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农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6287|回复: 78

辰辰的读书分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5 10: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注册登录可以浏览更多内容,本论坛多数版面是加密空间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1、对道德经的印象或者理解
以前看过前八章,对前八章大致地理解,道看起来有一些感觉,好似体内一股能量在流动,无影无形。世界是自然的,尊重与敬畏,带着觉知面对世间万物的有形与无形,体会看不到却又存在的能量。人与自然界的关系,道的无形与宽广,善,不争是一种策略,不是真正的不争,这就是道。
2、为什么读道德经
老祖宗留下来的经典,有责任去精读,个人的成长也需要精神的标杆。
3、能否坚持分享每周(没有任何假期)规定阅读内容的心得,并参加自由讨论
需要做的事情有很多,特别是两年计划的学习,担心会兼顾不过来,当想到事情越多越是锻炼如何取舍如何兼顾的能力,这两年做的所有事情都不应是两年计划的冲突,而是可以成为学习的材料。坚持每周分享。
4、能否坚持用心读完全书
在这个氛围,这个初心,能坚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31 19:5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辰辰 于 2018-4-29 20:49 编辑

自序 古道通天
三皇(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五帝---夏(大禹)---商(商汤)---周(文王)---儒家孔子
-----道家老子
孔子言道必崇周,老子言道必崇古圣
天、人、权三道 ,华夏文化的核心
道、儒、法三家同源一体,未乱用道,将乱用儒,已乱用法。
一、华夏文明的渊源
 1、太古时期的道术不可考
 2、可考可信的文化源头,在上古时期的三皇这里,老子之道承自三皇:
  *天人相通,合而为一
  *三皇(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立天道术(现称上古道术即指此)
  *结绳记事
 3、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三代(夏商周)
  *天人两道并存而并用。农业发展,所以开天立人,开人立物。
      *星移斗转...渐渐天人两分,五帝承三皇,开人之天,立人之道,使天下齐之以礼,这是儒家最早的源头。
        *三代(夏商周)三王(大禹、帝汤、文王),承五帝,立圣王之道。周文王损其敝、维其新,是以立周代之教。
      *文墨记事
    4、春秋时期
  *天人两分,人不通天。人失其天,道德不一,天下始乱。


导言一   道德训义
道:万物之宗:万物从何而来——道生虚漠鸿蒙之气——乃天地万物之始,伦理之宗、造化之宗。
德:道为根、德为本、万物为末。德者,万物之所府。
经:中国圣人所传真人真言,用以治国安民,万世之所奉,谓之经。



导言二   老子列传
道家思想是天伦无所不包,儒家思想侧重于人伦,人伦效法天伦,即为道 、儒之本末关系。
老子道家思想强调应天,孔子儒家思想强调应人,管子、商君、申子、韩非法家思想强调应事。

理解:道家和儒家思想的起源,本书的宗旨和目的,以古察古,以天入天,以此养身、兴家、治业、治国。解释何为道德经,有一个亘古不变的大道,为万物之所宗。人行于道上,则能有德。了解道 ,把握道,行道积德以蓄天下。
《老子列传》讲述老子基本信息,孔子与老子的关系,道家与儒家本末之关系,道家应天、儒家应人、法家应事,三家相互交织,各行其责,完美结合。对老子《道德经》有了初始印象,追根溯源,经中所蕴含的内容,带着白云先生的宗旨和目的,体会圣王经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6 18: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辰辰 于 2018-4-29 21:08 编辑

第一章   可道非道
道可道 ,非常道。
名可名 ,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的含义:至道、天道、人道
至道:万物的根源,道 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天道 :天地万物被道生出来的后,表现出来的自然常理。
人道 :人所制、所立之道。
道、天、人关系:天与人,为道所生,以道为宗。于虚静自处,守至道,才能天人相合,行自然无为之教。
名的含义:无名、有名、命名
无欲:并非是说,把欲望排遣走了,就生出来了无欲,而是,人在领会到无的时候,才会生出来无欲。

理解:
         道分为三重:至道: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天道:自然常理,为天道。
                              人道:人所立之道
         名有三重:无名,也是常名:鸿蒙之气,无形无状,无法描摹。
                           有名:无生有,有形有状。
                            命名:以不同的差异分别万物

