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948|回复: 27

樊彩莹的《千字文》读书笔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1-22 10:21:4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登录可以浏览更多内容,本论坛多数版面是加密空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本帖最后由 樊彩莹 于 2018-12-14 11:28 编辑
读书笔记
《千字文》是一个很有特色的作品:首先,用一种掠影式的表达方式,把肇始以来的大事娓娓道来,营造出我中华历史的恢弘气势,在读者心中构建出泱泱大中华的磅礴之力,不知不觉的让人感受到,作为这个伟大民族的一员该是多么幸运和骄傲的事情!通天彻地的浩然正气扑面而来。其次,文中好多词句都是明引或暗引各种经典,如果只从字面意义理解文中词句,明显不能领会到作者想要传递的精神和意境。所以我们阅读这部作品,按照如下要求来做:
     1、按照每周提出来的词汇或短句 ,查阅和体会其在所引用的经典中,所代表的意思,并记录在论坛上。
     2、对指定查阅的字,辨析一下字义,特别注意这个字在南北朝时期的含义和用法。
     3、以陈琴的“翻译”为引导,尝试用自己的语言翻译一下本周文字的真实意思。
     4、说说本周阅读心得和/或感想。
     5、每个月(四周)做个回顾性小结。


    阅读规则:
    1、按照上述格式在论坛书写分享,最后分享时间每周六24:00前,过期视为没有分享。
    2、在群里参加讨论。
    3、要求熟记背诵和日常吟诵,在家中营造朗读诵读的氛围。
    4、按照缴费名单上的顺序轮流担任值周班长,每人一周,妥善交接。
    5、每缺一次论坛分享或者群讨论,扣一次保证金。满两次便全部扣除所交保证金并退出学习群。全部扣除保证金以后,还希望继续完成的,可以补交剩下时间的保证金,继续学习,但只要再不完成任务一次,便扣除全部保证金。

值周班长职责

     (1)检查和督促论坛分享并在本帖后做好记录
     (2)检查和促进群讨论,记录讨论的总体情况和本周没参加讨论者的名单
     (3)妥善做好班长交接工作。

群讨论注意事项

      随时自由讨论,不受时间限制,不受观点异同限制。
      注意努力避免各说各话,互不回应;
      注意避免多主题长时间并行;
      一个话题尽量讨论出个结果(或者达成一致,或者清楚界定差别)
      注意营造用心交流的氛围(意识到自己的表达方式和时机降低交流效率时,注意调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 10: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樊彩莹 于 2018-12-14 11:37 编辑
第一周(12月1日--12月8日)

原文内容:

天地玄黄 (tiān dì xuán huáng),宇宙洪荒 (yǔ zhòu hóng huāng)。
日月盈昃 (rì yuè yíng zè),辰宿列张 (chén xiù liè zhāng)。
寒来暑往 (hán lái shǔ wǎng),秋收冬藏 (qiū shōu dōng cáng)。
闰余成岁 (rùn yú chéng suì), 律吕调阳 (lǜ lǚ tiáo yáng)。
云腾致雨 (yún téng zhì yǔ), 露结为霜 (lù jié wéi shuāng)。
金生丽水 (jīn shēng lì shuǐ), 玉出昆冈 (yù chū kūn gāng)。
剑号巨阙 (jiàn hào jù què), 珠称夜光 (zhū chēng yè guāng)。
果珍李柰 (guǒ zhēn lǐ nài), 菜重芥姜 (cài zhòng jiè jiāng)。
海咸河淡 (hǎi xián hé dàn), 鳞潜羽翔 (lín qián yǔ xiáng)。

一、需要查阅的词汇和短句
天地玄黄:   释义:天的颜色是黑的,地的颜色是黄的。是中国古代科学家以及哲学家对宇宙的认识。玄是程度,如“玄奥”比深的程度更深的奥秘。玄黄大致意思是指很黄的意思,就是说宇宙在形成之初宇宙呈现颜色为很黄色的色泽。或许古人是想表达宇宙形成之处是组成。
老师与之相关的三部经典(1)《易经》坤卦上六卦辞:战龙於野,其血玄黄。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大概意思是:主方和客方相互之间为自己的利益而争斗,龙战于野。但是,这里的龙已经是不同于乾卦中所描述的充满生气的强健的龙,而是精疲力竭的受伤的龙,或者死龙。客方对主方随和,双方几乎没有争执。“其血玄黄”的“玄”指黑色,表示主客双方的争斗已经是过去的事,“龙”的血已经变成黑色,并且和黄沙混在一起。另一种说法,龙不单独是指阳,他是阴阳合体。
(2)坤(kūn)卦是《易经》六十四卦之第二卦。相对于我们所在位置来说,地是静止的,代表当前关系是静止状态,变化较少;地是广大的,地上万物生长,象征当前关系比较宽松而悠闲。静止而广大的两方面,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比较稳定而宽松的关系。主方应当珍视这种关系,顺应形势,努力维持目前的状态,这是坤卦的意义。玄黄一词出现在坤卦上六(也就是最上面一爻)的爻辞中。
(3)专门解释《易经》中乾、坤两卦的《文言传》说: 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承天而时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由辩之不早辩也。《易》曰:“履霜,坚冰至。”盖言顺也。“直”其正也,“方”其义也。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则不疑其所行也。     阴虽有美,“含”之以从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无成”而代“有终”也。天地变化,草木蕃,天地闭,贤人隐。《易》曰:“括囊,无咎无誉。”盖言谨也。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阴疑于阳必战,为其嫌于无阳也。故称“龙”焉犹未离其类也,故称“血”焉。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最后一句:夫“玄黄”者,天地之杂也,天玄而地黄。一般认为是千字文对经典的明引——也就是说千字文从《文言传》中,直接引用而成了“天玄地黄”这千字文的开篇之句。
概括起来:天地玄黄,可能具有如下方面的意蕴:
1、阴阳运化
2、天地象形
3、人身人生
主要意思是:阴阳运化之下的宇宙起源。延伸意义:睁开眼睛就可以看到,天道高远,地道深厚。(天地之源,阴阳相胜之机人不在其位)

宇宙洪荒:
大致意思与天地玄黄差不多,均是表示宇宙形成之初天地归一,他们之间本为一体没有天地区别。张衡时代对宇宙的基本认识,已经相对比较容易被今人理解。张衡认为,地球、月亮、太阳属于圆形天体,他们围绕着某个天体运转,从而形成了较大的宇宙空间。在中国古人看来,宇宙像是鸡蛋形成之初鸡清和鸡黄不分,后面才有了鸡清和鸡蛋黄。这从哲学上,解决了宇宙形成的原因,大致和今人对宇宙的理解相似。古人在宇宙模型的制作上有局限为中心的思维。
老师由此古及今,普天之下,洪水滔天,野草横生。(在人们发明空间时间之前,普天之下不为人们所认识,就好像洪水滔天,野草丛生。)

日月盈昃:1.盈解释(1)指的是盈满,这是针对月亮来说的;仄的意思是倾斜,是针对太阳说的。月亮十五是满月叫盈,又叫望,望者日月相望也。每个月的阴历十五,夕阳还没落山,满月已经升起来了。一日一月、一白一黄相对而望,蔚为瑰丽。每个月的初一,没有月光的月体叫朔,每个月的最后一天也没有月光,那叫晦。初三到初七,慢慢有月牙出来了,开始是C形,像镰刀一样,叫新月。到了初八,是反着的D形,这叫上弦。十五是满月,再到D形,是下弦,最后到一线残月,然后就是晦。这是当月球与太阳处于同一直线的时候,二者的视表面积重合,月体完全遮住了太阳,看不见月光了。仄指的是日西斜,太阳每天都东升西落,正午的时候位置最高,一过午时就叫中国自己的天文学里面讲究黄道、白道和赤道,这是最基本的天体运行的轨道。
盈解释(2)中国古人最早的天文历法夏历便是以月亮的一次圆缺为一个月,每月的十五是月亮最圆的时候太阳还未下山月亮便已升起一阴一阳相对而望故称之为“望”。在古诗文中古人常常“望”字代表十五,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三月之望”的意思就是三月十五那天。每个月的月初没有月光叫朔,《说文解字》“朔,月一日始苏也”;每个月的最后一天也没有月光叫晦,《说文解字》“晦,月尽也”。初三到初七,月亮是个可爱的月牙就像一弯弓,古人说“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这时候的月亮叫新月;到了二十以后月亮时候月亮又变成一个月牙,古人感叹月亮日渐残缺称之为残月。因为新月的弓弦在上,所以又称之为上弦月;残月的弓弦在下,所以又称之为下弦月。
2.昃,指太阳西斜,《易经》“日中则昃”。古人认为太阳每天都坐着九条龙拉着的辇车在天上行走,这条太阳行走的道路便是黄道,也就是一年之中太阳在天空中的运行轨迹。

老师:你看太阳升起来又落下去,月亮盈满了又亏了(黄道白道阴阳合历,依天文以定天时,从此我们开始知道日子)


辰宿列张:
我:辰宿列张,语出《淮南子》:“天设日月,列星辰,调阴阳,张四时。”广义的辰是星体的总称,俗称星辰。狭义的辰是北辰,指的是北斗七星。北斗七星属于现代天文学的大熊星座,可以用来辨方向、定季节。辰又指太阳所行黄道十二宫(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辰宫。
广义的宿指的是星宿。中国天文学最鼎盛的时代是隋唐时期,那时的星域分区,把视天球分成三大圈,又叫三垣: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垣是院墙,就是把星域分成三进的大院套。然后再按东西南北,像切西瓜一样把星域分成四块,每一块选择七组星辰,每组都是恒星。所谓恒星就是不动的星,像太阳一样,今天是这样,明天是这样,一万年还是这样,永远不变,便于观察,便于比较。每一方有七组星宿,四七二十八,加起来是二十八组,就是二十八宿。按中国古人的说法: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实际上,是把28宿连起来以后,看它的形状像这四种动物。、东方苍龙,一共有七组星,“角亢氐房心尾箕”,把它们用线连起来,活像一只回首收翘、奔腾不已的龙。龙宿居东,在季为春,升发温和。南方朱雀七组星宿,“井鬼柳星张翼轸”,好像一只展翅的孔雀。西方白虎,“奎娄胃昴毕觜参”,连起来的形状像只张口的老虎。北方玄武,“斗牛女虚危室壁”分成两组,一组像条蛇,另一组像只龟。
老师:星星的众兄弟兄弟姐妹们陈列铺张于天空(依天象始定方位,从此我们能找到方向了)

寒来暑往:
我:泛指时光流逝。《周易·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寒暑说的是气候的变化,秋冬是四季的推移。前一句是引经,虽然简简单单四个字,但出自《易经》。《易经》里说:"寒来则暑往,暑往则寒来,寒暑想推,而成岁焉"。秋收冬藏是省略句,全称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老师你看冬天来了;夏天过去了,庄稼总是秋手冬藏(依照四时更替,我们开始种庄稼,不再饿肚子了)
闰余成岁我:闰余成岁"这句话,语出《尚书?尧典》,有曰:"以闰月定四时成岁"。中国文化里面发达最早、最系统的就是天文学,中国天文学在明朝以前,一直是领先于世界的,是我国传统科技的一部分。中国是以农业立本、以农为主的国家,务农的根本是不误农时。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定要按天时。所以中国历代都有司天监,有"天官",专门观测天文气象的变化,以此作为行政施治的根据。国家、朝廷(政府)就要负责制定律历,计算出二十四节气的准确时间,来指导人们务农。中国的天文历立法,历来是太阴和太阳合参,以太阴记月,太阳记年。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历是以公元记年的太阳历,是根据太阳周天360度,运行365天制定的历法,简称阳历。因为太阳历与月律(月亮的节奏、节律)不符。月球质量轻、自转速度快,绕地轨道是椭圆。月亮盈亏朔晦,一个周期近地点时是30天,远地点时是29天,平均是29天多一点。这样,一年加起来是354天,按照太阳历算是365天,中间差了11天,这就叫闰余。闰的意思是多余。所以庄子说:"帝王者,圣人之余事也"。一年相差11天,三年加起来就差了33天,多出一个月。这样历法与物候节律就不符了,只能每三年,加多一个月出来,这样加出的这个月叫闰月,加闰月那年就叫闰年。平年是十二个月,闰年就是十三个月。

律吕调阳
我:律吕是用来协调阴阳、校定音律的一种设备,现代音乐上叫定音管。中国古代在音乐上有五音,宫商角徵羽,这是五个全音,再加上两个半音,一个是4,一个是7,一共七个音。这七音是一个八度的自然音阶,没有音高,也就是没有定调。要用律吕来给它定调,律吕就是定调用的律管和吕管。黄帝时代的伶伦,用十二根竹管,其中最长的九寸,最短的四寸六分,因为九是阳的极数。然后按长短次序将竹管排列好,上面的管口一边齐,下边长短不一,像切大葱一样,留斜茬,然后插到土里面。竹管是空的,里面灌满用苇子膜烧成的灰。这种飞灰最轻,叫暇莩。把这些管埋在西北的阴山,拿布幔子遮蔽起来,外面筑室,绝对吹不到一点风,用它来候地气,因为地下的阴阳二气随时都在变化。到了冬至的时候,一阳生。阳气一生,第一根九寸长、叫黄钟的管子里面的灰,自己就飞出来了,同时发出一种"嗡"的声音。这种声音就叫黄钟,这个时间就是子,节气就是冬至。用这种声音来定调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同时可以定时间,来调物候的变化,所以叫做"律吕调阳"。

巨阙 :

我:巨阙是古代名剑,相传为春秋时期铸剑名师欧治子所铸,巨阙钝而厚重,宝剑里面最有名的是巨阙剑。阙:通"缺",意为残缺。但其坚硬无比,故号"天下至尊",其他宝剑不敢与之争锋。巨阙与承影、纯钧、鱼肠、泰阿、湛泸龙渊、工布,合称为"八荒名剑"。与湛卢、纯钧、胜邪、鱼肠并称"越五剑"。传说〔巨阙剑〕初成时,越王勾践坐于露台之上,忽见宫中有一马车失控,横冲直奔,惊吓了宫中伺养的白鹿。于是越王勾践拔出欧冶子刚铸成之剑,指向暴走中的马车,欲命勇士上前制止。但却在这拔剑一指之时,手中之剑的剑气却将马车砍为两节。当抛上了半空的车厢,坠落在地上时,越王勾践才发觉手中宝剑的剑气已砍断了马车。于是越王勾践又命人取来一个大铁锅,用此剑一刺,便将铁锅刺出了一个碗大缺口。这一剑毫不费力,就好像切米糕一样轻松容易。因此越王勾践便将此剑命名为巨阙。不折不扣的大剑。挥之,则剑气纵横。而巨阙剑,能"穿铜釜,绝铁砺 ,胥中决如粢米,故曰巨阙"。春秋时期,越国有一位著名的铸剑大师叫欧冶子,他平生铸了五把宝剑,三长两短五把剑全都锋利无比。历史上有专诸刺杀吴王僚(吴王僚,姬姓名僚。而非姓王名僚)的故事,说的是剑客专诸,受吴公子光收买,要刺杀吴王僚。僚爱吃烤鱼,专诸就假扮厨师,手托鱼盘,鱼肚子里就暗藏利刃,趁机刺杀了僚。那把锋利的短剑就被后人称作鱼肠剑,三长两短则成了意外灾祸的代名词。

夜光:

我:世间的两样珍宝:宝剑和珍珠。珍珠里面最著名的是夜光珠。据说真正的夜光珠是传说中鳞甲类动物多年修炼而成的宝物,是他们的命根子。传说龙天生就有珠子,蛇、螃蟹、鱼等,修炼成精了就会有珠子。《搜神记》里面有一个隋侯珠的故事。汉朝有一个在隋地被封为侯的贵族,代表国家出使他邦。隋侯在路上看到一条受伤的蛇,在沙地里翻滚,马上要死了。他赶快用水把蛇救活,并将蛇带到有水草的地方放生了。一年以后的一个晚上,隋侯做梦见到蛇来报答他,送他一颗夜明珠。梦醒一看,枕边果然有一颗明珠,照得满室通明。《淮南子》上有"蛤蟹含珠,与月盛衰"的故事。"蛤蚌育珠",要在月圆之夜,皓月高悬,海面上风平浪静。这时,蛤蚌的贝壳打开了,对着月亮,开合收放,吸收月华之光,那颗珠,慢慢地越养越大。"珍珠代表着封建社会权贵地位、权力、金钱和身份,平民以珠为幸福、平安、吉祥之喜。“富者以多珠为荣,贫者以无珠为耻。”都是说的珍珠

