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samwjiabao

家宝的《礼记》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0-7-15 23: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amwjiabao 于 2020-7-18 22:33 编辑

礼记 礼器第十抄写、正音、解释:
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
先王制定礼仪,有内在的本质也有外在的文的形式。忠信,就是礼的本质;义理,是礼的外在文的形式。所以说礼无本质不能成立,礼无外在文的形式,礼就不能施行。


礼也者,合于天时,设于地才,顺于鬼事,合于人心,理万物者也。是故天时有生也,地理有宜业,人官有能也,物曲有利也。故天不生,地不养,君子不以为礼,鬼神弗鄉也。居山以鱼鳖为礼,居泽以鹿(shǐ)为礼。故必举其定国之数,以为礼之大经。礼之大伦,以地广狭;礼之薄厚,与年之上下。是故年虽大杀,众不匡惧,则上之制礼也节矣。

礼的制定,必须合乎天时,配合地利,顺应鬼神,合乎人心,治理协调万物。所以,四时均有所之物,大地各有所宜,人的身体器官也各有所能,万物各有各各的利用价值。所以不是顺应天时的应季物产,不是当地的土产,君子都不会拿来做礼物,鬼神也不会食用。在山中居中却以鱼鳖为礼品,在河边居住却以鹿、猪为礼品,这些都是不合礼仪的。所以一定要根据本国物产的多少,来确定行礼的大法;礼物的多少,要以土地的大小为准;礼物的薄厚,要看当年的收成情况而定。所以即使遇到年成不好的时候,民众也不畏惧,因为上者制定礼仪是有分寸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16 23: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amwjiabao 于 2020-7-18 22:36 编辑

抄写、正音、解释:

礼,时为大,顺次之,体次之,宜次之,称次之。尧授舜,舜授禹,汤放桀,武王伐纣,时也。《诗》云:“匪革其犹,聿追来孝。” 天地之祭,宗庙之事,父子之道,君臣之义,伦也。社稷山川之事,鬼神之祭,体也。丧祭之用,宾客之交,义也。羔、豚而祭,百官皆足,大牢而祭,不必有余,此之谓称也。诸侯以龟为宝,以圭为瑞;家不宝龟,不藏圭,不台门,言有称也。


礼的制定,最重要的是要按照天时运行规律,其次是要符合伦理秩序,再其次是主体的分辨,再其次要符合事情的义理,最后是使用的物品要与身份相符合。尧禅让君权给舜,舜禅让君权给禹,商汤放逐夏桀,武王伐纣,这都是顺应天时而为。《诗》说:不是急于谋划,而是追怀先祖德功业以表示孝心。天地的祭祀,宗庙的机身,父子之道,君臣之义,这体现的是伦常的秩序。社稷之祭,山川之祭,鬼神之祭,祭祀因应对象不同,而祭祀仪式也不相同者就是得体。丧礼祭祀的费用,宾客对丧家的捐赠都要适宜,这就是符合义理。小祭祀用羊羔或小猪做祭品,祭品要够分给参加祭祀的人;大祭祀要用太牢牛、羊、猪做祭品,牲体分给参加祭祀的人不要有剩余,祭品与祭礼的规模相适宜,这就是称。诸侯以占卜吉凶的龟作为宝物,义天子赐予的圭玉为祥瑞;而卿大夫之家不以占卜吉凶的龟为宝物,不私藏美玉,不得像天子、诸侯一样在门的两旁建造高台或做成台门,使用的物品要和身份等级相适宜,这就是称。


礼,有以多为贵者: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一。天子之豆二十有六,诸公十有六,诸侯十有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诸侯七介七牢,大夫五介五牢。天子之席五重,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天子崩,七月而葬,五重八翣(sha);诸侯五月而葬,三重六翣;大夫三月而葬,再重四翣。此以多为贵也。
礼仪,有时以多为贵。比如:祭祀先祖的宗庙,天子是七庙,诸侯是五庙,大夫是三庙,士是一庙。天子吃饭时的碗具有二十六个,诸侯有十六个,上大夫有八个,下大夫有六个。诸侯的使者出使聘问带七个副手,主国馈赠七牢;大夫的使者出国聘问,带五个副使,住过馈赠五牢;天子的坐席是五层,诸侯的是三层,大夫的是两层。天子驾崩,停殡7个月后才下葬,墓坑中的抗木和茵各五层,翣八个;诸侯去世,停殡5个月后才下葬,墓坑中的抗木和茵各三层,翣六个;大夫去世,停殡3个月后才下葬,墓坑中的抗木和茵各二层,翣4个.这就是以多为贵的礼节。

有以少为贵者:天子无介;祭天特牲;天子适诸侯,诸侯膳以犊;诸侯相朝,灌用郁鬯(chang),无笾豆之荐。大夫聘,礼以脯、醢;天子一食,诸侯再,大夫、士三,食力无数;大路繁缨一就,次路繁(pan)缨一就;圭璋特,琥璜爵;鬼神之祭单席。诸侯视朝,大夫特,士旅之。此以少为贵也。

礼仪有时以少为贵:天子出巡,没有副手;天子祭天,只用一头牛;天子到诸侯国中,诸侯也仅以一头牛犊招待,诸侯互相出访,主国在招待时,只有郁鬯来招待宾客,不用准备肉干和肉酱。大夫出使诸侯聘问,就要准备肉干、肉酱;天子进食,吃一口就说饱了,诸侯吃两口就说饱了,大夫和士吃三口就说吃饱了。体力劳动者吃饱为止。天子祭天所乘坐的大路车,马腹和马颈只有一圈装饰,而其他活动乘坐的此路车,,只有一圈装饰。诸侯在朝聘中圭璋作为礼品是单独进献的,而琥璜要在以酒酬宾时作为附带的礼品呈送。天子坐席五层,诸侯三层,但祭祀鬼神时只用一层席子。诸侯视朝,大夫人数少,国剧与之一一行礼作揖,士人数多,国君只是做一个揖,这些都是以少为贵的礼节。

有以大为贵者:宫室之量,器皿之度,棺椁之厚,丘封之大。此以大为贵也。
礼仪有时候以大为贵,如宫室的规模,器皿的容量,棺木的厚薄,坟头的大小。这些都是以大为贵的礼节。

有以小为贵者:宗庙之祭,贵者献以爵,贱者献以散,尊者举觯,卑者举角;五献之尊,门外缶,门内壶,君尊瓦甒(wu)。此以小为贵也。
有的时候礼以小为贵,比如宗庙祭祀,贵这献尸用较小的爵,贱者献尸用比较大的散。尸尊,尸以觯尝酒,主人卑,举角杯而饮。诸侯中的子爵、男爵飧礼中的五献治理,盛放酒醴的容器,缶最大,放在门外,放置给士旅食这的酒醴;壶较小,放在门内,放置给卿大夫的就醴;瓦甒更小,放在堂上,放置君宴飨用的酒醴。这些都是一小为贵的礼节

有以高为贵者: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天子、诸侯台门。此以高为贵也。

有时,礼以高为贵,例如,天子的堂高九尺,诸侯的高七尺,大夫的高五尺,士的高三尺,只有天子、诸侯可以建台门,这些都是以高为贵的礼节。

有以下为贵者:至敬不坛,扫地而祭。天子诸侯之尊废禁,大夫、士棜禁。此以下为贵也。
有时礼以低为贵,例如天子祭天,并不修筑高台,而是直接扫净地面进行祭祀。仪式中,天子、诸侯盛酒的器具不放置在禁上,而是直接放在地上。这些都是以下为贵的礼节。

礼有以文为贵者:天子龙衮,诸侯黼,大夫黻,士玄衣纁裳;天子之冕,朱绿藻,十有二旒(liu),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士三。此以文为贵也。
有的时候,礼以文饰繁多为贵,例如,天子穿着绘有龙纹等图案的衮服,诸侯穿着有斧纹等抟的礼服,大夫穿着绘有黑青相间花纹的礼服,士穿着玄色上衣,浅红色下裳,没有图案。天子戴的冕悬垂有用朱、绿彩色丝绳穿着的十二条旒,诸侯戴的冕悬垂有九条旒,上大夫七条,下大夫五条,士三条,这些都是以文饰繁多为重的礼节。
有以素为贵者:至敬无文,父党无容,大圭不琢,大羹不和,大路素而越席,牺尊疏布幂,樿杓。此以素为贵也。
有的礼节以纹饰朴素为礼,例如祭祀至为尊敬的上天,天子所穿的大裘没有文饰,在父辈面前,不讲究揖让周旋的仪容动作。天子朝祭日月时所用的大圭,不加任何修饰,祭祀供奉的肉汁,不加任何调料;祭天用的大路,没有繁复的装饰,只铺垫蒲草编织的席子;牛形的樽,用粗布覆盖,用白理木制作的勺子舀酒。这些都是以文饰朴素为贵的礼节。
孔子曰:“礼,不可不省也。”礼不同,不丰、不杀,此之谓也。盖言称也。
孔子说,礼不能不注意审查。礼有不同,应减少的不能增加,应增加的不能减少。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要做到礼仪与礼物相匹配。

