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辰辰

辰辰的读书分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5-25 16: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辰辰 于 2018-5-26 18:56 编辑

第三十一章  用兵贵右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
夫乐杀人者,不可得志于天下矣。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
言居上势,则以丧礼处之。
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
战胜,以丧礼处之。
第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理解:
祥:福也
善,以德践行,以道充体。善者,生之,蓄之,成之。恶者,杀之,伐之,毁之,为恶。
君子:人君。居:面南而居,指治天下。
左:阳气,主生、主吉。
右:阴气,主杀、主凶。名,自命也,不自命,故无名。
始:万物之始
制:天道伦常,万物纲纪。
       战争是致凶之物,伤物害民,有道之人,除非为了禁暴除乱,否则不轻易发动战争。天下太平时期,君王以衣养生民为务,如果出现暴乱,以禁暴除乱为务。战争为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唯有禁暴除乱,才可以不得已而用之。以兵止兵,以战止战,戡乱才是目的。为之以道,虚以应敌,应之无穷,战之必胜。乐杀人之人君,失之天道。失天之道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以吉礼祭祀天神、地祇、祖先神,以凶礼祭祀丧葬、战争。偏将军为左军,上将军为右军。天子誓师之辞,示以有道伐不道,战争为凶事,故以丧礼处之。战争杀敌众多,故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祭奠英雄。      道常无名,君王守雌复归于婴儿,守黑复归于无极,守辱复归于朴,天人复归于一。君王退身去名,与道为一,不可以以人为君,以天为臣。侯王若能笃守天人相合,与道为一。万物正,则自宾。阴阳相合,天降雨露,润泽万物,不需要人的政令,自然而然均施于天下万物。裂道割制因而有名,已经制名了,当知道停止并补救,知道停止补救可以规避灭亡的风险。打个比方说吧,道跟天下,就好像川谷之于江海(容、生、载不制)。


体会:用兵之道,恬淡为上。感觉那个虚以应敌,应之无穷之气。战争是为了止乱而为,就是战胜也应是丧礼处之,感受对生命的尊重,敬畏心。道与天下,就如川谷之于江海,复归于天道,应天而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2 11: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辰辰 于 2018-6-2 20:39 编辑

第三十三章  不失其所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第三十四章  大道泛兮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是以圣人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理解:
泛:浮
恃:依赖
衣:泽被而覆之
养:甘露滋养之
知人之智巧,知人能御物。圣人自知,知天道不可违。人与人之间相争相胜,胜者有力而已,真正强大的是与天合一,找到本真的自己。任万物因天运而自然,禀天而成,无为而天下富。以虚静自处,终日行不离大道,负辎重而行,制其人欲妄为之轻浮躁动。天下不亡其道,万物不失其真,可以保
身,可以全生,养亲、尽年。
道无处不在,能退身全道,便可把握道。万物依赖道而生,道不会行言教,而是行不言之教,也不会把万物据为已有。道虽衣养万物,从不以万物主宰自居,无欲宰万物,常无欲则无身,虽至大,不自见,故名为小。万物皆归附于自然之教,道不以万物之主自居,王道之治,方能长久。复合于天道之常,有常乃为大。虚静,不可得,不可见,不可闻,名小。虚静,生养,蓄藏,名为大,圣人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体会:此两章进一步强调罢人奉天。
          自知者明,自胜者强。
          强行者有志,是指修身行天道之志,前章弱其志是弱其为智巧之志,有使命感。
          大道泛兮可左右。在道上就可以掌握它了。
         常无欲,名于小,不为主,名为大。小与大之间延伸相互关联的含义。
         想到做人也是如此,不居功,不自见,不称其大。事物的发展自然有内在运转规律,改变不了规律,只能顺应天道,虚静自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9 13: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辰辰 于 2018-6-16 14:44 编辑

第三十五章  往而不害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乐与饵,过客止。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第三十六章  国之利器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理解:
执:捕罪人,象:王道之治
安:静也,
平:复归于常
泰:通也。
乐,儒家礼乐
饵,法家赏罚
          谨遵天地常然,执用王道,天下百姓都会前来归附。切不可离弃大道,残其生害其性,百姓安平泰。儒家德教和法家法教,人所立之道,失之于自然教化,会让天下失天。百姓会停止前来归往。效法天地之常的王道之象,立自然之道,所行教化之门,淡然而无味,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以王道治天下,并非靠人为的治理,也不是靠蛊惑人心和物质利诱,而是,遵循天道之常,那么天下人都会前来归附,才可以有天下。

