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463|回复: 31

第一轮和第二轮记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24 04: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登录可以浏览更多内容,本论坛多数版面是加密空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经过一翻摸爬滚打,
      我们走到了这里,
      即将在这儿开启一段新的旅途。
      虽然不知前面风景如何,
      但我们依然坚定,
      向着某个方向迈开了腿。

      在此,
      祝福我们,
      祝福每一个向着天地靠近的灵魂!

      经典学习群经文小组活动安排如下:

一、时间安排:2018.12.3(星期一)正式开始。从周一到周日为一周,每周一个主题。授课者尽量选择上半周(周一到周三)里任意的时间段。下半周用来讨论。

二、内容安排:道德经或阴符经任意内容,由授课人员自己拟定。长短以自己能收得住场为准。形式可以文字、图片、语音,讲透为准。授课者须于当周内将所讲内容发布在此贴内,后来者一个一个跟贴。


三、活动原则:讲课时安静听(看)讲解,讲者发言的时候不准发消息在公屏上;讲完之后提问的规则是,先概括讲者所讲,再提出自己的问题。发表反对意见的方式,概括对方所讲,陈述自己的见解,询问讲者对你的看法怎么看。

四、授课人员安排:第一轮讲完再启动第二轮,人人参与。本次授课顺序如下:

coofox:道德经
小迪:道德经
木木:道德经
兰兰:阴符经
黑雪:道德经
空气:道德经
阿诚:阴符经
彦:道德经
苗苗:道德经
铃兰:道德经
郝娟:道德经
兰兰:道德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3 11: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周:道德经分享提要
1.关于分享的分享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鸡生蛋还是蛋生鸡
你有什么,你就会传播什么
2.月亮与手指
那个东西
手指
经典与信仰
3.不适感
获得与启动
4.解决之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1 18:48:1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周:道德经分享提要
分享人:小迪
一、对分享框架的设定
二、对一至十章的每一章的分享,主要以妻子、母亲、职员三个身份进行体会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7 12: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木木 于 2018-12-18 00:03 编辑

第三周  道德经分享提要
道德经是个照妖镜
1、情境处理——妖、不妖。

      洗水果。
      居然迟到,怎么办?
2、认错,服。
3、内归因,与物反,食母。
4、学了,习不习?

     有人传,承不承?
     对我们的子,慈不慈?
     学:甲骨文×,交叠的算筹∩,是“六”的简写,即“庐”,房屋),表示练算习字的房屋。有的甲骨文在算筹两边加(爪,手),突出“把手”教练的含义。金文在房屋下面加“子”,表明教的对象。有的金文加“攴”(持械打击),表示执教者体罚受教育者。攵,[pū] 《说文》:“攵,小击也,即手执竿轻敲。”
     习:羽,鸟窝。幼鸟在鸟巢中振动翅膀演练飞行。演练,模仿。《说文》一次次起飞。
     传:,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的本字,表示转动。,甲骨文
(人)  (专,转动),表示转递。造字本义:古人利用驿车一站站转递信件及物品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 (行进),强调驿车行经各地。篆文 将金文 ”  写成
     承:,甲骨文(子,婴儿)(一个人双手揽抱),表示接生。有的甲骨文以“人”代“子”造字本义:接生,双手捧着新生儿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篆文将金文字形写成,同时再加“手”。隶书变形较大,将篆文的写成,将篆文的写成,至此,“”的“”形、“”形消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6 12: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周     黄帝阴符经  
一、原文:
   阴符经
      (旧题黄帝撰)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
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
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
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禽之制在气。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期其圣,我以不期其圣。故曰: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
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乎象矣。


二、分享纲要:
1、人: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天人合化,万化定基。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三句话辨析:见之者冒。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知之修炼。
2、万物:天生天杀,道之理也。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不神之神。“不”的辨析。   
3、天地:禽之制在气。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4、总结与心得:
        结合题目阴符经,其实文中的每句话就是一条经。是地之阴表现出来的信息符号,我们长足了阴之经,便成就了人之阳。显现出来的便是阳气。人本来的样子。其实我们看起来是个人,有鼻子有眼有头皮肢体的,人,但实际上,我们就是万物。
       人就是阴阳之产物,我们活着,是负阴抱阳呢?还是负阳抱阴呢?还是知道这个阴阳后而顺天地阴阳相推呢?哎,我们一起慢慢磨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3 13:32:4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5周道德经分享:重返我们的精神家园

