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570|回复: 45

郝娟千字文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30 15:5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登录可以浏览更多内容,本论坛多数版面是加密空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接近《道德经》尾声,有了小经历,再重新回来,参加千字文的读书。好好的认真读,做好“培土”的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8 22: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周内容
原文内容;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玉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奈,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需要查询的词汇和短句
天地玄黄:出自于《易经》。《易经》里说“天玄而地黄”这里为了对仗改3为了“天地玄黄”。这种不改动古人文字的引经,为明引。玄,黑色,是天的颜色。黄;地的颜色。
宇宙洪荒:出自于《淮南子》与《太玄经》。《淮南子》里说“上下四方”叫作字,古往今来叫作宙“。作《太玄经》的是西汉的杨雄,他在《太玄经》里说过《洪荒之世”,。这种引经的方式叫暗引。洪荒,远古时代一片混沌的景象。
日月盈昃太阳升起来,又落下去。月亮满了又缺,缺了又满。星辰闪烁张布,列满了星空。

中国的天文学不同于西方的天文学有着自己的独立的一套体系,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我们知道不管是月亮是地球的行星,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他们和天上其它的星辰是一样的。

在漫天的星斗之中月亮距离地球38万公里,太阳距地球15亿公里,容易观察;再加上太阳和月亮在地球上观察大小相差仿佛,所以中国古人把太阳和月亮相对应称之为太阳星和太阴星。太阳星上古人认为有太阳神宫里边住着三足金乌,太阴星上古人认为广寒宫里边住着有嫦娥、桂树和玉兔。

太阳星和太阴星,再加上我们从地球上看上去特别明亮的金木水火土五颗太阳系的行星一起呗古人称之为七曜,或七政。现在日语里面从星期一数到星期天,他们还再称为日曜日、月曜日、火曜日、水曜日、金曜日等等,指的就是这七星。从七曜的命名上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古人的思想,就是阴阳五行。

盈指的是盈满,与之对应的就是亏缺,苏东坡《水调歌头》“月有阴晴圆缺”。

中国古人最早的天文历法夏历便是以月亮的一次圆缺为一个月,每月的十五是月亮最圆的时候太阳还未下山月亮便已升起一阴一阳相对而望故称之为“望”。在古诗文中古人常常用“望”字代表十五,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三月之望”的意思就是三月十五那天。

每个月的月初没有月光叫朔,《说文解字》“朔,月一日始苏也”;每个月的最后一天也没有月光叫晦,《说文解字》“晦,月尽也”。

初三到初七,月亮是个可爱的月牙就像一弯弓,古人说“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这时候的月亮叫新月;到了二十以后月亮时候月亮又变成一个月牙,古人感叹月亮日渐残缺称之为残月。因为新月的弓弦在上,所以又称之为上弦月;残月的弓弦在下,所以又称之为下弦月。明朝人施槃,颖悟过人,喜爱学习。十岁时,有人带他拜见一位张楷(因曾官居明都察院、都御史,所以人称张都宪)。张都宪见他聪明伶俐,便出对考他:“新月如弓,残月如弓,上弦月,下弦月。”施槃随口对道:“朝霞似锦,暮霞似锦,东川锦,西川锦。”张都宪一听大喜,连称“孺子可教”。

昃,指太阳西斜,《易经》“日中则昃”。古人认为太阳每天都坐着九条龙拉着的辇车在天上行走,这条太阳行走的道路便是黄道,也就是一年之中太阳在天空中的运行轨迹。

黄道一个周天360度,分成十二个等份,叫做黄道12次或12宫。从子到亥,一宫30度,每月走一宫,十二宫走完,太阳转了一个周天。

另外还有白道和赤道,白道就是月亮绕地球一圈的运行轨迹;赤道就是地球南北极之间的一条想象中的线,这条线把地球平均分成南北两个半球。天文赤道是地球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以此为标记,天球上才有对应的九州分野。《汉书·天文志》:“日有中道,月有九行。中道者,黄道,一曰光道。”

黄道一个周天360度,分成十二个等份,叫做黄道12次或12宫。从子到亥,一宫30度,每月走一宫,十二宫走完,太阳转了一个周天。十二次初见于《左传》、《国语》、《尔雅》等书,主要用于记木星的位置。汉以后定型。据《汉书·律历志》记载,十二星次的名称是: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

辰宿列张,语出《淮南子》:“天设日月,列星辰,调阴阳,张四时。”

广义的辰是星体的总称,俗称星辰。狭义的辰是北辰,指的是北斗七星。北斗七星属于现代天文学的大熊星座,可以用来辨方向、定季节。辰又指太阳所行黄道十二宫(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辰宫。

广义的宿指的是星宿。中国天文学最鼎盛的时代是隋唐时期,那时的星域分区,把视天球分成三大圈,又叫三垣: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垣是院墙,就是把星域分成三进的大院套。然后再按东西南北,像切西瓜一样把星域分成四块,每一块选择七组星辰,每组都是恒星。所谓恒星就是不动的星,像太阳一样,今天是这样,明天是这样,一万年还是这样,永远不变,便于观察,便于比较。每一方有七组星宿,四七二十八,加起来是二十八组,就是二十八宿。

按中国古人的说法: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实际上,是把28宿连起来以后,看它的形状像这四种动物。、

东方苍龙,一共有七组星,“角亢氐房心尾箕”,把它们用线连起来,活像一只回首收翘、奔腾不已的龙。龙宿居东,在季为春,升发温和。

南方朱雀七组星宿,“井鬼柳星张翼轸”,好像一只展翅的孔雀。

西方白虎,“奎娄胃昴毕觜参”,连起来的形状像只张口的老虎。

北方玄武,“斗牛女虚危室壁”分成两组,一组像条蛇,另一组像只龟

寒来暑往:虽然简简单单四个字,但出自《易经》。《易经》里说:"寒来则暑往,暑往则寒来,寒暑想推,而成岁焉"

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一年之中有距太阳最近的近日点(1.4亿公里),距离最远的远日点(1.6亿公里),造成四季日照时间的长短不一样;地球的地轴又是歪的,自转起来造成各地区日照强度不均衡,这就产生了寒暑的变化。

天文学中所以引出28宿的概念,就是要以黄道内的28宿为坐标,研究五大行星再加上日月地球,八个天体之间的关系。28宿虽然都是恒星,但离我们至少都有40万亿公里(4.3光年),正因为它们光色暗淡,又恒定不动,所以便于作为背景和坐标,来观察五星和日月的运动。

如果七曜中的两个或三个星体出现冲、留、合的变化,即运转角度、排列、与距离的不同,会对地球产生引力上的改变,形成不同的气象。月球质量轻、自转速度快,引力小,不能单独靠引力调集雨云。其他几个星体,可以利用其引力调集雨云,造成地球上的暴雨。通常两星或多星夹角的合力矢线所指的地球方向会有暴雨,夹角内地区的云被吸走了,会出现干旱。因此古代的天官,多用五星、七曜的变化来预报气象的变化。

如何确定旱涝发生的地区呢?这就要提到天文学上九州分野的概念了。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九州的说法。帝喾高辛氏始建九州,舜帝时增至12州,大禹治水以后又确定为九州,并铸了九鼎,以永定九州。九州就是兖冀青徐,杨荆豫梁雍。每一州对应着天上星域的一个分区,叫做九州分野。多星夹角的矢力线所指的分野,地球上对应的九州就会有旱涝冰雹等灾害,或火山地震等灾变。后世由此分支发展出占星术,那是另外一回事,与传统科技不相干。

水星用来定四季,因为水星的公转周期为88天,接近一个季度的天数,水星在天上转一圈的时间刚好是一个季度。因为它是太阳系的内行星,永远在太阳的左右摆动,所以很好观察。北斗星也是用来定四季的,这到本文的最后一部分,"璇玑旋斡"一句时再详谈。

金星是用来定时的,确定时间用的。金星又叫太白星,黄昏以后在西方看到它时叫长庚星,黎明之前在东方看到它时叫启明星,表示天就要亮了。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

"闰余成岁"这句话,语出《尚书•尧典》,有曰:"以闰月定四时成岁"。

中国文化里面发达最早、最系统的就是天文学,中国天文学在明朝以前,一直是领先于世界的,是我国传统科技的一部分。为什么中国天文学发达呢?因为中国是以农业立本、以农为主的国家,务农的根本是不误农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定要按天时,不能胡来。所以中国历代都有司天监,有"天官",专门观测天文气象的变化,以此作为行政施治的根据,所以把日月五星合称为"七政"。

国家、朝廷(政府)就要负责制定律历,计算出二十四节气的准确时间,来指导人们务农。中国的天文历立法,历来是太阴和太阳合参,以太阴记月,太阳记年。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历是以公元记年的太阳历,是根据太阳周天360度,运行365天制定的历法,简称阳历。中国很早就有太阳历,宋朝的科技著作,沈括的《梦溪笔谈》里就有详细论述,但没有正式颁布使用,因为太阳历与月律(月亮的节奏、节律)不符。月球质量轻、自转速度快,绕地轨道是椭圆。月亮盈亏朔晦,一个周期近地点时是30天,远地点时是29天,平均是29天多一点。这样,一年加起来是354天,按照太阳历算是365天,中间差了11天,这就叫闰余。闰的意思是多余,门里王为闰,家里养个王肥吃肥喝的,不是多余是什么?所以庄子说:"帝王者,圣人之余事也"。

一年相差11天,三年加起来就差了33天,多出一个月。这样历法与物候节律就不符了,十七年以后,六月份就要下大雪了。怎麽办呢?只能每三年,加多一个月出来,这样加出的这个月叫闰月,加闰月那年就叫闰年。平年是十二个月,闰年就是十三个月。多出的这个月加在哪呢?加在有节没气的那个月。24节气中有12节、12气,平分到每个月是一节、一气。如立春是正月节,雨水是正月气。阴历的月律与年律有日差,转三年以后就有一个月有节没气,因此设闰就加在这个月。所以读历史,有时侯闰八月,有时候闰十二月,不一样。三年一闰只消化了30天,还多三天呢。五年闰两回,天数又不够,后来发现十九年闰七次最合适。

阳历也同样设闰,阳历365天为一个自然年,但一个回归年(岁)是365天又5小时48分46秒,多出的5个多小时,四年就累计到24小时了,多出一天,必须设闰将其消化掉。因此,阳历每四年一闰,将多出的一天放入二月份,这样平年的二月28天,闰年的二月29天。