礼之以多为贵者,以其外心者也;德发扬,诩万物,大理物博,如此,则得不以多为贵乎?故君子乐其发也。礼之以少为贵者,以其内心者也。德产之致也精微,观天子之物无可以称其德者,如此则得不以少为贵乎?是故君子慎其独也。
以多、大、高、文为贵的礼仪,这是为力将内心的德性表现在外;王者发扬内心的仁德,遍及万物,以统理天下万物,这样的话,能不以多、大、高、文为贵吗?所以君子乐于用礼向外展示德性。礼之所以少,小,下、素为贵的,是为了专注于内心之德的诚敬,内心之德达到极致,精深微妙,遍观天下之物没有能与之匹敌的,如果 这样的话,能不以少,小,下、素为贵吗?所以君子要审慎的以少礼来表现自己的德性。

古之圣人,内之为尊,外之为乐,少之为贵,多之为美。是故先生之制礼也,不可多也,不可寡也,唯其称也。
古代的圣人,以内心的敬慎为樽,以外在的礼仪为乐,以少,小,下、素之礼为贵,以多、大、高、文之礼为美。所以先王制定礼仪,应少的不能多,应多的不可少,只求相称。

是故,君子大牢而祭,谓之礼;匹士大牢而祭,谓之攘。管仲镂簋(lou gui)、朱纮,山节藻棁(zhuo),君子以为滥矣。晏平仲祀其先人,豚肩不揜豆;浣衣濯冠以朝,君子以为隘矣。是故君子之行礼也,不可不慎也;众之纪也,纪散而众乱。孔子曰:“我战则克,祭则受福。”盖得其道矣。
所以大夫以上的用太牢祭祀可以称做礼,士用太牢祭祀就是盗用君子之礼的窃贼了。管仲身为卿大夫,却使用刻镂纹饰的簋,帽子系着红色的丝带,住室斗拱上绘着山图案,梁上的短柱划着水藻花纹,明礼的君子认为只是逾礼了。宴平仲也是大夫,他祭祀祖先时用的猪蹄小到连豆也装不满,穿着洗过的旧衣裳、戴着洗过的旧帽子就去朝君,明礼的君子认为他过于简陋了。由此看来,君子行礼,不可不慎重,因为礼统领着大众的纲纪。如果纲纪散乱则大众的行为也会散乱。孔子说:我知礼,打仗就一定胜利,祭祀就一定会得到福佑。着大概是掌握了礼与身份相称的道理。
君子曰:祭祀不祈,不麾(hui)蚤,不乐葆(bao)大,不善嘉事,牲不及肥大,荐不美多品。
君子说:祭祀不在于求福,不能求提早结束,祭祀用的币帛不贪多求大,举行冠、婚等嘉礼,除了祭告祖先不需另行祭祀,祭祀用的牺牲不需求肥大,供品也不是越多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18 22:31: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amwjiabao 于 2020-7-18 22:39 编辑

礼记,礼器第十抄写、正音、解释:
孔子曰:“臧文仲安知礼!夏父弗綦(qi)逆祀,而弗止也。燔(fan)柴于奥,夫奥者,老妇之祭也,盛于盆,尊于瓶。

孔子说:臧文仲怎么会是知礼的人呢?!夏父弗綦颠倒了祭祀的顺序,而不予以制止。用祭火神的燔柴之礼祭祀灶神,他也没有劝阻,祭灶,不过是祭祀老妇之神,将饭食放在盘中,酒盛放与瓶中而已。

礼也者,犹体也。体不备,君子谓之不成人。设之不当,犹不备也。”
所以说礼,如同是人的身体,身体不完整,君子也就不能被称为人了。礼如果施行不当,就如同身体不完整一样。

礼有大,有,小,有显,有微。大者不可损,小者不可益,显者不可掩,微者不可大也。故《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其致一也。未有入室而不由户者。
礼仪,有时以大为贵,有时以小为贵。有时以显著为贵,有时以隐晦为贵,以大为贵时不可减少,以小为贵时不可增加。需要表现显著的不要隐藏,需要隐晦时不可声张。所以《经礼》三百个主要礼仪,《曲礼》三千个礼仪细节,其内在义理时一致的。就如同要进入屋子的人没有不是从大门进入的。

君子之于礼也,有所竭情尽慎,致其敬而诚若,有美而文而诚若。君子之于礼也,有直而行也,有曲而杀也,有经而等也,有顺而讨也,有摭而播也,有推而进也,有放而文也,有放而不致也,有顺而摭也。
君子行礼,有时应当竭尽真情实意去表达,以其恭敬来表达诚顺,有时应当以文饰之美来表达诚顺。君子行礼,有时是直截了当的表达出来,有时是委婉稍稍的表现出来,有时是遵循常发平等的表达出来,有时是按顺序依次递减表达出来,有时是取之于上而普施于下表现出来,有时是依据对其先人之礼而顺承表达,有时是仿效自然而有文饰的,有时是仿效自然而文饰有所减少的。

三代之礼一也,民共由之。或素或青,夏造殷因。周坐尸,诏侑(you)武方;其礼亦然,其道一也;夏立尸而卒祭;殷坐尸。周旅酬六尸,曾子曰:“周礼其犹醵与!”
夏商周三代的礼仪是一脉传承的,是要民众共同遵守的。虽有事崇尚白色,有时崇尚黑色,但疾病是由夏朝创立,商殷传承沿用。周代祭祀宗庙时,尸时坐着的,告诉尸当行的礼仪和劝尸饮食,不无固定的常发,这种礼仪于商代一致,礼的道理都是一致道德。夏朝宗庙祭祀尸是一直站立知道仪式结束,在殷朝,尸是坐着的。在周朝祭祀时,有六亲苗之尸聚集在太祖庙,依次相互劝酒的礼仪,好像现在众人凑钱喝酒一样吧。

  君子曰:礼之近人情者,非其至者也。郊血,大飨腥,三献爓(xun),一献孰。是故君子之于礼也,非作而致其情也,此有由始也。是故七介以相见也,不然则已悫(que)。三辞三让而至,不然则已蹙(cu)。故鲁人将有事于上帝,必先有事于頖(pan)宫;晋人将有事于河,必先有事于恶池;齐人将有事于泰山,必先有事于配林。三月系,七日戒,三日宿,慎之至也。故礼有摈诏,乐有相步,温之至也。
君子说:礼仪中最近真实生活的礼仪,并不是最隆重,最崇敬的礼。例如在南郊祭天时用牲学为祭品,祭祀祖先时用生肉为祭品,而祭祀社稷,五祀时用在汤中煮至半熟的肉为祭品,祭祀鬼神的小祭才用熟肉做祭品。所以君子对于礼仪,不是一时兴起用以表达感情,而是有缘由的。所以国君相见,宾、主都要有七个随从负责传话,不然就显得太简单了。客人要三次向主人表达不敢当,宾客要三次客人进门,然后登堂,要不然就显得急促了。所以鲁国人如果要祭祀上帝,就一定先去頖宫祭祀;晋国人要祭祀黄河,一定先祭于恶池;齐国人要祭祀泰山,一定先祭于配林。大祭所用的牲,要提前三个月就系于牢中饲养,祭前的十日,要先进行七天的散斋,接着在进行三天严格的斋戒,然后才举行祭祀,这时谨慎到了极点。所以宾主的礼仪一定要有人引导,乐师一定要有人搀扶引路,这才使礼仪温厚妥贴到了极点。

礼也者,反本修古,不忘其初者也。故凶事不诏,朝事以乐。醴酒之用,玄酒之尚。割刀之用,鸾刀之贵。莞簟之安,而稿鞂之设。是故,先王之制礼也,必有主也,故可述而多学也。

所谓礼就是为了使人回归本性并遵循古制,不忘初始。所有有凶丧之事不会昭告,人们自然悲痛啼哭。朝廷宴飨老者贤者,奏乐自然使人愉悦。今人喝酒要喝酿制的甜酒,但祭神是却将白水玄酒放在甜酒之上。今人用刀要用锋利之刀,而祭祀时分割牲体仍然是使用古式鸾刀为贵。今人坐着蒲席,上面再铺竹席,非常舒适,但祭天是却仍然使用秸秆编成的席子。所以先王制定礼仪,一定要返归根本,修习古制为主,后人才能传承,学习。

