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贺荣仙

荣先的读书分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4-13 16: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贺荣仙 于 2018-4-14 23:06 编辑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第19章理解与体会
   禁绝伪圣与伪智,百姓可以获得百倍的好处;禁绝人为制定的社会行为准则,百姓能恢复自己的淳朴天性;摒弃机巧与私利,盗贼就不会出现。把圣智、仁义、巧利这三者立为教化之文,不足以纠正坏道。所以善为道者,应该从属不离于天道:回归自己的自然本性,抱一而不散;减少私心,降低欲望;绝文饰之伪学,复自然之天真,国家不会有昏乱,百姓不会有迷惑。

       这是一种生活修养,是超凡脱欲的情操。我们的思想观念要随时保持纯净无杂。“不思善,不思恶”,善恶两边皆不沾,清明透彻。我们的心地胸襟,随时怀抱这种原始天然的朴素,以朴素的态度来待人接物,处理事务。思想纯洁无瑕,不落主观的偏见。

第二十章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傫傫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第20章理解与体会

不要一切学问,什么知识都不执着,人生只凭自然,诚恳接受与拍马屁的应对,相差有多少?合乎礼的善和违背礼的恶,相差又有多远?人们所畏惧的是非善恶准则,我也不能不畏惧。陷入这茫茫然的世俗汪洋,好像永远没有尽头。人们熙熙攘攘,举行隆重的祭祀大典,有如春天登台远眺。唯独我泊静居于天道,未有任何的出离之心,就如同初生的婴儿,天人未分。我看上去好像无处可去。众人守其所知,皆以为有余,唯独我好像有所不足。我真是愚人的心思啊,浑浑沌沌。俗人们以俗学知彰显于世,我独守大道,昏昏默默不显于世;俗人对一切都无所不察,我独守大道,与道为一。大道像海洋一样深不可测,就像大海一样;又如同虚漠之风那样,驰骋于无穷之境,不停止。众人皆有分化,我混同于道,如果没开窍的混沌。我与别人不同,死守善道,永远回归到道的境界中去。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这句话我是有血与泪的体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以前20多岁时在一家大央企工作,那时心地单纯,不谙世事,一心只有努力工作。单位上一直有个传闻:我的部门有个女同事和我们单位的大领导一直暗中勾搭,说这两人是地下情人。这话也传到过我的耳朵中,我一笑置之,我认为大领导不可能是那种人,所以这事没太在意。有人也提醒过我,注意避开他们俩在一起的时候。要畏我这个女同事。在我的心目中,大领导为人正直,富有人格魅力,怎么会是那种人?
       我天真的想法害死我了。我想的我一身正气,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不卷入这些谣言中,谣言与我无关。我注意到我的部门同事都是处处巴结、讨好这个女同事,以各种小恩小惠来给我这个女同事,她对别人给的恩惠总是来者不拒,视为理所当然,这个女同事是每天得意洋洋。
       我仍不以为然,以为这只是谣言。工作五年,无形中,我的不讨好,不巴结,让这个女同事认为我是看不起她,她开始在工作中给我出难题,总安排我加班。其实,我心里是有些瞧不起这个女同事的,工作不能干,也不知凭啥管我们部门,我居然没琢磨这事,我年少头脑简单了。
       结果,第六年,他们俩各自离婚,然后宣布结婚,这是我简直不敢相信的事。
       你们可以想象,我在单位混不下去了。
       如果年轻时读过这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我少走多少弯路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20 12: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贺荣仙 于 2018-4-21 22:24 编辑

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第21章  理解与体会

      大德的表现,完全以道为依从。道这个东西,全属模糊,全属变化莫测。变化莫测呵,模糊呵,其中却有迹象;模糊呵,变化莫测呵,其中却有实物。深远呵,暗味呵,其中却有实在的东西。那实在的东西很正确,其中有信验可凭。从今推到古,它的名字不消失,用它可以认识万物的本原。我怎样知道万物本原的所以然呢?根据就是这“道”。
      我的体会是本章提出了做人的大原则,说明修道人出世的态度,道是如何修法。一个真正有道德修养的人,他的内涵,只有一个“道”,随时随时,都在要求自己合于道的原则,起心动念,一言一行,不违反道业。永远包容一切,容纳细流,会归于一,没有离谱走样的情况出现。