"闰余成岁"的"岁"与"年"是两个概念。年表示从今年的正月初一到来年正月初一的这一段时间,为自然年。岁表示从今年的某一节气到明年的同一节气的一段时间,为回归年。

岁的本义是岁星,岁星就是木星,木星运行的轨迹叫太岁。用岁星纪年是我国天文历法的另外一种。木星(岁星)12年绕天一周,每年行30度,为一个岁次。用之记载历史事件,就记为:岁在某某。太阳历纪年,岁星历记岁,这样年岁相符,就是"闰余成岁"。

闰的问题解决了,历法和四季在理论上总算能对上了,但是历与四季气候、与实际的物候,也就是二十四个节气,是不是能够配在一起呢?这就要用律吕来校正、调整了。什么叫律吕呢?律吕是用来协调阴阳、校定音律的一种设备,现代音乐上叫定音管。

中国古代在音乐上有五音,宫商角徵羽,这是五个全音,再加上两个半音,一个是4,一个是7,一共七个音。这七音是一个八度的自然音阶,没有音高,也就是没有定调。怎么办?就要用律吕来给它定调,律吕就是定调用的律管和吕管。

黄帝时代的伶伦,用十二根竹管,其中最长的九寸,最短的四寸六分,因为九是阳的极数。然后按长短次序将竹管排列好,上面的管口一边齐,下边长短不一,像切大葱一样,留斜茬,然后插到土里面。竹管是空的,里面灌满用苇子膜烧成的灰。这种飞灰最轻,叫暇莩。把这些管埋在西北的阴山,拿布幔子遮蔽起来,外面筑室,绝对吹不到一点风,用它来候地气,因为地下的阴阳二气随时都在变化。

到了冬至的时候,一阳生。阳气一生,第一根九寸长、叫黄钟的管子里面的灰,自己就飞出来了,同时发出一种"嗡"的声音。这种声音就叫黄钟,这个时间就是子,节气就是冬至。用这种声音来定调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同时可以定时间,来调物候的变化,所以叫做"律吕调阳"。

十二根管分成六阴、六阳两组。六根单数的属阳,叫六律;六根偶数的属阴,叫六吕。六律第一个是黄钟,六吕的第一个叫大吕,所以音乐里有黄钟、大吕之说。

如果再往下说,律吕之数用三分损益法,就是"先三分减一,后三分加一"。比如:黄钟的管长九寸,其数为九。先进三,就是九的三倍(三次方)得数为729,再减一倍,得数是364.5(729÷2=364.5)。这就是阴历年加闰以后的天数,用律历对应节气勘定出来的调整数,与太阳历的365只差半天。对务农来讲,半天的误差马马虎虎地可以接受。再深入下去讨论就要看《汉书•律历制》,就不是我们在这里三言五语能说明白的了。

巨阙:宝剑里面最有名的是巨阙剑。战国时期,越国有一位著名的铸剑大师叫欧冶子,他平生铸了五把最有名的宝剑,其中三把是长剑,两把是短剑。长剑的头一把就是巨阙剑,第二把叫纯钩剑、第三把叫湛卢剑。两把短剑就是莫邪剑和鱼肠剑,三长两短五把剑全都锋利无比。历史上有专诸刺王僚的故事,说的是剑客专诸,受吴公子光收买,要刺杀吴王僚。僚王爱吃烤鱼,专诸就假扮厨师,手托鱼盘,鱼肚子里就暗藏利刃,趁机刺杀了僚王。那把锋利的短剑就被后人称作鱼藏剑,三长两短则成了意外灾祸的代名词。

夜光;

珍珠里面最著名的是夜光珠,但也只是传说,没有人亲眼见过。真正的夜光珠据说能将十步左右的暗室,照得如同白昼一般,相当于现在的电灯泡,没有100瓦也差不太多。历史上有个大军阀孙殿英盗墓,在慈禧太后的墓里挖出一颗夜光珠,怕被治罪杀头,就托人送给将介石了。这种夜光珠,属于宝石一类的棱面晶体矿物,可以反光但不能发光。真正的夜光珠不是矿物质,而是传说中鳞甲类动物多年修炼而成的宝物,是他们的命根子。

中国古代,有一本专门讲神神怪怪故事的书,叫《搜神记》,里面有一个隋侯珠的故事。汉朝有一个在隋地被封为侯的贵族,代表国家出使他邦。隋侯在路上看到一条受伤的蛇,在沙地里翻滚,马上要死了。他赶快用水把蛇救活,并将蛇带到有水草的地方放生了。一年以后的一个晚上,隋侯做梦见到蛇来报答他,送他一颗夜明珠。梦醒一看,枕边果然有一颗明珠,照得满室通明。

龙天生就有一颗小珠,慢慢地越养越大,所以有狮滚球、龙戏珠的故事。蛇修炼成了有珠,蟹修炼好了有珠,大鱼精也有珠,不是有成语"鱼目混珠"吗?龙,我们没见过。

蛇、螃蟹、鱼,等不到成精就都让我们这些人精吃得差不多绝了。现在能看见的只有蛤蚌含藏的珍珠。蛤蚌的珠含有荧光物质,经灯光照射后才有荧光,持续时间很短,不能自动发光。

《淮南子》上有"蛤蟹含珠,与月盛衰"的故事。"蛤蚌育珠",要在月圆之夜,皓月高悬,海面上风平浪静。这时,蛤蚌的贝壳打开了,对着月亮,开合收放,吸收月华之光,那颗珠 ,慢慢地越养越大。"犀牛望星"的故事也是一样的。犀牛到了月朗星曦的晚上,把它的独角对着北极星,来吸收星精月华。所以,犀角与珍珠都是中药里面最寒凉的,因为它们吸收的是北极星和月亮的精华。

生:

,甲骨文是指事字,在草叶(屮)下面加一横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表示新芽破土而出。有的甲骨文用“土”代替表示地面的指事符号,成为会义字:, 新芽,地面),表示地面上有新芽冒出。造字本义:动词,草木破土萌发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隶书将篆文上部的“屮”简化成,失去植物嫩叶萌发的形象。古籍常假借“”代替“”。
--------------------------------------------------------------------------------------------------------------------------------------------------------------------------------------------------------------------------
《説文解字》
:生,進也。象艸木生出土上。凡生之屬皆从生。

出:
,甲骨文[img=13,21]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D--jiaotong==/--CD1--zhi(zu)--/011chu/[1]jia(1).gif[/img][img=8,18]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D--jiaotong==/--CD1--zhi(zu)--/011chu/[1]jia(1)jian(1).gif[/img](彳,行军)[img=9,13]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D--jiaotong==/--CD1--zhi(zu)--/011chu/[1]jia(1)jian(2).gif[/img](止,脚)[img=8,11]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D--jiaotong==/--CD1--zhi(zu)--/011chu/[1]jia(1)jian(3).gif[/img](囗,城邑),表示离邑行军。造字本义:离开城邑,行军远征有的甲骨文[img=9,20]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D--jiaotong==/--CD1--zhi(zu)--/011chu/[1]jia(2).gif[/img]省去“彳”[img=8,18]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D--jiaotong==/--CD1--zhi(zu)--/011chu/[1]jia(1)jian(1).gif[/img]。有的甲骨文[img=12,18]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D--jiaotong==/--CD1--zhi(zu)--/011chu/[1]jia(3).gif[/img]将“囗”[img=8,11]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D--jiaotong==/--CD1--zhi(zu)--/011chu/[1]jia(1)jian(3).gif[/img](城邑)写成“凵”[img=12,10]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D--jiaotong==/--CD1--zhi(zu)--/011chu/[1]jia(3)jian(1).gif[/img]。金文[img=12,17]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D--jiaotong==/--CD1--zhi(zu)--/011chu/[2]jin(1).gif[/img]承续甲骨文字形[img=12,18]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D--jiaotong==/--CD1--zhi(zu)--/011chu/[1]jia(3).gif[/img]。篆文[img=12,21]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D--jiaotong==/--CD1--zhi(zu)--/011chu/[4]zhuan(1).gif[/img]误将“凵”[img=12,10]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D--jiaotong==/--CD1--zhi(zu)--/011chu/[1]jia(3)jian(1).gif[/img]写成“山”[img=13,15]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D--jiaotong==/--CD1--zhi(zu)--/011chu/[4]zhuan(1)jian(1).gif[/img]。隶书[img=12,16]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D--jiaotong==/--CD1--zhi(zu)--/011chu/[5]li(1).gif[/img]误将篆文的“止”[img=12,14]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D--jiaotong==/--CD1--zhi(zu)--/011chu/[4]zhuan(1)jian(2).gif[/img]、“山”[img=13,15]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D--jiaotong==/--CD1--zhi(zu)--/011chu/[4]zhuan(1)jian(1).gif[/img]混合连写,貌似“两山相连”,至此,“”的字形面目全非,离城远征的本义线索完全消失。在甲骨文中,“”与“”是反义词,脚趾[img=10,15]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D--jiaotong==/--CD1--zhi(zu)--/011chu/[1]jia(1)jian(4).gif[/img]背向城邑[img=9,10]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D--jiaotong==/--CD1--zhi(zu)--/011chu/[1]jia(1)jian(5).gif[/img]为”[img=9,20]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D--jiaotong==/--CD1--zhi(zu)--/011chu/[1]jia(2).gif[/img] ,表示离乡征战;脚趾[img=9,15]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D--jiaotong==/--CD1--zhi(zu)--/035ge/[1]jia(2)jian(1).gif[/img]朝向城邑[img=9,12]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D--jiaotong==/--CD1--zhi(zu)--/035ge/[1]jia(1)jian(3).gif[/img]为[img=11,18]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D--jiaotong==/--CD1--zhi(zu)--/035ge/[2]jin(1).gif[/img] *  ,表示异族入侵。     
----------------------------------------------------------------------------------------------------------------------------------------------------------------------------------------------------------------------------------------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出,進也。象艸木益滋,上出達也。凡出之屬皆从出。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出,长进。像草木渐渐滋生,向上生长出来。所有与出相关的字,都采用“出”作边旁