二、必须要查询的字
生:
生(shēng),象木生出土上。人以纵生,贵於横生。人是纵向降生的,以此区别于横向出生的动物。(1) 指事字。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2) 同本义。我们因为父母爱的力量、父母的欲望,而合成了我们这块肉。我们典籍《礼运》中有记载:人以纵生,贵於横生。我们"人"这块肉肉,是以纵向降生于世的(竖式分娩;不包括手术型的剖腹产),以此区别于横向出生的动物。"……按禽、兽、、木皆天地所生,而不得为天地之心;惟人为天地之心。故天地之生此为极贵。天地之心谓之人,能与天地合德……"这是我们人与生俱来已具备灵性、具备高等意识的明显特征,是为人的"性"。本为动词,后当作虚词。《诗经·小雅·常棣》:"不如友生",此"生"不作"生长"、"生活"解。唐李白诗:"借问别来太瘦生"句,生做虚词是唐人语,明代也有"作么生"、"可怜生"之语,都作虚词。若作如今的学生或先生解,不通(明吴震《唐音癸》卷二十四《诂笺九》)。"生"在反义词中,当作它反面熟义字,又当别论。
基本意思
生,象木生出土上。人以纵生,贵於横生。人是纵向降生的,以此区别于横向出生的动物。[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2]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我们因为父母爱的力量、父母的欲望,而合成了我们这块肉肉。我们典籍《礼运》中有记载:人以纵生,贵於横生。我们"人"这块肉肉,是以纵向降生于世的(竖式分娩;不包括手术型的剖腹产),以此区别于横向出生的动物。……按禽、兽、、木皆天地所生,而不得为天地之心;惟人为天地之心。故天地之生此为极贵。天地之心谓之人,能与天地合德……"这是我们人与生俱来已具备灵性、具备高等意识的明显特征,是为人的"性"。


出:
出(chu)从里面到外面 2. 往外拿,支付 3. 离开 4. 产生,生长 5. 发生 6. 显露 7. 超过 8. 来到9. 引文、典故来源于某处 10. 显得量多 11. 放在动词后,表示趋向或效果 12. (chuán)奇中的一回,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 13.修成正果。
详细字义
1.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2. 同本义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句者毕出,萌者尽达。--《礼记·月令·季春》万物出乎震。--《易·说卦》3. 引申为出入的"出"。出去,出来,与"入"相对诸侯出庙门俟。--《书·顾命》出自北门。--《诗·邶风·北门》我出我车。--《诗·小雅·出车》出车彭彭。群众既皆承命,相揖趋出。--《书·康王之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列子·汤问》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中贵出掖门,往往避骢。公(袁可立)一日视西城。--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袁可立)盖先朝之宝臣,而亦后来学士大夫出处之榜样也。--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公(袁可立)出处之际,其道尤龙海内,想闻风节,望其乘时大展。--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4. 伸出,延伸。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唐·柳宗元《小石城山记》5. 出现;显露 出自东方。--《诗·邶风·日月》月出之光。--《诗·齐风·鸡鸣》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欧阳修《醉翁亭记》又如:出化(显现);出落(透露,显示;弄得,只落得);出日(日出之处);出出(连续出现的样子)6. 生产;产生 殚其地之出。--柳宗元《捕蛇者说》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宋·苏轼《超然台记》又如:出产(生产)7. 高出;超出;突出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韩愈《师说》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唐·柳宗元《小石城山记》丙丁之间,天子贤达士夫无出其(袁可立)右者。--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又如:出人(超越别人);出服(出了五服。指出了规定的服丧范围);出尖(拔尖;强出头);出景(突出);出月(出了本 月;下个月)8. 使出;拿出;取出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陶渊明《桃花源记》贫9. 者出力又如:出费(拿出费用);出分子(拿出若干钱来送礼);出捐(拿出)10. 发出,发布 出言有章。--《诗·小雅·都人士》又如:出案(张榜);出布告11. 出版;张贴 。如:出书;出期刊12. 出仕。袭封永昌县侯,出为轻车南平王长史、襄阳太守。-- 《梁书· 韦放13. 传》如:出充(出任);出佐(出任地方辅佐之官)14. 逃亡 不能改而出圜土者。--《周礼·大司寇》。注:"谓逃亡也。"又如:出彀(逃出樊笼);15. 出甲(指逃兵)16. 出嫁 。如:出入(女子嫁人为出,未嫁为入);出门子(出嫁);出室(出嫁);出女(已嫁之女)17. 发泄;发散 。如:出火(发泄欲火);出宝(赌博的一种)18. 出生;生育 。如:出胎(降生);出腹(出生);出幼(发育长大成人)19. 驱逐 。如:出夫(被逐出的赘婿)20. 遗弃;休弃。如:出母(被父休弃的生母);出妻(休弃妻子);出妇(被丈夫休弃的妇女)21. 清除;清扫 。如:出粪(清除粪秽以肥田)22. 舍弃;除去;去掉 。如:出命(献出生命);出洁(清除)23. 脱离;释放;开脱 。如:出山(指经 过深山修行后重返人世;比喻出24. 来干事);出籍(脱离所属的名籍)25. 卖出 。如:出笏(卖掉);出著(出着)26. 指军队出动 。如:出卒(出兵,派出军队);出陈(出阵。出兵列阵应战);出旅(出27. 兵,出军)28. 杀,处决。如:出人(杀人;处决犯人);出公事(处决犯人)29. 开脱罪名 。如:出脱(从轻发落或免予处理);出活(开脱)30. 经过,穿过。 如:出边(渡越边境) 又如:出关;出塞;出城;出东门31. 发生 。如:出事(发生事故);出岔(发生意外,出差错)32. 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如:想出;看出;打出;跑出;走出;冒出


云:
1.说话,引文 :人~亦~。子曰诗~。~~(如此,这样;引用文句或谈话时,表示结束或有所省略)。 2.文言助词,句首句中句末都用 :~谁之思?岁~暮矣,着记时也~。 3.水气上升遇冷凝聚成微小的水珠,成团地在空中飘浮 行~流水。~蒸霞蔚。 4.指中国“云南省” :~腿(云南省出产的火腿)。(象形。《说文》:古文字形。象云回转形。“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本义:云彩。这个意义后作“雲”)同本义。5.大气中的水蒸气,凝聚而成小水滴或水粒,或与雨共存时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做云 雲,山川气也。——《说文》 地气上为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有其状若悬於而赤,其名曰云。——《吕氏春秋·明理》 6.云集响应。——汉·贾谊《过秦论》云归而岩穴瞑。7.——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又如:云瞑(古乐器名);8.云根(山石。古人认为云是从山石中产生的,故称);9.云(传说中的云车);10.云狐(用脑门和股两处的狐皮拼成云形花纹的皮衣料);11.云轮(云车的轮子);12.云板(佛教道场上用的一种敲击乐器)13.云彻(像扫除残云那样干净彻底)14.云护(画在人物周围环护的云彩)15.云鸿(云中鸿雁,即鸿雁传书。后用指书信)16.云霾(行云和阴霾)17.云端里看厮杀(袖手旁观;瞧热闹)18.云山(云雾缭绕的山)19.云消雨散(指一切事物都如云雨一样消散不见)20.云淡风轻;云开见日(比喻清除蒙蔽,重见光明)21.云情雨意(指男女欢会之情意)22.云翻雨覆(比喻反复不定)比喻轻柔舒卷如云之物云衫玉带好威仪,三洞真人入奏时23.——唐·曹唐《小游仙诗》 又如:云髻(女子的发髻)24.云鬟(形容女女的头发卷曲如云)25.云衫(轻而薄的衣衫)悬浮在周围空气或一种气体中的物质的细微质点,通常是看得见的集合物。如:原子弹爆炸产生的蘑菇云 造成损害、毁损、受到怀疑或有争议的某事物。如:在这桩交易上疑云未散。借指高空,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26.——《楚辞·九歌·云中君》 又如:云中(云霄之中,高耸入云的山上)27.云枝(高耸入云的树枝)28.云杪(云霄,高空)29.云扃(高山上的屋门。30.借指高山上的房屋)指环绕某种物体的一种假定介质。如:电子云 31.云南省的简称 32.姓

腾:
1.奔跑,跳跃 :~骧。奔~。欢~。~跃。~越。 2.上升 :~空。~云驾雾。升~。飞~。飞黄~达。3.空出来,挪移 :~退。~个地方。 4.词尾,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的反复连续(读轻声) :翻~。折~。5.【动】(形声。从马,朕(zhèn)声。本义:马奔腾) 同本义 腾,传也。——《说文》。谓传车马驰。 腾,奔也。——《广雅》 腾众车使径待。——《离骚》 腾驴驘以驰逐。——《楚辞·愍命》 腾驾步游。——《楚辞·大招》 士饱而歌,马腾于槽。——韩愈《平淮西碑》 又如:奔腾(许多马跳跃着奔跑);腾夷(在平地上奔驰。喻宦途顺利);腾逐(奔驰追赶);腾藉(奔腾践踏);腾噬(奔腾咬啮);腾驾(使车马奔驰);腾嬉(奔腾嬉戏) 6.奔驰潜龙腾渊。——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7.跳跃遂相腾击。——《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腾那(窜跳躲闪。指武功);腾身(跃身,纵身);腾超(跳跃腾空);腾距(跳跃);腾身而过;腾希(腾跃于空中);腾奔(腾跃奔驰);腾轩(腾跃高举);腾倚(或腾跃或倚立);腾闪(腾跃闪避);腾驰(腾跃奔驰);腾跣(赤足腾跃);腾奋(腾跃奋飞);万马奔腾;腾踯(腾空跳跃,向上跳);腾霄(腾空,冲天);腾凌(腾跃);腾逸(腾空跨越);腾击(腾空攻击) 8.使房屋空出不如就把书院腾了出来。——《官场现形记》 又如:腾房子给客人住 9.升入空中;上升天气下降,地气上腾。——《礼记·月令》 又如:升腾(向上升起);腾上(向上升);腾降(升降);腾掉(升空漂动);腾矫(飞升,升高);腾薄(上下起伏);腾海(升于海上);腾起(升起);腾蛟起凤;腾化(飞升成仙);腾达(升腾;上浮);腾掷(向上飞起);腾冲(飞上天空);腾举(飞升);腾骞(飞升,升空) 10.传递〖文书〗枹止响腾。——宋·苏轼《石钟山记》 如:腾羞(传送食物);腾告(传告);腾榜(传递文告);腾书(传递书信);腾倒(转移挪动);腾言(传言);腾呼11.(传呼) 12.翻腾不震不腾。——《诗·鲁颂·閟宫》 百川沸腾。——《诗·小雅·十月之交》 风云腾涌,急系缆。——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又如:腾波(翻腾的波浪);腾踊(水翻腾上涌);腾倾(腾涌倾注);腾溢(翻腾漫溢);腾扬(翻腾上涌) 13.驾;乘 腾驴赢以驰逐。——《楚辞·刘向·九叹·愍命》 又如:腾龙(驾龙,乘龙) 14.凌驾 为人臣者,变故易常,而巧官以谄上,谓之腾。——《管子》

致:

致:zhi,从至从。送诣也。言部曰诣,候至也。送诣者,送而必至其处也。常用汉字,单音节字,有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四种词性。与之相关的词语很多,应用广泛,比如致富,致残,致命一击,以致等词。组词还有致敬最常用词
基本字义
1. 送给,给予:~仕(退休)。~辞。~电。~力。~哀。
2. 招引,使达到:~病。~使。以~。专心~志。
3. 样子,情况:大~。别~。景~。兴(xìng )~。
4. 细密,精细:~密。精~。


雨[yǔ]从云层中降落的水滴:~水。~季。     雨[yù]下雨,落下:~雪。

[lù]
1.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球:~水。白~。寒~。朝(zhāo)~。甘~。2.在室外,无遮盖:~天。~宿。~营。3.加入药料或果子汁制成的饮料或药剂:~酒。枇杷~。4.滋润:覆~万民。5.表现,显现:~布(a.通告;b.古代指未加封缄的文书;c.檄文;d.捷报等)。~骨。袒~。吐~。揭~。暴~。     露[lòu]用于一些口语词语,如“露怯”、“露马脚”。

结,jie,从(mi)从吉。糸,表示与线丝有关;吉,将兵器安放在兵器架上,不用,以减少战争,使人民没有危难,为吉。本义:用线、绳、草等条状物、将兵器束或编织起来。结,用线皮条成的疙瘩


说文解字》解释“为”为“母猴” ,实际是根据已经讹变和最初字形很不一样的小篆妄自揣测而猜错的。根据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字从手从象,是个明显的象形字,象人牵着象,表示人牵象、役使象劳动的意思。wéi 为(多作动词)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已甚(不做得太过分)。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变成:成~。高岸~谷,深谷~陵。是:十两~一斤。治理,处理:~政。被:~天下笑。表示强调:大~恼火。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wèi(多用作介词)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客有~齐王画者。表目的:~了。~何。对,向:不足~外人道。帮助,维护。做,制造姓。


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面的微细冰粒,是接近地面的水蒸气冷至摄氏零度以下凝结而成的:~降。1.~冻。~序(指深秋季节)。~秋。~期。~天。2.像霜一样的东西:柿~。西瓜~。3.形容白色:~鬓。~刃。~锋。4.喻高洁:~操(高洁的节操)。~骨。~情。

咸,xian,从戌从口。皆也,悉也,全部也。(1)普遍都,全部咸,皆也,悉也。--《说文》(2) (会意。据甲骨文。从戌(xū),从口。戌是长柄大斧,""指人头。合起来表示大斧砍人头。本义:)(3)同本义咸刘厥敌。--《书·君奭》(4);迄始皇三载而咸,时、激、地、保、人事乎?-- · 扬雄《法言》表示某一范围的全部,相当于""""。例如:老少咸宜,少长咸集。生活中比喻象盐那样的味道。


淡,dàn,从。淊淡,水满貌。《礼·表记》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释义:①稀薄味道不浓或特指不咸颜色浅不热情;不在意生意不兴旺:淡季|淡月。没有意味的;无关紧要的姓氏。今分布于晋、陕、豫一带。示例:淡泊;把名利看得很淡,不去追求:淡泊名利|淡泊明志。淡忘: 印象淡薄下去以至于忘记。淡雅:素净雅致;素淡典雅。


具有多种词义词性及词义。多用作做"隐藏","潜入水中"等意。《潜》,《诗经·周颂·臣工之什》的一篇。是一首先秦时代华夏族诗歌。全诗一章,共六句。周天子以各种嘉鱼献祭于宗庙的乐歌。这首诗说在那漆水、沮水的深处,藏有各种各样肥美的鱼,把它们打上来祭祀祖。《诗经》是中国文学史
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基本释义(1)隐在水面下活动:~水。~到。~坝。~(a.在水面以下行动;b.在外边秘密行动)(2)隐藏的,秘密地:~藏。~伏。~遁。~逃。~力。~心。~师。~在。~台词。~移默化。(3)姓。


翔是一个汉语汉字,读音为xiáng,字从羊从羽。"羊"意为"驯顺","羽"意为"鸟飞"。"羊"与"羽"联合起来表示"鸟儿顺风飞行"、"鸟儿利用风力滑行"。本义:鸟儿展翅顺风滑行。1、翔 xiáng 字从羊从羽。""意为"驯顺"""意为"鸟飞"""""联合起来表示"鸟儿顺风飞行""鸟儿利用风力滑行"。本义:鸟儿展翅顺风滑行。2、同本义。翔,回飞也。--《说文》 案:"回飞"指鸟儿展翅顺风滑行一段距离后离开气流,再拍动翅膀回飞到原地重新进入气流滑翔。这如同幼儿园小朋友坐滑梯,滑行的时候不动脚,滑到地面后再动用双脚走回到滑梯上端,再次滑行。《说文》这样的解释不准确,没有把"双翅展平、保持不动"表示出来。

三、其他字查询:
柰:苹果的一个品种,通称"柰子",也称"花红",此果外皮多为深红色并有暗红色条纹或装饰断线,其肉质细密呈黄白色,有特殊的芳香,盛产于辽南地区。可栽种可嫁接。有白、红、青三种颜色。白的叫素柰,红的叫丹柰,青的叫青柰,都在六、七月成熟。
四、译文:书中摘抄:   
开天辟地的初期,天是黑的,地是黄的,广阔的宇宙呈现出一片混沌蒙昧的景像。太阳正了又斜,月亮有圆有缺,星辰布满天空.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天忙着收割庄家,冬天忙着储藏粮食。古人把每年多余的时间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云气上升遇冷就形成了雨,夜里露水遇冷很快就凝结为霜。 黄金产自金沙江,美玉出在昆仑山上。最锋利的宝剑叫巨阙,最宝贵的明珠是夜明珠。水果里最珍贵的是李子和柰子,蔬菜中最受人重视的是芥菜和生姜。海水是咸的,河水是淡的。鱼儿在水中游,鸟儿在天上飞。

五、心得体会:
   第一次如在校考试般紧张的一次学习过程,这也是我迟迟未完成第一周作业的根本原因。紧张在于自己对小学二年级的学习内容竟然肤浅到字面理解,在老师列出需查询的短语及字后其实自己是没信心能继续走下去。作为华夏儿女,我们的母语,我竟然有如此多的知识是第一次看见,更为惶恐的是居然自己看起来还这么吃力。看着百度出来的详细解释,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我是懵懂中抄袭过来的,让我讲我是讲不出来,这些知识涵盖太广,简简单单几字几句含括了天文、地理、气象、农耕、音律。这么简洁的几句话我该怎么和我的孩子讲?用绘本?编小故事?心里第一次纠结怎么把这几句话理清楚简单明了的说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1 09: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樊彩莹 于 2018-12-18 11:43 编辑
第二周(12月9号-12月15号)
龙师火帝 (lóng shī huǒ dì),     鸟官人皇 (niǎo guān rén huáng)。
始制文字 (shǐ zhì wén zì),        乃服衣裳 (nǎi fú yī cháng)。
推位让国 (tuī wèi ràng guó),  有虞陶唐 (yǒu yú táo táng)。
吊民伐罪 (diào mín fá zuì),     周发殷汤 (zhōu fā yīn tāng)。
坐朝问道 (zuò cháo wèn dào),垂拱平章 (chuí gǒng píng zhāng)。
爱育黎首 (ài yù lí shǒu),          臣伏戎羌 (chén fú róng qiāng)。
遐迩一体 (xiá ěr yī tǐ),              率宾归王 (shuài bīn guī wáng)。
鸣凤在竹 (míng fèng zài zhú), 白驹食场 (bái jū shí chǎng)。
化被草木 (huà bèi cǎo mù),    赖及万方 (lài jí wàn fāng)。