  一、我们所处的时代
  1、时代的划分
  从人类的历史来看,我们大概可以划分为太古、远古、上古、中古、近古、近代和现代。
  2、现代跟以往时代的不同
  一方面现代跟以往相比,物质文明高度发达。另一方面,精神文明严重退化。
  二、迷茫与困惑
  1、以物质为母体
  我们生活在一个以物质为精神母体的时代。有钱就有尊严,没有钱什么都不是。
  2、困惑
  人们普遍比以往有钱,但并没有普遍比以往幸福。
  三、重返我们的精神家园
  1、源头
  我们的源头是老子、孔子、炎黄、伏羲这些圣人,也是天地、道。这里才是我们的故乡,我们的源头,我们的精神家园。
  2、以道为母体
  以物质为母体,是食子;以道、天地为母体,是食母。
  3、法天则地
  天地作为仅次于道的母体,天长而地久,则继承了更多道的特性,给人的感觉更直观和易于效仿。所以人要活得好,就要回归天地,向天地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4 17:4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字稿:重返我们的精神家园

本帖最后由 黑雪无痕 于 2019-1-7 15:13 编辑

  一、我们所处的时代
  1、时代的划分
  从人类的历史来看,我们大概可以划分为太古、远古、上古、中古、近古、近代和现代。太古是伏羲之前的时代(盘古开天,天地人三皇,有巢氏,燧人氏);远古是伏羲开始的三皇五帝;上古是夏商周秦汉;中古是魏晋南北朝隋唐;近古是宋元明清;近代是清末民国至新中国成立;现代是新中国成立至今。很明显,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现代。
  2、现代跟以往时代的不同
  现代跟以往有很多不同,但我觉得主要的不同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现代跟以往相比,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现代的科技水平、人工智能超过所有的以往。古人没有的我们都有,古人没有飞机、轮船、空调、电视、电脑……我们现代人全部拥有。从物质层面来说,现代的普通老百姓物质上的享受都超过了以往的帝王。举个例子,以前的帝王出巡一次,路途遥远,舟车劳顿颠跛, 又没空调,出去一次几个月,没有好的身体可能在路上就过不去了。秦始皇就是这样,死在巡视的路上。而现代老百姓坐的是高铁,既快又稳,上午到北京办事,晚上还能赶回来。可见现代的物质文明远超以往。
  另一方面,精神文明严重退化。物欲横流,很多以前闻所未闻,稀奇古怪的事在现代社会层出不穷。比如食物,你很难找到真正放心的食品。所谓的食品不是打农药就是用激素。鸡鸭鱼肉都是催大的,还有奶粉事件等等。比如学校,摒弃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老师只能传授应对考试的技术,而无法再为人师表,修身立德。在古代老师出来就可以做官的,从能力上说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而现在能够做到这点的老师就很少了。比如医院,西医当道,很多病医生看不了。医生和患者都急功近利,头疼医头,脚痛医脚,滥用抗生素。费用高且不说,关键是病还看不好。食物、学校、医院,已经成为急迫的问题,但可能一般人觉得日子还能过,必竟疾病、教育问题没那么快显露出来。但其实这都是慢性毒药,长大了就是毒瘤。有多少人年纪轻轻就患有慢性病,甚至癌症?有多少人饱受人格障碍、焦虑、强迫、抑郁、精神分裂症的折磨?还有多少人只能借助试管婴儿才能生育,甚至根本怀不了孩子,或者有了孩子,相互之间却完全无法沟通。还有多少人活着,却是一个空心人?这些都不是钱能解决的问题。但是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会充满戾气,造成各种各样的奇欲奇事,甚至报复社会,害人害己。重庆公交事件,12岁孩子杀母事件,开车冲击幼儿园事件,老人碰瓷事件,五星级宾馆用抹马桶的布洗杯子事件等等,这样惨痛而又奇异的例子不胜枚举。我们怎么了?这个所谓的现代社会拥有比以往丰富得多的物质,却似乎是一个不幸福的年代。
  二、迷茫与困惑
  1、以物质为母体
  改革开放后,全社会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成为先富起来的一批人为荣。所有的人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妻离子散进城打工,所有企业家殚精竭虑,为了赚取更多的钱财。一切的目标都是冲着物质,人的精神完全绑架在物质上面,以物质为最高母体。有钱就有尊严,有地位。没有钱,什么都不是。所谓笑贫不笑娼。道德精神被彻底扔进了垃圾桶,没有人在乎。人们只认钱,不认道德,为了钱什么事都可以做,都敢做。没有道德,人们不会笑话;没有钱,你抬不起头。我们生活在一个以物质为母体的时代,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人们大多变得比以往有钱。
  2、困惑
  人们普遍比以往有钱,但并没有普遍比以往幸福。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现代,我们拥有和享受比以往多得多的物质,但也拥有比以往多得多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都不是钱能解决的。精神上的问题怎么用钱解决?你就是有钱也治不了一个重度的精神分裂症,有钱你也治不了癌症,有钱你也缓和不了和孩子、爱人的关系。这真是让人心生迷茫和困惑,这个社会怎么了,我们怎么了?难道是因为钱还不够多吗?可我们拥有比以往所有的时代多得多、高级得多的物质。我们在拥有这么多物质的情况下,却制造了这么多钱不能解决的问题,让人不幸福,不快乐。
  很多人认为一切的问题都是钱不够多,只要我有足够多的钱,我就能幸福。于是拼命地挣钱,却发现钱永远都不够多,物质总是满足不了欲望。不满足就不幸福,幸福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是由若干个满足组成。这似乎形成了一个悖论,我们以物质为母体,以为充足的物质可以换来幸福。但最后却发现物质不能让人满足,所谓的满足只是一种假象,一种短暂的快感而已。真正的满足归根结底是精神上的。你认为一切都是钱太少的缘故,要挣大量的钱,但你挣不完所有的钱。你只要活着,就停不下来,因为钱永远都不够多。钱永远都不会够多,你的问题就永远解决不了,永远无法满足,人就不会真正的快乐。陷入这样的困境,人不得不迷茫了,以物质为母体,必生追求物质,但却换不来幸福,你依然感到紧张、压抑、不安全、失眠、情绪化……那么人的精神究竟应该安放在何处呢?