         道生无、无生有、有生万物。以无观无,以有观有。故当以“无”体会无名之道生万物的造化神机,当以“有”巡察认识有名生万物之象、理(以无观无,以有观有)。无名、有名(可名命名),同出于道而其“名”相异,同为道的万物性质之宗、造化之机、伦理之力的不同表达,像染丝一样染了又染恒久不绝,生出众妙,世道化生绵延的门道即此。

         老子对“道 ”的概述,“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道与世界的关系。了解道怎么运行,世界观。
        讲述道和名的含义,道是无法言说的至道,万物的根源,永恒不变。能说出来的是天道、人道。天与人,为道所生。道可以遵照执行,但不执迷,理解了去做就行,不要执着于文字。名,世界万物都有它的称谓,落到实有的状态,你的命名无法涵盖所有的含义,是变化的。事物是变化的,不要执着于形名,善于发现事物本质和多面性,换个角度去看问题,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心境和结果。
        万物之始“道”也,及人类宇宙观演变。我们的世界怎么来的,“无”有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有”,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无名,是万物产生之前没有任何可以感知的有形之物,没有任何称谓,那个时候是整个世界开始的时候。始,刚刚生命开始孕育的状态。道蕴藏了所有的信息,无名无实无形的状态。世界是有设计的,有力量的。“道”是生养、推动万物发展的动力。
        保持一种无欲的状态来体会道的奥妙,任何事情要从无欲和有欲的角度观察,发现不同的内容。还从形而上的无和有中抽离出来看待事物。保持清静虚空的状态,体会“道“的运转。从另外角度,保持自己的观念来观察“道”运行的规律。从两个角度处理问题,一个放下自己的欲望,另一个带着自己的角度。体会到无的状态,才生出来无欲,这个无的状态,是体验宇宙开始前未始有物的那种状态。
        有名无名的状态都一件事,两者同出,异名出谓。玄原指染的颜色类似黑色,丝的状态。老子管这种状态是微妙的状态。深远不可测。门,呈现出来的一种形式和路径。
       这章对“道”有个初识的概念,它的万物之宗,蕴藏之玄妙,感觉是看不见摸不着,而那些有形有名的都是由道而来,带着有欲和无欲的状态来体会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7 17:4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辰辰 于 2018-4-30 17:28 编辑

第二章  作而不辞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来去。


理解:
天下人都在口口声声说,某些美好的东西如何如何美了,那一定是夸夸其谈的不正当的。善的本意和美相近,也有吉的意思,天下人都在口口声声说的那所谓很高明的行为,一定不是什么真正的高明。事物是不断变化的,人道非道也。如果大家都说是好的善的,礼非循天,就不一定善。看事情跳出来看,看问题相对而言,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理解。
有和无是互相转化,难易是相互比较出现,长短、高下、前后都是相对的,变化的。用了排比,阐述,万物皆可相辅相成,观察结果取决于参照系,没有恒定普适的参照系,任意不同的参照系之间都是等价的。
圣人不人为地妄设参照系,夺天之化。既然没有统一的标准,绝对的参照系,那么,天下就没有是非,没有智巧,百姓不谙是非智巧,故能淳朴自化。这句得磨一磨,感觉就这么看也不好理解。无为,圣王不以人道治天下,而以天道治天下。人道就会生异端,天道,不偏自然之道,才能保持天真淳朴,天道,需要多大的能量才能参透和运用呵。
天道生万物,而不据为己有,繁荣万物,而不依赖万物,万物的演化,也不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并占据它们。因为天道 从不生育万物并占据它们,所以,万物能和天道永远不会互相背离,永恒生生不息。天道与万物的关系,的确是圣王之学,而作为普通的我不一定能参透其意,尽管停留在知识层面,可以从自身做起,热爱生命、热爱生活,遵循天道,自强不息。
人道非道也,以礼害道,以人害天,斯恶也。礼非天道,循礼非循天,斯不善矣。
体会:无为之治,不言之教。结合到养育孩子也是一样,睁大眼睛尽自己所能不让不之物伤害,保持一个好的环境,孩子不受侵害,让孩子在自然的环境顺性而成长,不横加干涉、不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虽是因你而来,却不能据为己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7 09:34: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17 10:36:4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 圣人之治
理解:
贤:善良、劳累、多财。 盗:同欲。志,心的方向。
圣人以天道治理天下,百姓因任自然而生活。百姓不过度追求过多的财富,这样就不会互相争名夺利。圣人应该使百姓不要追逐稀奇的东西,这样他们就不会因过度的私欲而互相窃贿。要倡导返璞归真,百姓就会健康长寿,且内心平各,整个社会清宁而又太平。
从三个要点上讲述治理天下的道,这里的不争和欲,应该怎么理解。承认人的欲望,顺应人的本性,大力发展生产力,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但不能有过度的私欲。不争,何谓不争,现在的社会,事事都强调竟争力,没有竟争意识,危机意识,只是满足于基本生活追求,社会不会快速向前发展。不争,可能连同应有的所得都不会有,被无视。有一个把握的问题,立意太高,不拘泥,整体来理解,灵活来把握。

