有过。 )

   故诗曰:“曾孙侯氏,四正具举;大夫君子,凡以庶士,小大 莫处,御于君所;以燕以射,则燕则誉。”言君臣相与尽志于射,以习 礼乐,则安则誉也。是以天子制之,而诸侯务焉。此天子之所以养 诸侯而兵不用,诸侯自为正之具也。
所以诗说:“天子的宗室诸侯,当燕礼向宾、公、卿、大夫们举杯 献酒完毕后,大夫们和品德高尚的君子们、众士们,无论职位高低 都不要留滞于各自的官衙内,都到君主处侍候;来参加燕礼又参加 射礼,既获得安乐又获得声誉。”诗意是说君臣共同在一起专心于 射,藉以练习礼乐,既安乐又有声誉。因为如此,所以天子制定射 礼,诸侯全力从事于射礼。这就是天子不通过武力来治理诸侯,诸 侯纠正自己行为的办法啊!
   孔子射于矍相之圃,盖观者如堵墙。射至于司马,使子路 执弓矢,出延射曰:“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 余皆入。”盖去者半,入者半。又使公罔之裘、序点扬觯而语,公 罔之裘扬觯而语曰:“幼壮孝弟,耆耋好礼,不从流俗,修身以俟死 者不?在此位也。”盖去者半,处者半。序点又扬觯而语曰:“好 学不倦,好礼不变,旄期称道不乱者不? 在此位也。”盖仅有存 者。
孔子在矍相的场上演习射礼,观看的人挤得像一堵墙。乡饮 酒礼毕,司正改称司马行射礼时,孔子让子路拿着弓矢出来延请射 箭的人说:“打败仗的将军,使国君亡国的大夫,贪图财产认人作父 的不要进入,其余都进入。”离去的大概有一半人,进入的有一半 人。孔子又让公罔之裘、序点举起酒杯对大众讲话,公罔之裘举杯 说:“二三十岁时能做到孝顺父母敬爱兄弟,六七十岁时能爱好礼 仪,不随波逐流,修养品德到老,有这样的人吗?如果有,请站到射 位上。”离去的大约有一半,留下的有一半。序点又举杯说:“爱好 学习永不懈怠,爱好礼仪矢志不变,八十九十乃至百岁,称颂正道 不受悖乱的影响,有这样的人吗? 如果有,请站到射位上。”这样很 少有人留下来了。
   射之为言者,绎也;或曰,舍也。绎者,各绎己之志也。故 心平体正,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则射中矣。故曰:为人父者, 以为父鹄;为人子者,以为子鹄;为人君者,以为君鹄;为人臣者, 以为臣鹄。故射者各射己之鹄。故天子之大射谓之射侯。射侯 者,射为诸侯也,射中则得为诸侯,射不中则不得为诸侯。
射的意义,是抒发的意思;又说是舍处的意思。抒发的意思, 指抒发各人的志向。思想纯正、身体端正,拿起弓矢,视力集中,瞄 得很准,就能射中箭靶。所以说:做父亲的,在射箭时把射中箭靶 当作做好父亲的目标;做儿子的,把射中箭靶当作做一个好儿子的 目标;做国君的,把射中箭靶当作做好一个国君的目标;做臣下的, 把射中箭靶当作做好臣下的目标。射箭的人身份不同,各人都把 射中作为符合各种身份的目标。天子举行大射之礼称作“射侯”。 “射侯”的意思,是说射箭的目的是做诸侯,射中靶心符合做诸侯, 射不中靶心就不够诸侯的条件。)
   天子将祭,必先习射于泽。泽者,所以择士也。已射于泽, 而后射于射宫。射中者得与于祭,不中者不得与于祭。不得与于 祭者有让,削以地。得与于祭者有庆,益以地。进爵、绌地是也。
天子将要举行祭祀,必定先在泽宫演习射箭。泽字的意思,是 说利用射箭在诸侯推荐的士中选择助祭的人。在泽宫演习完毕 后,然后又到射宫演习射箭。射中的人获得参与祭祀,没有射中的 人不能参与祭祀。不能参加祭祀的要受到责罚,削减推举诸侯的 封地。获得参加祭祀的人受到奖励,增加荐举诸侯的封地。提升 爵位、减损封地都根据射箭。)