一、需要查询的句子:
龙师火帝:
 龙师是伏羲氏,他是中国太古时代的三皇之首伏羲氏、神农氏和黄帝。火帝是发明钻木取火的燧人氏,他是人类文明的奠基人。有了火,人类才告别了黑暗,进入了光明的文明时代,所以他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火帝。
  鸟官是中国太古五帝的头一位,少昊氏,代表了少昊、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帝。人皇是人皇氏,代表了远古史上的三皇:天皇、地皇、人皇。
  讲中国古代史,先要明白几个时间段:宋元明清时期属于近古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是中古夏商周秦汉时期是上古三皇五帝时期是太古伏羲氏以前就属于远古了。中国远古史的奠基就是盘古开天地。现代科学证明:地球是在50亿年以前形成的,生物是在40亿年以前出现的,人类是500万年以前出现的,所以我们的老祖先盘古氏距今至少有500万年的历史了。
  盘古氏下来就是天地人三皇,这个时期太久远太古老了,没有文字只有传说,所以太古史不可考证。《鉴略妥注》是儿童读的历史课本,里面唱道:乾坤初开张,天地人三皇,天皇十二子,地皇十一郎。人皇九兄弟,万八寿最长。人皇时代人的寿命最长,有一万八千岁。那时的人是穴居,住地窖、山洞,即潮湿又不安全,经常遭到野兽的袭击,于是在树上搭窝盖屋,吃水果、戴树叶,就进入有巢氏时代。接着学会了钻木取火,进入燧人氏,也就是"火帝"的时代了。
  火帝下来是龙师伏羲氏,伏羲也写作"伏牺",就是制伏野兽的意思,这个时期就是历史学家说的"狩猎阶段"。伏羲氏姓风,号太昊,这个时候黄河里面出来了一个长着马头、龙身的怪兽。它身上的毛带卷卷的,有斑点和花纹,伏羲氏见到以后受到了启发,划出八卦的符号,又根据龙马身上的花纹发明了渔网,人类文明进入了渔猎时代。因为伏羲氏见到了龙马,于是用龙来给百官命名,如有青龙官、赤龙官、黄龙官等等,因此把伏羲氏叫做龙师,在位115年。
  人类学会使用火以后,文明阶段就开始了。这个时期的冠军就是神农氏,神农氏姓姜,号炎帝,他自称是太阳神、火德王,两个火字为炎,所以神农氏也是"火帝"。神农氏选五谷、尝百草,教民稼穑,在位140年。他是农业的始祖、又是医药之王,药王庙供奉的药王就是神农氏。也有供药王孙思邈的,但孙思邈是唐朝的大医药学家,比神农氏晚得太多了。
龙在甲骨文里是弯弯的身躯,头上加“辛”,既长着锋利的角,还大嘴张开,好像长角的爬行巨兽。著名的红山玉器大玉龙造型就像极了甲骨文的龙字,因此又有人称之为“玉猪龙”。“师”甲骨文貌似某个物件的一部分,应该是兵符的样子。
   
鸟官人皇:
五帝的第一个是少昊氏,又叫金天氏,他是黄帝的儿子,因为学会了太昊伏羲氏的学问,所以人称少昊氏。那个时候是太平盛世,有凤凰飞来,因此他手下的文武百官都用鸟来命名。比如有凤鸟官、玄鸟官、青鸟官等等,所以称他为"鸟官。说到这里,想必很多人一定会联想起来成语“衣冠禽兽”,它的诞生之初,真的是一个光彩照人的体面词。据明代史料记载,文官绣“禽”,武馆绣“兽”,任何人不得擅自逾越。由于大大小小的朝廷命官服饰上皆画飞禽走兽表示官级,所以,老百姓就把他们统称为“衣冠禽兽”。可惜,到了明朝中晚期,宦官政治乌烟瘴气,文武官员的名声也越来越臭,曾广泛推的“衣冠禽兽”,已经完完全全是贬义了。人皇指的远古时代的天皇、地皇、人皇,因为年代太久远了,讲起来都好像科幻故事一样。比如《史记•补三皇本纪》中说:人皇有九个头,乘着云车,驾着六只大鸟,兄弟九人,分掌九州,各立城邑,一共传了150代,合计45600年。人皇长着九个脑袋,说起来谁信呢!只能当故事听。所以历史上把三皇定为太古时代的伏羲氏、神农氏、还有黄帝,这是见之于史的"三皇",在殷商的历史文献上有文字可考。
龙狮火帝,鸟官人皇:远古的天地人三皇,就演义为天上的玉皇大帝是天皇爷,掌管人的性,人要是做事亏良心、不讲天理,天皇就降灾给你,就收你的性。地府的阎王爷是地皇爷,主管人的命,人要是不孝父母、不讲情理,地皇就降病给你,就收你的命。人间的皇帝是皇王爷,掌管人的身,人要是为非作歹、犯上作乱,皇帝就治你的罪,让你失去人身自由。让你相信有天地人三皇,无非是让人学好,不要任着性子胡作非为,一旦积重难返,就悔之晚矣了。
             乌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这两句话说的是黄帝时代。黄帝被尊为"人文初祖",从黄帝开始,人类的人文文明进程才正式开始了。黄帝姓姬,名轩辕,号有熊氏,在位100年。从黄帝开始中国历史开始记年,从甲子年开始记起,至今有5000年,所以说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黄帝手下有六个大臣,各有贡献。创造文字的是仓颉,仓颉造字;制作音乐的是伶论,伶伦造乐;隶首做算数,大挠造甲子,岐伯作医学,发明衣裳的是胡曹。在此之前的原始文明阶段,人只是拿树叶、兽皮往下身一围就算了。胡曹发明了衣裳,上身穿的叫衣,下身穿的裙子叫裳,裤子是很晚才出现的。这里用仓颉造字、胡曹造衣裳代表黄帝时代完成的包括指南车、历法、舟车在内的传统科技成果和发明创造,称颂了中国人对人类物质文明的贡献。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①有虞:有虞氏,传说中的远古部落名,舜是它的首领。这里指舜,又称虞舜
   ②陶唐:陶唐氏,传说中的远古部落名,尧是它的首领。这里指尧,又称唐尧。尧当了七十年君主,他死时把君位让给了舜;舜当了五十年君主,又把君位传给了禹;史称“禅(shàn)让”。
“有虞”、“陶唐”说的是五帝里面的最后两位,有虞是舜帝,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故人们称他为虞舜。陶唐指尧帝,他姓伊祁,号放勋,因为他的封地在陶和唐(今天的山东一带),所以叫他唐尧。尧是帝喾之子,黄帝的玄孙,由于他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和睦相处。尧为人简朴,住的是茅草屋,门前是土垫的台阶,吃粗米饭,穿麻布衣,喝野菜汤,得到人民的拥戴。尧在位七十几年,到年老时,由四岳十二牧推举继承人,大家一致推荐了舜。尧帝把自己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又对他进行了长期的考察,最后才放心地把君位禅让给了舜,死时118岁。舜是颛顼一脉的子孙,他宽厚待人,孝顺父母,慈爱兄弟,为政仁和。古代24孝故事里挂头牌的就是舜。舜帝在位六十一年,把君位禅让给禹,自己死于巡视的路上,终年110岁。舜的两位夫人娥皇、女瑛闻讯,泪洒君山斑竹,双双投江而亡,化为传说中的湘水之神。尧帝和舜帝,他们都能使九族和睦,民风质朴。在位时克勤克俭地为百姓做事,年老了,干不动了,就把自己的位子和管辖的国土推让给贤能的人。推的意思是辞让,推位是把自己的位子委与贤人。让的意思是禅让,禅让是把统治权让与能者。“推位让国”是连位子带权力一齐交出来,统统交出,毫无保留。后世的帝王但有一线生机就只让位子,不交权力,更有甚者连位子也不让,死了以后再说。所以历史上能够真正推位让国的,只有尧和舜。

吊民伐罪:
  吊的意思是慰问,"吊民"就是安抚、慰问无辜的苦难百姓。伐是讨伐,是上对下、有道对无道的一种暴力行为。讨伐罪恶的统治者,就是"伐罪"。

周发殷汤:
  这两句话引出了中国上古的"三王",也就是禹王、汤王和武王,他们是夏商周三代之王,也是三个时代的代表。禹王的事迹将在第三部分谈,此地只讲汤武二王。周武王姓姬,名字叫发,所以称周发。他讨伐暴君商纣,建立了周朝,是周朝的第一位君主。他的父亲姬昌是商朝的西伯侯,曾被商纣囚禁七年,并没有对商朝采取军事报复行动。姬昌著易经,揽人才,使他的属地周,国富兵强,为武王伐纣积累了本钱。周朝建立以后才被尊封为周文王。殷汤说的是成汤,成汤姓子,名履,他讨伐夏朝暴君桀,建立了商朝。因为他是商朝的第一个君主,年号成汤,故此又被称作商汤。商汤建都亳(今河南商丘),在位13年。十代以后的商王盘庚迁都殷(今河南安阳),因此商朝的后期也称为殷商。这里不称商汤而称殷汤,有指整个商朝600年历史的意思。"汤武革命",以暴力手段推翻暴君的统治,打的旗号都是"吊民伐罪"。
这两句话的完整意思就是:安慰无辜的百姓,讨伐有罪的统治者,领头的是周武王发和殷成王汤。中国文化历来讲究以培养道德来"渐变",以暴力相加的"突变"必引起一段时间的天下大乱,到时候受害最深的还是老百姓。所以孔子推崇文王的品德,对武王只是承认他划时代的革命作用。注意这里"吊"一字,吊的本义是悼念死者,引申义是安抚活着的人。这个字的甲骨文形义是弓箭。因为远古人死而不葬,只是放在野地里用柴薪一盖,因怕禽兽来吃,所以送丧的亲友就要带弓箭,也是对死者家属的安慰。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这两句是对历史上贤德君主,以王道治国莅民的描述和写照。"坐朝问道"是秦始皇开始的规矩,在此之前称立朝,后写为"莅朝"。君臣上朝都是站着,没座位,更没有椅子。椅子在古代叫"胡凳",汉朝的古人还是席地而坐,以后带靠背的椅子才从西域传进来。所以立朝,一是君臣之间的关系平等,君主不过是会议的召集人而已。二是古代生活和政事都很简单,站着说几句话就解决问题了。从秦始皇开始坐朝问道,君臣都是坐着,共商国事。君坐臣立的规矩,由宋太祖赵匡胤开始。据传有一天赵匡胤临朝,文武群臣起立致敬,要坐下时才发现椅子没了,让太监撤走了。《千字文》的时代是南北朝时期,君臣上殿临朝之礼还是沿用秦汉之制,所以这里称为"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的意思是垂依拱手,天下太平。这句话语出《书经•武成书》里有一句话"纯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垂是垂挂,把上衣挂起来就叫垂衣。拱手是行个拱手礼,表示不做什么事、不用花什么气力就天下太平,无为而治了。平章是平正彰明。《尚书•尧典》里有"平章百姓"的话。平的意思是公平正直,章通"彰",有彰明、显著、鲜明的意思。
  两句话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君主坐朝临政,与群臣共商国事,垂衣拱手,无为而治,天下太平,政绩彰明。这里要注意的是,"无为之治"不是什么都不管、听之任之,那是不负责任、是失职。无为之治是指,一项政令在还没有实施之前,就要把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切问题和反应都想到,解决方案和防范措施都预先准备好了,出现什么问题就用对应的解决方案。君主不要没事找事,政策才不会朝令夕改,民心才能安定。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黎首代表黎民百姓。“黎民”一词的由来相传在炎黄二帝还并存之时,中国大地上其中一个一个联盟由9个部落组成,以猛兽为图腾,名为九黎族,以蚩尤为首。蚩尤与炎帝展开领地争夺,后炎帝取下蚩尤首级九黎族人也成了阶下囚,被炎黄部落称为“黎民”。黎是形声字,文义从黍,有众多、数目很多的意思。爱是爱护、珍惜;育是抚育、养育。臣是臣服、接受的意思。伏是低头、顺从。戎羌代表了四方的少数民族,是"南蛮北狄,西戎东夷"的简称。西戎在今天的甘肃、青海、四川一带,以游牧生活为主。周朝中叶,西戎入侵中原,当时的西戎被称作犬戎,曾迫使周平王向东迁都洛阳,由此开始了东周的历史。羌族也是西部的少数民族之一,后来与汉族融合,定居务农,属于中国56个民族中的一员。
   这两句话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他们都能够爱护、体恤百姓,四方的少数民族都心悦诚服地归附。

遐迩一体, 率宾归王:
遐是远,迩是近。天下一统,万民同心就是"遐迩一体"的意思。"率宾"等同于"率滨",是四海之内的意思。整句话的意思是:普天之下,远近统一,四海的百姓都拥护、归附于王道的统治。"率宾归王"一句的语义,出自《经•小雅•北山》,上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句。
  这里的"王"字,不是指哪一个具体的帝王,而是特指"王道"。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历来就有"王道"与"霸道"之别。王道指的是先王之道,即夏商周三王的统治方法。三王的统治用的是仁义道德,其结果就是无为而治,天下太平,这种政治体制是王道。历史上描绘这个时期,是五日一风,十日一雨,万民乐业,天下太平。但是到了东周时期就不行了,首先登场的是"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和楚庄王。他们推崇和实行的是霸道,以实力说话,比拳头。比如当时的齐桓公任用贤相管仲,充分利用齐国的自然资源,晒盐炼铁、渔农贸易一起来,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了富国强兵。齐桓公曾九次主持召开诸侯大会,成为春秋时代的第一位霸主,地位相当于今日的美国,实力强说了算,你不买账不行。
  历史上的正统观念,一种政治制度或者实行王道,以仁义礼治来治国,当然最理想。等而下之者实行霸道,靠实力形成威慑力量,令他人不得不服,也无可厚非。最令人所不齿的是靠阴谋诡计,篡权窃国。这些人不但仁义礼智信没有,连真正的实力也没有,有的只是野心,加上苏秦、张仪等人的诡诈之术。庄子对这些"国君"嗤之以鼻,称他们为大盗,所谓"窃钩者盗,窃国者侯"。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 赖及万方:
凤凰在竹林中欢乐地鸣唱,小白马在草场上悠然地吃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万物和平共生。圣君的教化啊,覆盖了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王道的恩泽啊,遍及万方的众生百姓。
  凤凰、麒麟和龙是历史上记载的珍禽善兽,只有在太平盛世才会出现。历史上的太平盛世时期,不少朝代都出现过,但亲眼见过这些善兽的人很少,所以被认为是传说中的动物,自然界根本就没有。实际上不是没有,而是“邦有道则见,邦无道则隐”。在有道的时代(太平盛世),有德之人(圣贤)才有可能见到;无道之世,无德之人,恨不得把它们抓来吃了,怎么可能见到呢?史书上记载,孔子出生的时候出现了麒麟,古画里有“麒麟送子图”;孔子70岁做《春秋》的时候,有人打猎捕获了一只怪兽,因不识是何物,故送来给孔子看。孔子看了,流泪叹气说:“这是麒麟啊!麟啊,你到这个乱世来干什么呢”!孔子再也写不下去了,《春秋》至此搁笔。两年后(公元前479年)孔子逝世,而《春秋》也被后人称为《麟经》。《春秋孔演图》上说:“凤非竹实不食”,非梧桐不栖。凤凰不吃空心竹子,要吃“竹实”。但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竹子结果实的事,是否竹笋就是“竹实”,凤凰像大熊猫一样爱吃竹笋,这就不得而知了。凤凰中雄性的叫凤,雌性的叫凰,故有三凤求凰的典故。
    “白驹食场”这句话也是引经,《诗经·小雅·白驹》里有“皎皎白驹,食我场苗,执之维之,以永今朝”的诗句。白驹是小白马,古代用白驹为典的很多,庄子也有白驹过隙的典故。为什么用白驹不用黑驹呢?小黑马难道不可爱吗?非也。白驹代表龙。龙是水陆空三栖动物,在空中是飞龙,水中是游龙,在陆地上就不是龙的形象。传说中的龙上岸以后,就地一滚变成白龙马。《三国演义》故事里的赵子龙骑的是闪电白龙驹,《西游记》故事里唐僧骑的白龙马也是西海龙王的三太子变的。这里的“鸣凤”与“白驹”(即龙)代表了那个以道德仁义为教化的太平盛世,它具体表现在有德君主的教化覆盖了大自然的一草一木。
    “化”是教化,“被”是施加、覆盖的意思。“化”字在六书中属于会意,甲骨文字形是二个人背靠背之形,本义是变化、改变的意思。人吃多吃少并不重要,要紧的吃了能消化、能吸收。否则完谷不化,吸收不良,身体就不会健康。同理,人读书不在多,而在于化。有文有化才是有文化,有文没化,充其量是个文人,而非文化人。古人说“读书养气变化气质”才是读书的目的。否则读书越多越傲慢,越心浮气躁,就读“输”了。
    “赖及万方”的赖字,是幸蒙、依赖的意思。“万方”不仅仅指人,泛指一切生物。历史上有商汤“解网更祝”的故事。《史记·殷本纪》记载:成汤有一天出游,看见郊外的猎人四面布网,还向天祈祷说:“天上地下、四面八方来的禽兽,都投入我的网中”。成汤见此,感叹人心贪婪、手段残酷。特命解除三面猎网,只留一面,并改祝祷词说:“愿向左的往左逃,愿向右的往右逃,愿向上的往上飞,不愿逃的向下跳。只有命该绝的,才入我的网”。古代有很多今天称为生态保护的法令,例如春天不准宰杀动物,不准放火烧荒,砍柴只准砍枯木死树、不准竭泽而渔等等。这里说“赖及万方”,连动物、植物也享受到太平盛世、王道政治的恩泽。中国的历史从伏羲氏算起,有一万两千年是不错的。从黄帝开始算起是五千年的人文文明史,文字、历法、衣冠、音乐、医学都出现了,所以黄帝是人文初祖。从周公开始整理周以前的中国文化,至今是三千年有文献可以考证的历史。孔子第二次整理周以前的文化,“删诗书,订礼乐,系易辞,作春秋”,集中国文化之大成。孔子根据当时能看到的、确切可信的史料,著了中国第一部编年史,就是《春秋》。从孔子著《春秋》至今是二千五百年,黄帝至今是五千年,神农氏至今有九千年,伏羲氏至今至少是一万两千年。再往前推是钻木取火的燧人氏,母系氏族的女娲氏,树上搭窝的有巢氏,再到远古时期的三皇氏。这就是我们民族的历史传奇。

