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丑嘉佳 于 2019-2-11 14:55 编辑
第九周作业:
磻溪伊尹 (pán xī yī yǐn),佐时阿衡 (zuǒ shí ē héng)。
奄宅曲阜 (yǎn zhái qū fù),微旦孰营 (wēi dàn shú yíng)。
桓公匡合 (huán gōng kuāng hé), 济弱扶倾 (jì ruò fú qīng)。
绮回汉惠 (qǐ huí hàn huì), 说感武丁 (yuè gǎn wǔ dīng)。
俊乂密勿 (jùn yì mì wù), 多士寔宁 (duō shì shí níng)。
晋楚更霸 (jìn chǔ gēng bà), 赵魏困横 (zhào wèi kùn héng)。
假途灭虢 (jiǎ tú miè guó), 践土会盟 (jiàn tǔ huì méng)。
何遵约法 (hé zūn yuē fǎ), 韩弊烦刑 (hán bì fán xíng)。
意译:
周文王磻溪遇开国国师太公望,平民伊尹适时辅佐成汤建商朝。取得曲阜这样的封地,除了握发吐哺辅佐两朝的周公旦,谁还有资格?姜太公之后姜小白齐桓公,在位43年为春秋五霸之首,先后纠合诸侯26次,真正是匡合天下为东周济弱扶倾。汉惠帝做太子时靠绮里季才幸免废黜,一介苦力傅说感动商君武丁而为相,助“商道复兴”。俊乂贤才的勤奋谨慎,换来了百官各安其位。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取代了晋文公成了春秋霸主,战国七雄中的赵和魏,却受困于秦的连横之策。晋献公向虞国借道灭虢,晋文公退避三舍践士为盟问鼎中原。汉初贤才萧何按刘邦令制定法律,约法三章效秦律九章;韩非子为秦制定了严刑律,却死于自己定的烦刑。
心得:
将相槐卿,确实策功茂实。君臣之间恩义然绝,王侯将相荣辱兴衰,都只为天道昭彰,人道和顺。哪怕是自己制定的律令要了自己的命,哪怕弱倾必扶。摄职从政,整一个善恶贤愚的校场。“夫世之治乱、国之安危,非由他也。俊乂在官,则治道清;奸佞干政,则祸乱作。故王者任人,不可不慎也。”致敬历代好官!致敬历代明主!感叹时下官场之贪懒愚奸!
以上为老师所作。
需要查询的字词:
宅
甲骨文“宅”=宀,房架+乂,即“又”的变形,用手抓,表示抓住房柱房梁并托举起来,使房架竖立。造字本义:动词,托举房架,建筑房屋。
《说文解字》:宅,所托也。
营
《说文解字》:营,币居也。段玉裁注:“币居,谓围绕而居。” 桂馥义证:“营谓周垣。”
匡
“匡”是“筐”的本字。甲骨文“匡”=即,竹筐+羊、羊羔,表示用来装羊糕的竹筐,以免羊糕乱跑逸失。造字本义:名词,防止小动物乱跑逸失的竹筐。
《说文解字》:匡,饮器,筥也。
扶
夫,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成年人。甲骨文“扶”=人+伸手抓持的人,表示一个人伸手搀着另一个人。造字本义:动词,搀着病弱或年老的人。
《说文解字》:扶,左也。
济
济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动作一致,节奏相同。造字本义:动词,众人在同一船上喊着号子,以统一节奏发劲,整齐划桨,强渡激流。
《说文解字》:济,水。出常山房子赞皇山,东入泜。
俊乂
夋,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幼儿蹒跚学步,天真可爱。造字本义:形容词,健康漂亮,单纯可爱。
《说文解字》:俊,材千人也。
乂,会意字。从丿从乂相交,又作“刈”。本义:割草或收割谷类植物。
乂,治也。——《尔雅》
有能俾乂。——《书·尧典》
保国乂民。——《汉书·武五子传》
朝野安乂。——《北史》
密勿
密:
(1) (形声。从山,宓( mì)声。本义:形状象堂屋的山)
(2) 同本义(意思是山多) [hill resembling a hall]
密,山如堂者。——《说文》
松柏之鼠,不知堂密之有美枞。——《尸子》
(3) 隐蔽的地方 [concealed place]
不窥密。——《礼记·少仪》。注:“隐曲处也。”