  三、重返我们的精神家园
  1、源头
  要解决精神母体的问题,我们得从源头出发。我从哪里来?知道了我从哪里来,才知道我是谁,然后可以决定我要到哪里去。我从哪里来?当然是从父母亲那里来,父母亲又从哪里来?父母的父母亲……一直往上追溯,大概就可以追溯到老子、孔子所生活的时代,再往上就是炎帝和黄帝了。再往上龙师伏羲,火帝遂人氏。再往上太古三皇,盘古氏。盘古又从哪里来,作为最早的人类,吸收天地阴阳之精华而成人。所以说盘古的父母亲是天地大概不为过。天地又从何而来?道生之。道生万物,当然也包括天地。道从哪里来?道法自然。它已经是最高母体,没有任何事物能够生道,道只效法自己。所以我们的源头是老子、孔子、炎黄、伏羲这些圣人,也是天地、道。这里才是我们的故乡,我们的源头,我们的精神家园。
  为什么古代那么多文人,走得再远都会思念故乡?“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这些诗词上千年来依然能够打动人心。为什么改革开放后有那么多思乡的歌曲?“走四方”,“流浪歌”,“故乡的云”,“外面的世界 ”……一首比一首乡愁。因为那里是我们的家,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想回归于家是一个人天然的本能。家不只是一间屋子,几个人,而是一种精神的归依和安放。没有家,家破人亡,人就犹如孤魂野鬼到处流浪,没有安身之处。而家的源头最终在圣人、在天地、在道那里。为什么中国人会世世代代传下家谱?就是为了让子孙后代无论走多远、走多久,最后都能够找到自己的家,找到自己的根源。后世子孙因为有家谱,有祠堂,所以无论走多久多远,都不会散。总有一天他会回来,中国人讲究叶落归根。家是如此,国家也是这样,我们都是炎黄子孙,我们是一个更大家庭的人,这个家庭叫中国。所以为什么华夏要祭祀祭祖?就是让后代把精神扎根在源头,扎根在祖先那里,让你在飘泊孤独的时候想到回家,可以回家。回祖宗之家,回天地之家,回道之家。这是祖先对后人的眷顾,让我们能够安身立命,好好活着。
  2、以道为母体
  老子是我们伟大的祖先,他的书《道德经》就是教导人们明白万事万物的根源,找到真正的母体。只有明白了根源母体,你才知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应该到哪里去,我要向谁学习。而不是随便什么人我都要拜。一个人祖宗、根源不清,就如无根之浮萍,迷途之羔羊,灵魂无处安放,进而转为以物质为母体,妄施妄为。认祖归宗,寻根究源,才能以道和天地自然为母体。以物质为母体,是食子;以道、天地为母体,是食母。老子说“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只有食母,从源头吸收营养,才能生生不息,源源不绝,用之不勤。而食子,没这么干的,上游找下游要水,这可能吗?生活中很多人却这么干,父母找孩子要水,要慰藉。孩子给不了,父母就吵孩子。孩子就委屈,“我还要找你要水,我哪有水给你?”当然食母绝不是要你去当啃老族,那些人啃的是母的身体,其实还是物质。而不是母的精神,真正的母体。
  3、法天则地
  道看不见摸不着,甚至连道这个名字都是勉强取的,一般人会觉得难以捉摸,比较玄。所以有一门学问叫玄学,也是从道德经里来的。而天地作为仅次于道的母体,天长而地久,则继承了更多道的特性,给人的感觉更直观和易于效仿。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它们与道是一脉相承的。为什么人们喜欢旅游呢?特别是好山好水的地方,仅仅是好玩吗?不是,因为人们对天地自然的乡愁,驱使着他们,本能地回归自己精神的故乡。人是天地的造物,因此人对自然的乡愁是最强烈的。
  所以人要活得好,就要回归天地,向天地学习。天地有什么特性?这个需要自己体会。比较明显的,天地不私,没有人类的物欲。天地生长万物,但从来没有想过要把万物据为己有。然而正因为它的无私反而成就了它的私心。它可以天长而地久,殁身不殆。另外一个比较明显的,天地开阔。每个登上山顶的人都有这种感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仿佛自己也开阔起来,日常所谓的烦恼在开阔的胸襟下烟消云散,豪气顿生。
  效法天地的另外一个方面是以天地之道制人文教化百姓。天地这样转就会分出四季,然后我们根据四季来决定我们什么时候下种,什么时候收获。你不效法天地试试?冬天你穿件单衣,你干吗?秋天你去播种,不是找死吗?效法天地就会形成我们的人文文化,然后左右我们的生活起居。不效法天地的人文思想就是逆天,妄想妄为,生活在虚幻之中,与现实脱离,必受惩罚。为什么我们的文化会提倡孝文化呢?就是从效法天地里来的,对于子女来说,父母就是他的天地。孝顺父母,老子一体,这是天地必然的规律。
  古人制器也是效法天地。昔者圣王伏羲造琴,削桐三尺六寸五分,代表一年365天;制十三个徽位,代表一年十二个月,再加一个润月;桐木圆而梓木方,上下相合,代表天圆地方;外按金、木、水、火、土五行,内按宫、商、角、徵、羽五音安装五弦;上有岳山、下有流水,最后归于龙池、凤沼。一把古琴,蕴含天地万象,堪称道器。道与器的相合,方能奏出太古遗音,让后人有机会聆听圣人、天地的情怀。
  天地还有很多特性,留待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去观察,去体会,去效仿。
  我们以物质为母体的时间已经太长,灵魂离家出走的岁月,苦不堪言。每个人的生活都不容易,每个人的心灵都想回家,每个人都在找寻回家的路。老子作为伟大的祖先,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后人通过聆听祖先圣人的教诲,朝着指明的方向一步一步回家,返回温暖的家,返回天地的家。在日常生活中以天地为锚,正心诚意。修之于身,则身正;修之于家,则家齐;修之于国,则国治;修之于天下,则天下太平。天地是我们亘古不变的精神源泉,我们通过法天则地重返我们的精神家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14 17:47:5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周:读阴符经有感
一、学习的层次
1、学得
2、习得
3、悟得
4、体得
二、阴符经VS道德经
三、单句分享:
      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之神,不知不神之所以神也。
四、总结
1、我从经典中获得了什么。
2、不依赖于物,不蔽于物----唤醒“不神之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19 15: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八周:道德经学习中的障碍

