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辰辰

辰辰的读书分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4-3 20: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辰辰 于 2018-4-6 20:48 编辑

第十七章 皆谓自然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理解:
信:人言为信  犹:生怕悖逆天道的心态  贵言:言天道之理  不言之教,不以举人智伪巧之言    自然:自己本来的样子
这章讲应如何辅天道之自然。以天道治天下为太上,以人智治国行仁政为誉之,以刑政治国不施行仁政为畏之,以暴治国为侮之。人智不足以尊崇,奉天道,行不言之教,天地不言。以道治天下,无须多言。绝人言人智之伪巧,奉天道治天下,使天下复返于大道,是谓功成,天下有道 ,万事咸宁,为事遂。万物,人,一切都是本来的样子为自然也。
以前认为受拥戴是最高境界,原来只是其次,自然才是最高境界。顺天道各行其事就好。

第十八章  仁义之伪

大道废,有仁义;
智慧出,有大伪;
六亲不和,有孝慈;
国家昏乱,有忠臣。

理解:
反面阐明,不以道治天下,以人道治天下的状况
以人道代天道,大道废,天下失道。有仁义,以人助天。人幻想的,比天道更完备的仁义之道,只是人言而已,真正的智慧是通彻大道之后,明白四达的心智状态。破坏了自然秩序,出现六亲不和的现象。如天下失道,应让天下复返道。万物循天伦而生存,职失去伦理,国家会昏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4-8 04: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两个通道,注意体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9 21: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辰辰 于 2018-4-14 20:54 编辑

第十九章  见素抱朴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理解:天下已无道,怎么挽回呢,绝而弃之。摒弃伪巧之智,顺天之道,百姓自然而然地生活。没有人为的社会行为准则,人们依天性使然。摒弃过当的私利之心,回归本性,与自然融为一体。圣智、仁义、
巧利,此三者,用来表达让天下复归于道的大道理,似乎不尽然。所以善为道者,应该从属不离于天道。回归自然本性为见素,抱一而不散,为抱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国家不会有治国困苦,不会昏乱,人们不会迷惑。人为生所生,人失去了天,难道不像是孩子失去了家一样吗,把流离失所的孩子们都带回家。
看到这章,呈现出自然祥和的原生态画面。伪智学说,人为的社会准则,有被蒙蔽之感。一直以来受到的教育就是仁义、尊师重道,这个观点感觉又打开一扇门,仁义、礼仪,人的天性本该如此,而不是刻意去做。

第二十章 而贵食母
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美之与恶,相去若何?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荒兮,其未央哉!
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
如婴儿之未孩;
儡儡兮,若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
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
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
我独异于人,而贵求食于母。
理解:
天下失道,有道之人,行走在现实生活中,会是怎样的。天道万物之尊卑是合乎天伦的自然之理,并非是人为制定的准则,如贵贱尊卑(儒家人伦礼之本)。合乎人伦之礼的行为是善,违背人伦之礼的行为是恶。是非、善恶都是人为制定,人们遵从礼,畏惧社会礼仪规范的道德约束,便是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儒家之道,以先王之道为恒常准则、祭祀之礼,重中之重。道家之道,以天为恒常准则。人蔽于礼而失天,大道废,往而不返。祭祀中,以礼制教化百姓。人皆溺于礼,逐伪而失真。我独泊静居于天道,无出离之心。不离于道,而道丧于世,为道之人,于世间无所以行道。我以道为尊,于世之文伪之学两相弃,故若有所遗。俗人看来,不习世间文伪之学,像个愚人。人们以俗学彰显于世,终日无所不察,唯我独守大道,昏昏默默,与道为一,察无可察。浑于大道,大道深不可测莫之能止。众人皆有多待,而我却混同于道,待无所待。保道以养真,行大道以救天下复万物之真,我独异于人,因为人失天,世丧道,唯有得其母,方能知其子,复归于道。


体会:读这两章感觉到,坚守初心的孤独、坚守于天道的宽广。儒家思想的影响深入,从来都是觉得要遵守制度,这样的感觉是推翻了以前立的根本,礼议、是非、善恶都是在人为的制订的前提形成,而有失天性的自然。这个立足的根本因道而有新的扎根点了。认为成绩好就是好,成绩不好就是不好,这个观点根基很深,在行为上而会有偏差,儿子的成长经历就是切肤之体会,没有遵循自然,把握孩子的天性而为,不是急功近利才好。今天同事提出明天车带人的事,乘车人希望去接,而我认为乘车人应尽量在我途径道上等,这样的分歧让我有一种被欺负的感觉,事后给乘车人进行了沟通,发现还是可以商量的。回顾这里有以前的感受我放到了这里,也有礼之困、放下,遵从自然处事是否更柔和一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19 21:2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辰辰 于 2018-4-21 21:00 编辑