(4) 姓
勿:
甲骨文勿在刀刃上加两点代表毒液的指事符号,表示用毒液浸泡的利刃进行谋杀。造字本义:动词,用带毒的利刃或带毒的箭矢进行谋杀。
《说文解字》:勿,州里所建旗象其柄,有三游。杂帛,幅半异。所以趣民,故遂,称勿勿。
寔
(1) 通“是”。此,这 [this]
六年春,自曹来朝。书曰:寔来。——《左传·恒公六年》
(2) 又如:寔来者(此来人)
假途
金文“假”=石崖+手,石崖上的手+又,石崖下的手,表示崖下的手拉住崖上的手,即崖下的人借助崖上的人的力量,攀上石崖。
造字本义:动词,借助他人之力达到目的。
《说文解字》:假,非真也。《虞书》曰:“假于上下。”
需要查询的语句:
磻溪伊尹,佐时阿衡。
第一个出场的是太公姜子牙,其事迹是渭水垂钓,文王访贤的故事。磻溪是在渭水河畔(在今陕西宝鸡附近)的一个溪潭,水旁有一块大石头(磻),姜子牙曾坐在上面钓鱼。姜尚,字子牙,是东方夷人。他的祖先曾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吕,他以地为姓,故又称吕尚。姜子牙是一位很有才能、很有抱负的人。但在纣王的统治下,他怀才不遇,后来听说西帛侯,文王姬昌思贤若渴,便来到陕西岐山脚下的渭水河边,那时他已八十七岁了。他坐在磻石上用直钩钓鱼,不但不用鱼饵,鱼钩还悬在水面上三寸。有人问他这样能否钓到鱼,他回答说愿者上钩。周文王精通《易经》,曾著过《周易》。这一天,文王要出外狩猎,他就先卜了一卦。结果显示:此次狩猎的猎物不是野兽,而是独霸天下的辅臣。果然在渭水遇到姜子牙,两人谈论之后,文王大喜,说:"我的先祖曾经预言说,将来会有圣人帮助周国振兴,我的祖先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于是称姜子牙为"太公望",立为国师。姜太公给文王制定的战略,首先是"修德以倾商政"。这样就有四十多国先后归顺了周。到周文王晚年,"天下三分,其二归周",完成了对商的战略性包围。文王死后,武王继位,姜太公辅佐武王伐纣。武王在出师前卜了一卦,结果很不吉利,偏又赶上暴风雨,诸侯们都很恐惧。吕尚却认为,决定大事不能靠占卜,应抓住战机立即出兵。结果是大获全胜,商朝被灭。武王占领殷都后,把纣王存放在鹿台的钱和储藏在钜桥的粮食散发给穷苦的百姓,并且为商朝的忠臣比干的墓加土,还释放了被纣王囚禁的箕子,从而深得民心。吕尚作为周朝的开国功臣,受封于齐,都城在营丘(今日的山东临淄)。吕尚到齐国后,开始改革政治制度、大力发展商业,让百姓享受鱼盐之利,使齐国很快成为大国之一。太公吕尚活了一百多岁,但葬地始终不详。
第二位出场的是伊尹,辅佐成汤灭了夏桀,开创了殷商六百载的天下。伊尹的手艺是烹调,他本来就是汤王的厨子。中国的手艺人讲究拜祖师爷,厨子要拜伊尹;戏子要拜唐明皇,唐明皇是戏班子的祖师爷。《吕氏春秋·本味篇》记录了伊尹的高超厨艺。文中提到伊尹与成汤两个人,就饮食烹饪方面的对话。伊尹是一个孤儿,出生以后就被扔在伊水旁边,以水为姓,所以姓伊。有辛氏的家人在河边发现了伊尹,就把他抱回来由家里的厨师代为收养。伊尹从小跟厨师学艺,以后随着有辛氏嫁给了成汤,伊尹也就成了成汤的厨师。这个人极其聪明,很有谋略,很想帮着成汤干一番大事业。但一个厨子,怎样才能接近成汤呢?他就想了一个奇招。成汤有一段时间发觉饭菜的味道不对,不是咸了就是淡了,于是把厨子伊尹叫来,问问他这菜是怎么回事。伊尹于是根据烹调的道理,纵谈天下大事。成汤听得大喜过望,知道此人绝非等闲之辈,经过几次长谈以后决定拜伊尹为宰相。商朝宰相之位的官名叫做阿衡,因伊尹适时地辅佐成汤建立了商朝,所以《诗经·商颂·长发》中有诗曰:"寮维阿衡,左右商王。"因为,所以此地称他为"佐时阿衡"。
古代饮食和医药是不分家的,自古就有"药疗不如食疗"的说法,所以伊尹还是中医煎汤药的祖师爷。至今还流传说,煮中药的沙锅是伊尹传下来的。
周武王磻溪遇吕尚,尊他为“太公望”;伊尹辅佐时政,商汤王封他为“阿衡”。
奄宅曲阜,微旦孰营。
第三位介绍的是周公旦。西周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奠基人和集大成者。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王之四子,武王的亲弟弟。因为他的采邑在周(陕西岐山北),所以被称