  君子曰:无节于内者,观物弗之察矣。欲察物而不由礼,弗之得矣。故作事不以礼,弗之敬矣。出言不以礼,弗之信矣。故曰:“礼也者,物之致也。”
君子说:如果内心没有礼仪的检验标准,观察事物就不用明辨高下。想观察事物而不以礼为标准,就不可能得到正确的认识。所以做事不按礼仪做就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说话不依照礼仪,就没有人相信。所以说:礼是万物的准则。
是故昔先王之制礼也,因其财物而致其义焉尔。故作大事,必顺天时,为朝夕必放于日月,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是故天时雨泽,君子达亹亹焉。
所以过去先王制定礼仪,都会根据事物的特性而赋予其意义。所以举行祭祀一定要顺应天时,举行朝日,夕月之祭,一定要依据日出东方和月升西方的方式来进行。祭祀天帝,一定要凭借本来就高耸的山陵;祭祀地神,一定要凭借本身就低洼的川泽。这样上天应时降雨,君子都勤勉努力。

是故昔先王尚有德、尊有道、任有能;举贤而置之,聚众而誓之。是故因天事天,因地事地,因名山升中于天,因吉土以飨帝于郊。升中于天,而凤凰降、龟龙假;飨帝于郊,而风雨节、寒暑时。是故圣人南面而立,而天下大治。
所以,从前的先王尊崇有德行的人,尊重有道行的人,人用有才能的人,推荐贤人到合适的职位上,聚集众人宣誓。所以因燔柴之礼向上天报告成功,所以象征祥瑞的凤凰奖励,龟龙到来。因为祭祀天帝于南郊,所以风调雨顺,寒暑有序。这样圣人只需要南面站立即可,天下就大治了。

  天道至教,圣人至德。庙堂之上,罍尊在阼,牺尊在西。庙堂之下,县鼓在西,应鼓在东。君在阼,夫人在房。大明生于东,月生于西,此阴阳之分、夫妇之位也。君西酌牺象,夫人东酌罍(lei)尊。礼交动乎上,乐交应乎下,和之至也。
天道是最高的教导,圣人具备最高的品德。宗庙祭祀中,庙堂上,罍尊陈设在东阶,牺尊陈设在西阶。庙堂下,悬鼓设在两阶之间的西边,应鼓设置东边。国君站在阼阶上,妇人站在西房中,这好比太阳升于东方,月亮升于西方,这象征着阴阳的分别,进而安排了夫妇的位置。国君有西阶从牺尊、象樽中酌酒,妇人由东阶从罍尊中酌酒,礼仪互动,在堂上交相进行,这真实和谐之级极。

礼也者,反其所自生;乐也者,乐其所自成。是故先王之制礼也以节事,修乐以道志。故观其礼乐,而治乱可知也。蘧伯玉曰:“君子之人达,故观其器,而知其工之巧;观其发,而知其人之知。”故曰:“君子慎其所以与人者。”
礼是返还自己生命的初始;乐,是欢庆自己取得的成就。所以先王制定礼仪用以节制事情,通过习乐来引导心志。所以观察一个国家的礼、乐,就可以了解这个国家治理的情况如何。蘧伯玉说:君子事类通达。所以君子只要观察器物就知道制作器物工匠的巧拙,观察人的外在表现就知道其才智如何。所以说,君子对于与人交往的礼乐是非常谨慎地。

  太庙之内敬矣!君亲牵牲,大夫赞币而从。君亲制祭,夫人荐盎。君亲割牲,夫人荐酒。卿、大夫从君,命妇从夫人。洞洞乎其敬也,属属乎其忠也,勿勿乎其欲其飨之也。
太庙之内的祭礼必须恭敬!君主亲自牵着牲入庙,大夫捧着币帛跟从君主。君主亲自摆设祭品,夫人进献盎齐之酒。君主亲自进献煮熟的牲体,夫人献酒。卿、大夫跟从君主,令自己的夫人更从君主的夫人。他们毕恭毕敬,忠诚专一,勤冕而期望神灵能享用他们进献的供品。

纳牲诏于庭,血毛诏于室,羹定诏于堂,三诏皆不同位,盖道求而未之得也。设祭于堂,为祊乎外,故曰:“于彼乎?于此乎?”
祭献给神的牺牲入庙时,要在庭中告祭于神,进献牲血和毛时,要在室中告祭于神;进献肉羹熟肉时,要在堂中祭告于神。三次祭告在不同的位置,大概是想求神降临而不知位置。先在堂上举行正祭,又在庙门外设祭,大概在问:神是在那里吗?神是在这里吗?

一献质,三献文,五献察,七献神。
一献之礼质朴,三献之礼有文饰,五献之礼更要审慎重大,七献之礼隆重神圣。

大飨其王事与?三牲鱼腊,四海九州岛之美味也;笾豆之荐,四时之和气也。内金,示和也。束帛加璧,尊德也。龟为前列,先知也。金次之,见情也。丹漆丝纩竹箭,与众共财也。其余无常货,各以其国之所有,则致远物也。其出也,《肆夏》而送之,盖重礼也。
大飨来朝的诸侯这是天子才能做的事吗?三牲之肉,鱼肉,干兽肉,是来自四海九州的美味佳肴;边、豆礼盛放的事物都是四季和顺之气所产物品。诸侯入朝,贡铜筑钟,表示他们和睦快乐。诸侯晋献币帛加玉壁,是尊敬天子的德行。庭中陈设供品,龟甲放在最前面,因为可以预知吉凶。其次是铜,因为它能照见人情。其次是丹砂,大漆,蚕丝,丝棉,大小竹,表示天子与天下民众共有财务。其他各国供品没有一定,只要是各国之所产即可,这样即使远方的物品也能呈送天子。大飨完毕,诸侯离去,就奏乐《肆夏》来礼送宾客,以表示礼仪的隆重。

祀帝于郊,敬之至也。宗庙之祭,仁之至也。丧礼,忠之至也。备服器,仁之至也。宾客之用币,义之至也。故君子欲观仁义之道,礼其本也。
天子在南郊外祭天,这时崇敬的最高表现。宗庙的祭祀,是仁义的最高表现。丧礼,这时忠诚的最高表现。筹备丧服和随葬的明器,这是仁爱的最高表现。宾客赠送币帛,这时义的最高表现。所以君子如果要观察仁义之道,观察礼仪这是最根本和基础的。

  君子曰:甘受和,白受采;忠信之人,可以学礼。茍无忠信之人,则礼不虚道。是以得其人之为贵也。
君子说:甘味可以接受其他味道的调和,白色可以接受其他各种颜色。忠信之人,可以学礼。无忠信品德之人礼也不会虚浮的跟随他。所以,学礼,得到忠信品德的人最可贵。

孔子曰:“诵《诗》三百,不足以一献。一献之礼,不足以大飨。大飨之礼,不足以大旅。大旅具矣,不足以飨帝。”毋轻议礼!
孔子说:即使诵读《诗》三百首,而未学礼,也未必能行一献之礼。即使能行一献之礼,也不能行祭奠先王之大飨之礼。即使能行祭祀先王之礼,也不能行大旅祭五帝之礼,也不足以行祭天之礼,所以不要轻易一轮礼

子路为季氏宰。季氏祭,逮暗而祭,日不足,继之以烛。虽有强力之容、肃敬之心,皆倦怠矣。有司跛倚以临祭,其为不敬大矣。他日祭,子路与,室事交乎户,堂事交乎阶,质明而始行事,晏朝而退。孔子闻之曰:“谁谓由也而不知礼乎?