   故男子生,桑弧蓬矢六以射天地四方。天地四方者,男子之 所有事也。故必先有志于其所有事,然后敢用谷也。饭食之谓也。
生了男孩子后,一定在门口挂着桑木的弓和六根用蓬草做的 箭,用来向上下及东南西北四方发射。天地四方之事,是男子应从 事的事。所以一定先立这个志,然后才敢享用谷物。犹言得先做 事,然后才有饭吃。 )
    射者,仁之道也。射求正诸己,己正然后发;发而不中,则不怨 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孔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 揖让 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
射箭这件事,包涵“仁”的道理。射先要求自己思想纯正、身体 端正,自己做到思想纯正和身体端正,然后才射。射箭,没有射中, 不埋怨胜过自己的人,回过头来在自身找原因罢了。孔子说:“品 德高尚的君子是不与人争胜的;如有所争,一定是射箭吧! 揖拜谦 让升堂,射后,下堂再共同饮酒,这是君子的争胜。”
    孔子曰:“射者何以射? 何以听?循声而发,发而不失正鹄者,其唯贤者乎! 若夫不肖之人,则彼将安能以中?”诗云:“发彼 有的,以祈尔爵。”祈,求也,求中以辞爵也。爵者,所以养老也, 所以养病也。求中以辞爵者,辞养也。
孔子说:“射箭的人射箭的目标是什么? 耳朵注意听什么? 按 照音乐的节拍射,射出后又正中靶的中心,只有贤德的人才能做到 啊! 至于不贤之辈,他们如何能射中目标呢?”《诗经》说:“射箭希 望射中靶心,以免喝你的罚酒。”祈,是求的意思,希望射中,求得免 喝罚酒。酒是用来养老的,或用来养病的。希望射中以免喝酒,这 是推辞别人的奉养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8 14: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燕义》抄写,翻译,查字,心得
  古者周天子之官,有庶子官。庶子官职诸侯、卿、大夫、士之 庶子之卒,掌其戒令,与其教治,别其等,正其位。国有大事,则 率国子而致于大子,唯所用之。若有甲兵之事,则授之以车甲,合 其卒伍,置其有司,以军法治之,司马弗正。凡国之政事,国 子存游卒,使之修德学道,春合诸学,秋合诸射,以考其艺而进退 之。
古代周天子设置庶子官。庶子官的职责是管理诸侯、卿、大 夫、士的诸子的部队,执掌他们的戒法政令,参与评定他们材艺的 等第,确定他们朝位的位次。国家有大事,就率领国子到太子那里 去,听凭太子任用。如果有战事,就发给他们兵车、盔甲和武器,按 军队编制把他们组织起来,给他们选派将帅,一切都按军法管理, 不受司马的节制。凡属国家一般赋役都可免去。国内有征役之 时,让他们组织起来,勤修德行,力学道艺,春季聚集在太学,秋季 集合在射宫,考核他们的学业,根据成绩的优劣,决定他们的进退。)
    诸侯燕礼之义:君立阼阶之东南,南乡尔卿,大夫皆少 进,定位也。君席阼阶之上,居主位也;君独升立席上,西面特 立,莫敢通之义也。
诸侯饮宴群臣的礼仪是这样的:国君立在阼阶的东南方,向南 揖卿,使卿靠近一些;又揖大夫,大夫稍微向前进。这是定群臣之 位。国君的坐席在阼阶上面,居于主位。国君独自升席,面向西 方,独自站着,这是表示没有人与他匹敌的意思。)
    设宾主,饮酒之礼也。使宰夫为献主,臣莫敢与君亢礼也; 不以公卿为宾,而以大夫为宾,为疑也,明嫌之义也。宾入中庭, 君降一等而揖之,礼之也。