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理解:孔,本意为通,德,玄德之深、之大。容,玄德无所不蓄,无所不容。
无所不能,德无形而遍布充盈于万物,莫不禀受于道,法则于道。万物皆生于道,在万物未生出之前,道是什么样呢,道之为物,无物之物。,恍惚,混一而未分,非有非无之意。道虽无形无状,但万象莫不出于道 ,万物莫不出于道。道虽鸿蒙未开,但万物的种子已蕴藏在其中,大道之至精。至真之真,至信之信。自今及古,道之无名,以道观物,阅万物之所以生。

第二十二章  圣人抱一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刚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理解:曲,片面、细碎、屑小。
明道之人,一通百通,无所不通。凡有所不通,皆为道不明。虚于应物,故能成其全。道为直,人智为枉。曲己全道,枉己直道,虚己合道,事道之人,常敝己而抱道,齐同为五,能见大道,不知常妄做,所得俞少。须臾不离大道,大道治天下,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不与天争功,天下永不失其天,天下莫能与之争功,原古圣之道,以天治天下,行自然之教,返大道于天下。


体会:读到后面,与前面的内容相结合,如道之为物,复归于无物,老子反复讲道的样子,惟恍惟惚。归纳综合着来理解。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不争,容易让人想到什么事都不要争。特别是自己就是不喜欢争利益的人。这个不喜欢有部分是因为感觉没有这个能力争,而不是不想。这里的不争,是为了无不争,以天治天下,就可以做到天下无所不用,无所不为,无所不争,顺天道而为。看到这个点可以调整自己,体会天道的状态,,无不争,没有可以争的状态。枉己直道,虚己合道,事道之人,常敝己而抱道,齐同为五,能见大道。守着大道,行自然之教,立足根本,顺应而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21 22:07:1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3月总结

第十五章至第二十二章,为道之人的状态微妙玄通、致虚极守静笃,辅天道之自然,顺天自化,施不言之教,行无为之治。而人道治天下,有仁义、大伪、孝慈、忠臣。挽回只能绝而弃之,圣智、仁义、巧利,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唯得其母,方能知其子。大道之象,万物之精微,圣人曲己合道、成全而归。
三个以来,尽管在理解方面还是很多不透,有畏难情绪,但是与最初的状态要好很多,而且有兴趣,经常听原来,脑子经常会出现这些词,有时候遇到某些场景,就会联想到某些句子,以至于有推动力去翻书,这个感觉很好。只是还要更精进,与平时的生活多结合体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27 21: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辰辰 于 2018-4-28 23:06 编辑

第二十三章  希言自然
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孰为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理解:
以人智治天下如天地所兴作的暴风骤雨,不能持久。从事于道者,道者同于道,行自然之教,处无为之益。德者,虽不能同于道,但以天为本,故能德合于天。失者,不以道为宗,为政以伪为本,故为失道。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以人言人智不足以为道,天道至真之言,天地虽不言,而能使万物常自然。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跂者不立,跨者不行。
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衿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
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理解:出离于道,无法立大道于天下,拔离出大道,不能再行于大道。不自见,故明,曲道全已,为自见。又己为直,会以道为枉,以道 为直,以己为枉。己之所虚,道之所成。己之所盈,则道之所亏。不自盈,功成事遂。不自矜,功成事遂身退。以天为道,而人治之道就是画蛇添足的累赘行为,非自然之道,万物恶之,行天道,不处无道之境。

体会:察,在屋子祭祀。闷,心在门内。察是家内有人去世,拜故人,供太牢。家无长。心死。而闷是心家里,有心在,心在人在。日常体验闷,感觉是不一样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4-30 20:5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辰辰 于 2018-5-5 21:55 编辑

第二十五章  道法自然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理解:
有混成之物先天地而生,寂静无声,虚漠无形,亘古不变,永恒不息,道在天地存在之前,就已经存在了,道可以为天下母,不自生不自化,故能生万物,化万物,不自终不自始,故能运万物之终始。“道”到底是什么壁纸,可以称之为“大”。大者不易却不可不易(逝);逝者变易之极则至辽(远);远者背身而覆则易知而易从(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简而天下之理得也,得天下之理者谓之王)。故道(有其常,故)大;天(有其常,故)大;地(有其常,故)大;王(知天地人之常而有其常,故)也大。天下有四大(天常而大、地常而大、人常而大、王知常而常而大),而王是其中之一哦。人(抛弃法人之后应该)法地(所寓之自然环境),地法(塑造它的高一级系统)天,天法(塑造它的高一级系统)道,道(是最高一层系统)法自己的样子。


第二十六章 轻则失根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理解:
处道之重则静,处人之轻则躁。有道之人重静持身(辎重),以身载道,虽有荣观(之轻)也超然处之,为什么万乘之主会以一身之轻治天下呢?轻而不笃失根,躁而不静失君。


体会:用大逝远返来形容道,人也可称为大,人、地、天、道的关系,道有自己的样子,人在道,也是有自己的样子来理解,想在其位,谋其政,自己 是什么角色,就应该是这个角色的样子,往往不知道这个角色应该是什么样子,不自见、不自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12 16: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辰辰 于 2018-5-12 17:42 编辑