”是 * 的本字。骨文二,天像旋卷的气流),表示旋卷的气流在天空飘移。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籀文省去甲骨文字形中的“天”,突出了旋卷的龙卷风形象。在造字时代的古人眼里,风、云、彩虹,都是奇异的存在,它们无根无源,行踪不定。造字本义:动词,龙卷风气团在天空旋转着移动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表示气流的写成“厶”。为了区别于动词“”,甲骨文再加“雨”另造名词“”代替,强调其带来降雨的天象特征。《汉字简化方案》以“”合并“”。
文言版《説文解字》:云,古文省雨。
   白话版《说文解字》:云,是“雲”的古文写法,省去了“雨”。
腾:,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水向上喷涌。,篆
文[img=14,22]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BC--dongwu==/--BC5--ma(zu)--/006teng/[4]zhuan(1).gif[/img][img=14,19]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BC--dongwu==/--BC5--ma(zu)--/006teng/[4]zhuan(1)jian(1).gif[/img](朕,“滕”,水向上涌)[img=9,18]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BC--dongwu==/--BC5--ma(zu)--/006teng/[4]zhuan(1)jian(2).gif[/img](马),表示马昂首跃起。
造字本义:马凌空跃起
隶书[img=22,19]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BC--dongwu==/--BC5--ma(zu)--/006teng/[5]li(1).gif[/img]将篆文字形中的[img=14,19]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BC--dongwu==/--BC5--ma(zu)--/006teng/[4]zhuan(1)jian(1).gif[/img]写成[img=20,17]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BC--dongwu==/--BC5--ma(zu)--/006teng/[5]li(1)jian(1).gif[/img],将篆文“马”[img=9,18]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BC--dongwu==/--BC5--ma(zu)--/006teng/[4]zhuan(1)jian(2).gif[/img]的四足写成“四点底”[img=14,6]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BC--dongwu==/--BC5--ma(zu)--/006teng/[5]li(1)jian(2).gif[/img]
文言版《説文解字》:騰,傳也。从馬,朕聲。一曰騰,犗馬也。
致: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到达、抵达。,金文(至,到)(人的脚“夂”,行走),表示走到。造字本义:动词,走到,
                      到达篆文省去金文字形中的“人”。隶书承续篆文字形。有的隶书承续金文字形:在“夂”上加“人”。隶化后楷书将隶书的
                      “夂”写成“反文旁”

  合并字“    ,篆文(糸,丝织物)(致,给予、赠送)表示赠送丝品。造字本义:名词,一种作为赠品的精细纺织品隶化后楷书
                       篆文的写成,将篆文的写成。 
甲骨文在“水帘”之上加一横代表“上天”的指事符号,表示天空降水。有的甲骨文用表示“上”的两横代替一横符号,明确“上天”的含义。有的甲骨文将代表天空的一横指事符号和“水”构成的写成有的甲骨文写成。有的甲骨文之上再加一横表示天空的指事符号,写成,即“”的外壳本来就是“下雨”的意思。造字本义:动词,天空降水金文、篆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
,金文(水从天降,“一”表示“天”) * (各,“路”的省写,表示途经他人领地),造字本义:夜间气温下降后,户外空气中的水汽因饱和而在地面物体上形成的水珠,对植物有重要的滋润作用
古人认为露水是“天水”经过地面:夜间从天上来到地上,早上又从地上回到天上。有的金文(雨)(辵,行进) (各,“路”的省略),强调露水的神秘出没现象。篆文将金文的写成“路” 文言版《説文解字》,潤澤也。从雨路聲。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喜庆。,篆文[img=16,23]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B--yishi==/--CBA--si(zu)--/043jie/[4]zhuan(1).gif[/img][img=10,21]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B--yishi==/--CBA--si(zu)--/043jie/[4]zhuan(1)jian(1).gif[/img](糸,红绸带)[img=12,18]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B--yishi==/--CBA--si(zu)--/043jie/[5]li(1)jian(2).gif[/img](吉,喜庆),表示喜庆的绸带。造字本义:古代婚庆仪式上,新郎用一根红绸带拉着新娘入洞房,红绸带中间穿成死疙瘩,象征彼此姻缘已牢固联接,不可分解
隶书[img=17,14]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B--yishi==/--CBA--si(zu)--/043jie/[5]li(1).gif[/img]将篆文的“糸”[img=10,21]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B--yishi==/--CBA--si(zu)--/043jie/[4]zhuan(1)jian(1).gif[/img]写成[img=11,17]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B--yishi==/--CBA--si(zu)--/013zhi/[5]li(1)jian(1).gif[/img]。  文言版《説文解字》:結,締也。从糸,吉聲。  
为:
,甲骨文又,抓、牵象,大型力畜),表示驯兽师手牵大象,驯化大象的野性,使其服役载重。有的甲骨文用“爪”代替“又”,用长鼻大口的字形,代替长鼻和大目”的。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长鼻大口的写成长鼻大耳的造字本义:动词,驯服大象,改变野性,使之服役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象”写成不知所云的。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俗体楷书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爪”简化成一点。简体楷书“为”依据草书字形整体简化,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爪”简化成两点,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写成
---------------------------------------------------------------------------------------------------------------------------------------------------------------------------------------------------------------------------------------
,金文(雨,来自天上的水汽)(倒写的“毛”,表示植物枯败倒垂),造字本义:零度以下的低温中,接近地面的空气所含水汽凝结的白色晶体,类似薄雪,导致植物的枯败有的金文(雨,来自天上的水汽)(果子)(枯败下垂的植物)(屮,植物),强调在植物结果的季节,在低温中结晶的水汽对植物的打击。篆文误将金文的果子形状写成“目”,误将萧蓑的植物写成“木”,使本义线索完全消失。是近地空气中的水汽在低温下凝结的白色晶体;
*  是从空中飘落的白色羽绒状冰晶。对农作物来说,霜和雪都是严重打击,“雪上加霜”比喻致命的双重打击。文言版《説文解字》:霜,喪也。成物者。从雨相聲
,甲骨文[img=14,25]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F--wuli==/--CF2--ge(zu)--/031xian/[1]jia(1).gif[/img][img=13,19]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F--wuli==/--CF2--ge(zu)--/031xian/[1]jia(1)jian(1).gif[/img](戌,大戈[img=10,13]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F--wuli==/--CF2--ge(zu)--/031xian/[1]jia(1)jian(2).gif[/img](囗,聚邑),表示全民皆兵。造字本义:动词,全民皆兵,武装御敌金文[img=13,25]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F--wuli==/--CF2--ge(zu)--/031xian/[2]jin(1).gif[/img]承续甲骨文字形。篆
                           文[img=14,23]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F--wuli==/--CF2--ge(zu)--/031xian/[4]zhuan(1).gif[/img]将金文字形中的“戌”[img=13,19]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F--wuli==/--CF2--ge(zu)--/031xian/[1]jia(1)jian(1).gif[/img]写成[img=15,22]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F--wuli==/--CF2--ge(zu)--/031xian/[4]zhuan(1)jian(1).gif[/img]。古人称军队守城为“”,称全民皆兵为“”。

  合并字“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全、都。金文[img=18,23]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F--wuli==/--CF2--ge(zu)--/031xian/[2]jin(1)jian(1).gif[/img](咸,全)[img=13,19]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CF--wuli==/--CF2--ge(zu)--/031xian/[2]jin(1)jian(2).gif[/img](卤,盐),表示全是盐。造字本义:形容词,菜里尽是盐,形
                        容盐味重篆文调整结构。 文言版《説文解字》:咸,皆也。悉也。从口从戌。戌,悉也。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省略,表示进食、体味。,篆文(水,清汤)(炎,“啖”,进食,体味),表示清汤寡水,尝不出味道。造字本义:清汤寡水,没有滋味
隶书将篆文的“水”写成“三点水”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吸气。古鈢字形(水)(欠,吸气)(曰,吐气),表示吸气后在水下慢慢吐气。篆文增加一个“欠”(吸气),并将金文字形中的“欠”写成“兂”,用两个“欠”强调“吸足气”。造字本义:吸足气没入水下,靠憋气和缓缓吐气维持呼吸平衡隶化后楷书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俗体楷书依据类推简化规,将正体楷书字形中的简写成
---------------------------------------------------------------------------------------------------------------------------------------------------------------------------------------------------------------------------------------
附 文言版《説文解字》潛,涉水也。一曰藏也。一曰漢水爲潛。从水朁聲。   
,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吉祥,篆文[img=14,21]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BC--dongwu==/--BC1--niao(zu)--/047xiang/[4]zhuan(1).gif[/img][img=10,17]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BC--dongwu==/--BC1--niao(zu)--/047xiang/[4]zhuan(1)jian(1).gif[/img](羊,吉祥)[img=10,17]http://www.vividict.com/UserFiles/Image/==BC--dongwu==/--BC1--niao(zu)--/047xiang/[4]zhuan(1)jian(2).gif[/img](羽,借代翅膀),翅膀安祥。造字本义:动词,鸟儿翅膀张开不动,在空中安静地盘旋
*  在汉字中通常有“祥”的意思:祭师或巫师祭祀时向神巨细如实地祝告为*  ;水面浩瀚而安祥为*  ;大鸟展翅在蓝天安祥滑行为*  是鸟儿振翅翱翔,*  *  、
*  是对“飞”的不同姿态的具体描绘文言版《説文解字》:翔,回飛也。从羽,羊聲。
整体翻译:
天是青色的,地是黄色的,宇宙形成于混沌之中,太阳会西下,月亮会圆满,星宿排列。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月闰日组成一年,音律的变化和阴阳相合,云腾转化成雨,露水遇寒而成霜。
黄金产自丽江,玉石出自昆仑。巨阙乃宝剑,夜明珠乃宝珠。
水果中的珍品是李子和沙果,菜中的珍品3是芥菜和生姜。
海咸河淡,鸟儿天上飞,鱼儿水里游。
心得:
第一周,就看了千字文的第一部分,这感觉真是不得了,惊叹这里面所涵盖的天文地理,音律,等等知识的丰富,也有些自豪,我们的华夏文化是这么的智慧,同时有些悲哀,这么好的宝贝不就是传家宝吗,没什么我们没有代代相传呢?我们这些年的求学到底是求的什么学呢?这个疑问一发出,心里很愧,我们不孝。于是落实到如何做才是孝上了,补课,好好的补课,这个补课是 为了了解祖宗,也是回家。然后如何传下去?我该如何传给孩子呢?说到底还是我自己认真的做上了。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5 16:4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查询句子: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龙师是伏羲氏,他是中国太古时代的三皇之首,他一出场就代表了三皇:伏羲氏、神农氏和黄帝。火帝是发明钻木取火的燧人氏,他是人类文明的奠基人。有了火,人类才告别了黑暗,进入了光明的文明时代,所以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火帝。

鸟官是中国太古五帝的头一位,少昊氏,代表了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帝。人皇是人皇氏,代表了远古史上的三皇:天皇、地皇、人皇。

讲中国古代史,先要明白几个时间段:宋元明清时期属于近古,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是中古,夏商周秦汉时期是上古,三皇五帝时期是太古,伏羲氏以前就属于远古了。中国远古史的奠基就是盘古开天地。现代科学证明:地球是在50亿年以前形成的,生物是在40亿年以前出现的,人类是500万年以前出现的,所以我们的老祖先盘古氏距今至少有500 万年的历史了。