分设宾主,这是酒宴上的礼节。国君命宰夫代替自己做主人, 向宾客敬酒,这是因为参加酒宴的臣下不敢与国君行对等的礼节。 不以公卿做宾,而以大夫做宾,是因为不这样就容易产生臣与君同 尊的嫌疑,因而这是避嫌疑的意思。宾走入庭中的时候,国君就走 下一级台阶,向宾客作揖,这是表示他对宾客以礼相待。
    君举旅于宾,及君所赐爵,皆降,再拜稽首,升成拜,明臣礼 也。君答拜之,礼无不答,明君上之礼也。臣下竭力尽能以立功于 国,君必报之以爵禄,故臣下皆务竭力尽能以立功,是以国安而君 宁。礼无不答,言上之不虚取于下也。上必明正道以道民,民道之 而有功,然后取其什一,故上用足而下不匮也,是以上下和亲而 不相怨也。和宁,礼之用也,此君臣上下之大义也。故曰:燕礼者, 所以明君臣之义也。
在国君与众宾举行旅酬及国君向臣下赐爵劝饮的时候,宾及 臣下都走到堂下,向国君再拜叩头,国君使小臣请他们回到堂上席 位,他们还要在堂上再拜叩头,然后接受,以完成礼节,这是表明做 臣子应有的礼数。国君也起来向他们答拜,礼仪中没有不答拜的, 这是表明做君主的应有的礼数。臣子们竭尽力量和才能,为国立 功,国君必定会赐给他们爵位和官禄作为报答,因此臣子们都竭尽 力量和才能为国立功,这样一来,国家就会安定,国君也就清静无 事了。礼仪中没有不报答的,意思是说在上位的人决不会白白掠 取在下位的人。在上位的人必定明了用正确的治国之道去引导人 民,使人民依从这条治国之道去做而有所收获,然后征收他们收获 的十分之一作为赋税,就能使国库充实、人民富足。这样一来,就 会上下和乐亲近而不会相互怨恨了。和乐和安宁,是施行礼的结 果,是君臣上下间大义之所在。所以说:燕礼,是发扬君臣间大义 的重要途径。 )
     席:小卿次上卿,大夫次小卿,士、庶子以次就位于下。献 君,君举旅行酬;而后献卿,卿举旅行酬;而后献大夫,大夫举旅行 酬;而后献士,士举旅行酬;而后献庶子。俎豆、牲体、荐羞,皆有 等差,所以明贵贱也。
饮宴时坐席的设置是这样的:小卿的席位次于上卿,大夫的席 位又次于小卿,士及庶子则依次坐在阼阶下面。饮酒的时候,宰夫 代国君做主人,先给国君敬酒,国君举杯向大家劝饮;然后又给卿 敬酒,卿也举杯向大家劝饮;然后给大夫敬酒,大夫又举杯向大家 劝饮;然后给士敬酒,士也举杯向大家劝饮;最后给庶子敬酒。饮 宴时所用的食器、菜肴等,都因地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别。这些都是 用来表明尊卑贵贱的。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8 14: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聘义》抄写,查字,翻译,心得:
  聘礼,上公七介,侯伯五介,子男三介,所以明贵贱也。介绍 而传命,君子于其所尊弗敢质,敬之至也。三让而后传命,三让 而后入庙门,三揖而后至阶,三让而后升,所以致尊让也。
行聘礼,上公使卿出聘用七个介,侯伯用五个介,子男用三个 介,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分别尊卑。介一个接一个地传达聘君的 话,这是因为君子不敢对自己所尊重的人有所简慢,这是最恭敬的 表示。宾辞让三次然后才传达其君主的问候,推让三次然后进入 庙门,揖拜三次然后走到阶前,又推让了三次然后才登上阶,这是 为了尽量表示尊敬与谦让。)