歙:鼻子吸气,收缩
必:分极
固:四塞
微:隐形

         将欲使事物收缩,必固使它扩张;将欲使事物衰弱,必固使它兴盛;将欲使事物消亡,必固使它演化到无法演化,自然灭亡。王道治天下,不可以执有极,执道之无极。闭道之出口,人道强,天道弱,天下昏乱,闭人之出口,人道弱,天道强,天下兴旺。人脱离了天道,如同鱼脱离了水。执国之利器,不可以取有极而为之,脱离天地之常然,不复成其王。

体会:
大小之辨
常道,无名,无欲,无为,不言,不争,不害,婴儿,无极,朴。看上去小,因为不器,能生养、承载、虚荣无穷多的事物。不易之大。玄牝之门
可道,有名,有欲,有为,有信,相争,相胜,壮大,衰老,终。看上去大,一器之物,再大也是小,再强,也是一个春秋,一个循环。变易之小。有形
在“无”的世界,无形无象的东西为大,因为无形无象,所以不可见不可闻不可用,所以微,但可以生万物。我们习惯于关注形质,不关注生养,把大小的概念范围缩小了。明者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荣守辱,执古御今。故欲歙必张、欲弱必强、欲废必兴、欲夺必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6 13: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辰辰,这周是37和38章和月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16 14: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xiaomeng160824 发表于 2018-6-16 13:06
辰辰,这周是37和38章和月结。

收到,谢谢提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16 17:0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辰辰 于 2018-6-16 20:32 编辑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故去彼取此。

理解:
道于万物,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行不言之教。道又以神化之能,运化万物,任万物自然持存。却无所不生,无所不化,无所不成。能笃守天道,行不言之教,奉自然之教,则万物将自化。君王功成事遂而不退身,欲作欲为人道之教,我将镇之以无名之朴,去荣守辱,去名而全道。复归于无名之朴,万物自化而不加举,并作而不加制。守虚静之道,抱一不离,天下将自正。
德经部分
上德隐形,所以有德;下德有形,所以无德。 上德不施言教而无以之为;下德专施言教而有以之为。上德(天德)行不言之教而无以为,下德(人德)持智巧伪道而有以为。人德之上为仁,人德之下为义。人德之上者以人德教化天下无以为,上义做正当的事而有以为。上礼(好仁的伦理规范)为之而不遵循呢,则强行推动。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礼是社会丧失正义这个规范后的更低规范。遵循礼者,忠信不能自成,勉力强为。乱天伦,天人相离,天下而昏乱,继而法治。人文仪节,礼仪法度,道散而成,舍天逐人是天下愚昧的开始。守道之人处天真素朴之后,不居其薄,处道德之实,不居其华。去人德去仁义礼,去伪巧文节,存天德,安定天下。
体会:道经部分讲完,第三十七章是个总结,无为、无名,道生万物,万物遵循道,自然而然而无不为,人能抱道守一,去人复天,天下将太平安康。
德,上德,天德,下德,人德,失道后就出现后德,用人为的准则和行为规范管理天下,如果君王之德不足以畜天下,就会失德,之后以仁政来治理,人君行小爱小恩于天下,造成以人废天,失仁只能制定标准规范和行为准则,继而而后礼来约束人了。对德、仁、义、礼有人新的认识,以前受的教育就是要遵循仁爱,道德、礼仪,那个思维限制在条条框框中,忽略自然之道,人之本性,对于教育孩子上自然急功近利,说教。用条条框框限制了孩子的自然之本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16 17:5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辰辰 于 2018-6-16 20:34 编辑

月度总结
第三十一章至第三十七章
慎兵 :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
用兵之道: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
               吉事尚左、凶事尚右
              偏将军之左、上将军居右
状态:言居上势,以丧礼处之
          杀人众多,以悲哀泣之
           战胜,以丧礼处之
归复于道: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不敢臣。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无名之朴,夫亦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归复于道会怎样: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为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是以圣人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
                        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
如何闭人之门,开天之门: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道经部分,主要阐述道、天、人三者间的关系 ,万物自然而然才是最好的秩序。虚静自处、抱神以静,守一不离,曲己全道,无为而治,辅万物常自然。不可道,无名,无欲,无为,故能自然。几个月看下来,很多时候是用头脑在读,并没有运用本体,或者说没有这个本体,只能做着油漆匠的工作,前段时间那个急一直在运着,急于求好,现在稍稳定,自知只能在这个程度,还是抱道不离,慢慢累积。舍身取义不到那程度,但舍身取义的力量推动坚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17 08: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结得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6-23 18: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辰辰 于 2018-6-23 19:47 编辑