盘古氏下来就是天地人三皇,这个时期太久远太古老了,没有文字只有传说,所以太古史不可考证。《鉴略妥注》是儿童读的历史课本,里面唱道:乾坤初开张,天地人三皇,天皇十二子,地皇十一郎。人皇九兄弟,万八寿最长。人皇时代人的寿命最长,有一万八千岁。那时的人是穴居,住地窖、山洞,即潮湿又不安全,经常遭到野兽的袭击,于是在树上搭窝盖屋,吃水果、戴树叶,就进入有巢氏时代。接着学会了钻木取火,进入燧人氏,也就是"火帝"的时代了。

火帝下来是龙师伏羲氏,伏羲也写作"伏牺",就是制伏野兽的意思,这个时期就是历史学家说的"狩猎阶段"。伏羲氏姓风,号太昊,这个时候黄河里面出来了一个长着马头、龙身的怪兽。它身上的毛带卷卷的,有斑点和花纹,伏羲氏见到以后受到了启发,划出八卦的符号,又根据龙马身上的花纹发明了渔网,人类文明进入了渔猎时代。因为伏羲氏见到了龙马,于是用龙来给百官命名,如有青龙官、赤龙官、黄龙官等等,因此把伏羲氏叫做龙师,在位115年。

人类学会使用火以后,文明阶段就开始了。这个时期的冠军就是神农氏,神农氏姓姜,号炎帝,他自称是太阳神、火德王,两个火字为炎,所以神农氏也是"火帝"。神农氏选五谷、尝百草,教民稼穑,在位140年。他是农业的始祖、又是医药之王,药王庙供奉的药王 就是神农氏。也有供药王孙思邈的,但孙思邈是唐朝的大医药学家,比神农氏晚得太多了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这两句话说的是黄帝时代。黄帝被尊为"人文初祖",从黄帝开始,人类的人文文明进程才正式开始了。黄帝姓姬,名轩辕,号有熊氏,在位100年。从黄帝开始中国历史开始记年,从甲子年开始记起,至今有5000年,所以说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黄帝手下有六个大臣,各有贡献。创造文字的是仓颉,仓颉造字;制作音乐的是伶论,伶伦造乐;隶首做算数,大挠造甲子,岐伯作医学,发明衣裳的是胡曹。在此之前的原始文明阶段,人只是拿树叶、兽皮往下身一围就算了。胡曹发明了衣裳,上身穿的叫衣,下身穿的裙子叫裳,裤子是很晚才出现的。这里用仓颉造字、胡曹造衣裳代表黄帝时代完成的包括指南车、历法、舟车在内的传统科技成果和发明创造,称颂了中国人对人类物质文明的贡献。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有虞"、"陶唐"说的是五帝里面的最后两位,有虞是舜帝,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故人们称他为虞舜。陶唐指尧帝,他姓伊祁,号放勋,因为他的封地在陶和唐(今天的山东一带),所以叫他唐尧。

尧是帝喾之子,黄帝的玄孙,由于他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和睦相处。尧为人简朴,住的是茅草屋,门前是土垫的台阶,吃粗米饭,穿麻布衣,喝野菜汤,得到人民的拥戴。

尧在位七十几年,到年老时,由四岳十二牧推举继承人,大家一致推荐了舜。尧帝把自己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又对他进行了长期的考察,最后才放心地把君位禅让给了舜,死时118岁。

舜是颛顼一脉的子孙,他宽厚待人,孝顺父母,慈爱兄弟,为政仁和。古代24孝故事里挂头牌的就是舜。舜帝在位六十一年,把君位禅让给禹,自己死于巡视的路上,终年110岁。舜的两位夫人娥皇、女瑛闻讯,泪洒君山斑竹,双双投江而亡,化为传说中的湘水之神。

尧帝和舜帝,他们都能使九族和睦,民风质朴。在位时克勤克俭地为百姓做事,年老了,干不动了,就把自己的位子和管辖的国土推让给贤能的人。

推的意思是辞让,推位是把自己的位子委与贤人。让的意思是禅让,禅让是把统治权让与能者。"推位让国"是连位子带权力一齐交出来,统统交出,毫无保留。后世的帝王但有一线生机就只让位子,不交权力,更有甚者连位子也不让,死了以后再说。所以历史上能够真正推位让国的,只有尧和舜。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这两句话引出了中国上古的"三王",也就是禹王、汤王和武王,他们是夏商周三代之王,也是三个时代的代表。禹王的事迹将在第三部分谈,此地只讲汤武二王。

周武王姓姬,名字叫发,所以称周发。他讨伐暴君商纣,建立了周朝,是周朝的第一位君主。他的父亲姬昌是商朝的西伯侯,曾被商纣囚禁七年,并没有对商朝采取军事报复行动。姬昌著易经,揽人才,使他的属地周,国富兵强,为武王伐纣积累了本钱。周朝建立以后才被尊封为周文王。

殷汤说的是成汤,成汤姓子,名履,他讨伐夏朝暴君桀,建立了商朝。因为他是商朝的第一个君主,年号成汤,故此又被称作商汤。商汤建都亳(今河南商丘),在位13年。十代以后的商王盘庚迁都殷(今河南安阳),因此商朝的后期也称为殷商。这里不称商汤而称殷汤,有指整个商朝600年历史的意思。

"汤武革命",以暴力手段推翻暴君的统治,打的旗号都是"吊民伐罪"。吊的意思是慰问,"吊民"就是安抚、慰问无辜的苦难百姓。伐是讨伐,是上对下、有道对无道的一种暴力行为。讨伐罪恶的统治者,就是"伐罪"。

两句话的完整意思是:

安慰无辜的百姓,讨伐有罪的统治者,领头的是周武王发和殷成王汤。

中国文化历来讲究以培养道德来"渐变",以暴力相加的"突变"必引起一段时间的天下大乱,到时候受害最深的还是老百姓。所以孔子推崇文王的品德,对武王只是承认他划时代的革命作用。

注意这里 "吊"一字,吊的本义是悼念死者,引申义是安抚活着的人。这个字的甲骨文形义是弓箭。因为远古人死而不葬,只是放在野地里用柴薪一盖,因怕禽兽来吃,所以送丧的亲友就要带弓箭,也是对死者家属的安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这两句是对历史上贤德君主,以王道治国莅民的描述和写照。

"坐朝问道"是秦始皇开始的规矩,在此之前称立朝,后写为"莅朝"。君臣上朝都是站着,没座位,更没有椅子。椅子在古代叫"胡凳",汉朝的古人还是席地而坐,以后带靠背的椅子才从西域传进来。所以立朝,一是君臣之间的关系平等,君主不过是会议的召集人而已。二是古代生活和政事都很简单,站着说几句话就解决问题了。哪里像今天,政务会议一开就好几天,不但坐着,还得住在星级宾馆里,肥吃肥喝。

从秦始皇开始坐朝问道,君臣都是坐着,共商国事。君坐臣立的规矩,由宋太祖赵匡胤开始。据传有一天赵匡胤临朝,文武群臣起立致敬,要坐下时才发现椅子没了,让太监撤走了。《千字文》的时代是南北朝时期,君臣上殿临朝之礼还是沿用秦汉之制,所以这里称为"坐朝问道"。

"垂拱平章"的意思是垂依拱手, 天下太平。这句话语出《书经•武成书》里有一句话"纯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垂是垂挂,把上衣挂起来就叫垂衣。拱手是行个拱手礼,表示不做什么事、不用花什么气力就天下太平,无为而治了。

平章是平正彰明。《尚书•尧典》里有"平章百姓"的话。平的意思是公平正直,章通"彰",有彰明、显著、鲜明的意思。

两句话的意思合起来,就是:

君主坐朝临政,与群臣共商国事,垂衣拱手,无为而治,天下太平,政绩彰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黎首代表黎民百姓。黎是形声字,文义从黍,有众多、数目很多的意思。爱是爱护、珍惜;育是抚育、养育。臣是臣服、接受的意思。伏是低头、顺从。

戎羌代表了四方的少数民族,是"南蛮北狄,西戎东夷"的简称。西戎在今天的甘肃、青海、四川一带,以游牧生活为主。周朝中叶,西戎入侵中原,当时的西戎被称作犬戎,曾迫使周平王向东迁都洛阳,由此开始了东周的历史。羌族也是西部的少数民族之一,后来与汉族融合,定居务农,属于中国56个民族中的一员。

这两句话的意思合起来,就是:  他们都能够爱护、体恤百姓,  四方的少数民族都心悦诚服地归附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普天之下都统一成了一个整体,所有的老百姓都服服贴贴地归顺于他的统治。

三、详细解析:(整理资料,仅供参考)

遐是远,迩是近。天下一统,万民同心就是"遐迩一体"的意思。"率宾"等同于"率滨",是四海之内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 :普天之下,远近统一,四海的百姓都拥护、归附于王道的统治。"率宾归王"一句的语义,出自《诗经•小雅•北山》,上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诗句。

这里的"王"字,不是指哪一个具体的帝王,而是特指"王道"。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历来就有"王道"与"霸道"之别。王道指的是先王之道,即夏商周三王的统治方法。三王的统治用的是仁义道德,其结果就是无为而治,天下太平,这种政治体制是王道。历史上描绘这个时期,是五日一风,十日一雨,万民乐业,天下太平。但是到了东周时期就不行了,首先登场的是"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和楚庄王。他们推崇和实行的是霸道,以实力说话,比拳头。比如当时的齐桓公任用贤相管仲,充分利用齐国的自然资源,晒盐炼铁、渔农贸易一起来,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富国强兵。齐桓公曾九次主持召开诸侯大会,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位霸主,地位相当于今日的美国,实力强说了算,你不买账不行。

历史上的正统观念,一种政治制度或者实行王道,以仁义礼治来治国,当然最理想。等而下之者实行霸道,靠实力形成威慑力量,令他人不得不服,也无可厚非。最令人所不齿的是靠阴谋诡计,篡权窃国。这些人不但仁义礼智信没有,连真正的实力也没有,有的只是野心,加上苏秦、张仪等人的诡诈之术。庄子对这些"国君"嗤之以鼻,称他们为大盗,所谓"窃钩者盗,窃国者侯"。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

凤凰、麒麟和龙是历史上记载的珍禽善兽,只有在仁义道德的太平盛世才会出现。

历史上的太平盛世时期,不少朝代都出现过,但从没有见过这些善兽。后人说它们是传说中的动物,自然界根本就没有。实际上不是没有,而是我们福薄,见不到。

史书上记载,孔子诞生之时出现了麒麟,孔子69岁做《春秋》的时候,有人打猎捕获了一只怪兽,因不识是何物,送来给孔子看。孔子看了,流泪叹气说:“这是麒麟啊!麟啊,你生不逢时啊”!所以五经里面称《春秋》为《麟经》。

凤凰非竹实不食、非梧桐不栖,有点像大熊猫,要吃竹笋。凤凰中雄性的叫凤,雌性的叫凰,古有三凤求凰的典故。

白驹是小白马,古代用白驹为典的很多,庄子也有白驹过隙的典故。

为什么用白驹,用黑驹不行吗?白驹在此代表龙。龙是水陆空三栖动物,空中是飞龙,水中是游龙,在陆地上就不是龙的形象。

传说中的龙上岸以后,就地一滚变成白龙马。《三国》里赵子龙骑的是闪电白龙驹,《西游记》里唐僧骑的白龙马不也是东海小龙王变的吗?

