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辰辰

辰辰的读书分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7-7 17: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辰辰 于 2018-7-7 21:02 编辑

第四十三章  不言之教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第四十四章 知足不辱
名与身孰亲?
身与货孰多?
得与亡孰病?
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理解:
      天下再坚硬的事物,也莫不是阴阳二气所化成。而道之虚漠冲和之气,则是调和二气的指挥者和设计者。再坚硬的东西对它来说,都如同驰骋于无物之境。至柔虚漠之气,驰骋于天下万物, 我以此而知道,人之所为,有为之益,不过都是益之而损。而道之所为,无为之益,则是损之而益。道从来不用告诉万物该如何生活,它们自会自然而然地生生不息。正因为如此,人们反而能够以其天真合其天命,率性而成,尽其天年。道也从来不刻意增益万物什么,如此,天下才能奉天而成。不至于强梁者那样,不得其死。反观天下之人,具有这般不言之教、无为之益的德行的人太少了。  
      名是你呢,还是身是你呢,既然都不是你,那么又和你有什么关系呢,既然没有关系,那又何亲之有呢。以有名之身,行有为之事,天下之事,为而执之,无有穷尽。怎么做,也做不完,怎么追求,也不可能穷尽所有的可能性。以有名之身,行有为之事,既不可能得到全部,也不可能失去全部,在得失之间,不管进退,都是亏。爱之甚,必藏之多,道必亏之尽。道亡,藏之愈厚,祸败愈烈。道 之不亏,为全。一之不裂,为足。明万物为一,又知万物之所名。既不亏道,对万物能应用不遣,观而不乱,看着它们归附自己,而不动不燥,不欲不为,不厚不薄,以静笃而守之。道全德足,故可以长久。

体会:道之虚漠冲和之气,调和阴阳之气,道之柔弱。柔,可曲可直,顺应万物,教化万物。先有不言之教,后有无为之益。可言可说,构成“自我”,这个自我,就是身。人本来应该是什么样,返璞归真之人,无名无欲无身无为,能同于道 未生无,无未生有,有未生万物之前的虚境 ,名是人用来搭建自己,我的事物,和自己无关的我,身外之身而已。          展现的是一个境界,先存着,熟读为基本功,遇到事、遇到境,存着的就会冒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14 16: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辰辰 于 2018-7-21 16:36 编辑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缺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躁胜寒,静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理解:
弊:损害
直:正见躁,指人心如火,寒,大道似水。
走马:耕马,戎马:战马
        爱之所成,是小成之成,末节之物,道之所以成,是大成。亏己成道,无名无身,是谓若缺。道常足而不亏,所以用之不弊。大道之盈,虚漠无穷,其用不穷。道无法直接通达,达到唯一途径,不看,不听不搏,不言,不思,道只有在人不去通达它的时候,才能通达。何以入道,无为,何以来道,机心,无为之为,无术巧之用,看似拙朴,实为大巧。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大道不言,故不辩,不言若讷。辩之所以生,道之所以裂,故辩者失道。人要弃道妄为,无法遏制的狂热,唯有以静胜热。涤除则玄览,玄览则明。明则通。通则天下复得其君,既得其君,刚生其根。抱其神守其静,故天下将自正。
       天下不失其天,万物不失其根,是谓天下有道。天下太平,人们会选择饲养马这种喜欢飞奔性烈的生畜,天下无道,战争四起,战马在国与国之间驰骋嘶鸣。天下脱离大道,处于风险警示状态,也会招致祸患,如不退,错上加错,必造成大祸。每个人都想多争一些,凭武力,战争就这么催生出来。能够体会通达大道,是谓知足,体知道之足全,并能抱道不离,能做到知足之足,天下恒常有道,唯常足,天下方能常正。

两章心得
亏已成道的状态,弃道妄为结果(躁)和解决的办法(静),通过马的状态来描述天下有道和天下无道 的两种不同的政治后果。躁,人心如火,有感受,人一旦被自己的心智和欲望所主宰,就被欲望所掌控,为达欲望而失道,躁胜寒。唯有守静笃,水静犹明,人静则归根复命。怎么静,抱神守一,方得清静,载营魄抱一,魂魄相守,现在能做的跺脚,与自己相处,内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14 18:02: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辰辰 于 2018-7-14 19:12 编辑