第四章 冲而不盈
理解:
冲:本意涌的意思。盈:本意满。渊:打漩涡的水。湛:本意为清澈透明。
如果是有形的容器,那么这么大水量,很容易填满,但是,道就像那无边的宇宙一样,是填不满的。道是那么的幽深而旋涌着,看上去万物都是从它那里涌现出来的。尽管道无始无终永不]停休的不同向外涌现万物,但是宇宙没有被塞满。万物生生不息背后推动力量,虽然幽深清澈透明看不到它,但它又不停的运转,推动万物变化。
这章描绘了道的样子。这个道具有无穷无尽的能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威力巨大,可以操控宇宙万物。但又无影无形,你能感觉到他的存在,但是看不到。他什么时候产生的,我们不知道,只知道他产生于很久远的过去。读着感觉世界有股巨大的能量,我们只是在这个能量场中一个小小的个体,在这个能量场中我们要顺道而行。

看到群内的讨论,我们站在普通的位置来读不普通的《道德经》,那么我们读老子书的基础就没了。有些感觉,我理解的不争,就是在普通人的位置而理解,所谓以古察古,又有些理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23 15: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23 17:07:0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章 不如守中
理解:
仁,亲也。刍:喂牲畜的草。橐龠:风箱
天地没有任何心,创造万物又摧毁,再创造再摧毁,循环反复,生命只是天地相合的产物。正是天地的无恩之大恩,不亲之大亲,不仁之大仁。道在的圣人,合于天伦者,儒家的圣人,合于人伦者。天地对还万物无恩无亲,按照道来运转,圣人也应对百姓无恩无亲,像天道一样,按照道一样来运转。前两句还是在阐述天地与万物的关系,圣人之道,无分别心,才能不偏不倚,细读时有一种开阔感。
天地就像一个风箱,道空虚而又充满天地,无处不在,生生不息,天地生息万物,道的运转,圣人治理天下,道的规律,不必揣摩,一切自然而然,说不清,也数不尽。看了解释,给人的感觉是太过于玄妙,无法用言语来表述清楚,只能是意会,这个描述在心理上有那么点感觉,有个感触,而这个触需要自己去磨,不断固定和提练。

第六章 谷神不死
理解
谷:泉出通川为谷  神:天神  牝:畜母也  玄牝:道的别称  谷神:道  勤:昏乱、乱亡之意。
道就像一条永恒的河流经流不息,道生万物,如同河流从山谷中涌出,从一个叫做玄牝之门的谷神山的山谷出口处涌出,为什么没有被用光的一天,从无中来,不断的复制粘贴。前章侧重讲人应该遵循道,这章讲万物为保能永恒不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2-24 11: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月度小结

看了老师的首月回顾,组织读经典的初心,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着眼点很大。我的初衷关注的是自己,自己需要安身立命之所在,向老祖宗学习,在老师的河流中我跟随。读了六章,一路走来,看到自己不精劲,有自身能力不足、学习习惯懒散之因素。收获,提高了单个字的查阅意识,帮助理解。实行并体会精读的方式,会有感触。心境感觉要大一些。下步多看看初心,进一步调整严谨治学的姿态,能理解多少是多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25 03: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不跟自己盖盖子,盖盖子这种模式会事倍功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家道心理 ( 工信备案 渝ICP备16002156号-4 )

GMT+8, 2024-5-2 16:30 , Processed in 1.117202 second(s), 15 queries .

学员作业空间非开放社区 公安备案50011202501312 工商备案 500112000037503

重庆市珑夫心理 @Discuz!GB X3.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