“白驹食场”一句也是引经,《诗经·小雅·白驹》里有“皎皎白驹,食我场苗,执之维之,以永今朝”的诗句。

这里的鸣凤与白驹,代表了那个以道德仁义为教化的太平盛世,它具体表现在,有德君主的教化覆盖了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化是教化,被是施加、覆盖的意思。



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上一句中的鸣凤与白驹,代表了那个以道德仁义为教化的太平盛世,它具体表现在,有德君主的教化覆盖了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化是教化,被是施加、覆盖的意思。

化字在六书中属于会意,甲骨文字形是二个人相靠背之形,本义是变化、改变的意思。

人都有医学常识,吃多吃少并不重要,要紧的吃了能消化、能吸收。否则完谷不化,吸收不良,人就不会健康。

同理,人读书学习不在多,而在于化。有文有化才是有文化,有文没化,充其量是个文人,而非文化人。古人说“读书养气变化气质”,才是读书的目的,否则读书越多越傲慢,越心浮气躁,就“输”了。

“赖及万方”的赖字,是幸蒙、依赖的意思。万方不仅仅指人,泛指一切众生。例如历史上有商汤“解网更祝”的故事。成汤有一天出游,看见郊外的猎人四面布网,还向天祈祷说:“天上地下、四面八方来的禽兽,都投入我的网中”。

成汤见此,感叹人心贪婪、手段残酷。特命解除三面猎网,只留一面,并改祝祷词说:“愿向左的往左逃,愿向右的往右逃,愿向上的往上飞,不愿逃的向下跳。只有命该绝的,才入我的网” 。
所以这里才说“赖及万方”,连禽兽也享受到王道统治的恩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5 19:4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查询字词


让人想到天地玄黄

本意黍米,只见古文。形容词:黍米色的,黑中带黄的。、、、、、、、、、、、

戎:

引申线索




词汇分类

①本义,名词:戈戟与盾牌,古代兵器。   戎机 戎甲         戎马生涯        /        兵戎         
              戎,兵也。——《说文》
              弓矢戎兵。——《诗 • 大雅 • 抑》
              以习五戎。——《礼记 • 月令》
              戎器不粥于市。——《礼记 • 王制》
              伏戎于莽。——《易 • 同人》
              戎马四万匹,兵车万乘。——《汉书 • 刑法志》
②名词:军事,军队。     戎行       戎装      /        投笔从戎     
              戎右少师。——《左传 • 桓公七年》
              以脩我戎。——《诗 • 大雅 • 常武》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乐府诗集 • 木兰诗》
              勿为新婚念,努力专戎行。——唐 • 杜甫《新婚别》
③名词:古代战争频仍的西部民族。     戎骑       /        西戎
              西和诸戎。——《三国志 • 诸葛亮传》      



羌:   

                                      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聲。南方蠻閩从虫,北方狄从犬,東方貉从豸,西方羌从羊:此六種也。西南僰人、僬  僥,从人;蓋在坤地,頗有順理之性。唯東夷从大。大,人也。夷俗仁,仁者壽,有君子不死之國。孔子曰: 九夷,乘桴浮於海。”有以也。   

    戎羌代表了四方的少数民族,是南蛮北狄,西戎东夷的简称。戎、羌戎。周人自称“华夏”,便把华夏周围四方的人,分别称为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以区别华夏。周文献中常以戎概称西方非华夏文化诸族。历史上因时代、地域的不同,羌人又被称之为"姜"、"羌"、"氐羌"、"羌戎"、"西羌"等。事实上,这里提到了一个被现代人差不多已经遗忘,但是在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古老的族群,古羌人。
羌人曾是古东方大族,形成于青藏高原地区,羌族群的出现的时期,要追溯到传说时代的炎黄部落时代之前,是华夏族的祖先之一。

羌语中,适于耕种的河谷叫戎(一作绒)。羌族居住在陇西的,既乐于从事农业,就必然入居河谷,并发展成为定居族落,所以牧民称之"戎"。殷商代人因其音而造戎字,以与羌族相区别。戎字从戈,戈为车战用的钢铁武器。古羌族用石器为矛,无戈。居住在关陇间的,因为承受华夏文化,才用戈。所以,就造字取义来说,"戎"的称呼当是在殷以后才有的,以前只称"朔方"、"熏育"或"玁狁"。因为那时还是牧民部落,属羌类的原故。简言之:羌与戎的区别,就是牧与农的区别,华族化与非华族化的区别。(来自兰兰提供资料)

遐迩

遐;文言版《説文解字》:遐,遠也。从辵,叚聲。   

  





词汇分类

①本义,名词:神游中的遥远之地。   本义只见于古文
              若陟,必自迩。——《书 •  太甲》
②形容词:遥远的。     遐僻         遐方         遐迩闻名        
              ,远也。——《说文新附》
              毋金玉尔音,而有心。——《诗 •  小雅 •  白驹》
              是以方疏俗,殊邻绝党之域,自上仁所不化,茂德所不绥,莫不蹻足抗首,请献厥珍。——汉 •  扬雄《长杨赋》
③副词:遥远地,不着边际地。    遐思 遐想  
              降尔福,维日不足。——《诗 •  小雅 •  天保》
              矫首而观。——晋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入觐展恋,临轩慰来思。——唐 •  德宗《送徐州张建封还镇》







迩:①本义,动词:可抵达的近处。 本义只见于古文

              迩,近也。——《说文》
              若陟遐,必自迩。——《书 • 太甲》
②形容词:近的,短距离的。      迩近 迩狭       迩年 迩日 迩时      /        遐迩        遐尔闻名       闻名遐迩
              柔远能迩,惇德允元。——《书 • 舜典》
              父母孔迩。——《诗 • 周南 • 汝坟》
              节远迩之期也。——《礼记 • 郊特性》
              戎事不迩女器。——《左传 • 僖公二十二年》
              既而敌行益迩。——清 • 徐珂《清稗类钞 • 战事类》
              举类迩而见义远。——《史记 • 屈原贾生列传》

遐迩:根据上述两个字各自的意思,我的理解是遐迩为远近的意思。

章:

词汇分类

①本义,动词:用刻字的红色印子突显姓名和身份。   本义后由“彰”代替
②动词:突出,突显,宣扬,张扬。     该义项后由“彰”代替
              平章百姓。——《书 • 尧典》
              赏罚无章。——《左传 • 襄公二十七年》
              而尧舜之所以章也。——《吕氏春秋 • 知度》
              且夫兄弟之怨,不徵於他,利乃外矣。章怨外利,不义。——《国语 • 周语中》
              章之以论,禁之以刑。——《荀子》
              钟之与磬也,近之则钟音充,远之则磬音章。——《淮南子》
③名词:被加以着重突显的条理、规则、法则。    章程 章法 章草       /       党章 团章 规章 宪章        简章        杂乱无章
              王风哀以思,周道荡无章。——南朝宋 • 谢瞻《张子房》
              其为言也,杂乱而无章。——唐 • 韩愈《送孟东野序》
④名词:相互映衬的纹理、图案。  该义项只见于古文
              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周礼 • 考工记》/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唐 • 柳宗元《捕蛇者说》)
⑤名词:加盖在文末以标示作者身份的红色印子。      /        盖章 刻章        公章 私章 假章        图章       印章
              分为五选,异其旗章,勿使冒乱。——汉 • 刘向《说苑》
              又用篆章一。——明 • 魏学《核舟记》
⑥名词:在文末以红印标示作者身份的文字作品。     /        文章 乐章 奏章     急就章    出口成章
             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文心雕龙》
              言出为论,下笔成章。——《三国志 • 陈思王植传》
              复习五经,皆训诂大义,不为章句。——《后汉书》
              凡群臣上书于天子者有四名: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驳议。——汉 • 蔡邕《独断》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文心雕龙 • 章表》
              虽篆、隶、草、章,工用多变,济成厥美,各有攸宜。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简而便。——唐 • 孙过庭《书谱》
              草出于章,行出于真。——宋 • 姜夔《续书谱 • 行书》  
              汉定礼仪,乃有四品,其一曰章,用以谢恩。及考后汉,论谏庆贺,间亦称章,岂其流之寖广欤?——明 • 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 • 章》
⑦量词:文字或音乐作品的数量单位,篇,节,段。      章节 章句        章回小说      /       篇章        约法三章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史记 • 高祖本纪》
              章,乐竟为一章。——《说文》
              读乐章。——《礼记 • 曲礼》
              王乃为歌诗四章,令乐人歌之。——《史记 • 吕太后本纪》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宋 • 苏轼《前赤壁赋》  


宾:

①本义,动词:方国、诸侯国以美女和珍宝朝觐帝王。    本义只见于古文()
              宾,服也。——《尔雅 • 释诂上》
              宾,敬也。——《广雅 • 释诂一》
              明王慎德,四夷咸宾。——《书 • 旅獒》
              鸿雁来宾。——《礼记 • 月令》
              其不宾也久矣。——《国语 • 楚语上》
              使立为天子,天下诸侯皆宾事之。——《墨子 • 法仪》
              故遣中郎将往宾之。——《史记 • 司马相如列传》
              十月五星聚,七年四海宾。——唐 • 王珪《咏汉高祖》
              露下鹰初击,风高雁欲宾。——唐 • 李峤《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总管张仁亶》
              疎萤点点趁风飘,宾鸿呖呖穿云叫。——元 • 汤式《秋夜梦回有感》
②动词:众臣列队以外交规格迎接来朝的远客。    该义项只见于古文(宾之以礼)
              宾,列也。——《广雅 • 释诂一》
              八政……七曰宾。——《书 • 洪范》
              宾于四门,四门穆穆。——《书 • 舜典》
              宾者以告列子。——《列子 • 黄帝》
              内史宾侯,北向而立。——《穆天子传》
              启棘宾商,九辩九歌。——《楚辞 • 天问》
              乡老及乡大夫帅其吏,与其众寡,以礼礼宾之。——《周礼 • 地官 • 乡大夫》
              乃矫郑伯之命,犒以十二牛,宾秦师而却之。——《淮南子 • 泛论》
              宾礼名贤,而张昭为之雄。——晋 • 陆机《辨亡论上》
              考德行而宾之以礼。——宋 • 王禹偁《乡老献贤能书赋》
③名词:以高规格礼仪接待的重量级来客。     宾白      宾从 宾客 宾朋  宾主       宾格 宾语       宾馆        宾从主便 宾主尽欢       宾客盈门      宾至如归    /