子路为季氏的县宰,过去季氏祭祖,还不到天亮就开始,一整体没有祭祀完,天黑就点蜡烛继续。因为时间常,即使有强壮的身体,无比崇敬之心,大家也都会疲惫懈怠。执事的人都站累了依靠着物体站立,这实在是大不敬。后来一次祭祀活动,子路参与。室内举行正祭时,室外的人送祭品道室门口,室内的人接过祭品献尸,举行堂上宾尸时,堂下的人把物品送到阶前,台上的人接过物品奉尸。天亮开始祭祀行事,傍晚大家祭祀完毕,孔子听说后说:谁说仲由不懂礼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18 23: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查字:
1、备:造字本义:名词,预存在箭筒里的箭支
2、端:,甲骨文上有水,即涉水老,拄杖者),表示老人拄杖涉水;造字本义:动词,老人借着拐杖站直、站稳
3、柯:可,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歌”的本字,表示吹笙唱歌。柯,金文于,管乐器木,树),表示制作乐器的木材。造字本义:名词,木质坚韧、可用于制作乐器车船的树木
4、诩:羽,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形象、生动。,篆文言,说羽,漂亮而轻盈),造字本义:动词,用漂亮而轻浮的话夸耀、赞美
5、称:
“爯”是“偁”本字;“稱”是“偁”的异体字。偁,甲骨文的混合,提、持再,用鱼笼反复捕鱼),表示用鱼笼反复捕鱼,顺心如意。在造字时代的中国古人眼里,投笼水中,不劳不守,只需临岸收笼,便可天天有鱼,此举既和平便利,又美食维生,可谓顺心如意之至。
6、造:动词,在铸器、做船时祝祷,祈愿进展顺利,器物坚固耐用
7、旅:旅,甲骨文旗帜从,追随),表示士兵们追随在飘扬的战旗下
8、介:造字本义:名词,裹在士卒身上的护革
9、属:,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睁眼察视。屬,篆文尾,末端蜀,睁眼察视),表示观注两端,看头看尾。造字本义:动词,行进的队伍首尾相望
10、祭:,甲骨文滴血的肉块“夕”又,抓持),表示手持滴血的鲜肉。有的甲骨文(敬神),强调向神祈祷的含义。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肉”写成,并将甲骨文的左右结构,调整成上下结构。篆文基本承续金文字形。造字本义:动词,用牛羊等牺牲滴血的鲜肉敬供祖宗神灵
11祀:巳,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幼儿。祀,甲骨文子,幼儿像一个人张开双臂托举造字本义:动词,用幼儿做活祭,敬神祛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18 23:27: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心得:
1、礼器:形而上者谓之道,行而下者谓之器。道运无名,器运有迹。
2、构成: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 。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
3、礼必备:合于天时,设于地财,顺与鬼神,合于人心,理万物也。
4、礼制原则:礼,时(天时)为大,顺(伦常)次之,体(祭祀对象)次之,宜(义)次之,称(相符)次之。
5、礼贵种类:多、少、大、小、高、下、文、素
6、作用:礼也者,反本,修古,不忘其初者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23 07:5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amwjiabao 于 2020-7-25 22:03 编辑

礼记《郊特牲》第十一(精读)
此篇多记祭祀之礼。
查字、正音、解释:
郊特牲,而社稷大牢。天子适诸侯,诸侯膳用犊。诸侯适天子,天子赐之礼大牢,贵诚之义也。故天子牲孕弗食也,祭帝弗用也。
天子南郊祭天只用一头牛犊,而祭祀社稷时则用牛,羊、猪三牲。天子到诸侯国,诸侯招待天子只用一头牛犊。诸侯朝见天子,天子则会赏赐牛,羊、猪三牲。这体现以诚为贵的道理。所以天子不会食用怀孕的牲畜,祭祀天帝时也不会使用怀孕的牲畜。(大礼以少为贵,显道义,上多予下,不杀怀孕牲畜)

大路繁(pan)缨一就,先路三就,次路五就。
天子南郊祭天所乘的大路车,驾车之吗的五彩颈饰,腹饰之用一圈,而先路车之马颈、腹饰则用三圈,次路车之马颈、腹饰则用五圈。

郊血,大飨腥,三献爓(xun),一献熟;至敬不飨味而贵气臭也。诸侯为宾,灌用郁鬯(chang),灌用臭也,大飨,尚腶修而已矣。天子南郊祭天用牲血为祭品,祭祀先祖时用生的牲肉为祭品,而祭祀社稷之神和五祀之神时用在热汤煮至半熟的牲肉;祭祀至高无上的天神并不是以食用的美味为贵,而是以气味浓郁为贵。
诸侯朝见,天子设宴招待,宴席上用的是郁鬯香酒,献的是郁鬯的香气。天子设宴招待诸侯,首先端上来的是香料干肉条,也是以香气为贵的。

大飨,君三重席而酢(zuo)焉。三献之介,君专席而酢焉。此降尊以就卑也。
诸侯聘访,主人国君为到访国君设宴,并为之设置三重席子的坐垫。卿代表诸侯聘问,主国国君向宾三献敬酒,宾由副使大夫为代表(介)回敬主君,此时回敬时,主君要把自己的三重席改为单席,与介的席子相同。这叫降低自己的尊贵等级来迁就卑者的身份。

飨禘(di)有乐,而食尝无乐,阴阳之义也。凡饮,养阳气也;凡食,养阴气也。故春禘而秋尝;春飨孤子,秋食耆老,其义一也。而食尝无乐。饮,养阳气也,故有乐;食,养阴气也,故无声。凡声,阳也。
春夏二季祭祖,举行飨礼,有音乐伴奏;秋冬二季祭祖,举行食礼,没有音乐伴奏,这合乎阴阳之义。凡是饮酒,意在保养阳气,凡是饮食,意在保养阴气。所以春夏祭祖用飨礼,而秋冬祭祖用食礼。春天用飨礼招待烈士遗孤,秋天用食礼招待老人,其道理和上边讲的一样。而春夏二季祭祖的飨礼使用音乐,秋冬二季祭祖的食礼不用音乐。飨礼以饮酒为主,意在保养阳气,所以有音乐;食礼以吃饭为主,意在保养阴气,所以没有音乐。凡是音乐,都属阳类。
鼎、俎奇而笾豆偶,阴阳之义也。笾豆之实,水土之品也。不敢用亵味而贵多品,所以交于旦明之义也。
鼎和俎的数目为奇数,而笾、豆数目为偶数,这是符合阴阳之义的。笾、豆里盛放的食物多是水、土中生长出来的。不敢用人类常食用的美味来做祭品,也不敢以种类繁多为贵,因为祭品是用来与神明交流用的。

宾入大门而奏《肆夏》,示易以敬也。卒爵而乐阕,孔子屡叹之。奠酬而工升歌,发德也。歌者在上,匏竹在下,贵人声也。乐由阳来者也,礼由阴作者也,阴阳和而万物得。
天子宴请诸侯,宾客进入大门就开始演奏肆夏,这是以和乐表示敬意。第一次敬酒回敬完毕,而音乐恰好停止,对此孔子屡次叹服。一献之礼完成以后,乐工就登堂高歌,这是颂扬主、宾的功德。歌者在台上,匏竹乐手在台下,这是以人声为贵。乐由人而产生,属于阳;礼是为鬼神所制,属于阴,阴阳协调,万物各得其所。
旅币无方,所以别土地之宜而节远迩之期也。龟为前列,先知也,以钟次之,以和居参之也。虎豹之皮,示服猛也。束帛加璧,往德也。
天诸侯进献的财物,没有特别的约定,主要是因应当地土地差异和进献之期而定。进献的财物陈列堂上,龟放在前列,因为龟能预知未来,铜放在其后,因为铜钟意在调和协同之意。虎豹的皮放在后面,是表示天子能振服天下威猛者。陈列束帛加壁,是表示天子之德让诸侯归附。

庭燎之百,由齐桓公始也。大夫之奏《肆夏》也,由赵文子始也。
庭中摆放照明火炬一百个,这是诸侯僭越天子之礼,是从齐桓公开始的。大夫奏《肆夏》是从晋国大夫赵文子开始的。

朝觐(jin),大夫之私觌(di),非礼也。大夫执圭而使,所以申信也;不敢私觌,所以致敬也;而庭实私觌,何为乎诸侯之庭?为人臣者,无外交,不敢贰君也。大夫而飨君,非礼也。大夫强而君杀之,义也;由三桓始也。
拜访他国国君,跟从大夫私自拜见他国国君,这是不合礼仪的。大夫手持玉圭出使他国,是要证明是代表国家出使。不私下拜见他国国君是表示对本国国君的敬重,如果大夫私人备礼作为庭实,又以私人名义晋见,那怎能像个诸侯之庭呢?作为国君的臣子,是不能与国外有外交的,不能事二君。大夫宴飨国君这是不合礼仪的。大夫的势力过强,国君可以杀掉他,这是符合道义的。这时从鲁国的“三桓”开始的。


天子无客礼,莫敢为主焉。君适其臣,升自阼阶,不敢有其室也。觐礼,天子不下堂而见诸侯。下堂而见诸侯,天子之失礼也,由夷王以下。
天子是没有作为客人之礼的,因为天下没有人敢做天子的主人。天子到访臣子家,臣子要请国君从祚阶升堂,而不敢以为房室的主人自居。觐礼是天子召见诸侯之礼,天子是不能走下堂去接见诸侯。天子下堂接见诸侯是天子失礼,这时从夷王开始的。

