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辰辰

辰辰的读书分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9-8 08:15: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月总结:第五十五章一六十二章    君王含天德之最,无人道生生之厚,则人无以害天的道理,天德之厚,人不害天,天人相伤,皆因人道之积,故圣王禁之。天人本为一,圣王唯有抱一而治,才能为天下贵。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天下自化的道理。又以反面教材,以奇治国的方法招致国家大乱的状态呈现。重积德无不克,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禁绝妄施妄为,国家强盛,治理大国,无以天害命,无以人灭天,天人以德相交而合为一。国与国的外交之道,大国上德若谷,以德畜小国,圣人非以人贵天下,以德为胜、以德为取、以德为蓄治天下。这几章总体感受尊道贵德、以静为下、抱道不离、才是天下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15 13: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辰辰 于 2018-9-15 20:37 编辑

第六十三章 终无难矣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第六十四章 慎终如始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敗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
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两章整体概括:
     治理天下,不妄施妄为,不以美行加入,恬淡为务。以道之极虚,则能以无有入无间,找到天下大事的枢机和关楗。天下万物,皆入于机,有道者通达并善利于万物。轻诺之人见易而不见难,不见其细,无法找到关楗所在。以道观之,成事在于洞察力,解析力,和专注力。圣人以道治天下,天下自然会太平。怎么长久保持这种状态。要居安思危,刚出现苗头不合道的事物和行为,消除它们。不能等出现妖异之物,才想办法应对。万物从未到有,一步步搭建,结构成型,还会理一步四八扩张蔓延。人的行为不循天理,执人道而失天道。所以,圣人无为无事无味,无以败,守其本,复其初,安其序,慎终如始。圣人有道,不为,任其万物自然而然。两章总结来说,圣人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而天下太平,圣人不出离于大道,居安思危,守其本,稳固于天下。

两章体会: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又有一些体会。在生活中遇到事情总是想为,想去解决问题,特别是面对孩子的问题,有时候的为并不一定能起到作用,即人为,妄为,自己的意志强加于给孩子,但总是做不到,有个急和燥,不是不为,是不能出离于道 ,事物自然的规律,恬淡处之。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不合道的事物和行为出现苗头时就要消灭,这个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和决断力,二年计划的学习,在这方面应该是很好的提升。本章出现了平日经常遇到的句子,一直不知其真实意思,结合上下文,应是对此更深的认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9-16 21: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辰辰 发表于 2018-9-15 13:16
第六十三章 终无难矣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面对孩子的问题时,能结合所学有所思,一定会越来越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22 16: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十五章  常知稽式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知此两者亦稽式。
常知稽式,是谓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第六十六章 不争之争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两章整体概括:
      上古时期,善以道治国,非以明民,不开人之天,将以愚之,而开天之天。百姓为什么难治,因为灭天子天,开人之天。所以用人之道治是国之贼,道德治国才是国之福。此两者以真言为天下式,治理天下,抱一不离,是谓玄德。圣五以天德蓄天下如同江海之蓄百川,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益,辅万物常自然,圣人不与天争功,天德不离,以德为胜。总结圣人常知稽式,而后修性反德,德合天地,乃至于大顺,不与天争,才能天德常足,常为天下贵,是以天下莫能与之争。

两章体会:
      有次和亲戚聊到关于交通管理的问题,都认为必需要制度管人,现在的交通管理太人性化,车辆必须让行人,而不管行人是否遵守交通规则。如果是以前我会和他们一样的理解,他们在谈论的时候我有些理解这样政策的初衷,行不离德,让人们自然的礼让,而不是相争,归于人的本性。但是又让我迷惑的是,现在的人已经失德,反而利用这样的状态钻空子,人性化的政策又怎样实施而起到效果。放眼这或许是一个大循环过程,而不仅仅这个着眼点,知常稽式是主调,以天德蓄天下,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益,抱道不离从小从第一个家庭植入,整体才会有改观,任重而道远,要做的是从自己做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9-29 17:3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辰辰 于 2018-9-29 21:40 编辑

第六十七章 我有三宝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
夫唯大,故似不肖。
若肖,久矣其细也夫。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行。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
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
舍后且先;死矣。
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第六十八章 以德配天
善为士者,不武;
善战者,不怒;
善胜敌者,不与;
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
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两章理解概括:      内对外王之道大其不可达于知,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世人不会明白。如果可以说,这种道怕是不能治人,还为人所治。圣王之道,之所以可以成其大,有三宝,持而保之,慈(以天德之厚,蓄天下而为之下)、俭(用天下)、不敢为天下先。如果舍弃天德,以智治国,君与民争先,离亡国也不远了。用兵之道亦合道,以正合敌之道,以守则固。以虚蓄之应之,以天德授生杀,用天下而不用于天下。
      圣人以天道治天下,恬淡虚静、善应善谋,自然无需用兵戡乱,示之以虚,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为先而为后,不争而为之下,以天德蓄人,上无为,而下有为,上用天下,而下为天下所用。

两章整体概括: 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为用道治国用兵的三宝,接着进一步阐述用兵与用人,进而用天下的道理。