二、查询字词:
衣裳:
  1、古时上曰衣,下曰裳(古代指裙子)。
《释名》:"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障"是保护的意思,"蔽"有遮羞的意思。由于古代纺织工具简陋,布的幅面很狭,所以一件下裳就得用几块狭幅布横拼起来,样子象一幅腰围。这种古老的服制,直到周代还作为礼服的一部分保留着,在祭祀和朝会时穿着。后来,衣裳泛指衣服。在赣语中还在使用这种称呼。
2、《易.系辞下》:"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后因以借指圣贤的君主。
3、代称达官贵人或儒雅之士。
4、借指中国。
5、裳或曰帬,汉以前称裳,汉以后则多称帬。按帬,《说文》曰:下裳,《玉篇》注:裳也,《唐韵》引作下裳也,皆作裳解,唯《方言》曰:"绕衿谓之帬",段玉裁注说文据此,谓"然则绕领者,围绕于领,今男子妇人之披肩,其遗意"。以为系披于肩上之帔子,殊误。(参考黄现璠著《古书解读初探》)注: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衣裳读cháng。《现代汉语词典》:名词,口语。衣服。
6、借指汉族服饰(即汉服)。
引证解释:
  • 古时衣指上衣,裳指下裙。后亦泛指衣服。《诗·齐风·东方未明》:"东方未明,颠倒衣裳。" 毛 传:"上曰衣,下曰裳。"《陈书·沉众传》:"其自奉养甚薄,每於朝会之中,衣裳破裂,或躬提冠屦。"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妇衣》:"妇人之服不殊,谓衣裳,上下同色也。今惟 越 人服青为然。"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她不肯涂红抹粉,也不愿穿鲜艳的衣裳。"
  • 《易·系辞下》:" 黄帝 、 尧 、 舜 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后因以借指圣贤的君主。汉 焦赣 《易林·坤之讼》:"天之德室,温仁受福,衣裳所在,凶恶不起。"
  • 代称达官贵人或儒雅之士。《后汉书·崔骃传》:"方斯之际,处士山积,学者川流,衣裳被宇,冠盖云浮。"《南史·任昉传》:"於是冠盖辐凑,衣裳云合,辎軿击轊,坐客恒满。"
  • 清 朱焘 《北窗呓语》:"衣裳之位置济济可观。"
  • 借指中国。汉 扬雄 《法言·孝至》:" 朱厓 之绝, 捐之 之力也,否则介鳞易我衣裳。"《后汉书·杨终传》:"故 孝元 弃 珠崖 之郡, 光武 绝 西域 之国,不以介鳞易我衣裳。" 李贤 注:"衣裳,谓中国也。"参见" 中国 "。

黎:
拼音:(lí)属于上下结构。黎字原义是众,众多的意思,如:~民;~庶。古通"黧",黑色。如:黎明,黎庶。古国名,姓。黎是中国姓氏。

(1) 形声。从黍,利省声。本义:黍胶。以黍米制成。古代用以粘履
(2) 通"旅"。众多,数目很多
·大雅·桑柔》:"民靡有黎,具祸以烬。"
黎,众也。--《尔雅
黎民于变时雍。--《书·尧典》。传:"众也。"
以能保我子孙黎民。--《礼记·大学》。注:"众也。"
觉悟黎烝。--东汉·班固汉书·司马相如传》。注:"黎烝,众庶也。"
黎民不饥不寒。--《孟子·梁惠王上》。又如:黎庶(民众;百姓);黎氓(黎民,人民);黎甿(黎民,人民);黎首(黎民·黔首)
民众。陈祗时《贺寥溪乔迁》诗:"经家已与小康齐,侧贾斯文心在黎。润泽雅居梧苑好,高枝引得凤凰栖。"
(3) 颜色黑中带黄
土青曰黎。似黎草色也。则谓借为藜。--《释名
今王播弃黎老。--《国语·吴语》。注:"东棃寿征也。"
厥土青黎。--《书·禹贡》
面目黎黑。--司马迁《史记
(4) 老,年纪大。通"梨"、"耆"
黎,老也。--《方言十二》
(5) 又如:黎老(老人)

戎:

拼音:róng。古代兵器的总称。
一、从戈甲。金部曰。铠者,甲也。甲亦兵之类。故从戈甲会意。
(1) 会意。从戈,从十。"戈"是兵器,"十"是铠甲的"甲"。本义:古代兵器的总称。、戈、,为古代五戎。
(2) 同本义
笔画6笔。基本解释为:兵器,武器,军队,军事。
二、基本字义
1. 古代兵器的总称。
2. 军队,军事:兵~。投笔从~(指文人从军)。~装。~马。
3. 古代称兵车:御~。
4. 大:~功。
5. 称(方言,音如"农"):"~有良翰"。
6. 中国古代称东部、西部民族:山~、西~、~狄。
7. 姓。

羌:
拼音: qiāng
  1. 中国古代西部的民族:~笛。
  2.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四川省:~族。
  3. 文言助词,用在句首,无义:“~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
  4. 姓。

遐迩:

拼音:xiá ěr
释义:1、远近。2、遥远。
出自汉 桓宽 《盐铁论》,意为"远近"。

遐迩,亦作"遐尔"。
1.远近①汉 桓宽 《盐铁论·备胡》:"故人主得其道,则遐迩潜行而归之, 文王 是也。"②《汉书·韦玄成传》:"天子穆穆,是宗是师,四方遐尔,观国之辉。"③宋 苏轼 《贺时宰启》:"凡有诏令,率先惠慈,固已遐迩争传,室家胥庆。"④明 刘基 《<宋景濂学士文集>序》:"年未弱冠,文名播於遐迩。"⑤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娇娜》:" 松娘 事姑孝;艳色贤名,声闻遐迩。" ⑥郭沫若 《蔡文姬》第五幕:"抛儿别女呵声咽胡笳,所幸今日呵遐迩一家。"⑦《晋书·刘琨传》:"逆胡刘聪,敢率犬羊,冯陵辇毂,人神发愤,遐迩奋怒。"
2.遥远《秦并六国平话》卷下:"忽有丞相 王绾 奏道:'陛下新得 燕 、 齐 荆楚 之地,相去遐迩,不为置公,无以镇之。'"

率:

拼音:shuai
捕鸟丝罔,上下其竿柄也。
多音字:1.读shuài时表带领,顺着、随着,如率先,率领,率由旧章。也表示不加思考、不慎重,直爽坦白,如轻率,草率,率直。还有大概、大抵的意思,如大率如此。
              2.读lǜ时意为两个相关的数在一定条件下的比值,如效率,圆周率,税率,出勤率等。

宾:

拼音:bīn
1.客人:宾客。来宾。宾馆。宾主。贵宾。宾至如归。另为姓氏。在《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和《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均有记载。
2.古同"傧",傧相。
3.服从,归顺:宾服。宾附
4.姓。
5.主


拼音:wáng
1.古代一国君主的称号,现代有些国家仍用这种称号:~国。~法。公子~孙。~朝(cháo)。
2.中国古代皇帝以下的最高爵位:~公。~侯。
3.一族或一类中的首领:山大~。蜂~。~牌(桥牌中最大的牌;喻最有力的人物或手段)。
4.大:~父(祖父)。~母(祖母)。
5.姓。
拼音:wàng
古代指统治者谓以仁义取得天下:~天下。~此大邦。

三、增加词部分:
平章:
      平(pián)章是平正彰明。古代官名。"平章"原意为商量处理
尚书·尧典》里有"平(pián)章百姓"的话。平的意思是辨别之义,平、便、辨三字互为通假,义为辨别,章通"彰",有彰明、显著、鲜明的意思。出自《千字文》:"坐朝问道,垂拱平(pián)章。"(释义:君主坐朝临政,与群臣共商国事,垂衣拱手,无为而治,天下太平,政绩彰明。)。

四、译文:
摘抄: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这都是上古时代的帝皇官员。苍颉创制了文字,嫘祖制作了衣裳。唐尧、虞舜英明无私,主动把君位禅让给功臣贤人。安抚百姓,讨伐暴君,是周武王姬发和商王成汤。贤明的君主坐在朝廷上向大臣们询问治国之道,垂衣拱手,毫不费力就能使天下太平,功绩彰著。他们爱抚、体恤老百姓,使四方各族人俯首称臣。普天之下都统一成了一个整体,所有的老百姓都服服贴贴地归顺于他的统治。凤凰在竹林中欢乐的鸣叫,小白马在草场上自由自在地吃着草食。圣君贤王的仁德之治使草木都沾受了恩惠,恩泽遍及天下百姓。
五、心得:
第二周完成作业时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路,对作业安排也更合理了。第二周的作业中自己重新把以前没认真学习的朝代划分理了一遍,不过作业越做越觉得压力大,由“鸟官人皇”延伸出的成语“衣冠禽兽”也是现在才知道。对于群里分享的吟诵自己也一直没胆量分享,希望下周能有所改善。
六、老师观点摘抄:
   关于历史,我有个比方:你们夫妻二人吵架,吵得很厉害。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无疑是一个历史事件。丈夫对人说这事儿,是一个版本,太太对人说是另一个版本。那么都是亲历者,谁说的是真正的历史呢?与此同时,邻居有一句没一句也听到一些,他们讲出来的是第三个版本,后来只是听说这事儿的好友,基于对你们夫妻双方或者一方的理解,也会对你们吵架这事儿又一个理解版本。不用列举了,这事儿版本很多。怎么理解历史?依据什么理解历史?或者我们老追问的,这历史事实到底是怎么样的?对于恢宏的华夏历史,我用类似这样的视角来把握的,供大家参考:我的老家,有那里的山水河流,自然条件和左邻右舍,以及彼此长时间交融形成的总体氛围。几十年来我家父母有我们这几个儿女,在他们的照顾至下一个个都长大了,现在我在怎么生活,我的其他兄弟姐妹在怎么生活?我的邻居中的那些同龄人怎么生活的?我们的那些长辈邻居怎么样?凡此种种,告诉我这样一个事实,我的父母和他的同龄人们是那么努力的养育着自己的后代,每个人都很努力。这个过程中,他们对社会做出了一些具体的贡献,比如他们长时间的耕作,那里地形反升了一些变化。后来发生了进城潮,现在的人们想天女撒花一样扔到了城市的每个角落,有的人已经死了,有的人还活着。他们的后代总体上生活按照跟上一代不同的方式在生活。有的是这样生活的,有的是那样生活的,有的家族已经灭绝了,有的现在看起来奄奄一息,有的则势头不错。
   关于上周“吊民伐罪,周发殷汤”这两句,我理解的时候,没有按照通常的历史记录去把握,说成是为了安抚百姓,依养百姓心灵,哀悼被暴君杀戮的人民,惩罚暴君。而是理解为:周武王和商汤王起武力改朝,大战之后也要慰问百姓惩治罪恶,以安民心。是基于两点理解:第一说夏商之交和商周之交的前朝君王暴虐,是后朝国君说的。不见的靠谱,作者在推为让国之后说吊民伐罪。可能是想说,咱们的祖先是以民为本的。推位让国和吊民伐罪都是为了让百姓少受痛苦。所谓王道,第二,即便有暴君或者是后朝君王撒谎,那样理解也不会出问题 。上周和前周的内容联合起来,我获得的理解是,什么是华夏精神?华夏精神就是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当厚德载物。就是我们圈子里说得,生存意识,生存意识,我认为是人最底层的生命基础。就是我爷爷说,从娘肚子里出来掉到地上,你就要学习自己去刨吃的。要靠自己行动,要靠自己对天地的效法,有人说臣服。在天地之间生存,就要法天则地——观天知道执天之行。观代表对天地的承认,行代表人的主动性。观也代表人的地之坤性,行也代表人的天之健性。天地是乾坤,人也是一个乾坤和合体。人的使命在于,用一生的实践回答一个问题:你在什么地方活着?生存意识,华夏精神。所谓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所谓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过多的纠缠历史细节中的各种说法,我们可能掉进了历史的局部漩涡,丢失了作者和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有可能显示了我们内心深处,对华夏精神的抗拒。比如,我们纠结于历史历史上可能不止一个伏羲。其实,就跟当下有多少个同名同姓的人一样。我们说的是哪个开启人文之初的伏羲,仅此而已。至于还是不是有要饭的伏羲,杀人成性的伏羲,或者是更有丰功伟绩的伏羲,对我们关心人文肇始的人来说,没有意义。纠缠在第二个伏羲,第N个伏羲这些似是而非的枝节上,可能显示我们不想做华夏后裔的潜在动机。周兴嗣,写这千字文的主旨不能丢。不然不是读千字文,更不是读千字文的所指。君不应丢,天地君亲师。静为躁君,君王是这个君的表征。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16 23: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加油,干的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8 11:44:50 | 显示全部楼层
admin 发表于 2018-12-16 23:10
加油,干的不错

谢谢老师,因平时杂事多,所以我可能没按进度来做作业,请老师原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8 12: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樊彩莹 于 2018-12-20 14:52 编辑
第三周:(12月17日-12月23日)
盖此身发 (gài cǐ shēn fà),        四大五常 (sì dà wǔ cháng)。
恭惟鞠养 (gōng wéi jū yǎng), 岂敢毁伤 (qǐ gǎn huǐ shāng)。
女慕贞洁 (nǚ mù zhēn jié),     男效才良 (nán xiào cái liáng)。
知过必改 (zhī guò bì gǎi),       得能莫忘 (dé néng mò wàng)。
罔谈彼短 (wǎng tán bǐ duǎn), 靡恃己长 (mí shì jǐ cháng)。
信使可覆 (xìn shǐ kě fù),          器欲难量 (qì yù nán liáng)。
墨悲丝染 (mò bēi sī rǎn),        诗赞羔羊 (shī zàn gāo yáng)。
景行维贤 (jǐng xíng wéi xián), 克念作圣 (kè niàn zuò shèng)。


一、需要查询的句子:
盖次身法,四大五常:      这两句话,是针对我们人的生命体和生命属性来说的。“身发”在此处,指代我们的肉身。人的生命体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物质的“四大”,一部分是精神的“五常”。四大指的是“地水火风”,这是印度哲学的概念。古印度人认为,物质世界是由“地水火风”四类物质构成的;我们中国人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构成的。严格说起来,“地水火风”四大并不是指四种物质,构成这个世界的何止这四种物质!四大的本义是说,构成这个世界的物质有四种基本形态:固态、液态、气态,这和经典物理学说的一样,物质有气体、固体、液体三种形式。固态用地来代表,液态用水来代表,气态用风来代表。至于火则代表物质有温度,无论生物或非生物都有温度,或高或低,温度是物质属性的一个参数。五常是人的性德,人性中含有五常之德,就是“仁义礼智信”。五常之德是天德,这是天赋与人的天性。这里的天,指的是宇宙中那股冥冥中无法抗拒的力量,这种支配力量被称为天。常是恒常、永远存在、不能改变的意思。
    对于“四大”的理解目前并没有统一的说法。1.道家以道、天、地、王为四大。《老子》中说:“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2.佛家以地、水、火、风为四大,认为这四者能够产生一切,包括事物和思想。当然也产生人自身。四大讲的是人的肉身来源。关于“五常”的理解也有以下几种:一是封建礼教中人与人之间的五种关系: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又叫五伦。孟子主张:“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序),朋友有信。”二是五种伦理道德,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又叫五教。三是五种品德修养,仁、义、礼、智、信。第四种是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按照儒家的伦理道德,整个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体在各种伦理关系中有特定的位置和身份,位置和身份不同,权利和义务也不同。当然,位高权重是少数人的专利,义务则是大多数普通老百姓的责任。五常说的就是人伦关系的一张大网,是人的意识形态,精神世界。