第三十九章  天清地宁
昔之得一者:
天得一以清;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其致之一也。
天无以清将恐裂;
地无以宁将恐废;
神无以灵将恐歇;
谷无以盈将恐竭;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
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穀。
此其以贱为本耶,非乎?故致数舆无舆。
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第四十章 道之动用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理解:
迄今为止的得道之物(已经得一了的清天、宁地、灵神、盈谷、生物、贞王):天得道而清阳,地得道而稳固安宁;神(造化良能)得道而有造化之力(为);宇宙空间得道之本始设定才能从虚空中源源不断的生出万物而盈;万物得道之本始设定才可以自己生活;侯王得道,可以以道为天下教化。他们都是受道的本始设定的。天不以清阳维持而生沉浊之气,天恐怕就要裂开了;地不以稳固安宁维持紧抱成团而激扬奔突飞散流失,地恐怕就要崩废了;神不以造化之为维持,天地间,造化恐怕不再了;万物之源的谷,若无万物之盈,恐怕就要枯竭了;万物无有自己的生活,恐怕就要灭绝了;猴王不依靠贵(亨)高(利),不知天地神谷万物各得其所各行其道,恐怕将要僵化而倒。所以,贵(亨通显达之后显于他物)来源于贱(尚未经历亨通显达)的本源设定,高(贵者被视之为高)来源于下(贱者被视之为下)的基础。所以侯王自称孤寡不榖(无父无妻儿不会成才),这正是以贱为本也,不是么?不会自生为器物,就像车厢空着也不会自己生些车厢装在自己的车厢中,不求成为有光泽的玉,或者成为破碎的小石头。
   
反(从失道到得道,反之曰往)是道的运动,弱(道无所有无所执虚极静笃,看上去不高不贵不强)者道的用(与利对,生生之根、不息之源,无穷之本,无有之大)。天下万物生于他的总源头(有),有生于脐带(无,无生于其母-道)。
体会:这篇有些多,总体的感觉气势浑厚,天清地宁神灵谷盈,只从字面上就能感受到严峻与神圣,自己无法组织语言,照搬老师的,体会的更深入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7-1 12:26:5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十一章 上士闻道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
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
明道 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
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倫;质真若渝。
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夫唯道,善贷且成。

第四十二章  负阴抱阳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榖,而王公以为称。
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理解:
上智之人闻道之后,通天彻地,勤而行之,遵循崇奉道。中智之人闻道之后,不教不知,下愚之人蔽于物而不知有道。不笑者不足以为道。因此古语里有这样的话:明道不同于明物之察,只不过是体会他的无物无象;行道不是向前往,而是要向后反,后退一样道是那么大,却像丝结那样浑然一体,没有一条路可走。最崇高的德行,就如同川谷之于江海;常德不忒复归无极而不萌不荣;教行天下者虚于顺物来引导百姓;不得以而建立德行以为教化,也是偷偷摸摸不言之教;返璞归真的人沌沌兮浑然不化,像是变浑浊了什么也看不清。最大的区域没有边际;天下神器后其成而成;不言之教者大音希声;真的大象无形无边而要多到有多大;道没有边界漄际,不自生而生,希声无形所以无法命名。只有道,才能够善于施为并成就一切。
道生虚漠鸿蒙之气,一气分阴阳,生阴阳二气。二生三,有了阴阳之后,二气相合,生成出来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阴者为形,阳者为神,皆出于机,入于机。人之所恶,王公则以孤寡不榖自称。道的得失之辨引出往反之辨,人们尊奉人道之教,崇尚以人助天。我也要为天下立天道之教。以人道强为治天下,有以人撑天之象,没到该死的时候就死了。知往反之理,明损益之辨的人,少 之又少。

体会:大道之可可闻,犹如人之性不能不有一样。人若不闻道,则心不能修,身不能固,德不能立,家不能齐,国不能治。所以身之为人,于道不可不闻。
  管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5-2 12:37 , Processed in 1.084102 second(s), 12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