   君使士迎于竟,大夫郊劳。君亲拜迎于大门之内而庙受,北面 拜贶,拜君命之辱,所以致敬也。敬让也者,君子之所以相接也。 故诸侯相接以敬让,则不相侵陵。
主国国君派士在边境迎接来聘的使者,又派大夫在郊外慰劳 他。君主又亲自在大门内拜迎,然后在庙中接受使者传达来聘之 意,面朝北拜受使者带来的礼物,并拜谢对方君主特派使者前来聘 问的盛情。这些都是为了表示敬让的意思。恭敬与谦让,是君子 相互交往的态度。所以诸侯之间以恭敬谦让相互交往,就不会出 现互相侵略欺凌的事了。
     卿为上摈,大夫为承摈,士为绍摈。君亲礼宾,宾私面、私觌、致饔饩、还圭璋、贿赠、飨食燕,所以明宾客君臣之义也。
接待宾时,用卿作上傧,用大夫作承傧,用士作绍傧。行聘结 束,主国的君主亲自执醴酒以礼宾。宾以个人身份会见主国的卿 大夫,还要以个人身份拜见主国的君主。主国的君主又派卿致送 饔饩到宾馆,还要退还宾作为信物的圭璋,并赠给宾一束纺绸。主 国的君主又以飨礼、食礼及燕礼接待宾,这样做都是为了表明宾 主、君臣之间的道义。
   故天子制诸侯,比年小聘,三年大聘,相厉以礼。使者聘而误,主君弗亲飨食也,所以愧厉之也。诸侯相厉以礼,则外不相侵, 内不相陵。此天子之所以养诸侯,兵不用而诸侯自为正之具也。
所以天子对诸侯制订制度:诸侯每年派大夫互行小聘,三年派 卿互行大聘,用礼来相互勉励。如果使者来聘问时,所行礼节有错 误,那么主国的君主就不亲自对使者行飨食的礼,这样做的目的是 为了使来聘的使者感到羞愧而勉励他改正。诸侯之间如果能用礼 来相互勉励,那么对外就不会相互侵犯,对内也不会相互欺凌。这 就是天子安抚诸侯,不用武力而诸侯自相匡正的工具。 )
    以圭璋聘,重礼也;已聘而还圭璋,此轻财而重礼之义也。诸 侯相厉以轻则重礼,则民作让矣。主国待客,出入三积,饩客于 舍,五牢之具陈于内,米三十车,禾三十车,刍薪倍禾,皆陈于外, 乘禽日五双,群介皆有饩牢,壹食再飨,燕与时赐无数,所以厚重 礼也。古之用财者,不能均如此,然而用财如此其厚者,言尽之于 礼也。尽之于礼,则内君臣不相陵,而外不相侵。故天子制之,而 诸侯务焉尔。
用圭璋作聘,是表示重视礼;聘礼完毕后主国的君主把圭璋归 还给宾,是表示轻视财物而重视礼的意思。诸侯之间如果能用轻 财重礼的道理相互勉励,那么在他们的人民中就会兴起谦让的风 气了。主国对待客人,不论入境或出境,都向客人致送三次米刍一 类的物品,把饔饩送到客人所住的馆舍,将五牢陈设在宾馆内,还 要供给三十车米,三十车禾,刍薪粮草则又加倍,这些都陈列在宾 馆的门外。又每日送家禽五双。而众介都有饩牢。在朝廷上举行 食礼一次,飨礼二次;而在寝宫举行的燕礼,以及赏赐时新食物就 没有一定的次数了。这些都是为了表示重视礼。古时候使用财 物,并不是都这样,但在聘礼中使用财物如此丰厚,是为了说明对 礼极其恭敬和重视。能做到对礼极其恭敬重视,那么在国内就不 会有君臣相欺凌,在国外就不会有诸侯相侵伐的事发生了。所以 天子设立了这种制度,而诸侯都愿意尽力去推行了。
   聘射之礼,至大礼也。质明而始行事,日几中而后成礼,非强 有力者弗能行也。故强有力者,将以行礼也。酒清,人渴而不敢 饮也;肉干,人饥而不敢食也;日莫人倦,齐庄正齐,而不敢解惰,以 成礼节,以正君臣,以亲父子,以和长幼。此众人之所难,而君子行 之,故谓之有行。
聘礼与射礼,是最大的礼。天刚亮就开始行礼,差不多快到中 午了礼的程序才进行完毕,倘使不是坚强有力的人便行不了。所 以坚强有力的人,才能行礼。酒冷了,人们即使口渴也不敢喝;脯 醢干了,人们即使饥饿也不敢吃;太阳下山了,人们虽然疲倦了,但 仍容貌严肃庄重,班列整齐,不敢有丝毫懈怠,而共同完成礼节,以 此使君臣各安其位,父子相互亲爱,长幼和睦相处。这是一般的人 所难以做到的,而君子却能做到,所以说君子有德行。)