二十二章  圣人抱一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第22章 理解与体会

       部分会变得完整,弯曲会变得笔直,空凹会变得丰满,破旧会变得崭新,少取会有所得,贪多反会落空。因此圣人掌握住道作为天下的治则。不单凭自己所见,因而能看得明白;不自以为是,因而能分清是非;不自夸自耀,因而有他的功绩;不自高自大,因而能出人头地。正因为和别人不争,所以天下的人没有哪个能和他相争。前人所说部分会变得完整,岂是空话吗?真诚,完整就会归于他。
        曲则全,是一门艺术。我是个急性子的,常常认为这件事必须现在、马上、立刻去做,完全不懂曲则全。学了曲则全后,把它当作道德,真正诚诚恳恳地去做。
这一章的”四不“,是我为人立身处世要记住的,终身受用。想想以前很幼稚可笑,如果能践行”四不“,是何等境界!  
        

月度总结
       一个修道的人的格局,是能包纳一切。我自己常常提醒自己努力修正自己的认知,可是却每天盯着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对孩子的教育“认为应该这样,必须完成”,这种完美主义累死自己了,经常生气,自己不好过,别人也不好过。弄得自己精神萎靡,孩子也整天不高兴,影响孩子的活力。现在想想,为人处事,善于运用巧妙的曲线只此一转,即转个弯,既可达到我的教育目的,孩子又能心平气和的接受。直板板的批评,是行不通的。
       自己的余生,一定要把握住道家的精神”曲全、枉直、洼盈、敝新“这几个原则,还不算晚。这是一门人生的艺术,把一生的生活,自己的家庭和事业处理得妥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21 16: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贺荣仙 发表于 2018-4-13 16:28
第十九章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 ...

我不这么认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25 11: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贺荣仙 于 2018-4-28 23:05 编辑

第23章 希言自然
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第23章理解与体会
       不托空谈,听其自成。狂风刮不到一早晨,暴雨下不到一整天。谁干的这些事?是天地。天地狂暴尚且不能长久,又何况是人呢!所以从事于道的人合乎道,从事于得的人合乎得,从事于失的人合乎失。合乎得的人,道也适合他;合乎失的人,道也抛弃他。但是有的人虽然相信这个道理,并不能真肯实信。
       我的体会是,人生的规律,要遵循自然法则,必然是有生老病死。比如我自己生病了,却一直不肯接受生病这个事实,总想着把这个病治好,焦虑了两年,累了。现在终于转变态度,接受疾病,和疾病共处,达到和解,每天注意自己的作息规律和心态,而不是盯着症状,人就放松了许多。

第24章  企者不立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把脚尖踮起来站立的人不能久站,跨大步的人不能长行。只凭自己见地的人看不明事物,自以为是的人辨不清是非,夸耀自己的人不会有功劳,自高自大的人不会出人头地。那从道的方面说呀,叫作残羹赘疣,人们大抵讨厌它;所以有道的人不干这些事。
      我的体会
      企者不立。我曾经好高骛远,自找苦吃。大学毕业时,本来考研考自己的武汉大学是很有把握的,却一时头脑发热,想考北京大学,结果让自己在寒冷的北京租住在没有暖气的地下室备考,起早摸黑,以为自己是在年轻时奋斗一把不留遗憾。当今天读到企者不立时才有深刻的体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5 20:5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贺荣仙 于 2018-5-17 21:38 编辑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第25章理解与体会
       有一个东西,是无分别的整体,在有天地之前就存在着。无声,无形,独立存在而永远不变,循环往复地运行而永不休止。可以作为天地的根子。我不晓得它的名字,叫它作道,勉强为它取名叫作。大是说无处不逝去,逝是说无远不到,远是说返回原始。所以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占其中之一。人遵循地的法则,地遵循天的法则,天遵循道的法则,道遵循自己生成的样子。
       我联想到我身体生病,就是脑子里的意识太多,这是意识是错觉,扰乱了自然的运行法则,才生病。所以人法地。
      