              贵宾 佳宾  来宾 上宾 外宾 洋宾       喧宾夺主   
              宾,所敬也。——《说文 • 贝部》
             宾,客也。——《玉篇 • 贝部》
              虞宾在位。——《书 • 益稷》
              舜为宾客,而禹为主人。——《尚书大传》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 • 小雅 • 鹿鸣》
              诸公之臣相为国客,是散文客通称,对称则尊而客卑,大而客小。——《周礼 • 司仪》
              宾出,主人拜送。——《荀子 • 礼论》
              初,臼季使,过冀,见冀缺耨,其妻馌之,敬,相待如。——《左传 • 僖公三十三年》
              
事痛感行宾,住得贪程船。——唐 • 刘言史《苦妇词》
              北曲中有全宾,全白。两人对说曰宾,一人自说曰白。——明 • 单宇《菊坡丛语》
              元曲唱者祇一人,若他杂色入,第有白而无唱,谓之宾白。宾与主对,以说白在宾,而唱者自有主也。——清 • 毛奇龄《西河词话》

              众宾团坐,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虞初新志 • 秋声诗自序》

         《说文》王,天下所歸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畫而連其中謂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參通之者王也。”孔子曰:“一贯三爲王。”凡王之屬皆从王。李陽冰曰:“中畫近上。王者,則天之義。”  

词汇分类

①本义:名词:所向无敌的统帅,最高统治者 wáng。  王八    王朝 王国      王储 王父 王公 王后 王孙 王爷 王子      王道 王法      王府 王宫   
              王冠 王牌      王亲 王族     王权 王位      王债     王母娘娘    /   霸王 文王    称王    国王 君王 女王 天王     亲王      擒贼先擒王    占山为王            
              王,天子也。——《释名》
              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说文》
              王,有天下曰王。帝与王一也。周衰,列国皆僭号自王。秦有天下,遂自尊为皇帝。汉有天下,因秦制称帝,封同姓为王,名始乱矣。——《六书故》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诗 • 小雅 • 北土》
              王好战,请以战喻。——《孟子 • 梁惠王上》
              厉王虐,国人谤王。——《国语 • 周语上》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国语 • 越语上》
              故百王之法不同。——《荀子 • 王霸》
              赐号称王。——《汉书 • 李广苏建传》
              王侯以下。——《后汉书 • 张衡传》
              王久不至。——唐 • 李朝威《柳毅传》
              王子皇孙。——唐 • 杜牧《阿房宫赋》
              以王命聚之。——唐 • 柳宗元《捕蛇者说》
              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柳宗元《封建论》
②名词:动词:统治 wàng。义项只见于古文(王天下)  
              王此大邦,克顺克比。——《诗 • 大雅》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 • 梁惠王上》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孟子 • 公孙丑上》
              周不法商,夏不法虞,三代异势,而皆可以王。——《商君书》
              欲王关中。——《史记 • 项羽本纪》
              沛公为汉王,王巴、蜀。——《史记 • 留侯世家》

③名词:某一领域中地位至高无上者 wáng。      /       蜂王 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5 20: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意译:
   自结束狩猎时代开启采集生活,启动人文之初引来龙腾九州的伏羲三皇(上古之初),上溯至刚刚开始钻木取火的燧人五帝(远古之末),从上古引来凤凰飞天的少昊五帝(上古之末),直至盘古开天之初开启人的穴居生活的远古三皇(远古之初),浩浩荡荡270余万年。华夏祖先从穴居山洞到巢居树林,生吃禽兽到钻木取火,采捕果鱼到尝草种地,结绳记事到发明文字,树叶遮羞到纺织衣裳。尧舜两王爱惜百姓,主动推让君位禅让君权。周武王和商汤王起武力改朝,大战之后也要慰问百姓惩治罪恶,以安民心。群臣上朝问道,秦改立而坐,也是君臣同坐, 上下之间垂衣拱手,天下百姓平安吉祥。历代君王,慈俭训导,黎民百姓从善如流,恩威并施,西戎臣服,羌民归化。励精图治,使得远近一统,万民同心,四海百姓,归附王道。只在仁义道德的太平盛世才出现的凤凰,歌唱食竹,只在仁义道德的太平盛世才出现的小白马,草场觅食。王道教化覆盖一草一木,天德恩泽依养四面八方,千万年祖先励精图治,中华大地已成王道乐土。(转自千字文读书会群里老师分享)
   从上古之初,
伏羲三皇到发明钻木取火的燧人五帝。从鸟官,到盘古开天地,开启了人的穴居生活,盘古之后有了天皇地皇和人皇,这三皇。然后黄帝的大臣做了很多贡献,仓颉创造了文字,胡曹发明了衣裳,上为衣,下为裳。尧舜两王爱惜百姓,他们主动推让君为给贤德之人,周武王和商汤王起兵改朝,大战之后慰问百姓惩治罪恶,以安民心。在秦始皇开始,上朝,坐朝问道,由立朝改为莅朝,君臣同坐,上下之间垂衣拱手,实乃太平盛世。历代君王,慈俭训导,黎明百姓从善,西戎,羌民臣服,归顺。远近一统,万民同心,归附王道。只有在仁义道德的太平盛世才能出现的凤凰在吃竹子,唱歌。只有在仁义道德的太平盛世才能出现的小白马在操场觅食。王道的狡猾覆盖一草一木,起恩惠万方,中华大地乃王道乐土!

我与本章节;

查完短语和字后,把老师写的意译复制过来,然后开始自己写意译,有一股激动在心间涌动,整个过程都在激动不已中,写道赖及万方,想哭,泱泱中华是乐土呀,泱泱中华呀是礼仪之邦呀,我们有太值得我们骄傲的祖先,就是我家有好多财富,有好多礼仪,有好多厚重的积淀。忏愧呀,还到处去跑,跟到人贩子混。跟着人贩子混说自己家瞥。坐进此道不就是回家吗。回家好好读书,去听听祖宗说的话,回家。惭愧无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16: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
恭维鞠养,岂敢毁伤。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
景行维贤,克念作圣。
所需查句子: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

本句是第二部分的开端,整个第二部分,是紧紧围绕着五常之德展开的。如果真正理解了五常之德,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抓住了,所以说《千字文》用字不多,却勾勒出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化史纲要。

这两句话,是针对我们人的生命体和生命属性来说的。“身发”在此处,指代我们的肉身。人的生命体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物质的“四大”, 一部分是精神的“五常”。

四大指的是“地水火风”,这是印度哲学的概念。古印度人认为,物质世界是由“地水火风”四类物质构成的。我们中国人则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构成的 。

严格说起来,“地水火风”四大并不是指四种物质,构成这个世界的何止这四种物质!四大的本义是说,构成这个世界的物质有四种基本形态:固态(用地来代表)、液态(用水来代表)、气态(用风来代表),至于火则代表物质有温度,无论生物或非生物都有温度,或高或低,温度是物质属性的一个参数。

五常是人的性德,人性中含有五常之德,就是“仁义礼智信”。五常之德是天德,这是天赋与人的天性。这里的天,指的是宇宙中那股冥冥中无法抗拒的力量,这种支配力量被称为天。常是恒常、永远存在、不能改变的意思。

恭维鞠养,岂敢毁伤

“恭”是恭敬、谦逊,“惟”是惟谨、顺服的意思。现代汉语中恭惟连用(也作恭维),是个贬义词,有曲意奉承、讨好对方的意思,这与古汉语截然不同。

“鞠”和“养”的意思一样,都是抚育、长养的意思,例如《诗经·小雅·蓼莪篇》说:“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这句话出自孔子讲的《孝经》。《孝经》是儒门十三经之首,历来读书的规矩是先读《孝经》然后才有资格读《四书》。

《孝经》是曾子问孝,孔子回答,再由曾子及其门人整理而成,共有十八章,解释了一个“孝”字。

孔子在《孝经》中开篇就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我们这个身体是受父母遗传而来的,是我们的神识借以居住的房舍,等于是上天和父母借给我们用的,使用完毕以后还要归还的。所以我们对自己这个身体,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如果能够所有,谁还愿意生老病死呢?向别人借来用的东西,一定要妥善保管,弄坏了就没有办法还了,所以这里才说“恭惟鞠养,岂敢毁伤”。

百度所查,关于这四句话的整体理解,我认为对理解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很有关系所以复制下来:
每一个人的身体生命,都关系到四大五常,自己的生命是父母给与的,自己是父母养育大的,自己将来也要担负养育下一代的使命,怎能不爱惜自己的身体而使身体受到伤害呢?这段话的来由是儒家的传统观念。儒家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敢毁伤?”
从上述可知,千字文中的这段话宣扬的是儒家的伦理道德,是从人在天地中的地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来说明应当爱惜身体的道理,因此,这里的“四大五常”该是指道家的四大(人在天地中的地位)和封建社会中五种伦理道德,即五伦五教(五伦五教密切相关,意思相通)。
每个人都应该恭敬的想着父母的养育之恩,爱惜自己的生命,爱惜生而为人所被赋予的美德。
其实本篇前文中就有了“吊民伐罪,周发殷汤”。所以,关于君臣的在这里应该忽略,而是以“人”为大。四大五常应为道、天、地、人,仁、义、礼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

“贞”字的本义是正,甲骨文形从卜从贝,是最古老的占卜用语。上古卜卦,问事之正不正,就曰问贞。后世假借为端方、正直的意思,形容一个人的意志操守坚定不移。《易经》中称“元亨利贞”,为乾之四德。

“洁”是干净、没有污染的意思。“女慕贞洁”是说女子应该追求的是保持自己内心方正的品性和外在洁净的品行。

贞既为正,那么只有止于一才能“正”。谁止于一?心念止于一。能止于一就是正,能守正,就是有贞。不是老公死了不再嫁人就守贞了,心里乱七八糟,一点贞也没有。

同样,对男子的要求也有两条,才与良。“才”指人有能力、有才智,有才的人是才子。“良”是指一个人有德,有良心、有德行才叫良。男子应效法德才兼备的贤人,所以男子起名字叫才、良的很多。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男女毕竟还是有所不同,表现在本质上的差异就是“女慕贞洁,男效才良”。对女子之德的要求是“贞洁”,女子要羡慕、爱慕的是贞与洁,自古女孩子起名字叫贞、洁的很多。