两章体会:对这三宝有感觉,慈、俭、不敢为天下先,可以说不用刻意去翻译,字面上最原始的解释就好,作为做人的核心思想以应万变。
               老师的说法,以天慈之心,努力工作,以天慈之心专注于护佑天下而不生自见,勤以事道,俭能养德,上事天道,下看家护院并养育孩子,中不为天下先(行不言之教),收敛人智,蓄养天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5 20:44:0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六十九章  哀兵必胜
用兵有言: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
不敢进寸,而退尺。
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
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第七十章 披褐怀玉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言有宗,事有君。
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
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

两章理解概括:
      在道德经中,天之道,人之道是两大主线,不主动发起战争,在战争中,伺机而动,寻找最好战机出战。不进之以先,不示之以实,示之以虚,诱敌深入,持后而应之,以道制胜。以有形应无形,则无可应。以无形制有形,以奇用兵,示之以虚。善用兵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生杀皆不入于心,守之于虚静,应之于无穷。
     天下大事,治国和用兵,治大国,如同烹小鲜,打胜仗,像石头砸鸡蛋。说得轻巧,很多人不信不服做不到。开天之道,言无言,事无事。开人之道,则言有宗,事有君。只有明白,道不可达于知。才能不以言求道,不以知缘道,不以信行道。世上人,想得道又少有人得道,去人而复天,方能全于道。外化而内不化。夫唯内不化,故以定万化。

两章整体概括:用兵之道,生杀皆不入于心,守之于虚静,应之于无穷。君王之身,所外积人之德,所内怀天之德。

两章体会:在印象中记得哀兵必败,才知道哀兵必胜,一是自己的无知,另一方面也如白云先生所说,流传得歪曲。用兵之道,,以退为进、以柔克刚,类似这样的感觉,看似简单几句,实则变化无穷,守道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5 21:0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月总结:
第六十三章——七十章
      君王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去人道,贵天道。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为道慎终如始,则治天下终无败事。天之道不可失,人之道不可为,以奇治国人道之不可为,以正治国天道之不可违,常知稽式,而后才能修性反德,德合天地,乃至于大顺。不与天争,才能天德常足,才能常为天下贵,是以天下莫能与之争。我有慈、俭、不敢为天下先三宝,以天之德胜人之争。不争而善胜,胜之以德,以德配天,用兵之道,以天而战,以天救之,以慈卫之,哀兵必胜,圣人披褐而怀玉,外人而内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3 17: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辰辰 于 2018-10-13 20:12 编辑

第七十一章 圣人不病
知,不知,尚矣。
不知,知,病也。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
夫唯不厌,是以不厌。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
自爱不自贵。
故去彼取此。
两章整体理解:
      知“道不可达于知”则知天道。勤而行之,遵道贵德,尚道。不知天道,知人道,失于天则不正,病也。不失正,故不病,圣人不失天道,是因为他一直在禁绝不道的病态思想。有那么多病,而只有意识到所有不合天道的是“不正常”,并绝弃,才能够一直正常。
      万化皆自然, 民不知畏天,如同不知畏己。天不威,而百姓自循之。百姓以天地为居,合于天地,循天而生,与万物处其和而不害。不知,不病,不狎,不厌。圣人以道观己则无己,与天地万物为一,精神足全,其所以然。物无贵贱,圣人不以物注身。去人德,存天德,立威,为天下贵。

整体概括:圣人唯有天道,才能不失其正,圣人不病,才能以天德府天下,百姓服德而不畏威,故能大威至。

两章体会:
       感觉两章都围绕着不失正,遵道贵德的道理而反复强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三个问题,又是新的认识,重病号的呻吟声。以前是高深的哲学问题,彻底换频道,这个有感觉,一时还换不过来,最起码知道这也可以看作不是问题的问题,一切都返朴归真,大道至简,崇尚自然,顺天道,应自然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0-14 11: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辰辰 发表于 2018-10-13 17:12
第七十一章 圣人不病
知,不知,尚矣。
不知,知,病也。

        这三个问题的答案彻底颠覆世界观,我被撞懵了。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0 16:32:5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七十三章  天网恢恢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此两者,或利或害。
天之所恶,孰知其故?
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婵然而善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
常有司杀者杀。
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
夫代大匠斫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两章整体理解:
      天人相决,则天杀人,循天行则天生之。天发杀机,可利可害。天发生机,亦可利可害。天生天杀,皆不可知,皆有其机,天机之所以然,更不可知。天之道,不争而善胜,复以阴阳相推应对,自然而然来去。天应万物而无遗,人合道则吉,背道则凶。
     在天道自然状态,人不会畏惧死亡。人由天生故由天杀,人非人生,故不由人杀。以人道治国,以死亡的恐惧来统治天下让百姓畏死,只有把以暴力操纵生死的人都杀掉,就不会有这样的人。天生天杀,道之理也,人生人杀,道之亡也。人君以人道之杀,代天道之杀,则是技艺拙劣的人乱砍乱杀。君王失道乱天下,不仅失天下,也会殃及自身。

整体概括: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人道之弊和天道之善,如果以人灭天、以威立德,一定会招致祸殃。

两章体会:来之,安之,顺之,应之,化之,合之,是谓敬天。即来之则安之,坐进此道的感觉,不抵抗,顺天而为,对天生天杀有了认识,看到杀字总是感觉凶,不愿意面对,通过这章的解读,生来死之都是天意,顺天意就好,死之即生,生之将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5-17 10:18 , Processed in 1.101341 second(s), 12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