恭惟鞠养, 岂敢毁伤:

    这句话出自孔子讲的《孝经》。《孝经》是儒门十三经之首,历来读书的规矩是先读《孝经》,然后才有资格读《四书》。《孝经》是曾子问孝,孔子回答,由曾子及其门人整理而成的,共有十八章,解释了一个“孝”字。孔子在《孝经》中开篇就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我们这个身体是受父母遗传而来的,是我们的神识借以居住的房舍,等于是上天和父母借给我们用的,使用完毕以后还要归还的。所以我们对自己这个身体,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如果能够所有,谁还愿意早死呢?向别人借来用的东西,一定要妥善保管,弄坏了就没有办法还了,所以这里才说“恭惟鞠养,岂敢毁伤”。恭是恭敬、谦逊,惟是惟谨、顺服的意思。现代汉语中恭惟连用(也作恭维),是个贬义词,有曲意奉承,讨好对方的意思,与古汉语截然不同。鞠和养的意思一样,都是抚育、长养的意思,例如《诗经"小雅"蓼莪篇》说:“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这四句话连起来的意思就是:
   人的身体发肤,是由地水火风四大物质构成的;
   人的思维意识,是以仁义礼智信五常为准则的。
   只有谨慎小心地爱护它,怎么能轻易地毁伤呢?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
  全球的人口有五十六亿,人数虽然众多,无非只是一男一女而已。人的性别虽有不同,但所具有的五常之德是相同的,都是仁义礼智信。这是人格,做人的资格,离开了五常也就不成其为人了。
  “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男女毕竟还是有所不同,表现在本质上的差异就是“女慕贞洁,男效才良”。对女子之德的要求是“贞洁”,女子要羡慕、爱慕的是贞与洁,自古女孩子起名字叫贞、洁的很多。
  我们开篇就强调,我们要学习和继承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准确一点说,是先秦的文化。先秦诸子的学说,无论孔孟还是老庄都是精纯质朴,绵软甘醇。秦汉以后的各家都自由发挥,掺糠使水,早已不是诸子的本来面目。特别是唐宋以后,对妇德女道更是歪得可以,只贞烈牌坊一项就不知苦害了多少女子。砸锅的是孔家店的伙计,但坏账算到了老板头上,孔孟真是冤得很。
  “贞”字的本义是正,甲骨文形从卜从贝,是最古老的占卜用语。上古卜卦,问事之正不正,就曰问贞。后世假借为端方、正直的意思,形容一个人的意志操守坚定不移。《易经》中称“元亨利贞”,为乾之四德。
  “洁”是干净、没有污染的意思。“女慕贞洁”是说女子应该追求的是保持自己内心方正的品性和外在洁净的品行。
  贞既为正,那么只有止于一才能“正”。谁止于一?心念止于一。能止于一就是正,能守正,就是有贞。不是老公死了不再嫁人就守贞了,心里乱七八糟,一点贞也没有。同样,对男子的要求也有两条,才与良。“才”指人有能力、有才智,有才的人是才子。“良”是指一个人有德,有良心、有德行才叫良。男子应效法德才兼备的贤人,所以男子起名字叫才、良的很多。
  历来的规律就是,有才的无德,有德的无才;既有能力又有品德,德才兼备的人太少了。如果二者不可兼得的话,宁愿有德无才,这样不但自己一生平安,还可以遗德给子孙,保子孙荣显。自己吃点苦,但能保证子孙后代超过我们,这有什么不好呢?相反,如果我们这一生只求才不积德,一定会恃才傲物目空四海,结果是天怒人怨,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知道了自己的过错就一定要改正,自己有能力做到的就一定不要放弃。“得”与“德”二字通假,“得能莫忘”有两重含义,一是从他人之处有所得、有所能,也就是别人教会我们的东西,使得我们有所得、有所能,我们不能忘,这也是知恩必报的意思。二是我们自己于修心、修身上有所得、有所能,莫忘。也就是刘备白帝城托孤,教育儿子阿斗说的话:“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别人的德能不能忘记,自己的德能也不能够忘记。
 “知过必改”这一句话,也是语出《论语》。孔子在《论语&#8226;述而篇》中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孔子说,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在动荡的时候,有四件事是最让人担忧的。第一是人不讲品德的修养,也就是不积德;第二是人人浮躁,不肯老老实实地做学问;第三是明明知道应该做的事却不肯去做;第四就是自己的毛病、缺点总也改正不了,这是孔子每天都在担忧的。圣人的一生都活得很累,悲天悯人,我们今天只有“知过必改”,才能对得起圣贤的教诲。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罔”和“靡”的词性相近,都是表示禁止、劝阻的否定性动,相当于别、不要的意思。“靡”字的本义是无、没有,读第三声。这两句话里强调了两个不要:第一不要谈论别人的缺点和短处。当你手指别人的时候,只有一根指头指别人,三根指头却指向自己,到头来受伤害最重的正是自己不是别人。第二不要依仗自己的长处而骄傲自大,圣人造字早就告诉我们,自大念臭,有味儿了。再加一点,就是“臭”,臭不可闻。《易经》里八八六十四卦,只有一卦六爻皆吉无凶,那就是“满招损,谦受益”的谦卦。
  陈抟老祖在《心相篇》里也说,“好矜己善,弗再望乎功名;乐摘人非,最足伤乎性命”。喜欢称赞自己长处的人功名很难有所成就,这对科考时代的读书人是大忌,因为“满招损”是天理。喜欢谈论别人缺点的人,一生中的障碍很多,自己的身心性命也很容易受伤害,因为自己削了自己的福报。“恃”在这里的意思是依仗,如有“恃强凌弱”的成语。

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信使可覆”是个倒装句,为强调“信”字,将其倒装在及物动“使”的前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过的话要兑现,要能经得住反复考验。“覆”字的本义是翻转、倾覆的意思,此处的引申义为审察、核实、检验。
“信使可覆”这句话,出自《论语&#8226;学而篇》。“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覆也”。孔子的学生有子说,信与义是一样的,都是说一个人立定的志向、发过的誓愿要经得住检验,要能够兑现。人的毛病之一,就是“常立志”与“常后悔”交替进行。说过的话、答应别人的事忘了,不兑现。信是五德之一,称为信德。信主元气,五行属土,对应人的脾胃。凡不讲信用的人,没有不伤脾胃、不损元气的。大地属土,其德主信,如果大地失去信用,春不生、夏不长,是这块地的地气没有了,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孔子说“人无信而不立”,没有信德的人,永远不能立身、立命。
  “器欲难量”是说,一个人做人处事,心胸器量要大,大到让人难以估量才好。俗语说“侯王颌下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心小量窄的结果,必然是嫉贤妒能,这样的人不但薄福,而且下场很不好。唐朝著名的两大奸臣“口蜜腹剑李林甫”、“笑里藏刀李义府”不就是很好的例证吗?一个人能否担当重任、成其大事,首先要看心量。心大意大,天地给你的舞台就大,你就能“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心小量窄,你自己的路就越走越窄,最后孤家寡人、形影相吊,这是一定的道理。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
    这两句话属于用典,典故出自《墨子》与《诗经》。“墨”指的是墨子,《墨子》一书中有个“墨悲丝染”的故事。话说墨子有一次路过染坊,看到雪白的生丝在各色染缸里被染了颜色。任凭你怎样漂洗,也无法再将染色丝恢复生丝的本色了。墨子悲泣地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不可不慎也。”这个故事暗喻了人的本性像生丝一样洁白,一旦受到污染被染了色,再想恢复本性的质朴纯洁,已经不可能了。
 “诗”指的是《诗经》,《诗经·风·召南》里面有《羔羊》一篇,赞美了小羊羔毛皮的洁白。意思与墨子说的差不多,也是感叹人的本性像羔羊的皮毛一样洁白柔软。人应该永远保持这种纯善的、没有污染的本性才好。
  这两句话联起来的意思就是:墨子为白丝染色不褪而悲泣,《诗经》因有《羔羊》一篇而被传颂四海。


景行维贤,克念作圣:
   这两句话属于引经,经文出自《诗经》与《尚书》。《诗经&#8226;小雅&#8226;车辖》一篇中有句“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说的是贤德之人,德如高山人人敬仰,行如大道人人向往。“景行”是指崇高光明的德行,景字的本义是日照高山,有高大、光明的意思。德行正大光明才能成为贤人,贤人是人群的榜样,做人的标准。战胜自己为贤,再能成就他人方为圣。
 《尚书》里面有“惟狂克念作圣,惟圣妄念成狂”一句话。庄子用“野马”来形容人狂奔不已的念头和思想,这里的“狂”字就代表了我们凡夫俗子。人如果能够克制住自己狂乱的思想和私心杂念,凡夫就能变成圣人。同理,放纵自己的心念,圣人也会退化为凡夫。


二、需要查询的字词:
四大:
    四大范围很广,有指四大美女的说法。《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中有:"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内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印度指地、水、火、风、空为五种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佛教加以改造,谓四种物体均能保持各自的形态,不相紊乱。亦名四大种。种,有能生的作用,如种子。佛教认为一切物质都是四大所生。又把物质世界称为色法。色,分能造色和所造色两类,四大种为能造色,其余一切物体为所造色。此外,还有诸多四大。

五常:
    1,五种品德修养,仁、义、礼、智、信。2,封建礼教中的人与人的五种关系,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又叫五伦。据此,孟子主张:"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序),朋友有信。3,五种伦理道德,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又叫五教。4,(五常)五行也可称为五常,即金、木、水、火、土。

慕:
拼音:(mù) 1.向往,敬仰:~名。羡~。仰~。爱~。景~。敬~。
                     2.思念,依恋:思~。
                     3.姓
效:拼音:(xiào)(1) 形声。从( pū),交声。"攴"有致力的意思。本义:献出;尽力。                      (2) 同本义
                      中国汉字,基本字义 摹仿、功用、尽、致。

覆:

拼音:(是形声字。本义为翻转,倾覆。引申出覆盖,《说文》"覆,(倾覆)也,一曰盖。"再引申出覆灭、覆翼、覆庇、覆勘、覆函等。
                1、遮盖,蒙:覆盖、覆溺、覆蔽、覆被(遮盖,喻恩荫)、覆庇。
                2、翻,倾倒,败,灭:覆舟、颠覆、覆灭、覆没、重蹈覆辙覆水难收覆巢无完卵
                3、同"复"。

量:

拼音:(liàng liáng liang)1.现象、物体或物质的特性,其大小可用一个数和一个参照对象表示。
                                        2.确定、计测东西的多少、长短、高低、深浅、远近等的器具。
                                        3.用计测器具或其他作为标准的东西确定、计测。
                                        4.估计,揣测。
                                        5.能容纳、禁受的限度。
                                        6.数的多少。
                                        7.审度。

莫:

拼音:(意为没有,不,不要。如莫名其妙,请莫见怪,莫如。也表示揣测或反问,如莫非,莫不是。另作姓
                  1.代词。没有谁;没有什么(指事物或处所)~不欢欣鼓舞∣哀~大于心死。
                  2.副词。不。望尘~及∣一筹~展。 
                  3.副词。不要。闲人~入
                  4.副词。表示推测或反问。~非∣~不是


罔:

拼音(wǎng本意是指渔猎用的网,引申义是天网,法网,也指结网等。该文字在《汉书·司马相如列传》和《孟子·梁惠王上》等文献均有记载。
                   1.同本义。同"网",[伏羲]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易·系辞下》,死于罔罟。--《庄子·逍遥游》,列卒满泽,罘罔弥山。--《汉书·司马相如列传》,是罔民也。--《孟子·梁惠王上》罔民而可为也。
                   2.法网。天之降罔,维其优矣。--《诗·大雅》
                   3.迷惑。失意。通"惘",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罔流涕以聊虑兮,惟著意而得之。--《楚辞·宋玉·九辩》,罔然若酲,朝罢夕倦。--《文选·张衡·东京赋》,秦人逄氏有子,少而惠,及壮而有迷罔之疾。--《列子·周穆王》又如:罔殆(迷惘模糊);罔罔(惘惘,惶惶。心神不定的样子);罔然(即惘然。失意的样子;心中若有所失的样子;犹茫然、恍惚不解的样子);罔两(心神恍惚,无所依据)。
                   4.不正直 。如:罔冒(存心假冒);罔屈(犹枉屈)。
                   5.无知的 。如:罔觉(无知)
                   6.结网 ,罔薛荔兮为帷,擗蕙榜兮既张。--《楚辞》。王逸注:"罔,结也;结薜荔为帷帐。"
                   7.诬陷,无中生有,衣服在躬,而不知其名为罔。--《礼记·少仪》,罔上害民。--《风俗通义·过誉》,但失爱於叔父,故见罔耳。--《曹瞒传》。
                   8.欺骗;蒙蔽,自古谗言罔行,君臣、父子、夫妇、昆弟之间,皆不能免。--《金瓶梅》,罔失法度,罔游于逸,罔淫于乐。又:罔违道以干百姓之誉。--《书·大禹谟》。

靡:
拼音:(mí mǐ 1. 浪费,奢侈:~荡。~费。侈~。
                         2.分散:~散(消灭)。
                         3.古同"糜",糜烂。

景:

拼音:(jǐng yǐng 1.环境的风光:~色。~致。~物。~观。~气(a.景色;b.指经济繁荣现象,统指兴旺)。~深。
                              2.情况,状况:~象。~况。年~。
                              3.佩服,敬慕:~仰。~慕。
                              4.高,大:~行(xíng)。
                              5.姓。

贤:

拼音:(xián1.有道德的,有才能的:~明。~德。~能。~良。~惠。~淑。~哲。~人。圣~。礼~下士。
                      2.敬辞,多指行辈较低的:~弟。~侄。~契(对弟子或朋友子侄辈的敬称)。

圣:

拼音:(shèng)1.旧时称所谓人格最高尚的、智慧最高超的人:~人。~哲。
                          2.最崇高的,对所崇拜的事物的尊称:神~。~洁。~地。~经。
                          3.封建时代美化帝王的说法:~上。~旨。~明。
                          4.称学问、技术有特高成就的:~手。棋~。
三、译文:
    摘抄:人的身体发肤分属于“四大”,一言一动都要符合“五常”。恭蒙父母亲生养爱护,不可有一丝一毫的毁坏损伤。女子要思慕那些为人称道的贞妇洁女,男子要效法有德有才的贤人。知道自己有过错,一定要改正;适合自己干的事,不要放弃。不要去谈论别人的短处,也不要依仗自己有长处就不思进取。诚实的话要能经受时间的考验;器度要大,让人难以估量。墨子为白丝染色不褪而悲泣,「诗经」中因此有「羔羊」篇传扬。高尚的德行只能在贤人那里看到;要克制私欲,努力仿效圣人。

四、心得体会:
     第三周了,自己也渐渐有点思路出来。这周自己主要是在字的理解上要明白一些,汉字的魅力因其独特的表述形式让我们的语言文化变化无穷。从起源的结绳、八卦开始到后面的甲骨文、金文延续几千年的文明记录才有了今天中华文明的载体和基础。在字的理解逐渐加深后对这周句子的理解就更明了。特别是“恭惟鞠养,岂敢毁伤。”这句话体会最深。我有深思过身体发肤怎样爱惜吗?我有想过对它爱惜之情体谅到父母授予之恩吗?越来越浮躁的社会让我遗忘了爱惜。父母恩授不是回家看看就能了结心愿,我需要从父母恩授中让这股子魂能在家庭中如汉字清澈浸润般延续下去。值得庆幸有这么好的机会参加这次读书会,老师,同学们的分享让自己茫然中逐渐明朗。老师、同学们不离,我定不弃。加油!