历来的规律就是,有才的无德,有德的无才;既有能力又有品德,德才兼备的人太少了。如果二者不可兼得的话,宁愿有德无才,这样不但自己一生平安,还可以遗德给子孙,保子孙荣显。自己吃点苦,但能保证子孙后代超过我们,这有什么不好呢?相反,如果我们这一生只求才不积德,一定会恃才傲物目空四海,结果是天怒人怨,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人的性别虽有不同,但所具有的五常之德是相同的,都是仁义礼智信。这是人格,做人的资格,离开了五常也就不成其为人了。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知过必改”这一句话,也是语出《论语》。孔子在《论语?述而篇》中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说,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在动荡的时候,有四件事是最让人担忧的。第一是人不讲品德的修养,也就是不积德;第二是人人浮躁,不肯老老实实地做学问;第三是明明知道应该做的事却不肯去做;第四就是自己的毛病、缺点总也改正不了,这是孔子每天都在担忧的。

“得”与“德”二字通假,“得能莫忘”有两重含义,一是从他人之处有所得、有所能,也就是别人教会我们的东西,使得我们有所得、有所能,我们不能忘,这也是知恩必报的意思。二是我们自己于修心、修身上有所得、有所能,莫忘。也就是刘备白帝城托孤,教育儿子阿斗说的话:“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别人的德能不能忘记,自己的德能也不能够忘记。

圣人的一生都活得很累,悲天悯人,我们今天只有“知过必改”,才能对得起圣贤的教诲。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罔”和“靡”的词性相近,都是表示禁止、劝阻的否定性动词,相当于别、不要的意思 。“靡”字的本义是无、没有,读第三声。这两句话里强调了两个不要:第一不要谈论别人的缺点和短处。当你手指别人的时候,只有一根指头指别人,三根指头却指向自己,到头来受伤害最重的正是自己不是别人。第二不要依仗自己的长处而骄傲自大,圣人造字早就告诉我们,自大念臭,有味儿了。再加一点,就是“臭”,臭不可闻。《易经》里八八六十四卦,只有一卦六爻皆吉无凶,那就是“满招损,谦受益”的谦卦。

陈抟老祖在《心相篇》里也说,“好矜己善,弗再望乎功名;乐摘人非,最足伤乎性命”。喜欢称赞自己长处的人功名很难有所成就,这对科考时代的读书人是大忌,因为“满招损”是天理。喜欢谈论别人缺点的人,一生中的障碍很多,自己的身心性命也很容易受伤害,因为自己削了自己的福报。“恃”在这里的意思是依仗,如有“恃强凌弱”的成语。

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整理资料,仅供参考)“信使可覆”是个倒装句,为强调“信”字,将其倒装在及物动词“使”的前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过的话要兑现,要能经得住反复考验。“覆”字的本义是翻转、倾覆的意思,此处的引申义为审察、核实、检验。

“信使可覆”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篇》。“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覆也”。孔子的学生有子说,信与义是一样的,都是说一个人立定的志向、发过的誓愿要经得住检验,要能够兑现。人的毛病之一,就是“常立志”与“常后悔”交替进行。说过的话、答应别人的事忘了,不兑现。信是五德之一,称为信德。信主元气,五行属土,对应人的脾胃。凡不讲信用的人,没有不伤脾胃、不损元气的。大地属土,其德主信,如果大地失去信用,春不生、夏不长,是这块地的地气没有了,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孔子说“人无信而不立”,没有信德的人,永远不能立身、立命。

“器欲难量”是说,一个人做人处事,心胸器量要大,大到让人难以估量才好。俗语说“侯王颌下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心小量窄的结果,必然是嫉贤妒能,这样的人不但薄福,而且下场很不好。唐朝著名的两大奸臣“口蜜腹剑李林甫”、“笑里藏刀李义府”不就是很好的例证吗?一个人能否担当重任、成其大事,首先要看心量。心大意大,天地给你的舞台就大,你就能“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心小量窄,你自己的路就越走越窄,最后孤家寡人、形影相吊,这是一定的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2 16:0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

(整理资料,仅供参考)这两句话属于用典,典故出自《墨子》与《诗经》。“墨”指的是墨子,《墨子》一书中有个“墨悲丝染”的故事。话说墨子有一次路过染坊,看到雪白的生丝在各色染缸里被染了颜色。任凭你怎样漂洗,也无法再将染色丝恢复生丝的本色了。墨子悲泣地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不可不慎也”。这个故事暗喻了人的本性像生丝一样洁白,一旦受到污染被染了色,再想恢复本性的质朴纯洁,已经不可能了。

“诗”指的是《诗经》,《诗经•风•召南》里面有“羔羊”一篇,赞美了小羊羔毛皮的洁白。意思与墨子说的差不多,也是感叹人的本性像羔羊的皮毛一样洁白柔软。人应该永远保持这种纯善的、没有污染的本性才好。

这两句话联起来的意思就是:

墨子为白丝染色不褪而悲泣,

《诗经》因有《羔羊》一篇而被传颂四海。

景行维贤,克念作圣

(整理资料,仅供参考)这两句话属于引经,经文出自《诗经》与《尚书》。《诗经•小雅•车辖》一篇中有诗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说的是贤德之人,德如高山人人敬仰,行如大道人人向往。“景行”是指崇高光明的德行,景字的本义是日照高山,有高大、光明的意思。德行正大光明才能成为贤人,贤人是人群的榜样,做人的标准。战胜自己为贤,再能成就他人方为圣。

《尚书》里面有“惟狂克念作圣,惟圣妄念成狂”一句话。庄子用“野马”来形容人狂奔不已的念头和思想,这里的“狂”字就代表了我们凡夫俗子。人如果能够克制住自己狂乱的思想和私心杂念,凡夫就能变成圣人。同理,放纵自己的心念,圣人也会退化为凡夫。

查资料到这里,看到人如同野马一样的念头和思想,在狂,所以给野马上缰绳是凡夫和圣人的距离呢?“给野马上缰绳”有点体会,那个缰绳是什么呢?我认为是经典,是华夏文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2 16:5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需要查询的字
四大:1,道家以道、天、地、人为四大。《老子》中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2,佛家(或佛学)以地、水、火、风为四大,认为这四者能够产生一切,包括事物和思想。当然也产生人自身。 3.儒家以天、地、亲、师为四大。
五常:
1,五种品德修养,仁、义、礼、智、信。2,封建礼教中的人与人的五种关系,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又叫五伦。据此,孟子主张:“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序),朋友有信。3,五种伦理道德,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又叫五教。4,(五常)五行也可称为五常,即金、木、水、火、土。
上述可知,千字文中的这段话宣扬的是儒家的伦理道德,是从人在天地中的地位,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来说明应当爱惜身体的道理,因此,这里的“四大五常”该是指道家的四大(人在天地中的地位)和封建社会中五种伦理道德,即五伦五教(五伦五教密切相关,意思相通)。
每个人都应该恭敬的想着父母的养育之恩,爱惜自己的生命,爱惜生而为人所被赋予的美德。
其实本篇前文中就有了“吊民伐罪,周发殷汤”。所以,关于君臣的在这里应该忽略,而是以“人”为大。四大五常应为道、天、地、人,仁、义、礼、智、信。这样接下文“女慕贞洁,男效才良”更合适。
慕:

文言版《説文解字》:慕,習也。从心,莫聲

白话版《说文解字》慕,因喜爱而学习、模仿。字形采用“心”作边旁,采用“莫”作声旁。   

暗暗的想往。向往,未曾公开表达

效:
文言版《説文解字》
:效,象也。从攴交聲。

引申线索


①本义,动词:在战斗中射击拼杀。 本义消失。   
②名词:战功,成果。    效果 效能 效益       效率       效验 效应 效用     /      成效 功效        见效 失效 无效       疗效 药效       奇效

③本义,动词:模仿,取法。     效法 效仿 效尤       /       仿效      上行下效

④本义,动词:奋力,全力以赴。     效劳 效忠          效命

莫:

文言版《説文解字》: 莫,日且冥也。从日在艸中。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 莫,太阳快下山。字形采用“日”作边旁,像太阳落在草丛中

引申线索



汉字,读作wǎng,本意是指渔猎用的网,引申义是天网,法网,也指结网等。该文字在《汉书·司马相如列传》和《孟子·梁惠王上》等文献均有记载。


形声。从网,亡声。本义:渔猎用的网
1.同本义。同“网” [net]
[伏羲]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易·系辞下》
死于罔罟。——《庄子·逍遥游》
列卒满泽,罘罔弥山。——《汉书·司马相如列传》
是罔民也。——《孟子·梁惠王上》
罔民而可为也。
又如:罔置(泛指捕猎的网具);罔罟(渔猎时所用的罗网);罔罗(渔猎所用的网。同罗网)
2.法网
天之降罔,维其优矣。——《诗·大雅》
3.迷惑。失意。通“惘”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罔流涕以聊虑兮,惟著意而得之。——《楚辞·宋玉·九辩》
罔然若酲,朝罢夕倦。——《文选·张衡·东京赋》
秦人逄氏有子,少而惠,及壮而有迷罔之疾。——《列子·周穆王》
又如:罔殆(迷惘模糊);罔罔(惘惘,惶惶。心神不定的样子);罔然(即惘然。失意的样子;心中若有所失的样子;犹茫然、恍惚不解的样子);罔两(心神恍惚,无所依据)
4.不正直。如:罔觉(无知)
罔动
5.结网
罔薛荔兮为帷,擗蕙榜兮既张。——《楚辞》。王逸注:“罔,结也;结薜荔为帷帐。”
6.诬陷,无中生有
衣服在躬,而不知其名为罔。——《礼记·少仪》
罔上害民。——《风俗通义·过誉》
但失爱於叔父,故见罔耳。——《曹瞒传》
又如:罔利(渔利);罔贪(奸诈贪婪)
7欺骗;蒙蔽
自古谗言罔行,君臣、父子、夫妇、昆弟之间,皆不能免。——《金瓶梅》
汤斌之柔媚取容,欺罔流俗,而以为一代开国之大儒,配食素王,末流所鼓铸,岂待问矣!——梁启超《梁启超全集》
又如:罔上(欺骗君上);罔主(欺骗君主);罔民(欺骗陷害百姓);罔冒(欺骗冒充);罔辟(欺骗君主);罔惑(欺枉蛊惑);罔渎(欺枉轻慢);罔人(欺骗、欺诈他人);罔己(受人欺骗陷害)
害,陷害 。如:罔念(谓不思为善)
表示禁止或劝阻,相当于“别”、“不要” [don’t]
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又: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书·大禹谟》
无;没有 [not]
以谨罔极。——《诗·大雅·民劳》
罔敷求先王。——《诗·大雅·抑》
罔,无也。——《尔雅·释言》
君罔谓汝何之。——《楚辞·九章·惜诵》
罔有不韪。
上罔显于羲皇。——扬雄《剧秦美新》
政府用是谪公(袁可立),再收再黜,以底于削甚哉!救之罔效也。——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罔不因势象形。——明·魏学洢《核舟记》
又如:罔瞻冠服(比喻没有见过汉人);罔恤民隐(不管百姓的隐忧);罔生(苟活);罔死(白白地死);罔伏(无所藏匿);罔莫(无不);罔恤(无忧无虑);罔知(不知);罔顾(不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2 19: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靡;
〈名〉
通“湄”。水边,河岸
明月珠子,玓瓅江靡。——《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动〉
浪费
而百姓靡于外。——《战国策·秦策》
国家靡敝。——《礼记·少仪》。疏:“谓财物糜散凋敝。”
不随俗靡。——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靡之者。——汉· 贾谊《论积贮疏》
又如:奢靡;靡货(奢侈品);靡靡(华丽而堂皇);靡丽(奢华,美盛)
消失
喧杂杂鸟声多,静悄悄人事靡。——《西游记》
又如:靡散(消灭);靡碎(散碎)
通“糜”。烂
子胥靡。——《庄子·胠箧》
通“摩”。切磋,研究
身日进于仁义而不自知也者,靡使然也。——《荀子·性恶》
摩擦,接触
喜则交颈相靡。——《庄子·马蹄》
另见 mǐ
靡 [mǐ]
〈动〉