诸侯之宫县,而祭以白牡,击玉磬,朱干设锡,冕而舞《大武》,乘大路,诸侯之僭礼也。台门而旅树,反坫,绣黼,丹朱中衣,大夫之僭礼也。故天子微,诸侯僭;大夫强,诸侯胁。于此相贵以等,相觌以货,相赂以利,而天下之礼乱矣。
诸侯在庭中四面都悬挂乐器,祭天使用白色的公牛,击奏玉磬,让人手持带金饰的红色盾牌,戴着冕跳大武,乘坐大路车,这是诸侯僭越天子之礼。大夫门前筑起高台,门内设置屏风,堂测建土台,穿绣着斧形的纹饰,这是大夫僭用诸侯之礼的行为。所以,天子势力衰弱,诸侯就僭越天子;大夫势力强大,诸侯就会被胁迫。诸侯、大夫之间相互尊崇,抬高地位,背着国君私下往来,以财物互访,这样就会混乱起来。


诸侯不敢祖天子,大夫不敢祖诸侯。而公庙之设于私家,非礼也,由三桓始也。
诸侯是不能设天子的祖庙,大夫不能设诸侯的祖庙,但现在有把国君的祖庙设到大夫的家里,这是不符合礼仪的,而这样做适从三桓开始的
解释:

1、酢:客人用酒回敬主人
2、禘:本义:古代帝王、诸侯举行各种大祭的总名)
             大禘,郊祭祭天
            
殷禘,宗庙五年一次的大祭,与“袷”并称为殷祭。
             时禘,宗庙四时祭之一。每年夏季举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24 07:48: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amwjiabao 于 2020-7-25 22:02 编辑

礼记,郊特牲第十一

查字、正音、解释:
天子存二代之后,犹尊贤也,尊贤不过二代。诸侯不臣寓公。故古者寓公不继世。
天子要保存前两个朝代的后代,这是尊重前代贤者的表示。但这种尊贤也只以前两个朝代为限了。对于流亡到他国的国君,诸侯不敢将之视为自己的臣子,但这种优待只限于流亡的国君本人,其子孙就不再享有了。
君之南乡,答阳之义也。臣之北面,答君也。大夫之臣不稽首,非尊家臣,以辟君也。
国君的座位朝南,这表示他是对天负责的;臣子朝见国君要面北而拜,这表示他是对国君负责的,大夫家里的臣仆不对大夫行叩头礼,这并非是尊重这些臣仆,而是由于叩头是大夫拜君之礼,大夫要避开自拟国君的嫌疑。
大夫有献弗亲,君有赐不面拜,为君之答己也。
大夫有所进献于国君,不亲自出面,而是派家臣送去;国君对大夫有所赏赐,大夫也不须当面拜谢。这都是为了避免国君的答拜。
乡人禓,孔子朝服立于阼,存室神也。
乡人举行驱除疫鬼之祭,孔子穿着朝服站在百家昨阶上面,为的是让自家的神灵有所依附,不被惊扰。
孔子曰:“射之以乐也,何以听,何以射?”
孔子说:“举行射礼时有音乐来协调射者的仪容举止,因此听到什么样的音乐,就知道该怎样射。”
孔子曰:“士,使之射,不能,则辞以疾。县(xuan)弧之义也。”
孔子说:“作为士,,被邀请参加射礼,如果不会射也不能说自己不会,而要托辞说自己有病。因为男子一生下来门口就悬挂过弓矢,这表示会射是男子汉的本分。”



孔子曰:“三日齐,一日用之,犹恐不敬;二日伐鼓,何居?”
孔子说:“祭前致斋三天,然后举行祭祀,就这样还唯恐裹读神明,而现在三天之内却有两天打鼓,这是怎么回事呢?
孔子曰:“绎之于库门内,祊之于东方,朝市之于西方,失之矣。”
孔子说:“在库门内举行绎祭,又到庙门外的东边去求神,这就像朝市本在东方而设于西方,这都是失礼。”


  社祭土而主阴气也。君南乡于北墉下,答阴之义也。日用甲,用日之始也。天子大社必受霜露风雨,以达天地之气也。是故丧国之社屋之,不受天阳也。薄社北牖(you),使阴明也。社所以神地之道也。地载万物,天垂象。取财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故教民美报焉。家主中溜而国主社,示本也。唯为社事,单出里。唯为社田,国人毕作。唯社,丘乘共粢盛,所以报本反始也。
社祭是祭土神,而土是阴气。祭社时国君南面而立于社坛的北墙外边,其用意是表示对着阴面。社祭总是用甲日,也就是一旬的头一天。天子大社的祭坛,上面没有任何遮盖,一定要叫它能够接触霜露风雨,这样才可以使夭地之气贯通。至于亡国之社,其社坛上面就要加上一层覆盖物,为的是不让它接触上天的阳气。毫社只在北面开个小窗,也是为了让它只能接触来自阴处的光明。举行社祭,是尊敬土神的一种表示。大地孕育万物,上天垂示法象。种种生活资料都是取之于地,种种伦理法则都是效法于天,所以人们对天是尊敬而对地是热爱,百姓要尽量完美地报答土神。对于家来说,在中雷祭土神是主要的;对于国来说,在社坛祭土神是主要的,因为土地是一家一国赖以生存的根本。因此,凡当里中举行社祭时,里中的家家户户都要出人帮忙。凡是为了社祭而田猎时,国中的人都要参加。也只有为了社祭,各地都要以丘乘为单位贡献祭祀所用的黍樱。所有这些作法,都是为了报答大地的生养之恩。


季春出火,为焚也。然后简其车赋,而历其卒伍,而君亲誓社,以习军旅。左之右之,坐之起之,以观其习变也;而流示之禽,而盐诸利,以观其不犯命也。求服其志,不贪其得,故以战则克,以祭则受福。
仲春二月放火,是为了烧去田野的杂草。然后点验各地应交的车赋,检阅部队,国君亲自参加为社樱提供禽兽的田猎,并且当众约法,宣布注意事项,就开始操练部队。指挥部队时而向左,时而向右,时而跪下,时而起立,以观察部队的熟练应变程度。操练结束,把禽兽赶至阵前开始打猎,并且宣布打到的大兽归公,用于祭社,小兽归己,以鼓励人们争先恐后,以观察人们是否违犯命令。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鼓舞士卒的斗志,一方面是为了不要士卒贪图私利。经过这样训练的士卒,用之于战场则战无不胜,用之于祭祀则一定能得到神的赐福。


  天子适四方,先柴。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大报天而主日也。兆于南郊,就阳位也。扫地而祭,于其质也。器用陶匏(pao),以象天地之性也。于郊,故谓之郊。牲用骍,尚赤也;用犊,贵诚也。郊之用辛也,周之始郊日以至。卜郊,受命于祖庙,作龟于祢宫,尊祖亲考之义也。卜之日,王立于泽,亲听誓命,受教谏之义也。
天子到四方巡守,在所到之处的名山要先播柴告天。郊外祭天,是为了迎接冬至的到来,是为了普遍回报上天诸神而以日为主。郊祭的地方选择在南郊,因为南方是阳位。瘾不在坛上进行,因为再高的坛也高不过天,所以清扫地面就可以行礼,这叫顺其自然。祭祀所用的器皿都是陶制的,不假雕琢,这是效法天地的自然之性。祭天是在郊,所以祭天又叫郊。祭天的牺牲用赤色牛犊,这是因为周代崇尚赤色。用牛犊作牺牲,是因为牛犊尚无化牡之情,其童贞可贵。郊之所以选用辛日,是因为周代的第一次郊礼是在冬至,那天恰巧是辛日,后人就因袭了下来。占卜郊天的日期,必先告察子始祖之庙,然后才在父庙中占卜,这表示对始祖是尊对父庙是亲。卜人占卜的那天,天子立于泽宫,亲自聆听有司宣布的应该注意事项,这表示连天子要接受教诲约束。


献命库门之内,戒百官也。大庙之命,戒百姓也。祭之日,王皮弁以听祭报,示民严上也。丧者不哭,不敢凶服,汜扫反道,乡为田烛。弗命而民听上。祭之日,王被衮以象天,戴冕,璪(zao)十有二旒,则天数也。乘素车,贵其质也。旗十有二旒,龙章而设日月,以象天也。天垂象,圣人则之。郊所以明天道也。帝牛不吉,以为稷牛。帝牛必在涤三月,稷牛唯具。所以别事天神与人鬼也。
天子从泽宫回来,在王宫的库门之内重申应该注意的事项,这样做意在告诫百官;又在太庙内重申应该注意的事项,这样做意在告诫亲属。郊祭那天的早晨,天子穿着皮弃服听取有关官员报告郊祭的准备情况,这是向民众表示对天帝要格外尊敬。在通往南郊的道路两旁,谁家死了人也不敢哭,也不敢披麻带孝,道路要经过打扫,路面要铺上新土,乡民都在地头点燃火炬。这些都是百姓的自觉行动,用不着上边下命令。祭天的时候,天子身穿绘有日、月、星辰图案的大裘以效法上天,头上戴冕,冕的前端垂着十二条贯有珠玉的流苏,这是取法天有十二次之数。乘的车子没有任何装饰,这表示是以质朴为贵。车上的旗子有十二根飘带,上面画着龙和日月的图案,这也是取法上天之义。上天垂示日月星辰等等法象,圣人一一效法,郊天之礼就是为了让人们都知道效法天道的。祭天的牛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不便使用,那就用祭后樱的牛来代替。祭天所用的牛必须在清洁的牛舍里精心饲养三个月,而祭后樱所用的牛只要有一头就行,哪怕是临时拉来的。从这上面可以看出祭祀天神和祭祀人鬼是有区别的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配上帝也。郊之祭也,大报本反始也。
世上的万物都是天生的,世上的人也都是老祖宗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这就是祭天时为什么要让始祖配享的原因。郊天之祭,就是一次对天对始祖的最大的回报。