为周公。他为周朝八百年历史的建立与巩固,立下了卓绝的功勋。
周朝建立以后不久,武王就病死了,成王姬育继位。成王当时还年幼,根本不懂治国之道,只得由他的叔叔周公旦代成王执政,处理国家大事。周公摄政不久,分封商地的管叔和蔡叔就到处造谣,说周公欺成王年幼企图篡夺王位。被封在商地的纣王的儿子武庚认为有机可乘,便与管叔、蔡叔等人勾结,扯旗造反。在这紧急关头,周公决定亲自率军东征。经过三年的战争,平定了叛乱,武庚、管叔被杀,蔡叔被流放到边远地区。周公东征归来之后,制礼作乐,从事文化建设。为不失去一个贤人,周公洗一次头发,曾多次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出来会客;吃一顿饭,也要多次吐出口中食物,去接待客人,这就是“握发吐哺”的典故。周公非常关怀年幼的成王,有一次成王病重,周公很焦急就剪了自己的指甲沉到大河里,对河神祈祷说﹕成王还小不懂事,过错都是我的。如果要死,就让我死吧!周公摄政七年成王长大成人,周公将政权归还成王,自己又回到臣子的位子。《尚书·无逸》篇,就是周公归政时对成王的一番谆谆告诫,为成王执政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曾经有人在成王面前进谗言,使成王对周公产生了怀疑。周公就隐退到奄地,并做了一首《鸱鹗》的诗,表明自己的心志。成王读了这首诗和自己生病时周公的祝祷辞,感动得流下眼泪,立即派人将周公迎回来。
“奄”,古代的奄国,为商朝八百诸侯国之一,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宅”有都城的意思。曲阜就是今天山东省的曲阜市,古代鲁国的都邑。周开朝后,开始分封建国,周公被封在鲁。由于成王幼小需要辅政,周公脱不开身,就由周公的儿子伯禽代替父亲受封于鲁国。伯禽临行前,周公对他讲了一番语重心长的话,《史记·鲁周公世家》中记载: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微”是假定副词,是如果没有、要不是就如何的意思。“孰营”是由谁来谋划经营,“微旦孰营”是一个设问句,意思是“假如没有周公旦,还有谁人有能力将奄国曲阜治理得如此之好呢”?
为什么说除了周公以外,谁也没资格拥有曲阜鲁地,原因何在?我们要知道,曲阜曾是神农氏的故都、黄帝的出生地、少昊氏之墟、殷商故国、周公旦的封地、孔子的故乡,迄今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中国的传统文化实质上就是周代的文化,周公整理了周以前的文化,在此基础上发展并形成了周的文化,也为后世的儒家学说奠定了基础。周公是历史上第一位集中国文化之大成者。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孔子也出生在曲阜,他继承了中国文化的血脉传承,又一次整理中国文化,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所以孔子是第二位集中国文化之大成者。因为他们的故乡都在曲阜,曲阜也就成为集中国文化大成之地。几代圣人的基奠和足迹都留在这里,鲁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祥地。至今曲阜市还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百十二处。
周成王占领了古奄国曲阜一带,全靠周公旦辅政才能实现。
桓公匡合 ,济弱扶倾 。
春秋五霸之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第一个就是齐桓公。齐国之所以能够成为春秋第一大国,不仅仅是因为地理位置好、有渔盐之利,最主要的原因是国家的文化底蕴深厚,人民的素质和修养高。前面的姜太公帮助武王统一了天下,被封在齐地,姜氏一系发展出的文化代表了传统的道家文化。周公被封在鲁地,周氏一脉保存了周代的人文文化,发展出后世的儒家文化。因此,后世有用齐鲁文化一词,代称中国的传统文化。