月度总结
第三十八章——第四十六章
道与德的关系:
道,主要侧重讲圣王经世济民的原理和方法。  德,侧重具体的运用和操作。
道生万物,万物不离其宗,则能体道 。          德府万物,万物不离其本,则能用道。
道和德
宗与本
体与用

可德非德: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失道后的状态: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应有的做法: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至德治天下: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一也。
失德后的状态: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得道方向和术法: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复归于道的景象: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道之状态: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倫;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有道之人的德行: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感觉道经部分还没消化,到了德经部分, 侧重点不同还有些不适应,总结时看到道经与德经的关系,宗与本,体与用,读了这几章后对这两者关系有感觉,德更多是讲人落到实处上,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男人是天,女人是地,人复归于天,女人唯有站其位,不躁,守道面行,得一宁。心得开阔,放眼而立本,看了同学的体会思潮涌动,我的后半身该怎么活,在迷茫之际,道德经就像一根救命稻草,指出自己行走的方向,时而感觉这根稻草都抓不住,很无力,是这前半身已经形成的既定模式,固定化了,我无力转身,却又不愿意再用以前的方式生活,只得死死地抓住它,不懂,可以练基本功,先做到烂熟于心已是不易,一步一步来吧,这么多年方式改变不是一刻而就,需要抱道守一的决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7-14 18:20: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你说:现在能做的跺脚,与自己相处,内守。这个太棒了,加油辰辰!另外,如果月总结能贴着体会说说就更好了,哪怕是一两句,唯有体会才是自己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14 18: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兰兰 发表于 2018-7-14 18:20
你说:现在能做的跺脚,与自己相处,内守。这个太棒了,加油辰辰!另外,如果月总结能贴着体会说说就更好了 ...

正在写,谢谢肯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1 19: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十七章  不行而知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第四十八章 为道日损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理解:
      只有解除物蔽,从具体、有形的物中抽离,天地万物是一个整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天下通于一气。圣人与道为一,天下即人身,人身即天下。无须离道而寻道,无须出户而知天下。圣人抱一合道 ,无须窥外物以见道。物与道相反,出离道,物以求道,求索越多,出离越远,对道 的认知就会越少。道为一,为足,为整体。一就是多,多就是少。所以圣人知足之足,虚静自处,抱一内守,得见大道。不能跑到道外去到处翻找道,道隐无名,大象无形,视之不足见,与道为一。圣人治理天下,去人复天,以天治天下,万物皆自然而成。
      为政以人道,穷名物之理。只有弃除世俗的行知,返回到道中,才可能闻道。只有损人,才能复天。损弃人之政,损弃世俗的行知和名物桎梏,能得闻天道。以天治天下,是谓无为,天道复,天下无不治,无不平,无不和,无不顺,无不成。取天下应以天治天下,无为,无须勤于人道之政事。为政以人,越勤于政事,则天足以取天下。

两章心得:
      不出户,知天下,天地万物是一个整体,万物与我为一,像站在宇宙看地球一样,道在心中,为一体。而拘泥于某一物一事,太狭隘。离道越远,对道的了解越少,离根离道,轻则失根,躁则失君,不知常妄作凶。如果为政以人道,虽然学到很多知识,却是人心智的桎梏,要屏弃掉,损之又损,这个有点颠覆以前的观点,只能说心智被桎梏。当心量没达到的时候,只能做的就是基本功,先熟悉经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6 21:5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辰辰 于 2018-7-27 17:56 编辑