天子大蜡(zha)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蜡之祭也:主先啬,而祭司啬也。祭百种以报啬也。飨农及邮表畷,禽兽,仁之至、义之尽也。古之君子,使之必报之。迎猫,为其食田鼠也;迎虎,为其食田豕也,迎而祭之也。祭坊与水庸,事也。曰“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天子的蜡祭,主要祭八种神。从伊誊氏开始才有蜡祭。蜡字的含义,从词源学上来讲就是索的意思,因为按古音“蜡”与“索”叠韵,读音相近。说具体点,就是在周历的十二月农事终了,把一切和农作物有关的神都找来祭祀一番。蜡祭的神灵,主要是,始创农业的先音,附带而及主管农事的司音。祭祀谷神,就是报答先音和司音的。还要祭田官之神、祭田间庐舍和叶陌之神,祭包括虎猫在内的禽兽,从报恩的角度上说,真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了。古代的君子,对于有利于农作物的神灵,一定都要报答。例如,邀请猫来加以祭祀,那是因为猫帮助人们吃掉了危害农作物的田鼠;邀请虎来加以祭祀,那是因为虎帮助人们吃掉了危害农田的野猪‘所以要把它们请来加以祭祀。至于祭祀堤防和祭祀沟渠,也是因为它们有功于农事。蜡祭的祝祠中有这样的话:“希望堤防安然无事,沟渠不要漫溢;病虫害不要发生,荒草野树不要生于良田。”
皮弁(bian)素服而祭。素服,以送终也。葛带榛杖,丧杀也。蜡之祭,仁之至、义之尽也。黄衣黄冠而祭,息田夫也。野夫黄冠;黄冠,草服也。
天子身着皮弃素服参加蜡祭。之所以穿素服,是因为有助于农事的万物都衰老了,这就等于为其送终。但是腰系葛带,手执棒杖,这种礼数又比丧礼略低。就蜡祭的这种礼数而言,真’可谓是仁至义尽了。身穿黄衣头戴草笠来参加蜡祭的人,都是终年劳碌难得有闲的农夫。农夫头戴黄冠身穿黄衣,是因为季秋草木黄落,服象其色的缘故
大罗氏,天子之掌鸟兽者也,诸侯贡属焉。草笠而至,尊野服也。罗氏致鹿与女,而诏客告也。以戒诸侯曰:“好田好女者亡其国。”天子树瓜华,不敛藏之种也。
大罗氏,这是负责为天子掌管鸟兽的官,诸侯进贡的鸟兽由他接管。进贡的使者是戴着草笠而来,这表示对捕捉到鸟兽的野人的尊重。大罗氏搬出鹿和女子让使者们看,并且要他们捎话给自己的国君,告诫他们说:“喜好声色狗马的人一定要亡国。天子种的瓜鲍,其种子既不收回也不收藏,以免与民争利。”
八蜡以记四方。四方年不顺成,八蜡不通,以谨民财也。顺成之方,其蜡乃通,以移民也。既蜡而收,民息已。故既蜡,君子不兴功。
八蜡有探明四方年成的作用。如果四方风不调雨不顺年不成,就不举行八蜡之祭,这样还可以让百姓少花一笔钱。东南西北四方,哪一方风调雨顺年成好,哪一方才举行蜡祭,老百姓也好借此机会痛饮一番,松弛一下一年的紧张劳动。蜡祭之后,就把谷物收藏起来,让农民休养生息。所以蜡祭以后,君子就不再大兴土木征召民众。
恒豆之菹(zu),水草之和气也;其醢(hai),陆产之物也。加豆,陆产也;其醢,水物也。笾豆之荐,水土之品也,不敢用常亵味而贵多品,所以交于神明之义也,非食味之道也。
祭祀的时候,在朝事之豆中盛放的腌菜,都是由生长茂盛的水草加工制成的;而豆中的肉酱,几却是陆地所产之物制成的。祭末醋尸所献的豆,其中盛放的腌菜是陆地产品,而其中盛放的肉酱却是水中产品。篷豆中盛放的祭品,不是水中所生就是土中所长。这些祭品不敢制作得近乎活人的口味,也不敢讲究品种的繁多,因为这是献给神明享用的,而不是为了叫活人大饱口福。
先王之荐,可食也而不可耆也。卷冕路车,可陈也而不可好也。武壮,而不可乐也。宗庙之威,而不可安也。宗庙之器,可用也而不可便其利也,所以交于神明者,不可以同于所安乐之义也。
祭祀先王的供品,吃也可以吃,但味道欠佳:活人并不爱吃。祭祀时所穿的衰龙袍,所戴的冕,所乘的大路,尊贵是够尊贵了,陈列还可以,但平常并不好穿好坐。《大武》之舞虽然气势雄壮,但真正娱乐时也不用它。宗庙的建筑虽则巍峨壮观,但也不能平时寝处其中。宗庙祭祀时所用的器皿,活人也未尝不可以用,但说到方便适用就差得远了。道理就在于,用来和神明打交道的东西是讲究朴实的,它和活人所追求的安适欢乐大相径庭。
酒醴之美,玄酒明水之尚,贵五味之本也。黼黻(fufu)文绣之美,疏布之尚,反女功之始也。莞簟之安,而蒲越稿鞂之尚,明之也。大羹不和,贵其质也。大圭不琢,美其质也。丹漆雕几之美,素车之乘,尊其朴也,贵其质而已矣。所以交于神明者,不可同于所安亵之甚也。如是而后宜。
酒酸虽然香甜可口,但在祭祀时却是以寡味的玄酒明水作为上品。这是以味寡为贵,而味寡乃是五味的根本。绣有脯敝图案的织品固然好看,但祭祀时却使用粗布蒙盖酒尊,因为粗布乃是最原始的纺织品。下面一层蒲席,上面再加一层竹席,活人寝卧其上自然非常舒服;而祭祀时只用一层蒲席或者铺上一层庄稼的秸秆就可以了,因为这是神明所用的啊。祭神的牛肉汤不加任何调料,这是以原汤原味为贵。天子所用的大圭不加任何雕饰,这是以其本身的质朴为贵。在车上雕出或凹或凸的图案,并且漆得红彤彤的,这自然好看不过,但祭天时却用毫无雕饰的车辆,这是尊重其朴质,贵重其本色而已。总而言之,凡是用以祭祀神明的东西,不可以活人所追求的舒服华丽去衡量。
鼎、俎奇而笾、豆偶,阴阳之义也。黄目,郁气之上尊也。黄者中也;目者气之清明者也。言酌于中而清明于外也。
鼎姐的数目总是单数而篷豆的数目总是偶数,这是取阴阳相配之义。黄目这种酒尊,是用来盛放郁毯的上等酒尊。黄色,在五行当中居于中央;目,是人五官当中洞察外界的器官。这就是说,斟酒于其中而能清澈透亮于外。
祭天,扫地而祭焉,于其质而已矣。酰醢之美,而煎盐之尚,贵天产也。割刀之用,而鸾刀之贵,贵其义也。声和而后断也。
祭天,只要把地打扫干净就可以了,这也不外乎以质朴为贵罢了。以醋调制的肉酱虽然味美,而祭祀时却把煎盐放在前列,这是因为盐来自大自然,所以可贵。人们日常使用的刀锋利称手,但祭祀‘时杀牲却偏要使用莺刀,因为莺刀上有铃,铃声和谐然后才能割断。
冠义:始冠之,缁布之冠也。大古冠布,齐则缁之。其緌也,孔子曰:“吾未之闻也。冠而敝之可也。”适子冠于阼,以着代也。醮于客位,加有成也。三加弥尊,喻其志也。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委貌,周道也。章甫,殷道也。毋追,夏后氏之道也。周弁,殷冔,夏收。三王共皮弁素积。无大夫冠礼,而有其昏礼。古者,五十而后爵,何大夫冠礼之有?诸侯之有冠礼,夏之末造也。天子之元子,士也。天下无生而贵者也。继世以立诸侯,象贤也。以官爵人,德之杀也。死而谥,今也;古者生无爵,死无谥。
冠礼的意义:第一次加的冠,是细布冠。远古的时候人们是以白布为冠,到了斋戒时再把它染成黑色的。至于细布冠是否有缕,孔子说:“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细布冠有缕。细布冠在第一次加冠戴过之后,就可以弃而不用了。”为嫡子加冠,是在昨阶上近于主人的位置进行,这表示嫡子是未来的继承人。在客位对冠者行醛礼,这表示他已受到了成人的尊重。三次加冠,一次比一次尊贵,这是要启发冠者立志向上。加冠时给冠者取一个字,从此以后就要以字相称而避讳其名,这表示对父母所取之名的敬重。委貌是周代日常所戴的冠,章甫是殷代日常所戴的冠,毋追是夏代日常所戴的冠。斋戒和祭祀所戴的冠,周代戴弃,殷代戴辱,夏代戴收。至于皮弃和腰间有皱褶的素裳,则是三代所共同的。上古时没有大夫的冠礼,但是有大夫的婚礼。因为上古时五十以后才能受爵为大夫,而冠礼是在二十岁时进行的,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能有大夫的冠礼呢?诸侯有冠礼,那是夏代末年才有的事。天子的长子举行冠礼也用士礼,这说明天下没有生下来就尊贵的人。之所以让诸侯的子孙继位为诸侯,是为了让他们效法自己祖宗的贤德,而不是说他们生下来就尊贵。至于说以官爵授人,也是因为他有功德;功德大的授以大官,功德小的授以小官,也不是看他出身是否尊贵。一如今不论什么样的人死了,都可以弄到一个溢号。古代可不一样,如果活着时没有爵位,死后就不给他加溢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24 07:4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amwjiabao 于 2020-7-25 22:08 编辑