齐桓公姓姜,名小白,他用管仲当宰相发展经济、富国强兵。齐国临海,于是就晒盐捕鱼,发展商业,使齐国成为第一经济强国,类似今天的美国,难怪孟子、荀子等知名人士都要先来齐国看一看。“桓公匡合”中的“匡”是匡正,“合”是汇合。齐桓公匡正天下之乱,汇合各路诸侯。《论语》中记载:“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九次召开诸侯大会,像现在的联合国大会,他是秘书长,与各诸侯国一起制定盟约。要达到什么目的呢?就是“济弱扶倾”,要帮助救济弱小的国家,要扶植将要倾覆的周王室。周朝到了末期周王室已经是名存实亡了,虽如此但周天子这杆大旗还是要举着,所以要“扶倾”。
齐桓公没有说空话,他北伐山戎以救燕国,平定狄乱以助邢国、卫国,曾解周王室之祸,定周襄王之位。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鲁、宋等八国的军队,征伐南方的楚国,迫使楚国订定了盟约,阻止了楚国的北进。齐桓公在位四十三年,先后纠合诸侯二十六次,真正是匡合天下、济弱扶倾。
齐桓公会合各路诸候,匡正天下之乱,帮助救济弱小国家。
绮回汉惠 ,说感武丁。
绮里季、东园公、夏黄公、用里先生四人。秦朝末期,天下大乱,这四个德高望重的老头儿,为避乱隐居在商洛山,所以人称“商山四皓”,皓就是皓首白头,胡子眉毛都白了的意思。楚汉相争,刘邦想请四人出来辅佐自己打天下,无奈四个人都不干。刘邦建立汉朝以后,立了吕后生的儿子刘盈为太子,就是后来继位的汉惠帝。
刘盈生性若弱,否则也不会让吕后反了天。刘邦死看不上这位太子,就想废了他, 改立戚夫人生的儿子如意为太子。吕后急了眼,就找张良出主意。张良就想方设法,请出商山四皓与太子刘盈同游。刘邦看到后,说:“羽翼已成,难以动矣”。于是就打消了换立太子的念头,刘盈才保住了太子位。刘邦死后刘盈继位,就是历史上的汉惠帝。以绮里季为首的商山四皓,帮助汉惠帝挽回了他太子的位子,故称“绮回汉惠”。刘盈保住了太子位,吕后可恨死了如意和戚夫人。刘邦死后,吕后便做了太后,她令戚夫人穿上囚衣、戴上铁枷在永春巷舂米。戚夫人悲痛欲绝,作歌曰: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吕后知道后,就毒死了赵王如意并下令斩断戚夫人的手脚、挖眼熏耳、喂以哑药,丢入厕所,称为“人彘(zhi)”,并带汉惠帝前来观看。刘盈边痛哭,边指斥吕后说:“你如此残害戚夫人,狠毒如此,实非常人所能为”。惠帝身心受到极大刺激,从此一厥不振,没几年就死了,死时年仅二十二岁。
“说感武丁”的故事见于《史记·殷本纪》。傅说是继伊尹之后,商朝第二位奴隶出身的贤臣。傅说是古代虞国(今山西省平陆县)人,出身奴隶,曾在傅岩山一带劳动,因发明了“版筑法”(干打垒筑墙)而闻名遐迩。武丁是商朝第二十二位君主,在位五十九年。继位前,武丁被父亲送到下面去体验生活、增长才干,因而结识了傅说。傅说知识渊博,很有雄才大略,但他是奴隶身份,无法被重用。武丁继位做了商王,很想振兴殷商,苦于没有良相辅佐,于是就想到了傅说。但怎样才能让大臣们同意呢?武丁苦思冥想。有一天上朝的时候,他说:我昨天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上天给我派了一个能臣,帮助我复兴殷商。这个人现在傅岩山修路,长得什么样子等等,说得有鼻子有眼。商朝人都迷信,敬重鬼神,对武丁所说坚信不己,就在傅岩山找到了傅说。傅说被拜为相,辅佐国政,实行了“治乱罚恶、畏天保民、选贤取士、辅治开化”等一系列政治措施,缓解了各种社会矛盾,很快使商王朝达到了鼎盛时期,史称“殷道复兴”。由于傅说是通过托梦,感传给武丁所以是“说感武丁”。傅说年老后,武丁赏赐了很多财物,让他安度晚年,并辅导王室子弟们读书明理,颇受后人尊敬。山西省平陆县至今还保存有傅说当年的版筑遗址、傅说庙、傅说墓等古迹,供后人凭吊。
绮里季等志士保住汉惠帝太子之位,商君武丁感梦而得贤相傅说。
俊乂密勿 , 多士寔宁。
“俊乂”就是我们今天所称的人才,古代“千人之英曰俊,百人之英曰乂”。一百个人里挑出来一个精英叫乂,一千个人里挑一个出来的叫俊。