(形声。从非,麻声( mǐ)。本义:无;没有)
同本义 。
靡,无也。——《尔雅》
靡室靡家。——《诗·小雅·采薇》
靡日不思。——《诗·邶风·泉水》
靡不有初。——《战国策·秦策》
靡计不施。——《聊斋志异·促织》
靡不毕现。——《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靡有孑遗(没有遗漏,一点儿不剩)
散乱;顺风倒下
望其旗靡。——《左传·庄公十年》
左右皆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汉军皆披靡、分散之貌。——《史记》
利夫秋豪害靡国家。——《荀子·大略》。注:“披靡也。”
虫尽靡。——《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风靡;委靡;披靡,靡拉(毁损破坏);靡披(草木随风所至,无不倒伏);靡徙(失正,抑退的样子);靡敝(衰败,败坏);靡然(随风披靡的样子)
蔓延 。
如:靡迤(绵延不绝的样子)
〈形〉
细腻;细密
靡颜腻理。——《楚辞·招魂》
又如:靡密(细密,细致):靡曼(肌理柔腻细致);靡颜腻理(形容美人容颜姣妍,肌肤细腻)
华丽,美好
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庄子·天下》
又如:靡曼(柔弱,柔美,华丽)

行迈靡靡。——《诗·王风·黍离》
又如:靡迤(小步而行);靡靡(迟缓的样子;柔和的乐音)
景;

文言版《説文解字》: 景,光也。从日京聲。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 景,太阳的光。字形采用“日”作边旁,“京”是声

引申线索

词汇分类

①本义,名词:太阳在高大亭台上投下的影子。  (本义后由“影”代替)   景慕 景仰
              罔两问曰:“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何其无特操与?”曰:“吾有待而然者邪?——《庄子 • 齐物论》
②名词:光影交错的美丽视野,美丽的自然风貌。  景点 景区    景观 景气 景色 景物 景象 景致 景深   /   背景 布景     风景 光景     近景 远景     内景 外景
              浊明外,清明内。——《荀子 •  解蔽》  
              翳翳以将入。——晋 •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至若春和明。——宋 •  范仲淹《岳阳楼记》   
③名词:情形。     景况 景遇     暮景 晚景   
              晚之计如何?——《琵琶记》




文言版《説文解字》:賢,多才也。从貝臤聲。        

附 白话版《说文解字》:贤,多才多能。字形采用“贝”作边旁,“臤”作声旁。

古人称男子善于管理组织为
,称女子心灵手巧为
*  
   

引申线索


①本义,名词:善于组织管理的大臣。     /      前贤 先贤         古贤今人     礼贤下士 思贤若渴       古圣先贤  竹林七贤

              三曰进。——《周礼 • 太宰》
              以财分人之谓。——《庄子 • 徐无鬼》  
              尊而重士。——汉 •  贾谊《过秦论》
              思如渴。——《三国志 • 诸葛亮传》
              刻唐今人于其上。——宋 • 范仲淹《岳阳楼记》
              贤,货贝多于人也。——《六书故 • 动物四》
②形容词:善于组织管理的,德才出众的。   贤达 贤德 贤慧 贤良 贤明 贤能 贤淑      贤弟 贤妻 贤侄      贤君 贤宰 贤主     贤才 贤人 贤士 贤哲     /         

              圣贤       选贤举能      任人唯贤         
              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诗 • 小雅 • 北山》
              非不也。——《吕氏春秋 • 察今》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大夫。——《史记》
              亲臣远小人。——诸葛亮《出师表》     
              东家有女。——《玉台新咏 •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师不必于弟子。——唐 • 韩愈《师说》


,甲骨文(共,供奉)(土),供土,表示所敬拜的土地神。在古人眼中,滋生万物的土地奇而完美。造字本义:神奇

                      完美的土地神古人称主天者为“”,称主地为“”。

  合并字“聖”   甲骨文像长着大耳的人,表示耳聪大慧者。中国远古祖先认识到,善听是内心宁静敏感者的超凡能力,能在自然环境中辨音

                     识相者,是大觉悟的成道者。有的甲骨文加“口”(说,预言),表示预言。造字本义:先知先觉、洞察真相并能预言者金文

                     甲骨文字形中的“人”写成“壬”(能力超群者),突出“”者的超凡“能力”。

        

    :由于“圣”、“聖”本义相近,唐宋之后多以“圣”代替“聖”;《汉字简化方案》以“圣”合并“聖”。

   文言版《説文解字》:圣,汝潁之閒,谓致力於地曰圣。从土,从又。   

      白话版《说文解字》:圣,汝河、颍水一带,人们将致力于土地的开发利用称作“圣”。字形采用“土、又”会义。

[size=17.2799987792969px]   文言版《説文解字》:聖,通也。从耳,呈聲。   

      白话版《说文解字》:聖,通达者。字形采用“耳”作边旁,采用“呈”作声旁。
词汇分类

①本义,名词:神奇完美的土地神。    本义只见于古文
               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于地。——《三五历纪》
②本义,名词:先知先觉、洞察真相的预言者。  圣君 圣上         圣庙        圣手        圣旨 圣谕     
              ,通也。——《说文》
              睿作。——《书 • 洪范》
              听信之谓。——《管子 • 四时》
              事君者,有听从,无谏争。——《荀子》
              是故有天下七十一,其法皆不同。——《吕氏春秋 • 察今》
              而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史记 • 屈原贾生列传》
③名词:宗教信徒所崇拜的神。      圣杯 圣盘         圣餐        圣诞 圣迹          圣母 圣体        圣经 圣训     /      朝圣      成圣     大圣 至圣      神圣        
④名词:某领域里地位至高无上者。      /       画圣 棋圣 诗圣 书圣 乐圣      情圣     
              或或否。——《诗 • 小雅 • 小宛》
              人之所以为,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唐 • 韩愈《师说》
              是故圣愈,愚益愚。——韩愈《师说》
⑤形容词:无所不能的,崇高完美的。     圣洁 圣明 圣贤 圣雄 圣哲         圣殿 圣地        圣人 圣者       圣战    /     神圣   
              人莫之。——《诗 • 小雅 • 巧言》
              母氏善。——《诗 • 邶风 • 凯风》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心备焉。——《荀子 • 劝学》
              诚宜开张听,以光先帝遗德。——诸葛亮《出师表》
              朝赦罪责功,弃瑕录用。——南朝梁 • 丘迟《与陈伯之书》
              古之人,其出人也远矣。——唐 • 韩愈《师说》
              是以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 • 五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2 19:41: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个人啊,不外身体和心,身体是天地之精华,心是仁义礼智信。应该要像敬奉神龙一样心念身曲,全身心护养,完全不敢毁伤。女人应该把机警洞察和不污不湿装在心中,男人应该把侍天奉道的行动时时刻刻表现在行动中。知道有错必须要改,能做正确有德的事儿的内部姿态千万莫离开你的心。一本正经的说人家短处的心思不要留在心里,人心不可以以自己的长处为依靠。对人许诺的内容,要跟心的盖子揭开的时候一样,人心不可用心欲来算计他能达到的境界。墨子哀悼蚕丝染色无改,诗经赞叹羊羔毛皮洁白。阳光下的美景总是连着正在执行职务的官员,不让你的胡思乱想主宰你的心便能先知先觉。观天道执天行,活下去就好

      虫鸟尚能怡然一生,惟有人类不晓得该做些什么,怎么用完这一辈子,浑噩妄为还想赖着不死,不听老人言,吃亏万万年。


     祖先告诫,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莫要毁伤——诚心养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覆,器欲难量——走正道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立志法天则地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行维贤,克念作圣——见贤思齐,实时自察

    感念祖先微言大义,慈俭教导!
转自老师发在微信群里的意译和心得)
我的意译
者人的身体无非就是物质和精神两部分,身体是天地之精华,心遵循仁义礼智信。要恭敬谦逊的鞠养,不敢毁伤。女人应该把洞察机警,不污不湿装在心里。止一而正。男的应该把侍奉天道的动机时时刻刻装在心里,把那些有德有才能的德才之人作为自己的榜样。知道错了就要改正,能做对的事儿的那个内部状态千万不能忘记,时时刻刻谨记有德在道。一本正经的说人家的短处的心不可以有,事事不要以自己的长处来作为依靠和评判,给人许诺,要和最初心的声音一样,人心不可以用人的私欲来衡量。墨子悲伤丝染色后不得改,诗经赞美羔羊的毛色洁白。崇高的德行总是和德贤兼备的人连在一起,时刻警惕,不让自己的胡思乱想的野马狂野的奔跑,如此便能成为先知先觉。
我的心得:
祖先苦口婆心像极了家里的老妈妈。妈妈就是这样的呀,叫你好生的养好身体,堂堂正正的做人,教你女儿家该做的事,感念祖宗,好好听爸妈的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4-23 16:39 , Processed in 1.103735 second(s), 15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