五、老师分享摘抄:
大理:君不应丢,天地君亲师,静为躁君,君王是这个君的表征。眼中有领导心中有组织即为君。
修身:这一个人啊,不外身体和心,身体是天地之精华,心是仁义礼智信。应该要像敬奉神龙一样心念身曲而养,完全不敢毁伤。女人应该把机警洞察和不污不湿装在心中,男人应该把侍天敬道的行动时时刻刻表现在行动中。知道有错必须要改,能做正确有德的事儿的内部姿态千万莫离开你的心。一本正经的说人家短处的心思不要留在心里,人心不可以以自己的长处为依靠。对人许诺的内容,要跟心的盖子解开的时候一样,人心不可用心欲来测量他能达到的境界。墨子哀悼蚕丝染色无改,诗经赞叹羊羔毛皮洁白。阳光下的美景总是连着正在执行职务的官员,不让你的胡思乱想主宰你的心便能先知先觉。观天道执天行,活下去就好。
         这一个人啊,不外身体和心,身体是天地之精华,心是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心得: 虫鸟尚能怡然一生,惟有人类不晓得该做些什么,怎么用完这一辈子,浑噩妄为还想赖着不死,不听老人言,吃亏万万年。
          祖先告诫,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莫要毁伤——诚心养生!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信使可覆,器欲难量——走正道!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立志法天则地!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行维贤,克念作圣——见贤思齐,实时自察!
          感念祖先微言大义,慈俭教导!
引路1.现场演绎了一个迷途是什么?
         注意进程,莫在点上固着,这个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常态。能够识别出来,非常有价值,从反应看,大家在这个位置上的观察还不够。心为内念御使,必被外物所控。心执天行,外物必为人用。
          2.论坛上的内容,跟字典上的内容有差别。因为不能显示之后的修整和删减造成的,这个删减要花心思的,不能显示的部分有些不能删减,只能手工修补,这个也花心思。这样一路把心思花下来,你就理解了。给咱们家孩子喝劣质牛奶,我们是不干的。吃垃圾食品我们也是不干的。我们自己转口的精神食粮,为什么不精益求精。转口精神食粮,就像是在极端的情况下,我们帮助孩子咀嚼嚼烂之后再喂到孩子嘴里,马虎不得,爸爸妈妈们,这是我们自己的孩子。
          3.我这时候的心情啊,特别像武陵山区的那个老太太。山区久居的老太太,估计一辈子也没下过几次山,这地方城旅游区了,进来的人就很多了。老太太捡柴火的时候,见到一个生气的游客妈妈,气急败坏的打骂自己的小孩。气急败坏,周围四下都没啥人,所以这妈妈的气急败坏也就显得无拘无束了。老太太,一脸的疑惑,问这妈妈:这是你的孩子啊?妈妈说,是啊,.......不听话,老人家依然一脸疑惑:你怎么打你自己的孩子?我的心情,很像老太太的感觉,只是话要改:你孩子的食物,你怎么这么加工呢?
字义:贞,有望风打探,侦的意思,景(阳光下的亭影)大路(行hang)连着(维)能干的人(官员),几种解释意义完全是一样的。解释为大路和光明正大都是一个意思。大路不就是用来行走的么?跟道的把握一个理,就看你观啥?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不然我们就很容易出现一种倾向:我们只是感觉到,啊,祖先伟大呀,了不起呀,可是具体伟大在什么地方,了不起在什么具体的地方,我们会说不上来。比这个更重要的是,这不是我们的祖先么,不是要孩子们接受祖先的熏陶么,我们自己是孩子的直接祖先啊,也应该跟我们的祖先共同熏陶我们的孩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7 10:34: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樊彩莹 于 2018-12-29 18:04 编辑
第四周:(12月23日-12月30日)
德建名立 (dé jiàn míng lì),             形端表正 (xíng duān biǎo zhèng)。
空谷传声 (kōng gǔ chuán shēng),虚堂习听 (xū táng xí tīng)。
祸因恶积 (huò yīn è jí),                  福缘善庆 (fú yuán shàn qìng)。
尺璧非宝 (chǐ bì fēi bǎo),               寸阴是竞 (cùn yīn shì jìng)。
资父事君 (zī fù shì jūn),                 曰严与敬 (yuē yán yǔ jìng)。
孝当竭力 (xiào dāng jié lì),            忠则尽命 (zhōng zé jìn mìng)。
临深履薄 (lín shēn lǚ bó),              夙兴温凊 (sù xīng wēn qìng)。
似兰斯馨 (sì lán sī xīn),                  如松之盛 (rú sōng zhī shèng)。


一、需要查询的语句:
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这两句话着重讨论了德与名、形与表的两种关系。“德”与“名”是一对,名是名利的简称。人没有一个不追求名利的,说不想那是因为没有条件与机会。人求名利、求好的果报就应该种好的因,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德”是因“名”是果,德建才能名立,因好果必好,这是自然的道理。如果我们反过来,倒果为因,只求名利不管德行,那是缘木求鱼。“缺德”哪里能求到“善果”呢?古人说“德是摇钱树,信是聚宝盆”。有了德才能童叟无欺,有了信才能货真价实,这样做贸易不想发财都不可能。这就是孔子在《易经&#8226;系辞》中说的:“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由此再进一步要明白道与德的关系。德者得也,老子《道德经》五千言,前面三千字为道经,后面二千字为德经。道为理体,譬如我们出门之前要看地图,定好方位,然后开车出发,就是德,不去永远没有德。明道不行道,永远不会有德。道与德很难兼得,有道的人不一定有德,有德的人不一定有道,只有得道的人才是道德兼备。否则就是“有道无德,必定招魔;有德无道,一座空庙”。不积功累德,一味地盲修瞎炼,一定会走火入魔,因为修行没有资粮。外表道貌岸然,实质浮躁虚饰的人,内里一定是空的,因为他根本没有明道。
 “形”与“表”又是一对,这里的“形”指的是人的整体形态,身心两部分都包括在内。心正才能身正,身正了仪表容貌自然端正。人的形体健美、容貌姣好的根本在于心地,整容化妆是没有用的,起码不能长久。所以善良之心能将人变丑为美,歹毒之心会使人面目狰狞。有兴趣的人可以读读陈希夷的《心相篇》,其文着重谈的就是心与貌的关系。
  为什么“形端”就能“表正”呢?这就谈到诸子百家里的《管子》。《管子》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谈管理学的第一书。现代管理学上自以为是新发现的东西,其实都可以在《管子》中找到雏形。管子是齐桓公的首相,他通过发展经济,帮助齐桓公富国强兵,使齐国一跃成为春秋诸国之首。《管子&#8226;心术篇》中说:“形不正者德不来,中不精者心不治。正形饰德,万物必得”。管子认为,人的身为馆舍德如贵宾,馆舍不打扫干净就不可能留贵宾常驻。为了留住“德”这个贵宾,我们的身体,这个馆舍就一定要端正。形体端正了,内心的德建立起来了,仪容仪表自然而然就端正了。

空谷传声,虚堂习听:

   1.  空旷的山谷里声音会持续不断,空荡的堂屋中一处发声各处都会响应。“虚堂”是空屋子,“习”是接二连三的重复。我们都有“虚堂习听”的经验,一间空屋子里面的回声很大,在一个角落讲话另外的几个角落里都能听到。   2.谷,上半部分是水的变形,表示涧水从山坡两侧向下淌。下半部分是口,通道,山口,表示涧水通道。造字本义是山岭间涧水汇集的洼地。作为农作物的“穀”产于河谷,因此古人多假借同音的“谷”代替“榖”。空谷传声还有一个意思,例如《镜花缘》中所说则指的是古时一种音韵学的游戏。小说里说到唐敖、林之祥、多九公到了岐舌国,费了千辛万苦,得来一张音韵表反覆研读,居然弄明白这张表的道理。林之祥用“空谷传声”之法先拍12拍,略停拍1拍,又略停拍了4拍。于是就猜出这是音韵表的第12行、第一字,是“方”字,再4 拍是方的第4声,所以是“放”字。这就象一个密电码的传递,与今天的电报相比有十分相似之处。“空谷传声”一般用击鼓、弹指、击几、拍掌各种发音方法,按照字母排列的次序,作出不同次数的响声,使对方一听就知道是指的什么字。这种方法叫做‘射字’,也叫‘空谷传声’。“空谷传声”是古代传递信息的方法,后来用于电报传送信息。习的繁体字为習,字用“白”表意,即白天;用“羽”字兼读音,暗含闪动翅膀。简化字是选用了繁体“习”的一个角。《说文》这样解释:习,数飞也。也就是说,“习”的本义是幼鸟学飞时数次试飞的样子,引申为“多次,数次”。“堂”特指大房子。正堂前面往往有台阶,也比较明亮,所以“堂”字用“土、尚”二字表意兼读音。“虚堂习听”是接着“空谷传声”进一步阐释。因为有声音的来源,才有习听的动作。“空谷传声,虚堂习听”这八个字的意思是,空旷的山谷中呼喊时,会有回音,声音会传得很远,在宽敞的厅堂里说话,也会有回声,而且声音非常清晰。其中蕴含的不仅仅是物理知识,还在于修心的精神——没有人的地方,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声音,不要以为没人就放肆自己的言行,而更应该谨言慎行。因为越是空旷的山谷,声音传得越远。
   3.“空谷传声”体现的就是古人认知里的回声现象。古语云:吾日三省吾身。我们应当时常放空自己,关照内心,否则我们会在迷离的境界中迷失,落入重复的痛苦烦恼,重复的情绪轮回之中。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

  “祸福”两句话出自《易经》。《易经&#8226;坤卦&#8226;文言》中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庆”是吉祥、喜庆。“有余庆”是福泽绵长,这是积善的回报;“有余秧”是灾祸不断,这是积恶的果报。这两句话重点讨论了善与恶、福与祸的因果关系。善恶是因,福祸是果,因果次序一定要分别清楚,千万不能倒置。 祸与福是一体两面,相对共存的关系。不想要祸就别让福发展到极点,老子不是说过“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话吗?人为什么会有祸?因为恶积,是小恶的不断积累。为什么会有福?因为积善。所以“福将至,观其善必先知之;祸将至,观其恶必先知之”。善恶的积累过程就是事物的量变阶段,这个阶段还可以自己控制。一旦到了祸福临头的质变阶段,就非人力所能控制了。山顶上的石头连小孩子都能撬动,一旦石头滚下山来,巨汉也挡拦不住。有人会问,为什么前面两句话,由“空谷传声”又突然转到“善恶祸福”上去了呢?表面看起来,好像二者之间没有联系,其实前后四句在语义上是紧密相连的。
  “空谷传声”传出的是谁的声音?“虚堂习听”听到的又是谁的声音?都是发声者自己发出的声音。如果不出声,哪里会有“传声”和“习听”呢?人的祸福都是自己招感来的,就像自己在山谷中呼喊,听到的是自己的回音一样。一切因果都是自作自受,怨天尤人是没有用的,所以《太上感应篇》的第一句话就是“祸福无门,惟人自招”。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这两句话,语出《淮南子》。《淮南子》上说“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璧的本义是平而圆、中心有孔的玉环,后世将上等的美玉称为璧。直径一尺长的璧是非常宝贵的,古有“和氏之璧,价值连城”的故事。但是这里却说“尺璧非宝”,这是与光阴比较而言的。与光阴(时间)相比,一尺长的美玉也不是宝贝,但是片刻时光却值得珍惜。
    古人常常用寸、尺、咫、寻、常、仞等作为度量单位。这些度量单位,往往与人的身体器官形态有关。寸,《说文解字》中说:“人手切一寸,动脉,谓之寸口。”篆文的“寸”是这样的。也就是说,是在手腕(又)的下面加一横指事符号,表示手腕某个位置。人的手掌后退一寸,即动脉位置,叫做“寸口”,这段距离,就是“寸”。尺,《说文解字》中说:“尺,十寸也。”十寸即为一尺。在人的小腿位置加一实心圆点指事符号,表示膝盖部位。从脚掌到膝关节的小腿的距离,即是“尺”。中国历朝历代的“尺”的长短并不一致。例如:秦代、汉代一尺约0.23米,古人常说“七尺男儿”,基本上是沿用汉代的度量衡。0.23*7=1.61米。由此可见,古汉人的身高在1.6米上下的较多。我们看《三国演义》,关羽那样的大汉身高可以达到八尺,合现在的1.8米几。
    璧,是一种中间有孔的扁圆形玉器。中国有许多与这种玉器相关的成语。例如,“白璧无瑕”,意谓玉璧上没有斑点,比喻人的品德高尚,事物完美无缺。又如“连城之璧”,意谓玉璧的价值极高,抵得上连成一片的许多城市,比喻物品十分珍贵。由此可见,璧是一种很名贵的物件,在中国古代具有很崇高的地位和价值。春秋时,楚人卞和在楚山,看见有凤凰栖落在山中的青石板上,依“凤凰不落无宝之地”之说,他认定山上有宝,经仔细寻找,终于在山中发现一块玉璞。卞和将此璞献给楚厉王。然而,当时的玉工却判定这是一块石头。楚厉王以为卞和欺君,便下令砍断了卞和左脚,逐出国都。楚武王即位,卞和再次献璞,楚武王听信玉工,又砍断了卞和右脚。及楚文王即位,卞和怀揣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以致满眼溢血。楚文王很奇怪,派人问他:“天下被削足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你如此悲伤?”卞和感叹道:“我并不是因为被削足而伤心,而是因为宝石被看作石头,忠贞之士被当作欺君之臣,是非颠倒而痛心啊!”楚文王便命人剖开璞,结果得到了一块无瑕的美玉。为嘉赏卞和的忠诚,楚文王将这块美玉被命名为“和氏之璧”,这就是后世传说的“和氏璧”。《说文解字》:“宝,珍也。” 甲骨文的“宝”字写成很形象的一个字:房屋之下有珠贝,有玉串。也有些字形中还有“缶”,指一种酒器。总之,“宝”字的造字本义,即指藏在家里的珠贝玉石等奇珍。这里的“宝”作动词用。“非宝”,意谓不珍贵、不值得珍惜。“尺璧”是直径一尺的大璧,当然十分珍贵。但是,“尺璧非宝”,为什么说,径尺之大的璧玉,却不值得珍惜呢?原来,古人想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尺璧”虽然珍贵,但是却不如“寸阴”更加值得珍惜!这句话的原典出自《淮南子·原道训》:“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从之可以看出古人对时间是非常看重的,看得比宝玉还要珍贵。“竞”,表示争取。“寸阴是竞”,意谓一寸光阴也应当争取,不能浪费。

资父事君,曰严与敬:
     从这几句开始讨论五伦关系。五伦就是父子、夫妻、兄弟、朋友、君臣,五种人与人之间的伦常关系,前面三种是家庭关系,后面两种是社会关系,这是人与人之间不能脱离的基本关系。人性之中要有仁义礼智信五常之德,人心之中要明五伦之道。五常是天道,五伦是人道;在天言五德,在人间就表现为五种伦常关系。例如,父子之间讲仁,仁德是父子之道。夫妻之间讲智,智慧是夫妻之道。朋友之间讲信,诚信是友道。君臣之间讲义,义者宜也。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这是智慧;能将事情做得恰到好处、适度适宜就是义,就是君臣之道。兄弟之间要讲礼,礼是社会秩序的总称,知道长先幼后,孔融让梨,社会秩序才能有条不紊。人的天性对应的是人类社会的伦常秩序,现代人不明五伦之道,颠倒伦常关系,社会怎么能不乱呢!
  五伦之首是父子之道,原则是父慈子孝。父道叫慈道,严就是慈,爱即是害。传统家教中父母教子严格得很,父亲偏重于一个严字,母亲偏重于一个慈字,所以古人称自己的父亲为“家严”,称自己的母亲为“家慈”。父母下面对应的子道就是孝道。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是一个“孝”字,千经万论都是这个字的发挥,都是对这个字的解释而已。懂了孝这个字就算“明道”,遵照孝之理去做就是“行道”就是修行,所以说“百善孝为先”。孝是个上老下子的会意字,老子合为一体,老就是子,子就是老。从自己这一代算起,向上追无穷,向下推也无穷,这个直贯天地、无穷无尽的血缘通道就叫孝。祖先积累的福德,就是依靠这条“孝”的管道遗传给子孙后代。不讲孝、不尽孝的人,是自断祖先遗德的通道。这个损失不仅仅是一代人的事情,子孙万代都会因为你的不孝而被断了这条血脉传承的根,这个罪责就背得太大了。将孝道的仁爱之心向外面一层一层地展开,就是兄弟之道、夫妻之道、朋友之道和君臣之道。懂了孝其他四道就自然全都懂了,不明白孝道其他四道也不可能明白。这就是为什么古人说,“忠臣必出于孝子”的道理。
 “资父事君”的意思是资养父母、侍奉君王,原则要求是两个字“严”与“敬”。严是一丝不苟,敬是诚谨恭敬,恭在外表,敬在内心。孔子在《孝经》里面说:“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强调了奉养父母、侍奉君王是一样的,都要一丝不苟,虔诚恭敬。汉语里自古孝顺二字合用,孝指内心的诚敬,顺指言行上不拗父母之意。这也是《弟子规》中要求的“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内无诚敬之义,言行再顺,“孝”也是一个空壳。孟子形容这种孝身不孝心的孝,与养肥猪没有什么区别。一个人爱父母这很好,但如果内心不敬,这种爱就不会保持长久。孔子也说,爱父母如果是空心的爱,那与养宠物(犬马)没有什么不同。你对你的宠物也很疼爱、很关心,但有诚敬之心吗?显然没有。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这两句话是由《论语》“事父母能竭其力”与“臣事君以忠”两句话变化而来的,强调孝敬父母应当竭尽全力,尽你所能去做,能做到多少就做到多少。忠于君主要能不超越本位,一心一意,恪尽职守。君不是仅仅指帝王,你的领导、你的主管就是你的君。忠的意思是全心全意、恪尽职守。忠字的象形就是方正不偏的一心,忠诚无私,尽心竭力地把本分内的事情做好就叫尽忠。有人将“忠则尽命”,解释为“忠于君主要能不惜生命”。孔子、孟子都反对这种没有理性的愚忠,把命搭上要看值不值,是不是“仁”“义”之所在。帝王要胡来,忠臣当然要谏劝,这是做臣子的本分,但要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臣子进谏言一定要有智慧,要适时适度,还要“怡色柔声”。君主不纳谏就要适可而止,为做“忠臣”把命搭上就没有必要了。历史上最著名的诤臣是唐朝的魏征。他曾对唐太宗说:“我要做良臣,绝对不做忠臣”。唐太宗很好奇地问为什么。魏征回答说:“忠臣没有好下场,不是被砍头就是被挖心,所以我绝不做忠臣”。唐太宗听了哈哈大笑,但也明白了魏征的用意,那就是明君一定肯接纳贤臣的谏言。忠于君主要不超越本位,一心一意把事情做好。孔子说过“命者名也”的话,命就是一个人的名分、一个人的本分。人无论做人做事,都要素位而行,不超越自己的本分,才有功德。越位行事,劳而无功,所以孔子才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不是自己本分内的事,不要过多地干预,知道多了烦恼多,不是自寻烦恼吗?做人首先要明理,要有智慧,没有理性的愚忠、愚孝是不可取的。中国老式住宅大门的门心对子都是这样两句话:忠孝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孝子出来做事一定是忠臣,不孝父母的人会懂得爱国家、爱君主、爱百姓,那是不可能的。中国在隋朝以前没有科举制度,国家挑选人才首先要从各地举荐的孝子中选拔,叫做“举孝廉”。历史上的曹操就是“孝廉”出身,曹操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白脸奸臣的形象是小说家塑造的,不是历史事实。