《尚书·皋陶谟》里有“翕受敷施,九德咸事,俊乂在官”。“密勿”是勤勉努力的意思,《汉书·刘向传》:“密勿从事,不敢告劳”。
“寔宁”的寔字,现代简化字将其等同于“实”字,但两个字并不完全相同。实字的繁体形“實”是会意字,从宀、从贯。宀代表房屋,贯代表货物,以货物充于屋下为实。因此实的本义是财物粮食充足、富有,引申义是真实、确实。
“寔”是通假字,既通“实”字,也通“是”字,此处的寔就是代词,通“是”字,有兹、此的意思。“多士寔宁”语出《诗经·大雅·文王》:“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如此众多的能人志士、如此众多的英雄豪杰,正是依靠了他们,国家才得以富强安宁。《尚书·周书》中专门有一篇文章就叫做“多士”。
正是这些仁人志士的勤勉努力,才有百官的各安其位,国家的富强安宁。
晋楚更霸 ,赵魏困横。
五霸之首为齐桓公,其次就是晋文公了。孔子对这二位的评价是:"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论语·宪问》。晋文公的经历非常坎坷,因家庭变故在外流浪19年,饱尝人间冷暖。所以他的为人处事,用诡诈计谋的时候多,谲就是诡诈。齐桓公就不是这样,世家贵族出身,为人处事都有绅士的派头。晋文公,名重耳,为晋献公之子。因献公宠爱骊姬,杀太子申生,他在外避难十九年,后借秦穆公之力回国即位,时年已经62岁了。在位期间,他重用有才干的赵衰、狐偃等人发奋图强,国力日益强盛,出现了"政平民阜,财用不匮"的局面。同年,周王室发生内乱,周襄王逃出避难。晋文公利用这一机会兴兵勤王,护送襄王回国,提高了晋在中原诸侯中的威望。晋国在晋文公时代达到鼎盛,极盛时的晋国据有山西中南部、河北南部、河南西北部和陕西的一部分。直到春秋末期的"三家分晋",才有赵韩魏跻身战国七雄之 列。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国为夺霸主地位在城濮大战,楚国战败,晋文公当上了霸主。五霸之中的楚国地域最广、人口最多、物产最丰,所以发展很快。在春秋时代,历史资料里留下了170个国家的名字,楚一国就先后吞并了170个国家中的40个。公元前614年楚庄王继位,执政三年,不发号令,终日郊游围猎,沉缅声色。伍参请猜谜语"有鸟止于阜,三年不飞不鸣,是何鸟也"?庄王答:"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公元前611年,楚国发生灾荒,戎人骚扰,附属的庸国、麋国勾结百濮叛楚。庄王集中力量伐灭威胁最大的庸国,又吞并了麋国控制住局面。此后,又极力整顿内政,任用贤才,厉行法治,加强兵备,使楚国出现一派国富兵强的景象。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领大军攻打郑国,晋国派兵救郑,在邲地(今河南郑州市东)与楚国大战,晋国惨败。公元前594年冬,楚鲁蔡秦等十四国在蜀(今山东泰安西)开会结盟,正式推举楚国主盟,楚庄王遂成为称雄中原的霸主。公元前591年,楚庄王因病逝世,归葬纪南城郊。其儿子审继位,称楚共王。楚王墓、樊妃墓在今江陵城西北。郢城内原有庄王庙,今已废。
赵魏困横”讲的是战国时期著名的说客苏秦、张仪所实行的“合纵”与“连横”的策略。苏秦、张仪与孙膑、庞涓都是战国时代人,同是鬼谷子王栩的学生,而且是肄业,没有正式毕业的学生。孙膑、庞涓走了军事路线,苏秦、张仪走政治路线。半吊子学生本领都如此,可以想见鬼谷子的本领学问得有多大。
苏秦第一次的游说失败,回来后“头悬梁,锥刺股”苦读姜太公的《阴符经》,研究三略六韬等谋略学,一年以后再次出山。这次他改变策略,先从弱小的国家开始游说,说动了赵王、燕王,燕国更是提供他全部活动经费。最后连南方的楚国也被说动,结果是“并相六国”,当了六国的辅相。苏秦提出“合纵”战略,就是六国联合起来共同防御秦国,秦国敢犯任何一国,六国一起上。他提出的“合纵”战略受到普遍欢迎,六国都把副宰相的位置空着留给苏秦。合纵的结果是“秦人恐惧,不敢窥兵于关中,天下不交兵者二十有九年”(《战国策》)。苏秦后来在齐国被人刺杀而死,其弟苏代、苏厉继续他的路线。