第二十七章 不贵其师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善数不用筹策;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是谓袭明。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理解:
不离道之辎重,行天之道,不会留下以人之道治国的行迹,善行不言之教,而不饰之以伪巧之瑕疵。善数而不用筹策,反物为道闭而无楗不可开。既知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好的统御归结不知道纪而不可解。所以圣人以道莅天下救人,天下人都能从道这个根源处得到济养,故不会有因为离弃大道而离弃自己;使得天下万物也都能从道的根源处得到济养,所以不会有遭天放弃之物。行自然之道,绝人智妄为。故能做到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进而做到天下无弃人,无弃物,是以体道、明道、用道、行道,皆通明于天。故善御人者不好人智教化,不善御人者好人智之资。不好为人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这才是最重要和最玄妙的道理。


第二十八章  大制不割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
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故大制不割。


理解: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理解现在所处的世界,还要明白世界演化的根源,道济天下,守住根源,不离于道,其德全于天,回到婴儿状态一样(纵向。知道万物显现的样子,还要理解背后力量的主宰,应对一切事物的方法和道理(横向)。不离于道的生生不息之演化之源(常德)是不易之易,复归于无极。知道万物的繁荣,还要知道繁荣从过去的不繁荣中而来,不为天下先,即可为天下谷。不争不有,便充盈于天地间,复归于道的素朴。圣人把常德之朴,散化为天下所需各种器物和方法而用之。无所不应,无所不任,无所不能。故可以成为百官之长。常德不离,不割常德之朴,不裂德为器,不离不式,不器不物,应物无穷。


体会
读到这,以前一直觉得白云的解读是最好的,或者说有种权威感。看到群内讨论,真实体会到他只是以圣人治天下的角度来解读,还可以有多维度的,全方位的解读。我可以从字的本意上来看他,不一定是最精准的,但是在自己的道,对涮油漆又进一点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19 11:3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辰辰 于 2018-5-19 16:44 编辑

第二十九章  天下神器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理解:
器:神明运用之器。
神:1、造化之神2、祖先神行:人之步趋也
随:从也。
嘘:出气缓为嘘,慢慢的吹气
吹:比嘘出气力气大和快
强:强壮
羸:瘦弱
载:承载
隳:毁坏,崩毁
甚:过分  为雄不守雌
奢:铺张   为白不守黑
泰:通  为荣而不守辱
不以道治天下,而以人智治天下,停不下来,这样下去很危险。能够化育天下万物的神明之能。神器只能是天所为,造化万物,人不具有造化之能。如果不以天地之常为准,而以人为的妄为来治理天下,结果肯定失败。不知常,为则妄,妄而执之不知止,则必凶。因为,物与物或主或从,影响力或大或小;自身状态或强或弱;或生或死。所以圣人不过分不铺张。藏而不害,胜而不伤,遵循天道,顺物自然。

第三十章  物壮则老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理解:
凶:恶也,潜在杀机
果:木实也,引申为结果
善者:善以道佐人主者
伐:夸

君事天治人,以道自佐,不以兵强天下,天下归心,根本不需要以兵强天下,如果以兵强天下,恶果会很快被奉还。大军所到之处,荆棘生焉。战事结束后,天下到处荒无,必有凶年。所以善以道佐人主者奉天道神化,成天下之功。要得天之果,不可自雄于天,自见自彰,自大而骄,纵意而为,以兵用强。常德不府,万物无以归根复命,是为物失其所则老,万物失其要,是谓不道,唯有终止,才能复天。


体会:
这两章讲不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荣守辱,天人不离,大制不割的恶果,进一步强调去人复天,顺天道而为。道也,天也,时也,命也,运也,气也,机也,巧也,天下事物的变化,都是天道使然。读的过程,有种恍恍不安之感,想到豫兮,若冬涉川。谨慎、敬畏。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去甚、去奢、去泰。
物壮则老,勿矜、勿骄、勿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19 17:3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月小结

第二十三章至第三十章
守道:行自然之道,不言之教。道者、德者、失者,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曲己全道、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其在道也,食于其母,余食赘行。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处道之重则静,处人之轻则躁。
         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通明于天,袭明。
         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荣守辱,复归于朴,大制不割。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去甚、去奢、去泰。
         不以兵强天下,勿矜、勿骄、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

天人关系:道为天下母曰大,逝、远、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四个月的阅读,感觉一直在道之外游走,看到群内讨论热烈,心内有个急,挫败,气如游丝。总是在最后时刻提交的要内观自己。这里有个抵触情绪,压头、畏难。梦到过自己曾经考试,周围的人都会做,自己一个字都写不出来,怕这样的场景,感觉现在终于出现了,硬着头皮上,那个没办法声音还特别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5-2 07:45 , Processed in 1.108302 second(s), 12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