礼记,郊特牲第十一
查字、正音,解释:
礼之所尊,尊其义也。失其义,陈其数,祝、史之事也。故其数可陈也,其义难知也。知其义而敬守之,天子之所以治天下也。礼之所以可贵,在于其内在的崇高意义。如果失去了内在的意义,只是学会外在的形式,这是祝、史门该做的事情。所以学会礼仪的形式容易,真正懂得内在的含意才重要。知道礼仪的内在深意,并尊敬的去执行守护,那样天子就可以治理天下了。
天地合而后万物兴焉。夫昏礼,万世之始也。取于异姓,所以附远厚别也。
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交配而万物生。婚礼也是传宗接代繁衍子孙以至于无穷的事。娶异姓女子为妻,这既是为了和血缘关系疏远的人家结亲,也是为了严格区别血缘相近的族人。
币必诚,辞无不腆。告之以直信;信,事人也;信,妇德也。壹与之齐,终身不改。故夫死不嫁。
男方向女方献纳的礼品一定要诚信不欺,讲究实用,男方的使者在赠送聘礼时也不要说“礼物太菲薄了”这类客气话,要直言相告,开诚相见。这表示诚信是做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作媳妇应有的本分。只要和丈夫在同牢的仪式上同吃了一碗菜,同喝了一杯酒,那就生是夫家的人,死是夫家的鬼,所以丈夫死了也不再嫁。
男子亲迎,男先于女,刚柔之义也。天先乎地,君先乎臣,其义一也。
成亲的那天,男子亲自到女家迎娶,从女家出来以后,男的要先走一走,女的随后跟着,这表示阳刚阴柔的意思。这就好比天先于地,君先于臣,其道理是一样的。
执挚以相见,敬章别也。男女有别,然后父子亲,父子亲然后义生,义生然后礼作,礼作然后万物安。无别无义,禽兽之道也。
迎亲的时候,男子到了女家,先拜过岳父,然后放下礼品,这才和新娘施礼相见,这样做是要彰明男女之别。男女有别,然后才有父子之亲;父子相亲,然后才有君臣之义;君臣有义,然后才有礼;有了礼,然后才万物各得其所,天下太平。如果男女无别,无亲疏之分,那岂不是禽兽之行了吗!