六国合纵之后,秦国处于长达十余年的四面围困之中,秦惠文王很想改变这一局面,但苦无良策。就在这时,张仪拜会了秦王,陈述了“近交远攻、远交近攻”的连横破纵之策。秦王闻而心悦,肃然起敬,特拜张仪为上卿。张仪是魏国人,本是苏秦的同学。他胸怀大志,审时度势,善于通过权变立于不败之地。张仪的“连横”策略认为,国与国之间应该和平友好,谁也不要侵犯谁。大家联合起来对付一个假想敌是不可取的,这样既不友好,而且是逼着秦与六国为敌。六国被张仪连劝带哄地说服了,都与秦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就像二战前的欧洲国家与跟希特勒签订友好条约一样,苏秦的“合纵”就被拆散了。秦国随之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灭了六国,统一了天下。秦惠文王曾御诏“张仪为秦建功树勋,如天之覆,地之载,日月常昭,永着千秋”。封张仪为武信君,采邑五城。“连横”策略实施以后,秦国首先打击赵、魏,因为赵魏两国距离秦国最近,所以说是“赵魏困横”。两国被困于张仪提出的“连横”策略。秦占据今天的陕西、甘肃、四川一带,赵占据今天河北南部、山西的中部和北部;魏在河南北部、山西西部和南部。
晋文公、楚庄王先后称霸,赵国、魏国深受张仪的连横策略之困。
假途灭虢 , 践土会盟 。
假途灭虢的故事见于《左传·僖公五年》。虞国与虢国领土接壤,均在今天的山西省平陆县。晋献公向虞国借道去消灭虢国,其实在三年前晋侯就向虞国借过道,并攻占了虢国的领地下阳,此次是第二次借路。虞国的大夫宫之奇,看出其中有阴谋,就力谏虞侯说:“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宫之奇劝谏虞侯说:“虞虢两家表里相依,是腮帮与牙床、嘴唇与牙齿的关系。唇亡则齿寒的道理,您不是不知道。晋侯的贪心不能放纵,晋侯的野心不得不防”。虞侯说:“不会吧!晋侯与我是同姓同宗,哪能害我呢”?宫之奇说:“晋虞虢三家都姓姬,都是同一个祖宗。晋侯能忍心灭虢国,就不忍心灭虞国吗”?虞侯又说:“不会吧!我祭祀很虔诚,鬼神一定保佑我的”。宫之奇说:“鬼神亲德不亲人,不修德政的祭祀是没有用的”。虞侯终不听劝谏。宫之奇说:“虞国算完了”!于是就率领全族人离开了虞国。同年十二月,晋国灭掉了虢国,回兵的路上又把虞国也消灭了。
践土会盟”的故事发生在晋文公时期。晋献公晚年,晋国发生了内乱,公子重耳等人流亡国外十九年才又重回晋国即位,就是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晋文公任用贤良、整顿政治、发展经济,使晋国的国势日渐强盛。他效法齐桓公的尊王政策,于公元前636年平定了周王室的内乱,使自己名声大振。此时齐国的霸业已经衰落了,南方的楚国欲问鼎中原,争夺霸主的地位。于是晋楚两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大战。晋文公下令退避三舍,以守当年流亡楚国时的诺言。晋军才一交手便自败退,楚人不识是计,中了埋伏,被杀得大败。晋文公连忙下令,不再追杀。晋军占领了楚国营地,将楚军遗弃下来的粮食吃了三天,才凯旋回国。公元前632年,晋国打败楚国的消息传到周都洛邑,周襄王和大臣都认为晋文公立了大功,周襄王亲自到践土(今河南荥阳西南)慰劳晋军。晋文公也趁此机会,在践土召集诸侯会盟。晋文公凭借自己的实力,继齐桓公之后成为春秋五霸的第二位。今天河南省荥阳县西北还有一个“践土台”,就是当年“践土会盟”的遗址。
“盟”是会意字,其字形下面是个接血的盘盂,上面是个明字,表示在神前发誓,明志结盟的意思。古人是歃血为盟,歃血是在盟会时,喝一点牲血或含一点在口里,表示诚意。以后发展成在嘴唇涂牲血,再发展下去就是割自己的血喝血酒,以示信守誓言的诚意。
晋国向虞国借路去消灭虢国,晋文公在践土召集诸侯歃血会盟。
何遵约法 , 韩弊烦刑 。萧何是汉初三杰之一,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治国良相,曾与张良、韩信、陈平等人一起辅佐刘邦战胜了楚霸王项羽,建立了汉朝。他原是沛县丰邑(今江苏丰县)人,《史记·萧相国世家》和《汉书·萧何传》都有记述他的事迹。司马迁对他的评价是“以文无害”“奉法顺流”。因萧何遵循简约的原则,制定了汉律九章,故称“何遵约法”。