第四十九章 圣无常心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圣人之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
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第五十章 出生入死
出生入死。
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
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理解:
        圣人执大象,事无事,无身无已。无事无物,而生无心无意。道以万物之成为已成,圣人以百姓之事为已事。百姓的德行,合乎道的,圣人以道佐之。百姓的德行,不合乎道的,圣人亦以道佐之。这才是圣人之德,真正合乎大道。不管百姓是否自我遮蔽于大道,圣人都会无差别对待,以道生之养之。百姓自我遮蔽于大道,但是大道从不会遮蔽于百姓。德信,道真实不虚,并不会因为人们见或者不见道,它就会消失。这支像大军一样,涌流进圣人之心的,便是天下百姓。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圣人生天下之心,是因为他的眼里看到了天下苍生,他的耳朵里,听到了天下疾苦。道衣养万物,如同万物是他的孩子一样。圣人衣养天下百姓,也是如此,在他心里,百姓都是他的孩子。
       生命像浪花一样的跃出海面,便是出生。生命又像浪花一样的消殒于大海里,便是入死。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发生在身上的趋生运动有三分,趋死运动有三分,还有三分是因为不善于摄生,把原本趋向生的运动,导向趋向于死。人的生命运动有两重。第一重,道生人,第二重,人生事即生生。柔弱者生之徒,坚强者死之徒。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有道之人活法出死入生。生命重新归复于虚静,扎根在道中,汲取生命之母的滋养。人生其事,则必起纷争,甲兵之斗都是生生之厚把人带入死地。而善摄生者,则反其道而行。生生之愈厚,斗争愈烈,死地之愈深,生命愈不可续存。圣人,静中观天地,静中取天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8 18:30: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十九、五十章体会:对善、德的理解更广义,开阔。出生入死、出死而生,静中观天地、静中取天下,夫复归其根,人的一生归其根关于生死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28 18:30: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十九、五十章体会:对善、德的理解更广义,开阔。出生入死、出死而生,静中观天地、静中取天下,夫复归其根,人的一生归其根关于生死的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4 09:2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辰辰 于 2018-8-4 21:35 编辑

第五十一章 尊道贵德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
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第五十二章 天下有始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
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
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
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

理解:
道生之,万物皆出于道、入于道,皆由道而生。德畜之,德惟道是从,万物唯德是从。物形之,天地相合,阴阳相推,物不得不成形。势成之,物循天运而化,应时节而变易,故成天下之势。任何事物,生、长、形、成的生死运动中,不失其根本,根是万物得以生的道,本是万物得以长的德。一切都是道德法则所定所安。上升到道和德便有了根和本,根深扎进道里,本坚固在德中,形端得正势成得久,率天之命而成,是谓常自然。道规定了生命是什么,德规定了生命怎么活着才长久,人只是道生德养的产物,人活着的终极意义是什么呢?就是应该笃守道德,深根固柢。让自己的生命,自然而然地形成势,兴旺昌盛,枝繁叶茂。圣人以道之大化而任物自然,是谓玄德,

天下所有的万物,都是有开始、有原因,有推动力。这个天地之根,万物之源,就是道。自上而下的看,是道先生了无,无生有,有生天地,天地生万物。天下万物,存在着一个不停生育万物的母亲。圣人得道,知万物之所以然,知天下之然,开天之天,天下永久不会昏乱。兑,上面是个八,中间是口,下面是人,意思是说,人以自身之气,向八方舒散,积极主动追万物,耗尽精气神。所以要抱神以静,把精气神收回到自身之内。关闭精神出入的大门,做到根源牢固,神不外驰。神全,通其明,德全集虚,同于道,天下都会前来归附他,什么都不做,就可以有天下取天下。如果开其门,济其事,认为生活就是把精气神都抛出去的观念,而不是精神内守,就会终身不救,万物皆始于未有,起于毫末。精神内守,要用柔,抟气致柔,不出户知天下,乘心游万物,成万世之功。强行者有志。德之普照,圣人之德,光本于天,无天则无天德不积天德则无光,唯有抱一不离,与天相合。
两章体会:这章讲到活着的终极意义,的确是人一生追求的问题。笃守道德,深根固柢,尊道贵德。以道充体,以德充符,修身修家足矣。只有找到自己的根,才能知道自己是谁才能知道为什么而活。家的传承延续。人生的成败法则,详细用自上而下的思维方式解读。自上而下有众览全局之感,开天之天,知天下,抱神以静,复归其明,是为袭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5-2 17:04 , Processed in 1.070418 second(s), 12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