临深履薄,夙兴温凊:
      “临深履薄”四个字,出自《诗经&#8226;小雅&#8226;小旻》一篇。其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面对着悬崖深渊,腿肚子转筋;走在薄薄的冰面上,咔咔声不断,心惊肉跳。古人做人处事、言行举止非常谨慎,因为古人懂得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的道理。一句话一旦说出来,再想收回去就不可能了。人所以长了两只眼睛、两只耳朵、一张嘴就是让人多看多听少说。行为上也是一样,一定要谨慎又谨慎。事君谨慎的另一个原因是,除了开国立基的前几代帝王,后代的职业皇帝往往都有心理障碍。因为这些职业皇帝,文不及文臣武不及武将,反而要指挥这些文武百官,处理连他们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自认为受到戏耍所以喜怒无常。做臣子的稍有不慎,就有杀身之祸,弄不好还要祸及九族,能不战战兢兢吗?
      “夙兴温凊”是“夙兴夜寐”与“冬温夏凊”两句话的缩略语。“夙兴”是早早起床,“夜寐”是晚点儿就寝,这句话出自《诗经&#8226;大雅&#8226;抑》,诗曰:“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维民之章”。古代夙兴夜寐的标准是,做儿女的要先于父母而起,迟于父母而睡。早晨父母还没有起床,做儿女的就要先起来;晚上父母睡下了,做儿女的才能睡。早晚两次要给父母问安,也就是《弟子规》中说的“晨则省,昏则定”。有点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早晚两个时段是人体基础代谢和激素分泌水平变化的峰值时期,老年人最容易发病、犯病,所以子女要于早晚两次问父母安,看看健康状况。现代社会是乾坤颠倒,父母给子女问安,父母早早起来,打扫房间、准备好早餐,然后子女才姗姗而起。真心疼儿女的老人,就早点睡晚点起,因为你不睡儿女就不能睡,你三点钟就起来折腾,你儿子得几点钟起床呢?“温凊”是冬天注意防寒保暖,夏天注意防暑降温,也就是《弟子规》中“冬则温,夏则凊”的意思。《二十四孝》故事里就有“黄香扇枕”,黄香九岁就能够在暑天为父母扇枕头,冬天用身体给父母暖被子。现在有冷气机,用不着扇了,但我们对父母的孝心与亲情应该与古人是一般无二的。

似兰斯馨,如松之盛:

   一个人应该让自己的德行、自己的修养象兰草那样的芳香,象青松那样的茂盛。“兰”在这里指的是兰草,不是兰花。兰草的学名叫泽兰,是多年生菊科草本植物,可以入药,开紫红色花,其茎、叶、花朵有微香,古代用熏香。《易经。系辞》里就有“其臭如兰”的形容。“馨”是散布很远的香气,多比喻人的徳化远播、声誉流芳百世。松柏属不落叶乔木树种,其生长不择土质,可活千年以上,有很强的生命力。古人认为松与君子一样,具有常青不老,四时不易其叶的品质。松为人君,传说梦见松树的人将为公,所以公木为松。柏树则被认为是阴木,可以寄托哀思,西方属金色白,故白木为柏。中国文化中的陵墓旁一定要植柏,墓柏是陵寝的一部分,盗伐墓柏的与挖坟掘墓者同罪。记述汉代风俗的《九-九-藏-书-网三辅旧事》中记载:凡有盗伐陵柏者“皆杀之弃市”。一个人的德行可以感染入,象香草那样香气远播;同时真正的德行能够耐霜雪,经得住恶劣环境的考验。荀子说过“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谚语中也有“疾风知劲草”的话,说的是在中国西北有一种草,寒风一起百草倒伏,只有它高高地迎风立于山岗之上,这就是中药里面专治风温病的独活。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用这两句话自勉,自立利他、成己成人。

二、需要查阅的字词:
拼音:(dé )
1.人们共同生活及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品行,品质:美~。品~。公~。~行。道~。~性。~育(以一定的社会要求,进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才兼备。度~量力。~高望重。
2.心意,信念:一心一~。
3.恩惠:~施。~泽(德化和恩惠)。~惠。感恩戴~。
4.姓。

拼音:(jiàn)
1.立,设置,成立:~立(a.开始成立;b.开始产生,开始形成)。~树(建立功业,或所建立的功业)。~国。~都(dū)。~党。~军。~交。~设。~功立业。
2.造,筑:~造。~筑。修~。新~。兴(xīng)~。筹~。
3.提出,倡议:~议。~策(出谋献策)。
4.指中国福建省:~兰。
5.北斗的斗柄所指的方位。斗柄农历每月所指的方位不同,因此“建”亦转指月份(亦称“月建”、“月尽”):大~(农历有三十天的月份,亦称“大尽”)。小~(农历有二十九天的月份,亦称“小尽”)。



拼音:(míng)
1.人或事物的称谓:~字。~氏。~姓。~义。~分(fèn)。~堂。~落孙山。~存实亡。
2.起名字:“秦氏有好女,自~为罗敷”。
3.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这些人以“办学”为~,行骗钱之实。
4.叫出,说出:不可~状。
5.声誉:~誉。~声。~优(a.出名的,优良的;b.名伶)。~噪一时。~过其实。
6.有声誉的,大家都知道的:~人。~士。~师。~将(jiàng)。~医。~著。~流。~言。~胜。~剧。
7.占有:不~一文。
8.量词,用于人:三~工人。



拼音:()
1.站,引申为竖起来:~正。~柜。~足(a.站得往脚;b.处于某种立场)。~场。屹~。顶天~地。
2.做出,定出:建~。设~。树~。~意。~此存照。
3.存在,生存:自~。独~。势不两~。
4.马上,即刻:~时。~刻。~等。
5.姓。



拼音:(xíng)
1.实体:~仪(体态仪表)。~体。~貌。~容。~骸。~单影只。~影相吊。
2.样子:~状。~式。~态。~迹。地~。情~。
3.表现:~诸笔墨。喜~于色。
4.对照,比较:相~见绌。
5.状况,地势:~势。
6.古同“型”,模子。
7.古同“刑”,刑罚。



拼音:(duān)
1.正,不歪斜:~正(a.事物不歪斜;b.正派,正确;c.使端正)。~丽。~然。~庄。~秀。~静。~坐。
2.正派,正直:~方。~直。~重(zhòng)。品行不~。
3.事物的一头:~的(dì)(a.事情的经过,底细;b.的确,果然;c.究竟。均亦称“端底”)。~倪。~详。事~。争~。
4.用手很平正地拿:~盆。~碗。~茶。把问题~出来说清楚。
5.姓



拼音:(biǎo)
1.外部,外面,外貌:~面。外~。仪~。~象。~层。~皮。
2.显示:~示。~态。~征。~达。~露。~演。~情。略~心意。
3.中医指用药物把感受的风寒发散出来:~汗。
4.分类分项记录事物的文件:~册。~格。~报。调查~。
5.计时间的器具,通常比钟小,可以带在身边:钟~。手~。怀~。
6.计量某种量的器具:电~。
7.标志,榜样:~率(shuài)。为(wéi)人师~。
8.称呼父亲或祖父的姊妹、母亲或祖母的兄弟姊妹生的子女,用来表示亲属关系:~亲。~兄弟。
9.测量的标尺:~尺。圭~(古代测日影的器具)。
10.封建时代称臣子给君主的奏章:~章。诸葛亮《出师~》。
11.树梢:林~。



拼音:(zhèng)(zhēng)
1.不偏斜,与“歪”相对:~午。~中(zhōng)。~襟危坐。
2.合于法则的:~当(dāng)。~派。~楷。~规。~大光明。~言厉色。拨乱反~。
3.合于道理的:~道。~确。~义。~气。
4.恰好:~好。~中(zhōng)下怀。
5.表示动作在进行中:他~在开会。
6.两者相对,好的、强的或主要的一方,与“反”相对,与“副”相对:~面。~本。
7.纯,不杂:~色。~宗。~统。纯~。
8.改去偏差或错误:~骨。~误。~音。~本清源。
9.图形的各个边的长度和各个角的大小都相等的:~方形。
10.指失去电子的,与“负”相对:~电。
11.大于零的,与“负”相对:~数(shù)。
12.姓。



拼音:(huò)
1.灾殃,苦难:~殃。~害。~患。~根。~端。~首。~事。战~。惹~。~从口出。~起萧墙(“萧墙”是照壁,意思是祸事发生在家里,喻内部发生祸乱)。
2.危害,使受灾殃:~国殃民。



拼音:(yīn)
1.原故,原由,事物发生前已具备的条件:原~。~素。~果。病~。
2.理由:~为(wéi)。~而。
3.依,顺着,沿袭:~此。~之。~循(a.沿袭;b.迟延拖拉)。~噎废食。陈陈相~。



拼音:(è)()(ě)()
[è]
1.不好:~感。~果。~劣。~名。丑~。
2.凶狠:~霸。~棍。险~。凶~。
3.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贯满盈。

恶[ě]
1.〔~心〕要呕吐的感觉;亦指对人和事的厌恶态度。
2.(噁)
恶[wū]
1.古同“乌”,疑问词,哪,何。
2.文言叹词,表示惊讶:~,是何言也!


拼音:()
1.聚集:~少成多。处心~虑。~储。~愤。~郁。~怨。~愿。~累(lěi)。~攒。
2.数学上指乘法运算的得数:~数。乘~。体~。容~。
3.中医指儿童消化不良的病:这孩子有~。捏~。


拼音:()
1.一切顺利,幸运,与“祸”相对:~气。享~。造~。祝~。~利。~音。~相。作威作~(原指统治者专行赏罚,独揽威权。后形容滥用权势,横行霸道)。
2.旧时妇女行礼的姿势:万~。
3.祭神的酒肉:~食。~酒。~物。
4.保祐:“小信未孚,神弗~也”。~荫。~佑。
5.姓。



拼音:(yuán)(yuàn)
1.因由,因为:~由。~何(为何,因何)。~故。~起。
2.宿命论认为人与人之间命中注定的遇合机会,泛指人与人或人与事物之间发生联系的可能性:~分(fèn)。化~。姻~。一面之~。
3.沿,顺着:~法(沿袭旧法)。~木求鱼。
4.边:边~。



拼音:(shàn)
1.心地仁爱,品质淳厚:~良。~心。~举。~事。~人。~男信女。慈~。
2.好的行为、品质:行~。惩恶扬~。
3.高明的,良好的:~策。~本。
4.友好,和好:友~。亲~。和~。
5.熟悉:面~。
6.办好,弄好:~后。
7.擅长,长(cháng)于:~辞令。多谋~断。
8.赞许:“群臣百姓之所~,则君~之”。
9.好好地:~待。~罢甘休。
10.容易,易于:~变。~忘。多愁~感。
11.姓。



拼音:(qìng)
1.祝贺:~贺。~祝。~幸。~典。~功。
2.可祝贺的事:国~。大~。
3.姓。


拼音:(jìng)
比赛,互相争胜:~争.~赛.~技.~选.



拼音:(
1.财物,钱财:~源。物~。~财。~金。~费。~料。工~。川~(路费)。
2.经营工商业的本钱和财产:~本。外~。独~。合~。~方。
3.供给,帮助:~助。~送。~敌。可~借鉴。
4.智慧能力:~质。天~。
5.出身和经历:~格。~历。
6.姓。



拼音:(shì
1.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情。~件。~业。
2.变故:~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端。
3.职业:谋~(指找职业)。
4.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了。
5.办法:光着急也不是~儿,还得另找出路。
6.做,治:不~生产。无所~事。
7.服侍:~父母。



拼音:(yán
1.紧密,没有空隙:~紧。~密。
2.不放松,认真:~格。~肃。~正(严肃正当)。~明(严肃而公正,如“赏罚~~”)。~饬(a.严格命令;b.谨严)。威~。
3.郑重,庄重:庄~。尊~。
4.厉害的:~厉。~苛。
5.重大:~重。
6.姓。



拼音:()()(
与yǔ
1.介词 跟:与疾病做斗争/与虎谋皮。
2.连词 和:批评和自我批评,父亲和母亲都来。
3.给:赠与/交与本人/与人方便。
4.交往,交好:此人易交好/相交/5.赞助:与人为善
与yù
参与,参加
与yú
同""
"与,赐予也。一勺为与。"会意字,以一、勺示意,勺即酌,以物与人不问所欲,当斟酌而与之。与的本义为"赐予",为实词。虚词"与"是假借字,可作介词、连词和副词。作连词的"与",从先秦至现在没有大的变化。介词"与",唐宋以后又产生了新义,如"使""将"等义,但这些新义在现代汉语中又消失了。副词"与"是"举"的通假字,也是多音字。


拼音:(jìng)
1.尊重,有礼貌地对待:尊~。致~。~重(zhòng)。~爱。~仰。恭~。~辞。~慕。~献。
2.表示敬意的礼物:喜~。寿~。
3.有礼貌地送上去:~酒。~香。
4.谨慎,不怠慢:慎始~终(自始自终都谨慎不懈)。
5.姓。



拼音:(xiào)
1.对父母尽心奉养并顺从:~敬。~廉(a.中国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孝”指孝子;“廉”指廉洁的人;b.中国明、清两代对举人的称呼)。~道。~子贤孙。
2.居丧的事:守~。吊~。
3.丧服:戴~。~衣。
4.姓。



拼音:(jié)
尽,用尽:~诚。~尽。~力。~泽而渔。枯~。衰~。声嘶力~。用之不~。


力:
拼音:(lì)
1.人和动物筋肉的效能:~气。~量。
2.一切事物的效能:视~。生产~。控制~。
3.物理学上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引起运动加速或形变:~学。作用~。保守~。
4.用极大的力量:尽~。~挫。~挽狂澜。
5.姓。



拼音:(zhōng)
诚心尽力:~心。~诚。~实。~告。~于。~魂。~义。~贞。效~。赤胆~心。~言逆耳。



拼音:(jìn)(jǐn)
尽[jìn]
1.完毕:用~。说不~。取之不~。
2.达到极端:~头。山穷水~。~情。自~(自杀)。
3.全部用出,竭力做到:~心。~力。~瘁。~职。~忠。~责。人~其才。物~其用。
4.都,全:~然。~是白的。~收眼底。~释前嫌。
尽[jǐn]
1.极,最:~底下。
2.力求达到最大限度:~量(liàng)。~管。



拼音:(mìng)
1.动植物的生活能力:生~。救~。逃~。拼~。~脉。性~。相依为~。
2.迷信认为生来就注定的贫富、寿数等:天~。~相(xiàng)。~运(a.迷信指生死、贫富和一切遭遇;b.喻发展变化的趋向,如“人民一定能掌握自己的~~”)。
3.上级对下级的指示:奉~。遵~。~令。使~。
4.给予(名称等):~名。~题。~意。
5.指派,使用:~官。

三、译文:
    摘抄:养成了好的道德,就会有好的名声;就如同形体端庄了,仪表就正直了一样。空旷的山谷中呼喊声传得很远,宽敞的厅堂里说话声非常清晰。灾祸是作恶多端的结果,福禄是乐善好施的回报。一尺长的美玉不能算是真正的宝贝,而即使是片刻时光也值得珍惜。奉养父亲,侍奉君主,要严肃而恭敬。孝顺父母应当竭尽全力,忠于君主要不惜献出生命。

四、心得体会:
    这周作业以德开始以盛结束,无德无形无声易积恶果,一个人的福禄善报是需要常年行善才得善庆。纵然是无价之宝也不如片刻光阴得之珍贵。有德之人孝于父母,忠于君主其品德如兰草般馨香长久,松柏般挺拔茂盛。短短八句话对人的树形,品德的建立作了很好的说明。看似爽朗上口而来的文字。我们现在的父母有几个能做到注意自身言行,修身修行?都在嘟囔社会种种现象时可曾低头思考过自己?我也曾经惶恐担心儿子会遇见的各种困境及恶口,这一个月学下来才明白自身品德修养会庇护孩子摆脱困境及恶口。可能我现在分析浅薄,用字用词不当,但是心已经开始明白,路渐成形。
对大娃怎么讲:
    一个人要先树德,严格要求自身行为,形体端正后...............
   