     有行之谓有义,有义之谓勇敢。故所贵于勇敢者,贵其能以立 义也;所贵于立义者,贵其有行也;所贵于有行者,贵其行礼也。故 所贵于勇敢者,贵其敢行礼义也。故勇敢强有力者,天下无事则用 之于礼义,天下有事则用之于战胜。用之于战胜则无敌,用之于礼 义则顺治。外无敌,内顺治,此之谓盛德。故圣王之贵勇敢强有力 如此也。勇敢强有力而不用之于礼义、战胜,而用之于争斗,则谓 之乱人。刑罚行于国,所诛者乱人也。如此,则民顺治而国安也。
(有德行就是有义,有义就是勇敢。所以勇敢之所以可贵,就贵 在能树立正义。树立正义的可贵,就贵在有德行。有德行之所以 可贵,就贵在能行礼。所以说勇敢之所以可贵,就贵在能勇敢地行 礼义。所以勇敢而又坚强有力的人,在天下安定的时候,就用在礼 义的方面;在天下混乱的时候,就用在战争上以克敌制胜。能用在 战争上以克敌制胜,那么就天下无敌;能用在礼义方面,那么天下 就会和顺而安定了。对外无敌手,国内又和顺安定,这就叫做盛 德。所以贤明通达的先王这样看重勇敢与坚强有力。如果勇敢与 坚强有力不用在礼义及战胜敌人上,而用在争强斗狠上,那就是作 乱的人。国家实行的刑罚,所诛杀的正是这种作乱的人。如果能 这样做,那么人民就会顺服安居,而国家也就可以得到安定了。   )
     子贡问于孔子曰:“敢问君子贵玉而贱䃉者何也? 为玉之寡 而䃉之多与?”孔子曰:“非为䃉之多,故贱之也;玉之寡,故贵之也; 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 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 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 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 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
(子贡向孔子请教说:“为什么君子都看重玉而鄙贱似玉非玉的 珉呢?是因为玉少而珉多的缘故吗?”孔子回答说:“并不是因为珉 多,所以鄙贱它;玉少,所以看重它。那是因为以前君子将玉与美 德相比。玉温润而有光泽,像仁者的德性;细致精密而坚实,像智 者的德性;方正而不伤害别人,像义者的德性;佩玉垂而下坠,像君 子谦恭有礼;敲击一下,发出清脆悠扬的声音,结束时则嘎然而止, 像音乐一样优美动听;它身上的疵斑不会掩盖自身的光彩,自身的 光彩也不会掩盖本身的疵斑,就像忠实正直的品性;它的颜色就像 竹上的青色,光彩外发,而通达四旁,好像信实的德性,发自内心; 它的光彩,如太阳旁边垂着的像虹一样的白气,因此像天一样有无 所不覆的美德;它蕴藏在地下,但精气神采却呈现在山川之间,所 以又像地一样有无所不载的美德;用圭璋作为朝聘时的信物,是因 为玉有币帛所没有的美德。天下的人没有不看重玉的,这正如天 下的人都尊重道一样。《诗经》说:‘想念我那夫君啊,他性格温柔, 就像玉一样。’所以君子都看重它。”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4-29 17:20 , Processed in 1.084593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