      经典学习中遭遇先发制人来势凶凶的破坏者。
      破坏者知道学习者要学习经典,便先发制人,主动出击打击学习者。用力猛烈,来势凶猛,招式繁多。而且给学习者造成错觉,认为是学习者自己的问题,能力不够,用力不对等等。“
     老生常谈”,破坏者不仅存在于经典学习中,凡一切跟建设相关,跟努力获取美好生活相关的场景皆有其身影,隐蔽性强,破坏力大,潜伏期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2-26 22:37: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铃兰 于 2019-2-26 22:55 编辑

第九周分享提纲
《于内“当无致用”,于外“利以致用”》
一、利和用,指的是什么
1、利:利字本义,禾+刀,快刀收割谷黍(收获)。《文言传》义之和也。利,使得各种道义相和谐,以利合道。----促进各方面和谐的促进力,通达、传导、影响、推动、促进……也有“收获,利之以益”的含义。
2、用:《说文解字》从中从卜,可施行也------(体会再往后退)-----可施行的根据-----本也,宗也----初心,真实需要。


二、利和用的统一

    “无(用?)”像母亲一样,牵着“利”这个小伙子去做事,去好好地利,------利好各方面的物、人、事、天时、地利-----去实现“功成名遂”。(做好事,做成事)犹如链条。
    这里要强调的是:对于“用”,要守得住,载营魄抱一,(就是正)-----然后才会真做到“利好物、人、事、天时、地利”,功成名遂是善者果而已。

三、生活里如何做到---于内“当无致用”,于外“利以致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5-5 18:34 , Processed in 1.109448 second(s), 16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