五、老师分享摘抄:
意译:
    符合天道的方法论安居乐业了,挺立的人就是你的名号。心的形画得端庄了,言与行就符合天理。心谷空旷,心声悠远,心堂虚静,心音绕梁。不接受天理多了,会失去护佑而遭灾祸。富足安康源于人们对你安详神态与和颜悦色的馈赠与祝福。一尺的美玉不值得宝贝,一寸的光阴也要争取。资助父亲行道之资(路费),旅行君王赋予的职务,要有苛刻的硬标准和戒慎之心。承传长老要用所有的力气,履行公职要领会并尽竟领导意图。为人做事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心谨慎;要夙兴夜寐,冬温夏凊,早起晚睡勤勉廉洁。要高风亮节,像君子兰那样香磬致远,像青松那样哪怕天寒地冻,也生命旺盛。履行社会赋予的职务
心得:
     一个人要把人做正,做对,是一件诱惑很多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一旦做错了往往没有改正的机会,就像一季庄稼,出了问题,难有圆满。痛苦一生,家破人亡,断子绝孙,是老天爷对错误做人最公正无私的裁判。  感叹时下风尚,误入歧途。眼看同胞危机深深,我辈当矢志不渝,践行通天大道,修身齐家,为我泱泱中华保存血脉文脉!尽管我们可能功亏一篑,尽管我们可能成为可笑的少数,也不放弃与我祖先共存亡的决心。华夏祖先法天则地,用心探索,从先民辉煌的血泪生活史中,总结出养家育人的至臻真理,并勤勉的贯彻到社会治理结构当中,保我华夏民族至今未绝。华夏祖先奇功至伟,天地同辉!
做个卫道士,做个守祖奴!做个哪怕是最后的天地之嗣!只晓得不做,易招妖魔牵引,只做不晓得,易被糊涂虫上身。

六、12月总结:
   不知不觉跟着学习千字文一个月了,最初不觉得有好难,儿子小学时也跟着背过一些,觉得很浅显上口。这一个月跟着老师的大纲学下来才发现自己越来越跟不上,短语和字查询的资料浅显,基本上照着抄袭过来,想试着用自己的理解表达时才发现半天写不出一句话来。同时也庆幸自己能有这种词穷感悟,有刨根问底的劲出来。虽然这个月自己进步不大,理解不够,但是庆幸我加入了这次学习,天天习惯性放着听,默默的跟着念,心也跟着静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9-1-2 10: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樊彩莹 发表于 2018-12-27 10:34
本帖最后由 樊彩莹 于 2018-12-29 18:04 编辑
第四周:(12月23日-12月30日)
德建名立 (dé jiàn mí ...

一查资料好多东西都不懂。慢慢跟起学,家里的事情做起走。做中学才学的好,光学不做等于圈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3 17: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小丑嘉佳 发表于 2019-1-2 10:05
一查资料好多东西都不懂。慢慢跟起学,家里的事情做起走。做中学才学的好,光学不做等于圈圈。

是啊,学来是用的,没得用学也白学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1-3 17:3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樊彩莹 于 2019-1-5 22:14 编辑
第五周(12月30日-2018年1月5日)
川流不息 (chuān liú bù xī),       渊澄取映 (yuān chéng qǔ yìng)。
容止若思 (róng zhǐ ruò sī),       言辞安定 (yán cí ān dìng)。
笃初诚美 (dǔ chū chéng měi), 慎终宜令 (shèn zhōng yì lìng)。
荣业所基 (róng yè suǒ jī),        籍甚无竟 ( jí shèn wú jìng)。
学优登仕 (xué yōu dēng shì),  摄职从政 (shè zhǐ cóng zhèng)。
存以甘棠 (cún yǐ gān táng),     去而益咏 (qù ér yì yǒng)。
乐殊贵贱 (yuè shū guì jiàn),    礼别尊卑 (lǐ bié zūn bēi)。
上和下睦 (shàng hé xià mù),   夫唱妇随 (fū chàng fù suí)。


一、需要查询的句子:
川流不息 , 渊澄取映 :
   自己建立起来的德行应该象江河水一样川流不止,流传到子孙后代永远不会停息。“川”是象形字。其甲骨文字形,左右是岸中间是流水,川字的本义就是河流。人的德行可以经父一代传至子一代,以至子孙万代,遗传的通道就是孝道。子孙尽孝就可以享受祖先积累的福德,后人不孝这个通路就断掉了。因此问题出在我们这里,与祖先没有关系。象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他以儒生统帅军队,保家卫国、官高位显,家中却一贫如洗,自己用薪俸收养了一百多个孤儿,自己死后的棺材都是别人送的。但他积累的深福厚德,荫蔽子孙何止百代。他死于公元1052年,直至现代范家一门仍然是人才辈出,这不能不说是范仲淹的德行川流不息。“渊”是水停之处,深水潭叫作渊。潭水澄净,可以象镜子一样照见自己的容貌、仪表。祖先建立的德行象潭水一般洁净无染、清澈照人,后人应该以此为鉴,在此基础上再建立起子孙后代自己的德行,这样一代一代传续下去,才叫做“川流不息”。孔子在《论语》中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容止若思 , 言辞安定 :
   《礼记》上有“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的语句。俨是恭敬、庄重。容貌恭敬庄严,举止沉静安详就是“容止若思”。“容”指人的容貌仪表,“若思”是若有所思,人的仪容举止要安详,要从容不迫,不能毛毛草草。言语对答要安定沉稳,要有定力。古人教导我们,君子应该是“修己以敬,安之以人”。内心敬才能重,重了才能定。内有定,外表的仪容举止才有安。“容止若思,言辞安定”的根本在于“敬”,所以“毋不敬”的后面才是“俨若思,安定辞”。

笃初诚美 , 慎终宜令:
   马跑得很慢叫作“笃”,引申义是厚实、硕大,如有笃爱(厚爱)和笃交(深交)的用。“初”是指一件事的开端。任何事情,无论修身还是求学,有好的开端固然很好,但能够始终如一,坚持到底就更属难能可贵。“慎终”是“慎终如始”的简称,“令”也是美、善的意思,例如有成语“巧言令色”是说好话、装笑脸。人做事虎头蛇尾的多,开端很好决心很大,但没有三天的热乎气就凉下来了。老子也说:人往往是功亏一篑,常于“事几成而败之”。无论是做学问还是修道,一个人如果下定决心,一辈子只干一件事,哪里有不成功的道理呢?荀子曾说过:生是人的开始,死是人的结束。开始和结束都能完美,人的一生就完备了。但是,能够笃初慎终,善始善终的人毕竟太少了。孟子曾举孝道的例子说:人在年幼的时候知道爱恋父母,长大以后就去爱慕漂亮姑娘;结了婚开始迷恋妻女,做了官又去讨好君王。谁人能够善始善终呢?只有真正的孝子,才能够笃初慎终,终生怀恋父母。

荣业所基,籍甚无竟 :
“荣业”是荣誉与功业的简称。“籍甚”的意思是凭借于此而更加强大,《汉书?陆贾传》文中有“名声籍甚”的话。为什么要慎终如始,为什么要小心谨慎地做人?因为这是一个人一生荣誉与事业的基础,有了这个根基,荣业的发展才能没有止境。但是这个荣业的基础在那里?“所基”的又是什么呢?就是前面所谈的“德业”与“德行”。“德建名立”才是人生追求的荣誉、事业的基础,如果能够将其发扬光大下去,子孙万代的荣业都将是永无止境的。“竟”字在六书中属于会意字,从音、从人。竟字的本义是一音乐演奏完毕,引申义为结束、完毕。“无竟”就是没完没了,永无止境。
  
学优登仕, 摄职从政:
  引用《论语?子张篇》里“学而优则仕”一句话,但这仅仅是子夏说的半句话。完整的句子应该是“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我们与他人讨论问题,一定要允许别人把话说完,只听了半句话就大放厥,批评孔子宣扬“读书做官论”,不是无知又是什么呢?后世对此句话的理解,几乎都是“学习成绩优秀的人作官”。但是书读得好的人,十之八九是书呆子,这样的人怎么能做官呢?子夏是孔子的学生,所谓的“七十二贤”之一,不会连这么浅显的道理也不明白。那么,子夏为什么说“学而优则仕”呢?
 中国上古时期,选拔人才的方法是取士,在十个青年中选一个优秀的出来,就叫作“士”。士字不是上十下一吗?被挑选出来的士,由国家出钱进行再培训,学礼法、学政策、学法规等政事。培训完成以后,再挑选优秀的士子出来为人群服务。这时的士加个亻旁,叫作“出仕”,也就是放出去做管理工作。哪里是学习成绩优秀就可以做官,如此简单呢?作官政绩好的人,又被选拔出来再培训、再提升,就是“仕而优则学”。我们读历史了解到,在科举制度盛行的封建社会,即使是状元、榜眼也不过是进翰林院任职而已,至于做官行政,则要先从最基层的知县开始做起,一点点积累经验。就是这七品芝麻官也要经过候选、后补多道手续才能捞着,终身不得官做的人多得很。“摄职”是先给一个代理官职,摄是辅助、佐助的意思。从政是参与政事的讨论与处理。

存以甘棠 ,去而益咏:
一旦“摄职从政”以后,就要像周召伯那样,人虽然死去了,但百姓永远怀念他。“甘棠”就是现在的棠梨树,也叫杜梨树,这个典故出自《诗经·召南·甘棠》篇。周召伯,姓姬,名奭,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同父异母的兄弟,曾帮助武王伐纣。武王建立周朝以后没有几年就病故了,儿子成王继位。成王才十四岁无法主理国事,就由他的叔叔周公旦协助理政。朝中的反对派就聚集在召伯身边形成另外一股力量,召伯虽非文王嫡出,但还是与周公一起共同辅佐成王理政。召伯巡视南方的时候,曾在一棵高大的甘棠树下休息、理政,后人因为怀念召伯,一直不忍心伐掉这棵甘棠树。
 《诗经》中唱道:“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意思是“甘棠树啊高又大,不能砍啊不能伐,因为召公曾休息在这棵大树下”。后世就用“甘棠”一词,指代为官者的政绩与遗爱。
  自古以来,这棵甘棠树到底在哪里一直不确定。最近有资料证实,在湖南省永州市江永县有个“上甘棠村”,村人多姓周,据传是宋儒周敦颐的后裔。据上甘棠村明代的族谱,《永明周氏族谱》所载:“吾甘棠,召公驻节过化之乡”,证明了召伯是在巡视湖南的时候,在此甘棠树下休息。“去而益咏”的意思是说,周召伯虽然离去了,但百姓却越发歌颂他、怀念他。


乐殊贵贱, 礼别尊卑:

礼乐是中国文化的代名,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可以用礼乐来概括。广义的“礼”是中国文化的统称,包括了哲学、政治、社会、教育等等,所有文化内容。狭义的礼指社会秩序,特别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括现代的法律、法规、政策等等内容。为什么要研究礼?礼的作用是什么呢?孔子的学生,有子在《论语?泰伯篇》中说过“礼之用和为贵”。礼的作用在于和,有了和才能达到儒家“仁”的境地。中国文化千经万论、诸子百家,归根到底就是追求这一个字“和”。子思为此著了一部《中庸》,他强调说“致中和天地位焉”。天地之所以能够定位长存,是因为达到了中和的状态;人之所以健康无病,也是因为有中和之气,所谓心平气和才有健康。过去中国人流行拜财神,财神旁边就有和合二仙,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没有“和”什么也办不成,什么也得不到。
至于“贵贱尊卑”,那首先是由于我们的心理观念造成的。人的通病都是好高骛远,得不到的东西永远是高贵的,得到了就卑贱了、看不起了。尊卑贵贱,首先是自己给自己制定的心理追求标准,然后才是根据自己的行为,社会对自己的归类。

上和下睦 , 夫唱妇随:
    前面说到“礼之用和为贵”,天地人三才之道无一不是要求达到“和”的境界,天道、地道、人道都要和,和合万物才能生养。天道之和叫“太和”、地道之和叫“中和”、人道之和叫“保和”,“保和”的意思是要求人保持住天地赋予的和气。由行为入手,真正做到保和,才能达到中和;中和不丢才能恢复到太和,就是复本归元。紫禁城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不正是教给我们这个道理吗?懂了,就能家和万事兴,夫妻和合生贵子;不懂就能把好日子过成苦日子,烦烦恼恼地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和合二仙是一对,此和就有彼合,有感就有应。上有和下就有睦,所以说“上和下睦”。“和”是协调、平静、美好的意思;“睦”字从目,目顺也,就是看着顺眼,引伸义为亲近、好合。长辈与晚辈要和睦相处,就是“上和下睦”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唱”是“倡”的通假字,有倡导、发起的意思。“夫唱妇随”的意思是说,如果没有原则性分歧,丈夫倡导的妻子一定要拥护。不是说,夫妇二人天天在家里唱卡拉OK,男女对唱,那就错了。
 “夫唱妇随”是半句话,后面还有半句是“妇唱夫随”。如果没有原则性分歧,妻子倡导的丈夫也同样要拥护,特别是当着第三者(孩子或外人,不是插足的第三者),夫妻一定要一致对外。有分歧、有意见可以回去再讨论,但当着外人夫妻之间不能拆台,这是夫妻和合的基本原则。夫妻本是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当着外人贬低自己的配偶,别人一定看不起你。相反,如果你能处处维护自己配偶的荣誉,别人一定尊敬你。

二、需要查阅的字词:
礼:

拼音(
1.社会生活中,由于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婚~。丧(sāng)~。典~。
2.符合统治者整体利益的行为准则:~教(jiào)。~治。克己复~。
3.表示尊敬的态度和动作:~让。~遇。~赞。~尚往来。先~后兵。
4.表示庆贺、友好或敬意所赠之物:~物。~金。献~。
5.古书名,《礼记》的简称。
6.姓。


乐:
拼音()(yuè
乐[lè]
1.欢喜,快活;快~。~境。~融融。~不可支。其~无穷。~观(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天(安于自己的处境而没有任何忧虑)。
2.使人快乐的事情:取~。逗~。
3.对某事甘心情愿:~此不疲。~善好(hào)施。
4.笑:这事太可~了。
乐[yuè]
1.声音,和谐成调的:音~。声~。~池。~音(有一定频率,和谐悦耳的声音)。~歌(a.音乐与歌曲;b.有音乐伴奏的歌曲)。~正(周代乐官之长)。~府(原是中国汉代朝廷的音乐官署,主要任务是采集民间诗歌和乐曲;后世把这类民歌或文人模拟的作品亦称作“乐府”)。
2.姓。



三、译文:
   还能延及子孙,像大河川流不息;影响世人,像碧潭清澄照人。仪容举止要沉静安详,言语措辞要稳重,显得从容沉静。
     无论修身、求学、重视开头固然不错,认真去做,有好的结果更为重要。这是一生荣誉的事业的基础,有此根基,发展就没有止境。
     书读好了就能做官,可以行使职权参加国政。周人怀念召伯的德政,召公活着时曾在甘棠树下理政,他过世后老百姓对他更加怀念歌咏。
     音乐要根据人们身分的贵贱而有所不同,礼节要根据人们地位的高低而有所区别。上下要和睦相处,夫妇要一唱一随,协调和谐。


四、老师分享:
意译:
    祖先的德行通过孝道传承的河流一路流淌, 到渊潭之处因杂物沉淀而清澈透明,照出来的就是你的人形,就像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容貌恭敬庄严,举止沉静安详,说话内心踏实,应答基于内在定力。做事初心诚美,无为无败,无执无失,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这是繁盛功业的基础,凭借于此而没有终极。有这个基础之后,便会身修家齐而兼善天下而摄职从政。便会像好官召伯受万民爱戴,舍不得砍伐他歇息理政的甘棠,走得越远,百姓却越发歌颂、怀念。乐分贵贱,礼有尊卑,各在其位,各尽其职。出仕为官者,在上位者慈俭佑下,大而不肖,在下位者亲上睦邻,善入事人。下班回家,夫妻同心,唱随相成。

心得:
    文明进化,难保羔羊迷途。祖先呕心沥血总结出来承天化物的生活之道,通过父子代代传承,方可让华夏血脉川流不息。祖先们不止于让自己有道,还描述德行生活的样本,并开掘德行永续传递的遗传通道。感念祖先试图传递他们所获得的天地大道和生活经验时,对华夏后裔的殷殷期待!感念祖先在描述德性生活样本时的舔犊情怀!感叹时下时尚,断绝德性传导的孝道通路,欲使华夏后裔跟祖先脱离关系,人人皆做人贩子!感叹时下风尚,活生生埋葬祖先德性,凡是祖先的东西皆称腐朽!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而民生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不忠不孝,死罪难逃!


五、心得体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12-22 14:32 , Processed in 1.119996 second(s), 17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