二十六章  轻则失根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第26章理解与体会
       持重是轻率的控制者,宁静是浮躁的制服者。因此君子整天行事都不轻举妄动;即使有优美的环境,也安闲地住着满不在意。怎么万乘大国的人主却让自身轻率从事于天下?轻率就会丧失控制力,浮躁就会丧失君权。
        轻则失本,躁则失君。我的体会是我们自己修身养身无道,如何能够担当起天下国家危难的大任?人没有超然出世的修养,空谈利益天下国家的大业,正是失其轻重权衡之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9 14:4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贺荣仙 于 2018-5-17 21:49 编辑

第二十七章   不贵其师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第27章理解与体会
    会行事的不着痕迹,会讲话的没有漏洞,会计数的不用筹码,会关闭的不用栓子却打不开,会束缚的不用绳索却解不开。因此圣人总是会挽救人,所以没有无用的人;总是会补救东西,所以没有无用的东西。这叫作因顺自然之理。那善良的人啊,是善良百姓的老师;不善良的人啊,是善良百姓取用的材料。不尊重老师,不爱惜材料,就是聪明人也会成大糊涂;这叫做深远微妙的道理。

    人在行为品格上的要求,必须要做到“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的标准,然后才能在待人接物上做到“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想到我自己做了好事善事,尽管做到了不使人知,不自我显扬,但还会有“为善最乐”的心情,仍有心理上善行的痕影。
    又好比我们布施,在布施帮助别人的时候,“施者”“受者”“施事”,要做到三轮体空,这三种心理和行为现象都必须当下皆空,彻底不留痕迹,才能达到度过彼岸的真空正智而得大解脱的境界。

第二十八章    大制不割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谿为天下,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第28章理解与体会
    懂得那刚强,保持那柔和,会成为天下所归往;成为天下所归往了,天赋的本性不离散,又会回到婴儿的模样。懂得那明察,保持那糊涂,会成为天下的准则;成为天下的准则了,天赋的本性不差失,又会回到无穷的无始境界。懂得那尊荣,保持那卑下,会成为天下所归附;成为天下所归附了,天赋的本性才完足,又会回到全真混朴元始材料的状态。全真混朴的元始材料分散了,就变成各类器物,圣人因此才来进行管理。那最高明的统治是因顺自然,无须分割。

    本章有3处提到“常德”,是我修养的准则。第1个常德不离,最后的成功是”复归于婴儿”婴儿没有喜怒哀乐,没有主观成见,没有意思的作用,那不是无知,是大知。婴儿身体柔软,希望自己的心性由刚强变成柔软,身体也变得柔软。第2个常德不忒,自身修道要把阴阳调配好,无妄想,无分别,才可以达到婴儿般的柔软境界,到达至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13 19:2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贺荣仙 于 2018-5-17 21:27 编辑

第16周
第二十九章  天下神器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第29章理解与体会
   要想治理天下而有所施为,我看他无可奈何。天下这个神妙的器物,不能有所施为啊,不能抓住不放啊。有所施为的会弄坏它,抓住不放的会丢失它。那世间上的事物,有的在前行,有的在后跟;有的要嘘暖, 有的要吹冷;有的强健,有的羸弱;有的安全,有的危险。因此圣人不过分乐,不过分享受,不过分行事。

    去甚、去奢、去泰的体会: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首先,“去甚”,做人做事不要过分,过分一定会出毛病。其次,“去奢”,节俭,小心谨慎,锦上不能添花,若锦上添花,会出大毛病。最后,“去泰”,人生没有舒服的时候,天下事也没有永远泰然不变的时候。人身心上不加几分劳苦,不加几分运动,舒泰太过了,各种毛病都找上来了。这三点,总结为:要守戒律,万事不要做得太过了。
     想起我以前照顾小孩子;因为自己特别爱干净,有洁癖,孩子也学得特别爱干净,后来儿子4岁时带他回乡下农村,他居然无法坐在泥土地上玩,因为手上、衣服上只要沾有一丁点尘土,儿子都不能容忍,就喊着脏了要去洗手或使劲拍衣服,我看着差点崩溃。幸好,后来我修正了我这太爱干净的毛病,儿子在我的带领下变得和正常人一样,如今,他也能玩泥巴,乐享在草地上打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13 19:3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贺荣仙 于 2018-5-17 21:25 编辑