公元前207年八月,刘邦进兵武关,赵高杀了秦二世,派人来接洽投降的事,条件是要封他为关中王。刘邦没有答应,赵高不久也被秦王子婴杀死了。十月,刘邦进军咸阳附近的霸上。秦王子婴见大势已去,就乘了素车白马,带着玉玺亲自到霸上向刘邦投降。刘邦一进咸阳宫就不想再出来了,樊哙、张良再三劝说,刘邦才回兵霸上。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刘邦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刘邦只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其余秦朝的法律一概废除,受到百姓的热烈欢迎。
汉朝建立以后,萧何负责制定法律。《汉书·刑法志》说他收拾秦法,“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可见汉律乃承秦律,秦律又是商鞅根据《法经》化法为律以后,逐渐发展而成的。汉朝初兴,本应一切从简,所以立法三章。“其后四夷未附,兵革未息,三章之法不足以御奸,于是相国萧何捃摭秦,取其宜于时者,作律九章。”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刑名学派的大家,关于他的身世《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记载得非常清晰。“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今者所养非所用,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然韩非知说之难,为说难书甚具,终死于秦,不能自脱”。韩非写下《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十余万字的著作。他的著作传到了秦国,秦始皇一见如获至宝,立即攻打韩国,为的就是要韩非。韩非一到秦国,秦始皇立即与他日夜长谈,非常喜欢他。秦朝制定和实施的各项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韩非子的理论制定的。但是还没等始皇重用韩非,李斯、姚贾等人就因嫉妒而毁谤韩非,说:“韩非本是韩国的贵族后裔。现在大王要吞并六国,韩非到头来还是要帮助韩国的。如果大王不用他,再放他回去,这是自种祸根啊,不如以过法诛之!给他随便加个罪名,处死算了”。秦始皇以为此话有理,就下令给韩非定罪。李斯乘机给韩非送去了毒药,叫他自杀。韩非想要当面向秦王述说是非,又见不到。韩非悲愤交加,在狱中服毒自尽而亡。秦王下令后即悔,马上派人去赦免他,可惜韩非已经死了。韩非最终死在自己制定的烦苛的刑法之下。司马迁说他“明知游说帝王之难,还写了部《说难》的专著,主张法律越细越严越好,结果他自己却逃脱不了游说君主的灾祸”,所以称为“韩毙烦刑”。
萧何遵奉汉高祖简约的法律,制定了汉律九章。韩非却死在自己主张的苛刑之下。
译文:
周武王磻溪遇吕尚,尊他为“太公望”;伊尹辅佐时政,商汤王封他为“阿衡”。
周成王占领了古奄国曲阜一带,全靠周公旦辅政才能实现。
齐桓公会合各路诸候,匡正天下之乱,帮助救济弱小国家。
绮里季等志士保住汉惠帝太子之位,商君武丁感梦而得贤相傅说。
正是这些仁人志士的勤勉努力,才有百官的各安其位,国家的富强安宁。
晋文公、楚庄王先后称霸,赵国、魏国深受张仪的连横策略之困。
晋国向虞国借路去消灭虢国,晋文公在践土召集诸侯歃血会盟。
萧何遵奉汉高祖简约的法律,制定了汉律九章。韩非却死在自己主张的苛刑之下。
心得:
这周的多是历史典故上的人物。这些曾经鲜活的人物,真真是各怀雄略,为民为国献身。
赤子之心犹是,当士、当官如是,当父母也应如是。为小家、为大家族尽心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