婿亲御授绥(rui),亲之也。亲之也者,亲之也。敬而亲之,先王之所以得天下也。出乎大门而先,男帅女,女从男,夫妇之义由此始也。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夫也者,夫也;夫也者,以知帅人者也。
从女方家中出来,婿亲自为新娘赶车,让车子往前走三圈,然后又亲自把登车的引绳交给新娘,这样做是表示对新娘的亲爱。新郎对新娘表示亲爱,作为回报,新娘自然也亲爱新郎。对新娘又敬又爱,把这种敬爱推而广之,有的先主就是凭借这点得到天下的。从女家大门出来以后男的就一直在前,男的领着女的,女的跟着男的,夫唱妇随的表现就由此开始。所谓“妇人”,就是服从别人的人。幼小时服从父兄,出嫁后服从丈夫,丈夫死了则服从儿子。所谓“夫”,就是师傅的意思。作为师傅,自然要以智慧领导别人。
玄冕斋戒,鬼神阴阳也。将以为社稷主,为先祖后,而可以不致敬乎?
迎亲之前,新郎要身着祭服,斋戒沐浴,察告祖先和天地。试想,成亲之后,新娘就成了内当家的,生男育女,繁衍后代,事体如此重大,怎能不虔诚地祭告天地祖宗呢。
共牢而食,同尊卑也。故妇人无爵,从夫之爵,坐以夫之齿。
成亲的当晚,在新房里,夫妇同吃一个碗里的菜,其含义是夫妇平等,尊卑相同。所以妇人是没有爵位的,丈夫有了爵位,妻子就跟着作命妇,这叫夫贵妇荣,就是席间座次的安排,也是以丈夫的辈分和年龄为准。
器用陶匏,尚礼然也。三王作牢,用、陶匏。
远古时的食器用的都是没有装饰的陶器,当时崇尚的风气就是如此。夏商周三代始有共牢之礼,其食器就沿用陶器。
厥明,妇盥馈。舅姑卒食,妇馂余,私之也。舅姑降自西阶,妇降自阼阶,授之室也。
成亲次日的黎明,新娘先拜见公婆,然后洗手,向公婆进献食品,表示新妇开始履行孝养的义务;而公公婆婆吃毕,把剩下的食物赐给新妇,表示对新妇的疼爱。礼毕,公婆先从西阶下堂,然后新妇从昨阶下堂,这表示主持家务的权利将要授予新妇了。
昏礼不用乐,幽阴之义也。乐,阳气也。昏礼不贺,人之序也。
结婚典礼上不兴奏乐,因为婚礼属于幽阴之事,而音乐则属于阳气。举行婚礼,也不邀请亲朋好友前来祝贺,因为结婚就意味着新陈代谢,下一代将要产生,上一代将要衰亡啊。
  有虞氏之祭也,尚用气;血腥爓(xun)祭,用气也。殷人尚声,臭味未成,涤荡其声;乐三阕,然后出迎牲。声音之号,所以诏告于天地之间也。周人尚臭,灌用鬯(chang)臭,郁合鬯;臭,阴达于渊泉。灌以圭璋,用玉气也。既灌,然后迎牲,致阴气也。萧合黍稷;臭,阳达于墙屋。故既奠,然后焫萧合膻芗。凡祭,慎诸此。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故祭,求诸阴阳之义也。殷人先求诸阳,周人先求诸阴。
虞舜时的祭祀,贵尚腥气。所以祭祀的时候,先是用鲜血,接着用生肉,再接着用半生不熟的肉,他们就是用这些祭品散发的腥气来敬神的。殷人的祭祀,贵尚声音。在尚未宰杀牺牲之前,先声音或高或低地奏乐,乐曲奏过三章,然后才出门迎接牺牲。这乐曲的声音,就是用来召唤天地之间的鬼神前来受飨。周人的祭祀,贵尚芳香之气,所以在祭祀开始的时候,他们用兽酒浇地,以笆酒的香气召神降临。泡有郁金香草的兽酒芳香异常,用它来浇地降神,其香气可以透入地的深层。再说,酌酒浇地用的勺子是以圭璋作柄,其用意也在于利用玉的洁润之气。先以酒浇地降神,然后才出门迎接牺牲,这是为了召致地府的阴气。杀牲之后,先在香篙上加上黍樱和牲体的肠间脂肪,然后将其燎着,缕缕烟气上升,弥漫于墙屋之间,这是为了召致天曹的阳气。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周人才在荐熟时燎着香篙使之产生冲天的烟气。凡是祭祀,其目的都是为了请神降临受飨,那就不得不留意于这些不同的降神方式。人死了以后,其灵魂上升于天,其躯壳下降于地。所以在祭祀降神时,既须要到天曹去请,也须要到地府去请。殷人是先到天曹请神,周人是先到地府请神。
诏祝于室,坐尸于堂,用牲于庭,升首于室。直祭,祝于主;索祭,祝于祊。不知神之所在,于彼乎?于此乎?或诸远人乎?祭于祊,尚曰求诸远者与?
宗庙之祭,未杀牲时,在室中举行告神之祭;杀牲之后,则在堂上设祭飨尸。在庭中杀牲时要举行告祭,献首于室时也要举行告祭。正祭时,祝官以祝辞告于神主;寻求众神之祭则在庙门外举行。在这么多的地方设祭:由室内而堂上,由堂上而庭中,由庭中而门外,就是因为不知道神究竟在哪里。在那边呢?还是在这边呢?或是在离人更远的地方?连庙门外都设祭,应该说请神也请得够远了吧?
祊(beng)之为言倞也,肵之为言敬也。富也者福也,首也者,直也。相,飨之也。嘏,长也,大也。尸,陈也。毛血,告幽全之物也。告幽全之物者,贵纯之道也。血祭,盛气也。祭肺肝心,贵气主也。祭黍稷加肺,祭齐加明水,报阴也。取膟菺燔(fan)燎,升首,报阳也。明水涚齐,贵新也。凡涚,新之也。其谓之明水也,由主人之絜着此水也。
庙门外之祭之所以叫做“访”,是因为访有远的意思。所姐之所以称“所”,是因为所有敬的意思。什么叫福?万事具备就是福。为什么要“升首于室”因为首是牲体之正,是牲体的最尊贵部分。所谓相,就是劝导尸享用供品。所谓暇,有长久和广大的意思。因为暇辞是神灵对其子孙的祝福,哪个祖先不希望自己的子孙福寿绵长呢。尸是神主的意思。祭祀时的进献毛血,是要向神表示所用牺牲完整无缺。向神报告牺牲完整无缺,是表示子孙很重视牺牲的选择,只有内外都挑不出毛病的才敢进献。用牲血祭神,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血是生气最盛的东西。至于以肺、肝、心作为供品祭神,是看重它们是滋生生气的器官。用黍樱加肺祭祀,用五齐加明水祭祀,这是为了报答阴气。把香篙抹上牲血和肠间脂肪,点燃让其冒烟,以及用牲首作为供品,这是为了报答阳气。用收集的露水冲淡五齐,是看重它的清洁透明。凡是加水冲淡,都是为了提高酒的清洁透明度。至于把露水称作明水,是取义于主人的明洁之心就像露水显示的那样。
君再拜稽首,肉袒亲割,敬之至也。敬之至也,服也。拜,服也;稽首,服之甚也;肉袒,服之尽也。
国君在祭祀时要行再拜稽首之礼,要袒露左臂,亲自分解牲体,这是表示对神的极端尊敬。极端尊敬,就意味着服从。俯身下拜是表示服从;稽首则表示加倍服从;袒露左臂,那是表示毫无保留的完全服从。
祭称孝孙孝子,以其义称也;称曾孙某,谓国家也。祭祀之相,主人自致其敬,尽其嘉,而无与让也。腥肆爓腍祭,岂知神之所飨也?主人自尽其敬而已矣。
祭于祖庙,自称“孝孙”;祭于父庙,自称“孝子”。诸侯、卿大夫在祭祀曾祖以上的祖先时,统统自称“曾孙某”。祭祀中的相,只须劝尸吃好喝好,毋须劝尸谦让,因为主人的目的就是要表达他对神的虔敬。祭祀时,或进献生肉,或进献肢解后的牲体,或进献半生不熟的肉,或进献熟肉,也搞不清楚神究竟享用了哪一样,对于主人来说总算是对祖宗尽了孝敬之心罢了。
举斝(jia)、角(jue),诏妥尸。古者,尸无事则立,有事而后坐也。尸,神象也。祝,将命也。
把尸迎入室内之后,当尸入席并举起放在他面前的酒杯时,祝要提示主人对尸行礼,请尸安坐。古时候,尸一般都是立着,只有在饮酒吃饭时才坐着。尸是神的代表。祝是沟通神和人的传话者。
缩酌用茅,明酌也。醆酒涚于清,汁献涚于醆(zhan)酒;犹明清与醆酒于旧泽之酒也。
对于五齐中的泛齐、醋齐,因其混浊,要先用事酒冲淡,再用茅草过滤,使其透明可用。对于盎齐以下三齐,因其较清,不用过滤,只须用清酒冲淡一下就行了。至于郁色,用盎齐来冲淡。古代的这些作法,就像如今的事酒、清酒与盎齐都要和陈年老窖搀兑一样。
祭有祈焉,有报焉,有由辟焉。
祭祀有三种作用,一是祈福,二是报恩,三是消灾。
齐之玄也,以阴幽思也。故君子三日齐,必见其所祭者。
斋服之所以是幽阴之色,是因为鬼神处于幽阴之地。所以君子诚心斋戒三日,一定业见到自己要祭祀的神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25 22:35:19 | 显示全部楼层
礼记,郊特牲第十一
查字:
1、灌:,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带长嘴的陶器。灌,篆文水,液体雚,即“罐”的省略,长嘴罐),表示用罐子注水。造字本义:动词,用长嘴陶罐将液体点滴不漏地注入其他容器
2、酢:乍,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作”的本字,表示创造。酢,金文酉,即“酒”乍,即“作”),表示酒祭时现场创作。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以酒敬神祭祀,并现场即兴创作颂神的诗歌。
3、觌:,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集市。覿,篆文卖,集市見,看到),表示在集市上相会。对于古代山重水隔的交通环境来说,集市是不同地方的人们相会交流的重要场所。造字本义:动词,借赶集之机相会
4、社:”是“”的异体字。,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祭祀敬神。,金文示,祭祀敬神木,树,借代植物、地上生长的万物土,土墩、土台),表示用于祭祀敬神的土台,台上种植象征大地滋生力量的树木。在祭祀土地神的场所种植树木的风俗,今天中国部分农村地区仍有留传。籀文承续金文字形。简体篆文“社”省去籀文字形中的“木”,突出“祭拜土地神”的含义。造字本义:名词,为每年一度祭拜土地神而专设的土台,台上种植象征大地滋养万物之神力的树木
5、福:,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变形,表示酒坛。,甲骨文示,祭祀又,巫师的动作酉,酒坛双手,奉持),表示巫师手奉美酒,祭祀祈祷。有的甲骨文省去双手,将“示”写成,将“酉”写成“畐”。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畐”写成。篆文误将金文字形中的酒坛形写成“畐”造字本义:动词,用美酒祭神,祈求富足安康
6、祝:“兄”是“祝”的本字。兄,甲骨文口,说人,族长),像一个人向苍天开口祝祷。当“兄”的“祝祷”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示”(祭祀)另告“祝”代替。有的甲骨文省去“口”,突出“手”,强调了祭祀祷告的复杂神秘动作。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兄”写成造字本义:动词,祭奉神灵,并向苍天祷告,祈求赐福
7、弁,甲骨文双手持举囗,像开口的帽子),表示手举帽子戴在头上。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将金文字形中表示帽子的“囗”写成“东西”的“西”(囊袋状的东西)。篆文用有帽饰的帽子形状代替籀文字形中的“西”,用“人”代替籀文字形中的双手“廾”。篆文则将籀文字形中的“西”写成“入”(套入)。造字本义:动词,古代男子年满二十岁时必须在宗庙中举行加冠的仪式,由父亲主持并指定贵宾为其行加冠礼,标志进入成年,从此享有成年人的社会权力与义务
8、涤:滌,篆文水,清洗條,树枝,木棒),表示在流动的河水中用木棒捣衣去污。造字本义:动词,在河里用木棒捣衣洗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7-25 23: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礼记,郊特牲第十一
心得:
1、古代礼仪繁多,但却讲究非常,一定适宜情境,情境不同,相同礼仪会有不同。相同的是内在的规则和意义。
2、古代礼仪并非只是一种形式,做给别人看,而是生活的日常,如祭天,祭祀虽无比重要,却也同时符合生活实际,越是高级的祭品越是简单、朴素。同时,礼节的大小与当年收成也绝对相关。体现中国人务实的精神。
3、现代教育从国外引进的教育理念说要给孩子有仪式感,我们的老祖宗其实给我们创作了这儿多的礼,这么多的仪式感,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西方的月亮才亮,西方的哪些国人看起来很高大尚的东西,反而是来自中国古代,而我们却反而丢弃。现在听闻国外有这么好的东西,反而觉得更不如别人,悲哀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4-20 21:23 , Processed in 1.101259 second(s), 13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