第三十章  物壮则老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第30章理解与体会
    用道来辅佐人主的人,不用兵力逞强天下,那样的事容易遭到报复还击。军队所驻扎过的地方,荆棘会滋生。善用兵的人,达到成功就算了。不敢用来耍强横。成功了不要自高自大,成功了不要夸耀,成功了不要骄傲,成功了却认为是出于不得已,这是说成功了却不要逞强。事物壮大了就必然走向衰老,这是说不合乎生存之道;不合乎生存之道会很快完蛋。
    “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的体会:这句是军事哲学的思想,是我的国家强大,能抗御横暴,能杀侵略者是出于不得已为自己国家防备。那我们做人的道理也是一样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不去整别人,会招来报应。但是别人来整我,我也有能力不得已打回去,保护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14 09:3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贺荣仙 于 2018-5-17 22:33 编辑

23章——30章  月度总结


重新回顾复习了23—30章,共八章的内容,还能在我的脑海中留下共鸣的点如下:
1、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合乎道的人,道也适合他。做事情,讲究是否合于道,合于道是天人合一,不合道的事情不做。
2、企者不立。找对象、考研、找工作,都可以用到企者不立,订的目标要自己稍稍努力就能够得着,不能好高骛远。
3、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类不遵循地的规则,如大肆开采森林,各种污水排向海洋,最终会受到大自然无情的惩罚。
4、静为躁君。现代社会是个浮躁的社会,包括我自己也很浮躁,那通过练打坐这种静的方法,让自己回归身心灵的和谐与统一。
5、善行无辙迹。做了好事,如布施,不需要人知道。
6、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实无华是我追求的人生目标。常德,天赋的本性。真正有修养的人是朴实无华的。朴实,不管是心理、生理、行为上,都要修养到“朴实”。人性本来就很朴实,之所以现在变成一个不朴实的人,是被后天环境污染的结果,去掉这些污染,回归到本来的朴实,那就是“道”。
7、圣人去甚、去奢、去泰。这是做人的准则,时刻提醒自己是否做过头了,过犹不及。
8、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尔雅*释诂》:“果,胜也”。联想到我这个当母亲的人,应以一颗仁慈的心、善良的心来爱整个家族,走好自己的媳妇道,女儿道,没有认为自己了不起,没有骄矜的心理,没有自我表扬。
9、物壮则老。有点物极必返的意思。人要保持与时俱进,必须不停的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地修正自己,不要认为自己无所不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20 06: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贺荣仙 于 2018-5-26 22:30 编辑

第31章  用兵贵右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 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哀悲泣之。战胜,以丧礼之处。



      第31章译文与理解
      兵械是不吉利的东西,不是君子使用的,在不得已的时候才用它。以保持淡漠不贪求为好,战胜了不光荣;那些认为是光荣的事的人,是喜欢杀人的人;那些喜欢杀人的人,就不能让他在天下横行。正因为兵械是不吉利的东西,人们就讨厌它,所以有道的人不使用。君子平常居处就注重偏左,用兵的时候就注重偏右。喜庆的事习尚偏左,灾祸的事习尚偏右。偏将军驻在左边,上将军驻在右边。说明是以丧礼来对待用兵。杀人多了,用悲痛哀伤心情对待它。战胜了,用居丧的礼节处理它。
      本章说明道用之于军事、政治方面的大道理。现代战争杀人的武器厉害,世界上任何有生命的东西,都很恐惧。有道的人不做这种事情,只用道德、善心、仁慈来感化人。但在道德的后面,还是有军事武器来做后盾。道家认为光讲道德仁慈是不行的,不得已时还是要动用武器。

第32章  道常无名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第32章译文与理解
    道是永恒的,没有名称的,全真混朴的,虽然小,天下谁也不能臣服他。侯王如何能保守住它,万物将会自动地服从。天地相配合,就降下了甘露,民众没有谁号令他们就自然同沾受着润泽。开创了体制,便有了名称。名称一经有了,那也要知道道之所在,知道道之所在那才能避免危险。打个比喻,道之存在于天下万物,正犹如川谷之江海。
    知止可以不殆的体会。现代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在追求更高、更快、更强,但事实上是发展要适可而止,过分的发展,会变成尖锐,尖锐了就会出毛病。比如每一届的奥运会冠军,那四年后的选手为了超越上一届的成绩,付出更大的代价进行艰苦的训练,如果懂得知止,则可以避免许多由于训练带来的身体伤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5-2 07:42 , Processed in 1.083728 second(s), 12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